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行业形势实用13篇

会计行业形势
会计行业形势篇1

一、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出现的问题

1.预算不准确

目前部分单位很难做到预算准确,各单位基本可以做到审查过程的严谨,但是由于各部门存在各自为政、互相推诿的现象,导致原本制定预算制度流于表面。而在一些县级、乡级的行政事业单位中,收到财务人员能力、学历的制约到只做出预算并不是十分准确,并进一步导致上一级的预算存在问题。

2.预算的执行力度弱

预算的执行力度弱在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表现为,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对支出没有严格的控制,产生超支、浪费现象,例如老百姓深恶痛绝的公款吃喝、公款旅行,打着工作的幌子,实际是在为自己谋私利,不仅造成国家公共资源的浪费,也使老百姓对政府产生不好的印象,使一些好的政策也难以的到老百姓的支持和配合。另外,对于资金的具体使用也没有一个很好的规划,造成了很多的糊涂账。

3.财务人员集体意识弱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一些财务会计人员的思想觉悟有待提高,他们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出现冲突时,往往不能做出正确的选则。他们或把自己的意志作为核心,对于财政制度持无所谓、不重要的态度,或是把领导的意志摆在首位,只认领导签字,不以制度为准,没有做好审核工作。

二、新形势下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水平的方法

1.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1)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包括的内容很复杂也很重要,所以提高财务人员的技术能力很有必要。工作的难度决定了对财务人员要求的高度,要对财务人员进行各种方式的训练,提高专业能力。因为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出现过这种情况:对于基础性的工作也总是有人问,所以在进门选拔和后期训练中都要严格把关。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除了专业性的知识,还应加强对人员的思想方面的培训,要提高集体意识,不能因私废公,同时还有法律方面的知识。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提{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

(2)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对财务会计管理方面不重视,这也是一个问题。所以要提高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就要改变对财政“重使用、轻管理”的财务管理观念,管理是第一位的,首先有好的管理制度,在资金的使用上才会合理,不出差错。这就要提高财务管理的意识。任何方面的管理,思想意识都是最难管理的,但却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2.健全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做好资金收支管理工作。

加强财务内控制度的建设,首先要建立一个可行性高的制度,不能用一般的财务规范。从而增加组织的控制意识。单位内部互相牵制,一个业务不能由一个人或部门完成,要进行分工,就像流水线,谁也不影响谁,制作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样既便于问责而且高效。然后就是行政事业单位要根据国家的相关财政政策及单位的实际情况考虑单位内部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完善有效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保证所有的财务管理工作有序进行,保证财务管理的质量。另外,行政事业单位还需要根据财务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具体工作制定相应的管理细则。最后,为了做好对资金收支的管理工作,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建立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保证单位的支出都有明确的记录,有迹可循,避免糊涂账,假账的出现。

3.建立健全财务管理的监督机制,实行奖惩制度

(1)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关于财务管理的内控制度,做好对开支的预算工作,并严格执行,从而减少财务管理工作质量低下的人为因素。新形势下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在财务管理上要紧跟时代步伐,与信息接轨,可以设置财务信息管理。准确高效。

(2)国家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监督,按时审查监督,增加透明度。行政事业单位要主动的配合监督,财务透明才会避免投机倒把,使资金有效运转,用到实处。

(3)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评价机制。做的好的要有奖励,不好的就到提出批评,严重的就要进行处罚,在财务会计人员的意识中形成力争上游的思想。否则就不能及时发现不足之处,无法进步。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提高全体人员的积极性,注意奖惩不是虚设的,要是实实在在的,如此下来财务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的动力也会提高,这样良性循环。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提高人员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首先有科学的与时俱进的管理制度,进而加强财务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设立奖惩制度,加强监督。有这样的管理链,单位运行才会高效、科学、透明,从而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促使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行。

会计行业形势篇2

众所周知会计有两大职能,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基础,会计监督是会计工作的保障,二者相互联系,密切相关。会计核算是财务人员对本单位资金活动的记录与核算,反映单位在一定时期的财务收支情况、以及一定时点的资产、负责、基金、结余结转情况。会计监督属于单位经济活动的内部监督,对业务收支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真实性进行监督,会计监督有着广泛的含义。

一、当前会计监督面临的问题

(一)财务人员素质较低,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特别是十以来,党中央在对党员干部反腐倡廉的方面,有重大举措,中央地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制度,其中大部分与单位的财务开支有着密切的联系,要很好地贯彻落实这些重大规定,需要加强会计监督,从单位基础开支上加以监督,其监督效果取决于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如:“中央八项规定”、“六条禁令”、“党政机关厉行节约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公务机票购买规定”、“公务用车用油公务卡购买规定”、“会议费管理办法”、“培训费管理办法”、“中央机关资产配置规定”等,要对这些规定制度正确领会,需要财务人员不断学习,否则就跟不上当前形势的发展,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财务人员。

对于一些不合理的开支,碍与领导的面子、或为了单位小集体的利益疏于监督,以及对财政部门的一些新规定制度的实行监督不到位,就会造成国家相关财政政策制度的执行不力,追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财务人员对一些规定缺乏深刻认识与理解,不能把这些与财务相关的规定制度及时应用到单位日常的财务管理中,另一方面,是因为一些一些财务人员业务水平较低、或政治觉悟较低对涉及小集体、部分群众利益而对新的规则制度视而不见、产生抵制情绪,这必然会造成本单位财务违规,结果将是单位领导、相关人员受到处分。

(二)外部监督有待加强

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税务部门、纪检部门应强化外部监督与检查的力度,对不执行、执行不力或违反国家新规定的行为,从源头上加以重视,迫使单位为了避免因违规操作而受到批评处罚,自觉地加强内部会计监督,把风险降到最低。

(三)对会计监督的认识不足

认为财务人员就是数数钱记记账,这是一种错误理解,财务人员不光要会记账,还要记好帐,要把单位的资金往来、业务收支合法合理地记录下来外,还要做好领导的参谋,对所在单位的一些开支提出合理建议,把好开支关,如果一个单位能有严于律己、廉洁奉公、敢作敢为的会计监督人员,对整个单位运行与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不但能对大吃大喝、铺张浪费财务开支有效监督、也会阻止贪污、侵蚀国家钱物的行为,既保护了国家资金安全,也保护了党员干部的安全,反过来说,只有认识到会计监督的重要性,并且加以足够的重视,给予财务人员行使会计职能的一个好的氛围与环境,才能让会计监督发挥应有的作用。好的工作环境,工作氛围离不开领导的支持,职工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要有敢于抵制不合理、不合规定的开支、敢于得罪人、敢于对上级部门反映情况的财务人员有相应的保护措施,这样才能使财务人员没有顾忌,更好地履行会计监督职能。

(四)财务人员配置不够

专业合格的财务人员缺乏,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就一名会计、一名出纳,也不实行轮换岗位,有的单位不能做到基本的不相容岗位相分离,不能做到记账、核算与会计资料保管相分离、财务部门内部缺乏有效相互牵制,不利于会计监督。

二、加强会计监督

(一)加强会计岗位准入管理,加强会计队伍管理

持证上岗,会计培训,重视财务人员继续教育,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义务水平,如果一个单位只有一名会计、一名出纳在日常工作中不利于相互学习,要走出去,多参加一些的交流学习,向专家、有经验的老会计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以前一个单位的财务开支有隐私,上级部门没有要求公开,单位也不想公开,故财务不够透明,现在不同了单位财务决算面向社会公开,特别是对群众敏感的问题,如“三公经费“开支,要敢于接受群众的监督。有问题不可怕,关键是要改正,端正态度,通过学习交流,认识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长处,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我,不进则退,不善于学习新的制度,新的业务处理方法,就跟不上社会的发展,不能胜任岗位要求。

(二)营造良好会计监督的内外环境

内部环境包括单位财务制度的健全程度、领导的的重视、会计机构设置、人员配置等,其中财务制度健全了,对单位业务开展能形成有力制度保障,业务人员和财务人员能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依法依制度办事,这对整个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提高是非常重要的,所有财务活动的制度化,给会计监督提供了依据与保障。而会计监督力度的提高,既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的开展,在顺利完成国家下达的各项任务的同时,又保障不违反上级部门的有关规定制度。另外,内部财务制度也应该紧跟时代的发展,不断地革新,不断充实,一个单位财务搞得好与不好,完全可以从财务制度的完善程度可以体现出来的。会计监督的外部环境是影响会计监督的外部因素,如国家法律制度、财经制度、监管单位、与有义务往来外部单位等。简单拿公务卡的推广与使用来说,中央、地方都对公务卡的推广使用力度不断加强,出台了相关文件明确规定了公务卡的使用范围,其基本涵盖了机关事业单位日常的全部现金开支(除直接支付的工资、水电费和社会保险外),但在的具体实行时,会计监督却遇到了问题,在经济比较落后的的县及乡镇POS机普及率达不到,经办人在公务消费时可能有卡也刷不成,出现了制度上的特例,会计监督的盲点。

