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

摘要:鉴于实践教学,通过自身感受,总结了几点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解决问题的想法。但是这些问题的总结还远远不够,欠缺了一定的完整性。所以,笔者将会再接再厉巩固加强自身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不断在该学科的领域上进行探索。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如何书写毕业论文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各专业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后,都要进行毕业设计及其答辩考核。毕业设计成果及答辩考核是取得高等教育考试毕业文凭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衡量毕业生是否达到全日制普通高校相同层次相同专业的学力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但是,由于许多应考者缺少系统的课堂授课和平时训练,往往对毕业设计感到压力很大,心中无数,难以动手。因此,对计算机专业学生这一特定群体,就毕业设计的撰写进行必要指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如何进行毕业论文的写作简要论述,供大家参考。一、选好课题毕业设计是高等教育考试计算机专业应考者完成学业的一个环节,它是应考者的总结性独立作业,目的在于总结学习专业的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完成毕业设计的撰写可以分两个步骤,即选择课题和研究课题。首先是选择课题。选题是设计成败的关键。因为,选题是毕业设计撰写的及时步,它实际上就是确定“设计什么”的问题,亦即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如果“设计什么”不明确,“怎么设计”就无从谈起。教育部考试办公室有关对毕业设计选题的途径和要求是“为鼓励理论与工作实践结合,应考者可结合本单位或本人从事的工作提出设计题目,报主考学校审查同意后确立。也可由主考学校公布设计题目,由应考者选择。毕业设计的总体要求应与普通全日制高等学校相一致,做到通过设计写作和答辩考核,检验应考者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但不管考生是自己任意选择课题,还是在主考院校公布的指定课题中选择课题,都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切实可行的课题。选好课题是毕业设计成功的一半。

㈠、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因此,毕业设计的选题,必须紧密结合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以促进科学事业发展和解决现实存在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选题要符合科学研究的正确方向,要具有新颖性,有创新、有理论价值和现实的指导意义或推动作用,一项毫无意义的研究,即使花很大的精力,也将没有丝毫价值。具体地说,学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选题。

⒈首先要从现实的弊端中选题,学习了专业知识,不能仅停留在书本上和理论上,还要下一番功夫,理论联系实际,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去寻找和解决工作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⒉,要从寻找科学研究的空白处和边缘领域中选题,科学研究还有许多没有被开垦的处女地,还有许多缺陷和空白,这些都需要填补。应考者应有独特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识去思索,去发现,去研究。,要从寻找前人研究的不足处和错误处选题,在前人已提出来的研究课题中,许多虽已有初步的研究成果,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还有待于丰富、完善和发展,这种补充性或纠正性的研究课题,也是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的。

㈡、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切实可行的课题。毕业设计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不但要有考生个人的见解和主张,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由于考生个人的主观、客观条件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选题时,还应结合自己的特长、兴趣及所具备的客观条件来选题。具体地说,考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综合考虑。首先,要有充足的资料来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缺少资料的情况下,是很难写出高质量的设计的。选择一个具有丰富资料来源的课题,对课题深入研究与开展很有帮助。其次,要有浓厚的研究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可以激发自己研究的热情,调动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以专心、细心、恒心和耐心的积极心态去完成。,要能结合发挥自己的业务专长,每个考生无论能力水平高低,工作岗位如何,都有自己的业务专长,选择那些能结合自己工作、发挥自己业务专长的课题,对顺利完成课题的研究大有益处。二、进行系统的设计工作:学生可以从查阅图书馆、资料室的资料,到实习单位或企业做实地调查研究、实验与观察等三个方面来搜集资料。搜集资料越具体、细致越好,好把想要搜集资料的文献目录、详细计划都列出来。首先,查阅资料时要熟悉、掌握图书分类法,要善于利用书目、索引,要熟练地使用其他工具书,如年鉴、文稿、表册、数字等。其次,做实地调查研究,调查研究能获得最真实、最丰富的及时手资料,调查研究时要做到目的明确、对象明确、内容明确。调查的方法有:普遍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调查的方式有:开会、访问、问卷。三、 论文的组织安排  依据上述的论文类型,由于各类工作特点的不同,在搜集整理论文的素材、组织安排论文的结构方面,应有所不同,做到有的放矢。3.1 系统实现型论文:重点收集整理系统体系结构,程序模块调用关系,数据结构,算法,实验或测试等内容,论文结构一般安排如下:(1)引言或背景 (概述题目背景,实现情况,自己开发的内容或模块)  一般谈课题意义,综述已有成果,如”谁谁在文献某某中做了什么工作,谁谁在文献某某中有什么突出贡献“,用“但是”一转,分析存在问题,引出自己工作必要性、意义和价值、创新点和主要思想、方法和结果。然后用“本文组织如下:第二节第三节.... ,第四节....." 作为这段结束。(2)系统体系结构(强调系统的整体性,突出自己工作在整体中的位置)(3)主要实现功能的描述(包括模块调用关系,数据结构,算法说明,依据内容多少此部分可安排两到三节)(4)实验或测试(5)总结3.2 应用开发型论文:重点收集整理应用项目的背景分析,需求分析,平台选型,分块,设计部分模块的细化,使用的开发工具的内容。论文结构一般安排如下:引言(重点描述应用项目背景,项目开发特色,工作难度等)项目分析设计(重点描述项目的整体框架,功能说明,开发工具简介等)项目实现(重点描述数据库设计结果,代码开发原理和过程,实现中遇到和解决的主要问题,项目今后的维护和改进等,此部分可安排两到三节)总结3.3 分析比较型论文:重点收集整理有关的近期论文或软件,分析比较心得,实验数据等内容。论文结构一般安排如下:引言(重点描述分析对象的特点,分析比较工作的意义,主要结果等)分析对象的概括性描述分析比较的主要结果(如果是技术分析,给出主要数据,如果是软件分析,给出代码分析结果,实验过程等)分析比较的评价和系统应用(可以给出基于分析比较的结果,提出某些设计实现方案,和进行一些实验工作结论3.4 理论探索型论文:重点收集整理问题的发现,解决问题所用到的基本知识,解决问题的独特方法,定理证明,算法设计和分析。论文结构一般安排如下:(1)引言(重点描述要解决的问题的来源,难度,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等)(2)基本知识(解决问题涉及的基本定义,定理,及自己提出的概念等)(3)推理结论(给出问题解决方案,包括定理证明,算法设计,复杂性分析等)(4)结论上述论文结构的安排和划分不是,可依据各自工作的实际情况,采用某一种或某几种混合的方式指导自己论文的写作。但无论采用什么样的结构,一定要作到心中有数,贯穿一条逻辑线索,切不可泛论成文或堆砌成文,时刻突出自己的工作内容。    四、论文格式及目录系统每个作者有自己的风格,格式不必强求一致,但科技论文不能像写小说剧本那样,一般不能用倒叙,插叙,不设悬念,不用意识流,多线索方式等。例如,可在下列格式基础上适当修改: 科技论文目录体系一般不用中文的 “一 二 三”,而用下列的编排方式 扉页摘要(中英文,200-300字为限)目录正文1.前言(背景,动机,前人工作) 1.1……… (1) (a) (b) (c) (2) (a) (b)(c) 1.2 ……… 2.项目框图 及 本工作在项目中的地位3.项目特色(特殊功能,困难)4.方案选择(前人方案,现可选方案,为什么选这一方案)5.实现技术 数据结构 程序片段6.特殊问题解决方法6.1 问题16.2 问题2 ......7.结果测试,性能分析(图表等)8.结束语(或结论、小结)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目录可以用Word 插入—目录功能 实现,可自动编页自动更新五、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5.1 学术论文要求文字流畅,层次清晰,词藻不能过分华丽,近年国内外在计算机方面的论文的语言较以前生动,但用词都以,不过分夸张为度。5.2 标题要能反映内容。如有新意更好。例如,下面题目是个不好的题目:“图像处理的某些问题的研究”, 论防火墙技术”等,其中的“某些问题”不如换成最中心的词汇。论防火墙技术题目太大,不适合本科生作。5.3 学术刊物上论文摘要一般300字左右,需要较高的综合能力。而学生毕业论文摘要可以写一页(1000字左右),因此活动空间较大,要好写一些。摘要可以在全文写完后再写。要简明,中英文摘要 应一致,要突出自己的工作,要提供几个key words。写英文摘要时,可先用英文的习惯和用语写摘要(可以借助于电子词典),然后英译汉,用中文摘要去将就英文摘要。反过来,如果先写好中文摘要,再汉译英,则很难把英文摘要写得地道。为了使得英文表达地道、,可以读十几篇相关研究方向的论文的摘要,注意一些表达词的使用,如present, implementation, propose, give, argue等。平行的内容宜用平行的句型。例如下面的例子中,一句主动,一句被动,语感就非常糟糕:"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algorithm and a prototype is presented.....".5.4 前言部分要写问题背景,动机,要说明自己工作的工作有用,有意义(才能鼓励读者读下去),通常在介绍国内外工作后,用“但是”一转,指出前人工作的不足,引出自己的工作。在前言中简述自己作的主要结果,(例如明确地列出几条,说明本文的主要工作,主要成果)。前言部分的末尾介绍文章的组织情况,各节内容。5.5 突出特色,一个项目中工作很多,有些是同行皆知,自己也无创新的,可以略写,要多写自己遇到的特殊困难和创造的特殊解决方法。使人家读了能学到东西,看到作者的创意。为了突出特色,还可以在一节中分成小标题写,一个问题一小段,与计算机相关的论文中还可以把数据结构和程序片段夹叙夹议呈现出来,比只用汉字解释得更清楚。5.6 上升到理论,一般硕士论文会要求这一点。如果本科生能够在毕业论文中得出有意义的定理或命题,一般会认为是好成果。可能会被推荐到杂志上发表,或在考研、求职中得到承认。5.7 各部分应详略得当。 一般地,毕业论文应该主要写作者的见解和工作, 把自己的创新写深写透。综述要有述有评有比较。只要是作了实验,写了程序,一般是想写的太多,写不完。反之,会感到空虚,没有写的,有的学生抄书来充篇幅,效果不好。一般地介绍相关工作(前人的成果)部分不应该超过总篇幅的1/6。5.8 完整的论文应包括测试、运行结果及分析(图表或曲线)。5.9 结论,小结。说明解决了什么问题,有什么创新,下一步工作主要内容等。返回目录六、参考文献及引用参考文献是论文写作中的重要一环,带着问题读文献或杂志上的论文,不但注意学习学术内容,同时也注意学习选题方法、格式、标准的套话、起承转合的语言和方式,参考文献的写法,字体的运用等等。在论文中明确给出参考文献的出处,既代表着对前人成果的继承,也代表了对他人研究成果的尊崇,是科学研究中应培养的正确的科学态度和做人准则。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创业教育论文

1计算机专业学生创业前景

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投资企业法》,把创办企业的投资额降到了大学生能接受的限度。我国政府和高校鼓励并支持在校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休学来创业。许多地方政府还创办大学生创业园,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项目、经营场所等方面的扶持这些都为大学生创业做了法律和政策上的支持。基于软件和网络的出现,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可以摆脱传统行业的发展模式,只要有好的理念、创意、技术都可以实现创业投入的低成本和发展的迅速扩张。传统行业的论资排辈和资本积累方式都与信息时代有着很大的差别

2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创业教育调查分析

为了了解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以及对创业知识的储备认知情况,我们对贵州省部分高职院校计算机领域专业在校学生、毕业生地进行了抽样调查。

