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学会利用资源的重要性实用13篇

学会利用资源的重要性
学会利用资源的重要性篇1

1 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涵义及特点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实施过程中,各个学科都在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思想政治学科也不例外,这就有必要对课程资源以及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涵义加以界定。

1.1 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的涵义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所谓课程资源是指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

那么,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的涵义也是围绕着课程教学过程中,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来阐释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将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分为文字与音像资源、人力资源、实践活动资源和信息化资源。思想政治课程资源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既包括政治教科书、教辅材料,也包括学校、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现象等。

思想政治课作为中学教育的课程之一,它承担着引导高中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心理品质等重大责任。思想政治课贯穿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四个基本的方面,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社会实践中理解政治理论、经济政策、文化多样性,掌握哲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思辨能力,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2 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的特点

根据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和内容,开发和利用的本课程资源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思想上的教育性。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学生富有朝气,敢于实践,但是又缺乏自控力,容易片面地看问题。在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政治教师的引导格外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发挥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性,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实现自身价值。第二,内容上的丰富性。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并不局限于教科书、课堂教学、学校,整个社会都蕴含着潜在的课程资源,包括教师、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实践等。凡是可以用于课堂教学的,都可以作为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课堂教学将会更具活力。第三,素材上的开放性。时空范围是开放的,小到教科书、教辅材料、课堂教学,大到网络、社会等。资源利用的主体是开放的。不仅思想政治教育专家学者、政治教师,学生也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探究活动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2 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

在我国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下面主要针对课程资源结构的多样性问题展开分析。

2.1 素材性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不够丰富

所谓素材性课程资源是指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境进行整合、取舍的素材信息来源,它相对应条件性资源存在。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属于素材性课程资源。教材是最常见的素材性资源。教师注重教教材,而忽视了用教材教。同时,经验、活动方式、情感态度等素材性课程资源被忽视。

出现素材性课程资源浪费的原因在于:第一,教师未充分理解新课程理念。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思维方式还需要一段时间。教师意识薄弱,未能充分自身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第二,教师教学任务过于繁重。每位教师每学期都有大量的教学任务,备课信息量大且变化速度快,很难有充分的时间收集与教材相关的材料,就出现了干讲教材的状况。第三,教师的能力欠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素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带来便利,这些素材需要加工并与学生生活、实践巧妙结合,这就要求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2.2 隐性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比重低

所谓隐性课程资源是与显性课程资源相适应而存在的。它是一种潜在的、不易察觉的资源。学校环境、班级风气、教师行为、师生关系等都属于隐性课程资源。这类隐性资源以潜在的方式规范着学生的行为,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忽视开发和利用这些隐性课程资源,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教学目标难以达到。

出现隐性课程资源浪费的原因:第一,许多教师对隐性课程资源缺少清晰的认识。认识上的偏差,必然引起课堂教学中隐性课程资源的浪费。第二,课堂教学过于注重理论说教,忽视与社会生活的结合。教师的所见所闻会引起学生的思考,此类身边的生活事实对学生的影响远远超过理论说教。第三,隐性课程资源开发受应试教育的限制。应试教育以考试为目的,限制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枯燥的理论知识,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被忽视。

2.3 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够充分

所谓校外课程资源是相对于校内课程资源而存在的,它涉猎的内容范围包括校外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地方的乡土教程资源等。现今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完成主要集中在课堂上,实践的范围也仅限于学校,师生能够走出校园接触社会的机会几乎为零。师生的主观能动性、调查研究的积极性下降,只学不用会使学生对本科目产生厌倦感,课程目标很难达到。

出现校外课程资源浪费的原因在于:第一,学校提供的物质资源不充足。学校有限的资金、设备等不能为教师、学生提供实地考察、参观访问等的条件,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受限。第二,教师共享校外课程资源的意识不强。教师应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实现共享,完善课堂教学。第三,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仍需提高。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应主动参与到社会实践中体验生活,更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

3 解决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问题的几点措施

针对上面关于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提出以下几点解决问题的措施。

3.1 灵活开发和利用素材性课程资源

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要灵活开发和利用素材性课程资源。只有将社会生活中经济、政治、文化等现象灵活地融入教学中,与理论知识很好的结合,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自主接受知识,由此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增加社会实践的经验。

一方面,灵活开发和利用素材性资源要注重情境教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要积极创设故事情境、问题情境、合作情境,将学生学习、生活接触到的故事贯穿到情境中去,使学生在情境中轻而易举地掌握知识、技能。例如,在讲《感受文化的影响》一课时,设置一家人国外旅游碰到的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感悟文化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

另一方面,灵活开发和利用素材性资源要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讲《消费心理面面观》一课时,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通过分析比较,学生能自主选择理性的消费方式。在这种联系学生实际的教学中,学生的能动性充分发挥,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

3.2 调整隐性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比重

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适当增加隐性课程资源的比重。隐性课程资源在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规范着学生的行为。它蕴藏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使思想政治教育外延到了实践中。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脱离了课堂上的说教,实践着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理论。

一方面,教师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点拨。在教学环境和氛围中传递知识,输入教育信息,潜在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在学习《永恒的民族精神》时,播放建国六十周年、奥运健儿勇夺奖牌等振奋人心的画面,在热爱祖国、欢欣鼓舞的教学氛围中引导学生体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另一方面,教师要挖掘教材的潜在教育资源。教材向我们展示了基本的理论知识,但潜在地希望学生践行。例如在学习《为人民服的政府》这部分时,学生要掌握的不仅是政府的性质、宗旨等政治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形成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观念,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会发掘潜在的隐性课程资源。因此,教师要提高开发隐性课程资源的意识,将资源恰当地运用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从而推动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3.3 发挥校外课程资源的补充性功用

校外课程资源是对校内课程资源的延展,在依据课程标准开发与利用校内资源的同时,发挥校外课程资源的增强教学效果的补充性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在各种活动中发掘有利于教学的课程资源,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开拓学生眼界,增强教学效果。

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外的人力资源,邀请专业人士作报告。校外的专家、学者、优秀的一线教师等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邀请他们作报告,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不仅能促进学生理解知识,还能开拓学生的视野。例如,在讲《经济生活》中公司的经营这一框题时,可以外请公司经营的成功人士,向学生介绍公司的类型、自己组建、运营公司的经历,使学生对公司的运营有进一步感性的认识。

另一方面,让学生走进社会,在特定的氛围下体验生活。例如博物馆、纪念馆、史料馆等。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各种招聘会,体验招聘的条件及流程,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民族艺术展览馆,使学生切身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理解“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的深刻内涵。因此,教师在充分利用图书馆等校内课程资源的同时,要充分发挥校外课程资源的补充作用。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会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促进学生更好的身心发展。

总之,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如何使思想政治课在应试的压力下焕发出生机,开发与利用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越来越重要。

【参考文献】

[1]杨宝山,汪书先,陶礼光,佟德.新课程实施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J].教育科学研究,2005(2).

[2]吴刚平.课程资源的理论构想[J].教育研究,2009(9).

[3]边洪伟.高中政治教材素材的裁剪[J].吉林教育,2010(2).

[4]刘炜.高中政治课要注重利用时政资源[J].考试周刊,2010(17).

学会利用资源的重要性篇2

任何课程改革政策的推行必须有课程资源的支持。所谓课程资源,是指富有教育价值、能够转化为学校课程或服务于学校课程的各种条件的总和。从形态上划分,可以分为物质形态的课程资源和精神形态的课程资源,像社区的文化教育机构(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宫等)、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广播电视、网络等,就属于物质形态的课程资源,而像社会生活方式、价值规范、人际关系、校风、学风等就属于精神形态的课程资源。①可见,课程资源绝不仅仅是教材,也不仅仅是可以利用的硬件环境。研究性学习是一门生成性课程,没有统一的模式或内容要求,强调的是结合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来选题,充分利用本地、本校的各种资源,如社区环境资源、人力资源、文化资源等,使其成为学生的学习资源。可见,课程资源是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基础,如果没有丰富的课程资源支持,再美好的课程设想也很难变成现实。本文基于甘肃省农村中学研究性学习开展现状的思考,分析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问题与策略,探析教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意识和能力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发展的影响。

一、研究性学习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反思

研究性学习课程资源条件主要通过硬件设施的开放程度及学校自身课程资源开况体现出来。学校和教师应该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从甘肃省农村中学研究性学习开展现状的调查结果来看,教师在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教师和学生最常利用的课程资源范围比较狭窄,主要局限于从互联网上获取间接经验的信息,和社会或社区的联系也仅限于利用一定的家长资源,多数学校对社会或社区广泛的人力资源、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及物力资源利用很少。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和内容应致力于加强学校与社会或社区发展的联系,如果不能充分利用社会或社区的人力资源、自然资源、教育资源及物力资源,就难以使学生确立有利于了解社区、接触社区、关注社会、为促进社会发展及人类自身发展的内容主题,难以使学生探究的主题与地方或社区的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社会结构、风俗、生活方式等发生联系。

第二,相对于其他课程资源,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对促进课程实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从教师和学生对网络资源的利用来说,仍然存在着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一些教师搜集和分析应用网络信息的能力欠缺,不能对学生利用和整合网络信息的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教师的工作负担沉重,没有充裕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指导,致使很多课题研究成为网络资料的堆砌,学生整合分析资料的能力难以提升,同时也容易引发抄袭的陋习;一些学校的电脑等硬件设施建设还不完善,或对学生信息中心的管理缺乏灵活性,影响了教师和学生对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

第三,老师和学生普遍认为,学校在开发研究性学习课程资源方面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依次为建立研究性学习课程资源库、开辟研究性学习课程实验基地,以及加强对教师研究性学习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指导与培训。另外,获得各种案例集和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并非学校亟需解决的问题。可见,教师和学生对各种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案例有理性的认识,能基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进行科学利用和有效参考。而家长资源是教师和学生最常利用的课程资源之一,所以相对其他方面,学校更应该在课程培训、开辟实验基地、建立课程资源库方面提供更有利的支持和帮助。

调查表明,如果要使这门课程真正贯彻实施并发挥它的作用,学校需将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管理纳入学校整个课程管理的体系和范畴,加强对教师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培训。学校建立的课程资源库要能反映本地区、本学校的特色,既要有时代感,又有历史感。而学校与社会各界的广泛联系将有助于“开辟研究性学习课程实验基地”,促进这门课程的有效开展。

