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计算机应用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将人们带入了信息化时代。在工程建设中,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项复杂繁琐的工作,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要将其进行信息化管理。信息管理在项目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果在其中应用计算机技术,能够大大提高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
计算机应用研究论文

计算机应用研究论文:水利工程计算机应用研究论文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又是所有这些不同行业的工程地质专业中涉及面最广声望较高问题最复杂任务最艰巨的专业,这是众所周知毋庸置疑的。水利工程计算机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无论是数值计算、数据库应用,还是专家系统、网络系统,都大有用武之地;特别是工程地质制图(主要指三维问题),可以说是所有专业计算机制图技术中最为复杂难度较大的,堪称计算机图形学中的世界性难题,很需要我们的地质计算机人员去探索研究。

关键词:水电工程计算机应用思考

水利工程计算机应用工作的起点基本上与其它专业同步,初期发展也是有声有色的,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主旋律,度过了从起步到发展的初级阶段,进入令人困惑的相持时期,最终还是拉开了档次,走向两极分化。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起步阶段、发展阶段、相持阶段和拉开档次等四个阶段。

八十年代中期,PC-1500袖珍计算机使得最基层的地勘队有幸成为计算机的拥有者。袖珍机用于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的一些小型计算,物理力学试验资料的分析整理,一些小型的简单图件的绘制等等。许多袖珍计算机的使用者们将自己的经验和成果无私奉献出来,在各类专业技术刊物上登出了大量解决实际问题的源程序,自发地形成了自由软件库。单位和个人的应用程序的交流也比较随便和自由,这对提高系统内计算机整体应用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可以这样说,八十年代中期水利水电系统的袖珍计算机热,为系统内的计算机应用培养了人才,锻炼了队伍。

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的发展,PC系列微机大量涌入中国市场,国内计算机处理汉字信息技术也进入了实用阶段,中国人应用计算机有了划时代的突破,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的计算机应用也进入了形势大好的发展阶段。系统内一些领导比较重视的单位相继组建了工程地质专业的微机室或电算组,装备了一定数量的台式微机,部分地质师转而从事工程地质计算机应用工作,从此有了水利工程计算机应用的专业队伍。在此期间,工程地质专业计算机应用软件有了很大发展,绘制钻孔柱状图、地质剖面图、等值线图、节理统计图等地质图件亦可达到计算机出图的实用水平;数据库的应用方面,有了一些初步实践和应用规划;在工程地质数值计算方面,将当年在袖珍机上应用较为成熟的一些工程地质计算程序搬到了微机上,并继续开发了一些新的计算程序。总之,这些成果反映出工程地质的计算机应用逐渐进入了实用阶段。

Windows系统走向成熟,各类编程工具、制图平台、数据库平台等等,功能越来越强大。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专业的计算机应用自然也有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绘制钻孔柱状图作了一些版本更新,或与数据库的结合方面有些新进展,剖面图方面可以利用数据库和数据文件在AutoCAD环境下处理复杂地形、断层构造、非钻孔控制的地质剖面等问题,达到了推广应用的水平。在探讨三维地模型于计算机上的实现亦有些新进展,但离实用水平还有相当距离。就整体应用水平而言,基本上没有更为可以宣扬的重大突破,在此称之为“相持”或“稳定”阶段,当然并不一定很合适。社会不希望动荡,政治强调的是稳定,而科学技术处于稳定状态就等于停滞不前,那可不是我们所希望的。

水利水电系统的工程地质计算机应用发展很不平衡,经过起步、发展、相持阶段之后,迅速拉开档次就成为必然结果。主要表现在水平高的单位已经建立起了勘测系统的Intranet,可以与分散的地质队实现远程网络通讯,交换工程及管理信息,计算机出图率可达80以上,地质报告的编写、地质资料的分析整理等等均已达到计算机化。

工程地质专业是工程基本建设的辅助配合性专业,在工民建、地矿、石油、交通、煤炭、电力等行业部门都有工程地质专业,鉴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使得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又是所有这些不同行业的工程地质专业中涉及面最广声望较高问题最复杂任务最艰巨的专业,这是众所周知毋庸置疑的。水利工程计算机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无论是数值计算、数据库应用,还是专家系统、网络系统,都大有用武之地;特别是工程地质制图(主要指三维问题),可以说是所有专业计算机制图技术中最为复杂难度较大的,堪称计算机图形学中的世界性难题,很需要我们的地质计算机人员去探索研究。

分析现状产生的原因,自然有其深层次的内涵,社会发展阶段的局限性、经济体制改革的复杂性、事业单位向企业化过渡进程中的不适应性、眼前利益与长远发展的矛盾性、旧的管理制度与新的运作机制的协调性…,似乎越理越复杂,越分析越使人困惑无奈。当我们善于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时候,问题就十分明显化了。为什么一些单位在同样的大环境下能够走在时代的前列,只要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都可以得出一个常识性的结论:人才。

一个单位的领导对科学技术的发展熟视无睹,不支持此项工作,缺领导人才!没有发展规划,缺智谋人才;发展规划搞得不好,不能组织有效的实施,缺组织管理人才;软件与硬件系统运转不灵,不能发挥效益,缺应用专业与计算机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总之,一句话:缺人才。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那些缺人才,或不用真正的人才,或用不好人才的企业必将被市场经济所淘汰!

目前最时髦的词:知识经济。知识经济的基础是信息技术,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然而,我们还在补工业时代的课。机遇与挑战同在,业界一再惊呼,我们没有赶上工业文明,决不能与信息文明失之交臂,如此千载难逢的机遇一旦失去,知识经济当然也就是空中楼阁。

我们撇开以上现状分析中的种种体制与现实方面的原因,单从行业管理与应用技术的角度来看,仍然是两大类问题,一是硬件,二是软件,其组合后的情况就更多了。各勘测单位对此两大类问题的态度差异较大,极端情况是对硬件软件都不以为然,一般情况是重硬件轻软件、重配置轻发挥效益、重开发轻应用、或重应用轻开发、普及与提高不能兼顾、生产与科研不能并举等等。

软件方面的问题更多一些。多年来,专业应用软件分散、标准化程度低,各自为政,很少沟通与交流。水利水电勘测系统的专业软件没有进行过规模性的投入和开发,更没有正规的开发商或软件组织来研究到底我们应该开发什么样的软件,上什么档次,以什么为标准,当然也就不具备象样的商业意义上的软件产品。在行业管理方面,一些规划设计方案难以实施,投入不够,管理不力,或管理困难。

近年来,我们探讨的另一条路就是自由软件之路。根据本系统的实际情况,我们倡议广大地质计算机爱好者们将自己开发的不能形成商品的软件贡献出来广泛进行交流,得到了积极响应。我们将继续倡导这一沟通交流方式,尽可能创造条件使编程者的劳动得到本行业本专业的认可,进而得到社会的认可。自2000年以来,我们在RS和GPS新技术利用方面有了实质性的突破,填补了该院测绘技术在这方面的空白。作业方式为航空摄影测量飞机拍摄航空照片,采用Vexcel3000和U1traScan5000高精度扫描仪对构成立体像对的航片及中心片(主片)进行扫描数字化,生成TIFF格式影像数据文件。利用山东省水利设计院引进的武汉适普公司研制开发的VirtuoZO312全数字化摄影测量系统对影像数据和GPS外业像控资料进行空中三角测量、估算空三加密精度、全野外碎部点采集、数字高程模型生成和编辑、数字正摄影像生成、正摄影像测图和数字线化图编辑并生成线划图,然后进行野外补调,编辑生成最终的线划图,并转换成Auto2CAD的DWG格式的图形文件。经实践证明,采用RS和GPS技术与传统的测图方式相比较,不仅大大提高了图形的精度和产品质量,也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收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公务员之家

利用GIS强大的地理数据的集成、存储功能对于GPS、RS获得水利工程数据和产品入库,进行测绘成果系统化管理。为进一步实现GIS的查询、分析等功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该管理系统的开发是以美国ESRI公司研制的ARC/INFO软件做基本平台,以MicrosoftVisualBasic6或者MicrosoftVisualC++开发平台为辅助平台来实现其功能的。

将地形原始数据(GPS、全站仪等采集数据)输入到系统,经过数据过滤后转化为三维矢量数据,进一步生成三维地面模型DTM。利用内插手段,可以生成更高精度的DTM。DTM在经纹理、光照等图先渲染操作,即生成逼真的整个测区数字地形模型,为调水工程的线路规划设计和调整提供了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协作网在软件开发方面的原则是:支持基础软件和标准软件的开发,制定标准,研究探讨专业性强难度大的软件。尽管硬件频繁换代,软件疯狂升级,但多是操作系统、文字处理系列软件、工具软件、数据库平台、制图平台等,这些平台对于基本符合流行操作系统和编程工具的各专业性应用软件,均具有单向兼容性,因此,专业应用的基础性和标准化软件具有相对长期稳定的实际意义,不会象那些以商业营利为目的的软件随时淘汰随时升级。显然,开发基础软件和标准软件的意义是长远的,迟早要投入的。

计算机应用研究论文:概念图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本文就从事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分析,并用几个典型案例说明将概念图应用于课程教学有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

关键词:概念图;元认知;先行组织者;内化;教学设计;建构主义

1问题的提出

笔者从事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已近8年,但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遇到学生反映“老师你讲的我都听懂了,操作演示我都看懂了,但我自己做就不会了,或忘记怎么做了”,还有的是面对曾经做过的操作,常常会说“老师,我不记得应该怎么做了”,对做过的实验,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改变了一点点状态,就不知道该怎么做了,缺乏学习策略。笔者在经过了多年的实践中,也曾经尝试变换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但效果都不太理想,仍旧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存在上述问题,这是十分值得思考的。

经过分析和研究,本人认为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大致有两点

(1) 高职学生自身认知能力存在不足、缺乏自信心、知识缺乏系统性。

(2) 学生轻理论,重实操,缺失知识内化过程。

因此,问题的核心还是学生在认知上存在一定的问题,知识不能有效地被学生内化,造成学习效率不高,认知存在偏差。所以笔者认为将概念图引入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是十分有效的。

2概念图应用于教学的理论基础

概念图的创始人Novak教授认为,概念图是某个主题的概念及其关系的图形化表示,概念图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通常将某一主题的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然后用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连线上标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

用概念图来考察学生组织和理解知识的变化,强调学生知识构建的过程时,概念图与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是一致的。概念图的设计和使用,可以使学生清晰地注意到自己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那些对新学习起固定作用的概念,为有意义学习提供了先决条件;概念图的层级结构属性,以及用适合的关联词来说明不同层次的概念之间的关系,并确

定不同分支之间的横向联系,都充分体现了认知结构的逐渐分化和整合协调原则;概念图还通过把有关方面的知识包括进来,并说明统括各种知识的基本原理,从而为新知识提供了一种脚手架,这种功用正是先行组织者所要实现的。

3概念图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典型案例

本人在教学的实践中,对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个别章节采取了概念图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如笔者在讲授“Windows文件管理”时发现,学生在刚开始学习Windows 操作时,常常对文件和文件夹的理解较模糊,分不清其中的关系。由于对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没有很好理解,经常会将建立文件夹错建成文件,或将文件错建成文件夹。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概念图(如图1所示)来讲授这个知识点,学生对文件夹、子文件夹、文件的概念则一目了然,对文件类型的问题也可以理解得很清楚,从而使学生在操作使用时少犯错误。

学生学习计算机硬件组成的时候,需要了解微型计算机的基本配置,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协作画出PC机的硬件配置及组成的概念图。由于学生如果只是单纯听老师讲解的话,只能停留在了解的层面上,而通过让学生绘制概念图,学生可以对PC机的硬件配置与组成有更深入的认识,通过做的过程,构建自己对该知识的理解,不同的学生画出的概念图会有所不同。(如图2和图3所示)。

在学习网络的搜索的时候,如果教师只是单纯讲解如何查询的基本技能的话,学生没有体验或实践,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可提出一个项目要求小组分工合作,在完成项目的同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用学习到的搜索技能。如“医药类高职院校的学生主要就业方向及近3年来就业率的调查” 小组根据题目可以利用概念图进行项目规划及流程,并确定小组成员的分工,如图4所示。

4结论与启示

概念图还可以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很多方面得到应用,如教师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利用概念图归纳整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在信息的时代下,在教学资源极度丰富的情况下,教师如何最有效地进行组织设计,如何让学生在获得知识同时发展能力,这都是值得思考的。

计算机应用研究论文:翻转课堂在开放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应用研究

摘要:分析开放教育特点和学生特征,针对开放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殊性,引入翻转课堂理念,并依托课程微信公众号和微课制作,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观测传统教学模式与翻转课堂模式学生满意度差异,得出结论。

关键词:开放教育;翻转课堂;满意度

1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在教育部下发的《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中提出,将进一步推动数字校园和智慧校园建设。在互联网+智慧教育的理念下,国家开放大学将要完成100间云教室建设,并将搭建基于VR的实验实训平台,继续推进数字化资源开放与在线教育联盟建设,形成品质可共享可持续发展的网络学习资源,服务于全民终身学习和个性化学习。

