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低碳旅游的措施实用13篇

低碳旅游的措施
低碳旅游的措施篇1

1、低碳旅游的概念

"低碳旅游"概念的正式提出,最早见于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该报告根据世界旅游业以及航空、海运和陆路运输业的联合调查写成。报告显示,旅游业(包括与旅游业相关的运输业)碳排放占世界总量的5%,其中运输业占2%,纯旅游业占3%。

低碳旅游,顾名思义,即是一种降低"碳"的旅游,也就是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尽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即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行,倡导在旅行中尽量减少碳足迹与二氧化碳的排放,也是环保旅游的深层次表现。其中包含了政府与旅行机构推出的相关环保低碳政策与低碳旅游线路、个人出行中携带环保行李、住环保旅馆、选择二氧化碳排放较低的交通工具甚至是自行车与徒步等方面。

2、低碳旅游的现状

低碳旅游的观念已经在我国部分地区深入人心。在九寨沟等旅游景区,禁止机动车进入,改以电瓶车代替,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九寨沟能够多年一直保持清澈见底的水,与其采用统一的环保大巴不无关系。不过,对于正在摸索低碳旅游可行性措施的旅游业界来说,要将现有的整体上比较粗放的旅游发展方式,彻底扭转到低碳、环保的发展道路上来,需要做的文章还有很多。国务院通过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就是在减排的大背景下,国家为配合低碳经济发展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信号,而旅游业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行业。[1]和其他行业相比,旅游业很早就有了"无烟工业"的美称,本身属于服务行业,占用资源少,卖的又是环境和文化,而这恰恰与节能减排的目标相吻合。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开始不自觉地把低碳作为旅游的新内涵,出行时多采用公共交通工具;自驾外出时,尽可能地多采取拼车的方式;在旅游目的地,多采取步行和骑自行车的游玩方式;在旅途中,自带必备生活物品,选择最简约的低碳旅游方式,住的时候选择不提供一次性用品的酒店。

二、发展低碳旅游的意义

当我们的天空不知从何时起,开始黄沙满天飞的时候,当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屡屡光顾的时候,当我们发现那些可爱的动物也许在几十年后就看不到的时候,发展低碳旅游,享受低碳生活就显得尤为重要。发展低碳旅游有以下几点意义:

第一,从个人而言,看似高水平的现代化生活让很多人无法适应,而低碳生活回归到一种自然生态的状态中,人们享受到的不仅仅是节约,更是一种舒适惬意。简单的小细节上的改变,就会改变你生活的心态和现状。周末用步行代替驾车,购物时用纸质或布制的购物袋代替塑料袋等等,这种小细节比比皆是。如果每个人都迈出一小步,社会将前进一大步。

第二,从社会来看,小到一个城市、国家,大到整个地球,已经对低碳生活达到了一种渴求的地步。大气污染,水资源贫乏,石油危机等,不是所有都可以用经济发展来弥补的。发展低碳生活,可以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生态的平衡,环境的改善。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快速增长,已成为了"世界工厂"。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更应该时刻关注自己的言行举止,要给这个世界带来推动的作用,而并不是像一些经济大国那样一次次地愚弄世界人民,阻挠整个社会向一个更健康的境界发展。

三、发展低碳旅游面临的问题

我国旅游的低碳发展基础是比较好的。从1999年生态旅游主题年之后,建设绿色旅游产品,实行绿色旅游管理,培育绿色旅游消费,已经成了行业和市场的共识。但是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一是在交通和饭店方面的能源消耗依然很突出,尤其是豪华酒店的奢靡之风,助长了碳的排放。二是在开发建设中,传统模式占了统治地位,很多地方的旅游模式被当成了工业开发模式。三是技术含量比较低,国外的许多先进的智能化和节能减排的技术应用严重不足,这不仅增加了运营成本,还增加了碳排放量。四是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浪费现象很普遍。

四、发展低碳旅游的建议

发展低碳旅游,形成低碳生活,应该成为新时期的重要战略。其中包括以下几点:

1、打造低碳旅游景区

发展低碳化接待设施旅游景区是旅游的源头,在开发和维护过程中,应该以低碳为战略方针,运用生态学规律指导旅游开发、旅游活动,形成低碳旅游景区资源循环体系。低碳化的旅游设施应该以低碳酒店和社区建设为重点。在景区接待区,尽量使用清洁能源,在建筑、供热、空调、照明及水资源利用等方面采用低碳新技术与智能控制系统,大力提高宾馆酒店减排、微排的低碳经济能力。[2]

使用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运输工具,提倡低碳旅游消费方式汽车尾气是含碳量很高的一种污染,因此应该倡导多使用公共交通和混合动力汽车、电动车、自行车等低碳或无碳方式,而这一措施的优秀代表当属九寨沟自然风景区。旅游开发的早期阶段,九寨沟旅游区便开始实行低碳的绿色旅游车供游客乘坐,车队全天循环发车,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上车或是下车观景,这样既节省了资源,又为游客提供了便利。而最近九寨沟又投入100辆自行车,每日可供500人骑游扎如沟,几乎经过所有风景区。自行车骑游项目启动后为游客提供新的生态旅游体验,九寨沟又向创建低碳景区迈出了重要一步。

2、加强政府推行政策的力度

要使低碳旅游观念深入人心,用到实处,还需依靠政府部门的大力推行,理论上的规划与协调,政策上的支持与引导,观念上做好宣传与教育。

政府部门的推行政策可以做到以下几点:①制定完善的低碳旅游发展目标,借此来引导旅游企业、旅游景区和旅游者,用低碳旅游的理念,达到发展低能耗、低排放的目的。②创建发展绿色环保旅游企业,支持旅游景点、饭店、运输等旅游企业充分利用新能源进行节能减排,鼓励环保企业的宣传示范,借此发挥政府执行手段的引导作用。③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改变旅游企业传统的企业发展观,指导旅游地开发低碳环保景区,树立旅游者自觉的环保意识和低碳旅游方式。

3、培养游客低碳旅游意识

作为旅游的主体,游客一方面要树立节能环保意识,避免奢侈浪费,控制或者减少个人及设备的碳排量;另一方面,尽量减少外带垃圾进入景点,同时对自己产生的垃圾进行回收。而景区应该采用"减少-回收-再循环-再生能源"的模式,在景区全面推行分类环保垃圾箱,通过形象的说明指示来引导游客树立环保、资源持续利用的观念,从而形成旅游景区产业链的循环经济模式。

4、培养高素质旅游人才

低碳经济是人类的未来,低碳旅游是旅游的未来,低碳旅游是一种新兴的特殊旅游方式,需要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才和服务人才。应利用旅游院校、培训班、专题讲座等各种形式及引进人才、派出学习等办法培养一大批旅游方面的专业人才,加强对低碳旅游理论和规划方面的研究,为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总之,发展低碳旅游是旅游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最根本的还是落实,要有操层面的工作,可开展工作的领域非常广阔。全面实施低碳旅游还有待时日,需要从理论研究、技术更新、市场需求等方面做大量准备工作。

低碳旅游的措施篇2

一.什么是低碳旅游

1.低碳旅游的内涵

低碳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发展模式,作为一种新事物,对他的内涵描述还在进一步完善中,不同的学者围绕“低碳”问题从不同的方面描述它的概念和含义。其实,低碳旅游从整个旅游大环境或者从整个旅游实践活动来说,低碳旅游是指在整个旅游活动的大环境中,在倡导低碳的大背景下,顺应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发展,运用低碳经济理论引导旅游活动的实践者,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原则,在保证旅游业运行能够满足人们旅游需求的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有节制的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保护旅游环境,从而实现各种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最大的限度的减少对旅游环境的破坏,以实现旅游业的可操作性的可持续发展。

2.低碳旅游与生态旅游、可持续旅游的关系

低碳旅游是继生态旅游后的又一种新型的可持续发展旅游,而低碳旅游和生态旅游都属于可持续旅游的范畴,都以科学发展旅游业为指导,都从根本上体现了可持续性,具有相同的发展理念,都遵循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中,都注重旅游系统环境的承载能力,利用高新科技尽可能的减少自然生态的破坏和积极修复,不断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以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生态旅游关注的重点是自然的原生态的旅游,着重是旅游业资源的原始性,提倡以更少的旅游活动或者更少的人类影响来实现可持续旅游发展的目标,核心是旅游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协调。而低碳旅游是强调“低碳技术”和“低碳生活方式”,侧重于旅游产品的生产和消费领域中实现“低碳化”,比生态旅游更具有可实施性和操作性,是生态文明导向下的一种深层次的可实施量化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可持续旅游发展方式。

二.低碳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困惑

1.对低碳旅游理论认识不清。即便是从业人员,对低碳旅游也不甚了解,这就形成了对低碳旅游发展的思想障碍,对低碳的理论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在研究中容易形成误区,如低碳旅游的涵义和其他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旅游活动对碳排放和全球气候变暖到底产生多大的影响?采取各种碳中和的方案的效果和效益如何,实现低碳旅游最可行的办法等。这些问题都要在旅游实践活动中逐步的探索,通过科学调查和分析,为人们提供可参考的信息资料。

2.在生产旅游产品的企业方面,由于生产低碳旅游产品受成本增加的制约,许多旅游企业不愿意采用低碳技术来发展旅游业,尤其是在旅游活动中实现低碳旅游交通工具、低碳旅游生活设施、低碳旅游服务设施、低碳旅游活动设施等。这些都要在景区和产品设计过程中花费大的价钱,即所谓的“节能不节钱”,对投资者来说,就更会可能考虑整体经济效益而放弃低碳旅游。

三.有利于低碳旅游发展的措施

1.加大低碳消费宣传力度,努力促进旅游消费观点的转变

加强低碳宣传教育,提倡公民低碳消费理念,建立适应低碳旅游发展的良好环境和保障制度。培养旅游消费者低碳化的自觉意识,这就需要政府各职能部门、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业、行业协会高度重视,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强化公民环保意识,培养可持续旅游消费心理,使低碳旅游成为当今旅游活动的时尚。游客是旅行全过程参与主体,能否让游客对低碳旅游方式认可和实践是非常重要的,其旅游愿望、个人偏好、旅行方式、旅游行为等,对低碳旅游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而旅游产品经营部门更应该联合其他相关组织,利用媒体广告、低碳旅游产品展示、旅游形象宣传等多种营销途径和方式对旅游者进行宣传教育,用多种方式培养低碳旅游者,积极引导游客使用环保舒适型的低碳旅游产品,摒弃奢华浪费的消费理念,形成重文化、重品位、重节俭的低碳新观念。

2.完善低碳旅游管理制度,强化重点突破

积极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建立政府领导机制,依靠政府强制措施来约束旅游相关行业的碳排放,以减少碳排放和碳足迹为目标,建立教育、法律、政策等多种措施并举的实施机制,加大减碳措施的执行力度,制定和实施低碳认证制度,对旅游业中的旅游交通、酒店业、康乐休闲、旅游景点等,制定出科学有效、易于实施易于操作的评定标准,并强化实施中的监督检查,避免轻浮和走过场,狠抓重点环境,重点检查旅游活动六大要素中吃住行的碳排放,倡导低碳旅游饮食,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使用节能灶具,倡导使用公共交通,积极创新低碳型酒店。

参考文献:

[1]梅燕.发展低碳旅游五大措施〔J〕.商业研究,2010.09

低碳旅游的措施篇3

(一)低碳旅游的内涵

低碳旅游,顾名思义,就是降低在旅游经济发展的同时减少碳排放量或者是其它对环境有污染的污染物排放,以此来保证经济和环境的同步发展。在低碳旅游的过程当中,最直接的含义就是在旅游活动中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降到最低,低碳旅游不仅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对游客在旅游的过程当中也对低碳排放作了要求,这些要求要求旅游者们在旅游过程中的衣食住行都要是实现节约能源,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除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对旅游景区的的文物也要进行充分保护,并且要尊重当地人的生活方式,低碳旅游从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对环境保护的措施。这种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人的旅游方式。

(二)低碳旅游是生态环境的升级

生态旅游的定义只是处于一定的范围之中,并不广泛,但是低碳旅游却是一种具体的,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对低碳进行计算,从而可以通过一定的设施进行碳排放的补救。而且生态旅游一般是指旅游目的地本身的生态环境就很好,被外界的干扰少,比如一些自然保护区或是生态公园;而低碳旅游则是表明是在所有的旅游活动中都要实现低碳旅游,因此,范围较广。

二、低碳旅游发展的困境

低碳旅游毕竟是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还没有较为深入的影响到旅游者们,所以在低碳旅游前期的发展过程中势必会遇到一些困难,使低碳旅游陷入困境。

(一)旅游者对碳排放认知的困境

旅游者们在旅游的时候存在着“碳排放跟旅游业有什么关系”这一疑问。由于碳排放对气候的变化具有潜伏性和长期性,旅游者们认为碳排放对旅游环境的破坏在未来,同时,旅游具有流动性,所以当地人是首先是遭遇者。而且,旅游者对气候变化意味着什么也不是很明确,所以就造成了旅游者的减碳意识和实际的行为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对碳排放所造成的问题责任也得不到明确。人们都是优先考虑自己的利益,所以,这样看来,低碳旅游实施陷入旅游者碳意识不高的困境。

(二)旅游业碳足迹测度的困境

在实行低碳旅游的过程中,虽说对碳的排放可以进行测量,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国家对此提出相应的检测措施,而且对碳足迹的检测方法也是不一样的,要知道不同的额测试方法对碳足迹的影响各不相同,对于是否为间接排放、是否是建筑的过程中排放的还是工厂的生产设备所排放的这些界定都存在很大的困难。

(三)旅游业碳补偿措施有效性的困境

首先是植树造林,这是一种普遍的碳补偿措施,但是植树造林是一项耗时耗力的巨大工程,对碳排放的补偿不能立竿见影,因此,这种方法虽然存在一定的可行性,但是对当前的当前的碳补救仍然存在较大争议。其次是能源工程补偿措施,对可再生能源的研发和利用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但是这个还是关乎经济成本问题,很多企业或者是个人都存在着“节能不节钱”这一心理,所以用新能源的利用补偿现有的碳排放依然是问题。

