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计算机应用毕业设计论文

摘要: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将整合区域内院校、企业品质资源专业自身资源,通过共享使用,充分发挥资源的较大效益,更好地培养本专业的师资,形成持续的专业及课程建设成果,也将为本专业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学习、自我训练、自我评价的综合性平台。
计算机应用毕业设计论文

计算机应用毕业设计论文:计算机应用网页设计论文

1对社会需求进行分析

进行培养目标的确定学校在进行培养目标确定的时候,必须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进行,保障培养目标确定的科学性,做到针对岗位或者职业需要来对学生进行培养。在培养人才的时候应该对其职业素养要求以及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进行分析,进行学生应具备素质、技能以及技术的确定。在分析社会需求的时候必须将行业调查和市场调查作为基础,分析社会对计算机应用性岗位的分析,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培养目标的确定。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本身的专业素质,让其将来更好地参与到社会竞争中去,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2明确计算机教学的人才培养方向

由于计算机的快速发展,当高职学生毕业时他们所学的内容就过时了。所以在网络设计的备课阶段,老师要尽量选择当下流行的网页设计进行教学,实时调整授课计划,删掉陈旧的无用的知识,补充新的实用的计算机知识。老师还要密切关注市场动向,根据市场的需要培养出知识理论过硬、动手实践能力强、专业素质的网页设计制作人才。要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以Dreamweaver为主要线索,教授网页设计的一些基本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理论的学习,还要求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要让学生实践结合理论地进行知识的整合与应用。

3选择符合时代要求的教材

教材是老师教学的基础,是学生获取专业知识的主要方式之一。高职教材与普通本科教材不同,它要求体现教材的职业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实践性。在选择网页设计的教材时,不仅要保障教材上有足够的网页设计基础知识,还要有典型的网页设计案例。并且要在计算机发展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阶段的网页设计教材,这样才可以保障网页设计教材不落后于时代,保障学生与时代接轨,与社会接轨,更重要的是与市场需求接轨。

4提高课程体系本身的实践性

保障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在高等职业学校中,教学体系建设对于人才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进行课程体系构建的时候,是不是真正的合理,会对计算机教学的质量造成重要的影响,甚至还会对培养目标造成重要的影响,怎样进行合理的课程体系构建是高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一个难点和重点。因为在进行课程体系构建的时候,不仅仅需要考虑到专业知识的内在规律和结构,还应该考虑到这个行业将来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现状。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的速度是比较快的,所以在进行课程体系设计的时候,不但要保障其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还应该保障课程体系本身的稳定性。在高职学校中,人才培养的目的便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就业,所以在实践教学的时候,必须重视学生本身职业技能的培养。在进行课程体系建设的时候,导向应该是社会对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技能和知识,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应该重视实践教学,采取措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计算机应用技术本身的门类是比较多的,并且发展的速度非常地快,学生在学校学习知识的时候,基础性知识比较多,老师在实践教学的时候,除了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还应该增加一些拓展性的内容,培养学生拓展能力以及创新方面的能力,为学生将来更好地进步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进行实践教学的时候,老师可以将真题真作引进来,进行题目设计的时候,将一些公司企业的实际项目运用进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或者需要进行课题的选择,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可以请一些公司的人员来进行任务的安排,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设计的需要和步骤,制订开发计划的时候也会更加合理,学生的体会也会更加深刻。通过真题真作学生能够更好地明确学习目标,这对学生自身学习主动性以及创造性的激发都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方面的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就业以及工作岗位的适应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且,这样还能够让教学更加贴近生活需要,不断对实践教学进行完善,教学质量也会有明显的提高。

5使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在网页设计课程中,老师要做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要注重启发式教学,避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及时,老师可以结合教学案例进行教学。例如,在讲“超链接”时,根据教材的知识重点选择当下比较流行的典型案例。首先,要为学生系统地展示该案例中超链接的效果。其次,再将超链接进行分解,向学生逐步讲解“链接”、“相对链接”和“锚链接”的具体知识点,并且在每讲完一步都要求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在讲解完所有知识点后,要求学生结合老师教授的重点进行自主练习操作。在课下要求学生将该案例进行系统复习,并且布置与该案例类似的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课堂上学到的内容,还可以让学生对以前所学的操作方法进行复习。经实践证明,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灵活运用教材上的知识,还可以使学生通过案例对知识点有了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和理解。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参差不齐,导致许多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够很好地消化老师讲的重点内容。老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将课程内容的课件或者资料传到班级的公共邮箱中去,以便学生随时翻阅查看。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老师录制教学视频,传到校网站上去,不仅提供给学生,还提供给社会各界人士观看。另外,有些学校会在班级中建立QQ群,这也方便了老师与同学之间的交流。第二,举行网页设计大赛。有些高职学校每年都会组织一次网页设计大赛,并给参与者一定的精神或者物质奖励。学生可以选择以个人或者小组形式参加比赛,经过初赛、复赛后选举出最的作品在整个计算机系进行展示。这种比赛形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使老师对学生的专业课掌握程度有一定的了解,以便完善教学计划、充实教学内容。

6改变课程的考核方式

网页设计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以考试的形式不能够考核出学生真实的操作水平。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网页设计的基本操作,并且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对网页进行创新设计。所以在网页设计的考核中,好的方法就是对学生课堂表现和实际作品的评价。在评价时,学生平时出勤率占总成绩的30%,网页总体设计占40%,网页创意占30%。这种考核方式能够较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7改善教学条件和教学设施

良好的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教材的正确选择是保障课程有效改革的前提。首先要建立一个具有素质的教师团队,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课程目标的实现。实训基地等教学设施的完善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贴近社会的教学环境,不仅有利于网页设计课程的改革,还有利于学生通过学习更加了解社会现状。此外,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积极聘请有经验的、技术过硬的专业计算机人员加入教学指导计划,也会为教学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作者:李娜单位: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电信系

计算机应用毕业设计论文:计算机应用基础资源网站设计论文

1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资源网站设计原则

资源网站将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各个学习任务为主线对学习资源进行集成。为学生提供一个专题研究、协作式学习的平台。在资源网站建设过程中,网站的主题要有激励性,要让学生有学习兴趣。网站资源要多元化,多元化的资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奋点,能够较大限度地扩大学习者的受益范围。资源网站设计要贴近生活,要使学生能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资源网站要有交换性和协作性,为学生营造一个有效的学习环境。

2网站设计

按照以上设计原则和多元智能理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资源网站共设计有四大模块,分别为:结构化知识展示功能模块、扩展性学习资源功能模块、网上协商讨论空间功能模块、网上自我评价功能模块。其结构如图1所示。其各个模块的功能如下:

(1)结构化知识展示功能模块:展示与学习主题相关的结构化知识,把课程学习内容相关的文本、图片、图像、动画等知识进行结构化重组。

(2)扩展性学习资源功能模块:将与学习主题相关的扩展性学习素材资源进行搜集管理,包括结合学科特点的不同学习工具(如字典、词典、计算工具、作图工具、几何画板、仿真实验室等)和对相关资源网站的链接。

(3)网上协商讨论空间功能模块:根据学习主题,构建网上协商讨论、答疑指导和远程讨论区域。

(4)网上自我评价功能模块:收集与学习主题相关的思考性问题、形成练习和总结性考查的评测资料,并将其设计成基础性强、覆盖面广、难度适宜的题库,让学习者能进行网上自我学习评价。

3结语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资源网站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系统能够为学习者提供适合的学习资源,能够促进学生多元化的智能发展,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信息技术手段。

作者:郑军 单位:包头师范学院

计算机应用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资源库建设计算机应用论文

1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目标与意义

部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目标是“对接产业振兴、服务青年成才,瞄准职业岗位、校企合建资源,引领学习模式、满足多元需求”,它面向一线教师、学生、企业工作人员、社会学习者,真正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提高教学质量与社会服务能力。院级重点、特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目标应该是“瞄准职业岗位、校企共建资源,引领学生学习,实现教学资源、企业资源共享”,核心目标也是要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提高教学质量与社会服务能力。通过建设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方向教学资源库,必将有效推进专业教学资源的标准化建设,促进资源整合,较大化的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本专业教学效率及人才培养质量,能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同时,校企合作深度将近一步加强,通过资源库建设,有效的将学校、企业、教师、企业员工联系在一起,促进共同进步,最终实现高职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增强学校、企业的社会影响力。

2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内容

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不是资料的堆叠,它具有更广泛的意义,既要考虑面向专业、面向课程的教学资源,也要考虑面向行业、企业、职业岗位的资源,还必须要支持教学活动、教学管理与评价。因此,本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主要面向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方向,课题团队在深入企业一线调研、多所高职院校学习、交流的基础上,共同研究确定以下建设内容。

2.1专业资源

通过对行业、企业深入广泛调研、分析,确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方向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对已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置等进行研讨,完善和修改,确定符合教育教学规律、职业岗位需求,满足共性需求,兼顾个性需求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等专业建设资源。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专业就业岗位、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人才培养方案库、人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等。专业和就业岗位介绍包括社会经济需求、专业介绍(特色)、就业方向介绍、职业岗位能力分析表、岗位技能标准等;人才培养方案库包括产业发展趋势分析、人才需求调研分析报告、不同方向培养方案库等;实践教学包括实践教学体系、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库;专业评价包括专业教学质量标准、毕业学生调查分析情况汇总、专业评价结果;课程体系包括不同方向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库、教学进度安排表等;专业建设规划包括专业五年建设规划和实施步骤等;毕业条件包括学生毕业基本条件及学分置换管理办法。

2.2核心课程资源

课程是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单元,也是资源库建设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由课程主讲教师、企业兼职教师、企业专家组成课程建设团队,每门课程确立建设负责人,确保建设质量,主要建设课程为《C程序应用与开发》、《移动互联网站设计》、《JAVAWEB应用与开发》、《Android应用开发》、《软件测试技术》。课程资源建设内容包括核心课程标准库各一套;学习引导,学习方法、学习路径;每门课程的整体设计、内容选取与组织、教学安排等;每门课程的具体学习情境设计;提供每门课程的全部学习情境的电子课件、整体设计录像和学习情境教学视频、配套习题库、作业库、理论题库、实训题库、学生自主学习方案、课程考核方案库一套。

2.3实训资源

通过校企双方合作共同开发实训项目库、课程设计库和毕业设计库,建立审核与动态更新机制,保障实训资源持续更新。主要建设内容有实训项目库、毕业设计库,包括每个实训的指导书、具体任务单、编码规范、文档规范、数据库设计规范、接口规范、实训考核方案、实训流程、实训项目范例、每个毕业设计的任务书、开题报告、功能模块分析等。

2.4企业资源

通过企业、行业提供和自行采集的方式,展示新技术、新标准等信息。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企业案例介绍,包括每个案例的开发背景、功能说明、应用情况等。开发和管理文档库,包括每个案例的可行性报告、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数据库设计、编码、测试、维护等,以及新技术动态、国家相关政策等。

2.5培训资源

根据软件行业相关职业标准,建成涵盖师资培训、学生技能竞赛、项目开发与管理、前沿技术等在内的各种培训包,面向学生和教师,主要建设教育教学技能培训资源、创业创新大赛、移动互联应用技术大赛等各类竞赛培训资源等。

2.6职业信息资源

联合合作企业,收集整理各类职业标准、行业资格证书类型、考核标准等资源。通过各高职院校就业网站、合作企业网站收集企业信息和就业信息。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职业标准、职业资格证书类型、“双证融通”实施方案及对应考核标准、证书申报流程、企业信息、人才需求信息、学习者学习档案、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就业培训信息。

2.7资源库平台

在资源库内容建设的基础上,利用学校自身技术开发力量,在企业技术专家的指导下,逐步梳理、整合内容,先设计,完成资源库平台搭建,逐步完成模块建设,再集成整库,边建边用,逐步完善与更新。资源库平台的主要功能有支持用户权限管理,根据系统设置的安全规则或者安全策略,以及用户的角色限定其可以访问的资源。通过权限管理,用户只能访问到自己被授权的资源,既方便用户查找相关资源又保障资源使用的安全性。支持用户个性化操作,能有效通过普通浏览器下载各类资源及对资源进行评价。支持对各类资源的利用率统计分析,通过分析结果确定各种资源的使用频率、用户群。