1.2开放教育与传统高等教育的区别

国家开放大学(简称国开),是有别于传统教育的开放教育,相比较传统教育,在生源、授课方式与时间、学习环境都有着十分显著的差异性。

从生源上看,开放教育的学生以有一定知识积累、工作经历和社会阅历的成人为主,从年龄、学习环境、从事行业等方面都个体性差异。

从学习环境上看,工学矛盾是开放教育学生必须得面对的问题,由于学生采取业余时间在开放教育中学习,学习中的碎片时间段较多,现实条件不允许学校安排同传统高等教育等量的课程时间,学校和学生更多地采用自学和远程方式来解决工学矛盾。

从学习需求来看,在开放教育的学生更多为了适应职业发展、薪资酬劳或兴趣爱好而修读心仪专业,有较明确的学习目的性和学习动机。

1.3翻转课堂在开放教育中的可行性分析

基础设施条件允许。成人学生具有一定的物资条件基础,有翻转课堂所必需的网络环境和信息化终端,开放教育具有翻转课堂教育模式实施的物质基础;翻转课堂课前可以利用微课小视频,或其他学习资料等有效学习途径进行片段式学习,学习的节奏由学生自由控制。

经以上分析,决定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为开放教育提供更灵活地选择和更鲜活的生命力。

2微课与翻转课堂

2.1相关概念

大模在线开放课程的出现,使随兴趣学、不受时间地点和次数所限自主学习模式受到广泛关注,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一部分以微视频作为载体,微课进入大众视野。

微课又称微课程,是针对教学中一个难疑点、活动或实验演示等借助视频的方式呈现,将碎片化的知识立体呈现,它有精短、重复观看、针对性强的特点。在教师预判对学生在知识获取中将遇到的学习障碍,制作相关微课内容,使一些在授课中难以用语言和板书表达的知识点利用视频的形式,形象直观展示给学生。本研究中的微课以教学内容为目的,时间在5分钟左右,内容较独立的微视频,同时,本研究中讨论的翻转课堂主要以微课为载体的。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内容,学生课后完成作业,当这种教学方式被颠覆转换成“课前自主学习,课中讨论问题、完成作业”,翻转课堂应运而生。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的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两位教师倡导翻转课堂的理念,萨尔曼・可汗创立可汗学学院,使其成为较有影响力的翻转课堂模式。

在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学生、学习时间环境、课堂活动和评价方式等教学要素都发生了改变,而这些改变是与开放教育有不磨而合的契合之处,并吻合开放教育的教学理念,开放教育目前采用适应电大学生实际特点的面授与网络的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这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并使工学矛盾得到缓解,当翻转课堂的理念提出,各种移动智能设备的价格低廉,网络速度与价格平民化,面授和网络自主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得到了更进一步的优化。在开放教育中,不同基础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程度自主选择微课内容进行学习以及学习的时长与次数,使课堂灌输内容时间缩短,并能在课堂在分配更多的互动和释疑时间,更能加强知识的内化,巩固知识点,在单元面授课时间内能使更多知识点得到强化,使工学矛盾得到更大程度的缓解。

2.2开放教育在微课与翻转课堂的践行现状

从邓小平先生批准创立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依托广播和电视实现远程教学,到今天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高速发展,升级为国家开放大学,一直以来,开放教育,在空中课堂和网上教学都在传统高等教育之前做了更多的尝试和实现。

2012年底,国家开放大学启动“五分钟课程建议工程”项目,旨在满足学历和非学历教育的个性化需求,“国家开放大学五分钟课程网”2013年7月正式开通,免费向全社会开放,短时间内访问量破百万。五分钟课程是时长为5至10分钟的微型课程,可灵活使用各种设备进行碎片化学习。

从2013年5月至今,新疆广播电视大学筹建了国家开放大学系统云教室一期和二期的建设,现已建成云教室32间。云教室是通过通讯与网络将大城市的课堂与边远地区的课堂互连,使边远地区的学生突破空间的限制与大城市的学生同步上课,品质教学资源得到共享,云教室的出现,将翻转课堂的实践带到了一种新的阶段,使课堂的翻转不仅局限于师生面对面,可云上进行双向互动。

3翻转课堂应用于开放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设计分析

3.1课程分析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国家开放大学本科层次公共统设必修课,考试分别在每年的4月、9月和12月三个批次进行全国网络统考,本课程涉及的学生多,有利于实验分组。该课程试题结构为选择题40分,操作题印分,分别涉及windows7基础知识、word2010、excel2010、powerpoint2010和oudook2010四大模块,笔者作为该课程的多年授课教师,总结发现开放教育学生在操作题困难较大,选择题可以自行记忆书后习题库,操作题上自学难度较大,开放教育的面授课时间短,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使考核范围难以面面兼顾,学生在家电脑上练习时,一步操作不对,则效果不能呈现,针对实际情况,笔者认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目前最迫切最适用于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师时时在身边,操作细化,反复观看,课堂上交流,问题解决。

3.2实验设计

实验对象:2016年9月批次不合格学生50人(各专业均有),选取已经有过考试经历且成绩不合格的学生,他们有迫切需要通过考试的心理,且知道自己的弱项所在,会在翻转课堂模式中有针对性地选择自己需要的微课程来补差补缺,这样也保障了参加实验学生的基础大致持平,不会因为开放教育中学生的个性化显著差别影响实验结果。教学的具体实施从2016年10月20日至2016年12月10日,进行为期7周的翻转课堂教学。根据学生能否参加面授,将49人分成2组,实验组26人,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活动的组织,参照组23人按传统模式讲授,课后练习。在教师相同,教学内容和学时均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教学差异效果。

实验模式:在实验组的课前,教师针对考试大纲将授课内容分四大模块,按模块将重难点细分,普通知识点做成简单的文字版操作步骤,用课程公众微信号推送,对较难的知识点,如“高级筛选”和outlook中更改信纸,用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制作微课,上传优酷,便于学生业余时间学习,在面授课时间,学生们将课前遇到的问题和仍然没有学会的操作带到课堂上去,由教师解决难题及总结。对照组在课堂上串讲知识点,讲授演示重难点操作,学生课后做题目练习。

实验内容:windows7基础知识、word2010、excel2010、powerpoint2010和outlook2010四大模块,列出细分提纲共78条,重难点28条,共做微视频42个。

3.3反馈评价设计

本实验将考试通过率和学习体验作为教学效果评价指标。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性质决定该课程对动手要求较高,机试的成绩直观地展示了教学效果。2017年2月初,该课程成绩已下发。

重视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从心理学和人性化的角度上注重学生的整个过程的学习体验,学习体验将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及对知识的探索欲,本实验为学习体验指标设计了满意度调查问卷,分别从学习时间(课堂安排满意度、课余安排满意度)、学习效果(课堂效果满意度、课余效果满意度)、学习动力(学习兴趣影响、学习障碍克服)三个主要维度共六个方面考察学生的满意度。

4实验结果

考试通过率方面:该课程的成绩没有具体分数,只有“合格”、“不合格”、“缺考”“作弊”四种。参照组23人,缺考2人,13人次合格,8人不合格,剔除缺考人数,考试通过率61.9%。实验组26人,漏报考1人,缺考1人,16人次合格,8人不合格,合格率66.7%。

问卷回收:共发放问卷49份,回收48份,2份无效,样本容量46。

统计分析方法:独立样本t检验。教育统计学统计规律表明,学生的智力水平,其中的学习能力,操作能力等呈正态分布。因而,本实验的体验和效果基本服从正态分布,参照组和实验组相互独立,样本容量较小,适应于独立样本t检验。本研究中较大的改变是课余时间的安排和学习体验,也就是翻转课堂的实质,所以实验从课余安排满意度和课余效果满意度两方面观察两样本间有没有显著差别。本实验采用统计软件IBM SPSS 22.0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筛龉鄄庀畹南灾性概率分别为0.875和0.869,方差不显著,因此,两观测项从“采用相等变异数”行读取数值,显著性(双尾)值

5结论

本研究在开放教育的公共基础课《计算机应用基础》应用翻转课堂,从学生成绩结果上看,学生从从前的“不合格”到考试“合格”,从参照组和实验组分开来看,实验组的通过率稍高;在选定的样本范围内,学生满意度的问卷源数据和数据分析上来看,学生对这门课堂上的翻转模式满意度较高,翻转课堂是适应开放教育中这门课的教学并有所裨益的。

本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不同教师在教学视频的制作上和知识点推送能力及特点都会有差别,本次观察偏重于学生成绩提升的体验满意度,在教师的视角,翻转课堂模式的效果如何还需进一步探讨。

计算机应用研究论文:水电工程计算机应用研究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水利工程计算机应用工作的起点基本上与其它专业同步,初期发展也是有声有色的,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主旋律,度过了从起步到发展的初级阶段,进入令人困惑的相持时期,最终还是拉开了档次,走向两极分化;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的发展,PC系列微机大量涌入中国市场,国内计算机处理汉字信息技术也进入了实用阶段,中国人应用计算机有了划时代的突破,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的计算机应用也进入了形势大好的发展阶段;工程地质专业是工程基本建设的辅助配合性专业,在工民建、地矿、石油、交通、煤炭、电力等行业部门都有工程地质专业,鉴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使得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又是所有这些不同行业的工程地质专业中涉及面最广声望较高问题最复杂任务最艰巨的专业,这是众所周知毋庸置疑的;分析现状产生的原因,自然有其深层次的内涵,社会发展阶段的局限性、经济体制改革的复杂性、事业单位向企业化过渡进程中的不适应性、眼前利益与长远发展的矛盾性、旧的管理制度与新的运作机制的协调性…,似乎越理越复杂,越分析越使人困惑无奈,对水电工程计算机应用研究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利用GIS强大的地理数据的集成、存储功能对于GPS、RS获得水利工程数据和产品入库,进行测绘成果系统化管理。为进一步实现GIS的查询、分析等功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DTM在经纹理、光照等图先渲染操作,即生成逼真的整个测区数字地形模型,为调水工程的线路规划设计和调整提供了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协作网在软件开发方面的原则是:支持基础软件和标准软件的开发,制定标准,研究探讨专业性强难度大的软件。尽管硬件频繁换代,软件疯狂升级,但多是操作系统、文字处理系列软件、工具软件、数据库平台、制图平台等,这些平台对于基本符合流行操作系统和编程工具的各专业性应用软件,均具有单向兼容性,因此,专业应用的基础性和标准化软件具有相对长期稳定的实际意义,不会象那些以商业营利为目的的软件随时淘汰随时升级,具体材料请详见: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又是所有这些不同行业的工程地质专业中涉及面最广声望较高问题最复杂任务最艰巨的专业,这是众所周知毋庸置疑的。水利工程计算机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无论是数值计算、数据库应用,还是专家系统、网络系统,都大有用武之地;特别是工程地质制图(主要指三维问题),可以说是所有专业计算机制图技术中最为复杂难度较大的,堪称计算机图形学中的世界性难题,很需要我们的地质计算机人员去探索研究。

关键词:水电工程计算机应用思考

水利工程计算机应用工作的起点基本上与其它专业同步,初期发展也是有声有色的,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主旋律,度过了从起步到发展的初级阶段,进入令人困惑的相持时期,最终还是拉开了档次,走向两极分化。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起步阶段、发展阶段、相持阶段和拉开档次等四个阶段。

八十年代中期,PC-1500袖珍计算机使得最基层的地勘队有幸成为计算机的拥有者。袖珍机用于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的一些小型计算,物理力学试验资料的分析整理,一些小型的简单图件的绘制等等。许多袖珍计算机的使用者们将自己的经验和成果无私奉献出来,在各类专业技术刊物上登出了大量解决实际问题的源程序,自发地形成了自由软件库。单位和个人的应用程序的交流也比较随便和自由,这对提高系统内计算机整体应用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可以这样说,八十年代中期水利水电系统的袖珍计算机热,为系统内的计算机应用培养了人才,锻炼了队伍。

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的发展,PC系列微机大量涌入中国市场,国内计算机处理汉字信息技术也进入了实用阶段,中国人应用计算机有了划时代的突破,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的计算机应用也进入了形势大好的发展阶段。系统内一些领导比较重视的单位相继组建了工程地质专业的微机室或电算组,装备了一定数量的台式微机,部分地质师转而从事工程地质计算机应用工作,从此有了水利工程计算机应用的专业队伍。在此期间,工程地质专业计算机应用软件有了很大发展,绘制钻孔柱状图、地质剖面图、等值线图、节理统计图等地质图件亦可达到计算机出图的实用水平;数据库的应用方面,有了一些初步实践和应用规划;在工程地质数值计算方面,将当年在袖珍机上应用较为成熟的一些工程地质计算程序搬到了微机上,并继续开发了一些新的计算程序。总之,这些成果反映出工程地质的计算机应用逐渐进入了实用阶段。

