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小型农田水利分析与探索

摘要:针对中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有”、“无”两种不同情况分别讨论其产权制度改革的具体形式,然后在此基础上对改革的成效进行分析,认为这项改革是对原有政府主导治理模式的市场化有益探索,但是需要与相应相关正式、非正式制度配套才能具有长期效果。
小型农田水利分析与探索

小型农田水利分析与探索:探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面临的管理问题

前言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作为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同时面对恶劣的地质气候,健全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和完善的管理措施,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农业生产的损失。然而到了20 世纪80 年代后期,由于受到水毁和人为因素的破坏,导致溃坝、放水洞(闸) 毁坏,造成一些小型水利工程损毁严重。

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指为解决耕地灌溉和农村饮水而修建的田间灌排工程、小型灌区、抗旱水源工程、小水库、塘坝、蓄水池水井和中小型泵站等水利工程设施。现有小型水利工程设施一部分是由乡、村( 组) 集体投资投劳建成的,一部分是贷款、国债资金或其他农业扶贫开发项目资金兴建的。这部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农业经济的发展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由于工程建设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导致工程技术、合理开发利用和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不足,工程老化失修严重,季节性、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季节性、工程性缺水在部分市县表现的相当突出。

2工程技术不,设计标准偏低。现有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大多建于20 世纪50、60 年代,有相当部分是边规划、边设计、边建设的“三边”工程,设计标准偏低,且至今已运行40 ~ 50 a,先天不足加之后天维修配套没有跟上,致使工程老化、退化、失修严重,效益衰减。

3 投入不足,工程建设缓慢。新农村建设以来,虽然国家大力扶持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在规划布局、项目安排和资金补助上给予很大倾斜。但我国很多农村地处欠发达地区,难有较多资金用于农村水利重点工程的建设配套,致使部分 程项目的难度。

4 工程建设制度不完善,工程质量差。受诸多因素影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制度不完善,监控措施及检测手段太落后,多数基层水利部门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也没有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控措施,出现工程质量问题也就在所难免了。对小型工程施工质量的监控多停留在目测上,凭直观印象下结论,很少有先进的监测设备、仪器,更缺乏监测人才,在实施质量监控活动时没有强有力的说服力。

5工程管理不到位,工程效益衰减。因产权制度改革不规范带来的问题开始显现,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造成不同程度影响。调查中发现,一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实行租赁、承包、拍卖后,由于合同规定事项不周全、缺乏对经营业主必要的限制性措施,操作程序不规范,有的一卖了之,收了钱就不管工程管理的好坏; 有的业主只注重经营,不重视工程管理; 有的业主不履行合同义务甚至违约,弃置不管; 还有的工程运用不合理,造成了水质污染,引起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了解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于健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体系,完善工程管理措施,发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应有的效益。

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具体措施研究

1 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措施

(1) 做好总体规划,狠抓建设重点

水利工程的管理要有明确的总体规划,科学合理的规划是搞好水利建设,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总体规划的重点内容应该是对建设方向的确定,有了明确的工作重点才能将水利工程建设的方向确定下来,然后再对一些次重点工程进行合理的规划。规划重点工程的时候要考虑到区域环境,以确定目前急需改进的工程项目,通过重点项目的启动和实施,推动水利建设,才能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对要开展的大型水利建设工作可以先设立示范基地,探索建立水利工程的效果,在示范基地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示范性演示,以确保工程项目的成功,很多省份早已建立了节水示范基地、水保示范基地、冻土研究示范基地等。这些基地建设有利于基层单位参观和考察,对进一步保障水利工程建设的推广是一个良好的机遇。

(2) 扩大投资

为了合理地分配水利建设资金,做到区域内的平衡、和谐建设,水利建设管理部门可以对现有工程进行维修扩建和改造,以保障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适应农村水利发展的要求。同时,在努力增加地方财政投入的同时,地方政府也加强了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行政领导,积极调动组织群众参与水利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村民投入到水利工程建设中,以节省人力资金,避免出现由于资金短缺使得一些重点工程一直的延误下去。为了杜绝挤占挪用农田水利专项资金的现象发生,工程建设的主管部门要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单位,并在重点工程依情况设立监察团队,要求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周期性的资金账目总结,保障资金使用方向有迹可循。

三、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建议

1推广水利工程建设新技术

从根本上讲,农田水利建设首要解决的就是农田的灌溉问题。农业现代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水利建设应与时俱进,立足创新,为发展农业现代化做出贡献。农田水利系统要安全、高产、高效、可持续发展就要依靠新技术。目前得到认可的“湿地”节水灌溉的优势有:

(1)高效节水。能够合理地取到适合的水量,保障粮食的持续高产,是广泛节水、合理利用水资源的一种经济体系。

(2)有利于保护地下水。该体系能够保护环境,特别是能减轻由于灌区过量施用化肥导致农药失效的后果,能够地保持对农业水源的改善,保持了地下 水位的动态平衡。

(3)改善水质。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一直深受国家和人民的重视。节水体系能够为当地提供安全的、标准生活用水。

以往的湿地农田灌溉系统主要在中国南方平原和浅丘陵地区进行建设,因为其间分布着洼地、塘堰和荒沟等。新疆阿瓦提县的阿克苏河冲积平原由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喀什噶尔河、和田河的河谷平原组成河漫滩地、河心滩、河曲极为发育,其上多古河道,形成众多近南北走向的湖泊及河间洼地,是主要的农业生产区,类似于这些的西部河滩洼地就是建设“水利湿地”的重要资源。湿地农田灌溉节水体系主要是利用这些天然的塘、坑、洼地等,将其改造成“人工小型湿地”,其原理主要是利用植物的生长作用。将排水沟略加扩宽,种植对降污作用强的植物,形成沟渠湿地。将这些小型湿地、生态沟与原有沟渠相连,形成“排灌沟渠—人工湿地”的综合系统。这样一来,从农田排出多余的灌溉或雨水,可进入下游邻近的小型人工湿地或生态沟。经过湿地净化后,水从另一端排入生态小沟,排入下游小型水库或湖泊等。

