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实用13篇

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
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篇1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明确指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是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的主题。民营企业是非公有制经济的主体,服务民营企业发展是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的主线[1]。新时代下民营经济领域统战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统战工作对象参差不齐,影响程度提高;统战工作内容日益复杂,解决难度增加;统战工作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关切度更强等,这些复杂交织的新情况、新要求都对统战工作的观念、内容、方式、定位等提出了新的挑战。

1.1新生代民营企业家对统战工作政治认同度不高

民营企业家对统战工作的认识比较模糊片面,特别是新生代民营企业家大多有着海外的留学背景和从业生涯,有着与父辈截然不同的成长经历,使其对党和国家的感情比较淡薄,政治认同上容易产生摇摆。有问卷调查显示,在对统战工作的认知度方面,这些新社会阶层对统战工作比较了解或非常了解的仅占28.88%,不到总数的1/3。同时,不同类型的新社会阶层对统战工作的认知也存在差异[2]。

1.2营商环境不优,政企沟通渠道还不够顺畅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发展,我国已经逐步建立起一套政府与民营企业沟通的制度,促进了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但一些民营企业获取相关政务信息的渠道还不够畅通,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涉企政策;一些民营企业在面对政府部门投放的大量政策信息时,往往产生“选择困难综合征”,不知道该享受哪些优惠政策,又得不到相关部门的及时引导,造成惠企政策精准投放和落实难;一些企业扶持政策没有真正了解企业的需要,不能结合实际,往往流于形式,落实不到位。

1.3政府行政思维与民营经济的企业思维难契合

政府传统的“行政思维”与民营经济的“企业思维”分属于不同的话语体系,这种思维形式和工作方式上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政企之间的高效交流。在与民营企业家座谈调研中,发现大家普遍反映的一个问题是政府工作效率还不够高。部分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遵循传统被动服务的思想观念,工作方式向上被动接受,向下等待回应,缺少主动发现收集问题,运用科学思想方法积极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3]。

2统战工作破解民营经济发展困境的探索与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从无到有、逐步发展,成为解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领域、丰富市场业态的重要主体、财税收入的重要来源,为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推进城镇化发展、助力脱贫攻坚等发挥了重要作用[4]。与此同时,望城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21年6月,共有民营企业20770家,个体工商户45612户,民营经济在望城的税收占比和GDP占比均达到90%以上,成为推动全区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为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1健全机制,推动政府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

2018年以来,为努力营造法治、透明、公平、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望城统战部门、工商联先后制定了亲清政商“茶谈面对面”谈心谈话机制、检企联防联建风险防控机制、青年企业家成长成才培养机制、“部门问答直线通”热点解读机制、商协会互通互享以商促商机制和产业走势主题培训研判机制六大工作机制,以畅通政企沟通、优化营商环境、精准服务企业。“六个一”为主的营商机制,破解了政商关系片面强调“清”而忽视“亲”的难题,畅通了沟通渠道,从体制机制上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构建了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在望城,政商关系“清”的前提已经具备,“亲”的趋势正在形成。

2.2搭建平台,形成民营经济集聚化效应

一是政企沟通平台。在长沙市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年中,望城区以“省心、省时、省钱”为核心内容,系统推出了建设“极省”营商环境的五大专项行动26条举措的“望城方案”,并率全省之先,创造性地组建了望城区商事服务中心(简称“望城BSC”)。“望城BSC”本着为企业服务的宗旨,推出“党政服务模块”“部门服务模块”“企业服务模块”等十大服务模块,深化政府、园区、企业之间的对话、交流,政企交流真正实现了高层次、高频次、全方位和全覆盖。二是法律服务平台。针对非公企业内部管理薄弱、风险意识不强、法律意识淡薄、抗风险能力不足的缺陷,推出“联合课堂”项目,开展风险防控法律专题培训;组织企业家到法院现场观摩公开庭审,接受“以案释法”现场法治教育;构建法律联动机制,与知名律所签订战略协议,针对商事主体的服务需求提供一对一法律咨询和培训。三是“四零”采购平台。以“零障碍、零仓储、零物流、零损耗”为特点的“四零”采购,为解决阻碍产业链、供应链运行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提供了新平台和载体。通过供应链协同,原来的“企业邻居”成了现在的“生产车间”,平台采取“线上”+“线下”的模式运作,得到了广大民营企业和各类市场主体的高度认同。疫情期间,在供应链不畅通的情况下,“四零”采购平台促成310家企业达成采购合作金额30亿元以上,获评“六保”全国创新案例。

2.3创优环境,助推民营经济极省式发展

望城统战工作以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致力于打造“省心、省时、省钱”的极省营商环境[5]。一是加大营商环境制度保障,为企业“省心”。形成了“1+5+N”的营商环境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出台了《长沙市望城区优化营商环境指标长工作机制》和《长沙市望城区“极省营商深化年”行动方案》,为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持续发力。二是“放管服”改革取得实效,为企业“省时”。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梳理出诸多改革事项,民生事项“就近办”、项目审批“集中办”、商事主体“帮代办”取得实质性进展。三是及时推送降税减费政策,为企业“省钱”。针对政企沟通不畅不优的问题,推出“望易达”App,通过App,分政策池、政策包、政策红利三个层次,逐级精准,直达企业。2021年,BSC向区内企业发放了“望十条”政策的网络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有83.3%的受调查企业表示享受到“望十条”的相关补贴政策。企业知晓本条政策的渠道主要集中在政府部门和望易达APP,占所有渠道的70%以上(见图1)。2020年1月至6月,累计新增减税降费2.56亿元,累计减免社保费2.051亿元,惠及3440户企业单位。2.4培养人才,激发民营经济内生性动力未来几年,将有80%的非公企业进入交接班阶段,95%的企业家在交接班问题上选择代际传承,民营企业代际传承的高潮正在到来。调查数据表明,望城第一代非公企业家平均年龄已接近60岁,将逐渐退出“一线”阵地,迫切需要企业的代际传承。为使“创一代”和“创二代”企业家顺利交接班,实现企业的平稳过渡,望城全面实施青年企业家成长成才“猎梦计划”,旨在培养接班人,激发民营经济的内生性动力。2020年,“猎梦计划”获评全国工商联创新奖,借助“猎梦计划”的实施,望城搭建了一个与青年企业家思想对话的机制和平台,加深了新生代民营企业家对统战工作的政治认同。

3新时代加强民营经济统战作用的对策与建议

3.1紧抓思想政治引领

“思想政治引领”作用的发挥是做好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的前提和关键,光靠嘴做思想政治工作显然是苍白无力的,民营经济统战工作关键是要找到抓手:一是以知名企业家和商协会为抓手。统战工作归根结底是做人的工作,民营经济统战工作要特别注重发挥知名企业家和商协会的示范引领作用,进而发挥统战“思想政治引领”的政治优势。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增强党对民营经济人士的领导力和凝聚力。抓好“两个健康”,坚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引导民营经济人士增强自律,促进形成良好政治生态。二是以弘扬企业家精神为抓手。民营经济统战工作要大力发掘和宣传在产业创新、经营管理、疫情防控、社会贡献等方面表现突出的民营企业先进典型;大力倡导“富而思源、富而思进、富而崇德”的企业家精神;大力营造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良好的舆论环境,促进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总之,统战工作要发挥思想政治引领的政治优势,关键是要找到抓手,以知名企业家为抓手、以商协会为抓手、以优秀年青企业家为抓手、以弘扬企业家精神为抓手等,才能抓住人心,赢得人心,只有情感上的认同,才有政治上的认同。

3.2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良好的营商环境涉及市场、政策、法治、要素等多方面,民营企业所期望的发展也是立体的、全面的、长期的。一是完善相关配套要素。营商环境的优化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笔者在走访和调研中仍有不少企业提到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还没得到彻底解决;企业引人难留人难用人贵的问题仍有困扰;物流保障优化、教育医疗文化等配套建设还需更好应对和满足需求。各级部门和统战工作者还需进一步加强金融支持,深化政银企信息交流与合作平台交流;进一步加强共建共享,狠抓公共服务、科技创新、产业配套等各类平台建设和整合力度;进一步统筹考虑,做好用水、用电、用地、交通、住房、医教等各方面的配套。二是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目前,一些干部把握不准“亲”的尺度怕出错,索性只重“清”而不重“亲”,对民营企业敬而远之。只有从制度上着手、为“亲清”政商关系提供制度支撑,才能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只有做到沟通有深度,服务才有温度,发展才有力度。

3.3牢固树立企业思维

市场经济终究要遵循商道,政府工作人员要积极转变思路,要“以企业视角看企业发展,以企业思维做企业服务”。一是以用户思维做精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树立用户思维就要求在民营经济统战工作中以民营企业为服务对象,想用户之所想,急用户之所急,在理念上形成共识,在实践中进行落实,让服务对象有评价途径、服务效果有评价标尺。针对需求端、做实服务端,就要求统战部门工作人员从内心建立起服务好民营经济的工作动力,切实解决服务民营经济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打造营商“软实力”。特别是疫情当前,要始终与企业风雨同舟、并肩作战,推动融企对接,缓解民企资金难题;主动服务,破解民企用工难题;牵线搭桥,促进民企产销对接,帮助众多民营企业走出疫情困境。二是以经济思维做实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民营经济的统战工作不是一天到晚讲道理,光用嘴做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政治引领、政治认同很多时候要从服务依赖,从情感认同开始。对于民营企业家,非公经济人士,能入他们心,聊得上的,首先是经济。望城BSC就是搭建了一个政府与企业之间经济对话和政治对话的平台,各个地区可以因地制宜地搭建一些政企沟通的良好平台,在一种宽松、轻松、放松的环境里与企业共话难题、共谋突破、共商发展。三是以共享思维做活民营经济统战工作。共享经济和共享思维运用在政府工作中亦能产生巨大的乘数效应和释放丰厚的经济红利。要努力为企业搭建一些政策信息的共享平台,使企业既能在线上实行数据共享、资料共享、供需信息共享,又能在线下实现平台的空间共享、功能共享、产品对接共享。所以说,牢固树立用户思维、经济思维、共享思维、平台思维和技术思维,始终“以企业思维做企业服务”,不但能突破传统行政思维的局限性,促进政企沟通的顺畅和通达,而且是实现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强保障。

参考文献:

[1]王玲,刘军,陈林,等.服务民营企业发展之统战工作路径研究[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2):27-33.

