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成功教育论文

摘要:成功教育,是通过老师帮助学生成功,学生尝试成功,逐步达到自己争取成功的一种教育方法。它是追求学生潜能发现和发展的教育,是追求学生自我教育,是追求全体学生多方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成功教育应当是一种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的教育,是一种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教育。
成功教育论文

成功教育论文:成功教育下幼儿科学教育论文

一、在思想观念方面,增强幼儿的自信,使其具有坚强的意志

自信,表现为自己相信自己的心理状态。具有了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够成功,才会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朝着目标努力。帮幼儿树立自信心,就要培养他们的进取心,教师要坚持正面教育。人的行为在得到鼓励和赞赏之后,重现的可能性会增加数倍。例如,教师说:“你这个问题提得很好,让我们一起来试试看。”此种说法与“你问的是什么问题,这么怪”的口吻比较起来,肯定是前一种说法会使幼儿更情愿地去思考和探索问题的答案。因此,教师不是去挑刺儿,而是指出其做得对、做得好的方面,对幼儿有重要的意义。幼儿对自己的评价正处于由他向自评的过渡阶段,教师的鼓励和赞赏会使幼儿对自己充满自信,有信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进而培养幼儿的坚强意志,只有这样才可能最终获得成功。例如,班上有一个极其顽皮,捣蛋的孩子,他是一个单亲家庭,爸爸违法住进了监狱,妈妈为了维持这个家庭,撇家舍业出去劳务,照顾孩子的重担就顺其自然地落在了孩子的爷爷、奶奶身上,可是二位老人年岁已大,照顾的精力就力不从心了,孩子就顽皮、任性,做一些大家极其反感的事情出来。如往女同学身上吐脏水,拿脏手抹教室的墙壁,惊吓女生等,同学们都不喜欢他,这就更滋长这位孩子嚣张的气焰,为所欲为,想干啥就干啥。可以说是有一种自暴自弃的感觉。面对这样的孩子,就应该在他们的思想观念方面进行捕捉,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以此来增强幼儿的自信,使其具有坚强的意志,改掉恶习,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认识到往女同学身上吐脏水,拿脏手抹教室的墙壁,惊吓女生等习惯是不对的,这样做的后果怎样。因为幼儿的本性不坏,是家庭铸就了他的恶习,增强了自信,看到了希望。

二、在实际行为方面为幼儿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让他们积极地动手动脑

幼儿无论能力强弱,都渴望通过展示自己获得他人的承认。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幼儿创造机会,使他们的各种智力能力和非智力能力得到发展。例如,科学实验是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对此,教师首先用故事、谜语、设问等各种形式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的积极性,对实验活动进行必要的讲解。演示对幼儿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或由于各种原因不能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他们感兴趣、需要巩固的部分,让幼儿尽可能毫无拘束地自由探索。在幼儿亲自动手实验,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设置情境、进行比赛、运用游戏等方法,引导幼儿主动、大胆地实验。通过“给磁铁找朋友”“沉与浮”等实验活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非常的高,由活动让幼儿充分感受了成功的喜悦和探索的乐趣,提高了动手动脑的能力。

三、在情感体验方面让幼儿有成功的感受

幼儿的个体差异非常大,要使他们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必须根据幼儿的不同水平制定不同的目标,选择合适的内容、形式、方法,在照顾到全体的基础上,考虑每个幼儿“最近发展区”,使其在原有水平上得到较大的发展,获得成功的体验。这种体验不是来自教师和与他人的比较,是发自内心的。例如,在“空气在哪里”的活动中,先引导幼儿玩气球、救生圈等充气玩具,发现空气的存在。然后让他们用塑料袋抓空气,幼儿兴致勃勃地跑来跑去,都抓到了满满一塑料袋空气,高兴地说:“老师,到处都是空气。”我问他们:“我们人体里有空气吗?粉笔里有空气吗?木头呢……”幼儿带着疑问去做实验,用塑管向水中吹,把粉笔、木头等物品放到水中,发现有气泡溢出或没有气泡溢出。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验证自己的认识,使每个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四、为幼儿创造科教环境

我们对幼儿进行的科学教育,并不只停留在有计划、有组织、正规的科学教育活动中,而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创造一个学知识、爱科学、动手动脑的环境,鼓励幼儿自发地去探索。我园活动室的墙壁,都是用幼儿自己搜集的贝壳、海星、海螺等组合成的,有美妙的海洋世界,有蚕的生长过程,有南极的企鹅,有北极的熊……在自然角将幼儿亲自捕捉的蝴蝶、蚂蚱等制成标本,并有计划地投放一些实验器材,供幼儿操作,使幼儿有兴趣去观察、思考、实践,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感受其中的乐趣并得到成功的体验。

五、结语

总之,我们从以上四个方面尝试了将成功教育的观念贯穿于幼儿科学教育中。幼儿对科学探索和科学知识的兴趣越来越浓,由没有自信心和耐心转变为大胆表现自己、有坚强的意志,动手动脑能力也有了极大的提高。

作者:樊丽艳 张雪松 单位:吉林省敦化市信合幼儿园 吉林省敦化市黑石乡学校

成功教育论文:培养成功心理的体育教育论文

一、“成功”的诠释

成功的定义很多,例如成就功业或事业;成就的功业,既成之功;事情获得预期的结果;成效,收获等。成功也指在不侵犯他人的权利的前提下,从生活中获取自己想要的成就的过程。成功是每个人都在追求的一种境界。对于社会,创造除了一定的社会财富与精神财富,那么对于这个社会你就是一个成功的人。对于个人,只要你充分的发挥了自己的潜力你就是一个成功的人。成功的范围很广,关键在于自己对人生的看法。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成功并不能仅仅只用成绩来进行衡量。学习知识衡量成功的一个方面,每一个人都有其自己的闪光之处,当将自己的闪光之处表现出来的时候就是成功;学习中的一个小小的进步也是一种成功。当踏入社会后能够兼顾事业、家庭、人际关系、个人成长等人生其他层面的和谐才是真正的成功。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在学习上的成功并不一定是成绩名列前茅,当每一次考试的时候成绩比前一次有所提升就是一种成功。在生活中的衡量标准应该是对于他们一些非常尊重的人,他们能够做些什么,可从给他们带来的帮助来看,私服对他们的生活有所改善,是否在这些方面对他们有很大的帮助。在体育课中,对于某些体质较差的学生,他们无法立刻就能达标,但是只要他们能朝着目标努力前进,并且每一次都有进步,那么他们就是成功的。对于中学生来说有进步就是成功。成功也许就是平凡人的自我满足和心灵充实,还有小小的成就感吧。乐观地面对困难,积极地行动,人在地上行走,心在天上观望,这又何尝不是成功的人生。

二、体育课中对学生的成功感培养

追求成功是每一个学生的一种现实体验和强烈的动机趋向。顾明远教授在《提高民族素质,迎接21世纪挑战》一文中指出:我赞成让每一个孩子都获得成功教育,让学生学到实在的知识,自己的兴趣和才能得到发展,获得成功的启迪。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课程的实施要依托教学过程,而教和学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学评价是这一过程的关键。然而当前的中学体育教学现状是,在体育教育中重视技术的传授和学生体质的改善,轻视了学生的心理素质、情感需求、意志品质等诸多方面的培养。接下来就主要探讨对学生的成功感的培养。

(一)中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长身体、长知识,形成人生观和培养良好意志品质的重要时期。对中学生来说,要完成学习科学文化,攀登科学高峰的任务,成为本世纪杰出人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中会遇到许多矛盾和困难、曲折和失败,如果缺乏坚强意志是很难达到成功彼岸。社会经济的日益繁荣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不免给社会带来了更多的浮华和躁动,通过调查、观察,大部分独生子女,他们普遍存在缺乏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意志,不思进取的竞争意识,生活自理能力差,在学习生活中形成了“强迫式”的社会现象,给中学教育带来恶性循环,直接影响了国民素质的提升。青少年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细微的量变到比较显著的质变的过程。他们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总是由浅入深,由低到高螺旋式上升的。可根据活动的素材,充分挖掘其中潜在的心理素质教育因素,引导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一个勇敢的孩子。如从“背摔”的体育游戏入手,教育学生要学会信任他人,应该做一个心胸宽广、乐观开朗的人;又如,在“模拟盲人行走”的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盲人生活的艰辛,引导学生要乐于助人,珍惜生活。因势利导,培养学生树立正确成功观念。体育活动中,学生的思想、能力、意志、情绪、态度等特征暴露特别快。比如:跳高,面对一个新的高度;跳马,支撑跳跃面对一个新的难度动作,能否超越,一目了然,立即显露。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心理特征也常常会体现出来。成功者的喜悦与得意溢于言表;失败者的气馁与沮丧、急躁与冲动、紧张的焦虑、胆怯与自卑等表现各不相同。作为教师,应迅速抓住学生思想行为充分暴露的有利时机,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成功与失败、顺利与挫折、长处与短处,激励他们勇于战胜困难,克服不健康的心理障碍,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意识、认识、情绪及行为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二)自信心的培养

自信是成功的重要规律之一。自信心培养是对学生成功心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激发运动兴趣,兴趣是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学生能否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兴趣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教师应在课内外的体育活动中充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尽可能使学生在运动中充分展示才能,体验运动的乐趣,获得增强体质的效益。如在进行耐久跑训练时,把学生带出运动场在校园内按选定的路线进行自然地形跑,并鼓励学生说:这样既锻炼了身体,还可以欣赏沿途的风景,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现在的中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大多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与他人合作,因而,在某种条件下就会产生自信心不强的现象。在体育活动中胜利与挫折、成功与失败是经常出现的,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遭受挫折和失败时,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分析失败原因,利用“降低动作难度──克服心理障碍──完成技术动作”模式,使学生的自信心在这个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得到提高。如单杠教学,初中学生过去没有学过,教学中把技术动作进行分解,由易到难,加强辅助练习,逐步完成组合动作。

(三)因材施教

学生之间是存在各种个体差异的,对待不同的学生要区别对待。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抓住契机进行指导,对于不善于交往、胆怯、怕羞的学生,在体育课上可多安排他们参加跨栏、跳高、单杠等活动,培养勇气,树立较强的自信心;对于性格内向,甚至孤僻的学生,则多组织他们参加一些集体性活动,促进他们与其他同学的沟通与合作,锻炼交往能力。其实,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的渴望,例如跳高教学中,如果用同一高度要求每个学生完成练习,就可能使一部分较弱的学生遭遇失败,失去信心。利用分层次教学法进行教学,设置不同的高度,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选择。每当前一练习成功完成,学生就在获得成功的基础上产生向新高度冲击的信心,就能使学生以更大的愿望和意志力去完成下一个练习任务,用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四)激励性评价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用真诚的微笑、友善的目光、亲切的赞语、热情的鼓励来营造和谐热烈的教学氛围,这不仅能唤起学生积极的情绪,激励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也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质疑与探索。但是教师的激励性评价不能仅仅是以“对”或“好”作简单的评判。如果激励性评价方式的方式过于单调,则会使得学生就会产生厌倦情绪。评价要恰如其分,有礼有节,否则会对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在体育课中许多学生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总是关注动作练习的成功与失败,处于一种非常紧张的状态。这时教师就应运用随机应变的教育机智,根据其具体情况,给予恰如其分的激励性评价,使学生获得安全感,获得情感的补偿,获得自信的力量,获得取胜的勇气。不管学生是否达到了要求,只要学生有了一定的进步就应该让学生意识到这是他的成功。而这种情况只有在激励性评价中才能够体现。

三、小结

学生的成功心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这需要长期的坚持。要让学生意识到真正的成功的价值,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够只看成绩,应该多关注学生向着目标努力的过程,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成功教育论文:基于成功经验的国外社区教育论文

一、各国政府在政策及法律法规方面对社区教育的支持

(一)美国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美国政府非常重视制定和执行能够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政策与法律法规。社区教育健康有序的发展离不开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1862年,美国出台了《莫雷尔法案》,这是在社区教育兴起之初出台的一部法律。通过这部法律,各州成立了“土地赠予学院”,规定学院将向社会的工业和生产阶级提供好的设施,以使他们获得实用的知识和精神文化。这部法律的出台,客观上起到了确立社区教育的法律地位的作用,保障了社区教育的有序发展。1874年,联邦政府通过了《海奇法案》,该法案规定联邦政府出资建立农业试验站。试验站不仅研究解决实际农业问题,还直接向农民传授农业科学知识。1914年,联邦政府颁布了《史密斯-来沃法》,该法案拨款资助在国民中传播农业和家政的实用信息,并且鼓励国民利用这些实用信息。1917年,政府又通过《史密斯-休斯法》,该法案对成人职业培训的各种计划实施拨款资助。1963年,联邦政府出台了《高等教育设备法》,在该法案中联邦政府首次在立法中提到社区学院,并以立法形式规定给予社区学院教育经费。1978年,出台了《社区学校和综合教育法》,该法案中联邦政府要求社区学校“根据社区需要、兴趣和有关问题,通过社区教育项目,提供……教育的、娱乐的、文化的和其他相关的社区和健康服务”;并建立了基金,用来促进社区教育的研究和社区教育的顺利开展。20世纪中叶之后,美国政府又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法律法规,如《经济机会法》、《训练就业综合法》、《成人教育法》、《职业教育法》、《综合雇佣和训练法案》、《2000年美国教育法》等等。这些法律的出台有力地促进了美国社区教育、有序的发展。

(二)日本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日本政府是日本社区教育发展的及时推动力。为了推进社区教育的顺利开展,日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与法律法规。1949年,日本文部省根据《教育基本法》制订了《社会教育法》,该法案中规定公民馆为日本社会教育机构,并规定了设置公民馆的目的是为市町村及其他一定地域内的居民,开展有关实际生活的教育,推进学术及文化方面的各种事业,提高居民的教养,增进居民健康,陶冶居民情操,振兴文化生活,增进社会福利。因此,可以说,公民馆是按照居民实际生活的需要,对其开展多种教育、学习、文化、艺术、体育、娱乐活动的综合性的社会教育机构。为了达到其目的,发挥公民馆的职能作用,依据《社会教育法》的相关规定,公民馆还开展一些方便居民生活学习的业务。如公民馆开展了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的文化补习活动;还为居民开设了各种内容的定期讲座;举办讨论会、展览会等供居民学习;公民馆还置备了各种书籍、模型、资料等,供居民利用;公民馆还会组织文娱、体育活动等。该法在法律上确立了社会教育在整个教育制度中与学校教育并列的地位,进一步加快了社会教育的发展速度。1950年,日本政府出台了《图书馆法》,该法案规定图书馆是以收集、整理和保存图书、记录及其他必要的资料,供一般公众利用,以促进公众教养、调查研究和文娱活动为目的的,是为了使全体国民能够自主地根据实际生活的需要,提高文化教养水平而设立的社会教育设施。为了实现图书馆的目的,发挥其应有职能,根据《图书馆法》规定,“根据当地的情况和一般公众的希望,进而注意可以援助学校教育,努力实现图书馆服务”,图书馆开展一些便于公众学习的业务。如图书馆要充分收集乡土资料、地方行政资料、美术品、录音、电影、图书等资料供一般公众利用;图书馆还要求工作人员对馆内资料应具有足够的知识,并对公众开展使用咨询;图书馆还要设置分馆、阅览所、以及巡回开展汽车文库、出借文库活动等;此外,图书馆还会主办读书会、鉴赏会、资料展览会、研究会等。1951年,日本政府又出台了《博物馆法》,该法案规定:除了将历史、民俗、科学、乡土等原先就被称作博物馆的纳入其中之外,还将天文馆、美术馆、动植物园、水族馆等也包含在博物馆之中。该法案还规定,博物馆是以收集、保管、展示历史、艺术、民俗、自然科学等有关资料,并向一般公众开放,为提高国民修养、调查研究等实施必要的事业,同时对所收集、保存的资料进行调查研究为目的的社会教育设施。博物馆为了达到其目的,发挥其职能作用,根据《博物馆法》的规定,日本博物馆也开展了一些方便公众学习的业务。如对一般公众,在利用博物馆资料方面给予必要的说明、建议、指导等,以及设置研究室、实验室等供利用者使用;博物馆还会设置分馆或在该博物馆以外的地方展出博物馆的资料,供公众参观学习;编辑和颁发有关博物馆资料的指南书、解说书、图录、调查研究的报告书等;博物馆还会主办有关博物馆资料的讲演会、电影放映会、讲习会、研究会等;对博物馆所在地或周围地区适用于《文化遗产保护法》的文化遗产进行编辑解说或编制目录等方便一般公众利用该文化遗产等等。这三法即社区教育“三法”,由此完成了对社区教育主要设施———公民馆、图书馆、博物馆的立法。1990年6月,内阁及国会又先后通过了由文部省提出的《终身学习振兴法》。该法案的目的“:鉴于国民普遍终身追求学习机会的状况,为促进都道府县振兴终身学习的事业,对整备该项事业的推进体制和其他必要事项,以及为促进在特定地区综合提供终身学习机会的措施予以规定。同时,通过采取设置调查审议有关终身学习等重要事项的审议会等措施,以谋求整备振兴终身学习措施的推进体制及地区终身学习机会,进而为振兴终身学习做出贡献。”随着《终身学习振兴法》的实施,日本终身学习运动也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兴起。日本政府所制定的这些法律法规是日本社区教育有序运行和健康发展的法律保障。