2.1学生创业意识

抽样调查反映70%左右学生在进校时选择专业时是理性选择的,很多学生是因为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计算机专业学习,但以创业为目的而选择计算机相关专业学习的学生所占比例仅为3%左右。可见在选择报考专业时广大学生并没有创业的打算。但随着专业的深人学习,80%左右学生的思想有所改变,逐步有了创业意图,15%左右的学生认为不存在创业成功的可能性。有70%左右的学生认为有创业成功的可能性,有15%左右的学生认为创业成功的可能性极大。

2.2学生创业优势

根据调查,我们发现多数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中,在进校时是没有创业意愿的,但随着对计算机专业的了解、和课程的学习,逐步产生了的创业意愿,特别是近几年淘宝网、阿里巴巴的迅猛发展的影响,以及高职院校与企业的校企合作,让同学们进人企业实地培训、开发项目,许多高职院校虽然以学生赛事和活动为中心开展了创业教育,并由学生自发组织成立创业者协会、计算机协会等社团,进行社会实践创业活动等,这些都能激发学生创业的激情,部分毕业生也有了成功创业的案例。

2.3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高职学生创业还存在很多问题。一是有的学生对创业缺乏心理准备、缺乏创业精神,对创业认识简单、理想化。二是由于大部分高职生相对本科生基础差,学习能力较弱,有的学生专业知识学习不够扎实。三是大部分高职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都没有开始有关商业运作课程,学生缺乏商业营运知识。四是在校学生一般都缺乏社会经验,不知道如何筹备创业资金。根据以上分析,可见在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中深入地开展大学生创业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学校应形成系统的课程体系,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起来,加强创业实践教学。

3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思考

学生在校期间尽早为创业做好专业知识上的准备再创业,首先要系统地学习本专业知识,其次积累相关的创业必备知识。学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创业教育体系,避免学生创业变成“摆地摊”。

3.1构建创业课程和专业课程相融合的课程体系

课堂教学是实施创业教育的要渠道之一,必须建设适合创业型人才培养并与计算机类专业相适合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高职学制仅有三年,既要开始专业知识必备课程,又要考虑开设创业课程,首先公共课程模块中应考虑开设内容精炼,重点突出创业指导、创业心理与技能、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等的课程,例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就业指导》等课程,其次在专业课程模块中开设与计算机专业课程相融合的课程,例如《IT领域创业名人案例》和《计算机创业技巧》等课程,另外在课程设置上增加商业管理方面的课程。

3.2优化创业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学校要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业,一定要优化创业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例如,可实行“双导师制”指导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创业的实施,通过产学研结合、校企结合方式,聘请企业在本专业领域的高技能人才、高级管理人员、成功创业人士作为学生创业实践导师,与校内老师一起组成指导学生团队,一是指导学生利用顶岗实习机会、参与企业项目开发、课余或假期到企业进行实习或兼职机会学习创业知识,积累创业实践经验。

作者:李华 周仕友 王瑾 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省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论文

一、目前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当前,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和全国1000多所高校在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从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几乎是千校一面,都是按“学术型”人才培养,培养的人才普遍是理论略强,实践能力偏弱,很难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由于学生毕业应用能力都差不多,在就业中很多企业只能优中选优,更愿意接收重点院校学生,因此,造成普通高校出现所谓就业难,出现IT市场高技能人才短缺、低端技能人才过剩局面。基于目前我国高校由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型发展,职业技术师院校要抓住这一良好发展契机,率先实现转型,完成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由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型定位。发挥学校的办学特色,不断探索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为IT市场培养亟需并有一技之长的计算机应用型技术人才,努力实现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无缝对接。

二、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新途径

(一)创新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技术应用范围较广,这就要求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在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上要根据自己的办学水平,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紧紧围绕“应用型”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等,探索构建有利于培养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新模式。

1.构建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要创造条件与国内外企业开展联合办学,开创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校外实训机会。(1)“3+1”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校学习3年计算机专业课程,然后去企业实习1年之后就业。(2)将企业生产基地引进校园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只负责提供场地,企业负责投资设备和派遣计算机项目工程师来校免费对学生进行教学培训。进行实际应用项目研发,根据校企双方协议,学生毕业后可到培训企业就业。学生不用走出校门,就能得到岗位能力提高,达到学校、企业和学生共赢目的。

2.“项目教学”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在教学中,聘请校内外有实际项目开发经验的工程师为学生开展授课、培训指导。

3.“导师制、分方向”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将计算机专业分成软件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工程等方向,从大二开始对学生进行分方向教学。同时,为学生配备专业导师,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后三年的学习任务。

4.学科竞赛与考取证书相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ACM竞赛、思科认证等各类计算机学科竞赛和技能认证考试,通过这些学习活动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5.构建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相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组织教师设计、开发网络精品课,综合性实验项目等建设计算机课程教学资源库,开放网络教学平台,满足学生课下自主学习。

6.加大计算机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计算机技术应用无处不在,计算机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性较强,因此,学校要为计算机专业学生提供通信、电子、建筑、财经类等选修课程供学生选修,有利于拓宽就业渠道和为国家培养复合型人才。我校在过去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上,曾尝试过以上模式的教学与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促进了学生就业,但还有待学校更加高度重视和不断完善。

(二)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

计算机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要加大教师队伍建设资金投入,通过高薪引进或培养培训“双师型”计算机专业课教师。

(三)完善构建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

监控和考核体系建立学校教师教学督导队和学生意见反馈平台,实施对教学过程全程监控,同时建立期末考试和过程考核相结合多元考核方法。

(四)重视对学生开展人生观、学习观、就业观

思想教育学生入学后,全程开展学生思想教育,让学生掌握专业性质、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早日制订学业和职业规划目标。同时,学校要开拓就业市场,采取激励式政策,发动全校教师参与学生就业中来,利用学缘关系,疏通就业渠道,帮助学生就业。让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职业技术院校建设的重点与核心首先是专业建设,而专业建设的核心则是课程体系建设,这是提高专业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同时,积极与其他院校展开学术交流,借鉴其成功的课程开发经验。牢牢抓住高校由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型发展契机,加快完成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向“应用型”转型定位。探索创新构建有利于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双证书”师资队伍建设,重视对学生开展人生观、学习观、就业观教育,以学生为本,开拓就业市场、疏通就业渠道,帮助学生高薪就业。

作者:孙文清单位: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教育技术与网络中心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论文

1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实践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不强

上机操作是计算机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然而有些学校不注重对计算机教学硬件的投入,致使计算机教学设备不完善,或计算机硬件设备陈旧,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实践要求,导致学生缺乏足够的实践锻炼,使理论知识和实践不能很好地结合起来,因此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强。

1.2教学方法单一

有的教师不是计算机专业毕业,或学历较低,因此教学水平不高,教学方法落后。随着知识更新步伐的加快,这些教师难以应对教学工作。而且职业学校的升学压力较小,学校对教师没有太多的制约和激励,致使教师没有足够的上进心。学生基础差、教师水平不高,并且教师的支应状态是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2改进计算机教学的措施

2.1转变教学观念

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注意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和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同时要注意整合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让学生更多地参加实际操作,通过上机操作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

2.2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提高操作能力做好铺垫。学校要加大对计算机硬件设施的投资力度,不断更新教学设备,为学生的实践操作奠定良好基础。要引导学生更多地动手操作,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使学生真正地掌握计算机技能。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声光电技术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投入到计算机学习中。要把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引入到计算机教学中,加强小组合作交流学习,通过新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共同学习的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3加强学习,提升素质

信息技术在不断发展,教师的知识结构必须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因此,计算机教师要注意加强学习,除参加教研组的学习和备课外,还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学习活动,或到高等学府参加培训,到教学条件好的学校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等,不断开阔眼界、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确保教学效果的提升。总之,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存在着一定问题,计算机教师一定要明确责任,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整合教学资源,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不断开创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工作的新局面。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手段研究论文

摘要:文章分析了目前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及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分级教学、改革考试方式与成绩评定方法等具体措施,并在实践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考试方式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接受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入门课程,也是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开设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够把计算机作为一种有效的工具,应用到各自的专业中。如何开展好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考试方式是我们应该重新思考的问题。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对于刚入校的新生来说,由于地域和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他们在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水平差别很大。这就明显地加大了教学难度,基础好的学生对课堂内容已掌握,对上课毫无兴趣,觉得在浪费时间;相反,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课堂内容不仅是新知识,而且要掌握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必须要有一定的耐心。这使教师无法把握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教学形式多样,方法呆板目前,在许多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大都采用形式多样的授课手段,既有黑板、投影仪,又可以板书与多媒体演示相结合,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使讲解的内容更加直观形象。但是教学方法仍显呆板。首先,教学方法没有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忽视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师生缺少交流,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次,有些多媒体课件只是把黑板的内容搬到了大屏幕上,使多媒体教学成为显示在屏幕上的教科书,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没有真正体现出来。

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实验效果差《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性质决定它是一门以实践操作为主、理论教学为辅的基础课程。现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普遍将课堂讲授与机房实验分开。一般上完一次或数次理论课后才上一次实验课,理论课时比实验课时多,比例不合理,教学效果不理想。另外,在实验时,一个实验指导教师有时要同时指导一两个班,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果与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

考试形式单一,成绩评定方法不科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实行教考分离,全校统考的考核方式,考试形式以笔试为主,对于开卷笔试、实践操作考试、演示考试及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等考试形式较少采用。总评成绩主要以平时成绩和笔试成绩相结合进行考核。但从卷面成绩上不能反映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真实水平,理论成绩比例过重,因此总评成绩体现不出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学改革的方法与建议

改进教学模式,采用分级教学针对新入校学生的计算机知识与能力参差不齐的现状,建议进行分级教学,即根据学生入学时计算机基础水平的差异分不同的教学班进行教学。如可在新生入学时进行《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摸底考试,根据考试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级,甚至部分学生可免修。同时开设相应的选修课,如《办公自动化》、《网页制作》、《计算机网络基础》等,使免修学生能多学一些新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分级教学中,可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规定使学生共同达到一定的要求,还可因材施教,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学的更多、更深。

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实践环节,提高教学效果目前,《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虽已采用了多媒体电子教学方式,但还是采用教师讲、学生听,课后做作业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学生的个性受到束缚。计算机教学的重点应从“教”转向“学”,有步骤、有计划地过渡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还可以把理论和实践合二为一,全部在机房授课。这样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边讲授、边练习、边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改革考试方式与成绩评定方法《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都学会使用计算机,掌握计算机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所以《计算机文化基础》的考试方式就是无纸化考试。无纸化考试不仅能够测试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还能考查学生操作计算机和使用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软件的能力,考试过程就是计算机知识的具体应用。通过无纸化考试,做到让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避免学生死记硬背,能够考核学生的真实水平,有效地杜绝高分低能的现象。同时会增加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成绩评定除了百分制外,可以采用等级评分制、模糊评分制、激励评分制。避免学生只注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只注重分数而不注重实际操作的现象。利用网络设施,补充教学资源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利用网络资源作为补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突破了地域上和时间上的限制,为学生提供更深、更广的教学内容,从而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拓宽知识面。超级秘书网

通过分级教学、新的考试方式与成绩评定方法等具体措施的试验与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该课程的目的更明确了,实践操作能力明显增强。当然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涉及课程体系、教学计划、教学方法、考试方式等一系列的内容。只有通过积极地研究、实践探索与完善,总结出一套适应于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与考核体系,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摘要]在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更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各方面的素质。

