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系统论文

摘要:近年来,在应用需求的强大驱动下,我国通信业有了长足的进步。现有通信行业中的许多企业单位,如电信公司或移动集团,其信息系统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对线路的实时监控要求很高,数据量庞大,如何将实时控制与信息系统集成在一起便成为系统实施的一个关键部分。
计算机系统论文

计算机系统论文:谈计算机系统集成的发展趋势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 系统集成 存在问题 发展趋势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传统的计算机系统集成进行分析,得出传统的计算机系统集成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必须探寻新的计算机系统集成的趋势,本文对计算机系统集成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相关探讨探讨。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也都是现代化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单位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先进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由于不同的单位有自己独特的行业特性。因此,需要的计算机系统的万千变化。从政府系统的医疗单位的管理系统,从工厂的生产管理系统,证券市场证券管理系统。不同系统之间可以说是千姿百态。系统集成应用功能集成,网络集成,软件界面集成等综合技术手段,是指导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逐步实现的一种方法和策略。系统集成是一种思想,概念,哲学,它不仅包括技术集成,更不能缺少艺术构件集成。

1、计算机系统集成的特点

1.1计算机系统集成的相关认识

系统集成通过对综合布线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结构化,将独立分离的设备、功能、信息等集成到相互之间有关一定的联性,而且在协调统一的新系统中,能够充分共享资源,以期实现高效、集中、便利的管理策略。

系统集成是一个需要多个供应商,多协议的各种应用系统的结构,因此,实现系统集成的关键是解决不同系统连接的互操作性问题,专门解决各种分离设备,子系统之间的接口,协议,系统平台,应用程序,和系统,组织和管理,建筑环境,建筑人员,所有需要的一体化问题。系统集成的本质就在于系统的优化设计,为一个大型计算机网络集成系统,包括一对计算机软件,硬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通信等多种技术的集成,以及制造商的产品选择和搭配的集成,集成系统可以实现整体优化目标。

1.2计算机系统集成的特点

(1)没有好,只有最适合:计算机系统集成不像其他的产品那样,用户都希望拥有好的。

(2)独创性:由于计算机系统集成工程是根据用户各自的特点和需求而量身定做的,因此每个计算机系统集成工程都是不同的,具有独创性。

(3)高科技:计算机系统集成不单是提供一个设备,更多的是对设备的设计、开发和调试,需要很多高科技技术法能完成的。

系统集成具有较大程度上提高系统的有机组合、完整性、灵活性和性能,对其复杂性进行简化,有着为用户提供、切实可行的系统解决方案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2、计算机系统集成的分类

依据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的相关特点,可以把计算机系统集成分为计算机硬件系统总体设计与工程管理服务、计算机硬件设备集成与安装、计算机硬件设备的技术与服务三大类。以下对这三种项目的管理实施进行简要的定义分类解析。

2.1总体设计与工程管理

计算机硬件系统设计和项目管理服务,也可称为整体设计和项目管理,这主要是买方将正确的计算机硬件系统集成项目。一般情况下,购买者的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的结构设计以及性能指标,粒度分布有一定的认识。这类项目的实施要求相关服务提供商设计计算机系统在各种领域,它可以覆盖大部分的电脑系统,同时,相关技术人员专业水平的要求也很高。

2.2设备的集成安装

计算机硬件设备的集成和安装也可以称为一体的设备安装。计算机硬件设备的集成和安装是一种最常见的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但大多数消费者比较常用的计算机硬件系统项目建设模式。在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的硬件设备建设,集成和安装要求买方应进行多方位的计算机系统集成框架和设备性能管理等定性选择论点。简单来说,相关设备的供应商,只要依据合同标准实施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的设备供应商,采购和安装即可。

2.3技术服务

计算机硬件技术和服务也可以称为工程技术服务。鉴于这种类型的项目,其主要是由它的技术和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系统集成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建设项目。设备技术服务通常是在一个特定的服务指标和技术要求为主要目的的。这使得买方设备问题的技术和硬件的疑虑,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培训支持。这类项目的实施需要相关的技术解决方案和技术结合有效的论证。

3、计算机系统集成目前存在的问题

3.1微机系统及工具软件的管理问题

因为目前的电脑系统和软件工具比较大,如果一台设备的问题,需要重新安装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通常需要系统工作了24小时。作为一个结果,上网计算机数量巨大,导致系统维护人员疲于奔命,也是很难保障服务质量。

3.2用户管理的问题

用户被限定在固定的机器上,同时,用户的数据和文件也只能保留在该机器上。若要使用其它机器,必须在每台机器上创建该用户帐号,并将用户的文件和数据复制到新机器上。当用户固定使用的机器发生故障时,容易造成用户数据的丢失。

3.3Landmark等专业应用软件方面

在计算机系统集成前,需在每台解释工作站上安装专业应用软件,并创建用户,用户在指定的机器上加载数据,以便开展工作。如此一来,用户和数据与机器捆绑在一起。有些时候,结果有的机器满负荷工作,有的机器却相对闲置。

3.4外设的共享问题

由于彩色绘图仪、彩色激光打印机、磁带机等大型外设价格贵,数量有限,不可能配置到每台机器上,用户只能登录到固定的几台机器使用。

4、计算机系统集成的发展趋势

广泛集成分布式网络环境与市场竞争的全球性激烈,每个企业集成中心也延伸到了企业的整合,使企业应用在分布式网络环境的大型integrated.web为基础的用户界面统一,使部门和地区不同的人,组织,所有用户实现方便,实时获取信息,因此,该网站的用户界面的统一是必然趋势,计算机系统集成。

专业化与多元化系统集成技术,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在中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国民综合素质,有越来越多的挑战和机遇。今天的社会是一个网络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系统整合模式 不再是简单的结构,功能单一,但基于网络结构的复杂和多功能转型。因此,专业化与多元化系统集成技术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计算机系统集成。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系统集成,使企业供应链的有机结合,实现信息和资源充分共享,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电子商务可以说赢得了广大民众的支持,与企业信息系统集成已经成为一个必然。

结语

采用现今先进的域管理技术、网络技术、存储技术,对开发研究工作的主要计算机软、硬件平台进行了系统集成,建立了域控制器、远程安装服务器、文件服务器、软件分发服务器、NIS+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打印服务器、磁带机服务器等十余套应用服务器,实现了操作系统远程安装、应用软件自动分发、用户数据跟随用户网上漫游、用户数据,应用软件集中管理、磁带库系统、远程自动数据备份等。系统集成尽管提高了系统管理工作的技术难度,但却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工作,同时较大限度地实现了网络资源的共享。

计算机系统论文:浅谈医院财务计算机系统的建设

韩倩、陈国军

中国会计电算化

我国医疗体制改革正在向纵深方面发展,作为这项改革的主体——医院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是摆在每个医院面前急需探讨的课题。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只有把握机会迎接挑战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如果说外部大环境对医院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压力而产生推动力的话,那么医院内部的管理也在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在医院管理中,经济管理与医院职工的自身利益息息相关,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为使经济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我院从1990年开始,进行财务计算机系统工程的规划和建设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一)总体目标

1.向科学管理要效益,弥补缺陷,实现医院经济核算的现代化管理。

2.保障医院医疗、科研、教学等活动顺利进行,提供更科学便利的服务。

3.为医院领导层决策提供科学的财务指标。

(二)网络建设

我院财务计算机系统的建设遵循“分步实施、后期集成”的原则,按着医院工作的轻重缓急和经济情况,分期建设。

1、一期工程:职工工资微机化管理。自1990年起,我院开始使用微机对全院职工工资进行管理,实现了工资调整、工资核算、工资条打印及其他一些基本功能。1995年以后加入个人所得税调整功能。

2、二期工程:财务科内部网络的建设。根据卫生部、财政部等主管部门的指示精神,我院从1998年开始建设并投入使用财务管理网络系统。通过该网络,可实现报帐、审核、财务统计、帐务报表、固定资产核算、应收帐款管理等功能,基本取代了传统的财务手工工作,使我院的财务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该软件由国家财政部指定软件公司开发。

3、三期工程:全院经济核算子系统的建设;该系统是我院医院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对全院的医疗收入、日常支出、科室奖金分配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该系统的数据来源于医院信息总网、可、科学的反映科室的收入,按照我院的奖金分配方案自动生成科室应得奖金额。

4、四期工程:财务软件系统集成。即将进行的工作,为使我院的信息系统更为完整,把目前财务相对独立的三个系统合成,并入医院信息总网,将与医院经济挂钩的所有科室的经济管理统一,做到资源共享、统计、标准统一。

(三)硬件配置

由于财务管理关系到整个医院的经济命脉,财务数据就显得极为重要,在硬件端首先就要把好关。由于财务科内部网络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我们配置了专门交换机和服务器,采用星型布线,每个工作站独享十兆带宽。我们把硬件的挑选当作重点,选择质量信誉好、售后服务好的国际或国内的名牌产品。网线采用加拿大产IBDN超五类双绞线,主交换机、集线器、网卡和服务器系列选用美国IBM产品,工作站端则选用国内金长城系列产品。

(四)软件环境、系统软件平台

网络操作系统:微软WindowsNT

数据库管理软件:微软SQLServer7.0

前台开发软件:微软VisualBasic5.0

其他应用软件:微软Office97

工作站操作系统:微软Windows98

(五)系统维护和安全

1.医院信息系统建成后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取决于后期的使用和维护。使用得当维护及时,就会使系统发挥应有作用,否则,会给医院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我院财务管理人员都持有财务人员电算化上岗证书,为我院财务软件的顺利运行提供了保障。同时,我们有专业计算机人员负责维护财务系统。

2.为确保整个计算机系统安全运行,我们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做到专机专用,对硬件和软件都采取了充分的安全措拖。服务器与网络及设备采用双线连接,服务器采用双机热备份,双CPU,双硬盘;工作站无软盘驱动器和光盘驱动器;服务器、交换机及工作站都由长时不间断电源供电(8小时不间断电源)。应用软件采用访问控制、身份认证、密匙及系统容错等基本网络安全技术进行安全监控,服务器安装防火墙(网络版)软件,起到主动防御的作用。系统集成到医院总网后,将由网络管理中心的磁盘阵列备份财务数据。

(六)使用效果

1.实现了财务的正规化管理,堵住了原有的管理漏洞。

2.提高了工作效率,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前勤服务的宗旨。

3.为医院的整体管理提供的财务数据。针对国家关于 药品收支两条线的规定,医院领导直接在网络终端随时查询药品收支的变化,便于调控,动态管理。

(七)今后工作

1.配合医疗体制改革及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进一步完善财务计算机系统,增加必要的功能模块,如学术会议经费管理子系统等,真正实现财务管理的无纸化办公。

2.由于现在财务内部网络和经济核算软件由不同的软件公司开发,需要我们管理人员做好协调组织工作,顺利完成系统集成工作。

3.医院每年需要追加一定的网络维护费用。

计算机系统论文:计算机系统分析员论文-企业集团的信息管理系统应用

【摘要】

本文以某个IT产品销售公司的信息系统项目的开发为背景,讨论了一个信息系统需求分析的整个过程,其重要特征是:所涉及的项目是原有系统的一个升级替换版本。因此,需求分析过程不同于建立一个全新的系统,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实施逆向工程获得对系统的初步了解;(2)在第1步的基础上写出基本需求,交由客户评审补充;(3)在第2步的基础上开发原型,利用原型与客户交流,最终获得基线需求。针对上述三个阶段,本文论述了所使用的分析方法与工具以及所遇到过的一些典型问题和措施,对需求分析中使用的工具,谈一些自己的初步体会。

【正文】

我于1998年8月至2000年7月参加了某个大型集团的企业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该大型集团的业务主要涉及到IT类产品的进销存。本人在项目中负责系统分析的工作,该集团企业原先已委托某个电脑公司开发过一套IT类产品管理系统,但是该老系统存在两个主要的问题:(一)系统运行速度非常慢,如商品销售开单时,从确定开单到开单完成有时需要1~2分钟左右的响应时间,让客户无法忍受。(二)系统数据不,经常出现实物库存与电脑库存严重不相匹配的情况,使销售数据的统计产生一些混乱,有关财务的数据因此无法有效使用,只能采用人工录入方式补充进行。在这种情况下,该集团的总经理决定参考原有系统重新开发一个系统,以便解决原系统所存在的上述两个难以克服的难题。注;原系统采用PB6.5开发,数据库采用SYBASE,服务器采用Windows2000Server,客户端采用Windows 98,程序架构采用的是传统的C/S结构。

鉴于该集团业务操作复杂,流程多,涉及人员多等特点,以及项目完成时间短,经费有限,人员有限等限制约束条件,再考虑到必须避免前一系统出现过的结构混乱与难于维护等问题,我们决定要对原系统的需求做一个比较彻底的和切实可行的分析,由于原有系统已经开发了近两年,并且客户也有了一定的使用经验,业务基本流程本身也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因此,我们把需求分析的过程分为三步:()分析原有系统的结构,主要是数据库结构和程序结构,(2)在获得第(1)步结果的基础上写出基本需求,交由客户评审补充,(3)在第(2)步的基础上开发原型,利用此原型与客户交流,从而获得最终可用的需求结果。下面按上述三步分别加以论述。

