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纺织品出口论文

摘要:近年来,国际间贸易摩擦不断,尤其是我国纺织行业,屡遭国外反倾销、特保,国内人民币汇率调整及出口退税率下调。本文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我国纺织品出口退税率下调所带来的影响——压力与契机,进而提出了新形势下促进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发展的对策。
纺织品出口论文

纺织品出口论文:纺织品出口贸易环境探讨论文

2004年12月31日.世界《纺织品及服装协议》(ATC)到期.主宰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近30年的配额体制结束.世界纺织品服装贸易从2005年1月1日开始步入”后配额时代”。作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的中国.也是世界纺织品出口贸易大国.注定要成为这个新时代的主角。从2005年年初开征纺织品从量出口关税.到后来宣布调高部分纺织品出口关税,再到后来的取消纺织品出口关税.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新闻不断从中美、中欧纺织品贸易摩擦.到多轮纺织品贸易磋商.纺织品贸易已成为一个越来越热门而敏感的话题。从政府官员到学者到外贸从业人员甚至到普通老百姓都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发展日益关注。

一、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面临的环境及发展趋势

1、贸易自由化背景下,区域性优惠安排增加的趋势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加深,世界各国之间经济和贸易的联系与依赖日益增强.对贸易保护主义形成一定程度的制衡,要求贸易自由化的呼声也越来越大。1986年,关贸总协定将纺织品回归自由贸易的议题纳入乌拉圭回合谈判.并决定成立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95年.世贸组织成立.其宗旨就是主导世界贸易总体趋势朝自由化方向迈进。纺织品配额的取消本身就是贸易自由化的有力例证。因此.从长远来看.国际贸易包括纺织品贸易的大环境是自由化。

但是.全球贸易自由化并不是全球性自由贸易。在贸易自由化背景下全球贸易体系中出现区域贸易协定急剧增长的趋势。截至2003年1月1日.在WTO备案的区域贸易协定总数达到259个在这些区域贸易协定中有许多专门针对纺织品的贸易优惠安排。如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就取消了北美三国之间纺织品进口的配额限制和关税.逐步实现其区域内纺织品贸易自由化。再如美国(2000年贸易与发展法》,赋予加勒比海邻近24个国家以及撒哈拉以南48个非洲国家生产的服装输往美国.在关税和配额方面享有优惠。在欧盟.其内部各国之间纺织品和服装的进口关税已全部取消。欧盟还通过与地中海国家签订《联系国协定》.与巴尔干半岛地区国家签订《联系与稳定协定》.推动双边的纺织品贸易一体化和自由化。欧盟还与南非、墨西哥、智利等国分别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分阶段地逐步取消纺织品配额和关税。事实上,包括正在谈判中的美洲自由贸易区和构想中的泛欧洲——地中海自由贸易区都把纺织品服装问题作为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来对待.并考虑特殊的安排。促进区域内纺织品贸易自由化,以对抗区外竞争者越来越成为这些区域贸易协议的重要内容。

大大加强的区域贸易优惠安排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全球多边贸易体制所达成的惠及所有WTO成员的自由贸易制度。这种发展趋势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些区域贸易优惠安排为贸易转移提供了机会,在对区域市场形成保护.促进与既定贸易伙伴国的贸易发展的同时,事实上减少了各成员按照比较利益原则增加从中国进口纺织品的可能性,增添了我国产品在其区域内扩大市场份额的难度

2.贸易争端背景下,关税壁垒被重新利用的趋势

从2005年1月1日开始.纺织品全球配额取消。作为WTO的成员国中较大的纺织品出口国.中国理所当然地享受纺织品配额取消的利益。但是,配额取消带来的自由贸易仅100多天就被美欧的频繁设限打破。4月4日,美国启动针对3类中国纺织品进口的保障程序;4月6日.欧盟公布对中国纺织品特限行动指南;4月28日,美国对l4大类来自中国的纺织品进行特保调查同日欧盟对我9类纺织品启动特保调查5月13日,美国决定对3个类别的中国服装产品重新实行配额限制5月18日,美国对我4种产品采取特保”;5月22日.中国宣布自6月1日起大幅度提高74种纺织品出口关税税率;5月23日,欧盟对和麻纱启动特保程序;5月25曰.欧盟宣布推迟对我和麻纱启动特保程序5月27日,美国正式对我4类纺织品实行进:13限制措施,设限期到2005年12月31日止月27日.欧盟对我T恤和麻纱提出正式磋商请求;5月30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自6月1日起取消81种纺织品出口关税;6月,中美、中欧纺织品贸易磋商开始……中美欧纺织品贸易争端的背后,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发达国家面临纺织品进口增长为推卸责任将矛头指向中国.希望通过打击我国的纺织品出口以转移国内压力。但是,随着中国政府外交策略的转变.单方面地实施限制或是特保的效果越来越难以掌控.而且即使是在发达国家内部也出现种种责难。因此.关税壁垒作为WTO认可的贸易保护措施正出现被重新利用的趋势。2004年欧盟、美国、日本纺织品服装行业总体平均进口关税水平分别为9%、lO.2%、8%.并保障在2005年将纺织品服装平均关税分别约束至7.9%、8.9%、6.6%。虽然发达国家纺织品服装平均关税约束水平较低但是下降幅度有限并呈现以下特点:(1)关税升级现象。以欧盟为例,享受最惠国待遇的供应方向欧盟出口纺织品时遭遇的关税结构为:原料平均关税为0。7%,纤维平均税率为5-3%,纱线平均税率为6.3%,织物平均税率为9.1%,服装平均税率为11.9%.从原料到服装的关税升级现象十分明显.使服装制成品的有效关税大大高于其名义关税:(2)关税高峰现象。以美国为例,美国至少对200种纺织品制定了高于18%的从价关税税率,对部分羊毛及人造纤维的征税超过30%,一些特定服装的从价税达到33%,甚至更高。就其发达国家纺织品服装关税安排特点来看.关税仍然是直接影响竞争力并形成不公平竞争的最直接的因素。

3。自由保护主义背景下,贸易限制手段多样化趋势

进入后配额时代的世界纺织品贸易并未从此真正步入自由贸易。在许多纺织品进口国不安地要求延长配额取消时,我们就已经体会到这一点。配额取消后,国际纺织品贸易保护不会随之消失,相反将以一种新的形态继续配额的影响。如果说配额制度是一种有限制的贸易保护主义的话(毕竟受多边协议和增长率的限制),这种新形态就是一种自由保护主义了。一方面,各种贸易限制措施层出不穷另一方面,贸易限制实施更为自由.因为这些措施不是多边的,而是双边甚至是单边的。

利用“二保一反”措施实施贸易限制。”二保一反指我国《入世协定书》中所规定的“纺织品特别保障措施、“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和反倾销措施”。按照我国《入世协定书》中规定,所有世贸组织成员在截至2008年12日前,如遇自中国进口的纺织品在短期内数量激增、价格下跌,对其造成市场扰乱”,可运用纺织品特别保障措施条款对中国纺织品实施进1:3限制:也可在截至2013年12月10日前(即中国入世后12年内).运用“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条款对中国纺织品实施进口限制也可在截至2016年l2月10日前(即中国入世l5年内)根据反倾销措施条款在确定倾销时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可以预见各国以二保一反实施的贸易救济将成为我国今后很长~段时间内纺织品出口的主要障。

利用生态标准等技术贸易壁垒形成出口屏障。近年来欧美等发达国家纷纷提高了产品的技术标准同时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命安全为由.对产品制定了苛刻的绿色环保要求。目前.纺织品服装领域主要盛行的欧盟生态标签和生态纺织品认证已造成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货和出口限制并成为我国纺织品国际市场准入的“绿色屏障”

利用劳工标准制造贸易障碍。近年来.国际上兴起一些新的企业认证体系——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主要涉及到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目的是希望企业在赚取利润的同时.主动承担对环境、社会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客观地说.社会责任标准是人类物质文明上升到精神文明的一种体现。但是,随着发展中国家制成品出31的大量增加.发达国家抨击发展中国家忽视劳工权益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在我国,纺织品服装基本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受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大多数地区企业的生产很难符合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责任标准。因此,这些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存在可能成为制约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又一大障碍。

4.新市场出现的背景下,纺织品市场价格下降的趋势

世界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回归WTO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和削弱了一些双边或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给与特定国家的优惠和特权.那些由此而产生的贸易也将部分被取消,生产和贸易扭曲将会被消除。当纺织品服装贸易不再受到数量限制.世界将出现一个巨大的、有待开发的市场。配额取消使发达国家的纺织品服装市场变得更为开放,增加更多的贸易机会。此外,发展中国家迫于发达国家的压力将进一步开放其国内纺织品服装市场新的市场也会使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日益扩大。超级秘书网

在出现新的市场的同时,世界纺织品市场价格出现下降的趋势以美国为例自1996年以来其纺织品服装的进口价格持续下降.欧洲、日本和许多其它市场也是这样。究其原因,主要是进口服装的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而进口服装在整个纺织品进口中占很大比重。配额取消后,来自低成本生产国的产品比重上升,进口纺织品服装价格还将不断下降,将使纺织品市场价格下降的趋势继续延续。一方面,进口价格持续下跌,给进口国带来明显的福利净增加效应;另一方面.价格下降的趋势继续下去将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产生不利的影响

5.市场集中程度加深背景下。市场竞争加剧的趋势

如果说世界纺织品服装市场在配额取消前呈现的是一个不竞争市场的话,那么,进入后配额时代后,它将成为一个几乎竞争的市场但是,在分析日本和美国的纺织品服装在1995年到2001年期间各自前5位的供应国和地区所占的贸易比重(表1)时,可以发现分别作为非配额国家和配额国家的日本和美国.其进口纺织品服装市场表现出不同的市场集中程度。2001年日本前五大进31服装供应国已基本垄断了日本进口服装市场.而相比之下,美国前五大服装供应国占美国进口服装市场的一半还不到。因此.可以预计,随着配额的取消.美国及其它原设限国进口纺织品服装市场集中程度将进一步加大。

因此.取消配额后,市场开始进行激烈的重组,过去靠配额的庇护生存的企业面临抉择。在这个市场中,企业之间的竞争更趋激烈,商品的价格逐渐下降,行业利润趋薄。在高端产品市场,我国产品仍将与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竞争;在低端产品市场,我国则将与为数更多的具有基本相同比较优势的发展中国家竞争,这其中既包括东南亚国家,又包括墨西哥和加勒比海地区国家等中南美洲的一些国家。纺织品服装市场竞争加剧的趋势不可避免。

二、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拓展的对策建议

在日趋严峻的出口环境下.我国纺织品贸易要持续增长.必须有的放矢地拓展纺织品出口贸易。笔者认为可以从两方面着手。

1.对外拓展贸易市场

一方面,巩固和拓展传统出口市场。众所周知.欧、美、日是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传统市场.在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国家和地区分布中一直占较大比重.一直以来我国每年有超过的纺织品服装出口是输往这些国家和地区。而欧、美、日同时又是世界纺织品服装进口的大国.2003年仅美欧纺织品服装进口就达2300亿美元。如果我们对美欧市场占有率增长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可增加2O多亿美元的贸易额。因此,欧、美、日仍应是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市场拓展的重点。

但是如果出口市场过分集中于某个或某几个市场.会造成对出口市场的依赖.增加贸易的不稳定性。从及时部分的分析我们已经注意到,这些传统市场出现的市场竞争加剧、各种关税及有针对性的非关税限制措施的利用以及区域优惠安排的趋势对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带来发展障碍。要想在后配额时代的纺织品贸易中寻求进一步发展,优化全球出口市场的战略布局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拓展贸易市场要实行多元化战略在巩固和拓展传统市场的同时积极培育和拓展周边和新兴市场比如俄罗斯韩国和中东等市场。以俄罗斯为例有统计数据显~,2003年俄罗斯纺织品服装进口额比2002年增长了103个百分点从其经济的发展趋势来看,可以预计未来对于占尽地利的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俄罗斯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2。对内拓展出口动力

目前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仍是价格驱动.2004年我国出151177亿件服装平均每件服装的价格仅有3.51美元出1360亿双鞋,平均每双鞋的价格不到2.5美元。在这种价格驱动下,我国的纺织品服装贸易形成了一种”数量大价格低“的现象。这其中有国际市场竞争加剧的客观原因也有国内企业由于“对外出口偏好”而过度竞争的原因,还有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主要出口常规产品附加值不高的原因。

众所周知出口数量大价格低极易招致进口国的贸易争端和报复(比如“二反一保”等)。因此我们有必要实现贸易动力的转型尽快地调整出口企业的产品结构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和品质以质量带动纺织服装出口贸易的发展这同时也是回避某些非关税壁垒的有效手段。

但是企业是为了追求利益而生存的。部分出口企业可能因为短期利益的驱动同时又缺乏长远的眼光而惰于收集信息并适时调整生产结构。所以不能奢望仅仅通过企业的觉悟实现动力转型这个目的需要政府和行业协会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方面政府综合运用财政、税收利率等经济手段刺激微观经济主体——企业生产品质面料和精品成衣等高附加值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加快外贸增长方式从数量增长为主向以质取胜的转变。

另一方面行业协会也要进一步发挥作用在积极引导和规范纺织服装出口产品之问的竞争秩序的同时,加强信息咨询和行业预警积极出台各种贸易救济措施让日益升级的贸易摩擦损失降到低为拓展纺织服装出口贸易提供保障。

纺织品出口论文:中国纺织品出口反倾销应对策略探讨论文

[摘要]全球纺织品贸易进入无配额时代之后,失去了保护伞的各纺织品进口国将更多地利用反倾销措施抵制我国纺织品的涌入。美国对华纺织品频繁的反倾销严重损害了我国纺织品行业的出口环境和国际竞争力,本文在剖析美国对华纺织品反倾销原因后,针对性的提出提升我国纺织品企业出口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国纺织品出口企业美国反倾销

一、我国纺织品贸易出口现状

1.出口规模快速增长。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突飞猛进,进出口贸易发展迅速。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高达2.21万亿美元,出口12016.7亿美元,全年贸易顺差1960.7亿美元。纺织业是我国最早开放进入国际市场的产业,也是我国在国际市场上成长好、增长最快、发展最完善的产业。我国加入WTO后,随着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纺织品出口从2001年的534.4亿美元猛增到2009年约1670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14%,八年中出口增长近3倍。据近期统计数据,2009年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总值为1882.56亿美元,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8..53%,其中出口总值1713.32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4.26%,进口169.24亿美元,占全国进口总额的1..68%,贸易顺差为78.76亿美元。

2.出口贸易地区分布。我国从1994年成为世界上较大的纺织品出口国以来,纺织品出口额约占世界纺织品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在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所有国家和地区中,美国、日本、我国香港排名前三位。据统计,我国出口纺织品到达美国市场的比率达2O.14%。2009年我国对美国、日本及我国香港地区的纺织服装出口金额分别为为278.37亿美元、220.80亿美元和139.98亿美元,与上年分别同比增长3.44%、0.27%和下降12.88%。另外,2009年我国对欧盟的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为370.79亿美元,与上年同比下降7.13%。2009年1月~12月中国出口编织电热毯中,美国、日本和欧盟27国是较大的出口地,分别占国内出口总量的39%、31%和15%。

3.美国对华纺织品反倾销现状。从美国对华反倾销案件总量上看,截至2009年,我国遭遇反倾销案件已高达178件。从美国对华反倾销案占国总案的比例看,1980年以来稳步上升,1980年~1985年为6.3%,乌拉圭回合上升到9.1%,WTO成立后的10年里,其对华案比例一直在不断上升,2009年已升至55.6%。今年6月,美国商务部裁定,以所谓中国产机织电热毯对美国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损害为由,同意对中国输美机织电热毯实施较高达174.85%的反倾销制裁。8月上旬,美国商务部公告,由于计算错误,决定修改对原产于中国的编织电热毯的反倾销终裁结果。电热毯产品的出口利润大约在4%~5%之间,如果被征收77.5%,甚至174.85%的反倾销税,美国客户肯定承受不了这个涨幅,中国不少相关企业只能被迫退出美国市场。这也意味着,从去年7月开始的美对华电热毯反倾销调查一案将有最终结果,国内企业应诉并未取得良好结果。美方此举也令纺织业界担忧,其是在“投石问路”,以电热毯这个相对冷门品类的商品,试探国内企业应诉能力和反应速度,可能会蔓延至其他大门类纺织品。

二、美国对华纺织品反倾销的原因

1.不断扩大的中美贸易逆差。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贸易账户赤字日益恶化,与之相对应,美国对华反倾销数量呈现波动性增长趋势。WTO的及时年,美国是对我国反倾销立案最多的国家,提起调查的案件高达12起。2006年美国对华逆差高达1442.6亿美元,占美国外贸逆差总额的19%,1996年~2006年贸易账户赤字年均高达4291.8亿美元,2008年逆差高达6959亿美元。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在减少贸易逆差方面竭尽所能,并把扭转逆差作为一项核心经济政策,提出转变美国经济发展模式的4个方向,其中首要一项就是要更多依靠出口。一年来,美国积极推动与韩国、哥伦比亚、巴拿马等国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同时不时挥舞“保护主义大棒”以限制进口。作为美国主要贸易伙伴,也是美国较大的贸易逆差国,中国无疑是美国贸易政策调整的重点对象,成为遭受美国反倾销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2.次贷危机下保护本国相关行业和降低失业率的需要。近几年,美国经济增长放缓,甚至2006年房地产市场出现了衰退,由此引起的次贷危机使得美国经济元气大伤。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直接冲击着美国的同类产业。在美国国内经济尚未回暖的情况下,其一定程度需要通过国内的贸易保护主义保护本国相关行业的利益,导致其对中国发起调查范围更大,立案标准更宽,反倾销税的税率更高的反倾销调查。另一方面,反倾销还可作为美国政府转移视线的有效途径。政府面对强大的就业压力时,将问题归咎于国外的不公平竞争以缓解国内矛盾。有资料统计,美国失业率与对华反倾销趋势基本符合正方向变化关系(见图3)。尤其在大选时,运用反倾销打击外来商品,保护国内企业和就业者利益,降低失业率,以迎合工会和国内产业的要求,成为美国国内两党拉选票的重要筹码,所以大选年间对华反倾销案会呈上升趋势。

3.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宣言不过是“表面文章”。近年来,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国际竞争的日益激化,美国的出口商品日益受到日本和西欧的挑战,其世界经济贸易中的霸主地位逐渐下降。在此种情况下,美国力图通过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来维护自身的经济和政治利益。仅仅在美国对华纺织品采取反倾销制裁24小时前,G20峰会刚刚发表了《二十国集团多伦多峰会宣言》,就反对贸易保护、推进商业和投资等达成共识。同时,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和我国国家主席会谈时也表示,“美国希望看到一个非常成功、繁荣的中国,美方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事实上,今年以来中美两国间的贸易纷争一直在持续,中方的钢材等相关出口产品则成了贸易战的重灾区。相关的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宣言不过是相关国家的“表面文章”,并不能真正对缓解贸易纷争起促进作用。

