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实用13篇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篇1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人才为目的的教育。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造者和接班人。”美育其实就是为了培养人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使人们形成具有优美、高潮、丰富的感情、趣味、心灵和精神境界。因此,美育是不能一蹴而就,不能立竿见影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是一个人们从出生到终老的过程。美育对人生的影响是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美育能激发人的创造力美育能培养人的想象力和洞察力。美育就是引导学生在审美实践中培养和提高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和提高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将人类世代积累的审美经验对教育客体进行教育的过程,同时,它又是积淀和高度理智的高级意识活动。审美即发现,发现即创造。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其实就是为了创造,为了将对美的事物感受创造性的进行充分表达。“扬州八怪”之一、诗、书、画三绝的郑板桥提出的“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其实就是创造。

2、美育能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审美不是自然现象,而是社会现象。人们探索美的事物就需要有相应的感受能力。一般来说我们经常用概念化或功利化的眼光来看世界,那么我们看到的世界就是一成不变、无光泽、无色彩的;如果我们用审美的心胸,审美的态度去感受世界,那么我们的世界就是变幻无穷、色彩斑斓的。美存在于自然、社会、艺术和科学等事物及活动中,如自然美、社会美、语言美、环境美、等等。美育是体验人生的价值,审美能力即体验人生能力。

3、美育能培养人超越的精神人在有限的感性认知基础上往往还有追求超越的要求,即追求永恒和自由。而这些要求,则可以通过审美的特有方式来满足。当然,对于社会方面、人性方面和心理依赖等,仅用教育是无法取代的。审美所具有的令人解放功能,可以超越生存的有限,审美可以实现并满足人的永恒的精神超越需求。

二、素质教育中德育的作用

但丁曾经说过:“知识永远弥补不了道德的缺陷,而道德却能弥补知识的缺陷”。诚然,道德素质低下的人,无论其知识有多渊博,能力有多强,始终是一个残缺的、不完整的人,是无法帮助推动历史车轮的,有时反而会阻碍社会发展。所以,素质教育中德育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1、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德育

李岚清同志曾经讲过“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思想品德教育首当其冲。在一个人的素质结构中,思想品德素质占有重要地位,而德育的任务则恰恰正是负责培养思想品德素质,德育为人的全面发展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正如《大学》中所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修身、齐家、治国,方能平天下”,所以,我们培养人才,如果培养的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不合格,那就是次品;如果身体素质不合格,那是残品;如果思想品质不合格,则是危险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德育、智育、体育与美育的统一,而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则是由素质教育本质所决定的。

2、素质教育对德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正如前文所说,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应当全面提升学生德的素质。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大学的德育从总体目标上继续延续中小学教育的品德教育结构,从而保证教育的完整性和连续性。职业教育则应当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由浅入深,由低到高,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再适当融合专业特点,实现高校素质教育的高层次性。

3、素质教育要注重学生实现德育的个体

人的个性是千差万别的,培养人不能用统一的模式。素质教育就是要求一切教育活动以培养人格健全、个性鲜明的人为目标,在教育过程中要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素质教育中的德育,其宗旨就是通过教育把一定社会的政治准则、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法律规范和心理品质的要求,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和心理品质素质,从中体现出学生的德性、精神面貌和健全人格。学校德育按照学生发展的需要调节其教育行为,以促进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具备较为完善的人格,实现德育的人体。

三、美育与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区别与关系

美育与德育是素质教育中很重要的两个方面,两者之间有既存在区别,同时又存在联系。

1、德育与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区别

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朱镕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美育历史性的第一次被写入了《政府报告》,这就充分说明我党已经从教育方针上把美育提升到了重要的地位。在我国原有的教育方针中,美育是不列入的,我们只是将美育视为德育的一部分或手段,而实际上美育与德育是不能相互替代的,他们之间既相互配合、补充和渗透,同时在性质、社会作用方面又存在差异。

(1)性质

德育和美育虽然都属于人文教养,都作用于人的精神,都能够引导学生追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但它们是有区别的。德育作为一种规范教育,注重个性对社会的服从,而美育则是一种释放教育,主要注重于发展个性。德育更注重于思想层面,注重人的理性道德;美育主要注重于人的情感层面。德育主要是靠规范达到对人的精神起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美育则是靠感发、兴发对人的精神起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

(2)社会作用

在社会作用方面,德育主要是为了建立一套社会伦理、社会秩序和社会规范,调整和规范人与人的关系,避免出现人与人关系的失序、失范、失礼;美育则是为了使人的感性和理性协调发展,促进人的精神平衡、和谐和健康,塑造一种健全的人格。在孔子所提出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中,明确提出了德育与美育的教育,德育即为“礼”、美育即为“乐”,礼为外,乐为内。乐使大家彼此相亲,礼使大家彼此相敬;乐使大家彼此相同,礼使大家彼此相异。由此我们看出,德育与美育互相依托、互相补充的,两者是“礼乐相济”,而不能相互替代的。

2、德育与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关系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篇2

目前我国实施的素质教育人人皆知,美术教育也是大发兴起,那么,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到底有多么重要呢7我们先了解一下素质教育是什么,美术教育又是什么: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美术教育是教育工作者运用美术手段,根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美术知识、美术技能、美术欣赏和美术教育活动等方法培养受教育者,提高他们的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使他们陶冶情操,完善人格,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

由此不难看出,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美术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切人点,正以它独特的教学模式在素质教育中起着发展学生、完善人格、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作用。因此,笔者将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概括如下:

一、美术教育伴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身心发展是指个人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这是人在各方面的潜在力量不断转化为现实个性的过程,而美术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情感表达,它包含着感性与理性、脑力与体力的多重因素,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有着独特的作用。首先,美术基本知识和技巧。学生学习美术基本知识和技巧,可以很好地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此学习过程中,还可以激发学生创造精神,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不仅形成了基本的美术素质,还可以陶冶审美情操,完善他们的人格;其次,美术欣赏。美术欣赏这个方面,不仅仅是美术课本中的欣赏课程,还可以是名画名作,都可以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等各种感官,还可以提升学牛的审美能力和丰富学牛的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最后是美术活动。学生在以个人或集体、校内或校外等方式去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中,可以释放各种活力和压力,抒发各种情感,激发各种潜力,当他们在此活动中充分体验到了乐趣与成功的时候,不仅欣赏了自己,了解了自己,更相信了自己,从而形成良好的身心状态,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二、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个国家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最重要的途径是通过教育表现出来的,所以现在许多课程都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纳入了教学目标中,美术教育在这方面体现得特别明显。

美术教育主要是培养大众的创造性思维,并不是培养艺术家,而是为了发展学生在各个方面的认识与智力,特别是每个人都具有的那种独创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只要他们参与的事物或活动对他们来说是前所未有的,且对他们的发展有利的,就可以看作是创造或创新了。在美术教学中,美术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不是唯一的目的,而是训练思维能力和掌握创作方法的手段,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获得,最终要在美术实践中体现。美术实践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必要条件,它使学生突破课本的局限,去感受和创造更为丰富的世界;美术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并通过积极动脑、动手去解决问题,因此,可以说美术实践是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最直接的培养方式。

三、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是在思维能力、实践经验、艺术素养的基础上形成与发展起来的,是以主观爱好对客体美的认识、评价和再创造,是感性与理性、认识与创造的统一。审美能力主要在艺术创造与欣赏中形成并发展,因此有时也称“艺术鉴赏力”。它既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又具有社会性、时代性、民族性,所以提高审美能力有助于以美的规律和美的理摁去改变世界,发展文明的、健康的、科学的生活方式。

审美能力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美感能力,而美感能力是通过训练人的感官而开始的,换句话说,我们首先应该培养人的审美眼睛,审美眼睛的培养,其重要途径就是美术教育,学生在接受美术教育时,通过对客观形式的整体与局部、演绎与分析、解剖与组合、对比与统一等规律的感悟,获得对形式美和整体美的把握,完善审美心理结构,丰富审美感受力和创造能力,使人在理智上受到启示,在精神上得到满足愉悦。审美能力,使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篇3

从素质教育的观点来审视当前国内的美术教育,就会发现“应试教育”下的美术课经常被忽视,许多学校没有必要的教学设备、师资队伍建设没受到重视,教师教育观念陈旧,忽视美术课的综合教育功能的现象十分普通。据教师了解,很多学生对于美术课的了解很少,这样对于像建筑学、城市规划等专业的学生要掌握基本的美术技法与审美技能还远远达不到教学的要求。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美术教育提出要求,进一步促进美术教育沿着素质教育的方向良性发展。

一、在美术教育的目标上注意强化审美意识的培养

在以往传统美术教育的教学任务中,过分强调了绘画技法的介绍与训练,相对地说忽视了对学生的审美意识的培养。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只是画匠,他们缺少欣赏美的情趣和创造美的能力。美术教育应该尽可能使学生更多地感受美的事物,把审美的意识、审美情趣放在重要位置。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文化素质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美术教育的目标上要让学生从丰富的艺术作品中感受到人文美,通过引导学生接触大自然,欣赏山川河流的壮丽奇观,充分感受自然美,,在这种丰富的审美体验中,才能形成强烈的追求美的动机与愿望,这种审美意识与兴趣是非常可贵的。这对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自觉追求真、善、美,自觉发展审美能力具有长远的意义。

二、在美术教育中注重学生的能力和兴趣的培养与发展

受应试教育所影响的当代学生,他们的素质发展是不全面的,知识面不够宽,特别是社会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审美能力等方面相对薄弱。在美术课中要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它不仅是美术欣赏课的任务,也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任务。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让学生学会感受各种各样的自然风光,让学生从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中体会画家的思维与情感过程,以此达到共鸣。艺术家为人类创造了一个绚丽多彩的艺术世界,而欣赏者能否进入到“物我两忘”的审美境界,通过教师的淳淳善诱,教会学生通过美术欣赏获得情感上的满足与精神上的平衡。但这种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教师平时要教会学生多观察、阅读、欣赏,更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积累感性知识,了解美术的基础知识,熟悉各类美术作品的不同特点与表现技巧。进而学会把握作品的意义和内容的方法,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如何培养学生的这种观察力、记忆力与想象力?这就要求教师在美术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在欣赏作品时运用正确的方法观察分析,进而把握作品的形式与内容、主题思想与艺术成就。并借以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能力与想象力。在教学中要安排一些速写、记忆画、想像画、创作画练习,这都是培养学生形象记忆力与创造能力的好方式。形象记忆力的提高还可以促进思维能力及创造能力的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美术教育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充满热情,自觉主动地投入到美术学习之中。

