高中历史辅导课实用13篇

高中历史辅导课
高中历史辅导课篇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意识到学生心

理健康的重要性,在开设常规课程的同时,对学生开展一系列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有开设心理辅导课、团体心理辅导、学科渗透、个别心理咨询、校园文化建设等。

在学校开设心理辅导课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这类课程的开设与传统的学科课堂教学有很大不同,在整个教学过

程中可以用这样的28个字来概括: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气氛活跃、学生参与、体验感悟、教师引导、内化提升。

针对我校学生生源素质差、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习惯不良、学习能力欠缺的现状,在高一年级开设心理辅导课,并将高一历史教学素材融入心理辅导课中,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认识自己身

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还能够增强他们对高一历史知识的进一步

理解。

二、历史教学资源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因素

历史学科最基本的特点是了解过去、立足现实、展望未来,这个特点决定了历史教学不仅能增长学生的知识、开发学生的智力、提升学生的能力,还能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性格气质、意志品质、心理素养等基本素质进行全方位的培养。作为一名心理老师,同时也是一名历史老师,我觉得很有必要在心理健康教育和历史学科这两个不同的领域之间寻找最佳结合点,充分挖掘历史学科中蕴含的心理健康因素,用丰富的史实、优秀历史人物的事迹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三、根据辅导内容,选择恰当的历史素材

心理辅导课内容的确定是以心理辅导课目标的制订为依据的,同时还要符合学生在不同阶段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如高一新生刚入学时,还没有适应高中生活,在学习方法上还停留在初中的水平,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克服思维定式的弊端,我给高一新生开设了《突破思维的障碍——逆向思维训练》一课,在课堂上,我把高一历史必修一、必修二的知识融入心理辅导课中,通过邓小平“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西门子、爱迪生等科学家为科学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奋斗精神,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性。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有些同学开始出现了浮躁心理,学习效率不高,人际关系不和谐,为了让学生能够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提高学习效率,我又把辅导的主题确定为“合作与竞争”——《在合作中学习,在竞争中提高》,通过对同学们熟悉的欧洲的联合、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形成、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史实的运用,让学生体会到当今世界国家间并没有因为社会制度的差异而互相敌视与隔阂,同学之间也应该取长补

短、加强合作、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又针对那些学困生开设了《你也是一片风景——自信心训练》,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以及中美建交的曲折历程,便是有价值的素

材,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力、团结合作的精神以及自信心。

四、采用丰富的互动方式,探索学生的内心世界

心理辅导课的教学过程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来完成的,这就决定了心理辅导课的形式是轻松的、自由的、活泼的。在课堂开始环节,可通过热身游戏活跃课堂气氛,放松学生心情,也可通过展示图片导入,激发兴趣,营造课堂气氛。

当课堂主题揭示出来后,怎样围绕主题让学生畅所欲言,探索自己的心灵是整堂课的核心环节。为了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思考问题,我指导学生编排心灵短剧,让学生扮演历史中的人物,再现历史故事情节和历史场景,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感知人物的内心世界,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课堂结束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在该环节中师生可以共同回顾本节课进行了哪些活动,自己有哪些收获,对自己的问题是怎样重新审视的,还可以讨论今后有哪些打算,对未来有什么展望,从而升华主题,最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相祝福,在歌声中或者在师生共同朗诵诗歌中结束本节课。

五、课堂反思

开设心理辅导课对心理辅导老师的要求很高,在课堂上学生虽然能够畅所欲言,但有时学生的感悟、反思不一定是正确的、深刻的,有时甚至是肤浅的、幼稚的,学生有时会为了逃避责任,千方百计地为自己的不恰当行为找借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有必要面质学生,以促进其理智地自我反思,勇敢地面对现实,引导学生从肤浅、幼稚走向深入、成熟。

最后,在心理辅导课上运用历史素材要注意以下问题:(1)要

熟悉历史教材;(2)要根据辅导目标,选择恰当的历史素材;(3)课堂形式要丰富多彩,但不可华而不实;(4)历史素材的运用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366-392.

高中历史辅导课篇2

多媒体技术辅助历史教学,应该来说是历史课程教学的一次重大性突破与革新,它促进了历史课堂教学由传统向新型教学模式的转变与发展。但是,多媒体技术又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有不少急需解决的问题存在,从而大大影响了其在历史课堂上的教学作用的正常发挥。因此,教师应该认真分析下当前多媒体技术辅助历史课堂教学的现象,进而基于此来采取正确的定位,让多媒体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发挥出应有的积极作用。接下来,详细分析下起辅助作用的具体现象。

学校对于多媒体的应用环境分析 当前,很多学校的历史课程教学中对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环境是良好的,很多教室都已经拥有了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设施,这也为历史教师进行创新性教学活动提供了可能性条件。然而,一些学校里的多媒体教学设施安装的较早,其更新速度又偏慢,一些多媒体教学设施已经出现明显的老化现象,这就在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很难完全避免出现教学故障,历史教师使用起来胆战心惊,有时使用起来也不是很方便。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历史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教师与学生对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的认知情况分析 虽然说我国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与学生对此抱有一种肯定和支持的态度,这是因为多媒体技术辅助历史课堂教学的确拥有不少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它在帮助历史课堂教学过程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活跃的同时,也存在不少局限性。一些历史教师与学生在被问到对于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手段哪种更合适的时候,他们的回答往往是认为二者结合在一起是最佳的,他们认为二者应该是相互弥补和相互扶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的历史教学过程中,还是有不少教师把多媒体当成传统的黑板,并没有真正从教学理念与方式进行革新,一些多媒体仅仅成为形式上的摆设。此外,还有些学生在教师过度依赖多媒体的情况下,开始对历史课表现出较大的不满。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情况分析 在多媒体辅助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些历史教师由于受到自身对于多媒体技术掌握和运用水平的限制,往往不能够把多媒体技术更好地运用到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去,从而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上表现出极大的不耐烦,缺乏必要的引导性与概括性,有些历史教师仅仅把教学重点放在了教学课件上面,反而忽视了真正的教学内容的传授与教学目标的实现。加之一些历史教师过度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反而让学生产生视觉疲劳,失去对历史课堂的学习兴趣。教师也会形成一种自身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偏差,无法顾及到学生的感受。这就使得很多学生无法达到教师预期的学习效果,一些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充分体现出来。

