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生产质量管理论文

生产质量管理论文

生产质量管理论文:制造业产品生产质量管理论文

一、质量管理的含义

在只要企业中,质量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很多学者对质量都进行了论述,而对质量管理影响重大的关于质量的定义可以分为两类,它们分别是:服务的特性符合给定的规格要求,而这其中的规格要求通常都是定量的;另外一种是产品和服务满足顾客的期望。而质量管理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障和质量改进来使其实现的所有管理职能的全部活动。即指的是为了实现质量目标,而所进行的具有管理性质的活动。这些活动中包括了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障和质量改进这几项活动。质量管理是生产和可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现代管理学的一项重要体现。同时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下,广大消费者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买到质量、价廉物美的产品,成立了各种消费者组织,最终迫使政府也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政策。而企业为了能够提供各种、安全、经济的产品就必须对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最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目标是指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从质量管理学的理论来说,质量目标的理论依据是行为科学和系统理论。质量目标就是以行为科学中的“激励理论”为基础而产生的,但它又借助系统理论向前发展。质量方针指的是由组织的较高管理者正式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质量方针是企业经营总方针的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者对质量的指导思想和保障。质量策划的定义是确定质量以及采用质量体系要素的目标和要求的活动。质量控制指的是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质量保障的定义是为使物项或服务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并提供足够的置信度所必须进行的一切有计划的、系统的活动。质量改进是为向本组织及其顾客提供增值效益,在整个组织范围内所采取的提高活动和过程的效果与效率的措施。质量改进的目的是为了消除系统性的问题,对现有的质量水平在控制的基础上加以提高,使质量达到一个新水平、新高度。

二、影响质量管理中的关键因素

我国的何桢、赵玉忠两位学者将影响质量管理的因素分为:质量领导、质量体系、质量文化、质量保障、过程控制、质量信息系统、质量理念、质量设计、技术研发、人员管理和员工参与等因素。在这些影响质量管理的因素中质量体系、质量保障、质量理念、过程控制、质量设计、质量信息系统和技术研发可以称为“硬质量因素”,而质量领导、质量文化、职工参与和人员管理则可以称为“软质量因素”。这两位学者通过研究发现顾客满意度和质量领导以及产品质量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同时质量领导、质量文化、职工参与和人员管理对产品的质量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正因为如此,企业管理者应该对质量管理活动给予高度的重视和支持,在企业的范围内加强相关的质量制度的建设,对员工进行必要的质量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让员工积极的参与到企业的质量管理活动中。企业在加强相关质量体系建设的同时,加强对过程的控制,建立其一套高效的质量信息系统。企业在加强自身质量管理建设的同时,还应该积极的引进高质量的质量管理人才,推进先进的质量理念和管理体系,并通过合适的激励手段,促进质量管理工作的不断改进。

三、对产品生产的质量管理

(一)产品生产前的质量管理

在进行产品生产前需要进行严格的产品策划。当企业和用户签订合同之后,企业下属的相关产品设计部门需要根据用户的需求和相关的、设计图样、技术规格书等资料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严格的策划,策划的内容包括了人员、设备、材料、环境等。策划后的结果必须形成相应的文件,其中包括了过程质量计划、作业指导书、各种规程等。如果需要还必须具备审批表,如过程确认表、代用器材审批表等。进行样的生产条件准备。人员上必须要求操作人员对本岗位的工作十分熟悉,同时还要求操作人员的专业知识要能够过关,在上岗前必须对相关的操作人员进行测试,测试合格之后才能够上岗,如不合格则进行必要的培训。设备上要求必须配备生产和服务过程中所需的、能满足工艺要求的设备、工具、模具和检测器工具,同时还必须随时应对各种设备出现故障时的各种危急情况。对于生产材料必须要严格的按照要求进行采购,所采购的材料必须要符合定货技术条件或其他采购文件中的采购要求,如在特殊情况下需要对相关的材料采用其他的材料进行代用时,必须履行相关审批手续。生产过程中必须准备好有效、充分、合适的各种文件。而的生产环境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满足相关标准和技术条件的要求,并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各项条件准备完成后是进行相关的状态检查。而状态检查一般都是在人员、设备和环境条件等发生重大变化时,或者时设备处于不连续运行并且间隔时间超过一年时。检查时必须对人员、设备、材料、法规、环境都进行检查。检查的过程中还必须邀请用户参加,只有才检查合格之后才能继续产品的生产。

(二)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在进行产品生产的每一道工序之前,生产人员都必须对相关的各种条件进行检查,看这些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只有在检查合格之后才能够进行生产,如果出现及检验、试验或未收到必要的报告而需要例外放行时,则必须进行紧急放行审批,并征得用户同意,将审批结果抄送技术质量处。生产的过程中必须对于特殊过程和交付后才显示出问题的过程进行确认。涂改在生产的过程中出现了工艺、设备、人员等发生了较大变化时,或者是连续出现质量问题或者质量事故时都必须对过程进行再次确认。对于各种进行关键过程作业的人员必须保持相对的稳定,避免人员出现较大的改动。同时还必须对关键过程设置控制点,并对关键参数或重要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如果出现了不合格产品,则必须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与隔离,同时在不合格品报告中对不合格情况进行描述,由作业科室进行原因分析,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问题的解决方案。

(三)产品的验收

在进行产品验收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由生产企业提出申请,验收小组在听取相关的生产总结汇报和质量总结汇报之后,分产品实物与文件资料两方面进行验收。产品实物验收主要是验收产品是否符合相关的技术条件和验收细则。文件资料方面则是对文件的有效性、充分性和适宜性进行验收。

生产质量管理论文:模具生产质量管理论文

一、模具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对策

在模具的生产过程中质量问题包括产品质量、服务质量、过程质量和工作质量,本文主要讨论其中可控的过程质量和工作质量。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之前必定要制定严格周密的指导方针,并在实践活动中按照既定方针在组织措施上加以落实,只有这样将先进的指导理论与切实深入的实行机制结合在一起,才能保障社会实践活动的成功。

1领导职责模具质量是模具生产企业各方面工作的综合反映,而企业领导在企业的综合管理上负总责,企业领导要想将企业的模具质量抓好、落实好,就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在企业范围内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和相关的质量管理制度,将质量管理工作落到实处,让质量管理制度切实起到约束生产中不规范行为的作用;其次,明确生产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权利与义务,让各个生产部门在生产过程中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将生产活动保质保量的进行下去,不会因为相互之间的权利与义务问题相互扯皮、相互掣肘;第三,建立质量体系中的组织机构,质量监察部门要由企业领导亲自牵头,由不涉及到企业生产的人员参与,切实起到对企业模具质量的监督的作用;第四,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障设备的更新换代,保障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作为一个技术性企业,模具的生产设备、生产工艺就是企业的生命,企业只有不断跟随模具市场的变化趋势,顺应模具生产领域的时代潮流,满足制造企业的制造需求,才能保障企业在市场竞争的大潮中立足,让企业发展壮大;,制定完整的工作流程,工作流程的制定是对模具生产企业生产活动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只有将整个企业的工作流程都纳入规范化管理,才能保障模具产品的质量和模具的工艺水平。

2模具设计质量监控模具的设计环节是模具生产的重要环节,模具的质量问题可以修改,但是模具的设计问题是先天性的问题,是不能修改的,所以对于这样一个不可逆的设计环节企业要慎之又慎,为了设计出高质量的模具,设计者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明确设计任务的目的和要求;其次提供图纸的完整性,图纸录入信息的统一性和规范性;第三建立模具设计工作程序;第四注意权衡取舍模具的安全性、性和可维护性。

3模具外协件、外协工作的质量管理模具的外协件是指在模具的生产过程中依据模具生产的需要,对模具生产过程中需要的部件进行外部协调订货,因为外协件是直接参与到整个模具的加工和生产过程的,外协件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模具的质量,所以在模具的生产过程中尽量不要使用外协件,如果出于特殊原因一定要有外协件的参与,那么在外协件的采购过程中必须做好以下几点:首先,选择合理的供货厂家;其次签订质量保障协议,敲定外协件的规格、质量要求,并明确在生产过程中的责任划分;第三进货检验与控制;第四做好质量记录。

4工艺准备质量工艺准备是模具生产企业根据模具设计要求,将模具生产工具、人员和工艺与模具生产结合起来的过程,明确生产方法与程序,分析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影响因素,并结合模具的设计要求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二、结论

在装备制造行业模具的质量影响重大,只有质量好的模具才能帮助装备制造企业生产出更加精密的装备产品,提高企业产品的技术水平,强化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作者:程中原单位:瑞鹄汽车模具有限公司

生产质量管理论文:医药化工生产质量管理论文

1医药化工生产目前存在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都没有扮演好监督药企生产的角色,也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这主要是由于政府的管理职能没有做到位,虽然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但是由于监督机构未能有效监管,不能在政府和企业之间形成良好的质量管理互动,导致企业生产的质量管理收效甚微。

2加强质量管理的对策

2.1医药化工企业要端正态度

医药化工企业首先到端正态度,强化质量管理对于企业生产以及消费者生命安全的重要性的认识,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生产。在生产过程中,要严格监控污染物的排放。生产过程中要加强细节检查,对于发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整理和汇报,杜绝由于态度不端正,忽视细节问题。通过企业内管理部门,在企业内部树立质量及时的理念。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对于没有按照质量管理生产的人员,更要严格处理,使生产管理水平得到切实提高。

2.2完善质量管理内部制度

企业要根据国家的质量管理规范,要在企业内实施配套的管理政策,才能形成对质量管理规范的有效支持,确保产品质量管理的正确实施。企业要细化管理,从生产工艺、设备、物料、过程等各方面着手,按照法规要求进行详细的内容制定,对日常生产做到有章可循。并且还要设立月度、季度和年度计划,使质量管理政策逐步推进。企业之间也可以开展合作交流,加强沟通协作,分享质量管理的经验。

2.3加强专业人员的操作培训

企业要深入内部,明确员工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员工对于质量管理的认识,加强企业管理人员与员工的合作交流,推动产品质量检测工作。还要定期举行员工培训,对于仪器的操作进行考核,确保企业的生产质量的管理工作顺利实施。

2.4政府要充分发挥管理作用

对于企业的生产,政府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政府不仅要制定相应的规范,还要组织专业管理部门人员,定期对企业的生产进行指导,宣传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引导企业按照国家规定进行生产。政府对于企业的生产质量管理规划要经常交流,加强与企业管理部门的合作,确保企业的产品质量管理得到有效的提升。

3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自身健康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医药化工企业作为药物的生产商,承担着巨大的社会责任。医药生产质量管理是我国医药行业健康发展的必要环节,政府和企业要齐心协力,加强药品生产的质量管理,强化管理意识,严格落实政策,建立完善的管理和评估体系,实现对药品生产质量的多方位管理,促进我国医药化工生产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

作者:张厚胜 单位: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生产质量管理论文:关于产品生产的质量管理论文

一、产品的设计

对精益生产思想的理解就在于对“精益”两字理解,精就是少而精;益就是有益有效,具有经济性。以较少的投入——较少的人力,较少的设备、较短的时间和较小的场地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同时拉近与用户的关系,提供他们确实要的东西,就是精益生产的核心思想。太多的事实表明:许多存在质量隐患的产品,往往在他的设计中就存在有一定的缺陷,可见,质量可以说是设计出来的,要想提高产品质量,就应该从设计这个产品生产的源头入手。在设计过程解决产品的质量问题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越是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前端采取措施,对产品质量提高的效果就越明显,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的风险也就越小。产品前期的设计要把握“适时、适量、适物”三个的精益设计原则。

二、工艺的设计

在设计生产线的工艺路线时,从保障产品技术要求和质量出发,选择一条最适用的工艺路线。结合每道工序中的具体作业内容和操作规程,按照工艺内容和操作规程的安排,确定总体工艺路线。设备位置随之确定,一些与设备有关的作业内容也随之固定下来,同时与这些作业内容前后相关的作业内容就基本确定了下来。具体的工艺作业内容要在不违背总体工艺路线的情况下,按照工序作业时间均等的原则对不同工序作业内容进行局部有限的变动。

三、生产加工

生产加工是把原材料变成产品的过程,也是产品生产中最容易发生生产质量问题的过程。要想保障产品的质量,现场品控的方法尤为重要。

(一)要把好原料关

总所周知,原材料的好坏对产品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企业对原材料的采购不但要从价的方面考虑,更要从质的方面考虑。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还要保障质量的提升。对进厂原材料要在经过检验后,再发放使用。从根本上避免因原材料问题引发的质量问题。

(二)坚持“三个不”的原则

“三个不”原则是企业对待劣质产品的基本原则,也是保障产品质量无劣品的基础。“三个不”就是“不制造劣质产品、不接受劣质产品、不流出劣质产品”。具体来说就是:

1、不制造劣质产品

这是“三个不”原则中最主要的,也是每个员工必须保障的,只有做到不制造劣质产品,才能从根本上解除接受劣质产品和流出劣质产品,没有了制造,接受和流出就无从谈起。

2、不接受劣质产品

后工序员工,在加工开始前,必须对产品的质量进行检验,如果发现问题,要立刻停止加工,并通知前道工序员工停止加工,追查原因,采取对策。

3、不流出劣质产品

当员工在加工产品的过程中发现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必须马上停止加工,并将劣质产品截下,在本工序内完成处置,防止再次发生类似问题。

(三)生产加工中的品控方法

1、展示劣质产品,深抓劣品成因

这其实是要求人们从思想上进行转变,任何劣质产品的产生,都有其内在的原因,要想达到零劣品的目的,我们就必须了解劣品产生的所有内在原因。在产品的生产加工中,劣品的出现还无法做到真正的“零”。因此,每一次劣质产品的产生都是一次机会,不能简单的返工或是报废,要将劣质产品集中展示出来,我们要学会从劣质产品的本身以及它产生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原因,直到明白每一个劣质产品产生的原因和针对其原因应采取的对策为止,防止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同时,将劣质产品展示出来,对所有员工进行劣质产品产生原因的培训,可以激励所有的员工,并且增强所有员工对劣质产品的识别能了,这样可以大大降低生产一线劣质产品的产生率。

2、发现异常状况,及时停机检查

在工厂的生产加工中,任何原因造成的停机都会成为全员的焦点,停机对于生产来说是相当严重的处置方式,但是却也是相当有效的处置方式,它可以调动现场所有人加入问题的处理中,快速队原因制定出相应的防止再发生对策。这其中因为劣质产品造成的停机是首要的,只有实现停机才能保障生产现场不放过一个劣质品。

3、操作者自检,及时发现劣品

劣质产品零出现必须要靠实际操作者来实现,操作者的自检是实现劣质产品零出现的重要方法,它要求操作者把下道工序当做是自己的客户来看待,保障向下道工序输送的产品无劣品。传统质量检验模式中,将检验活动作为一个独立的岗位,这是一个没有任何附加价值的,但是如果将产品的全数检查作为一道工序来看,他却是保障产品合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工序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求操作者实施全数检查。这也就规定了检验工的职责不再仅仅是将劣质产品检出,而是在发现问题的同时,必须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降低劣质产品的出产率。操作者在实际的生产加工中,发现自己的产品出现问题,必须立刻停止加工,呼叫检验人员处理,不能让劣质产品流向下个流程。条件允许的企业还可以喜爱设备上安装自动检查装置,代替操作者完成对产品的全数检查。

4、使用放错装置,杜绝人为错误

在生产加工的过程中,操作者会受到各种各样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劣质产品的产生,这些错误往往又是无法避免的。人受外界影响是很容易的,但是机械收外界影响却小得多,大多时候甚至是可以避免的。这就使得放错装置在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比如:操作出现忘记或失误时,工件无法放入夹具内、机器不能启动;加工出现错误时,传输滑道将阻挡不良的工件,不能流到下道工序;加工过程失误时或者定位不时,警报装置鸣叫,设备会停止;即使不良品流入生产线,也不会发生错误装配。

5、平准化生产,降低错误发生

平准化生产后,由于流程中的在制品数量的减少。那么因为制品减少、搬运动作的减少、码放动作的减少等,这些都会减少由于磕碰、挤压等原因而产生的产品质量下降。同时由于工件减少使得产品错装、漏装、多装等情况的发生也减少,这样由于生产作业是在有规则和平稳的状况下运行,错误作业发生的可能性得到了大幅度下降。

四、总结

精益生产的质量管理模式是当今世界广泛使用的管理模式,它是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管理模式,要想实现精益生产的质量管理模式就必须要从产品的设计、产品的工艺和产品的生产加工上严把质量关。减低劣质产品的出产率,达到劣质产品列出产,实现精益生产中的利益较大化的目的。

生产质量管理论文:煤矿生产中采掘安全质量管理论文

1.工作面质量要求

为了使安全质量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的落实,还需要在实际工作的开展中,重视对工作面质量要求的评估与分析。结合采掘工作面的具体情况来看,主要的安全质量要求可以归纳为工作面支护、煤壁与机道、机电设备、采高与资源回收这几个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从工作面支护的角度上来说,为了保障采掘作业的安全,工作面支柱需要打直线,偏差值应当控制在±100.0mm范围内。同时,支柱间距也应当控制在±100.0mm范围内。同时,对于工作面新设置的支柱而言,其初撑力的控制标准应当按照以下方式进行控制:对于单体液压支柱而言,800.0mm状态下所对应的初撑力应当在60.0kN以上,100.0mm状态下所对应的初撑力应当在90.0kN以上,同时还需要安排工作人员巡查工作面,杜绝缺梁少柱问题的发生。针对相邻的支架而言,相互之间的高度偏差也应当有严格的控制标准:从避免支架发生相互挤咬的角度上来说,顶梁高低台阶所对应支架高度应当控制在2/3*侧护板高度的范围内,且相邻支架的空隙应当满足≤200.0mm的基本标准。

其次,从煤壁与机道的角度上来说,工作面支架(支柱顶梁)、端面距都要符合作业规程规定,做到“三直一平”:支架(支柱)排成一条直线,偏差不能超过50.0mm;工作面伞檐长度不大于1.0m时,其较大突出部分不超过250.0mm(薄煤层为200.0mm),伞檐产犊大于1.0m时,较大突出部分不超过200.0mm(薄煤层为150.0mm);端面距按照≤340.0mm的标准进行控制,煤壁片帮超宽时及时超前移架(或打设贴帮柱)进行支护。

再次,从机电设备的角度上来说,结合采掘工作面恶劣的环境条件来看,机电设备运行期间的安全质量管理工作意义重大。在电气设备上方有水的情况下,需要重点做好防水保护方面的工作,增设必要的防水设备,确保其防水性能的稳定与。同时,闲置设备应当和材料放在安全出口20.0m以上距离的地方。对于采掘工作面输送机设备而言,需要确保其能够与顺槽输送机合理搭接,运行期间杜绝出现底链牵拉回头煤的问题。同时,采掘期间需要安排专人对工作面的输送机铲煤板、挡煤板以及螺栓等相关部件的完备性进行检查,保障管路敷设符合相关安全标准与规范,杜绝胶带输送机运行期间出现胶带跑偏的问题。

,从采高与资源回收的角度上来说,采掘工作面采掘作业实施期间所产生的煤炭不能够随意丢弃,而应当集中堆放后做合理处理。同时,在采高作业期间,其高度应当遵循一定的控制标准,结合工作面的具体情况,将采高误差控制在100.0mm范围以内。杜绝支架间隙出现浮煤炭堆积的问题。除此以外,还要求上分层综采面人工假顶铺设,金属网的要求网和网之间应该横向相对接,纵相接的搭架应该按照≥300.0mm的标准进行控制,端头的两个网头要链接好,防止出现网之间的相互牵扯;联网丝应该用网钩旋转30圈左右,钉牢固,以防脱落。

2.结束语

本文首先从保障图纸以及相关文件的设计质量、保障前期准备工作质量以及保障煤矿井下工作质量这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了煤矿生产过程中采掘工作安全质量管理的主要环节与内容,进而探讨了工作面支护、煤壁与机道、机电设备、采高与资源回收这几个方面,安全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及其要求,希望能够引起从业人员的关注与重视。

作者:祝二亮 单位: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鲁西监察分局

生产质量管理论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论文

1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较差,并且责任感不强

从思想意识的角度来看,我国药品生产企业的工作人员还未形成较强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他们认为质量管理工作与自己并没有太大的关系,质量管理工作应是质量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来负责的,所以,员工就不会积极的参与到质量管理工作中来。另外,药品生产企业的大部分员工都认为只要通过了认证就可以参与到行业的竞争中来了,之后就不再重视管理工作了,同时药品生产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投入也较少,没有引进专业化的技术人才,员工的综合素质偏低,质量负责人通常也都是专业不对口的,这都会降低药品的生产质量。

1.2国家的规范与现阶段的质量管理要求没有良好的适应

现阶段,我国药品生产企业进行质量管理工作时以及采取各项质量管理活动时,其所遵循的文件都是在1998进行修订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至今已经有16年的时间再没有进行修订了,与国际上所采用的同类文件相比,其管理要求以及标准是相对落后的,并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对软件的要求太过宽泛,并且对硬件也没有过高的要求,因此,是无法满足现阶段药品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的。

2加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

2.1做好药品生产企业的内部管理工作

作为一个制药企业来说,对于其内部存在的管理措施落实不严格、员工职责不明确等问题,应重视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方式,在药品的实际生产过程中,药品生产企业应高度的重视其内部的管理工作。在药品的生产、配置和检测等工作要求的指引下,应严格的把控药品的生产质量,并且还应建立药品生产环节的监督部门,在药品生产的全过程中,此部门应负责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工作,当发现药品生产质量问题时,应及时的处理以保障生产环节的有序进行。

2.2建立医药行业的健全的制度措施

要想保障社会大众的用药安全,我们就必须充分的分析现阶段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中的相关问题,从而进一步的健全医药行业的相关制度措施,以规范制药企业的各类生产行为。首先,我们必须遵照现有《药品管理法》和《产品质量法》来开展质量管理活动,严格的监督和管理药品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而国家的药品管理部门则应对各类药品生产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定期的检查,确保其生产中的各个环节都是合法并且透明的。

2.3建立完善的药品质量的保障体系

在对药品的生产质量进行监督和管理的过程中,为保障监督和管理的质量,我们还应建立完善的药品质量保障体系。首先,药品生产企业应严格的实行药品生产的各项质量管理规范,确保生产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符合质量规范中的具体要求的。其次,企业还应将安全生产的质量意识贯穿到药品生产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严格的落实各项药品生产质量的监督和管理措施。接着,对药品的生产工作应进行动态的监督和管理,确保药品生产材料的采购、药品生产的具体方式、药品的配方以及药品的质量管理标准等问题都是在可控的范围内的,从而切实的提高药品的生产质量。,在生产药品的过程中,应的表明该药物的各类参数,如药瓶的价格、药物的用法用量、储藏方法、功能主治、药品成分、不良反应、性状以及使用期限等等。这样当患者购买了此药品时,才能清楚的了解药品的各项指标和参数,从而及时的采取相应的康复治疗活动。

2.4加强药品生产质量的风险管理

我们应将药品生产风险管理的理念贯彻到企业对生产的监督和管理工作中去,从最初的药品生产原材料的采购工作开始,根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的各项要求采取各项管理活动,在管理原材料的供应商时,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审核和批准的制度,从而切实的保障药品的生产质量。要想做好药品生产质量的风险管理工作,应重点做好供应商变更和药品工艺变更两项工作,当供应商发生变更时,应立即进行严格的审计和验证工作,从而尽可能的降低其对药品生产质量带来的不利影响,而当生产工艺发生变更时,则应的预测药品生产质量方面存在的风险。

2.5重视对员工的管理和培训工作

对于新员工和换岗的员工来说,企业必须为其安排相应的岗前培训计划,培训的内容应包括企业的质量管理规范和基本管理制度等内容,同时更应包括员工所在岗位的技术培训和知识培训等专业内容。在新员工上岗之前,应对其进行严格的上岗考核工作,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对于不同级别和不同岗位的员工,所安排的培训内容也是有所区别的,一线员工应重点培训其专业技能和基础知识,管理人员则应重点培训其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而无论是为哪一级别的员工安排培训课程时,在培训的过程中都应贯穿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从而真正的保障药品的生产质量。

3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文章对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加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药品生产的质量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必须对药品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同时还应结合现阶段我国药品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药品质量管理工作存在的若干问题,从而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消除一切不利于药品安全的因素,保障药品的生产质量,促进我国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陈小平 单位:临海市华南化工有限公司

生产质量管理论文:生产型企业质量管理论文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没有质量一切都是负数,每一个企业的质量管理部门都以为企业保驾护航为己任,那么在落实这一神圣职责的过程中,如何有效推进,如何实现既定目标,本人总结多年质量管理经验,做出一些思考,为今后各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一、管理机构的确立

首先必须有正确的质量管理机构,笔者认为这是做好质量管理工作的先决条件。纵观各企业单位质量管理机构,有些企业没有专门的质量管理部门,由生产部门兼职,这样的企业产品质量必定不能保障,产品不能得到消费者的信赖,也就没有做成品牌的可能性;有些企业质量管理部门归生产经理管属,这样的企业产品质量存在风险,有损品牌形象;有些企业有专门的质量管理部门,而且独立于生产部门之外,不受生产部门管制,我认为这样的企业产品质量风险最小,具体到下级的质量管理机构必须要实现监控,从原料采购,过程生产,贮存环节,产品出厂,产品上市均须有专门的班组或人员进行质量管控,同时质量管理部门应该被授予权利,在产品质量方面具有一票否决权,以杜绝不合格产品的产生及流转,同时也提高了企业全部人员对于质量的重视程度。