4.对美出口市场结构单一,企业贸易管理模式落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外贸经营权的下放,经营进出口业务的企业数量急剧增加,又多为规模不大的中小企业,贸易管理模式落后,销售策略单一,再加上国家宏观管理措施不配套,因而出现了哪种出口商品的成本低、在国外市场有利可图,各出口企业就在国际市场营销中一味采取低价竞争策略,急功近利,过度投入的局面。同时,在产品结构上,我国出口较多的是纺织机电及化工等附加值相对偏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缺乏自主品牌,本身容易被误认为倾销。另外,中国纺织品出口市场结构过于单一,主要集中在北美和西欧市场。公务员之家

5.滥用贸易救济措施及产品标准。随着行业危机加深和更多行业陷入困境,作为控制进口有效便利的手段,反倾销、反补贴被美国政府视为常规的贸易救济措施而继续利用。美国还动用国内贸易法中201保障措施、421特别保障措施。钢铁、汽车、信息产品、家具、纺织等行业均可能成为美国设限的重点领域。实际上,近几年美国仍在继续实施不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伯德修正案,其产业部门针对其他贸易伙伴已经提出了大量的两反指控。美国凭借其在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在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知识产权等问题上大做文章。美国实施不久的消费品安全促进法案,规定所有消费品生产商和进口商必须提交证书,保障进口产品符合美国的规定和标准。

三、应对美国反倾销提升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对策建议

1.积极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提升中国政府解决中美贸易纷争的能力。中国加入WTO后,我国可以依靠世界贸易组织这个平台争取更多权益。在应对美国反倾销时,应充分利用WTO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对于美方不合理的滥用反倾销进行贸易保护的做法,中国政府可向WTO争端解决机构提起申诉。同时,要加强对WTO规则的研究,以便在今后WTO规则的评价及修改中充分利用中国在WTO多边贸易体系中的发言权,争取早日修改国际反倾销规则,取消对中国的歧视性规定,尽快得到公正待遇。2001年11月开始的多哈回合目前正在进行之中,我国应在本轮谈判中努力争取属于自己的权益。我国政府也可与美国政府进行谈判,对其一些不合理或歧视性的做法进行必要的抗争,说服其改变或放弃原来的观点和做法,努力提高解决中美贸易纷争的能力,加快中美贸易健康发展。

2.转变出口经营战略,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可持续竞争力。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既要充分利用劳动力和原材料价格低廉的优势,同时又要对美国市场进行认真调研,充分了解出口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成本供求及收益状况等,正确规划企业发展战略和科学进行经营决策,选择市场空间较大的项目,合理制定并及时调整出口产品价格,树立以质量取胜、以服务取胜的经营理念,提高质量档次、增加科技含量、增强品牌意识,力争以品质的产品和服务进入美国市场,改变中国产品长期以来低质低价的形象,由单一的价格竞争转变到综合的非价格竞争,增强产品的可持续竞争力。

3.完善出口区域市场结构,寻找新的国际市场通道。加入WTO以来,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额持续增长,但由于出口市场结构过于单一,导致过多企业激烈竞争,争夺有限的市场。由于企业的目标市场单一,如若遭到欧美等国的反倾销,则企业的价格优势将不复存在,严重则会导致企业的生存问题受到威胁。因此,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应从单一市场化向多元市场化战略转变,将出口战略目标定位为全球范围。这样,不仅可帮助企业因避免为进入单一市场而进行的激烈竞争,同时帮助企业摆脱因过度依赖单一市场生存而实施的低价策略。就算企业因某一贸易摩擦问题而退出某一目标市场,仍有其他的市场来维持企业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而不至于使企业的生存受到威胁。

4.中美双方协商有关产品的反倾销贸易标准。外贸经营权由审批制改为登记制以后,国家采取行政手段限制和规范企业贸易行为越来越少,纺织商会要根据国际纺织品市场需求情况和外贸敏感度对纺织服装行业及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原材料和能源消耗、生产安全、产品质量、环保、劳动保障等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在纺织品反倾销认定标准上,美方和中方也有不同的理解。当然,美方肯定是不会考虑中方利益的。中国政府应积极与美方沟通,协商有关产品的反倾销贸易标准,制定纺织品进出市场准入标准和认证体系,充分了解美国反倾销法规,制定一个可操作的、量化的、让双方都能理解的准则。在商务部支持下,联合有关部门和专家制定国际上认可的行业标准,规范企业行为,促进纺织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纺织品出口论文:纺织品出口策略研究论文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保障措施的法源分析及比较;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遭遇的特保措施;后配额时代我国应对特保措施的主要策略等进行讲述,包括了四种保障措施的法源分析、四种保障措施的比较、关欧等国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实施特保措施、欧美对我国实施特保措施援引法律的不合理之处等,具体资料请见:

论文关键词:纺织品服装保障措施特保措施242条款

论文摘要:2005年1月1日,延续了30多年的全球纺织品配额制度被废除。本文在对四种保障措施进行法源分析和比较的基础上,指出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在后配额时代及时年所遭遇的特保措施,并从政府、企业、行会三个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2005年1月1日,延续了30多年的全球纺织品配额制度被废除。我国纺织品服装出I:2I大幅增加,为保护本国相关产业不受损害,欧美等国在后配额时代频繁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实施特保措施。对此,我国政府、企业和行会应采取措施积极应对。本文在对四种保障措施进行分析和比较后对该问题作了重点讨论。

一、保障措施的法源分析及比较

(一)四种保障措施的法源分析

为维护公平贸易和正常的竞争秩序,世界贸易组织允许成员方在进口产品过激增长给其国内产业造成损害的情况下,使用保障措施以保护国内产业不受损害。保障措施和反倾销、反补贴都属于贸易救济措施,不同的是,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针对的是不公平贸易行为——价格歧视,而保障措施则针对的是进口产品激增的情况。由于美欧等国担心中国人世后,纺织品服装进口的急剧增长会扰乱其市场秩序,损害其国内相关产业。所以在中国人世时特别要求中国政府做出一些特殊保障,这些保障反映在《中国加入议定书》(下文简称《议定书》)和《中国加入工作组报告》(下文简称《报告书》)的具体条款中。简言之,WTO其他成员方可以通过以下四种途径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实施保障措施。其中,及时种也被称为“一般保障措施”,而后三种则通常被称为“特殊保障措施”。

1.依据《关贸总协定》第19条和《保障措施协议》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实施保障措施

《关贸总协定》第19条和《保障措施协议》规定了一般保障措施制度。基本内容是:如出现不可预见的情况,和因一缔约方承担总协定义务(包括关税减让在内)而产生的影响,使某一产品输入到这一缔约国领土的数量与国内生产相比或相对增加,以致对该领土内生产同类产品和/或直接竞争的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则该缔约方在防止或纠正这种损害所必需的程度和时间内,可以对上述产品全部或部分地暂停实施其所承担的义务,或者撤销或修改减让;实施保障措施应针对正在进口的该类产品,而不考虑其来源。

2.依据《纺织品和服装协议》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实施过渡性特别保障措施

《纺织品与服装协议》第6条规定,在纺织品、服装贸易回归关贸总协定的1O年过渡期中(自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开始起算),除已纳入GATI’I994的纺织品或服装产品外,各成员在过渡期内可实施特定的“过渡性保障措施(TransitionalSafeguardMeasures,简称TSM)”,即如果某一未受配额限制的特定纺织品或服装产品进口数量增加,对生产同类和/或直接竞争产品的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的实质威胁,则可对该产品的进口实行配额限制等措施,如果是单个成员的进口出现急剧和实质性的增加,可对该特定出口成员的特定产品实施配额限制。该过渡性保障措施既可以通过磋商后达成的协议实施,也可以单方面实施,但需要由纺织品监督机构(TMB)审议。《纺织品与服装协议》是WTO协议中规定了自行废止内容的协议,在10年过渡期后(即2005年1月1日以后),随着配额限制的全部取消。该协议本身也就不存在了,理论上第6条关于在过渡期采取保障措施的规定也随之失效。

3.依据《议定书》第16条的规定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实施过渡性特别保障措施

根据《议定书》第16条的规定:如原产于中国的产品在进口至任何WTO成员领土时,其增长的数量或所依据的条件对生产同类产品或直接竞争产品的国内生产者造成或威胁造成“市场扰乱”,则受影响的WTO成员可请求与中国进行磋商要求中国采取行动以防止或补救此种市场扰乱,如在中国收到磋商请求后60天内双方未能达成协议,则受影响的WTO成员有权对此类产品撤销减让或限制进口。且在迟延会造成难以补救的损害的紧急情况下,受影响的WTO成员可根据一项有关进口产品已经造成或威胁造成市场扰乱的初步认定,对中国的产品采取不超过200天的临时保障措施,并提出进行双边磋商的请求。如果WTO某一成员认为在上述及时种情形下基于“市场扰乱”所采取的限制中国产品的行动(包括中国自己同意进行的主动自我限制行动)造成或威胁造成中国产品进入其市场的“重大贸易转移”,则该成员可请求与中国和/或有关WTO成员进行磋商。如此类磋商未能达成协议,则请求进行磋商的WTO成员在防止或补救此类贸易转移所必需的限度内,有权针对该产品撤销减让或限制自中国的进口。该条款实施的期限为2001年12月11日至2013年12月11日。

4.依据《报告书》的规定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实施过渡性特别保障措施

根据《报告书》第241至242段(也作242条款)的规定,2008年12月31日以前,其他成员方仍可以对原产于我的纺织品服装采取限制措施,如果WTO其它成员认为《纺织品与服装协定》所涵盖的原产于我国的纺织品服装自《WTO协定》对我国生效之日起,由于市场扰乱,威胁或阻碍这些产品贸易的有序发展,则该成员可请求与我国进行协商,以期减轻或避免此市场扰乱。如双方在90天的磋商期内,未能达成满意的解决办法,则磋商将继续进行,提出磋商请求的成员可继续实行限制。

(二)四种保障措施的比较

为了对上述四种保障措施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本文以表格的形式列出其异同点。

通过表1分析可知,一般保障措施的实施条件最苛刻,实施标准较高,且依据无歧视原则适用于所有成员方,故实施时会遭遇较大的阻力。而后三种特殊保障措施中,《纺织品服装协议》的实施条件较严,且该协议于2005年1月1日以后,随着配额限制的取消已自动废止。所以在后配额时代,针对原产于中国的纺织品服装,欧美等国实施特保措施时更愿意援引《议定书》和《报告书》的相关法规,这两项特保措施的实施门槛较低,且实施形式和实施期限更为灵活,即使最终磋商失败,也为提出磋商请求的成员方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便于其调整本国的外贸政策。

二、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遭遇的特保措施

(一)关欧等国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实施特保措施

2005年1月1日,延续了3O多年的全球纺织品配额制度被废除后,原属于配额产品的我国纺织品出口大幅增长,据统计,2005年1至4月,我国纺织品出口额312亿美元,同比增长18.4%,其中对欧出口39亿美元,增长幅度为82%,对美国的增长幅度为250%。为此,欧美等国援引《议定书》的第16条和《报告书》的242条款频繁对我国实施特保措施。

1.美国

2005年3月21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将于4月对纺织品实施特别检测设施,该措施使美国海关对进1:3纺织品的监控预警期从6周缩短到2周,以便其迅速出台相应的保护措施;2005年4月4日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决定对部分原产于中国的棉制针织衬衫、棉制裤子以及棉制和化纤制内衣等三类纺织品发起纺织品特保调查;两天后,美国制造商贸易行动联盟、美国纺织团体协会、美国纺织协会、美国棉花协会和名为“团结起来”的工会组织5家纺织行业组织,向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提交特别保障措施申请,要求对原产于中国的7种、14大类纺织品服装实施特别保障措施,这些产品占2004年美国进口中国纺织品服装总额的8.1%。5月13日,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正式宣布对我国的棉制针织衬衫、棉制裤子、棉制及化纤制内衣3类纺织品采取特保措施,理由是这些纺织品“正在威胁和扰乱美国的市场,并要求其今年进入美国市场的数量最多只能增长7.5%;仅5天后,该委员会再次对我国的棉布和人造纤维男衬衫(包括男童衬衣)、人造纤维布裤、人造纤维针织男女衬衣以及精纺棉纱4类纺织品实行进1:3配额限制。截止到11月8日,中美双方就纺织品服装出1:3共进行七轮谈判,其间,美不断扩大受限产品的范围和条件,我国纺织品服装企业遭受的损失也与日俱增。

2.欧洲

2005年3月10日欧洲服装及纺织业组织EURATEX提出申诉,要求对原产于中国的针织紧身衫及套头衫、棉质或人造纤维装等12类纺织品服装实施市场保护限制。4月6日,欧盟委员会公布《对华纺织品特别限制行动指南》,明确指出欧盟设限的标准,以2004年中国纺织品占欧盟进1:3总量的百分比为准,将进口产品分为四类,各类产品在2005年到2008年间每年都有一个增长,若超过规定的增长率,欧盟则进行特保调查。4月底,欧盟正式宣布将对中国9类纺织品服装展开为期6O天的特别限制调查,且正严密监测从中国进口的另外11类产品的交易情况。如果调查发现中国纺织品确实破坏了欧盟市场的市场秩序,欧盟可自动启用临时特保措施,对中国纺织品加以限制。5月17日,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以2005年及时季度欧盟从中国进1:3的T恤和麻纱增长过快,且扰乱欧盟市场为由,提议与中国方面进行正式磋商。并声称,如果正式磋商未果,欧盟将会对这两类纺织品实施“紧急特保”措施,将其2005年进1:3数量的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一周后,欧盟纺织品委员会通过了曼德尔森的提议,并于5月27日正式启动对T恤和麻纱的“紧急特保”程序。

3.其它国家

除美欧外,土尔其、巴西、厄瓜多尔等一些发展中国家也以不同的形式对我国纺织品服装采取限制或发出信号。如2005年1月中旬,厄瓜多尔纺织业工业协会援引《中国人世议定书》的第16条,由其政府提出申请,要求对我国271种纺织品采取特保措施,征收5%一3CHD%的关税。这些措施无疑使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雪上加霜。

(二)欧美对我国实施特保措施援引法律的不合理之处

欧美对我国设限的主要依据是《报告书》的242条款,但援引该条款的前提条件是必须有确凿的数据证明中国纺织品服装在美欧确实存在扰乱市场、威胁阻碍贸易发展的情况,且两者构成因果关系。正如商务部部长所言,“美欧等国仅凭三四个月的数据就草率对中国设限,是没有道理的,也是不科学的。”同时应客观理性的看待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激增现象”:首先,尽管2005年1—4月我国对欧美市场有一个总体增长,但也存在两个下降,一是增幅逐月下降,二是纺织品服装出口占中欧、中美贸易的比重逐月下降。其次,美欧把发展中国家具出1:3潜力的产品配额保留到一刻,美国保留了90%,欧盟保留了70%,所以在2005年1月1日全球纺织品配额制被废除后,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出现“激增现象”。再次,这种“激增”是一种正常增长,因为它是由过去长期扭曲自由贸易的配额体制转向现在纺织品一体化、自由化过程中所发生的现象,这和正常贸易过程中某一年、某一个时期、某种产品的突然激增是两种不同的情况,该情况是可以预见的。

欧美在实施特保措施的法律程序上也存在着不合理之处。他们总是单方面宣布将对中国的部分纺织品服装出口采取特保措施,并未及时与中方进行磋商。他们所倡导的自由贸易实际遵循着“双重标准”,一方面对其本国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极力要求自由贸易,另一方面,对于发展中国家能够挑战他们产业的一些产品(如纺织品服装)推行贸易保护主义。

三、后配额时代我国应对特保措施的主要策略

面对欧美等国频繁的特保措施,我国应变被动为主动,以变应变,积极寻求建立和谐的贸易体制。本文主要从政府、企业、行会三个层面来分析具体的应对策略。

(一)从政府层面看

1.在保持自身立场的同时应变对抗为对话,争取以和谐的方式解决贸易争端

自美欧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实施特保措施以来,我国政府已与美欧代表进行了多次磋商。6月11日,中欧终于就中国部分输欧纺织品问题达成协议,签署了《备忘录》。根据《备忘录》,欧盟保障对源自中国的棉布、T恤衫、套头衫、裤子、女式衬衫、床单、女连衣裙、胸衣、桌布、亚麻纱等1O类纺织品终止调查,对实现一体化的中国纺织品克制使用242条款;双方同意,自2005年6月11日至2007年底,对上述十类纺织品合理确定基数,并按每年8%至12.5%的增长率确定中方对欧出口数量。而中美双方经过七轮磋商,历时半年,最终于11月8日达成协议,并签署《备忘录》。两个《备忘录》的签署,不仅符合中、美、欧三方的利益,而且充分体现我国政府在解决贸易争端中的积极主动性,为解决其他贸易争端提供成功范例。

2.以变应变,适时调整本国的对外贸易政策

为了稳定出口,减少贸易摩擦,实现贸易一体化的平稳过渡,我国政府决定从今年1月1日起到2007年12月31日止,对全球出口的外衣、裙子、衬衫、裤子、睡衣、内衣等7大类33个敏感类别的148个服装税号,采取从量计征方式加征出口关税。从6月1日起,对上述产品中的74种纺织品提高出口关税税率,多数产品的税率比原来提高了4倍,并对亚麻单纱开征出口关税。但美欧对我国主动采取的限制出口措施反映平淡,反而不断加大采取特保措施的力度,在2005年5月达到高峰。对此,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不得不在5月30日宣布,2005年6月1日起对81项纺织品取消征收出口关税,其中包括先前要提高关税的74种纺织品。此外,商务部在7月7日公布了《纺织品出口临时管理商品目录》,明确列出输欧10类纺织品2005年的及时次分配全国总量。这些对外贸易政策的及时调整,不仅降低了我国纺织品服装厂商的出口风险,而且表明我国政府在制定时外贸易战略时更加成熟、灵活。

(二)从企业层面看

1.提高纺织品服装的质量,改变价格策略

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同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具有互补性,而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相比,产业结构严重趋同,再加上国内企业间的激烈的竞争,往往造成纺织品服装出口商竞相压价来扩大市场份额,创造更多的外汇,从而促使进L=I国采取反倾销和特保措施等贸易壁垒来保护本国产业。因此,我国企业要改变这一被动局面,就应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品牌附加值,加大纺织品服装研发和创新的力度,加强保护知识产权,发展和培育自己的知名品牌,抛弃低价竞争策略,以质优价廉开拓国际市场。

2.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和“走出去”战略

市场多元化可以降低出口市场过分集中带来的贸易风险。目前,我国出口到香港地区、日本、美国和欧盟四大市场的纺织品及服装,约占出口总量的70%。出口市场的过度集中,极大地增加了出口的不稳定性和风险性。因此,我国企业在后配额时代应主动开拓其他国家市场,尤其是东欧、中东、南美地区和独联体等轻纺工业相对不发达或竞争优势相对较弱的国家市场。

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展国际化经营是我国纺织品服装企业在后配额时代保持持续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那些拥有先进技术、雄厚资本、知名品牌、管理的国内企业在海外直接投资设厂,不仅可以将贸易壁垒的不利影响降到低,而且可利用东道国的某些税收优惠,不断扩大当地市场份额,获取更多的利润。