结束语

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更好的帮助农村地区更好的进行农田的浇灌和饮水问题。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包括在各个农田灌溉区域修建水库、水电站和塘坝等蓄水或者引水的工程。农村水利建设的根本是质量问题,要确保建设品质的工程就必须有一套健全合理的建设监督管理体制,规范的项目建设管理程序,使施工过程合理、项目管理严格、经费使用透明确保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和人民的正常生活。

小型农田水利分析与探索:民和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探讨与思考

[摘要]通过对青海省民和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调查,指出民和县在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具体提出了一些有关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并提出了针对工程项目的后期维护、管理的一些具体措施。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 工程建设 工程管理 探讨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是农业发展的最基础的条件,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同时在面对恶劣的地质气候情况,特别是1999年以来民和县出现的大面积干旱,健全的农田水利建设体系和完善的管理措施,将很大程度上缓解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生活带来的不便,减少农业生产的损失。民和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点多面广,且工程形式多样,管护好工程,使其发挥应有的效益,是保障人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的关键。

一、目前民和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指为解决耕地灌溉和农村人畜饮水而修建的田间灌排工程、小型灌区、灌区抗旱水源工程、小型水库、塘坝、蓄水池、水窖、水井、引水工程和中小型泵站等。

了解我们在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存在的问题,将促使我们进一步去思考如何在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加强监管、健全体制去解决这些问题,让我们的水利建设变成真正的阳光工程、便民工程。

二、加强对在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监管力度

要做到工程建设规划合理、施工有质、管理有度,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同时组建一个完整的质量监督体系,自上而下,齐抓共管,才能保障工程建设过程透明,质量过硬,经得起考验。

1.建立管理机制,完善建设程序,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农村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内容广泛,实行统一管理,合理规划布局,完善建设程序,根据先申请规划审批,再建设施工,后验收交付使用的原则进行,广泛宣传,科学管理,使各地农村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往规范有序方面发展。

2.建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审批制度。规划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前提,是搞好工程建设、合理利用资源,使工程发挥更大效益的基础依据。民和县近几年结合实际情况,正在认真编制《民和县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为此,要求地方如打井、建坝、扬水、拦河、修渠、排水、微滴灌等,首先申报,对工程地点、规模、投工、投资计划等,由乡(镇)水管站报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实施。

3.严格设计资质证制度和工程招投标制度。

4.建立施工准入证制度和实行工程监理制度。施工准入证是指具有一定的水利施工技术和条件,达到一定的施工管理水平的施工企业,才能准许其进行水利工程施工的一种制度。以取得水利施工准入的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人员、生产设备和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施工人员为标定,施工准入证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发放并检审;在工程进入施工阶段,质监单位配备一定数量的质监员,施工单位的技术员随时配合质监员对工程各个部分进行检测,填写检测记录,特别是对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材料,如设备、水泥、钢材、试件、试块等能验证和影响工程质量的材料,双方共同到有关部门做鉴定,才能作为保障资料、必备资料和安全资料汇入施工档案,为综合验收和今后工程管理检验提供真实依据。

5.建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和实行严格奖惩制度。在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要以竣工报告形式报请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验收。同时施工单位也要报经甲乙双方共同签字盖章的施工保障资料和必备资料,汇总的真实完整资料一套备案。地市县水务局根据竣工报告和施工资料,组织有关设计、质监和相关单位的技术人员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对工程进行验收,通过听取报告、查询资料、检测实体、细查局部的程序对所建工程验收,做出该工程的综合评定意见,所有未经验收的工程不准交付使用和结算工程款项;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严格按建设程序施工,提高工程质量,对年内新建工程项目进行评优,对被评为“品质工程”的凭验收证明兑现一定的奖励,同时加强宣传,形成一种狠抓工程建设质量的良好社会风气,对未按建设程序施工的,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并报相关智能部门进行处罚,并通报批评和备案,特别是不按有关规范施工造成施工质量不合格的豆腐渣工程,严厉打击,决不手软。

三、加强对现有水利工程的使用管理和维护

“百年大计,质量及时”,品质合格的水利工程的建设完成,为农业生产和人民日常生活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但是,要使其长期充分地发挥其经济效益,作为以后水利工程建设起到一个参照示范的作用,加强对已有工程的使用管理和维护就显 得尤为重要。

1.安全管理。安全管理的首要是加强《水法》的宣传,在防止水利工程受到洪水等自然灾害的侵袭的同时,也要防止少部分惟利是图的人为破坏;其次是工程建设工程没有主次,每个环节都很重要,特别是工程配套设施的建设质量一定要保障,如小型水库的泄洪口等。

2.内业资料管理。关于工程管理的标准、规定、法律等资料必须齐全;设计图纸及文件、施工记录、检测结果、竣工验收报告等应立项建档;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结果以及工程管理的各项检查记录资料也应当妥善保存。

3.工程设施管理。对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等级造册,绘制工程分布图分类进行排列,对重点工程实施挂牌,设专人重点管理,落实目标责任制,确保已有工程项目特别是重大型项目的设施管理安全。

4.经费管理。制定合理的工程维修养护费标准,根据受益面积和各地的具体情况,向受益者和收益单位征收一定的费用,用于工程维护;利用水利发展基金等形式对工程进行维修和养护;推行义务工制,接受受益人或者单位的义务工。目前民和县乐平部分乡镇成立了“理事会”,按照“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用好经费,做好项目建成后期管理工作。