青年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强,思维有一定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表现为能独立思考,不盲从,喜欢发表个人见解。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有组织地开展一些讨论性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如在教学中结合文学艺术特色进行欣赏教学,教师利用形象的图片和直观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一定的欣赏情境后,再抓住知识内在联系、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启发学生自己去找出矛盾,解决矛盾及问题,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寓教于乐,兴趣是一种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发展有重要影响,良好的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要有了兴趣,就会有求知欲。这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三、强化创造意识与创造能力的培养,提高审美素质的独特性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篇4

二、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造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在美术课堂中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对自己的创作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真正实现创新教育目标。学生在绘画、手工创作过程中,运用不同于他人的方法,发现工具特殊的用法以及材料的新用途,另辟蹊径的美术创作构思和绘制新颖作品都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美术学习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构思独立绘制自己喜欢的图画,进行各种手工设计以及非模仿的各种作品。学生通过参阅有关资料正确理解美术作品,对一些伟大的艺术作品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也是美术创造能力的体现。同时,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时,首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对美术感兴趣,才能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课堂上注意力就会更加集中,观察力也会更加敏锐,想象力更加丰富,才能积极地吸收美术知识,培养美术技能,从而表现出强烈的创作欲望以及创作激情,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

三、完善思想道德品质,提升道德修养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篇5

美育是以塑造完美人格为最终目的,以艺术和现实美为教育手段的审美教育。其性质是培养人的正确高尚的审美观念,提高人的审美与审美创造能力,进而塑造完美人格。马克思主义认为: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审美从人类开始与客观世界发生关系的时候就开始了。美育实际上一直在不自觉的进行着,并逐渐成为自觉的劳动,可以说美的思想是人的最基本的思想之一。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按照美的思想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人才为目的的教育。在应试教育模式下,不管是学校还是学生都有只关注考试得分的多少,忽视内在素质提高的倾向。哲人曾经说过:“知识弥补不了道德的缺陷”。确实,一个技术高超而道德素质败坏的人不仅不能帮助社会进步,有时候还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应试教育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人的素质构成有先天后天之分,先天素质提供了人发展的生理基础,而后天的素质教育能够影响先天的素质,发展先天的潜能,使人获得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提高和完善人的思想、知识、身体和心理素质。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美育的特点

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的任务是要塑造和形成人们优美、高尚、丰富的感情、趣味、心灵和精神境界。美育的这种职能注定了美育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事情,需要我们持久的关注。美育过程中存在专职进行审美教育的课程,如美术和音乐。但我们千万不可将美育和音乐、美术教育等同起来,美育这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绝非几堂音乐、美术课能够完成的。音乐和美术只是我们引导审美教育的手段而不是目的,通过这些教育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我们之所以能够感受到美,是因为在审美活动中我们把握了具有节奏、平衡和有机结合的完备形式,这种形式积淀了人类情感、理想等特定的社会性内容,这些内容会同时作用于人的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心理能力,使它们处于一种自由和谐的状态。

4美育的作用

4.1美育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会有对真理的追求。”爱因斯坦也说过:“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他的情感、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康德认为美是情感知识与道德的桥梁。革命导师为我们制定的标准是“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人的行动总是受一定的情感支配的,所以人的情感对人生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审美教育活动是一项情感教育活动,艺术的审美活动尤其如此。美育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学生的情感不断得到净化,从而情操得到陶冶。

4.2美育能够促进德智体教育的发展

如上所述,美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存在于德智体的教育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就是要将德智体美等教育融合在一起。美育是一种自由形态的教育,它冲破了以往各种不同的教育间的鸿沟,比较容易与其他教育相结合,并渗透到其他教育之中去。美育具有全方位的作用,能够把其他教育带动起来,形成一个有机体。

4.3美育具有激发思维能力的功能

人类认识事物的思维形式分为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两种思维互相启发、互相作用、密切相关。形象思维是审美活动的重要特征,它是指用表象进行的思维活动。美育是将人类世代积累的审美经验对教育客体进行教育的过程,其目的是使其初步的、低级的感觉、知觉、表象发展为艺术审美的、形象思维的直觉。审美直觉具有直观性和感性形象性等一般直觉的特征,同时,它又是积淀有高度理智的高级意识活动。爱因斯坦终生热爱音乐,在他看来演奏小提琴远比解开一道科学难题更有价值和意义。他就是在理性和感性相互完美交融的时代中,完成了相对论。舒伯特从莱斯塔勃的诗歌中产生《小夜曲》的创作灵感。这都是美育的功劳。

4.4美育能提高人的身体心理素质

从美育特征上看,美育在调整人的身心素质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通过调节人的心态平衡,促进身心健康。学生通过参加审美教育活动,以快乐的情绪化解紧张的情绪,以愉快的心情化解不正常的情绪。美育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健康乐观的情绪,增强其承受挫折的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5美育有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它包含人的自我意志获得自由体现,人的各种需要、潜能素质、个性获得最充分的发展,人的社会关系获得高度丰富等。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社会要依靠人的发展而发展。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正面临着知识经济的挑战。教育只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注意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才能够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现代社会中,无论一个人从事什么工作,如果不懂得美学和审美,就或多或少存在缺憾。许多事实表明,真正有名望的大学者,他们的成功不仅仅是指学术上的成功,也是个人全面发展的成功,这种成功和他们所受到的良好美育是分不开的。

5当前美育中存在的问题

5.1对美育重视不够

虽然国家一再强调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但应试教育仍然在当前教育实践中流畅地运转,一些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体育、美育的倾向。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必须坚决克服这种错误倾向。一要消除智育即升学率为学校工作重点的想法,切实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二是要确立德智体美四育并举的理念,把四育融为一个整体,有机结合起来,达到相互融合与渗透、相互促进与发展的要求。尤其要注重美育在德智体育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5.2对美育存在错误理解