二、管理体系的运用

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学习起来枯燥难懂,很多企业由于各方面原因未运用质量管理体系,即使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其质量管理的真正实行也剥离于质量管理体系之外,或者在运用上比较肤浅。实际上真实运用质量管理体系会使质量管理得以实施,循环实施,消除质量管理的盲目性与差缺性,质量管理的效果也会事半功倍。在质量管理体系的实行中,首先将现有的组织机构与体系要求的组织进行整合,建议每个部门有至少一名体系专员(可以兼职),保障体系组织的及顺畅运行;其次明确各部门的责任与目标,每个部门都需要按体系的要求执行工作;接下来就是由质量管理部门定期组织实施,定期验收现场成果及实施过程产生的记录,以督促体系运行及形成既定流程与模式。在质量管理的运行中,经常组织人员培训学习体系的理念及内容是必须的,不断解读,不断掌握体系要求的精髓,将每一项内容在实际工作中找到落脚点,与实际工作对照对应,才能落到实处,起到既定作用。

三、管理制度的建立

根据质量管理体系制定了质量方针、质量目标、任务要求、实施方案等,那么是否实施,实施效果如何,这些需要靠有力的管理制度去维持进行与维护其有效性。建立源头质量管理细则、过程控制质量管理细则、成品控制质量管理细则、市场投诉管理制度、记录管理制度、各项工作考核制度。制度制定若不执行,形同虚设,因此还需要设置考核人员、考核责任,一般情况下,管理人员可以承担考核的职责,考核既要有随机性的考核,也要有性的考核。随机性考核起到激励监督作用,性考核起到公平和评价的作用。

四、过程控制的实施

生产过程出问题,必定会产生不良的成品。过程的监控至关重要,规范正确的过程操作产生优良的结果并避免无谓的返工,控制不合品的产生又降低成本,所以过程控制应该加大力度。生产过程的现场监控是保障成品结果的必经环节。过程控制要在每个工段设置质检人员,监督过程实施的有效性。过程控制的主要内容是操作程序和操作关键点,为保障前一过程结果的质量,好采用过程检验,检验合格后转入下一程序。如果前一环节已经不合格,那么后一环节的投入是毫无意义的,产生严重的资源浪费,并且延误交货期,这更说明过程监控及检验的重要性。过程管理可以誉为一个企业管理的核心,人员的管理、设备设施的管理、能源的管理、材料的管理、现场管理这些全部容纳在过程管理中,过程管理做好了,一个企业的管理就是成功的,效益也会随之提升。

五、检测

检测是控制质量的手段,先进的检测技术、严格的管理水平为质量管理提供严密的数据。如何实现检测的性,笔者认为关键有以下方面。(1)人员方面,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检测的性,检测人员必须有宁为真话负罪不为假话开脱的正义精神。选择具有资质,经过培训的合格人员。(2)管理机构设置方面严格避免任何干扰检测人员检测判断的组织划分。管理人员保障不多检验结果进行干扰。(3)检测仪器,采买著名厂家、国际经验丰富技术的检测仪器,保障检测结果的性与性。(4)学习先进的检测技术,避免使用老办法、土办法、遗留办法。(5)实验室的管理运行尽量采用《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认可准则》ISO/IEC17025管理运行,提升实验室的管理水平,保障检测结果的性。

六、分析、预防和提高

在国内的企业中,往往出现产品质量经常上下波动,同一质量瑕疵反复出现,使得PDCA循环总是在原地打转。因此,消费者对我们的产品总认为是老面孔。在日本企业中,及时次出现的质量问题是不允许第二次发生的。他们发现质量问题,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改进,然后分析总结成为制度,用以预防同一问题、同类问题的再次出现,重复出现同一瑕疵只能说明措施不力,或者是一种失职。使用分析、预防的手段,产品应当是不断提高的。无论是产品的结构、性能、外观以及服务,均应该得到不断改进提高,逐步升级换代,赶超同行产品,而使自己成为品牌。

七、以人为本,双向激励

以为制定了好的管理制度就可以实现优异的管理绩效,实际上再科学、严密的管理体系都是人建立的,铁的制度是要靠人来制定,也要靠人执行,更要考人来监督。一个企业应该较大限度地调动起职工的积极主动性,较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观创造性。应该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奖励那些有突出贡献的职工,让大家产生集体荣誉感,培养大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多关心他们真正需要什么,认真听取他们对企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激励应该是双轨的,不仅有负向激励,还应该有正向激励,正负平衡,保持工作集体这辆火车永远在轨道上正常高速行驶。

作者:杜美丽 单位: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

生产质量管理论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论文

1新时期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现状

1.1医药生产人员素质偏低

药品生产并不是一个机械的生产活动,它需要药品生产人员在遵守标准规范的同时灵活的配合专业机器生产。但就现阶段来说,在药品生产环节,药品生产人员的医药理论知识、应用实践知识、职业道德素质等都有待提高。

1.2药品材料选择不规范

药品生产质量的关键在于药品生产材料,因此药品材料的选择是非常的关键。但就现阶段来说,在药品材料选择上,往往更加重视材料的价格,而对于材料的质量缺乏监测,从而导致因药品生产材料质量不合格而出现的药品质量问题。

1.3药品生产管理水平低

在现阶段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药品管理水平较低,缺乏有效的药品生产质量监管,从而导致流入市场上的药物出现质量问题。

2提高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水平的有效策略

针对新时期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提高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水平。

2.1完善医药生产质量管理制度

现阶段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着医药生产相关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对此要加强完善医药生产质量管理制度。要根据药品市场的实际需要,在现有的《产品质量法》《药品管理法》的基础上,完善对药品生产质量、药品经营质量、药品生产监督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国家药品相关管理部门要监督各个药品生产企业是否都按照规章制度的相关规定生产药物,从而保障药品生产质量。

2.2规范药品生产材料的引进

药品质量的好坏关键在于药品生产材料选择的优劣。现阶段存在着药品生产材料选择不规范的问题,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药品质量,因此要规范药品生产材料的选择。要摒弃只重价格而忽视质量的药品生产材料的选择方式。在选择药品生产材料的时候,要对药材生产厂家进行详细的调查,选择那些口碑较好的药材生产厂家。要设立专门的药材采购部门,以规范药材采购工作。要提高药品生产材料的质量监管水平,做好药品生产材料的监管工作,保障所采购的药品生产材料的质量。

2.3加强药品生产质量的风险管理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作是从药品生产材料的选购到药品出厂的全过程的管理。流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对药品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加强药品生产各个环节的风险管理工作。通过完善并实施药品生产材料供应商的审计和批准制度,以控制药品生产质量。通过做好药品工艺变更、供应商变更等工作,降低药品生产管理中的不利影响,为药品生产质量提供保障。

2.4完善药品生产质量保障体系

药品生产质量保障体系对于促进药品生产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完善药品生产质量保障体系,并积极落实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相关制度,实现药品生产质量的全过程、动态的检测工作。

3结语

综上所述,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是实现药品质量的保障。就现阶段来说,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作中尚存在着医药行业制度不规范、医药生产人员素质偏低、药品材料选择不规范、药品生产管理水平低等问题,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药品的生产质量。对此,可以通过完善医药生产质量管理制度、规范药品生产材料的引进、加强药品生产质量的风险管理、完善药品生产质量保障体系等措施,降低药品生产管理中的不利因素,保障药品生产质量。

作者:段晓敏 王东兴 单位: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生产质量管理论文:园林苗圃苗木生产质量管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园林苗圃;苗木生产;质量管理

论文摘要主要阐述了园林苗圃苗木生产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提出了在园林苗圃质量管理中采取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障和质量改进4项措施,并对园林苗圃在实行质量管理过程中如何实施这4项措施进行了讨论。

园林苗圃生产质量管理的首要任务是确定苗圃生产的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核心是建立有效的苗圃生产质量体系,通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障,确保质量方针、目标的实施和实现[1]。现从苗圃苗木生产中的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障和质量改进四方面介绍园林苗圃的质量管理。

1苗圃苗木生产的质量策划

1.1确定质量目标

根据苗圃苗木生产的特点,包括不同苗木种或品种不同生长发育习性及对环境的要求[2],苗圃现有条件,如苗木生产机械设备、苗圃技术管理人员以及苗圃的气候土壤条件等,策划苗木生产应达到的质量目标。

1.2确定实现质量目标的程序

选择有效的程序和过程实现苗木生产的质量目标,包括确定各种可以量化的指标、目标的分解、工序(如播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的质量管理点(控制点)。

1.3实现质量目标所需资源的有效配置

实现质量目标所需的资源,如人、材料、机械设备及机具、技术(方法)和信息、资金等。这些资源在苗木的质量管理中如何有效配置是实现苗圃质量管理的关键,在苗圃苗木生产的质量策划中必须加以重视。

1.4质量计划的编制

通过上述的策划活动编制苗圃生产的质量计划,从而完成对苗木生产的质量策划。

2苗圃苗木生产的质量控制

2.1系统控制

园林苗圃的生产由若干生产部门组成。每一个生产部门的任务由若干个工序如育苗、锄草、防病虫、施肥、浇水和苗木的越冬防寒等来完成,苗圃生产管理按系统来说最基本的元素就是苗木生产工序,因此生产过程质量是形成整个苗圃苗木质量的基础。同时,合理运用苗圃生产过程质量度量方法监视苗木的生产过程,可有效检验是否达到生产程序改进的目的。

2.2各种影响苗木生产质量的因素控制

影响苗圃苗木生产的质量主要有五大因素,即人、材料、园林机械、苗木的生产方法和环境因素。

(1)人的控制。主要对苗圃苗木生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工人的技术水平、责任心等方面加以控制。把苗木质量目标分解到每一个人后并与其经济利益挂钩。

(2)材料的控制。园林苗圃所需要的材料包括苗木种或品种资源、农业生产资料(如农药、肥料、农膜、农业机械设备等),其是苗木生产的物质条件,是提高苗木质量的重要保障。材料的质量控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①合理选择苗木品种,保障将来苗木的市场供应,掌握农资材料信息,挑选供货厂家。②合理组织材料的供应,确保苗木生产的正常进行。③合理组织各种生产资料的使用,减少使用中的浪费。④严格检查验收,把好苗木生产质量关。⑤重视农业生产资料的性能、质量标准、适用范围,以防错用或使用不合格材料。

(3)苗圃机械设备的控制。苗圃机械设备的控制有以下要点:①机械设备的选型。要根据苗圃苗木生产的特点选择机械设备,若主要以生产种苗为主,应选择与种苗生产繁殖有关的机械设备,如苗木种子精量播种机、装盆机、自动喷灌机等机械设备;以大田苗木生产为主的苗圃企业应选择合适的整地机械、苗木栽植机、起苗机械等机械设备。②要有专门人员操作。③在机械设备的使用过程中,要注意机械设备的维修与养护,保障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

(4)技术与方法的控制。技术与方法控制包括苗木生产周期内所采取的育苗技术、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及水肥管理等方面的控制,保障所培育苗木的规格一致、生长健壮,提高苗木的质量,这也是苗圃苗木质量管理和成本管理的关键。

(5)环境的控制。环境因素主要有气候、土壤、水分、地形等自然环境因素和病虫草等生物因素。在苗木栽培管理过程中,要根据苗木种类和苗木的生长发育状况适时调整苗木生长的环境条件,如及时防病虫、除草,合理进行水肥管理,合理选择苗木的栽培方式等,为苗木生长创造的环境及栽培管理条件。

2.3园林苗木生长的过程控制

在苗木生长的各个阶段,从播种、扦插等苗木繁殖到苗木出圃都要认真管理,以保障苗木各生长阶段的质量。苗圃生产部门主管策划并确定生产资源,组织、协调、指导生产部门人员照章生产;协调部门内部以及与其他部门的关系,确保苗木生产计划能保质保量完成[2]。技术部门要制定苗木生产标准及相应的生产技术,协助苗木的生产流程安排,编制生产质量标准和技术指导文件,进行必要的现场操作指导和过程质量控制。按规定对苗木生长进行观测、评价,对验证和确认的苗木质量负责;同时负责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校验、维修和控制,保障苗木生产的顺利进行。

2.4苗木质量的全员控制

苗木的质量决定苗圃的生存与发展,从苗圃的管理人员到场地职工都要重视苗木的质量。要有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培养职工的责任心和主人意识,关心苗木的质量,关心企业的发展。

