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思想品德论文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复杂体系,最为关键的是要创新教学方法思路,广泛利用生活资源,构建生活化教学的大课堂,使教学更加贴近生活,真正培养会生活、会做人、会创新的发展个体。思想品德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自主探索体验中“悟”理。
思想品德论文

思想品德论文:浅析新课标对思想品德课教师的要求

当今时代是创新的时代,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不竭的动力和源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思想品德课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那么,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该具备那些素质呢?

一、 高尚的道德修养

道德修养是指人们在思想品德、意识等方面的自我锻炼、自我追求和自我改造过程。道德修养包括依照一定 的道德标准进行反省活动和在反省中所形成的道德情操。

思想品德教师不同于其他学科,它的育人功能尤为明显,因而对思想品德教师修养提出更高的要求.

首先,思想品德教师要有崇高的人格.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要淡泊名利\甘于奉献\无私无悔;身教胜于言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从新疆克拉玛依大火之中为保护学生而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教师们的身上,不难看出教师高贵的人格魅力,其精神永存.

其次,思想品德教师要对学生充满爱心.思想品德教师不仅在课堂上宣扬高尚的道德理念,在实际生活中也要做到,不能言行不一.及时,对学生要有宽容之心.宽容是一种 美德,它体现 了教师 对学生的期待,对学生的理解,更显示出教师的博大胸怀.相反,斤斤计较,小肚鸡肠的教师是让学生唾弃的.第二,对学生有坦诚之心.新的教育理念使学生和老是之间不在被“师道尊严”所隔绝,学生和老师之间应该是朋友关系、学友关系。信息社会必然导致研究性学习的出现,必然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坦诚相待。“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如果只是为了那颗虚伪的心而去欺骗学生,是不道德的。第三,思想品德教师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学习面前,人人平等。教师不能以自己的好恶评价学生。如果教师把名利加于学生之中,此种做法不仅是教育者的悲哀,更是教师的耻辱。

二广博的文化底蕴

思想品德教师的知识结构较为复杂。它所包含的内容极其丰富,不仅包括历史、地理、文学,还应有外语、电脑、军事、艺术、等等。基于此,思想品德教师必须但是终身学习,天天学习。天下大事,新闻联播你是每日必知。如有条件,相关资料还要保存下来。

目前,大多数思想品德教师的知识结构框架的搭建还处于起步阶段。一些教师是被动的学习,为晋级或不下岗而去函授、去继续教育。这种做法落不到实处、意义不大。

教师要主动搭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加强自己基本功训练。普通话、外语、微机不能流于形式,要真正掌握。只要你在学习,你就在进步。

三,崭新的教育理念

思想品德教师在新 的课标下要树立以下教育理念:

及时,以学生为本的“人本教育”教育观念。教师要注重学生潜能开发、人格培养等各方面综合素质 的提高,学生的成绩只是其中一部分。

第二,课堂教学的目的由单一的知识传授向多方面多综合教育转变。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多鼓励和表扬学生。

第三,教师要和家庭、社区紧密配合 ,共同对学生进行渗透教育。

第四,敢于创新求异、大胆设想,不迷信经验和传统教学模式,不迷信教材,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

总而言之,创新时代为思想品德课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

思想品德论文: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对策

我们的受教育的都是人,都存在于现实当中,因此教学活动要注意把知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从而使课堂的教学更加有意义,学生的理解更加透彻。例如:在讲到“维护消费者权益”这一节课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列举出平时生活中碰到的吃亏上当的案例,问他们作为消费者有哪些权益被侵犯了?以及被侵犯之后一般会怎么办?还有在讲到“天价月饼”、“有毒奶粉大头娃娃事件”、“老字号南京冠生园倒闭事件”等等,通过这些实例来结合教学,使学生们对于知识不再是模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可以让学生对于某些抽象知识理解更加具体。[2]

1巧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共鸣

学习过程是一种认识的过程,认识一般规律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思想品德教学内容既没有小说里面曲折离奇的情节,也不像影视剧那样具有生动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对欠缺抽象思维能力的初中学生来说,要理解是有困难。思想品德课重在激情、明理、导行。要使学生学得好,关键在于使学生乐意去学,获得学习的动力。随着新课标的深入,教师越来越感受到将学生置身于活动情境当中学习思想品德,巧设情境,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够做到不同的学生在思想品德上面得到不同的发展。例如:在学习关于:“自尊和自信”这一节课的内容时,在讲课的时候播放臧天朔的歌曲《朋友》,引导学生讨论朋友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朋友正是那个在顺境中和你同舟共济,在逆境中与你一起披荆斩棘的人。在《朋友》的歌声中,引导学生认识两位新朋友:自尊与自信。接着又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让学生欣赏,以歌动情,展开遐思。雄浑激昂的歌声中,让学生深深体会到顽强的意志和强烈的自尊和自信。[3]

2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生动性

信息时代的来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使得教学手段发生了变化。多媒体技术作为思想政治课程活动保持活力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在教学策略上合理应用,可促使教学方法和师生关系取得突破的进展。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一方面,可以节约教师板书的时间,使得在课堂时间内可以传授更多的知识以增加教学容量,另一个方面,多媒体教学中音乐、图片直观地、形象的展示,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例如:在讲授《诚实好》一节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前收集一些有关城市与不诚实的视频故事和图片放在PPT中,等到上课的时候可以播放给学生看,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收集然后在课堂上面进行述说,在老师精心设计的课堂中,让学生知道:我们要诚实做人,诚实就是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人际交往中最主要的品德。再者:讲授“爱国主义”的时候,可以播放一些爱国歌曲,如“歌唱祖国”、“大中国”等气势轩昂的歌曲。在播放的时候也可以配上相应的图片,如改革开放后中国飞速发展的图片,在情感上,多媒体唤起了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4]

3结语

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发挥出学生的主导作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思想品德的教育更是注重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培育“四有”新人,使之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思想品德论文:思想品德课德育目标的实现策略分析

每个学生都是处在人的社会化的特定阶段上,已不是一张白纸。由于先前的各种影响(家庭教育、社会影响、学校教育、自身实践),学生在接受思想品德课教学之前,已经形成某种固定的、往往不被注意的心理准备状态。积极的态度定势使学生对教学抱有欢迎、信任态度,从而乐于接受所学的知识、理论和道德规范;反之,消极的态度定势则会使学生产生不信任感和厌恶感,形成对教育的顽强的抗拒心理。

初中学生所处的环境和学校任务都发生了变化,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开始发展,但形象认识事物仍占重要地位,学生本身的心理和生理也发生了变化,独立意识增强,但自制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有待提高,社会阅历不丰富,容易受到好奇心和从众心理的影响,往往会受到不良诱惑的影响。

目前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相当普遍地存在以下问题:(1)信息污染;(2)社会上不良事物的影响;(3)家庭教育不力;(4)师生关系障碍;(5)教育中的权力主义;(6)逆反心理;(7)教育体制问题。因此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目标的实现就有一定的困难了,但只要我们采取适当的方法,这些负面影响是可以克服的。

