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城市景观设计应用研究

摘要:在城市景观建设中,地景艺术创作是营造绿色生态生活环境的一种方式,更是促进景观设计发展的一种“新艺术运动”。在此呼吁中国的艺术家和设计师,让我们所学所用走出自己的工作室、走向社会、走向自然,用我们艺术专业的智慧来改变墨守成规公式化的景观环境设计,推动景观行业的发展。
城市景观设计应用研究

城市景观设计应用研究:城市景观设计中地域性文化性设计元素的应用

摘要:从十六潭公园的背景介绍入手,分析了十六潭公园的地域性和文化性。以实地考察说明了十六潭公园建设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初步探讨了一些可行的措施与方法。

关键词:十六潭公园;地域性;文化性;问题;措施

1.咸宁市十六潭公园背景介绍

十六潭公园位于咸宁市中心地带,是生态城市建设的标志性内容,这里充分展现着鄂南城市风貌和鄂南民风、民俗及鄂南文化特色。

咸宁市的重点景观建设项目之一就是十六潭公园,地处市区中心腹地,规划占地91.2hm2,西北至十六潭路,西南至银桂路,南侧紧邻淦河,东北至御龙花园临近银泉大道。公园内山清水秀,水域面积18.39hm2,占总面积20%,绿化面积58.27hm2,占总面积64%。十六潭公园主要是以咸宁市建设“香城泉都”的理念,综合全市景观区域规划的特点,以“香城”为主题进行设计,展现出香山、香水、香花、香味、香景的造园风格。

十六潭公园是自然的,园内潭以16种名花赋名,即:天香潭、国香潭、暗香潭、艳香潭、娇香潭、常香潭、妃香潭、寒香潭、清香潭、映香潭、幽香潭、瘦香潭、丁香潭、贵香潭和玉香潭。又据山势水体,依植物品类,将园区划分为“天香环碧”、“艳香虹霓”、“常香蝶恋”、“茶香流韵”、“荷香曲苑”、“风香竹语”、“香山揽胜”七大景区。园内亭台楼阁、水榭连廊、月桥石渡、美不胜收。

2.咸宁市十六潭公园地域性分析

地域,即某个地理空间范畴。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自然气候、地形地貌和历史文化底蕴。它们都是公园景观带来的影响因素,同时提供给地域产生基础。十六潭公园的地域分析也应该从这些方面去思考。咸宁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现在也是积极在打造名副其实的香城泉都旅游城市,多个公园及广场建设也是如火如茶进行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十六潭公园。这个公园占据着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游人更是络绎不绝。

2.1自然气候

咸宁市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降水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无霜期长。适宜的气候有利于生态景观的发展,这里的夏季和冬季感受比较明显。夏季的炎热和冬季的寒冷构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让十六潭公园在四季更替的步伐中变得越来越清晰,也会看见这个“城市绿心”所带来的生机与活力。

2.2地形地势

综合考虑咸宁市十六潭公园原来的地理优势,保留并利用其地理优势来营造公园,减少对原面貌的破坏,利用其原有植被,体现了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坚持了生态优先、功能协调的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的原则,使十六潭公园成为“城市绿心”和市民喜爱的游憩绿地。

2.3文化底蕴分析

咸宁市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十分深厚的,在对十六潭公园进行改造与设计的时候,要充分尊重它的历史文化,并将这些特有的文化传统融入到十六潭公园的景观设计当中,让咸宁市的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

3.咸宁市十六潭公园文化性分析

3.1文化社会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有了更高要求,同时使城市建设中园林景观设计面临巨大挑战。十六潭公园也正面临着这个挑战,而这个挑战的压力正来源于社会,所以,十六潭公园的建设是需要广大市民一起参与,因为这是我们的家园。对于小孩来说,童真的他们可能希望公园里有一个游乐场;对于年轻人来说,匆忙的他们可能希望公园能缓解他们的压力;对于老人来说,他们可能希望在公园里静静的休息。所以文化社会性将解决各个群体在十六潭公园里的活动空间。

3.2文化艺术性

景观园林的规划与设计本来就是一种艺术形式。艺术家和设计师们需要用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和独具特色的创造力,来打造一个真实的空间。这个空间不同于我们熟悉的概念,因为这个空间是向前的,它有时间在支撑,会一直发展下去。在考察十六潭公园的时候发现了许多艺术形式,例如,刻有桂花的雕塑、鄂南形式的传统亭台和景观汀步旁随处可见的诗句。十六潭公园中不仅有普通的艺术形式,音乐也在一种被伪装成石头的结构中传递出来。通过不同的感受去理解艺术,去感受十六潭公园。文化艺术性赋予了十六潭公园丰富的生命力。

