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青少年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实用13篇

青少年体能训练的重要性
青少年体能训练的重要性篇1

一、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重要性

概括而言,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重要性,主要可以归纳总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体能训练的开展能够促进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身体各方面机能和素质的全面发展,是运动员篮球专项运动素质提升的基础。

对于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来说,不同的运动素质都有其固定的发展敏感期。在发展敏感期内,某种特定运动素质的发展速度会远远超过其它时期的发展速度。因此,抓住运动素质的敏感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是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身体进行生物改造的有效方式,对于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其不但能够有效的改善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身体各器官和各系统的机能,还能够通过青少年身体各方面机能和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篮球专项运动素质的发展和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体能训练的开展能够确保机体适应大负荷的运动,是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承担高强度比赛任务的基础。

快速灵活、对抗激烈是篮球运动的重要特点,而这一点也决定了篮球运动员只有具备良好的体能才能够承担高强度、大负荷的篮球比赛任务。在一场4节,长达两个小时的篮球比赛中,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不但要在攻守之间、控制与反控制之间不断进行转换,同时还必须要快速完成各种急停、急起、跑动、跳跃以及投篮等等一系列的动作,在这个过程中体能的消耗非常大,如果没有良好的体能水平做保障,在比赛进行一段时间之后,运动员往往就会因为体能不支而出现技术动作的变形、跑动速度的减慢或者是主动失误的增多等各种各样的问题,并因此影响到最终的运动成绩。由此可知,通过体能训练来提高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体能水平,是确保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承担高强度的比赛任务的基础。

(三)体能训练的开展能够为篮球技战术水平的提高提供保障,是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技战术水平顺利提升的基础。

对于篮球运动员来说,体能是影响其技战术水平的先决条件,无论是技战术水平的提高,还是技战术水平的发挥,亦或是技战术水平的保持都需要良好的体能来做保障。体能水平高的篮球运动员相较于体能水平低的篮球运动员而言,在其它条件相似的情况下,往往能够更快、更好地掌握复杂和先进的技战术。反之,体能水平低的篮球运动员即使掌握了先进的技战术在实际比赛的过程中,也往往会由于体能而受到局限,无法得以充分地施展。因此,体能是影响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重要因素,体能训练是为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提高服务的,是青少年@球运动员技战术水平顺利提升的基础。

(四)体能训练的开展能够通过促进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体能水平的提升,降低运动损伤事故发生的几率。

篮球运动项目的特点决定了在篮球运动中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不但要承担极大的运动负荷,还要面对激烈的对抗。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运动员一旦出现运动疲劳,身体的薄弱部位就容易受到损伤,例如:膝关节、腰部等,而运动损伤出现后轻则影响训练和比赛的正常顺利开展,重则影响运动员的运动寿命。但是,在开展日常训练的过程中,教练员如果能够重视体能训练,通过体能训练来有意识的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水平和抗疲劳能力,往往能够大幅降低运动损伤事故出现的几率。以力量训练为例:力量训练的开展能够提高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力量素质,而力量素质的提高则能够让运动员身体关节稳定性能的控制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并且运动中身体的抗疲劳能力也会因此得到一定的提升,从而降低运动损伤出现的可能性。由此可知,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开展有助于降低篮球运动训练和比赛活动中运动损伤的发生几率。

二、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实施关键

综合上文的分析可知,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具有多个方面的重要作用,体能训练的质量会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职业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而要确保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科学高效开展,还应注意如下两点问题。

(一)要注意树立科学的训练理念,切忌出现重技战术训练,轻体能训练的情况。重技战术训练,轻体能训练的情况在我国篮球运动训练中是切实存在的,为了改变这种情况,青少年篮球教练员一定要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体能训练的重要性,树立技战术训练和体能训练并重的科学理念。

(二)要注意避免出现体能训练脱离专项体能训练的问题。在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中,体能训练脱离专项体能训练的问题通常表现为将一般体能训练与专项体能训练混为一谈,一般体能训练在训练中所占的比例偏高,专项体能训练所占的比例偏少;青少年体能训练成年化等等。上述问题的出现,不但无法实现预期的训练成效,甚至还会适得其反。因此,教练员一定要注意青少年体能训练与篮球专项特点之间的有机结合,切忌出现体能训练脱离专项体能训练的问题

青少年体能训练的重要性篇2

游泳运动作为一项体能主导类竞速竞技性的体育运动项目,体能始终是运动员竞技能力充分发展和发挥的前提条件。在现代激烈的游泳赛事中,没有良好的体能水平作保证,运动员技战术的发挥与运用必然会受到消极不利的影响。由此可见体能在游泳运动中的重要性。而青少年时期作为生长发育的敏感时期,是发展身体素质,提高体能水平的关键阶段。鉴于此,为了能够在游泳运动员素质发展的敏感期,科学的开展训练工作,最大限度的提高游泳运动员的体能水平。本文就针对青少年游泳运动员体能训练工作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索与分析。

一、青少年游泳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概念及意义

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简单来说,实际上指的就是采用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来改善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结构和功能,并调节青少年游泳运动员机体物质能量的储存和转移所具有的潜在能力以及适应外界环境的综合运动能力的一种训练活动。其最终的目的,就是通过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神经肌群和心肺系统功能的改善,来提高其运动成绩。

由于游泳运动员在游进的过程中,需要克服水中的阻力,因此,游泳运动员在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相关的研究表明,游泳所消耗的能量相较于同等距离的跑步所消耗的能力来说,能耗要大4倍左右。由此可见,游泳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在现代的游泳赛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全面、科学的体能训练工作是确保青少年游泳运动员更好的适应现代游泳运动发展的需要。

二、青少年游泳运动员体能训练现存的问题

首先,训练理念存在一定的误区。在开展青少年游泳训练工作的过程中,体能训练理念上的误区是影响青少年游泳运动员整体运动水平提升的一个关键性的问题。部分教练员并没有充分认识到青少年游泳运动员体能训练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普遍存在重技术训练轻体能训练的状况。甚至有的教练员认为体能训练在平时的技术训练中已经包含和覆盖,体能训练只需要在日常的技战术训练中来贯彻落实就可以了。然而,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在这样的训练理念下所开展的训练工作,实际上只解决了青少年游泳运动员速度素质和速度耐力素质的问题,但是运动员的力量耐力和基础力量训练却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以至于影响了训练的科学性和运动员运动水平的提升。

其次,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过于单一。从“生物适应”的角度来看,影响青少年游泳运动员运动训练成效的最为主要的两个因素是训练手段和训练负荷。其中,训练手段决定了作用于青少年游泳运动员机体的刺激部位,而训练负荷则决定了机体部位所受到的刺激的程度。只有采用科学的训练手段和合理的负荷安排才能够取得理想的训练成效。但是,目前在我国青少年游泳运动员运动训练的过程中,却普遍存在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过于单一的问题,例如:训练主要是以杠铃和弹力带为主,训练的手段则普遍采用的是克服自身体重的负重练习和抗阻练习等均是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过于单一的表现。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过于单一的状况不但影响了训练的全面性和有效性,而且长此以往,还会影响青少年的体能训练兴趣,对青少年运动员体能水平的提升产生消极负面的作用。

最后,体能训练工作的开展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由于在开展我国青少年游泳运动员运动训练工作的过程中,多数都是没有专业的体能训练的,训练采用的是主教练负责制,所以,训练的任务一般情况下是由主教练临时分配给助理教练的,而这种情况的存在就使得所开展的青少年游泳运动员体能训练工作带有了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并因此影响到了训练的成效。

三、青少年游泳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对策与建议

(一)树立科学的体能训练理念

树立科学的体能训练理念,是确保青少年游泳运动员体能训练工作高效开展的基础和前提。要树立科学的体能训练理念,必须要在充分的了解青少年体能训练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的基础上,掌握体能训练的核心要义,树立全面的、专项化的训练理念,将体能训练训练专项化,并注意将专项体能训练与技术训练结合起来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

(二)重视多样化的训练方法的应用

为了促进青少年游泳运动员体能水平的全面发展与提升,并尽可能的激发青少年的体能训练热情和积极性。在开展青少年游泳运动员体能训练工作时,不但要注意根据现代游泳运动的发展规律和发展特点来创新传统的体能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还要注意积极主动的了解和学习最新的训练理念与训练方法,并结合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和训练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应用,以此来确保青少年体能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的多样化,确保训练质量和训练成效的不断提升。

(三)重视训练的系统性

青少年游泳运动员体能水平的提升,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是训练效果的逐步累积和生物改造的过程,其必须依赖于长期的、系统的训练工作才能够得以实现。因此,科学系统的体能训练工作是确保青少年游泳运动员体能训练成效的必要条件。在开展青少年游泳运动原帖体能训练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和遵循系统性的基本原则,切忌训练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参考文献:

青少年体能训练的重要性篇3

一、抓好青少年篮球训练的几点措施

1.规范、系统地进行青少年篮球训练

篮球训练是一个周期比较大的运动,青少年篮球训练应制定一个训练纲要,这一纲要必须具有统一性、有序性,并且具有明确的内容和训练规范,以指导和帮助教师或者教练员进行篮球训练的工作。在篮球训练过程中,应注重对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全面培养。对于篮球运动来说,身体素质和技术是对运动员最基本的要求。在篮球技术的训练上,需要青少年运动员长期反复的练习,并且要注重技术动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青少年篮球训练主要是使学生通过对运动表现的感知,进而形成运动的概念,所以在训练过程中应具有一个严格的训练体系。