小型农村水利建设的根本是质量问题,要确保建设品质的工程就必须有一套健全合理的建设监督管理体制,规范的项目建设管理程序,使施工过程合理、项目管理严格、经费使用透明,防止面子工程和豆腐渣工程,保障其成为为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品质工程;同时要加强工程项目的后期管理,做到不出纰漏不出事故,使工程项目能够充分长效的发挥其效益,确保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和人民的正常生活。

小型农田水利分析与探索: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运行管理策略分析与探索

1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1.1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带来的空气污染

各种车辆行驶和机械作业,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运行管理过程中常见的现象,而车辆在作业时将会排放大量尾气,释放大量扬尘,使空气的纯净度受到污染;同时在运行管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期洒水,如果不充分或不及时洒水,在地面干燥的时候,就会产生扬尘,造成空气污浊。这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运行管理的过程中所产生污染空气的主要途径。

1.2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带来的水污染

生活和生产污水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所造成的水污染的主要两个途径。地面水质受到生产和生活污水的严重影响,地下水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其污染,而可悲的是农村很多部门在管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时,对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没有充分的认识,在没有妥善处理或不处理的情况下,就把所产生的大量含油废水向河道内直接进行排放,严重污染了河道内的水质,而且常常出现随意倾倒生活污水的现象,在有些地方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粗放,甚至无人管理。许多农民往往根据自身生产的需要,任意进行放水和开挖,以及堵坝和截流,造成破坏渠道和水线的现象出现,时间久了,它们的供水功能就会失去,而农民为了灌溉,就会在农田区域内开始进行打井,致使大量的地下水被浪费,严重流失了水资源。

2 实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运行管理应该采取的有效举措

2.1 针对空气污染问题采取的可持续运行管理举措

要把防治和控制空气污染的工作做好,需要从以下四方面着手。首先,为达到烟尘污染的减少或消除,需要把相应的净化尾气设备,安装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过程中的机械和车辆上,使车辆排放的尾气得到净化,降低尾气污染,这是最有效的途径,同时还要把消烟和除尘设备安装在各种燃油的工程机械上;其二在工程区域范围内,需要严格的限定燃烧物,对那些产生污染气体的各类物质,坚决避免焚烧,有效防治空气的污染;其三需要妥善的处理建设和运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固体废弃物,如修路和造田时运用弃渣来进行,既有利于污物的妥善处理,又有利于修路和造田,避免了占有河道和耕地。对于那些无用处的弃渣,也要坚决避免随意倾倒;其四是恰当处理生产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生产人员的生活垃圾好以袋装来处理,这样有利于垃圾的集中、处理和清运。 同时对生产人员防护身体进行积极的宣传和督促,确保其人身安全和健康。

2.2 针对水污染问题采取的可持续运行管理举措

国家水资源保护的相关内容是处理水污染的依据,在水资源的处理过程中,应该严格的执行,以排放的总量和污废水浓度达标为底线,相关部门需要把生产废水和机械废油以及生活污水等进行妥善处理,首先需要经过粪池处理生产人员的生活污水,不可直接进入农田作物之中,在处理达标之后,向农田之中进行排放;其次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处理和过滤生产废水和机械废油,或是进行隔油沉淀废水,用作其它用途或进行排放;相关部门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强化约束管理在农村随意打井灌溉的行为,坚决制止农民随心所欲的进行开挖和堵坝以及截流,把保护好沟渠当做大事来抓,确保沟渠的灌溉功能能够实现长期,使开采地下水的情况能够有效的得到避免,发挥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功效。

2.3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对固体物及粉尘污染问题的可持续运行管理措施

相关的弃渣规划在工程运行管理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它是实现有序堆放和重复利用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的依据,为了实现小型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随意倒放弃渣的行为应该坚决的制止。在修路和造田时,可以巧用弃渣,使占有河道和耕地的情况被有效的避免;采取有效措施,对运输车辆中的材料散落场地或道路的情况进行消除,并安排专人及时清扫场地和道路;统一清运生产人员产生的袋装生活垃圾,确保生产人员的人身和健康保护工作。

2.4 强化全体人员的环保意识,定期加强环保培训

使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全体工作人员能够在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自觉贯穿环保细节,是建立在环保意识和观念较强的基础之上的,水利管理部门应该运用以下三个有效的举措对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进行提高。 首先,加大宣传环保知识和重要性的力度,在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心中深深的扎下环保的理念,把环保真正切实的贯穿于所开展的每一项工作之中;二是水利部门还可采取邀请环保相关专家定期为员工做环保讲座,把一些必要基本的环保知识传授给工作人员,为工作人员能够更好的开展环保工作提供方便条件,实现环保理念和工作实际的结合;三是大力推行环保责任制,对环保工作进行有效的分解,使每一个具体的部门和个人都承担相应的环保责任,实现环保责任的层次落实,在思想观念真正重视环保工作, 同时结合一定的奖惩措施,从物质和精神上给予环保工作突出的员工进行奖励,警示和惩罚那些把生产垃圾和生活垃圾随意倾倒,以及忽视环保工作的部门或人员。

3 加强对现有水利工程的使用管理和维护

强化维护和管理已有的水利工程,是确保人民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合理有序进行,工程的经济效益能够长期充分地得到发挥的最有效途径。

3.1 安全管理

强化宣传《水法》的力度,注重抓好防止水利工程被洪水等自然灾害的侵袭和人为的破坏;加强管理涵闸和倒虹吸,以及渡槽和生产桥等工程的配套设施。

3.2 资料管理

工程管理需要具备齐全的施工规范和相关专业标准以及法律等资料;分项建档设计图纸及文件和施工记录,以及检测结果和竣工验收报告等;妥善保存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结果、工程管理的各项检查记录资料。

