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生产主管转正工作总结实用13篇

生产主管转正工作总结
生产主管转正工作总结篇1

一、概念综述

1.EPC总承包管理模式。“EPC”是“设计(Engingeering)、采购(Procurement)、施工(Construction)”的三个英文单词第一个英文字母的缩写,是建设单位作为业主将建设工程发包给总承包单位,由总承包单位承揽整个建设工程的设计、采购和施工工作,并对所承包的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等全面负责,最终向建设单位提交一个符合合同约定、满足使用功能、具备使用条件并经竣工验收合格的建设工程承包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EPC总承包模式可以起到缩短项目建设周期,降低投资成本的作用。通常适用于以工艺工程为主要核心技术的工程项目,只有承包商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丰富的管理经验以及较强的风险控制能力的情况下,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2.“在转固”。“在转固”就是在建工程结转固定资产的缩写,在购建或者生产的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达到预定可用状态以后,项目建设单位就应进行结转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

二、在建工程结转固定资产的一般条件及价值确定

(一)在建工程结转固定资产的一般条件

一般情况下,所建固定资产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即满足了结转确认的一般条件。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应当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日起,由财务部门根据资产管理部门提供的在建工程转固价值,转入固定资产,按照行业主管单位以及业主固定资产管理的规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待办理了竣工决算手续后再作调整。

所建造固定资产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是指固定资产已达下列情况之一时:

1.固定资产的实体建造(包括安装)工作已经全部完成或者实质上已经全部完成。

2.应经过试生产或者试运行,并且其结果表明资产能够正常运行或者能够稳定地生产出合格产品时,或者试运行结果表明能够正常运转或营业时。

3.该项建造的固定资产上的支出金额很少或者几乎不再发生。

4.所构建的固定资产已经达到设计或合同要求,或与设计或合同要求相符或基本相符,即使有极个别地方与设计或合同不符,也不足以影响其正常使用。

(二)单项资产价值确定原则

1.建筑物、构筑物、管道、线路等固定资产应包括的内容:(1)房屋(如厂房、仓库、办公室、食堂、车库、宾馆等)、建筑物(如烟囱、水塔、水池等)等固定资产成本,包括建筑工程结算价值、甲供材料费、应分摊的待摊费用。一般应包括列入房屋、建筑物工程结算内的土建、采暖、给排水、通风、照明、弱电、电梯、消防、油饰等费用,土建设备基础等费用应当计入所在房屋、建筑物价值中。(2)给排水管网、室外供热管网、煤气管网等工业管网固定资产成本,包括建筑安装工程结算价值、甲供材料费、应分摊的待摊费用。工程结算价值一般应包括管道、管廊支架、管道防腐、保温、油漆以及与工业管网有关的其他费用。(3)外部电缆电线固定资产成本,包括建筑安装工程结算价值、甲供材料费、应分摊的待摊费用。工程结算价值一般应包括电缆沟、电缆隧道、电缆桥架、油漆、防腐以及与外部电缆电线有关的其他费用。(4)建筑安装工程结算价值以业主审计部门确定的结算价值为准。甲供材料费用根据财务部、物资采供部、以及施工单位核对确认以后的数量、金额确定。

2.需要安装的设备:需要安装设备结转固定资产费用一般包括需要安装设备的购置费、设备安装工程结算价值、甲供材料费、设备基础等建筑工程费用、应分摊的工程待摊费用。(1)设备购置费一般由以下几项内容构成:1)买价,包括原价和手续费(按照合同和发票价入账)。2)运杂费,包括运到工地仓库前(施工现场存放器材的地点)所发生的包装、运输、装卸费用。3)采购保管费,包括为采购、验收、保管和收发设备所发生的各种费用。(2)设备安装工程费一般包括生产、动力、起重、运输、传动和实验等各种需要安装的设备的装配、装置费用,与设备相连的工作台、梯子、栏杆的装设工程费用,被安装设备的绝缘、防腐、油漆等费用以及为测定安装工程质量,对单体设备、系统设备进行单机试运行和系统联合无负荷试运转所发生的费用(投料试运行工作不包括在内)。应将设备安装工程结算价值和甲供材料费用分摊到所安装的设备价值中。如果设备安装费属于发生的费用是多个设备的安装费,需要按照设备购置费的比例进行分摊。(3)设备基础工程费是指未安装该设备所发生的基座、支架等工程费用。应将设备基础中土建部分的工程结算价值和甲供材料费用计入所在房屋、建筑物价值中。属于钢结构的设备基础,计入设备固定资产价值中。

3.运输设备和其他不需要安装设备、工具、器具、家具等,按照购置费计算结转固定资产价值。

4.建设期间采购但属于投产以后使用的备件,应计入存货,待工程投产后列入生产费用,严禁将生产用备件列入在建工程投资价值。

5.工程待摊费用包括勘察设计费、工程管理费、研究试验费、建设单位临时设施费、设备检验费(指按照规定应付给商品检验部门的进口设备成套设备检验费)、负荷联合试车费、工程保险费、工程监理费、其他工程待摊费用等内容。对其分摊作出如下规定:

对明确界定应由某项固定资产承担的费用,直接计入该项固定资产;对于不能明确界定承担对象的费用,可按以下方法进行分摊:1)发生的土地使用费属于一个工程的,应直接计入该工程的待摊费用,如果属于两个以上的工程,应当按照所占地面积的比例分摊到各个工程的待摊费用“土地使用费”中;2)以设备购置费为基数,将汇总的待摊费用按照比例分摊到各个设备价值中;3)以房屋建筑物结算价值为基数,将待摊费用按照比例分摊到各个房屋、建筑物价值中。

6.其他规定:(1)在建发生报废或毁损的账务处理,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规定。(2)零星工程能够明确界定为某项固定资产承担的费用,结转时直接计入。(3)未施工而进行的建筑场地布置、原有建筑物和障碍物的拆除,土地平整,以及工程完工后场地清理和绿化工程等发生的费用,按照建筑工程费用比例分摊计入。

三、EPC模式下在建工程结转固定资产除了满足上述条件外,还应注意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及时成立专门的转固领导小组

在这种承包模式下,总承包单位对项目建设的具体情况和基础资料最为清楚,其在向业主移交实体工程的同时,也负有向业主移交工程资料的责任。考虑到建设期业主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知识结构的单一性,客观上也需要依靠总承包单位的力量来完成繁杂的转固工作。组织总承包单位参与转固工作的难点在于总承包单位参与此项工作的积极性往往不高,往往无法像内部管理那样依靠行政关系以命令的形式组织实施。这种情况下为了不影响工作进度,就要依靠公司内部对口职能部门和项目部去组织和协调。业主应高度重视项目转固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指导、协调和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专门领导小组应由公司董事长或总经理担任组长职务,项目主管副总担任副组长,组员则应由工程、财务、预算、审计、采购和各项目部、中心的负责人担任。

(二)准确划分结转固定资产单元和认定单项资产

1.化工项目建设投资大,包含单元数量多,各单元分别建设,逐条交工。为了缩短工作周期,提高工作效率,也应将装置划分为若干个结转固定资产单元同步开展转固工作。固定资产单元的划分既要符合项目投资概算的原有规定,更要考虑正式投产运营以后成本核算和经济考核的现实要求,要按照成本核算单元来划分固定资产单元,这样就能够准确列支资产折旧费用,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同时也要考虑项目投资概算的原有规定,顺利完成竣工决算的审计工作。

2.固定资产单元确定以后,就要以固定资产单元为单位分别统计资产清单了。在具体确认资产清单前,首先要明确资产划分的口径问题。业主行业主管部门及业主现行的《固定资产目录》是确认固定资产类别的权威性标准,要求EPC总承包商在提供资产清单时也要依据业主提供的《固定资产目录》,统一确认口径。考虑到项目建设的特殊性,一旦业主现行的目录没有涵盖所有的新增资产,业主就应及时与行业专管部门和总承包商尽早协商解决。

(三)做好现场资产的盘点和交接问题

由于项目建设周期长、资产种类繁多,做好现场资产的盘点和交接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既是确认资产类别、编制资产清单的直接依据,同时也有利于业主今后资产的实物管理和责任划分,所以在转固之前应由资产管理部门牵头,对现有的符合确认标准的资产进行实地盘点,准确区分已转固资产和未转固资产,以及按照成本核算单元重新确定资产归属。

(四)转固前的对账问题

要进行资产确认和确定单项资产价值,首先做好转固前的各项对账工作,尤其是和甲供材料提供方和EPC总包方之间的账务核对,只有这样才能准确确定资产价值结转的基础,同时发现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物资产的盘点和交接,完成盘盈、盘亏资产的后续处理。

(五)要严格控制转固工作的时间节点,做好工作计划的制定和落实

为了及时完成项目建设,业主转固工作领导小组在制定部门职责和任务分工时,要周密计划、审慎安排各项工作的时间节点,充分考虑项目建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为了保证转固工作的及时性,最好按上述固定资产单元确定时间节点,分别编排计划进行管理。关于各单元计划的编排,尽量使用倒推法,即从转固截止日期向前推算实际转固工作启动日期,并在实际工作中做好计划的跟进、调整和落实。

(六)妥善处理“预转固”的后续问题

按照准则规定和项目建设需要完成转固的账务处理,仅仅是完成了资产的预转固工作。资产预转固以后,还会产生大量的后续支出,包括合同尾款的结算以及零星费用的处理,还需要相关部门切实履行职责,配合财务部门做好该项工作,为准确列支建设成本、真实反映资产状况提供准确的核算依据。

四、“预转固”的账务处理和编制财务竣工决算报告

(一)“预转固”的账务处理

1.在项目建成中交,经过装置的试运行,在产出合格品的当月根据设备部转来的资产清单进行预转固的账务处理。预转固的金额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管理需要,可以依据项目设计概算、合同金额确定。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贷:在建工程――暂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项目实际账面成本)、预付账款――暂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发票未到的结算款项)、其他应付款――暂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预计发生的项目费用)。

2.结算项目后续发生的工程尾款时,借:在建工程,贷:预付账款/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到每月月底,将后续发生的“在建工程”与之前暂估的“预付账款――暂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发票未到的结算款项)”、“其他应付款 ――暂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预计发生的项目费用)”科目进行对冲。借:其他应付款――暂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预计发生的项目费用),贷:在建工程――暂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项目实际账面成本)或者借:预付账款――暂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发票未到的结算款项),贷:在建工程――暂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项目实际账面成本)。

3.财务竣工决算后,将暂估资产账务冲销(如果有遗留事项,部分工程不具备结转条件的,暂估账务不予冲销)。借:固定资产(暂估金额)(红字),贷:在建工程――暂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余额)(红字)、预付账款――暂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余额)(红字)、其他应付款――暂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余额)(红字)。

4.正式结转固定资产,借:固定资产,贷:在建工程。

(二)编制财务竣工决算报告

根据项目建设相关审批文件、《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设计概算、在建工程账务、资产清单等相关资料,编制财务竣工决算报告。财务竣工决算的报告包括财务竣工决算编制说明、项目基本建设概况、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竣工决算报表。报表主要有应付账款明细表、其他应付款明细表、待摊基建支出明细表、建设单位管理费明细表、预付张狂明细表、固定资产明细表、无形资产明细表、基本建设项目交付使用资产总表。

项目竣工决算、转固是一项繁杂、细致的业务,对各个专业的要求相当高,所以需引起业主的高度重视,这样才能够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各项数据的取得,需要经过层层把关,反复审核,这样才能够保证数据的准确合理,避免重复或遗漏。业主要始终要坚持“概算控制预算、预算控制决算”的原则去处理转固业务,提高财务核算工作的准确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减少资金浪费,为今后的投产运营提供合理的资金储备。提高转固工作的准确性,合理划分资产单元和类别也是以后成本核算的必然要求,唯有这样才能够真实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参考文献:

生产主管转正工作总结篇2

他来自甘肃贫困山区,是农家子弟出身。本科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系(现改为商学院)、研究生毕业于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学历背景,以及3年留校任教、3年中央政府部门公务员、被派往中央驻港企业营商17年的职业经历,造就了他身上多重矛盾气质,连口音,都带着浓浓的北方香江韵味。

张逢春身居中国港中旅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港中旅”)董事、总会计师之职,分管集团财务、信息化、物流、电力和总务多方面的工作。他秉承敬业务实、进取创新的精神,坚持与企业共成长、共荣辱的理念,言语中表现出对企业的责任感、敬重感。

港中旅创立于1928年4月,是驻港四大中资企业之一。经过几代人的开拓经营,现已发展成为以旅游为主业、以实业投资(钢铁)一房地产一物流贸易为支柱产业的海内外知名大型企业集团,是中国产业要素最齐全、产业链最完整、业务规模最大、竞争实力最强的跨国旅游企业,也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十企业。

作为国际化经营的现代企业,港中旅的经营和发展面临着转型,作为集团董事、总会计师,张逢春关注的焦点、工作的重点,亦在转型。

三个阶段的跳跃

张逢春谈财务,先从历史谈起来,先是港中旅将近百年的风雨历程,而后是改革开放和香港回归,这才施施然从历史转入经济。

“香港回归前后,企业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企业经营和发展都面临转型。”此前,港中旅的业务支撑点在香港,那里是金融中心、商贸重镇;香港回归后,集团业务的发展扎根香港、依托内地、面向海外,适度多元化经营和发展。此后,发展与转型就成为港中旅前进道路上的主题词。

2000年,港中旅制订了第一个十年发展战略规划并付诸实施,经历了调整整顿、全面优化、快速发展3个阶段。其时张逢春先后担任集团财务部总经理,集团董事。那时候的财务人员,更像是“账房先生”和“欠账先生”,财务工作重点是记账出报表、融资保生存。他对财务人员提出的要求是“吃苦耐劳、忍辱负重、坚守准则、进取创新”。张逢春回忆那段日子。笑容中有自强不息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当时那种企业治理和生存环境下啊,财务人员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吃苦耐劳。辛苦和委屈是不可避免的,经常加班或受委屈是正常的,不加班或不受委屈才是不正常的。”

经过几年的努力,港中旅逐步步入全面优化和健康发展的轨道,为适应企业经营和发展的需要。财务工作重点转向核算和管控系统建设。逐步由核算型向管控型转变,他对财务团队的要求也变成了“工作紧张、心情愉快、手段先进、效率为先”。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开局年,也是港中旅第二个十年发展规划的开局年,集团将未来10年分为两个阶段,确定了战略目标、实施办法、相应保障体系。作为分管财务工作的领导,张逢春提出,财务工作要从管控型。向战略管理、价值管理、成长管理转变。

围绕这一转变,张逢春组织财务主管们调查研究,重新梳理财务工作的追求、目标、举措,明确集团财务队伍核心价值观为“操守为重、专业为本、敬业为基、创新为魂”;明确集团财务工作的战略追求为“创价值、促成长、控风险、求融合”;明确集团财务工作战略指针为“以控制财务风险为前提、以促进企业成长为主题、以创造企业价值为主线、以实施预算管理为手段、以构建信息平台为保障,实现业务与财务的融合互动,为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提供业绩贡献和服务保障”;明确集团财务工作战略目标为“成长管理能力、价值创造能力、决策支持能力、风险控制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财务管理信息化、集约化程度,资本运营和财务绩效水平行业领先、央企前列、国际一流”。

“以前我们注重于核算系统的建设。工作主要围绕会计信息化系统建设,会计科目、会计报表、会计政策的统一。以及内控制度建设、财务制度建设等。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转移到决策支持、促进发展、价值创造和风险控制上。财务不光要为业务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而且要从资金运作、资本运营、产融结合、金融业务多方面寻求创造利润和价值的渠道,为企业提供利润贡献。”张逢春举例说。港中旅在制定第二个十年规划配套的财务战略和策略时就提出了量化目标――财务系统创造价值,为集团提供的业绩贡献要达到集团利润10%以上。

从总会翻CFO

张逢春对财务部门和财务领导者定位的转变,并不只基于港中旅的发展。

2007年。国资委颁布《中央企业总会计师工作职责管理暂行办法》。其中规定。总会计师是指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资格和工作经验。在企业领导班子成员中分工负责企业会计基础管理。财务管理与监督、财会内控制度建设、重大财务事项监管等工作,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通过一定程序被任命(或者聘任)为总会计师的高级管理人员。

这一规定与现代企业制度中的CFO职责存在着诸多差异,但在张逢春看来,新的形势和环境,要求现代企业总会计师须由理财者、管控者向价值管理者和战略管理者转变,其职责权力、知识结构、专业技能、沟通技巧、管理能力、协调关系、运筹运作、商业意识和策略思维等有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中国特色的总会计师与国际上比较流行的CFO正在逐步趋于统一。”

张逢春认为。这种统一趋势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

首先是“称谓”类同。为了与国际接轨,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在其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将英文名称从GARSC(TheGeneral Aecounlanl ResearchSociety or Chins)改成了℃ACFO(China Association of Chief Financial Officers),中文名称保持不变。这样,中国总会计师的英文名称就由General Acxountunt变成Chief Financial Officer,简称CFO。正如原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丁平准先生所讲,“总会计师和CFO就好象是‘1公里=2华里’”。

其次的“地位”类同。总会计师和CFO均位于企业决策及运营系统的关键部位,是价值链的核心或关键环节,也是企业经营管理层的核心成员之一。CFO位于CEO之后,是CEO的合作伙伴和工作助手。

再次是“权力”类同。总会

计师和CFO均要组织、协调和领导企业收购、兼并、重组等资本和财务运作;组织、协调和领导企业财务和会计工作;实施企业价值管理和风险管理。

最后是“责任”类同。两者都要实现顾客价值最大、员工利益最好和股东收益最高。经营责任、融资责任和内控责任结合。执行法律法规和准则,确保财务和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准确和及时。

