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设计概论论文

摘要:每一个学科和专业都有各自的特点,教学活动必须结合其特点来组织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工业设计教学中,与市场的密切结合更是让理论体系充满着未知的变数,需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形势随时进行调整,课程群的建设也需要密切关注这种变化并做出及时灵活的改变。
设计概论论文

设计概论论文:设计参数论文:井轨道设计参数概论透析

作者:鲁港 单位: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谱集的计算对于每一种特定类型的井眼轨道设计,由于已知设计参数的不同组合,可以产生多个不同的谱集。例如,前面的“直-增-稳”型二维设计问题,设计参数有4个:造斜点深度Hz、造斜段曲率半径R、稳斜段长ΔL和较大井斜角α。将前2个设计参数作为已知参数,后2个设计参数就是未知设计参数,前面给出了已知设计参数谱集,如果选择另外一组为已知设计参数,则会得到与之不同的谱集。实际上,“直-增-稳”型设计问题共有6种不同的设计参数组合形式。二维圆弧形井眼轨道的设计方程组具有解析解,因此使用与第4部分中类似的解析方法可以求出相应的已知设计参数谱集。三维圆弧形井眼轨道设计问题通常没有解析解,可以求出解析解的问题非常少,因此,需要使用数值 方 法 来 计 算 谱 集。下 面 给 出 一 种 数 值 计 算方法。假设用N1×N2×…×Nm网格对初始超矩形P0进行剖分,其中Ni(i=1,…,m)为适当大的正整数。当计算机性能较好时,Ni可以取的较大;当计算机性能较差时,Ni可以取的小一些。该算法需要使用递归函数,因此在计算机编程实现时需要使用支持递归函数的高级编程语言,如C++等。求谱集离散点的过程可以表示成调用递归函数的过程。展示的是已知设计参数数量为2的一种情况,绿色网格点表示设计方程组有一个解,红色表示无解。所有的绿色网格点组成谱集的一个离散近似。当网格足够密时,离散点能够很好地表示出已知设计参数谱集。

设计方程组的快速求解在上面给出的计算谱集离散点的算法中,需要反复求解设计方程组,因此,如何快速求解设计方程组、或者不需要求解就能判断出设计方程组解的数量,是提高上面给出算法计算效率的关键。对于二维圆弧形轨道设计方程组,由于可以给出解析解的计算公式[1-5],上面给出算法的计算效率很高。对于三维圆弧形轨道设计方程组,数值迭代类的求解算法[11-13]都不能事先判断出设计方程组解的数量,而且数值迭代过程可能失败,而且无法判断迭代失败的原因是方程组本身就无解、还是迭代计算参数(迭代初始值、迭代步长、步长自适应系数等)造成的。另外,在设计方程组有多个解的情况下,为了求出全部解,数值迭代类算法需要从多个不同的迭代初始值出发反复求解设计方程组。因此,数值迭代算法不适合在上面给出的算法中使用。鲁港等人[6-9]提出了基于特征多项式实数根的一种新求解算法———拟解析解方法。该方法可以将设计方程组的解用一组由已知设计参数和特征多项式实数根组成的解析计算公式计算,通过特征多项式的实数根的数量判断出设计方程组解的数量上限,所有计算过程只依赖于特征多项式实数根的计算(可以使用经典的、成熟的实根分离算法[18]求特征多项式的实数根)。因此,在上面给出的算法中,对于三维圆弧形轨道设计方程组,使用拟解析法求解可以提高算法的计算效率。对于圆柱螺线型、自然曲线型、悬链线型等其他类型的轨道设计问题[19-22],只能使用数值迭代算法求解设计方程组,这时,可以牺牲一些解的数量信息,用有解/无解来表示谱集。

谱集的计算机图形学表示谱集离散点的计算会产生一组高维数据集,如何在计算机软件中绘制谱图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如果已知设计参数为2个时,可以用二维平面区域来表示谱集,例如图2(连续情况)或者图3(离散情况),用二维点表示一组已知设计参数,用点的颜色表示设计方程组解的数量或者有解/无解的情况。如果已知设计参数为3个时,可以用三维空间中的图形表示谱集。用三维点表示一组已知设计参数,用不同颜色的点表示设计方程组解的数量。尽管这种表示方法用计算机编程实现起来比较复杂,但是借助于各种图形软件包(如OpenGL等)可以实现谱集的三维表示。计算机软件应该向用户提供消隐、图形旋转、切片展示等功能。当已知设计参数超过3个时,无法在现实三维空间中直观地表示出谱集,可以使用星型图的方法实现这种高维数据的可视化,但是其缺点是会产生空间重叠、视觉上可能会使人眼花缭乱。另一种折中的方法是将某些容易确定的已知设计参数的数值确定下来,从而将已知设计参数减少到3个以下,再在二维或三维空间中绘制谱图。例如三维圆弧形轨道设计第Ⅱ初值问题的已知设计参数有6个:造斜点井深、造斜率、第二个圆弧井段的井眼曲率、入靶稳斜井段的段长、井斜角和方位角,可以将比较容易给定的造斜点井深、入靶段井斜角和方位角的数值固定下来,而将2个圆弧井段的井眼曲率和入靶井段的段长作为可调整的已知设计参数来计算谱集,这样处理之后就能用三维图形直观地表示谱集了。1)当轨道设计方程组能够求出解析解时,根据谱集理论能够计算出来;当没有解析解时,可以使用离散谱集来逼近的真正谱集。2)应用谱集理论开发井眼轨道设计计算机软件可以提高设计质量和工作效率。3)求解设计轨道方程组是谱集计算中计算量较大的工作,应设法提高求解该方程组的速度。4)文中给出的离散谱集算法采用了均匀步长网格,当步长较大时,计算量较小但谱集边界比较粗糙,当步长较小时,谱集边界比较清晰但计算量较大。因此,需要进行自适应调整步长方面的研究。5)当已知设计参数超过3个时,谱图为高维空间中的图形,需要结合计算机图形学理论深入的研究,以便能够以直观的、用户容易理解的图形方式表示高维谱图。

设计概论论文:论高职院校 概论 课专题教学内容设计

摘要:专题式教学能否取得成功,专题的设计和内容组织是关键。“概论”课专题教学内容设计必须从“概论”课的基本定位、教材实际、高职学生特点、高职“概论”课教学现状出发,遵循专题教学内容设计原则,才能实现高职“概论”课专题教学内容的科学设计。

关键词:高职院校 “概论”课 专题教学内容设计

实施专题教学是大多院校“概论”课课程建设的共同选择,笔者所在院校也作了初步尝试,现就如何设计高职院校“概论”课专题教学内容略陈管见。

一、高职院校“概论”课专题教学内容设计的客观基础

(一)“概论”课的定位和基本任务

根据“05方案”的思政课程设计,“概论”课着重讲授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这就明确了“概论”课的主题、主线和重点,即“概论”课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如果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作为统一的整体进行分析,掌握了这“三个以”,就掌握了“概论”课的定位和基本任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讲授“概论”课程的教学体系,其个性和具体性无论怎样繁多,都必须结合概论课课程特点,围绕着课程的主题、主线和讲授重点来进行,才能实现课程设计的目标。

(二)“概论”课教材情况

在目前实行“05方案”的背景下,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大纲和课本统一为“一纲一本”,不管是本科、专科或是高职院校,使用的都是同一本教材。目前使用的教材是全国有名的专家编写,质量好、水平高。但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学来说,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课程内容重于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二是理论联系实际不够,缺乏针对性;三是理论对实践的相对滞后性;四是缺乏生动性。这就产生一个显著的问题:在高职“概论”课专题教学内容设计上,如何处理好教材的统一性与高职“概论”课教学的具体性之间的关系问题,也就是如何处理好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关系问题,关乎高职“概论”课的实效。

(三)高职学生“概论”课学情

就目前我国高职高专的生源状况而言,高职学生理论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差,客观上,这门课的学习对高职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主观上,高职学生最不喜欢的就是理论课程,他们相对喜欢的是操作性强的实用课程。因此,怎样调动高职学生“概论”课学习积极性是高职“概论”课专题教学内容设计的又一出发点。

(四)高职“概论”课教学现状

“概论”课在大多高职院校中都不受学生欢迎。究其原因,首先是教学目标定位不够明确,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功利取向日益明显,“概论”课也难逃“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是尴尬地位。其次,师资队伍也是另一瓶颈。我国的高职院校大多数是由中专升格建立起来的,大多数思政课教师在知识结构广而不专、博而不深,相当一部分的教师在知识准备上很难适应目前高职思政课的新要求。再次,在教学方法上以灌输法为主,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轻视实践教学;教学形式单一,缺乏灵活性、趣味性;没有突出高职特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

二、高职院校“概论”课专题教学内容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教学理念与职业教育理念相契合的原则,把握好基础课与专业课关系

作为公共基础课,“概论”课有自身与其他专业课不同的特点,但高职院校的“概论”课毕竟是面对高职院校学生开设的。因此,在专题设置中,教学实践证明,应坚持教学理念与职业教育理念相契合的原则,渗透职业教育理念,使“概论”课教学与高等职业教育相适应,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育与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统一起来,正确处理基础课的普遍性与专业课的特殊性关系。

(二)坚持理论与实际结合原则,把握好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关系

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设计专题教学内容时,一定要从“概论”课教材现实、社会现实、高职学生现实出发,处理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的关系。在专题设置上,教师要针对高职学生的实际状况和高职教育的特点,深入细致地研究教材,把握好教材知识结构,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能力点和思想教育点,注意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等社会现实,把“概论”课的

主线、重点、主题以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要求整合构建,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

(三)坚持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把握好教和学的关系

在“概论”课专题教学内容设计上,以“学生为中心”没有错,但教师切记不要矫枉过正,被学生的喜好所左右。问题的关键是要保障教师对于学生不喜欢的但又必须理解的理论传输到位。这就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在专题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每一个专题,大量收集相关信息,运用多种手段沟通

师生之间的信息渠道,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多倾听他们对专题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不断调整教学,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双赢局面。

(四)坚持感性内容与理性内容相结合原则,把握好表达形式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所谓理性内容是指教学大纲中理论化了的系统理论、思想。所谓感性内容是指为学生能直观形象感知的理论、思想和观点,包括影视资料、实物展示、图片、情境再现等”。由于高职高专学生理论思维能力相对差一些,教师纯粹的理论思想的讲解,易使学生厌倦疲劳,故要做到将理性内容与感性内容两者相结合起来,理性内容增强感性解读,感性内容加强生动表达,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表达形式良性互动。

三、各专题教学内容

根据“概论”课课程设计、教材实际、高职学生特点以及专题教学内容设计原则,高职高专院校“概论”课可以设置为以下十二个专题。

及时专题:回眸马克思——马克思生平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此专题包括两部分:一是了解马克思伟大人生,补充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相关知识。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包含教材及时章与第二章,向学生粗线条介绍“概论”的全貌。约需4学时。

第二专题:追忆——生平及思想。此专题包括第三章和第四章,主要讲授等及时代领导集体对中国革命的理论贡献。约需8个学时。

第三专题:走近邓小平——邓小平传奇人生及邓小平理论概述。本专题以邓小平生平为线索,透视党的第二代领导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艰难探索与伟大成就,总体上介绍邓小平理论主要内容。约需2学时。

第四专题:评说——简介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专题着重讲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历史意义。约需2学时。

第五专题:直面——简介及科学发展观。本专题重点讲授科学发展观的相关理论。约需2学时。

第六专题:复兴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专题包括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重点讲述改革开放的原因、历史过程、30年的伟大成就及基本经验与启示。约需8学时。

第七专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此专题为第八章内容,讲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约需4学时。

第八专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此专题为第九章内容,这一专题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同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的联系和区别。约需4学时。

第九专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此专题为第十章内容,主要是讲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约需4学时。

第十专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此专题为第十一章内容,主要介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主要方针政策。约需要4学时。

第十一专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环境。本专题包括第十二章和第十三章。约需6学时。

第十二专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本专题包括第十四章和第十五章。约需4学时。

余下的课时作为实践教学课时。这些课时既可单独用来开展实践教学专题活动,也可纳入到每个专题的教学中。

这些专题,既能涵盖教材的全部内容、遵循教学大纲,又有利于凸显高职特色,采取这样的专题进行教学,其效果会是明显的。

四、专题教学内容设计的几点建议

在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中开展“概论”课的专题教学是一个新的探索与尝试,为使专题教学更好实施,提出以下建议。

1.不断反馈,完善专题教学内容

专题教学内容的科学与否,还要看是否真正适应学生的需要,学生是否学有所得,所以教学反馈至关重要。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谈、开展问卷调查等方式来了解学生的意见,根据自己教学的感受及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完善内容,为下一轮更

加有效教学奠定基础。

2.发挥教师专长,优化教育资源

对于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来说,本人认为由不同的教师来承担不同专题内容的教学更为合适,这样可以发挥各教师的特长,使教师的教学研究更深,使学生带着新奇听课。尽管这种方式存在着不利于教学管理、不利于教学过程的把握等问题,但可以在提高授课教师某一领域的教学能力之后再作适当调整。