3.3文化生态性

景观园林的文化生态性并不是一个新的话题。虽然从外在表象来看,大部分的园林景观都或多或少地体现了绿色生态性,但绿色并不一定代表就是生态的。园林景观设计师在设计咸宁城市景观时,可较多考虑咸宁的本土植物,利用十六潭周边原有的自然植被或者建立一个框架,为自然再生过程提供条件,这也是景观设计生态性的一种体现。

4.存在的问题和改造措施

4.1餐饮

周边地区很少有餐馆,要走到很远的地方吃或者自带一些食物,但随着景区的完善,游客的增长,餐饮必定成为一个重大问题。可邀请当地有想要投身旅游餐饮业的居民前来开店,并给予早期帮助,待半年生意稳定后再收取相应的费用。这样不仅满足了游客的餐饮需求,又让投资方与加入进来的居民各自受益、一举多得。

4.2交通

虽然十六潭公园建在市中心位置,但是由于刚建成没多久,火车站和汽车站并没有直达到公园的公交车,只有少数的公交车路经那里,极不方便,尤其是外地游客并不知道路线。为解决这一情况,可以在火车站和汽车站设专门进出十六潭公园路线的班车或旅游车以便游客乘坐,票价可具体依情况而定。

4.3安全

去十六潭公园调查时发现,有好多潭边上都没有防护栏和安全标志。公园是一个开放性的公共场所,吸引着各种游客,其中就会有很多小朋友,他们对于水是没有免疫力的,这使得公园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为防止出现溺水现象,建议公园安装防护栏和在潭边设置安全警告语,降低风险。

4.4旅游商业

很多游客喜欢在游玩的同时买一些具有当地特色或纪念性的小商品。根据游客这一需求,投资方可在景区内各位置开设一些特色商铺。专营一些旅游纪念物和当地特色食品饰品及用品。同时公园山上多为一些景观树,并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可以在山上开辟一些果园,栽种四季不同的水果,每个季节都有新鲜水果,果园票价据情况而定,吸引游客,使游客在游玩的同时,享受自摘水果的乐趣。

4.5卫生

在公园景区内发现有很多游客都不爱护景区环境,乱扔垃圾,再美的风景如果垃圾遍地任人破坏也会很快被人践踏得体无完肤。(1)在景区增设垃圾桶,并随时安排专门人员进行清理,及时打扫景区卫生,张贴环境保护标语(如: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等)。(2)安排专门人员对景区设置和公共设施进行管理保护,防止少数不文明游客恶意损坏,损坏者将原价赔偿。(3)加强基础建设,更好地体现可持续发展,将该地区的环保理念发扬光大。加大当地风能、太阳能的利用,争创生态环保景区。

5.总结

根据十六潭公园的地理气候特征实施保护方案,一定要把这块绿心维护好。通过本次公园考察,认识到园林景观设计体现出设计者与自然的融合,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地域性和生态性对城市景观的影响,同时综合多方面因素,设计出人们满意的景观环境,符合地方特色的城市景观。

城市景观设计应用研究:园林艺术设计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环境提出了更好的要求,所以,城市景观设计人员,必须通过学习,努力提升设计的水平。将园林艺术设计应用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可以增加景观的美观性,还能美化城市的形象。在城市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必须出现抄袭现象,我国地大物博,在不同地方地区有着不同的气候以及风貌,所以,设计人员要做到因地制宜,设计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观设计,这样也可以更好的对当地的历史文化以及风俗特色进行传播,使外地游客更加深刻的改善到该城市的文化底蕴。

关键词:园林艺术;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应用

城市在不断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所以,城市中景观设计的风格也在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城市景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其关系着人们的生活环境以及生活质量,也影响着城市形象的美观性。城市园林是景观规划的重要组成,将园林艺术设计应用在城市景观规划中,可以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可以促进现代化城市的建设。园林艺术代表了城市的形象以及生命力,其包含多种艺术手法,而且综合了城市的人文因素,可以使城市景观设计更具特色,可以为市民创造出更多的视觉美观。

1 园林艺术设计的概念与应用原则

1.1 园林艺术设计的内涵

园林艺术设计主要是指在特定的区域内,设计人员在美学思想的指导下,采用多种艺术手段以及技术,为市民创造出更加诗情画意、更加健康的绿色空间,这也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可以净化城市的空气。园林艺术设计,可以给人们带来较好的视觉享受,而且可以增加人们的想象力,在健康绿色的环境中,人们容易触景生情,而且艺术修养也会得到较大的提升。园林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种类繁多,其代表了我国民族的特色与精神,可以向世界展现出独特的东方美。在园林艺术设计美学思想的影像下,园林景观设计人员可以发挥创造性,设计出内容更加的景观作用。

