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实用13篇

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篇1

一.复习提纲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2、589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南北。3、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4、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5、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和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6、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7、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8、我国历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9、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作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的谏臣10、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11、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12、由武则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13、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14、唐朝时期,全国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15、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访是居民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16、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17、唐玄宗统治时期进入全盛时期,历称为“开元盛世”。18、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19、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最为重要。20、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人物是唐太宗、唐玄宗和武则天。21、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22、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政府在今x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行政和军事机构。23、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24、唐朝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25、8世纪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26、8世纪中前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唐玄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27、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28、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他专心翻译佛经,还写成《大唐西域记》。 29、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唐朝长安是当是世界上的城市。30、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特产居唐朝进口首位。31、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32、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33、唐朝杰出的医学家孙思邈,毕生心血写成《千金方》,被后世尊称为“药王”34、石窟艺术在隋唐时期大为发展,最的是坐落在今天甘肃西部的敦煌莫高窟。35、10世纪初,契丹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都城在上京。36、11世纪前期,党项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史称西夏。37、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38、1127年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39、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堰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40、宋朝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41、唐朝时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茶树的栽培在江南的丘陵地区。42、北宋时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江浙的丝绸产量高,朝廷用的丝绸,有很多来自江浙。43、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的瓷都。44、南宋时的商业都市是临安,它的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45、宋朝的海外贸易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侨胞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46、元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47、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48、北宋初年,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的衣服。由于士大夫的提倡,妇女缠足的陋习。49、北宋的肉食中以羊为多;南宋吃鱼多。宋代时,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50、今天的传统节日,像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为重视。51、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他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52、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53、元朝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意大利旅行家马克可•波罗的著作《马可。波罗行纪》。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54、元朝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政府加强对x藏的管辖,x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还加强对琉球的管辖。55、北宋时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它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15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比我国晚约四百年。56、指南针是我国人民的伟大发明,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海外贸易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57、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58、我国北宋时期的科学家沈括的科学成就有《梦溪笔谈》、创制“十二气历”。我国元朝时的天文学家和水利专家郭守敬的科学成就有《授时历》测定一年为365.2425天,与现在公历的公历基本相同,但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约三百年。59、北宋的司马光是我国古代的史学家编写《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60、北宋时期的山水画家郭熙、李公麟人称“宋画第一”、张择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图》、元代最的画家是赵孟滏,他 的作品被称为“神品”61、人称“宋四家”指苏轼、黄庭坚、米 (fU)、蔡襄。62、1368年初,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称帝建立明朝,他就是明太祖。63、明朝的特务机构: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朱棣设立东厂进行对臣民的监查、侦查。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64、北平的燕王朱棣,打出“靖难”旗号,起兵反对建文帝,称帝。1421年迁都北京,以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65、明朝前期明成祖(朱棣)在1405——1433年派郑成功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他是我国也是世界历的伟大航海家。66、元末明初明政府派戚继光抵抗倭寇平息东南沿海的倭患。67、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在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怀抱。68、明朝后期,女真的杰出首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国号为金,史称后金。迁都沈阳,后改称盛京。69、皇太极继承汗位改女真族名为满洲。1636年在盛京称帝,改国号“金”为清。1644年迁都北京,对全国的统治。70、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乾隆帝时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的 “文字狱”最为严重。71、明朝后期(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兵进入台湾,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在台湾设置府县,加强管理。 72、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73、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建城堡。康熙帝命令清军水陆并进,击毙侵略军头目托尔布津被迫投降。74、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75、顺治帝接见x藏的佛教首领达赖五世赐予“达赖喇嘛”封号、康熙帝赐予另一个位x藏佛教首领为“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76、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x藏事务。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77、乾隆帝时下令调兵讨伐回部上层族小和卓与大和卓。清朝在x疆设置伊犁将军,对整个x疆地区进行管辖、设置哨所,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78、1771年初英勇的扈特部众,在杰出的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毅然踏上了回归祖国的征途。乾隆帝先后接见了渥巴锡并妥善安置了土尔扈特部众。79、清朝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南至南海诸屿。成为亚洲的国家。80、明代从外国引进的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在不少地方推广种植。81、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畅销海内外。82、明清时期 ,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贸易城市。83、明朝中期以后,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出现了许多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他们开设机房,雇用机工进行生产,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用工人。他们之间这种雇用与被雇用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84、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清朝统一台湾以后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后来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其它港口。85、北京城由宫城、皇城和京城三个部分组成。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蜿蜓六千余公里,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86、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写的一部总结性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写了一部《天工开物》总结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徐光启关于农业生产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还介绍欧洲的水利技术的著作《农政全书》。 87、元末明初的《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明朝中期的《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清朝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占有重地位。88、汤显祖是明朝后期最负有顾盛名的戏剧家,代表作出《牡丹亭》。清朝中后期以微剧、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了其它剧种的一曲调和表演方法,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一个新的剧种——京剧。89、明朝书法家董其昌的作品兼有“颜骨赵姿”之美。明末画家徐渭的作品《墨葡萄图》,清朝的“扬州八怪”,其中郑板桥《兰竹图》最为有名。二.重要问题的回答1、简述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1)北宋时辽宋议和,订立澶渊之盟;宋与西夏连年交战后议和,西夏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2)南宋时,宋金议和,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2、简述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情况。(1)南方农业有较大发展。水稻跃居宋朝粮食作物首位。棉花种植地推广到长江流域。茶树栽培也有很大发展。(2)南方手工业兴旺。丝织业胜过北方。棉织业在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宋朝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3)南方手工业繁荣,有开封、杭州等商业都市,有广州、泉州等外贸商港,是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3、宋太祖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1)宋太祖即位后,解除了石守信等大将的兵权。(2)宋太祖将地方的政权、财权、军权,收归中央,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4、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历史意义(作用)是什么?(1)目的:为了加强和海外各国的联系。(2)意义: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伟大航海家。(3)作用: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5、简述《尼布楚条约》的签订的历史意义。 《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领土。6、隋唐时期,我国取得的居世界地位的科技成就哪些?(1)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修建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2)唐都长安规划整齐,是世界上的城市。(3)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4)唐朝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7、清朝前期对外实行什么政策?清政府为什么要实行这种政策?实行些政策造成的危害是什么?(1)清朝前期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2)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是:第一,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主要地位,统治者认为天朝的物产丰盈,无须同外国互通无关;第二,害怕外国商人和沿海人民往来会滋扰生事,威胁其统治。(3)闭关锁国造成的危害是: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手工业的进步和发展;清政府看不到世国界形势发展变化,不能同外国进行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交流,中国在世界上逐步落伍了。8、简要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2)加上自然条件的优越性,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北方。9、明朝前期加强君主专权制的措施:(1)政治方面:①中央废除丞相和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②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③设立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加强对臣民的监督;④迁都北京,加强对北方的控制;⑤执行削藩政策。(2)文化方面:采取八股取士,从思想上控制知识分子。四、 简单的列举题,要做到识记1、列举唐朝三位的诗人及代表作:李白《蜀道难》 杜甫 “三吏”“三别” 白居易《新乐府》 2、列举北宋时少数民族政权和都城:契丹,都城上京 ;党项,都城兴庆; 金,都城会宁。 3、列举17世纪我国进行反侵略的历史事件:郑成功收复台湾、戚继光抗击倭寇、第一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第二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4、列举明朝三位的科学家及其著作: 李时珍《本草纲目》 宋应星《天工开物》 徐光启《农政全书》五、材料题的分析与技巧掌握1、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1)这句话是谁说的? (2)唐太宗对君与民的关系做何比喻?两者关系怎么样? 答案:唐太宗; 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够承载船行走,也能够把船掀翻。(3)他为何会产生这一认识? 答案: 因为他吸取了隋亡的教训,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4)为此,在他执政后,采取了哪些缓和君民关系的措施? 答案:重视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提倡节俭,革除弊政;重用人才,虚心纳谏。