及时步是实施逆向工程,获取原有系统的基本需求。

由于原有系统在功能上大体上能基本满足客户的需求,并且在两年多的开发中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因此,从中可以获得一些有益的参考,也可以避免多走弯路。在这一阶段,我们采用的主要工具是PB自带的Power Designer和PB Documents;前者主要用来分析数据库结构,后者主要用来分析程序结构,便于开发人员与高级用户理解程序。采用这两个工具的原因是:原系统过于庞大,模块多,数据库模式多,表格量很大,仅靠人工的方法很难从中获得一个比较完整的、明确的系统结构以及整体构成,而且原有系统未能提供一套正确完整有效的设计文档,于是我们只能依靠工具辅助来进行。在使用Power Designer分析数据库,并且用PB Documents分析原程序中的PBL以后,我们对原系统的结构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再结合对原系统的使用,基本明确了功能与流程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用人工录入方式,产生了初步需求的自然语言文档。这里指出,使用Power Designer的一个不足之处是:如果一个表中的字段过多,而且又同时依赖多个表时,输出的表格相关图形很复杂,有很多交叉,且难于调整,不方便阅读及打印。

第二步是在及时步的基础上进行的,即写出系统基本需求,交由客户评审和补充。

通过及时步的逆向工程,我们获得了系统的基本需求。为了充分记录需求的变化及需求之间的依赖关系,我们决定选用Rational公司的Requisite PRO作为我们的需求管理工具,Rational公司有一整套用于需求管理的工具,功能非常强大,包括Requisite Pro、Clear Quest等等,这些需求分析工具可以对需求进行的管理,包括记录需求的变化情况,需求之间的依赖关系等等。但是,我们考虑到Rational的一套工具实施会非常昂贵与复杂,需要非常强的项目管理能力才能实施,因此,我们只采用了其中最简单的一部分功能,那就是记录需求变更,记录需求之间的依赖关系,其他跟RUP有关的功能都给略去了。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考虑到项目的经费、人力以及国内软件开发的实际情况。正如前面所说,我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并写出基本需求后,交由客户做评审井做适当补充,我们将经过补充整理后的需求作为正式需求记录入Requisite Pro所维护的数据库中,并对各个需求进行分类,设定优先级等,这些工作完成后,就可以从数据库中直观地了解客户到现在为止提出了哪些需求,哪些需求是必须优先考虑的,哪些是难度较大的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譬如:用户对我们用自然语言书写的需求文档有许多地方不理解,往往在花了较长时间阅读之后,仍不明白我们所描写的需求过程与他们所完成的业务之间的对应关系;另外是由于首次采用Requisite Pro进行需求管理,在类型划分,属性值的确定上,部分开发人员没有经验,造成了不少反复,对于前者,我们的方法是想办法增加一些示意图,将大的流程分解为小流程,再与客户反复交流与沟通,最终达到双方理解一致的目的。对第二个问题,则参考了一些例子,再结合实际中属性的使用情况,给予取舍或者选择,经过这一阶段的工作,我们建立了基本的需求库,定出了基本需求规格说明。

第三步则是在第二步的基础上建立起原型,利用原型与客户进行更深入的交流,通过交流修改相应的需求。

在这一阶段的工作是在对第二步任务进行报告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的。我们用PB开发了一个原型系统,就具体的业务流程与客户进行交流与沟通,通过原型,客户发现了许多我们与他们的理解相互不协调的地方,我们在修改需求的同时,也在Requisite Pro需求数据库中记录下修改的历史。事实证明,这种记录历史的作用是很有效的,如曾经有客户在两个不同的时间对同一需求提了相反的需求,我们根据历史记录很快证实了该客户的提法有错误,在事实面前无需再作争论,同时利用Requisite Pro,我们还发现了一些需求相互之间有矛盾。经过这一阶段工作,我们终于获得了经过用户认可的需求基线,即是可用于下一步进行详细设计的基线需求。

在这个项目中,我们利用了Power Designer、PB Documents等逆向工程分析工具和Requisite Pro需求管理工具,这些工具的使用,使我们提高了工作效率,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但是,就需求分析工具方面而言。我们觉得国内应用得还是太少了,这一方面是因为对需求分析不够重视,另一方面是因为管理水平还达不到相应的层次。Rational公司的一整套需求分析工具,其功能是非常强大的,国外已在普遍地使用,在国内也逐渐开始普及,特别是那些通过CMM二级以上评审的单位,都必须使用工具对需求进行管理。在本项目中,我们仅仅利用了Requisite Pro功能的一些小方面,已经体会到该工具对于项目管理的诸多好处。如果一个有实力的公司能够实施RUP,那么需求管理这个老大难的问题会变得不再那么棘手了,项目的质量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目前国内由于CMM热潮的兴起,已经逐渐重视需求分析,也逐渐使用需求分析工具,这是非常可喜的,当然,更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用上国产的需求分析工具,那时我们的软件产业也许会真正地腾飞了。

评注;采用逆向工具进行再工程的应用很多,本文给出了一个实际的例子。写作有条理,也很实际。合理地界定了需求分析的现实水平。所采用的需求分析的方法与工具相对较合理科学。能在对项目讨论的同时抒发议论、使用体会、爱国心和事业心。深度还可以提高,例子宜更加丰富一些。(本文主要参考了广东刘小波等人的论文)

计算机系统论文:计算机系统分析员论文-通信行业的应用

论软件需求分析方法和工具的选用——论文3:通信行业的应用

【摘要】

本文以某通信公司的业务报表系统开发为例,讨论了软件需求分析工具与方法的选用。我们认为,软件需求分析是软件工程中重要的一步,直接关系到后继工程的进行以及最终的产品能否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在整个工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采用适当的工具,有可能显著减少需求阶段的错误,也可大幅度提高需求分析的质量和工作效率。当然工具的选用应当与实际的项目相结合,充分地发挥工具的作用。本文结合我们工作的实际经历,简要讨论了开发系统时所选用的工具及其应用,选用时所考虑的原则以及所碰到的问题。在文中也结合多种开发方法(即传统的瀑布法、信息工程法、面向对象的方法)的比较,指出各种方法的不足之处,说明我们所采用的工具对软件需求分析所起的作用,以及相应产生的效果。

【正文】

我在某市一家通信公司工作,作为一名技术骨于,受领导委托,参与了开发本公司的业务报表系统,我担任系统的需求分析、总体设计和部分代码的编写工作。

我所在的企业作为一家通信运营公司,分为总部、省级公司和地市级分公司三级,各级公司之间都有数据报表的要求。但是,每一个地市分公司因所处的地方不同,经营环境不同,所面临的问题也不一样,因此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数据报表(除地市分公司向省公司汇报的之外)。公司又分设了许多部门,这些部门也都会需要数据,作为分析决策的依据。因此,了解各个部门的需求就成了业务报表系统的关键。

在调研的过程中,我选用了一种工具叫Play CASE,可以从网上免费下载,有很强的功能。下面就介绍一下,在需求分析阶段,我是如何使用这一工具的。

及时步,了解业务组织结构。公司内部的数据实际上是在部门之间流动的。业务部门需要知道在本地覆盖区内各基站的话务量、当天的话务量(即话务量的时空分布)。财务部门需要知道本月各类用户的话费收入、预交款收入、与其他电信运营商的网间结算等。计划部门需要各部门的分析数据。计费部门需要提供本月的账革统计数据、话单统计数据分布(比如分别按照基站分布、时段分布以及按用户类别分布)、预交款统计数据、当前的欠费总额分布、催缴情况等等。这些部门时常为了数据而产生了大量无谓的争议。在使用Play CASE工具时,先要将这些部门录入到Play CASE的“业务部门”中.构成了一个信息源的接收点(或发送点);而Play CASE通过图示表示了这些部门的关系,并转换成了相应的软件结构。实际上,这是一种系统建模的方法,即把业务系统中的各个组织转变为软件功能中的各个结构。这样,在需求分析阶段,明确哪些部[!]门需要数据,从而保障了需求分析对整个公司的性,而不会忽略掉某一个部门,导致需求分析的不完整。

第二步,了解各个业务部门中的业务流程,使之通过Play CASE转换成软件的运行过程,这是一种动态建模的方法。在上一步的基础上,追踪各个部门的行为,录入到Play CASE中,并以形式化的语言描述各过程。对于复杂的过程,该工具还提供了进一步细化的方法,并且形成了业务流程图和业务状态图。根据这些流程图、状态图与实际业务部门的业务相结合比较,还是较为吻合的。在此步的实施过程中,运用了动态建模技术,使各部门业务流程的情况在软件的运行过程反映出来,从而保障了需求分析阶段中运行过程的描述能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防止在后继的程序编写过程中,可能会经常发生的一类情况:程序员因为没有理解业务流程而出现“闭门造车”的现象,从软件的功能角度上保障了软件的正确性。

第三步,将业务数据转变为软件数据,这一步工作实际上就是收集各部门所需要的数据。分析各部门需要的数据都有哪些;以及数据是如何转换的,这可以归入“功能建模”的范畴。将这些相应数据录入到Play CASE中,选定所属的部门。这时就自动地建立了DFD图(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省去了人工建立时的很大麻烦。

第四步,将业务上的数据关系转变成软件中的数据关系。这里采用了面向对象的方法,把业务部门所需要的数据看作一个实体,部门间的数据关系就是实体之间的关系。比如:经营部门所需要的用户资料、用户话费,实际上就是用户这一实体与账单这一实体间的关系。Play CASE提供了构件(不过我觉得是部件更为合适一些),来表示对应的数据,并提供了三种构件的表示关系即组装关系、分类关系与相连关系。这三类关系基本上反映出了现实世界中的业务数据之间的关系。例如现实世界中的用户资料与用户话费,在Play CASE中,可将用户构件与账单构件用相连关系表示。这种方法,实际上是借鉴了OOA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中的类、聚集、继承、封装等概念,能较好地反映出现实中的业务;同时,这一步的工作也为总体设计中数据库的概念模式设计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经历了上述四个步骤以后,利用Play CASE工具自动生成了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初步的DFD图和业务流程图,为下一步的总体设计打好了基础。

使用Play CASE工具,使需求分析既能继承传统的结构化分析方法,又能吸收面向对象设计方法的优点。比如能把业务流程转变成为运行过程,业务组织转变成了软件的结构等都体现了这一点。而在运行过程中,对复杂过程的细分以及追踪则反映了传统方法中的自上到下分解的分析思想,这对于解决复杂系统的分析是很有帮助的。

通过使用,我觉得这个工具还是很不错的。因为它实际将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结合起来了:软件、业务、开发人员和用户。对于用户而言,Play CASE用图形化的方式显示出业务流程,使用户了解业务在软件中的运行过程,提供了将来验收软件时的依据。对于开发人员来说,使开发人员能更清楚地了解业务流程,不会再发生“因为不理解用户的需求而出现的闭门造车情况,从而导致开发出来的产品不符合用户需要”的现象。因此,Play CASE所自动提供的需求说明书能够很好 地沟通用户与开发人员之间的理解,使他们都能对需求有共同的理解。

使用Play CASE工具后,使我们的需求分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但能自动地提供许多结果,如需求说明书等;还使需求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受到领导的赞扬(领导不是学计算机的,但对公司的业务十分熟悉);在后继的设计与维护工作中,我们感到工作似乎轻松了很多。

当然,该软件工具也有不足之处,一个突出问题是灵活性不够,一县公司的部门或者组织机构发生变化时,整个设计都要重新来过。因此,在改进的过程中,我们在及时步过程预留了好多个虚拟的部门,以备将来进一步的扩充或者变动。

评注:(1)具体项目有些体会,完成情况似乎不错。(2)条理较清晰,比较系统地描述了使用Play CASE的过程和体会。(3)偏重于工具的讨论,对需求分析的方法分析还嫌不够。(4)项目相对较小,仅涉及报表系统,对更为复杂的业务流程应举例分析,才能更充分地体现方法与工具的作用。(本文主要参考了广东魏福建等人的论文)

计算机系统论文:基于嵌入式PC的PIII计算机系统设计与实现

摘要:介绍了嵌入式PC模块的结构,阐述了一种快速开发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的思路,并详细描述了一种基于嵌入式PC的PIII计算机系统组织结构和设计实现过程。 关键词:嵌入式PC Compact PCI 桥接

目前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应用呈现多样化、小型化、多层次的趋势,在工业现场和军事用途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各种应用对操作系统和软件要求的日益提高,使得具有广泛适应性的PC构架的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倍受青睐。尤其是Compact PCI总线在工业和军用领域的广泛应用,为PC构架的嵌入式计算机系统提供了更多的应用环境。然而,对于一个计算机系统来说,主机开发周期一般都较长,也较为复杂。CompuLab公司开发的系列嵌入式PC模块为开发PC构架的嵌入式计算机系统提供了新思路。即以嵌入式PC为核心,通过各种总线桥接电路开发出适应各种总线要求的嵌入式计算机;同时也为迅速提高各种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的性能提供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本文介绍以CompuLab公司的系列嵌入式PC模块为核心的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的一个设计实例。

1 CompuLab 786CORE

以色列公司CompuLab生产的786CORE是一种小型的、功能很强的高性价比单板嵌入式PC模块,它适用于各种以PC构架为基础的嵌入式应用中。786CORE配置了运行WINDOWS、Linux、VxWorks和DOS等操作系统所需的各种芯片组,并配置了相应的BIOS。

