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科技信息论文

摘要:我国信息市场的需求也在大幅度上升,而当前科技创新引领经济发展已成为新常态,科技信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它的发展与科技信息息息相关。本文以天津为例,通过分析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对科技信息需求现状,总结出科技信息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对科技信息服务机构如何更好地服务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了阐述。
科技信息论文

科技信息论文:企业发展科技信息作用研究

摘要

当今世界正在进入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我国信息市场的需求也在大幅度上升,而当前科技创新引领经济发展已成为新常态,科技信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它的发展与科技信息息息相关。本文以天津为例,通过分析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对科技信息需求现状,总结出科技信息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对科技信息服务机构如何更好地服务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科技信息;科技型中小企业;作用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支持力度逐步加大,中小型企业发展趋势越来越好,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更是一枝独秀,在我们国家的现代社会经济中已经成为中流砥柱,在我国的经济建设、民生民计等各个方面都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国内外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科技型中小企业面对国内外大环境,逐渐认识到科技信息创新生产经营中的价值以及在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重要性,只有及时地把握灵敏的科技信息,广泛应用到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企业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科技型中小企业对科技信息需求的现状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定义为以科技人员为主体所创办的知识密集型经济实体。以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发为主、集生产、销售为一体,并进行科技成果转化以及提供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2010年以来,天津市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行动计划进行实施,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得到迅猛发展,增强了创新创业活力。截至2015年底,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由1.25万家增加到7.32万家;科技小巨人企业由726家增加到345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对科技信息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申请量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进行增长,科技信息为推动天津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中小企业发展初期资金匮乏、设备等投入较少,科技信息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等原因,目前我国大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信息基础工作仍然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有些企业虽然建立了信息收集部门,因其获取信息资源渠道有限,信息筛选及分析方法相对比较落后,内部获取的信息难以满足企业自身实际发展的需求。因此,科技信息服务机构作为资源的深层次科技信息提供方,为中小企业科技信息需求提供服务大有可为。然而,一方面许多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对科技信息服务机构的工作内容与方式知之甚少,对它的服务会给企业带来什么影响,对科技信息如何应用到企业实际工作中了解也不多,从而导致对科技信息关注不够;另一方面科技信息服务机构宣传力度不大,使得许多科技型中小企业不知通过何种渠道向服务机构寻求信息资源。

2科技信息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科技信息经过加工、开发利用,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科技资源。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中,科技信息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科技水平的提升是科技型中小企业产业升级的关键所在,科技型企业只有以高水平的科学技术作为企业命脉,才能真正、有效地对企业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提高企业的生命周期。以科学技术先导著称的科技信息,是科技型中小企业预知科技发展的走向,掌握产品核心技术,促进企业创新的源泉。科技信息在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中有着优势:一是捕捉科技信息,并且充分利用这些科技信息,进行产品的核心技术研发,打造品牌,进行产业升级,达到帮助企业率先掌握核心技术、提高产业素质的目的;二是科技信息具有先导性。科技信息的动态是科技发展的方向,掌握了科技信息就掌握了未来。如今科技信息在互联网的作用下传播速度非常快,使得企业及时地捕捉到行业的前沿技术发展动态,以最快的速度掌握核心技术,夺得先机,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三是科技信息具有共享性。科技信息作为一种有效资源,可以在中小企业之间形成科技信息共享联盟,在正常维护市场利益和秩序的情况下,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资源共享,有效地提升行业间的整体水平,进而带动科技型中小企业产业升级,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3科技信息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科技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它仅仅是信息,并不是促进企业发展的直接因素,但是科技信息却可以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及时,科技信息能够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任何一个企业,其产品与技术均不是一成不变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依靠的是科学技术的应用与创新,企业只有不断地开拓创新,才能持续性发展。而科技信息恰恰是科学技术的前导,为企业提供丰富的科技资源,使企业的科技发展能够紧紧跟上当今前沿科技的发展潮流,以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企业持续发展,凭着技术创新的核心竞争力逐步发展壮大。第二,科技信息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加速器。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产品,才能实现其真实的价值,才能发展生产力,起到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现实中许多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成果不少,但由于信息沟通不畅,很难转化为工业产品,直接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及产业升级。通过科技信息资源和技术资源,掌握及时手资料进行产业链接,开展合作交流,迅速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使企业具备产业升级的能力,由此可见,科技信息在科技成果转化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第三,科技信息是科技型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的重要渠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竞争往往是人才的竞争。通过建立科技专家信息库,搭建科技型中小企业与学者专家联系的桥梁,科技信息捕捉到的信息,是专业性非常强的资源。企业通过预测未来科技发展方向,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资源,建立自己的人才信息库,不但为自主创新提供人才支撑,同时还可为经营决策提供的信息情报,始终保持活力,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2014年天津某科技型小巨人企业转型升级中准备引进国外一大型项目,请求科技信息服务机构帮忙,专业信息人员做了充分的调研,通过大量科技信息搜集、数据分析,提交出的研究报告结论为不建议引进该项目。企业经过董事会的慎重商议,最终采纳了专业人员的建议。后来事实证明,这个决策是正确的,为企业避免了上亿元的损失。第四,科技信息是科技型中小企业与政府的桥梁。科技型中小企业以科技人员为主体,自主创新能力较强,但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的扶持与引导。科技信息为科技型中小企业与政府搭建起沟通的桥梁,使政府及时掌握中小企业的科技发展动态以及在创新创业中存在的问题,为制定科技政策提供有效的依据。同时,企业及时了解各级政府职能,在政府主导下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激发企业新的活力。综上所述,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科技信息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社会发展和知识经济非常重要的信息资源,不仅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与市场竞争力起到支撑作用,同时也大大促进了国民经济结构的优化。

4科技信息服务机构如何能更好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

一般来说,科技信息服务机构是专门进行科技信息收集、提供与处理的服务机构,此类机构的文献资源极为丰富,大多科技信息服务机构都引进了国内外知名数据库。近年来科技信息服务机构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设备和技术,创建了具备强大信息检索功能的科技信息服务平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高品质及专业性的科技信息服务奠定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科技信息服务机构还拥有一批经验丰富的专业信息分析及咨询团队,能够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及可行性较强的科技信息发展报告,为企业做好深层次的、专业性强的综合情报信息服务。因此,科技信息服务机构以市场为导向,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用户,要树立特色与高效的服务意识,转变传统的管理策略和服务模式,建立创新的信息服务系统,适应科技企业发展新常态,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1)培育专业化的科技信息队伍,提升服务人员综合素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科技信息服务工作更多地利用网络资源,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科技信息服务工作非常重要的技术保障。因此,就要求科技信息服务人员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既有科技信息的专业知识,又有计算机网络技能知识,既能驾驭现代信息服务系统,利用网络资源快速检索,敏锐地发现与捕捉常人难以发现的有价值信息,又能进行分析、整理、提升,撰写出高品质的报告。作为科技信息服务机构,需要建立系统的培训机制,把提升服务人员的职业素养与技能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持续开展,才能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

2)加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研究,积极探索企业信息需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性决定了对信息的特殊需求,同时也是科技信息服务工作存在与发展的前提和动力。但现实中,一方面科技信息服务人员企业信息需求的研究较少,对企业信息需求了解不多,而另一方面,渴望寻求信息帮助的企业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制约,不能够很地表述自己的信息需求,导致产生了许多无效信息,不仅降低了信息服务的质量,同时也无谓地消耗了供求双方大量的人力物力。这就对科技信息服务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沉下来、走出去,在基层企业找需求,在实际工作中求成长,才能把握企业脉搏,有针对性地提供高品质信息服务。

3)建立长效链接制度,有效沟通与反馈。相对于科技信息服务机构来说,企业就是他们的客源基础,寻求信息服务的企业就是客户,把客户当做上帝,就应以客户为关注焦点。对于企业来讲,科技信息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资源,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长期的需求。因此,科技信息服务机构建立长效沟通及反馈机制是尤为重要的。要建立企业服务档案,高度重视企业的反馈意见,做好记录,根据企业反馈进行分析,及时制定改进措施;建立科学的信息服务评价体系,针对每一个企业的服务内容和效果进行认真评价,确保科技信息服务的实用性和有效性。科技信息服务机构只有真正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智囊团和信息中心,才能充分发挥科技信息的支撑作用;而科技型中小企业只有依靠科技信息的核心作用,才能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才能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作者:苏晓萌 单位:天津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科技信息论文:农户农业科技信息需求影响因素

1资料与方法

1.1数据来源

数据来自2014年8月底至2014年11月初对重庆秦巴山片区8个区(县)的实地调研。每个区(县)选择3个镇,每个镇选择3个村,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与实地走访等方式对当地农村地区常住农户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600份,整理筛选后获得有效问卷1520份,有效率为95%。

1.2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

按照农户行为理论,当农户所需要的农业科技信息能给农户家庭带来效用的较大化,农户才愿意进行选择。进一步看,只有当农户的预期收益减去机会成本的收益大于当前的收益时,农户才会做出信息需求选择的决定。基于此,参考已有研究,从农户个体特征、农户社会文化行为、经济行为、其他外部因素等4个方面选取农户农业科技信息需求影响因素模型的变量(表1)。采用5级李克特量表示农户的农业科技信息需求程度(很少=1,较少=2,一般=3,较多=4,很多=5),以其作为因变量,表1中的变量为自变量,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形式,构建农户农业科技信息需求的影响因素模型,表示为:Z=A0+∑18i=1AiXi+u式中,Z为农户的农业科技信息需求程度,A0为常数项,Xi为影响因素变量,Ai为其回归系数,u为残差项。运用逐步回归法对模型进行重复回归,剔除其中不显著的影响因素,直至其中包含的所有变量均在5%水平显著。

2结果与分析

2.1农户农业科技信息需求状况

不同性别、文化水平和居住地的农户对农业科技信息的需求存在差异,但总体上研究区农户对农业科技信息具有强烈的需求,程度集中在较多与很多之间,反映出农户的科技意识进一步增强。另外,从农业科技信息的类型看,农户的需求主要包括种植技术信息(农户占比28.6%)、养殖技术(农户占比26.4%)、优良品种(农户占比12.8%)、农产品市场供求(农户占比12.3%)、农业政策(农户占比9.5%)、农业技术培训(农户占比6.9%)、农业气象与灾害预报防治(农户占比3.57%)共7类。说明,农户虽然对传统的种植、养殖等技术颇为关注,但对农业政策、技术培训等其他相关信息也有需求,农业科技信息需求呈现多样化的发展态势。主要原因有:1)重庆秦巴山片区属于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地区,当地农户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养殖等产业,非农收入占比较小,因而对种植、养殖类技术信息较为关注。2)随着国家扶贫政策的实施和深入,当地农户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其中的种植、养殖大户对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等优良品种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加。3)地方政府对三农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业信息服务机构和农村信息员队伍也逐步建立,在此基础上,当地文化水平较高的农户为更好地进行农业生产,会时常关注市场供求、农业政策等相关信息。

2.2农户农业科技信息需求的影响因素

2.2.1种植技术信息需求

农户个人文化水平、农户家庭规模、农户务农收入、农产品价格、政策优惠、政府务农补贴与农户的种植技术信息需求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农户个人文化水平越高、农户家庭规模越大、务农收入越高、农产品价格越高、政策优惠力度越大,政府务农补贴越高,农户对农作物种植技术信息的需求程度越大。具体看,文化水平越高的农户比文化水平低的农户对农作物种植技术中的育苗、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等具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对这类信息的需求较为强烈。调研发现,研究区规模较大农户家庭的常住成员大多为老人和未成年人,其主要收入来源于务农收入,而种植业成为其务农收入的主要构成部分。当农产品价格越高,其从事种植的积极性更高,进而对赖以生存的种植业信息尤为关注。政府的惠农政策和补贴越多,农户个人投入的成本相对减少,农户的种植积极性会更高,进而对种植业相关的优惠或扶持信息更为关注。