综上所述,会计监督在当前形势下是非常重要的,要搞好会计监督,财务人员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还需营造好行使会计监督职能的内外环境,让财务人员能在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上,名副其实地发挥它的监督作用。

参考文献:

会计行业形势篇3

由于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明确的财务管理监督机制以及确切的财务管理流程。一些财务管理人员对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惟命是从,加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支出一直处于无偿使用状态,造成了行政事业负责人领导中饱私囊现象。由于缺乏有效的财务管理限制机构,财务管理人员自身权利过大,导致行政事业单位所需物品重复购买或者购买没有目的性,财政管理人员在财务购买过程中收取回扣等象限的发生,严重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建设和日常开支。

(二)预算不准确,预算的执行力度弱

目前部分单位很难做到预算准确,各单位基本可以做到审查过程的严谨,但是由于各部门存在各自为政、互相推诿的现象,导致原本制定预算制度流于表面。而在一些县级、乡级的行政事业单位中,收到财务人员能力、学历的制约到只做出预算并不是十分准确,并进一步导致上一级的预算存在问题。预算的执行力度弱在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表现为,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对支出没有严格的控制,产生超支、浪费现象。另外,对于资金的具体使用也没有一个很好的规划,造成了很多的糊涂账。

(三)财务人员集体意识弱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一些财务会计人员的思想觉悟有待提高,他们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出现冲突时,往往不能做出正确的选则。他们或把自己的意志作为核心,对于财政制度持无所谓、不重要的态度,或是把领导的意志摆在首位,只认领导签字,不以制度为准,没有做好审核工作。

二、新形势下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水平的方法

(一)健全财务管理机制

我国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与财务会计管理抓得十分谨慎细致,将财务会计管理建立在财务会计人员素质过硬的基础上,往往忽略了财务会计管理监督机制的重要性。建议行政事业单位在条件容许的情况,在加强财务会计管理的基础上,建立财务会计管理监督机制,这样既可以避免财务会计人员权利过大现象的发生,又可以避免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利用手中权利?取私利现象的发生,有利于我国财务管理改革的不断加深。

(二)健全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做好资金收支管理工作

加强财务内控制度的建设,首先要建立一个可行性高的制度,不能用一般的财务规范。从而增加组织的控制意识。单位内部互相牵制,一个业务不能由一个人或部门完成,要进行分工,就像流水线,谁也不影响谁,制作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样既便于问责而且高效。然后就是行政事业单位要根据国家的相关财政政策及单位的实际情况考虑单位内部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完善有效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保证所有的财务管理工作有序进行,保证财务管理的质量。另外,行政事业单位还需要根据财务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具体工作制定相应的管理细则。最后,为了做好对资金收支的管理工作,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建立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保证单位的支出都有明确的记录,有迹可循,避免糊涂账,假账的出现。

(三)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会计行业形势篇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的外部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为了全面提升银行应对风险的能力,必须站在商业银行内部环境稳定基础上,进一步控制银行内部经营活动,保障财务稳定。

二、 农村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意识淡薄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农村商业银行仍然存在会计内部控制意识淡薄等问题。管理层人员缺乏对会计内部控制的正确认识,将会计内部控制误解、混淆成为成本安全、成本控制,单纯认为加强会计内部控制成本付出无效或加强内部控制仅在于制度完善,这就严重阻碍会计内部控制的顺利进行。同时,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员工以及各职能部门内部控制意识薄弱,漠视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氛围较差,缺乏财务、管理与业务相互制约的管理模式,财务内部缺乏有效监督、人员分工不明、权责不统一,在内部控制内容与制度上存在盲点,最终导致内部控制缺乏严肃性。

(二) 部门设置不合理

农村商业银行部门设置不完善、财务机构不合理,这是导致会计内部控制失效的重要因素。现阶段,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机构设置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比如说,部分商业银行虽然设置了财务管理部门,但是财务机构兼职多、功能划分不确切,无法有效发挥财务部门基本功能。财务管理部门可谓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编制经济预算、制定经济决策的重要参与者,但是大部分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部门只起到了辅助作用。

(三) 缺乏完善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目前来说,我国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制度不断完善,具体到各个行业来说,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制度缺陷。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阻碍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顺利进展的重要阻碍因素。比如说,缺乏完善的监督体制、奖惩措施,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风险评估体系等。缺乏完善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就会导致会计管理混乱、经济活动失效等一系列问题。部分农村商业银行虽然建立了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制度执行力不够,形式主义非常严重,会计信息质量常常以领导意志为转移,严重违背了客观性原则以及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使得内部控制制度有名无实。

(四) 会计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加强

会计人员素质与业务水平直接影响着农村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部分农村商业银行会计人员受到自身专业素质影响,缺乏一定的分析判断力与识别能力,无法达到内部控制的基本标准。部分农村商业银行会计人员受到经济利益的诱惑,置自身职业道德于不顾,在宽松的内部控制环境中利用控制漏洞非法牟取暴力,使得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为农村商业银行经济发展带来直接影响。

三、 加强农村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全面提高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意识

新形势下,必须全面提高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意识,加强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的重要认识,全面提高对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明确领导阶层应负的责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以身作则,并带动农村商业银行全体员工提高会计内控意识和法规意识,建立完善的会计内部控制实施管理责任制。领导人员还需要健全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会计业务流程,保证商业银行会计核算等相关操作遵守规章制度。

(二)完善内部控制相关制度

首先,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对规范商业银行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完善财务操作流程具有重要作用。新形势下,需要结合具体商业银行类型、管理人员需求等因素进行合理设计。通常来说,农村商业银行会计内部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几方面:从业人员岗位责任以及组织管理体系;财产清产制度;财务处理与内部牵制制度;财务稽查审计制度;财务定额管理制度;会计成本核算制度等。

其次,全面提高农村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安全力度。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性建设,是大力发展会计信息化的前提。要想降低计算机系统风险,必须加强国际互联、外联网、内联网的数据整合,做好计算机网络的防侵袭、防黑客工作。加强信息化安全建设工作,还必须确保会计信息系统的完整性与独立性,一方面需要保障会计职能部门、信息系统等部门的独立性,一方面还应该保障信息系统内部的权责分离,尽可能保障数据的安全性与客观性。

(三)设置完善的会计组织机构

农村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是一个全面、系统、科学工程,其能从根本上避免银行财务流失问题,对于提升银行综合竞争能力有重要意义。管理阶层应在全面提高会计内部控制意识基础上,树立明确的内部控制目标,积极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与监督体系,设置合理的财务管理部门,并保障财务部门的独立性与完整性。并重点做好审批、结算、复核等关键环节,从而全面保障内部控制体系的高效运行。

(四)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保障会计内部控制实现的重要前提。新形势下,需要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定期开展农村商业银行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与综合业务技能培训。在指引财务人员树立正确职业道德观念,同时全面维护财务人员良好形象与职业尊严。强化财务人员的自律能力,从根本上消除财务人员的消极工作作用与不良工作动机。结合商业银行运行现状,针对性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加强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全面规范财务人员工作方法。

会计行业形势篇5

一、新时期营业部门会计核算工作的形势

(一)宏观环境复杂对部门履职提出了新要求

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仍很复杂,准确把握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对基层央行营业部门前瞻性地理解和把握宏观调控基调,积极主动把握政策执行节奏,科学有效履职极为重要。一方面,发达国家整体经济状况仍较低迷,日本灾后重建效果尤未可知,我国宏观调控政策方向与国际经济形势的密切相关性决定了一段时间内货币政策持续微调的潜在可能性。另一方面,为更好地服务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内近年来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为稳健。通货膨胀的压力仍然存在,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仍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总行在注重运用传统货币政策工具的同时,不断丰富和创新宏观审慎管理的工具和手段。

金融宏观调控的变化和货币政策工具的进一步丰富,对基层央行营业部门履职提出了新要求。随着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等“组合拳”的陆续出台,流动性调控的力度不断加大,这就要求基层央行营业部门在提供日常核算的同时,探索建立开户单位资金运行动态跟踪反馈机制,密切关注货币政策执行情况和金融机构流动性情况,加大资金监管力度,防止金融机构因流动性不足而出现准备金透支现象,防范因单个金融机构支付风险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情况的发生,充分发挥营业部门实施货币政策的前沿阵地作用,和相关职能部门共同维护地区金融稳定。