3 多媒体辅助历史课堂教学效果增强的具体对策

针对当前多媒体辅助历史课堂教学的现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尽快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进一步发挥出多媒体对于历史课堂教学的积极效果。

学校等教育部门方面的对策 多媒体辅助历史课堂教学,应该首先从学校和相关教育部门入手,加强对历史教师的培训工作与考核力度。这是因为多媒体技术辅助历史教学,实际上就是一种现代化教育意识与理念的实施,需要历史教师具备相应的计算机和多媒体专业素养。那么,学校就应该积极开展针对历史教师的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培训工作,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与途径来组织本校历史教师进行教育技术能力水平的考核,并与他们的工资与晋升等挂钩。此外,还应该加大对于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投入力度,因为这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需要历史教师能够在大屏幕上一一呈现出来,要让全班学生都能够清晰地看到教学内容。因此,多媒体辅助历史课堂教学,就应该真正发挥出其在教学课堂上为教师的教而服务、为学生的学而服务的优势,避免让多媒体技术手段成为摆设或形式主义,从而通过对多媒体教学设施的投入力度来逐步健全并适时更新其媒体基础设施,为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提供更为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历史课堂由枯燥乏味变得更为轻松和活泼。

教师方面的对策 多媒体辅助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教师的作用显然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这就要求历史课程教师能够尽快树立起正确的多媒体教学观,并做到灵活处理教师本身、学生、教材、媒体四要素之间的关系。应该来说,这四个要素之间是一个有机的综合体,它们相互作用不可分割。历史教师应该把多媒体技术更好地更为合理地运用于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去,要让教师成为历史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则成为一个学习的主人翁,要能够让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历史知识。因此,多媒体辅助历史课堂教学,必须十分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明确多媒体技术的辅助功能。但是也不能让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成为传统教师正常授课的完全替代品。教师应该科学开发、正确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让历史课堂教学成为互动的教学氛围。此外,还应该提高历史教师的多媒体运用技能,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既要保证历史知识的全面性,也要做到重点突出。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让师生间形成良性互动,并注意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手段的结合,更新教育理念,准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

学生方面的对策 多媒体辅助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应该从学生角度进行考量。这就要求学生能够端正学习态度,发挥学习主动性,成为历史课堂的学习主人。要培养起坚持不懈的学习意志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要养成积极乐观的学习心态,敢于向教师提出一定的疑问,这样的历史课堂将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良性循环,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情况,做到“师生共进、教学相长”。此外,多媒体辅助历史课堂教学,还应该让学生树立起自主学习的意识与态度,真正进行自觉性的学习,实现自己的学习价值。当然,多媒体辅助历史课堂教学还应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师生互动环节当中去,要让教师与学生群体或学生个体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和影响,让学生认识到课堂互动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高中历史辅导课篇3

一、在历史课堂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历史这门学科的特点,利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板书占用的时间太多,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课堂互动的时间就会相对缩短,造成教师枯燥的讲解,即便是激情的演说,在长时间内都始终无法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也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在进行新课的教学过程中,历史学科教师应该适当运用文字幻灯片、图片、录像片段等多媒体课件的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大量真实、形象具体的资料,能够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同时,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使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在历史课堂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能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以有效地将抽象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从而实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之目的。例如:在讲授“北伐的胜利进军”(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北伐战争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一目时,教师不防出示《北伐战争示意图》课件,引导学生读图的同时,向学生讲授北伐的目的、时间、主要对象、北伐路线、主要战场及其影响。通过课件播放和教师的讲授,可以增加直观感知效果,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图文结合和读图识图析图能力,从而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因此,在历史课堂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能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的根本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传统的教学手段往往导致学生在学习历史理论,历史事件的结论,历史事件的原因时被动的接受。要知道“论从史出”。历史理论,历史事件结论,历史事件的原因,都是从历史史料中得出来的,然而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在课堂上引用大量的史料。在历史课堂上如果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就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可以引用大量的材料,并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将史料展现在学生眼前,增强教学直观性,即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体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历史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以穿插大量的史料,拓宽学生的视野,可以使学生通过史料自己来总结,锻炼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高中历史辅导课篇4

一、充分利用单元前言,让学生从总体上来理解和把握本单元所要学习的内容

历史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单元前言,在学习每单元内容之前,一定要让学生充分阅读单元前言。因为那里交代了本单元所涉及的历史线索和主要问题,它可以帮助学生从总体上来理解和把握单元学习内容。单元前言中关于世界大势的叙述,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下这一时期世界历史的发展特点,以便于学生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来观察和学习中国历史。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内容时,我首先让学生自己阅读单元前言,然后让学生概括这一时期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状况,中国: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中出现了重大失误,十年“”给党、国家、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经济发展十分缓慢;世界其他国家:紧跟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步伐,大力发展科技,一些国家实现了经济起飞;结论:中国和世界上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差距越拉越大。通过学生自己的概括和分析,既了解了本单元要学习的内容,又为以后学习世界历史奠定了基础。

二、巧用课前导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过程中新课的导入显得尤为重要,新课导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如何导入新课,在最短的时间内抓住学生的心弦?巧妙地运用课前导言,就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21课《大一统的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时,我结合课前导言“明朝还修筑了蜿蜒六千多千米的长城,在八达岭、慕田峪眺望宛如巨龙腾飞的万里长城时,心中升腾起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运用多媒体播放长城的资料图片,同时配上诗朗诵《清平乐・六盘山》,学生都聚精会神地观看,当听到“不到长城非好汉”时,学生们情绪高昂。我及时引导:“同学们一定想到长城去看一看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去参观一下明朝的长城。”就此导入了新课的学习。整个一节课,学生的注意力都很集中,情绪也很高涨,课堂效果可想而之。

三、妙用课本小字内容,把音乐融于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初中学生是情感极其丰富的一个群体,一旦激情爆发,就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极大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众多的音乐作品以艺术的形式展现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系列重大事件,而把音乐作品运用于历史教学,既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又可以促使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和审美观的逐渐形成。因此,我认为,在历史教学中适当运用辅助栏目,把和历史相关的音乐引入课堂,是值得肯定和推广的做法。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第二子目“不朽的民族战歌”时,我借助课本辅助栏目,先让学生自己阅读小字内容,紧接着播放《义勇军进行曲》,让学生感受这首歌曲的巨大震撼力。听完后,学生控制不住自己澎湃激荡的情感,握紧拳头,发誓一定要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这首歌曲渲染了当时的情景气氛,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活用教材插图,逐步提高学生能力