对美育存在的错误理解很多,比较流行的观点是认为艺术就是美,从而把美育和艺术教育等同起来,认为美育就是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就是美育。结果,持此观点的人们就歪曲了美育的意义,美育就变成诸如书法、美术、音乐课等孤立、单一的任务。艺术是人类的精神产品,集中体现了人的审美意识,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因此,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但是,艺术教育并不是美育的全部内容。美的形态就包括多种多样的形式,如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悲剧美等等,开展美育工作需要将艺术教育与之区分开来。

5.3美育途径单一

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美学家蔡元培先生指出:实施美育的途径主要有三个,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学校是进行系统、全面的美育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有责任对青少年从小进行美育教育,为提高下一代国民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创造未来美好社会奠定良好基础。目前这是我们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单一的途径。进行美育还需要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配合。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场所,家庭中的良好环境、和谐气氛及家庭成员的内在美、形象美的展现,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美育作用。因此,良好的家庭对学生的美育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家庭中的美育能够巩固学校美育的成果。

家庭和学校都只是美育的小环境,只有社会是大环境。学生总有脱离家庭、学校的一天,但作为社会成员,他一生都受到社会的影响。社会教育在人的一生中更广泛地影响人的审美观的形成和发展。在社会中弘扬真、善、美,鞭挞、惩治假、丑、恶,利用多种社会活动、多种宣传、多种艺术形式对学生实施美育,有利于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与进步。社会每时每刻都在对人产生影响,美育活动的减少与美育效果的减弱就意味着丑与恶的滋长与蔓延。

人类的社会实践是按照美的规律来进行的。通过美育,使我们认识和把握美的规律,以便更有效地去改造客观世界。因而,我们说美育是人类认识世界,并按照美的规律去改造世界的一种手段。社会文化、社会文明的进步,也是人类追求美的结晶。加强美育,就是要使人们更广泛地认识美、追求美、创造美,推进社会文明的发展,推进社会的进步。同样,美育更是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张作岭.试论素质教育中美育的特征与功能.松辽学刊[J],2001(8)

[2]张琪、刘玉刚.谈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山东教育学院学报[J],2001(4)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篇6

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成立了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部委员会,在全国普通高校成立了32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对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由试点逐步向全国普通高校推广。美育在52所高等学校进行了试点,提出了必须实现用“三提高”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全体教师的文化素质。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与格调。实现“三提高”应是普通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更高的境界。

所谓素质教育,就是对大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教育,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心素质和劳动素质、个性得到健康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公民。而审美活动是使人从一定的功利性中解放出来,是人类全面发展为最高目的,培养人的个性发展,从而认识人的本质、价值、情感,培养人完美的、和谐的、完全的心灵、人格、品质。

美育又称“美感教育”,是审美教育的简称,审美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培养和提高人们对现实世界(自然和社会)以及文艺作品的审美感受能力、鉴别能力、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帮助人们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使人们热爱真、善、美,变得文明、高尚、积极。得到身心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教育思想。把艺术教育的“乐”,列为学校教育科目“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中。以后各个历史时期都非常重视艺术教育的“乐”,逐步形成了优良的文化传统。

高等院校审美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大学生高尚的人格品格。审美教育又是一种情感教育,它采用形象直观的教育方式,引导大学生进行美的欣赏和创造,形成思想感情上的共鸣,使大学生在审美享受中接受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于情感的美育把真、善统一在具体可感的形象之中,使情感达到更全面的教育目的。美育能引人向善,美成为高尚的道德品质,净化和丰富人的思想感情。使生活变得更充实、更丰富、更有乐趣。

美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有德育、智育、体育不可代替的优点,同时,它又与德育、智育、体育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它可以启迪大学生的智慧,促进思维能力的培养。爱因斯坦说:“他选取最美的”。因为他的许多科学创新、成果是从音乐优美的弦律启发而来的。我国科学家钱学森,在国家授予他最高荣誉奖时,他说了感谢他爱人蒋英的一段感言。“她是女高音歌唱家。而且是专门唱最深刻的德国古典艺术歌曲。正是她给我介绍了这些音乐艺术,这些艺术里所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于人生的深刻理解,使得我丰富了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艺术的广阔思维方式,或者说。正因为我受到这些艺术方面的熏陶,所以,我才能够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更宽一点,活一点,所以,在这点上我也要感谢爱人蒋英同志。”钱老他讲到了科学与艺术的密切关系,也说明了艺术对科学具有启迪作用的道理。我们可以用此来说明审美教育对智力的开发与完善是多么的重要。

高校开展美育教育渠道非常广泛,主要通过开设文学欣赏、书画欣赏、艺术概论、美术鉴赏、音乐鉴赏、影视欣赏、舞蹈欣赏和美学知识讲座,观看戏剧演出、参加音乐会、参观美术、书法展览,以帮助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美学观念;通过组织课外活动小组和各种文艺社团,如:书画协会、艺术沙龙、摄影协会、大学生歌舞团、学校健美操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如:电视台、美术馆、文化馆、音乐厅、电影院、博物馆、游乐园以及各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等等,都是审美教育中起着巨大作用的教学内容与范本。