[2]李黎藜.把握新社会阶层特征创新新时期统战工作[J].世纪桥,2011(17):81-83.

[3]张继强,褚月莲,耿楷,等.区域统战工作服务民营经济转型的实践研究[J].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5):42-46.

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篇2

一是各方重视,工作有力。

对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中心任务,各级各部门都高度重视。去年以来,市委先后召开了实体经济翻身战动员大会、民营企业家座谈会等系列会议,市人大专门作出了《关于推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打赢实体经济翻身战的决议》,市政府坚决贯彻市委的决策部署,认真执行市人大的《决议》,制定实施了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20条意见、38条举措等政策措施,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措施有力、成效明显。比如,1—5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明显回升,扭转了三年来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局面,经济总体呈现走出低谷、稳走向上的态势,企业家的发展信心也逐步得到了稳定和恢复。

二是调研深入,询问精准。

今年以来,市人大把这次专题询问作为“重头戏”,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带队,分6个调研组到各地开展了专题调研,对200多家民营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进一步摸实情、找问题、提建议。特别是针对扶持政策精准性不够、政策执行“一刀切”、民营企业综合融资成本较高和融资较难、外来人员子女就学难、审判执行效率不够高等重点突出问题,深入走访有关部门和企业,了解情况、分析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精准选题。提出的问题,不问政府专项工作报告已报告的问题、不问与议题关联性不强的问题、不问解决条件不成熟的问题,可谓抓住了关键,突出了重点,针对性强。同时,又注重人大监督的连续性,对事关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进行持续跟踪关注,比如对市七届人大常委会首次专题询问的“最多跑一次”改革部分内容进行了“回头看”,效果很好。

三是组织有序,务实高效。

为开展好专项监督,市人大专门成立了专项工作小组,制定了《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监督实施方案》。为保证专题询问会圆满完成,市人大财经工委事前反复对各委员、代表拟提问内容进行了筛选;部分询问题目提交给有关部门后,相关单位也进行了认真梳理,做好临场作答准备;各媒体单位精心策划、现场直播,营造浓厚的主题宣传声势。虽然这次专题询问会只有三个小时,但背后大家都下了很多功夫、做了大量工作,凝聚了各方协力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心血和汗水,承载着全市人民奋力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智慧和力量。6月是“考试季”,今天这份“答卷”,大家完成得很出色,值得充分肯定。下面,我就进一步巩固深化本次专题询问会议成果,着力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切实扛起使命担当

民营经济是金华经济的主力军,是我市发展的特色和优势所在。我们开展这次专题询问工作,就是要通过运用专项审议监督和专题询问等方式,进一步凝聚重视民营经济的共识,形成扶持民营经济的合力,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一)要充分认识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去年11月,亲自主持召开民营经济座谈会,强调了“三个没有变”,重申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心剂”。同时,为应对中美贸易摩擦,中央和省委、市委把防风险、稳企业、稳增长作为重中之重,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力度空前。为推动上级部署要求得到有效贯彻落实,省人大要求省、市、县三级人大围绕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联动开展专题询问。

5月28日,省人大召开了专题询问会,为我们做出了示范、提出了要求。上级部署、党委重视、政府主抓、社会关切的事,就是人大履职的指向和重点所在。为此,我们把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七届人大常委会的第二次专题询问,进行专题监督、重点推进,推动全市上下切实增强共促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感、责任感。

(二)要充分认识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艰巨性。

当前,金华正处在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特别是今年,在“两链风险”还未消除、极易反弹的情况下,少数上市企业接连陷入困境,这些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如果稍有不慎,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可以说,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绝非一日之功。因此,市人大常委会在去年作出《关于推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打赢实体经济翻身战的决议》的基础上,今年又围绕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开展专题询问,这既是对政府贯彻落实去年人大决议情况的跟踪监督,也是我们人大对民营经济发展、“最多跑一次”改革等中心工作一如既往的关心关注,就是要持续发力、一督到底,不达目的、不见成效,绝不放松。

(三)要充分认识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紧迫性。

省委车俊书记多次强调,加快发展是当前金华最紧迫的任务。从近几年的主要经济指标看,金华居全省第二方阵末位。从近几年代表的关注热点看,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代表提得最多的建议之一,在市七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代表们提出涉及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就有14件,部分代表专门提出要求市人大常委会作出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决议的议案。我们在专题调研中也发现,当前我市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遇到的问题依然不少,很有必要通过专题询问这种法定方式进行推动,进一步增强工作的危机感、紧迫感,推动政府及其部门把更多精力集中到抓民营经济上来,助推民营企业重拾信心、再创辉煌。

二、坚持效果导向,切实抓好问题整改

专题询问工作的核心目的在于推动问题的解决、工作的落实、事业的发展。这次专题询问的实际效果,最终要体现落实到全市民营经济的高质量高水平发展上来。会后,要重点抓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意见建议认真整理。

今年以来,各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结合“三服务”活动,带队就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入调研,有些企业和代表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会上,委员和代表们提出的问题,也都很有现实性、针对性、普遍性。我们要进行认真梳理、列出清单,将专题调研、专题询问成果吸收到常委会审议意见中,交市政府研究处理。

(二)突出问题有效整改。

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以这次专题询问为契机,照单全收、举一反三,进一步找准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问题和不足,认真抓好相关问题的解决落实,做到不躲不绕、即知即改,并在规定的时限内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处理情况。

(三)跟踪问效持续监督。

市人大常委会及有关工作机构要进一步加强跟踪问效,进行反复监督、持续监督,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放手、企业群众不满意不放手。特别是要把人大的依法监督与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有效结合起来,叠加放大监督效应。

三、持续精准发力,切实优化营商环境

民营经济是典型的“环境经济”,哪里环境好,哪里发展就快。本周三,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召开,袁家军省长在浙江分会场强调,优化营商环境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顶住经济下行压力的关键一招,要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全力打造稳定、可预期、法治化的最佳营商环境。虽然这次专题询问会划上圆满句号,但绝不意味着人大监督工作的结束,而是新的起点、新的开始。刚才张伟亚同志提出的下一步要破解融资难融资贵、保持外贸稳定增长、培育重点细分行业、提升创新能力等重点举措,很系统、很全面,也很务实、很管用,也很切合金华实际,关键要强化责任、狠抓落实,真正把一流的营商环境树起来,把企业的信心鼓起来,把发展的速度提起来。

(一)要优化政策环境。

目前,我们虽然出台了一系列降本减负举措,但民营企业还是反映“不解渴”。建议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进一步完善政策时,要对标长三角先发地区,集成政策、集中资源,着力打造“政策洼地”“发展高地”。要推动已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1+N”等政策落地生根,绝不让政策“一直在路上”,真正让民营企业有获得感。同时,政策执行要预留“适应期”“过渡期”,避免在相关执法、政策执行过程中简单化、“一刀切”,给民营企业稳定的政策预期。

(二)要优化法治环境。

强调,市场经济本质是法治经济,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要强化法规制度层面的研究设计,探索制定“接地气”的地方性法规,实施宽严相济的执法方式,把握好经济犯罪和经济纠纷界线,强化法治观念、契约精神,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人士合法权益。要打造公平竞争环境,树牢敬畏市场、敬畏规律、敬畏各类被监管主体三个敬畏信念,着力破除各种障碍,推动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不同民营企业群体间、本地企业与招商企业享受“无差别”待遇,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招投标等方面,为民营企业打造更加公平、一视同仁、有序有效的法治环境。

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篇3

民营经济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民营经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政府限制其发展,到提倡和激励其发展,直到今天大力发展的过程,其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主要表现为:

形成了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尽管国有和国有控股的大型企业是国家安全的保障,是国民经济和行业发展的支柱,代表着国家的技术、经济实力,但是民营经济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经济力量,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生力军。目前,在中国工商部门注册的企业约1000万户,其中国有企业约20万户,另外的98%均为民营企业,还有个体工商户2800万。非国有部门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已达60%。自1980年以来,非国有部门产值以平均每年30%左右的速度增长,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推动了市场化的进程

民营经济从萌芽到发展,就天然地与市场经济融合在一起。企业以市场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市场的需求采取灵活的经营方式,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在市场竞争中求发展。

缓解了社会的就业压力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国有和集体下岗分流、减员增效的大背景下,国有单位和城镇集体单位的就业空间明显缩小,而民营经济就业持续增长。实践表明,在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人员净减少的同时,是民营企业增加了就业岗位,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以计算机、通讯、生物工程和微电子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一些民营企业不甘示弱,积极参与。在上海确认的1743户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高新技术企业有312户,占总数的17.9%。在上海具有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一区六园”内,民营高科技企业占主要部分。在北京,民营科技企业已从过去的配角转换为主力军,目前对北京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了60%。

形成了独特的民营企业文化

民营企业文化是一种以经营理念创新、组织结构创新、管理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为主体的企业精神,这种创新精神使民营企业在组织管理上实现了由家族式管理向现代企业制度管理的演变,从企业战略上实现了从片面追求产量与低价竞争到注重品牌形象和质量信用的根本性转变,民营企业文化以独特的品位和凝聚力以及创新精神,造就了一批风险意识强、市场洞察力敏锐、敢于创新突破,具有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经营管理能力的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队伍。

将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发展民营经济有助于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异,加速中西部地区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目前累计有8846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港、澳、台、侨工商界人士率先到老少边穷地区投资扶贫,促进了这些地区的发展。

民营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民营经济的发展特点

从民营经济发展的轨迹来看,民营经济发展中呈现出以下特点:

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寿命延长 据统计,截止到2003年11月,我国私营企业数达297万户,注册资金超过33470亿元。在第五次私营企业抽样调查中,被调查企业的实收资本总额中位数为250万元,比1999年增长了66.7%;实收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比重为18.8%,比1999年增长了7.8%。几次调查的对比表明,私营企业的平均经营年数从1993年的5.91年延长到2002年的7.04年。

发展速度快且平稳 据统计,私营企业户数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长;私营企业注册资本以每年60%以上的速度增长;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本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私营企业产值以年均50%左右的速度增长,税收以年均70%左右的速度增长,就业以年均30%左右的速度增长。

行业分布渐趋合理 民营经济发展初期主导行业是制造业,近几年逐步向第三产业发展,目前已涉足计算机、通讯、生物工程和微电子等高新技术领域,涌现出一批产值超过亿元的优秀民营高新技术企业,民营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开始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有一些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改制重组,建立公司制,规范法人治理结构,确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并通过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筹集资金,实现了跨越发展。在上海、深圳股市中民营企业尤其民营科技企业已成为股市中一个引人注目的新亮点。

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近几年国家取消了一些对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限制政策,创造了一个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较为宽松的大环境,但是由于历史的惯性和体制的局限,民营经济在加快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

产品层次偏低,技术落后 虽然这几年民营经济迅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但就单个企业来说,普遍存在着规模偏小、技术落后的情况。据对某省私营企业调查发现,大多数企业生产设备先进性一般,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的只有4.79%,中等水平的占41.01%,落后的占54.2%;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占36.23%,中等的占61.68%,落后的占2%。从企业产品科技含量来看,有18.13%的企业产品科技含量较高,67.71%的企业产品科技含量一般,其余的企业产品科技含量较低。

人员素质不高,人才短缺 从民营企业的人员状况看,一是人员素质不高,大专以上学历者偏少,从业科技人员不到30%。特别是有些企业“老板”的综合素质不高,这包括他们的经营思想、管理能力、应变能力、学识修养、职业道德等素质不适应新世纪新阶段发展要求。二是急需人才,尤以技术人才、管理人才最为急缺。34%的民营企业认为在引进人才方面遇到的最大困难是高素质人才不愿到民企工作,从而影响一些企业的生命力。

“空心”企业较多 这种情况在全国各地常见。以上海为例,按照工商部门的调查,上海市现有留学生在郊区各区县创办企业11400多家,其中90%企业存在异地经营的“空壳”现象。这些企业的办公地点普遍设在一个房间内,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再在桌子上放一块公司牌匾,就成了一家公司,很少有人办公,有的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同企业联系,有的根本联系不到,成了断线的风筝。这是民营经济存在的顽症。

家族式管理方式 民营企业虽然有一部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起现代化管理模式,但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企业仍按照家族式模式进行管理,如家长个人决策、接班人世袭、任人唯亲、产权封闭等弊端,已经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发展。自办企业、自当总经理,有的还将技术、财务、营销“一把抓”,对招聘职业经理来“管家”不感兴趣、不放心,就是聘用职业经理,也不肯下放管理权利。这不仅不能使企业做大做强,而且使很多员工纷纷跳槽,面临困境。

融资渠道不畅 民营企业融资难是一个普遍现象,有资料显示,我国个体、私营经济中有99%是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中近80%面临资金短缺问题。民营经济融资机会少、规模小、期限短、比重低、担保难、成本高,远远满足不了民营企业融资的需求。与此同时,风险基金也缺乏,民间资本进入风险投资领域的意识也淡薄,因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资金明显不足。随着民营经济的迅猛发展,对信贷资金的需求急剧扩大,融资难问题将变得更加突出。

进一步发展民营经济的建议

要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步伐,还应积极采取有力措施,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努力提高产品质量、重视技术创新。当今社会发展趋势,领导主流消费的越来越不是一般产品,而是名牌产品。所以民营企业要使自己不断发展壮大,必须提高产品质量,创名优,创品牌。同时重视技术创新,采用国内成熟的先进技术,引进国外领先技术,并通过自身消化和吸收后加以改进和创新,为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技术支持。

努力提高民营企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民营企业不论是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还是一般员工都要有较高素质,不仅学历层次要高,而且在经营思想、研究能力、学识修养、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都要高。不仅教育民营企业人员在平时加强自身学习,而且各省市县要有组织地定期举办企业人员培训,帮助他们学政策、学经营、学管理、学文化、学习一切与企业发展相关知识,帮助他们及时“充电”,提高综合素质,这应该是事关民营企业健康成长的关键。

努力改革投融资体制。这是解决民营企业资金不足、商业贷款难、手续繁、风险基金有名无实等问题的重要措施。要加大对民营经济融资的支持力度,拓宽民间企业融资渠道,鼓励商业银行向对民营经济扩大贷款,建立健全民营经济服务的金融机构,提高现有金融机构对民营经济贷款份额。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激活民间投资,拓宽民营经济融资渠道。

努力建立现代民营企业制度。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民营企业在体制上要进行创新,要按照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和自身的特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需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采用公司制形式,建立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制企业;二是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对于已建立的公司制企业,要进行整改,要彻底打破家族式的企业制度,强化民主决策制度的建设,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努力加强对民营经济的宏观引导。各级政府要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区域经济的根本战略,制定民营经济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把它纳入到国民经济总体规划之中,加强对民营经济的政策、信息服务和引导,加强对民营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总结探索出利用各种经济杠杆、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新路子。

总之,民营经济是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应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努力使民营经济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篇4

(一)法律服务机构工作越来越扎实,充分发挥了职能作用。律师、公证、法律服务工作者以《律师法》、《公证暂行条例》为准则,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积极为民营经济提供法律服务,较好地发挥了职能作用。律师所结合队伍集中教育整顿活动,加强了律师执业道德和职业纪律的学习教育活动,不断完善规章制度,使律师工作逐步走上正规。律师所采取了案前集中讨论,案件互相帮助,案后共同学习,以老带新、新老结合等方式方法,为民营企业提供法律服务,赢得了社会的赞誉。在经济和民事中,既注重经济疥疮,更注重社会效益,只要民营业主求助,就及时提供服务,得到民营企业的广泛好评。先后有12名律师收到民营企业的锦旗和表扬信。公证工作积极深化改革,不断改进服务方式,出台了多项优惠改革和服务承诺标准,规定凡是民营经济需要的法律服务,一律优先,优质、优惠服务,在收费上能减则减,能缓则缓,最大限度地为民营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二)司法行政部门对民营经济提供法律服务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县司法局十分重视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服务工作,不断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局内专门成立了以局长任组长,各律师所、公证处主任为成员的法律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内部设立了法律服务管理科,及时下发了《关于为民营经济搞好法律服务的决定》、《关于加强全县公证、律师、法律援助工作的管理规定》等多个文件,加强了对法律服务工作的管理、指导和监督,采取召开民营业主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书,询问法官、检察官、警官和当事人等多种方式方法,全面掌握法律服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执业纪律的情况,对违法违规行为严肃查处,决不姑息迁就,对民营企业态度不好,服务不周的,一经发现,黄牌警告,直到撤销执业资格。推进了法律服务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

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篇5

二、积极营造环境,主动搞好服务

加速民营经济发展,政府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主动搞好服务。环境也是竞争力,也是生产力,只有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才能最大限度地激活民间资本,推动民间资金向民营资本转变;只有全方位搞好服务,才能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

一是高效优质的政务环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级政府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各类经济主体服好务,服务的好坏、服务水平的高低就是衡量执政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努力改进机关作风,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加大服务民营经济的力度,对民营企业多服务、少干预,多支持、少指责,多协调、少扯皮,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区政务服务中心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是营造高效优质的政务环境的一个新举措。

二是诚信透明的政策环境。近年来,*区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对民营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要继续充实完善有关优惠政策,努力把各项政策落到实处。突出重点,培育优势骨干民营企业,对发展潜力大、拉动效果明显、吸纳就业多的民营企业,实行"一企一策",制定针对性更强更优惠的扶持措施,培育龙头企业,发挥龙头效应。

三是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偷税漏税、制假售假等不法行为,查处取缔无照经营、违规经营,通过法制手段,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努力营造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使守法经营的民营企业能够健康快速发展。

四是公正公开的法制环境。清理和修订各种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规定,放宽、放开发展民营经济。坚持依法行政,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严格执法,规范执法行为,增强执法透明度。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好民营经济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加大对民营企业主人身和财产安全保护力度,全力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五是积极扶持的融资环境。金融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核心,也是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目前,融资问题已经是制约*区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要积极协调融资机构与民营企业的关系,加强银政合作、银企合作,定期召开银政、银企联系会,协调金融机构创新和灵活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和利率杠杆,为民营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简化抵押、担保手续,降低评估费用;协调金融机构把贷款投放方向转变到扶持民营经济发展上来,利用资本市场拓展民营企业的融资空间;积极实施财政贴息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扩大经营规模。同时,大力支持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以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向民营企业投资入股,多渠道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

三、突出发展特色,强化培育引导

*区民营经济的培育和发展在总体思路上要注意把握三个方向:

(一)坚持发展民营经济与发展壮大第三产业相结合。第三产业是*区的主导产业,是民营经济的重要舞台。因此,要引导民营经济大力投入三产业,促进三产业在规模、质量、档次上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要本着"扶优扶强,做大做强"的原则,对现有的有一定规模和发展潜力的民营企业,如英祥、雄飞、九鼎等集团公司,进一步提供政策支持,提供项目,帮助企业扩张。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主动招商,诚信招商,创新方式,强化服务,大力引进外地诸如成都国美、重庆建玛特、湖南佳惠那样有规模、有档次、有水平的民营企业,为我区民营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理念和活力,提高我区民营企业的整体素质。