3.3 设施管理

小型水利工程设施实现按等级造册,并把工程分布图绘制出来,并分类进行排列,采取重点工程挂牌措施,并安排专人进行重点管理,按目标责任制落实到位,使当前的重大型项目的设施管理安全得到保障;强化和培训全体水利职工的质量意识和管理知识,并需要把质量管理的激励机制建立起来,并不断的进行完善,把群众性合理化建议和质量管理活动积极的开展起来,促进设施管理工作。

3.4 经费管理

把维修养护工程的合理费用标准制定出来,以受益 面积和各地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合理的征收收益单位与受益者相应的费用,以维护工程;遵循建设和管理以及受益一条龙的原则,把经费用好,使项目建成后期管理工作能够真正的做实。

3.5 资源管理

由于水利工程建设效益具备长期性特征,因此,应充分的运用发展的视角来规划水利工程的建设;同时应结合市场需求和岗位需要,注重培养选拔后备人才,有计划和按步骤地采取合理措施派人出去深造;对职工在职学习给予积极鼓励,推动职工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切实做到发挥增值和保值基层水利人力资源的作用;采取适当分工现有水利技术人员的政策,从而使每个人能够充分的明确自己业务的主攻方向,培养水资源管理和水土保持以及农田水利的专业人士;同时,注重培训基层水利技术人员工作,把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抓好,从而使农田水利建设能够跟上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日益发展的步伐,真正的能够促进已有的和正在建设的以及规划之中的项目实现自身效益的较大化,为人们造福。

4 结语

综上所述,实现可持续性管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任重而道远,相关的水利部门和工作人员应具备团队精神,积极的努力配合,在对相关法律和法规进行遵守的前提下,在实践中,不断的进行总结经验和探究活动,从而为可持续发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探寻出更加有效的途径,确保生态和环境的平衡发展出力献策。

小型农田水利分析与探索:新时期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问题与对策

一.前言

随着现代农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也随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最近几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步伐的逐渐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应用显得更为广泛,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监管力度就变得极其重要。我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工作已经迫在眉睫,只有在这方面下足功夫,才能使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的国家,治水一直是国家管理和社会生产与人们生活的重要事务。目前,我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9.05亿亩,居世界首位。我国以占世界6%的淡水资源、9%的耕地,保障了约占全球1/5人口的吃饭问题,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现在国家日益重视农业及与其相关的问题,强化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从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农村抗御水旱灾害、保障水资源供给和改善水环境的重要基础。广泛而高效地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农业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为农业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提供的水利保障,最终目标的是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提升我国的经济实力,促进新农村的建设,更好的服务三农,是我国更好的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大国的转型和升级。

三.江西省全南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的现状

1.全县现有灌溉面积200亩以上农田灌区共161座,其中:中型灌区1座(即黄云灌区),灌溉面积1.02万亩,200亩~10000亩小型灌区160座,灌溉面积7.8762万亩;200亩以下灌区(灌片)457处面积3.8385万亩;果林灌区23个,灌溉面积0.948万亩。灌区主要分布在县境内桃江流域、黄田江流域及其支流两岸平地。现有灌区类型绝大部分以自流引水灌溉为主,目前建成的灌溉水利设施主要包括:中、小型水库46处、塘坝工程622处、引水工程971处。灌溉面积200亩以下灌区457处,分布于全县各个乡(镇)。我县灌区工程绝大多数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受当时的经济和技术条件所限,工程建设标准低,施工质量差,配套不完善,本身“先天不足”。工程运行至今已40多年,工程完好率不到30%,骨干工程灌溉水利用系数只有0.4左右。

2.县内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普遍落后,节水灌溉(渠道防渗)工程设施缺少,无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节水灌溉为提高经济作物和农作物产量作用巨大,喷灌、滴灌在经济作物、大田粮食作物上需求较大,节水灌溉(渠道防渗)和高效节水(管道灌溉、喷灌、微灌)在县内较好的发展前景,目前存在主要问题是灌溉制度观念陈旧落后,节水灌溉技术力量薄弱,技术指导不足难以推广;管理薄弱、发展节水农业的保障体系不完善;节水项目立项较难、资金投入不足。

四.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1.粗放式管理,农民参与度低

因为客观条件限制,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基层管理员大都由村小组组长或队长担任,业务水平不高,专业知识欠缺,故小型水利工程施工并没有科学统一的管理方案,采用的几乎都是粗放式管理:施工前不规划,施工时技术落后,施工后不管不问。加上历史遗留问题,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并不明晰,虽然参与建设工程的管理机制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但因为宣传教育不到位,农民群众并不能理解工程与切身利益的关系,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不高。

2.重建设轻管理,资金投入不合理

长期以来,政府部门一直重视加快工程建设却忽视工程管理,注重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数量而忽视工程的后期维护。在工程建设初期,并未将后期管理维护经费纳入考虑范畴,这样就造成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后续资金严重不足,很多建好的工程因缺乏必要的修葺而不能使用或带病运行,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同时"重建设轻管理"思想致使工程建设数量越来越多,毁坏浪费的也越来越多。

3.技术落后,工程质量不达标

随着经济建设不断发展,国家投入了大量小农水资金,严格招投标管理,实行监理制。虽然越来越正规严格,但是由于小农水相比较其他大型工程项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投资比较小,规模不大,工作量不多,由于受相关单位重视力度不够,缺乏必要的施工质量监控,或者实际的监管,从而造成很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质量不达标。

五.针对新时期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问题的对策

1.加强对现有的农田水利工程的使用管理和维护

合格、品质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完成,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可是,农田水利工程应当做到长期充分地发挥其客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对已有水利工程的使用管理与维护显得极其重要。

