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本科论文实用13篇

投资本科论文

篇1

因投资学本身的特殊性,在改革上应结合该学科的特点,进行以下方面的改革:

2.1教材选择应科学适当

在教材的选择上,首先,要考虑该教材内容是否顺应当前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动态;其次,教材所涉及到的教学形式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兴趣方向;此外,在教材的难易程度上要由浅至深,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并有利于学生的自学;最后要考虑的是教材的内容必须与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一致,达到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要求.

2.2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由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较快,使经济专业教学内容变更的频率较快,尤其是投资学科,其本身的性质对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多媒体技术等多种教学手段,在教学方法上,由“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开动自己的思维,在接受知识时由被动变为主动,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利用实训室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自己去搜索查询数据、资料,培养学生的软件应用能力,加强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此外,搭建师生之间的交流平台,提升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能力.据统计,在美国有66%的院校开展了本科生科研项目,并设有专门的科研办公室,通过科研活动,可让学生从最初的学习者演变为开发者、探索者,充分发挥出学生的才能,增强学习兴趣,拓宽学生视野.

2.3科学调整课程设置

课程的设置是专业学科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本科院校课程设置安排的比较密集,出现了大量课程内容重复的现象.因此,有效调整课程设置,也是投资学科的重要改革内容之一.应适当的删减一些不重要或重复的课程,这样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度把握重要的知识,从而达到学习效益的最大化.

2.4加强软件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投资学课程中,数据分析占据了很大一部分课程内容.其中,模板的处理作为投资学教学的基本内容,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我国的本科院校常以学习知识理论为目的,忽略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很多学生连最基础的EXCEL数据处理分析都不会运用,对投资学的实践性造成很大影响.所以,在投资学的课程中,可考虑开设一些与其相关的软件应用课程,不但可以使学生在软件操作上得心应手,更为今后投资学的学习做好有效铺垫.

2.5改进考试方式

首先,应构建多元化的考核体系.可通过课堂布置小论文的形式来锻炼学生在知识运用过程中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一小组自主选择一个科研项目进行研究,用科研结果进行这方面的成绩评定;最后便是闭卷考核.通过以上三方面考核的综合结果,来评定学生的最终成绩.

篇2

篇3

【政策】

1、共享汽车:两部分携手制定“共享汽车”新规

6月1日,由中国交通部会同住建部制定的《关于促进汽车租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对汽车“达标”项目、承租人实名制等提出明确要求。官方强调,鼓励分时租赁规范有序发展。

标的股:力帆股份(601777)、海马汽车(000572)

【涨价】

1、纸:包装纸涨价贯穿二季度

端午节后,国内包装纸市场再掀一轮淡季涨价潮。近两日,山东、河北、吉林等地9家纸企宣布提高瓦楞纸价格100元-400元/吨。此轮提价距上一轮仅间隔一个月,目前国内120g高瓦最新主流报价在3200元-3350元/吨,二季度以来涨幅近24%。此轮上涨意味着,国内包装纸价格自4月起出现每月一涨,涨势贯穿二季度。受涨价刺激,国内包装纸龙头玖龙纸业(2689.HK)周四大涨6.6%,创出3月中旬以来新高。

标的股:晨鸣纸业(000488)、山鹰纸业(600567)

【产业】

1、苹果产业链:新款iPhone手机正式量产

台湾电子时报6月1日报道,鸿海正式量产苹果新款iPhone手机。鸿海董事长郭台铭坐镇深圳龙华,并向集团内重要成员宣布苹果新款手机正式进入量产。鸿海旗下的富士康是iPhone代工商。此前媒体报道称,新款iphone量产在即,鸿海集团正在招募并训练员工。

标的股:蓝思科技(300433)、立讯精密(002475)

2、浙大阿里联合成立前沿技术研究中心

5月31日,浙江大学和阿里巴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宣布成立“阿里巴巴-浙江大学前沿技术联合研究中心”。作为阿里巴巴“NASA”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方将携手攻克面向未来20年的核心科技,在人工智能、泛在信息安全、无障碍感知互联等前沿技术领域开展研究合作。

标的股:浙大网新(600797)(为浙江大学旗下唯一上市平台)、科大智能(300222)(布局人工智能并与与复旦大学共建智能机器人(300024)联合实验室)

3、手游:中国成全球第一大游戏市场

篇4

1、券商中国:今年以来,有68家上市公司已发布可转债预案(含股东大会通过),但尚未被证监会受理。这68家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总规模高达2106.27亿元,超出去年同期的五倍。

2、新华社:2017年第二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债券84.1亿元发行成功,其中,一般债券发行总额72.8亿元,专项债券发行总额11.3亿元。加上年初发行的首批地方债156.5亿元,新疆今年发行的地方债总额已达240.6亿元。

二、商品期货

1、WTI原油涨幅扩大至0.5%,回升至50美元关口上方,报50.05美元/桶。

三、国际动向

1、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若经济动能随时间进一步增强,欧洲央行愿意支持以健康的方式回归高利率。欧洲央行将在6月会议期间,根据经济增长与通胀面临的风险分布情况做出判断。欧洲央行坚信宽松货币政策与前瞻指引仍有必要。

2、路透社:经济学家预计印度一季度经济增长仍将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最快的,制造业和服务业扩大均有所改善。印度总理莫迪去年废除大额钞票的举措一度在短期内对需求产生严重影响,但自那以来印度的私人和公共消费均已恢复。

四、外汇走势

1、欧元区:4月M3货币供应同比4.9%,预期5.2%,前值5.3%。

2、CNBC:近期疯狂上涨的比特币过去四天出现回调,这种加密货币的价格已从近期高位下跌近19%,市值被抹去34亿美元。不过比特币中国的CEO李启元表示,回调实际上是非常短暂的,此次回调只是获利回吐。

五、全球股市

篇5

篇6

6月8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中信银行(601998)获悉,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中国化工”)及其子公司430亿美元收购瑞士先正达(“先正达”)项目成功落地。中信银行与子公司信银国际作为全球协调行牵头筹组的127亿美元Holdco银团分别于2017年5月16日及6月5日完成放款,帮助该项目实现交割。

2016年2月3日,中国化工宣布通过公开要约现金收购瑞士先正达,收购价格为每股465美元,股权收购价为430亿美元,该项目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在海外进行的最大一笔并购交易。

自2016年1月起,中信银行及信银国际作为项目全球协调行及并购顾问,在发起收购要约、设计整体融资方案、提供要约收购融资承诺、筹组跨境并购银团、换汇出境等各个阶段向中国化工提供了全流程、全方位的综合融资服务,以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本项目的债权融资部分分为中信银行及信银国际筹组的Holdco银团和汇丰银行筹组的Bidco银团两部分。Holdco银团贷款金额高达127亿美元,也是亚太区有史以来最大的银团贷款项目。项目搭建了涉及多个国家及地区的多层控股架构,需满足大陆、香港、卢森堡、荷兰、瑞士的金融、法律和税务等要求,融资结构复杂。