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篇6

近年来,焦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把民营经济列为工业强市的重要战略支点,涌现出了月山啤酒集团、永威集团、隆丰皮革、飞鸿包装等一批土生土长的非公有制企业,带动了一大批市场主体的形成和发展;通过改革改制,纳士科技、宇航化工、金山化工等一大批骨干企业退出国有领域,成功实现了机制转换;通过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焦作市引进了昊华集团、蒙牛集团、丹尼斯量贩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优化了焦作市的经济结构,促进了焦作市投融资体制由单一投资主体向多元投资主体的转化;通过“效能革命”,狠抓发展民营经济环境治理,推动民营经济上规模、上层次,形成了本土民营企业、外来民营企业、改制发展的民营企业“三驾马车”齐头并进、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焦作市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焦作市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迅猛。1992~2003年,全市民间投资累计完成281.89亿元,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44.03%,年均递增20.9%,比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高5.5个百分点。2006年,仅焦作所辖县市――孟州市,非公企业共引进市外项目123个,合同利用资金35.1亿元。截至2006年底,焦作市非公有制企业达到8746家,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22.5%,高于全市GDP增速7.9个百分点。焦作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已成为经济稳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目前,焦作市民营经济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思想进一步解放,民营经济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焦作市委、市政府把发展民营经济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民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利用各种形式向社会各界和市民宣传民营经济的相关政策措施,在全市形成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二)坚持多管齐下,总量扩张势头良好

一是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在坚持传统招商引资方式的同时,积极探索新的招商方式。二是结合国有企业改制发展民营经济。从2000年开始,确立了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采取承包租赁、分块搞活、股份制改造等形式,盘活存量资产,引导民营经济快速扩张。三是扶优扶强发展民营经济。各级政府千方百计扶持民营企业做强做大,涌现出了黄河集团、月山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等一大批名优民营企业。四是民间资本发展民营经济。积极鼓励、引导和支持民间资本向法律法规政策未进入的所有领域投资,规定进入工业园的民资享受与外资同等优惠政策、同等服务待遇、同等奖励措施,不论成份看发展,不限比例看效率,加速激活民间资本,加快发展民营经济。

(三)块状经济产业集群化发展初现端倪,民营园区的“平台”功能日益显著

目前,焦作市年产值上亿或近亿元的产业集群十多个,市、县、区各级政府依托产业集群,把园区建设作为发展民营经济的有效平台,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入园工作。

(四)广泛增加就业门路,社会效益不断显现

民营经济从业人员由原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城镇待业青年、社会闲散人员,扩展到离退休人员、转业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学生、下岗失业人员、机关事业单位分流的干部职工等。民营经济在解决劳动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和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增强。

(五)产权问题得到重视,民营经济维权工作提上日程

在焦作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在河南省民营经济维权发展促进会的倡导下,由焦作市检察院发起,在省内各地市率先成立了“焦作市民营经济维权发展促进会”。促进会以服务民营企业为己任,协助政府坚持宽领域治乱,多层面维权,为民营经济大发展创造安全空间;全方位服务,为民营经济大发展拓展绿色通道;从培育民营企业家的法制观念人手,在民营企业普及法律知识,提高民营企业家依法维权、依法经营的自觉性;抓住侵害民营企业权益的个案不放,认真调研,协助有关部门搜集材料,有效地维护了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赢得了会员企业的信赖。

二、焦作市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环境不宽松

一是市场准入不平等,政策不公平,参与国际竞争条件苛刻等。二是负担过重、收费不规范。三是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

(二)融资难的问题十分突出

随着商业银行防范风险、信贷政策严,追求效益、资产质量和信贷安全观念的深入,信贷门槛提高,影响到民营企业生产能力的扩大、规模扩张、技术改造的进行等,致使民营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三)民营经济的发展水平还不高

发展速度与先进地区比还不快,总量规模偏小。目前焦作市非公有制企业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有77家,超4亿元的企业有4家,规模最大的河南纳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收入也不过10亿元。

(四)行业结构不合理

焦作市民营企业至今仍以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为主导,大多数集中在批发零售业、餐饮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修理业、娱乐服务业等行业。

(五)经营管理水平较低,抗风险能力较差

焦作市民营企业中仍以“家庭或家旅经营”为主要模式。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的管理现状为企业内部“家族式”的管理和“唯亲是用”的用人机制,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素质的提高和企业的发展速度。

(六)不正当经营

目前不同程度地存在不法经营和不正当竞争,损坏了民营经济的形象,影响了其健康发展。

三、促进焦作市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对策

(一)抓住机遇、明确目标,提高认识

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和《宪法》都从根本上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近年来国家大力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中部崛起”和河南省的“东引西进”战略,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当前全国上下开展的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一定程度上净化了市场经济环境,也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中国入世后民营经济将获得一个多边的、稳定的、可预见的公平环境;而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又为民营经济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这些都是焦作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利好因素。

(二)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

营造良好宽松的环境,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关键;改善政策环境,政府是主角。焦作市各政府部门都应当从焦作发展的大局出发,对起步阶段的民营企业应积极实行鼓励和扶持政策,营造从事民营经济光荣的良好舆论氛围,强化服务意识,建立统一、规范的服务体系.主动为民营经济发展排忧解难。

(三)积极探索拓宽融资渠道

1、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河南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全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河南省将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全省构建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以融资担保服务为主业,且有较强融资担保能力的覆盖全省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使河南省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更加顺畅的建设目标。2005年8月11日,经过焦作市政府精心策划,出资4000万元,吸纳部分社会资金,焦作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正式成立,这是焦作市第一家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的专业担保企业,充分表明了焦作市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决心和信心。中小企业担保公司要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扩大资本金,大力提高为民营企业担保服务的覆盖面和资本运作能力。

2、鼓励、扶持直接融资,减轻间接融资压力。尽快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逐步扶持并有计划地辅导焦作市少数有实力的民营企业以股票、债券等非信贷方式进行直接融资,拓宽融资渠道,搞活资本市场,满足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减轻间接融资的压力,真正分散、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3、改善经营管理,实现资本运营。焦作市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逐渐改变原有“家族式”为主的经营模式。进行产权转移,吸引外来资本,通过资产重组:资本运营来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减少对银行贷款的依赖,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四)促进产业结构向多元化发展,加大扶持民营高新科技产业

尽快出台相应政策,引导焦作市民营经济积极投资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抢抓河南省中原城市群建设的机遇,继续发挥铝、电、化工、橡胶、机械、建材等支柱产业的优势,集中力量把优势企业做大做强,重点抓好铝及铝制品的延伸加工,鼓励、加大扶持民营企业积极涉足信息,生物技术等高科技产业使焦作在中原崛起中铸就新的产业优势。

(五)推动民营企业从“家族制”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

焦作市民营企业必须逐步地抛开传统的家族制管理,通过资本社会化、股权多元化的方式,在现代企业制度方面进行不断的尝试。

(六)以现有科研机构和高校为研发基地,加快培养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成功企业的发展,无不显示出企业技术创新的巨大威力。焦作市民营企业必须积极行动起来,立足本市、本省,以现有科研机构和高校为研发基地,并放眼国内外,积极组织力量进行技术攻关,争取早日拥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不断提升产品,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焦作市民营企业再上新台阶。

(七)正确引导,提高素质

1、加强对民营经济的正确引导,严格管理和监督。对民营经济业主应在政治上爱护,生活上关心,事业上扶持。政府各有关部门应加强宣传、培训、指导等工作,个体私营协会、工商联等群团组织,也应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对民营经济的事前监督和日常监督,切实推动民营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2、提高民营企业家的素质。尽快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民营企业家队伍,是焦作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应不惜一切代价,广招社会贤才,鼓励有志者从事民营经济;应加强对现有民营企业主的培训,以焦作市的高校为基地,有计划的培养民营企业家,尽快提高其综合素质。

3、建立一支公正、廉洁、高效的管理干部队伍。各项政策能否得以顺利执行,干部队伍的素质至关重要。各职能部门应加强对内部干部职工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服务质量,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省八次党代会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民营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大有作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勇于投身发展民营经济的大潮,促进焦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加快中原崛起步伐和社会全面进步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关于我国民营经济发展问题研究综述[EB/OL].河南民营网,2004-12-29.

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篇7

截止2004年3月底,丹江口市个体、私营业户达13010户(正常营业),从业人数32397人,资金数额12889万元;其中年利税在10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达285户,雇工4112人,注册资金14255万元;国有、集体企业转民营企业的有129家,招商引资民营企业45家;据统计,仅2003年民营企业户与2001年同比增长71.7%,表明全市民营企业呈现大发展的良好势头。民营企业以高出全市水平的增长速度增长,以强劲的发展速度走在各经济类型前面,其发展主要特点有:

(一)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经济效益日益明显。据统计,全市民营企业户累积存款额达384991万元;2003年民营企业实现工业产值16.3亿元,上交税金4816万元,与2001年同比增长35.4%和57.8%;民营经济已成为全市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源泉,对增强全市经济综合实力的贡献日益显现。

(二)经营范围不断拓宽,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从事第三产业个体私营业有12019户,占92%,第二产业933户,占7.6%,第一产业58户,仅占0.4%。个体私营业户在第三产业居首位,第一产业比重最小,并且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短短几年,好邻居、京华、美联等一些大型超市、连锁店民营企业纷纷落户丹江口市,为全市商贸发展起到了龙头带动作用。在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规律的双重作用下,旅游业、信息咨询、计算机应用、法律服务等新兴现代服务行业也受到民营企业的追捧,成为推动第三产业加速发展的新生力量。

(三)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向股份集团化发展。该市许多私营企业从“小打小闹”、“拾遗补缺”起步,随着原始积累的增加,滚动发展,生产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并向集团化的方向发展。据这次基本单位调查结果显示,丹江口市私营企业注册资本100万元以上的有58家、500万元以上的有20家、1000万元以上的9家;全市现有290家股份有限集团公司。

(四)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社会效益更加显著。随着民营经济生产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效益也进一步提高,吸纳社会劳动力的能力逐渐增强,仅2003年民营企业共安置下岗失业人员2916名再就业,已成为国有、集体企业职工下岗再就业的重要渠道,大大缓解了社会就业的压力。民营企业在发展自己的同时,还积极回报社会,热心资助社会各项公益事业。据不完全统计,全市个体私营企业每年为社会公益事业、光彩事业投资都在100万元以上,而且在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从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上,认识用科学发展观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迫切性