一、造就全社会的大德育环境和大德育氛围

对于青少年的德育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和思想品德课的任务,是全社会的任务。某些消极现象发生在学校和课堂上,根子却深植于社会的各个角落,只有全社会上上下下都关心和配合青少年的德育教育,才能形成巨大的教育合力。学校只有在这个大环境中,才能积极地发挥作用,在这个大环境中,电影、电视、广播、报刊、书籍等大众传播媒介具有重要作用。

二、实施具有积极影响意义的家庭教育

大量研究证明,人的智力开发和品德的形成,与早期的家庭教育关系极大。一个人早期受到的教育如何,对其一生的发展,往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教育经验证明,孩子在早期的教育中,只要方法得当,比较容易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但一旦在早期教育中养成某种恶习,进入学校后再进行纠正,则需要付出数倍的劳动未必有效,学生的德育教育如果能真正取得家庭教育的有效配合,必能取得长足的发展。

三、更新教育观念,端正办学思想,变升学教育为素质教育

目前,学校教育中,教育观念落后,办学方向走偏,升学教育统治着大多数校园,德育下降到从属地位,并被狭隘化了,在这个格局中,重智育,轻德育,重认识,轻情感,重强制,轻人格,升学机器无情的压迫着老师和学生们,也强化了教育传统中的权力主义。只有端正办学思想,向素质教育转轨,才能使学校教育更、更科学、更和谐。

四、加强思想品德课的说理性

经验证明,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中的说理部分比较感兴趣,也比较信服。说理与说教相比,他们更倾向于说理,科学的体现、严谨的逻辑、详实的材料、客观的态度、辩证的方法、雄辩的论证能够激发学生求真的欲望,实现由知到信得转变。

五、加强思想品德课的情感性

逆反心理和学生的某些消极的情感体验有关,因此,情感教育是克服逆反心理的重要方法。教育实践中,情感教学的思路有:(1)以理育情。即用高质量的说理教学培育学生的信任感以及追求真理和正义的激情。(2)以情育情。教学不应是冷冰冰、留声机的。教师不仅要用舌头说话,而且要用感情说话,教师把对下一代的爱倾注到教学中,会极大的激发学生的感情共鸣。(3)以境育情。教师应能够巧妙地利用和积极地创设教育情境。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学生的积极情感容易被激发。教育情境是十分多样的,它可以是各类活动,如参观、调查、演讲、辩论等,也可以是一个故事、一则新闻、一个道德两难问题、一句发人深思的警句。如何恰当的选择教育情境,要靠教师的教育机制。(4)以美育情。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创造美、表现美、是实现教学的情感目标的重要手段。理性的力量加美的力量,足以克服任何逆反心理。(5)以真育情。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理要真、情要真,要能够真实现实,敢于剖析生活,越是这样越能取胜,相反,粉饰生活会使学生产生判断事物的教条主义,禁锢他们的思想,使他们产生怀疑主义,不再相信崇高的思想和原则。(6)培育教师威信。教师的威信是影响学生的重要条件,一个品德高尚、知识渊博、造诣高深、平等待人的有威信的教师,即使他走上讲台尚未施教,学生以对他抱有某种信任,一种对他将要讲述的内容的真实性、正确性的信任,而缺少威信的教师受到的逆反心理的抵制就会较多较强些。(7)改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放任型和专制型的师生关系很容易导致逆反心理,民主型是可取的师生关系。

六、社会实践启迪法

即通过适当的社会实践活动,搜集分析社会上活生生的事例,及培育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又使学生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进一步提高德育实效性。当前德育教育的实效不够理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某些社会的影响对学生正确观念的形成产生了负效应,因此有必要指导学生通过适当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待外界的影响。运用此法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调查实际前一定要充分准备,拟好调查提纲,明确调查对象、调查方式,所调查实践项目提纲要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和方向性。其次,调查实践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调查实践,务必认真组织交流,做好总结,使学生真正有收获。

总之,上述几点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共同构成了一个实现德育目标的动态体系方法。有机的结合教学,恰当的运用,能够使德育工作化和德育效果化。

思想品德论文:课改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初探

摘要:新课改转变了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原有以教师为本的教学方法,如何围绕新的课程要求,强调学生是课堂主体,教学应围绕学生需要开展。本文基于一些教学实践,对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有益尝试和探讨。

关键词:实践 学生主体 因材施教 习惯养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课改前的中学思想品德课主要弊端在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满堂灌”。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四十五分钟,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时间。其实,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远不是表面上显现出来的那样简单,它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因此要改革教学方法,就必须彻底打破这种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下面结合本人的一些实践经验,谈谈对政治课教学方法的一些想法。

首先,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教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命力所在。前几年,我国的思想品德课以“升学----应试”为目标,强调学科内的细分化,带有的学术化的倾向。这种教学,往往将学生作为一个知识的容器,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过分强调知识体系本身的逻辑性和结论的性,忽视学生学习知识的应用价值及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知识内容比较陈旧,脱离学生与社会现实需要;重记忆而不重理解,窒息儿童的个性。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则“吃不了”或“吃不消”,造成中学生厌学、辍学,影响了我国全民素质的提高。我时常结合教科书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讲解许多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社会现象和事例,特别是就当今社会发生的大事要事,国际新闻、时政热点与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结合。这样学生不仅接受所学知识,而且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此,我采取了以下做法:一是指导学生阅读各类书刊如《半月谈》、《中学生时事报》、《时事》杂志等;二是每天让学生收看《新闻》和《焦点访谈》,并作好摘记;三是开展社会调查,撰写政治小论文,进行年段评比。这样,思想品德课教学逐步将小课堂与大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思想品德课有不同于其他课程的特点,即理论性强,政策性强,时效性强,针对性强等。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条,而是方法。从这意义上说,掌握理论就是掌握正确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着名的教育家斯卡特金说:“理想的教学主要是讲授基本的、少量的知识,而在这些知识中,支架着科学的联系。”我们认为,他说的“联系”既是知识的内在联系,也是作为知识形态的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而且,后一种联系显得更为重要,因为,这等于给学生一把开启生活之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钥匙。过去的应试教育只满足于学生对观点的死记硬背,以记得牢、会答题,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准。而实际上,这必然出现那种考试完了,脑子里的死记硬背的东西也就随“分”而去,不留任何痕迹了。从某种角度看,我们过去的那种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是不成功的。如果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不能使学生了解理论观点的实质,掌握理论思维及其方法,那么我们的教学就可以说是失败的。过去我们也说理论联系实际,但是那只是教师的事,或者只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落实到学生身上。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改变了过去的那种做法,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任务由学生来实现和完成,从而真正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教学使课堂不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是向社会延伸的。进一步说,就是让学生运用教材的基本知识和原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学生在求知、探知和用知中都充满学习的乐趣,达到不仅掌握知识而且增长才干的目的。