教材插图是记载和描述历史知识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和载体。它以形象、生动、直观的方式表达出丰富的历史信息,把复杂的历史现象表现在插图中,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历史教学中必须重视插图的作用,灵活巧妙地运用插图。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时,我首先引导学生看《秦始皇像》:“秦始皇头戴皇冠,身穿龙袍,踌躇满志,两眼虎视前方,左手紧握宝剑,右手指点江山。从装束到表情,都可以看出他这位皇帝的雄心、威严与胆识。对于秦始皇,同学们可能有些了解,那么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物,他在中国历史上起过什么作用呢?今天学习本课,同学们对他会有一个更新的认识”,通过这一讲一问,使学生产生悬念情境,并在求知欲望的推动下,认真阅读课文,积极搜寻有效信息,全身心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通过活用教材插图,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不断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

高中历史辅导课篇5

就常规来看,在中学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历史教学用书除了教材就是教参用书。教参用书是对教材和教学的补充、规范、定位,这对于历史教师准确把握课标要求,科学落实教学流程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同时也要看到,教辅书的使用,也有一些负面的影响,对于大多数知识面窄,缺乏创新意识的教师而言既找到了懒惰的理由;又使本来应声情并茂的历史教学教条而毫无生气;对于那些锐意创新的教师而言,则大大束缚住了手脚,折损了创造力的羽翼。

历史教学是一种集体回眸,是一种众生欣赏,是在历史教学中给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而不是死知识。因此,新课程标准下的历史教学强调三维目标的实现,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强调的是历史观的形成,而不是考试分数来决定一切。如今,历史教辅用书的机械应用,便是这样误解、曲解了学习历史的目的,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没有什么帮助的。

说历史教辅用书使用不当会影响新课改具体目标的实现,或者说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其实并不为过,什么创造力、想象力、独到性、前瞻性、文化底蕴、审美旨趣等等这些浸染着美好情致的词汇,都统统陷在了这种定式之中,束缚了教师的发展和成长,当然也影响到了学生的历史学习,这都不是教辅用书被我们教师使用的真正目的。

其实,历史教辅用书对于我们历史教师教学来说,还是有很大辅助作用的,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对于很多没有思路的授课者,历史教辅用书给了一个大致的知识的脉络,但同时他们也被束缚在这个脉络上了;而明智的有思想的授课者,对教辅用书的使用更多的是参考和借鉴,思维和思想的脉络则是独立的、自我的,教科书的使用则会大大提升他们教学能力。

2.对于教材中的有些知识,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概述,则要比冗赘、杂乱的教科书简明得多,这一点是可借鉴并可取的,对传达(这里不能用“讲授”一词,因为讲授是“传道、授业、解惑”,是带有思维和思想的)是很有帮助的,是明晰的,也是很能及时、恰当应对现在环境下的考试的。因此,明确、科学的做法就是要适时、合理地给它重视、解决——有选择有批判性地使用它,或者说利用它,只有如此才会真正谈得上历史教学——一种文明的承传、文化的蔓延、思想的建构,这才会撑起一片人文自由的天空,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呈现“传道、授业、解惑”的学校教育的目的。然而,达到这一境界,不是仅凭一言一说,更非仅靠幻想。

历史教师要有深厚的知识底蕴,丰富的人生阅历,开阔的眼界,舒展的心胸,跃动的思辨,就要去博览万卷书,去落实到自己的教学中去,去面壁三省,去灯下冥思,环视当下,真正能够做到这一层次的教师还是相对较少的。那么,作为一线的中学历史教师来说,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一、更新观念、敢于创新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教师的教育观念,影响甚至是制约着个人的教学行为。新课改、新理念、新要求,我们历史教师要结合新教材的要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成绩,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教学的根本任务。

敢于创新。新课改下历史教学的核心是学生,教材只是教学过程中的参考而不是唯一的依据和标准,历史教师要结合新时期教育要求,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去关注和改进教学理念,实现历史教学的实践与创新。

二、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历史教学工作本身就是灵活性很强的工作,特别是我们教师教育的对象即学生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我们历史教师一定要增强自身素质,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这样才能真正处理好教辅用书和教师之间的关系。

三、重新建构教学和教师的评价体系

教师除了承担教学之外,一些其他因素也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新课改以后,学校也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完善教学、评价机制。鼓励创新推崇创造,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全方位建构教学和教师评价体系,不唯成绩评价教学和教师,转而侧重是否提升了学生素质、塑造学生人格和灵魂的三维评价体系。其实许多事情是相辅相成的,一个人格健全、灵魂高尚、素质卓越、思想成熟的学生,你想不让他成绩好,都不可能,所谓璞玉已天成,磨刀不费砍材功,曲径通幽,此之谓也!

总之,新课改下的历史教辅用书是对教材和教学的补充、规范、定位,它对于我们历史教师准确把握课标要求,科学落实教学流程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应该用辩证的眼光,科学地借鉴,合理地利用,让它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高中历史辅导课篇6

2006年11月,教育部部长周济,在《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视频会议》上的讲话指出: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丰富了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完善了职业教育体系结构;顺应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顺应了现代化建设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 所谓“先做人,后做事”,如何做好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教育的重中之重。作为高等职业院校一名普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笔者一直在思考如何做好学生的思政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做好历史情景教育,是做好我院学生思政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现从以下几方面谈谈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我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

我院成立于2006年,是一所新办的高职学院,也是唯一一所高等职业院校。我院建院初期就开始着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各系部配备了一定数额的思想政治辅导员,但是由于人力不足、专业限制、政策支持等各方面的原因,大多为兼职教师、待遇偏低,导致工作效果不甚理想。随着2009年我院首批专职思想政治辅导员引进以后,我院思政工作有了较大的提高,这些成绩来自全院思政课教师和广大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但专职辅导员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据不完全统计,我院目前共有专职辅导员16名,兼职辅导员7-8人,思政课教师5-6人,学生工作处从事思政工作数人。综合以上数据,我院无论从辅导员配备还是专业从事思政教育的教师来看,人员都明显不足、大多为“多肩挑”、年轻教师、每年培训和进修次数过少、“两课”设置死板,导致思政工作始终停留在依托“两课”和辅导员说教上,难以真的做好学生思政工作。

