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低年级语文论文

摘要:字词教学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现在低年级语文教学存在这样的情况:字词教学只是简单的重复、机械记忆、书写不规范,词意理解模糊,忽视字词的运用。
低年级语文论文

低年级语文论文:低年级学生语文论文

一、以阅读、积累为途径

(一)激发兴趣一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读书。在低年级引导学生阅读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儿歌、童谣、古诗等;中、高年级让学生除了继续阅读以上的作品外,还可以适当读一些文学作品、科技作品、简单的议论文和浅显的文言文。二要适当拓展延伸学生的阅读空间。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阅读个性,让学生在实践中阅读学习。三要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可以让学生自由读书;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校园传美长廊,让学生品读长廊中的优美诗篇;可以在小组或班级里开展读书笔记展示、读书交流等有意义的活动。在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教给方法在低年级可以采取以读促讲的“四步”阅读:一是读准字词,感知全文;二是读通读顺,品味全文;三是读出情感,了解全文;四是读后质疑,领会全文。中、高年级可以采取“四步”阅读训练。即感知性阅读、理解性阅读、研究性精读、欣赏性跳读。教学中不仅教给学生方法,还要注重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丰富积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我们知道,学生经历的听、说、读、写等语文学习活动中可以积累语言;生活中的观察体验活动也可以积累语言。语文学习重在语言积累,只有学生语言材料积累的丰富了,学生才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以写作、想象画创作为落脚点

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写作是语文能力的根本,想象是写作的拓展。在教学中,教师注意写作文与想象画的“有意、有机、有序”结合,以画促写、以写促画,使写画相互促进、紧密结合。同时坚持“一课一画”,鼓励学生长期坚持写日记,养成天天画,天天写的好习惯。

(一)给低年级学生自由写画的空间引导学生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写画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低中年段的学生对生活世界中的事物想象力丰富,许多在成年人看来没有生命或无意义的事物,学生能通过自己幼稚的思维方式来观察、解释他们。这样,那些在成年人眼里没有生命的事物,在学生的眼里大部分是有意识、有生命的。因此,教师鼓励低中年级学生多写一些想象作文和创作想象画。在想象画创作中,有些画是根据作文内容画的,有些画可以不根据作文内容,鼓励学生奇思妙想,学生愿怎么画就怎么画。写作与想象画的结合可以拓展学生自主表述的空间,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写作水平,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二)结合实践提高写作能力写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习活动,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写作。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写作时的主观能动性,写作的时候,让学生爱写、要写。学生写作中常见的问题,如,在立意、构思、修改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要有针对性,进行明确的引导,循序渐进,使学生逐步完成“不会”到“会”的提升。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相信自己的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亲身体验写作的全部过程。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保障每一个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长足的进步。只有这样,学生的写作能力才可以在实践中得到的提高。

三、结语

总之,语文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以兴趣为主线,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识字、自主阅读,自主写作,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使语文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不仅如此,教师要更新观念,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使学生能张扬个性,完善人格,使学生人人都得到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作者:陈海军邓丽红单位:吉林省敦化市贤儒镇中心小学校

低年级语文论文:低年级写字教学小学语文论文

一、小学语文低年级的写字教学的建议

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写字能力,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提高小学语文低年级写字教学的实效性。

1.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师应当严格要求学生的握笔方式等写字姿势以及写字习惯。同时,教师应当对自己严格要求,给学生做好榜样。对握笔方式等有问题的学生,教师应当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以及纠正。

2.指导训练学生的写字技能

教师应当重视书写过程中书写笔画的教学,并严格要求学生进行笔画训练。在对学生进行培养时,要先对撇、捺、点、横等基本笔画进行演示,重视对学生的文字结构的教育。

3.提高学生写字兴趣

兴趣是小学生在学习时的动力。教师应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注意力。同时,可以采用作业评选、坐姿等方式奖励学生,促进学生的练字热情。另外,教师应当对学生写字时的进步进行及时表扬,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4.保障充足写字时间

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下,都必须保障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练字。课堂上,对时间进行合理分配;课后,教师布置写字练习,并对学生交上来的写字作业要及时进行检查,当发现学生出现错误时,应当对其给予针对性地指导并采用适当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二、结语

小学语文低年级写字教学对学生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做到以身作则,重视写字教学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写字兴趣,保障学生写字水平能够提高,以达到写字教学的教学成果。

作者:颜克秀 单位:重庆市渝北区农业园区实验小学校

低年级语文论文:心理暗示下的低年级小学语文论文

1心理暗示与语文教学

又如:二年级上册中一片课文《难忘的24小时》中的:“邓爷爷来啦!他带着慈祥的微笑向我走来。我连忙敬了个队礼,说:“邓爷爷,您好!”邓爷爷高兴地点点头,紧紧地握住了我的手。看着邓爷爷和蔼可亲的样子,我紧张的心情一下子就平静了下来。”通过这句话给以学生强烈的心理暗示:真诚的微笑、慈祥的面容,不仅能缓解紧张的气氛,还能让别人的心中感受到一丝丝温暖;这种温暖是发自内心的,不仅仅是笔者感受到了,同学们在学习和朗读的过程中,也能深深的感受,并且还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的教学不但是在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在给学生进行德育的教育。

2心理暗示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正是心里暗示的作用使语文教学更加生动和形象,使语文课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当然,心理暗示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从教育方面考虑,心理暗示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

2.1语言的暗示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充满感情色彩的交谈言语,其效果不但使学生从形式上,而且有助于他们从本质上去认识问题;不但作用于学生的观点,而且更作用于心灵。在语文教学中,老师都是通过说话时的语气,语速等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老师的语言是给予学生心理暗示的重要途径,进而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老师不论是在批改作业还是批评学生的时候,都应该避免直接点名,否则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容易让学生联想到老师是不是不喜欢我了,从而开始有了厌学的情绪,情绪低落,成绩直线下降,成为老师和同学们心中的“差等生”。

2.2引导性暗示

“暗示“作为一种心理影响力,具有间接性和含蓄性。它不是直来直去、开门见山,而是以一种旁敲侧击、声东击西的方式让学生在毫无意识的状态下接受知识,从而减少教育过程中的一些思想和情感障碍,使学生更快更地学到了知识。例如在学《司马光砸缸》一课,首先教师在教学之前,给学生讲述一个小故事:在一个炎热的星期天,有几个小朋友在玩耍,大家正玩得起兴时,突然听见“扑通”一声,“救命啊!”……你的小同伴掉进了水缸里面。当你们面对这样的情况,应该怎么做呢?是焦急的寻找大人来救呢?还是站在一旁哭泣?还是自己冷静的找寻方法来救你的同伴呢?顿时,同学们就会思考,最终得出:需要冷静的找寻救出同伴的方法:使用砖块砸坏水缸,同伴就会随着缸里面的水流出来。通过课前的引导,不仅能积极的调动学生的兴趣,还能顺其自然的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引出;促使学生在学习该课文的时候轻松自如。

2.3环境的暗示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也可以通过某种环境、气氛和氛围来渲染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在上课之前组织学生外出观察秋景或者是通过多媒体等画面去感受秋景的美、实。比如二年级上册的《秋天的图画》(根据实际修改),通过外出的观察或者是课上的媒体感受,让学生深深的感受秋天的美景和丰硕的果实,让他们体会出果实的来之不易。同时还可以为学生创设秋景的教学情境。利用该课文,可以通过“看一看”“选一选”“分组讨论”等情境来谈感受,让学生描述其感受;让学生总结出自己从这篇课文内容中学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启示。

2.4动作的暗示

它主要是指老师通过肢体语言传递给学生的暗示。在学生回答问题精彩时,老师可以竖起大拇指表示赞扬,当学生在做小动作时,可以漫不经心地走到他的身边摸摸他的脑袋表示提醒……哪怕是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体现出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尊重、鼓励和期待。