3苗圃苗木生产的质量保障

园林苗圃苗木生产的质量保障可分为对外的质量保障和对内的质量保障。对外的质量保障是指对顾客的质量保障和对认证机构的保障,对顾客的质量保障是指提供符合顾客要求的园林苗木;对认证机构的保障是指通过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下属的认证机构对园林苗圃苗木的生产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来实现其质量保障。现在许多园林苗圃企业已经通过了国家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对内的质量保障是苗圃的部门管理人员向苗圃经营者的保障。其保障的内容是苗木质量管理的目标符合苗圃企业的生产经营总目标。

4苗圃苗木生产的质量改进

园林苗圃的质量改进是苗圃企业为满足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期望而进行的各项生产管理活动。

4.1苗木生产质量改进的分类

(1)对苗木生产过程本身的改进。苗木生产过程的改进主要包括苗木种植(种)品种的确定,每种苗木的繁殖数量及生产各种苗木的规格;苗木繁殖栽培技术的改进和提高;苗木生产机械设备及新技术的改良与引进等。这种改进是一种苗木生产技术改进,可以提高苗圃企业的苗木质量、降低苗木生产成本,甚至可促进园林苗木新品种的引种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的培育。

(2)对管理过程的改进。它包括苗圃企业经营目标和生产目标的调整、发展战略的更改、苗圃内部机构的变动、资源的重新分配、奖励制度的改变、苗木生产过程的调整等。这种改进对苗圃企业来说是永无止境的,随时都应进行,从较高管理者到基层管理者都应针对自己的管理对象来进行。这种改进可以降低苗圃企业的苗木生产成本,改善人际关系,使苗圃企业的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益。4.2苗木生产质量改进的原则

一是苗木生产质量改进的根本目的是满足内部和外部顾客的需要,苗圃的较高管理者和各级管理者要以身作则、持之以恒坚持质量改进,以满足不断发展的苗木市场对高质量苗木的需求。二是苗木生产的质量改进是一种纠正措施、预防措施或创新措施,是针对苗木的生产过程进行的,可以更好地提高苗木生产过程的效果或效率。三是苗木生产的质量改进是苗圃苗木持续、不间断、充分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苗木生产质量的过程。四是苗木生产的质量改进是本苗圃企业全体员工及各管理层都应参与的活动,根据改进对象,质量改进可以在不同层次、不同范围、不同阶段、不同时间、不同人员之间进行。五是质量改进应建立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在苗木生产过程中,不断寻求改进机会,追求更高的质量目标。

4.3质量改进的管理

苗圃的质量改进需由较高管理者授权,由苗圃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如果是大型苗圃企业,也可成立专门的质量改进管理机构。苗圃质量改进的管理主要包括:①要确定质量改进的目的和目标,提出质量改进的方针、策略、方案和总的指导思想,进行质量改进策划,必要时制定质量改进计划[3]。②支持和广泛协调苗圃内各部门的质量改进活动,并向其传达质量改进的目的和目标。③尊重员工的创新精神,采用必要的手段使苗圃中的每个人都能并有权改进自己的工作过程质量。④对质量改进进行鼓励,对改进的成果进行分析、评定,对于推出可行性强、质量改进明显、对苗圃生产起到一定推动作用措施的人员要给予适当的奖励。⑤不断追求新的更高的目标。

4.4苗圃生产质量的改进方法

质量管理和其他各项管理工作一样,要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执行、有检查、有总结,才能使整个管理工作循序渐进,保障工程质量不断提高[4]。

(1)对苗圃的生产进行现状分析,根据苗圃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以及不同苗木生长发育特性、质量规格,制定相应的生产管理目标,找出影响苗木质量的因素,安排苗圃的生产计划。

(2)按照制定的措施计划进行实施,执行中若发现新的问题或情况发生变化(如人员变动、苗木品种或规格变化、生产技术的提高),应及时修改措施计划。

(3)在苗木生产计划的执行过程中进行动态检查、验证实际执行的结果,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进行适当的控制和调整。①检查效果要针对各项生产技术及管理措施的计划中规定的目标进行。②检查效果必须实事求是,不得夸大,也不得缩小,未达到目标也没有关系。③根据检查的结果进行总结,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都纳入已有标准、规程、制度之中,巩固已经取得的成绩。

(4)对检查的结果进行总结处理。如果出现异常,要调查原因,消除苗木生产中异常和尚未解决的问题。分析因质量改进造成的新问题,把它们转到下一次循环的及时步去。通过循环,再次检查、处理,使苗圃的苗木质量得到改善和完善。

5结语

在苗圃生产的质量管理中,要做到有效地进行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障和质量改进,苗圃管理者必须制订行之有效的措施,首先要确定由谁来负责苗木生产的质量管理与改进工作,制定合理的质量目标,并要制定为实现质量目标而采取的有效措施或手段以及这一目标实现的时间。只有这样才能保障质量改进目的的实现,从而提高苗圃生产效率和保障苗木的质量,最终达到苗圃生产管理的目标。

生产质量管理论文:农业机械生产质量管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农业机械;生产效率;作业质量;提高;措施

论文摘要在农机化作业中,农业机械效率的高低,决定获取效益的高低;农业机械作业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到农业机械化的信誉与发展,而且直接影响农业增产增收和农民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为此,特介绍提高农业机械生产效率和作业质量的技术措施。

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之所以能够受到人们的青睐和成为农业生产中离不开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主要是因为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生产效率和作业质量都远远高于正常人的手工劳作,其生产成本也远远低于手工劳作的劳动力成本。在农机化作业体系中,农业机械的生产效率越高,替代作用表现得也就越明显,获取的效益也就越高。农业机械作业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到农业机械化的信誉与发展,而且直接影响着农业增产增收和农民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可见,提高农业机械的生产效率及作业质量是农机化在农业生产中充分发挥作用和促进农机化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1提高农业机械生产效率的几项措施

1.1合理使用农机具和编制机组

拖拉机和机引农具是一组先进的生产工具,在进行农田作业时,必须得到合理的使用,才能发挥较大的效能和获得“高效、品质、低耗、安全”的良好效果。拖拉机是一种动力机械,在使用中必须注意到充分利用发动机的功率。拖拉机的工作性能主要反映在拖拉机的牵引功率、牵引力和工作速度等主要指标方面。拖拉机牵引功率利用程度对生产率影响很大,一般拖拉机的功率利用在90%左右为宜。例如:东方红-75拖拉机牵引五铧犁作业,耕深20~22cm,在功率利用程度达到90%左右时,每小时可翻地0.67hm2,而在同样的土地条件下,降低功率利用(减少犁铧或工作速度选用不当等),则会降低每小时的翻地工作量。

根据不同作业特点,给各种型号拖拉机分配适宜的作业。不同型号的拖拉机有不同的工作性能、功率、牵引力、行走速度,作业的适应性能都不一样。因此,根据不同型号的拖拉机工作性能,分配适宜作业和科学编制机组,才能获得好的工作效果。例如:功率较大的链轨式拖拉机适合旱田翻地、耙地、起垄、播种等项作业,也适合于需要功率较大的作业项目,如推土平地、开沟、筑埂等农田基本建设;轮式拖拉机适合灭茬、起垄、镇压、播种、施肥、喷药、中耕、运输等,并可作为固定动力进行抽水、脱粒、饲料加工等场上或后勤加工作业。总之,在使用农机具和编制机组时,必须做到既要保障机组有较高的生产率,又要满足作业质量的要求。

1.2合理选择速度

合理运用拖拉机各档速度,对提高生产率是很重要的。当拖拉机负荷不足时,在确保作业质量和机具安全的情况下,应使用高速度作业。例如:东方红-75拖拉机3档作业时牵引力大约为2320kg,速度为24~30km/h;而一台41片圆盘耙所需的牵引力为700~800kg,如果牵引2台圆盘耙,再加上联结器阻力(约80kg),则农机具阻力共计1480~1680kg左右。这样拖拉机用3档带2台圆盘耙作业明显负荷不足。用4档作业功率可以得到充分发挥,而4档速度高于3档,生产效率也将随之提高,约在19.5%左右。

1.3提高时间利用率

农业生产的各环节都受时间的限制,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若想充分发挥作用,在有间内获取较大的工作量,除合理使用农机具和合理选择速度外,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提高时间利用率,要将空运转时间降到最短,尽一切努力提高纯作业时间。这就要求生产前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农机具要检修彻底,技术状态完好;定机车、定农具、定作业地点、定人员;搞好土地规划,消除田间各种障碍物等,这些都是减少机车空行时间的有效方法。地块的长度对时间利用影响也很大。例如:垄长1000m时,转弯时间约占10%;当垄长200m时,转弯时间约占30%。此外,采用合适的作业方法,正确操作机组,不但可以提高作业质量,而且可减少空行时间。

1.4充分利用农具的幅宽

由于驾驶员的经验和水平不同,在驾驶拖拉机作业时走的不直,很容易出现漏作和重作现象,这样就会导致机组工作实际幅宽小于或大于构造幅宽。因此,要提高驾驶员技术水平,除个别作业(耙地、镇压)少重不漏外,应尽量使工作幅宽等于构造幅宽,以提高工效。

2提高农业机械作业质量的方法

2.1保持农业机械的技术状态完好

保持作业中的农业机械技术状态的完好是提高农机作业质量的首要条件和重要保障,农业机械只有在技术状态完好的条件下投入到农业生产中,才能够保障作业质量达到农艺要求。保持农业机械技术状态完好的方法主要有3种:一是作业前按要求对投入作业的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进行彻底检修,做到需修的必修、该换的必换,不留任何故障隐患,保障拖拉机及农具技术状态完好。二是按要求对机农具进行技术保养,其目的是清除隐患,避免故障,保障机具经常处于完好的技术状态,以提高作业质量。三是按要求操作,无论是拖拉机还是配套农机具,在使用时都必须按照所要求的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这是保障农机具技术状态完好和延长使用寿命的最基本常识。

2.2努力提高驾驶员及操作者的技术水平

农机作业质量不仅与机械技术状态有关,驾驶操作者的技术水平也是影响农机作业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如果没有一个具有较高操作技术水平的驾驶员去操纵拖拉机及配套机具,即使它们的技术状态再好,其作业质量也不一定满足农艺要求。提高农机驾驶员及操作者技术水平的主要途径有4种:一是坚持择优录用。无论是驾驶员还是操作手,在选用上都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建立严格的用人制度,将一批具有高素质、高技术水平的驾驶、操作者优先录用到重要岗位。二是坚持推陈出新的原则。逐渐废除一些不科学或不符合农艺要求的旧操作技术,掌握新的技术,提高技术水平。三是要经常进行经验交流,有目的地组织驾驶员、操作者进行经验交流,是提高技术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四是驾驶、操作者必须要掌握机具的性能和正确的操作方法。

2.3制定农机作业质量标准和建立严密的监督检查制度

农机作业的加工对象是作物、土壤、种子、肥料、农药等,因各种机械作业因地、因时、因作物等客观条件的不同,必须依据各农艺技术要求,制定相应的“农机作业规程”或“农机作业质量标准”,以此满足一定的质量规范,制定“农机作业质量标准”有利于农机作业质量的管理和统一,同时也便于群众监督。农业机械在生产作业中受“农机作业质量标准”的制约,不仅有利于农机作业质量的提高,同时可以使农机、农艺达到结合,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建立严密的监督检查制度,是执行“农机作业质量标准的有利保障”。只有建立良好的监督机制,实行互相监督,才能保障“农机作业质量标准”在农机作业中的真正执行,使人民群众的利益不受侵害。

总之,农机化作业体系中提高生产效率及作业质量的方法很多,且很容易掌握。只要我们在实践中能够注意发现,认真研究,不断地进行总结,就会有更加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作业质量的方法发现。

生产质量管理论文:小麦生产质量管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小麦种子;质量控制;途径

论文摘要:为了使种子生产部门所生产的种子质量都能达到“国颁”标准,就必须根据小麦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特点,从引种源头抓起,对基地、播种、田间管理直至收获,加工、储藏等各个生产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跟踪控制,确保种子的生产质量。

随着国家对种植小麦实行良种补贴项目的实施,小麦良种面积不断扩大,小麦新品种更新、更换速度加快,大田生产对小麦“新、优、特”良种用量将会逐步增加。现就小麦种子生产过程中如何进行质量控制做简要阐述。

1选好种源高纯度的种源是保障种子质量的前提和基础。生产实践证明,任何一个品种纯度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引入原种纯度的好坏,若只依靠后期的田间去杂是很难达到高标准、高纯度的种子。引进原种一定要从育种基地认真考察,结合当地引种目标,选好品种(系),签订购种合同。调运时应仔细核对品种(系)名称、挂好内外标签,确保种源真实。

2选好生产基地小麦种子生产基地首先应选择在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能集中连片,无检疫性病、虫、草害发生的区域,同时还应考虑到基地的农户乐于接受,村、组干部具有较强的质量意识和组织管理能力。生产基地应尽量保持相对稳定,明确各自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实行依法制种。