3.要辅之以考核方式改革

在高职院校学生中“概论”课教学内容采取专题设计,其考核方式也必须相应进行改革,考核要以注重过程、形式多元为原则,多方位考核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

设计概论论文:异形柱设计概论

【摘要】随着国家行业标准《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颁布,砼异形柱结构以建筑美观、使用功能的灵活性和建筑结构合理的受力性能相结合,受到房地产开发商和广大用户的欢迎,由于其符合室内布置的要求,且与填充墙连接良好,在我国许多省市的住宅建筑已有广泛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异形柱 扁平柱 pkpm

一、异形柱的概念

异形柱是指截面肢厚小于300mm的l、t、+形的截面柱。建筑界所讲的“异形柱”,特点是截面肢薄,由此引起构件性能与矩形柱性能的包括受力、变形、构造做法等一系列差异。制定规程主要是针对肢厚200、250mm的异形柱。其形式与短墙肢相似,若肢较长就称短墙肢,很难划分两者的界线。

其中“z”、“一”形柱未列入规程的原因如下。

及时,“z”形柱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很多。“z”形截面柱与“一”形截面柱类似,即两主轴方向抗弯能力相差甚大,多数情况下是z形的上下两水平肢受与其方向一致的力,即由两根梁传来的拉力或压力,这只有通过中间肢的受扭来传递,后果只能是中间肢的断裂。“z”形异形柱目前研究的不是很多,但在实际工程还是有用的。如果结构中只是个别柱为z形,可以采用加强构造的设计。

第二,“一”形柱截面两主轴方向抗弯能力相差甚大。不论是在风荷载作用下还是在地震作用下结构中的柱一般都是受到两个方向的弯矩同时作用,其受力后的表现可想而知,它在双向剪力作用下性能也不好,由gb50010柱双向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可见,柱截面相邻两边长相差越多,其斜向受剪承载力越低。

二、底层减柱的限制

及时,落地的框架柱应连续贯通房屋,框架柱应连续贯通转换层以上的所有楼层。底部抽柱数不宜超过转换层相邻上部楼层框架柱总数的30%,转换层下部结构的框架柱不应采用异形柱。底部抽柱带转换层的异形柱结构可用于非抗震设计和6度、7度抗震设计的房屋建筑。

第二,带转换层的异形柱结构在地面以上大空间的层数,非抗震设计不宜超过3层;抗震设计不宜超过2层;底部抽柱带转换层异形柱结构适用的房屋较大高度不少于10%,且框架结构不应超过6层。框架-剪力墙结构,非抗震设计不应超过12层,抗震设计不应超过10层。

第三,不落地的框架柱应直接落在转换层主结构上。托柱梁应双向布置,可双向均为框架梁,或一方向为框架梁,另一方向为托柱次梁;转换层上部异形柱向底部框架柱转换时,下部框架柱截面的外轮廓尺寸不宜小于上部异形柱截面外轮廓尺寸。转换层上部异形柱截面形心与下部框架柱截面形心宜重合,当不重合时应考虑偏心的影响;

第四,转换层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的侧向刚度比宜接近1。转换层上、下部结构侧向刚度比可按国家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e.0.2条的规定计算。规程不允许次梁转换(二次转换)。

第五,转换层及下部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转换层楼面应采用现浇楼板,楼板的厚度不应小于150mm,且应双层双向配筋,每层每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5%。楼板钢筋应锚固在边梁或墙体内;

第六,托柱框架梁的截面宽度,不应小于梁宽度方向被托异形柱截面的肢高或一般框架柱的截面高度;不宜大于托柱框架柱相应方向的截面宽度。托柱框架梁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托柱框架梁计算跨度的1/8;当双向均为托柱框架时,不宜小于短跨框架梁计算跨度的1/8。托柱次梁应垂直于托柱框架梁方向布置,梁的宽度不应小于400mm,其中心线应与同方向被托异形柱截面肢厚或一般框架柱截面的中心线重合。

第七,注解:直接承托不落地柱的框架称托柱框架,直接承托不落地柱的框架梁称托柱框架梁,直接承托不落地柱的非框架梁称托柱次梁。

三、应用范围及特点

异形柱应用在7度设防以下。在异形柱结构中使用扁平柱是可以的,建议最小厚度取250,梁纵筋用3级钢,直径不超过12。各项验算同普通框架柱,构造和轴压比建议控制更严格一些。因“一”形异形柱不提倡用,在某工程上缺了还不行,没办法可用扁平柱,其计算按矩形柱方法计算。

地震力系数放大,自振周期折减。因用异形柱导致刚度下降,使得地震力减小,应采用地震力放大系数来适当地增加地震力。计算各振型地震影响系数所采用的结构自振周期,应考虑非承重填充墙体对结构整体刚度的影响予以折减。

四、截面定义输入

异形柱截面有t形、十形、l形,对一字形、z字形规程未列入应用,在pmcad截面定义中输入t形按2截面工形输入,不用的地方输0;十形按6截面十形输入;l形用5截面槽钢形输入。其宽均为240,肢长为600。输入轴线节点处应注意偏心材料应定为砼。为减少输入偏心转角的麻烦,在定义时要多定几个不同的截面类型。

五、配筋计算及施工图画法

配筋计算如下:采用双偏压、拉计算,箍筋采用双剪箍。异形柱肢长与肢宽比≤4时,否则应考虑梁的刚域。这时梁柱重叠部分,按刚域参数考虑。

施工图画法如下:a全楼柱钢筋归并;b平面柱大样画法画异形柱施工图,应注意箍筋加密与普通柱相同;柱分布筋之间设拉筋,其直径同箍筋,间距是箍筋的2倍;横向肢、竖向肢分别按计算配置一个矩形箍筋,并分别满足x、y向计算箍筋面积的要求;c竖向筋要满足最小间距要求,采用对称配筋,一排排不下,程序自动放两排;按固定钢筋和分布筋的构造要求分别配制固定钢筋和分布筋。d在核心区箍筋相交处,若无主筋时,应设竖向架立筋如t形柱内侧,架立筋为构造筋,隐含直径d=14mm。

六、其它

顶层托斜层顶的(角)柱,规程对此没有涉及,它所受轴力、弯矩均不大,柱本身强度不会成问题,关键是房屋顶部结构整体性能,设计人员自己把握抗震设计的异形柱结构不应有错层,原因是免形成短柱。这里的错层是指规范和高规中的“较大的错层”。抗震设计时,框架柱的净高与柱截面长边之比不宜小于4,不应小于3。一般楼梯处易出现短柱,为此在楼梯间两侧布置剪力墙其它地方以异型柱为主。异形柱在斜向水平荷载作用下,其受剪承载力的平面图形为梅花状,等肢情况下异形截面柱受剪承载力在各象限图形是凸的。

在斜向剪力下,如果按x、y两个分量分别配筋满足要求的话,其斜向承载力也能满足要求。由以上原因,异形柱规程规定异形柱的斜截面承载力可以分x、y向分别进行设计,不等肢情况时,该图形的凸出程度要差一些,两肢长度相差越大,凸出程度越差,一形柱就是个扁椭圆。所以,这也是规程规定异形柱截面任一肢肢长不得小于500mm的一个原因。

设计概论论文: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概论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

分析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概论》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期能够促进《景观设计概论》课程教学的发展,同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环境设计;教学改革;景观设计概论

引言

环境设计是“艺术”与“技术”的有机结合体,作为设计艺术学科下的专业,经过多年发展专业范畴逐渐广泛.景观艺术设计亦成为环境设计专业中的一个重要方向.《景观设计概论》课作为景观设计的基础理论课程,对形成学生景观类课题的思维能力与设计技巧的基本专业素质有重要影响.主要任务是学习基本理论知识,熟练掌握设计的调查研究的方法,并且掌握景观平面设计图纸的相关要点及其方法.

1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概论》课程的特点

1.1景观设计学

根据俞孔坚教授在《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一书中对景观设计学(LandscapeArchitecture)的定义:“景观设计学是关于景观的分析、规划布局、设计、改造、管理、保护和恢复的科学和艺术”.“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科学基础上的应用学科.”我们可以看出景观设计学是一门科学的艺术,科学性与综合性强是这门专业的特性.国外的景观设计学专业教育,非常重视多学科的结合,包括生态学、土壤学等自然科学,也包括人类文化学、行为心理学等人文科学,最重要的还必须学习空间设计的基本知识.这种综合性进一步推进了学科发展的多元化.他与建筑学、城市规划、环境设计等专业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根据解决问题的性质、内容和尺度的不同.景观设计学又包含景观规划与景观设计两个方向.而景观设计方向就是对小尺度、特定的、最适合的地方进行详细设计.

1.2环境设计专业的景观设计

2012年教育部颁布实施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原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方向正式成为新增的设计学下的环境设计专业.本专业作为一门实用艺术,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针对专业内容的逐渐扩展和专业特性,很多高校展开了以室内设计与景观设计为主的教学方向.景观设计学与环境设计的主要区别是,环境设计专业作为艺术学科更多表现为艺术灵感和艺术创造,而景观设计学是将设计建立在科学理性的分析上.因此,在环境设计专业中涉及的景观设计内容要尽可能的吸收两者的优势,良性发展.结合环境设计的专业特点,将与人的居住生活密切相关的、小尺度的城市景观设计作为本专业景观设计方向的研究重点.针对本专业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如工业化、生态、人文、可持续发展等,结合对场地科学的调查和分析方法,综合景观设计要素、艺术创造和审美进行详细的设计,创建一个生态和谐、功能合理、满足视觉和精神需求、赋予人文精神的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1.3环境设计专业的《景观设计概论》课程

《景观设计概论》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中一门不可缺少的基础理论和设计方法的课程.他同时也是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学专业的基础必修课.同一门课程,也因为专业的不同各有其侧重点.对于环境设计专业来说,本课程对形成学生景观设计课题的思维能力与设计技巧的基本专业素质有重要影响.主要任务是学习基本理论知识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设计方法和审美能力,发挥艺术学科的优势,培养学生用图形来表达设计各个阶段的内容.

2《景观设计概论》课程面临的问题

2.1课程内容安排不够合理

一般在艺术院校的《景观设计概论》课程,侧重于史论、基础理论和设计原则的理论讲授,以及为景观设计项目中图形的表现而进行绘图训练.由于学科基础理论课大多是由学校公共课部统一安排,普片设置的是艺术设计各专业通用的艺术理论内容.中外园林史的内容就被安排到了本课程中.园林景观史论的部分通常采用主动式教学,老师在台上讲授过程比较枯燥,容易造成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很好的吸收理论知识.对于设计方法也主要侧重于设计表现的练习,景观设计元素的学习也是停留对元素本身的认知,而史论和设计原则以及表现的连贯性不够强,大部分学生难以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容易造成学生无法把图形的信息和设计理念相互结合,甚至还出现学生纯粹是把设计当成绘画来考虑.设计的成果往往不符合场地本身的条件,对于不同人群的需求也显得考虑不周,只是依靠专业的特点在空间的设计把握和平面图形的形式美感上显现出优势.设计缺少科学的依据和理性的思考,只满足视觉享受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根据场地条件进行细化分析、比较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设计建议和策略并完成设计,才是景观设计正确的方法,不能忽略设计前的调研和分析阶段.

2.2专业性质的带来的弱势

环境设计专业属于艺术设计学科,有其优势就是学生具备美术基础,有一定的审美眼光和较强的绘画表现能力和创造性,但是环境设计专业是一个具有多元性、艺术性和技术性特点的专业,需要的不仅仅是美术基础,景观设计亦然.他同时也需要科学的方法,逻辑的、严谨的思维方式,即线性的思维方式.而艺术专业的学生主要思维方式则习惯于靠形象、情感、突发的灵感来进行创作设计的非线性思维方式.在从美术学习过度到艺术设计的专业学习之初,学生可能并不适应.尤其是一些美术基础较深的学生更是如此,这就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学习掌握方法论,学习转变思维方式,做到两种思维方式的结合.

2.3教学手段不够灵活

在常规的《景观设计概论》课程教学中,根据课程性质基础理论课,我们多采用课堂理论讲授的形式,但是授课方式较为单一,即使多以图片案例来进行形象教学便于学生理解,仍然是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知识的了解、掌握、运用收效不大.设计表现也主要以抄绘设计方案图纸来进行练习,虽然抄绘这种形式是一种不错的练习形式,部分学生也从抄绘中学到了不少表现图形和构图的方法.但这些教学手段还达不到对学生思维方式,调查分析方法的培养.作为一门景观设计的基础课程,我们需要更灵感多样的教学方法.