其次,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还特别重视学生这个主体,想方设法让他们活起来,动起来。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学生的实践活动往往只限定在做作业这一个环节上,而在其他教学环节学生几乎是“无事可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调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和解决的大问题。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教学,首先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突出“主体参与”,人本观念是以现代人本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思想认识。它认为,各项活动都应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和途径,使每一个被管理者都成为组织管理的参与者,使每一个人都以主人翁的姿态从事学习和工作,从而全身心地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由此可见,人本观念要求在一切管理活动(包括教学管理)中都必须解决好人的问题,即应解决好人的思想、认识、情感以及知识、技能等问题。用人问题是管理活动的根本着眼点,即任何管理都必须以人为本。所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当大胆尝试实践教学,把学生看作教学主体,努力唤醒、激励其“主体参与”意识,与教师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树立“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学意识和教学观念。“主体参与”,是指不仅把学生作为学的主体,而且要看作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发挥其主动性、能动性,达到锻炼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实行灌输式教学,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记和听。而素质教育则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学生素质的发展和提高上,即把学生视为具有多方面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人。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教学,就是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出发,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积极参与,更好地发挥其主体作用。比如,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谈自己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当众提出来,然后发动同学们一起“会诊”,从课本中寻找“药方”,运用心理品质的有关知识解决学生实际生话中的许多烦恼,诸如:人际关系、考试焦虑、心理障碍等。法律知识也能帮同学们解决日常生中发生的一些纠纷,诸如:消费纠纷等。同学们都说想不到平日以为枯燥无味的思想品德课还真这么有用,能解决许多实际问题,能为人生指明正确的航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起来。

再次,结合课改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而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除了常规方法外,还可运用直观感知的教学法(图片、图画演示、幻灯、录音、录像等)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于教学中去,此外参观法、实际训练法及以探究的方式教学和以情感体验的教学法都值得尝试。

第四,在教学中必须将群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坚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生活经历、性格气质、兴趣爱好的学生,进行多侧面、多样化的个别教育。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智慧和才能,并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把群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结合起来,通过群体教育个人,群体能给人以智慧和力量,给人以温暖和信心,使集体成员间互相激励,促进个人的进步。笔者曾做过调查,中学 生在选择谁对自己影响较大的人中,在父母、老师、同学、朋友、影视明星等选项中,选择同学和朋友排在首位的比例分别达到54%和61%以上,超过了对教师(42%)和父母(47%)对孩子的影响。所以塑造良好的集体和班级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对学生的个别教育也应促进集体的巩固和发展,把群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结合起来。

,在教学中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最终目的。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认为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可以了,事实上这是远远不够的。严格来说,学生除了基础理论知识外,还应懂得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美国着名教育家布鲁姆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思想品德课要优化教学过程,必须改变单向灌输,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因为这种教学模式没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他们只是一个被动的受体,这样的方法不但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压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开发,而且助长了学生的学习依赖性,阻碍了学生素质的提高。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我们在努力探索师生互动,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把“备”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的了解和分析上,把“教”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上,把“教”的重点放在对学生分层要求、分类提高上,把“导”的重点放在学生心理、思维的疏导上,把“考”的重点放在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培养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启发、引导学生善于把不同知识重新组合解决问题,善于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开拓思维,大胆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等。如按照社会主义的道德标准,随时注意自我约束和自我不良行为的矫正。依法规范自已的言行,懂得运用马列主义的基本理论去分析各种社会现象,本人在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几年来,始终坚持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最终目的,力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课改下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探讨是一个很大的课题,需要我们用勇敢的探索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去反复实践、总结和提高。也需越来越多的同行加入这一改革的行列,这样,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一定会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一定会有更美好的明天!

思想品德论文:如何上好新课程的思想品德课

一、带着爱心走向学生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在所有的东西中间,人最需要的东西是爱。”学生最需要教师的爱,需要与人交往,需要得到教师的尊重和理解。教师要热爱学生,就要做到“理智公正” 、“不挖苦学生”、“不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不心罚学生” 、“严爱结合”。 在课程改革理念的支撑下,教师要带着鼓励,带着微笑走向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要善于运用鼓励性评价,要善于以商量的口气和学生说话,激励学生,鼓励学生,宽容学生,等待学生,赋予他们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给他们一片自由翱翔的蓝天。

二、要引导学生学习 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引导可表现一种启迪,当学生迷失方向时,教师不要轻易告诉他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引导也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畏惧时候,教师不要拖着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比如我在教学七年级下册及时课《珍惜无价的自尊》一文时,根据学生生理变化突出、身体成长快速的这一特点,让学生从心理上寻找自己的位置,关注自我形象以及自尊的需要,认识自我,客观地评价自己的优缺点,懂得自尊和知耻,理解自尊和尊重别人,不做有损人格的事。小组展开讨论,在全班进行交流与评选,评选出“乐观之星”、“自信之星”、“助人之星”。由于引导正确,方法得当,学生自主参与,解决了学生面临的问题。

三、尊重差异,因材施教 学生在经验储备、发展水平和个性特征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教学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前提。我们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适当“调试”的方法和各种“差异教学”的策略,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收获和提高,使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 四、实行开放式教学 1、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所谓自主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的技能水平、心理水平的基础上与教师传授的信息在互动中建构和发展起来的学习。这种互动和建构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要特别注意学生学习的接受性。 2、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为教而教,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这种灌输式的单向互动,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师与生之间、生与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学生在相互启发和感染中获取知识,促进他们知识、能力、情感和觉悟的健康发展。比如在教学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一文中,可以先让学生阅读引言中的案例,然后让学生进行思考,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现象进行互动学习,分组讨论并剖析学生身边较常见的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指出避免和矫正这些行为的有效方法。通过互动合作,让学生掌握法律知识,从小学法、知法、懂法、守法。 3、突出探究式学习。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鼓励学生在实际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根据这一理念,教材在每个单元安排了一个探究活动。围绕主题,展开探究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从发现问题开始,分组活动揭示主题。然后根据主题进行教学,层层展开。让学生结合生活,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掌握运用,归纳总结,得出结论。这种探究式的教与学过程,从发现问题开始,展开一系列的分析研究,达到了解决问题的目的。

思想品德论文:体育教学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教学是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巧和技能,而且还能发展智力、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组织性、纪律性。但它的后几种功能往往被人们所忽视,认为智育是硬任务,为了抓智育而可以不管或少管体育教学。可是,我们应该知道,体育教学除了锻炼学生的体魄外,还能发展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下面我就肤浅地谈谈体育教学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几种做法。

一、严格开展队列练习

队列和体操队形不仅是对学生身体姿势和空间知觉的基本训练,同时也是一项严格的集体活动。它要求学生在共同的口令下完成协调的动作,从而培养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集体主义精神,发展反应迅速、动作和协调一致的应变能力。

二、耐心进行思想教育

体育课的特点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特征。由于学生各自的身体素质、体能和意志不同,往往在练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存在着畏难的情绪,如怕苦、怕摔、胆怯等一些现象,特别是在跳高、跳山羊、技巧、单杠动作等难度较大的练习中更加突出。出现这种情况之后,我针对学生各种不利于练习的心理,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在练习中,要以热情的态度关心帮助学生完成动作,使学生减小畏怕的情绪。通过不断反复的练习,学生终于有了克服困难的信心,然后进一步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吃苦耐劳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思想意志品质,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了:“世上无难事,只怕用心人”的含义。

三、精心设计体育游戏

体育游戏是学生们最喜爱的一项综合性的体育活动,如做“猎人打猎”(用投排球来代替猎枪)游戏,不仅能发展学生投准和躲避能力,更使他们能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做到互相协作、团结一致,为集体争取多打猎物而努力。例如,做“胯下头上传球”游戏,则能培养学生机智活泼、团结负责、乐观进取的优良品质。但由于各种游戏的手段不同,其所受到的思想教育要求也不同。

四、关心器材收拾

课前整理场地,领取器材和课后收拾器材,是引导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重要契机。例如,在上课之前,老师叫学生们搬运器械(如垫子)时,要求学生不许拖、拉。领取的器材(如篮球、排球、羽毛球拍、乒乓球拍),不许用脚踢、不能扔等等,发现有不爱护公物的现象应及时教育制止,对于那些热心协助老师整理场地的同学应给予当众表扬。这样,不仅对保护学校体育器材有好处,而且使学生们养成了热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

总之,体育教学是德、智、体、美、劳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支持和推动它,使它在学校教育中有更大的作用。

体、美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支持,推动它使它在学校教育中有更大的作用.