3把好播种关小麦种子生产田的播种,要做到从种源购入到配发种子及其播种整个过程中,必须有专人负责,严防播种环节造成种源混杂。可实行“五个统一”、“两个集中”的办法。即:统一规划,统一供种,统一播量,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检查验收。在适播期内集中播种,凡一个品种(系)集中连片种植。

4抓好田间去杂小麦田间去杂应抓好三个环节。

返青至拔节期结合中耕除草等田间管理,根据植株形态、苗色等加以辨别,发现杂株及时拔除。

抽穗至开花期这一时期植株的特征特性充分展现,可以从株型叶态、穗型、穗色、芒等方面加以鉴别,且此时植株弹性好,抗倒伏能力强,应抓住时机,彻底去杂。把杂株、变异株等整株连根拔除并带出田间远离种子田处理。

灌浆至收获期对去杂不彻底的地块进行进一步的重点检查,确保种子生产质量。

5防治病虫害小麦病虫害主要有小麦条锈病和蚜虫。防治宜早不宜迟,一般2次为宜。发现蚜虫危害和感染条锈病的中心病株,用40%氧化乐果加甲胺磷配合施用粉锈宁(三唑酮)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混合叶面喷施。灌浆期再用上述药剂加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施第2次。

6单独收获小麦种子田收获过程中要做好保纯工作。按区域分品种单独收获,单独运输,单独贮藏是防止机械混杂的重要措施。种子生产基地应组织专用收割机集中收割,收割前应对收割机进行彻底清仓,防止机械混杂,影响种子纯度。

7及时晾晒晾晒过程是影响种子发芽率和发生人为混杂的重要环节。种子基地要有专人负责,小麦种子收获后要及时晾晒,降低水分,提高发芽率。晾晒种子应清扫晒场,分清品种,单晒、单运、单放、单藏,严防晾晒过程造成机械混杂。

8精选加工种子收获晾晒后,要分品种进行精选、包衣、分装等加工过程。加工前对所用机械进行严格清理,对加工场地进行彻底清扫,对加工人员进行认真培训,按生产程序,环环紧扣,防止机械混杂。

9入库保管种子加工后要挂内外标签,分品种入库贮藏保管。种子仓库要通风干燥,防鼠、防潮、防火等危害,创造保持种子生活力的适宜条件。

生产质量管理论文:橡胶产品生产质量管理研究

摘 要:如今的社会发展已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许多企业不再关注产品的质量而只是单纯的追逐经济上的利益,产品的质量问题受到了行业人士的较多关注。目前市场的竞争以及工业生产的需要对于橡胶产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橡胶产品生产企业不得不加强自身生产工艺和生产管理的提高来适应市场的要求。文章从目前我国橡胶企业生产所存在的问题出发,对橡胶产品质量较低的原因进行探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橡胶产品生产质量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橡胶产品;生产质量;管理;检测

据统计表明,到2010年底,我国的橡胶原料的总消耗量达到230万 t。我国橡胶行业的生产原料除了海南、云南等地外,还要从马来西亚、泰国以及柬埔寨等国进口一些原料,以满足日益庞大的橡胶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的橡胶行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橡胶产品不仅成为工业生产以及居民日常生活的必备品,而且橡胶行业还为交通、水利、建筑以及许多新兴的产业提供了各种部件。橡胶产品的种类日益繁多,橡胶行业的前景广阔。但与此同时,橡胶产品的质量也成为行业人士关注的重点。

1 橡胶产品质量管理要求

1.1 橡胶产品质量概述

橡胶按原料分类可以分为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品种繁多的橡胶产品就是对这两种橡胶原料的加工而制成的。目前我国橡胶产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诸如汽车配件、水利配件、电力配件、减振防护工具等橡胶产品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橡胶产品正以其良好的防水性、抗磨性以及弹性而日益得到广大生产企业以及居民的青睐。随着新技术以及新工艺的使用,我国橡胶产品的质量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橡胶产品的质量问题,如易老化、不耐磨、使用时掉胶块等情况还是困扰着广大的橡胶生产企业,同时,客户对产品各项性能和指标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因此橡胶制品生产企业只有加强生产中原料的管理以及生产过程的控制,橡胶产品的质量才能得到改善。

1.2 现代企业产品质量管理的要求

质量管理是指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确定产品质量的方针、目标和职责,对于产品质量的策划、质量的控制以及质量保障和质量改进等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要素进行控制,实现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首先,橡胶产品生产企业要确立战略观点和市场观点。现代企业的竞争不再是单纯技术上以及价格上的竞争,更是产品质量的竞争。现代企业的质量管理需要有明确的战略目标,把产品的质量当作革命性的事情来抓,以产品的质量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其次,正确的竞争观点和良好的服务观点。橡胶产品种类繁多,有的橡胶产品价格较低,生产工艺简单,橡胶生产企业在产品售出之后很少再对产品的质量进行售后服务。消费者的权利没有得到充分的保护,进而企业的信誉降低,市场竞争能力减弱。再次,专业化的观点以及效率观点。现代市场竞争的加速也对企业的生产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橡胶产品生产企业单纯依靠售后服务还不能快速有效的解决产品质量问题,橡胶产品的质量要从源头上进行控制。这样不仅可以降低产品损坏的概率,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还可以减少企业的负面影响,保障企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2 我国橡胶企业的产品质量问题

近几年,橡胶产品生产企业经过技术上以及工艺上的革新,产品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产品还是与国外的橡胶产品质量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2.1 橡胶的原料质量较差

我国对于橡胶原料的生产没有统一规格和技术要求,目前我国南方盛产橡胶的地区对于橡胶原料的采集技术还比较低,原料的质量难以保障。在对橡胶树进行割胶时,树身、胶舌、胶桶以及胶杯没有达到清洁的要求,在低线割胶以及刮风下雨时,胶乳容易受到污染,这就对橡胶原料的纯度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此外,由于我国的橡胶树以及橡胶草多分布在山区,橡胶原料的生产规模比较小,胶农通常是将乳胶凝固到一定的数量后再往外运输。山区的生产环境比较差,胶农没有良好的储存设备,这一切都导致了橡胶原料质量的降低。

2.2 橡胶本身容易老化

不仅是橡胶的原料在采集过程中容易遭受污染,造成质量的降低,在橡胶产品的加工贮存以及使用中也容易发生橡胶质量的降低,通常我们称之为橡胶的老化。橡胶的老化主要是乳胶或者橡胶制品表面发

粘、硬化、软化、龟裂或者是变色长霉,这严重影响了橡胶产品的质量,对消费者的使用造成影响。橡胶的老化主要是自然环境的原因,橡胶分子可以和氧发生连锁反应,引起橡胶性能的改变,温度的提高也会引起橡胶的热交联或者热裂解,加快橡胶的氧化速度。此外,光照和雨淋也会造成橡胶原有质量的降低,加速氧化链反应过程以及橡胶的破坏。

2.3 加工技术和管理手段的落后

我国的橡胶产品虽然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但是橡胶制品的市场广阔,我国民营的橡胶加工企业数量多于国营的橡胶企业。而民营的橡胶加工企业普遍规模较小,技术以及设备比较落后,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这些都导致了橡胶产品生产和管理上的不规范。大多数民营加工企业没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做支撑,加之企业的管理水平比较低,生产过程中的原料和产品受到交叉的污染,橡胶的性能遭到极大的破坏,产品质量难以保障。

2.4 缺乏严格的检测标准与流程

企业要想加强产品的质量,就要对原料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此外还要对产品的生产流程进行控制。但是规模较小的橡胶加工企业无力设置专业的检测人员,购买专业的质量检测设备,橡胶原料以及成品和半成品的质量无从得知,橡胶产品的质量不能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此外,一些企业的检测人员素质较低,没有严格执行橡胶产品的检验标准或者是对检验标准理解有误,这都直接或间接的造成了橡胶产品质量的降低。

3 加强橡胶产品生产质量的管理

十一五期间,我国制定了《中国橡胶工业“十一五”科学发展规划意见》,日前,工业部和信息化部又联合制定了《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对一些重点行业的发展做出了规定。橡胶产品已经和众多的行业产生联系,橡胶生产企业应密切关注相关产业的调整动态,切实提高橡胶产品的生产质量。

①提高对质量的认识,制定完善的质量保障制度。一些民营的橡胶生产企业要想赢得企业长远持久的发展,就要提高对产品质量的认识,切实加强对于企业产品质量的管理。首先,企业的经营者以及管理人员要认识到产品质量对于企业兴衰成败的影响,加强对于产品质量的管理。企业还要组织员工学习国家的《产品质量法》,增强企业员工的质量责任意识和管理意识。其次,橡胶生产企业的管理者应定期召开会议讨论产品的质量问题,找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加强企业产品质量的售后服务,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以及企业信誉。再次,企业管理人员要制定完善的产品质量标准以及产品质量检验标准,保障生产人员以及检验人员有章可循,严格按照标准进行产品的生产与检验。

②改进生产工艺,规范生产流程。先进的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产品的质量,橡胶生产企业发展也是如此。橡胶生产企业要采用隔离剂、防老剂、防氧化剂以及增粘剂来防止橡胶原料以及制品的老化,提高长期存放的原料的质量。此外,生产企业还要制定明确的产品规格标准,要求企业生产人员加强对标准的执行力度,减少因生产标准不同而造成的产品不合格现象的发生。橡胶生产企业要对生产的环境进行严格的保护,防止橡胶原料遭受阳光的直射和杂质的污染,切实保持橡胶生产环境的整洁。

③加强对橡胶产品质量的检测与生态回收。产品质量的检测是后期的维护工作,但是检测人员也要对橡胶的原料、半成品、成品进行分批、分类检测,严格按照检测标准进行橡胶产品的检测,防止不合格原料及不合格半成品流入下道工序。此外,生产企业要对产品加强售后服务,并加强对废弃橡胶产品的回收利用,实现橡胶产品的可持续使用,同时起到环境保护作用。

4 结 语

产品的质量有着其深刻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并对提高企业的行业竞争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橡胶生产企业要正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产品质量问题,分析产品质量低下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橡胶产品的质量,加强对于生产环节、销售环节和售后环节的关注。只有产品的质量得以保障,橡胶生产企业才能赢得良好的口碑与信誉,获得长远持久的发展,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不败之地。

生产质量管理论文:园林苗圃苗木生产的质量管理探析

园林苗圃苗木生产的质量管理探析

1 苗圃苗木生产的质量策划

1.1 确定质量目标

根据苗圃苗木生产的特点,包括不同苗木种或品种不同生长发育习性及对环境的要求,苗圃现有条件,如苗木生产机械设备、苗圃技术管理人员以及苗圃的气候土壤条件等,策划苗木生产应达到的质量目标。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

1.2 确定实现质量目标的程序

选择有效的程序和过程实现苗木生产的质量目标,包括确定各种可以量化的指标、目标的分解、工序(如播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的质量管理点(控制点)。

1.3 实现质量目标所需资源的有效配置

实现质量目标所需的资源,如人、材料、机械设备及机具、技术(方法)和信息、资金等。这些资源在苗木的质量管理中如何有效配置是实现苗圃质量管理的关键,在苗圃苗木生产的质量策划中必须加以重视。

2 苗圃苗木生产的质量控制

2.1 影响苗木生产质量的因素控制

2.1.1 人的控制。主要对苗圃苗木生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工人的技术水平、责任心等方面加以控制。把苗木质量目标分解到每一个人后并与其经济利益挂钩。

2.1.2 材料的控制。园林苗圃所需要的材料包括苗木种或品种资源、农业生产资料(如农药、肥料、农膜、农业机械设备等),其是苗木生产的物质条件,是提高苗木质量的重要保障。

2.1.3 苗圃机械设备的控制。苗圃机械设备的控制有以下要点:①机械设备的选型。②要有专门人员操作。③在机械设备的使用过程中,要注意机械设备的维修与养护,保障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

2.1.4 技术与方法的控制。技术与方法控制包括苗木生产周期内所采取的育苗技术、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及水肥管理等方面的控制,保障所培育苗木的规格一致、生长健壮,提高苗木的质量,这也是苗圃苗木质量管理和成本管理的关键。

2.1.5 环境的控制。环境因素主要有气候、土壤、水分、地形等自然环境因素和病虫草等生物因素。

2.2 园林苗木生长的过程控制

在苗木生长的各个阶段,从播种、扦插等苗木繁殖到苗木出圃都要认真管理,以保障苗木各生长阶段的质量。苗圃生产部门主管策划并确定生产资源,组织、协调、指导生产部门人员照章生产;协调部门内部以及与其他部门的关系,确保苗木生产计划能保质保量完成。技术部门要制定苗木生产标准及相应的生产技术,协助苗木的生产流程安排,编制生产质量标准和技术指导文件,进行必要的现场操作指导和过程质量控制。按规定对苗木生长进行观测、评价,对验证和确认的苗木质量负责,同时负责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

