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互联网+”环境下科技期刊青年新编辑职业规划

摘要:“互联网+”大环境给科技期刊的发展和青年编辑人员的职业规划带来了新的挑战。从“互联网+”环境下科技期刊新编辑对岗位的认识、青年编辑所需要的职业素养、进入编辑行业后的中长期规划3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科技期刊青年新编辑的职业规划提供借鉴和指导。

科技期刊是一个具有连续性、时效性、稳定性和创新性的基于学术交流、科学传承和科学评价的平台。科技期刊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发展,“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给科技期刊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给科技期刊的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作为科技期刊的一名青年新编辑,如何做好职业规划,使自己适应“互联网+”时代下科技期刊的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是一名去年刚入职的、农业科技期刊的青年新编辑,现将从“互联网+”环境下科技期刊新编辑对岗位的认识、青年编辑所需要的职业素养、进入编辑行业后的中长期规划3个方面进行探究,以期为青年新编辑对科技期刊编辑这一职业的理解作一阐释。

1.科技期刊新编辑对岗位的认知

1.1认清编辑的主要工作职责

科技期刊编辑的主要工作职责是:

1)审查稿件,选用符合国家标准和自己期刊编辑方针、办刊宗旨的稿件,且稿件内容与自己期刊的报道内容一致。在“互联网+”大环境下,信息高速流通,在收稿阶段,编辑每天会收到来自不同地区和单位的不同研究方向的稿件,这就要求青年新编辑具有较高的判断能力,认真研读国家近期的科技期刊标准要求和自己期刊的办刊宗旨和报道内容,选取适合自己期刊发表方向的稿件进行送审,避免出现稿件不符合发表要求,浪费作者和审稿专家人力、物力的情况出现。另外,“互联网+”大环境下,青年新编辑要注意与作者保持经常联系,保障信息的及时沟通,做好与作者的互动交流。

2)编校稿件,正确把握期刊的政治方向,提高期刊的学术水平和编校质量,增加稿件的可读性。在“互联网+”的带动下,编辑可以及时从网络上获知近期的学科前沿信息和编校标准。这就要求青年新编辑较大限度的利用互联网提供的便利条件,不断学习科技期刊研究的新方向、新要求和新方法,及时掌握本学科的科研前沿新成果、新知识和新技术;其次,青年新编辑要认真研读《中文科技期刊编校质量差错计算方法》,对照差错类型,认真学习GB/T7713.1—2006《学位论文的编写规则》、GB/T13417—2009《期刊目次表》、GB3101—1993《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规则》、GB/T15834—2011《标点符号用法》、GB/T7714—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等国家标准,从基础入手,替身自己的语言文字规范能力、加工能力和写作能力,为提高科技期刊的编校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3)做好期刊的出版、发行等工作。青年新编辑应积极学习编辑出版发行方面的知识,协助编辑部做好规范编辑出版工作。在“互联网+”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作者和读者习惯从网络上获取文献,青年新编辑除了做好纸质杂志的出版发行外,还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发挥信息时代的优势,勇于创新,加强对期刊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的建设,及时更新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信息,做好科技期刊的网络宣传工作,以扩大科技期刊的作者群和读者群。

1.2实现科技期刊编辑的岗位价值

科技期刊编辑的岗位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2个方面:

1)对于作者,科技期刊是研究成果的展示平台;对于读者,科技期刊是一个承担着引领科技前沿信息、传播近期科研技术的载体。因此,科技期刊编辑在办刊过程中应将提高科技期刊质量作为首要任务,要将科技期刊办成读者和作者都喜欢的“双爱”期刊。

2)“文以载道,传世久远”是指将文章所表述的社会规范、自然规律、科学道理等进行编辑加工出版,若能为后人所思、所认同,从而将其得以延续传扬,便可造福社会[4],这是编辑这一行业所独有的神圣的历史使命,在历史文化传承上有着重要的社会价值。而“互联网+”的大环境下更有助于信息的展示和传播,若有价值的文章得以传看,影响范围将会成百上千倍的增加,对社会的贡献将更大。所以说,“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是科技期刊发展的机遇。

2.科技期刊编辑所需要的编辑素养和能力

据蓝皮书统计,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科技期刊数量为5020种,其中,出版语种为汉语的有4631种,占总数的92.25%,英文期刊有302种,占总数的6.02%。我国科技期刊的数量虽然较多,但在国际上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期刊数量却寥寥无几,究其原因是我国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跟国际上的期刊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国内很多作者把自己的在了被国外SCI收录的期刊上,从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而影响科技期刊学术质量水平的因素除了稿件本身之外,还有编辑的素质,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过程中,编辑一直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因此一本科技期刊要想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首先是要提高期刊的质量,而提高期刊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期刊编辑的素质和能力。