Windows系统走向成熟,各类编程工具、制图平台、数据库平台等等,功能越来越强大。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专业的计算机应用自然也有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绘制钻孔柱状图作了一些版本更新,或与数据库的结合方面有些新进展,剖面图方面可以利用数据库和数据文件在AutoCAD环境下处理复杂地形、断层构造、非钻孔控制的地质剖面等问题,达到了推广应用的水平。在探讨三维地模型于计算机上的实现亦有些新进展,但离实用水平还有相当距离。就整体应用水平而言,基本上没有更为可以宣扬的重大突破,在此称之为“相持”或“稳定”阶段,当然并不一定很合适。社会不希望动荡,政治强调的是稳定,而科学技术处于稳定状态就等于停滞不前,那可不是我们所希望的。

水利水电系统的工程地质计算机应用发展很不平衡,经过起步、发展、相持阶段之后,迅速拉开档次就成为必然结果。主要表现在水平高的单位已经建立起了勘测系统的Intranet,可以与分散的地质队实现远程网络通讯,交换工程及管理信息,计算机出图率可达80以上,地质报告的编写、地质资料的分析整理等等均已达到计算机化。

工程地质专业是工程基本建设的辅助配合性专业,在工民建、地矿、石油、交通、煤炭、电力等行业部门都有工程地质专业,鉴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使得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又是所有这些不同行业的工程地质专业中涉及面最广声望较高问题最复杂任务最艰巨的专业,这是众所周知毋庸置疑的。水利工程计算机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无论是数值计算、数据库应用,还是专家系统、网络系统,都大有用武之地;特别是工程地质制图(主要指三维问题),可以说是所有专业计算机制图技术中最为复杂难度较大的,堪称计算机图形学中的世界性难题,很需要我们的地质计算机人员去探索研究。

分析现状产生的原因,自然有其深层次的内涵,社会发展阶段的局限性、经济体制改革的复杂性、事业单位向企业化过渡进程中的不适应性、眼前利益与长远发展的矛盾性、旧的管理制度与新的运作机制的协调性…,似乎越理越复杂,越分析越使人困惑无奈。当我们善于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时候,问题就十分明显化了。为什么一些单位在同样的大环境下能够走在时代的前列,只要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都可以得出一个常识性的结论:人才。

一个单位的领导对科学技术的发展熟视无睹,不支持此项工作,缺领导人才!没有发展规划,缺智谋人才;发展规划搞得不好,不能组织有效的实施,缺组织管理人才;软件与硬件系统运转不灵,不能发挥效益,缺应用专业与计算机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总之,一句话:缺人才。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那些缺人才,或不用真正的人才,或用不好人才的企业必将被市场经济所淘汰!

目前最时髦的词:知识经济。知识经济的基础是信息技术,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然而,我们还在补工业时代的课。机遇与挑战同在,业界一再惊呼,我们没有赶上工业文明,决不能与信息文明失之交臂,如此千载难逢的机遇一旦失去,知识经济当然也就是空中楼阁。

我们撇开以上现状分析中的种种体制与现实方面的原因,单从行业管理与应用技术的角度来看,仍然是两大类问题,一是硬件,二是软件,其组合后的情况就更多了。各勘测单位对此两大类问题的态度差异较大,极端情况是对硬件软件都不以为然,一般情况是重硬件轻软件、重配置轻发挥效益、重开发轻应用、或重应用轻开发、普及与提高不能兼顾、生产与科研不能并举等等。

软件方面的问题更多一些。多年来,专业应用软件分散、标准化程度低,各自为政,很少沟通与交流。水利水电勘测系统的专业软件没有进行过规模性的投入和开发,更没有正规的开发商或软件组织来研究到底我们应该开发什么样的软件,上什么档次,以什么为标准,当然也就不具备象样的商业意义上的软件产品。在行业管理方面,一些规划设计方案难以实施,投入不够,管理不力,或管理困难。

近年来,我们探讨的另一条路就是自由软件之路。根据本系统的实际情况,我们倡议广大地质计算机爱好者们将自己开发的不能形成商品的软件贡献出来广泛进行交流,得到了积极响应。我们将继续倡导这一沟通交流方式,尽可能创造条件使编程者的劳动得到本行业本专业的认可,进而得到社会的认可。自2000年以来,我们在RS和GPS新技术利用方面有了实质性的突破,填补了该院测绘技术在这方面的空白。作业方式为航空摄影测量飞机拍摄航空照片,采用Vexcel3000和U1traScan5000高精度扫描仪对构成立体像对的航片及中心片(主片)进行扫描数字化,生成TIFF格式影像数据文件。利用山东省水利设计院引进的武汉适普公司研制开发的VirtuoZO312全数字化摄影测量系统对影像数据和GPS外业像控资料进行空中三角测量、估算空三加密精度、全野外碎部点采集、数字高程模型生成和编辑、数字正摄影像生成、正摄影像测图和数字线化图编辑并生成线划图,然后进行野外补调,编辑生成最终的线划图,并转换成Auto2CAD的DWG格式的图形文件。经实践证明,采用RS和GPS技术与传统的测图方式相比较,不仅大大提高了图形的精度和产品质量,也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收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利用GIS强大的地理数据的集成、存储功能对于GPS、RS获得水利工程数据和产品入库,进行测绘成果系统化管理。为进一步实现GIS的查询、分析等功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该管理系统的开发是以美国ESRI公司研制的ARC/INFO软件做基本平台,以MicrosoftVisualBasic6或者MicrosoftVisualC++开发平台为辅助平台来实现其功能的。

将地形原始数据(GPS、全站仪等采集数据)输入到系统,经过数据过滤后转化为三维矢量数据,进一步生成三维地面模型DTM。利用内插手段,可以生成更高精度的DTM。DTM在经纹理、光照等图先渲染操作,即生成逼真的整个测区数字地形模型,为调水工程的线路规划设计和调整提供了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协作网在软件开发方面的原则是:支持基础软件和标准软件的开发,制定标准,研究探讨专业性强难度大的软件。尽管硬件频繁换代,软件疯狂升级,但多是操作系统、文字处理系列软件、工具软件、数据库平台、制图平台等,这些平台对于基本符合流行操作系统和编程工具的各专业性应用软件,均具有单向兼容性,因此,专业应用的基础性和标准化软件具有相对长期稳定的实际意义,不会象那些以商业营利为目的的软件随时淘汰随时升级。显然,开发基础软件和标准软件的意义是长远的,迟早要投入的。

本文关键词:水电工程计算机应用思考

计算机应用研究论文:开放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应用研究

摘要:分析开放教育特点和学生特征,针对开放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殊性,引入翻转课堂理念,并依托课程微信公众号和微课制作,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观测传统教学模式与翻转课堂模式学生满意度差异,得出结论。

关键词:开放教育;翻转课堂;满意度

1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在教育部下发的《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中提出,将进一步推动数字校园和智慧校园建设。在互联网+智慧教育的理念下,国家开放大学将要完成100间云教室建设,并将搭建基于VR的实验实训平台,继续推进数字化资源开放与在线教育联盟建设,形成品质可共享可持续发展的网络学习资源,服务于全民终身学习和个性化学习。

1.2开放教育与传统高等教育的区别

国家开放大学(简称国开),是有别于传统教育的开放教育,相比较传统教育,在生源、授课方式与时间、学习环境都有着十分显著的差异性。从生源上看,开放教育的学生以有一定知识积累、工作经历和社会阅历的成人为主,从年龄、学习环境、从事行业等方面都个体性差异。从学习环境上看,工学矛盾是开放教育学生必须得面对的问题,由于学生采取业余时间在开放教育中学习,学习中的碎片时间段较多,现实条件不允许学校安排同传统高等教育等量的课程时间,学校和学生更多地采用自学和远程方式来解决工学矛盾。从学习需求来看,在开放教育的学生更多为了适应职业发展、薪资酬劳或兴趣爱好而修读心仪专业,有较明确的学习目的性和学习动机。

1.3翻转课堂在开放教育中的可行性分析

基础设施条件允许。成人学生具有一定的物资条件基础,有翻转课堂所必需的网络环境和信息化终端,开放教育具有翻转课堂教育模式实施的物质基础;翻转课堂课前可以利用微课小视频,或其他学习资料等有效学习途径进行片段式学习,学习的节奏由学生自由控制。经以上分析,决定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为开放教育提供更灵活地选择和更鲜活的生命力。

2微课与翻转课堂

2.1相关概念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出现,使随兴趣学、不受时间地点和次数所限自主学习模式受到广泛关注,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一部分以微视频作为载体,微课进入大众视野。微课又称微课程,是针对教学中一个难疑点、活动或实验演示等借助视频的方式呈现,将碎片化的知识立体呈现,它有精短、重复观看、针对性强的特点[1]。在教师预判对学生在知识获取中将遇到的学习障碍,制作相关微课内容,使一些在授课中难以用语言和板书表达的知识点利用视频的形式,形象直观展示给学生。本研究中的微课以教学内容为目的,时间在5分钟左右,内容较独立的微视频,同时,本研究中讨论的翻转课堂主要以微课为载体的。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内容,学生课后完成作业,当这种教学方式被颠覆转换成“课前自主学习,课中讨论问题、完成作业”,翻转课堂应运而生。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的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两位教师倡导翻转课堂的理念,萨尔曼•可汗创立可汗学学院,使其成为较有影响力的翻转课堂模式[2]。在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学生、学习时间环境、课堂活动和评价方式等教学要素都发生了改变,而这些改变是与开放教育有不磨而合的契合之处,并吻合开放教育的教学理念,开放教育目前采用适应电大学生实际特点的面授与网络的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这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并使工学矛盾得到缓解,当翻转课堂的理念提出,各种移动智能设备的价格低廉,网络速度与价格平民化,面授和网络自主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得到了更进一步的优化。在开放教育中,不同基础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程度自主选择微课内容进行学习以及学习的时长与次数,使课堂灌输内容时间缩短,并能在课堂在分配更多的互动和释疑时间,更能加强知识的内化,巩固知识点,在单元面授课时间内能使更多知识点得到强化,使工学矛盾得到更大程度的缓解。

2.2开放教育在微课与翻转课堂的践行现状

从邓小平先生批准创立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依托广播和电视实现远程教学,到今天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高速发展,升级为国家开放大学,一直以来,开放教育,在空中课堂和网上教学都在传统高等教育之前做了更多的尝试和实现。2012年底,国家开放大学启动“五分钟课程建议工程”项目,旨在满足学历和非学历教育的个性化需求,“国家开放大学五分钟课程网”2013年7月正式开通,免费向全社会开放,短时间内访问量破百万。五分钟课程是时长为5至10分钟的微型课程,可灵活使用各种设备进行碎片化学习。从2013年5月至今,新疆广播电视大学筹建了国家开放大学系统云教室一期和二期的建设,现已建成云教室32间。云教室是通过通讯与网络将大城市的课堂与边远地区的课堂互连,使边远地区的学生突破空间的限制与大城市的学生同步上课,品质教学资源得到共享,云教室的出现,将翻转课堂的实践带到了一种新的阶段,使课堂的翻转不仅局限于师生面对面,可云上进行双向互动[3]。

3翻转课堂应用于开放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设计分析

3.1课程分析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国家开放大学本科层次公共统设必修课,考试分别在每年的4月、9月和12月三个批次进行全国网络统考,本课程涉及的学生多,有利于实验分组。该课程试题结构为选择题40分,操作题60分,分别涉及windows7基础知识、word2010、excel2010、powerpoint2010和outlook2010四大模块,笔者作为该课程的多年授课教师,总结发现开放教育学生在操作题困难较大,选择题可以自行记忆书后习题库,操作题上自学难度较大,开放教育的面授课时间短,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使考核范围难以面面兼顾,学生在家电脑上练习时,一步操作不对,则效果不能呈现,针对实际情况,笔者认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目前最迫切最适用于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师时时在身边,操作细化,反复观看,课堂上交流,问题解决。

3.2实验设计

实验对象:2016年9月批次不合格学生50人(各专业均有),选取已经有过考试经历且成绩不合格的学生,他们有迫切需要通过考试的心理,且知道自己的弱项所在,会在翻转课堂模式中有针对性地选择自己需要的微课程来补差补缺,这样也保障了参加实验学生的基础大致持平,不会因为开放教育中学生的个性化显著差别影响实验结果。教学的具体实施从2016年10月20日至2016年12月10日,进行为期7周的翻转课堂教学。根据学生能否参加面授,将49人分成2组,实验组26人,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活动的组织,参照组23人按传统模式讲授,课后练习。在教师相同,教学内容和学时均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教学差异效果。实验模式:在实验组的课前,教师针对考试大纲将授课内容分四大模块,按模块将重难点细分,普通知识点做成简单的文字版操作步骤,用课程公众微信号推送,对较难的知识点,如“高级筛选”和outlook中更改信纸,用录屏软件camtasiastudio制作微课,上传优酷,便于学生业余时间学习,在面授课时间,学生们将课前遇到的问题和仍然没有学会的操作带到课堂上去,由教师解决难题及总结。对照组在课堂上串讲知识点,讲授演示重难点操作,学生课后做题目练习。实验内容:windows7基础知识、word2010、excel2010、power⁃point2010和outlook2010四大模块,列出细分提纲共78条,重难点28条,共做微视频42个。

