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工程专业实用13篇

制药工程专业
制药工程专业篇1

1、制药工程专业是教育部调整后的一个整合专业,属于新型交叉学科,在课程设置学建设、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都不断进行研究和探索,其课程内容包含了分?x技术,内容非常丰富,种类也非常繁多,课程设置也有助学生工程研究能力很好提高。但是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会安排地域各门课程,对于部门内容都是简单学习,没有进行更加深入学习研究,没学懂的知识仍然还是不懂,导致对于新型制药分离工程知识和方法掌握不是很好。通常学生都没有工程实践体验和经验,同时对于制药生产工艺流程印象不是很深,也不知道如何对于所学的知识操作,如何提取分离机械设备,只是从理论研究计算对于制药生产没有任何意义,书本知识一般都是很抽象枯燥的,所以很难调动气学生学习积极性,也很难激发学生创造潜能,在制药分离工程专业领域每个学科内容都是不是很独立,更没有工程整体概念认识,学生也不能综合利用各种知识对于工程实践进行很好研究,就导致了实际工程不知道如何去解决问题。

2、对制药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问题,需要对于制药分离工程教学内容进行及时调整研究,相应的教学大纲中如何很好规定教学目标,需要及时按照制药分离工程教材进行编写,教学课程中需要及时加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者相互结合,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理论课程教学研究,还要很好加强实践环节教学工作。增强学生工程意识研究,充分认识到不同教学环节不同特点,对于各种新型教学方法进行合理分析,综合运用新型教学模式,更好保证培养学生对于理论知识掌握,从而很好解决工程设计中所存在的各种实际问题。同时做好对于教学内容优化,制药行业发展非常快,新药不断产生导致了制药工程专业制药分离,工程课程内容基础理论知识更加需要新的药物发展模式相互配合。在药品制造设备和药品生产工艺流程过程中,需要能够很好减少旧的教学内容,充分运用新型教学计划和理念,适应新的基础课程改革理论模式,同时还要对于课程基础理论知识进行简要介绍认识,重点讲解需要应用新型理论、方法和工艺模式。查阅文献过程中要不断进行现代药物分离制备新型动态研究工作,学生要按照新型课本知识进行新理论和新技术学习。

3、让新的科学技术实现对于学生熏陶,根据课本相关知识实现对于理论相互结合,增加新型制药分离技术教学创新工作,提出和制药工业生产实际联系非常深的问题研究,提高学生认识新型制药生产全部过程,学生要根据课程知识在在教学过程实现对于知识掌握,根据中药制剂专业工程基础课程开设的制药学专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不断扩充基本理论知识。在对于药物生产基础上实现对于药物浓缩提取研究,让学生能够很好掌握好工程基础,强化化工原理认识,实现对于课程分离操作新认识,在分离工程原理内容基础上实现对于制药工程专业知识掌握,同时还要增强制药工程专业分离方法研究,注重介绍中药制药特点认识。

三、制药工程专业制药分离工程课程改革方式

1、为了能够非常有效的提高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在改革制药分离工程研究中,及时构建课堂环境,实现对于课程教学效果认识,需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合理调整制药分离工程中课程教学内容研究,不断强化对于教学内容实践性设计思路,调整新型制药分离工程教学课程内容,实现对于学生做到积极引导和科学教学。让学生能够运用科学、严谨和抽象理论思想进行及时综合归纳总结,建立非常良好的理论指导工程技术研究,充分利用制药工程专业制药分离工程理论知识,提高对于教学技术经济观念认识,让学生掌握好制药分离技术理论方法,同时还要对于工程研究思维方式进行提高,让学生拥有创新思维模式,让理论知识和工科知识相互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精神和能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实现改善教学效果目的。

2、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课堂和教材为中心,导致师生之间缺少交流,在新型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以学生为中心,同时还要以知识为基础,注重学生对于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新教学模式中实现对于教学创新。在制药工程专业分离教学过程中需要运用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模式相互结合,及时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实现制药分离工程相互理论创新,在工程单元、分离工艺和知识理论创新中,大多数学生都没有真实见过制药分离过程,所以学生缺乏对于制药分离基本感性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就造成了教学过程中教学枯燥,很多时候教师都是纸上谈兵,随着我国对于制药企业进行更加深入改革,学生可以去企业进行认真实习,这样学生就可以身临其境感受制药分离工程教学模式,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实现对于课堂教学内容教学,很好将传统教学手段和实践制药分离工程相互结合,在制药分离工程教学中做到动画、影像和图像模拟演示,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深刻的学习制药分离工程课程,让教学气氛更加活跃和轻松。

制药工程专业篇2

卓越工程师教育;制药工程;教学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领域的重大改革,是促进高等工程教育适应我国新型工业化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创新能力强和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从整个世界范围来看,各个经济强国都非常重视医药产业,建立现代化的医药产品工业是一个国家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现在整个医药产业呈现日新月异的变化,伴随着新药研发,治疗方法不断创新。整个医药产业迫切需要新型的制药工程师。新型的制药工程师需要掌握制药产品生产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具备多学科交叉的能力,同时要掌握制药行业发展动态和政策法规。现在制药工程人才的培养模式多为药学、工程和管理等学院分别培养,这样培养的学生只能掌握单一学科门类知识,已不能适应现代制药业对制药人才的需求。因此,制药工程教育改革是非常必要的。如何将国家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和制药工程教育紧密结合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将卓越工程师教育融入制药工程教学中,探索和改革制药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使培养的制药工程学生具有很强的综合素质,适应不断发展的医药卫生市场的需要。

1产学研结合

实行全面的产学研结合是制药工程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要将产学研这个中心思想融入到制药工程教育的整个培养体系中,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适应现代药企的需要。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来促进产学研结合。高校制药工程专业要与知名的制药企业和科研机构签署联合培养协议,实行高校三年、企业一年的“3+1”培养模式。高校和企业、科研机构之间建立相关的实践和实训基地。这样的话,能够保障制药工程专业学生能够充分地了解和融入相关制药企业和药品研发机构,从事药品生产和研发。另外聘请制药工程专业相关行业的管理者和一线生产技术人员为行业或校外导师,让这些导师能够深入并参与整个高校制药工程教育的全过程中,包括制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的建设、学生工程相关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等多个方面。这样让企业和科研单位真正参与到制药工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为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创造了良好条件。

2加强实验和实践教学

制药工程师的必备素质之一是良好的实验和实践技能。通过对制药相关行业调查,普遍反映很多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难以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这与现行制药工程专业教育培养方法有很大的关系。目前制药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中,验证性的实验项目过多,缺乏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项目。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要要加强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基础实验素质的培养和加强实验操作技能训练。而在高年级阶段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主,这样可以使学生掌握初步的科研设计思路和方法。同时加大本科生创新性开放实验室和工程实训中心的建设,让学生积极参与申报创新项目。通过完成创新项目的形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进一步开拓学生的创新和创造性思维。