由此可见,心理暗示在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有很多都蕴含着许多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因素,我们应理解并掌握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将心理暗示更巧妙地运用到课堂及课后教学实践中,给学生施加各种影响,创造各种条件,激发学生的兴趣,不断地挖掘他们的个人潜力,调节和优化学习的心理状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让学生在积极的心理暗示中健康成长。

低年级语文论文:论小学语文低年级拼音教学的方法

汉语拼音作为帮助学生认识汉字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是小学低年级语文课的重要内容,是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必须熟悉掌握的工具。但低年级的学生无意注意占主导,他们往往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听讲,有目的地注意有关事物,但不能持久。为了避免学生一入学就失去语文的兴趣,教学中我们要改进教法,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要变抽象的拼音符号为朋友,让他们“活”起来,“动”起来,寓学习于活动和游戏之中;与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现就此谈谈小学低年级拼音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1. 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图和语境歌学习

语文教材在汉语拼音部分编排了帮助学生学习声母和韵母的情境图和语境歌。它以生动直观的形象吸引着学生。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的这些因素组织教学。如在教学及时册及时课 “a﹑o﹑e”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看图,然后说图上画了什么?在学生对事物有了初步感受的基础上学习“a﹑o﹑e”的音﹑形和四声,就能使学生在看﹑听﹑说﹑读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再如教学“b﹑p﹑m﹑f”一课,教师先引导学生自己看图,然后教师根据图讲述小故事:大家爬上山坡(po)去看大佛(fo),一个小朋友想要摸(mo)大佛,爸爸告诉他:“你听,大喇叭里正广播(bo)大佛是文物,大家要爱护!”故事中把“bo﹑po﹑mo﹑fo”的读音巧妙地含在其中了。再利用语境歌加强记忆,爸爸带我爬山坡(p),爬上山坡看大佛(f),大喇叭里正广播(b),爱护大佛不要摸(m)。这样就把字母教学寓于故事和语境之中,既有了学习兴趣,又渗透了人文教育。

2.设计游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注意力不能长时间保持。如果让学生整堂课都在反复的读。他们肯定感到枯燥乏味。运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游戏中,他们会学得既主动又轻松。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游戏。例如,为了让学生掌握拼读的要领,可以制作这样5张卡片:“m﹑a﹑q﹑i﹑ao”。首先,让全班同学把这5张卡片读准;其次,将这5张卡片分发给5位同学;,让他们按一定的顺序组合成两个音节。一个是m a Ma,学生 拼读时要做到“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另一个是q i ao qiao。这样的音节,声母﹑韵母中间有介音的情况,则采用“三拼法”。“声轻﹑介快﹑韵母重,三音相连猛一碰 ”。学生反复朗读这两个音节,让拼读的要领在学生心目中根深蒂固。

3.创设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学

刚入学的小学生学习拼音,往往感到枯燥无味。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孩子们学习拼音的兴趣呢?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兴趣来自于丰富多彩的活动。

在汉语拼音教学中,有些字母的形状容易混淆,如:“f”和“t”;有些字母的发音均相近,如:“u”和“o”。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欢乐的活动中学习。例如教学“f”和“t”,先出示模型让学生观察,然后教师朗读儿歌:“伞把钩钩朝上f f f,伞把钩钩朝下t t t”。由此,教师将学生引入学习情景,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仅不会厌倦,而且越学越有味。在教学中,教师能根据课文内容创设氛围,如编顺口溜﹑儿歌﹑制作教具﹑组织游戏﹑表演等方式,学生学习氛围就会自然变得活泼﹑有趣﹑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能变抽象为形象,提高拼音教学质量。

4.突出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拼音的小主人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想法设法调动学生们学习拼音的积极性,使他们成为学习的小主人。例如在教学“n”时,先让学生复习“m”的记忆方法,两个门洞m m m。然后出示卡片让学生自己记“n”,学生们通过观察就能自编顺口溜记忆“n”,有的学生还能用其它方法记忆﹑表演等。在教学中,教师要始终把自己放在引导者﹑参与者﹑服务者的位置上,让课堂成为涌动着生命力的时空,真正属于它的小主人-学生。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富有艺术魅力的拼音教学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巧妙而又精当的拼音教学能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产生强烈的探究意向,从而为新的教学做好心理准备。

低年级语文论文:论低年级语文教学融入德育

“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育人”的工作。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电脑已走进学生们的生活,各种违法、违纪的现象屡见不鲜,这正说明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还存在薄弱环节。因此,在小学阶段就要注重渗透德育教育。这也是新世纪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小学语文是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学科,语文教材中每篇精选的课文内容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版本,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语文教学要在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使学生潜移默化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从小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尊纪守法,做新世纪有用人才的教育。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加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我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见解:

1德育教育的好素材是语文课文

小学生正处于启蒙时期,是思想道德品质形成发展的关键期。他们思想单纯、内心充满幻想、社会经验少、辨别是非能力差,这些都给了那些不良思想道德观念可趁之机。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道德品质教育是不可忽视的内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为进行相关思想道德品质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要尽可能地启发学生汲取古人的思想精髓,帮助他们形成理想人格。教材中,德育教育的内容上多方面的,如《日月潭》、《黄山奇石》、《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等反映我们祖国山河壮丽、物产丰富、幅员辽阔;《雷锋叔叔和我们在一起》是反映新世纪祖国崭新的社会新风尚;《英雄王二小》、《珍贵的教科书》等是反映祖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侵略时英勇反抗的民族精神。这一篇篇课文构成了一个个德育教育的素材。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材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通过祖国的山、水,祖国的一草一木,逐步加深对我们伟大祖国和中国人民的了解,深化对祖国人民的认识,以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如在教《劳动最有滋味》一文时,我结合课文从三个方面讲了为什么“劳动最有滋味”,特别在文章末尾强调“劳动会改变一个人的气质”。让学生懂得了:劳动是没有贵贱之分的,自古以来,劳动就是光荣的,我们应“以劳动为荣,以不劳动为耻”。通过明晰的讲评,学生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感染和教育。阐明其中道理,基本上就把握住了课文脉络,拨动学生心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通过对桂林山水美景的介绍和欣赏,引导学生认识了桂林山水的特点,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同时,还组织学生到漠河县内的松苑公园进行了参观,各种百年的树种直冲云天。通过教师的简介,更加激发了学生对自己家乡的了解和热爱。学生们纷纷表示: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2德育教育要注意阶段性,发挥学生主体性

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要分年段,因人而异。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要根据小学生的知识差距、年龄跨度、心理差异的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突出德育教育的阶段性。一般分为高、中、低三个阶段。低、中、高年级的教育内容是不一样,所以语文教师要根据语文教材的内容突出德育教育的各段重点,在教高年级语文时,我十分注重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国家,性质教育和党的方针政策的教育和社会主义建设辉煌成就的教育。这样就使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环环紧扣,从不脱节,连贯地得到了落实。除教材中的课文外,还要通过一些课外阅读、习作、时事政治等加强对他们的德育教育,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在教中年级语文时,我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国家和民族知识的传授,使其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从而使他们珍惜时间、刻苦学习,激发他们的爱国的热情,如:通过《美丽的小兴安岭》、《林海》等教学,使学生了解祖国的美丽,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在教低年级时,我十分注意从懂得入手,让其知道自己是中国人,知道国旗、国歌、国徽、首都等等,懂得少先队的基本知识。通过入学教育中“升国旗”、看图学词学句中“北京天安门”等教材,让学生明白:国旗代表国家,升旗时行注目礼,是对国家的尊重,对祖国的热爱,是每一位中国人都应该做到的。