(二)电子系统换代为核算工作带来新任务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金融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先进技术在我国现代化支付系统得到广泛应用,推动了央行会计核算精细化管理,带来了央行会计核算方式和服务管理的变革和创新。例如,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电子对账系统的推广,改变了传统的手工对账和每日人工电话对账的局面,大大增强了账务核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有效防范了银行资金风险。不断涌现的支付结算系统和工具产品,使得支付清算业务的办理时间由纸质的几天缩短至几小时或几十分钟,有力提升了社会资金使用效率,加速了社会资金流通。

新系统推广的同时,核算记账、信息储存方式的变化也带来了新的风险隐患。一是业务处理日清月结、实时发送带来了操作的不可逆转性,若有漏账或错账没有即时发现则无法恢复到错误之前的账务状态;二是系统的整体性带来了网络安全的高度相关和脆弱性,会计集中核算系统作为一个重要的节点与支付系统相连,这对计算机设备、网络安全和人工操作管理都提出了更高要求,系统运行环境风险进一步加大。会计核算系统环境的变化带来了制度、管理等风险隐患,亟待我们去研究解决。

(三)核算条件转变给制度建设带来新课题

营业部门是人民银行会计核算的基础部门,也是风险和案件防范的要害部位,系统和资金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金融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逐渐完善,会计工作和管理模式有所变化,会计核算工作的内涵和外延发生重大改变;同时各新业务系统的上线运行和金融服务创新的不断深入,也使得核算工作的基础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客观条件的变化给营业部门的内控管理、制度建设带来了新的课题。

一方面我国现行的会计基础制度在某些方面出现了与现实不相适应的问题,出现了诸如部分条款内容滞后、某些法规操作性不强等问题,这对基层央行的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了一定影响和冲击;另一方面,营业部门核算处理流程电子化程度越来越高,资金风险的隐蔽性更强,加之业务系统在功能开发、运行管理、网络安全等方面的风险防控效能仍不能完全满足业务管理的需要,使得内控制度体系的建设完善成为了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四)履职层次拓展给人才培养提供新课题

随着人民银行职能转换和业务发展变化,当下营业部门会计核算工作已渗透于货币发行、内部资金核算、金融机构资金清算等一系列活动中,在记录经济活动、进行价值核算的同时,也承担了及时传导货币政策意图、反馈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职能。金融服务、强化监管、全面风险控制已成为基层央行及营业部门履职的主旋律,高层次的会计核算人才培养必将成为今后营业部门核算工作的关键要素。

一方面基层央行会计核算工作,对风险管理、审计监督、政策理解、沟通协作、核算技能等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或多或少都有所需求,涵盖的层次复杂,技能要求专业。另一方面,支付产品的不断创新、业务系统的更新换代、风险管理的日益加强等迫切需要核算人员不断拓展知识结构,自觉加强计算机、外语等知识的学习。在此背景下,营业部门必须重视和加强会计人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通晓宏观政策规则、熟练掌握会计审计知识的高素质会计人才队伍,促进营业部门履职水平顺利提升。

二、目前营业部门会计核算工作的现状

(一)机构框架限制履职提升

基层央行内部机构框架的设置和权责划分,是营业部门在应对经济金融环境变化、主动深化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职能的主要软肋。营业部门在基层央行的定位是会计核算操作部门,主要负责具体核算,虽然掌握着金融机构财政缴存、一般缴存及再贴现和再贷款等金融账户的基本情况,但缺乏相应的业务管理权限,也没有参与基层央行数据统计系统,一方面导致了营业部门对商业银行贯彻执行货币信贷政策的激励作用和约束作用不强,对商业银行的违规行为无法加以限制和制止,削弱了基层央行整体对货币政策的话语权和权威性;另一方面也无法与调查统计部门共享重要的数据资料,缺失对账户运行信息的深挖掘,弱化了对货币政策执行效果的监控和反馈。因此目前基层央行的部门权责框架,形成了营业部门政策操作的单向性和薄弱性,不利于营业部门充分挖掘会计核算工作内容,提升会计核算工作的能动性和影响力。

(二)内控盲区有碍风险管理

多年来,基层央行会计核算的监管部门和核算部门自身都在积极推动和倡导风险管理的加强,但时至今日营业部门的会计核算仍沿用传统的风险控制模式,内控管理方面的创新能力与商业银行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突出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风险量化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风险评估管理的工具应用不够先进,缺乏对核算风险控制的先进技术,全流程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管理手段一成不变。二是管理多头分散,会计核算的管理和监督权限分散在支付结算、会计财务、事后监督等多个部门,事中监督不够,事后多头监督,易造成监督不足或监督过度,难以真正起到防范风险之作用。三是监管与操作分离,监管和检查后的结果向实际操作部门完整有效传达没有固定的机制,影响了根据问题进行整改的效果,内控容易形成“有花无果”的局面。

(三)制度缺位引发安全隐患

近年来会计核算工作中发生的一些案件,充分暴露了会计核算在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漏洞,从案件中不难发现,基层央行营业部门或多或少地存在内部制度缺乏、制度执行力软弱等现象。一是内控制度滞后。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运行管理方式和具体操作都必须依靠制度的约束来完成。营业部门的会计集中核算系统经过了多次系统升级,部分原有的内控制度没有随业务的发展及时进行修订和补充,已明显滞后。还有些制度只是一些简略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还有一些制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这些不完善容易造成风险控制无据可依,也可能造成风险控制不到位,形成风险隐患。二是应急机制较弱。应急制度和方案基本停留在文件上,缺乏囊括物资准备、联动机制、培训宣传等方面在内的完整的、及时更新的应急长效机制。一旦系统或网络发生故障,极易造成账务积压,不能进行账务信息的实时转发,从而造成较大的运行风险。如遇水灾、火灾、供电故障等突发事件,或者网络遭受攻击,造成系统或网络瘫痪,也可能造成应急系统的运行风险。

(四)人员素质影响工作质量

目前会计核算手段不断丰富,新业务系统不断上线运行,制度和操作规程随之变化,对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总体来说,目前营业部门会计人员在思想认识、知识结构、专业水平等方面在满足日益发展的会计工作需要方面日渐乏力,核算队伍素质亟待加强。一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人仍然认为会计核算工作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记账操作过程,只要账平、表对就可以了,对全方位贯彻实施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和资金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二是由于制度限制,营业部门的人员基本被限制在核算岗位上而不能进行长期培训,岗前培训也基本采取“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方法,从事哪个岗位,就教哪些操作,缺乏系统、全面、深入的业务培训。新上岗人员既不能全面熟悉、掌握会计业务知识及各项规章制度,又不了解手工核算等会计原理,对风险防范也通常缺乏足够的认识和能力。三是营业部门人员固定在工作岗位无法抽身,与其他部门间业务、工作交流较少,一方面难以全盘学习精通会计及管理的工作知识和经验,使得熟悉管理规则又系统掌握核算业务的人才缺乏,另一方面也易导致思想僵化、缺乏创新,影响了营业部门履职层次的提高。

三、新时期营业部门会计核算工作完善的路径

(一)提升金融服务效能

根据当前形势发展及有效履职需求,营业部门要创新思路、主动作为,以货币政策执行为重心,充分拓展会计核算反馈金融运行、参与业务管理、辅助领导决策的职能,发挥营业部门对货币政策执行的基础保障地位。一是认真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提高央行政策公信力。作为货币政策的具体执行部门,营业部门应准确理解业务实质内涵,切实把握业务运作机理、及时跟进政策意向变动、严密监控开户单位业务行为,保障调控成效。二是规范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加强对存款准备金和财政存款账户管理。要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下规范运用再贴现、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督促开户单位按规定及时、准确、足额办理缴存款业务,确保金融机构资金运行管理符合货币政策要求。

(二)构建风控长效机制

安全运行、规范操作、严格管理一直是会计核算工作的重心。会计核算工作应严格按照内控管理的要求,不断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内控管理和案件防范能力。一是更新完善制度,构筑科学严谨的内部控制体系。营业部门应按照会计内控管理制度建设即时性、连续性、整体性的要求,通过案例剖析、差错分析、岗位风险排查、要害岗位交流、内部控制环境评价等方式,对现有制度的有效性和可执行性进行评估,及时调整、修订、补充相关制度。二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提高内部管理效能。要加大业务自查和突击检查力度,强化对非常规性业务的指导与监督,严格防控重要业务、关键环节和要害岗位风险,实现重点防控与全面防范相结合,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相结合。三是加强风险评估,探索建立会计核算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在定期组织风险评估、编发风险提示的基础上,研究借鉴科学先进的风险评估方法,探索建立会计核算风险评估预警机制,有效防范风险,确保核算及时、稳定、安全。