3课程设置改革

由于很多高校制药工程专业特色不同,因此在制药工程课程设置有的以化学制药为主,有的以中药制药为主。要想达到卓越制药工程师的工程教育要求,在制药工程课程设置上应该重点加大工程能力培养方面的课程内容,加强实践教学和科技创新活动,突出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同时注意选择或者编写符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的教材,不断地将适合制药工程专业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纳入到专业教学内容中,保持专业课程内容与制药工业的发展同步。

4教学方法改革

培养卓越的制药工程师要求探索和研究一套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输入式教学,建立一套为以学生为主的输出式、问题式和研讨式的教学方法体系。教学指导思想要求以解决工程问题或科学问题为目标。为了完成教学目标,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法,如课堂教学、小组项目、独立项目、工程设计和制作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改革,促进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善于思考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5结语

综上所述,实施制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需要进一步改革现行的制药工程高等教育培养模式,建立一整套高校和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制药工程人才的新模式。同时要进行以工程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的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探索和研究。通过以上几方面的探索与改革,以期能达到为我国的制药工程工业培养卓越制药工程师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郑化,殷以华,刘霞.产学研合作培养制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模式探讨———以武汉理工大学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111,114.

[2]罗晓燕,刘宏伟,任福正,等.校企合作培养制药工程卓越工程师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2(05):5-7+14.

[3]刘宏伟,罗晓燕,马红梅,等.制药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识实习教学模式改革[J].化工高等教育,2012(05):47-50+58.

[4]罗晓燕,任福正,刘宏伟,等.制药工程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13(01):8-12.

[5]李琼,王凯,蒋尹华,等.制药工程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药学教育,2013(01):6-9.

制药工程专业篇3

二 制药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当前我国制药企业规模小、生产效率低、原料能源消耗大、成本高、竞争力弱的最主要原因是专业人才的缺乏,尤其是制药工程人才的少。既懂得药物制剂、生产工艺、质量控制,又懂得工程的技术应用复合型人才十分匮乏。为培养出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生物制药、化学制药、中药制药、药物制剂技术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药物生产装置、工艺与设备设计方法,具有对药品新资源、新产品、新工艺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熟悉国家关于化工与制药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制药工程与制剂方面的理论前沿,了解新工艺、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发展动态,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能在医药、农药、精细化工和生物化工等部门从事医药产品的生产、科技开发、应用研究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是我国制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

制药工程专业篇4

(一)围绕专业培养目标优化整合理论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有特色”的原则进行体系构建和课程设置,通过学习,要求本专业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药物的研制、开发、生产、检验、流通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2013年我们对一些课程做了适当调整,删去《仪器分析》及《仪器分析实验》内容,合并到《分析化学》及《分析化学实验》中蔗分析化学》

学时由32学时调整为56学时蔗分析化学实验》由32学时调整为48学时。在学科基础课方面增加《制药工程专业导论》课程,以引导学生了解各个专业的学科属性和发展状况在专业选修课方面,为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性取消了《杂环化学》课程的选修。同时在教育理念上改变过往人才培养与社会行业需求相脱节的现象。通过实地调查、座谈等多种途径积极主动地了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学校的期望与需求股置了《药学服务》选修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临床合理用药、不良反应、执业药师及其准入制度等相关知识增设了《新药注册与GMp认证》课程实现《药事管理学》和《新药注册与GMp认证》教学内容的合理“分工”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掌握国内新药注册以及生产企业GMp认证的程序和要求,了解欧美国家新药申报的程序及中药国际化的艰难历程进一步拓展了本专业学生的就业渠道。

(二)加强课程建设提供优质教育“产品”课程建设是直接影响高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因素而精品课程建设则是高校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质量工程”重要内容之一。精品课程的建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而且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教学相长和谐发展问。我校制药工程专业以《有机化学》市级精品课建设拉动课程体系的建设,已培育《化工原理》、《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药物化学》、《无机化学》等学科基础课为校级精品课。通过不断完善和优化使它们成为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借此推动我校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优质教学资源的网络化为本专业学生提供优质教育“产品”.

二、改革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焙养学生创新能力

目前高校的专业实验课普遍存在诸如实验课传授知识多,能力培养少脸证性、重复性实验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少等现象。要适应现代制药技术对“创新型、工程型、应用型制药工程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就必须不断地对实验内容进行改革创新。

(一)突出综合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课程不仅是制药工程专业理论知识、方法原理的综合而且还是实验手段、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实验仪器设备的综合。药物合成实验大都是传统的经典性、验证性实验字生感觉枯燥无味。从“阿司匹林的合成”到“阿司匹林片剂的制备及质量评价”,这样不仅使学生对药物的制造过程有了整体认识而且使学生产生成就感肩利于他们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这类实验教学的探索和实践,不仅加强了学生综合技能的训练,同时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

(二)尝试设计性实验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增开了设计性实验。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大多熟知“达克宁”我们开设了“硝酸咪康哇软膏的制备及质量评价”实验前我们向学生介绍了硝酸咪康哇的物理性质、药理特性及临床作用特点使学生了解了咪哇类局部抗真菌药的临床应用现状。基于药物化学、药理学、药剂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知识结合我院教师最新研究成果“抗真菌药硝酸舍他康哇及其软膏”,学生开展了设计性实验“硝酸舍他康哇软膏的制备”,评价了软膏刺激性、锥入度等技术指标通过完整的半固体制剂制备及评价实验操作,既提高了学生实验的主动性汉培养了学生的专业实验兴趣。

(三)加强科研成果向实验教学转化根据医药发展最新动态,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教师的最新研究成果进入课堂。基于我院教师研制的国家二类新药“抗癫痈药加巴喷丁及其胶囊”新药研究成果役计了“加巴喷丁的精制”实验项目通过与“阿司匹林的合成”实验进行对照做到了实验内容老药与新药

的有机结合,同时让学生了解到了老药新用、一药多用的知识使学生对新药研究与开发有了感性的认识。通过“加巴喷丁片剂的制备及质量评价”的实验的教学在掌握压片的操作工艺基础上评价了片剂的硬度、脆碎度和崩解时限及溶出度等指标,激发了学生对专业实验的热情。 三、加强实习环节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实习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制药工程专业实习包括仿真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等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

(一)完善校内仿真实习基地建设我院引入北京东方仿真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青霉素发酵工艺仿真软件并开展了青霉素发酵工艺和青霉素提炼工艺仿真教学。通过计算机仿真实习使同学们熟悉了青霉素生产流程掌握设备操控要领了解故障处理原则实习结束后系统会自动对操作过程和结果进行考核。仿真实习有效缓解了实习中难以动手操作的难题更加贴近生产实际提高了学生的实习效果。因此通过建立多种工业化典型流程的仿真模式可以丰富学生对不同生产流程的操作经验为学生服务不同制药生产企业奠定基础。