二、历史教育的深远影响

1.历史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家国认同感 ,增强民族凝聚力

我院学生大多来自于高考末班车,不管是理科生还是文科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缺乏系统的区情历史教育,在民族地区学生不清楚当地历史当然就缺少家国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我们一味的说教只会把学生推向分裂分子的谎言和骗局中。通过历史教育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家国认同感 ,增强民族凝聚力。在日常的思政教育中,笔者发现,学生非常关心自己身边的事,提及历史部分,他们兴趣很浓,渴望得到更多关于历史的信息。

2.历史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完善自我认知空间,形成健全人格

“一个不学历史的人,他的经验来自于自己的经历、见闻;一个学历史的人,他的经验除来自自己的经历、见闻外,也从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中吸取经验”,这就是认知空间。历史教育强调关注人的意志、道德、理想、信仰等人格要素的综合,因此对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3.历史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纵横的时代视野 ,树立与时俱进的创新理念

三、历史教育对思想政治工作具有的功能性价值

尽管历史教育的现状有待进一步改进,但其无可取代的教育功用还是渗透在思政工作的各个方面,同时随着社会的变迁而与时俱进地探索着自身的内涵和外延。

1.有助于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有利于实现国家基本的政治教育功能

历史教育是政治智慧教育,这主要因为讲历史必然要讲历代治乱兴衰的历史事件 ,以及当代人对治乱兴衰问题的看法?――历史教育的深层目的是为了从过去的历史经验中培养我们观察政治与社会的能力。

新时期历史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对青年学生进行公民教育让青年学生塑造良好的公民价值观,而良好的公民价值观,应该包括关注人类社会命运、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维护公平正义,努力探索无穷真理这四个方面内涵。

综上所述,不管是历史教育的影响上还是其功能性价值的体现上都说明了从历史教育入手,有助于我们做好学生思政工作。

四、我院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和优化

我们一直在倡导“全员育人”的理念,但在实际工作中,我院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依托辅导员、系党总支书记、学生工作处及思政课教师。育人工作,特别是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经常是说到了,没做到。针对历史教育的这些功用和对我院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在“两课”设置中增加中国历史部分,特别是近现代历史部分

“两课”的设置应将国家文件要求和我区区情相结合,进行相关课程的整合优化。

2.加强从事思政工作教师的历史教育

经费及制度上保障教师有效利用我区历史教育资源,如:博物馆、拉萨雪监狱、江孜古堡遗址等。开展历史讲座及我院图书馆资源让教师了解区情、历史。

3.鼓励年轻教师提高学历,如在职攻读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博士

鼓励年轻教师到内地或区内院校提高学历,特别是攻读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博士,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身就要涉及中外历史、中国哲学史等相关内容。

4.制度及经费保障思政工作教师进行相关课题研究和进修培训

目前我院辅导员和思政教师进修培训的机会和名额过少,远远不及专业课教师培训和管理干部培训。思政工作教师培训和进修缺乏制度和经费保障。

5.适当引进文史专业毕业生从事大学生辅导员工作

6.开展活泼多样的历史教育形式

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开展活泼多样的历史教育形式,比如:藏文书法比赛、藏文知识大赛、百科知识竞答、电影展播、兴衰图片展、民主改革图片展、参观雪监狱、博物馆等等。

综上所述,要做好我院我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从加强历史教育入手,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我院可以在这个方面做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1]熊炜炜《浅谈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2]曾可平《在历史教育中塑造青年学生良好的公民价值观》,《教育探究》

高中历史辅导课篇7

二、坚持用有效的手段帮助学困生是提高课堂效益的重要途径

学困生由于基础差,教师在课堂上讲的知识他们未必能够接受,所以教师除了在课堂教学时注意之外,必须在课后花时间对他们进行个别的辅导,个别辅导绝不等于课堂教学的重复,而是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采用有效的方法帮助他们弄懂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学习初中历史的兴趣和方法。这种个别辅导的方法也要因人而异。在每次小检测前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是目前我探索到的有效途径。对反应较慢的学生必须每次进行考前辅导,而像反应较快的学生通常一两次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使我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尤其要有效地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是体现在教案上。教学中,更重要的是通过有效的方式和途径帮助班内的学困生转变为中等生。试想,一个60人左右的班级有20人的学困生不明白老师在课堂上讲的知识,这样的课堂效益从何谈起。因此,只当班级中的多数学困生转变为中等生后,我们在教学中才能真正面向大多数“中等学生”,课堂效益才会真正得到提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大声地说“我的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体现新课改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效益才可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三、介入社会热点,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是提高课堂效益的动力

社会上许多热点问题都有其历史渊源,世界史如此,中国史亦如此。因此,适时地捕捉社会热点,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更好地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是每一个历史教师应尽的职责。例如,民族问题就是个热点问题。我在讲解“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时,可结合西藏、新疆的历史,让学生知道今天的西藏、新疆发生的历史性变化与新中国的民族政策有直接关系,让学生明白西藏、新疆是祖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企图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之流做坚决的斗争。

四、重视初中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方法能力的训练

一是理清历史脉络,注重基础知识。开放性试题的特点虽然突出的是开放能力,但基础还是知识,知识与能力是不可分的,没有知识谈不上能力,所以解答开放性试题首先要加强基础知识学习,基础知识的学习不仅只是识记,更要准确的理解,挖掘历史的内涵,分析归纳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历史事件以及重要的历史线索。

高中历史辅导课篇8

1. 计算机辅助历史课教学的现状

计算机辅助教学可分为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初级阶段主要是框面型课件计算机辅助教学,高级阶段是系统型人工智能软件计算机辅助教学。目前国内中学历史课计算机辅助教学尚处于初级阶段。上世纪80年代,我国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开始起步。80年代中期,计算机辅助教学得到推广。我国中小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起步虽晚,但发展甚快,与国际水平的差距日益缩小。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小城市的中小学普遍开展多媒体教学,其教师也大多掌握多媒体教学技术,能够运用 PowerPoint 、 Authorware 、 Director 等多媒体写作工具,制作出能够脱机运行的教学课件。这些学校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教育教学诸多方面收到了显著的效益,为进一步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起步晚,经验不足,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首先,没有从本质上突破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只是把板书制成多媒体教学框面,加上一些音像、声响等多媒体;其次,缺乏新理念的指导;第三,教师计算机技术不娴熟,在制作课件时往往故弄悬虚,中问设置了许多超级链接,把教学课件搞得机关重重,上时经常出现技术问题;第四,课件交互性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都难以在课件教学中实现,更不用说人机交互了;第五,缺少因材施教、随机应变的教学灵活性,一旦生成课件就只能运行,无法修改,不利于教师因材施教和临场发挥。因此,历史教师必须学习先进理念和熟知优秀教学课件的基本要求,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教学技巧和尝试人工智能软件教学。