2、“机户出资,机工出力”(1)“机户”指什么人?“机工”指什么人?答案:早期的资本家 ; 早期的雇用工人。(2)“机户”和“机工”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答案:雇用与被雇用的关系,是资产阶级生产关系性质。(3)材料中的现象出现在何时何地? 答案:出现在明朝中后期苏州和松江一带地区。3、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产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1)材料中的“天朝”和“外夷”分别指什么?答案: 天朝指清朝;外夷指外国。(2)这句话是谁说的?答案: 乾隆帝说的(3)这夺段话反映了清朝统治者什么思想? (4)据此清朝采取了什么对外政策? 答案:重本抑末,压制打击工商业发展的保守思想; 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篇2

唐太宗左边这段话唐太宗曾经引用过。这句话的意思是:统治者好比是船,人民就是水;水能使船在水上航行,也能把船打翻。这句话表明了人民群众力量的强大。第3课:1、唐玄宗前期年号开元,在他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称为“开元盛世”。2、唐玄宗在位前期的统治跟唐太宗的相似点有:善于任用贤臣,重视地方吏治,重视农业生产,注意节俭等。3、唐朝经济繁荣表现在:农业方面:①水利事业发达;②耕作技术和栽培方法的进步;③新植物品种的出现(有新蔬菜品种和茶叶。唐朝时,饮茶之风全国范围盛行,江南成为种植水稻和茶叶的重要产地)④生产工具的改进曲辕犁和筒车。手工业方面:①丝织业发达;②陶瓷业发达(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商业方面:商业繁荣,大都市有长安、洛阳、广州、扬州。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第4课:1、科举制的产生:①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吏;②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诞生2、科举制的完善:①唐太宗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②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③唐玄宗将诗赋作为进士科的主要内容。3、 科举制对隋唐的影响:①改善了用人制度;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③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第5课:1、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2、唐太宗时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8世纪初,唐中宗时又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6、 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虽然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一定的自卫作用;但由于闭关锁国,使中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第1课581年,隋炀帝(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灭陈,重新统一南北。605-610年开通了大运河,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这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和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第2课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618年,李渊(唐高祖)在太原起兵,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唐高祖退位后,传位李世民(唐太宗),年号贞观。唐太宗统治时期,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政治比较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人民生活改善,历称这一时统治时期为“贞观之治”。唐太宗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段大事的杜如梅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他还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魏征是最的谏臣。我过历的女皇的-武则天,他是唐高宗皇后,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后人称她的统治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第3课唐玄宗统治期间,称“开元盛世”。唐朝出现世界上第一部茶叶著作《茶经》,作者陆羽,后人称“茶神”。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造灌溉工具筒车。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唐三彩世界珍品。唐朝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长安内分为访和市,坊是居民区,市是商业区。原因 1.唐玄宗统治后期,宠爱杨贵妃,不理政事唐 2.任用奸臣,造成朝政混乱朝 转折:“安史之乱”(边将安禄山和史思明叛乱)衰 瓦解:9世纪后期,爆发了唐末农民大起义亡 灭亡:907年,唐朝灭亡第4课魏晋 隋文帝开始使用分开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官员。武则天时,还有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科举主要考试内容。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多,以进士和明经两最为重要。【明经】:考儒家经书。完善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1.唐太宗2.武则天3.唐玄宗科举制度的影响:①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 ②科举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③科举制度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末才废除。第5课隋唐时期唐玄宗和武则天先后在今新疆设置西域的行政和军事机构。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8世纪初,唐朝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此时已经“和同为一家了”。8世纪中期,回纥建立汗国,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怀仁可汗双方关系友好,回纥改名为回鹘。唐玄宗封首领为渤海郡王,唐玄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北方各族和西域的首领,尊称天“天可汗”。第6课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他专心翻译佛经,还写成《大唐西域记》。 唐玄宗,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唐朝长安是当是世界上的城市。 第7课世界上现存的古老的石拱桥-赵州桥-李春设计并主持设计的。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印刷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李白的诗,豪放奔放,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已经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杜甫的诗,有的有气魄雄浑,语言精炼凝重,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人们称“诗圣”。白居易的诗,直白如话,通俗易懂。第8课隋唐的颜真卿创立了新书体“颜体”,他是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历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与他齐名的还有同朝的柳公权。唐朝影响较大的画家,阎立本、吴道子等。吴道子是画圣。石窟艺术在隋唐时期大为发展,最的是坐落在今天甘肃西部的郭煌莫高窟,那里有精美的壁画和无数形象生动的色彩塑像。隋唐时期的音乐、舞蹈,大量吸收了西域各族和周边各国传统乐舞,唐玄宗参与编创《霓裳羽衣舞》。 唐朝杰出的医学家孙思邈,毕生心血写成《千金方》,被后市尊称为“药王”。第9课10世纪初,契丹杰出首领阿保机(辽太祖),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今天:北京)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取代后周,建立宋朝,定都开封(东京),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1127年,金兵破开封,北宋灭亡。赵构称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12世纪初期,女真的杰出阿骨打,起兵抗辽,接着在会宁(在今黑龙江阿城,金太宗在此建都)称帝,国号金,他就是金太祖。第10课南方经济农业:①许多中原人南迁,②加上自然条件变化,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北方③为提高粮食产量,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粮仓。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的瓷都。南宋的商业城市是临安。最早在四川地区发现“交子”。娱乐兼营业的场所叫“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叫“勾栏”。第11课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蒙古族建立。1271年,忽必烈建元,定都大都。1276年,南宋灭亡,文天祥抗元。建立行省制度: 目的:为了对疆域空前辽阔的国家实行有效统治内容: 中央:中书省地方:行中书省作用:加强了对全国各地的管辖,中央与地方、中原与边疆练习大大加强,促进了民族大大融合 第12课中国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司马光《资治通鉴》:司马光我国古代的史学家,《资治通鉴》一部编年体通史。叙述了从战国五代的历史,将近三百卷。郭守敬编写《授时历》,沈括编写《梦溪笔谈》。宋代的词人层出不穷,杰出的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元朝剧作家人才辈出,其中秀的是关汉卿,他一生创作了大量剧本,流传至今的有是多种,代表作《窦娥冤》。第15课1368年初,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称皇帝,建立明朝。朱元璋=明太祖。明太祖加强君权措施:①废行省,设三司②废丞相,权分六部③建立特务机构:锦衣卫④实行八股取士。 靖难之役,燕王获胜,称帝,是为明成祖。第16课明成祖1421年,迁都北京,继续执行削蕃政策,增设特务机构东厂。郑和下西洋,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达到红海沿岸和亚非东海岸。戚继光抗倭。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为“倭寇”。葡萄牙夺取在澳门居住权,时间1553年,用了欺骗的手段。澳门1999年12月20日回归中国。第17课明朝后期,女真的杰出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国号金,史称后金。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后改成盛京。皇太极1636年,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军入关,迁都北京,逐步建立起对国家的统治。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大兴文字狱最为严重,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从知识分子诗词中、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制造大批冤狱。第18课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顺利收复。【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有利于我国统一民族国家的巩固,有利于台湾的开发,有利于东南海防的加强。1689年,中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在地位上中俄第一个边界条约,具有平等性。第19课顺治帝接见五世达赖,赐予“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赐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规定中央封册的制度。雍正帝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乾隆接见六世班禅,修建须弥福寿之庙供他居住。天山以南广大地区,住着维吾尔等族人们,因他们多数信仰伊斯兰教,故称“回部”。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①从外国引进新的种植品种,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等。②纺织中心:苏州、南京、松江,瓷业中心:景德镇③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北京、南京。资本主义的萌芽:在明代中后期,纺织业部门在苏州、松江等江南地区以生产为目的,具有雇佣与被雇佣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清朝统一台湾后,开放四个港口进行贸易,后来又关闭其他港口,只留了一个广州一个港口对外通商。①四个港口指:澳门、漳州、宁波、云台山。广州十三行:是清朝政府利用商人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清朝闭关锁国的原因: ①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②西方殖民者向东扩展势力①积极方面:起一定的自卫作用 ②消极方面:与世隔绝清朝闭关锁国了200多年,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逐渐落后。第21课自然科学成就: 建筑成就: 北京城:世界建筑瑰宝明长城:世界建筑的奇迹,东起鸭绿江,西止嘉峪关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一本总结性的药物科学著作科技成就: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国17世纪的工业百科全书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明代最重要的农书,最早传播西方科技的书籍第22课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艺术性和思想性的高度统一。代表作: 《三国演义 》:元末明初,罗贯中,最早的长篇历史小说《水 浒 传 》:元末明初,施耐庵,最早反应农民起义的小说《西 游 记 》:明中期,吴承恩,最长的神话小说《红 楼 梦 》:清朝, 曹雪芹,秀的古典小说明清时期,戏剧表演成为人命重要的文化活动,汤显祖代表作《牡丹亭》通过神奇的爱情故事,有力的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董其昌的书法,吸收古人的精华,但不在笔迹模仿,兼有“颜骨赵姿”之美。明朝画家徐渭,善用泼墨,他的画挥洒自如,气势磅礴,清朝的“扬州八怪”进一步发展徐渭的笔墨纵横手法,流传下来的作品很多。