三、低碳旅游发展的策略

(一)加强低碳旅游的宣传

人们已经习惯了以前的旅游方式,因此,针对低碳旅游这一新兴的旅游方式,还是要加大宣传力度,让低碳旅游深入人心,并鼓励人们做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同时,清楚人们对低碳旅游的误区,从大局出发,从可持续发展出发。

(二)统一碳足迹测量口径

在碳足迹的测量上也要进行规范和统一,对测量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要反复研究,运用自上而下或是自下而上的方法,对碳足迹进行间接或是直接的检测。

(三)加大环保能源的适用范围

政府应该对低碳旅游的能源使用进行立法,对可再生能源进行一定的扶持,使再生性能清洁源能够适应人们的使用需求,以此来满足人们低碳底旅游的需要。

低碳旅游的措施篇4

作为一种最为新型的旅游发展模式,低碳旅游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很多人将低碳旅游归纳为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旅游活动,也就是在开展相应旅游活动的同时,将碳足迹和温室气体排行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使得旅游与社会经济和公共环境效益处于一个同等的高度上。笔者分析,低碳旅游的方式是可持续社会发展的一部分,它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因为低碳旅游发展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1)与传统的旅游相比,低碳旅游突破了以往纯消费、纯损耗的模式,它可以利用各种新技术手段,优化旅游行业的产业结构,降低旅游产品的生产、经营成本,促进旅游模式朝着绿色环保方向发展。(2)低碳旅游将在旅游者、交通和资源三方面进行突破,在旅游活动的全过程注入减少能源消耗的理念,譬如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等,其鉴定的指标清晰明了,具有广泛的发展范围。(3)从实现的手段分析,低碳旅游的手段重在“维持”和“保护”,在开发有限资源的基础上,将遗弃的资源再回收,实现局部可持续发展,既不加重自然资源的承载力,还能够创设低碳的环境,促进其他行业的发展。

2.低碳旅游的发展前景分析

我国旅游行业引入低碳旅游理念之后,相关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完善,使得旅游低碳模式更具市场的空间和潜力,其他发展的前景也越具可观性。首先是我国具有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旅游类型多种多样,可为低碳旅游发展提供坚实的资源基础,随之我国内需的扩大和相关结构政策的调整,低碳旅游可最大限度减少能源损耗,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为扩大内需提供一定的基础条件。其次是在我国居民收入提高之后,旅游行业进入了发展的黄金阶段,如果单单依靠传统的旅游方式,将会使得旅游资源被不断消耗,因此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也开始倡导自然和谐的理念,低碳旅游也将应运而生,在相关政策的倡导下,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具发展前景的支撑。再次是低碳旅游以生态文明的姿态出现,超越了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控制污染和恢复生态,形成高效循环的产业体系,另外,低碳旅游还通过资源节约机制的建立,形成较为合理的空间开发机构,实现旅游行业可行配套体制的全面建设。由此可见,低碳旅游的发展从单纯的旅游领域升华到生态文明的高度上,缓解了旅游行业与自然资源进展的局势,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生态环境安全,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结构调整,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

3.低碳旅游发展的建议措施

3.1低碳理念推广和政策措施的制定

循环经济讲究的是资源的内在发展,低碳旅游要在旅游行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倡低碳消费、绿色保护和回收利用等理念,作为低碳旅游的执行主体,旅游单位要在旅游者旅游的过程中,加大力度进行宣传,改变以往旅游过度消费和损耗的模式,譬如旅游饭店、景区、商场等方面,一方面是倡导节能和减排环保意识,另一方面是为旅游者提出环保消费的建议,最终形成全产业链的循环经济模式。在政策措施方面,我国相关的旅游行业部门和主体要予以积极的配合支持,创建合作模式的联动机制,各县区的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门通过创设有利的宏观旅游环境以及内在调整机制,为低碳旅游的健全发展提供政策条件,也能够快速引导公众参与。而事实上,无论是低碳理念的推广,还是政策措施的扶持,都必须以科学的规划作为指导,促进环境的优化和提供人文的关怀,激励和引导旅游主体参与低碳旅游的建设。

3.2建设低碳旅游设施

为了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笔者建议纳入“筹资渠道、合作方式和经营发展多元化“的模式,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低碳旅游开发发展当中,譬如交通、环保、卫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建立和健全低碳旅游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建设,并利用先进的科学手段,在综合考虑旅游环境质量、容量和承载力发展的基础上,提供更加有力的资源、环境的利用和保护措施,形成内外兼修的旅游发展模式。在建设低碳旅游设施的同时,笔者认为还有必要融入以下三种旅游低碳模式:首先是景区环境卫生的加强管理,目前的旅游景区很多环境死角没有进行清理,降低了旅客对景区的满意度,因此,进行定期的清理,譬如每周一次或者每月一次,可以减少垃圾的污染,为了减少环境卫生清理的人力资源成本支出,要鼓励景区周边学校学生为景区进行义务清理,在与学校交流的同时,将低碳理念也融入到学校当中。修葺损坏的卫生设施,要增加垃圾箱等配套设施。其次交通方式的选择也要鼓励低碳化,譬如选择铁路、公共交通、环保型骑车、步行,尽量减少自驾游,在某些景区限制自驾车辆,以减少自驾车辆产生的含碳量和气体排放量。最后是减少一次性旅游用具,譬如瓶装水、袋装食品等,鼓励旅游者自带水果和食用当地的应季蔬果,以减少大量的资源消耗。

3.3旅游人才的培养

低碳旅游是一种特殊的旅游方式,具有发展的潜力,但其发展最终需要大批的专业性管理人才和服务人才。为了培养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旅游人才,笔者建议通过开展旅游院校、培训班和专题讲座等模式,加强对低碳旅游理念的研究,将相关的规划研究落实到人,为低碳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目前的旅游行业体系需要进行调整和健全,鉴于低碳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要从低碳环保的角度完善旅游产品结构和配套设施,取代以往损耗性的旅游模式,促进低碳旅游尽快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主流方式。

低碳旅游的措施篇5

鉴于低碳旅游的巨大优势,安徽省已经开始从倡导低碳旅游理念转变为在各大景区开展低碳旅游实践活动,鼓励旅游企业运用低碳理念,引进低碳技术和低碳设备。安徽省自然旅游资源丰富,非常适合发展低碳旅游。除黄山、九华山较为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外,安徽省还拥有众多的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天然湿地等旅游资源。大面积的绿色旅游资源在吸收和固定二氧化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安徽省的低碳旅游发展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巨大挑战。虽然低碳理念很早就提出来了,但是在我国旅游业中提倡低碳旅游、运用低碳旅游相关技术还是近几年才开始的,低碳旅游的发展还不成熟。限于大部分旅游企业资金不足;旅游经营者、游客和旅游地居民低碳意识薄弱以及旅游开发过程中导致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碳排放量超标等不利条件,安徽省低碳旅游的发展将会面临重重困难。基于此,安徽省采取以黄山、九华山风景区作为试点,在相关政策的支撑下,对旅游经营者、旅游者和旅游目的地居民三大群体进行低碳宣传教育;推广低碳技术;各领域全面协调合作、共同发展低碳旅游的总体思路。除此之外,安徽省各旅游企业均陆续开展了一系列与低碳旅游相关的推广活动。旅行社在旅游路线的安排上,多提倡生态旅游路线、多参观自然人文景观和打造新型低碳旅游路线。九华山、黄山风景区早已率先实行景区统一上山巴士,减少其他机动车进入景区。作为旅游六要素中必不可缺的“住”,旅社、酒店、餐馆等也开始采取低碳措施,降低碳排放量。

二、安徽省低碳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一)安徽省发展低碳旅游的优势和机遇

安徽省拥有非常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除黄山、九华山较为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外,安徽省还拥有众多的动植物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天然湿地等旅游资源。大面积的绿色植被在吸收和固定二氧化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优势决定了安徽省具备发展低碳旅游的优良条件。

除了丰富的自然资源之外,安徽省还针对低碳旅游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励各景^发展低碳旅游。自安徽省启动“十二五”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以来,对于低碳旅游发展方面提供了不少政策支持。如《安徽省节能减排科技行动方案》、《黄山风景区管理条例》等,这些政策的出台与实施有效的推动了安徽省低碳旅游的发展。安徽省是率先提倡发展低碳旅游和生态旅游的省份之一,先后在黄山风景区、天堂寨等景区开展低碳旅游建设了示范点。

(二)安徽省发展低碳旅游的劣势和威胁

安徽省发展低碳旅游的主要劣势有如下几个方面。

1.低碳旅游的理论研究不够深入

目前低碳旅游理论研究,大多只是停留在概念研究上,没有深入到实践中去。除了对低碳旅游的内涵进行深度剖析之外,还应对整个旅游业进行一个系统的界定,根据实际旅游发展状况,针对碳排放量的测度,制定统一的、权威的标准。并对碳排放量产生的影响进行全面的、详细的系统分析。

2.旅游者、经营者及旅游地居民低碳意识薄弱

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参与者,其低碳意识的强弱程度在一定层面上影响低碳旅游的发展。大多旅游者倡导自驾游出行,而使用一次性筷子、乱扔垃圾等现象却屡见不鲜,这些举动加快了旅游景区生态环境恶化的速度。而旅游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对低碳的重视程度还不够,目前安徽只有部分景区、景点采取了低碳措施。

3.企业资金不足,推广低碳技术的能力弱

低碳理念应用于旅游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主要有两个。一个难题是需要引入先进的低碳技术。而当前安徽省内的很多景区对低碳技术的重视程度较低,与之相关的节电技术、节水技术、节油技术、垃圾处理技术等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与应用。

另一个难题就是资金不足。建设低碳型旅游景区必然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庞大的资金需求,让许多旅游经营者和旅游管理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企业在低碳经营的道路中障碍重重。目前就安徽省而言,像黄山风景区、九华山风景区这样技术力量强、资金较为雄厚、低碳旅游发展已接近成熟阶段的旅游企业毕竟不多,对于大多数旅游企业而言,大量的资金投入任然是一个难题。

4.缺乏严格标准的低碳旅游规划

当前安徽省的旅游规划大多是针对一个独立的景区编制的,缺乏对包含这个景区的省市低碳旅游发展的整体规划。目前只是各景区根据自身的发展计划确立相关的规划体系。因各景区发展规划各不相同,对于低碳的标准也不相同,故急需出台严格的低碳旅游整体规划,有效的、合理的细分整个安徽省的旅游资源。

节能、减排是一个世界问题,并非是一个省或者一个国家可以解决的问题,它需要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虽然安徽省部分旅游企业已经开始倡导和发展低碳旅游,但是其他旅游企业限于多种原因而无法运用低碳技术,其他大部分行业也并没有真正实施实施低碳理念,在生产和消费上并没有采取低碳技术和设备,仍然没能做到降低碳排放量。须知只要各个行业都意识到节能减排的重要性,都能够真正地将低碳理念运用到生产中去,节能减排才能真正解决。

三、解决措施

(一)制定适宜的低碳发展政策体制

有关部门应积极出台适当的低碳旅游政策,规范低碳旅游发展体系,对其进行专项规划,制定发展战略,形成安徽省低碳旅游发展的长效机制和体制保障。对重点低碳建设项目给予相关政策、资金的支持,打造具有安徽特色的低碳旅游产品,从而以个体带动整个安徽省的低碳旅游发展。

(二)加强低碳理念培训及低碳旅游教育

低碳理念的培训与教育应先从旅游行业工作人员开始加强,再由他们去感染身边的旅游者,进行无声的低碳旅游教育。目前整体旅游业中参与实施低碳旅游计划的工作人员,大多只是知道一些皮毛,缺乏有关低碳技术的常识与技能,因此,旅游人才的低碳专项培训是重中之重。就安徽省的低碳旅游发展来说,企业应增强碳交易举措的实施,进一步研发低碳技术与材料,针对各类旅游设施进行专项发展低碳教育培训。各旅游景区则须加强有关景区如何全面系统的开发节能减排与碳交易、如何在参与旅游接待等相关活动中开展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培训。对参与低碳发展的工作人员进行专项人才的培训教育,有助于从旅游基层开始发展低碳理念,从而深入到低碳旅游的各个层面。同时应加强低碳理念的推广措施和力度,可将景区的宣传册改成可再生纸印制的,提升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等。

低碳旅游的措施篇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10)06-0013-06

引 言

近年来,气候变化问题已经从科学研究问题延伸成国际事务问题。从总量上,目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已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发达国家要求中国承担更多减排责任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国面临着国际温室气体减排的巨大压力。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在此背景下,2009年11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

为实现我国碳总量控制的目标,各行各业都要根据各自二氧化碳排放现状及潜力,制定切实措施,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旅游业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是低耗能、低污染产业,在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和产业替代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设计一套完整的中国旅游业减排的政策框架,并提出具体的战略措施,有助于推动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和我国降碳目标的实现。

一、旅游业对气候变化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存在潜在的关键性作用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明确指出,旅游业是资源消耗低的战略性产业。这里的“资源消耗低”有两方面含义:一方面,旅游业作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不仅是现代服务业的龙头,而且是传统产业的重要替代产业之一,是节能减排、建设“两型社会”、落实“调结构”和“促转变”战略的重要方面;另一方面,旅游业能源消耗低、污染少。我国能源消费的部门结构以工业为主,占全社会能源消耗的比例始终稳定在70%左右。统计年鉴中能源消耗统计项没有设置旅游业或服务业的能源消费。旅游交通和旅游住宿业是旅游业主要的能源消耗部门,两项能耗共占旅游业总能耗97%以上。对照统计年鉴中的统计项,即旅游业的能耗主要散落在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统计项中。而这两项能源消耗总比例仅为5.29%,显然这个总和是远大于旅游业能源消耗的,也就是说,旅游业能源消耗占总能源消耗比例很低。目前,我国工业企业仍是环境污染主要源头,约占总污染比重的70%;农业污染占到总污染的近1/3。相比工业和农业,包含旅游在内的服务业几乎无污染。因此,从旅游业自身的产业特征来看,旅游业是降低节能减排的优势产业,也是当前最适合于发展低碳经济的领域。

