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高中物理复习教学研究

摘要:教师的任务在于度,学生的任务在于悟。物理课堂教学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在主动积极地探究活动中不断创新、突破,展示自己的才华智慧,提高学习素养和悟性。因此,复习课要立足双基,突出知识的构建;落实思路与方法的培养,挖掘学生的潜能。
高中物理复习教学研究

高中物理复习教学研究:实现高中物理复习教学的高效率的方式建设

高三的学习是紧张的,时间是有限的,那么如何在有效的时间里完成紧张的物理复习呢?这就就成为广大奋战在一线的高中物理教师面临的难题.纵观近几年的高考物理试题,普遍呈现“浅、广、新”的趋势,因此,在高中物理的复习中,教师要把握中学物理高考的命题趋势,让学生吃透教材,打好基础,从而系统的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切记盲目对知识点进行拓宽、加深,避免陷入“偏、怪、难”的歧途.在学生学好物理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再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从而保障学生在物理解题的过程中做到 “懂、会、准”.这样才能切实提升高中物理复习教学的效率,并确保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1重视物理基础知识,夯实双基

掌握物理基础知识是进行物理解题的前提条件.在物理复习阶段我们切不可“眼高手低”,盲目的投入到“难题”、“怪题”的“题海战术”中去.打好物理基础,才是物理复习的关键,因为没有基础的解题就如同“空中楼阁”,稍加触碰就会“楼塌身亡”.但是单纯的进行物理基础知识的复习又给人一种“炒现饭”的感觉,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因此在物理基础知识复习的阶段,教师就可以以对知识点的归纳与整理为重点,帮学生形成知识体系.让学生对之前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比较,这样学生才能在归纳、比较中更加的掌握知识点.并且在此过程之中,能对之前没有弄懂、弄清楚的知识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这样既不会让学生觉得复习知识是“炒现饭”,也能强化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的融会贯通,从而有效的提升高中物理课堂的复习效率.

例如,在复习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的时候,就可以将这三大定律系统化,让学生对这三大定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以便学生更好的对这三大定律进行把握(见表1).

这样在复习牛顿三大运动定律的时候,将牛顿三大定理涉及到的重点知识一一例举出来,这样学生就能对三大定理的知识一目了然,从而进行更好的区分学习.

在这种层层递进的练习中,既不会打击学生物理学习的自信心,同时也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模式,让学生练习中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正确的给自己定位,从而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这样的高中物理复习才是具有实效性的.

3分层辅导,各个击破

高中物理复习阶段,对于很多学生而言,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查漏补缺”的阶段.在复习的过程中,对以往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可以 “一一拾起”.但是对于不同的学生,由于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不尽相同,因此,为了提高高中物理复习课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在注重整体、教学的同时,分层对学生进行辅导,各个击破学生的薄弱环节,从而提升高中物理的复习效果.

例如,高中物理的教学中包括了电场、磁场、电路、功与能以及力学的相关知识,对于这些不同的知识,不同学生的掌握情况肯定是有所不同的.因此,在物理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就应该了解学生,掌握不同学生在物理学习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然后有针对性的对这些学生进行辅导,并布置相应的练习题加以巩固其薄弱环节,从而提升高中物理的复习效果.

总之,高三物理的复习具有难度大、时间紧的特点,因此迫切需要教师寻找出切合学生发展的复习模式,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高中物理复习的效果,让学生在严峻的高考中利于不败之地.这就需要高中物理教师在及时轮复习中将物理基础知识系统化,让学生将基础知识弄懂、弄透彻,在此基础之上再有针对性的给学生布置练习题对知识加以巩固,对不同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从而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查漏补缺”,以此来达到提高高中物理课堂复习的效果.

高中物理复习教学研究:物理学史在高中物理复习课教学中的应用

物理学史在高中物理复习课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在实现物理教育的目标中,物理学史由于它所具有的丰富的教育因素,所以物理学史对实现物理课程的三维目标起着特定的作用,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可以发挥出独特的教育功能,能特别是情感价值观教育功能。但实际高考大纲对物理学史的要求并不高,高考基本不作要求。目前学校和老师对成绩非常看重,我们平常的考试中和高考考得并不多,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学生普遍认为物理学史教学可有可无。特别是复习课教学惜时如金,更把物理学史踢得远远地,最多背几个著名科学家人名。我却不这样认为。经过几年教学实践尝试,我认为高中物理复习课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物理学史更好地进行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过程与方法的教学,兼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一、物理复习课教学中利用物理学史,可以激发学生复习过程的学习兴趣

