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职以来教学总结实用13篇

任职以来教学总结
任职以来教学总结篇1

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更是学生离开父母进入学校的最离不开的人。老师与学生朝夕相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必须做到为人师表。为了提高自身的素质,树立学生学习的榜样,我时刻注意自身的形象,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加强个人修养的提升,增强自身的人格魅力,使自己真正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具体经验做法如下:

1、不断学习,提高自己专业水平和知识面。

首先,从走上讲台的第一天起,自己就深入学习和研究新课程标准,尽快充实和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力和水平,并内化成自身的素质。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为了提升自己的化学教学专业素养,我始终坚持自学,多年来我一直坚持学习与化学教育有关的书籍,自学了教育学、心理学等各种专业学科知识,补充自己在教育教学知识上的不足,这也使自己在化学教学上如虎添翼。自任职以来,自己还积极、认真参加各种培训活动,年年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并参加了计算机、班主任等知识培训,使自己在综合素质上有了很快发展。

同时,我连年订阅教育类的期刊杂志,如《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学科教育》、《中小学管理》等,及时掌握教育动态,以期掌握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并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实践。从中我学到了很多教育教学和班主任管理的经验,掌握了很多教育教学方面的技巧和其他方面的知识,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面,使自己得到了较为全面的发展,很好地适应了教育教学的需要。

2、理论联系实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在不断给自己“充电”的同时,我还积极参加市级、县级和校级的教研活动,认真听课、评课,从中吸取经验,总结教训;积极主动上公开课,认真听取同行们和专家们的评价意见,使自己尽快得到提高。另外,通过师徒结对活动,拜高级教师王克茂老师等老教师为师,向其他老教师学习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又很快地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

3、积极反思,及时总结,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

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及时反思教学中的不足,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自任现职以来,我积极撰写论文,

二、抓好班级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班级生活氛围。

工作后不久,我就担任了班主任工作,我认为班主任管理工作是教师在做好日常教学工作同时的又一项重要工作。可以说,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班级各项工作的开展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我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积极学习班主任管理知识和经验,时刻注意抓好班主任管理工作,在班内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具体做法有:

1、积极开展素质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我坚持启发的原则,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为目的,高效地上好每一节课,使每一个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提升了能力,并适时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拓宽学生视野,扩大学生知识面,还积极引导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如运动会、春游、诗歌朗诵比赛等等,使学生得到了健康、全面地发展。

2、宽严并济,加强班干部培养工作。

在班级管理中,我坚持“严”、“宽”并举的原则,对学生在学习上热心帮助,生活上悉心照顾,而纪律上严格要求。另外,注意加强对班干部的培养,在不影响学生自身学习的前提下,让他们民主管理班级。一方面,提升我的班级管理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对自身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通过自己的努力,我班的班务管理井井有条,在班内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学风,受到了任课教师及家长的好评。

任职以来教学总结篇2

期:___________

2021年二级教师任职以来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一、为人师表,坚定教育信念。

思想决定行动。我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实践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敬业爱生,为人师表,以校为家,团结同事,服从分工,言行一致,以自己的品德和人格教育和感染学生。同时,注重政治理论、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的学习。认真对待每周四全镇的规定政治学习的时间和课余时间学习有关法律法规,把___学习与自学结合起来,注重方法,学习有记录,及时写下心得体会。

二、以身作则,抓好质量促发展。

无论我走到哪里,牢记教书育人是教师起码的本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在教学上,我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积极参加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认真备课、上课、听课、批改作业、检测,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注重自身素质养成,做到为人师表,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坚持鼓励为主、赏识为主的工作方式,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生活习惯。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善于捕捉学习,生活中的细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能够在愉悦的心情中找出并改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对于学困生和后进生,我更是特别关爱,热情鼓励,耐心辅导,多找闪光点,我教育他们,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___的温暖,通过师生的关爱,奋发上进,融入到___之中,由于自己的努力,我所带过的班级,班风正、学风浓、班级和谐、有生气,整体素质提高的快,深受学生、家长、学校信赖。

三、正确引领,让师生健康成长。

思想决定行为,习惯决定命运。做为老师,如果不能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那就是一种罪过。我___学生先后制订了各项班级规章制度,树立学生的规则意识。对德育、教学、体卫、安全、美育、劳动教育等目标化、制度化,形成了规程;对班级管理、校园净化绿化、学生行为规范管理等进一步健全、量化,使班级各项制度更完善,岗位责任更明确,更能客观、公正地衡量学生的各项工作业绩,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现在什么事都提倡以人为本,那是讲究人文关怀,并不是目无纲纪,想做什么就怎么做。我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既体现灵活的人文关怀,更注重完善健全的管理制度,只要制度健全与公正,就能使学生在稳定、有序的环境中学习,只要每位学生严格按制度指导言行,就能保证教学活动正常开展,形成良性循环,保障学生健康发展。

“立人为本,成志以学。”任班主任以来,我始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用心去教导,对学校大_大小小的工作都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模范形象。我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各项教学常规带头落实,用实际行动推进学校各项工作高效而有序进行。我视教学质量为生命,常告诉自己,教学质量不能丢,与老师们共同学习,经常深入课堂听课,积极参与评课、说课和课题研究,及时召开家长会,了解家长需求。我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学会微笑,学会___,学会创新,比如:我要求学生每周帮家里做一件家务,每餐由一个学生分餐,积极参与“慢车王”比赛活动等,有效地对学生实施了感恩教育、安全教育。

一份付出,一份收获。__年上学期,四年级数学镇测效果分___分,下学期,四年级数学县测效果分___分。__年上学期,三年级数学县镇测效果分___分,下学期,三年级数学县统测效果分___分,学校效果分___分,__年上学期,四年级数学镇测效果分___分,下学期四年级数学镇测效果分___分,__年上学期六年级体育镇测效果分___分;__年上学期,二年级体育镇测效果分___分,下学期,全校体育效果分___分。

任职以来教学总结篇3

21年的教学生涯中,始终担任班主任和语文教学工作。通过复杂而富有创造性的辛勤耕耘,成功地塑造了几十个、几百个、上千个不断健康发展着的青少年的心灵。作为班主任和语文教师,忠于职守、治学严谨既教书又育人。用精雕细刻的匠心和独立思考的求索精神,不断教育和转化“双差生”,成功地开展个别指导教育活动,使一个又一个又差生走上了正确的人生轨迹,使某些特殊性格的学生浪子回头,成为一名好学生。

在思想政治方面

身为教师,为人师表,我深深认识到“教书育人”、“文以载道”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多年来,始终具有明确的政治目标,崇高的品德修养,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教书育人的思想,积极实践“三个代表”,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做的报告,积极领会会议精神,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工作中,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思想素养,热爱、关心全体学生,对学生的教育能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每天坚持早到晚归,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做好各项工作,甚至还放弃节假日的休息,回校做好有关工作;甘于奉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绝对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在学生和教师心目中,具有较高的威信和较好的教师形象。1996年,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教育教学方面

任职以来教学总结篇4

doi:10. 3969/j.issn.1671- 5918. 2016.01.003

[本刊网址] http://

2010年7月,教育部施行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供有力支撑。合理规划教师队伍数量、及时了解教师队伍变化动态是解决我国普通高校师资总量超编、专业师资短缺、人才隐性流失等一系列突出问题的关键所在。专任教师队伍作为普通高校师资队伍的重要和关键的组成部分,解析其整体结构变化情况对我国普通高校师资队伍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一、普通高校专任教师总体情况分析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2013年我国普通高校教职工总人数增加126.67万人,其中专任教师人数增加108.96万人,占教职工增长总人数的65.19%。根据师资队伍的增幅趋势,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8-2001),在2002年高校扩招前,全国普通高校教职工总数变化趋于平缓,其中专任师资增加12.46万人;第二阶段(2002-2009),自2002年高校扩招开始,为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全国普通高校也相继开展了大规模的教师招聘工作。全国普通高校增加教职工总数高达89.71万人,其中专任教师增加总数为76.33万人,占教职工增长总人数的85.09%。第三阶段(2010至今),自2005年开始,大多数高校开始专注于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高校教职工增速逐渐减缓,专任教师人数比上一年新增人数维持在5万左右。为深入解析普通高等院校专任师资队伍结构现状,笔者从年龄、学历、职称、性别四个方面对普通高等院校专任师资队伍结构进行剖析,研究结果如下:

二、普通高校专任教师层次结构分析

(一)生师比结构

至2013年底,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4.5%,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为2468万人,较2009年增长15.1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文件中预测出,到2020年,高等学校毛入学率将达到40%,也就意味着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将达到2862万人。若依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中确定的高等院校师生比例来预测,到2020年,普通高校专任教师人数需达到204.4万人,超出2013年普通高校专任教师总数54.7万人。而且要达到这一目标,需在2013年专任教师总数的基础上,每年以4.65%的速度,平均每年增长7.81万人才有可能实现。

(二)年龄结构

依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从教师职业生涯的初期(≤40岁)、中期(41-55岁)、后期(≥56岁)三个层次来区分,1998年,40岁及以下的专业课教师人数占师资总量的65.41%;至2013年,40岁及以下的专任教师数占高校师资总数的60.88%。其中,处于职业生涯初、中期的专任教师年度增幅最迅速,分别为12.4%及10%左右;处于职业生涯后期的专任教师年度增幅与之相比却差距甚大,仅为3.2%。对处于职业生涯初期的专任教师进行分段细化分析发现,1998-2009年间,40岁以下专任教师人数占总人数比例均接近于70%。虽然2010-2013年间,30岁以下的专任教师总数有所减少,但40岁以下的专任教师比例仍超过半数。以上数据表明,我国普通高校专任教师在整体人数急剧增长的同时年龄结构也趋向于年轻化。

(三)学历结构

从数量上看,本科及研究生学历层次专任教师均呈直线上升趋势,其中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专任教师人数由18921人增长到254399人;专科及以下的专任教师人数在2004年达到最高值31341人之后,便持续下落回到与1998年持平的状态。从各个层次专任教师所占比重来分析,研究生学历的专任教师比重由1998年的30.2%快速上升至2013年的54.85%,特别2002年普通高校扩招以来,博士学历专任教师人数成倍增长到12.83%;本科层次的教师数量虽逐年上升,但比重却从1998年的64.88%持续下降到2013年的43.74%。专科学历层次的专任教师所占比重仅为1.41%。以上数据表明,我国普通高校专任教师学历层次整体提升的同时高学历层次专任教师数量增长显著。

(四)职称结构

依据教育部颁发的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普通高校教师职称一般分为四级,即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教授。基于对统计数据的分析,1998-2013年间,除助教人数在2008年达到峰值有所回落之外,各职称层次的教师数量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增加最多的是教授,达到181501人,平均增长率为26.29%;第二是讲师,总人数596954人,平均增长率为19.09%;第三是副教授,达到432356人,平均增长率为18.20%。1998年普通高等院校专任师资队伍中,正高级职称主要集中在职业生涯后期,占其总数的61.18%;至2013年底,正高级职称集中分布于职业生涯中期,占其总数的71.67%。据分析可知,全国高等院校师资队伍中,具有正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年龄逐渐年轻化。至2013年底,仍集中在职业生涯中期。

(五)性别结构

根据1998年至2013年间统计数据,专任教师按分性别区分,男女增幅差异显著,女性教师增幅约为男性教师增幅的两倍。至2013年女性教师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比重上升到47.73%,而男性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却下降到2012年52.72%,性别差异逐渐缩小。男女教师比从1.76:1下降到1.09:1,男女教师比例逐渐趋于平衡。从数量上来看,男性专任人教师仍大于女性专任教师人数,但分类别专任教师数量的性别差异正逐渐下降。从年龄分组的性别差异来看,不同年龄阶段的那女专任教师数量都直线上升,如果将处于不同职业生涯时期的男女专任教师比例相比较,整体趋向为越年轻化,性别差异越小。但处于职业生涯初期的女性专任教师增长数量明显高于男性专任教师。而且从2010年开始,40岁以下的女性专任教师数量开始反超男性专任教师数量,至2013年男女专任教师比例也已跌至0.84:1,青年女专任教师已占青年专任教师总数的45.65%。

三、现状与分析

以上统计数据的分析结果虽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全国普通高校专任教师师资队伍的现状,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

(一)教职工总量超编与专任教师总量缺编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2010-2013年,普通高校教职工总数以平均5万人每年的速度上升,2013年达到229.63万人,约为1998年的2.16倍,其中,专任教师人数增加108.96万人,占教职工增长总人数的65.19%。若以在校生人数/教职工总人数此来计算生师比,2013年生师比将达到10.75:1,教职工总数已超编53. 34万人;若依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确定的高等院校生师比为14:1来预算,至2020年底,普通高等院校专任师资总数将缺编54.7万人。通过对比显示出,教职工总量超编与专任教师总量缺编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二)普通高校专任教师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

普通高校专任师资年龄结构逐渐趋向于年轻化,40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已达到教师总数的57.91%。其中,30岁及以下专任师资人数占教师总数的15.79%。虽然我国教师队伍数量庞大,但现阶段我国高校师生比例与国际水平相差甚远,若要在未来的几十年里达到教育部提出的生师比的要求或国际标准水平,专任师资的需求量将会更大。所以,普通高校专任教师队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持续年轻化的阶段。而从师资来源上看,应届毕业生作为青年师资的主要来源,他们虽已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教学经验和动手能力。

(三)普通高校高专任教师学历层次稳步增长

普通高校高学历层次专任教师的稳步增长,无论是从社会发展的需求还是从教育发展的需求来看,都绝非偶然现象。随着国内研究生培养规模快速扩张,师资来源渠道随之拓宽,普通高校的选择走向多样化,这势必会对教师准入门槛的提升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强化高学历教师的综合素质只是提高师资队伍专业素养的重要前提,如何加强专职教师的一线教学实践能力依然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四)高职称层次专任教师年轻化

任职以来教学总结篇5

以印刷行业企业的需求为逻辑起点,以平版印刷工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为主线,以平版印刷工职业活动过程为导向,以平版印刷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为依据,结合平版印刷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将学生能力形成规律与课程系统化、学做一体化相结合,形成“产教结合的一体化车间式”工学结合课程模式。

课程设计思路

在上述课程设计理念指导下,按照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思路,展开本课程的具体设计。

对接平版印刷工岗位职业能力的课程目标

在对印刷企业进行深入的职业岗位调研后,通过与江西华奥印务有限公司、江西日报集团印务有限公司、鹤山雅图仕印务有限公司、中粮集团杭州印务有限公司、顶新集团杭州分公司6家知名印刷、包装企业进行合作,组建课程开发小组分析平版印刷操作岗位典型工作过程,明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职业岗位任职标准。依据职业岗位任职标准,结合平版印刷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确立课程目标。

平版印刷工岗位活动过程导向的“三融通、一系统”课程内容

“三融通”指的是:一是“课岗融通”。本课程内容以平版印刷工工作内容和职业活动过程为导向,高度对接平版印刷工职业岗位。二是“课证融通”。 本课程以国家职业资格考核内容标准为参照,有效对应平版印刷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三是“理实融通”。 本课程内容以平版印刷工操作技能为主线,融入支撑技能的关键知识点和职业素养要素,实现知识、技能与素养的深度融合。“一系统”指的是:课程内容打破学科式知识体系,高度重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系统化形成。