3课程改革的措施

3.1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首先要明确环境设计中该课程的目标,对于之前只满足发挥自我优势和灌输理论的大纲进行相应的修改,突出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新的教学内容安排有四个重点,及时,古典园林史的授课部分,将重点放在古典园林案例的讲解,将理论和实际案例相结合,使学生能将造园方法和实际案例相联系;第二,重点讲授现代景观设计的风潮,重点在于分析和学师的作品和世界知名案例,分析案例背景、设计理念、设计手法等,安排学生对实际案例进行学习分析,侧重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案例的分析能力;第三,讲解景观的设计要素,对景观设计中主要的设计要素及如何运用进行实例的讲解;第四,加强了景观设计流程和方法的内容,通过讲授科学设计方法,重点讲解场地考察和分析的重要性和方法论,并安排教师现场指导场地的调研,培养学生的独立调查场地条件、分析能力以及将理论知识和实际项目相结合的能力.教学内容做出调整后使学生不仅能对于这门学科的历史、发展方向和前沿思想等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并且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使学生学习完这门课程后能达到拥有一个独立的、基础的对案例或实际场地等进行调研、分析和评估的方法和能力,为后期设计和设计理念的提出提供依据,从而确定设计理念及与之相应的设计手段和形式;同时规范和锻炼学生将所搜集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的综合分析能力.改革后的景观设计元素部分使用了新的分类形式和讲解方法,注重元素的实际运用和设计形式.

3.2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发挥能动作用

根据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也采用了多种多样化的安排,力求圆满完成教学目标中的要求.课堂教学的授课形式主要分为基本理论讲授、课堂组织讨论、交流和场地实地调查、分析.其中理论讲授主要致力于引导学生对景观的基本知识以及发展历史有大概了解.而课堂组织讨论是教学互动的体现,可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针对某些主题或某一现象组织讨论、答题,可以深化学生的课题认识,充分发挥教学互长的积极作用.场地调查和分析的重要性则是培养了学生深入社会、参与市场的综合能力,让学生把课堂教授的观察、分析的方法运用到实践与调查活动中去.同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变能力.要求学生对所调查和分析的景观内容和结果进行归纳总结,提交调研报告并逐个上台讲解并回答其他学生的疑问,极大的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性和口头表达能力.

3.3着重理论联系实践的训练设置

本课程虽然是基础理论课程,但作为应用型学科,一切的理论和方法都是为了实际运用和操作的.所以为了更好更快速的掌握理论知识,熟悉调研分析方法等,针对课程每个阶段都设置相应的实践环节.1.在学习中国古典园林部分,设置了经典园林案例的分析抄绘和默画考核,训练了学生对于这门新课程的动手能力也进一步了解了案例空间布局、空间尺度、空间流线、主次、秩序等.2.在讲解现代景观著名案例时,安排学生对知名案例进行资料收集,然后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学习.树立对景观的审美和价值观,通过案例分析和学习掌握收集和整理资料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并能结合专业知识给出评论.完成后每位学生在课堂将自己的分析成果介绍给其他同学.3.在学习过景观的设计要素后,让学生到实地中收集设计元素,以手绘的形式配合文字来记录.这让学生了解各种景观元素的意义和形式,并能把想法或概念以图形的形式进行表达,培养学生从立体空间到平面图纸之间相互转换的能力,发挥专业优势.4.通过对景观设计的基础理论和调研方法的讲解与实际案例的分析,要求学生进行指定场地景观实地考察、资料收集.培养学生对景观设计有一个最初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对实际基地的考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设计累课程锻炼学生实地调研能力,让学生知道,任何的设计并不是毫无依据的图形,设计图纸更不是一张美丽的图画,实地的调研才能为设计带来依据,我们的设计才能站得住脚跟.加强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科学理性的看待景观设计.

3.4加强课程组的建设

环境设计专业中的景观设计类的课程如果想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加强课与课之间的联系,课程之间的联系性,循序渐进的展开景观设计教学.如在景观设计概论之前中外园林史的必须已经展开,景观设计概论课之后,从尺度较小的私家庭院开始慢慢向公共绿地口袋公园、城市广场、小区景观等设计课题展开,一步步将理论在实践中展开.同时,园林植物及配置课程、生态课程也需要有所跟进.

4结论

作为环境设计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景观设计概论》课程在整个景观设计课程中起到了先锋作用.课程的结果和收获会直接体现在今后的设计类课程中,决定设计的方向.而此次对于教学内容及方式的探索与改革是对之前课程的一次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还会根据设计前沿的更新、学生的特性的变化等,继续对教学内容、方法、实践的形式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

作者:牛琳 金田野 单位:武汉设计工程学院

设计概论论文:高校概论课教学设计

[摘要]

“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是高校公共思想政治课中与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结合较为紧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近期理论成果的课程。因此,每一堂课任课教师都必须进行教学设计。对“概论”课进行教学设计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大理论成果等知识,提高“概论”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

“概论”课;教学设计;意义;对策

为了有效地实施教育部规定的“05方案”,提高“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程整体的教学质量,在具体的“概论”课教学过程中对其进行教学设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概论”课教学设计的含义

教学设计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是教育技术学领域中很重要的一个分支。由于不同的学者对它的认识和研究的侧重点不同,所以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可以遵循,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表述。美国著名学者加涅指出:“教学设计是对程序和资源做出的设计,是一个对教学系统进行规划的过程,它对学生的学习是有利的。”教学设计理论家帕顿认为:“教学设计就是策划和制定有关学习效率问题的解决方案,其特点是依靠科学的理论和运用去满足人的某种需要。”我国著名学者皮连生则认为:“教学设计是以教育学、心理学、系统论等一定的理论为指导,去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寻找解决办法、评价教学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优化设计方案的一个整体过程。”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所谓“概论”课的教学设计就是从事“概论”课教学工作的教师,从教学目标出发,对“概论”课的各教学环节进行整合设计的教学方案,有宏观的教学设计和微观的教学设计两种。宏观的教学设计是全体任课教师根据这门课的课程特点和授课班级的实际情况,对“概论”这门课程总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进度、课外实践活动等方面内容进行的设计;微观的教学设计是对“概论”课每一章具体的教学目标、方法、手段、教学流程等内容进行的系统设计。不论是哪一种教学设计,都是为学生的学习而设计的,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概论”课的教学质量。“概论”的教学设计和教案是有区别的,教案是任课教师根据这门课程教材的知识体系,对每一节课所要讲授的教学内容设计的教学方案,只关注自己如何进行教学的问题,忽视了学生的有效学习;而教学设计是一个教学系统,任课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对大学生的学情、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流程等各教学因素进行系统地整合。所以说“概论”课的教学设计比教案更具有性和有效性。

二、“概论”课教学设计的重要意义

(一)是提高“概论”课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

尽管“概论”课的教学设计是由任课教师预先设计的,仅仅是制定教学计划的一个过程,但是教授“概论”课的教师通过教学设计可以很好地把握这门课教材的结构体系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相关理论知识,并且能够地运用于教学当中,从而有效地向学生传授“概论”课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综合素养,同时增强“概论”课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最终更好地实现“概论”课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

(二)是提升“概论”课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手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任课教师在对“概论”课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学习不同的教学设计理论,转变教学观念,进而提高自身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设计水平;另一方面可以明确教学设计中各个教学要素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其进行系统地分析,找出原因之所在,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科学合理地教学设计方案。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提高“概论”课的整体教学质量,而且在无形之中提高了任课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因此,教学设计是提升“概论”课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手段。

(三)是实现“概论”课教育知行合一的重要保障

作为一门重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概论”课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而且还具有实践性。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应该仅仅注重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而且也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而一份的“概论”课教学设计方案在解决此问题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大理论成果等相关理论知识,还能帮助他们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因此,对“概论”课进行教学设计是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将思想政治教育从知行分离转向知行合一,进而提高当代大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保障。

三、优化“概论”课教学设计的对策

(一)加强对“概论”课教学设计的重要性认识

首先,任课教师应该提高对“概论”这门课程进行教学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一方面,“概论”课与高校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其它三门课程相比占得学分较高,为6学分,学习这门课程不仅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而且对实现“中国梦”也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对“概论”课进行教学设计,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还能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因此,我们既要对“概论”这门课程给予高度重视,又要加强对“概论”课教学设计的重要性认识。其次,任课教师要将教学设计理论与具体的“概论”课教学实践相结合。根据“概论”课的实际教学情况,从对“概论”课同一章节的内容进行教学设计与没有进行教学设计的实际教学效果的对比中去提高对“概论”课进行教学设计的重要性认识,进而在以后的“概论”课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通过具体的亲身实践中体会和感受它的重要性。

(二)地认识“概论”课的教学目标

首先,从事“概论”课教学工作的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概论”课教学目标的客观性,进而根据“概论”课的课程标准、教材和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去把握具体的教学目标,而不是自己随意的去设定“概论”课每一章节的具体教学目标,只有地认识和把握“概论”课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教学目标的指向性作用。其次,必须从整体上去把握“概论”课的教学目标。及时,在知识目标上,要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重大理论成果以及它们之间的传承关系等相关理论知识及具体内容;第二,在能力目标上,要让学生学会理论指导实践,提高运用所学的“概论”课的相关知识和理论分析社会现象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第三,在素质目标上,要帮助学生树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理想信念,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综合素养。

(三)科学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首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任课教师要做到以下三点。及时,从每一节“概论”课要讲授的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出发,灵活地选择讲授法、讨论法、专题教学法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其次,在具体的每一节课的“概论”课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专业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因素去科学合理地选取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设计理念上,要贯彻“主导—主体”说的教学思想。其次,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一方面要从每一节课要讲授的教学内容和对象的特点出发,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这种教学手段,在使用PPT课件和放映相关视频的过程中,既要把它们与课本知识结合起来,又要与学生进行良好地互动,另一方面,还要根据教学要求适当地选取其它一些教学手段,把多媒体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的手段结合起来,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进而从整体上提高“概论”课的课堂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设计体现时代性与差异性

首先,在对“概论”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时,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由于“概论”课的教学内容具有时代性的特点,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任课教师必须把一些关于我们党和国家的具有时代性的政策和理论灵活地融入到“概论”课的教学内容中去,做到与时俱进。例如,在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这一章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时,任课教师就可以把党的“十八大”和的一些重要讲话灵活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其次,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情况,进行教学内容设计,体现出差异性。根据不同教育对象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和性格等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可以使各个专业的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关于“概论”课的知识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例如,我们对偏文科专业的同学可以适当地增加引入一些课本以外的知识,可以推荐他们去读一些原著;对于偏理科专业的同学就要以“概论”课本结构为主,注重重点知识与基础知识的传授;而对于艺术生就要尽可能做到精简和趣味性。

(五)完善“概论”课教学评价中的内容与方式

首先,要采取形成性评价的评价方式。“概论”课教师可以在一个章节、一个专题或者一个课时的初步教学完成后通过与学生交流、课堂随机检测、让学生提建议和问题、布置相关课外作业等方法了解“概论”课的教学效果和获取相关反馈信息,进而有针对性地对以后的“概论”课进行教学设计,更好地发挥它的指导作用。其次,还要采取诊断性评价的评价方式。任课教师在“概论”课开课之前,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与学生进行谈话、知识测试等方法去了解学生关于“概论”课的原有知识基础、相关课程的知识结构、学习态度以及今后的思想政治抱负水平等情况,进而以此为根据,制定出适合当代大学生特点和能够满足大学生实际需要的教学设计方案。,教授“概论”的教师在教学评价设计时,不仅要包括对“概论”课教学结果的评价设计,还要包括对学生在“概论”课堂上的学习行为和对自我教学行为的评价设计。这样一来,不仅使教学评价设计趋于整体化和科学化,而且还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判断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而在以后的“概论”课教学中,改变教学策略,提高“概论”课的教学质量。

作者:岳文晋 李迎春 单位: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设计概论论文:天然药物概论课程设计初探

1天然药物概论课程设计

在针对药学专业本科学生的授课中,天然药物化学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各类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结构特点、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方法、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及其生物合成途径和生物活性等。但生物专业学生的学科知识架构与药学专业学生差异较大,因此《天然药物概论》相比于传统的天然药物化学课程在授课侧重点上应有较大调整。基于此,在课程整体定位上,旨在要求学生能掌握天然药物中主要类型成分的结构特征及基本理化性质,掌握典型天然活性成分的研究和开发过程,了解寻找中药有效或活性成分的一般途径和研发思路,从而为其日后从事生物医药相关行业奠定基础。但现阶段并没有可参考的教材,因此如何把握教学大纲,合理设计授课内容是成功开设这门课程的核心所在。

1.1绪论部分的授课侧重

绪论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能够使学生把握学科主脉。非药学专业的学生,能从本课程中获得什么,可能在及时次接触时,将对他们有较大影响,因为这是建立兴趣与感性认识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部分,可向学生介绍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天然药物的概念以及与此相关的几个常见术语如中药、中药材、生药、草药、民间药及民族药等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彼此之间的异同之处;②天然药物的历史、发展现状和学科地位,旨在让学生了解开展天然药物研究的重要意义;③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的研究方法,让学生掌握来源于天然药物的新药研发过程,并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学科近期研究动态,重点介绍生物活性研究相关的策略与方法,让学生了解寻找中药有效或活性成分的一般途径。与此相比,对于《天然药物化学》传统教学中重点讲授的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技术进行适当的简化,让学生了解主要方法和整体策略即可。另外,生物合成是近年来创新药物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同时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对此也往往比较有兴趣。因此,其相关内容可单独作为章节内容进行授课,并结合具体的研究实例和目前的前沿动态(如生物信息学、组合生物合成、微生物转化、细胞工厂构建等)向学生作更为的介绍。

