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成本核算实用13篇

计算机成本核算
计算机成本核算篇1

计算机;成本核算;数据采集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现代会计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盈利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保证,企业运营成本是企业能够盈利或者说盈利多少的关键。所以企业对成本管理也越来越重视。成本是经济核算的基本内容,也是各类商品流通价格制定重要的依据[2]。可以说成本核算过程基本涵盖了企业所有生产活动的数据。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成本核算的相关数据进行相应的决策,只有这样才可以实现提高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的利用率。从而实现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和提高企业盈利的目的[3]。近些年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非常迅猛,计算机技术几乎涉及到了方方面面,计算技术不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还改变传统的企业的运营模式。所以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成本核算势在必行[4]。

1成本核算电算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要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就必须要进行成本的核算和控制,这就要求企业想尽一切办法,使用尽可能多的手段进行科学的成本核算。

1.1成本核算电算化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计算机已经成了现代管理的重要工具。很多先进的国家在经济管理领域中对计算机的应用是非常多的。从原理上来说,成本核算不一定要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但是为了企业能够更好地进行预测和决策,必须要使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进行[5]。成本核算要用到非常复杂的数学计算方法,常用的有投入产出、排队论和非线性回归等。在进行成本核算的时候参数和约束条件是非常多的,而且有些参数是多次应用,每次的约束条件又是不同的,所以如果全部通过手工进行计算,不但花费太多的时间和人力,而且计算的结果也不准确,存在一些误差也是不可避免的[6]。计算机的重要优势就是能够快速、准确地处理大量的数据,这些就是用手工进行成本核算无法比拟的。即使有些比较简答的成本核算可以使用手工的形式完成,但是如果使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成本核算的运算也可以极大的提高处理的速度和工作的效率。近些年来计算机技术在我国也得到快速的发展,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性能都得到提高,同时计算机的价格也在不断地下降,很多国际通用的软件也进行了很好的汉化,计算机技术在经济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可会计电算化一样,成本核算电算化是企业发展的趋势。通过计算机技术可以快速准确的进行成本核算[7]。

1.2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要求成本核算电算化

尽管我国会计电算化起步较晚,但是在企业中的应用发展是非常快的。现在企业基本都有较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从最原始的单机版已经发展成了网络应用,现在的电算化技术已经非常的成熟。经过充分的调查可以看出,我国的电算化会计系统也存在一些重要、普遍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成本核算还没有完全通过电算化技术进行。如果只是通过电算化技术进行简单的代替工进行记账、算账、报账,这样是无法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的,特别是在我国劳动能力比较便宜的环境下。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单纯核算型的会计系统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发展才能很好地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就说必要进行成本核算电算化。先进的计算机计算不但可以很好地完成财务会计的各项核算工作,同时也应该能够实现预测、分析、规划、控制和辅助决策等功能。可以说一个完成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应包括两部分重要的内容,一个是进行常规的财务管理,另外一个就是要能够实现快速、准确的成本核算[8]。

2计算机在成本核算中的应用方式

随着计算技术在会计学中的应用,在不改变成本核算的内容和职能的情况下,还能够更好地完成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考核、评价等功能。计算机现在已经成为现代化的管理工具,不但能够进行快速准确的成本核算,同时还可以输出相应的报告,进而帮助企业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最终实现即时有效的风险控制,充分把职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实现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的目的[9]。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单位都把电算化财务会计管理系统。成本核算只是财务会计中的一个分支,成本核算的数据来源与财务会计基本相同。两者的最大区别是财务会计是按会计制度规定的科目进行分类汇总,属于比较全面的一个财务管理,但是成本核算只是利用财务管理的数据进行专门的成本核算管理,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实现大量、详尽的成本核算。在通过计算机进行运算的时候,只需要把成本相关的数据信息输入到系统中,就快速准确的得到成本相关数据信息[10]。

3成本核算系统的构建

成本核算模块数电算化会计系统必不可少的模块之一。因为企业性质的不同就造成了生产流程、产品成本构成和成本核算方法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要想实现成本核算模块的统一是不容易的。现在成本核算的方法是比较多的,使用比较多的是标准成本和差异计算方法,相比而言这两种方法也相对容易实现基于电算化成本核算的统一[11]。通常在使用这两方法进行成本核算的时候,还可以很好的实现管理会计核算与控制。成本核算系统主要包括制定标准成本模块、实际成本数据采集模块、成本核算差异分析模块三部分。(1)制定标准成本模块此模块的功能是通过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自行设定,设定的内容主要是产品品种和各产品的直接成本构成。各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就可以通过此模块计算出各产品的标准成本,这一项数据也是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和责任评价的依据。此模块也是成本核算最基本的数据。(2)实际成本数据采集模块此模块是进行成本核算的关键模块,其主要的作用是把从材料核算模块采集到的具体数据信息进行处理,采集到的信息主要是产品、直接材料实际的用料数量和上个模块计算出来的实际成本。同时还要把各产品的各工序发生实际直接人工工时与成本进行准确地采集。除了完场以上的功能,还必须要把制造费用实际发生额采集出来。在此模块中有两项数据需要手工输入到系统中,其中一项数据是各产品本期完工入库量,另外一项需要手工输入的数据是期末在产品数量。这样就可以为成本差异分析提供保障[12]。(3)成本差异分析模块此模块是成本核算功能实现的一个很好的补充和分析,具体实现的功能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完成管理会计中的差异计算。控制成本是企业盈利的最基本的保障,此模块可以把产品的各种材料的各种差异进行有效的分析,主要包括用量差异、价格差异等,同时还可以把各工序直接人工差异分析出来,这些差异主要包括工人效率差异、工资率差异等。各车间制造的费用差异也必须要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主要包括效率差异、耗费差异、生产能力利用差异三个主要的差异。通过对这些差异的分析就可以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为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进而实现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的目的[13]。第二方面:成本核算二次分配。在每个月月末的时候可以把成本差异全部转入当月产品销售成本,同时还必须要把存货与产品销售成本间进行分配。成本核算是个非常复杂的计算过程,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会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不仅如此,通过计算机进行成本核算得到的数据和通过人工进行成本核算得出的数据相比更加科学更加准确。

4结束语

现在我国经济正在迅猛的发展,财务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在财务管理系统中,成本核算部分是财务管理系统一个核心的模块。因为企业的目的就是盈利,只有很好地控制成本才能更好地盈利。科学有效的成本核算数据信息可以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正确的决策,避免企业出现不必要的成本,为企业更好地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文章论述了成本核算电算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同时还着重论述了成本核算系统的构建和成本核算的基本流程,构建的成本核算主要包含定标准成本模块、实际成本数据采集模块、成本核算差异分析模块三部分。通过具体的实施可知,通过计算机进行成本核算,可以得到更加正确有效的数据信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

作者:刘力 单位: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余绪缨.当代会计科学发展的大趋势[J].厦门大学学报,1992,49(1):35-46.

[2]王平心.管理会计应用与发展的典型案例研究ABC/ABM在中国企业的典型应用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1651-1661.

[3]刘希宋,方跃,邵晓峰.作业成本法机理模型实证分析[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678-681.

[4]江希.成本会计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1-13.

[5]张浩,任南.钢铁企业作业成本管理系统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9,30(6):1521-1526.

[6]宋旭东,翟坤,董丕明.基于J2EE架构的信息查询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微计算机信息,2006,22(5):131-133.

[7]汪方军.基于作业的企业资源成本模型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4,24(5):35-40.

[8]邓为民,孙树栋.两级作业成本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39(2):38-41.

[9]侯建刚.作业本管理的最新趋势[J].财会通讯,1993(5):37-381.

[10]马铁双.浅议工序加工费的分配对企业决策的影响[J].科技资讯,2006(27):191-193.

计算机成本核算篇2

在市场经济形势下,机械制造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优势,价格的优势是企业不容忽视的,价格竞争的核心之一就是成本的竞争,如何适应当今时代的特点,建立一要套完善而先进的成本管理核算体系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产品成本核算体系设计,能够科学及时的核算产品成本,及时发现成本管理问题,采取措施,为经营管理提供决策依据,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因此,如何提升煤炭机械制造业的成本核算质量及体系管理,降低成本投入,提高企业竞争力,是煤炭机械制造企业及其相关行业的管理者都应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一、我国煤炭机械制造企业目前的成本核算现状

我国目前有115家主要煤炭机械企业,但是总共有40多家采用手工成本核算,超过了煤炭机械企业总体数量的1/3,实际成本法计算边际利润,但是手工计算成本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都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也在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而逐渐改变成本核算方法。

二、煤炭机械制造业产品成本核算的现状中出现的几点核心问题

1.传统手工成本核算无法解释成本变动,也无法量化它的影响。传统的手工成本核算相对于信息化的成本核算会产生一些误差。传统的手工成本核算不能形象地解释和反应成本变动,不利于企业管理者快速的对企业成本变动作出反应,并且依次作出决策。而如果把企业信息化引入到煤炭机械制造业产品成本核算之中,则不仅会很形象地反应和解释成本变动,而且还能让管理者清楚明了企业的成本变动,有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和可持续成长。

2.传统手工成本数据分析意义不充分。传统的手工成本核算一些数据分析不是非常让人易懂,因此反应出来的问题也不是非常全面,表现出来的数据分析成本意义也就不充分。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企业一旦采用信息化的成本核算系统,就会把相对于其他部门来说比较复杂的产品成本核算变得相对简单易懂,也更能让企业管理者明了企业的成本所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相对应的能够更加容易、更加快速的作出产品应对措施,乃至整个企业发展变化的管理措施和决策。

3.传统手工成本核算会造成大量的原料成本浪费,而采用信息化成本核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省煤炭机械制造企业的成本,从而也能够间接的为整个企业节省发展成本,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煤矿机械企业成本核算系统设计

煤矿机械制造业产品成本核算系统主要由初始化成本计算累报表、测算标准成本、录入产品产量、录入待分摊费用、核算成本计算月报表、核算成本计算累报表六个功能模块组成。

成本核算数据流程首先初始化产品成本计算累报表,测算产品标准成本,录入产品产量和待分摊费用,根据产品标准成本表及产品产量表(当月产品的入库数量)产生标准产品成本计算月报表,再根据标准产品成本计算月报表和待分摊费用表核算出产品成本计算月报表,最后由产品成本计算月报表产生产品成本计算累报表,完成一个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采用了结构化的系统开发方法,给出了以标准成本计算边际利润的标准成本核算系统。该系统实现了成本核算中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报表和定额成本管理等成本核算核心业务的自动化及信息化。初始化产品成本计算累报表新用户启用成本核算系统月份之前,将手工产品成本计算累报表上月份数据录入到产品成本计算累报表,为以后成本核算做好准备工作。由用户选择方式输入产品品种,然后输入产品产量、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费、动力费、职工薪酬、折旧费、废品损失、其他费用。按产品大类、分类分组汇总。按照成本习性把以上成本对象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并结合产量,得出单位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利用边际利润=销售单价-变动成本公式进行系统设计,及时显示边际利润。企业通过判断产品边际利润扣除固定费用的余额来确定产品的收益或亏损,边际利润数据系统显示若有余额,说明该产品能给企业提供利润,可以继续生产。否则,该产品就无收益或亏损,需要采取措施。通过信息化核算成本方法的设计,能够及时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信息。

四、总结

煤炭机械制造业本身就是一个非常耗费人力物力财力的一个行业,因此要加强其成本核算,把成本控制在可控范围内。传统手工成本核算虽然可以计算出产品的成本,但是并不能简单易懂的反映出成本核算中的问题,而把信息化引入到产品成本核算之中,就会非常简单明了,并且核算科学快捷,及时发现成本管理问题,快速的做出应对措施,及时调整企业产品发展战略,有效的提高产品竞争力,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成长。

参考文献:

[1]朱玉晶.煤矿机械企业成本核算信息化研究[J].北方工业大学,2011.