在低碳经济发展潮流兴起的背景下,旅游业应该成为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然而,由于受旅游业是低耗能、低污染产业惯性思维的影响,旅游业被认为和减排没太大关系,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中没有旅游主管部门。但事实上,旅游业也排放了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据世界旅游组织最新研究显示,旅游业对全球温室气候排放负有5%的责任,除去飞行,贡献值为3%;2005年,来自旅游交通和住宿业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分别为1192Mt(10度吨)和284 Mt;2035年以前,来自旅游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以2.5%的年均速度增长,至2035年,旅游业、交通及住宿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分别达到2436 Mt和728Mt。

为此,我们要深刻认识旅游业在气候变化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中的地位和作用,要认识到尽管旅游业是低耗能、低污染产业,但同时也排放了相当量的二氧化碳。有效减少旅游业的二氧化碳排放,有助于我国碳总量控制目标的实现。旅游业是应对气候变化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领域之一,对气候变化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存在潜在的关键性作用。

二、旅游业减排政策框架设计面临的问题

减排政策框架是要制定减排目标并设计减排措施,解决当前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中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旅游业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对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的现状及总量不明确、排放的途径不清晰、减排的目标不全面等。

(一)排放现状不清,总量不明

熟识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的现状及总量,是设计减排政策内容最基本的条件。然而,由于气候变化与旅游业发展之间存在时间尺度上的不匹配,导致无论旅游学界、气候学界还是产业界对二者相互关系的关注都十分有限。另一方面,气候变化和旅游业是两个非常复杂的开放系统,两者都存在很强的不确定性,相互作用机制复杂,国内外现有的研究对二者的相互关系认识都不深刻。从全球来看,我国旅游总产值在GDP中的比例仅占4%强,历史文化、观光旅游占主导地位,受气候变化影响相对较小,因此,国内对二者关系的关注和研究相当薄弱。也正因为如此,中国旅游业对气候变化的负反馈作用到底有多大,二氧化碳排放量到底是多少,至今仍是空白。总体来看,中国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的现状不清,排放总量不明。

(二)排放途径不详,抓手不实

要弄清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现状及总量,就必须厘清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途径,这样才能找准有实效的工作抓手,制定有针对性的减排措施。旅游业是一个产业关联度很高的产业,与旅游业相关的产业如民航、公路等交通部门,餐饮、住宿、娱乐、通讯、零售业等,均与碳消耗联系在一起排放温室气体,有的甚至是高耗能产业。旅游的主体是旅游者,随着大众、散客旅游时代来临,旅游活动的方式更加多元、灵活,二氧化碳排放的途径更加多元。复杂的产业体系、多元的排放途径,使得弄清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途径、准确计算排放总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到目前为止,除美国、日本等少数发达国家外,其他国家在此领域的研究也十分薄弱。在排放途径不详尽的前提下,确立卓有实效的工作抓手其难度可想而知。

(三)减排目标不全,安排不周

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途径、现状及总量不明,就很难制定全面、具体的减排目标,只能是泛泛地提一些目标,或者仅就某几个行业领域提些具体指标。这样可能会出现两个问题:一是仅有的、就某几个行业领域的减排安排,对旅游业减排潜力的影响及完成总目标的作用有多大?会不会出现真正需要大力减排的领域却没有实施相应的减排措施?以酒店和 景区为例,往往高星级的酒店和景区因资金雄厚,理念先进,对技术的运用程度较深,其减排潜力及净二氧化碳排放量可能比那些星级低的酒店、景区要低得多。二是就某几个行业领域的减排安排,会不会在限制了某个行业发展的同时打击了其他行业,难免有不公正之嫌。并且旅游业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链条上的每一个产业相互衔接,一旦某个行业的发展受到影响,会迅速波及整个产业。如果是这样,那么政策的安排就显得不够周全。

三、政策框架设计

按照公共政策学理论,完整的政策过程包括:政策问题提出、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各项环节能否正常运转直接决定了政策目标能否有效实现。而优良的政策设计则是一项政策的良好开端,甚至有人认为,制定出优良的政策就等于政策成功了一半。本文对于旅游业减排政策框架设计就是本着这一初衷进行的。需要强调的是,本文的政策框架设计只作为概念模型。

(一)总体目标

中国旅游业减排的总体目标就是根据自身现状,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切实制定相关措施,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为国家实现碳控制总量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提升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同时,利用旅游业是窗口行业的优势,推动我国低碳教育,传播低碳理念,向世界有效展示我国在低碳行动方面的努力和成效。

(二)原则

1 差异性原则

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差异大,区域资源特点、环境承载容量、经济水平、技术水平不同,对二氧化碳的净化与吸收能力不尽相同,各地旅游产业发展的现实差距也是存在的。旅游业减排政策的出台不仅必须与当地的社会、经济、环境条件相适应,与产业、行业的现实相适应,而且政策的制定必须在实现减排目标的同时,达到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及产业、行业发展的目的,否则就是一种极为不经济的行为,所酿成的损失与浪费既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因此,需要打破传统政策框架,设计更为科学和贴近区域和产业实际的减排政策,而且需要设定一条最能够适应当地及产业实情,能够最大限度利用当地特色资源、环境的发展路径,从而有利于旅游产业发展,推动经济进步。

2 综合协调原则

合理的减排政策,需要符合全面、协调的原则,既要强调以减排二氧化碳为核心,同时也需要全面、系统、综合地考虑人才、资源、环境、经济结构等要素,将减排的要求渗透到产业政策、财税政策、投资政策、人才政策、环境政策等各项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之中,促进减排政策系统化和诸要素的一体化。另外,减排政策要处理好旅游业和上下游产业的关系,门槛高了,会影响相关产业发展,进而影响到整个旅游产业发展;门槛低了,则无法实现减排目标。

3 灵活性原则

为保障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旅游业减排政策的深度要适宜。因为减排的总体目标是一个中长期规划,尽管政策在出台之前经过了多方反复论证,但仍存在一些难以预知的因素,政策定得太死不利于根据不同阶段的重点进行适度调整。因此,在制定政策的源头,既要重点突出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为核心的理念,同时要注意政策内容的灵活性、可行性、可持续性,并且执行力度和深度需切合实际。

(三)设计重点

中国旅游业减排政策框架设计的目的,就是要明确中国旅游业减排具体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系列制度安排。结合我国的国情,考虑我国旅游业现状,在政策框架设计方面除常规的必须符合元政策的规范及法规体系的要求,应当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 争取纳入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框架体系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框架体系是指导全局的总原则,是各行各业制定减排政策框架的重要标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框架体系明确提出了实现减排目标的政策、资金、技术保障及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旅游业减排政策纳入国家政策框架体系,才可以分享国家资源,更好地利用财税政策,运用部门协调机制、减排技术和专项资金等,解决旅游业一己之力难以突破的瓶颈,从而更好地实现减排目标。

2 制订中长期规划

明确旅游业在未来5年或5年以上的减排目标和主要任务,纳入国家旅游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将总体目标和任务逐年、逐行业分解,逐年落实、评估,并对下一年工作安排进行相应调整与细化。

3 摸清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途径、现状及潜力

熟识自身的状况是政策内容设计的最基本的条件。因此,旅游业需要厘清二氧化碳排放途径,做好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真实数据的统计与整理,并且数据要及时更新,以供参考。基于排放数据,旅游业可在全国开展一次全行业二氧化碳排放的审查工作,对于确定是高排放的行业,准确做出评估,提出限期整改要求,严重的甚至可以采取查封措施。

4 分区域、分领域制定政策及实施力度

从全球看,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来自旅游交通、住宿业、相关旅游活动及旅游装备制造业。由于我国尚未系统地进行此类研究,因而无法准确判定旅游业排放量较大的行业或领域。但可以肯定的是,不同区域,其资源特点、环境承载容量、经济水平、技术水平以及对污染物的净化与吸收能力不同;不同领域,产业组织水平不同,其排放途径、排放方式、对减排技术运用的深浅程度千差万别。因此,在政策设计时,要区别对待,分区域、分领域制定政策及实施力度。   5 引入调整机制

按照公共政策学者林德布洛姆的渐进主义观点,可以将决策(包括政策)看作前后衔接的不间断过程。同理性决策模式相比,渐进决策模式具有更强的现实性。

由于各种资源的局限,任何政策制定者制定出的政策都不可能是最优的,都需要不断调整,以使其适应环境的变化。同样,按照旅游业减排的政策框架设计出来的政策也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进行不断调整与改进,因此,具备有效的评价与调整机制之于旅游业减排的政策框架有效性应该是一个必要的保障。

四、中国旅游业减排的战略措施

旅游业减排需要旅游主管部门、旅游企业、旅游经营者及旅游者“四位一体”的共同努力。各级政府及旅游主管部门要通过规划、法规、政策等的制定和实施,运用行政、管理手段及价格机制,为发展低碳旅游创造有利的宏观环境和内在机制;旅游企业应从运营模式及技术创新等方面提高企业减排水平;旅游经营者应从管理角度提升效能,开发低碳旅游模式及低碳旅游线路;旅游者则以实际行动实践低碳旅游,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一)政府及旅游主管部门:政策推动和引导

发展低碳旅游,必须依靠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门的推动。

1 统筹协调,创新推动

低碳旅游是个整体的经济,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统筹协调。

首先,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门要制定一个完整的低碳旅游行动方案和行动计划,确定旅游业降碳和节能减排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目标,并对重点行业降 碳和节能减排做出具体安排。

其次,要建立协调机制,明确各相关主体责任,对启动、实施、宣传教育及成果推广应用等具体行动做出计划。

最后,要发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构建一个创新合作平台。建设低碳旅游国家工程实验室或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研究开发基地,重点研究建筑节能、酒店节水、新能源利用、低碳交通工具研发及控污减排等关键技术,为低碳旅游提供技术支撑;建立节能减排公共技术服务体系和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与成果转化体系;建立合作平台,特别是国际合作平台,共享先进的技术和低碳管理模式。

2 规范引导,做好试点

低碳旅游需要政府和主管部门在政策、规范上予以引导和支持。

首先,政府要运用财税政策、经济杠杆和行政管理等手段,加大调控力度,激励企业发展低碳旅游,发挥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和民间投资的引导作用。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在公共财政预算中要单独安排旅游业节能减排资金,对低碳旅游示范城市和绿色环保旅游企业试点要给予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等支持,引导社会投资和民间资本投入。充分发挥政府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将节能减排指标纳入考核体系。

其次,制定标准,规范发展。尽管低碳旅游已在旅游业的各个方面初见端倪,如自费北极低碳旅行团、绿色酒店、景区内的低碳交通,上海、保定等低碳概念城市等,但总体而言,仍处于小众化和非系统化状态,因此,亟待制定《低碳旅游标准》来引导并实现体系化。由国家旅游局牵头,组织国内外节能减排、气候变化、旅游等方面专家及旅游企业、民间绿色组织人士,研究、起草行业标准,择期试行,待成熟后申报国家标准。

最后,组织实施示范项目,做好试点推广工作。低碳旅游推广和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旅游客源市场、旅游目的地吸引物、旅游企业、旅游支撑和保障等多方面的内容,难度较大。可遴选重点景区、酒店实施合同能源管理示范项目,发挥引导和带动作用。分别遴选旅游城市(如深圳)、旅游小镇(如乌镇)、旅游景区(如九寨沟)等,从不同层面进行试点,总结经验和模式进行推广。

3 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政府和旅游行业部门要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旅游企业、旅游者,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低碳旅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由中国旅游协会向全国旅游行业发出低碳旅游倡议书,鼓励旅游企业形成低碳联盟,推广、交流节能减排技术,并从旅游经营环节开始推行低碳旅游方式及低碳旅游线路,共同营造良好的低碳旅游氛围,迎接碳总量控制时代的到来。

向旅游者低碳旅游手册。收集、整理国内外低碳旅游小窍门和实用方法,按旅游六要素分门别类地总结,形成便于旅游者携带和操作的低碳旅游手册。如“食”,调整饮食结构、自备环保餐具、优先使用当地食材;“住”,不使用一次性洗漱用品;“行”,共乘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游”,自带垃圾袋,将自己产生的垃圾带回家;“购”,不买带塑料袋包装的旅游商品,优先购买有当地特色的纪念品;“娱”,选择喝茶、读书、观赏等低碳活动或种下一棵低碳纪念树。开发、推广和普及基于互联网的低碳旅游节能减排计算软件,让旅游者在每次旅游结束后,计算低碳旅游与一般旅游模式相比所减少的碳排放,从而提高旅游者降碳、节能减排的意识和能力,发掘旅游者降碳、节能减排的潜力和积极性。

(二)旅游企业:运营模式及技术创新

1 提高运行效率

目前,中国旅游企业中类似电话沟通、手动记单等科技含量较低的业务仍普遍存在。旅游企业要转变管理和运营模式,采用信息化技术开发智能化管理,开发在线旅游、电子商务等,提高运行效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2 开发低碳旅游产品

旅游企业要大力设计、开发低碳旅游产品。如旅游“碳中和”产品,即旅游企业在出售旅游产品同时附加出售配套服务,要求游客付费用于环保、低碳项目建设;生态旅游、自行车、徒步旅游等产品;三大低碳旅游景区(云南香格里拉、东部大兴安岭、贡嘎山燕子沟)等低碳旅游线路产品。

3 技术创新

技术转让、技术创新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非常关键的措施。旅游企业要注重减排技术的创新,加快研制更高燃效的旅游交通工具,使用清洁能源,采用低碳或零碳能源新技术代替高碳化能源,以及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酒店业也积极采用节能新技术,降低能源消耗,争创绿色酒店,加强旅游企业减排技术改造等技术的创新。这些技术往往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需要通过转让机制和市场化运作实现转让。重要的是,旅游企业要积极主动地进行技术创新,带动旅游产业升级转型,提高节能减排水平,减缓气候变化影响。