[关键词]计算机;学习兴趣;教学方法

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从事计算机教学这么多年,深感计算机教学有别于其它学科。在教学中,开始学生都对计算机充满着神秘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随着计算机教学内容的深入,难度增大,而学习的内容与社会上的计算机应用又有一定距离,学生的兴趣就会降低。为此计算机教师要多动脑筋,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不断进行教学研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教学中应注意激发学生多方面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此,我每周抽出两次课后时间开展计算机兴趣小组活动,巩固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技能,扩大眼界,增强学生对计算机课的兴趣。兴趣小组开展活动的内容可以多种多样,如组装电脑、用计算机编排打印校报墙报、设计学校网站、参加省市的比赛等。同时不定期地开展一些全体学生都参加的指法练习、编辑排版、网页设计等操作竞赛,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兴趣小组的成立和竞赛的开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上机时间占70%,理论课教学时间只占30%。在上机实践中,应使学生感到在玩中学、学中玩。上机操作的过程是一个融阅读、理解思考和观察、验证于一体的过程。学生刚开始学习时还有兴趣,但慢慢热情就会下降,甚至不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善于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新生及时个学期刚开始学习五笔字型时,兴趣高涨,但真正练习打字速度时,却又感到枯燥、不耐烦。为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可采用金山打字通等打字软件供学生们练习,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用这样的方法使原来枯燥乏味的指法练习。变得生动活泼。经过一段时间练习之后,同学们打字的速度有明显提高,活跃了学习计算机的氛围。

二、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就是指灵活地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去发现和创造一种新观念与新方法的能力。因此在当前积极推行的学校素质教育中,尤其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每一概念、每一问题的提出都应精心设计与安排,注意创设问题情境。而提出的问题要尽量从实际应用出发,贴近日常生活,使学生对问题感到有解决的需要,激发学习兴趣,并鼓励和帮助学生建立创新意识,形成创造性心理品质。比如教师在讲到C语言中几种典型的排序算法时,可以先设计这样的一些问题:如果要对全班同学的考试成绩进行一次排名,你会用什么办法?你又能想出几种排序的方法?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内在的求知欲和创造欲,接着引出要讲的课题。又如在讲到网页制作中的“网页间的链接”时可以把学生分成几组,每一组按兴趣制作班级主页的某一部分,这节课将制作一个主页将各个单机中的网页按小组链接起来,在课堂上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将未做链接的与做好的链接比较,讲明链接的功能。将做得好的链接与一般的链接进行比较,激发学生的深入学习,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方法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三、提倡理论教学的精讲多练

我们知道以前那种赶鸭子上架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早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对象。尤其是对于实践性特强的计算机课而言更是如此。理论课并不代表一定要讲满一节课的理论知识。因为现在的计算机教材大都简明、通俗且图文并茂,大部分学生都能看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的是贯通点拨的作用,故我们提倡教师只讲解一些难懂的、易错的地方以及一些更快更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更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自学能力。例如我们在FrontPage2000的教学过程中,理论课只讲一些难懂的如超链接、报表、表单的制作。而那些文本的编辑、动画字幕及互动式的设计由于学生有WORD2000的基础,且书上写得很详细、易懂。所以可以一概不讲,留给学生课后去自学并上机实际操作。在授课时不必要讲满一节课,总是留下一些时间回答学生在上机中遇到的问题。而上机课只是在一些难懂的地方演示一遍给学生看,其他时间留给学生去摸索创造,这样的学习效果往往比学生从头到尾在教师安排、监视下好得多。

四、在计算机教学中还要注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学习内容的相对滞后,使得课堂所学非将来之所用的情况越来越突出,这是不容回避的事实。如何在教授这些相对过时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每个计算机教育工作者都应该重视的问题。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面对的将是形形色色的软件,越是的软件,越没有人教他们如何使用,只有在学校的教学中注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才能在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从容不迫地面对陌生的软件,并主动地学习利用。要营造这样一种氛围,不是不要老师,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随机性和多样性突出,更需要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和充分的备课。学生充分的自主,还可能带来气氛的活跃,需要教师有很强的控制能力,既要保持良好的氛围,又不使之进入无序状态。在进行《网页制作》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求每一个学生制作自己的主页,由此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竞争力得发充分的发挥。一是都想在题材选择和技术的运用上力争做得更好,二是不限于课本的内容,产生对知识的不满足。这样既能较好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自学的能力,又能让学生充分体现个人的价值。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指出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网页制作没有好,只有更好的思想;让学生上网浏览,了解当今网页制作的先进水平;将网页作品送上Internet,组织学生之间进行作品的展示和评讲,取长补短。这样在对知识的进一步探究的基础上,使学生网页制作水平不断向上攀登,从而培养学生在学习上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好了基础。超级秘书网

综上所述,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还要注重理论联系实践,从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进而认识规律反过来指导今后的学习。惟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生的个性、特长才能自由发挥,学生的素质才能得以提高,切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总之,计算机学科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新兴学科,它的灵活性和多变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计算机专业造价软件应用分析论文

摘要: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软件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系统中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在分析了当前工程造价软件实际应用时所暴露出来问题的基础上,重点讨论分析了软件技术在工程造价行业中的具体应用,并对将来工程造价软件的应用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当前工程造价软件应用中的问题分析

(1)从当前应用层面上讲,由于缺乏国家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与机制保障,特别是缺乏学科发展的政策扶持与资金投人,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还没有可依据的全国统一的标准,大大降低其应具有的性。现已采集和积累的部门或地方工程造价信息,包括工程分类、材料分类、材料编码以及指标和价格的内容都是按照部门或地方习惯来划分,只适用于部门或地方,欠缺全国统一的标准依据。

(2)从开发技术层面上讲,现有的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重复开发严重,层次低,水平不高。目前常用的造价管理软件,一般都只提供当地工程造价定额、指标、指数,还有政策法规、材料价格等方面的信息;而行业所需的集成性、综合性数据无法从许多分散的系统中提取,更谈不上信息共享,有的只限于网页上数据的使用,没有做到与智能化数据库建设的有机结合,网页的维护和更新慢,信息时效性不强,服务的空间非常有限。

(3)当前得到主流应用的工程造价管理软件,在规划管理上普遍暴露出以下几个问题:软件重复开发,造成软件产品多而杂,档次参差不齐;软件功能单一,或是服务于投资估算,或是应用于初步设计概算,开发与应用最多的是现行的预算软件、工程量计算软件,也只能用于计算工程量、预结算和快速投标报价使用,而不能很好地涵盖和服务于工程造价管理全过程、多方位的决策之用,在整体集成化上还有待于深化;接口性能差,商品软件之间数据交换困难;智能化程序不多,还不能够对工程造价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和科学预测、为决策提供的依据,实现对造价的动态管理。

2软件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2.1现代软件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1)工程量计算软件应用

工程量计算软件,国内软件最常采用的是图形法。其优点包括一下几个方面:(1)不仅可以编制工程概预算,并且可以对概预算定额、单位估价表和材料价进行即时、动态的管理,提高对工程造价的管理水平;(2)数据完整、齐全,为工程项目概预算创造了有利条件;(3)计算结果,概预算的质量得到提高;(4)简化了概预算的审核过程。概预算的审核可不审核计算过程与输出结果,只审核输入的原始数据。(5)使用简便,加快了概预算的编制速度,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工程量计算软件有以下几种方法:及时种方法是要求专业人员在识图的基础上,用该软件重新输入图纸中各种构件及其尺寸,然后由系统自动计算工程量,得到工程量清单。第二种方法是直接将工程图纸扫描形成光栅文件,由软件处理矢量化后,抽取特征,用模式识别的技术识别构件的类型及其几何参数,进而计算工程量。第三种则是在设计单位形成本论文由整理提供的CAD文件基础上,在CAD环境下做模式识别。但这种方法要求在图纸的特征表示和建模上做大量的研究工作,依靠汉字识别技术,对图纸的特征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抽取各种构件的特征参数,采用人工智能技术,最终代替人完成识图。第四种方法是在建筑设计所使用的CAD软件中直接加入构件参数的属性,定义各种构件对象,在进行结构和建筑设计时使用这些对象设计建筑物,而不是直接使用线条作图。

(2)造价计算软件应用

工程造价计算软件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套价软件,软件的功能主要用于套定额计算工程造价,是造价领域最早开发投入的应用软件之一,经过多年的改进已比较成熟并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益。早期编制工程造价预算时,靠纸笔、定额册,编制一个工程的造价预算,仅从工程量清单入手套定额、工料分析、调材价,计算费用到出概预算书,要花费好长时间,计算过程繁琐枯燥,工作量大,概预算结果误差性大。到目前,造价软件已得到长足的发展,通过工程量计算软件得到工程量清单,再使用工程造价计算软件,找出定额子目输入造价软件,选择已预设好的取费表模板,计算汇总,马上就生成用户需要的报表。计价、汇总、分析、显示,打印一气呵成,前后只需要很少时间,效率大大提高,使概预算人员能把精力投入到更关键地方去,提高概预算的质量。

2.2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工程造价软件的应用展望

(1)互联网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在Internet时代,企业的生存空间和行为空间及企业的工程造价管理都不能脱离网络而发展,做好工程造价信息的网络建设,实现企业内部和外部信息的网络化。包括数据处理,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效果评估,数据包的传递,技术经济信息咨询等网络服务。同时,基于客户机/服务器(C/S)和浏览器/服务器(B/S)体系结构的数据库开发技术的完善与推广,大大加快了工程造价管理应用软件网络化进程。网络经济条件下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工程造价管理,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将会在投资项目评价软件、设计概算软件、建筑辅助设计软件、施工图预算软件、建筑业的价格信息网和企业内部信息资料库之间建立无缝连接的通道,在项目评估、工程设计、造价管理等各部分工作间实现数据信息的低成本转移。

(2)信息处理集成化、智能化

工程造价工作应该将信息处理的范围扩展到相关系统,如企业定额编制系统、投标报价系统、施工管理系统、材机数据收集系统、工程造价数据收集系统、造价指标系统、工程设计的其他设计过程。例如,可以和CAD系统融为一体,凡是使用CAD系统绘图的工程,可以直接利用CAD软件计算出工程量,然后,借助局域网传输到工程造价应用软件上,再根据结构部位及尺寸等方面的要求,自动在价格信息资源库中提取数据进行计算。企业定额直接传给投标报价系统,企业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又可进入造价信息收集系统,指标系统又可对整个报价工作进行检验和指导。这样不仅确保了设计数据一致性、性,而且还大大地提高了招标投标工作的自动化水平,从而实现计算机技术应用的集成化与系统性。超级秘书网

(3)产品专业化、接口标准化

目前国内做工程造价软件的公司很多,软件水平参差不齐,功能也不一致,国内目前的造价软件水平与国外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因此,对于国内的软件开发商而言,每个公司应当优先发展自己的强势软件,在某一个具体的造价功能上的做大做强,而不是涉及造价工程的各个方面,这是不现实的,工程造价的涉及面十分广泛,面面俱到的软件往往无法将造价功能做的深入和专业化,而这样的软件也因为缺乏专业性不强而受到市场的淘汰;另一方面,不同的造价软件彼此之间的数据借口应当标准化,这样能够大大提升不同的工程造价软件的兼容性,因此每一个公司的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同类型产品应当在数据接口方面采用标准化设置,使不同公司的同一类产品能够相互转化、使用,这样才能够最终实现整个国内造价软件的标准化、通用化,提升国内造价软件的应用面和应用水平。