3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原则

为确保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达到预期建设及使用目标,资源库的建设必须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必须体现高职特性及专业方向特性,提供符合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特点的内容结构;二是资源库的建设是以专业为单位,应围绕专业来制定培养计划、系统化设计课程体系、完善师资队伍配备及教学资源配备、展现专业建设成果等;三是做好资源库平台设计,向学生、教师、企业人员提供一个开放性、共享性、可扩展性、高性的系统结构;四是建设标准规范,入库资源必须符合相关标准,应严格按照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CELTS-41.1进行建设;五是注重资源质量,资源库平台必须提供对入库(更新)资源的审核机制;六是资源动态更新,方便用户体验。

4结束语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将整合区域内院校、企业品质资源专业自身资源,通过共享使用,充分发挥资源的较大效益,更好地培养本专业的师资,形成持续的专业及课程建设成果,也将为本专业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学习、自我训练、自我评价的综合性平台。

作者:郑伦川 单位:重庆科创职业学院

计算机应用毕业设计论文:艺术设计下的计算机应用论文

1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的意义

1.1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的表现形式

计算机的特殊技术为艺术设计师们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艺术表现形式,让艺术设计师的创意想象与绘图作品之间有了捷径,计算机使得艺术设计行为的设计手段的可行性、可控性、设计作品的实际可制作性大幅度提高。随着各种绘图软关于应用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的探讨辛志伟吉林艺术学院吉林长春130021件的不断更新,艺术设计师们的选择性更多。相对于传统的手绘制图,通过计算机不仅能够更快捷的完成绘制工作,更能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将绘制的图像表达出来。例如通过计算机三维图像的应用可以将设计的产品通过立体实物的形式表达出来,通过实际的着色以及360旋转来真实呈现实际生产出来后的形态,还能根据设计的具体要求随意更改视角与材质等,并从不同角度不同部位修改作品,极大的提高设计的预见性和真实性。

1.2提高艺术设计师的工作效率

据调查显示,一部作品从设计到最终成形,修改比例占据75%以上。传统纸绘修改存在一定难度,多次修改甚至会影响到画质,最终完成作品是图纸会变得面目不堪。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能够将修改环节变得简单化,艺术设计师绘图时只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修改即可,而且不会留下任何痕迹。为了防止图纸丢失,再利用计算机绘图时还能将原有稿件复制保留下来,传统绘图时只能在原有图纸上进修修改,从一而终,到绘制结束时仍然只有原稿件,且到处都是修改的印记,画质粗糙。

1.3计算机图形技术带来审美思维的深刻变革

计算机技术带来的各种变革取决于其丰富的表现手法。传统艺术设计师只能通过自己的想象在自己的脑海中建立一幅幅实际表达效果,这种想象缺乏以实践为基础的可行性研究,而且具有较强的个人主观意识,艺术设计师在设计时只能考虑到自己能够想象的部分,因此设计的产品具有片面性。为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可以为艺术设计师创造出一个虚拟的环境,在虚拟空间可以设置空间的色彩、灯光效果、声音等,将现实存在的各种影响因素都引进虚拟环境中,然后借助这样的虚拟环境来观察设计产品的功能和效果。这种表现手法不仅能检验产品的可行性,更是为艺术设计师们提供了修改方向,人们不用仅仅根据自己的主观想象猜测产品的应用效果,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也能及时被发现,减少修改次数,缩短产品周期。

1.4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科技是及时生产力,对于艺术设计而言也是如此。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只是科学技术在艺术领域的一种变现形式。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将高新技术应用与艺术领域能够让艺术发展突破原有薄弱的环节,实现艺术的发展。传统艺术表现形式过于单一,很多好的创意都因为绘制难度较大而被艺术设计师扼杀在摇篮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艺术设计的发展。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艺术设计师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并通过计算机辅助这样有效的表现形式将创意的表达出来,并最终在现实中实施。因此从根本上来说,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带来的变化是革命性的。

2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并非万能

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带来的改变是巨大的,其积极作用也是革命性的,但就此盖棺定论的说传统手绘将被计算机替代则是不理智的。如果艺术设计师都将计算机作为艺术设计表现的形式,那么手绘将会被人们彻底抛弃。有过手绘经验的人都知道,手绘与计算机绘制的体验不同,手绘能给人带来最真实的体验,能够将绘制者带入产品设计的意境中,因此绘制过程中艺术设计师的灵感可能进一步被激发,而手绘带来的精神上的满足则是计算机绘制无法替代的。计算机无法替代人们的思想,更无法代替人们表达细腻的情感,或许只有通过自己亲手绘制的图画才能将自己的思想融入产品的理念当中,这也是艺术设计者常说的创作是应该兼顾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计算机只能做到物质方面的,却无法在精神方面达到人们的要求,通过计算机能很好地展示产品的表达效果,却无法表达出产品给人带来内在的东西。因此仅仅通过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会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却无法带来心灵上的震撼。因此在引进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基础上应该保留原有手绘方式,将计算机绘制与手绘融合,根据需求利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才是最有效的途径。

3结束语

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的优势使得艺术设计领域迎来了巨大变革,艺术设计师不用再像以前一样通过单一的手绘表现形式费时费力,只需要通过计算机带来的便利就能很快将设计的产品展现出来,并验证产品实际表达效果。而计算机辅助技术并非毫无缺点,将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与传统手绘相融合才是艺术设计发展的途径。

作者:辛志伟 单位:吉林艺术学院

计算机应用毕业设计论文:计算机应用下的美术设计论文

1计算机美术设计的发展历程

1.1平面设计

纵观世界所有设计行业,平面设计系受计算机技术影响较大的行业。KennethKnowlton于1963年在贝尔实验室中发明了在线条打印机上加印字母和标志的方法,创造了“计算机实体”;之后,HiroshiKawano则凭借绘图仪制成了日本首张电脑艺术图;MasaoYukimura及其同伴于1967年建立了独特的计算机艺术家小组。计算机美术设计不但影响了平面设计中的图像及图像处理,同时它还带来了平面设计工作方式的转变。计算机美术设计有利于设计师创造性思维的开拓及独创性理念的丰富,让平面设计以更加新颖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眼前,由此可知,计算机技术对平面设计的影响是特别巨大的。当下,人类早就看到了计算机美术设计对于平面设计行业所造成的影响,它不但让平面设计以更的形象展现在人们眼前,同时它还带给了平面设计更大及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1.2建筑设计

计算机技术运用于建筑设计领域的表现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其一,虚拟建筑物的设计。在正式进行房屋的创建时,工程师可让业主方凭借虚拟建筑物的方式来分析建筑的外形美观与否,同时还可以让业主方自行选择建筑内部的每一个部位,当然通过此种技术,人们还可以对建筑房间内部的装修展开研究,如此对于建筑的修改设计及建筑周期的缩短而言是特别有利的。其二,建筑效果图设计。建筑效果图系静态图形,以前它是由建筑设计师通过手工绘制的方式完成的,如今凭借计算机技术,建筑效果图设计所需要的时间将大大缩短。其三,建筑动画设计。通过计算机技术,我们凭借三维立体的方式展现一栋房屋的立体效果,甚至连其房屋群的设计效果也可以较好地展示出来,比方说,中国所设计的2008年奥运会运动场馆设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如今,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不但广泛运用于建筑设计行业,同时其在影视动画及娱乐等行业使用的频率都是相当高的。

1.3影视动画片

以前的动画片绝大多数都是由设计师通过手工制作的方式完成的,之后再用摄像机拍摄并衔接在一起。鉴于计算机技术的加入,目前的动画片制作周期相对于传统的动画片制作周期而言缩短了很多,正因为如此,所以动画片商对计算机技术产生了深厚的兴趣,促使动画片创作的计算机化进程加速很多。如今,计算机动画已广泛运用于电影电视行业,在其艺术作品中,计算机技术不但能够更好地展现艺术家的想象力,同时它还能够产生众多在电影电视实拍中无法收到的艺术效果,最终推动作品创意的展现。

2计算机技术在美术设计中的优势

如今的时代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技术融入到美术设计中后,美术设计行业便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计算机就如同美术设计的催化剂一样,让它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了特别好的发展。

2.1解放思想与工具

有人如是说:心有多高,路就有多远。如今这句话已经在美术设计中得到了证实,凭借计算机技术,人类可以描绘出手工创作无法得到的图画,更关键的是我们可以在电脑上通过下达复制及旋转等命令不断寻找变化及组合方式,最终获得好的创作效果。当人类进行计算机美术设计时,只要他有想法,那么他便可以将心中的图画绘制出来。所以我们说计算机技术能够为设计师提供一个更为宽广的想象空间,把他们从手工绘制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更自由地进行设计的创作,最终促使其创作出最的作品。在计算机美术设计过程中,作者根本就不需要用到尺子及圆规等绘画工具,然而其创作却比手工创建得多,标准得多。手工创作需要有勾形及渲染等过程,当创作完成之后,其修改要比计算机美术设计困难很多,即便是修改成功了,其作品上也不可避免地留下了修改的痕迹。然而计算机则不一样,其修改是不会留下任何痕迹的,因此在创作的过程中,设计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对创作进行相关的修改。此外,计算机所具有的高设计效率也是其优于传统的美术设计方式之一,其修改及创作效率甚至相当于传统方法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

2.2丰富表达方式

不管创作方式怎样变化,计算机美术设计必须表达一定的情感及思想,它应该让读者了解设计者的创作初衷。传统的表达方式通常都是静态的,通过纸张抑或幕布等工具进行展现,然而鉴于计算机的使用,美术设计的表现方式便更趋向多样化,作者的创作灵感及丰富的情感可通过计算机表现出来,同时利用各种软件展开平面设计便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结果。设计师只要具有创意,那么其创意肯定是可以表现出来的。设计师在创作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图像、视频、或者声音表达自己的思想,展现自己的情况,如此欣赏者对作者的思想便可以有一个较好地了解,当然设计师和欣赏者之间的交互也就更容易实现了。

2.3能够带给人视觉上的冲击

计算机技术的出现给世界带来了一场视觉艺术的革命。目前,计算机及其相关的绘画软件已经取代了传统的绘画工具,计算机上有各式各样的毛笔及喷枪等绘画工具,设计师可以依据自己的想法选择最恰当的工具。此外设计师也无需再使用颜料这一传统的绘画工具了,他们只需在电脑上使用调配色光便可以进行绘画的创作。计算机所具有的强大创作功能及表现力给人类带来了特别大的视觉冲击及享受,同时也让人们意识到了计算机技术给美术带来的发展及改变。

3计算机技术在美术设计中的应用

3.1计算机技术在基础图案创建中的运用

设计师在进行基础图案创建的过程中,理应将一致或不一致的基本图形放在二维平面空间里设计全新的视觉形象。这种设计具有特别强的灵活性,即使是一样的基本图形由于其在画面骨骼框架里摆放的方式不一样,也将展现出不同的效果。如果设计师想达到这一目标,那么其所具有的思维能力便应该特别高。然而电脑中的AutoCAD绘画软件便正好可以处理此类问题,其绘图功能特别强,可以绘制一般的二维图形,同时还可以对三维实体展开造型的创作。选用此技术不但有利于平面图形的良好设计及处理,同时设计时还可以随意发出复制等多种命令进行各种变化及组合方式的探索,最终帮助设计师设计出最理想的作品。

3.2计算机技术在色彩设计中的运用

不管进行何种作品的设计,色彩都是一个设计师们必须重视的环节。出色的色彩搭配可以给人带来心灵上的震憾及视觉上的冲击。计算机未出现以前,设计师一般是通过自己的想象展开色彩的搭配,此种设计方法特别难做到色彩的正确掌握,常常会出现想象和实际不一样的情况,如此,设计师们便会花更多的时间及精力进行调试。然而电脑中的AdobePhotoshop功能则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它不但可以帮助设计师对色彩进行正确的使用及调控,同时它还具有快捷的填充和多样化的色彩转换方法。设计师可凭借真实的色彩展现,清楚地感受对色彩的感觉,且迅速的进行色彩的搭配,较好地避免色彩搭配不当情况的出现。

3.3计算机技术在立体设计中的运用

设计师在进行立体设计的时候,理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鉴于设计师对作品的感觉不是特别的清晰,因此他们在进行立体设计的过程中便会遇到一些困难。可是计算机三维建模及渲染技术能够把物体全部侧面及细节完整地展现出来,如此设计师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视点便会出现流动,以便其适时创建及修改形体。