(三)旅游经营者:开发低碳旅游模式

旅游经营者转变现有旅游模式,鼓励旅游者以共乘方式出游,旅游景区内禁止外来车辆、景区私家车、公务车及出租车的进入,景区内设置环保旅游观光车、电瓶车、畜力车、人力车等少污染或无污染的交通工具以保护生态环境;对凡响应不使用一次性餐具、落实垃圾分类回收、不主动提供包装塑料袋的景区内的商家标示“低碳营业商店”;配置专职低碳导游;在景区设置“碳减量计数器”,计算游客所从事的活动与一般旅游模式相比所减少的二氧化碳等。旅游经营者可根据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种植相应数量的树木作为“碳补偿”。

(四)旅游者:低碳旅游实践

1 充分认识旅游者个体对减排的作用

研究表明,如果中国13亿人口积极参与节能减排36项日常生活行为,则年节能总量约为7700万吨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约2亿吨,可见个人生活点滴中的节能减排潜力巨大。尽管目前没有详细计算旅游者二氧化碳减排潜力,但参照以上研究,减排空间也是巨大的。因此,旅游者要充分认识到个体在对减排方面的巨大作用,并积极主动采取低碳旅游方式。

2 积极主动实行低碳旅游

低碳旅游的措施篇7



一、引言

低碳旅游是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模式,因其主张在旅游过程中获得更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同时尽可能减少碳排放,被各地政府视作实现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而大力推广,旅游供应企业更是倾力营销各种低碳旅游口号。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低碳旅游发展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相反,旅游行为似乎更加奢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游客为什么不选择低碳旅游行为模式?怎样才能改变这种局面?本研究从游客选择低碳旅游行为模式的动机入手,从个体内在的自发心理和外在的社会心理两个视角剖析影响游客选择低碳旅游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促进武陵山区游客持续践行低碳旅游的干预路径,以促进武陵山区旅游业的低碳化发展,以缓解旅游开发和环境破坏的矛盾。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扎根理论。扎根理论是由社会学家Glaser和Strauss在1967年提出的一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原理是从经验资料的基础上自下而上建构理论,也就是通过对原始资料进行不断比较,找出反映社会现象的核心概念,分析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抽象出扎根在社会情境脉络中的实质理论,并以此为基础形成形式理论。理论构建过程由一级编码、二级编码和三级编码完成。开放式编码是对原始访谈资料所记录资料打散并赋予概念,然后再以新方式重新组合的过程。由于初始概念的层次较低,数量大且存在一定交叉,因此需要进一步的提炼以实现概念范畴化。范畴化时,可根据一定的频次对初始概念进行剔除,以提高可操作性。二级编码的主要任务是从开放式编码中发掘的概念范畴更好地发展主范畴的性质和层面,发现并建立范畴之间的潜在逻辑联系。

(二)数据来源。本研究通过设计半开放式问卷,按照理论构建和概念发展的要求对武陵山片区特定旅游相关群体抽取访谈对象,采用面对面访谈和网络在线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深度访谈,获得第一手资料数据。考虑到低碳旅游相关信息的相对超前性,选择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生事物的20—45周岁的中青年作为受访对象(年龄偏大者以景区中高层管理人员为主)。样本数的确定按照理论性饱和的原则,选择了30个受访对象。选择了30个受访对象,

为了提高效率,在访谈前将低碳旅游的内涵及访谈的大纲先以纸质或者电子文档的形式发给受访者,主要了解受访者对所熟悉的旅游者的心理和行为的看法。

主要的访谈提纲为:1、据你所了解,现阶段低碳旅游的主要障碍是什么?为什么低碳旅游在实践中达不到预期效果?2、你了解多少关于低碳旅游的激励方式,有何不足之处?3、你认为政府或景区应该制定哪些措施来推动人们从传统“高碳”旅游向“低碳”旅游转变?4、你及周边朋友是否主动关注低碳旅游方面的宣传教育?5、你觉得低碳旅游宣传教育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培育人们在旅游中的低碳意识和催生低碳旅游行为?

三、理论模型构建过程

(一)开放式编码。根据开放式编码需要,在本次进行范畴化时,仅仅保留出现频次在三次以上的概念,剔除出现频次低于两次的初始概念,最终抽象出环境问题认识、个体责任意识、低碳行为意识、(消费)行为习惯、社会氛围、低碳传播强度、低碳旅行基础设施配套、经济激励措施、行政法规政策等23个范畴,未了节省篇幅,初始概念不一一列出;(二)主轴编码。分析开放式编码的结果不同范畴之间的相互关系和逻辑次序,并对其进行重新归类,提炼出两个类别、四个主范畴;(三)选择性编码。根据以上分析,从主范畴中剥离出“核心范畴”(Core Category),并研究核心范畴与主范畴及其它范畴的关联,然后以“故事线”(Story Line)形式描绘其行为的因果关系,最后发展出新的实质理论构架;(四)理论模型构建。在以上主范畴的典型关系结构基础上,建构“低碳旅游行为的心理归因和干预路径模型”。

四、研究结论及其应用

(一)研究结论:低碳旅游是个体内在的低碳消费心理意识和外界的社会参照体系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个体低碳消费心理意识通过影响个体对低碳旅游的心理偏好而自发做出该选择,是低碳旅游行为的内因;社会参照体系是低碳旅游行为的外因,它通过建立激励规范或者塑造价值观等形成某种影响力而刺激行为发生。低碳旅游宣传教育和社会情境变革是低碳旅游的两个主要干预变量。其中,低碳旅游宣传影响个体心理意识和促进社会参照体系构建实现行为干预;社会情境变革则是通过影响个体行为的成本收益进而影响个体旅游消费心理;(二)研究结论在武陵山片区低碳旅游发展中的应用。通过以上分析,武陵山片区行政管理者或者旅游企业,应该采取措施,加强低碳旅游宣传教育,提高个体低碳心理意识;结合我国面子文化以及从众心理特征,促进社会情境变革,培育健康的社会参照体系和有益的社会文化氛围,并加大投入,提高低碳旅游的可获得性和低成本,切实推进低碳旅游的发展。

由于意识和行为并不一定具有天然一致性特性,需进一步挖掘意识和行为不一致的深层原因,从传播方式、渠道、对象、力度等方面人手,设计针对性、精细化的干预政策和措施,强化心理意识。

五、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本文通过对典型对象的访谈,应用扎根理论技术全面地梳理行为的影响因素,建构了低碳旅游行为的心理归因和干预路径模型,并指明制定干预政策市应内、外因结合。但个体行为模式选择的心理决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对于政策或战略、策略制定者来说,不同干预路径之间如何协整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效力,需要从多学科视角进行进一步论证;同时,对各个因素的影响能力进行定量分析,确定各个因素的影响权重,进而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都将是今后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低碳旅游的措施篇8

自哥哈本会议以后,低碳经济将成为未来经济的主流趋势,所谓低碳经济就是要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是以碳排放为主要指标来对环境进行监测,因此。分析和评价古镇低碳旅游和生态现状,制定切实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对促进湘西古镇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低碳经济和低碳旅游

低碳经济是在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中首先被提出来的,是指通过消耗更少的自然资源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0多个国家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世界上首次提出的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具有权威性、普遍性、全面性的国际框架。2006年,英国了由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完成的《气候变化的经济学》,在这部报告中呼吁各国迅速采取切实行动,尽早向低碳经济转型。Treffers等学者探讨了德国在2050年实现1990年基础上减少GHG排放80%的可能性,认为通过采用相关政策措施,经济的强劲增长和GHG排放的减少的共同实现是可能的。国内较早研究低碳经济的学者庄贵阳认为,“低碳经济”(Low--carbonEconomy)最先是由英国政府提出来的,是指凭借技术创新以及政策措施所实施一场能源革命,是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而减缓气候变化。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潘家华研究员指出,低碳经济,重点在低碳,目的在发展,是要寻求全球水平、长时间尺度的可持续发展。姬振海(2008)在《低碳经济与清洁发展机制》一文中指出了低碳经济、清洁发展机制以及实现低碳经济的基本途径。综合以上学者对低碳经济的定义,我们不难看出,低碳经济其实质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目的在缓解目前愈演愈烈的环境恶化,强调的是人与自然地和谐发展。

低碳旅游是低碳经济概念的一种延伸,其实质是绿色旅游,实现旅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低碳旅游是指在旅游发展过程中,通过运用低碳技术、推行碳汇机制和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以获得更高的旅游体验质量和更大的旅游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一种可持续旅游发展新方式。古镇旅游低碳化是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的重要环节。发展古镇低碳旅游要以低碳技术为支撑,以低碳旅游发展政策为支持,以游客的广泛参与为保证,以人和自然地和谐共生为基本原则,进而谋求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

低碳旅游是借用低碳经济的理念。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在旅游过程中通过食住行游购娱的每一个环节来体现节约能源、降低污染的理念,以行动来诠释和谐社会、节约社会和文明社会的建设目标。它相比于生态旅游来说有更为详细的可衡量的指标体系。它是以二氧化碳的排放为标准,将旅行过程中的所产生的环境污染转化为碳足迹和二氧化碳的排放的形式对旅游地的环境进行监测。它强调在整个旅游过程中贯穿环保意识。

古镇旅游开发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但是如何在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做好生态保护,学术界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点,很多措施理论性太强,实际操作则缺乏具体的衡量标准,而且在监督上存在困难。但是民族地区古镇旅游的低碳化将试图以碳排放为视角,寻求古镇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平衡,实现民族地区古镇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和谐发展。

二、湘西古镇低碳旅游的现状和问题

湘西州是我国的典型的民族地区,其历史悠久、山水奇异、民风淳朴,境内自然景观绚丽多彩,人文景观独特神奇,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湘西自治州有永顺猛洞河、凤凰古城、吉首德夯风景区和芙蓉古镇,湘西自治州民族文化氛围浓厚,有体现土家族、苗族传统文化习俗的“舍巴日”和“赶秋节”;有表现土家族、苗族古朴民风的“摆手舞”和“接龙舞”;还有至今盛延不衰的土家族的打击乐“打溜子”和苗族的“猴儿鼓”等。全区旅游资源品位高、种类全、有特色,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文化积淀,给湘西古镇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湘西古镇旅游近几年发展迅速。旅游收入和旅游接待人数逐年递增。2009年湘西州旅游收入占全州生产总值的18.8%。

湘西古镇低碳旅游就是从低碳经济的视角看湘西的古镇旅游,在古镇旅游中实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在价值导向、行动理念、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各个方面实行低碳化改革,使古镇旅游实现和谐发展。尽管从传统意义上看,旅游业被称为“无烟工业”、“朝阳产业”,但是目前,2009年,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显示,旅游业(包括与旅游业相关的运输业)碳排放占世界总量的5%,其中运输业占2%,纯旅游业占3%。湘西古镇旅游的发展模式仍然是高消耗、高污染和低效益的粗放型扩张型的开发模式,其碳排放量会更多。虽然近几年湘西古镇旅游给湘西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但却是以古镇资源和环境破坏为代价的,而且旅游过程中的衣食住行娱购等活动都是温室气体的排放源。主要表现为:

1.旅游开发中低碳意识薄弱

在湘西古镇旅游中,旅游者、经营者和管理者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低碳意识不强,环保意识弱,只顾眼前利益,对旅游资源进行过度的掠夺性的开发,忽视了自然保护的长远利 益。在古镇的某些景点开发中,由于没有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和论证,或者由于资金匮乏等原因,开发没有做长期规划,盲目上马,致使古镇很多建设不合理、不配套,在卡发过程中没有考虑到环保因素,使得古镇旅游中低碳旅游设施和专项服务严重缺乏。政府对于低碳环保,往往是工业讲得多,旅游方面讲得少。公众参与低碳旅游尚未形成气候,环境教育和低碳意识的宣传还有很大差距。根据对古镇居民的随机调查,有近一半的居民认为旅游对古镇的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不严重,85%的人对低碳旅游毫无概念,古镇的居民、旅游企业的低碳意识薄弱,在组织旅游和旅游开发中就不会积极采取低碳措施。通过调查发现,在湘西古镇旅游中,低碳设施、环保能源的普及率不到5%。

2.资金投入不足,低碳设施缺乏

在湘西古镇旅游中,由于湘西地处我省西部,政府财政资金有限,旅游企业追求的往往是经济利益最大化,又不注重对旅游资源开发保护的投入,导致在对低碳旅游的开发投入明显不足。旅游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交通网络不够发达,配套设施不完善,综合接待能力低。在我国,低碳技术和低碳设施很多是引进技术,价格昂贵。资金投入不足使我们在古镇中很难看到低碳旅游设施和低碳旅游服务专项服务设施。在湘西旅游景区中,旅游观光电瓶车数量严重不足,生态停车场尚未构造,生态厕所鲜少。在进行旅游路线安排的时候,路线过于老套,未从低碳环保角度出发,很多路线安排不合理,没有合理安排景点组合,导致游客往往是从一个景点赶往另一个景点。没有充分享受自然景观,旅游交通碳排放大大增加。低碳技术的开发和运用缺乏资金支撑。根据资料显示,在湘西旅游中,每年仅有7%的旅游盈利用于旅游资源的开发,而用于低碳技术开发不到0.5%。如此鲜少的资金投入,对湘西古镇低碳旅游的开发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3.旅游景区管理粗放,游客碳足迹超标

经营者和管理者对古镇采取粗放式的管理,环境管理和低碳管理的失灵,相应职能部门管理的缺失。使得湘西古镇对旅游旺季游客过分集中现象缺乏科学合理的的疏导或价格调控手段,游客的大量涌入,超过古镇环境容量,使得古镇生态环境不胜负荷,设施不够用。根据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古镇旅游高峰期,游客数量月达70多万,众多游客蜂拥而至,而相对应的是古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足,垃圾处理分布不合理,有的景区垃圾桶数量不够,导致古镇环境问题突出废弃物遍地,大气和水污染严重,物种多样性下降,很多人认为古镇旅游越开发,当地环境越差。沱江的水质和江中生态问题越来越严重。游客的人均碳足迹过大。根据碳足迹估算方法,在湘西古镇旅游中,人均碳足迹约为4300kg,是我国人均碳足迹的1.1倍。