计算机成本核算篇3

1.前言

工程项目管理体制与方法的不断发展,为进一步提高建筑企业项目管理能力与水平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在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实现项目利润最大化,成本核算与控制成为了核心问题。本文从工程项目成本核算的意义出发,阐述了成本核算的内容及其影响因素,进而深入分析了工程项目成本核算的方法和流程。

2.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

2.1成本核算对象确定的原则

成本核算对象一般应根据工程合同的内容、施工生产的特点、生产费用发生情况和管理上的要求来确定。成本核算对象划分要合理。

2.2成本核算对象划分的方法

建筑安装工程一般应以每一独立编制施工图预算的单位工程为成本核算对象,对大型主体工程应尽可能以分部工程作为成本核算对象。

对于规模大、工期长的单位工程,可以将工程划分为若干部位,以分部位的工程作为成本核算对象。

同一工程项目,由同一单位施工,同一施工地点、同一结构类型、开工竣工时间相近、工程量较小的若干个单位工程,可以合并作为一个成本核算对象。

2.3 工程成本明细帐的建立

成本核算对象确立后,所有的原始记录都必须按照确定的成本核算对象填制,为集中反映各个成本核算对象应负担的生产费用,应按每一成本核算对象设置工程成本明细帐,并按成本项目分设专栏,以便计算各成本核算对象的实际成本。

2.4成本项目的含义

建筑安装工程成本项目划分为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和间接费用,每项费用都有其特定内容,也都有与其他费用相关之处。

3.成本核算的实施

3.1成本核算程序

3.1.1 对所发生的费用进行审核,以确定应计入工程成本的费用和计入各项期间费用的数额。

3.1.2 将应计入工程成本的各项费用,区分为哪些应当计入本月的工程成本,哪些应由其他月份的工程成本负担。

3.1.3 将每个月应计入工程成本的生产费用,在各个成本对象之间进行分配和归集,计算各工程成本。

3.1.4 对未完工程进行盘点,以确定本期已完工程成本实际成本。

3.1.5 将已完工程成本转入”工程结算成本”科目中。

3.1.6 结转期间费用。

3.2 成本核算的科目设置

成本核算的科目设置为了按照用途归集各项费用,划清有关费用的界限,正确计算工程成本,应设置“工程施工”“机械作业”、“辅助生产”、“间接费用”、“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等科目。

“工程施工”科目运用应注意的问题该科目应按工程项目或单位工程设置二级科目;间接费用项目应通过”间接费用”科目归集并分配。

“机械作业”科目运用应注意的问题该科目核算企业及其内部独立核算的施工单位、机械站和运输队使用自有施工机械和运输设备进行机械作业所发生的各项费用。

“辅助生产”科目运用应注意的问题该科目核算企业非独立核算的辅助生产部门为工程施工、产品生产、机械作业、专项工程等生产材料物资、提供劳务所发生的各项费用。

“间接费用”科目运用应注意的问题该科目核算企业及其内部独立核算单位为组织和管理施工生产活动所发生的现场性费用支出,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核算人员往往把握不住这点。

3.3成本核算各部门的成本管理职责

计划(经营)统计部门:编制预算及内部结算单价,按成本核算对象确认当期已完工程的实物工程量和未完工程情况,编制工程价款结算单,及时同业主和分包单位进行结算,。

劳动工资部门制定项目用工记录、统计制度,收集班组用工日报表,建立项目用工台帐,编制职工考勤统计表、单位工程用工统计表。

物资管理部门:搞好计划采购,建立材料采购比价制度,按经济批量采购,降低存货总成本;建立健全材料收、发、领、退制度,做好修旧利废工作,耗料注明工程项目或费用项目;加强机械设备的调度平衡和检修维护,提高设备完好率和利用率,提供机械设备运输记录和机械费用的分配资料。

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是成本核算的中心,全面组织成本核算,掌握成本开支范围,参与制定内部承包方案并对其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开展成本预测,进行成本分析。

3.4费用核算与分配工程成本核算

费用核算与分配工程成本核算,就是将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根据有关资料,通过”工程施工”科目进行汇总,然后再直接或分配计入有关的成本核算对象,计算出各个工程项目的实际成本。

3.4.1 人工费

人工费的核算劳动工资部门根据考勤表、施工任务书和承包结算书等,每月向财务部门提供”单位工程用工汇总表”,财务部门据以编制”工资分配表”,按受益对象计入成本和费用。

3.4.2 材料费

材料费的核算应根据发出材料的用途,划分工程耗用与其他耗用的界限,只有直接用于工程所耗用的材料才能计入成本核算对象的”材料费”成本项目。

3.4.3 机械费

机械使用费的核算租入机械费用一般都能分清核算对象;自有机械费用,应通过”机械作业”归集并分配。

3.4.4 其他直接费

其他直接费的核算其他直接费一般都可分清受益对象。发生时直接计入成本。

3.4.5 间接费

间接费用的核算间接费用的分配一般分两次,第一次是以人工费为基础将全部费用在不同类别的工程以及对外销售之间进行分配;第二次分配是将第一次分配到各类工程成本和产品的费用再分配到本类各成本核算对象中。分配的标准是,建筑工程以直接费为标准,安装工程以人工费为标准,产品(劳务、作业)的分配以直接费或人工费为标准。

计算机成本核算篇4

一 我国煤炭企业会计核算现状分析

根据笔者的工作实践体会,并结合对当前有关文献的梳理。我国煤炭企业会计核算现状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缺乏健全的企计核算机制

就现行大多数煤炭企业而言,其虽针对于财务状况进行了有效的编制,但尚未建立起相应的组织机构,进而,难以顺利开展对会计核算的协调、仲裁、执行以及监督等工作,同时,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缺乏完善的法人治理机构;再加上,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没有对会计核算形成正确的认识,导致企业的会计核算机制不健全。

(二)煤炭企业相关管理人员对会计核算的认识不足

对于企业高层领导而言,现行大多数企业过于重视经营效益的结果,忽视了经济效益的过程,以至于企业高层领导在注重会计核算对成本费用节约的同时,缺乏价值管理和系统管理观念,最终将导致会计核算缺乏可操作性;对于企业会计核算人员而言,目前部分煤炭企业会计核算人员从业素质低下,首先是相关专业会计核算知识落后,不能够满足会计核算工作的需求,极大的降低了会计核算工作效率;其次是会计核算人员思想决策低下,不能够充分调动自身工作的积极性与自主性。以上方面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缺乏预算的执行和监控

现行部分企业虽制定了完善的会计核算机制,但其监督和执行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导致完善的会计核算机制流于形式,成为一纸空文。同时,我国多数企业缺乏有效的预算反馈机制,其会计核算和会计核算系统脱钩现象也愈加严重,久而久之,势必将给我国一些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据统计,有35%的企业由于此原因破产。

(四)煤炭企业会计核算执行中缺乏有效的考核以及激励机制

现阶段,绩效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以成为各行企业迫切加强的主要问题,该问题严重制约着各行企业会计核算目标的实现。基于部分煤炭企业缺乏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以及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难以充分调动广发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自主性,不利于企业经济效益价值最大化的实现。

二 分析引导了会计核算合理化的定位

根据资本循环公式G―W―G`可知,会计核算的主要工作在于对企业资金进行动态监管,其目的在于增强资金的使用效率。但在纵向内部治理结构下,实施企业会计核算监管任务的便存在两个主体,董事长、总经理。为此,财务部门在整合两个层级的价值取向时应明确,建立在董事会的审计活动和建立在经理局的管控活动,二者间是能够融合的。即,审计活动的整体视角,能为会计核算活动提供优化信息,而优化措施的实施则能满足经理局的管控要求。

具体而言,会计核算合理化可定位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正确面对审计活动的约束

董事会必然追求所有者权益最大化,从而其所开展的审计活动在于对经理局工作绩效的评价。由于审计活动不仅关注企业资金循环,也将企业整体经营状况纳入到考察内容之中。这样一来,审计活动必然能全面反映出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从而就能获得以财务部门为核心的各部门运营形态的好坏来。从这一点出发,其在客观上有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合理转化审计活动的结论

在正确面对审计活动约束的同时,还应改变传统意识上审计与会计核算相对立的观点。在审计中所提出的问题,都应成为财务管理部门优化自身工作的切入点。借助审计整体视野的优势,便能促进自身在资金管控业务上的良性开展。

以上两个方面的定位,就为我们整合两个层级的价值目标提供了思路。归根结底就在于,在资金监管上应形成审计与会计核算间的融合机制,这也是对现代企业审计功能的重新解读。

三 定位驱动下的对策构建

企业会计核算是建立在科学经营预测与决策的基础之上,以围绕企业战略目标为中心,以推进企业实现经济效益价值最大化为目的。切实有效的会计核算不仅仅能够增强企业财务管理总体水平,而且还对控制经营成本及其培养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应不断完善企业会计核算,具体对策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健全的会计核算体制

不断完善企业会计核算体制首先应树立科学、争取的全面预算理念,即会计预算理念、业务预算理念、资本预算理念以及筹资预算理念,以“以战略为基础、全员参与、全方位涉及、全过程控制以及面向未来和市场”为理论指导;其次是在传统企业会计核算体制的基础之上,结合现行企业的发展需求与特点,制定出健全的企业会计核算体制,切实不断提高企业会计核算效率,实现企业全面会计核算。

(二)不断完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

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与激励机制为确保企业实现经济效益价值最大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保障。基于我国行业尚未形成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与激励机制,因此,现阶段,应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首先是建立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机制,以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原则为基础,针对于煤炭企业会计核算人员实施绩效考核,不断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的能动性;其次是建立责权利与奖罚制相结合的激励机制,企业可根据绩效考核的结果,对会计核算人员进行开展责权利与奖罚制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切实严格做到“有功必奖,有过必罚”,力求充分调动企业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以及能动性,确保促进企业会计核算效率的不断提高。

(三)不断加强行业会计核算

细致分解各项指标,科学确定会计核算的责任单元。通过会计核算,强化开发企业内部管理,发展内部控制。将企业所有的经济活动都纳入到会计核算的环节中.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指标细致分解、层层落实,确定各部门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管理权限以及相应的奖惩制度。使各个部门的方向明确、责权利清晰。同时通过建立严密的会计核算组织机构,强化对各部门预算执行过程和结果的监督、控制、管理和考评。这样,就可以避免由于内部管理不善、控制薄弱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强化资金集中管理,通过预算,加强开发企业的财务管理,有效地防范财务风险。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资金,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在进行会计预算时,应处理好资产结构中的盈利型与流动性,资本结构中的成本与风险的关系,合理地规划与控制企业的现金流量,回避由于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经营失败。

(四)建立完整的资本预算程序

一个完整的资本预算程序应该包括以下步骤:第一,寻找新的投资机会,开拓新市场。这一步骤非常重要,可以及时了解投资项目的背景题材,动态分析一项投资的取得而失去其他投资机会的机会成本、投资的资金成本等。第二,收集数据,估算项目的现金流量。本步骤应由工程技术、计划、财务、采购、生产等部门的人员共同参加,除了要收集工程数据和进行市场调查外,还应考虑到各种经济、社会等环境的影响,并对重要事件发生的概率作出预测,估算出项目的现金流量。各项未来的现金净增加额减去机会成本和资金成本后,应与投资预算相比较,如前者大于后者,则说明该项目投资是可取的,否则是不可取的。

综上所述,以上便构成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诚然,针对本文主题的讨论还可以从其它方面展开,但笔者仍在独特的视角下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四 实证材料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体制不断完善,煤炭产品成本结构和核算制度也发生了较大变化。2008年煤炭企业全面实施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标志着煤炭企业会计核算体系已纳入新的会计准则体系。由于煤炭开采的特殊性,使煤炭成本核算纳入新会计准则体系遇到一些问题。按照财政部会计司部署,要深入开展完善煤炭成本核算制度研究,促进煤炭成本会计核算与新会计准则的实质性趋同。要紧紧围绕煤炭成本核算特殊会计事项,如矿产资产和勘探资产的确认、专项储备形成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及推进专项储备逐步融入新会计准则核算体系等,按照我国和国际会计准则发展趋势,提出导向性会计政策和核算方法。

五 小结

本文认为,在当前煤炭市场较为疲软的情况下,建立起合理的会计核算机制将有助于提升企业资金效益。为此,应围绕着建立健全的会计核算体制、不断完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不断加强行业会计核算,以及建立完整的资本预算程序等四个方面下工夫。

总结来说,不断完善煤炭企业会计核算,提高企业会计核算效率,要使企业高层领导者与会计核算人员树立正确的会计核算意识,为企业会计核算制定明确的完善规划和目标,不断加强会计核算的执行和监督力度,从根本上打破会计核算体制流于形式的不利状况。充分调动企业相关人员的积极参与,使经营者、员工与企业形成责权利相统一的责任共同体。使会计核算公开透明完善和高效,是现代企业会计核算的本质要求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最后,文章权当抛砖引玉之用。

[参考文献]

[1] 郭永清著.新中国企业会计核算制度变迁研究[M].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

[2] 葛家澍,陈少华[主编],中国会计学会[编].改进企业财务报告问题研究[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2

计算机成本核算篇5

(一)税收会计在会计体系中的地位不明确

按照我国现行对会计体系的分类方法,把会计分为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两类。一种观点认为,税收会计是预算会计体系的组成部分;另一种观点认为,税收会计并非预算会计的组成部分,税收会计与预算会计是并列的关系。对于这一问题,国家有关的会计制度和准则中没有明确说明,甚至在1997年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中出台的一系列预算会计准则和制度中也只字未提税收会计,给人的感觉似乎税收会计不属于预算会计。因此,从上个世纪后期开始,税收会计总是独立于预算会计之外,其在会计体系中的地位始终不明确。正是这种模糊定位使对税收会计的研究无法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和深度,制约了税收会计的进一步发展。