2. 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的作用

(1)激发兴趣,活跃课堂。

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的新颖性、多样性、生动性、趣味性,是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动机和提高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上历史课也如此,一段声形并茂的历史画面很容易引起学生历史的欲望。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本来看不见的历史时间变成看得见的东西,本来看不清的历史空间变成看得清的东西,从而有效地缩短时空差距,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时空表象和时空概念,形象地再现历史情景。例如:将电影《北洋舰队》中的某些画面,将电影《上甘岭》中的一些片段,将《大决战》、《开国大典》中的精彩镜头等制作到历史课件中去,有的一分钟,有的几分钟,有的是场景,把它们分别用于历史课“甲午战争”、“抗美援朝”、“人民解放战争”、“新中国的成立”等章节的课堂教学,这些内容重现了生动传神的历史画面,行之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强化学生的注意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容量增多,省时省力。

历史知识丰富多彩,包罗万象。历史学科有着比其它学科更多的图片、图像等文献资料,中学历史课本中所涉及到的历史事件仅是众多历史事件的一部分,另外,课本中有一些历史事件只用几句话或几个字一带而过,而这些历史事件又需要被学生了解的。此时若利用在制作多媒体课件中收集到的音像资料、教育软件等,就可以弥补课本的不足,进而丰富课堂容量,增加课堂教学密度,使学生在丰富的声像结合中扩充了自己的视野,而且教师用于板书和讲授的时间也可大大减少,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自悟、自问、自查。这样,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例如,在讲授“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国共联合抗日”一节中“七七事变”这一内容时,提问学生“为什么把七七事变作为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此时,出示投影:《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对于卢沟桥事件之严正表示》、《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播放《义勇军进行曲》,如此通过引用课外丰富的相关文献资料,加深学生认识七七事变是怎样刺激了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总动员的,这样,即丰富了课堂内容,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阅读材料的能力。

高中历史辅导课篇9

一、教学设计技能

教学设计是进行整个课堂教学的基础。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通过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能够自主的学习历史的方法和良好的探究态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认真把握和控制历史教学的模块,根据最新版本的教科书采用最为权威和最有影响力的学术观点。为了更好的把握教学重点,要对历史教材中的标题、图画、专题以及注释等等方面把握“题眼”,由“题眼”定位三维目标和课堂教学,从“题眼”出发,要确定每一章每一节的难点与核心,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便于学生能够把握教学重点。

二、课堂教学技能

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进修和培训以及函授,不断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接受新的教学理念、了解新的历史前沿成果,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己“论从史出和史论结合”的能力,在课堂中,除了要对学生进行最基本的教材教学外,要努力提高学生能够灵活掌握和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适当扩展学生原始史料的阅读量,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独特的观点和见解,不能仅仅把重点放在历史课本上;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历史资料的探究,做到“史论结合”,注重理论分析,而不是对学生进行机械的灌输。另外,高中历史要掌握大量的历史资料,不断扩展知识面,努力提高自身历史教学水平和质量,同时要结合学生和教材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方法。

三、课后辅导技能

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有效的掌握所学的知识,要做好课后的辅导工作。课外辅导作为课堂的延伸,要尽量保证在课堂上就能完成,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作业的奴隶,避免出现题海战术,要有效提高课下作业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适当减少作业量,激发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提高思考题的开放性,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不能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盲目的选购辅导资料,高中历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保证辅导资料少而精。为了做好课下辅导工作,在每一个单元结束后,要在课堂上进行适当的检测考试,增加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在进行设置中等和较难两档,让后让学生自己选择试卷,考试安排的时间为40分钟左右,然后再把阅卷的权力交个学生自己,在完成后,由老师进行最后点评,有效的解决存在的问题,对课堂教学起到很好的反馈作用,才能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减轻学生学习历史的负担,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能有效的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

四、教学评价技能

对于高中历史教学评价的方法,要遵循科学性、可行性和灵活性的原则,可以采用调查、访谈、讨论、考试、评议以及自我评价的方式,同时要适当的把评价的结果进行有效的分析,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档案袋对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作品、真实表现、平时考试最好的成绩、对待历史课程的看法、对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的评论以及获得教师或者学校的奖励等,进行有效的搜集,使用这些材料代替考试成绩报告单,这样才能更为合理和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帮助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激励学生不断进步;另一方面,还可以采用除了分数以外的方法,比如星级和评语等进行评价,这可以有效避免因为分数单一性和片面性产生弊端,从更多的角度和方面真是客观的评价学生,教师要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和考试结果判断学生水平能力的强弱,从而制定不能等级的星级;教师可以采用对学生的更为理性的评语,作为其他评价方式的补充和说明,让学生家长能够全面客观的了解学生的学习考试情况。

五、教学研究技能

为了更高提高教师的历史教学水平,要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不断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发展,保证历史教学的质量。

教师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创作叙事的研究方式,不断形成教师自我参与和教学发展的动力,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反思、领悟,提升教学智慧,拓宽教学视角,创作出个人独特的教学理论。教师在利用案例,诠释理念,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事件采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处理啊,和学生一起进行探讨和分析。教师要把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难题作为研究课题,进行“行动研究”,提升教师对历史问题的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高中历史教师向研究型和专家型的转变。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中,为了提高历史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作为高中历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实际教学技能,不断提高科研创新水平,促进高中历史教学理论的上升到更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高中历史辅导课篇10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3-0115-0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改革的推进,教学现代化要求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有机地整合,多媒体已逐渐运用在各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中。初中历史教学质量取决于课堂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手段在初中历史课上的应用已是必然,是适应教育教学的发展需要,更是教授知识的必要手段。历史是一门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学科,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更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枯燥的知识生动直观地展现给学生。