(三)从行会层面看,应充分发挥纺织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建立贸易壁垒预警机制

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规范出口秩序方面的监督、指导作用,形成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有序发展的有效外部监督及服务机制。在后配额时代,新的贸易机会必将带来新的投资热潮,更多的纺织企业将参与出口贸易,我国出口企业间的竞争很可能加剧。因此,有必要通过政策指导和行业协会等机构的工作,引导投资方向,控制低水平的扩张,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费及过度的内耗,加强行业问和企业问的自律和互律,共同面对挑战,避免恶性竞争和出口的无序扩张。

此外,要加强纺织行业协会与国外相关行业组织的联系,重点关注进口的市场动态及企业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反应,在国内外建立双重贸易壁垒预警机制,以使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商有充分的信息和时间调整出口战略,避免特保措施带来的巨大损失。例如.面对美国不断升级的特保措施,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仅在7月就两次发出红色预警信息,要求国内纺织企业暂停对美出口的部分纺织品服装,同时在网站上及时公布《美国对中国设限纺织品出口检测日报》,这种透明化的预警监测制度使企业及时了解到对美出口的动态信息,有利于将企业的损失和风险降到低。

纺织品出口论文:贸易动力转型拓展纺织品出口贸易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面临的环境及发展趋势;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拓展的对策建议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贸易自由化背景下,区域性优惠安排增加的趋势、贸易争端背景下,关税壁垒被重新利用的趋势、自由保护主义背景下,贸易限制手段多样化趋势、进入后配额时代的世界纺织品贸易并未从此真正步入自由贸易、利用“二保一反”措施实施贸易限制、用生态标准等技术贸易壁垒形成出口屏障、利用劳工标准制造贸易障碍、新市场出现的背景下,纺织品市场价格下降的趋势、对外拓展贸易市场、巩固和拓展传统出口市场、对内拓展出口动力、出口数量大价格低极易招致进口国的贸易争端和报复等,具体请详见。

2004年12月31日.世界《纺织品及服装协议》(ATC)到期.主宰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近30年的配额体制结束.世界纺织品服装贸易从2005年1月1日开始步入”后配额时代”。作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的中国.也是世界纺织品出口贸易大国.注定要成为这个新时代的主角。从2005年年初开征纺织品从量出口关税.到后来宣布调高部分纺织品出口关税,再到后来的取消纺织品出口关税.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新闻不断从中美、中欧纺织品贸易摩擦.到多轮纺织品贸易磋商.纺织品贸易已成为一个越来越热门而敏感的话题。从政府官员到学者到外贸从业人员甚至到普通老百姓都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发展日益关注。

一、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面临的环境及发展趋势

1、贸易自由化背景下,区域性优惠安排增加的趋势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加深,世界各国之间经济和贸易的联系与依赖日益增强.对贸易保护主义形成一定程度的制衡,要求贸易自由化的呼声也越来越大。1986年,关贸总协定将纺织品回归自由贸易的议题纳入乌拉圭回合谈判.并决定成立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95年.世贸组织成立.其宗旨就是主导世界贸易总体趋势朝自由化方向迈进。纺织品配额的取消本身就是贸易自由化的有力例证。因此.从长远来看.国际贸易包括纺织品贸易的大环境是自由化。

但是.全球贸易自由化并不是全球性自由贸易。在贸易自由化背景下全球贸易体系中出现区域贸易协定急剧增长的趋势。截至2003年1月1日.在WTO备案的区域贸易协定总数达到259个在这些区域贸易协定中有许多专门针对纺织品的贸易优惠安排。如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就取消了北美三国之间纺织品进口的配额限制和关税.逐步实现其区域内纺织品贸易自由化。再如美国(2000年贸易与发展法》,赋予加勒比海邻近24个国家以及撒哈拉以南48个非洲国家生产的服装输往美国.在关税和配额方面享有优惠。在欧盟.其内部各国之间纺织品和服装的进口关税已全部取消。欧盟还通过与地中海国家签订《联系国协定》.与巴尔干半岛地区国家签订《联系与稳定协定》.推动双边的纺织品贸易一体化和自由化。欧盟还与南非、墨西哥、智利等国分别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分阶段地逐步取消纺织品配额和关税。事实上,包括正在谈判中的美洲自由贸易区和构想中的泛欧洲——地中海自由贸易区都把纺织品服装问题作为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来对待.并考虑特殊的安排。促进区域内纺织品贸易自由化,以对抗区外竞争者越来越成为这些区域贸易协议的重要内容。

大大加强的区域贸易优惠安排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全球多边贸易体制所达成的惠及所有WTO成员的自由贸易制度。这种发展趋势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些区域贸易优惠安排为贸易转移提供了机会,在对区域市场形成保护.促进与既定贸易伙伴国的贸易发展的同时,事实上减少了各成员按照比较利益原则增加从中国进口纺织品的可能性,增添了我国产品在其区域内扩大市场份额的难度

2.贸易争端背景下,关税壁垒被重新利用的趋势

从2005年1月1日开始.纺织品全球配额取消。作为WTO的成员国中较大的纺织品出口国.中国理所当然地享受纺织品配额取消的利益。但是,配额取消带来的自由贸易仅100多天就被美欧的频繁设限打破。4月4日,美国启动针对3类中国纺织品进口的保障程序;4月6日.欧盟公布对中国纺织品特限行动指南;4月28日,美国对l4大类来自中国的纺织品进行特保调查同日欧盟对我9类纺织品启动特保调查5月13日,美国决定对3个类别的中国服装产品重新实行配额限制5月18日,美国对我4种产品采取特保”;5月22日.中国宣布自6月1日起大幅度提高74种纺织品出口关税税率;5月23日,欧盟对和麻纱启动特保程序;5月25曰.欧盟宣布推迟对我和麻纱启动特保程序5月27日,美国正式对我4类纺织品实行进:13限制措施,设限期到2005年12月31日止月27日.欧盟对我T恤和麻纱提出正式磋商请求;5月30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自6月1日起取消81种纺织品出口关税;6月,中美、中欧纺织品贸易磋商开始……中美欧纺织品贸易争端的背后,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发达国家面临纺织品进口增长为推卸责任将矛头指向中国.希望通过打击我国的纺织品出口以转移国内压力。但是,随着中国政府外交策略的转变.单方面地实施限制或是特保的效果越来越难以掌控.而且即使是在发达国家内部也出现种种责难。因此.关税壁垒作为WTO认可的贸易保护措施正出现被重新利用的趋势。2004年欧盟、美国、日本纺织品服装行业总体平均进口关税水平分别为9%、lO.2%、8%.并保障在2005年将纺织品服装平均关税分别约束至7.9%、8.9%、6.6%。虽然发达国家纺织品服装平均关税约束水平较低但是下降幅度有限并呈现以下特点:(1)关税升级现象。以欧盟为例,享受最惠国待遇的供应方向欧盟出口纺织品时遭遇的关税结构为:原料平均关税为0。7%,纤维平均税率为5-3%,纱线平均税率为6.3%,织物平均税率为9.1%,服装平均税率为11.9%.从原料到服装的关税升级现象十分明显.使服装制成品的有效关税大大高于其名义关税:(2)关税高峰现象。以美国为例,美国至少对200种纺织品制定了高于18%的从价关税税率,对部分羊毛及人造纤维的征税超过30%,一些特定服装的从价税达到33%,甚至更高。就其发达国家纺织品服装关税安排特点来看.关税仍然是直接影响竞争力并形成不公平竞争的最直接的因素。

3。自由保护主义背景下,贸易限制手段多样化趋势

进入后配额时代的世界纺织品贸易并未从此真正步入自由贸易。在许多纺织品进口国不安地要求延长配额取消时,我们就已经体会到这一点。配额取消后,国际纺织品贸易保护不会随之消失,相反将以一种新的形态继续配额的影响。如果说配额制度是一种有限制的贸易保护主义的话(毕竟受多边协议和增长率的限制),这种新形态就是一种自由保护主义了。一方面,各种贸易限制措施层出不穷另一方面,贸易限制实施更为自由.因为这些措施不是多边的,而是双边甚至是单边的。

利用“二保一反”措施实施贸易限制。”二保一反指我国《入世协定书》中所规定的“纺织品特别保障措施、“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和反倾销措施”。按照我国《入世协定书》中规定,所有世贸组织成员在截至2008年12日前,如遇自中国进口的纺织品在短期内数量激增、价格下跌,对其造成市场扰乱”,可运用纺织品特别保障措施条款对中国纺织品实施进1:3限制:也可在截至2013年12月10日前(即中国入世后12年内).运用“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条款对中国纺织品实施进口限制也可在截至2016年l2月10日前(即中国入世l5年内)根据反倾销措施条款在确定倾销时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可以预见各国以二保一反实施的贸易救济将成为我国今后很长~段时间内纺织品出口的主要障。

利用生态标准等技术贸易壁垒形成出口屏障。近年来欧美等发达国家纷纷提高了产品的技术标准同时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命安全为由.对产品制定了苛刻的绿色环保要求。目前.纺织品服装领域主要盛行的欧盟生态标签和生态纺织品认证已造成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货和出口限制并成为我国纺织品国际市场准入的“绿色屏障”

利用劳工标准制造贸易障碍。近年来.国际上兴起一些新的企业认证体系——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主要涉及到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目的是希望企业在赚取利润的同时.主动承担对环境、社会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客观地说.社会责任标准是人类物质文明上升到精神文明的一种体现。但是,随着发展中国家制成品出31的大量增加.发达国家抨击发展中国家忽视劳工权益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在我国,纺织品服装基本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受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大多数地区企业的生产很难符合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责任标准。因此,这些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存在可能成为制约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又一大障碍。

4.新市场出现的背景下,纺织品市场价格下降的趋势

世界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回归WTO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和削弱了一些双边或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给与特定国家的优惠和特权.那些由此而产生的贸易也将部分被取消,生产和贸易扭曲将会被消除。当纺织品服装贸易不再受到数量限制.世界将出现一个巨大的、有待开发的市场。配额取消使发达国家的纺织品服装市场变得更为开放,增加更多的贸易机会。此外,发展中国家迫于发达国家的压力将进一步开放其国内纺织品服装市场新的市场也会使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日益扩大。

在出现新的市场的同时,世界纺织品市场价格出现下降的趋势以美国为例自1996年以来其纺织品服装的进口价格持续下降.欧洲、日本和许多其它市场也是这样。究其原因,主要是进口服装的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而进口服装在整个纺织品进口中占很大比重。配额取消后,来自低成本生产国的产品比重上升,进口纺织品服装价格还将不断下降,将使纺织品市场价格下降的趋势继续延续。一方面,进口价格持续下跌,给进口国带来明显的福利净增加效应;另一方面.价格下降的趋势继续下去将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产生不利的影响5.市场集中程度加深背景下。市场竞争加剧的趋势

如果说世界纺织品服装市场在配额取消前呈现的是一个不竞争市场的话,那么,进入后配额时代后,它将成为一个几乎竞争的市场但是,在分析日本和美国的纺织品服装在1995年到2001年期间各自前5位的供应国和地区所占的贸易比重(表1)时,可以发现分别作为非配额国家和配额国家的日本和美国.其进口纺织品服装市场表现出不同的市场集中程度。2001年日本前五大进31服装供应国已基本垄断了日本进口服装市场.而相比之下,美国前五大服装供应国占美国进口服装市场的一半还不到。因此.可以预计,随着配额的取消.美国及其它原设限国进口纺织品服装市场集中程度将进一步加大。

因此.取消配额后,市场开始进行激烈的重组,过去靠配额的庇护生存的企业面临抉择。在这个市场中,企业之间的竞争更趋激烈,商品的价格逐渐下降,行业利润趋薄。在高端产品市场,我国产品仍将与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竞争;在低端产品市场,我国则将与为数更多的具有基本相同比较优势的发展中国家竞争,这其中既包括东南亚国家,又包括墨西哥和加勒比海地区国家等中南美洲的一些国家。纺织品服装市场竞争加剧的趋势不可避免。

二、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拓展的对策建议

在日趋严峻的出口环境下.我国纺织品贸易要持续增长.必须有的放矢地拓展纺织品出口贸易。笔者认为可以从两方面着手。

1.对外拓展贸易市场

一方面,巩固和拓展传统出口市场。众所周知.欧、美、日是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传统市场.在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国家和地区分布中一直占较大比重.一直以来我国每年有超过的纺织品服装出口是输往这些国家和地区。而欧、美、日同时又是世界纺织品服装进口的大国.2003年仅美欧纺织品服装进口就达2300亿美元。如果我们对美欧市场占有率增长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可增加2O多亿美元的贸易额。因此,欧、美、日仍应是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市场拓展的重点。

但是如果出口市场过分集中于某个或某几个市场.会造成对出口市场的依赖.增加贸易的不稳定性。从及时部分的分析我们已经注意到,这些传统市场出现的市场竞争加剧、各种关税及有针对性的非关税限制措施的利用以及区域优惠安排的趋势对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带来发展障碍。要想在后配额时代的纺织品贸易中寻求进一步发展,优化全球出口市场的战略布局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拓展贸易市场要实行多元化战略在巩固和拓展传统市场的同时积极培育和拓展周边和新兴市场比如俄罗斯韩国和中东等市场。以俄罗斯为例有统计数据显~,2003年俄罗斯纺织品服装进口额比2002年增长了103个百分点从其经济的发展趋势来看,可以预计未来对于占尽地利的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俄罗斯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2。对内拓展出口动力

目前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仍是价格驱动.2004年我国出151177亿件服装平均每件服装的价格仅有3.51美元出1360亿双鞋,平均每双鞋的价格不到2.5美元。在这种价格驱动下,我国的纺织品服装贸易形成了一种”数量大价格低“的现象。这其中有国际市场竞争加剧的客观原因也有国内企业由于“对外出口偏好”而过度竞争的原因,还有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主要出口常规产品附加值不高的原因。

众所周知出口数量大价格低极易招致进口国的贸易争端和报复(比如“二反一保”等)。因此我们有必要实现贸易动力的转型尽快地调整出口企业的产品结构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和品质以质量带动纺织服装出口贸易的发展这同时也是回避某些非关税壁垒的有效手段。

但是企业是为了追求利益而生存的。部分出口企业可能因为短期利益的驱动同时又缺乏长远的眼光而惰于收集信息并适时调整生产结构。所以不能奢望仅仅通过企业的觉悟实现动力转型这个目的需要政府和行业协会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方面政府综合运用财政、税收利率等经济手段刺激微观经济主体——企业生产品质面料和精品成衣等高附加值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加快外贸增长方式从数量增长为主向以质取胜的转变。

另一方面行业协会也要进一步发挥作用在积极引导和规范纺织服装出口产品之问的竞争秩序的同时,加强信息咨询和行业预警积极出台各种贸易救济措施让日益升级的贸易摩擦损失降到低为拓展纺织服装出口贸易提供保障。

纺织品出口论文:我国纺织品出口对策分析论文

自2007年4月开始席卷全球资本市场的次贷危机不断蔓延,美国和世界经济2008年上半年继续走低。美国消费部门在次贷危机爆发后出现严重下滑,作为中国的第二大纺织品出口市场,美国的经济衰退导致的消费疲软已经严重影响到中国纺织品出口。

根据海关统计,2008年一季度我国纺织服装出口总额为364.3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7.70%,延续了2007年以来的增速下降趋势。2008年4月份出口增速继续回落,出口141.7亿美元,增长10.4%,其中,纺织品出口59.8亿美元,增长23.1%,服装出口83亿美元,仅增长4.02%,创今年低。如果扣除汇率因素,以人民币计算的行业出口增速实际近三年一直在下降,特别是从2007年开始有加速下降的趋势,2008年4月已经下降3年来的低水平8.4%。

从出口地区构成和增速比较看,欧盟依然是国内纺织服装出口的及时大市场,且所占比重还在不断提高,2008年1月~4月受取消10类纺织品出口配额限制的影响,我国对欧盟出口纺织服装大幅增长了31.82%;对美国出口纺织品服装为63.7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仅增长0.2%,远远低于我国同期出口15.32%的总体增速,美国依然是排名第二的出口市场,但其第二的位置岌岌可危,与排名及时的欧盟之间的差距也日益拉大。

从分产品看,对美国出口增速的下降主要来自于服装类出口的下滑。海关统计数据显示,自2007年2月开始,我国对美国的服装产品累计出口增速一直呈现逐月下降的态势,进入2008年以后增速更是一直呈现负增长,前3月累计降幅分别为8.26%、14.73%和6.86%。除了欧美,对日本和香港两大传统出口市场一季度的出口各有表现,对日本出口同比增长8.32%,对香港(主要为转口欧美)由于受美国经济的影响,同比下降了8.51%。而从日前结束的103届广交会看,受国际市场需求影响,服装及衣着附件成交28.7亿美元,下降4.8%;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成交24.6亿美元,下降16.8%;对美国和欧盟的成交量分别下降了25.5%和16.4%。

无论是1月~4月的出口数据,还是广交会的订单成交情况,都显示2008年行业的出口增速逐步下滑是一个大趋势。由于我国纺织行业的发展一直以来依赖出口,其出口依存度高达51%,其中对美国市场的依存度高达20.14%以上。在次贷危机、人民币升值、原材料和人力成本上升等压力下,我国纺织企业如何稳定出口、如何站稳脚根生存,是一个迫在眉睫要解决的问题。

[摘要]2007年4月以来席卷全球资本市场的美国次贷危机不断蔓延,已经严重影响我国纺织品出口。纺织出口企业如何走出次贷危机和人民币升值影响,已是一个迫在眉睫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深入分析次贷危机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次贷危机人民币升值纺织品出口对策研究

纺织品出口论文:出口退税率与纺织品出口分析论文

摘要:近年来,国际间贸易摩擦不断,尤其是我国纺织行业,屡遭国外反倾销、特保,国内人民币汇率调整及出口退税率下调。本文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我国纺织品出口退税率下调所带来的影响——压力与契机,进而提出了新形势下促进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出口退税纺织品出口对策

2006年9月14日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了《关于调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和增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的通知》,调整了部分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将纺织品的出口退税率由13%降低至11%,并于当年9月15日起执行。

目前,我国大部分纺织品出口企业为中小型企业,主要靠低价竞争出口。近年随着劳动力成本大幅攀升、棉花等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中国纺织品的价格优势已逐渐趋弱。出口退税率下调为我国的纺织品出口带来的巨大压力,但同时也成为我国企业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契机。

一、出口退税率下调给我国纺织品出口带来的压力

1.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

纺织品出口退税下调进一步压缩了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利润空间。据纺织网监测数据显示,2005年国内主要纺织子行业平均净利润率在2%~5%左右,纺织全行业平均净利率仅为3.48%。2006年1至7月份,除棉纺行业、丝绸行业平均净利润率略有上升之外,其他行业净利润率均比2005年有所下降。纺织品出口退税率下调2%,将使纺织全行业净利润率下调0.06%。从退税率下调对不同子行业的影响来看,化纤行业影响较大,净利润率将因此下调0.21%,其次为麻纺行业,净利润率将因此下调0.13%,其他行业净利率可能下调幅度在0.04%至0.07%左右。这意味着某些纺织品出口将面临“零利润”的生存困境。