(一)思想观念尚待转变,国民待遇得不到落实。由于各种原因,有的部门对民营经济的地位、性质、作用认识不够,没有积极主动地鼓励、扶持其健康发展,只停留于一般性口号上,政策措施不够配套,甚至有的部门对上级明文规定的政策措施也不能完全落实。乱罚款、乱摊派、乱收费现象时有发生;

(二)企业规模依然较小,市场竞争能力薄弱。在涉入领域方面,大多数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一些技术简单、投资少、易于模仿、便于进入的传统产业;在经销产品方面,大路货产品多,技术含量不高,名牌产品、拳头产品极少;在经营管理方面,大部分个体、私营企业以家族作坊式经营者居多,真正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的较少。

(三)业主队伍素质不高,企业发展后劲不足。据调查,全市个体、私营企业户的人员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4.2%;95.8%都是高中以下。由于民营业主文化素质较底,缺乏现代市场知识,使企业管理水平不高,影响企业向高层发展;部分民营业主缺乏进取意识,存在“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思想,缺少干大事业、当“大老板”、求大发展的雄心和气魄;反映出人才匮乏已成为民营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四)历史遗留问题较多,拖累民营企业发展。丹江口市现有部分民营企业是从国有、集体企业转制而来。这些企业由于过去经营管理不善,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没有上缴,企业在转制时又解决不彻底,造成职工三天两头上访、停产罢工,使一些民营企业不能稳定正常生产,影响了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运用科学发展观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我们必须运用科学发展观,来正确引导民营经济民营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这也是加快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引导民营企业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需要加大力度,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做大做强民营经济,实现新的大发展和大提高。

(一)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要从全市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大力宣传民营经济建设中取得的巨大贡献,牢固树立“不唯成分看发展、不限比例重效益、不讲性质论贡献”和“你投资,我欢迎”、“你发财,我收税”的观念,破除对民营经济的偏见、歧视和限制,切实把发展民营经济纳入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加强领导,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主动做好服务。加强对民营经济在政策、资金、土地、信息、人才使用、技术职称评定等方面的引导和扶持。积极想办法解决民营企业在发展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千方百计营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留住“经营者”,吸引“观望者”。

(二)正确引导,加大调整产业结构并向规模经济发展。除了为民营企业营造宽松政策环境外,还要充分发挥统战部、工商联、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为民营企业沟通、协调、传递市场信息、提供行业情况、帮助引进技术、鼓励投资新兴行业等服务的作用;政府建立奖励政策,引导民营企业调整投资结构,有重点地引导一部分民营企业转到生产型、科技型、知识密集型、外向型的生产经营上来,优化提升产业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改变目前个体、民营企业过于集中投资传统的服务、饮食、商业行业而造成僧多粥少、经营困难的局面;要积极鼓励引导私营企业大胆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支持民营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合资、合作经营,从而促进更多民营企业个量规模发展,发挥“船大好冲浪”的作用,提高抗风险能力。

(三)争创品牌,扩大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企业的竞争,最后要依靠产品竞争,质量竞争和品牌竞争,实施品牌战略,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树立品牌意识,注重品牌意识,立品牌,创名牌,走品牌发展之路。大力提高产品质量,增加适销对路的品种,以品牌带产业,以质量求保证。只要产品上档次、上水平,注重产品市场占有率,走集约化发展的路子,实行生产方式的转变,才能立于市场竞争的不败之地。

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篇8

一是经营领域不断拓宽,行业结构逐步优化。民营企业的投资领域和经营范围由过去的商业、餐饮业、维修业等逐步向工业、建筑业、种植养殖业、交通运输业扩张,由传统的加工、流通、服务向科技、文化、信息等产业延伸,呈现出多领域渗透、全方位发展的态势。经营形式也日益多元化,形成了自我发展、租赁、买断、合资、承包等多种经营模式,发展空间明显拓宽。截止7月底,全市民营经济业户发展到1.7万户,民营企业发展到2060家,一、二、三产业的比例由去年同期的0.3:60.7:39变为0.2:65.2:34.6,工业地位更加突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是组织形式日趋完善,整体素质明显提升。经过股份制改造、“四扩一调”、企业组织形式升级等三个改革阶段,我市企业已走上自我发展与完善的理性轨道。①企业队伍素质日益提高。目前,多数公司已按照《公司法》规范升级为有限公司,现代企业制度已初步显现。全市共有潍坊市以上企业家106名、乡镇企业家172名,总数列潍坊市第一,在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有5000多人具有中专以上学历,2400多人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民营企业的市场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②形成了一批支柱行业。依据产业基础、技术装备水平、区位特点,已发展起机械制造、纺织服装、食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占全市总数的73.5,三大主导产业实现的销售收入、利税分别占到了全市工业总量的90以上。③培育了一批名牌。全市已有34家民营企业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9家企业通过了QS9000汽车业质量体系认证,荣获全国驰名商标2件,省著名商标13件。

三是发展环境更为宽松,洼地效应显著增强。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的发展理念,坚持“四个放开”、“六个不限”,进一步制定完善了《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决定》等一系列鼓励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规定,设立了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中小企业局,成立了中小企业担保投资有限公司,从各方面入手打造优质的经济发展软环境,营造亲商、富商、安商的良好氛围,促进了企业规模的迅速膨胀,实现了经济发展的不断跨越。1—7月份,我市招商引资认定项目537个,实际利用引进资金21.9亿元,其中外资2419万美元,到7月底,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218家,5家民营企业注册资本过亿元,11家过5千万元,64家过1千万元。

四是经济贡献日益突出,社会地位越来越高。民营经济已成为财政税收的重要来源,占财政税收的比重逐年提高,上半年,上缴税金30706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到61.2,出口总额9023万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63.9。目前,我市的民营企业家队伍中,省级以上劳模9名,潍坊市以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32名,诸城市人大常委和政协常委13名,有10人获得“发展民营经济十大功勋”荣誉称号。在7月底召开的全市民营经济工作会议上,大张旗鼓地对民营经济50强企业和百佳个体工商户进行表彰,营造了有利于民营经济能人脱颖而出的政治氛围。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从调查情况看,尽管我市民营经济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观念没有完全消除。目前社会对民营经济发展持肯定和支持态度已成为主流,但由于对民营经济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轻视民营的观念仍或多或少地残留在一些人的头脑中。出现了党政领导重视,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家着急,但个别具体工作人员认识不足的“两头热”现象。

(二)融资渠道不畅。对民营企业的融资尚未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体制,担保公司由于数量和额度极为有限,面对众多的中小民营企业,贷款担保只是杯水车薪,特别是规模较小的私营企业由于其信用机制还不够健全,原始积累少,整体实力弱,获得银行贷款支持相对比较困难。导致大部分民营企业只靠自有的少量积累或向私人借贷进行微循环运作,企业扩大规模和技术改造都受到限制。

(三)企业自身素质不高,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瓶颈。有的企业没有严格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健全管理机制,规范管理制度,经营权与所有权未完全分离,家族制仍然是一些企业主的实际选择;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涉足的大多是传统行业,与新技术不能很好地衔接;劳动力资源缺乏,特别是高级管理人才、科技人才招不进、留不住,使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受到妨碍。部分民营企业没有树立起牢固的科学发展观,或是只图眼前利益,或是小富即满,人本意识、社会意识、诚信意识、职业道德意识淡薄,存在财会制度不规范、做假帐,偷漏税,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等行为,影响了民营企业的社会形象。〖HTH〗

三、对今后工作的建议意见

实践证明,民营经济是发展县域经济的方向,也是今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从我市看,无论是建设工业强市、解决“三农”问题还是提前十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都必须依托民营经济。因此,我们必须加倍重视、全力保持我市民营经济的强势发展,不遗余力地打造民营经济发展新天地。

(一)提高认识,解放思想,牢固树立与民营经济共兴衰的观念。民营经济是以民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民营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发展民营经济,必须摒弃那些旧的、保守的观念,树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潮流的新观念。要积极宣传党和政府鼓励、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宣传民营经济人士艰苦创业的成功典型,以及在推动我市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使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职能部门的干部职工受到教育,深化认识,转变观念,进一步把各方面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六大与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统一到齐心协力,共同关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上来。各级党委、政府及市直部门要以保护、扶持民营经济发展为己任,放手发展、放活政策、放开市场,不限比例、不限速度、不限规模,切实“形成与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努力营造想民营、干民营、助民营的良好氛围。

(二)优化环境,强化服务,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民营经济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环境经济,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发展。目前,我市民营经济还处在培育发展阶段,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呵护和支持。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继续坚持欲取先予、蓄水养鱼的原则,继续创造民营经济发展的优势环境。一是优化政务环境。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是最重要的政务工作,要把是否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作为衡量工作的主要标准,从民营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出发,力求最小化部门利益,最大化部门服务,彻底解除影响、限制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种规定,消除放权与收权受“条块”限制和部门利益驱动的现象,提供优质、便捷、高效服务。二是优化法制环境。一方面,积极推进依法行政,以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办事程序和环节,强化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职能,纳入更多审批事项,减少审批“体外循环”,特别要强化干部依法履职意识,加强督查,彻底杜绝企业面临的“三乱”问题;另一方面,要抓好社会治安,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维护民营业主的合法权益。有的企业反映,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经常受到地痞流氓的纠缠,牵扯了相当的精力,建议对规模较大的私营企业实行挂牌保护。三是优化市场环境。要坚决打击偷税漏税、制假售假、走私贩私等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扶优限劣,使绝大多数守法、规范经营的民营企业能够顺利发展。

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篇9

截止2004年3月底,丹江口市个体、私营业户达13010户(正常营业),从业人数32397人,资金数额12889万元;其中年利税在10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达285户,雇工4112人,注册资金14255万元;国有、集体企业转民营企业的有129家,招商引资民营企业45家;据统计,仅2003年民营企业户与2001年同比增长71.7%,表明全市民营企业呈现大发展的良好势头。民营企业以高出全市水平的增长速度增长,以强劲的发展速度走在各经济类型前面,其发展主要特点有:

(一)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经济效益日益明显。据统计,全市民营企业户累积存款额达384991万元;2003年民营企业实现工业产值16.3亿元,上交税金4816万元,与2001年同比增长35.4%和57.8%;民营经济已成为全市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源泉,对增强全市经济综合实力的贡献日益显现。

(二)经营范围不断拓宽,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从事第三产业个体私营业有12019户,占92%,第二产业933户,占7.6%,第一产业58户,仅占0.4%。个体私营业户在第三产业居首位,第一产业比重最小,并且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短短几年,好邻居、京华、美联等一些大型超市、连锁店民营企业纷纷落户丹江口市,为全市商贸发展起到了龙头带动作用。在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规律的双重作用下,旅游业、信息咨询、计算机应用、法律服务等新兴现代服务行业也受到民营企业的追捧,成为推动第三产业加速发展的新生力量。

(三)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向股份集团化发展。该市许多私营企业从“小打小闹”、“拾遗补缺”起步,随着原始积累的增加,滚动发展,生产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并向集团化的方向发展。据这次基本单位调查结果显示,丹江口市私营企业注册资本100万元以上的有58家、500万元以上的有20家、1000万元以上的9家;全市现有290家股份有限集团公司。

(四)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社会效益更加显著。随着民营经济生产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效益也进一步提高,吸纳社会劳动力的能力逐渐增强,仅2003年民营企业共安置下岗失业人员2916名再就业,已成为国有、集体企业职工下岗再就业的重要渠道,大大缓解了社会就业的压力。民营企业在发展自己的同时,还积极回报社会,热心资助社会各项公益事业。据不完全统计,全市个体私营企业每年为社会公益事业、光彩事业投资都在100万元以上,而且在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从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上,认识用科学发展观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迫切性

(一)思想观念尚待转变,国民待遇得不到落实。由于各种原因,有的部门对民营经济的地位、性质、作用认识不够,没有积极主动地鼓励、扶持其健康发展,只停留于一般性口号上,政策措施不够配套,甚至有的部门对上级明文规定的政策措施也不能完全落实。乱罚款、乱摊派、乱收费现象时有发生;

(二)企业规模依然较小,市场竞争能力薄弱。在涉入领域方面,大多数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一些技术简单、投资少、易于模仿、便于进入的传统产业;在经销产品方面,大路货产品多,技术含量不高,名牌产品、拳头产品极少;在经营管理方面,大部分个体、私营企业以家族作坊式经营者居多,真正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的较少。

(三)业主队伍素质不高,企业发展后劲不足。据调查,全市个体、私营企业户的人员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4.2%;95.8%都是高中以下。由于民营业主文化素质较底,缺乏现代市场知识,使企业管理水平不高,影响企业向高层发展;部分民营业主缺乏进取意识,存在“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思想,缺少干大事业、当“大老板”、求大发展的雄心和气魄;反映出人才匮乏已成为民营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四)历史遗留问题较多,拖累民营企业发展。丹江口市现有部分民营企业是从国有、集体企业转制而来。这些企业由于过去经营管理不善,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没有上缴,企业在转制时又解决不彻底,造成职工三天两头上访、停产罢工,使一些民营企业不能稳定正常生产,影响了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运用科学发展观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我们必须运用科学发展观,来正确引导民营经济民营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这也是加快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引导民营企业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需要加大力度,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做大做强民营经济,实现新的大发展和大提高。

(一)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要从全市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大力宣传民营经济建设中取得的巨大贡献,牢固树立“不唯成分看发展、不限比例重效益、不讲性质论贡献”和“你投资,我欢迎”、“你发财,我收税”的观念,破除对民营经济的偏见、歧视和限制,切实把发展民营经济纳入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加强领导,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主动做好服务。加强对民营经济在政策、资金、土地、信息、人才使用、技术职称评定等方面的引导和扶持。积极想办法解决民营企业在发展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千方百计营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留住“经营者”,吸引“观望者”。

(二)正确引导,加大调整产业结构并向规模经济发展。除了为民营企业营造宽松政策环境外,还要充分发挥统战部、工商联、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为民营企业沟通、协调、传递市场信息、提供行业情况、帮助引进技术、鼓励投资新兴行业等服务的作用;政府建立奖励政策,引导民营企业调整投资结构,有重点地引导一部分民营企业转到生产型、科技型、知识密集型、外向型的生产经营上来,优化提升产业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改变目前个体、民营企业过于集中投资传统的服务、饮食、商业行业而造成僧多粥少、经营困难的局面;要积极鼓励引导私营企业大胆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支持民营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合资、合作经营,从而促进更多民营企业个量规模发展,发挥“船大好冲浪”的作用,提高抗风险能力。

(三)争创品牌,扩大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企业的竞争,最后要依靠产品竞争,质量竞争和品牌竞争,实施品牌战略,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树立品牌意识,注重品牌意识,立品牌,创名牌,走品牌发展之路。大力提高产品质量,增加适销对路的品种,以品牌带产业,以质量求保证。只要产品上档次、上水平,注重产品市场占有率,走集约化发展的路子,实行生产方式的转变,才能立于市场竞争的不败之地。

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篇10

在经济结构方面,民营经济是最具活力的生力军。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是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相伴而生的,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推动力量。民营经济作为市场的主要创造者与参与者,对促进织里童装、南浔木业、安吉椅业等专业市场的发育,提高市场化程度,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我市的商业流通零售网点、餐饮服务业、城乡集贸和专业市场,85%以上由个体私营企业经营。民营经济的发展为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创造了条件。我市一大批国有、集体企业已转制为股份制企业。在转制过程中,民营企业在解决经营人才、置换与注入资本、接纳职工再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地解决了国企改革中“人往哪里去,钱从何处来”的问题。

在致富百姓方面,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扩大就业、增加收入的主渠道。民营经济的发展促进形成了一大批块状经济和专业村,这些块状经济和专业村大多拥有一至几种主导产品,聚集了一批企业,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生产、销售和配套服务体系,产品在全省乃至全国市场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我市已有15个块状经济和441个专业村。这些块状经济不仅为当地政府创造了税收,而且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成为城乡居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来源。个私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达到57.1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38.9%,年均增长20.6%,而同期全社会就业增长率只有0.5个百分点;城市居民从个体私营经济得到的人均收入为1941元,比1997年增长11.8倍;农民从事二、三产业的收入人均达到3789元,占比达到70.2%,比1978年增长了10.5倍。个私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市劳动力流向的主渠道,群众致富的重要源泉。

二、正视差距,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民营经济实现新飞跃

推动民营经济新飞跃,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前提是全面发展,中心是协调发展,根本是可持续发展。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民营经济新飞跃,就是坚持在加快发展中实现统筹,在统筹中促进加快发展。当前,我市的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在我们面前有许多必须解决而且回避不了的问题,有许多必须抓紧而不能拖延的任务。对此,我们一定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定要形成这样的共识,抓民营经济发展,就是抓发展这个硬道理,就是抓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就是体现了“三个代表”,体现了科学的发展观。

推动民营经济新飞跃,必须找准发展的潜力。发展中的问题是我们今后工作的着力点,发展中的差距是未来经济增长的潜力。我市民营经济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总量不大。全市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完成总产值187亿元和241亿元,分别仅占全省的5.6%和6.7%。而邻近的嘉兴,个体工商户达到了11.6万户,私营企业近2.14万家,总产值1348.6亿元。二是规模偏小。全市个体工商户户均产值为21.5万元,私营企业户均产值为236.3万元,分别只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86%和82%。尤其是缺乏带动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省工商局公布的2002年浙江非公企业百强名单中,我市仅有升华、金洲、久立三家企业。其中,最大的升华集团也只是位居39位,销售收入是榜首的万向集团的零头都不到。2003年,全省年销售收入超亿的民营工业企业为1367家,我市只有34家,全国工商联公布的中国民营企业综合实力500强中,全省有188家,我市则是空白。三是素质不高。技术水平普遍偏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协作程度较弱。一些企业缺乏完善的会计核算、业务核算等基础管理制度,缺乏应有的企业规范和信贷资信,缺乏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特别是缺乏大的、有影响力的民营企业家。四是后劲不强。原始积累进程缓慢,市场主体地位不突出,产业、产品结构不尽合理,成长型、税源型的大项目、好项目不多。五是活力不足。我们不少的企业,往往满足于眼前的成功,满足于眼前的既得利益,缺乏做大做强、创新奋进、争创一流的思想基础和物质准备,“小富即安、小进则满”。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影响了整个民营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

推动民营经济新飞跃,必须明确发展的目标。推动民营经济新飞跃,关键是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找准发展的潜力,从总体上推进“五个转变”,实现“五个提高”。一是从主要依靠先发性的机制优势,向主要依靠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转变,提高民营经济的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二是从主要集中在传统制造业和商贸业,向全面进入高技术高附加值先进制造业、基础产业和新兴服务业转变,提高民营经济的产业层次和发展水平。三是从主要依靠国内资源和国内市场,向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转变,提高民营经济的外向发展水平。四是从现有的块状经济、小规模经营逐步向更高层次的集群化、规模经营转变,提高民营经济的集群化和规模化水平。五是从粗放的经营方式向更加注重信用、质量、生态和遵纪守法的经营方式转变,提高民营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突出重点,全力推动民营经济实现新飞跃

完成好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关键是要发挥现有优势和潜力,把推动总量大发展、质量大提高、经济大开放和环境大改善紧密结合起来,着力增强民营经济的竞争优势。实现民营经济新飞跃,关键要抓好“五、四、三”三个环节,“五”就是推进“五个转变”,实现“五个提高”;“四”就是放开扶持、扩大开放、全面创新和改善环境四个工作重点;“三”就是管理信息化工程、企业家提升工程和品牌经营工程这三项工程。工作重点上要突出抓好四个方面。