3.3反馈评价设计

本实验将考试通过率和学习体验作为教学效果评价指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性质决定该课程对动手要求较高,机试的成绩直观地展示了教学效果。2017年2月初,该课程成绩已下发。重视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从心理学和人性化的角度上注重学生的整个过程的学习体验,学习体验将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及对知识的探索欲,本实验为学习体验指标设计了满意度调查问卷,分别从学习时间(课堂安排满意度、课余安排满意度)、学习效果(课堂效果满意度、课余效果满意度)、学习动力(学习兴趣影响、学习障碍克服)三个主要维度共六个方面考察学生的满意度。

4实验结果

考试通过率方面:该课程的成绩没有具体分数,只有“合格”、“不合格”、“缺考”“作弊”四种。参照组23人,缺考2人,13人次合格,8人不合格,剔除缺考人数,考试通过率61.9%。实验组26人,漏报考1人,缺考1人,16人次合格,8人不合格,合格率66.7%。问卷回收:共发放问卷49份,回收48份,2份无效,样本容量46。统计分析方法:独立样本t检验。教育统计学统计规律表明,学生的智力水平,其中的学习能力,操作能力等呈正态分布[4]。因而,本实验的体验和效果基本服从正态分布,参照组和实验组相互独立,样本容量较小,适应于独立样本t检验[5]。本研究中较大的改变是课余时间的安排和学习体验,也就是翻转课堂的实质,所以实验从课余安排满意度和课余效果满意度两方面观察两样本间有没有显著差别。本实验采用统计软件IBMSPSS22.0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两个观测项的显著性概率分别为0.875和0.869,方差不显著,因此,两观测项从“采用相等变异数”行读取数值,显著性(双尾)值<0.05[6],表明,参照组与实验组在课余安排和课余效果上存在着差异显著。

5结论

本研究在开放教育的公共基础课《计算机应用基础》应用翻转课堂,从学生成绩结果上看,学生从从前的“不合格”到考试“合格”,从参照组和实验组分开来看,实验组的通过率稍高;在选定的样本范围内,学生满意度的问卷源数据和数据分析上来看,学生对这门课堂上的翻转模式满意度较高,翻转课堂是适应开放教育中这门课的教学并有所裨益的。本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不同教师在教学视频的制作上和知识点推送能力及特点都会有差别,本次观察偏重于学生成绩提升的体验满意度,在教师的视角,翻转课堂模式的效果如何还需进一步探讨。

作者:瞿华礼 杨继宇 单位:宣城职业技术学院 宣城广播电视大学

计算机应用研究论文:关于保险业务计算机应用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对于保险业务来说,可以借助计算机技术来进行处理,能够促进我国保险业务的发展,提高工作的质量。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正确运用计算机技术,满足保险业务的发展需求。基于此本文针对保险业务计算机应用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保险业务;计算机应用;探讨分析

在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下,计算机技术也被广泛的运用到了各个行业中。尤其是对于保险业务来说,在计算机技术的影响下,不仅可以提高工作的效果,同时也可以满足进一步的发展需求。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好保险业务与计算机技术之间的融合工作,以此来满足工作的需求,促进我国保险业务实现健康快速的发展。

一、在保险业务中采用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保险行业的不断发挥在那,数据处理以及企业中的管理任务也开始逐渐增多,如果还是采用传统的人工处理方法,不仅难以满足工作的需求,同时还会将对处理的效果,影响企业的正常运作。在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下,保险业务中已经逐渐运用了计算机,同时也对保险理论以及处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效。

(一)可以针对不同险种的业务进行处理

在输入险种的投保单并交纳完相应的费用以后,数据库系统中就可以按照工作人员的要求实现自动等级,并通过分类输出等来出具各种凭证[1]。

(二)针对业务情况完成报表统计

在数据库中可以按照定期或是不定期的来自动针对保险业务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统计,同时也可以实现科学的汇总,从而输出相应的报表等。

(三)进行预测与决策

在传统的系统中,决策支持系统则是站在支持决策者提供决策为目标的一种计算机系统。但是在现阶段的一些系统中,其核心就是模型库子系统。所以用户就可以借助这一系统中的对话来选择自己的需求,找出所需要的模型,同时也可以在模型上进行计算与分析,并直接从数据库中找出需要的信息。因此,在实际中就要从传统的资料上出发,制定出本年度中或是未来发展中的保费计划,分析出进行新险种的可能,以此来为特种保险等业务活动提供出相应的数据,较大限度的减少企业中的经济损失[2]。

(四)进行检验与校正

在计算机的影响下,可以及时对不同险种中的保险费率等进行检验,从而找出不正确的数据,及时修复与完善相关内容。

(五)提供性的数据

借助计算机可以针对工作人员存在的失责行为等进行纠正,同时也可以修改保险工作计划,解决存在的纠纷问题,保障数据的性与性。

二、在保险业务中使用计算机的措施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库系统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工作者与用户也开始对不同类型的数据库进行研究。因此,在实际中就要在保险业务中正确运用好计算机,以此来满足数据库系统的开发与运用需求。

(一)正确选择数据库

在数据库中存在着管理程度以及操纵语言等方面。按照目前被广泛运用的数据库来进行划分,主要有以下三种:及时,集中式数据库。对于这种集中式数据库来说,就是将所有的信息与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同时还要将管理等融入到同一台计算机中。这种数据库的优势就是容易被建设,但是却存在着性较为脆弱的现象。第二,局网式数据库。对于这种数据库来说,就是跟随局部网络系统所发展起来的一种数据库。且在这种数据库中,存在着几台计算机,但是也可以对一部分的信息与数据等实现集中化的管理,这样也就提高了系统的性。但是在这种数据库中对查询与更新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第三。分布式数据库。对于这种数据库来说,就是从部门以及系统的使用需求上来进行的,通过将数据进行分类存储到不同的计算机中,以此来形成比较完善的分布式数据库。在不同的数据库中其数据上也并不重复,只存在着一个数据副本。且这种分布式数据库中其较大的优势就是要利用系统中的存储设备,总的检索费用相对较少,数据更新工作也比较简单。但是建立出分布式数据库不论是在组织上还是在技术上,都要比集中式的数据库更加复杂[3]。

(二)模式

对于数据库的组织来说,其中包含了结构、模式以及数据的分布等方面。且对于这些内容来说,是进行数据库系统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仔细研究的问题之一。与其他数据库管理方式一样,数据库中所存在的数据允许存在不同类型的数据结构,都是从单一到复杂的。但是不论是对于哪一个类型来说,都存在着数据项、记录、文件以及数据库存放。对于数据库系统来说,其较大的特点就是可以面向信息而对立的用户。因此,在进行管理上也要复杂于其他方式。在数据库的组织上来说,常常包含了其他模式部分。及时,物理模式。这一模式中主要是对数据库的物理分布以及存储等方面进行描述的。第二,概念模式。在这一模式中可以明确提出数据之间的逻辑定义以及数据之间所存在的逻辑关系。第三,子模式。在这一模式中可以确定特定用户上所使用的数据集合。且这种模式往往是在系统运行以后,在用户需要的基础上来启动的。数据模式也可以借助特定的数据来进行定义,所以就要明确的是,如果没有数据模式的影响,那么也就难以实现面向全体用户与信息的需求[4]。在数据的分布上,主要是针对局网式以及分布数据库来说的,就从目前的需求以及长远发展的角度上来说,保险业务中的数据库更多的可以采用局网式以及分布式。就目前来说,还没有一种可以顾及后方利益的方案。所以就要做好综合平衡工作,有针对性的选择方案,同时还要考虑到数据库中存在的独立性与通用性,以此来保障设计上的便捷性,满足业务的需求。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保险业务中要正确运用好计算机,以此来满足各方面的需求,同时还要做好研究与分析工作,采取有效的促使,避免数据被破坏以及窃取,以此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作者:茅玲玲 单位: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应用研究论文:工程项目管理中计算机应用研究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其中。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我国工程建设进步迅速,因此,在工程项目管理中也开始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其中。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可以明显提高管理水平和整体经济效益。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计算机技术;应用研究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将人们带入了信息化时代。在工程建设中,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项复杂繁琐的工作,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要将其进行信息化管理。信息管理在项目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果在其中应用计算机技术,能够大大提高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本文将分析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将计算机技术更好地应用其中,为以后的工程项目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1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信息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普及,以通信和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管理技术成为了工程项目管理中信息管理的主要支撑。工程项目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信息管理,随着项目的启动和开展,与其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就不断增加,其中包括:管理、信息、经济和法规等方面的信息,因此,信息管理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信息管理是对已获取信息进行存档、交流和处理,通过对数据以及各项工作的管理,提高管理效率,进而将工程项目管理中其他阶段的成本降低,将质量提高。但其中也有诸多难点:

(1)文档的管理:

工程启动之前,必定会有图纸、资料等纸质文件,数量较多,查找和保管都比较困难,同时,随着工程的启动,会产生越来越多的资料,就可能出现资料丢失的情况,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会造成进度的延误和资源的浪费。

(2)动态控制困难:

工程建设过程中,各方面的资源随着工程进度的加深一直都随着主客观条件在变化,因此,在此过程中要根据情况的变化进行动态控制,就要进行大量的数据处理,但这很难掌握,要想将数据随时掌握并及时汇报,是十分困难的。

(3)信息量过大:

很多工程项目最在乎的是项目进程以及质量、投资方与合同的相关问题,但实际上最应该关心的是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但部门太多人员太复杂,传统的传递消息的方式效率过低。

2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存在的问题

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用计算机技术能够有效提升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管理水平,但当前的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用计算机技术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2.1项目管理技术人员的问题

项目管理技术人员是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负责人员,但当前各家企业和单位在项目管理技术人员方面还比较匮乏,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对于技术人员的要求很高,不但要掌握项目管理知识,还应有专业的计算机技术,但是当前很多单位的项目管理人员都是从项目施工的骨干中提拔,虽然这些人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但在项目管理和计算机技术方面的能力并不尽如人意,不能满足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工程项目管理的条件。

2.2硬件问题

计算机设备等硬件设施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前提,要想实现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就要投入足够的资金来进购一批硬件设施,例如电缆、计算机等,以及在安装设施时要用到的人力物力等。硬件设施问题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是较为容易解决的事情。很多企业和单位都愿意在硬件设施上投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硬件设施是实现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先决条件,另一方面则是硬件设施的投入能够提升企业形象,也能更好地应对各种评比与检查。

2.3软件问题

计算机的软件是其正常运行的保障,一个好的计算机软件能够决定计算机技术在工程中的效率高低。但是市场上的计算机软件种类多,质量也参差不齐,而且质量好的软件价格很高,很难找到一款合适的软件。因此,企业和单位应该大力培养计算机人才,致力于开发适合企业和单位的计算机软件,为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做出贡献。

3计算机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的应用

3.1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如用3DMAX技术制作3D立体动画,可以展示工程建筑的施工方案。虽然这类软件对人员和计算机硬件要求都比较高,但现在的企业和单位在这方面基本上都能够满足。这类软件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但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多媒体技术软件在工程管理方面来讲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课题,影响因素有很多,除了外界的影响外,还有企业和单位内部的影响,一旦产生过多的影响,不仅会使预期的效果受到影响,甚至会损害最终效益。

3.2网络技术在数据处理方面的应用

一个大型的工程需要多方参与合作才能保障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因此,企业和单位之间应利用网络技术构建网络平台,如网站,通过这个平台进行沟通,让所有参与人员加入到其中,以便随时交流,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并派出专人收集,及时向管理人员进行反馈,项目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这些整理好的意见和建议制定出新的计划。除此之外,在施工阶段,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检测施工过程中的信号,同时让其自动录入监测到的数据,一旦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计算机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识别出来,这样降低了风险的发生率,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大提高。

3.3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在信息管理方面的应用

工程项目管理涉及到的内容很多,处理工程项目中产生的信息和资料也是一项十分繁琐的工作,如果对这些信息和资料仅仅是用人力来进行的话,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而且结果还可能是错误百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单位和企业可以研发出一种适合工程项目管理的软件,通过该软件可以很快地调整建设计划、计算的数据以及工程图纸的绘制,还能客观有效地控制进度,对施工过程中的资源和设备进行优化,较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工程管理软件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降低工程成本,还能够使工程项目顺利进行,提高项目质量以及管理水平。

4结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工程项目管理。由于工程项目管理及有很强的复杂性,信息化管理对其来说是最有效的处理方式。当前在这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比较缺乏,软件和硬件设施还存在不足,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计算机应用可以将办公自动化、项目工程管理、多媒体技术等软件结合在一起,进而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