二、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策略路径

教师的参与与支持,并不能保证课程实施的成功,还应该提供充足的资源,以确保教师能够规划和实施课程实施方案。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根本。学校和教师应该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但从调查结果来看,教师在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下文从课程资源的开发现状出发,探析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路径策略。

(一)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相对于其他课程资源,网络资源的便利为教师和学生获取信息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从目前一些学校在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面已经取得的成绩来看,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对促进课程实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对一些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课题的跟踪调查说明,学生学习掌握通过网络搜集、整理信息资料的方法对提高学习能力、变革学习方式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课题研究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判断网络信息的优劣、真伪,识别对本课题研究具有重要价值的资料;要让学生有条理、有逻辑地整理与归纳资料,理清信息资料间的关系;综合整理信息得出相应的结论,反思所得结论是否充分地回答了要研究的问题,是否有必要获取其他证据以支持所得结论,最后从信息资料中归纳出解决问题的重要思路或观点等等,②指导学生掌握这些思路和方法,提高他们搜集、整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不仅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开阔知识视野,同时也为将来学生成为信息时代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公民打下重要的基础。

由此可知,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对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有重要的作用。要使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就必须把他们培养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使他们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计算机等技能传递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在学校和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搜集、整理和应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方面,主要有以下改进策略:

一方面,从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方面来说,应在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过程中,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必要的硬件条件支持,增加基本设施的开放度,并建立电子数据库及其他计算机辅助资源等,尤其是一个核心的知识库对于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而言是必要的。例如本地教育管理部门在相关网上建立的研究性学习课程资源库和多媒体数字阅览室,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提供了很充分的支持。其中研究性学习课程资源库是集大部分常规研究主题于一体的基础资源库,可为教师和学生解决研究性学习课程基础资源方面的难题提供一定的帮助。资源库结合中小学教育的特点,特别精选自然、科技、社会、生活四大领域方面的主题知识,针对研究性学习课程中的实施特点进行分类排列,涵盖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方方面面内容。而多媒体数字阅览室更是包罗万象,相当于20万册图书,1万幅各类图片,上千段各种视频片段,主题遍布军事、科技、书法、集邮、摄影、文学、戏曲、音乐、影视、天文、旅游、建筑、交通、医药保健、生活常识、风土人情、世界礼仪、幽默笑话、禁毒教育、心理教育、环境教育、安全教育、法律法规、高校建设等各个领域。对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和研究性学习课程,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和学科知识背景材料。

另一方面,从教师来说,需要在提高自身信息素养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搜集和整理分析信息资料的能力培养。现实处境及繁重的工作压力,使教师没有时间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这个问题虽然在短期内难以使其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整个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在发生转型,教育改革的步伐最终会使教师的工作环境得到逐步的改善。从而提高教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意识和能力。

(二)开辟研究性学习课程实验基地,拓展学生的实践空间

学校对社会资源、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利用相对较少,是制约研究性学习课程有效实施、影响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这方面,除了一些教师通过家长这个媒介对校外课程资源有一定利用以外,多数学校没有和社会或社区就学校发展建立有效的联系,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研究性学习课程开展的空间。教师普遍认为,学校在开发和利用研究性学习课程资源方面亟需解决的问题为建立研究性学习课程资源库、开辟研究性学习课程实验基地以及加强对教师研究性学习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指导与培训等方面。这些问题显然涉及学校和教师两方面。从学校来说,很多学校开辟研究性学习课程实验基地几乎还是空白,究其根源,主要和我国传统的学校办学模式有关。多年来我们的学校始终坚持关门办学,学校成了与世隔绝的孤岛,高高的围墙隔开的不仅是地域上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更是思想观念上的封闭。教育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趋势要求学校打开围墙,与社会建立广泛的联系,动员社会的力量为课程实施提供各种资源,共同促进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有效实施。但从目前学校现有的办学模式、规划和管理来看,由学校单方面争取社会力量支持课程改革,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教师来说,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会影响其对学生进行课题指导的深度和广度,教师不能有效地开发利用当地各种丰富的社会资源、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就难以指导学生对有关社会发展及人类自身发展的内容主题展开有意义的探究,学生的目光和视野难以触及更深入和更广泛的领域,境界势必难以提升。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除了自身因素以外,和学校给教师没有提供充分的资源支持有关,学校缺乏与社会广泛的联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

在充分利用校外课程资源方面,开辟研究性学习课程实验基地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调查研究表明,少数在这方面有一定举措的学校,主要是一些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的附属中学,如中科院兰州分院中学、兰大附中、西北师大附中、兰炼和兰化子校、兰铁子校等,这些学校利用在办学机制方面得天独厚的条件,每年都组织学生到相关研究机构和科研院所的学科实验室进行参观和学习,并就学生感兴趣和疑惑的问题向一些专家和研究人员请教。在争取相关机构的课程资源支持方面,学校主要是聘请一些学科领域的专家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课题进行指导。这种来自校外学科专家的指导比本校的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条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帮助,在知识广度和深度上也更胜一筹。所以从课题完成的质量和效果来说自然比较突出。每年在全省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那些从学校的研究性学习课题中脱颖而出的作品,多数都得到了一些学科领域专家的指导。由于这些专家的指导,拓宽了学生对课程资源的利用范围,从他们完成的课题题目就可以看出,研究内容涉及社会资源、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很多方面,通过查阅资料、走访专家学者和民间艺人、参观博物馆、实地调查、以及进行科学实验,提高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得到很大提升。

(三)开发利用本土资源,增强学生对社会和自身的认识

以上这些学校在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面取得的骄人成绩,和一些社会企业及学术机构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有关,而对绝大多数学校而言,并没有这样的便利条件,加上长期封闭的传统办学模式,制约了和社会的广泛联系。因此,对这些学校而言,教师自身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和能力,对有效地课程实施至关重要。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较好的教师,能够指导学生对当地的各种课程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比如,H中学的LH老师在指导学生完成对联文化探究的过程中,一方面,指导学生从网络和书籍中获取资料;另一方面,建议学生对本地的公共场所和居民住所的各种对联进行实地的观察和研究。学生通过老师的指引,足迹遍及当地的名胜古迹、寺庙、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学校、广场、公园及普通民居之家,用眼睛和心灵感悟对联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社会价值、宗教思想、百姓生活及民间智慧。对当地这些课程资源的利用,使学生一方面对对联这种独立于诗词曲赋的文学形态所承载的传统文化有了深入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对家乡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的了解,感受到民间智慧的纯朴和深远。这样的课题研究,正好印证了罗丹的那句名言:“生活中从来就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事实上,学生的生活环境中有很多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学生的研究应将触角深入更广泛的领域,就如那些获得科技创新大赛的项目,取得卓越的成绩,激励自己也鼓舞别人。但对多数学校而言,如果暂时不能拥有那样的条件,那么从实际出发,基于教师和学生自身的生活环境,开发利用有限的课程资源,在对身边景象的感悟和体验中,也会增强对社会和自身的认识。

总之,要提高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一方面,学校需对教师提供可能的条件支持,如建立课程资源库,并通过加强和社会的联系,建立一定的课程实验基地等;另一方面,加强教师培训的实效性,重视对教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意识和能力的培训,促使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有效实施。

学会利用资源的重要性篇3

和其他课程一样,现行的语文课程在体系上存在一些弊端,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过分追求语文学科严整的知识系统或训练系统,把自己孤立起来;过于强调统一、集中,使课程变得凝固、僵化,缺少弹性。要克服这些弊端,就必须在课程的视野下理解语文,搭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育平台。为此,本文主要从“语文课程资源”、“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及课程资源观”、“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这三大面进行探讨。希望对基层的初中语文教师语文教学观念的更新、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语文课程资源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引起语文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人们也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丰富多彩的语文课程资源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保障。

语文课程资源的分类

课程资源是一个内涵十分宽泛的范畴,由于课程资源在我国还处于一个刚刚起步阶段,所以理论界对此做出的定义并不多.

1:语文课程资源内涵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另外, 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由此可见语文课程资源的范畴是较为广泛的。

2:语文课程资源分类

对课程资源的类型,我国学者按照不同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2.1: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校内课程资源,除了教科书以外,还有教师、学生,师生本身不同的经历、生活经验和不同的简历、学习方式、教学策略都是非常宝贵的非常直接的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乡土资源、家庭资源等。

2.2: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

素材性课程资源是指学生学习和收获的对象从哪里来,包括各种知识、技能、经验、智慧、感受等因素;条件性课程资源是指那些并不是学生学习和收获的直接对象,但却是学生学习和有所收获的条件,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等因素。

2.3: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

显性语文课程资源是指看得见、摸得着,可以直接运用于语文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隐性课程资源是指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

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十分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是语文课程观念的更新和完善,也是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和新世纪语文教学改革深化的必然。搞好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全面提高语文教育质量必将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可是,长期以来,教师对语文课程的理解相对来说比较狭隘,基本上局限于“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科书”,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往往只是遵循“教学大纲”,执行“教学计划”,教授“教科书”。

1:语文教师对语文课程资源的认知和开发利用的现状

总体而言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对语文课程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资源意识淡薄;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还初于无序状态;

1:1 校内语文课程资源

广大教师对校内各种形式的传统课程资源还是比较重视的,能够有意识地予以利用。但对除此以外的其他教学参考资料的利用则因人而异,相差就比较大了.