4.景区能源结构单一,低碳技术推广缓慢

古镇中遵循的是传统的生活方式,在能源使用上不是使用太阳能、水能、风能这样的清洁能源,更多的还是使用传统煤、石油、天然气等高碳排放能源。根据调查,煤是古镇的主要使用能源,仅有不到5%的酒店使用太阳能热水器作为酒店提供热水沐浴的工具;湘西地区水利发电不多,煤电占湘西电力的80%,旅游区的燃煤企业的废气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到大气中;高昂的技术引进成本使得低碳技术在古镇旅游开发中的应用举步维艰,而在古镇旅游中要实现低碳化,除了要求游客低碳消费以外,更多的需要依赖古镇旅游开发中对低碳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而湘西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等原因导致低碳技术自主开发几乎为零,低碳技术引进和应用鲜少。

三、湘西古镇低碳旅游发展思路与对策

我国的低碳经济刚刚起步,古镇低碳旅游是建立在低碳经济基础上的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如何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促进湘西古镇低碳旅游的开发,为我国低碳旅游的发展开辟新领域,缓和我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压力,是一个急需研究的课题。笔者建议从以下途径人手:

1.培养发展低碳旅游意识,旅游消费低碳化

低碳旅游作为一种提高景区资源和能源利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降低温室效应,改善环境气候的有效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培养低碳旅游的生态意识就是发展低碳旅游制度安排上的意识。政府加大对低碳旅游意识的宣传教育,着重培养和树立公众的环境意识,提高居民和游客的环保意识和发展低碳旅游的意识,促进民众对古镇环境保护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的培养。旅游企业及相关人员要把引导消费者进行理性环保消费作为自己的工作职责,强化生态教育。建立健全低碳旅游开发的制度保障机制。从体制上建立一种低碳旅游开发机制,这需要这个部门和旅游企业相互合作,积极制定和贯彻低碳经济和低碳旅游的政策措施。通过低碳旅游意识的培养。能够促进游客对低碳旅游路线安排的合乎理性的意识形态信念,能够淡化发展低碳旅游的机会主义。

游客和旅游企业也要自觉提高低碳意识,树立良好的环境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低碳经济从我做起的观念。游客要尽量选择低碳旅游方式,避免碳排放过多或是超标,尽量减少乘坐飞机、减少自驾游,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住宿不使用或少使用一次性生活用具、餐具。旅游结束后计算自己旅行中的碳排放,并通过植树等方式进行“碳补偿”来为缓解气候变化做贡献。

2.加大低碳旅游投入,强化减排责任

政府作为低碳旅游推广的主要支持者,要加大对低碳旅游的资金投入力度,为古镇低碳旅游提供政策支持。这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和民族地区的发展状况。政府要加大对古镇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注意低碳环保,基础设施去碳化是解决气候危机的核心问题。其次政府应当出资帮助节能环保技术的开发和推广,促进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古镇低碳旅游除了要加大资金投入以外,也需要加大科技和文化投入。要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古镇低碳旅游的发展。要加大低碳旅游科技投入力度;广泛与国内外有关科技单位合作,大力提高古镇低碳旅欧科技文化水平,制定古镇低碳旅游发展科学技术政策体系,积极推广清洁卫生技术、资源保护与修护技术、清洁能源技术以及能源节约技术;科学引导古镇低碳旅游开发和低碳旅游活动的科学规划,在超负荷运转的主景旁建设新的景点和低碳娱乐设施,增加景区的旅游客容量,将旅游线路进行合理安排,让游客尽可能多的接触大自然,享受自然、人文风光,减少游客的碳足迹。   湘西旅游可以制定低碳减排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制度,对没有达到减排目标的旅游企业进行惩罚,对相关人员进行问责。要完善减排的管理机制和体系,制定并实施旅游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计算旅游过程中交通和游客的碳排放,严格控制旅游每个环节碳排放数量,从源头上控制碳排放。

3.加强旅游监管,制定低碳旅游发展方略

旅游管理要实现精细化,既要实现旅游业的发展,又要实现节能减排。这就要求旅游管理监督要可持续。成立湘西古镇低碳旅游综合环境管理的监督机构,加强行业督导,切实做到部署到位、管理到位、服务到位、执行到位,做到目标 具体化,监督细致化。对古镇的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建立旅游企业低碳审计制度。强化对旅游业极其相关产业、辅助行业、衍生行业的监管力度。必须制定包括环境规划、碳排放规划在内的规划。做到开发和保护并举,在不破坏古镇资源和环境的前提下,有限度地、科学的开发利用。应将低碳旅游作为古镇基本建设项目,在保护环境的原则下,鼓励投资古镇的低碳旅游设施和专项服务设施建设;对于低碳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政府应给予资金支持。充分重视古镇旅游发展中的文化调适,保护古镇的民风、民俗、民情等传统文化独有的魅力和精粹。

湘西旅游应当制定古镇低碳旅游开发的中长期战略,湘西古镇低碳旅游可定为:感受自然,感念文化,保护环境。采用价格手段对高峰游客进行合理分流,促进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古镇内的建筑要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风俗民情相协调,旅游企业、旅游景区的碳排放量要严格控制,古镇内要设置污水处理、垃圾转运等环境保护设施。监督机构要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古镇环境保护中来。

4.改善能源结构,促进低碳技术推广

低碳旅游的措施篇9

一、低碳旅游

低碳旅游是在自然环境愈来愈严峻的形势下,由低碳环保者倡导并付诸行动的一种旅游方式,强调的是在旅游途中,游客尽量使用环保节能的物品,并在交通工具等的选择上,摒弃以往求快求舒适的态度,做到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乘坐污染小的火车,或尽量选择自行车等。具体的讲,低碳旅游涉及到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旅游者所能做的环保节能,二是在旅游行业中,相关旅游产业链上的部门所能做的努力。

所谓旅游产业相关的部门或者企业,指的是景区酒店、景区大巴等。在进行低碳旅游的过程中,相关企业能够通过落实一系列的举措从而推动资源的合理利用。旅游景区由于游客多,车流量大等特点,景区环境压力很大,同时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对环境的保护并没有做到位,导致旅游景区渐渐失去了旅游的价值和环境上的优势,我们熟知的景区酒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在进行酒店管理模式的改进上推动低碳旅游的发展,从而尽可能的降低景区的环境压力。

二、我国酒店管理模式分析

我国的酒店大多采用的是直线职能管理模式,所谓直线既包括各部门内部职员职能的明确性,又包括下级到上级之间职能责任的明确,酒店内的工作人员不仅有基层的服务生、大堂经理,更有主管、经理等,在相关责任的承担上,我国酒店大部分采取的是直接上级负责制,即员工只对自己的直接上司负责,同时不能越级进行工作上相关事情的处理。

在这种管理模式下,酒店的发展大多能够做到责任明确到人,经营有序,同时,由于各部门之间工作接洽的开展,酒店在进行有关活动时能够保证其顺利。但是随着低碳旅游的推行,景区酒店并未能够做出很好的表率来推动节能环保,一方面,酒店相关管理人员对低碳节能并不重视,另一方面,酒店没有及时的进行管理模式上的改进。

三、推动酒店管理模式改进的措施

景区酒店在发展低碳旅游的活动中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这不仅因为景区酒店是景区中游客出入量最大的地方,更由于景区酒店是一种耗能大的企业。推进酒店管理模式改进,是推动酒店内部资源节约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另外,管理模式的改进有利于新能源新技术在酒店中的广泛运用,对缓解景区环境压力有很大的作用。

推动酒店管理模式改革,我们需要在充分了解酒店管理模式的优缺点的基础上进行相关工作。

首先,酒店内部员工需要进行节能环保知识的系统学习。我国景区酒店是推动低碳旅游的最直接的助力,但是由于一直以来,酒店在发展中更多关注的是酒店的经济利益,并不注重酒店内部或者整体上的管理模式以及资源利用形式上的革新,因此,景区酒店成为资源消耗大户。酒店员工是酒店经营管理的主体,只有在充分了解低碳环保的重要性的基础上,酒店才能真正推动相关改革,酒店管理者也应该看到,低碳环保不仅能够帮助酒店节约资源,更能为酒店竖起一块很好的招牌,推动酒店的长远发展,因此在进行低碳旅游知识的学习的同时,酒店内部也要建立起一支合格的专业队伍,专业队伍的打造,不仅是进行酒店服务的基础,更是发展酒店的动力。在推进低碳旅游的活动中,专业队伍能够发挥较大的作用,一方面,专业性的服务能够充分应对酒店突发事件,在处理这种事情上,专业人才比普通员工更有优势,另一方面,低碳旅游需要员工全面的了解相关知识和相关举措,只有具备了全面的知识,酒店推动低碳旅游的行动才能够得到顺利开展。

其次,酒店管理模式革新,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在综合分析酒店内部管理形式优缺点的基础上,进行部分改进。推进低碳旅游,也就是要加强酒店内部节水节电,注意酒店新技术新管理理念的运用。从基层服务生开始,酒店内部员工要明确自己在推动低碳旅游中的作用,在安排游客入住时,酒店前台人员有必要告诉游客低碳旅游的具体措施,明确告知游客酒店供水供电的具体时间,并做好监督工作。酒店低碳行动的推行,需要逐层逐级的贯彻落实,酒店主管和酒店经理要能够具体的安排相关事务,在酒店内部基础设施的更新中,注意市场上低碳环保材料的运用。照明采光是酒店用电最大的部分,酒店内部亮度的调节,相关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天气状况作适当的调整,在不必要进行酒店内部豪华吊顶灯的使用时,及时的关闭电源。推动这些具体措施的实行,一方面需要酒店管理者进行研究探讨,另一方面也与酒店内部质量标准和监督体系的建立密不可分,管理模式的改进,也就体现在这两方面。

最后,加强酒店内部文化建设也是关键。酒店内部文化是关系到酒店整体形象的树立的,游客在酒店入住和酒店相关功能的使用时,酒店员工整体素质和服务质量很重要。发展低碳旅游,一方面是经济发展大环境下产生的具体的环保模式,另一方面也是一种全新的旅游模式,游客在实践这种旅游形式时,需要得到相关企业的支持,酒店因此也成了低碳旅游中的重要角色。酒店内部文化建设需要酒店内部员工积极的学习有关知识,进行技能和学识上的更新,低碳旅游需要的不仅是酒店环境和相关举措的改进,更需要这种文化理念氛围的影响,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下,低碳旅游才能够得到落实。

四、结束语

发展低碳旅游,不仅是进行环境保护的举措,更是一种对自己负责的态度,低碳,注重的是人类整体的生存环境,在发展低碳旅游的过程中,景区酒店能够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进行酒店内部管理模式的改革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何洪其.云南生态旅游与酒店管理对策[J].四川林业科技,2008,(6)

低碳旅游的措施篇10

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当代社会与经济发展最大的挑战,随着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影响的日益关注,世界各国对于建设低碳经济以应对全球变暖的共识也不断得到加强,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2009年11月25日国务院通过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意见指出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但仍面临发展方式粗放、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服务质量水平不高等问题,必须加强统筹规划,从改革、开放、服务、管理入手,着力提升发展质量,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意见还明确指出,倡导低碳旅游方式。支持宾馆饭店、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经营户和其他旅游经营单位积极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广泛运用节能节水减排技术等系列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1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

1.1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经济。其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及创新,形成明确、稳定和长期的引导及鼓励,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

1.2低碳旅游

低碳旅游概念的正式提出,最早见于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该报告根据世界旅游业以及航空、海运和陆路运输业的联合调查写成。报告显示,旅游业(包括与旅游业相关的运输业)碳排放占世界总量的5%,其中运输业占2%,纯旅游业占3%。

低碳旅游,就是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尽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是环保旅游的深层次表现。低碳旅游就包含了政府与旅行机构推出的相关环保低碳政策与低碳旅游线路、个人出行中携带环保行李、住环保旅馆、选择二氧化碳排放较低的交通工具甚至是自行车与徒步等。

2河南省低碳旅游发展现状

河南的资源和能源比较丰富,是全国的能源、原材料重要基地;既是生产大省,也是消耗大省。既是生产大省,也是能源消耗大省,目前河南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现状不容乐观。据河南省统计部门提供的数字,2007年,河南省废水排放量296467万吨,氨氮8.54万吨,二氧化硫156.39万吨,烟尘71.27万吨,粉尘41.49万吨,工业固体废物2.22万吨,全省工业行业废气排放总量达到18890亿立方米。但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河南省的“低碳资源”潜力也十分巨大。据统计,2007年底,河南省拥有林地面积207.3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1.34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16.2%,耕地面积7926.1千公顷,水资源总量65.16亿立方米,湿地面积110.87万公顷。这些低碳资源――森林、耕地和湿地,在吸收、固定二氧化碳中均有重要的作用。

河南省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已经做出了很多尝试,2009年12月7日,当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开幕之日,河南有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就已经开始研讨“倡导低碳生活、发展低碳经济”。 在2010年河南省省长郭庚茂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则首次提出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点的发展模式,是以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能源,低碳生活,低碳管理,低碳城市等为表征的经济形态.它不仅是一场大规模的环境革命,更是一场深刻的经济变革。河南有些企业和个人也认识到了低碳经济给我们生活带来的重大影响,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作为旅游资源大省的河南省在“旅游强省”和“中原崛起”的政策指导下,近年来旅游业发展非常迅速。在《河南省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将旅游产业作为河南省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旅游业的产业地位进一步提升,综合带动作用更加突出。做好河南旅游业自身的低碳化发展,成为低碳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将有利地促进河南经济的低碳发展。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旅游业理当先行。旅游本身需要优美的环境,秀丽的山水,而低碳旅游,更减少了旅游中的二氧化碳排放。这也是自行车旅游、徒步旅游当前在全国悄然兴起的原因。在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河南某些旅游企业也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发展低碳旅游的方针,如某些旅游饭店提出的节能减排、低碳环保,景区试水“低碳游”,构建低碳交通体系,某些旅行社推出的低碳旅游线路等等。但总体而言,这些还只是个别行为,在发展低碳旅游方面,河南还大有可为。