2.2.2优良品种信息需求

个人文化水平、信息交流、技术共享、信息关注程度、科技致富积极性、总收入、生产规模、农产品价格、交通条件、政策优惠、务农补贴等11个变量与农户的优良品种信息需求呈显著正相关。农户个人文化水平越高,农户的视野更为开阔,也更了解消费者对品质农产品的需求情况,从而会根据市场需求确定未来种植的优良品种。同时,农户个人的文化水平越高,对农业科技知识的学习较文化水平低的农户更容易,从而更有利于掌握近期的农业科技知识。基于此,此类农户对优良品种信息的需求较强。另外,调研发现,随着政府对三农扶持的力度逐步加大,农村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当地一些较大的种植或养殖户不断扩大经营范围,实行规模化经营,成为职业农民。为更好地了解市场的需求,此类农户对信息的交流、共享以及关注等比一般农户更高。此外,总收入越高的家庭,其生产规模也相应越大,农户投入的生产资料也越多,为达到既定的投入产出效率和扩大生产的规模化效应,农户会更加关注优良品种的信息,特别是受市场欢迎的优良品种。当农产品价格越高、交通条件越便利时,农户从事种植或养殖的积极性会更高,进而对优良品种信息的关注度会更高。类似地,当政府对三农的政策扶持力度或补贴程度提高时,农户个人投入的生产成本减少,从事优良品种种植或养殖的积极性也会提高。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重庆秦巴山区农户的农业科技信息需求呈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涉及种植技术、养殖技术、优良品种、农产品市场供求、农业政策、农业技术培训、农业气象与灾害预报防治7类信息,而集中在种植、养殖技术信息。不同性别、文化水平和居住地的农户对农业科技信息的需求存在差异,但总体需求程度较高。农户的种植技术信息需求受农户个人文化水平、家庭规模、务农收入的影响,而农户对优良品种信息的需求受信息交流、技术共享、总收入、生产规模等的影响;同时,二者均受到农户个人文化水平、农产品价格、政策优惠和政府务农补贴的影响。

3.2建议

1)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及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培训,逐步增加农户个人的农业科技意识和整体素养。定期向基层派驻科技特派员,指导和解决当地农户在种植或养殖方面的技术难题。当地农技推广部门定期或不定期举办近期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宣传,或开展某项技术的专业培训和讲座,开拓视野,不断提升农户自身的科技素质。

2)为提高当地农户从事种植和养殖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政府应积极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农的结构和形式,制定更多惠农政策,不断提高三农补贴。同时,切实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积极发展农业专业化合作组织,建立农业生产保险等制度,从体制、机制上保障农户的务农收益,并促进农民转化为产业工人。

3)加快落后地区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农村公路、农村网络等方面的建设。调研发现,秦巴山区中一些贫穷、落后地区的信息化建设还处于比较低级的阶段,很多农户不能通过网络获取信息,而农村公路由于资金的缺乏也没有得到及时建设,导致物资运输、农民出行等不便。为此,不仅应加大对此类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还应改变相关资金的融资模式,合理引入民营资本,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模式。

作者:吴园 王妍 雷洋 单位: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重庆交通大学

科技信息论文:水产科技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本文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网络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为例,介绍水产网络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的开展情况,讨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为今后开展相关工作提出参考性、建设性建议。 1网络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概念 网络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指各类图书情报单位根据用户的信息需求,通过网络工具,利用计算机、通信、电子、多媒体等先进的信息技术,高度理想化地对各类信息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综合协作开发和利用的活动,即将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描述、整合与数字化处理,并最终通过网络载体共同向用户提供适当的资源(本地或异地资源)和服务(与用户身份和权限有关)[1]。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经济一体化和信息网络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图书馆建设和服务走向高级的必然趋势。共建共享可以避免重复建设,实现资源的优化组合。 2高校和科研单位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研究现状 许多科研机构及大学图书馆都很重视信息资源的建设以及服务的方式方法。为了解我国高校和科研单位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情况,笔者在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网等网站,对“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主题进行了频次检索分析,检索时间跨度从数字资源收藏时间起至2010年10月,检索结果如表1所示。结果表明:“高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占到总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19%;科研机构对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研究比较少,而水产科研机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方面的研究更少。 3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情况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水科院”)作为部级水产科研机构,担负着全国渔业重大基础、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研究的任务。近年来,水科院对信息资源建设非常重视,投入大量的经费来加强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从而增强文献保障能力,为发挥水科院“领头雁”作用,建设院所提供基础保障。在“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强化信息资源共享”的指导思想下,水科院按照“整体规划、统一标准、联合建设”的共享原则,已建成一套以水产科研为重点的网络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系统。该系统利用统一平台和规范接口,将检索资源、数字图书馆平台等数字化资源集成起来,完成了网络图书馆门户网站建设以及异构跨库检索平台的开发。 3.1信息资源共享途径 3.1.1统一订购中外文大型数据库资源 为保障水科院科研人员对于信息资源的需求,水科院渔业信息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牵头协调本院系统按照“院属各单位统一订购、集体出资、共同使用”的方案,进行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并形成了基础文献数据库服务体系。 3.1.2积极参加图书馆联盟 图书馆联盟是将图书馆与其他信息处理部门连接起来,共同完成对信息的处理与服务工作。具体包括:参加馆际互借服务、联合目录或资源目录共享,参考咨询服务协作,传递服务,扩大有用的电子资源等。水科院订购了中国科学院系统联合目录集成服务。此系统包括全国期刊联合目录数据库和图书联合目录数据库,可提供馆际互借服务。在此基础上,水科院对所购买的资源进行了整合,建立一站式信息检索平台,可提供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及文献互助平台服务。 3.2信息资源采集 3.2.1选择订购数据库的原则 面对众多服务商所提供的大量网络科技文献数据库产品,用户的选择是非常困难的。针对这一问题,水科院对一线科研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134份有效问卷和903组有效数据的分析,根据回归模型参数,确定科研人员所关注的因素依次为全文获取、帮助功能、检索功能、文献覆盖量以及传输服务等,根据回归模型进行综合评分。结果表明:水产科研人员对中国知网、维普资讯、ScienceDirect、SpringerLink等中外文数据库的评价较好[2]。根据上述调研结果,水科院订购了中国知网、ScienceDirect等数据库资源。 3.2.2选购数据库资源情况 根据水科院相关科研人员数据库访问的量以及资金额度情况,水科院采取了以下2种方式采购数据:对于访问量较大数据资源采用了“包库计费”的方式;对于访问量不大的数据资源采用了“流量计费”方式。这样在增强文献保障能力的同时,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水科院根据选购数据库原则订购了较知名的7种中文数据库和8种外文数据库的全部或一部分,这些内容主要针对水科院水产、生物、信息、环境等专业,各数据库均有其资源优势及特色,具体说明如表2。 3.3特色馆藏建设 特色馆藏是指图书馆所收藏的文献信息资源具有自身的显著特色,通常指一个图书馆中独具特色的一部分馆藏和图书馆长期建设过程中形成的馆藏体系所具有的独特风格[3]。特色数据库能充分显示资源建设的特色,体现行业优势。水科院及部分院属所已建立了全文数据库,及题录数据库,还有一些针对特定主题而建的综合性数据库,充分发挥了水科院特色资源的作用,形成水科院在水产领域独特的文献资源优势。例如水产种质资源共享平台,此平台制定了一系列水产种质资源标准技术规范,包括鱼类、甲壳类、贝类、藻类等水产动植物种质资源活体、标本、细胞和基因等分类分级标准和描述规范,以及各类水产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整理的技术规程;依据相关标准对已收集、保存的水产种质资源进行标准化整理和数字化表达,包括“护照”信息、基本特征数据信息(编目)、生化及分子生物学等遗传信息、标本数字信息、养殖技术数据信息等;利用水产种质资源信息的数字化表达结果,建立不同类型的水产种质资源数据库;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建设水产种质资源网站及共享网络系统;制定共享方案,组建加盟式共享会员体系,建立我国水产种质资源共享平台。#p#分页标题#e# 4水科院信息资源整合情况 4.1建立一站式信息检索平台 先进的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不仅是几个单一的数据库的简单罗列,而是需要建设统一的网络平台,一站式信息检索将是未来信息检索服务的一种发展模式[4],是构建一个面向用户的,便利有效的数字信息服务体系,是人性化服务的重要体现。它使用户可以在一个界面一次性地检索到多个数据库,并且可通过查询,一次性获得图书、期刊、论文等各种原文,大大节约了用户的检索时间。水科院学术搜索平台是基于读秀学术搜索平台而建成的,其整合了图书、期刊、报纸、论文、专利、标准等数据,共包含260多万种书目数据,2亿多条目次,170万种图书及6亿页图书文献资料全文,此平台还实现了文献传递(馆际互借)、互助平台等功能。 4.2建立数字图书馆平台 水科院数字图书馆平台是以院属各单位图书馆的资源为基础,对各所中、英文图书及院部图书馆所有中文期刊和内部资料以及国内非正式出版的渔业连续出版物进行数字化加工,形成渔业专业的数字图书馆,现有图书4.6万多册,1983~2010年期刊文献39万多条。本站资源仅限图书馆内部使用,为学习、教学研究服务。 4.3建立本院知网数字图书馆平台 请中国知网专门为水科院设计个性化数字图书馆,通过定制推送近期情报,及时进行竞争情报分析,增强科研创新竞争力;通过汇集、多维整合,为项目跟踪、项目自评提供信息资源;通过个性化定制、智能推送,寻找应用实体,加速成果转化。院属各所可在机构馆的基础上建立二级馆;个人还可建立个人数字化图书馆,定制水科院机构馆订购的CNKI提供的个性化服务。 5水科院提高信息资源使用率的辅助措施 5.1加强数据库宣传 为强化集成资源平台的使用功效,水科院在学术统一检索界面链接了相关数据库的使用说明,其包括每个数据库的资源优势、数据库特色、检索说明、个性化服务、注意事项等,并印刷成册,使读者在极短的时间内能够检索查询到想要的文献。总之利用一切可利用的途径让读者掌握所需的数据库,以便读者充分利用信息资源。 5.2举办学术交流会 举办学术交流会使科研人员了解数据资源的使用方法,而且通过交流也帮助信息工作人员了解科研人员的研究动态,了解他们经常访问的信息源。 6对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的建议 虽然这两年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受到了领导的重视,也投入了大量资金,但是数据库价格均较昂贵,尤其是外文数据库价格更是不菲,资金投入还不是特别充足。由于缺少专业人才,二次文献数据库加工开发得比较少,馆际沟通交流也不是很多。为此本文对进一步加强水科院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出如下建议: 6.1以信息需求为导向,优化信息源 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信息资源采集不但要购置国内外知名、的数据库,而且还要合理选择数据库,找出数据库的特色,从而把数据库重复收藏的内容降到低,并增大信息资源量。据此我们一定要掌握一线科研人员研究动态,加强与他们的交流,并对数据库的年度使用情况作出分析,根据访问量的大小和下载量的大小对信息源做适当的调整,以保障经费的使用效果。 6.2加强技术创新,建立特色数据资源 要通过技术创新来降低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成本,为读者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和建立具有水产专业的特色数据资源,为广大客户提供更为品质的服务。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后期经费的投入或增加,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6.3注重数据挖掘,提高服务意识 随着网络信息资源的发展,积累的数据越来越多,激增数据背后隐藏着许多重要信息,如果能够对其进行更高层次的分析,这些数据就会被更好地利用,从而避免发生“数据爆炸但知识贫乏”的现象。在以后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注重对二次文献的开发,将其加工成有针对性的信息源,形成水科院特色馆藏,以使研究人员能获得研究领域或相关领域的前沿动态和近期的科研成果。 6.4加强馆际沟通交流,提升服务水平 一方面,水科院要积极参加国家信息中心、农科院信息所等相关单位举办的各类业务交流活动,借鉴其工作思路,尤其是在科技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方面的经验;另一方面,要主动了解、掌握院属单位实际需求,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服务水平。 6.5加强人才培训,提供咨询服务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数字图书馆对人才的要求是多方位、多层次、高标准的,网络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涉及的知识面既专业又宽泛,技术含量也比较高。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人员的高级技能培训和深层次继续教育,培养造就一批既熟练掌握图书情报专业,又能熟练操作现代化信息设备的复合型人才,提高人员的业务素养,转变观念,改善群体知识结构,以适应网络环境下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需要。