(二)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院制药工程专业建立了稳定的校外生产实习基地包括河北省九派制药有限公司、华北制药集团华栗有限公司、天士力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第六中药厂、天津市敬业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等生产企业实习内容涉及到原料药制造(化学合成、中药提取、发酵等)、质检、制剂、包装、环保、营销、动力以及GMp规范与认证等多个环节,与我院理论课程紧密衔接。实习基地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个可操作平台,同时强化了学生对制造技术、质量意识、市场竞争、工业安全与法律约束等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制药工程专业篇5

制药工程专业正式出现在教育部的本科专业目录是1998年,它是随着药学类学科发展而形成的,是药学类相关专业的延续。目前设置该专业的院校主要是医药院校和理工科类院校,农业院校开设的较少。药剂学,全称药物制剂学,主要针对药物剂型开展研究,是针对药物制造的综合应用技术学科。通常情况下,药剂学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但在农业院校中,药剂学仅作为制药工程专业的选修课程,同时在药剂学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农业院校制药工程专业药剂学课程教学的分析,针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期提高制药工程专业药剂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慎重选择农业院校制药工程专业药剂学教材

1.教材需紧跟时代脚步,避免教材内容陈旧。农业院校制药工程专业药剂学使用的教材大多出版年份较早,内容较旧,有局限性,教材中的理论和技术已经跟不上现代制药技术发展的节奏和步伐,特别是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应用到制药行业[1],同时生物制药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也给制药行业带来很多创新。很多农业院校制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都把掌握这些药剂学的新技术、新理论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根本,但往往忽略了培养这些能力的最直接、最关键的是药剂学教材的“与时俱进”。鉴于上面的问题,农业院校制药工程专业应根据涉农药物制剂的特点,选择内容较新、尽可能地覆盖最新的技术和理论的适合涉农药物特色的药剂学教材。

2.教材需紧扣培养目标,避免专业特色不符。教材是联系学生与教师的纽带,教材的选择除了要“与时俱进”,还要“因地制宜”。不同类型的院校,同是制药工程专业,其课程设置一般不同,即使相同的课程,课程侧重的内容也会有所差别。有些农业院校制药工程专业药剂学课程教材选择没有充分考虑到结合自己本校制药工程专业的特色,盲目选择内容量大、技术新颖的教材,甚至直接使用医药类专业的药剂学教材,这不仅给学生的课程学习带来压力,最主要的是没有让学生获得属于自己专业的专业知识技能,偏离了培养目标要求。所以,为避免出现这种问题,在教材的选择上,要注意编者的学科背景及研究方向,同时院校应组织相关行业专家进行论证评价,为提高教学水平奠定好基础。

二、提高教师授课能力和专业素质,改进药剂学教学方法

1.授课教师实时优化教学方案,更新教学内容。大部分农业院校制药工程专业药剂学课程课时不多,而药剂学课程特点是知识点较多,需要掌握的基本理论和相关技术很多[2],这是对广大农业院校制药工程专业药剂学课程授课教师教学方案设计的最大考验。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把药剂学的知识点和技术系统且清晰地讲解出来是关键所在。所以,药剂学授课教师需要在授课中不断地积累经验,吸取教训,实时优化教学方案,使学生获得最大受益。

教材的编著需要一定的时间,即使最新版的教材也不一定能100%覆盖现有的所有新技术、新理论。药剂学课程中技术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授课教师应主动获取最新的药剂学相关的技术及理论,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这样不仅能带动学生的听课兴趣,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更能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达到制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最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毕业后尽快地适应工作,更易与企业接轨。

2.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式。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较传统的教学方式如老师讲学生记笔记,学生更倾向于使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来授课。多媒体设备更适合制药工程专业药剂学课程所涉及的不同制剂相关的复杂设备、药物新剂型的原理等内容的讲解[3]。通过多媒体的使用,使复杂的仪器设备和原理图可以直观地展现给学生,如同把企业生产设备搬进了教室,不仅能减轻授课教师的授课压力,更能提高教学效果。

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迫切想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因此可以利用“剂型设计与技能大赛”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学生自己进行处方设计和制剂工艺设计,制作开发成相应的剂型产品,以此锻炼学生的设计能力和操作水平,增强对药剂学专业知识的掌握。

制药工程专业篇6

我校已经开设的药物分析课程,由药学院校的80~100课时压缩到48课时,在这种教学课时大幅度减少的情况下,有必要制定出一套新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将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多媒体课件等整合为现代教学体系,推进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试考核形式等课程教学全面改革。

一、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

目前,随着教学的改革, 药物分析课程的学时进行了很大程度的压缩,而教材仍沿用传统长学时的药物分析课程课本,教师需要根据专业要求不同在内容上做适当取舍和调整,这样就缺乏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的组织和改进,而各章节之间衔接不紧凑、不系统,这样就难以给学生一个完整全面的整体印象;同时由于专业不同,教材选用亦有差别,使得教学内容陈旧,跟不上学科和时代的发展。

这就要求药物分析课程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更新和补充。我们自己编写了短学时药物分析教材,非常适合短学时教学。 该书以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为主,简明扼要,删除了陈旧的内容并增补了必要的新材料,把新知识、新成果、新技术融合和渗透到教材的每一章节中。该教材还简化了繁琐的药物分析原理而增加了典型药物分析的应用举例,降低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在教材相关章节还增设了“光谱学”“色谱学”等药物分析基本方法,让学生具有更为全面的药物分析专业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是一门艺术,传统的“填鸭式”、的呆板教学方法只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和厌倦,只有好的教学方法才能引起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兴趣,而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在短学时有机化学教学中,可以采取多种途径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首先确定了采用专题讨论的方法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探索。首先选取一些典型的实用的药物分析案例作为中心议题,选取了一些案例中的关键问题展开讨论。课堂讨论前, 学生采用自学的方式, 从书本、 杂志、 网络上搜集资料,写成讨论提纲。课堂上, 学生以极大的热情参与教学过程,讨论气氛相当活跃。教师也不失时机地加以指导, 学生不但掌握了这些重要药物的分析方法,更重要的是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讨论, 了解了这些重要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的意义。教学效果非常好。不少学生把自己准备的材料写成小论文, 一些有独到见解的论文还发表在期刊杂志上。课堂讨论式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这种师生互动、 教学相长、 宽松活跃的学习气氛使教学过程充满活力。

三、教学手段的改革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节约课堂时间,提高教学内容的直观性,我们采用多媒体技术代替传统的粉笔板书。药物分析多媒体课件能在有限的时空充分展现课程的整体知识脉络,突出重点和难点,既形象直观又融会贯通,信息量很大,声光电技术综合运用。

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在较短的时间里, 可以把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新知识、 新成果及时引入课堂。教学课件以其丰富的内容、 形象的画面、 清晰的文字, 为准确生动地表现教学内容、 优化教学过程创造了条件。合理地应用好教学课件,可以把教师在课堂的主导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可以使学生享受听课的乐趣。