1:2 校外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教师对校外语文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一定的基础,但还很不充分,还有很大的空间需要挖掘。

1:3潜在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教师在思想上对隐性课程资源普遍不够重视。绝大多数教师不能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他们对成绩好、品行好的学生往往格外喜欢,对成绩差、习惯差学生总在心理上怀有歧视。

2:学生对语文课程资源的认知与开发利用的现状

总的来说学生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积极性和具体的方法需要教师给予相应的调动与指导。

2:1校内资源

在校内诸多语文课程资源中,教师是一个重要的资源,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影响也很大,但教师对于自身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还不够重视,挖掘还很浅显。同时,学生对教科书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的兴趣也不太浓厚,忽视了对文本的反复咀嚼。

2:2校外资源

校外语文课程资源非常丰富,能明显能够感到学生对校外语文资源能意识到它的重要性,但在具体行动上却不够重视,忽视了对它的开发与利用。

2:3语文隐性课程资源

学生的语文学习受外界的隐性影响比较大,但由于这些语文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还处于无意识状态,因此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影响力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二: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及课程资源观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能任意而行,需要一定的原则来规范。这些原则是根据课程资源基本特点和类型及开发条件提出的,对实际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操作有很大借鉴作用。

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为了课程目标的有效实现,这种针对性体现在不同课程目标应该开发与利用相应的课程资源。

2、开放性原则

课程资源是丰富的,要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去开发与利用。山川河流、城市乡村、奇花异草、书籍图片等,都是我们身边的资源,必须开发与利用有益于教育教学活动的一切可能的课程资源。

3、经济性原则

所有行为都离不开社会劳动与经济支持,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尽可能用最少的开支和精力,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树立正确的语文课程资源观

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新课程教材及其相关资源具有丰富和开放的特点,所以在落实课程资源的开发时,应当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使各种资源和学校课程融为一体,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

1.树立“大语文”课程资源意识

语文是学校语文教学的核心材料,但我们必须摈弃传统的“教材就是教科书”的想法,应该建立大语文观。进行课程改革,必然要打破教材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的模式,合理构建语文课程资源的结构和功能,以适应时展的多样化的需求。

2.语文教师是最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离不开广大教师,教师应当成为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任务的主要承担者。没有一流的语文教师就没有一流的语文教育,通过这一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的突破带动其它课程资源的优化发展。

3.学生也是重要的语文程资源

教育体系中,学生是主体之一,所有的教育都是围绕学生展开的。没有学生,课程就失去意义,没有存在的价值。因此,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

三: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长期以来,我国语文教育界没有课程资源的概念,也无视各种语文课程资源的存在,根本不可能有意识地充分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进行创造性地教学,绝大部分教师还不自觉的将语文课程资源的内容狭隘化地理解为语文教材。所以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师要因地制宜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一>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内容

1.校内语文课程资源

⑴.语文教师

作为母语教育,语文教育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再到后现代的教育理念的变革,语文教师的身份定位也经历了从知识的传授者到教学的主导者再到学习的合作者的变化,但语文的本质内涵始终决定了语文教育者不仅要有知识、能力,还要有精神的力量。对学生的影响而言,一个教师就是一本教科书。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的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既先于教学活动而存在,又在教学活动中得以丰富深化。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应该包括语文教师的精神资源、知识资源、能力资源。

转贴于

1.1.语文教师的精神资源

语文内容自身所蕴涵的精神意义决定了执教者必须是一个有着创新意识和独立思想的人,他必须把课文本身所蕴含的生命形态、精神状态、道德情操等有机地转化为个体的生命体验,从而使语文学习变成富有独特生机和鲜活张力的美妙旅程。

1.2.语文教师的知识资源

成熟的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形成一个合理、规范、完善的知识结构,即不但有精神宽厚的“中心层知识”——专业学科、教育科学、教学法的知识,还要有扎实充足的“基础层知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哲学等知识。

1.3.语文教师的能力资源

1.3.1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设计能力。语文教师不能是现成教材和教参的传声筒,而应该对教学内容有深刻独到的理解,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设计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方式方法,要体现自己教学的个性特征,并逐渐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1.3.2课堂调控能力

包括对教学进程的合理掌握,对反馈信息的及时整合,对学生表现的恰当评价。

1.3.3科研能力

科研能力是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教师不能只靠经验教学,而要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学生,研究学科教学规律,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1.3.4语文教师的特殊才能

语文教师的特殊才能是指与语文教学有一定相关的才能,如写作、朗读、演讲、书法、表演、歌唱、绘画等才能。这些特殊才能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引入课堂,可以增强语文教学的感染力,沟通师生感情,激发学生兴趣;还可以在课外活动中一展教师的风采,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语文才能。

⑵.学生

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来讲,学生的经验、情趣和学生之间的差异都是有效的课程资源,因此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对学生资源的价值是无法置之不理的。

⑶.语文教材

重新认识语文课本资源丰富多彩的特点具有重要意义。其一,认识到课本内容丰富的内涵,变语文教学的单调、乏味为多样性、趣味性,其二,有助于从根本上转变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课本丰富多彩的内容不是单靠教师讲出来的,它需要多种灵活的方式来实现,尤其是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其三,开发课本的人文性内涵,通过课本这个窗口,让学生看到文学世界的美丽风景,对开启学生心智、拓宽其精神视野、培育人文精神极有益处。

⑷.校园语文活动

校园语文活动也是一项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已经为大家所熟知。对学生语文学习也有着积极的直接影响。

2.校外语文课程资源

2.1人力性语文课程资源

包含专家、学者,学生家长以及学生的亲戚、邻居、友人等社会各界人士,他们的思想观念、见闻阅历、知识技能、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等都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

2.2自然性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课程应该让学生保持对自然世界的好奇,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了解和认识自然世界的过程中感到兴奋与满足.从而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

2.3社会性语文课程资源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中学生从小就要了解社会,从社会中汲取成长的营养。社会资源广阔无边,其中可以引入语文教育教学中来的课程资源也很丰富。

<二>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

开发和利用语文学习资源,目的是为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合作创造条件,最终让学生有意识地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掌握语文和运用语文,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1.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施案例

在此,笔者选取了在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开发语文课程资源的案例,希望从这案例中教师能够得到一些参考和启示。

案例:语文课本剧表演: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

概述:这属于“语文课本剧表演”的开发形式,对课本上的一些小说和戏剧作品的学习,可以让有热情、有才艺的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在故事情节的展开过程中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这种对课本进行二次创作的表演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审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课本剧的排演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家长一起参与,或出点子,或提意见,或参与角色,让家长和学生在思维方式、审美意识等方面进行碰撞和磨合,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多层面地审视事物。

注意事项:从编写剧本、到登台表演,中间的过程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去体验,教师可以给予指导,但不要代办。要尽可能让每个学生参与。

优势与局限: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深入挖掘教材,发挥创造力,但易受道具、时间等局限。

2.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

为了更好的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在以下几方面还需要加强:

2.1.加强对语文教师的培训,提高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

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关键在于语文教师。因此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使他们投入到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去。

2.2.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要多样化

语文课程要想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性,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就必须发挥除专家、学校和教师的主体作用外,还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及学生家长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主体作用。

2.3.教师要创设良好的语文课程资源环境。

教师要营造一种宽松、和协的氛围,让学生养成收集语文资源的习惯,鼓励学生大胆去做。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是一个崭新的课题,笔者紧扣住新一轮基课程改革的理念,围绕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问题进行了探讨。意在为初中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践提供可供参考的思路。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研究的过程中,我觉得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能够深入展开,如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之中,如何既要体现不同学科的特色,又不能形成学科壁垒。最后引用屈原的话与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主要参考文献

学会利用资源的重要性篇4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

和其他课程一样,现行的语文课程在体系上存在一些弊端,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过分追求语文学科严整的知识系统或训练系统,把自己孤立起来;过于强调统一、集中,使课程变得凝固、僵化,缺少弹性。要克服这些弊端,就必须在课程的视野下理解语文,搭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育平台。为此,本文主要从“语文课程资源”、“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及课程资源观”、“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这三大面进行探讨。希望对基层的初中语文教师语文教学观念的更新、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语文课程资源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引起语文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人们也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丰富多彩的语文课程资源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保障。

<一>语文课程资源的分类

课程资源是一个内涵十分宽泛的范畴,由于课程资源在我国还处于一个刚刚起步阶段,所以理论界对此做出的定义并不多.

1:语文课程资源内涵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另外,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由此可见语文课程资源的范畴是较为广泛的。

2:语文课程资源分类

对课程资源的类型,我国学者按照不同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2.1: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校内课程资源,除了教科书以外,还有教师、学生,师生本身不同的经历、生活经验和不同的简历、学习方式、教学策略都是非常宝贵的非常直接的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乡土资源、家庭资源等。

2.2: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

素材性课程资源是指学生学习和收获的对象从哪里来,包括各种知识、技能、经验、智慧、感受等因素;条件性课程资源是指那些并不是学生学习和收获的直接对象,但却是学生学习和有所收获的条件,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等因素。

2.3: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

显性语文课程资源是指看得见、摸得着,可以直接运用于语文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隐性课程资源是指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

<二>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十分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是语文课程观念的更新和完善,也是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和新世纪语文教学改革深化的必然。搞好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全面提高语文教育质量必将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可是,长期以来,教师对语文课程的理解相对来说比较狭隘,基本上局限于“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科书”,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往往只是遵循“教学大纲”,执行“教学计划”,教授“教科书”。

1:语文教师对语文课程资源的认知和开发利用的现状

总体而言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对语文课程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资源意识淡薄;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还初于无序状态;

1:1校内语文课程资源

广大教师对校内各种形式的传统课程资源还是比较重视的,能够有意识地予以利用。但对除此以外的其他教学参考资料的利用则因人而异,相差就比较大了.

1:2校外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教师对校外语文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一定的基础,但还很不充分,还有很大的空间需要挖掘。

1:3潜在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教师在思想上对隐性课程资源普遍不够重视。绝大多数教师不能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他们对成绩好、品行好的学生往往格外喜欢,对成绩差、习惯差学生总在心理上怀有歧视。

2:学生对语文课程资源的认知与开发利用的现状

总的来说学生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积极性和具体的方法需要教师给予相应的调动与指导。

2:1校内资源

在校内诸多语文课程资源中,教师是一个重要的资源,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影响也很大,但教师对于自身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还不够重视,挖掘还很浅显。同时,学生对教科书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的兴趣也不太浓厚,忽视了对文本的反复咀嚼。

2:2校外资源

校外语文课程资源非常丰富,能明显能够感到学生对校外语文资源能意识到它的重要性,但在具体行动上却不够重视,忽视了对它的开发与利用。

2:3语文隐性课程资源

学生的语文学习受外界的隐性影响比较大,但由于这些语文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还处于无意识状态,因此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影响力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二: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及课程资源观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能任意而行,需要一定的原则来规范。这些原则是根据课程资源基本特点和类型及开发条件提出的,对实际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操作有很大借鉴作用。

<一>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为了课程目标的有效实现,这种针对性体现在不同课程目标应该开发与利用相应的课程资源。

2、开放性原则

课程资源是丰富的,要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去开发与利用。山川河流、城市乡村、奇花异草、书籍图片等,都是我们身边的资源,必须开发与利用有益于教育教学活动的一切可能的课程资源。

3、经济性原则

所有行为都离不开社会劳动与经济支持,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尽可能用最少的开支和精力,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二>树立正确的语文课程资源观

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新课程教材及其相关资源具有丰富和开放的特点,所以在落实课程资源的开发时,应当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使各种资源和学校课程融为一体,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更大的

