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成本会计论文

摘要:纵观成本会计的发展史,我们发现成本会计作为一门学科并非起源于学术研究,而是直接来源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其方法、技术体系的发展,始终是一个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不断吸收管理学、经济学及其他学科发展的近期成果并加以创新的过程,可以说是会计学科中最为能动和积极的部分,但这个特点和趋势,并没有在目前的成本会计教学和教材内容中体现出来。
成本会计论文

成本会计论文:作业基础成本会计论文

一、作业基础成本会计核算的基本内容

1.对作业中心进行划分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作业成本系统可以分为不同的作业中心,作业中心也是作业成本系统主要核算的对象,不同的作业中心也反映出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不同费用集合,通过对作业中心的分析和研究,能够更好的计算出不同作业的总成本和个体成本等,从而将成本价值分配给不同的产品。相比于传统的成本核算,这样的成本核算方式具有更大的优势,传统的成本计算只能够将某个生产部门来作为成本作业中心,而在作业成本法出现以后,能够更好的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某一项作业内容来作为成本的中心,这样就能更好的提高对于成本计算的质量和效率。

2.成本费用汇集以及分配的程序

(1)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需要建立起成本的作业中心,再通过成本作业中心来找出企业成本核算过程中影响企业成本驱动的相关因素,这样成本中心也能够更好的保障成本核算的合理性。通常,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的过程中,所涉及的生产经营费用也有着不同的种类,因此成本费用的核算也会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要想更好的提高成本计算的度,就要将不同的作业活动的费用来作为作业成本来进行分配,这样的分配方式对于提高成本计算的度有着非常好的效果,然而成本计算的过程却较为复杂。因此还需要对不同的作业活动进行有效的分类,从而将其划分为不同的作业中心,这样就可以有效的保障提高成本计算的质量和效率。

(2)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间接费用计算可以按照作业来进行汇集,从而把作业成本分配到不同的产品成本上。在进行成本计算的过程中要把作业成本与产品之间的关系进行确定,把作业成本分配到不同的产品的成本中,产品成本的计算在分配过程中也能够更加清晰。在成本分配时,需要按照相应的原则来保障成本分配的合理性,通常来说,不同作业与产品成本的关系是基础分配的重要原则,可以按照这样的原则来对其进行分配确认。

二、作业成本法的应用范围以及应用措施

作业成本法在解决间接费用的分配问题上有着非常明显的表现效果,企业在进行经营成本的计算时,需要通过作业成本法来为企业成本管理计算提供相应的依据,并且度也有着非常高的质量。间接费用的分配在作业成本法应用中可以归类为不同的作业内容,利用作业成本法进行分配作业内容也有效的保障了分配的质量。通常,作业成本法会在产生作业过程中产生间接的成本费用,而与作业活动的关系相对较小,因此不能够直接用于间接费用的成本计算。但是从成本的构成来看,企业的生产自动化程度在不断提高,制造费用和产品成本中所占的费用也相对较高,同时成本生产费用的构成也相对更为复杂,这样的情况下,生产成本的计算也需要更为合理的计算方式。作业成本计算的特点是能够为企业决策者提供的会计信息,并且在进行会计作业成本法应用过程中,也能够利用分配方法来提高计算方式,通过成本计算方法能更好的找出生产价值增值的作业方式,这样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作业成本的计算过程中要按照作业的基本标准来进行,而计算工作也要保障在整个作业管理中的合理性,在整个过程中,作业成本计算工作也承担了更多的作用

三、作业基础成本会计运行的前提条件

现如今,作业基础成本会计在应用上不仅表现出了非常好的效果,同时也成了企业会计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而abc虽然有着很多的优点,然而在实务中成功的运用率却依然很低。造成这种原因并且不是作业基础成本方法的问题,而是这种方法的运行条件原因,作业基础成本会计运行的基础是环境和条件不到位或者不合理所造成的。在进行adc运行质量低下的原因调查中可以看出,目前很多企业对于adc系统的结构和软件设计方面给予了过多的重视,然而对于行为和组织因素却没有相应的关注,这也使作业基础成本会计的运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通过实践研究分析,是否能够成功的做好adc其中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影响。

1.作业基础成本运行的目标

要保持一致,在作业成本系统汇总,系统的运行和设计需要按照既定的目标来完成,然而由于目标的不同,系统的结构和具体的应用都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样在进行作业基础成本计算时,由于目标的影响,作业的成本结果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因此作业成本系统的设计也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

2.作业基础成本的运行

需要有管理层的支持,在进行的过程中所需要的人力、财力以及物力都要靠企业的管理层来决定后支持,同时企业管理层的支持也决定了ABC系统的运行质量。如果较高当局对于ABC系统运行给予了足够的支持,那么在运行过程中就能够更好的加以实施,这也是abc系统得以有效实施的基础条件之一。

3.相比业绩评价

作业基础成本还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抵制,在实施过程中要利用相应的激励机制来提高员工的参与热情,同时设立一定的奖罚机制,按照员工们的工作业绩来对其进行合理的奖罚,这样对于推动整个系统的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计算方式的基本内容以及步骤浅析

作业基础成本计算要以产品和服务的消耗产生的资源消耗为前提从而把不同成本分配到产品或者服务中的成本计算方法,这种计算方法的计算方式是一种合理提高产品成本计算质量的重要方式,在企业进行作业基础成本会计计算的过程中,通过这样的成本计算方法能更好的提高成本计算的质量。而采用成本计算方法的前提需要企业的产品或者服务由作业来完成,对于作业的要求所消耗的资源也间接的产生了成本,成本的产生方式相比其他产品成本有着本质的区别,如果成本资源分配给作业,那么作业被分配给成本对象也需要基于他们的耗用。一个作业基础成本计算系统需要保障有不同的步骤来完成,首先是识别资源成本和作业,其次是将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是将作业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每个步骤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并且作业基础成本计算的步骤也要按照相应的次序来进行,从而保障作业基础成本会计计算的合理性。

步骤一:对企业会计成本进行计算之前,要通过作业设计abc系统来识别作业成本的分析,其中资源成本要在作业完成后进行,并且资源成本需要在总分类的明细中有所体现,其中包括了对材料、采购、仓库以及各项办公设备等等。作业分析是识别和描述一个组织中所作的工作(作业)。作业分析通常采用从已有的文件和报告中收集数据,并且采用问卷调查、观察、与核心人物直接交谈等形式。作业分解的详略程度则取决于系统的目标。为了便于成本分配和计算,通常将制造过程的作业区分为四类:①单位级作业(unit-levelactivity):是因每一产品单位而发生的作业。单位级作业发生于完成一个单位产品的每一时间,比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的运用,部件的插入,每一项检验等均是单位级作业。②批别级作业(batch-levelactivity):是因每批或每组产品而非每一单位产品而发生的作业。批别作业发生于生产一批产品的每一时间,比如,机器调整、采购订单、生产计划、每一批的检验等都是批别级作业。③产品级作业(product-sustain-ingactivity):是为支撑各不同产品的生产而发生的作业。它通常包括产品设计、部件管理、工程变更指令的发出、紧急事务处理等。④设备级作业(facility-sustainingactivity):是在总体上为支撑所有产品生产而发生的作业。它通常包括保安、保险、维修、工厂管理、工厂折旧、支付财产税等。

步骤二:将资源成本分配给作业驱动资源成本的耗用。资源动因被用以将资源成本分配给作业。选择一个好的资源动因的重要标准之一即因果关系,典型的资源动因包括:①用于公用事业的仪表数:②用于薪酬相关作业的雇员人数;③用于机器调整作业的调整次数;④用于材料整理作业的材料移动次数;⑤用于机器运行作业的机器小时;⑥用于门卫、清洁作业的空间大小。资源成本应尽可能通过直接追溯去分配给作业。直接追溯要求计量作业对资源的实际耗用量。

作者:薛玉玲 柳月 单位: 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成本会计论文:物流成本会计论文

一、物流成本研究的目的

物流成本研究的目的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物流成本基础上,使物流服务达到较高的标准和水平。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方法和手段,而现有的会计系统和物流成本的现实之间存在着冲突。物流管理会计是用会计的客观要求提供一种新的方式来为企业物流信息、物流过程、物流绩效的评估和控制提供决策的管理技术。显然,物流成本核算使用现有的成本会计系统反映了物流成本。利用物流成本核算和产品成本计算,建立一个单独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针对企业物流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我国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模式的比较和选择。

二、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的影响因素

1.企业的规模以及业务量

不同规模的企业其业务量或相关物流成本的多少都是不一样的,由此我们需要根据它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会计核算模式。对于一些中小型制造业的物流成本相关的项目是单一和简单的,这种就可以选用单轨系统。在现有的企业会计准则中,物流成本的核算包括内涵从成本法、操作成本法等。作业成本法是成本管理的内涵的理解,在物流业务成本发生过程中以物流企业运营成本为目标,总结了材料的经济成本,但没有成本管理的意义。由于我国物流行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很多物流企业,物流市场标准的必要性更加明显。然而,我国目前并没有为企业物流成本会计制定出完善的规章制度,只是以《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等为基础,显然这是不的。

2.完整的物流成本会计准则

近年来,因为我国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物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规模和质量方面而言,我国的物流企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时至今日,我们国家仍然没有一套完整的物流成本会计准则。企业物流成本核算,仍是盲目的用自己的经验和理解在进行会计核算,这导致了物流成本信息失去了真实性和性的最终结果。与业内其他公司相比,如果没有一组标准的企业会计准则,将不利于我国物流企业的稳定发展,使物流企业之间很难沟通,并大大的阻碍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这对许多会计从业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举例来说作业成本法是以资源中心、作业中心、制造中心作为成本核算的对象,那么集中业务物流成本的结果,就是注重物流业务成本形成过程和形成原因,高度重视物流成本。如果管理者缺乏对此的了解,同时信息系统和决策者对公司的会计人员和适用的管理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非常低,不能兼顾在一段时间内公司的物流成本会计信息两个系统的同时运行,那么会导致会计人员提供的转换时间滞后,不能使用方便的信息系统提供更及时、更有效的控制信息系统反映的物流成本信息,并且缺乏数据支持的决定。

3.适合的成本核算方法和模型

会计模式主要有单轨、双轨两种。单轨系统是一组可以反映产品成本,可变成本和物流成本信息为目的提供一个广泛的成本信息,统一的成本核算,的会计系统。有一个单独的凭证、账簿和会计科目的物流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双轨系统指的在当前物流成本会计科目的基础上增加相应的凭证并与之结合的物流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我国的物流企业一般采用双轨模式的会计系统,物流成本计算的结果可以反映出物流成本信息,但无法获得可变成本和责任成本信息。如果成本是对象化的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则直接从当期损益中扣除,不作为物流企业成本管理的范围。此外,由于过度重视可变成本的物流成本信息,因此忽略了管理物流业务的固定成本。缺乏独立性的物流成本核算机制,往往导致物流成本信息不真实,不及时。创建一个单独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可缺乏标准化的操作和物流成本核算方法也是不可以的,要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和模型,这是会计系统和物流成本模型未来领域。

三、如何改进企业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

鉴于企业物流的特殊性和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的复杂性,为了充分利用物流成本的利润源,提高经济效益,有必要研究、提出有效的措施,提高物流成本核算,降低物流成本。

1.树立物流成本管理意识,明确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内容与对象

物流是在企业范围内的第三利润源,了解物流成本的概念,提高对物流成本会计的关注,促进物流成本管理的意识。与此同时,企业经理和物流成本核算的财务人员应当基于当前的物流成本会计相应的凭证、账簿和会计科目双轨独立核算。我们的物流企业一般是采用双轨模式的会计核算系统,这样物流成本计算结果可以反映出物流成本信息,但是无法获得可变成本和责任成本信息。绝大多数的物流企业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针对现阶段物流企业物流业务的市场份额,一些商业利润和损失后的物流业务被认为是次要的问题。为了抢占市场,更多的物流业务将承担损失。

2.建立物流成本核算体系

在企业中,相关的物流成本会计系统可以正常工作的前提是建立专业会计机构和完善相应的会计制度。首先,企业应当选择会计方法、会计程序、严格监督各个环节和审批制度,促进物流成本会计工作的制度化和标准化。其次,明确责任。对所有的工作都明确责任的归属,这样可以使工作人员对工作更加严谨、认真。再次,加强物流成本核算的监督。这是指加强物流成本的监督检查,审批程序,提高会计信息系统的顺序,防止浪费和腐败。,建立统一的物流成本会计准则。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缺乏一个明确的、统一的物流成本计算标准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不同的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标准,参差不齐,阻碍了物流成本的有效管理。因此,研究和建立了统一的标准的物流成本势在必行。

3.建立专门的物流成本核算制度

建立一个单独的物流成本核算对象。一方面,为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工作特别设置专门机构,为企业物流成本会计工作提供一个专业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在现有的会计制度中,根据企业的需要建立一个特殊的物流成本核算,以实现集中和综合物流成本核算为目的,可以设置特定的物流成本核算系统,根据不同分支的物流成本的内容和类别建立二级物流成本账户。与此同时,在二级账户也可以根据材料采购、产品包装、运输成本、折旧费用等项目进一步做出确定后的项目明细分类帐户。然后根据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的需求和业务特点,设计不同的会计凭证。由于会计凭证可以直接反映经济业务的信息,设计和使用的过程必须严格监管。

4.选择合适的物流模式

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以及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的不同特点,选择能够更合适、更、更清楚地反映企业的物流成本信息的物流模式,并使该模式和相应的物流成本核算方法更加融合。目前,主要有三种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一是单一模式,即物流成本核算与基于目前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相应增加合并成本会计。二是双轨模式,物流成本核算是混合退出原有的成本,是一个独立的会计账簿,这对专业会计师建立了更高的要求。三是物流成本的两级账户模式,是目前在工程项目成本的确定。该模型计算方法简单,工作量小,易于掌握。企业应符合的原则,充分考虑经济效益,根据自身特点,结合现有的会计制度、会计电算化程度选择适当的方式。

四、结论

我们以物流管理会计为主导,结合物流企业的特点,提出了降低成本的基本方法,但仍需要具体到每一个物流企业,结合其具体情况探索出有效的方法和降低成本的措施。在现今世界日益一体化的市场竞争已经跨越国界,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国内企业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企业管理将变得越来越复杂,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也变得越来越狭窄。在这个过程中,设备供应链在物流企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企业物流的运作必将以能够监控自己,体现物流成本,建立相应的会计制度以及核算体系为目标。使得物流成本核算这一新的核算方式有效地保障了物流成本核算体系的完整性,会计制度的完整性,确保企业经营管理者能理性决策,维持企业的稳定发展。