二、对我国社区教育立法的启示

(一)加快社区教育立法速度,做到有法可依社区教育立法是社区教育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各国政府管理和控制社区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纵观社区教育发展较好的各个国家,我们可以看到,制定和执行社区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是这些国家的共同特点。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民主先进与否,最重要的标准是看这个国家法制化建设和完善的程度。北欧、美国、日本这些国家社区教育发展较好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各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社区教育发展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反观我国社区教育现状,虽然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社区教育立法的重要性,但至今没有一部社区教育或终身教育法规,只有2004年12月教育部颁布的政府文件———《教育部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但是其性不够,而且具有较多的局限性。至今只有福建省人大制定了终身教育法规,其他诸省至今还只停留在政策文件、章程制度水准上,也都没有上升到法规程度。因此,进一步加强社区教育的法制建设势在必行。在社区教育发展主要依靠政府引导、推动的状况下,加快社区教育的立法步伐,可以将某些地区现有社区教育的“工作章程”“、组织章程”、“暂行条例”等加以修改和充实,使之上升为社区教育的法律法规,确立社区教育的法律地位,促使社区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做到有法可依。

(二)形成依法治教的观念,做到依法治教法律建设是制定法律、执行法律并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完善法律建设的过程。法律的制定和执行相辅相成、不可偏废。不制定法律,执行就没有依据;没有执行力,制定的法律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因此,即便政府制定了一些有关社区教育的法律法规,若是这些法律法规没有很好的贯彻实施,法律的就会受到挑战与质疑,社区教育的正常发展就会没有保障。北欧、美国、日本这些国家不仅制定了一系列有助于发展社区教育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更重要的是这些国家还很好的贯彻执行了社区教育相应的政策法规。如瑞典学习小组在申请政府资助时,也必须写出详细的教学计划、人员组织等情况报告,供国家教育委员会有关部门审阅,只有学习人数和学习时间等各方面条件达到《学习小组法》的要求时,才能获得政府的资助。日本图书馆和博物馆也都依据《图书馆法》和《博物馆法》的相关规定,开展了相应的有利于为国民服务,提高国民素养的业务。如图书馆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对图书馆资料应具有足够的知识,并开展使用咨询;设置分馆、阅览所、巡回开展汽车文库,方便国民阅读学习等;博物馆也对一般公众,在利用博物馆资料方面给予必要的说明、指导等,并设置研究室、实验室、工作室等供公众使用等等。因此,为了社区教育有序、健康发展,相关部门还要有计划地宣传和普及教育法制,增强公民的教育法律意识,提高教育管理人员和教育工作者的法律素质,在全社会形成依法治教的观念。在社区教育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后,便可以保障社区教育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通过社区教育法律法规的建设,促使社区内各种社会力量都把发展社区教育作为法定义务,以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的深入展开。

作者:李艳云单位: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成功教育论文:成功管理者教育心理学论文

一、成功管理者的性格特征

(一)性格的概念及与能力的关系

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性格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性格和能力是个性心理特征的两个主要方面,它们相互联系,有着共同的心理基础。当心理个别差异在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影响活动效率时,一般表现为能力;当它在行为活动中表现出来影响行为方式时,一般表现为性格。而行为方式和活动效率又是密切联系的,因此性格对能力的发挥有着重要的影响。反之,管理者性格的缺陷往往会制约其才能的充分发挥。足智多谋、才气过人的司马懿中了诸葛亮布设的空城计,正是其多疑的性格缺陷所致。可见,性格对于管理者才能的发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成功管理者应具备的性格特征

对于管理者来说,性格也是一种成本,是比生产成本、销售成本、管理成本等更隐性、更难掌控的成本。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应该具备哪些性格特征?著名的管理大师余世维博士在《如何打造高绩效团队》和《职业化的养成与塑造》中提出要塑造领袖人物的七种“根性”,即沉稳、细心、胆识、积极、大度、诚信和敢于担当。对一个成功的管理者而言,这七种“根性”可以具体演化为以下六个方面的性格特征:一是坚定。对管理者来讲,坚定不移尤为重要。坚定就是要对组织的长远目标清晰认识,对管理的战略规划坚决支持,对部门的各项事务合理安排,对下属的具体工作不厌其烦的指导,更为重要的是对自己和所在部门设定的目标要自始至终的坚持,面对诸如市场状况的变化、组织结构的调整、人力资源的整合等现象,大胆的声明自己在事业中的坚定态度,决不放弃个人和组织既定的目标。二是善思。善思则能成,恶思则能坏。管理者要做到善思,首先须善学,除了业务拔尖,更要做到全能,要会在学习与实践中形成自己的独特思路,系统、科学、多角度地去思考与解决问题。第二,须善疑。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新的基础。善于置疑会进一步促进思考,促使自己发现现行模式的不足并加以改进。第三,须善总结。学会总结能让思考变得简单容易,因为总结本身就是一个摸规律的过程,是一个跳出模仿的创造性行为。只有抓住了事物的规律,才能懂得万变不离其宗、以不变应万变的道理。三是创新。管理者不是的技术人员,也不是精英式的市场人才,更不是一呼百应的企业领袖,侧重于日常经营的常规性工作。

所以,要在工作中以创新的思维开创新鲜的思路和方法,但不能过分的追求创新的程度和数量,保持合理适度的创新,既活跃了工作的基本程序,又不会靡费太多时间。把创新交给钻研创新的人去,把精力放在耗费精力的事上。四是宽容。管理人员要有必不可少的宽容之心。这里强调的必要的宽容是对同事和下属的疏忽大意、不重细节、方法迟钝甚至妄言是非的宽容,但又不能无限制的宽容,尤其是不能对那些消极应对、满腹牢骚的工作态度予以宽容。方法不先进可以磨砺,态度不端正确不能容忍。在必要的宽容中,以极大的耐心帮助周围的这些方法落后人,以坚定的勇气批驳那些态度倾斜的人。不但如此,管理者还要宽容那些团队中性格张扬、才华的人的某些做法,无论是不拘小节言语唐突,还是能力非凡气质昂扬,其实需要的恰恰是别人的宽容,给他们必要的宽容则收获惊诧的成就。五是理智。理智表现为一种明辨是非、通晓利害以及控制自己行为能力。六是仔细。管人无大事,理事不可轻。对工作的仔细,近乎偏执的仔细就是“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松下幸之助语)”,从细节中关注每位员工的工作态度和情绪,从细节中分析任何一件事务的处理方法和效果。对于企业制度的建设、企业文化的锻造、突发事件的处理、危机管理的实施,我们不能粗劣地对待任何一个环节。

二、影响管理效能的性格缺陷

(一)意志软弱,影响管理的创造力

无数实践证明:事业的成功和意志的坚强是紧密相联的。爱迪生经受数千次失败的磨砺,发明了电灯,为人类带来了光明;身残志坚的张海迪,通过自学,不但掌握了几门外语,而且在创作和翻译上取得了正常人都难以达到的成绩。这些成就的取得和他们顽强的意志是分不开的。在管理活动中,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就更需要管理者坚忍不拔、刚毅无畏。有一些管理者,他们具备足以胜任他们工作的才能和热情,但由于他们存在意志软弱、怯懦自卑的性格缺陷,使他们的才华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创造力也时时为缺陷的性格所影响。管理工作是难度很大的工作,尤其要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工作,这就会遇到数不清的困难。管理者如果没有超乎一般人的坚强意志,没有一种自信心,是难以妥善处理好各种矛盾和提高管理效能的。意志软弱的管理者在困难面前的萎缩退让,使得他们难以实现确立的目标。因而,尽管他们不断为自己确定了不少高尚的目标,并且自身经常闪现出一些令人目眩的创造力,但终究在困难面前退缩不前,做不出杰出的成就。

(二)优柔寡断,影响管理的决断力

优柔寡断、瞻前顾后是性格结构中态度特征的一种表现。管理行为具有导向性,这决定了管理者的一项重要职能是决策,对于管理者而言,做出决策的时机极为重要。决策,但机会错过了,会使决策效果大打折扣。延误的决策有时不仅起不到正面作用,反而会给经营管理带来不利。而管理决策需要管理者具备决断力。但是,如果管理者做事优柔寡断、瞻前顾后,必然会在需要其拿出魄力大胆决断时失去勇气,这种性格缺陷对管理者决断力的影响有两方面:首先,它影响管理者对目标的选择;其次,它影响管理者对这一目标的完成。优柔寡断的性格缺陷会使人思前想后,拘谨多虑,不能果断地处理问题,从而坐失良机,导致目标难以实现,给整体带来损失。果断决策其实已超出了性格的范围,有效管理者的当机立断更多地缘于其丰富的阅历、认知和对形势的掌握。所以,管理者左右为难、拿不定主意而迟迟不拍板未必是不够果敢而很可能是需要努力学习。

(三)不能自控,影响管理的组织协调能力

这是性格结构中情绪特征的一种表现。克制和容忍,是为人处世应有的修为。缺乏自制,有百害而无一利。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其中,不少事情是很令人气恼的。当遇到气人的事情时,很多管理者按捺不住自己,轻易发脾气,甚至在愤怒中不能自制。如此不但无助于局势的扭转效果反而适得其反。对团体而言,团体目标的实现要通过管理者对团体成员的组织协调。如果管理者自制能力差,情绪波动大,就会造成团体发展不稳定。管理者情绪高时,团体发展快一些,情绪低时,则发展慢一些。另外,还会造成团体内部各部门因管理者的好恶影响而发展不平衡,影响团体发展。这种情绪也会影响个体成员的积极性。当管理者面对某一个成员的成功或过失,对自己的情绪不加控制,任其渲泄,必然会给成员积极性的调动带来障碍。

(四)心胸狭窄,影响管理者选材用人的能力

心胸狭隘、固执偏见是性格结构中智力特征的一种表现。选才用人是管理者又一项重要职能。选才用人实际上是管理者借用他人力量使自己智力得以延伸,能力得以延长,精力得以补充的过程。心胸狭隘的人,总怕别人超过自己,危及自身的地位和声誉,因而对别人的成绩总是耿耿于怀,不能容忍。一方面他们好用自己习惯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去评判对象,从而把某一方面的缺点人为地扩大,造成选才标准的无限拔高;另一方面,又嫉贤妒能,宁愿用能力平平者,造成实际用人标准的降低。这种性格缺陷对选才能力的影响表现在:造成对选才用人的态度怠慢,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有能力的管理者,总是由于此原因,从而失去应有的影响力、凝聚力,影响工作的实际成效。

(五)拖沓懒散,影响管理者的管理能力

这是性格结构中气质特征的一种表现。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管理效能的大小。而效率来自于管理者科学的管理、快节奏的工作频率和勤奋的工作态度。一个管理者,尽管很有管理能力。但如果他拖沓懒散、办事懈怠,久而久之,不但自己工作作风拖沓,还会养成下属作风懒散,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他的管理能力很强,也不可能充分发挥出来,更不可能把这种能力转化为管理效能。

(六)循规蹈矩,影响管理的创新能力

墨守成规,希望工作中尽可能不起什么风浪。这是经营不善的组织常见的现象。进攻是好的防守,维持现状、不求创新就意味着退步。纵观成功管理者的例子,有一个共同的现象,就是追求创新和。

三、塑造管理者良好性格、提升管理效能的途径

(一)要不断更新观念

观念的嬗变,是塑造管理者良好性格、提升管理效能的强大引擎。要追求。追求和远大目标是公司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必然要求。追求,决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要想尽办法,费尽心思,采取各中办法和措施完成计订的目标任务,把各项工作措施落实于具体的行动中。管理人要培养竞争意识,从四个角度培养自己的竞争心态:一要勇于挑起竞争,激起人们超越他人的欲望;二要把竞争意识扎根于心灵深处;三要必须愿意冒险,在心理上不惧冒险;四要让机遇意识时刻驻足心底。

(二)要塑造独特的人格魅力

管理是一个充分显现个性的职业,成功的管理大都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其独特的人格魅力体现在素质能力方面,主要包括坚定的政治信仰、较高的理论修养、正确的成就动机、执着的敬业精神、高尚的道德人格、合理的知识结构、杰出的管理才能、顽强的意志品质、勇于和善于创新等等。要培养独特的个人魅力,有自己独立的个人特性;要增强自我察觉和自我意识,只有对自己情绪了解比较清楚的人,才能更好的驾驭人生;要善于驾驭心情,培养自己宽容率直的性格就必须善于驾驭自己的心情。

(三)培养的工作才能

要有成事之才,即善于审时度势,多谋善断,科学决策,把握成事的方向,找准成事的方法,实现成事的目标;要有用人之才,即要善于吸引人才、识别人才、配置人才,做到量才适用、大胆使用;要有统筹之才,即善于协调各方,整合资源,理顺关系,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特别是要从多方面加强修养提升自己如下能力:一是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二是要学会激励下属;三是要高明地调动下属热情;四是要善于倾听。

(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现有知识永远从零开始,对周围环境要有足够的灵敏度,为了迎接明天的挑战多做准备,不可迷恋于眼前的成功。对“外行”知识要不断汲取;要有追根究底的态度,深入思考,有利于思维的创新,从而对新的知识,新理念深入的把握和灵活的运用。当前,管理者要提高知识水平,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善于运用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掌握法律法规知识,善于运用法律的手段解决现实问题,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掌握科学和管理学知识,善于运用宏观思维和辩证思维,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要改进思维方式,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培养思考的能力,灵活运用学到的理论和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理性思维和科学解答,形成新的想法、新的思路和新的办法,更好地指导工作实践。要掌握管理艺术,通过学习,把握规律,掌握方法,培养驾驭管理工作的高超才能,增强管理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和预见性。

成功教育论文:成功观念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21世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集中表现为教育和科技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素质的竞争。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现在大学生的素质不容乐观,他们的心理不成熟,心态不健全,应对挫折和挑战的承受能力较差。2011年3月份,《成都晚报》刊载一则“基金研究员袁健跳楼自杀”的消息,死者是一名昔日高考状元。中国最年轻的博士生张炘炀,今年16岁,10岁读本科,13岁读硕士,16岁读博士,三个节点,他的入学年龄都创了全国之最。不久前,张炘炀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要求收入一般的父母为其在北京全款买房,认为成功的标准就是“好工作,有北京房子,有北京户口”。这段视频在新浪微博上引发广泛转载与评论,把他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长期以来,高考状元被过度渲染成成功的标志,他们成为社会追捧的对象,身上承受着太多外界附加给的压力,然而,进入大学以及进入职场以后,成功与否还取决于机遇、社会背景、人脉与情商等因素,他们更需要的是冷静的头脑和宁静的书桌。还有之前报道的北师大一博导要求学生“40岁没4000万别来见我”事件,这些事件首先遭遇的都是“成功的标准是什么”的问题,并再次把作为素质教育必修课的成功观念教育提上了日程。成功观是人生价值观的一个具体体现,主要反映了人们对“成功”这一概念的体验和认识。受传统成功观念的影响,年轻大学生普遍将财富和地位作为衡量成功的标准。由于对“成功”的模糊认识甚至歪曲理解,对大学生的成长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传统成功观念的弊端,尝试从理论上说明何谓成功,,着重从社会大环境、校园文化、高校教师、大学生个体等方面,阐述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成功观念的策略。

一、传统成功观念的诸多弊端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中国社会调查所合作,于2007年在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武汉等城市的235名青年读者中进行了一项随机电话调查:42%的人认为,成功就是有一番事业,取得令人羡慕的成就、地位;39%的人认为,有名或有钱就是成功;18%的人认为,成功就是实现自己的潜能等[1]。以上调查显示,大多数青年人把社会认可视作成功的标准,只有18%的青年人从个人角度来定位成功。现代社会以金钱或经济为中心,给年轻人灌输的成功观念过于单一。走进书店,扑面而来的就是各种粗制滥造的介绍成功经验的图书。这些所谓成功人士对“成功”的理解,无非是赚钱、高升、豪宅、名车之类。其实,岂止是图书市场,在影视、传媒、教育培训等不少领域,“成功”都成了被热炒的话题。这一方面反映了人们积极向上、追求幸福的渴望,另一方面,在“不是权就是钱”、“成名要趁早”等喧嚣与骚动中,又透出了现代人们某种“成功狂躁症”的症状。渴望成功本无可厚非,但如果把成功简化为财富的多寡、职位的高低,把成功的希望寄托于速成方法、终南捷径,本身就已经偏离了成功的轨道。那些大肆兜售的“成功学”之所以能大行其道,正是抓住并强化了人们急于成功的心态,一味介绍、宣扬那些粗浅的财富理念和追逐技巧,没有系统介绍成功的要素,误导学生对财富的认识。在此大环境下,大学生价值取向功利化的趋势日益突出。大学生普遍追求的无外乎赚钱、成名,给自己贴上成功的标签,由于对“成功”的模糊认识和歪曲理解,对大学生的成长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具体来说,大学生对成功的认识误区所导致的严重后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过于注重外在的物质标准,忽略内心感受,造成情感压抑,心理失衡