3德育教育要把握儿童特点,循循善诱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传授知识中育好人,关键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掌握学生的心理性格等特征。根据其心理状况,年龄特征去进行教学,寓德育教育与教学之中,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儿童,他们知识面窄、贪玩、好动,这是他们的弱点,但他们天真纯洁、好奇、好表现,喜欢问、摹仿能力强,又是其优点。根据这些特点,教学时教师要利用每节语文课,生动、形象、有趣的学习中,明白事理,明辨善、恶、美、丑。如:我在教《群鸟学艺》这一课时,组织学生扮演学艺的群鸟,明白自己的角色,创造性地加上了学艺的小燕子给没学到艺的那几只鸟说几句安慰的话的这样一个表演内容,教育学生只有虚心、认真、踏实的学习,才能学到真本领。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明白了道理。

4德育教育要讲求实效性、延伸教材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既要挖掘教材德育教育内容的同时,又要延伸好教材内容。除教材中的课文外,还要通过一些课外阅读、习作、真实事例等加强对他们的德育教育,鼓励学生重在实践,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还要开展好课外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接受教育,从活动中树立的思想;要对学生树立德育榜样,积极鼓励学生要向榜样学习,从小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5德育教育要联系生活,指导日常行为

语文教材中那一篇篇优美的文章及一个个鲜明感人的形象,一颗颗纯洁、美好的心灵,都是学生的指路明灯。教材中我们不但要用道德知识去武装学生的头脑,还要引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指导和规范他们的行为,认真落实好小学生守则。并使之养成良好的习惯。这就需要导行。导行是讲和思的继续,必须适度,要求不宜太高,太高了会使学生望而生畏,失去信心;过低又不能激发道德实践的愿望。它贯穿于班队会、 体育活动、课堂内外等等。让学生用道德尺码去检验身边和社会上千姿百态的现象,明辨是非善恶,知道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事不应该做。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并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重要的是教师应有强烈的“既教书又育人”的职业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摸索好方法、虚心向他人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把“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法作为追求的目标,讲究课堂教学的艺术,以理服人,用真情实感打动学生,以情感人。使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臻于完善。

低年级语文论文:低年级语文学习积极性

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体现在把学生的自主学习组织起来,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是关键,学生是主体。要激发学生大面积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来,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落实。

一、创造民主和谐的气氛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平等、友好、民主的,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作为教师应努力使自己全身心融人于教材、融于课堂、融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和谐气氛之中,我一直以来,延用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的古训。以真情教书、以真情待生、以真情赢得学生的信赖。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单一、呆板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而且不能体现语言的生动性,而多种教学方法可以刺激学生的不同兴奋点,抑制大脑疲劳。计算机辅助教学使教学方法的运用有了广阔的天地。无论哪种教法,其基本出发点是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应当是学堂,是学生学习的天堂。课堂教学应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不能因为教师在讲台上而高高在上,要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会学生的想法和情感,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给教师提出意见。学会宽容学生,不苛求学生,当严则严,批语学生要讲究方法,要委婉,不伤学生自尊心。甚至可以幽默代之,让学生自己领悟,从内心深处接受你的意见。这样才能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使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有机融洽,达到“亲其师,信其道”。在学习《小狮子爱尔莎》时,为使学生理解“我”与爱尔莎建立深厚的感情。我告诉学生,你能找出写小狮子爱尔莎十分可爱的句子吗?并读给大家听。因为教师的民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他们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不少同学很快动笔勾出句子并迫不急待地想读,大家注意仂特别集中,听了同学们充满感情的声音,教师看出同学们的眼睛里充满了感情。读到“小狮子恋恋不舍地离开我”这部分时,孩子们的眼泪似乎都快流出来了。可见,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后,效果就会很好。

二、教学中的每个环节目标必须明确

教学目标明确是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每位教师都承认自己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明确的,这不是我们教学任务的全部。老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而应该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要怎样去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学习,更应该学会做人。这一问题反映在课堂教学上就是:老师每节课只力求完成教材的任务,而不是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表现为教学中,教师占据了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导致教学中的教师中心化。一节课中教师的说话、活动时间占了课堂的一大半。反映在教师的态度上就是生硬急躁,为教学而教学。教学中明显地反映出是学生在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教师在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教学目标不明确还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认知领域的目标而轻视情感领域的目标。只注重文化知识的教学而轻视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的培养等等。学习目标是教学中要达到的,每篇课文要达到什么目标,每节课要达到什么目标,每个环节要达到什么,教师必须明确,每节课必须明确。要让学生在参与的情况下提出。不能突如其来地提出来,让学生觉得不自然,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降低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每节课的学习目标要简明、扼要,学生便于记忆,要在醒目的地方始终展示出来,让学生明确,不能像有的教师拿出来展示一下马上收下,像见不得人似的。因为它是整节课的灵魂,必须始终展示出来,这样一节课下来,教师是否完成教学目标,大家很自然明白。

三、在具体教学中提问要精简,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

在语言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围绕某个环节要达到的目标,把问题编得十分细碎,由一串串小问题循序渐进地走向目标,学生很容易获得答案,学生回答问题的人是多,表面看来学生是积极参与了学习,但这是一种假相,是表面文章,要真正让学生参与学习,问题必须要精简,富有启发性。比如在学习《蝙蝠与雷达》时,开始教师用简笔画展示蝙蝠、雷达,接着问:蝙蝠是什么?雷达又是什么?这是不同类事物,怎么能用一个“和”连起来呢?问题一出,学生眼里进发出急切解决的目光,纷纷跃跃欲试打开书找答案。借此教师及时出示教学目标: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联系?接着学生自由读书找答案。顺理成章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做了哪三次实验,结果怎样?这样问题精简,激发了学生探究心理。很快就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很快理解文章层次,节约了时间,店堂生主动参与到了学习活动中来。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质疑。师生间的思维是有差异的,教师再的课堂设计也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活动。为提高教学效率,引导学生质疑,让教师明白学生懂了的,没必要再讲,这样能有的放矢解决学生不理解的,也才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爬山虎的脚》时,教师出示植物爬山虎,便问这是动物吗?植物怎么会有“脚”呢?这“脚”是用来干啥的?同学们的思维活跃起来。突然间,一位同学问:“老师,牵牛花有脚吗?同学们议论开了,议论结果是牵牛花没有脚,它能爬上墙吗?(不能),而爬上山虎呢?(能爬上墙)。这是为什么?(与脚密切相关),课文一、二自然段没有写”脚“能删吗?

四、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思路跟上教师的思路,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就要通过想象、设置情境、创造气氛、扮演角色等。用学生感兴趣的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比如《西门豹》一课的教学中,西门豹将计就计,处治巫婆,巫婆的狼狈样以及官绅们求饶的样子,这些内容让学生发挥想象,并进行描述,进而让大家明白西门豹的办法妙,既惩治了首犯,教育了大多数,也达到破除迷信的目的。又如教《新型玻璃》一课时,学生对各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如果专讲知识,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差,笔者让学生们扮演各种玻璃,用广告词的形式向大家作简介,学生兴趣之浓,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高,达到了激发学生参与的目的。由此可见,要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一定要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引导者。

低年级语文论文: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美育陶冶

一、凭借内容感知美1.文学美文学美是艺术美的一种。为了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小学语文教材选编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无疑是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教育的好材料。

从教材内容和形式来说,丰富多采,体裁多样,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从语言来说,词语的丰富精细,生动传神,句式的规范整齐,灵活多变,修辞方式多种多样等等,这些都体现了文学艺术的形式美,并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形象:关怀、尊重、热爱劳动人民的,努力学习、勤学好问的孙中山,诚实勇敢、勇于认错的列宁,勇敢机智、不怕牺牲的王二校这一个个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人物,性格各异,维妙维肖,栩栩如生,作者从文章内容的需要出发,采用了高超的艺术手法进行描写。在教学中,教师要对这些表现手法进行引导、评析,使学生领悟到艺术的魅力。

2.社会美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的美,也就是人类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里的美。这些表现催人奋发精神的社会美的写人记事的文章有:表现革命斗争美的《王二蟹,表现热心于科学研究的科学美的《数星星的孩子》《达尔文和小松鼠》,表现人物心灵美的《诚实的孩子》等。通过学习这些表现社会美的课文,学生从中受到真、善、美的感染。这些英雄人物,在儿童心目中是一座座崇高的丰碑,他们的光辉业绩陶冶着学生的情操,也净化着学生的心灵。