1.2 园林艺术设计应用的原则

1.2.1 科学布局原则

将园林艺术设计应用在城市景观规划中,需要遵循科学布局的原则,对景观资源以及相关设置布局的优化,必须具有可行性。在设计城市景观时,要按照城市整体规划布局进行考虑,还要对园林中各种要素进行客观的评定,了解其相互之间的影响以及关系。另外,在设计的过程中,还可以按照一定主题进行规划,这些主题可以是山、水或者花草等。科学布局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设计人员考虑园林的建造环境以及地域特点后,可以按照规则式、自然式以及混合式的方式对园林进行科学布局。

1.2.2 植物配置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中,有多种植物,这些植物也是景观设计中重要的资源,在对植物进行合理配置时,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也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植物配置的优劣性影响着城市景观效用的发挥,设计人员按照艺术美学的设计理念,可以使增加园林景观的美观性,园林植物配置还需要与山水、山石相互结合以及协调,这样也可以设计出更加特色的景观风格。

1.2.3 天人合一原则

园林艺术设计需要体现天人合一的原则,这也可以更好的展现东方美,体现设计者的智慧以及技术水平。天人合一的原则,体现了人类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观念,其可以使人类与自然融合共存。园林艺术设计主要以自然景观为主体,设计者的灵感也来源与大自然,其可以设计出高于自然的景观设计方案。

2 园林艺术设计与城市景观设计探讨

2.1 园林艺术设计与城市景观设计的关系

中国园林艺术历史悠久,著名的杜甫草堂和苏州园林,其小桥流水,亭台楼榭与山水的相互映照和相互映托。无不展现中国园林古典设计深厚的艺术内涵。古典园林与现代城市景观两者形式不同,但艺术思想一脉相承,即都是为人民舒适生活和美好家园创造适宜的生存环境。

一个好的园林设计就是一部的中国城市发展史,园林设计反映一个城市的文化脉络和发展变迁。园林设计记载和反映了发生在这个城市的历史典故、重大事件和民间广为传颂的经典故事,是对城市文化特点、深深蕴含着的城市灵魂等历史要素和地域要素的叠加。

园林设计艺术可强化城市空间环境文化内涵、高度渲染城市人文色彩,使人们在散步、休息、观赏同时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园林设计体现一座城市的风貌,不仅影响着本市居民对于城市的自豪感,也可给旅游者和异地客商以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内涵底蕴和精神文明的享受,便于他们加深对这座城市的了解。

社会的发展,园林设计风格已越来越带动城市景观设计。代表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和先进科技的现代园林设计,对城市景观设计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在文化的传承、生态景观、低碳化、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使城市景观更具纵深感、立体感和历史感和富有人文色彩。

2.2 园林艺术设计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表现形式

园林艺术设计有建筑、山水、花木等。城市景观设计中园林艺术设计多以雕塑和不同语境的小品设施展现。雕塑往往是设计场所具凝聚力的空间焦点,对于城市绿化和烘托节日或欢庆气氛具有强烈的表现力。绿雕是在结构钢架上,采用栽培艺术巧妙地把具有一定含义的造型与花卉结合在一起的园林艺术,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艺术作品,被誉为世界园林的奇葩。

2.3 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园林艺术设计不仅在城市广场、公园,也在城市住宅小区、中小学、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以及桥梁建筑绿色桥梁廊道的设计等领域得到了推广,设计技术日臻完善。园林设计是一项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于一体的创造优美生活环境的综合艺术,它让人们置身于自然和谐的环境,享受生活感悟生活,并由此获得人生启迪。随着城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人们对居住地周边环境越来越重视,住宅小区园林设计就显得更加重要。教育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在大力发展教育的今天,校内公共设施和基础建设越来越完备,园林艺术设计"以人为本、回归自然、崇尚环境"的设计理念,也为校园科学合理设置园林景观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为城市文化体现、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注入了活力。

结束语

城市景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其可以美化城市的环境,还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应用园林艺术设计,可以提高景观设计的质量,也可以促进人类与自然更加和谐的相处。园林艺术设计包含多项内容,其可以很好的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结合在一起,设计人员需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设计出更加当地特色的景观规划设计,还要对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以及配置,这样才能提高城市景观设计的水平。

城市景观设计应用研究:试论植物造景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文明的进步,人们的物质水平得到了不断地提高,从而使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目前,城市绿色景观已经成为了一个城市园林水平、综合素质和文化程度的重要体现,并在我国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植物造景作为城市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不仅可以提高城市建设的质量,还可以改善城市的空气环境和水土。因此,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采用植物造林的措施对我国城市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植物造景的配置原则进行介绍,并分析了植物造景在景观设计中的作用和加强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措施,以此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城市建设;植物造景;景观设计;措施