嵌入式PC模块786CORE具有体积小、功能强等特点。整个模块面积仅99mm×69mm,却集成了PIII赛扬400~700MHz地CPU、32~256MB SDRAM、LPC、5V兼容的PCI及AC97总线控制,同时还提供VGA/SXGA、两个USB接口、两个PS/2接口、两个10Mbps/100Mbps以太网接口、ATA IDE接口、软驱接口、一个RS-232和一个RS-422串口。为了适应嵌入式应用,786CORE还内置了嵌入式BIOS。

图1为786CORE的体系结构框图。

786CORE强大和灵活的功能为嵌入式计算机系统设计得提供了较为广阔的设计空间。尤其是通过PCI总线开发出的Compact PCI总线体系结构,更加扩展了该嵌入式系统的功能和应用领域。然而,由于Compact PCI总线的电气性能和协议的特殊性,基于该总线的设备开发难度可想而知。通常采用多种PCI桥接逻辑,将Compact PCI总线上的操作转换成其成较为简单的总线操作。

图1 786CORE的结构框图

2 基于786CORE的嵌入式计算机系统设计与实现

嵌入式PC模块的出现和发展,以及基于PCI总线的各种桥接电路的广泛应用,使得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的开发周期大大缩短,并直接提高了系统的实用性和软件应用的灵活性。

2.1 系统组织与结构

图2描述一个以PIII CPU为核心的高性能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它包括16路差分输入A/D、4路RS-232/422串口和双8139以太网控制器,以及与机箱相应的抗恶劣环境电源。该系统的所有模块均为标准的3U尺寸,机箱为加固的4槽3U机箱。

由于嵌入式PC模块提供的PCI总线不能提供足够的负责能力,因此主机模块必须为其增加一个PCI-PCI的桥接芯片——Intel S21152BB。该芯片提供的PCI总线可支持四个PCI设备。而总线上的设备对于Compact PCI总线来说必须且只能是的负载。如果要增加负载,则必须有一个桥接芯片扩展总线的负载能力。如图2中的双网模块。由于该模块中的两个以太网控制器RTL8193D均为PCI总线的负载,首先通过PCI-PCI桥接芯片——Intel S21152BB将总线扩展,再完成两个以太网卡的功能。

另外,作为Compact PCI总线系统,所有模块包括系统底板(Backplane)均按照Compact PCI规范PCIMG2.0 R2.1设计,包括终端匹配电阻的设计(如图2)、底板时钟和中断设计以及其他电气性能的设计。

2.2 扩展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本系统中,除主机模块外还有三个扩展模块,它们分别完成系统对模拟信号的采样及处理(AD模块)、系统与其他设备的通信(4串口模块)以及系统与Internet的连接(双网模块)。

本系统中除了上文指出的双网模块需要PCI-PCI的桥接芯片外,AD模块和串口模块与CPCI总线连接同样需要桥接芯片AMCC S5920的支持(如图2所示)。AMCC S5920是单一芯片的多功能设备,它为设计者提供了一条灵活而简便的通往PCI总线的道路。通过使用S5920,模块设计者无须考虑PCI总线的各种电气性能和时序的特殊要求,只需根据S5920转换后的类似ISA的TTL电平的ADD-ON总线进行设计即可。作为PCI上的目标设备,S5920可提供132Mbps的数据传输率,兼容33MHz的PCI总线和高达40MHz的ADD-ON总线,由它转换出的ADD-ON总线可支持8、16和32位的数据宽度。

(1)AD模块

支持16路模拟差分输入,信号的采样及AD转换由AD976完成,采样结果由单片机89C52平滑处理后通过光电隔离器件发送到CPLD,再由CPLD存放于静态RAM中供上位机读取。

该模块占用32字节8位宽I/O空间,用于存储16路16位精度的AD采样结果。

(2)串口模块

通过CD1865支持4路RS-232/422串口,占用512字节8位宽I/O空间、1路中断。

图2 基于786CORE的嵌入式计算机系统

2.3 软件设计

本系统采用VxWorks嵌入式操作系统。它是目前所有独立于处理器的实时系统中具特色的操作系统之一。VxWorks的微内核Wind是一个具有较高性能的、标准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内核。其主要特点包括:快速多任务切换、抢占式任务调度、任务间通信手段多样化等。该内核具有任务切换时间短、中断延迟小、网络流量大等特点,与其他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

所有模块的驱动程序均在VxWorks下开发,开发环境为Tornado II。它是嵌入式实时领域里近期一代的开发调试环境,是实现嵌入式实时应用程序的完整的软件开发平台。本系统各个模块的驱动程序均用C语言编写,并在Tornado II下编译成“.O”文件用以提供给用户作为二次开发的中间件。

操作系统及应用程序均存放于主机模块的192MB电子盘上,使得软件的运行速度大大提高,也使系统可以工作在温度和稳定性条件都非常恶劣的环境里。

2.4 该系统的特点及技术

指标(1)高性能PIII700MHz CPU核心,128MBSDRAM,192MB电子盘;

(2)支持多种操作系统:DOS、VxWorks、Windows X、Linux等;

(3)串口模块:4路全双工异步串口,传输速率可达115.2kbps,通过软件设置可选择不同的串口通信方式,RS-232(V.28)或RS-422(V.11,X.21);

(4)AD模块:16路模拟差分输入,支持AD数据智能调理,AD转换时间最短可达5μs/Sample,有效输入信号范围:-15V~+15V,模拟采样部分与CPCI总线数字部分光电隔离;

(5)双网卡:10Mbps/100Mbps自适应以太网,支持自动故障诊断、切换和恢复;

(6)先天加固抗震设计;

(7)热传导散热设计;

(8)电磁兼容性设计;

(9)3U标准尺寸。

本文描述的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由于采用了先天的加固、抗震和热传导设计,在环境特别恶劣的工业现场和军事领域适应性极强。此外,该系统的设计过程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快速开发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的道路,并较易形成产品的系列化,提高产品的高层竞争力。

计算机系统论文:新时期计算机系统集成经理能力需求

新时期计算机系统集成经理能力需求

一、前言

项目管理的产生起源于传统行业,目前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尤其是计算机信息集成行业等高科技企业。其根本原因在于适应瞬息万变的组织经营环境,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计算机信息集成行业较之其它传统行业来讲,其项目的特点具有动态性和不确定性,项目管理过程不可简单重复,灵活性较强。这些特点使得计算机信息集成行业的项目成功率始终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不仅造成了直接的经济损失,而且制约着行业的发展。

1994年,standishgroup对于it8400个项目(投资250亿美圆)的研究结果表明:项目实现其目标的只有16%,需要补救的项目占50%,失败的项目为34%。据分析,成功的软件项目依赖于成功的项目管理。而失败的原因很多,拙劣的范围管理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其中项目经理对于项目的把握不、无法清晰的控制项目的进程、无法的利用人力资源都是项目失败的重要环节。

现代项目经理不仅要有运用各种管理工具来进行计划和控制的专业技术能力,还要有经营管理等其他多方面能力,项目经理必须通过人的因素来熟练运用技术因素,以达到其项目目标。

二、项目经理职责的变化

项目经理在项目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是一个项目管理的核心和焦点。随着全球性竞争的加强和客户发展战略性合作需求的增长,对项目经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那些注重选拔、培养项目经理的公司才可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那么现代的项目经理什么方面更重要呢?技术更重要还是沟通能力更重要呢?老一辈的项目经理很多都是技术员升格为项目经理的,其在技术方面是专家,但是对于新时代的变革他们能否适应呢?由工管系升格来的项目经理是否更加适应新时期的项目经理呢?

我觉得传统的项目经理通常只是一个技术方面的专家和任务执行者。而现代项目经理不仅要有运用各种管理工具来进行计划和控制的专业技术能力,还要有经营管理等其他多方面能力,对项目团队成员的激励以及与客户的策略保持一致的能力。项目经理必须通过人的因素来熟练运用技术因素,以达到其项目目标。也就是说,他必须使项目团队成为一个配合默契、具有积极性和责任和动的高效率群体。

本人在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landesk桌面管理系统中便充分的意识到这新的项目经理职责变化的冲击。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landesk桌面管理系统是一套比较完整的桌面电脑及服务器管理的系统,其中既包含了管理部分也包含了安全的部分,内容比较多、涉及的技术面也比较广、需要打打交道的部门更加繁杂。这就对项目经理的要求更高了。

那么新时期的项目经理又应该具有那些能力呢?

三、项目经理的职业特征及所需技能

项目经理的职责和工作性质决定了他必须具有一定的个人素质、良好的知识结构、丰富的工程经验、协调和组织能力以及良好的判断力。实践证明,任何一种能力的欠缺都会给项目带来影响,甚至导致项目的失败。探讨项目经理的职业特征及其技能对于选拔和培训的项目经理具有重要意义。

1.项目经理的职业特征

职业是个体因工作时间的积累和工作态度的好坏而不断发展的工作活动和职位。职业包含着3层含义:随着时间积累而发展变化的方向和途径;个人和组织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提供了与职业相关的身份。我们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对职业作以下分类:常规型与交际型,线型与螺旋型、长期型与短期型。下面通过与部门经理的比较来说明项目经理的职业特征。

(l)从个性因素来看,部门经理(如财务经理、销售经理、人事经理)属于常规型职业。他们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里,依照明确的工作程序,地组织和评价大量的信息。部门经理通常是顺从、有序、讲究效率和不易变通的。项目经理属于交际型职业。他们集中精力指导、帮助和带领他人去实现项目目标,不喜欢非常有序的工作环境。他们通常是随和、友善、机智、善解人意和乐于助人的。自信、奋进、精力充沛和善于沟通是一个的项目经理应有的品质。

(2)从职业发展方向来看,部门经理属干线型发展的职业。理想的线型职业包含着一系列随着责权增加而不断上升的职位级别。部门经理有着强烈的线形的职业发展方向意识。他们受到工作中各种机遇的激励,不断追寻着更大的权力和工作业绩。项目经理属于螺旋型发展的职业。理想的螺旋型职业是指从一个专业领域(如工程)转向相关的专业领域(如产品开发)。新领域吸取了旧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又会给另一个全新领域的发展开启一扇大门。螺旋型职业的从业者关注的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积累和提高,追求个人及其创造力的发展。

(3)从职业的持续状态来看,部门经理通常是一种相对固定的长期职位。而项目经理受单个项目周期的限制,通常是一种短期性职位,也更具流动性和不稳定性。

由此可见,项目经理与部门经理在个性、职业发展方向与途径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这也对项目经理的素质手口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项目经理的能力要求

项目经理的能力要求既包括“软”的方面——个性因素,也包括“硬”的方面——管理技能和技术技能。

(1)个性因素。项目经理个性方面的素质通常体现在他与组织中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理解力和行为方式上。素质的项目经理能够有效理解项目中其他人的需求和动机并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具体内容包括:号召力——调动下属工作积极性的能力;交流能力——有效倾听、劝告和理解他人行为的能力;应变能力——灵活、耐心和耐力;对政策高度敏感;自尊;热情。

(2)管理技能。管理技能首先要求项目经理把项目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认识到项目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以及单个项目与母体组织之间的关系。只有对总体环境和整个项目有清楚的认识,项目经理才能制定出明确的目标和合理的计划。具体包括:计划;组织;目标定位;对项目的整体意识;处理项目与外界之间关系的能力;以问题为导向的意识;授权能力——使项目团队成员共同参与决策。

(3)技术技能。技术技能是指理解并能熟练从事某项具体活动,特别是包含了方法、过程、程序或技术的活动。的项目经理应具有该项目所要求的相关技术经验或知识。技术技能包括在具体情况下运用管理工具和技巧的专门知识和分析能力。具体包括; 使用项目管理工具和技巧的特殊知识;项目知识;理解项目的方法、过程和程序;相关的专业技术;计算机应用能力。

根据对来自各个领域的85位项目经理的问卷调查,美国学者对这三大类能力的相对重要性作了比较。调查方法为:要求85位项目经理给三大类共18项技能分别打分,每项分数为l~7分。7分代表最重要的技能,l分为最不重要的技能。然后,再[文秘站:]将各类得分换算为百分比。

个性因素所占百分比为39.6%,它是项目经理最重要的能力;管理技能的百分比为36.9%,处于次重要的地位;技术技能的百分比为23.5%,是相对最不重要的技能。所以说项目经理的技术技能强调的是通才,而不是单一学科的专家。这种技术技能是使项目经理有能力了解项目主要专业的技术问题。实际上,项目经理为了协调各专业间的工作,必须有足够宽的专业知识结构,才能了解项目中各专业工作的内容,才能与专业人员进行技术问题的交流。

我们不必要求全部技术都要自己能完成,而要学会统筹专业的技术人员去完成各个技术难点。多了解客户的需求指定合理的完成路径。比如在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landesk桌面管理系统里有个小的系统是usb设备管理。通过和客户的沟通了解到对于usb设备管理,客户的需求比较高。我通过对于usb设备管理技术的了解发现在之前的一个项目的开发中使用到了类似的技术,使用证书认证和u盘虚拟化技术能的实现客户的需求。于是给到专业的技术人员快速的完成了客户的需求,提高了效率。