(二)税收会计核算内容存在局限性

从税收会计的定义来看,税收会计核算的对象始终围绕着税收资金运动,实质上就是围绕着税收收入的实现、征解、入库、减免和提退进行核算的,而对税收成本这一问题却视而不见。目前,因我国对税收成本缺乏一个科学、规范、系统的核算体系,社会上对我国税收成本率的高低说法不一。有的人士分析,目前我国的征税成本率高达5%~6%;有的人士则认为。我国的税收征收成本率大约为4.7%左右。而目前发达国家的税收征收成本率一般在1%~2%之间,低的如美国为0.6%,日本为0.8%;高的如加拿大为1.6%,法国为1.9%。相比之下,不论就高还是就低,我国的税收成本都是一个突出问题,这在建设节约型社会、强调增产降耗的今天,已经成为税务机关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

(三)税收会计核算功能趋于统计化

从现行税收会计核算科目设置和核算内容来看.历次税收会计核算改革或会计报表的调整,都是根据税收政策的变化而变化,核算内容越改越复杂.核算指标和核算体系越来越庞大,也使得税收会计核算的信息化举步维艰。目前,全国尚没有一套成熟的税收会计核算软件,其原因就在于对税收会计核算功能的定位不准,从目前的核算功能看,很多是属于统计范畴的,会计与统计不分,所需的统计指标用会计核算的方式反映和获取,势必加大会计核算难度,也不利于税收会计职能的发挥。

(四)现行税收会计制度的设计过于复杂

会计制度的设计是围绕会计目标,依据基本会计法律法规来进行的。现行税收会计制度设计除了要遵循一般会计法律法规之外,还要结合税收法律法规的要求,符合税收征管工作的需要来设计。由于这个特殊性的存在,使得税收会计核算制度既要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要求,又要兼顾税收管理本身的业务需求。从现行税收会计制度的设计情况看,存在着会计核算单位设置层次过多、会计科目设计繁杂、核算程序不统一等问题,具体表现在:

1.会计核算单位设置层次过多。税收会计设置了上解单位、混合业务单位、双重业务单位和入库单位四种不同的会计核算单位,四种核算单位核算范围不尽相同,除了入库单位完整地反映了税收资金运动的整个过程之外,其他三种核算单位只是部分反映了税收资金的运动过程。这种多层次的会计核算单位的设置,虽然与税收征管机构的设置比较接近,但从会计核算体系上看并不科学,造成了对同一核算对象多次重复核算问题。

2.会计核算科目设置较多、较繁。由于税收工作的特殊性,经常要求税收会计对同一个数据从不同角度进行反映,以满足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不同管理需要,使得税收会计明细科目的设置非常复杂。主要是明细科目层次多。例如,反映“欠缴税金”的科目,既要按纳税户设置明细,以满足分户管理的需要,又要按税种设置明细,以满足分税种管理的需要,有的还要按征收单位或征收人员设置,以满足考核各单位或各征收人员的工作质量的需要。税收会计明细科目的这种复杂性在其他专业会计中较为少见。

3.会计核算凭证的取得缺乏客观性。税收会计核算的主要凭证--税票,既是完税证明,又是预算收入凭证,还是统计核算凭证;同样-份税票,它的不同联次具有不同的作用,有的是在途税金核算凭证,有的是入库税金核算凭证。几乎所有的税收会计核算凭证均由税务机关统一制定、统一印制,绝大部分凭证由国家税务总局和省级税务机关统一制定并集中印制,少部分由地(市)、县级税务机关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和省级税务机关规定的格式自行印制,这种主要核算凭证由一个部门制定和印制在一定程度上不符合会计核算客观性的条件。

4.会计明细账设置量过大,且大量使用多栏式。一个基层税务机关所管的纳税户常常有几百户,多的达几千户,税种一般有十几种,每个纳税户都要缴纳几种税,这需要设置大量的明细账才能全面反映。所以,有多少纳税户就有多少明细账.并且为尽量减少明细账的设置,大部分明细账都采用多栏格式,其账簿的长度均超出其他专业会计所能承受的水平,会计核算的形式重于核算实质,使税收会计核算日趋复杂化。

二、影响现行税收会计核算改革的因素分析

(一)税收征管模式对现行税收会计核算改革的影响

现行的税收征管模式是1994年新税制实施后逐步建立的,2000年以后进行了完善,形成了目前“以纳税申报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的征管模式。在这一模式下,税收征收管理的信息化手段不断提升,随着国家“金税工程”一期、二期和三期的建设,在全国逐步实现了“一个平台,两级处理,三个覆盖,四个系统”的信息化建设目标。2004年安徽省通过CTAIS(中国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征管数据的省级集中,征管数据的省级集中彻底改变了原有税收会计核算模式,使直接从事税款的征收和入库业务的税务机关无法行使会计主体职能,省级国税机关成为会计主体,担负税收会计核算职责。这对建立在直接从事税款的征收和入库业务基础上的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将产生一定影响。

(二)现行预算体制和税银库一体化对税收会计核算改革的影响

在现行财政预算体制下,税收的主要职能是收入职能,它要求税务机关能准确核算各预算科目(税种)和预算级次(中央与地方的分成比例)的收入情况,它并不关注税收资金在征收过程中所处的形态.它关注的是从税收资金的形成到划入国库成为财政资金的时间越短越好,随着税银库一体化的实现,这一时间将会大大缩短,开票即入库。除了欠税等税收资金之外,税收资金在税务机关账上停留的时间将更加短暂,这对核算税收资金的占用形态以及资金来源也将产生较大的影响。

三、税收会计核算改革的基本思路

本文认为,总体思路应是:围绕税收资金运动过程,建立从税收资金产生到入库、收入与支出相对应的核算体系,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取核算的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汇总,总括地反映税收资金的运行、税收成本支出规模和征管效益分析的过程。

(一)在核算内容上,应主要从进行税收收入的核算,逐步过渡到对税收成本收益的核算

应对税收会计进行重新定义,确立新的税收会计核算体系,改革核算内容,明确划分范围。在对税收收入的核算上,立足于宏观税收收入的核算,注重分征收单位和税种来源的核算,取消分户核算,进一步减轻税收会计的核算压力。在支出核算上,确立一个基本核算单位,支出项目分别从人员经费、征收费用两方面进行核算。

(二)在核算层级上,税收联合征管软件上线后,实现以省为单位的数据集中

这个集中的意义主要在于进一步降低税收成本,对于税收会计核算来说,目前安徽省实行的“集中核算、分级管理”的核算模式,统计的意义大于会计,便于统计而不便于会计核算,特别是不便于进行税收成本核算,因此,目前会计核算层级上,层次不宜过多,应以税收经费独立核算单位为税收会计核算单位.便于进行税收收入与税收成本的核算,便于核算和衡量一个地区税收征管的效能。

(三)在核算依据上,税收会计核算凭证逐步实现无纸化

随着纳税申报网络化的实现,依据电子数据处理税款的上解、入库等各项业务将是税务部门的主要业务,因此申报表、税票等纸质核算凭证已失去目前核算凭证的原有功能,将逐步退出会计核算并最终将被各种电子转账等凭证所取代。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电子缴税完税凭证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2】155号)规定,当实行税银联网电子缴税系统后,税收会计核算税款征收情况的原始凭证可使用电子数据。作为书面资料的电子数据和纸质资料应按国家有关规定严格进行档案管理。

(四)在核算手段上,要逐步确立会计核算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加快开发全国统一的税收会计核算软件

一是以规范税收会计核算业务为基础推进软硬件建设。注意防止税收会计核算业务与软硬件建设出现“两张皮”的问题,在确立会计核算主体单位的基础上整合核算流程,以优化组织机构为前提,优化业务设置,使各项税收会计核算业务和工作流程适应计算机处理的要求,进一步规范数据采集、存储、传输等各方面的业务操作,软件的设计开发必须不断适应税收会计发展的需要。二是提高整个系统的标准化建设水平。以完善的会计科目设置、代码标准,数据标准、接口标准为基础,实现与综合征管系统(CTAIS)的连接,按照平台统一、一次录入、数据一致,信息共享、综合利用的原则,分步实施,实现会计核算软件平台的标准化:按照统一组织管理的原则,统一数据采集的口径,规范业务流程,提高数据信息共享度和有效使用率,实现税收会计核算的标准化。

四、税收会计核算亟待改革的问题--税收成本效益问题

(一)确立有别于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核算的税收会计核算体系

从核算内容上看,税收资金在性质上也有别于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和财政预算资金,税收资金脱胎于企业生产资金,是企业生产资金在经营过程中发生增值的部分,税收资金又终止于财政预算资金,税收资金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特殊存在形态。同时,在税收资金的征收、入库过程中发生的成本费用又是财政预算资金的组成部分。这种独特的核算内容决定了税收会计必须实行有别于现行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的核算形式,建立独立的税收会计核算体系。

(二)建立税收成本效益指标评价体系

考虑税收成本收益问题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不断降低税收成本,取得最大的税收收益。因此.要建立税收成本效益指标评价体系,通过一系列的评价控制指标以及对这些指标的核算,达到不断降低税收成本的目的。

(三)建立税收成本预算制度、考核制度与监管机制

要把税收征收成本的高低作为评价税务机关工作成效大小的一个重要标准,要树立成本观念,注重成本核算,讲求效率。只有考核税收成本,强化税收成本管理,才能有效地降低税收成本,提高征管效率。

计算机成本核算篇6

1.医院缺乏对成本核算的认识

虽然大多数医院已经了解了成本核算的概念以及成本核算的重要性,但是对成本核算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一些最基本的认知上面,这些最基本的认知对医院的经济效益起不了重要的作用。在医院从事成本会计的人员了解的都是一些最基础的成本核算内容和方法,这些旧的、较为传统的成本核算方式已经不能够展现出医院的优势,医院在对员工成本核算的要求上面也没有得到一定的提高,成本会计人员对自己的要求也不够高,成本会计人员的成本核算技术也处于初级阶段,医院缺少高级水平的成本核算能力。这样使得成本核算本来的潜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不能够起到成本核算的作用。

2.医院的成本核算体制较为落后

医院的成本核算制度属于比较传统的制度,传统的成本核算制度在内容和方法都比较落后,已经不能够满足现在经济体制的发展,成本核算制度的落后使得医院在经济管理制度方面也比较落后,医院在经济管理制度方面存在很大需要改进和完善的部分。落后的经济管理体制将会影响医院的整体经济效益。

3.计算机网络管理应用没有普及

如今,虽然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逐渐个体化、商业化,但是在医院财务管理系统的应用中并没有得到全面的普及,在医院工作的人员中,缺乏这种对计算机技术具有较高掌握能力的人,使得计算机技术不能够被运用在医院财务管理中,这样使得财务管理的效率大大的降低,对医院的经济效益具有消极的影响。

三、医院财务管理的问题的解决措施

1.医院应该加强对成本核算的认知

医院在招聘新的成本会计人员时应该提高对成本会计人员的要求,只有接受过新成本会计教育的人才能够使得成本核算的潜能发挥的淋漓尽致。医院也应该给予现任的成本会计更多的平台和机会交流和学习先进的成本核算的技能,使得会计人员对于新的成本核算的内容能够及时的掌握,这样才能够保证医院会计人员成本核算的能力能够有效提升,也能够保证成本核算的有效进行。

2.建立健全新的成本核算制度

医院只有建立新的成本核算制度才能够使得医院经济效益逐步得到提升,医院要不断建立符合自己医院的成本核算制度,一个适合的成本核算制度能够大大提高成本核算的效率,对医院整体财务管理制度也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不仅仅提高了财务管理的效率,对整个管理层次的效率的提高也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良好的成本核算制度对医院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将计算机网络管理应用带医院财务管理中

医院在进行成本核算的时候所面临的数据较为繁琐和复杂,仅仅靠一些手工和计算器核算,任务是非常重的,而且手工核算所带来的失误是无法避免的。因此,要将成本核算工作逐步变为自动化,将计算机的系统和成本核算内容结合在一起,不仅仅能够简化工作中较为繁琐的数据,还能够避免失误,大大提高了成本核算的效率。医院可以聘请一些技术人员,设计出符合自己的医院的成本核算系统,将系统运用到成本核算的管理当中。使得成本核算制度发挥出最大的效应。