“产教结合、学做一体、印刷车间式“课程教学模式

我们依托印刷合作企业和校内印刷实训教室、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创建了“产教结合、学做一体化的印刷车间式”课程教学模式。教学过程综合采用引导文、任务驱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示范引导、案例实战等行动导向教学法,引导学生边学边做、学做一体,实现课程学习与岗位工作的有机统一。

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多元互动式课程考核评价

为调动学生课程学习积极性、监控课程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本课程采用任务过程性考核、综合项目任务考核、期末结果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办法,注重任务过程性考核和综合项任务考核,任务过程性考核占总成绩的50%,综合项任务考核占总成绩的30%,期末结果性考核占总成绩的20%。期中任务过程性考核又包括学生自评(20%)、组内互评(30%)、教师评定(50%),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1.“学做一体化”五步教学法

本课程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和着力点,根据平版印刷操作岗位实际工作过程,注重课程知识、技能、素质的有机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高度融合,建立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各项目按“任务导入教师示范学生实操任务检查与评价教师点评与总结”的五步完成项目任务过程。具体如下:

① 任务导入

利用“项目任务引导文”提出本次课的问题与任务,分析问题与提出思路,介绍相关知识与关键步骤,并对任务实施做出相应要求。学生从教师所提供的各种任务资料(设备)中获得任务信息。

在此教学步骤中,教师主要是准确介绍任务及相关知识与关键步骤,为学生准备好任务材料,与学生交流互动,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任务疑问。

② 教师示范

在学生实操前,教师结合“项目任务书”进行项目任务操作示范,主要向学生展示项目所用设施仪器的使用,任务关键步骤及其技术要领和操作规范,提醒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主要问题及注意事项。

③ 学生实操

(1)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为组,每组3~5人,每组设一名组长。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制订计划方案,并经教师审核后实施。

(2)学生按“引导文”的要求进行分组实训,各小组要经常进行交流,边工作边检查。

在此教学步骤中,老师作为咨询者的身份出现,巡视学生实操情况,随时接受并正确处理学生任务执行的反馈。

④ 任务检查与评价

学生对实训结果进行自我检查,并做好记录,填写学生自评表。教师对学生完成的任务结果进行检查并填写教师评价表,合格进入下一个工作任务,否则整改。

⑤ 教师点评与总结

教师对整个过程做全面的评价和补充,总结学习效果、小组合作成果的质量、小组成员的合作态度。

2. 灵活多样的工学结合教学形式

① 综合贯通:开展校内工厂生产性实境教学

课程教学情境综合性高、实践性强,安排在学院引进企业内进行。教学安排在引进企业的生产淡季或假期(3天集中授课),由学院2名教师和厂方1名技术骨干组成教学小组交替进行一体化车间式实境教学。

② 工进课堂:聘请印刷企业专家来校授课或讲座

根据学院实际和课程教学需要,尤其是平版印刷操作中的一些技术难点,如墨色控制、印刷疑难故障各种技术前沿问题等,我们聘请了印刷企业生产管理者、技术骨干来校授课或进行专业技术讲座,使课程教学与企业及技术发展接轨。

③ 学在企业:组织学生赴印刷企业顶岗实习

利用业余时间,尤其是寒暑假,安排学生到印刷企业顶岗实习10―15天,使学生企业真实工作氛围和企业文化中学习、工作,增强职业工作能力和社会适应性。

3. 以赛促学:为学生展示专业技能创造广阔平台

开展每年一度的全校性印刷操作技能竞赛,鼓励、组织学生参加部级、省级印刷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以赛导教,以赛促学,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为学生展示专业技能提供广阔平台。

任职以来教学总结篇6

临沧市中等职业教育包括普通中专、成人中专、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据2013年临沧市教育局统计信息,临沧市1区、7县中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2所,共有专任教师827人,在校生19614人,聘请校外教师108人,生师比达到24:1,教师专兼比约为8:1,这只是一个平均水平。临沧市各地区中职学校在校生相差悬殊,永德县生师比最高,达到40:1。2011 年教育部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的目标中提出:到2015 年,专任教师生师比降到20:1以下,专任教师中兼职教师的比例占到30% 以上[2]。由此看来,临沧市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师资数量严重不足,与教育部要求平均生师比20:1相差甚远,临沧市中职聘请校外兼职教师数量有待进一步加强。

表1 2013年临沧市22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综合概况

二、临沧市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专任教师岗位分类情况

(一)文化基础课与专业实习指导课教师的结构

临沧市中等职业学校 2013年在整个专任教师队伍中,文化基础课教师及专业课、实习指导课教师在各地区中职学校分配比例差异显著(见表2)。临翔区、凤庆县、云县、永德县、镇康县、双江县、耿马县、沧源县文化基础课教师占专任教师总量的比例分别为39%、48%、58%、53%、46%、100%、66%、33%,专业课、实习指导课教师占专任教师总量中的比例分别为61%、52%、42%、47%、54%、0%、34%、67%,从表2可以看出,双江县没有专业课、实习指导课教师。总的来看,临沧市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专业课、实习指导课教师占专任教师总量中的比例达到50%。

(二)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的比例

据2013至2014学年临沧市教育局信息(详见表2),临翔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本学年专任教师363人,“双师型”教师183人,约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0%;沧源县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本学年专任教师48人,“双师型”教师29人,约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0%,比值最高;耿马县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本学年专任教师65人,“双师型”教师297人,约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1%,比值最低。从临沧市中职学校总体来看,专任教师共808人,“双师型”教师31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9%,综合数据与教育部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提到“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50%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

表2 临沧市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专任教师岗位分类情况

三、加强中职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之一。抓好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那么如何进行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呢?

(一)抓好师德建设

教育发展,教师先行。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制约着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学校要把师德培训纳入学校的重要工作日程,通过培训,使教师更新观念,明确中职教育定位,做好角色的转变,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二)加强教师培训

建设一支既有较强的理论功底、又有扎实的实践技能水平和较好职业素养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根据教师个人的发展情况,结合学校教师结构和专业发展方向,详细为每一位教师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培训计划。首先加快教师学历达标步伐,积极鼓励教师接受各种形式的研究生教育。其次把一部分文化课教师转岗并进行培训,解决中等职业学校发展中历史延革的问题。

(三)完善培养制度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积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制度,如“中职‘双师型’教师的认定和管理办法”、“中职教师专业技能提升的激励措施”等,探索有利于中职教师专业技能提升的政策机制,并提供制度依据和政策导向。

作者简介:安福全(1972-),男,黑龙江泰来人,副教授,现主要从事高职教育教学、科研方面的研究工作。

【基金】 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12C121);云南省高职教育科研课题基金资助项目(2011YGZ08);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科研课题基金资助项目。

任职以来教学总结篇7

《职业沟通能力训练》课程以高职教育改革思想为指导,根据沟通能力训练的内容、特点和需要确定教学思路,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开展主题教学活动,实施实践教学任务,灵活选用教学方法,积极创新教学评价,集技能指导、能力训练、活动开展于一身。通过教学改革与实践,建立起“专兼结合、教研一体、教辅融合”的师资队伍和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库,职业沟通能力培养初见成效,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和职场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1.确定三维一体的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预期的课程结果,是指学习完某一门课程后,学生应该达到的发展状态、水平或程度的描述。确定了课程目标,才能进行思路清晰和目标导向的课程开发,才能围绕学习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构建教学过程,实施教学评价。因此,课程目标直接影响和制约课程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因素的设计和操作。

《职业沟通能力训练》课程总体目标是帮助学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沟通礼仪,力图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沟通技巧与沟通能力,做到职场沟通无障碍。

知识转化为能力,能力内化为素质。经过梳理理论、调研企业行业以及调查学生,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确定了《职业沟通能力训练》整体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