作者:赵博 孙丹 单位: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成本会计论文:企业高新技术成本会计论文

一、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类型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在总成本中占比比较高,主要包括招募成本,选拔成本,使用成本和离职成本。招募成本是指通过招募员工发生的广告费,面试费,出差费,住宿费,如果是外包的还有外包人力资源费用,高新技术企业的人才流动比较大,这部分费用往往比较高。选拔成本是指对候选人进行材料,教育背景,工作经验等的审核费用,由于高新技术企业需要的人才很多有海外教育,海外工作经验,这就加大了调查审核其资料的难度和费用。使用成本包括如上岗前培训成本,主要指对企业文化,公司规章制度等的培训费用;岗位培训成本,主要指使职工达到公司要求的工作能力和职工使用过程中的工资、津贴、福利、劳动保护费、各项奖励支出、以及提高职工生活幸福感的文体活动费等。离职成本包括员工离职时为了防止员工到竞争对手公司给予的竞业协议保密费,离职前工作效率低造成的低效率成本,企业不能及时招到合适的员工的职位空缺成本。

二、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成本计量方式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的计量主要有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和公允价值计量三种。历史成本法记录取得职工人力资源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是企业人力资源的实际费用,凭证容易取得,操作简便,数据客观且可验证,遵循了传统会计的核算原则和核算方法,也是现在大多数企业采用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可能与实际情况脱节,脱离了人力资源的实际价值和未来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能力,由于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是高科技人才,往往工作年限越久价值越高,使用历史成本法可能使账面价值对现有价值没有参考意义。重置成本是指企业重新获得现有人力资源需要付出的经济利益,这种方法考虑了人力资源价值的变化,但是由于大部分是主观估计,脱离了传统会计计量,增加了会计的工作量,比较难被企业接受。公允价值计量成本是指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进行交易产生的费用,这种方法跟现实比较贴近,对企业有比较高的参考意义,并且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这种人力资源流动比较高的企业来说,行业公允价值也比较容易获得,不过这种方法也脱离了传统的会计计量模式,人们还没有接受。

三、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首先,高新技术企业虽然作为人才和技术的聚集地,思想比较前卫,但是由于中国几千年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可能认为把厂房,机器设备等作为资产以货币计量很正常,但很多人不能接受把人作为一种商品进行价值计量,他们认为人是无价的,不能以任何东西加以衡量,在会计上把人作为资产计量不人性。其次,人力资源虽然可以把招聘、培训等成本资本化计量,但这种以历史成本计量的方式不适用于人力资源这种特殊的资产,要找到符合实际的公允价值进行计量还是比较困难。现行会计理论是以权益理论为核心,忽略了会计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未对“人力资本应纳入权益理论”这一崭新理念进行应有的关注,未从会计学角度为人力资源信息进入财务报告体系扫清障碍,社会对推行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重视度不够,尚未形成普遍推行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大环境,使得高新技术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上的研究几乎是空白。再次,我国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专利权被任意的占用,职工的创新意识不强,人力资源增值不易测量,不利于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四、对策和建议

针对及时条观念的陈旧,企业可以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培训,强调把人力资源进行计量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对人才的尊重,培训中强调这种做法对于职工是利大于弊的,增强职工实现自我价值的意识,提升自身的企业认可感。针对第二条计量困难,可以开展试点工作,政府补助和扶持高新技术企业采用公允价值进行人力资源的计量,加强人才的培训,通过税收优惠,奖励高人力资源资产企业,企业改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使与公司的管理战略相一致。针对第三条,国家应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力度,严惩盗版,鼓励创新,公司应保护本公司职工的知识产权,不做损害职工利益而满足公司利益的事,一个公司的良好发展必定是在保障员工利益的基础之上。

作者:邹小娟 陶懿 单位:西华大学管理学院

成本会计论文:企业社会责任成本会计论文

一、简析企业社会责任

1.经济责任论分析。

“经济责任论”中提及到:“企业所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主要是来自于在保障股东利益较大化的同时,为社会的公共事业所贡献的物质以及劳务。”而弗里德曼也曾在其出版的《资本和自由》名著中,明确提出:“不论社会的性质发生怎样的转变,企业所具备的社会责任仅有一个,即:合理配备并利用资源,严格依照活动规则,参与增加利润活动。假使,企业的领导认为这种说法是正确的,那么就不会有任何一种倾向,能够完全的将社会的基础打破,至少在现当代社会中以及未来一百年的时间之内,这种现象是不会出现的。”其次,哈耶克也是非常推崇“经济责任论”的,且其也在他后期出版的《知名自负》一书中,把社会义务以及责任都全部囊括到了“被毒化的语言”范畴中,因为他觉得:凡是能够影响企业达到“利润较大化”这一目的的因素,都将会成为导致企业难以在激烈的经济市场当中存活下去的导火索。

2.非经济责任论分析。

现代化社会中所谓的“非经济责任论”,指的就是:能够把企业所必须承担的经济责任以及社会责任,作出合理划分的一个重要依据。它的实质性意义是:向我们提出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可以增强社会公益性质的行为,而另一种则是可以促使社会实现进步的行为。傅文曾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在它发表的《企业家社会责任》一书中,有提及到这样的一个说法:“企业当前的任务就是积极参与到能够直接体现出社会自身的价值,并且还能够满足公益事业要求的活动中”。美国经济发展委员会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在其公布的一篇名为《商业企业的社会责任》一文中,将符合上述条件的活动作出了归纳,总计58种,可被划分成为10种类型。另外,我国著名学者卢代福也认为:“要想确定企业的社会责任,必须要将企业承担的经济责任以及社会责任的范围,作出更为合理的界定,以揭示这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以此作为基础,对它们之间的良性以及公平性互动进行深入探究。”

3.多元责任论分析。

多元责任者普遍认为:“企业的社会义务主要有三个,(1)维护社会纪律;(2)将股东利益较大化;(3)增强社会的公益性质。”也就是将“企业经济责任”一并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概念中的一种理论。其中,比较典型的是戴维斯和布鲁士的“同心圆理论”,即:企业的社会责任主要是由三个同心圆构成的,它们分别是:(1)内圆,代表的是经济功能的基本责任;(2)中圆,代表的是执行经济功能的责任;(3)外圆,代表的是近期出现以及那些还没有做出明确判定的责任。在笔者个人看来,多元化责任论是,并且具有一定说服力的。企业以创造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这一毋庸置疑,同时也无可厚非,而企业所能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正是基于其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就像一个同心圆的放射效果,其内圆的目标达成得更好,才更有余力承担外圆的责任,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尽可能的完善企业社会责任成本的额会记披露,完善合理的数据统计以及披露,以供企业的决策提供主要依据,让企业管理者能够明确在下一个会计年度,自己的企业可以承担怎么样的社会责任。

二、探析企业社会责任成本维度

一般来说,在“多元责任论”的基础之下,企业所必须要参与的社会责任实践活动可以被划分成为四个部分,即:(1)对与利益有关人的合法权益进行维护的活动;(2)对企业自身的制度进行建立的活动;(3)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有直接联系的活动;(4)对生态环境进行合理保护以及治理的活动。且这四种活动都会产生与之相对应的四种基本成本维度,即:(1)维权责任成本;(2)制度责任成本;(3)经营责任成本;(4)环境责任成本。另一方面,依照前几年“搜狐网”针对广大社会人士,向他们进行了一次“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的问卷调查,从这次的调查数据中,我们可以得知:有59.6%的人认为,“在当前的局势之下,在我国实行企业社会责任制,让企业面向社会树立起良好的公众形象,是极其重要的”。有57.08%的人则认为,“企业的道德核心,除了贡献社会之外,还应当要承担起对广大市民的人身健康以及安全提供保障的义务,所以,不论是产品,还是环境,企业都应当对其进行合理的保护,而这也正是企业对社会的最基本的一种责任。”其次,针对企业社会责任中最基础,最迫切的内容的调查结果,还应当依照重要程度的排序要求,将其归纳为:产品安全责任,环境保护责任,公众安全责任,依法纳税责任,公益事业责任。另外,也有42.4%的人持反对意见,他们普遍认为,“企业最主要的社会责任,就是贡献社会,多做公益事业。”由此可见,大部分人都赞同企业所必须要参与的社会责任活动,需建立在“经济责任维度”的基础之上,且其的重中之重,则是:(1)对广大市民的权益进行维护;(2)对职员的利益以及他们的人身安全进行保护;(3)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与治理。

三、探究社会责任会计与传统企业会计

1.相同点分析。

不论是“社会责任会计”,还是“传统企业会计”,它们都存在着三个方面的相同点,即:其一,同主体。前者直接反映出来的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实际情况,所以它的主体为企业;而后者则是以资金的流动情况,来对企业的生产以及经营活动中所开展的经济活动进行记录、分析、确定以及作出相应的报告,所以,它的主体同样为企业。其二,同会计信息质量和假设要求。在同样的社会背景之下,前者的会计信息质量和假设要求要比后者多很多,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前者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将不再只是企业所有者和相关利益集团,还包含更多的社会公众。其三,同会计核算程序。从本质上来说,这两者的会计核算程序几乎无太大差别,都为:(1)对原始凭证进行获取以及填报;(2)对记账凭证进行填报和审核;(3)对账簿进行登记;(4)对报表进行绘制。

2.差异点分析。

2.1会计对象方面。

社会责任会计,它的对象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企业社会责任,另一个则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实际情况,它能够直接反映出企业对社会产生的利弊之处,即:给社会作出的贡献以及对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并为各级政府部门以及广大市民提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基本数据信息,从而帮助除了企业之外的客体,对企业经济活动给社会做出的贡献以及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行详细的了解。而传统的企业会计,它的对象则主要是企业生产中所涉及到的所有资金活动,总共有六种,即:收入、利润、资产、费用、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其次,因不同的国家,他们对社会责任会计都持有不同的要求、标准、认识以及实施方式,所以,他们对社会责任会计的对象表述也都是存在着较大差别的。

2.2会计目标方面。

在社会责任会计的范畴之下,企业除了需要向企业所有者以及相关利益者提供必需的会记信息之外,还需要向与企业有关联的客体作出相应的服务,即:为他们提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实际情况信息,以客观的将企业所产生的社会成本以及经济效益完完整整的表现出来。而传统的企业会计,它则主要是为了向企业所有者以及相关利益者提供企业的经验成果、现金流量以及财务的基本情况等会计信息,以直接的体现出企业的内部成本和效益。

2.3会记披露方面。

社会责任会记的核算对象是不相同的,且其对会计信息进行披露的方式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市场的不断进步,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方式主要是通过财务报表中的附注来实现的,且它的披露形式也具有两种,及时种,利用基本的文字表述法,将企业非货币性质的信息合理的表述出来,让其能够直接的反映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实际情况;第二种,利用各类表(主要有增值表,对照表,资产负债表以及社会收益表),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实际情况合理的表达出来。而传统的企业会计,它则是借助“四表一注”的方法,将企业的现金流量、财务的基本情况以及经营成效,以货币的基本形式客观的表述出来。

四、结语

总而言之,虽然社会责任会计和传统的企业会计之间是存在着较大差别的,但是,这两者之间又有着一种难以分割的内在联系。且社会责任会计,它是以传统的企业会计为基础,在社会不断进步的过程当中,逐渐衍生并经过多年的发展而形成的,它对当代社会来说,既是一个新型的学科,又是把“福利经济学”以及“传统会计学”的企业社会责任观合理集合在一起的一个学科,它并不是独立的,而是跟传统的企业会计相辅相成的。与此同时,在企业的各项社会活动中,它还能够对这整个过程中所产生的效益以及成本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以及计量,以如实的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实际情况表述出来,进而向企业内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最基础的社会责任信息。

作者:黄瀚韬 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管学院

成本会计论文:课程教学成本会计论文

1现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滞后,教材内容陈旧。

纵观成本会计的发展史,我们发现成本会计作为一门学科并非起源于学术研究,而是直接来源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其方法、技术体系的发展,始终是一个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不断吸收管理学、经济学及其他学科发展的近期成果并加以创新的过程,可以说是会计学科中最为能动和积极的部分,但这个特点和趋势,并没有在目前的成本会计教学和教材内容中体现出来。目前的成本会计教学仍以制造成本法为主,对作业成本法、标准成本法等几乎没有介绍,明显滞后于现行制造环境。当前的成本会计教材也没有站在学术的前沿,其内容、结构体系与十几年前相比几乎毫无变化,根本没能体现出经济形势的变化对成本核算、成本管理提出的新要求。会计教育滞后于客观现实,必然会使培养出的会计人才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

2)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

大多数成本会计课程还是采用教师讲授为主的形式,学生被动听讲接受,课程气氛沉闷、单调,学生参与度低,很难调动起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更不要说提高其综合素质。不少课堂仍旧采用板书授课方式,效率低下,明显限制课堂容量,无法有效展示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另一些改为多媒体授课,也并不尽如人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板书授课方式的局限性,但由于大多采用PPT形式,课件不能达到表格数据演示的要求、不能满足课程讲授的需求,精品很少。此外使用多媒体授课方式虽然加快了课程讲授速度,提高了授课效率,但利用不当容易造成学生听不懂又来不及记笔记,不利于其课下自学。

3)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核算流程限于“纸上演算”,导致学生学数学的感觉大于学会计,账证意识模糊。

成本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但目前的教学过程中缺乏对产品制造环境的介绍,仅靠老师口头描述,学生看不到实物,对车间、生产线、工艺过程和生产步骤缺乏空间的概念。普遍存在把费用分配和产品成本核算视为纯粹计算,无法将分配表的计算结果与记账凭证对应,及掌握分配表、产品成本计算单与账簿之间结转对应关系的情况,学习完成本核算职能后,仍做不到针对不同生产组织特点和工艺类型的具体企业,开展成本会计工作、完成成本核算并编制、分析成本报表。对于学生来说产品成本只是算出来而已,至于提供的成本信息是否具备相关性,根本顾及不到,使成本核算往往脱离账证,成为复杂计算题的演练,最终演变为单纯的死记硬背。这不仅不符合成本会计课程的特点,更违背了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技术技能型会计人才的教学宗旨。

4)课时较少,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传统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成本会计通常被认为是财务会计课程的附属课程,它的开设也往往作为财务会计不足的补充,因此很多院校都对成本会计课程的内容进行了压缩,减少了课时。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的职业考试主要为会计从业资格证和初级会计师考试,这两个考试对于成本会计的内容涉及都比较少,很多学生以应试的有用性高低来判断专业课程,导致思想上对成本会计课程不够重视,分配的学习时间和精力都远远不及其他专业课程。