空间。

1.树立“大语文”课程资源意识

语文是学校语文教学的核心材料,但我们必须摈弃传统的“教材就是教科书”的想法,应该建立大语文观。进行课程改革,必然要打破教材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的模式,合理构建语文课程资源的结构和功能,以适应时展的多样化的需求。

2.语文教师是最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离不开广大教师,教师应当成为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任务的主要承担者。没有一流的语文教师就没有一流的语文教育,通过这一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的突破带动其它课程资源的优化发展。

3.学生也是重要的语文程资源

教育体系中,学生是主体之一,所有的教育都是围绕学生展开的。没有学生,课程就失去意义,没有存在的价值。因此,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

三: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长期以来,我国语文教育界没有课程资源的概念,也无视各种语文课程资源的存在,根本不可能有意识地充分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进行创造性地教学,绝大部分教师还不自觉的将语文课程资源的内容狭隘化地理解为语文教材。所以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师要因地制宜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一>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内容

1.校内语文课程资源

⑴.语文教师

作为母语教育,语文教育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再到后现代的教育理念的变革,语文教师的身份定位也经历了从知识的传授者到教学的主导者再到学习的合作者的变化,但语文的本质内涵始终决定了语文教育者不仅要有知识、能力,还要有精神的力量。对学生的影响而言,一个教师就是一本教科书。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的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既先于教学活动而存在,又在教学活动中得以丰富深化。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应该包括语文教师的精神资源、知识资源、能力资源。

1.1.语文教师的精神资源

语文内容自身所蕴涵的精神意义决定了执教者必须是一个有着创新意识和独立思想的人,他必须把课文本身所蕴含的生命形态、精神状态、道德情操等有机地转化为个体的生命体验,从而使语文学习变成富有独特生机和鲜活张力的美妙旅程。

1.2.语文教师的知识资源

成熟的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形成一个合理、规范、完善的知识结构,即不但有精神宽厚的“中心层知识”——专业学科、教育科学、教学法的知识,还要有扎实充足的“基础层知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哲学等知识。

1.3.语文教师的能力资源

1.3.1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设计能力。语文教师不能是现成教材和教参的传声筒,而应该对教学内容有深刻独到的理解,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设计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方式方法,要体现自己教学的个性特征,并逐渐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1.3.2课堂调控能力

包括对教学进程的合理掌握,对反馈信息的及时整合,对学生表现的恰当评价。

1.3.3科研能力

科研能力是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教师不能只靠经验教学,而要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学生,研究学科教学规律,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1.3.4语文教师的特殊才能

语文教师的特殊才能是指与语文教学有一定相关的才能,如写作、朗读、演讲、书法、表演、歌唱、绘画等才能。这些特殊才能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引入课堂,可以增强语文教学的感染力,沟通师生感情,激发学生兴趣;还可以在课外活动中一展教师的风采,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语文才能。

⑵.学生

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来讲,学生的经验、情趣和学生之间的差异都是有效的课程资源,因此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对学生资源的价值是无法置之不理的。

⑶.语文教材

重新认识语文课本资源丰富多彩的特点具有重要意义。其一,认识到课本内容丰富的内涵,变语文教学的单调、乏味为多样性、趣味性,其二,有助于从根本上转变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课本丰富多彩的内容不是单靠教师讲出来的,它需要多种灵活的方式来实现,尤其是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其三,开发课本的人文性内涵,通过课本这个窗口,让学生看到文学世界的美丽风景,对开启学生心智、拓宽其精神视野、培育人文精神极有益处。

⑷.校园语文活动

校园语文活动也是一项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已经为大家所熟知。对学生语文学习也有着积极的直接影响。

2.校外语文课程资源

2.1人力性语文课程资源

包含专家、学者,学生家长以及学生的亲戚、邻居、友人等社会各界人士,他们的思想观念、见闻阅历、知识技能、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等都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

2.2自然性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课程应该让学生保持对自然世界的好奇,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了解和认识自然世界的过程中感到兴奋与满足.从而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

2.3社会性语文课程资源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中学生从小就要了解社会,从社会中汲取成长的营养。社会资源广阔无边,其中可以引入语文教育教学中来的课程资源也很丰富。

<二>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

开发和利用语文学习资源,目的是为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合作创造条件,最终让学生有意识地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掌握语文和运用语文,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1.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施案例

在此,笔者选取了在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开发语文课程资源的案例,希望从这案例中教师能够得到一些参考和启示。

案例:语文课本剧表演: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

概述:这属于“语文课本剧表演”的开发形式,对课本上的一些小说和戏剧作品的学习,可以让有热情、有才艺的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在故事情节的展开过程中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这种对课本进行二次创作的表演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审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课本剧的排演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家长一起参与,或出点子,或提意见,或参与角色,让家长和学生在思维方式、审美意识等方面进行碰撞和磨合,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多层面地审视事物。

注意事项:从编写剧本、到登台表演,中间的过程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去体验,教师可以给予指导,但不要代办。要尽可能让每个学生参与。

优势与局限: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深入挖掘教材,发挥创造力,但易受道具、时间等局限。

2.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

为了更好的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在以下几方面还需要加强:

2.1.加强对语文教师的培训,提高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

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关键在于语文教师。因此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使他们投入到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去。

2.2.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要多样化

学会利用资源的重要性篇5

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课程资源已经为不少老师所重视,但是长期以来,我国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结构比较单一,开发主体、内容、条件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必须加强对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新课程背景下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必要性

(一)新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

研究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帮助思想政治教师改变传统的课程理念,强化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意识,从而更好的践行以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这也将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构建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1]因此,新一轮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必须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二)体现思想政治学科特点的需要

思想政治课有多方面的学科特点,这些特点的体现需要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社会性。这要求课程资源必须富有时代感,能为广大青少年学生接受。思想政治课的培养目标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良好的社会责任感。这需要收集大量先进人物积极进取的事例来激励学生向榜样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要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就需要大量的思想政治资源作支撑。因此,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迫切需要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时,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三)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需要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丰富课程资源的过程。长期以来,由于实行应试教育,进行封闭式的教学,过分注重考试成绩,教师、学生在课程和教学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发挥。一个成功的教学过程,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知识,还应该成为师生丰富和发展课程资源的平台。教师是课程开发和实施中最为关键的角色,教师不仅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更是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主力军。[2]在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中,教师能深入了解影响教学的各种因素,开阔视野,丰富学科知识,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能力,更能够凸显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具体形象,生动活泼,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掌握知识,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陶冶情操,满足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的需要。课程资源的开发是为学生服务的。新课程本着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的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个大写的人确立起来。[3]课程资源开发能更好地向学生传授科学人文知识,而且对学生的人格有重要的塑造功能。由此可见,具备全新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理念和能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

二、目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缺乏对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意识

只有具有课程开发意识,才会努力去实现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全国采用统一的教学内容,课程资源多是国家规定好的,不需要开发,很难养成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有少部分教师对课程资源有强烈的需求,但缺乏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能力。教师在职前职后培训中对课程资源重视不够。[4]这样就造成课程资源特别是作为课程实施条件的课程资源严重不足,不能及时进入实际的中学教学中,不仅浪费了许多有价值的课程资源,而且导致教学手段和学习方式的单一,难以实现思想政治课的课程目标。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单一化

在传统教学中,教材被当做是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学生是被教会的而不是学会的,这样导致学生主动性的丧失。要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必须对其有全面的认识,要全方位把握和利用它们。比如,从课程的制约因素分,可分为原生性课程资源、内生性课程资源、外生性课程资源。第一类资源运用较多,第二和第三类运用较少。按存在形式分,可分为有形资源(显性资源)和无形资源(隐性资源)。一般教师对有形资源理解运用较多,对无形资源开发利用较少。[5]按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又可分为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教师容易开发和利用的是校内资源,对校外课程资源利用和拓展不够。

(三)对教材的开发利用缺乏创新

教材是主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拥有的知识经验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增添删减,调整顺序,因为教材是统一的,不可能满足所有学生,满足不同学校。[6]但是,很多教师只会照本宣科,不懂得灵活处理教材,仅仅局限于教材,没有很好的从多种课程资源中进行比较,权衡,选择恰当的课程资源教学,使学生更好理解学习。

三、新课程背景下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有效策略

1.致力于现代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网络是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交流共享的重要平台,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高中政治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随着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资源具有高度的共享性,强大的交互性以及丰富的内容,我们可以找到很多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课程信息资源,下载相关资料,有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为自己的教学服务。

思想政治这门课具有自身的特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另一方面也要不断地关注社会新闻,把学生生活中,大自然中、社会中、网络信息中相关资源及时补充进来。[7]网络信息的特点可以扩展学生视野,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障碍,教科书上只有文字和图片.都是一些静态的东西。而利用网络.就能调动学生信息的积极性,把被动的听讲转化成主动的探索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网络上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巨大帮助,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锻炼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教师在利用网络资源为自己的教学服务时,也要积极参与网络资源的建设,把自己的既有成果上传到网络上,实现资源共享。

2.依据学校特色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学校的特色也是学校的资源优势。每个学校都有不同的地理位置,也有着不同内部特色,有着不同的硬件设施和校园文化。要依据学校特色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好学校课程资源的优势能够促进深化学校办学特色。不同学校有不同的特色,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学校的自身特色出发,挖掘学校的特色资源,让学生关注学校。[8]在课程资源开发方面可以通过各种文字图片,影像,校友的讲述让学生更加充分地了解学校的辉煌历史,感受学校的文化氛围和学习气氛。学科教材提供的是学科知识,具有普遍性。而学生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时要以学生为本,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选择符合学生实际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实际,开发校本课程资源。[9]就赣州而言,其悠久的革命历史,美丽的自然风光,感人的英雄事迹等都可以作为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开发利用这些课程资源能促使教学更好地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引起学生的共鸣,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开发和利用文字与音像资源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建构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这种课程理念强调学生从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主动学习,获取新知识;主张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处理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10]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开发和利用相关的文字和音资源,选取典型的、富有时代感,通俗易懂的,学生感兴趣的案例来进行教学,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还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虽然学生的有些观点还不够成熟,甚至有一些偏见,但经过教师案例的运用,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除了典型案例,课本中出现的一些名言警句、寓言故事、诗词歌赋等课程资源如果能够得到充分开发利用,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还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11]

4.从教师自身挖掘课程资源

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教师要灵活处理教材内容,合理开发利用教学资源,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促进学生心智的发展,给学生切实的帮助。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师资条件是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一个基础要素。要从学校现有的师资条件出发,了解教师具备的素质,专长,开发课程资源时才能游刃有余。要想充分发挥教师的资源首先就需要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发展教师专长,及时改变观念,这样才能够使得教师具备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成为资源开发的理想的对象。综上所述,努力发掘教师身上的资源对思想政治课程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5.努力挖掘学生资源