结合自己多年在财务领导岗位的工作经验,张逢春认为,现代企业总会计师职责正面临着6项转型。

1 向实施战略管理转型:主要

职责和重点工作由会计核算、监督控制向参与企业发展战略及其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转变,组织制定。督导实施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的财务战略,提升企业战略管理水平。

2 向履行决策职责转型:主要

职责和重点工作由提供财务信息、进行财务分析向进行决策支持、发表决策意见和建议、参与企业各项决策转变,不断提升企业决策的科学性。

3 向推进资本运营转型:主要

职责和重点工作由以支持和保障业务经营进行资金筹措、安排资金使用转为以资本为纽带,进行收购兼并、资产和债务重组、上市集资(IPO)、批股和配股、发行可换股债券等资本运作,调整企业资产结构和资本结构。实现快速扩张和发展。

4 向落实风险管理转型:主要

职责和重点工作由内控制度的检测评价、风险评估检查落实向组织制定并落实全面风险管理转变,工作重点转向企业风险信息搜集确认和评估、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的制定和落实,以及有关制度和措施的检查落实。特别是组织制定并修定财务风险静际,定期组织财务风险分析并制定防范财务风险、化解财务危机的措施是现代企业总会计师或CFO不可缺少的工作。

5 向推行今面预算管理转型:

主要职责和重点工作由组织制订并落实企业财务收支预算向推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转变,组织落实企业全过程、全要素。系统性预算指标的制订、落实、分析和考核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总会计师或CFO的主要工作之一。

6 向创造价值,提高企业业绩

转型:主要职责和重点工作由降低资金成本、控制财务费用向践行产融结合、开展金融业务、提供业绩贡献、创造企业价值转型。通过财务资源的科学配置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同时探索企业产融结合,拓展企业金融产品和业务,实现产业和金融的有机结合。这也是现代企业总会计师或CFO重点工作之一。

总之,无论你的头衔是总会计师。还是CFO,都必须牢记“和谐的关系能形成凝聚力、向心力和推动力、也是企业重要的生产力”,注意处理好与股东的关系、与企业监事会的关系、与董事会的关系。与总经理及其他经营班子成员的关系、与有关职能部门的关系、与所属公司的关系、与政府部门的关系、与审计机构的关系、与监管机构及基金经理和市场分析员的关系、与金融机构的关系等。

生产主管转正工作总结篇3

首钢京唐公司钢铁厂项目规模非常宏大,项目包括主体工程和辅助工程两大部分。其中,主体工程部分包括4座70孔7.63米焦炉及配套的干熄焦设施、两台500 平方米烧结机、一台504 平方米球团带式焙烧机、两座5500 立方米高炉、两座300吨脱磷转炉、3座300吨脱碳转炉、一座LF精炼炉、两套RH真空精炼装置、两台2150毫米双流板坯连铸机、一台1650毫米双流板坯连铸机、两套热连轧机组、三套酸洗-冷轧联合机组等。辅助工程部分包括大型综合料场、制氧机、燃煤-燃气混烧供热发电机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海水淡化设施及相应的配套设施。

首钢京唐公司副总经理强伟告诉记者,“除冶金外,首钢京唐公司钢铁厂项目是一项涉及焦化、电力、运输、环保、信息等10余个相关行业的大型项目,投资强度非常大,每月投资就达到20亿余元人民币。”

搬”出IT发展目标

说起在曹妃甸这个昔日的小滩涂上即将屹立起来的现代化钢铁厂,就不得不从首钢搬迁说起。

曾几何时,地处北京上风上水的首钢,给北京市创造了巨大的产值(注: 2007年首钢产值为72.9亿元人民币),但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污染物。虽然每年首钢都拿出巨资用于环保建设,但是希望基于目前的技术条件和资金水平,在有1300万人口的超大城市中,继续维持一个世界级生产规模的大型钢铁企业,与当今的循环经济大潮有些背道而驰。

2005年2月18日,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首钢实施搬迁、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方案的批复》,批准首钢“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结合首钢搬迁和唐山地区钢铁工业调整,在曹妃甸建设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钢铁联合企业”。

2005年10月9日,首钢京唐公司在唐山市注册成立,首钢占51%,唐钢占49%。这标志着首钢搬迁、曹妃甸钢铁项目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大规模的水、电和交通等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逐渐让曹妃甸从昔日的小沙岛变成了一个忙碌的巨大工地。

强伟介绍,首钢搬迁调整有两个主要的特点: 一是钢铁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发生了调整,由以长材生产为主向以高端板材生产为主转变; 二是钢铁产业的地域分布发生了调整,由集中在北京石景山地区向北京顺义及河北多地转移。

据了解,首钢结构调整先期启动迁钢、首秦公司建设,分别形成了450万吨和250万吨综合生产能力。首秦公司4300宽厚板生产线和迁钢2166mm热连轧生产线,分别在2006年10月和12月相继投产。北京顺义1850mm冷轧项目也作为首钢搬迁调整的重要项目在2007年11月建成投产。伴随着京唐钢铁公司即将在2008年10月生产出第一炉钢,首钢钢铁“一业多地”的生产经营格局正在形成。

与此同时,伴随着生产经营格局发生变化的是首钢产品结构的调整。首先是首钢板材生产组织从大批量生产为主开始向小批量、多规格生产为主转变; 二是工艺操作从熟练操作转向精准操作; 三是质量标准从宽幅调节向窄幅控制转变; 四是产品销售从以产定销向以订单为主、以销促产转变; 五是客户服务从满足用户共性需求向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转变; 六是管理方式从抓单元环节向抓全流程控制转变; 七是管理体制从各专业分工负责向统一组织、统一协调、一贯制管理转变; 八是管理作风从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

“在这样的背景下首钢信息化建设就以促进首钢跨越式发展为总体目标,以高端板材为对象制定项目的目标,在各层面的计划、各专业管理的集成、专业管理的执行控制、信息资源的发掘利用方面分别设置目标并配置功能,设计了产销管理、财务功能控制、物流和质量管控等系统,期望通过信息化建设走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现实道路。”强伟说。

新形势下的信息化目标

为了走出一条跨越式的发展道路,在一业多地的架构中,首钢将总部定位成“投资决策中心”、“战略控制中心”和“运营管控中心”。

强伟表示,首钢总部作为运营管控中心,具有较强的综合业务管理能力和综合职能部门,同时具备相应的实体操作经济部门,这样总公司就会具有相应的组织体系支撑,在信息平台的支撑下通过多种手段实现首钢钢铁主业的整体资源优化运作。下属基地公司将直接集中关注生产操作层面,同时通过信息平台共享信息资源实现与总公司在更高层次达到管控平衡。总部通过采购集中、销售整合、生产协调,实现产、供、销整体体系的一体化运作,充分利用集团优势获得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从价值链来看,总部“抓两头,放中间”,即生产执行以及和生产执行密切相关的环节由基地公司负责,总部集中非生产执行环节的职能和共享职能。

由于搬迁后,首钢钢铁主业面临着“一业多地”的多法人实体及从常规产品向高端钢铁产品转变的客观情况,如何形成集中整体资源优化的竞争优势,如何发挥各实体的灵活性、积极性,成为首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对行业重组竞争形势必须面对的课题。

强伟说: “首钢提出了‘集中整体分层能级’的管控指导思想,信息化建设需要具体落实体现这一管控思想,构建首钢“一业多地”集中整体、分层能级管控体系。”

强伟解释,集中整体就是要集中运营首钢钢铁主要的资源,使得这种资源的运作达到最大效益。分层能级就是在整体资源运作统一集中规划的框架下,设计各管理序列层次的职能界限,保证整体运作的有效运行。

随着高端产品的投产,对于首钢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也就“更上一层楼”。为此,首钢信息化建设中,专门以在新基地建设的高端板材生产线为对象,构建了通过信息平台支撑的整体产销系统。

这套系统的具体目标是对钢铁板材产线上复杂的物流进行精确的实时控制,在物流精确控制的基础之上,通过计划和反馈控制使得企业在钢铁高端产品的生产中实现柔性生产,兼顾产能和用户的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实现精益化生产的目标。根据高端钢铁板材的市场和生产特点,沟通产销要素,实现市场用户导向的产销一体化协调机制。围绕产销过程形成相关的信息收集系统为产销的动态调度、综合分析、指标控制提供系统的支撑。

产品检验系统是整个首钢,特别是高端钢铁产品生产线高效运行的必要基础保证,紧密耦合于整个钢铁生产体系。检验系统是保证整个物流系统清晰有效控制的基础,也是体现首钢全面质量管理思想的落实。质检系统贯穿于首钢物流的全过程,保证企业物流的实际有效控制。因此对于钢铁高端板材质量检验系统本身的技术要求更加的复杂,与生产线的偶合程度更加紧密。

强伟表示,首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质量检验系统的功能横跨于三级四级系统之中,主要功能是保证物流的清晰有效的控制,起到物流交割点控制的作用。保证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思想的贯彻落实,在整个企业的物流过程中起到监督、检查、促进的功能效果。规范作业功能区的运行质量标准,保证整体体系标准的一致性。保证钢铁高端产品开发市场、服务客户战略目标的实现。

京唐钢铁随IT迅速崛起

首钢京唐钢铁公司是首钢搬迁调整“重中之重”的项目,其主体工艺装备采用了国内外先进技术220项,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占三分之二以上,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据了解,京唐公司的目标是产品一流、管理一流、环境一流、技术一流的现代化大型企业,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精品板材生产基地和自主创新的示范工厂,成为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标志性工厂。

京唐公司项目由6家国内大型设计单位负责设计,由39家国内大型施工企业进行施工,监理单位8家。设备制造企业57家。同等规模项目正常工期24个月,而首钢京唐公司计划工期仅19个月。整个项目建设所需的设备材料量巨大,其中设备90000余台套,材料将近8000余种。

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保证公司管理模式的实现,确保京唐项目按期竣工投产,首钢集团公司领导决定; 借助信息化手段配合建设期管理思路,即企业业主管理模式,实现高水平的项目组织、项目控制、项目跟踪,建立精确、细化、规范的管理体系,符合国家审计检查要求,保证管理效率提升,从而达到管理一流的目标。

首钢京唐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可以说是与整体项目建设同步进行,建设期ERP项目于2007年1月27日正式启动,2007年3月27日成功上线,2008年1月计财部结账开始,实现计财部月结甩掉手工账。据悉,2008年4月,生产期ERP的实施和MES(生产制造执行系统)体系的建设开始启动。

强伟介绍,京唐钢铁公司正处于基本建设阶段,经营活动主要是以基建项目为核心的项目投资、资产管理。建设期ERP项目的总体目标是构建ERP系统整体运行框架,初步形成企业级的业务信息化平台。建立了一个集中管理、集中控制的信息系统,制定完整的财务核算体系,将项目成本、物料采购与库存管理、设备采购与库存与财务模块集成在一起。此外还需要解决结算与资金拨付控制、水电费抵扣、价差分摊(概算内外价差)等方面的问题。最终实现工程项目概、预算与合同管理的衔接管控模式,让相关业务人员及时了解合同签订、结算、付款、欠款的相关信息,规范设备、材料采购供应管理,加强设备、材料采购环节物流与资金流的账务同步处理,为未来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生产主管转正工作总结篇4

本次年度停产检修以底吹炉及余热锅炉为主线,共涉及三个车间66个检修及改造项目(底吹炉32个,硫酸车间18个,动力车间16个)。其中:改造项目主要有增加锅炉三烟室155㎡对流管束、锅炉爆破清灰、底吹炉虹吸道和铅包改进、电收尘增加热风吹扫、底吹炉岗位收尘系统改造等7项;大的检修项目有:更换2#皮带、底吹炉更换氧枪区内衬耐火砖、电收尘95瓷柱和第三层分布板更换、配料抓斗行车轨道校正和凸轮控制器检修、铸渣机轨道与升降机构更换及首尾不同轴校正、硫酸电除雾清洗检查和转化器五层触媒更换、板式换热器清洗、污酸处理厂房地面防腐、污酸站电缆线改道、空分制氧系统检修维护等10项。检修时间从4月16日开始,到5月17日实现底吹炉点火烤炉,5月23日投底铅,基本完成了此次检修的任务。但在投料的过程中出现氧枪堵塞及转炉过程中挂损8根直升烟道弯管,后经氮氧管道清理吹扫及更换弯管,于5月28日恢复正常生产,至今整个系统生产正常,创造了连续生产35天未转炉的历史最高纪录,平均日产粗铅近90吨,基本达到了此次年度检修的目的。

二、    检修取得的成绩和收获:

这次年度检修具有突发性、时间长、任务重、覆盖面广、参与人员多等特点。总厂在公司领导的正确指挥下,带领车间及广大员工按照既定的目标和计划,克服诸多困难,发扬吃苦耐劳、连续作战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协作,最终完成了此次检修任务,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及个方面。

1、公司领导高度重视,检修管理人员以厂为家,全身心投入。

此次检修得到了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指导,为此公司作了周密的部署和详细的安排,召开了检修专题会,并下发了《关于总厂底吹炉系统年度停产检修工作安排》的通知,明确了检修组织领导机构和检修计划安排及进度。特别是在检修攻坚扫尾阶段,总经理亲自挂帅,分派了工作组进驻总厂现场办公,指导协调解决问题,给予了总厂检修团队极大的鼓舞。总厂检修管理人员日夜奋战在检修现场,督促检修质量和进度,出现问题集思广益,一起研究解决,各车间钳电工在总厂的统一指挥下,相互支援、协同作战,体现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很多车间领导和管理人员在此期间放弃了正常的休息时间,吃住在厂里,将全身心都投入到检修工作中,表现出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主人翁精神,为检修任务的完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部分车间、项目检修组织得力,按期、保质完成检修任务。

此次检修由于涉及三大车间66个项目,任务十分艰巨。总厂在公司下发的停产检修工作安排通知的基础上做了更具体的安排和部署。组织动员各检修车间全力以赴,按时、按期、安全、保质完成各项检修任务,力争尽早恢复生产。各车间积极行动,按照计划有条不紊的开展检修工作。特别是动力车间制氧站,在检修项目的确定、备件的准备、技术方案和人员的准备等方面都提前做了细致的安排,并且在开车过程中发现氧压上不来时,及时组织技术力量进行分析判断,找到了吹扫时存在的“死角”,及时解决了问题,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全部检修任务,于5月21日17:00正式输送氧气,保证了底吹炉的生产需要。硫酸车间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紧扣公司及厂部做出的检修计划要求,积极组织员工加班加点,顺利的完成了18个检修项目,在5月19日14:18实现转化系统升温,于5月21日20:00具备接气条件,满足了底吹炉投料的需要。底吹炉的许多子项目如:2#皮带更换、铸渣机检修、岗位收尘系统改造、抓斗行车检修等都按期、按计划完成。

 3、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

此次检修虽然事先有详细周密的计划,对大量的问题做了前期的预判和相应的对策,但在检修过程中还是发现了许多新问题。如制氧系统在解体空压机过程中,发现机内存留一块钢板,几个轴瓦已经磨损十分严重,如不及时停机检修,将有可能导致整个空压机报废,其损失及后果将不堪设想;氧气站在检修完成后开车积液过程中,借助外单位技术力量,大胆的尝试开阀积液这一新的操作方法,结果使送氧时间提前了10个小时左右,节约了电费;底吹炉在检修完成后首次投料发现氧枪堵塞,对管道进行了全面的清理吹扫,发现了止回阀过滤网已经破损,失去虑渣的作用,同时还发现主氧管有一处开裂漏气现象,使得这些问题都及时得到了解决。

4、各改造、检修项目经投产检验效果良好,生产稳定。

从5月28日正式投产至今,各检修、改造项目运行稳定,效果理想。经检修后的余热锅炉压力、温度一切正常;增加的爆破清灰收效良好,解决了锅炉积灰易堵塞的老难题;岗位收尘系统的改造使岗位冒烟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特别是渣口,几乎杜绝了冒烟现象;铸渣机经轨道更换和首尾同轴的调整,运行十分顺畅,故障维修率急剧下降;电收尘分布板的更换、一号电场的恢复使收尘效果大大改善,尾气的粉尘含量大大降低;空分制氧系统自开车运行以来一切正常稳定;底吹炉已经连续运行35天未转炉,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总之,经过近一个月的生产检验证明,此次检修效果是显著的,结果是成功的。

三、检修存在的问题:

此次检修最大的问题是未按照公司规定进度计划完成,比计划时间延后了10天。导致未按计划完成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客观、主观两方面的原因。

(一)、客观方面原因分析:

1、底吹炉突然暴管事故紧急停炉,进入年度停产检修,使得准备作有些措手不及,从检修项目、检修施工队伍组织、检修方案与技术、备件材料准备难以满足临时要求。但时间安排还是按照年初的计划30天。

2、施工队伍进场不及时。

(1)锅炉改造厂家施工进场滞后,且施工人员力量不够。从4月15日停炉通知厂家,到17日还只来了1人,21日,在公司领导与厂家领导联系下,厂家才增派3人,现场焊工只有2人,到4月25日再增派了4名安装工,5月12日管子焊好后,扁钢没有焊就只留1个焊工了,导致后来焊扁钢无法按计划时间焊完。

(2)电收尘检修到5月17日才进场,还是在总厂领导多次催促厂家,在公司领导出面催促下才到现场。

3、底吹炉炉结过厚,打炉结非常困难。因是暴水管而突然停炉的,停炉程序不可能按照正常停炉操作规程进行,使得炉内渣没有放出,炉结厚达1.5米左右。

4、5月中上旬连续几天下雨,5月11日中午全厂停电4小时,影响主线项目锅炉改造施工。

5、锅炉、电收尘检修项目和任务增加,材料临时申报,采购一时进不来。

(1)锅炉钢管备货少了,联系厂家临时快运发过来,采购部同时采购;8根弯管临时找加工厂家加工,先到资兴,没有此次规格的弯管机器,后多处转辗打听才找到铁路锅炉厂加工好;