积极开展课外活动,组织高校大学生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活动。因为课外艺术活动不仅是课堂教育的延伸和补充,也是培养大学生健康思想与艺术特长的重要方式。根据他们浓厚的兴趣特长,引导他们参与校内外书法、绘画、摄影、舞蹈、表演等的培训,技能得到提高,参与一些各级各类艺术竞赛和表演,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锻炼和考验,为将来的培养目标。奠定了牢固的基础。通过举办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为同学们施展艺术才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同时增强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优美的校园环境,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作用。校园完善的硬件环境设施。如:音乐铃声、校园专栏、美术长廊。不但美化了校园环境,而且成现审美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体现了艺术教育以独特的方式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开发智力和个性形成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美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逐步确立素质教育与艺术教育溶为一体的教育理念。是追求大学生人生完善人格的理想教育。

美育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正确的教育观。所以。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应包括思想品质、伦理道德、人格修养、行为规范教育等。而审美教育着眼于心灵的净化,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与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目标有其一致性。正确的审美教育又具有形象性、情感性、自由性、创造性等特点。它有利于智力结构的完善。有利于文化科学的发展。

智力教育是一种认知活动,它对学生的智力培养提出了很高要求。而审美教育侧重于形象性,情感性体验,可以使学生从中获得愉悦的美感。这种美感必然有利于大学生的感知,活跃他们的思维。它强化着学生的各种心理活动,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绪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这个意义上说。美育为智力活动提供了最好的情绪。另外,美育还要求教师必须用美的手段进行教学,体现教学审美化。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有振奋愉悦的心情,消除教学中的焦虑和疲倦感,增强情感教学,学生才能愉快完成智力教育的任务。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篇7

一、美育对德育的促进作用――以美储善

德育是把社会的思想现象、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其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清真、善、美,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正确处理个体之间及个人与集体和社会整体的关系。从德育的目的可以看出,美育是德育的前提,只有对真、善、美有正确的认识和把握,才能为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打下基础。美育是在和谐的环境中,陶冶个体的性情,抑制其功利化倾向,在潜移默化中储备了跨越生死、不计利害的道德情操,使人逐渐高尚起来,即起到以美储善的作用。

美育能直接陶冶人的性情。性情作为人的感性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自然与个体的欲念功利心相联系。在人的性情形成的过程中,又受到其他社会功利思想的影响和制约。一些理性的教育,对于人是一种外在的规范和限制,它的力量往往只能局限在那些具体的规定上。而人的审美活动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是衡量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尺。审美对象所蕴含的意义总是在欣赏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直达人心,使人进入高尚的审美境界,使人在感动中去掉私利之心。所以,审美活动会超越狭隘的功利性,在人们的身上唤起那些真正具有人的价值的性质和属性。这就是说,人类审美所追求的不是有限的功利目的,不是达到这种有限功利目的的工具。相反,它使人从那种有限的、自私的占有欲中解放出来,上升到自由、无限的崇高精神境界。

二、美育对智育的促进作用――以美启真

科学和艺术具有相通性和互补性,这一点在著名的科学家和艺术家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爱因斯坦不仅是伟大的物理学家,而且精通音乐,尤其擅长小提琴。毕达哥拉斯、开普勒、普朗克等科学家都精通音乐。我国古代的张衡不仅是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东汉六大画家之一。歌德是一位大诗人、大文学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工程师。

美育是在对人的熏陶和感召中,培养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美育过程中渗透着理性的直观能力,使人的理性与人的感性相沟通,引导人由认识走向创造,起到以美启真的作用。从生理角度来看,美育可开发大脑的潜能。现代脑科学研究提出了大脑两半球的“双势理论”的“思维互补理论”,指出大脑两半球是有分工的,具有互补性。人们在科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是大脑左半球,大脑右半球没有充分调动起来,时间长了不利于大脑的发育。而审美教育可以促进大脑两半球协调发展。音乐、美术、舞蹈等,都能活跃大脑右半球。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大脑左半球得到休息;另一方面,由于大脑接收到更多的外部信息,通过两半球积极配合,能充分调动潜意识中的创造灵感。

从激发人的动机来看,美育可提高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教育,激发学生对自然、社会和科学的广泛兴趣,引导他们热爱科学,热爱学习,以主动的精神去探求知识的奥秘,是教育的主要目的和手段。而美育为学生了解客观世界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使其在对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体验中,激发求知欲,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科学、创造的精神。

从思维的度来看,美育有利于培养形象思维。科学研究表明。形象思维早于抽象思维,是抽象思维的基础。儿童是从形状、色彩和声音的一般感觉思考事物的。美育能提高人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进而提高形象思维能力。艺术的形象思维有利于激发人的创造潜能。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

三、美育对体育的促进作用――以美助健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的身体是探索知识,攀登科学高峰的基础。一些科学家专心于科学研究而忽视体育的现象已引起人们的重视。美育则可以从身心两方面来促进体育,起到以美健体的作用。一方面,促进人的生理健康。美育可使人产生愉快的心理感受,使人心情舒畅,肌肉放松,心律舒缓,机能协调,能消除各种有害健康因素的困扰,促进有益健康的生物化学物质分泌,从而增强体质和体能。实践证明,音乐、舞蹈、书法、绘画可以治疗某些疾病,特别是神经系统的疾病。马克思说:“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付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另一方面,促进人的心理健康。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时,给健康的定义为:“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心理健康的个体对社会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具有生命的活力,能充分发挥其身心的潜能。在现代社会激烈竞争的条件下,人们受功利化的影响,经常出现烦躁、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保持心理健康已成为人类的重要课题。美育可起到解除紧张,陶冶性情的作用。通过听音乐、练习书法绘画、游览名胜古迹,可以调节人的心理,保持情绪稳定,增强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篇8