思想品德论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

内容提要: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强调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充分开发利用生活化教学资源,构建丰富多彩的教学课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可持续发展。开发利用生活化教学资源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结合学校所在城市和地方经济文化特色,将地域文化资源搬进课堂;二、结合实地参观访问、图书阅览活动以及热点新闻资料,以图片、视频资料展示及思考、讨论等方式,开发应用社会生活资源。三、结合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实例,以提问、案例交流等方式,运用家校生活资源实施教学。

关键词:思想品德 ,生活化,资源,开发,应用

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新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拓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是本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反观目前的初中教学,仍然有部分教师将教学与生活割裂开来,形成了封闭课堂,无法引发学生的共鸣,影响了教育与教学效果。加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将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提高教学质量,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正是体现这一教育理念。它是指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充分开发利用生活资源,构建丰富多彩的教学课堂,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可持续发展。教学生活化的新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教学的实效,彰显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那么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如何开发利用生活化教学资源呢?结合教学实际,粗浅谈谈体会。。

一、开发应用地域文化资源

中国土地面积辽阔,各地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特色地域文化,这些内容学生感同身受,具有深刻的体会,充分利用这类资源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效果。近几年来,南宁加大了精神文明建设力度,发展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开展“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观教育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引导公民树立“能帮就帮、敢做善成”的城市精神,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形成了特色地域文化。这些文化资源都可作为课堂教学的内容。比如,《灿烂的文明之花》一课,首先,利用周末时间让学生搜集身边有关好人好事的新闻报道,拍摄社区志愿者为五保户打扫房屋、买菜做饭的照片,利用手机、数码相机录制“红领巾志愿者”和“爸爸妈妈志愿者”团队的视频资料,拍摄南宁乡镇、农村、街道等生活环境照片,采取多种方式,指导学生记录和整理南宁精神文明建设的的成果。其次,将学生搜集的资料在课堂公开展示,对于视频和图像资料利用多媒体演示,对于一些好人好事类的新闻资料让学生大声朗读,鼓励部分学生主动讲述社区环境的变化,以丰富多彩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南宁全民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气氛,引导学生带着深刻的体验走进课堂。,结合这些地域文化资源开展课堂教学活动。(1)结合搜集的材料,让学生谈感悟,引导学生归纳社会主义精神创建活动的形式和根本任务;(2)选取身边发生的典型的小事例深入讨论,比如社区垃圾箱周围环境的变化,引导学生感悟精神文明要从细微处入手,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3)结合材料中人物事迹和典型的做法,指导学生如何做一个文明人?如何践行“能帮就帮、敢做善成”的城市精神,竭尽所能帮助身边的人?······师生共同归纳“与老师、同学、父母、周围陌生人”相处时的文明规范以及在家庭、学校、社区等环境下应遵守的公共道德规范,引领学生树立文明意识,维护南宁精神文明建设的良好局面。

二开发应用社会生活资源

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学生通过电视、网络、报纸、图书等方式对各类社会现象都有一定的了解和思考,不同程度地将自身融入社会生活。充分利用这类资源,有助于学生将抽象的理论与具体社会生活内容结合,促进学习兴趣的提高。因此,教师可以在每节课的前五分钟开设“热点新闻讲坛”小活动,让学生每天轮流向集体介绍热点新闻,谈理解与体会,并适时将这类内容引入课堂,实现知识与社会生活的接轨。比如,在《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课堂教学中,可以设计以下内容:(1)学生搜集南宁三个瑶族民族乡以及壮族、回族、苗族等民族的生活图片,并根据所见所闻介绍各民族的服饰特点、生活习惯等;从网络中打印中国56个民族的分布图,并在讲述中国少数民族集中区域有哪些;查阅图书馆的历史书籍,书写近代各民族共同抗击外侮事迹的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并组织学生集体讨论。通过展示、分析这些材料,引导学生了解: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56个民族共同生活在中国土地上,共同劳动,共同生活,形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2)利用课堂讲坛小活动,引导学生课下搜集十一届全国人大历次会议各少数民族所占名额比例,整理南宁三个瑶族民族乡政府中瑶族籍干部所占人数比例资料,引导学生能够了解民族平等的内涵和意义。(3)20__年,少数民族分裂分子在乌鲁木齐煽动群众闹事,死亡197人,受伤1 080人,放火焚烧面积56850平方米,几百辆汽车被烧被砸,几百家店铺被付之一炬,直接经济损失7000万元,这就是“7·5”事件。而汉族干部孔繁森为了支援西藏建设,提高少数民族生活水平,累倒并长眠在青藏高原。利用多媒体重新播放这些社会新闻录像,组织学生探讨民族分裂的危害,分析民族团结的意义,指导学生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树立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4)组织学生到民族乡参观,访问居民,了解居民近几十年来生活发生巨大变化,汇集材料在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认识目前我国地区经济差异,了解西部大开发战略,把握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意义。

三开发利用家校生活资源。

围绕教学目标,收集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素材,运用提问,讨论,案例交流等方式进行课堂教学。例如,《在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一课教学中,提问学生:“每天晚上家庭可口的饭菜是谁提供的?拖地、扫地、倒垃圾这些家务主要是谁做的?父母辛辛苦苦为孩子忙前忙后没有怨言,这是为什么?我们应该怎么争做南宁的孝德少年?”通过提问,再现家庭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责任就是不求回报、不用别人强制而自己应该做的事情,父母有抚养教育孩子责任,孩子有尊敬家长、帮做家务的责任。带领学生重新温习《中学生守则》:“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刻苦学习,参与活动,做好卫生”等,然后引申到课本内容,帮助学生认识到:在学校,自己的角色发生了变化,责任也发生了变化,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是履行责任的体现。就身边“某同学无意中打破了教室的窗户玻璃却不敢承认”的案例,进行分析;并结合南宁和学校开展青少年德育活动,讨论如何争做“五小公民”,引导学生树立“自己对自己负责”的意识。

总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复杂体系,最为关键的是要创新教学方法思路,广泛利用生活资源,构建生活化教学的大课堂,使教学更加贴近生活,真正培养会生活、会做人、会创新的发展个体。

思想品德论文:浅谈思想品德课中的体验教学

思想品德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自主探索体验中“悟”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体验教学,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巧设体验引发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常言道:好的开始,便成功一半。导入新课是思品教学激活学生内驱力的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或运用故事、游戏,类比激发情感,让学生因动情而要学,或围绕课文内容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让学生因探究而要学,或通过典型事例,贴近生活实际致使学生因关注要学。如《宽厚待人》这课开始,老师借助小品《请原谅》设置问题情境,制造悬念:当你的个人利益受到损害,或者无故蒙受委屈、冤枉和被他人误解时,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学生学习、探索新问题的强烈欲望,有的同学探询,有的高高举起了小手。