近年来,我国城市景观设计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城市中涌现了大量的植物,并为城市建设增添了一道风景线。植物造景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并创造了美丽的景观。在进行城市景观构造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相关的人员要加强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将自然作为改善环境的目标,这样以来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生活质量和精神生活的追求,还可以提高城市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让人们更好的享受这美好的环境。

1 植物造景的配置原则

(一)功能要求

由于人们对不同的园林绿地具有不同功能的要求,因此植物造景的配置要对其功能要求进行的考虑,这样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其功能的要求,还具有强化和衬托的作用。比如:小游园和儿童乐园性质的园林绿地,要选择无毒刺、姿态优美以及花繁叶茂的花木;对于行道树来说,要选择抗性强、树冠高大以及叶密荫浓的树种,这样就可以实现美化、吸尘、遮阳等效果。

(二)景观需求

对于园林绿地来说,不仅可以形成不同的景观,还具有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从而带来人们美的享受。所以,植物造景的配置应该进行合理的搭配,应与艺术美的规律相符合,以此将园林植物美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就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植物的选择:

(1)因地制宜

结合景点建筑物的特征和园林功能的要求来进行植物种类的配置,这样才可以将风格体现出来。比如:廊、亭、榭、轩应选择姿态优美、绚丽多彩的花木,这样才可以体现景色的美;风景点、公园应选择多样、色彩丰富的树种,这样才可以体现四季美观、繁花似锦以及活泼明快的特点;由于寺院、碑刻和古迹具有庄严、肃穆的特点,因此应选择体型大小、色彩浓淡的树种,并与建筑物的性质相符合。

(2)因时制宜

植物作为园林构成的重要内容,植物是有生命的,植物从在生长的过程中,其形态也在不断地变化着。由于植物会随着季节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园林景观随着也会产生变化,所以植物的配置不仅要保持景观的稳定性,还要设计出四季有景可观赏的景观。为了实现此目的,就需要对树种的选择进行的考虑,并按照设计的意图将统一的季相构图做好。

2 植物造景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作用

(1)园林植物可以表现时序景观

随着四季的变化,园林植物具有不同的季相特点,植物的生命规律为四季演变时序景观的创造提供了一定的条件。按照植物四季的变化,将不同花期的植物进行合理的搭配,这样就可以实现在同一景点不同的季节具有不同景观的效果,以此给人们带来不同美的享受,让人们能够体会到季节的变化。

(2)园林植物可以创造观赏景点

由于不同的园林植物具有各异、变化万千的形态,不仅可以展示植物的个体美,还可以根据设计的图纸进行植物的配置,以此体现植物的群体美。另外,可以根据植物的生态习性,将园林植物进行合理巧妙的搭配,从而创造出乔、灌及草相结合的群落景观。

(3)园林植物具有防护作用

对于园林植物来说,不仅具有防风滞尘、涵养水源的优点,还具有保持水土、降低噪音以及减少污染的优点,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使人免受放射性的危害,从而具有保护人体的作用。比如:悬铃木、刺槐具有滞尘的作用;云杉、水杉、圆柏及柳树等具有枝叶稠密、叶面粗糙的特征,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地表的径流量,还具有缓和流速的作用,以此达到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效果;乔灌木具有降低噪音的作用。

3 加强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措施

(1)加以注意四季植物的形态变化

通过对植物四季不同的形态进行的了解,可以有效地根据季节的变化进行植物的配置,这是园林景观调整的重要措施。在进行植物造景的过程中,将一个季节景观重点突出,并将季节植物进行交叉种植,以此体现植物季节的特点。由于园林景观四季的交替变化与自然景观的特点具有相似性,这样人们就可以体现大自然四季交替的变化,从而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明确主次、疏密有度

在进行景观绿化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植物造景技术必须要明确主次、疏密有度,方法自然,将人工痕迹尽可能的减少。首先要进行整体的布局,再进行细小部分的设计,使近景和远景进行有效的结合。从整体进行分析,从较大的部分着手,再对局部的细节部分进行设计,大的地方增加景观,小的地方增加趣味的景观。另外,对于植物的设计来说,必须对园林景区内部树木的协调性进行充分的考虑,将树木进行合理的栽种,与附近其他的树木和背景相衬映,以此达到艺术规律的整体性。

(3)设计贴近大自然的植物景观

对于植物造景的设计来说,要以自然景观为主,减少人工的设施,从而将大自然的生态系统得到充分的体现。根据植物自身的颜色和形状等特点,进行合理的搭配,从而可以将生态公园划分为不同的空间,而每个空间都具有自己的功能。比如:将开放和半开放、封闭和半封闭等空间进行合理地转换,这样就可以使游客具有神奇的感受。