1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必要性

教学上运用多媒体辅助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和网络为初中历史学习提供了方便和丰富的素材信息,要创造条件利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组织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历史学科的教学,实现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的整合。

历史学科因自身的特点,具有过去性、不可复制性、具体性和系统性等,均是过去的历史事件,无法像物理和化学一样,可以利用实验器材再次经历。初中学生知识面窄,形象思维能力强于逻辑思维,生动的多媒体更容易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更知学乐学,有效地增强历史教学效果。

2 历史科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多媒体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其应用得好与不好重点在于教师的教学经验和素材的运用,再则是与教学理论相融合。单就多媒体在初中历中教学中的应用来说,拥有不可替代的优点。

突破限制,直观教学 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象的事物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能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把多姿多彩的历史画面再次以声音、文本、图画、动画和影视等展现给学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历史,让其有身临其境之感,加深对历史学科的认识和体会。

例如:教学“社会生活的变迁”时,可以利用大量的历史资料图片或影片及文字资料,把古代至近代的历史记录工具、服饰、人文等变化进行对比和讨论,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教学“血肉筑长城”时,可以播放一些相关战争的电影片断,并以当时日本侵略中国的形势图给学生介绍战争背景等,这样运用多种素材、多种方法直观展示教学内容,突破教学难点,达到教学目的。

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历史学科涉及的内容广泛,因受课时和教学设备的影响,课堂上往往一节课的内容较少,展开也不多,教师更主要的是对课本重点内容的描述和记忆,主要也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如历史人教版初中一年级上册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课本内容多,如果利用多媒体把相应几个时代的历史资料、图像图形等资料放在一起,分别展示给学生,就大大地节约了课堂时间,免去教师板书的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加强教与学的互动性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旧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下的教育,现在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起着引导的作用。多媒体的交互功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能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与知识的互动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的互动功能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多媒体的互动功能将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一大助力。

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建立多媒体教室,为师生创造了一个清洁、舒适的环境,不会再因用粉笔板书而吸入过多的粉笔灰,也可避免因教学板书时间过长而影响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更是减少了教师的劳累,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运用多媒体更能吸引学生,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消化知识,学生更乐学其中。

3 历史教学中多媒体应用需注意的问题

多媒体在众多的中小学中应用已是很普遍,很多初中历史教师有一定的信息技术操作基础,能制作教学课件,但在教学过程中仍面临许多问题,影响教学效果,有的甚至偏离了教学的目的,为运用多媒体而运用多媒体。这些问题都是要注意避免的。

课件制作要精细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需要一定的技术基础,而部分历史教师因自文科出身及年龄的原因,所掌握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在制作历史课教学课件上仍存在较多问题,课件过于粗糙。因不熟悉软件制作课件,大多以幻灯片的形式,对教材的内容不进行进一步处理和归纳,只是把纸质版变成电子版,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只是为了做样子,成了摆设,对学生毫无作用。一部分教师的课件投制作水平较高或是追求高科技,利用一些如Flash等软件制作课件,把所有高级的课件制作技术融入其中,设置很多开关和超链接等,使得课件操作难度加大。教师如果因为紧张或不熟悉课件,就很容易出各种各样的问题,点错开关、忘记关声音、按错按钮等,学生很难持续精力来听课,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课件的制作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课件制作应该根据课堂实际,力求做到精细、贴合实际。

注重教与学的互动交流 教与学是师生的双向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一节课的成败取决于教师的引导,多媒体的运用只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过于依赖。有的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后,只是把所有的内容通过图版和视频播放,不注意调动学生的能动作用,没有做到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把自己置身于课堂边沿而成为一名观赏者,过多的影视和图片资料也容易让学生忽视课堂上的实质内容。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应注意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教学相长,教师做好课堂的引导,课件只是辅助教学。

注意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整合 自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相互整合,部分教师很容易就忽略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无论教学上的哪个内容,都牵强地运用上多媒体,不从实际出发,一味追求使用多媒体反而容易打乱教学环节。有的重点内容在课件上讲授完之后,一闪而过,很有可能学生还没有来得及做笔记。有一些不必要使用的地方,教师可以写在黑板上的,就运用传统的方式就行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有许多无可替代的优势,但并不是必要手段,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也有自身的优点,只有与传统的教学有机整合、取长补短,才能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4 结语

多媒体手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与课程整合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但作为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教师要注意其使用的方法和方式,不能过分地依赖,更不能替代教师授课。只有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并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取其所长、补其所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更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黄伟.初中历史教学实施创新教育实践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5.

[2]雷礼碧.信息技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07.

高中历史辅导课篇11

2.“阅读”是第二步。教师根据课文特点,教学要求,在黑板上写出历史知识网络提纲,让学生看书,找出纲要内容,并在课本上划上记号。

3.“讲议”。教师提出设计好的带有启发性的重要问题,引导学生议论,同时结合议论情况就重要的史实及较为复杂费解的重要问题进行补充和讲解。

4.训练。教师出几道精典题让学生组织答案,最后教师讲评,以达到精讲精解。

5.小结。教师可以集体辅导总结,可以是教师辅导下各小组总结或学生个体自我总结。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要求学生认真总结学生内容和学习过程。能知是非得失,并将新学到的知识、能力和技能清晰地固定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去,真切地体会到“学有所获”,认识到“将有所用”。

二、辅导好的三个关键

1.重难点解析。指导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遇到的,难以独立解决的知识疑难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须注重知识难点的传授,巧妙的解决问题。

2.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得当,可以事半功倍,很快掌握知识,迅速形成能力。故学习方法的辅导应是历史辅导的核心和着力点所在。

如①指导学生阅读历史的方法和技巧:读目录——了解全书的总体结构;读导言——理清教材线索,把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读正文——具体掌握历史基础知识;读地图——加强直观形象性,树立空间观念;读习题——温故知新,巩固所学;读年表——查大事,树立时间观念。让学生自己会阅读、体会、领悟、教师施教之功应放于贵在引导,重在转化。