1.2侧重天然活性成分的典型化学结构类型的授课

在各论的教学中,对药学以外专业的学生,一个重要的教学目的就是扩充他们的知识,使他们对天然药物的基本结构类型及其特征有所了解,对每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有一定的认识,对各类化合物中临床上使用的一些代表性化合物比较熟悉。基于此,在授课中,并不像针对药学专业学生那样对各种类型的天然产物结构进行面面俱到的介绍,而是只选取几大类典型结构类型展开授课,主要包括糖和苷类、黄酮类、萜类(包括三萜及其皂苷)和挥发油、甾体类及生物碱类化合物。在实际授课中发现,如果只是简单的对这些天然产物类型的分类、结构特征及代表性化合物进行讲解,学生很容易感到枯燥和无味。因此,针对生物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一方面要做到“少而精”,即重点突出、条理清楚,另一方面在讲授代表性化合物时可结合典型的、普通人所熟知的中(草)药来讲,同时将该代表性化合物的生物活性与该味药材的药理活性相关联:如讲到苷的分类时,醇苷可以红景天及红景天苷为例,而酚苷则可以天麻和天麻苷来展开讲解。这样学生既能从宏观上把握活性天然产物的主要结构类型,又能通过典型药材及其代表性化合物的重点讲解来强化对这类天然化合物结构特点和活性的认知。另外,各类主要结构类型的授课侧重点上也应根据授课对象的专业兴趣做适当的调整。如糖类化合物(尤其是多糖)近年来研究比较热,生物专业的学生也常常会碰到相关的内容,因此加大对糖和苷类化合物的授课力度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生物专业学生往往在糖化学方面的知识储备比较薄弱,所以通过这个章节的学习能较系统地掌握单糖的立体化学、糖和苷的分类、糖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糖链的结构鉴定方法等,将为他们以后科研工作中处理相关问题提供必备的知识基础。又如有些学生对食品科学或药膳等很感兴趣,那么可以在黄酮这一章节通过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实例(如很多蔬菜水果里都富含山萘酚和槲皮素等黄酮类化合物)来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扩充和详细讲解。

1.3加强典型天然药物的药理活性及作用机制的授课

此部分应该是整个教学课案里最难的一部分,需要教师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广博的学科知识,更需要教师在广泛阅读相关文献和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提炼、总结,依此来合理组织授课内容。此部分内容可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开展,以某一药理活性(如抗肿瘤、抗病毒、抗炎、心脑血管及中枢神经系统相关药物等)为中心线,围绕不同靶点,将课程中涉及的重要天然药物和实际中应用较多的药物串联起来讲。如介绍抗肿瘤天然药物时,可重点系统介绍鬼臼毒素类、长春碱类、喜树碱类和紫杉醇类抗肿瘤药物的发现、结构改造和近期研究进展,同时穿插介绍近年发展起来的美登碱、冬凌草甲素、combretastatin类以及来源于海洋的天然药物如Et-743,Eribulin等。授课过程中,注意正确把握点与面的关系,做到以点带面,串点成线,点面结合。

1.4弱化天然产物结构鉴定的授课

天然产物的结构鉴定本是天然药物化学课程里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针对药学专业学生的授课重点和难点。但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生物专业往往不开设有机光谱分析方面的课程,如果强行向学生灌输这些知识势必收效甚微,甚至严重挫伤他们的学习热情。因此,授课中对这部分知识进行简单介绍即可,让学生从宏观上对天然产物结构鉴定的基本思路有所认识,了解结构解析的基本流程和策略,以后科研或工作中遇到相关问题知道如何去进一步提高或解决。同时在授课中采用生动灵活的语言表达方式,而不是简单粗暴的灌输式,将有助于克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畏难情绪。

2教学方法探讨

相比于授课内容,生动灵巧的授课技巧可能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因此,笔者在所授的《天然药物概论》课程中,也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在教学方法上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

2.1寓教于乐,引入生活细节

天然药物化学内容纷繁复杂,课程本身比较枯燥和晦涩难懂。所以如果只是一味平铺直叙地讲授,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果能在适当的时机引入一些与天然药物化学知识息息相关的生活细节,则很容易将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将深奥的知识讲得浅显易懂,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因此会对以后的课程有种特别的期待。比如,在讲授典型的黄酮醇类结构如山萘酚、槲皮素等化合物时,可穿插这些化合物与人们日常饮食习惯的紧密关系;同时可引入“为什么说女性多饮豆浆可延缓衰老”这一话题,由此引导学生对异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结构特征及类雌激素作用展开学习;又如,在三萜及其皂苷类这一章,可引入“为什么芦荟可以美白肌肤”、“为什么很多护肤品及化妆品里含有熊果酸”这些话题,从而导入乌苏烷型三萜类化合物的学习;在讲到木栓烷型三萜时,其代表性药材是卫矛科植物雷公藤,学生可能不太熟悉,但若将其与中国武侠小说里经常提及的“断肠草”关联起来,并阐述其如何由一味毒药发展成为目前治疗类风湿疾病的有效药物,学生势必印象更为深刻。再如,在讲授生物碱相关知识时,这类例子就更多了,类似吗啡英文名morphine的来源;为什么说“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是因为黄连中含有喹啉类原小檗碱型生物碱;为什么食用发芽的马铃薯会中毒?是因为其中一种甾体生物碱类毒性物质———龙葵碱的含量大大增加;三国演义中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到底是何种毒,以及武侠小说中的“情花”毒性又是从何而来等等。通过穿插讲授这些生动的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天然药物并不只是一个个干燥、抽象、复杂的化学结构,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对本课程产生亲切感,增强他们对天然药物化学的学习热情。

2.2任务驱动教学法

所谓任务驱动法强调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载体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相比,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动性,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如在学期中,安排班级学生2-3人一组,每组选取一种感兴趣的传统药材(如人参、枸杞等),对其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状况进行文献调研,然后在课堂上以PPT报告的形式进行交流,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并适当地予以点评。笔者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发现,通过这样的任务驱动方式,既加深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了解,又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前面所学天然产物基本结构类型及其生物活性等相关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课堂上因为时间有限,所传授的天然药物知识有一定的侧重点。而通过文献调研,可以进一步拓宽他们的知识范畴,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些传统中药材的药用价值和天然药物的研究意义。如课堂上教师会重点讲解青蒿素的结构、发现的时代背景和结构改造等知识,而学生通过资料查阅和文献调研进一步了解到青蒿和黄花蒿两种基源植物的差异。更重要的是,从这样的交流与讨论活动中教师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到很多学生自身相关信息,如学生主要对天然药物的哪些方面更有兴趣,他们目前阶段的知识架构系统的长处与短处,他们对前期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等。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群体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提高教学效果。另外,笔者发现,这种形式的师生交流也具有很好的“教学相长”效果,不但学生有提高,教师也往往能从中学习到很多新的知识,实现“教”和“学”两方面的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总之,对于具有惰性的学生而言,任务驱动法不失为一种良策。

2.3中英文专业名词对照讲授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如何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学生,是当今大学教育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因此,除了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向学生介绍本学科在国际上的前沿信息、国际上天然药物研发的思路和策略外,也应注重加强学生对英文专业术语的掌握程度,为其将来继续深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强化中英文专业名词对照讲授,使学生能掌握本领域基础的专业术语英文,做到可基本无障碍阅读天然药物化学领域的英文文献。其实,本门课程出现的常用专业词汇中大约有三分之一属于基础英语范畴,只是将其应用到了专业领域,而且专业词汇大多是复合词,只要学生掌握常见的前缀(如表示数量的mono-,di-,tri-等,表示结构变化的epi-,iso-,ent-等)、后缀(如表示结构特征的-ene,-ol,-one,-olide,-oside等)的含义,并具备一定的英文基础,学习起来也会比较轻松。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课外多阅读本领域的英文文献,这将有助于他们了解本专业研究领域的学术前沿信息。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还可以有选择性地对部分章节开展双语教学。

3结语

为提高《天然药物概论》这门特色课程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用清晰严密的思路来安排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化繁为简、以点带面,尽量讲授典型性天然药物,同时紧密联系日常生活中与天然药物相关的知识,并通过任务驱动法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以期达到学有所用的教学效果。当然,成功开设这门课程最需要的是教师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良好的专业素养以及生动灵活的授课技巧等,而这也是青年教师需要不断历练和努力的目标。以上是笔者近年在生物技术专业开授《天然药物概论》课程以来对于授课规划和授课方式、方法的总结与思考,还有诸多不完善或不妥当之处,于此只是抛砖引玉,与同仁和前辈共同探讨,以利于改进教学效果,为我国天然药物化学领域培养更多、更的学生。

作者:熊娟 胡金锋 单位:复旦大学药学院

设计概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设计

〔摘要〕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是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质量、凸显其实效性的重要方式和途径。高校教师要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就必须结合课程特点和当代大学生的认知、情感等实际情况,不仅要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科学安排教学内容,而且要选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制作有吸引力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以进一步提高其实效性。

〔关键词〕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干课程,是对高校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在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政治素养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原理”课教材在2001年出版后进行了多次修订,2015年版教材除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进行了高度概括和凝练之外,还融入了新时期我们党和国家提出的一系列新论断、新要求和新精神。新形势下,高校教师要适应时代要求,提高“原理”课教学质量和实效性,必须精心规划,对“原理”课教学过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一、制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

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必须以认清课程性质、制定教学目标为始端〔1〕。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预计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是教师讲授教学内容和选取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原理”课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能够使教学活动更加具有方向性和针对性。然而,目前部分“原理”课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由于没有认识到“原理”课教学目标是依据课程标准、所要讲授的教学内容以及大学生的实际需求而制定的,是具体的、可操作的,因而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没有很好地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导致其制订的教学目标不是太高就是太大,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目的就是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复杂的社会现象与问题。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他们的道德意识、价值取向等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许多大学生认为“原理”课理论性、政治性太强,与他们的实际生活联系并不紧密,往往对其不感兴趣,甚至有的同学对其产生反感并加以排斥。因此“,原理”课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避免将教学目标制定得太高、太大,既要坚持“三贴近”的原则,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主体,又要关注世情、国情、民情等时政热点话题,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去分析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与他们实际生活联系较为密切的社会现实问题,帮助其将抽象、单调的思想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科学认识,使他们能够真正做到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原理”课及时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为例“,原理”课教师要从知识、技能、情感三个方面去设计教学目标。首先,教师要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的讲授,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回答出物质的概念和存在形式、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事物的普遍联系与矛盾运动规律等重要的理论问题。其次“,原理”课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观察、分析社会现象和问题的能力,使其在未来的学习和实际工作中增强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等能力。第三,“原理”课教师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其理想信念。笔者认为“,原理”课教师只有把以上三个方面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使教学目标更具明确性和可操作性,进而有效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二、设计符合教育对象特点的教学内容

“原理”课作为高校开设的公共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其教育对象是除思政专业以外的其他专业的在校二年级大学生。“原理”课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应用到的知识点较多,课时数却不像专业课那么充足,使得教师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全部教学内容都讲授到。因此,原理”课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个性特点,分别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然而,目前一些“原理”课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一方面,对所有专业的学生设计的教学内容都相同,没有体现出差异性。另一方面,过分追求教学内容的性,未能很好地将马克思主义“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观点运用到实际中去,忽视了教学内容中主要问题、重点问题的设计。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致使不同专业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得不到满足,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笔者认为,“原理”课教师在组织、安排教学内容时,既要从学生原有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知识基础出发,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分别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又要从“原理”课内容多、课时数少等特点出发,抓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问题和重点问题。只有这样,“原理”课教师才能合理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进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效果。首先,按照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如“原理”课教师在讲授物质的概念及其存在形态、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时,可以对汉语言文学、历史等有一定哲学基础专业的学生适当地引入西方哲学与中国古代哲学中一些比较典型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更好地认识到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性,而对于数理化、机械等哲学基础相对薄弱的理工科专业的学生来说,教师就要把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作为主要教学内容。笔者认为,这种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分层次组织、安排教学内容的方法,满足了各个专业学生不同的需求,使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其次,抓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问题。如“原理”课教师在对“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这一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明确这一章主要讲授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原理”课教师在安排具体的教学内容时,应该抓住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这一条基本主线,联系我国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实践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重点讲述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事物的普遍联系与矛盾运动规律、唯物辩证法是根本方法等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理论知识。这样做,不仅能够使“原理”课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抓关键,而且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教学效果自然能够得到很大提升。