3河南省发展低碳旅游的建议

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河南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建设生态大省,有利于缓解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促进“十一五”规划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河南省应以低碳经济理念为指导,以积极的姿态,大力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

3.1抓住机遇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要抢抓机遇,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加强规划设计和政策支持,加快发展新能源,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河南旅游加速发展。河南省政府应将发展低碳旅游作为全省旅游工作的重中之重,并与文化强省建设、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等统筹发展,将低碳旅游纳入我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发展低碳旅游的指导思想、具体目标和保障措施。建立和完善鼓励低碳旅游发展政策,制定低碳旅游发展地方性法规。在政策制度上进行创新。一是制定鼓励旅游企业节能减排、降低CO2排放、可再生能源使用政策,在税收减免、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绿色信贷等方面进行支持,引领和助推低碳经济发展。二是加大政府投入,建立鼓励低碳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旅游企业开展低碳项目。因此河南省相关部门应鼓励和支持旅游行业发展低碳旅游,出台相应激励机制,让绿色低碳真正成为旅行新时尚。

3.2各旅游企业联动,创建低碳旅游模式

3.2.1旅行社

旅行社应专门设计的低碳旅游产品和线路,以满足旅游者对低碳旅游的需要。面临低碳经济的呼唤,有一些旅行社已经在着手设计低碳旅游线路,这将会受到那些环保积极分子的旅游者的青睐。但因为低碳旅游不只是代表节能环保,还可能产生额外费用。如拿交通工具来说,到了景区后,如果旅行团放弃乘坐大巴而改乘景区提供的电瓶车,肯定更“低碳”,但电瓶车的费用比大巴高,会摊派到旅游者身上,增加其旅游费用,有些旅游者还是会更多的考虑价格这一因素。因此还是需要旅行社的积极宣传,才能得到推广。因此从旅游业的角度而言,旅行社应充当低碳旅游的号召者。想要更好地发展绿色环保的低碳游,首先要在公民中普及“低碳游”的理念,使“低碳”的观念深入人心。对参团游客来说,旅行社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

3.2.2旅游饭店

现阶段河南省各旅游饭店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因此在食、住、行方面要倡导绿色消费,采取措施,尽量减少饭店能源、水源和生活物质的使用量,特别注意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饭店在确保设施和服务不降低标准的用或调剂使用。例如饭店为了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使用无污染物品或再生物品,作为某些物品的替代物,如使用纸质餐具替代塑料餐具,印有饭店标志的纸质或布质提袋替代塑料袋等。河南省各级旅游主管部门应出台对饭店环保节能的支持和奖励政策。比如推进节能环保,支持宾馆饭店积极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广泛运用节能节水减排技术,实行合同能源管理,实施高效照明改造,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创建绿色环保企业等。河南省饭店协会可统一印制倡导旅游者加入低碳生活的小卡片,放入客房,号召住店客人,变床单、被单“一天一洗”为“一客一洗”,节约水资源,减少污染排放。

3.2.3旅游景区

2010年初南京中山陵景区就出台了从1月10日起黄标车限行的规定,以构建低碳交通体系;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正在努力打造低碳旅游景区。河南省的各旅游景区也应拿出切实可行的低碳旅游指标和举措,尤其是我省的3家5A级旅游景区登封市嵩山少林景区、洛阳市龙门石窟景区和焦作市云台山风景名胜区更应发挥带头作用。目前这些景区已经在酝酿出台低碳旅游团队奖励优惠政策等,在这些高级别景区的带动作用下,应在全省范围内展开低碳景区的创建活动。

3.3加强宣传教育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发展低碳旅游、建立绿色生活方式,不仅是政府和企业的责任,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为此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广泛动员全民参与,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影像等各种媒介,普及气候变化、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相关知识,鼓励人们将低碳生活方式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让他们形成低碳思维方式。节约能源和资源要从小事做起引导人们更多地选择低碳旅游方式,促使旅游者将环保视为一种自觉的行为规范。旅游业的相关部门应配合公关部门或环保产业部门开展公关活动。借公关活动对广大消费者进行教育,增加公众的环保心理,强化他们的绿色意识,从而更积极主动地进行绿色消费。旅游广告在传递旅游产品的信息时,也要加强对消费者的引导,通过旅游广告来达到教育的效果。河南省应在城市公交站牌以及一些显眼位置应多做一些倡导低碳生活的公益广告牌,让地然旅游深入人心。

3.4积极推进旅游业及相关产业低碳化发展

旅游业相关产业众多,旅游业在低碳发展进程中,要注重相关产业的低碳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努力使相关产业走低碳路线,减少 CO2 排放量。由于国际旅游牵涉到长程飞行,据估计,因温室气体导致的全球暖化效应,国际旅游占有的责任份额高达 4%到 6%,因此旅游业被视为高温室气体排放行业。欧洲理事会现已正式通过指令,自 2012 年将目前还未包括在《京都议定书》范围内的民用航空业纳入碳交易系统,且适用于所有进出欧盟区机场的国内和国际航班。据此,相关产业更应致力于技术创新,开发使用低污染,低能耗的新型交通工具及设施等。旅游管理必须和国际现代化管理接轨,采用国际国内先进的低碳管理模式,采用连锁管理模式,实现各个环节持续管理,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提高我国旅游业在国际上的整体竞争力。各国均应支持旅游业低碳发展进程中的相关政策制度,实现技术共享,更好的促进全球低碳经济发展。

4结语

旅游业低碳发展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是一个部门或一个产业在一年两年内可以完成的,需要经过整个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去努力和探索。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发展战略,统筹各相关产业之间、各国之间的联系,寻求适合的低碳发展模式,实现清洁生产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整个旅游业的低碳化发展,更好的促进总体经济的低碳发展。

参考文献:

[1]马驰,丁俊慧.基于低碳经济的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2009(7).

[2]刘啸.论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J].中国集体经济,2009(5).

[3]黄文胜.论低碳旅游与低碳旅游景区的创建[J].生态经济,2009(11).

低碳旅游的措施篇11

上世纪90年代后期,伴随着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生态旅游等时代主题,国外低碳旅游理论研究逐渐兴起。

1.碳排量计算。国外有关低碳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碳排量的计算,涉及包括国际/国内旅行航空、游艇、旅游食品生产与销售、住宿业、休闲活动以及旅游者个人碳足迹等旅游相关领域。AndreasSchafera&DavidG.Victor(1999)设计了用于计算国内和国际旅行交通碳排量模型,并计算出各类旅行交通工具的碳排放量,认为在工业化地区,飞机和高铁已成为出行的主要方式,自驾车旅行将在2050年呈下降趋势,若没有任何政策干扰,到2020年,旅行交通的碳排放量将止涨回稳;但在发展中国家,自驾车旅行仍不断上升,届时将成为所有旅行交通工具中最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源。[2]当然,就目前而言,占碳排量最大的仍属航空业。IngaJ.Smith&CraigJ.Rod-ger(2009)精确地计算出2005年以新西兰为旅行目的地及以新西兰为旅游客源地的国际航空碳排量,并指出,目前新西兰国内任何一个碳中和策略都无法达到预期目的,因此,国际组织依旧面临着碳汇的巨大挑战。[3]除飞机外,游艇也成为新西兰的重要旅行交通工具,OliverJ.A.Howit,tVin-centG.N.Revo,lIngaJ.Smith&CraigJ.Rodger(2010)运用基于行为的自下而上测量模型来计算游艇往返新西兰的碳排放总量,研究还发现当对碳定价影响进行分析时,国际游艇旅行需求量相对于国际航空旅行需求量会有更为明显的下降趋势。[4]某些食品比其他产品会制造出更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因此,在旅游相关领域控制其使用量将对气候变迁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StefanGssling,BrianGarrod,CarloAal,lJohnHille&PaulPeeters认为对旅游业中的食品进行管理可以减少旅游业的碳足迹。[5]

如果说以上学者是对旅游业单个领域碳排放量的研究,那么以下学者则综合考虑了旅游者完成一次旅行所涉及的各个方面。SusanneBecken&MurrayPatterson(2006)综合考虑了交通、住宿以及旅游者的休闲活动这三大领域,分别应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模型来测算新西兰国内旅游者和入境旅游者的碳排放总量,并比较了两个模型的优缺点,为后续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6]而Nae-WenKuo&Pei-HunChen(2009)则运用生命循环理论,计算出每位旅游者每次赴台湾澎湖列岛旅游所排放的各类杂物,研究发现,飞机是所有旅游交通中能源耗费和碳排量最大的,因此政府应想办法提高游客在澎湖列岛的逗留时间、减少其往来澎湖列岛的次数以降低每人次旅游碳排量。[7]

2.其他相关研究。国外其他有关低碳旅游的研究还包括碳补偿策略的探讨、国际性政策对旅游业碳排放量的影响等内容。

SusanneBecken(2004)通过问卷调查分别采访了旅游者和旅游业专家对旅游业碳排量的看法以及相应的碳补偿措施,调查显示,大约近一半的旅游者认为气候变化与旅游有关,而愿意植树的居然有48%,当然他们认为植树的利处有很多,并不仅仅是碳吸收这一项功能。而旅游业专家们认为气候的改变会对旅游业造成潜在的威胁,但不同意旅游业的石化能源消费以及随之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是造成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这一说法。[8]征收碳税常常被认为是降低碳排量的有效方法,但RichardS.J.Tol(2007)的研究却得出碳税对于旅行行为的影响很小,他认为一旦征收碳税,远程旅游目的地和跨大洲旅游目的的游客量会大幅度减少,但其他中程旅游目的地人数则会增加。“欧美航空开放协议”(EU-USOpenSkiesAgreement)已于2008年3月正式实施。KarenMayor,RichardS.J.Tol(2008)调查从美国到欧洲的旅游人数变化以及相应的二氧化碳排量变化,发现从美国到欧洲的航空乘客人数会随着机票价格的大幅下降而出现大于1%~14%的增加,但这种增加并不会引起碳排放总量的增加,因为到除欧洲外的其他目的地的人数会相应大幅下降。[9]StefanGssling,JohnBroderick,PaulUp-ham,Jean-PaulCeron,GhislainDubois(2007)探讨了相关组织提出的用于补偿温室气体排放的碳补偿/碳抵消策略,认为这些策略在计算碳排放量、补偿措施、价格水平、公司结构以及评估过程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并进而研究了这些碳补偿策略的有效性和可信性。

二、国内低碳旅游理论研究

国内的相关研究大部分聚焦于概念解析、实现路径、低碳城市/低碳景区建设等定性研究层面。受国外研究影响,近年来,有关碳排量的定量研究也与日俱增。

1.低碳旅游概念解析。低碳旅游缘起于后工业时代,尚属于一个全新的概念。刘啸(2009)认为低碳旅游是借用低碳经济的理念,在旅游过程中通过食住行游购娱的每一个环节来体现节约能源、降低污染的理念,以行动来诠释和谐社会、节约社会和文明社会的建设目标。[11]该概念认为旅游六要素应相辅相成,共同致力于节能减排,以实现低能耗、低污染的绿色旅游。可见,低碳旅游与生态旅游在旅游目的地、旅游规模、旅游内涵上是完全不一样的,[12]发展低碳旅游可以明确努力方向、弥补生态旅游在旅游对象、旅游者、旅游过程上模糊不清的不足。[13]在谈到具体的节能减排上,蔡萌、汪宇明(2010)给出了更为清晰的定义:低碳旅游是指在旅游发展过程中,通过运用低碳技术、推行碳汇机制和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以获得更高的旅游体验质量和更大的旅游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一种可持续旅游发展新方式。[14]因此,低碳旅游是在保证旅游者旅游质量不降低甚至提高的前提下,实现旅游经济增长与旅游业碳排放脱钩这一目标的新型旅游方式和管理理念。[15]为什么低碳旅游能使旅游质量不降反增?周永博、沙润(2010)认为低碳旅游是人类面对气候变化寻求旅游活动方式和旅游产业形式创新的结果,将催生出以低碳体验为基本吸引物的全新旅游方式。[16]

综上所述,笔者将低碳旅游定义为涉及旅游者、旅游目的地、旅游主管部门等多个主体,通过宣传教育、技术改进、机制设立等方式,实现旅游行为改变、旅游吸引物创新、管理方式转变,最终达到旅游经济增长与旅游业碳排放脱钩以及低能耗、低污染条件下的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

2.低碳旅游的实现路径。在考虑低碳旅游概念的基础上,一个更为现实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即如何发展低碳旅游,实现旅游业的低碳化。石培华、吴普(2010)[1]给出了旅游业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的基本思路:第一,狠抓重点环节,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第二,规划先行,从源头趋利避害。而在具体的措施方面,王辉、宋丽、郭玲玲(2010)提出旅游活动的细节约束、开展碳补偿活动以及加强低碳基础设施建设是目前我国旅游业实现低碳化的有效措施。[17]蔡萌、汪宇明(2010)则在前者的基础上增加了营造低碳吸引物(设计低碳旅游产品)、培育碳汇旅游体验环境两项措施,认为这几项是旅游业响应低碳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行动,为生态文明新时代背景下的可持续旅游发展方式提供了新的发展指向。[14]当然,为了合理控制、分担或转移低碳旅游体验的内部成本,低碳旅游产品设计、低碳旅游制度安排、低碳旅游观念培养三者必须紧密结合起来。[16]此外,廖忠明、王国权、卢志红、刘良源(2010)提出了“最佳低碳旅游运营模式”,即:因地制宜发展低碳旅游业;做好内合外联,产业共兴,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之路;积极发挥旅游业的带动功能;政府制定实施低碳化激励政策。[12]

3.低碳旅游城市及旅游景区的建设。除了以上从宏观方面提出的低碳旅游实现路径外,相关学者还就某个具体城市及景区给出了完整的低碳旅游建设方案。

在低碳景区建设方面,刘啸(2010)在其《低碳旅游———北京郊区旅游未来发展的新模式》一文中勾勒出低碳旅游区建设的理想方案,该方案在选址、用地规模、规划布局、建筑规模、材料选择方面均给出了合理的建议,并提出在交通和行走、建筑、饮水、食用物品、取暖和煮食、娱乐旅游、垃圾处理等七个方面的低碳化方案。[13]王辉、宋丽、郭玲玲(2010)则以大连为例,在对岛屿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大连海岛低碳旅游的发展提出一系列建议,包括采取碳补偿活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17]