3结语

工程造价管理与软件技术的整合,主要是依靠计算机和互联网这两种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两方面的目标:一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上的数据处理,节省人力,加快数据处理速度;二是建立在网络平台上的数据和资源共享。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依靠计算机和互联网这两种现代信息技术,配合工程造价的改革与发展,工程造价管理与信息技术将进一步整合,为造价行业各方提供更大和支持。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计算机专业暑期社会实践论文

论文摘要:我是计算机专业软件学院的大学生,今年暑期我参加了相关专业的社会实践,实践的主题为:“网络宽带普及”调查实践,成立了计算机学院“网络宽带普及”小分队,我们一行十二人,将在宜城展开为期十二天的暑期社会实践,希望通过此次调查,深入了解城镇的的宽带普及以及使用情况,以及对当地科技的传播和市场的扩展的影响。而这次社会实践,也是给我们一个小小的锻炼机会,让我们每个人能够展现出在社交上的能力。

论文关键词:上网人数宽带类型暑期社会实践

关键词:城乡、宽带、发展、模式、前景

调查方式:此次社会实践调查,走访了当地政府科局,获得相关统计资料,并以设计调查问卷为思想主线,对当地不同层次居民进行实地访谈。

调查目的:通过此次调查,深入了解城镇的的宽带普及以及使用情况,以及对当地科技的传播和市场的扩展的影响。

在宜城的十二天里,我们开展了宣传绿色上网、问卷调查、电脑义务维修等活动。这些活动得到了当地市政府、市团委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当地居民的高度赞扬。我们还参观采访了燕京啤酒(襄樊)有限公司、电信局、交通局、市团委、市政府。通过对他们的参观采访,进一步了解到电脑以及网络宽带对企业办公带来的巨大便利。正因为有了这些技术,才能促进和谐社会的快速发展。

通过为期十二天的社会实践调查,我们也对当地的网络宽带普情况及有了一定的了解,首先我们了解到网络宽带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

宽带业务的开通让人们徜徉于网络的世界,也极大地促进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越来越大的改变。网络不仅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非常大的便利。以前需要在大量的书籍中查找资料,现在你只要在搜索引擎里轻轻地敲入几个字,就能迅速地找到你所需要的资料,而且只需要几秒的时间;以前要从电视、报刊、收音机这些传播媒体上得知一些国家大事、新闻动态等,现在你只要在网上搜索就可以快速获取近期最快的消息,包括文字、图片或者是视频新闻;以前,相隔两地的朋友要通过写信的方式来保持联系,现在,不仅可以使用电子邮件进行交流,还可以用QQ、MSN等聊天工具进行实时的在线聊天,相距千里却又近在咫尺,等等诸如此类的事例还有很多,而这一切的便利“宽带”可谓是功不可没。

经过我们的统计人员的统计,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宜城上网人数占总人数的50%左右而全国上网人数是10%,可见宜城的网络普及工作是比较的。

由于中国电信具有固话网的资源优势,因此在宽带接入方面主推XDSL接入方式,而ADSL方式是当前的主流。2002年中国电信(ChinaNet)新增宽带用户近100万,其中ADSL接入方式90万,其他方式10万。用户总数接近200万户而宜城市使用电信的比例也与全国比例相符比较的反映了电信占有广泛的市场。

从调查中我们了解由于无线上网的市场价格较为昂贵并且设施不够完善等因素的影响无论是全国还是宜城大都使用拨号上网而无线上网及其他方式较少,我国在这方面还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及市场。

就总体情况而言宜城在网络宽带建设与普及方面相对较好担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总结

短暂的十二天过去了,但却在我们每个队员心里留下了长期的记忆。这十二天里,我们共同面对困难,吃住在一起,真正体会到了团队的意义。

互相照顾,有困难一同解决,虽然彼此可能有过争吵,但都是为了团队利益考虑。虽然在实践过程中,有过被人误解的尴尬,但我们仍然满怀激情的进行余下的实践活动,不抱怨,努力做好每个细节工作,为此次活动的圆满举行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此次实践活动还彻底改变了我对“暑期社会实践”的看法,起初以为就是简单的到一个地方玩玩而已。可后来,我才发现,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是一个难能可贵的机会,它不仅可以锻炼我们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还能教会我们以后如何在社会上面对各个阶层的人,如何与他们进行交谈。在于他们的交谈中,我们也从中受益不少,了解了在他们眼中我们所肩负的重任。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不仅锻炼了我们的团队意识,还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乐于贡献的品质。是展现出当代大学生精神面貌的平台,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暑期的一门必修课。

人类发展进入21世纪的脚步已经来到,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给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适应新的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业务水平,还要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除了要有较深厚的理论基础外,更需要具有实际工作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所以只停留在书本上是远远不够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近半个多月的实践中我深深的感到自己所学的知识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知识匮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应用,想事情、办事情一切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认识客观事物要实现两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认识事物的地一次飞跃,而从理性回到实践是认识事物的第二次飞跃。所以实践是检验的真理的标准。在当今,社会无时不刻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在校大学生必须要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及时了解社会的动态,不断的锻炼自己,这样才能对自己以后的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探讨论文

摘要:针对就业市场对计算机人才(IT人才)的需求,提出了以实际企业工程项目为栽体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分析了高职计算机人才(IT人才)在就业市场上的定位及专业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剖析了工程项目选题的原则及实施的过程。阐发了对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一些认识。

关键词:就业工程项目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专业的就业却相反地成为了矛盾的焦点,出现了报考集中就业分散的社会现象。就业压力的增大,说明原有的教学目标体系、课程体系、知识能力结构已不适应现代企业技术发展的需要。为了改善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能力、知识结构,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扩大就业面积,培养市场所需要的人才,山东经贸职业学院计算机系进行了“以就业为导向以实际企业工程项目为载体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大胆尝试,在此,结合教改过程谈谈对计算机专业培养的一些认识。

一、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市场及定位

当前,IT业已成为占据我国市场三分之一份额的支柱性产业。IT业的迅速发展,与不断注入的IT业人才有着紧密的关系。IT人才已成为人们心目中高科技的象征。对IT人才,用人单位实际上是有不同的需求层次的,要求掌握的知识结构也各不相同,除了IT基层劳动者(如打字、录入、生产线组装等)宜由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外,我们感到,高职应侧重于在如下几个方面对人才的培养:

1.设计型人才(如网页设计、平面广告设计、建筑和家装设计、绿化工程设计、动画设计等)。随着电脑应用的普及深入,各行各业越来越广泛地使用电脑做形象宣传、包装、设计等工作。各类设计型人才作为IT业市场的生力军异军突起,其就业市场范围非常广、缺口比较大。但随着电脑软件的不断升级,功能的不断完善与强大,此类型人才由原来的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如网页设计人员除掌握专业网页设计软件之外,还应掌握图像处理软件和网站维护等方面的知识,如果再能掌握后台技术就成为宝贵人才了。其他如建筑、绿化、动画设计人才不仅要掌握计算机知识,更重要的还要学习其他相关知识体系。我们认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高等职业计算机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2.办公应用型(如文秘、办公文员、行政助理等)。此类人才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更多的管理知识,需要人际交往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这类工作的主要要求是:熟练掌握应用软件、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责任心。此岗位职能的培养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办公管理软件,还要学会融通管理知识并切实掌握管理的基本功。

3.网络型人才。当今计算机的普及与发展之所以如此之快,除其具有强大而先进的功能之外,主要还归功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网络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谈变得近在咫尺。网络型人才已成为计算机发展和计算机就业市场上的中流砥柱。此类人才不仅要掌握网络技术,还要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4.开发型人才。作为计算机发展和完善的缔造者,开发型人才在IT行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未来几年当中,我国对软件蓝领和软件工程师的需求潜力依然很大。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及我院计算机专业的特点,我们目前主要培养办公型人才、网络人才和开发型人才,同时兼顾设计型人才,下一步在新专业的开设上,我们打算加大设计人才的培养力度。

二、课程改革思路

1.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以职业岗位为目标,重点突出职业技能。分阶段划分教学模块,按工作岗位确定实际工程项目,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完成教学任务,最终实现学生的就业培养目标。

2.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熟悉并掌握计算机工程项目的组织程序,掌握计算机工程项目中的问题解决方法,针对具体岗位.掌握专门技能熟练完成具体工程项目。

依据课程改革的整体思路,我系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是紧紧围绕培养目标而进行的,强调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以职业或职业群为基础,让学生先接受职业群内共同的基础教育和基本技能训练,然后,接受专业基础理论教育,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以及社会需要,选择不同职业或专业方向,学习专业知识,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使学生既具有较大的就业弹性和适应能力,又具有职业针对性。课程设置总体分成三个模块。在对职业岗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培养的人才应具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通过整合,把课程分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三个阶段来进行。

及时阶段,“职业基础模块”教学阶段。这一阶段强调宽基础,主要学习一些相关职业通用性的必备知识和技能,同时,要进行思想品行、职业道德、外语能力以及其他通用能力的培养和教育。此阶段一般不采用项目教学,但也必须把项目教学的精神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

第二阶段,“职业技术模块”培养阶段。这一阶段主要进行不同职业的专业基础理论教育和专业知识学习,以及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在该模业知识的学习。该模块是高职教育的重要阶段,在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上我们结合IT技术的发展水平对相关学科进行整合和综合,以满足在较短时间内学习到更多更新的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教学内容体现出宽和扎实。此阶段可部分采用项目教学,宜以工程项目中的技术项目的实施为教学手段。

及时、二阶段结束后,组织学生到实训基地、到企业进行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发现企业的工程项目,并带回到学校来,进入第三阶段的学习过程中。

第三阶段,“岗位专门技能模块”实训阶段。这一阶段是在对职业的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学习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后,通过选中的工程项目,结合学生的就业愿望和可能分化出若干专门方向,以加强职业针对性,以工程项目为载体实施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培养学生专门技术和技能。教学上突出横向知识的融会贯通,突出技术和知识的先进性。此阶段的教学采用与前两个阶段不同的教学模式,在这里没有学科界限,只有完成工程项目的手段。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校企合作办学计算机专业论文

1校企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意义

校企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实现计算机产业的发展为目标,通过将企业与专业院校有效的衔接,实现资源互补、共同进步的模式。其围绕着企业用人和专业院校教育人这两大核心,从合作机制、运营模式这两个方面着手,更好、更快地实现企业和专业院校的多方位合作,实现了专业院校的职业技能和规范化学习与企业岗位要求的无缝对接,从而提高企业的用人质量。

2构建专业校企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

校企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企业和专业院校管理人员的认可,其对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专业院校和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计算机的学习内容与企业岗位要求相匹配,从而增强了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以使进入岗位后,能快速的适应,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专业校企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并不是万能的,它有利也有弊。现阶段,专业院校和企业之间,很难构建良性的专业校企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要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树立正确的校企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理念

专业院校应致力于打破陈旧的办学模式,积极寻求符合教育发展要求的教学模式,树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办学理念。开放的办学理念有利于提高对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认识,以实现面向社会、企业和全球经济的人才建设。专业院校管理者应发挥其职能,积极引进先进的办学模式,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2.2构建校企互动运行机制

在实施校企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注意对企业和专业院校的资源进行整合。遵循资源互补、优劣抵消、共同发展的原则,合理利用企业与专业院校的优势资源,将教学、科学研究和企业经济有效的整合起来,建立稳定、持续的合作关系。