(一)以放开扶持推进新飞跃。加快扩张速度,做大总量盘子,是实现大发展的首要标志,也是我们工作成效的首要体现。量变才能引起质变。总量上去了,抓质量提高也就有了更好的基础。抓总量扩张,最关键的是要集全民之智,激发群众的创业热情,以“铺天盖地”之势,取推动全局之效。具体工作上要加大“两个力度”。一是“放”的力度要加大。“放”就是要在准入条件上放得更宽,经营的领域要放得更开,经营方式要放得更活,在思想行动上真正做到放心、放手、放胆。要始终坚持“先有后优”的指导思想,千方百计激活民资,鼓励社会各方投资兴业,不论初创阶段民营经济规模是否大、水平是否高、贡献是否多,都要满腔热情鼓励支持,一切先发展起来再说,真正做到先发展后规范,先创业再提高。要坚决清理一批限制性的规定,坚决降低一批准入的门槛,坚决减免一批收费项目,坚决打破一批行业垄断,为民营企业创造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要通过培育主体、发展一批,招商引资、引进一批,引进人才、创业一批,块状特色、孵化一批等途径,力争我市民营经济在量上实现新飞跃。二是“扶”的力度要加大。要在抓经济总量扩张的同时,突出抓好一批顶天立地的大企业,为全市经济培育出一批扩张能力、抗风浪能力较强的“旗舰”。经过前几年的发展,我市已经形成一批规模较大、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民营企业。要积极扶持和鼓励这批骨干民营企业通过资本纽带实行联合,并通过租赁、联合、兼并、参股、收购等多种形式,实施低成本扩张,加速规模膨胀,使企业的发展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对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民营企业,特别是农业龙头企业,要重点扶持,做优做特,做大做强,带动相关产业的兴起,促进农民增收。对具有品牌优势的民营企业,要引导他们按照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实行专业分工和协作,加速品牌聚集和资本聚集,形成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对具备上市条件的民营企业,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加快规范改制,积极争取公开发行股票,成为上市公司。这次,我市在扶优扶强上出台了专门的政策意见,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这些政策落到实处。

(二)以扩大开放带动新飞跃。推动民营经济新飞跃,重点是要实现开放型经济新突破。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大力推行以民引外、民外合璧,努力扩大民营企业出口,把民营经济的先发优势与外向型经济的后发优势融合在一起,取长补短、强强联合,实现民营经济与外资经济、内源性经济与外源性经济“比翼双飞”、“双轮驱动”,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使我市的经济发展如虎添翼,基础更加扎实。要确立民营企业是发展开放型经济主体的意识。在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的过程中,各级各部门必须把“以民引外”作为工作重点,强化服务。目前,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几乎所有领域都要向外资开放,民营企业将直接面临资金雄厚、管理先进、市场广阔的跨国公司的竞争。可以说,民营企业正面临着一场新的“生死搏斗”。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企业要生存,出路在发展;不发展、小发展,都是死路一条。要鼓励民营企业与国内外同行业大公司大集团,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和知名跨国公司合作,以股权换资金、换技术、换品牌、换人才、换市场,实现企业规模、技术、管理、品牌、人才等的全面提升。要通过以民引外,使民营企业成为我市招商引资的主力军。要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对外贸易。从发展趋势来看,民营企业只有立足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才能赢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当前,我市出口快速增长,特别是民营企业出口持续高速增长的势头很好,要加大对重点民营出口企业的支持力度,积极引导民营企业乘势而上,扩大出口,参加境内外各种展销会、洽谈会、博览会,加快融入国际市场,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同时,要积极引导民营企业走出去,利用自身优势,向省外、国外拓展发展领域和市场空间。

(三)以全面创新促进新飞跃。提高民营企业整体素质,是我市经济发展对民营经济的要求,也是民营经济自身发展的需要。提高民营企业整体素质,根本途径就是推进民营经济走创新之路。针对我市民营经济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上下功夫。要积极推进制度创新。家族式经营和个人独资经营,是当前民营经济的一个特征。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其中的弊端也日渐显露,弄得不好,就会出现“一代创业,二代守业,三代歇业”的现象。破除家族经营观念,构建现代企业制度是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立于不败之地的必然选择。但对家族制要理性选择,不可拨苗助长,家族制必须适应现代经济和开放社会,实现各类要素和资源的最大优化整合,提高综合竞争力。要大力推进民营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吸纳风险投资、社会资本等形式,改变投资主体单一的格局,实现企业股权的多元化、社会化。鼓励民营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逐步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要积极推进科技创新。这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中心环节。要引导企业把科技创新摆上十分突出的位置,通过科技进步,形成和发展核心技术,培育特色产品和特色服务,优化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提升产业层次。要鼓励企业大力引进新产品、新工艺、新装备,积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要积极推进管理创新。要加大对企业家的培训力度,千方百计提高企业家的素质。要继续鼓励民营企业家采用先进和管理方法和手段,加强人力资源、财务、质量和市场管理。要引导民营企业家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开阔视野,转变经营理念。进一步增加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提高素质和修养,努力学习利用国内外一切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不断提高在现代市场经济和经济国际化条件下经营管理企业的能力。

(四)以改善环境实现新飞跃。实现民营经济新飞跃的主体是企业。政府的重要职责是加强引导,搞好服务,营造环境。要营造更加浓厚的创业环境。充分发挥宣传和舆论的导向作用,利用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各种传媒工具和多种形式,宣传党的民营经济方针政策,宣传民营经济对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作用,使广大群众敢于创业,勇于致富,形成全民创业、致富光荣和宽容失败的浓厚发展氛围。要营造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创造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是对民营经济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支持。要积极借鉴国内外发展民营经济的成功经验,加快制定有利于民众创业、有利于民营经济做大做强的扶持政策,充分激活民众自主创业的原动力。要营造更加高效的服务环境。各级各部门都要把是否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尺,明确自己该做什么,如何做。要多服务,少干预;多帮忙,少添乱;多设路标,少设路障;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下大力气改进管理和服务水平。要以实施行政许可法和开展机关效能建设为契机,全面推行前置审批告知承诺制,规范行政行为,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主动为民营企业搞好服务。要通过实实在在的服务,彻底地放活个人、放飞企业,真正让蕴藏在民间的能量最大程度地释放出来。要营造更加开放的人才环境。积极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继续办好各类人才市场,拓宽人才引进渠道,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工作,为民营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引人、用人、留人环境。

丁文贲副市长的讲话要点

一、我市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略)

二、充分认识加快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略)

三、进一步明确推动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民营经济发展要加快“五大建设”,提高“五大能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提高制度创新能力。民营经济只有创新制度,才能不断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保持不竭的发展动力。要继续推动优势民营企业深化和完善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集聚生产要素、合股经营、风险共担的股份合作制形式。逐步放开股权,通过引入社会资本、管理技术入股、利用资本市场等方式,加快实现由封闭式的股权结构向开放式股权结构转变,从根本上改变投资主体单一的格局,逐步建立规范的股份制企业。

要引导企业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民营企业要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趋势,有条件的应积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探索资本所有者与资本经营者分离的有效途径,如广泛招贤纳士,聘请经营管理者、科技开发人才和市场营销人才,鼓励参股持股,转变管理组织和方式,加强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降低决策经营风险。

要十分重视管理制度的创新。吸收和借鉴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真正使企业从铺摊子式的粗放经营,转向集约化经营,逐步实现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要引导企业采用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建立健全经营管理制度、财务会计制度和劳动用工制度,完善内部运作机制,以管理信息化推动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不断提高企业科学管理水平。

民营企业要按照建设“信用**”的要求,把追求经济利益与遵循现代市场经济法则结合起来,把追求企业经济效益与实现社会效益结合起来,诚实经营、公平竞争,走敬业、诚信、守法的发展道路。尤其要加强信用建设,认真履行社会信用,严格照章纳税,规范劳动用工制度,切实保障职工权益,努力提高民营企业的信誉度。

民营经济的发展要贯彻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重视处理好发展民营经济与保护好资源、环境、生态的关系,决不能以浪费资源、牺牲环境、破坏生态为代价,决不能以眼前的、局部的利益去损害长远的、全局的发展。要把实现民营经济的新飞跃与生态市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推广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绿色制造,推动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民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2、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提高产业升级能力。民营经济要实现新的飞跃,必须顺应趋势,加快产业集聚,加快产业升级,推进产业创新,实现新的规模扩张。

近几年,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已形成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和比较优势的块状经济,但生产规模小,产品品种单一,整体水平不高,抗风险能力差,“小且散”、产业链短的现象还比较突出。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对块状经济的调整、整合、提升,促进产业集聚,提高产业层次,壮大产业规模,改变现有块状经济布局分散、层次低、规模小的状况,形成若干个具有较高市场占有率和较强竞争力的专业化产业区。要在现有区域块状经济的基础上,以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为契机,以骨干企业为依托,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规模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从根本上做大做强具有**区域特色的民营经济板块。

要着力培育一批规模型企业和优势特色企业,充分发挥他们在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大企业、大集团不仅具有生产、流通功能,而且具有较强的融资、技术研发等综合优势,它不仅是民营经济发展的策源地,而且是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领头羊。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和辐射,可以更有效地促进资源和要素的合理配置。目前我市民营企业缺少“航空母舰”,进入全省民营企业50强的只有升华、金洲2家。因此,当务之急是要把我市的民营企业做大做强。要重视对规模企业尤其是对全市重点骨干企业的培育,鼓励他们顺应发展趋势,打破所有制和地域界限,实施低成本扩张,使每个区域特色产业都有若干个旗舰型企业,形成组织结构更趋合理的金字塔式的企业群。要鼓励大企业通过控股、参股、品牌整合、建立战略者同盟等方式,与中小企业建立更为广阔的分工协作体系,发展规模经济。对那些产品具有规模化、系列化优势,市场占有率较高、出口份额较大的企业和产业要进行重点扶持,促使一批企业从各个行业中脱颖而出,使更多的“丑小鸭”变成“白天鹅”,成为推动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和主力军。