4结语

总而言之,计算机技术对于美术设计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计算机技术不但有利于美术设计的发展,同时它还可以给设计师带来诸多的便利。所以设计师们在进行绘画的创作时理应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美术作品的创建,以创作出更多精美的美术作品。

作者:祁敏 单位: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应用毕业设计论文:高职学院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毕业设计是所有工科生培养过程中最重要的教学环节, 然而毕业设计的质量却反映出逐年下滑的趋势, 本文指出了毕业设计存在的学生思想重视不够、选题不当、指导教师缺乏经验、缺乏过程管理、论文缺乏规范等问题, 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毕业设计; 教学改革

毕业设计是所有工科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也不例外。通过该环节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初步掌握设计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在设计态度、工程思想、实践能力等方面得到系统的锻炼和提高,为步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毕业设计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工程素质以及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指导教师的治学态度、学术水平和指导设计工作的能力;同时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1].尤其对于工科学生而言,毕业设计是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前的一次预演,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1.当前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思想重视不够, 投入精力不足

由于目前就业形势严峻, 一部分学生忙于参加各种各样的招聘会和公司面试, 在毕业设计环节上投入精力甚微。毕业设计的时间与实习、顶岗或长升本(接本)时间重合,在两者不可兼顾的情况下, 多数学生都选择了工作或接本为主, 而不是做毕业设计。

1.2 选题不恰当

选题恰当是做好毕业设计( 论文) 的前提, 我院制订的"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技术学院专科生毕业设计( 论文) 工作的若干规定"规定了选题的基本原则。

尽管如此, 但是选题不当的情况仍然时有发生, 表现在:(1) 论文题目大多由指导教师给定,学生并不感兴趣, 因此更谈不上对题目的意义有比较深入的思考; (2) 论文题目与学生的发展方向不一致。例如有的学生是软件方向的, 但指导教师指定的题目却是硬件方向的等等, 对于所用到的一些技术学生知之甚少; (3) 论文选题陈旧,图书管理系统题、学生管理系统等类似的题已经做了多少年了, 每年都在做, 又没有发展, 毫无创新性可言; (4) 选题脱离社会实践, 所使用的技术属于基本已经淘汰的技术, 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帮助不大;

1.3 指导教师缺乏经验, 指导强度大

由于计算机专业发展比较晚, 具有丰富项目实践经验的老教师十分稀缺。而随着近几年计算机专业扩招, 高校引入了大批的年轻的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 这些年轻教师本身充满活力, 敢想敢干, 不足之处在于他们多是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 实际的工程项目实践经验不足, 而计算机专业本身是一个实践性要求很强的专业, 没有这些实践体会, 就很难理解软件开发过程、软件技术如何应用到生产这些问题, 从而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1.4 毕业设计过程缺乏监督

一般按惯例, 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每星期至少应见面两次, 了解学生毕业设计的进展情况。然而由于受到学生找工作、升本(接本)等特殊情况的影响, 很难坚持下来。学生缺乏主动性, 不愿意主动找指导教师交流, 因此使得毕业设计的过程缺乏监督。

1.5 论文抄袭现象时有发生

我校对论文抄袭现象处置甚严, 这也是对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的培养, 然而, 部分学生报着侥幸和偷懒心理, 往往将网络上检索到的多篇论文稍加修改, 重新组织加工, 从而就变成了自己的毕业论文。有的学生甚至一字不改, 原文照搬。

总的说来,目前有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的主要问题是少了一点“规矩”,即使有规矩也是“老规矩”。对随着教育和教学改革的深化而出现的新情况遇到的新问题,缺乏深入的研究和及时的改革。

2.毕业设计(论文)的定位

计算机应用专业是一门综合性非常高的学科,该专业软件、硬件及系统的开发、应用、维护等工程领域,是一个纵向较深,横向较广的复合性、综合性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接受高等职业技术人员所必需能力的基本训练的重要教学环节。毕业设计(论文)首先具有教学与教育功能,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对学生进行设计科学教育,培养探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强化工程意识,进行工程基本训练,提高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经济意识的重要阶段;是培养学生优良思想品质,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检验。其次,毕业设计(论文)成果具有直接或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生产、科研服务的社会功能。随着教育和教学改革的深化,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专业的拓宽改造,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更应高度重视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和质量评价,使学生更清楚地知道怎样主动做好毕业设计(论文),使指导教师更清楚地知道如何对学生进行指导,使管理人员知道怎样抓住实质问题管理到位,以保障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3.有关应对措施

3.1 加强学生思想教育

如何提高高校毕业设计的质量, 已成为一个日益引起教育界关注的话题。笔者陋见, 根本措施应当是加强学生教育, 使学生引起重视。其实多数高校和指导教师对于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性都深有体会, 但具体实施起来总觉得效果不如想象中好, 关键是在于“循循善诱”几个字。笔者今年指导的几个学生中, 也有个别学生对毕业设计重视不够,设计时敷衍了事, 做好毕业设计,是为了对自己四年学习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也是对个人责任心的一次考验, 从而端正了态度, 主动性大大提高。

3.2 在毕业设计之前做专题讲座

由于学生都是及时次参加毕业设计, 所以对如何进入状态, 开始毕业设计工作, 如何查阅资料, 如何分阶段完成, 如何撰写开题报告和毕业论文, 如何对毕业论文的章节规划、内容安排和格式规范等知识缺乏认识, 因此在毕业设计之前有必要做专门针对毕业设计如何开展的专题讲座。

3.3 选题是关键, 鼓励学生到企业进行毕业设计

选题是整个毕业设计(论文)的核心, 正确、恰当地选题是做好毕业设计(论文)的前提, 应首先把好选题关。在我系首先原则上把一人一题作为选题工作的重要原则少数课题比较大时, 可以分成几个小课题, 但必须保障每个学生都是单独完成自己的课题,防止学生互相“帮忙”的发生。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需经过教研室讨论、教研室主任审核、系主任批准。对于一些过易、任务过轻或所使用的是一些过时技术的题, 坚决要求进行重选。通过这些做法,保障了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的质量, 学生也反映良好。

开展学生毕业设计的一种新做法, 是让学生到就业单位去做毕业设计, 利用企业的经费、场地和技术力量, 完成企业需要的技术课题, 实行校企联合指导方式。一方面, 可培养学生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实际工程设计和科研的全过程;另一方面,工作单位的实际课题, 任务明确, 要求具体, 时间性强, 能激发学生的工作热情和主动性, 增强学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同时, 便于用人单位和学生较早互相了解, 有利于学生就业后尽早地进人工作角色。我系目前对于这种新的指导方式正进行尝试和摸索,从目前的效果来看,很受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欢迎。[2]

3.4 过程管理很重要

开题报告完成以后, 就进入了漫长的实际设计过程。要增强对学生的监督和督促机制, 防止学生偷懒。其一,要增强指导教师的责任感;其二,可引入现在一些软件公司常用的做法,要求学生写周报,让学生每周对自己毕业设计的工作进展, 取得的成果或碰到的困难做一次记录。这样既避免了学生临时报佛脚,不做设计只写论文的情况发生,又使学生的整个设计过程都有案可查, 增加了对毕业设计评分的合理性和公正性。[3]

3.5 如何杜绝论文抄袭现象

论文抄袭是学术界十分不齿的行为,应当给学生灌输这种思想。学生大多都是及时次撰写学术论文,一旦养成了抄袭的坏毛病,则日后对己对人都贻害无穷。一方面,应当将“对毕业论文抄袭进行严厉惩罚”写入到毕业论文的要求规范当中去,一旦发现,绝不姑息;另一方面,指导教师可通过耐心教导,击溃学生的侥幸心理,让学生明白,抄袭的论文是无所遁形的。

3.6 改善评判学生毕业设计质量

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由两部分来衡量:

一是设计成果的质量, 包括软件的功能、所采用的开发技术、人机界面等部分组成, 可通过现场演示和答辩来评分;

二是毕业论文质量,根据课题完成情况和答辩情况由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小组分别按毕业设计(论文)评阅、评审评分标准采用“结构分”进行评定,其中指导教师成绩占30%,评阅教师成绩占30%,答辩小组成绩占 40%

(1)指导教师评定成绩

根据指导教师评审评分标准从学生工作量、工作态度、技术方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论文)质量、创新等方面进行评定。

(2)评阅教师评阅成绩

根据省教育厅的有关文件精神,要求每位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必须由两位熟悉相应课题内容的教师(可以是外聘教师)进行评阅,评阅评分标准从毕业设计(论文)内容、学生工作水平以及论文撰写规范共同确定,每位评阅教师必须单独填写评阅表。

(3)答辩

成绩主要由答辩小组根据答辩评审评分标准从学生的报告内容、报告过程、回答问题以及学生在毕业设计 (论文) 中的创新等方面进行评定。毕业设计(论文)成绩按(>85分)、良好(75分一84分)、中等(66 分一74分)、及格(60分一65分)、不及格(60分以下)五级分评定,其中比例控制在 20%以内。[4]

总之, 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工作受到了扩招、学生就业、升本(或接本)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要做好这项工作,根本在于思想重视,重点在于制度保障,只有学校、教师、学生都加以重视, 做好各项制度保障, 才能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的效果,提高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管理水平。

计算机应用毕业设计论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学习情境设计

摘要: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改革是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一个正确的方向。“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需要从任务载体的选择、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教学环境、考核环节的设计等五个方面开展学习领域设计,并以“教师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情境为例实施课程教学。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师计算机应用;学习情境

工作过程是“企业(或用人单位)为完成某一任务并获取工作成就而进行的一个完整活动过程”。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形成直接经验,掌握融合于各项实践行动中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以具有范例性的工作任务为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组织知识,学生在职业化的学习情境中通过完成工作任务进行学习,获得可迁移的工作过程性知识。

一、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学习情境的设计原则

1.任务载体选择

任务载体选择遵循工作过程完整性原则、职业成长性原则、区域经济适应性原则和前瞻性原则。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序化,应追求工作过程的完整性,要有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估的完整过程;对学生来讲,要满足学徒、中级、高级、专家的职业成长性原则;要以未来为导向,所选的学习型工作任务要随着专业领域的变化调整。

2.内容选择

学习内容的选择要满足认知规律及理论实践一体化原则。人们认知实物过程为从一般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学习内容的选择也应遵循此原则。高职教育的对象及特点决定了学习内容不应该只是学习理论或者单纯学习某种技能,因此学习内容和过程要将理论与实践融合为一体,这样才能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方面要遵循行动导向原则和学生中心原则。在设计学习情境时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混合使用角色扮演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实验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讲授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将学生置于中心地位,在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阶段,教师仅为学生独立的行动做出提示,激励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而不应该教授其具体操作。

4.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方面应遵循职业真实性原则与教学适应性原则。设计学习情境时通过建立模拟、仿真实训平台、实训模块和分组、轮班制等形式,让学生以“准员工”身份去体会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当然,教学与职业环境是有区别的,完成学习任务所要求的条件应是学校具备的。

5.考核模式

教学结果的考核不应仅仅局限于书面考核,而应注重整体性要求。实践与理论结合,既要有以考核动作技能为主的操作考试,又要有以测试认知水平的知识考试。仿真与现场结合,既要在模拟的职业环境中考试,又要在真实的职业活动中考试。结果与过程结合,既要有以尺寸合格、功能正常为目的考试,重视结果的正确性,又要有以发现故障、排除故障为目的考试,重视过程的完整性。动态与静态结合,既要有以测试知识的深度和存储为目的的笔试,又要有以了解测试知识的广度和运用为目的的口试。专业成绩与能力评估结合,既要有各门知识课程和技能课程的成绩单,也要有工作质量、个人素质和合作能力的评价表。在明确以上五个方面的基础上,依据“确定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选择合适载体,确定学习情境制定学习情境描述表与课程实施计划制定学习情境评价标准”四个流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情境。

二、学习情境的设计与实施

1.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

教师深入索尼移动显示器(苏州)有限公司、甘肃润峰电力有限公司、武威职业学院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就人才需求、岗位设置、员工专业技能、职业素质、员工管理多方面进行调研,获取课程体系构建的及时手资料,确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应培养的职业能力为:具备计算机文件管理能力、较好的文字处理能力、电子表格处理能力、演示文稿应用能力。