认知目标:懂得求职就业以及职场实战所需的口头表达知识;懂得常用书面沟通文书的基本知识、基本结构和基本方法;懂得个人礼仪、交往礼仪、交谈礼仪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技巧。

能力目标:运用口头表达知识,适应就业和职场中自如地进行人际沟通的需要;能根据实际工作任务的需要,写出主题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条理清楚、文字通顺畅达、合乎文体要求的书面沟通文书;能够在职场中塑造良好的个人职业形象,得体交谈,适度交往,正确运用礼仪规范。

素质目标:注意口语沟通的技巧,通过倾听、表达与交流,树立文明交往的沟通态度;恰当使用书面沟通,培养良好的职业沟通意识;提高礼仪修养,展示良好的职业形象。

2.设计融入职业情境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融入职业情境要把握以下三个原则,才能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之实效。

难度必须循序渐进。在设计情境时,应该以学生现有的知识与经验为基础,首先设计相对简单的职业情境,然后再设计比较复杂的职业情境。注意职业情境的前后承接关系,后续情境以前导情境为基础,让学生能够把任务的知识技能点自主地用到学习过程之中。

重在实操,精讲知识。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以及任务所包含的知识技能点,重点进行典型范例演示或者示范性操作;少讲精讲或者不讲知识,对于简单易懂的知识,让学生自学或通过活动的方式予以渗透,知识点只讲解重点和难点。

学生体现主体地位。学生在独立完成任务时,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并监督实施。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实际,集中讲解某些普遍问题。对于非典型的具体问题进行个别指导,确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完成任务,达到要求。

为满足高职学生的求职就业和职场发展的需要,《职业沟通能力训练》以“求职沟通”与“职场沟通”为基本线索,以“项目载体、任务驱动、行动导向”为指导思想,结合课程认知、能力、素质三维目标,设计了综合项目——“模拟招聘”“微职场”,以“主题—情境—任务”为基本设计思路,根据求职应聘以及晋职升迁的现实需求,将按照知识逻辑组合的教学内容转变为与真实职业场景相一致的五大教学情境——求职沟通之准备篇(求职材料准备、职业形象塑造);求职沟通之面试篇(面试礼仪、面试自我介绍、面试交谈);职场沟通之人际关系篇(与上司沟通、与同事沟通、与客户沟通);职场沟通之口语技巧篇(交谈技巧、说服技巧、谈判技巧);职场沟通之社交礼仪篇(个人礼仪、交往礼仪、交谈礼仪),将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有机融合。

3.探索行动导向的四步教学法

行动导向教学以职业活动的要求为教学内容,通过任务驱动和行为表现引导学生在综合性的教学活动中进行“手—脑—心”全方位的自主学习,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去,以达到训练能力的目的。由此,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能力训练的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寻找得到结果的途径并最终得到结果,进行结果展示,开展自我评价,通过完成学习过程,相应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以行动导向教学为指导,结合《职业沟通能力训练》的课程特点,以任务、项目或者主题为线索,创立了四步教学,即通过明确任务、实施任务、展示任务、总结拓展等四个步骤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在明确任务环节,主要让学生领会任务的重要性,为布置任务做好准备。通过提出有针对性地层次化的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根据能力培养目标选择合适的任务载体。

在实施任务环节,一方面布置任务,明确任务的具体要求,另一方面,在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教师做好监督与指导工作。当学生完成任务之后,开始展示任务。

在展示任务成果过程中,既为学生提供了沟通交流的机会,也为学生搭建了相互学习的平台。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独立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最后,进入总结拓展环节,师生共同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总体情况进行总结与交流,同时,总结任务知识点与技能点,强化任务的延伸与拓展,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用心思考、动手操作,能够学会运用任务成果。

四步教学把课堂的主动权交到了学生手上,既是对行动导向教学的校本改进,也体现了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的精神实质。此外,针对不同专业、不同职业岗位的特点和要求,大胆采用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主旨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围绕任务展开教学的任务驱动法,以实施项目为核心的项目导向法,基于团体心理训练需要的小组合作法以及根据情景展开活动或者进行演示的情景模拟法等。

4.开发活动导向的教学实践活动

活动导向教学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前提,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为其创设轻松愉快、自主和谐的学习环境。

《职业沟通能力训练》注重课程的实践性、实用性、参与性,借鉴项目导向法、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等高等职业教育的新思想、新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指导、创设学习情境,开展项目任务,实施项目活动,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与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老师对学生的引导与指导,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比如,模拟招聘会、模拟面试、求职实战演练、超级秘书大赛、职业形象展演、微职场、职场达人、口才大比拼等活动,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强调理论梳理与职场实践相结合、课内指导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课内教学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深化了教学内容,拓展了教学形式,增强了教学实效。

在课堂教学环节,倡导学生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通过创造职业活动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施展个性能力的机会和舞台,重视学习过程的体验。课程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团队学习,在团队活动中去研究和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团队活动中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自我学习的能力、收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5.建立综合立体的考核评价方法

由教师引导,鼓励学生主动、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生成果,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通过相互评价、教师综合评价相结合,促进对自身学习成果的反思,使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

考核评价改革的总体思路是突出学习过程,淡化学习结果,具体做法是调整平时成绩和期末测评各自所占比重,增加实践活动考核,通过综合测评的方式把职业核心能力的课内外学习过程和能力测评结果纳入考核范围。《职业沟通能力训练》课程的考核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平时考核,包括课堂表现、课内外作业等,分别各占总成绩的50%。第二部分是对培养成效进行综合性的能力测评,占总成绩的30%。第三部分为实践考核,要求学生根据课程的具体要求参与学院的相关活动,以调研、报告、总结、音视频记录等方式体现,占总成绩的20%。

在教学内容的选取方面,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突破了以往知识教学的逻辑顺序,以任务、项目、主题为主线,将知识融入到基于职业岗位需要的具体教学任务中,力求使教学任务成为未来职业情景的再现或者重组。在教学方法的安排方面,基于行动导向教学,采取情景模拟、角色扮演、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方法与手段,让学生的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保持同步。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不但掌握了以“够用”为准则的知识网络,而且在能力上能够达到“会用”的要求。在教学考核与评价方面,一方面,评判学生通过主题任务的完成是否可以达到“会用”的能力要求,另一方面强调学生能否在实际生活以及日常工作中“用好”经过提炼和简化的职业岗位能力,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理解吸收后转化为职业能力。以“体现专业特点,强化职业能力”为指导理念,经过探索、实践与总结,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职业沟通能力训练》教学方式,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成为学院的一大亮点。

注:本论文是山东省教学改革项目《高职院校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韩承江.高职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模式探析[J].职教论坛,2006(4).

[2]韩茂源.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理论释义及实践解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6).

[3]孙征.情境教学在高职公共英语课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1(7).

[4]王龙.论高职课程体系逻辑建构中三个重要关系[J].江苏高教,2012(3).