2.注意培养青少年运动员的篮球意识

在基础训练中,青少年篮球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青少年运动员的篮球意识决定技术和战术的配合。这里首先要培养青少年运动员的认识、意识以及意志,要求青少年运动员能够明确对球的处理时机和移动的空间、路线,以及和队员之间的合作、配合,充分地了解对手,具有敏捷的应变思维和正确的战术处理方式。青少年运动员除了要牢固地掌握篮球的技术和战术之外,还要具有正确的篮球意识。教练员在篮球训练过程中,也应注重培养青少年运动员的大局思想和团队意识,并且帮助青少年运动员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从而使青少年运动员不仅具有扎实的篮球功底,还具有正确的篮球意识。

3.培养青少年运动员勇敢、果断的精神

篮球运动作为一种对抗性较强的运动,不可避免的会有运动员之间的身体接触,所以在篮球运动中,青少年运动员应具备良好的素质和意志品质,以及勇敢的精神。在篮球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应鼓励青少年运动员进行身体接触,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合理的引导,使青少年运动员对身体接触有一个很好的掌握,做到合理地应用篮球规则,在球场上做出正确的身体接触,勇敢、果断地进行技术处理。

4.提高青少年的文化知识水平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提高文化知识水平的关键时期。在篮球训练中,青少年运动员文化知识水平有利于青少年运动员篮球知识的提高,使青少年运动员对篮球有更高层次的认识,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当前我国社会对于运动员的要求越来越高,青少年运动员不仅要具有很强的篮球技术水平,还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水平 ,所以青少年运动员应在篮球技术训练的同时,也要注重提高自身的知识文化水平,为今后的个人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青少年篮球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所以在篮球训练中,教练员可以在青少年运动员完成训练任务的情况下,组织青少年运动员观摩一些社会篮球队的训练和比赛,或者利用一些先进的媒体扩大青少年运动员的视野。在青少年篮球训练中,应注重青少年运动员的攻守均衡,让青少年运动员充分意识到攻守均衡的重要性。另外教练员也要注重队伍中每一个青少年运动员的个性发展,在球场上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在青少年的篮球训练中,要能够体现出对青少年的人文关怀,注重篮球训练的趣味性,使青少年运动员将篮球作为自己的爱好。教练员在进行训练计划的制订时,应遵守训练的大纲,根据青少年的个性特点和心理特征,结合青少年运动员的实际情况,使青少年运动员得到循序渐进、科学有效的篮球训练。在这种训练计划的指导下,使训练能够充分地激发出青少年运动员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其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进行篮球训练,并在篮球训练中得到享受和满足,使篮球训练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结束语

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培养对我国篮球运动具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对于青少年进行篮球训练有着重要的意义。教练员应制订个科学合理的篮球训练计划,以使篮球训练能够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系统性。在青少年篮球训练过程中,教练员要注重对青少年进行篮球意识的培养,帮助青少年形成勇敢、果断的精神,并提高青少年的文化知识水平,从而促进篮球训练效果的提高。另外要注重对青少年的人文关怀,激发青少年对篮球运动的热情,使青少年积极主动地进行篮球训练,不仅有利于青少年自身篮球水平的提高,对于我国篮球运动事业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青少年体能训练的重要性篇4

在运动训练领域,青少年基础训练始终是影响运动员竞技水平发展的关键,这一点在我国游泳运动员的运动训练中亦是如此,青少年游泳基础训练工作的有效开展不但会对游泳运动员的职业运动生涯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且还会对我国游泳运动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由此可见,青少年游泳基础训练在我国游泳运动训练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提高我国青少年游泳基础训练的有效性是十分有必要的。鉴于此,本文就从训练内容、训练负荷以及训练方法等三个方面入手探讨了提升我国青少年游泳基础训练有效性的策略。

一、重视训练内容的合理组织

青少年游泳运动员正处于身心各方面素质发展的快速时期,其生长发育主要呈现出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骨骼的发育要比肌肉的发育快,骨骼的硬度比较小,关节的柔韧性也比较好;二是,心肺功能明显提升,且血管的发展速度要高于心脏的发展速度,血液的循环量会明显增加;三是,大脑结构逐步完善,神经系统的可控制性也明显提高。根据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生长发育的以上特点,在针对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组织训练内容时,一定要注意训练内容的全面化和多样化,而且尽量避免负重练习。例如:在开展陆上训练时,在传统的训练中陆上训练都是以运动员的上肢力量练习为主的,而关于身体协调性和柔韧性的训练却非常少,甚至几乎没有,这不但不利于青少年游泳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甚至还因为训练内容固定单一影响了运动员的训练热情,降低了训练活动的有效性。针对这种情况,在组织陆上训练内容时,教练员就一定要注意训练内容的合理组织和科学安排,不但要重视上肢力量训练方面的内容,同时也要将柔韧素质训练和身体协调性训练方面的内容纳入青少年游泳基础训练的内容体系之中。

二、重视训练负荷的合理安排

首先,要注意技术训练与素质训练之间的比例。技术训练和素质训练是青少年游泳运动员基础训练的两项主要内容,也是青少年游泳运动员开展专项训练的基础。在开展青少年游泳运动员基础训练工作的过程中技术训练和素质训练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单纯的重视其中任何一项都会影响训练的成效。在我国游泳项目发展的历程中,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基础训练曾经长期存在“轻技术、重素质”的问题,虽然这种训练负荷的安排方式能够让运动员在青少年时期的运动成绩提高的速度较快,但是在达到了一定的运动水平以后,却很容易因为青少年训练阶段的这一问题出现运动水平停滞不前、运动寿命缩短,提前结束运动生涯等问题。因此,在开展青少年游泳运动员基础训练工作时,一定要重视技术训练与素质训练之间的合理比例,通过体能与技术并重来确保青少年游泳训练工作的科学化开展。

其次,要注意速度素质训练、力量素质训练和耐力素质训练中的比例分配问题。通过敏感期理论可知,在人体的某种素质进入高速自然增长期时,有针对性的对该种素质进行目的明确的训练往往能够取得理想的训练成效。因此,在开展青少年游泳基础训练时,就要根据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发育特点科学确定速度素质训练、力量素质训练以及耐力素质训练中的训练负荷的分配比例。例如:青少年时期是游泳运动员动作速度发展的敏感期和关键期,所以,在开展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速度素质训练时,就要注意突出动作速度训练,提高动作速度在速度素质训练中所占的比重。

三、重视训练方法的合理选择

训练方法的科学与否是影响青少年游泳基础训练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从组织形式的角度而言,青少年游泳基础训练中常用的训练方法主要有间歇训练法、重复训练法以及持续训练法和短冲训练法几种;而如果从能量代谢的角度进行划分则主要可以分为有氧训练和无氧训练两种训练方法,其中针对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有氧训练通常是低强度有氧训练、无氧阈和最大摄氧量的训练等等,在训练的过程中所采用的训练方法则主要为持续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针对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无氧训练通常是耐乳酸和乳酸峰值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所采用的训练方法则主要为重复训练法和短冲训练法。

在开展青少年游泳运动员基础训练工作的过程中,要提高训练的有效性,教练员应注意在每天的训练中有意识的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例如:在开展有氧训练活动时,多数教练员都是以持续训练法为主的,也就是说采用的是长距离的训练来提高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有氧水平,训练方法比较单一,不利于运动员训练积极性的调动和训练有效性的提升。而如果在开展有氧训练的过程中,在持续训练法之外,教练员还在训练的过程中有意识的穿插短距离的训练方法,这种强度略低,间隔时间较短的训练手段不但同样有助于促进青少年游泳运动员有氧能力的提升,而且与此同时,还能够改变训练方法单一乏味的问题,使得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得到更好的激发,而这无疑是提高训练有效性的一个有效途径。因此,在开展青少年游泳基础训练工作时,教练员要注意不能局限于某一种训练方法,而应该尽量实现训练方法应用的多样化和灵活化。

青少年体能训练的重要性篇5

众所周知,投掷项目是一项以力量和速度为主要支撑的运动项目,投掷运动员力量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所取得的成绩的大小。由此可见,力量训练在投掷运动员的训练过程当中,有着十分突出的地位和意义。一套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力量训练方法,是青少年投掷训练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之一。在我国当前的投掷项目力量训练中,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以及不足。因此,深刻了解力量训练的基本内涵,掌握青少年的身心特点,清醒认识当前投掷项目力量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坚持从实际出发,制定一套合理的力量训练方法,是当前提升我国投掷运动员身体力量素质的关键因素之一,是进一步推动我国投掷项目发展的重中之重。

二、力量训练与青少年运动员身心特点

(一)力量训练的基本内涵

所谓力量,指的是运动员在运动过程当中身体肌肉发力的能力,它是从事任何一项运动的运动员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直接影响和制约着运动员其他素质的发挥和发展。而所谓的力量训练,指的是在日常的训练过程中,为了提升运动员身体肌肉发力的能力而安排的专门性的训练科目。通过探究力量训练实践不难发展,投掷项目的力量训练可以划分不同的种类,按照训练的身体部位,可以划分为上肢力量训练、下肢力量训练以及躯干力量训练;按照训练的不同内容,可以划分为一般性力量训练和专门性力量训练。

(二)青少年的身心特点

研究青少年投掷项目的力量训练,必须全面而深入地了解青少年运动员的身心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在身体素质方面,青少年的优势在于骨骼和肌肉的弹性大,柔韧度高,不会轻易造成骨折。但是,必须清醒认识到青少年身体的劣势在于其肌肉和骨骼的力量性以及坚固性相对成年人来说要差一些。在心理素质方面,一方面青少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对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创造力。但是,另一方面,广大青少年心思敏感,感情细腻,抵抗打击和挫折的能力相对较弱,如果在训练过程中教育不当,引导不力,会使其对所从事的运动项目乃至整个人生失去应有的希望和信心。