作者:陈显祥 单位:贵州商学院

计算机应用研究论文:视频资源在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

计算机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的生存发展模式,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社会进步所做的贡献显而易见,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对于社会各个层面都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对计算机技术以及相关知识对大学生普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计算机本身所具有的应用性,操作性等特点也决定了实践在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中有特殊地位。只有通过大量的操作,实践,不断摸索和自我研究,才能实现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视频资源作为新媒体的产物,随着科技不断普及而成为易得的资源。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实践在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重要性及特点,对视频资源在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视频资源 计算机 实践

随着信息化浪潮不断地对社会方方面面的冲击,人类即将进入的信息化时代,进入信息化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计算机的广泛普及与大量应用。能否熟练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与深刻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与一个现代人正常的工作与生活密切相关。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开设目的便是给大学生普及基本的计算机技术,使其有基本的技能。实践作为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重要的教学方法,在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下,长期以来没有正确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视频资源应用于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中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将结合实例对视频资源应用于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中所具有的优越性,积极性,合理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如何高效利用视频资源应用于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中进行思考。

1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特点与现状

1.1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的特点

实践,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实际的操作,使学生深刻理解所教授的内容,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动手能力,激发学生一定的创新意识。总的来说实践应当具有操作性,互动性,自主性三方面的特点。所谓操作性,便是实践本质的体现,实际操作,自我经历,唤醒了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渴望,激发了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对学生产生深入而广泛的影响。互动性是实践的基本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才能发挥教学较大的效用,学生的每一项操作都需要老师的引导。而自主性反映了实践中的主体学生对于所学知识与技能的热情。

1.2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的现状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广泛开展于各大高等院校,可是实践并未达到课程所要求的目的,本文通过研究,采用了抽样调查,发放问卷的形式对实践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可由以下三方面反映:

(1)实践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学理念滞后,“言传身教”式的教学,并没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学生自主性不强,实践变得枯燥乏味。

(3)学生对于课程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没有明确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在以后学习与工作的作用,加上学校引导不够充分,使实践效率降低,作用降低。

2 视频资源在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中的应用

2.1 视频资源的特点

视频资源作为新媒体的产物,随着科技不断普及而成为易得的资源。在生活中方方面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视频资源总的来说有以下特点。易得性,科技不断进步广泛普及,使得视频资源具有易得的特点,制作与使用十分容易。

2.2 视频资源应用与实践的方式

视频资源已经大量应用于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主要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将实践内容录制成视频,从而替代传统的课堂教学,大大节约老师的时间与精力。这样的思想也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思路,不断出现的高校精品课程便是此种应用方式的好例证。此种方式在节约教学资源的同时,达到课程要求,不过对学生自主性有较高要求,如何监管,如何检查教学成果有待进一步探讨。

(2)开发交互式实践视频系统,学生在实践操作时,观看相应视频进行学习,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系统将解决问题的方式通过视频发送,在良好互动的同时,达到教学目的。此种方式开发成本较高,视频数据库应当不断完善。良好的交互性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种方式应用于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符合大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具有很好效果。

(3)课堂教学与视频教学相结合,在实践中,部分内容由传统课堂教学方式讲解,部分晦涩难懂极为抽象的内容使用视频资源进行讲解。这种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与应用视频资源两种教学方式的结合本质上并没有脱离传统的教学思想,是一种较为保守的教学方式。正是由于此种方式的保守性,使大部分老师学生都能适应,当然教学成果也较为保守,即不能较大程度发挥视频资源的优势。

3 如何高效合理地将视频资源应用于实践

3.1 视频资源的高效率应用

上文中已经分析了视频资源在实践中的积极性,较传统教学方式优势明显。所以视频资源的高效应用变得重要,在高校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应当建立视频资源教学数据库,通过合理方式保障视频的质量,建立一定的教学制度不断更新视频资源,使教学资源与时俱进。数据库的应用使视频资源的使用变得高效,节约了大量的教学资源。

3.2 视频资源与实践的合理结合

视频资源与实践的结合,使实践变得高效。但事物的存在都具有两面性,如果不使用视频资源,传统实践方式弊端会越来越大,上文已探讨,不再赘述。如果大量繁杂地使用视频资源,这就会大大地冲击当前的教学模式,使其改变,这对于教学者与学生都是十分不利的所以大量应用视频资源显然是不合理的。视频资源使用方式与使用程度应当进行深入研究,对不同的施教主体应采取不同模式,应当充分考虑学生所处阶段,当前的认知水平与心理水平,M行因材施教。

4 结语

本文分析研究实践在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重要性及特点,对当前现状进行了研究。肯定了视频资源在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中的优势从而从多方面研究如何高效合理地将视频资源在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中应用。视频资源如何使用,如何合理使用成为后续工作的重点内容。视频资源在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中应当注意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特点与认知水平。

计算机应用研究论文: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管理视阈下的计算机应用研究

摘 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我国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现代社会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方便了我们的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问题:比如黑客、病毒以及其他破坏网络信息安全的违法行为严重威胁了网络信息的安全,笔者简要分析了信息技术领域的安全隐患和破坏行为,同时提出了计算机在加强信息技术安全方面的作用,提出了保障网络信息技术安全的策略。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管理;计算机应用

比之其他现代化的高新技术,网络信息技术涉及面最广,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也较大。但是在网络信息技术具体应用中存在着许多违法行为对网络信息进行破坏,最终导致计算机网络无法使用,严重威胁了网络信息用户的信息资源甚至是相关隐私内容,所以,为了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就要在使用的时候做好网络信息技术的安全保障工作。

一、目前网络信息技术运行方面存在的安全问题

(一)内因

首先是网络信息系统设计方面的缺陷带来的安全隐患,网络信息技术是高新技术,其有着发展迅速、更新换代频繁的特点,虽然经过了专业技术人员的严密设计但是网络信息系统不可能无缺、安全,由于系统本身设计上的不在具体的运行中如果设备连接不当、网络协议有冲突、用户的不规范操作都会给网络信息系统带来威胁[1]。

其次是操作系统方面的漏洞,通常情况下所有的操作系统都有存在缺陷和漏洞,漏洞也是操作系统的一种特殊属性,尽管不是技术人员的有意识行为,但是目前局限于科技和技术方面的原因操作系统漏洞是不可避免的。同时网络协议的实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实现过程中就凸显操作系统的一些缺陷和漏洞,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就通过这些漏洞侵入计算机系统截获信息、破坏网络信息系统安全。

(二)外因

首先是网络管理人员方面的问题,由于网络管理人员技术水平薄弱、管理能力偏低和重视程度不够,不能够通过有效手段切实保障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

其次是信息时代资源共享带来的隐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极大的方便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目前只要进入网络信息系统就基本可以找到所有需要的信息资源,但是这种全球化的信息资源共享行为也给信息系统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违法犯罪分子很容易通过资源共享的形式实现对用户信息系统的入侵和破坏[2]。

第三是黑客和病毒的巨大威胁,在所有的信息系统安全隐患中黑客入侵和病毒传播是最难控制、破坏性较大的一类。目前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相当普及,随之而来的黑客攻击行为和计算机病毒传播活动也愈演愈烈,其影响范围广泛、破坏性强大,严重威胁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运行和发展。

二、强化计算机在网络信息技术中的作用

(一)介入信息收集和环节

利用各种多媒体信息、广告、产品供求等各种信息提高计算机在网络信息中的利用率;另一方面以计算机为媒介通过留言板、信息调查等方式对网络信息进行收集优于其他设备和方式。

(二)参与信息资源的输送与管理环节

在国家政府、企事业单位、金融和证券行业、电子商务等领域通过计算机进行人员、财务和其他方面的管理,提高了各单位的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通过计算机利用下载、上传以及电子邮件方式实现信息资源的传送,利用计算机以及网络在线交流的方式(比如BBS、在线聊天)将计算机和网络信息结合起来[3]。

三、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视阈下的计算机应用探索

(一)通过防火墙技术加强信息系统安全

一般情况下防火墙技术实现安全控制的方式有:过滤、检测和服务几种。防火墙只能控制通过其系统的攻击并且对于数据驱动的攻击行为也无法阻止,所以要进行防火墙技术的优化升级,利用防火墙截断所有信息流动,继而通过系统分析逐个放行安全无隐患的信息流。通过防火墙的过滤以及作用,可以实现数据链路层以及数据应用层的安全保障,安全协议和服务的配合,通过透明模式的行为,极大的提升信息系统的防欺诈性与运行安全。

(二)通过计算机实现信息系统的加密

现阶段,要实现信息系统安全的关键手段是运用有效的加密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加密,通过信息系统的加密实现安全认证、安全交易等各种操作,从而确保网络信息资源的完整、机密和安全。现阶段通用的加密技术有对称加密和秘钥加密两种,例如pkzip系统可以同时实现对数据的压缩和加密操作[4]。

(三)通过计算机实现网络信息系统的身份认证

建立完善的信任和验证机制是实现身份认证操作的前提,身份认证也叫做身份鉴别或者身份确认,首先选取要认证的对象的一个或者几个参数,然后验证其参数是否真实有效,从而判断被认证的对象整体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最终保障了信息资料的安全性。通过身份认证技术可以有效的防止人为的信息假冒和篡改行为。通常情况下,通过人的生理参数设定的身份认证效果好,安全级别较高,比如通过指纹识别技术和虹膜识别技术进行的身份认证具有很高的安全性。但是现阶段,这种身份认证技术成本较高、大范围的普及有一定的难度[5]。所以,现阶段广泛通行的身份认证体制是建立在证书基础上的公钥密码技术。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目前信息全球化的时代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为了将其更好的将其应用于生活和产生就必须做好网络信息技术安全保障工作。然而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复杂工程,要实现网络信息安全不但需要相应的技术支持,同时要做好网络信息技术的运行管理,另外还需要国家政府和相关部门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在法律的高度对其进行监管和规范,还需要用户在具体使用过程中注意操作流程的安全等细节问题。

计算机应用研究论文: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首先介绍任务驱动法的概念和关键点,然后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阐述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流程,从而实现职高相应课程内容的教学。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计算机应用基础;引导;自我实践

0 引 言

现在各个职高学校为了培养社会的复合型人才,已经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相应课程来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操作和应用能力。传统的教学理念,重理论轻实践,这与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理念相悖,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是让学生能够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学生自我动手实践的能力,而后在实践过程中理解并掌握计算机基础的相关理论知识。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理念也给课程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阻碍,很多学生对于计算机的实际操作都不能熟练掌握。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以实际任务为教学主线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完成实际任务后自我感知和体验来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和教学内容。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改进,是提升职高学生对计算机应用知识掌握程度和应用实践操作的熟练程度的主要学习方法,这对于提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质量来讲,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1 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是以构建主义的学习理论为基础的,以各种实际任务为教学主线,以完成实际任务、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教学方法的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中开展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处在一种自主主动的状态下,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通过自己实践和探究,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在整个过程中完成新的教学知识的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技术水平。

任务驱动法的具体实现,是教师在将整个教学内容细化成相应的若干个教学任务,而后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主的探究和实践,来完成相关教学内容的自主学习,进而在整个过程中使自己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新的教学内容知识、实践操作能力、创新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所在,就是要设计整个教学的主线,在课前准备环节,完成当前教学内容的实际任务的分配与设计。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必须充分研究与分析下次课程的教学内容,通过整理和分析课程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疑问点,设计相关的教学任务。此外,设计任务时,还要考虑不同学生的层次水平问题,设计的任务要难易分清,从而保障不同的学生都能通过任务完成来学习新的知识,完成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要求减少教师干预性,教师要转变个人的传统观念,要时刻以学生为课堂核心和主体来开展教学过程,从而让学生在个人体验、个人感知过程中获取更多的知识。

2 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 创建教学场景,引入教学任务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首先要引入教学任务,教师可以考虑情景教学法,在课程任务设计时,通过对当前教学内容的分析,设计相应的教学场景,从而将设计的任务融入到教学场景中。例如:在“PPT演示文档”课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首先为学生播放一个精美的、动态效果绚丽的、声文并茂的、载入动画视频的PPT。通过新颖的文档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而后在教师的带领下,讨论并分析制作出PPT的步骤,并以此为基础细分成一个个简单的任务。

2.2 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加强教师引导

在实际任务提出之后,教师就要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根本,开展教学过程。在整个过程中,要时刻以学生为课堂主题,让学生将自己以前掌握的知识与当前课堂的知识相结合,通过个人回顾和课前预习的方式,来积极地完成实际的教学任务。

教学任务的完成方式要时刻以学生为课堂主体,让学生分析当前的任务的主要应用技术,通过查阅资料、查找相似的解决方法,通过个人实践、探索及创新来完成整个任务。当然,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那么教师的作用则是以引导者、辅助者的角色,通过点拨式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教师要注重个人的引导,切勿由于新的教学方式而为学生的学习带来消极情绪,要时刻引导、鼓励学生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查阅相关资料,自己来完成相应的任务,从而认真提升自己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以小组为单位的团队合作的方式,教师的引导不一定是帮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学生建立团队合作的桥梁,让学生的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协作,从而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