计算机成本核算篇7

成本核算对象,是在成本计算过程中,为归集和分配费用而确定的费用承担者。

1)、成本核算对象确定的原则成本核算对象一般应根据工程合同的内容、施工生产的特点、生产费用发生情况和管理上的要求来确定。有的工程项目成本核算工作开展不起来,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成本核算对象确定与生产经营管理相脱节。成本核算对象划分要合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划分的过粗,把相互之间没有联系或联系不大的单项工程或单位工程合并起来,作为一个成本核算对象,不能反映独立施工的工程实际成本水平,不利于考核和分析工程成本的升降情况;当然,成本核算对象如果划分的过细,会出现许多间接费用需要分摊,增加核算工作量,又难以做到成本准确。

2)、

1)、建筑安装工程一般应以每一独立编制施工图预算的单位工程为成本核算对象,对大型主体工程(如发电厂房本体)应尽可能以分部工程作为成本核算对象。

2)、规模大、工期长的单位工程,可以将工程划分为若干部位,以分部位的工程作为成本核算对象。

3)、同一工程项目,由同一单位施工,同一施工地点、同一结构类型、开工竣工时间相近、工程量较小的若干个单位工程,可以合并作为一个成本核算对象。

3、工程成本明细帐的建立成本核算对象确立后,所有的原始记录都必须按照确定的成本核算对象填制,为集中反映各个成本核算对象应负担的生产费用,应按每一成本核算对象设置工程成本明细帐,并按成本项目分设专栏,以便计算各成本核算对象的实际成本。

二、成本项目的含义

建筑安装工程成本项目划分为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和间接费用,每项费用都有其特定内容,也都有与其他费用相关之处,熟悉这些,对成本核算非常重要,仅以人工费项目为例:人工费项目包括直接从事建安工程施工的工人的工资及自工地仓库运料至施工现场的运输工人工资等内容,但不包括材料采购人员、施工机械上人员及材料到达工地仓库以前的搬运、装卸工人工资等。

三、成本核算程序

1、对所发生的费用进行审核,以确定应计入工程成本的费用和计入各项期间费用的数额。

2、将应计入工程成本的各项费用,区分为哪些应当计入本月的工程成本,哪些应由其他月份的工程成本负担。

3、将每个月应计入工程成本的生产费用,在各个成本对象之间进行分配和归集,计算各工程成本。

4、对未完工程进行盘点,以确定本期已完工程成本实际成本。

5、将已完工程成本转入"工程结算成本"科目中。

6、结转期间费用。

四、成本核算的科目设置

为了按照用途归集各项费用,划清有关费用的界限,正确计算工程成本,应设置"工程施工"、"机械作业"、"辅助生产"、"间接费用"、"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等科目。

1、"工程施工"科目运用应注意的问题该科目应按工程项目或单位工程设置二级科目;间接费用项目应通过"间接费用"科目归集并分配;该科目贷方记录已完工程成本。

2、"机械作业"科目运用应注意的问题该科目核算企业及其内部独立核算的施工单位、机械站和运输队使用自有施工机械和运输设备进行机械作业所发生的各项费用;该科目应按承包工程和机械类别设置二级科目;该科目贷方记录:分配计入"工程施工"、"其他业务支出"和"专项工程支出"等科目的费用。

3、"辅助生产"科目运用应注意的问题该科目核算企业非独立核算的辅助生产部门为工程施工、产品生产、机械作业、专项工程等生产材料物资、提供劳务(如设备维修、构件现场制作、固定资产清理、风水电供应等)所发生的各项费用;该科目贷方记录:分配计入"工程施工"、"机械作业"和"其他业务支出"等科目的费用或成本。

4、"间接费用"科目运用应注意的问题该科目核算企业及其内部独立核算单位为组织和管理施工生产活动所发生的现场性费用支出,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核算人员往往把握不住这点,比如,工资分配时,把所有的工资都计入本科目。

五、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及各部门的成本管理职责

1、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应建立健全成本核算的原始记录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产、物资的管理与清查盘点制度、内部价格制度及内部稽核制度

2、各部门的成本管理职责

1)、计划(经营)统计部门:编制预算及内部结算单价,按成本核算对象确认当期已完工程的实物工程量和未完工程情况,编制工程价款结算单,及时同业主和分包单位进行结算,。

2)、劳动工资部门制定项目用工记录、统计制度,收集班组用工日报表,建立项目用工台帐,编制职工考勤统计表、单位工程用工统计表。编表时,要符合如下公式:职工人数X日历天数=各项目(生产)用工工日之和+非生产用工工日+各类休价日

3)、物资管理部门:搞好计划采购,建立材料采购比价制度,按经济批量采购,降低存货总成本;建立健全材料收、发、领、退制度,做好修旧利废工作,耗料注明工程项目或费用项目;加强机械设备的调度平衡和检修维护,提高设备完好率和利用率,提供机械设备运输记录和机械费用的分配资料。

4)、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是成本核算的中心,全面组织成本核算,掌握成本开支范围,参与制定内部承包方案并对其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开展成本预测,进行成本分析。

六、费用核算与分配工程成本核算,就是将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根据有关资料,通过"工程施工"科目进行汇总,然后再直接或分配计入有关的成本核算对象,计算出各个工程项目的实际成本。

成本核算总的原则是:能分清受益对象的直接计入,分不清的需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各项费用的核算方法如下:

1、人工费的核算劳动工资部门根据考勤表、施工任务书和承包结算书等,每月向财务部门提供"单位工程用工汇总表",财务部门据以编制"工资分配表",按受益对象计入成本和费用。采用计件工资制度的,费用一般能分清为哪个工程项目所发生的;采用计时工资制度的,计入成本的工资应按照当月工资总额和工人总的出勤工日计算的日平均工资及各工程当月实际用工数计算分配;工资附加费可以采取比例分配法;劳动保护费的分配方法同工资是相同的。

2、材料费的核算应根据发出材料的用途,划分工程耗用与其他耗用的界限,只有直接用于工程所耗用的材料才能计入成本核算对象的"材料费"成本项目,为组织和管理工程施工所耗用的材料及各种施工机械所耗用的材料,应先分别通过"间接费用"、"机械作业"等科目进行归集,然后再分配到相应的成本项目中。

材料费的归集和分配的方法:

1)、凡领用时能够点清数量、分清用料对象的,应在领料单上注明成本核算对象的名称,财会部门据以直接汇总计入成本核算对象的"材料费"项目;

2)、领用时虽然能点清数量,但属于集中配料或统一下料的,则应在领料单上注明"集中配料",月末由材料部门根据配料情况,结合材料耗用定额编制"集中配料耗用计算单",据以分配计入各受益对象。

3)、既不易点清数量、又难分清成本核算对象的材料,可采用实地盘存制计算本月实际消耗量,然后根据核算对象的实物量及材料耗用定额编制"大堆材料耗用计算单",据以分配计入各受益对象。

4)、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应按实际领用数量和规定的摊销方法编制相应的摊销计算单,以确定各成本核算对象应摊销费用数额。

3、机械使用费的核算租入机械费用一般都能分清核算对象;自有机械费用,应通过"机械作业"归集并分配。其分配方法如下:

1)、台班分配法。即按各成本核算对象使用施工机械的台班数进行分配。它适用于单机核算情形。

2)、预算分配法。即按实际发生的机械作业费用占预算定额规定的机械使用费的比率进行分配。它适用于不便计算台班的机械使用费。

3)、作业量分配法。即以各种机械所完成的作业量为基础进行分配。诸如,以吨公里计算汽车费用。

4、其他直接费的核算其他直接费一般都可分清受益对象。发生时直接计入成本。

5、间接费用的核算间接费用的分配一般分两次,第一次是以人工费为基础将全部费用在不同类别的工程以及对外销售之间进行分配;第二次分配是将第一次分配到各类工程成本和产品的费用再分配到本类各成本核算对象中。分配的标准是,建筑工程以直接费为标准,安装工程以人工费为标准,产品(劳务、作业)的分配以直接费或人工费为标准。

七、工程成本的计算

企业应在期末对未完工程进行盘点,按照预算定额规定的工序,折合成已完部分分项工程量,再乘以该部分分项工程预算单价,以计算出期末未完工程成本。

利用公式:期初未完工程成本+本期发生的生产费用-期末未完工程成本=本期已完工程成本。

八、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成本的均衡性问题施工的过程分三个阶段,人、材、物的投入也有其不同,每个阶段的成本核算也都有其特点,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不注意这些。

1)、筹建期存在的问题施工项目在筹建期间是一般是没有产值的,费用除计入固定资产及福利费以外,其余一般应计入"长期待摊费用"科目,工程开工后分期摊入成本。也就是说,成本费用在当期不体现,这样可以避免工程项目在筹建期就出现人为亏损的现象。

2)、正常施工期存在的问题北方冬季不能施工,但也要有费用发生,发生的应计入工程成本的费用属于未完工程性质的,应计入相应科目核算,如果来年开工后,有可靠的价款收入,则当期发生的费用不予结转,待开工后一次或分期结转,否则直接计入当期成本。

3)、收尾阶段存在的问题正常施工期应对收尾的费用予以充分估计,通过预提费用计入成本,这样可以防止工程先盈后亏,也能保证工程尾工阶段有足够的资金支持。

2、分包工程核算问题分包工程分两种形式:一种是作为自行完成工作量,另一种是不作为自行完成工作量。作为自行完成工程量的分包工程在核算上自然与自营工程相同;不作为自行完成工作量的分包工程在核算上与自营工程没有本质性的差别,只不过它讲的是总体成本,属于临建部分的需要摊销,属于主体部分的要与自营工程同步进行,体现出分包工程利润。在实际工作中,分包工程的核算往往是以款项的支付为依据,而不是采取应收应付制,造成成本不均衡,而且分包工程的利润体现在自营工程之中,无法直观反映二者各自的经营成果,与整个核算体系相分离。

3、成本口径差异问题施工企业成本核算的特殊方式主要是通过预算成本来衡量实际成本的节约和超支,但目前二者的口径有许多不同。

1)、预算上的施工管理费项目与会计核算内容的不同如会计上的管理费用,期末转至当期损益。该项费用只与时间相关。

2)、预算上的其他间接费项目与会计核算内容的不同预算上的其他间接费项目中的劳动保险费与会计核算中管理费用——劳动保险费相对应;其他间接费用项目中的临时设施费与会计核算有所不同,会计上通过"临时设施"科目归集临时设施费用,并通过"工程施工——其他直接费"科目摊销。

3)、因为预算与会计是两个不同体系,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总是存在的一些差异。

4)、预算上没有的项目,实际中可能发生的费用。

九、成本核算与项目管理的关系

目前,水电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点多、战线长、分布面广,项目上的分权管理已经造成工程局一级管理机构宏观上不同程度上的失控。项目法施工管理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尚存在着一些短期行为,成本信息失真现象还普遍存在,所以,在用道德、舆论及监督机制约束项目经理行为的同时,实行目标成本管理不失为一个好办法。目标成本是预计收入与目标利润的差额,对于企业而言目标利润率应达到同类企业水平,才不至于落后。对于工程项目而言,目标利润只有达到工程局所要求的水平,企业的目标才能实现。目标成本管理强调的是有为而治,而不是问题出现了才去补救。

十、成本核算的几个相关问题

1、必须明确成本核算只是一种手段,运用它所提供的一些数据来进行事中控制和事前预测,才是它的目的。

计算机成本核算篇8

近些年来,新财务制度得到推广和应用。不仅有助于财务会计活动顺利进行,还能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减少资金浪费,促进企业综合效益提升。成本核算作为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运行发展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目前在成本核算中,一些工作人员没有严格遵循规范流程进行,制约成本核算水平提高,对企业发展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为扭转这种局面,推动企业发展和竞争力提高,应该落实新财务制度的各项措施,有效开展成本核算工作。进而避免资金浪费,努力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也为企业运行发展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注入生机与动力。

一、新财务制度下成本核算的意义

对企业运行和发展来说,成本核算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做好该项工作,不仅有利于提高财务会计工作水平,对企业发展和综合效益提升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实现对资金的合理利用

资金利用是企业的一项重要活动,对合理安排资金使用情况,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产生重要影响。如果在日常工作中,不注重成本核算,对资金使用状况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不够,忽视及时跟踪资金使用情况,则容易导致资金浪费,不利于企业运行效益提升。而落实新财务制度的各项规定,建立健全的成本核算体系,对资金使用加强跟踪与管理。能有效规范和引导资金使用,确保资金使用落到实处,使其更为有效地发挥作用,进而有效提升资金利用效率,为企业运行和发展创造条件。

(二)提高企业成本控制水平

加强成本控制,严格资金支出和管理,这是每个企业不可忽视的工作,有利于实现对成本的严格控制。在新财务制度的规范和约束下,采取措施调动工作人员热情,明确他们的职责,严格按规范要求开展成本核算工作。能够实现对资金的合理利用,进而严格控制企业各项支出,让资金利用落实到位。同时还要严格执行成本预算方案,减少不必要损失,这对加强企业成本控制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升