为了实现Holdco银团的成功筹组,中信银行表示,该行组成银团筹组工作小组,统一安排部署分销工作,赴境内外多家主流银行进行“一对一”项目路演,从专业角度解析项目发展前景,深入分析项目风险及控制措施,最终得到境内外银行一致认可,超额完成银团分销,认购率高达130%。

篇7

威华股份(002240)6月12日晚间公告,控股股东李建华与公司股东深圳盛屯集团有限公司拟筹划公司控制权变更事项。公司股票自6月13日起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10个交易日。

赣粤高速:前5月车辆通行服务收入12.84亿 同比基本持平

赣粤高速(600269)6月12日晚间公告,公司2017年5月份车辆通行服务收入2.48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5.83%。而今年前5个月车辆通行服务收入累计12.84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0.49%。

鸿路钢构:签订逾4630万元钢结构加工合同

鸿路钢构(002541)6月12日晚间公告,全资子公司鸿翔建材近日收到腾飞建筑关于平興县户外休闲用品产业园钢结构加工合同,合同暂定钢结构制作工程量为10250吨,合同暂估价为4630.8万元,约占公司2016年度主营业务收入的1.49%。

中南建设:预中标21.7亿PPP项目 员工持股计划已买入逾1亿股

中南建设(000961)6月12日晚间公告,全资子公司江苏中南建筑产业集团成为梁山县棚户区改造(惠馨苑小区)建设PPP项目的第一预中标候选人,项目总投资约21.70亿元。公司同日公告,截止6月12日,公司2017年员工持股计划已通过二级市场累计购买1.07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8732%,成交金额为7.29亿元,成交均价为6.84元/股。公司最新股价为6.71元。

篇8

根据教育部文件《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应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以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教育教学改革,具体到“国际投资学”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应做相应的调整以适应转型发展的需要。

一、重新定位“国际投资学”课程教学目标

贯彻(教发〔2015〕7号)《指导意见》,应用型本科的课程教学应为生产服务一线培养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具体到“国际投资学”课程,由于“国际投资学”知识主要应用于国际资本运用和国际投资管理,因此应用型本科“国际投资学”课程教学的目标就是在国际资本运用和国际投资管理方面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对“国际投资学”课程教学提出了如下要求。

(一)使学生具备国际资本运用与国际投资分析能力

不同类型的国际资本其国际投资具有不同的动因,相同类型的国际资本的国际投资在投资规模、投资方式与管理风格等方面也往往差异较大,其对东道国的经济带动以及其他方面的影响也往往很不相同。因此,要使学生具备国际资本运用能力,就要使学生具备相应科学分析不同投资类型、不同投资主体、不同投资规模、不同投资方式、不同管理风格的国际资本对东道国经济与社会的正负面影响的能力,以满足我国在利用外资方面的人才需要。此外,“国际投资学”知识不仅可以应用于利用外资,还可应用于国际投资,而具备国际投资分析能力是做好国际投资的前提与基础。实践中,国际直接投资分析主要包括东道国投资环境评估、跨国经营企业的竞争力分析等;而国际间接(证券)投资分析包括基本面分析、技术面分析、资金面分析和行业面分析等。因此,使学生具备国际投资分析能力就是要使学生掌握不同方式国际投资的分析方法和技巧。

(二)使学生具备查阅国际资本运用与国际投资

英文信息的能力

做好利用外资与国际投资除了要具备国际资本运用能力与国际投资分析能力外,还要及时掌握国际资本与国际投资方面的充分信息。这要求应用型本科培养的人才具有较强的获取国际资本运用与国际投资信息的能力。实践中,国际资本运用、国际投资决策与管理对信息的及时性要求比较高,而这些及时的信息大多是英文的,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应用型国际资本运用与国际投资人才就须具备查阅英文相关信息的能力。应该强调,查阅国际资本运用与国际投资信息不仅要有好的英文基础,而且要掌握国际投资、国际金融、跨国公司等方面的专业英文术语以及查阅上述信息的途径、方法等。对此,应用型本科“国际投资学”课程应该对学生在这方面的学习与训练做出安排。

(三)使学生初步具备良好的职业习惯

国际资本运用、国际投资决策与管理都是实务性非常强的工作,做好上述工作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习惯。以投资为例,投资行业的良好职业习惯通常体现在“对投资信息与数据的高度敏感、对投资风险控制的高度警惕、对恰当投资时机的耐心等待”等具体事情上。因此,应用型本科“国际投资学”课程应该在课堂授课中向学生渗透、传递养成良好职业习惯的重要性,传授相关的隐性知识,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习惯。

二、优化“国际投资学”课程教学内容

“国际投资学”课程内容一般包括国际投资理论、国际投资主体、国际投资方式、国际投资决策、国际投资管理等。应用型本科“国际投资学”课程也应该传授这些知识,但基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考虑,应用型本科“国际投资学”课程在上述知识的传授中应与一般的本科院校有所不同。

(一)侧重国际投资理论的应用阐释

应用型本科“国际投资学”课程的内容应该包括国际投资理论。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对应用型本科“国际投资学”课程的学生进行国际投资理论的讲授。基于培养学生不同能力的需要,任何一门课程的理论讲授都可以分为偏于理论创新的理论阐释和偏于应用的理论阐释,偏于理论创新的理论阐释主要讲授理论的产生背景、理论的内容、理论的假设条件、理论假设条件的改变对理论创新的启示等;而偏于应用的课程理论阐释主要讲授理论的产生背景、理论的应用环境、理论假设条件与实践的吻合与背离以及就如何应用理论对学生进行启示等。由于应用型本科“国际投资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在国际资本运用和国际投资管理方面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应用型本科“国际投资学”课程国际投资理论的讲授应当是偏于应用的理论阐释。

(二)介绍实用的国际投资管理技巧

与一般的投资一样,国际投资也是需要大智慧才能做好的工作。要做好国际投资,不仅需要国际投资理论这种“道”层面的知识,还需要国际投资管理技巧这种“术”层面的知识,而且绝不能轻视这种“术”层面的知识。例如,在国际股票投资中,操盘技巧就很重要。在股票投资实践中,不同的操盘手根据同样的股票投资分析报告进行操盘取得的投资绩效往往相差很大,就是很好的证明。因此,应用型本科“国际投资学”课程应重视实用的国际投资管理技巧的介绍。值得强调的是,不论是国际直接投资还是国际证券投资,抑或是国际另类投资都有相应的投资管理技巧。积极学习投资成功人士总结的经验和积极参与投资实践是获得国际投资管理技巧的重要途径。