针对“PPT演示文档”的具体任务,可以让小组成员相互协作,从简单的文字插入与编辑、PPT文档页面排版等内容入手,然后到字体颜色设置、动态效果设计、音频视频插入等逐个完成相关任务。

2.3 任务总体评价,总结与反思

任务驱动教学法注重学生的思考与总结,在学生完成任务之后,要为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反思自己整个任务完成的过程,并且通过分享的方式来展示任务完成的方式,自己遇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从而在总结、分享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提升空间,最终实现相应课程内容的学习。

3 结 语

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要通过设计专门的任务、实施相应的任务教学以及的评价、总结与反思整个过程来完成整个教学,从而提升职高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整体质量。

计算机应用研究论文:微项目学习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微项目学习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分析其必要性,重点阐述其设计原则以及针对该课程的微项目设计内容,从而完成该课程的教学过程。

[关键词]微项目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自我创新;动手实践

0 前 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成为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广泛应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的方式。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于计算机的需求不断扩大,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也是当前新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高职学校为了能够培养社会复合型人才,专门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使学生们掌握计算机基本理论、培养学生计算机实践动手操作以及自我实践、创新的能力,进而为社会输送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太乐观,由于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导致教学效果差,而且对于计算机核心理论知识掌握不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太理想。此外,在软技能方面,沟通能力、自我创新能力等都与社会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很难在步入社会后直接满足企业的要求。基于微项目的学习,就是以实际项目为教学场景,通过为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构建专门的、真实的主题情景来完成该课程教学,学生通过在实际微项目中的体验,消化吸收整个项目过程中的知识点,通过自我探索与创新完成整个项目的学习。这样就可以实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1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采用微项目学习的必要性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采用微项目学习的方法,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式的教学方法,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1.1创新教学模式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性质特殊,是要求每位学生都必须掌握的课程,其自身具有实践操作多、实用性强的特点,其教学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关于计算机及其周边设备的相关理论和操作知识,同时具备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的课程改革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这些需要通过新的教学模式来开展。基于微项目学习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开展是当前新课改形势下的能够满足教学需求的新模式,通过工学结合,实现了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有效结合,而且充分体现学生个人主体性,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个人操作与体验,来提升学生的探索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从而使学生成为满足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1.2 解决传统的教学问题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在课程结束后,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低、理论知识不牢固、实践和创新能力不强,加上课堂目标不明确,学生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经常玩游戏、聊天,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基于微项目学习的模式通过明确的项目需求和任务、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而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而师生之间主体地位互换,教师作为引导者、辅助者,学生成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自我实践,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掌握理论知识,此外,还能提高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1.3 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微项目学习的教学方法采用的是“工学结合”的基本思想,通过项目的形式,设定专门的需求和任务,从而构建成形象化、具体化的教学场景,让学生在对实际任务的认识与感知、操作与实践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在整个过程中自我感受、自我学习,获取相关知识。微项目学习的教学方法实现了学生从操作中学习、从体验中获取、从经验中提出的自我实践的学习方式,对于学生个人实践操作、探索与创新能力的提升来说具有非常大的帮助。微项目学习方式与社会实际的需求更加契合,学生在完成学习过程后可以直接进入社会完成相关工作任务,这为学生后期的发展以及各项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微项目学习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设计

2.1 微项目学习设计基本原则

在设计微项目学习内容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①学生可选择。因为微项目学习模式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为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设计微项目学习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想法,设计多元化的、丰富的项目学习内容,而学生在学习时则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主动地完成项目中的任务。②目标性强。微项目学习通过设定相应的项目来驱动教学,在设计相关内容时,目标不能太过笼统,必须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整个大的教学目标下,划分为一个个明确的、连贯的、融合新旧知识点的小任务、小目标,从而让学生在微项目学习过程中,更加明确自己的下一步要做的事情,对于学习能力也能有更深刻的理解。③趣味性。学生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在设计微项目学习内容时,一定要选择趣味性强的任务,从而使学生在快乐的任务下主动地、高效率地完成学习过程。④可行性。微项目学习内容设计,可行性要高,在任务难度、复杂度方面,要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因素,尽量选择任务短、难度小的题目作为切入点,随着教学活动的深入,再一步步提升难度与复杂度。⑤实用性。微项目学习内容设计要选择日常经常用到的计算机题目,让日常所见的内容作为项目内容,突出教学知识的实用性,同时让学生感受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

2.2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微项目设计

计算机应用基础涉及计算机的键盘、鼠标操作,Word、Excel、PPT等Office办公软件的应用以及Internet的使用,所以针对这些内容,来设计相应的微项目。

(1)针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可以作为老板的角色,让学生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段落的输入,或者举行打字比赛,其核心目的就是提升学生们的文字输入和键盘操作能力,从而提高其文字输入速度以及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

(2)针对Word软件的训练,可以进行个人简历设计、书籍论文排版、海报制作,以及贺卡、考试试卷、班级宣传册设计等微型项目,重点是让学生掌握word软件图、表格、艺术字等基本操作以及文字编排、排版等基本操作,从而充分提升学生操作word软件的能力。

(3)针对Excel软件的微型项目设计,可以设计班级通讯录、班级成绩表、班级班费收支明细表以及相应数据的展示图和分析图等,其核心目的是让学生充分掌握Excel表格的基本数据输入、修改、删除操作,以及Excel表格简单函数应用和各种图形的生成,从而熟练掌握Excel表格。

(4)针对PPT软件的微型项目设计,可以选择个人介绍、电子相册、班级晚会简介等内容,从而让学生充分掌握PPT软件的板式模板操作、素材添加与编辑、效果设计等,从而熟练掌握PPT软件。

(5)针对Internet的应用,可以设计专题查询、了解自己学校的历史、发送电子邮件以及申请百度网盘等微型项目,从而让学生掌握网络的访问、申请、上传、下载及刷新等基本操作。

3 结 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自身操作性非常强,理论知识非常综合、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如何使用计算机完成一个操作。微项目学习方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的应用,需要根据该课程自身的特点,通过设计专门的微项目学习内容,来驱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相关知识,从而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

计算机应用研究论文: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在工程项目管理中,使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可以较好的提升项目工程的质量和效率。该文主要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相关概述、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问题和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期管理人员在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合理地采用计算机应用技术,以便可以更好的保障工程项目的完成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工程项目管理;应用思考

工程项目管理是按照计划来协调各项资源的合理运用,以期可以保障项目建设的顺利完成。在工程项目管理中,运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可以较好的提升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但是在目前的工程项目管理中,在使用计算机应用技术时存在硬件、软件和管理人员等方面的问题,严重影响工程项目的管理质量。因此,加强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1 计算机应用技术相关概述

1)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概念

计算机应用技术是指对计算机软件和硬件具有足够的了解,并且可以较好的对其进行应用,从而可以提升计算机的使用效率,同时可以满足计算机用户的各项需求。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关键在于使用人员的专业素质,只有工作人员的素质得以提升,才可以更好地发挥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功效。

2) 工程项目管理相关概述

工程项目管理是指对工程项目的组织、计划、协调和指挥,以便可以更好地完成工程项目。在工程项目的管理中,包括对开发商、投资商以及施工方的管理。最为重要的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还要对其进行信息管理,例如合同、图纸、文件和模型等,在信息管理中,计算机应用技术是管理的主要手段,利用计算机技术中的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可以提升工程项目管理的质量和效率,进而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利润。

3) 工程项目管理的目的

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其主要步骤是收集数据、数据处理、反馈信息、制定决策和反馈结果。其核心意义在于对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只有这样才可以为决策者提供有利的信息,继而可以根据信息来制定发展战略。但是由于信息量过于庞大,致使在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中存在较大的难度,而计算机应用技术可以较好的改变这一现状,通过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使用,可以较大程度的保障信息的及时性和性,进而可以更好地为决策者提供依据。

4) 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发展意义

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加强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价值,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项目管理范围方面,其需要对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财务、合同、工程进度和成本等方面进行多方位的管理,但是仅仅依靠人力来完成,将会大大的增加人员的工作量,并且不利于信息管理的性。而应用计算机技术,则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对信息进行及时的收集和分析,从而可以为决策者提供有利的信息依据;在工程项目管理特征方面,工程项目具有周期长和规模大的特点,如果依靠人力来完成,将会耗费较多的人力资源,而利用计算机技术,则可以通过统计软件来分析工程中的不足之处,继而可以针对性的进行改正;在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方面,工程项目的建设必然会与国际接轨,传统的管理方式难以达到国际化的使用需求,因而计算机应用技术必然会成为项目管理的重要手段;在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方面,现代化的信息数据收集频率较高,人力收集信息难以满足信息的及时性和性,而使用计算机技术则可以较好的改变这一现状。总而言之,在项目工程管理的过程中,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使用,符合现代化的工程项目管理需求,同时可以较大程度的提升工程项目管理的质量和效率[1]。

2 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问题

1) 计算机软件的缺陷

在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使用中,存在计算机软件方面的缺陷,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目前的计算机软件技术发展中,其技术发展形势日新月异,不但同类软件的数量相对较多,而且软件存在较大的相似度。在项目管理人员购买软件时,往往由于计算机技术的缺乏,致使其购买的软件质量较差,或者对于项目工程存在不适用性。这种计算机软件方面的问题不但会增加项目工程的成本,还会较大程度的影响整个项目工程的顺利实施[2]。

2) 计算机硬件的缺陷

计算机硬件设施是保障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基础,在项目工程管理过程中,计算机硬件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计算机硬件的购买方面,部分项目工程可能需要性能较好的计算机硬件,然而性能高的硬件会增加项目的成本,部分管理人员为了节约成本,刻意购买质量较差的软件,继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计算机的使用性能。其次,在项目的管理中,如果计算机的硬件达不到使用要求,管理人员需要对硬件设施进行更新,但是会花费大量的成本,部分管理者为了节约成本,不会过多的升级硬件设施,进而降低了工程项目的管理效率[3]。

3) 项目管理人员的缺陷

在项目工程管理中,需要相关的技术人才来使用或者维修计算机,但是由于工作人员的素质缺乏,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计算机的使用效率。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计算机技术的使用方面,由于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缺乏,致使其操作较慢或者不会操作,严重影响了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使用效率。其次,在计算机的维修方面,由于维修人员的技术缺乏,致使其难以有效的对计算机进行维修,管理人员需要聘请外来的人员来进行修理,其不但影响了项目工程的实施效率,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项目成本[4]。

3 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1) 多媒体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在工程项目管理中,需要员工对项目的实体和工序具有较好的了解,如果依靠口头的讲解,员工较好的对其进行理解,如果在建设过程中实践,则可能会浪费较大的资源。而多媒体技术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现状。首先,在工程项目的设计阶段,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员工较好的对设计图纸进行分析,继而可以发现设计中的不足之处,以便可以针对性的进行改进。其次,在实体预览的方面,设计人员可以根据设计结果来建设实体模型,通过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可以使员工对工程产生较好的理解,从而有利于员工的工作。,在部分技术性较强的工序方面,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讲解,可以较好的使员工掌握关键技术,进而可以减少建设过程中的损失。由此可见,多媒体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5]。

2) 网络技术

在工程项目管理中,涉及多个部门的协调作业,如政府、开发商、业主、设计师和监理等,在工程项目的实施中,需要各个部门的协调合作来保障项目的质量。但是仅仅依靠人力的信息交流,将会浪费大量的人力资源,而利用网络技术则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现状。在项目工程各个部门的协调沟通中,管理人员可以运用网络技术建立BBS或者其他交流平台,在网络交流平台中,各个部门可以通过信息的更新和传递,较好地达到沟通的目的。其不但可以提升信息的传递效率,还可以提升各个部门协调工作的效率。由此可见,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网络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发展价值[6]。

3) 统计软件的应用

在项目工程的管理中,包括数据的计算、统计和分析,同时在施工阶段,需要对成本和物料进行管理。但是依靠人力来完成工作,将会浪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并且难以提升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效率。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使用,可以较好的提升数据的处理效率。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通过计算机信息处理软件,可以较好的收集数据信息,继而可以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最终将有用的信息提供给决策者,在信息的处理过程中,计算机软件可以较好的保障信息的及时性和性,从而可以提升数据收集的效率和质量。另外,在施工阶段的成本预算方面,计算机软件通过对市场数据的统计分析,并且结合项目工程的实际情况,可以为决策者提供的施工方案,进而可以控制生产成本,提升项目工程的收益。由此可见,在项目工程管理中,计算机统计软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4) 办公软件的应用