2.选择合适载体,确定学习情境

不同的行业与岗位工作任务是不一样的。经过调研,文秘人员的工作任务是起草文件,同时需要对单位的材料进行整理;企划人员的工作任务是写分析报告、写产品说明、制作广告宣传册,做与财务相关的基础报表,向客户介绍产品;教师的工作任务是撰写学年工作计划,学期工作计划,成绩分析,学期、学年工作总结,备课、授课等;基层医护人员的工作任务是病历及药方的整理、药品管理、财务管理、医疗保健讲座等。以毕业后的工作岗位为依据,设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情境为文秘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师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务人员计算机应用基础、广告人员计算机应用基础四个学习情境。

3.制定学习情境描述表与课程实施计划

制定学习情境后,按照学生的学习任务制定学习情境目标、内容、课时、教学场地、教师安排计划,并编制学习情境描述表。

4.制定学习情境评价标准

完成“教师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任务后,对学生网络应用能力、文字处理能力、电子表格应用能力、演示文稿制作能力进行综合性考核,要求过程性、结果性兼备。

作者:张玉梅 单位:甘肃武威职业学院

计算机应用毕业设计论文: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设计

【摘要】

微课以“短、精、活”受到了越来越多课程的追捧,近期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的实现离不开“微课”这一关键环节,正是通过微课的学习,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时间的使用进行了重新规划,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本文主要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介绍了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关键词】高职;微课;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设计

引言

目前新兴媒体的迅速发展已从方方面面不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智能电视、互联网等已经是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品,微博、微信、微电影等新的信息交流传播方式也已经成为当前主流。而微课程是以主题模块组织起来的相对独立与完整的小规模课程,是由反映各相关知识点的大批微视频按知识点关联规律和要求组织起来的微视频的集合体。微课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学生,成为现代课程体系中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微课让学习变得简单,更向我们启示了一种新的学习理念:“微”。

1微课程特点

(1)短。顾名思义,就是所用时间短,微课程在一节课所占用的时间短于10min,在短短10min内,利用学生对微课的兴趣使得学习者能集中精力在有限的时间内接收并掌握新课程内容。

(2)精。“微课”主要是为了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这样可以突出课堂主题,教学内容相比传统教学更加丰富,教学目的更加明确。教师如果要开发微课堂,就要对课本内容进行仔细筛选,合理利用文字、图片、声像等内容,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教学内容尽可能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眼前。

(3)活。教师应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灵活地结合起来,同一堂课,每个教师的教学思路不同,因此设计出的教学设计也会灵活多样,教师所选用的素材、课件、视频等会随着教学目标的提升不断扩展,这就促成了微课程的动态性,开放性和灵活性。

2《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采用微课程学习的必要性

(1)学生水平良莠不齐: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来源广泛,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网络走进千家万户,许多学生通过中学和平时上网学到了许多计算机的实用操作,当然,也有一些落后地区没有条件开设这门课,更有可能一些学生在入学前连电脑都没有见过。由于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良莠不齐,这对教师教学尺度的把握有较大影响。如果我们仍然按照以前所定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必定会产生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受不了”的矛盾现象。使用微课程能使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深度和进度进行自主选择内容,然后在网络和课堂上师生共同进行问题解决,深度拓展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

(2)课程教学时间短:在现行的教育模式中,学校的教学时间有限,课时安排有限,而学生对于知识和技能的需求越来越多。微课程的出现就能够有效的解决两者间的矛盾。微视频是长度在5~10min的有完整内容的小片段。学生通过微课程的学习,能够弥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零散的时间进行学习,不受课时安排的限制,学生可通过运用自身的智力优势来完成一个学习项目,锻炼能力和积累经验同时“学会学习”。可以看出,微课程学习法是“从做中学”、“从反思中学”、“在学习中学会学习”的有机结合,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和实践操作,与生活实践和职业岗位需要紧密结合,满足新课改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因此,可以利用微课程学习来改革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使授课内容和方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更好的突出对学生学习技能的培养。

3计算机应用微课程的设计

3.1微课程的设计思想

要充分考虑该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定位以及本身的培养目标等这些综合的因素。将微课程的设计开发所对应的定向性原则简单可以概括为:“依托学科内涵,始终以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培养目标作为主线,紧抓以学科教学内容这一依据,以学生为本,通过不断努力,设计出适合高职学生学习需要的,具有其实用价值的品质微课程”。对知识进行合理、适度的选取、分解微课程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它根据实际教学需求来进行开发,微课程具有针对性,能抓住具体学科教学知识点或教学主题并结合具体教学活动进行系统化的组织与建设。这就意味着不是任何知识点或教学内容都可以进行拆分、重构组成微课程,这样很容易会导致学生课程内容、所学知识点残缺,不符合于学科课程的系统性、整体性两大特征。只有恰当选取微课程的内容,才能将其效益得到较大化的发挥,不然就是浪费人力物力,做无用功,因此微课程的核心内容在选取时候既要考虑量又要考虑质,从而达到两者的统一,然后将知识点进行适度地、合理地分解,并进行选取。

3.2微课程的教学设计

要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必须做好微视频情境的导入工作。在教学中安排学生进行微视频的预习,随后,在课堂教学中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安排随堂练习,这既是知识的巩固过程,也是知识深化的过程。在学生完成课堂作品的时候,学生可对微视频内容进行重新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操作性和创造性都很强的课程,在课堂中要对学生完成的作品进行展示及评价,利用投影仪向全班展示作品,共同讨论。在整堂课程完成的时候,对学生进行学习知识后测来了解学习水平。另外,微课程的实施是师生共同完成,教师要将知识、技能要点贯穿其中,这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需要充分备课,把握好时间和进度。

4“微课”的制作

微视频是对一个完整的知识点的讲解,因此,微视频所用的资源包,包括测验题、课件等的准备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声音的播放速度会比画面的播放速度快,我们可以选择把声音和画面分开录制,方便后期进行编辑。可以选择后期进行拍摄录制。就是将整个教学过程录制下来。硬件设施包括摄像机以及灯光等等。教师应该提前进行预演讲课,在这个过程中对不断调整摄像机的位置,以达到拍摄角度,拍摄过程中采用中景、近景以及特写等方式,多使用固定摄像镜头以保障的视频质量。除此之外,拍摄过程中也应该注重教师的仪容仪表,保持衣着的整洁性。后期编辑主要包括片头的制作、内容的剪辑、配解说词、制作片尾以及提示性画面或音频的插入。必要的提示性画面或音频能给学生适当的引导,总之,微视频的设计要基于下列基本原则:①呈现的内容要符合科学,知识逻辑联系强,结构合理,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及其可达到的水平,达到辅助学生学习的功能。②微视频要便于学生的学习和知识的储存,主线要清晰,画面要美观大方,符合学生的审美,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③微视频的设计要体现出设计者的创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5计算机应用课程微课的实践效果

课前一周,老师通过课程学习平台下发学习任务单、微课视频、课前预习、效果检测题等学习资源,学生按照教师下发的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要求观看微课,在学习任务单上记下疑惑不解的知识点,便于与同学、教师在课堂上交流。观看微课后,按照任务单的要求完成课后微测试,巩固观看微课的学习效果。通过微课学习后,学生在课堂上更愿意主动动手尝试,而不是“被动听讲”,操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执行的过程中,少部分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没按时下载微课和微练习进行学习,这就要求教师适时监督、引导学生在课前完成微课学习。由于计算机知识的更新速度很快,学生更需要符合实际需求的内容进行补充,微课程就能很好的满足这种需求。

作者:王谢玮 单位: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应用毕业设计论文: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践教学设计研究

【摘要】计算机应用技术(智能电子方向)在IT产业链中处于重要地位,在电子产业快速发展的今天,为了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我专业教师在多方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了专业设计。本文主要就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设计进行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设计;实践教学设计

1专业定位设计

计算机应用技术(智能电子方向)在IT产业链中处于重要地位,是IT产业链中二级产业的主要构成部分。目前,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高速发展,河北省确立了四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分别是廊坊、保定、石家庄、秦皇岛。其中石家庄发展的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是电子信息技术与产业。本专业基于高职先进教育理念,秉承我院的“员工的摇篮,职业经理的基地”这一办学理念,结合2010年学院工作要点和深化教学改革的意见,深入企业一线进行调研,经过专家论证,确定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电子信息产业及时线需要,掌握计算机系统和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拥有单片机技术应用能力,能够从事以计算机及设备的生产、安装、调试、维护和单片机技术应用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产品的开发设计、技术支持等工作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2课程体系设计

在明确专业定位的基础上,本专业建立了基于工作过程,以企业项目为载体,教学做一体化的专业课程体系。经过调研,确定了本行业学生的主要工作过程,并把工作过程分解成相应的典型任务模块,再转化成知识与能力,经提炼重组成具有本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在课程进行过程中始终基于工作过程,贯穿企业项目。为了更好地完善课程体系,本专业进行了如下规划:每学期派出2名教师到企业带薪实习,希望能整理出更适合企业的教学项目;建立两门精品课网站,提供更多的不同类型企业项目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3教学团队设计

本专业有一支专兼结合、规模适度的教学团队。其中有专职教师15人,兼职教师6人;专职教师中又有专业课教师10人,基础课教师3人,团支书辅导员2人。校内专职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专业方向明确,其中讲师以上职称的有13人,达到双师素质的教师有12人,占教师总数的80%。在年龄分布上以中青年教师为主,是一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同时本专业还有一支高素质的兼职教师队伍,包括两名公司老总、两名公司技术员、两名部门经理。为了使师资水平更上一层楼,本专业做出了如下规划:每学期派出2名教师到企业实习;每学期至少聘任2名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实践课程教师;每学期聘请至少1名专家做专业知识动态讲座;以科研合作为契机,带动教师的实践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4实践教学设计

基于学院的校训“重技善学、恒信自强”,本专业注重技能的学习和培训,突出高职教育的特点。建立了基于课程体系,逐步开展基础实训、专项操作实训和综合实训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最终可以达到相应的职业能力,考取本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围绕产学研结合的中心点,建立了配置合理的校内实训室、校企结合的校内实训基地和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4.1设立9个公共实训室

分别是:基础电工实训室、模电实训室、数电实训室、计算机维修实训室、办公自动化实训室、单片机实训室、智能卡实训室、EDA实训室、电子工艺实训室。各个实训室内具有充足的实训设备,实训室和教学设备的配置能够满足本专业的教学需要。

4.2建立了相应的校内实训基地

为实施工程项目和科研开发提供了的优良条件。目前主要和以下4个校内实训基地的企业进行了校企结合,其中石家庄信翔科技有限公司是我院的一家校内企业,以生产电子智能绿色环保产品为主;方圆测控以生产仪器仪表为主;信通电子以生产测控系统为主;鼎尚公司正在我院E座建立生产线。通过校企结合,主要在以下4个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及时,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了实践教学项目。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始终贯穿企业项目,从基础实训到专项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扩展能力的发展都以企业实际项目为依托,逐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在电子CAD课程中就采用方圆测控技术有限公司的红外淋浴器作为教学项目开展,在单片机与接口技术中采用河北方圆测控技术有限公司的称重显示器作为教学项目。第二,校企结合,创新了考核方式,采用企业项目考核,学校企业共同打分的“两结合”的项目积分考核办法。其中专业核心课中企业实践考核成绩占到总成绩的40%。第三,校企结合,学生通过在企业的阶段性工作了解了行业环境。同时,还在校内实训基地的企业中为学生提供了勤工俭学的岗位,使学生不仅获得了一定的津贴,而且锻炼了专业技能。第四,企业研发部门和专业教师合作共同开发科研项目,已经立项的有计算机智能诱导催眠系统等五项省市级课题。

4.3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主要有以下两个:京华电子公司和河北先控电源设备有限公司,京华电子公司主要致力于LED显示屏的研发与生产;河北先控电源设备有限公司是专业生产模块化UPS及配套产品的生产企业。通过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不仅为学生提供了顶岗实习岗位,还在摸索中逐渐完善了学生顶岗实习的考核方式,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就业岗位。经过本专业教师和企业的不断探索,逐步完善了顶岗实习的考核方法,目前主要采用以下两种形式:企业晋级制度和级别工资的制度。通过顶岗实习,本专业2007级在京华顶岗实习20人,全部留用;2008级中,先控顶岗实习的16人,京华顶岗实习12人,与企业也达成留用意向。经过顶岗实习的学生在本行业认可度高,提高了就业率。