药物分析课件的制作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在课件的设计上既要注重课件的可观赏性, 又要避免过多的感官刺激是课件制作首先应当关注的问题。若课件花样太多反而容易冲淡授课内容, 影响学生思维,分散学生注意力。高校课堂氛围不同于中小学,理应不失庄重与严谨。但是也要注意在保证教学内容充实完整的基础上, 充分运用多媒体语言, 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 朴实无华的教学课件只要应用恰当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若使用不当则会画蛇添足。

四、考核考试评价方法的改革

制药工程专业篇7

 

制药工程是随着医药工业发展应运而生的一门交叉专业,它涵盖化学、生物学、药学和工程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1995年,全美第一个制药工程在新泽西州立大学诞生后,国际上制药工程教学陆续开始。1997年,我国合肥工业大学与安徽中医学院联合创办了五年制制药工程专业,开启了国内制药工程专业开设的先河。此后,制药工程在各综合大学、医药科大学和理工科大学先后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截至2016年,已有340余所高等院校开设此专业并招生。纵观各高校开设制药专业的实力参差不齐,本文将从二十年办学显现出的弊端着手分析制药工程专业的现状,并展开相应的思考。

 

一新瓶装旧酒——课程体系陈旧不堪

 

目前对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科属性均定位在工科学科,属于化学与医药学的边缘学科,且与生物学和工程学交叉。除了少数几所综合大学外,大多数开设制药工程专业的院校难以同时具备以上四方面学科的实力。因此,制药工程专业在开设之初,基本上均是由所在高等院校原有“母专业”扩展和变化而衍生来,这些“母专业”包括微生物专业、生物工程专业、精细化工专业、药学专业[1]。因此,制药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均是在“母专业”的基础上增加几门其他的相关课程而组成,与制药工程专业的实质有一定的差别,甚至所在专业学生对自己的就业方向感到迷茫,本科毕业后仍对该专业定位把握不准。同时,开设专业之初,院校倾向于从在职教职工中挑选名单,组建一支符合当时自身学校实力又具有一定制药工程专业特色的师资队伍。当时,制药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未推行国家标准,组建团队和开设课程仅靠借鉴为数不多且还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国外已开设该专业高校的经验而进行。随着全球医药行业的不断发展,国外高校迅速发展,将制药工程本科教学目的定位于培养学生具有广泛而坚实的制药工程基础,着重培养学生与企业接轨的实践能力。然而,我国高校在这二十年间发展相对滞后,对制药工程专业的定位并不明晰,因此各高校开展制药工程专业的水平参差不齐,所开设的课程也各不相同。近年来我国开始推行国家标准课程,以至于相当一部分高校生开始拉硬扯开设标准课程,一方面缺乏相应的过渡与整体规划,造成课程体系与原有课程体系脱节,另一方面缺乏开设这些课程的实力,主要推行“灌输式教学”实则效果并不理想。

 

二依葫芦画瓢——培养模式落后

 

制药工程专业融合了两门及以上学科的内容和规律,注重理论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兼具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这与传统的微生物专业、生物工程专业、精细化工专业、药学专业既紧密相关又有较大的差别。制药工程的交叉性和实用性分别决定了该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更多的理论知识以及汲取更多的实践教学,因此,制药工程教学要投入更多的课时。在理论课规划方面,目前各高校开设各专业所分配的课时量差不多,另外现在的本科生要求必修大量的公共课程,剩余为数不多的课时供专业课分配,这显然是很不合理的。同时,再加上国家标准的推行导致很多高校顾此失彼,难以权衡各课程之间课时分配和精力投入。长此以往,好的院校能在国家政策和国际形势变化之际,把握机遇迅速调整学科结构与时俱进,很多院校却在这场潮流中随波逐流,远远落后于一流院校。实践课投入方面,一方面因为很多院校与企业联系较少[2],另一方面因为很多医药企业面向本科生开放的门槛较高,所规划的实践课程往往沦为形式主义,学生在实践课中走马观花,内在掌握的技能寥寥无几。因此,在制药工程专业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中,相当一部分院校是在一流高校崛起之后依葫芦画瓢似的学习,并未结合自身的优势,审视自身的实力,表面上培养模式有所转变,实则相当落后。

 

三与时未推移——评价机制单一

 

随着我国医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重,医药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从单一技能掌握向掌握药物研发与生产、药品管理与经营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发展,这与目前单一的人才评价机制相背离[3]。大多数院校的制药工程专业考核人才的方式均是通过学分积累进行,无论理论课和实践课基本上由院校为学生安排,学生能自由选择的课程寥寥无几。理论课的考核方式一般通过笔试进行,笔试的内容均由授课教师单独决定,没有统一的标准。而今大学生学风日下,甚至出现了有些院校的教师为提升及格率将笔试难度下降情况。制药工程专业实践课相对较多,一般通过做课程设计和撰写实习总结的形式开展考核。高等院校的教师们给出既定的课程设计题目,学生利用理论课空闲时间自由开展,然而学生最终上交的任务书和图址出现相似甚至雷同的问题,吃惊的是基本上所有同学都能顺利地拿到课程设计的学分。至于工厂实习,基本上只要学生去了工厂,都能拿到学分,而实际表现和内在感受如何甚少划入评价范围。实践课的评价方式相对理论课来说更为随意,以至于大多数不认真的学生基本上了解了这一“套路”,只要完成了该上交的东西,不管质量如何,均能轻松地获得学分[4]。这与当前院校单一地追求学生的毕业率将人才评价机制机械化息息相关。

 

四总结

 

制药工程作为理科与工科两学科交叉的专业,在国际和国内还是一门年青的专业。我国的制药工程专业的发展需要寻找一条适合我国国情与学情的道路,随着医药产业的蓬勃前进,各院校制药工程专业如何培养人才任重而道远。首先,课程教育应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既要在各院校开设制药工程专业的基础上将课程内容和体系的整合、优化与重组,又要将结合自身“母专业”的优势,有所偏重地为学生挑选课程,不生硬地“一锅粥”似的搞国家标准。其次,打破传统落后的培养模式,鼓励各高校间横向纵向地多层次交流,专家们举行专业研究大会,深入地探讨制药工程专业的发展方向和现实难题,挣脱束缚的枷锁,引领该专业向国际化高水平层次发展。再次,要在制药工程专业成长的过程中打破长期以来唯学分论的评价标准,逐步建立高等院校与社会畅通的对话机制,根据社会需求逐渐形成具有该专业特色的人才评价机制。厘清制药工程专业所在学院或系内其他专业的区别,积极探索适应新时代的人才培养模式及适应院校内部该专业特点的多元型人才评价机制。不惧怕以降低院校毕业率为代价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着眼于对症下药、标本兼治地培养新时代制药工程专业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佰灵,赵永恒,邱婧然,谢勇,邓雪华.我国制药工程专业本科院校现状分析[J].广州化工,2016,44(23):185-187.