1.面向全体。传统美术教育是面向部分学生的应试教育,是对尖子的培养,缺乏全面性。而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要避免传统美术的弊病,做到美术教育人人参与,机会均等的目的。这样,更有利于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作热情。

2.全面发展。在美术教学中不但使学生得到双基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动手能力、动脑能力、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审美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3.主动发展。教学中要使学生主动发展,必须重视学生的认知性趣,激。一发和保持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杜绝单调乏味的教学方式方法。要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二、提高学生对美术的求知欲

人在不同时期的思维能力发展有其主观的必然性,如儿童时期(幼儿时期)对形的认识能力较强,在动手动脑涂画的同时促进了他对物体的认识和感知的能力,对事物的认识,促进了形象思维的发达,同时有益于、抽象思维的发展。因此,幼儿园多以美术教学为主,美术的表达语言更有利于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而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形象思维更加发达,但由于教育的特殊性而使美育处于边缘学科,加上许多学校甚至没有专职美术教师美术课随便应付,这样对学生的绘画兴趣和天赋造成了及大的打击,因此,学生对上美术课产生漠视,美术学习情绪低。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每一位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双基培养的重要手段,而双基的学习是在追求形式美惑的训练中发展的,美术教学对学生动手、动脑有助于启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三、引导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创造力

小学生与成人相比,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截然不同,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大多还停留在基本型的概念当中,因此,对学生作品的评判不能以绘画的严紧来衡量,而是要发现和挖掘他们的潜在能力,以及作品的独创性。比如,我在我心中的太阳一课在评价学生的作业时,发现有一个学生画了一个方形的太阳,因此在对此画评述时,我问这个学生为什么画出方形的太阳?学生反问我太阳为什么不能是方的呢?还有一次我上园园、方方、尖尖一课时,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并提问学生在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圆的?学生们立即回答了许多圆形物体,这时我因事利导让学生以圆形为主题画一幅画,结果每个学生都画出了各自不同的作品。因此,美术教师在美术活动中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在认知过程中可用学得的绘画技法,用烩画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思想情惑,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使他们思维的独特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

四、培养复合型的垮世纪人才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篇9

全面素质教育下的美术教育的整体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提高全民族的艺术文化素质从而使每位受教育者都能感受到整个现代文化氛围下的社会文化。而当代学校美术教育即是在遵照教育总体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大部分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通过运用必要的美术手段与方法,使受教育者感受艺术,提高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从而让受教育者完善人格,达到全面和谐发展。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它表现的的范畴很广,而且还在不断地向边界扩展。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都体现了时代性、基础性,展示了视觉的艺术,让人感受到一种醉人的艺术魅力。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把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美渗透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学生具有一个丰富而充实的灵魂,从而让他们有一种理性的力量,使他们的心灵得以升华。美术教育可以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在美术学习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让学生健康成长。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慢慢消除学生对应试教育的消极抵抗心理,同时还让学生们对校园生活不再感到枯燥乏味,为他们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美术学科的特点是以让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出发点,养成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审美能力为目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与创造力,开发和发展学生的美术素质。

二、改革美术教育促进素质教育发展

1.要从注重技法训练向培养学生健全良好的艺术素质转变。目前的小学美术课堂中,不论是学生还是家长,包括一部分从事美术教育的专业的工作者都忽视了儿童美术作为一种艺术培养形式,儿童纯真养成的的主要环节,有其独立存在的意义。健全而良好的艺术素质的养成不但对学生良好的美术习惯及健全的艺术素质的培养起很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及行为习惯的养成也会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2.在美术教育的方法上从注重模仿能力训练向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性思维转变。从大多数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想像力和创造思维的培养和开发,是现代美术教育最主要的特征之一。让学生大胆尝试,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去客观地表现对象,而且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的思维创造了条件。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篇10

每一个学科、每一门知识的进步都需要想象力的驰骋和创造力的实践。而艺术的精髓在于想象和创造,中学美术教育是一个为学生创造力勃发打基础的课程,学生通过中学的美术教育后,能够为其美学思想、审美观念以及艺术修养,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以培养其在艺术的氛围中养成良好的创造实践能力,提高其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如在美术鉴赏课上,我们可以为其展现美术大家的作品,中国山水、花鸟,西方写实、象征等众多作品,使学生能够在众多大家的熏陶下,有一个充沛的想象创作力,学生拥有了想象力对其长远的发展和其他科目的学习起着重要的

作用。

二、中学美术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美术教育是一种国民素质的教育,而美术素养是作为现代人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也是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WWw.133229.COm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叶朗教授说过:“我们的艺术教育应当超越技术的层面和功利的层面,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追求审美的人生、创造的人生、爱的人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拓宽自己的胸襟,涵养自己的气象,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素养的提高,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的积累。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中学美术教育一直不能够得到应有的重视,使得其效果发挥并不理想,素质教育体制下,逐渐的改变了这一弊端。美术教师进行了教学方法改进,改变了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你了学生,使其能够自由的去学习、去感知美术的魅力,在美术课堂上充分享受艺术的陶冶,以一种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提高了自己的美术教养和综合素质,这就是我们一直提倡的创造性教学方式。中学美术之所以无法发挥其作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处于游离状态,皆是由于教学方式的差异。只有主动的、自由的学习氛围,才能够更好的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想象创造力勃发而出。这是中学美术教育改革的重点,不仅使学生能够很好的学习美术基础知识,还能够有余力使其艺术视野和艺术修养得到教育和发展。