那么一个项目经理拥有了的技术知识,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的项目经理就能够的胜任新时期的项目经理的工作了吗?不是,他还需要的策略选择能力。

四、项目经理的策略选择

项目的运作技巧因单位和项目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因此,项目经理们应根据具体情况对他们的策略作相应的调整。在所需的技巧难度较高或其价值被低估时,公司也应给予项目经理正确的评价。以下是项目经理一些较为通用的策略:

1.客户至上的原则

项目经理不应仅关注项目组织的发展,还应关心为个别客户提供服务。客户至上的原则应体现在项目的设计、发展和执行等各阶段。一个公司应通过借助干项目管理而形成的明确的并已达成共识的总体目标、有效的资源部署以及明确的团队手四个人目标,和客户发展长期合作关系。为了平衡市场需求,公司应以客户为中心,运用现有的技术能力为客户提供有益的、可产生附加值的服务。

2.转变观念

现代项目管理已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与客户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处于全球性竞争的环境下,为了进一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项目经理应该转变观念,在充分了解客户需求的基础上,按照实际需要,削减初始说明书中不必要的部分。在实践中,由于许多客户并不真正了解自身的需求,这使削减工作困难重重。因此,项目经理应该有能力理解并说明客户的需求。

3.明确的项目目标

无论项目规模的大小,项目经理都应有明确的项目目标,了解项目的时间和资源约束。为了评价项目是否成功,还应该能度量项目的产出。在技术项目中,项目经理应保持技术的完整性并尽可能避免费用超支。项目经理的任务就是借助于合同帮助客户实现他们的目标。完整性并尽可能避免费用超支。项目经理的任务就是借助于合同帮助客户实现他们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客户的要求,还要考虑其他组织和个人的需要。

4.最坏情境法

项目团队中的意见分歧会影响工作效率,项目经理应该了解每个人的优缺点并使大家向同一个方向努力。如果项目经理可以自己挑选项目团队的成员,团队管理工作会相对简单。然而,项目团队是事先既定的。因此,项目经理应该事先设想到最坏的情景并积极预防它的发生。

5.善于应变

的项目经理应该能够根据项目的性质灵活运用自己的经验和技能,善于变通。因此,那些希望成为项目经理的人应该是灵活的,并应在各种小项目中积累经验。

新时期计算机系统集成经理能力需求

计算机系统论文:谈医院财务计算机系统的建设

我国医疗体制改革正在向纵深方面发展,作为这项改革的主体——医院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是摆在每个医院面前急需探讨的课题。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只有把握机会迎接挑战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如果说外部大环境对医院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压力而产生推动力的话,那么医院内部的管理也在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在医院管理中,经济管理与医院职工的自身利益息息相关,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为使经济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我院从1990年开始,进行财务计算机系统工程的规划和建设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一)总体目标

1.向科学管理要效益,弥补缺陷,实现医院经济核算的现代化管理。

2.保障医院医疗、科研、教学等活动顺利进行,提供更科学便利的服务。

3.为医院领导层决策提供科学的财务指标。

(二)网络建设

我院财务计算机系统的建设遵循“分步实施、后期集成”的原则,按着医院工作的轻重缓急和经济情况,分期建设。

1、一期工程:职工工资微机化管理。自1990年起,我院开始使用微机对全院职工工资进行管理,实现了工资调整、工资核算、工资条打印及其他一些基本功能。1995年以后加入个人所得税调整功能。

2、二期工程:财务科内部网络的建设。根据卫生部、财政部等主管部门的指示精神,我院从1998年开始建设并投入使用财务管理网络系统。通过该网络,可实现报帐、审核、财务统计、帐务报表、固定资产核算、应收帐款管理等功能,基本取代了传统的财务手工工作,使我院的财务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该软件由国家财政部指定软件公司开发。

3、三期工程:全院经济核算子系统的建设;该系统是我院医院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对全院的医疗收入、日常支出、科室奖金分配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该系统的数据来源于医院信息总网、可、科学的反映科室的收入,按照我院的奖金分配方案自动生成科室应得奖金额。

4、四期工程:财务软件系统集成。即将进行的工作,为使我院的信息系统更为完整,把目前财务相对独立的三个系统合成,并入医院信息总网,将与医院经济挂钩的所有科室的经济管理统一,做到资源共享、统计、标准统一。

(三)硬件配置

由于财务管理关系到整个医院的经济命脉,财务数据就显得极为重要,在硬件端首先就要把好关。由于财务科内部网络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我们配置了专门交换机和服务器,采用星型布线,每个工作站独享十兆带宽。我们把硬件的挑选当作重点,选择质量信誉好、售后服务好的国际或国内的名牌产品。网线采用加拿大产ibdn超五类双绞线,主交换机、集线器、网卡和服务器系列选用美国ibm产品,工作站端则选用国内金长城系列产品。

(四)软件环境、系统软件平台

网络操作系统:微软windowsnt

数据库管理软件:微软sqlserver7.0

前台开发软件:微软visualbasic5.0

其他应用软件:微软office97

工作站操作系统:微软windows98

(五)系统维护和安全

1.医院信息系统建成后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取决于后期的使用和维护。使用得当维护及时,就会使系统发挥应有作用,否则,会给医院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我院财务管理人员都持有财务人员电算化上岗证书,为我院财务软件的顺利运行提供了保障。同时,我们有专业计算机人员负责维护财务系统。

2.为确保整个计算机系统安全运行,我们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做到专机专用,对硬件和软件都采取了充分的安全措拖。服务器与网络及设备采用双线连接,服务器采用双机热备份,双cpu,双硬盘;工作站无软盘驱动器和光盘驱动器;服务器、交换机及工作站都由长时不间断电源供电(8小时不间断电源)。应用软件采用访问控制、身份认证、密匙及系统容错等基本网络安全技术进行安全监控,服务器安装防火墙(网络版)软件,起到主动防御的作用。系统集成到医院总网后,将由网络管理中心的磁盘阵列备份财务数据。

(六)使用效果

1.实现了财务的正规化管理,堵住了原有的管理漏洞。

2.提高了工作效率,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前勤服务的宗旨。

3.为医院的整体管理提供的财务数据。针对国家关于药品收支两条线的规定,医院领导直接在网络终端随时查询药品收支的变化,便于调控,动态管理。

(七)今后工作

1.配合医疗体制改革及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进一步完善财务计算机系统,增加必要的功能模块,如学术会议经费管理子系统等,真正实现财务管理的无纸化办公。

2.由于现在财务内部网络和经济核算软件由不同的软件公司开发,需要我们管理人员做好协调组织工作,顺利完成系统集成工作。

3.医院每年需要追加一定的网络维护费用。

计算机系统论文:浅谈 计算机系统结构 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系统结构 课程 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的特点,讨论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引导”的方式进行教学,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注重能力培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一、引言

《计算机系统结构》是计算机学科体系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是以算法为核心,语言为描述,硬件和软件作为实现工具的互为联系又互为制约的结构技术。课程以计算机系统结构中硬中有软、软中有硬、相互转换、彼此渗透的观点,从原理、结构和实现技术等方面系统地对现代计算机的并行处理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使学生建立起“整机”概念,培养其具有一定体系结构技术的应用能力。“计算机系统结构”涉及到多门其他专业课如《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的知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非常典型地体现出计算机学科互相融合的特点。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系统思维和综合分析的能力,努力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由于“系统结构”内容抽象,不易理解,且目前各高校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实践环节的设计都比较薄弱,有的院校甚至没有安排实验,因此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难度比较大。因此,需要在目前的教学条件下,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自主学习。

二、课程教学改革总结

(一)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单要教会学生课程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如何进行创造性思维。具备了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不仅可以学会教师传授的知识,而且能够触类旁通,举一返三,在自身的思维实践中获取更多的知识。教师为学生服务,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标。在师生角色上,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主要采用“引导”的方式进行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

以教学大纲为根据安排本课程内容,着眼于有关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和基本分析方法,同时适当介绍近几年来系统结构的重要进展和今后的发展方向。课程选择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系统结构》(第四版,李学干编著)作为教材,该书曾获得部级教材一等奖和教学成果二等奖,内容丰富,配有学习指导和大量习题。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础理论、数据表示与指令系统、输入输出系统、存储体系、重叠与流水和并行处理机等。以前面五个部分为重点教学内容,讲解时注意与先修课《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数字逻辑》的衔接,特别要体现出“系统结构”侧重于设计方法和设计思想的描述这个不同点。

(三)课程教学手段的运用

(1)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在课程正式开始之前先对“系统结构”的主要内容、学习重点和基本学习方法作一个总体性介绍,使学生对该课程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在课程的每一章开始讲解之前,首先也要明确指出这一章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把这个目标贯穿在学习过程中。例如,及时章系统结构的基础理论就是要抓住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系统结构、组成与实现的关系以及软硬取舍的基本原则、计算机系统的设计思路;第四章存储体系的学习目标就是要理解虚拟存储器和高速缓冲存储器的管理方式与原理。如此,学生学习的目的更加明确,更容易抓住学习的重点。

(2)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

课堂教学宜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多媒体教学无疑是目前高等院校普遍采用的教学手段,以其形象的图文与特效演示对于加深学生理解知识点很有帮助;而传统板书教学也有其适用的场合,比如在介绍指令系统操作码的哈弗曼编码、发生中断时程序的运行过程以及流水线时-空图画法时就应该采用板书来演示,这样不仅能与学生有良好的互动,还能够更清晰地讲解知识要点。

另外,课外时间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来强化教学效果,比如,利用论坛教学课件、提供阅读资料,利用电子邮件进行答疑辅导,这些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教学效率很有好处。

(3)启发式教学,注重能力的培养

“系统结构”是一门理论居多的课程,单向灌输算法思想必然不利于知识的掌握。授课时应多采用设计提问,启发思维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工作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会运用各种手段来获取知识,例如,可以布置学生课外通过查找资料完成有关“系统结构”近期发展的小论文。

三、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案例

(1)堆栈型替换算法原理的教学案例

在存储体系这一章中,虚拟存储器替换算法的实现是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如果按照教材内容编排的顺序,直接给出抽象的逻辑表达式介绍堆栈型替换算法的定义,势必不利于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取而代之,先举出实例,比如使用lru法对页地址流进行一次堆栈处理,从处理结果总结出主存页数与命中率的关系,由此来说明命中率随主存页数的增加而单调上升,至少不会下降[1],具有这种特性的算法就称为堆栈型替换算法。此时再引出逻辑表达式,将表达式的各个部分与实例相对应,进行归纳,给出堆栈型替换算法的定义,这样,学生就顺理成章地理解了算法的内涵。从教学效果来看,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地掌握该替换算法的涵义和替换过程。

(2)改进指令系统的教学案例

在数据表示与指令系统这一章中,介绍指令系统设计和改进的两个主要方向时,cisc和risc是一对需要学生重点理解的概念。前者是按增强指令功能的方向发展指令系统,而后者是按简化指令功能的方向改进指令系统。学生应该了解两者设计思想有哪些不同点,cisc和risc分别采用哪些基本技术,有哪些典型的应用,它们分别存在哪些不足和问题,为什么说今后的发展应是cisc和risc的结合。为了说明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查找实例资料,了解ibm 370、intel i486、ibm6150、intel i860这几个处理机采用的技术,让他们自己去分析查找答案。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提高了他们查阅资料的能力。

另外,其他章节也有可以扩展的问题,比如,第7章多处理机的讲解可以结合目前热门的多核处理器,这两者的主要问题是一致的;更进一步地,可以让学生去了解单芯片多处理器(cmp)与同时多线程处理器(simultaneousmultithreading,smt),这两种体系结构可以充分利用指令级并行性和线程级并行性,从而显著提高性能。

四、结束语

《计算机系统结构》这门课的内容可分为两个部分:及时是介绍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第二是分析提高系统性能的方法。把握好这两个方面,学生理解和掌握系统结构就容易得多。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进度,明确学习目标,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与实例紧密结合,积极引导启发,使枯燥的理论知识变为形象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计算机系统论文:计算机系统分析员论文-通信业应用

【摘要】

近年来,在应用需求的强大驱动下,我国通信业有了长足的进步。现有通信行业中的许多企业单位,如电信公司或移动集团,其信息系统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对线路的实时监控要求很高,数据量庞大,如何将实时控制与信息系统集成在一起便成为系统实施的一个关键部分。

在参与了某个通信公司的一套网管系统以及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后,我们分析了两者的集成与应用工作,深切地感受到有一个良好的设计策略以及重视所选用的工具是一个关键。这个项目主要是对下属各分站的子网以及有关链路的连通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实现报警、路由控制和授权等功能,其关键在于提供一个实时显示情况的地图界面,井将数据汇总和组织,建立起数据仓库以及进一步实施数据挖掘分析,从而能支持企业的决策分析。我作为设计人员之一,着重在本文中讨论控制系统与信息系统集成时的策略。

【正文】

众所周知,通信行业需要有一整套监控通信网络的手段,其工作特点是涉及到的各分站与基站的在地理位置l的分布性,更加需要有在更高一级提供检测不同分站链接情况的手段。一般来讲,由于数据都是海量的,所以,如何将整个网络系统所得的数据及时处理,以便和决策部门的分析相结合,也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简言之,分布性、实时性以及数据海量性是解决整个系统设计和集成的核心问题。