科技信息论文: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探讨

摘要: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云计算概念的提出,云计算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将云计算模式引入到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让科技资源得到共享,为科技创新提供原动力成为研究的重点。针对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云计算的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

云计算;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1云计算的概述

从本质上来说,云计算属于一种理念与方式,而并非是某种具体的计算。它是把网络上的资源整合利用的新模式。云计算概念的核心就是全部资源都是虚拟化的,且是动态易扩展的[1]。云计算能够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组成的资源池上进行运算,让不同应用系统根据需要得到计算力、存储空间与信息服务等各层次的任务。云计算能建立一个安全的数据存储中心,采用统一权限的办法来保障数据的安全性。采用云计算技术能节约成本费用,并提高运算能力与信息整合管理能力,实现对资源信息的共享;同时,还能减少对数据链接口的开发,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云服务。

2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国家出台了很多扶持性政策后,我国科技信息资源平台建设与应用得到了快速发展。山西省太原市在这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所建成的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比较完善。由太原生产力促进中心承建的以太原地区“一网两库”(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科技文献库、新兴产业数据库)为代表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已经建成,并为12个主要平台提供服务。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国内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建设才刚刚起步,还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地方,具体表现如下。

2.1区域下发展不平衡造成平台建设不均衡

经济发达的省份或地区利用自身底子厚、起步早、发展迅速、技术手段先进等优势,依靠国家政策的扶持,大力开展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欠发达地区由于自身经济、技术、人力资源等方面的限制,所建设的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无法与发达地区相比,其发展也存在一定的相对性与局限性[2]。

2.2共建共享协调机制有待改进

由于缺乏统一规划与协调,各省所建设的共享平台基本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或者开展的是非常简单的合作。双方仅依靠一张合作协议或理事会章程来约束对方,而缺少强制性的义务与权利规定。这导致科技信息资源的收藏过于分散、重复,难以构成服务优势。

2.3平台标准化与服务水平有待完善

平台标准化是实现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的基本前提。从实际状况来看,平台标准化程度比较低,各地规范标准不统一。无论是总体设计框架,还是底层技术手段,大部分平台都是大相径庭的,而自建数据库则五花八门,缺少与其他平台数据库的互联互通。这极大制约了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

3基于云计算的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

3.1共享平台的总体架构设计与规范化建设

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总体架构分为四部分,包括门户层、管理层、数据层、硬件层。共享平台下的子系统包括统一认证系统、统一检索系统、联合编目系统等,各成员单位的系统保持相对独立[3]。同时,建立统一的综合服务门户,把全部系统、服务与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当前,由于诸多条件的制约,还无法实现让各成员单位对科技信息资源的查询、编目等工作采取统一模式。因此,建议从不同信息系统平台中提取标准化的科技信息资源,设立合资的馆藏资源,实现对统一科技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协调。一般可采用2种措施来加强对科技信息资源的整合。一种是研究各成员单位的管理系统、数字资源的底层设计,选取关键字段对其进行标准化建设。由平台开发人员完成对子系统馆藏数据的整合,从而形成统一规范的馆藏资源。同时,还要实时更新数据。另一种是借助CALIS整合现有科技文献资源的方式,成员单位需定期上传或提交相关信息数据,实现对资源的实时整合。

3.2共享平台的内容构建

1)私有云平台下的内容构建。在私有云的平台内,各成员单位可通过公共云上的基础平台MainServer与应用系统APPServer上构建自己的数字图书馆云平台。这能提供部分重要的常规数据信息备份,还能提供部分涉及版权保护的信息资源。云平台也会对外开放一些资源,用户可通过云服务中心或其他共享平台访问到这部分资源,从而实现科技信息资源共享。而私有云平台下的科技信息资源,只有本地私有云具备读写权限,外部用户只能获取规定的开放资源信息。这不仅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也有效确保了本地信息的安全性。2)公共云平台下的内容构建。通常来讲,公共云平台下的内容主要包括了不同图书馆的编目数据、海量的数据库资源、机构库资源、馆员资源、导航资源等重要资源。此外,还包括开发API整合平台与第三方资源。通过利用不同公共云,实现不同“云”之间的互操作,让用户获得个性化的科技信息资源。

3.3共享平台的服务构建

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是建立在基础平台PaaS与基础设施IaaS/HaaS的基础上。首先,将面向数字图书馆的公共服务平台用于构建公共云服务中心。因为公共云服务中心对科技信息资源的共享有重要作用。公共云服务平台通常是由一组软件组成,能在云中使用,可提供多种服务,如统一认证服务、数据服务、元数据联合编目服务、数字对象存储与下载服务等。其次,各地子共享平台私有云服务主要包括本地应用系统与公共云本地应用基础平台两部分。本地应用系统内设有标准化接口,能实现与公共云本地应用服务平台的无缝集成,并为不同用户提供相应的业务。,建设云集群服务平台,通过对多个平台与资源的整合,利用各种公共云,实现不同“云”间的互操作。这一平台实现了跨云的服务集成,也是让公共云与私有云进行互操作的关键。

4结语

在科技信息时代,科技是一个国家发展与进步的不竭动力。因此,要充分运用云计算技术,建设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尽快实现对科技信息资源的共享共建,促进我国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

作者:段张勤 单位:太原生产力促进中心

科技信息论文: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模式探讨

摘要:院农村农民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建设是农业信息化的终极目标袁关键在于解决农业信息传递的野一公里冶问题遥通过实地考察和文献追踪研究袁概括出山东省农业信息服务现状袁并剖析山东省农业信息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袁提出今后山东省开展农业信息服务应重点推广的服务模式遥

关键词:院山东省;农业信息技术;服务模式;微信推送服务

1山东省农业信息服务的现状

2006年以来袁山东省农业信息化得以迅速发展袁形成了各类农村数据库袁审批认证了一批规范的省尧市级农业信息化培训机构袁构建了完整的农业信息化培训体系袁搭建了农业远程教育平台袁培养了一批农业信息专业人才遥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应用有了一定成效遥省级农业信息技术示范园区已经启动袁利用3S技术袁自动控制技术尧经播种要灌溉要施肥要收获等步骤进行试点推广遥相继形成了野烟台苹果网冶尧野寿光蔬菜网冶等一批县域经济特色网站遥这些网站的出现开拓了农产品销售渠道袁逐渐形成品牌效应袁带动县域经济的蓬勃发展遥基本形成了市尧县尧乡尧村四级农村信息员梯队袁形成了如野招远蚕庄冶等山东农业信息服务模式袁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日渐健全遥1.1山东省农业信息服务网络体系近几年山东省委尧省政府投资10多个亿袁建立了遍布全省8.4万个行政村的农村党员干部远教接收站点袁功能逐步完备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体系袁标志着省尧市尧县尧镇渊乡冤尧村五级联动贯通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初具规模遥按照野平台上移袁服务下延冶的原则袁建设了野1+N冶模式的野资源整合尧统一接入尧实时互动尧专业服务冶的农村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渊齐鲁三农网冤袁先后建立了粮食作物尧蔬菜尧果树尧畜牧尧农产品物流等优势农业专业信息服务系统和农业科技尧电子商务尧魅力城乡等农业数据库袁经过数次改版升级袁已成为全省农村和农业经济的中心网站[1]遥1.2山东省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现状山东省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袁农村居民家庭电视尧电话尧电脑等基本设备和广播电视尧互联网的覆盖率均居全国前列遥据相关研究袁2011年末袁山东省农村居民电视拥有量为每户1.17台袁相较2010年增长了3.86%袁彩色电视机发展尤为迅速曰家用计算机为每户0.11台袁其中联网的0.07台袁分别较2010年增长116.67%和125.60%遥由此可见袁农业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随着农民的增收致富进入了快车道[2]遥1.3山东省农业信息服务站概况农业信息服务站不仅是整个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链条中的必要一环袁而且作为联系着信息化服务平台尧专业信息服务系统和农民的桥梁遥2010年起袁山东省被中组部尧科技部尧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为全国的部级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袁进行试点建设工作遥依托农业厅尧经信委等部门建设的农业信息化服务站点及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基层服务站袁按照野成熟一批尧申报一批尧认定一批冶的原则袁建设农业信息综合服务站遥同时袁在专业化生产链条中农业龙头企业尧基层供销社尧农业协会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牵头下建立专业信息服务站遥基层服务站向上与山东省农村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和专业信息服务系统无缝连接袁向下与广大农民有效对接遥目前袁已建成综合信息服务示范站500个遥针对山东省农业优势及特色农业产业化需求袁充分利用各个涉农基层信息服务站资源袁如野星火科技12396冶袁以一批农业科技园区尧农业龙头企业尧农业专业技术协会尧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尧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尧农资经营实体店为代表建立专业基层信息服务站200个遥

2山东省农业信息化服务表现的诸多问题

随着农业信息化程度的加大袁各级政府纷纷在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建设上给予资金尧政策等多方面的扶持袁并取得一定成效遥但是目前来看袁大多数地区农业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并不乐观遥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农业信息网络体系遇到了入户难的问题遥2.1农业网络基础设施匮乏由于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起步较晚袁基础设施不完善袁网络建设不健全袁没有渗透到农村社会尧经济尧技术及农业生产尧销售尧消费等环节袁农民利用互联网获取农业信息还不够普及遥据农业部一项对全国1000个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户信息使用情况调查发现袁能够通过互联网获得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的农户比率只有0.8%袁而法国的农场主有50%使用计算机介入管理袁上网获取信息[3]遥2.2农业信息资源缺乏有效整合更新农业信息资源建设一直不太成熟袁有些资源重复建设袁欠缺共建共享曰另一些信息又极度匮乏袁即区域性尧对象性尧专业性尧时间性不强遥农业服务信息不仅包括产前尧产中信息袁更需要产后产品的收购和销售等市场信息曰当前农业生产技术指导不仅局限于传统常规作物和品种袁还应关注农业新品种尧新技术曰另外袁也应提高农业信息服务的时效性遥基于农业生产的区域性尧时效性尧特殊性和复杂性袁必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袁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袁多方位为农民进行信息服务遥2.3传统农业技术推广组织面临解体近年来由于一些地方基层农技人员知识老化尧业务素质不高等原因袁尤其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袁农业科技推广体系面临着野线断人散网破冶的困局袁导致农民不能及时有效获取农业信息袁难于驾驭现代农业袁影响了信息的进村入户[4]遥另外袁迫于生存压力袁现有许多农技推广站纷纷将工作重心转向经营袁削弱了服务农民的功能袁即原有体系已不能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遥2.4农村农民自身固有的属性农村的通讯尧交通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袁农业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整体不高袁农民的可支配收入也较低袁导致农民信息的获取能力不高袁信息传播就更加困难遥而且山东省农村幅员辽阔袁农民居住及经营分散袁致使相互之间信息传递不灵袁供需信息沟通不畅遥