三、对中学美术教育几点建设性的思考

第一,应进行教学模式创新。美术教学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所以教学方法也需要随之进行改革和变动。传统美术教学方法的死板并不适合素质教育下的发展,所以教师要据其要求进行教学模式创新,以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使其能够更好的进行作品创造,以心去感受美得食物、思考美的事物、发掘美的事物。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中放权给学生,使其能够站在一个主动的角度上,去学习和感知艺术和美,使其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一中良好的心态,成为一个高素质的,具备综合能力的人才,以更好的适应生活、适应社会发展。

第二,应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中学生由于年纪限制,对美术的感受力还不是很好,所以要使其对美术

转贴于 http://

产生兴趣,还需要教师不断的改变教学方法,在各个方面起到指导作用。那么作为中学美术教师,我们首先就是要让学生改变对美术的学习观念,能够以一颗趣味的心,去认真的、主动的学习美术,要有技巧的引导学生能动的去观察、去实践、去学习。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篇11

二、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能发展学生智力。

第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充满好奇心是儿童的特点,很多学生通过学习美术课会自觉不自觉地对周围产生兴趣,从而会更细致深入观察周围的一切。只有不断地观察,才能发现新的内容。这样一来,他们的观察力会得到提高,并不断发展。同时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对周围的事物进行更主动深入地观察了解,并进行写生,写生时学生感觉到事物的美,就会把这些美的印象深藏在心里。有的学生还能将在美术课上观察到的东西在作文课上进行语言文字的描述,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兴趣,又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第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学生在完成一件作品以后有意识无意识地注意表现对象,并加以记忆。观察得越多,记忆内容越丰富,这样就会将那些本来无联系的内容随意地组合在一起,并进行一些细节的“添枝加叶”,时间长了他们的想象力就会更丰富,就能在作品中表现儿童的个性思想。

第三,发展学生积极的思维和创造能力。美术重在创造、求异。越能表现得和别人不同,就越有特点,越有个性,这就产生了创造性。而美术作品的这一特点又来源于思维,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周围事物多进行思考:该怎样构图?还需添加些什么?色彩怎么搭配?这些创造过程,是培养创造能力的良好途径。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篇12

一、以美引善

蔡元培先生大力提倡“以美育代宗教”,就是因为作为“美育”的重要载体之一的美术有辅助道德进步的教育功能。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不是先天具有的,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在社会、家庭,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美术鉴赏课就是学校的教育课程之一。

人的道德理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建立在审美的基础之上,并以美作为追求的价值取向。在思想道德素质养成过程中,美术鉴赏课把中外美术精品直接呈现给广大学生,使他们产生“直观”的美感。“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黑格尔语),能使人的主体性得到美的提升,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人的道德财富的源泉。”高校的美术鉴赏课是普通美术教育工作在高校的一种延续,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这种审美教育是通过鉴赏美术作品的意境、线条、色彩、构图、肌理、空间及作者创作背景等完成的,它可以把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直观的、生动的感性形式,其中蕴含的政治思想内容、伦理道德内涵,均使受教育者在提高审美感受、表现能力的同时,心灵得到净化,道德情操得到升华,从而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生动的艺术形象和直观的构思,给青年学生以启迪、以感动,从美术作品中感受到美,精神上获得愉悦和满足,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获取了很多人文知识,接受了思想道德教育,人的身心得以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以美启真

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重点。美术鉴赏课可以使学生以愉快的心理体验展开想象,现代心理学揭示,兴趣和愉快的心情可以为复杂繁重的智力活动提供最佳的情绪背景。好的美术作品,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美术鉴赏可以使学生感知、注意、记忆联想、幻想、创造等思维能力得到发展。通过作品的鉴赏,可以提高学生的视觉感知能力,对各种色彩的象征义和引申义的理解会更加敏锐、协调,可以这样认为,美术鉴赏具有启迪智慧的作用。

美术鉴赏的过程是一种视觉思维的过程,也是鉴赏者审美创造的过程。它是鉴赏者通过对艺术家创造的艺术品的感受、想象、体验、理解和鉴别等一系列视觉思维活动,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从而达到开阔视野、扩大认知领域,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目的。在美术鉴赏过程中,由于鉴赏者面对的是富于启发性的典型视觉形象,所以会自然地唤起种种有关的联想和想象。在联想和想象的作用下,通过特定艺术形象可以感知和认识更为丰富的内容。中国古代诗论中就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之说,宋代诗人梅尧臣要求“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中国画的留白处理,正是留给鉴赏者想象的空间,这是鉴赏者对艺术作品再创造的过程。艺术作品不管表现得多么完整、具体,都留有广大的想象空间,这些空间需要鉴赏者通过联想和想象去丰富和发展,使鉴赏者形象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与提高。美术鉴赏与美术创作一样,都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因此,鉴赏过程也是培养鉴赏者创造力的过程。

创造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美术鉴赏正适合这种创造心理的培养,尤其在美术鉴赏过程中对作品的色彩、比例、空间、节奏等视觉思维的训练,能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空间想象力,开启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三、以美怡情