(4)生态景观的所有因素进行有机地结合

对于植物景观设计来说,并不单是拥有植物,还应该将植物与建筑、道路铺装、山体和水体进行有机地结合,这样才可以实现相得益彰的目的。将公园内的建筑与植物进行有机的结合,这样以来建筑的风格和特点与植物具有统一性,从而使环境变得更加的和谐。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植物造景在我国现代化城市景观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植物造景不仅可以改善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还可以促进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植物造景已经成为了现代城市文明、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所以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应该将人作为设计的主题内容,将生态景观所有的因素进行有机地结合,以此来创造出一个文明、生态和生活的园林化城市。

城市景观设计应用研究:浅谈植物造景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城市景观设计中应用植物造景不仅可以达到美观的效果,对城市的水土、空气环境等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城市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应用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介绍了植物造景的配置原则,分析了植物造景在城市景观中应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植物造景;城市景观设计;应用

1 植物造景的配置原则

1.1 适地适树

只有满足植物生长所需的土壤、光照、温度、水分、空气等环境条件,植物才能正常生长,并保持其稳定性。所以,在植物造景中,首先要根据立地条件选择合适的树种,或通过引种驯化、改变立地生长条件来达到适地适树的目的。其次,要合理配置。在平面上要有合理的配置密度,使植物有足够的营养空间和生长空间,从而形成稳定的群体结构。一般应根据成年树木树冠直径的大小来确定种植点距离,但为了在短期内达到配置效果,可适当加大密度。

1.2 功能要求

人们对不同的园林绿地有着不同的功能要求,植物配置应考虑其功能要求,以起到强化和衬托作用。如:行道树要求选择树冠高大、叶密荫浓、生长健壮、抗性强的树种,以达到遮阳、吸尘、隔音、美化的目的;儿童乐园、小游园性质的绿地,可选用姿态优美、花繁叶茂、无毒刺的花灌木。

1.3 景观需求

园林绿地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可形成不同的景观效果,给人以视觉、听觉、嗅觉上的享受。因此,在植物配置上应符合艺术美的规律,合理搭配,较大程度地发挥园林植物美的魅力。要达此目的,需从以下3方面来选择植物。

1.3.1 因地制宜

联系功能要求,结合景点建筑物特征来选择配置植物种类,方能体现风格。公园、风景点要求四季美观、繁花似锦、活泼明快,所以要树种多样、色彩丰富;寺院、碑刻、古迹要求庄严、肃穆,配置树种必须注意体型的大小、色彩的浓淡,要与建筑物的性质、体量相适应;廊、亭、榭、轩宜点缀姿态优美、绚丽多彩的花木,使景色明丽动人。

1.3.2 因时制宜

植物是有生命的园林构成要素,从幼小树苗长成苍天大树,历经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其形态不断发生变化。在1 a中,随季节的变化植物会呈现不同的季相特点,从而引起园林景观变化。因此,在植物配置时既要保持景观的相对稳定,又要利用季相变化的特点创造出四季有景可赏的景观。为达到设计要求,在树种选择上应充分考虑其今后可能形成的景观效果,同时根据设计意图做好统一的季相构图。

1.3.3 因材制宜

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千差万别,配置时可利用植物姿态、色彩、芳香、声响等方面,结合功能需求合理配置,构成观形、赏色、闻香、听声的景观。

2 植物造景与其他设计元素的关系

园林植物不仅有独立的景观表现,同时还可与建筑、山水、园路以及园林小品等组合成景。

2.1 与建筑的结合

园林植物与建筑配置是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结合。植物丰富的自然色彩、柔和多变的线条、优美的姿态和风韵都能增添建筑的美感,使之生动活泼,形成一种动态均衡的构图,使建筑与周围的环境更为协调。如:在建筑物的墙壁上用紫藤、木香、凌霄、地锦、爬山虎、蔓生月季等植物进行垂直绿化,增添了自然气氛;在体型较大、立面庄严、视线开阔的建筑物附近植干高枝粗、树冠开展的树种;在结构细致、精美的建筑物四周,选栽一些叶小枝细、树冠致密的树种。

2.2 对山水的衬托作用

山水虽然是自然式园林的骨架,但也需要有植物装饰陪衬,“山因水活,石因树灵”。植物与山石配置一般选用姿态优美的乔木、灌木错落搭配,体现山石和花木的姿态美;植物与水体结合,可显示出水体的灵性,使规则的几何形水池生动活泼起来。如:在水中种植荷花,形成“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优美意境。