2.3完善校企合作办学人才培养体系

在校企合作整个过程中,除了为学生构建学习平台之外,还应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合理的实行激励机制,作为其前进的动力。建立教师激励机制。师资是实行校企合作中的先决条件。教师引导学生对环境进行熟悉还有角色的转变等过程,具有重要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应选择适当的激励机制,有效保障进入企业工作教师的利益,从而带动其积极性,以更好地投身到现代化教学中去。

3结语

我国计算机产业的发展直接取决于高校人才的培养效果,因此,对教学模式进行大力改革势在必行。对教学模式的改革可以有效地改善我国人才结构体系,从而更好地为企业或国家培养专业性较强的技术人才,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良性的校企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将计算机专业学校的课程和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有效的结合起来,以助于提高专业学生的就业率。校企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很好地将经济与教育结合起来,逐渐成为促进计算机技术和企业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在促进企业经济发展的同时,还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作者:艾克拉木.牙合甫 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研究简述计算机专业如何实施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是实现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阐述了计算机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从课程的设置、师资的布置、教材的选择、教学的组织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一些增强双语教学效果的建议。

当今全球化、国际化对我国教育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国际化已经成为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教育部在2001年的4号文件《有关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即双语教学;要求各高校在3年内开设5%—10%的双语课程,并引进原版教材和提高师资水平。目前,以双语教学为特征的高校课程改革已在全国广泛开展,尽管对双语教学的成效和经济性存在种种争议,但双语教学无疑是实现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一个重要途径。

1. 高校计算机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西格恩和麦凯把“双语教学”定义为摘要:“把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的教育体系,其中的一种语言往往是——但不一定是——学生的及时语言。”也就是说,双语教学的语言只是一种媒介,并不是通过语言课程来实现语言教育的目标,而是通过学校教育中其它的课程的学习来达到帮助学习者把握两种语言。

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说,开展双语教学既有普遍意义又有非凡性。

1.1计算机专业的知识更新速度很快,每隔几年就有新的技术出现;而且,计算机专业的发展重心在欧美,相关资料都是以英语作为主要的专业技术载体;绝大部分的编程软件都是用英语编写,相应的参考资料、帮助文档也都是英文原版资料;重要的国际会议、影响因子高的学术论文采用的都是英语。为了能够及时地获取本学科、本领域的近期信息,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英文水平。

1.2计算机专业的英文教材比较多,这为开展“双语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基本条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选择合适的教材。

1.3计算机专业的很多表述、专业词汇都是直接由英文翻译过来的,由于翻译人员的专业性,有些表述和词汇的翻译不太,增加了学生学习和理解的难度。所以,计算机专业开展“双语教学”将为学生以后查询科技资料、阅读科技文献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打下基础。

2.双语课程的设置

课程的合理设置是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因为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把握专业的学科知识,而且要学习和使用外语,这无形中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假如课程没有选择好,那么就会挫伤教学的质量,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间接地也会影响教师授课的积极性。

专业基础课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专业基础课是为专业课学习奠定必要基础的知识类课程,它是在基础课学习的基础上为专业课学习打基础的课程。首先,学生在学习专业基础课之前,已经有了相关的基础知识,那么在知识的衔接上将会比较轻易,从而教师能比较顺利地实施双语教学;其次,在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还会对双语教学的专业基础课的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强化了双语教学的效果。

专业选修课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专业选修课所面向的学生都是高年级学生,他们经过了低年级阶段的学习,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基础知识结构;同时,他们也已经完成了一些双语教学的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并且,其中大部分的学生都已经过了英语四级,有些学生甚至过了六级。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能够较好地适应双语教学的环境,双语教学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3.师资的布置

师资是双语教学实施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新问题。双语教学能否获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一支业务精、外语水平高的教师队伍。双语教学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灵活地运用两种语言,相互交叉,既要让学生理解教学的内容,又要让学生的外语能力得到锻炼。因此对双语教师的选派、培养和聘任就成为了当务之急。对双语教师的挑选有以下几个途径[2]摘要:

3.1从国外留学多年归来的专业教师中挑选。这些教师专业、英语水平都不错,是双语教师的人选。

3.2选派外语较好的专业课教师去国内双语教学开展得好的重点大学进修学习,提高运用外语进行教学的能力;还可以输送他们出国深造,逐步形成稳定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

3.3聘请专业外籍教师。在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过程中,外籍教师的参加起着不同平常的功能。因为他们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专业知识,对学生扩大专业知识面和提高英语水平都很有必要,但是在拟聘外教时要尽量聘用那些工作态度好、业务素质高,具有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师。

4.教材的选择

合适的教材[3]是影响双语教学实现效果的一个很主要的因素。引进和借鉴国外的教材是我国高等教育走向世界的一条捷径。教育部在《意见》中要求高校使用的、先进的教材,非凡是在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等发展迅速、国际通用性和可比性强的学科和专业更要直接使用高质量的原版教材。近几年,高等教育等出版社出版了大量的计算机专业的影印教材,这些教材都是不错的选择。另外,我们也可以到一些、专业的网站下载一些英文资料,并经过适当的取舍,编排成教材,这些教材可以使学生了解业内的近期发展趋向和动态。

但是,在原版教材的选用、引进和编撰过程中,有些新问题我们是必须考虑的摘要:(1)学生的英语水平和知识水平不一致。低年级的学生知识结构不全,大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不高,那么我们选用的教材要易于阅读,但同时也要保障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高年级的学生由于经过了完整的基础教育,并且经过了一些双语课程的学习,他们在对知识和语言的理解上要比低年级学生高一个层次,对他们选用的双语教材,可以适当地增加些难度。(2)国外教材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和国内不一致。直接引进国外的教材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但我们必须考虑到,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教育体制和结构,各阶段的教育目标也不一样,因而在对课程的要求、内容和深度上有一定的差异,我们要根据自己的教学要求,对原版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

5.教学的组织

教学过程是双语教学实施的主要保障因素,组织得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双语教学的效果好坏。这一过程具有两面性,一是教师的教,二是学生的学,这两方面是相互影响和促进的。教师教学经验足,教学手段丰富,就会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效果;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反过来也会促进教师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收集学生的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5.1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双语教学过程中,解释生词、语法等势必影响教学的进度,而原版教材的信息量又比较大,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这一 不足。而且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把教师从繁重的板书中解脱出来,这又进一步地节省出一定的教学时间。教育部在《意见》中对高校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教学水平也提出了明确要求摘要:“各高校要在加强校园网、电子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的基础上,使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比例应达到15%以上。”

5.2教学中突出重点,适时总结。多媒体教学手段的采用,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学生单位时间信息的接收量,有可能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把握所学的内容。因此,教师一方面要注重教学内容的调整,在保障授课知识的情况下做到有的放矢。原版教材的信息量比较大,但有些内容并不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对于这部分内容,教师可以进行简单的处理。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重点,适时总结。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对重要和常用的专业词汇要反复强化,加深学生对这些词汇的印象,以减少学生阅读原版教材的障碍;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适时地总结,帮助学生从整体上对所学知识形成熟悉,以利于他们对知识的复习和把握。

5.3教学过程的互动。双语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以前积累的教学经验不一定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讲得很好,但假如得不到学生的认同,那么将会大大影响教学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经常和学生进行互动,听取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采取针对性的方法,从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5.4作业和考试的方式。一般高校要求双语教学的试卷必须使用外语命题,但对学生的作业却没有这样强制性的要求,这会导致学生学习惰性的养成,因为他们更习惯于使用母语来进行复习、讨论和思索,会弱化双语教学的效果。另外,试卷虽然使用外语命题,但我们也要把握一个原则。双语教学考试主要的目的是检查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概念的理解和把握,而不是对他们外语水平和能力的考核。所以在命题时,应尽量使用清楚、标准、常用的表达方式,对一些不能避免的冷僻词汇可以加注中文解释。

5.5专题讨论。计算机专业的知识更新比较快,采用的原版教材对一些近期的探究方向和领域可能只作了简单的介绍,因此在课堂上对这些内容进行系统的讲述和拓展是不太现实的。为了让学生了解课程所涉及内容的近期动态和进展,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一些专题讨论的形式,将学生分小组,并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些专题,让他们自己就相关的专题查找资料,并做成多媒体外文课件,在合适的时间让他们对所进行调研的内容给大家作报告,并组织大家对报告的内容进行讨论。这种形式的讨论,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弥补教材中相关内容的不足。

6.结语

双语教学的实施,是我国高等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和世界接轨的必然的发展趋向,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和教学改革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但我们要清醒地熟悉到“双语”仅仅是知识的一个载体,双语教学的核心仍然是专业教育,我们开展“双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把握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并能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把握第二语言,形成对外交流的能力。双语教学是一个新的教育方式,也是一个长期的教育目标,要实现这个长期的教育目标,在教学实践中还有很多新问题需要解决。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是集遥感、测绘、信息技术于一体的信息和工程类学院,学院培养的人才在中国乃至世界上一直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在本科生培养方面,除了系统培养学生的空间科学、地球科学等专业知识外,还系统培养学生的信息科学知识,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程序设计技术、数据库技术、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技术等。由于专业课程较多,相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本院学生在信息学科的课程数与课时数安排上还是较少,比如计算机原理、操作系统原理等课程都没有教学安排。本人承担学院程序设计技术的本科教学工作,在学生计算机基础相对薄弱、程序设计课时安排有限的情况下,使用一套教师理论讲解与学生实践操作紧密结合的三阶段教学方法,使学生迅速跨过了程序设计的门槛,让学生能够通过后续持续的自我编程练习来提高编程素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程序设计课程的三阶段教学方法

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理想的教学结果应该是学生通过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掌握编程语言、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并能够完成简单的软件开发任务。根据程序设计课程的特点,学院将教学场地安排在具备100台左右计算机的机房。结合本院学生的学科背景、计算机知识储备等情况,本人将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划分成3个阶段,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具体教学方法,各阶段具体教学方法如下表所示。

及时阶段,即学生刚开始学习程序设计的阶段。首先教师进行教材相应章节的知识讲解,使学生了解相应的基础理论。然后教师将示例代码输入到程序编译器,该过程中辅助适当的代码介绍并编译运行。要求学生将代码在各自机位的计算机上进行输入与编译运行。对于初学者来说,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的低级错误,包括编译器操作错误、输入法引起的符号错误等,这时学生通过举手示意,教师即到相应机位查看并解决各种问题,同时向学生解释错误产生的原因。

及时阶段的教学进度会比较慢,主要是由于学生刚开始接触程序设计课程,对编程环境以及程序设计理论比较陌生,因此会犯许多低级错误。教师在解决这类错误时,一方面需要自身具备较强的程序设计功底与丰富的程序设计经验,因为许多低级错误较难通过常规的编译器错误提示来定位与排除。另一方面教师也需要具备充分的耐心以及适当的技巧,如果出现的错误匪夷所思,则可通过学生的重复演示来定位程序错误的原因。随着学生练习次数的增加,程序出错的概率会逐渐降低,这时就可进入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即学生对编程较为熟悉的阶段。首先教师同样进行教材相应章节的知识讲解,使学生掌握相应的基础理论。然后要求学生将示例代码输入到编译器并编译执行。如果例子较为复杂的话,该过程中部分学生也会出现一些编译错误或逻辑错误,导致代码无法运行或运行得到错误结果,同样学生通过举手示意,教师到相应机位查看、解决并解释问题。教师公布标准代码并适当解释代码含义,编译执行并展示代码执行结果。在该过程中教师需要要求学生参考标准代码,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第二阶段的教学进度就比较快了,该阶段可一直持续到将教材内容全部讲授完毕。