3农业信息服务技术创新

近年云计算尧数字地球尧物联网尧IPV6和框计算等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技术先后得以应用袁互联网尧微信尧电话尧电视等网络新媒体在农业信息服务上的应用模式多种多样遥3.1农业信息资源开发与有效整合农业信息资源建设是农业信息服务的基础袁对农业信息资源进行开发与整合袁争取为农民提供种类繁多以及精雕细琢的生产尧市场尧专业和特定信息遥3.1.1增加农业信息资源的类型现代农业信息资源注重应网络型尧电子型尧数据库型以及光盘型资源的建设袁为农民提供涵盖产前尧产中尧产后的生产尧市场尧科技尧政策信息3.1.2信息服务内容要本地化尧多样化及专业化农业信息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尧特殊性和时效性袁要针对当地自然状况和用户需求袁搜集尧加工处理有关信息袁经过信息资源的拆分重组尧分门别类袁开发出当地化尧多样化尧专业化的农业信息产品遥树立起野大农业冶的服务观念袁使农业科技服务由单一的向农民提供农业生产技术服务袁逐渐转向为合作社尧农业企业等面向农户的科技服务主体提供涵盖农资配送尧农技指导尧农产品销售的产供销一体化的信息服务支撑[5]遥3.1.3农业信息服务还要国际化随着山东省农业经济与世界的接轨袁农业信息服务也要立足于国际视角袁打破传统封闭格局袁坚持国内尧国际信息两手抓遥当前袁山东省国际信息资源相对稀缺袁必须着眼全球市场袁加强国外农业信息的采集尧处理和分析预测袁建设国际信息系统袁为农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科技支撑遥3.1.4加强农业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山东省农业信息长期处于混沌状态袁必须采用统一标准整合现有信息资源袁建立涉及农业种养植业尧加工业尧气象尧土壤等方面有关生产尧市场尧管理尧技术尧政策法规等方面的信息数据库袁并通过网络提供信息追踪服务袁加快信息服务的发展遥同时袁利用数据开发和知识发现技术袁针对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开发和高质量的二次或三次专业信息袁用于农业信息资源的查询优化尧信息管理尧过程控制和决策支持遥3.2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3.2.1互联网系统互联网从根本上改变了农业传统的信息收集和互换方式袁通过资源共建共享袁农民可随时随地上网查询包括目录尧索引尧全文本文献尧声音尧图像尧音频等多类科技信息遥网站可以提供以下几种形式的信息服务院渊1冤开放式信息服务遥借助网站导航和专业搜索引擎袁通过查询和浏览袁农户可以迅速地找到农业生产尧市场尧政策尧天气等所需信息曰渊2冤个性化服务遥用户登录网上实时传送系统袁通过E-mail信箱尧Fax设备尧手机短信尧微信尧农业信息专用接收机等方式将特定信息传送给指定用户曰渊3冤专家咨询服务遥通过开展网上咨询服务袁专门人员及组织农业专家在线及时解答用户提问和疑惑袁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遥3.2.2微信推送服务模式微信能够为用户传送文字尧图片尧声音袁并具有朋友圈尧公共平台等自媒体功能遥随着微信应用的日益普及袁农民可以借助微信公众平台获取农业信息遥山东省于2014年底正式开通农业12316微信平台袁到2016年3月底止袁已1000多条农业信息遥该平台设置了农业行情预测尧政策尧技术交流等多个子栏目袁在栏目中图文并茂的信息袁及时指导农业生产尧推广农业技术尧宣传农业政策尧普及新产品和新品种等相关农业信息[6]遥3.2.3农业远程信息服务系统农业远程信息服务网络袁是以卫星宽带传输为主袁辅以其它网络传输的宽带网络传输平台遥无需庞大的资金投入和线路铺设袁又能突破现有Internet带宽瓶颈袁因地制宜地制定各种建设方案袁建设多个信息服务接收站点袁正好迎合了农村地形复杂尧幅员辽阔尧居住相对分散的特征遥该系统服务模式为院一位专家讲袁大家一起听尧反复听袁节约农民学习成本遥农业远程信息服务模式打破空间上的局限性袁学员也可根据农时安排灵活掌握学习时间地点袁随时随地上网点播课程袁实现与专家零距离交流袁农民获取信息更为便利遥3.2.4农业信息专用接收机电信运营和信息技术类服务公司都提供农业专用信息接收机袁还开发了与之相匹配的信息接收芯片袁汇聚了农业技术数据遥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的野农务通系列产品AHPC/APDA冶集成了多种农业专家系统尧农业实用技术咨询系统和信息查询系统袁可在生产现场方便快捷地为用户提供农业实用技术尧新品种信息尧价格行情和病虫害诊断等服务[7]遥3.2.5其它可以通过移动短信服务系统尧固话信息服务系统尧便携式农业信息系统尧电视尧电子屏幕尧VCD等多种便民设施传递农业信息遥3.3加强农业信息接收能力基层农业信息接收能力建设是解决信息传递野一公里冶问题至关重要的一步遥3.3.1强化农村基层设施尧网络环境建设农村基层首先要建设基础硬件袁保障每个乡尧村具备一套最基本的信息接收设备袁减缓信息服务的野瓶颈冶问题遥3.3.2扩大信息服务队伍建设除了建设专职信息员队伍袁培育农村科技人员尧知识青年尧有文化的农民尧种养能手袁使他们初步具备借助网络获取农业信息的基本技能袁搜集和传播农业信息遥3.3.3信息服务对象重点化首先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尧农业协会尧农业龙头企业等重点服务对象进行信息接收能力建设袁起到信息传播和应用的带动效应遥3.3.4增强基层农业机构的信息服务能力加强现有农业基层机构的信息服务能力建设袁发挥自身优势袁做好信息咨询工作袁对基层农民信息服务发挥野倍加效应冶遥

科技信息论文:科技信息网络环境及构建探究

摘要: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对科技信息服务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文章通过对科技信息服务的网络环境进行分析,探索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科技信息服务系统构建方法。

关键词:科技信息;网络环境;构建

引言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等新媒体技术迅速应用并普及,这些新技术的使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也为文献信息的处理和存储带来革命性的改变。科技信息在网络环境下的传播和使用都产生了历史性变革。新时期科技信息服务如何适应更多使用者的需要,是信息服务的重要研究课题。

1科技信息的网络环境内容

1.1科技信息网络的一体化

传统图书馆主要通过纸质文献为用户提供各类文献查询、检索服务等。但在网络环境下,电子图书馆除了能够为用户提供更为直观和直接的全文信息浏览外,还能够将所需数据文件下载,并直接进行信息传递,还能够利用咨询系统向线上专家进行咨询。这种全新的科技信息服务,让图书查阅变得更加科学化、合理化,更从技术应用上体现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1.2科技信息网络的社会化

数字化的发展使得人们周围的信息量与日俱增,信息需求量也逐渐增加。社会各个行业对信息的需求量都在稳步增加,人们对获取信息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传统科技信息服务主要面对科研院所、高等学府的科研人员,但在现代社会,对科技信息有需求的人群逐渐扩大,传统服务系统已经逐渐难以满足时代的要求。而且科技信息本身属于社会资源,应该服务更多社会成员,因此完善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尤为重要。建立网络环境下的科技信息服务,能够实现科技信息的更大的社会覆盖面,为更多企业和个人提供服务,向整个社会输出广度和深度都更大的信息服务。

1.3科技信息网络的共享化

网络传播的速度优势与多媒体的广泛使用,使得现代社会信息传递速度和各类信息资源共享成为可能。网络环境下科技信息的网络共享,可以将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不同文明体系下的人群联系到一起,让所有用户都能查阅各种类型、各个阶段的科技信息,实现资源较大程度的利用。网络环境下,帮助科技信息脱离时空、地域限制,实现资源的高效收集、和利用,提高人们获取信息的速度和精准度,从而提高科技信息服务的质量。

2基于网络环境的科技信息服务

2.1科技信息在网络环境下的资源共享建设

要实现科技信息资源的共享建设,就必须要将网络技术与科技信息资源进行紧密结合,从构建完善的共享运行机制,并保障实施,强化区域性科技信息的资源共享,实现各方利益的平衡。

2.1.1树立科技信息网络资源共享的发展目标。

以国家的创新体系建设为指导,国家科学技术信息服务基础设施为依托,树立科技信息网络的发展目标。对科技文献数据库、科技信息化动力基地、信息咨询与管理、科技信息技术与系统研究、科技情报研究、科技信息资源数据库等进行协调和规范,并与国家信息技术建设进行对接,从而实现网络服务与国家科技信息基础建设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从优化科技信息的传播途径和浏览方式上,建立以服务、网络、用户三方面为主要内容的服务体系,使现代科技信息服务能够跟上科技创新的发展,实现国家科技创新的网络化,科技信息服务的大众化。

2.1.2加快科技信息的网络共享速度。

对科技信息进行网络资源构建,本身就需要对社会对科技信息的需求量、需求范围和程度进行调查,使网络资源共享真正为科技信息资源的普及和跨时空交互提供基础条件。科技信息在网络环境下,对各项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科学研究进展进行连接,为用户提供规模更大、包含内容更丰富、时效性更强的信息服务。网络环境下的科技信息资源共享能够提供实时共享和多方位信息共享的服务,为信息传递、各类科技知识整合提供了便利条件。加快科技信息的整合和网络共享,是优化科技信息服务的及时步,同时也是关键的一步,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降低网络模式的风险程度,提高行业间信息的关联度,实现跨行业、跨区域的科技信息交流,实现更大程度的科技信息资源共享。

2.1.3合理整合科技信息资源。

科技信息在网络环境下的资源整合,主要包括科技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各类非文献信息资源和多媒体信息资源的整合,以及垃圾信息的辨识等。对科技信息进行科学高效的整合,对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和维护尤为重要,实现布局上的合理规划、功能上的查漏补缺、覆盖程度上的高效。科技网络信息整合过程中,对信息资源的采集、筛选、整合和时网络化过程中保障科技信息资源建设有序化和规范化的重要内容。要实现科技信息网络资源的整合,还要对网络服务、信息增值、智能化建设以及应用系统维护等进行合理规划,实现网络资源的有效化管理。

2.1.4各类科技信息网络环境的协同构建。

协同构建各类科技信息,主要目的是为更多科研人员提供更和广泛的信息数据,通过网络实现不同地域和学科的信息资源共享,更有利于跨学科研究的发展和团队协作研究的进行。为科研工作者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为知识信息交流、交叉学科互补性交流、科技网络平台构建等提供更多技术支持。科技信息在网络环境下的共享,还能够为在线交流、远程教育、网络会议、信息、模拟演示等工作提供更便捷的途径和方式。

2.2科技信息数据库建设

2.2.1科技成果查新。

对科技信息进行及时查询和共享,实现科技信息的更新,是保障科技项目立项和完成成果鉴定的重要内容。科技查新为我国各学科科学研究提供了大量背景信息,避免了重复的科学劳动,降低了科研成本,加快了科研速度。将科技查新作为网络环境下科技信息服务数据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2.2.2建立科技成果项目数据库。

科技成果项目数据库主要包括专利数据库、新技术或新项目数据库。专利数据库主要包括研究各类高新技术、新开发产品的重要文献;新技术或新项目数据库则仅仅围绕社会经济发展,针对全国范围内的各类新技术、新成果建立的专题数据库,用以指导和规范科技成果的应用转化。2.2.3完善专家数据库。对科研院所、企业科技部门等涉及到新技术开发的单位或部门进行调查和整合,建立专门的专家数据库,为各科学研究决策者提供更多数据支持,为各类新项目的论证提供更便捷和更的信息服务。

2.3坚持科技信息服务的创新与联合及协调发展

处理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关系,确保科技信息资源内容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科技信息整合与共享过程中实现方式上的创新与范围上的联合。以创新促发展,促进资源建设与开发利用的共同发展,重视特色发展,实现协同发展;以联合促发展,打破不同领域的界限,实现跨行业、跨地区的协同合作,充分发挥科技信息在网络环境下的优势,提升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着重发展具有体色的资源开发和信息服务,借助市场的调节作用,实现科技信息资源的共享。

