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化学实验教学论文

摘要:我国大学化学教学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对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已刻不容缓。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不仅能够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也能够很好的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探索能力以及动手能力。下面笔者将就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来阐述改革措施。
化学实验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教学论文:大学化学实验教学论文

一、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过快,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观念已不能满足我国发展的需要。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以书本为主,在实验操作时按照书本上的操作步骤来实验,学生丧失了自主思考与探索的机会,对于学生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作用不大。导致在以后做实验时,给一个书上没有出现的实验时,学生就不知道该怎样去操作了,这样既浪费了学生的时间,而学生也没有学习到什么有用的知识。

第二,由于一些化学药品有毒,有的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在化学时,学生经常接触到一些酸碱,这些化学物质有可能腐蚀人的皮肤,在使用时存在不少安全隐患,而且,很多化学仪器都是玻璃,很容易破碎划伤皮肤。目前,我国很多大学生保护环境的意思不强,对化学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水随意排放,而且化学药品的成分复杂,累积起来对环境的污染将不容忽视。

二、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措施

目前,我国大学化学教学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对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已刻不容缓。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不仅能够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也能够很好的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探索能力以及动手能力。下面笔者将就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来阐述改革措施。

及时,首先应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加强学生对于化学实验重要性的认识。学校应该多开设化学实验课程,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化学实验,让学生能够很好的体验化学实验的过程,从而在实验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老师也可以有计划的布置一些书上没有的化学实验,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体验成功背后的成就感,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加强对学生化学实验的管理。由于有时候进行化学实验时会出现实验仪器不够等现象,因此,学校有必要安排专人对仪器进行管理,达到对仪器进行统一发放和回收的目的,防止在实验过程中仪器丢失了却仍然不知道,从而影响到下一次的实验。

第三,学校多安排一些校企合作的项目,让学生体验到在工厂中对于化学实验能力的要求,让化学专业方面的人才能够更好的适应时代的需求。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抛弃原来的传统的化学实验方式,让学生真正学习到对以后有作用的知识。同时加强化学实验教学的师资力量,并对其进行适应现代化化学实验教学方式的培养,让老师能够更好的培养大学生。

第四,在进行化学实验前,老师应该多对学生进行有关药品不慎粘在手上的合理处理方法,同时加强学生对于药品和仪器的合理使用,从而减少学生因做化学实验时出现安全事故的频率。同时,学校也要加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教会学生如何合理处理化学实验过后的废水,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三、结束语

化学实验已经成为化学教学中重要成分之一,加强对化学实验的重要性的认识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能力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实验时化学的灵魂,不仅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而且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也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因此,我国对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对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已刻不容缓。

作者:刘彦平 单位:郑州市中州大学

化学实验教学论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论文

一、巧用多种形式,增强实验效果

1.强化演示实验,理解抽象知识

为了将各种化学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便于学生透彻地理解概念,掌握规律,教师可以设计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浓厚兴趣。演示实验为学生提供形象的直观材料,还能吸引学生感官和思维的参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措施的引入,生动直观地演示实验的过程,使抽象的知识更具形象化。如:做硫或者磷在空气中燃烧,为避免产物造成空气污染,可用播放视频做这两个实验;讲解如何还原氧化铁中的铁时,可通过动画演示或模型展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再现;进行粉尘爆炸实验时,由于存在危险,可用视频形象地展示实验过程,学生既能明白实验原理,有避免了意外事故的发生。事实表明:适当的演示实验,加深学生对操作过程的印象和理解,取得的学习效果。

2.重视分组实验,培养多种能力

分组实验是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分组实验中,获得了实验操作机会,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一定的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等,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其具体做法为:实验前师生做好充分准备,根据实际内容,教师反复研究实验内容,准备好药品和必要的器材,掌握成功的条件,学生精心预习,了解实验注意事项;实验时做好实验指导,教师巡视,提醒学生发现问题,鼓励质疑,要求学生认真合作,探究新知,做好记录;实验后及时反思,剖析实验问题,使实验教学有效高效。

如: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实验前将学生分组,准备澄清的石灰水和蜡烛,并让学生了解蜡烛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然后指导各组学生进行实验,要求他们切下一小块蜡烛,把它放入水中,然后拿出并点燃蜡烛,仔细观察蜡烛的燃烧,再让学生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仔细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各组描述现象。熄灭蜡烛时,有一缕白烟从烛芯飘出,点燃白烟,火焰会顺着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鼓励各组学生质疑白烟是什么物质,蜡烛为什么会重新点燃。各组汇报实验,总结反思。由此可见,分组实验,学生动脑、动手,边观察边操作,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学生乐学,教学效果显著。

3.鼓励家庭实验,体会实验乐趣

家庭小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和延伸。在注重有关的安全教育的前提下,为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化学教师就编入教材中的小实验,可以倡导学生独立完成,充分相信学生,鼓励学生通过上网、向老师咨询、查阅图书杂志等方式收集资料、然后自主设计方案,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整理实验数据等。有效的家庭小实验,有利于巩固和深化课内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如:“调查空气质量”“自制简易净水器”“调查家庭用水情况”“酸雨的测量”“化学肥料的使用注意事项”等教学内容等,单靠课内讲授不够具体的、直观,实验需时较长的,均可安排家庭小实验。学生在这样的实验中通过动手操作、亲自观察、记录,然后分析思考,这些小实验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扩大了学生视野,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验证巩固原有知识,获得新知识。

二、重视实验反思,提升实验作用

为达到实验目的,为了激活教和学智慧,师生必须进行实验反思。做到实验前反思有预见性:预设一些问题,杜绝实验的盲目性;实验中反思有针对性,关注实验细节,彰显实验魅力;实验后反思有性:增加探究性练习,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如:做收集氧气的实验,实验前笔者反复强调收集氧气的正确操作,但实验中仍然有许多学生在加热前已经把导管口伸入集气瓶内,收集到不纯的氧气,造成后面氧气的性质实验现象不明显。及时反思,设置探究性练习,这样大多数学生都能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来收集氧气,实验得到了较好的效果。实践表明:通过层层反思,学生明确并理解实验的做法,养成有目的做实验的习惯,也是形成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举措。

三、总结

实验教学是实施化学科学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化学教师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的教育教学功能,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主动地去体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的奥秘。

作者:陈晓东 单位: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第十四中学校

化学实验教学论文:药学本科学生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论文

一以有机化学实验为起点

培养本科生科研素质从以上参与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学生中,组建本科学生课外科研兴趣小组,长期指导学生进行课外科研实验、资料查阅、实验设计、学生课题申请、论文撰写、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和考研辅导等一系列的提高学生科研素质为目的的活动。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在笔者所进行教改的2个实验班中,实验组有多达18名同学主动强烈要求进入教师的科研实验室参与课外科研活动。由于学生的课余科研活性以不影响学习为前提,因此笔者随后挑选了14名成绩中等及以上的同学,分成了2组,在一年二期的时候分别进入了两个不同实验室。与笔者以往通过其它途径所带的课外兴趣小组的学生相比,这些学生思想动机总体相对较端正,除了5个学生由于急功近利、功利思想较强等原因而中途流失外,其它学生一直踏踏实实,完成了多个环节的课外科研活性内容,坚持到大四完成毕业论文。在进入实验室初期,这些学生跟着老师或不同研究生学习一些最基本的实验技能,同时也参与研究生的文献检索、实验设计、汇报等工作。经过一个学期的锻炼后,尽管有专业知识的限制,但是由于学生的主动积极进取学习,大部分同学已经掌握了所在实验室的基本实验技能,熟悉了所在实验室专业中文期刊的检索,也初步懂得了简单实验的研究方案、技术路线的设计。经过一年的培养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设计并进行了独立的科研实验。在二年二期的时候,利用前期实验结果,指导学生撰写并积极申报省、校级大学生创新科技计划项目。课题完成时指导学生撰写科研学术论文,利用取得的科研成果指导学生参与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等竞赛。以上完成的学生科研课题同时可以作为学生的本科毕业论文。由于科研课题在大三基本完成,因此,在大四时学生可以全身心的投入考研或者其它与就业相关的个性化活动中。通过三年多的课外科研活动及组队参与挑战杯作品竞赛,学生的潜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不仅培养增强了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动手操作和论文撰写等方面的科研能力,也锻炼提高了学生的自制力、毅力、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整体综合素质较高。例如,首先组队的两组学生中先后申请并完成了三项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项目和多项校学生科研项目;同时也发表了学生及时作者的论文或会议论文3篇;其中一组学生的作品获得了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由于毕业论文是几年积累的结晶,这些学生的本科毕业论文整体水平较高,避免了目前普遍存在的本科毕业论文来自于教师科研成果的“拿来主义”。其次由于小团队有自己的目标和信念,大部分同学都能够至始至终坚持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充电,其中有3个同学从大学一年二期到三年二期暑假,每个寒暑假都能留在实验室做实验,每个寒暑假只休息两周时间。再次,在所带教的学生中,学生的学习成绩总体不是特别好,只有一人次拿过一等奖学金,但由于综合素质强,在研究生考试中脱颖而出,有5人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其中有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各一名(整个学院当年考取985学校研究生仅仅3名)。