在项目工程的设计阶段,传统的设计方式往往是设计人员进行手工设计,并且根据设计图纸对组织方案进行分析。但是手工作业往往会耗费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严重影响项目工程的效率,同时不利于保障设计的质量。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使用,可以较好的提升设计效率和质量,继而可以较大程度的提升工程项目的收益。在设计阶段,设计师可以利用计算机中的CAD软件设计项目的平面图形,还可以利用UG等三维设计软件来对其实体建模,并且可以对模型进行力学分析,这样可以较大程度的减少手工计算,从而可以提升设计的效率,另外,通过EXCEL表格可以较好的对施工计划进行统计和分析,继而可以针对性的制定施工计划,保障施工的质量。由此可见,在工程项目管理中,计算机办公软件可以较好的提升项目工程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

5) 建立数据资料库

在项目工程管理中,需要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便可以保障各个部门的沟通和交流。在传统的数据交流中,各个部门往往根据实际状况制定纸质文档,难以提升各个部门的沟通效率。同时,在纸质文档的传输中,某一部门可能会出现突发状况,影响了工程的进度,然而近期信息的传递却会具有一定的延时性,不利于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但是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管理人员在、可以通过计算机建立完善的数据信息库,数据库连接各个部门,只要各部门输入账户和密码,就可以对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查询、记录、修改和删除。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只有及时的在数据库中更新信息,就可以达到信息共享的目的。由此可见,计算机数据信息库的建立,可以较好的提升数据的出传递效率,进而可以提升工程项目的整体建设水平。

4 结语

在工程项目管理中,运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可以较大程度的提升项目工程的管理质量和效率。但是在项目工程的管理中,存在硬件、软件和工作人员素质较低等问题,影响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效果。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项目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合理的采用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进而可以更好的提升项目工程的收益。

计算机应用研究论文:基于项目导向的微课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探索

【摘要】如今,微课是实现翻转课堂最有力的工具,但如何实现微课与课堂的结合呢?微课一定是辅助吗?微课如何辅助教师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同时,提升他们的合作探究能力、交流辨析能力、观察发现能力?以上都是开展翻转课堂试验的教师们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以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五excel任务三数据分析》一节为例,介绍如何在高职高专中应用微课。

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践基础上,从学生参与情况、认知情况、学习效果三方面组织问卷调查,结合抽样小组座谈、实验前后学生实验项目完成质量的对比分析,实证了翻转提高教学质量、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挖掘了学生自学潜能等方面起了积极推动作用,同时翻转课堂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关键词】项目导向 翻转课堂 微课 项目导向

1引言

近几年兴起的翻转课堂是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融合的产物。从翻转课堂首次搬到互联网到如今全球组织推出的多学科的学习平台,给学习者提供了在线免费学习的机会,颠覆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在翻转课堂教学中,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教学顺序被打破,师生角色、教学组织方式、内容呈现形式、教学手段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它向我们展现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它让我们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关心、关注这些课题。

2 微课基本知识

2.1 什么是微课

在国外研究中,微课人们对它的研究取向各不相样。在国内研究中,与微课相近的名词有微课堂,微型课程等,目前业界没有统一的定义。国内最早提出微课的是胡铁生,他认为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结合。由于微课初期是针对某一问题的短小视频,微课首先是课,在时间和内容上体现为微。既然是课,也就包括了学习活动安排、学习资源、学习评价等内容,是一系列教学活动的总和。

3 计算机应用基础在高职高专学院教学中的问题

1)学情分析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高专全院的公共必修课,是吃过个专业在大一均开设的一门课程,学生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能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同时也可以熟练掌握办公软件的使用。但是由于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和90后的个性化特点,导致教学效果大大折扣,很不理想。

2)学生对该课的重视程度不够

大部分学生认为该门课程很容易,所以兴趣性不强,迟到旷课学生大有人在。更不用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堂上做作业的时候会遇到一些困难就会以“这门课平时多练,考试前几周再练吧,”为由进行逃避,久之造成了听不懂、动手操作不做,甚至不愿意做的恶性循环。

3)传统的授课方式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听评课模式,教师讲授,讲授完,学生去练习,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再加上现在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计算机基础视频等教学资源网上一抓一大把。

4 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的微课实施案例

4.1课前准备工作

4.1.1 教学前期分析

《项目五excel任务三数据分析》这节课的内容是大一学生对excel文件簿中一个工作表中的数据进行排序、分类汇总、数据筛选(自动筛选和高级筛选)等操作。让学生熟练操作对数据的各种操作。大部分学生通过对该项目一和项目二的学习,对excel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对数据的操作就有些生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对工作表中的数据进行实践操作,他们才能明白如何正确地对工作表数据进行操作。

我们将教学目标设置如下:

1)观察排序,理解升序排序和降序排序,熟练对排序进行操作。

2)熟练自动筛选,高级筛选的操作,观察自动筛选和高级筛选的关系。

3)熟练分类汇总的操作步骤,理解分类汇总与排序的关系。

4)在生活经验及已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尝试、交流、辨析,正确对本班高考成绩表进行操作排序、自动筛选和高级筛选、分类汇总操作。

其中,教学重点是熟练操作数据筛选、分类汇总; 教学难点有两个:一是高级筛选的操作方法;二是分类汇总的操作方法。

4.1.2 微课+课前自学报告单设计分析

首先确定哪些知识可以做成微课,我们选择的是操作经常出现问题的知识点。

1)需在课堂解决的重点或难点问题。

2)操作过程中经常出现错误的问题。

3)学习微课的时间(要求学生在课余没有课的时间学习微课,课下对知识点进行操作)。

课前自学报告单的设计原则与微课保持一致。结合微课对重难点或操作过程中经常出错的知识进行讲解,以练习的形式落实知识,具体安排如下表:

4.1.3 制作微课及课堂PPT

制作微课前,先制作课堂PPT。教师对微课的设计有了清晰的整体思路,才能在录制的过程中一气呵成。微课使用的PPT绝不能照搬传统上课的流程,必须是教师对微课与课堂整体思考,即哪些知识适合使用微课,如何设计与微课有一致性的自学报告单,教师要学会取舍,学会整合。

4.1.4 学生观看微课,完成自学报告单

可采用两种方式:一是上传至学生班级群,让学生自主下载观看;二是在微信公众号上直接用手机观看。

课堂

教师批改自学报告单,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二次备课,适当调整教学设计。

1、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2、小组交流辨析重点

互相批改课前自学报告单,互相辨析有不同操作结果的题目。

通过教师提问、小组交流的方式,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对重难点的掌握情况。

3、小组汇报落实重难点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组学习情况开展学习活动,重点针对学生在微课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点拨自动筛选和高级筛选、分类汇总的操作步骤。

在学生学会了本课堂上的数据分析的方法后,教师出示难题(课后实践训练)让学生思考,进一步巩固数据分析的操作方法。

4、分层练习,适度拓展

基础练习:做课后课堂上的样例。

提高练习:做课后实践训练配套题。

拓展练习(机动):demo中级第七单元试题(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试)

5、小测验证达成目标

让学生把课后实践训练习配套题,通过测试,了解学生达成教学目标情况。

4.2课后

大家和数据关系密切,本节课的内容更是和生活息息相关,除了在微课设计时让学生置身于生活中,课堂中的拓展题更能让学生体会到计算机应用基础与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关系。

5总结

课堂上,学生表现出极高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学生对于微课中提到的问题做出了精彩的回答:“分类汇总前要先进行排序。”

及时次上课的时候,我们把教学难点――分类汇总、数据筛选放在微课中。在检查课前自学报告单时,针对分类汇总这个知识点,全班45人中有40人做错,在QQ群上与学生交流中也发现,这个知识点在操作前老是忘记先进行排序再分类汇总。所以,第二次上课,我们在学生分类汇总有了比较清晰的操作步骤后,才出现教学难点,并采用了学生先独立思考,教师适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都被调动了起来。这也正是教师将在PPT中展现的内容,进一步落实了熟悉了分类汇总、数据筛选知识点,且在练习课后配套练习题,有预防再犯错的效果。

总之,微课+课堂的学习形式受到学生的喜欢和大力配合。在选点合适的教学内容中合理应用微课,能够让课堂的内容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所拓展,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思辨能力等。

计算机应用研究论文:计算机应用系统性能测试技术及应用研究

[摘 要]近年来,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快速进步,计算机应用系统的重要性也越发凸显,其应用系统无论是在规模还是在对企业的作用上都不断扩大,对企业的资源管理有着巨大作用,而性的测试是面向故障的测试,在确定系统在风险和限度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性测试来验证是否能够满足用户需要水平,同时可以预测系统未来可能达到的性,为将来系统的开发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但为了保障业务的连续性,还需要针对可能出现的故障做好维护和管理,积极备份,发现问题时也能顺利的保障系统运行。?那么如何在大规模的计算机应用系统下完成有效地对计算机的性测试,从而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受损失是本文研究的主题。

[关键词]企业;计算机;应用系统;性测试

1、简述企业计算机应用系统

目前,根据我国的情况而言,由于现阶段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应用系统被广泛的应用。企业计算机应用系统主要由:计算机的硬件设备、计算机系统软件和计算机应用系统软件,这三个部分组成。并且,计算机的控制器、运算器、极易存储设备和信息输入输出设备都属于计算机的硬件设备;而计算机系统软件则包括:操作系统及其内部复杂多样的的编译程序、各种数据库系统以及多种高级语言支持软件;计算机应用系统软件包括支持软件和种类多样的软件数据包。由这三种主要成分组成的计算机系统,才能体现出计算机的协调性、性和实用性。另外,性作为计算机应用系统的主要特性,还能分析大量的信息数据,并对其做出的处理。所以,企业的计算机应用系统的性测试技术研究是当下企业发展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2、计算机技术应用的相关领域

2.1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

数据处理技术是计算机应用的主要功能之一,应用领域也极为广泛,促进了我国多个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信息处理技术主要建立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基础上,将多种形式的信息,例如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处理,保障数据的传输、转化和储存。视频技术是多媒体技术中最为主要的方式,根据不同的编码技术,可以分为视频数字化技术和视频编码技术两种。数字编码技术指的是将视频信息转化为编码,通过视频信号的方式进行传输,从而实现视频的远距离传输和播放。视频技术的应用主要在电视传媒领域,例如电视台、网络播放器等等。音频技术是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发展较早的技术之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音频技术应用在实际生活中。音频信息主要是通过数字信号的方式进行传输,例如语音识别技术等。通过智能识别技术和音频技术的结合,计算机能够的识别出人们的声音信息,对音色等信息进行判断,从而实现对身份的识别。随着音频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远距离的音频交流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此外,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也是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的一个方面,主要体现使用虚拟现实技术,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从而实现心理治疗的目的。还被应用在医务实习人员的学习上,让实习者在较为真实的环境中,熟悉医学处理的方法,提高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有效降低了出现的风险,更好的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

2.2计算机通信技术应用

计算机的通信技术是建立在文字技术、视频技术、音频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实现的,通过计算机通信技术,为人们的日常交流提供了渠道,是目前计算机通信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计算机通信技术中,分为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两种,都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普及的重要原因是安装较为简便,只需要在设备中安装多媒体通信技术都可以实现即时通信功能。和传统的交流方式相比,计算机通信方式更加多样化,交互性和同步性都有着一定的优势。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对我国的计算机应用有着特殊的意义,促进了我国通信技术的发展,加强了我国信息化的程度。

2.3计算机智能技术应用

计算机智能技术也称作人工智能技术,随着科学技术和计算机水平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在我国的多个领域都有应用。例如航空航天、军事、医疗、卫星定位等等,是目前计算机应用最热门的发展方向。计算机智能技术建立在计算机辅助系统、智能信息系统、多媒体智能监控系统等多种系统的基础上。计算机辅助系统是专门为计算机智能技术而开发的一种程序软件,通过计算机辅助系统能够进行一系列的智能操作。智能信息系统的目的是收集信息的同时完成对信息的处理,和音频技术等相比,智能信息系统需要有着较高的操作水平,更强调专业性和实用性。智能信息系统和计算机智能技术有着直接的关系,随着近年来的高速发展,目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媒体智能监控系统主要负责对声音和图像等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智能化处理,智能化监控系统决定了计算机智能技术的程度,在监控系统的基础上拓展了范围,在多个领域有所应用。例如在交通监控等。

3、应用系统的具体性测试

在实际的性测试中,不需对系统的构造和原理进行了解,只需要对系统的运行情况,对用户的需求和使用情况进行了解和调查即可。计算机的应用系统分为硬件、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三方面,但在实际应用中,最为重要的第三方也就是应用软件的使用,其往往需要网络的支持,所以在上述三项之外还要进行网络模块的测试。

(一)双机热备的性测试

双机热备主要由两台服务器和一个磁盘阵列组成,而且这个磁盘阵列是外界的,这项技术相对于其他技术来说,其保密性和安全性大为提高,这是因为其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都安装在两个服务器中,对数据的处理则是在磁盘阵列中。在进行最终数据的处理和调用时,直接从中央的存储设备调用就可以了,而且在主服务器断开连接的时候,备用服务器就开始工作,不会影响到用户的正常使用。当然,这需要备用服务器及时从主服务器那里接受信息,一旦主服务器断开备机立刻开机,两者之间是通过发送定时定频率的信号来维持联系,我们把这种联系方式称作心跳,类似于人类的心跳,一旦主机的心跳停止,那么只能管理软件在无人情况下就会认为主机出现故障,将资源和管理工作交移到备机。