2.3 与园路的结合

光秃的道路两旁若无树木、草坪或其他地被植物覆盖,会显得生硬呆板,不能给行人增添情趣。将树木栽于曲折道路两侧,可达到“曲径通幽”的意境与“草路幽香不动尘”的环境效果。主路两侧应以乔木为主,适当配置少量花灌木,形成特色景观,如银杏路、合欢路等;较长的园路旁,可以用多种植物进行配置,但主景要突出;小路旁栽植乔木不宜超过3种,可与山石、亭、廊等结合;花园小径宜采用小灌木、花境、地被、山石相结合的方式。

2.4 与园林小品的结合

1)突出小品主题。如:纪念革命烈士为主题的雕塑小品以色叶树丛作背景,到秋天,色叶树的金色和红色把庄严凝重的氛围渲染得淋漓尽致。

2)协调小品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如:以照明功能为主的园灯,分布广、数量多,在选择位置上如果不考虑与其他园林要素结合,将会影响绿地景观的整体效果。如果将其设计在低矮的灌木丛中、高大的乔木下或植物群落的边缘位置,既起到了隐蔽作用,又不影响灯光的夜间照明。

3)丰富小品艺术构图。一般体量较大的亭、坐凳、景墙等小品,轮廓线都比较生硬、平直,植物优美的姿态、柔和的枝叶、丰富的自然颜色、多变的季相景观可以软化建筑小品的边界,丰富艺术构图,增添自然美,使整体环境显得和谐有序、动静皆宜。

4)完善小品功能。园凳在园林中的主要功能是为游人休息、赏景提供停歇处。从完善功能的角度考虑,园凳可设在落叶乔木下,既可以遮荫,又不会遮挡休息者视线,使空间更加开阔。

2.5本土化原则

“景观文化”是人类社会宝贵的精神财富,而”植物景观文化”又是景观文化中的最基础的一环,是”景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惟有”景观文化”的本土化,才能实现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或全球城市园林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都是在传统与创新中不断发展变化的。据有关研究报道,应用于上海、北京、南宁、柳州、桂林等我国主要城市绿化的植物种类中,乡土种类应用的比例也不大。在数量众多的外来植物中,一部分作为有用植物为人们的生活做出贡献,另一部分则成为可怕的植物杀手,严重破坏当地生态平衡,改变生物多样性。而且由于我国许多城市的现在绿化覆盖率也”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相差甚远,园林植物多样性匮乏,这就给乡土植物提供了研发利用的机遇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2.6功能设计原则

植物景观除了供人们欣赏外,更重要的是能创造出适合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满足功能设计要求是植物造景的一大目标。植物具有吸音除尘、降解毒物、调节温湿度及防灾等生态效应,如何使这些生态效应得以充分发挥,是植物景观设计的关键。在设计中,应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结合区域景观规划,对设计地区的景观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否则,会南辕北辙,适得其反。例如,北京耗巨资沿四环和五环修建的城市绿化隔离带,其目的是为了控制城市摊大饼式的向外蔓延带来的环境压力,但在规划中由于缺乏对北京区域环境、自然系统和城市空间扩展格局的分析,采用均匀环绕北京城市周围的布局方式,不但不能真正防止北京城市无序扩张,而且可能拉动和强化这种扩张模式。

2.7经济性原则

植物景观以创造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要目的,须遵循经济性原则,在节约成本、方便管理的基础上,以最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质量服务。强调植物群落的自然适宜性,力求植物景观在养护管理上的经济性和简便性。应尽量避免养护管理费时费工、水分和肥力消耗过高、人工性过强的植物景观设计手法。多选用寿命长,生长速度中等,耐粗放管理,耐修剪的植物,以减少资金投入和管理费用,坚持适地适树,多用乡土树种,减少管理费用。节约并合理使用名、特、贵重树种,降低成本造价。强调风景树种与经济树种结合、经济树种与生态树种结合,取得生态、生活、社会、经济多重效益。

2.8动态设计原则

如果说建筑是永恒的艺术,那么植物则是变化的音符。园林艺术讲究动态序列景观和静态空间景观的组织,植物景观完成后仍然在每年中发生季相变化,植物的生长变化造就了植物景观的时序变化,极大地丰富了景观的季相构图,形成三时有花、四时有景的景观效果因此,季相设计图是组织景观的依据,低限度的冬季植物景观是设计的基点,季相(春季、夏季、秋季)景观是设计效果的高潮。同时,规划设计中,还要合理配置速生和慢生树种,兼顾规划区域在若干年后的景观效果。