(2)电收尘备件到要开炉的前一周才到齐货;

(3)铸渣机变频电机和减速机到20日才到货,没有时间进行更换了。

6、 维修人员严重不足,正常维修人员定员9人,实际加从其它岗位临时调派2人充当维修工外,总共还只有7人(机修共只有5人),停产检修任务多,就显得严重不足。

   (二)、主管原因分析:

1、计划性不强,准备工作不足。

从2010年11月份就开始准备2011年元月份年度停产检修工作计划,总经理办公会、公司调度会决议中,强调检修工作要从项目梳理、技术方案、施工队伍、备品备件、材料、组织分工等方面准备好,但计划从2011年1月份,修改到4月底,结果4月15日爆发锅炉暴管施工而停炉。显得准备工作不充分。

2、对困难估计不足,过于乐观。

(1)打炉结时间总厂开始计划7~10天,结果从4月19日开始打到5月10日才结束,共花了 21天时间,耽误了更换内衬时间,也就耽误烤炉时间。

(2)锅炉管的损坏比预计的要严重得多,工作量增大,而施工人员不足,材料准备不足。

(3)电收尘原计划只检修分布板,厂家到停产中期才来检查,增加了热风吹扫,时间来得晚,还要临时备材料。

3、部分项目负责人组织工作不严密,措施不力。

(1)锅炉检修人手不够时,没有想更多的办法增加人手。在锅炉试压后,过分听信厂家的意见,锅炉管之间的扁钢没有密焊厂家维修人员就撤离了,以至5月23日复产时锅炉多处漏烟气。在锅炉水冷壁弯管被刮擦漏水停炉抢修时,也没有加派人手补焊。到再次开炉过程氧枪堵而停炉处理时,才安排6名焊工进行焊补。

(2)在爆破清灰装置按装过程中,关键施工环节责任人现场监督不够,把关不严,以至从氮气主管接口焊渣没有清出来,多次清扫管道才查到该问题,耽误有效处理时间。

(3)打炉结时间大大超过预期时间后,没有采取有效(激励)措施,以至打炉结时间长达21天,耽误了筑炉和烤炉时间。

(4)项目负责人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不强,抓不到关键点。底吹炉本身打炉炉结就耽误了较多的时间,在砌筑虹吸道的过程中,没有进行全过程质量跟踪把关,开始砌筑时有人发现用错了砖,跟当时现场施工队的人说了一声后,就没有人去落实,以至到第二天上午基本砌筑完了才发现仍然在继续。后来又只得返工,耽误了时间。

(5)没有严格的检查验收程序。

相当部分项目在完工后没有进行严格的验收,以至失去了正常的检修管理秩序从而造成不良后果。安装爆破清灰装置割焊动了氮气管焊渣没有清理,导致22日开炉时就堵氧枪。安装锅炉水冷壁管尺寸不对,导致处理氧枪堵转炉时,挂坏8根锅炉钢管,抢修了4天。

4、检修组织经验不足。

(1)梳理的检修项目基本上是2010年11月准备的,就再没有进行系统的梳理,没有按照正规的管理流程上报公司进行审批。特别是流程设备上的改造,公司监管力度不够。以至检修过程临时增加了检修和改造项目。

(2)氧气、氮气管道按照其他厂家经验,在停产检修后复产前是要进行管网吹扫的,吹扫只用了2个小时),并且没有对管道进行敲打。都没有注意到氮气、氧气管的阀门上还有过滤网,也就没有拆开过滤网清理,走了弯路耽误了时间。

(3)管道割焊的焊渣是应该及时清理的,避免焊渣堵管道。但在安装爆破清灰装置接气源氮气管施工时就没有注意此事。锅炉水管要求更严格,厂家在对锅炉弯管抢修时,公司管理人员巡视时发现,大量的焊渣留在管道内,问到厂家施工人员还说没有事,不及时处理,肯定将堵塞锅炉排污管。

四、值得今后改进和总结的经验

1.加强设备管理的组织建设工作。

要建立公司、厂部、车间三级设备管理的组织网络,公司级的设备管理,目前应以技术工程部为核心,宏观规划布局设备的基础管理工作,在设备的日常点检、巡检、维护保养、计划检修、特种设备、维修费用控制、备品备件等方面的管理等进行系统的策划与提升,要达到各级设备管理的责任明确、系统管理力制度体系健全并运行有效、设备事故与故障率不断降低、满足生产需求的目的。

目前这些工作还处于较低级的阶段,基础管理工作平台比较薄弱,表现的设备故障率也比较高、临时抢修的项目多,检修的质量也不是很理想,设备技术管理指标体系还没有建立,这都需要公司设备归口管理部门牵头加强做好组织建设工作。

2.转变设备管理观念。

要逐步改变重抢修轻预防检修和计划检修的思想。设备检修要象生产任务一样,建立设备月检修计划,最大可能减少临时性抢修,以充分保障生产的稳定性,尽可能降低设备对生产成本的影响。

3.加强系统设备的年度检修的的管理。

(1)年度系统停产检修应建立预算管理模式,对项目计划、费用控制等都要进行规范管理。

(2)要从设备检修项目的计划、备品备件和检修材料的准备、施工队伍和施工方案的准备、施工过程的进度和质量监督控制、交付生产前的试车验收、检修资料等各个环节的管理都要有层次的设备管理责任人,并制定设备管理考核经济责任制,严格按制度进行考核。

底吹炉的年度检修是从2010年10月份就开始做计划的,计划是想2011年的元月份检修后过春节,由于公司经营策略的调整,修改到4月底进行,但这次检修尽管是突发事故提前进入检修,但离4月底也只有半个月的时间,但系统检修的项目不是很清晰、以至临时增加的项目比较多,材料准备不及时,临时采购的比较多,工作比较被动。象热风改造、铸渣机增速改造等项目都没有按照公司规定经过专业部门进行审核的,就显得没有秩序不健康,影响正常检修进度。

4.加强设备维修与设备管理基本技能和责任感的培训。

    从检修时间的延期的原因分析,出现虹吸道砖砌错、开炉氧枪堵塞、转炉挂坏锅炉水冷壁管、一级电除雾检修后不能正常运行,这些项目问题体现在有的的责任没有到位,有的是我们的技术与管理水平不够,因此,要加强设备培训。建立公司、总厂设备管理组织机构,建立设备月工作列会制度,有利于设备基础管理的提升和设备问题的协调。

5.加强设备资料的管理。

目前设备的资料管理几乎还是空白,体现设备采购进厂后,说明书等资料没有人签收归口存档管理;设备检修基本没有记录,维修运行记录没有妥善的管理;项目建设的设备资料、大修和改造的验收资料等都没有较好的归档管理;设备事故基本上没有分析会制度,资料就更加没有,不利今后设备的精细管理。一旦经手的技术管理人员或维修人员离职,就很容易造成资料遗失。这些工作都需要各责任单位安排责任人进行归口、归档管理。

2011年的检修工作已经落下帷幕,我们面对的是下半年艰巨的生产任务,我们将以此次检修为契机,充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发扬成绩、改进不足,努力提高工作水平。我们有理由有信心,在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的正确领导下,在陈明辉厂长的直接代领下,总厂全体员工将振奋精神、团结拼搏、以昂扬的斗志,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努力实现全年生产目标,将总厂各项工作推向新的高度!

 

生产主管转正工作总结篇5

苏州是一个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同时也是个制造业大市。苏州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苏州工业总产值2.37万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3万亿元。优势行业、新兴行业、民生行业和高技术行业成为带动工业经济走出低谷的主导力量。电子、纺织、冶金、化工和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79.8%。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6921.5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4.1%。新兴产业中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智慧电网、新型平板显示和传感器六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2056亿元。

2009年经济指标中,苏州地区生产总值居全国第5,进出口总额居全国第 4 位,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占比重1.8%,第二产业占58.8%,第三产业占39.4%。从第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看,苏州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

2.产业转型中的重要问题

应该看到,苏州的经济总量虽大,可真正的自有品牌、行业标杆企业却寥寥无几。从产业结构分析,苏州的工业企业中仍有不少是以出口贸易为导向的低端加工企业,劳力需求高、资源能耗大、效益产出比低,这些企业在产业产值里仍占有一定比重。

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由高能耗向低碳经济的转变,处在全球制造业生产链低端的“代工模式”,转型成为其内生的迫切需求。相应的,人力资源的主体也由生产领域的劳动力资源转变为集中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新型人才。如何应对当前经济环境下对人力资源的结构调整需求,推进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就成为产业转型中的重要问题。

3.产业转型与人力资源的关系

苏州这个全球投资热点积累起相当的工业规模和经济底蕴后,地方经济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发展的需要逼着苏州转型。转型促使地方人才结构调整,而人才结构调整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携手并进确保了这两种力量在动态调整中保持着平衡。

3.1产业转型对人力资源的影响

(1)社会层面上,苏州的经济发展进程中,制造业容纳了绝大多数的人力资源(劳动力)同时创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而在低碳经济要求下,劳动力整体文化素质?能适应产业高?化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持续提升,人力资源的主体无疑将会转变为集中在高新技术行业及服务业的新型复合人才。这是城市为保持可持续的竞争力转型升级发展的必然结果。

(2)企业层面上,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而言,这种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将主要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能转变:旧有的简单人事管理将向适应地方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转变,再向人力资本和人才资产升级;科学合理的员工激励、薪酬和绩效管理将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新趋势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必须保持灵活性、信息化等。

3.2人力资源对产业转型的作用

(1)人力资源是产业转型的支撑。社会经济结构调整进入加快优化升级新阶段,复合型、高素质、具备各种复杂专业技能的人才队伍对设备更新、产品创新、及管理革新和工艺水平提升、效益增加至关重要,在满足当前“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先进生产力、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要求方面具有支撑作用。

(2)人力资源是产业转型的原动力。企业要从产业链的中低端“劳动密集型”向中高端“资本、技术密集型”、从加工生产向研发设计转型,离不开人才的推动。新型复合人才的进入不仅能改善生产流程,大幅提高生产率,而且还能带来节能理念和减少原料损耗,使资源得到更合理利用同时保证产品品质,促进绿色生产,实现经济增长的绿色稳步提升。

4.产业转型形势下的人力资源管理

4.1地方政府层面的人力资源措施

(1)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培养人力资源。政府应着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快建立促进各类人才成长发展的管理体制,以适应产业升级的转变;开发高等教育,重视通识人文,培养国际宏观视角;推动产学交,加强企业与科研院校资源整合,推动产业升级;结合地方特色,提高对人才的激励力度,促进地区发展。

(2)制定中长期人才开发规划,合理配置人才资源。产业升级需要大量创新型、科技型、技能型人才,制定中长期人才资源开发规划尤为重要。与此同时,人才结构应作战略性调整,一是在加强人才教育、培训一体化,畅通进修管道的同时,对不适应地方发展需要的各类培训进行疏导压缩;二是对各类业已过剩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系统的转岗培训。

(3)完善人才市场调节体制。进一步完善人才信息共享平台和网络服务系统,实现与全国其它省市乃至海外的人才信息网络对接,实现人才市场“大整合”。注重构建对周边地区人才供求调剂作用较大的区域性人才市场,把人才的市场配置与地区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人才市场机制的完善,使人才流动更畅通,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

4.2微观企业层面的人力资源管理

(1)着力提升高层管理者素质。古语云:“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企业高层管理者是企业的将帅和灵魂,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对企业高层的管理提升既迫切又重要,也是企业兴旺发达,立于不败之地的希望所在。首先,应促使高层管理者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其次,企业内部应采用科学的考评机制,绩效考核,评估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最后,引进竞争机制,做到人尽其用,人尽其能,优胜劣汰。

(2)营造利于创新的管理氛围。转型发展时代,创新成为这一时期的主题词,企业的发展需要这一理念来驱动。而无论是企业的技术和产品创新,还是企业的管理创新,都以人力为依托。因此,营造一种利于创新的管理氛围,给员工一个宽松的环境和气氛,激发员工的创造欲,企业才能在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中抓住蕴含其中的商业机遇。

(3)建立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人力资源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基石,企业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要保持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就必须从企业的战略目标出发,建立系统、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防止人才流失;为员工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满足员工自我提升需求;搭建内部竞争上岗平台,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等。

5.结语

苏州的产业转型是内外环境变化的迫切需求,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而言,这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人力资源作为企业乃至地方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产业转型升级条件下,无论政府还是企业,高素质的人力资源都是保证其持续稳定发展的必要因素,做好其管理至关重要。适当、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必能激发出企业和地方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使其在竞争中拔得头筹。

参考文献:

[1]毛蕴诗.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港口经济,2009年7月.

生产主管转正工作总结篇6

关键词 ]兵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作者简介]黄福江(1986-)男,甘肃武威人,博士研究生,经济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研究。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发展。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流转,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兵团是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组织,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职责。截至2015年初,兵团现有14个师,176个农牧团场,辖区总面积7.06万平方公里,耕地1244.77千公顷,总人口270.14万,占新疆总人口的11.9%。近年来,随着兵团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引进、吸收、研发和推广先进生产技术速度逐年提升,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团场农业劳动力出现了相对过剩,团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象越来越普遍,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已经成了必然趋势。

一、兵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

(一)土地流转规模

根据兵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调研组的初步统计,2014年,兵团团场土地承包总面积1538.6万亩,土地承包总人数341200人,人均承包面积45.1亩;承包职工267013人,职均承包面积57.62亩;定额地面积860.49万亩,职均定额地面积32.23亩。

根据目前的调研,兵团土地流转面积达到86.04万亩,占承包土地面积的5.59%;流转土地的职工30604人,占土地承包职工总人数的11.46%。其中,大田劳动力转移到第二、三产业就业的12821人,占土地承包职工总数的4.8%;土地流转收益亩均大约500元。兵团既有全民所有制连队,也有集体所有制连队。截至2015年初,兵团集体所有制连队共有耕地881673.85亩,人口83029人。其中,土地流转面积124229.32亩,占集体所有制连队耕地面积的14%。第六师是兵团所有师市集体所有制土地流转最多的师,2014年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达100339.12亩,占到集体总耕地面积的30%。

(二)土地流转方式

按照国家现行政策文件的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主要有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但兵团土地属于国有性质,其具体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不论是提法,还是具体内涵,都与地方农村有显著不同。目前,兵团团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最普遍的方式是转包,这种方式占到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90%以上。其次是出租和互换,所占比例在10%以下。由于职工承包经营权难以资产化,再加上兵团农业公司、合作社等经济组织本身运行不规范,团场金融服务跟不上入股方式,在兵团难以具体操作。而转卖、转让这两种流转方式由于不符合兵团实际,是坚决禁止的,职工无权转卖和转让国有土地。

(三)土地流转对象

2014年,兵团团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对象主要有团场职工、非兵团职工、团场或国有经营公司、合作社及其他公司。其中,职工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主要对象,流转给团场职工的面积是106064.8亩,占土地流转总面积的57.57%,所占比例最大;流转给非职工的面积是170766.93亩,占土地流转总面积的19.5%;流转给团场或国有经营公司的面积是106064.8亩,占土地流转总面积的12.33%;流转给合作社的面积是61071.97亩,占土地流转总面积的7%;流转给其他公司的面积是30933.08亩,占土地流转总面积的3.6%。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给自然人(职工和非职工)的比例合计是77.07%,流转给其他经济组织的只占22.93%。

(四)土地流转动因

促成兵团团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因素有以下几种:一是承包土地职工因年龄接近退休,为了使自己在土地上的前期投入能较好地回收,把自己承包的土地流转给子女经营;二是职工因疾病、灾害、事故、家庭变故等造成自身无力继续承包经营土地,不能进行农业生产管理;三是相对于从事农业种植,第二、三产业比较收益更高,加之农业受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职工从事二三产业获得稳定收益后,自愿流转土地,保留职工身份;四是一些职工农业经营能力强,在地方农村承包了几千亩农地,常年在地方农村从事农业经营,无暇顾及自身承包地;五是遇到团场农业结构大幅调整,部分职工不能很好地掌握新作物的种植管理技术,承包连年亏损,对继续种植失去信心,不得已流转土地。

据兵团调研组对全兵团土地流转情况的调研,截至2014年12月初,兵团土地流转工作取得一定进展,总体规范有序,但从规模和规范程度看仍处于发展阶段,团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总体规模较小,流转土地面积占土地承包总面积5.59%左右;流转方式单一,主要以转包和出租为主;流转时间较短,流转合同基本一年一签;流转范围有限,主要流向本团的职工,流向合作社、农业公司等其他经济组织的较少。区域差异比较明显,各师做法各有不同。

二、兵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的问题

(一)师团缺乏土地流转管理制度和机构

2004年兵团曾出台过团场土地流转指导意见,但该意见过于笼统,而且当时制定指导意见的时代背景与今天有很大不同,在团场层面缺乏可操作性。当前,兵团土地流转的政策及服务体系仍不健全,兵、师尚未出台规范土地流转的政策办法,团场也没有建立相应的土地流转管理服务机构和平台,存在土地流转程序不规范,信息不畅通,合同不规范,监管不到位等问题。

(二)对土地流转组织引导不够

部分师团领导干部还没有真正从思想深处认识到土地流转工作对于全面深化团场改革、农业结构调整、连队功能转型、职工多元增收的重大意义。认为土地流转是职工之间的行为,应由流转双方自由协商,与团场、连队无关,没有充分认识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对发展现代农业的推动作用,在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上支持、引导、宣传、服务的力度不够。