2.4建立网上科技信息资源传递服务体系

快捷的信息传播速度、便捷的传播方式,是网络环境下科技信息传播的显著特点。邮件、传真、实时会议、电子公告等形式,可以将科技信息迅速传递到全球范围内网络覆盖到的各个地区,为更多用户提供的科技信息服务。基于网络环境和数字技术的现代电子查询系统,相较传统的文献查阅方式,更为方便省事,能够节约大量的时间成本。针对目前的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建设现状,可以从指定合理收费标准,提高信息用户获取能力方面,真正实现科技信息资源的共享。

科技信息论文:农业科技信息管理论文

1农业科技期刊对服务"三农"的重要作用

1.1义不容辞的责任

党的十八大报告专题部署了"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工作,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新农村、推进"四化同步"等重大任务,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念、新举措,进一步发展了我党关于"三农"工作的指导思想与政策理念。"三农"问题,基础是农业,难点是农村,关键是农民。在党的政策的引导下,解决"三农"问题最根本的还是要靠农民自己。要使农民摘掉贫困落后的旧帽子,大步迈向小康生活,首先必须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用现代化的科技知识武装他们的头脑,使他们善于掌握新的农业科技知识、技术,并将新知识、新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而农业科技期刊正是面向农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先进农业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重要知识载体,对于传播农业致富信息、开展科普知识宣传、推动农业技术进步,以及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农业科技期刊对服务"三农"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1.2发展新契机

农业科技期刊一般都刊载近期、的农业知识、技术及农业成果,农民通过阅读农业科技期刊,可以了解农业资讯,掌握农业动态,适时调整种植结构,实现效益较大化。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渠道更直接、更简化,但是基于我国农村的发展现状,互联网等现代传媒手段在短期内不能完成在农村的普及,而农业科技期刊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植根农民心中。农业期刊以其便于保存、查询,更新速度快等特点,使其在农民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因此,农业科技期刊要抓住"三农"这一大好契机,做好期刊的深化改革,明确定位,以宣传科技知识、推广农业技术、传递农业科技信息、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己任,坚持办刊导向,与时俱进,服务"三农"。

2农业科技期刊如何服务"三农"

2.1坚持服务"三农"的办刊方向

农业科技期刊主要服务对象是农业、农村、农民,要做好党和政府的支农惠农政策、农业科技信息等的宣传工作,牢牢把握住服务"三农"为办刊方向。

2.1.1政策信息党和政府的支农惠

农政策是发展农业、改善农村现状、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依据和保障。农民要调整种植结构,如果不了解国家扶持、补贴政策,很难获得好的经济效益。而农业科技期刊此时的职责是及时地报道经筛选的政策信息,帮助基层政府、农业科技人员、农民了解农业政策,选择适合推动当地农村发展的着力点和适合农民增收致富的途径,为农业发展打下基础。

2.1.2农业科技信息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呈几何级增长,虚假信息也大肆泛滥,农民无法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判断信息真假,农业科技期刊要充分展示自己的公信力、性,通过各种方法,筛选出真实的科技信息,并及时报道出来,避免农民上当受骗。其次,农业科技期刊要根据各地不同气候、土壤、水肥等条件,有针对性的刊登一些对当地农业、农村、农民有参考价值的实用信息。再次,农业科技期刊要定期联系不同级别农业科研机构组织,关注科研机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研究成果,并及时报道将科研成果,使之能够广泛推广,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2开拓思维办刊

无论社会发展到大数据时代、多媒体时代,还是其他更先进的时代,农业科技期刊始终要把握好服务"三农"的宗旨,在做好服务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开拓思维办刊。

2.2.1细化读者群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使得农产品专业化程度逐渐提高,农村读者市场随之进一步细化。对于,农业科技期刊来说,读者群细化度越高,期刊的定位就越明确,就越有利于深层次挖掘专业知识,这对于期刊本身的发展是有利的,同时,对于农业向更高层次的发展也是非常有利的。

2.2.2利用先进技术,扩大受众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只靠纸质出版,既没有竞争力,又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新闻和信息资源,农业科技期刊要与时俱进,利用网络技术所展现的优势,开办电子版,并开设网页,利用微博、微信扩大期刊的影响力,并在老、少、边、穷地区实现信息共享,实现多方位、多角度、立体化信息服务模式,服务"三农"的同时,不断壮大农业科技期刊期刊。

2.3坚持质优价廉办刊

由于目前中国农村整体经济水平低,农业科技期刊定价过高会增加农民的经济负担,使他们通过期刊获取农业信息的途径受阻,这对于农业科技期刊本身的发展和范围"三农"的办刊宗旨是严重背离的。因此,期刊社应考虑多出一些实用的小开本、平装本,少出华而不实的大开本、精装本。也可以尝试出一些活页本,农民在选购时可根据自身需要,购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

2.4把握时效性办刊

农业生产有很强的时间性、季节性,不同时令生产的内容不同。不同作物、同一作物不同品种,一旦错过了时令就会影响产量,造成减产,甚至绝收。农业科技期刊在选择刊登文字时也要注意时间,否则,即便再好的文字,其作用也会大打折扣,失去其原有效力。因此,农业科技期刊在刊登科技信息时,要有前瞻性,以近期、最快的速度向受众传播农业信息,发挥信息的较大效用。

作者:院金谒 单位:新疆农业科学院

科技信息论文:科技信息计算机管理论文

1计算机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

1.1软件需求不规范软件可以称得上是计算机的“大脑”

负责支配计算机的基础性行为,然而,不同领域、产业的管理模式多有不同,软件的更新、升级很慢,这种无法相互配合的工作状态,会使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功能价值大大降低。比如说:软件设计只能明确、指示特定的资源模块,各数据间纵向、横向的关系不能及时调配、处理,一旦科技信息在运行过程中有特殊指示要求,则系统很容易便会跟不上“节奏”。

1.2历史数据保护不周数据在长期变化、演进的过程中

其资源历史会被储存在计算机管理系统中,以便后续工作查询。然而,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内存还是很有限的,要长期时间保存有效数据是几乎不可能的。这要求,系统管理人员及时调整、更新,将这些科技信息转存到其他硬盘中,经过这样一道工序,历史数据很容易受到破坏,或遗失、或破损,总归会出现一系列问题。

1.3处理方式刻板、传统查询与统计是计算机管理系统中最基础的两个工作项目

所以市面上出售的系统软件,对上述两种科技信息处理手段的诠释、处理大体相同。传统、单一的管理方式,虽然能够保障系统功能不受破坏,但它也存在弊端,就是大量数据、信息无法快速转入功能处理模块,犹如百万大军过独木桥一样,路径只有一个,信息处理需先来后到。如此一来,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处理能力便会急速下降。同时,软件开发是计算机管理系统成长必经之路,作为一种集成软件,其数据来源、使用、制定的原则和基本法则是一定的。现阶段,软件开发公司、研究人员受产业服务要求限制,不愿推陈出新,从升级科技管理模式、开发新型统计结构入手,而是会按照以往软件开发的基本结构,在上面填充一些必要的功能模块。这样,软件开发便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其功能价值也无法更深层次的挖掘出来。

2基于科技信息的功能价值探究

计算机管理系统的革新对策上文提到计算机管理系统有很多矛盾和问题,其升级、革新空间很大,信息、数据的资源功能并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为此,笔者将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深入探究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升级、改革道路该如何走。

2.1规范软件需求

尽量满足管理工作者需要软件开发公司和研究人员应对软件的工作环境进行集中测评,如该软件今后会使用于哪些行业与管理模式中,做到软件的功能需求“一对一”。近年来,应用于计算机管理系统的软件种类越来越多,为此,国家行政机关、各大企业的管理机构,都应承担起监督职责,根据自身实际工作需要,考核该软件是否符合自身的管理要求。如果不符合,需及时与软件开发公司和研究人员提出意见,并协助他们修复、改正矛盾问题。

2.2提高历史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历史信息无法有效保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针对这一问题,管理者们可以从自身工作入手,对科技信息进行合理的利用。比如说:把数据管理工作分为若干个时段,如每周、月、季度、年度,管理者按照管理需要,检索有效历史信息,通过技术处理,让信息拥有一定的说明功能,再行储存。如此,可大幅度节约计算机管理系统储存历史数据的应用空间,使处理数据更加高效。此外,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历史信息的销毁、保存、转存工作,安排专人,负责处理这类历史信息和数据,因为小心、谨慎的工作态度,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历史信息资源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2.3、立体升级改革软件

首先,详细解析现阶段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工作模式和变化方式,从发展角度入手,探究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向,以此为依据,制定下一阶段软件开发的大体功能需求和指标,使软件开发、科研工作更具针对性、目的性。其次,丰富软件获取、处理、传播、管理的渠道,让真实、完整、有效信息集中输入到数据库中,为管理者提供历史数据和当前数据的对比发展过程,这样,软件中的信息资源会更加立体、,更具说明价值。,软件页面设计要地反映科研工作的内容软件设计者进入开发阶段时,软件页面设计应遵循简洁、大方、、适用的原则,如:系统功能、数据输入、数据管理、信息传播、打印等功能应明确分类,不能出现“重叠模块”,严防信息管理过程中出错。

3结论

通过对科技信息的计算机管理系统的问题和对策进行对比分析可知,科技信息蕴含的市场价值不可估量,在未来产业链条中的应用范围会逐步扩大。为此,无论是管理者们,还是计算机软件开发公司和研究人员,都要谨慎对待计算机管理系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发展机遇,使电子载体取代纸质媒体,成为新经济时代,具优势的管理要素。

作者:雷朝全单位:重庆邮电大学图书馆技术部

科技信息论文:科技信息管理计算机技术论文

1计算机信息管理的优势

首先,可以提高信息的采集效率,摆脱了传统的信息收集方式,收集的时间短,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信息采集时的性和高效性,利用计算机完成难度很大的信息采集。利用传统的采集方式,不仅浪费时间而且需要人工进行收集和整理,工作量非常的大,整个信息采集下来效率非常低。性相对于计算机信息管理不高。采用计算机技术对信息进行采集和整理可以非常快捷而且节省人力资源。其次,现代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和传统信息处理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可以大大的增加信息的空间。网络技术可以让信息在很方面的进行随时随地相关的分享和进行信息的传递。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科技信息管理的有效性。,计算机信息管理的保障了信息的储存与传输;不同的信息经过不同的处理形成不同的信息方式,经过计算机处理形成电子文件,可以使信息更好的存放和必要地传输。便于存储和传输,这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现代信息管理。

2计算机应用中的问题

2.1管理人员技术问题计算机信息管理需要有计算机方面的经验和科技信息管理技术。我国现在从事科技信息管理的工作人员在计算机信息管理操作水平普遍较低,有很大一批管理工作人员没有熟练掌握计算机,对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更是无从下手。在这种情况下,严重限制了网络信息管理的发展和实时的使用,使科技信息管理水平达不到标准化的要求。

2.2管理软件的问题我国科技行业虽然取得了飞跃式的成就,但是和国外的有些国家相比还有非常大的差距,我国很多的信息管理软件都是从我国外进口过来的,我国自主研发的技术还不是很成熟,在很多方面需要技术上的更新和信息管理中的调整。另一点,一些应用软件和计算机不兼容,这也给科技信息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2.3安全性危机问题信息管理在互联网中应用中的过程中有一个安全性的问题,现在计算机网络的开放性很大,很多资源也都进行免费的共享,这就在很大程度上给信息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这些安全性问题包括:被破坏、修改和偷窃等危险的事情。现在网络攻击的很厉害,网络病毒更新的也很快,网络对信息管理的安全隐患也越来越大。

3计算机应用中的措施

3.1增强素质,提高技能在进行信息管理技术中,除了对员工进行素质的培训外更重要的是对信息管理工作人员进行管理技术的培训,加强工作人员的技术工作的强度,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对日常信息管理技术进行锻炼,达到管理的要求。在对员工培训的基础上,还需要聘请一些有关专业人士对管理体系进行调整和管理。