(三)提升金融服务层次

在金融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强的形势下,惟有改革创新才能推动央行事业的健康发展。会计核算工作要敢于打破传统理念,创新工作方式,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一是积极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水平。会计集中核算系统除了进行会计核算,还担负着反映宏观金融状况、为国家宏观经济决策提供重要依据的任务。要进一步拓展金融服务领域,充分发挥出营业部门记录经济活动、反馈金融运行、参与业务管理、辅助领导决策的工作效能。二是创新思路,加强对支付行为的考核管理。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的理念,探索创新综合监管手段,依法合规履行央行监管职责,为保证支付结算体系平稳运行、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四)提升干部履职素质

会计核算工作一定要和人才队伍建设相结合,把核算人才培养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核算质量提高。一是要倡导终身学习的理念。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新业务和管理措施不断涌现,对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要求越来越高,会计人员应倡导终身学习的理念,树立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观念,自觉加强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二是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长效培训机制。通过业务培训、岗位轮换、技能竞赛等多种方式进行了多层次的会计队伍建设,制定切实可行的长效培训机制。既要根据员工现状、发展潜力和部门履职需要制定短期培训计划,又要根据个人职业规划和央行会计发展需要制定中长期人才培养规划;既要加强员工政治理论、职业道德、廉洁从政和责任意识的培养,又要强化员工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培训,大力营造全面学习、全员学习的良好氛围。

总而言之,转变作风、深化履职并提高效能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且延伸到营业部门核算业务操作、日常工作管理的各个环节,本文仅就适应新形势下的履职目标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思路和方法,而基层央行营业部门还需要在制度建设、人才培养、履职方式等方面更进一步的探索、提高和完善,才能抓住工作重点,化解资金风险,提供更安全、更优质的金融服务。

参考文献:

1、徐彦.“创新基层人民银行会计管理工作的思考”,《现代商业》,2011年18期,15-16。

2、汪蔚.“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管理问题探讨”,《金融会计》,2008年11期,23-25。

3、张霞.“浅析基层人民银行会计管理”,《经济师》,2007年7期,106-112。

会计行业形势篇6

从2007年国家财政部门对企业实施新的会计准则以来,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实施以及运行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具体来说,在新会计准则关于企业在存货期末进行计价方法的处理时候,从传统的企业由于合并而进行的会计计价方法转变为通过公允价值和部分资产减值准备不可转回的存货期末计价方法,新会计准则中通过这方面的修改,大大地提高了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准确、客观的反映该企业价值的功能和作用,这就避免了企业实际的财务管理信息与数据显示中的不一致,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企业财务信息公供给的方式。一方面,对于企业的投资者和员工来说,当他们要获得关于企业真实财务管理以及运行的信息数据时,就可以减少他们在这方面的关于信息数据的搜集成本以及其他相关费用成本,从而提升自身资源使用的效率和效果。另一方面,新形势下新会计制度中引入了关于与国际财务会计准则相适应的相关政策,这就为企业间在跨国家范围内进行会计信息的比较、借鉴以及交流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和可能性,为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投资以及融资拓宽了渠道,为保障企业获得准确的财务管理信息提供了更好的管理和运行环境。因此,不管是对于企业面对的投资者还是企业者本身而言,新形势下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使得企业财务信息的管理、运行更加的准确化、及时化、公开化、综合化。能很好的反映出企业财务管理的真实信息,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和财务管理的效率,进一步提升和完善企业关于财务管理的运行环境。

二、有利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的发展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但是从整体上来说,我国企业中占主导地位的仍然还是中小企业,而并非是上市公司,同时我国关于企业财务管理的法制建设还处于比较基础的阶段,在企业资本市场本身调节能力有限、企业财务管理的道德体系尚缺的大背景之下,以实现企业最大价值的财务目标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但是企业要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是具有很大的难度的。随着新形势下新会计制度的颁布和实施以来,通过对关于企业财务管理的研发资金进行资本化的转变的方式,从实现企业科学发展、长期发展的目标为出发点,为我国企业在市场中实现不断的创新研究和企业价值的持续提高提供有力的条件;其中通过以企业财务报表、企业中期的财务报告、合并的财务报表、分类的财务报表等具体事项的规定和实施,为企业在进行业务管理、项目投资、经营状况中的具体财务情况进行及时的跟踪和反馈,从而实现相关企业及时、准确、充分地展现和反映该企业在实现其价值上的相关会计数据信息。与此同时,新形势下新会计制度通过实行关于员工工资、股份支付、国家补贴等制度,利用企业中财务管理的会计管理方式统筹好相关企业与政府部门以及企业的投资者、企业员工等具有关系人之间的利益均衡分配,从而准确、有效地对该企业在价值方面的管理进行规范。所以,通过新形势下新会计制度中这些关于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手段的实施和运用,为企业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价值最大化提供相关的理论基础和具体的实践经验,有利于该财务目标的实现。

三、提高了企业经营的效率

新形势下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于企业经营的效率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

明确企业的资产减值:在新形势下新会计制度中关于企业资产减值的现象进行了具体的规定。一方面,在新形势下新会计制度中具体规定我国企业必须在规定的时间期限内对企业的所有资产进行检查核对,其中固定的核对期间一般是指企业的会计期末阶段,从而评估企业资产运行中是否有现象显示了企业资产会存在减值的趋势;另一方面,当通过定期的资产核对后,发现该企业如果不存在企业资产减值的趋势,那么就不必要估算企业资产的可收回价值。在新形势下新会计制度中通过对企业资产现象进行评估和判断来决

定企业资产是否会出现减值的趋势,规范了企业资产减值的判定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相关企业关于企业资产减值实施中的滥用和随意性。与此同时,在新形势下新会计制度中还对于企业在进行计提资产的相关费用已经进行了明确的确认之后,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这个会计期间的阶段内都不可以在进行资产的撤回,通过新形势下新会计制度对该规定的具体实施,明确规定即使对于企业中长期股指投资减值准备以及企业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企业计提后都是不允许冲回,只可以在企业处理相关的资产之后才可以进行一定的会计处理措施。通过对于企业财务管理中资产减值的新的具体规范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关于营利管理的范围和方式,展现了我国在关于企业财务在财务会计管理过程中的约束上市企业对利润进行滥用操作的建设。

灵活界定企业支出的类型:在企业关于资本性支出以及收益性支出的界定上,新形势下新会计准则对旧的会计准则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和变化。其一是关于企业在进行借款资金上的具体规定,在新的会计准则中对于可以用于企业资本化的资产范围进行了扩大化处理,主要包括企业所拥有的固定资产以及在经历一段比较长的时间之后可以用于企业建设或者经营活动的可以实际使用或者可以进行市场销售的生产商品以及企业的货存、房地产资产等。其二就是在该准则中打破了了传统准则中对于企业在进行自主开发过程中可利用的无形资产被排除在资本化资产之外的的限制,在新的会计准则中,具体规定了企业在进行企业研究的相关费用,明确区分为研究过程费用以及开发过程费用,对于开发费用可以进行企业的资本化。通过新会计准则对于无形资产进行资本化大胆创新构建,很好的激发了我国企业对产品研发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企业在产品上的技术创新和在市场中更好的发展。

四、结束语

新形势下新会计制度的颁布和实施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是多个方面的,本文通过从改善了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有利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提高了企业经营的效率等方面对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的分析,为新会计准则功能的发挥提供一定的信息参考。

参考文献:

会计行业形势篇7

 

1.新形势下会计职能的作用发生了变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计人员的核算工作中不再繁重,会计工作将由核算型转化为管理核算型,因此,在管理核算型会计模式下,只有核算与管理有机的结合成为会计体系,会计工作中的管理职能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将会计工作构建成全面核算和全程管理的系统。

 

2.新形势下会计核算的工作重点发生了变化。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会计核算的重心就由有形资产转移到无形资产上,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手段转向现代化、信息化,在会计电算化全面普及运用的基础上,会计手段将实现会计信息化,会计信息化计算机、网络与通讯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使得会计信息处理更进了一个高度,会计信息化向自动化转变。

 

3.新形势下会计计量的模式将得到改进,会计报告体系会趋于完善。会计计量是会计系统的核心环节,在知识经济的时代下,许多无法以货币量化的信息将进入会计信息范围之内,会计工作要根据不同的会计事项及不同业务性质,选择适当的计量属性,为各类决策提供相关信息。因此,新形势下的计量模式将会出现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的局面。会计报告体系在报告内容范围上、形式上、传递方式上都将有很大的改进。新形势下会计报告提供的信息包括财务信息、产品市场份额、用户满意度、新产品开发和服务、风险和前瞻性信息等各类信息[1]。