2.出口增量下降

纺织品出口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出口退税率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1996至1998年国家退税率下调,加上东南亚金融危机,纺织品服装出口年均递增3.2%;1999至2002年,退税率上调,期间纺织品服装出口年均递增12.75%;2004年出口退税率下降为11%,纺织品服装出口比2003年同期降低6.2个百分点。2005年初纺织品配额取消,2005到2006年7月,纺织品出口贸易递增21个百分点;2006年9月退税率下调,加之目前我国纺织品国内生产成本增加,国外不断遭遇反倾销、特保政策,出口增量难以持续高增长。

3.国内生产能力过剩

我国纺织品的生产能力一直处于饱和状态,随着纺织品出口的增加,纺织业投资的快速增长,近几年纺织品生产能力的过剩已经十分明显。出口退税率下调之后,那些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纺织品将会大量退出国际市场,国内纺织品产能过剩将面临巨大压力。如何应对新的形势,是摆在纺织品出口企业眼前的严峻课题。

二、出口退税下调给我国纺织业带来新的契机

1.促进纺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目前我国纺织行业产能过剩、过度竞争、效率低下,出口退税率下调,将促使整个行业进行新的结构调整,抑制过剩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淘汰落后产能,为品质企业让出更大的市场空间,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从长期来看,有利于促进我国纺织产业的结构优化和升级,最终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2.促使纺织品出口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品竞争力

我国大部分纺织品出口企业为中小企业,主要靠低价竞争出口。近年随着劳动力成本大幅攀升、棉花等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中国纺织品的价格优势已逐渐趋弱,出口退税率下调,促使纺织品出口企业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成产品的竞争力。

3.有利于缓解贸易争端,减少贸易摩擦

尽管中欧、中美达成纺织品协议,但中国纺织品的产能、产量、出口量等均居世界首位,因此2007年欧美等发达国家将更多地利用反倾销、市场经济地位、社会责任标准等新措施限制中国纺织品的出口。从大环境来看,出口退税率的下调有利于减少中欧、中美贸易在这一领域内的摩擦,同时也会促进出口企业对新市场的开拓,可在非洲、拉美、澳大利亚等非设限国家或地区寻求新市场。

三、新形势下促进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发展的对策

1.加强自主创新,培育自主品牌

目前我国纺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差,缺乏核心竞争力,全行业自主创新的比例不足10%,品牌建设能力较弱。据统计,2005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达到1175.35亿美元,占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额的24%,纤维加工量占到全球的三分之一,但自主品牌在其中所占比重不足10%,其余90%均为无牌、贴牌和定牌出口,基本上没有形成国际影响的品牌。我国企业应改变以产能扩张为主的发展方式,增加研发投入,培育和提升自主品牌,依靠技术和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快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和品牌文化创新,提高对国内外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同时各级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也要采取多种措施,比如通过税收政策和纺织品配额分配等,鼓励吸引企业和社会资金对纺织品技术创新的投入,培育自主品牌,使我国纺织业尽快适应全球化竞争的新形势。

2.拓展国内外市场营销渠道

中国的纺织服装行业应当在注重国际市场的同时,亦应高度重视国内市场,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作为新兴的纺织服装消费市场,中国已经得到全球商家的重视。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在为中国劳动力创造大量就业的同时,也造就了大量有支付能力的国内消费群体。我国纺织品企业应该在外销受退税率调整影响而下降时,应尽快开发适销对路的内销产品,利用自身优势,成为国内市场的主导,从而弥补企业在海外市场所失去的利润。近年来,国内纺织品服装消费需求量增加,特别是城市对中品质服装的需求量很大,农村对纺织品的购买力也得到提升。纺织品企业要紧紧抓住国内市场需求量的新变化,尽快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不要舍近求远,把国内市场拱手相让。

同时,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应积极开拓国外营销网络。单一的营销模式已无法适应纺织业快速发展,我国的防治出口企业应高度关注国外市场变化,掌握及时手信息,开拓国外营销网络,掌握出口价格的话语权。在国外市场的区域选择上,不能过渡依赖美国、西欧等国家和地区。应积极开拓新的市场,特别是非设限地区的市场应是纺织品出口企业市场战略的核心。通过质量和价格提升,确保现有欧美高端市场,同时利用低价优势大力开发拉美、非洲、中东等非设限市场。

3.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走服装等成品、名品出口路线

我国纺织品的出口竞争力几乎来自于低价优势。过渡依赖低价策略,在市场上必然会招致负面影响反应。面对激烈的国际贸易争端,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应认清形势,及早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快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目前我国的纺织品出口仍主要以传统的衣着纺织品为主,家用、工业纺织品仍是“短腿”,出口企业应根据国外市场需求对出口产品结构进行调整。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掌握更多的具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实现由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初级纺织品向服装等成品过渡,同时推广并提升自有品牌,实现由成品到名品的过渡。

纺织品出口论文:深究贸易壁垒对纺织品出口影响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概述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国际贸易中商品进出口国在实施贸易进口管制时,通过颁布法律、法令、条例、规定,建立技术标准、认证制度、检验制度等方式,对外国进出口产品制定过分严格的技术标准,卫生检疫标准,商品包装和标签标准,从而提高进口产品的技术要求,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的一种非关税壁垒措施。由于这类壁垒大量的以技术面目出现,因此常常会披上合法外衣,成为当前国际贸易中最为隐蔽、最难对付的非关税壁垒。

二、我国纺织品产业出口的现状

1978年以来,我国同各个国家开始签订了长期的贸易协定,并在同时建立了贸易委员会制度。中外贸易慢慢发展呈上升趋势。其中纺织品行业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和出口创汇的支柱性产业。我国劳动力资源较多且价格低廉,所以我国是纺织品生产量较大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较大的出口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外对纺织品的需求也迅速增加,使得我国的纺织工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尽管双边贸易经济关系发展健康,我国的纺织品也有很广阔的市场,但在此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随着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增加,纺织品出口无论是从受损速度,受损范围还是受损力度方面来讲,都面临着最为严厉的贸易障碍和审核。

三、我国纺织品出口遭遇技术性壁垒的原因分析

我国纺织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1.目标市场过于集中

我国纺织品的出口目前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欧盟这三个较大的贸易伙伴,我国出口商品近75%销往这些国家。然而这三个大的贸易伙伴也是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积极倡导者。这一情况则使我国纺织品出口将不得不更多的面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威胁。尤其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使得我国传统贸易壁垒受到约束,同时外国制定的一些双边贸易都对我国纺织品产业有一定的针对性。这种贸易规定的缺陷也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的设置提供了可乘之机。

2.低成本冲击国外市场

我国纺织业通常都是以廉价劳动力为基础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由于国际贸易往来,我国同类的低成本纺织品进入国外市场,并占到了较大的份额。发达国家由于劳动成本较高且国内市场受到冲击,出于保护国内市场和减少贸易顺差的需要,通过对国内市场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达到减轻国内市场就业压力,同时保护国内市场的作用。

3.技术设备落后

我国纺织品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投入,大部分都不愿对设备进行更新,这就导致纺织品质量下降。同时纺织品企业疏于对纺织技术进行开发研究,也很少与国外进行技术的交流和合作,这就无法得到国外的先进技术水平,导致技术落后不够创新。这样的产品技术含量与质量都较低,缺乏市场竞争力,进而所带的附加值也较少。

4.缺乏环保意识

我国纺织品企业在产品制造时大多不注重环保意识,质量体系认证步伐缓慢。我国纺织品的检验设备都非常简单,且通常都是对一些传统的项目进行检验,检测设备和技术也相对落后,精度要求不高。然而国外对我国出口纺织品的检测不仅局限于纺织品本身,还进一步细化到产品的生产过程,要求企业加贴环保标志。到目前为止,我国与纺织品安全性有关的国家标准近90项,这些标准尽管大多等同采用了ISO标准,但与国外标准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导致同一产品检验结果存在巨大差距,形成技术性贸易壁垒。

四、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技术壁垒也是一把“双刃剑”,对我国的纺织品出口既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也会对纺织品出口造成极大阻碍。

1.积极影响

中国加入世界经济贸易的洪流之中,适当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可以保障我国有效的进入世界市场,同时各个国家都依照国际认证的标准,一定程度上也保护了我国国内市场的利益。有效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也一定程度上提升纺织品企业出口竞争力,使国内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和调整。与此同时适当合理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是对消费者的一种保护。尤其是在产品质量与环保的要求上,只有严格的监督质量,谨慎的监督检测环保卫生这是对消费者健康的维护和保障。

2.负面影响

增加纺织品企业出口成本,降低企业利润。根据美国商务部1998年的报告和欧盟的研究,仅受技术法规影响的出口产品就占世界出口总额的25%,这阻碍着国际贸易的自由发展,不利于世界资源的自由流通和优化配置,并且与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社会发展潮流背道而驰。这无疑会给国际贸易带来诸多不便,并同时提高进口商品的成本。很长的一个时期内,国际贸易利益的分配将会进一步向发达国家倾斜。双边贸易中的技术壁垒争端更是逐年增多。在现行的国际标准体系中,国际标准的制定者基本上都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大多是标准的被动接受者。而发达国家从他们自身利益和技术水平出发制定的标准是许多发展中国家所难以达到的。限制进口。技术壁垒较易被贸易保护主义的发达国家所利用,成为限制进口的重要手段之一。滥用技术壁垒将损坏贸易自由化,严重影响纺织品企业贸易和商品结构,影响贸易利润的分配。

五、纺织品出口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

1.扩大合作范围

我国纺织品企业应扩大目标合作范围,不仅仅局限于欧、日、美。同时我国政府应积极扶持纺织品产业,制定政策加大与世界各国的合作范围,使我国纺织品产业有更广阔的市场。

2.政府扶持纺织品行业

在面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时,政府应积极与国外进行沟通协调谈判,使双方的经济贸易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纺织品出口企业对于产品在出口遭遇不合理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时,要利用WTO的争端解决机制与出口国协商解决。同时应时刻关注出口国的政策动态,对其相关要求及时研究解决对策,让自己处于主动有利的一方。

3.加快技术设备升级

提高我国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我国在入世保障中强调了对进口产品的国民待遇。因此,在建立有效的国内技术壁垒体系的同时,对国内非出口产品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这也是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的。加快技术进步步伐,提高自身的技术和管理水平,进而提高我国纺织品的出口质量。

4.提高环保意识与国际接轨

我国积极推进环保产业,应尽快建立健全有关纺织品健康和环保方面的技术法规,将环保纳入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我国政府应制定财政、信贷、税收等方面的优惠 政策,支持并鼓励国家环保产业的贸易发展,把纺织企业出口环保化作为提升出口产业结构的重点和未来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纺织品企业应对检验方法进行完善,提高检测技术方法的正确性和性,积极推行国际贸易中的质量保障体系认证、产品认证,重视ISO9000系列标准认证及其衍生出来的行业或专业的质量保障,有利于促使我国技术管理水平向国际水平靠拢,从而得到世界的认可,获得良好的国际市场信誉。

纺织品出口论文:中国纺织品出口国际竞争力的分析

我国纺织品贸易频繁遭受到各种非关税壁垒的层层限制,严重阻碍我国纺织产业国际竞争优势的正常发挥。本文通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竞争力进行分析并提出提升纺织品国际竞争力机制的建议。

论文关键词:纺织品,竞争力

纺织业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美欧发达国家纷纷出台技术壁垒阻挠纺织品贸易自由化进程,严重阻碍了我国纺织产业国际竞争优势的正常发挥。面对新的国际竞争形势,必须认真分析我国纺织业的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重新评价我国纺织产业在世界纺织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作用,积极探寻提升我国纺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路径。

1.国际竞争力含义与SWOT分析法

国际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下,与各国的竞争力相比较,其创造增加值和国民财富持续增长的能力。世界各国对国际竞争力比较接受的解释是欧洲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对其的界定:“国际竞争力是一国或一公司在世界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比其他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按宏微观层次的不同,国际竞争力又可分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运用SWOT法进行选择分析,就是将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因素(Strengths),弱点因素(Weaknesses)、机会因素(Opportunities)和威胁因素(Threats),通过调查罗列出来,并依照一定的次序排列起来,然后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运用这种方法,有利于人们对组织所处情景进行、系统、地研究,有助于人们制定发展战略和计划,以及与之相应的发展计划或对策。

2.我国纺织品出口竞争力分析

2.1我国纺织品出口竞争优势分析

中国纺织行业在国际市场上有着比较明显的竞争优势,按照波特竞争优势理论来分析我国纺织行业。要素条件:廉价的劳动力市场、丰富而又品质的劳动力资源,使我国的纺织行业通过低价竞争占领市场。需求因素:巨大的国际市场需求。纺织品属于日用消费品,全世界对于该类产品的需求量很大。相关产业:丰富的原材料资源。我国是个农业大国,棉花等纺织品的重要原料的生产都居世界前列。产业结构、战略结构和竞争:我国的纺织品出口企业大多采取低价竞争的策略。所以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就具有相当的竞争能力,可以大规模占领市场。

2.2我国纺织品出口竞争劣势分析

中国纺织品出口竞争劣势包括国际市场的占有率、竞争力系统、产品附加值、品牌、劳动力成本、企业规模、人才、科研、营销方面等几个方面。

(1)竞争力系数:由于中国入世,使纺织品进口限制措施大幅度降低,进口的迅猛增加不可避免,中国的竞争力系数也将有所下降,削弱了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2)国际市场占有率:随着配额的逐步取消,原先配额保护下的中国纺织品出口并不一定在竞争中取得较大优势,也并不一定能扩大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因而使此项国际竞争力优势可能有所下降。(3)劳动力成本:近来明显的趋势是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较快,与周边纺织品出口国家及各发展中出口国劳动力成本增长不快的情况相比,中国在此方面的优势不再明显。(4)品牌:与世界名牌相比,中国缺乏名牌、出口档次低、创汇效益差的劣势显露无疑。(5)产品附加值:中国纺织品历来是以低价出口占据国际市场的,虽然出口量很大,但产品的附加值明显较低。(6)人才、技术、科研、营销:中国在生产人才、营销人才和技术人才方面显然难以与发达国家相抗衡,在科研方面的投入和营销的渠道方面更是相差千里,使中国在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上劣势明显,后劲疲乏。(7)企业规模: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己经有一大批规模巨大、实力雄厚、具有很强竞争力的超大型纺织品跨国公司,形成国际市场上一种垄断力量。中国甚至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小。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弱。(8)我国纺织企业核心优势的建立尚未引起足够重视。

2.3我国纺织品出口竞争力机会因素分析

(1)贸易自由化方面:废除《多种纤维协定》的有效执行和纺织品配额的取消,使得我国“长期受配额影响较大的国家”地位有了实质性改变。(2)国际合作方面:在劳动力资本负担不断上升的压力下,国外纺织企业纷纷到我国投资设厂,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客观上推动了我国纺织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纺织企业面临较大的劳动力成本压力,加之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很多企业转移到生产成本较低、投资环境相对较好的国家,如柬埔寨、越南、土耳其等进行直接投资设厂。

2.4我国纺织品出口竞争力威胁因素分析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随着纺织业内部技术革命的发展,建立在低成本优势基础上的我国纺织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面临重重威胁。(1)成本上升:随着国内工资水平的上升以及国际劳工标准的使用,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将逐渐被淡化。(2)竞争者崛起:根据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我国现有优势仍属于低层次的“低成本竞争优势”——来源于特殊的资源优势(较低的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竞争者使用较低的成本也能够取得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发展规模经济等方面。(3)国际新贸易保护主义制约:我国在“市场经济地位”上受到不公平待遇,纺织业仍将面临来自在发达国家各种非关税壁垒、反倾销和区域性贸易联盟体制等多种贸易保护手段。

纺织品出口论文:我国纺织品出口空间有所扩大

6月11日中欧就纺织品问题达成谅解至今已有两月。谅解备忘录执行情况如何?纺织品出口形势是否有所改善?日前,商务部外贸司负责人就此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中欧纺织品谅解备忘录签署后,我纺织品出口形势如何?

答:近期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我纺织品出口达615亿美元,其中6、7月两月出口均突破100亿美元大关,单月增幅分别达到27.8%和23.2%,较前5个月19.3%的增幅有明显上升。其中前6个月我对欧盟出口共计86.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0%,6月份单月对欧出口达到21亿美元,同比增长85%,比前5个月的累计增幅提高了35个百分点,超过我纺织品出口总体增幅,增长势头明显,扭转了今年4、5月份因美、欧相继对我出口设限导致我出口增幅大幅下滑的势头。

纺织品出口形势的好转,与中欧纺织品谅解备忘录的签订密切相关。备忘录签署后,迄今为止,还没有1个国家对我国纺织品出口作出新的设限决定,美国已两次推迟对我6种纺织品作出是否设限的决定,我与发展中国家在纺织品贸易上的矛盾也得以缓解。应该说,我国纺织品整体出口环境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我相信,今年我国纺织品整体出口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问:两个月来谅解备忘录执行情况如何?商务部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答:备忘录签署后,中欧双方一直就备忘录执行中的有关问题保持着密切联系和沟通。就目前情况看,备忘录的执行情况总体良好。

为保障备忘录的有效执行,两个月来,商务部从法律保障、技术支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专门出台了《纺织品出口临时管理办法》,在最短的时间内向企业公布了管理产品目录和各企业可申请数量,并日夜加班完成了调整发证系统等大量细致的技术准备工作。从7月20日起,中方对有关产品的管理工作已经如期实施。

最近,经过我们的不断努力,欧方同意10类产品中的手工制品和欧盟外发加工产品(OPT产品)不计入中方获得的协议量,中方的产品可以自由出口。这样,我国企业出口空间在原有基础上又有了新的扩大。

问:最近,国外一些媒体报道,中国对欧出口的套头衫和裤子已在欧盟海关卡关,积压在港口。19日欧盟又宣布女式衬衫进口配额已用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答:当前套头衫、裤子和女式衬衫出现的问题主要是由于管理空档期内双方企业抢出口和抢占进口数量造成的。

由于双方内部立法程序限制,6月11日协议签署到7月20日实施监管之间存在1个多月的“管理空档期”。这段时间内我10类产品均可自由进入欧盟,不需要申领许可证。正是在这段管理空档期,双方贸易商为规避之后实施的数量监管,在套头衫、裤子和女式衬衫3类产品上出现了抢关出口的情况。

双方企业的非理性行为导致上述3类商品对欧出口激增。以套头衫为例,据欧盟统计,在今年前4个月自由贸易状况下,欧盟从中国进口共8000万件;而在1个多月的管理空档期内,欧盟监测数据显示,其进口许可证发放数量达到1.2亿件,相当于前4个月进口总量的150%。应该说,这种现象是不正常的。

问:造成部分纺织品在欧盟卡关的问题,是否也有中欧协议规定的我企业对欧可出口数量不够大的因素?