3.2计算机问题的规范管理一些信息管理软件和计算机不兼容和文件格式不对,对于这种情况,有关部门可以制定出相关的制度,根据制度使计算机进行规范化管理,运用统一的格式,减少繁杂的文件格式,为计算机提供一个共融的环境。

3.3提高安全意识信息管理中有很大的信息涉及到隐私和机密,为了防止黑客攻击和病毒的入侵,可以在计算机中装入应用防护软件和防火墙技术,对数据加密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多方面对信息进行保护。对于涉及到机密文件应该运用有针对性的保护手段,比较稳妥的进行相应保护。日常生活中要提高防范意识。

4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行业技术不断的提高,人们对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要求也不断的提高。随着计算机管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未来的未来,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会得到更好的发展,推动社会更大的进步和发展。在现在的环境下,计算机信息管理处理有非常大的未来创造价值。计算机信息管理方面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在一些专业的问题上有很大的困难,但是在挑战面前也蕴藏着很大的机遇,如何更好的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工作,给科技信息管理人员提出了一个任务。

作者:贾伟单位:甘肃省平凉市工业中等专业学校

科技信息论文:科技信息管理工作探讨

1科技信息管理的意义和内容

(1)科学技术资料的搜集按照科学研究作业的需求,有目的性普遍的搜集科学技术信息,其形式可以是文献、调查、考察、专访、实验等;

(2)科学技术资料的收拾解析对搜集的信息开展评估、判别,选择对科学技术作业相关的、能够运用的资料;

(3)科学技术资料的处理在搜集、收拾、解析的根本上,对科学技术资料开展专门的、整体的讲述,以专门的、研究性质的报告表现出来;

(4)资料的传送以及服务经过各式途径,把科学技术资料供应给科学技术工作者借鉴、运用,为开展科学技术以及建筑经济提供服务。

2科技信息工作的性质

科学技术资料作业就是使用合理的方式,将国内外有效的科学技术资料、科学学识以及研究成效,有策划有宗旨的以及精准、实时的供应给信息资料的使用者。科学技术资料作业是全部科研作业的关键构成成分之一,是具备改革性的科学行为,不过和普通的科学作业也存在差别。关键探索,并不是直接发明新的学识,它是经过对资料的收集、制造,使其有规律化,便于人类使用,快速精准的将相关科研文件中所能够供应的资料供应给科学研究工作者,为科研作业的研究提供有效资料。所以科学技术资料作业的发明星大多反应在别的发明科研作业中,带有附属性。从资料的主张来讲,科研是创建观念、规律、原理。同时对他们进行传承,能够发明新的资料程序。从科研的每个步骤来讲,科学技术资料是极其重要的。所以,科学技术资料对科学研究工作者有着推动作用。

3科技信息工作的地位

科学技术资料作业尽管不是和发明作业直接挂钩的,不过其在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及科学发明工作有着极其关键的作用,能够较大程度的施展人类知识的用途。在科技快速前进的同时,科学技术资料一般是科学研究行为的延伸。全部关键的科学突破都需要使用到大量的科学技术资料。科学发展表明,科学技术资料已经成为提升科学发明的关键要素。科学探索是清楚世界,研究客观事物的前进规则;措施创新是改进全球,为开展制造供应更有用的行为方式以及措施,两者具有高持续性。在开展科技阶段,人类都必须要模仿优异的、承继人的研发成效,要在已经具备的基础上持续发展。科学进行理论基础的研究和创新。现在社会,知识的发展,新知识源源不断的发明,边缘科目、交叉科目持续出现,科技政策对科技发展的作用愈来愈大,科技方面的挑战也愈来愈强烈,所以对资料作业有着越来越高的需求。

4科技信息工作的任务

现在科技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科技划分越来越细致,造就的文件信息也日益增多。不论是谁想要整体承袭、模仿别人的成果都十分困难。并且现在科目种类繁多,交叉性强,科学研究工作者要想全部凭借自身的力量去阅读所需要的资料,是很有难度的。由于社会的前进,形成了专门负责科学技术资料作业的部门。有了专门的部门,能够从各个方面为科学技术研究工作者以及顾客供应服务。科技信息机构的根本任务,是为领导决策、科学管理、科研设计、科技攻关、技术引进及生产部署等方面提供信息依据。由于各级信息机构(如中央和地方、企业和科研单位的信息机构)的不同,其组织形式、服务对象及工作范围、具体任务也不尽相同。但是概括起来,大致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提供决策性信息,为决策研究服务。各级决策者为了制定方针政策,编制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与计划,确定科研设计发展,对课题进行方案论证,研究技术引进,开拓技术市场等,都需要大量的、真实的决策性信息,作为决策研究的参考和依据。

(2)提供专题技术文献和专题研究分析报告,为科研、设计和生产服务。

(3)提供科学的完整的检索体系,做好咨询、检索服务工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一个科学的完整的检索体系。因此,有计划、有重点地累积和存贮本专业或本行业的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料与相应的检索工具,为用户查阅文献资料提供科学的完整的检索体系,是科技信息工作的中心任务。

(4)开展国内外科学技术交流,为社会各项事业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成果创造条件。广泛开展技术交流活动,及时传播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的信息,促进科研、设计和生产的发展,也是科技信息工作的重要任务。科技信息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解决信息积累与利用之间的矛盾,使来自各种渠道的大量信息,变无序为有序,成为人们便于利用的形式,以最快的速度向用户提供所需的信息,为经济建设服务。

5科技信息工作的现代化

为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加速发展科技信息管理的现代化十分重要。目前科技信息管理的现代化技术主要有:

(1)应用计算机技术处理信息,用于情报的收集、采购、资料目录的编制,用于情报检索和机器翻译、汉字信息处理;

(2)应用光学记录技术使信息资料存贮缩微化;

(3)应用现代通信技术使信息传递网络化;

(4)应用声像技术加速信息工作社会化。(本文来自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杂志。《科技创新与应用》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谷满单位:锦州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科技信息论文:农业科技信息网络系统设计与构建

1农业科技信息网络系统设计与构建的

据相关数据表明,截至2005年,全国97%的地市级和80%以上的县级农业部门建立了农业信息服务机构,发展农村信息员22万人,建成涉农网站17000多个。近年来,这种趋势有增无减,各农业部门相继建立局域网等,为广大农民提供农业科技信息,农业信息化已经发展到如火如荼的地步。此外,随着我国电子办公系统的应用,农业电子政务、商务已在某些地区的农业部门进行试点。

2构建的主要内容

农业科技信息网络系统设计与构建的主要内容包括局域网与广域网建设、数据库建设、电子管理系统建设、农业信息资源数字化和农业远程培训系统等几个方面。一是局域网和广域网的建设,首先各地的农业部门应该建立该地区的局域网,然后通过网络加强各地区的联系。二是数据库的建设,农业信息化需要有一定的数据资料作为基础,例如近年来的农业成果数据、农业的相关影像资料等。三是电子管理系统的建设,要保障农业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有相关的管理部门进行网络管理、信息等工作。四是农业资源数字化,指对我国图书馆农业资资料、农业市场、农业相关法律以及农业生产等技术等方面的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五是农业远程培训系统的建设,通过该系统农民可以与农业技术员、农科院校等部门进行远程联系,可以更加快捷的交流,并获得先进的农业科技知识。

3农业科技信息网络系统设计与构建

3.1网络系统结构的设计和构建

网络系统结构的设计和构建是一个很复杂的工程,涉及到设备的选择以及软件的应用等。首先,主干采用高交换量的快速以太网组网模式,网络中心交换机为三层交换机,由交换机、网桥、集线器、服务器、客户机组成星型拓扑结构。其次,系统应用Browser、Intranet、Client等技术,以满足快速处理信息的要求,并且系统应支持Internet直接连接,并满足WWW、Office等服务软件的运行。此外,通讯出口线路可使用宽带专线通过中国公用计算机换联网接入。3.2网站和网页的设计农业科技信息网络系统的设计与构建,必然离不开网站和网页的设计。对用户来说,获取资源的直接途径便是进入网页进行浏览,所以在网站和网页的设计方面相关工作者应该结合用户的需求来进行。首先,网站需要有导航栏,顾名思义,导航栏的作用便是为用户指明方向,方面用户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例如导航栏可以分为法律法规、专家论坛、名优特产、农业在线等,每个方面可以再设立相应分支。其次,为了便于网站信息资源的管理和维护,对整个网站采用功能模块和数据库结构及数据库技术进行管理,授权用户通过计算机进行网络后台理,实现远程信息的实时添加、更新、删除、修改。此外,可以在网页的下方为用户提供一些和农业有关的网上链接,如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世界农业统计资料、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国家统计局及国家专利局信息等,方便用户查阅。

3.3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

网络信息资源需要相关农业部门与图书馆以及一些资源库等单位进行联系,建立丰富的资源库。例如中国农业文献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分析数据库、中国学术会议论文库、中国科技成果库、全国科技成果交易数据库、中国社科报刊篇名库等,用户可以通过网络,在这些数据库中找到自己需要的数据资源。此外,相关单位还应该开展数字图书馆基础建设,馆藏特色资源的网络化、数字化改造,建设馆藏图书和期刊目录数据库等,使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的结构更趋合理,更好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3.4相关安全措施

目前,我国已经逐渐步入信息化社会,但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便是信息安全问题。我国网络安全问题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农业科技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也很可能受到威胁,因此必须采取相关安全措施进行保护。首先,这需要网站的构建者对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尽量减少系统的漏洞;其次,相关部门成立专门的小组进行网站的日常维护和审查工作;此外,还可以对用户进行权限设置,使用户只有在进行相关认证之后才可以获取信息资源。

4结束语

农业科技信息网络系统的设计与构建,需要各地农业部门结合各地实际的情况进行。目前,我国很多地区在该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需要我们不断去改进。

作者:张海峰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信息中心

科技信息论文:科技信息技术对工程管理的启示

1科技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作用

1.1对于各个环节的监督和管理非常有利

在建筑工程管理的过程里,建筑工程的所有环节里都分别有相应的部门进行管理,而且建筑工程的所有部门的地点也不相同,使得信息和资料在传递时需要较长的时间,从而拖延了工程的进度,使得工作效率大打折扣。由于科技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不但可以把各种工程信息以及工程资料进行储存,还可以透过网络将信息技术快速传递,这不但有利于项目经理掌控工程的进度、质量及成本,还可以及时了解建筑工程中发生的一切事情。

1.2对于提升业务流程的管理效率非常有利

科技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合理应用,使得建筑工程的所有施工的活动时间缩短,施工建筑的人力、物力、财力得到应有的配置,满足了资源配置管理的目的,进而保障了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

2科技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的必要性

2.1建筑工程的固定性决定了建筑工程管理中一定要应用科技信息技术

各类建筑物在同一个地方建造后不可以移动,只可以在建造的地方长期应用,建筑物直接与土地连接在一起,在不同的状况下,这些产品自身就是土地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对于一些普通的工业生产来讲,其生产者与设施是固定不动的,只有产品在生产线上运转,产品的所有部件还可以透过不同的地点进行加工,组装成成品。

2.2建筑工程的多样性决定了建筑工程在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应用科技信息技术

在普通工业生产部门,生产产品的数量非常大,而自身就是标准的统一化产品,这样可以通过一定的技术重复生产,然而建筑业却并非如此,地区不同,用途不同,建筑的样式也各有不同。就算是样式相同,在进行建造时,各个地区因为施工的环境、条件、方法的不同也会使得建筑物最终的成品同设计有所不同。这就需要管理人员通过科技信息技术掌握施工的水文、地质、地形、气候等相关的自然条件制定出适合当地的施工方案。

2.3建筑工程的生产周期较长,使得建筑工程管理

一定要应用科技信息技术生产周期指的是产品从开始生产到完成生产的所有时间,建筑物的生产周期指的是建设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里耗费的时间,也就是从开始施工时,到建成投产及发挥作用时所需要的时间。建筑生产比普通的工业产品周期要长很多。同一个工程项目在施工时大多会经历四个季节的变化,这也为施工造成极大的影响。