3.自然美自然美是指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的美。在小学教材中有不少课文表现出赏心悦目的自然美,如:描写日月星辰的有《看月食》、《日出》,描写山川草木的《黄山奇石》、《桂林山水》、《日月潭》等,这些课文中描写的事物、景观,不仅再现了客观存在的自然美,而且表现了作者的审美情趣。学生在学习这类课文时,自然而然地会受到美的陶冶、激励。

二、在表情朗读中培养美表情朗读是一种高层次的朗读,它建立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和教师恰当指导的基础上,朗读时溶入文章描写的意境,很自然地将自己的感情与作者的感情融合在一起。

例如在《春晓》这首古诗的教学中,朗读有助于理解古诗内容,领悟到只能意会无法言喻的意境和韵味。有表情地朗读古诗是综合感受语言美、意境美的重要手段。教学时,在学生充分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达到背诵和默写的目的,培养了学生欣赏古诗美的情趣。

三、联系实际创造美创造美是美育的最终目的,因此,教师在上好阅读课的同时,应指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体现美感的材料,通过思维加工熔铸笔端。

首先,在上写话课时,教师有意识地渗透美育因素,使学生受到生活美的熏陶,享受到创造美的乐趣。如教师指导学生写《我爱自己的家乡》一文,可以表达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我喜爱的小花猫》,可以通过描写小花猫的形状和顽皮、尽职的特性,抒发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其次,在写话、说话指导中渗透美育。教师指导学生在提高写话、说话水平的同时,引导其感受审美的愉悦,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通过写人写事让学生感受社会美、形象美;通过写景物,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美;通过状物,让学生感受到物态美等等。

低年级语文论文:低年级语文教学语言艺术思索

语言表达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语文教师对课堂语言的驾驭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语言学习的热情。生动形象、自然得体、幽默诙谐、悦耳动听的教学语言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接收信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启迪学生智慧,发展学生能力,激发学生美的感受,并且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为语文教学赢得长青的生命。古往今来,很多教育家都指出了教学语言的重要性。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做到让教学语言“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学生”的效果呢?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抑扬顿挫,错落有致

现代生理学研究表明,单调的声音会使大脑皮层很快进入抑制状态,而抑扬顿挫、具有节奏感的乐音却能有效持久打破大脑的抑制状态,使其处于兴奋状态。教学语言要具有节奏感,主要是通过句式的整散长短,语言的高低起伏以及语调的抑扬顿挫来获得。因此语文课中,必须加强语言调控,讲究对教学语言的巧妙编排与合理组装。教学语言的抑扬顿挫、错落有致,主要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安排。一般地说,讲解教材的重点和深奥抽象的内容,应一字一顿,声音响亮;过渡语言及背景介绍应自然稍快一些,音调可低缓一些;表现急切、震怒、兴奋、激昂、壮烈等基调的内容,可用快节奏的语言,慷慨激昂;表现宁静、优美、深郁、悲哀等基调的内容,可用慢节奏的语言,温情脉脉。有时,还可合理安排“静音”,以其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课堂教学结束时,如果是故事可用设问,给学生留下意犹未尽之感;如果是散文,可在把学生领进意境中时,悄无声息地下课,达到沉醉其间的艺术效果。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讲话带有审美色彩,这是一把最精致的钥匙。它不仅开发情绪的记忆,而且深入到大脑最隐蔽的角落”。所以,只要我们的教学语言能吸引学生,就不愁学生学不好我们的语文。

二、舒缓连贯,疏密相间

一位教师应当是一个懂得教育艺术和技巧的语言大师。教学中语言须讲究和谐流畅、舒缓连贯,切忌说话句不连贯、词不达意。但也不能一路紧锣密鼓,没有停顿。流畅而富有节奏变化的语言才能调动和刺激学生学习的兴奋。老师应有意识地调配信息的疏密安排。信息的疏密对应语言的急缓,直接影响学生心理感受的变化,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接收效果。给人舒缓、轻松的感觉,密则使人感到急促和紧张。学生长时间紧张,容易疲劳,而过于松弛,则注意力又难以集中。只有疏密相间,才会舒缓连贯,才能抑扬顿挫,才会给学生带来有张有弛的心理节律,保持旺盛的精力。只有在紧张之中见松弛,激越之中见舒缓,学生才能在张弛相济、起伏有致的富有美感的节奏变化中轻松愉快地获得更多的知识。平常我们上课都要设计导语,其实,导语的设计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开始新课之前稍休息,然后逐渐进入状态。随着老师不急不缓的讲述,学生进入到课文,然后教师启人心智地提出问题,跟学生一起展开激烈的讨论,达到对新课的深入理解。期间,教师还可以穿插板书、提问,使学生的大脑不至于被抑制,使自己的声音不至于成为噪音。

三、言为心声,饱含真情

在课堂中教师应带着感情、理解、感悟去合理运用语言,激发出沉积在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源泉,调动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兴奋点,从而产生有效的、积极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古人曰:心明,言才明;心善,言才善。教授者只有对所教内容深思熟虑、熟记于心,才能绘声绘色地加以运用和发挥。课堂中老师的语言表达有无激情、有无感召力,能否营造热烈而富有生命活力的情感氛围,达到声情并茂的境界,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老师的教学评价。教学如果能饱含深情,你就会把课堂演绎成音乐厅,学生像听音乐一样地听课,自然会感觉轻松,吸收自然会容易。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师应当使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高低起伏、长短相间、快慢适宜,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和谐动听,这样才能使学生听起来舒服悦耳、津津有味,才能有课堂上精神饱满、兴趣盎然,提高教学效果。愿更多的教师能关注这一至关重要的领域,愿课堂语言艺术最终成为缤纷教坛的一朵常开不败的夺目奇葩。

低年级语文论文: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感情朗读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朗读本身是一种有声语言的艺术,朗读过程中要发挥“有声语言”的艺术作用,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作品的思想内容,从而打动学生的情感。

在朗读中引导学生推敲课文(包括词句,段落,篇章)的含义,情调,韵味,想象作者写作时的心情和情绪。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其中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毫无疑问,这大大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和体味。朗读还是培养语感的一种好方式。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朗读学生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鲜明,形象,掌握语言的结构美,音韵美,节奏美等,使其对字、词、句获得整体的感知。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和鉴别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注意激发学生朗读时的情感。

一、要读得好,有感情地读,首先要会读,读得正确,读得流利。

课堂40分钟,我们所要完成的任务是很多的,时间是非常紧促的,我们利用课堂让学生熟悉课文,对学生作适当地指导是可以的,但如果凭借课堂的时间,让学生把课文从不会读到会读,从会读到有感情地读,这是比较困难的,基本上也是很难实现的。这除了时间的原因外,还有现在的课文大部分已有一定的难度,比较长,和学生个体之间水平的差异。因此,我注重让学生在课前的朗读预习。在课堂上我又通过听录音,范读等,给学生一个初步的整体的印象。再让学生结合读课文自由学习生字,为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打好基础。然后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自由读,小组读,比赛读等,使学生把课文读通,读正确,读流利。为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下轧实的基础。

二、把感悟到的说出来,点破那一层蒙笼的情感之纱。

在生活中学生都有丰富的情感体验,但在学习中,他们对课文的情感的体验是不足的,而且水平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在教学中应发挥部分学生的优势,让他们把从朗读中体会到的那一份情感说出来,取长补短,带动其他学生对文本中情感地体验,使那些对文本中的情感体验不够明了,或暂时还没有体会到的学生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有利于全体学生把这一情感更鲜明地表现出来,为感情朗读课文指明方向。