首先,让我们来讨论一下“网管监控系统”。由于我参与设计与开发的这个系统并不是位于基层的分站,其定位在将下属各分站的主机通信数据(包括数据流量、链路负荷、通往其他结点即主机的连通情况等)加以收集,所以对于具体通信事务的底层操作要求并不很高。

考虑到上述原因,我们采用了一个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平台mapinfo并采用delphi编程,后台用sql server数据库(这是由于考虑到决策所需要用到的是microsoft公司的olap service)。在分析和计划之前,我们先对itu801标准做了详细的探讨,这只是一个有关子网和链路定义以及分层等描述的标准,在听取了许多分站人员的建议后,将mapinfo公司提供的一个相关的map x的active x控件嵌入到delphi程序中,利用map x中提供的丰富的类以及操作,比如object、layer等实现网管界面,井且加入了子网和链路的概念,对属下的分站可以随意地组合成为不同子网,而且实现了放大与缩小的功能,大致可以将整个地区的分站集中在一张地图中,能显示在屏幕上,这时,只是显示出各个分站的概要,小到可以显示出某台主机的机柜、机柜直到插件板(因为这些都要实时监控)。我们采用了分层的方法来实现以上缩放。对于一些静态的数据,如分站,主机的位置等则先用mapinfo公司提供的一套编制地理信息的工具(map x是其提供给编程工具的一个active x控件)做成静态的层次图放置于数据库中。

我们新做成的这套系统通过与各分站的专用线路加以连接,能实时地得到数据,显示于地图上,反映出各站、各子网、各链路的实时状态,并能将控制命令传回分站(如强制链路中断、路由转换等)。

现在,让我们来讨论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即是要将实时控制系统与企业信息系统加以集成,我们的设想和体系结构大体上可以用一张简图表示。

在这个体系结构中,由各分站保留着详细的数据,网管系统则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将汇总到的数据作少量统计,抽取其中需要保存的内容放入数据库,如每分钟流量,某分站与其他分站每分钟通信流量,在该分站中某个链路的负荷(这些链路有可能是动态分配的,也可能是固定分站之间的通信链路)。尽管如此,数据仍然是海量的,因此,如果要把这些数据都直接送到各个决策部门,比如送给市场部门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在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了数据仓库,确定了客户、时间、通信量、计费和故障等几个数据仓库的主题,每隔一定时间对数据库中的原始数据进行清理与抽取等预处理工作,建立好数据仓库。这里的预处理包括了许多方面的内容,比如有建立计算时间,但是无计费的(计费值为零)的数据,应视为建立失败的无效数据,需要予以剔除;某些企业租用的是专用线路按月计费,中间的通信因此无计费的一些有关记录也应剔除等。

在预处理之后,再利用olap service的分析将数据融合与汇总。按照决策部门的需要提供相应数据(比如:市场部门需要每一分站的收益,客户分布情况以及客户费用等)。这些都可以由olap service对数据作预先处理,此时处理完的数据在逻辑上是以立方体(cube)形式存在的,其占用的存储空间便能显著地降低,如1999年8月有2000万条通讯记录,即使形成作为备份的文本都需要4g空间,经过olap service处理后仅需200m左右空间,因此,经处理后的数据主要存放于另外的相关部门的机器中,而不能与主服务器放在一起。

,再来讨论由决策人员所使用的系统。由于这些部门并不分散,我们就没有采用olap servce的web方案。采用delphi编制了访问olap service的客户端软件,用了olap service提供的、cube browser控件,用相似于网页的界面提供了数据立方体的各种操作,如上钻(观察角度从月转到季度甚至年),切片,旋转等操作。为了便于输出打印数据,还内嵌了microsoft的excel数据透视表,可以将在cube browser上所看到的数据转化为excel的表格形式,或者转换成饼形图、柱形图和曲线图等,比如可以观察每天24小时通信流量的分布曲线图,可以发现在夜间12点以后明显通信流量减少,而决策部门便可制定某些优惠或减价措施吸引更多客户在12点之后使用网络。

另外,在采用olap service中的数据挖掘功能时,其中提供的两类算法分别是基于决策树的分类和基于决策树的聚类,市场部门的聚类算法将客户根据费用情况加以聚集,以期发现处于同一消费水平的客户的共同特征,便于制定政策,吸引客户。这方面的努力我们将会进一步持续进行,以保障有足够的海量数据而发现其中的规律。

整个系统运行后,其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等一系列工作都由程序定期地自动进行,该系统应用已有一段时间,受到了不少好评。当然,也发现了其中有不少问题,比如;主服务器数据库的容量问题,主站与分站的通信效率问题,还有在网管系统中,网络故障的确定还不够细致,需要由分站再具体化加以确定,决策系统与网管系统之间还缺少直接通信手段等,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的解决与改进。

实时控制系统与企业信息系统集成化是推动从事生产制造、测量与监控等业务的企事业单位真正迈向信息化,提高工作效率的一个重要动力。如果是大型企业,更需要有一整套的系统,支持web,智能查询,自动识别如用于故障预测和数据挖掘等技术,从而能够将底层的实时监控与高层的决策更好地集成在一起。展望其前景,无疑是十分美好的,但是我们认为相应的工作量很大,在技术上仍然需要有所提高和有所突破。

评注:能紧扣集成的主题,结合实际作了较有深度的论述。所讨论的数据库和数据仓库技术符合企业信息化的方向。对遇到的问题的举例剖析还不够,实时控制方面的论述也可更细化一些说明。

计算机系统论文:计算机系统分析员论文-通信服务平台的应用

【正文】

数据通讯是当前十分活跃与热门的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某大型通信公司开发了其业务的主要支撑平台,在这里,我们简称之为“通信信息服务平台”,用于在全国与全球开展数据业务的需要。该平台是一个典型的java技术应用于internet的项目。

作为信息技术公司中的一名技术骨干,我有幸参加了该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工作,承担了相当多的java应用开发任务。此系统中的软件部分大多由java来实现,在全系统中我们是这样来用java构架系统的:

(1)本系统可分为4层,分别是browser、表示层、中间件层和数据层。

(2)表示层用java中的java script来实现页面输出。

(3)中间件层用java来实现corba,即实现component(构件),主要实现业务逻辑的封装与复用。

(4)数据层主要是数据库和存储过程的实现。

我们在应用java技术时,所采用的技术和策略可大致上归纳为以下5个方面:

(1)使java script尽量简单,因为java script在我们系统中是放在服务器端执行的,该语言是通过一个解释器解释执行的,相对速度很慢,我们采用了两台hp前置机来运行java script,但是其运行速度还是不理想,所以我们在设计中把java script仅用来显示从中间件层所得到的数据,生成动态页面。在最初的设计中表示层(java script)曾承担了一些业务逻辑处理操作,导致效率不理想,因此,我们不得不尽量地减少java script的程序量。

(2)用java实现corba时,应尽量考虑共享和复用。在本系统中,最初的设计是让java在实现component时,只是执行一些数据库表的操作,导致表示层的负载较大。后来,我们重新设计时,总结归纳了所有的use case,找出了其中可供共享和复用的接口,把相同的业务逻辑操作封装到一个接口中去。因为 java的执行效率比java script要高,因此提高了系统效率。

(3)在别的项目中,我们曾大量地使用过java中的jsp技术和servlet技术,一般人可能不能区分这两种java技术的区别。为了得到系统的一些执行速率的数据,我们采用了一个著名的压力测试软件——load runner来测试这两种技术的差别。测试表明:用jsp和servlet完成同样的一个操作,并且保障是在相同的测试环境中(相同服务器、压力测试工作站与数据库环境),得到的测试数据却有着很大差别,jsp完成一个操作的平均执行时间大致会是servlet程序的两倍。在一个企业级应用项目中,这可能是一个很关键的瓶颈。因此,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地多使用servlet。当然,与servlet相比,jsp编程快速,修改方便,在访问量不是很大的应用场合下也是可以接受的。

(4)使用java作为整体解决方案时,应尽量使用相同版本的jdk。在用java作为编程语言的项目中,几乎大多要遇到“汉字”问题,即java在没有经过转换的情况下,在输出汉字时,很可能会出现乱码。采用不同版本的jdk,解决的方案是不一样的,比如v1.2.2版本的jdk和v1.3版本的jdk解决方法就会有一些不一样,把v1.2.2的java程序放在v1.3的jdk中,就不能顺利输出汉字了。其根本原因在于java使用了unicode编码,和我们中国的国标编码不一样。所以在这个意义上一些人竭力鼓吹的“一次编写,到处运行”似乎不一定能在所有的场合都行得通。

(5)使用java时,应尽量遵从软件规范。在java中有一个jvm的概念,即在java虚拟机中使用了一个垃圾收集器,专门用来回收内存。但是该垃圾收集器在给编程人员带来方便的同时,也隐埋下了隐患。在程序设计中,并不能强制执行垃圾收集器,所以,开发人员不能确定某对象是否已释放,常常让编程人员养成依赖自动收集的坏习惯,因此我们要求:在try,catch之后必须明确要求回收内存(当然,也只能是通知垃圾收集器来回收垃圾),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稳定性。

以上这些实用性的技术与策略,是我们在实践中的一些实际体会,仅供各位开发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参考。

当然,在使用java作为解决方案时,也会遇到很多让我们头疼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同时执行的并发性比较差,系统速度慢等等。归纳起来看,我们曾遇到过的主要具体的问题有:

(1)用java来实现corba中的component,有时效率会比较低。

(2)用java来建立数据库连接往往会比较慢。

(3)用jsp编程时容易导致系统信息的扩散。比如,如果有黑客攻击一台运行jsp程序的服务器,他可以故意地输入一些非法字符或异常信息给jsp程序,于是程序执行将出现异常。这时,就会在页面上打印出相应的错误信息。很不幸的是,这些信息极有可能暴露出这台服务器的jdk的版本号与路径信息等内容。这往往容易让黑客们有机可乘,有可能去抓住系统的漏洞。

在发现了这些问题后,我们经过仔细研究,找出了一些解决办法。比如:

(1)既然用java实现component比较慢,我们就尽量减少component所执行的业务逻辑量。争取把能够放在存储过程中实现的操作,尽可能在存储过程中加以实现。众所周知,数据库的存储过程操作,比起在java程序中执行数据库操作要快得多。

(2)既然用java建立数据库连接比较慢,我们就可以把数据库连接封装成连接池(connect pool),从而能非常有效地提高系统效率。我们也曾经用“load runner”作过压力测试,使用连接池比不使用连接池的速度要快上3~5倍。

(3)为了对付jsp程序与servlet程序会打印出异常系统信息的问题。我们曾查阅了很多jsp或servlet的资料,最终是毫无头绪。但是我们可以换另一种思路,即是不从程序下手,而从web server着手,我们可以把apache配置成为使这类异常信息不再打印出来,而是使之仅出现一个通用的异常说明的页面,这样,就能十分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在我们使用java作为编程语言的这么多项目中,绝大多数是比较成功的。java语言作为一种快捷、稳定的计算机语言,开发基于因特网应用的项目大多是相当稳定和比较适用的。

在我个人看来,java的应用前景十分光明,大体上可以着眼于以下方面:

(1)在因特网上将会有更加广泛的应用。

(2)在嵌入式设备中,java也大有用武之地。比如,在近期推出的java技术中,java已经进入了手机领域。

(3)java程序大多以线程运行,占用资源少,会逐步代替asp与cgi程序。根据第三方测试表明:jsp程序比asp程序要快2倍以上。用jsp代替asp应是大势所趋。

(4)java在无线互联网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java支持wap,可以方便地用java开发wap程序,实现wap应用。

(5)java与xml的无缝连接使java在数据传输和异构网络通信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

就我个人而言,我将会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致力于java在无线互联中的应用,为我国的移动通信事业开发出更多的实用的项目。

评注;参与了一个较大的项目后有实践体会。全文都采用1、2、3、4方式,文章的风格显得单调,不大吸引人。但是本文的优点是;(1)写得很有条理。(2)内容的选择合适。(3)所列举的策略、注意事项与发现的问题都很现实可信。(本文主要参考了广州王海波等人论文)

计算机系统论文:浅析计算机系统集成的问题与发展趋势研究

【摘 要】本文通过对传统的计算机系统集成进行分析,得出传统的计算机系统集成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必须探寻新的计算机系统集成的趋势,本文对计算机系统集成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相关探讨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 系统集成 问题 发展 研究

现代化的发展是为了各行各业在面对市场的竞争与生存的挑战时所必须的走向。对于各种事业单位来说,建立自身完整的网络信息管理体系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仅在对于本行业的发展来说有个更的规划和整体认识,同样,对于相关的企业来说也是一种借鉴与学习,有利于现代化的建设和发展。

如:政府单位、医疗企业等都是通过建立相应管理系统,使信息得到有效的利用与统筹。一般这种信息系统够集成了整个单位的思想、概念与企业本身的理念,所以对于各行各业来说,系统集成功能的应用本身也是为了更好的发展。

一、计算机系统集成的相关认识、特点

计算机系统集成的通过将相互独立的个体进行协调,把综合布线系统与计算机的网络技术结构化,使其设备、信息与功能之间相互的牵连,达到整体上的共享资料,充分利用资源,使各行各业的能够有目的、有方向、高效率、方便简洁的进行管理。

(一)计算机集成系统的特点

1.适用性。计算机系统集成,对于用户来说必须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并不是好就是最适合,而是根据具体的要求来分析的。

2.独特性。由于各行各业的需求不同,所以对于计算机的系统集成也通过满足各自的需求而设计创立的,具备自身相应的特点。

3.科技性。计算机系统集成是科技发展的产物,在它形成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设计、开发与试用,只有运用高科技的手段才能使其更好更有效的开发、利用。

(二)计算机系统集成的具体分类

1.计算机系统集成的总体设计与工程管理。

计算机的整体设计是将计算机的各个系统,进行合理有效的运用安排,通过集成正确的系统项目,对各个项目的一种管理服务。

2.系统设备的集成与安装。

计算的集成是把计算机的硬件进行集成并且通过安装才能够运行,相比于计算机硬件设备的集成和安装这种普遍的比较常见的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大多数的消费者偏向于计算机硬件系统项目的建设模式。在系?a href="//"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陈蚵艚灰资保?ω?莺贤?曜级愿鞲龉ι淌凳┫钅康牟晒河氚沧啊?