答:应该说,我们在中欧备忘录中,较大限度地维护了我国企业的利益,为我纺织品对欧出口争取了较大的空间和稳定的贸易环境。

从出口空间看,能否争取较大的出口数量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增长率有多大?二是在什么基础上获得增长?其中后者是更关键的因素。以套头衫和T恤衫为例,套头衫2008年的基数只有3942万件,通过谈判,我获得的出口基数为1.1亿件,2008年可出口量为1.8亿件,比2008年增长361%;T恤衫2008年的基数只有1.2亿件,通过谈判,我获得的出口基数为4.5亿件,2008年可出口量为4.9亿件,比2008年增长287%。其他8类产品2008年可出口数量与2008年相比,增长率平均达238%。据测算,今后几年我10类产品在欧盟市场的份额,平均将由去年的12.4%提高到2008年的31.4%。

备忘录不仅解决10类产品的出口数量问题,还维护了我整体贸易环境的稳定。今年欧盟对我取消配额的产品共41个类别,除上述达成协议的10个类别外,还有31个类别,也牵涉到国内大量的生产企业和职工就业。经谈判,欧方在备忘录中作出了今后3年对这些纺织品克制使用242段限制措施的政治保障,而且从目前的情况看,欧方信守了这一保障。这31类纺织品的出口环境得到了有效保障,仍处于的自由贸易状态,想出口多少就出多少。今年6月份,这31个类别对欧出口比5月份增长了39%。可以说,谅解备忘录是中欧双方互相合作、共同努力的结果,是通过磋商方式解决贸易争端的成功案例,符合中欧双方的共同利益,也为各国间解决贸易摩擦树立了典范。

也要指出,近年来,我国纺织业投资不断扩张,增幅比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高出1倍以上,生产能力已超过6000万锭。其中有些产品,再多的出口数量,也无法满足其生产能力的要求。在全球化的时代,我们需要看到,纺织业作为传统产业,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支柱产业。比如孟加拉国,其80%的出口创汇来自于纺织品,巴基斯坦也有类似的情况。中国作为负责任的WTO成员,要为全球纺织品贸易体制的平稳过渡尽一份责任,必须照顾到这些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在双赢中实现发展。去年,全球纺织品贸易仅增长1.3%,如果中国纺织品出口过度增长,既影响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也不符合我们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发展。中国纺织品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着力转变增长方式,优化出口结构,切实提高出口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问:是不是中欧双方在统计上也存在较大差异?

答:双方统计数据差异问题确实存在。如:按中方统计,6月11日至8月7日中国向欧盟出运裤子5514万件,占协议量的近53%,而欧方统计的进口许可证发放数量1亿件,已经达到了全年的协议量。

造成双方统计差异的主要原因:一是出口和进口存在时间差;二是中方的出口统计不包括从中国出口到第三地再转口至欧盟的产品,而欧方进口统计则将该部分产品计算在内;三是欧方目前公布的是进口许可证发放数量,与实际进口数量并不相同,存在着管理空档期内欧盟进口商突击领证但至今尚未实际报关进口的情况。

问:欧盟对套头衫、裤子和女式衬衫3类产品卡关后,已获得数量分配的企业的出口是否会受到影响?中欧双方准备如何解决目前3类产品出现的问题?

答:为保障分配给企业的数量不超过备忘录的规定,商务部在7月上旬确定了今年10个类别的及时次分配总量,其中套头衫345万件,裤子1041万件,分别仅占6月11日至今年底我可向欧盟出口数量的5%和10%。及时次的分配总量是在6月11日后近1个月时间内我相关类别在欧盟海关的平均进关速度及第三地转口因素的基础上测算确定的。坦率讲,我们当时已经考虑到了企业在管理空档期内可能会出现抢出口的情况,因此给套头衫和裤子类分别预留了6550万件和1亿件的出口数量。同时,为引导企业在管理过渡期内有序出口,商务部在海关总署的协助下,在商务部网站上适时公布了相关产品的海关出运统计,为企业提供及时的信息参考。

在获悉有关产品即将卡关后,为防止我已获得及时次分配数量的企业的货物出运后无法在欧盟清关,从而遭受进一步的损失,商务部立即通知各发证机构暂停签发有关产品的出口许可证。目前,我们正在紧张统计尚未使用及时次分配数量的企业的情况。

为尽快解决问题,中欧双方有关部门正抓紧时间,密切联系,积极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

问:在今年的及时次数量分配中,有些企业得到的数量很少,甚至只有几件或几公斤。您如何看待这一情况?

答:商务部门是严格按照《纺织品出口临时管理办法》的规定来进行数量分配的,即以我国海关统计显示的各企业出口业绩为基础,计算出各企业的可申请数量,并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将分配结果在商务部官方网站上公布。

由于各企业出口实绩不同,出口业绩较少的企业可申请数量也较少,甚至出现了你说的几件或几公斤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实际上是极个别的,占我分配总量的比例不足1%。这主要是考虑到数量再少也是企业的权益,应由企业自主选择处理方式。如果企业认为数量太少无法安排出口,可根据《纺织品出口临时管理办法》,将数量上交,统一进行二次分配。

问:如您所说,目前中欧已就纺织品问题达成谅解,中美也正在进行积极磋商,您能否在此简要介绍一下中美磋商的情况?

答:目前,中美已进行了3轮司局级磋商,第4轮磋商也将在近期举行。应该说,经过多次交换意见,中美就纺织品问题已取得了积极进展,双方也都表达了希望达成协议的愿望。但由于在部分问题上仍有重要分歧,双方同意继续就相关问题进行磋商,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努力创造双边纺织品贸易稳定发展的环境。

问:,能否请您谈谈明年我对欧盟纺织品出口的形势分析?

答:明年我纺织品对欧出口将获得更为稳定的贸易环境,中欧谅解备忘录的积极作用将得到进一步显现。10类产品的出口数量将在今年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其他类别的纺织品增长空间将更大,我国纺织品占欧盟市场的份额有望进一步提高。

明年的管理工作也将步入正轨,纺织品数量分配工作将得到进一步完善,欧方将严格按照中方签发的出口许可证来发放进口许可证,并由双方进行严密的技术核查,我相信不会再出现类似目前突击抢运和到港滞压这样的问题。

纺织品出口论文:浅议国际经济形势对广东省纺织品出口的影响与对策

浅议国际经济形势对广东省纺织品出口的影响与对策

1、广东纺织业的出口现状

1.1纺织品出口占全国出口量的比例较大

据统计,中国纺织行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占全国工业的10%左右,从业人员占14%,而中国纺织行业的海外依存度在30%以上,并且外贸顺差的较大来源也在于纺织业出口。对美国而言,他们认为,只要能压制中国的纺织品行业,就可能压制住整个中国经济。

1.2纺织品用工成本较高,“订单转移”日趋明显

在巨量出口背后,我们获取的只是少得可怜的利润,纺织工人的微薄工资仅仅只能维持生存。目前印度、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家的用工成本只相当于中国的38%,原料成本相当于70%,纺织出口报价比我国低约10%。在这种情况下,欧美采购商开始在印度、孟加拉、越南、巴基斯坦等东南亚国家寻找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的供货商。据海关信息网统计,2012年我国出口纺织原料及制品2460.7亿美元,比2011年同期增长2.3%,较前一年同期20.6%的增长速度大幅回落18.3个百分点,与2012年同期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8.6%的增长速度相比也低6.3个百分点。

2、广东纺织业的发展机遇

2.1纺织品贸易环境更加公平自由

配额制的取消为纺织品服装贸易创造一个更加公平、自由的竞争环境,各国的市场更加开放,各国的纺织品服装企业获得一个平等的贸易机会,这更能体现出世贸组织多边贸易体制下确立的国与国之间的平等地位。也有利于各国之间开展平等对话、合作交流、公平竞争,维护正当权益,共同建立与维护世界纺织品服装贸易秩序。

2.2有了吸引外资的平台,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

配额制的取消,促使全球纺织品服装企业激烈重组,形成相互依存、彼此互补的新型跨国产业链,广东纺织企业借机寻求外资合作。借助外商品牌及其完善的销售网络,通过合作吸引国外资本、先进技术纺织和先进的管理经验等要素,增强自身竞争的能力。

2.3抓住行业重新洗牌的机会实行转型

据不统计,目前广东省纺织服装企业3万多家,包涵多种所有制经济成份,其中中小民营企业是主体。即使是一些大型国有或者国有控股企业,很少有一体化综合型龙头企业,整个产业出现总量大、规模少的特点。因此,广东省的纺织行业面临重新洗牌的机会。

3、广东省纺织业出口面临的困难 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

3.1 国际反倾销、知识产权等贸易保护措施所造成的困难

3.1.2国际反倾销措施的困扰

根据wto的全球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情况报告,2008年7至12月,15个世贸组织成员启动120起反倾销新调查,而2007年同期为14个成员启动103起调查,同比增长17%。2008年,全球反倾销新立案数为208起,采取最终反倾销措施的案件数为138起。

3.1.3 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措施的困扰

国内服装纺织生产出口企业是以oem生产为主,大多数企业都不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相关法律的认识。这时,容易导致了自己的专利在国外遭到恶意的抢注,然后再遭受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法律的制裁。与此同时,一些企业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利润,在国外订单的模板原有基础上加以修改,铤而走险卖给其他买家,在版权拥有者发现后边被起诉,遭受制裁。

3.1.4其他贸易保护措施的困扰

由于我国对纺织品服装的毒理检测和环保污染保护检测鉴定起步较晚,技术落后,一直以来对环境标志的认证不够重视。因此新一轮“绿色”贸易保护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已经成为广东服装纺织品出口的新的制约因素。

3.2成本压力造成的困难

由于国内外生产紧缺导致货源不足,棉花的价格飙升至17000元/吨,羽绒从10万元/吨升至26万元/吨。国际原油市场波动,以及国内燃油需求的影响,各种标号的燃油都有接近1倍的升幅,提高了纺织企业的物流成本和生产成本。同时,新《劳动法》的颁布,使得纺织企业在完善用工保障制度后,大幅度提高用工成本。

3.3人民币升值压力

根据《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影响调研报告》指出,在人民币快速升值和外部环境恶化的背景下,我国出口企业将面临巨大的挑战。不到30%的出口企业能忍受的人民币升值幅度在4%以上。其中,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所能忍受人民币升值幅度在2%(包含2%)以下的高达44.5%,而所能忍受6%以上的企业占比为零。

3.4出口退税率波动

由于纺织服装行业的特殊性,纺织服装贸易对税收的高低非常敏感。由于广东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地方财政负担超基数部分出口退税的财政能力差异较大,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不鼓励异地收购出口、对流通类出口企业的设立进行限制的现象,不利于广东纺织业统一市场的形成和资源的市场化配置。

3.5贷款利率提升

银行六个月商业贷款利率从2008年的3.53%提升到了2012年的5.85%,由于国内通胀的持续,国家为了抑制通胀,采取了增加银行存款准备金以及提升利率等措施,增加了企业的运转成本,甚至直接导致了大批纺织企业倒闭。

3.6纺织企业风险抵御能力脆弱

广东本地并不盛产棉花等原料和原煤、电能等重要能源,依赖外地采购或者进口,并且远离原材料和能源主产地。另一方面,企业主要是oem厂商,加工贸易出口占54.98%,自主品牌和一般贸易出口比重低。尽管部分企业的产品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没有建立或控制销售渠道,丧失市场议价主动权。

4、广东纺织业的应对措施

4.1纺织企业发挥产业集群效应, 创新自主品牌

广东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居多,很多企业从事单环节生产,应该利用集群这一生产体系特征,化劣势为优势,通过扶持若干骨干企业创建产业龙头,形成拓扑型或轴承型的核心企业领导型企业网络结构,在集群内形成大中小企业密切配合、专业分工与配套协作的相互依存的产业体系和完整的产业链,实现柔性生产和外部经济。

随着全球范围内纺织业的竞争与日俱增,广东省纺织业只有通过品牌和创新增加产品的竞争力,才能把比较优势转变为长远的竞争优势。纺织业今后的发展趋势必然是科技含量高、知识密集型产品市场的比重日益增大,而初级产品、低附加值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将逐步淘汰。

4.2积极开发终端市场

随着对外贸易的日益频繁,我国商品正以物美价廉的特性在新兴经济体中抢占市场份额。根据2009年1月到4月的统计数据,香港、美国和欧盟仍然是广东省服装出口的头号阵地,对以上三个传统市场的出口合计占据广东省服装出口总额的61.8%。同时,广东服装出口对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开拓力度增大。新兴市场中,对中东、东盟、拉丁美洲出口额分别为6亿美元、3.9亿美元、3.6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5.3%、6.2%和6%,对非洲出口2.3亿美元。

4.3政府立法并引导企业转型发展

广东省政府于2010年5月出台《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若干意见》表示: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自主营销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产品扩大出口。加快建设广州、深圳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支持佛山、珠海建设成为全国服务外包基地,力争服务贸易每年增长20%左右;创新招商机制和方式,推进主题招商;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大力培育本土跨国公司。实施《粤港合作框架协议》,加快制定粤澳合作框架协议。有利于原本从事低附加值oem生产的纺织企业积极地向odm生产转型。

5、建立贸易纠纷调解机制

目前广东在全国率先设立省wto/tbt(世界贸易组织/技术性贸易措施)通报咨询研究中心,并建立覆盖各地市重点行业的技术性贸易措施通报预警机制,帮助企业争取合理权益和排除种种技术贸易壁垒、应对国际经济“暗礁”。在政府层面与民间层面的力量联合,有助于广东纺织业积极应对国外的贸易纠纷,将使广东纺织企业在日益严峻的国际贸易环境中得以成长。

纺织品出口论文:低碳经济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和对策研究

)[摘要]低碳经济对我国纺织品出口一方面可能形成一些新的贸易壁垒,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我国纺织品质量,能够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是纺织品出口企业面对国内国际双重压力,履行社会责任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纺织业产业结构和产品转型升级的需要。政府应制定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完善立法标准,纺织企业应重视和加快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加强出口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等应对措施来使我国的纺织品出口贸易发展顺应低碳经济发展的历史潮流。

[关键词]低碳经济;纺织品出口;发展模式

低碳经济正在以越来越快的步伐走进人们的生活。

纺织服装业作为我国较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之一,同时也扮演着“污染大户”的角色,对于纺织品及时出口大国的我国来说更应该要积极应对“低碳经济”的到来。

一、低碳经济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对于纺织产业来说,低碳经济就是一种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生产模式,尤其是生产过程中的节能减排问题,已经提到一个极为重要的地位。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而言,低碳经济具有双重影响。一方面,发展低碳经济可能带来绿色壁垒和新贸易壁垒,这些措施将对我国纺织品出口产生较大影响。另一方面,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按照低碳纺织品的标准,如国际社会所制定的有关环境政策、环境标准、环境标志和一些发达国家法律、法规及各种环境标准,来生产低碳纺织品,进而提高产品质量,能够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二、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的必然选择

(一)是在国内国际双重压力下的必然选择就国内情况而言,从整个社会环境看,我国纺织业以前的高投入、高消耗、高出口、低工资、低消费发展模式已经无法延续,下一步发展方向必然是劳动者高素质、高效率、物质低消耗、环境少污染、就业和消费稳定,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经济模式。特别是从原来的高碳发展转为低碳发展,对于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长期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此外,企业原材料和能源成本大幅度上升,大大增强了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开展节能减排的内在动力。

就国际情况而言,全球发展低碳经济背景下,西方国家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设置了种种障碍,具体有两点:及时,设置关税等贸易壁垒,增加我国纺织品的销售成本,使我国产品丧失价格的优势。西方国家近期一直热衷于讨论对发展中国家征收所谓的碳关税,采用碳排放的贸易保护主义。一旦碳关税制度得以实施,将来我国出口的纺织品将被征收高额的碳关税,出口价格将大大提高从而丧失市场竞争力。第二,设置非关税壁垒,用标准将我国纺织品拒之于门外。

(二)履行社会责任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低碳与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都息息相关。要实现“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每个人应改变一些非低碳的生活方式,每个企业更要改变非低碳的生产和管理方式,而这种改变也是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对于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而言,走“低碳经济”之路表面看不经济,短期内会给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如纺织企业为避免污染环境,要购买价格不菲的环保设备,在工序、时间上也会付出一定的成本。其实,社会责任与企业效益并非成反比。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走“低碳经济”之路不仅可以提升企业形象、赢得声誉,还能更好地体现企业文化,使企业的发展更为顺利、持久。同时“低碳经济”在实质内涵上与科学发展观是高度一致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指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增长的同时,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最终建成一个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

(三)产业结构和产品转型升级的需要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尚未消除,特别是随着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竞争面—20—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产业结构和产品亟待实现升级。

三、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可采取的应对措施

(一)政府层面

1.结合我国建设低碳社会、低碳经济和节能减排的工作需求,制定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开展社会经济发展碳排放强度评价,正确指导和引领政府、企业、居民的行动方向和行为方式。

2.制定并完善立法标准。只有加强环境与生态保护立法,才可能实现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可持续发展:(1)加快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与国际接轨的步伐。我国现行环境保护立法存在不完善和立法空白,与国际环境立法有较大差距。(2)完善我国纺织品标准体系。目前,我国现有纺织品标准难以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特别是进出口贸易的要求。因此,要制定和完善纺织生态标准及相关法规,争取在国际标准中体现我国技术水平,达到国际互认、相互衔接且接近国际先进标准。(3)建立我国的环境标志认证制度,加快与国际环境标准接轨步伐。环境标志作为保护环境的一项新措施,已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

我国要加快环境标志的认证工作并将其纳入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参加有关环境标准相互承认的协议,为实现国际普遍互认作准备。

3.政府要在纺织企业低碳技术的自主创新上发挥主导作用。高度重视研发工作,重点着眼于中长期战略技术的储备,形成低碳经济技术体系;要整合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按照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研究制订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技术路线图,促进高能效、低碳排放、节能减排的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要理顺企业风险投融资体制,鼓励企业开发低碳等先进技术。此外,还应积极组织参与制订行业能效与碳强度的国际标准,使我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低碳技术、设备和产品达到国际先进乃至经验丰富水平。

(二)纺织企业层面

1.重视和加快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加强出口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我国纺织工业在长期快速发展中,产生了不少矛盾与问题,如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等,这些都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制约因素,技术和工艺是我国纺织业落后先进国家的关键,所以通过自主技术和工艺创新来实现减排的方式是最为积极有效的,也对缩小与先进国家的差距起着积极的作用。面对低碳经济潮流,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应当面对现实,迎接挑战,积极研发生产安全无害的生态友好技术用于改造传统的纺织行业,加速我国纺织行业的清洁化生产。在保持纺织产品出口适度增长的同时,更加重视优化出口结构、提高产品质量。面对“碳关税”的威胁与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纺织品出口企业应该把研发重点放在环保性强的绿色产品上,外贸出口产品类型更要注重产品环保性指标,严格把控环保技术研发和产品出口市场渠道,以免遭遇碳关税的压力与制裁。