任职以来教学总结篇8

1.实训目的

中职学校和高职学校的数控实训目的差异主要便现在:中职学校办学目标是要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所以实训的目的也就围绕着这个思路,着重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编程操作能力和职业素质,为学生就业做好准备;高职院校办学目标是要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实训的目的强调除了提高动手能力之外的创新和管理等各方面能力,还要为学生就业、择业和创业打下了基础。两者相比之下,高职院校实训目的更加广泛,要求也相应更高。

2.实训内容

3自行编程校验

4预约上机实操

5实训总结大会

在中职学校,学生多为初中文化程度,甚至有的学生连初中学习水平都还达不到,基础知识不扎实,理论基础差,所以在进行数控实训时,第一周要进行编程学习,实训老师在担任实训教学的过程当中无形地担任了编程理论教学的任务,加重了实训教师的负担,减少了学生实操的时间。

高职学院将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严格分开,理论教学考虑课程的连贯性和顺序性,理论课程学习完毕后再进行数控实训,实训分为4步:首先进行数控编程理论课程,其次数控操作实训,然后在熟练操作后进行数控加工工艺实训,最后综合应用掌握的实训技能进行毕业项目设计,达到一个最好的教学效果。

3.实训教师指导

教师在实训过程中的指导方式根据实训对象和实训内容的不同也有所不同:

中职学校数控实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制定计划,编程授课,软件教学,操作指导,成绩评定;高职学院数控实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制定计划,分配任务,引导设计,操作指导,成绩评定。

从上面的实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可以看出两者的差别:中职实训教学是一个“被实训”的过程,高职实训教学是一个引导学生主动实训,积极参与实训的过程。

4.实训总结

中职数控实训这个环节比较随意,学生完成实训后由老师根据整个实训过程和实训成绩总结实训,学生在完成实训任务后心理上也比较放松,很多学生抱着完成任务甚至是敷衍的心理,并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激起求知欲。在高职学院,数控实训结束后,会专门安排半天时间进行一个实训总结会,每个参加实训的学生上台发言,总结数控实训的过程和收获,让学生作为实训总结的主角,同时也锻炼来了学生演讲和表达能力。

5.实训成绩评估

中职学校数控实训结束后,对实训成绩的评估一般由以下成绩组成:实训理论考试成绩、安规考试成绩、数控仿真软件成绩、实操成绩、平时成绩五个部分组成。学生对实训的评估主要通过实训报告本加上实训小结的形式进行,这样的评估模式的特点是具体、量化,直观,衡量了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各方面的表现情况。

高职学院在数控实训评估一般采取等级制,不采取记分制。根据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设计零件的难度、设计过程、完成情况、实操表现来进行“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学生对实训的评估主要通过总结会发言的形式来进行。

以上五点是本人在长期数控实训中的一些感受,我认为,同我国现行的偏重系统理论传授的职业教育教学内容相比,以岗位要求为培训目标的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受企业的欢迎。在此本人着重为中职数控实训提出以下建议:

1) 增加中职学生数控实训上机时间,增加机床的种类和数量,提高机床使用率和设备完好率。

2) 建议编程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采用一体化教室教学实训模式,将传统的理论授课教室搬到实训基地,边讲边看,边讲边做,做到眼到、耳到、思维到、手到。

任职以来教学总结篇9

一、中职体育教学在教学经验总结中,应当以课堂教学经验为主

1.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总结有价值的教学方法

在中职体育教学教学经验总结中,应当以课堂教学为主,具体的应当积极总结有价值的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中发生的各种情况和教学方法的应用情况进行有效的记录,保证良好的教学方法能够得到总结。同时通过对比的方法验证现有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保证教学方法能够对课堂教学形成一定的帮助和支持,最大程度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因此,在教学经验总结过程中,应当对课堂教学中好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总结。只有做好教学方法的总结,才能够保证教学经验总结取得实效。

2.在课堂教学中完整的记录教学过程

除了总结教学方法之外,由于中职体育教学与其它学校的体育教学存在一定的差别,中职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个性特点比较突出,在体育教学中需要采取的教学方法也比较独特,在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对这些问题和教学过程进行完整的记录,不但能够形成第一手的教学材料,同时还能够保证中职体育教学在教学经验总结中能够达到完善性标准和有效性标准。因此,做好课堂教学过程的完整记录是总结教学经验的重要手段。

3.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教学任务的理解

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在不同的教学目标下教学任务也是不同的,做好教学任务的理解,并且以课堂教学经验为主,是做好教学经验总结的重要措施。考虑到中职体育教学的特点及中职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实际表现,加强对教学任务的理解,做好教学任务、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实效性的总结,都能够成为总结课堂教学经验的重要方法和措施,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满足课堂教学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在教学经验总结中,应当加强对教学任务的理解。

二、中职体育教学在教学经验总结中,应当形成系统的教学理论

1.做好基础教学经验的汇总

考虑到中职体育教学的特点以及在教学经验总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应当将最初的基础数据以及简单的教学方法总结和教学经验总结形成系统的教学理论。具体应当做好基础教学经验的汇总,将各种教学方法、教学经验及教学过程中的成功案例进行有效的对比和汇总,形成系列的教学经验,将其上升到教学理论的层面,使基础的教学经验汇总能够尽可能全面有效满足中职体育教学的实际需要,为中职体育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2.将教学经验完善化、系y化

除了要将基础教学经验进行有效的汇总之外,还应当将教学经验完善化、系统化,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开展以及体育教学的实际经验,对中职体育教学的现有教学经验进行不断的完善,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使基础的教学经验数据能够得到有效的归类,最终形成有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理论,保证中职体育教学在教学经验总结中能够取得积极效果,为形成系统的教学理论提供良好的方法保证。由此可见,将教学经验完善化、系统化,是做好中职体育教学经验总结的重要措施。

3.将教学经验逐步升级为可行的教学理论

经过前期的教学经验汇总以及教学经验的完善化和系统化,成熟的教学经验经过了课堂教学的验证,可以逐渐地升级为可行的教学理论,并且在升级过程中,应当用专业的教学理论对教学经验进行规范和指导,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教学经验的升级能够与教学理论形成良好的融合,使教学经验能够逐渐地升级到教学理论,保证教学经验能够为课堂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提供良好的方法支持和教学方向的指导。由此可见,将教学经验逐步升级为可行的教学理论,是教学经验总结的最重要的步骤。

三、中职体育教学在教学经验推广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1.教学经验在推广中,应与课堂教学结合

基于中职体育教学实际,在教学经验的推广中,应当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如果教学经验失去了课堂教学的验证,不能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指导,那么教学经验在推广中就失去了原有的价值和意义,也无法形成对教学的有力支持。因此,在中职体育教学经验推广过程中,应当将教学经验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是教学经验能够成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为课堂教学提供完善的方法支持和理论保证,形成与课堂教学有效融合。由此可见,教学经验在推广中做好与课堂教学的结合是十分重要。

2.教学经验在推广中,应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结合

教学经验在推广过程中,除了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之外,还应当重视与学生的结合。其中,做好与学生接受能力的结合是验证教学经验的重要方式。基于中职体育教学实际,教学经验是立足中职体育教学而得出的,这些教学经验虽然适合中职体育教学,但是对其他学校体育教学的指导作用还有待于考察。因此,在教学经验的推广过程中,做好与学生接受能力的结合,是证明教学经验是否有效以及教学经验是否具备推广价值的重要手段,只有做好与学生接受能力结合,才能够保证教学经验的推广做到有的放矢。

3.教学经验在推广中,应与教学反馈结合

基于对中职体育教学的了解,在教学经验推广过程中,除了要与课堂教学结合和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结合之外,还应当与教学反馈进行有效的结合。中职体育教学经验的推广应当成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推动体育教学发展的重要措施。但是在具体的推广过程中,应当与教学反馈进行有效的结合,保证教学经验确实能够适用于体育教学,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得到有效的实行,最终取得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因此,教学经验在推广中应当与教学反馈相结合,提高教学经验推广的整体质量。

四、结论

任职以来教学总结篇10

一、什么是“职业导向”理念

职业导向理念是一种教学模式,一般以学生的未来就业方向为目标,以职业能力为基础,以其即将从事的职业岗位任务为教学内容,运用职业行为示范为引导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以达到培养职业综合素质较高的应用型人才的目的。职业导向理念下的教学改革,是将纯粹的“老师教”模式转变为以“学生学”为核心的教学过程。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职业教学课堂观,能使师生融入全新的课堂教学,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更好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并为学生创造更加轻松的学习环境。