在低碳城市建设方面,黄文胜(2009)依据台湾坪林低碳旅游景区建设的成功经验,提出创建低碳旅游景区,推广低碳旅游理念,实践低碳旅游行为,为创建低碳城市打好基础。[18]俞棋文(2010)则研究了具有上海特色的低碳旅游开发模式。[19]而蔡萌、汪宇明(2010)指出低碳旅游城市应基于“减排、微排、中和”的技术经济原理,在充分揭示和认知城市“碳源、碳汇、碳流”机理和现状的前提条件下,按照“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与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三低三高”要求,全面改造和提升旅游城市的旅游业能级和质量水平,促进城市成为生态宜居、产品供给低碳化与体验环境畅爽。[14]

4.碳排放量研究。受国外研究影响,近几年,国内也逐渐兴起碳排量的研究。

侯文亮(2010)列举了包括UNWTO测算法、CDM基准线法、Kaya公式等国外有关碳排放量的计算模型,并比较了各测量模型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15]罗芬、钟永德、王怀採(2010)认为旅游是旅游经营部门从旅游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再回到旅游客源地的过程中为旅游者提供的一种服务性产品,所以同样也适用于用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理论或投入—产出理论对国内旅游碳足迹进行研究。[20]

三、国内外低碳旅游研究比较

2009年12月国家正式《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倡导低碳旅游方式”。在此契机下,国内低碳旅游理论研究呈大幅度上升趋势。国内相关研究兴起时间比国外晚了约十年,这与本国旅游业的发展起步较晚、观念体制等方面的特殊性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断然比较国内与国外理论研究孰好孰坏也许有失公允。笔者在此仅总结国内外低碳旅游理论研究异同点,以求同存异,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

1.国外偏重定量研究,国内聚焦定性分析。这种状况是旅游类研究的普遍特点。国外大部分有关低碳旅游的理论研究基本都采用建立模型—提出假设—数据验证—得出结论这一研究范式,即使单纯研究某一节能减排策略,也大都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相比之下,国内研究仍集中在概念解析、对策措施、开发模式等定性研究层面,这正反映了我国低碳旅游理论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这一特点。

2.国外偏好碳排量计算,国内注重模型比对。通过碳排量的准确计算,可以更有效地推动相关行业和个人实行节能减排活动。[2-7]研究发现,国外学者注重碳排量模型构建及计算,而国内学者还停留在对国外模型的比较分析,缺少对国内旅游相关行业及旅游者个人碳足迹测量。原因之一是发达国家或旅游业发达国家已建立旅游卫星账户,能为研究者提供大量丰富而详实的研究数据,而国内尚未建立旅游卫星账户,因此要在现有统计数据中剥离出旅游业的能源消耗量十分困难。当然,国内学者也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或直接向各旅游相关单位索要统计数据,但这无疑大大增加了旅游研究难度。

3.国外以新西兰、澳大利亚为研究实例,国内以台湾地区为研究实例。在案例研究上,多数国外学者以新西兰、澳大利亚为例,国内则以台湾地区为例。尽管研究案例有偏差,却反应了一个共性,即研究对象大都为海岛型地区。笔者认为原因有二:第一,海岛型地区因其旅游资源丰富独特,往往成为旅游较发达地区,因此,研究该类地区的低碳旅游更具典型性;第二,往来此类地区的交通相对简单(一般为飞机或游艇),休闲类旅游活动较多,更易于测算碳排量。

四、国内低碳旅游研究展望

通过国内外低碳旅游研究对比,笔者认为国内后续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旅游业碳排量研究。这是低碳旅游的基础性工作。缺乏对旅游部门碳排量的清晰计量,如同无的放矢,后续工作就会有偏差,甚至是徒劳。旅游碳排量的计算内容可以包括旅游业总碳排量、旅游业各部门碳排量、旅游者个人碳足迹、旅游业各部门碳成本比较等。基于我国旅游统计的现实国情,旅游碳排量计算需要耗费更多的精力,但这具有现实意义,是值得的。

低碳旅游的措施篇12

一、什么是低碳旅游

(一) 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

(二)低碳旅游

低碳旅游,就是借用低碳经济的理念,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它不仅对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提出了新要求,而且对旅游者和旅游全过程提出了明确要求。它要求通过食、住、行、游、购、娱的每一个环节来体现节约能源、降低污染,以行动来诠释和谐社会、节约社会和文明社会的建设。低碳旅游,就是在旅游活动中计算二氧化碳,尽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旅游,并用自己的行动弥补行动所释放的“碳”,是一种量化的,可以计算出碳排放量的旅游,亦是一种理念,更重要的是一种措施。它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因此它是一种全新的旅游观念。

二、大理洱海低碳旅游开发的重要性

(一)发展洱海低碳旅游可以促进大理旅游业的发展

目前洱海旅游区的主要突出问题是资源的利用率低,不够深入,经济效益低,同时,旅游业的发展导致污染越来越严重,生态方面的污染尤其的突出,越来越多的人造景观出现,虽然大理洱海旅游区的人造景观景观较少。但是还是呈现出了增加的趋势。同时洱海旅游区周边是居民生活区,生产和生活垃圾也造成了一部分的污染,旅游者的素质不高也给洱海生态污染造成了一定影响,同时产生很多的碳,加大了温室效应。根据以上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的对政府、居民、企业造成了一定影响,我们可以通过这三个方面采取措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通过控制这个低碳旅游的核心来促进洱海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大理州旅游业的长久发展。

(二)发展洱海低碳旅游是我国低碳旅游的重要方面

由于旅游业有较强的关联性,他几乎可以带动所有的重要行业,涉及到人们的吃、住、行、游、购等方面。同时,低碳经济的发展也是依靠着几乎所有的产业,因此任何一个产业的低碳发展都会对其它产业造成影响和带动,这足以说明发展洱海低碳旅游对我国低碳旅游的影响力。同时还可以带动其它相关产业的低碳发展,如饭店以及购物方面,通过限制一次性消费等方法来发展低碳理念进而发展低碳旅游。

三、大理洱海低碳旅游的措施分析

(一)政府支持

1、统一大理洱海低碳旅游的标准

大理政府部门可以对大理低碳旅游做出统一标准,要求旅游链中的每一个因素。从旅游公司、旅游景区、旅游交通以及饭店等方面全面监督,加强他们之间评比比较,形成一个相互低碳竞争的局面。同时按照全球对碳的承担方法来管理一些“三高”的旅游企业,按照有定量的,有责任的征收碳税等税款,通过这些方面促进洱海旅游区首先进入这个新的战略发展机遇中。

2、优惠政策促进低碳企业发展

企业是发展低碳经济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从这个大方面入手可以有效地推进低碳发展的进程,通过政策鼓励,主要运用在低碳旅游开发项目、旅游性酒店、交通、旅行社等主体。政府可以通过低税率鼓励企业不断进入低碳旅游模式中,给这些企业更多的机会和优惠调动其积极性。另一方面,推进酒店、交通利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进行低碳改革,循序渐进的改变以前的商品服务方式,进行一场可持续的低碳发展改革,通过自身的运转,从根本上解决低碳旅游的发展。

3、媒体企业要加宣传力度

政府在低碳旅游发展中是重要的引导作用,但是媒体企业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政府和企业共同的宣传低碳旅游能起到更好的效果,不同的主体所侧重的目标受众不同,鼓励低碳旅游以及低碳旅游的开发,倡导公众以低碳旅游、低碳消费为骄傲,传达一种正确的低碳观。因为企业旅游低碳生产产品设计和产品本身有可能不能引起消费者的消费,所以,成本的投入与项目开发都需要政府的支持,同时,低碳旅游的宣传工作就非常的重要。

(二)旅游提供者

1、旅游企业

旅行社是旅游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其在低碳旅游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是不可忽视的。一方面,旅行社要积极开发设计洱海低碳旅游产品,提倡比如生态旅游、低碳旅游等新兴旅游形式;另一方面,设计不同路线的低碳旅游路线,可以有短程的徒步旅行路线、长途的自行车环洱海旅行路线、以及江尾自行车旅游路线等,让旅游者走向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同时也有不同的旅游体验。通过这样的方式,从而维护洱海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洱海旅游景区

要打造洱海低碳旅游,减少碳排放量是一个重要的指标,首先要从规划开发建设时就着眼于低碳,建立一个低碳评价制度,科学的设置游览项目与设施,从低碳出发,通过生态厕所,循环污水处理装置,生态垃圾桶等方式,改善低碳旅游环境卫生设施。其次大理的太阳资源和风能资源都很丰富,可以通过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更新能源技术,建设新型的低碳旅游能源供应系统。最后将多类型的旅游项目建在这个低碳体系中,旅游者的日常餐饮是碳量排放的重要部分,因此城市要能够从低碳旅游这观念出发,建设低碳餐饮,从用具、原料等各个环节实行低碳安排。其一用耗能比较低的烹饪设施。尽量多的使用节能减排的灶具,耗能比较低的锅具,感应的水龙头等等。其二使用可循环利用的餐具和可循环利用的餐具比较,易拉罐和塑料制品等碳排量就比较高。因此就可以用容易分解的物质来取代那些不容易分解的物资,可以降低碳的排放量;其三饮食所需要的材料实行低碳采购。其四用低碳的烹饪方式进行烹饪。

3、洱海旅游景区的酒店

发展洱海低碳旅游,我们景区的酒店需要从全方面来做。第一,在酒店的制度管理方面就坚持低碳管理,坚持国家提倡的“绿色饭店”的经营模式,只有管理做好了,才能更好的发展。第二,酒店需要从目前的酒店基本情况出发,舍弃一些碳排放量大的设施及制度,引进低碳、新能源的新设施。第三,取缔无偿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如,一次性洗漱用具,一次性拖鞋等,节水节电措施要做好,尽可能的降低水电用量。全面的积极响应政府的一些低碳政策,把低碳旅游做到最前。(作者单位:大理大学政法与经管学院)

参考文献:

[1] 乌兰托娅.内蒙古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及挑战分析.中国证券期货.2012.

低碳旅游的措施篇13

海岛地区发展旅游有着潜在的优势,一方面海岛是复杂地质、构造运动的见证,具有丰富的地质旅游资源;另一方面由于海岛所处海洋包围之中,与大陆生态系统相比,海岛生态环境更具有多层次性,为多样性生态类型提供了生态空间,呈现出不同的生物生态种群,具有丰富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特有的海洋与渔业文化,丰富的海洋生态资源与地质资源,使海岛旅游逐渐成为旅游的热点之一。然而海岛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即: 海洋与大陆相分割这种隔离必然限制了海岛与大陆之间的能量和物质的循环,造成海岛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海岛生态系统一旦遭到破坏很难恢复。我国近几十年来掀起了海岛旅游开发的热潮,先后有海南岛、厦门鼓浪屿、浙江普陀岛、山东长岛等海岛得到大力开发。与此同时,许多沿海一些小型岛屿也在积极进行海岛旅游的开发,由于受直接经济利益的驱动,一些地区的海岛往往在缺乏相应的旅游开发论证和开发规划的前提下,粗放式进行海岛旅游的开发,这种盲目的旅游开发所产生的直接后果往往是对海岛旅游资源的过度性甚至是掠夺性开发,必然会对海岛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如何通过低碳的旅游发展方式最大限度的降低旅游对海岛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海岛旅游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良性可持续循环,成为发展海岛旅游业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1 低碳旅游的概念分析。

自 18 世纪以来,以碳氢化合物的发现和使用的工业文明给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进步,以煤炭和石油为代表的化石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改变了人类经济发展方式和水平,成为衡量人类物质社会和财富的重要的标准。但是另一方面,以碳氢化合物为代表的化石能源的大规模使用,造成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正线性增长,并正在影响地球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性。而随着人类意识的不断进步,人类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性,低碳概念就是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倡减少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温室气体排放的背景下提出的[1]。低碳经济,作为人类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正日益影响和诱导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1. 1 低碳旅游概念分析。

低碳旅游是从低碳经济这一理念衍生出来的,“低碳旅游”概念的正式提出,最早是在 2009 年 5 月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中。在我国最早以低碳旅游为题的文章,是 2009 年 5 月刘啸在《中国集体经济》上发表的《论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一文,刘啸认为低碳旅游,就是借用低碳经济的理念,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它不仅对旅游资源规划开发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对旅游者和旅游全过程提出了明确要求。它要求通过食、住、行、游、购、娱的每一个环节来体现节约能源、降低污染,以行动来诠释和谐社会、节约社会和文明社会的建设[2]。之后,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学者对低碳旅游概念特征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黄文胜在《论低碳旅游与低碳旅游景区的创建》一文中,认为,低碳旅游,是指以减少 CO2排放的方式,保护旅游地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包括保护植物、野生动物和其他资源; 尊重当地的文化资源和生活方式; 为当地的人文社区和自然环境做出积极贡献的旅游方式。低碳旅游是一种理念,更重要的是一种措施[3]。蔡萌与汪宇明认为,低碳旅游是指在旅游发展过程中,通过运用低碳技术、推行碳汇机制和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以获得更高的旅游体验质量和更大的旅游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一种可持续旅游发展新方式。低碳旅游发展的核心理念是以更少的旅游发展碳排放量来获得更大的旅游经济、社会、环境效益[4]。低碳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观念与发展、消费模式,它实质上一种降低“碳”的旅游,它要求旅游过程中,在不降低游客体验质量的前提下,进行节能和减少 CO2的排放,并用自己的行动弥补行动所释放的“碳”,即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它涉及到旅游的各个方面,包括旅游生产过程与旅游消费过程。

低碳旅游从经济的范畴进行解析,它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必然出现的对经济、对旅游的发展方式的一种反思; 从全球发展形势来看,低碳旅游是旅游业为应对全球气候与能源危机所做出的一种新型的发展方式; 从旅游角度来看,低碳旅游是一种全新的旅游理念与旅游发展方式。