2.熟悉与保护环境相关的国际贸易规则,高度重视国际贸易市场信息及其战略战术。目前国际上已经签定了约200多个多边环保公约和协定,各国也纷纷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因此,我国必须充分掌握以争端解决机制为代表的wto系列协议文件的内涵,熟悉其约束性规则,这样才可以在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基础上客观公平地维护我方利益,为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提供趋利避害的有效法律武器,并在国际社会中尤其是在与发达国家的双边对话机制中增加谈判的筹码。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的管理者要学习并熟悉与可持续贸易有关的国际规则,一方面可以合理规避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尽量避免由环保问题引起的贸易纠纷;另一方面,尽可能按照国际环保规则组织生产,按照环境标准来更新机器设备,改良生产工艺技术,积极进行绿色产品的研制开发,从而有助树立企业良好的国际环保形象,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同时要高度重视国际贸易市场信息及其战略战术。在激烈的纺织品国际贸易竞争中,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要时刻关注国际市场战略和战术问题。企业要做到讲究市场战略战术,需要企业树立“在竞争中求生存,在生存中求发展”的生存理念,学会加强自我竞争能力、自我保护能力、自我发展能力。

3.坚持走“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从长远来看,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为了更好地应对低碳经济所带来的影响,就必须坚持走“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而实施“走出去”战略也许正是实现我国纺织品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根本转变的有效途径。“引进来”的是国外的资金、纺织业先进低碳技术和设备等,借此提高企业低碳产品质量;“走出去”的是产品和技术人员,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要定期将自己的技术人员送到国外大型相关企业或大学中学习深造,建立国外试验基地,将其建设成内外沟通协作的窗口,借此步步为营,开拓国际市场,为应对低碳经济的影响而建立平台。

总之,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要应对低碳经济,首先必须顺应低碳经济的潮流。充分认识到高碳经济会使国家的资源加速消耗,引发环境污染加剧,并最终导致出口纺织品竞争力的进一步下降。而低碳经济将会从善待环境的技术和产品中获利,从而在纺织品的低碳经济领域占据优势地位更具竞争力。因此,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应该客观地认识低碳经济的性质,在保护自身正当权益的同时,使我国的纺织品出口贸易发展顺应低碳经济发展的历史潮流。

纺织品出口论文:当前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在全球纺织品配额制度取消以后。我国的纺织品出口特别是服装出口行业得到迅速发展,然而我国的纺织品出口贸易也面临巨大的挑战。主要从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摩擦和自身存在的不足以反应对措施上阐述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纺织品贸易;贸易壁垒;行业协会;自主品牌

1 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现状

我国加入wto后,纺织品出口从2001年的534.4亿美元猛增到2006年约1651.4亿美元。五年中,出口增长了近3倍。据近期统计数据,2006年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总值为1651.36亿美元,同比增长22.66%,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9.38%,贸易顺差达1290.34亿美元。纺织品服装出口总值是1470.85亿美元。其中,纺织品出口金额是522.54亿美元。同比增长18.84%;服装出口金额是948.30亿美元。同比增长28.91%。

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地区结构。主要集中于美国、欧盟和日本。在中美纺织经贸关系上,中美经贸合作关系是互利双赢的。中美两国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长期以来,我国向美国出口诸如纺织品之类的低附加值的产品,同时也从美国进口大量的高科技含量的产品。我国纺织品出口对美国市场的依存度高。我国从1994年成为世界上较大的纺织品出口国以来,纺织品出口额约占世界纺织品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据统计,我国出口纺织品到达美国市场的比率达20.14%。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出口仍将以劳动密集型等轻工业产品为主,其中纺织品出口仍将是对美国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中美贸易摩擦将继续升温。随着中美贸易顺差逐渐加大,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和分歧在纺织品贸易中也愈来愈激烈。

在中欧纺织经贸关系上目前存在着贸易壁垒和反倾销障碍。我国纺织服装受到欧盟tbt限制;在绿色贸易壁垒方面,欧盟纺织产业在技术水平等方面占有优势,所以就以保护生态环境和消费者人身健康为由,对本国产品和进口产品规定了严格的标准,其目的是为了保护欧盟自身的纺织产业。

2 当前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2.1 贸易摩擦、贸易壁垒不断

我国加入wto以后,纺织业的快速发展打破了全球纺织业原有市场和利益格局,因此对于我国纺织产品的出口就有了所谓“挤占了他人的市场份额”的大量反倾销等各种障碍。法国纺织工业联盟主席吕西安德沃日曾表示,应延长对中国纺织品进口配额限制至2008年底。“以便向中美之间签署的此类协议看齐”。一些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发达国家至今拒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甚至干预中国的金融政策。从纺织层面上来说,他们这样认为是由于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快速增长且在进口国零售市场上的份额增长较快,已对进口国的制造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甚至使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下降,我国纺织业将成为全球贸易摩擦的焦点。

继技术壁垒、绿色壁垒之后,以sa8000社会责任认证为代表的“劳动壁垒”,正成为中国出口纺织品的又一大障碍,因为虽然我国的纺织品出口在价格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我国的劳动力很多是在不被提供任何社会保障的情况下工作的。面对进口国实行越来越严格的“劳动壁垒”措施,纺织行业虽然也开始积极推行企业社会责任体系,也按照中国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国际公约开始实施了符合国际惯例以及我国国情的行业自律性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但在推行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初期,肯定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阻挠。

2.2 纺织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纺织企业自主生产性不强。我国的纺织行业生产以大量的加工为主,缺乏自主创新。由于我国纺织品的加工能力和加工规模只在中低档产品市场有优势,所以纺织品出口企业的利润率比较低,赚取的只是制造加工环节微薄的利润,出口多以定牌、贴牌为主,50%以上的服装出口是来料加工,30%以上是进口国提供商标、款式、纸样稿来进行加工,自主品牌服装仅占10%左右,而且设计开发水平不高,不能自主设计、生产适合销路的产品。

出口成本增大,且品牌竞争力不强。人民币汇率上升、出口退税率下调等因素成了中国纺织品出口企业的较大利空因素,一般一票出口订单的周期是三个月,而人民币汇率又不趋于稳定,几乎一个月内就会有较大的变化。由于纺织品附加值较低,人民币升值使企业的出口成本增加。更是削减了企业的出口利润。上海著名经济学家石士均教授在宁波举行的2007年出口形势报告会上指出从去年中期开始,人民币就不断向上攀升,到现在累计升值近3%,加上去年12月起部分纺织品退税率下调2百分点。这大大加剧了纺织企业的困难。

3 当前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中的行业协会及企业应对措施

3.1 纺织行业协会殛商会的应对之策

纺织商业行会协会应该努力营造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根据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要求,开展积极有效的信息服务,制定行业标准加强行业自律性,引导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快速稳定发展。

(1)深入开展国际纺织方面的公共信息服务。由于生产企业自己搜集信息方面的渠道比较狭窄。所以纺织商会要帮助他们拓展信息槊道,挖掘信息资源,保障纺织企业及时了解纺织动态,针对国际市场业务的要求,建立定向的信息采集,为纺织服装行业提供更加丰富的原料、产品、技术装备、价格等行情信息。

(2)制定行业标准。加强行业自律。行业协会及商会应该充分发挥协调小组及企业专家队伍的作用,对于一些不正当的竞争行为,应该采取价格协调和增强行业自律性等措施,监督进出口企业的守法经营情况,以保障纺织品进出口企业内的公平有序竞争;同时,建立并推广《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建设及管理、服务标准》,提高专业市场的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建立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行业自律机制。要求企业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并进行相关指导,提高企业对社会责任体系的认识,提高行业整体素质,维护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整体利益和形象。

(3)推进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与国外同行的合作交流。我国的纺织企业与发达国家比较在技术水平等方面都有很大差距,所以多开展纺织企业特别是进出口纺织企业与国外同行之间的交流活动,扩大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交易渠道,提高国际竞争意识。

(4)开展行业培训、品牌推广等服务工作。开展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管理业务培训、行业知识培训、从业人员素质培训,为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建设规划、经营管理、改造升级提供咨询服务,为提高专业市场的企业品牌形象开展相关服务。

(5)建立纺织业检测机制。针对国外越来越多的贸易壁垒,我国纺织商会及行业协会应积极采取措施,面对欧、美、日等主要贸易伙伴的产业政策、反倾销政策等对中国纺织品出口带来的种种不利,逐步建立起纺织服装的监测系统,对一些重点产品的出口数置、出口价格、出口国别和地区及时,帮助我国纺织企业正确认识市场前景,确定发展方向。

3.2 纺织企业自身的应对之策

(1)走创新之路。企业的发展强大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必须大力增强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当前国际经济正处在产业结构的调整时期,朝着技术、知识、服务密集方向新的发展,面对国际经济新形势,我国纺织业如何从“模仿”到“创新”,对于长期以来给外国跨国公司打工的我国纺织服装业来讲。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战。任何企业若没有创新是很难持续发展的,仅靠低技术、低附加值的产品出口是不能占领国际市场的。

(2)推行“品牌战略”。中国纺织业就必然长期处于国际分工的低端状态,加强品牌建设是中国纺织服装业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为打破“有规模、缺品牌”的困局,许多企业开始尝试以自主品牌出口。

(3)推进产品的多元化,提升产品档次和推进产业升级,完善产业体系。目前,中国的纺织服装产品技术含量低,贸易依然局限于低附加值的中低档产品。对此,我国纺织服装企业既要积极学习、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成果,更要加强自主研发力度。采取新技术新工艺,推动纺织业向深加工和精加工方向发展,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争取向中高端产品市场进军。

纺织品出口论文: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负面影响与应对措施

[摘 要] 绿色贸易壁垒又称环境壁垒, 在国际贸易的实践中发展成为非关税壁垒的主要形式, 并成为新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 的工具,严重影响了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发展。本文主要就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负面影响和受影响的 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了面对绿色贸易壁垒所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绿色壁垒;纺织品出口贸易;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 f74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8)07-0169-03

[作者简介] 李慧敏,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研究员,教育学博士、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研究方向为教育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法学教育;(北京 100088)

张 洁,河北大学马列教学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比较教育学;(河北 保定 071002)

马月红,石家庄经济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河北 石家庄 050091)

一、绿色壁垒概述

绿色壁垒, 又称绿色贸易壁垒、环境壁垒或生态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 进口国政府违反自由贸易原则, 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和动物的健康为由, 制定的一系列环境贸易措施, 使得外国产品无法进口或进口时受到一定的限制, 从而达到保护本国产品与市场的目的,它是非传统性质的壁垒。

绿色壁垒表现形式主要有绿色关税、绿色市场“绿色反补贴”、“绿色反倾销”、环境贸易制裁、推行国内ppm标准及其他标准、消费者的消费选择(绿色消费)、强制性绿色标志、强制要求iso14000 认证、繁琐的进口检验程序和检验制度,以及要求回收利用、政府采购、押金制度等。这些绿色壁垒规定十分复杂,而且经常变化,形式多样,使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产品难以适应,从而限制了发展中国家产品出口,也无形地削弱了在国际贸易市场上的竞争力。

绿色壁垒具有“一箭双雕”的功能。一方面,它是一种遏制工具。在国际贸易领域,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和科学技术优势,通过国内制定的有关环保的法律以及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法规,对国外产品进行准入限制,以达到对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出口进行遏制。另一方面,按照绿色壁垒中的绿色产品标准,如国际社会所制定的有关环境政策、环境标准、环境标志和一些发达国家法律、法规及各种环境标准,来生产产品,可以提供绿色产品(无害产品),进而提高产品质量,以便达到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目的。总之,绿色壁垒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隐蔽性、技术性和广泛性等特征。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发展趋势下,在国际贸易激烈竞争的环境中,绿色壁垒正日益成为发达国家限制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正是要分析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负面影响,以及之所以受其影响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积极应对的措施。

二、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负面影响

我国纺织品出口主要是向发达国家和地区,受绿色壁垒的影响,我国纺织品出口遇到了很大阻力。

(一)改变纺织品出口标准,使纺织产品失去了许多出口机会。发达国家往往凭借其在纺织品技术上的优势,对技术匮乏的发展中国家实施苛刻的检验标准。主要表现为:

一是对进口纺织品检验项目的增加。欧盟2002年5月通过生态纺织品服装新指令(2002/371/ec),该指令由40多个分指标体系构成,将原只有几种纺织品和服装的环境标志产品扩大到腈纶、棉和天然纤维素纤维(包括木棉)、弹性纤维、亚麻和其他韧性纤维包括大麻、黄麻和苎麻、含脂毛和其他蛋白纤维、人造纤维素纤维、尼龙纤维/涤纶纤维、聚丙烯纤维、纤维和纱线的整理剂等几乎囊括所有纺织品和服装。这些指令中所包含的众多的检验项目和欧盟颁布的《未来化学品政策战略白皮书》和《关于化学品的注册、评估、许可办法》,对于发展中国家纺织品出口来说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二是对进口纺织产品检验标准的提高。很多发达国家以某些残留(如农药等)危害人身健康为由对这些残留作了严格的规定,不得检验出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化学元素成分物质。例如:欧盟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较高,因此高技术含量的绿色纺织品产品倍受青睐,由于欧盟纺织产业在技术水平等方面占有优势,所以就以保护生态环境和消费者人身健康为由,对本国产品和进口产品规定了严格的标准,其目的是为了保护欧盟自身的纺织产业。我国纺织业出口市场上的纺织产品技术含量低,绿色健康成分少,再加上对纺织品原料的种植药品使用和对产品的加工、包装、装运等环节的环保意识比较淡薄,这就给发达国家提供了许多实施“绿色壁垒”的机会,也使我国纺织产品失去了许多出口机会。

(二)加大纺织出口产品的生产和经营成本。在目前这样一个低生产水平的基础上,为适应国外各式各样的绿色壁垒,我国纺织业的棉花种植和服装生产加工企业就不得不处理好对棉花实施的农药残留物和纺织产品对人体健康等方面的问题。同时许多发达国家要求我国纺织产品的质量标准达到国际贸易市场纺织品标准后才能进入,如iso14000 认证等,但是要取得纺织服装标准的认证费用非常高,根据纺织业生产产品的内在成本的要求,这些认证费用将要计入成本,这就使企业生产产品的成本大大的提高了。另外,如果纺织品企业要建立及实施iso14000 认证,就必须付出高昂的费用(费用主要用于长期环境审查、环境管理体系的技术咨询建立、认证费用、及其改善环境污染的设备、污染物检测、员工环保培训费用等。)此外,各发达国家还在纺织品进口贸易中纷纷提高各自的检验检疫标准,有些发达国家甚至要求对纺织品如衣服、被褥等进口的纺织产品进行批批检验,这不但导致通关时间加长,还加大了停留港费用,增加检验成本,这些因素都会使纺织产品的出口成本大大地增加,进而削弱我国纺织品出口在国际贸易领域的竞争力。

(三)影响我国纺织产品出口市场的巩固和扩大。目前我国纺织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于美国、欧盟和日本。而这些国家或地区大多数是世界贸易组织“贸易与环境委员会”成员,也是绿色贸易保护主义最为盛行的地区。这些国家或地区往往凭借自身在环保方面的优势,对纺织产业制定过分苛刻的环境标准,并实行严格而又繁琐的注册、认证、检疫制度,使纺织产品出口进入国际贸易市场的门槛不断加高,进而影响到中国纺织品出口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市场规模的扩大和发展。

三、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受绿色壁垒负面影响的原因

(一)环境标准和认证体系不完善。绿色壁垒中的国际性、区域性、国别性环保法规和标准、检验和检疫要求、包装与标签要求、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体系和环境标志等自愿性措施都属于标准壁垒研究的范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初步构建了环境保护法体系,由于建立时间短,又不被国家和企业管理所重视,环境标准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与国外在产品研发阶段就开始制定环境标准相比,我国的环境标准是缺乏统一性、完善性等合理的标准。据统计,在我国19278 项已有国家标准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不足50%,高新技术标准严重缺乏。在认证体系中同样存在着如此的问题。环境标准和认证体系不完善妨碍了我国纺织品与国际贸易市场的对接。

(二)与对外贸易相应的环境管理体制不健全。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经济更深入地与世界经济接轨,但是与对外贸易相应的环境管理体制还不健全。如各种产品涉及环境方面的技术指标,应由环保部门还是由技术监督部门制定还没有法律方面的规定,如果把这些技术指标定义为环境标准则应由技术监督部门制定,可是目前这类指标的性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

(三)对绿色纺织品的技术研发和绿色纺织产品的生产缺乏资金支持。首先,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技落后、经济不发达,绿色纺织品的技术开发和生产一直缺乏资金支持,这是阻碍我国纺织业发展的大难题。其次,从事绿色产品开发和生产的企业多数是国有企业转化而来的企业,大多企业都面临着资金短缺和技术落后的问题,没有多余资金投入用于研制绿色产品。再次,从事绿色技术研发的风险比较大,有些企业不愿意投资绿色产品的研制,因而限制了绿色产品研发的投入。

四、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可采取的应对措施

(一)政府层面

1.大力宣传并加强环保意识。面临国际贸易绿色壁垒,要发展对外出口贸易,我们就必须大力宣传并加强环保意识,使企业和公众都深入地认识到,为了自己健康地生存和发展必须加强环境保护,进一步促进我国纺织企业树立“环保与外贸相互促进”的思想,实现绿色贸易。

2.与时俱进,建立与国际标准相一致的国家质量标准体系。在制订国家质量体系过程中,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质量标准体系,如iso14000认证标准等,采取“吸取精华,弃其糟粕”的借鉴方法制定适合我国纺织品行业的质量标准体系,形成本国认证条例。而且,我国政府职能部门可以通过建立一批纺织品出口生产基地,实行统一生产、统一标准、统一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来帮助纺织企业做好出口产品的各种质量标准认证工作。

3.实事求是,建立和健全出口产品绿色壁垒预警机制。我国应尽快建立对国外技术和绿色壁垒的信息中心和数据库, 加强我国的通报咨询网络建设,以便能够及时地、地向企业通报国际上产品标准的制定及变化的相关信息,并协助企业采取针对性的实施对策, 为企业扩大出口服务。例如,我国商务部对外贸易司针对2006 年5 月29 日日本实施的食品中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 为帮助企业规避出口风险, 减少贸易损失, 针对重点受影响产品, 启动了对日农产品出口预警分析, 《对日出口农产品风险评估报告》, 并密切跟踪日本实施情况,出口行业预警, 目的是加强和各相关行业及企业的沟通, 共同做好应对工作。在纺织品行业方面也同样可以开展这项工作。

4.加大对研发绿色产品提供经济支持。政府可以选择部分纺织品行业的企业作为重点支持对象,为其提供研发绿色产品的经济支持,以保持其可持续发展。其次,政府可以鼓励个体老板、企业家等,投资研发绿色产品项目。再者,鼓励外商投资。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和商品消费市场广,又长期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国外的企业家看好我国的经济发展局势,我们应该鼓励这部分人来华投资,以增大对纺织行业绿色产品研发的资金投入,形成群策群力之局,提高我们纺织品的整体质量。