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是为他们服务的。在他们身上也具有很多可供利用的资源,比如说学生的创新思维、学习兴趣、好奇心等都可以作为课程资源的开发对象。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要了解学生的素质现状,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贴近学生的学生生活。教师在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时候一定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12]除此以外,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特征,要坚持以生为本,力图从情感上打动学生,这样更有利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6.从社会的需要开发课程资源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本,然而学生的发展不仅仅是教师和学校的责任,更是这个社会的责任。十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这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实现学生的更好发展,必须重视社会资源的开发利用。[13]要根据社会的需要开发社会资源,培养学生在这方面的素质,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从社会生活中围绕着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学生发展利用社会资源,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图书馆,博物馆等社会资源促进学生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刘旭东,张宁娟,马丽:《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开发》,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年版第33页。

[2]祁佳:《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年第12期。

[3]罗宗耀:《浅谈学校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新课程研究》(下旬刊) 2003年第4期。

[4]李建军:《试论高中政治新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年第12期。

[5]梁洁钰:《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54页。

注脚:

1.刘旭东,张宁娟,马丽:《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开发》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年版第33页。

2.祁佳:《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年第12期。

3.罗宗耀:《浅谈学校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新课程研究》(下旬刊) 2003年第4期。

4.梁洁钰:《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54页。

5.倪春花:《浅谈如何搞好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文理导航》(上旬)2011年第01期。

6.赵启芳:《浅谈品德课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06期。

7.吕秀惠:《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06年第11期。

8.庄汝刚:《中学政治新课程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新课程》(教师版)2002年第2期。

9.王永建:《论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92页。

10.陈淑纯:《浅谈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育学文摘》2012年第5期。

学会利用资源的重要性篇6

和其他课程一样,现行的语文课程在体系上存在一些弊端,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过分追求语文学科严整的知识系统或训练系统,把自己孤立起来;过于强调统一、集中,使课程变得凝固、僵化,缺少弹性。要克服这些弊端,就必须在课程的视野下理解语文,搭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育平台。为此,本文主要从“语文课程资源”、“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及课程资源观”、“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这三大面进行探讨。希望对基层的初中语文教师语文教学观念的更新、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语文课程资源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引起语文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人们也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丰富多彩的语文课程资源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保障。

<一>语文课程资源的分类

课程资源是一个内涵十分宽泛的范畴,由于课程资源在我国还处于一个刚刚起步阶段,所以理论界对此做出的定义并不多.

1:语文课程资源内涵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另外,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由此可见语文课程资源的范畴是较为广泛的。

2:语文课程资源分类

对课程资源的类型,我国学者按照不同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2.1: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校内课程资源,除了教科书以外,还有教师、学生,师生本身不同的经历、生活经验和不同的简历、学习方式、教学策略都是非常宝贵的非常直接的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乡土资源、家庭资源等。

2.2: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

素材性课程资源是指学生学习和收获的对象从哪里来,包括各种知识、技能、经验、智慧、感受等因素;条件性课程资源是指那些并不是学生学习和收获的直接对象,但却是学生学习和有所收获的条件,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等因素。

2.3: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

显性语文课程资源是指看得见、摸得着,可以直接运用于语文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隐性课程资源是指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

<二>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十分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是语文课程观念的更新和完善,也是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和新世纪语文教学改革深化的必然。搞好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全面提高语文教育质量必将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可是,长期以来,教师对语文课程的理解相对来说比较狭隘,基本上局限于“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科书”,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往往只是遵循“教学大纲”,执行“教学计划”,教授“教科书”。

1:语文教师对语文课程资源的认知和开发利用的现状

总体而言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对语文课程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资源意识淡薄;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还初于无序状态;

1:1校内语文课程资源

广大教师对校内各种形式的传统课程资源还是比较重视的,能够有意识地予以利用。但对除此以外的其他教学参考资料的利用则因人而异,相差就比较大了.

1:2校外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教师对校外语文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一定的基础,但还很不充分,还有很大的空间需要挖掘。

1:3潜在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教师在思想上对隐性课程资源普遍不够重视。绝大多数教师不能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他们对成绩好、品行好的学生往往格外喜欢,对成绩差、习惯差学生总在心理上怀有歧视。

2:学生对语文课程资源的认知与开发利用的现状

总的来说学生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积极性和具体的方法需要教师给予相应的调动与指导。

2:1校内资源

在校内诸多语文课程资源中,教师是一个重要的资源,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影响也很大,但教师对于自身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还不够重视,挖掘还很浅显。同时,学生对教科书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的兴趣也不太浓厚,忽视了对文本的反复咀嚼。

2:2校外资源

校外语文课程资源非常丰富,能明显能够感到学生对校外语文资源能意识到它的重要性,但在具体行动上却不够重视,忽视了对它的开发与利用。

2:3语文隐性课程资源

学生的语文学习受外界的隐性影响比较大,但由于这些语文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还处于无意识状态,因此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影响力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二: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及课程资源观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能任意而行,需要一定的原则来规范。这些原则是根据课程资源基本特点和类型及开发条件提出的,对实际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操作有很大借鉴作用。

<一>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为了课程目标的有效实现,这种针对性体现在不同课程目标应该开发与利用相应的课程资源。

2、开放性原则

课程资源是丰富的,要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去开发与利用。山川河流、城市乡村、奇花异草、书籍图片等,都是我们身边的资源,必须开发与利用有益于教育教学活动的一切可能的课程资源。

3、经济性原则

学会利用资源的重要性篇7

2.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的具体内容

实际上,人们对于资源水利有所误解,资源水利并不是完全取代了水利工程,而是在水利工程的基础上更适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同样重视修建水利工程,只不过是通过资源水利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做到对水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如果要将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的工作做到完美,那就必须掌握相关的方法,做好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水资源的有效保护等方面,如果对其进行细致的划分,则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改变人们对于传统水利工程的看法,宣传资源水利的优势,从思想上让人们意识到资源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性。传统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目前已经不能够再适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因此必须向专业化建设管理体制改变,由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只在物质上得到了满足,然而思想上并未从传统水利的观念上转变过来,将传统水利向资源水利倾斜则能够弥补在解决自然灾害中的水资源浪费的不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维护水资源的生态平衡。

(2)大力推进资源水利的发展进程,完善水利的内容并将资源水利完全运用到目前社会发展建设当中。实际上,传统的水利工程存在着诸多的弊端,如解决问题的单一性和片面性,它主要解决洪涝灾害所酿成的损失,与之相比,资源水利则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许多问题,资源水利通过研究社会经济的水资源的关系来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为水利工程制定出一个合理而严谨的水利工程方案,在无形中保护了水资源并促进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资源水利主要是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和技术水平来解决水污染,水资源浪费等问题,侧重于水资源的调查分析、科学开发、节约和保护,资源水利的核心是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资源,如何处理好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使水资源在整体上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道德效益和环境效益,关键就在于搞好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资源水利基本上涵盖了水利工作的各个方面,资源水利强调水利建设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对工程的考虑不仅要考虑对单项工程的可靠性,而且要考虑这项工程在整个流域、整个区域的合理性;不仅要考虑工程的规模、标准,还要考虑这项工程与大系统水资源状况、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关系。资源水利是对工程水利的延伸和发展,工程水利和资源水利都是一定生产力水平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历史产物。从工程水利转到资源水利,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治水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客观需要,也是大势所趋。基于此,我们应该大力发展资源水利,使其更加详细具体。

(3)对社会各个部门的水利利用和排放进行科学的管理。在规划工利工程的设计时,要将自然因素综合起来考虑,不仅要考虑单项工程的合理性,也要考虑该项工程在一个地区、一个流域或者在全国的合理性,此外,工程措施以及非工程措施也应在考虑的范围内。提高法制政策保障水平,真正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纳入法制轨道,遵循自然规律的经济规律,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从促进和保障水利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出发,制定水利投资、建设和水资源管理的政策。

3.如何推动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的进程发展

(1)加大资源水利的宣传教育工作。首先要使资源水里的观念深入人心,才能使资源水利的建设发展更迅速。相关水利部门不仅要对水利工作者加大思想教育工作,同时也要加强对广大人民的思想教育,使人人都能够认识到资源水利。

(2)加强对水资源的科学管理。针对淡水资源稀缺以及人们浪费水资源的现状,科学技术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计划基建要统筹安排 ,改变以往的单纯工程计划,将节约水资源优化调度,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项目摆在重要的位置,统筹安排;改变以往重主体工程建设,轻配套工程的倾向,并努力做到一次建成生效;加强管理,彻底改变重建轻管的现象,现实生产过程中,大部分水利建设工程只注重建设,不注重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损失,所以在建设工程项目时,要切实建立有效地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制定和完善科学的用水定额和指标评价体系。

学会利用资源的重要性篇8

课程资源是一个内涵十分宽泛的范畴,由于课程资源在我国还处于一个刚刚起步阶段,所以理论界对此做出的定义并不多.

1:语文课程资源内涵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另外,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由此可见语文课程资源的范畴是较为广泛的。

2:语文课程资源分类

对课程资源的类型,我国学者按照不同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2.1: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校内课程资源,除了教科书以外,还有教师、学生,师生本身不同的经历、生活经验和不同的简历、学习方式、教学策略都是非常宝贵的非常直接的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乡土资源、家庭资源等。

2.2: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

素材性课程资源是指学生学习和收获的对象从哪里来,包括各种知识、技能、经验、智慧、感受等因素;条件性课程资源是指那些并不是学生学习和收获的直接对象,但却是学生学习和有所收获的条件,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等因素。

2.3: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

显性语文课程资源是指看得见、摸得着,可以直接运用于语文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隐性课程资源是指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

<二>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十分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是语文课程观念的更新和完善,也是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和新世纪语文教学改革深化的必然。搞好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全面提高语文教育质量必将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可是,长期以来,教师对语文课程的理解相对来说比较狭隘,基本上局限于“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科书”,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往往只是遵循“教学大纲”,执行“教学计划”,教授“教科书”。

1:语文教师对语文课程资源的认知和开发利用的现状

总体而言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对语文课程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资源意识淡薄;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还初于无序状态;

1:1校内语文课程资源

广大教师对校内各种形式的传统课程资源还是比较重视的,能够有意识地予以利用。但对除此以外的其他教学参考资料的利用则因人而异,相差就比较大了.