三、创新适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法

高校“原理”课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按照所要讲授的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合这一课程要求和当代大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方法,这是确保“原理”课教学任务高质量完成的前提和基础。但是,目前许多“原理”课教师在选取教学方法时比较单一和僵化,往往选择灌输法,而没有从所要讲授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灵活选取讨论法、谈话法、自主学习法等教学方法。教师单一、机械地采取讲授法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不利于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育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原理”课教师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以“原理”课教学内容为依据,从当代大学生的认知、情感等实际情况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践中,“原理”课教师可以选取以下两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首先,选取案例教学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可以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更能生动地说明一些问题,使学生易于理解及记忆,达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目的〔2〕。讨论法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中,“原理”课教师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如教师在讲授“世界的物质性”这一节中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时,可以选取“猪孩”王显凤这一典型案例。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播放辽宁鞍山“猪孩”王显凤因缺少父母关爱,幼年时一直与猪为伍,没有人类的感觉和思维能力,后来在教育专家、心理学家的帮助下,她逐渐熟悉了社会环境,恢复了人的意识的真实案例,并且在播放视频的同时提出“意识是如何产生的”、“它的本质是什么”等理论问题,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教师通过以上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而且能够使学生很好地理解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社会实践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等抽象的理论知识。其次,选取教师点拨、学生自讲互评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原理”课教学过程中,采取教师点拨、学生自讲互评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他们以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如教师在讲授第三节“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时,由于其侧重于方法论问题,与实践结合较为紧密,学生也较容易理解和感兴趣,所以可以采取以上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实践中,“原理”课教师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三个小组,要求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分别讲述“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不断增强思维能力”三部分内容,每组讲述时间为十分钟左右,每组讲完之后留五分钟时间让教师和其他小组成员进行点评,然后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由学生投票选出好的一组。教师通过以上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在理论上、深刻地认识到唯物辩证法的重要性,而且在实践上培养和锻炼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讲课能力,为其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这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自己的辩证思维能力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四、制作有吸引力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为了顺应信息时代的潮流,满足“原理”课教学的需求,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部分“原理”课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这就要求“原理”课教师在教学之前,依据“原理”课所要讲授的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但是,部分“原理”课教师在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时,太过于机械化,把全部教学内容都用PPT课件放映出来,致使PPT上文字太多,学生容易对其产生反感。还有一部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过多的精力用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如加入了一些华而不实的音频和视频,虽然课堂气氛有所改变,但课堂的重点、难点并不突出〔3〕。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充分发挥多媒体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提高“原理”课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把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要素有机地整合起来,制作出能够满足学生实际需求、既美观又实用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如在设计“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教学课件时,教师一方面要把“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个重点知识与难点知识,通过文字的形式在PPT课件上面呈现出来,另一方面,又要把“猪孩”王显凤的真实案例和《人与宇宙》这一科教片通过图片、视频的方式播放出来。但是,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坚持适度原则,播放时间不能过长,不仅要使抽象的理论知识通过文字、图像、视频等方式变得生动化、具体化,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要突出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而提高“原理”课的教学效果。

五、结语

总之,教师在对“原理”课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以大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性格特点等实际情况和课程本身的特点为依据,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选取教学方法、制作教学课件。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原理”课教学设计的积极作用、提高教学质量,进而达到教师和学生都满意的教学效果。

作者:岳文晋 高平堂 单位: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设计概论论文:概论工业设计课程群的构建

一、课程群的建设意义与建设内容

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人才的培养也朝着“厚基础、宽口径”的方向发展,在课程体系与学时数的设置上,更是将学时数进行了大幅度的压缩,而总课程数基本保持不变或略有删减。基于此,课程群建设首先通过融合和规划相关课程群体性的信息,可以在有效的时间内使学生获得较大化理论和实践知识,以此为基础构建起来的平台使整个课程体系更加有机灵活,学生可以通过一个个课程群实现不同知识结构的累计,并利用较之过去更加丰富的实践环节来进行锻炼与检验,使学生的素质、水平和实际动手能力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其次,通过课程群的建设,将各个课程的授课教师紧密联系在一起开展教改研究,强化课程群地位,丰富其理论、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完善课程群体系,在此平台上带动整体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而在课程群的建设内容上,则主要包含课程内容的整合、门数的归并、课时的调整、顺序的安排、教师的选派、设备的使用、经费的分配等繁杂的工作。这些庞杂的工作需要全体任课教师的共同参与,当然也需分工明确、主次有序,使课程群负责人、骨干教师、其他任课教师各司其责、各尽所能;如负责人主要承担课程群建设的总体规划、人员调配、经费使用等宏观工作,与骨干教师一起拟定每门课程的建设任务,一般任课教师应了解课程群内的所有课程,并能胜任一到两门课程的教学。

二、因地制宜建设有特色的课程群及课程体系

课程群建设甚至整个专业的课程体系应结合自身特色来进行,尤其鼓励跨学科、跨专业课程群的建设,在课程群建设多元化的同时,更好地完善大学生的认知结构。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合校之后,工业设计系根据自身特色,与清华大学汽车系共建交通工具造型设计专业,使得该专业在国内首屈一指。与美院其它相关专业和清华大学相关学科单位合作建立的信息设计专业方向,则培养横跨工业设计、传播学、数字媒体等学科的专门设计人材。我系工业设计在教学体系设置上,经过几次大的调整与改革,本着“教会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条件允许的方式组织资源,并以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工业设计教育的本质思想,基本形成了以“工业设计造型基础”、“工业设计表现”、“工业设计工程”和“工业设计理论”、“产品设计模块”等五大课程群。并结合我系自身的特色,处于机械学科大类招生的背景之下,以及市场对工业设计人员的需求层次考虑,我系还设立了产品结构设计专业方向,经过统一的基础课程训练之后从大三开始选择不同的专业方向进行学习。具体课程群设置如下所示:

1、工业设计造型基础课程群其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基础造型能力和解决造型观念问题。处理从平面形式到三维形态,综合考虑形态、色彩、材料、功能等因素的相互关系。2、工业设计表现课程群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基本表达技能和学会如何利用资源为表达目的服务。

3、工业设计理论课程群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设计的根源和发展脉络,并能从相关理论和交叉理论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

4、工业设计工程课程群其目的是解决基本科学原理和制造技术基础知识的问题。尤其在工科背景下,这一课程群显得尤为重要。

5、产品设计课程群其目的为不同阶段的课程提供实践机会,采用课题教学为主的多种教学方式,每门课程解决不同层次的设计问题,使得整个课程体系形成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的课程环。

6、产品结构设计课程群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并结合自身特色而设置的新专业方向,加强了结构、制造技术方面的理论。

7、产品造型设计课程群传统的专业方向,强调了设计管理方面的理论,也是对该方向课程的一些补充。

三、结语

每一个学科和专业都有各自的特点,教学活动必须结合其特点来组织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工业设计教学中,与市场的密切结合更是让理论体系充满着未知的变数,需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形势随时进行调整,课程群的建设也需要密切关注这种变化并做出及时灵活的改变。

作者:周意华桑曙光杨海波单位:济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设计概论论文:设计概论论文:概论构成学与园林景观设计的关系

1中国现代园林设计的现状

(1)设计过程与实践脱节。俗话说“纸上谈兵”终究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我们都知道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只有将地形、植物、建筑、水体等构成元素灵活融洽的组合在一起才能设计和打造出一个的园林。如果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们忽略了与现实环境的接触,一味地埋头于设计室中的图纸上,“闭门造车”是很难设计和打造出满足当前社会需求的园林的。

(2)园林美与功能脱节。视觉上的美感当然是园林景观设计的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创造园林的宗旨是通过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加上种植树木花草、筑山、叠石等途径创作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既然是游憩境域,就应该是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还可以休息娱乐,可以在园林中悠闲的看书、散步悠闲的度过闲暇时间,让园林的美与功能兼备,赋予园林更多生命力。

(3)缺乏创新。创新是事物发展的灵魂,没有创意的园林景观只会让人觉得乏而无味,特别是那些“复制品”园林,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说园林在有的建筑物当中充当着点睛的作用,给人美的享受。

2构成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2.1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的应用

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包括点、线、面,它们是构成一切形态的基础,园林景观设计也不例外。我们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可以把园林中的小片景点、多条路线以及所属区域抽象为平面设计中的点、线、面等,使设计更为形象化、简单化。

(1)虽然点元素是最小的设计元素,但它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首先它可以表示圆形、方形和多边形的形状,表示具体的方位,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表示各个具体景观的形状和体积。其次,点元素不仅可以单独表示一个独立的景观,而且还可以根据点的排列与组合组成别样的景致。点元素可以给我们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例如园林景观中的孤植、片植、群植、假山等都可以通过点的形式体现在平面构成中,这些点元素的设计可以给人带来一种丰富多彩的感觉。点的实际应用包括放射、旋转、自由排列等多种方式。

(2)线元素的应用。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路线、线性溪流等都可以抽象为平面构成中的线性。线元素的长度、位置、色彩等不同可呈现不同的形态,同时不同的线性元素具有不同的特点,从而造成不同的视觉效果。在具体的园林设计当中,我们需要抓住不同线性元素的基本特征,注意线性元素的变化,注重线性元素的方向感,让园林景观的设计更具动感和活力。

(3)面元素的应用。面元素在平面构成中属于相对比较封闭的基础元素,但它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却是最为广泛的。面元素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表现出它潜在的多元化的视觉焦点,比如绿化植被的设计,不同种类的植被的分布,同种植被不同位置的分布就可构成不同层次的面。在实际设计中,我们只有把点、线、面有机结合,才能让园林景观更加仪态万千。

2.2色彩构成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色彩构成的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我们一般主要指建筑的色彩构成艺术和植物景观的色彩构成艺术。其中建筑的色彩起着决定全园基调的作用,可以给游览者不同的心情体验。不同地方的园林往往选用不同的色调,比如北京的园林多注重色彩的艳丽,以金黄和大红多见,似乎这样才不失皇家的身份。而“粉墙黛瓦”则是苏州园林的典型色彩,那白、灰两色的建筑色彩掩映在“桃红柳绿”的大自然景色之中,体现自然之趣,给人一种安静、舒适的感觉。而植物景观的色彩构成更具自然神采,“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名句早已将植物的色彩之美传颂千年。许多植物都有自己独特的色彩,同种植物在不同季节也可呈现出不同的色彩。但是我们在运用色彩构成的艺术手法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千万不可随意搭配,在色调、色相的搭配时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人对于不同色彩的心理感受,对不同色彩巧妙安排、合理利用。

2.3立体构成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与平面构成相比,立体构成注重实体与空虚形态的组合,其在材料和结构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园林设计中,它可以起到丰富园林景观的内容,辅助园林意境的表达等作用。如园林中的洗手间、垃圾箱、电话亭等公共服务设施可以通过立体构成艺术手法进行设计,在保障其观赏性的同时也必须保障设施的实用性,园林的美感必须与功能兼具。还有一些园林小品,通过简单抽象的造型来表达园林的主题。

作者:张艳华单位: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设计概论论文:概论视觉元素对网页设计的影响

一、网页中的视觉元素分析

(一)网页中视觉元素的分类

网页中的视觉元素主要有文字、图像和色彩三种类型,这三种元素之所以能够被称之为网页设计中的视觉元素,因为不论是文字、图像还是色彩都是人眼所能见的最直接的元素,能够起到刺激人眼球的作用和更好的宣传效果。近年来,视觉元素在网页的设计中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使网页设计变得更加纷繁复杂,多姿多彩。

(二)网页设计中视觉元素的特点

首先,网页设计中的视觉元素具有注目性的特点,这不仅是网页设计中的视觉元素最主要的特点,也是体现网页设计最本质含义的特点。因为,网页的设计就是为了刺激人们欣赏、观看和了解,只有保障网页具有一定的注目性,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刺激人们提起浏览网页的欲望,才能实现网页设计的根本目的。其次,适应性是网页设计视觉元素具有的另一特点。这里所说的适应性,主要是强调网页设计中的视觉元素应该不断提升适应网站变化、消费者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因为在信息技术水平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网页的设计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只有保障网页设计中视觉元素不断进行创新,融入新的内容和元素,才能促使网页的质量得到提升,随时应对不断变化的信息时代。所以说,网页设计中的视觉元素具有适应性的特点。第三,网页设计中视觉元素还具有被记忆性的特点。这一特点的产生,主要是基于视觉元素的引人注目性和适应性特点。首先,网页设计中的视觉元素刺激了人们的眼球,激起人们浏览网页的欲望,就会使人们对视觉元素产生记忆,加之这些视觉元素能够不断进行新的变化,反之又促进其注目性的提高,并且在这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下,使人们对网页的记忆更加深刻。

二、视觉元素在网页设计中的应用

(一)文字视觉元素在网页设计中的应用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而文字是我国文化遗产中最为重要的一种,自文字产生之初,到当今社会的发展,文字都被作为一种必要的文化表现形式。在网页设计中文字同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网页设计中主要的视觉元素之一。在网页中,文字并不仅仅被作为一种符号语言,更重要是被作为一种记录和传播信息的工具。在网页设计中,对文字进行合理的排版和设计,以多样的文字形式带给读者以美的感受和视觉的刺激,不是仅文字的一种艺术上的表达方式,同时也达到了信息传播和解释的作用。在网页的设计中,文字作为最主要的视觉元素,通常以标题的形式被运用,并且会对字体进行不同形式的改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艺术字”,使文字的表现形式告别呆板单纯,而变得更加多样,并且在大小、颜色、形状等方面都是可以进行加工设计的。