3.专业性技术的服务

计算机的发展是科技化的产物,对于计算机的服务主要针对的是硬件系统,所以对于它的要求也需要相应的技术人员才能够满足完成,它的设备技术服务主要是以特定的服务指标与技术要求为目的的。具有专业性。

二、计算机集成系统存在的问题。

(一)计算机设备处理过程繁琐、系统管理难度大。

在计算机运行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对于电脑系统与软件工具的安装、操作来说,需要的时间过长。而且计算机应用的范围广泛,数量庞大,对维修人员的需求量大,对服务质量的要求高。

(二)用户系统管理繁琐

用户是不断的变动的而相比较计算机确实固定的,所以对于一些流动的用户来说,不能够随时随地的保存、提取所需要的数据,对信息抽取的过程复杂而且浪费时间,在固定系统机器出现故障的时候,还容易照成数据的丢失,具有一定的不安全性。

(三)landmark等专业应用软件方面不够协调

计算机的系统集成需要一定的平台,安装相应的专业应用软件,需要在指定的机器上加载数据,这样容易使用户、数据、机器相固定,变得死板,不具有灵活性。

(四)外部设施的应用单一,共享资源缺乏。

外部设施的安装可以完善机器的应用,提高它的使用程度,但是一些大型的外部设施它应用有限,投资又高,所以只能应用在固定的几台机器上,照成了一定的不便性。

三、计算机系统集成的发展趋势。

计算机系统集成,是企业整体发展的必然选择,它促使各企业之间各、部门之间能够有效的提取信息,成为发展所需要信息的中心,使企业应用在分布式网络环境的大型integrated.web为基础的用户界面统一。

计算机的普及与应用,是社会化发展的趋势,它为各行各业的人,提供平台。面对现如今的网络与信息技术的结合,网络结构逐步

向多元化和多功能化方向的发展,为了创造条件,使国民经济、人文素质都得到提高。对于各个企业来说,通过系统的集成能够使企业供应链得到改善,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与提高企业运转的效率,使企业能够更好的面向社会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四、结语

在现今管理技术、网络技术、存储技术,都高速发展的时期,通过对开发研究工作的主要计算机软、硬件平台进行了系统集成,来建立相应的域控制器、远程安装服务器、文件服务器、软件分发服务器、nis+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打印服务器、磁带机服务器等十余套应用服务器,实现了操作系统远程安装、应用软件自动分发、用户数据跟随用户网上漫游、用户数据,应用软件集中管理、磁带库系统、远程自动数据备份等。系统集成尽管提高了系统管理工作的技术难度,但却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工作,同时较大限度地实现了网络资源的共享。

计算机系统论文:数字化医疗设备计算机系统管理与维护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医疗质量的关注也在不断的增加。关于医疗设备数字化的研究更是没有停止脚步,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数字化的医疗设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本文基于对数字化医疗设备的分析,来探索其在计算机系统中的管理与维护。

【关键词】数字化;医疗设备;计算机系统;管理与维护

前言

医疗设备的建设关系到整个医疗事业的发展。当下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数字化的医疗设备管理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数字化时代的医疗设备管理备受人们关注,医疗设备的数字化作为医院数字化发展的一个部分,在当前的实践中也在不断的进行改变个完善。

1数字化医疗设备

数字化的医疗设备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的,在计算机软件的协助下进行医疗设备的运行。实现了医疗设备数据信息的自动化采集和处理,为进一步实现医院的自动化控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数字化医疗设备的控制都是通过计算机系统展开的,在对计算机的操控中大都是通过人工操作进行的,在这一部分的系统运行中如果发生故障,将会致使整个机器设备都难以正常运行,因此计算机系统的管理和维护是保障整个系统都有序运行的关键[1]。

1.1数字化医疗设备常见的故障

常见的数字化医疗设备的故障大都是有计算机系统的设施引起的。软件的故障,基本上都是因为工作人员错误地操作造成的,软件的故障会造成整个系统的崩溃亦或是应用程序文件数据的丢失,并进一步的阻碍计算机系统的运行。硬件故障,硬件出现问题在数字化医疗器械使用中是较为常见的。硬件作为一种高新的科技设备,在进行工作时如果发生较大的振动,就有可能造成硬件磁头与盘片的撞击从而导致系统崩坏。并且硬盘的故障造成的医疗设备数据的丢失是难以找回的,对于数字化医疗设备的发展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1.2数字化医疗设备引进前的管理

1.2.1充分的进行调研

在引进高质量的数字化医疗设备前,要对医疗设备的型号,适用范围等都充分的加以了解。并对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在总结该医疗设备引入后可能带来的后果进行总结。避免产生医疗设备与医院不相匹配而产生的的资源的浪费。

1.2.2有关材料的积累

要对数字化的医疗设备的技术操作上的资料进行整理,将设备的结构、路线、安装等技术类指标都以一一进行整合。帮助医院拥有一套完整的技术资料,不仅仅是为现在的安装提供技术上的支持,更多的是为以后医院数字化的实现提供更多的借鉴。

2数字化医疗设备的安装及维护

2.1数字化医疗设备的安装

2.1.1安装过程

在进行数字化医疗设备计算机系统的安装时,要着重对计算机相关的主板、驱动程序等的处理。将安装过程中的数据信息资料进行妥善的处理。在安装的过程中医院的维修人员要积极的向厂家的工作人员学习,加深对于设备的安装,功能等方面的认识,对于一些容易出现问题的方面与安装人员及时的进行沟通,保障整个数字化的医疗设备可以正常的运行[2]。

2.1.2保修协议的签署以及软件的备份

将保修协议放到一个数字化设备安装的首位,在进行数字化医疗设备的安装前。要与厂家签订一份软件维修的协议,将软件维修的时间、内容以及故障的判定等进行一一详细的说明,并要求厂家在进行软件的升级或系统的重装时提供必要的注册码,保障在设备遇到故障时可以及时的修复。同时,软件的备份也是十分重要的,要在软件安装的过程中对系统和应用软件金进行统一的备份。

2.2使用过程中的管理和维护

2.2.1硬件的管理与维护

首先要保障整个计算机系统运行的场所干净整洁,没有过多的粉尘产生。保障整个设备的运行处在一个良好的范围内,保障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其次是对于硬件的维护,要定时的对计算机的内外进行清洁,并及时的更换受损的或是老化的零部件,将潜在的故障进行排除。减少设备带并运行的的次数,延长设备的使用期限,提高整个设备的使用效率,保持系统的高效运转。

2.2.2软件的管理与维护

关于软禁的管理要按照相关的操作顺序来进行操作,减少因错误操作出现的软件上的破坏和数据的丢失。在软件的运行中,若是发现运行软件出现故障要及时处理,以免为临床的医疗工作产生阻碍。并且在软件运行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发展,及时的对软件进行升级,提升整个控制系统的功能[3]。

2.2.3制定严格的使用规程

关于使用流程的规范化:①要培养规范化操作的意识,保障按照正常的顺序进行开关机的处理,并且在关机之前要先将所有的程序进行关闭,再按照正常的顺序退出,并及时切断电源。②要做到专机专用,每一台医疗设备的运行都有其对应的计算机系统,严禁在医疗设备的计算机中进行其他的操作,不随意的删除和添加程序,严格控制外来介质对于计算机系统的影响,适当的进行按安全监测,消除故障的隐患,将故障发生的概率降到低,对于反复出现故障的现象,要积极的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确定故障来源并及时的采取措施进行解决。③要在计算机系统运行遇到障碍时,要将病人的数据信息等进行备份,保障各种数据信心不会丢失。在医疗设备的管理部门要配备公用的光盘刻录机,对于医疗文件进行定期的保存。④关于计算机病毒的防护,计算机在运行当中会产生许多的垃圾,如果不及时进行处理就会产生系统漏洞,电脑病毒也会随之侵入计算机。因此在日常的系统使用时要及时的清除垃圾,及时的修复漏洞,为了避免因计算机病毒侵入而造成数据的丢失,要及时的进行备份[4]。

2.2.4技术人员的培样

数字化的医疗设备的运行离不开专业人员的操控,因此对于技术人员的培养方面也不能放松。在数字化医疗设备引入的同时要加大对于人才的培养力度,吸引更多的技术人员加入到数字化医疗设备的建设队伍中。对于已经从业的技术通信设计与应用73人员来说,则要不定时的开展专业知识的普查活动,保障每个工作人员都可以牢牢的掌握住技术操作的要领。当然在对于技术人员的考核方面也不可以放过,制定合适的考核制度,按照统一的考核标准进行考核,确保数字化医疗设备使用的科学性。在对于数字化医疗设备的管理中,技术与人才各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数字化医疗设备的构建离不开先进的科学技术的支撑,同样也离不开技术人员为之付出的努力。因此在今后的医疗器械发展中,要更好的将技术与人才结合起来,为实现医院的数字化提供更多的借鉴。

3总结

医疗设备的数字化不可逆转,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成熟为实现医院的数字化提供了借鉴。以数字化为契机,将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加以提高,帮助医院的发展趋向更好的角度。综上所述,数字化的医疗设备对于一个医院的发展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要积极地促进整体医疗设备的数字化,进一步的保障医疗的质量。

作者:万旭 单位: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第九医院

计算机系统论文:机电计算机系统网络安全管理

【内容摘要】

当前信息网络发展步伐迅猛,新技术、新观念不断更新,带来了市场各行各业前所未有的变革。高速公路机电项目中计算机系统也变得越来越普及,但是给信息的安全带来了巨大的考验。本文从网络信息安全考虑,针对当前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能给相关工作人员带来启发。

【关键词】

高速公路;机电项目;计算机系统;网络安全

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出现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网络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也在逐渐深入,从以前的小型业务向大型业务拓展,从新兴产业向传统产业拓展,比如,金融业务系统、党政部门信息系统、企业商务系统、机电控制系统等。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带来了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使高速公路的发展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由以前的单一高速公路逐渐发展成现在的多条高速公路,而且大多数已经实现互联互通的联网运营。机电系统作为高速公路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高速公路的管理带来了巨大的便利,而加快机电项目的智能化、网络信息化是为高速公路系统换上了新的发动机,有助于提高行业的创新管理、有助于提升企业效益。将高速公路网络化就是将现有的网络信息手段与高速公路的监控、收费、通信、养护、安全管理有机结合在一起,使以前单一而封闭的业务整合在一起,实现规范化管理。但是系统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复杂也给管理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其中的网络信息安全尤为重要。

一、高速公路网络的安全问题

目前高速公路都建设了大量的监控计算机系统、网络收费系统、人员管理系统,这些管理系统的建立促进了信息的安全,但是高速公路的网点较多,涉及范围广,在全国各地都有收费站、管理系统、管理人员,在联网收费中更是涉及对外网站、外部银行等的对接,更涉及到微机管理中的数据公共传输问题。2003年美国FBI针对企业网络安全信息方面做过一次针对调查,调查发现内部攻击要多于外部攻击,因此,如何构建安全的网络信息系统对企业的信息安全至关重要。目前的高速公路网络信息安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问题:及时,外部攻击。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的开放性,在高速公路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连接处进行有意的攻击,篡改、偷取信息等。第二,内部攻击。随着网络的普及,人员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提升,黑客的攻击工具在网上随处可见,企业内部人员的流动性加快,网络受到内部人员攻击越来越频繁,给信息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第三,系统漏洞。应用软件、操作系统的漏洞都会给信息安全带来严重隐患,目前市场上的软件、操作系统并不是无懈可击,安全漏洞为犯罪分子带来了犯罪的机会。另外,高速公路的管理系统发展还不够成熟,很多地方只是满足了日常的使用要求,对信息安全的防范措施不到位,也给高速公路网络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威胁。第四,人为失误。人作为系统的设计者和操作者,决定着系统工作质量的优劣,如果操作人员处置不当,不合理地对资源进行访问很可能造成数据信息的破坏或者丢失。有的工作人员信息保密意识不强,将口令信息、账户信息随意借给他人或与别人共享,都会给网络信息安全构成威胁。