(三)注重即时国际投资信息的解读

“国际投资学”课程课堂授课应该与学生分享并解读即时的国际投资信息,理由有如下两个方面:第一,解读即时的国际投资信息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由于应用型本科“国际投资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在国际资本运用和国际投资管理方面培养具备实践能力的人才,这要求“国际投资学”课程课堂授课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与习惯,而如何理论联系实际是“国际投资学”课程在课堂授课中必须做出引导的。无疑,教师可以引用案例来实现理论联系实际,但案例往往较陈旧,对国际资本运用与国际投资实践的价值不大。相反,如果在课堂上解读即时的国际投资信息,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上述信息对国际资本运用与国际投资实践的价值,从而使学生间接地得到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二,解读即时的国际投资信息是活跃“国际投资学”课堂的需要。应用型本科学生对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抵触较大,很多学生甚至觉得“国际投资学”“无用”(钟生根,2014)[1],这极易导致“国际投资学”课程的课堂氛围沉闷。如果在课堂上解读即时的国际投资信息,学生会因为对即时的信息感兴趣而将注意力及时转回到课堂上,如果教师针对即时的国际投资信息对国际投资实践的价值进行提问或组织讨论,课堂的气氛就能很快活跃起来。

三、创新“国际投资学”课程教学方法

对“国际投资学”的教学方法,有研究提出“基于情景的研讨式教学”(程金亮,2014)[2]、“模拟实验教学”(吕瑛,2006)[3]、案例教学(钟生根等,2014)[4]等。笔者认为,基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调整,应用型本科“国际投资学”课程的教学方法也应相应做出调整。

(一)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国际投资学”课程内容的丰富性与应用型本科培养人才的特殊性要求“国际投资学”课程教学要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在讲授国际直接投资理论部分时,由于要阐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产生的背景,此时应用案例教学方法引用理论产生背景下的案例进行解释就比较恰当;在讲授国际间接(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时,由于间接(证券)投资对操盘要求比较高,此时采用“模拟实验教学法”就比较恰当;在讲授国际投资环境评估时,可以结合我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研讨特定东道国(如:巴基斯坦)投资环境的改善以及这种改善对我国特定企业进行跨国投资的意义,即采用“基于情景的研讨式教学”比较恰当。

篇9

教科研,全称为教育科学研究。教科研成果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个人努力、团队互助、进修培训、专家指导所获得的关于教育教学问题的研究成果。它包括获奖论文、、课题研究成果、著作等等。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师积极从事教科研工作,形成了“教科研热”,并且也获得了一定的成果。其特点一是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热情越来越高,二是教科研工作的实绩与教师的晋升和表彰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一方面是由于教科研工作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也蕴含着一定的教育经济学原理。

二、教科研工作是复杂的脑力劳动

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观点看,教师从事教科研工作与从事教学工作一样,都可以创造价值。因此,教师从事教科研工作理应获得相应的报酬。马克思、恩格斯的学术理论中,有着丰富的教育经济学思想。他们主要的观点有:(1)教育劳动具有生产性因素,教育具有间接的生产性质,教育投资具有生产性;(2)教育可以再生产人的劳动能力,可以改变人的劳动能力的性质和形态;(3)教育具有传递、积累、发展和再生产科学的社会功能,教育具有使科学转化为生产技术的中介作用;(4)劳动创造价值,教育费用是劳动力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复杂劳动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马克思、恩格斯教育经济学思想归结为一点,就是人的劳动能力是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和力量。而劳动力创造财富的多少是与劳动者接受教育的程度成正比例的[1]。

教师从事教科研的过程是一个劳动过程,而且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过程,具有劳动的某种特殊性。这种劳动特殊性特别地表现为发现教育规律、探究新的教学方法、增加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这种劳动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理应得到较高的劳动报酬和奖励。

如今,各级各类学校的职称评审,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的评选,教育系统的人才招聘都注重了教科研成果所占的比重,就是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教育经济学的思想。在这种政策的引导下,广大中小学教师积极参加教科研工作,乃至形成“教科研热”,是正常的,是符合教育经济学的规律的。

三、教师从事教科研工作,是教师自我教育的投资

从人力资本理论看,从事教科研工作的老师亦应该获取相应的收入,而且教科研成果越好,应该获取的收入就越多。人力资本理论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派别,它是西方教育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人力资本是与物力资本相对的概念,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首先给予解释而获得特定含义的一种资本概念。

所谓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生产增长的主要因素,它是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本。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观点是:第一,人口质量重于人口数量。第二,人口资本投资与物力资本投资都是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生产性投资,但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本投资的作用大于物力投资的作用。第三,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核心。教育投资是一种生产性投资。教育投资是使蕴藏在人体内部的能力得以增长的一种生产性投资。提高人口质量的关键是教育投资。教育投资比物力投资更有利,会带来更多的利润。第四,教育投资收益率高于物力投资的收益率,因此,资本积累的重点应从物力资本转移到人力资本,要追加教育投资的总量。第五,教育投资收益率是可以测算的[2]。

教师从事教科研工作首先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转变教育观念,深化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学会教科研的方法,学会将教科研成果进行转化;另一方面,教师从事教科研工作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教育投资的过程。教师从事教科研工作需要很大一笔开销:如图书资料费、会务费、差旅费、通讯费、专家咨询费、网络查询费、招待费、教科研的时间花费等等。但是,这些费用是属于投资性质的。按照人力资本理论,它将转化为教师的多种技能,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并将获得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较高的回报。实际情况是,凡是教科研工作做得好的老师在职称评审及评优、评先方面都获得很大的便利,他们比不做教科研或者少做教科研的人而言,晋升或评优的机会更多,时间更早,因而获得的薪水就会更多。这是符合人力资本理论的观点的。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可以提高生产率,能促进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所以,要大量地进行教育投资,扩张教育,这种观点对教育科研政策的制定具有积极的意义。在教育科研上的投资可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许多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者,往往热心于重奖教科研成果、教科研积极分子,实际上是在不自觉地运用了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还认为,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高于物力资本投资,要达到相同的效益,人力资本投资成本较低,因此,全社会的人都会热衷于投资教育。现在,许多校长提出“科研兴校”、“科研兴师”的发展战略,就是人力资本理论的体现。

四、教师的教科研成果是教师能力的信号,包含了理念、方法、技巧等业务特征

从筛选理论看,教科研成果多的老师将有更多获取更高报酬的机会。筛选理论由迈克尔・史密斯在20世纪70年表的《筛选假设――就业的市场信号》一文为形成标志。筛选假设理论把教育看作信息,着重研究在劳动力市场内雇主是怎样挑选工人的。其主要观点如下:第一,受教育程度高,工资水平就高,这是与人力资本理论相同的地方;第二,受教育程度与工资水平的正比例关系,是通过教育的筛选作用形成的。对一个寻找工作的人来说,教育程度是表示他的能力的信号,对雇主来说,是根据教育程度挑选工人。教育在这里只起一个筛选装置或教育信号作用,教育的经济效益就是教育筛选作用的结果[3]。