总之,体验引发点的确立主要能促使学生的内心燃烧起体验的火光,产生求知、探索、解疑的欲望和响应的感受。

二、创设体验情境,提高教育的感染力

思想品德教学不仅仅是传递关于道德的知识,也不仅仅是培养发展道德认知能力,还需要培养与发展道德情感,更要有行动,使学生学会践覆道德,学会承担责任,在做中体验,在体验中融合,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思想品德教学不能没有体验,体验别人无法代替。通过引导有效促进学生道德体验,使学生在体验中学会判断。学会选择、学会行动、自觉发展其道德约束力。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模拟实践活动,用学生亲身的实践把新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实践中,拓展延伸,形成良好地学习习惯。同时进一步强化学习兴趣。如《保护珍禽珍兽》一课,在明理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简笔简画绘制一副最美的珍禽珍兽的广告语。通过绘画、取名、设计广告语的形式,逐步形成保护珍禽珍兽应从我做起的强烈责任感。

三、参与社会实践,践覆道德形成习惯

为了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提升其价值,必须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进入广阔的社会生活中,把自己在课堂中新学的道德规范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在活动中发展品德能力,形成良好习惯,自觉防止和克服“能说不能做”的现象。

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必须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真正地活动起来,真正有新感动,这样的实践活动才有意义。如教学《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把学生引向火热的改革大潮中去,让他们观察、访问和参与不同的劳动者的工作和生活过程,让他们亲身感受到人民群众的建设热情和创造,奉献精神,激发他们发自内心的热爱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的情感。这是在课堂中无论如何也体验不到的。

总之,思品课只要建立一个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亲身体验的再发现过程,就会激活课堂教学,提高教育实效性。

思想品德论文:浅谈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改革

如何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这是一个新的重要 课题。我们学校坚持抓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下面结合小学思想品德课的特点谈谈教学 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完成教学任 务的重要手段。要在教学中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乐于思考、乐于求得问题的答案,必须做 到以下几点:

1、设计课堂提问要注意层次性。根据由近及远、由浅入深、 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规律, 提问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层层深入地提出一系列问题,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入。如教学《要管得住自己》一 课,我讲完故事后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 )故事的主人公他改掉了什么习惯?(2)他是怎样改掉吃甜食的 习惯的? 如果他不改掉这个习惯,结果会怎样?(3)从达尔文改掉吃甜食的习惯这件事, 你懂得了什么?这 些问题的设计既紧扣课文,引导学生学习和体会达尔文顽强的意志力,又循序渐进地指导了学生思维的路径,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设计课堂提问要富有启发性。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提问, 一定要提在点子上,问在关键处,富有启发性 ,以利于引导学生动脑思考。我教《一条珍贵的毛毯》一课时,设计了这几个问题:(1)、 是中 国革命历史中的什么人?(2)这件毛毯经历了多长时间?(3)这条又旧又破的毛毯为什么要陈列在中国人民 革命军事博物馆里?经过对这几个问题的讨论、分析、概括,课文中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中国人民解放事 业赴汤蹈火的事迹和他们之间深厚的革命情谊就突出来了,其光辉形象也自然显露出来了。

3、设计课堂提问要加强针对性。 针对性是思想品德课的生命所在。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教育观点 能渗入他们的内心世界,产生正向的心理效应,课堂提问必须加强针对性。如教学《做妈妈的小帮手》一课, 我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1 )你们在家里是怎样做妈妈的小帮手的?(2)有的同学在家里是独生子女,爸妈 不让干家务活, 该怎么办呢?由于设计的问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符合学生的年龄、生活实际,学生有话可说 、有话想说,因此人人争相发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在这种愉快而热烈的讨论中,不仅强化了学生对自己是 家庭中的一员,有责任做家务活的认识,而且增强了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做妈妈的小帮手的主动性, 从小学会生活自理。

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善于运用直观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用面很宽, 纵观,适用于各个年级;横看,作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1、在讲明道理时使用直观教学法。思想品德课要着重明理, 但给小学生明理确实不容易,所以在这一环 节上运用直观教法,目的在于用具体的事实、形象的比喻,分析蕴寓其中的道理,然后再抽象、概括,深入浅 出地讲明观点。如在教《劳动不分贵贱》的观点时,我以收音机为例,首先说明各部分零件构成一个整体,再 打开收音机放出美妙的乐曲,然后老师依次轮换拿掉电池、电阻等,收音机立刻没有声音了,从而证明这一整 体缺一不可,以此比喻社会上的各行各业就像这收音机上的零件,只有互助配套才能发挥作用。然后结合实际 ,让学生从切身体会中谈各行各业的劳动在社会主义建设和人们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使学生懂得劳动没有高低 贵贱之分的道理。

2、在指导行为中使用直观教学法。对小学生进行行为指导, 越明确越具体越好。因而在这一环节上使用 直观教学法,目的在于使行为要求具体化,并展示行为方式。比如一位老师教《东西要放在一定的地方》 一课时,考虑到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有限,又缺乏锻炼,从“明白”到“会做”还有一定距离,于是在行为指 导时,精心设计了辨析题,并以抽拉片、覆盖片的形式展现。先出现书包、鞋袜乱放,洗脚盆、板凳用完不放 回原处等杂乱画面,然后请学生思考这样做有什么不好,正确行为应该怎样,并让学生动手操纵抽拉片,将错 位的物品一件件“放”回到“一定的地方”,出现室内整洁、物品摆放合理的场面,使学生体会到东西放 在一定的地方才能使用方便,才不致影响环境整洁,同时还能培养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这种设计符合学生好 动、好奇的特点,既直观又有趣。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受到了行为训练,收到了良好的导行效果。

总之直观教学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可使用,关键在于目的性要强,要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 实际情况选择、设计,不能盲目使用,不要流于形式。

三、在抓好课内教学的同时,要注意联系实际。《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教学要联 系学生的思想品德实际和社会实际,符合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这就是说,教学必须联系实际,讲求实 效。为此,必须立足于“两个结合”。

1、结合改革开放的实际,使思想品德教育有新意。

十几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代,神州大地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 目的成就。可是当今不少小学生“身在福中不知福”,生活在改革开放年代却不懂得改革开放的优越性。因此 ,思想品德课必须联系改革开放的社会实际,向学生进行改革开放的教育,使其具有时代特色。如在教《腾飞 吧,祖国》一课时,老师事前组织学生进行调查,问爸爸妈妈自己家里改革开放后发生了哪些变化,添置了哪 些家用电器,并组织小记者采访和进行社会调查,访问镇工商所所长,请他讲述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市场的 变迁从里到外,由小变大;个体户的发展从无到有,由少到多,现已发展到了400多户。此外,还访问了农场场 长、饮料厂厂长、养殖专业户等。我们还设计表格,让学生调查统计。通过调查对比,学生深受教育。在改革 开放的大潮中涌现出来的许多典型的人和事都富有教育意义。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成就,进一步增强 改革开放的信心,我们结合有关内容,先后自编了《群众致富的带头人》《科技兴农的领头雁》