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篇3

1、记忆并背诵复习提纲,特别是填空题、黑体字部分,巩固课本知识。2、着重复习每课课后作业(表格题,材料题,填空题)及测试卷(复习错题)。3、课文中的“小框材料”,“想一想”不要错过。4、材料题答题方法:a.先看题,弄清几问,分析分值应该答几点;b.划出题目的关键词(时间、地理范围;问什么答什么)c.带着问题看材料,找出相应的答案。(答案都在材料中,仔细阅读总结)d.答题要有条理,请分1、2、3、点。5、最后请避免错别字问题,多动笔复习并归纳听写。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居民1、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人与动物的最根本的区是。2、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3、目前我国已知最早的人类是。4、是人类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形式。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1、为什么炎帝与皇帝被称为中华文明的人文始祖?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大败蚩尤,从此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双方在阪泉之野展开大战,炎帝兵败归附黄帝,炎黄二部走向联合,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也就是汉族的前身,是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是,所以炎帝和黄帝被称为中华文明的始祖。2、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篇4

二、教育教学,坚持“双基”夯实不动摇,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所谓“双基”指的就是学校教育教学要培养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的知识,学会学习、生活的基本技能。学科基础知识是学科学习内容的主干,是认识学科问题的途径,是解决学科问题形成方法的基石,是学科基本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实践能力的基础,是创新精神的前提。因此,新课程教学不管怎么“新”,必须强化“双基”。要处理好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掌握“双基”的关系,就要加强历史概念的教学,特别是概念意义的理解。如氏族公社、禅让制、世袭制、君主专制、君主立宪、民主革命、大革命、新民主主义、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等等。要加强学生应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指导和培养,注重学生学科思维的训练,严格要求学生书写、解题规范;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课本,历史材料并准确表达历史知识的语言表达能力。我校在新课程实验之初,同样出现了形式上过于追求课堂活跃,一味求新、求活、搭花架子,教学内容华而不实等现象,将新课程实验与教学质量的提升严重割裂,导致了教学质量提升举步危艰的尴尬格局。针对这种情况,近年来,历史教研组、备课组曾召开专题进行讨论,最终达成了“新课程教学,坚持双基夯实不动摇”的共识,要求全体历史教师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一是要求做到教学活动化,就是让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中增强体验、感悟信心,在活动中学习和巩固知识。二是要求做到教学生活化,告诉学生知识、真理的来源,创设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联系古今中外的时政热点、进行讲述分析,激发他们探求知识与真理的愿望。三是要求做到教学问题化、纲要化,尤其是初中毕业年级的后期复习教学更为重要。要求教师把课本知识提炼为学习纲要,或提炼为问题,将纲要与问题分层分类归纳,师生共同处理。四是要求做到教学系统化,引领学生对知识进行有效梳理,提炼基本知识纲要,逐渐形成系统知识,用“知识链”或“知识树”来形成条理清楚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学习、巩固知识,提升知识运用价值。

实践操作中我们还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强化学生学习效果,如复习阶段引导学生提升圈点、勾画教材,强化记忆,观察分析历史图片、历史地图,编制学习提纲,分析理解材料,善于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等能力,提高复习质量和效果,及时检测学生复习效果,采用教师当堂检查,督促练习、听写等方式,提高复习课的效益。

加强对课型的研究,对历史科新课,单元小结课、作业试卷讲评课、复习课等课型召开备课组会进行专题课例分析,相对规范不同课型的操作要领,明确不同课型的目标要求,把握不同课型的教学标高,强化课堂教学效益,帮助学生提升能力。另外,在七、八、九年级的各个教学阶段,我们都比较关注初中教材与高中教材的衔接研究,为学生进入高一级学业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实际上,我们有部分教师就跨越初、高中教学,有较好条件进行实践。

三、整合《历史课程标准》、教材与《历史考试说明》。提高毕业年级复习阶段的质量效果

每年毕业年级来临之际,我校历史备课组都要专门开会研究,集中解决以下问题:一是讨论该年度中考《考试说明》,研究寻找《考试说明》与《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切合点及与时政热点的结合点。达成共识,形成指导意见;二是分解任务,毕业年级各人分工解读《新课程标准》和教材与《考试说明》,分册编写历史学科复习资料,用于指导后期复习教学工作,同时,根据学科复习情况,按中考要求命制2-3套历史学科中考模拟试题,用于学生临场练兵,以增强学生们临考的适应能力并积累临考经验。

四、毕业年级历史科后期复习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篇5

一、阿尔伯塔省中小学社会学科的教学大纲(节选)

七年级

1.主题:加拿大的起源、历史和人民运动

前联盟、后联盟:加拿大的扩张。

2.知识的范例和理解的结果

比较和对比加拿大前联盟与原著民、法国和英国民众社会和经济结构的多样性,评估和批判法国和英国试图控制北美的政治竞争。

3.学习主题的范例

欧洲帝国主义怎样对阿卡迪亚、新法国和英国殖民的发展负责?