2.4建筑工程项目体积过于庞大使得建筑工程管理

一定要应用科技信息技术由于社会的持续发展,使得工程项目的规模逐渐扩大。建筑物占用的空间较大,所以建筑物生产只能经常在露天作业,并且在建造的过程里要耗费非常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其人员构成也非常复杂。这就要透过非常专业的管理进行调配。只有在建筑工程的管理中应用科技信息技术,将工程项目中的人力、物力、财力构成一个整体,并透过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作用改进施工管理的工作,这样才可以将整个工程项目融合为一体。

3科技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科技信息技术的应用还没有推广出去,而是限制在极小部分的企业当中,并且仅将其在小面积进行使用,把管理信息体系约束在信息搜集以及印制报表方面,根本无法将不同类型的数据连接起来,也没有方法同一些动态的行业信息进行结合。有的企业在管理时为了更好的运用信息技术,创建了局域网,可是信息却只在施工现场管理部门进行流通,其局限性非常强,企业的各个部门之间无法构成一个整体。

2)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还存在很多盲点,浅显的将科技信息技术构成看做是计算机与局域网的融合。许多工程建设的客户、设计人员以及监理单位之间依旧是透过纸张进行信息的交流,并没有因为科技信息技术而出现任何转变。想要的执行科技信息技术,就要先了解什么是科技信息技术。可是就目前来讲,科技信息技术还只是为建筑工程管理提供工具,而并没有让企业从总体上出现任何改变。

3)科技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多体现在施工的前半部分。只有在施工建设的前半部门通常才会应用科技信息技术,例如招投标阶段、工程造价预算阶段、工程设计阶段等,而在施工的过程里对于时间的掌控、建筑物成品的质量把控、建造时的资金使用等方面基本接触不到科技信息技术,并且在施工管理方面大多依靠管理人员的经验与实力,而并不是结合科技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建筑行业里对于科技信息技术的应用范畴还没有打开,通常是通过单机版的软件进行操控,利用率非常低。像是网上购买材料、招标、信息交流、信息、项目管理等工作依旧没有透过科技信息技术进行操控。

4提升科技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应用的具体措施

4.1提升管理软件的开发力度

科技信息技术的基础为电脑软件,因此,提升软件的开发是有效提升科技信息技术科技含量的方法,进而使得科技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里的管理效果更加完善。透过政府的相关建筑产业的法律、法规来约束科技信息技术人员强化自身的技术,提高研究机开发的力度,并且在投放到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时,多激励一些软件开发的企业同建筑工程企业进行合作开发。

4.2提升工程管理人员的总体素质

建筑工程里的管理人员的总体素质成为了管理效果的基础,假如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明显会令整个管理团队的质量及效率大大降低。建筑企业应当定期对员工进行科技信息技术管理方面的培养,让管理人员深切的了解到信息技术为建筑工程管理带来的成效。并且还要加强对建筑师、建造师、工程师、项目经理、工长等人员的培训,提升管理部门及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科技信息技术。

5结束语

我国目前的建筑工程管理还有一定的难度,很多问题不是靠人力都能够解决的。正确的引进科技信息技术,可以极大程度的降低建筑工程管理的压力,而且可以通过其他产业的兴起,带领建筑产业在全球的竞争道路中走的更加长远。

作者:韩璐单位: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科技信息论文:科技信息机构及其优势分析

1科技信息机构及其优势

随着目前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发展,科技信息机构已经不断地介入并且深化竞争能力情报服务工作中,实现了传统情报工作信息收集、加工、分析以及研究等各个方面的延伸。在现代企业竞争中,科技信息机构的优势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第三方角度讲,科技信息机构可以帮助企业取得相关的情报信息,客观评价企业竞争能力,让企业能够清楚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以及优势和劣势,并且根据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实际情况,建立属于适合于企业自身发展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帮助企业优化信息源,同时,确定企业的工作原则,确定情报工作总体目标,构建一个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企业反情报工作体系,为企业的发展取得良好的市场竞争力。

(2)科技信息机构具有情报意识强的特点,通过情报人员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广度的视野,以及其专业的计算机情报服务技能,进一步为企业开展情报服务工作提供了先决条件和发展契机,特别是情报人员的综合分析对比,集合于各个学科之间的知识和技术,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研究,从而更加地明确现有的竞争环境,了解竞争对手,明确竞争发展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关的竞争策略,通过这些系统的情报服务,更好地增加社会效益。

(3)从整体上讲,竞争情报搜集的过程就是一个信息获取和分析的过程,一般情况下,一些公开的信息,如杂志、图书、行业协会出版物、专刊、政府报告、各种年鉴、政府报告、企业名录以及光盘、会议资料、互联网以及数据库等,而这些情报资源也是科技信息机构最为优势的情报基础,加上现代化的联机检索系统和功能、实现对国际、国内资料的统一整合和处理,进而得到、、的信息源,一方面为企业以及客户提供了竞争机会,另一方面,有利于一些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与研制。

2当前企业竞争情报服务现状

科技信息机构通过对各种资源的系统整理,建立完善的信息素材,从而为企业的竞争效率和工作效率提高提供基础。但是同盱情报分析资源的多样化,加上情报的零散性,一些企业缺乏对情报的综合利用,从而导致了一些误差的存在,最终影响到企业的发展,经过大量的实践总结发现,当前企业竞争情报服务的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1)各个情报工作人员之间缺乏沟通,尤其是深度沟通,对于企业情报需求情况不了解,加之情报工作主动性较差,缺乏针对性的服务局面和体系。

(2)综合性情报人员缺乏,比如一些既懂专业技术,又懂得理论知识和市场发展的人才,还有一些情报人员虽然专业技术强,理论基础巩固,但是对于现代市场的发展缺乏了解,导致情报人员竞争意识薄弱,观察较为落后,更无法谈及创新理念和创新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竞争情报工作的顺利开展。

(3)只是单纯地注重于一些二手信息的收集,如报刊、杂志等,对于人际信息的收集没有考虑到。

(4)经费投入不足,由于体制的调整和改革,国家对一些单位的投入相对较少,相应的经费的投入也相对减少,目前大多数机构存在着经费严重不足的现象,基础设施不完善,信息技术开发利用较为滞后,这些问题的存在,根本无法满足信息时代的情报竞争需求。

3大力发展科学信息,积极推广竞争情报

针对以上提出的信息情报存在问题,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要加强科学信息机构的投入,完善相关基础设施,构建现代化的多方位信息情报工作平台,培养高素质人才,把握情报服务的关键,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竞争能力优势,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具体可以以下方面入手:

(1)加强信息资源开发,构建信息技术平台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科技信息机构必须要充分利用一些信息资源,较大限度发挥其资源优势,建立一些完善的情报网络,深化科学信息工作改革,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技术,增强数据库的完整性、连续性以及系统性,并且通过一些会议文献、图书、电子文献,融合国内外数据,为我国科技信息研究和咨询机构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企业的发展提供高质量、丰富的、系统的信息资源,同时,也为进一步开展情报竞争服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优化竞争情报服务,实现快速发展要充分利用环境优势和设备优势,随着近几年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工作面临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但是与此同时,也为其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因此,要加大力度开发和建立一些数据平台和网络平台,比如我国一些省市就建立了竞争情报系统,政府和主管部门也帮助企业建立了相应的情报系统,还举办了各种高水平的技术培训活动和学术报告会,通过现场的深度交流,大面积地实现情报普及,开面启动信息情报工程,为这各省竞争情报工作开展奠定工作基础。

(3)发挥人才优势,保障竞争情报工作开展工作人才优势在科技信息机构的作用表现在很多方面,因此,必须要高度重视人才的吸收与培训,尤其是对于一些综合性人才的培养,比如可以在高校设立相关的科研机构以及专门的情报服务机构,积极开展情报咨询服务,推动企业竞争情报服务工作的开展,从而有效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加强重点建设,构建全新情报应用体系要加强监测与分析,包括经济发展与经济动态的监测、科技政策与科技发展监测以及社会动态的监测,通过监测分析,掌握国家经济发展动态,结构变化、经济政策和措施,尤其是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制定出适应于我国发展的发展计划、措施,结合当前的社会发展动态,对当下的产业情势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对策建立,使企业能够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根据企业的实际运营状况,对情报工作的目标进行修正,还要对竞争情报的相关流程与组织机构进行调整,使企业的竞争情报运营水平符合于企业的运营水平与总体目标。

4结语

总而言之,企业竞争情报服务通过对竞争情报的搜集过程其实就是对信息的获取和分析过程,政府和主管部门要加强高度重视,加大投放,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情报系统平台,保障企业能够获取竞争信息技术。同时,还要加强开发、研制新产品,使得企业获取更为有利的竞争情报,让企业对竞争对手能够充分的了解,争取在竞争中取得胜利。

作者:刘娜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科技信息论文:简论农业科技信息问题研究

一、影响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关键信息因素

在我国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矛盾的现象:一方面,农业科技成果的总量很大,据统计,我国每年产生6000多项农业科技成果;另一方面,真正运用于生产,产生实际经济效益的科技成果又很少。世界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在65~85%之间,而我国仅为30~40%;世界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60~80%,而我国只有42%。造成这一矛盾的原因固然很多,而存在于我国农业科技成果信息的与接收诸环节中的各种障碍则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这些障碍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信息形式问题。英国著名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自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被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农业科技成果的价值也同样取决于其传播的深度与广度。

不仅知识的内容决定其是否构成信息,而且知识的传递与表达方式也决定着它是否构成信息[3]。虽然科技成果本身就是一种信息集合体,但是由于科技成果的生产往往相对集中于某些时间和空间,在对其进行相关的信息化处理之前,其本身的形式并不一定适合进行传播与运用。所以科技成果的信息传播形式就成为影响其最终价值的重要因素。在我国,由于农业生产者数量庞大,文化水平普遍较低,虽然广播电视、报纸期刊等传媒在农业科技成果的传播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最主要、最有效的传播方式仍然是农业科技推广机构与农业生产者面对面的沟通。然而,我国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和农业科技信息持有者尚未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成果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和传播特点,农业科技成果的创造者和传递者尚未建立起有效的沟通传递机制,从而造成大多数农业科技成果始终处于“阳春白雪”、深锁春闺的状态,没有以适合农业生产者特点的朴素简洁的形式与他们见面。

2.农业科技信息的载体障碍。农业科技信息的载体主要有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推广组织等。

当前,我国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建设发展很快,但网上资源匮乏,因此网络用户稀少,这又使得用户入网费用提高,进一步限制了网络信息的开发。同时,农业信息网络技术水平低,信息交流方式落后,传递速度缓慢,信息时效性不强,大大限制了信息网络作用的发挥。

由于近年来面对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原本效果不错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如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在人员与经费规模、工作所需投入上呈倒金字塔结构,即县级农技推广人员占的比重大,而乡村两级农技推广人员所占比重小;而据研究,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乡村两级农业科技推广队伍的工作状况(钱永忠,2000)。因此,目前的情况不符合农业科技推广的规律,对农业科技成果信息深入到千家万户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科技文化素质也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是农业科学技术知识的综合应用,是理论与实践经验的高度结合。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与日新月异的新知识、新技术大量涌现的新形势相比,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年龄大,文化水平低的问题日趋严重。