4.4其他实践活动

以相应的教学条件为依托,本专业开展了丰富多彩、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活动。经过一系列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具有了较好的职业能力,达到了本专业的电子设备装接工的要求。2006、2007级学生电子设备转接工的考试通过率均达到95%以上。在“中国联通杯”河北省电子信息职业技能大赛中,我专业学生赵子龙获得二等奖。在河北省首届大学生科技创新创意大赛中,我专业学生韩博川、李龙等获得三等奖。

5一体化教学专业规划

当然,我们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实训室无法满足一体化教学需要,科研成果转化率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等。对此,本专业做出如下规划。

5.1校内实训室

(1)利用学生综合实训作品充实部分实验设备;(2)配合项目教学,整合实训室;(3)将教室逐步改造为教学做一体化教室,3年内实现80%为教学做一体化教室,并且将教学场地的30%转移到企业。

5.2实训实习基地

(1)加强联系与沟通,充分利用现有的实习基地;(2)在现有基地的基础上,3年内再建设3个师生实习基地,将现有专业核心课程与企业项目结合实现一体化教学;(3)明年与通合电子建立学生实习基地;(4)依托电子研发中心搞好开发和实训,并积极转化成果。

5.3实践教学

(1)准备每学期联合公司出版一体化教材1本;(2)完善实习实训项目式大纲,2012年在一体化教学的基础上,实现全部专业课程的项目式大纲完备;(3)加强学生创业支持与管理,发挥一体化教室的工学作用,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创业环境,每年鼓励每班创建一个仿真公司。

6学生就业设计

的专业定位、科学的课程体系、高素质的教学团队、产学研结合的实践教学环节,为该专业学生的就业提供了保障。目前,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较大,学生近三年的对口就业率均达到了90%以上。经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我校该专业学生满意度较高,这说明我校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高。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就业,我校特做出如下规划: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设就业信息网;定期召开小型人才招聘会;强化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与企业进行高待遇协商、订单培养。IT产业的高速发展必然带动本专业的繁荣发展,为了更好地适应本行业的人才需求,必须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以提高本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作者:张燕菲 徐国华 单位: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计算机应用毕业设计论文: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项目化设计

[摘要]随着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是现代化教学的需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公共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创新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强化技能训练,最终确保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化教学设计

当今社会,计算机的使用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正在迅速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熟练操作计算机、掌握计算机的应用技术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已经成为学生就业必备的基本能力。随着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就业需要和岗位需求。积极探索、创新课程教学设计,合理优化教学内容是现代化教学的需要。

一、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教学目标单一

在传统教学中,因为受到知识体系教学的影响,教学目标侧重于知识目标,对于素质目标与能力目标很少涉及,所以教学目标比较单一。教学目标的单一性直接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

(二)教学模式比较陈旧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采用“填鸭式”教学,教学模式不能做到因材施教与兼顾第二课堂拓展,课程是教师的“一言堂”,所以也就难以保障学生学习的效果。

(三)教学考核形式片面

传统的课程教学考核就是期末的书面考核,考核形式片面,不能客观地反映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对于技能的考核更是无法进行。也正是因为考核形式的片面性,导致了课堂教学的导向性错误。

二、项目化教学设计的含义

教育部《关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文件内容中提出了关于课程建设的主要精神。根据学生从事具体工作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以真实任务为载体,重新序化教学内容,实施课程项目化的整体设计,在课程整体设计之后进行课程的单元设计。同时,又要体现“以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育人理念和培养目标。项目课程是一种有效的课程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实施能力本位教育思想。它的开发以学科企业调研得到的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以典型产品或典型服务项目为载体,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工作任务,进而在实施任务的过程中提高综合素质。作为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需要具备针对于所任教课程的项目化教学设计的能力。

三、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化课程设计

在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特征的课程设计中,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也不例外。针对本门课程进行科学的项目化课程设计是保障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的必要前提。在实施的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分析与总结的能力。进行课程改革前的课程内容体系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系统总成、WORD文字处理软件、EXCEL电子表格软件、PPT演示文稿、数据库基础、网络安全等。经过项目化课程设计之后,主要的项目包括:美化Windows7的桌面、办公文件的管理、舞蹈协会纳新海报的制作、个人简历的制作、工资统计表的制作、销售数据的统计、公司库存表的制作、企业组织结构图的制作、产品目录及价格表的制作、员工培训讲义的制作、公司宣传材料的制作、“教学管理”数据库及表的创建、学生信息查询及报表的创建、给计算机筑起坚实的城墙、给予计算机灵魂上的净化等。在这些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以具体的、真实的职业活动项目引出实际项目、任务与问题,也因此打破了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学生在实施这些项目的过程中,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四、项目化课程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正确理解项目课程的项目与任务的关系

项目课程的开发要以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以典型产品或典型服务项目为载体,让学生有效地掌握工作任务。任务是课程设置和内容选择的参照点,以项目为单位组织内容。任务是岗位的工作内容,项目是根据任务学习的需要选择和设计的载体。必须先确定任务,后确定项目,否则项目就丧失了目标。如何看待项目完成时的任务?它是教学中的工作任务,不再是岗位的工作任务,它可能来自岗位,也可能是根据教学需要而设计的。项目就是一件完整、真实的事情。这件事情可理解为一个故障的诊断、分析与排除,一项服务的提供,一件产品的设计与制作等。项目是完整的、综合的、基于产品或者服务的,强调应用技能获得产品或者提供某项服务。任务与项目不同,但项目在内容上可能与任务重叠。

(二)正确理解项目选取的标准

课程项目的选择不是任意的,也不可以将原来教材中的“章”简单、机械地更换为“项目”。项目选取的标准可以参考以下几个要点:与课程目标的定位是否相适应?项目之间能否形成一定的逻辑关系?项目是否符合产业技术发展方向,符合典型性要求?项目能否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项目的能力训练价值如何?项目在教学中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如果所选取的项目符合上述要点,则是一个科学的项目,否则需要改进或者替换。

作者:王海英 单位:威海职业学院

计算机应用毕业设计论文:计算机应用微课程的设计开发

摘要:计算机技术在生活、学习、工作过程当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凸显,这虽然为计算机教育行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但同时也提高了对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教学的难度。在此情况下,计算机专业教师必须要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有效的对教学内容进行一系列的开发和改良,在充分地利用微时代和数字时代得有效教学手段,加强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基础课程教学。首先分析了现阶段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程设计开发过程当中的实际情况,然后分析了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当中的加强微课程应用的优势和主要特点,分析了加强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程设计和开发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设计;开发

在社会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互联网络的推广和普及程度不断加深,各行各业纷纷地引进了先进的计算机和计算机技术来进行日常的运营管理,这也就意味着各行各业对于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在此情况下,为了能够较大限度提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专业教师就要树立全新的以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观念,然后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有效的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当中的应用微课程教学的方法。教师要充分地利用各种可利用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的改革,同时还要充分的利用互联网络上的丰富教学资源,不断的提升基础微课程的教学有效性和教学规范性。

1现阶段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程设计开发过程

当中的实际情况教师在进行基础课程的开发和设计时,需要充分地考虑市场对人才的计算机应用各方面需求,同时也要结合实际的课程开发和教学的目标,科学有效的完成能够提升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微课程的设计。然而,在实际的微课程开发和设计的过程当中,由于教师没有及时地梳理全新的微课程理念,也没有充分的了解微课程对于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重要性。因此,没有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来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会大大降低学生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同时也会使基础教学缺乏可操作性和有效性,从而大大降低了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整体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现阶段。虽然大部分的学校都引进了微课程进行教学,但却没有及时的对计算机当中的重要硬件设备进行更新,也没有添置能够满足学生各方面学习需求的足量计算机设备。这就使得在基础课程开展的过程当中,部分的学生无法实际的进行相关的操作,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另外,计算机硬件本身会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学校没有安排专业的人员对计算机硬件进行定期的检修维护,从而会使得重要的硬件设备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出现一些故障,这严重的影响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教学的有效开展。

2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当中加强微课程应用的优势

与传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模式不同,全新的微课程教学主要是通过视频的展示来完成相关的教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当中的疑点、难点、重点分别制作相应的教学视频和教学课件,不仅能够较大限度地加快单点授课的实现进程,同时也能通过视频的方式较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互动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够实际应用基础教学取得相对较好的教学成效。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需求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在教学过程当中增加微反思、微互动、微练习等的微型系列教学内容。另外,微课程当中的教学视频具有相对较强的针对性,能够以丰富多彩和动态化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教学主题。在进行微课程视频制作的过程当中,教师通常将视频的时间控制在十分钟以内,这样还能够很好的配合其他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和教学活动。对于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而言,可以根据自身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掌握情况来进行视频的反复观看,从而能够大大的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为了确保微课程教学能够取得预期的教学成效,教师还可以充分地利用互联网络上的丰富资源,然后分别以互动性、实验型、探讨型、讲授类型的形式来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在确保教学质量能够得到稳步提升的同时,还能够较大限度的提升授课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3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当中的微课程的主要特点

3.1授课时间短

教师在进行微课程制作的过程当中,往往会选择一些具有较强互动性和趣味性的元素来进行教学视频的制作,然后在较短的时间内完计算机应用基础重点和难点等相关教学。这不仅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较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能有效地调动学生自主的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习。教师还可以在微课程教学当中利用启发、表演、问答等着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学生营造良好而活跃的基础微课程教学氛围。由于微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多要点的特点,教师在进行设计时能够有效地将不同的知识面和知识点融合,也可以有针对性的根据不同知识点的内容和教学要求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微课程设计。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不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知识,同时也能够有效地将各种知识和计算机操作能力有融会贯通。利用生动形象的微课程来进行教学,能够将传统枯燥复杂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简单精炼的教学内容,这样能够大大降低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难度。

3.2趣味性较强

教师在进行微课程的设计和开发的过程当中,需要充分地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内容,然后利用多样化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微课程视频的制作。可以分别制作重点视频、难点视频以及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拓展视频,然后将其共享到校园网络平台当中,学生就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进行微视频的下载,利用支持为视频格式的播放设备和仪器,就能够随时随地的进行微课程视频的学习和浏览。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先进的教学仪器连贯性地播放不同的教学视频,也可以通过教学课件的演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时还能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构建具有较强互动性和趣味性的微环境。在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体验的同时,也能提升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程教学的整体教学效果。

4加强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程设计和开发的有效措施

4.1精准选题

微课程视频需要在短短的十分钟以内完成大量教学任务和教学重点的展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能够精准科学地进行教学主题的选择,并在微课程视频当中体现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等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就需要在微课程视频制作的过程当中利用有效的方法营造与教学相适应的情境,充分地将实际生活和教学内容有效的融合。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热情,同时也能够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升提供良好的保障。

4.2设计创新

为了能够确保微课程视频能够较大限度地发挥教学作用,教师还必须要对视频结构进行有效的调整。不仅要在视频当中增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要在视频当中加入具有创新性和创意性的教学内容。例如,在进行微课程设计的过程当中,要是可以充分的利用互联网络和移动技术进行教学视频的制作,也可以在教学内容当中增加与学生特长和计算机应用基础相关的知识,还可以考虑地域教学特点和区域发展情况,有效的在微课程视频当中融合具有投资性和区域性的教学资源。

4.3视频录制

教师在进行微课程视频录制的过程当中,需要有效的将录制时间控制在十分钟以内,可以借助视频软件、电脑、话筒、耳麦等的工具完成录制。在录制之前,需要对耳麦、话筒进行调试,还需要确定视频录制的清晰度,这样能够使录制的微课程视频的清晰性、美观性、明确性大幅度提升。教师也可以对录制的微课程视频进行剪辑,截取视频当中能够充分地体现重点和难点,以及教学主题的内容,也可以在视频当中增加文字描述,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视频当中所呈现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内容。

4.4提升质量

微课程本身是一种全新的教学设计形式,在社会发展和微课程教学模式不断的更新的情况之下,微课程设计和开发的要求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在此情况下,教师就必须要引进先进的微课程理念和微课程教学方法,不断的提升为课程视频制作的质量。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有效地将全新的微课程教学资源融入到课堂当中,从而能够较大限度提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在学生进行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教师也可以有目的性地增加一些具有创意性和时代性的元素,并在教学视频当中体现与学生实际生活一些相关的内容,从而能够大大的提升学生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微课程的接受程度。