二小结与重点

院校相比,由于一般院校药学本科学生总体科研素质相比较弱,如何个性化的提高一般院校药学本科生的科研素质是非常重要的课题。笔者通过小范围的以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为基础/起点培养一般院校药学本科学生的科研素质的探索,能够充分发掘出具有科研潜质的学生,并激发出了学生在科研方面的潜能,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能够为一般院校药学本科生进行科研“早教”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吴建章 单位: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

化学实验教学论文:初三化学实验教学论文

一、捕捉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求知的源泉,是激发思维的动力,化学实验中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使学生耳目一新,抽象的化学概念和化学规律通过化学实验变得生动直观,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与操作,亲历探索发现化学规律的过程,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探索化学世界的奥秘。兴趣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认真细致的观察能力是学习者的基本素养,实验现象稍纵即逝,认真观察,及时捕捉实验现象,发现实验中的变化和特征,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在化学实验中,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积极探究化学的奥秘,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的能力,在科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化学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化学学科从实验中发展起来,抽象的化学知识通过实验直观形象的展现出来,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思考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产生条件,发生的过程和特征。例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教学,教师指导学生观察铁丝在燃烧前的颜色和状态,在氧气中燃烧时,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并放出大量的热,燃烧后集气瓶底生成的黑色固体,实验结束后,分析探究实验现象的原因,观察伴随整个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验现象直观生动,实验教学方式灵活多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利用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学生通过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初三化学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的发展,培养他们科学素养。教师精心钻研化学教材,结合学生实际,设计探究性实验,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学习化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直观、生动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促进学生更深刻地思考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性化学实验,依据探究的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和比较,记录实验结果。例如,“酸碱中和反应”教学时,教师设计如下探究实验:取一支盛有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向里面滴入几滴酚酞试液,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另取一支盛有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向里面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再滴入盐酸溶液,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个试管中溶液变成红色,第二个试管中,随着盐酸溶液的滴入红色逐渐变浅,消失。面对这一神奇的现象,及时提出探究的问题:“溶液变红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红色会消失?”步步设问,通过实验探索和逻辑推理,化解了难点,得出结论。教师要树立探究理念,把握探究本质,将探究教学渗透在各个教学环节,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搜集资料,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把教学中的知识点转化为问题。探究过程中,学生运用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在有间内较大限度地获得情感体验,积累经验,建构知识,思维得到有效的训练,教师为学生打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丰富教材内容,让学生自主探究,感悟化学科学魅力。

三、开发课外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家庭小实验趣味性强,灵活可行,选用仪器简单,贴切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化学实验课堂教学的补充,具有独特的促进作用。探索解释生活问题,体现了化学教学的生活化目标,从生活中选择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材料,设计开展生动多彩的家庭小实验,教师不仅要重视课堂实验,更要重视化学实验的课外延伸,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创新思维素质。实验教学实现简单化、生活化和微型化,开展绿色化学实验,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组织学生收集资料,自己设计实验方案。例如,“质量守恒定理”的实验教学,教师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讨论筛选出合理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及时调整实验方案,通过探究得到“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守恒”的结论。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体验了成功的乐趣,巩固了化学知识,增强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化肥合理施用”教学,教师发动学生到农科所访问,了解在实际农业生产中,如何合理施用化肥,减少化肥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酸碱指示剂”教学,教师鼓励学生自制酸碱指示剂,从家中带来花瓣、蔬菜等植物自制酸碱指示剂,用制成的指示剂检测学校土壤的酸碱性,寻找学校花园适合种植的植物。通过家庭小实验巩固了知识,开发了智力,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扩大了视野,培养了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例如,水污染的教学,水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教师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查找有关水的资料,培养学生的节水意识,珍爱每一滴水,重视对水资源的保护,很多学生就节水和防止水污染问题提出了独到的建议,通过实验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总结

要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就必须重视化学实验,树立新课程理念,学生主动参与讨论,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化成知识的主动探索者,通过探究,培养学生多向思维形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体会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转化学习方式,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作者:封增波 单位:山西芮城阳城中学

化学实验教学论文: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论文

1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下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1.1教学理念上,注重调动学生自身主动性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理念要求在继承传统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大力创新教育观念,坚持以学生为本,调动学生主动性[3]。作为一门实践教学活动,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然要更新教学理念。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下,我们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地位,尊重学生意愿,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将教师的被动教变为学生的主动学,教师定位于学生实验的组织者。教师的主要作用不是讲解,而是组织学生主动思考、动手实验。课堂上,教师不再用性的语言告诉学生,什么时候准备实验,选择什么样的试剂,而是把自己融入学生中,和学生一起讨论和思考,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成为实验教学的中心。鼓励学生自己制定标准,自己确定实验步骤,允许按自己设计的预习报告进行实验,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自己分析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实验结束,鼓励学生自己点评,交流实验过程,总结成功经验,分析失败原因。

1.2在教学载体上,为学生提供充实的实验材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工作的重点是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使学生处于一种可以选择的、能满足他们需求的自由实验环境。通过开发《高分子化学实验》课件增设多媒体教学内容,将实验项目、基本仪器操作使用等制作课件,并将课程资料上网,学生直接申请下载、预约实验。通过多媒体实验演示,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直观的掌握更多的实验内容,节省了课堂时间,提高了授课的实效性,为学生的个性培养和自主学习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学生也可自行拟定设计课题,学生自己查阅资料,预约教师进入实验室进行指导。对学生自己设计的或自带课题的实验,只要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合理、实验条件许可,就允许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让学生成为实验的主人。上述课程改革,《高分子化学实验》课程已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另一方面,逐渐开放实验室和仪器设备。常用的玻璃仪器由学生自己保管。大型仪器,如红外光谱、元素分析、激光粒径测定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等为学生全部免费开放,学生通过提前预约,可对实验中制备的化合物随时进行分析表征。

1.3改革教学内容,增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

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结合高分子化学的基本问题,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可供学生实验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内容,重新编写《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指导书,删除了部分内容陈旧的验证性和基础性实验,增设综合性、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确保实验教学内容的先进性、新颖性。通过精选实验内容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认识,了解高分子化学领域的飞速发展和高分子材料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高科技领域中的应用,为学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在教学内容上,不设置标准答案,挑选应用性和综合性强的实验。将传统的单纯“灌注式”理论教学转变为"教学-文献查找-文献综述-汇报交流-自主实验"的多环节、多方式、互动性、研究性、开放式教学。如实验内容上增选“聚乙烯醇的缩醛化制备胶水”的实验。此实验应用性很强,让学生通过实验亲身感受高分子化学的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增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学生在实验中表现出浓烈的兴趣,相互之间探讨实验的工艺过程和应该注意的事项,对制备的胶水质量互相比较并查找原因,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苯乙烯分散聚合的实验"中,对同一单体选用不同的分散剂,包括有机分散剂、无机分散剂及复合分散剂。通过改变引发剂用量、搅拌速度等,使不同组的学生在不同的聚合条件下进行实验,然后将实验结果进行比较、讨论和总结。对于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教师提前一周告知实验内容,提供部分参考目录,供学生查阅。学生自己设计出可行性的实验方案,经教师批准后进行实验。目前已开设的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都是以高分子领域中的近期研究成果并结合本院教师的科研项目与科研经验开设的,如"温度和pH值敏感性水凝胶的制备及对药物的释放性能"、"无皂乳液聚合制备核-壳结构聚合物"等。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的开设,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书面知识和科学研究紧密相结合,提高了学生对于科学研究的认识,同时激发和促进了学生的科研兴趣。