亚伯拉罕的平原之战对于英国统治北美有何关键影响?

八年级

1.主题:历史的世界观审视

从被孤立到适应,日本西方世界观的起源,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相冲突的世界观,西班牙和阿兹特克。

2.知识的范例和理解的结果

赏识欧洲的文艺复兴怎样为西方世界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审视、批判文艺复兴期间推进西方世界观形成的事实。

3.学习主题的范例

文艺复兴时期帝国主义扩张主义世界观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展现出来的?

文艺复兴时期的探索和跨文化交流以怎样的方式影响公民意识和欧洲人的认同。

九年级

1.主题:加拿大的机遇与挑战

加拿大人的问题,加拿大政府和权力的问题,加拿大和美国的经济体系。

2.知识的范例和理解的结果

评估、批判逐渐增长的对集体权利的要求是如何影响加拿大的立法进程,评估、批判法律程序是如何解决新兴的移民问题?

3.学习主题的范例

立法例如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是如何承认原著居民的身份和地位的?影响加拿大的移民政策的因素有哪些(经济、政治、健康和安全)?

7-9历史思维技能学习结果的范例:

①把人和事件放在一定时间和地点的背景之下,分析所选的问题和过去的问题;

②区分历史事件和历史问题中的原因、影响、序列和事情的关联,包括长期和短期的因果关联;

③分析历史问题去形成或支持一种观点;

④用历史和社区的资源来组织历史事件的序列;

⑤分析在特定时期内关键事件的历史背景;

⑥解释在特定时期内的关键事件的历史背景;

⑦解读历史地图,扩宽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十年级

1.主题:透视全球化、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

我们接受全球化到了什么程度?

2.知识的范例和理解的结果

识别欧洲人、加拿大的本土人和其他土著居民之间文化接触的影响,审视帝国主义政策和实践对本土居民的影响,分析当代全球问题,起源于加拿大或其他地区殖民政府的政策和统治,分析为了解决帝国主义影响加拿大所做的多种尝试。

3.学习主题的范例

①商品和技术的交换,人口的减少都影响政府。

②英国在印度的统治、英国和法国在加拿大的统治、后殖民政府在加拿大。

③寄宿学校的一系列后果,社会对原著民的影响,原著民语音的丧失,内乱。

④原著民的皇家委员会,当代典型范例。

十一年级

1.主题:国际化透视、理解国际主义

我们接受国际主义到什么程度?

2.知识的范例和理解的结果

分析民族主义作为一种身份、一个人内化的感觉和/或集体意识、个人享乐,评估调解极端民族主义特许费的重要性,分析冲突时期的民族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审视加拿大作为一个国家的历史透视。

3.学习主题的范例

①透视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时代、加拿大民族主义、魁北克人的民族主义、美国民族主义、第一个国家和民族主义、美蒂斯人、因纽特人。

②透视加拿大的民族主义、第一国家和公民民族主义、加拿大的种族主义、魁北克人的民族主义、因纽特人的民族主义观点。

③引起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一战和二战中是极端主义民族主义的典型。

④在加拿大的拘禁、征兵危机。

⑤路易拉方丹和罗伯特・鲍德温《联邦条例》之父、第一个国家条约和印第安的法案、混血儿和因纽特人的自治政府、路易里尔、法裔加拿大民族主义、皮埃尔・特鲁多、国家印度兄弟会。

十二年级

1.主题:意识形态的透视、意识形态的理解

我们应该抱有一种怎样的意识形态?

2.知识的范例和理解的结果

评估政府推进个人和集体的权利的程度,分析在二战之后意识冲突形成了怎样的国际关系,审视自由主义的兴起,分析透视自由主义原则的欺骗性。

3.学习主题的范例

①美国的人权法案,加拿大权利和自由,魁北克人权和自由;第一民族、米提人和因纽特人的权利;语言立法、紧急情况和安全立法。

②扩张政策,遏制、威慑、边缘政策、缓和、不结盟、解放运动。

③劳工标准和工会,投票权、福利状态、保护人权、女权主义。

④原著民的经历和当代的事件。

4.历史思维技能学习结果的范例

①在内外文化中理解多元的历史和当代的观点。

②在内外文化中分析多元的历史和当代的观点。

③通过识别因果关系分析历史变化的模式之间的联系。

④认识和描述重大历史时期和模式的变化对当今社区的影响。

⑤评估重大的历史时期和模式的变化对当代世界的影响。

⑥查阅各种各样的资源,包括口述历史,在特定问题上反映不同观点。

⑦用口头、视觉或印刷物等多种资源对一个问题提出明智的观点。

⑧明白历史事实和历史解释之间的不同。

⑨识别通过来源于历史解释的各种资源检索的历史事实。

⑩在当前、未来和多元的历史时期的背景下,阐述如何理解科技变化对社会的利弊。

{11}查找、收集、解释和组织信息,使用历史地图。

{12}分析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对历史的影响。

{13}比较和对比历史叙事。

{14}识别历史叙事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的潜在原因。

{15}通过历史和当代证据提供的资料,形成一个合理的立场。

二、阿尔伯塔省课程大纲启示

加拿大阿尔伯塔省课程大纲与我们的历史课程标准相比,给我们许多启示:

1.结构

从横向看,这份教学大纲涉及:主题、知识的范例和理解的结果、学习主题的范例这三个维度;从纵向来看,将三个年级作为一个学习的阶段,规定了通过每一个阶段的学习,学生应该达成的历史思维技能,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新范式,即以学习主题为单位,以知识和对知识的理解、具体的学习主题结合,明确具体学习任务。

2.内容

单元主题在不同年龄段都有不同的学习要求。七年级培养学生的是国家历史感;从八年开始到十二年级,则重在培养学生站在一个世界的、全球的、国际的视角,来看历史上加拿大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联系。

简单的总结,我们可以看出,阿尔伯特省的这份教学大纲,通过给学生学习有关社区的知识,国家地理、文化,历史等知识,意在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这种公民意识不仅仅是国家公民意识,它已经扩大到了培养学生全球公民意识,也就是养成学生具有全球视野的国家公民。这些教学主题和教学目标,都非常具体、清晰,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而我们的课程标准在这个方面就显得模糊、指向性不明确。这也是我们介绍这份教学大纲的主要动因。

3.启示

这份教学大纲一个非常大的亮点就是不同学习阶段,学生应具备的历史思维能力有具体、明确的说明,而且符合学生思维能力的特点,循序渐进。7~9年级旨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结果、影响,以及多维度、多视角解读历史事件和独立探究历史的能力。10~12年级则进一步要求学生通过历史解读,理解当今社会问题及影响,学会运用不同的史料、不同观点来解释历史,形成自己的历史观。这种能力要求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探究历史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组织史料形成自己的立场或提出一个明智见解的能力,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诚然,所有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都不是完美无瑕的,我们旨在考察别人的长处,希望我们在制订或修订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时,能够带来一些新的视角、新的思考。

参考文献:

赵亚夫.公民教育:新时期历史教育的重要功能[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3(4).