的校验、维修和控制,保障苗木生产的顺利进行。

2.3 苗木质量的全员控制

苗木的质量决定苗圃的生存与发展,从苗圃的管理人员到场地职工都要重视苗木的质量。要有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培养职工的责任心和主人意识,关心苗木的质量,关心企业的发展。

3 苗圃苗木生产的质量保障

园林苗圃苗木生产的质量保障可分为对外的质量保障和对内的质量保障。对外的质量保障是指对顾客的质量保障和对认证机构的保障;对顾客的质量保障是指提供符合顾客要求的园林苗木;对认证机构的保障是指通过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下属的认证机构对园林苗圃苗木的生产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来实现其质量保障。现在许多园林苗圃企业已经通过了国家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对内的质量保障是苗圃部门管理人员向苗圃经营者的保障,其保障的内容是苗木质量管理的目标符合苗圃企业的生产经营总目标。

4 苗圃苗木生产的质量改进

4.1 苗木生产质量改进的原则

一是苗木生产质量改进的根本目的是满足内部和外部顾客的需要,苗圃的较高管理者和各级管理者要以身作则、持之以恒坚持质量改进,以满足不断发展的苗木市场对高质量苗木的需求。二是苗木生产的质量改进是一种纠正措施、预防措施或创新措施,是针对苗木的生产过程进行的,可以更好地提高苗木生产过程的效果或效率。三是苗木生产的质量改进是苗圃苗木持续、不间断、充分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苗木生产质量的过程。四是苗木生产的质量改进是本苗圃企业全体员工及各管理层都应参与的活动,根据改进对象,质量改进可以在不同层次、不同范围、不同阶段、不同时间、不同人员之间进行。五是质量改进应建立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在苗木生产过程中,不断寻求改进机会,追求更高的质量目标。

4.2 苗圃生产质量的改进方法

对苗圃的生产进行现状分析,根据苗圃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以及不同苗木生长发育特性、质量规格,制定相应的生产管理目标,找出影响苗木质量的因素,安排苗圃的生产计划。 按照制定的措施计划进行实施,执行中若发现新的问题或情况发生变化(如人员变动、苗木品种或规格变化、生产技术的提高),应及时修改措施计划。

生产质量管理论文:高校科研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现状研究与思考

摘 要:目前我国从事装备科研生产的高校大多已经通过了gjb9001b-2009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文章通过对各类具有代表性的高校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现状的调查与研究,总结高校科研生产质量管理体系的现状,归纳出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几点思考,为高校发展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高校 质量管理体系 现状 思考

高校科研质量可以概括为高校科学研究的过程、体系和产品的特性满足顾客和相关方要求的程度。据不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共有近60所高校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目前,质量管理体系在高校中长达9年的运行时间里,诸多问题逐渐显现。及时,大部分高校是由于外部力量推动而开始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自身没有认识到提高管理水平的需求,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后, 没有及时调整心态,只是把质量管理体系当成一种准入的资质, 而没有使它成为提高、完善科研管理的工具,这就直接导致质量体系、管理“两张皮”的现象发生,对质量管理的认识不够深入, 质量管理途径不一。第二,部分高校为尽快拿到质量管理资质, 在没有充分理解gjb9001b-2009 标准,试运行时间不充足的情况下,就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这就导致建立的质量体系与自身特点不适应,与实际情况脱节的情况经常发生。第三,各高校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各自特有的科研管理模式,如何将质量管理体系机制与原科研管理模式相融合,成为促使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重要环节。第四,当有管理问题发生时, 各高校普遍缺乏管理流程的记录,不利于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高校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意义,首先是为了满足国家科研和科研管理的特殊性要求,其次是为了满足高校的自身要求。

本文针对当前高校装备质量管理中存在问题对全国已通过gjb9001b-2009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高校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进一步挖掘高校科研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对问题进行认真研究,提出解决的思路及方案,为下一步开展高校gjb9001b-2009的深入实践研究奠定基础。

一、调查研究的内容与方式

为了更加真实客观的反映高校在gjb9001b-2009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我们针对各类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工作。在调查对象的选取上,考虑到不同类型高校的特点,选取了教育部直属的重点高校,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防特色鲜明的高校,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军事特点鲜明的军事院校,如装甲兵工程学院、空军工程学院等、海军航空工程学院等;专业特色鲜明的高校,如杭州师范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共发出调查问卷30份,收回24份,在问卷的设计上贴近gjb9001b-2009标准,结合高校质量管理工作实际,包含了以下内容:

1.体系建设基本情况,包括了质量体系建设年限、从事质量管理工作的专职人员人数、体系覆盖的产品目录范围有多少类等。

2.质量目标的建立与实施,包括了校级质量目标中含有数值指标的条数、质量目标考核的频次、各部门的质量目标是如何制定的、如何体现对质量目标的改进等。

3.供方与外包方的控制,包括了合格供方和外包方的管控级别、合格供方评价的频次、如何对外包方进行监督与管理等。

4.产品实现过程的开展,包括了“六性”在产品实现的策划时是如何实施的、对于风险管理采取哪种方式进行、近3次质量体系三方审核是否出现过不符合项、设计开发阶段的设计输入评审采取的方式等。

5.产品检验与不合格品控制,包括了产品检验是否设立了专职的检验部门或检验人员、对于要求军检的产品的控制、对于质量体系内产品的合同的管理等。

另外还调查了高校从事质量管理工作较大的难点在哪儿,对于高校做好质量体系有哪些建议。

二、高校科研生产质量管理体系现状分析

通过对部分高校的调查与研究,总结目前高校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现状,对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时间、人员配备、覆盖产品数量以及合同管理和产品检验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

1.高校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时间与产品范围现状分析。通过对24所高校调研,进行了汇总,如图1所示。图1(a)为高校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时间分布图,目前有96%的高校在4年以上,即经过了一个周期通

过了gjb9001b-2009质量管理体系的综合评议,更有少数高校如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国防特色鲜明的高校建立体系的时间达到了12年以上。这说明高校科研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与发展已进入了稳定期。图1(b)为质量管理体系覆盖产品的分布图,有只有29%的在5类以下,更有25%的高校在10类以上,说明高校质量管理的产品种类多,专业多,不同于企业单一产品或单一专业的管理模式。

2.高校质量管理人员现状分析。企业和一些科研院所大多设置有专门的质量和检验部门,从事质量管理工作的人员更是多则几十人,少则十几人,而高校从事质量管理工作人员是少之又少。通过调查,高校从事质量管理人员如图2所示。有92%的高校管理人员在4人以下,更有34%的高校只有1人。从事质量管理工作人员少与管理的产品范围多、专业多形成了极为突出的矛盾,难免使质量管理体流于形式,甚至出现为了取得证书而管理的情况,为了应付三方审核而管理的情况。

3.高校质量管理体系内产品合同管理情况。质量管理体系覆盖产品的合同管理涉及到gjb9001b-2009标准的7.2条款,要求是对合同的要求进行评审,进行风险识别并有能力得到解决。通过对高校合同管理方面的调查显示(如图3),有62%的院校在合同管理的部门管理,比如高校科研处的项目办等部门,而25%的院校已开始探索将这部分合同单独管理,由质量管理部门直接进行管理。对于质量管理体系覆盖产品的合同管理将直接影响产品实现的整个阶段。4.高校质量管理体系产品检验情况分析。产品检验涉及到gjb9001b-2009的8.2.4条款,包括了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和产品的最终检验。通过对各类高校的调查研究得出了一定的分布图(如图4所示)。在各类高校中有25%的高校设有专门的检验部门,比如在科研处下设“产品检验科”等方式。而还有38%的高校还没有专门的检验人员,各高校产品检验的发展不平衡。

5.高校质量目标的监督与考核情况。质量目标的管理涉及到gjb9001b-2009标准5.4.1的内容,标准要求“在组织的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建立质量目标”,“应保持质量目标实施和评价的记录”。通过对各类高校的调查发现,各高校均在相关职能层次上建立了质量目标,有的是学校统一进行分解制定,有的是相关部门自行制定。在目标的考核与评价频次上分布如图5所示。有88%的院校半年以上考核一次,其中更有38%一年才进行一次考核,大多质量目标流于形式,没有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实际相结合。

综上所述,高校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

及时,各高校质量管理工作发展不平衡。其中,承担科研生产任务较多的重点大学、军工特色的院校建设质量管理体系的时间长、部门设置齐全、管理较规范,而承担任务较少的院校或质量体系建设时间不长的院校管理与标准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第二,高校质量管理具有独有特殊性。具体表现在:(1)从事科研生产的人员大多还承担教学和其他科研任务,一人多岗,造成了管理不便;(2)质量管理体系所涉及的专业众多,与企业和研究所相比,高校具有专业多独特性,有的院校有十几种甚至几十种专业,给质量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3)专业的质量管理人员严重不足,高校质量管理人员包括兼职质量员大多只受过内审员培训,而对质量管理专业研究不够。

第三,人员少、任务重、责任大。高校从事质量管理的人员大部分在2-3人,甚至有的院校只有1人,所调查的院校中只有清华大学在6人以上。人虽然少,但大多院校质量管理部门还要进行许可证、资格证的管理甚至有的院校还要从事保密认证的管理工作,任务非常重,还要面对多专业的特点。但是不管怎样,质量标准对于任何组织都是一样的,顾客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是一样的,所以责任重大。

第四,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贯彻不够。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所表述的最基本、最通用的一般规律,可以指导一个组织在长期内通过关注顾客及其他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而改进其总体业绩的目的。它是质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归根结底是质量文化的建设不够。

三、高校科研生产质量管理体系问题研究的几点思考

虽然高校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着诸多问题,但是高校作为科学研究的前沿阵地在装备科研生产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高校也要严格遵守gjb9001b-2009标准的要求,为此笔者

过调查研究与分析后提出几点思考,供高校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参考。

1.充分理解和发挥“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的作用。“质量管理八项原则”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也是任何组织应该认真贯彻的。对于高校目前的现状而言,重点做好“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这两项工作。高校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离不开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投入,通过调查结果来看,学校设置部门较,人员配置整齐的在各方面做的都不错。学校领导重视只是领导重视的一个方面,对于高校而言,大多实施“课题负责人制”,课题负责人应当作为质量管理的及时责任人,高度重视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全员参与”是改变目前高校存在诸多问题的关键所在,部分高校从学校管理部门到各项目组只有有限的几个人在整理材料,为的只是应付检查。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了培训、设备管理甚至负责质量经济性分析,没有发挥相应管理部门的职能,而项目组设计、工艺等分工不明,职责不清。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加强领导、全员参与。

2.加强质量文化建设,开展质量文化活动。高校质量管理人员少、任务多,目前的现状短时间难以改变,但是通过开展质量文化建设可以丰富质量管理工作的内涵,提高全员质量意识,从而最终达到“全员参与”的目的,从根本上解决质量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开展质量文化建设可以结合qc小组活动、质量知识竞赛等进行,也可以开展专题的文化建设,如工艺文化建设、检验文化建设等。总之,通过开展质量文化建设活动可以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3.建设好“三支队伍”。对于高校质量管理体系而言,重要的是要建设好质量员、检验员和内审员三支队伍,以解决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涉及专业众多等问题。可以在每一项目组设立一个“质量组”,质量组由检验员、质量员和内审员组成,认证产品多的高校可以实现检验员的互检工作,从而实现专检,以确保检验质量。要建设好这三支队伍,要从培训上下功夫,加强对质量员和内审员的质量管理体系知识的培训,从而使其具有一定的质量管理能力与审核发现能力。加强对检验员检验知识和检验规范的培训,要使检验员明确身上的重担,明确检验的职责,明确检验的方法和依据,严格控制产品质量。

4.建立科学的质量奖惩机制。通过调查发现目前部分高校为了促使项目组从事质量管理工作,只是单方面的奖励或者是单方面的惩罚,这都不利于高校质量管理体系的发展。要研究建立一套科学的质量奖惩机制,如可以结合国家和地方的质量奖设置校级的质量奖,或对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设置惩罚预警等。一个科学的质量奖惩机制是建设好高校质量管理体系的关键,值得深入研究。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全国已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各类高校的调研,从体系建设基本情况、人员配备情况、质量目标监督情况等分析了高校质量管理理体系建设的现状,结合对设计开发、外包过程控制、检验控制等方面的调研,总结归纳了高校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中存的问题。高校质量管理体系存的问题方方面面,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要分析,从根本上解决共性问题。提出了几点思考,包括贯彻质量管理八项原则、开展质量文化建设、建设好“三支队伍”、建立科学的质量奖惩机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解决目前高校质量管理体系问题的思路,为高校的专家学者从事质量管理体系工作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项目资助:中国质量协会科技分会2012年课题资助。]