三、当前青少年投掷的力量训练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新时期以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体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今的中国已经站在了世界体育大国之林。然而,十分注重力量和速度的田径项目上的弱势,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体育事业的短板。因此,我国必须重视田径项目的发展,应当特别加强对运动员速度和力量的训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体育运动员在力量训练中的方法和技术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具体到当前青少年投掷项目的力量训练,仍然存在着训练方法单一,训练强度多大,重身体素质训练轻心理素质的培养,“一把抓”现象较为普遍,而未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特别突出的问题就是,在进行青少年力量训练时,未能从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出发,安排合理的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导致训练效果不佳,效率不高,从而影响了我国整个投掷运动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四、在青少年投掷的力量训练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一)应从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出发,合理安排训练内容

众所周知,青少年阶段是人的身体和心理生长和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进行投掷项目力量训练时,方法不当,强度过大,会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因此,青少年时期的投掷项目力量训练,必须坚持从青少年基本的身心条件出发,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合理地安排训练内容,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与此同时,务必切实了解和掌握每一位青少年的生理特点,运用小强度、常练习、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力量训练。一般而言,青少年投掷项目的力量训练,应将重点放在全面性、基础性、综合性的力量训练,为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全面提升以及未来运动生涯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应注重青少年身体力量的协调和均衡发展

我们都知道,力量训练在青少年投掷项目训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意义,它是全面增强青少年身体素质、强化运动员项目基本功的重要基础。由此可见,在进行青少年投掷的力量训练时,要注重力量的协调和均衡发展。特别是必须将青少年投掷项目的力量训练贯穿到青少年的肌肉、骨骼、关节、韧带等身体的各个部位。与此同时,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应将一般性的力量训练与专门性的力量训练相结合,让青少年在专项训练中得到稳定而持续的力量训练。

(三)应重视青少年力量素质与其他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青少年体能训练的重要性篇6

基础训练是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竞技运动水平的重要保障。在开展青少年运动员运动训练工作的过程中,凡是能够决定和影响青少年运动员竞技体育运动能力和竞技体育运动成绩的因素都可以列为训练的内容,因此,青少年运动员基础训练中所包含的训练内容是非常多的,为了对这些繁多的训练内容有一个清晰的梳理和全面的把握,本文就将其归纳为素质基础训练、技术基础训练以及心理基础训练三大要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一、 青少年运动员的素质基础训练

青少年运动员的素质基础训练,简单来说,实际上指的就是采用一定的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来发展青少年运动员的速度、耐力、力量、灵敏以及协调和柔韧等身体素质,改善青少年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并促进青少年运动员身体各器官和系统机能的协调发展和全面提高的训练活动。青少年运动员的素质基础训练主要可以分为两部分内容,即:一般身体素质训练和专项身体素质训练。

(一)一般身体素质训练

一般身体素质训练指的就是采用各种非专项的身体练手段和身体练习方法开展的素质训练活动。虽然说,一般身体素质训练与青少年运动员专项运动成绩的提升之间并不存在直接性的关系,但是,其却能够通过提高运动员的体质健康水平,促进运动员身体各器官和系统技能的协调发展,为专项运动素质的提高提供基础和保障。例如:青少年运动员快速力量的提高就必须要以全面力量的发展为基础,没有全面力量的发展,快速力量的提高也就无从谈起。由此可知,一般身体素质训练虽然对青少年专项运动成绩的提升没有直接性的影响,但却同样也是青少年运动员素质基础训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应将其贯穿于青少年运动员运动训练计划的始终。

(二)专项身体素质训练

青少年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指的就是根据运动员的运动专项特点,采用与运动专项密切相关的、专门性的身体练习方法和身体练习手段,来发展与此专项运动存在直接关系的专项身体素质,以确保青少年运动员能够更好的掌握专项技战术,促进运动员专项运动水平进一步提升的素质训练活动。根据上述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界定可知,青少年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与其专项运动水平和运动成绩的提升之间存在直接性的关系,如果能够在训练的过程中运用得当,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开展青少年运动员素质基础训练的过程中,运动员的一般身体素质训练与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之间既是相互区别,同时又是相互联系的。在开展青少年运动训练工作的过程中,教练员应注意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根据青少年运动员的运动水平和训练实际对两者进行合理的安排,如,在训练的初期可重点强化青少年运动员的一般身体素质,随着训练的推进和运动员运动水平的提高,则可以逐渐降低一般身体素质训练的比重,逐步加大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比重。

二、 青少年运动员的技战术基础训练

技战术训练也是青少年运动员基础训练的重要内容。专项运动技战术掌握的合理与否、规范与否,是影响青少年运动员专项运动成绩最为关键的因素。只有通过基础训练的开展,让青少年运动员掌握正确、规范的运动技术和战术,并在此基础之上,逐步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技战术体系,才能够为青少年运动员专项竞技水平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开展青少年基础训练工作时,教练员应始终将技战术训练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具体来说,在开展青少年运动员的技战术基础训练工作时,教练员主要应注意如下几点问题:一是,在训练的过程中不但要注意青少年运动员专项运动技术的规范掌握,同时还应对运动员的战术意识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让青少年运动员认识到良好的战术意识是确保自身竞技实力在比赛中得以充分有效发挥的重要条件;二是,要注意结合青少年运动员的个人条件,引导青少年逐步形成符合个人特点、具有个人特色的技战术体系;三是,要注意根据训练的实际情况对青少年运动员的技战术训练做出合理的安排。例如:在竞赛准备期,可以以基本技术训练和改进技术环节的技术训练为主,而在竞赛期则要注意以完整技术训练为主。

三、 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基础训练

随着现代竞技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已经成为了影响竞技体育比赛结果,尤其是高水平竞技体育比赛结果的关键性要素。与此相对应的,心理训练也成为了现代青少年运动员基础训练中的重要内容。而在针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心理基础训练时,要取得理想的训练成效,一方面,教练员要注意培养青少年运动员意志品质、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耐力,重视运动员心理健康教育在训练中的渗透;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引导青少年运动员掌握常用的心理调节方法,例如:呼吸放松法、表象训练法、自我暗示法等等,以逐步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调控能力。

青少年体能训练的重要性篇7

一、引言

田径是世界上最为普及的体育运动之一,同时也是历史最悠久的运动项目,正所谓“得田径者得天下”。作为奥林匹克运动最古老的竞赛项目,田径一直以来以其“速度、耐力、高度和远度”的特点,充分践行着“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格言。青少年是田径运动优秀人才储备的重要载体,青少年的田径训练更是培养、选拔高水平田径后备人才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多种原因,青少年的田径训练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如何根据青少年身心发育的特点,消除田径训练中的不利因素,探索全新的田径训练方法,从而最大程度地提升青少年田径运动的发展水平,成为摆在青少年田径训练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田径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关系

田径训练过程中,训练完成的时间和距离决定了训练量,完成的速度和效率决定了训练强度。一方面,科学合理的训练量将有效保证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始终保持在一个合理的空间范围内,使运动员长期处于田径竞赛的状态中。另一方面,充分且必要的训练强度可以增强运动员身体和心理的紧张感,有效保证运动员田径运动的兴奋点。

然而,训练量和训练强度并不是越大越好,简单的增减训练量和训练强度都将直接影响到田径运动的训练效果。过分地强调训练量而忽视训练强度,会使训练无法突破现有状态,从而达不到预期的训练效果,难以实现质的飞跃。过多地倚重训练强度而减少训练量,会使运动员难以保持一个平稳的训练状态,加剧运动员身体状态的起伏,失去了量的基础。因此,正确把握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关系对于田径训练的有效性至关重要。只有训练量和训练强度在科学合理的训练模式下共同作用,训练的效果才能最大程度地得到体现。如跳高运动的最好水平是2米,那么,安排训练时,就应以2米或适当超过2米为标准进行强度训练。经过一段时间刺激后,其身体机能就会不断适应这个强度水平,并且感觉越来越轻松。此时,再逐渐配以训练量的增加,则青少年的跳高运动水平就会得到明显的提高。

三、青少年田径训练的特点

青少年是人类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介于童年与成年之间。通常情况下,青少年的年龄范围为14-28岁。这个阶段,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运动系统和运动机能还不完善,心理素质和身体机能也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因此,这个阶段的青少年处于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达到竞技技能提高的关键时期。然而,由于这个阶段的青少年的身体素质还处在不断调整变化过程中,试图简单地通过增强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方法从而达到竞技机能提高的目的并不可取,甚至是有害的。

事实上,青少年的田径训练必须在结合青少年身体机能和心理素质的基础上,严格遵循提高田径竞技技能的运动规律。由于青少年群体的年龄跨度较大,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亦应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对于年龄较小的青少年,应该采取训练量较大、训练强度较小的训练方式。对于年龄较大的青少年,应该采取训练量较小、训练强度较大的训练方式。这样才更符合青少年身体机能的增长,符合田径训练的运动规律。

四、对青少年田径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思考

提高青少年的田径技能,训练量和训练强度是最关键的主要因素之一,但并不是全部。正确规范的指导思想、因地制宜的训练模式、科学有效的检验方法,配以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有机结合,青少年的训练效果才能够得到扎扎实实的提高。

首先,正确的指导思想和训练原则是提高青少年田径技能的前提。青少年的田径训练应坚决杜绝急功近利、盲目追求成绩的错误指导思想,应根据青少年现有基础和水平科学引导,保证田径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有效性,保证训练的数量和质量。另外,不能片面地追求运动成绩,从而忽视对运动保护的重视。更不能简单强调青少年的身体训练,从而忽视心理训练。

其次,因地制宜的训练模式和训练方法是提高青少年田径技能的基础。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对田径运动训练负荷的承受能力是不同的,负荷的变化亦应是循序渐进的。年龄较小的青少年宜采取负荷较小的训练模式,年龄较大的青少年宜采取负荷较大的训练方法,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最终达成预期的训练目标。