5.积极建立反“不合理绿色壁垒标准机构”。不合理的绿色壁垒其实是国际霸权的一种体现,政府应该建立专门“反不合理绿色壁垒标准”机构,组织专门人员对绿色壁垒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研究,深入了解绿色壁垒隐蔽性的一面,并按照wto协议的标准壁垒的规定范围及其他国际贸易的相关规定,对不合理的绿色壁垒标准要求进行有理、有力、合法地对应,以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二)纺织企业

1.提高纺织品绿色安全质量。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市场的声誉,打好质量战是企业在市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尤其是提高产品绿色安全质量。首先,企业应把好原料选择关,要关注原料生产地域土质的好与坏、农药施用控制的管理及其生长期的周围环境的监控等方面,从源头上保障纺织产品质量安全;其次,企业应按照国际公认的纺织品安全质量标准来生产产品,生产出质量优良的无害产品,走绿色纺织品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样有利于冲破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促进我国纺织业对外贸易的发展;再次,要切实加强纺织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把好质量关,以此增强我国产品的国际贸易市场竞争力,从根本上突破贸易绿色壁垒。

2.重视国际贸易市场信息及其战略战术。常言说得好:“商场如战场”,在今天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中,同样如此,我国纺织企业要时刻关注商场战略和战术问题。企业要做到讲究市场战略战术,需要企业树立“在竞争中求生存,在生存中求发展”的生存理念,学会加强自我竞争能力、自我保护能力、自我发展能力,需要纺织企业领导人和高层管理人员在国际贸易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潜意识的挖掘力,分析国际贸易市场信息并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以冲破绿色壁垒。

3.坚持走“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从长远来看,企业为了更好地避免和减少因国际贸易绿色壁垒而带来的损失,就必须坚持走“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甚至已有学者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实现我国外贸增长方式根本转变的有效途径”。(王学军,2006)“引进来”代表着学习,“走出去”代表的是创业,“引进来”的是外国的资金、纺织业先进绿色产品生产技术和设备等,借此提高企业绿色产品质量;“走出去”的是产品和技术人员,纺织企业要定期将自己的技术人员送到国外大型相关企业或大学中学习深造,建立国外试验基地,将其建设成内外沟通协作的窗口,借此步步为营,开拓国际市场,为打破国际贸易壁垒而建立平台。

纺织品出口论文:纺织品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 要:2005年1月1日,“纺织品配额”被取消了,但我国的纺织品出口贸易却遭遇了一系列新型非关税壁垒,针对这些新型的非关税壁垒,除了从政府到企业各个层面加强应对外,更重要的是抓好我国纺织品的持续发展,不断提高纺织品的质量。

关键词:纺织品;出口贸易;持续发展;质量

纺织品出口贸易是指将本国生产或加工的纺织品如纱线、布匹、丝织物、地毯、服装等输往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市场销售。我国是纺织品出口大国,纺织产品也是我国出口贸易中的拳头产品,扩大纺织品出口贸易对我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进入wto之前,由于我国不是世贸组织的成员国,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纺织品贸易都是通过双边协定的方式进行的,纺织品出口贸易一直受到西方发达国家的不平等待遇,再加上纺织品的配额制度,使我国本来具有很大优势的纺织品出口贸易受到很大的限制。2005年1月1日, “纺织品配额”被取消了,我国的纺织品出口贸易应该“放手大干一场”了, 然而我们还没有高兴多久,美国、欧盟等国家针对我国采取的反倾销、反补贴措施及以保护生命、保护环境为由的绿色壁垒等一系列新型非关税壁垒接踵而至,反而使我国的纺织品产业措手不及。对于这些层出不穷的新型非关税壁垒,究其实质,是对纺织品质量要求的提高,因此,我认为,针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中所遭遇的一些非关税壁垒,我们除了从政府到企业各个层面加强应对外,更重要的是抓好我国纺织品的持续发展,不断提高纺织品的质量,使我国纺织品质量达到设限国家的要求,这些设限国家也就无话可说了。要实现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纺织品质量,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深化外贸体制改革

我国的外贸体制进行了多次改革,但我国纺织工业的运行体制依然带有行政指令性特征,对企业存在过多的保护和干预,由此,纺织品外贸体制应实行大的改变:①加快纺织行业国有企业改革,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进行公司制改革,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面向市场转换纺织企业的经营机制,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②稳定纺织品原料的供应,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规模化生产基地的建设,棉花流通领域要建立规范化的市场秩序,发挥市场形成价格机制的作用,取消国家对棉花的保护价格;③废除纺织品出口收购制,推广纺织品出口制,授予纺织品企业自营出口权,允许纺织品生产企业自营出口,与国外市场直接接触,从而增强企业对信息的反馈能力。总之,深化外贸体制改革,使纺织企业能够轻松上阵,参与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

2 改善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产品结构

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产品结构很不合理。①纺织品出口贸易中占着较大比例的主要是服装类产品,装饰用和产业用的纺织品所占比例太小,要改变这种格局,我国应继续把服装作为扩大出口的主攻方向,同时,扩大装饰用和产业用纺织品的生产,以替代我国装饰用和产业用纺织品的进口;②我国纺织品的档次主要以中低档的产品为主,品质产品出口很少,这样纺织品出口的价格就很低,利润相对就很小,所以我们要增加品质服装出口的比重,提高服装的卖价;③从产品的纤维构成看,化纤类纺织品所占比重很低,我们应适应国际市场消费的趋势,实现从出口棉纺织品向出口化纤纺织品的转变;④从产品的出口方式看,纺织品出口具有明显的加工贸易特征,我国只能得到较少的加工费用,盈利水平并不高,所以我们还应该坚持以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为辅的发展方针。

3 提高我国纺织品的科技含量

现代市场竞争越来越体现为科技和人才的竞争。我国纺织品的科技含量不高,传统的纺织品出口主要是 “以量取胜”,产品质量没有多少优势,严重影响了我国纺织品出口的竞争力。现在,各国都在通过技术创新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纺织产品的竞争力。如果我们再不积极行动,加大对纺织科技的开发力度,我国纺织品出口的优势就会失去。对纺织品科技的开发,一方面纺织企业自己要努力培养科技人才、增加科技经费,加大科技的开发力度,争取尽快实现纺织产品的升级换代;另一方面,政府也应该在政策方面给于优惠,支持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研究开发,对纺织产业链相关产业加大扶持力度,使其更好地为纺织品出口服务。

4 实施纺织品品牌战略

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也是企业竞争力的表现。中国的纺织业生产能力很大,但没有国际著名品牌,只能在国际分工中从事附加值比较低的一般加工,这对中国是非常不利的,因此,纺织企业必须提高对品牌战略的重视、树立起品牌意识,着力打造强有力的品牌,关注市场流行趋势,造就品牌效应。要实施纺织品品牌战略,应同时重视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就是重视品牌的内在本质,即产品的质量,纺织品的内在质量主要包括品质的面料、时尚的设计、先进的工艺等,品质的面料是创造纺织品品牌的基础,也是时尚的前提,如果一件衣服面料很差,即使设计得再时尚,也会给人质量差的印象,那品牌的基石就动摇了;时尚的设计可以说是纺织品品牌的生命,纺织品中特别是服装的设计是最讲究“时尚”和“新颖”的,纺织品出口贸易要想不断地扩大市场占有率,就必须满足市场追求“时尚”的需要;先进的工艺是纺织品质量的保障,也是提高品牌竞争力的保障,因此,先进的设备、先进的工艺,是我国的纺织品出口贸易从“以量取胜”转变为“以质取胜”必要条件。另一个方面就是重视品牌的策划、广告宣传和市场营销等外在要素,品牌不是自然生成的,它需要我们的创意和策划,更需要进行广告宣传和市场营销。目前纺织品除少数制造商品牌外,几乎没有较好的中间商品牌,这并不是说我国的纺织品质量不好,而是我们没有重视品牌的策划和营销宣传。

总之,在纺织品配额取消后的今天,发达国家非关税壁垒不断翻新和国际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的条件下,我们除了采取相应的对策外,更应该从纺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出发,提高纺织产品的质量。

纺织品出口论文:关于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环境及发展趋势

作者:黄海蓉 傅纯恒 姚春序

2004年12月31日.世界《纺织品及服装协议》(atc)到期.主宰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近30年的配额体制结束.世界纺织品服装贸易从2005年1月1日开始步入”后配额时代”。作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的中国.也是世界纺织品出口贸易大国.注定要成为这个新时代的主角。从2005年年初开征纺织品从量出口关税.到后来宣布调高部分纺织品出口关税,再到后来的取消纺织品出口关税.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新闻不断从中美、中欧纺织品贸易摩擦.到多轮纺织品贸易磋商.纺织品贸易已成为一个越来越热门而敏感的话题。从政府官员到学者到外贸从业人员甚至到普通老百姓都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发展日益关注。

一、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面临的环境及发展趋势

1、贸易自由化背景下,区域性优惠安排增加的趋势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加深,世界各国之间经济和贸易的联系与依赖日益增强.对贸易保护主义形成一定程度的制衡,要求贸易自由化的呼声也越来越大。1986年,关贸总协定将纺织品回归自由贸易的议题纳入乌拉圭回合谈判.并决定成立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95年.世贸组织成立.其宗旨就是主导世界贸易总体趋势朝自由化方向迈进。纺织品配额的取消本身就是贸易自由化的有力例证。因此.从长远来看.国际贸易包括纺织品贸易的大环境是自由化。

但是.全球贸易自由化并不是全球性自由贸易。在贸易自由化背景下全球贸易体系中出现区域贸易协定急剧增长的趋势。截至2003年1月1日.在wto备案的区域贸易协定总数达到259个在这些区域贸易协定中有许多专门针对纺织品的贸易优惠安排。如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就取消了北美三国之间纺织品进口的配额限制和关税.逐步实现其区域内纺织品贸易自由化。再如美国(2000年贸易与发展法》,赋予加勒比海邻近24个国家以及撒哈拉以南48个非洲国家生产的服装输往美国.在关税和配额方面享有优惠。在欧盟.其内部各国之间纺织品和服装的进口关税已全部取消。欧盟还通过与地中海国家签订《联系国协定》.与巴尔干半岛地区国家签订《联系与稳定协定》.推动双边的纺织品贸易一体化和自由化。欧盟还与南非、墨西哥、智利等国分别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分阶段地逐步取消纺织品配额和关税。事实上,包括正在谈判中的美洲自由贸易区和构想中的泛欧洲——地中海自由贸易区都把纺织品服装问题作为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来对待.并考虑特殊的安排。促进区域内纺织品贸易自由化,以对抗区外竞争者越来越成为这些区域贸易协议的重要内容。

大大加强的区域贸易优惠安排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全球多边贸易体制所达成的惠及所有wto成员的自由贸易制度。这种发展趋势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些区域贸易优惠安排为贸易转移提供了机会,在对区域市场形成保护.促进与既定贸易伙伴国的贸易发展的同时,事实上减少了各成员按照比较利益原则增加从中国进口纺织品的可能性,增添了我国产品在其区域内扩大市场份额的难度

2.贸易争端背景下,关税壁垒被重新利用的趋势

从2005年1月1日开始.纺织品全球配额取消。作为wto的成员国中较大的纺织品出口国.中国理所当然地享受纺织品配额取消的利益。但是,配额取消带来的自由贸易仅100多天就被美欧的频繁设限打破。4月4日,美国启动针对3类中国纺织品进口的保障程序;4月6日.欧盟公布对中国纺织品特限行动指南;4月28日,美国对l4大类来自中国的纺织品进行特保调查同日欧盟对我9类纺织品启动特保调查5月13日,美国决定对3个类别的中国服装产品重新实行配额限制5月18日,美国对我4种产品采取特保”;5月22日.中国宣布自6月1日起大幅度提高74种纺织品出口关税税率;5月23日,欧盟对和麻纱启动特保程序;5月25曰.欧盟宣布推迟对我和麻纱启动特保程序5月27日,美国正式对我4类纺织品实行进:13限制措施,设限期到2005年12月31日止月27日.欧盟对我t恤和麻纱提出正式磋商请求;5月30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自6月1日起取消81种纺织品出口关税;6月,中美、中欧纺织品贸易磋商开始……中美欧纺织品贸易争端的背后,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发达国家面临纺织品进口增长为推卸责任将矛头指向中国.希望通过打击我国的纺织品出口以转移国内压力。但是,随着中国政府外交策略的转变.单方面地实施限制或是特保的效果越来越难以掌控.而且即使是在发达国家内部也出现种种责难。因此.关税壁垒作为wto认可的贸易保护措施正出现被重新利用的趋势。2004年欧盟、美国、日本纺织品服装行业总体平均进口关税水平分别为9%、lo.2%、8%.并保障在2005年将纺织品服装平均关税分别约束至7.9%、8.9%、6.6%。虽然发达国家纺织品服装平均关税约束水平较低但是下降幅度有限并呈现以下特点:(1)关税升级现象。以欧盟为例,享受最惠国待遇的供应方向欧盟出口纺织品时遭遇的关税结构为:原料平均关税为0。7%,纤维平均税率为5-3%,纱线平均税率为6.3%,织物平均税率为9.1%,服装平均税率为11.9%.从原料到服装的关税升级现象十分明显.使服装制成品的有效关税大大高于其名义关税:(2)关税高峰现象。以美国为例,美国至少对200种纺织品制定了高于18%的从价关税税率,对部分羊毛及人造纤维的征税超过30%,一些特定服装的从价税达到33%,甚至更高。就其发达国家纺织品服装关税安排特点来看.关税仍然是直接影响竞争力并形成不公平竞争的最直接的因素。

3。自由保护主义背景下,贸易限制手段多样化趋势

进入后配额时代的世界纺织品贸易并未从此真正步入自由贸易。在许多纺织品进口国不安地要求延长配额取消时,我们就已经体会到这一点。配额取消后,国际纺织品贸易保护不会随之消失,相反将以一种新的形态继续配额的影响。如果说配额制度是一种有限制的贸易保护主义的话(毕竟受多边协议和增长率的限制),这种新形态就是一种自由保护主义了。一方面,各种贸易限制措施层出不穷另一方面,贸易限制实施更为自由.因为这些措施不是多边的,而是双边甚至是单边的。

利用“二保一反”措施实施贸易限制。”二保一反指我国《入世协定书》中所规定的“纺织品特别保障措施、“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和反倾销措施”。按照我国《入世协定书》中规定,所有世贸组织成员在截至2008年12日前,如遇自中国进口的纺织品在短期内数量激增、价格下跌,对其造成市场扰乱”,可运用纺织品特别保障措施条款对中国纺织品实施进1:3限制:也可在截至2013年12月10日前(即中国入世后12年内).运用“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条款对中国纺织品实施进口限制也可在截至2016年l2月10日前(即中国入世l5年内)根据反倾销措施条款在确定倾销时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可以预见各国以二保一反实施的贸易救济将成为我国今后很长~段时间内纺织品出口的主要障。

利用生态标准等技术贸易壁垒形成出口屏障。近年来欧美等发达国家纷纷提高了产品的技术标准同时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命安全为由.对产品制定了苛刻的绿色环保要求。目前.纺织品服装领域主要盛行的欧盟生态标签和生态纺织品认证已造成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货和出口限制并成为我国纺织品国际市场准入的“绿色屏障”

利用劳工标准制造贸易障碍。近年来.国际上兴起一些新的企业认证体系——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主要涉及到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目的是希望企业在赚取利润的同时.主动承担对环境、社会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客观地说.社会责任标准是人类物质文明上升到精神文明的一种体现。但是,随着发展中国家制成品出31的大量增加.发达国家抨击发展中国家忽视劳工权益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在我国,纺织品服装基本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受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大多数地区企业的生产很难符合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责任标准。因此,这些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存在可能成为制约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又一大障碍。

4.新市场出现的背景下,纺织品市场价格下降的趋势

世界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回归wto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和削弱了一些双边或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给与特定国家的优惠和特权.那些由此而产生的贸易也将部分被取消,生产和贸易扭曲将会被消除。当纺织品服装贸易不再受到数量限制.世界将出现一个巨大的、有待开发的市场。配额取消使发达国家的纺织品服装市场变得更为开放,增加更多的贸易机会。此外,发展中国家迫于发达国家的压力将进一步开放其国内纺织品服装市场新的市场也会使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日益扩大。

在出现新的市场的同时,世界纺织品市场价格出现下降的趋势以美国为例自1996年以来其纺织品服装的进口价格持续下降.欧洲、日本和许多其它市场也是这样。究其原因,主要是进口服装的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而进口服装在整个纺织品进口中占很大比重。配额取消后,来自低成本生产国的产品比重上升,进口纺织品服装价格还将不断下降,将使纺织品市场价格下降的趋势继续延续。一方面,进口价格持续下跌,给进口国带来明显的福利净增加效应;另一方面.价格下降的趋势继续下去将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产生不利的影响

5.市场集中程度加深背景下。市场竞争加剧的趋势

如果说世界纺织品服装市场在配额取消前呈现的是一个不竞争市场的话,那么,进入后配额时代后,它将成为一个几乎竞争的市场但是,在分析日本和美国的纺织品服装在1995年到2001年期间各自前5位的供应国和地区所占的贸易比重(表1)时,可以发现分别作为非配额国家和配额国家的日本和美国.其进口纺织品服装市场表现出不同的市场集中程度。2001年日本前五大进31服装供应国已基本垄断了日本进口服装市场.而相比之下,美国前五大服装供应国占美国进口服装市场的一半还不到。因此.可以预计,随着配额的取消.美国及其它原设限国进口纺织品服装市场集中程度将进一步加大。

因此.取消配额后,市场开始进行激烈的重组,过去靠配额的庇护生存的企业面临抉择。在这个市场中,企业之间的竞争更趋激烈,商品的价格逐渐下降,行业利润趋薄。在高端产品市场,我国产品仍将与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竞争;在低端产品市场,我国则将与为数更多的具有基本相同比较优势的发展中国家竞争,这其中既包括东南亚国家,又包括墨西哥和加勒比海地区国家等中南美洲的一些国家。纺织品服装市场竞争加剧的趋势不可避免。

二、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拓展的对策建议

在日趋严峻的出口环境下.我国纺织品贸易要持续增长.必须有的放矢地拓展纺织品出口贸易。笔者认为可以从两方面着手。

1.对外拓展贸易市场

一方面,巩固和拓展传统出口市场。众所周知.欧、美、日是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传统市场.在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国家和地区分布中一直占较大比重.一直以来我国每年有超过的纺织品服装出口是输往这些国家和地区。而欧、美、日同时又是世界纺织品服装进口的大国.2003年仅美欧纺织品服装进口就达2300亿美元。如果我们对美欧市场占有率增长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可增加2o多亿美元的贸易额。因此,欧、美、日仍应是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市场拓展的重点。

但是如果出口市场过分集中于某个或某几个市场.会造成对出口市场的依赖.增加贸易的不稳定性。从及时部分的分析我们已经注意到,这些传统市场出现的市场竞争加剧、各种关税及有针对性的非关税限制措施的利用以及区域优惠安排的趋势对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带来发展障碍。要想在后配额时代的纺织品贸易中寻求进一步发展,优化全球出口市场的战略布局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拓展贸易市场要实行多元化战略在巩固和拓展传统市场的同时积极培育和拓展周边和新兴市场比如俄罗斯韩国和中东等市场。以俄罗斯为例有统计数据显~,2003年俄罗斯纺织品服装进口额比2002年增长了103个百分点从其经济的发展趋势来看,可以预计未来对于占尽地利的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俄罗斯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2。对内拓展出口动力