三、创设情境,宣染气氛。

情感并不是一件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说有就有,说无就无。它需要感染,需要激发,它具有共鸣性,它可以随着环境气氛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感情朗读课文时,创设一定的情境,在班级里宣染适当的气氛是非常必要的。例如:让学生看课文的动画展示,介绍一些课文的时代背景,请学生分角色朗读或演一演,也可以请学生说一说或想象一下类似情况下的心情感受,当然,教师的感情朗读是一种有效而常用宣染气氛、感染情绪的好方法。

四、教师发挥领头羊的作用。

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的朗读技巧、朗读能力是比较欠缺的,但他们的模仿能力和表现欲望是特别强的。因此,教师应注重范读的重要性,发挥在朗读时的领头羊作用。

当然,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带头作用,榜样示范作用,并不要求学生照搬照抄,囫囵吞枣。模仿也应带有自己的特色,发展自己的个性。这时就需要个别读,比赛读等形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也让学生互评互学,不断提高。

这是我对培养学生感情朗读地一点想法,一点体会,一些还是我正在努力的方向,也许很不成熟,也许有许多不当之处,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让我不断进步,不断提高。

低年级语文论文:低年级语文认字教学论述

语文学习从识字起步.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刚刚入学的学生面对大量、抽象的归类识字.在认知上与自己的思维方式产生矛盾.这就成为了语文教学的难点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3500个汉字.在1—2年级则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教师要达到教学要求.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去教学.带给学生识字的乐趣,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

一、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语言文字来源于生活.最终还是应该回归生活陶行知先生说过:“文字只是生活的符号.要与生活连结在一起。”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识字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而且对于生字的实际应用也有很大的帮助。生活中的资源很多,教师要创设生活中识字的机会.进行实践性的识字教学..比如.学生去超市购物.货架上的商品与价格标对应,让学生比照着去记忆。把识字与认识物体有机地结合.就是一种不错的识字方法。学生在上学路上、玩耍时都可以认识到很多汉字.还可以带领学生走近大自然,看到各种植物,学生会联想到不同植物名词的汉字、颜色的汉字。教师问学生:“这是柳树。是绿色的.它们怎么写呢?”学生会积极地回答

二、利用游戏去识字

低年级的学生自我约束力不强.课堂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如果让他们去一味地识字.无法吸引学生的识字注意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

1.开火车游戏教师给出一个字的读音、图像.学生对应回答。教师先说:“火车火车往哪儿开?”学生说:“火车火车往这儿开!”,师生配合共同完成识字过程。或者,游戏分小组进行,随着学生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教师出示一个生字,让一组学生按顺序拼渎音节.分析字形,哪个学生读错了或字形分析不正确,“火车”就不能开下去,必须停下来.“修理”好后才能继续往下开。

2.猜谜语游戏用猜字谜的方式让学生猜生字.并认读两次.这样不仅让学生记住了这个字,而且知道了如何做字谜。例如.“回”:四四方方两座城,小城藏在大城中:“尖”:上面小.下面大。

3.摘果子游戏教师画一副大树的图画.在挂满枝头的果实上写上生字.学生要将字读准,会组词、造句等,才能摘下。谁摘得多谁就是识字小能手.这样,学生在学习新字的同时又复习、巩固了旧知识。

三、现代多媒体为识字服务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语文教学配置相应的设备.还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社会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教育现代化让学校的教学设施多样化.多媒体组合教学进行识字成为现实。

1.多媒体课件文字是抽象的,学生看到的是平面化的字符.这样单纯地去死记硬背会感到枯燥无味.学习效率不高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说:“儿童的天性明显地要求直观性”根据儿童的这一特点,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尽量注意直观性.使用录像、幻灯、图片、实物等工具使文字由抽象为具体,这样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识字效率多媒体课件通过声音、音乐、视频、图画等功能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神经,增强了感性认知的能力,简化了思维过程.减轻了记忆的强度.促进了思维的正迁移.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

2.计算机识字学生在使用电脑时.经常会用到汉语拼音.这就需要学生记住字音.当对话框里会出现一连串读音相同与相近的字时,学生必须要认真地辨别字的形体,才能找到需要的字这样在操作中就让学生有效地掌握了生字.提高了认字和用字的能力。

四、制作识字卡片

在传统的识字教学中,教师展示生字卡,让学生认读.然后对字音、字形加以指导.让学生抄写生字数遍。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识记效果不理想我们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他们主动参与制作识字卡片.以学为主.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将知识进行内化,通过动手、动脑、联想、手写,提高了对生字的认识家长也可以制做一些卡片贴在家庭用品上.让学生在家中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学习的气氛.从而能够增强对字的记忆.感受到识字是很有乐趣的。许多家长反映,识字卡片把无意识记变为有意识记.把枯燥无味的识记变为形象的识记.能够提高学生的识字热情,收到记得快、记得牢的效果。

五、给字配“画”.培养识字的想象力

低年级学生对图画的兴趣高于文字.因此.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将生字的音、形、义配上装饰插图,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来想象画面。从生活与汉字的联系中构思配图.这样.学生在画画的过程中,通过想象,让字形在脑海里如动画般显示出来.把汉字表达出来。比如,教学水果、文具、动作类的汉字时.让学生自己画出香蕉、李子、文具盒和跑、跳等动作的画面.让一个个静止的生字都活起来.加深了记忆给字配“画”恰当地结合在图画与文的巧妙联系.丰富了学生的想象,使学生生动地识字.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六、查字典识字

字典是语文识字的一个工具.查字典是语文学习的一项能力勤查字典是主动识字的一个重要有效办法许多小学生上学不带字典,教师也不重视培养学生查字典的习惯.导致学生遇着不会的字不查不问.写作文时满篇错别字低年级学生查字典能够培养独立学习能力,学生查字典是在学中用、用中学.学用结合,因此,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这一学习习惯。总之.在识字教学要体现汉字的特征.教师应该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征,运用各种教学途径.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使学生对枯燥的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低年级语文论文:浅谈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探究性学习意识的培养

随着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特别是在中、高年级,已经蔚然成风,那么在低年级,如何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来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呢?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意识呢?

我认为,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经历学习的全过程。什么叫学习的全过程呢?我们在读一本新书或一篇新的文章的时候,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全部读懂的,而是会遇到一些问题的,而且这些问题是自己产生的,并不是什么人给我们提出来的。在读第二遍的时候,自己会弄懂一些,还有一些确实一下子弄不明白的,查查字典,翻翻资料,问问人,再读一读,就弄懂了。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引导学生经历学习的全过程,应该是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去充分地读,通过自读,学会自己提出问题,试着解决自己问题的过程。而以往的课堂教学是怎样的呢?是教师自己设计问题,“牵着学生鼻子走”,人为地割裂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教师所引导学生经历的过程,是不完整的、残缺的学习过程。因此才会出现语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的高耗低效的现象。

要改变这种现象,关键是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不断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努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那么,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意识呢?我认为应该做好如下几点:

一、养成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的好习惯,鼓励学生课前质疑。 引导低年级学生质疑,很多教师认为难度很大,更不能谈鼓励学生课前质疑了?觉得违背了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事实情况是怎样的呢?一方面,很多教师没有实践过,没有把学生往这个方向进行引导,我们怎么知道不行?另一方面,我们再来反思一下,为什么幼儿园的小朋友24小时到晚就喜欢问为什么,而到了小学就不问了,是它思维能力下降了,还是我们教师没有给他机会,给他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实际上,是我们家长、教师不让他问了,嫌他烦了,教师会想:引导学生质疑费时费力,而且低年级学生提的问题千奇百怪,还不如由我们教师设计几个问题来组织教学,这样,省时省力,自己也能控制住局面。但是这样做却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如果还是因循守旧,穿新鞋,走老路,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什么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永远是一句空话。

要求低年级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教师不能提出过高的要求,读读生字词,标标小节号应该是可以的。在学生对汉语拼音比较熟悉,基本上能够独立进行阅读的情况下,让学生试着提出自己的问题。因为低年级学生会写的字有限,也容易忘事,教师要交给学生一些简单的符号,让他们在书上标一标,划一划。例如:“ ”“?”等等。