二、确保高速公路网络信息安全的技术手段

(一)网络防火墙的部署。

我们要在网络的连接处设置网络防火墙,比如在内网与外网之间、在内部网络的不同网络系统之间,实现不同子网络的隔离,控制其访问权限、对于进出网络的数据进行审查过滤、对进出网络的人员进行监控,对于禁止的业务要进行封堵、设置关键字,关键词,对网络信息进行筛选审查,检测不良信息,防止网络攻击。

(二)入侵检测的部署。

入侵检测用来弥补静态防火墙的不足,和防火墙配合使用,对网络系统上发生的侵入行为和非法现象进行数据的记录,利用数据库的大数据原理对事件进行统计分析,加强对相关网络攻击的方法力度。

(三)漏洞扫描系统。

加强对软件和应用程序的漏洞检测,必要时配置漏洞扫描系统以便对系统定期进行检测,保障交换机、服务器、工作站等的安全,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安全可行性报告,提高网络系统整体的安全力度。

(四)网络病毒的防范。

针对网络系统加强网络病毒的防范,建立信息安全系统部门与病毒公司的合作,加强二者的信息安全保护力度,杜绝互联网上的病毒侵入,更要杜绝局域网内部病毒的传染。为了对整个系统快捷、高效实施管理,要对病毒软件进行集中管理、远程安装、智能升级、分布查杀等方式,严防死守确保信息安全。

(五)信息加密和备份。

将收费数据、监控数据、人员信息等进行传输时要对数据进行VPN技术加密,保障数据的安全性;数据信息要进行备份保存,使用增量备份、全盘备份、差分备份等方式或者三种方式结合,确保数据的备份安全。

三、高速公路网络信息的安全管理对策

(一)加强人在管理中的作用。

人始终是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对人员进行分级,设置不同的操作权限,对重要的信息管理设置责任的划分,以保障相互监督。要严格划分权限,划分系统管理权限、数据修改权限、数据备份权限、审核追踪权限、普通操作人员权限等,建立严格的人员奖惩制度、雇佣和解聘制度,保障工作人员的权限责任意识,加强工作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自主投入到信息安全系统的创新建设中。

(二)数据备份的管理。

加强数据备份的制度管理,一是要对数据进行划分,针对不同特点数据进行不同的登记方式,记录备份周期、数据负责人。二是对登陆系统人员及其操作日志、病毒检测日志、系统错误日志等严格备份记录。还要对设备数据进行记录,比如防火墙、路由器等设备的参数,保障系统的安全运行。

(三)问责、培训制度。

要定期对信息安全进行评估、对安全策略进行复查和更新。针对系统中的错误数据、监控资料、系统日志、设备运行数据进行分析,针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于相关负责人员进行问责;当前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科技、新设备不断应用于市场,加强相关人员的技术、职业素养的培训,加强负责人的的管理意识。

(四)危机处理制度。

没有安全的存在,信息安全系统,信息安全机制的建立只能尽量减少信息安全隐患,把相关损失降到低。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针对数据丢失、设备损坏等要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当出现问题时利用完善的制度规范进行处理,对于维护的内容进行备份,将大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避免以后出现类似事情。

作者:吴丽娟 单位:江苏智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计算机系统论文:计算机系统病毒防控思考

本文作者:宋艳梅 单位:淮北煤电技师学院自动化与信息工程系

随着计算机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计算机病毒攻击与防范技术也在不断拓展。据报道,世界各国遭受计算机病毒感染和攻击的事件数以亿计,严重地干扰了正常的人类社会生活,给计算机网络和系统带来了巨大的潜在威胁和破坏。可以预见,随着计算机、网络运用的不断普及、深入,防范计算机病毒将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

1计算机病毒的概念与分类

1.1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所谓计算机病毒(Virus)就是能够侵入计算机系统并给计算机系统造成破坏的一种具有自我繁殖(传染)能力的特殊程序也可以这样来定义:计算机病毒是通过某种途径潜伏在计算机存储介质中,但达到某种条件时即被激活的能够对计算机信息资源造成破坏的程序。它好比隐居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幽灵,不易被发现,具有极强的传染力。病毒一旦发作,擎着数据丢失,重者将使整个系统瘫痪。

1.2计算机病毒的分类

(1)按传染方式分类。按传染方式分类可分为引导型病毒、文件型病毒和混合型病毒3种。引导型病毒主要是感染磁盘的引导区,系统从包含了病毒的磁盘启动时传播,它一般不对磁盘文件进行感染;文件型病毒一般只传染磁盘上可以执行文件(CHM、EXE),其特点是附着于正常程序文件,成为程序文件的一个外壳或部件;混合型病毒则兼有以上两种病毒的特点,既感染引导区又感染文件,因此扩大了这种病毒的传染途径。(2)按连接方式分类。接连接方式分类可分为源码型病毒、入侵型病毒和操作系统型病毒等3种。其中源码型病毒主要攻击高级语言编写的源程序,它会将自己插入到系统源程序中,并随源程序一起编译,连接成可执行文件,从而导致刚刚生成的可执行文件直接带毒;入侵型病毒用自身代替部分加入或替代操作系统的部门功能,危害性较大。(3)按程序运行平台分类。病毒按程序运行平台可分为DOS病毒,Windows病毒,WindowsNT病毒,OS/2病毒等,它们分别是运行于DOS,Windows9X,WindowsNT,OS/2等操作系统平台上的病毒。(4)新型病毒。部分新型病毒由于其独特性而暂时无法按照前面的类型进行分类,如宏病毒(使用某个应用程序自带的宏编程语言编写的病毒)、黑客软件、电子邮件病毒等。

2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2.1病毒激发对计算机数据信息的直接破坏作用

大部分病毒在激发的时候直接破坏计算机的重要信息数据,所利用的手段有格式化磁盘、改写文件分配表和目录区、删除重要文件或者用无意义的“垃圾”数据改写文件、破坏CMO5设置等。

2.2占用磁盘空间和对信息的破坏

寄生在磁盘上的病毒总要非法占用一部分磁盘空间。引导型病毒的一般侵占方式是由病毒本身占据磁盘引导扇区,而把原来的引导区转移到其他扇区,也就是引导型病毒要覆盖一个磁盘扇区。被覆盖的扇区数据长期性丢失,无法恢复。文件型病毒利用一些DOS功能进行传染,这些DOS功能能够检测出磁盘的未用空间,把病毒的传染部分写到磁盘的未用部位去。所以在传染过程中一般不破坏磁盘上的原有数据,但非法侵占了磁盘空间。一些文件型病毒传染速度很快,在短时间内感染大量文件,每个文件都不同程度地加长了,就造成磁盘空间的严重浪费。

2.3抢占系统资源

除VIENNA、CASPER等少数病毒外,其他大多数病毒在动态下都是常驻内存的,这就必然抢占一部分系统资源。病毒所占用的基本内存长度大致与病毒本身长度相当。病毒抢占内存,导致内存减少,一部分软件不能运行。除占用内存外,病毒还抢占中断,干扰系统运行。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很多功能是通过中断调用技术来实现的。病毒为了传染激发,总是修改一些有关的中断地址,在正常中断过程中加入病毒的“私货”,从而干扰了系统的正常运行。

2.4影响计算机运行速度

病毒进驻内存后不但干扰系统运行,还影响计算机速度,主要表现在:(1)病毒为了判断传染激发条件,总要对计算机的工作状态进行监视,这相对于计算机的正常运行状态既多余又有害。(2)有些病毒为了保护自己,不但对磁盘上的静态病毒加密,而且进驻内存后的动态病毒也处在加密状态,CPU每次寻址到病毒处时要运行一段解密程序把加密的病毒解密成合法的CPU指令再执行;而病毒运行结束时再用一段程序对病毒重新加密。这样CPU额外执行数千条以至上万条指令。(3)病毒在进行传染时同样要插入非法的额外操作,特别是传染软盘时不但计算机速度明显变慢,而且软盘正常的读写顺序被打乱,发出刺耳的噪声。

3计算机病毒的防护

在平时的计算机使用中只要注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就会大大减少病毒感染的机会。

3.1建立良好的安全习惯

对一些来历不明的邮件及附件不要打开,并尽快删除,不要上一些不太了解的网站,尤其是那些诱人名称的网页,更不要轻易打开,不要执行从Internet下载后未经杀毒处理的软件等,这些必要的习惯会使您的计算机更安全。

3.2经常升级操作系统的安全补丁

据统计,有80%的网络病毒是通过系统安全漏洞进行传播的,像红色代码、尼姆达、冲击波等病毒,所以应该定期到微软网站去下载近期的安全补丁,以防患于未然。

3.3安装专业的防病毒软件进行监控

在病毒日益增多的今天,使用杀毒软件进行防杀病毒,是简单有效并且是越来越经济的选择。用户在安装了反病毒软件后,应该经常升级至近期版本,并定期查杀计算机。将杀毒软件的各种防病毒监控始终打开(如邮件监控和网页监控等),可以很好地保障计算机的安全。

3.4日常维护

在日常使用电脑的过程中,应该养成定期查毒、杀毒的习惯。因为很多病毒在感染后会在后台运行,用肉眼是无法看到的,而有的病毒会存在潜伏期,在特定的时间会自动发作,比如著名的CIH病毒在每月26日发作。计算机病毒及其防御措施都是在不停的发展和更新的,因此我们应做到认识病毒,了解病毒,及早发现病毒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确保我们的计算机能安全工作。

计算机系统论文:计算机系统集成的实施及项目管理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以及科学技术水平迅速提高,计算机技术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当中越来越占据了主要位置。但计算机技术尚处于上升的阶段,仍需要不断的完善,才能够更好的为市场以及企业的发展服务。鉴于此,本文主要针对计算机系统集成的实施和项目管理分析进行讨论,希望能够为有关方面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实施;分析

引言

信息时代已经到来,并且逐步占据了我们的生活、生产的各个阶段,信息技术也为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以及无限的发展前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得传统产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所以企业必须思考其近期的发展方向。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计算机系统集成的概念,这为企业的发展照亮了前程,同时由于计算机系统集成的特点,使得该管理体系还没有尽如人意,所以在计算机系统集成的实施和项目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1计算机系统集成的概念与特点

计算机集成系统,顾名思义就是将一定量的设备、功能等通过计算机技术集成在一个系统当中,当然在集成过程中,还要通过大量的综合性的布线系统以及网路技术才能够构建起计算机系统的整体骨架,在这个系统中,能够使所有的设备都统一配合工作,从而提高效率。这样一来就能够实现资源的互通,使得管理工作更加的方便、高效。与此同时,企业通过计算机集成系统能够更加科学的制定公司决策以及公司发展计划,从而使企业的工作效率提升,增加企业的经济收益。计算机系统集成的主要特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1多方整合计算机系统集成是通过将多个方面、多个学科的有关设备和资料构建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使计算机系统集成的功能更加的强大。简单来说,计算机系统集成就是通过多个学科的主要方面进行互通,在运行中能够综合使用,运用多个方面的知识、技术来综合性的解决问题,达到了多方整合,统一工作的效果。

1.2创造性计算机技术以及系统集成技术,都是创新发展的产物。在不同的工作过程中,其所体现出来的优势也不同,这就是系统集成在工作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创造性的特点,这也使得计算机系统集成能够针对不同的问题采用独特的、创造性的方法来解决。

1.3不可控因素较多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虽然很快,但并不完善。事实上计算机技术虽迅猛发展,但其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在计算机技术形成之后,主要是被应用于生产活动的管理当中,它本身就是一个具有整体性、拥有完善工作流程的操作系统,计算机系统集成在出现之后,对传统产业以及企业的管理上都造成了活多或少的影响,这也充分的表明了计算机系统集成中存在了诸多不可控的问题。

2计算机系统集成的实施与项目管理

2.1进度实施与管理进度管理是在计算机系统集成的实施与项目管理中最为关键的部分。进度管理对整个项目工作的周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进度管理通过进度计划,能够在保障项目质量的情况之下,通过将资源综合整理,将资源和时间都能够同步应用,进而加快项目进度,提升经济效益。但在进度管理的过程中,有诸多需要注意的关键点:由于计算机系统集成的不可控性,导致了在进行进度管理时非常的复杂,具有较大的难度;进度管理是一种动态管理特征,因此在进行管理时,要对整体的效益进行把控,不可为了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而失去对整体把控的主动权。

2.2成本管理成本管理是项目管理中最为重要的部分,这是项目管理的最终目的。企业在项目运行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成本管理就是提升经济利润的关键,所以这与企业的利益息息相关。所以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运用计算机系统集成来进行人员以及资源的合理利用,才能够使其更加的科学高效,覆盖整个项目,进而实现的成本管理。

2.3质量管理要想达到质量管理的目的,就需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通过质量标准来实现项目的质量管理,通过计算机系统集成来实现项目质量的把控,能够综合各个因素,对项目质量进行多方位的管理;在计算机系统集成中设立专门的质量管理的子系统,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质量控制,达到对整体的综合质量把控的目的。

3结束语

计算机系统集成的实施和项目管理是时代的产物,必然有其独特的特性,这也就导致其在应用的过程中,存在了诸多的影响因素。所以为了早日完善计算机系统集成的有效实施和项目管理,有关方面应当加大资金的投资力度,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够使计算机系统集成有进一步的发展。

作者:肖冬梅 单位:四川省交通管理学校

计算机系统论文:计算机系统应用下的林业管理论文

1现代林业企业管理的计算机模式

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按开发环境及规模可分为:单项业务管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及模拟系统。