二、职业导向理念在《前厅与客房管理》课程中的实践与探索

职业导向教学是指组织学生参与职业项目规划设计、实施执行、管理总结的全过程,在相关的职业活动参与过程中顺利地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在《前厅与客房管理》的酒店专业课程中,如果采取纯粹的理论讲授方法,学生对于这两个部门的服务流程认知不会很清晰,对岗位所需要的服务技能也不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将学习与职业岗位工作统一起来,以“导”为主要的授课思路,运用“职业岗位项目导向”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对于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掌握实践技能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一学习过程中,首先要求教师及学生对酒店职业有充分的理解和认同,对职业的相关规范及要求能够认知到位,以达到学生与职业岗位的情感共鸣。通过职业项目的设计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学习酒店专业知识的价值,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来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及综合实践能力。要完成《前厅与客房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需要具体实践如下:

1.确定教学过程。与实习单位进行充分的沟通后,了解酒店行业对《前厅与客房管理》课程的建议及对相关职业岗位人才的要求,合理安排教学任务及教学重点,按照“职业考察——职业规划——职业项目制定——职业项目审核——职业项目运用与评估”的过程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在实施每一步骤时积极锻炼能力并及时进行总结,使相应素质在社会实践中能够得以运用。

2.确定职业岗位项目及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最为首要的工作便是根据酒店职业岗位的工作流程来设计相关的职业项目和任务。这些职业项目和任务必须将教学内容蕴含在其中,在现实生活中要有实用价值,能够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现实酒店所需要的实践技能有效地结合起来,并留给学生一定的发挥和创新空间。根据具体的岗位任务来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项目和任务中来。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我们将《前厅与客房管理》课程所涉及到的工作任务设计如是:前厅预订服务项目、前厅接待服务项目、前厅礼宾服务项目、前厅宾客沟通与协调服务项目、客房清洁服务项目、客房个项目、客房设备管理项目、客房安全管理项目。

3.学生分组,做好职业岗位项目准备工作。由任课教师根据班级人数及学生情况,安排学生自由结合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有一名小组长。为了保证各项职业岗位项目和任务的实施,要求各个小组由不同性别、不同性格、不同爱好的学生共同组成,以使内部成员之间能够饰演不同的角色,小组成员人数以4——6人最佳,保证每个项目与任务每位同学都有机会参与其中。小组分好后需填写分组情况表,教师下发职业岗位项目任务书,学生根据任务要求,根据成员性格及特征对各个角色进行分工,由学生扮演职业中的不同角色,完成不同的任务,通过密切合作和角色互换等保证职业项目的操作和完成。

4.实施职业导向教学过程。在每个小组的学生完成职业岗位项目前,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及职业岗位要求,向学生讲解相关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对职业岗位进行有效分析。讲解时可采取案例教学等手段,使学生对于职业岗位工作流程尽量熟悉,并明确理解各职业岗位的项目实施目标,对于学生不理解的工作要求及规范要做重点讲解。在实施过程中,从工作流程及规范要求到场景及情节设计,都要尽量贴近真实的工作情形,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组织、监督和引导作用,根据学生对于职业岗位项目的实施情况做及时的总结和指正,保证职业导向教学过程的顺利实施。相关的实训项目要安排在模拟前厅实训室、模拟客房实训室、模拟酒吧实训室、模拟餐厅实训室进行,通过职业导向教学过程的实施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5.对职业导向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在每一个职业岗位项目完成之后,要带领学生及时地进行总结,这是学生在学习阶段应该养成的良好职业习惯。在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可让学生参与评价,由学生对自己的表现作自我评价,然后各个小组进行集体的总结和点评。教师在活动的最后要对整个职业岗位项目作全面总结,对于学生的创新之处和尽心之处做出明确肯定及表扬,对实施过程中的不足要指正和提出改进方向。

运用职业导向理念,《前厅与客房管理》课程使学生能够掌握酒店前厅及客房部门的工作流程及规范。学生在课程学习完之后,会参与到酒店专业和毕业实习中,以检验这一教学理念的成果。在实践的过程中,通过与实习酒店相关负责人的沟通,及时发现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方便我们及时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保证教学质量。

三、职业导向教学理念在《前厅与客房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职业导向教学理念将高校应用型教育与企业培养结合在一起,以教学指导实践,以实践检验教学。学校通过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实施定向办学,并与企业共同对学生进行职业引导,共同实施职业活动项目及任务。而企业在安排学生实习时,对职业导向理念的教学成果即学生进行检验,通过为学生提供合适的职业岗位,安排专业技术水平较高的员工对学生的实习及工作进行具体操作指导,同时继续引导学生实施职业规划,以真正地实现校企合作办学,进一步地完善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任职以来教学总结篇11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是一个以实践为目标的专业,按照工作过程的思路构建课程体系有利于培养操作能力强的学生,按照职业岗位调查典型任务分析划分行动领域转化学习领域学习情境设计教学实施优化的过程完善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

2.1职业岗位调查采用企业调研、问卷调查、网络招聘信息收集等方式调查珠三角地区及国内沿海城市的大中小企业,对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和岗位职务要求,按类别进行分类,主要是服务、网站管理、网络管理和应用开发4类岗位。

2.2典型工作任务分析通过对职业岗位群研究和探讨,将职业岗位所从事的具体工作任务总结出来即为典型的工作任务,通过研究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群,总结出15个典型工作任务,分别对应计算机服务、软件系统开发、网站管理和网络管理4个大类的岗位,具体如表2所示。

2.3行动领域划分“行动领域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建设的基础,是职业行动情境中相互关联的工作任务的集合”[4]。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具体分析的基础上,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工作任务进行归纳划分成11个行动领域,如表2所示。

2.4转化学习领域由专业任务要求转化为专业课程要求,本质就是由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学习领域实际上是对行动领域的一种提炼,通过对工作内容的分析和所需具备的能力分析,将有价值的内容转化为相应学习内容,并对应设计好学习目标、教学学时。表2中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11个行动领域划分成12个学习领域。

2.5学习情境设计学习情境设计是将学习领域中的具体内容再划分为若干个情境,而每个情境的设计都要遵循学习领域中的能力目的要求,采用项目、任务、案例、产品等多种方式,构造多个主题学习单元的内容和过程。例如将学习领域之一的“网页设计”划分成8个学习情境,如表3所示。

2.6教学实施优化基于学习情境的设计实现教学实施,在实施前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具体步骤,调动学生的参与性,把握实施的步骤,对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价,再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总结和优化。在教学实施过程,要注意观察任务设计是否合理、合适,学生在实施过程中,是否能达到学习目标,工作任务的设计和学习情境是否具有层次性和扩展性。

3存在的问题

3.1师资问题对于任何教学改革来说,首要因素是教师。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的本质是把完成具体工作任务、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实践工作的过程,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师,大部分是从大学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缺乏企业工作背景。即使个别教师曾经在企业工作过,由于离开企业多年,原来的工作岗位的工作要求、工作过程可能已经改变,因此,迫切需要能满足下面3个条件的教师:首先,教师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经验,了解企业工作流程,熟悉项目工作的执行过程,掌握工作要求和质量标准;其次,教师要具备对课程的开发和设计的能力,能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有教学价值的学习领域内容,并能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有机地融合到工作过程中;第三,教师要具备团结协作能力,因为在工作过程中,协调与沟通是完成一项完整工作任务的基础。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实践的基础是教师,所以必须从上述三点来改变教师教学工作方式、方法,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自身素质。当前,国家非常重视教师的素质提高,下达具体的计划,要求职业院校青年教师开展企业实践项目,联合多家企业,由中央财政补贴,让青年教师进入企业实践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提高职业院校的教师的实践能力。

3.2教材建设计算机专业是个发展非常迅速的专业,其教材内容必须与时俱进,目前的教材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实践教学内容不足,软件版本落后,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要编写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注重职业性与技能性,采用实际项目案例进行内容组织的教材。可以考虑与企业专家合作共同开发,教师到企业调研,掌握最新的行业动态,保障教材内容实践性;吸取同类教材的优点,结合高职教育特点,知识以实用、够用为主,注重对相关职业技术规范的融合,以工作过程为主要表现方式组织教材内容,按工作任务来整合知识点,突出职业能力培养,采用模拟工作过程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完成技能训练。