②教学生一些记忆历史的方法,如编歌诀、图示、网络、谐音、简缩等记忆法。如雅各宾派革命措施,可用简缩记忆:一摧封、二镇反、三限价、四军管。

③讲解做题技巧。例如解历史问答题,首先要弄清问答题的四种构题成分:a.求答的内容;b.求答内容的属体;c.解答方式;d.限制条件。

其次要掌握答题的一般技巧和行文思路,也就是要对解答试题所需要的历史知识,全面思考,认真筛选;对能力要求较高,难以解答的问答题。要因题设法,化难为易;在审准题目要求的基础上,要因题定式,速编提纲。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准确地完整地回答试题。

三、辅导好四类学生

心理学对学生学习个性的分类有一种“四分法”:(1)敏捷而踏实型;(2)敏捷而不踏实型;(3)踏实而不敏捷型;(4)不踏实又不敏捷型。

历史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培优辅差。我觉得,历史教师可以根据这种分类来搞好不同类型学生的历史学习辅导。

1.优秀学生。他们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具备自主学习的条件,辅导他们时一定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一般要求的学习任务,以赢得更多时间用于拓展性和深化性的学习。

2.中等学生。他们思维敏捷,能力较强,但往往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也欠端正,学得比较虚浮,因而本该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常有缺漏。对该类学生的辅导,一定要严格要求他们不能浅尝辄止,须提醒或暗示他们不要因有所知而沾沾自喜,要帮助他们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形成深入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从而成为踏实的优秀学生。

3.下等学生。他们虽然不太聪明,领悟能力较差,但他们拥有踏实的态度,认真的品质和严谨的习惯。教师对这类学生的辅导一定要主动热情,多子鼓励。要求他们在保证“学会”的同时,还要尽可能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尽可能提高学习效率,使头脑变得更敏捷,更灵活一些。

4.双差生。这类学生智力偏低,思维较浅,学习态度往往不够端正、踏实。教师要主动、真诚、耐心,尽力去发现他们的点滴成绩和进步,并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使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学习的勇气,尽可能科学地学习,使他们在学习上日有所获,并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高中历史辅导课篇12

一是指导学生读目录。目录是全书的提纲。读好目录,就能很好地把握全书的总体结构和基本体系;

二是指导学生读好正文。正文是对历史知识的全部解读。细读正文,了解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历史知识,是掌握历史的重要环节;

三是指导学生读好课本中的“小体字”。教材中的“小体字”部分往往是对一些历史的事件所作的注解、补充或进一步说。而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忽略这些地方,造成学生对部分历史知识一知半解。读小字体部分可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历史事件的全过程,掌握历史事件的内要联系;

四是指导学生读好历史地图、插图等。历史教材中的地图、插图都是紧紧围绕历史内容所设,一般来说这些图片的应用都是编者的画龙点睛之举,对学生进一步理解历史知识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认真指导学生读好历史地图和插图,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事件发展的经过,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五是指导学生读好历史辅导材料。历史教材中的辅导材料往往是对某一历史事件的扩展或补充说明,对学生进一步理解某一历史知识有很大的帮助作用。而在教学中,许多教师却忽略辅导材料的阅读指导,造成学生历史知识的残缺或狭隘;

六是指导学生读“问题”。“问题”即每课中或文后的习题。这些问题或是对本文内容的巩固,或是扩展,所以在预习、听课、复习时均应认真阅读,做到心中有数,带着问题阅读,就可以有的放矢,有效地掌握历史知识;

七是指导学生读好历史教材中的“大事年表”。大事年表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历史大事,便于学生比较、查找、记忆。阅读大事年表,有助于学生将历史知识形成线索,掌握历史脉络。

八在教学当中多引用历史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历史故事为历史教学提供了好的辅助资料,历史又为故事的演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有些故事催人奋进、自强不息,有些警钟长鸣,让我们去珍视,有些含蓄,令人沉思。学生对历史故事及对历史人物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在历史学习过成中就能去探究,达到学好的目的。教师在授课中能够正确引用历史故事,也将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九注重历史现实相结合。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对现实生活了解,从生活中大事着手,史实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讲世界史《日本明治维新》时,通过分析日本1868年在明治天皇推动下进行改革,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而清末政府推行改革没有取得成功,清末时我国也被诸多列强侵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通过对比让学生积极思考。

十在历史教学中应进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我们每位历史教师都是课堂教学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历史学习环境。如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学生老师共同收看相关影视资料,让学生提出对“一战”的看法,并相互之间进行辩论,老师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这种交往互动过程中共同发展。

高中历史辅导课篇13

一、指导思想: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不同的,因此培优补差是教学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发展,体验学习的快乐,进步的乐趣,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体现因材施教,量力性原则在班级中挖掘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好拔尖补差工作,从而让优生更优,差生不差。共同成长、共享快乐。

二、弄清学生情况,做到有重点、有针对性。本学期我所带三-六年级共十五个班级的美术课,根据上期学生的学习情况,要搞清学生学习基础,做到对培优补差工作心中有数,

三、扎实做好培优工作。

1、成立课外兴趣小组,通过活动进行培优。对于优良学生在时间上把好关,然后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逐步提高优良学生的学习成绩。

2、做好学生的“补差”工作有些学生对形体造型能力天生弱势,只有培养了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喜欢美术课,才能使们他的学习循序渐进,不断提高,从“差”变“优”。

四、采取的措施:

1、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潜能生形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一时的贪玩或不感兴趣,有的是家庭困难学习工具不全,所以,作为老师首先应该帮助他们分析查找落后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树立战胜困难的自信心,再根据具体情况把比较差的弱项补上去。

2、教会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多给孩子们展示的机会学习的效果就会比较好。

3、专项训练。训练中选取潜能生普遍的弱项进行专项训练,训练中让优秀学生发挥帮带作用,要求学生课内完成作业,并及时讲评。

4、坚持不懈地关爱潜能生。多鼓励少批评。潜能生普遍自信心不强,学习生活习惯无规律,所以在教学工作中必须多关爱他们,多鼓励他们,多和他们谈心。只要发现他们有进步,哪怕是很小的进步,也要及时表扬他们,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只有主观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才能更好地发挥他们自己的潜能,使他们很快地步入中等生甚至是优等生的行列。组织互助小组进行帮助。组织互助小组,举行一帮一活动,对生活和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

历史培优补差工作计划(二)

本期我担任九年级历史教学,由于他们原来没有接受专业的历史教育,历史知识基础较差,缺乏一定的学习历史知识的习惯和方法。而且知识面比较狭窄,对学习历史没有兴趣。因此,为了在本学期有效地提高成绩,特制定以下培优转差计划。