1.4考核方式上,采取组合式考核,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实验考核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激励学生学习和巩固知识、检查教学效果、改革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多年来,我校沿袭的高分子化学实验考核办法是实验报告和期末理论笔试各占50%。该考核方法导致学生对实验预习、实验操作重视程度不够,考试前死记理论知识,综合实践能力薄弱。在应用型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下,我们改革了传统的实验考核方法,建立了平时成绩、实验操作考核和笔试相结合的新型考核模式,使实验课的考核和评价能够更加科学化和合理化。在高分子化学实验的考核过程中,采取平时考核和实验考试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平时考核侧重于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评价,包括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记录、实验报告等内容。实验考试考核既要考查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和综合运用能力又要检验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考试之前教师设定合理的考核内容,包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个完整的实验和理论抽查。实验考试时,将学生每4~5人一组进行分批考试,通过考察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实验方案、仪器安装、结果处理以及产品质量等,考查学生掌握实验技能情况。实验结束后,教师根据实验过程的条理性、实验操作情况以及实验结果对学生实验考试进行评分。操作考试结束后,针对实验过程中的理论知识随机抽查3~5个简答题,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平时考核和实验考试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能科学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效果评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结语

经过近几年的改革与探索,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坚持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实验教学理念,对实验课程进行了改革和探索,较好的形成了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研究创新思维的实验教学体系。

作者:李桂英 郭磊 蒙延峰 陈厚 单位:鲁东大学

化学实验教学论文:中职化学实验教学论文

随着科学与技术的进步,我国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在此过程中也造成了一定的生态环境污染,这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对于学生来说,环境保护意识越早树立越好。在化学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给学生渗透环境保护理念已成为化学界的共识,其核心在于用环境保护和绿色化学的理念指导化学教学活动。虽然中职学校生态环境保护专业中的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少、层次不高,但只要教师好好加以利用,仍能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能力。基于此,本文对绿色化学实验的内涵与意义,以及如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进行研究。

一、绿色化学实验的内涵与意义

化学教学的方向应该朝着无污染、无公害、清洁环保的方向发展。在中职生态环境保护专业的化学实验中,学生应该运用一些化学方法和技巧,使用能减少环境污染或降低对人类危害的材料来开展绿色化学实验。所谓绿色化学实验,并不是指在化学实验过程中不产生一丝污染,而是尽量不使用有害物质,特别是有损于人类健康的物质,这更符合教育与时展的要求。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绿色化学实验可以从根本上消除有害物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符合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及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另外,这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众所周知,中职教育主要以职业教育为导向,所培养的人才面向市场,学生将来所从事的行业主要面向大众,所以他们更有责任应对人类发展所面临的化学问题。对于化学教师而言,为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的情感态度和观念,应在实验教学各环节中都体现绿色化学理念,让学生本着生态保护的理念开展化学实验、分析化学问题,并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这样做,可以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

二、克服学生的恐惧心理,加强实验操作技能

通常,中职学校学生的文化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不强。在化学实验中,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这样才能让学生克服实验恐惧心理,对化学知识有所了解。比如,当学生不懂实验操作的时候,他们会怀有恐惧心理,唯恐被化学材料所伤害,做实验时畏手畏脚。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对学生加强基础知识教育。例如,告诉他们:强酸、强碱虽然在理论上有较强的腐蚀性,但是在实验中只要大家按照规范科学操作,危险性会非常小。而且实验中使用的实验材料已经被稀释,即使肉体接触到,只要及时用清水冲洗,对人体就不会造成伤害,何况实验时会戴胶皮手套,所以可以放心大胆地操作实验。这样一来,学生对实验的恐惧心理就基本消除了。在实验操作基本技能方面,只有让学生多加练习、熟能生巧,才能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在胶头滴管的使用和碱式滴定管的使用方面,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主要在于勤抓常练。一般而言,生态环境保护专业课程理论偏多、实验偏少,这导致学生的实验时间无法得到保障,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则时间更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采取每堂课都让学生进行实验练习的方法。例如,药品的取样、胶头滴管的使用、酸式(碱式)滴定管的使用、溶液的配置等。由于这些实验材料容易携带,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经常练习是可行的。取用固体粉末药品时,不能有丝毫药品洒在桌面上;滴入试管的液体不能触碰到试管壁;滴定实验时要很好地控制液体流量。学生要想掌握这些实验操作技巧,必须反反复复地练习,才能为以后更深一步的化学实验打好基础。

三、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化绿色环保行动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当学生基本掌握了化学实验操作基础技能后,教师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化绿色环保行动对于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提升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可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学生参观化肥厂、农药厂及造纸厂等,通过参观活动给学生渗透最前沿的生态保护理念,还可以带领学生针对一些化学类工厂宣传环保法律法规等,让学生利用实践推进环保活动。此外,学校可邀请相关专家来学校开展有关环保知识的讲座,让学生接受环保理念的洗礼。除此之外,教师还可让学生自己动手,从网上查询有关的化学知识。例如,在一次制取氯气的实验活动中,教师给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对制取完氯气后多余的废气,应如何采用科学方法进行收取。然后,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查询如何对汽车尾气进行收取才能不污染空气的相关知识。这样做,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结束语

总之,以上培养学生良好的绿色环保思想意识的教学举措,符合绿色化学的内涵,并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给学生渗透环境保护理念,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促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乃至行动中践行环保理念,另一方面有助于配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为我国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韩小莹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张集中等专业学校

化学实验教学论文: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论文

1传统模式下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现状

根据教学计划,大多数高校开设的生物化学实验一般为36~54个学时,少数高校为72学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完成如此庞大的教学内容,传统的做法是每一个实验的头尾工作由教师代替完成,教师在实验前配制好实验所需的试剂,采集、培养、处理好实验材料,准备各种仪器设备,学生只是掐头去尾操作其中的一段;为了节省时间,课堂上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灌输的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等,然后,按部就班,“照方抓药”,按照思维定势,不假思索就能顺利得到预期的实验结果。这种程序化的教学方法,严重束缚了学生创新思维的拓展,抑制了学生动手能力的施展。不仅如此,开设的大多是内容简单、彼此孤立的“静态”实验,各个实验间缺乏内在联系。由于缺乏学习兴趣,部分学生不仅不动脑思考,而且根本不动手操作,缺乏主动性,丧失了通过实验课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功能。为了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必须改革生物化学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

2优化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的策略

2.1定性与定量实验相结合

作为一门实验性学科,生物化学应该包含定性与定量实验才是完整的研究方法。定性分析就是运用物理、化学的手段,对生物活性分子进行“质”的分析,再通过归纳和演绎、抽象与概括、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信息进行思维加工,由表及里、去伪存真,以了解生物大分子的存在形式。定量实验是以定性实验为基础的研究活动,研究生物大分子的性质、组成和影响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收集的数据,然后进行统计分析。定性和定量结合研究有助于学生对生物大分子赋予意义的基础上产生正确的认知和的定位,认识生物分子运行、变化的本质规律,揭示其结构与功能的内在联系。生物化学实验内容包括对糖、脂质、氨基酸、蛋白质、酶、维生素、核酸、激素等生命分子的研究,还包括物质代谢与生物氧化实验,实验方法涵盖滴定、蒸馏、离心、分光光度比色、各种层析技术(薄层、凝胶、离子交换、亲和层析)、色谱技术(气相、高效液相色谱)、电泳、荧光、旋光法等。显然,相比于大学一年级开设的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已稍显复杂,是一门从基础实验过渡到专业实验的专业基础课。凭借这门课程学生初次认识到上述生物分子,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有限的课时内选择有代表性的实验内容。例如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关乎生物分子的提取、分离、纯化、鉴定等内容选作定性实验,这些多为经典实验,一般占25%;而定量测定多为综合性实验,内容涉及基本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一般占65%;另有10%的实验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实验,内容多为探究性实验。学生通过实验,从特定的性质洞察这些物质的存在,从的数据了解它们在生物体内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过程,根据质和量的统一促进学生对生物分子的认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2验证性与探究性实验相结合