(三)土地私下流转现象较为普遍

由于团场是一个熟人社会,职工私下流转土地的对象主要是本团职工或其亲朋好友,相互比较信赖,流转收益在种地前一次性付清,“五保三费”也含在土地流转费中,未向团场申请备案,未签订正式的流转合同,多为口头协议,且临时性居多。私下流转之所以较为普遍,其现实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省去了麻烦的程序,纠纷还少,既使有纠纷,因未给团场带来直接的不利影响,团场一般也不干预;另一方面,部分职工对团场缺乏信任,担心通过团场来流转土地,自身的利益会受到损害。

(四)转出职工难以实现转移就业

近几年,随着农业补贴的加大,农产品价格的走高,以及减负力度加大,职工从土地中获得的收益相对第二、三产业较高。职工拥有一份定额地,就能保住职工身份和相应的待遇。团场职工无论是在师团还是在外地兼业从事其他行业,都不愿舍弃定额地。再加上职工受资金、技术、市场、文化素质等因素困扰,退出承包土地后实现长期固定就业存在困难,不敢把土地流转出去。一些师职工应自行承担的“五保三费”自2007年后一直没有调整过,随着自治区社会平均工资的逐年增长,社会保险缴费基数逐年递增,应由职工承担的自身受益逐年增加部分全部或部分由团场承担,导致团场负担加重,团场只能依靠自然减员和不增加一线职工队伍,来减少农业一线承包人员,造成职工队伍老化。

(五)土地流转存在的一些隐患

由于兵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规范,管理不到位,埋下了一系列隐患。土地转包后,合同签订的人员与实际承包人员条件不相符,有些实际承包人员不是团场的正式职工,不服从团场对农业生产的指导管理,不愿意接受农产品订单收购,给团场正常生产经营造成一定困难;一些人常年在团场挂名承包土地,但却不是团场的正式职工,享受不到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公平诉求增加,影响社会稳定;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一些职工没有遵守相关程序,没有签订正式合同,没有团场认证,很容易在地上农作物价格评估、转包时间和五保三费缴纳等问题上产生纠纷,由于没有合同保障,职工之间矛盾增多;由于土地收益相对较高,部分职工在退休前两三年把土地流转给子女,承包土地难以收回。

三、规范兵团土地流转工作的建议

(一)提高团场领导对土地流转工作的认识

师团各有关部门要站在全面深化团场改革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土地流转的必要性。加强对土地流转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指导,提升职工群众对土地流转的认识,为做好土地流转工作创造条件。土地流转与农业结构调整。连队功能转型密不可分、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土地流转的实质在于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适度扩大一线农业职工土地承包经营面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现代化,目的是为了职工多元增收,团场提质增效。

(二)加快研究制定土地流转指导意见

随着兵团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兵团加大调整经济结构和转移富余劳动力的力度,土地流转的程序、方式、对象和相关要求也会发生变化。兵团应尽快研究出台原则性的指导意见,各师根据自身实际,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突出土地流转工作管理主体,明确土地流转的主体、方式、程序、合同文本、流转价格、收益分配和监管服务等内容和底线,培育土地流转市场,创新流转方式,健全流转机制,规范流转管理,强化流转服务,在充分保障流转双方权益的基础上,促进农地合理有序向新型农业规模经营主体集中。

(三)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在稳定土地承包权基础上,团场(农业经营公司)向农业职工颁发土地经营权证,职工凭借土地经营权证进行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土地经营权证颁发年限应与农业种植结构相适应,最长不能超过职工退休年龄。职工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体,严禁师团通过定任务、下指标、纳入绩效考核等方式推动土地流转。禁止职工以转让、转卖等方式进行土地经营权流转。团连不得违背职工意愿流转职工的承包地。土地经营权流转要与兵团农业现代化目标、农业结构调整方向相一致,不能搞污染和掠夺式经营,使土壤肥力下降。

(四)建立农地流转的审查和过程监管制度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限制农地的用途,切实保护基本农田。严禁借土地流转之名随意改变土地用途,违规搞非农建设。通过农地流转实现兵团农业规模经营是大势所趋,但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要引入审查制度和监管制度,对转入方的农业经营资质、农业生产经营能力、生产计划、农业风险防范措施等进行审查,尤其对工商企业、合作社法人流转农业用地要进行严格监管。对农地经营过程中不遵守兵团农业产业化、农业结构调整等行为,职工有权要求即刻终止土地流转协议,及时收回农地经营权,并根据实际情况索取补偿。

(五)着力开辟土地流转职工就业渠道

紧紧抓住国家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对口援疆的契机,依托三化建设,结合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积极承接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大力推进本地服务业的迅速发展,有效吸纳农业富余劳动力就业;研究制定土地转出职工实现再就业的相关优惠政策,有效解决土地转出职工的后顾之忧,组织职工群众赴其他省份就业;通过收费减免,流转奖励小额贷款担保,就业服务补贴等政策,多渠道扶持就业,鼓励自主创业,引导转出土地职工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不断增强就业能力。

(六)统筹制定土地流转相关配套政策

只有土地流转相关配套政策能跟上,转出农业职工能实现转移就业,土地流转才会发生,适度规模经营才能实现。对转出土地到第二、三产业就业的职工,各师应统一制定政策和管理办法,给予充分的社会保障,实现“五保三费”和企业“五险一金”无缝对接,使其能同等享受职工待遇。鼓励不再以农业为主的职工转出土地。在兵团选取试点师,探索农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永久转让”制度,对长期在册不在岗,不能尽到义务的职工,鼓励其退出农业承包,上交定额地。对在城镇有稳定职业和居所的职工,在征得其本人同意前提下,鼓励其有偿退出其农地承包经营权。给予自主创业职工“五保三费”优惠政策。对流转土地上的林带和节水设施等地上附着物,要结合土地流转指导意见,统筹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做到既能确保土地顺利流转,还能保障地上附着物投资者的利益。加大对农地规模经营主体的资金扶持力度。目前兵团已具备了实行适度规模经营的经济社会条件,兵团各部门应统筹研究制定具体措施给予农地规模经营主体发展资金的支持。对土地规模经营主体集中连片整理土地,优化改良土壤的给予补贴,探索完善承包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制度,以有效应对规模经营主体季节性资金需求,形成支持规模经营主体的金融可持续发展机制。

(七)加大对土地流转职工的就业培训

一方面,针对目前兵团农业职工老龄化、青壮年职工不愿意从事农业种植的实际情况,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加大对转入土地职工、合作社理事长、团场农业公司等负责人的农业经营管理培训,重点培养和扶持青年农业职工,提升其经营管理水平,以适应农业规模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公司化运作;另一方面,协调相关部门对有条件流转土地的职工提前进行设施农业、现代养殖业等其他岗位就业技能的岗前培训,加强对流转土地职工的就业服务。

参考文献

[1]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R].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4-11-20.

[2]袁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地租问题研究[J].学海,2014,(1):74-76.

生产主管转正工作总结篇7

大半年来,我部各个领域都取得可喜的成绩,尤其是固定资的投资建设是建场以来最大的一年,国家森林公园的投资建设,是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的经济主体。一是林场总的经营收支情况,林场目前主要收入是依靠单一的木材为主,其它多种经营为辅的经济结构,(一)总的收益情况,大半年来总收入是XXXX万元,木材销售总量XXXXX立方米,木材收入XXX万元,电力销售总量XXX万度,电力收入XX万元,其它收入XXX万元(其中承包租赁费XX万元)。(二)总的支出情况,总的支出达到XXXX万,目前林场支出形成为生产费用、职工工资、上缴利税、固定资产投资、经营管理费用,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足够的资金来启动运作,缺一不可,互为联系的支出结构链,因此,大半年来,在主营收入减少的情况下,各个项目的运作存在压力。在合理资金调度,广集资金,增支节流的理财管理理念,确保了职工工资兑现XXX万元,利税的上缴XXX万元,各项生产费用以及职工保险的正常动作及正常管理开支XXX万元。二是固定资产投资方面,今年是建场以来基础设施投入最大的一年,也是全县力主打造XXX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十大项目建设的最大功德工程,XXX国家森林公园自启动以来总的投入XXXX多万元,今年基础设施前期投入XXXX万元。工程的资金来源以财政直接投入为主导,林场进行资金管理作为实施项目建设的直接责任主管单位,全面铺开着力打造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品牌。

XXXXXXXX可谓是家大业大,不但人员之多分散到各管辖区域之大,的确是少不了一整套完整的管理体制,坚持以人为,和谐发展共处的理念,为了林场的持续快速发展,提升经营收益最大化,确保生产经营管理的正常运转,职工福利按时足额发放,这些都离不开各机构的通力合作的结果。计财股工作涉及到的领域比较广,不是单一的管理机构,主要任务是理好财,服务于各机构,服务于社会,更有效地提供林场一年资金运作结构预决算,为领导决策提供可行的参考依据。大半年来,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一些细节性不够的方面,与各机构在协调工作落实不够主动完善,职工关注林场经济运作解释不够全面,业务学习,业务处理,业务往来的街接等方面有待完善,只有作一位新型的同时展要求的会计人员,才能立足于我场发展的高度要求上,服务于我场各项事业的发展。

生产主管转正工作总结篇8

(一)确定责任实体实行原则性、实践性相结合。

1.原则性主要是指:

(1) 能促进企业内部层层关心"总体效益",层层承担经济责任。

(2) 有利于改革企业的经营机制,给予责任单位一定的管理自。

(3) 有利于将市场经济的概念引进企业,有正确的责任行为、准则、规范。

2.实践性主要是指:

(1)被确定的责任实体,必须能够"相对独立"的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拥有一定的管理控制权。

(2)确定的责任实体,必须能够创造规定要求的经济效益和业绩,做到能核算、能考核能操作。

根据上述要求,各农牧场在推行责任会计过程中,实行了"逐级承包"、"层次核算"。逐级承包是指:总场把直属工厂或分场确定为责任实体,直属工厂或分场再把所属的车间、或工副业单位定为责任实体,层层承担经济责任。层次核算是指:农牧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以后,没有搞逐级(总场、分场、生产队、家庭农场)责任核算,而是把责任核算有重点的落实在确有核算任务的场属工厂和分场属工副业。这样不仅不影响总场和分场财务汇总,且有利于总场、分场两级财务部门制定政策,调查研究,加强对责任实体的管理,控制和监督。

(二)合理划分经营权,实行集权、分权相结合。

权力是履行责任的条件和保证。在逐级承包,层次核算中,应体现集中统一领导下的"分权制"。各场根据企业法的规定和农场实际,对场级和责任实体的经营权限,大体做了如下划分:

1.场级(含分场)的经营权。凡是涉及企业总体和宏观调控的权力,仍应集中, 如制定企业总体规划和责任目标的计划;制定工资调整和资金分配方案;决定企业行政机构的设置;提请任免副厂级和中层以上领导干部;以及审定计划价格、核定资金、费用定额,控制产品质量,审核财务决算等。

2.责任实体的权力。凡是不触及企业总体和有利于微观搞活的权力, 可以下放到责任实体,如:责任实体在完成上级下达任务的前提下,可承揽对外加工任务和开发社会需要的小商品;确定在总额内的职工岗位工资等级和奖金分配形式;确定内部专业人员的设置和生产组织形式;对职工给予记大功以下的奖励和开除厂籍以下的处分(实施中向场备案);调度使用企业核拨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确定对外加工小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按照农场财会制度办理具体的财务结算业务等。

几年来,各场通过实行分级分权管理,对落实承包经营,推行责任核算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

(三)在核算经营成果上,实行两种目标相结合。

两种目标系指企业的"总体目标"和内部单位的"责任目标",实现结合的特点是:

1.首先企业会计(财务会计、责任会计)要搞好协调, 互相配合,通过预测、分析、选择、决策、制定出企业的"总体目标"。

2.企业的"总体目标"经场(厂)务会研究确定后, 按责任归属和管理层次分解下达,形成责任单位的责任目标。

3.责任会计对已下达的责任目标进行核算跟踪,实施过程控制,包括"定额控制"、"成本控制"、"质量控制"和"资金费用"控制。

4.定期对责任单位的工作实际与预定的目标相比较,并通过约束、调节、激励等手段,促使责任单位达到目标,进而保证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

(四) 在核算总体上,实行两种管理相结合。

两种管理系指企业的"目标管理"和"基础管理",两种管理同步加强。

1."目标管理" 。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综合性管理,它以预定最优的最佳效果为目标,促使企业的各项管理都围绕的"目标值"的实现而统筹运动。

2."基础管理"。只有加强企业的基础管理,才能使目标管理有准确的数据来源。 为了实行目标管理,确保企业(各级)目标值的实现,应重视发挥企业会计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调节的功能。同时还要跟上基础工作,包括加强计量、整顿原始记录、完善定额管理,修定计划价格、及健全与此相配套的制度、措施等。同时为了实施责任会计核算,企业财会部门应及时制定出分级核算方案,对各级核算的方法、内容、程序、凭证和结转手续,都做出具体规定,严格制定统计、计量、检测、验收、考核等制度,并把企业计划指标、目标成本指标、定额管理指标、经济责任制指标归纳成统一指标体系,综合下达,同时制定出奖惩考核办法,做到奖惩严明。

(五)在核算体制上,实行两种会计相结合。

两种会计,是指企业的财务会计和责任会计。实现结合的特点是:企业的财务会计核算和责任会计核算,是在企业同一厂长或总会计师领导下进行;是在企业同一财会部门进行或在同一财会部门监督指导下进行;是在逐步加强和完善厂部(部门)车间、班组同一核算系统中进行;使用的是同一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账簿;使用的是同一结账时间、同一结转方向和同一结转程序。

(六)在核算技能上,实行多种方法相结合。

多种方法,通常包括量本利分析、厂内银行、目标成本、标准成本、质量成本等,其中,与责任会计结合最多的是"目标成本"和"厂内银行"。

1.责任会计与目标成本的结合。 为了加强对责任成本的控制,企业要首先制定出车间目标成本和产品目标成本。基本程序和作法是:

(1)首先要严格制定出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耗用各种材料,各种工时的计划单价(基础计划价格)。

(2)按"工序"和"部件"计算出产品生产中各种材料,各种工时的标准耗用量。

(3)按工时、材料的耗用量乘以计划价格,组成产品的"工序单价"和"部件单价"。

(4)各工序或部件定额单价相加之和, 组成产品的计划单价(注:各工序定额单价相加之和等于产品) 计划单价:各部件定额单价和总装工时费相加之和也等于产品的计划单价,也是产品的车间成本。

(5)产品的车间成本加上责任核算与财务核算的价格差异,即是产品的工厂成本(目标成本)。 制定产品的目标成本,是为了定期检查生产部门的绩效,实际成本比目标成本增加即为超支,比目标成本降低即为盈利(或节约)。

2.责任会计与内部银行的结合。为了加强对责任成本的控制,扭转到月末才知道经营结果的被动局面,一些企业把责任核算,事中控制的重点放在内部银行,并采取了以下步骤:

(1)制定标准成本。根据目标成本的分解指标,按产品的工艺步骤(责任单位), 单位产品工时,材料的耗用量,各种计划价格和有关单耗定额,首先核定出单位产品的"工序标准成本"作为核拔定额资金的依据。

(2)核拨定额资金。月初, 按照厂下达的产量计划和工序标准成本, 核定出各责任实体的月份"资金定额",通过内部银行划拨、控制,对非生产部门核定"限额费用",通过费用限额卡加以控制。

(3)控制产、耗进度。内部银行通过内部结算、划转,随时观察各责任实体定额资金的"耗费值"和"产出值",促其产耗平衡,争取资金增值(盈利或节约)。

(4)调整执行差异。 通过日清日结,如发现某责任实体消耗高、产出低,出现了责任预算的执行差异,内部银行要随时汇报,并通过领导迅速采取措施,调整差异,限期达到目标,并对超耗的资金进行罚款加息。

(5)做好上下勾通。每到月底(规定的对账日), 内部银行要及时与财会部门、责任实体核对财务,使三方账目(内部银行账、财会部门账、责任实体账)相关指标达到一致,而后,填制有关的责任报表。

通过上述控制,对各责任实体提高产量、质量,降低消耗、成本,节约费用、资金等,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七)在核算对象上,实行两种成本相结合。

所谓两种成本,系指内部单位的责任成本和各种产品的实际成本。实现结合的做法是:

1.填制双项凭证。即以同一原始凭证填制同一记账凭证,在同一记账凭证中, 既反映上级统一的会计科目和费用项目,又要反映经济业务的责任单位和责任指标。从而既满足上级按统一会计科目、费用项目的检查汇总,又要满足企业内部的"责任跟踪"和"业绩考核"。

2.进行双项记账。双项记账就是在相关账户中(如应付工资、制造费用), 分别汇集各项费用,使双项凭证所反映的内容如实按"责任单位"、"费用要素"同步记载。

3.开展分户核算。分户核算就是在"基本生产"一级账户下, 按各责任单位名称(也是产品的生产步骤)设置二级账户,按责任单位核算责任成本,并与车间核算员的成本明细账同增,同减,以便上下监督。

4.实行逐步结转。逐步结转即采用逐步分项结转法。 将第一步骤(第一工序车间)发生的半成品成本,按照成本项目,分项转入第二步骤(第二工序车间)的基本生产账户,依次下转,直至产品入库。以分别计算各车间的责任成本。