3.3校企合作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职院校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培养高技能人才,但是,当前的校企合作模式多是单向性的,一般由企业安排企业人员前往学校培养学生,或者是学生到企业中实习。改变单向性的校企合作方式,采用建立工作室或岗位订单式培养的合作方式,将工作任务作为教学实践内容,将工作任务要求融入到学习过程中,改变学习环境,采用边学边做的方式,不仅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求,还能让学生体验到真正的工作环境。

任职以来教学总结篇12

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贯彻“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广开学路,广开才路,采用多种形式,多快好省地发展高等教育的重要和必要的途径。成人高等教育属于就业后的教育体系,它与作为职业准备的普通高等教育的职前教育体系不同,既包括学历教育,又包括岗位工作或技术等级培训、大学后继续教育(非学历教育)等,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在开展本专科学历教育的同时,已逐渐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岗位培训等大学后继续教育上来,针对各种岗位职务标准和不同需要,开展灵活多样、多层次、多规格的岗位培训。岗位培训等大学后继续教育已成为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一项更为重要的任务。

另一方面,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终身教育已成为当代一种最有影响的国际性教育思潮。一般公认的说法,终身教育乃是“人们一生中所受到的教养、教育和训练的总和”,终身教育思想提出后,大学后的继续教育便被纳入一体化的教育体系之中,成为高级专门人才终身学习的一种基本形式,也是终身教育体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大学教育已被看成是高等教育的“初始教育”,而大学后的继续教育则是初始教育的延伸、补充、扩大和发展。

军队院校的任职教育,其内涵主要是指军队现职军官(士官)在完成高等(中等)学历教育的基础上为适应岗位逐级晋升需要而进行的进修、培训或高学位教育。因而,按照以上分析,军队院校的任职教育是大学后的继续教育,应当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它是成人高等教育阶段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成人高等教育阶段的最高层次。军队院校开展任职教育,应当既遵循高等教育的普遍规律,又遵循任职教育的特殊规律。同时,要科学运用终身教育、继续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等现代教育思想,以指导任职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

二、任职教育学科的创建问题

军队院校任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大学本科教育)同属高等教育,当然有着共同的规律,从而构成共同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如:高等教育的本质与任务,高等教育与社会和人的发展的关系,教育方针和总目标等。但是,任职教育这种社会现象是一种特殊的高级运动形态,它既然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一种新型、有效的教育领域,就应当有它的特殊问题,它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不同至少表现在:1、教育的对象不同。这就不但有由于年龄特征引起的生理、心理上的不同,而且还有由于对象所处社会地位不同而引起的差异。2、与外部社会的关系不同。社会对普通高等教育的要求是提供某一基础层次、某一专业的较为系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而对任职教育的要求则是进一步沟通教育世界与劳动世界的关系,以不断输入新的科技信息,调整知识结构,扩大学术境界,更新补充知识,提高在职人员的创造力为目的。因此社会对这两种教育发展所起的决定作用和这两种教育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都很不相同,即这两种教育与社会的相互制约关系是不同的。这些差异的存在说明,任职教育有它自己的特殊矛盾,这些特殊矛盾,在一定意义上说,往往比普通高等教育更为复杂,不是根据普通高等教育所概括出来的一般原理原则所能直接解决的。因而,必然有这种特殊矛盾发展所遵循的客观固有规律。任职教育作为一个专门的科学领域有其特殊的研究对象。任职教育科学由于有它独特的不可替代的研究对象,更由于它有其特殊的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规律,因而可以构成一门独立的学科――“任职教育学”,作为整个高等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这一分支学科同高等教育学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至于它的理论体系、专门术语、方法论体系等,应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不断成熟。确切地说它既是一个研究领域(学科方向),也是一门正在走向成熟的学科。

当然,不能把“任职教育是不是一个专门的科学领域”、“任职教育是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等这些问题的讨论与认识看成只是一个学术问题。实际上,它对于任职教育的实践与发展有很大影响,因为:只有承认任职教育科学的存在,我们才会有意识地去研究它,才会逐渐认识任职教育的固有规律,才会时刻注意把我们的政策、规划和行动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使它们符合这种规律。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发展任职教育科学的重要意义,重视和加强任职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自觉地努力探索任职教育学科的发展规律。

三、任职教育学科的性质问题

任职教育科学也是一个学科群,任职教育学只是其中一门学科,以研究任职教育学带有一定共性的问题,着重研究在职人员的大学后继续教育,探索任职教育的特殊规律。任职教育,就其总体而言,是运用高等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来认识任职教育现象,解决任职教育的各种各样问题,基本上属于应用性科学。但应用性科学也有其应用性理论。任职教育学不可能只是简单地应用现成的高等教育学基本理论直接解释任职教育现象和解决任职教育问题。一方面,它必须在高等教育学基本理论与任职教育实践活动之间架起中介的桥梁,另一方面,它还要探讨任职教育的特殊规律。而对于任职教育问题的研究和任职教育规律的探讨,在丰富和发展高等教育学基本理论上,具有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现成的高等教育学基本理论,大多是以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育)为研究对象概括出来的,或从哲学、心理学的

基础理论引申出来的,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经济和社会迅猛发展的今天,已显得贫乏、落后,必须不断充实、加深、更新、提高。任职教育同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的关系,特别是同世界军事变革实际的关系,比普通高等教育更为直接与密切,因而以任职教育为研究对象的任职教育学,可能为高等教育学基本理论提供新的信息与理论,高等教育学基本理论的研究,也有必要汲取任职教育学的研究成果,以丰富和发展高等教育学基本理论。

总之,任职教育学就其总体来说,它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而就其研究任务来说,既有应用高等教育学基本理论以认识任职教育现象,解决任职教育问题的任务,又有以任职教育理论研究成果来丰富和发展高等教育学基本理论的作用。深刻分析任职教育科学的学科性质,不仅有利于我们加深对创建任职教育学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而且对于把握任职教育理论研究方向,加强任职教育学科的全面建设,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四、任职教育理论研究的重点问题

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的应用性学科,任职教育学科的理论研究工作应当包括基本理论研究和应用性理论研究。

一方面,如前所述,一门成熟的学科,必须建成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这是学科建设所要努力达到的最终目的,也是学科基本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任职教育的理论框架和具体内容,不能沿袭高等教育学,两者虽有一定的共性,但其系统的内部构成和系统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是各不相同的。我们开展任职教育,发展任职教育科学,就应当以建立一个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鲜明特色的完整的任职教育理论体系为目标,它将是真正反映任职教育发展客观规律的最科学的体系;实现这一目标,是任职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所在。

另一方面,军队现代化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需求,给任职教育科学提出了一个总课题,即:如何发展军队院校任职教育,使它培养出数量上、质量上都满足军队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并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和武器装备创新发展提供优秀成果做出直接贡献。这个总课题包含了许多需要研究的重大现实问题,如:发展任职教育所应当采取的方针政策、任职教育的全面规划、任职教育的制度与结构、任职教育教学内容方法与管理改革、任职教育院校的科学研究工作与人才队伍建设等。如果不把主要力量投入到这些问题的研究中去,得出可供参考应用的结论,任职教育理论研究就脱离了军队建设需要的实际,脱离了任职教育实践的实际,其理论也就成了无源之水,不可能长期存在和发展。因此,以上一些现实问题的应用性研究应当成为任职教育理论研究的重点。