 

[2]于燕燕,郭玲玲,樊冬丽,徐毅,吴范宏.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科技文汇,2015,332:65-66.

 

[3]崔宝东,陈永正,韩文勇.新形势下制药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探讨[J].广东化工,2015,42(18):207-208.

 

制药工程专业篇8

江南大学药学院是我国培养生物制药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制药工程专业是教育部品牌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育计划”实施专业、江苏省重点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本硕博生源遴选基地,学院建有“制药工程与技术”二级学科博士点、“药学”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点和“制药工程”专业硕士点,形成了本、硕、博完整的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学院突出生物制药特色,围绕健康中国战略,全心致力于拔尖创新制药人才的培养,业已成为江苏省乃至全国培养制药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制药工程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大、准入门槛高,未来发展前景光明,毕业生可选择进入大型制药企业、药物研发机构、医疗卫生机构、药事管理部门以及医药高等院校等单位,从事药物研发、生产经营、药品使用和监督管理等领域的技术或管理工作。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制药工程专业篇9

目前高等院校生物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一直沿用传统教学知识体系,随着制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知识、新方法、新概念的不断涌现,如何深入进行制药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讨合适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制药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1.1教材没有针对性,教学资源有限。

目前高等院校所用教材大多是吴达俊主编的《制药工程专业英语》,或是蒋悟生、李关荣、钱国英等编著的几种不同版本生物专业英语教材和一些院校自编的教材。这些教材在知识性、科学性、系统性和涉及学科等方面尚可,但是在教学内容的新颖性、时效性和实践性及生物相关背景的介绍等方面有所欠缺。另外,成熟的制药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教案、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和习题等教学资源稀少。目前市场上也缺乏相关的制药工程专业英语教学音像制品、多媒体课件和语音制品辅导材料等相关产品。

1.2师资水平不高。

专业英语教学一般由英语教师或专业教师承担。前者英语语言功底扎实,特别是在讲解语法、分析语篇和组织教学活动上驾轻就熟,但是专业知识欠缺,对专业英语的教学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容易导致教学只注重基础英语学科的知识传授,而忽视本专业对人才的培养要求。后者专业基础扎实,特别是在讲解本专业知识、专业术语上有很大优势,但是仍然存在英语发音不准,缺乏用英语口语授课的能力,对英语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教学方法很陌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教学质量。所以,既精通专业又具扎实的英语基本功的专业英语教师比较少。师资队伍极不稳定,使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1.3教学模式方法单一,手段相对落后。

专业英语教学主要采用以下模式:首先是专业词汇的讲解;其次是课文翻译+专业知识拓展,在教学中运用的主要是语法翻译教学法,存在重知识传授轻技能训练的现象;最后课后习题的练习和讲解,基本上是“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缺少对专业英语与专业知识的结合和语言技能的综合训练,教学实践活动不能得到有效的开展。这就把专业英语重应用和重实践的特点彻底掩盖了。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无论是教材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还是师资力量都无法体现和完成英语职业技能的培养。为了提高专业英语教学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制药人才中的成效性,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已成为当务之急。

2.制药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方法的改革

2.1建立具有制药工程特色的教材体系。

专业英语教材不同于公共英语教材,要有本专业的职业特色。教材内容既要有学生在岗位工作中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有极强的职业导向性,突出各种英语类别的实践性内容。专业英语除了安排一定学时的科技短文的阅读和翻译之外,还可以大量增加学生毕业后将接触到的诸如药品简介、仪器操作说明、维修指南和试剂配制方法等方面的素材。另外,还要根据制药工业发展的现状,及时补充制药方面的最新科研动态和进展,让学生及时了解学科的前沿知识。除了教材之外,还将一些国外的重要学术期刊如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Nature,Science,Cell等介绍给学生,鼓励他们自己获取信息,从而增强对专业英语的兴趣。

2.2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水平。

教师需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改善自身的教学理念、方法和手段。可选派一些教师去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学习和进修,观摩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的教学准备、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和教学实践等各个环节,学习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领悟先进的教学理念,从而大大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准和专业素养。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书籍、期刊、杂志、音像制品和网络等资源来提高英语口语、发音、交流等语言技能,通过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教学经验和教学设计能力,积极提高教学水平。

2.3改革教学形式,优化教学质量。

要改善教学效果,必须恰当地运用先进的教学形式。一方面,我们要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采用“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形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自己无法取代的长处,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情和反应随时调整授课方式或增加或删除授课内容,并利用教师丰富的阅历和经验进行声情并茂的讲解,真正做到灵活多样和随机应变。而通过多媒体教学生动、直观地显示出语言无法表述的内容,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使教学生动形象、富有情趣,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要把握好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的关系,以传统教学为主线、多媒体辅助传统教学的模式进行,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

另一方面,我们可从国外高水平专业杂志上精选一些最新的综述文章挂在网上供学生选读和讨论,使专业英语的知识性、科学性和前沿性有效地结合,使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得到大大地提高,进而参与到课堂的准备、教学和总结中来,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水平,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除此之外,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合理选取新颖、前沿和学生感兴趣的专题进行讨论,充分阅读文献以掌握丰富的英语专业词汇和专业知识,积极准确地给予评述,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同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一样,制药工程专业英语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教学水平的提高需要在大量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希望通过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和配合,并采用行之有效的英语教学模式,培养出适应学科的“国际化”趋势的高级人才,推动我国乃至世界制药工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吴达俊,庄思永.制药工程专业英语[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蒋悟生.生物专业英语(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戴忠民.《生物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方法及模式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04):116-117,132.

制药工程专业篇10

制药工程专业是教育部1998年调整后的一个整合专业,是一门工程技术科学,主要解决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工程技术问题和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实现药品的规模化生产和规范化管理[1]。本专业是奠定在药学、化学、生物技术和工程学基础上的交叉学科,以化学工程和药学为其主干课程的教学模式,并以化学制药、中药制药、生物制药、药物制剂等为主要专业方向[2]。

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将学习包括药剂学、药物分析学、(天然)药物化学及药物合成反应以及制药工程专业的相关基础及专业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为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制药工程专业合格毕业生,我们组建了制药工程开放实验室。通过开放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具备开展药物化学及药物合成工艺研究、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研究、中药制剂制备工艺研究、天然药物新成分新资源研究、药品质量标准研究等方面的实验技能。同时,自2003年起,我们实施了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让学生参与到老师的科研课题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环境,为培养高素质的、具有综合实验技能及创新能力的制药工程专业人才提供保障。