受从众心理的影响,人们的成就动机往往具有社会导向性,社会上流行什么,什么就成了成功的标准。对大学生来说,出国留学、获得高学历、考上公务员、成为大公司白领等就是成功。李开复在《做好的自己》中指出,当前社会普遍存在一种片面肤浅的成功观念:在学校看成绩,进入社会看名利。学校教育将考试成绩视为衡量大学生能力的主要标志,这就把具有各种能力倾向的大学生全部导向一个狭窄的努力方向。进入社会后,财富和地位成为判断成功的主要标准。在过分强调成功的外在物质性的社会氛围下,大学生的价植观出现了偏差,他们大多把获得高工资和高职务、高的社会地位和声望等作为成功的标志,于是,社会上出现了片面追求高学历、高收入、高职务的现象。许多大学生拼命挤入大城市、大公司工作,一旦未达到目标,就会觉得生活毫无意义,对现有工作提不起劲,产生厌倦,最终造成大学生情感压抑,心理失衡。

(二)易使青少年急功近利、目光短浅,过于注重眼前利益,忽视未来发展

既然成功意味着取得较大名利,那么大学生必然会选择能尽快获得这一切的途径:热门专业、名牌大学、出国留学、挣钱最多的职位等,但这些手段并不能保障他们的能力得到较大限度的发挥,甚至违背了个人的兴趣和特长,更谈不上在追求过程中所享受到的内心满足。受社会价值偏好的影响,大学生对专业和职业的选择往往不是基于自身爱好与特长,为了追求社会认可,许多有潜质的大学生偏离了最有利于挖掘自身潜能的方向,不得不放弃自己的长项,在没有兴趣的领域虚度光阴,严重阻碍了个人的长远规划与发展目标。目前,收入不高就跳槽的现象普遍存在,在大学毕业生中尤其严重,其主要原因是他们过于注重短期利益,忽略了长远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1]。

二、关于何谓成功的理论阐释

成功是一个闪亮的字眼,获得成功是每个人特别是年轻大学生所期望的,在大学阶段他们的成功追求就是成为学习尖子、拿奖学金、入党、担任学生干部等。成功凝结着许多人的梦想和追求,更纠结着太多人的悲喜和彷徨。到底什么是成功?一百个人可能会有一百种不同的诠释,有的认为成功是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有的认为成功就是功成名就、收入丰厚,有的则认为成功是一种心理感受,是达到预期目标之后的一种满足感,等等。虽然对成功的解释有许多种,但是,字典中对成功的解释很简单:①成就功业、政绩或事业;②获得预期的结果,达到目的。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曾对“成功”有过精辟论述。他指出:人生所能有的成就有三:学问、事功、道德,即古人所谓的立言、立功、立德,而所谓成功的要素亦有三:才、命、力,即天资、命运、努力。学问的成就需要天资的成份大,事功的成就需要命运的成份大,道德的成就需要努力的成份大。道德方面的成就和天资、命运的关系小,因为要成为道德高尚的人,不必做与众不同的事,只要就其所居之位,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尽伦尽职即可[2]。人们的追求目标不同,人生方向就不同,很难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笔者这里并不是不鼓励大学生追求成功,而是想让他们在随波逐流追求社会主流认可的所谓成功的同时,多一份清醒,多一点沉思。如今社会给年轻人灌输的成功价值观过于单一,用物化的硬件来衡量。受社会大环境中追名逐利不良习气的影响,以及校园小环境中浮躁风气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普遍比较浮躁,眼高手低,总幻想一夜暴富,早日出人头地。事实上,成功并没有终南捷径,成功需要个人知识的积累,人格素养的积淀,及时抓住机遇的智慧。大凡成功者,既有成功的知识、素质和机遇,又有个人的不懈努力与拼搏,其中个人的努力是最主要的。

在具体的通往成功的道路上,需要不断地积累和进取,逐步实践成功的各种要素,比如乐观精神,合作品格,善待失败,不断进取,烙守时间等。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人,没有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而一味地靠机遇去实现成功,即使成功了,也只是一种偶然。古往今来,俊采星驰,尽管人们成功的途径各异,方式不同,但差异中也有共同点。无论做什么事情,要想达到预期目标,必须具备三个条件:首先,明确目标。所有成功的人都有明确目标。目标可以使人集中精力,不仅赋予人生活方向,而且能给人以莫大鼓舞,是推动人不断进取的动力。如果一个人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那他必将一事无成。其次,努力坚持。要想成功,必须学会付出常人所不能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况且在当今社会,即使努力也不可能成功,机遇、人脉等很多因素影响和决定着人们的命运。只有确立目标,不断努力坚持,方有可能成功。成功源于小事,贵在坚持。成功者比别人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们在小事上一贯做得比别人好,坚持干小事,打好了基础,才垒土成高台。现在大学生总抱怨工作难找,感叹工作难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肯踏实做事。结果,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愿干,只能是离成功越来越远。再次,持有静心。看到别人成功,或急不可耐,或心烦意乱,或疲于奔命,或孤注一掷,如此种种,皆谓之“浮躁”。浮躁心态是成功的大敌,浮躁的社会,心静者胜出。《大学》中说:“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在欲望与诱惑面前沉着淡定,在困难与挫折面前矢志不渝,才能不断迈向新的成功。

三、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成功观念的对策分析

大学生思想观念的转变既取决于社会大环境,又取决于学校小环境和大学生个人。对大学生群体开展正确的成功观念教育,需要社会、高校、教师多方的共同努力,根据教育规律和大学生特点融合渗透,同时也离不开大学生对自身潜能的开发。

(一)扭转追名逐利的社会浮躁风气,树立多元化的成功观念

受社会上追名逐利、浮躁风气的侵袭,当代大学生普遍比较浮躁,急功近利。因为大学生的成功观具有社会导向性,所以要树立正确的成功观念,首当其冲的是必须净化社会大环境,扭转追名逐利的浮躁风气,改变大社会环境对人才的传统看法。凡是社会需要的就是人才,凡是在岗位上做得出色的,就是人才。这种多元化的成功观和人才观才是多元化时代对待成功和人才的科学态度。成功不一定是当政府官员、有高学历、成为企业家、富翁,随着社会分工的日趋细化,社会上的职业种类越来越多,清洁工、超市收银员、快递员、钟点工,等等,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社会的个人价值,就是成功。成功是人尽其才的结果,成功的价值观应该是多元的。社会可以通过大众传媒、公益广告、网络舆情等多种途径灌输这种正确的成功观念,以保障每个大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今后能在不同的领域里与不同的层次上,获得成就。

(二)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是大学生成长的小社会环境,校园文化是大学的价值基础和精神导向,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教育的行政化和产业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扭转校园小社会环境的浮躁风气,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功观念,必须重视对校园文化的价值导向,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因为校园文化的发展带有一定的开放性和自发性,若不加强规范和引导,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社会文化是校园文化赖以生存的大环境,校园文化一方面需要不断从社会文化中汲取近期信息,以在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还必须有选择地借鉴吸收社会文化,防止社会文化中的消极腐朽因素在校园文化中渗透蔓延。大学生既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又有浓厚的对文化艺术、娱乐等活动的要求。因此,校园文化建设一定要紧跟社会前进的步伐,遵循大学生成长的规律,组织好各类娱乐型、学术型、科技型等活动,办好各种校报、墙报、广播,形成校园文化健康有序发展的局面。对校园文化的正确引导,将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特别是在当今,青年大学生价值取向上表现出模糊性和选择性,在对多元文化的价值判断和选择中,他们尤其需要学校教育的正确引导。

(三)高校教师提升自身道德修养,传输正确成功观念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基地,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特别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功观念,是高校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对大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及个性培养起着导向作用,与其他教师相比,他们不仅要授业,更要传做人之道,解人生之惑,责任更重。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年轻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以个人为本位的“价值主体自我化,价值取向功利化,价值目标短期化”趋势日益突出,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3]。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改变当前教育认识上的误区,摒弃“单向灌输知识”的教育模式,认识到教育的重点不仅仅是传播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每一个大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有其异于他人的气质、爱好和长处,他们均有成才、成功的潜质,有没有正确的成功观念关乎到成才潜质能否被挖掘出来,关乎到大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所以,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首当其冲的是向学生灌输正确的成功观念。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自己必须首先确立正确的成功观念。因为,教师的成功观和人才观会直接影响学生自信、自强心态的形成,他们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不经意地流露出来的成功观和人才观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时时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作出表率,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学”,传道授业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高校教师真正做到甘为人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通过言传身教传输一种正确的成功观念,才能最终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功观念。

(四)大学生实现自我开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对于如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功观念,有了社会大环境、校园小环境、高校教师等外在因素的影响作用还不够,还必须把这种外因转化为大学生主体的内因,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大学生实现自我开发是树立正确成功观的关键。一般来说,一个人成功的切入点,都是在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占优势的地方,某方面的优势既是自身所拥有的实力也是成功的资本。成功的关键就是强化自身优势,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方面。对于大学生个体而言,每个人的智能发展是不平衡的,存在优劣强弱之分,关键是如何在生活体验中发现自身的优势和潜能,以及如何把这些优势和潜能开发出来。一个人只要找到自己的优势,才有可能取得出众的成绩,成功就是每个人努力挖掘自身的潜能,使特长得到较大限度的发挥。

成功教育论文:体育教学中融入成功教育及挫折教育必要性

1、前言

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新的世纪里,时代赋予他们建设四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历史使命。然而,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在特定环境成长起来的中学生,情感脆弱,对成功与挫折的容忍力差,已成为影响他们正常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阻碍了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分析中学生成功与挫折心理,加强中学生成功与挫折教育,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在未来社会中的竞争力,使他们更有效的学习与生活,更好地适应社会,迎接国际社会激烈的人才竞争与挑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1.1成功教育,是通过老师帮助学生成功,学生尝试成功,逐步达到自己争取成功的一种教育方法。它是追求学生潜能发现和发展的教育,是追求学生自我教育,是追求全体学生多方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成功教育应当是一种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的教育,是一种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教育。争强好胜是中小学生共同的心理特征。教师在实施成功教育中促使学生反复成功可以提高学生的成功动机和动力,学生时期的反复成功可导致就业后事业上的多次成功。前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的话很精彩:“一次成功可以激励千百倍的努力。”从此意义上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成功教育是成功之母。成功教育的运行机制分为3个阶段:及时阶段:教师帮助学生成功;第二阶段:教师创造条件,学生尝试成功;第三阶段:学生自己争取成功。这三个阶段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其核心就是从教育逐步走向自我教育,从他律走向自律。

1.2挫折教育就是采取各种失败措施,让学生在心理上感受失败的痛苦,从而激发学生战胜困难,积极拼搏的进取心的一种教教育方法。挫折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种策略,其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失败感,从而激发学生进取心。因为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失败虽然会使人痛苦,甚至于丧失自信心。但是失败会激发人的斗志和拼搏精神,增强自信心。学生如果在学习上受到挫折,就会产生战胜失败的推动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使他对其它方面的难题产生主动性、创造性,增强自信心去努力解决难题,从而获得成功。中学生一旦遭受挫折必然通过情绪、行为等方式反映出来。受挫后的行为反应往往以综合的形式出现。为了便于分析,我们把它概括为两大类。一是受到挫折后伴随着强烈的情绪活动所产生的反应,多为消极性反应,称之为情绪性反应。二是受挫后在理智控制下所作出的反应,多为积极的反应,称之为理智性反应。

1.3在体育教学中实施成功教育和挫折教育,有着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因为体育本身决定了人们在从事的过程中必须克服各种挫折和失败去追求成功(更快、更高、更强)。更何况体育的主要形式就是直接了当的竞争和游戏,其能较为感性地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会或感受成功和挫折。但如何把握和调适学生成功和受挫后心理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建设以及科学、合理的实施成功教育和挫折教育却是一个新的课题,值得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去探索和研究。

2、在体育教学中实施成功教育和挫折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都是不断体验成功与挫折,多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在体育教学中,那些体质好,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时,就会较多地获得成功,体验成功的喜悦,而较少地感受挫折,从而对上体育课产生消极不学的态度。而那些身体素质较差的,运动能力不太强。本来就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更多地感到挫折,而较少地感到成功,也会对上体育课产生消极不学的态度。同时学生也在体验成功和挫折。学生在体育课中学习有一定难度的动作时,身体要承受一定的负荷,在多次失败后,很容易失去信心,抓住这个教学环节,教师应给他们讲解成功与失败的辩证关系,用具体的案例来说服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培养其自信心。通过教育使学生树立良好的精神境界,提高他们与困难做斗争的决心,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他们克服人生道路上暂时困难的信心。

2.1体育教学中的让学生体验成功与挫折

2.1.1创设情景,降低要求,让学生体验成功。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和降低要求等方法,让学生承受一定的生理、心理负荷,体验成功,来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敢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如教师创设一个在大火中抢救伤员的情景,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把伤员转移到安全的地带;又如球类是学生最受喜欢的运动,教师可利用这点,规定学生完成一两项身体素质的练习,先完成者,优先选择。但对一些体质较差、自信心不足的学生,要适当降低难度、要求,给他们以成功的体验,如降低篮球架和排球网的高度使他们体验投中和扣中的愉快感。学生之间是有个体差异的,对不同学生要区别对待。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抓住契机进行指导,对于不善于交往、胆怯、怕羞的学生,在体育课上可多安排他们参加跨栏、跳高、单杠等活动,培养勇气,树立较强的自信心;对于性格内向,甚至孤僻的学生,则多组织他们参加一些集体性活动,促进他们与其他同学的沟通与合作,锻炼交往能力。其实,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的渴望,例如跳高教学中,如果用同一高度要求每个学生完成练习,就可能使一部分较弱的学生遭遇失败,失去信心。利用分层次教学法进行教学,设置不同的高度,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选择。每当前一练习成功完成,学生就在获得成功的基础上产生向新高度冲击的信心,就能使学生以更大的愿望和意志力去完成下一个练习任务,用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2.1.2分层分组教学,提高要求,让学生感受挫折。

学生个体有差异,有的学生学习掌握技术较快、有的较慢;有的体质好,有的体质差。因此可以采取分层分组进行教学,其方法有:①按学习能力分组;②按性别分组;③按成绩分组;④按体质分组。例如,在投掷教学中,按成绩分组,对不同组别提出不同要求(更高的),使学生达不到要求,体验失败。现在的中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大多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与他人合作,因而,在某种条件下就会产生自信心不强的现象。在体育活动中胜利与挫折、成功与失败是经常出现的,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遭受挫折和失败时,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分析失败原因,利用“降低动作难度———克服心理障碍———完成技术动作”模式,使学生的自信心在这个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得到提高。如单杠教学,教学中把技术动作进行分解,由易到难,加强辅助练习,逐步完成组合动作。

3、指导体验,激励进取心,培养学

生健康的心里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3.1指导学生体验成功和失败,正确认识

在一次体育课中,我选择了体育拓展中连环手游戏为教学内容,首先是让学生感受失败(15人一组),在游戏中学生怎么也不能成功,学生都快要失去信心的时候(体验到了挫折),我又降低要求(5人一组),学生很快就成功了,也非常高兴,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马上我又提高要求(15人一组),学生完成就比较困难,但通过努力都成功了,课后小结时,让每个学生谈了自己的感受,学生们都体验到了成功与挫折。同时也受到了教育。成功会使人喜悦,失败会使人痛苦,当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后,教师应抓住这个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去战胜失败,从而获得成功。例如在跳高教学中每个人都是以失败而告终。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失败,但通过改进技术和积极练习都能在失败的高度上获得成功。又如以上所举的投掷教学,学生失败后,指导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有目的地进行教学和练习,使之达到所提出的要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

3.2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成功观念

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思想、能力、意志、情绪、态度等特征暴露特别快。比如跳高,面对一个新的高度,支撑跳跃面对一个新的难度动作,能否超越,一目了然,立即显露。但是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心理特征却面面大观。成功者的喜悦与得意溢于言表;失败者的气馁与沮丧、急躁与冲动、紧张的焦虑、胆怯与自卑等表现各不相同。作为教育者,应迅速抓住学生思想行为充分暴露的有利时机,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成功与失败、顺利与挫折、长处与短处,激励他们勇于战胜困难,克服不健康的心理障碍,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意识、认识、情绪,行为及性格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促使学生经过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的不断体验,增强耐挫能力,保持稳定的情绪、乐观的心境,这样,即使在逆境中也能成才。