5结束语

计算机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计算机技术不断的更新换代的过程当中,我国的计算机水平和互联网络技术不断提高,这为推动信息时代和计算机教学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为了能够使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能够与社会和时代保持同步发展,教师就必须要充分的对现阶段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情况和信息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然后利用互联网络和计算机技术有效地将微课程彻底地贯穿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始终。除此之外,还需要充分地考虑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方向,然后及时地对微课程进行全新的开发和有效的设计,这样才能确保微课程教学能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取得预期的教学成效。

作者:王海霞 单位:河南四通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计算机应用毕业设计论文: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网络教学平台设计

摘要:传统的网络教育比较死板,无法应对当前互联网形势的高速发展,然而高职教育以学生实践、就业和创业为主,如果不能很好地引导,则创造出的是一群初级的技工。在当前互联网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应该充分网络的优势,提升硬件设施和教学手段,以网络为基础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学习和掌握技能的机会,从而走出学校即为高等技术人才,该文研究了一套网络教学平台,用来帮助学生更快、更好、更有效的学习。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教学

1概述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就提出了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根本,同时以此为前提,做出了很大的努力。然而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工作岗位的变化也非常快。五年之前,制造业还是主流行业,高职院校出来的学生就业方向还是以制造业和实体经济为主,然而这五年来,互联网高速发展,实体经济越来越不景气,工作岗位逐渐被智能化设备所代替,高职院校的学生如若不改变,将很难应对社会的发展。网络教育最早在教育机构发展起来,很多的教育机构采用网络教学的方式,可以很快地将教育结构的网点遍布全国,且成本很低。目前微课等教育方式也越来越流行,现有课堂知识已经无法满足现有需求。因此,建立一套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非常重要。本文研究的网络教学平台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的,借鉴国内外的网络教学平台经验,建立一套适合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本平台利用B/S结构,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通过网络浏览器来使用该平台,非常方便。该系统主要使用微软开发的一套软件,使用.NET技术进行整个系统搭建,使用VS2015平台来进行系统的开发,使用SQLServer2015来进行数据的存储和查询。

2网络教学平台的需求

随着互联网技术及互联网领域的急速发展,互联网领域的工作岗位也越来越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进入互联网领域的基础课程,学好这些课程非常重要。在高职院校,目前都普遍的开设有计算机基础课程,然而传统的书本教学方式,学生无法应用和实践,也就看不到学习的效果,也没办法积累实践的经验。现在,学生已经基本实现了人手一台笔记本或者PC机,只要给予足够的学习资源,学生就能够快速地进行自学和能力的提升。因此,从这个角度出发,来研究本文要建立的网络教学平台的需求。本文所研究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基本需求有用户的注册登录功能,教学资源的上传下载功能,网络在线教学和点播功能,在线考试功能,在线互动功能等。用户的注册登录功能是每一个系统所必备的功能,学生需要填写自己真实的姓名、学号、身份证号等信息才能注册成功,然后使用注册成功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登录之后就可以进入自己的可操作界面。教学资源的上传下载功能,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会将一些辅助的教学资源,包括视频或者文本资源,上传到平台中,然后提供给学生下载和学习。学生如果发现好的教学资源,也可以上传到系统中,但是需要老师审核通过之后,其他的学生才能够查看到和下载学习,避免有不法之人,上传不良的数据信息。网络在线教学和点播功能是学生无需所有的课程学习都在教室进行,老师也可以进行网络在线教学,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笔记本或者PC机打开和登录该系统之后,点击在线教学,就可进入老师直播的这些课程,当然这些课程可能是很多老师的,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讲课风格的老师,并最终在这个老师名下进行考试,也可以拿到考试成绩,从而顺利毕业,这样就避免了很多学生因为不喜欢某一个老师,从而导致自己的某一个课程无法学好。在线考试功能是由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与普通的课程教学不同,无法通过纸质的形式很好的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上机考试是一种很好的评测手段,通过学生通过到实验室或者机房,打开自己的考试系统,然后通过考试提交,这样也节省了很多的教师资源和材料资源。在线互动功能是一个很好的功能,一般的网络教学平台是没有这个功能的,老师只要登录该平台进行才做,学生那边就会在该教师的头像上亮灯,代表该教师在线,学生想要咨询什么问题,可以随时找在线的老师询问,非常方便快捷。现在的老师一般除了课堂时间,很难能够找到,因此提供这一功能,有助于学生及时的解决问题,且学校也会要求每个老师,每个月在线时长必须在一定时间以上。本文所研究的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需求

3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

根据第2节中的网络教学平台的需求分析,对本文所研究的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功能划分。根据功能模块主要划分为注册登录模块、在线教学和点播模块、在线考试模块、在线互动模块、教学资源上传下载模块等。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模块设计,从功能模块角度,将其划分为以上5个模块。这五个模块之间相互作用,共同的为教师和学生两个角色进行服务。该平台的流程为首先无论是学生和教师角色,都必须自己进行注册,以学生的学号或者教师的工号标识,填写自己的所有真实信息,包括关键的姓名、身份证号、学号或工号等。注册之后,才可以登录系统,然后进行一系列的操作。当学生登录之后,可以查看当前的在线直播情况,也可以自己点播想要学习的课程或者某个教师的教学资源。学生也可以进行在线互动,如果对某个课程或者某个知识点或者遇到了学习上的某个难题,可以在相应的科目下面,找到在线的教师,然后进行问题的咨询并尽快地得到解决。学生也可以对课堂教学中,一些的辅助教学资源进行下载,然后进行进一步的自学,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考试通知也会在系统中进行提示,学生收到考试通知之后,需要在制定的地点和制定的时间登录该系统进行在线考试,且每一个学生的考试试题和考试科目都不相同,因此基本不存在作弊的情况,保障了考试的公正性。当教师登陆之后,首先登录信息,学生可以及时看到,如果学生有学习问题,就可以及时与该老师进行沟通。如果老师要进行录制课程和在线直播时,会自动开启免打扰模式。老师可以在该平台中,开设若干个课程,同时自己可以设定开课的时间。这样老师就再也不用受学校的约束,由学校来排课,从而与很多事情进行冲突,导致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在线开课和教学也不受时间和地点的影响,非常方便。当老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或者浏览其他教学内容时,发现品质的教学资源可以随时上传到该系统中,共享给学生学习。老师也可以随时补充该科目的考试题库,只有不断的补充考试题库,才能让题库处于一直更新的状态,不会有出现有人把所有试题记录下来,遇到大面积原题的情况。

4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

本文所研究的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是为了让高职院校的学生更好的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从而更好更快的在毕业之后融入社会,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网络教学平台在这些年已经进入到了高等院校、培训机构、海外教学等众多教育领域,然而由于高职院校普遍师资能力较弱,无法较快的跟踪潮流,建立良好的网络基础设施,然而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来说,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非常重要。本着高职院校的学生能够更好的学号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需要,目前的网络基础设施也普遍较好的情况下,使用本文所建立的一套网络教学平台。该网络教学平台在高职院校实施之后,学生的学习情况得到了明显好转,教师的教学热情也更加高涨,对教师和学生的评测也变得更加容易。目前,这一平台可适用于高职院校所有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以后根据需要也可以扩展到其他教学环节中去。由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相对来说,适用在线直播和点播的方式,可以快速学习,也可以自己上手实践,避免了书本教学的尴尬。其他的教学课程,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适用网络教学的方式只能当做辅助手段,提升的效果并不明显。如一些仿真实践课程,比如模具设计、UI设计、动画学习、机械仿真等也比较适合进行网络教学,可以在该教学平台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的进行开发和设计,然而机械仿真、磨具设计等,无法简单的采用直播或者点播的方式,这样的效果并不明显,尚且不如学习直接到实践课程中去进行手动操作,得来的实践经验更加丰富。这些课程如果要想更加容易的采用网络教学的方式,尚且需要开发一套完整和完善的仿真系统,学生一边跟着老师学习,一边可以通过逼真的三维仿真系统,自己手动仿真,就跟真正的通过设备做实验室一个感觉一个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作用,不仅可以大大地减少学校在硬件方面的支出,每个学生也都有更多的机会去实践操作,不像之前每周可能只有一两个小时的时间来进行实践课程学习。

5结束语

本文主要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课本知识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互联网时代的高速发展,不允许高职院校再创造出一群低级的实体经济技工,因此需要顺应互联网发展的趋势,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建立起一套网络教学平台,首先通过分析当前的高职院校网络教学现状,找到本文所研究的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需求,然后将其划分为5个功能模块,并将其进行合理的设计。

作者:马海军 单位:宁夏葡萄酒与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应用毕业设计论文:建筑设计课计算机应用

【摘要】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出现对高校建筑学专业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带来了巨大冲击,有积极的影响,也不可避免地显现出许多弊端。文章重点对弊端做了分析,并试图提出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设计教学积极影响弊端

目前,我国蓬勃发展的建筑业急需大量的建筑设计专业人才,从而也就对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建筑学专业最重要的主干课程,建筑设计课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专业素养和设计能力的高低。近几年,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建筑领域的广泛应用,同样不可避免地给建筑设计课的教学带来了巨大冲击。笔者认为,计算机辅助设计就象一把“双刃剑”,在给建筑设计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在建筑设计课的教学中显现出了诸多弊端。

一、计算机辅助设计对建筑创作的积极影响

现代科技孕育的计算机技术,标志着人类科学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它对于建筑设计的较大最直接的影响是帮助建筑师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模拟表现能力,在建造前能形象地观察自己的设计,更容易地将建筑设计思想传达和呈现在业主和公众面前。过去,建筑师必须像美术师那样,依靠精湛的透视图来直观地表达他们的设计,在绘图板上用二维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来推敲空间的结构,或者按比例制作一个微缩模型考察设计的可能性。计算机技术使建筑师能从繁杂的重复劳动(甚至很大程度上就是单纯的绘图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方案的构思和推敲上。

同时,随着AutoCAD、3dmax、Photoshop、Sketchup等等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不断完善,建筑师的创作思想也正在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洗礼。建筑师们可以在电脑上更自由更直观地“玩转”空间(特别是复杂空间),从而创造出更理想化并能较大程度反映建筑师真实思想和意图的作品,现今诸多建筑作品的出现从一定程度上讲也正是得益于此。

二、计算机辅助设计对建筑设计教学的负面影响

建筑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建筑师的重要使命,为适应高科技的发展和对跨世纪人才的培养需要,应该使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合理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竞争的需要。建筑教育在要求学生专业素质教育不断线的同时,也注重强化学生应用计算机能力的培养。同时,从学生的角度讲,出于对计算机技术的近乎天生的好奇和为了适应日后工作中的实际需要,建筑学专业的学生会很主动地去学习和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这些为传统的建筑设计教学方式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也暴露出以下几方面的矛盾:

1.手绘与用电脑进行建筑设计和绘图的矛盾

建筑学专业的新生入学后,都会接受大量严格扎实的手头基本功训练,一方面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设计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这一态度对这些未来的建筑师们是至关重要的。而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学生一入学就开始接触计算机,从计算机的过级考试到计算机形形色色的软件的应用,从学校对计算机水平的要求到社会对毕业生计算机能力的要求,使学生沉溺于电脑之中,逐渐对严格的基本功训练失去了热情,对《画法几何》、《阴影透视》等基础课也不再用心钻研,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示。如何处理运用电脑与培养学生作为建筑师应有的基本素质的问题已摆在我们面前,这一矛盾的解决直接影响到教学观念、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等诸多问题。

为了应对计算机对建筑设计课教学的冲击,目前大多数高校建筑学专业的学生被要求在大三之前不准用电脑绘图和完成建筑设计课的作业,但是依然阻挡不了学生使用电脑的热情。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就曾不止一次遇到过学生用电脑绘图后再手工“描红”上交的情况,同时在课堂上也不能很好地用图示和老师进行交流。到了中高年级,学生在课程设计中由于大量甚至全部以电脑进行设计和绘图,不愿再动手进行艰苦细微的建筑创作和表现基本功训练,导致近几年学生素质修养的急剧滑坡。这些直接反映在学生设计作业上:只注重建筑的形式,而忽视对环境、功能、技术因素的综合考虑,不能辩证地把形式与内容、建筑与技术、单体与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反映出学生专业知识不和理解的不透彻;学生设计的基本功不扎实,从图面构图到线条等级、字体设定等都缺乏美感,透视图看似逼真,但画面色调、环境气氛、配景设置等明显缺乏应有的素质和修养,这些直接影响到考研和就业面试时的快速设计考试,很多学生就是因为手头的表达能力跟不上自己的设计思想而错失了进一步深造和不错的就业机会。面对上述问题,应重新强调设计基本功的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和敬业态度。建筑设计毕竟是一种形象思维的脑力劳动,计算机的各种辅助设计软件只不过是帮我们把这种思维成果表现出来的一种手段,因此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会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正确方法,培养方案的创作能力。在此前提下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而大量的实践操作则留在设计院实习和今后的工作中解决。