教师通过教科研工作获得高一级的职称、荣誉,便为他获得较高经济利益创造了条件。在这里,教科研成果成了教师能力和素质的信号。教师的教科研成果包含了理念、方法、技巧等业务特征。比如,每年教育系统各种各样的评审工作需要评委,各种招标课题主持人的遴选,更高级别的荣誉的获得,工作职务的晋升等等都有“门槛”,教科研成果是这些老师跨入这些“门槛”的重要信号,成为被筛选的依据,从而,也就为自己获得较高的收入提供了便捷。“筛选”理论在此得到了充分的诠释。而且,这种筛选的“信号”的效应越来越大,成了教师追求教科研成果的重要动力,也是“教科研热”的成因之一。

然而,在筛选论者看来,教育只是通过一纸文凭(教科研成果证书)反映个人的先天能力和受教育程度,对社会具有信息价值就可以了,不必耗费过度的资源,因而,主张一种消极的教育政策。显然,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制定的教科研政策,就会呈现教科研奖励的“度”的特征,即,奖励的金额不是越多越好,应与成果的水准相一致。否则,过度的奖励不能形成可供筛选的信息,还可能将教科研工作引入误区。

筛选理论认为,只有本身的劳动生产率高的人才会热衷于投资教育,因为个人内在的劳动生产率与改变自身受教育状况所需付出的信号成本是负相关的关系,接受更多的教育必然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劳动生产率高的个体改变自身受教育状况的信号成本较低。对高劳动生产率的个体来讲,在合理工资的结构下,个人投资更高级别教育的收益大于成本,因此,就会作出进一步投资教育的理性选择。但对于低劳动生产率的个体而言,由于他要付出更高的成本,因此,在对接受过同一教育级别的劳动者所付工资相同的条件下,其进一步投资教育的成本可能大于收益,从而其理性地选择不进一步对教育进行追加投资。按照这个观点,对于教科研工作而言,愈是教科研成绩好的人,愈希望奖励高;而对于教科研能力弱的人来说,则不希望教科研的奖励过高,这也是符合现实情况的。

五、人力资本理论与筛选理论对于教育与收入关系观点的差异

1.人力资本理论与筛选理论在教育与收入的关系上的共同点

从教育与收入的关系看,二者都承认教育与工资收入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即,教育对个人具有明显的经济价值。教师从事教科研工作是一种自我教育活动,既有社会效益,也是一种有着经济价值的投资活动。从这种意义上看,各级政府纷纷设立教科研成果奖项,各种职称评审、评先都有教科研成果的要求,教师积极地参加教科研活动,有着社会与经济效益的双重效应。因此,出现的“教科研热”对于培养人才、对于知识发生、对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及自身的收入,都是有益处的。

2.人力资本理论与筛选理论在教育与收入的关系上的不同点

人力资本理论和筛选理论均不否认教育和收入之间具有正向关系,均承认较高的教育水平为个人带来较高的收入,但在对这种关系的解释方面不尽相同。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前提是,个人收入的差别,主要在于人们在教育、培训等人力资本投资方面的差距。教育投资提高了个人的生产能力,从而使他们获得较高的收入。这个过程可以简单地如A所示进行描述。

A:教育投资――较高的生产能力――较高的收入(人力资本模型)。

对教科研而言,就变成了:

从事教科研――产生教科研成果――较高收入。

筛选理论对教育与收入关系的解释如B所示:

B:教育投资――较高的文凭――较高的收入(筛选假设模型)。

对教科研而言,就变成了:

从事教科研――较高级别的证书――较高的收入。

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中间阶段。在人力资本模型中,中间阶段是较高的生产能力,较高的收入是对较高生产能力的报偿。筛选模型中,中间阶段仅仅是证书或者文凭。对于教科研而言,前者意味着教科研工作好,就一定能力强,收入也一定高;后者却未必。一位老师教科研成果多,必须要得到权威机关的认可,并且能够得到相应的证书(例如职称证书、荣誉证书),这样,就为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提供了信号,为校长(雇主)提供了筛选的依据,否则,较难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针对不同的群体和情境,人力资本理论和筛选理论都有解释的空间,又都有解释的限度。也可以借此解释这样的现象,即为什么获得教科研成绩差不多的老师,其获得的收入却相差较大。

六、基于“教科研热”的政策寻求

从教育经济学角度进行分析表明,中小学“教科研热”的存在有一定的必然性,既有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也有提高收入的因素。但是,在教科研的过程中,也暴露了一定的盲目性和不合理性。鉴于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必须以教学为中心

“教科研热”的出现,表明了教师学习、研究的热情,也包含了对教育高收入的追求,这些都应当给予保护。但是,对于广大的中小学而言,应将教学作为中心工作来做,不能将教科研工作过分地夸大,防止对教学工作的干扰和影响。现实中,确有一些老师只顾抓教科研,忽略了教学工作,这就是本末倒置了。因此,必须调控教科研的奖励政策和绩效考核政策,比如控制奖金的数量,使得教育教学实绩与教科研实绩所占的比重相适宜。

2.避免“虚假”信息干扰

毋庸讳言,在“教科研热”中,也出现了许多虚假的教科研成果,加之各种职称评审中的信息不对称、“暗箱操作”的缘故,使得各种评审的结果(信号)失真。这就导致一些职称和荣誉的虚假。如果仅按照筛选理论进行收入分配的话,必然导致收入分配的严重不公,甚至产生严重的腐败问题。

3.指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科研观

篇10

1 理论引入

基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国民的理财观念也逐渐提高,证券投资逐渐成为一个广泛运用的投资渠道。证券投资是为了获得收益,但获得收益的同时投资者也不得不承担一定的风险。正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投资者怎样合理分配资金投资到不同资产,确定一个各类资产的投资额占投资总数额的适当比例,使投资者持有资产的总收益尽可能高并且风险尽可能低,如何计算组合投资的风险和收益以及怎样分配资产使让这两个指标达到一定的平衡是投资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大部分资产配置分析都建立在马科维兹最优证券投资组合理论的基础上。50年代和6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马科维兹1952年在《财务学刊》发表了著名的“资产组合的选择”一文,其运用了均值-方差的分析方法。这一独创性的方法首次将数理分析运用于金融资产收益与风险关系的分析,为解决收益与风险的矛盾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其主要思想是,根据每一种证券的预期收益率(用均值衡量)、风险(用方差衡量)和所有证券间的协方差矩阵,得到投资组合的有效前沿,这个有效前沿与投资者的效用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即为最佳投资组合。