在进行章末复习或单元复习时,一般的程序是先梳理知识点体系,呈现概念规律结论的逻辑关系,再总结训练应用题型,过程单调枯燥。不妨来个小插曲放松激发一下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再从物理学史角度回顾印证一下概念规律结论的知识点体系,或由教师搜集整理补充一些概念规律结论的知识点体系的相关物理学史。形式要灵活,可以是课堂上学生几分钟讨论、展讲;也可以留成作业让学生课下搜集整理一些概念规律结论的知识点体系的相关物理学史资料,自主地了解物理发展的历史,定期在自习课的时间举办学生物理学史讲座;也可以是教师采用多媒体设施播放一些物理学史科教系列片。这种复习措施不仅激发了复习的兴趣,在实施过程中也潜移默化地实现了物理学史的情感教育功能。如原子核物理复习教学从物理学史角度建立复习线索:总结“十大人物九大发现”,①汤姆生发现电子,建立了原子的“枣糕模型”;②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③卢瑟福通过α粒子轰击氮核,发现了质子;42he+147n→178o+11h(实验用放射源放出α射线);④玻尔提出了氢原子模型;⑤贝克勒耳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证明原子核有复杂结构;⑥玛丽·居里和玻埃尔·居里(大居里)通过天然放射现象研究,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和镭及其衰变规律;⑦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铍核发现了中子,42he+94be→126c+10n;⑧约里奥·居里和伊丽芙·居里(小居里)用α粒子轰击铝箔,探测到中子和正电子,发现了放射性同位素,42he+2713al→3015p+10n?摇3015p→3014si+0+1e;⑨爱因斯坦发现了核反应中的质量与能量的联系:质能方程e=mc2。

二、物理复习课教学中利用物理学史,可以提高物理概念规律的复习效率

1989年出版的《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的总报告指出,“大部分科学概念是缓慢形成的,凝聚着许多研究人员的心血。没有历史实例,不论记忆多少一般概念,最多也不过是一些口号”。科学史与基础科学教育相结合可以说已是一种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我们教学的目的不是让学生知道“欧姆只是一个定律,科里奥利只是一个加速度,开尔文只是一个温度,阿伏伽德罗仅仅是一个数目”。背过物理概念、定律和一些结论,并不是真正理解物理学。获得的知识的多少与深度不仅在于结论,更重要的在于探究的发展过程。在概念规律复习教学中进行必要的物理学史回顾,能使学生再次提升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从知识结论的获得过程中认识它的建立的起因、探究过程、科学的思想方法、适用范围,体验认识科学理论真理的相对性,从而会提高物理概念规律的复习效率。比如,人们对光的认识,就经历了牛顿的微粒说,惠更斯的波动说,麦克斯韦的电磁说,爱因斯坦的光子说,物质波模型的建立才使得光的波粒二象性特点被大家普遍认可。学生了解光的认识发展史必然会使学生对涉及的一系列概念、规律和科学思想深刻理解。又例如,动能和动量概念的建立来自于历史上对运动的量的描述的争论。又例如能量子概念及规律的由来。还有“牛顿运动定律”的发现过程等等。

三、物理复习课教学中利用物理学史,可以提高实验设计创新能力

物理知识的获得都来自于生产生活实践和科学实验。著名的重要的实验都是性高、非常、实验原理思想巧妙、可重复的实验,所以实验是物理学史中的重要内容。因此,了解物理学史中著名的重要的实验可提高学生进行科学创新的能力,对培养学生创造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伽利略的斜面小车实验,密立根的油滴法测定元电荷的数值,德国欧姆的欧姆定律实验,研究电热的焦耳定律实验,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光电效应实验,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等。又如卡文迪许构思巧妙地用扭杆秤实验测定了万有引力常量解决了牛顿的遗憾,又如,卢瑟福设计的α粒子轰击金箔散射实验探究肉眼看不见的原子内部世界。所以说物理复习课教学中借鉴物理学史中著名的重要的实验,可以提高学生实验设计创新能力。

另外,教师也要在物理复习课教学中特别关注物理学史中出现的各种概念、学说、规律是怎样建立的、怎样形成的研究进程。这也是物理教师了解学生学情一种方法。因为历史上物理学家在形成物理概念,发现物理规律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产生的一些想法(包括很多错误想法),所做出的一系列判断(包括一些错误判断)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也会遇到重现,也是学生在学习概念规律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可以将之预设为教学重点和难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克服概念规律认识理解上的困难,加深了他们对物理学知识结构的理解,提高复习教学的效率。