2上述问题的解决措施

1)完善课程培养目标,对课程教学目标进行审视、明确。

在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链中,成本会计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核算职能与财务会计有一定的交叉,管理职能与管理会计有一定的重叠。根据高职教育培养目标,高职成本会计课程应以成本的核算及监督方法作为课程讲授的核心内容,而将营业成本、期间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等内容划归为财务会计课程。这样处理,一方面将两门课程模糊重叠的内容界限清楚地进行了划分,同时也规范了财务会计报告和成本会计报告中相关项目的内容。在确定课程内容时,还应参考会计核算的目标,力求提供的成本信息尽量兼顾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同时考虑现代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的需要,适当增加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和考核等职能的内容,使成本会计课程的体系内容更具完整性和实用性。对于和管理会计中难以避免的重复内容,建议授课教师之间增加沟通协商,使阐释角度不同、各有侧重。总之,我们将高等职业教育成本会计课程的培养目标定位为: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较强的成本核算能力,一定的成本分析能力及掌握成本预测、决策、控制等管理职能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2)丰富教学内容,以适应当前会计环境的变化。

首先对教学内容的覆盖面进行甄选。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内容应覆盖成本会计的两大核心职能:成本核算(成本耗费的正确核算与客观反映)和成本管理(成本决策有用性的强化),这一点应得到充分地体现,以避免很多高职院校只介绍核算职能,对其他职能避而不谈的做法。而这会导致学生管理意识缺失,无法正确理解会计管理的实质,以及为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服务的本质。其次对教学内容的逻辑体系进行重塑。以市场这个大环境为出发点,从战略的高度进行成本的事前和事后管理,不仅要增加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和考核的内容,还要适度扩充成本管理领域的新概念、理论与方法,如成本控制战略等,使课程内容更加紧密地贴合学科研究前沿和实务领域,更加具备前瞻性。

3)编写适应成本会计课程改革需要的好教材。

的教材是搞好教学的关键,除了要能体现成本会计理论研究的近期结果,还要和企业的生产方式、生产核算程序紧密贴合,尽量包含实际工作中使用的真实的凭证、账簿、成本计算单等,尽可能地展示实际工作状态。同时配套高质量的实训教材和实训案例,完善体系、充实内容、强化系统性,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融合课程的基本知识、专业理论和职业技能,尽量做到覆盖会计业务的全部流程,充分体现出成本会计实务的复杂性,同时也要照顾学生的理解程度,以便于学生自学。

4)改革教学方法,灵活、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实用性很强是成本会计课程的特点之一,缺乏实践环节,仅仅采用灌输式教学法,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会大大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以笔者多年的成本会计教学经验,结合成本会计的特点,我们建议采用如情景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对比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在准备案例、项目时,尽可能地使情景、案例、项目具备真实性、启发性和参与性,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吸引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程学习中来。由于成本会计对同一环节的核算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可使用对比教学法对同一环节的不同方法的特点、使用范围进行对比,加深学生对方法的理解。

5)完善教学手段,提高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质量。

现在的学生习惯于电视、网络等感性认识形式,对理性认识陌生甚至抗拒,因此使用多媒体演示企业生产过程和成本核算流程,可以减少学生对课程的陌生感,拉近学生与课堂教学之间的距离,有助于其深刻理解书本上的知识。区别于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法仅限于PPT教学,我们将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拓展为包含文字、图形、表格、视频、录像、动画、资料片等多种形式,通过图、文、声、像对学生进行多方位的信息输入。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建立导航图,实现成本会计课程的结构化教学,体现出成本会计系统性强的特点,突出各种成本核算方法整体流程的特点,使学生对各成本计算方法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理解,并掌握成本核算数据的来龙去脉。配合增加电算化素材的作业和思考题,使学生熟悉利用现代化办公手段完成成本账表的计算与结转。

6)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目标,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成本会计教学是以工业企业为背景进行讲授的,因此应该先让学生对典型的工业企业生产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大部分的学校都是组织学生到签约的实习企业去参观,参观前我们要注意先将认知学习进行细化,提前介绍产品的制造环境,避免学生参观时对于要看什么、要听什么、要问什么没有想法,从而导致实地参观流于形式,降低了参观的实效性。在学生了解了原材料是怎样一步步经过加工处理,完工入库之后,我们可以通过模拟实践教学使学生在一个高度仿真的环境中进行一次综合训练。为了保障模拟实训的质量,我们应使实习环境尽可能地仿真,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考虑参照成本核算工作任务来设置工作岗位,如材料成本岗、人工成本岗、辅助生产成本分配岗、制造费用分配岗、完工产品成本核算岗等。这种方式极大地提高了课程的实践性,避免了传统实践教学过度注重核算方法的讲授与练习,却忽视对于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的做法,对于学生专业思维的培养和职业习惯的养成具有独到的作用,并将教学重点放在了理解各类计算后的经济实质及账务处理关系上,使学生的专业思维和职业意识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提高。

作者:张楠 单位: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成本会计论文:人力资源成本会计论文

一、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发展

人力资源会计是会计研究的一个前沿领域,它是企业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相结合,并运用会计学与经济学等原理而形成的一门会计新学科,也是会计工作的一个新分支。早在1964年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RogerH.Hermanson就首次提出“人力资源会计”这一概念,并被引入会计学的研究之中。他认为,人力资源是企业最有效率和最值得经营的资源,应该引导企业去关注人力资源。但是,Hermanson理论并未考虑到人力资源成本的特殊性。日本著名会计学家若杉明(2002)对Hermanson的理论进行了改进,得到一个被普遍认可的定义: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是按照一定方法确认和计量有关人力资源成本的信息,并传递此信息于相关利害关系人的管理活动。经过国内外学术界诸多专家学者的不断研究,人力资源会计的相关理论体系也逐步建立起来。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开始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随着国外先进理论的引入,人力资源会计理论研究在我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实务应用上,除了华为、中石化、胜利油田等极少数企业在试验应用人力资源会计外,大多数企业还没有这方面的意向,甚至没有这方面的概念。有人指出是由于人力资本难以计量所致,但罗新华(2013)指出虽然国内外学者已经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多种人力资本价值的计量方法,目前却很少有企业能把人力资本价值计量方法真正应用到实践中,企业积极性缺乏可见一斑。吴泷(2010)则认为,之所以研究进入死胡同,是由于相关概念仍然很模糊,必须重新做好扎实的基础理论研究,否则应用就将缺乏有力的理论支撑。虽然我国学者正在尝试构建符合中国国情发展的人力资源会计理论框架,但是随着创新经济的兴起,我国经济发展已经不能再简单地依靠自然资源和资本去竞争了,人力资源的竞争才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新形势下,企业绩效评价、财务报告审计以及人力资源管理都要对人力资源成本进行更加的确认和核算。为了保障新时期的人力资源会计改革能够不偏离实务需要,必须尽快厘清并解决我国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在实际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二、影响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理论向实务转变的瓶颈

(一)人力资本的确认具有随意性

人力资源会计在实务上的发展一直比较缓慢,除了人力资源会计的确认难度比较大之外,人力资源会计的确认难问题根本上在于缺乏系统的人力资源会计理论的指导。学者们早期对实务的研究是在资产负债表的长期资产项下列示人力资产的,包括人力资源取得成本和人力资源开发成本,而人力资源的使用成本则列入当期损益科目。随着理论和实务的交互发展,人力资本倾向于在劳动者权益中列示,但确认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源价值又密切相关。人力资源价值的衡量标准和模式在学界和实务界仍存在分歧,这也是目前人力资源会计研究面临的首要技术难题。

(二)会计核算仍存在缺陷

员工退出企业时,使用“人力资产”和“人力资本”会计科目进行核算,做一个与确认相反的分录即可;如果员工在离开企业时还有尚未摊销完毕的人力资源取得成本和人力资源开发成本,则可以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科目。核算程序上没有问题,但核算金额的确认却存在变数。一般情况下,在人力资源投入时按照整体价值估算,退出时按照个体价值进行确认,但此时的个体价值是需要根据员工表现重新评估的,不一定等于入账时估算的整体价值。企业若简单将双方等同,则可能造成企业价值的流失;但若采用比较复杂的计量方法,企业一时难以消化和理解,计算出来的数据大多不够而且耗费的成本较高,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再就是为人力资本定价的资本市场尚不完善,只有加强资本市场对人力资本的定价功能,人力资源会计才有所依托,故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在可操作性上存在内部和外部双重的限制。

(三)人力资源成本信息的披露风险

学界研究表明,将人力资源的相关信息与现行的会计报表体系无缝对接,能够满足内部和外部的信息使用者对人力资源信息的需要。但是对劳动者权益进行确认,除了依据人力资本、利润分享等信息之外,还必须考虑人力资本及其摊销的影响,因为摊销期的长短直接反应到人力资源的价值确认上,进而表现出不同的信息含量。因此在实务操作中,企业为了满足外部利益相关者对特定会计信息的需求,可以通过会计盈余管理的方式对人力资产、劳动者权益以及人力资产摊销进行调整。而相关会计制度的缺失使得未来的勾稽关系并不明显,企业并不能像正常盈余管理一样在未来为此付出相应代价,从而使得企业轻易逃避责任。由于人力资源信息列报和披露本身的复杂性,大多数企业没有将此类信息披露作为财务报表的重要部分,但当人力资源信息也成为强制披露信息时,就要提防企业披露失真会计信息的风险。

三、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理论与实务对接的策略

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应用需要良好的法律环境和完善的会计制度。前者是推广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制度保障,后者则是明确人力资源信息技术保障,从而确保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在推广应用之时能够有章可循,这也是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背景下的必然途径。这两点基础打好了,才能从以下四个方面解决实务难以推行的困境。

(一)扩大企业剩余资源分配的范围

物质资源与人力资源是企业创造经济利益的共同资源。物质资源由于其可计量性,企业可对其进行确认和计量。人力资源由于其特性,经营权与所有权难以分离,对于人力资源的控制企业难以立即实现。企业对于人力资本的认定,需要一个渐进过程,其进行确认的前提是对人力资源的逐步投入。人力资源分为重要和普通人力资源两类,通常意义上的剩余价值分配针对的是重要人力资源,这些人提供技术和利润,分享收益无可厚非,但普通人力资源被排除在剩余利润分配计划之外则有失公平。虽然普通人力资源不及重要人力资源为企业创造的直接价值,但企业是一个整体,任何一个环节上的劳动者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所以普通的基层员工也应享有应得的剩余价值部分,而重要人力资源因此损失的补偿则可以通过加强期权激励等方式加以弥补,这样可以同时激发不同人力资源的价值潜力。

(二)建立权益型人力资源会计模式

目前存在的人力资源会计计量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可操作性不强,权益型人力资源会计是对现有模式的重要改进。人力资源、人力资本是企业重要的经济价值来源,员工创造的价值和经济效益要远远高于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产能,所以企业的人力资源可以向企业提出对剩余价值价值的分享权力。通过推行权益型人力资源会计模式,可以促使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进一步转型,从传统的人与人关系转为对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开发与管理,从而可以为企业的未来效益提供更加的智力保障,确保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三)加强对人力资源成本的风险管控

一是外部风险管控。国家为了保护劳动者权益,将劳动争议案件举证责任倒置作为基本原则,这对企业来说大大增加了人力资源的风险成本。因此在实务中,应当严格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与成本核算的人力资源对象签订契约。对于突发事件,有约定的,明确执行约定,没有约定的,合同要明确根据国家规定。细节决定成败,在劳动仲裁中能够提供有力的证据是企业能够胜诉的关键,这也为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内部风险管控。参考现行的财务报告形式,加强对人力资源会计信息的披露和报告设计,对人力资源的相关信息进行必要的说明,不能用数字计量的则可以放在附注当中,从而形成针对人力资源信息的报表附注,帮助企业的内外利益相关者都能够更好地通过报表了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便于及时发现潜藏的风险。

(四)提高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意识

对人力资源成本会计要有清晰的科学认识,所谓对人进行成本核算,本质上是尊重员工自身的智力资本,通过以货币量化的方式来提高劳动者的地位。另外,通过加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的交流,实现对人力资源的数量化表述,从而形成相关的内部报告,更加地向企业管理层反映人力资源成本的来龙去脉,得到更多节约成本的启发,进而实现企业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加强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建设与管理层对人力资源成本核算的态度是相互促进的良性关系。

四、结论

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企业竞争的加剧,使得人力资源在当今社会已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愿意花费成本费用在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上,这就需要加强对相应人力资源成本的核算,才能保障对人的投入的效益性,这样才能在成本效益原则下引导人力资源为企业创造丰厚的价值。虽然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在应用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但学界和实务界针对存在问题的积极态度,大大推进了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与新时期中国经济实际需要的对接。随着企业经营理念的转变和外部环境的改善,人力资源会计在服务企业上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李杨 单位:淮北师范大学财务处

成本会计论文:作业基础成本会计论文

一、作业基础成本会计核算的基本内容

1.对作业中心进行划分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作业成本系统可以分为不同的作业中心,作业中心也是作业成本系统主要核算的对象,不同的作业中心也反映出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不同费用集合,通过对作业中心的分析和研究,能够更好的计算出不同作业的总成本和个体成本等,从而将成本价值分配给不同的产品。相比于传统的成本核算,这样的成本核算方式具有更大的优势,传统的成本计算只能够将某个生产部门来作为成本作业中心,而在作业成本法出现以后,能够更好的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某一项作业内容来作为成本的中心,这样就能更好的提高对于成本计算的质量和效率。

2.成本费用汇集以及分配的程序

(1)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需要建立起成本的作业中心,再通过成本作业中心来找出企业成本核算过程中影响企业成本驱动的相关因素,这样成本中心也能够更好的保障成本核算的合理性。通常,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的过程中,所涉及的生产经营费用也有着不同的种类,因此成本费用的核算也会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要想更好的提高成本计算的度,就要将不同的作业活动的费用来作为作业成本来进行分配,这样的分配方式对于提高成本计算的度有着非常好的效果,然而成本计算的过程却较为复杂。因此还需要对不同的作业活动进行有效的分类,从而将其划分为不同的作业中心,这样就可以有效的保障提高成本计算的质量和效率。

(2)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间接费用计算可以按照作业来进行汇集,从而把作业成本分配到不同的产品成本上。在进行成本计算的过程中要把作业成本与产品之间的关系进行确定,把作业成本分配到不同的产品的成本中,产品成本的计算在分配过程中也能够更加清晰。在成本分配时,需要按照相应的原则来保障成本分配的合理性,通常来说,不同作业与产品成本的关系是基础分配的重要原则,可以按照这样的原则来对其进行分配确认。