3.3激励进取心

在教与学这个双边活动中,使学生失败,并体验到失败的痛苦,其目的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不断的失败中,寻求成功的途径,体验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自身的努力而获得成功体验的喜悦感受。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要运用各种办法,设置障碍,使学生失败,学生在学的过程中遭遇失败后,要正确认识、通过努力去战胜失败。从而激励自己更主动,更投入地去战胜困难,树立良好的进取心。

3.4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如果在学生体验成功喜悦后不去提出更高的要求,就使学生失去前进的动力和目标,从而丧失进取心。如果在学生遭受失败后不去激励,而是打击,就使学生丧失自信心,失去学习兴趣,到头来就会失得其反。这种失败的体验人人都需要,如果我们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得当,就能培养学生完好的心理素质,让学生愉快学习,调动其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争取成功。

我想体育课不仅教会了学生一些技术,一些知识,还教会了学生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无数次的失败换来一次的成功,多自豪,多骄傲。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成功教育和挫折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加强中学生成功教育和挫折教育,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在未来社会中的竞争力,使他们更有效的学习与生活,更好地适应社会,迎接国际社会激烈的人才竞争与挑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成功教育论文:成功开展青少年养成教育要点

一、引导

引导在青少年养成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德育过程的积极因素,是青少年养成教育的必然要求。引导青少年养成教育,除要遵循德育的原则(说服教育原则,摆事实、讲道理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实践性原则)之外,还要遵循普遍性原则、针对性原则、适度性原则等。

1.普遍性原则。普遍性原则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引导,切不可受“唯智论”的片面影响,只注意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也要注意到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二是指要尽量把“引导”渗入青少年的道德品质形成的各个方面,贯穿到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等方面的每一个基本要素,从而使知、情、意、行四个要素统一,促进青少年的养成教育。

2.针对性原则。针对性原则也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要针对养成教育的对象———青少年。人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这就要求教育者必须针对青少年特有的心理特征,实施积极的引导。二是要针对教育对象的个别差异性。人发展到一定阶段,会有共同的显著特征,但人与人之间又存在着明显的个性差异。开展养成教育,一定要针对这种个别差异性,做到普遍关注下的个别引导。

3.适度性原则。少年的及时个社会化任务是谋求独立,在此过程中,他们开始抵抗儿童时期不愿执行的那些任务要求,当教育者限制他们的独立性,不重视他们的兴趣、态度和意见时,他们会表现出具有强烈的自尊心。道德信念、道德理想的形成以及世界观的萌芽、自我意识的发展等心理特征,都要求教育者在引导青少年养成教育时,必须掌握适度原则,避免他们产生逆反心理。

二、协同

理想的德育应该在全社会形成“做人为本”的共识,建立起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系统,使多种力量形成时空交叉影响的德育优势力量。这里的“协同”指的是德育网络中各要素的协同与一致。

1.德育网络系统分析。青少年的德育网络系统应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校内德育网络系统,即由课堂教学系统、课下活动系统、校园环境系统和班级教育系统组成的联系网络。二是校外德育网络系统,即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系统。这是一个为有效实施德育在学校、家庭、社会多种德育途径之间结成的一种“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的组织体系。校内德育网络系统能够充分体现教育者的意志和道德价值取向,而校外德育网络系统是校内德育网络系统的有效补充。

2.德育网络系统各因素功能上的互补。学校、家庭、社会在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教育途径上各具特色,既不能相互替代,又各有优势和不足。学校教育主要是通过认识———理性和规章制度、纪律来实现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对青少年的教育影响有着显著的特点:奠基性、先入性、亲情性、可信性、性、有效性、灵活性、针对性、渗透性、感染性、长期性、持续性、随意性、局限性。社会教育影响主要包括社会宣传、社会舆论、社会风尚、社会活动、人际交往、社会环境和邻里环境等,这就决定了社会教育的广泛性、多样性、复杂性和自主性。

3.协同教育的重要性。有许多家长在教育子女时,往往以自己的不正确的生活经验告诫自己的子女“不要相信任何人”“不要轻易帮助别人”等。这样的家庭教育对孩子良好品行的养成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学校的道德教育效果也会在父母的不良“经验教育”中毁于一旦。德育网络系统中各种因素的不协同,就会让受教育者无所适从,德育效果得不到强化,不利于养成教育的成功。

三、活动

养成教育应该重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品德,让青少年在日常活动中体验、感受道德的力量。活动在青少年养成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青少年在活动中可以学到很多的道德品质。同时,他们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在活动中得到检验和矫正,这样,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实际感受,从而深信自己所了解的行为规范是正确的、合理的,这些活动和行为才会变成他们的品德特征。例如:如果青少年只从理性上认识到劳动的好处和意义,没有亲身体验到劳动的作用,没有感受到劳动后的欢乐,没有经历真正的劳动,那么热爱劳动的品质只能是空的。总之,任何良好的品德都是在教育者为受教育者组织的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所以养成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说教上,更重要的是组织青少年亲身参加实践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受教育。

四、自律

养成教育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学生的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不教之教”是教育的较高境界。青少年学生不可能永远接受教师的教育和指导,他们终究要长大,终究要离开教师的引导,因此,尽可能地让青少年独立生活,使他们时刻能够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断完善自我,使他们在自警、自诚、自励的“道德长跑”中养成良好的德性,这是养成教育成功的捷径。

五、评价

养成教育的评价是养成教育成功的重要部分,关系到青少年在养成教育中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形成,关系到青少年养成教育的定型化。青少年接受的道德教育,往往只限于奖励和惩罚,先是物质上的,后发展为精神上的,德育的价值在他们身上带有一定的功利性。随着个体身心的发展,道德价值的享用功能得以深化和发展,并由此产生一种道德发展、人格完善的根本动力。对青少年道德发展的正确评价会成为青少年养成教育的强化,从而使他们乐于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稳固的动力定型。现阶段,我国在道德评价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学校更重视学生的成绩、学生的智力发展,而对学生的人格成长和德性养成不太重视。这样不利于青少年良好习惯的形成,对养成教育的成功也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作者:郑玉东单位: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成功教育论文:初中化学成功教育法论文

面向全体学生,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合理、恰当地实施成功教育是实现这一要求的有效途径。每位初三学生都想在学习上获得较大的成功,实施成功教育就是对学生成功心理进行积极引导,让他们在享受成功喜悦的同时不断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自信心,化压力为动力,形成“我要学”的主动心理,从而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现结合本人几年来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成功教育法的经历,谈些做法和体会:

一、成功教育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其中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影响尤其突出,如果把学生良好的智力比作是台性能较好的机器的话,那么非智力因素就是机器的动力。可见非智力因素(包括学习动机、兴趣、情绪、意志和个人特征等)是发展学生智力及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性因素,是牵引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在化学教学中实施成功教育,顺应学生的心理要求,能有效的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化学教学中,可借助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及实验的趣味性、直观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创造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并帮其获得成功,通过成功感的满足与刺激,来激励他们的学习情绪和兴趣,加大学习动力,逐渐促成观察、记忆、思维等智力因素的有效发展,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实施成功教育的做法

1、情感的支持是一剂精神良药。

情感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对提高教学效果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俗语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就像春天的雨露,润物细无声,渗透学生的心田,极大程度地鼓舞了学生的积极情感,融洽师生情谊。在教学实践中,本人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关爱学生是一剂精神良药,尤其是常被冷落的后进生,教师真诚的关心和爱护,都能激起他们积极愉快的学习情感,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感到被重视而不是被抛弃。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无论难易,都应认真的给予分析或引导,不挖苦,不讥讽,多赞许,多鼓励,促使学生接受来自教师的情感支持的同时产生了对教师的好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融洽师生关系,化学习的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2、表扬鼓励,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成功是人人渴望的,成功的喜悦往往会带来无穷无尽的力量,只要让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中尝到成功的快乐,他们的学习热情就会被唤起,学习兴趣就会被激发,因而学习信心倍增。在教学中,我经常设计一些阶梯性的问题,由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尽力让他们经过努力后能取得成功。让低层生“吃得了”、中层生“吃得饱”、高层生“吃得好”,极大程度地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学习H2实验室制法时,当学生完成Fe、Zn、Mg分别与稀H2SO4反应的实验后,提出三个问题:⑴上述反应是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吗?为什么?⑵制H2应选什么药品?⑶制H2应选哪些仪器?由三位不同程度学生回答,均得到良好的效果。本人认为,教师应恰当地用赞美的眼光看待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都应给予肯定、表扬,以激励其成功的动机。尤其是学生经过一定的意志努力后,所取得的成功更是他们愿意继续学习的动力。在教师的期待中,让学生不断地进步、成功。

3、激发兴趣,促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在化学教学中应尽力创设条件让学生成功,让学生在成功感的激励下对学习产生兴趣,促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化学实验是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教学手段。从及时节绪言课我就注重利用实验的优势,一入门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中“魔棒点灯”己使学生惊讶万分,我有意准备几根玻璃棒让学生上台演示,在他们享受“魔棒点灯”成功喜悦的时刻,我便告诉他们:只要努力学习,以后将有更多的实验等待你们亲手完成,获取成功。这样,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大大增强。另外,在课堂上多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参与阅读、讨论,并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索问题。对产生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讨论或查阅相关资料独立解决,时刻让他们保留成功的欲望,享受成功的乐趣。

4、鼓励竞争,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人的意志品质有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性等方面。其中坚持性正是学生获得成功的关键。来自教师的鼓励、集体的帮助、个人的荣誉感都能支持学生的坚持性。学期初,我以班组为单位组织协助式的学习小组,在课堂或课外开展多样化的学习竞争活动,让不同层次学生在竞争中相互扶持,互相促进。通过竞争使每位学生都乐于做学习的主人,学得开心,学得轻松。例在元素符号的教学中,为了突破熟记元素符号这一难点,我充分利用自制卡片,让学生抢答,比赛谁又快又准,效果很好。在参与竞争中既有成功的希望,又有失败的可能,动力与压力并存,通过组织竞赛使他们认识到只有积极参与和不断努力才能有更多的成功,从而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公务员之家

5、发挥学习成就评价作用,激励不断进取。

教育评价具有基本两个功能,即选拔功能和促进发展功能。学生哪怕取得一点点的进步,也应给予科学的评价,这是使学生获得学习动力的重要源泉。教师要想方设法使每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鼓励学生奋力夺取成功。当学生对某些问题无法解决时,我不是批评而是鞭策,耐心引导,增强他们必胜的信心。在学习竞争中,无论学生扮演怎样的角色,都应着眼于进步,着眼于发展,评干劲、评信心,不伤学生自尊心,给予客观的评价,使学生产生成功的欲望和为成功努力的信念。如在一次批阅作业中,发现了一位学生的解题方法很新颖,当评讲作业时,我在课堂上给予表扬,鼓励他继续努力。后来这位学生成绩提高很快。可见,在教学中若能充分发挥评价作用,将能使学生不断进取、不断成功。

当然,在实施成功教育法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心里因素的客观分析,既要让他们洞悉自己的进步,也要让他们认清自己的不足和还需努力的方向。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弱点,要及时给予必要的提醒,只有让他们及时克服自身弱点,这样才有可能取得更大成功。

成功教育论文:理性进入实践建构成功素质教育实施模式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成功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成功素质的心理构成;成功素质教育的实施方略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成功素质教育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成功素质己成为当今时代人们成事、成才、成功不容忽视、不可或缺,且需人人必备的重要的素质要素、斯腾伯格成功智力理论、成功者人格心理学理论、塞利格曼的积极心理学理论、情绪管理心理学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对于成功素质教育理念的贯彻关键在于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正确的教育方略对于培养成功人才是十分重要、信任激励就是教师用自己的信任、鼓励、关怀等情感对学生进行激励、创设心理自由的环境,引发学生大胆开展创造活动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成功素质教育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目前己在全国20余家大专院校付诸实践,并且许多初、高中学校以及中专学校也普遍倡行和大力推广,成功素质教育已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应。但成功素质教育要真正发挥出更大效应,就必须由理性层面进入实践层面,并建构为切实可行的实施模式。这些都需要作更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本文对成功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成功素质的心理构成以及成功素质教育的实施方略作出考察和分析,力求从中总结出有助于成功素质教育理念深化和模式建构的基础理论与学术支撑。

关键词:成功素质教育;理论基础;心理构成;实施方略

成功素质教育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它是以让学生具备与其积极向上的人生奋斗目标相一致的素质即成功素质为培养目标,实行专业素质教育和非专业素质教育有机结合,定向培养成功素质,克服失败因子,使学生在学校即具备成功素质,一跨出校门就能适应社会,并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成功的一种前所未有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

勿容置疑,随着人类社会中竞争的加剧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化,成功素质己成为当今时代人们成事、成才、成功不容忽视、不可或缺,且需人人必备的重要的素质要素。唯靠大力推行和普及成功素质教育,方能使成功素质成为现代社会人人必备的重要素养。

成功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要深入人心,方可成为人们践行的坚定理念;成功素质教育要真正发挥出更大效应,就必须由理性层面进入实践层面,建构为切实可行的实施模式。这些都需要作更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据此,本文将对成功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与实施方略作出考察和分析,力求从中总结出有助于成功素质教育理念深化和模式建构的基础理论与学术支撑。

一、成功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

成功素质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场深刻的变革,是系统的、整体的、实质的变革。深入研究和探讨其理论基础对于深化教育改革,实施成功素质教育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为成功素质的心理构成的形成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一)斯腾伯格成功智力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一书是西方研究成功心理素质具影响的著作之一。在该书中,他从一个崭新的视角提出了一套智力理论,即成功智力理论。斯腾伯格认为成功智力包括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三个方面,而创造性智力是成功智力中极为重要的方面。分析性智力是一种分析和评价各种思想、解决问题和制定决策的能力,以发现对一个问题的有效解决办法。创造性智力是一种能超越已知给定的内容,产生新异、前沿思想的能力,它可以帮助我们一开始就形成好的课题和想法。实践性智力是一种可在日常生活中将思想及其分析的结果以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加以使用的能力。斯腾伯格认为,在学业上的分析性智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的同时,实践性智力反而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只有在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三方面协调互动、平衡发展时,才能最有效地发挥成功智力的效能。

(二)成功者人格心理学理论

人格是反映个体多方面特质的总和,是由诸多活跃的心理倾向和稳定心理特征所构成的体现个人品格的独特反应系统。人格对成功者目标和行为具有重大的主导作用和推动价值。它是影响创造活动产生、维持和深入的重要动力系统,是导致创造过程智力、勇力、魄力和毅力的“力量之源”。人格是成才、成功的基石。

人格与成功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任何成功者都具有独特的人格特征。心理学家对成功者进行了人格心理分析。如美国心理学家艾曼贝尔的《成功者社会心理学》,卡耐基的《成功之道》等,都对成功者的人格特征作了深入的剖析和概括。许多学者在研究中发现:有创造成就者与无创造成就者之间的差异主要不在于能力,而在于人格特点的不同。

我国学者郑日昌、张春兴(台湾)等分别曾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对有成就创造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创造性人才都具有非常积极的个性倾向性等人格特征,如态度积极,进取心强,不畏艰难等。培养创造性人格应该包括形成和发展人格结构中那些积极的、有利于创造才能发挥的因素;同时也要注意克服和消除那些妨碍创造才能发挥的消极因素。

人格是构成成功者素质的动力系统,由三大要素组成:内驱力、情动力、意志力。它具有始动、维持、调节、定向等多种功能,它能使人与成功相关的全部心理活动都处于积极状态,将人的创造能量有效地转化为创造行为。

(三)塞利格曼的积极心理学理论

美国前任心理学会主席、宾西法尼亚大学教授塞利格曼(E?P?Seligman,1998)倡导要研究积极的心理学,帮助人们过更快乐、更健康、更富有成就的生活。他首次提出“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并使它得以迅速推广和发展,在本世纪初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积极心理学的运动。

马丁•塞利格曼认为,心理科学的使命之一即鉴别并培养具有天赋的人,并指出积极心理学更加注重研究人性中的积极方面,研究人的优点与价值,挖掘人的潜力与创造力,激发人的活力,帮助人们树立自信心,寻求和掌握获得美好幸福生活的方法与途径。

培养和塑造健全人格,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目标之一。乐观积极的态度不仅使他们免于抑郁,还能增进健康,促进事业成功。所以,人们都把乐观称为“成功人生的第三个要素”。

(四)情绪管理心理学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出版了《情绪智商》一书后,“情绪智力”这一概念成为世界各国心理学界、教育学界的人士广为流传和讨论的话题,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其理论认为:情商是一种内涵,是学生获得成功人生的重要因素。情商可以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中得到培养和造就,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不断的得以提高。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情商有助于大学生正确择业,是学生适应社会生存、竞争、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心理素质。戈尔曼还强调情绪智力和智力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但是两者并不对立,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是人的智力的两个侧面。只有两者有机结合、协调发展,才能使一个人的潜能得到较大的发挥。