高中物理复习教学研究:浅析高中物理复习教学高效率的途径

探究学习的发展,更无形中加重学生负担,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影响复习效果。本文则从强化物理基础知识、科学设置问题情境以及开展课堂定性实验等分析提高高中物理复习效率措施,望给予物理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高中物理;复习;教学;效率;途径

高中物理复习课是对知识的重新建构、认识、融合和提升的过程。尤其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当前教育模式都推崇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形成“要我学”形成“我要学”的意识。对于物理课程来说,其中考命题方向关注基础的同时兼顾高中阶段教育选拔性。因此在复习中应体现知识的探究性、应用型和创新性,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展现物理学科特点,从而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复习效率。

1强化物理基础知识 掌握知识点

高中物理复习的首要条件即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切勿盲目投入到怪题、难题等题海战术中,也不可眼高手低,只有打好物理基础才能提高复习效率。但如果单纯的复习物理会产生一种吃剩饭的错觉,无法调动学生复习积极性,所以在物理基础知识复习过程中需要教师整理和归纳知识点,帮助学生建构复习体系,让学生学会对比新旧知识,由此才能更为地掌握知识点。以“牛顿运动定律”一课为例,物理教师将其列为三大知识点促进学生整体认识,从而更好地把握三大定律。首先牛顿及时定律;一切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改变它这种状态为止。其中外力的作用能迫使其改变原有运动状态,牛顿所得出得及时运动规律是建立在笛卡尔、伽利略等物理科学家研究基础上。其次第二定律;即具备瞬时性,力量与加速度在同一时刻的对应量,会同时产生,也会同时消失。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方向相反,大小相等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种复习方式能一一列举牛顿三大定理涉及的重点和难点知识,由此一来学生就能清晰直观地掌握三大定理知识点,从而在复习过程中能更好地区分学习,提高复习效率。

2科学设置问题情境 调动复习积极性

问题情境和其他情境相比有较强的开放性,在分析中得出多种解决方案,教师在学生原有认知经验基础上为其设计多元化和答案不问题,然而问题要有探究思索性,由此才能培养学生敢于挑战、创新精神及发散性思维。从高中物理复习教学调查情况得知,部分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忽视了开放性,没有起到发散学生思维作用。由于所有问题情境都不一定的真实的,那么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内容必然是真实的,无法编造事实,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神舟五号飞行涉及哪些物理知识,为什么腿部不弯就跳不高?物理教师在复习过程中就从学生现实生活引发其思考和关注,激发学生探究知识欲望,更能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实时新闻,进一步了解物理在人类活动以及社会发展中作用。此外物理教师还可借助现代教育方式设置问题情境,增强学生感性认识。例如借助多媒体展现跳水运动、可调节亮度的台灯、传送带送物、原子弹爆炸、荡秋千、孩童滑滑梯等,而这些问题都可对应物理知识中单摆、匀减速、摩擦力、全反射、电路调压、核裂变、斜面动力学等,由此一来加强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逐渐培养学生主动观察物理现象、寻找问题及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3开展课堂定性实验 提升学生理解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严谨周密的物理规律,灵活多变的知识应用都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在上高中物理复习过程中可发现,很多物理知识之间都有着紧密联系,一定程度为教学增加了难度,因此教师可开展课堂定性实验教学,强化学生理解力。在复习“求合力的方法”一课时,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在实验中理解“如何记录合力和分力”、“如何体现相等效果”等,必要时还可邀请学生上台动作操作,虽然讲台上只有一个学生在操作且结论不一定正确,但班级中其他同学的注意力都被集中到实验中,教师在给予适当的点拨,师生一起优化实验方案。由于这个结果是学生自己通过探究得到的,那么就是进一步激发探究合力与分力关系的欲望,更为后续实验教学打下基础。物理教师在讲解“实验室测电阻R”复习方法时,究竟该用哪种电路是学习的重点。此时及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在自我摸索实验过程中逐渐理解内外解法选择的原理,尤其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可以同时采用限流式或分压式,此时教师在学生自我发现的基础上适当的引出在能限流和能分压的情况下运用限流可以避免电源的过度消耗。之后在学生掌握伏安法后教师可继续提出问题“如果教师给大家提供电流表、变阻箱、电源、滑动变阻器、单刀双掷和若干导线等实验器材,大家可以尝试着设计电路测量待测电阻R的限值吗?”学生在教师提出问题会开始自主设计实验电路图,但受有限器材影响,那么最为简单的方法就是连图尝试,在测量的基础上分析物理实验原理,同时也了解代替法,进一步强化物理教学中等效代替思想。