2.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管理与课题安排上的矛盾

学生到了中高年级后,不可避免地需要在电脑上完成大部分甚至全部的建筑设计作业,这也是目前建筑学专业教学的普遍规律。

相对课程的安排,建筑设计课在五年的教学计划中占据总学时的25%。在计算机进入建筑设计领域之前,我们传统的建筑设计课教学模式是:课堂上以老师和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为主,学生的草图或正图都在绘图板上,老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方案给出肯定或改进的意见。但目前的情况是学生的草图或正图都在学生的电脑里,部分学生因为种种原因不能每次上课都将图纸打印出来带到课堂上,给老师的看图和评图带来很多的不便,在有的高校里甚至不得已出现老师前往学生宿舍检查作业的荒唐现象。同时,有的学生也以在机房或宿舍画图为由不到教室上课,造成教学秩序的混乱,给教学管理带来种种隐患。要解决这个问题,校方应增加对电脑、绘图仪等教学硬件的投入,以保障正常的教学使用。

《建筑初步》和《美术》课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和训练学生表现技法与绘图能力的主要课程,加强学生基本功固然重要,但占用学时过多,不能不说是一种误导和浪费。有不少大一的学生感到《建筑初步》课作业量太大,学生只是在课堂上机械地完成各种作业,却对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甚少。我们建议对该类课程环节中比较古老的训练技法,如线条、水墨渲染、水彩渲染等进行压缩和淘汰,同时增加徒手钢笔画的训练,进行大量的临摹和写生练习,为以后提高快速建筑表现能力打下基础。另外,少占用课内学时,注重课外训练,提高学生的兴趣,避免被动学习,提倡主动学习,这些做法都将取得较好的效果。

总之,电脑的广泛运用,给建筑创作和建筑设计教学带来了巨大冲击,有些矛盾已经显露出来了,有些正在显现,有些有待于我们去揭示。不管是高校建筑学专业的老师还是学生,都有必要客观地认识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正面和负面作用,它只能成为我们从事建筑设计所借助的手段,却不能替代我们的手头表达,更不能代替我们的创作思维。

计算机应用毕业设计论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摘要:

信息时代,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对国内教学改革产生一定的影响。翻转课堂要求学生课下自主学习内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文章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分析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方式,以此促进翻转课堂在当代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摘要:信息时代,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对国内教学改革产生一定的影响。翻转课堂要求学生课下自主学习内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文章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分析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方式,以此促进翻转课堂在当代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1学习资源准备

1.1微视频资源

“微课”是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的学习资源包,“微课”的核心内容是精心录制、制作的课堂教学视频(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学习),同时还应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文字素材、图片素材、PPT课件(知识点的汇总以及案例操作的提示)、学习任务单(任务的要求)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微课”的主要特点: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而精,资源容量较小。因此,非常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上实现移动学习。

1.2学习任务单和辅助学习资源

除了视频资源外,本课程依据学习者需求、学习内容还设计了供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学习任务单和辅助学习资源。学习任务单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通过本次课的学习资源(学习资源以文件夹的形式存储),明确自己怎么去学,学什么,学了后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学习任务单主要包含主题的学习要求,学习方法,课后巩固案例,课堂案例等,主题知识资源主要通过PPT课件、文本、图形、声音等多媒体形式展示教材内容,主题案例资源主要收集和制作与课题相关的各种课件、文本、图形、声音、视频、课堂案例等资源,为了便于知识的巩固和开拓视野,学习能力较好或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利用拓展资源继续更深入的学习。

2学习过程设计

根据对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分析,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理念,经过对翻转课堂内涵、模式、案例等的研究,整个教学过程分为课前准备、课前自主学习、课中成果展示、交流合作与评价、课后巩固拓展四个阶段,教师在每个阶段扮演多种角色去引导、帮助、监督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2.1课前准备

教师在学习者、学习需求和学习内容的分析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案例中包含的知识细化为相对较小、较完整且相互关联的知识点录制成视频资源、设计出学习任务和相关学习资源共享到微信群、QQ共享群、微博等网络共享平台。

2.2课前自主学习

课前学习是翻转课堂的关键环节,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设计了以下四个子环节:一是明确学习任务环节:教师学习任务到QQ群或微信里,学习者了解学习内容,明确学习任务。二是自主学习环节:借鉴自学资源,根据学习任务,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活动。三是小组合作学习环节:完成自主学习后,根据小组成员的反映的学习难点,通过QQ群或微信群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组内成员相互交流沟通,共同解决自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小组内先通过交流与讨论,小组长同时负责定期督促与检查小组成员的任务完成情况。,每个小组将各个成员的疑难问题汇总。四是师生互动: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则可以通过组内讨论解决,也可以通过网络向其他同伴或教师求助。教师则需要对学习者自学过程中的疑惑与问题进行及时解答。

2.3课后巩固拓展

学习的过程不仅存在于课堂,还应持续于课外。①知识的补救。收集并整理学生的作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及作品点评,这些资源可以长期保存,并将这些资源分享给学生,如果课下还想继续学习的学生可以利用拓展资源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形成一种持续性学习。②对整堂课的评价。评价的科学合理才能使学生学习的相关环节得到真实的数据,从而提升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如何更好的应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

3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方案的设计是对整个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规划。目前职业学校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考核方式上,主要还是以传统的考核方式平时成绩+中期成绩+期末成绩为主,传统的考核评价模式单一落后,所以传统的考核方式并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适应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的需要,老师应该更加看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此过程中的表现而不是注重最终的成绩和结果,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主要以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情况、课堂交互、合作表现情况以及最终对计算机实践操作的掌握情况作为参照。

3.1小组合作评价

(1)自评:学习者的自评要客观公正,自评内容包括掌握知识的程度、任务完成情况、小组合作情况、课堂出勤情况等。(2)互评:为了学习者更好的参与小组活动中,提高小组合作精神,在进行互评时一定要客观公正,评价的内容包括学习者从对小组做出的贡献、小组活动参与情况及和小组其他成员讨论问题情况等。(3)教师评价:为了尽可能做到公平公正,教师需多注意观察学习者的表现,通过学习者提交作品情况、小组合作情况以及课前自主学习情况等多方面对学习者做出客观、综合的评价。

3.2课堂参与表现评价

课堂参与表现评价包括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课前自主学习、学习者出勤情况、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评价。最终学习者的课堂参与表现评价主要由教师通过记录每个学生的考勤次数,观察学生回答问题和参与积极性的表现情况和学生完成作业情况构成。

3.3技能抽考和期末测试

根据成都市职业学校技能抽考大纲要求,技能抽考采用的测试方式纯实践考试。结合职业学校的特点,为了综合考察本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实际动手能力的掌握情况,期末考试采用的测试方式以实践为主。

作者:姜丹丹 单位:山东技师学院

计算机应用毕业设计论文:计算机应用于建筑设计中的影响

计算机应用于建筑设计中的影响

计算机技术在建筑设计专业领域的积极影响已经非常普遍。虽然同其他专业相比,计算机在建筑设 计专业领城应用程度还不是最深人的,但是三维模型和多媒体应用揭示了计算机在建筑形象和表现领域中的巨大潜力。

1 计算机辅助设计对建筑创作的积极影响

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作为全新的生产力,正在引发从建筑技术到建筑设计方法、从建筑形式到建筑审美观念的转变。本文从图示再现手段的更新、设计构思过程以及建筑形式的演变等方面, 结合实例分析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对建筑创作产生的重大影响。

计算机辅助设计是指利用计算机及其图形设备帮助设计人员进行设计工作,简称cad,计算机可以帮助设计人员担负计算、信息存储和制图等多项工作。在设计中可用计算机对不同方案进行大量的计算、分析和比较,以决定方案;各种设计信息都能存放在计算机的内存或外存里,并能快速地检索和方便地修改;设计人员通常用草图开始设计,将草图变为工作图的繁重工作可以交给计算机完成。正因如此,计算机辅助设计已经广泛应用到工程设计和产品设计中,在建筑设计行业更成为了必不可少的工具。例如加强测绘产品与成果的数字化、信息化和标准化。测绘工程要为工程设计提供直接用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数字产品和各类空间基础信息,并积极参与建立为建筑业发展所需的各种专业、各种类型的应用和管理信息系统。

对建筑设计而言,真正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让建筑师摆脱了表达的局限.使建筑形式有了突破,可以轻易完成复杂三维空间形体的二维描述。弗兰克 盖里在设计西班牙比尔巴鄂的古根海姆美术馆时.使用了据说是用于飞机设计的三维设计软件,否则我们无法想象如此复杂的形体如何能用手工或简单的二维工具进行描述。

建筑设计要考虑周围环境,风环境模拟在现实操作当中,建筑师一般都是凭借主观经验对通风性进行浅析浅析,这样很难对设计方案中所预期的通风效果和实际通风情况的相符性做出的判断,更不要说进行定量的浅析浅析和阐述了。随着城市中高层以及超高层建筑物的纷纷出现,其周边地区的近地风环境给人类活动产生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甚至还会出现吹到路人或者是掀翻小汽车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筑师单纯依靠经验很难设计好高层建筑物周围的近地风环境,此时,采取计算机模拟策略,可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以对建筑物以及居住小区的风环境、外部的风负荷、建筑物内部的通风等等相关的指标进行模拟和计算,在经过可视化图像技术的支持,可以得到室内外的风环境风压的平面以及剖面的分布图、气流的速度、方向以及涡流等经过量化的相关信息,这样,相关的设计人员就可以对风环境有个较为且直观的了解和认识,进而对相关的方案进行对比和浅析浅析,对方案中的不合理之处及时进行调整,从而使建筑设计方案在满足功能性要求的前提下,更加符合健康、舒适的需求。

利用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是一种用来表现设计的媒介,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也是一种基本技能。它极大地丰富了表达的方式,提高了设计图面效果,在设计的技术手段方面首先具备了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中国参加学生国际竞赛的作品可以证明这一点。

不过,计算机技术的“双刃剑”效应也就由此产生,在建筑教育中的负面影响已经逐步显现,它已经对初学者用草图思考问题和动手的能力产生了不良作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以及多媒体技术,为建筑师建筑创作中的“模仿”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这已经成为公认的事实,而建筑教育中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不亚于计算机“模仿”的遗害。学生或沉迷于纯粹视觉性刺激而忽视建筑的本质意义,或将对工具的熟练掌握用于追求功利。他们的许多作品空有绚丽的外皮,却无法与内部的空间、功能、甚至设计理念对话。

2 计算机辅助设计对建筑设计的负面影响

影响建筑教学实践的因素主要可分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从主观原因分析,近年来,社会上存在着重视计算机表现能力而忽视实际能力的现象,容易让人认为计算机能成为建筑学专业的"法宝"解决一切问题。

(1)由于人们对计算机应用的模糊认识,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作图面技巧,而忽视基本能力和基本功的训练,缺乏实际的手头练习,不仅阻碍了设计创作意识的发挥,减少了设计过程中传统的与他人思想的交流,而且缺乏对于建筑作为一门"科学技术的艺术"务实严谨精神体验。同时设计过程中盲目模仿,忽视对其它相关建筑知识了解。这样只注重建筑的形式,而忽视对环境、功能、技术因素的综合考虑,不能辩证地把形式与内容、建筑与技术、单体与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建筑设计自然受到限制。

再比如园林效果图制作存在的问题与分析,虽然计算机园林效果图在园林设计中有很多优势,但目前在计算机园林效果图制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轻设计而只重视效果图,往往只重视效果图的漂亮程度,而不管设计本身的优劣,设计与计算机的工作脱节。因为图纸是在设计完成以后用计算机替代手工完成的,实际上效果图并不是设计表达的全部,况且效果图极少能与实际效果贴近。(2)信息时代带来的便利,使得大量资料的积累和传播使园林设计的随意拼贴、堆砌更加容易,园林创作所应有的严肃性正在被绚丽多彩的效果图所遮掩。