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篇6

一、课前认真预习,做到有的放矢

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开端。认真的预习,可以提高课堂的学习质量,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可以作好接受新知识的准备。历史课预习要通过看书本,了解文章的内容、概要和观点等实质性问题;要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并能用自己的话来复述,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为此,教师必须对学生提出明确的预习要求,检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指导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如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学会圈点批注、摘抄、编写阅读提纲等。另外,为了能够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复习,教师还可以在课前精心设计预习提纲。如我在讲授七年级历史下册《灿烂的宋元文化》这一课时,主要就是通过自主学习提纲,让学生自主来进行学习的。

首先设计学习提纲:

1.同学们都知道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宋元时期有几项重大发明呢?

2.活字印刷术是谁发明的?这项发明较原来的发明有何重大的进步意义?今天这一领域有何重大发展?

3.指南针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何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对世界文明有何重大贡献?

4.火药是如何发明的?何时开始用于军事上?想一想古代用于军事上的“火箭”与现在航天发射的火箭有何异同?

通过设计这样的学习提纲,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呈现出“接受史实——理解史论——掌握历史方法”的梯次变化,然后,引导学生在宽松的思维氛围中自主思索,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把握,实现认知的重组和思维创新。

二、上课专心听讲,做学习的主人

历史学科普遍不被学生重视,在此背景下要想提高学科成绩,必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

1.帮助学生克服分心。在教学中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听课学会思路追着老师的话转,时刻不离老师的讲话或板书,尽量当堂掌握所学的知识点。

2.积极思考,敢于提问。思维是智慧的源泉,没有思维就没有知识的理解、消化和升华。积极思考、敢于提问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新课程重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师生互动,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的。

3.要求学生做好课堂笔记。要使学生明确做课堂笔记并非指把老师所讲的、所写的一字不漏地记下,而是要记录老师所讲的重点、难点,当遇到不懂的地方,要随手记下来,以便课后再去问老师。

三、课后及时复习,消化重难点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遗忘是先快后慢的。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因此,要求学生对刚学过的知识要及时复习,忌在学习之后很久才去复习。这样,所学知识几乎会遗忘干净,就等于重新学习。及时复习的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

四、主动阅读历史课外书籍,激发学习兴趣

历史课外书籍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等特点,学生可以通过对课外历史书籍的阅读,激发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这是促使学生学好知识、发展思维、提高全面素质的重要途径。如教师在讲完《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这一课时,可以布置学生阅读《东周列国志》、《上下五千年》等书籍,也可以通过组织撰写相关历史论文的活动,让学生自由阅读与自己撰写的论文有关的历史书籍,从而激发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篇7

2.要求学生采用趣味记忆法。我传授一些,也要求学生自己创造一些。如清朝先后12个皇帝在位,时间跨古代近代两段,学生往往理不清顺序,我要求学生记“努皇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押韵上口,学生念一两遍就记住。

3.引导学生记忆纲要。让学生先把大量内容归纳为纲要,使用时由纲要再扩展为详细内容。如康有为的活动归纳为“上书、变法、保皇、复古、复辟”5个词,反映出康有为历史活动的演变过程;再如美国独立战争经过,抓住莱克星顿枪声、组建大陆军、《独立宣言》发表、萨拉托加大捷、约克镇战役和英美和约6件事即可。学生记忆纲要也易于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

二、理解能力的培养

理解能力也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础能力之一,理解不了就难以应用。我在教学中注重讲清基本的历史概念和史学理论,同时注意各学科知识间的渗透,引导学生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分析思考,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养成创造性思维的习惯。

1.讲清基本概念。如在讲授君主制、民主制、共和制、君主立宪制;民主革命、民族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革命;论述、叙述、评述、分析;改革、变革、沿革等基本概念时,就必须将其内涵讲清。对××世纪中期前后,×届×中会议,×大,×届人大等也要同样讲清。此外,教师平时也应该让学生区分历史概念的内涵,如试题里要求回答某一历史事件的后果,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后果与结果、成果的不同。并且在具体问题的指导下,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提高学生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

2.要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史学理论。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必须给学生讲清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个性与共性,原则与策略,必然与偶然等的辩证关系。像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尺度,人民和英雄人物的作用,历史发展的规律等问题,教师应该在举例说明后,让学生再举同类例子加以说明以巩固基本理论。

3.引导学生将各学科知识互相渗透,以促进历史课的学习。现代的考试是大文科和大理科的考查,一科试题也涉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和能力。语文课本中大部分课文,如《五人墓碑记》、《改造我们的学习》、《最后一课》、《母亲》等都可加深学生对历史相关知识的理解。政治中的理论(如民族形成的4个要素)可指导历史的学习(考虑美利坚民族形成的要素),地理上的山川地形知识、英语上的词语知识、数学上的统计比例知识等都会促进历史学习。反过来,历史学科也会促进其他学科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其他学科知识恰当灵活地运用到历史学习中来。

三、分析能力的培养

要学好考好历史,分析能力是相当重要的。学生往往不会分析,或无从下手,或东拉西扯不切中要害。我在平日教学中主要从历史地分析、阶级分析法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三个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1.要求学生历史地看问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评价人和事。学生若脱离当时的历史背景,用现在的标准衡量历史事物,就难以得出正确结论。如用现在“打破大锅饭”、反对绝对平均的经济标准去衡量洪秀全的绝对平分土地和产品的主张当然不行。用现在中学生就掌握对数和三角函数去和祖冲之推算出圆周率比较,以为祖冲之不伟大当然错误。教师平日应多强调,潜移默化,这样学生就会有历史的目光。

2.用阶级分析的方法。这里并不是套用极左时期的“阶级斗争为纲”,而是引导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即注意人民性问题。例如,地主阶级或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改革或政策调整有利于当时人民生活和国家的发展,就应肯定;前苏联牺牲波兰人民利益与德国法西斯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就应否定。隋炀帝奢侈腐化、滥用民力就应否定;而主持开凿大运河、派人去西域和台湾就应肯定。

3.引导学生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历史材料就得看出处、提示语,看懂材料的时间、地点、类别和具体要素,充分提取有效信息。问答题则要逐字逐句,默读三遍,找出关键词,列好提纲,绝不能瞅上一眼,草率答题。否则学生就有可能把“俄国”答成“我国”,把“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答成“二次革命”,把“近代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共4次)误认为“法国大革命”(1次)等。又如,马克思《资产阶级和反革命》中有:“1648年的革命和1789年的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学生不认真分析就会在理解上出现偏差,误认为“1648年革命不是英国革命”,而实际上正是英国革命。马克思的意思是强调英国、法国革命的重大影响。

四、应变能力的培养

试题千变万化,学生的应变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能力)相当重要。我在平日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1.培养学生的扩散思维能力。学生要多思考相关问题。如: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我引导学生思考当时国际形势、共产国际七大、国内形势与影响和国共二次合作形成等。再如,19世纪末,日本成为亚洲强国,摆脱了民族危机,我引导学生思考相关的明治维新、甲午战争、垄断形成、《马关条约》、八国联军、瓜分狂潮、英日同盟、日俄战争等。如此,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应变能力。