但是,对现实问题的应用性研究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必须防止被一时一事的某些表面现象和个人的某些主观因素引入歧途,以至得出似是而非的结论。减少失误的办法,就是加强诸如任职教育史、任职教育哲学与经济学、任职教育心理学等一些为任职教育应用研究提供科学理论基础与方法的基础理论研究。所以,无论是从为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出发,还是从学科的发展需求来看,基础理论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任职教育理论研究有了初步发展,但由于任职教育是一个新生事物,也具有事物的复杂性,对它的研究还只是刚刚开始,因而还没有完全掌握它的发展规律,一些研究成果还没有完全摆脱“个人见解”的成分,或者还停留在简单描述的水平上。突出表现在:以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一般原理代替任职教育科学的具体规律,以个别的狭隘的经验甚或主观想象、愿望(尽管可能是善良的愿望)当作是任职教育发展的规律或必然;在任职教育过程中只重视专业科学知识本身,忽视任职教育的各种因素与特点,只注意任职教育内部的矛盾,不重视任职教育与社会、军队建设的制约关系,等等。可以说,任职教育科学还没有形成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这也进一步说明任职教育科学还只是一个正在形成而远没有成熟的学科。

五、任职教育理论研究的方法问题

军队院校任职教育理论研究,在重视方法和方法论方面,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关于建立能反映任职教育理论研究特殊性的方法与方法论问题

方法论在层次上有哲学方法论、一般科学方法论、具体科学方法论之分。在任职教育理论研究中,必须以哲学方法论和自然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等一般科学方法论指导任职教育学科具体方法论的研究与实践。但是,我们不能用前两者来代替后者,我们的直接任务应当是努力探讨和建立与任职教育理论研究相应的具体方法与方法论。此外,即使就具体的科学方法而言,任职教育理论研究在学习、吸收其他学科的已有方法论成果,遵守那些共同性的方法论原则的同时,也要着眼任职教育学科的发展,考虑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着力建立为解决本学科特殊矛盾所需的有本学科特点的相对独立的具体方法与方法论。

(二)关于正确处理质与量的关系问题

任职教育理论研究,既要反对视定性研究为“不是科学”,对量的研究只是将某些数据用已有的数量化方法进行计算,忽视反映质的规定的要求等现氦又要反对视定量研究为“没有理论”,描述性、思辨性成分较重,定量分析不够,对质的研究缺乏量的规定的支持等现象.从而真正把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紧密结合起来。

任职以来教学总结篇13

这是因为幼儿教师专任队伍显性结构是否合理,不仅会影响幼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还会影响学前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及教育质量的提高,进而影响到幼儿身心发展的水平。因此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质量合格的幼儿教师队伍,是发展高质量幼儿教育事业的基本保障。而威宁县幼儿教育专任教师显性结构是否合理?这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

一、威宁县幼儿教育专任教师显性结构存在的问题笔者通过对威宁县幼儿教育专任教师调查研究,发现不少值得重视并亟待解决的问题,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性别比例严重失调截至2009年,威宁县幼儿教育职工共75人,其中园长5人,专任教师41人,保育员1人,其他28人,代课教师3人,而41人专任教师全为女性,占专任教师的100%(见表1)。同城的特殊教育专任教师中,特教女教师占60.3%;而2009年全国幼儿专任教师为985889人,其中女教师967353人,占专任教师的98%。显然,就全国而言,幼儿教育专任教师性别比例明显失调,但威宁县幼儿教育专任教师性别构成与之相比,其比例失调现象更为严重,同城的特殊教育专任教师性别比例都较之合理。这种严重失衡的性别结构会给幼儿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2.中年教师比例偏低据调查,发现41名幼儿教育专任教师年龄构成如表2所示:20岁以下的有5人,占总数的12.2%;20-25岁有的16人,占总数的39%;26-30岁的有10人,占总数的24.3%;31-40岁的有7人,点总数的17%;40岁以上的有3人,占总数的7.3%。从数据可以看出,20-30岁之间教师人数占总人数的63%左右。可见,当前威宁县幼儿教育专任教师年龄构成中,老中青三代年龄比例不合理,教师年龄总体偏小,年轻教师居多,中年教师比例偏低。虽然年轻教师思维活跃、精力充沛、锐意进取及勇于创新,但由于参加工作的时间短,其教学经验、了解教材和学生身心特点、教学方法等教师必备素质较为薄弱。这样的年龄结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搞活了课堂氛围,但教学质量未必能得到较好的保障。

3.学历结构比例严重失调,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极度匮乏由表3显示,威宁县幼儿教育专任教师中,研究生毕业的比例为0,本科毕业的比例约占7.3%,19.5%的教师专科毕业,高中及以下毕业的比例约占73.2%。与吉林省的延边州共有专任幼儿教师2153人,其中拥有本科学历的542人,占总数的25.2%,专科学历的1016人,占47.2%[2]相比,当前威宁县幼儿教育专任教师的学历比例严重失调,同时也反映教师队伍中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极度匮乏。

4.小学高级职称比例偏低,未评职称的教师比例过半职称结构是教师队伍内部各级职务的比例构成,其比例构成反映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由表4可知,威宁县幼儿教育教师中有小学高级职称的教师比约为7.3%,22%的教师有小学一级职称,12.1%的教师有小学二级职称,无一人有小学三级职称,未评职称的教师比例约为58.6%,这表明威宁县当前幼儿教育教师职称结构分布呈“金字塔型”的特点。由于幼儿教育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且威宁县幼儿教育的发展与我国其他地区幼儿教育的发展客观存在巨大的差距,这就要求从事幼教的教师不仅学历达标,还要求职称结构合理,这是因为教师职称是教师学术水平、成就大小、实践经验等的综合体现。[1]而当前威宁县幼教教师职称结构比例不合理———小学高级职称比例偏低、未评职称人数过半的现状,无疑会影响幼儿教育教师的整体素质,进而影响其教育的质量。

5.幼教专业毕业的教师比例不足三分之一由表5可知,当前威宁县幼儿教育专业教师中毕业于幼教专业的仅有10人,占24.4%,75.6%的专任教师毕业于非幼教专业。这一数据反映了当前威宁县幼儿教育专任教师的专业背景构成不合理,专业师资队伍的严重不足表明了还有绝大部分幼儿教师并未或很少掌握能够满足幼儿学习、成长需要的各种知识与能力。显然,威宁县幼儿教育学校中教师的专业构成不适合其幼儿的发展之需求,其教育质量也会受到严重的制约。

二、解决威宁县幼儿教育专任教师显性结构问题之建议造成威宁县幼儿教育专任教师队伍显性结构困境的原因很多,包括自然资源匮乏;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明显落后;教育事业总体滞后;人们关于幼儿教育的认识不到位;幼儿教育教师处于人们关注的边缘。以下是笔者提出的优化当前威宁县幼儿教育师资队伍显性结构问题的建议。

1.政府部门应加强对贫困地区幼儿教育的宏观调控,制定“教育优先区”政策威宁少数民族自治县缘于自身的自然条件以及人口多的限制,经济和文化的客观滞后性,仅依靠当地的经济实力是很难促使幼儿教师素质发展。要快速地解决威宁县当前幼儿教师队伍结构存在的问题,离不开中央、省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扶持和指导。制定“教育优先区”政策不失为政府宏观调控的良策,“教育优先区(ZEP)”政策缘于法国为解决其幼儿合理地接受教育而提出的策略,其意指通过共同行动计划联系起来的包括幼儿园在内的公立中小学教育机构整体,以接纳生活在弱势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下的学生。[3]这里我们将其理解为政府相关部门为那些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和文化相对较落后的地区,采取优先投入资金、政策倾斜和智力支援的制度助其幼儿教育更好更快地发展。威宁少数民族自治县幼儿教育要得以更好地发展,急需政府相关部门采取这样的政策。惟有如此,才能为其幼儿教育顺利地发展提供政策支持、物质保障,同时也是优化威宁县幼儿教师队伍结构的前提条件。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