二、提供自主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启发学生课内质疑,自主释疑。 在课内质疑,除了根据课题质疑之外,更主要的是在学生采取了多种形式,进行了充分读的基础上的质疑,这时的质疑,就是有的放矢的,就会有一定的质量。及时课时,在学生把课文读正确、通顺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质疑。这时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是十分有用的,它将为教师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提供直接的帮助,教者可以根据学生的提问,来组织第二课时的教学。这样做,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帮助了学生解疑答惑,又在学生自主释疑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一举多得。

在课内质疑,还可以在学习一部分课文内容后,进行质疑。例如,教师在教学二年级一文时,可以在学习一、二自然段,弄清有趣的发现是什么以后,再引导学生说一说,学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会问,为什么会有这种有趣的现象?还有的会问,为什么我们这里没有这种有趣的现象,而那里却有这种有趣的现象?然后,要求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去读书,独立寻找答案。对这样涵盖内容比较多,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教师要舍得放时间,让学生读读、想想、圈圈、画画,同座位或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学生通过自己读书找出答案,兴趣盎然,乐此不疲。

三、教学内容结束后,引导学生再质疑,努力向课外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光靠读一本书是学不好语文的,即使是我们低年级,也要树立起在课外学语文,在社会中学语文的思想。一位教师在教完《小松树和大松树》后,让学生质疑,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小松树为什么长在山上呢?”这个问题可真叫那位教师哭笑不得,因为这跟教学目标毫无关系。处理这样的问题,不能不了了之,更不能置之不理,不然,就会失去引导学生在课外学习语文的大好时机,也会挫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小松树为什么长在山上?这是个自然科学方面的问题,松树的种子可能会被小鸟叼着,在飞行的过程中,落到了山上,再加上合适的土壤、水分等原因就可能生长起来……如果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回去查资料,不就培养了学生的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吗?如果学生回去问他的爸爸、妈妈,知道了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教师再安排学生在语文课外活动上进行交流,这不就是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吗?所以,我们说,只要教师留心,时时处处都能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大有可为的。低年级小孩天真、活泼、敢问、敢说,在这个年龄段有着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意识的良好基础,我们教师如果在课堂中,确实放飞了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语文课堂将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天堂,“语文难”终将成为历史。

低年级语文论文:浅析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想象能力的培养

心理学研究证明,低年级儿童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并具有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他们不仅用眼睛观察世界,也通过想象来感知世界。在他们的内心世界里充满了想象,充满了创造力的萌芽。抓住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我认为,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

一、创设良好情境,激发学生想象欲望

儿童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语言本身是抽象的,如何有效地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呢?创设情境,将抽象的语言变为具体形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如《精彩的马戏》一课,光凭文字学生很难理解动物的表演如何精彩,教学时,我运用多媒体手段,将猴子、黑熊、山羊的表演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如临其境,受到感染。我抓住学生入情入境的好时机,让学生扮演马戏团讲解员,向同学们介绍各种动物的精彩表演。由于多媒体课件制作得十分生动逼真,学生不但能结合课本介绍动物的表演,而且还恰如其分地想象动物的内心世界。在讲解黑熊踩木球时,有位同学是这样讲解的:“黑熊嘴巴微微张开,好像在提醒自己说:‘别紧张,别紧张,慢慢过中点,我一定行的!”正是因为生动的情境,才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让学生展开了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

二、拓展字词教学,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在汉字演变的过程中,汉字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抓住这些特点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能力。如在教学“哭”字时,我让学生仔细观察字形,然后问学生:“上面的两个口让你想到什么?”学生很快想到了两只眼睛,然后我又问:“右眼下的一点像什么?”有位学生很快回答:“老师,哭的时候会流眼泪,所以右眼下加上一点,表示哭时流出的眼泪呀!”又如在教“坐”字时,我先让学生拆字,知道这个字是由两个“人”和一个“土”字组成的,接着我问学生:“这[论文网 ]个字让你想到了什么?”学生们根据这个字形和组成此字的部件,很快想到了两个人坐在地上休息的情景。

正确理解词语,发展思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我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及学生的生活经历,拓宽学生想象的空间。如在教第二册《司马光》时,第四自然段讲述有一位小朋友掉进大水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我抓住这段中的“慌”字让学生展开想象,我问:小朋友们为什么慌了?同学们很快想到水缸大而深,小朋友掉进去会淹死的。接着我又问:别的小朋友都慌成什么样子了?于是同学们凭着想象,将当时小朋友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的情景生动地表演出来。学生通过想象和表演,在愉快的心境中理解了“慌”的意思。

三、创新写作训练,放飞学生想象翅膀

在童话体作文中,主人公一般都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各种动物、文具和玩具。儿童将这些事物人格化,通过想象活动描绘他们,展开故事情节,充分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因此,童话体作文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能力的途径。如在上情境作文课《奇妙的图形》时,我出示了一只小蚂蚁图片,让学生观察蚂蚁的动作、神态,想一想这是一只怎样的蚂蚁。同学们有的说:“这是一只勤劳的蚂蚁”,有的说:“这是一只聪明的蚂蚁”,有的说:“这是一只可爱的蚂蚁”……同学们对这只蚂蚁的评价各不相同。于是我让同学们围绕各自的看法展开了合理的、丰富的想象。有的讲述了小蚂蚁智斗食蚁兽的故事,有的讲述了蚂蚁寻食的故事,有的讲述了蚂蚁狂欢节的故事……

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的《风》一文时,我问学生:“作者可真厉害,把风想象成人一样会说话、会走路。你们能不能也像作者那么厉害,编一首《风》的儿歌呢?”这一环节,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想象力,让孩子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你瞧,多美的儿歌啊——“你没见过风,我也没见过风。你听浪花哗哗哗,那是风儿在大海里跑。你没见过风,我也没见过风,你听铃铛叮铃铃,那是风儿在和铃铛说话、、、、”学生创造性想象能力就在儿歌创编过程中得到了培养。

低年级语文论文:谈低年级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创新方式

一、激趣课堂,奠定语文实践的基础

语文课堂一直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在课前精心预设,在课堂中巧妙点拨,在课后适当延伸都是奠定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能力基础的重要途径。结合低年段的语文教学,我认为具体可从以下三“巧”人手。

1.巧用预习小本。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偏小,知识基础有限,预习在很多时候变成了读两遍课文。预习小本,便是教师为学生自主预习提供的有力“把手”。在预习小本上提每一课具体的预习要求,这样可以使学生预习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如:自己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提出疑难问题,查找相关资料等等。学生在预习小本上或写或贴,然后在每节课中留出三到五分钟时间,给孩子们一个交流展示其自学成果的机会。虽然只有几分钟时间,但在我的课堂实践中屡屡发现孩子们积极性很高,更重要的是这几分钟锻炼了学生多种语文实践能力。

2.巧变语文课堂。低年级学生的表现欲很强,教材也相对有趣多样,针对这一特征我们可以把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变封闭为开放,促成形式多样的课堂,把丰富的表演、朗诵、演讲、讨论等形式穿插进课堂,通过让学生自由结合成学习小组,进行适当的实践。比如对于一些写得比较优美的文章,可以进行朗诵或背诵的比赛。如二年级下册《月亮湾》《台湾的蝴蝶谷》《快乐的节日》等,这些文章文笔清新优美,学生在诗情画意中品文析字,朗读背诵,自我表现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都在逐渐增强。

总之,课内实践活动形式还有很多,比如在学习观景类文章时模拟导游,在指导写字时争当小老师等等。我们要立足教材,勤于思考,大胆变换课堂,不拘一格地开展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力争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巧置实践作业。布置实践性作业意在让学生在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的研究中提高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低年级比较普遍的是结合教材编识字报,如二年级下册《识字1》就是介绍传统节日的许多词串,学后正值元宵节,这时就可以相机开展“我眼中的元宵佳节”小报制作大赛。