人们曾一度广泛提倡要摒弃验证性实验,认为只有大量开设综合性和创新性的探究实验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这种做法是违背教学规律的。探究性生物化学实验是探索生物大分子的未知性质,了解它们的组成、生物转化和变化特征,以及在机体内与其他分子的联系等的一种实验,受学生已知知识和技能的限制。验证性生物化学实验是指为了验证生物分子已被广泛认识的性质、概念、理论,通过演示再现其事实,强调其科学性。验证性实验可以把学生从懵懂状态引入生化知识的殿堂,有利于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继承研究方法,规范化、程序化的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一些经典的验证性实验甚至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验证性实验还可以发挥潜在的作用,例如利用前人的研究成果应用到一个确定的问题上比探究如何获得新成果要重要得多。所以在大力提倡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同时不可随意摒弃验证性实验。我们需要做的是正确处理好继承和发扬的关系,把内容单一、彼此孤立的实验有机的结合起来,设立系列实验,实施层次化教学。例如,利用“3,5-二硝基水杨酸定糖法”测定马铃薯中还原糖含量是一个经典的验证性实验,如果利用该法测定马铃薯中总糖含量就在原来基础上增加了一个非还原糖的水解过程,再依据其还原性测定总糖,这就成为一个综合性实验;如果利用该法比较几个同学的唾液淀粉酶活力,这就需要定义一个“酶活力单位”,掌握底物与酶专一性、温度和pH对酶活性影响等知识的基础上,将糖和酶的作用加以拓展。显然,这个验证性实验很自然地过度到了探究性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性实验就像这样通过具体实验来回答一个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再如根据三聚氰胺事件、艾滋病、地沟油等时事关注热点,探讨相关的研究工作、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创新实验,引导学生跳出课本的局限,拓展学生的思维和知识面,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果说验证性实验是传授知识和方法,那么创新性探究实验是传播一种科研思想,甚至是一种科研精神和社会责任。

2.3“静态”和“动态”实验相结合

《生物化学》教科书由“静态”和“动态”两部分知识构成,所谓“动态”就是新陈代谢,简称代谢,是生物体表现其生命活动的重要特征。作为实践环节的生物化学实验,往往偏重于静态部分内容,即对生物大分子的定性定量研究方面的训练比较重视,而忽视了代谢调控部分的研究。这也许是因为实验课时不好掌握,实验所需的环境条件不易控制造成的。然而,从知识完整性来考虑,这是片面的,因为生物大分子在生命体内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彼此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它们也不是静止不变的,不停地发生着化学变化,不断得到自我更新。所以,在生物化学实验内容中应该包含一定比例的“动态”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明白生物大分子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其特殊运动体现着生命现象,生命是生物大分子的存在形式,而且代谢使生物大分子以一定的有序性处于稳定的状态中,一旦代谢紊乱,稳定的生物分子体系就要向无序发展,机体就会病变。按照物质转化的方向,“动态”知识应该掌握两对重要的概念,即物质的分解和合成代谢过程,能量的释放和供给过程。鉴于此,生物化学实验要有的放矢涉及这方面的内容,以引导学生学会综合思考问题。例如,以“肌糖原的酵解作用”实验为代表了解在缺氧条件下经过一系列的酶促反应,转变成乳酸,并供给组织能量;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检测乳酸脱氢酶同功酶,可以作为某些代谢紊乱或炎症疾病诊断的依据之一。

2.4实验的“正结果”与“负结果”

传统的教学模式总是希望学生得到正确的实验结果,于是,实验前总是给学生设计好各种操作流程,学生“照单抓药”,无需多加思索就能够获得预计的结果,毫无悬念,以至于学生提不起精神做实验,也无以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质。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甚至适当设置“陷阱”,使学生明确探究发现的主题,然后设计实验实施方案,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解决疑难问题,以提高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的融会贯通。例如在“2,6-二氯酚靛酚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实验中,故意选择紫葡萄、沙棘、西红柿等作为实验材料,在它们的提取液中含有色素类物质,给滴定终点的观察造成困难,这就要求学生自己去寻找方法解决问题。有的同学选用陶土或活性炭脱色,有的同学选择脂溶性溶剂(加1mL氯仿)萃取色素,这就很好地排除了对水相滴定终点的干扰。为了解决由于白陶土或活性炭吸附,或者氯仿萃取对维生素C造成的误差,同学们进一步测定已知标准维生素C样品的回收率来校正未知样品的结果。一个普通的验证性实验通过更换实验材料调动起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使得一个“负结果”的实验方法得以延伸和完善。此外,在实验操作步骤中有意设置漏洞,留下一块空白,在学生现有知识的基础上给予一定的提示,同学们为了规避潜在的风险,自觉地认真预习实验项目,甚至查阅文献资料,这种效果远胜于硬性强调预习的重要性。例如在“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实验中,血清是一个混合的蛋白质样品,其中各种蛋白质的等电点大多在pH4.0~7.3之间,在pH8.6的缓冲液中均带负电荷,在电场中都向正极移动。因此,点样端应该置于电泳槽的负极端。在以往的教学中反复强调这一点,总有学生放反薄膜。现在我们只把原理讲清楚,不强调具体怎么操作,那些放反薄膜的同学势必得不到实验结果,这种失败他将会牢牢记住,再给一次重做的机会,获得成功之后的喜悦不言而喻。实践表明,得到一个“负结果”所起的作用远大于顺利地得到“正结果”,至少学生可以在失败中引起警觉和反思,进而主动探求解决方案。

3结语

总之,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轻视启发式和创新性的培养,我们应该探索出更多更新更好的实验教学方法,进一步促进生物化学实验的教学效果。引导学生利用定性和定量实验方法揭示生物的现象和本质,培养学生用严谨的科学态度自觉探求未知知识,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以验证性实验作为起点,优化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有效整合教学方法,挖掘教学潜力,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使之努力成为既有实践动手能力,又有创新科学思维和科研探究能力的人才。

作者:沈剑敏 田晓柱 冯虎元 单位:兰州大学

化学实验教学论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论文

一、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是化学教学的基础,是不可替代的学习方法,是创新的基础。因此,作为新世纪的化学教师应该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做好学生实验,鼓励并指导学生做一些课外小实验,合理布置研究性课题。作为一名教师还要勇于创新,根据教学需要和学校具体情况,大胆尝试化学实验改革,为在化学教学中实现课程标准的学生培养目标服务。

长期以来,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验往往是理论知识的“副产品”,基本上处于“照方抓药”、“验证前人已经得到的结果”的状况,操作也基本停留在“不敢越雷池半步”的规范上。这样的实验仅仅为了达到学科教学目标而进行实验,教师心中没有课程意识,没有把实验教学与学生的发展需要联系起来。这样的实验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发现和解决化学中的问题,更不利于创新思维方式的形成,不利于学生智力发展,因而改革实验势在必行。

教育、创造教育、个性教育。其目标都包含一个共同点:培养创新人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依照新课标理念,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纠正一些学生不爱动手、喜欢背实验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使实验教学成为他们质疑、信息收集和处理、探究的实践活动。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科学探究。

二、改进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1.转变教育思想,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

《新课标》明确指出了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传统的实验教学强调讲清原理,演示好实验,尽管也注意学生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但训练的重点也是放在学生能否看清实验现象,能否明白实验原理,实验的难点在何处等等。站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高度看,化学实验教学的重点不应只是传授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训练和培养,既要强调实验在训练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方面的功能和作用,更要强调实验在培养学生动脑、启迪思维、开发潜能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这也是化学实验教学所要达到的更高目标。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标》指出,自主性学习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教师要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可以让学生独立地进行实验准备,自拟实验步骤,搞清实验原理;独立操作实验仪器,完成实验观察任务;独立处理实验数据;独立分析推证实验结果;独立想办法解决实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这一过程,就是要让学生不停地动手、动脑,以此激活他们的思维,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和创造性,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改演示实验为协同实验,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师的演示实验往往因为可见度不够而影响了教学效果,使看不清楚的学生失去了兴趣和热情。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增强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意识,适应《新课标》实施合作学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应较大限度地将教师单独操作的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共同参与操作的协同实验,或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合作共同完成,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参与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4、改验证实验为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学中必须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创造性的潜在能力。每个问题的提出及整个教学过程,都必须是再现式思维和创造思维有机结合,尽可能的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模式,着力营造“情感共鸣沟通,信息反馈畅通,思维流畅,创造精神涌动”的意境。

传统学生实验多半是验证性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是被动地参与,我们的实验改革应充分利用一切手段,改验证实验为探究实验,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假设,然后为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进行实验。学生对实验过程的敏锐观察,丰富想象,有效类比的周密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而形成的,既达到了开拓思维,交流合作的目的,又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实验中得到加强、训练,充分体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了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5、开展课外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标》要求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及科学精神的培养,这一点应反映在化学教学的全部过程之中。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不仅仅是停留在课堂上。化学课外活动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超越的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多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发动和组织学生积极开展课外和家庭小实验,让学生自己发现和寻找身边的化学,使其成为自己实验的研究内容,动手、动脑,长知识、长能力。学校可以创造条件开放实验室,使学生随时随地能进行各种实验。特别是对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鼓励他们敢于提出新的问题,并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进行一些小实验,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解决这些问题,同时还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在学习中的一些疑问,以此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和个性特长,使他们养成用实验来探究未知,大胆质疑,勇于超越的创新精神。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纯应试教育已转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上来,旧的化学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逐渐被现代化学教学观念所取代。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德能力、获取新知德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德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创新教育科学素养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论文:化学实验教学论文