二、作业成本法的应用范围以及应用措施

作业成本法在解决间接费用的分配问题上有着非常明显的表现效果,企业在进行经营成本的计算时,需要通过作业成本法来为企业成本管理计算提供相应的依据,并且度也有着非常高的质量。间接费用的分配在作业成本法应用中可以归类为不同的作业内容,利用作业成本法进行分配作业内容也有效的保障了分配的质量。通常,作业成本法会在产生作业过程中产生间接的成本费用,而与作业活动的关系相对较小,因此不能够直接用于间接费用的成本计算。但是从成本的构成来看,企业的生产自动化程度在不断提高,制造费用和产品成本中所占的费用也相对较高,同时成本生产费用的构成也相对更为复杂,这样的情况下,生产成本的计算也需要更为合理的计算方式。作业成本计算的特点是能够为企业决策者提供的会计信息,并且在进行会计作业成本法应用过程中,也能够利用分配方法来提高计算方式,通过成本计算方法能更好的找出生产价值增值的作业方式,这样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作业成本的计算过程中要按照作业的基本标准来进行,而计算工作也要保障在整个作业管理中的合理性,在整个过程中,作业成本计算工作也承担了更多的作用

三、作业基础成本会计运行的前提条件

现如今,作业基础成本会计在应用上不仅表现出了非常好的效果,同时也成了企业会计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而abc虽然有着很多的优点,然而在实务中成功的运用率却依然很低。造成这种原因并且不是作业基础成本方法的问题,而是这种方法的运行条件原因,作业基础成本会计运行的基础是环境和条件不到位或者不合理所造成的。在进行adc运行质量低下的原因调查中可以看出,目前很多企业对于adc系统的结构和软件设计方面给予了过多的重视,然而对于行为和组织因素却没有相应的关注,这也使作业基础成本会计的运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通过实践研究分析,是否能够成功的做好adc其中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影响。

1.作业基础成本运行的目标要保持一致,在作业成本系统汇总,系统的运行和设计需要按照既定的目标来完成,然而由于目标的不同,系统的结构和具体的应用都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样在进行作业基础成本计算时,由于目标的影响,作业的成本结果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因此作业成本系统的设计也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

2.作业基础成本的运行需要有管理层的支持,在进行的过程中所需要的人力、财力以及物力都要靠企业的管理层来决定后支持,同时企业管理层的支持也决定了ABC系统的运行质量。如果较高当局对于ABC系统运行给予了足够的支持,那么在运行过程中就能够更好的加以实施,这也是abc系统得以有效实施的基础条件之一。

3.相比业绩评价等,作业基础成本还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抵制,在实施过程中要利用相应的激励机制来提高员工的参与热情,同时设立一定的奖罚机制,按照员工们的工作业绩来对其进行合理的奖罚,这样对于推动整个系统的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计算方式的基本内容

作业基础成本计算要以产品和服务的消耗产生的资源消耗为前提从而把不同成本分配到产品或者服务中的成本计算方法,这种计算方法的计算方式是一种合理提高产品成本计算质量的重要方式,在企业进行作业基础成本会计计算的过程中,通过这样的成本计算方法能更好的提高成本计算的质量。而采用成本计算方法的前提需要企业的产品或者服务由作业来完成,对于作业的要求所消耗的资源也间接的产生了成本,成本的产生方式相比其他产品成本有着本质的区别,如果成本资源分配给作业,那么作业被分配给成本对象也需要基于他们的耗用。一个作业基础成本计算系统需要保障有不同的步骤来完成,首先是识别资源成本和作业,其次是将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是将作业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每个步骤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并且作业基础成本计算的步骤也要按照相应的次序来进行,从而保障作业基础成本会计计算的合理性。

作者:薛玉玲 柳月 单位: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成本会计论文:油脂厂物料流量成本会计论文

一、物料流量成本会计概念界定

(一)原料价值与成本(物料成本,MC)

物料成本包括构成生产的各种原料投入,以九三油脂厂为例,物料成本包括原料大豆的投入,其他辅助生产的添加剂投入。

(二)系统价值与成本(系统成本,SC)

系统成本类似固定成本,在一定期限内呈现相对固定的特点,以九三厂为例,系统成本包括人工工资,及其设备折旧费,机器运行费以及停工期间的修理费用等。

(三)能源价值与成本(能源成本,EC)

传统成本会计计量方法下,将能源等资源的投入统统计入到制造费用之中,而在物料流量成本会计思想下,能源投入与原材料投入性质相同,能源与原材料共同形成“正产品”、“负产品”。继续将其归类为制造费用,有些牵强,长此以往,必然导致产品成本失真,因此,将能源成本视同为原材料投入,利用物料流量成本会计思想进行核算与控制。能源成本的投入主要包括煤炭资源、水资源和蒸汽资源(文章以油脂厂为载体,因此,在成本归属问题上偏重于载体企业)。

(四)传递及处理成本(配送、废弃物处理成本)

笔者认为该部分为具有对第三方支付的特点。包括产品运输过程中发生的耗费,废弃物处理过程的耗费等。MFCA先进之处体现在对物料的处理流程上,传统成本会计仅核算企业内部发生的耗费,MFCA将这种核算模式拓展开来,不仅核算企业内部,更将整个物料从头至尾的进行核算。以九三厂为例,生产过程中废水的处理上,不仅在企业内部进行核算,更将核算的范围拓展到污水的最终处理环节。

二、九三油脂厂简介及其生产工艺分析

(一)九三油脂厂简介

九三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文中“九三油脂厂”为哈尔滨大豆制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是北大荒集团的全资子公司,首批部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是集贸、工、农为一体的大型大豆加工企业集团。总部位于哈尔滨高新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黑龙江九三、北安、宝泉岭、哈尔滨大豆制品、惠康食品、北大荒豆制品、吉林长春、辽宁铁岭、大连、天津、四川成都、广西惠禹等十二个生产子公司和香港、美国芝加哥、巴西圣保罗、马来西亚吉隆坡等四个海外经贸公司。九三集团占地总面积218.8公顷,年加工大豆总能力已达1200万吨,销售收入超过400亿元,进出口贸易总额超过60亿美元。

(二)MFCA理论下生产工艺分析

九三油脂厂生产工艺十分繁琐,因此,本文截取一些典型的生产环节进行介绍,并运用物料流量成本会计对其进行核算。设立物量中心。该厂车间个别环节有多组设备共同搭配完成,应当以生产环节为依据设置物量中心。但某些环节又具有特殊性,不符合设置物量中心的条件,因此笔者认为,物量中心的设置依据应为生产环节和机器设备相结合。本文将按照生产用料流程设置物量中心。如图:依照上述物料流动关系,设置九三油脂厂各物量中心,并以无聊流动方向为纽带,建立一套符合该厂生产状况的物料流量成本会计流程体系。考虑到文章篇幅也为了便于计算,本文将生产流程中典型的环节作为物量中心。每个物量中心物料的流动情况,九三厂废弃物多数不需要深加工,可直接出售,其中豆粕,更是作为一种大豆油的衍生产品而出售。废皂角和废白土不可回收,也将出售,因其含有化学物质,需要慎重存放,通常下游企业每月收购一次。对于废水的处理,该厂设有专门的废水处理站,统一存放回收的废水。废水净化工作十分繁琐,需要其他化学物质,该厂也不具备污水净化条件,因此,将工业废水送回至市政污水处理站。

三、MFCA下九三油脂厂成本数据的整理

确定上述物量中心,也明确了各个物量中心物料流动的方式,下一步将有针对性的收集相关成本数据。物量中心发生的成本可分为两大类:正产品成本和负产品成本。而根据计算需要,在各个生产过程中,有将这两种成本细化为四种,分别如下表所示:明确成本划分后,能够将企业生产的耗费以正确的思路进行核算。按照上述分类收集好成本数据之后,要对整个工艺下产生的物料成本、系统和能源成本等全部流量成本进行分类核算。一般根据整个工艺流程中产品的生成率为依据进行分配。这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运行物料流量成本会计核算时,要注意对每个物量中心所投入的成本项目按其正负产品生成数量比例进行分配。本阶段完成后将正产品传递到下一阶段,被作为主要原材料投入到下一阶段,而本阶段的负产品则变成废弃物退出流程。同时本阶段产生的正产品和下一阶段新投入的新的物料一起计入下一阶段的总投入。然后,按照本阶段传递下去的正产品的质量计算正产品数量和负产品数量的比例,分配本阶段随正产品转移来的系统和能源成本。同理,下一工序新投入物料成本按照下一工序新投入物料产出正产品和负产品的数量比例进行分配。

四、九三油脂厂应用物料流量成本会计的启示

(一)宏观方面

在我国,导入物料流量成本会计同意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为了更好的推动物料流量成本会计在我国的实践和推广,笔者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力图对我国企业引进和应用MFCA提供有益的借鉴。

1.加快有关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的法制建设。

我国应抓紧制定类似有利于督促企业进行环境成本核算的法律法规。如再生资源回收管理条例》、《重点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等。同时要不断提高国家环境标准和行业环境标准,认真贯彻执行与环境成本核算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环境执法部门的执法监督和监察工作,实行环境稽查制度,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效果,做到监督严格、执行有力、奖惩分明,促使企业自觉加强对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环境成本控制。

2.加强环境会计制度和审计制度建设。

使环境成本核算有法可依,环境成本审计的作用在于提供公证,有助于保障企业环境成本核算报告中信息的可信度,从根本上使企业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也为环境成本核算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法律保障。我们必须明确环境容量资源的价值,严格执行强制性的资源环境政策,加大对环境破坏的处罚力度,充分界定环境容量资源的产权,解决环境容量资源的外部性问题,具体做法可以通过征收污染产品税、污染排放税、一般环境税和碳税等方案,明确环境资源的有偿占用或者环境资源的付费使用。同时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和生态补偿制度,制定和完善激励性的政策,并建立有利于企业实施环境管理的竞争秩序,促进企业开展环境成本核算。

3.加强政府和社会公众对企业的监督。

由于我国现阶段许多企业对于承担社会责任、促进环境保护的认识还不到位,因此社会各界有必要督促企业加速导入物料流量成本会计的进程。如环境保护部门可以要求企业出具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应包括对于废弃物成本的分类与处理以及的环境报告书中更多的涉及到对物料流量成本会计应用方面的披露;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的年度财务报告中应加大对于环境成本的披露;其他监管部门也应采取相应措施配合上述部门推进物料流量成本会计的导入进程。

(二)科研方面

1.科研部门应加快技术开发进程,使企业具有过硬的科技后盾。

日本研究物料流量成本会计的成果比我国更加深远,值得借鉴的是,日本将学者研究的成果与企业经营管理相结合,通过这种形式,不断完善研究方向,并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指定与之相对应的学术理论,此外,日本关西研究中心和全球环境战略研究所就物料流量成本会计取得了具有现实意义的科研成果。我国也可参考日本产学研的联合模式,先开展应用试点,组建包含学者、专家、技术员等的科研队伍,由政府、科研机构、企业三者联合,加速物料流量成本会计的应用进程。

2.协助政府制定物料流量成本会计实施的相关指南。

鉴于日本产学研联合模式的成功,我国相关职能部门也应当提供相关的政策扶持,在学者们研究的成果之上,与政府职能部门相互呼应,制定被统一认可的会计准则实行指南。在理论研究方面,与高校进行项目合作,吸收对物料流量成本法有深入研究的专家学者的建议和科研成果,并鼓励在校大学生积极参与进来。

(三)企业层面

1.做好环保资料的统计工作是环境成本核算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一直处于上升期,2012年到达了534份,但其中涉及到环境信息的内容都很少,尽管也存在少部分大篇幅披露环境信息的企业,但也只定性分析,而这部分企业占比不到17%。要想完善环境成本核算制度,必须在公司内部建立一个成熟的成本控制中心,严格划分一般成本、环境费用和环境资本性支出。

2.做好公司内部各个部门协作。

企业是一个整体,物料流量成本会计正是用来核算这以整体的会计核算方法,要达到物料流量成本会计所要求的目标,不仅需要财务部门的努力,更需要其他部门诸如生产车间,甚至价值链的上下游共同协作,以此才能保障物料流量成本会计在企业应用的顺利展开。

作者:潘威 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会计学院

成本会计论文:企业资源消耗成本会计论文

一、企业的成本改革

1.企业成本的区分。

企业的成本是对于商品基础价值和收益的指标,是企业对经济产业和物料的控制和管理。企业的成本会计是保障企业市场经济发展的成本价值的标准,在强烈的市场机制的发展中,加深企业的市场经济较大利益的有效获取,保障对于企业的产品物料成本的有效控制,降低企业的物料成本,保障企业可以在源头完成成本控制,保障企业在市场的竞争机制下的有效化较大利润,精打细算完成企业成本会计的有效发展。企业成本的会计预算是对于企业产品的相关投入,成本估测,产品销量等各个方面进行系统的收益分析,从而确定企业的整体估算范围,尽快减小企业的投入成本,加深对于企业的设备的有效配置,实现企业整体的利润收益的较大化。将化企业成本与变动的企业成本进行相关分析,是企业的各类成本进行有效管理,完成企业成本核算的相关功能,建立合理的企业成本会计管理过程。

2.企业资源消耗会计和企业成本会计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随着企业成本会计的快速发展,在市场经济运行的相关模式喜爱,加深对于企业的成本会计的改革,传统的企业成本会计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市场生产发展的基本需求,很难满足企业资源缺乏的问题。传统的企业会计成本需要加深企业的资源的整体控制,对企业的资源消耗控制需要以企业的资源和相关成本为依托,建立合理的资源和成本的整体规划和管理,加深企业的成本会计的发展和管理,深化企业的成本会计改革,以新型的企业成本应用模式,完成企业的有效化管理,从而适应企业的资源消耗,保障企业的会计发展,使企业的资源得到有效的控制。企业成本的进度增幅,推进了企业资源消耗,而资源的消耗会计又进一步地加深了企业成本会计的发展。

二、企业的资源消耗成本会计管理

1.企业的资源消耗会计。

企业的资源消耗会计师一种具有新型的会计管理模式,加深企业整体的快速发展,建立合理的企业会计创新管理机制,保障企业整体的系统构成,加深企业的内部管理和控制,对企业资源合理的管理,保障企业资源消耗成本的战略系统可以更好地发展,构建成资源消耗会计管理。企业的资源消耗会计师对于企业成本内部的资产改善,对外部资源进行成本管理方式的提升,宝恒企业管理模式的快速发展,各种成本会计管理以企业的资源方式进行有效的设定,加深的整体经济市场发展,提升企业技术的成本会计,完成企业的资源消耗成本会计控制和管理。