(五)多元智力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在其名著《多元智能》中(1983)提出:人类的智能有多种表现领域,决不仅仅限于认知。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是由7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所构成即言语智力、社交智力、自知智力等。加德纳的智力多元说扩充了人们对成功“智力内涵”的理解,尤其是他划分的一些与人的成功息息相关的某些智力成分,如社交智力、自知智力、自控智力,不仅使人视野开阔而且对当代人的成功素质的开发与培育,提供了极其重要的途径取向与方法指导。

二、成功素质的心理构成

当前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之际,对于成功素质教育理念的贯彻关键在于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尤其是心理素质的建塑与培育。因此,对成功素质的心理构成的分析,有利于更好地倡行成功素质教育,也有利于对成功素质教育实施方略的提出和完善。

(一)成功智力

成功智力是由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与实践性智力三方面组成的有机整体。分析性智力在于发现好的解决办法,创造性智力在于找对问题,帮助我们一开始就形成好的问题和思想;实践性智力在于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将思想及分析的结果以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加以使用。无疑成功智力是有助于取得成功的智力。或者说,只要一个人具备了成功智力,就具有了取得成功的基础。

(二)积极心态

一个人成功的首要标志在于是否具有积极的心态。因为一个人在遇到压力、挫折、失败和突发事件时的心理承受能力非常重要。大多白手起家的成功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具有积极的心态。他们运用积极的心态去支配自己的人生,用乐观的精神去面对一切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险阻,从而不断的走向成功。积极的心态就是一种进取心,能驱使一个人主动去做应该做的事情。

(三)创新素养

成才、成功都离不开创业,创业又必须以创新能力为基础。当今大学生除了获取知识,更重要就是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创新能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大学生的成功素质应更注重创新品格的培养,如创新欲望、创造信念以及创造精神等方面的培育,为养成而又扎实的成功心理素质奠定良好基础。

(四)人格品质

一个人成功、成才与否,除外部因素外,主要是与个体的素质,尤其是与人格素质的培养密切相关。成功素质教育正是侧重于健康心理、健全心智、完整人格的塑造。不少成功者就是抓住了稍纵即逝的机会,全力出击而一举开拓的。当然,这种自信与勇气来自于实力,或者说对个人能力、情境条件的合理把握和评估。对此,成功者们如是说“要从小事做起,不断积累,认真做事,用心做事”。

(五)情绪管理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在决定一个人成功的要素之中,智商只起到大约20%的作用,而80%的因素则是情商。无数事实证明:较好的情绪控制与管理,是一个人成败的决定性条件。一个成功的人,应该能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而不是成为它的奴隶,既不会因沮丧或者焦虑而意志消沉,也不会因愤怒而丧失理智。情商可以说是一种中介能力,决定了我们怎样才能更充分的发挥我们所拥有的各种能力,包括我们的天赋智力,它的较大效用就是把人的智力放大,让我们更接近成功。

三、成功素质教育的实施方略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曾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可见,正确的教育方略对于培养成功人才是十分重要的。在阐述了影响成功心理素质的各种因素后,我们分析总结出来一些科学有效的成功素质教育的实施方略:

(一)尊重教育

我们说尊重是有层次的,但怎么去尊重,就只有一个出发点:就是爱。爱是责任,也是尊重。要尊重学生的生命成熟与智慧发展,尊重学生发展潜力和现实可能性,尤其重要的是尊重学生人格。我们尝试成功教育,让成功、快乐、和谐、希望成为教育的主旋律。确立这一基本的理念之后,我们在实施尊重教育时需要注意如下几点:

1.尊重学生的人格

老师尊重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师应当认识到自己也有缺点,应时刻提醒自己在思想认识、教育方法等各方面还不够完善,要心平气和地对待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尊重学生的意见,是尊重学生人格的重要表现。同时,批评学生的错误,也要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尊重学生的人格,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2.尊重学生的感情

青年学生往往把感情看得很重,如果有意无意中伤害了他们的感情,就会刺伤他们的心,对其成长是很不利的。学生特别喜欢尊重他们感情的老师,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老师尊重学生的感情,往往会使学生的感情得以升华,从而变成向上的力量。

3.尊重学生的自尊心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口号,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这个口号形象地说明必须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任何一个学生都有一颗向往美好事物的心灵,都有成为好学生的愿望。作为一名教师,应十分注意尊重同学的自尊心,积极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并加以肯定,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进步。

(二)理解教育

一个成功的教师应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理解学生的言行,珍惜学生的奇思妙想,宽容学生的失误和过错,耐心地对待学生千百次的发问,细心地呵护学生的每一点成绩和进步,善待处于弱势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机会,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在实施理解教育的时候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让学生生活在理解和爱的世界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青少年都有对爱的需要,在家需要父母长辈的爱,在校需要老师同学的爱。然而,更使学生关注的是学校教师的爱。教师对学生的爱,使学生从心底里感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怀,乐意接受老师的教导,愿意改正身上的缺点,积极上进。这样,教师的爱作为一种外部的情感因素,就转化为学生自身的道德动机,转化为推动自己不断进步的内部动力。

2.理解教育与真情实感相融合

对学生的理解要感情真挚,不能虚情假意,否则让学生觉察到了就会适得其反,会让学生产生上当受骗的感觉。对心存误解或偏见的学生,要特别注意表达感情的时间和方式。而且要能换位理解,将心比心,对学生的体验要感同身受,在此基础上使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理解教育与促进优势学生发展相结合

古人云“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理解作为内心之德,总是以意识的形式存在,成为调节人们行为规范的内在力量。作为外在之行,理解意味着对他人的言行保持一种大度和宽容,或必要的“一致性”。教育者自觉深入理解教育对象,要多发现他们的优势、潜能,并尽力给予激励,使其弘扬光大。

(三)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法是一种新的教育方法和教育体系,是建立在“人人都是可造之才”和“爱的需要是人的及时需要”的现代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理论基础之上的一种教育模式。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指出,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赏识。所谓赏识就是恰当地肯定学生的进步与成就,通过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能有不断进取的动力。让被教育者在“我能行”,“我是好学生”的感觉中,走向社会,走向成功。教师和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赏识学生与众不同的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到另一个头脑中去,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心灵的接触。因此,教师应走进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世界,欣赏学生眼中的世界,去理解学生与众不同的思维。这样不仅启发了学生的思维,而且还能保护好学生后续学习的动力。

2.赏识学生的点滴进步

在学生身上,存在着不可估量的潜在能力,教师的“赏识”很容易给学生在精神上的滋润,使他们产生自信,拥有积极争取成功的心态。成功的实质是不怕失败。学生一旦有进步,得到老师及时又饱满热情的评价,哪怕一个期待的眼神,都会让他们感到无限温暖,留下深刻的印象。一旦意识到自己被重视、被赏识,便会立即点燃希望之火,其本能的表现则是积极的配合。

(四)激励教育

教育激励,就是教育工作者激发学生的动机,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前进的过程。激励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积极上进。因此,在运用激励教育要注意目标激励和情感信任激励。

1.目标激励方式

目标激励就是用结果吸引去激励学生努力实现某目标。激励者确立的目标要因人而异,不能太高,也不能太远,要是切实可行的。目标激励方式有信仰目标激励和道德目标激励。当代大学生都是经过高等教育的人才,有自己的理想、人生目标和价值观,因此对于大学生来说,信仰激励是行之有效的,同时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学段等提出不同的道德目标,激励学生为之而努力。2.信任激励模式

信任激励就是教师用自己的信任、鼓励、关怀等情感对学生进行激励。这是对高层次需求的满足。教师信任学生,对学生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对学生的信任体现师生的平等,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使学生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等,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把各项工作和学习搞好。尤其是对一般学生和较落后的学生,要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鼓励。要让学生在赞扬声中健康成长,在鼓励之中不断前进。

(五)创新素养教育

人的成功素质是一个复杂的多维结构,既有智能的因素,也含有非智能的因素,其中创新素养起着核心的作用。对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尤其是对创新人格的培育是实施成功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因此,要大力加强对学生创造欲望、创造动机、创造信念以及创造人格、创造精神等系列创新素养的培养和教育。

1.培养学生善于从多角度观察问题、发现向题、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

创新素养教育是一个综合施教的过程,学校要将创新素养教育渗透到各类教育活动中去。要教育学生善于从各个侧面、多维度地去观察、分析、发现和解决问题。要从教育指导思想、教学内容和方法实行改革。在教学内容上应多充实一些要求学生多维度观察、多向度思考的课题和材料;在教学方法上多组织一些“一题多解”、“一问多答”的研讨和探索活动,以利于学生多角度观察、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提高。

2.指导学生掌握创造性思维模式,习惯于用之去解决现实问题

创造性思维模式是创新活动中惯常使用的心理和行为活动方式,如用公式来表示,则为“集中思维——发散思维——再集中思维——再发散思维”,如此循环往复,就能推动创造性活动不断深入。教师应授予学生使用这一模式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并经常指导学生应用这一模式开展活动,要求学生无论解决什么问题决不可忽视和漏掉“发散”这一重要环节,遇事“发散”一番,形成习惯,养成“定势”,长此以往,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等创新素养就能得到不断的锻炼与提高。

3.创设心理自由的环境,引发学生大胆开展创造活动

创造性活动往往需要在一定的环境烘托下产生。在心理自由、充分安全的环境衬托下,学生能产生出许多具有非凡性、独创性、奇特性的见解来。因此,学校和教师要注重创设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创造素质的环境,要改善教育态度,改进教育方法,主动消除妨碍、束缚学生创造性的各种抑制因素。有了心理充分自由、充分安全的良好环境,学生的大脑皮层就容易进入兴奋、活跃状态,思维就容易主动、振奋起来,大胆地产生各种遐想和联想,其创造性话动就会成为习惯化的反应方式,这将会大大有利于学生创新素养的不断发展与提高。

成功教育论文:成功教育探讨论文

一、成功教育的基本思想及改革教育目标的含义

成功教育主张:①人人都可以成功,都可以成为成功者;②成功是多方面的,不应局限于少数方面;③在教育过程中,把培养学生的成功心理学习内部动力机制作为教育目标。

(一)成功教育的基本思想

1.学生承认学习困难同其他学生一样,他们的困难是暂时的,可以克服的,他们也有获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教师应对每一个学生的成功持有热情和期望,坚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

2.学生学习困难形成的原因,主要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反复失败形成了失败者心态。成功教育主张积极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诱导学生尝试成功,促使学生主动内化教育要求,启动和形成学生自身的学习内部动力机制。

3.成功教育基本特点是“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4.成功教育坚持对学生实施鼓励性评价。其立足点是从学生原有基础出发,发现和肯定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成功,促使学生发展自己,找到自己的不足,看到自己的力量,满怀信心地不断争取成功。

5.成功教育认为非智力因素既是提高教育效率的手段,也是人才培养的目标。特别重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自信心、意志力、成功动机等成功心理和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学习内部动力机制。以此形成学生自我增值的再生能力。

6.成功教育追求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个性的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通过培养学生成为学习的成功者,进而为其成为社会的成功者做好基本素质的准备。

(二)成功教育改革方法的含义

成功教育方法的改革,是从外压式的“加班加点”、“管头管脚”的强制教育转变为内调式的自我教育。通过帮助学生成功、学生尝试成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发展学生的积极性,最终形成学生自己争取成功的内部动力机制,从而大大地提高教育和学习的效率。成功也是成功之母。对于学习困难学生,成功的积极意义要远远大于失败,因为新的失败往往不能成为差生的成功之母,恰恰成为他们更大的失败之母。教学过程的本质是追求成功。教师精心备课的目的显然是为了成功,教师的知识和能力之所以能在教学过程中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不是通过失败实现的,而是通过成功实现的。成功既是方法,也是目标,两者是一体化的。

二、成功教育改革基本要素和运行机制

(一)成功教育的基本要素

成功教育有三个基本要素

1.积极的期望要求。远景性的期望是坚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都有成功的潜能,都能在多方面成功;近景性的期望,在具体教育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实际出发,提出学生努力后能达到的目标和要求。

2.成功的机会。就是要遵循“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的原则,为学生不断创造成功的机会。

3.鼓励性评价。强调帮助学生学会评价,发现和发展自己,坚持以找优点为评价的出发点,坚持以个体为主的评价标准,坚持以鼓励表扬为主的评价方式。

(二)成功教育的运行机制

成功教育的运行机制分为三个阶段:及时阶段:教师帮助学生成功;第二阶段:教师创造条件,学生尝试成功;第三阶段:学生自己争取成功。这三个阶段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其核心就是从教育逐步走向自我教育,从他律走向自律。

及时阶段:教师帮助学生成功。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从教师帮助、触发学生为主,目标是诱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发展抱有积极的期望和要求,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诱导学生参与教育、教学活动,教师对学生实施鼓励性评价,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反复成功,学生的基本学习习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成功心理逐步得到形成,于是产生第二阶段的循环。

第二阶段:学生尝试成功。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教师帮助的成份减少,学生尝试成功的力度加大,目标是推动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要求教师创造条件和情景,以问题为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在尝试过程中,使学生获得较高层次的成功,使学生争取成功的能力和成功心理得到高层次的发展,逐步产生自我期望、自我激励。通过尝试成功阶段的循环,教师进一步发现学生,学生进一步发现自己,于是产生第三阶段的循环。

第三阶段:学生自己争取成功。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以学生自我开发为主,但仍需要教师继续给予帮助指导,目标是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要求教师帮助学生产生自我期望和要求,自己主动争取成功的机会,形成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能自我激励的机制。通过学生自己争取成功阶段的循环,促使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稳定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内部动力机制。

整个循环的核心是以主体在活动中的成功为中介去作用于主体的自我概念、自信力等,从而实现主体对教育、教学的主动内化,使教育走向自我教育,他律走向自律,学生获得成功,教育也获得成功,师生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整个教育形成了师生相互作用的良性循环。

必须指出的是,实施成功教育,也会有失败。我们反对的是制造失败,尤其反对让学生反复失败。因为对学习困难学生来说,新的失败不但不能成为成功之母,反而成了他们更大的失败之母,尤为重要的是反复失败,导致学生自信心下降,自我概念消极。心理学家的研究证明,早期自我概念消极将会导致学生终身很难以改变,这样的人在日益竞争的社会中将会一事无成。

[论文关键词]成功教育观念方法

[论文摘要]着重阐述实施成功教育的思想,方法;成功教育基本要素及运行机制。

成功教育,是通过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和方法,帮助学生成功,尝试成功,逐步达到自己争取成功。它是追求学生潜能发现和发展的教育,是追求学生自我教育,多方面发展的素质教育。

成功教育的“成功”是:①成功的下限是达到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②成功意味着超越自我,超越他人;③成功的本质是不断发展,不断提高;④成功总是相对于原有基础而言,没有终极意义的,是无止境的;⑤成功的较高境界和目的是主体获得自己争取成功的能力。

成功教育既有改革教育目标的意义,又有改革教育思想的意义。

成功教育论文:实施成功教育管理论文

在化学教学中实施成功教育

面向全体学生,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合理、恰当地实施成功教育是实现这一要求的有效途径。每位初三学生都想在学习上获得较大的成功,实施成功教育就是对学生成功心理进行积极引导,让他们在享受成功喜悦的同时不断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自信心,化压力为动力,形成“我要学”的主动心理,从而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现结合本人几年来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成功教育法的经历,谈些做法和体会:

一、成功教育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其中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影响尤其突出,如果把学生良好的智力比作是台性能较好的机器的话,那么非智力因素就是机器的动力。可见非智力因素(包括学习动机、兴趣、情绪、意志和个人特征等)是发展学生智力及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性因素,是牵引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在化学教学中实施成功教育,顺应学生的心理要求,能有效的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化学教学中,可借助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及实验的趣味性、直观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创造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并帮其获得成功,通过成功感的满足与刺激,来激励他们的学习情绪和兴趣,加大学习动力,逐渐促成观察、记忆、思维等智力因素的有效发展,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实施成功教育的做法。