2 模型简介

2.1 基本假设

(1)市场是有效的,证券的价格反映了证券的内在经济价值,每个投资者都掌握了充分信息,了解每种证券的期望收益率和标准差。

(2)投资者是理性的,即投资者厌恶风险而偏好收益。

(3)投资者具有单周期视野,不允许卖空和卖空。

(4)证券的收益率服从正态分布。

(5)无交易成本。

2.2 单一证券的收益与风险

ni=1Xi=1

即满足这两个约束条件的情况下选择组合的比例系数使组合的、方差最小化。对于每个给定的

Rp可以解除相应的σp,每一对(Rp,σp)构成标准差-预期收益率图上的一个坐标点,这些点连成的曲线即有效前沿。

2.5 最优投资组合

有效集向上凸的特性和无差异曲线(给投资者带来同样满足程度的预期收益率和风险的所有组合)向下凹的特性决定了有效集和无差异曲线的相切点只有一个,最优投资组合是唯一的。对投资者而言,有效集是客观存在的,而无差异曲线则是主观的,它是由自己的风险―收益偏好决定。

3 基于matlab的实证分析

下文将以一个任意选取的股票组合为例,分析无交易成本情况下的的最优投资组合比例:

3.1 单个证券的期望收益率

选择平安银行(sz000001)、万科A(sz000002)、国农科技(sz000004)、深圳A(sz000006)、神州高铁(sz000008)五只股票计算其期望收益率:E(R1)=-0.0024,E(R2)=-6.2616e-004,E(R3)=0.0152,E(R4)=0.0135,E(R5)=0.0023。

3.2 matlab操作

(1)在MATLAB中可以通过cov(RetSeries)函数计算协方差矩阵,其中RetSeries代表收益率矩阵,本例中协方差矩阵如表1。

(2)在MATLAB中通过调用frontcon(ExpReturn, ExpCovariance, NumPorts)求解有效前沿(不指定输出可以得到有效前沿曲线图),其中ExpReturn为收益率矩阵,ExpCovariance为协方差矩阵。NumPorts为有效前沿上输出点的个数,默认为10;可选项若无输入可用“[ ]”代替。本例中得到有效前沿如图1。

图1 有效前沿

(3)求解最优投资组合。

假设投资者风险厌恶系数为3,通过在MATLAB中如下的创立m文件,可以计算出相应的结果,如图2。

图2 最优投资组合m文件

输入参数的含义:ExpReturn表示资产预期收益率,ExpCovariance表示资产的协方差矩阵PortWts表示资产权重。

运行这个m文件可以得到如下输出结果:RiskyRisk=0.0322,RiskyReturn=0.0136,RiskyWts=0.0596,0,0.6446,0.2958,0,RiskyFraction=43367,OverallRisk=0.1397,OverallReturn=00587。

3.3 结论与建议

由以上输出结果可知:最优组合p的风险为00322,最优组合的期望收益率为0.0136,最优组合中的5只股票的权重分别为:0.0596,0,0.6446,0.2958,0,组合p中风险资产所占比重为:4.3367,总风险为:0.1397,总的期望收益率为:0.0587。所以,最优资产分配为:无风险资产:1-4.3367=-3.3367;平安银行:4.3367*0.0596=0.2585;万科A:0;国农科技:43367*0.6446=2.7954;深振业A:4.3367*0.2958=1.2828;神州高铁:0。这里,无风险资产所占比例为负,其含义是以无风险利率借入资产投资于其他股票风险资产。由于万科A股和神州高铁的期望收益率为负,理性投资者不会将资金投资于这两支股票而是更多地投资于期望收益率更高的国农科技。

4 结论

证券投资组合理论为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奠定了基础,在马科维兹的基础上诞生了很多证券市场理论。马科维兹对风险因素形成了系统化的认识并提供了衡量方法。据此马科维兹提供了以均值-方差分析为基础的最大化效用的一整套组合投资理论。在证券组合中,可能出现单个证券的收益率和标准差数值并不理想但却被纳入组合中的情况。原因是它与证券组合中的证券相关性较小甚至是负相关。比如本文例子中的平安银行股票收益率很低,但其与组合中的其他股票的相关系数很小,也被纳入组合之中。当组合中证券的数量较多时,投资组合的方差大小更多地由证券之间的协方差决定,而单个证券的方差并不是主要因素。由此看来,投资组合方差的计算公式不仅解释了分散投资的合理性,也对分散投资起到了指导作用。

篇1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高等农业院校经济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148)、湖南农业大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投资学专业理论课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A2013120)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0-0053-02

理论课程教学是本科生培养工作的主要部分和基础环节,科学完善的理论课程教学体系是教学成功的必要基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对高素质投资学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投资学专业呈现蓬勃发展之势。目前,全国共有20余所学校开办了投资学专业,湖南农业大学是湖南省内第一个开设投资学专业的高校,2013年第一届投资学专业学生即将毕业。经过四年的教学实践,发现专业课程教学体系还存在一些亟待完善和优化的地方,而且随着国内外社会经济形势的快速发展,对投资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科学定位投资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厘清理论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进一步完善课程教学体系,优化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内涵式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投资学专业发展背景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1.投资学专业发展沿革及背景

从投资学的发展历史与背景来看,国外最初的投资学研究是从实物投资及商业投资开始的,西方现资学专业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房地产投资、工程及项目管理等实体投资为主讲内容的专业,另一类以金融(财务管理)专业(投资方向)为代表的虚拟投资作为主讲内容,并没有单纯设立投资学专业。如宾西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房地产系、丹佛大学・丹尼尔商学院的房地产和建筑管理学院、伊利诺伊理工大学・斯图尔特商学院的金融市场(投资方向)专业。

我国投资学专业建设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中南财政政法大学的基本建设财务与信用专业,在其发展过程中曾使用过基本建设财务与信用系、基本建设经济系。这与当时我国解放初期需要大力发展与改善落后基础设施状况以及实施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到了8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从计划经济转型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投资类专业的学科建设不断拓展,许多高校成立了单独的投资系,在投资系分别设立与实体投资紧密联系的房地产金融专业、工程管理专业等,同时也设立了金融投资学、投资经济学等专业,还通过单独开设投资学专业以兼顾实体投资与虚拟投资两方面的学科内容,形成了独特的中国投资专业及学科体系。