2.企业的资源消耗会计的基本特点。

对于不同的成本会计中,资源消耗会计师对于企业的整体服务的资源消耗,保障企业的资源整体数据统计和管理,实现企业的资源消耗可以更好地进行有效管理,保障企业成本会计的有效实现,从而更好地满足资源消耗成本的有效控制。

三、企业的资源会计优点

1.企业的资源消耗会计发展优势。

在企业的资源消耗会计的管理和市场经济调控下,企业将资源的有效调整和控制作为品质手段加深企业的会计管理。企业的消耗会计的管理可以有效地加深企业对于市场经营下,成本的有效精细化分析,对企业的多个成本配置问题进行资源调控,完成企业成本的管理和分配。

2.企业的资源消耗会计的管理条件。

在企业的资源消耗会计管理中,对于企业的资消耗以足够的资源费用进行支持,加深企业内部的管控,对于企业内部严重的资源浪费进行合理的统计和控制,保障资源消耗的成本会计管理。但是,企业的资源消耗成本会计在实际的发展中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对于分组的企业管理者模块的物资优化有一定的优势,对于整体企业的优化没有关系。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企业经营的市场经济管理体制下,对企业的商品经营发展进行成本会计管理和控制,加深企业的成本会计创新,保障企业的成本会计方式的有效改革,使企业在新的市场发展管理机制下,形式适合企业成本会计发展的价值管理。针对企业资源中的管理问题,对企业的资源会计管理模式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寻求更加适合的新型的企业成本发展管理模式。

作者:鞠文举 牛胜芹 单位:哈药集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成本会计论文:作业成本会计论文

一、作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其一,企业管理人员缺乏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财务人员未能对作业成本管理形成科学、的认识,作业成本管理意识薄弱。大部分企业管理人员错误地认为,成本管理属于财务人员的工作范围,与他们没有多大关系。部分财务人员对于作业成本法的认识不够深入,认为这种管理方法过于复杂和繁琐,相对于传统成本计算手段而言,作业成本法的成本计算过程十分繁复,导致财务人员引入该成本核算方法的积极性很低,造成作业成本法无法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其二,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有利于应用作业成本法的良好条件。要运用作业成本法,企业就必须要将产品视作生产经营活动的中心,重视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等各个生产经营环节,针对各个环节给予科学的内部监督管理,严格控制各个阶段的工作,然而,现阶段大部分企业没能成功构建完善的生产销售控制体系,无法为作业成本法的有效运用创造有利环境。其三,缺乏强大的技术支持。企业要运用作业成本法,就必须要不断引进各种高科技信心技术,虽然近年来我国的信息科学技术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会计电算化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应用得已经很广泛,金蝶、用友等财务软件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和成熟,但是目前还没有研发出专门服务于企业成本控制的科技信息技术,无法为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二、加强作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的策略

(一)提高企业作业成本核算意识

企业要在目前实施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加强作业成本核算意识,首先要根据“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对成本发生的动因加以分析,选择“作业”为成本计算对象,重新归集和分配生产经营费用。其次针对企业经营管理工作,采用全员成本管理方法,企业所有员工均应明确自己的具体作业成本中心的责任,积极主动地在工作过程中加强作业成本管理,养成良好的作业成本控制意识。企业必须要针对生产制造各作业环节所消耗的资源包括材料、动力、设备等各项工作制定科学、系统的管理制度,形成科学的管理规范,重视对企业资源、能源等消耗的控制。

(二)重视人才培养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法,企业领导必须要高度重视该管理方法的推广应用,同时引导企业财务人员积极配合成本管理工作,提高作业成本法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企业必须不断强化对财务人员的专业培训,使其掌握与作业成本法相关的各种基础知识,让他们进一步了解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方法,明白实施该管理方法的积极作用,鼓励其积极参与到作业成本法的学习中。在引入作业成本法的初始阶段,企业应该对国内外应用作业成本法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和借鉴,综合考虑企业自身实际状况,稳定推进作业成本法应用。

(三)加强部门联系,重视政府支持

企业财务人员应综合分析具体的产品成本状况,将相关信息及时反馈给相应部门及领导,不同部门针对企业成本实施深入分析及有效整合,尽可能在及时时间将非增值作业终止,减少相应部门成本。所以,企业必须要调动全体员工的力量,为作业成本核算体系的制定和完善以及成本归集改善工作提供有效支持,作业成本法应用不仅仅是财务人员的事,同时也是整个企业的事。另外,企业要积极寻求政府的支持和投入,例如争取政府在管理技术创新等方面的经济支持,推动企业作业成本法的技术研究开发工作。通过这种方式,不但能够实现对作业成本法的推广应用,还能够促进技术创新。

(四)加强作业成本差异分析

企业成本控制的最终环节是要实施事后分析以及总结。针对作业成本,事后分析值得是针对实际发生的不同作业法以及预先制定完成的成本标准,开展有效对比和分析,将存在的差异计算出来,同时,再此前提下对引发差异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针对具体责任进行科学落实,从而推动成本责任考核工作,并为新标准以及新方法的制定提供参考。成本差异分析指的是企业形成成本后,针对日常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差异进行总结归纳,分析和研究,挖掘引发成本变动的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及时纠正和改进,进一步明确具体经济责任,为下一个成本控制环节的目标成本确定提供有效依据,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促进企业成本的减少,提升总体经济效益。针对作业成本控制工作,建议采用定期报告制度,了解不同成本资料的控制状况,明确实际成本以及目标成本之间存在的差异,研究引发差异的原因,制定科学措施进行偏差纠正,为企业奖惩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通常,成本控制中的事中控制在综合性以及性上相对比较缺乏,所以,这些缺陷必须要通过加强事后控制进行有效弥补。作业成本的时候分析实际上是事中控制的延续,同时也可以看作是对企业成本控制的监督以及总结,通过这种方式提高新标准以及新方法制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作业成本法要求在成本事后控制中,针对传统标准成本制度以及传统预算制度的具体运行方式进行归纳和改进,实施作业实行差异分析。研究事前控制以及事中控制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对成本控制标准进行补充和完善,为下一环节的成本控制提供有效指导,这同时也是事后控制的主要目标。所以,企业必须要编制科学的作业成本报表,并在实践过程中对报表进行补充完善。

(五)促进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的有效结合

作业成本法在可控成本中具有很大的优势,而其它可控性差的成本因素依然可以采用传统成本法。比如,一个科技密集型企业通常需要经过数个生产作业步骤,且重视非财务变量,如产品的设计、零件数量、运输距离等,就应该应用作业成本法,能够较大限度的控制成本因素,达到优化生产过程,降低成本的目的,并考虑企业中其它不可控成本因素采用传统成本法;而其它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作业过程若步骤简单,耗时又不长时,可以考虑继续采用传统成本法,而对于生产过程中所需消耗的多种材料则使用作业成本法,较大程度的消除人为因素带来的损失。这样将两种成本法进行有机的结合,充分发挥出两者的优势,互相弥补,既可以提高企业成本计算过程中的性,为企业决策层提供更多的真实成本信息,又成功的降低了成本消耗。

(六)科学开展作业成本核算,发挥其对于企业的积极作用

一方面,作业成本核算属于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的关键工具。作业成本管理一般由作业分析、成本动因分析以及业绩评价与改进这三大步骤构成。作业分析要求企业对全部作业进行综合分析,明确其是否具备增值性,综合分析作业项目是否能够促进企业价值发生增加,是否有利于提高客户的满意度。成本动因分析要求企业实施成本动因分析的过程中,对可以促进企业成本减少的动因进行有效保留,而针对可能引发企业成本增加的动因,建议对其作业必要性实施重点分析,同时制定有效的方案将企业成本降低。之后,开展科学的业绩考核,通过调查客户的满意程度,分析企业不同财务指标来实现有效考核,针对企业生产周期以及利润增长率等进行具体分析。另一方面,企业开展作业成本核算,能够发现影响企业成本状况的真正原因,以便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对企业成本进行优化。与传统的成本核算模式相比,作业成本核算可以针对企业间接费用进行分摊,针对企业作业实施分析,将管理引入更高层次。作业成本核算能够满足现代科技发展的需求,有效促进企业管理走向成熟化。

作者:王珊珊 单位:河南安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成本会计论文:实践教学改革下成本会计论文

一、成本会计课程要求及意义

(一)成本会计课程要求

本门课程相对来说是一门较为实践性的课程,课程内容中虽然包括对于成本核算以及费用分配的各种方法的介绍,但是关键仍然在于学生对于诸多成本核算方法的分析与使用。因此本门课程的基本要求熟悉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以及基本理论,了解成本会计的实质和意义;掌握成本会计的特点;掌握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熟悉产品费用的分类;掌握产成品和在产品的费用分配方法;掌握成本计算的多种方式以及通过成本计算对企业的成本控制方法进行分析进而制定将来的成本计划。

(二)成本会计课程学习后的应用

本门课程主要针对制造业的成本核算。作为现代企业的核心,成本控制已经是企业管理层十分关注的方面。因此本门课程学要应用于企业对于确定目标成本从而实现利润较大化进行有效成本预测,对于所预测的成本进行相关分析从而最终确定目标成本的成本决策,对于预测的成本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企业内部每个部门进行详细的规划的成本计划,通过事先根据企业特点所制定的成本计划完成对各项相关成本实行有效的成本控制,通过实际发生的成本与预先制定的成本计划相比较分析得出成本控制的有效性以及成本计划的契合度,最终在通过严密的成本考核后将成本数据向企业管理层进行反馈,从而做出科学的补充和完善,为将来的成本计划的制定提供基础。

二、成本会计课程的特点

(一)内容复杂

成本会计是会计学专业的一门较为核心的课程,是在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基础上的一门具有针对性的课程,因此对于学生的知识基础有一定的要求。在学习成本会计时,学生需要了解基本的会计分录的编制原理,从而在学习了相关的费用分配方式后,要能够编制多种费用分配表,通过登记相应的各种明细账完善其费用分配的计算。因此对于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以及记忆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此外成本会计主要是介绍产品的成本计算方法,包括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定额法,分类法等等。每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均存在一定的相似点,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学生来说很有一定的混淆性,学生需要能够掌握多个计算公式,同时还要能够记住每一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所对应适用的企业类型以及每一种方法的优缺点,信息量相对较大,因此也有一定的难度。

(二)系统性强

成本会计课程内容看似分散,实际上却是每一章都是有所关联的,成本会计的基本职能是贯穿整本教材的中心,也是后续学习每一种费用分配方式和成本计算方式的原则。因此基本职能的掌握是学习成本会计课程以及了解成本会计课程本质的关键。而在后续的每一种费用的分类的学习中也是有所关联的。例如对于某些部门来说的辅助生产费用可能对于另外一个部门来说就是直接生产费用,因此对于费用的划分与分配也并不能够脱离企业实际情况以及前期知识的掌握。对于成本的计算方式也是如此,例如按照定额成本法与定额比例法对于成本的分配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尤其是在学习完了全部的产品成本的核算方式之后,更是要求学生能够依据企业特点以及经济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的分析选择合适的产品成本核算方式,因此对于学生的知识的整体掌握有较高的要求。

三、成本会计传统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内容过于理论,无法贴合实际

成本会计课程的内容中的重点是对于多种费用的分类和费用的分配以及多种成本计算方法的介绍。基本上可以说每一种类型的企业所适用的成本计算方法均有所涉及。但是在具体讲解费用分配的方式以及每一种成本计算方法时只能以书本中较为浅显而不契合实际的书面化的例子来进行教学。而学生在学习每一种方法时也只能了解按照书本上的例子该如何计算其成本的金额,无法了解每一种成本计算方式的特点以及其差别,根本无法真正掌握什么样的企业该使用什么样的成本计算方法。虽然成本会计的内容涉及到的均是企业实践性的知识,但是学生学习完后却仍然无法直接应用,而是只能死记硬背每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以及每一种方法的适用企业类型。

(二)传统教学方式过于单一,缺乏系统教学

成本会计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是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却没有专门的针对性的实践课程。要实现成本会计课程本身的课程要求就需要在授课过程中适当增加一些实践性的课程作为辅助。缺乏辅助性的实践课程。在授课过程中仅仅针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讲解,即使有些情况下会有一些有针对性的例题给予学生参与计算的过程,但是学生所做的也仅仅是利用已有的数据进行计算,不需要进行选择也并不存在学生自行收集选择数据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正是成本会计课程想要实现的效果之一,但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却无法实现。但是学校仍然希望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实现学生能够在走出学校之后适应企业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熟练地对相应的经纪业务进行账务处理,编制相应的成本报表,从而帮助管理层进行经营决策,促进企业发展。因此学校对于大四学生要求其完成为期两周的综合实训,实训过程中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公司,为实现公司运作学生需要自行进行任务分配,充分运用之前课堂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用于其模拟公司的运营中。当然在这样的综合实训过程中,少不了要应用成本会计的相关知识。尽管该实践过程中对于学生能有一个模拟的练习,但是缺乏针对性并且无法和成本会计课程的理论学习相对应,并且学生在大二大三时完成成本会计的理论学习,到大四进行综合实训时已经对于理论知识有大量的遗忘,因此对于成本会计的内容无法做到贴合的实践学习,对于成本会计的学习来说效果并不明显。

(三)传统教学手段过于落后,降低学生参与

目前的主要教学手段为多媒体教学,辅助教学手段为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教学方式。尽管多媒体教学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展示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及时跟上教师的教授思路,但是在涉及到大量数据时就有极大的缺陷。例如在讲授费用的分配时,首先要应用前一章的知识了解哪些费用是需要在所有产品或是多类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的,其次在进行分配应用不同的分配方式时往往涉及到大量的分配表格的编制,而后续的计算又需要依赖于表格的计算数据结果,因此在多页PPT之间切换时经常就会让学生无法及时跟上计算的过程,或者是容易让学生觉得枯燥从而就不在跟着老师的结题思路继续下去。并且单纯的通过按部就班的跟着老师进行演算无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对于成本会计的具体操作无法让学生进行积极参与。