成本核算是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企业运行发展和效益提升紧密相连。落实新财务制度的各项规定,加强成本核算与管理,可以有效约束和规范工作人员的各项活动,激发成本核算人员的主动性,让他们严格遵循规范流程开展各项工作,对资金使用和成本核算存在的不足及时采取修复和完善措施。进而避免资金浪费,减少不必要支出,有利于加强成本控制,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升。

二、新财务制度下成本核算的不足

虽然加强成本核算具有重要作用,也受到相关人员的关注与重视。但在具体工作中,由于新财务制度没有严格落实,一些成本核算人员责任心不强,制约成本核算水平提升,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成本核算组织机构不完善

完善组织机构,健全制度措施,合理配置成本核算工作人员,这是有效开展成本核算的前提和基础。但目前一些企业忽视完善组织机构设置,没有根据财务会计和成本核算需要,设置合理的组织机构。由此导致的结果是,不利于工作人员相互协调与配合,影响成本核算工作水平提升。

(二)成本核算体系结构不健全

为优化成本核算流程,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立即采取修复措施,有必要结合具体需要完善成本核算体系结构。但一些企业不注重该项工作,成本核算制度和相关措施不完善,一些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成本核算责任制和奖惩激励机制没有严格落实,不利于激发工作人员热情,对成本核算活动开展也产生不利影响。

(三)工作人员成本核算水平有待提升

例如,一些成本核算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对成本核算流程、工作要点不熟悉,在具体工作中,未能严格遵循新财务制度的规定开展成本核算的各项活动,容易导致数据计算和分析错误。或者忽视建立完善的管理培训制度,新知识和新制度学习不足,难以提高工作人员综合技能,制约成本核算活动的有效开展。

(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不到位

要想提升成本核算工作水平,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必要的。这样既能加快成本核算速度,还能减少误差,促进成本核算的准确性提升。但目前在具体活动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不到位,忽视建立完善的数据库,或者数据资料收集不全面,影响成本核算工作效率提高。

三、新财务制度下成本核算的对策

为有效提升成本核算水平,结合新财务制度的要求和相关规定,推动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力提升,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一)完善成本核算组织机构

要充分认识成本核算对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力提升的作用,将成本核算纳入财务会计工作之中,推动各项活动顺利进行。根据经营状况和财务会计活动需要,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并增进管理、财会、销售等部门的协调与配合。要合理安排成本核算人员的日常工作,密切分工,增进联系,将成本核算责任层层落实到位,形成完善的成本核算组织机构。完善制度措施,推动成本核算的制度化与规范化,促进工作效率提升。加强成本核算重要性的宣传活动,提高领导和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调动成本核算人员工作热情,让他们掌握新财务制度,遵循规范流程开展成本核算各项活动,为企业发展和运营创造良好条件。

(二)健全成本核算体系结构

成本核算是财务会计工作的关键,为提升工作水平,健全成本核算体系结构是必要的。可以成立成本核算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和规划成本核算制度与流程,确保方案得到有效实施。建立成本核算工作小组,明确每个工作人员职责,对企业成本进行核算,填写报告,为企业财务会计决策提供参考。根据实际需要,对成本核算流程进行完善和优化,改进存在的不足,努力提高成本核算工作水平。加强监督管理与考核,确保新财务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并统计各部门成本核算情况,发现存在的不足时应该及时完善,不断优化成本核算流程,健全成本核算制度,有效提升成本核算工作水平。

(三)严格落实成本核算责任制

为提高成本核算工作水平,实现对成本的严格控制,建立并严格落实成本核算责任制是必要的。这样既能有效规范成本核算人员的每项活动,还能明确他们的职责和任务,为提高成本核算水平奠定基础。作为企业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根据成本核算需要,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和相关措施,明确成本核算部门与工作人员的职责,有效规范和引导各项活动,进而让他们按新财务制度的要求开展各项活动,确保成本核算工作落实到位,促进工作水平提升。要根据核算对象和核算任务与工作要求,拟定每个工作人员的具体职责,让他们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保障各项制度得到严格执行与落实。利用新财务制度健全成本核算责任制,更好约束和规范工作人员职责,提升成本核算人员责任心,严格遵循制度和规范要求开展各项活动,进而出色完成成本核算任务。

(四)提高工作人员成本核算水平

为确保成本核算水平,推动各项活动顺利进行,提高工作效率,加强成本核算队伍建设,努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是必要的。为此,应该根据成本核算的具体需要,引进财务会计专业基础知识扎实,责任心强,具有奉献精神的成本核算工作人员,充实成本核算队伍,努力构建一支综合素质高的工作队伍。为提高工作效率,成本核算应该实行持证上岗制度,确保工作人员胜任成本核算各项工作的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培训机制,采用现场授课、讲座等形式加强学习,深化对新财务制度的理解与认识,提高专业化水平,并明确成本核算的目标和流程,熟练开展各项活动。加强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学习,注重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熟练应用计算机开展成本核算的各项活动。加强管理与考核,制定完善的工作制度,明确工作人员职责,建立并落实责任制,让成本核算人员认真履行职责,并按规章制度要求开展各项活动,努力提升工作水平。同时,成本核算人员要注重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不断加强理论知识、计算机操作技能学习,熟悉成本核算工作流程。要具备奉献精神,遵循规范流程开展工作,做好成本核算的每一项活动,对存在的不足及时改进和完善,顺利完成成本核算各项任务。

(五)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

随着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在财务会计领域的广泛应用,为提高成本核算工作水平,合理应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是必要的。这样不仅顺应时展趋势,还能有效提升成本核算工作效率,降低工作人员劳动强度,确保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为此,要根据成本核算具体需要,建立相应的数据库,收集并完善财务会计信息和数据资料,保证数据信息完整,为成本核算活动开展和管理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与参考。同时,在完善的数据信息支持下,有利于财务会计数据信息查询和分析,为成本核算活动开展创造便利。要建立成本核算动态跟踪和分析机制,注重成本核算信息的更新和完善,及时查询和分析数据资料,进而详细全面掌握财务会计和成本核算状况。同时还要提高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和培训,让工作人员熟练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成本核算。并遵循工作流程,掌握成本核算技能,确保成本核算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

四、结束语

通过落实新财务制度,健全完善各项措施,提高工作人员素质,遵循规范要求进行成本核算。不仅可以弥补成本核算工作的不足,还能推动各项活动顺利进行,及时发现财务会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减少不必要损失,有利于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和企业生产效益。

参考文献:

[1]赵宝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设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77-79.

[2]孟祥霞.关于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的思考[J].财会研究,2007(4):120-123.

[3]牛怡然.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制的对策研究[J].商业会计,2011(5):45-48.

[4]高志妨,毛婧.新《医院财务制度》下对中医院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J].会计之友,2012(4):79-81.

[5]饶培培.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以造纸业为例[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4):56-59.

计算机成本核算篇9

(一)税收会计在会计体系中的地位不明确

按照我国现行对会计体系的分类方法,把会计分为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两类。一种观点认为,税收会计是预算会计体系的组成部分;另一种观点认为,税收会计并非预算会计的组成部分,税收会计与预算会计是并列的关系。对于这一问题,国家有关的会计制度和准则中没有明确说明,甚至在1997年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中出台的一系列预算会计准则和制度中也只字未提税收会计,给人的感觉似乎税收会计不属于预算会计。因此,从上个世纪后期开始,税收会计总是独立于预算会计之外,其在会计体系中的地位始终不明确。正是这种模糊定位使对税收会计的研究无法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和深度,制约了税收会计的进一步发展。

(二)税收会计核算内容存在局限性

从税收会计的定义来看,税收会计核算的对象始终围绕着税收资金运动,实质上就是围绕着税收收入的实现、征解、入库、减免和提退进行核算的,而对税收成本这一问题却视而不见。目前,因我国对税收成本缺乏一个科学、规范、系统的核算体系,社会上对我国税收成本率的高低说法不一。有的人士分析,目前我国的征税成本率高达5%~6%;有的人士则认为。我国的税收征收成本率大约为4.7%左右。而目前发达国家的税收征收成本率一般在1%~2%之间,低的如美国为0.6%,日本为0.8%;高的如加拿大为1.6%,法国为1.9%。相比之下,不论就高还是就低,我国的税收成本都是一个突出问题,这在建设节约型社会、强调增产降耗的今天,已经成为税务机关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

(三)税收会计核算功能趋于统计化

从现行税收会计核算科目设置和核算内容来看.历次税收会计核算改革或会计报表的调整,都是根据税收政策的变化而变化,核算内容越改越复杂.核算指标和核算体系越来越庞大,也使得税收会计核算的信息化举步维艰。目前,全国尚没有一套成熟的税收会计核算软件,其原因就在于对税收会计核算功能的定位不准,从目前的核算功能看,很多是属于统计范畴的,会计与统计不分,所需的统计指标用会计核算的方式反映和获取,势必加大会计核算难度,也不利于税收会计职能的发挥。

(四)现行税收会计制度的设计过于复杂

会计制度的设计是围绕会计目标,依据基本会计法律法规来进行的。现行税收会计制度设计除了要遵循一般会计法律法规之外,还要结合税收法律法规的要求,符合税收征管工作的需要来设计。由于这个特殊性的存在,使得税收会计核算制度既要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要求,又要兼顾税收管理本身的业务需求。从现行税收会计制度的设计情况看,存在着会计核算单位设置层次过多、会计科目设计繁杂、核算程序不统一等问题,具体表现在:

1.会计核算单位设置层次过多。税收会计设置了上解单位、混合业务单位、双重业务单位和入库单位四种不同的会计核算单位,四种核算单位核算范围不尽相同,除了入库单位完整地反映了税收资金运动的整个过程之外,其他三种核算单位只是部分反映了税收资金的运动过程。这种多层次的会计核算单位的设置,虽然与税收征管机构的设置比较接近,但从会计核算体系上看并不科学,造成了对同一核算对象多次重复核算问题。

2.会计核算科目设置较多、较繁。由于税收工作的特殊性,经常要求税收会计对同一个数据从不同角度进行反映,以满足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不同管理需要,使得税收会计明细科目的设置非常复杂。主要是明细科目层次多。例如,反映“欠缴税金”的科目,既要按纳税户设置明细,以满足分户管理的需要,又要按税种设置明细,以满足分税种管理的需要,有的还要按征收单位或征收人员设置,以满足考核各单位或各征收人员的工作质量的需要。税收会计明细科目的这种复杂性在其他专业会计中较为少见。

3.会计核算凭证的取得缺乏客观性。税收会计核算的主要凭证--税票,既是完税证明,又是预算收入凭证,还是统计核算凭证;同样-份税票,它的不同联次具有不同的作用,有的是在途税金核算凭证,有的是入库税金核算凭证。几乎所有的税收会计核算凭证均由税务机关统一制定、统一印制,绝大部分凭证由国家税务总局和省级税务机关统一制定并集中印制,少部分由地(市)、县级税务机关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和省级税务机关规定的格式自行印制,这种主要核算凭证由一个部门制定和印制在一定程度上不符合会计核算客观性的条件。

4.会计明细账设置量过大,且大量使用多栏式。一个基层税务机关所管的纳税户常常有几百户,多的达几千户,税种一般有十几种,每个纳税户都要缴纳几种税,这需要设置大量的明细账才能全面反映。所以,有多少纳税户就有多少明细账.并且为尽量减少明细账的设置,大部分明细账都采用多栏格式,其账簿的长度均超出其他专业会计所能承受的水平,会计核算的形式重于核算实质,使税收会计核算日趋复杂化。

二、影响现行税收会计核算改革的因素分析

(一)税收征管模式对现行税收会计核算改革的影响

现行的税收征管模式是1 994年新税制实施后逐步建立的,2000年以后进行了完善,形成了目前“以纳税申报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的征管模式。在这一模式下,税收征收管理的信息化手段不断提升,随着国家“金税工程”一期、二期和三期的建设,在全国逐步实现了“一个平台,两级处理,三个覆盖,四个系统”的信息化建设目标。2004年安徽省通过ctais(中国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征管数据的省级集中,征管数据的省级集中彻底改变了原有税收会计核算模式,使直接从事税款的征收和入库业务的税务机关无法行使会计主体职能,省级国税机关成为会计主体,担负税收会计核算职责。这对建立在直接从事税款的征收和入库业务基础上的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将产生一定影响。