身心素质包括体质、体能教育和心理教育。

首先,美术鉴赏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大有裨益。如古希腊雕塑《掷铁饼者》就是力量与健美的和谐统一,这表明体质体能的发展过程就是按照美的原则、美的规律塑造美、追求美。在对《掷铁饼者》深入分析、鉴赏并进一步了解作品来龙去脉的同时,还能以健康的美感引发学生强健体魄的自觉性。如鉴赏古希腊雕塑《米洛斯的维纳斯》时,引导学生围绕人体美的标准进行讨论,通过美术鉴赏课帮助学生认识美的时代性、阶级性和多层次性,并转而欣赏“维纳斯”的古典、和谐、健康、自然之美。

其次,美术鉴赏对学生健全心理素质也是至关重要的。美术鉴赏课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进程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美心理,使他们对美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概念,学会欣赏美、鉴赏美、表现美。优秀的美术作品都是作者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理解,是创作者心灵的表露,所以在美术鉴赏中,广大学生可以通过艺术作品这一媒介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使自己的心灵得到熏陶、感染、净化与提升,从而使学生的认知心理、情性心理、社会心理得到和谐发展。此外,美术鉴赏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宽容心理和创造心理等。

总之,美术鉴赏中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无一不关联着素质教育,关联着学生自由和谐的发展。2004年9月10日,胡锦涛主席发表了关于美育的讲话,在讲话中他这样讲道:“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和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造就出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并自由和谐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篇13

[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17-0066-01

美术欣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美术欣赏课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具有重要作用。所谓情操就是由思想热情和理想信念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精神状态。高尚的情操是每个学生应有的风貌。美的事物能给人以美的榜样,培养人的爱美之心,提高人判断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能力,启迪人积极的人生态度,从而去创造美好的人生。美术欣赏课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是素质教育核心地位。

一、美术欣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就是要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教师就是要用人类艺术精品和大自然的美,社会的美,帮助学生提示出美的规律,打动学生的感官,人而培养学生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

欣赏教学同其他艺术教育一样,主要功能是审美教育,即纯正的审美趣味、正确的审美观点、高雅的审美格调,健康的美术作品对培植高尚丰富的情感、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起着润物无声的作用。用美术作品引发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在共鸣中陶冶情操,升华精神境界。

目前,审美教育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它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达到目的的,需要循序渐进地取得成果。美术教学主要可以通过欣赏和实际的训练两方而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美术的含义很广,从绘画到建筑,从服装设计到楼堂的装修设计,从汽车的造型到家具的设计等等。甚至餐桌上食品的造型,都属于美术的范畴……美术教学中,学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有选择地欣赏美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从格调高雅的作品中感受美术的情趣和崇高境界。

二、美术欣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美术课程是学生创造力培养最具成效的课程之一,这是由于美术活动的发散性思维和美术活动的过程决定的。所谓发散性思维,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德作了如下描述:“由给定信息而产生信息,强调从同一起源发生结果的多样化和数量,它往往体现出迁移的作用”。同时他又进一步指出:“一种新产品的发明,一种视觉艺术的创新,都较多依赖形象思维、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在一定意义上说,发散生成是创造力的精髓。”美术学习是注重右脑的学习,强调感性的传达。美术表现的能力,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造型手段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空间和审美价值的视觉形象,同时还传达某种信息的艺术。这其中就强调了美术具有“创造”、“审美”和“传达”信息的属性,同时还要向观众传达某种信息。

三、美术欣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被誉为现代物理学之父的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美术欣赏之所以为其他学科无法替代,就在于发展了人的想象力。艺术家创造的美术作品,都是靠想象力来感染人、打动人的。美术欣赏要达到欣赏者与艺术家创造的带有普遍性的审美经验的交融,任何成功的美术作品都有从个别到一般的象征意义。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成为享誉世界的典范之作。我们不仅看到蒙娜丽莎微抿的嘴唇、微挑的眼角和微凝的双目,流露着一种恬静、淡雅而又神秘的微笑,同时,我们还能感觉到一种朴素、自然、纯真的人性情感随之透溢出来,表现出一种挣脱宗教禁锢而苏醒了的人性与复活了的灵魂,体现出充满血肉情感的人本价值,从而高扬了人文主义精神。

四、美术欣赏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首先,美术作品由色彩、线条、空间、材质等视觉元素构成。只要它遵循审美规律,呈现在我们眼前时,就能满足审美需求,直接对人体产生有益的影响。与此同时,美术作品还传递艺术家的审美情感,对人的精神产生净化和陶冶作用,起到消除精神障碍、恢复心理健康的效果。因此,通过多样化的美术欣赏教学活动,学生可以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提高欣赏、鉴别、判断、批评等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其次,自由、放松的美术创作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心理健康和多元智能的测试工具,从作品的题材、主题、形象、色彩、构图以及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过程中的表现等方面能形象化地反映出学生的不同心态,清晰地显示出学生的多元智能品质,从而为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有效依据。

学生通过参与美术教学活动所产生的各种体验、成就感、自信心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对形成健康心理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预防学生的心理问题、调控心理状态和消除心理障碍,而且有利于激发潜在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个人与所处社会环境之间形成和谐关系,对全面发展起促进作用。因此可以认为,美术欣赏是促进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

总之,美术欣赏教学虽然只是美术学科教学里面的一个小的分支,但它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富有时代意义的重要作用,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身体、心理、社会等素质,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要把美术欣赏教学放在人的素质培养的环境下进行,在培养“发现美的眼睛”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对美的敏锐性、理解美的能力、创造美的欲望、提高表达美的水平,完善人格,提升综合素质,发现学生的智能优势并加以培养,为实现人的全面、和谐,自由的发展,为整个社会的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阿恩海姆著,《对美术教学的意见》,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46页。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