四、成本会计实践教学改革的手段

(一)增加教学内容

首先对于成本会计的内容应该有进一步的增加。目前书本上的案例偏少并且都是针对某一个单一的知识点所专门节选的简短案例,无法实现成本会计的系统性学习的目标。因此首先对于课程内容应该适当地增加相应的案例。一般需要针对所学内容进行完整案例的选择,并且该案例需要作为辅助教学材料进行讲授而不单纯是作为一项课后习题等复习资料。针对案例的选择也存在几点要求:首先该案例必须涉及到一个企业的基本完整数据,因此尽管数据量庞大但是对于实现学生对于成本会计的基础学习的及时步,即选择合适数据进行成本分析有了最直接的锻炼。其次案例内容需要系统性,即需要包含所学的一个章节甚至多个章节的知识点,从而让学生在进行案例分析时能够充分应用所学的知识而不再是对于书本内容的机械重复。通过合适的案例的选择,让学生能够组成多个小组对于某一个案例进行充分分析。通过案例设计,将教学内容置身于复杂的、综合的社会经济环境之中,加大教学中的信息含量,增强教学中知识的层次性。

(二)改进教学手段

为了增加学生的参与程度,可以适当改进教学手段。在传统的多媒体演示教学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电子化教学的先进手段,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时候积极参与。例如可以通过一套相对应的企业模拟操作系统,让学生都在机房完成相应的课程练习以及案例分析,因此每个学生均需要自行思考以实现自己的模拟企业的良好运营,尤其是企业定价,可以通过排除其他市场影响的情况下单纯依据企业定价进行市场竞争,通过市场竞争来检验学生对于成本的分析和掌控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增加案例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共同探讨,小组演示等教学方式,通过更为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更为丰富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增加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完善课程实践教学

1.完善校内综合实训的成本会计内容

除了增加课堂中的实践教学内容以外,针对前期所涉及到的综合实训,可以有适当的改进。例如针对成本会计课程,可以在课程结束之后进行短期的实训课程。实训课程可以是进行阶段性的分布实训,在实践课程的基础上进行较为集中的专题实训。通过较为集中的训练使得学生学生达到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目的,促使学生在完成课程讲授完毕后,从有关费用的核算、产品成本的计算、成本报表的编制到最终进行成本分析再到下一年度进行成本计划有一个系统的、的模拟实验。有了这样的一个阶段性的课程实训之后,学生能够有更进一步的实践能力,然后再进行大四的课程综合实训也会相对更为有效。另外学生都需要利用假期进行城乡调查,可以让学生进行城乡调查时相应的进行一些水平较高的企业的成本控制的调查分析,了解目前企业对于成本管理的实际操作办法。

2.提高校外实习基地与校内课程的结合

目前分院一直致力于发展校外实习基地,从而实现校企对接,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便捷的实习机会。例如分院之前组织学生参观一些企业,了解企业的整体生产过程,从而对于相应成本计算,成本管理有直接的了解。但是目前的参观以及实习仍然没有针对性。有些是在学生完成成本会计课程后一个学期进行参观了解,或是在还没有进行成本会计课程之前。并且在进行参观了解过程中没有直接的分析所用到的成本控制方法以及成本计算方法,因此单具有实践但是却与理论脱离,仍然没有办法让学生掌握。因此对于校外的实习应该在学生学习完相应知识后进行对应的参观实习,实习过程中同样应进行成本会计理论的讲解,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学生对成本会计整体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结语

总之,对于成本会计的实践教学主要仍然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改革和调整,以实现实践教学的目标,另外采用实训和校外实习等方式进行辅助,从而取得的教学效果。

作者:郦姝绮 单位: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会计分院

成本会计论文:课程教学成本会计论文

1现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

大多数成本会计课程还是采用教师讲授为主的形式,学生被动听讲接受,课程气氛沉闷、单调,学生参与度低,很难调动起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更不要说提高其综合素质。不少课堂仍旧采用板书授课方式,效率低下,明显限制课堂容量,无法有效展示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另一些改为多媒体授课,也并不尽如人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板书授课方式的局限性,但由于大多采用PPT形式,课件不能达到表格数据演示的要求、不能满足课程讲授的需求,精品很少。此外使用多媒体授课方式虽然加快了课程讲授速度,提高了授课效率,但利用不当容易造成学生听不懂又来不及记笔记,不利于其课下自学。

2)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

核算流程限于“纸上演算”,导致学生学数学的感觉大于学会计,账证意识模糊。成本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但目前的教学过程中缺乏对产品制造环境的介绍,仅靠老师口头描述,学生看不到实物,对车间、生产线、工艺过程和生产步骤缺乏空间的概念。普遍存在把费用分配和产品成本核算视为纯粹计算,无法将分配表的计算结果与记账凭证对应,及掌握分配表、产品成本计算单与账簿之间结转对应关系的情况,学习完成本核算职能后,仍做不到针对不同生产组织特点和工艺类型的具体企业,开展成本会计工作、完成成本核算并编制、分析成本报表。对于学生来说产品成本只是算出来而已,至于提供的成本信息是否具备相关性,根本顾及不到,使成本核算往往脱离账证,成为复杂计算题的演练,最终演变为单纯的死记硬背。这不仅不符合成本会计课程的特点,更违背了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技术技能型会计人才的教学宗旨。

3)课时较少,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传统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成本会计通常被认为是财务会计课程的附属课程,它的开设也往往作为财务会计不足的补充,因此很多院校都对成本会计课程的内容进行了压缩,减少了课时。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的职业考试主要为会计从业资格证和初级会计师考试,这两个考试对于成本会计的内容涉及都比较少,很多学生以应试的有用性高低来判断专业课程,导致思想上对成本会计课程不够重视,分配的学习时间和精力都远远不及其他专业课程。

2上述问题的解决措施

1)完善课程培养目标,对课程教学目标进行审视、明确

在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链中,成本会计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核算职能与财务会计有一定的交叉,管理职能与管理会计有一定的重叠。根据高职教育培养目标,高职成本会计课程应以成本的核算及监督方法作为课程讲授的核心内容,而将营业成本、期间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等内容划归为财务会计课程。这样处理,一方面将两门课程模糊重叠的内容界限清楚地进行了划分,同时也规范了财务会计报告和成本会计报告中相关项目的内容。在确定课程内容时,还应参考会计核算的目标,力求提供的成本信息尽量兼顾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同时考虑现代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的需要,适当增加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和考核等职能的内容,使成本会计课程的体系内容更具完整性和实用性。对于和管理会计中难以避免的重复内容,建议授课教师之间增加沟通协商,使阐释角度不同、各有侧重。总之,我们将高等职业教育成本会计课程的培养目标定位为: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较强的成本核算能力,一定的成本分析能力及掌握成本预测、决策、控制等管理职能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2)丰富教学内容,以适应当前会计环境的变化

首先对教学内容的覆盖面进行甄选。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内容应覆盖成本会计的两大核心职能:成本核算(成本耗费的正确核算与客观反映)和成本管理(成本决策有用性的强化),这一点应得到充分地体现,以避免很多高职院校只介绍核算职能,对其他职能避而不谈的做法。而这会导致学生管理意识缺失,无法正确理解会计管理的实质,以及为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服务的本质。其次对教学内容的逻辑体系进行重塑。以市场这个大环境为出发点,从战略的高度进行成本的事前和事后管理,不仅要增加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和考核的内容,还要适度扩充成本管理领域的新概念、理论与方法,如成本控制战略等,使课程内容更加紧密地贴合学科研究前沿和实务领域,更加具备前瞻性。

3)编写适应成本会计课程改革需要的好教材

的教材是搞好教学的关键,除了要能体现成本会计理论研究的近期结果,还要和企业的生产方式、生产核算程序紧密贴合,尽量包含实际工作中使用的真实的凭证、账簿、成本计算单等,尽可能地展示实际工作状态。同时配套高质量的实训教材和实训案例,完善体系、充实内容、强化系统性,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融合课程的基本知识、专业理论和职业技能,尽量做到覆盖会计业务的全部流程,充分体现出成本会计实务的复杂性,同时也要照顾学生的理解程度,以便于学生自学。

4)改革教学方法,灵活、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实用性很强是成本会计课程的特点之一,缺乏实践环节,仅仅采用灌输式教学法,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会大大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以笔者多年的成本会计教学经验,结合成本会计的特点,我们建议采用如情景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对比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在准备案例、项目时,尽可能地使情景、案例、项目具备真实性、启发性和参与性,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吸引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程学习中来。由于成本会计对同一环节的核算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可使用对比教学法对同一环节的不同方法的特点、使用范围进行对比,加深学生对方法的理解。

5)完善教学手段,提高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质量

现在的学生习惯于电视、网络等感性认识形式,对理性认识陌生甚至抗拒,因此使用多媒体演示企业生产过程和成本核算流程,可以减少学生对课程的陌生感,拉近学生与课堂教学之间的距离,有助于其深刻理解书本上的知识。区别于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法仅限于PPT教学,我们将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拓展为包含文字、图形、表格、视频、录像、动画、资料片等多种形式,通过图、文、声、像对学生进行多方位的信息输入。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建立导航图,实现成本会计课程的结构化教学,体现出成本会计系统性强的特点,突出各种成本核算方法整体流程的特点,使学生对各成本计算方法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理解,并掌握成本核算数据的来龙去脉。配合增加电算化素材的作业和思考题,使学生熟悉利用现代化办公手段完成成本账表的计算与结转。

6)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目标,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成本会计教学是以工业企业为背景进行讲授的,因此应该先让学生对典型的工业企业生产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大部分的学校都是组织学生到签约的实习企业去参观,参观前我们要注意先将认知学习进行细化,提前介绍产品的制造环境,避免学生参观时对于要看什么、要听什么、要问什么没有想法,从而导致实地参观流于形式,降低了参观的实效性。在学生了解了原材料是怎样一步步经过加工处理,完工入库之后,我们可以通过模拟实践教学使学生在一个高度仿真的环境中进行一次综合训练。为了保障模拟实训的质量,我们应使实习环境尽可能地仿真,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考虑参照成本核算工作任务来设置工作岗位,如材料成本岗、人工成本岗、辅助生产成本分配岗、制造费用分配岗、完工产品成本核算岗等。这种方式极大地提高了课程的实践性,避免了传统实践教学过度注重核算方法的讲授与练习,却忽视对于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的做法,对于学生专业思维的培养和职业习惯的养成具有独到的作用,并将教学重点放在了理解各类计算后的经济实质及账务处理关系上,使学生的专业思维和职业意识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提高。

作者:张楠单位: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成本会计论文:企业社会责任成本会计论文

一、探析企业社会责任成本维度

一般来说,在“多元责任论”的基础之下,企业所必须要参与的社会责任实践活动可以被划分成为四个部分,即:(1)对与利益有关人的合法权益进行维护的活动;(2)对企业自身的制度进行建立的活动;(3)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有直接联系的活动;(4)对生态环境进行合理保护以及治理的活动。

且这四种活动都会产生与之相对应的四种基本成本维度,(1)维权责任成本;(2)制度责任成本;(3)经营责任成本;(4)环境责任成本。另一方面,依照前几年“搜狐网”针对广大社会人士,向他们进行了一次“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的问卷调查,从这次的调查数据中,我们可以得知:有59.6%的人认为,“在当前的局势之下,在我国实行企业社会责任制,让企业面向社会树立起良好的公众形象,是极其重要的”。有57.08%的人则认为,“企业的道德核心,除了贡献社会之外,还应当要承担起对广大市民的人身健康以及安全提供保障的义务,所以,不论是产品,还是环境,企业都应当对其进行合理的保护,而这也正是企业对社会的最基本的一种责任。”其次,针对企业社会责任中最基础,最迫切的内容的调查结果,还应当依照重要程度的排序要求,将其归纳为:产品安全责任,环境保护责任,公众安全责任,依法纳税责任,公益事业责任。另外,也有42.4%的人持反对意见,他们普遍认为,“企业最主要的社会责任,就是贡献社会,多做公益事业。”

由此可见,大部分人都赞同企业所必须要参与的社会责任活动,需建立在“经济责任维度”的基础之上,且其的重中之重,则是:(1)对广大市民的权益进行维护;(2)对职员的利益以及他们的人身安全进行保护;(3)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与治理。

二、探究社会责任会计与传统企业会计

1.相同点分析

不论是“社会责任会计”,还是“传统企业会计”,它们都存在着三个方面的相同点,即:其一,同主体。前者直接反映出来的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实际情况,所以它的主体为企业;而后者则是以资金的流动情况,来对企业的生产以及经营活动中所开展的经济活动进行记录、分析、确定以及作出相应的报告,所以,它的主体同样为企业。其二,同会计信息质量和假设要求。在同样的社会背景之下,前者的会计信息质量和假设要求要比后者多很多,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前者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将不再只是企业所有者和相关利益集团,还包含更多的社会公众。其三,同会计核算程序。从本质上来说,这两者的会计核算程序几乎无太大差别,都为:(1)对原始凭证进行获取以及填报;(2)对记账凭证进行填报和审核;(3)对账簿进行登记;(4)对报表进行绘制。

2.差异点分析

2.1会计对象方面

社会责任会计,它的对象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企业社会责任,另一个则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实际情况,它能够直接反映出企业对社会产生的利弊之处,即:给社会作出的贡献以及对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并为各级政府部门以及广大市民提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基本数据信息,从而帮助除了企业之外的客体,对企业经济活动给社会做出的贡献以及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行详细的了解。而传统的企业会计,它的对象则主要是企业生产中所涉及到的所有资金活动,总共有六种,即:收入、利润、资产、费用、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其次,因不同的国家,他们对社会责任会计都持有不同的要求、标准、认识以及实施方式,所以,他们对社会责任会计的对象表述也都是存在着较大差别的。

2.2会计目标方面

在社会责任会计的范畴之下,企业除了需要向企业所有者以及相关利益者提供必需的会记信息之外,还需要向与企业有关联的客体作出相应的服务,即:为他们提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实际情况信息,以客观的将企业所产生的社会成本以及经济效益完完整整的表现出来。而传统的企业会计,它则主要是为了向企业所有者以及相关利益者提供企业的经验成果、现金流量以及财务的基本情况等会计信息,以直接的体现出企业的内部成本和效益。

2.3会记披露方面

社会责任会记的核算对象是不相同的,且其对会计信息进行披露的方式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市场的不断进步,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方式主要是通过财务报表中的附注来实现的,且它的披露形式也具有两种,及时种,利用基本的文字表述法,将企业非货币性质的信息合理的表述出来,让其能够直接的反映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实际情况;第二种,利用各类表(主要有增值表,对照表,资产负债表以及社会收益表),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实际情况合理的表达出来。而传统的企业会计,它则是借助“四表一注”的方法,将企业的现金流量、财务的基本情况以及经营成效,以货币的基本形式客观的表述出来。