2.1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2.1.1不断学习专业知识作基础

科技期刊的内容或“专”或“杂”,为了能读懂作者所写,选择读者想读,科技期刊新编辑应广泛涉猎所编期刊出版方向的专业知识,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理论,时刻关注相关领域的科学前沿,只有对科研动态及热点问题有所了解,才能在编辑稿件的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2.1.2进修专业编辑技能作辅助

科技期刊新编辑应加强自身的编辑技能,只有精通专业编辑技能,才能在编校稿件中,快速、规范地改正稿件中的错别字、词组搭配不当、语句不通、标点错误、公式表达问题等,通过语言文字的加工,使文章更具可读性,从而优化文章质量,增加期刊阅读群。

2.1.3继续学习互联网信息新技术和英文

互联网给编辑出版行业带来了很多的便利,缩短了期刊与作者、读者的距离,也提高了编辑的工作效率。同时在“互联网+”大环境下,信息的传播速度变快,编辑可以通过网络等信息渠道及时掌握各种编辑规范标准的变更和科学技术的新发现,这为编辑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加有力、便捷的途径。故而青年新编辑应紧跟时代的潮流,主动学习科技新知识、新思维,打破自己思想的禁锢,提高创新能力。另外,英文是一种世界语言,青年新编辑应坚持英文学习,保持一定的词汇量和英文阅读写作水平,不定时的阅读国际上有影响力的科技期刊,来了解他们的运作方式和发表的科学前沿信息,及时更新自己对科技前沿信息的认识。

2.2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家精神

科技期刊的编辑要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家精神去审读稿件中的观点、试验设计、数据、结论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客观事实,是否具有创新意义,是否具有发表价值等。青年新编辑只有具备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家精神,才能真正地不为外界所干扰,真正地做到对所编辑的稿件负责,对作者负责,对读者负责。

2.3要有为他人做嫁衣的奉献精神

编辑要对科技期刊编辑工作有正确的认识,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增强服务意识,以作者和读者为本,树立“以人文本”的服务理念。青年新编辑还应转变服务观念,将心态由“要服务”向“服务好”转变。如在改稿过程中要做到尊重作者的写作本意和语言习惯。无论作者的写作水平如何,都要从内心里欣赏作者的作品,与作者进行良性交流,共同将稿件修改到既符合规范又让作者满意。另外,编辑还要有爱岗敬业的精神,要将编辑工作作为终身的事业来做,将办好科技期刊作为毕生追求的目标。

2.4要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

科技期刊编辑不仅要做编辑相关的工作,还要做好编务工作。在收稿、发送录用通知、稿件校对等过程中,会有不断和作者交流的过程,特别是在拒稿信发出后或者稿件安排期数与作者心里期望安排的时间有差距时,作者容易将编辑放到自己的对立面,这就要求编辑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能很好地解决作者的问题,维持及扩大期刊的作者群。另外,在审稿、校稿过程中,编辑不仅要与作者进行语言文字规范和格式的沟通,还要在文章观点、数据、结论方面出现问题时进行及时交流,展现编辑的专业素养,提高期刊的编辑质量,扩大期刊的影响力,从而吸引更多更的作者。而在“互联网+”大环境下,网络交流变多,口语化的交流也相应变多,这就要求编辑加强自己的语言沟通能力,做到说话有理,做事到位。

3.进入编辑行业后的中长期规划

通过对科技期刊编辑岗位的认识和编辑所需具备的素养的探究,建议青年新编辑对自己的职业做一个中长期的规划:首先,科技期刊编辑岗位是一个专门性、特殊性的工作,建议青年新编辑在进入编辑行业的前5~10年内,一方面要潜心做好自己本职的编辑工作,认真学习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发行的规范知识,努力吸收和学习编辑行业的新标准、新信息,提高自己的编辑技能;另一方面,要多参加各类编辑行业的培训和研讨会,与同行多交流,学习其他期刊的办刊经验,积累人脉,更要提升对编辑行业的认识,在工作中探究编辑活动的性质、研究编辑活动的任务及其实现手段。其次,编辑也是一个“杂”学家,编辑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在不断加深对岗位认识的过程中,科技期刊编辑还应学习编辑历史,了解编辑活动的规律,认识编辑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关系,清楚编辑过程中各个环节间的联系与矛盾,建立完整的作者、读者关系圈,加强学习对编辑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建议编辑人员在工作到10年以后要更加注重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不能把自己简单的当作一个“玩文字游戏”的人,要不断地扩充自己的知识库,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博学家。

4.结束语

科技期刊青年新编辑从进入编辑行业及时天起,就要把编辑行业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要把期刊当作自己的“孩子”,树立与期刊共同成长的意识。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青年编辑只有不断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库,才能跟得上社会发展的步伐,真正把期刊做好、做强。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