《依靠科技, 创业致富》《新兴镇农贸市场》等10余篇乡土教材让学生学习。

2、结合农村实际,使思想品德教育有特色。

我们国家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因此,农村小学思想品德课必须面向农村,面向农业,面向农民,紧密结 合农村实际,突出农村特色。

首先,要结合思想品德课加强爱农村、爱劳动的教育。如在教《劳动不分贵贱》一课时,我首先用形象具 体的类比法(用人体的各个器官进行类比)讲清劳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从而教育学生要尊重各行 各业的劳动者,热爱劳动,热爱农村。

其次,要结合思想品德课加强农业科技教育,科学技术是及时生产力,它在农业生产中的含量正日益加大 。种田要讲科学,养鸡、养猪、!养鱼也要靠科学。因此,教学中必须重视进行农业科技教育。我教《相信科学 不迷信》一课时,除了运用课文中的事例外,还让学生课前搜集因信迷信而受害的事和讲科学受益的事,并增 补自编教材《种田地也要讲科学》,使学生在正反对比中提高认识。如有的同学了解到文高村一个农民看不懂 药瓶上的说明而配药过重,使水稻枯死了一大片,结合类似这样的一些事例,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于农业 生产发展的重要性,增强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长大攀登科学高峰的自觉性。

思想品德课不仅要晓之以理,而且要导之以行。结合农村实际,我们还组织学生开展了一些农科活动,如 与镇农场联办“红领巾农作物医院”,让学生认识各种农药以及农作物病虫害症状,学习植物保护知识等,还 组织他们与养猪、养鸡、养鱼专业户挂钩,办“红领巾养殖学习站”,从中学习科学养殖技术。

通过思想品德课的课内、课外紧密结合,学校的教学工作形成了一股合力,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规范化 ,使学生的思想、行为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使学校充满了朝气,增强了活力。

思想品德论文:谈谈当前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谈谈当前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当前中学生的思想品德,存在着多种多样的问题,这许多的问题,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育、学生的前途及社会的进步。我们年段出现的两位典型的学生:一个是高二(6)班的王岸同学,另一位是我班的钱宇峰同学,他们的所做所为就很具有代表性。实际上这样的学生还有很多很多,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家庭背景

由于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一些家庭过于溺爱孩子,在家中俨然是位小皇帝,加之经常还有四大护卫(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保护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孩大都产生蛮横不讲理、老子天下及时的心理。而且这些孩子在家大都是重点保护对象,习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结果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极差,又不能吃苦,且心理素质也很差,经不起一小点的挫折。

2、不健全的家庭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

一些家庭的不幸、父母的离异,这样不健全的家庭给孩子的关心和爱护也是不健全的。有些再婚后的后父或后母,对不是自己亲生的孩子不关心,更有甚者,动不动就打骂孩子,拿 孩子当出气筒,使原来就不健全的心灵变得更加扭曲。

3、社会上的一些坏风气也给学生带来严重的影响

近些年来,社会上一些人趁改革开放之机,把一些不该开的东西也开放起来。诸如(包括一些电子游戏机),它将导致一些青少年学生犯罪。贩卖黄色淫秽书刊、播放黄色录像带、影视屏幕上形形色色的不健康镜头,都将使不少学生的思想受到影响,精神上受到污染,有些学生无心念书,有些学生过早成熟,有些甚至犯罪。还有一些录像带都是一些杀人、抢劫、枪战的影片,使得一些学生也学得很野蛮,动不动也舞刀弄棍,有些还弄出人命。 4、一些家庭的错误导向对子女产生了恶劣影响

有些家庭,其父母的身教就让人不敢苟同,比如:一些家长自私、贪小便宜、等,这些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就已种下不健康的种子。

有些家庭对孩子的道德品质教育欠缺,取而代之的是强化了“智力”投资。子女在学校得高分便可发奖金,可以穿好的,吃好的。反之,则加以谩骂,或棍棒侍候。这样,便导致子女想尽办法,不择手段地去捞分。

5、一些教师的素质差,职业道德低下给学生带来了不良影响

在教师队伍中,确实有一些素质差,职业道德低下的人。一种是课堂上可以讲些大道理、道貌岸然,一离开课堂却是另一个样子。再一类是只教书不育人,成绩好的是好学生,成绩差的就是坏学生,这种思想认识和方式方法,常常引起学生的对抗情绪,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致使学生对教师的反感递升对学校的反感,增加了学生的厌恶的情绪。还有一类教师是投机钻营、贪小便宜的人,成天就想在学生家长上捞一把。今天要求这个家长这样,明天要求那位家长那样。使得教师的人格、名誉扫地。 学校的教育应采取的方法:

1、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加强

首先应让四项基本原则真正扎根于青少年的心里,使他们知道怎样才是爱国的行为。其次要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教育。第三,要注意进行公民道德教育,既要强调个人对国家应尽的义务,强化其社会责任感。也要强化其参与国家与社会事务,享受应有的社会利益的权利意识;在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时,要以广义的人道主义为基础,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都是以人的解放、人的发展为较高目的的。在教育过程中,还应掺插我国的历史、国情教育。 2、应强法制教育

可以通过学习法律知识,可使同学们清楚地认识到什么是犯罪。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可以通过讲座的形式;也可通过参观有关的单位、图片展览;还可通过参加公审大会等等形式。

3、加强集体主义教育

人的个性发展必须反映社会的需要,但人的个性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所以必须提倡“我为人人”的崇高风尚。还必须提倡“雷锋精神”。 4、学校教育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德、智、体、美、劳”发展的教育方针。应把《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德育教育的起点和要求。

5、要创造一个德育教育的良好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有战略远见,要以民族的昌盛为已任,加强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领导。全社会都要努力关心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

家庭是孩子的及时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及时位教师。所以家庭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类学校都必须办好“家长学校”,加强家校联系,协调家校教育。 6、要建立一支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教书育人的教师队伍

人民教师必须为人师表。教师是千百名学生的焦点,你的一言一行,学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久而久之,学生很容易被潜移默化。

zdk简介 简历:整个中学阶段,中学生的品德迅速发展。在初中学生品德形成的过程中,伦理道德已开始形成,但仍旧是不成就、不稳定,具有较大的动荡性,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现两极分化的特点。所以,品德不良、走歧路、违法犯罪多发生在这个时期。而高中学生的伦理道德则带有很大程度的成熟性。他们可以比较自学地运用一定的道德观念、原则、信念来调节自己的行为,世界观初步形成。但在高中初期,却仍然明显地保持许多少年期动荡性的年龄特征。成人宣誓仪式、党的基本知识和邓小平理论学习班、“税收在我心中”征文活动、“信息与我”专题活动、社区助残扶老活动等极

思想品德论文:新课改形势下初中思想品德课自学辅导教学法应用初探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然而,纵观目前中小学课堂教学,我们不难发现仍然存在着的诸多弊端: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重灌输轻启发,重死记轻思考,重讲授轻自学……显而易见,按照这种教学模式,学生素质是难以真正得到提高的。因此,要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一种切实体现教育方针、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体现新课程精神的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深切地感到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卢仲衡教授倡导的自学辅导教学,乃是当前在学科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是使学生终身受益的“点金术”。基于这一认识,笔者遂产生了下决心改革传统思想品德课教学“重教研轻学研,重教改轻学改,重教法轻学法”而导致的“填鸭式”的被动型教学模式,大胆设计符合“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这一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的自学辅导教学模式的念头。