1、情感的支持是一剂精神良药。

情感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对提高教学效果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俗语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就像春天的雨露,润物细无声,渗透学生的心田,极大程度地鼓舞了学生的积极情感,融洽师生情谊。在教学实践中,本人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关爱学生是一剂精神良药,尤其是常被冷落的后进生,教师真诚的关心和爱护,都能激起他们积极愉快的学习情感,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感到被重视而不是被抛弃。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无论难易,都应认真的给予分析或引导,不挖苦,不讥讽,多赞许,多鼓励,促使学生接受来自教师的情感支持的同时产生了对教师的好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融洽师生关系,化学习的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2、表扬鼓励,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成功是人人渴望的,成功的喜悦往往会带来无穷无尽的力量,只要让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中尝到成功的快乐,他们的学习热情就会被唤起,学习兴趣就会被激发,因而学习信心倍增。在教学中,我经常设计一些阶梯性的问题,由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尽力让他们经过努力后能取得成功。让低层生“吃得了”、中层生“吃得饱”、高层生“吃得好”,极大程度地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学习H2实验室制法时,当学生完成Fe、Zn、Mg分别与稀H2SO4反应的实验后,提出三个问题:⑴上述反应是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吗?为什么?⑵制H2应选什么药品?⑶制H2应选哪些仪器?由三位不同程度学生回答,均得到良好的效果。本人认为,教师应恰当地用赞美的眼光看待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都应给予肯定、表扬,以激励其成功的动机。尤其是学生经过一定的意志努力后,所取得的成功更是他们愿意继续学习的动力。在教师的期待中,让学生不断地进步、成功。

3、激发兴趣,促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在化学教学中应尽力创设条件让学生成功,让学生在成功感的激励下对学习产生兴趣,促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化学实验是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教学手段。从及时节绪言课我就注重利用实验的优势,一入门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中“魔棒点灯”己使学生惊讶万分,我有意准备几根玻璃棒让学生上台演示,在他们享受“魔棒点灯”成功喜悦的时刻,我便告诉他们:只要努力学习,以后将有更多的实验等待你们亲手完成,获取成功。这样,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大大增强。另外,在课堂上多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参与阅读、讨论,并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索问题。对产生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讨论或查阅相关资料独立解决,时刻让他们保留成功的欲望,享受成功的乐趣。

4、鼓励竞争,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人的意志品质有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性等方面。其中坚持性正是学生获得成功的关键。来自教师的鼓励、集体的帮助、个人的荣誉感都能支持学生的坚持性。学期初,我以班组为单位组织协助式的学习小组,在课堂或课外开展多样化的学习竞争活动,让不同层次学生在竞争中相互扶持,互相促进。通过竞争使每位学生都乐于做学习的主人,学得开心,学得轻松。例在元素符号的教学中,为了突破熟记元素符号这一难点,我充分利用自制卡片,让学生抢答,比赛谁又快又准,效果很好。在参与竞争中既有成功的希望,又有失败的可能,动力与压力并存,通过组织竞赛使他们认识到只有积极参与和不断努力才能有更多的成功,从而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5、发挥学习成就评价作用,激励不断进取。

教育评价具有基本两个功能,即选拔功能和促进发展功能。学生哪怕取得一点点的进步,也应给予科学的评价,这是使学生获得学习动力的重要源泉。教师要想方设法使每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鼓励学生奋力夺取成功。当学生对某些问题无法解决时,我不是批评而是鞭策,耐心引导,增强他们必胜的信心。在学习竞争中,无论学生扮演怎样的角色,都应着眼于进步,着眼于发展,评干劲、评信心,不伤学生自尊心,给予客观的评价,使学生产生成功的欲望和为成功努力的信念。如在一次批阅作业中,发现了一位学生的解题方法很新颖,当评讲作业时,我在课堂上给予表扬,鼓励他继续努力。后来这位学生成绩提高很快。可见,在教学中若能充分发挥评价作用,将能使学生不断进取、不断成功。

当然,在实施成功教育法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心里因素的客观分析,既要让他们洞悉自己的进步,也要让他们认清自己的不足和还需努力的方向。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弱点,要及时给予必要的提醒,只有让他们及时克服自身弱点,这样才有可能取得更大成功。

成功教育论文:化学成功教育教学管理论文

面向全体学生,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合理、恰当地实施成功教育是实现这一要求的有效途径。每位初三学生都想在学习上获得较大的成功,实施成功教育就是对学生成功心理进行积极引导,让他们在享受成功喜悦的同时不断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自信心,化压力为动力,形成“我要学”的主动心理,从而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现结合本人几年来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成功教育法的经历,谈些做法和体会:

一、成功教育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其中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影响尤其突出,如果把学生良好的智力比作是台性能较好的机器的话,那么非智力因素就是机器的动力。可见非智力因素(包括学习动机、兴趣、情绪、意志和个人特征等)是发展学生智力及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性因素,是牵引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在化学教学中实施成功教育,顺应学生的心理要求,能有效的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化学教学中,可借助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及实验的趣味性、直观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创造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并帮其获得成功,通过成功感的满足与刺激,来激励他们的学习情绪和兴趣,加大学习动力,逐渐促成观察、记忆、思维等智力因素的有效发展,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实施成功教育的做法。

1、情感的支持是一剂精神良药。

情感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对提高教学效果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俗语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就像春天的雨露,润物细无声,渗透学生的心田,极大程度地鼓舞了学生的积极情感,融洽师生情谊。在教学实践中,本人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关爱学生是一剂精神良药,尤其是常被冷落的后进生,教师真诚的关心和爱护,都能激起他们积极愉快的学习情感,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感到被重视而不是被抛弃。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无论难易,都应认真的给予分析或引导,不挖苦,不讥讽,多赞许,多鼓励,促使学生接受来自教师的情感支持的同时产生了对教师的好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融洽师生关系,化学习的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2、表扬鼓励,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成功是人人渴望的,成功的喜悦往往会带来无穷无尽的力量,只要让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中尝到成功的快乐,他们的学习热情就会被唤起,学习兴趣就会被激发,因而学习信心倍增。在教学中,我经常设计一些阶梯性的问题,由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尽力让他们经过努力后能取得成功。让低层生“吃得了”、中层生“吃得饱”、高层生“吃得好”,极大程度地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学习H2实验室制法时,当学生完成Fe、Zn、Mg分别与稀H2SO4反应的实验后,提出三个问题:⑴上述反应是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吗?为什么?⑵制H2应选什么药品?⑶制H2应选哪些仪器?由三位不同程度学生回答,均得到良好的效果。本人认为,教师应恰当地用赞美的眼光看待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都应给予肯定、表扬,以激励其成功的动机。尤其是学生经过一定的意志努力后,所取得的成功更是他们愿意继续学习的动力。在教师的期待中,让学生不断地进步、成功。

3、激发兴趣,促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在化学教学中应尽力创设条件让学生成功,让学生在成功感的激励下对学习产生兴趣,促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化学实验是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教学手段。从及时节绪言课我就注重利用实验的优势,一入门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中“魔棒点灯”己使学生惊讶万分,我有意准备几根玻璃棒让学生上台演示,在他们享受“魔棒点灯”成功喜悦的时刻,我便告诉他们:只要努力学习,以后将有更多的实验等待你们亲手完成,获取成功。这样,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大大增强。另外,在课堂上多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参与阅读、讨论,并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索问题。对产生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讨论或查阅相关资料独立解决,时刻让他们保留成功的欲望,享受成功的乐趣。

4、鼓励竞争,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人的意志品质有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性等方面。其中坚持性正是学生获得成功的关键。来自教师的鼓励、集体的帮助、个人的荣誉感都能支持学生的坚持性。学期初,我以班组为单位组织协助式的学习小组,在课堂或课外开展多样化的学习竞争活动,让不同层次学生在竞争中相互扶持,互相促进。通过竞争使每位学生都乐于做学习的主人,学得开心,学得轻松。例在元素符号的教学中,为了突破熟记元素符号这一难点,我充分利用自制卡片,让学生抢答,比赛谁又快又准,效果很好。在参与竞争中既有成功的希望,又有失败的可能,动力与压力并存,通过组织竞赛使他们认识到只有积极参与和不断努力才能有更多的成功,从而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5、发挥学习成就评价作用,激励不断进取。

教育评价具有基本两个功能,即选拔功能和促进发展功能。学生哪怕取得一点点的进步,也应给予科学的评价,这是使学生获得学习动力的重要源泉。教师要想方设法使每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鼓励学生奋力夺取成功。当学生对某些问题无法解决时,我不是批评而是鞭策,耐心引导,增强他们必胜的信心。在学习竞争中,无论学生扮演怎样的角色,都应着眼于进步,着眼于发展,评干劲、评信心,不伤学生自尊心,给予客观的评价,使学生产生成功的欲望和为成功努力的信念。如在一次批阅作业中,发现了一位学生的解题方法很新颖,当评讲作业时,我在课堂上给予表扬,鼓励他继续努力。后来这位学生成绩提高很快。可见,在教学中若能充分发挥评价作用,将能使学生不断进取、不断成功。

当然,在实施成功教育法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心里因素的客观分析,既要让他们洞悉自己的进步,也要让他们认清自己的不足和还需努力的方向。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弱点,要及时给予必要的提醒,只有让他们及时克服自身弱点,这样才有可能取得更大成功。

成功教育论文: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运用好发展好

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实践。同志的重要讲话深刻总结了历时一年半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强调深入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切实巩固和充分运用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的重要成果,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不断取得新成效、积累新经验。联系江苏实际学习贯彻同志讲话精神,把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运用好发展好,关键要把握好以下几条:

必须紧扣党的执政使命,把每个党员的智慧和力量都凝聚到发展这个及时要务上来。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全省各级党组织始终紧扣实践“三个代表”、全力推进“两个率先”这条主线,引导广大党员以工作的实效检验先进性,以发展的成果体现先进性,有力地促进了江苏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实践表明,党的先进性建设只有围绕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联系党的执政使命来展开,才能真正抓住根本、把握关键,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我们要进一步把先进性落实到调动每个党员的发展积极性上,引导党员自觉投身艰苦创业、大胆创新、争先创优的时代洪流;进一步把先进性落实到增强每个党员的发展本领上,引导党员不断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进一步把先进性落实到每个党员的发展实践中,引导党员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实实在在创造业绩,使先进性建设成为江苏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强劲动力。

必须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在向群众学习、为群众服务中获取永葆先进的力量源泉。加强先进性建设,既是执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也是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为群众普遍关注的社会实践。江苏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既广泛征求意见,认真组织满意度测评,积极从群众中汲取新的营养,自觉接受监督;又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扎实开展“三走进三服务”、疏浚村庄河塘等主题实践活动,以排民忧、解民困、帮民富的实际行动赢得群众信任,推动先进性教育成为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把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经验运用好发展好,就是要按照同志所指出的,紧密结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实践加强先进性建设。要更加坚定地依靠群众,积极创新联系群众的载体,拓宽联系群众的渠道,在植根群众中发展先进性;用先进的思想和模范的行动影响、带动人民群众,不断提高宣传和组织群众的本领,在引领群众中实践先进性;始终不渝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切实解决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在造福群众中体现先进性。

必须注重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始终坚持用先进典型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先进典型是科学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科学理论催生先进典型,先进典型又诠释科学理论。江苏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推出了吴仁宝、张云泉、邓建军等重大典型和一大批各条战线的先进典型,在江苏大地上高高举起共产党人的先进旗帜,产生了强大的示范效应。在全省10万名党员群众参加的抽样问卷调查中,有89%的同志认为,这些典型有血有肉、真实感人,可亲可敬、可信可学。运用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必须进一步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精心树立与实践共生、与时代俱进的先进典型,赋予党的先进性鲜活的人格特征和时代品质;进一步广泛宣传典型的先进事迹,形成先进性建设的良好舆论氛围,较大限度地把典型的个体示范扩展为群体效应,使广大党员自觉向先进看齐、走先进道路、创先进业绩。

必须坚持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在分类指导中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江苏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从19万多个基层党组织和400多万名党员的实际出发,把分类指导作为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因地制宜、因人施教。深入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要根据党员在年龄、文化、职业等方面的个性特征,创新教育方式方法,使思想教育更加贴近党员、贴近实际、富于实效。要找准不同类型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建设的着力点,机关党组织要把着力点放在更好地服务“两个率先”、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上,街道社区党组织要把着力点放在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建设和谐社区上,国有企业党组织要把着力点放在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提高国有资产运营效率上,非公企业党组织要把着力点放在扩大覆盖面、提高影响力上,学校党组织要把着力点放在办人民满意教育、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上,农村党组织要把着力点放在提高发展富民本领、率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

必须把集中教育和经常性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先进性建设常抓不懈的有效机制。江苏把先进性教育活动作为推进“强基工程”的重要契机,着力以集中教育破解经常性建设难题。教育活动中,全省共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4500多个,新建基层党组织8000多个,培训基层党委书记和支部书记30多万人次,及时吸收14万多名先进分子入党,联系流动党员近19万名。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进一步以经常性建设深化集中教育效果,坚持不懈地落实集中教育整改措施,毫不放松地把尚未解决的问题解决到位,以务实的行动、更大的成效取信于民。与此同时,要结合贯彻中央下发的四个长效机制文件,深入总结江苏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把教育活动中领导上党课、党员目标保障、逐个分析评议、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有效做法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努力形成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走出一条思想建党和制度管党并重的先进性建设新路子,真正实现党员经常受教育、组织持续有加强、群众长久得利益、发展不断出成果。

成功教育论文:成功素质教育模式下的音乐理论课程研究

内容提要本文从音乐理论课程设置的改革以及教学方式的特色两大方面,概要阐述了该校音乐系老师在成功素质教育模式下对音乐理论课程的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 成功素质教育 课程设置的改革 教学方式的特色 兴趣教学方法

成功素质教育是一种“以促进大学生的成功为根本目的,专业素质教育与非专业素质教育同步推进,通过培养学生的5大体系素质和学生个性的充分开发,培养学生的成功素质,消除失败因子,促使学生学业成功与就业成功,并为其今后的创业成功和事业成功奠定素质基础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根据这种教学理念,我校在课程管理上采取的是一种素质学分制:即根据每门课程的学习时间制定相应的学分,在大学4年中如果提前修满学分可以提前毕业,未修满者直到修完相应学分的课程为止才能毕业。这种方式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好学、的学生节省了时间,又避免了学生在大学学习中混日子问题的存在。在这种教育模式的号召与课程管理影响下,我们音乐系的理论老师大到从音乐理论课程的设置,小到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这些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研究,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逐渐取得了一些经验,也获得了一点成效。

一、音乐理论课程设置的改革

1.把原来所有学生都统一上大课的音乐理论课程分成了必修音乐理论课和选修的音乐理论课两大块。其中必修音乐理论课程又包括必修音乐基础理论课程和必修音乐专业理论课程两大类。在必修音乐基础理论课程设置上,我们本着“少而精”、“够用”的原则,科学精选、合理安排。凡与专业需要相关联的专业基础课,必须保障开出;凡可开可不开的专业基础课,尽量少开;凡与专业课没有直接联系,又不影响“三用原则”的专业基础课,一律不开。这类课程包括有:中国音乐史与作品赏析、西方音乐史与作品赏析、曲式分析、视唱练耳、合唱与指挥等。而必修音乐专业理论课程则根据不同的学生专业来制定相应的必修课程,例如钢琴专业的学生除了主修钢琴课程以外,钢琴艺术史则是他们的必修专业理论课程,声乐专业的学生除了主修声乐以外,意大利语、德语则是他们的必修专业课程。

2.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教学需要,又新增开了许多新的课程。这些课程的内容设置主要是根据不同音乐专业的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进行的理论延伸,一方面能让他们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让理论指导实践;另一方面更为学生将来走人社会,从事相关职业打下夯实的理论基础。而对于跨专业的学生,如果也想学习这些课程,则可以作为他们本专业的音乐选修课来完成。即: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学生每学期都进行一次音乐选修课程的选择,每次限选两门课程,成绩合格者则有相应课程的学分,成绩不合格者则没有学分。通过这种将专业素质教育和非专业素质教育同步推进,以及必修和选修课程方式的改革,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将以前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培养了学生的专业素质与非专业素质,而且丰富了他们的知识视野,也避免了教学资源的浪费。

二、教学方式的特色

一个音乐理论老师除了为学生教授相关音乐知识,更应满足学生音乐美育需求服务。但一直以来由于许多学生并不懂得学习音乐理论对指导音乐实践的重要性,所以不愿意学,另一方面还因为它和音乐专业小课相比:缺乏互动性和实践l生,并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各大音乐高校的音乐理论课程,几乎成了学生中“枯燥无味,‘没意思课程’的代名词”。

对于学生的这种学习状态,我们音乐理论基础的几个教师就“如何提高音乐理论课程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以及“如何提高和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理论课程的兴趣与积极性”两个议题专门召开了几次教研活动来讨论。

针对及时个议题,我们除了在课堂上举出大量的音乐家通过系统的刻苦学习音乐理论以后,才创作出的音乐作品的事例以外,另一方面则是分析和赏析大量的各种音乐作品(尤其是学生在学习专业时会碰到的一些作品),让音乐理论能够联系实际专业,让他们能真正认识到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作用。

兴趣是学生学习好的引导老师,在上课的学生中虽然都是音乐的爱好者,可因为性格和经历不同,他们对音乐种类喜好的程度也各不相同。因此提高他们对音乐理论课程的兴趣和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音乐理论的积极性,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开发,从而培养学生的成功素质,是我们需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对此我们决定从以下两个方面人手:

1.我们应该了解自己的学生,关注学生的兴趣究竟在哪儿?是否能将需要学习的音乐理论知识与他们感兴趣的关注点相结合?