再次,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有机结合是提高青少年田径技能的关键。青少年田径技能提升最主要的途径就是通过科学合理的田径训练,而田径训练最主要的载体就是训练量和训练强度。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有机结合将在心理上和身体上锻炼青少年的意志和能力,从而达到提高青少年田径技能的最终目的。

最后,科学有效的检验方法是提高青少年田径技能的试金石。田径训练的间接目的是提高身体素质,但直接目的却是参加田径比赛。所以,要以比赛作为检验田径训练科学性和有效性的试金石,将训练和比赛结合起来。通过比赛,查找田径训练中的缺点和不足,每次比赛后都能够做到对技术和经验的科学总结,以此作为改进训练模式和训练方法的标准。

五、结束语

训练量和训练强度是青少年田径训练最主要的载体,是提高田径训练效果的重要途径。只有在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和训练原则的基础上,充分尊重田径训练的运动规律,坚持科学有效的训练模式和训练方式,做到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提高青少年田径训练的效率,从而提高青少年的田径技能。

参考文献:

青少年体能训练的重要性篇8

篮球运动作为一项世界瞩目的球类竞技项目,具有高强度性、高速度性和高超技巧性。比赛活动高度紧张,身体接触多而且对抗是非常激烈的,这就要求运动员必须坚持长时间的专项力量训练,由此获得的力量才能适应篮球比赛中具有的极强的对抗性、高速度性,才能在激烈的比赛中完成高超技巧性的动作,最终争取获得好成绩。在所有的篮球专项身体素质中,专项力量素质是排在首要位置的,它的提高对篮球运动员本身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也对提高其他专项素质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在培养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时,尤其注重专项力量素质的训练,为高水平的篮球运动队培养优秀的后备人才。

二、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通过搜集大量有关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的资料,加以整理,进行分析。

三、分析与讨论

(一)青少年生长发育及篮球专项力量素质的特征

青少年运动员发展专项篮球力量训练的最佳时期约在15周岁左右。青少年时期是打好基础的时期,这一时期发展最快的是身体机能和体能,也是对篮球各种技术动作进行学习、模仿和掌握的最好时期,青少年时期篮球专项力量素质基础直接关系到该运动员今后的发展。因此,在篮球专项力量训练过程中,采用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力量素质训练时应根据青少年发育时期的各种不同的特征进行。人体的肌肉系统工作时克服对抗阻力的能力是力量素质,完成各种动作的动力来源则是肌肉力量,身体形态、遗传、生理、心理和动作技能等都是决定人体力量素质水平的因素,也是青少年在进行专项力量素质训练时,应充分考虑的因素。

(二)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力量素质的种类及特点

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专项力量素质一般可以分为专项最大力量、专项速度力量和专项力量耐力三种。

1.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专项最大力量

最大力量,也称绝对力量,是指无论体重大小,身体或身体某肌肉克服最大阻力的能力。最大力量得到提高,肌肉体积的大小一般也会相应地有所变化。最大力量的提高可以使篮球运动员在比赛的身体对抗中有更大的优势,因此篮球运动员在青少年时期应注意发展肌肉的最大力量。

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要根据肌肉收缩原理,提高骨骼肌的收缩能力。参加肌肉工作的运动单位越多,肌肉收缩力越大。发展专项最大力量的途径可以依据最大力量发展的生理因素的不同划分为调节肌内和肌间的关系与增大肌肉的体积两个方面。篮球运动员在青少年时期,肌肉收缩的力量不如成年运动员,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也比成年运动员弱,容易产生疲劳,但恢复的能力比成年运动员强。与成年运动员相比,青少年运动员肌肉的横断面积较小,肌肉内收缩能力较弱。所以,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在最大力量的练习时的负荷强度一般在60%—85%,如果负荷过大就会影响青少年运动员骨骼的生长发育。

2.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专项速度力量

速度力量是指肌肉在运动时快速克服阻力的能力。速度力量是力量与速度有机结合的一种特殊力量素质。专项速度力量是篮球比赛中争取时间优势的重要条件之一,是篮球运动中最重要的专项力量素质。爆发力就是专项速度力量最突出的一种形式,要求运动员在运动时,爆发出尽可能大的力量的时间要尽可能短。作为人体运动的身体素质之一的爆发力,它对任何运动项目几乎都有一定的影响,对篮球这种争夺空间高度的运动项目来说,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发展爆发力是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发展快速力量的主要方向。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有了良好的速度力量,弹跳力将进一步提高,在完成空中动作时的滞空能力增强,有良好的滞空能力,就能在空中更好地控制身体的平衡完成技术动作,高质量地完成投篮、传球、抢篮板球等技术动作,并在比赛中抢占优势。

速度和力量是青少年篮球专项速度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发展速度比发展力量慢得多,因此发展专项速度力量是运动员提高专项最大力量的一个很好的方法。肌肉在运动时克服阻力的过程中,速度慢阻力就大,采用小重量的负荷发展专项速度力量应引起注意,练习时的动作速度要快,并且连贯。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在专项力量练习中的负荷强度一般在45%—55%。

3.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耐力

运动时肌肉长时间克服一定阻力的能力是力量耐力。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在训练中只有在承受较小的负荷重量下,才能使得运动的时间长久。青少年在力量耐力训练时需要达到一定的生理机能水平,如:有氧能力的提高、呼吸系统机能的改善,其中青少年在进行力量耐力训练主要是有氧供能。

耐力练习和力量练习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练习,而在进行专项力量耐力练习时两者又是息息相关的。在耐力练习中人体肌肉是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工作的,而力量练习中的人体肌肉则是在无氧的条件下进行工作的。如果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进行练习,就要把两者训练时的负荷、练习次数和组数等的要求综合起来,总结出合理的训练计划,从而形成专项力量耐力的独特训练模式。因此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耐力练习不仅要有瞬间的爆发性力量练习,还要有持续较长时间的耐力性力量练习。

专项力量耐力水平的提高,与专项最大力量的提高是有一定关系的。因为个人的差异,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在完成同一力量练习时的重复次数和运动员拥有的专项最大力量直接相关。专项最大力量强的青少年运动员重复的练习次数多,所体现的专项力量耐力就比较强。因此,专项力量耐力与专项最大力量是相互作用的。

青少年运动员要达到发展篮球专项力量耐力的训练目的,在安排力量耐力训练的练习时,应注意适当地安排练习次数、组数及负荷强度。发展力量耐力的方法应是负荷强度小,重复次数多,练习时间长,负荷强度一般在25%以下。

(三)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三种类别的力量训练方法

青少年在进行篮球专项力量训练时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方法都有不同的训练特点。

在青少年进行力量训练时,教练员首先要了解各种方法的特点,再明确所采用的训练方法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专项力量素质有什么作用,这样才能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科学系统地制定和安排专项力量素质训练。每种训练方法都有不同的训练手段,如:使身体承受自身某部分的重量,让身体承受重量部分的肌肉力量得到发展是克服自身重量的练习。利用承受外部重量和练习同一内容的次数作用于身体提高篮球专项力量素质的是克服外部重量的练习。由两人或多人之间进行的阻力练习是同伴相互对抗的练习。

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在进行专项力量训练时要做好保护工作,特别是在利用器械进行负重练习的时候,要做好对器械的检查工作,并且青少年运动员在进行专项力量练习前要充分做好热身活动,使身体各部分肌肉和关节在最佳的运动状态,确保力量训练是在安全情况下进行的。在专项力量训练结束之后,应安排一些放松跑练习,使身体各部分肌肉得到放松,体能才能够更快地恢复过来。

1.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最大力量训练方法

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科学地确定练习的持续时间及每组间的休息时间,负荷强度、练习重复的次数与组数。最常用的是负克服外部重量的练习和克服自身体重的练习。

(1)克服外部重量的练习,青少年运用这种手段进行练习的负荷重量一般是最大重量的65%—80%,练习的次数和组数要因人而异,在进行专项最大力量时,负荷强度相对较大,练习的次数和组数就相应减少。以下介绍一些练习的动作:

①杠铃深蹲。主要有助于增大腿肌肉的体积。此练习训练量以70%-80%的负荷强度为宜,具体要按照年龄、性别和素质水平的不同安排负荷量。

②站立式推举杠铃。应按青少年实际情况确定重量,随青少年力量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增大负荷重量。采用站立式推举杠铃这种方式的上肢力量练习更接近篮球专项上肢动作形式(如投篮时的伸臂)。

(2)克服自身体重练习,青少年运用这种手段进行练习时需要克服的就是整个身体的重量或身体某部分的重量。如仰卧两头起。此练习是通过克服自身上体和下肢的重量增加腹部肌肉力量。要求头和脚同时抬起来,手要摸到脚尖,动作速度平稳。

2.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速度力量训练方法

爆发性的快速度力量在篮球运动员力量训练中是占主导地位的。在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速度力量训练中,主要方法有两种,分别是负重练习和不负重练习。

(1)在负重练习中,青少年运用这种手段进行速度力量练习的负荷重量一般是最大重量的45%—55%。练习速度力量的动作有:

①肩负杠铃做半蹲后起跳。练习时要求大腿和小腿之间的角度均在120度,动作要连续做或慢下快跳。主要发展下肢大、小腿肌群及踝关节的爆发力。

②推哑铃。可分单手练习和双手练习,要求动作迅速连贯,哑铃推出时要握紧。主要锻炼上肢肌肉的爆发力量。

(2)在不负重练习中,依靠克服自身体重锻炼速度力量,在练习中动作速度要快,而且连贯。练习的动作有很多,如:

①收腹跳。此练习主要发展下肢连续弹跳的爆发力,提高腹部肌肉的收腹能力。

②双杠臂屈伸。此练习主要发展手臂的快速力量。

3.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力量耐力训练方法

青少年运动员在发展力量耐力的训练中,应采用小重量负荷,重复次数多,直至极限。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是综合性的,所以力量耐力可以通过与力量、速度、一般耐力、柔韧性、灵活性等相结合进行训练。

(1)与力量相结合的练习,如:轻杠铃半蹲轻跳。此练习主要发展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大小腿肌群的专项力量耐力。

(2)与速度结合的练习,如:负重距离(30米、40米、50米)往返跑。此练习主要增强运动中的呼吸效果,提高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小腿肌群和脚踝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耐力。

(3)与一般耐力相结合的练习,如:集体或单人长距离跑(1500m、2000m、3000m)。运动员在集体练习时队友之间应互相鼓励,互相督促,练习的效果就会更好。此练习主要提高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体力。

(4)与灵活性相结合的练习,如:跳绳。此练习主要练习的是踝关节部位的快速力量,关节的灵活性。

四、小结

(一)专项力量素质是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前提,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有较好的专项力量素质是掌握各种篮球技术、取得优异成绩的基本条件。

(二)训练方法具有较强的相互对应性,也就是说,每一种训练方法都有与之相应的训练效果,方法不同,效果也就不同。因此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对力量训练方法的相互对应性的理解和把握至关重要。

(三)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在专项力量素质训练时,应充分考虑到青少年时期身体生长发育的特点及篮球运动专项力量素质的特征,并且训练要从长远的利益出发,规划好长期有效的训练目标,合理安排专项力量训练方法。

(四)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在进行专项力量素质训练时,应充分了解到各种练习方法的作用,负荷强度、练习重复的次数与组数,练习的持续时间及组间的休息时间,因人而异地进行专项力量素质训练。

(五)力量素质训练必须与篮球专项特点相结合。而且,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在力量训练时还应与弹跳、耐力、柔韧、灵敏等篮球专项基本素质相结合,进行综合性的专项练习。

参考文献:

[1]孙民治.现代篮球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311.

[2]王步标等编著.人体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5.

[3]陆文生.试论篮球运动种力量的训练[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74.

[4]解光明.论篮球运动员的力量训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4):40.

[5]张小民.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力量训练[J].辽宁高职学报,2001,(12):88.

[6]刘金波.篮球专项力量素质的特征及训练因素[J].湖北体育科技,2005,(10):500.

[7]丁丽萍.负重振动练习与超等长练习对篮球运动员下肢力量影响的对比实验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5,(12):92.

青少年体能训练的重要性篇9

青少年;足球教学训练;循序渐进原则;应用

无论何种运动都有其需要遵循的教学原则,例如足球教学训练来讲,教学原则既能够帮助教师制定一系列教学计划,还能够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足球训练。由此可见,教学原则是贯彻于足球教学训练的整个过程,然而,在实际的足球教学训练中循序渐进原则并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和运转。从客观角度而言,青少年足球教学训练的循序渐进原则不能有效开展,其实制约了青少年的足球运动的进程。

1.循序渐进原则对青少年足球教学训练的重要性

循序渐进原则一直是青少年足球教学训练的教学准则,在青少年运动员最关键的训练时期,需要经历大大小小400场比赛。在这一系列的足球训练比赛中,每一步的足球教学训练都必须始终贯彻循序渐进原则,一旦出现运用不当的情况,就会严重影响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健康成长。

一般而言,青少年都是在12岁左右接受足球教学训练,一直训练到18岁。在这长达6年的训练中,既是青少年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青少年各项足球训练技能成熟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循序渐进原则需要贯彻青少年整个足球训练生涯,青少年也在足球教学训练中学习到最为关键的足球技术,当然教师也必须采用一些最重要,比赛中必不可少的训练方式。而循序渐进原则在青少年足球教学训练中的应用则是为了减少青少年在比赛中或是训练中的伤害。此外,循序渐进原则也是青少年足球教学训练对青少年心理的一种缓冲,因为青少年在比赛中一般而言胜负欲都比较强烈,一旦遇上较为强劲的对手,很容易打压青少年的积极性,严重者可能造成青少年的心理压抑[1]。循序渐进原则的应用就是为了缓解这种情况的出现,它为青少年树立一个循序渐进的心理过程,让青少年逐渐对比赛有一个平和的心理状态,进而能够客观的看待自己在每场比赛中的自己的表现,并且能够对自身的足球技能以及应变力做出一个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

2.青少年足球教学训练中循序渐进原则的分析

2.1青少年对抗练习中循序渐进原则的应用分析对抗性练习是从足球比赛的实战需要出发进行训练,是足球教学训练过程中一种行之有效的训练手段,这种训练方式被很多青少年足球教学训练球队运用。但是在对抗性的足球教学训练中,很难明确、清晰的把握循序渐进原则。如果循序渐进原则运用不当,很容易给青少年的心理造成创伤,而且势必会给接下来的足球训练造成影响[2]。在足球教学训练中之所以循序渐进原则应用不当,多半在于足球教学训练员不能准确把握训练难度,训练难度的拿捏一旦过大,青少年很容易被足球教学训练的困境吓到,而且在训练中因为技能的不足,会造成身体部位受到损伤,进而延缓接下来的足球教学训练进程。

2.2速度训练中循序渐进原则的应用分析速度是足球教学训练中练习难度较大的一项技术性练习,但是对于青少年在足球比赛中的获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的足球教学训练,对于速度的难度非常难以拿捏准确。一般而言,循序渐进原则在青少年足球速度训练中的应用主要是在球速和青少年的动作衔接速度当中。以两人短距离脚弓直接换球为例,因为青少年在初学足球期间其年龄较少,身体各项素质远远不能满足足球教学训练的要求,因此教练员只能以最简单的动作进行训练,慢慢的提升训练难度,从而加快青少年两人之间足球的传播速度[3]。然而,青少年在初步练习期间,对于传球的力度难以把握,再加上训练场地比较简陋,训练过程中很难自主控制训练难度,使得循序渐进原则无法在速度练习中得以有效的施展。此外,青少年作为足球教学训练的初学者,教练员在足球教学训练过程中对于一些需要掌握的技术、动作往往是大而化之,甚至对一些复杂的动作进行修改,对于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也仅仅停留在形式化中,最终造成青少年足球教学训练的徒劳无功,还浪费了青少年大量宝贵的足球训练时间,进而还重重地打压了青少年足球训练地积极性。

2.3青少年足球教学训练循序渐进原则的应用策略

2.3.1正确青少年循序渐进原则的指导思想青少年足球教学训练指导思想的确立是循序渐进原则在青少年足球教学训练得以有效应用的重要基础。对于当下的青少年而言,足球运动只是其一时的热爱。足球教学训练员要想让青少年重视足球教学训练必须要有一个教学指导思想的支持,让青少年立足于世纪,切实的打好足球训练的各项基础,减弱其浮躁情绪和好胜心理[4]。帮助其稳定比赛心态即既不好高鹭远也不妄自菲薄。除了青少年以外,足球教学训练员也要摆正自己的教学态度,不可急于求成,让青少年过度参加足球比赛,忽视了青少年基础训练的练习。因此,在青少年的足球比赛中根据青少年的技能状态,每年选择50场比赛到70场比赛为宜,剩下的时间则应该将青少年足球教学训练的时间、休整时间、比赛时间进行合理的规划,遵循训练的科学化、合理化原则,对青少年的足球技术以及身体素质基础进行强化。

2.3.2循序渐进原则在对抗性练习中的比重把握对抗性来练习是青少年足球教学训练中一个占比较大的训练模块,但是在实际的训练中由于循序渐进原则难度拿捏不当,很容易造成训练过程中的失误现象。这种情况下极其容易造成青少年的心理创伤,打压青少年足球训练的积极性,而且还容易对青少年的身体部位关节造成损伤[5]。基于这种现象,为了合理化的掌握循序渐进原则的训练难度,建议青少年在初期一到两年的足球教学训练,足球教学训练员,运用10%到15%的时间进行对抗性练习的指导,并且给青少年穿戴一定的比赛护具,避免其受到身体损伤。然后,随着青少年在足球教学训练中技能和各项身体素质的增长,逐渐增加对抗性训练的时间比重但是总比重不应该超过25%。

2.3.3循序渐进原则下对青少年全面基础技术的训练青少年的足球教学训练中最容易忽视的便是全面基本技术的训练,但是青少年全面基本技术确实青少年练习各县足球技能的技术,也是提升其训练速度的重要基础。而循序渐进原则之所以不能在青少年足球教学训练有效应用实施,很大一部分原因也在于足球教学训练员对全面基本技术的忽视,致使青少年的足球基础不扎实[6]。而循序渐进原则又难以把握训练难度,进而造成循序渐进原则难以在青少年足球教学训练中难以取得其预想效果,青少年的足球技术也与训练预想差距甚远。由此可见,加强青少年足球教学训练的全面基础技术练习的重要性。

3.结语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背景下,各大高校越来越注重青少年的体质训练,并且从开展了一系列的体育运动,用于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提升。足球运动对于青少年而言,本身就有一种独特的吸引力,而且也是高校体育教学运动中常见的一种下你给母。因此,在高校的足球教学训练中,青少年都抱有浓厚的学习兴趣。然而,由于足球教学训练中遇到的各项阻碍因素,致使循序渐进原则不能得以有效运用,使的青少年足球教学训练无法有效施展,鉴于此,还应该采取一些措施对其进行改善优化。

参考文献:

[1]包今,秦志辉,房嘉怡等.“对比教学法”在青少年足球教学训练中的应用[J].教育界,2011,(12):112.

[2]云仲明.青少年足球教学训练中的循序渐进原则[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11,25(4):81-82,91.

[3]谭冰,王建.浅析分层评价在普通中学足球教学训练中的应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5):158-159.