从低碳旅游的实践来看,低碳旅游应包含两个方面内容: 一是旅游生产的低碳化,是指旅游企业在旅游生产过程中,利用新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广泛的运用各种节能减排技术,营造各种低碳的旅游吸引物和旅游设施,培育低碳的旅游体验环境,达到碳排放量最小化乃至零排放; 二是旅游消费方式的低碳化,是指在旅游过程中,倡导低碳化的旅游方式,在旅游过程中尽量减少碳足迹和 CO2的排放,并用实际行动来弥补旅游过程中所排放的碳。

1. 2 低碳旅游的实践。

低碳旅游作为低碳经济在旅游方面上的延伸,在节能减排,减少旅游过程中碳的排放量,保护景区生态环境方面起重要的作用,旅游业向低碳旅游发展方式的转型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在当前旅游发展进程中,低碳旅游不再仅仅是一种出游理念,一种新型旅游发展方式,在实践等各方面也初露端倪。如四川九寨沟旅游景区就禁止机动车进入,改以电瓶车进入,以减少 CO2的排放。2008 年,携程网推出旅途“碳补偿”计划,游客在携程网预订机票时,携程将根据其飞行里程,提醒旅游该次航空飞行所产生的 CO2排放量,以及减少这个 CO2需要种植的树木数量,并提供相应的“碳补偿”选项。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2010 世博会,大量低碳科学技术的运用和低碳理念的宣传,使 7 300 万参观者切身感受低碳发展和低碳旅游的巨大效应和魅力。2010 年,在北京召开的首届中国低碳旅游建设峰会上,三亚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黑龙江大兴安岭等32 家旅游单位被授予“中国低碳旅游景区称号”。2011 年,在由中华环保联合会、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景区分化联合举办的“全国低碳旅游试验区工作会议暨授牌仪式”上,为表彰在低碳旅游方面成绩突出的旅游景区和地区,安徽黄山景区、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山东泰山旅游景区等 50 家旅游景区入选首批“全国旅游低碳试验区”。在台湾,第一个低碳旅游观光景区—坪林地区,结合台北县旅游低碳城市的愿景与坪林地区低度开发的环境优势,坪林推出了台湾第一个以“低碳”为情境的“坪林之旅”,并邀请马英九在台湾台北县坪林景区骑自行车体验低碳旅游,并应邀其担任坪林景区低碳旅游的代言人[3]等。

2 海岛发展低碳旅游的必要性分析。

旅游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相互的交换过程,一个地区旅游的发展对环境的影响有着复杂的结构。

一方面环境为旅游的发展提供自然和人文资源,是一个地区开展旅游活动的基础; 另一方面,旅游活动为环境带来各种副产品,各种旅游废弃物又对环境带来一系列的消极影响,有些对环境造成的破坏甚至是不可恢复的。Robert W. Wyllie 在 Tourism and Society 写到,维持一种高质量的自然环境是旅游开发的首要原则,因为做不到这一点,旅游目的地的魅力就会丧失; 而旅游却日益明显的造成环境质量的下降,要在旅游和环境之间做出取舍的话,将是一种两难的选择[5]。

伴随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海岛旅游日渐成为旅游开发的热点,海岛以其独特的自然资源、特有的海洋文化和丰富的海洋生态资源等特性吸引了大量游客。由于海岛是一个相对比较独立的地理系统,通过广阔的海洋与大陆相隔,与陆地的交通受限,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经济结构单一,长期以来以渔业为主,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东部的西部”,而逐渐枯竭的渔业资源使得海岛渔民转产的压力进一步增加,海岛民生的问题亟需得到关注与解决。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与能源危机,在威胁人类生存环境的前提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低碳的生产与消费方式,低碳经济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海岛地区在践行低碳经济,发展低碳旅游方面尤其独特的优势,应充分利用其海洋、森林、湿地等自然碳汇体的优势,发展低碳旅游,吸引旅游者。海岛低碳旅游的开发不仅为海岛居民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为海岛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希望,而且成为协调海岛地区经济、社会与环境发展的重要方式。

旅游不仅仅是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经济要素,也是影响环境的一个重要的因素[6]。与内陆及沿海区域相比,海岛地域空间相对狭小、生态脆弱,资源和空间有限,环境承载力差,生态系统在干扰下极易退化且不易恢复[7]。在海岛旅游开发过程中,基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大部分海岛在缺乏科学论证的前提下,盲目进行旅游设施的建设或者改建工作,如不考虑海岛承受能力、游客规模的前提下盲目的进行海岛环岛道路的建设,扩大海岛饭店、渔家乐等旅游设施的规模,滥砍、滥伐、乱捕,围海造陆等自发的或者有意的行为都对海岛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加之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由于缺乏一定的监督和道德约束,在旅游中总是表现出责任约束松弛和占有意识外显的行为特征[8],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某些不道德的行为能对海岛地区生态环境形成一定的压力,如乱扔垃圾,乱写乱刻等破坏海岛旅游资源的行为,这对海岛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如表 1) ,而有些破坏甚至是不可恢复的。海岛地区选择低碳的旅游生产与消费方式,不仅可以保护发展低碳旅游所依赖的自然与人文环境,而且还是解决海岛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这对矛盾的重要举措。

3 海岛地区低碳旅游实现路径。

低碳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发展模式,不仅仅是一种概念性的理念,而应该是一种在实践中具有指导意义的新型旅游发展方式。海岛低碳旅游开发不同于内陆地区,海岛低碳旅游的开发应有自己的特色。相比较于内陆地区,海岛面积比较狭小且比较封闭,与大陆的相隔离限制了海岛与内陆物质和能量之间的交换,造成海岛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海岛自然生态环境一旦破坏后,将难以恢复,海岛地区旅游的开发必须持一种慎重的态度,海岛地区低碳旅游的实现应该基于当地政府、旅游企业、旅游目的地和旅游者等各利益主体的协同。海岛地区低碳旅游的实现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采取各种措施直接降低或者吸收海岛地区空气中排放的 CO2;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旅游生产方式的低碳化和旅游消费方式的低碳化减少海岛地区 CO2的排放,推动海岛地区旅游发展模式转变,实现海岛地区旅游产业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

3. 1 政府部门。

低碳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发展方式,海岛低碳旅游的开发要求海岛地区须营造低碳的旅游吸引物、低碳旅游设施和低碳的旅游体验环境,引导海岛旅游者低碳的旅游消费方式,而这些对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海岛地区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海岛地区低碳旅游的发展初步阶段必须要求相关政府部门的引导、政策上甚至是专项资金的支持。

作为海岛地区旅游发展政策的制造者、开发方向上引导者,要使海岛低碳旅游真正落实到实处,政府部门必须及时出台相关的政策、政府法律法规及相关的行业标准约束、规范、引导、激励、调整海岛地区低碳旅游的发展。( 1) 建立海岛地区旅游企业发展低碳效果考核机制,实施一定的奖惩措施; ( 2) 在现有的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发达地区比较成熟的相关的认证标准,开发适宜我国海岛低碳旅游切实可行的开发认证体系,严格按照低碳的标准规定行业标准,对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企业提供现实可行的指导和规范; ( 3)选择一个或几个具有代表意义的海岛地区开展低碳旅游试点工作,提供政策、资金上的重点支持,并将其成熟发展经验推向其他海岛地区; ( 4) 提供专项科研资金支持海岛地区低碳旅游发展的科研工作,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低碳旅游管理机制与发展模式,为海岛地区低碳旅游发展提供新技术和新的发展模式; ( 5) 完善高素质人才培训机制,旅游市场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旅游人才对旅游业的发展起着特殊和重要的作用[9],政府可与高等院校进行合作,并积极引进关于旅游、低碳等发展方面的人才,提供专项资金,对当地社区与旅游企业进行海岛低碳旅游方面知识的培训。

3. 2 旅游目的地。

3. 2. 1 营造低碳的旅游体验环境。

旅游体验环境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优良的旅游体验环境对于提升旅游产品的质量,提升旅游者审美、愉悦体验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旅游在本质上是一种主要以获得心理快感为目的的审美过程和自娱过程,旅游者旅游的过程就是追求旅游审美与愉悦的过程。一个好的旅游体验环境能够给旅游者带来更好的审美与愉悦体验。海岛地区在发展低碳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应该充分的利用海洋、森林和湿地等“高自然碳汇体”的优势,吸收和中和大气的 CO2的含量,营造海岛地区低碳的自然旅游体验环境。海岛地区碳的排放量主要集中于当地的旅游企业、旅游社区居民和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碳的排放,在海岛低碳旅游开发与改造过程中,在保护海岛环境的基础上,协调各方面利益主体的关系,打造低碳的人文旅游体验环境。

据此,我们可以理解为营造低碳的旅游体验环境就是充分利用海岛各种自然碳汇机制,如海洋、森林、绿地、湿地等,同时利用各种节能减排技术,采取各种措施减少或者中和碳的排放量,最大程度的降低旅游过程中碳排放强度,达到营造低碳的旅游体验环境的目的。

3. 2. 2 构建低碳的旅游吸引物。

低碳的旅游吸引物是指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是能够对游客产生吸引力的各种低碳的事物和因素,这些低碳的事物和因素可以是各种自然低碳景观,也可以是人工建立的低碳设施景观,还可以是多样化的综合的低碳旅游产品。海岛地区在构建低碳的旅游吸引物时,要充分的挖掘和利用海洋、森林、湿地、湖泊等高自然碳汇资源的旅游价值,可以建设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国家自然保护区或者生态旅游区吸引游客前来游览。在充分挖掘自然低碳旅游景观的同时,在不破坏海岛生态系统的前提下,经过严格技术论证,海岛地区可以建设各类人工低碳旅游吸引物,如低碳的建筑设施、低碳的旅游社区与低碳的旅游港区等。在整合自然与人文低碳旅游吸引物的基础上,海岛地区充分利用其地理位置优势,开发各种低碳旅游活动,如海上冲浪、海钓、潜水等各种体育活动和以疗养为主的康体类旅游活动产品,吸引游客。

3. 2. 3 构建低碳的旅游设施。

低碳旅游设施是指利用各种低碳的材料和低碳技术建造的用于提供旅游接待服务的基础和专用设施。

低碳旅游设施的建造主要应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运用低碳技术和低碳材料的运用; 二是,在使用过程中低碳的排放。低碳的旅游设施主要体现在低碳的旅游交通设施、旅游住宿设施、旅游服务设施、海岛环境卫生服务设施与低碳能源供应设施中。海岛地区构建低碳的旅游设施可从几方面考虑: ( 1) 使用电瓶车或者新能源车等交通工具替换传统的以碳氢化合物为主要能源的车辆,构建低碳的交通道路设施; ( 2) 海岛地区应该严格规范各类宾馆的建设,或者建设时应经过严格的低碳技术论证,海岛旅游住宿设施应该以传统的渔家小院为主; ( 3) 渔家乐或者其他的食宿设施在不降低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并注意废弃物品的回收工作; ( 4) 海岛地区应利用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低碳排放的能源供应系统替代老式的以煤炭或者薪柴为主的能源供应系统; ( 5) 发展低碳的旅游环境卫生设施和垃圾处理设施,海岛各种生活或者生产垃圾可以选择岛内简单回收处理,或者直接运往大陆进行生态低碳处理,应建立循环污水处理装置,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建设生态厕所,使用生态的垃圾桶。

3. 3 旅游者。

低碳旅游不仅仅应是一种理念,一个口号,更应该是旅游者身体力行的实践,在出游过程中践行低碳的旅游消费方式 。所谓低碳的旅游消费方式可以理解为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减少或者补偿个人旅游碳足迹。在旅游过程中,不同形式的旅游方式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和个人碳足迹具有明显的差异。以旅游交通为例,在跨国旅游活动中,以距离衡量,航空旅游虽然只占 17% 的旅游行程,却占了 54% ~75% 的旅游碳排放量; 而相反,公共汽车交通和铁路虽然占到了所有旅游运输量的 16% ,但却只占了 1% 的碳排放总量。在瑞典,1 000 km 的旅游距离,如果选择使用风和水能源的铁路交通,旅游者的人均碳排放量为 10 g,如果选择航空交通,碳排放量为 150 kg。

伴随全球能源危机与气候变暖压力,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在全球兴起,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觉醒,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外出旅游践行低碳的旅游消费方式。在海岛旅游开发中,环境的保护与旅游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成为一对很难调和的矛盾,在开发与保护的对立中,应该倡导低碳的旅游消费方式。主要包括:( 1) 在同样条件下应优先选择低碳的旅游景区,学习低碳旅游方式和减少碳足迹的方法,并在旅游过程中参与旅游碳中和; ( 2) 选择低碳的旅游交通方式,旅游者在选择旅游交通工具时,应尽量选择铁路、长途汽车、自行车或者徒步的方式取代高碳排放量的航空与自驾游的交通方式; 在旅游景区,交通方式应优先选择徒步、租赁自行车或者乘坐景区提供的电瓶车; ( 3) 由于海岛所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与内陆相比,海岛一般具有多层次的生态环境,呈现多层次的生态种群,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保护海岛脆弱的生态环境,并抵制各种以野生动植物制成的纪念品; ( 4) 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应优先选择带有旅游标签的旅游酒店,优先考虑各种绿色食品、生态食品,以当地的食品为主,节制欲望,力行节约,尽可能的不浪费能源,尽量减少制造太多的垃圾; ( 5) 在进行旅游活动的选择时,旅游者应优先考虑体育、运动、康体类等低碳的体育活动。

4 结 语。

全球气候变暖与能源危机,低碳经济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不可避免的趋势,旅游业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向低碳的旅游发展方式的转型成为未来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低碳旅游发展方式势必成为旅游业竞争的重要战略高地,谁能率先成功的进行发展方式的转型,坐拥低碳旅游发展方式的话语权,谁就能在未来全球化旅游竞争中占有有利的地位。海岛旅游作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利用其天然碳汇体的发展优势,倡导低碳的旅游开发与发展模式,降低旅游发展过程中碳的排放量,保护好海岛生态环境。低碳开发和发展模式应成为解决海岛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这对矛盾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海岛地区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