【摘要】:实验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与实践、传授知识与训练技能相结合的过程。随着教育的改革,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的实现,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模式的改变,都对我们的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改革旧的实验教学模式,以适应人才培养的社会需要,那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改革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本文根据我们的实践和研究,作一些探讨,并以此抛砖引玉。

【关键词】:实验改革创新开放探索集约型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搞好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化学概念,抽象总结出规律性理论,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提高实验技能;还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但传统的实验教学基本上上“照方抓药”,不得越“雷池”一步,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与未来社会对综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创造型人才的需要已不相适应。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深化实验改革,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已迫在眉睫。

一、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

传统的实验模式是采用教师讲授化学知识,然后通过实验验证其正确性。例如在讲Al的两性时让学生观察这一奇特实验:一铝制的盛饮料的易拉罐内充满CO2气体,然后往罐内注入NaOH溶液,立即用胶布将罐口密封,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首先,易拉罐向内凹,变瘪,接着瘪了的罐体重新又鼓起来了。前面的现象一般很容易解释,这是因为学生很容易从固有的思维定势出发,即分析物质发生变化时,只从加入的物质来考虑,只分析NaOH与CO2反应,就易得出前一个变化的解释。为什么会现后面的现象?深入思考,不难得出这是因为容器本身Al与NaOH也会反应并放出H2。这样的探索活动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态度的培养并举,使学生真正“学会实验”,并为将来的“发明创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变封闭式实验为开放性实验

同其他事物一样,化学的发展不是静止的,而是无止境的。人类对化学问题的认识有一定的阶段性,对某些问题不可能有完善的答案。例如,学习Na2O2时讲到它可用于潜艇等的供氧,为什么?它解决了哪些问题?可否用已学的其他的物质替代?通过讨论,学生不仅巩固了课堂知识,又理会理论应用于实践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再如学习CO2性质时,可与实践生活相联系创设情境:与同学出去游玩,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前,洞前都是枯枝败叶,这时你对这个山洞十分好奇,你是否会进去?若会,你是否要采取措施才进去?若有,采取哪些措施?引入开放性实验,其意义不在于立即得到一个明确的结论,而在于激发学生不断探索、追求,在一定条件下得到相对满意的结论,这才符合科学发展的规律。

三、由“传统型”的实验教学向“集约型”的实验教学方向发展

在实验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注重实验操作要点的掌握、实验现象的描述、实验结论的得出,较少顾及环境污染问题,使学生形成“做化学实验受毒害是不可避免的,实验室向周围环境排放有毒物质是合情合理”的错误认识。因此,必须改革传统化学实验教学方向,向“集约型”的化学实验教学方向发展。在实验教学中,尽量让学生从反应原理的选择、装置的设计、尾气的吸收、废液废渣废气的处理等方面参与实验。如在做CO还原CuO的实验时,首先预习点拨:1、CO还原CuO还要在什么条件下进行?2、反应后排出的尾气有哪些成分,能否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认真讨论学生可以比较快地说出两种方法:1、把它用酒精灯烧掉;2、用一个袋子将它收集起来。

由“传统型”实验教学向“集约型”实验教学的改革,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大有裨益。

四、多开展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活动

结合教材相关内容,指导学生改进和新增一些实验,以实验激趣,以趣激学。例如学完氧气的制取后,要求学生设计“如何证明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实验方案,并在兴趣小组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实验,然后归纳总结。再如学习完二氧化碳的制取后,要求学生根据二氧化碳灭火原理,查阅关资料,结合灭火的有关知识,自制一只灭火器等等。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我国著名进行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才”。改革传统实验,多开展探索性实验,引入开放性实验,强化“集约型”实验教学方式,才是真正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潜能,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与发展。

化学实验教学论文: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综合化学实验教学探索

1、普通工科院校开设综合化学实验的必要性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在人才建设主要任务中指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学校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国内培养和国际交流合作相衔接的开放式培养体系。探索并推行创新型教育方式方法,突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实验教学是整个高等教育创新体系中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整个高等教育培养模式转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于普通工科院校,通常没有化学专业,化学作为应化、化工、制药、材料、环境等专业的基础课。学生入校后,在大一、大二期间分别学习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及物理化学,此后即开始学习各自专业的专业课程及开展专业实验,到大四时开展毕业论文。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在于,各基础课具有自身的基础理论、实验操作技能,学生在这些实验课中是分别学习的,各门课的知识和技能也是分别学习和掌握的,学生缺乏有关知识和技能的融会贯通,缺乏各种实验方法和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学生从基础化学实验到专业实验缺乏过渡;另一方面,高年级的专业实验又由于专业划分过细,知识分割过窄,使学生学得的知识过窄,实验方法和技能也较单一,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1]。

现代化学已经发展到了各学科分支间纵横交叉、互相渗透和融合的程度,在教学中如果不有意识地把各基础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加以综合,就必然适应不了现代化学发展的要求。综合化学实验是一门深层次的、多学科性的和综合性实验技能训练的化学实验课程。它除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实验技能外,还能让学生综合应用化学知识和多种化学研究方法,使“四大化学”之间能融会贯通,培养学生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培养人才的角度看,开设综合化学实验课程的目的在于缩短学生在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与科研、生产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之间的差距,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2,3]。

2、综合化学实验体系的构建

“综合化学实验”与四大基础化学实验的根本差别在于它的综合性。它必须既能体现各二级学科专业方向的特色和优势,又能涵盖多个二级学科的知识点,因此要能使学生站在更高一级的层次上去理解化学各分支学科之间最本质的内在联系。我校综合化学实验课程组经过反复讨论和论证,设立了“三层次、三方向”的综合化学实验体系。“三层次”是指综合化学实验包括综合性实验、设计型实验及科研实验三部分。综合性实验主要综合四大化学的基本实验技能,让学生在一个实验项目中融会贯通四大化学基础知识;设计型实验则在一个实验项目中综合了四大化学基本实验技能与专业实验问题,为学生向专业学习及发展搭建桥梁;科研实验则指学生进入教师科研实验室,参与完成科研项目。“三方向”是指目前我校综合化学实验针对我校化学相关的特色专业(应化、环境及材料专业)分别开设相关综合化学实验。对每个方向分别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开设了4个综合实验和4个设计型实验,其中一部分是我化学相关专业教师长期科学研究的阶段成果。将这些成果编写成综合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实验包括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和性能测定;综合性分析;典型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分析鉴定;天然化合物的提取、分离、表征;催化剂的制备、表征与性能;典型环境污染物的分析、分离;材料的合成及表征等。这些综合实验项目具有以下共同的特点:

(1)综合性:综合运用合成、分析、表征等各种实验技术,一个实验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二级学科知识点的有机结合,实现了知识的系统化,形成了综合性的实验课体系。

(2)先进性:以现代新技术在环境、能源、材料、生物化工等领域中的应用为重点,选择反映化学学科进展的内容,大部分实验内容来源于科学研究的成果,可以引导学生尽早了解各分支学科的国际前沿和热点,对学生将来进行科学研究提供帮助。

(3)实用性:实验的对象是现实中的样品,例如植物油渣油、茶油饼粕、虾壳、纺织污水等。实验的产物是实用的产品,例如甾醇、维生素E、生物柴油、茶皂素、壳聚糖、阳离子淀粉等,有利于激发学生实验兴趣。

3、综合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由实验辅导老师启发式地讲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理论,指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综合分析比较,确定设计性实验方案,由辅导老师审阅。

(2)讨论式教学:在讲授综合性实验时,采用提问的方法启发学生用什么仪器,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完成实验内容,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实验的基本步骤、思路和特点。