(一)工程的安全管理。应当加强宣传《水法》当中的相关内容,以能够做到在防止自然灾害冲击的同时,也能做到水利工程不受极小部分唯利是图的人为破坏。

(二)水利工程的设施管理。对农田水利工程的设施,应当进行等级造册,将其绘制成工程分布图,分类排列。对于重点的水利工程设施应当进行挂牌、由专人进行重点的管理。

(三)是经费管理。制定合理的工程维修养护费标准,根据受益面积和各地的具体情况,向受益者和收益单位征收一定的费用,用于工程维护;利用水利发展基金等形式对工程进行维修和养护;推行义务工制,接受受益人或者单位的义务工。

(四)先进技术的推广以及先进人才的培养。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是效益长期化的工程,因此要求工程建设规划应当具备发展的目光。地方水利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以提高其管理水平。同时也应当加强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工作,使得现有的、正在施工的农田水利项目都可以充分地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落实岗位责任制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一定要纳入各地相关部门的经济发展战略。各级政府牵头,在所辖的农村中组织相应机构,形成 领导责任制,分阶段的对现有的农田水利状况进行调研,而后形成评估方案。根据当地农田水利状况,将农田水利建设的实施和管理纳入行政管理轨道,分阶段进行评估、考察。同时,根据相关的岗位情况,落实水利工程的岗位管护责任制,将水利工程的管护责任分配到各个岗位,从而确保水利工程的管护更加到位。

3.加强质量监管

要保障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质量,就必须具备一套健全合理的建设监督管理体制。在工程项目的前期和后期都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使得工程建设中不出事故,使项目能够充分发挥其实际效益。

4. 规范项目规划审批制度建设

在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时,规范项目建设管理程序,使施工过程合理、项目规划符合实际需求,较大化项目的投资收益,实行严格管理和规范化的审批制度。农村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所包含的工程内容广泛,应该实行统一管理,合理地规划布局。一律按照先申请规划审批,再建设施工,验收交付使用的原则进行。与此同时,相应地需要建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审批制度。规划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必要前提,也是搞好工程建设,使工程合理利用资源、发挥较大效益的基础依据,必须建立严格的农田水利建设规划,防止和杜绝水利工程项目的盲目和重复建设。

5、明确产权归属,落实管护主体

我县大部分建好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都是有人用、无人管,产权归属不明确,管护责任模糊,维修养护经费没着落,运行管理环节薄弱问题突出。为了解决该问题,必须要明确工程的产权归属,办理固定资产交接手续,确定工程管理的责任单位。在落实工程管护主体时,一是可以采取工程产权拍卖、承包、股份制、租赁等形式落实管护主体;二是采取分级产权移交,落实管护主体。对较大型的工程产权、跨村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及设备移交给乡(镇)水利站进行管护。对田间水利工程,由村统一管护或农户分散管护。在农户分散管护中,可采取拍卖、承包、租赁等办法,把工程管护与农民群众的经济利益挂钩,增强其责任感。

六.结束语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发展农业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中有着重要作用,是农村抗御水旱灾害、保障水资源供给和改善水环境的重要基础。广泛而高效地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农业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为农业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提供的水利保障。

小型农田水利分析与探索:民办公助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的现状与思考

___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大县,全县绝大多数人是农村人口,农业是___经济的主要支柱。“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纲要,要搞好农村建设,基础建设是关键,水利是一项基础产业、是农业经济的命脉,是农村建设的重头戏,大力推进民办公助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是当务之急。基于我县还处于不富裕的吃饭财政阶段,公助资金的管理尤为重要,要让有限的资金发挥较大的作用就必须思考民办公助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有关机制。目前,我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现状不容乐观,老的设施年久失修、毁坏严重;新的设施只建不管、效率低下;水利队伍人心涣散、阵容不整,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老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损毁严重,很大程度的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是水利设施中的毛细血管,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的每一个器官、每一块皮肤、甚至每一个细胞,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起始点和落脚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能否建设成功。但是,目前___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具体表现为:

1、建设年代久远,自然毁损的程度高。我县有小型水库381座,堰塘58800口,小型机埠703座以及若干灌溉支渠、毛渠,这些农田水利设施多建设于六七十年代,受当时建设条件的制约,有些水利设施建成后受风蚀、水蚀以及地壳运动的影响,毁坏严重,又得不到有效的修复,很快就不能满足原来设计的要求而被荒废了。①水库、骨干塘带病运行多:全县381座小型水库有40都是带病运行,这些病险水库增加了许多不安全的因素,渡汛期间更是险情重重;此外,由于水库病险增加,蓄水、灌溉功能严重下降,远远达不到设计要求,如___杨家溶水库堤身渗漏,旱季无法蓄水,雨季无法防洪,已失去了水库的基本意义。②灌溉设施损毁,渠道淤塞严重:八十年代黄石水库的水通过南干渠一直到达___镇的陬郊村,但现在由于倒虹吸管失效和渠道的淤塞,不仅黄石水库的水难以到达,就是十几里地远的长岭岗水库的水也不能到达。至于其他七座中型水库灌溉面积都有不同程度萎缩,其主要原因也是尾水渠道淤塞灌溉水源难以到达。③机埠失修,自然折旧快:小型提水机埠的问题最为严重,一般的机埠都由村或者组所有,修建时没有规划,也没有设计,有的一建成就由于达不到预想的目的而被搁置,有的建成之后由于使用率低,用时有人管,不用时就没有人管理,导致水管、电机锈蚀,进水、出水道堵塞,几年之后就无法使用。

2、建成后疏于管理,人为损坏的原因多。小型水库和灌溉支渠、毛渠一般由乡镇水管单位管理,小型提排水机埠有的是乡镇管理,有的则是村或组管理,说是管理,其实是没有管理,对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每一个单位基本上都没有具体过硬的措施,几乎是放任自流。其原因有自然的也有体制上的,有深层次的也有浅表的,但根本的原因却是人的原因。①小修不修,大修无钱修,许多设备最初维修都是只需劳力,而无需出钱,但由于无人出力,导致损坏更严重,失去维修的价值。②许多设备无人看管,被偷盗严重,特别是提水机埠设备如:电机、输电线路、水管,被偷现象更为厉害。③土建设备被人为破坏,这里主要指渠道、涵管、输水隧洞等,为争抢水源,有人人为的挖断沟渠、堵塞涵管和输水隧洞,导致沟渠被毁、涵洞堵塞,失去了过水功能。