目前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仍是价格驱动.2004年我国出151177亿件服装平均每件服装的价格仅有3.51美元出1360亿双鞋,平均每双鞋的价格不到2.5美元。在这种价格驱动下,我国的纺织品服装贸易形成了一种”数量大价格低“的现象。这其中有国际市场竞争加剧的客观原因也有国内企业由于“对外出口偏好”而过度竞争的原因,还有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主要出口常规产品附加值不高的原因。

众所周知出口数量大价格低极易招致进口国的贸易争端和报复(比如“二反一保”等)。因此我们有必要实现贸易动力的转型尽快地调整出口企业的产品结构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和品质以质量带动纺织服装出口贸易的发展这同时也是回避某些非关税壁垒的有效手段。

但是企业是为了追求利益而生存的。部分出口企业可能因为短期利益的驱动同时又缺乏长远的眼光而惰于收集信息并适时调整生产结构。所以不能奢望仅仅通过企业的觉悟实现动力转型这个目的需要政府和行业协会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方面政府综合运用财政、税收利率等经济手段刺激微观经济主体——企业生产品质面料和精品成衣等高附加值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加快外贸增长方式从数量增长为主向以质取胜的转变。

另一方面行业协会也要进一步发挥作用在积极引导和规范纺织服装出口产品之问的竞争秩序的同时,加强信息咨询和行业预警积极出台各种贸易救济措施让日益升级的贸易摩擦损失降到低为拓展纺织服装出口贸易提供保障。

纺织品出口论文:浅析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如何应对美国反倾销问题

[摘 要] 全球纺织品贸易进入无配额时代之后,失去了保护伞的各纺织品进口国将更多地利用反倾销措施抵制我国纺织品的涌入。美国对华纺织品频繁的反倾销严重损害了我国纺织品行业的出口环境和国际竞争力,本文在剖析美国对华纺织品反倾销原因后,针对性的提出提升我国纺织品企业出口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中国纺织品 出口企业 美国 反倾销 中国论文联盟

一、我国纺织品贸易出口现状

1.出口规模快速增长。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突飞猛进,进出口贸易发展迅速。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高达2.21万亿美元,出口12016.7亿美元,全年贸易顺差1960.7亿美元。纺织业是我国最早开放进入国际市场的产业,也是我国在国际市场上成长好、增长最快、发展最完善的产业。我国加入wto后,随着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纺织品出口从2001年的534.4亿美元猛增到 2009年约1670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14%,八年中出口增长近 3倍。据近期统计数据,2009年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总值为1882.56亿美元,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8..53%,其中出口总值1713.32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4.26%,进口 169.24亿美元,占全国进口总额的1..68%,贸易顺差为78.76亿美元。

2.出口贸易地区分布。我国从 1 994年成为世界上较大的纺织品出口国以来,纺织品出口额约占世界纺织品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在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所有国家和地区中,美国、日本、我国香港排名前三位。据统计,我国出口纺织品到达美国市场的比率达 2o.14%。2009年我国对美国、日本及我国香港地区的纺织服装出口金额分别为为278.37亿美元、220.80亿美元和139.98亿美元,与上年分别同比增长3.44%、0.27%和下降12.88%。另外,2009年我国对欧盟的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为370.79亿美元,与上年同比下降7.13%。2009年1月~12月中国出口编织电热毯中,美国、日本和欧盟27国是较大的出口地,分别占国内出口总量的39%、31%和15%。

3.美国对华纺织品反倾销现状。从美国对华反倾销案件总量上看,截至2009年,我国遭遇反倾销案件已高达178件。从美国对华反倾销案占国总案的比例看,1980年以来稳步上升,1980年~1985年为6.3%,乌拉圭回合上升到9.1%,wto成立后的10年里,其对华案比例一直在不断上升,2009年已升至55.6%。今年6月,美国商务部裁定,以所谓中国产机织电热毯对美国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损害为由,同意对中国输美机织电热毯实施较高达174.85%的反倾销制裁。8月上旬,美国商务部公告,由于计算错误,决定修改对原产于中国的编织电热毯的反倾销终裁结果。电热毯产品的出口利润大约在4%~5%之间,如果被征收77.5%,甚至174.85%的反倾销税,美国客户肯定承受不了这个涨幅,中国不少相关企业只能被迫退出美国市场。这也意味着,从去年7月开始的美对华电热毯反倾销调查一案将有最终结果,国内企业应诉并未取得良好结果。美方此举也令纺织业界担忧,其是在“投石问路”,以电热毯这个相对冷门品类的商品,试探国内企业应诉能力和反应速度,可能会蔓延至其他大门类纺织品。

二、美国对华纺织品反倾销的原因

1.不断扩大的中美贸易逆差。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贸易账户赤字日益恶化,与之相对应,美国对华反倾销数量呈现波动性增长趋势。wto的及时年,美国是对我国反倾销立案最多的国家,提起调查的案件高达12起。2006年美国对华逆差高达1442.6亿美元,占美国外贸逆差总额的19%,1996年~2006年贸易账户赤字年均高达4291.8亿美元,2008年逆差高达6959亿美元。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在减少贸易逆差方面竭尽所能,并把扭转逆差作为一项核心经济政策,提出转变美国经济发展模式的4个方向,其中首要一项就是要更多依靠出口。一年来,美国积极推动与韩国、哥伦比亚、巴拿马等国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同时不时挥舞“保护主义大棒”以限制进口。作为美国主要贸易伙伴,也是美国较大的贸易逆差国,中国无疑是美国贸易政策调整的重点对象,成为遭受美国反倾销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2.次贷危机下保护本国相关行业和降低失业率的需要。近几年,美国经济增长放缓,甚至2006年房地产市场出现了衰退,由此引起的次贷危机使得美国经济元气大伤。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直接冲击着美国的同类产业。在美国国内经济尚未回暖的情况下,其一定程度需要通过国内的贸易保护主义保护本国相关行业的利益,导致其对中国发起调查范围更大,立案标准更宽,反倾销税的税率更高的反倾销调查。另一方面,反倾销还可作为美国政府转移视线的有效途径。政府面对强大的就业压力时,将问题归咎于国外的不公平竞争以缓解国内矛盾。有资料统计,美国失业率与对华反倾销趋势基本符合正方向变化关系(见图3)。尤其在大选时,运用反倾销打击外来商品,保护国内企业和就业者利益,降低失业率,以迎合工会和国内产业的要求,成为美国国内两党拉选票的重要筹码,所以大选年间对华反倾销案会呈上升趋势。

3.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宣言不过是 “表面文章” 。近年来,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国际竞争的日益激化,美国的出口商品日益受到日本和西欧的挑战,其世界经济贸易中的霸主地位逐渐下降。在此种情况下,美国力图通过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来维护自身的经济和政治利益。仅仅在美国对华纺织品采取反倾销制裁24小时前,g20峰会刚刚发表了《二十国集团多伦多峰会宣言》,就反对贸易保护、推进商业和投资等达成共识。同时,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和我国国家主席会谈时也表示,“美国希望看到一个非常成功、繁荣的中国,美方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事实上,今年以来中美两国间的贸易纷争一直在持续,中方的钢材等相关出口产品则成了贸易战的重灾区。相关的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宣言不过是相关国家的“表面文章”,并不能真正对缓解贸易纷争起促进作用。

转贴于中国论文联盟 //

4.对美出口市场结构单一,企业贸易管理模式落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外贸经营权的下放,经营进出口业务的企业数量急剧增加,又多为规模不大的中小企业,贸易管理模式落后,销售策略单一,再加上国家宏观管理措施不配套,因而出现了哪种出口商品的成本低、在国外市场有利可图,各出口企业就在国际市场营销中一味采取低价竞争策略,急功近利,过度投入的局面。同时,在产品结构上,我国出口较多的是纺织机电及化工等附加值相对偏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缺乏自主品牌,本身容易被误认为倾销。另外,中国纺织品出口市场结构过于单一,主要集中在北美和西欧市场。中国论文联盟

5.滥用贸易救济措施及产品标准 。随着行业危机加深和更多行业陷入困境,作为控制进口有效便利的手段,反倾销、反补贴被美国政府视为常规的贸易救济措施而继续利用。美国还动用国内贸易法中201保障措施、421特别保障措施。钢铁、汽车、信息产品、家具、纺织等行业均可能成为美国设限的重点领域。实际上,近几年美国仍在继续实施不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伯德修正案,其产业部门针对其他贸易伙伴已经提出了大量的两反指控。美国凭借其在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在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知识产权等问题上大做文章。美国实施不久的消费品安全促进法案,规定所有消费品生产商和进口商必须提交证书,保障进口产品符合美国的规定和标准。

三、应对美国反倾销提升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对策建议

1.积极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提升中国政府解决中美贸易纷争的能力。中国加入wto后,我国可以依靠世界贸易组织这个平台争取更多权益。在应对美国反倾销时,应充分利用wto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对于美方不合理的滥用反倾销进行贸易保护的做法,中国政府可向wto争端解决机构提起申诉。同时,要加强对wto规则的研究,以便在今后wto规则的评价及修改中充分利用中国在wto多边贸易体系中的发言权,争取早日修改国际反倾销规则,取消对中国的歧视性规定,尽快得到公正待遇。2001 年11 月开始的多哈回合目前正在进行之中 ,我国应在本轮谈判中努力争取属于自己的权益。我国政府也可与美国政府进行谈判,对其一些不合理或歧视性的做法进行必要的抗争, 说服其改变或放弃原来的观点和做法,努力提高解决中美贸易纷争的能力,加快中美贸易健康发展。

2.转变出口经营战略,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可持续竞争力。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既要充分利用劳动力和原材料价格低廉的优势,同时又要对美国市场进行认真调研,充分了解出口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成本供求及收益状况等,正确规划企业发展战略和科学进行经营决策,选择市场空间较大的项目,合理制定并及时调整出口产品价格,树立以质量取胜、以服务取胜的经营理念,提高质量档次、增加科技含量、增强品牌意识,力争以品质的产品和服务进入美国市场,改变中国产品长期以来低质低价的形象,由单一的价格竞争转变到综合的非价格竞争,增强产品的可持续竞争力。

3.完善出口区域市场结构,寻找新的国际市场通道。加入wto以来,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额持续增长,但由于出口市场结构过于单一,导致过多企业激烈竞争,争夺有限的市场。由于企业的目标市场单一,如若遭到欧美等国的反倾销,则企业的价格优势将不复存在,严重则会导致企业的生存问题受到威胁。因此,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应从单一市场化向多元市场化战略转变,将出口战略目标定位为全球范围。这样,不仅可帮助企业因避免为进入单一市场而进行的激烈竞争,同时帮助企业摆脱因过度依赖单一市场生存而实施的低价策略。就算企业因某一贸易摩擦问题而退出某一目标市场,仍有其他的市场来维持企业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而不至于使企业的生存受到威胁。

4.中美双方协商有关产品的反倾销贸易标准 。外贸经营权由审批制改为登记制以后 ,国家采取行政手段限制和规范企业贸易行为越来越少,纺织商会要根据国际纺织品市场需求情况和外贸敏感度对纺织服装行业及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原材料和能源消耗、生产安全、产品质量、环保、劳动保障等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在纺织品反倾销认定标准上,美方和中方也有不同的理解。当然,美方肯定是不会考虑中方利益的。中国政府应积极与美方沟通,协商有关产品的反倾销贸易标准,制定纺织品进出市场准入标准和认证体系,充分了解美国反倾销法规,制定一个可操作的、量化的、让双方都能理解的准则。在商务部支持下,联合有关部门和专家制定国际上认可的行业标准,规范企业行为,促进纺织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纺织品出口论文:解析纺织品出口贸易摩擦措施分析

摘要:在全球纺织品配额制度取消以后。我国的纺织品出口特别是服装出口行业得到迅速发展,然而我国的纺织品出口贸易也面临巨大的挑战。主要从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摩擦和自身存在的不足以及应对措施上阐述自己的看法。

1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现状

我国加入WTO后,纺织品出口从2001年的534.4亿美元猛增到2006年约1651.4亿美元。五年中,出口增长了近3倍。据近期统计数据,2006年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总值为1651.36亿美元,同比增长22.66%,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9.38%,贸易顺差达1290.34亿美元。纺织品服装出口总值是1470.85亿美元。其中,纺织品出口金额是522.54亿美元。同比增长18.84%;服装出口金额是948.30亿美元。同比增长28.91%。

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地区结构。主要集中于美国、欧盟和日本。在中美纺织经贸关系上,中美经贸合作关系是互利双赢的。中美两国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长期以来,我国向美国出口诸如纺织品之类的低附加值的产品,同时也从美国进口大量的高科技含量的产品。本毕业论文由整理提供我国纺织品出口对美国市场的依存度高。我国从1994年成为世界上较大的纺织品出口国以来,纺织品出口额约占世界纺织品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据统计,我国出口纺织品到达美国市场的比率达20.14%。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出口仍将以劳动密集型等轻工业产品为主,其中纺织品出口仍将是对美国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中美贸易摩擦将继续升温。随着中美贸易顺差逐渐加大,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和分歧在纺织品贸易中也愈来愈激烈。

在中欧纺织经贸关系上目前存在着贸易壁垒和反倾销障碍。我国纺织服装受到欧盟TBT限制;在绿色贸易壁垒方面,欧盟纺织产业在技术水平等方面占有优势,所以就以保护生态环境和消费者人身健康为由,对本国产品和进口产品规定了严格的标准,其目的是为了保护欧盟自身的纺织产业。

2当前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2.1贸易摩擦、贸易壁垒不断

我国加入WTO以后,纺织业的快速发展打破了全球纺织业原有市场和利益格局,因此对于我国纺织产品的出口就有了所谓“挤占了他人的市场份额”的大量反倾销等各种障碍。法国纺织工业联盟主席吕西安德沃日曾表示,应延长对中国纺织品进口配额限制至2008年底。“以便向中美之间签署的此类协议看齐”。一些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发达国家至今拒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甚至干预中国的金融政策。从纺织层面上来说,他们这样认为是由于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快速增长且在进口国零售市场上的份额增长较快,已对进口国的制造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甚至使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下降,我国纺织业将成为全球贸易摩擦的焦点。

继技术壁垒、绿色壁垒之后,以SA8000社会责任认证为代表的“劳动壁垒”,正成为中国出口纺织品的又一大障碍,因为虽然我国的纺织品出口在价格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我国的劳动力很多是在不被提供任何社会保障的情况下工作的。面对进口国实行越来越严格的“劳动壁垒”措施,纺织行业虽然也开始积极推行企业社会责任体系,也按照中国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国际公约开始实施了符合国际惯例以及我国国情的行业自律性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但在推行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初期,肯定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阻挠。

2.2纺织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纺织企业自主生产性不强。我国的纺织行业生产以大量的加工为主,缺乏自主创新。由于我国纺织品的加工能力和加工规模只在中低档产品市场有优势,所以纺织品出口企业的利润率比较低,赚取的只是制造加工环节微薄的利润,出口多以定牌、贴牌为主,50%以上的服装出口是来料加工,30%以上是进口国提供商标、款式、纸样稿来进行加工,自主品牌服装仅占10%左右,而且设计开发水平不高,不能自主设计、生产适合销路的产品。

出口成本增大,且品牌竞争力不强。人民币汇率上升、出口退税率下调等因素成了中国纺织品出口企业的较大利空因素,一般一票出口订单的周期是三个月,而人民币汇率又不趋于稳定,几乎一个月内就会有较大的变化。由于纺织品附加值较低,人民币升值使企业的出口成本增加。更是削减了企业的出口利润。上海著名经济学家石士均教授在宁波举行的2007年出口形势报告会上指出从去年中期开始,人民币就不断向上攀升,到现在累计升值近3%,加上去年12月起部分纺织品退税率下调2百分点。这大大加剧了纺织企业的困难。

3当前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中的行业协会及企业应对措施

3.1纺织行业协会殛商会的应对之策

纺织商业行会协会应该努力营造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根据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要求,开展积极有效的信息服务,制定行业标准加强行业自律性,引导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快速稳定发展。

(1)深入开展国际纺织方面的公共信息服务。由于生产企业自己搜集信息方面的渠道比较狭窄。所以纺织商会要帮助他们拓展信息槊道,挖掘信息资源,保障纺织企业及时了解纺织动态,针对国际市场业务的要求,建立定向的信息采集,为纺织服装行业提供更加丰富的原料、产品、技术装备、价格等行情信息。

(2)制定行业标准。加强行业自律。行业协会及商会应该充分发挥协调小组及企业专家队伍的作用,对于一些不正当的竞争行为,应该采取价格协调和增强行业自律性等措施,监督进出口企业的守法经营情况,以保障纺织品进出口企业内的公平有序竞争;同时,建立并推广《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建设及管理、服务标准》,提高专业市场的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建立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行业自律机制。要求企业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并进行相关指导,提高企业对社会责任体系的认识,提高行业整体素质,维护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整体利益和形象。

(3)推进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与国外同行的合作交流。我国的纺织企业与发达国家比较在技术水平等方面都有很大差距,所以多开展纺织企业特别是进出口纺织企业与国外同行之间的交流活动,扩大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交易渠道,提高国际竞争意识。

(4)开展行业培训、品牌推广等服务工作。开展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管理业务培训、行业知识培训、从业人员素质培训,为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建设规划、经营管理、改造升级提供咨询服务,为提高专业市场的企业品牌形象开展相关服务。

(5)建立纺织业检测机制。针对国外越来越多的贸易壁垒,我国纺织商会及行业协会应积极采取措施,面对欧、美、日等主要贸易伙伴的产业政策、反倾销政策等对中国纺织品出口带来的种种不利,逐步建立起纺织服装的监测系统,对一些重点产品的出口数置、出口价格、出口国别和地区及时,帮助我国纺织企业正确认识市场前景,确定发展方向。

3.2纺织企业自身的应对之策

(1)走创新之路。企业的发展强大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必须大力增强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当前国际经济正处在产业结构的调整时期,朝着技术、知识、服务密集方向新的发展,面对国际经济新形势,我国纺织业如何从“模仿”到“创新”,对于长期以来给外国跨国公司打工的我国纺织服装业来讲。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战。任何企业若没有创新是很难持续发展的,仅靠低技术、低附加值的产品出口是不能占领国际市场的。

(2)推行“品牌战略”。本毕业论文由整理提供中国纺织业就必然长期处于国际分工的低端状态,加强品牌建设是中国纺织服装业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为打破“有规模、缺品牌”的困局,许多企业开始尝试以自主品牌出口。

(3)推进产品的多元化,提升产品档次和推进产业升级,完善产业体系。目前,中国的纺织服装产品技术含量低,贸易依然局限于低附加值的中低档产品。对此,我国纺织服装企业既要积极学习、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成果,更要加强自主研发力度。采取新技术新工艺,推动纺织业向深加工和精加工方向发展,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争取向中高端产品市场进军。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