(二)图像视觉元素在网页设计中的应用

图像是网页设计中能够给人带来最强烈的视觉效果的一种视觉元素,在一个网页中通常就占据相当大的篇幅,并且同文字视觉元素相比,图像具有更大的优势,能够起到更佳的视觉效果。在网页中设计出表现力和震撼性较强的图像,会对人产生立竿见影的视觉刺激效果。另外,我们说图像的视觉效果要好于文字视觉效果,并不是对文字进行否定。通常还要采用文字来对图像加以解释,辅助图像来进行信息的传达。这不仅能够达到传达信息的基本效果,同时还会帮助人们理解和加深印象,达到更好的网页设计效果。

(三)色彩视觉元素在网页设计中的应用

色彩视觉元素是网页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视觉元素。不仅是色彩自身特性的表达,同时还能起到更佳的视觉效果。在网页的设计中,色彩主要是基于对文字和图像进行辅助解释和加强视觉效果而存在的,对文字和图像添加色彩,使文字和图像的表达效果更加强烈,能够使网页的整体设计水平得到提高,起到更好的视觉效果。另外,色彩自身还具备很多独特的性质和效应,并且每种色彩都具有不同的作用,例如绿色能够给人舒爽的感觉,代表着大自然的清新,是青春和希望的象征;红色象征着热情、奔放和活力等等。也就是说,在网页设计中,可以根据文字和图像所想要表达的意境和内容,选取不同的颜色来作为视觉元素,提高网页的设计水平。

三、总结

综上所述,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网页设计在视觉元素的多重组合下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刺激,视觉效果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文字、图像和色彩这些视觉元素在网页设计中的有效运用,使网页设计水平不断提高,并且极大的满足了信息时展的需要。因此,网页设计者应该不断加强视觉元素在网页设计中的运用。

作者:张彦单位: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

设计概论论文:概论包装设计中的中国元素

1、中国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于体现

中国的传统元素形象之所以在我们头脑中留有这么深的印记,是由于在传统造型的背后所呈现的美好寓意,盛唐的花鸟纹饰呈现出了华贵、丰腴、充实之美,象征着旺盛的生命力,蓬勃的朝气,是社会自信、开放、繁荣的体现。“龙凤呈祥,鸳鸯戏水”来比喻美好姻缘,幸福和睦。喜鹊站在梅梢便是喜上眉梢,莲与鱼在一起便是连年有余,木版年画中的门神、娃娃抱鱼,婚俗剪纸中的莲花、石榴、喜鹊、龙凤等,吉祥图案万字纹、回纹、如意纹、祥云图案、方胜图案等。这些“形”与“意”结合,集中体现了民族心理与民族情感的再现,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对圆满团圆的追求,也是现代人的意志所在。下面让我们了解和认识一下中国元素在包装中的应用:板桥七品茶包装,运用诗书画等中国特有元素表现产品的内涵,不仅是一个茶叶产品的包装更是中国茶文化的体现,给消费者在品茶的同时感受到古老的“板桥遗风”的感觉。五粮液金玉满堂系列酒类包装的设计以传统的中国红为主色调,充分体现出产品的吉祥寓意和尊贵气质。大胆创新,结合传统的荷花、鲤鱼等传统吉祥图案为其造型基本要素,荷花造型朴素自然,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纯洁、高雅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鲤鱼线条流畅,活灵活现,给人一种回归自然的安逸、清幽之感,符合人的情致,贴近人的生活,再加以中国传统的书法、印章等元素作为点缀。、洗炼地体现了中华民族高洁、坚韧的精神品质,体现了五粮液人顽强的拼搏精神,预示生活和谐、幸福美满,再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天津桂发祥的十八街麻花是当地颇具特色的小吃,传统的、民族的是桂发祥麻花集团的立身之本,其包装形象直白,鲜明地表达出中华老字号的特点。考虑到麻花本身脆性的特点,内包装合理地应用纸张的弹性与张力,给麻花以保护。整个包装设计采用中国传统的红色与金色,给人节日的喜庆感觉。在中秋节各种月饼的礼品包装设计,在包装设计中,人们不仅仅可以利用传统的书法在画面中形成独特的形式感和视觉效果,同时可以利用书法的表现性,书法艺术的内在美和其包含的意境、情调、风度来诠释商品的内涵和文化底蕴,就是要突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团圆、喜庆、吉祥的主题。以上的例子不难看出,在以视觉语言为主导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不仅要注意突出商品的特性、特征,同时更要把握利用中国元素来完成自己的创作作品,使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欣赏趣味以及可能做出的不同选择,尽可能的面面俱到,从而创作出更完善的作品,很好的利用传统的中国元素设计,使中国元素与现代包装设计合理的融合,这样既符合国人的审美情趣,同时也展现和弘扬了华夏文明的独特魅力,加强了企业的文化内涵和品牌精神,诠释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设计理念。

2、中国元素与现代包装设计的融合与发展

现代的包装设计已成为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结合的产物。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巧妙地运用传统的中国元素作为商品包装的设计元素,结合现代科学技术,融入现代设计的表现形式,使商品包装有较强的时代感和民族感,尽显商品品牌的个性特征,对商品的流通、销售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在现代包装设计中体现传统文化,使之富有传统的现代主义色彩,在追求创新的同时又不失传统风格的体现,让文化的传承更加富有生命力,使传统文化更具现代感,以达到中国元素与现代包装设计理念的真正交融。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各种商品也会逐步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中国元素,这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为我国正在蓬勃发展的包装设计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与血液,传承着带有中国特色的“世界民族文化”。历史的实践证明,在商品经济不断膨胀的当今社会,古老的艺术是民族的财富,代表中国传统形象的中国元素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我们只有深入地领悟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内涵、精神追求、象征意义、艺术特色及表现形式,充分结合各种设计思潮的基础上,才能寻找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包装设计相融合的契合点。孕育着中国文化精神的“中国元素”将会为中国包装行业走向世界奠定信心,它会承担起融入世界、影响世界的时代使命。

作者:梁春峰单位:河南科技学院高职学院

设计概论论文:概论建筑设计和创新

1板式高层建筑定义与特点

1.1天际化

板式高层建筑不断上升的建筑高度,不断改变和突破着城市的天际线,形成一道自身独有的风景的同时,也成为了城市发展的历史写照与城市气魄格局的展示。

1.2个性化

高层建筑造型设计建设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世界各地的各式各样“地标建筑”,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起着城市或地域的象征意义,成为城市地域辨识对象,对城市和地域外在形象有着很高的影响。绽放独特的奇幻景象。世界各地的板式高层建筑建设都在力争能偶成为城市的主角。

1.3高技化

科技技术在不断发展,板式高层建筑从策划设计到建设使用处处透露着科技之光,板式高层建筑建设离不开科技,板式高层建筑的未来发展同样需要在科技基础上不断创新进步。呈现出科技的具象美感。

1.4生态化

生态、低碳、环保是当今建筑建设的行为准则和目标追求重要因素之一,在板式高层建筑建设使用当中,有机结合建筑内在和外在日照、通风、景观、绿化等生态环境因素,是板式高层建筑发展大趋势。

1.5风格化

独具特色的地域人文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板式高层建筑建设外在形象和内在应用风格。建筑师设计思考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地域风格特色,造就了世界各地板式高层建筑的多样化风格化地域化。比较典型的案例有超过800米的迪拜塔与当地沙漠地域文化的融合,上海金茂大厦的东方传统地域文化特色等。

2板式高层建筑意义

板式高层建筑设计作为一项社会责任工作,需要大批的专业建筑师进行结合实际的严肃思考。我国社会经济在高速发展,社会建筑面积每年数以亿计平方米的在增长,可以预见高层建筑的比例只会是越来越大。据科学预计,我国总人口数将会达到15亿之多,占全世界人口的1/6,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口要求城市建筑要向上发展,以满足城市人口生活居住工作等问题。因为人口量大,我国城市发展对板式高层建筑的研究建设更为迫切和必要,是我国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课题。重视板式高层建筑研究设计,建设应用问题,充分结合板式高层建筑特点规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保障我国板式高层建筑的研究应用,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3板式高层建筑的设计与创新技术

3.1采光

板式高层建筑进深的因素导致自然采光受自然光照深度的限制。很多建筑体选择塔式建筑的原因就是因为板式高层建筑的进深严重影响了建筑容积率,采光深受限制。传统窗采光已经明显不能满足板式高层建筑采光需求,采用新的“日光跟踪系统”可以有效解决大进深建筑内部的采光问题。“日光跟踪系统”利用光的折射、反射或衍射等特点,将自然光引入建筑内部,并且输送到需要自然光照的地方。“日光跟踪系统”常见的采光系统有导光管,光导纤维,采光搁板等。

3.2通风

建筑内部通风能驱除房间闷热,排除房间内部异味,维护室内环境,保护住户身体健康等作用,板式高层建筑相较其他建筑体更容易组织穿堂风,良好的朝向决定了其内部通风条件成熟稳定。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盛行东南风,有利于板式高层建筑的通风,而冬季盛行西北风,板式高层建筑在关闭朝北窗户后,住户多居住活动于朝南房间,可以有效抵御寒冬侵袭,保障优良居住环境。

3.3户型设计

(1)在有限面积限制下,尽量做到大厅小居室;

(2)加大卫生间尺度以满足现代生活方式;

(3)有机合理的建筑内部空间分布;

(4)注重视觉感官效应;

(5)厨房位置靠门,便于垃圾清理;

(6)在面积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充实服务空间;

(7)尽量要求每个房间自然通风采光,集中用水房,卫生要求达标。

3.4错层技术

如何“错”的恰到好处,即丰富了空间,又不至伤害了建筑结构,是板式高层建筑使用错层手法的标准和要求。

3.5生态环境

通过生态和节能理念设计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实现板式高层建筑的节能绿化等可持续发展策略。

3.6防火

板式高层建筑的防火安全设计十分必要,且需得到确定保障。除却必要的专用消防水箱水泵设备,建筑防火材料外,在建筑体中部设置避难层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发挥有效作用。

4结语

板式高层建筑作为城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做好相应的板式高层建筑设计和创新技术探讨有着很高的研究和实用价值。

作者:王志超单位: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设计概论论文:概论包装设计的本土教学

1纳入地域特点

历史人文作为每一个地区的独有资源,能够直接引导新的现代视觉语言形式。中国地大物博,具有传统人文传承的广泛视觉印象来源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已沉淀为公众习惯与审美尺度的丰富视觉遗产。经过长时间的优胜劣汰,所形成的历史影像,能轻易的与大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而其本身所蕴含的文化意味又能够被轻易解读。例如第30届“莫比乌斯”包装类金杯奖/总评大奖获奖作品《水井坊》包装设计,首次采用手工内烧花工艺将老成都六处著名景点:武侯祠、杜甫草堂、九眼桥、合江亭、水井烧坊、望江楼彩绘图烧制在玻璃瓶底井台六面,正是寓含着丰富历史文化的地域特征孕育了《水井坊》的成功。这些具有本土特色的视觉模式,都能够以现代的形式融入进区域性的包装设计教育体系中,进行时空转换,从而进行现代包装设计教育的本土化变革。包装设计在每个时期有不尽相同和同一时期又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所以,在现代社会,设计教育有别于传统的艺术类别,其审美标准也随着诸多因素的变化而改变,多元化的需求决定多元化的设计。因而,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同时,必须把不同地方性的特点加以整理利用,以达到包装设计教育理念上面的融合。

2关注材质研究

1985年,著名画家黄永玉为湖南吉首酒厂即现在的湖南湘泉酒业设计了酒鬼酒和湘泉酒的包装,瓶体采用土陶工艺制成,质朴、典雅。酒鬼酒瓶形是扎口的麻袋造型。新包装推出后,使一个濒临倒闭的老厂一跃成为国内酒业的黑马。传统民间包装材质中的土陶,经过现代意味的设计,达到非常单纯和精练的程度,形成一种独特的审美标准。当代设计体现为一种形式的设计,设计的变化就显现为形式的变化,而材质与工艺就是构成形式的物质载体。包装设计的形式感建立于对功能以及功能所必须的材料运用上;质感与表现效果所形成的感官与肌理美;以及设计对材料的不同理解所形成的不同设计思想和风格,这些都形成了复杂的审美心理。例如,中国传统工匠系统喜爱用木材作为造物的基本元素,从房屋、桥梁到家具、生活用品,制作中都很重视木材的使用。我国木材品种丰富、受自然条件限制较小;有地域性的土质、风水、气候所造就木质的密度、韧性、色泽各不相同等特点。并且,木材在造物实践活动的运用中,还形成了与自然和谐的独有情感特征。这种观念与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文化精神内涵相弥合,使古代工匠对木的感情偏好情有独钟。长久以来,人们逐渐形成了对木质材料独特的审美评价;将木质在自然中形成的特殊质地等品性,如肌理、木纹、密度、韧性、色泽、气味等等,均作为审美价值的取向,建立起了对事物普遍性的审美认识。传统造物观念强调凸显材质美感的文化,应当融入现代包装设计教育的体系中,课程中熟悉了解各种材质特征,发展传统材质新的应用范围。传统文化中这种关于形式构成的独特认识是构成本土包装设计独特视觉语言的特定基础。对材质应用形式进行提炼与再创造的探索与研究将在促成包装设计表达形式的多样化发展的同时,促进东西方文化在包装设计领域的进一步交流。