第三阶段,即学生进行软件设计的实践练习阶段。首先教师布置一个软件设计任务,比如要求学生编写一个类似于微软“画图板”的软件,明确要求软件需要具备的基本功能,并要求代码具备规范性、软件具备美观实用性等。然后学生利用三周左右的时间去独立完成软件设计任务,该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或上网查阅相应资料,但不允许代码拷贝与抄袭。每位学生利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公开演示所设计的软件,介绍基本功能与创意性、并展示关键代码等。在学生演示过程中,教师适当提问或点评,并根据学生的演示情况进行打分作为期末成绩的一部分。第三阶段可极大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由于采用公开演示的方式,也基本杜绝了抄袭现象。

三阶段教学方法,各阶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占的时间比例如图1所示。三阶段的教学过程结束后,几乎所有学生均能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理论,具备程序设计的实践动手能力,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成果展示

以我院学生2011~2012学年、2012~2013学年学生程序设计课程的期末成绩,来说明三阶段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2011~2012学年,由于学院教学条件的限制,程序设计课程主要在普通教室授课,教学过程主要以理论讲述为主,课后学生动手练习为辅。2012~2013学年,由于学院教学条件的改善,程序设计课程改为在计算机房授课,并按照三阶段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工作。统计学生两个不同学年的期末成绩,得到如图2、图3所示的结果。

从图2中可看出,2011~2012学年,62名学生参加考试,取得及格成绩的学生人数为49名,不及格学生人数为13名,大部分及格同学的成绩位于80分左右。从该结果可看出,程序设计课程如果仅仅使用课堂授课的方式,较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从图3中可看出,2012~2013学年,72名学生参加考试,取得及格成绩的学生人数为70名,不及格学生人数为2名,大部分及格同学的成绩位于90分以上。从该结果可看出,程序设计课程改为在计算机房授课,并采用三阶段教学方法后,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通过将学生的成绩按照≤69分、70~79分、80~89分、≥90分划分为4个成绩区间,分别统计2011~2012学年、2012~2013学年4个成绩区间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可绘制得到如图4所示的结果。

从图4中可以看出,2011~2012学年学生期末成绩主要分布在89分以下,而2012~2013学年学生期末成绩主要分布在90分以上,由此可见三阶段教学方法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说,能够显着改善非计算机专业的

大学生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结论

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对于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在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及课时安排有限的情况下,采用一种教师理论讲解与学生实践操作紧密结合的三阶段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迅速跨过程序设计的门槛,并继续通过不断的自我练习,巩固提高程序设计水平,实践也表明该方法能够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化效果的探索

必须要明晰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同普通英语教学的区别

为了能更好的开展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活动,不但教师自身要弄明白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同普通英语教学的区别,而且还必须要让学生也知道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同普通英语教学的区别。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同学习普通的英语在学习目的和学习的重点是不同的。其中对于普通英语的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能提高英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便于以后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活动中实现无障碍交流,学习的重点也是定位在听、说、读、写等几个方面。但是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目的就是为了能更好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对于计算机专业近期技术和近期发展动态的快速理解能力,侧重点是专业英语词汇的学习及专业英语的阅读和翻译能力的培养。

科学正确地选择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所采用的教材

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的效果和质量的高低还会直接受到所选用的教材的影响,可以说一本好的计算机英语教材对可以对学习计算机英语有着非常好的帮助。为此,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必须要科学正确选择教材。首先,所选用的教材要对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体系和结构有的体现,要包含常用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并且好是能紧密联系计算机专业的近期发展情况。其次,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材要尽可能地涵盖计算机专业学习的各个方面,这样可以有效拓宽学生的计算机专业知识面及专业的计算机英语词汇量。再次,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材中的英语要做到用语地道规范,并且难度也要尽力符合学生的专业学习实际,这样才可以更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一般来说比较科学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材最少要包含计算机专业英语基础知识、计算机专业英语硬件基础知识、计算机专业英语软件基础知识、计算机专业英语计算机网络及计算机应用五个大的模块。

在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好网络多媒体技术及其他教学资源

首先,网络的发达给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及时的补充,而且还可以获取到计算机专业发展的近期英文文献资料,这样就不但可以帮助师生更好地了解计算机专业近期发展动态,而且还可以间接地提高学生的计算机专业英语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其次,如果能在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中适当使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就可以很好地弥补传统的教学之不足,因为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学生觉得很多枯燥的知识变得更生动有趣,从而也就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终提高教学效果。

,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还必须要充分利用其他可以利用的一切教学资源,比如英文的计算机幽默故事或者短文,英文的计算机相关的漫画以及英文的计算机相关的新闻媒介等,对这些资源的充分利用可以有效活跃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课堂,实现寓教于乐和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积极采用先进高效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在传统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只是单纯按照事先准备好的讲义讲解,学生只是被动听讲,这种“填鸭式”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当前,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必须要积极采用更为高效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比如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通过“分层教学法”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还可以采用“提问式教学”,通过“提问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提升学习兴趣,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还可以采用“专题式教学法”,通过“专题式教学法”可以就学生在计算机专业英语学习中遇到的特殊性的难点或者重点进行教学,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从更为深层的角度来学习到专业知识。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小议计算机专业就业竞争力的培养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自2005年开设计算机类专业以来,已有四届毕业生。近三年,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协议就业率平均为91.2%,总就业率高达99.7%,但就业质量一般。大部分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发现所学知识与IT企业所需要的技能存在一定差距,学的知识多而杂,导致专业的事做不好,一般的工作其他专业毕业生都会做。由此,应该多学一些专业技能以便能和企业需求接轨。笔者对所在独立学院计算机类学生做了抽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近两年已毕业的学生、应届毕业生、在校学生。接着,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提高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方法和途径。

加强自我认知教育,明确择业就业目标。自我认知,即对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的认识,客观的自我认知有助于大学生找到与自己兴趣、能力和价值观相匹配的职业。独立学院学生在自我认知的评价上普遍偏低,缺少自信。一方面,引导大学生通过自我认知测评、职业倾向测评等心理测评手段,结合霍兰德人格职业类型匹配理论来科学认识自我。另一方面,要求大学生在群体中发展自我,加强与社会的交往,通过他人的眼睛看到自己的能力,提升社会自我认知水平,深入探索自己的兴趣、能力、价值观,挖掘自己的潜能,实现自我价值。

明确目标,合理规划职业生涯。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在全国三百多所独立学院中,71%开设了计算机类专业。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并不是优势学科,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进入社会,但是他们在校期间除了学习,大多数没有自己的价值标准和将来的职业倾向。问卷调查显示,只有9.7%的学生有较清晰的中长期规划,33.4%的学生在大学期间有短期规划,56.9%的学生没有规划。数据显示,大学生自主规划意识不强。职业生涯规划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合理规划自己的人生,找到满意的工作,而且可以让大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并了解社会,从而挖掘潜能,提高综合能力。科学的规划职业生涯能够使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抓住主动权,更快地获得成功。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要注意与时展和社会的需要相结合,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相结合,与增强个人的身心健康相结合,合理地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根据形势的变化和自身条件不断调整事业的目标。

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IT企业需要有实战经验的人才,而大部分学生实战经验较少。IT行业新技术不断更新,要在该行业立足必须具备较强的从事计算机系统设计和软件开发等方面的能力。因此,独立学院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及时,切实加强对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的研究并取得成果。南通大学杏林学院自2009年以来,已立项计算机类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10余项,保障充足的资金,配备的指导老师。通过实践创新项目的研究,学生能够很好地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中,动手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第二,鼓励学生参加专业老师的科研项目,使学生在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培养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第三,重视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鼓励学生选择校外毕业设计选题,配有校内、校外论文指导老师,起到联合指导作用。毕业设计的内容与实际项目结合,既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又加强了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

建立兴趣小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行为习惯普遍比普本学生差,但思维比较活跃,兴趣广泛,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计算机专业中按发展方向分类建立兴趣小组,例如,办公应用类、多媒体制作类、图形图像制作类、网页网站设计类、系统软件开发类等等。兴趣小组以老带新,既在低年级学生中起到普及专业知识的作用,又促进了学生自动学习的热情。开展专业技能类的比赛,例如计算机操作技能大赛、计算机组装大赛、网页设计大赛、计算机程序设计比赛等,为大学生提供检验知识并展示自己的平台。鼓励学生参加省级、部级竞赛,如嵌入式软件设计大赛,“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南通大学杏林学院选送的《莱特电子ETC系统车载单元有限公司创业计划》,在第六届江苏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荣获一等奖,并在全国复赛中获得银奖。由此,既提高了独立学院的知名度,又在学生中树立学习榜样,形成良好的学风。

优化课程体系设置,科学制定培养计划。问卷调查发现,80%的学生认为教材过于陈旧,不能跟上目前的主流语言,70%的学生认为课程设置偏重理论,而计算机专业是个实践操作性极强的专业,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学生所学内容已经不适应企业需要。由此,课程体系应随社会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及时调整,做好基础理论与操作技能、系统设计与综合应用、应用开发与创新实践三个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划分,充分考虑不同基础学生的学习能力,切实做到因材施教。及时,独立学院在课程体系设置上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向,减少一些 过时的理论课程,增加一些主流开发工具,如Delphi、Jave、C语言等,及时将新技术引入课堂。第二,加强实验实践教学,包括增加硬件类实验和软件类实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创新,可采用企业的工作模式,将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团队,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第三,独立学院应该大胆创新,将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考试或者专业技能资格考试结合起来,以突出就业优势。创新教学方式,“走出去,请进来”。除了课程设置的优化,在教学方式上还必须创新。现在很多大学生学得茫然,特别是独立学院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学习行为能力差,多数学生没有规划,主要原因是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感到不明朗。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在大一结束时安排两周左右认知实习,到一些知名的IT类企业见习,让学生了解计算机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了解IT企业软硬件开发的主流技术,明确需要掌握的专业技术,及将来从事专业的要求、发展方向。可以聘请IT企业的工程师、管理人员等作为独立学院特邀老师,他们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洞察IT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可以更直观地为学生传输IT信息,学生更容易培养专业兴趣。同时,鼓励学生从多种途径了解自己的专业,更好的明确今后学习的方向。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精干团队。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首先教师必须学会教。很多独立学院依靠母校师资,在教学过程中没有针对性,忽视了普本学生与本三学生的差异,教材和授课内容都一样,导致很多学生学不会。因此,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要按照满足教学需求、保障教学质量、优化队伍结构的原则,坚持自有和聘请相结合,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及时,教师自身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反思性教学,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加强与教师的交流,听取多方意见,在交流中反思和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第二,制定青年教师导师制、“青蓝工程”等措施,鼓励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水平。第三,培养较强实践教学能力,打造“双师型”教师。要求青年教师参加“软件设计师”、“网络工程师”等相关职业资格考试,取得相应的工程师资格,鼓励、支持教师到企业参加实际项目研发,把教师培养成本专业领域内的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第四,加大教学科研经费的投入,激发教师教学创新的热情,把近期学科信息引入教学,增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增强课程教学吸引力,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好专业课程。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研究、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等,形成一套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的教学方法。

重视学生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计算机专业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门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高低是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目前的实践教学普遍存在认识程度不足,校外实习基地合作以浅层次的协作式为主,校内实习体系不健全等问题。笔者所在学院计算机专业采用“3+1”培养模式,形成了“三层”实践教学体系:基础理论与操作技能、系统设计与综合应用、应用开发与创新实践。在实践环节的实施过程中,注意充实实践教学内容,加强实践环节过程控制,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对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资格、水平、能力等提出明确要求,积极遴选、聘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实习基地指导教师,学生在校外有关单位参加计算机系统的开发、应用和服务等活动,进行“真刀真枪”式的实训与毕业设计,将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通过在实践教学基地的实训和毕业设计,既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又为企业培养了急需的人才。