2.一题多用,即把一个题当几个题用。例如:(选择题)19世纪晚期,郑观应的代表作品是什么?(?摇?摇 )

A.《变法通议》 B.《盛世危言》

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篇8

一、总复习策略的具体实践

1.明晰考纲,整合知识,体现知识的综合性。

初中历史与社会和思品课要复习的内容多,加上许多学生在七八年级不重视这些学科的学习,普遍存在学生基础差、知识漏洞多、能力低的现象。这要求组织复习的教师首先明晰考纲,与学生一起梳理哪些内容是要考查的,哪些是不必关注的,即提纲挈领地帮助学生弄清每一学期教材的主干内容,理清前后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

(1)明晰考纲。首先,考纲明晰之后复习就有了方向。以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战后世界新格局》一课时为例,在复习时要先看考纲的要求,考纲里对该课时的考查条目规定了两点:了解雅尔塔会议的内容;明确战后世界新格局的变化。这两条考纲题目,为教学指明了方向,在教学时要重点在这两个考纲要求的范围内进行知识的落实、梳理及技能的提升。

针对考纲条目“了解雅尔塔会议的内容”,需要教师在教学时时对雅尔塔会议的内容进行补充。除了让学生从教材上知道美、英、苏三国一致同意在战后处理德国、签订了《雅尔塔协定》之外,教师还要对协定的内容进行补充,把前苏联答应欧洲战场战事结束后对日作战、苏美英一致同意在战后成立维护世界和平的组织等内容补充到教学中。

其次,考纲明晰之后就知道在什么地方多花力气。上课就像作画,不可能平分笔墨。在不能平均用力的情况下,哪些内容是应该多费力气,需要浓妆的?哪些内容是应该少费力气,需要淡抹的?考纲给了明确的回答。以《共和国的风雨历程》为例,考纲是这样规定的:了解新中国成长历程;概括新中国取得的历史成就;分析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经历的曲折的原因和表现。

研读考纲条目之后,不难发现,三句话里要抓住三个关键词“了解”、“概括”和“分析”,这三个关键词已经在告诉我们,对于“了解”和“概括”的层次内容,在教学时应该是淡抹的,而“分析”层次要求的条目是该花力气“浓妆”的。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考纲只要研仔细,方向淡浓很清晰。

(2)整合知识。我们平时的教学,是分阶段、分内容逐步推进的。如果学生仅仅学好了某阶段知识,学会了某些内容,而缺乏不同阶段间不同知识内容的交叉、渗透、整合,那么其学习能力、思维品质也很难健全发展。而学生认知建构和整合知识的能力,除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和学生的自悟外,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复习课有意识地、高效地拓展和深化,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完善。

如九年级《思想品德》的复习应理清和呈现这样一个逻辑体系:基本国情基本路线基本国策理想和责任。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整合不同教材不同知识板块的相关性,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涵盖整个历史与社会和思想品德的知识体系和网络。

在整合和构建过程中,还要使学生进一步分清易于混淆的概念,防止实际运用时张冠李戴。如:要分清我国的根本制度和根本政治制度、国家权力机关和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国民经济的主体和国民经济的主导等。

2.联系热点、辐射重点,突出考试的导向性。

社会热点问题,一般就是中考考查的重点,这些热点知识往往又可辐射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内容。比如“危机”这一热点可以辐射初二历史与社会教材中中日关系这一知识点,可以辐射思想品德教材中的我国的对外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重要知识点。

反之,考纲中的重要知识点,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共同富裕和和谐社会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内容,又可以和许多重大热点问题相连接。因为,历史与社会和思品课,尤其是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实践性、时效性很强的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这门学科在总复习时的一个很大特点在于它必须与当今社会的热点、重点问题相联系。这是其学科的内在要求和生命力的体现,也是总复习课成败的关键所在。

因此,在总复习设计过程中,就其复习教学策略而言,教师要把教材考纲重点与社会热重点有机结合起来,以一些社会焦点为切口,精心设计复习方案,创设材料情境,把热点材料引进课堂,师生共同讨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复习热点问题《朝鲜半岛危机》为例,我们设计了以下训练题目:

材料一:近期,朝鲜半岛局势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发生在半岛上的每件事都牵动着人们的神经。

①1953年,在朝鲜半岛上,中朝人民取得了?摇 ?摇战争的胜利。

材料二:2012年2月,朝鲜又一次进行了核试验,半岛局势越发紧张。3月份,朝鲜还宣布《朝鲜停战协定》完全无效,进入准战争状态。中国一直坚持半岛的无核化政策,呼吁各方保持冷静,重启六方会谈。

②半岛局势的紧张,反映了当今世界的基本态势是什么?

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篇9

备考方向;导学提纲;重要考点;内容整合;有效提问;认识水平

一、明确备考方向

高考历史备考方向的主要依据是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教科书,所以作为历史教师必须要对其进行仔细研读,对于里面要求的主要历史事实、主要观点、知识关联、逻辑联系都要弄个清清楚楚,也要给学生讲个清清楚楚,并且要求学生把每课的课程标准要求都写在教材相应的位置以便学生自主复习时再次研读。高三一轮复习主要侧重打基础,具体的步骤和安排以人教版教材为例,可以按照一、二、三、四、六、七、五、八单元的顺序,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更多的唤起高一、高二学习历史记忆的同时,对教材做了小小的整合。历史二轮复习主要是将教材专题史的形式转而采用编年史的方法进行复习,将历史知识通过另外一条线索穿起来,从而有利于我们看到具体某一段时间的政治、经济以及思想文化等的发展情况,以及各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从而有利于我们构建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编写适合学生的导学提纲,“学(讲)思练”结合

“导学案教学”在课堂使用的流程包含以下基本环节:一导学,即教师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课前对教材有一个初步了解,发现一些问题;二探究,学生围绕“导学案”进一步探讨问题;三检测,通过当堂达标测试,发现还存在哪些问题;四总结,指导学生对本节课学习进行总结,构建知识体系,掌握学习方法;五拓展,布置与学习目标相一致,具有针对性、层次性的作业与练习,并对完成作业与练习的数量、质量、时间,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在高考中,对材料和解题思路的考查所占的比重要远远高于对教材知识的考查。考纲可以告诉考生考试的内容,但不能告诉考生考的材料和思路。所以高三复习平时就要编写适合学生的导学提纲,注意培养学生“学(讲)思练”结合。

三、做好重要考点的内容整合,掌握重要历史阶段特征

历史科目知识点庞杂,所以对历史知识的整合在第一轮复习期间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关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我们可以这样来整合:(1)新航路开辟之后,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2)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拓展;(3)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4)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确立。

四、设计课堂有效提问,优化教学环节

课堂提问是教师上课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进行历史学科思维、语言训练,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历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就要求教师要准确把握提问的有效性。每一节课的重大历史事件、人物和基本的历史概念和结论等,都是历史学习的重点、难点和热点,教师要针对这些问题提问,而且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多样性、开放性,切忌平、淡、浅、直。提问类型要灵活多样。提问的类型,按认知水平可分为知识水平(考查是什么)、理解水平(考查为什么)、应用水平(考查怎么用)、分析水平(考查分析能力)、综合水平(考查综合运用能力)和评价水平(考查评价能力)六个由低到高不同层次水平的提问类型。按提问技巧可分为诱导式(设置诱导源)、疏导式(设置问题链)、阶梯式(设置阶梯状问题组)、对比式(考查比较辨析能力)四种类型。教师提出的问题,不管运用何种技巧,都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与学习要求,精心设计。