(3)课内外结合式教学。建立开放实验室实验平台,这样学生既可以在课堂内学习,也可以在课堂外随时练习课堂上的实践内容,锻炼实际动手能力。

化学实验教学论文:加强化学实验中心的管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摘要]实验室是高校教学和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工作的水平成为反映高校教学水平、科研水平、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基础化学实验中心当前的首要任务是管好、用好实验室,充分发挥实验中心的整体效益,达到为教学、为学生、为科研服务的目的。[关键词]实验室管理;实验教学;教学质量实验室是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教学和科研的基地,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场所,实验室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高低。为了满足本科院校实验教学的需求,我院已经新建了实验大楼,成立了基础化学实验中心,同时加大实验经费的投入,购置了许多精密贵重仪器。实验中心承担着全院工业分析、环境治理、药物制剂、食品生物技术、应用生物技术、生物制剂等专业的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在实验室人员紧张、实验教学任务重的情况下,必须采取科学规范的方法对基础化学实验中心进行管理,合理利用好实验设备,提高实验教学质量。1用计算机科学管理实验室(1)试剂的管理以前试剂是摆放在试剂室和部分实验室中,试剂的种类和数量仅凭自己的记忆,经常导致每学期重复上报采购计划,买回相同的试剂;再加上实验员的更换,结果造成同一种药品积累过多,如500克装的硫酸铜、碳酸钠就有十几瓶,而每次实验课用量并不多。这既浪费资源,也浪费空间。针对上述情况,首先把药品按无机盐、有机物、酸,碱等分类。无机盐依硫酸盐、硝酸盐、氯化物等分类;有机物依蛋白质、糖、脂类等分类。再统计每种试剂的数量,并将药品柜编号。之后将每种试剂的名称、数量、存放位置等详细信息输入到计算机内。用计算机管理之后,对试剂的情况一清二楚。一方面有利于管理,明显地提高了准备实验课的效率,另一方面可给其它的实验课提供多余的试剂,做到了资源共享。这既避免了重复购买,又节省了实验经费。同时有利于新来实验员的管理,能够很快地熟悉和展开工作。(2)玻璃器皿的管理先把玻璃器皿分类。按着试剂瓶、三角烧瓶、烧杯、烧瓶、量筒、容量瓶,移液管等分类,每种器皿再依体积大小、数量来分类。如试剂瓶分为细口瓶、广口瓶;细口瓶按颜色分棕色和普通色;每种瓶再按体积大小分类:50m1、100ml、300m1、5OOml、lO00ml等。把信息输人计算机内储存,每项内容包括玻璃器皿的名称、颜色,体积大小、数量和存放位置等。经常对这些试剂,玻璃器皿进行清点,如有变化及时在计算机上反映出来,作到计算机内的数据和实际情况相符,更好地为师生的实验教学、科研服务。(3)仪器的管理把每种仪器的详细信息输人计算机,包括仪器的名称、型号、出厂编号、分类号、电压、电流、功能、使用范围、使用方法、附件数、注意事项、常见故障的排除、维修情况、使用情况、生产日期等。如果想要了解某仪器的资料可从计算机中很快调出,储存的数据也能为购置新仪器提供参考。仪器在仪器室中的摆放要合理,要经常对仪器进行维修和保养。将仪器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打印出来,塑封,放在该仪器旁边,过去想要了解某仪器的详细情况就要找说明书,有时说明书经手人太多,很难马上找到,这给工作带来影响,现在将各仪器的详细信息输入计算机,查找方便,极大程度提高了工作效率。(4)实验内容实验中心组织老师编写了基础化学实验讲义,根据讲义把每次实验把所需的试剂、玻璃器皿、仪器及每个实验组所需药品的量和配制方法、注意事项等输入计算机。准备某个实验时,在计算机中找到该实验的资料,按所需药品量来准备,避免了配制药品时的盲目性,节省了大量时间。2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做好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开放实验室可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和实验空间,也可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对于在计划学时内没有完成实验内容或者实验失败的学生,可以补做或重做,使他们有时间去找到原因。学生也可以带着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入实验室,自行设计实验方案,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独立进行实验。从04化工工艺本科班开始,已经有很多学生在实验中心完成了如:HCl-NH4Cl混合液各组分含量的测定、石灰石中钙、镁含量的测定、混凝土中钙离子含量的测定、食用白醋中醋酸含量的测定等实验,在实验中体会失败——思考—一实验——成功的科学研究全过程。对于实验室,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有助于将实验室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较大限度地利用起来。在管理上实验中心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制定的制度有:开放实验室守则、安全制度、仪器管理制度、损坏赔偿制度。在学生进入开放实验室之前,集中给学生讲一次实验室的各种制度,要求必须遵守这些规章制度,并行成书面文字,由学生本人签字。通过开放实验室的实践,学生们都能够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保障了实验室和自身的安全,实验技能有很大的提高,为进一步的学习、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实验教师应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其创造性思维意识,及时应用新技术、新规范、新标准,更新实验内容,在教学中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一些应用性较强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通过实验前提问、实验中解疑,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实验教师还应改变“照方抓药”式、灌输式的实验教学模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例如:分析天平、酸度计和分光光度计等仪器的使用及酸碱滴定操作和重量分析操作等实验内容,教师教起来比较吃力,学生学起来也很抽象,就采用电教、观摩录象和课件教学,使实验教学活动生动、直观、具有多样性,增加了学生实验兴趣,大大提高教学效 果。在完成基础实验教学的前提下,实验中心分层次、分目标地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我们选一些的本科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选一些喜爱动手的专科生参与到实验准备中,这对学生实验素质的提高、综合能力的培养起到很大地作用。4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素质,树立服务意识实验技术人员队伍是实验教学的基本要素,实验技术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管理服务的质量,影响到育人的效果,因此实验技术人员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素质建设。实验技术人员平时应多看业务书籍、期刊、文献,在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关注相关学科理论的新进展,更新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将近期的信息和方法、近期进展和成果应用于实践,弥补教学不足。另外作为实验技术工作人员,应树立教强的为教学、学生和科研服务的正确意识。实验技术人员必须做好一切辅助工作,尽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一切为教学着想,一切从教学出发,才能真正完成好实验教学任务。5加强实验队伍建设,促进实验教学很多院校的实验教学基本上都由新教师、实验技术人员来承担,实验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为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必须把一些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职称高的教师安排到实验教学岗位上。另外,建立合理梯队的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基础化学实验中心要引进本科生、硕士生充实到实验技术人员队伍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要安排实验技术人员参加培训、研讨、考察交流活动。

化学实验教学论文:化学实验教学中加强德育的教育

素质教育较好地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它以培养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情操、科学文化知识、身体心理素质、劳动和生活技能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为宗旨,为学生学会做人、求知、劳动、生活、健体,审美打下扎实基础。因此,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以德育为本,以教学为主.本文拟从化学实验教学的角度,谈谈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实现德育育人目标的粗浅体会。

一、突出学科特点,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和必要手段,而化学实验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参与越多,对化学科的“感情”就越深厚。我进行了以下五个方面实践:①将初中化学85个演示实验中的18个改为边讲,边学生分组实验,并精心设计。例如:做“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实验”前,要求学生在课下预备一只潮虫等的小爬行昆虫,这样在课前便激发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上课时,让学生分组完成该实验,并增加在烧杯中预先放入小昆虫的实验。这一实验不仅在课堂上气氛热烈,而且增大了课堂容量同时验证了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的性质,且为怎样验证地窖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是否过高的学生发散思维做了有利的铺垫。②开展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竞赛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也规范了基本操

作。③开展趣味实验活动。如“鲜花怒放” 、“烧不坏的手帕” 、“神奇的铜树”等十几个实验,奇妙的变化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与积极的思索。④建立科研小组。研究并实现变废为宝,从学生实验“氢气的制取”留下的废液中,回收硫酸锌;用废铜丝制备硫酸铜;利用所学知识来识假、识劣,如对市售化肥硫酸铵、纯净水优劣的鉴定等.⑤让学生参与某些易操作的演示实验。在加强化学实验的教学中,由于在内容和设计方面,已经考虑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求知欲望,所以,更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亲身感受中,增强了参与意识和学生是学习主人的意识。