自 2003年秋季开学始,笔者便在所任初中一年级6个平行班240名学生中着手实施了“自学辅导教学法”的教改实验,将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大体划分为“编制导学提纲自读教材答疑组织讨论交流反馈点拨深化辅导练习归纳”五个环节,并长期坚持“课堂五动”(即动眼看、动耳听、动口说、动脑想、动手做)的原则不动摇,使学生能够调动多种感官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使思想品德课教学由过去的“教师的独角戏”摇身变为现在的“师生共同活动的舞台”。

及时环节:编制导学提纲。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教师要想让学生自己真正地动起来,好的办法就是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思考,去分析,去寻求正确的答案。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巧妙设疑是学生学习进入主人角色、发挥主体作用的关键环节。

在 2003--2004学年、2004--2005学年四个学期的教改实验期间,笔者在认真研读初一、初二《思想品德》教材、山东省教研室编制的《新课程智能训练》、上海《政治教育》、陕西《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浙江《政治课教学》、河南《中学生时事政治报》等教学资料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每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和内容设置,以课时为单位拟定出切实可行的导学提纲,把每一课时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以“目标问题”的形式“跃然纸上”,摆在每位同学的面前,从而使学生潜在的求知欲活跃起来,促使他们急不可待地渴望寻求到正确的答案,进而积极地加以思考和解答。这样,导学提纲就成了学生自学教材的“指南针”,思路旅游的“导游图”。

第二环节:自读教材答疑。

心理学告诉我们:“思维产生于对未知的探索。”古人也有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着名学者郭沫若说:“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的这种精神。”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带着问题自学阅读的过程是好的独立钻研的过程,也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重要环节。独立阅读能力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通过自读教材可以使学生真正地以学习的主人的身份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一定要注意方法,笔者要求学生读书切忌“走马观花”,务必要做到“四到”即心到、眼到、手到、口到,“四结合”即读记结合、读思结合、读议结合、读辑结合,使阅读与思考真正统一起来。以往的课堂教学,有时也留下点时间让学生看书,但笔者认为那充其量只不过是一种“花架子”而已,在那少得可怜的阅读时间里,至多能起到一个“水过地皮湿”的效果,学生是根本来不及对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的。鉴于此,笔者逐步地将学生预习的方式由课堂预习转化为课前预习与课堂预习相结合,在课堂上随机进行巡视指导,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重点、难点,并把主要内容分析清楚。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学抓住重点和主要内容的良好习惯,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是大有帮助的。

第三环节:组织讨论交流。

《学记》载:“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课堂讨论能使学生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形成共识,使问题逐步得以解决。在讨论中允许不同意见、观点的交锋、碰撞,让自己在与同学的交流中得出结论,会加速其认识水平和思辩能力的提高。以教材为基础,向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生活辐射,这种方式不枯燥,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直接参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新课程改革强调身体性参与,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在组织讨论时,笔者注重广泛调动每位同学的积极性,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动脑想、动口说、动耳听,成为直接参与讨论的主体。对于那些比较爱发表看法的同学,注重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培育“火种”,发挥好带头作用。对于讨论中出现的反面观点注重加以引导,而不是一下子驳回,“一棍子打死”,要经过同学间思想的激烈交锋来达到正确的认识,“真理愈辩愈明”讲的即是这个道理。平时在与学生的交谈中,他们普遍反映:“经过讨论获得的知识比老师‘硬塞’给我们的答案领悟得更透彻 、理解得更深刻、掌握得也更牢固。”

教学实践表明:经过讨论的问题往往能使学生经久难忘,使其更深入地进行思考,使其在自学阶段获得的正确认识能够得到巩固,使原来理解不够清楚,掌握不够的认识得以及时矫正,发挥出学生主体思维的“共振效应”,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智力都是十分有利的。而在讨论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又为下面环节中的点拨深化、归纳总结作好了准备,避免了“眉毛胡子一把抓”,克服了教学的盲目性,增强了授课的目的性,做到了“有的放矢”。

第四环节:反馈点拨深化。

利用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的反馈信息对教学过程实施有效调控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方面。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掌握学情,才能判定教学的成功和失败,进而针对实际情况进行适时点拨,深化课堂教学效果。譬如:当思维发生偏差时,可“导一导”再纠正;当意见发生分歧时,可“议一议”再统一;当学生对问题感到困惑时,可“等一等”再疏导。

针对学生反馈信息的特殊性,即哪些地方学生弄懂了,哪些地方虽然弄懂但理解深度不够,哪些地方还没有弄懂,特别是还有没有遗漏忽略的知识点。教师在掌握上述各种不同情况后再“对症下药”:对于那些浅显易懂,学生在自学讨论环节就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即不需要再讲的知识点应坚决不讲,切实摒弃面面俱到的做法。对于那些学生虽懂但理解不深不到位的地方,教师要讲,但不是从头讲,而是在学生不甚明了的地方要认真讲,直到学生明白弄懂为止。对于那些学生还没有弄懂的地方,教师要认真分析问题存在的根源,在此基础上循循善诱,不厌其烦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务必驱除“拦路虎”、搬掉“绊脚石”、啃下“硬骨头”。对于学生遗漏疏忽的地方,教师还应再提醒一下,以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对于本节课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应结合课前编制的导学提纲,作为精讲的内容讲深讲透,通过解开知识纽结,来带动理解一般性的东西,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讲解时应尽量使用启发式的语言,教师可提问,学生可插话,尽量使学生听课保持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

第五环节:辅导练习归纳。

知识在训练中掌握,能力在训练中提高。自学辅导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在教师辅导下的自练自检能力。所谓自练,就是自己依据教学目标去做练习,不待教师与他人督促。而自检,则是自己进行自测并核对答案,找出存在的毛病及出现毛病的原因,从而加以改正,使之正确规范。思想品德教材的知识掌握类型主要是概念学习和命题(即原理)学习,知识点的掌握及应用需要建立在、牢固的记忆基础上。卢仲衡教授的自辅教学实验表明:优等生自学十分钟的内容,差生要三十分钟才能学完,而且还存在理解上的差异。在辅导学生练习之初,笔者坚持由学生本人根据自身实际自选练习遍数、次数,练会为止,同时要求学生尽可能地使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问题而不必拘泥于答案。后来,又要求学生自拟试题练习、同学之间相互命题检测,聘请同学科教师命题考查,通过对某一知识点的多角度、多变式、多题型的反复练习、测试,使所学知识得以巩固,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以整体优化,这也是符合“过度学习”的程度达 150%时学习效果,记忆最牢固、持久这一实验结果的。

当学生学习到一定量的知识后,还需要学生在理解和消化的基础上,将分散的知识趋于集中,零碎的东西变为系统,杂乱的内容构成条理,使学生的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概括化。在最近进行的一次问卷调查中,部分学生反映:“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动脑发现问题、分析案例、归纳整理,综合大家的正确意见,胜过老师讲好几遍!”