2.投资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定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区分了“学术型、应用型、复合型”三类人才,首次明确提出“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性特征、注重应用与重视能力的实践性特征、强化适应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发展性特征。创新教育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本质要求。投资学作为一个理论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由于在本科层面招生时间还不长,加上各高校的实际情况也有所不同,所以不同高校在投资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设计上也有所差异。湖南农业大学投资学专业作为湖南省内第一个投资学本科专业,教学与研究特色是从经济体生命周期的角度去把握投(融)资理论及实务,并以公共投资(尤其是农村公共投资)的方式与效率作为研究特色。

在此基础上,根据投资学学科特点,社会经济发展对投资学人才的需求,遵循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规律,根据高等农业院校本科人才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和专业知识深厚扎实的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要求,立足湖南,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培养能够进行创造性学习、专业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宽、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及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应用创新型投资专业高级专门人才。重点系统培养学生的金融投资、产业投资、农村农业投资、风险投资、创业投资、战略投资等投资业务技术、投资机构管理、风险投资与管理等方面需要的投资理论和管理基本技能,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投资学专业理论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

关于课程体系的设置,不同学校、专业的定位、要求不同,其课程设置存在差异。哈佛大学本科生课程体系主要包括核心课程要求(2009年秋季以后改为“通识教育计划”)、专业要求、写作和外语三部分内容,并不断致力于课程体系改革,新的课程改革计划通过制订各类标准使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实现相互融入,避免了因强调通识教育而削弱专业教育的弊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投资学专业课程设置应从中国与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的深刻变化出发,立足于投资学专业教育教学的实际,本着“通识教育、技能培养、创新教学、特色领先”的指导思想,围绕教、学一体化和理、实一体化,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重构等方面处理好理论课程体系内部之间的协调、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衔接、专业理论提高与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的关系,整合教育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促进课程体系的科学合理构建,为投资学专业进一步深化课程教学体系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实现应用创新型投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其特色主要体现在:以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为主要目的,兼顾实体投资与虚拟投资,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并结合农业院校的特点,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加强对农业投融资领域的关注,使投资学专业的教学内容与实践较好地与“三农”领域进行融合。

三、基于应用创新型投资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理论课程建设实践

按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总要求,结合专业教师的学科渊源,依托农经重点学科,既与金融学专业共建平台又突出投资专业的教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丰富和提升专业内涵。以“课堂教学提质、实践教学提档、拓展教育提量”为手段,坚持课程体系结构与内容的优化,注重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更新,正确处理好公共基础课、学科专业基础课、学科专业主干课和选修课间的知识整合与衔接;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体系的逻辑搭配、有效协同;打破课程间的学科专业壁垒,加强课程体系间的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综合。具体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

1.专业理论课程体系结构与内容的优化与完善

课程设置既要根据学科发展趋势适时进行新的突破,按照投资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的要求构建特色鲜明、层次清晰、融会贯通、紧密配合、有机联系的理论课程体系。正确处理好公共基础课、学科专业基础课、学科专业主干课和选修课间的知识整合与衔接,重点加强核心课程体系建设,注意把握专业精髓,逐步成熟与完善现有理论教学课程体系。

在具体理论课程设置上,着眼于投资学专业的宽口径特点,认为单纯的金融投资与实体投资都不能概括本专业的内容,故采取虚拟投资与实体投资并重的模式。专业主干课的设置上包括了证券投资学、期货与期权两门虚拟投资课程,项目融资、项目评估两门实体投资课程,以及风险投资与管理这门综合虚拟与实体投资的课程。另把项目管理设置成必选课,以完善实体投资的课程体系。整体上来讲,这种设置与安排体现了投资专业理论课程体系的完备性,有利于学生全面地了解与掌握投资领域的知识。

2.理论教学与实践(验)教学课程的逻辑搭配、有效协同

投资学专业不但是理论性强而且是实务性极强的领域,不仅要学习经济学的基础知识,更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作后盾。既要熟悉宏观的投资政策背景,又要精通各种投资的微观技巧。因此,课程教学改革要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在安排课程教学体系时理论教学应与实践教学逻辑搭配、有效协同,体现核心专业能力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理论教学重点讲授基本理论与原理,提高专业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培育职业素养。实践教学突出培养投资思维,训练实务操作。如何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这也是当初制订培养方案的核心考虑要素,由于投资学的理论与实践性都很强,在培养方案别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得以提升,特开设虚拟投资模拟实习与实体投资实习,使得实践环节的课时设置超过了32%。

3.专业核心课程与特色课程的强化与凸显

由于湖南农业大学是农业院校,所属学科拥有农业经济管理省级重点学科、校级金融学、经济学特色专业。以农为依托,借助湖南省“三农”问题研究基地和农村发展研究所的平台开展和强化农业投资相关研究,如农村公共投资、农产品期货与期权等是一大特色。特别是结合农业院校的特点,特设置必选课《农村投融资专题》讲座,为培养新农村建设以及城镇化建设的投资类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农村投融资专题采取讲座的方式,就农村投融资理论及实践前沿问题进行专题讲座和讨论,在第五学期开设农村投融资专题一侧重于基本理论知识的介绍,第六学期开设农村投融资专题二侧重于投融资案例分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不但体现了农业特色,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此外,打破课程间的学科专业壁垒,加强课程体系间的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和综合;与经济学院其他经济管理类课程公共基础课设置上求同存异,利用好的师资和教学条件,凸显教学优势和特色。

4.课程教学模式创新与课程设置要求相匹配

根据课程设置安排,与投资学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开展启发式、参与式、情境探索式教学,以质疑问难、自主延伸、激发创新的课堂形态,树立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以期解决目前大学教育存在的教与学、教与育、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实践四大分离问题,实现从被动型转变为主动型,从知识型转化为能力创新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借鉴创新班的培养模式,实施启发式教育;在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到证券交易当中来,参与到就业、创业培训模块中来。在创新项目中,让学生们自由组成小组,轮流汇报,相互提出建设性建议。通过定期举办学术沙龙、小规模学术研讨会进一步增强学院的学术氛围,繁荣学术活动的环境,加强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科研交流与沟通,为全院师生搭建更为多元化的科学研究平台。让学生在参与中提高,在参与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陈岩.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1,(11).

[2]胡莉芳.以课程建设推动本科人才培养[J].复旦教育论坛,

2012,(5).