现在,由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毁坏严重,即使是夏秋之际的小旱情也能给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

二、现在建成建设重在样板工程,建成后疏于管理,使用效率不高

1、水利政策法规宣传不到位,农民对公助民办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认识模糊,热情度不高。随着社会生产方式和生产力的进步,社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是人民的认知水平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民办公助的主体意识不清。他们认为公共设施的所有权是国家的,公共设施的建设也是国家的事,如果要我办国家就要给我付钱,他们忽视了民办公助的主体是集体公众,是受益群体,按照水利建设的基本原则就是谁受益谁负担,实际上绝大多数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成后的受益者都是农民群众,因此他们才是最基本的负担者,但考虑到农民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低,才由国家投入资金,老百姓自主办理。②民办公助搞建设的协作意识不强。他们每个人只注重自身利益,而对整体的利益却视而不见,特别是在农村建设的局部—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中,这种表象更为严重,群体考虑的是群体的利益,个人考虑的是个人的利益,他们关心最多的是水能否灌到我的田,能否浇到我的地,能否引到我的水池,而对水道能否长期畅通,设施能否长期蓄水、多蓄水、多灌田考虑不多。这种短视行为就导致了群体与群体之间不能协作、个人和个人之间不能协作,使得水利设施使用寿命变短、使用效率降低,从而违背了国家搞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根本宗旨。

2、只建不管,建成后使用效率不高。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缺乏管理这是水利系统的一个通病,但又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如有的乡镇搞样板渠道建设,虽然具有榜样作用,却缺乏科学的管理调度,这一段水渠虽然通了,但上一段和下一段水渠不通,这段样板渠道也就成了摆设,同样的道理,有的小(一)、(二)型水库得到了整修,但它的灌溉渠道却千疮百孔,淤塞严重,它的样板也就失去了作用。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我们要有科学的调度管理,要做到统筹兼顾,全盘规划,不能重建轻管,这样一来既浪费了国家有限的资金,有极大的挫伤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不利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良性循环,也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基层水利经济循环模式几乎崩溃,无法承受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由于市场经济高度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劳动力有了新的流向,价值观也有了新的取向,原有的农村经济体制被打破,水利经济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这些危机主要表现在;

1、工资待遇偏低,水利技术人员流失严重。水利系统人员工资待遇普遍偏低,其主要原因是多年来水利经济没有得到长足的发展,水利队伍自

身建设不够。基层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和乡镇水管站他们的年均工资不足6000元,而且这点工资也不能按时足额的到位,因为水利经济的季节性,往往是到了年底,灌溉水费收缴到位后工资才能发放。近几年来,由于水利员工工资待遇偏低,基层水利单位没有招到水利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而且,他们也不愿意进人,因为人员增加却不能带来收入的增加,人员反而成了包袱。现在有的水管单位连记帐的会计员都没有,正常的经济核算无法进行,而现有的水利技术人员由于工资低都无心工作,纷纷选择停薪留职自谋职业或外出打工,留下的多是没有专长,或快要退休的年长者。水利技术人员是水利建设的中流砥柱,他们是水利经济发展的血液,没有了他们,水利经济的发展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前进的动力。

2、资金短缺,水利设施缺乏必要的维修和管理。由于水利经济的危机,基层水管单位失去了水利建设资金投入的能力,工程的运行费用基本没有,按现在社会的生存情况来看,水利人员的工资基本只能是“喝粥”,如果再拿他们“喝粥”的钱去搞工程的运行、维修和管理似乎难以下手,而依靠国家的投资难度也比较大,因此,资金成了制约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的瓶颈,寻找新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模式就成了当务之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条件下,民办公助建设和管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成了扭转水利经济颓势的一把金钥匙,如何使用好这把金钥匙,有这么三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建立完善的财政投入体制,搞好财政资金的管理,加强资金的效益审计在并不富裕的财政状况下,民办公助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首先要考虑的应是资金的管理,一是要考虑资金的投入方向,要有侧重点,不能搞毛毛雨,遍地落,也不能搞眉毛胡子一把抓,想上的项目一哄而上,要搞好论证和设计,效益好的项目优先上,人情工程和政绩工程应缓上或不上;二是要搞好资金的效益评估,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资金流向最急处。而真正要把握好民办公助这种形式好的办法是建立完善的财政投入体制,加强资金的效益审计,其具体的做法有三点:

1、建立工程评议制度,投资前搞好效益评估。每一项工程它的确定上马,都要有严格的评议制度,首先从其立项的严谨性入手,看工程的立项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客观事实,是否有益于大多数人;再论证其可行性,主要看其投资规模,技术支持;评估它的效益,其效益要从社会的和经济的两个方面着手,必要时可以有所侧重。

2、建立专项工:请记住我站域名程帐目,保障专款专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要专帐、专户、专人管理,要按工程进度拨款,资金流转要通过银行转帐或电汇,禁止大额提现,工程完工后要及时办理竣工决算,形成的固定资产要及时的交付使用。

3、建立工程效益审计制度,加强受益后的工程效益审计,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工程完工后,应抓好跟踪审计,看是否达到原有的设计效益水平,并找出原因,好的经验加以推广,得到的教训加以总结,以防止类似问题的发生。

建立完善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机制,明确划分权责界限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是一项惠民工程,应落到实处,具体要建立4个方面的机制,才能提高人民的认识水平,保障各方面的权、责、利划分明确。