3 植物造景存在的问题

3.1 设计缺乏科学性

植物景观是活体景观,随着植物的生长而发生变化,所以我们有必要考虑植物栽植施工后的景观变化及养护管理。然而在现实造景中,却常存在设计、施工、养护脱节等问题。在景观效果预见中常常将生长条件很好的植物作为理想效果的标准,而对植物是否适应栽植地环境、气候条件,能否达到预期的体量、季相变化、生长速度等环节缺少深入细致的考虑。实践证明,应对植物进行科学地选择和配置,注意植物的生长习性,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乔木、灌木、草坪的比例,外来树种与乡土树种的比例,落叶树种与常绿树种的比例,以及阳性树种与阴性树种的搭配等等。不能把强阳性树种设计在一起,如水杉和雪松,因为10年或更多年后,阳性树种就会相互争夺阳光。同样,也不要把强阳性的树种(如水杉、乌桕以及柳属、漆属的植物等)设计在阴面,或把耐荫植物(如日本冷杉、八角金盘、八仙花、紫金牛等)设计在阳面,这样他们都会因为光照不足或光照太强而长势缓慢,甚至死亡。另外,要以乡土树种为基调,考虑当地人工植物群落的演替以及顶级演替的结果,合理引进外来树种,保护生物多样性,避免生物入侵。

3.2 养护管理水平低

植物景观必须进行长期地、连续地、科学地管理,才能发挥其良好的景观功能。养护中除日常水肥供给外,还应进行病虫害防治、整形修剪等,稍有不慎错过季节,就可能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为此,要建立一支既懂专业知识,又有园林艺术素养的养护队伍,真正把设计者的意图表现得活灵活现,并通过长期养护管理,使植物景观长盛不衰、永葆特色。

4 结语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和建设,代表着一个地域或地区的文化底蕴,也代表了城市的面貌和发展潮流,化园林城市的植物景观设计应该关注的是人,把人作为设计主题的内容,人与种植植物对话,从中不断探索生活气息更为浓重的园林景观内容,体现植物文化,满足景观功能,发挥充分展示现代城市生态风情园林艺术美,营造一个文化、生态、生活的园林化城市。

城市景观设计应用研究: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地景艺术应用研究

当代中国景观发展速度十分惊人,而这种“速度”正导致我国景观设计师盲目照抄西方景观设计的根源,造成现代景观设计中文化内涵与精神的缺失。与此同时,在这个倡导自然生态设计的年代,主张运用自然元素创作的地景艺术便在景观设计的研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更有利于解决景观设计中存在的文化丧失现象。将地景艺术独特的设计理念运用到城市景观设计中,再融入地域文化等因素,创作出个性鲜明、构思新颖、富有时代感的设计作品,将对景观设计行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城市景观中的地景艺术造型语言

正如我们所了解到的,地景艺术作品是艺术家们运用自己的设计理念和极简、抽象的形式所赋予的深刻含义,这种简约到的设计思想,正是在设计中运用了几何构成语言,使得很多作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神秘的感觉。

1.平面构成语言

地景艺术是一门艺术学科,是从环境艺术演变而来,更是景观设计的一种方法。同时,地景艺术与景观艺术具有同样的特征,其中一个典型特征就是“原型形式”,运用简洁而抽象的几何语言来给人们传达最原始的原型意识,如点、线、圆、螺旋线、条带、角锥等。这些基本的几何形在地景艺术家看来,早在人类集体意识中根深蒂固了,能够通过无意识进行阅读。由于艺术形式上多为基本的几何形,所以从创作语言的角度来看,地景艺术表现出一定的抽象性特征,这些抽象的造型充满着神秘感,它们延伸出的宗教和象征特色被广泛的运用于地景艺术作品中。

1970年,美国艺术家史密森的“螺旋形防波堤”含有对古代艺术图腾的遥远向往。这是一个在犹他州大盐湖上用推土机推出的458米长,直径50米的螺旋形石堤,它就是一个安静躺在湖水中的尺度超大的螺旋形态。根据传说这个漩涡是湖底一条与大西洋相连的地下通道产生出来的,现如今因为湖面上升淹没了它人们再也看不到了,但是当初人们参观它的时候,多少带有朝圣旅行的性质,所以有着不一样的文化底蕴。

2.立体形态造型语言

大多地景艺术家喜欢以锥形体为原型去创作。众所周知,埃及的金字塔就是典型的锥形体,位于世界八大奇迹的它所拥有的神秘色彩吸引了无数的人。而它的外轮廓线如同一座小山,这正给地景艺术家带来新的探索,起初将地形塑造成简洁的三角锥形、圆锥形或者金字塔形等,后期又将其升华成富有韵律的波浪形、丘陵状地形等。例如艺术家野口勇,将雕塑融入空间大环境中,将大地也作为一种雕塑的介质来创作设计,用他自己的话说,那就是后来所谓的“空间的雕塑”,之前鲜有人用这种手法去塑造地形,非常值得景观设计师借鉴学习。地景艺术家还常用重复、阵列等设计手法,这些造型手法形为城市景观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形式原型。