为了找寻这一系列问题的答案,我们采取了让学生自我介绍的方式,大致了解了学生对于各种音乐的喜好程度。以一个班35人为例,其中50%的学生主要喜欢通俗音乐,40%学生热衷民族、古典音乐,10%的学生偏爱摇滚和爵士音乐。对于这种现状,我们在乐理、和声课堂中适当引入一些经典的通俗歌曲、乐曲为例进行分析;在音乐史及作品赏析的课堂上,给出一定的时间让一些热衷民族、古典音乐的同学向大家介绍自己喜爱的音乐家及音乐作品;在西方现代音乐的课堂上,让对偏爱摇滚和爵士音乐的学生说出自己对不同爵士摇滚风格流派的艺术家音乐的感受和看法。通过这种教学改革,我们不仅提高和调动了学生学习音乐理论的积极性,更获得了良好的互动教学效果。

2.我们需要正确引导,培养学生对音乐理论的兴趣,我们采取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①理论知识与音响、音像资料教学方式相结合

例如:在对音乐史论的这部分内容的课程讲解中,我们首先将每个时期的音乐历史脉络作一个简单的介绍,然后根据每次课的课程,重点介绍每个时期的代表作曲家生平以及作品和风格。其中作曲家生平介绍我们采取的是音像资料和课程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这样既能让学生在看到音像后有身历其境的感受,还能系统地了解一个作曲家的生平经历对于创作的影响,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的过程中能更地把握作品的风格特点。而对于作曲家相关的音乐作品的介绍则主要用音响的播放,让学生从听觉上感受音乐本身。

②在教学中用学生耳熟能详的作品来举例说明。

例如:在对于中国民族五声调式的讲解上,选择学生最为熟悉的江苏民歌《茉莉花》为例,告诉学生:“在这首歌曲里从头至尾的音阶排列只有5个音,即首调的:12356(即宫、商、角、徵、羽)5个音,与西洋大、小调相比,它的独到之处是:没有半音,也不包含增减音程;它相邻的两个音级是大二度或小三度;五声调式只有一个大三度,因此说这个大三度是五声调式的特征音程。并且在西方,人们最早听到的中国音乐就是这首《茉莉花》。它曾被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写入歌剧代表作品《图兰多》中,因此在众多的国际场合中(例如香港1997年回归中英两国的交接仪式 上、2004年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闭幕式上),都选用了这首音乐。

③用对比的教学方法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及感性上的认识。

如在区别新音乐和中国传统音乐的音乐形态特征时,运用贺绿汀先生的作品――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和阿炳先生的作品――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进行对比。两者虽然都是中国音乐作品,但从表演形式上和写作手法上都有明显的区别,前者的音乐形态更多是从西方音乐中借鉴而来的,故已不是中国传统音乐,而后者因为他的形式是本民族固有的,其音乐形态也具有本民族固有的特征,所以属于中国传统音乐。

在讲到中国民歌这一章节时,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刻地体会中国民歌的民族及地域特点:我们通过播放不同地方和民族的民歌进行对比(如江苏民歌和陕北民歌的对比,西藏民歌和河北民歌的对比);通过对旋律、节奏和风格上对比,及这些地方的地域特点和风土人情的对比,让学生不仅从感觉上体会到不同地方的民歌特点,更从理论上找到了形成民歌风格的原因。

④利用计算机课鉴的优势将图片、和文字以及实物相结合。

在讲到中国民族乐器概论这一课程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广泛、清楚地了解到中国历史悠久的乐器文化,我们不仅简单介绍了民族乐器的产生,还通过各种渠道找到了古代乐器八音中每类乐器的代表乐器图片。其中对钟类乐器的介绍时,还重点介绍了产生于战国时期,1978年挖掘于湖北随州的曾候乙编钟,并让学生亲自去湖北省博物馆去参观实物。通过这些图片和文字介绍,我发现学生不仅对这些古乐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更为祖国有如此辉煌灿烂的乐器文化感到振奋和自豪。

⑤从音乐作品本身人手,介绍与作品相关的历史背景和音乐故事。

这样一方面能提高学生听音乐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内容。例如:在讲到中国民族乐器笛子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到在中国,虽然有很多的贫困学校因为贫穷买不起音响设备和键盘乐器,但老师们仍然想法设法为学生们创造各种音乐教育条件,我给他们讲了一个真实的事情:“在湖北省的京山县曹武镇朱岭小学里有700多名学生,全校没有一位专门的音乐老师,上音乐课就是教唱流行歌曲。”按说这样的音乐教学在农村是很普遍的,但是该校校长没有放弃音乐教学,他也想让孩子们能够会一两种乐器,但是学校里学生们的家庭都比较穷,一般的键盘乐器学校买不起,也不好普及,当他打听到在当地好普及的乐器是笛子时,(因为它价格便宜,也就三五块钱)而且在当地有位老艺人会吹,于是他就找到这位老艺人学吹笛子,然后再教给高年级的学生,高年级的再带徒弟,负责教低年级学生,就这样一个带一个,就都会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及时批学会吹笛子的学生已经都读高中了,但他们却把笛子的吹奏技巧教给了低年级的同学,依此类推,每届相传,自然生生不息。每到周一早上升旗,在这个学校响起的不是音响设备里放出的国歌,而是全体学生用笛子吹奏的国歌……”这件真实的故事不仅告诉同学们应该珍惜自己的大学生活,更重要的是我想让他们知道在这样一个贫困的乡村,音乐是如何在一点一点地改变孩子们的生活。音乐自有音乐的力量,它会带给生活很多改变。

在讲到音乐作品阿炳先生创作的二胡曲《二泉映月》时,不仅介绍了阿炳先生苦难的人生经历,还重点介绍了这首作品之所以能保留下来的曲折经历。以此告诉他们:中国的传统音乐正是由于有这些千千万万类似于阿炳先生的民间音乐家的存在,才得以发展和传承下来。

成功教育论文:抓住教育契机 守望成功德育

摘 要: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和教育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若干“问题学生”。如果能够抓住教育契机,因势利导,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针对高中“问题学生”表现的个性特点,分析其出现的原因,抓住德育管理中的每一个教育契机,对学生做出耐心细致的教育,通过教育的方式引导这些学生摒弃陋习,走向成功。

关键词:教育契机 德育管理 教育引导

学生自身的成长环境和外界因素的综合影响,造成了我校不少学生的叛逆心理很强,形成了一部分的“问题学生”群体,这就对我们的德育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笔者曾经在学校的德育处连续工作了五年的时间,本文中,笔者就我校学生的德育管理,结合自己在班主任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通过教育案例的形式来谈一谈德育管理中的一些个人想法。

1 抓住新生入学契机,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个学生

当学生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面对新的开始、新的集体,内心肯定充满了各种好奇和期待,这时他们的内心大门是敞开的,这对学校和老师来说,是个很好的教育契机。每个学生期待自己能尽快地融入到新的环境和集体中去,但是每个学生又都来自不同的学校、家庭,经过中考的选拔,每个人的文化分数也不一样。有的学生来自城区,有的学生来自农村,这就要求做德育工作的班主任和级部管理人员要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

2 抓住活动契机,打破僵化的教育

现在很多的高中学生对老师平常的教育会感到厌倦,认为老师平常在教室里面的口头说教天天讲,天天重复,感到很没有意思。这种情况的出现,应该引起我们德育工作者足够的重视。那么,我们应该从学校的各种活动中,寻找教育的契机,打破平常教育的僵化。每次考试前后、重大的节日、学校举行的活动等等都是捕捉教育契机的时期,比如考试前后,开好迎考动员会和考后分析总结会,这对促进学生的学习成绩至关重要;每当看完爱国主义教育影视后,要及时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通过校内外发生的违纪、违法事件,及时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法律知识教育等等;通过地震等紧急情况预演练习,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这些教育契机利用好了,学生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有利于我们的德育工作更顺利地得以开展。

3 抓住教学契机,教育教学同步进行

德育工作者、班主任往往是教育教学双肩挑,我们教学中进行的各种活动、学习的课文、读到的阅读材料等等都存在着许多教育契机,如果善于挖掘,为我所用,就能逐步使学生的思想、精神、境界乃至毅力、意志、品质得到进一步的磨练和提高,从而使我们的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教学中,笔者总会把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及一个个的案例与我们学生群体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联系起来,组织学生讨论案例中主人公做法正确与否、如果是“我”,“我”该如何应对以及的解决方式。有时笔者发现了问题后并不马上解决,而是放到课堂上去当案例,让学生来共同讨论和评判,聪明的学生往往能明白笔者的用意并去改正,这样做既没有伤到学生自尊心,又能较顺利地解决问题,效果很是不错。

4 抓住后进生转化契机,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

爱如泉水,清澈而甘醇。班主任关爱后进生、转化后进生的教育是永恒的主题之一。应试教育重视优等生,忽视后进生,是为少数学生服务的“精英教育”。今天,素质教育要求我们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成人、成才,让每一位家长放心,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确实,在实际的教学中,爱好学生容易,爱后进生难。尤其,在刚参加工作那会儿,学生的成绩是我无形的压力。眼中只有尖子生,没有后进生。最终和后进生的距离越来越远,甚至走向对立,给自己的管理、教育工作增加了难度。

十多年的工作探索,使笔者渐渐明白了教育的真谛,那就是使每一个受教育者对自己充满信心,对前途充满希望。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学校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这就是要让学生充满自信和勇气,面对人生,敢于迎接各种挑战、抓住各种机遇。在一个班集体中,尖子生抬起头来,班级的学风就会浓起来;后进生抬起头来,班级的班风就会正起来。怎样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笔者的做法就是:抓住契机,有严、有爱、有感化。发现契机,把握契机,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基本素质。创造契机,更是所有老师们在教育管理中的追求!

比如今年我班有一个叫苏家璇的学生。刚开学时,他在班上特别好动,人又长得壮实,上课时自制力差,经常插话,这种表现导致他既荒废了自己的学习又影响他人,还经常请假不来参加自习课,但是慢慢地笔者发现他特别能吃苦。每次大扫除,他都任劳任怨,主动承担脏活、累活。全班同学都认为他能吃苦,有一定的号召力。于是,笔者有意挖掘他的个性中爱劳动,能吃苦的积极因素,让他担任劳动委。结果,他干得有声有色,每次大扫除他都会亲自督查和见到教室和清洁区的卫生状况。更让笔者欣喜的是,因为担任劳动委员,身为班级干部要以身作则,他很少再有请假的现象了,上课也不插嘴了,居然有时还去问问题。提前单招离校后,每晚在学校附近摆起了烧烤摊,干起了勤工俭学,每天忙得热火朝天!见到老师时,没有躲躲闪闪,而是自信地和我们说起了他的勤工俭学计划。看到他自信、快乐、满足的模样,笔者不禁笑了,心想这才是成功的德育。

成功教育论文:成功教育是培养幼儿自信力的有效途径

培养幼儿自信的关键期是3~6岁。在此阶段,教师应该采用正确恰当的方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让孩子们体验到成功,让他们知道坚持就能成功的道理。其实获得成功的途径有很多,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和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力,寓教育于生活,把培养幼儿的自信放到平时教育中。幼儿的自信来自于外界人的鼓励和坚持,幼儿的自信能力对幼儿人格的健全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美好的开始,让幼儿感受“首次”成功

及时年带小班,在小班生活中,经常碰到这样的事情:老师和孩子一起玩新积木或者玩新的游戏的时候,大部分孩子都能积极和老师与同伴一起玩耍,但是一些小朋友及时次不敢尝试,不敢玩,缩手缩脚的,在老师的询问下才胆怯地说:“老师,我不会!”“老师,我不知道。”碰到这样的情况,对于我一个刚接任小班的老师来说应该怎么处理呢?“万事开头难”,孩子也是这样的。他们怕自己做不好,产生紧张情绪,看到别人做得又对又好,内心就会很焦急,因此就会不自信。渐渐的,如果老师一直没有发现或者采取相应的措施,孩子们的自信便会越来越低,就会越来越封闭。老师在一日活动中要仔细观察孩子们,带领孩子感受首次成功。

在幼儿园的游戏活动中,我常常鼓励孩子们参加各种游戏活动,给他们提供机会体验成功。我班有一个小朋友叫航航,比较内秀,不敢与别人主动打招呼,每天早上总是我先和他打招呼,他才胆怯地说“老师早”,对于这样的小朋友应该怎么做呢?幼儿园就是一个小社会,我鼓励他先到娃娃家里扮演小客人的角色,一到娃娃家,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很主动地和航航打招呼,航航见了自然高兴地和娃娃家的爸妈一起玩,第二天航航又选择了积木区当管理员,渐渐开始融入游戏区。通过游戏我发现航航的胆子变大了,参加集体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而且非常喜欢这些游戏。在平时教学中,我们经常玩音乐游戏《找朋友》,总有一些能力比较强的小朋友主动邀请胆子小的孩子,他们一起玩耍,一起拥抱,孩子感受到幼儿园集体中伙伴带来的快乐和关心,获得了主动学习的经验,体验了成功,获得了自信心。

二、有趣的过程,让幼儿感受“别样”成功

在幼儿园中,有一些孩子做什么事情都很快,接受新的事物比较快,但是有一个缺点便是孩子们做事比较马虎,有始无终。在幼儿园中,他们每次回答问题时总是答不到点上,有的孩子举手但是请他回答却说没想好,甚至有的孩子因为没回答正确被同伴嘲笑,自信心一次次被打击。其实,一些看起来什么都不在乎的孩子,体验到成功后,他们肯定会比其他孩子更加高兴,也能更好地转化成为动力,变得有自信心。如小朋友开始学习排队时,我就结合“开火车”、“过山洞”、“学做解放军”等游戏,发展幼儿的走、跑、平衡等能力,培养幼儿的动作协调能力,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孩子们最喜欢玩的是“娃娃家”角色游戏,他们可以做“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他们通过玩游戏,学会与人交往,体验到做妈妈带宝宝的辛苦,奶奶做饭的了趣……学会了正确的礼貌用语;在生活区中,教师经常会给孩子们准备一些小衣服、鞋样、穿线板、塑料瓶、吸管等,练习生活能力,给他们练习扣扣子、拉拉链,系鞋带、穿线、宁瓶盖、插吸管等的机会,提高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慢慢的孩子们的生活能力提高了,对家人对老师的依赖少了,对幼儿园生活充满了热爱,自信心慢慢增强了。

三、美妙的结局,让孩子体会“坚持”成功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缺少自信的原因也不一样,有的孩子看上去很开朗活泼但是做事特别慢,很难接受新鲜事物,其他孩子做完了,他才开始做,但是幼儿园的集体活动不能因为他做不完而让其他孩子都等着,所以老师经常会说等以后有时间再做,让这些孩子先把作业收起来,往往只是嘴上说说过后就不做了。所以,这些孩子做东西或是作业都是半途而废,根本体验不到成功的乐趣。

慧慧是一个做事十分认真的孩子,每次她的美术作品都是最认真的,但是由于她的动作比较慢,因此她的作品都没有在班上展示过,我想这个应该是打击她自信心的原因之一。我为此伤透了脑筋,曾经让她先画,可她的速度就是提高不上来。之后每一次画画我都会观察她,原来慧慧每次画画总是喜欢先把蜡笔打开,再帮助同伴打开,这样等她画画的时候别人都差不多画一半了。看来,让她成功的关键是教会她分清主次,集中注意力。为了让她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我精心选择了一次涂色排序的作业练习,引导她完成。慧慧喜欢画画,一看到涂色题,可开心了,三下两下便做好了。我走到她面前说:“你是怎么排的?教教我吧。”她告诉我排法以后,我就和她一起做了,我故意放慢了速度,让慧慧先做完。她完成以后,我在班上突出表扬了她,她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在以后的活动中,我发现原本慢吞吞的慧慧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不断提醒她,她做事的速度渐渐快了起来,体会成功的机会越来越多,自信心慢慢增强。

幼儿有了自信心,做事才会有兴趣。兴趣是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孩子才会喜欢学习,慢慢地对未来也充满了憧憬。从文章中的事例来看,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不太自信的孩子,他们的自信心的养成需要老师的帮助和引导。因此,幼教工作者必须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提高自信心,引导幼儿不断地开启智慧宝库,健康快乐地成长起来。

成功教育论文:浅析成功教育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摘 要:成功教育是一种教学方法,同时也是一种教育思想。我们应该帮助学生发生自己的优点,找到自己的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成功。

关键词:成功教育;语文;课堂

我们都可能看过这样一个故事,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教授参观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之后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罗森塔尔教授才对他们的老师说,自己对这几个学生一点也不了解,是随便点的。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把学生当天才来教,让他们体会到你的重视,体会到学习的成功,他们就真的可以变为天才。