(二)现行预算体制和税银库一体化对税收会计核算改革的影响

在现行财政预算体制下,税收的主要职能是收入职能,它要求税务机关能准确核算各预算科目(税种)和预算级次(中央与地方的分成比例)的收入情况,它并不关注税收资金在征收过程中所处的形态.它关注的是从税收资金的形成到划入国库成为财政资金的时间越短越好,随着税银库一体化的实现,这一时间将会大大缩短,开票即入库。除了欠税等税收资金之外,税收资金在税务机关账上停留的时间将更加短暂,这对核算税收资金的占用形态以及资金来源也将产生较大的影响。

三、税收会计核算改革的基本思路

本文认为,总体思路应是:围绕税收资金运动过程,建立从税收资金产生到入库、收入与支出相对应的核算体系,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取核算的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汇总,总括地反映税收资金的运行、税收成本支出规模和征管效益分析的过程。

(一)在核算内容上,应主要从进行税收收入的核算,逐步过渡到对税收成本收益的核算

应对税收会计进行重新定义,确立新的税收会计核算体系,改革核算内容,明确划分范围。在对税收收入的核算上,立足于宏观税收收入的核算,注重分征收单位和税种来源的核算,取消分户核算,进一步减轻税收会计的核算压力。在支出核算上,确立一个基本核算单位,支出项目分别从人员经费、征收费用两方面进行核算。

(二)在核算层级上,税收联合征管软件上线后,实现以省为单位的数据集中

这个集中的意义主要在于进一步降低税收成本,对于税收会计核算来说,目前安徽省实行的“集中核算、分级管理”的核算模式,统计的意义大于会计,便于统计而不便于会计核算,特别是不便于进行税收成本核算,因此,目前会计核算层级上,层次不宜过多,应以税收经费独立核算单位为税收会计核算单位.便于进行税收收入与税收成本的核算,便于核算和衡量一个地区税收征管的效能。

(三)在核算依据上,税收会计核算凭证逐步实现无纸化

随着纳税申报网络化的实现,依据电子数据处理税款的上解、入库等各项业务将是税务部门的主要业务,因此申报表、税票等纸质核算凭证已失去目前核算凭证的原有功能,将逐步退出会计核算并最终将被各种电子转账等凭证所取代。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电子缴税完税凭证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2】155号)规定,当实行税银联网电子缴税系统后,税收会计核算税款征收情况的原始凭证可使用电子数据。作为书面资料的电子数据和纸质资料应按国家有关规定严格进行档案管理。

(四)在核算手段上,要逐步确立会计核算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加快开发全国统一的税收会计核算软件

一是以规范税收会计核算业务为基础推进软硬件建设。注意防止税收会计核算业务与软硬件建设出现“两张皮”的问题,在确立会计核算主体单位的基础上整合核算流程,以优化组织机构为前提,优化业务设置,使各项税收会计核算业务和工作流程适应计算机处理的要求,进一步规范数据采集、存储、传输等各方面的业务操作,软件的设计开发必须不断适应税收会计发展的需要。二是提高整个系统的标准化建设水平。以完善的会计科目设置、代码标准,数据标准、接口标准为基础,实现与综合征管系统(ctais)的连接,按照平台统一、一次录入、数据一致,信息共享、综合利用的原则,分步实施,实现会计核算软件平台的标准化:按照统一组织管理的原则,统一数据采集的口径,规范业务流程,提高数据信息共享度和有效使用率,实现税收会计核算的标准化。

四、税收会计核算亟待改革的问题--税收成本效益问题

(一)确立有别于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核算的税收会计核算体系

从核算内容上看,税收资金在性质上也有别于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和财政预算资金,税收资金脱胎于企业生产资金,是企业生产资金在经营过程中发生增值的部分,税收资金又终止于财政预算资金,税收资金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特殊存在形态。同时,在税收资金的征收、入库过程中发生的成本费用又是财政预算资金的组成部分。这种独特的核算内容决定了税收会计必须实行有别于现行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的核算形式,建立独立的税收会计核算体系。

(二)建立税收成本效益指标评价体系

考虑税收成本收益问题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不断降低税收成本,取得最大的税收收益。因此.要建立税收成本效益指标评价体系,通过一系列的评价控制指标以及对这些指标的核算,达到不断降低税收成本的目的。

(三)建立税收成本预算制度、考核制度与监管机制

要把税收征收成本的高低作为评价税务机关工作成效大小的一个重要标准,要树立成本观念,注重成本核算,讲求效率。只有考核税收成本,强化税收成本管理,才能有效地降低税收成本,提高征管效率。

计算机成本核算篇10

(一)税收会计在会计体系中的地位不明确

按照我国现行对会计体系的分类方法,把会计分为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两类。一种观点认为,税收会计是预算会计体系的组成部分;另一种观点认为,税收会计并非预算会计的组成部分,税收会计与预算会计是并列的关系。对于这一问题,国家有关的会计制度和准则中没有明确说明,甚至在1997年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中出台的一系列预算会计准则和制度中也只字未提税收会计,给人的感觉似乎税收会计不属于预算会计。因此,从上个世纪后期开始,税收会计总是独立于预算会计之外,其在会计体系中的地位始终不明确。正是这种模糊定位使对税收会计的研究无法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和深度,制约了税收会计的进一步发展。

(二)税收会计核算内容存在局限性

从税收会计的定义来看,税收会计核算的对象始终围绕着税收资金运动,实质上就是围绕着税收收入的实现、征解、入库、减免和提退进行核算的,而对税收成本这一问题却视而不见。目前,因我国对税收成本缺乏一个科学、规范、系统的核算体系,社会上对我国税收成本率的高低说法不一。有的人士分析,目前我国的征税成本率高达5%~6%;有的人士则认为。我国的税收征收成本率大约为4.7%左右。而目前发达国家的税收征收成本率一般在1%~2%之间,低的如美国为0.6%,日本为0.8%;高的如加拿大为1.6%,法国为1.9%。相比之下,不论就高还是就低,我国的税收成本都是一个突出问题,这在建设节约型社会、强调增产降耗的今天,已经成为税务机关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

(三)税收会计核算功能趋于统计化

从现行税收会计核算科目设置和核算内容来看.历次税收会计核算改革或会计报表的调整,都是根据税收政策的变化而变化,核算内容越改越复杂.核算指标和核算体系越来越庞大,也使得税收会计核算的信息化举步维艰。目前,全国尚没有一套成熟的税收会计核算软件,其原因就在于对税收会计核算功能的定位不准,从目前的核算功能看,很多是属于统计范畴的,会计与统计不分,所需的统计指标用会计核算的方式反映和获取,势必加大会计核算难度,也不利于税收会计职能的发挥。

(四)现行税收会计制度的设计过于复杂

会计制度的设计是围绕会计目标,依据基本会计法律法规来进行的。现行税收会计制度设计除了要遵循一般会计法律法规之外,还要结合税收法律法规的要求,符合税收征管工作的需要来设计。由于这个特殊性的存在,使得税收会计核算制度既要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要求,又要兼顾税收管理本身的业务需求。从现行税收会计制度的设计情况看,存在着会计核算单位设置层次过多、会计科目设计繁杂、核算程序不统一等问题,具体表现在:

1.会计核算单位设置层次过多。税收会计设置了上解单位、混合业务单位、双重业务单位和入库单位四种不同的会计核算单位,四种核算单位核算范围不尽相同,除了入库单位完整地反映了税收资金运动的整个过程之外,其他三种核算单位只是部分反映了税收资金的运动过程。这种多层次的会计核算单位的设置,虽然与税收征管机构的设置比较接近,但从会计核算体系上看并不科学,造成了对同一核算对象多次重复核算问题。

2.会计核算科目设置较多、较繁。由于税收工作的特殊性,经常要求税收会计对同一个数据从不同角度进行反映,以满足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不同管理需要,使得税收会计明细科目的设置非常复杂。主要是明细科目层次多。例如,反映“欠缴税金”的科目,既要按纳税户设置明细,以满足分户管理的需要,又要按税种设置明细,以满足分税种管理的需要,有的还要按征收单位或征收人员设置,以满足考核各单位或各征收人员的工作质量的需要。税收会计明细科目的这种复杂性在其他专业会计中较为少见。

3.会计核算凭证的取得缺乏客观性。税收会计核算的主要凭证--税票,既是完税证明,又是预算收入凭证,还是统计核算凭证;同样-份税票,它的不同联次具有不同的作用,有的是在途税金核算凭证,有的是入库税金核算凭证。几乎所有的税收会计核算凭证均由税务机关统一制定、统一印制,绝大部分凭证由国家税务总局和省级税务机关统一制定并集中印制,少部分由地(市)、县级税务机关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和省级税务机关规定的格式自行印制,这种主要核算凭证由一个部门制定和印制在一定程度上不符合会计核算客观性的条件。

4.会计明细账设置量过大,且大量使用多栏式。一个基层税务机关所管的纳税户常常有几百户,多的达几千户,税种一般有十几种,每个纳税户都要缴纳几种税,这需要设置大量的明细账才能全面反映。所以,有多少纳税户就有多少明细账.并且为尽量减少明细账的设置,大部分明细账都采用多栏格式,其账簿的长度均超出其他专业会计所能承受的水平,会计核算的形式重于核算实质,使税收会计核算日趋复杂化。

二、影响现行税收会计核算改革的因素分析

(一)税收征管模式对现行税收会计核算改革的影响

现行的税收征管模式是1994年新税制实施后逐步建立的,2000年以后进行了完善,形成了目前“以纳税申报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的征管模式。在这一模式下,税收征收管理的信息化手段不断提升,随着国家“金税工程”一期、二期和三期的建设,在全国逐步实现了“一个平台,两级处理,三个覆盖,四个系统”的信息化建设目标。2004年安徽省通过CTAIS(中国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征管数据的省级集中,征管数据的省级集中彻底改变了原有税收会计核算模式,使直接从事税款的征收和入库业务的税务机关无法行使会计主体职能,省级国税机关成为会计主体,担负税收会计核算职责。这对建立在直接从事税款的征收和入库业务基础上的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将产生一定影响。

(二)现行预算体制和税银库一体化对税收会计核算改革的影响

在现行财政预算体制下,税收的主要职能是收入职能,它要求税务机关能准确核算各预算科目(税种)和预算级次(中央与地方的分成比例)的收入情况,它并不关注税收资金在征收过程中所处的形态.它关注的是从税收资金的形成到划入国库成为财政资金的时间越短越好,随着税银库一体化的实现,这一时间将会大大缩短,开票即入库。除了欠税等税收资金之外,税收资金在税务机关账上停留的时间将更加短暂,这对核算税收资金的占用形态以及资金来源也将产生较大的影响。

三、税收会计核算改革的基本思路

本文认为,总体思路应是:围绕税收资金运动过程,建立从税收资金产生到入库、收入与支出相对应的核算体系,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取核算的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汇总,总括地反映税收资金的运行、税收成本支出规模和征管效益分析的过程。

(一)在核算内容上,应主要从进行税收收入的核算,逐步过渡到对税收成本收益的核算

应对税收会计进行重新定义,确立新的税收会计核算体系,改革核算内容,明确划分范围。在对税收收入的核算上,立足于宏观税收收入的核算,注重分征收单位和税种来源的核算,取消分户核算,进一步减轻税收会计的核算压力。在支出核算上,确立一个基本核算单位,支出项目分别从人员经费、征收费用两方面进行核算。

(二)在核算层级上,税收联合征管软件上线后,实现以省为单位的数据集中

这个集中的意义主要在于进一步降低税收成本,对于税收会计核算来说,目前安徽省实行的“集中核算、分级管理”的核算模式,统计的意义大于会计,便于统计而不便于会计核算,特别是不便于进行税收成本核算,因此,目前会计核算层级上,层次不宜过多,应以税收经费独立核算单位为税收会计核算单位.便于进行税收收入与税收成本的核算,便于核算和衡量一个地区税收征管的效能。

(三)在核算依据上,税收会计核算凭证逐步实现无纸化

随着纳税申报网络化的实现,依据电子数据处理税款的上解、入库等各项业务将是税务部门的主要业务,因此申报表、税票等纸质核算凭证已失去目前核算凭证的原有功能,将逐步退出会计核算并最终将被各种电子转账等凭证所取代。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电子缴税完税凭证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2】155号)规定,当实行税银联网电子缴税系统后,税收会计核算税款征收情况的原始凭证可使用电子数据。作为书面资料的电子数据和纸质资料应按国家有关规定严格进行档案管理。

(四)在核算手段上,要逐步确立会计核算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加快开发全国统一的税收会计核算软件