五、融通基本史观,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

高中历史要求学生掌握六大史观,即整体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革命史观、唯物史观、社会史观,并能分别从这些观点或角度去认识同一问题;思考问题的方法与观点能符合青少年学生阶段的特点;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中国的世界与世界的中国、古老的中国与现代的中国。相信各位教师如果在以上几个方面做得足够到位的话,一定能打造出高效的高三历史复习课,也定能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历史,提升学习能力,对其他科目的学习也能提供一些借鉴意义。

作者:常爽 单位:吉林省珲春市第一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篇10

【Key words】Chinese dream education; Outline of modern history of China; Fusion

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2015年9月3日,在北京天安门地区举行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再次促飞了中国人的中国梦。在新形势下,大学中国梦教育也应更加深入教学实践、深入学生群体

中国梦是中国人对中华民族奋斗历史的的概括总结,也是当前国人对民族未来的期许展望。党的十以来,主席对中国梦做了详细而重要的论述,随即在大学生群体中,中国梦产生了极大的反响,中国梦教育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主题。中国梦是全体中国人的梦,是广大大学生的梦,中国梦教育理应渗透到大学教育的相关课程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就是中国梦教育的重要课堂。在“纲要”课教学中应积极整合教学内容,将中国梦教育融入到“纲要”课教学过程中,使“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在推进中国梦教育中发挥主渠道作用。

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的中国梦

中国梦贯穿在中国近现代史的演进过程中,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内容来看,整个课程内容处处彰显着中国梦的相关思想。

1840年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打碎了清帝的“天朝之梦”,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从此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受了百年的屈辱与苦难。在苦难中,中华民族民族意识与民族精神逐渐被唤醒,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被提出。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开始学习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以实现富国强兵的梦想。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委托魏源于1844年编成《海国图志》,魏源在书中提出了著名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维新思想家康有为提出一整套变法维新主张,但是在腐朽的清王朝封建统治下是不可能实行的,最终失败。但它的意义和影响却是深远的,知识分子得到一次思想上的解放。历史的教训告诉中国人,自上而下的改良之路是走不通的。

孙中山先生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起点。辛亥革命是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孙中山在1894年11月《兴中会章程》中,第一次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标志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民族意识的觉醒。孙中山先生领导了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但实践证明中国通过资产民主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也是走不通的,后经袁世凯复辟帝制,中国军阀混战,孙中山先生最终作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正确选择。这是中国历史的必然,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开展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把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带上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从大革命失败到井冈山的星火燎原,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万里长征胜利会师,从维护国家独立的抗日战争到反击军的全面内战,最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掀开了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而奋斗的中国梦新篇章。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整整109年,中华民族迈出了赢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第一步。新中国的诞生掀开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从此,中国共产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中国各族人民开始了实现中国梦的新探索。

同志带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顺利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奠定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1956年以后,鉴于“斯大林”模式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的问题,我国开始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实现现代化方面,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国防和高科技领域中以“两弹一星”为标志取得了重要突破,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全面推进。1964年10月16日,中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爆炸了第一颗氢弹。1970年1月,第一枚中远程导弹发射成功。同年4月,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75年,可回收人造地球卫星试验成功。中国在尖端科技领域的某些方面正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以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探索为国家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也开创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邓小平同志带领党和全国人民完整准确地理解和坚持思想科学体系,全面拨乱反正、实事求是地纠正同志晚年错误、汲取 “”沉痛教训,不研究解决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创造出令世人惊叹的中国奇迹。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国梦的真正实现。在改革开放的寻梦历程中,我国实现了三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转变,从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温饱到总体小康的转变。改革开放的全部成就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得“中国梦”距离我们越来越近。

党的十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提出并深刻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的实现到了一个新时期,一个重要的关节点。从中国近现代以来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可以看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当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中国长远发展奠定更好的制度基础。

2 高校开展中国梦教育的必要性

2013年5月4日,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强调:“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要实现党的十提出的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代中国青年重任在肩。大学生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富有朝气、创造性和开拓精神的群体,是推动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代,当代大学生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实现民族复兴的接力棒,已经交到当代大学生手上。当代大学生应把个人梦想融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

因此,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使大学生立志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任务。

3 中国梦教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策略

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正是一部中国梦孕育而生、逐步实现的历史。将中国梦教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过程中, 应围绕追寻中国梦这一主题充分整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感同身受,把家国史、中国梦融入心中, 真正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将个人理想融人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教学过程中可采取以论带史式教学方法、互动参与式教学方法、情感体验式教学方法。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过程中,应具体采取如下教学策略:

首先,在“纲要”课授课过程中要始终抓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条主线,凸显中国梦的时代主题。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了深重苦难,由此开始了百年中国梦的艰难求索和不懈奋斗。从鸦片战争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器物救国到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的制度救国,从新文化运动知识分子的思想文化救国到中国共产党找到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救国之路, 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寻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实践探索。

其次,将中国梦融入“纲要”课中, 应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内涵来整合教学内容,承接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不懈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历史主题。尤其在新形势下,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探讨总结热潮中,中国梦的内涵更容易在教学过程中阐发出来。

再次,将中国梦教育融入“纲要”课的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强化实践教学,多种渠道地扩展大学生实践感知视野,使他们能在实践教学活动的参与过程中感受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自觉提升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1)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教学。高校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外教学实践活动,如组织大学生进行参观考察、社会调研、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利用红色资源和爱国教育基地,让大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近代以来救亡图存的先进中国人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不懈探索,对中国梦形成认同感。

(2)广泛开展校园教学实践活动。高校校园实践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将中国梦教育融入“纲要”课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校园内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资源, 包括课堂、社团、马列读书社、校园刊物、征文比赛、历史剧展演等, 马克思主义学院可以和学校学生处、团委等部门密切配合,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七七事变、九一八事变、一二・九运动纪念日、12.13国家公祭日以及国庆日,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校园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深刻地理解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就必须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 使每个中国人的梦想凝聚到一起,汇聚成实现中国梦的巨大精神力量。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深深体现了中国人的共同理想,也深深反映了先辈们不懈奋斗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从历史的角度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守中国人共同的理想信念,通过对教学策略的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思路,将中国梦教育与“纲要”课有机融合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系列重要讲话读本[Z].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6.

[2]冷溶.什么是中国梦,怎样理解中国梦[N].人民网/人民日报,2013,4,26.