 

二、新形势下知识型企业会计创新所面临的问题

 

1.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重要社会地位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资源,成为了知识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企业面临着如何量化知识型人才,以为企业提供服务,以及如何量化知识型人才的成本,是新形势下企业会计工作所面临的问题。

 

2.传统的财务会计体系已不适应现代企业在会计管理中的工作,传统的各种法规制度相对置后,按照传统的财务会计方法得出的会计信息不能准确的反映企业的真实状况,反映的真实状况没有任何现实意义。

 

3.会计人员的会计技能水平有限,会计人员对网络的了解和使用,大都只能掌管简单的技术水平,不能利用电子计算机的特点进行高效率的会计核算,在核算方法和观念上还使用传统的手工记账手段,并没有从根本上提高会计信息的处理速度,因此会计创新是又一问题[2]。

 

4.新形势下企业的另一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掌握的无形资产的核算问题,在现有的会计法规中,其所具有的规定不适应现代知识型企业的发展要求,对这部分无形资产的管理是新形势下所面临的问题。

 

三、企业会计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信息技术创新需要全新理念的财务会计体系。经济全球化的技术创新带来经济增长。技术创新提升了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种风险,使企业很难把握其资产盈利能力及财务状况,技术创新条件下,传统会计模式的信息加大了企业经营的复杂性,会计职能的标准化、国际化需要财务会计创新,全球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经济一体化趋势,逐步开放的全球会计市场迫切需要财务会计相关法规及其管理体系与国际接轨;需要财务人员掌握财务状况、财务会计报表、财务会计制度、企业信用等。当前,财务会计来最重要的是基于我国国情建立财务会计管理体系。

 

2.新形势下不断变化的财务会计核算重点需要财务会计创新。在高新技术领域中,企业资产总额中无形资产的份额加大,而无形资产取代物质资源成为衡量企业价值的主要标志,并主要决定着企业价值。因此无形资产的核算被会计处理更加重视,但无形资产处的理方法及处理模式变化较大,新形势下财务报表中会引入自创无形资产,并体现在企业财务报表中,这样投资人才会对企业的研发活动效果进行全面掌握[3]。

 

四、新形势下企业财务会计创新对策

 

1.新形势下企业会计法规制度的创新。在社会和经济的各个领域,知识经济已深入到各个角落,会计制度的创新已成为新形势下的需求。新形势下企业要加快会计国际化,会计规范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变化,我国市场要适应市场体系国际化的要求,会计必然要融于统一的国际会计体系之中。针对我国会计国际化的现状,企业要加快会计国际化的进程,强化会计制度执行的约束和监督机制,会计主体影响到会计主体与国家之间的利益分配。因此,确保会计制度是进行会计制度创新的重要方面[4]。

 

2.新形势下企业人力资源会计核算创新。企业要选择合理的人力资产计量方法。现有的人力资源会计分为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与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是对企业对人力资源投资的资本化,有历史成本法和重置成本法两种计量方法;人力资源价值是对人力资源产出资本化,计量方法有内部竞价法、未来工资贴现法、经济价值法等方法。人力资源的资本化为资产的前提是劳动力的市场化,资产用它的价格来计量,即人力资产的价格就是劳动力的市场价格即工资,这种方法具有工资分期支付的特点,选择未来工资贴现法计量人力资产就更为合适。

 

3.新形势下企业会计人员要创新。会计人员创新的手段是改革会计机构,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同时,企业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会计人员参加各种培训,提高电子计算机的操作能力,提高专业技能的运用能力,参与会计软件的设计和编制工作,保证会计人员不断学习有关法规,使会计人员参与到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服务中[5]。

 

五、结语

 

会计行业形势篇8

“互联网”;企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一体化

一、案例分析

浙江中烟工业责任有限公司在重组后,进行了相关体制的完善,并促进了现代化企业的积极构建。该企业实现了财务业务一体化建设,将ERP系统作为主要手段,提升了会计财务工作的一体化运行水平。为了适应企业的规模化结构,浙江中烟ERP系统的实施主要将会计、成本、生产、销售以及预算等管理工作实现了一体化,并在总体上提升了运行的水平。浙江中烟在供应形势下,实现的财务业务一体化具有一定特点。如:财务中的存货、成本、固有资产等都实现了业务驱动财务记账,不仅执行的业务行为更真实,核算的数据也更有效。其中,所有的数据都来源于业务,在数据上并没有出现一定差错,保证了核算工作的全面性,也提高了监督工作以及控制工作的运行效率。对于系统来说,它发挥的是集中化管理,维护的主要内容在业务端完成。如果业务驱动情况出现异常,通过对业务流程的积极调整就能完成,从而实现了维护手段的简单性。在“互联网+”形势下,烟草工业的财务业务一体化随着流程、销售的不断增加也体现更多内容,在该趋势下,也会出现财务会计一体化的建设问题,所以,为了提高财务的运行质量,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与管理水平,就要提出有关对策对其积极优化,并从细节做起,解决其中存在的一些困难,这样才能提升企业的财务会计一体化运行水平。

二、“互联网+”形势下的企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一体化建设问题

(一)认识不足

企事业单位中的一些人员在会计信息化建设中,主要将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作为重点,认为会计工作只有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对信息的处理速度才能保证工作的积极完成。但相关的管理人员思想认识不够,阻碍了企事业单位在“互联网+”形势的有利进步。特别是有些企事业单位为了解决会计信息化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开始利用法律制度来解决,从而给财务人员的业务处理工作造成较大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无法准确完成财务信息传输,也增加了更多的风险性与不确定性。

(二)人员专业结构

在会计信息化实施之前,企事业单位聘用的会计人员对文化程度并没有较高要求,只要掌握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就可以,在工作中存在固定的模式。但在会计信息化建设中,是以网络技术作为基础条件的,所以,需要会计人员具有较强的业务素质,不仅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应用知识,还能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效解决。实际上,会计人员自身掌握的知识都比较匮乏,从而给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造成较大影响。目前,我国高校已经加大了对会计人员的积极培养,但这种培养手段还需要在长期时间内完成,所以,不仅要加大对企事业单位的人员进行知识培训,促进专业会计信息化建设队伍的形成,还要为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供有利条件。

(三)安全防范

企事业单位在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因为处于开放性环境下,无论哪些信息都能被访问。所以,保障会计信息的安全性更为重要。如:会计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可能被拦截、修改等,就会给企事业单位造成较大危害。并且,会计信息是利用电子符号来代表的,利用磁介质进行传输,对保存环境具有更高的要求,不仅要避免其高温、剧烈振动等,还要防止风险性的存在。同时,一些企事业单位没有足够的硬件,在会计信息建设中,也无法为其提供保障。所以说,我国企事业单位目前还存在网络堵塞、延迟等问题,网络技术也无法实现自身修复,从而影响了会计信息化发展。

三、“互联网+”形势下的企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一体化建设对策

(一)充分了解会计信息化特点

“互联网+”形势下的会计信息化特点与传统的会计电算化存在较大区别。会计信息化具有开放性特点,随着互联网的不断使用,一些会计信息在处理期间是利用软件自动生成的,从而使会计资源能够得到及时。同时,会计信息的获得还是利用互联网从企事业单位中采集来的,这些信息具有较大的开放特征,无论在空间、形式以及时间上等都具有多种渠道。会计在实施信息化建设中,利用各个部门之间的转换和结构,获取的相关信息包括企事业单位的过去发展数据、目前发展数据等,从而实现了多元化发展趋势。并且,目前的会计信息使用在时间上并没有一定限制,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后,一些信息都是在系统中自动生成的,不仅促进了信息的丰富性,还实现了会计信息的开放性。

(二)提高会计系统的软硬件建设

在“互联网+”形势下,提高会计系统的软硬件设施建设,能够解决网络安全问题。企事业单位在具体实施期间,要严格思考、仔细观察,并在投入之前,在获得安全认证下才能购买。而且,还要对软件进行实时更新,因为软件自身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如果在运行期间存在一些不利行为,就会自动抗拒,从而保证操作的完整性与安全性。其次,还要为软件增加提示与记录等功能,以实现全过程监督。对于硬件建设,在企事业单位经济允许条件下,还需要对信息进行备份储存,从而为硬件提供有效保障。在一定条件下,还需要定期检查一些硬性设备,企事业单位也可以为办公电脑安装一些防毒软件,保证数据在传输期间更安全。提高会计系统软硬建设,不仅促进了会计信息的有效共享,还提高了会计信息的传输效率。