一是以规范税收会计核算业务为基础推进软硬件建设。注意防止税收会计核算业务与软硬件建设出现“两张皮”的问题,在确立会计核算主体单位的基础上整合核算流程,以优化组织机构为前提,优化业务设置,使各项税收会计核算业务和工作流程适应计算机处理的要求,进一步规范数据采集、存储、传输等各方面的业务操作,软件的设计开发必须不断适应税收会计发展的需要。二是提高整个系统的标准化建设水平。以完善的会计科目设置、代码标准,数据标准、接口标准为基础,实现与综合征管系统(CTAIS)的连接,按照平台统

一、一次录入、数据一致,信息共享、综合利用的原则,分步实施,实现会计核算软件平台的标准化:按照统一组织管理的原则,统一数据采集的口径,规范业务流程,提高数据信息共享度和有效使用率,实现税收会计核算的标准化。

四、税收会计核算亟待改革的问题--税收成本效益问题

(一)确立有别于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核算的税收会计核算体系

从核算内容上看,税收资金在性质上也有别于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和财政预算资金,税收资金脱胎于企业生产资金,是企业生产资金在经营过程中发生增值的部分,税收资金又终止于财政预算资金,税收资金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特殊存在形态。同时,在税收资金的征收、入库过程中发生的成本费用又是财政预算资金的组成部分。这种独特的核算内容决定了税收会计必须实行有别于现行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的核算形式,建立独立的税收会计核算体系。

(二)建立税收成本效益指标评价体系

考虑税收成本收益问题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不断降低税收成本,取得最大的税收收益。因此.要建立税收成本效益指标评价体系,通过一系列的评价控制指标以及对这些指标的核算,达到不断降低税收成本的目的。

(三)建立税收成本预算制度、考核制度与监管机制

要把税收征收成本的高低作为评价税务机关工作成效大小的一个重要标准,要树立成本观念,注重成本核算,讲求效率。只有考核税收成本,强化税收成本管理,才能有效地降低税收成本,提高征管效率。

计算机成本核算篇11

在公路建设领域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已成公路行业改革的必由之路,而对各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是实现公路施工企业财务目标——利润最大化的主要手段之一,成本核算与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有机构成了成本管理系统。组织好成本核算,对全面提高施工企业管理水平、落实企业各部门经济责任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成本管理工作的加强日趋重要。笔者对目前公路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核算问题作粗浅分析,以求对实际工作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一、公路工程成本核算的意义

在我国,通常把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划分为相互联系的六个环节,即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在欧美等国,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基本步骤:成本估算、成本预算、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数据分析及归类。可以看出,无论我国还是欧美国家都强调了成本预测与计划的重要性,即通过科学的预测(估算)来制定项目成本计划,确定成本管理目标。但是,我国项目成本管理的实践效果却并不十分理想。究其原因,主要的问题出在成本核算环节。由于我国大多数建筑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项目成本核算体系,成本核算目的性不强,不系统,使项目成本预测与计划失去了数据基础。而成本预测预计不准确,又使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失去目标。加强项目成本核算,应从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症结人手,也是建筑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近二十年,我国建筑业先后实施了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项目法人责任制明确了项目法人在工程建设中的责任,提高了建筑企业的“寻租成本”;招标投标制有效建立了工程建设的竞争机制,规范了建筑企业工程承接行为;建设监理制促使业主的技术力量与建筑企业平衡,减少了其在施工中以损害业主利益的行为来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建筑技术环境的最大进步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计算机提高了工程管理效率,为成本核算提供了技术基础;网络技术的产生,尤其是大量建筑材料网站的出现,使项目施工成本日益透明化。建筑市场环境出现了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特点。企业只有推行成本战略,逐步建立信息资源优势,才能适应战略发展的需要。

二、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的对策和措施

在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中,项目经理组织管理人员核算的是管理成本,而不是财务成本。在成本核算过程中,若将财务成本和管理成本混为一谈,就不可避免地出现成本核算周期长、手续烦琐、数据繁杂等现象。因此,应将成本核算对象定义为管理成本,一切从管理的角度出发,简化核算过程和结果,改变过去项目成本管理中应用会计方法和会计报表的核算模式,使成本核算更具可操作性。

1.工程项目成本核算程序

(1)对所发生的费用进行审核,以确定应计人工程成本的费用和计人各项期间费用的数额。(2)将应计人工程成本的各项费用,区分哪些应计入本月的工程成本,哪些应由其他月份的工程成本负担。(3)将每个月应计人工程成本的生产费用,在各个成本对象之间进行分配和归集,计算各工程成本。(4)对未完工工程进行盘点,以确定本期已完工工程的实际成本。(5)将已完工工程成本转入工程结算成本项目中。(6)结转期间费用。

2.加强工程项目成本核算的方法

成本核算总的原则是:能分清受益对象的直接计入,分不清的需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

(1)人工费的核算:劳动工资部门应根据考勤表、施工任务书和承包结算书等,每月向财务部门提供单位工程用工汇总表,财务部门根据汇总表编制工资分配表,按受益对象计入成本和费用。采用计件工资制度的,费用一般能分清是哪个工程项目所发生的;采用计时工资制度的,计入成本的工资应按照当月工资总额和工人总的出勤工日计算的日平均工资及各工程当月实际用工数计算分配。(2)材料费的核算:应根据发出材料的用途,划分工程耗用与其他耗用的界限,只有直接用于工程所耗用的材料,才能计入成本核算对象的材料费成本项目。组织和管理工程施工所耗用的材料及各种施工机械所耗用的材料,应先分别通过间接费用、机械作业等科目进行归集,然后再分配到相应的成本项目中。(3)材料费的归集和分配的方法:凡领用时能够点清数量、分清用料对象的,应在领料单上注明成本核算对象的名称,财会部门将其直接汇总计入成本核算对象的材料费项目;领用时虽然能点清数量,但属于集中配料或统一下料的,则应在领料单上注明集中配料,月末由材料部门根据配料情况,结合材料耗用定额编制集中配料耗用计算单,分配计入各受益对象;既不易点清数量、又难分清成本核算对象的材料,可采用实地盘存制计算本月实际消耗量,然后根据核算对象的实物量及材料耗用定额编制大堆材料耗用计算单,并分配计入各受益对象;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应按实际领用数量和规定的摊销方法编制相应的摊销计算单,以确定各成本核算对象应摊销的费用数额。(4)机械使用费的核算:租入机械费用一般都能分清核算对象,自有机械费用,应通过机械作业归集并分配。其分配方法主要有台班分配法、预算分配法、作业量分配法。其班分配法是按各成本核算对象使用施工机械的台班数进行分配,它适用于单机核算情形;预算分配法是按实际发生的机械作业费用占预算定额规定的机械使用费的比率进行分配,它适用于不便于计算台班的机械使用费;作业量分配法是以各种机械所完成的作业量为基础进行分配。(5)其他直接费的核算:其他直接费一般都可分清受益对象,发生时直接计入成本。(6)间接费用的核算:间接费用的分配一般分两次,第一次是以人工费为基础,将全部费用在不同类别的工程以及对外销售之间进行分配;第二次分配是将第一次分配到各类工程成本和产品的费用再分配到本类各成本核算对象中。分配的标准是,建筑工程以直接费为标准,安装工程以人工费为标准,产品(劳务、作业)的分配以直接费或人工费为标准。

三、结语

随着我国加入WTO,建筑行业也逐渐与国际市场接轨,加强项目成本核算,是建筑企业进入成本竞争时代的竞争利器,也是企业推进成本发展战略的基础。因而加强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核算十分重要。总之,只有在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管理中建立一套良好的成本运行体系,并不断采取积极措施,确保体系持续不断的运行,才能保证成本管理的作用得到积极的发挥,成本管理水平也会不断地提高。

计算机成本核算篇12

2)、成本核算对象划分的方法1)、建筑安装工程一般应以每一独立编制施工图预算的单位工程为成本核算对象,对大型主体工程(如发电厂房本体)应尽可能以分部工程作为成本核算对象。

2)、规模大、工期长的单位工程,可以将工程划分为若干部位,以分部位的工程作为成本核算对象。

3)、同一工程项目,由同一单位施工,同一施工地点、同一结构类型、开工竣工时间相近、工程量较小的若干个单位工程,可以合并作为一个成本核算对象。

3、工程成本明细帐的建立成本核算对象确立后,所有的原始记录都必须按照确定的成本核算对象填制,为集中反映各个成本核算对象应负担的生产费用,应按每一成本核算对象设置工程成本明细帐,并按成本项目分设专栏,以便计算各成本核算对象的实际成本。

二、成本项目的含义建筑安装工程成本项目划分为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和间接费用,每项费用都有其特定内容,也都有与其他费用相关之处,熟悉这些,对成本核算非常重要,仅以人工费项目为例:人工费项目包括直接从事建安工程施工的工人的工资及自工地仓库运料至施工现场的运输工人工资等内容,但不包括材料采购人员、施工机械上人员及材料到达工地仓库以前的搬运、装卸工人工资等。

三、成本核算程序

1、对所发生的费用进行审核,以确定应计入工程成本的费用和计入各项期间费用的数额。

2、将应计入工程成本的各项费用,区分为哪些应当计入本月的工程成本,哪些应由其他月份的工程成本负担。

3、将每个月应计入工程成本的生产费用,在各个成本对象之间进行分配和归集,计算各工程成本。

4、对未完工程进行盘点,以确定本期已完工程成本实际成本。

5、将已完工程成本转入"工程结算成本"科目中。

6、结转期间费用。

四、成本核算的科目设置为了按照用途归集各项费用,划清有关费用的界限,正确计算工程成本,应设置"工程施工"、"机械作业"、"辅助生产"、"间接费用"、"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等科目。

1、"工程施工"科目运用应注意的问题该科目应按工程项目或单位工程设置二级科目;间接费用项目应通过"间接费用"科目归集并分配;该科目贷方记录已完工程成本。

2、"机械作业"科目运用应注意的问题该科目核算企业及其内部独立核算的施工单位、机械站和运输队使用自有施工机械和运输设备进行机械作业所发生的各项费用;该科目应按承包工程和机械类别设置二级科目;该科目贷方记录:分配计入"工程施工"、"其他业务支出"和"专项工程支出"等科目的费用。

3、"辅助生产"科目运用应注意的问题该科目核算企业非独立核算的辅助生产部门为工程施工、产品生产、机械作业、专项工程等生产材料物资、提供劳务(如设备维修、构件现场制作、固定资产清理、风水电供应等)所发生的各项费用;该科目贷方记录:分配计入"工程施工"、"机械作业"和"其他业务支出"等科目的费用或成本。

4、"间接费用"科目运用应注意的问题该科目核算企业及其内部独立核算单位为组织和管理施工生产活动所发生的现场性费用支出,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核算人员往往把握不住这点,比如,工资分配时,把所有的工资都计入本科目。

五、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及各部门的成本管理职责

1、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应建立健全成本核算的原始记录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产、物资的管理与清查盘点制度、内部价格制度及内部稽核制度

2、各部门的成本管理职责

1)、计划(经营)统计部门:编制预算及内部结算单价,按成本核算对象确认当期已完工程的实物工程量和未完工程情况,编制工程价款结算单,及时同业主和分包单位进行结算,。

2)、劳动工资部门制定项目用工记录、统计制度,收集班组用工日报表,建立项目用工台帐,编制职工考勤统计表、单位工程用工统计表。编表时,要符合如下公式:职工人数X日历天数=各项目(生产)用工工日之和+非生产用工工日+各类休价日

3)、物资管理部门:搞好计划采购,建立材料采购比价制度,按经济批量采购,降低存货总成本;建立健全材料收、发、领、退制度,做好修旧利废工作,耗料注明工程项目或费用项目;加强机械设备的调度平衡和检修维护,提高设备完好率和利用率,提供机械设备运输记录和机械费用的分配资料。

4)、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是成本核算的中心,全面组织成本核算,掌握成本开支范围,参与制定内部承包方案并对其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开展成本预测,进行成本分析。

六、费用核算与分配工程成本核算,就是将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根据有关资料,通过"工程施工"科目进行汇总,然后再直接或分配计入有关的成本核算对象,计算出各个工程项目的实际成本。

成本核算总的原则是:能分清受益对象的直接计入,分不清的需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各项费用的核算方法如下:

1、人工费的核算劳动工资部门根据考勤表、施工任务书和承包结算书等,每月向财务部门提供"单位工程用工汇总表",财务部门据以编制"工资分配表",按受益对象计入成本和费用。

采用计件工资制度的,费用一般能分清为哪个工程项目所发生的;采用计时工资制度的,计入成本的工资应按照当月工资总额和工人总的出勤工日计算的日平均工资及各工程当月实际用工数计算分配;工资附加费可以采取比例分配法;劳动保护费的分配方法同工资是相同的。

2、材料费的核算应根据发出材料的用途,划分工程耗用与其他耗用的界限,只有直接用于工程所耗用的材料才能计入成本核算对象的"材料费"成本项目,为组织和管理工程施工所耗用的材料及各种施工机械所耗用的材料,应先分别通过"间接费用"、"机械作业"等科目进行归集,然后再分配到相应的成本项目中。