1、建立完善的宣传发动机制。水利建设的任务重,涉及面广,特别是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要把水利建设的气氛造起来,首先要搞好会议宣传。通过会议让领导干部明白在农业税取消后,乡镇干部的责任是什么,工作重点是什么。特别是让广大农民群众和村组干部明白,在新形势下,水利建设依然是自己的事。同时通过会议督导和调度后进乡镇加强领导、加强进度,促进平衡发展。其次搞好舆论宣传。重点宣传20__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中涉农涉水的政策和取消农业税及农村“两工”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实行“民办公助”的政策。大力宣传重视水利建设的领导干部和抓得好的水利工程典型,大造水利建设的舆论,创造良好的环境。通过宣传发动,使全县干部群众对于水利建设在思想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是全县人民搞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大幅度的提高。

2、建立领导责任考评机制。每一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都要有行政领导负责,并明确其领导的责任。年终对其责任的落实情况进行考评。

3、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多样的“公助”机制。①“一事一议”。根据每一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资和投劳情况,发动群众以劳代资,尽量减少资金的浪费。②水费切块。从历年各乡镇拖欠的灌溉费中切块部分资金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③盘活资产。对于闲置的水利资产施行租赁的形式,承包经营,用承包款来搞小型农田水利建设。④争取国家支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用好、用足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用国有资金来建设投资稍大,受益面较广的工程。⑤民办民营。按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收益的原则,发动群众自办小河坝、山塘、农村小水电等水利工程。⑥群众投入。发动民间闲散资金用于改造农村抗旱机埠和维修山塘、疏通渠道等农田水利建设。

4、建立奖励机制。经常开展了水利建设乡镇之间的竞赛检查评比活动,使乡镇之间的竞赛对象、竞赛内容具体化、明确化,激发乡镇的工作热情;经常开展干部群众竞赛活动,评选出的国家干部和村支书,工程技术员,设立奖项,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用这样的机制来激发村级兴办水利的热情。

建立高效的运行管理机制,贯彻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

工程完工投入使用后,运行的管理极为重要,要贯彻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由受益方从其受益所得中按一定的比例提成,存入专用的帐户中,用于工程的维护和管理。

小型农田水利分析与探索: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形式与成效分析

摘 要:针对中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有”、“无”两种不同情况分别讨论其产权制度改革的具体形式,然后在此基础上对改革的成效进行分析,认为这项改革是对原有政府主导治理模式的市场化有益探索,但是需要与相应相关正式、非正式制度配套才能具有长期效果。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成效

随着产权改革在工业领域的成功和1994年分税制造成的地区财政紧张,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农村许多地区纷纷出现的小型水利工程产权诱致性制度变迁,黑龙江、山东、甘肃等省产权改制比较成功,缓解了地方财政窘迫局面并提高了工程运行效率。在此基础上,2003年水利部颁布实施《关于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水农[2003]603号),北京、河北、山西、黑龙江、江苏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出台了相应的改革实施方案。

一、“小农水”产权制度改革形式分析

(一)已建工程的产权改制形式

1.承包

所谓承包即是在工程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由承包方与发包方签订承包合同,承包方按发包方的意愿进行管理或经营,按合同规定向资产所有者交纳承包费。这是一种把土地承包责任制引入到水利行业的形式,将“小农水”整体承包给个人或团体。具体做法为由集体根据工程造价和灌溉能力确定每年上交的承包费用底数,然后公开竞价投标。承包的年限一般为5~15年,各地方具体年限均不相同。在承包期内工程的经营权、使用权和收益权承包给农户。双方签订承包合同,在合同中写明承包费用、水价及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尤其是承包方具体的服务任务和工程的管护标准需要在合同中具体体现。从承包主体有个人和合伙两种情况,在承包期内承包者自主经营自负赢亏。

2.租赁

根据产权交易的定义:租赁就是一方向另一方支付租金,以取得在一定时间内对另一方资产的使用权。从企业和财会角度来讲,承包和租赁区别具体体现在:(1)承包经营是以一定的经营利润为目的,对象是经营成果;租赁经营则是以资产使用权的转移及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为标的,对象是资产;(2)承包的自主权不,而租赁产权分离的比较彻底;(3)由于租赁经营需要实行财产担保,风险比承包高;(4)经营期间新增资本属于租赁经营者,但不属于承包经营者。

3.拍卖

根据2004年修订的《拍卖法》,拍卖是指“以公开竞价的形式,将特定物品或者财产权利转让给较高应价者的买卖方式”。拍卖是根据工程造价和灌溉能力确定底价,按照自愿、公平、竞争的原则,公开竞价拍卖水利设施的经营权、使用权或所有权,年限为5~20年,一般不超过50年。拍卖主要分为经营权、使用权的拍卖和所有权的拍卖。一般来说,规模小的工程拍卖所有权,规模大的工程拍卖使用权。承包和租赁相比,拍卖属于比较彻底的产权制度改革形式。

4.股份合作制

建设“小农水”的关键是资金是否能够顺利筹集,而股份合作制是多渠道筹集资金的一种重要制度安排,是一种农民自愿合作办水利的新形式。农民按照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由农民联合在承包租赁的土地上,通过入股合作新建、购买或承包、租赁各种农田水利工程。不仅农民可以入股,集体和国家也可入股,不仅资金入股,还可以以劳力、土地和技术入股。入股农民共同出资、共同劳动,共同拥有工程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既取得劳动报酬,又按股分红(国家股一般不分红),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资金、技术和人力等的不足。

5.组建用水者协会

以工程的受益农户为协会成员,每户为一个会员,把原来属乡镇或村集体管理的工程集中,将“小农水”经营权、使用权或所有权转移给用水者协会,协会属于民间组织,是具有法人地位的服务型社会实体,成立监委会,财务制度、章程和管理制度健全。协会经营具有独立性,与水管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水的买卖关系,且不属于村委会管辖。