1.1管理信息系统虽然单项业务的计算机辅助管理也能起到解放手工劳动的作用,提高工作效率,有一定的间接经济效益,但毕竟是某一项业务对整个企业部门效益并不显著。在经营活动中,各项业务是有机联系的。从系统观点来看,这便是一个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用计算机来处理时,便称之为辅助管理信息系统。在管理信息系统中,计算机的硬件、软件资源,能得到较好的利用,数据得到共享,信息得到无形的传递,最终将大大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及经济效益。

1.2决策支持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关键是支持。决策支持系统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致力于改善人们的行为。这个目标在管理信息系统中是难以实现的。决策的正确与否,关系到经营效果和事业的成败。决策理论、决策方法和决策工具的发展,是经营决策正确的重要保。一个好的决策者要做好以下四件事:(1)制定决策的依据;(2)设计可行的操作方案;(3)在多种可行的方案中选出较好的方案;(4)事后要对所作的决策作出评估分析。有关决策模型,西蒙按其性质分为:(1)结构化决策;(2)半结构化决策;(3)非结构化决策。对结构化决策问题,因为有确定的求解模型,所以通过业务处理系统或管理信息系统,便可得到满意的结果,无需决策支持系统的支持。半结构化决策问题,用决策支持系统提供全过程的支持,求得满意的结果。至于非结构化决策的问题,因为没有基本的模型可依,只有凭主观判断来决策。决策支持系统可解决半结构化决策问题。

2计算机系统在林业管理中应用的优势

计算机在林业生产与管理方面的功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可极大地增强数据的采集(如自动记录仪,数据采集器等)、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如快速的处理数据及信息、网络功能等)。

(2)使数据、信息分散的状况得以集中,使管理体制趋向合理化。数据和信息的高度集中,扩大了科研及生产部门的视野,从而使科研及管理工作更加协调。

(3)使科研及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在传统的林业科研,生产管理条件下,信息的处理反馈是非常慢的。计算机的应用,由于其快速,的逻辑判断和信息处理传递的及时,极大地加强了数据处理及信息反馈,从而使科研及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4)使林业生产管理科学化,利用计算机在各个生产部门建立统一的数据库,实现数据共享和综合信息管理。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管理方式中数据收集,处理的复杂、混乱、缓慢和差错等状况,确保数据的性、性和及时性。

(5)计算机的使用为科研及现代化管理创造了更好的条件。许多科研和管理方法都要利用数学模型,如果没有计算机,单靠手工作业是难以进行的。

3计算机系统在林业管理中的应用

计算机在林业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主要表现为在林业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把由人工从事的工作改由计算机去做,计算机从各个方面辅助林业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进行高效、适时、品质的管理活动。从而使林业企业各部门更好地发挥企业管理的各种职能,使林业企业的各种资源得到利用。

3.1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预测这样的做法不但省时、省力,而且、迅速。如林业企业目标利润的预测,社会购买力投向和构成的预测,销售预测,企业库存材料、库存商品保本预测、成本费用预算、林木资源状况、储木场管理等等,如果把这些方面的资料编制成合理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机程序,输入计算机,就可以及时、地得到有用信息。

3.2利用计算机对生产和经营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在林业企业管理过程中,把生产和经营过程各环节的数据输入电脑,就可以经过计算机的运算和控制,输出各工序和营业阶段质量状态的信息,对这些信息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就可以保障林业企业产品和经营质量的提高。

3.3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传输和反馈,辅助决策利用计算机编制计划、统计、财务报表,进行资源统计分析、库存管理、银行存付款管理、工资计算、成本费用的汇集和分配结转以及人事档案管理等。这样,既能够把林业企业内部信息迅速向外界输出,又能把各种有用信息尽快向管理层传递,以供他们决策时使用,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减少决策的盲目性,更好地发挥管理职能。

4结束语

总之,计算机应用于林业管理是林业企业管理工作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客观要求,应建立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只有在林业合理的管理体制、完善的规章制度、稳定的生产秩序、的原始数据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计算机系统的效率和作用。

作者:陈迪单位: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

计算机系统论文:计算机系统在项目管理的实践研究

1前言

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持续完善,使得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要求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管理水平,逐渐推动项目化管理。不过,由于每一个项目都是独立存在的,需要明确的流程与环节,涉及的数据信息较多,很容易引发管理的混乱,要求更加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云计算的出现,实现了项目管理的高效性,为企业带来的良好的效益。

2相关概念

云计算(cloudcomputing)属于一种以互联网为依托提供计算服务,依照用户对于资源的使用量进行计费的全新计算模式,能够提供便捷可用的网络访问,通过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效用计算、并行计算、网络存储等计算机网络技术相互融合的产物,具有大规模、性、虚拟化、按需服务、低成本、节能性等特点。项目管理,是指将项目作为管理对象,结合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通过项目策划与控制,实现项目的预期目标,同时为组织创造更多的价值。项目管理应该渗透到项目的每一个环节,从而实现对于项目的整体、、细致管理,在规避风险和隐患的前提下,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实现项目效益的较大化。事实上,项目本身就具备组织特性的能力,从项目要求考虑,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保障资源的充分利用。在项目管理中,矩阵型组织结构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结构模式,可以确保各项工作的协调运作,根据项目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变化[1]。

3云计算的作用

一方面,云计算的应用,极大地简化了项目管理工作。对于企业而言,想要构建本地服务器,不仅要求相应的场地和硬件设施,还需要配备在专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搭配相应的软件系统进行管理,不仅成本消耗巨大,而且需要考虑的问题较多,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而言,并不能负担起这样的消耗。而云计算的应用,使得企业可以将相应的管理任务交给云端进行处理,自身只需要考虑业务问题,相比之下项目管理得到了极大地简化;另一方面,云计算可以显著提高项目管理工作的效率。首先,云计算的运算能力极强,运算速度能够达到每秒10万亿次,可以帮助企业进行市场发展趋势的有效预测,节约客户端资源;其次,云计算可以依照具体的任务进行,能够快速相应用户的需求,主动完成数据的计算和处理;然后,云计算能够实现项目管理的测算量化,及时掌握项目的进度,保障了信息的及时性,即使出现问题,也可以在及时时间作出补救。

4基于云计算的计算机项目管理系统构建

4.1系统结构

从实际需求出发,构建企业项目管理系统框架,确保其具备较强的可扩展性。在云计算背景下,由平台提供者提供相应的硬件平台,并且及时对硬件设备进行更新和升级,在硬件平台的基础上,软件开发人员结合用户的实际需求,开发相应的项目管理平台,并且负责对软件系统的更新和维护管理。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仅仅需要从自身项目管理的要求出发,选择相应地功能模块,然后支付一定的使用费用,就可以实现项目管理工作,而不需要去考虑硬件和软件的建设维护。从联网的角度分析,在计算机系统中采用了B/S三层结构,依次为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存储层。对于企业而言,结合相应的浏览器,可以实现对于表层的访问,显示出相应的用户界面;Web服务器必须保障与数据存储服务器以及客户端的数据交换,才能实现对于业务的逻辑处理;数据存储服务器能够对静态以及动态的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和存储[2]。

4.2功能模板

从项目管理的实际需求分析,在系统平台软件系统中采用了模块化的布局,比较关键的模块包括:(1)用户管理:在相对开放的云计算平台上,从安全性考虑,应该做好用户访问权限的管理。可以由软件供应商为授权企业提供系统管理用户,系统管理人员可以结合具体的工作,进行权限的合理分配。(2)项目管理:在管理系统中,包含了项目的一些基本信息,如标题、起始时间、参与人数等。(3)成员管理:对指定项目的成员进行管理,这里的成员不仅包括了项目中的参与人员,还包括了删除的成员。(4)任务管理:可以实现对于指定项目任务的管理,包含了划分的任务以及制定任务的基本信息等,如任务标题、起始时间、参与人数、负责人员等。(5)进度更新:任务负责人可以结合相应的账号密码登陆系统,然后对自身负责的任务和相应的进度进行定期更新和维护,如果在任务执行环节出现了一定的变更,也需要及时进行记录。

4.3系统实现

为了对基于云计算的计算机系统框架的合理性进行保障,在系统开发和实现环节,运用了J2EE技术和mysql5.0数据库,使得项目参与人员可以直接利用Web浏览器完成项目管理的所有环节。在完成系统开发工作后,可以将相应的应用程序上传到云计算平台,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得到了系统访问账号,实现对应用程序的随时访问,利用程序创建相应的项目并对其进行管理[3]。

5结语

总而言之,将云计算应用到企业项目管理系统中,能够有效简化项目管理工作,提升工作的效率,企业不再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进行项目管理系统的建设,只需要从云平台租用相应的项目管理系统,就可以实现对于企业项目的管理。

作者:赵志梅 单位:河南工程学院

计算机系统论文:计算机系统管理虚拟机技术探究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计算机系统管理与维护课程也受到了各大院校的高度重视。在计算机系统管理与维护课程教学中,虚拟机技术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能够对真实的操作环境进行模拟,有效缓解现阶段各大院校教学设备紧缺的问题,对于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和实践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本文将简单介绍虚拟机技术的概念,了解目前计算机系统管理与维护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虚拟机技术在计算机系统管理与维护课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虚拟机技术;计算机系统;管理与维护;应用

在进行计算机系统管理与维护课程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甚至还会对计算机系统造成破坏,导致计算机无法启动的现象。虚拟机技术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对真实环境进行模拟展开教学,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系统管理与维护技能,又不会影响机房的正常教学。

1.虚拟机技术的相关概述

1.1虚拟机的基本介绍

虚拟机(VirtualMachine)是指通过软件模拟的具有完整硬件系统功能的、运行在一个隔离环境中的完整计算机系统。能够利用虚拟机软件在现有的计算机系统内部重新模拟一个计算机系统,并且这个模拟出来的计算机系统与原有的计算机系统组成结构是一样的,能够真实的对计算机系统的安装、运行、维护等各种应用进行管理。

1.2虚拟机的基本特征

(1)能够在同一台计算机上运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操作系统,并且不需要进行分区或者重新启动,为使用者在操作过程中提供了很多的便利。(2)能够对不同OS的操作环境进行隔离与防护,安装在不同OS上面的应用软件与资料不会因为某个虚拟操作系统出现故障或误操作而受到影响,也不会影响到其他虚拟系统和物理主机系统的正常运行,在计算机系统维护和管理上都比较方便。(3)能够利用不同的OS进行互动操作,比如局域网络组建、资源共享、服务设置、复制粘贴等功能都有所涉及。(4)虚拟机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存在设备不兼容的问题,利用虚拟机技术进行计算机系统管理与维护课程教学也不会给教学设备造成很大的损害,从根本上提高了教学的安全性和性。(5)虚拟机技术能够对真实的操作环境进行模拟,所有模拟出的计算机系统与运行中的计算机系统是一样的。但是模拟的计算机系统能够自由设定并且随时修改操作系统的硬件环境。(6)模拟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具备热迁移、可用性高、快照功能的优势。

2.虚拟机技术在计算机系统管理与维护课程中的应用

2.1设置虚拟光驱

目前,我国高校的计算机系统管理与维护课程教学所使用机房普遍存在着不配备光驱或者光驱老化、划伤的现象,很多光盘都不能使用了,给计算机系统管理与维护课程的教学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使用虚拟机技术就可以对光驱进行模拟,将所需要的光盘制作成ISO镜像文件,给计算机系统管理与维护课程教学提供了很多的便利,还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高校的教学开支。

2.2设置BIOS参数

不管是虚拟机还是真实的计算机系统,在系统安装之前都需要设置BIOS,而修改BIOS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对于刚刚接触计算机的初学者来说,想要顺利的对BIOS进行修改是非常困难的,经常会出现BIOS设置错误导致计算机系统无法引导,严重的会使BIOS损坏,导致计算机硬件故障。虚拟机技术能够让学生放心大胆的进行参数设置而不用担心会破坏真实的计算机系统,对于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2.3硬盘分区和格式化实验

对硬盘进行分区、格式化、安装操作系统是确保计算机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也是计算机系统管理与维护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虚拟机技术的支持下,学生能够在模拟的真实环境中进行硬盘分区和格式化实验,不需要担心这些操作会对计算机系统造成破坏。

2.4操作系统安装和系统软件安装与使用实验

计算机硬盘被初始化以后,需要对计算机安装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为了不破坏机房现有计算机操作系统环境,学生可以利用虚拟机技术进行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安装与应用软件安装实验,具体的安装步骤与方法与真实计算机操作系统安装的步骤是一致的。而且,利用虚拟机技术能够反复对安装过程进行模拟,也可以针对安装过程中的某一个步骤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不需要担心这些操作会给真实的计算机系统造成压力。如果在进行计算机操作系统安装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操作失误而造成系统崩溃的情况也无需担心,可以通过虚拟机软件的系统快照与克隆技术重新虚拟一个系统把原有系统覆盖的方式就能够把系统还原,并且不会对真实的计算机操作系统造成任何影响。

3结论

应用虚拟机技术能够有效的缓解计算机实验设备和各类硬件设施不足的问题,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操作水平也有很大的帮助。

作者:李玉林 单位: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3]谢瑞杰.虚拟机技术在高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15:3572-3574.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