材料费的归集和分配的方法:

1)、凡领用时能够点清数量、分清用料对象的,应在领料单上注明成本核算对象的名称,财会部门据以直接汇总计入成本核算对象的"材料费"项目;

2)、领用时虽然能点清数量,但属于集中配料或统一下料的,则应在领料单上注明"集中配料",月末由材料部门根据配料情况,结合材料耗用定额编制"集中配料耗用计算单",据以分配计入各受益对象。

3)、既不易点清数量、又难分清成本核算对象的材料,可采用实地盘存制计算本月实际消耗量,然后根据核算对象的实物量及材料耗用定额编制"大堆材料耗用计算单",据以分配计入各受益对象。

4)、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应按实际领用数量和规定的摊销方法编制相应的摊销计算单,以确定各成本核算对象应摊销费用数额。

3、机械使用费的核算租入机械费用一般都能分清核算对象;自有机械费用,应通过"机械作业"归集并分配。其分配方法如下:

1)、台班分配法。即按各成本核算对象使用施工机械的台班数进行分配。它适用于单机核算情形。

2)、预算分配法。即按实际发生的机械作业费用占预算定额规定的机械使用费的比率进行分配。它适用于不便计算台班的机械使用费。

3)、作业量分配法。即以各种机械所完成的作业量为基础进行分配。诸如,以吨公里计算汽车费用。

4、其他直接费的核算其他直接费一般都可分清受益对象。发生时直接计入成本。

5、间接费用的核算间接费用的分配一般分两次,第一次是以人工费为基础将全部费用在不同类别的工程以及对外销售之间进行分配;第二次分配是将第一次分配到各类工程成本和产品的费用再分配到本类各成本核算对象中。分配的标准是,建筑工程以直接费为标准,安装工程以人工费为标准,产品(劳务、作业)的分配以直接费或人工费为标准。

七、工程成本的计算企业应在期末对未完工程进行盘点,按照预算定额规定的工序,折合成已完部分分项工程量,再乘以该部分分项工程预算单价,以计算出期末未完工程成本。

利用公式:期初未完工程成本+本期发生的生产费用-期末未完工程成本=本期已完工程成本。

八、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成本的均衡性问题施工的过程分三个阶段,人、材、物的投入也有其不同,每个阶段的成本核算也都有其特点,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不注意这些。

1)、筹建期存在的问题施工项目在筹建期间是一般是没有产值的,费用除计入固定资产及福利费以外,其余一般应计入"长期待摊费用"科目,工程开工后分期摊入成本。也就是说,成本费用在当期不体现,这样可以避免工程项目在筹建期就出现人为亏损的现象。

2)、正常施工期存在的问题北方冬季不能施工,但也要有费用发生,发生的应计入工程成本的费用属于未完工程性质的,应计入相应科目核算,如果来年开工后,有可靠的价款收入,则当期发生的费用不予结转,待开工后一次或分期结转,否则直接计入当期成本。

3)、收尾阶段存在的问题正常施工期应对收尾的费用予以充分估计,通过预提费用计入成本,这样可以防止工程先盈后亏,也能保证工程尾工阶段有足够的资金支持。

2、分包工程核算问题分包工程分两种形式:一种是作为自行完成工作量,另一种是不作为自行完成工作量。作为自行完成工程量的分包工程在核算上自然与自营工程相同;不作为自行完成工作量的分包工程在核算上与自营工程没有本质性的差别,只不过它讲的是总体成本,属于临建部分的需要摊销,属于主体部分的要与自营工程同步进行,体现出分包工程利润。在实际工作中,分包工程的核算往往是以款项的支付为依据,而不是采取应收应付制,造成成本不均衡,而且分包工程的利润体现在自营工程之中,无法直观反映二者各自的经营成果,与整个核算体系相分离。

3、成本口径差异问题施工企业成本核算的特殊方式主要是通过预算成本来衡量实际成本的节约和超支,但目前二者的口径有许多不同。

1)、预算上的施工管理费项目与会计核算内容的不同如会计上的管理费用,期末转至当期损益。该项费用只与时间相关。

2)、预算上的其他间接费项目与会计核算内容的不同预算上的其他间接费项目中的劳动保险费与会计核算中管理费用——劳动保险费相对应;其他间接费用项目中的临时设施费与会计核算有所不同,会计上通过"临时设施"科目归集临时设施费用,并通过"工程施工——其他直接费"科目摊销。

3)、因为预算与会计是两个不同体系,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总是存在的一些差异。

4)、预算上没有的项目,实际中可能发生的费用。

九、成本核算与项目管理的关系目前,水电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点多、战线长、分布面广,项目上的分权管理已经造成工程局一级管理机构宏观上不同程度上的失控。项目法施工管理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尚存在着一些短期行为,成本信息失真现象还普遍存在,所以,在用道德、舆论及监督机制约束项目经理行为的同时,实行目标成本管理不失为一个好办法。目标成本是预计收入与目标利润的差额,对于企业而言目标利润率应达到同类企业水平,才不至于落后。对于工程项目而言,目标利润只有达到工程局所要求的水平,企业的目标才能实现。目标成本管理强调的是有为而治,而不是问题出现了才去补救。

十、成本核算的几个相关问题

1、必须明确成本核算只是一种手段,运用它所提供的一些数据来进行事中控制和事前预测,才是它的目的。

2、必须明确成本核算不只是财务部门、财务人员的事情,而是全部门、全员共同的事情。

3、必须提高财务人员自身业务素质,成本核算人员不仅对成本很专研,而且要掌握施工流程、工程预算等相关知识。

计算机成本核算篇13

前言:会计核算也称会计反映,对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进行的反映,主要是指对会计主体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进行的事后核算,以货币为主要量度。针对生产经营活动或预算执行的过程与结果,进行连续地、系统地记录。成本核算主要以会计核算为基础,它是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成本核算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预测,对企业的成本决策和经营决策产生重大影响。成本核算过程,也是为更好地实施成本管理进行成本信息反馈的过程。成本核算是指企业对其在采购消耗的物质资料价值和必要劳动价值的核算,不管是劳务费或者原材料费,还是工作中的工资或者业务费,都是企业成本的主要内容,此外还包括固定资产折旧费以及管理费等内容,会计核算与成本算的一体化,是适应社会对企业成本核算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一、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一体化的必要性

会计核算要素包含着收入、支出、费用、成本,体现一个单位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率,计算一个单位经营成果及其盈亏情况。在实际工作中,财务虚报和乱挤乱摊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的一体化能够有效地制止和纠正这种现象的继续发生。会计核算和成本核算一体化的实现,是建立在网络信息化的基础之上的,通过一体化核算能真正分析建设过程中各项目施工的成本状况,为调整资源配置结构提供依据,实现了对施工材料支出的动态管理,有利于建立完善相关的情况通报和经济考核制度,并通过改进管理手段来降低成本。总之,会计核算和成本核算一体化是顺应时展的需求,可以不断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进而加强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赢得先机。

二、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一体化的作用

1.有利于促进了企业的自身发展

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一体化,首先可以促进企业的自身发展,这是与该体制将二者有效结合在一起,并通过相互的信息交流,让企业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密切相关的。成本核算是一种代表资源的合理配置的管理方法,对资源的利用、效益、成本指标进行综合合理评价。我国企业应在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前提下增收节支,用最低的成本提供最好的服务。这符合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经营目标,即生存、发展、获利。如果不能以最低的成本提高优质的服务,企业就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萎缩,谈不上技术提高和规模发展,无法保证为社会提供服务。

2.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的一体化,还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众所周知,成本核算不是简单的会计核算的升级,实施促使核算单位在管理上实现质的飞跃。成本核算是对企业流程进行合理的组合,不但有利于企业提高工作效率,更有利于用户降低购买费用。因此,成本核算尽管在增收节支方面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就不能很好地用于指导施工建设的管理。在建设工程的财务管理中也缺乏微观数据,所以实现会计与成本一体化核算是解决财务问题的有效方法。

3.有利于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将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进行一体化,可以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进而达到提高企业综合效益的目标。目前会计核算方法由于会计主体的不明确性以及会计期间假设的不持续,财务部门的提供的数据倍受数据使用部门的置疑,财务机构在被动工作的状态下将逐渐失去管理的权威性。成本核算与会计一体化后,就能将财务管理的触角延伸到企业的各个会计主体,成本核算将给管理层提供足够丰富的数据资料,包括单项的部门费用信息、综合性的项目费用信息等等,从而使会计信息质量得到根本性的提高。

三、实行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一体化的措施

1.将成本核算与会计目标管理结合起来

为了有效地实现成本核算与会计核算的一体化,首先要将成本核算与会计目标管理结合在一起考虑,实现两者的相互促进。根据会计目标管理的要求,实行目标成本会计。要求健全各种消耗定额,编制费用预算和各种服务项目的目标成本,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发生费用时,实行成本预防性管理。在这种成本会计制度下,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实现企业核算一体化。成本核算与会计目标管理的有机结合,可以有效地提高这种一体化的进程,并不断地实现一体化带来的积极效果。传统的核算方法是将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独立起来的,这种核算方法具有各自分工任务明确、一目了然的特点,但是不能够有效达成信息共享并实现造价控制,所以有必要将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统一起来。

2.建立以人为本的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机制

如果要实现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的一体化,必须建立一种介于这种良性目标下的机制,而任何制度还都应该建立的以人为本的原则之上,因而建立以人为本的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是必不可少的。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构建计核算与成本核算机制被企业所接受,成为控制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有效的关键因素。重视业务技能的培训,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培养和反腐倡廉的教育。会计核算和成本核算一体化把会计核算人员提升到了会计管理的位置上来,将成本核算与会计目标管理结合起来,促进增收节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任何一项管理制度或者政策,以人为本都是要放在第一位的,不管一个机制先期效果多明显,如果在实现过程中不能有效地为广大人类服务,都是无法长久存在的,因而必须建立以人为本的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机制。

3.建立健全有效的财务监督体系

为了实现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的一体化,需要建立健全有效的财务监督体系,同时还应该建立相关的法规,以便实现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断加强实现效率。加强财务信息质量管理提供法律依据。充分运用法律手段,保证财务信息真实可靠,不能让财务在计算并公开后引发疑惑,因为一旦核算后再去调查疑问处往往会更加耗时耗力,事倍功半而导致不必要的资源和时间浪费。加强企业总会计师制度的建设,提高各级领导和财务人员的思想与业务素质,是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提高的根本保证。企业管理人员把财务工作从财务核算提升到财务管理,加强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为了有效地实现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的一体化,离不开有效严格的监督体系和法律法规,这是为了加强监督管理和提高监督效率,也是为了有效应对一体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建立企业内部的网络化平台

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化网络的发展,会计核算和成本核算的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信息共享和信息传递都比传统的核算方式更加方便。按照直接收入、间接计入的原则计入各部门,不能把所有的收入归到一起,容易造成核算引起的成本混乱,而是应该将成本核算与会计目标管理结合起来。根据会计目标管理的要求,根据这些数据来确定各项目的目标成本。在建筑企业经营过程中,实现成本核算与会计核算是一种制度实施前的有效尝试,以便采取相应措施控制成本的新型的会计制度。随着网络化的普及,建立企业内部的网络平台是实行会计核算和成本核算一体化的重要手段,网络化的核算可以将会计账务工作与成本计算进行快速地比对。企业网络化平台是建立在信息化技术的前提下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信息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建立企业内部网络化平台也是可行的。

四、总结

综上所述,会计核算和成本核算一体化成为核算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有效促进合理利用资源,达到降低成本消耗,促进增收节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企业管理人员应当重视、了解和探索企业成本核算与会计核算的发展趋势,不断完善优化核算管理体系。经济的发展推动着商业银行自身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也是适应统一管理体制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 各企业单位实行的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一体化的效果,可以明确地体现出这种一体化核算带来的积极效果,发挥了很大的积极作用,也总结了有效实现这种核算一体化模式的主要措施,在未来的发展中一体化核算将带来更加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阎利.如何做到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合二为一”.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02):164.

[2]杜梅.论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的一体化.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07):114.

[3]华欣锋.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的一体化的探讨.财经界(学术版).2010(05):166.

[4]楼裕胜,吕宏程.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一体化.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12):52-53.

[5]邵建利,刘仲英.中国企业核算一体化的系统整合研究.会计研究.2005(03):42-46,93-94.

[6]会计核算一体化改革的实践与会计管理模式的探析.甘肃金融.2004(06):42-45.

[7]张晓彬. 如何施行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一体化[J]. 科技致富向导,2011,(11):50.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