1:2校外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教师对校外语文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一定的基础,但还很不充分,还有很大的空间需要挖掘。

1:3潜在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教师在思想上对隐性课程资源普遍不够重视。绝大多数教师不能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他们对成绩好、品行好的学生往往格外喜欢,对成绩差、习惯差学生总在心理上怀有歧视。

2:学生对语文课程资源的认知与开发利用的现状

总的来说学生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积极性和具体的方法需要教师给予相应的调动与指导。

2:1校内资源

在校内诸多语文课程资源中,教师是一个重要的资源,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影响也很大,但教师对于自身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还不够重视,挖掘还很浅显。同时,学生对教科书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的兴趣也不太浓厚,忽视了对文本的反复咀嚼。

2:2校外资源

校外语文课程资源非常丰富,能明显能够感到学生对校外语文资源能意识到它的重要性,但在具体行动上却不够重视,忽视了对它的开发与利用。

2:3语文隐性课程资源

学生的语文学习受外界的隐性影响比较大,但由于这些语文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还处于无意识状态,因此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影响力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二: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及课程资源观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能任意而行,需要一定的原则来规范。这些原则是根据课程资源基本特点和类型及开发条件提出的,对实际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操作有很大借鉴作用。

<一>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为了课程目标的有效实现,这种针对性体现在不同课程目标应该开发与利用相应的课程资源。

2、开放性原则

课程资源是丰富的,要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去开发与利用。山川河流、城市乡村、奇花异草、书籍图片等,都是我们身边的资源,必须开发与利用有益于教育教学活动的一切可能的课程资源。

3、经济性原则

所有行为都离不开社会劳动与经济支持,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尽可能用最少的开支和精力,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二>树立正确的语文课程资源观

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新课程教材及其相关资源具有丰富和开放的特点,所以在落实课程资源的开发时,应当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使各种资源和学校课程融为一体,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更大的

空间。

1.树立“大语文”课程资源意识

语文是学校语文教学的核心材料,但我们必须摈弃传统的“教材就是教科书”的想法,应该建立大语文观。进行课程改革,必然要打破教材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的模式,合理构建语文课程资源的结构和功能,以适应时展的多样化的需求。

2.语文教师是最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离不开广大教师,教师应当成为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任务的主要承担者。没有一流的语文教师就没有一流的语文教育,通过这一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的突破带动其它课程资源的优化发展。

3.学生也是重要的语文程资源

教育体系中,学生是主体之一,所有的教育都是围绕学生展开的。没有学生,课程就失去意义,没有存在的价值。因此,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

三: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长期以来,我国语文教育界没有课程资源的概念,也无视各种语文课程资源的存在,根本不可能有意识地充分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进行创造性地教学,绝大部分教师还不自觉的将语文课程资源的内容狭隘化地理解为语文教材。所以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师要因地制宜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一>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内容

1.校内语文课程资源

⑴.语文教师

作为母语教育,语文教育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再到后现代的教育理念的变革,语文教师的身份定位也经历了从知识的传授者到教学的主导者再到学习的合作者的变化,但语文的本质内涵始终决定了语文教育者不仅要有知识、能力,还要有精神的力量。对学生的影响而言,一个教师就是一本教科书。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的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既先于教学活动而存在,又在教学活动中得以丰富深化。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应该包括语文教师的精神资源、知识资源、能力资源。

1.1.语文教师的精神资源

语文内容自身所蕴涵的精神意义决定了执教者必须是一个有着创新意识和独立思想的人,他必须把课文本身所蕴含的生命形态、精神状态、道德情操等有机地转化为个体的生命体验,从而使语文学习变成富有独特生机和鲜活张力的美妙旅程。

1.2.语文教师的知识资源

成熟的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形成一个合理、规范、完善的知识结构,即不但有精神宽厚的“中心层知识”——专业学科、教育科学、教学法的知识,还要有扎实充足的“基础层知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哲学等知识。

1.3.语文教师的能力资源

1.3.1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设计能力。语文教师不能是现成教材和教参的传声筒,而应该对教学内容有深刻独到的理解,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设计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方式方法,要体现自己教学的个性特征,并逐渐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1.3.2课堂调控能力

包括对教学进程的合理掌握,对反馈信息的及时整合,对学生表现的恰当评价。

1.3.3科研能力

科研能力是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教师不能只靠经验教学,而要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学生,研究学科教学规律,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1.3.4语文教师的特殊才能

语文教师的特殊才能是指与语文教学有一定相关的才能,如写作、朗读、演讲、书法、表演、歌唱、绘画等才能。这些特殊才能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引入课堂,可以增强语文教学的感染力,沟通师生感情,激发学生兴趣;还可以在课外活动中一展教师的风采,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语文才能。

⑵.学生

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来讲,学生的经验、情趣和学生之间的差异都是有效的课程资源,因此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对学生资源的价值是无法置之不理的。

⑶.语文教材

重新认识语文课本资源丰富多彩的特点具有重要意义。其一,认识到课本内容丰富的内涵,变语文教学的单调、乏味为多样性、趣味性,其二,有助于从根本上转变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课本丰富多彩的内容不是单靠教师讲出来的,它需要多种灵活的方式来实现,尤其是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其三,开发课本的人文性内涵,通过课本这个窗口,让学生看到文学世界的美丽风景,对开启学生心智、拓宽其精神视野、培育人文精神极有益处。

⑷.校园语文活动

校园语文活动也是一项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已经为大家所熟知。对学生语文学习也有着积极的直接影响。

2.校外语文课程资源

2.1人力性语文课程资源

包含专家、学者,学生家长以及学生的亲戚、邻居、友人等社会各界人士,他们的思想观念、见闻阅历、知识技能、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等都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

2.2自然性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课程应该让学生保持对自然世界的好奇,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了解和认识自然世界的过程中感到兴奋与满足.从而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

2.3社会性语文课程资源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中学生从小就要了解社会,从社会中汲取成长的营养。社会资源广阔无边,其中可以引入语文教育教学中来的课程资源也很丰富。

<二>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

开发和利用语文学习资源,目的是为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合作创造条件,最终让学生有意识地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掌握语文和运用语文,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1.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施案例

在此,笔者选取了在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开发语文课程资源的案例,希望从这案例中教师能够得到一些参考和启示。

案例:语文课本剧表演: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

概述:这属于“语文课本剧表演”的开发形式,对课本上的一些小说和戏剧作品的学习,可以让有热情、有才艺的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在故事情节的展开过程中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这种对课本进行二次创作的表演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审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课本剧的排演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家长一起参与,或出点子,或提意见,或参与角色,让家长和学生在思维方式、审美意识等方面进行碰撞和磨合,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多层面地审视事物。

注意事项:从编写剧本、到登台表演,中间的过程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去体验,教师可以给予指导,但不要代办。要尽可能让每个学生参与。

优势与局限: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深入挖掘教材,发挥创造力,但易受道具、时间等局限。

2.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

为了更好的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在以下几方面还需要加强:

2.1.加强对语文教师的培训,提高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

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关键在于语文教师。因此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使他们投入到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去。

2.2.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要多样化

语文课程要想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性,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就必须发挥除专家、学校和教师的主体作用外,还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及学生家长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主体作用。

2.3.教师要创设良好的语文课程资源环境。

教师要营造一种宽松、和协的氛围,让学生养成收集语文资源的习惯,鼓励学生大胆去做。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是一个崭新的课题,笔者紧扣住新一轮基课程改革的理念,围绕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问题进行了探讨。意在为初中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践提供可供参考的思路。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研究的过程中,我觉得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能够深入展开,如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之中,如何既要体现不同学科的特色,又不能形成学科壁垒。最后引用屈原的话与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主要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学会利用资源的重要性篇9

    2.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的具体内容

    实际上,人们对于资源水利有所误解,资源水利并不是完全取代了水利工程,而是在水利工程的基础上更适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同样重视修建水利工程,只不过是通过资源水利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做到对水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如果要将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的工作做到完美,那就必须掌握相关的方法,做好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水资源的有效保护等方面,如果对其进行细致的划分,则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改变人们对于传统水利工程的看法,宣传资源水利的优势,从思想上让人们意识到资源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性。传统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目前已经不能够再适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因此必须向专业化建设管理体制改变,由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只在物质上得到了满足,然而思想上并未从传统水利的观念上转变过来,将传统水利向资源水利倾斜则能够弥补在解决自然灾害中的水资源浪费的不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维护水资源的生态平衡。

    (2)大力推进资源水利的发展进程,完善水利的内容并将资源水利完全运用到目前社会发展建设当中。实际上,传统的水利工程存在着诸多的弊端,如解决问题的单一性和片面性,它主要解决洪涝灾害所酿成的损失,与之相比,资源水利则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许多问题,资源水利通过研究社会经济的水资源的关系来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为水利工程制定出一个合理而严谨的水利工程方案,在无形中保护了水资源并促进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资源水利主要是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和技术水平来解决水污染,水资源浪费等问题,侧重于水资源的调查分析、科学开发、节约和保护,资源水利的核心是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资源,如何处理好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使水资源在整体上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道德效益和环境效益,关键就在于搞好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资源水利基本上涵盖了水利工作的各个方面,资源水利强调水利建设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对工程的考虑不仅要考虑对单项工程的可靠性,而且要考虑这项工程在整个流域、整个区域的合理性;不仅要考虑工程的规模、标准,还要考虑这项工程与大系统水资源状况、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关系。资源水利是对工程水利的延伸和发展,工程水利和资源水利都是一定生产力水平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历史产物。从工程水利转到资源水利,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治水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客观需要,也是大势所趋。基于此,我们应该大力发展资源水利,使其更加详细具体。

    (3)对社会各个部门的水利利用和排放进行科学的管理。在规划工利工程的设计时,要将自然因素综合起来考虑,不仅要考虑单项工程的合理性,也要考虑该项工程在一个地区、一个流域或者在全国的合理性,此外,工程措施以及非工程措施也应在考虑的范围内。提高法制政策保障水平,真正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纳入法制轨道,遵循自然规律的经济规律,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从促进和保障水利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出发,制定水利投资、建设和水资源管理的政策。

    3.如何推动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的进程发展

    (1)加大资源水利的宣传教育工作。首先要使资源水里的观念深入人心,才能使资源水利的建设发展更迅速。相关水利部门不仅要对水利工作者加大思想教育工作,同时也要加强对广大人民的思想教育,使人人都能够认识到资源水利。