二、加强分组实验中的组内成员的合作,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近年来,致力于成功学研究的学者认为,我国需要具有独立自信,而又乐于集思广益的合作型人才,这是成功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当前,世界范围内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要求科学研究必须走向集约化。过去那种单门独户的实验室式的经典研究已经落伍,中国的科技事业亟需大量集约型科研带头人。所以“合作意识”不仅是学生良好个性的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科研不可缺少的一种素质。在加强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我非常重视“合作意识”的渗透。例如:在学生实验和第二课堂的趣味实验时,要求学生(每个小组两人)在进入实验室以前,要填写实验预习报告,报告中要注明操作者(把实验内容分成两部分,每人首先完成其中的一部分,然后对换)。实验时,在教师指导下,非操作者负责“监督”(及时指出操作不当之处)和实验过程的必要记录。这样,使全体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都得到提高。实验基本操作竞赛也是以组为单位,学生既可当选手也可当裁判。裁判员先集中学习竞赛内容,归纳操作要点,讨论评分方案,经教师审核确定。为了达到“安全、正确、快速”,组员们献策,选手主动聚到一起研究各个细节。科研小组以四人为一组,一人为组长,一人负责执笔,针对教师提供的教材或收集的疑难问题,由组长组织讨论,确定实验方案,由教师认可,再分头准备。每次实验结束时,对配合默契、效果良好的小组给予表扬,并请组长简单介绍密切配合的经验。经过培养与训练,学生的“合作意识”大大增强,不但乐于合作,而且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三、渗透科学方法,培养求真精神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令炎黄子孙至今仍引以自豪。但为什么现代科学产生在西欧而不是中国?中国古代经验丰富于西方的大多是技术,而不是科学;科学思想的培养工作长期被忽视;这是中国长久以来科学发展不及西方的原因。在邓小平理论和同志的“三个代表”思想的指引下,党中央明确提出“科技是第

一生产力”,“走科教兴国的道路”。所以,让“科学思想”和“科学素养”在学生的头脑中“扎根”,不仅是教育本身的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教师的使命。科学思想包含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科学道德、科学价值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均可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得以体现。要创造条件树立学生的正确观念,变“有疑问问老师”为“有疑问做实验”。笔者认为“科学思想”中的“科学态度”是核心,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导致探索,探索需要方法,所以“求真”是关键。要充分利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真”欲望。例如,在学完“二氧化碳的性质”一节时,可提出“将二氧化碳通人澄清石灰水有何现象?”大部分学生根据课本上的知识回答:“变浑浊”;少数学生回答:

“先变浑浊,继续通人二氧化硫又变澄清”。教师当场演示,结果符合学生的预料。有学生提出疑问:“这是为什么?是不是老师在做实验时搞了鬼?”,对这种大胆的怀疑,教师应表示赞赏,立即取刚才实验的澄清石灰水,请该生用玻璃管往里吹气,结果出现浑浊然后又澄清,杯疑被实验否定,这时学生的思维又活跃起来。于是教师将这一问题交给“科研小组”,要求他们自学溶洞的形成且综合学生看法,设法寻求合理解释。实践证明,在“求真”意识的支配下,学生就以积极的姿态投入,不断地探究、思索、发现,同时,也不断地体验着怀疑、惊讶、自豪、成功和喜悦等情感,“求真”的精神得到了培养。 四,训练科学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主要包含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意识支配行动,行动加上能力,才可能产生良好的结果。所以,在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时,应注意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初中化学85个演示实验中,先有结论,后演示验

证的有15个。验证实验中,学生往往成了“看热闹的观众”,为了增强学生的参与,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我对其中多个演示实验进行了改进。前文的“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实验”设计即为一例。由于实验改革,不仅使学生对“二氧化碳不能的性质实验”的印象深刻,而且激发了一部分学生

的灵感和求知欲。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带着求知的渴望查阅课本,进行自学,不仅对学过的反应进行了复习巩固,还增强了学生对未学反应好奇心。所以,教师对实验教学的创新,不仅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也能激发学生求知与创新的意识。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依赖于创新思维,它具有敏锐性、发散性、集中性、灵活性和形象性等特征,这些特征的本身,就是科学的学习方法。加强创新思维的训练,也会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表明,在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时,尤其要注意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利用“假化肥坑农害农的报道”、“不法商贩利用自来水冒充纯净水”等事件,组织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加以揭穿。要求科研小组的成员设计实验方案,寻找样品、了解样品来源。实验方案经过科研小组集体论证后,学生对所取样品进行检测。这一过程中,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发散性、集中性、灵活性等都受到了锻炼。化学教师要密切注视和广泛收集生活、社会、生产中的化学现象,探讨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的训练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切实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吸引学生立志化学研究,这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学生中将来从事与化学有关的职业只是其中少数,大多数的学生在毕业后,与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培养和训练有何关系呢?笔者认为,在加强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出的那种积极参与、善于合作的潜在意识,乐于求真,勇于创,新的精神,将使每个学生终身受益。

化学实验教学论文: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的方式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创设研究性学习的学习环境,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培养科学素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同时也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的科学性、直观性、探索性和操作性的特点在教学中未能真正体现,现有的实验不能地发挥其教学作用。而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学实验教学中,能克服实验条件的限制,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增加演示实验的时效性,保障演示实验的安全性,加强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能为学生创造进行实验设计的条件,丰富学生的实验知识。下面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况,来谈谈我个人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运用的见解。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能凸现演示实验的亮点

化学课的演示实验,其目的是通过实验让全体学生观察到物质变化的全过程,在理性上有一定的认识,从而提出疑问,获得结论。演示实验可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程度,体现实验过程的真实性、科学性,让学生信服,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也为引出课题、问题,进行讨论、探索、发现创造条件。

因此,演示实验要真正起到演示作用,不能演而不示,不能使演示实验变成讲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变成讲实验现象。为了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传统的方法一般采用放大实验仪器,抬高实验装置,增加实验药品的用量,巡回展示实验结果等,然而实验仪器的放大是有限的,巡回展示实验结果又浪费时间,且有些现象是在实验中瞬间产生而不易观察到的。采用投影技术,可克服上述缺陷,大大提高演示实验的效果。例如:浓H2SO4稀释实验中,对关键性的观察点——温度计读数的变化,通过投影技术进行扩大,使验证性实验的验证更具科学性,凸现演示实验的亮点。

在演示实验教学中,有些实验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和危险性,在课堂上无法实施演示,借助于录相教学,既保障学生的安全,又保护环境,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录像技术还可以对实验中的错误操作引起的危害进行真实再现,引起学生的重视,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操作技能。例如:浓H2SO4的性质实验,课堂上一般演示的是正确操作。如要对不正确的操作进行讲解,可通过录像对浓H2SO4滴入水中放出大量热量使H2SO4液滴飞溅现象进行演示,使学生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这样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正确掌握实验操作规则和正确认识实验装置。

二、多媒体网络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能提高学生实验技能

现代信息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操作规范都有一定的要求,一旦学生操作失误,不仅会引起实验失败,也可能引起实验事故,更会引起学生的恐惧心理,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采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应用典型的软件资料,对操作易出错的后果进行模拟。这样,让学生在计算机前先进行模拟操作,以掌握正确的操作和对不正确的操作的理解,再进行实验,将大大提高学生实验的有效性。例如:对点燃未检验纯度的氢气发生爆炸进行模拟,使学生加深对操作错误引起危害的认识,然后再进行正确的实验,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模拟,不仅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更深刻理解了正确操作的重要性。

对于一些装置和操作较复杂的实验,应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一个模块式实验环境,让学生先进行模拟操作,训练实验技能,然后再进行真正的实验。例如:酸雨形成的实验,在多媒体技术上,可以通过学生模拟实验,既掌握原理又掌握实验操作方法,不断促进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

三、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能发展学生创新意识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化学实验中,能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的演示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相互协作能力和创造能力。例如:物质的鉴别,通过多媒体“实验室”提供学生所需试剂,由学生设计各种方法进行实验并加以判断。计算机对各种方法所产生的各种现象都会模拟,并正确判断加以正确提示,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应用和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又如:在学习了H2和O2气体的实验室制取的方法之后,我们在学习制取CO2的实验中,可以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实验进行如下的设问:①制取H2和制取O2的装置有什么特点?它们是否只是用于H2和O2的制取?是否可以用来作为制取CO2?②制取一种气体,我们需要了解哪些信息?③如果实验室没有稀盐酸,可不可以用硫酸代替?④若没有碳酸钙该用什么药品代替?经过动手、动脑,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巩固了所学知识,同时培养了独立思维能力。这些做法我在实验教学中已普遍通行运用,一是能调动学生做实验的热情,引导他们主动地去学着动手学会动手,提高了他们的动手实践的能力。二是他们自己在分析思考的过程中,能主动地去接触未知知识,从而使他们更容易获得和接受新知识。

总之,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教学手段,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把现代教学技术与实验有机结合起来,可以丰富实验的内涵,增强实验功能。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发展学生创新意识。

化学实验教学论文:对应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化学实验教学探索

摘 要:近年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崛起,大大改善了教学媒体的表现力和交互性,起到了传统媒体所不能的作用,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传统的化学实验存在着许多弊端,运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实验教学,能改进实验教学并收到良好效果。