(作者单位:中北大学科技产业处 山西太原 030051)

(责编:贾伟)

生产质量管理论文:医疗器械生产与人机料法环测的质量管理

摘要:为了不断提高医疗器械的生产质量,提高成品良率,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客户满意度,推行人机料法环测的质量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人机料法环测

中国历来以低成本闻名,随着医疗器械产品不断增长,市场不断扩张,医疗市场对高质量医疗器械的需求正在增加,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局对医疗器械的监管日趋加大。而在设计和生产医疗器械过程中,由于受技术条件、研究环境、认知水平、工艺等级和管理水平等限制,加之上市前调查研究和验证的不足,将不可避免地存在缺陷,结合人机料法环测的质量管理,能使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稳定的持续发展。

人、机、料、法、环、测简单地说就是5m1e分析法:人员(man)、机器(machine)、物料(material)、方法(method)、环境(environment)、测量(measurement),是造成产品质量波动原因的6个主要因素,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品质产品的前提条件。如果我们能从这几个主要方面严格把关,使得产品的质量稳定并且成品合格率逐步提高,一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让企业稳步发展。

人:作为生产的主体,是影响产品质量中最关键的因素,是质量管理的核心。

人是生产管理中较大的难点,由于性格特点不一样,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那么从事生产的人员,对待工作的态度,对产品质量的理解就不一样,所以不能用同样的态度或方法去领导所有人。那么怎样引发员工的内在潜能呢?应当区别对待(公平的前提下),对不同性格的人用不同的方法,使他们能“人尽其才",发掘性格特点的优势,削弱性格特点的劣势,尽可能的发挥他们的特长,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的积极性,运用激励的语言使其发挥个人的能力到较大程度。我认为,与其说提高质量是关键不如说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是关键。质量是靠每一位员工劳动的成果,是全员行动的回报,它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每位员工的切身利益。我们只要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才能真正提高产品质量。在实际生产中,事事有人管,责任到人,良好的绩效评核系统都可以促进人员素质的提高,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

机: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机械设备、夹具、工具等辅助生产用具。生产过程中设备是否能正常运作、工具的状态是影响生产的进度,这是产品质量的又一要素。

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的技术和完善的设备,而设备的运用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先进的设备不但能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能提高产品质量。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飞速发展,先进的设备是生产品质产品最有力的保障。我们应该在平时的工作中,应对设备做到“四懂三会”(懂原理、懂性能、懂结构、懂用途;会使用、会维护、会排除故障),严格按照设备维护与使用管理规定正确使用。定期要经常进行巡回检查,记录维护和维修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防止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经常倾听一下设备的声音,感受一下它们的体温。它们也是有生命的,只有我们用心呵护它们,它们才会给我们创造更大的效益。

料:材料;包括主材及辅料。一种材料往往既是结构材料又是功能材料,材料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产品的质量。

采购部门应建立完善的采购制度,通过合格供应商审核管理,确保原料供应环节的顺畅,同时使用替代法不断寻找比传统材料更好的新型材料,使产品达到效果。采购部门及业务部门应和生产车间多交流沟通,征集生产岗位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合格原料的供应,把好质量关。从原料进入厂区,到车间进行生产,再到进入主机厂组装,每一道环节,我们都应该严格把关,禁止不合格品流入到下一工作岗位。

法:法则。指生产过程中所需遵循的规章制度。它包括:作业指导书、操作规范、工艺文件、生产图纸、生产计划和检验标准等。讲在嘴上的制度是给人听的,写在纸上的制度是给人看的,人的意志为转移时,才能真正得到落实。

我们要精操细作,严格按照标准作业过程控制各项工艺指针。只有我们坚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才能生产出精美的产品。其次公司要建立员工技术培训制度,学习是做好工作的首要前提,学习是员工与企业共同进步落实在流程上的制度才是的,制度的执行不能都依赖个人的自觉性,只有当制度不以个的管道。我们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不断获取新知识,才能有所

创新,创新是永无止境的,质量要求没有好只有更好。

环:环境。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严重,环境问题已经引起全球化的关注,环境也作为质量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会直接影响设备稳定性令产品合格率降低。

环境因素包括噪声、温度、湿度和亮度等。为确保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应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作为绿色生产的主体,来达到节能降耗,保护环境并提高效益的目的。良好的工作环境也可以提高员工生产的积极性和专注性,有利于减少人为的失误操作,提高产品的质量。

测:检测。指产品生命周期内所使用的检测方法和检测设备,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首先是对原料的检验,其次是对生产出来的成品测试检验,通过大量的性测试来确保产品的质量,合格率达标的批次才能出货给客户。针对医疗器械产品的特性,结合客户使用的要求,模拟实际使用的环境,不断研究测试设备的高效性,同时完善测试方法和操作的制度化,通过尽量少的人力资源,简单有效的检测,可以提高成品率,提升客户的满意度。

“细节决定成败”,我们的生产质量管理流程应该从关注人、机、料、法、环、测这些细节入手,从点滴做起,强化执行力,责任到人;关注质量,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相信我们的企业会迈进新的里程,做出充满智慧的精品,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作者简介:

罗宏宇(1977—— ),男,广西苍梧人,桂林市啄木鸟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品管部经理,主要从事医疗器械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工作。

生产质量管理论文:生产矿山矿石质量管理探析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采矿业随之发展起来,人们对其越来越重视,所以对矿石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矿石的质量不仅决定着矿石的利用率,还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将先介绍生产矿山矿石质量研究的目的、内容、研究方法,再指出生产矿山矿石质量管理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生产矿山矿石质量研究;质量管理现状;解决措施

1生产矿山矿石质量研究的目的

矿石质量是指矿石满足采矿、冶炼等的实际需要程度,是由矿石中含有的有益物质决定的,如果一个矿石的杂质含量非常大,那么它的质量也不高。总之,它的质量都反映在实用性上。生产矿山矿石质量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矿石的分布范围,为重新制定计划,计算分析矿石储量打下基础,选择的生产方案、技术手段,来进行矿石质量管理,从而能够合理利用矿产资源,进行地质研究[1]。

2生产矿山矿石质量研究的内容

首先是要进行实验查明矿石中含有的有益物质有哪些,含量为多少,以及有害杂质的种类是什么,它的分布情况是什么;其次研究出矿石的成分、组成结构等,根据矿石的不同种类,分出不同的等级,有自然类型、工艺类型,再进行研究;查明矿石的特殊物理性质,为计算和开采做准备;研究出矿石从开采到选矿再到完成的质量变化和地质上的相互关系,为做勘察研究提供依据。

3生产矿山矿石质量研究方法

生产矿山矿石的质量研究方法主要分为两种:一种为取样法,另一种为不直接取样法。取样法是从矿山生产的矿石中按照一定规格采取样品,再对该样品进行加工、分析、试验等,研究矿石质量,为更好地利用矿石资源和地质勘察打下基础;不直接取样法是指在有用的矿石上采用荧光分析等物理方法来研究矿石质量。

4生产矿山矿石质量管理现状

首先对生产矿山矿石质量进行管理,就要对矿石质量做出计划,因为它是开采矿产技术的中心内容,计划中不仅要包括开采矿石的基本情况分析,还要对矿石的损失率做一个预测,开采矿石的步骤、顺序,以及技术手段。随后再根据计划制出地质图和矿石质量计划表。

4.1现场管理不到位

由于在采矿业中,采矿人员的技术水平有待提高,所以在现场作业时会发生矿石的贫化现象,现场的管理人员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指出,矿石的损失以及贫化率就会更高。但目前,采矿业的现场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不高,不能的鉴别出高质量的矿石,对采矿的仪器设备监管不到位,导致在采矿时,矿石与排土场混在一起,不能清楚的辨别出高质量矿石;又由于采矿作业场地往往分布很广,所以工作人员要分散工作,这就给现场管理人员带来了不便,现场管理人员本身人数不多,工作量又大,所以难以进行现场管理[2]。

4.2采剥工艺中的管理

开采矿石以后,需要对矿石进行爆破、运输,其中每个环节都紧密相连,如果在其中某一个环节由于监管不当而造成了损失,都会给矿石质量带来不利影响。比如在开采过程中,出现了滑坡现象,这会使得矿石质量降低;在爆破后,矿石的废渣遗留在平台上,未处理干净,也会使矿石质量贫化;在铲装时,一些矿石体积太小,不易被人发现,遗漏了这些矿石,使其无法分离,这会给矿石带来直接损失。

4.3矿群矛盾

在一些矿区周围的村落中,很多村民由于没有工作,缺乏固定的收入,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就不得不到矿区采集矿石卖钱,这些矿石一旦丢失,矿石就会受到直接的损失。采矿作业得不到正常开展,影响地质勘察工作,所以就造成了矿群矛盾。

4.4零星矿石回收率低

目前,有的企业重视了零星矿石回收的问题,而有的企业还未重视起来或者说重视程度不够,如果能够增加零星矿石的回收率,就能大大提升矿石的质量。一些企业成立了零星矿石回收小队,进行人工采集零星矿石,尽量不遗漏小型矿体,但是人工回收效率还有待提高,有时候甚至产生了相反影响。

5生产矿山矿石质量管理措施

5.1提高质量管理意识

在车间中,首先应加强管理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管理人员应定期组织会议与交流,在会上对已研究的矿石质量情况进行研讨,提出质量问题,并做出下一步的改进措施。另外班组人员可以定期对矿石样品进行质量抽查,进行记录与分析,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应该及时报告并组织人员共同商讨;对于现场质量管理,找出矿石的质量问题,并分析其原因,提出解决措施并落到实处,再进行总结,以防止矿石质量问题的再次发生。

5.2加强技术管理

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思想素质,在工作时要协调好作业长与工程师之间的关系,以保障工作有序的开展,管理人员可以直接到现场进行采剥工作的指导,根据采矿场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同时也要加强采矿人员、测绘人员的技术水平,经常对他们开展技术培训和矿山工作交流,鼓励他们提出自己对采矿方法的意见和建议,并且鼓励他们,来引起他们的重视,提升他们的技术水平。

5.3做好质量控制

在每次采矿前,都应该制定周、月、年计划,在计划中考虑到各种技术方面的问题,以及遇到问题时该怎么解决,在采矿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做到定时检查采矿过程中每个阶段的完成情况,如果在任何一个阶段中发现了质量问题,管理人员应及时指出并整改,对阶段中的任何违规现象,工作人员应把它们记录下来;在的总结中对表现良好的工作人员提出表扬并奖励,对违反规章制度的工作人员应提出批评,作出相应的惩罚措施。

6结语

生产矿山矿石质量管理由多方面因素影响,但最重要的是对现场进行质量管理,我们应该提高人员技术水平,按照计划和规定正确作业,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提升质量管理水平,从而提升矿石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作者:黄宜卷 单位: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紫金山金铜矿

生产质量管理论文:药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探讨

摘要:

目的:探究药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的若干问题。方法:针对药品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若干问题,提出企业管理相关问题的方法。结果:建立科学有效的药品质量监管模式,促进药品的安全生产,从而保障药品的安全有效。结论:药品的质量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关于药品的研发、生产、检验、风险、设备物资、人力资源均需进行统筹管理,从而能保障药品工业生产的治疗和安全。

关键词:

药品;治疗管理;生产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国际国内市场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深,我国的经济获得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1]。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医药行业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可治疗、诊断和预防疾病,因而药品的治疗也关系到患者的身体状况[2]。药品生产质量的监管,是患者身体健康的保障,也是药品行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而关于药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的讨论从未停止,这是每一个药品行业企业的责任和使命[3]。每一药品的生产都不是独立的个体,任何的生产都需要各个环节的相互配合,因而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患者出现问题,也都可能影响药品的最终治疗。因而,药品生长企业需加对生产质量的管理,保障药品的质量[4]。

1药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1.1现场管理:我国的药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经历检验、生产、设计、风险的过程,首先被讨论的就是在生产过程中的管理,即现场管理。在过去,人们对生产现场管理的意识不强,认为药品质量在于药品的出售,对药品的检验多于对生产过程的检查。而“生产论”认为药品的质量是由生产水平决定的,不是由检验水平决定的。不因检验水平的提高,药品的质量就产生质的飞跃。在这样的观念下,生产管理的模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不可否认,科学有效的生产管理是提高药品质量的重要保障,现代化的生产管理模式,也促进了企业的良性发展。针对现场生产的管理,药品生产企业首先必须要遵守《药品管理法》的相关规定[5],按照相关的要求、流程进行生产。其次,应推动管理的创新,形成科学化的管理,做到规范化管理和精致管理。再次,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产品的特点,设置相应的岗位现场控制生产,形成严格的检测环境,记录现场操作过程。,对现场检测岗位进行考核、监督和管理,使生产的每一个流程都处于可控的状态,从而提高药品生产的治疗,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1.2质量保障体系管理:质量保障体系是规范药品生产企业的重要质量,由于药品商品的特殊性,因而贵干有序的质量管理是保障质量的重要条件,也是企业的重要生命线。当前对于药品质量保障体系的应用并不完整,QC(质量检验)、QA(质量监督)及验证机构,不少企业难以配齐,从而影响产品药品质量的性[6]。根据“检验论”的观点,药品的质量是被检验控制的,检验是保障药品质量的重要部分。为保障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效运行,首先,企业应及时更新和配置药品的检验设备,加强产品的自检性,从而使产品的治疗在源头得到保障。其次,企业还应根据检验标准的不同而随时更新升级,并补充相关设备,保障产品在出厂时的质量。