3.信息供体与信息受体的行为动力障碍。信息供给与需求双方的共同作用是农业科技成果顺利进行产业化的前提。

信息供体的行为动力当然地来源于市场诱因,但是又不依赖于市场机制。研究表明,越接近于科技成果形成的源头,科技成果的转化越依赖于非市场因素的作用;越接近于科技成果转化的终端,市场机制作用的强度越大。同时,由于农业科技成果公共物品的性质,免费搭乘“信息快车”,无偿获取农业科技信息的现象十分普遍,这使得成果拥有人(包括成果转化开发单位和各级推广组织)的经济利益不能得到切实保障,严重者甚至无法收回成本。作为回应,信息供给者常常被迫提高信息产品的价格或信息使用的门槛。这就使科技成果供应陷入了一个怪圈:免费或过低的收费,将使科技成果与信息的供给者血本无归,而过高的收费又往往造成潜在用户的流失。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还是要通过政府行为,提供完善的政策法规或一定的经济补贴来支持信息供体,鼓励其开展农业技术信息的传播与服务。当然,现实中也有少部分信息供应商,如一些刊物、报纸、信息咨询中心等通过有效的市场运营获得了成功,但网络信息供应商目前的经营状况还不甚理想。这主要是因为信息高速公路“一公里”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此外,高质量、高效益的农业科技成果研发的困难,也使得技术供给者市场活跃程度较低。

农业科技成果使用者接受农业科技成果的原因来自于农业科技带来的产品创新或土地劳力等生产要素的集约。其本质是带来农业生产机会成本的降低和生产收益的提高,因而带来农民生活状况的改善。

由于农业产业的弱质性,我国农业生产者经常处在被市场挤压的境地,生产效益不高,单位产品的利润有限,加之生产规模较小,因而缺乏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同时,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中国农民更是深受“平安是福”、“小富即安”思想的浸淫,不愿意冒险行事,因此,他们不会轻易接受风险不明的农业科技信息。而等他们看到别人使用某项科技信息获利并开始模仿时,其技术收益又因使用者的增加而往往比预期的要低。这些因素又反过来成为进一步影响农业生产者接受农业科技信息积极性的因素。

4.信息的信度与效度问题。信度是反映事物稳定性、性的指标。信度的作用在于消除不确定性。但是,如果信息路径的噪音太大,那么,科技成果信息的传播过程反而可能成为增加不确定性的主要因素。因此,对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每一个中间环节的控制就显得十分重要。

信息的效度即信息的性和应用效果。由于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加之农业生产环境的开放性,因此几乎没有具有普适性的农业科学技术。任何一项技术都需要结合一定的生产条件进行适度的改造。而农业科技信息的加工方法和改造程度直接影响着它的效度。

农业科技成果的立意是否以解决特定问题为导向是决定其信度与效度的关键因素。问题导向在决定科技成果内容的同时,也决定了科技成果的信息形式,即它充分考虑了接受者的特点。比如说,农业生产有很强的地域性,要提高技术使用效率,就必须使农业科学技术与当地生产条件相结合,实现技术的本地化。

5.信息的不对称性。在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现象非常普遍。

信息不对称最经常地表现为“不懂”技术的使用者(包括技术开发的风险投资商、科技推广组织、农业企业和农民)和“不懂”市场的技术持有者之间的沟通困难。

进行信息充分沟通的一个前提,是对话双方能够在同一个对话平台上把事情“说清楚”。可是事实上很难做到这一点。而封建社会婚姻中常见的那样一种现象倒是时有耳闻——技术持有者出于对技术保密的心理以及法律、政策所允许的某些保护性措施,使得技术成果的信息不,就像一位护雏心切的家长,对自己的女儿娇宠过度,不让她抛头露面,同时又不论其长相如何,在自己看来总是貌美如花,因此希望她能找到一个上好的婆家;而对投资者而言,由于对技术了解程度有限,但出于保护自己投资利益及规避风险的本能,总想更多地获得有关的技术信息,可是科技成果这一待嫁的新娘却总是披着红色的

盖头,在她与自己正式成婚之前,无论如何难睹芳容。于是,双方在成为亲家之前,总要先互为敌人,都想摸清对手的情况,而又往往云里雾里,不知所以,是“不打不成交”或者以告吹了事。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经常出现技术持有者对技术效果的高估,而投资者迟迟不予投资的现象。如果信用制度完善的话,这些问题应该不难解决。但恰恰是由于不规范行为的泛滥,政府评奖制度以及中立性的技术评估机构的评估结论往往仍不足以为投资者采信,所以,科技成果使用者对一项科技成果的接受行为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成果持有者的声望,投资者的眼光、胆魄和运气。

信息不对称的客观事实,加之制度的失范,造成了以上的尴尬局面。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当然不能是让科技成果使用者成为技术专家或者使科研人员成为项目经理人。完善法律制度,规范操作行为,确保科技成果评估机构的中立和专业化,提高农业科技信息的信度与效度,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6.信息的梯度转移问题。信息的梯度转移规律是指信息总是按照一定的层次和方向循序进行传递的。

由于知识和文化水平的差异,在信息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甚至在接受者群体之间都存在着“知识差”[4],由此也就难以避免形成“信息差”。这一差距的大小直接决定信息传递的速度、方向、范围和效果。“信息差”的大小决定了信息转移的梯度。梯度是指某物质的空间分布在一定方向上有规律的递增或递减的现象。实物的能量是沿着梯度较大的方向流动的:水向落差较大的方向倾泻,电向电位差较大的方向流动,热量向温差较大的方向传导,等等。然而,科技信息的传播扩散却与之相反。由于它是一种知识商品,如果接受的一方没有相应的知识、技术和经济基础,就很难接受、消化它。所以,科技成果是沿着应用梯度最小的方向转移的。

科技成果的生命周期与科技成果梯度纵向转移(由科技发达地区转向科技不发达地区,这是地域上的纵向转移;由发达地区的衰落型科技转移到落后地区变为先进型科技,这是时间上的纵向转移)规律,提醒我们要紧密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努力推动科技成果的“平民化”和相关科技知识的“普及化”,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工作。

二、政策建议与措施

1.进一步改革农业科技推广体制,促进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首先,要进行制度创新,改革农技推广项目的拨款制度,建立推广项目的基金管理制度;建立公开公平的农技推广项目招投标竞争制度;改善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和个人发展条件,解决其长远发展的后顾之忧,以调动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其次,制定政策,健全民间科技推广体系。以农民专业协会为代表的民间科技推广组织是农业科技推广的新生力量,它有效地弥补了政府农技推广部门的不足,填补了农业科技推广的一段真空地带。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民间科技推广组织的作用,积极扶持、促进其健康发展。

第三,为涉农企业等中介组织提供良好的政策空间。融技术、产品、服务于一体的中介组织较大的优势就是能将技术成果、技术转化、技术应用有机地联系起来,促进农业科技信息的交流与利用,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2.消除噪音,提高科技信息的信度与效度。消除噪音的关键就是要控制好信息源的信息行为。从理论上讲,科研人员、推广转化组织(包括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示范户都可能成为信息源。完善法律、行政管理和社会信用制度是消除人为信息噪音的根本。同时,缩短信息传输路径,减少中间环节,尽可能做到信息的直线传递,是减少信息噪音的技术手段。

实施信息的标准化是提高信息信度与效度的重要措施。农业标准信息是指反映农业标准的技术性文献。它不仅技术手段先进,而且通俗易懂,易于为信息用户所接受。农业标准信息对于建立科技成果的市场信誉,加快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努力做到农业科技成果信息的、规范,实现标准化和统一性的有机结合,避免无效和错误信息的出现。

3.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农业科技信息传播效率。农业信息化程度决定了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速度与效率。要结合国情,注重信息技术的先进性与实用性的有机统一,采用多种信息手段,尤其是农业生产者喜闻乐见、易于采用的信息手段来多方位、多角度地传播农业科技信息。

加快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建设,通过政府和民间、国内和国外等多种投资渠道,加大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建设的投融资力度,促进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的网络化,加强农业科技成果的在线推广。

4.遵循信息梯度转移规律,促进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根据不同的环境和发展要求,精心选择技术信息对象,因地制宜地做好科技成果和成果形式的选择工作,以提高产业化效率。同时,根据各地的经济、文化、自然等资源禀赋条件,以提升经济层次为目标,选择适合当地特点的适用科技成果,积极进行尝试,努力实现经济科技的跨越式发展。

5.建立完善、开放的科技信息管理体系。由于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各利益主体寻求自我保护或追求利益较大化的本性,其彼此间互相进行信息的封锁,以确保自己处于信息垄断者的地位。然而,这种行为的最终结果是,由于彼此间的不合作,极大地影响了科技成果的市场化,最终是打碎了科技信息垄断者获得较大利益的梦想,使大家的利益都受到损害,而科技研究、开发的投资者成为这一行为的较大牺牲者。建立完善、开放的科技信息管理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做到科技成果信息的公开和共享,是科技成果产业化各利益主体实现利益较大化的最有效保障。

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信息本质,把握其信息特点,遵循信息传播规律,改善信息传播条件,以促进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来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科技信息论文:小学生科技信息教学思考

〔关键词〕数学教学;计算能力;口算;法则;兴趣;习惯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教学中,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计算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常受到学习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需要进行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的训练。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口算是基础

学生做计算题的速度及正确率与每个学生自身的口算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训练形式多样的口算练习。通过紧张而有序的训练,可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对一些口算能力较差的学生,我则让他们在课后多多通过口算训练本来练习,或鼓励他们参加必要的社会实践。如,让他们随父母上街采购物品时,帮助父母口算钱数,这样不但能培养他们口算的能力,并能激发、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我相信,只要能持之以恒,学生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就一定会提高。

法则是重点

知识和能力是密切联系、相互促进的,因此,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以理解掌握数的概念、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和法则为基础。“理解”要求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认知算理,以“理”悟“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而是需要付出艰辛劳动的。在课堂中,教师必须以理解掌握数的概念、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和法则为基础,重视凭借例题讲清算理,使学生们不光知其“法”,还能懂得依“法”解题运算。(1)教具演示,说明算理。如,在学习“加法交换律”时,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性质,教师左手拿着3支红铅笔,右手拿着4支蓝铅笔,要求学生列出加法算式:3+4=7;然后,教师把两手中的铅笔调换,再让学生观察列出加法算式:4+3=7。,学生从教师的演示比较中,认识到了“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的算理。(2)学具操作,理解算理。如,在学习“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时,对于“9+2=?”多数学生能很快地说出和是11。但是,教“9+几”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能正确地计算,更重要的是揭示计算规律,让学生掌握“凑十法”的思考过程。因此,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先按算式摆小棒,一边摆9根,一边摆2根,用小棒摆出结果,学生一看就知道是11根;接着,教师要求学生把操作的思维过程在算式上展示出来。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掌握“凑十法”,并由此过渡到学习“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实现知识的迁移和渐进。(3)联系实际,讲清算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教学,可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如,在学习“乘法分配律”时,可选用这样的事例:每张学生课桌75元,每把学生椅子25元,买这样的10套学生桌椅一共要付多少元?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出式子75×10+25×10和(75+25)×10,从而通过同一道题的两种不同解法,让学生明白了75×10+25×10=(75+25)×10。当学生从实际事例中理解乘法分配律后,还可以要求学生自编应用题,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兴趣是关键

“兴趣是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其次,要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而讲究训练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如,可进行接力比赛,即教师发给每列学生一张口算卡片,上面印有6~7题(根据每组人数而定)。及时个学生做完一题后,迅速传给后一个学生,后一个学生做完后,再传给后一个学生,如此传下去,看哪一列一个同学先将口算卡传到老师手里,并且计算结果正确,就算哪列胜利。也可进行抢答练习,即教师出示口算卡片,让两个同学口算,看谁先算出正确结果。还可以进行找朋友、送信、夺红旗等游戏。

习惯是保障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计算正确、迅速的保障。许多小学生对计算法则都能理解和掌握,但在计算时常常会产生错误,这主要是缺乏认真严格的训练,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原因。因此,计算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书写认真,可减少错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还要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审题习惯不仅在应用题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在计算教学中也要注意培养。这就要求学生做到:一看,看清楚数字和运算符号,明确运算顺序;二想,想题目特点,可否利用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运算;三算,应用法则计算时要边算边检查,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时,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统一办法与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