(二)未建工程的产权改制形式

1.农民(单户)、农民联合体或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投资兴建

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采取放开建设权,由民间资本投资兴办的水利工程产权全部归投资者,并且允许继承、转让、抵押和对外租赁、承包,这种模式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为了避免互相抢夺资源,需要从宏观规划上进行有效控制,即由乡镇政府批准和水管部门选址、设计,然后由农民投资兴办,这样既避免互相哄抢资源,又能优化布局。工程建成后由农民自主选择承包、租赁、聘用人员管理等运营方式。

2.由农民用水者协会兴建和管理

按照水系或者村、组为组建单位先建立用水者协会,然后具体的筹资、建设、运行和维护均由协会负责管理。这种模式的关键是新的协会是否能够承担和胜任这些职责。

3.集体兴建,专人管理

指工程及配套设施全部由集体出资兴建和购买,村委会委派专人负责管理。这种模式与原先集体兴建、管水员看护的区别在于:规划、建设时需要向农民集资,农民就会对工程的规划、设计和建设、运营和维护具有发言权和监督激励,尤其是“一事一议”制度更加促进了农民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工程的具体管理者,农民也有相应的选择和监督权力和激励。

4.政府、村集体与农户集体共建

这种模式属于股份合作制的特殊形式,指国家以一定的资金参股,一般是鼓励性的资金投入,希望以政府财政投资来吸引更多的其他投资,政府资金一般是参股不分红。另外部分政府还出台优惠的政策,鼓励农民投资搞水利。除此之外,政府还可以技术、扶贫贷款等形式支持农民发展“小农水”,以此为依托,可以吸引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等投资主体投入资金、劳动力,起到以少促多的作用。这种三方投资的情况中,集体股所占的比例一般较大(资金来源于银行贷款,或集体经济组织的积累等),农民股所占的比重一般较小(农民的资金投入有限)[1]。这种建立以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为纽带的股份合作制,有效地解决了农民有土地、有劳力但无资金、无技术的难题,政府和集体通过投资为导向,吸收农民的劳力和经营、维护优势达到优势互补,建设农田水利工程,扩大灌溉面积。

实践证明,通过新建和已建工程几种产权制度创新模式实践,共同之处是引入了激励机制、竞争机制、补偿机制等市场经济活动的基本原则,大大缓解了工程资金缺乏以及管护责任无法落实的局面。拥有者或参与者取得经营权或使用权后,不仅在经济上享有受益权、在用水上享有一定的优先权以外,同时要承担相应的管理、维修、养护义务,并要遵守相应的约束机制,保障用水和收费的公开公平,有效调动国家、集体、农民三方合力共同兴建和管理农田水利工程。

二、改革主要成效

1.增加“小农水”新建数量,扩大灌溉面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1)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小农水” 治理。改革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吸引了民间资本加入新建工程行列,增加“小农水”数量。(2)盘活了存量资产,拓宽了小型水利工程的投资渠道,增加“小农水的数量”,扩大灌溉面积,增加农民种植收入,提高农民经济生活水平。(3)农民资本投入的增加,相应减少国家对“小农水”的资金投入或提高中央和地方政府投入资金的效率,节省的资金可以用到其他非灌溉产业,增加其他产业的收入,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

2.提高了现有工程的运营效率,提高工程的完好率和经济效益。改革将工程集中到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能人手里,经营者掌握了对工程的自主经营权和对工程水的使用权和处置权,利用收取水费或种植、养殖收入等经济利益的激励,提高了工程管理和灌溉用水的效率。灌溉用水效率的提高带来的收益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减少农业生产成本,相应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经济收益。①(2)水资源的节约可以扩大灌溉面积。(3)节约之水通过水权转让给缺水或高效产业或领域,促进这些产业的发展。(4)提高用水者的水商品意识和节水意识,减少水事纠纷,提高农民之间关系的融洽度,减轻村镇干部压力,改善干群关系,乡村干部也从这类烦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提高农村整体发展水平上来。

3.提高农村社区社会资本。主要从三个方面体现这种提高:(1)产权制度改革发动群众加入工程的建设和运营,提高其参与意识和管理水平,减轻村干部工作压力,增加农村社会资本。同时水费收取职责从村干部转移到工程运营者,减少了搭车收费现象,改善干群关系。(2)通过灌溉成本的核算和水费的征收,提高用水者节水意识和水商品意识的增加,同时通过用水足额交费措施减少“搭便车”行为,改善农民间关系,提高合作水平。(3)形成多个经营组织或管水组织等民间组织,在提高农民的经营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基础上提高了组织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农民的参与意识也得到增强,这些都有利于乡村治理以及农村经济发展。

三、小结

“小农水”产权制度改革是一件政策性很强的制度变革,虽然改革涉及的工程规模较小,却是一项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在改制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需要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完善政策和规范,然后以点带面辐射发展,保障改制工作有序健康进行。

虽然“小农水”产权制度改革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但是在改革进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阻力:一些利益相关者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不想破坏现有的利益格局;一些干部和群众还存在一定的思想顾虑;由于缺乏监督机制,存在违规操作现象。因此,必须要结合当地的可行性条件,精心设计改革的具体条款,尽可能降低经营风险,激发农户的积极性,更好地将工程管理权力和职责转移到经营户手中。此外“小农水”产权制度改革需要符合产权界定清晰、有效转让和受到法律保护等要求[2],如果不能克服人道德风险和改制成本过高,将导致“改革失灵”。“小农水”产权制度改革同时还要与历史、社会、农民、环境等相关正式、非正式制度发生矛盾和冲突,它并不是“小农水”治理的灵丹妙药,而是对原有政府主导治理模式的市场化有益探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