三、结语

总而言之,虽然社会责任会计和传统的企业会计之间是存在着较大差别的,但是,这两者之间又有着一种难以分割的内在联系。且社会责任会计,它是以传统的企业会计为基础,在社会不断进步的过程当中,逐渐衍生并经过多年的发展而形成的,它对当代社会来说,既是一个新型的学科,又是把“福利经济学”以及“传统会计学”的企业社会责任观合理集合在一起的一个学科,它并不是独立的,而是跟传统的企业会计相辅相成的。与此同时,在企业的各项社会活动中,它还能够对这整个过程中所产生的效益以及成本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以及计量,以如实的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实际情况表述出来,进而向企业内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最基础的社会责任信息。

作者:黄瀚韬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管学院

成本会计论文:人力资源企业成本会计论文

一、影响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理论向实务转变的瓶颈

(一)人力资本的确认具有随意性

人力资源会计在实务上的发展一直比较缓慢,除了人力资源会计的确认难度比较大之外,人力资源会计的确认难问题根本上在于缺乏系统的人力资源会计理论的指导。学者们早期对实务的研究是在资产负债表的长期资产项下列示人力资产的,包括人力资源取得成本和人力资源开发成本,而人力资源的使用成本则列入当期损益科目。随着理论和实务的交互发展,人力资本倾向于在劳动者权益中列示,但确认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源价值又密切相关。人力资源价值的衡量标准和模式在学界和实务界仍存在分歧,这也是目前人力资源会计研究面临的首要技术难题。

(二)会计核算仍存在缺陷

员工退出企业时,使用“人力资产”和“人力资本”会计科目进行核算,做一个与确认相反的分录即可;如果员工在离开企业时还有尚未摊销完毕的人力资源取得成本和人力资源开发成本,则可以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科目。核算程序上没有问题,但核算金额的确认却存在变数。一般情况下,在人力资源投入时按照整体价值估算,退出时按照个体价值进行确认,但此时的个体价值是需要根据员工表现重新评估的,不一定等于入账时估算的整体价值。企业若简单将双方等同,则可能造成企业价值的流失;但若采用比较复杂的计量方法,企业一时难以消化和理解,计算出来的数据大多不够而且耗费的成本较高,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再就是为人力资本定价的资本市场尚不完善,只有加强资本市场对人力资本的定价功能,人力资源会计才有所依托,故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在可操作性上存在内部和外部双重的限制。

(三)人力资源成本信息的披露风险

学界研究表明,将人力资源的相关信息与现行的会计报表体系无缝对接,能够满足内部和外部的信息使用者对人力资源信息的需要。但是对劳动者权益进行确认,除了依据人力资本、利润分享等信息之外,还必须考虑人力资本及其摊销的影响,因为摊销期的长短直接反应到人力资源的价值确认上,进而表现出不同的信息含量。因此在实务操作中,企业为了满足外部利益相关者对特定会计信息的需求,可以通过会计盈余管理的方式对人力资产、劳动者权益以及人力资产摊销进行调整。而相关会计制度的缺失使得未来的勾稽关系并不明显,企业并不能像正常盈余管理一样在未来为此付出相应代价,从而使得企业轻易逃避责任。由于人力资源信息列报和披露本身的复杂性,大多数企业没有将此类信息披露作为财务报表的重要部分,但当人力资源信息也成为强制披露信息时,就要提防企业披露失真会计信息的风险。

二、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理论与实务对接的策略

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应用需要良好的法律环境和完善的会计制度。前者是推广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制度保障,后者则是明确人力资源信息技术保障,从而确保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在推广应用之时能够有章可循,这也是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背景下的必然途径。这两点基础打好了,才能从以下四个方面解决实务难以推行的困境。

(一)扩大企业剩余资源分配的范围

物质资源与人力资源是企业创造经济利益的共同资源。物质资源由于其可计量性,企业可对其进行确认和计量。人力资源由于其特性,经营权与所有权难以分离,对于人力资源的控制企业难以立即实现。企业对于人力资本的认定,需要一个渐进过程,其进行确认的前提是对人力资源的逐步投入。人力资源分为重要和普通人力资源两类,通常意义上的剩余价值分配针对的是重要人力资源,这些人提供技术和利润,分享收益无可厚非,但普通人力资源被排除在剩余利润分配计划之外则有失公平。虽然普通人力资源不及重要人力资源为企业创造的直接价值,但企业是一个整体,任何一个环节上的劳动者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所以普通的基层员工也应享有应得的剩余价值部分,而重要人力资源因此损失的补偿则可以通过加强期权激励等方式加以弥补,这样可以同时激发不同人力资源的价值潜力。

(二)建立权益型人力资源会计模式

目前存在的人力资源会计计量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可操作性不强,权益型人力资源会计是对现有模式的重要改进。人力资源、人力资本是企业重要的经济价值来源,员工创造的价值和经济效益要远远高于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产能,所以企业的人力资源可以向企业提出对剩余价值价值的分享权力。通过推行权益型人力资源会计模式,可以促使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进一步转型,从传统的人与人关系转为对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开发与管理,从而可以为企业的未来效益提供更加的智力保障,确保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三)加强对人力资源成本的风险管控

一是外部风险管控。国家为了保护劳动者权益,将劳动争议案件举证责任倒置作为基本原则,这对企业来说大大增加了人力资源的风险成本。因此在实务中,应当严格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与成本核算的人力资源对象签订契约。对于突发事件,有约定的,明确执行约定,没有约定的,合同要明确根据国家规定。细节决定成败,在劳动仲裁中能够提供有力的证据是企业能够胜诉的关键,这也为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内部风险管控。参考现行的财务报告形式,加强对人力资源会计信息的披露和报告设计,对人力资源的相关信息进行必要的说明,不能用数字计量的则可以放在附注当中,从而形成针对人力资源信息的报表附注,帮助企业的内外利益相关者都能够更好地通过报表了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便于及时发现潜藏的风险。

(四)提高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意识

对人力资源成本会计要有清晰的科学认识,所谓对人进行成本核算,本质上是尊重员工自身的智力资本,通过以货币量化的方式来提高劳动者的地位。另外,通过加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的交流,实现对人力资源的数量化表述,从而形成相关的内部报告,更加地向企业管理层反映人力资源成本的来龙去脉,得到更多节约成本的启发,进而实现企业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加强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建设与管理层对人力资源成本核算的态度是相互促进的良性关系。

三、结论

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企业竞争的加剧,使得人力资源在当今社会已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愿意花费成本费用在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上,这就需要加强对相应人力资源成本的核算,才能保障对人的投入的效益性,这样才能在成本效益原则下引导人力资源为企业创造丰厚的价值。虽然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在应用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但学界和实务界针对存在问题的积极态度,大大推进了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与新时期中国经济实际需要的对接。随着企业经营理念的转变和外部环境的改善,人力资源会计在服务企业上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李杨单位:淮北师范大学

成本会计论文:企业物料流量成本会计论文

一、物料流量成本法的不足

目前物料流量成本法对资本性质的资产投入情况未予以足够的关注。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耗费的物料不仅有能源、人工等直接运行成本,还包括设备折旧、维修、处理和土地使用等费用的投入,而现今即使是成功实施物料流量成本会计的企业,对这方面的关注也不够。由于缺乏对资本性质资产的成本关注,没有完善其核算体系,使得物料流量成本会计对此部分核算和管理仍遵循传统会计的处理方式,无法反映负产品的成本。这点需要我们理论界予以关注,不断完善物料流量成本法对资本性质资产的成本核算体系。

二、完善物料流量成本会计的建议

为了更好地推动物料流量成本会计在我国的实践和推广,本文从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等方面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力图对我国企业引进和应用物料流量成本法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对政府的建议

1.尽快建立激励我国企业导入物料流量成本会计的制度体系

物料流量成本会计的实际应用在日本最富有成效,其根本原因是日本政府机构对循环经济的高度关注,重视环境管理会计的不断优化创新,并从制度和立法层面予以大力支持和保障。在我国由于缺乏政府机构的关注和扶持,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因此我国发展物料流量成本法极为不顺利。因此,物料流量成本会计在我国有所发展,需要政府提高重视程度。首先,加快有关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的法制建设,完善企业环境信息核算披露制度。同时要将国家环境标准和行业污染排放标准具体化、细致化。大力倡导节能减排、低碳循环经济。提高环境执法部门的理论学习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加强对企业环境问题监管。在执法过程中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促使企业自觉接触和使用环境成本核算方法,积极导入物料流量成本法。其次,加强环境会计审计制度建设,使环境成本核算有法可依。环境成本审计的功能主要在于提高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在面向公众时的可信度,使公众对政府在企业环境成本的监督效果更有信心。这样才能在根本上使企业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同时也在环境信息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2.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逐步引入推广物料流量成本会计

日本企业运用物料流量成本会计在近几年里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推动其发展的两个主要政府部门分别是环境省和经济产业省,这两个部门分别负责环境财务会计和环境管理会计。而在我国则需要环境保护部门通过组织学习、编制指导性文件、制定实施手册和召开讨论会等方法,向企业推介物料流量成本法。在向国外成功经验的咨询和探究的对接上,政府相关部门应予以政策性支持,或对成功导入物料流量成本法的企业进行优惠政策的奖励,加速企业应用物料流量成本会计的进程。

(二)对企业建议

1.做好环保资料的统计工作是环境成本核算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我国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内容都很少,尽管也存在少部分大篇幅披露环境信息的企业,但也只定性分析,而这部分企业比例不到17%。要想完善环境成本核算制度,必须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成熟的成本控制中心,严格划分一般成本、环境费用和环境资本性支出,对于须环境报告的特殊工业企业或大规模企业应聘用第三方专业机构组建ERP数据收集与整理系统,做到资料且分类清楚,遏制企业把本该上交环保部门的污染费、环保在建工程费用和环保设备支出分别做“管理费用”“在建工程”和“固定资产”处理,从而提高环境成本核算质量。

2.为了逐步开展物料流量成本会计,企业内部各个部门要通力协作

由于物料流量成本会计的开展不仅会涉及企业财务部、生产部,还会或多或少牵扯到采购、销售等部门的运营。所以只有保持好各部门的通力合作,才能保障物料流量成本会计在企业应用的成功开展。

(三)科研机构建议

1.科研部门应加快技术开发进程,使企业具有过硬的科技后盾

我们可以借鉴日本通过产学研联合的形式为企业导入物料流量成本会计的成功案例:科研部门、政府和企业强强联手做物料流量成本会计研发。日本的物料流量成本会计应用指南及案例就参照了日本能率协会等科研部门的研究成果。此外,日本关西研究中心和全球环境战略研究所也就物料流量成本会计取得了具有现实意义的科研成果。我国也可参考日本产学研的联合模式,先开展应用试点,组建包含学者、专家、技术员等的科研队伍,由政府、科研机构、企业三者联合加速物料流量成本会计的实际应用进程。

2.协助政府制定物料流量成本会计实施的相关指南

我国的科研机构应学习借鉴国外学者研究物料流量成本法的经验,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方面,借助于政府职能管理部门的力量,积极为政府机构提供智力支持,协助立法机关制定物料流量成本会计的相关指南。在理论研究方面,与高校进行项目合作,吸收对物料流量成本法有深入研究的专家学者的建议和科研成果,并鼓励在校大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在与相关试点企业合作过程中,通过积累试点企业实施物料流量成本会计的经验,以此为基础来制定应用指南。通过理论和试点实践两方面的研究,并与我国相关的部门共同合作,这样才能迅速地制定出实施物料流量成本会计的相关规范,详细制定物料流量成本会计的目标、思路、准备工作以及实施程序等内容,并且按照不同行业来制定不同的实施规范及细则,这样的目的就是为企业在导入物料流量成本会计的时候提供实施依据,做到有章可循。

作者:边秀端底萌妍单位:河北经贸大学会计学院

成本会计论文: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会计论文

一、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账务设置及其具体应用分析

1.从账户设置角度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账户设置

一般包括“人力资产”账户、“人力资源开发成本”与“人力资源取得成本”的账户、“人力资源费用”账户、“人力资产累计摊销”账户以及“人力资产损失准备”和“人力资产损益”的账户等。其中“人力资产损失准备”账户是在“人力资产”账户调整下产生的,主要指贷记企业通过一定的比例将人力资产损失准备计算出来。若期末余额在贷方,则说明损失准备仍未冲销。

2.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具体应用分析

人力资源成本主要应用于人力资源的成本管理决策、激励成本管理、成本计划与成本预测方面。其中在成本管理决策方面,人力资源成本会计能够帮助设计与选择成本决策,使成本决策的分析与评价更为合理,进而保障决策方案能够顺利实施。在激励成本管理中,人力资源成本会计能够为激励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信息,会计人员根据决策对企业中的薪酬方案以及职工资金为产品成本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在成本计划与预测方面,对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的预测可通过会计与统计的方法集中成本信息,并运用比较分析与综合分析的方式了解企业当前的人力资源状况来实现的。而且在相关的人力资源成本财务信息基础上,企业对成本的控制、管理以及招聘渠道的选择将更加合理。

二、人力资源成本管理中存在不足之处及其完善策略

1.核心员工的成本控制问题及其完善策略

人力资源成本的影响因素之一为核心员工的离职率。很多企业核心员工由于对现有工作岗位不满或受其他如薪资福利待遇方面影响,很容易出现离职情况,这就造成人力资源成本的逐渐增加。因此,要求企业进行核心员工招聘时,就需建立起与其他员工共同的心理契约,并保障应聘者能够提供的信息。而招聘人员也需对招聘计划、招聘方式等进行设计,如采用无领导小组、情景模拟或面试提纲等方式。

(1)核心员工在开发成本方面的完善策略

由前文可知,企业的核心员工往往受其工作岗位及其他外部因素影响选择离职,影响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因此,在招聘阶段需招募与招聘岗位相符、符合公司基本要求、发展潜力巨大的人员,以此使开发成本方面的支出降低。同时,应根据岗位的具体需求进行人员素质的培养,避免因采取大众化的培训方式造成员工知识技能要求无法得到满足的情况发生。而培训体系的建立也可采用层次多样的模式,对企业核心员工可通过实外部培训与实践锻炼为主,内部培训为辅。

(2)核心员工在使用成本方面的完善策略

使用成本主要指企业合法使用员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如职工工资、职工福利费与奖金等。具体可遵循成本效益的原则,保障在核心员工使用成本的控制下能够为员工带来更多的福利,并以此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在实际采取的薪酬激励政策方面,可征求核心员工的意见或建议,促进员工参与企业成本管理的积极性。