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提高学生就业意识。提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独立学院必须建立科学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及时,培养专业化就业指导队伍。目前,多数学校都设置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但大都由辅导员兼任,授课对象流动性比较大。因此,在教师安排方面,应尽量发挥辅导员的专业特点在系统的教与学过程中使辅导员成为某个专业的就业指导专才。同时,派辅导员参加高校职业指导师、创业培训师等培训,邀请一些知名专业或企业专家来校为就业指导教师进行系统培训,提高就业指导教师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第二,完善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该课程在教学内容设计上理论性较强,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出发点,创新教学方法。此外,与校外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第三,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的作用,完善就业信息网,利用学院网站、官方微博、博客、人人网、QQ群等网络平台,普及就业政策及法规知识、各类招聘信息、开设就业专题讲座等,鼓励通过网络交流就业、择业心得。第四,设立专门的就业咨询中心,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与就业相关联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咨询活动。

总之,独立学院要使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凸显就业竞争力,必须坚持围绕提升“应用能力”这个中心,以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综合素质高、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满足社会需求,能在企事业单位、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系统开发、应用以及服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同时,要求定位,符合当前产业需求和经济结构转型需求,形成较为科学的培养方案。坚持理论和实践并重、硬件和软件技术相结合,注重因材施教、分流培养。制定一系列激励措施,鼓励学生选择学习方向,自主学习;积极参加各种技能认证考试,参加各种专业竞赛,更好地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高等职业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对计算机基础性教学

论文关键词:非计算机专业 计算机基础 教学模式

论文摘要:计算机基础性教学是高等职业院校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内容,高等职业院校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如何提高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计算机基础应用方面的能力,对我们来说既是一种机遇,同时也是一种挑战。

从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计算机基础性教学所存在的问题一直以来是个老大难,没有得到彻底的改观。目前,有一部分乃至绝大多数高等职业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还局限于那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尤其对高等职业院校的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现行的这种教学模式已远远跟不上《教育部关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指示精神和要求。首先,在高等职业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软件环境和硬件环境仍然是教学过程中的瓶颈,个别高等职也院校的软硬件环境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现在,几乎所有的计算机课程(包括计算机基础课程)都要与之相配备的多媒体教学环境相适应,机房设备的先进性以及机房内免费提供的Internet接入环境,能为任教老师提供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就目前的形势发展而言,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对教学模式又给出了一个新的界定: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这就要求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第二,刚踏入大学校园的学生,尤其是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在中学时代就已经掌握了计算机的一些基本的操作,有的对电脑和网络知识以及编程了解了很多,操作熟练;而另一部分来自小城市,尤其是来自农村地区的学生,毫不夸张的说,他们甚至连电脑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如何去操作计算机那就更可想而知了。在给大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上及时堂上课的时候,我初步地统计了一下:70%左右的学生还不知道如何开机、关机。第三,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学经济的,属于文科范畴,而计算机课程属于理科范畴,在老师讲授计算机基础课的时候,这无疑会给那些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带来一定的畏惧心理或者畏难情绪。有些同学对计算机感兴趣,而这些感兴趣的学生只局限于想学会打打字、画画图、上上网,当一旦涉及稍微复杂的操作时,就干脆不想学了,从而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第四,随着社会上各行各业对计算机能力认可度的提高,高等职业院校为顺应社会需求而对学生采取的一些强制的等级考试措施,使得目前计算机基础性教学存在着一些必须要引起重视的“连锁”问题。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有些同学认为,计算机基础课内容很简单,没有必要听老师讲解,出现了绝大部分学生旷课的现象,从而导致了考试不能通过。

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是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已被广泛的应用到各个学科领域,使的各学科自身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要求,因此说,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会直接影响本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所以,对非计算机专业来说,计算机基础性课程的讲授应以应用为主要目的。

在教学模式上,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当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本着“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新模式。要教会学生自己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大学生来说,尤其是对大一的新生来说,要调整以往的学习方式及方法,以便能更好地适应大学的这种教学模式,这才是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讲授计算机基础性课程的教师,应当在方式、方法上给予适当的引导。如培养学生互助互动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针对不懂的问题,通过自我探索、自我分析、自我解决这种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大学阶段的学习目的,掌握知识是肯定的,但是另一个更为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能力。在老师授课时,精讲多练,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善于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要通过深入浅出的>!设计问题,布置的任务既高于已经学过的知识,又不能超过学生的能力。另外,增加课堂讨论,活跃课堂气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交流的习惯。

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不管是计算机专业的也好,还是非计算机专业的也好,在教学内容上,我们要紧跟计算机发展的步伐,更新教学内容。所谓及时的更新教学内容,并不是指追赶各类信息技术的近期发展,而是追赶那些已经在社会各个层面得到广泛应用的新的信息技术,使得计算机基础教育能适应当今这个领域的飞速发展。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积极采用现代化得教学手段,包括多媒体教室、现代化的语音室、校园计算机网络等教学资源,并将这些资源合理的利用,达到其利用较大化。讲授计算机基础课程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还必须要注意声音、文字、图像等有机的结合,将抽象内容形象化、深奥内容通俗化。一是要将传统的教学模式改革为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多媒体教学的多元化教学模式,亦即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应用现代化手段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势必会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二是教师在授课的时候,要给出学习任务,发挥“教师是主导”这种新模式的作用。言外之意就是,将传统的以单独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改革为“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每一堂课上都“任务”的去主动学习。“任务驱动”这个特有的优势正展示着其强大的生命力,正逐步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课改,它会为促进我们教学水平的提高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三是要加大课堂信息量,提高课堂的效率。这里所谓的“课堂信息量”,并不是说加大教学进度,而是要拓展知识点的宽度,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学习面,又能提高课堂效率。

高等职业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性教学,所涉及的面非常广,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自身素质等方面所起到的基础性作用是任何人都改变不了的事 实,尤其对于高等职业院校的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专业的不同,所要求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内容上会有所不同,因此必须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整合出一套符合本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性教学的教学方法。这不仅对我们广大的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是一种机遇,也是高等职业院校深化计算机基础性教学改革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怎样使得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计算机课程设置更合理、教学内容更科学、教学模式更有效,还需要进一步地研讨,进一步地实践,进一步地创新。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改进策略

论文关键词 非计算机专业 计算机教学 高职院校

论文摘要 简要阐述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课程设置、教材编制和评价体系建构”等方面提出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在计算机教学上的几点改进对策。

1 前言

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将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用于其工作领域,将学生培养成既熟悉本专业知识又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行业服务。自1997年教育部高教司颁布《加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的几点意见》以来,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虽然近几年内得到迅速发展,但其计算机基础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方法上多是参照普通高等院校的模式进行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与高职高专教育目标不相符合,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育存在很大的问题。本文研究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对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特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及如何更好地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等问题进行探讨。

2 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高职院校基本上按照《加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的几点意见》所提出的计算机基础教学3个层次(即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体系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有大学信息技术教程、VFP程序设计、VB 程序设计、网络基础等。这些课程的开设虽然在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但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的基础教育中还存在很多不足。

2.1 “一刀切”模式忽视不同专业对于计算机技术需求的差异

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即无论什么专业的学生,他们所接受的计算机基础教育都是一样的。这种“一刀切”的模式忽视了不同专业学生对于计算机技术的不同需求,严重缺乏针对性。1)不同专业学生所需的计算机知识侧重点不同,文科类专业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多利用计算机的文件管理功能管理大量的文献资料以及进行文献检索;而工科类学生则需要利用计算机编程来模拟试验过程,数据结构课程对工科学生从事本专业研究也大有裨益。2)不同专业学生需要的计算机知识深度不同,因此,理工类学生较之文科类学生往往需要更加深入的计算机知识。

2.2 同步的课程进度忽视大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之间的差距

大学生在入校之前,由于当地条件、家庭条件以及个人爱好的不同,学生间计算机应用水平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一般来说,来自城市的学生要比来自农村及边远地区的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起点要高一点。而目前的教学体制,对所有的学生统一采取“零起点”模式进行教学,这在相当程度上压抑了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学生的学习热情。

2.3 教学评价体系不科学

目前的高职院校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过多地依赖于总结性评价,并且评价方式偏向简单化、形式化,要么是一份试卷,要么是一幅电子作品,而学生的信息素养得不到的评价。这种传统的评价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3 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改进的对策

3.1 设置专业化的课程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计算机教学可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作为公共基础课层面上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二是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的计算机教学[1]。如果说计算机基础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知识、能力、素质方面起到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那么专业课中的计算机教学则在更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在本专业领域中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水平。这就要求在课程设置上既要考虑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要根据各专业应具备的计算机知识增加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学习环节。在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课程设置上,应着重考虑以下两方面内容。

1)课程设置专业化。对非计算机专业而言,计算机教学一定要和本专业特色、需求相结合,因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目的不是研究计算机本身,而是将计算机作为工具应用于未来的职业。各个专业对信息技术知识的需求是不同的,每个学生对信息技术的需求也是不同的,所以在确保学生基础的计算机能力后,开设和专业需求、学生兴趣需求密切相关的专业计算机课程尤为必要。对于专业要求而言,计算机基础知识是无法满足专业需求的。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在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应用,不同专业往往使用不同的应用软件。因此,非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专业化。

2)教学内容动态性。计算机知识作为当今知识体系中具特色的一部分,更新速度非常快。目前计算机教材内容严重落后于计算机实际发展水平,课程内容老化,所以课程体系及课程教材要及时更新。应在学校的专业教学期间,逐步引进与所学各专业相关的计算机应用软件,使学生了解在本行业中计算机的应用和管理,熟悉应用软件的基本操作,并选择有一定深度的、在以后的工作中仍有实用价值的教材。

3.2 编制适合学生特点的教材

随着科技和应用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将会逐步深化。信息技术教育应包含必修与选修两部分。有关信息查询、选择、接收、处理与传播的知识与技能是信息技术的基础部分,能够为学习者的成长提供广泛有力的工具支持,应作为必修部分面向所有学习者。选修内容的学习广度与深度,则应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与发展需要加以多样性的选择。这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将提出更高的要求,他们将面临自 身学习与教学创新的双重挑战。

然而作为大学教材又必须有相对的稳定性。因此在计算机教材中至少应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计算机领域中较新的知识,例如计算机网络知识;另一方面是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例如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计算机中使用的数制等知识。

3.3 建构形成性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向导,整个教学活动都围绕它展开。科学的教学评价不仅能为教学提供有益的反馈,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有效地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2]。因此,建构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显得至关重要。而形成性评价正是这样一种教学评价方法。为了有效地实施形成性评价,可以为每个学生建立学习档案,并且将教学内容按照项目的形式进行组织,将学习内容划分为3~4个项目,每完成一个项目后给学生一个评定,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甚至计算机评价等[3]。这种项目的评价方式,再加上多维的评价主体使学生变被动的学习者为主动的参与者,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效率。

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应切实从培养专业计算机应用人才出发,从计算机知识教育转为计算机素质教育,转为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毕业的时候基本了解计算机在专业上的应用及基本原理,为学生以后更好地利用计算机为专业服务打好基础,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试论中职计算机专业英语中的实践教学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英语 实践教学 BIOS设置