一、指导思想:

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差生取得适当进步,让差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并培养较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基本能力。培辅计划要落到实处,发掘并培养一批尖子,挖掘他们的潜能,从培养能力入手,训练良好学习习惯,从而形成较扎实基础,并能协助老师进行辅差活动,提高整个班级的素养和成绩。

二、现状分析

我所教的九(3)班共有学生46人,从开学两星期的学习情况及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看,全班学生学习基础不够扎实,学习习惯很差,优生不优,差生很差,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有少数学生的态度也不够端正,书写潦草,因此本学期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外,我准备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通过培优辅差的方式使优秀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潜能生得到较大进步。

三、任务和目标

通过集体和个别相结合的方式,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成绩。尽可能增加优分和及格人数。

四、方法措施

1、认真备好每节课,努力做好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

2、加强交流,了解潜能生、优异生的家庭、学习的具体情况,尽量排除学习上遇到的困难。

3、搞好家访工作,及时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交流、听取建议意见。

4、沟通思想,切实解决潜能生在学习上的困难。

5、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安排不同难度的作业。

6.采用竞争对手进行一帮一提高学习成绩。

7.请优生介绍学习经验,带动差生学习。

8.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差生。

9.适当安排课外参观、走访等活动,不断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对历史的感悟。

10.采用激励机制,对差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在优生中树立榜样,给机会表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

11.充分了解差生现行学习方法,给予正确引导,朝正确方向发展,保证差生改善目前学习差的状况,提高学习成绩。

五、内容安排

2-3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

3-5周辅导学生学习方法

6-8周辅导阅读课外历史书籍

9-11周优差生各进行半期来的总结,找出好的方法和存在的问题。考前应试技巧及心理辅导

12-15周探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16-18周探寻学习历史的习惯

19-21周指导期末复习,迎接期末考试

六、培优辅差对象:略

历史培优补差工作计划(三)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在历史课培优补差方面努力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后进生取得适当进步,让后进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历史基本能力。培优计划要落到实处,发掘并培养一批历史尖子,挖掘他们的潜能,从培养历史能力入手,训练良好学习习惯,从而形成较扎实的基本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在本学期统考和下学期中考中取得良好成绩,并能协助老师进行补差活动,提高整个班级的历史课考试成绩。

二、制定目标:

在这个学期的培优补差活动中,培优对象能按照计划提高基基本知识点的掌握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成绩稳定在90分以上,并协助老师实施补差工作,帮助后进生取得进步。补差对象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好,成绩有一定的提高,争取在本学期统考和中考时取得及格分数。

三、定内容:

培优主要是继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介绍或推荐适量课外知识,让优生扩大知识面,摄取更多课外知识,多给他们一定的指导,定时安排一定难度的练习任务要求他们完成,全面提高历史知识的能力。

补差的内容是教会学生敢于做题,会做题,安排比较基础的内容让他们掌握,可先布置他们摘抄、仿写,后独立完成,保证每个后进生能掌握基本知识点。训练后进生的识记能力,课堂上创造情境,让后进生尝试说、敢于说、进而争取善于说。

五、主要措施:

l.课外辅导,利用课余时间。

2.采用一优生带一后进生的一帮一行动。

3.请优生介绍学习经验,后进生加以学习。

4.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后进生。

5.对后进生实施多做多练措施。优生适当增加题目难度,不断提高做题能力。

6.采用激励机制,对后进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在优生中树立榜样,给机会表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

7.充分了解后进生现行学习方法,给予正确引导,朝正确方向发展,保证后进生改善目前学习差的状况,提高学习成绩。

8.重视中等成绩学生,保持其成绩稳定和提高。

9.必要时与家长联系,协助解决后进生的学习问题。

历史培优补差工作计划(四)

一.指导思想

以教师特别的爱奉献给特别的学生。“帮学生一把,带他们一同上路”。对差生高看一眼,厚爱三分,以最大限度的耐心和恒心补出成效。

二、优、差生情况分析

从学生的整体水平上看,优生并不多,如:李想、贾亚杰、李杭州、李双、王可、杜昊等同学,他们的特点是:学习兴趣高涨,上课善于动脑思考问题,踊跃发言。对这些同学除学好课本知识外,应对他们进行重点培养,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在课堂上多提问,并找一些难度大的问题帮助他们理解,提出新要求,多鼓励他们读一些课外书,开拓他们的思路,发展他们的能力,使优生更优。

对于学生困难生,如:谭书锋、吕鑫、贾伟、武鹏等同学的特点是:基础差、上课走神、不认真听讲、学习目的欠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就连书本知识也学不好,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因地制宜,对他们个别辅导,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树立起学习的信心,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使后进赶先进,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培优补差”工作措施

1.课上潜能生板演,中等生订正,优等生解决难题。

2.安排座位时坚持“好潜同桌”结为学习对子。即“兵教兵”。

3、不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纵容优秀的学生,一视同仁。平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耐心细致地帮助,上课时多留意,多体贴,下课督促他们及时完成相关作业。必要时适当地降低作业要求。

4、对于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地检查,并做出评价。不定期地进行所学知识的小检测,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随时调整教学方案。

5.优化备课,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尽可能“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必要精力”做好培优补潜工作。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练习,保证培优补差的效果。精编习题,习题设计注意:有梯度,紧扣重点、难点、疑点,面向大多数学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巩固“双基”,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习题讲评要增加信息程度,围绕重点,引导学生高度注意,有利于学生学会解答;解答习题要有多角度,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扩展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变通性;解题训练要讲精度,精选构思巧妙,新颖灵活的典型题,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题,练不在数量而在质量,训练要有多样化

6、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将“重视结果”的教学尽量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究、去发现。

7、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8、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引导家长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科学育人;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勇敢战胜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习和生活的强者;鼓励孩子在爸爸妈妈的支持和鼓励下,另行自我发展,找到自己的长处。

9、在日常工作中,教师要对后进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纪律等方面提出科学而严格的要求。

四、在培优补差中注意几点:

1.培优重在拔尖,辅差重在提高

2.课堂上有意识给他们制造机会,让优生吃得饱,让差生吃得好。

3.课外辅导,利用晚修,自己课的时间,组织学生加以辅导训练。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