5.认真调整差异。逐步结转的责任成本, 到最后工序车间,便可计算出产品的车间成本。但为了计算产品的工厂成本,还需调整各项差异。这是因为:在责任成本核算中,为了消除各责任单位的不可控因素,车间领用的材料、燃料、自制半成品,以及耗用的水、电、气和机修工时等,都是按计划价格计算的。因此,在产品车间成本的基础上,再加减各项价格差异,进而核算出产品的工厂成本。

6.显示双项功能,每一计算期结束后,分别编制"财务会计报表"和"责任会计报表"以显示"财务核算"、"责任核算"两个功能,以满足上级的指标汇总和内部的业绩考核。

(八)在业绩考核上,实行两个文明结合。

各农牧场在对责任实体的业绩考核中,不仅考核产量、产值、增加值、质量、成本、利润、设备、资金等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同时还要考核班子建设,企业形象、党群活动、民主管理、治安普法、职教培训、计划生育、财经纪律等执行情况。其目的是促使责任单位不仅完成预定的经济目标,同时还要增强社会效益和法治观念,从而做到两个文明一起抓,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双进取。

二、问题

当前,在推行责任会计中,有些单位违背推行责任会计的原理和原则,出现了一些不应出现的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在划分责任实体中,搞假分立。

调查发现,有的资产负债率偏高的企业,不从改革着手,优化资本结构,盘活存量资产,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总体效益,反而搞"假分立",将企业划分成若干个独立自主,自负盈亏的法人,名曰:大船搁浅、小船放生;划小独立、切块经营;主辅分离、分段搞活;其目的是逃避企业债务。结果各二级单位各行其是,不能正确执行企业的经营方针,打乱了现在工业大生产中专业化、科学分工及协作精神,内部管理混乱,完不成厂下达的目标计划,削弱了大中型企业的活力,甚至原来效益尚好的企业,目前却造成停产或破产。

(二) 在分级行使权力中,侧重下放财权。

有的在分级行使权力过程中,不是合理划分经营权力,使企业经营者和内部责任者协调行使生产经营指挥权,而是侧重下放财权。 对企业内部责任实体实行分立(各立门户), 分账(财务分割、单独立账)、分户(各自到外部银行开户)经营,从而助长了各二级法人弄虚作假,攀比消费,乱开口子及其它不正之风,结果形成企业资金分散、沉淀,财务管理失控,国有资产流失,经济效益下降,甚至出现经营者连任"年年盈",经营者变更大窟窿。

(三)在制定分级目标中,不按规范办事

有的企业在制定分级目标中,不是模拟市场,优化方案,先制定总体目标,后分解责任指标,作到责任保指标,指标保目标。而是不搞科学测算,盲目地定指标、形成以包代管、以分代定,造成财务预算与责任预算的分离,总体目标与责任指标的脱节,甚至不签置内部合同、协议,年初宣布,年底翻车,使企业经营目标全部落空。

(四)实施责任核算,失去财务会计监督

有的企业在实施责任核算中,不执行与财务会计统一的会计科目和费用项目,记账规则和结转程序,违背有关开支范围、标准和计价方法,基础工作薄弱,没有严格的标准、定额、计量、检测、验收、考核等制度,没有统一的计划价格体系,缺少统一的原始记录的填写、签署、传递、汇集、稽核等制度,使责任核算失去了财务会计的监督。形成两种核算(财务核算、责任核算)各忙各的账、各出各的数,致使个别责任单位出现了应提未提、应摊未摊、应列未列、应转未转、直至其它方面潜亏。

(五) 有的在考核责任效果上,忽视精神文明建设。

在考核责任效果上,有的企业领导只注重产量、产值、成本、利润及相关经济指标的完成,甚至为完成经济指标,拼资源、拼设备。而不重视班子建设、党群活动、民主管理、治安普法、计划生育等精神文明指标,同时在兑现绩效奖惩上、重物质奖励、轻精神鼓励、更忽视企业精神,企业形象和社会效益,造成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双滑坡。

上述错误倾向,虽然发生在少数企业,但也不可忽视,应认真加以解决。

三、对策

为了使责任会计的"机制功能"得以充分发挥,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一) 进行综合治理,强化领导责任。

推行责任会计出现的问题,责任首先在于领导。因此,应以多种方式,特别应以法制宣传、行政督导等手段,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

1.增强法制观念。我们说,责任会计也是会计, 各级领导要增强会计法制观念,以身作则,严格守法、执法。要认真学习会计法规和会计知识,变外行为内行。要重视和支持各级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并在领导企业财会工作中,坚持做到不做假、不投机、不失控。如实反映责任状况和经营成果。

2.提高领导水平。针对部分企业领导对责任会计比较生疏的问题, 要以培训、帮扶、督导等手段,促其在健全、完善财务会计管理的基础上,学习、掌握、熟悉责任会计知识,并在划分责任实体、分解经营权力、制定总体目标、分解责任指标、实施责任跟踪、考核责任绩效等项目工作中,作出正确决策。作好财务会计与责任会计的结合,财务指标与责任指标的衔接。

3.加强综合治理。据了解,责任会计出现的问题和财务会计虚假密切相关,因此,要把纠正责任会计问题和财务会计打假结合起来,实行综合治理。会计管理工作(财务会计、责任会计)涉及面广、且情况复杂,实施综合治理单靠财政部门是不行的,要充分发挥企业主管、纪检、监察、审计、税务、银行等部门的作用,互相勾通,密切合作、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治理。在治理过程中,如发现问题,要根据具体情节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二)实施"系统"管理,加强制度监控。

系统管理即从专业角度,推行"系统"责任会计,强化对企业,企业经营者和企业责任会计制度的监控,以补充财政部门仅以财务会计制度约束的不足。

系统责任会计是指:在各农牧场的行业或企业主管机关,推行责任会计,这属于初级的"社会责任会计",它是根据国家下达的经济目标,在一个农牧场范围内,按照"管理系统"确定责任会计层次,以企业为主体建立责任会计单位,依据责任归属,对经济活动进行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和考核的一种会计制度。

系统责任会计,可借助主管机关综合、协调、调度、激励、任免等行手段;可通过制定总体目标,分解责任指标、谋化经营政策、规范经营形式、明确经营纪律、控制工资总额,实施考核核算,加强专业督导,实施审计监督,兑现绩效奖惩等专业手段,强化对企业(经营者、责任者)的监控。同时指导、帮助、督导企业会计人员建立、完善责任会计制度, 把住责任关口,严格责任考核,规范责任核算。 作到既正确记录、评价经营者(责任者)的业绩,又及时制止纠正其不正当的财务行为和责任行为。从而形成社会责任会计,企业责任会计同时并存,相互制约、互相补充、共同发展的格局。

(三) 构造新型会计机制,严格程序管理。

为了更好地推行企业责任会计,企业应该建立"以决策会计为主导, 以财务会计为核心,以责任会计为重点,以内部银行为调控"的新型会计机制, 以突出发挥决策会计对财务会计、责任会计、内部银行会计全方位管理与监督的作用,建立、健全企业会计的自我约束机制。并严格实施以下工作程序:

1.根据企业的生产组织形式, 由决策会计(总会计师或财务厂长)统一谋划总体方案、制定总体目标、确定责任实体、划分经营权力。进而做好企业责任会计关键环节的把关定向。

2.由财务会计(一般由财务科长主持)根据企业总体目标, 编制财务预算和责任预算,把企业的目标值定量化、具体化、细分化。所编制的责任预算必须与财务预算紧密挂钩。

3.由责任会计(可由财务副科长代表),按照责任预算进行指标分解, 制定管理措施,核算方案及报表体系,实施对责任实体责、权、利、效的监督与考核。

4.由内部银行会计按责任归属,进行核算跟踪, 实施对责任实体成本、费用、资金的核算控制与监督,并通过日清日结,发现问题,立即汇报,及时处理。从而使"会计机制"一环紧扣一环地强化责任会计监控。

(四) 提高会计素质,把握工作要领。

要创造条件和机会,使会计人员提高素质,增强执法意识,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和核算质量,尽快改变会计人员只忙于记账、算账、报账和只善于财务核算的传统习惯,从而步入参与管理、预测、决策和善于责任核算的新境界。

(五)要把推行、完善责任会计和学习邯钢经验结合起来。

要学习邯钢关于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资金成本管理,资金成本管理的核心是内部责任管理的经验。大力推行模拟市场,成本否决,狠抓突出"效"字定目标,落实"责"字搞分解,划分"权"字保运转,注重"质"字提品级,深化"改"字激活力,对准"实"字搞核算,把握"严"字来考核等工作要领,真正作到企业重担众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完成指标保目标。促使企业以最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

(六)实施审计检查,严格责任约束

年终,企业主管部门要协调财政、审计等等部门, 在对企业进行年度决策审计的同时,延伸进行"责任效益"检查。其重点是:

1.查实施方案。即查企业年初制定的内部经济责任制实施方案, 在实际工作中是否得以落实;责、权、利、效的划分、监控是否规范; 财务预算与责任预算是否衔接; 对下分解的责任指标是否签署了合同协议。

2.查制度落实。即查企业是否制定、执行了严格的责任会计制度; 其会计科目、费用项目、记账规则、结转程序、开支范围、开支标准、计价方法等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应交纳的利、费是否及时上缴。

生产主管转正工作总结篇9

(一)确定责任实体实行原则性、实践性相结合。

1.原则性主要是指:

(1) 能促进企业内部层层关心"总体效益",层层承担经济责任。

(2) 有利于改革企业的经营机制,给予责任单位一定的管理自。

(3) 有利于将市场经济的概念引进企业,有正确的责任行为、准则、规范。

2.实践性主要是指:

(1)被确定的责任实体,必须能够"相对独立"的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拥有一定的管理控制权。

(2)确定的责任实体,必须能够创造规定要求的经济效益和业绩,做到能核算、能考核能操作。

根据上述要求,各农牧场在推行责任会计过程中,实行了"逐级承包"、"层次核算"。逐级承包是指:总场把直属工厂或分场确定为责任实体,直属工厂或分场再把所属的车间、或工副业单位定为责任实体,层层承担经济责任。层次核算是指:农牧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以后,没有搞逐级(总场、分场、生产队、家庭农场)责任核算,而是把责任核算有重点的落实在确有核算任务的场属工厂和分场属工副业。这样不仅不影响总场和分场财务汇总,且有利于总场、分场两级财务部门制定政策,调查研究,加强对责任实体的管理,控制和监督。

(二)合理划分经营权,实行集权、分权相结合。

权力是履行责任的条件和保证。在逐级承包,层次核算中,应体现集中统一领导下的"分权制"。各场根据企业法的规定和农场实际,对场级和责任实体的经营权限,大体做了如下划分:

1.场级(含分场)的经营权。凡是涉及企业总体和宏观调控的权力,仍应集中, 如制定企业总体规划和责任目标的计划;制定工资调整和资金分配方案;决定企业行政机构的设置;提请任免副厂级和中层以上领导干部;以及审定计划价格、核定资金、费用定额,控制产品质量,审核财务决算等。

2.责任实体的权力。凡是不触及企业总体和有利于微观搞活的权力, 可以下放到责任实体,如:责任实体在完成上级下达任务的前提下,可承揽对外加工任务和开发社会需要的小商品;确定在总额内的职工岗位工资等级和奖金分配形式;确定内部专业人员的设置和生产组织形式;对职工给予记大功以下的奖励和开除厂籍以下的处分(实施中向场备案);调度使用企业核拨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确定对外加工小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按照农场财会制度办理具体的财务结算业务等。

几年来,各场通过实行分级分权管理,对落实承包经营,推行责任核算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

(三)在核算经营成果上,实行两种目标相结合。

两种目标系指企业的"总体目标"和内部单位的"责任目标",实现结合的特点是:

1.首先企业会计(财务会计、责任会计)要搞好协调, 互相配合,通过预测、分析、选择、决策、制定出企业的"总体目标"。

2.企业的"总体目标"经场(厂)务会研究确定后, 按责任归属和管理层次分解下达,形成责任单位的责任目标。

3.责任会计对已下达的责任目标进行核算跟踪,实施过程控制,包括"定额控制"、"成本控制"、"质量控制"和"资金费用"控制。

4.定期对责任单位的工作实际与预定的目标相比较,并通过约束、调节、激励等手段,促使责任单位达到目标,进而保证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

(四) 在核算总体上,实行两种管理相结合。

两种管理系指企业的"目标管理"和"基础管理",两种管理同步加强。

1."目标管理" 。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综合性管理,它以预定最优的最佳效果为目标,促使企业的各项管理都围绕的"目标值"的实现而统筹运动。

2."基础管理"。只有加强企业的基础管理,才能使目标管理有准确的数据来源。 为了实行目标管理,确保企业(各级)目标值的实现,应重视发挥企业会计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调节的功能。同时还要跟上基础工作,包括加强计量、整顿原始记录、完善定额管理,修定计划价格、及健全与此相配套的制度、措施等。同时为了实施责任会计核算,企业财会部门应及时制定出分级核算方案,对各级核算的方法、内容、程序、凭证和结转手续,都做出具体规定,严格制定统计、计量、检测、验收、考核等制度,并把企业计划指标、目标成本指标、定额管理指标、经济责任制指标归纳成统一指标体系,综合下达,同时制定出奖惩考核办法,做到奖惩严明。

(五)在核算体制上,实行两种会计相结合。

两种会计,是指企业的财务会计和责任会计。实现结合的特点是:企业的财务会计核算和责任会计核算,是在企业同一厂长或总会计师领导下进行;是在企业同一财会部门进行或在同一财会部门监督指导下进行;是在逐步加强和完善厂部(部门)车间、班组同一核算系统中进行;使用的是同一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账簿;使用的是同一结账时间、同一结转方向和同一结转程序。

(六)在核算技能上,实行多种方法相结合。

多种方法,通常包括量本利分析、厂内银行、目标成本、标准成本、质量成本等,其中,与责任会计结合最多的是"目标成本"和"厂内银行"。

1.责任会计与目标成本的结合。 为了加强对责任成本的控制,企业要首先制定出车间目标成本和产品目标成本。基本程序和作法是:

(1)首先要严格制定出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耗用各种材料,各种工时的计划单价(基础计划价格)。

(2)按"工序"和"部件"计算出产品生产中各种材料,各种工时的标准耗用量。

(3)按工时、材料的耗用量乘以计划价格,组成产品的"工序单价"和"部件单价"。

(4)各工序或部件定额单价相加之和, 组成产品的计划单价(注:各工序定额单价相加之和等于产品) 计划单价:各部件定额单价和总装工时费相加之和也等于产品的计划单价,也是产品的车间成本。

(5)产品的车间成本加上责任核算与财务核算的价格差异,即是产品的工厂成本(目标成本)。 制定产品的目标成本,是为了定期检查生产部门的绩效,实际成本比目标成本增加即为超支,比目标成本降低即为盈利(或节约)。

2.责任会计与内部银行的结合。为了加强对责任成本的控制,扭转到月末才知道经营结果的被动局面,一些企业把责任核算,事中控制的重点放在内部银行,并采取了以下步骤:

(1)制定标准成本。根据目标成本的分解指标,按产品的工艺步骤(责任单位), 单位产品工时,材料的耗用量,各种计划价格和有关单耗定额,首先核定出单位产品的"工序标准成本"作为核拔定额资金的依据。

(2)核拨定额资金。月初, 按照厂下达的产量计划和工序标准成本, 核定出各责任实体的月份"资金定额",通过内部银行划拨、控制,对非生产部门核定"限额费用",通过费用限额卡加以控制。

(3)控制产、耗进度。内部银行通过内部结算、划转,随时观察各责任实体定额资金的"耗费值"和"产出值",促其产耗平衡,争取资金增值(盈利或节约)。

(4)调整执行差异。 通过日清日结,如发现某责任实体消耗高、产出低,出现了责任预算的执行差异,内部银行要随时汇报,并通过领导迅速采取措施,调整差异,限期达到目标,并对超耗的资金进行罚款加息。

(5)做好上下勾通。每到月底(规定的对账日), 内部银行要及时与财会部门、责任实体核对财务,使三方账目(内部银行账、财会部门账、责任实体账)相关指标达到一致,而后,填制有关的责任报表。

通过上述控制,对各责任实体提高产量、质量,降低消耗、成本,节约费用、资金等,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七)在核算对象上,实行两种成本相结合。

所谓两种成本,系指内部单位的责任成本和各种产品的实际成本。实现结合的做法是:

1.填制双项凭证。即以同一原始凭证填制同一记账凭证,在同一记账凭证中, 既反映上级统一的会计科目和费用项目,又要反映经济业务的责任单位和责任指标。从而既满足上级按统一会计科目、费用项目的检查汇总,又要满足企业内部的"责任跟踪"和"业绩考核"。

2.进行双项记账。双项记账就是在相关账户中(如应付工资、制造费用), 分别汇集各项费用,使双项凭证所反映的内容如实按"责任单位"、"费用要素"同步记载。

3.开展分户核算。分户核算就是在"基本生产"一级账户下, 按各责任单位名称(也是产品的生产步骤)设置二级账户,按责任单位核算责任成本,并与车间核算员的成本明细账同增,同减,以便上下监督。

4.实行逐步结转。逐步结转即采用逐步分项结转法。 将第一步骤(第一工序车间)发生的半成品成本,按照成本项目,分项转入第二步骤(第二工序车间)的基本生产账户,依次下转,直至产品入库。以分别计算各车间的责任成本。

5.认真调整差异。逐步结转的责任成本, 到最后工序车间,便可计算出产品的车间成本。但为了计算产品的工厂成本,还需调整各项差异。这是因为:在责任成本核算中,为了消除各责任单位的不可控因素,车间领用的材料、燃料、自制半成品,以及耗用的水、电、气和机修工时等,都是按计划价格计算的。因此,在产品车间成本的基础上,再加减各项价格差异,进而核算出产品的工厂成本。