    (2)加强对水资源的科学管理。针对淡水资源稀缺以及人们浪费水资源的现状,科学技术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计划基建要统筹安排,改变以往的单纯工程计划,将节约水资源优化调度,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项目摆在重要的位置,统筹安排;改变以往重主体工程建设,轻配套工程的倾向,并努力做到一次建成生效;加强管理,彻底改变重建轻管的现象,现实生产过程中,大部分水利建设工程只注重建设,不注重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损失,所以在建设工程项目时,要切实建立有效地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制定和完善科学的用水定额和指标评价体系。

学会利用资源的重要性篇10

一、科学课程资源内涵和特点探析

课程资源作为新课改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在目前尚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查阅专家学者对课程资源的定义可见,至少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具有教育意义;二是能进入课程或为课程实施服务。所以课程资源可界定为:指一切具有教育意义、有利于课程实施或达到课程标准的教育资源。科学课程资源,即指一切有教育意义、有利于科学课程实施或达到科学课程标准的教育资源。

科学课程是“打破分科课程的界限,采用各种有机整合的形式,把有关联的学科及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及各成份整合成为有机整体的新型课程”[1],其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取向整合、实施科学探究与合作,培养学生基本科学素养。因此,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有自己的特点。

1.广阔性特点。科学课程从内容看,涉及广泛的自然、人文科学领域;从组织实施看,是以主题为核心,既涉及多学科知识,又充分与自然、社会、科技,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因此,其开发利用的资源既要立足于教材,又要超越教材,凸显了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广阔性。

2.综合性。内容综合化,是科学课程的最突出表现,目的是要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从整体上认识自然界,形成综合解决生活、社会问题的能力。所以,科学课程开发利用的资源,既要考虑多学科知识的统整,又要考虑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整合,与自然、社会、科技的整合,体现综合性特点。

3.可探究性。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类似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建构科学知识,增长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因此,开发利用的资源,既要从学生经验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感到亲切,想去、能去探究,更要考虑让学生有探究、体验的价值,值得去探究,表现出可探究性特点。

二、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

1.双主体性原则。即在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突出以教师和学生为主的原则。

以教师为主体,是因为教师既是素材性课程资源,又是一切潜在课程资源转化为现实课程资源的关键;以学生为主体,是因为学生的知识,生活经验,兴趣爱好,个性差异,在学习中的成功与失败都是课程实施的核心影响因素,也是因为科学课程要求引导学生亲历、体验、感悟,自我建构新知识,获得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所以,在科学课程实施中,师生都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应彰显他们的主体作用。

2.开放性原则。基于科学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开发利用科学课程资源,要从封闭的教材、课堂走向开放的教学场境。我们应努力突出两个中心:一是内容组织上以“主题”为中心,尽可能向各学科领域的历史和发展前沿渗透,向自然、社会、科技领域的历史和现实渗透,体现资源的开放性;二是实施策略上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引导他们朝各自感兴趣的关注点去思考、探索、体验,主动获取科学知识,实现对知识的建构和对科学的理解,体现学生开放式学习。

3.针对性原则。课内外可能成为科学课程资源的素材很丰富,在开发利用中要有针对性地加以选择:一是要针对主题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最有利于目标达成的资源;二是要针对本地、学校、师生的特色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发课程资源;三是要针对时空特点,选择最能够开发的课程资源;四是要针对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最贴近学生的课程资源。

4.生态伦理性原则。科学课程资源的广阔性特点和开放性原则决定了在资源开发利用中会牵涉自然景观和生命,人文境观,民风、民俗等传统文化,在开发利用中应引导学生爱惜生命,保护生态,尊重民俗,不能因科学课程教学的需要而不择手段。

三、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策略

1.“教材”资源的创造性运用

新的课程资源观认为: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但这并不是否认教材的重要性。相反,教材是非常严谨而丰厚的课程资源,教材编写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精选对于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科学基础知识与技能,从学生兴趣与经验出发,及时体现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尝试用多样、有趣、富有探索性的素材展示教育内容,并且能够提出观察、实验、探索、调查、讨论的建议等,蕴涵着丰富的科学和人文信息,科学教师要有足够的重视。

(1)加强教材钻研,努力提高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做到透彻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以及各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寻找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和学生实际的联系,准确把握编写意图,使教材的价值在教师的创造性使用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

(2)积极实践反思,努力提高对教材的鉴别和统整能力。再好的教材也会有局限性和不适应性,它不可能适应每所学校、每个教师和每个学生的实际[2]。教师应结合校本特色、学生特点和需要,做好对教材版本的选择,对教材内容的加工和处理,引导学生对教材留下的空白深挖和发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体现教学特色。

2.重视“人”的资源开发利用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人们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但视“人”为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利用,认识还不是很到位。因此,在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要强化人作为课程资源的意识,进行积极有效的开发利用。

(1)教师是关键的科学课程资源。教师已有的知识技能、科学和人文素养,教师对科学的理解和对科学教学所持有的观念,教师的教育实践智慧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都是可以直接进入科学课程影响课程实施的一种资源;教师对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识和能力,在其他教育资源从潜在变为现实的科学课程资源中起着桥梁作用。因此,教师既是重要的素材性课程资源,又是必须的条件性课程资源。基于此,科学课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积极实践和总结反思,努力成为一个有广博知识,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能力的智慧型教师。

(2)学生是核心的科学课程资源。科学教学活动具有“以学生探究为核心”的显著特点,学生的参与程度对科学课程探究活动的实施有极大的影响。而学生的参与程度受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生活)、兴趣爱好、情感态度、个性差异等的制约,更与教师对学生探究中拥有的问题、存在的错误的了解和关注度及对师生关系的态度有直接联系。所以,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建立全面的学生情况档案,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问题和错误信息的关注,养成及时总结反思习惯,使课程实施得以真正有效地进行。

(3)同学科或其他学科教师是重要的科学课程资源。科学课程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多学科整合,而我国现有很多任课教师由于教师培养的历史原因,既缺乏广泛的学科知识与实验能力,又不具备足够的知识统整能力。因此,教师在课程实施中要善于利用别的教师的资源,要学会与其他教师开展教学合作,确保科学课程的顺利实施。具体而言,一是要留心观察身边教师,发现其有用资源;二是要通过听课或观摩实践活动,学习、借鉴其特长;三是通过教研活动进行对话交流,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四是开展教学实践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4)家长、社区名人、科技专家等是鲜活的课程资源。这些人的不同专长、不同人生经历、不同人生感悟都是可以为科学课教学服务的生动资源,恰当地开发利用,不仅可以指导学生建构知识技能,而且可以为学生感悟科学探究,理解科学精神,树立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起到积极影响。教师在教学中,一是要重视通过学生交谈、社区走访、资料查寻等渠道搜集信息,构建人力资源库;二是要努力建立友好合作的社会关系,确保资源利用渠道的通畅。

3.注重教学过程的资源创生

资源创生是科学课程发展的不竭动力,而实现资源创生的根本途径是开放式教学。

首先,创设开放的教学场境。“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活动即教学”[3],把教学活动从封闭的教室引向开放的实验室、校园,从封闭的校园引向广阔的社区和大自然。在开放场境中,不仅仅会激发学生强烈的科学学习兴趣,关键是能让学生亲自实践、独立思考、独特体验,在自主理解的基础上建构知识体系,解读社会和自然,极大地丰富课程内涵。

其次,营造开放的课堂氛围,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教材进行平等对话,形成百家争鸣态势。这既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又能使课堂充满民主和谐,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课堂教学观。在这样的开放氛围中,学生勇于思考、大胆质疑、坦诚表白,通过心与心的碰撞,将会生发出无限鲜活的课程资源。

最后,构建动态的教学设计。教师每一次的课堂教学设计,都是基于对教学目标的自我理解,对学生知识背境和生活经历的不完全了解而设计的,在教学运行中,往往会因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活动感悟的个体差异而创生出无法预设的课程内容或形成不和谐的教学音符。教师要有意识并善于捕捉这些创生内容和不和谐音符,及时总结反思,不断调整教学设计,让教学设计在动态变化中趋于成熟。

4.充分挖掘校内外显性课程资源

重视校内外各种显性课程资源的挖掘,是丰富科学课程资源的重要手段,也充分体现了科学课教学的要求,即注重与自然、社会、科技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的联系。

(1)用足用活校内资源。校内资源是最直接、最便利的课程资源,教师要结合科学课的教学充分发挥其作用,凸显校园特色。如,利用校园文化中名人、科学家的画像或雕塑及其故事简介,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教育;利用校园图书馆、校园网络引导学生查阅相关科学资料,自制多媒体课件,主动构建知识体系,解决实际问题,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利用校园生态小环境组织学生识别植物种类、了解生态构成和功能及维持生态平衡之意义,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的情感和保护生态的责任意识;整合现有理化生实验设备,创造性地开足科学课实验;定时向学生开放科学实验室,让学生在实验场境中熟悉各种设备和器材,自行探索设计实验,思考并探寻实验替代用具,开展科技制作小活动,以培养学生基本的实验技能、探究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等。

(2)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校外资源。校外显性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利于学生与自然、社会、科技和生活的联系,体现了“TST”的科学教育思想,也体现了科学课程的价值追求。校外显性科学课程资源主要有自然地理和人文景观、科学热点问题、科技园(农场)中的生产场地及生产流程、科学历史人物及其科学探究事迹等。要实现有效开发利用,一是要广泛开展调查活动,对存在的科学课程资源全面深入了解,并建立资源档案;二是要对科学课程资源进行科学的筛选、加工、整合,体现科学课程资源的地方特色,实现最优化利用;三是要树立资源共享观念,主动与其他教师、别的学校、社会各相关单位对接,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学会利用资源的重要性篇11