论文摘要为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的教学效果,在讲授计算机专业英语课时,采用讲练结合,在突出实践环节上下功夫,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兴趣。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激发探究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兴趣;在实践操作中,发现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的规律;在知识的系统整理中,养成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学习习惯,从而巩固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学习效果。实践教学表明,以屏幕英语“BIOS的设置”展开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实践性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计算机作为上个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已经成为现代人工作、生活密不可分的常用工具。对于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而言,在学习计算机专业课程、计算机屏幕信息、组装计算机、安装软件等实践过程中,以及到互联网上查阅资料、等级考试与认证考试,甚至在软件开发等较高层次的应用中,都不可避免地要碰到计算机专业英语。因此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英语水平。

讲授计算机英语之所以困难,是因为它既包含普通英语的语法规则、语言特点,又包含计算机的专业性、技术性,所以它的教学既是计算机教学又是英语教学。如何讲好计算机英语课,成为计算机英语课教学改革的一个关键。作为计算机专业的中专学生,由于英语基础较差,在学习计算机相关知识的过程中,面对那些英文命令、 英文界面、 屏幕信息、英文提示等内容时常常不知所措,而且很多同学也觉得学习专业英语很枯燥乏味,这为讲好计算机英语课带来了又一个困难。

那么如何在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中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呢?通过教学一线的长期实践,采用实践教学法,以学生的上机操作作为教学的着力点,从实践操作上结合计算机英语的专业性与基础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努力突出专业教学的能力培养,突出语言教学的规律性,融合不同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使计算机英语课的实践性教学具有教学目的明确、教学重点突出、教学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大大提升了计算机英语课的教学质量。

一、计算机专业英语中的实践性教学

1.实践教学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好的老师。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中,通过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实践性教学中,首先讲述病毒CIH的小故事,引入计算机屏幕英语教学。CIH病毒是如何工作的?CIH首先注入到系统中,破坏主板的BIOS,使得BIOS不能正常工作。由此引出BIOS,学习专业词汇BIOS,即微机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asic Input-Output System)。在强调BIOS在计算机中的重要性之后,继而提出问题:BIOS它到底是什么?是怎样工作的?怎样对它进行正确的设置?BIOS程序存放在电脑的什么地方?从而在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兴趣。

2.在多媒体教室中实施实践性教学

在多媒体教室中,我们以主板为例,由学生们现场进行指认BIOS,并对其进行解释。由此引出BIOS 设置、键盘上各键名称的具体含义、软件基本操作术语等基本的实用英语。

以台式机为例,演示进入BIOS的过程。对涉及到的Del键,进行讲解,并且解释Del的完整单词Delete(删除)。同时介绍不同品牌的计算机在进入BIOS设置时的不同途径,如一般台式机是开机按Del键,而Dell电脑及大多数笔记本电脑则是按F2键。

进入BIOS设置界面之后,介绍具体计算机相关专业的知识,引入专业英语词汇。比如,在选中STANDARD CMOS SETUP(标准CMOS设置)后出现的子菜单中,学习单词installed(已安装)——install(安装)。同时利用对比记忆法扩展学习词汇uninstall(卸载)。这组词汇在计算机专业英语中使用频率很高,尤其在安装及卸载软件时,因此属于掌握的重点。另外,学习单词drive,在基础英语中其含义是“动词:开车”,而在此处则为“名词:驱动器”。在此界面上,一些简单的操作可以由同学来进行,比如修改系统时间,设置管理员密码、用户密码等,并操作电脑以验证学生设置的效果。同时提出问题:如果忘记管理员密码、用户密码,该如何操作以便能正常使用计算机?此问题由学生课后查资料完成(可适当提示:与主板上BIOS附近的电池battery有关)。

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了专业词汇,还能够了解有信息含量的专业知识,并训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还可以体会到专业术语与相关专业知识之间的关联,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并通过多媒体交互的趣味性,反复练习,巩固学习的重点内容,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实践教学中的学习方法

在BIOS FEATURES SETUP(高级BIOS设置)子菜单中,重点介绍Boot Sequence。Boot的本义是长筒靴,但在专业英语中含义是“启动”,故Boot Sequence意为“电脑的启动顺序”。通常情况下,启动顺序为C盘启动,这样可以加快启动速度。但如果要安装或重装系统时,及时优先启动顺序则要修改为光盘启动。当我们把操作系统安装完后,再改为从C盘启动。教学中,准备一个系统盘,由学生进行修改设置,体会操作的变化。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采用这样的学习方法:长筒鞋总是穿在脚上,走路总是用脚走路,这就象电脑的走路也是从Boot Sequence启动,把Boot与启动联系起来,Seguence相当于从C盘上读盘,可以想象为“明白吗?去摁C盘”,这样把枯燥的计算机英语与趣味性、知识性联系,不用背就可以学好计算机英语。

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的实践教学,讲授计算机专业英语知识,并且讲授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把教师对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学习转化为学生对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学习。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寻找学生学习的差距,理解和掌握运用所介绍的学习方法。通过这种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探究的学习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践教学中,系统整理是知识转化的重要环节

实践教学是一门系统工程,采用实践性教学,在学习计算机英语时,必须与其他知识相联系,系统地整理所学的知识,从而构建知识的金字塔,学习的成效就会更加显著。例如屏幕英语中,DOS操作系统的错误信息提示BAD COMMAND OR BAD FILE NAME,它表示错误的命令与文件名,同时可以联系计算机的其它知识,比如在AUTOCAD工程绘图软件中,COMMAND表示操作命令,即:从键盘上可以直接输入指令,这样就把不同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了。

采用系统整理的方式,促进学习的效果。如:要求学生课后收集BIOS相关信息,不断联想,强化知识点在学生头脑中的映象,然后动手操作,设置BIOS的相关密码,设置启动盘的启动顺序等,强化感知在大脑中的映象,,对教学内容进行考核,强化所学知识在大脑中的映象。通过反复联想加深学习的重点,通过反复操作巩固知识点的学习,结合学习方法进行反复操练,系统整理转化学习的知识点。

实践证明,通过系统整理可以把BIOS中密码设置、启动盘的设置、输出设备设置等这些内容紧密地结合起来,并同学生的学习兴趣紧密的结合起来,同讲授艰涩难懂的屏幕英语结合起来,让学习变得轻松愉快。采用系统整理转化知识点,克服了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畏难情绪,使计算机英语多而分散的知识点变得具有逻辑性、趣味性,加深了课堂所学的知识,并且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参与学习的过程,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结论

把实践教学融入到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中,能够转变学生学习的习惯,从机械读书中解脱出来,培养学生实践式、探索式的学习方法,促进了学生学习计算机英语的积极性。在实践性教学中,不仅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学习知识,还要学会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英语的效率。教师通过备课中备实践,讲授中练实践,课后中学实践,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良性循环。考核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效的必要手段,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把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的考试与上机联系起来,做到心到、手到、眼到,考中学,学中考,多渠道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采用多种方式的教学,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积极性,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体现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实践性教学,是提高计算机专业英语课教学效果的有效路径。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探析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论文关键词:高职 计算机英语 教学

论文摘 要:基于目前教学的平台,浅析当前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找出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此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和提高该教学的水平。

对于计算机专业的高职生来说,计算机专业英语不仅是他们专业学习的必修课之一,同时还是他们学好专业的必备工具。能否学好计算机英语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职生的职业生涯,因此,探讨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显得比较重要。

一、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的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高

就读高职高专的学生普遍都是分数不高。所以,很多学生学习基础差、知识点不,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厌恶学习。大部分高职生,尤其是非英语专业的理工科学生英语水平让很多英语教师感到惊叹,例如,很多高职生反应自身看不懂公共英语中的单词,更不会读,当然还有甚者背不全26个英文字母,不知国际音标为何物。在这种情况下,很多高职生都不愿学习稍简单的公共英语课程,更别提专业性强的计算机英语。因此,高职生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的主动性不高。

2.教师专业教学素质不强

一般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师要么就是英语教师兼任,要么就是计算机教师兼任。两者的知识都不够,大部分英语教师的计算知识不够多,在解释和翻译一些专业性强的计算机专业知识时有一定的困难,而大部分计算机教师的英语不够强,自身的英语表达能力还不能够阐述专业的计算机知识,所以也引发了很多计算机英语教学方面的问题。因此,加强教师的计算机专业英语素质刻不容缓。

3.教材的选编针对性不够

当今市面上有关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材比较多,教材内容针对的专业水平有所区别。因此,选择一本适合高职生的教材还是有一些难度。但是很多高职高专学校忽略选编教材这个环节,随意指派任课老师进行教材选编,很多任课老师为了自身利益,选择一些和自己有业务来往的出版社的教材,并不考虑高职学生的实际需要。因此,教材选编的不当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教学环境设施配备不足

首先,很多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还是粉笔加黑板模式,而这种教学模式显得枯燥乏味,本来英语水平就不高的高职生更加不愿配合老师的教学,上课期间有很多负面表现,例如,讲话、开小差、逃课;其次,很多高职高专学校直到学生的第三个学期才开设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而在第三个学期,高职高专学生的专业课程增多,对专业英语的学习兴趣不高,甚至厌恶和惧怕。

二、问题的解决对策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针对上述所谈到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学习特点,例如,英语水平比较差、英语学习主动性不高,激发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显得很重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从最简单的最接近学生生活的入手。首先,在每堂课上挑出一些简单的计算机专业词汇供学生学习,例如,c language(C语言);cpu(中央处理器);copy(拷贝);debug(调适);ftp(文件传输协议)等等,课后布置学生进行复习。其次,教学要尝试生活化,例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一般都有电脑,教会学生电脑键盘上的英文指令;还有,现代的学生都很喜欢用手机,让有兴趣的学生把手机调至到英文字幕状态下,不断强化学生对英文指令的熟悉程度。,学生都是很关心自己的考试分数,根据这个特点,在对学生的平时学习效果进行随堂小测试,并且把小测试的成绩记录到学生的平时分里,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期末总分。此外,教师一定要自身言传身教,认真负责,为学生树立好的学习榜样。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名人效应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加强教师专业的素质

首先,选拔教师很重要,例如,可以选拔一些英语水平稍高的计算机专业教师或者选拔一些有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的英语教师来担任此课程的老师;其次,学校可以在寒暑假期间给这部分老师提供进修的机会或者在外请名校的教授为这部分教师进行专业方面和工作经验方面的传授。,这部分教师应定期开学习工作交流研讨会,互相交流教学经验,互相提高专业知识水平。

3、选编合适学生的教材

首先,重视教材的选编,在教材选编的过程中,可以让计算机教师和英语教师共同进行商议,因为计算机教师有良好的计算机知识,英语教师的教学经验可以辅助教材的选编。其次,当今时展迅速,信息行业更是如此,面对计算机专业知识快速地更新换代,很多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材在内容上都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有实力的高职高专院校可以成立自己的教材编制小组。编制小组成员可以由高校英语教师和计算机教师共同组成,根据高职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结合当代迅速发展的计算机专业知识,编制一本适合本校高职生的专业教材,促进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更上一个层次。

4.完善教学的设施配备

首先,高职高专院校应该在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方面避免传统教学模式,投入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加强学习效果。其次,针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开课应该尽早,在大一期间就开设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贯穿高职的公共英语课程,让学生对该课程不厌恶不惧怕。

三、结语

鉴于实践教学,通过自身感受,总结了几点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解决问题的想法。但是这些问题的总结还远远不够,欠缺了一定的完整性。所以,笔者将会再接再厉巩固加强自身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不断在该学科的领域上进行探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