3.色彩构成表现语言

“远看颜色,近看花”这句古语告诉我们:在一个固定的环境中闯进我们视觉感官的事色彩,而具有感染力的也是色彩。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地景艺术的创作运用色彩所具备的抽象性,对景观的空间感、舒适度、环境气氛、使用效率、对人的心理及生理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同一个作品中我们有时候能感受到色彩表现的夸张,有时候色彩可能又表达出艺术家的个人情感,这两种体现是共生关系。地景艺术不仅仅注重作品在白天给人的感受,还注重色彩在夜间所展示出的别样风采,然而地景艺术是一个注重自然元素的景观创作,不明思议,更注重自然之力对色彩的作用。

地景艺术在城市景观中的设计理念

1.遵循自然环境规律

德・玛利亚曾说过:“土壤不仅应被看见,而且应被思考”。这意味着艺术家开始走进自然寻求新的创作元素。地景艺术家以自然元素为艺术创作的首要材料,他们投身到荒无人烟之地,进行大地艺术创作,自然界中的植被、土壤、石头、木头、冰雪、砂石都成为作为艺术家眼中的创作材料。与此同时,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又将这些自然元素抽象地运用到设计中去,顺应自然规律,使城市景观焕然一新。

1951年艺术家野口勇设计的读者文摘大楼庭院,正是运用了青草和一堆石头等自然元素呈现出一份朴素而简单的景观设计。在创作中,地景艺术还引进了自然力元素,如闪电、潮汐、风化、侵蚀等,令景观艺术表现出转瞬即逝的特点,如艺术家玛利亚的大地艺术作品“闪电的原野”,突出了自然力量带给人们的震撼感受。

2.运用传统文化要素

地景艺术创作中不可缺少的是传统的设计要素。在景观设计中,水是非常普遍的传统设计要素。西方哲学史上及时个哲人泰勒士曾经宣布“水是万物的始基”。水虽然是无色无味的物质,但是通过设计可以将它变得丰富多彩,带来无穷的色彩变化。

查斯・曼哈顿银行广场下沉式庭院是野口勇根据日本枯山水的内涵而设计的。与地上庭院的景观不同,在设计中他采用了大小不等的石头岳花岗岩地床结合,景观随着观者视角的变换和季节的不同季象而变化。在炎炎夏日到来之时,那些被隐藏住的喷头喷射出细细的水柱,庭院里覆盖着薄薄一层水,水雾萦绕在那远渡重洋而来的奇特石头周围,好似大海中的几座孤岛。

3.景观设计主题性的突出

以雕塑为例,早在50年代,就有一批艺术家和设计师从各个角度尝试雕塑与环境设计的结合,产生了最初的地景艺术作品。与野口勇同代的艺术家拜耶也同样致力于环境作品的创作。拜耶设计的“土丘”和“大理石花园”强烈地表现了其设计主题。大理石园是在废弃的采石场矗立的雕塑群,可供人们穿越,在方形平台上布置了高低错落的几何形状的白色大理石板和石块,组成有趣的空间关系,中间还有一个活跃的喷泉。土丘是一个土地作品,直径12m的圆形土坝内是下沉的草地,布置了一个圆形的小土丘和圆形的土炕,以及一块粗糙的岩石。

城市工业废弃地中的地景艺术

现如今,随着城市废弃地的增多,景观设计师逐步对城市工业废弃地价值观念有所转变,开启了对工业建筑保护和再利用模式,迎来了一条新的创作之路。地景艺术家们最初选择创作环境时,主要是荒无人烟的旷野、滩涂和戈壁,以远离人境来达到人类和自然的灵魂的沟通。除此之外,在怀着一种社会责任感的同时,逐步融入到艺术创作中。那些因被人类生产生活破坏而遭遗弃的土地,所显现出来的文明离去后的孤寂荒凉的气氛和给人的强烈深沉的感受与地景艺术的主题十分贴切。地景艺术家利用工业废弃物、本土植物为设计材料去创作,不仅使原本丑陋的东西重新利用获得欣赏价值,而且很好的恢复当地的生态环境。

与此同时,我国也涌现了大量的工业废弃地,为了给人们营造更好的生活环境,改善生态环境和城市公园的建设成了政府的首要目标,随之而来的是大量工业企业搬离市区,景观生态的恢复迫在眉睫,而地景艺术也成为各种废弃地更新、恢复、再利用的有效手段之一。

结束语

在城市景观建设中,地景艺术创作是营造绿色生态生活环境的一种方式,更是促进景观设计发展的一种“新艺术运动”。在此呼吁中国的艺术家和设计师,让我们所学所用走出自己的工作室、走向社会、走向自然,用我们艺术专业的智慧来改变墨守成规公式化的景观环境设计,推动景观行业的发展。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