自学辅导教学模式彻底改变了“教师讲授为主”的局面,保障了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读书、思考、练习并及时核对正误、纠正偏差。当然,在这里教师本人素质的重要性也是不容忽视的。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能力只能由能力来培养,志向只能由志向来培养,才干也只能由才干来培养。”在进行这一教改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特别注重训练学生如何使用导学提纲、如何阅读助学资料、如何参与课堂讨论、如何反馈教学信息、如何进行练习归纳,努力实践“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这句教育箴言。这样,很快就会使学生形成在教师辅导下的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并能很快地迁移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真正做到“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由“学会”变成“会学”,教育效果明显地增强了,教学质量也有了较为显着的提高。

有资料显示:现代教学论的发展趋势是把教学的重点从教师向学生传授现成的科学知识,转移到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获得这些结论。德国教育家第思多惠曾说:“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好的教师教的是怎样寻找真理。”叶圣陶也曾指出:“教是为了不教。”教师的教是为了达到不教的目的,达到学生自学的目的,学生的自学是一切教学的最终目的。为时四个学期的初中思想品德课自学辅导教学法应用的初步实验充分表明:它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由于学生自始至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因而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展示和发挥,保持着较高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双边活动的过程,在实践中业已显示出了它强大的生命力。

思想品德论文:思想品德课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借鉴价值

长期以来,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学生相比,我国学生偏重死记硬背书本知识,识记教师传递的现有知识,而缺乏应有的问题意识和创造性思维,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去,成为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战能力。21世纪的国际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竞争,我们如何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人才呢?教师要主动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真理”,善于发现问题,并通过刻苦钻研解决问题的创造能力,从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造能力。初中思想品德课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书本理论和知识,更要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激发和培养,让思想品德课成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主要阵地之一。

一、营造和谐师生关系,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长久以来,我国中学教育采用的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是教学的主宰者,在教学活动中有着的,学生只能服从一切的安排和设定,不敢也不可能越雷池一步,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易于教学管理和教学顺序的进行,但是过于死板的框架埋葬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这样的教育虽然能够大规模生产“合格产品”,却很难培养出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根据现代教学理念的要求,师生应该是平等、和谐、民主的关系。笔者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始终坚持与学生平等相处,互相学习和进步的原则,给予学生充足的发挥空间,让学生能够自由健康地发展。比如笔者在教授《亲近师长·换个眼光看老师》时,除了教授课本知识外,还发给每个学生一张白纸,让他们尽量客观地写出,他们心目中的老师是什么样子的,他们希望自己的老师还要做些什么,思想品德课堂应该如何上,等等。通过这样的一个小活动,笔者得以与学生进行了一次心与心的交流与沟通,彼此的关系更加和谐。学生也可以放下包袱,有什么特别的想法和建议也敢于向笔者提出。敢于想象和思考是问题意识培养的基础,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良好的自由空间。只有让学生处在自由、宽松的环境氛围中,他们的思维潜能才能得到较大的发挥。

二、转变教师教学理念,主动采用问题教学法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是学生学习的启发者和促进者,起主导作用。所以教师要主动学习和接受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变固有的、陈旧的教学观念。我们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要在课堂教学中尽量采用问题教学法,引导和启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所谓问题教学法,简而言之,就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的教学方法。比如在学习第八册及时单元《自立自强》一节时,笔者这样告诉学生:“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这些困难和挫折增加了我们完成任务的难度,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些挫折,又该保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学生回答:“寻找父母帮助”,“要学会生活自理,自己处理自己的问题”,“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等等。教师:“当我们有困难的时候当然可以向父母、朋友求助,但是我们也要试着学会自己处理问题,学会自立自强,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哪位同学能够给大家讲一下自己独立处理一件麻烦事的经历?”在笔者的鼓励下,几位学生举起了手。教师要能够根据课程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适时而恰当地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这样对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有很大帮助。

三、倡导探究式学习,激发学生问题意识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一直以来过于重视灌输式的接受性学习,而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开发和培养。而探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对问题意识的培养,教师要根据学科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要,挖掘课程教材中可供探究学习的内容。当然我们说倡导探究式学习并不意味着要否定接受性学习,而是单一的接受性学习不易于学生发现问题,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这种教学活动中的缺陷可以从探究性学习中得到弥补。教师要把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结合起来,既让学生接受了系统的理论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学习第九册第二单元《合作诚信》一节时,笔者给学生出了一道探究性的题目“如何才能诚信合作”,让学生以自由组合的形式,自主查阅图书和其他资料,进行探究学习。如果在探究中遇到了问题可以互相交流和学习,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了增强。

总之,学校要积极创造民主和谐的校园氛围,以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勇气,政治课教师要能够根据课程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要适时设置问题,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思想品德论文:让学生成为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建设者

纵观中学生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品德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没有转变这个观念。教师纯理论的枯燥说教,满堂灌式的个人表演,墨守成规的隔代观念,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材料,都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发展学生的思想品德,其结果往往是台上唇焦口燥,台下鼾声如雷,很难真正实现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但如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合作进行教学,则往往会是另外一番风景,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同时还能自主的实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仅起宏观控制、分解教学目标、点评和反思课堂教学作用。以国家制定的考试标准中的知识点为教学内容依据,以教师分解的教学三维目标为教学任务,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中的实际材料为案例,以教材为参考,让学生自主、合作、多种形式地实现教学目标,总结形成自己的思想品德教材。从而有效实现了国家制定教学目标,教师分解教学目标,学生自主实现教学目标。

整个课堂教学我们可以这样进行,先将整个班分成六至七组,每组六至七人,每堂课由一组同学合作完成,每组同学一期共完成三堂课,其中每堂课的组内角色分工可以更换。上课前24小时,由教师将分解知识点的三维目标发到该组同学手里,由该组同学做好分工准备工作,可以由其中一个当主持,站在讲台旁边,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和总结课堂教学内容;一个做记录,坐在自己座位上,记录整个课堂的各个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一个写板书,站在黑板旁边,随时准备书写教学内容;其他四个由主持随时调动到讲台中央主讲相应内容,当其中一个上台时,其他三个可和教师一起在组间维持纪律,这四个同学中可以由一个宣读组内合作寻找的生活材料,一个引导学生讨论探究问题,一个收集分组讨论结果,一个质疑材料布置作业。

整堂课的内容,我们可以这样去设计,先由上课组中一同学用一分钟新闻播报激情导入,新闻可以是学生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可以是国内外的重要时事,还可以是社会上的真人真事,要求材料能体现考试目标中的该知识点。五分钟学生思考,提炼新闻观点,两分钟收集观点,板书观点。十分钟教材阅读,明确观点。十分钟讨论辩论,深化论证观点。五分钟拓展延伸,巩固和强化观点。七分钟课内作业,理解和运用该观点。五分钟总结和概述该观点。整堂课在主持地引导下,有条有理有序地进行,其中各环节还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活动来开展。教师和学生可对该堂课进行打分,进行总结、反思和改进,期末评出示范课进行奖励。

整个课堂由学生自主完成,让学生当老师,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学生的品德发展经历了初步感悟、亲身实践、理性升华潜移默化的发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自主创新的能力和团对精神,真正反映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变化规律,自主实现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