一、成功教育的要求

学生为什么会成为差生,用刘京海校长的话来说就是“因为经历了学习反复失败的过程,反复的挫败让他们失去了自信心,也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要使差生变成生,方法非常简单――老师把差生当成天才来教育,不断帮助他们在学习中取得成功,在反复成功的体验中,培育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自主成功。”而成功教育的精髓就是“三相信”: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获得成功。成功教育主张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从而自主地去追求成功。这既是一种教育思想,亦是一种教育方法。

二、成功教育的实施方案

(一)课堂教学:创建成功情景

要实施成功教育,无疑课堂是最主要的舞台,我们应该好好利用。在课堂这仅有的40分钟当中,教师应该创建更多的成功情景,让学生体会到成功,感受到“原来我也能行。”在教学过程中我坚信一个原则:表扬应该是公开的,批评应该是私下的。于是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某一点表现,一点进步,一点创新,我都会及时给予公开的表扬。这是不需要分时间场所的。比如一进课室,我发现讲台比以前更整齐干净了,我就会说:“今天的值日生把讲台打扮得很漂亮,我站在这里讲上一节课都不会累了。真谢谢你的细心。”这些真诚的赞美能拉近我们的距离,而且你会发现在以后上课时讲台总是会很干净整齐。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天生是喜欢活动的。活动与成功是紧密联系的。我发觉初中学生也是喜欢活动的,于是在教学设计中我还喜欢用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在学习第二课《我很重要》时,我让学生先预习课文,然后在班上挑选活泼且比较有表演欲望的10位同学出来,分为两组,进行“我很重要,我不重要”这一个辩论赛;再选出4位比较稳重的同学做评委,评出辩手及优胜法,还确定一位主持。这样,开学之初,一台辩论赛就这样初步定下来。接下来的时间是组织10位选手多方面地去收集资料,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我要做的事情是相信他们的能力,指导并鼓励他们。由于准备充分,结果选手辩得激情洋溢,闪光点不断在辩论当中涌现;台下的观众反应热烈,在观众提问一环节中,平时沉默的学生都跃跃欲试,争着参与活动。这种集体参与的情景让大多数学生都锻炼了胆量,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创设成功的情景,让学生在笑声、幽默和竞争的氛围中进行分享性学习,这种成功与快乐的体验能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会激励学生自主地去学习,以获取反复的成功。

(二)私下辅导:发现闪光点,帮助建立自信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能够成功的非常重要的基础,只要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的积极性就能够调动起来,反之,就要受到压抑、限制。这就需要在课堂之外,师生之间应该好好沟通。沟通从心开始。沟通的内容可以是①生活上的问候与关心②情感情绪上的关注③家庭的问题④学习上的问题⑤与同学相处的技巧⑥学生的爱好或者感兴趣的事等等。师生关系在这种私下的交谈之中距离会拉近,情感会加深。在沟通中,教师要非常注意不要说出一些“你真笨”“你怎么可以这样?”等等批评性的话。俗语说“奖子一功,胜过数子十过。”学生期待在老师那里得到的更多的是肯定和表扬。所以作为教师,要始终细心地从中发现学生的优点、闪光点,从而给予肯定与赞扬。

(三)作业批改:鼓励性评价,追求自主成功

另一个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重视的是作业的批改。你可以把你对这个学生的期待与肯定通过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比如可以在字迹潦草的学生作文本上写“你的立意很创新,可以看得出你的语文功底不错。如果字迹再工整一些,就会更好了。”然后你会发现在下一次的作业中,这学生的字迹会有明显的好转,这时你要细心地发现并及时地给予表扬,写上“有进步”几个字很简单,但对于学生来说意义就很深重了。他就从心底里知道这个老师是很看重自己的,不能对不起他,让他失望。在这短短的评语当中教师把对学生的相信与重视表达了出来,学生也从中读到了这一信息,并不断地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最终形成学生自己争取成功的内部动力机制。

三、总结

成功教育是一种教学方法,同时也是一种教育思想。我们在提倡成功教育的同时,并不是要否定失败。我们还要让学生体会困难、挫折教育。并且,提倡成功教育的同时,要认真分析对象,不能无论优差生,都给予相同的评价。优生在教师的过多鼓励当中很可能会骄傲自满,不思上进。所以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成功教育论文:生涯教育为学生搭建成功的阶梯

“站出来,让祖国挑选!”是我校师生在抗美援朝时期提出的,是我校历年来秉承的育人理念和师生共同追求的成长目标。为了落实学校的育人理念和办学目标,我校在生涯教育工作实践中,注重把心放在较高处,把根扎在最深处,从三个方面入手,为学生搭建成功的阶梯。

创设情境――让生涯目标更高远

情境育人是育人的重要方式,我们采取动静相结合的方式让生涯教育既看得见、听得到,还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在学生中产生共鸣。

固化的情境。如用校史馆传递历经百年积淀已逐渐形成的学校精神和学校文化,传递、蔡元培等前辈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传递革命运动中涌现的爱国热情与爱国行为;校园内的日晷默默提醒师生珍惜时光;各种文化石、文化亭、楹联牌匾等传递着学校的文化与精神,教导着一六一人的德与行。

流动的情境。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一次次的主题班会、年级会、校会,一次次的参观、社会实践活动,都是流动的教育情境。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们体验着、成长着。

找准策略――让生涯教育有途径

我们采用以生涯规划教育系列活动为载体的教育策略,将教育之根扎在深处、扎在实处。

帮助学生客观认识自我。我们请我校老师和北大教授从不同的方面为学生进行价值观探析和生涯探索。班主任还结合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开发地方教材《高中生涯规划与管理》引领学生树立积极的生涯信念。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对自己的客观分析与家长共同完成了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生涯规划报告。

利用榜样作用激励学生。我们邀请毕业生崔晴回校为学弟学妹分享她的成长经历。她在传媒大学读研,是传媒大学最年轻的编剧。她的剧本《十五岁的笑脸》,主要记录自己的校园生活,已经被搬上荧幕。

通过体验教育强化学生目标兴趣。通过社团活动满足学生的职业体验需求。我们建立了10多个代表不同类别和方向的社团组织,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爱好和需求。利用参观传媒大学电视台、中电科技、国家电网等,帮助学生真实了解职业要求。北京电力展厅和西单变电站已成为高中理科班的另类教室。学校还利用主题活动为学生指明前进方向,如模拟人生拍卖会,促进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为学生搭建实现梦想的平台。我们给学生提供实现梦想的舞台与空间,让学生尽情地展示自己,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例如:协助学生会成员组织跳蚤市场活动、卡拉OK赛、器乐演奏比赛、献爱心活动,支持学生参加多元展示和竞赛。

用好资源――让生涯教育有抓手

用好学校特殊资源――开展“四走进”特色教育活动。走进央企:了解、感受国家民族工业的发展,增强爱国热情。走进及时产业:组织初二年级全体师生走进北京最美乡村――留民营,直观感受课本上所说的“农村生产结构调整、新能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真正意义”。走进高校:组织参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科研院所等,让学生感受独特的人文气息和学术氛围。走进中轴线:带领学生走进大栅栏、故宫、国博、大剧院、人民大会堂,组织学生走进天安门广场参加升国旗仪式,立下“站出来,让祖国挑选!”的青春誓言。

用好生涯人物资源――开展“面对面”式的教育活动。与名人面对面:我们邀请社会名人和各行各业的人士如航天英雄景海鹏、张晓光等来校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让学生真切感受踏踏实实做学问的重要。与师长面对面:我校尝试导师制管理,利用教师资源为学生做生涯规划指导,分享他们的成长历程。与学长面对面:安排毕业学长张牧云、周泽宸、李娴姝、崔晴等来校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分享他们在校时是如何确立目标并努力达成目标的。与家长面对面:请家长进校,为学生讲解职业特点、职业人应具有的素养等,帮助学生明确无论将来从事什么职业,首先要做好人,然后是做好学问。

把心放在较高处,把根扎在最深处,培养学生的精神气质,在点点滴滴中帮助学生积蓄成人、成才的正能量,使学生在祖国需要的时候,能够站出来接受祖国的挑选,围绕这一理念和目标,我们将继续努力。

成功教育论文:运用成功教育理论提高高职语文教学质量

【摘 要】对于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工作来说,其复杂性和系统性较强。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所应用的教学方式也不同。采用成功教育理论来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是相对比较重要的工作内容。主要是这种教学方式和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以及学习状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中,笔者主要对成功教育理论的相关内容进行研究和分析,并且对其在提升语文教学质量方面进行了阐述,仅供参考。

【关键词】成功教育理论;职高语文;教学质量

现如今高校学生的数量在不断增加,教学的高质量一直是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目标。很多职业院校的学生很少和教师进行沟通,从内心深处体现出自卑感。所以说,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很少会了解到学生们的内心。在教学方式上很难达到标准。为了改变这一教学现状,教师们加强对学生的了解,采用成功教育理论的方式来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成功教育从本质上就是指教师通过某种方式来对学生的成功动机进行激发,进而指导学生的行为,让学生们按照自身的目标来进行努力。现如今,成功教育理论已经被很多院校采纳,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1.成功教学以良好的师德为前提

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上可以看出,在课堂上,教师起到主导作用,学生应该处于主体地位。但是,由于入学时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方式上进行改进和完善,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改进。教师要处理好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了解学生,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要改变传统的学生服从教师的现象,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教师身上的闪光点就是良好的师德,只有做好这一方面的工作才能够为成功教学理论的实施奠定基础。

2.要做到尊重和信任学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学生们之后感受到自身的存在感,才能够和教师产生情感和知识的共鸣。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相互信任会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水平参差不同。如果教师采用和蔼的态度来对待学生,必然会提示学生们学习的信息。让学生们可以将自身的观点提出,提示语文课堂的高效性。

3.营造良好氛围,活跃学生思维

宽松、愉快、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自由发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造学习语文的愉悦环境,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让学生从成功中尝到甜头,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4.调整教学目标,创设成功的前提条件

调整的原则是:从职高学生语文水平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当前社会对职高毕业生语文能力的实际需要,有效体现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大纲》基本要求,争取学以致用。

5.以学生为主体,改善课堂教学结构,改进教法和学法

5.1订好教学目标

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即在规定的教时内要学生学习的知识、技能及方法等;二是达标程度,即学习这些内容应该达到的广度和深度。目标的确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和教育效果。

5.2实行分层教学

将整堂课的教学过程科学合理地分解为若干个环节、层次,引导学生不断接近目标。

分层的数量、设多少台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原有水平为基础,跳一跳,能攀登,这样的“级差”是合理的。“级差”太小,学生不用花多大力气就能“上去”,缺乏挑战性,难以使学生保持持久的积极性;“级差”太大,学生几番跳跃,撞得“鼻青脸肿”,依然掉将下去,这当然是教学的失败。对于学习困难学生,开始阶段以“小步子”、“多台阶”为宜。一般来说,一堂课分三、四个层次是适当的。

分层教学中要贯彻“举一反三”的原则。集中精力教好典型范例,再放手让学生模仿练习,先集体训练,由几个成绩好的学生率先独立尝试;然后可分小组训练,由骨干带动小组成员;让全体学生各自独立完成。这样由“点”到“面”,点、线、面结合,教得扎实,学得巩固。

5.3强化语文素质训练

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的独自讲解占了统治地位,忽视了学生的语言实践。而许多知识要牢固掌握,要转化为能力,则非学生亲自实践不可。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强化语文素质训练。要扩大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面,使人人都有表现的机会。

5.4及时进行反馈调控

反馈的意义在于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机调控教学要素。如果学生学得好,教师可鼓励、促使他们更积极地投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如果学得不好,就应采取措施,调整教学进度,重新安排环节,设法当场补救。以往学生学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了问题、困难不能及时反映,教师较得盲目,学生的问题则日积月累,积重难返,因而学习一再失败,于是,这些学生也就成了学习困难学生。

5.5开展扩展阅读

成功教育的语文学科在课堂教学结构方面的一个大胆改革是开展扩展阅读,就是让学生到阅览室阅读各类报刊书籍,使学生了解到,学习语文,除了课堂和教科书外,还有课外阅读这一极其广阔的天地,可以到课外书籍这个知识宝库中去汲取营养。

5.6鼓励学生在尝试学习中增强成功体验

成功教育的语文课堂教学应重视激发学生的尝试欲望。如在教白居易《琵琶行》之前,先带领学生寻找有关白居易的传记故事,让大家对作者作品有所了解,然后在班上进行交流。通过交流,白居易的生平及其写作《琵琶行》时的状况使学生如见其人。这样,一些学生根据现代文中的故事,参考课文中的有关注释,大致上就能翻译了,且正确率颇高。

6.重视鼓励性评价,促使学生“成功”

笔者认为当学生回答了问题,教师应及时地给予适当鼓励与评价。另外,教师在批阅作业时,批不批鼓励性的语言,效果不同。我教过的一个男学生,语文基础很差,可学期刚开始及时次交上来的作文却行文如流水,显然是从别处摘录的结果。当我在作文上做了如下批语“你的眼光不错,发现了一篇好文章,要是你能模仿写一篇,就更好了”之后,情况大有改变,以后每次这位同学均能自己写作,按时上交作业,而且完成情况不错,文中也能写出一些佳句,平时也更爱向教师请教问题了。

7.总结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而且是“教”与“学”的双向性很强的艺术。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渗透“成功教育”的思想,使“教”与“学”都能走向成功。这将是笔者今后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实践、摸索的问题。 

成功教育论文:谈作文教学中的成功教育

所谓作文教学中的成功教育,就是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调动一切激励手段,较大限度地让学生体验成功。

兴趣是好的老师。只有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才可能乐此不彼,孜孜而为之。而浓厚的兴趣则来自于成功的体验。一个饱尝失败痛苦的人,不可能有信心有兴趣去面对他所从事的工作。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充分体验写作的成功,对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是十分重要的。

作文教学中的成功教育要求教师必须确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以一颗爱心去面对每一个学生。要深入学生之中,了解他们的写作状况、心理状态及写作教学的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出既符合班级学生实际又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要教育学生热爱生活,指导他们观察生活,在观察中积累写作的材料,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从而激发起写作的冲动与激情。要让学生写熟悉的生活,写身边的人和事,为他们施展自己的写作才能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尽可能地让他们“成功”,让他们充分体验成功的快乐。

成功教育的重要作用在作文评改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无论学生基础如何,希望自己的习作能被别人认可、得到教师肯定。我们教师对学生的这一心态应有充分的理解。理解他们的渴望,以十二分的爱心去对待他们的劳动成果,用我们的真诚去发现其中美的东西,尽我们的较大可能去满足学生的心理要求,而不应当用过高的标准去苛求他们。如今的学生,特别是农村的学生,生活范围狭窄,课外阅读的时间和可供阅读的书籍少的可怜。要求他们的习作篇篇都文情并茂、情理并重是不现实的。尤其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同学,要求他们也是勉为其难的。但这些习作中也不乏佳作,即使是一些不佳的作文也并非一无是处,其中肯定有其闪光的地方,有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都值得称道的。比如:条理不清,或许书写认真;语句欠佳,或许感情真挚;说理欠缺,或例证丰富。整篇不行,就看局部;段落不行,就看句子。总之,我们应沉入这些习作之中,就像在乱石之中寻找白玉一般,挑出其中的成功之处。只要与写作沾上了边,哪怕是一个词语用的十分,我们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热情地鼓励,毫不吝啬的给予高分。对于学生的佳作,应当让全班同学参与评析,让作者介绍写作体会,创造一种激励的氛围,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

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有些教师却常常忽视这一点。他们脱离学生的实际,提出过高的要求,对学生的习作横挑鼻子竖挑眼,以至于诸如“下笔千言,离题万里”“驴唇不对马嘴”“乱七八糟,不知所云”等,不该用于学生作文的词语也出现在他们的评语中,甚至一怒之下连学生的本子也撕了。可以想象,当学生等待了一两个星期之后,满怀期望的打开作文本面对的竟是这一切时,他们的心中会是怎样的一种滋味?饱尝失败的痛苦,就会丧失写作的信心。没有信心,就怕写;越怕写就越写不好,越写不好就越怕写。这样恶性循环,其后果就可想而知了。倡导作文教学中的成功教育,并不是对学生的缺点视而不见。在使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同时,也要让他们认识自己的不足。不过,对于这些不足却不能像对待优点那样一一罗列,而是分步骤、有重点的一次次指出,力求让他们练习一次能去掉一个不足,造成了瑕不掩瑜的效果,学生会在充分感受成功的良好心里状态下正视不足,从而扬长避短,不断提高。

作文教学中的成功教育其重要意义还远不止于作文教学。成功的体验,浓厚的兴趣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自信心,对语文及中学各门功课的学习乃至未来的社会工作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作为教师,切不可吝啬表扬,要给学生以鼓励,让他们尽可能多地体验成功。这样他们就会在“我能行”的心态下满怀信心地面对你的写作课,面对自己的未来。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