2.1效益性原则。高校体育资源开发的原则是提高高校体育教育的效益,在开发中应当谨记这个原则。高校体育资源的开发是为了充分发挥各项资源,促进人力物力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在此基础上,促进高校体育教育的水平和教学质量。体育资源的开发一定要合理,科学的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合理的分配资源的使用情况,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更好的为提高教学水平服务。如果在体育资源的开发中没有起到预设的效果,就会失去开发的意义,一定要及时纠正错误,紧紧地遵循效益型原则,时刻关注实际效果,真正的实现资源开发的效益型。2.2针对性原则。针对性是体育资源开发中一个重要的原则,要严格遵守针对性原则,才能更好的实现资源开发的预期效果。针对性原则就是指在资源开发中,要根据不同教育内容进行不同程度的开发,要针对不同教育内容的自身特点和情况,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进行资源的开发,不同盲目的一概而论,要对不同的教学项目进行分析,找到合适的开发手段对其进行开发,突出针对性。这样的做法也是为了更有效的进行资源的开发,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提高教学水平。2.3共享性原则。在高校资源的开发中,共享性原则同样不可忽视。资源的开发不能离开共享,要懂得共享与合作,才能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获取更好的发展资源。在合作中,双方可以通过交流沟通,互相分享自己的优质体育教学资源,向对方学习好的方面,同时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及时的改正缺点,纠正资源开发的方向和方法。高校体育资源开发的共享性,可以帮助学校之间进行资源共享,共同学习和进步,实现互利共赢。高校之间在进行体育资源共享时,要公正和平,面向社会、服务社会。可以为社会谋福利,同时还能提高自身的利益。

3高校体育教学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3.1体育资源不受到重视。高校的体育教育不受重视的情况经常出现,因为长期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体育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并不是很高。这样的情况十分不利于高校体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师和学生都缺乏对体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没有给予体育教育足够的重视,忽视体育在高校教育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影响了体育资源的开发。这种错误的传统观念不仅会阻碍体育资源的开发,更会给体育教育带来不好的影响,阻碍高校体育教育的进行,不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在体育教学资源的开发中,一定要着重解决这个问题,高度重视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全面开发体育资源。3.2传统体育资源形式单一。体育教学资源形式单一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传统体育教学观念引起的。教师缺乏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和关注,对体育资源的开发不够重视,在开发的过程中草草了事,没有全面负责的进行资源的开发。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人们普遍的认为体育活动就只有那几种单一的形式和活动项目,将思维局限在了很小的范围之内,导致了体育资源的匮乏,学生可以接受到的体育活动形式单一,打击了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出现厌烦和抗拒等心理,不利于体育教育的进行。长期的进行单一的体育教学,长期处于匮乏的教学条件中,容易引发许多问题,不仅打击了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更对教师的教育工作造成困扰和迷茫,不利于高校教育的提高和发展进步。3.3教学方向上存在偏差。教学方向上的偏差很容易导致教学资源的偏差。许多高校的体育教学目的都带有竞争性,这是一种不良的教学风气,这种竞争性的教学忽略了体育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提高学生体质,促进全面运动开展。错误的教学方向导致了错误的资源开发方式,实际的教学中,许多高校的体育教师都会给学生布置任务,需要学生花费很多时间去完成,却起不到什么实质性的作用,这就体现出了教学方向上的偏差,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浪费了许多时间,还没有起到什么作用,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错误的教学方向导致了教学资源开发中的错误方式,使得最终得到的资源不能为教学所用,还是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既浪费了资源,又不能为教学做出贡献。

4如何在教育资源开发的条件下进行体育教学改革

4.1培养高校体育人才,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中,要重视提高教师水平的提升。高校的教师管理者应当重视起人力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对人力资源的开发程度,将培养体育人才作为长期性的战略目标,加大对素质型人才的培养。高校的体育教育中要加强党对教师队伍水平的提高,不定期的对教师队伍进行培训,提高体育教师的基础教学能力,培养体育教师的教学创新意识和教学方式创新能力,使得教师的教育方式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在对人力资源进行培养的同时,还要注意提高教学设施水平,提高对教师和教学资源的管理,提升教学条件,为体育的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高校之间可以开展一些交流活动,让体育教师们进行交流探讨,学习不同学校优秀的教学方式,同时寻找差距,弥补自身教学方式中的不足,通过经验的交流探讨来实现共同成长。4.2健全高校体育设施管理,提高物力资源利用率。目前高校的体育教育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现有的体育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很低,学校的文体馆、操场的实际利用率不高,仅仅用于举办一些赛事,因此,体育教学资源利用率问题应当重视起来。在各大高校的体育课程中,如果按照正常的课程安排,现有的教学资源是无法满足课程需要的,学校应当适当的扩大体育设施的建设,增加体育器材的数量,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充足的运动场地和专业的运动设施。学校在体育资源的利用方面,可以采取半开放式的利用方式,可以采用与公司合作的形式,向社会开放体育运动场地,可以创造一些社会效益,促进全面健身的进展,充分的利用体育资源,为社会做出贡献。总之,高校对于体育资源的利用率一定要提高,不能白白搁置优质的体育资源,这样不仅是一种浪费,更是对资源的不负责任,不能起到为师生服务的作用,也不利于体育教学的进行。4.3促进教学方式改革,树立全面发展的观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学方面的思想和方式也应当有所变革。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同样应当积极的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转变体育教育中的不好的传统思想,结合时代精神对其进行改变和更新,对于传统教育观念中优秀的部分,要学会保护和继承,同时为其注入时代精神。体育教学中要积极的创新教学形式,尽可能的提高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全面推动体育教学的进行。首先,要加强学生的基础体育知识的掌握和学习,让学生在进行锻炼时能够更加科学安全。其次,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体育运动技巧性的训练,让学生学习运动技能,科学锻炼,认识到体育锻炼的竞技性。最后要培养学生热爱运动的习惯,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形成主动运动、勤于运动的好习惯,让学生体会到运动的乐趣性,这样才是真正成功的体育教育。4.4体育资源开发改革。体育教学质量好坏很大程度上受到体育资源状况的影响,对于体育资源的开发,要摒弃传统观念的影响,大胆的进行体育资源开发改革。在教学资源方面,不能按照传统的经验式教学方法,要积极探索新颖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教学器材和工具,可以运用网络教学等新鲜的、符合时展潮流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热情,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体育教学的水平。对于体育教材资源,也要充分利用起来,对学生进行理论的讲解,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教材知识,提高学生的基础体育知识理论的了解度,为体育运动的开展打下理论方面的基础。

5结语

高校的体育教学是教学内容中的重要部分,各大高校都不能忽视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和体育资源的开发。体育教育关乎学生的身体素质,关乎祖国的未来,只有对学生进行了良好的体育教育,才能切实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才能为祖国输送更多全面发展的人才。这就要求高校合理科学的开发体育教育资源,并将资源进行合理利用,提高体育教学水平,真正发挥体育教学的作用,促进学生学习的热情,显现体育教学的目标。相信只要各界重视起体育教育,我国的体育事业和各项事业都将取得巨大的进步。

作者:刘刚 单位:信阳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刘英.浅析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05,111~112.

[2]刘琼,刘一滕.浅谈网络资源的开发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6,08,306.

学会利用资源的重要性篇12

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绘画课程资源不足。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绘画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随着终身学习教育思想的普及,以及课程理念的更新和“美术”概念的内涵及外延的不断扩展。绘画课程不仅仅指课堂教学,它有很大的延伸空间,绘画学科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全国每个省市都具有一定的经济、地域、文化特点,充分利用本地区的特点开发课程资源,有效避免了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由于学习材料的缺乏,使得教学不能正常进行的情况。把现有的教学资源闲置起来,是对资源的最大的浪费。所以,开发本地的教学资源用于绘画教学中去.成为学科的科研的课题,以此解决一些课程的资源匮乏的问题。

学会利用资源的重要性篇13

1.语文课程资源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引起语文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人们也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丰富多彩的语文课程资源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保障。

1.1 语文课程资源的分类。课程资源是一个内涵十分宽泛的范畴,由于课程资源在我国还处于一个刚刚起步阶段,所以理论界对此做出的定义并不多.

1.1.1 语文课程资源内涵。《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另外, 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由此可见语文课程资源的范畴是较为广泛的。

1.1.2 语文课程资源分类。对课程资源的类型,我国学者按照不同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1)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除了教科书以外,还有教师、学生,师生本身不同的经历、生活经验和不同的简历、学习方式、教学策略都是非常宝贵的非常直接的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乡土资源、家庭资源等。

(2)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素材性课程资源是指学生学习和收获的对象从哪里来,包括各种知识、技能、经验、智慧、感受等因素;条件性课程资源是指那些并不是学生学习和收获的直接对象,但却是学生学习和有所收获的条件,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等因素。

(3)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显性语文课程资源是指看得见、摸得着,可以直接运用于语文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隐性课程资源是指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

1.2 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十分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是语文课程观念的更新和完善,也是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和新世纪语文教学改革深化的必然。搞好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全面提高语文教育质量必将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可是,长期以来,教师对语文课程的理解相对来说比较狭隘,基本上局限于“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科书”,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往往只是遵循“教学大纲”,执行“教学计划”,教授“教科书”。

1.2.1 语文教师对语文课程资源的认知和开发利用的现状。总体而言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对语文课程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资源意识淡薄;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还初于无序状态;

(1)校内语文课程资源。广大教师对校内各种形式的传统课程资源还是比较重视的,能够有意识地予以利用。但对除此以外的其他教学参考资料的利用则因人而异,相差就比较大了.

(2)校外语文课程资源。语文教师对校外语文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一定的基础,但还很不充分,还有很大的空间需要挖掘。

(3)潜在语文课程资源。语文教师在思想上对隐性课程资源普遍不够重视。绝大多数教师不能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他们对成绩好、品行好的学生往往格外喜欢,对成绩差、习惯差学生总在心理上怀有歧视。

1.2.2 学生对语文课程资源的认知与开发利用的现状。总的来说学生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积极性和具体的方法需要教师给予相应的调动与指导。

(1)校内资源。在校内诸多语文课程资源中,教师是一个重要的资源,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影响也很大,但教师对于自身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还不够重视,挖掘还很浅显。同时,学生对教科书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的兴趣也不太浓厚,忽视了对文本的反复咀嚼。

(2)校外资源。校外语文课程资源非常丰富,能明显能够感到学生对校外语文资源能意识到它的重要性,但在具体行动上却不够重视,忽视了对它的开发与利用。

(3)语文隐性课程资源。学生的语文学习受外界的隐性影响比较大,但由于这些语文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还处于无意识状态,因此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影响力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2.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及课程资源观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能任意而行,需要一定的原则来规范。这些原则是根据课程资源基本特点和类型及开发条件提出的,对实际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操作有很大借鉴作用。

2.1 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

2.1.1 针对性原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为了课程目标的有效实现,这种针对性体现在不同课程目标应该开发与利用相应的课程资源。

2.1.2 开放性原则。课程资源是丰富的,要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去开发与利用。山川河流、城市乡村、奇花异草、书籍图片等,都是我们身边的资源,必须开发与利用有益于教育教学活动的一切可能的课程资源。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