(3)核心员工在离职成本方面的完善策略

企业中核心员工的离职很大程度上造成控制成本与离职补偿成本的增加。针对这种情况,在招聘阶段,企业应将离职的相关责任与代价予以交代。对工作岗位中的核心员工,企业管理者还需保持与其不断的交流,以此解决员工内心的顾虑与不满,并将员工离职的心理消除在萌芽阶段。尤其在企业进行规划或目标制定过程中,可使核心员工共同参与,调动员工管理与发展企业的积极性。

2.人力资源成本组成问题及其优化措施

由前文可知,人力资源的成本主要包括企业员工的取得成本、开发成本、使用成本、离职成本以及保障成本等。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可细化成本组成项目并分别归档项目的成本支出,使企业管理者与员工都可发现项目的变化规律与发展趋势。其次,以员工工作岗位的不同进行成本管理。例如,企业中的技术人员、普通操作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等都需按照不同比例的成本进行管理,这样既可使人力资源成本的控制更有效,也可使员工工作积极性调动起来。

3.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应用过程中的问题及其优化措施

根据前文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应用的现状,可采取三方面的优化措施:及时,从基础教学着手,构建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相关课程。第二,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相关规范与准则的制定,并在具备人力资源会计实施的企业中实施。第三,非货币计量方法的应用。由于货币计量方法在人力资源会计中的应用并没有相关的定论,在实施过程中难度极大,所以可引用非货币计量的方式。在保障与货币计量方法结合的情况下,将人力资源价值充分反映出来。

4.企业发展与人力资源成本间的联系与优化

措施人力资源成本管理是影响企业总成本的重要因素,然而企业成本管理中却忽视人力资源成本。因此对其可采取一定的优化策略:首先,企业传统观念需进行转变。将人力资源成本作为对人力资源的一项长期投资,并从长远角度对人力资源投资后可能发生的变化进行分析。其次,量化管理人力资源成本。人力资源成本需与企业的盈利利润以及销售收入等指标联系起来,并根据不同阶段的指标变动情况分析企业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成本的影响。

三、结论

人力资源成本在企业总成本中的比例将逐渐增高。企业为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需采用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加强人力资源成本管理,以此使人力资源成本的控制与核算得以加强,并减少不必要的成本费用支出,保障人力资源成本的投入实现更多的产出效益,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成本会计论文:实践教学成本会计论文

1成本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成本会计课程开设之前需要学生要有一定的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课程功底,但是毕竟成本会计自身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要想很好地掌握成本会计知识与技能是比较困难的.而目前成本会计教学还是注重对学生考试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制造业生产的直观了解和认识的培养,影响学生对成本会计知识的理解和灵活应用,导致学生觉得自己所学知识很难适应实际工作的要求,学不能致用.归结起来成本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

尽管成本会计课程学习之前,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相关课程的知识功底,但是成本会计实践性强,学生因未直接从事过企业成本核算的实际工作,缺乏对企业生产的直观认识和了解,理论和实践分离,导致学生从成本会计中学到的不是一种实用技术,而是纯粹数学的计算方法,以致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面对具体的成本核算时无所适从.

(2)教学模式相对单一

且比较陈旧.目前大部分成本会计的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课上教师讲授为主,课下学生练习为辅.教师只偏重理论的讲授,对各种费用的分配方法进行详尽的讲解,忽视了学生切身感受实践的过程.学生对成本会计课程的直面感觉就是要面对大量枯燥的公式以及表格数据的计算等.学生通过课堂的理论学习,掌握了很多的成本计算程序和方法,而对于这些知识之间如何形成关系、形成体系、怎样配合完成具体的成本计算等问题却几乎是一概不知.

(3)教学手段比较落后

不能满足成本核算实际工作的需要.成本会计教学内容有其特殊性,从要素费用分配到完工产品成本的计算,都会涉及到很多的数据、公式、表格等.成本的具体核算流程必须要通过成本数据的勾稽关系来反映,而这些数据在成本会计教材中又主要通过各种表格来反映.对待成本会计这种树状的非线性知识体系,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觉得难以适从.板书效果虽然好,但是占用大量时间.一味地从书本上针对表格解释某些数据的关系及其来源,前后翻书查找,学生听起来乏味,教学效果比较差.尽管越来越多成本会计教师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但是却很难在教学课件上体现出成本核算数据前后的勾稽关系,效果也不是很好.

(4)实践教学形式缺乏

成本会计实践教学形式主要有模拟实验和专业综合实训等形式.这些实践教学形式往往是模块练习,每个模块各成体系,各模块之间缺少必要的联系,与实际工作也存在很大的差别,缺乏真实业务往来的立体感,导致成本会计实践教学形式与实际工作需要脱钩.

(5)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大部分会计专业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接触过实际工作,理论上是行家,但很难把理论和实务有机地联系起来,也只能就课本将课本,很难将课本知识与实际工作相联系,使得实践教学缺乏生动感、新鲜感和真实感.

2成本会计教学方法改进建议

(1)利用问题和案例的导入

及时堂课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虽然学生之前已经具备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专业课程的知识,但是面对成本会计公式多、图表多、计算量大、抽象难理解的特点,很多学生先入为主的就认为成本会计很难学,存在畏惧感.因此为了克服学生的这种畏惧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笔者及时堂课不是一上来就直奔主题,讲成本会计的概念、特点等内容,而是设置场景或者通过身边或教室的物品提出几个问题进行启法式、引导式的提问.比如问:“我正在使用的这台电脑是如何制造出来的?生产中都有哪些耗费?”、“我们身上穿的衣服经过了哪些步骤才生产出来的?都有哪些耗费?”等等问题,并与学生进行互动探讨,增加学生对成本会计的感性认识,并进而自然引出成本会计教学的基本问题.这样的环节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而且打消了学生的畏惧情绪,激发了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2)培养和提高成本会计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

提高上课效率.成本会计授课内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公式和表格都很多,数据的处理计算过程较复杂,成本核算数据前后存在勾稽关系,因此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成本会计教学的要求,大大影响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因此成本会计教师应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训练,这样教师通过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可以将成本计算过程中的数据的前后勾稽关系完整地展示给学生,这样成本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和直观,而不再是枯燥的书本文字、图表.而且由于成本会计课程核心内容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知识体系相对比较成熟,很少有变动,多媒体课件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同时也为教师以后的教学减轻了一定的工作量.

(3)善于总结规律

将枯燥难记的公式变成有趣的口诀.成本会计的计算公式多、方法多,学生在学习和应用过程中很容易混淆导致出错.因此笔者针对成本会计的知识体系、逻辑联系等来总结规律,将复杂枯燥的公式和方法进行讲解.比如辅助生产费用的直接分配法的口诀总结为“亲兄弟,不算账;堂兄弟,明算账”等,这样既减少了学生记忆公式花费的时间,又加深了记忆,调动了学生学习成本会计的积极性,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4)构建成本会计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完善成本会计模拟实验教学环节.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对学生进行分角色实践模拟的训练,培养学生不同角色的知识能力和应用能力.这样学生就可以将所学成本会计内容进行整合联系,以适应不同岗位的需要,更快的适应实际工作后的岗位能力的要求.另一方面应主动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建设教学实习基地,能够提供给学生真正接触实际工作的实习机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和实际工作联系起来.

(5)加强会计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

会计毕竟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而目前大部分会计教师都是从高校到高校,实践能力比较弱,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将理论和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因此可以设置一定的考核制度激励教师到制造企业提高自身的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形成“产、学、教、研”相结合的模式,为会计实践教学提供更为直观的素材.教师也可以更好地将在实践中学到的能力结合理论讲授给学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对实践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为此,成本会计教学应当转变以前传统观念,从培养学生考试能力转换到实际应用能力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实践应用型会计人才.

作者:刘涛单位:宁德师范学院

成本会计论文:餐饮业成本会计论文

一、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1.成本管理的内容和特点

餐饮业的成本生产和销售周期的各种各样的干扰和支出的总和。是采购、保管、加工、销售各环节产生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餐饮业的成本控制,以目标成本为基础,日常管理中发生的各种成本计量,检查,监督和指导,在成本支出满足业务活动必要的前提下,预先规定的标准和不超过预算。成本控制是饮食业的提高竞争力的钥匙。餐饮业的成本的特点决定了饮食成本的控制存在一定的困难。餐饮业的成本的特点是变动成本是饮食的产品价格的结构的基础。饮食的产品与其他企业的产品有相似的地方即购买原材料生产、产品的价格结构,占很大比例的是原材料成本。除营业费用中的折旧、大修理,维修费等餐饮管理者不可控制的费用外,其他的大部分费用及食品饮料成本餐饮管理者能够控制的费用。这些成本和费用的数量和管理成本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这些成本和费用营业收入的比例。从餐饮业大量生产机械化,而是顾客的需求生产加工,大部分产品储存不了,店员直接为客户服务,因为人工成本大幅增加。人工成本价格是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

2.成本管理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餐饮业的成本管理是激烈竞争和有效继续经营的客观条件,是企业的财务管理的核心。财务管理必须在真实的会计信息的基础上,虚假信息的成本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影响的不仅仅是正确的反应,企业所存在的问题。餐饮业成本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正确是否。只有真实的会计信息有利于成本预算,只有正确的菜单成本预算是经营者正确的经营决策。总之,成本管理对会计信息的正确是有决定性的作用的。

3.成本管理有利于提高市场竞争力

餐饮业关系到成本控制的质量和销售价格,价格是食品成本和规定的毛利率计算,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它的价格,很好地成本控制是饮食的工作的需要。成本控制顾客满意客户的利益。客户在餐厅吃饭,而是希望能够享受美好和热情的餐饮招待,必须进行成本控制。成本控制不直接关系到整个餐厅餐厅的营业收入和利润,餐饮市场的激烈竞争和有效继续经营的客观条件,是企业的财务管理的核心。如果成本失控,饭店的经营成果,并且不应有的损失。在满足餐馆客户的饮食需求的同时,肩负餐厅收益。餐饮企业生存,求发展,就必须削减成本,企业的经济效益,强化企业的竞争力。

二、成本管理存在问题

1.成本管理的方法存在问题

温江吴铭锅是成都温江区文化道一号。那是加盟店,经营规模相对较小,4个股东。温江吴铭锅是4个股东现场管理,并且他们有亲戚关系。因此,购买原材料及各种用品也有几个股东分工合作。第2位的股东责任原材料及所有商品的购买,一位负责的厨房的各种管理,另一个人的收入和支出的现金管理,管理收银机、厨师主要是后厨者的管理和原材料采购管理和料理,服务员主要是掌柜管理。

2.成本标准制定不规范

温江吴铭锅不立菜单的标准成本,通常的BOSS口头上说的那样的。新菜单多菜单的价格上升了,为了能让顾客满意,老板决定提高产品价格分菜的时候。例如架子牛肉这个菜高价格调查5元。很多时候都很随便的甜点,大概数的感觉,由眼睛和手感确定。从那以后,保障商品质量不好。不仅如此,引起客户的不满,同时引起火锅店的影响评价,从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3.对原材料采购缺乏管理采购

成本控制材料的及时道关口,直接影响餐饮企业的经营成绩。温江吴铭锅股东是所谓的社长亲戚关系,原材料的采购回来后是专职检查检品的人,如果送货的朋友和比较熟悉的人,原材料的直接被使用的厨房,这样出来的计量蒙混。

4.服务和销售控制不完善

影响也属于典型的服务业、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菜单的销售收入。如果员工客人不周,顾客的要求也不理不睬,料理的成本增加。例如,客人加菜,从业人员认真,加上本来的料理是客人边去了,结果是同一部端。客人结账的时候只支付了的那一份菜单,加上不付更多的那一份。

三、成本管理对策

1.制定规范的采购制度和监督机制

温江吴铭火锅店应该明确的原材料采购计划和批准程序,单位负责人组织的专业人员经行原材料的采购和原材料检查,收入和支出经行严格监督相应的原始票据发行。另外,餐厅的财务担当者,定期的日常消费的原材料广泛的市场价格的调查,熟悉品市场的价格构成,物资筹措的报价分析的反馈,价格保持高灵敏度和意识,降低采购价格。此外,原材料的质量严格的检查,避免过期的再次发生同样的现象。原材料的保管问题,例如乌鱼的大量死亡,肉类保管的事没有变质。这些大大增加了饮食店成本。因此,合理的计算是正常的经营状况下餐厅应保持品库存量是非常必要的,不易变质,买的东西比较经济,保持高度警惕,库存必须确保物的有效期间内正常的生产销售。

2.加强业务流程管理

火锅店的商品是最主要的,所以料理菜单,质和量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标准成本,保障做料理,加工过程中,规定的重量和比例出品的同时,厨房工作的保障执行顺序最终实现的期待的毛利率。此外,食谱标准化制作,份额的大小,投入原料的名称、规格、数量、时间、温度和方法等原料的供应数。

3.提高员工素质

温江吴铭火锅店属于服务行业缘故,上司只重视员工素质的问题。但是,商店里的每位员工的成本管理或多或少的影响,成本管理是能够做到的,才能从根本上料理的成本降低,增加火锅店的利润。专业的人是店里的员工雇佣解说成本管理的常识,他们注入成本管理的责任意识,员工自觉成本控制好的习惯,火锅店的成本控制工作。

4.加强对成本管理的监督监督的工作

温江吴铭锅来说是非常必要的。火锅店的费用管理成本管理的作用是很重要的。餐厅统一指导担当,分工的原则,各种费用分别各部门的一本化掌握管理,在各部门和个人归口管理费用进一步分解指标。地点和职能部门分工,“谁负责,谁管理”的原则,确定成本管理的负责部门,确定费用分类管理水平和审查指标,确定各项费用的控制方法,浪费的经济关系。好好的餐厅内的费用预算,建立了严格的预算管理制度。餐厅日常支出预算的内容应计入范围,定期检验分析。严格控制费用支出,采用费用支出审查制度,预算内的费用支出,单埋担当者,经主管者的批准,财务部门的审查后支出报销。预算以外的费用支出,经过老板的批准后。

四、结论

实习的几个月,我深深明白的成本管理的餐饮业中的重要性。本文通过温江吴铭锅成本管理的分析和总结了的企业必须进行严格的饮食成本控制。餐饮企业的生产成本控制,贯彻采购-销售的全过程,在各环节中,实行严格的成本控制,才能切实成本进一步注重发挥店的店员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各员工的成本意识,全员都积极参与成本管理。另外,成本管理的导演,加强执行力度,增强经济效果,增加企业的竞争优势,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陈晨张兴福单位: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