6.显示双项功能,每一计算期结束后,分别编制"财务会计报表"和"责任会计报表"以显示"财务核算"、"责任核算"两个功能,以满足上级的指标汇总和内部的业绩考核。

(八)在业绩考核上,实行两个文明结合。

各农牧场在对责任实体的业绩考核中,不仅考核产量、产值、增加值、质量、成本、利润、设备、资金等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同时还要考核班子建设,企业形象、党群活动、民主管理、治安普法、职教培训、计划生育、财经纪律等执行情况。其目的是促使责任单位不仅完成预定的经济目标,同时还要增强社会效益和法治观念,从而做到两个文明一起抓,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双进取。

二、问题

当前,在推行责任会计中,有些单位违背推行责任会计的原理和原则,出现了一些不应出现的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在划分责任实体中,搞假分立。

调查发现,有的资产负债率偏高的企业,不从改革着手,优化资本结构,盘活存量资产,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总体效益,反而搞"假分立",将企业划分成若干个独立自主,自负盈亏的法人,名曰:大船搁浅、小船放生;划小独立、切块经营;主辅分离、分段搞活;其目的是逃避企业债务。结果各二级单位各行其是,不能正确执行企业的经营方针,打乱了现在工业大生产中专业化、科学分工及协作精神,内部管理混乱,完不成厂下达的目标计划,削弱了大中型企业的活力,甚至原来效益尚好的企业,目前却造成停产或破产。

(二) 在分级行使权力中,侧重下放财权。

有的在分级行使权力过程中,不是合理划分经营权力,使企业经营者和内部责任者协调行使生产经营指挥权,而是侧重下放财权。 对企业内部责任实体实行分立(各立门户), 分账(财务分割、单独立账)、分户(各自到外部银行开户)经营,从而助长了各二级法人弄虚作假,攀比消费,乱开口子及其它不正之风,结果形成企业资金分散、沉淀,财务管理失控,国有资产流失,经济效益下降,甚至出现经营者连任"年年盈",经营者变更大窟窿。

(三)在制定分级目标中,不按规范办事

有的企业在制定分级目标中,不是模拟市场,优化方案,先制定总体目标,后分解责任指标,作到责任保指标,指标保目标。而是不搞科学测算,盲目地定指标、形成以包代管、以分代定,造成财务预算与责任预算的分离,总体目标与责任指标的脱节,甚至不签置内部合同、协议,年初宣布,年底翻车,使企业经营目标全部落空。

(四)实施责任核算,失去财务会计监督

有的企业在实施责任核算中,不执行与财务会计统一的会计科目和费用项目,记账规则和结转程序,违背有关开支范围、标准和计价方法,基础工作薄弱,没有严格的标准、定额、计量、检测、验收、考核等制度,没有统一的计划价格体系,缺少统一的原始记录的填写、签署、传递、汇集、稽核等制度,使责任核算失去了财务会计的监督。形成两种核算(财务核算、责任核算)各忙各的账、各出各的数,致使个别责任单位出现了应提未提、应摊未摊、应列未列、应转未转、直至其它方面潜亏。

(五) 有的在考核责任效果上,忽视精神文明建设。

在考核责任效果上,有的企业领导只注重产量、产值、成本、利润及相关经济指标的完成,甚至为完成经济指标,拼资源、拼设备。而不重视班子建设、党群活动、民主管理、治安普法、计划生育等精神文明指标,同时在兑现绩效奖惩上、重物质奖励、轻精神鼓励、更忽视企业精神,企业形象和社会效益,造成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双滑坡。

上述错误倾向,虽然发生在少数企业,但也不可忽视,应认真加以解决。

三、对策

为了使责任会计的"机制功能"得以充分发挥,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一) 进行综合治理,强化领导责任。

推行责任会计出现的问题,责任首先在于领导。因此,应以多种方式,特别应以法制宣传、行政督导等手段,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

1.增强法制观念。我们说,责任会计也是会计, 各级领导要增强会计法制观念,以身作则,严格守法、执法。要认真学习会计法规和会计知识,变外行为内行。要重视和支持各级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并在领导企业财会工作中,坚持做到不做假、不投机、不失控。如实反映责任状况和经营成果。

2.提高领导水平。针对部分企业领导对责任会计比较生疏的问题, 要以培训、帮扶、督导等手段,促其在健全、完善财务会计管理的基础上,学习、掌握、熟悉责任会计知识,并在划分责任实体、分解经营权力、制定总体目标、分解责任指标、实施责任跟踪、考核责任绩效等项目工作中,作出正确决策。作好财务会计与责任会计的结合,财务指标与责任指标的衔接。

3.加强综合治理。据了解,责任会计出现的问题和财务会计虚假密切相关,因此,要把纠正责任会计问题和财务会计打假结合起来,实行综合治理。会计管理工作(财务会计、责任会计)涉及面广、且情况复杂,实施综合治理单靠财政部门是不行的,要充分发挥企业主管、纪检、监察、审计、税务、银行等部门的作用,互相勾通,密切合作、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治理。在治理过程中,如发现问题,要根据具体情节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二)实施"系统"管理,加强制度监控。

系统管理即从专业角度,推行"系统"责任会计,强化对企业,企业经营者和企业责任会计制度的监控,以补充财政部门仅以财务会计制度约束的不足。

系统责任会计是指:在各农牧场的行业或企业主管机关,推行责任会计,这属于初级的"社会责任会计",它是根据国家下达的经济目标,在一个农牧场范围内,按照"管理系统"确定责任会计层次,以企业为主体建立责任会计单位,依据责任归属,对经济活动进行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和考核的一种会计制度。

系统责任会计,可借助主管机关综合、协调、调度、激励、任免等行手段;可通过制定总体目标,分解责任指标、谋化经营政策、规范经营形式、明确经营纪律、控制工资总额,实施考核核算,加强专业督导,实施审计监督,兑现绩效奖惩等专业手段,强化对企业(经营者、责任者)的监控。同时指导、帮助、督导企业会计人员建立、完善责任会计制度, 把住责任关口,严格责任考核,规范责任核算。 作到既正确记录、评价经营者(责任者)的业绩,又及时制止纠正其不正当的财务行为和责任行为。从而形成社会责任会计,企业责任会计同时并存,相互制约、互相补充、共同发展的格局。

(三) 构造新型会计机制,严格程序管理。

为了更好地推行企业责任会计,企业应该建立"以决策会计为主导, 以财务会计为核心,以责任会计为重点,以内部银行为调控"的新型会计机制, 以突出发挥决策会计对财务会计、责任会计、内部银行会计全方位管理与监督的作用,建立、健全企业会计的自我约束机制。并严格实施以下工作程序:

1.根据企业的生产组织形式, 由决策会计(总会计师或财务厂长)统一谋划总体方案、制定总体目标、确定责任实体、划分经营权力。进而做好企业责任会计关键环节的把关定向。

2.由财务会计(一般由财务科长主持)根据企业总体目标, 编制财务预算和责任预算,把企业的目标值定量化、具体化、细分化。所编制的责任预算必须与财务预算紧密挂钩。

3.由责任会计(可由财务副科长代表),按照责任预算进行指标分解, 制定管理措施,核算方案及报表体系,实施对责任实体责、权、利、效的监督与考核。

4.由内部银行会计按责任归属,进行核算跟踪, 实施对责任实体成本、费用、资金的核算控制与监督,并通过日清日结,发现问题,立即汇报,及时处理。从而使"会计机制"一环紧扣一环地强化责任会计监控。

(四) 提高会计素质,把握工作要领。

要创造条件和机会,使会计人员提高素质,增强执法意识,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和核算质量,尽快改变会计人员只忙于记账、算账、报账和只善于财务核算的传统习惯,从而步入参与管理、预测、决策和善于责任核算的新境界。

(五)要把推行、完善责任会计和学习邯钢经验结合起来。

要学习邯钢关于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资金成本管理,资金成本管理的核心是内部责任管理的经验。大力推行模拟市场,成本否决,狠抓突出"效"字定目标,落实"责"字搞分解,划分"权"字保运转,注重"质"字提品级,深化"改"字激活力,对准"实"字搞核算,把握"严"字来考核等工作要领,真正作到企业重担众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完成指标保目标。促使企业以最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

(六)实施审计检查,严格责任约束

年终,企业主管部门要协调财政、审计等等部门, 在对企业进行年度决策审计的同时,延伸进行"责任效益"检查。其重点是:

1.查实施方案。即查企业年初制定的内部经济责任制实施方案, 在实际工作中是否得以落实;责、权、利、效的划分、监控是否规范; 财务预算与责任预算是否衔接; 对下分解的责任指标是否签署了合同协议。

2.查制度落实。即查企业是否制定、执行了严格的责任会计制度; 其会计科目、费用项目、记账规则、结转程序、开支范围、开支标准、计价方法等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应交纳的利、费是否及时上缴。

生产主管转正工作总结篇10

第一,从台湾经济结构看其动员能力。高技术战争消耗的是数量巨大的多种经济实力,它要求经济必须是全面发展和产业结构合理及优化。如果经济不能全面发展或产业结构不合理,就会出现军事经济木桶中的“短板”从而不能形成军队的整体战斗力。台湾是个孤岛,经济结构极不合理,是一个典型的出口导向型经济。虽然农业还能基本支撑战争的要求,但是工业不仅规模小,而且主要是一些电子产业和重化工业,并且工业资源主要依靠进口,所以它的产业结构支撑不了高技术战争的需求。即使台湾的GDP较高,外汇储备较充实,但也因为战争所需要的物资数量大、品种多、时间紧,因而它们也很难立即转化为军事经济实力。目前台湾战略物资储备数量有限,战时又受到严密的经济封锁,所以它就更难以转化为真正的战争经济实力。因此,从经济结构看,台湾的战争动员能力相当有限。

第二,从经济布局看其动员能力。经济布局决定着战争初期和战争进程中遭受对方打击的程度。如果生产力布局没有纵深,易受对手第一次打击的破坏,即使有很高的生产力水平,也很难真正转化为军事经济实力。台湾本岛南北长不到400公里,东西宽才110多公里,根本谈不上什么战略纵深。其生产力主要布局在西部平原上,集中在台北、台中和高雄三大工业区,港口、铁路、高速公路集中在西部。这样的生产力集中布局,严重缺乏纵深和战略腹地,极易受到打击和破坏,所以它很难转化为军事经济实力。因此,台湾的经济布局也决定了其战争动员能力很低。

第三,从军民结合程度看其动员能力。经济尤其是科技工业的军民结合程度是决定经济实力向军事经济实力转化的重要因素,决定了经济动员的效率。台湾当局近些年来开始重视科技工业的军民结合,注意将军事科技工业根植于民用科技工业之中,重视发展军民通用技术,并且在科技人员中推广“国防役”。台湾参照美国硅谷的经验在新竹县创办了科学工业园区,把它作为军民结合的重点。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台湾为将“军事科技根植于民间技术之中”,十分重视利用各个大学、研究所以及企业的科技实力,同它们签定了很多项合作研究计划,一些公民营公司也参加到部分军事科研工作中来。作为军事科研基地的“中山科学研究院”也逐步开放,由只开发军用技术转为开发军民两用技术。因此,仅就科技工业民的能力来看,台湾这方面的能力还是比较强的,有一定的动员潜力。

第四,从经济管理、管制体制看其动员能力。经济管理体制由经济管理组织体系、规则体系和方法体系等要素组成,它是连接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纽带。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快,说明经济管理水平高,体制合理,从而战争经济潜力也就大。同时,经济管理体制及其能力也是经济实力转化为军事经济实力的一个制约因素。50多年来,台湾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成为“亚洲四小龙”,说明台湾的经济管理能力是比较强的,使得其战争经济动员能力较强。另一方面,台湾当局的经济管制能力也是比较强的。台湾成立了“动员戡乱时期国家安全会议”,其主要职能是制定大政方针与“国防政策”。“国安会”有一套严密的组织机构,保证了台湾当局对经济的高度管制权。台湾当局对经济的管制权主要体现在对军事人才、军工科研与生产,军事财力的高度控制上,为此建立了严密而权威的军事人力制度、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制、军事预算体制和经济动员体制等,并以相应的产业政策、投资政策、财政税收政策和外贸政策来保证。台湾当局在组织和制度方面具有对经济的强大管制能力,可以保障在战时将其相当部分的经济实力转化为军事经济实力。

第五,从经济动员体制看其动员能力。经济动员体制决定着经济实力转化为军事经济实力的广度、深度和时效。由于台湾当局长期以来将台湾置于“动员戡乱时期”,注重建立和健全经济动员体制。台湾的战争动员采取的是总动员体制,即在临战或战争状态下,“为集中运用全部的人力、物力,加强防御力量”,“以有效的动员机制,整合有效资源,发挥危机处理效能”。经济动员包含在总动员之中,并且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台湾的经济动员体制比较健全:一是组织机构健全。台湾地区领导人是总动员的最高决策人,负责决定实施动员的时机、范围并总动员令。“国防总动员联席会议”是总动员决策机构,由军地双方主管动员的高级官员组成,日常工作由“国防部总动员综合作业室”负责,其中经济动员由“国防部”经“行政院”授权设立的“中央全民防卫动员准备业务汇报”,负责具体业务。各主管机关、省(市)、县(市)设“动员准备业务汇报”,负责本地动员业务。二是动员法制较健全。除了有“总动员法”外,先后制定和修正了“总动员物资征购办法”、“工业动员办法”、“动员时期船舶管制办法”、“车辆动员办法”、“空运动员办法”、“公民营事业生产军品办法”、“铁路军事运输作业规则”等法规,对于平时和战时的各项经济动员都作了较为详细的规范。三是动员方案和计划较健全。台湾“中央全民防卫动员准备业务会报”,依据防卫作战需要,逐年制定年度“动员准备提纲”,各动员准备方案的主管机关以及“直辖市”、各县(市)依此制定本单位年度动员准备方案和分类计划。其中包括精神动员、人力动员准备、物资动员准备、经济动员准备、财力动员准备、交通动员准备和卫生动员准备等方案。健全系统的经济动员准备方案和计划保证了动员准备工作的正常进行。四是结合重大军事演习进行动员演练。这种演练主要有两种类型。其一,旨在增强“立即动员、立即作战能力”,采用无预警方式,配合部队演习实施。其二,军需工业动员演习,旨在验证各县市及公民营工厂能否有效支持各厂库战时要求,熟练战时生产转换作业程序、规定。经常的动员演练,既检验了动员方案和计划的可靠性,又提高了动员准备能力。

第六,从民众对战争的支持程度看其动员能力。人心向背是决定经济实力向军事经济实力转化的重要因素。“为谁而战”、“为何而战”不仅是广大官兵的疑惑,也是台湾广大民众的疑惑。蕴藏于台湾民众手中的经济力量是不会甘心让当局用于战争的,上述的各种优势就不可能发挥出来。因此,在战争即将来临之前,占有台湾经济规模85%的私人经济很可能有相当一部分转移到海外,这就会大大减少台湾经济实力向军事经济实力的转化系数和数量。目前由于台湾政局动荡和两岸关系僵持,已有大量资本转移海外。一旦战争爆发,台湾岛内资本的转移情况将更加严重。

第七,从战前和战争中将可能遭到的打击看其动员能力。制约战争经济动员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看其在战前和战争中可能遭到的对手的打击和破坏程度。如果台湾当局不顾两岸人民的意愿,公然宣布“独立”而引发战争,那么台湾经济将遭到致命打击。台湾的经济布局没有纵深和战略腹地,而且高度集中在西部平原地带,特别是三大工业区,最易遭到打击,甚至在首轮打击下就可能瘫痪。这样台湾的经济潜力在还没有转化为新的军事经济实力之前就将不复存在。由于台湾经济抵御攻击的能力不强,因此其动员能力也是比较脆弱的。

二、台湾经济各领域动员能力

1、工业动员能力。台湾工业动员是战争动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军营工业动员和民营工业动员两部分。平时把各个属于动员对象的工厂调整成总厂,通过对军需品的研究开发和制造,进行动员准备,转入战时动员体制后,扩大军需品的制造与维修能力,最大限度地供应军队所需的器材。台湾当局还积极推行“经济军事化政策”,采取了以下做法:一是强调“开发在军中,制造在民间”。为弥补军工生产能力的不足,便于民营工厂战时能够迅速转产军需品,台湾当局专门制定了“公民营企业生产军需品辅导办法”,采取技术转让、辅导需军品生产、委托保修、优先提供贷款和订货、减免税收等办法,吸引民营工业企业参与军需品生产,推动军营、民营厂家合作,增强民营企业研制和生产军需品的能力。二是强调“寓战备于经建”。为避免重复投资,台湾在一些重大的经济建设项目中强调要充分考虑和兼顾战时需要。例如,要求大型造船厂必须具备生产各型军用舰船的能力,石化工业必须具备一般性军需品及其军火用品的生产能力等。

2、物资动员能力。为了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台湾当局十分重视加强粮食、油料、钢铁等主要战略物资的动员能力。目前,台湾平均库存稻米40万吨,按平时消费标准,库存稻米可供全台湾2300万人口消费2个月;战时如以库存稻米的二分之一用于军用,可供130万军队食用1年。的粮食储备采取集中储备与分散储备相结合的办法,小部分储存于伙食单位的防御据点内,大部分粮食集中存放在大型地下粮库和屯粮坑道内,为落实“存粮于民”的要求,与地方粮食部门签订了战时粮食紧急支援协定,战时军粮由地方粮食部门直供。石油工业主要由台湾“中国石油股份有限公司”独家经营,该公司现有各类炼油厂9座,分布在西海岸的桃园、高雄、嘉义等地,技术设备比较先进,日炼原油60多万桶,高雄、大林埔炼油厂年处理原油能力在1000万吨以上。台湾大部分军用油料储存于地下油库、油地和油地坑道内,小部分桶装油料放置于遮蔽式的油场,战时生存能力较强。台湾每年自产的普通钢材基本可以自给,特种钢材及钢铁工业原料仍须大量进口。台“经济部”是物资动员的主管机构,负责统筹规划战时重要战略物资调配管制。为确保战时急需,台湾当局颁布了“总动员物资征购征用办法”,规定动员时期军政机关因军事作战或执行紧急公务不能依正常方法获得物资时,可依法实行征购。