[4]纳忠.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战术意识的培养[J].当代体育科技,2011,01(2):37-38.

青少年体能训练的重要性篇10

关键词 青少年;田径;训练

作者简介:崔健(1986—),男,黑龙江人,牡丹江师范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研究方向为专项理论与方法。

王丹,女,黑龙江人,牡丹江师范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研究方向为学校体育教育。

开展的青少年田径训练不仅能使得青少年的运动潜能得以激发,还能使他们的运动水平得以提升,从而在田径比赛中拔得头筹。教练如果想要培养更多优秀的运动员,就必须在训练的同时,根据运动员各自的身体素质以及优劣势结合田径运动的特色制定合理的训练规划,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青少年田径训练的基本特点

从我国田径训练的人员构成来看,青少年是各国培养田径项目运动员的首要选择,在日常训练开展过程中,要准确把握田径训练的基本特点。结合我国青少年田径训练的实际情况来看,青少年田径训练具备以下要求和特点。

1.1要明确青少年田径训练的主要目的

之所以对青少年进行田径训练,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青少年掌握田径运动的步骤,在他们身体机能尚未成型之前提高其心理和身体方面的技能,夯实日后训练的基础。在竞技类比赛项目中,田径训练是其中的主要内容,要培养起青少年较强的运动技能,就必须不断激发青少年身体机能的成熟和运动素质的提升。

1.2青少年田径训练要正确处理好与文化课的关系

与专业的成人田径训练不同,青少年田径训练有着一定的业余成分,所以青少年在田径训练中要正确处理好文化课与田径训练之间的关系。就目前而言,参加青少年田径训练的人员年龄集中在6—16岁之间,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必须接受学校的文化课教育,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并用丰富的知识储备武装自己的头脑是他们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青少年必须加强文化知识学习,并将其运用到日常训练中,为日后取得优异的成绩奠定坚实的基础。

1.3青少年田径训练要有步骤、有层次地开展

青少年田径训练项目的人员构成不尽相同,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明显不同,所以在开展青少年田径运动项目时也要有计划、有步骤的展开。青少年心理生理极不成熟,对新鲜事物有着极强的好奇心,所以他们对新技能和新要领的掌握速度都远快于老运动员。据调查数据显示,青少年在6—12岁时,协调能力的提升最快,在13—14岁时,他们的协调能力已基本成熟。由此,在田径训练时,必须从青少年的实际情况入手,有针对性的提升其技能,保证训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1.4青少年田径训练的内容和方法要得当

1.4.1内容方面

对青少年进行田径训练,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将来的训练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由此,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要尽可能帮助运动员掌握较多的训练内容,从整体上提升运动员的运动技能,始终保持身体的协调,保证未来运动项目的顺利进行。

1.4.2方法方面

运动专家通过长期调查研究发现,青少年运动员自身的控制能力较差,难以长期将注意力集中在枯燥的运动项目中,要保证青少年田径训练的顺利实施,教练必须积极解放思想,从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入手,制定丰富多彩的训练项目和形式,切实减轻青少年的厌倦和不满情绪,激发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热情和主动性。

1.4.3步骤方面

就训练方式而言,青少年田径运动训练主要包括两类,即强度较高、训练量较小的训练方式和强度较低、训练量较大的训练方式。比较两种方式我们可以得出,当训练方式强度较大时,青少年的自身水平能在短时间内提升,而且能取得预期成绩,但是如此高强度的训练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从青少年田径训练的目标出发,要选择科学合理的训练方式,从整体上提升青少年的技能水平和运动素质,将青少年的长期发展与全面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所以,青少年应该尽可能选择强度较低、训练量较大的训练方式。

2青少年田径训练中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

2.1训练的根本应该是运动思想

对于青少年运动员而言,他们不仅需要参加田径训练,更要切实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实现竞技和学习的协调发展。为了保证这一目标的顺利实现,青少年运动员要学会权衡,合理分配时间。但是从我国目前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实际训练情况来看,教练将主要精力集中在体育训练上,忽视了对文化知识的学习。所以,在培养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过程中,教练要切实解放思想,合理安排学习文化知识和体育训练的时间,夯实人才基础。

2.2青少年田径训练中的运动负荷问题

2.2.1重视运动负荷在青少年田径训练中的突出作用

青少年运动员在田径训练过程中,要循序渐进,有步骤的增加运动负荷,从而切实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的运动水平和技能,帮助其在比赛中赢得较好成绩。要切实提高青少年运动技能,就必须重视运动负荷的作用。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生理和心理都不成熟,他们的心脏系统也处于发展不成熟阶段。由此,在开展青少年训练活动时,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从青少年成长规律和身体变化情况入手,循序渐进的增加运动负荷。

2.2.2青少年田径训练运动负荷的制定要坚持科学性原则

运动员之所以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异成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能合理控制运动负荷的增加频率和节奏,而且他们的自身素质和技能水平也始终处于增长状态,所以他们有着常人不具备的更多突出优势。在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田径训练时,不能单单依靠无限制的增加运动负荷,需要从青少年的性别、训练情况以及年龄等多方面因素着手,适度的增加运动负荷。

2.2.3正确处理训练与比赛的关系

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参加训练的目的并不是单一的,除了提升自身身体素质以外,还要参加比赛赢得较好的名次。在具体的田径训练中,要实现比赛和训练的有机组合,在训练的过程中切实提升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心理战术和田径技能。所以我们在制定训练计划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合理制定训练目标和方式,实现运动员自身特点和训练方式的完美统一,从根本上提升训练效果。

3总结

开展青少年田径训练不仅要结合运动员各自的身体素质还要结合田径运动的特点,并与文化课程不冲突,从而促进青少年的成长,达到素质教育中对青少年全面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曲淑华.中国青少年田径运动训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青少年体能训练的重要性篇11

运动训练的成效体现于运动员各个年龄发展阶段(纵向)竞技能力之间濮向)有机整合的最佳效果。竞走虽是我国田径运动中的优势项目,但近年来在世界大赛上获得金牌数少,难以形成“集团优势”且表现不稳定。这提示我们在竞走项目训练成效问题上,除了要关注成年运动员的训练外,更应该研究青少年时期的训练。青少年训练是运动训练纵向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决定项目可持续发展及未来训练程度的关键。实践表明,许多一线成年竞走运动员身上表现出来的不足和缺点,并不是目前训练的问题,而是在青少年时期训练不当造成的。为此,本研究以11个省市共22个“国家竞走项目奥林匹克后备人才基地”中的合格苗子、后备人才基地教练员、山东省体校青少年竞走队员以及部分省队教练员为研究对象,试图对我国潜优势项目――竞走青少年训练安排状况进行研究,以提高基础阶段训练的科学性及后继训练操作的可持续性,为全面落实我国奥运金牌战略和促进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1 目前我国竞走项目人才梯队情况

根据竞走运动项目长时间周期耐力性的特征及不同训练阶段运动员年龄特点,把竞走项目运动员梯队分为少年的基础训练阶段(11~16岁)、青年的专项提高阶段(17~22岁)和成年的高水平保持阶段(≥23岁)。其中少年基础训练阶段运动员555名(数据来源于参加2009年西安培训的22个竞走项目奥林匹克后备人才基地运动员501名、非基地优秀竞走苗子54名);青年专项提高阶段运动员169名;成人高水平保持阶段77名(数据来源于2008~2010年度国内外竞走大赛的中国运动员)。3个梯队合计为801名,各阶段运动员比例69.23%、21.10%和9.67%。

2 我国竞走项目青少年阶段训练现状

2.1 少年基础训练阶段训练安排

1)训练时间和比赛次数。

竞走是对技术有特殊要求的体能类田径项目,运动员日常训练时间安排包括身体素质训练、竞走技术训练以及比赛3个方面。调查显示,教练员对少年竞走运动员基础阶段身体素质训练时间最长的为2,5h/d,最短的为0.3 h/d,平均为1.12 h/d,标准差为0.55h/d;技术训练安排时间最长的为2 h/d,最短的为1h/d,平均为1.32 h/d,标准差为0.46 h/d;每周训练课次的安排,最多的为12次,最少的为6次,平均10.47次,标准差为2.22次;专项训练时间每周最多为13.5h,最少的7h,均值为10.28h,标准差为2,29h;每年5 km比赛次数最多4~6次,最少的1次,平均2.23次,标准差为0.78次。

为研究教练员之间在各项训练内容时间安排上的差异,对教练员在各项训练内容、训练时间及比赛次数安排的变异系数进行求解,变异系数小表明一致性程度高,反之则低。研究发现,不同教练员之间在各项训练内容、时间及比赛次数的安排上,一致性程度最高的是每周训练课次的安排(变异系数为0.21),一致性程度较低为每天进行身体训练的时间(变异系数0.49),其次是每天进行技术训练的时间与每年安排比赛的次数(/变异系数为0.35)。

2)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的比例。

调查显示,竞走少年运动员基础训练阶段平均每周进行一般训练为6.638 h,标准差为2.532 h;进行专项训练的时间平均每周为10.267 h,标准差为2.164 h。一般训练时间与专项训练时间之比为0.688,标准差0.329。调查还显示,基层教练员之间对少年竞走运动员基础阶段专项与一般训练时间的安排虽在具体数字上存在较大差异(均存在较大标准差),但总体而言,专项训练的比重高于一般训练的比重,其训练时间约是一般训练时间的1.45倍,可见,我国少年竞走运动员基础训练阶段存在较为严重的早期专项化训练现象。