1 通过开放实验,提高学生实验技能

为了更好地配合“强化基础知识、开拓学术视野、培养创新思维”的教学指导思想,我们组建了“制药工程开放实验室”,同时,制药工程专业的教授实验室对学生开放,制定了相关的管理规定。实验室的“开放”,一方面是实验室仪器设备和实验项目的开放,另一方面也是实验室时间和空间的开放。良好的开放式实验教学环境和条件,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的充分发挥,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早期发现和快速成长,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

1.1开放实验室的管理

开放实验是在完成计划内教学和实验的前提下,利用现有师资、仪器设备和环境条件等资源,吸引学生用课余时间或假期到实验室参与实验、制作、发明和其他创造性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3]。为了更好地管理,我们制定了实验室开发管理办法,包括实验室开放的管理、实验室开放的形式和实施、开放实验的鼓励和奖惩、开放实验室的经费等内容。

1.1.1 准备工作到位申请参加开放实验项目的学生必须熟悉普通化学或制药实验安全的基本知识,并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参加创新型自选研究课题的学生原则上应成绩优良或在某一方面有特长。申请获批参加开放实验的学生,应尽快和指导教师联系,及早确定实验时间和地点。学生实验前应认真查阅文献,拟定好实施方案。

1.1.2 指导教师保证指导教师是管理开放实验室的主导力量,学院将通过给予一定量教学时数补贴等激励方式,鼓励专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参与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学院同时也提倡义务和自愿与有偿服务相结合的方式,排定各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值班表。指导教师应注意加强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创造性科学思维方法和严谨、认真科学态度的培养,并做好安全和开放情况的记录。每学期结束前,指导教师应将开放实验的情况汇总并交学院存档。

1.1.3 实验经费及管理保障开放实验经费一方面通过申请得到学校资助,另一方面由教师根据科研课题的实施予以补充。学院分管教学的院长直接领导实验室开放的管理和协调工作,系主任组织本系教师做好实验项目申报和实验的指导工作,各实验室负责人具体落实开放项目的准备和实施。

1.1.4 实验质量保证参与开放实验的学生必须熟悉并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经学院教学办同意后与有关实验指导教师联系,在他们的指导下,进行开放实验活动。学生还应服从指导教师的统一安排和调配,认真撰写实验报告,对实验创新点、实验过程、实验数据、实验收获与体会等进行认真、详细地总结,原始实验报告应由指导教师签字。

1.2开放实验的申请

学生参加开放实验,首先填写开放实验申请表(可参照各实验室开放实验计划表),包括项目名称、项目来源(教师科研、学生科研、学科竞赛、实验室自拟、学生自选等)、项目经费预算、实验时间安排,以及项目主要内容、难点、创新点及实验方案设计等。批准后,再填写开放实验预约等记表进行开放实验预约登记。

参加开放实验的学生可根据个人情况自行安排时间到开放实验室做实验,或自由组合,几个学生组成实验小组,共同完成一个实验项目。开放实验室每学期的第1周到第18周从周一至周五分上午、下午、晚上三个时间段对学生开放。学生凭学生证登记后,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实验完成后撰写规范的实验报告或研究性论文。

2 通过大学生创新训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为使学生早日进入专业领域,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在导师指导下,开展一些初步探索性研究工作,并受到科研工作的训练,武汉理工大学实施了“大学生创新研究训练计划”。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科研、生产训练机会,这是一项在原有实践性环节基础上的升华与提高,项目持续一年,全部以学生自愿报名,并利用课余、周末和假期等业余时间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为主要形式。

制药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计划的课题涉及药物新剂型及新技术、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及制剂、药物分析及药品质量控制、药用高分子材料、生物技术制药、药厂厂房及车间设计、计算机在制药工程中的应用等领域,参加人数占班级人数的30%~40%。如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生结合老师的科研课题,在老师的指导下全面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做好实验。通过参与该科研课题的实验研究,使同学们得到了很好的实验操作能力的训练,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了科学研究的能力,取得了显著成绩。完成的项目“新型抗凝血剂――肝素锂的研制”获得了2005年湖北省挑战杯二等奖。

几年来,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成立多个本科生创新小组,将科研课题、企业项目等科研项目与教学密切结合,进行了探讨与实践,为本科生的学术创新活动建立科研实践基地,营造活跃的科技氛围,引导鼓励本科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活动,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中不断取得新成果。

3 结语

通过开放实验、大学生创新训练培养高素质的制药工程专业创新人才,我们为了建立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长效机制,学院对担任指导的老师建立考核激励制度,并给予物质支持,激发老师积极参加大学生科学研究的指导工作。同时,学院按年级实施宣传动员,组织选择一批责任心强、对科学研究充满兴趣、能吃苦的学生参加。参加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学生以大三、大二为主;参加开放实验项目的学生以大二、大一为主。通过对制药工程专业5年来开放实验、大学生创新训练等项目的实施,我院制药工程专业作为新办专业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总之,只有加速制药工程专业高级人才的培养[4],才能适应我国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适应医药市场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实现医药工业的现代化,使我国早日跨入世界医药经济强国的行列。

[参考文献]

[1]沈永嘉,卓超. 关于制药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的设想[J]. 化工高等教育,2002,(3):37.

[2]李湘南. 制药工程专业发展方向[J]. 理工高教研究,2003,22(3):92.

制药工程专业篇11

制药工程专业是集药学、生物学、工程学等为一体的交叉学科,培养从事药品生产制造的工程技术类人才,毕业生应具备产品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能力、产品检验等基本技能,是一个实现药物制造、注重实践的过程。如何满足制药产业对制药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培养出具有竞争优势的制药专业人才,提升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在我国乃至国际上的专业地位,一直是本专业教师思考和关注的中心问题。 

本文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视角,探索我校制药工程专业的发展,希望为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的确立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我校制药工程专业的现状 

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办学较早,2002年时已经在生物工程专业下设立了制药工程专业方向,以三大制药中的生物制药为办学特色。本专业具有较好的学科支撑条件:第一,专业教师以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为主;第二,具有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第三,微生物学和发酵工程是本校传统优势学科,学院建立了河南省工业微生物菌种选育与保藏工程实验室,设立了发酵—分离—制剂—分析—包装整条生产工程流程的专业教学实验室,可以为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技能训练提供良好条件。 

二、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建立 

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工程教育体系中,技术性、实践性、综合性的内容相对薄弱,而理论性和学术性的内容较多。我校制药工程专业也存在类似问题,导致研究型人才与应用型技术人才短缺。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首先,我校制药工程专业按照工程教育认证的标准,充分调研已通过认证的高水平高校,学习它们的专业工程教育理念,借鉴它们在认证过程中的先进经验及教训;其次,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广泛调研国内外制药行业,了解它们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最后,我校制药工程专业跟踪调研毕业五年后的毕业生薪酬、职称与职位晋升、职业满意度等情况,为培养出具有坚实的制药领域理论基础、完备的工程技术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制药业高级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奠定基础,力求把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办成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具有明显专业优势,在同类教育中有鲜明特色的专业。 