3、交通动员能力。台“交通部”主管交通动员,负责调配民间运输能力满足战时交通运输需要。由于战时台湾岛内的运输将以公路为主、铁路为辅,对外岛的运输以海运为主,空运为辅。因此,台湾当局在不断加强交通动员潜力建设的同时,非常强调做好车辆动员和商渔船动员。50多年来,台湾当局不断对岛内交通设施进行维修扩建,交通动员潜力有了一定增强。火车电力机车头100余辆,客货车皮近万节;高速公路的部分地段战时可起降作战飞机;有各型机动车1519万辆,其中汽车420万辆;有各类港口80多个,基本为军民两用,一些小型商渔港也可作为轻型舰艇战时疏散基地;共有各类机场40余处,拥有各型民用机120架。为提高战时车辆动员速度,台湾各县市均设有车辆动员委员会。车辆动员委员会根据行政区域和交通状况,本着车型与生产厂家一致原则,将各种军用和民用车辆(警备、消除、救护车辆除外)中具有军事运输能力的车辆编入军勤车队,其余的车辆编入民防车队。对纳编车辆的驾驶员和机械操作人员实行统一的编组管理,战时两种车队相互支援执行任务。台湾对外贸易的95%和外岛作战物资供给主要通过海上运输完成。因此,台湾重视发展商渔船业,增强商渔船动员能力。台湾渔船分“公营”和“私营”两类,公营渔船公司属台湾“渔业干部船员训练中心”和“省立水产试验所”等单位。渔船均加入台湾渔会组织,并按母港编入船舶大队,受台湾警备“司令部”和“警察局”控制。战时一旦需要, “国防部”可根据“动员令”征用上述船只,协同海军执行扫雷、运输、警戒、侦察等军事勤务。

4、科技动员能力。认为,在现代战争中,科技的优劣往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因此要做好科技动员工作。1967年3月,台湾成立了“科学发展指导委员会”,隶属于“国家安全会议”,是台湾最高科学政策咨询机构,负责统筹制订台湾科学技术发展政策。1985年,台湾“行政院”批准成立了由“国防部”、“教育部”、 “经济部”和“国科会”联合组建的“国防科技推动委员会”。其中“国防部”和“国科会”组成“国防科技合作协调小组”,负责“国防”科技的上游研究工作;“国防部”和“经济部”组成“国防科技发展小组”,负责“国防”科技与工业界的合作。该委员会的宗旨在于广揽人才,联合台湾不同学校的专家共同参与“国防”科技研究,同时将“国防”科技成果推广于民间科研,推动台湾科技与经济的发展。这些组织的建立奠定了台湾科技动员体制的基本框架。近年来,台湾加大了科技投入,科技研发经费占其GDP的比重由1986年的1.01%增至2002年的2.3%。台湾地区的产业结构正在向高技术产业转型,高技术产业特别是信息产业发展较快。在高科技产业拉动下,台湾科技人才的数量有了较快增长,2002年达15万人,占全岛总人口的6.6%。但人才就业结构不合理,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高科技人才77%集中在大专院校,18%集中在财团法人和研究机构,只有5%在企业供职,科技产业工程师及技术人员严重不足。为推动高科技产业发展,同时也为战时科技人才动员预做准备,台湾当局采取了一些办法,如高学历人才服“国防役”。

生产主管转正工作总结篇11

2014年,总社和各级联社认真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城镇集体经济平稳增长,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联社职能创新等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城镇集体经济稳步增长。2014年,全国集体控股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279.6亿元,同比增长4.09%;利润总额1837.8亿元,同比增长2.36%。其中轻工集体控股企业实现主营收入6266.6亿元,同比增长5.25%;利润总额402.9亿元,同比增长4.67%。据对10个省市联社调查统计,所属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6366.33亿元,同比增长11.88%;利税总额1635.06亿元,同比增长7.32%;利润总额1062,12亿元,同比增长6.76%。

――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各级联社和所属企业深化改革、改制,加大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力度,整合盘活各种存量资产,引进战略投资者,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大力推动工艺美术等特色经济的发展。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为扩大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认真研究解决中小企业经济运行中的实际问题,推动政府有关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的落实,扩大社会就业。深入基层,化解矛盾,处理来信来访,帮扶困难职工,保障职工生活,维护了社会稳定。

――联社职能创新迈出新步伐。各级联社加大转型创业工作力度,巩固发展现有主营业务,积极开拓新的业务,进一步扩大内外开放和合作,部分省市恢复联社机构,加强对成员单位的指导服务,推动城镇集体经济改革发展取得新业绩。

总社和各级联社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及时反映诉求,推动集体经济发展政策措施的制定实施

积极向国务院领导和有关部委反映集体经济和集体企业的情况,多次在国务院及有关部门组织召开的经济运行分析会、专题研讨会、工作协调会,以及通过向政府部门报送行业信息、专题信息,反映小微企业负担重、扶持政策不落实、企业经营困难等集体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总社、联社机构改革中的问题,集体资产权益保护等方面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

积极参与有关法规、政策的制修订。对发改委、工信部、海关总署等部门有关年度关税调整、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进口技术产品目录等提出意见和建议,所提调整出口退税率的建议被采纳,涉及轻工12个行业、34项产品,惠及一批集体企业。

总社召开两次专题座谈会,就当前联社和城镇集体经济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途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向有关方面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总社还就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集体资产出资人等问题,同省市联社联合进行专题调研,形成调研报告,编发了《我国传统手工艺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将集体经济改革发展的重要信息资料编辑《联社动态参考》,供领导参考。

各地联社及时反映集体企业改革、产业发展、职工生活及历史遗留的突出问题,推动地方政府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台。

(二)深化改革,增强城镇集体经济活力

深化产权改革,实现转型发展。浙江联社推进“二次创业”战略,将深化产权改革与完善企业经营责任制、期权激励等办法相结合,对重点企业实施直接注资、与企业经营团队同比例增资、向企业经营团队定向增资,引进战略投资者等多种形式的增资注资,提升企业资本实力,优化股权结构,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省联社加强资本运作,带动转型升级,成为中国资本市场首家注册发行短期融资券的集体企业。密切关注文化传媒、环保节能、创投基金等新兴产业领域的投资机会,通过股权投资、资本收购等方式实现对新兴产业的直接或间接持股。资产质量和经济效益取得大幅提升。全年营业收入75.76亿元,同比增长21.26%;利润总额4.49亿元,同比增长79.19%;母公司净利润2.82亿元,同比增长48.91%。上海工业联社新工联集团五个业务板块调整转型:商贸板块“资源整合”,酒店板块“做实做强”,金融服务板块“做稳做大”,房产板块“有保有舍”。集团连续11年盈利,全年主营业务收入5.2亿元,净利润5800万元。北京市联社在深化改革中着力优化资本结构,提高集体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联社净资产逐年增加,连续七年对联社在职会员(职工)进行奖励分红。去年,联社所属的轻工集团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0%;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0%。

制定改革措施,推进深化改革。吉林省联社制定实施全省联社系统加快推进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优化升级的若干意见,继续深化集体企业改革改制,帮助改制后的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武汉联社加强指导,帮助企业细化改革改制方案,解决改制启动资金,与政府部门协调,化解困难企业金融债务,妥善解决职工社保欠费等遗留问题。西安联社加强对集体企业改革改制的分类指导,起草上报《关于进一步深化市属工业集体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积极争取相关扶持政策。

(三)强化服务职能,促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完善服务平台,推进转型升级。总社和各级联社在组织实施科技项目和科技奖励,推荐重点节能技术,清洁生产示范项目,编制技术标准体系,组织完成有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培育和共建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拓展展会功能,帮助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强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积极为集体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创造条件。山东省联社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组织编制家具、家电两个行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总结推广两化融合典型经验,促进集体经济健康稳定发展。联社系统经济总量占到全省工业经济总量的10.51%。上海城镇联社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快成员企业“专、精、特、新”产品的培育开发。去年,投入技术改造和创新资金1.5亿元,开发新产品567个。所属嘉定联社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共同改造开发高品质创意产业园区。组建股权投资基金,依托专业投资机构,瞄准智能制造、高端医疗设备、环保节能、互联网经济等产业开展股权投资,形成了先进制造业、物业资产经营业、金融服务业三大产业体系,连续6年保持净利润10%以上和净资产收益率8%以上的增长率。广东省联社通过搭建“政策宣传、对标管理、联合发展、权益维护、行业协会”平台,指导和助推各地联社和企业的改革发展。山西联社提出从十个方面指导全行业转型发展的意见及相关的配套文件,推动全行业转型发展,继续加大对直属单位和联社资产两个资源的重组,完成了山西工美集团和山西城联资产管理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组建工作。新疆联社推动以生物发酵为主的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大力推广电子商务、农超对接等新兴业态。

发展工艺美术产业和特色经济。各地联社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大力发展工艺美术产业和特色经济。广西联社营造特色区域发展的“政务”和“产业”环境,着力打造和培育特色区域品牌,建成18个产业特色区域。荔浦县年产衣架20亿只,销售额18亿元。产值、税收分别占当地工业产值和税收的30%和80%。山东省联社召开全省工艺美术行业工作座谈会,提出加快促进全省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的具体措施。通过政协提案,积极争取工艺美术保护资金。与省人社厅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工艺美术专业职务资格评审体制促进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的意见》,开展省工艺美术大师的评审工作。广州、江门、肇庆三市在品牌推介、产业服务、产业集群、会展等方面结成战略联盟,共同推动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福建省工美中心建立全省工艺美术人才专家库,积极引导工艺美术企业开拓国外市场,加强海峡两岸交流,参与第三届中国福州海峡版权(创意)产品精品博览交易会。

(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为就业、民生、维稳服务

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扩大社会就业。吉林联社借助中小企业服务平台、行业协会,围绕组织生产、项目建设、企业创新、民营经济、信息化五个方面,做好服务企业联系点工作,注重发挥“联”的优势,坚持“手拉手一起干”,帮助企业开拓就业门路。截至去年底,全省联社系统共吸纳从业人员94957人。山西联社编辑出版国家和地方有关中小微企业政策汇编,在全省开展“百强项目建设”活动,建立了项目库,对项目建设全过程进行管理和服务。江苏联社积极反映企业呼声,通过网站刊物介绍国内外合作经济发展模式和经验,行业发展的趋势,政府支持中小企业的政策,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服务。新疆联社实施民生工业促进计划。创建和田玉文化创意产业园等6个民生工业示范基地和4个民生工业公共服务平台,安排就业人员7000余人。青海联社加大对全省民族手工制造业企业的服务和扶持力度,重点扶持了一大批少数民族用品生产企业。

努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广东联社搭建权益维护平台,指导各市、县设立管区,全省已建立各种形式的管区41个,统一经营管理退出企业的残存资产约29亿元。五年间管区所辖关停企业员工养老保险覆盖率由35%提升到66%,医疗保险覆盖率由27%提升到79%。上海生产服务联社通过修改章程等,解决退休员工和离开企业员工的股权退出机制,做好联社的维稳工作。西安联社加大对困难职工扶贫帮困力度,开展重点案件“百日大化解活动”。

(五)依法维护权益,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摸清家底,加强监管。天津联社对集体企业投资情况等进行了全面清查与核对,摸清了底数,完成了联社资产情况清查报告,合理配置资源,优化资产结构,做好不动产经营、会展服务、技术服务、金融服务及股权投资。内蒙联社就审计部门提出二轻联社资产归属问题,经请示总社正式批复后,明确资产属性及联社管理资产的合法性,成立了资产管理组织,建立资产管理制度,确保联社资产不流失。河北省联社依法恢复了对全省轻工集体企业及资产行使管理的职能,积极开展维权确权工作,努力保全省联社资产,并积极调研各市、县联社发展状况,使河北省联社的职能得到相当程度恢复。重新恢复职能的河南轻工集体联社,恢复与地市、县级联社的联系,积极开展资产的保全和盘活存量资产工作,抓紧企业改制准备,争取资金,解决所属企业困难职工的安置等问题。

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总社召开了财务工作会议,就严格预算管理,强化监督管理,防止金融风险,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进行了部署。浙江联社全面开展规章制度体系建设,完成34项制度的新增和修订工作,推进联社和集团公司规范运营。北京联社规范内部治理结构,完善颁布制度44项。上海城镇联社研究探讨联社系统预决算管理办法,指导区(县)联社健全理事会和监事会,组织开展监事会干部培训,加强对集体资产的有效运作和权益维护。武汉联社加强对直属单位和改制企业的财务检查和审计,企业实施改制和处置资产做到必审必评,并按规定程序办理审计评估备案手续。

(六)探索职能创新,增强联社实力

适应形势新变化,扩大服务功能。上海生产服务联社积极承接政府机构改革中下放的职能,承接国有企业剥离的集体资产,逐步实现对国资委系统集体资产、集体企业的集中统一管理,着力把市联社打造成为服务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服务集体经济的平台、集体资产流动平台、集体企业监管平台。以市联社、化工联社、医药联社为母体,以资产为纽带组建了上海上谊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市城镇联社针对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情况,及时组建上海城联投资发展公司,会同区(县)联社和直属成员企业共同投资开发租赁、机动车回收拆解等项目。

拓展服务范围,加强队伍建设。吉林联社提出“拓展成员,延伸手臂,注重服务,促进发展”的方针,拓展服务范围,扩大联社经济总量。广西联社创建了自治区联社、市县联社之间的服务工作机制。打破所有制界限,鼓励各市联社扩大成员单位,目前20个特色区域成员达2478家。

加强理论研究和宣传,提高集体经济和总社、联社的影响力。总社与中国工业合作经济学会等单位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国集体合作经济创新发展”征文活动,总结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集体合作经济的实践和创新之路,上海工业联社等单位开展集体经济发展中政策法律环境等调查研究,形成一批理论新成果。总社继续加强同国际合作社组织之间的合作交流,扩大总社和各级联社的国际影响。

二、2015年工作总体思路和要求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稳增长、调结构的紧要之年。我国城镇集体经济在新常态下正在发生深刻而积极的变化,呈现出经济总量所占比重减小、质量提升、增速放慢、结构优化等特征。

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期,主要经济体走势和政策取向继续分化,经济环境不确定性依然突出。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正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由产业中低端转向中高端,处在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口。近年来,受多重因素影响,国内经济增速持续回落,轻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增速分别由2011年的19.9%和15.52%回落到2014年的8.7%和5.2%,其中轻工集体控股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的增速同期分别由19.95%和23.08%回落到5.25%和4.67%。城镇集体经济既面临我国工业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进程中的共性问题,又面临自身的特性问题。

2015年经济下行压力还在增加,生产要素成本持续上升,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大,利润增长空间进一步压缩,一些企业自主创新和竞争能力不强,质量效益型增长面临巨大压力,多年积累的历史负担尚未完全解决,企业经营困难增多,结构调整阵痛显现。由于集体资产监管法规不完善,出资人不能依法确定,支持集体经济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存在不少实际问题,加大了集体经济转型发展的难度。

同时,我国城镇集体经济仍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政府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大举措为城镇集体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各地联社和集体企业经过多年的改革改制、转型发展,闯出了一条发挥集体经济优势和特色的发展路子。城镇集体经济正由传统轻工集体经济转向跨行业、跨产业、跨城乡融合发展,工艺美术等特色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现代服务业、新型商业等新业态发展迅速。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正由单一形式转向各类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等多种形式,增强了应对危机和风险的能力和韧劲。我国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蕴藏着集体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城镇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需求。电子商务、“互联网+”行动计划,“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计划,为适应个性化、定制化、柔性化生产和服务方式的小微企业、集体企业创造了有利条件和发展的广阔空间。

2015年工作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全国“两会”精神,主动适应新常态,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更加突出稳增长同调结构、转方式的有机结合,更加突出创新驱动,更加突出发挥优势和特色,采取多种方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推动总社和各地联社深化改革、创新职能,提升经济实力和服务能力,促进城镇集体经济平稳持续健康发展。

目前,我国城镇集体经济结构和各地联社管理体制呈现出多样性,做好今年工作,必须从各地实际出发,分类指导,按照问题导向,做好有针对性的指导服务。要着力把握以下几点:

(一)牢固树立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推进城镇集体经济改革发展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集体经济同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本判断没有改变,集体经济的制度优势和强大生命力没有改变,党和政府始终坚定不移支持集体经济改革发展的决策没有改变。

从近几年总社每年召开的部分省市联社座谈会反映的情况看,尽管遇到前所未有的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各种困难,参加座谈会的近20家省市联社,每年都实现经济稳定、较快发展,结构不断优化,效益稳步提升,在企业改革转制、资产重组、资本运营、职能创新等诸多方面取得明显进展。联社工作各具特色,亮点纷呈,展示了新形势下城镇集体经济改革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显示了对发展城镇集体经济的自信。我们要学习借鉴先进联社的成功做法和经验,牢固树立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推进城镇集体经济的改革发展,以改革发展来解决集体企业和职工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困难。