这些实践性的作业,学生兴趣很高,他们往往会想尽各种办法搜集周围的资源,而每一次他们自信满满地交流展示自己的实践作业时,我就仿佛看到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又提高了几分。

二、学科整合,拓展语文实践的空间

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亮点是“整合”,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有机整合毫无疑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大胆创新,把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拓展语文实践的学科空间,促使学生将语文知识与各科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达到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1.体育课。语文看起来和体育是两门毫不相干的课程,其实则不然。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动是他们的天性。我们经常能看到小朋友或是兴致勃勃地讲到怎样学游泳,或是回味一场精彩的足球赛。而每一次精彩的体育活动不仅可以是他们滔滔不绝的谈资,也可以成为我们培养其语文实践能力的绝好契机。

2.科学课。低年级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都是一篇篇精彩的科学小品文,如《蚕姑娘》《月亮和云彩》等等,这一篇篇课文都可以是开启孩子科学探索之旅的金钥匙。如《蚕姑娘》一文,正好和科学课《观察蚕的生长过程》一课相吻合。科学观察为语文课堂奠定常识基础,可以让孩子在语文课堂上根据真实养蚕经验发挥想象,将课文理解得更透彻;而课文字里行间留下的诸多遐想和疑问又可以鼓励孩子们在科学实践中去探索发现。两者相互渗透,互为支撑,正是锻炼孩子实践能力的大好机会。

3.美术课。很多课文就像是一幅幅画,边朗读边想象画面,或是通过画面去拓展想象,这些是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少不了的语文实践。比如二年级上册《云房子》一课,如果让孩子单纯去想象还有哪些云房子就比较抽象,如果让他们先画一画,再从具体可感的画面中寻找灵感来描述,相对就容易得多。这些,都是美术和语文实践结下的不解之缘。

总之,把各学科知识融入语文课程之中,以课程整合为方法,努力做到各科相互整合,知识渗透,就能给孩子一个更广阔的实践空间。

三、走进生活,放飞语文实践的翅膀

“生活即语文”,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最根本的途径还是真正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而当代学习理论也表明,只有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背景中,即与学习者的生活世界发生密切联系时,才是最有效的。根据此理论,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这个“有意义的背景”即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

1.结合校园生活,进行语文实践活动。新时代背景下的小学通常都会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而这些活动正是引导孩子进行语文实践的大好途径。以我校为例,每年五月份都有“艺术节”活动,抓住这一契机,我们可以设计一系列的活动:(1)学会欣赏,学做小作家,用你的笔记录校园之美;(2)学做小记者,采访艺术节中涌现的小小艺术家等等。

2.结合家庭生活,进行语文实践活动。低年级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讲述孝敬父母的文章,如《探母》《沉香救母》,在学习这样一些哲理l生文章时,可以开展“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活动,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摸索,感受父母的爱。如收集名人父母故事、母亲节的由来,开展自己与父母合照中的温暖故事征集活动,让学生主动做“孝心家庭作业”,如洗碗、扫地、整理房间等。这样结合家庭生活的语文实践活动,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多种语文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感。

3.结合社会生活,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社会是个大舞台,是孩子们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的无穷源泉。比如社会上每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新闻,让孩子们在班级里也来评一评,说一说,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积极地与时俱进、关注社会的精神,也让他们将语文真正应用于生活。

总之,小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要以课堂为辐射点 ,一切课程资源、一切活动形式都能为我所用,将学校、家庭、社会的语文教育融合成一个整体,在广阔社会的天地里,引导学生不断获得更高的语文实践能力。

低年级语文论文:低年级语文教师应重视字词教学的重要性

字词教学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现在低年级语文教学存在这样的情况:字词教学只是简单的重复、机械记忆、书写不规范,词意理解模糊,忽视字词的运用。如何在小学低年级有效地进行字词教学呢?

1.变换识记方法避免简单的重复

1.1 图示法,如,教“山”,字出示山水图画,教“采”字,出示手在树木上采摘的图画,教“牧”字,点出“牜”是“牛”的变形,“攵”是手拿鞭、棍的意思,而手拿鞭子放牛,正是“牧”字的本义。

1.2 联想法,如,教"沙"字,启发学生想象河水少会看到以--水少而沙现。教"灭"字,可进行火上加盖东西以灭火的演示。

1.3 歌诀法,如,教"互"字,可引导学生用歌诀"上一下一,倒七正七,互相学习"来帮助记忆。

1.4 猜谜法,如,教"画"字,老师可说出谜面"空山中间一方田",让学生猜。教"六"字,可用谜语"一点一横,俩眼一瞪"。

1.5 编儿歌,教"烟"字,火字旁,一方框,一个大字里面藏。教"尖"字,上面小下面大,不是尖字是什么?

1.6 开展比赛,发小红花,面向全体同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学习,容易集中注意力,提高记忆效果。

2.指导学生规范书写

低年级如果养成了写字不规范的习惯,那么到了高年级就很难纠正了。所以指导学生规范书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下面我谈谈教学中怎样训练学生的书写:

2.1 教会学生正确的坐姿及握笔。写字,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姿势,写字的正确坐势和握笔应该是:上身平正,两肩齐平;头正,稍向前倾;背直,胸挺起,胸口离桌沿一拳左右,两脚放平,在地上与肩同宽;左右两臂平放在桌面上,左手按纸,右手执笔;眼睛与纸面的距离应保持一尺左右。正所谓做到"三个一"(眼睛离书本一尺,胸离桌沿一拳,手离笔尖一寸)和"八个字"(头正、身正、肩开、足安)。坐势端正了,还必须心气平静,心正则笔正,笔正字才美。

2.2 教给学生写字的方法和技巧

2.2.1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每个汉字的笔画。每一个汉字都是由基本的笔画构成的。要写好每一个字就得写好它的每一个基本笔画,力求做到笔画,字有动感。低年级学生初学写字一定要做到横平竖直,一笔一画。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笔画指导,让学生打下扎实的基本功,为今后写好汉字起个良好的开端。

2.2.2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每个汉字的偏旁。大部分的汉字都有自己的偏旁,而这些偏旁的书写都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掌握了这个偏旁的书写,就可以运用到带着这些偏旁的字里,触类的旁通,举一反三,使字的结构安排得更好。如"荆"、"到"都是"刂",要写好这两个字就要注意竖的间距均匀,长短变化较大, 一个字中有一个最长的竖画,起了支撑作用。

2.2.3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的位置。学生写字之前,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说出每个字的结构,是属于左窄右宽,是上紧下松,或是上小下大,还是左、中、右宽窄略等等不同情况,仔细观察每一笔或每个部首在田字格的位置后,才让学生自主写字、练字,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要学生写:"惠"字,让学生观察分析后,懂得"惠"是属于外框扁型时,左右的竖画要向内收,展肩收脚,不要上下垂直。这样结构合理了字才会美观。

2.2.4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的重心。汉字以形象为主,规范汉字的重心是均衡的,重心偏上给人头重脚轻的感觉,偏下则使字笨拙臃肿,偏左或偏右又使字倾斜不稳。如写"患"字,上部中心中正,中竖要写在田字格的竖中线上,下部"心要稍右移,这样重心才会稳。写"臂"字时,要知道它是上宽下窄的字,下部"月"要对准上部中心,上下对正,这样字才不会头重脚轻。可见,重心稳了字才会正,字正如人正,人正走四方永不倒。

2.3 重视及时给学生写字评价。学生写字时,老师能重视给予及时评价,有利于引导大多数学生对于书写的兴趣,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写字姿势,也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规范的写字技能。这不但能激励写字好的学生,也能让写的较差的学生知道自己和别人的差距,不断鞭策自己,树立上进心。