要公平市场准入,放宽准入领域,允许民营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投资领域。近年来,随着国家与地方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民间资本投资的配套政策,民间资本投资增长的势头十分良好,对于拉动整个国民经济、消费、投资与就业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要鼓励民营企业投资旅游业、金融业、现代物流业、中介服务业和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水利、交通、能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支持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经营社会商品零售、餐饮、农副产品供应和其他服务业。通过扩大民营资本的投资领域,实现民营经济新的规模扩张。

要积极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市委、市政府对民营企业的上市融资工作十分重视,出台了鼓励企业上市的扶持政策。当前的资本市场也为民营企业上市融资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机遇。要鼓励和支持大型民营企业组建股份有限公司。民营企业一定要更新观念,树立资本意识,增强上市的信心,按照市政府提出的“选择培育一批、改制完善一批、上市辅导一批、多渠道挂牌一批”的工作思路,扎扎实实做好工作,通过进军资本市场,把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已经进入上市程序的企业,要咬定目标不放松,继续抓紧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快实现一批企业成功上市。

3、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我市的民营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总体上看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科技人才缺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真正的科技型企业不多。现在全国各地的民营经济都出现了百舸争流、竟相发展的局势,一大批科技型民营企业脱颖而出,在民营企业大军中一路领先。我市的民营企业如果跟不上科技创新的步伐,势必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要积极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支持民营企业进入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民营科技企业。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建立技术依托关系,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广泛的技术合作,联合兴办各类科研机构,进行联合科技攻关,促进产学研结合。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民营科技企业建立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不断实现技术和产品的更新换代。

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强基础装备创新、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努力把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建设成为高附加值加工制造业。要加快建立公共的民营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好科技创业园,充分发挥好“孵化器”的作用,培育孵化一大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不断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民营科技企业的技术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一般要达到3%以上,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一般要达到20%以上,专利产品和新产品的销售收入占销售总额的比重要达到50%以上。重视知识产权,引导企业由简单仿制向引进创新和自主创新转变,创立自主知识产权。鼓励民营企业开展品牌经营,实施名牌战略,打造国内和国际知名品牌。

运用网络技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业。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相比,有着大幅度增加贸易机会,降低商务成本,提高营销效率等优势。当前的重点是加强基础网络建设,推动企业上网,培训网络销售人员,大力发展网上交易,并以此为依托形成若干现代物流配送中心。

4、加快出口生产基地建设,提高外向带动能力。进一步支持民营企业扩大出口,培育一批以特色产业为依托、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自营出口企业。**的外贸出口主要靠的是民营企业,进一步扩大我市外贸出口的希望也在于民营企业。要鼓励产品“走出去”带动企业“走出去”,鼓励企业“走出去”带动更多的产品“走出去”,提高我市产品的出口份额。有条件的企业要直接参与国际竞争,到境外投资办厂,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建立跨国生产体系,到境外设立贸易机构,带动出口贸易。要采取措施让更多的民营企业获得进出口经营权,组建外贸公司,增加进出口业务。切实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开拓国际市场中的问题,在外汇管理、出境审批、信息技术和人员培训等方面提供支持。国家进行出口退税政策改革后,对我市外贸出口特别是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品的出口有较大影响,我们要积极应对,切实把地方退税政策落到实处,促进外贸出口持续快速增长。要积极组织有关企业到迪拜中国城设立窗口,让我市更多的产品走向世界。

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在接轨上海中的主体作用。依托上海积极扩大外贸出口,与上海的外贸公司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建设外贸出口基地。引导民营企业抓住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机遇,积极承接上海产业的梯度转移。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与交流,让民营企业在产业接轨、交通接轨、市场接轨、要素接轨中尽显其能,在共同打造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中占有一席之地。积极组织好各类招商展示活动,鼓励我市更多的产品在上海设立销售窗口,进入上海市场。

5、加快企业家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综合竞争能力。要把加强民营企业家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民营经济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

我市的民营企业家都具有很强的创业精神和市场开拓能力,但是随着发展环境的变化、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企业家知识结构、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民营企业家必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加强学习,开阔视野,充分了解世界发展潮流,掌握国内外同行发展状况,努力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内外一切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不断提高在现代市场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条件下经营管理企业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把企业的发展与全市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把实现个人价值和体现社会价值紧密联系在一起,继续担当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的先锋。民营企业家应该奋起直追,用新的思维、新的机制、新的气魄,大胆创新,努力开拓,开始新一轮的创业。

努力创造有利于人才引进、培养、成长的优良环境,通过人才优化达到管理优化,实现企业的发展。努力改善人居条件和创业环境,吸引更多的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来湖投资创业。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中的科技人员以多种形式到民营企业工作。采取柔性流动、项目合作等多种形式,为民营企业引进各类急需人才创造条件。要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民营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培训,造就一支具有现代化经营管理才能的民营企业家队伍。同时,要加强对技术人员和职工的在职培训,支持他们接受继续教育,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四、努力营造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加快发展民营经济,事关我市未来经济发展全局。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进一步加强领导,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合力,真抓实干,确保各项工作和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篇11

一.现阶段我国民营建筑经济发展现状

民营经济的发展,已成为支撑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增加时政收入,缓解城镇就业压力和分流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主要力量和重要来源。针对我国市场经济条件,发展民营建筑经济具有必然性、客观性。然而,因受到各类因素影响,建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各种阻力影响,仍需社会、政府等方面支持。

首先,外部环境。其一,发展观念落后,制约了建筑经济发展。现阶段,国有建筑企业不能清晰认识民营经济发展趋势,对民营经济进行排斥。认为若民营经济的发展过快,必然影响国有经济地位,担心建筑工程债务债权、质量等问题,不能看到民营经济的雄厚基础,看到民营建筑经济的发展前景、强声生命力。其二,现实环境束缚。无有效法治环境保护民营建筑经济合法财产,特别是某些管理部门,针对私有建筑企业,存在乱收费、罚款、报销、集资等问题。政策环境对私有建筑经济不够平等,对于招投标、资质审批与市场准入,民营建筑企业受到歧视。另外,民营建筑企业的员工培训、贷款、评职称等方面,受到不应有限制。

其次,自身缺陷。民营建筑大多数为家族化、独裁性的管理模式,与社会化大生产不相适应。在企业发展初期,家族化管理的权力过分集中,可有效利用有效资本,充分发挥家庭成员积极性,但随着原始资本不断增加,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用人提倡“任人唯亲”,导致很难培养家族以外的动力主体。同时,组织形式单一化,经济规模较小,很难适应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民营建筑企业规模较小,发展较为滞后,组织形式主要为合伙企业、独资企业,企业扩张能力、融资能力具有局限性,导致民营建筑企业参与竞争、抵御风险能力较差。

第三,经济策略短期行为,信用与技术较低,导致承揽工程较难。我国民营建筑企业倾向于短期利益,某些企业不凭借科学管理的方式,增加科技投入,降低经营成本,有效提高工程质量,反而采用偷税漏税与偷工减料等方式,获取利益,对民营建筑企业形象、信用造成严重影响。

二.我国民营建筑经济的发展对策研究

大力发展民营建筑经济,有利于加强建筑市场管理,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目前,建筑市场中国有民营出卖营业执照和资质、挂户、垫资承包、压级压价,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较为突出,已成为各级政府管理与治理的重点问题,因此,大力发展民营建筑经济,有利于解决该类问题。

首先,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学习我国颁发的非公有制经济中关于私有财产保护观点,强化相关知识认识,使思想实现统一。针对民营建筑经济发展模式,需提高至国有建筑企业改革步伐中,不断深化民营建筑行业改革,使建筑行业能够成为主要产业层面。.同时,将民营建筑经济发展提升至是否能把握历史机遇,确保建筑行业能够进一步发展。另外,打破民营建筑经济发展的各种束缚,只要民营企业不违背相关的法律政策,尽可能不要“严格性”限制其发展。

其次,不断深化改革国有建筑企业产权制度。构建现代化企业制度,是我国企业改革的主要目标,重点在于改革产权制度,实现制度创新。对于国有小企业,可采取兼并、承包、出售、股份合作、租凭等形式,搞活国有小型企业,加快其发展步伐,为民营建筑经济提供更多的广阔空间。

第三,全面贯彻民营经济的发展政策。针对民营经济政策,应全面贯彻,强化法制建设,制定合理规划,大力发展民营建筑经济,确立其法律地位,最大限度解决其生产力问题。接着,要协助民营经济发展,必须制定可帮助其发展的政策,为民营建筑企业提供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同时,去除所有制歧视,加强服务意识,为其提供多样化的咨询服务,使民营建筑经济能够得到加速发展,为提供一个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

第四,规范民营建筑经济自身缺陷。必须合理市场资源,充分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协助民营企业定位市场,制定合理经营策略,不断扩大其经济规模,使之能够适应市场竞争。同时,强化税务、工程质量、审计等监督,提高工程监管覆盖率,规范、整顿建筑市场。对于民营建筑企业的偷税漏税、偷工减料等行为,充分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手段进行处理,促使民营建筑经济的规范化、合法化。另外,转变民营企业的传统经济管理观念,构建一个权责明确、政企分开、集约化管理的民营建筑企业。

三.我国民营建筑经济的发展趋势

首先,民营建筑经济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我国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长期存在。

其次,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新兴支柱产业,将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而进人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

第三,我国目前正处在向工业化国家转变的历史阶段。在这个阶段,建筑市场潜力巨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作为建筑业中充满活力和生命力的民营建筑企业,可以说商机无限,有广阔的发展舞台。

四.结束语

民营建筑经济是我国建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否能够长期存在与发展,需要政府、社会的大力支持,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不断健康,建筑行业快速发展,民营建筑经济面临一个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所以,我们针对目前民营建筑的发展现状,必须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不断深化改革国有建筑企业产权制度,全面贯彻民营经济的发展政策,规范民营建筑经济自身缺陷,以促使民营建筑的不断发展与壮大。

参考文献:

[1]朱四新.浅析民营建筑经济发展的不足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17).

[2]覃荣正.探讨民营建筑经济发展模式[J].建材与装饰 ,2013,(18):352-353.

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篇12
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篇13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