(三)重视对人才的培养

企事业单位在建设中要以发展的眼光实现会计信息化工作,具体上,要将会计信息化发展作为一项工程,因为建设的难度大,利用的资金比较多,所以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与发展。同时,企事业单位还要在内部进行积极宣传与教育,并让全部人员都能积极参与到会计信息化建设中来。例如:领导可以负责某个专项小组,努力协调各个部门,增加各个资金与资源,实现各个流程的优化改造。除此之外,还要加强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并保证人才队伍的优化性,这期间,企事业单位要将管理、会计、软件等方面的知识整合调整,引导会计人员在工作中熟练掌握,提高对数据的处理能力以及业务协同能力,以实现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工作。

综上,在“互联网+”形势下,企事业单位发展信息化建设成为当前的主要趋势,能够促进企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建设。在会计信息化建设中,企事业领导部门不仅要形成新的认识,努力培养专业人才,还要跟上“互联网+”形势下的信息化脚步,这样才能为企事业单位带来强大动力。

作者:陈志伟 单位:日照广播电视台

会计行业形势篇9

一、我国经济发展新形势对会计工作的影响

随着改革开发的深入以及市场经济建设的逐步推进,经济形势日益呈现出复杂态势,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会计人员继续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以适应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笔者结合多年来的调查研究,通过对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对于会计工作的要求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要求对于完善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出一系列的改进措施。

(一)会计工作理念需要转变

传统的会计工作形式受到当时计划经济及企业观念的影响,对于会计工作的定性局限在一些数据的核算上,将会计工作简单化、机械化。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各大企业的自主性和多元性特征日益明显,在这种形势下,会计工作也应当进行及时的调整,以适应决策者对于了解掌握企业经济运作、资料评估、资金融通和投资管理方面的需求。

(二)对法规准则的重视更加跟进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重视法律与规则的社会,这对于会计人员的工作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作为会计人员,在严格遵守《会计法》相关规定的同时,更应提高自身对于会计行业准则的把握,并且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尽快熟悉国际结算法规和行业标准迫在眉睫。

(三)对从业人员各项素质要求提高

经济的发展以及企业发展的需要,使得会计人员提升自身各项综合素质成为必然。当前会计工作涉及到了经济活动的每一个领域,这就需要会计人员具备一定的经济学、管理学以及相关学科的各类知识,以不断增加促进企业发展的各项技能,配合企业做出正确决策。

二、新形势下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知识结构

(一)道德与理念素养

会计人员作为经济活动的参加者,其从事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提高其自身道德与理念素养的必要性,这也是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中最应具备的一项。一方面,道德素养决定着会计人员的认识水平和高度,一个人才道德的高尚决定了他对社会的贡献,而一个人才道德的缺失决定了他对社会的危害,作为会计人员,道德素养的高低深刻影响着自身的行业作风。另一方面,会计人员的理念决定着其业务能力和水平,创新的理念、学习理念、开放理念等都是会计人员的必修课。

(二)专业知识素养

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是会计人员进行一系列工作的前提条件,专业基础不扎实,会计工作也不会有所起色。新形势下的会计工作具有综合性的特点,这就需要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既要有深度,更要有广度,做到深与广的有机结合。另外,专业知识的及时更新也是会计人员需要加强的,许多从业人员的专业基础知识较为扎实,工作作风也非常的认真细致,但是由于当前会计业务的记录方式、存储方式以及办公软件的转变,从业人员需要不断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以适应会计工作的开展。

(三)一定的管理素养

当今时代,企业中的会计不仅要进行简单的核算,还可能会成为企业的管理会计,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中去。所以新形势下,企业的会计人员还应该具备一定的管理素养,从而能够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中去,为企业提供正确的决策。

(四)其他相关素养

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中,除了专业知识素养外,相关的素养也是极为重要的,这对于会计人员的业务开展来说至关重要。第一,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会计工作的任务繁重,有时需要长时间的处于紧张的工作状态,没有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难以胜任。第二,良好的业务能力和工作作风。良好的财务处理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会计人员的基本功,信息时代的信息是一种资源,对信息的获取能力非常重要,但是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加工、整合之后做出快速判断的能力更加重要。

三、完善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建议

针对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上述知识框架,笔者根据长期的研究思考,对于完善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一)国家角度

国家作为经济活动的管理者,应当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规范与提升。首先,在完善会计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加强对于这些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做好对会计人员的指导工作。其次,加强体制机制建设,严格会计资格考试制度,确保会计人员拥有真实的业务能力与水平。再次,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给与其指导。

(二)用人单位角度

用人单位作为会计人员的使用者与管理者,应当在专业知识培训与各种理念对其进行教育。用人单位应该不失时机的对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实践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另外,用人单位应加强对于会计人员企业管理知识的培训,在日常工作中给与其参与企业具体决策的机会,发挥其能力与企业共同发展。

(三)从业人员自身

作为会计人员自身,更应严格要求自己。第一,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学好英语、计算机等技能,并通过这些途径获取更多的知识,提升自身水平。第二,要不断更新理念,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当前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使自身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不断跟进而不落伍。第三,不断加强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在会计知识的基础上兼顾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实现自身的价值的不断拓展。此外,从业人员自身应该多了解所在企业的发展状况以及管理状况,并不断学习,扩展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能够以企业为己任,在做好简单的会计核算工作之后,能够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中去。

四、结束语

会计人员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一支中坚力量,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左右,在当前的新形势下,社会各界应当根据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出发,对其加强业务能力、业务水平以及各方面综合素质的提升,发挥其重要作用,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会计行业形势篇10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技术等知识资本为主的资源配置结构取代了传统的以厂房、机器等物质资本为主要内容的资源配置结构,同时这又是一个信息的时代,随着网络的发展,信息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广泛,因此企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快。新形势下,企业财务会计要适应经济的发展,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就要进行会计创新。

一、新形势下的会计发展的趋势

1.新形势下会计核算的工作重点发生了变化。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会计核算的重心就由有形资产转移到无形资产上,在知识经济条件下, 会计手段转向现代化、信息化,在会计电算化全面普及运用的基础上,会计手段将实现会计信息化,会计信息化计算机、网络与通讯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使得会计信息处理更进了一个高度,会计信息化向自动化转变。

2.新形势下会计职能的作用发生了变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会计人员的核算工作中不再繁重, 会计工作将由核算型转化为管理核算型,因此,在管理核算型会计模式下,只有核算与管理有机的结合成为会计体系,会计工作中的管理职能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将会计工作构建成全面核算和全程管理的系统。

3.新形势下会计计量的模式将得到改进,会计报告体系会趋于完善。会计计量是会计系统的核心环节,在知识经济的时代下,许多无法以货币量化的信息将进入会计信息范围之内,会计工作要根据不同的会计事项及不同业务性质,选择适当的计量属性,为各类决策提供相关信息。因此,新形势下的计量模式将会出现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的局面。会计报告体系在报告内容范围上、形式上、传递方式上都将有很大的改进。新形势下会计报告提供的信息包括财务信息、产品市场份额、用户满意度、新产品开发和服务、风险和前瞻性信息等各类信息[1]。

4.新形势下会计人员知识结构呈现多元化。在会计信息化时代,会计人员要懂得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软件操作等一系列新的技能,会计发展日益国际化,会计人员还要掌握国际会计理论与方法,会计人员不仅要具备有关预测、决策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还应具有较强分析判断能力,新形势下会计人员将具有多元知识结构,需要成为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会计人才。

5.新形势下会计的核算和服务的范围日益广泛。在现代企业会计中,会计工作的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与价值状况的人力资源将成为会计必要的分支;环境会计将成为崭新的会计领域;跨国公司会计理论与实务将有新的发展;宏观会计、法务会等也将在会计领域中发展起来。

二、新形势下知识型企业会计创新所面临的问题

1.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重要社会地位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资源,成为了知识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企业面临着如何量化知识型人才,以为企业提供服务,以及如何量化知识型人才的成本,是新形势下企业会计工作所面临的问题。

2.新形势下企业的另一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掌握的无形资产的核算问题,在现有的会计法规中,其所具有的规定不适应现代知识型企业的发展要求,对这部分无形资产的管理是新形势下所面临的问题。

3.传统的财务会计体系已不适应现代企业在会计管理中的工作,传统的各种法规制度相对置后,按照传统的财务会计方法得出的会计信息不能准确的反映企业的真实状况,反映的真实状况没有任何现实意义。