(二)把稳增长作为首要任务,把转型升级作为主攻方向

必须清醒地看到今年面临的困难比去年还大,稳增长的任务十分艰巨。合理区间的增长是调结构、转方式的基础,稳增长是城镇集体经济保障供给、促进就业、繁荣市场的硬道理。要在稳增长中优化结构,用经济平稳运行为调结构、转方式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不失时机地推进调整结构、优化布局和产业升级,把稳增长同调结构有机结合起来。

一是要发挥优势和特色。巩固发展有比较优势的主营业务,积极发展适销对路、有市场前景的日用消费品、老字号特色产品,进一步发展工艺美术、手工业等文化创意和特色产业,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新业态,努力使产品和服务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

二是发挥科技的引领支撑作用。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优化技术结构,加大对关键技术、核心技术、高端装备、高端材料、进口替代技术的攻关,让“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精品制造”。

三是实施绿色发展。变压力为动力,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攻坚战,破解资源和环境瓶颈制约,积极开展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

四是积极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协调解决小微企业的实际困难,减轻企业负担,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和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环境。

(三)以消费者为中心,培育发展新的增长点

我国消费方式正由模仿型、排浪型向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多样化、时尚化、个性化、定制化转变,商业模式正由传统的店商向线上线下结合、体验互动等多种方式转变,产品普及和升级换代相互交替,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要紧紧围绕消费者的需求,加大新产品的设计、开发力度,紧紧抓住两化深度融合和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机遇,增强创新动力,密切跨界合作和融合发展,发挥消费者的主体作用,满足和创造新的需求,培育发展新的增长点。

按照“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思路,以资本为纽带,以优势项目为抓手,融入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重大项目、工程,推进经济合作、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强总社、联社内外之间、相互之间的项目合作,总社要为相互合作创造平台,提供协调服务。

(四)增强法制观念,切实维护集体资产合法权益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增强法制观念,结合各地各单位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依法治理、依法维权的具体工作和内容。我国《宪法》、《公司法》、《物权法》、《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对城镇集体资产的性质、产权归属、行使权利都有明确规定。各级联社和企业要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护集体资产合法权益,防止集体资产被平调、侵占和流失。

(五)创新完善职能,不断增强自身实力

准确把握深化改革、创新职能的总体要求,围绕发展壮大城镇集体经济的大局,坚持为成员单位服务的宗旨,坚持集体经济基本属性和优势、特色,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创新联社职能,选择和完善切合自身实际的管理模式。

按照问题导向的原则,研究解决企业改革改制、联社拓展服务领域、集体资产整合、资本融合、内部治理结构等方面的实际问题,积极探索在法规建设等外部环境不完善情况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在解决实际问题进程中推进环境的改善。

始终把提升经济实力和服务能力作为自身生存发展的根本保证,把发展作为最主要的职能,作为第一要务,以提升服务能力增强发展的动力,促进持续健康发展。

三、2015年重点工作

做好2015年工作,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从全面深化改革中获取发展新动力,提高集体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升总社和各级联社的经济实力和服务能力。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深入调研,推动城镇集体经济稳定增长

加大调研力度,密切跟踪经济运行变化和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加强集体经济运行分析和信息统计服务,及时了解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准确把握经济运行态势,提高反映诉求的前瞻性、针对性,促进城镇集体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抓住政府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及行政体制改革,简政放权的各项举措,积极提出和实施支持集体经济发展的具体政策建议。

重点就改善城镇集体经济发展环境、及时解决影响稳增长的共性和突出问题,改善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降低进口原料关税,对资源再利用实施鼓励,扶持出口等实际问题,提出建议。

继续开展轻工行业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认定及推荐工作,充分发挥示范平台的作用。

(二)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围绕消费者需求,加快产品结构调整。设计研发适应市场需求的质优、时尚、环保、实用的新产品,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着力开发具有自身优势和特色的产品,满足和创造不同群体的多层次需求,培育发展自主品牌,做好优势品牌产品、品牌培育管理先进企业推荐、评审表彰和宣传。

加大两化融合和“互联网+”进程,优化技术结构。加强科技创新,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密切产学研用结合,针对生产经营过程的瓶颈和短板,加强联合攻关,加大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进程。用装备和技术替代人工,提高劳动生产率;用技术改造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效益。

融入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优化产业结构。把产业有序转移同优化升级结合起来,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培育发展新型制造业基地、文化创意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加大向生产型服务业和生活型服务业转型力度。继续做好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的共建复评工作,提升特色区域、产业集群建设水平。

结合“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和“十三五”规划的制定,总结城镇集体经济“十二五”期间的成绩和经验,分析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提出“十三五”期间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总体思路、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

(三)深化企业改革,增强经济实力

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机遇,推进集体企业深化改革。总结前段集体企业改革成果,分析研究集体企业改革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就解决城镇集体经济深化改革中的实际问题提出指导意见。从实际出发,采用资源整合、资产组合、资本融合、引进战略投资者等多种方式,优化企业结构和资本结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借鉴农村集体经济改革和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经验,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合作和融合,增强集体企业的活力和经济实力。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总结完善职工持股制度,探索合理股权结构,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所有者的利益共同体,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四)进一步推动工艺美术等手工业产业发展

对工艺美术、手工技艺等手工业指导协调服务,一直是总社和各级联社的重要职能。多年来,总社和各级联社为推动工艺美术、手工技艺等手工业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产生越来越广泛的社会影响。

2015年,要切实加强指导、协调、服务工作,推进工艺美术、文化创意与产业的融合发展。坚持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相结合,传统技艺和现代科技、时代元素相结合,作品创作同市场运作、产业化相结合,创造出更多的优秀作品和精品,培育更多优势产业和企业。积极参与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和园区建设,进一步做好工艺美术、手工技艺等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的培育共建和规范管理。

积极承接政府下放职能。做好工艺美术专业职称、荣誉称号的评选表彰和奖励工作。《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国发[2013]19号),明确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工作交给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总社同轻工联合会合署办公,总社和各地联社要认真抓好承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职能下放工作的落实,进一步搞清产业和人才分布现状,完善科学分类,抓紧做好各项准备和落实工作。

(五)研究解决总社、联社深化改革中的实际问题

总社和各地联社进入深化改革新阶段,必须从实际出发,转变观念,转型发展。

认真总结和巩固发展经过多年改革发展实践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按照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本着有利于集体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发挥总社和各地联社的作用,有利于员工队伍的稳定和发展的要求,研究解决深化改革的实际问题。

一是始终高举城镇集体经济改革发展的旗帜,保持总社和各地联社机构、队伍稳定,依法维护集体资产权益,推进城镇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管管理体制和政府职能如何变动,这一点始终不能变。要主动加强宣传,增进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总社和各地联社职能的了解,增强总社和各地联社的影响力。

二是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进一步搞好职能定位。根据政府机构改革、职能转变的要求,以及事业单位和社团组织深化改革的要求,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不追求一步到位,按照最大限度有利于集体经济发展和联社自身发展的原则,明确职能和机构属性。

三是构建新形势下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努力提高总社和各地联社的经济实力和服务能力,夯实基础工作,积极探索受成员单位、政府和社会欢迎的有效工作方式,以有为才能有位的思路和实际工作业绩,赢得各方面的认可,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是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依法治理能力。完善科学决策机制,规范内部管理,加强领导团队和员工队伍建设,加快各类优秀人才特别是优秀年轻人才的培养,依靠自身素质的提高,促进集体经济和总社、联社自身的发展。

(六)营造城镇集体经济改革发展的良好环境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精神和要求,落实总社《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妥善处理好集体资产等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发挥各级联社监督职能,结合实际情况,加强法制宣传,依法维护集体资产权益。

充分利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契机,继续推动解决城镇集体经济法规不完善、出资人不能依法确认等制约集体经济发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推动有关集体经济、集体资产法律法规的修订,积极参与同集体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制定、修订工作。

生产主管转正工作总结篇12

一、学习业务知识,作好本职工作

年1-7月,我在特种电机组学习火电生产管理方法。由于自身对电机知识和管理知识的欠缺,初期就表现出了对工作的盲目以及被动排斥,给自己的岗位学习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后来经过领导和师父的及时引导,加上自我深入到生产现场对产品进行了进一步的感性认识,在经过几次的思想调整过后,就逐渐的适应了生产管理的工作节奏和工作环境。

由于所学的专业为机械设计与制造,对机械加工有一些理论上的了解,很快就熟悉了汽发机的主要部件的机加工,对于各分厂的主要设备也有了初步的认识。慢慢的,通过每天到生产现场进行学习和观察,然后结合专业工艺路线表和图纸,我开始对汽发机的各个部套和总装有了整体的认识,这样,我对产品就有初步的了解了。

在了解了产品之后,接下来就是管理了。制造分公司作为生产系统的核心管理部门,生产计划便是生产能顺利开展起来的灵魂,作好生产计划也是一个生产管理者的必备素质。优秀的生产计划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可执行性、合理客观的生产周期以及应对偏差的纠正性。要作出这样一份优秀的生产计划,作为生产管理者,首先要了解产品的工艺路线,然后根据分厂的设备能力和人员配备情况,还要能预计在实际生产中的突况,综合判定生产周期,并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要及时跟踪以及时纠偏。在拥有了编制生产计划的能力后,要想计划在分厂能够正在的落实下去,除了计划本身的优质性,我们更需要具有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由于分厂的各管理人员在年龄、性格、文化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再加上他们的地域文化差异,就使得他们处理对待事情的方式方法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学会和多种不同类型的人员正确沟通交流,并在此过程中不断的总结经验,不断增强自己的协调能力。

当然,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还必须掌握常用的现代办公软件,以及学习其他优秀的管理方法。在这方面,我平时除了学习一些常用的文字、图像处理软件外,还在分公司领导的关心下,开始接触一些专业的生产管理方面的书籍,

虽然现在收效甚微,但对我以后的发展是大有帮助的。

二、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成长

无论我们的理论知识多么丰富,最后都是要回归到实践中来,因为工作本身就是实践性的。

在以前谈到理论联系实际,就会潜意识的理解为把书面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被动的动作行为。在参加工作之后才发现,以前的想法都是片面的或形而上学的,因为以前思考问题都是基于完全的理论之上,没有真正触碰到实践的东西,才会导致理解结果显得单薄和脆弱。直到慢慢的接触到实际的工作,并在工作中去处理以一些问题,才发现理论和实际其实是相辅相成的,理论联系实际本事是应该具备主观能动性的,理论和实践又是一个长时间的互相转化的过程。我们的实践需要以理论作为基石,然后在理论基础上去探索和实施;而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又不断的进行总结和思考,为自己的理论知识补充鲜活的营养。理论和实践又是一个长时间的互相转化的过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经过漫长的实践,自己在编制计划和到分厂处理协调事情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每次遇到困难时,我就虚心系向别人请教,事后自己又归纳总结,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方式方法,虽然目前还是显得稚嫩和粗糙,但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的历练和提升的。

三、加强思想文化建设,提升综合素质

我作为制造分公司的一名新人,也将是未来的新生力量,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分公司的领导也时常教导我们要多学习各种知识,多参加各种活动,锻炼自己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的素质层次。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主动学习党的新的思想政策,随时用最新的先进思想武装自己,对于国内外发生的大事件,我也密切关注。对于别人的批评,我都是虚心接受,然后冷静思考,认真分析,并慢慢的改进自己。我还多次参加分公司党委和公司团委举办的各种培训,不断的充实自己。

我平时也保持着读书的习惯,读中国古典的名着和现当代的一些励志的书籍,并坚持写作,定期向公司广播站和团委等机构投稿。对于公司开展的各项文体活动,我也是积极参与,认真对待。

四、针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提出自己的建议

在长期的工作中,通过实际的处理各种生产问题,发现在其中还存在着许多阻碍生产的事实或问题:

比如零件按时完工,却未能及时转序。分厂往往以没有交转车或者行车为由,拖延交转时间。特别是涉及到转下序分厂的零件,转序的不及时往往成为阻碍生产的重要因素。以一个零件的加工转序举例,①零件在一天内完工,却在三天后转下序;②这个零件在三天内完工,在一天后转下序。表面上看起来第一种情况比第二种情况完工及时,但是两种情况下,到达下序的时间都是四天,对生产造成的阻碍是一样的。若在设备和人员紧张的情况下,第一种情况造成的阻碍会更糟,因为要在短时间内完工,必定会占用紧张的设备的人员,给其他急需的零件加工造成阻碍。

建议:对零件的交转应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交转车的安排协调,提高交转车的利用率,避免造成交转车单边空载行驶,将零件的交转纳入生产周期,以零件转下序的时间节点为完工信号对分厂进行考核。

多月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应该放平自己的心态,冷静对待,不应急于求成,好好把握现在每一个的学习机会,让自己一点点去积淀,为以后接管项目作好充分的准备。

生产主管转正工作总结篇13

一、学习业务知识,作好本职工作

2010年1-7月,我在特种电机组学习火电生产管理方法。由于自身对电机知识和管理知识的欠缺,初期就表现出了对工作的盲目以及被动排斥,给自己的岗位学习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后来经过领导和师父的及时引导,加上自我深入到生产现场对产品进行了进一步的感性认识,在经过几次的思想调整过后,就逐渐的适应了生产管理的工作节奏和工作环境。

由于所学的专业为机械设计与制造,对机械加工有一些理论上的了解,很快就熟悉了汽发机的主要部件的机加工,对于各分厂的主要设备也有了初步的认识。慢慢的,通过每天到生产现场进行学习和观察,然后结合专业工艺路线表和图纸,我开始对汽发机的各个部套和总装有了整体的认识,这样,我对产品就有初步的了解了。

在了解了产品之后,接下来就是管理了。制造分公司作为生产系统的核心管理部门,生产计划便是生产能顺利开展起来的灵魂,作好生产计划也是一个生产管理者的必备素质。优秀的生产计划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可执行性、合理客观的生产周期以及应对偏差的纠正性。要作出这样一份优秀的生产计划,作为生产管理者,首先要了解产品的工艺路线,然后根据分厂的设备能力和人员配备情况,还要能预计在实际生产中的突况,综合判定生产周期,并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要及时跟踪以及时纠偏。在拥有了编制生产计划的能力后,要想计划在分厂能够正在的落实下去,除了计划本身的优质性,我们更需要具有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由于分厂的各管理人员在年龄、性格、文化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再加上他们的地域文化差异,就使得他们处理对待事情的方式方法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学会和多种不同类型的人员正确沟通交流,并在此过程中不断的总结经验,不断增强自己的协调能力。

当然,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还必须掌握常用的现代办公软件,以及学习其他优秀的管理方法。在这方面,我平时除了学习一些常用的文字、图像处理软件外,还在分公司领导的关心下,开始接触一些专业的生产管理方面的书籍,虽然现在收效甚微,但对我以后的发展是大有帮助的。

二、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成长

无论我们的理论知识多么丰富,最后都是要回归到实践中来,因为工作本身就是实践性的。

在以前谈到理论联系实际,就会潜意识的理解为把书面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被动的动作行为。在参加工作之后才发现,以前的想法都是片面的或形而上学的,因为以前思考问题都是基于完全的理论之上,没有真正触碰到实践的东西,才会导致理解结果显得单薄和脆弱。直到慢慢的接触到实际的工作,并在工作中去处理以一些问题,才发现理论和实际其实是相辅相成的,理论联系实际本事是应该具备主观能动性的,理论和实践又是一个长时间的互相转化的过程。我们的实践需要以理论作为基石,然后在理论基础上去探索和实施;而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又不断的进行总结和思考,为自己的理论知识补充鲜活的营养。理论和实践又是一个长时间的互相转化的过程,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经过漫长的实践,自己在编制计划和到分厂处理协调事情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每次遇到困难时,我就虚心系向别人请教,事后自己又归纳总结,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方式方法,虽然目前还是显得稚嫩和粗糙,但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的历练和提升的。

三、加强思想文化建设,提升综合素质

我作为制造分公司的一名新人,也将是未来的新生力量,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分公司的领导也时常教导我们要多学习各种知识,多参加各种活动,锻炼自己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的素质层次。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主动学习党的新的思想政策,随时用最新的先进思想武装自己,对于国内外发生的大事件,我也密切关注。对于别人的批评,我都是虚心接受,然后冷静思考,认真分析,并慢慢的改进自己。我还多次参加分公司党委和公司团委举办的各种培训,不断的充实自己。

我平时也保持着读书的习惯,读中国古典的名着和现当代的一些励志的书籍,并坚持写作,定期向公司广播站和团委等机构投稿。对于公司开展的各项文体活动,我也是积极参与,认真对待。

四、针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提出自己的建议

在长期的工作中,通过实际的处理各种生产问题,发现在其中还存在着许多阻碍生产的事实或问题:

比如零件按时完工,却未能及时转序。分厂往往以没有交转车或者行车为由,拖延交转时间。特别是涉及到转下序分厂的零件,转序的不及时往往成为阻碍生产的重要因素。以一个零件的加工转序举例,①零件在一天内完工,却在三天后转下序;②这个零件在三天内完工,在一天后转下序。表面上看起来第一种情况比第二种情况完工及时,但是两种情况下,到达下序的时间都是四天,对生产造成的阻碍是一样的。若在设备和人员紧张的情况下,第一种情况造成的阻碍会更糟,因为要在短时间内完工,必定会占用紧张的设备的人员,给其他急需的零件加工造成阻碍。

建议:对零件的交转应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交转车的安排协调,提高交转车的利用率,避免造成交转车单边空载行驶,将零件的交转纳入生产周期,以零件转下序的时间节点为完工信号对分厂进行考核。

多月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应该放平自己的心态,冷静对待,不应急于求成,好好把握现在每一个的学习机会,让自己一点点去积淀,为以后接管项目作好充分的准备。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