3)身体素质与技术训练的比例。

竞走是典型的耐力与技战术相结合的周期性竞速项目,属于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素质与技术均为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中最为核心的两个要素。对于少年竞走运动员基础训练阶段身体素质与技术孰重孰轻的问题,在被调查的47名基层竞走教练员中18人认为技术相对更重要,占38.30%;11人认为素质相对更重要,占23.40%;18人认为两者在基础训练阶段重要程度相同,占38.30%。可见,在主观意识上,教练员关于少年竞走运动员基础阶段的训练重点尚存较大分歧。关于素质与技术孰轻孰重的不同认识在两者训练过程时间的分配上也有所体现。如被调查的47名基层少年竞走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其队员每天进行身体素质训练的时间平均为1.147 h,标准差0.539h,平均每天安排技术训练的时间为1.345 h,标准差0.457 h,平均每天进行身体素质与技术训练的时间比为0.899,技术训练时间略多于身体素质训练。

4)多项与专项训练安排。

训练方式、方法手段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训练设备条件、训练环境以及教练员训练水平。调查发现,在对少年竞走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时全部选择在场地或公路长时间走或跑的教练员有41人,占87.23%(总数47人);把长时间竞走与爬山作为体能训练手段的教练员5人,占10.64%;选择越野、球类、游泳或其它运动方式的教练员1人,占2.13%。结果表明,少年竞走运动员基础训练过程中进行多项(或跨项)训练安排较少,专项训练安排较多。

对于少年竞走运动员基础训练阶段训练方式的单一或过度的集中于专项化,其教练员给出的理由主要包括:训练条件有限、其它运动项目量或强度不好控制、容易造成损伤、不好管理,也有部分教练员认为其它项目会对竞走运动员技术产生负迁移。

5)协调能力训练状况。

在体能相当的情况下,竞走运动员技术动作的经济性是决定耗能多少的核心要素。这是因为,“在竞走比赛中,技术经济性最好者,其耗氧量也最低”。而研究发现,“运动员协调能力的强弱是衡量并决定其技术经济性的首要因素。竞走是体能主导类长距离速度耐力性项目,就我国当前优秀男、女运动员(120±3.01)em、(109±3.55)cm的步长而言,完成20 km比赛,

男子大约要走16638,935步,女子大约要走18315.018步”,50 km比赛所需步数更多。所以,竞走比赛单步中出现的丝毫不协调所造成的多余能量损耗都是致命的。鉴于协调性对于竞走运动员的重要性作用,研究者对基层竞走教练员关于少年运动员基础阶段协调性训练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39人经常安排协调性训练,占82.98%,8人较少安排协调性训练,占17.02%。少年竞走运动员协调性的训练,一般安排在正式训练课的专门性准备活动之中,例如:“8”字走、体前屈直腿走、正前方向交叉步走、臂向前绕环大步竞走、臂向后绕环大步竞走、双臂轮换前伸大步竞走、双手抱头大步竞走等。

统计结果还表明,在少年竞走运动员基础训练阶段,大多数教练员都能认识到协调性的重要性,但仍有17.02%的教练员对协调性重要性认识与训练不够。

6)力量训练状况。

竞走项目的专项技术特点要求运动员要有很好的躯干力量、平衡能力、四肢力量耐力,运动员竞走过程中才能在维持较快速度的前提下长时间保持身体重心较小的左右偏角、较低的上下波动,保证技术的经济性。在少年竞走运动员基础训练阶段,97.87%的被调查教练员认为进行以躯干部位肌肉为主的核心性力量训练很重要,只有2.13%的教练员认为核心性力量训练在训练内容中处于一般性地位。另外,对于少年竞走运动员小肌肉的训练,39名教练员经常安排,占被调查教练员总数(47名)的82.98%,有8名教练员很少安排,占17.02%。

绝大多数教练员虽看重核心性力量与小肌肉力量训练,但限于基层训练的条件,训练实践中只能采取一些力量训练的常规手段,例如:上下肢力量的抗阻(杠铃)训练、练习腹肌的训练――仰卧肘撑直腿上下摆动、练习背肌的训练―仰卧抱头起、练习体侧肌的训练一侧卧抱头侧起、练腿外收肌的训练――侧卧时上侧腿上抬、练腿内收肌的训练――侧卧时下侧腿上抬等。现代力量训练理论表明,躯干部位的核心性力量(深层及表层肌力)训练、关节周围与大脚趾等小肌肉群的训练必须采用相对较为专业的训练器械才有良好效果,教练员采用的常规训练手段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相应部位力量,但远没有“悬吊训练、震动训练、非稳定表面训练等”效果好。

2.2 青年专项提高阶段训练安排

少年竞走运动员经过4~6年的基础训练,相对优秀者便进入专项提高阶段,致力于专项竞技能力的提高。本阶段运动员训练任务是:①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技术,力图达到自动化程度,适应并提高公路竞走比赛的能力;②进一步提高专项训练的比重,重点发展专项耐力素质;③提高比赛中的战术意识和心理素质,参加国内外比赛。为完成本阶段任务,训练中应以专项训练为主,多项训练为辅,加强战术和心理素质训练及专项理论知识的学习。

青年阶段男女运动员生理、心理发育的不同导致了其所承受的负荷也不相同,这种不同不仅表现在训练安排的量与强度方面,而且在训练时间及年度比赛次数等方面也有所体现。

1)男子专项提高阶段训练安排。

调查显示,教练员对于青年男子竞走运动员专项提高阶段身体训练时间的安排最多的为2 h/d,最少的为0.5 h/d,平均为1.07 h/d,标准差为0.43 h/d;技术训练时间最多的为3 h/d,最少为0.5 h/d,平均为1.26h/d,标准差为0.74 h/d;每周课次安排最多的为12次,最少的是6次,平均为10.11次,标准差是1.88次;在专项训练时间的安排上,每周安排最多的为10 h,最少的为6h,平均为8.39h,标准差1.05h;5 km比赛(教学比赛或测验)次数年度安排最多为12次,最少为0次,平均安排4.67次,标准差3.59次;10 km比赛(含教学比赛与测验)次数年度安排最多的是15次,最少为2次,平均5.56次,标准差3.72次;20km比赛次数(含教学比赛与测验)年度安排最多的为6次,最少的为2次,平均安排次数为2.89次,标准差为1.49次。

从各项内容时间及年度比赛次数安排的变异系数上可以看出,教练员在每周专项训练时间的安排上一致性程度最高(0.12),其次是周课次安排(0.19),一致性程度最低的是年度5 km比赛次数(0.77),其次是10km比赛次数(0.67)。在训练时间及比赛次数的安排上,一致性程度按照大小排序依次为:周专项训练时间>一般训练时间>周课次>每天身体素质训练时间>年度20 km比赛次数>每天竞走技术训练时间>年度10km比赛次数>年度5km比赛次数。

2)女子专项提高阶段训练安排。

青年女子竞走运动员专项提高阶段身体训练时间安排最多的为2 h/d,最少为0.5 h/d,平均为1.165 h/d,标准差为0.40 h/d;每天进行技术训练时间最多安排为3h/d,最少0.5 h/d,平均1.33 h/d,标准差0.78h/d;周训练课次安排最多的为12次,最少的为8次,平均为10.29次,标准差1.49;每周进行专项训练时间最多的安排为10.5h,最少的为7 h,平均为8.59 h;年度5 km比赛次数最多的安排为12次,最少的1次,平均5.06次,标准差3.35次;年度10km比赛次数安排最多的为10次,最少的为2次,平均为4次,标准差2.11次;年度20km比赛次数安排最多的为10次,最少的1次,平均3.06次,标准差2.29次。

从青年女子专项提高阶段训练时间及年度比赛次数安排的变异系数上可以看出,教练员在各项训练内容安排及年度不同段落比赛次数的规定上一致性程度大小排序依次为:周专项训练时间安排(0.11)>周一般训练时间(0.13)>周课次(0.14)>每天身体训练时间(0.34]>年度10 km比赛安排次数(0.53)每天专项技术训练时间安排(0.58)>年度5 km比赛次数(0.66)>年度20 km比赛次数安排(0.75)。(括号中为变异系数)

3)不同发展阶段训练安排比较。

(1)平均训练时间及比赛次数安排。

调查显示,少年竞走运动员基础训练阶段、青年男女竞走运动员专项提高阶段平均每天进行身体训练的时间安排最多的是青年女子(1.16 h),其次为少年运动员(1.12 h),最少的为青年男子运动员(1.07 h),三者虽有差异,但差异不大;在平均每天技术训练的时间安排方面,青年女子安排时间平均最多(1.33 h),其次是少年运动员(1.32 h),最少的为青年男子(1.26 h),三者相差较小;在平均周课次的安排上,最多的为少年运动员(10.47次),其次是青年女子(10.29次),然后是青年男子(10.11次),三者相差不大;队员专项训练时间的安排,少年竞走运动员平均每周最多(10.28 h),青年男子(8.39 h)与青年女子(8.59 h)几乎相同。

(2)平均比赛次数的安排比较。

调查结果显示,在少年竞走运动员基础训练阶段,只安排5 km比赛或测验,青年专项提高阶段,5、10、及20 km比赛年度均有安排,分别为4.67、5.56和2.94次。在年度平均比赛次数方面,少年竞走运动员5 km比赛或测验次数(2.23 次)明显少于青年男、女竞走运动员(4.67和5.06次),青年男女运动员在10、20 km比赛或测验次数的平均安排虽有差异,但差异不大(5.56、4次和2.94、3.06次)。

(3)不同阶段训练安排比较。

调查显示,少年竞走运动员基础阶段每日身体和技术训练时间安排(1.15、1.35 h)多于青年运动员(男为1.01、1.15 h,女为1.01、1.26 h),每日身体与技术训练时间比值(0.85)略低于男子青年运动员(0.88),高于女子青年运动员(0.80);每周一般训练时间少于青年运动员,分别为男、女青年运动员的67.55%与69.46%,每周专项训练时间分别为男、女青年运动员的68.26%与69.04%,但每周一般与专项训练比值三者几乎相等。可见,少年竞走运动员基础训练阶段存在早期专项化现象。