关键词:现代技术 改造 化学实验 探索

人类跨入21世纪,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着人类经济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为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和我国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需要,配合教育部课程、教材、教学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实现实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的实验教学已迫在眉睫。本文就应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化学实验教学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模拟课堂实验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演示实验占有重要位置,它具有两方面的作用:其一,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过程和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得出科学的概念和规律。其二,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演示过程,学习教师的正确操作,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因而,教师的演示实验,对于学生学习实验操作方法,具有示范作用。

现代技术作为一种崭新的电教手段在进行模拟化学实验中有独特的优越性:(1)可以重复观看。如:钾与水反应速率快,有些学生还没有观察清楚,反应就已经结束,如果重做实验将浪费药品,这时可通过观看实验课件重温实验。(2)可以改变观看时间。有的实验进行速度过快,学生不易观察,可以慢放;如氢气于氧气混合爆炸实验的原理。有的实验进行速度过慢,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和教学进度,可将某些次要的过程压缩而慢放。如:酯的水解,可制作一个课件:用三个烧杯分别盛放等量的乙酸乙酯,然后在一个烧杯中加入水,一个烧杯中加入酸,一个烧杯中加入碱,再分别加入红色的油漆。再分别放在水浴中加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速率,说明酯在不同条件下水解速率不同。(3)一些安全性不好的实验,如有毒、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易爆、易燃、危险性大等实验。如:硫化氢气体制取、性质实验。(4)有些规模较大的实验。主要是教师根据需要添加的一些辅助性的综合实验。如某一气体的制取、除杂(往往不止一种)、检验、收集、性质分析、尾气处理等,这种实验费时、费力、成功率低;又如硫酸工业制法生产流程;可利用CAI进行模拟演示。(5)“反证”实验。在实验操作中,我们教师经常强调一些操作规范,如H2还原氧化铜开始和结束的操作顺序、极易溶气体(HCl、 NH3)等教师仅仅进行讲解,应该这样、而不应该那样,学生往往印象不深,常常“屡教不改”,可利用CAI,将这些错误的操作及其破坏性的后果一起通过模拟实验展示给学生,这样,学生的印象就深刻了。(6)重温实验。我们在演示新实验时,为了和以前所做的相关实验进行对比,我们亦可将新、旧实验模拟成电脑动画在银幕上同时演示,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不同,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这样做:一方面通过实物模拟再现,容易唤起学生可能淡化了的记忆,使记忆进一步加深;另一方面通过对比模拟实验,可以深化对新旧知识的认识。例如:我在演示完钠与乙醇反应的实验后,提问:“钠还能和什么液体反应?”学生答:“水”、“盐酸”等,我在肯定的同时,按动鼠标,银幕上出现三个烧杯,分别盛有乙醇、水和盐酸,然后将三粒金属钠投入三杯液体中,反应现象各不相同。在模拟实验中,运用动画技巧的灵活性,特别强化特征现象:如钠与水反应时的“浮、熔、游”,钠与乙醇反应的“沉、不熔、不游、匀放[文秘站:]气”,钠与稀盐酸反应的“浮、燃、游”等实验现象。同学们通过比较特征现象,不难得出钠与三种液体反应,制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是:盐酸水 乙醇。

二、微观实验展示

大多数化学实验的重点及难点在于实验的操作及实验现象的观察,但有些实验则相反,操作及现象较为简单,其难点、重点在于揭示微观的原理。如强、弱电解质的导电性,原电池、电解池的工作原理,饱和食盐水的电解等,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模拟微观动态演示,作为真实实验的辅助工具,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这些抽象的理论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理解。

化学实验教学论文:关于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摘要:分析实验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分析化学的有关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正确和熟练地掌握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鉴于分析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地位,本文分别从教育观念、教学方法、能力培养等方面对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

分析实验是化学、化工工艺、环境科学等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与分析化学理论课密切相关,但又是一门独立的课程 。实验教学是一种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它与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实践证明,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及提高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其它教学环节和实验不可替代的功能。但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思想观念的影响,实验教学一直处于教学体系中的弱势地位,传统的分析实验教学无论从实验内容上还是教学方式上都没能使该学科的特点很好地显现,已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新的人才观对当前的高等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但由于主客观诸多原因,高等教育在教育思想和观念、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许多方面还相对滞后。因此高等教育首先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当前至少要转变三个观念:一是转变学生的实验观,学生要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二是要转变教师的教师观,要把教师由实验教学中的主导者转变为实验教学的指导者;三是要转变教学观,当前高等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过程要由传授知识转为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增长知识的过程。

二、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益

当前, 教师“包”得太多的的现象普遍存在, 从实验原理、步骤、注意事项, 结果处理都由教师深刻、细致地讲述给学生,学生只需按教师讲述的步骤和方法, 按部就班, 就能完成实验, 这样的结果是: 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能力得不到充分培养。要改变这种现状, 教师应该主动把“包”得过多的那部分交给学生自己处理。具体做法: 在做某个实验前, 给出指定参考书和思考题, 学生通过“查、看、思考”来完成。教师通过对预习结果的检查和把关后, 对实验应注意的一些关键问题重点讲述后, 学生就可进行实验, 这样, 讲课时间减少了, 学生实验时间增加了, 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再如: 缓冲溶液、标准溶液、指示剂等可在教师指导下, 让学生自行配制, 不仅可减轻教师工作量, 而且能训练学生动手能力。 在教学中, 在基本操作和训练的同时, 要经常穿插设计性实验, 使能力的分解培养和综合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 可以依次按基础训练-综合实验-研究式实验推进教学进程。

三、使用多媒体教学,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分析天平的使用,容量器皿的操作,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及重量分析基本操作的讲解内容多,课堂知识容量大,有些操作需要展示操作细节,仅靠实验老师在现场示范是远远不够的。将这些内容制成课件,可以反复播放,对滴定终点的判断,可以缓慢展示变色过程,并呈现出逼真的终点颜色。 这样增加了课堂的直观性,便于学生快速掌握方法要领。 四、规范实验操作, 节约药品,减少环境污染

实验操作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实验结果的性,扎实的实验技能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功。实验基本技能训练的规范化、熟练化是实验教学的重点,因此从实验开始就应强调基本操作规范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师授课时的规范化示范操作很重要,要从实验性、实验习惯等方面严格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3] ,及时纠正实验中的一些错误操作,不能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习惯随意去做。最典型的实例是滴定过程中滴定管的操作,同学们总是不按示范去操作,随意用手去拿装满溶液的滴定管。教师今天纠正过来,明天又忘,忽视仪器在实验中的正确操作和使用。因此,把操作及技能训练贯穿在实验课的始终是十分重要的。使学生规范实验操作,同时能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使环境教育在这门课中从头至尾得到贯彻和落实。

五.突出能力培养, 加强实验指导

实验教学是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实践, 激发学生创造欲的过程。实验教学的本质是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认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做专门纠错的巡导员, 更不能做漠不关心的观察员。而应通过教师的引导与示范, 教会学生怎样去发现问题, 怎样去分析解决问题, 怎样去优化实验操作过程。照本宣科、毫无新意的教学过程是激发不起学生对分析化学实验兴趣的。观察是发现的前提,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始, 所以实验中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每一个实验现象, 对转瞬即逝的现象中有的是反映本质规律的, 而有的是属于非本质的, 要让学生学会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科学地得出结论。同时, 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每观察到一个现象, 就要自问一个为什么, 学会把实验事实与已知理论联系起来, 并试着去解释它、理解它, 长此以往, 会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做实验的兴趣, 从而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实验中遇到困难, 教师应给以适当提示, 而不要直接告诉其问题所在, 更不能代他排除。对于实验中出现的一些异常现象, 教师不要简单草率地加以否定, 或者用书上的现成结论去“修正”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或结果, 应引导学生冷静思考, 深入钻研, 多提几个为什么, 换个角度和方式思考一下, 寻找合理解释, 查阅相关的图书资料和参考信息, 探索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教师要支持和保护学生实验中可贵的求异精神, 鼓励学生自己解决出现的问题, 训练他们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实验结束后教师还应组织学生对实验现象、结果进行交流, 互相启发、补充、讨论, 在共同研讨中逐渐提高自己思维能力和总结能力。

在分析实验课中, 教师通过具体制定能力培养目标和增加设计性实验的方法, 能很好地培养学生较强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提高实验能力,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需要不断地探索与尝试,总结和完善,需要更多教师的积极。我们力争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环境,弥补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和适应时代科技发展的需要,进而对学生的能力 和素质培养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