篇12

二、《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证券投资学》课程强调应用性和实践性,教学效果要直接接受实践的检验,因此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有机结合,通过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来巩固理论教学成果,是该课程建设的重要课题。本文试通过多年的授课经验并结合学生的反馈信息,得出了《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实践教学要贯穿于整个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置要紧跟资本市场的发展变化;探索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手段丰富实践教学内容;通过模拟交易来实践演练应用技能;通过参加学科竞赛来检验实践教学成果。

(一)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理论教学始终

《证券投资学》课程理论知识点众多,涉及证券市场基础知识、证券市场运行、证券投资工具及证券投资分析等多个方面,尤其是该门课程理论知识与现实资本市场联系紧密,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因此理论教学不能孤立的展开,必须要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理论教学过程,既有助于学生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弥补了集中实训环节的单一性,更可以为随后展开的集中实训奠定基础。因此,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设置了“案例教学”、“课后网上实训”和“讨论式教学”三项实践内容。

1.案例教学

《证券投资学》是一门时效性很强的课程,任何一本教科书都无法紧跟证券市场的发展速度,因此该课程的教学必须要根据当前的形势及时更新完善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在这个过程中,案例教学就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最及时的资本市场信息和价格行情要在每节课内容之前向学生讲解,既可以让学生了解最即时的市场运行情况,也有助于引导学生去分析证券市场的诸多影响因素;同时还要遴选一系列资本市场的经典案例,对应不同的理论教学内容汇编为案例集放置于网络课程平台,安排为学生的课后阅读材料,例如在证券市场的理论教学中,可选取的案例有“聚焦中国农业银行IPO”、“一天时间820元变成56万,市价委托成就1天700倍神话”等经典案例;在证券投资基本分析的理论教学中,可选取的案例有“人民币升值对资本市场的影响”、“2008年金融危机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影响途径”等。

2.课后网上实训

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带来了证券投资方式的变革,互联网委托及行情分析软件的应用,已经成为证券投资交易的主要方式,网络也成为投资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因此,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通过安排课后网上实训内容,如“证券信息的采集”、“ 行情分析软件的使用”、“关注网上路演”等具体的实训任务,可以培养学生通过网络进行信息获取和投资分析的能力,掌握行情分析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为日后的集中实训做好前期准备,奠定操作技能基础。

3.讨论式教学

通常理论教学后的集中模拟交易环节实训时间过短,较难全面培养学生对宏微观环境的价值分析能力,而这种能力不管对于证券从业人员还是普通的投资者来说,都尤为重要,决定了投资者乃至整个证券市场的理性化发展。因此在本门课程的理论教学过程中加入讨论式教学环节,以弥补模拟教学的不足。该教学环节主要采用撰写分析报告和课堂阐述观点这两种主要手段,贯穿于“证券投资基本分析”这部分理论教学内容之中。该环节要求学生结合课堂理论知识,以小组为单位,对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或针对某行业和公司进行信息资料的收集、科学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撰写分析报告,并要求在课堂上阐述其核心观点,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理性分析能力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通过模拟交易和学科竞赛来实践、检验教学效果

模拟交易是理论课程教学后专门开设的集中实训环节,该实训环节结合真实的证券交易所交易行情,学生通过行情分析软件和网上自助委托系统利用虚拟资金进入二级市场进行交易。模拟交易是学生对前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的具体实践。通过亲身参与投资,学生既能够真实的感受投资过程,同时也在投资过程中实践了理论知识,巩固了前期的实践教学内容,是证券投资实践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最后,将学科竞赛作为实践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证券投资交易大赛”,检验《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模拟交易虽然可以实现对投资过程的模拟,但由于资金的虚拟性,很难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投资的风险,因此无法模拟出真实的投资心态,而学科竞赛的比赛性质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模拟交易的这种缺憾;同时在与其他学校的竞赛过程中,可以增进相互的交流,推广好的教学经验,进一步提高《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教学水平。

三、总结

金融学学科的社会性和应用性,对金融学相关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证券投资学》是金融学专业的核心课程,综合性和应用性是这门课程最显著的特点,故对该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完善,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以更好地实现教学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晓求.证券投资学,3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3-8.

篇13

当今社会国家之间、地区之间无时无处不存在着综合实力的竞争。社会的发展、综合实力的提升归根结底要依靠经济实力的增强,增强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不仅需要因地制宜、结合自身条件发展具有区域优势的特色经济,在地区资本尚不充足的情况下,吸引更多外资实施投资行为是当前大多数政府、企业采取的一条科学途径。随着地区间、城市间对投资优惠政策的趋同化,投资环境的优化在吸引和利用外资过程中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对投资环境、优化投资环境内涵的界定

所谓投资环境,就是指资本所有者拟将资本投入的客观环境,也就是他开展投资经营事所面对的客观条件。投资对象客观条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投资者投资活动的成败与好坏。对投资者来说,在开展某项经营活动之前必定会综合考察不同客观条件的投资环境,把持有的资金投向最有利于自身经营活动的客观环境中。

在受资国或受资区政治相对稳定,优惠政策基本不变,法律制度比较缱绻、管理职能转变的前提下,摸清和掌握外资投向规律,利用、发挥原有投资环境的优势,更多考虑外资生存和增殖条件,结合本国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建造适合外资发展的目标模式的良好宏观和微观的投资环境,达到引导更多外资实施投资行为的目的,这就是优化投资环境基本含义。

投资环境的研究对象是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其研究内容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投资环境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存在于国际贸易理论、区位论、区域经济理论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等古典经济学、现代经济学的某些分支中,并随着研究的深入不断成熟。然而中国地域广阔,各省、地区间经济状况差异大,地理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对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也会有或多或少程度上的影响。

作为地方性中小城市而言,地区经济尚不发达,经济条件有限,便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吸引外来投资,从而必须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以解决资金不足的困难,繁荣本地区经济。影响和决定投资环境的因素有很多:其一是社会政治因素,要有安定和谐的社会风气;其二是市场因素,要综合考量当地市场制度是否健全,价格机制是否合理,居民的消费水平与习惯如何;其三是资源因素,当地有无可以利用的特色产业或自然资源,其现有利用程度如何等;其四是交通运输与通信信息因素,交通顺畅、信息流通无障碍,自然有利于经营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吸引投资商;其五是劳动生产力因素,主要是指当地适龄劳动生产者的规模和素质水平能否满足投资者的要求,迅速地开展经营活动;其六是当地经营管理理念水平,经营管理者能够及时、迅速、有效地吸收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能否为生产经营活动提供良好的服务。

二、当前地方城市采取的优化投资环境措施

随着近年来我国的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国际资金持续地注入中国市场。我国的经济体制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投资的软环境和硬环境均有了很大的改善。随着市场的开放程度越来越大,吸引外资的领域越来越多,地区间、城市间针对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也逐步趋同,当前的基本思路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营造宽松的市场氛围,大力创优政策环境

大多城市政府进一步深化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降低了市场主体准入“门槛”,同时放宽市场主体准入条件,加快落实出口退税优惠政策。同时进一步规范了行政执法行为,强力创优政务环境,优化市场准入“经营场所”标准,并且积极探索纳税服务新模式。

2.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强力创优政务环境

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一方面规范了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进一步清理规范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同时还会逐步扩大“一口收费”范围,实行入企检查由同级优化办审批制度。