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篇11

一、学生学历史的兴趣不是太高,特别是6班,可能是太重视学生自学,而我精讲的少,历史故事讲得少,没能吸引住学生。

二、批评学生的多,表扬的少,让学生背的多,提问的少,让学生默写的多,检查的少,课堂气氛不活跃。

三、学校划定考试范围,只考《同步练习》中的6套题,我没有按《同步练习》中的6套题复习,而是按课标来复习的,比较全面,方法是可行的。而有的班是班主任披马上阵,狠抓6套题的学生掌握,结果是出题的内容全在这6套题中,他们考得较好,但我认为这对学生长远地学历史不好。

四、课下和学生沟通交流的少,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可能是平常太严厉了,又没主动和学生接近,师生关系一般,影响了学生的成绩。

努力方向:

一、放弃《预先提纲》,多讲历史故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认为学习历史是一种享受、一种乐趣。

二、多提问学生、特别是课前留5分钟时间,课后再留10分钟,力争学生当堂掌握。

三、想方设法制造学历史的氛围,以集体的力量影响学生,再以个体的进步带动全班同学学习的积极性。

四、高度重视期末大复习,主动结合班主任老师,狠抓复习质量,落实复习效果,面向全部知识点,突破重点知识,让学生真正掌握它。

五、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经常听老教师的课,积极参加教研活动。课后写反思,以提高自己。

六、做好教学常规、备好课、上好课、抓好辅导,上课尽量用课件以提高上课效率。

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篇12

自主学习提纲的本文由收集整理设计要依据“疑”,因为,“疑”为思之始。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是创新的先声,同所有问题提出一样,自主提纲的提出前提也是“疑”。

例如,我在讲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七课《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这一课时,主要就是通过自主学习提纲,让学生自主来进行学习的。提纲如下:①同学们都知道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我们已经学习过了,那其他几项发明像印刷术、火药又是怎样发明的呢?②雕版印刷术的原理是怎样的?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的介绍,进行复述,并模拟雕版印刷的制作和印刷过程。③火药何时开始用于军事上?想一想古代用于军事上的“火箭”与现在航天发射的火箭有何异同?④哪座桥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它的设计巧妙在哪里?

通过设计这样的学习提纲,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呈现出接受史实——理解史论——掌握历史方法的梯次变化,然后,引导学生在宽松的思维氛围中,自主思索,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加深多历史知识的理解、把握,实现认知的重组和思维创新。再就是从“疑”入手,还能激活学生潜在的历史学习需求,在有疑、追疑、思疑、释疑的心理追求过程中,激发起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创造的学习动力。

二、培养学生快速阅读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并迅速归纳出主要知识点的学习方法。由于历史课的特殊性,要让学生在所学课程多的情况下,做到对历史课的课前预习是不现实的,因此,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采取了快速阅读的方法。

例如,我在教学《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课时,针对学生平时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了解的具体情况,首先提出问题:中国共产党是哪个阶级的代表?中国共产党是在什么历史条件下诞生的?想一想中共“一大”召开的时间、地点?中共“一大”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中共“一大”召开有什么历史意义?然后引导学生速读教材相关内容回答以上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速读归纳,不但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又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当然,学生由于受认知水平、思维能力的限制,不可能回答得既全面又准确,这也是正常的。因为对于学生来说,能够初步掌握、运用速读归纳的方法进

行学习,应该说是非常可喜的了。

三、指导自主学习方法

在学习中学生是主体,是课堂教学的主角,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必须得到充分的发挥,这种“导”的作用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指导学习方法。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关键是要有良好的阅读能力,因此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首先要指导常用的读书方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点来指导学生的。①读课文:阅读教科书是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途径。在阅读课文时,一是要让学生注意课文内的历史名词和概念、历史时间,二是要学生把课文中每段的段落大意概括出来,三是进一步指导学生编写读书题目的提纲、某个题目的提纲、整篇课文的提纲。另外还可利用教科书的天头地角、字里行间写些批注。②读地图、插图:新历史教科书中有大量的地图和插图。地图是通过简明的符号,显示历史显现发生的空间位置,有助于形成学生正确的空间概念。插图包括人物画像、人物活动、历史文物、名胜古迹等,它们生动地、具体地补充和说明教科书的重点内容。读图,首先要识图,即识别地图的类别,揭示历史现象的本质,还要把课文和地图有机结合起来、联系起来,便于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应做到有图必读,有图必识,有图必析,以加强形象感。③读年表:历时年表示形成时间观念的重要工具,它的特点是系统连贯,概括全面,简洁明了,要点突出。认真阅读历史年表有助于历史知识的田里化和系统化,有助于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从历史现象的相互联系上记忆历史年代,掌握历史知识。

四、引导学生求异思维

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篇13

    例如,我在讲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七课《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这一课时,主要就是通过自主学习提纲,让学生自主来进行学习的。提纲如下:①同学们都知道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我们已经学习过了,那其他几项发明像印刷术、火药又是怎样发明的呢?②雕版印刷术的原理是怎样的?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的介绍,进行复述,并模拟雕版印刷的制作和印刷过程;③火药何时开始用于军事上?想一想古代用于军事上的“火箭”与现在航天发射的火箭有何异同?④哪座桥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它的设计巧妙在哪里?

    通过设计这样的学习提纲,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呈现出接受史实——理解史论——掌握历史方法的梯次变化,然后,引导学生在宽松的思维氛围中,自主思索,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加深多历史知识的理解、把握,实现认知的重组和思维创新。再就是从“疑”入手,还能激活学生潜在的历史学习需求,在有疑、追疑、思疑、释疑的心理追求过程中,激发起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创造的学习动力。

    2 学生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并迅速归纳出主要知识点的学习方法。由于历史课的特殊性,要让学生在所学课程多的情况下,做到对历史课的课前预习是不现实的,因此,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采取了快速阅读的方法。

    例如,我在教学《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课时,针对学生平时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了解的具体情况,首先提出问题:中国共产党是哪个阶级的代表?中国共产党是在什么历史条件下诞生的?想一想中共“一大”召开的时间、地点?中共“一大”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中共“一大”召开有什么历史意义?然后引导学生速读教材相关内容回答以上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速读归纳,不但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又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当然,学生由于受认知水平、思维能力的限制,不可能回答得既全面又准确,这也是正常的。因为对于学生来说,能够初步掌握、运用速读归纳的方法进行学习,应该说是非常可喜的了。

    3 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学习中学生是主体,是课堂教学的主角,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必须得到充分的发挥,这种“导”的作用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指导学习方法。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关键是要有良好的阅读能力,因此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首先要指导常用的读书方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点来指导学生的:①读课文:阅读教科书是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途径。在阅读课文时,首先要让学生注意课文内的历史名词和概念、历史时间;其次要学生把课文中每段的段落大意概括出来;最后,进一步指导学生编写读书题目的提纲、某个题目的提纲、整篇课文的提纲。另外还可利用教科书的天头地角、字里行间写些批注;②读地图、插图:新历史教科书中有大量的地图和插图。地图是通过简明的符号,显示历史显现发生的空间位置,有助于形成学生正确的空间概念。插图包括人物画像、人物活动、历史文物、名胜古迹等,它们生动地、具体地补充和说明教科书的重点内容。读图,首先要识图,即识别地图的类别,揭示历史现象的本质,还要把课文和地图有机结合起来、联系起来,便于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应做到有图必读,有图必识,有图必析,以加强形象感;③读年表:历时年表示形成时间观念的重要工具,它的特点是系统连贯,概括全面,简洁明了,要点突出。认真阅读历史年表有助于历史知识的田里化和系统化,有助于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从历史现象的相互联系上记忆历史年代,掌握历史知识。

    4 学生求异思维的引导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