面对上述问题,应重新强调设计基本功的训练,注重严谨的敬业态度。建筑设计毕竟是一种形象思维的脑力劳动,计算机的各种辅助设计软件只不过是帮我们把这种思维成果表现出来的一种手段,因此我们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会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正确方法,培养方案的创作能力。在此前提下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而大量的实践操作则留在设计院实习和今后的工作中解决。

总之,电脑的广泛运用,给建筑创作和建筑设计教学带来了巨大冲击,有些矛盾已经显露出来了,有些正在显现,有些有待于我们去揭示。我们要客观地认识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正面和负面作用,它只能成为我们从事建筑设计所借助的手段,却不能替代我们的手头表达,更不能代替我们的创作思维。

计算机应用毕业设计论文: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在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中布置比例的探索

目前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计划的布置中普遍存在的新问题是程序设计类课程比例偏大,科目数量偏多,单科学时数量不足,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本文对此现象及其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且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对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中设置程序设计类课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目前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中程序设计类课程设置存在的新问题

目前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计划的布置中比较普遍的新问题是程序设计类课程比例偏大,科目数量偏多,单科学时数量不足。以某学校的教学计划为例,在全部 15门专业必修课程中共有8门课程是程序设计类课程,其中还不包括数据结构和软件工程等程序设计指导的课程,其涉及到的具体数据如下图 1摘要:

从中看到程序设计类课程在专业必修课中所占的比例高达 50%左右,学生需要把握的编程设计语言有 c,c++,vb,java,vc++和 oo(面向对象);还有一些学校教学计划布置中同样要求学生把握 c,c++,vb,java和 delphi。但是,最终的结果并不理想。

由于程序设计科目数量偏多,单科学时数量不足,所以这种教学模式只注重表层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学生知识的内化过程,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探究,就使课程的学习变得枯燥无味,课程学完后,学生除了学到一些呆板的语句外,其编程水平和分析、解决实际新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和企业的需求出现了严重的脱节,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今后工作中很难适应企业的实际岗位需求。

2 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

笔者认为产生新问题的根源是教学计划布置的新问题。高职教学不是职业培训班,不是说在大学中学习的程序设计语言越多就越能胜任未来的工作。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程序设计平台出现的时候是不是还需要我们的学生重新回到学校学习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所以这种教学计划的布置模式不益提倡;另一方面是程序设计类课程讲授的新问题,目前大部分的讲法是“一言堂”,以语言语法作为讲授重点,而考核的重点(非凡是标准化考试)也多以学生背诵语言概念点和语法规则为核心,导致的结果是学生花很大的精力学习语法,即使学生在考试中获取了高分,但还是不知道怎样通过编程去解决实际新问题。

笔者提出从两个方面来解决这个新问题。首先针对教学计划布置的新问题,可以布置一门程序设计语言(推荐为 c++),加大讲课和上机的学时数,通过这门课程系统具体的学习,透彻的讲解和学生充足的上机操作练习将使学生对程序设计的方法、面向对象的思路和编程解决新问题的角度,甚至于编程的技巧、风格和习惯都具备很好的功底,而其他高级语言,例如 java,vb,vc++,delphi,pb,net等,可以采取指定选修课的方式。为了解决随之产生的师资力量不足的新问题,可以采取跨学院开设指定选修课的方式,当然这需要各个学校之间协商行之有效的操作办法,互相承认学分。

其次,针对程序设计类课程讲授的新问题,一方面,在授课的过程中以程序设计为主线,每章讲述大量的例题。例题不是为了解释语言概念,而是从构造算法出发,着重讲解算法逻辑,以练习学生的实际编程能力为目标。为了开阔学生思路,可以对同一个例题给出不同算法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在上机和实训的过程中,加大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自己发现身边的新问题,使用编程工具 自己解决;就是实习环节。通过和国内某知名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交流发现,实习单位不乐意接受实习学生,对方建议学校请公司的技术总监作为学校的客座教授,以选修或讲座的形式把工作一线的经验、新技术的发展动态传授给学生,以弥补理论教学和实践应用相互脱钩目前状况以及实习的缺陷。

3 实践效果

(1)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程序设计教材基本上是以一系列语句为基础来讲解语句、语法等知识。例如,c++语言教材首先介绍了 c语言的一般概念,再介绍语句、函数、类和对象等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概念及其描述。尽管这些教材可以将一门高级语言的基本概念、语句系统等阐述得比较、,但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探究型学习的促进起不了多大功能。因此,在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中我们补充讲解“如何进行编程”“如何提高编程能力”等内容;在课堂上增加算法设计的分析和讨论,强调算法设计的优化和程序的优化;通过典型案例教学,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社会上选择实用课题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2)加强算法设计的思维方法的指导。算法是程序设计的基础,在具体讲解某一实例时应把重点放在分析方法和分析过程上,引导学生自主简洁地描述解题的数学模型和算法。实践证实,指导学生讨论,通过发散思维来扩展和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线索引导学生探索,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鼓励他们大胆对传统算法推陈出新,对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效果十分明显。

(3)加强了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程序设计贯穿计算机学科教学的全过程,程序设计能力是计算机学科学生应具备的及时能力。在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建立程序设计颇具特色的符号抽象和归纳推理的思维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喜好及主动性,学生主动地进行思索、分析,从而提高了分析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4)增加课程设计环节,加强系统统筹能力的培养。在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布置课程设计,让学生用相对较长的时间,应用所学的程序设计知识完成一个比较复杂的课题。在这一环节中,采用先进的程序设计理论指导课题设计,使学生通过课程设计学会运用面向对象的理论来分析系统,把握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和算法设计方法。同时,注重程序书写风格的练习、上机调试和测试程序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也增强了学生的系统统筹能力。

计算机应用毕业设计论文:对当前多媒体《计算机应用》CAI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分析

摘要:本文介绍了在校园网上针对《计算机应用》课程,开展多媒体cai系统的设计方法。阐明了计算机对文本、图像、动画、视频和音频等多媒体信息的综合处理方法,对当前的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cai;authorware;校园网;多媒体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及迅速普及,校园网越来越显示出其巨大作用。怎样更有效地利用校园网服务于教学,是每一个建立校园网的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热门专业师资的紧缺,建立基于校园网的cai系统,是必要的。

cai,即计算机辅助教学。它是利用计算机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各种媒体间利用特定的结构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具有交互能力的信息系统。在校园网上,建立起网络虚拟教室,制作cai课件,实现教师授课的影像与电子讲义同步播放,学生可以在不同的地点反复收看教师的讲课实况。它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凭借其数字化、多媒体、信息量大、交互性强的特点,为学生自学与复习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

《计算机应用》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中专、高职院都要进行省过级考试,大学也要进行全国的过级考试,许多学校的大部分专业的学生都要学习这一门课程。其内容涉及的范围广,上机练习多。如果只用“口水+粉笔”来进行教学,或只在机房中的计算机上乱操作一成,是很难达到过级要求的。学生多,计算机专业教师少,势必增加教师的负担,那么,制作多媒体《计算机应用》cai课件于校园网上,这是学好这门功课,提高计算机过级率的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

2 系统特点

(1)共享性。本教学软件是在校园网的多媒体教学系统上开发的,凡是网络用户都可点播。

(2)交互性。本教学软件设计了良好的用户界面,采用多媒体交互模型开发,可以自动演示;也可以控制程序单步执行;可以返回上一步执行或重复当前步骤。因此,学习进度、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由学生自由选择,还可以通过网络软件所设置的bbs论坛与教师进行交流,与同学相互探讨。

(3生动性。系统采用了动态图形和声音同步解说,将教师影像和教师的电子讲义同步播放,充分利用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多媒体手段,使教学活动生动有趣。再通过练习、习题、测试、过级的层次性,不断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和求知欲。

(4)开放性。系统设计坚持人性化的原则,用户只需通过操作鼠标就可以进入多媒体课件的各章节,随心怕欲地选择需要学习的知识点。同时,cai课件还可以不断添加新内容,增加题库和知识点等,使内容不断丰富。

3 软件组成

一般多媒体程序的深度不会超过三层,否则不利于程序开发,也不利于用户浏览使用,本软件只建立了两层结构,及时层由四个大单元组成。四个大单元分别为:基础篇、练习篇、测试篇、过级篇。第二层由多个小单元组成,其中基础篇、实践篇、测试篇根据《计算机应用》教材内容按章节进行编排讲解;过级篇根据学校对各种层次学生的要求进行选择,整个软件结构清晰,便于各种学习层次的学生学习。

金字塔型整体框架

基础篇是:介绍本章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基本操作等知识,高职生与中职生可以选学有关内容。

实践篇是:对每一章的相关内容进行实验操作。无论是中职教材还是高职教材都安排了一些实验,这里安排了20个实验供学生使用。

测试篇是:对教材的每一章习题进行解答,并建有动态试题库让学生进行在线自我测试。学生可以知道自己对每一章内容的掌握程度。

过级篇是:由于各省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都有自己的过级要求,根据中职与高职各要求的不同,设计了各类过级考试模拟试题,用以检验学生自己的水平。

4 多媒体制作

本软件采用authorware6.0作为多媒体软件开发平台,authorware6.0是由macromedia新推出的功能非常强大的多媒体制作软件,是目前多媒体软件开发中流行的开放式开发平台,其主要功能和特点包括:基于流程式的创作方式,提供有关图、文、动画的直接创作处理能力,具有多种交互作用的功能,具有动态链接功能,提供库和模块功能,提供多平台及网络支持等,利用authorware提供的shockwave技术可以将作品分段和压缩,这样可直接将作品到网上去。因此,authorware在多媒体软件制作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4.1 软件中声音的处理

本软件声音为教师讲课时的声音录制而成,声音的录入使用win98下的录音机,由麦克风输入的话音经声音技术处理后与背景midi音乐合成,网上播放的背景音乐是可选的。

声音的播放采用vb的多媒体控制部件mci和api函数,使用mci控件时需要将两个高级接口函数声明:

declare function mciexecute lib “mmsystem”(byval mci_command as string) as integer

declare function mcisendstring lib “mmsystem” (byval mci_command as string,byval handle as integer as integer)as long

这两条语句可以在/winapi/winmmsys.txt中找到,然后利用copy+paste加入程序即可。

在使用authorware6.0多媒体软件播放系统进行声音播放时,authorware6.0的声音图标不支持midi音乐播放,可以通过mcisend和mciexecute函数送mci命令来控制midi音乐的播放。

4.2图像制作

利用扫描仪、数码像机制作的图片,通过photoshop、photostyle等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图像的校正、调整、加工和转换得到所需的图片。

本软件在图像处理上除了传统的处理方法外,还利用了一些技巧:1)在扫描图片时根据实际所需图片大小决定扫描图片的尺寸,这样可以保障所需要使用的图片容量与清晰度;2)采用位图方式来捕获屏幕图图像,先把获取的图像临时保存到内存里,然后把位图中的图像数据取出来进行处理;3)教学软件中的各类箭头、标注较多,直接在程序中绘制有困难,因此,软件中采用word得到图片,然后在“画笔”中进行修改。

4.3 动画制作

(1)采用3dmax制作.avi动画,然后在video for windows 中采用videdit 进行修改

(2)直接现场录制教师讲课场景,通过屏幕图像压缩技术,转化为mpeg文件进行播放。为使用户方便视频观看,系统提供暂停、开始/继续、播放位置任意帧定位等技术

(3)通过编程实现一些简单的动画。

(4)利用active x控件把.gif画片加入工具箱,然后在程序中引用形成动画。

5 网络应用平台设计

本软件采用authorware6.0实现超文本结构,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路径,使系统适应学生的学

习心理。为了使authorware编写的软件在internet上,先将authorware设计的软件打包成.app文件格式,这种文件类型构成了可以到internet上的mime文件。

本软件采用internet的client/server模式实现用户浏览,客户端软件通过tcp/ip网络协议和服务端软件通讯协同完成任务。由于需要同时传输音频流、视频流和屏幕图像流,这些媒体必须完成同步,我们使用rstp作为控制协议,传输协议使用tcp,然后利用流中的时间作为参数,最终在客户端完成同步播放。

6 结束语

在校园网上,使用多媒体《计算机应用》教学cai系统,将一种图、文、声像并茂的学习场景呈现在学生面前,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接收能力,利用好的学习手段达到一种很好的学习效果。不但《计算机应用》课程可以开发多媒体cai系统,其它课程也可以进行研发。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研发大量的多媒体课件,当前的教学改革将会是一片阳光灿烂。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