三、我校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是课程体系的建设,遵循这一原则,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可以在现有课程设置的基础上,适时地调整和补充一些关于前沿技术的选修课,加大实验课程的比重,尤其是综合性设计实践的设置比例,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日常科研和各类竞赛项目。 

为了克服校内资源有限的弊端,我校制药工程专业还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制药企业联合,利用寒假、暑假,或是最后一年的实习时间,组织学生深入企业,真实地接触生产实践,全面了解生产过程,熟练掌握生产环节,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一个从基础到实践的培养过程,能保证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锻炼,为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制药工程是一个涉及生物、药学、工程学等众多学科的交叉学科,教师必须具有复合的知识结构、较高的综合素质。但由于大部分教师基本是“由学校到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教师岗位,缺乏工程实践经验,教师队伍非工化趋势严重,影响到制药工程专业的教学质量。此外,我校制药工程专业部分教师科研任务较重,疲于奔命,无法保证教学时间和教学质量,这对于培养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制药工程专业化人才是一个巨大挑战。 

笔者认为,要想培养一支高素质、高质量的制药工程专业的师资队伍,我校可以采取多项措施,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如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可以从制药行业聘请高学历、高职称的专业人才,既可以对专职教师进行中短期培训,提高他们的工程实践经验,又可以作为学术带头人,指导培养青年教师,形成良好的人才梯队;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可以直接把高学历、高职称专业人才请入讲堂,开展实践教育,充实教师队伍,提高制药工程专业的整体教学水平;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可以把本校教师送到已通过制药工程专业认证的院校或是技术水平较高、规模较大的制药企业进修,以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丰富他们的复合型知识;我校制药工程专业还可以提供有利于教师安心工作的软、硬条件,保证教学时间。同时,我校制药工程专业还可以组建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不仅肩负起向学生讲授专业课的任务,也要积极承担学生职业教育的指导工作。 

五、结论 

制药工程专业篇1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国际化的趋势,为提高高等学校工程教育质量,过去的十年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我国已经引起了各高校的广泛重视。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始于1992年,开始进行建筑学、土木工程等6个工科专业评估,同时探索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1,2]。2006年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签约国,正式开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2016年的国际工程联盟大会上,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会员,工程教育认证同时在我国全面开展[3]。全国高校制药工程专业的工程教育认证开始于2012年,华东理工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的制药工程专业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到2016年已有12所高校的制药工程专业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内涵就是建构“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并突出过程的持续改进。

 

制药工程专业是一门涉及药学、化学、生物学、工程学和管理学的交叉学科,涵盖了中药制药、化学制药、生物制药和药物制剂与工程等内容。旨在培养从事产品设计、生产、营销、维护和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运行和服务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4]。制药工程的专业特点是实践性强、专业性强,其中实践教学是制药工程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思维、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5,6]。本文将结合传统实践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要求,探讨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

 

一、改革实验课程体系,培养系统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专业实验、课程设计、认识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等。专业实验的课程设置中,内容涵盖药物合成、中药提取、药理学、制药设备、化学与仪器或设备的分析以及工程基础实验等。首先,实验内容均为认知性和验证性实验,大部分实验都是按照实验教材进行重复性实验,并且由教师逐个步骤进行指导,学生得到的数据与结果基本相同,出现的问题也大同小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其次,课程内容相对独立,每门课程根据课程情况设置实验内容,各学科之间关联性小,不利于学生系统知识的培养,不能够使学生充分认识制药过程的复杂性、完整性和综合性[7,8]。最后,实验教学过程中,对工程教育认证的毕业要求中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的安全和环境因素未列入教学内容中。基于以上问题,实验教学改革中应设计药学综合性实验,内容涉及化学药物(同一品种)的合成或中药的提取纯化、工艺设计、质量控制、药理学实验、药物制剂及制药设备或仪器实验,使学生巩固药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系统性和知识结构体系的完整性。设计创新性实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题目的自选或根据教师成熟的科研结果,从查阅文献、实验方案的设计、操作实验、分析结果和结论、提出问题并加以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培养目标。除在理论课程体系中加入《制药安全工程概论》等课程外,实验课程教师要在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加入实验安全教育和三废处理方法等内容,培养学生在学习工作中的安全和环保意识,同时也符合毕业要求中具有良好的环境保护和职业安全意识。

 

二、建立完善稳定的生产实习基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制药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生产实习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部分,能够加强学生独立工作能力[9]。生产实习主要以参观、认识和参与生产的形式为主,由于学生人数多、生产周期、工厂检修和安全卫生等问题,存在实习单位落实难、学生动手机会少、参观走马观花及学生理论知识不扎实等现象,学生在生产实习期间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和对制药过程的整体、全面的了解受到限制[10]。因此,学校应加强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建设完整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同时随着计算机在药物领域的广泛应用,建设校内仿真实习基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仿真操作使学生对制药过程的生产原理、生产工艺、操作规程以及安全和环保问题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在生产实习之前,由指导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对制药过程中的生产工艺流程、工程学基础知识、设备原理及结构、主要工艺参数、企业概况、产品工艺规程及安全环保问题进行讲解,并提出一些问题。做好学生生产实习前的准备工作,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有条理有目的的学习。

 

三、改革教学模式,深化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制药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是本专业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环节,是学生运用综合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的一次全面考核。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工程设计的基本程序、原则和方法,熟悉查阅技术资料、国家技术规范、正确运用公式和数据,并运用简洁的文字、图形和工程语言正确表达设计思想和结果。同时也是为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以往的教学存在以下一些缺点:(1)题目设定上不能发挥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教师给定的题目往往大同小异,并且可能与毕业设计或今后的工作关系不大,同组学生的设计内容基本相同。(2)课程设计过程中学生理论知识的正确运用不能得到保证,设计过程中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也不善于与指导教师沟通。设计过程中,还有部分理论课程没有进行,学生对这部分知识还不能够完全掌握和正确运用,也是导致一些设计不合理的根本原因。(3)教学时间不利于保证学生课程设计的全覆盖,课程设计的时间固定为2周,且大部分与考研时间冲突,因此,导致考研的同学基本上不参与,同组同学做了大部分工作。鉴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需要探索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的改革。首先,运用导入式或启发式教学,在课程设计开始前,由相关专业的理论课教师对课程设计中涉及的工艺流程、工艺计算、设备或仪器以及制药环境保护和安全等问题进行重点讲解,使学生充分理解设计过程中所涉及的工程学问题。其次,在每学期开学提前进行课程设计分组,在理论教学进行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讨论设计题目的选择,学生可以尽早查阅文献和数据,开始进行设计的准备工作,同时,在设计过程中,每周固定设置讨论教学环节,由指导教师与学生、学生各组间的讨论组成,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最后,对考研学生,可以进行开放性课程设计模式,利用考研完成后进行课程设计,提高这部分学生的课程设计质量。

 