3 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的现状调查分析发现,我国竞走项目青少年阶段训练安排存在早期专项化、过量训练及训练模式成人化等问题。建议今后的训练应根据青少年阶段生理和心理特点,注意训练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的协调性,加强训练过程的系统性,避免再出现以上调查所出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青少年体能训练的重要性篇12

青少年铁饼运动员的技术训练,要充分考虑到青少年的身体素质状况,在加强基础性技术训练的基础上,根据青少年运动员体现的差异性,制定有针对性的技术强化训练计划,可以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同时,要注重对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强化,使运动员在赛场上可以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发挥最好的状态。

1青少年铁饼运动员技术训练的意义

青少年铁饼运动员进行技术训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通过技术训练奠定扎实的基础,才能完善专项训练,并且在比赛中取得良好的基础。青少年时期是运动员进行基础训练的最佳时期,而很多运动员都忽略了这一阶段的锻炼,在成年后才开始技术训练,这时身体的机能、柔韧度等都有所下降,在技术的规范性方面往往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所以应当重视青少年阶段的技术训练。青少年铁饼运动员在进行技术训练时应该制定阶段性的训练计划,根据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循序渐进,由简到难,逐步加大训练的强度和专业性,可以更好的完成技术训练,形成技术定型。由于青少年的身体发育速度较快,所以在进行铁饼技术训练时,要将训练计划分阶段的进行,根据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情况以及技术掌握程度,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初学阶段主要是让运动员形成正确的技术概念,掌握正确的技术要领,为后续的强化训练奠定基础。巩固阶段则需要强化专项技术训练,增强运动员对技术的掌握熟练度。提高阶段则要重点针对训练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改进和完善,从而促进技术水平整体的提升。

2青少年铁饼运动员的技术分析

掷铁饼的过程一般是通过旋转和用力两个阶段完成,所以进行技术训练时,要掌握相应的技术要点,才能使训练更有针对性。第一阶段,旋转阶段。旋转铁饼的过程是为了获得一定的预先速度,可以为后续的用力阶段奠定基础,如果旋转阶段不能准确的掌握要领,就会导致旋转的力度不够,影响后一阶段的发力。在旋转铁饼时,用力的重点集中在腿蹬与摆的速度和方向,二者之间的协调配合可以形成下肢较大幅度的舒展,形成最容易发力的正确姿势。第二阶段,用力阶段。最后的用力阶段是影响铁饼投掷结果的关键因素,也是技术训练的重点阶段。为了达到更好的用力效果,需要与前一阶段的旋转进行配合协调,并且注重用力顺序、右腿的蹬伸转髋、左腿支撑用力等,流畅的完成整个动作过程。青少年铁饼运动员进行技术训练时,需要结合自身的特点,注重旋转阶段与用力阶段的衔接与配合,形成有特色的技术风格,并且有针对性的强化专项技术训练,可以有效的增强技术训练的成果。

3青少年铁饼运动员的技术训练

3.1基础训练

基础训练中主要包括速度训练、关节力量训练、协调能力的训练等,速度训练的方法主要是提高身体动作的频率,如快速摆臂、高抬腿跑、快步跳等,这些技术动作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身体的灵活性,达到速度训练的效果;关节力量训练则是利用手持器械,针对上肢及肩部肌肉群的练习和下肢力量的练习;协调能力的练习主要是对投掷项目的技术分类练习,促进技术定型,通过掌撑跑、跳、投掷等技术动作,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有利于增强器官的平衡性和节奏感。另外,基础训练是一个重复性的、枯燥的训练过程,要加强对青少年铁饼运动员对体育事业的热爱,培养他们不怕苦、不怕累的拼搏精神,坚持训练,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3.2肌肉力量训练

肌肉力量训练是铁饼技术训练的重点训练内容,运动员肌肉的收缩力对投掷的力量和速度有直接的影响,所以要针对肌肉力量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才能促进青少年运动员肌肉力量的快速增长。首先,在力量训练中应当注意与专项技术相配合的技术训练手段,每个技术动作可以连续进行10次反复托举,由轻到重,逐渐提高肌肉力量,并且调整训练的间隔,给予肌肉一定的放松时间;其次,力量训练的频率和强度安排,一般以连续举起10次的重量为基数,用它的50%做10次、60%做10次、70%做10次,这种逐渐叠加的力量训练可以减少对运动员身体产生的超大负荷,而且可以逐渐扩展运动员的极限重量,有利于增强力量训练的效果。肌肉力量的训练与肌肉的收缩力和神经刺激的程度有关,所以可以利用人体关节自身的机械效率,充分启发人体骨骼肌的收缩力,对于难度较大的组合型技术动作,就需要发挥全身的关节力量,对核心肌群产生强烈的神经刺激,拉长肌肉的伸缩力度,形成正确的发力习惯。

3.3专项素质的训练

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量和强度要针对青少年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按照周训练量、月训练量的方式制定不同的训练阶段要求,同时适当调整训练的强度,才能避免对青少年运动员造成过重的负荷。在专项素质训练方面,需要结合铁饼运动的特点和人体结构的特点,对于形态相似、用力方法不同的技术动作进行专门训练,包括:快速旋转与保持平衡的练习、投掷练习、力量练习等,将这些专项练习活动进行适当的强化,加强青少年运动员的专项素质训练效果。

3.4训练计划的指定

青少年铁饼运动员的技术训练要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结合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和身体机能变化情况,制定强化青少年运动员身体素质的训练计划、提升青少年运动员身体灵敏性和速度性的训练计划、多项投掷技能的训练计划和参加比赛的训练计划等等,并且根据训练计划提供相应的保障措施,包括训练场地、设备器材以及饮食等方面,保证技术训练计划的有效开展。同时,对于训练的计划的内容与强度要合理规划,将训练与休息相互协调。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不同性别的青少年运动员,在制定训练计划时应当有所区别,适应不同性别运动员的训练特点,才能提高技术训练效果。

4青少年铁饼运动员技术训练的注意事项

4.1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青少年运动员进行铁饼技术训练的初期,往往需要进行大量重复性的技术动作,而很多运动员对于这种初级训练却没有足够的重视,跳过基础训练直接进行技术动作的训练,而这很容易引发运动损伤。基础性训练是完成高难度技术动作的基础,因此必须要从基础做起,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同时在基础训练中加强运动员膝关节和踩关节的训练,有利于增强运动员综合水平的提升。

4.2培养运动员的思考能力

铁饼运动是一项充满技术性的运动,运动员在参与训练和比赛时是否具有独立思考的意识,对于运动员在赛场上的发挥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在青少年运动员训练时,就要着重培养运动员的独立思考能力,正确认识自身的身体机能水平,选择合适的训练方法,在赛场上才能保持稳定的精神状态,得到最好的成绩。

5结语

综上所述,青少年铁饼运动员的技术训练需要针对青少年的身体特点,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从基础训练、力量训练、专项训练等几个方面采取科学的训练策略,才能提高技术训练的有效性。需要注意的是,青少年运动员在进行铁饼训练时,应当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初期训练开始,逐渐增加训练的强度,避免急于求成而使运动员负担过大的运动压力,只有通过系统的、科学的训练,才能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玉珍.青少年铁饼运动员力量训练的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0(3):112-114.

[2]史银斌.我国青少年男子铁饼运动员基础训练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5.

[3]张京雪.对提高掷铁饼技术动作表现稳定性练习手段的探索[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6.

[4]丛林,朱静华.浅谈青少年铁饼运动员的技术训练[J].田径,2011(10):57-58.

青少年体能训练的重要性篇13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教练员认为运动员在青少年时期的骨骼肌肉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应多进行体能锻炼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但在训练中往往忽视了技术的训练,就容易造成青少年运动员在此阶段没有形成正确的技术概念,训练中容易形成错误的技术动作,就很可能影响运动员向高水平的发展。突出的表现是身体素质,力量的各项指标间的不均衡发展,表现为绝对力量和动作速度的不均衡发展,大肌肉群和小肌肉群的不均衡发展、力量、速度、柔韧性灵活性的不均衡发展,肌肉力量的大小与专项成绩不成正比等。

二、多种训练手段的应用

青少年时期是学习投掷技术的良好时机,熟练地掌握合理的专项技术是投掷运动员所必需的,对青少年运动员来说要加大技术训练的比重,使之与身体素质要协调发展。青少年运动员训练可以在确定专项之前,就结合运动员各素质的发展的敏感期有针对性地发展身体素质,并多学习各种运动技术。确定专项后身体素质和专项技术要全面的发展,不可偏在哪一面,两者都要重视,但身体素质的训练要以专项身体素质为主。在实际训练中,我就采用多种训练手段,能把两者都兼备起来,就能满足训练的多方面的需要,就能使青少年投掷运动员做到一般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和技术训练紧密结合,协调发展,使运动员在这个时期的训练能为以后的高水平训练打好基础。

投掷运动员在青少年时期由于运动员的骨骼弹性好,可塑性好,关节韧带的柔韧性和伸展的幅度大,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的训练时期,此阶段的训练多以各种跑跳练习、反应跑、追逐跑等速度练习和专项的模仿练习,器械训练主要以轻器械为主。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在制订训练计划中,要继续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学习和完善专项技术动作,掌握技术动作要领的基础上进行各种的身体训练。在这一阶段的训练中要以技术训练、灵敏性的训练、柔韧性的训练和各种肌肉的拉伸练习,专项技术的模仿练习,投掷轻器械的练习来均衡的发展各项身体素质,以提高身体的训练能力和各项身体能力的指标,为下个阶段的训练打好基础。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