3传承意匠制作

中国传统工匠系统中的视觉设计资源,是我们传统文化构成的基础。将传统工匠艺术提升为现代包装设计,透过设计实践的积累可能自然的由内而外改造文化体质,化技艺为有意味的形式。仍以木匠工艺为例,中国传统意匠理性地构造了造物审美的哲学高度——阴与阳的观念,在木质材料中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现。在以木材为主的造物结构中,传统工匠技术不用一钉一铁,而是运用“榫卯”结构固定与连接;“榫卯”的结构一阴一阳相互抱合,暗合了中国传统的“万物负阴抱阳”的文化思想观念。使用木材制造器物、建筑的制作习惯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意匠美、材料美、结构美,将木材的生命做出了全新的诠释。现代设计教育应当结合民族情操与习俗信仰学习传统的工匠系统,包括地方性施工技艺的开发。要追求地方性风格的独有感官特色,必须和当地的整体环境取得协调,才可强化设计意匠贯彻的深度,带给我们更多的现代性的设计启示。要进行设计教育与地方性材质及工艺的有效组合,实践性教学就必须是包装设计行业最为基本的一个教学方法。现行教育模式太过依赖电脑技术,不重视动手制作,没有体验材料工艺和结构。当然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包装方式,在商品经济社会必然受到更先进的生产方式的冲击。但是其中一部分可能要从单纯生活用品包装的范畴向更具文化性、审美性、观赏性的方向发展,而包装设计本土化的创作方向应该是使传统工匠技艺更具生命力的重要发展途径。3结束语探寻民族精神的根源是本土化包装设计必备的前提。只有在设计教育过程中着力于对民族审美意识的提升和审美心理的把握,我们的包装设计才能有更为美好的未来。民族传统文化是经过长期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对现实社会产生巨大影响的文化特质,经历代丰富、发展和提升,累积形成的一种审美方式,与社会现代化发展有着相适应、相协调、相促进的一面,是社会现代化的立足点。所以,包装设计教育必须用现代的审美眼光审视传统、发展传统,用创新的艺术精神对包装设计行业进行正确引导。

作者:孙敏单位:四川美术学院

设计概论论文:概论数字化时代对包装设计的影响

1.以“绿色、环保”为中心的包装设计理念

20世纪末产生的“白色污染”、“过度浪费”、“气候变暖”、“资源匮乏”、“设计垃圾”等等,无时无刻不在损害着我们的生活质量,以“绿色、环保”的包装设计理念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绿色包装概念的丰富内涵,决定了绿色包装设计理念的多元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其一,包装材料的绿色化理念。包装材料的绿色化包括材料的单一化、减量化、无毒无害及易降解、高性能材料的选用等。其目的是既节省资源,又经济,同时还减少废弃物的数量,并对人体健康不造成危害。其二,合理简单的包装结构形式,可以改善、降低成本,还能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其三,包装设计成本最小化理念。在设计过程中进行成本预算,合理控制包装费用,目的在于论证包装产品设计的有效性、可行性和经济性。能降低商品的销售成本。其四,包装设计的物质循环化理念。物质循环化理念包括物质输入和输出两部分。其五,包装功用延伸设计理念。包装的功用延伸设计是指包装物在完成其流通过程到达消费者手中后,仍能发挥“余热”,可以多次再利用,能延长包装的使用寿命及循环周期,从而减少对包装材料,生产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等问题。其六,包装设计少量化理念,在控制材料,简单结构后,在包装视觉传达上,设计简单少量化,能降低成本,提高视觉上的独特性。包装设计的环保设计理念,首先应从包装的材料入手。设计师在选择材料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尽量选用少能耗,低污染的材料;优先选用可再生材料,如再生纸、再生塑料、再生玻璃等,尽量使用回收材料,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次,商品包装工艺的环保设计,环保工艺的实现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改变原材料的投入方式,对其就地利用;改变生产工艺或制造技术,改善工艺控制,降低对生态的破坏。其三,包装的成本分析,使用过程及回收处理,包装的成本分析和使用过程中的环保设计,环保包装的成本分析不同于传统的包装成本分析,它是在产品设计初期就必须考虑产品的回收、再生利用等性能的分析,另外对企业来说是否支出环保费用也会影响产品的成本核算,因此环保包装成本分析应在每一设计开始时就要进行,从而使包装成本更低。回收处理的环保设计,可回收性设计的内容包括:可回收性材料及标志、可回收工艺与方法、可回收性的经济评估、可回收性结构设计等等。

2.以“简约、自然”为中心的包装设计理念

如今的设计领域,化繁为简、形随机能、讲究人性的美学理念得到广泛的推崇。包装设计的简约特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求实,简约包装的求实,一是反对过度包装欺骗消费者,另一是反对简单包装敷衍消费者。求实的简约包装必须具备:方便性,包括方便顾客携带、使用,包括商家陈列、销售;安全性,包括防潮、防霉、防蛀、防震、防挤压等;明白性,包装上所有的说明性的文字必须完整,如商品名称、重量、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使用说明等等;指导性,包装的开启方法、使用量、是否绿色商品可否回收等等。其二:求美,商品的包装设计是装饰艺术的结晶,精美雅致的包装能激起消费者高层次的社会需求,在设计包装时,要考虑现代人的审美要求,强调简洁、清新、健康、积极的思想,具有时代精神的美的享受。其三,求新,商品包装设计的多样化发展,使得消费者产生了应接不暇的感觉,如何在琳琅满目的商品货架上让消费者有独具一格的感觉尤为重要,求新的设计理念就是服务于消费者而产生的。包装设计的自然理念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自然材料的直接利用。来源于商品原产地的草绳、竹叶、藤、粽叶等,可以直接用作包装的材料,这些材料来源简单,对商品特别是食品的包装无任何副作用,给予消费者自然之美的感觉。其二,自然形式的设计。自然形式的设计是受自然物象的形态功能的启发,通过对自然美感形式的模仿而进行的创造性设计。这种设计能直观的体现自然界的形态,揭示自然界的美感。如以龙舟形式设计的粽子的包装,以奶牛外形设计的儿童牛奶糖果的包装等等。其三,自然风格的设计。自然风格的设计是使设计作品表现出回归自然的心态,它追求简洁,就像很多水果味饮料的包装设计,都以自然的水果图片为包装瓶贴设计,自然、清新。

3.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包装设计理念

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包装设计理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设计方式的革新——计算机辅助设计:随着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纸张、铅笔、尺、颜料、绘图桌椅等等这些传统的设计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已逐步被新型的快捷的方便的工具所代替。设计师的设计表达不仅仅是在图纸上进行绘画,而当前所用的工具是信息化的电脑:一只鼠标,一个键盘,面对显示屏,设计师便可以开始工作——无需庞大的案台,成堆的颜料、图书以及型号不一的画笔。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计算机、扫描仪、设计软件、打印机等已成为设计师必不可少的工具,人类社会的设计方式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正在产生新的变革,计算机和计算机绘图软件的学习成了设计师的必须掌握的工具,但是,计算机辅助设计只是一种手段,创意才是设计的灵魂。设计形式的革新——合作设计:合作是指互相配合做某事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合作设计可以是设计师与设计师之间的合作,也可以是设计师与工程师、会计师之间的合作。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需根据厂家提供的结构、材料、基本信息和建议,设计才能得以实现。如今的包装设计市场,设计的形式发生了变化,设计师不再单独的去设计某些产品的包装,当设计师接受任务后,首先是市场调查员对市场的调查分析,然后是设计文案工作者对调查进行分析,给出合理的建议,接着是设计师与厂家、印刷部门沟通,才开始进行设计与创意,在创意进行到一定阶段后,设计师、厂家、印刷部门确定的方案,商品的包装设计才得以实现。这种合作的设计模式,给设计带来了更明确、更快捷的方式,设计师不会再因为有些问题而丢弃原来的设计方案,厂家在与设计师交流的过程中也能明确自身的发展思路,合作设计的发展,将会为新时代的包装设计提供更、更有利的设计空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设计的实质就是一个反复修改修正不断完善的过程。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无疑为设计快速、方便等包装设计提供了更有利的因素。在数字化技术的影响下,“绿色、环保、自然、简约”的包装设计理念,必然会成为设计师的追求。

作者:熊礼梅单位:湖北荆楚理工学院艺术学院

设计概论论文:概论中国包装设计的现在和未来

一、包装设计概述

包装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产品在市场流通中的价值;它的美化作用与装饰形式给人以精美的观赏性和浓郁的文化氛围,有利于市场竞争;包装设计能使消费者熟悉产品、增强对产品品牌的记忆与好感,使包装成为了无声的销售员;经过包装还可以使商品进入大的生产、流通领域给企业带来发展机遇。

二、中国包装设计的现状

1.包装设计水平不高

包装设计的教育水平不高。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僵化的教育体制桎梏了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的培养。人才结构的组成也不够合理,在国外专业设计学院、专业设计团队和专业设计组织非常活跃,而在中国看到的是一些松散的设计专业、设计协会、设计沙龙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和人才结构的合理组成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充分发挥作用。社会经济与科技水平不高。欧美在世界经济和科技中处于高端地位,可以不断地输出高附加值的设计以获得市场,而中国处于经济和科技相对较弱的地位,被定为在产品复制和加工环节,束缚了包装设计专业的发展,不过高速发展的民营经济为中国民族品牌的发展确立了信心。中国设计理念不先进、现有法律制度不健全。欧洲实行经济一体化后,各国之间遵守一些共同的国际标准,同时也保持着自己国家的特色,在欧洲我们可以根据各国独特的设计风格很清楚的识别出产品是哪一国家的。而在中国更多的是模仿知名品牌的设计,错误的诠释了包装的理念,摒弃了自己的民族特色。另外,发达国家有比较成熟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可以很好地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设计作品不被侵权,从政策制度上保障了设计的合理执行。而中国相关体系制度尚未健全,为了降低成本模仿和抄袭成了设计的主流。

2.中国包装设计的文化特色不明显

中国消费者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学习能力也很强。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开放的速度太快,思维发展受到外来文化的入侵,跟不上经济发展速度,整个民族处于无意识状态,在民族性和国际性的冲突中不能及时适从,使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品牌处于相对抑制状态。在发达国家,个性化设计成为设计业的主流,不同品牌具有不同的设计风格,同一品牌不同类型也以其个性的设计区分开来,设计成为诠释产品细微而独特的手段。中国现阶段的设计对品牌界限不明确,甚至不同品牌的设计也趋于雷同。

3.中国包装浪费资源污染严重

好的包装产品在整个包装流程中应给人以便利,但在中国现实生活中,不少商品的包装里三层外三层。越来越豪华品质,甚至出现了包装盒比商品本身更值钱的现象。这种现象无疑加重了消费者的负担,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据环保部门统计,100万吨垃圾中,各种商品包装物约为28万吨,其中约20万吨为可减少的过度包装物。随着中国包装业的迅猛发展,包装废弃物所造成的污染非常严重,带来的污染仅次于水污染、海洋湖泊和空气污染。据统计,中国每年生产的包装制品在使用后有70%被丢弃。为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发达国家把“废弃物”都进行了二次处理,使包装废弃物从焚烧填埋等处理方式转向再利用。有关资料显示,中国包装业现有近4万多家企业,产值以每年25%的速度递增。在包装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资源,与此同时对环境的污染也在逐渐上升。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国包装设计的浪费是十分惊人的,所造成的污染是十分严重的。

三、中国包装设计的发展

不管是设计水平不高、设计文化特色不明显、还是浪费严重、废弃物污染环境等,都是当代中国社会所不允许的。在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包装设计业受到了巨大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的设计必须要适应发展的需要,跟的上时代的潮流。

1.中国包装设计水平逐步向国际看齐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各地、各高校都出现了许多专业设计团队、设计学院,这些必将激发更多的创作和设计。部分地区的经济水平已直追发达国家,甚至出现赶超现象。经济社会的发展一定会影响到人们思维,盲目追求国外设计理念的现象将会趋于理性,人们开始对产品设计产生了新的认识。教育和经济的发展必将促进设计业的发展,我国的法律也在不断完善,相关制度也在逐步健全,设计团队也会以极快的速度形成规模。这些改变一定会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让包装设计业迅速发展。

2.中国包装设计向人性化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新的思潮和观念被大多数人所接受,追求人性化的发展也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人们不仅要求产品实用,而且还要求其具有人性化的特点,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在包转设计功能上追求便捷。考虑到户外工作和旅游的需要,产品包装利用光能、化学能等使食物自动加热或冷却。考虑到给婴儿喂奶和老年人吃药,在设计时利用热敏显色技术在盛装不同食品和药品时会显示不同颜色以便于区别。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专门针对残疾人的产品等等,这些设计不仅仅是物质生活上的需求,更是精神上的追求。给消费者带来新的感受的同时也促进了消费者对产品的购买欲。在包装设计上体现人文关怀。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程度逐步提高。手机电脑等现代通讯设备的迅速发展使人们之间面对面的沟通越来越少,在情感上的交流越来越疏远。人们开始怀念过去浓浓的乡土气息,怀念人与人面对面的友好亲切的情感沟通。这种需求在现代包装设计上不仅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而且显的更友好亲切,使人们在精神上得到满足,更使人们体会到了生活的美好。从而让消费者产生了强烈的购买欲,达到设计者营销的目的。