3.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意思

特级教师斯霞倡导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理解词语要与上下文紧密联系,不少教师在教学词义时满足于直接给学生说意思然后让学生背,虽然很多学生说起来有板有眼,但是用起来错误连篇,反映了什么问题?没有真正理解。教学中,教师决不能单凭孤立的词语解释,而应借助具体的语言环境,巧于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如《日月潭》中有这样一段话:"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天边的星星和山上的点点星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其中的"隐隐约约"是什么意思?教师大可不急于解释,只让学生将"隐隐约约"所在的句子读一读,再联系上下文,学生读了原句,读了上下文,自然而然"隐隐约约"的意思就体会出来了。这样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可谓事半功倍,久而久之,学生遇到生词就能自觉地运用这种方法,从而形成能力。

4.培养学生在写话中有意识地运用词语

常听中高年级语文老师说学生的语言是那样的贫乏,那样的苍白无力。"书到用时方恨少",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常会有这样的体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归根到底就是我们的语文教学没有注意语言的积累,导致学生没有储存到足够的词量。积累词语是低年级的主要任务之一,但是低年级积累的词语往往是与生字有关的,是简单的,最基本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有意引导学生在说话中能经常运用好词、好句,先让学生模仿文中的句式来说,再联系课文、联系生活、联系朗读和知识积累造句。

在写话练习和写日记中提倡学生经常运用好词、好句。如有位学生在日记的开头写道"今天,金秋送爽……"用上了练习中学过的描写秋天的词语;还有位学生这样写"星期三下午的活动课,同学们有的跳绳,有的拍球,还有的打羽毛球,个个玩得满头大汗。"不但用上了课文中的词语,还用上了"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

总之,字词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决不可忽视。要坚持多种方法相结合,使学生乐于学习。为今后的朗读、阅读打下扎实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低年级语文论文:浅谈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浅谈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郑毅华

当今,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一项重要问题。森林滥伐、水土流失、地球变暖、臭氧层出现空洞,以及各种各样的污染,时时刻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更危害着我们的子孙后代。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要增强全民族的环境意识,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矿藏、森林、水等自然资源,努力改善生态环境。"学校是育人之地,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对同学们渗透环保教育,使同学们感知现今社会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自觉养成环保的良好习惯,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下面我们来谈谈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可采取的一些做法。

一、借图启思,渗透环保教育

低年级教材插图多,色彩鲜艳,逼真形象,富有吸引力。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利用教材的优势,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渗透环保教育。

如《秋天》一课,可先让同学们观察课文插图:天那么高,那么蓝,高高的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蓝天白云,色彩多么美丽!令人多么舒服!我补充讲述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让同学们了解到天空是蓝色的原因。再让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思考:为什么现在我们已经很少能见到这么蓝的天空?原因是什么呢?--是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而引起的。所以,我们小朋友也要行动起来,从身边的事做起,比如叫父母不必要时少使用私人汽车、冷气机等,保护环境,减少大气污染,保护大气层,让天空永远都那么蓝,那么美。又如第三册《归类识字一》第二课的八幅插图分别介绍八种树:高大秀拔的杨树、葱绿苍翠的松柏、枝叶如盖的榕树、红叶如彩霞的枫树……教师让同学们看图读词语,图文对照,认识八种树木的形状与名称。再看图自读儿歌,了解这几种树木不同的特点。然后引导同学们思考:为什么常说植树造林,造福人类?让同学们知道我们根据树木生长的特点,在不同的地方种植不同的树木,可以提供氧气、除尘、防风沙、美化环境等。并告诉同学们,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树节,在这24小时,世界各地的人们都会进行植树活动,我们也要加入到这一队列中,绿化番禺,美化祖国。这样,对学生进行了植树造林的教育,增强了环保意识。

二、读中品味,渗透环保教育

低年级课本中有许多琅琅上口,语句优美,富有童趣,描写大自然美丽风光的诗歌与短文。优美的文字中蕴含了不少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思想和知识,它们为教师进行渗透环保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材料。

如《春晓》及时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在讲解此课时,可让同学们反复品味古诗,想象诗句的意境,令人仿佛听到春鸟婉转的叫声,啾啁起落,远近应和,多么活泼的春色。此时教师适时点拨:人类要保护环境,爱护鸟类,才会使大自然变得更美丽。又如学习《四季的脚步》一课,可鼓励同学们反复朗读,一边朗读一边想象,在读的过程中仿佛置身于四季美景中:春天来了,溪水流淌,绿草如茵,鲜花盛开;春去夏来,金蝉在树上欢叫;秋天来临,秋风吹得落叶满地,像黄蝶飞舞;冬天到了,雪花飞舞,大地穿上银装,四季的景色是多么的迷人!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渗透环保教育

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并不发达,他们认识事物,认识问题需要从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运用多媒体教学,生动活泼,具体直观,形象鲜明,印象深刻,感染力强。它可以直观形象地让学生体验周围环境问题,体验人类在活动中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程度,能较大限度激发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如学习《清清的溪水》时,授课一开始,教师播放出音乐,边在黑板画画,边对同学们说:"大自然有许多非常值得我们欣赏的美景。大家看,清清的溪水慢慢地流淌,鱼儿在水里快活地游戏,真美!但是,如果不注意保护环境,这样的美景就会遭到破坏。大家读了《清清的溪水》这篇课文就知道了。"接着,播放录象演示大自然美丽风光,让同学们感受溪水又清又甜的美境。再让同学们通过反复朗诵及时段课文加深对美丽环境的向往。等到同学们对语言环境有一定的感悟后,再播放录象,演示大自然美丽风光受到破坏,河水变得浑浊。这时,同学们脸上的笑容消失了,眉头皱了起来。教师让同学们阅读第二段课文,带出问题:为什么一场雨过后,溪水变黄了,这是什么一回事呢?然后让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去读第三至第九段课文。原来是大象和野猪比赛谁的力气大,拔掉了小溪上游的树,雨水把泥土冲进小溪,使清清的小溪变浑了。同学们明白了溪水变黄的原因后,教师让同学们联系现实生活,说说为什么市桥长堤的河水变浊变臭是什么原因?同学们发言中谈到:由于人们乱排污水,使河道变得黑黑的,臭气熏天,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和破坏。教师再用电脑演示课前收集的网上信息材料,如人们砍掉树木,造成空气不再清新,噪音加重,风沙大;黄河水土流失等。接着让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我们怎样做才能恢复美丽的自然环境?这时,"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争着举手发言,五花八门发表自己的见解:"植树造林。""马路两旁、河边多种花草树木。"" 大家爱护花草树木,不去攀、折、砍树木。""在空中设置监督眼,对破坏环境的进行监控。""在河道养殖'清道夫'吸掉垃圾,保持河水清洁。"……

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地让学生体验周围环境问题,增强了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懂得保护树木的重要性。

四、课外延伸,树立环保思想

环保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牢固地树立环保思想,自觉抵制破坏环保的不良行为。在教学《清清的湖水》一课时,可通过电脑课件显示湖岸景色:"那边的山石像一只正要起跳的青蛙,这边山石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半山腰的石龟、石兔,好像正在赛跑呢。""湖水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天、白云,还有变幻的山峦。"同学们看到这美丽的景象都情不自禁地赞叹:"多美啊!"教师趁热打铁,美丽的环境需要人们来保护,大家能在文中找出小洁爱护环境的事例吗?小洁的什么行为值得我们学习?谈谈自己外出游玩时应该怎样做,如果看见有人不讲公德,乱扔果皮,你又会怎样做呢?课后,可以请同学们收集一些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图片或文字报道,办一份"环境报",把自己对于现代人对生态环境无休止破坏的看法与改进的建议写在报里,全班开展一次"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手抄报展览。同学们都十分认真完成功课:现场观察了河道、公园、马路的情况;画漫画, 设计环境保护小标语;与父母上网收集环保资料和探讨改善环境的措施等。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

现在的小学生是21世纪的主人,将会成为未来的主宰,他们的环境意识直接影响我国下一世纪的建设和发展。语文课是渗透环保教育的重要阵地,教师把环保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实际教学中去,让学生深切感悟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