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科技期刊数字化转型面临的问题

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给传统纸质出版带来了巨大冲击。手机、电脑等新兴可视化媒体设备出现,改变着读者的阅读习惯,传统纸质读物已不再是选择,“读书破万卷”将成为历史。多元、丰富、实时的阅读内容更能贴合读者兴趣,满足读者要求。2010 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后文简称《意见》) ,明确指出数字出版已成为新闻出版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出版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推动出版物由传统纸介质的复制发行方式向网络传输、多种介质显示的数字出版方式转变。数字出版目前有两种形态: 过往纸介质出版物的数字化和新生内容的数字化出版,《意见》所指数字出版为后者。数字化转型是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科技期刊必须调整战略规划,打破现有的产业格局,融入到数字化的潮流中来,才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竞争中不被淘汰。虽然科技期刊出版物的数字化早已开始,中国知网团队在武汉一次会议中也描绘了期刊全媒体融合数字化出版的宏大蓝图,但事实上,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仍在起步阶段徘徊。

数字化转型是近几年才出现,现阶段尚处于过渡期,各方面不成熟,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行业标准,进入阻碍小。从传统纸质出版向数字出版转换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必然趋势。因此,第 1 个吃螃蟹的人是勇士,越早着手,越有利于占领市场统治地位,越有利于抓住和扩大客户群,越有利于建立产业优势。在新的形势下,科技期刊要认清发展方向,尊重时展的规律,有效地把握住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期。

1.管控机制滞后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科技期刊突破原有众多的技术壁垒,加快了数字化转型的步伐,传播迅速、信息量大、实效性强、交互性强、受众广。但是,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监控审批不健全,网络非法转载、学术不端行为时有发生,屡禁不止。这一方面固然有有关部门监督缺位,以致有法不依,执法不严; 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法律依然还有漏洞,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当前对于新兴的互联网出版和数字出版的管理和监督还存在法律法规空白。

其次,科技期刊评估体系有待进一步严格和优化。目前我国科技期刊数量众多,重复办刊严重、整体实力羸弱的问题较为突出。这些期刊中不乏一些是在利益驱动下,通过各种手段获取刊物刊号,随意办刊,造成科技期刊资源严重浪费。甚至一些期刊只顾眼前经济利益,超越办刊宗旨及范围刊载论文,存在买卖版面、页数增多、违规增刊、虚假引用、“假刊”等现象。

2.资源配置低效、数字化质量不高 目前,科技期刊数字化范围越来越大,但数字化内涵似乎没有被真正把握,存在资源配置低效、数字化质量不高等问题。突出表现在只是把学术文章简单地复制粘贴到网站上,或是利用电子出版社,简单地加入学术期刊数据库而已。而出版社又是以盈利为目的,相互之间恶性竞争,合作水平较低,重复建设数据库,造成了极大资源浪费。

例如一些高校学报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有效推动数字化转型,但大都依托学校的门户网站建站,没有自己独立的顶级域名,即便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找到,但显示的域名网址也是学校的二级域名网站。这些网站部分存在功能不完善、内容粗糙单调、信息量小、更新不及时、服务功能差、知名度低、维护不善等问题。还有一部分网站仅静态展现期刊信息,是纸质期刊的延伸和附庸,没有动态全文检索和互动交流,甚至网站上期刊简介、征稿指南等数据还停留在几年前,没有更新,访问量小,影响力弱,更谈不上和国际期刊竞争。

再如在线投稿和审稿是科技期刊数字化最重要的两个条件,在随机抽取的 500 家科技期刊网站中发现,仅有 267 家实行了在线投稿和审稿系统( 占 53. 4% ) 。特别是社会科学类期刊,仅有 39. 1% 实现了在线投稿和审稿系统。此外,笔者在模拟投稿中还发现投稿系统存在内容设计不完善、结构设计不完整、系统安全性低等一系列问题。

3.专业技术欠缺、人才储备不足 科技期刊数字化转型,在表现形式上换上了“数字外衣”,但毕竟是数字产品,需要通过数字技术来实现。科技期刊过去立足传统纸质出版,编辑团队往往是内容编校方面的专家,而数字技术与他们专业毫不相干,是一个陌生的领域,不可避免地要面临数字技术和相关人才短缺障碍。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面对这样一条鸿沟,科技期刊如若不更新和转换人才结构,解决技术人才稀缺问题,不可能真正实现科技期刊数字化转型。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