3.中国包转设计向文化个性需求发展

现代社会科技日新月异,人们的消费需求也发生重大转变。为了适应这一需求,作为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包装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表现出一种强烈的个性化趋向。这种个性化趋向是与民族文化分不开的,人们对自己所处的文化背景都有很深的认同感。我国又是一个文化博大精深的国度,也是一个尊重传统以文化为荣的国家,文化个性化设计必将成为中国包装设计的潮流。中国包装设计因缺乏文化内涵失去市场的例子很多,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特色,设计中也会产生不同的作品。例如,具有中国特色的图文设计,运用在包装外观上的中国山水画和吉祥符号等等。这些中国元素都深深吸引着酷爱中国文化的人们,很容易让他们在选择商品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种用艺术手段表现民族文化特色的设计,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与消费群体的沟通、顺利传达信息、宣传商品,另一方面也是一种个性的创意,以区别于同类产品竞争对手。进而提高商品的社会附加值,提升品牌形象。未来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商品分类会更加细化,消费者的审美水平、对文化的要求会不断提高,对设计会更加苛刻。文化个性化的设计在未来历史进程中必将赋予商品更高的社会价值。

4.中国包装设计向绿色节约发展

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同时,对环境也造成了严重污染。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以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为中心的绿色革命就成为包装变革的必然趋势。针对这一趋势我们应该从材料使用、安全性、节约和合理利用自然生物等方面进行变革,建立起我国绿色环保的崭新体系。材料使用方面。有效使用可进行再循环的材料进行包装,减少垃圾的同时节省资源和能源。在包装上标注“注意环境清洁”等字样,提醒人们注意环保。注意安全性。在设计中我们要注重安全性。如在燃烧后不会产生有毒物质;在再循环和回收处理中、在掩埋和日常存放中不会产生毒性等等。在选材时一定注意要尽量选择容易分解的包装物,对有可能引起不安全因素的材料坚决不使用。在包装设计中避免浪费。在设计过程中,让各元素通过合理编排组合达到去繁就简的效果。在传达信息过程中,尽量简洁明快,让消费者在最短时间内了解产品取得视觉效果,避免里三层外三层的浪费包装。合理利用自然生物。科学创新,在设计过程中,不要一味的追求现代、时髦等,尽量趋向于向自然界取材。如传统包装中的粽叶包米、竹筒装酒等都是很典型的利用自然生物的包装。未来的包装设计必将是以追求绿色环保为主的;将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将是以健康和安全融为一体,关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设计。在这样的环境下,消费者会自然地加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列,包装的绿色环保意义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5.中国包装设计向视觉风格化发展

雷同的包装设计失去了设计的基本目的,创意上的风格化必将被运用到中国包装业。这一趋势会让设计更具生命力,更具美感,更能吸引消费者的购买欲。既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又使设计作品具有很强的艺术观赏性。例如,女性购买衣服时,比较鲜艳的衣服能吸引年轻人,比较职业一点的能吸引职业女性。体现阳刚之气的包装作品,自然就能吸引纵多男性消费者。还有,近年来比较随意一点的设计风格作品被年轻人推崇,体现了年轻一代不愿受约束的心里特点。求新、求奇也是他们选择商品的一个倾向。所以说风格化的设计趋势是包转设计成功的关键,也是中国包装设计发展所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国际间贸易的不断扩大,中国包装设计必将走向全球化。充分把握经济发展的命脉,顺应科技的发展趋势,吸收民族文化的特色,以与当今时代相吻合的节奏,找到一条富有民族特色的发展之路是我们当前乃至未来包装发展的趋势,也是包装设计走向世界先进之林的关键所在。

作者:韩婷婷单位:太原大学外语师范学院

设计概论论文:概论包装设计实践教学中技术培育

一、了解包装设计的从业要求,模拟设计公司的工作流程

让学生能做到自主完成成品制作的全过程,总结设计图纸在生产中可能遇到的或曾经遇到的问题。改变以往的作业模式,实行定向作业,课程设置用具体事例进行工作环境模拟作业,把包装设计发展为从一而终的专业。从而让学生熟悉工作室的工作环境,做到学习与工作衔接。因为艺术设计的方向比较宽泛,没有视觉传达的平面设计、网络美工、装潢设计的专精,虽然知识面上占到一点小小的优势但因为课程的多而短使得实用性低,从而使应届生有了经验不足的借口。应加强指导学生了解从业要求,根据自己的喜好侧重性发展。

二、培养学生的搜集能力,加强耗材、设备的识别与应用

有一次我的一个学生到一家科技公司兼职实习,经理让他做了一件最简单的卡片覆膜。经理详细讲了PVC纸是一面带有背胶一面是抛光面,有经验的都知道拿来一摞PVC纸给卡片双面覆膜时,上边是正放底下是反放的,然而这个学生全是直接放到钢板里面就进了覆膜机。可想而知下面所有的PVC纸都没有覆到卡片上而是粘到了钢板上,学生当时就是感觉PVC背胶纸两面全是相同的,他就不知背胶面有略微的粗糙感。还有他只操作了覆膜机温度开关而忘记打开定时开关,致使所有的卡片全部烧焦。公司因此损失了一板卡片,这仅是单一成本2.5元的产品,如果是成套户外广告以及延误客户要求的交稿日期,这样的损失公司更不愿承担。通过这个事例可以想到为什么用人单位喜欢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学生。至少这个学生被训斥一次不会再犯同类的错误。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现实耗材设备直观的给学生讲解每一个细节,可以大大降低学生在日后工作中犯下操作生疏错误的概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的分高低能、经验不足弱点,提高了学历的含金量,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并能获得社会良好评价。另外还要引导学生了解耗材价格,在毕业设计的时候有些学生经常会遇到预算超值严重的情况。大多数学生对耗材的价格了解匮乏,不知道耗材成本会致使设计因为成本问题不得不去放弃或整改。然而设计公司不会拿出半年时间只让你反复修改一件作品,不会购买太多的耗材让你反复尝试。这样就要求学生了解基本的耗材价格,比如:彩打,墨盒,纸张,PVC,PU等材料的价格。还要让学生了解在多大规格的耗材上做多大的包装比较节省耗材,减少浪费,让学生学会利用角料。还要让学生了解耗材的性能,比如用纸包装去储藏冷冻产品这种低级错误。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耗材适合做什么样的包装,什么样的耗材拥有什么样的性能,什么样的性能适合什么样的储存环境和展示效果等。

三、了解工艺流程,知道什么工艺能表现什么效果

做设计的都知道打印机打印的时候都要留出一定的出血位,这样能便于裁剪。然而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只交电子稿版的作业,基本上是没有留出出血位的,当出实体物时他们的包装图的尺寸都会有大小不一的偏差。大多数学生会因为节省开支而凑合着制作粘合,这样会影响产品的严谨性和美观性。这类产品如果到了客户手里可想而知一定会被拒单,那将给用人单位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和名誉损失。还要让学生尝试体验不同工艺对同一包装效果的比较,让学生写出总结报告,分别找处每种工艺的优劣,了解每种工艺的损耗是多少,体会通过工艺给包装带来的艺术增值。没有一个单位会让员工把他们当作试验田,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工作室完成自己的产品进行品保检验从中总结设计师应该考虑的工艺影响。还可发散自己的思维,设计比较新颖的产品,用自己的工艺检验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创新是技术发展的动力,我们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拓宽思路扎实的做每一张图,对自己的设计进行工艺革新,流程简化,降低包装成本。

四、改变以往的作业模式,通过模拟办公加强实践能力

实施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学生作业实行老师与社会百分比评分原则,让学生的设计与社会需求接轨,告别由教师单一评分的模式。我们要尝试引进像威客这种设计派活网站,以及设计中国和素材中国这种素材网站,让学生通过递交自己的素材兑换积分换取素材和用自己的作品投标的方式作为成绩评定的一个参考。尝试去设计公司,增加接触工作的机会,得到社会的认可与磨练才是最重要的。可以实行定向作业,课程给学生分组用具体事例进行工作环境模拟作业。平时的教学重点基本都放在了展示艺术,实用方面关注的面很窄,企业往往不是追求的绚丽多姿,而是讲求成本实用。设计可执行化,成本可掌控性,产品可认可性,这些是每一个设计公司都在追求的理念。我们往往是为了设计而设计,在技术上忽略了他本应有的功能。有的包装做出来仅仅展示了装饰功能却失去本来的包装功能,这就像狗熊掰玉米得此失彼,得不偿失。引导学生做出符合客户标准,符合正规包装标准的设计。好多作业学生往往会漏掉产地、生产日期或别的要求,我们也不会因为这些小细节而挂一个学生的科,但往往公司不会有这个耐心每次都叮嘱这些小细节的,直接会说再不合格走人。在教学模式上要学习公司让学生有团队协作能力,在学校设计工作室里成立项目组各组轮流用课余时间去设计室工作,加强学生的工作经验,同时学生如果在社会上中标还会得到一些生活补助。这样即提高了学生的水平还会加强家长对学校的好感,提高学校和专业的社会知名度。

五、调整实习期

把实习期往前调整半年,实习结束交一份完整实习报告再回学校做工作前的技术充电。当一个人真正出去实践了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发现一些自己的不足,自己回到学校就会减少以前对社会的无知与渺茫。通过以上技术革新我们用一个实例阐述一下包装设计实习的基本技术要求:拿绿茶包装为例,我们首先要做好市场调研,同品类产品在市场上主要的包装方式。调查结论为:一般市场上茶叶包装有简便装、礼盒装、真空简便装等;简便装一般为pe复铝箔或一色pet镀铝复bopp印刷,多色印刷pe复pet阴阳镀铝复bopp印刷。礼盒装多在简便装基础上加铁质茶筒、丝绸、木盒或硬装纸盒。真空装一般为10到20克小包装pvc塑料盒或铁筒。第二部成本预算,一般一只印刷铜板在4到5百元,pe复铝箔半斤装成本为3.5分每个,一色pet镀铝复bopp印刷为5分每个,多色pe复pet阴阳镀铝复bopp印刷为九分每个。木质礼盒单品设置样板为300元每个批量生产单个为15到20元不等,铁筒冲压每个6元左右,硬纸盒加丝绸每个成本5元左右,pvc塑料盒7角左右。第三部分根据市场调研的同类产品的包装品项以及品项成本设计几套图纸。做好商标、图形、文字、色彩和一些符号的组合排列,注意商标设计一定要符合包装法和企业VI标准,标志在包装所占比重和位置要合理醒目。包装上的文字设计内容要简明、真实、生动、易读、易记,讲明包装内容物的属性特色,排版要和谐与整体包装统一,图形要形象、直观、简洁的表现茶文化的精髓和茶叶感官。整体色彩要做到以“色”夺人,让人产生好奇与购买欲。同时还要有一定的防潮防水防压运输储存提醒标志,有机绿茶要有绿色有机标志,要有印刷尺寸要符合国家标准的条形码,应在基本尺寸(37.29mmx26.26mm)放大或缩小0.80~2.09倍的范围内变化。已知我们要做的绿茶产品为300元到500元一斤的春茶,我们主要考虑三层礼盒包装以增加产品的品味使产品价格做到百分之二十五左右的一个提升空间。有机绿茶外盒可考虑原木色木盒,普通春茶为硬纸盒以节约成本。第四部分做出3D效果图,注意立体效果和商场专柜展示效果缺一不可。对展示效果做简单的抽样问卷调查分析消费者心理。从设计方案中选择一套自己满意的进行样品生产试销。第五部分生产时要合理利用材料,尺寸计算精准减少下角料的浪费。纸盒包装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覆膜,铁筒根据成本选择是否需要钢印冲压,真空包装把控好包装袋的大小以及真空机的气压。

六、总结

技术的培养在于勤学多练,通过以上的介绍和以往的教学模式相比较无疑是在包装设计的深度上做了不小拓展。增加了从业要求,设备、耗材辨别,包装造价等实际工作的具体内容,主要是为了做到学校与社会的衔接,缩短学校与企业的距离,减少了企业培训后担心员工辞职后的人才流失。在减少课程繁杂对包装辅助性较少的问题的同时,增加了学生对包装设计的技术培养,从理论转变到实践层面,更加直观的认识包装设计。学校要培养懂市场懂需求懂成本的设计师,而不仅仅是一个作图的机器,要熟练做到从设计初稿到印刷前的制作,还要了解从印刷到成品时各环节可能会对设计造成的变化及成本问题。做好学习与工作的衔接,更好的让学生早日找到合适岗位。

作者:吴蔷薇单位: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