在测试双机热备的性时,主要通过将主机停止运行挂起的方式来观察备机是否自主运行来判断,除此之外还要观察网络中断时是否也会自主进行换机工作。在测试前要先开机,用正常的日交易量对主机施压并使其运行一段时间在将其挂起来观察备机,网络测试时也是如此。在对其的观察中,我们主要对其切换的成功率和延时、业务是否中断、回切的成功率进行观察。

(二) Oracle RAC的性测试

这项的中文名为真正应用集群,一般是由多台计算机构成的集群系统并且共享存储设备,在处理信息和数据的时候有较为出色的能力。在现行的网络软件故障中,常出现SQL语句故障、用户进程故障、网络故障等,但是Oracle RAC采用了漂移和透明故障切换技术,对这类故障有有效地解决和防护措施。除此之外,Oracle RAC系统还具有较好的伸缩性和高可用性,它在对于所有集群的管理中是动态进行的,即在所有集群中有哪些集群发生了故障,管理系统就会自动将其清除出去,若是删除掉集群对于工作有影响,其还会自动增加集群,显得智能化。在Oracle RAC系统中的每个节点上系统都会自动为其配置地质和VIP,节点若发生故障,VIP就会自动转移,保障业务的不中断,用户通过服务名进行连接和使用,不用担心隐私的泄露和具体的执行SQL应用。

在进行Oracle RAC的性测试中,主要也是对其恢复能力进行检测,操作步骤同上述双机热备的大同小异,先开机按照日常交易量对系统进行施压,随后进行挂起和断掉网络连接操作,观察服务器的接管状态和IP地址漂移的情况。在此过程中,也要注意节点的切换时间和成功率问题,并且要对IP地址漂移的成功率、服务器是否恢复正常和恢复正常的时间进行观察。

(三)高可用性集群的性测试

高可用性集群,简称HA Cluster,它也是一种集群技术,与双机热备转换服务器不同,它是着力于减少服务器出现故障的几率和时间。在集群中,计算机是最基本的单元。在这种集群中,主要分为主,主从,混合型三种集群方式。及时个是最为常见的,它能较大程度上帝利用资源,每台计算机的性能都被开发到好,与上面相同的是一台计算机发生故障时另一台计算机可以接管它的工作,由于业务集中的原因,这种情况下处理业务的能力就会下降;而顾名思义,主从型的集群是将计算机分为主机和备机的,就如同双机热备,在主机发生故障时备机顶上;混合型是上面两种方式的结合,其也能进行业务的转移但不是全部,只针对故障的计算机重要的应用和业务来说的。

在测试上与上面两种相同,即检测节点故障时能否保障业务的不间断,也是先平稳运行在进行挂起和断网操作,主要关注业务的中断情况,还需观察在故障被修复后节点是否需要重启,修复后业务是否中断。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双击热备、Oracle RAC、高可用性集群三个方面对企业的计算机应用系统进行了性测试方面的研究,并提出了具体测试方法,根据测试我们可以得知在故障下企业的计算机应用系统是否还具备工作的能力,也就是性。这对于企业业务的保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经过对漏洞和缺陷的排查,将会使企业的计算机系统的性更高,容错率更高,处理业务更加方便,还会对未来有可能发生的故障进行预防,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计算机应用研究论文: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微课教学应用研究

摘 要 以微课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专家学者的建议和自身的专业知识,探讨微课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微课;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

1 引言

在新课程标准改革倡导下,高效教学的呼声越来越高,微课借助现代科学媒体技术,以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真正实现一对一有效教学,逐渐被广大师生认可和接受。它凭借视频资料等为学生展示抽象的理论知识,将原先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并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经过一段时间的微课教学实践证明,将有助于学生基本掌握复杂的理论知识和简单的实际操作,并且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学习成绩也取得明显进步。

2 微课的相关概述

微课的内涵 微课被认为当下比较高效的教学模式之一。微课主要指教师依据考试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以视频资料为载体,记录围绕课本某重点内容展开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实现随时随地学习[1]。传统的教学课堂一般课时为45分钟,而微课的教学时间大部分在10分钟左右,因此又称为“微片段”。但它能够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微课的授课具有较高的趣味性,授课内容重点较为突出,针对性较强。因此,微课真正坚持了以学生为本的授课原则,教学效果显著。

微课的突出特征 首先,微课最显著的特点是教学时间较短,主要是通过碎片式教学帮助学生理解重难点,其教学视频80%是围绕某一个具体的知识点进行展开,通常不会超过10分钟,因此,学生可以利用课下较为零散的时间进行针对性学习。其次,微课的主题小但是较为集中,具有十分清晰的教学目标,但是在较短的时间内主题相对突出,教学内容也是精心设计的,因此可以有效地帮助学习者快速掌握学习中的难点。,微课具有强大的教学功能,主要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进行课程设计和内容精练,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针对性学习。

3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首先,该课程学习过程中的突出问题是学生缺乏较为明确的学习目标。中职学生在进行专业选择上较为盲目,缺乏目的性,学生学习的目的仅仅是获得一纸文凭。其次,从实际教学情况看,笔者发现我国当下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教师依旧遵循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只是一味进行照本宣科,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长此以往会丧失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无法真正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2]。,通过调查走访几所中职院校,笔者发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整体素质呈现出良莠不齐的特点,整体而言,城市学生对基础的计算机知识较为熟悉,而农村学生由于条件受到限制,对计算机仍感到陌生,更不要谈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给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4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微课教学的具体应用

前文已经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微课的内涵和突出特点,并且对中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进行了适当分析。笔者以个人的教学经验为据,以Excel中的Rank排序函数为研究对象,深刻探讨微课在中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实践应用研究。

要领会教学内容,进行微课的具体教学方案设计 首先,中职教师应利用微课对教学的主要内容进行系统设计。电子表格Excel是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中职学生应该掌握的具体知识。Excel中函数的学习是教学大纲中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因此,教师应该以Rank排序函数为教学对象,使其作为微课重要的教学内容。其次,在微课制作过程中应该制定的教学目标。教师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以启发式教学为主,以自身教学经验创造出学生喜爱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出符合课堂氛围的教学活动,比如可以采取任务驱动和竞赛式教学方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让所有学生都要了解Rank排序函数的主要特点和基本功能以及具体的操作应用过程。

要制作生动有趣、合理的微课课件 1)规范使用多媒体软件和教学工具,主要是根据具体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使用PPT和视频录像资料。2)根据具体的要求完善制作过程。首先,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收集并且整理与Rank函数有关的教学材料,制作出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课件,然后根据教学设计要求完成具体的脚本语言;在授课过程中一边播放PPT资料一边播放视频软件,并且应该将耳机、话筒等工具调整到合理位置。在进行实际录制操作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一定要对知识点的重难点进行分支讲解,保持语速平稳的同时还应该注意生动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趣味性教学。3)授课教师应该合理并且妥善处理好已经录制成功的教学视频资料。

要做到应用微课中因材施教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斥着微电影、微信等各种微作品,学生由于好奇心和猎奇心理,会对微作品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3]。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可以将微作品适当融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之中。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曾经指出,每个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特点不尽相同,学习知识的能力也有所区别。在具体教学中,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系统理解并且掌握Rank排列函数的具体使用方法。因此,要针对这些学生使用微课作为辅助教学,让他们进行相应的实际操作练习。另外,为了满足绝大部分学生课下学习的实际需求,授课教师可以将已经录制好的微课教学视频和课本相关的配套资料设置在共享目录之中,这样在课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微课学习,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其具体的知识点,经过反复的巩固练习和学习,学生基本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在教师和微课的指导下将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技能。

在此基础上,授课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中职Excel考纲要求学习的重点函数,再依据上面的步骤将其函数内容制作成微课课件,从而形成一个系统的课程专题,并且在实际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实践总结。

5 结语

总而言之,微课是一种符合现代教育的新型教育方式,与传统教学课堂相比,微课具有其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所需时间短,涵盖内容精。在当下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合理应用微课,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微课教学还处于不断摸索发展阶段,但是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微课的积极作用。计算机基础应用的授课教师在应用微课进行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和学生交流,并且在课下多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微课的课堂效率。

计算机应用研究论文: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

在工程项目管理中,越来越需要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说,计算机应用技术让工程项目管理得以更好的发展,而工程项目管理也为计算机技术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本文就计算机用用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 工程项目管理 应用 研究 发展

计算机应用技术可以通过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分析等,最终达到管理人员的信息输出要求。将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到工程项目的管理中,可以更好的解决项目中琐碎问题的查找和归类,实现有序的项目管理,同时还可以有效的提高工程项目的管理效率。

1 工程项目管理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1.1 多媒体技术

因为多媒体技术在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硬件水平也得到了不断提高。得益于多媒体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不断深入,从前需要实打实的进行展现的一些工作步骤如今可以以软件的形式更加方便快捷的进行技术性的工作,这样具有突破性的技术其影响力也是不容小视的。但是,虽然软件为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提供了许许多多的方便,可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在享受软件为工作带来的更多的便利的同时,也承受着更高的风险。因为软件系统不只是一个程序,程序与程序之间相互影响,一旦出现问题,相互影响导致出现问题的概率攀升。

而纵观如今的建筑行业中的施工管理,许多建筑施工单位对于管理并不重视,无论是最基础的管理还是后续的管理,都处于放任状态,这样的管理现状不仅对单个建筑施工单位的影响不好,对于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在工程项目管理中,所要接触到的信息量时十分巨大的,这些信息量的处理及其消耗人力,并不是领导具有的领导能力,员工具有行动力就可以很好的得到解决的。关于这种软件的开发,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现如今,虽然相关的技术程序已经不断的涌现,但真正做到的、万无一失的软件,还需要相关的技术人员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地进行探索。

1.2 网络技术

在工程单位进行一个大型项目的建设工作的时候,无论是前期的沟通洽谈,中期的建设工作还是后期的合作处理,都需要来自工程各个方面的人员进行实施的沟通和谈判,而往往这些人员由于工作性质的不同,所在地经常会进行变换,这个时候,为了得到及时的沟通和接洽,在网络上建立一个可以随时进行沟通的网络社交平台是十分重要的。

在网络社交平台的选择上,我们可以选择将资料和其他文件进行保存的论坛,也就是BBS,在这里,工程项目中来自各个位置的人员都可以进行沟通,获得信息,进行技术上的技术交流,确保工程能够顺利完成,减少突发状况的发生,也给整个工程提供了更多的方便。

2 现如今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缺陷

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假如计算机技术的帮助无疑是给现代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带来了十分巨大的便利,也为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得以更好额进行创造了一种新的可能,但是,纵观目前的工程管理现状,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上的运用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工程项目管理更快的发展,也需要得到一个及时地解决。

2.1 关于硬件

作为科技设备,计算机在安装上需要进行许多的资金投入,无论是购买计算机本身的费用,还是安装时所需要的电缆、网络附加费用和安装计算机时所需要消耗的安装费用等,都是一笔不菲的数目。但是,关于硬件上的资金问题虽然看起来是一个不小的问题,可实际操作起来还是十分的容易解决,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大多数的项目管理领导在计算机设备和计算机技术上的投资是十分大方的,他们也很愿意在这方面进行金钱投资,因为一方面,计算机应用技术确实能够为工程项目管理带来方便,有着很强的实际应用意义,可以为企业本身创造更大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加大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投入,也可以提升企业整体的现代感和形象度,对于企业形象的树立,有着很大的作用。

2.2 关于软件

现如今的软件市场上,关于工程项目管理的软件多如牛毛、数不胜数,而如何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工程项目的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往往是一个工程项目管理团队面临的难题。在市场上,这类软件种类很多,价格不等,而且由于项目与项目之间的差距,很多软件并不能很好地适用于所需要的项目,这就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在挑选软件的时候考虑到多种因素,选择最为合适的软件,进行办公。

2.3 关于人员

在进行完计算机硬件设备的配置和软件的选择和安装之后,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人原来进行相关的技术操作,是整个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能够发挥真正作用的关键环节。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技术性强,需要掌握的知识面广,不是相关的专业人才,很难进行操作,而擅长这类技术操作的技术工作人员数量也不是很多,所以,应该加强对相关技术工作人员的培训,这样才能使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作用得到较大限度的发挥。

3 结语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网络的应用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面对IT时代的到来,作为新世纪的我们,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显然已经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支持。计算机俨然成为这个时代的代名词,很难想象,当有24小时人们的生活离开计算机会变成什么样。在工程项目管理中进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不断的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一步。可以说,计算机应用技术让工程项目管理得以更好的发展,而工程项目管理也为计算机技术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而现如今关于工程项目管理中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问题有待解决的还很多,发展的也不是很完善,在以后的日子里,相信只要相关的工作人员一起努力,不断学习,认真工作,就一定可以将计算机应用技术更好地融入进工程项目管理之中,为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