3.进一步完善融资和金融体系,着力创优投资环境

为了完善融资和金融体系、创优投资环境,部分地区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改善融资环境。通过加强战略合作和招商引资,增多做强金融市场主体,加快了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4.进一步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全力创优服务环境

大部分城市、地区近年来均推进行政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加快了行政服务中心网上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建立全境式覆盖的行政权力运行监控平台,有效提高了行政效率。

三、当前优化投资环境举措的问题与不足

通过对国内部分中小城市投资环境及其优化投资环境相关举措的综合分析,可以发现当前我国部分城市在优化投资环境方面思想还未达到与经济相匹配的开放程度,全方位、综合性的优化举措还未实施,以至于在实际操作层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

首先,没有有效地开展对本地区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经济环境的综合性调查研究。在本文的第一部分就曾指出,一座城市的投资环境涉及社会、经济、人文等的方方面面,它是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综合体。因此在制定投资环境的优化策略之前,必须对本地区的投资软、硬环境进行一次系统、综合的调研研究。这项工作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政府、科研、从业者、群众等多阶层共同参与完成。而在当今招商引资活动中,大多为招商方利用各种社会关系,提出各种优惠条件将投资方请到本地区来,这种投资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双方的不对等,在今后经营活动的开展中必定产生许多弊端。还有一些投资方完全是看好一个地区优质、丰富的自然资源,例如稀缺的矿藏,在进行投资经营后,只会灭绝性地开采、利用,待资源耗竭后投资活动自然终止,受资地区不会受益。

其次,基础设施环境落后,忽视自身的“梧桐树”功能。栽好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基础设施环境落后会导致其对投资的吸引力降低。近年来,我国大多数直辖市、省会城市经过多年的沉淀与发展,已初步具有了都市圈雏形。但很多地方性中小城市由于地方经济不发达,资金有限的原因发展还很缓慢。很多地区片面地寄希望于外来资金的投入,改善本地区的基础面貌,岂知,没有良好的水、电、路、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外来资金也是很难落地的。因此,必须利用自己有限的“造血”功能,将自有资金优化投资硬环境。

再次,地域综合优势未得到发挥。我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尊师重教是几千年来形成的优良传统。中国的每一座城市都有着自己特有的地域色彩,也不乏高校云集之地。城市投资环境的优化离不开高校的建设,而高校学科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学科建设源于经济社会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又离不开高校学科建设提供的人才和科技支撑,并对学科建设提供合作与成长机遇以及科研经费支持,推动学科建设发展,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学科建设是产生科学技术和理论的摇篮,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用巨大,因此,优化投资环境是高校搞好学科建设的一个落脚点。

四、高校学科建设对优化投资环境的对策建议

1.法学学科的分析

法学是研究法、法的现象以及与法相关问题的专门学问,是关于法律问题的知识和理论体系,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的法学,是指研究法律的科学。

不局限于现代法学理念,这里的法学还要强调思想意识的层面。要运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角色,引导政府、社会各阶层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地区各行业成员的经济开放意识。改变以往教条主义的办事习惯,没有文件规定不予办理,没有行文请示不敢办理。政府管理者要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将自身身份降低,以一名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参与本地区经济建设活动,破除排外意识,着眼本地,放眼大局,形成良好的开放投资环境。

同时还要综合考量现代法学理念,进一步健全政策法规,为投资方提供有效的法律保护。能够开展投资活动的投资者,大多是来自于经济发达、法制健全的国家或地区,没有健全的法制保障,很难吸引和稳定投资者。因此,优化投资环境,就要将招商引资的所有举措都尽量地纳入法制化轨道,不仅在立法环节,还要在仲裁环节和司法实践过程中,正确、公正地处理投资者与受资方在合作过程中产生的争议。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经济双方的应得利益。

2.经济学学科的分析

经济学是研究价值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规律的理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同一的客观规律。理论经济学能够依靠基础理论对当前地域的经济活动、经济现象进行规律性的归纳总结,从而利用经济原理推断未来经济发展趋向,对政府经济战略决策提供参考。例如世界经济能够通过研究国外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总结先进经验供政府研究采纳;政治经济学能够从客观角度研究政府行政活动与社会经济活动的互动关系,指导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良性互动。应用经济学能够从技术层面对当前经济环境和经济活动实施影响。例如统计学能够通过庞大的数字统计,分析、总结一年或者几年的经济指数,使政府按照预期调整经济导向。所以说,经济学的设置,有助于判断政府政策的优与劣,明辨政府的政策是否具有现实意义。当政府的工作涉及外部性以及公共产品时,及时给予建议,帮助政府更好地发挥市场的自动调节功能,保证市场的充分竞争,从而优化投资环境。

3.教育学学科的分析

教育学是以教育活动、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活动产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从而揭示出一定教育活动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教育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中、有目的培养人才的活动。生产力是推动生产活动开展的重要因素。在现实生活中,人作为生产力的唯一载体,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观念、技能都是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形成的。上文中也曾提到,一个地区投资环境的好与坏,生产力水平和素质的高低也是一项重要影响因素。高校的主要社会职能便是教书育人、人才培养,经济活动从业者的从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大部分是在高等教育阶段掌握和形成的,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更是迎合了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提供了专门人才。因此利用好高校的教育学学科资源,能够持续有效地为本地区改善经济软环境,从而有效优化投资环境,使社会经济活动效益最大化。

4.管理学学科的分析

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方法的科学。管理学是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产生的,它的目的是: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的水平。管理促进生产力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大力地推进了社会经济进步。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将推进优化投资环境的进程,使得优化投资环境政策的实施更高效、有保障。

综合以上分析,若想深度优化城市投资环境,必须提高对高校学科、高校人才的重视程度,积极利用本地得天独厚的人才储备优势,加强与高校的合作。通过学科建设取得的成果,依托学科基础理论有效进行科学决策建议,使高校与政府,经济团体进行更加紧密的结合,充分发挥高校“政府智囊团”的社会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优化地区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投资,进而改善经济状况,推动地区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金艳.推进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与优化投资环境的思考.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7.

[2]罗清郁.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技术与创新管理,2010.

[3]夏鲁惠.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化发展政策建议.中国发展观察,2008.

[4]高振南.我国投资环境研究.现代经济信息,2012.

[5]张云.广西城市投资环境综合评价研究.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6]杜秀芝.天津投资软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天津经济,2009.

[7]张曼平.高校学科建设与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研究――以郑州大学典型学科建设实践为例.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8]吴宝瑞,邱小捷,王桂娟.地方本科高校学科建设与区域经济的从动与互动.教育与职业,2009.

[9]柳和生,程肇基.地市高校学科建设要服务于地方经济.教育学术月刊,2008.

[10]梁传杰,王传兵.论地方经济与高校学科建设.交通高教研究,2004.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