4.会计人员的会计技能水平有限,会计人员对网络的了解和使用,大都只能掌管简单的技术水平,不能利用电子计算机的特点进行高效率的会计核算,在核算方法和观念上还使用传统的手工记账手段,并没有从根本上提高会计信息的处理速度,因此会计创新是又一问题[2]。

三、企业会计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信息技术创新需要全新理念的财务会计体系。经济全球化的技术创新带来经济增长。技术创新提升了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种风险,使企业很难把握其资产盈利能力及财务状况,技术创新条件下,传统会计模式的信息加大了企业经营的复杂性,会计职能的标准化、国际化需要财务会计创新,全球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经济一体化趋势,逐步开放的全球会计市场迫切需要财务会计相关法规及其管理体系与国际接轨;需要财务人员掌握财务状况、财务会计报表、财务会计制度、企业信用等。当前,财务会计来最重要的是基于我国国情建立财务会计管理体系。

2.新形势下不断变化的财务会计核算重点需要财务会计创新。在高新技术领域中,企业资产总额中无形资产的份额加大,而无形资产取代物质资源成为衡量企业价值的主要标志,并主要决定着企业价值。因此无形资产的核算被会计处理更加重视,但无形资产处的理方法及处理模式变化较大,新形势下财务报表中会引入自创无形资产,并体现在企业财务报表中,这样投资人才会对企业的研发活动效果进行全面掌握[3]。

四、新形势下企业财务会计创新对策

1.新形势下企业人力资源会计核算创新。企业要选择合理的人力资产计量方法。现有的人力资源会计分为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与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是对企业对人力资源投资的资本化,有历史成本法和重置成本法两种计量方法;人力资源价值是对人力资源产出资本化,计量方法有内部竞价法、未来工资贴现法、经济价值法等方法。人力资源的资本化为资产的前提是劳动力的市场化,资产用它的价格来计量,即人力资产的价格就是劳动力的市场价格即工资,这种方法具有工资分期支付的特点,选择未来工资贴现法计量人力资产就更为合适。

2.新形势下企业会计法规制度的创新。在社会和经济的各个领域, 知识经济已深入到各个角落,会计制度的创新已成为新形势下的需求。新形势下企业要加快会计国际化,会计规范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变化,我国市场要适应市场体系国际化的要求,会计必然要融于统一的国际会计体系之中。针对我国会计国际化的现状,企业要加快会计国际化的进程,强化会计制度执行的约束和监督机制,会计主体影响到会计主体与国家之间的利益分配。因此,确保会计制度是进行会计制度创新的重要方面[4]。

3.新形势下企业会计人员要创新。会计人员创新的手段是改革会计机构,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同时, 企业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会计人员参加各种培训,提高电子计算机的操作能力,提高专业技能的运用能力,参与会计软件的设计和编制工作,保证会计人员不断学习有关法规,使会计人员参与到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服务中[5]。

五、结语

现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因此在新形势下,企业管理中的财务管理已成为关键。但是在企业生产经营中,

财务管理出现了一些问题,对于企业财务会计问题的处理,需要企业以科学发展观为准,企业的财务会计需要深化改革,需要创新,借助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促进企业财务会计更快的创新和发展,将企业财务会计创新推向一个新的时代。

参考文献:

[1]张兆国,等.知识经济的财务管理创新[J].会计研究,1999(03).

[2]李心合.知识经济与财务创新[J].会计研究,2000(10).

会计行业形势篇11

一、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价值

处于新形势的发展背景,尤其是大数据环境之下,信息量增加促使财务会计方案出现变动,尤其是对于数据信息的类型管理,选择分类管理的计划。按照管理会计的不同类型加以设置,还要在实际工作的基础上完善企业战略方针,管理会计存在的数据管理技能,不只是包括数据的管理,还包括会计统筹化管理,确保财务会计工作以及大数据背景的进展存在相符性。其一是会计人员职能的挑战。核算与监督作为会计的职能,现代化企业中的会计人员的职能往往是按照会计流程加以划分,会计人员对经济业务加以记录和确认与报告,将工作重点利用在财务记账与财务报告和归档上,大数据时代会转变会计人员的自身职能,确保会计人员职能通过核算型职能朝向价值型职能变化。基于云计算和互联网技术的视角,财务单位只有进行管理会计,才能够全面表现财务工作的价值。

其二是会计信息数据相关性的挑战。会计职业生存和进展受到利益相关者的决策影响,财务报告相关性逐步广泛化,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需要在诸多的信息数据中检测所有的信息,获取信息来源,给决策提供有利的支撑。但是财务会计报表以经营周期结束之后加以编制,自身在企业经营活动上存在滞后性,加之大数据时代信息的大量化,传统结构化的企业财务会计数据不能完全的凸显实体创造价值,尤其是今后需求者的性格爱好与人力资源等,所以财务会计的信息相关性会受到大数据的威胁,势必被全新的信息网络加以取代,也就是管理会计结构的生成,因此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结合存在一定价值。

二、新形势下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要点

其一,优势互补。企业内部财務会计和管理会计两者都属于会计课程的内容,存在一定互通之处,也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首要条件。并且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对于人员标准要求和侧重点等角度都表现差异性,促使两者功能面向群体出现鲜明变动,本质上是两者之间融合的需求。在融合过程中,要坚持优势互补思想,保持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自身的特征,强化彼此之间关联,加强会计结构机制的优化效果,促使企业可以稳定发展。

其二,循序渐进。在长期发展之下,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者形成相对独立的会计体系,在互相融合的操作中难免会出现矛盾与冲突,所以要消耗时间与空间处理这些问题。也就是说两者的融合不会一蹴而就,而是要循序渐进的进展,结合局部接触与融合,发展相对牢固的关系,提高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融合成效。

三、新形势下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策略

(一)健全会计机制结构。财务会计以及管理会计之间的融合要依托会计机制健全加以实现,这也是会计工作进行的基础条件,一般而言会计机制健全要结合以下流程完成,按照企业内外部发展环境整理会计机制,设置行之有效的完善计划。并且强化两者的关联,设计统一化会计机制,在会计监督制度的明确上,安排专业人员对会计工作加以监督,由此做好两者融合的准备工作。

会计行业形势篇12

近年来,会计工作在企业单位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管理者应当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分析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异同点,将二者进行有效的融合,使二者的作用可以最大化发挥出来。管理者应当对市场进行有效的分析,并借鉴国内外发展经验,对会计工作进行有效的创新,使其能够符合市场发展的趋势,并有效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对此展开探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间的差异性

财务会计工作即为对外报告会计,其工作内容可以反映出企业单位的实际经营情况,会计信息需要具有较强的可考证性以及真实性,所有的财务报告以及评价信息等均需要严格按照企业的各项规定以及会计准则,整理完毕后需交给企业管理层,以供其进行参考。财务会计工作需要受到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以及会计原则的规范与约束。

管理会计是对内报告会计,由管理控制系统以及成本会计两部分组成。这一会计工作涉及的学科知识较多、较杂,如计算机学、运筹学与统计学等。管理会计的工作目的在于为企业的管理、经营、生产活动提供资料信息,以便于展开评价、预测、决定以及考核,最终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益,使其企业各项重大决策能够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二者的最大区别在于信息质量特征、侧重点的不同,由于这些差异,两项工作对会计人员基本素质以及业务水平的要求也不一致。相比之下,财务会计工作的原则性更强,工作人员需要及时、准确的对企业信息做出真实反应,并全面记录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与企业的利益密切相关;而管理会计则需要分析、处理、归类企业的活动资料,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其工作重点在于对企业内部管理人员予以服务,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

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可行性

1.均为企业重要的管理活动

无论是财务会计还是管理会计都隶属于会计部,财务会计负责记录并规划企业的财务账目,而管理会计则负责收集、加工、调节、监管财务资料,虽然分工各不相同,但是二者都能够有效展开高质量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有效提升。另外,二者虽然工作重点不同,但是其目的都是对企业的财务进行有效的管理,使其财务管理信息能够为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提供必要的依据。

2.均具有相同的终极目标

二者的终极目标都是提供企业管理水平、维护各主体权益,提升整体效益。具体来说,管理会计需要编制面向企业内部的经营活动信息,而财务会计需要为企业编制面向外部的财务报表,二者都能够对企业经济利益的提升提供必要依据。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迎来了知识经济时代,智力资本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然而智力资本并没有被纳入到会计报表中,为了获得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工资人员需要对财务会计以及管理会计信息进行整合,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能够获得必要的创新,保证经营者、债权人、所有者、法人等权利主体均可以获得相应的利益。