四、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制药工程学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制药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是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最重要的教学环节[11,12]。目前,由于教师的科研评价体系和师资结构等问题,大部分教师的毕业环节选题以科研项目为主,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数量较少,导致制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工程设计的比例较低,质量也不高。因此,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对师资队伍的结构进行优化,并且在现有师资队伍结构的基础上,可以加大对教师工程学理论知识的培训,同时聘请企业工程师与校内指导教师组成毕业教学环节的“双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保证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根据学生的就业方向,建议各指导教师进行导向性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对于一些具有考研意向的学生,指导教师可以选择以科研项目为主的毕业论文或设计,尽早进入实验室进行系统的科研能力培养,从文献检索、文献总结和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总结以及论文的撰写进行系统培养。对于准备进入生产岗位的学生,可以选择和工厂相关的品种进行毕业论文或设计,使学生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岗位特点,工厂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规程等内容。以上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的改革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成果导向的核心理念。

 

五、结语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高等学校工程教育需转变人才培养的思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核心理念为指导,切实提升工程人才培养的质量。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思维、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结合社会及用人单位的人才培养需求,制药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应深化对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建立完善实践教学平台,优化实践教学资源和师资队伍。从而使实践教学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同时也有利于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制药工程人才。

 

参考文献:

 

[1]朱静.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大学生培养的实践路径———以制药工程专业为例[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3(2):96-98.

 

[2]谢小银,刘冠辰,陈丽,等.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化学工程专业实践环节建设的几点感悟[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7,34(6):41-43.

 

[3]王世盛,高志刚,郭修晗,等.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制药工程专业生产实习[J].化工高等教育,2017,34(4):81-84.

 

[4]刘慧,张珩,祝宏,等.制药工程专业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的初建[J].药学教育,2015,31(01):75-77.

 

[5]颜雪明,肖新荣,谭倪.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13,30(1):45-48.

 

[6]冯修猛,王俊林,刘春凤,等.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7):295-297.

 

[7]钟方丽,陈帅,薛健飞,等.地方工科院校药学类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6,33(12):30-33.

 

[8]王德利,汤海峰,刘永红,等.高校药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10):15-17.

 

[9]叶云,钟英英,廖兰,等.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改革的探讨[J].广州化工,2016,44(1):206-207.

 

[10]薛健飞,张扬,周鸿立,等.生物制药专业生产实习的探索与实践[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6,33(8):70-73.

 

制药工程专业篇13

制药工程专业是教育部1998年在对高校本科专业调整时设立的专业,适应我国医药行业的需求[1]。制药工程是涉及化学、药学、生物学、医学和工程学等的交叉学科专业。自制药工程专业建立以来,设有该专业的高校就在不断开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改革等,目的在于培养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出医药行业企业需要的药学人才。

药物分析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职业药师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2]。药物的检查、鉴别、含量测定是药物分析的主要内容。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为了提高教学效果,牢固学生的药学理论知识,更好地使学生掌握药物分析的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我们必须结合课程特点在药物分析教学过程中不断查找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对教学内容、方法和方式进行改革。

1 药物分析的课程特点

有药物的地方就有药物分析。药物分析贯穿着药物的研究、生产、供应和使用的各个环节。实际的药物分析包括取样、药物杂质检查、真伪鉴别和含量测定等。这也决定了药物分析是一门涉及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药物化学、生物化学、药剂学等多学科的强综合性和强实践性课程[3]。

2 药物分析的教学改革

2.1 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考虑到基础课和专业课知识点的承接,推荐人民卫生出版社的《药物分析》第6版(刘文英主编)作为教材[4]。该教材扩展了药典中的规律性知识,增加了分析代表性药物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对利用特殊方法进行分析的药物进行了重点介绍[5]。

药物分析和分析化学、仪器分析这3门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互为基础,相互交叉。在药物分析教学中加入分析化学和仪器分析基本原理的学习,使三者相互穿插,互为补充。

此外,在教学内容上应适应医药行业企业的需求,有侧重点的选择药物分析的内容,结合实验分析,重点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强化检查、鉴别和含量测定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掌握仪器分析中药物分析的新方法和新技术。

2.2 教学方式的多样性

2.2.1 设置课堂悬念

在药物分析教学中设置悬念,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还能增加授课魅力[6]。如果完全按照课本讲,学生易厌倦,精力不集中,甚至睡觉。因此,老师需要把枯燥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直观。让悬念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学,带着急切想找到答案的情绪学,让学生主动起来。

2.2.2 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案例剖析,引导学生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有针对性地研究讨论,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点的教学方法[7]。

2.2.3 双语教学

具有良好的国际交流能力可以更好的学习和掌握药物分析新理论和新技术。双语教学为学生创造与专业外语“亲密接触”的环境[8]。

2.3 教学手段的先进性

2.3.1 多媒体结合“板书”

图、文、声并茂的多媒体不仅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直观、生动、形象的表达,还能增加信息容量,提高教学效率[9]。但有时多媒体会出现知识量过大而无从下手整理的问题。采用多媒体结合“板书” 教学[10],就是将生动、形象的动画内容和简练、突出的主线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牢固。

2.3.2 网络课堂

建立的网络资源可以包括课程学习、仪器设备、相关知识、答疑测试等模块[11]。在“仪器设备”模块中提供大量的视频和模拟动画等多媒体资源。学生训练时产生实训效果,真实、形象、生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相关知识”模块安排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仪器分析、药剂学等学科内容,以扩展学习范围,加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2.3.3 混合式学习

混合式学习同时具有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的优势,关键在于教学活动的设计。良好的教学活动设计能够有效地克服课程教学时间和空间上的缺陷,促进师生交流,提高学习效率。在药物分析课程教学中应用混合式学习模式,能够激发并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12]。

3 结语

药物分析教学改革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教学手段的先进性上。因此,建议在药物分析教学过程中以“加强基础训练,注重能力培养,贴近生产实际,解决实际问题”为原则,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教学目的,突出教学重点,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先进手段,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自主性,使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生熟练掌握药物分析的实践技能,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林贝.独立学院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陕西教育,2010,3:78.

[2] 何道航.浅议制药工程专业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J].广东化工,2007,34:93-94.

[3] 徐溢,郝敦玲,卢倩,等.药物分析教学改革的思考[J].药学教育,2007,23:40-41.

[4] 覃亮,路宽.探讨制药工程专业药物分析课程教学[J].广州化工,2011,39:151-152.

[5] 刘文英.药物分析[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8.

[6] 黄海英.药物分析课堂教学中“悬念”的设置[J].卫生职业教育,2007,24:53-54.

[7] 马廷升.案例教学法在药物分析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J].药学教育,2006,22: 35-37.

[8] 陈纭,李俊,陈飞虎,等.药物分析教学方式改革[J].安徽医药,2008,12:822-823.

[9] 郑敏,侯玉华.药物分析技术基础[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6.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