1.3风险管理:风险意识是任何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都必不可少的,每一个企业都应该树立风险的意识,跟根据不同的工艺、产品对人体造成的不同影响,合理的去分析潜在的风险,并将风险管理的理念引入药品的研发、生产、流通过程中。“风险论”表明[7],在药品治疗管理的过程中应考虑风险的管理方法,对于药品监管处的缺陷项目,应及时检查并完善,从而消除安全隐患,提高药品的质量。在产品检查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药品,应给予高度的重视,药品是特殊的商品,而药品的质量则是企业的生命线,因而不容忽视。安全生产管理使企业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并制定严格的操作规范,同时加强对全体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防患于未然,做好风险管理的工作。

1.4创新管理:创新管理在此处体现的是“设计论”,重点在于产品质量的设计,即好的产品(药品)是通过好的设计而生产的。在当前大的经济背景下,任何行业的竞争都非常激烈,药品生产行业也不例外[8]。药品企业想要谋生存、就发展,离不开对产品结构、产品种类的拓展和优化;离不开对生产工艺、产品包装的改进;离不开对新工业、新产品的研究。在创新的过程中,建立药品的研发团队,公司加大对研究的投入预算,并给予一个轻松自在的研发环境,有利于加速产品的筛选和研发,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及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一个双赢的过程。

1.5设备管理:设备物质是产品生产的基础保障,缺乏生产设备、生产原料、储存设备,无法完成一个药品的生产。而当前设备物资管理的现状就存在各种漏洞,药品采购、验收、保管环节难以有效运转,这是影响药品企业生产的重大因素。科学的物资采购、验收、保管,是促进产品质量提高的前提,设备物资的有效管理,不但保障了原材料的治疗、生产检验的标准,也是正常生产和产品合格的重要保障。供应商治疗评价、合同管理及入库验收等制度的完善,让制度得以管人、流程得以管事,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经营效益。

1.6人力管理:企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人才的。部分药品生产企业没有独立的人力资源部门,缺乏相应的人力资源规划,难以引进人才、培养人才,这也是药品行业人才缺乏的现状。建立独立的人力资源部门,做好人力资源规划、薪酬福利管理、绩效管理、劳动关系管理,形成人才的引进、培养及淘汰机制,让真正有能力的人发挥相应的价值,这才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而引进人才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及时步,在引进人才的同时,也应加强对已有员工的关爱,根据员工的不用需求、不能能力,做到人尽其才,并产生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增强患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员工的职业发展过程中,培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员工评判公司是否具有发展前景的重要条件,制定系统化、层次化及针对化的人才培训计划,提升员工素养,增强生产技能,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药品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环节。

2结论

药品生产企业质量在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生产管理、创新管理、设备管理、质量保障体系管理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可能会影响药品腋前生产的质量,从而需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改善,减少各方面问题的出现,促进药品企业质量的提高,值得推广。

作者:梁骏 高丽丽 单位:辉瑞制药有限公司质量部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及时医院呼吸内科

生产质量管理论文:奶粉生产质量管理浅谈

食品的安全问题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身心健康发展,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奶粉的生产质量不仅直接影响着婴幼儿的身心健康,还有可能威胁他们的生命安全,影响到千万个家庭的幸福和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因此作为奶粉的生产者,企业一定要重视奶粉生产的质量管理。由于奶粉所针对的消费人群主要是婴幼儿,所以对于它的生产管理有严格的法律规定和质量标准。当前我国奶粉的质量的确需要进一步的提高,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奶粉生产的质量管理企业承担主要责任,但还要发挥政府的监管和群众的监督作用。本文就奶粉生产的质量管理作简要分析。

一、“毒奶粉”事件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发生多起“毒奶粉”事件。例如安徽的“大头娃娃”事件,调查表明是由于婴幼儿食用劣质奶粉引起的后遗症。引起社会较大轰动的当属三鹿奶粉事件,几十万婴幼儿受到此奶粉的影响,甚至还导致一些儿童死亡,经专家检验证明,是由于在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化学成分造成的。多起“毒奶粉”事件的发生,导致国人不相信国货,许多孩子的父母都从国外购置奶粉。这是中国奶粉企业的悲哀,也是国人的悲哀。“毒奶粉”事件不仅影响奶粉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当前奶粉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奶粉的质量参差不齐,主要是由生产环节出现了问题。生产环节也包括很多方面,奶源的选择,生产设备的技术高低,食品质量的检验技术,还有生产人员个人卫生。不要小看这些细节,都能影响奶粉的生产质量,所以我们注意生产中的每一个环节,严格把好生产关,才能生产出营养价值丰富、质量高的品质奶粉。

三、加强奶粉生产的质量管理的对策

1.严把人员关

人在奶粉生产过程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在生产所有流程中都有人的参与,可以说人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的奶粉的质量。从企业的领导到普通员工都要定期体检和定期培训,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有重要意义。企业的参与人员定期体检确保人的疾病不传播给奶牛;领导的定期培训一方研究企业以后的发展方向,生产适销对路的奶粉;员工的定期培训有利于技术和业务水平的提高。所以严把人员关对奶粉生产的质量也有重要作用。

2.严格把好奶源关

奶源是生产奶粉的直接来源,我们必须从农场环境、奶牛的食物、奶牛的健康几方面来抓。农场环境卫生必须达标。农场的环境卫生直接影响奶牛的健康,也就直接决定了奶源的质量。必须定期对农场环境卫生进行检查,定期清理农场废物,对死角进行消毒。制定严格的员工考核机制,把环境卫生的责任落实到人,这样才能保障农场的环境。严控奶牛食物的质量。奶牛的食物等草料直接决定奶源的质量,我们让奶牛食用新鲜的的草料,在奶牛食用前要经过严格的挑选和检验,确保没有受到病虫害的影响。要与经过国家严格验收合格的食物供应企业合作,确保食物的安全卫生健康。确保奶牛的健康。奶牛的健康直接决定奶源的质量,这是最为重要的环节,所以必须保障奶牛的健康。对于饲养人员要定期进行培训,发现问题及时上报解决。对病牛马上隔离,切断病菌的传播途径。对于病牛的治疗要聘用专门的医疗团队,禁止滥用不符合卫生标准的药物。确保鲜奶的质量。对于鲜奶的提取也是保障奶质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对采集人员要进行相关的采集技能培训,不达标的坚决不用。对于采集到的奶源还要进行抽样检查,必须经过专家的严格多次检验,不合格的坚决不保存利用,宁可倒掉也要保障奶的质量。

3.严格把好生产关

有好的奶源只是生产奶粉的其中一个环节,还要把好生产关。严把配方关。对于奶粉的配方要有严格的法律规定,各成分要比例适合。既要保障奶粉的营养价值,又要保障奶粉的安全健康。对于奶粉的配方禁止添加三聚氰胺、防腐剂等化学成分,避免再次发生“毒奶粉”事件。严把生产设备关。企业的生产设备必须利用经过质监局检验合格的设备,对于设备的使用人员也要经过培训。定期对设备进行维修和改进,确保每一个流程都安全,这样才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4.严把检验关

实行从奶源到成品的全过程跟踪检验制度,确保每一件产品合格;对于不合格的产品,一律淘汰。检验标准要严格按照国家食品安全卫生标准,检验不合格的产品禁止出厂。可引进国际先进检验设备,然后再经过人工检验,确保出场产品的质量。

5.严把政府关

对于近年来发生的多起食品安全事故,政府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政府各部分要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尤其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更要起带头作用,实现生产过程的全监管,确保企业生产质量合格的奶粉品,维护好广大婴幼儿的身体健康。实行严格企业准入制度。对于企业进入奶制品生产领域,要经过严格的生产许可审核,任何一个环节不达标都不允许投入生产。对于正在生产的企业,出现产品检查不合格的,要立即停业整顿,保障不生产一件不合格的产品。加强监督监管。对于企业的生产全过程要加强监督监管,从奶源的选择到生产出成品。要定期去生产企业进行调研,也可以派人驻守,坚决把好产品的质量关。

四、结语

婴幼儿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决定着我们国家的富强和繁荣昌盛,而奶粉又是他们的直接的食物来源,我们一定要把奶粉生产的质量管理这些工作做好。相信通过以上措施的实行,奶粉生产的质量一定会上升一个大台阶。

作者:盛方蕾 单位:天津市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技术研究院

生产质量管理论文:探索生产性实训项目的质量管理

项目组长对项目经理负责,项目组长负责领取任务,并对任务进行进一步的划分,具体到组内每个人员每天的工作安排,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随时做好组员间的沟通工作,让任务顺利完成。组长还需协助项目经理做好日常的管理工作,如卫生管理工作。组员对项目组长负责,组员服从项目组长的安排,完成项目组长分配的工作。在实训开始时,对学生进行入训教育。首先使学生明确生产性实训的意义,学生从心理上要完成角色的转换,是企业员工的身份,无论是考勤、考核还有平时新知识的拓展,都不再是教师学生的模式,学生需配合组长和项目经理共同完成项目。为了帮助学生尽快转换角色,完成学生到员工的身份转换,项目组还实行了签到制度、例会制度、小组每周至少一份会议记录。采用自学等方式,迫使学生完成角色转换。项目中遇到问题首先组内解决,项目经理只在方法上给以指导。

1.项目中的进度管理

项目进度管理,又称为项目时间管理,有时也称为项目工期管理,它包括活动定义、活动排序、活动历时估算、制定进度计划,进度计划控制等。进度管理是项目按时完工的关键。

1.1工作分解

项目进行之初,要求学生了解项目背景,以及了解用户需求,根据用户需求,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在明确需求的基础上,进行项目可行性分析,从技术等角度确定项目是否可行。项目经理(教师)首先根据项目的难易程度,结合生产性实训的周期(12周),对项目进行工作分解,制定进度计划。

1.2人员分组及制定详细进度计划

根据项目需求,以上工作将发放到4个组中,每组均独立完成,所以工作量都相当饱满,学生每天需要工作8小时,并且要有比较高的工作效率方可完成任务。提交的成果形式成果形式包括:项目相关文档、岗前培训各种统计方法的文档、整理后的需求说明书、各阶段的统计结果报告、总体统计分析报告。为了对项目进行动态管理,本项目采用project项目管理工具,由于project2003可以定义资源和为任务分配资源、修改任务、优化项目计划、跟踪项目进度、输出项目报表等功能,所以也是企业中常用的工具之一,学生在项目中了解其用法,对以后的工作是有很大帮助的。

2.项目中的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必须开展一系列的技术活动和管理活动,对产品质量的各种要素进行控制,以实现质量目标。项目的质量控制主要是监督项目的实施结果以及决定他们是否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项目质量控制的方法有:检查、测试、控制工具、统计抽样、趋势分析等。

2.1项目推进形式

为了保障本生产性实训项目有效进行,制定了具体的项目推进形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学生根据每周下发的任务,对知识点进行自学,可以参考教师下发的资料或利用网络等,并且撰写学习资料文档,撰写ppt;然后组内交流讨论学习内容;根据习得的知识内容对项目进行解析,找到方法,解决项目问题,如有疑难问题,项目经理进行指导。

2.2项目检查

项目检查可以是检查单个活动的结果,也可以使检查项目的最终产品。为了保障项目按期完成并且保障质量,项目在进行过程中会进行阶段检查。项目在进行过程中,一般每周项目经理都会对员工进行岗前培训,并且下发岗前任务单,通常任务单包含本周解决项目问题涉及的知识要点。并且出具每周任务书,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完成。为了跟踪项目质量,项目组考核方式采取周评价和总评相结合的方式,周评价有组内互评和组间互评。根据完成项目的质量及工作态度等进行评价。每周要上交周工作记录,提交工作成果。

2.3学生成果资料积累

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要求项目组成员每天对形成的技术文档、分析报告等资料及时存档。学生成果资料的积累反映了每个人每天的工作态度及工作业绩,也是评价的依据之一。

3.结语

生产性实训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企业锻炼的平台,教师在生产性实训项目指导过程中扮演项目经理的角色,有效的进度和质量管理将会提升生产性实训项目的水平,提高教师的项目管理能力。

作者:赵玉新 单位: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