3.均具有相同的控制与考核职能

从以往的工作情况来看,管理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评价企业人员、控制成本费用、控制经济预算等;财务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检查、核对经营成本,分析预算与实际情况是否相符。究其本质,二者的工作职能都是控制、计量、_认资源要素的实际交易情况以及产权变动情况。

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必要性

1.适应外部形势的需要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会计行业改革的逐步展开,越来越多的技术手段与设备被应用到了会计工作中,因此其工作模式、工作方法等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下,市场环境更加复杂、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此时会计工作面临的要求与挑战也更多,为了适应外部形势、提高竞争力,企业应当积极将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进行融合,使二者能够相互促进,形成优势互补。

2.适应内部发展的需要

为了不断完善自身的生产、经营、管理行为,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企业需要对内部结构予以有效的调整,使各部门能够加强联系,协调展开工作。在以往的企业管理中,企业对职能划分予以了高度的重视,各部门的职能被细化,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职能之间呈现出了较强的交叉性,其界限越来越模糊,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就是如此,财务会计已经难以将企业竞争的实际情况完全呈现给管理者,需与管理会计进行密切的配合。

四、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有效途径

1.树立正确的会计观念

企业应当认识到会计工作在企业经营、管理等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并意识到在新形势下,会计的管理功能愈加突出,管理者应当对其予以充分的重视,并对其予以完善,使其能够成为企业管理活动中的有效工具。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应当自觉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结合起来,在保证财务会计基本职能可以全面发挥出来的基础上,提升其管理水平,使会计工作的作用与价值可以全面发挥出来。

2.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

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开展的重要基础,因此为了提高二者的融合效果,管理人员应当对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传统的会计将记账等基础性活动作为自身工作的主要内容,这显然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企业需求。因而企业一方面应当加强对会计人员基础会计能力的关注与培养;另一方面应当加强对其管理参与能力的培养,使其兼具财务会计能力以及管理会计能力,从而为财务关机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提供充足的、高质量的人才资源。同时,企业应当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以参与会计工作,不合格者需接受进一步培训,或对其予以其他处理。

3.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

制度是各项工作有序展开的重要保证,因此为了推动二者的高度融合,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首先是企业会计制度,管理人员应当对工作内容予以细化,制定合理的会计工作标准、准则,保证各项工作都有制度可依,从而提高工作的规范性与有效性;其次,企业应当建立奖惩制度,对于能够推动二者融合,可以提出有效意见的员工,应予以必要的奖励,而不能提出合理意见或建议,在工作中消极懈怠的员工,则应予以适当的惩罚。严格的奖惩机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与责任感,使其在工作中投入更多的努力。

4.坚持循序渐进的融合原则

为了使融合可以顺利展开,企业应当坚持循序渐进的融合原则,不能操之过急。首先企业应当对两种会计工作进行全面的分析,加深了解,明确二者的异同点,挖掘融合的入手点,然后逐步展开工作;其次,企业应当保证现有财栈峒乒ぷ鞯挠行性与科学性,然后在此基础上对企业会计体系予以完善与整合,保证二者融合后企业会计体系仍可以正常运作;最后,还应当不断完善管理会计体系,以缩减二者之间的差距,为融合的有效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

5.积极开展数据共享工作

高度的数据共享是融合的必要前提,为了保证共享的顺利展开,企业应当首先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设置统一数据管理平台,工作人员需对相关数据与信息进行筛选、分类、录入以及编码等处理,保证数据的真实有效,并对管理会计以及财务会计数据设置目录,以便于对信息进行搜索与查找。另外应当建立数据管理系统,使所有会计信息都可以被存储到电子数据库中,保证数据可以实时传输与共享。

五、结语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工作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对企业单位的健康发展起到不同的促进作用,同时二者之间还有密切的联系,具有融合的可行性与基础,将二者融合到一起既符合外部发展需求,也符合内部发展需要,因而将其融合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管理者需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在融合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当树立正确的会计观念、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坚持循序渐进的融合原则,并积极开展数据共享工作。

参考文献:

[1]赵伟.浅析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J].商场现代化,2015(9).

[2]庞莹.浅析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J].中国科技投资,2016(27).

[3]杨彦.浅谈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J].现代经济信息,2015(18).

[4]王桂芬.浅谈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5).

[5]张小玉.浅析新形势下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J].现代国企研究,2015(6).

[6]张文星.浅谈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J].经济,2016(12).

会计行业形势篇13

一、大数据背景下企业会计革新发展面临的机遇

1.企业会计在大数据背景下的准确定位

企业会计主要的作用是帮助企业在发展运行过程中更准确的掌握发展的方向与发展的趋势,准确掌握企业财务信息方面的管理与计算,保证企业财务数据的准确。那么在大数据发展的背景下企业会计怎样更好的适应发展的趋势,怎样对会计进行准确的定位是现在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经济多样化的发展形势下,企业数据信息量非常庞大,并且非常复杂,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信息怎样更好的进行准确的定位,财务会计师们怎样适应这样的变化进行会计工作。大数据背景下是需要更好的制定会计行业发展准则,还是在原有发展的准则上进行创新与改革,是不是需要为了更好的适应发展形式将企业会计进行更好的处理,这些都是大数据背景下企业会计面临的问题与发展挑战。

2.企业会计的国家化形式与国家化发展趋势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大数据增长发展形式主要是因为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网络化发展形式的扩大,这样的发展将全球化发展形式逐渐推进,在全球化发展趋势下很多的企业不仅在各种服务内容上进行完善与创新,更是在数据管理规模上发生很大的变化,由此发展背景下进入大数据发展时代[1]。我国的大数据发展时代主要是因为中国加入世界经济贸易组织之后,逐渐将经济向全球推进,与各大洲之间都存在很多经济上的往来,特别是在近几年中我国经济发展的形式居高不下,已经成为第一贸易发展的大国,居世界之首。

3.大数据背景下的会计发展形式

在大数据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会计形式逐渐对其计算方面出现的心有余力不足的现象,不仅在会计的真实性以及准确性方面出现很多的漏洞,更是对企业发展形式方面产生迷惑,这已经逐渐成为会计发展最显著的问题之一。其中企业会计发展缺陷主要表现在数据整理过乱、积压情况严重等,还会出现私自设立账簿的现象发生,这样会导致会计掌握的整理等出现虚假的现象发生。

二、大数据背景下企业会计信息发展的新方式

1.财务会计报告发展方式的创新

在企业的会计工作中,企业的财务报告具有重要的作用,企业财务包括是企业在发展数据上以及发展趋势上重要的决策依据,是企业向更好方向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的企业财务报告是企业在从事经营生产之后才能进行编写,财务报告在编写的过程中因为涉及到很多的数据,所以编写过程非常漫长,一般情况下企业的年度会计报告大概需要三到四个月才能编写完成,因为时间的问题经常会影响到会计信息的时效性以及及时性,影响到企业对经济发展形式的判断与发展决策的制定[2]。所以在进行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中经常采用的经营之后的编制方式比较迟缓,特别是在一些大企业经济运行决策中不能及时反映出企业一定时期内的经济运行结果,影响企业未来的经营以及相关经济活动的进行,影响会计信息的传递。在大数据发展的趋势下科学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对于信息的处理方式也在不断的创新变革中,很多的企业也逐渐意识到数据信息整理以及财务会计报告编制创新的重要性,所以逐渐的将信息处理技术进行创新的同时实现财务报告的优化。

2.企业会计信息发展趋势与方向

经过长时间以来的会计发展,企业的财务报告管理制度主要是为了更好的将企业在过去发展的经济活动以及相关事项变成既定的事实,这样能够更好的掌握未来企业发展的方向,因为企业未来发展预测与分析主要依靠的是会计信息的统计,若是会计信息出现不真实或是混乱的现象会严重影响到企业对于未来发展的决策。并且现在会计信息数据对于企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要,需要更加的重视其创新发展的重要性。在大数据发展的背景下,企业的会计人员需要更好的利用大数据对于信息发展的预测与分析能力,采用适当的措施进行风险的规划,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企业会计。现在的大数据发展背景能够更好的改善企业会计人员的思想以及工作的形式,采用电算化的会计核算形式推动企业会计的发展与创新。在企业的会计核算工程中需要工作人员准确的掌握相关数据信息的计算同时还要对经济发展决策进行适当的分析与阐述,将企业的经济运行信息传递给企业的决策者。重视企业会计信息的掌握与存储,准确的传递给信息使用者,保证企业的会计发展朝着更好的方向变化,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益空间。

三、结束语

信息化互联网形式的发展将企业会计的核算与整理推向了新的发展方向,会计电算化的逐渐盛行不仅提高了企业会计核算的效率,还能保证企业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大数据发展背景下企业会计正在不断的进行创新与变革,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