4Y语

总之,高中物理复习任务量较大,时间紧,需要物理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复习方案。该阶段以基础知识和建构复习体系为主,在逐渐从知识传授过渡至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重视学生探究、合作、自主学习及可持续发展,提高复习效率的同时为后续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物理复习教学探索

摘 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推进课程改革深化发展的关键环节。“核心素养”成了近年来广大教育工作者讨论和关注的焦点,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值得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研究和探索。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通过一个教学案例,从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阐述教学中如何渗透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板-块模型;科学思维;科学态度与责任

教育部《关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明确指出――要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教育部将组织研究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完善高校和中小学课程教学有关标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育的重要目标,是推进课程改革深化发展的关键环节。“核心素养”成了近年来广大教育工作者讨论和关注的焦点。所谓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基于这样的理论,结合高中物理学科的特点,高中物理核心素养是什么?2015年10月教育部下发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修订稿》内部征求意见稿,在征求意见稿中提出:物理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主要由“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等4个方面构成。其中,“科学思维”是指从物理学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是基于经验事实建构理想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是分析综合、推理论证等科学思维方法的内化;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批判,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与品质,主要包括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要素。“科学态度与责任”主要指对待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包括能正确认识科学的本质,具有学习与研究物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能主动与他人合作,实事求是,不迷信,具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等。

目前的教学中,存在不少过于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忽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不重视学生长远发展的现象。笔者在过去一年的高三复习教学中,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索,下面结合二轮复习中“板-块模型”专题复习,分析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与责任”的培养。

“板-块模型”是木板与小物块组成的作用系统,是一种常见的、经典的题型,综合性强,这类题涉及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以及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能量守恒和转化、动量守恒等知识点,基本涵盖了力学中的几个重要知识点,还与隐含条件、临界条件、图像等密不可分。它一般涉及多个物体和多个过程,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建模能力,很强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论证等科学思维能力。同时,“板-块模型”来源于生活,学生有初步的生活经验,通过“板-块模型”的分析和解决,能很好地形成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

1 案例与分析

高三的第二轮专题复习,一方面帮助学生形成学科知识网络,另一方面,也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和能力。但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过多关注学生的解题方法、解题技巧和策略,并通过“题海”来进行强化训练,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短期来说,这对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也许是有用的,但却可能抹杀了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

笔者尝试在专题复习中精选少量经典习题,通过对习题的“稀释、还原”,着重三个分析(受力分析、过程分析、能量分析),通过充分的学生活动,利用实验、多媒体和图像等形象直观的手段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构建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图景,并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研究”的兴趣和科学思维的能力,不知不觉中既学会了知识,又提升了学科的素养和能力。

在“板-块模型”专题中,笔者精选了三道有代表性的经典习题,由表及里,层层剖析,由浅入深,拾级而上,让学生逐渐领略学科的魅力和精髓。下面与同行一同分析和分享教学过程。

上课伊始,笔者出示一道例题,先让学生用5分钟时间思考。

例题 如图1所示,质量M=4.0 kg的长木板B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在其右端放一质量m=1.0 kg的小滑块A(可视为质点)。初始时刻,A、B分别以v0=2.0 m/s向左、向右运动,A恰好没有滑离B板。已知A、B之间的动摩擦因郸=0.40,取g=10 m/s2。求:

(1)A、B相对运动时的加速度aA和aB的大小与方向;

(2)A相对地面速度为零时,B相对地面运动已发生的位移x;

(3)木板B的长度l。

设计意图:本题是“板-块模型”问题中的典型题,它考查了木板和滑块叠放在一起时的受力分析(关键是两者之间的摩擦力)以及过程分析和能量分析,涉及的知识有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学公式、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但由于木板与地面之间没有摩擦力,木板和滑块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故此本题相对来说比较基础,设计本题的目的是把它作为“母题”带出同类题,一题多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外到内,让学生真正感悟答案以外的物理思想和方法。

课堂实况:巡堂中发现学生基本能解决或部分解决,但学生画图辅助分析的意识和能力都比较差。为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笔者示范画出过程示意图(如图2)。

通过过程示意图,给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滑块A的运动过程:先向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至速度减为0,然后由于此时滑块相对于木板向左运动,受到木板向右的摩擦力,故此接着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木板B则一直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与滑块A共速后两者一起匀速运动。

笔者通过示意图(画图、用图、析图),帮助学生对问题进行层层推理和论证,不断接近问题的实质,建立“板-块问题”的基本模型和规律。

变式1:(2013课标2)一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在t=0时刻将一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块轻放到木板上,以后木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3所示。已知物块与木板的质量相等,物块与木板间及木板与地面间均有摩擦,物块与木板间的较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物块始终在木板上。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取g=10 m/s2,求:

(1)物块与木板间、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和μ2;

(2)从t=0时刻到物块与木板均停止运动时,物块相对于木板的位移大小。

设计意图:本题是一道高考真题,相较例题难度加大,一方面需要学生v-t图像中获取信息,另一方面由于木板与地面之间有摩擦力,受力分析、过程分析复杂程度均加大,学生只有借助读图、画图才能很好地理清物体的运动过程。

为降低难度,给学生的思维搭建“脚手架”,笔者提示学生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物块和木板的运动分别是怎样的?请画出运动过程示意图;(2)请画出物块的v-t图像(注意两者共速后是否以相同加速度一起做减速运动)。

课堂实况:笔者给学生5分钟时间,要求学生审题后思考上述问题。5分钟后请两位学生板演,师生共同点评纠正。

过程分析的难点和转折点是A、B共速后的运动状态,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做好受力分析,判断两者的加速度是否有可能相等。

及时个过程:物块A向右加速、木板B向右减速直至共速前,如图4:

第二个过程:A、B均向右做减速运动,运动示意图如图6,v-t图像如图7:

运用运动学公式或图像,联立方程就可求解。

本题若能够正确审题,画出过程示意图和v-t图像,问题就已经解决了一半。读图、画图、用图的能力是物理学科要求的基本素养,结合受力分析进行过程的分析和推理、论证是物理学科要培养的核心能力。

变式2:(2015课标1)一长木板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板左端放置一小物块;在木板右方有一墙壁,木板右端与墙壁的距离为4.5 m,如图8a所示。t=0时刻开始,小物块与木板一起以共同速度向右运动,直至t=1 s时木板与墙壁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前后木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运动过程中小物块始终未离开木板。已知碰撞后1 s时间内小物块的v-t图线如图8b所示。木板的质量是小物块质量的15倍,重力加速度g大小取10 m/s2。求:

(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及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

(2)木板的最小长度;

(3)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

设计意图:本题是一道高考真题,由变式1的两个运动过程延伸至本题的4个运动过程,难度进一步加大。目的在于进一步训练学生学会读图、画图、用图,提高过程分析的能力,学会把多过程问题分解为多个子过程,把复杂问题分解为清晰的简单问题。要顺利解决本题,学生要弄清小物块与木板的运动过程以及相关参量的关系,头脑中要有清晰的物理情景和模型。

课堂实录:笔者给学生10分钟的思考时间,巡堂发现,在前两题的基础上,不少学生画图的意识增强,尝试画过程示意图(如图9)。

及时个过程:板与墙壁碰撞前,板、块两者共同向右做匀减速运动。位移s0=4.5 m,由图得运动时间t0=1 s,碰撞前的速度为v1=4 m/s,设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a。有:

第二个过程:碰墙后到物块速度减为零。设木板此时的速度为v2,历时为t1,物块和木板的加速度分别为aA、aB。

第三个过程:物块从速度为零到再次与木板共速。

设历时为t2,共同速度为v,木板总长度为l。

第四个过程:木板和物块一起向左做匀减速运动,从开始运动到停下来木板的总位移:

本题运动过程比较复杂,若能结合v-t图像分析会更加直观和明白。

2 反思与感悟

一年多来,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渗透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的在于让高三备考的学生不但能收获分数,更能提升终身受用的核心素养和能力。本节课只是笔者其中的一节探索课,与以往的教学相比,笔者没有让学生“跳进题海”,而是更注重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慢慢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严谨推理,展示学科的“魅力”,逐渐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态度与责任。

教学中发现,不但学生的研究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遇到难题不再是畏惧和退缩,而是“迎难而上”,同时,也日渐凸显严谨的科学态度,分析问题时不再是毫无章法,而是逻辑清晰、层层推理,哪怕是不能把题目完整求解,也能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路。

3 结束语

诺贝尔获得者劳厄曾经说过:“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育无非是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掉的时候,所剩下来的东西。”他可谓一语道破了教学的目的、本质和真谛,教育不是培养学生记住大量的知识,更不是培养会考试的人,而是培养人的“核心素养”。各学科都要担负其教育教学功能,切实在教学实践中提高全体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有真正的价值。

高中物理复习教学研究:高中物理复习课的教学研究

【摘 要】 文章分析了高中物理复习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复习课的有效实施进行了探讨,提出:物理复习课要立足双基,突出知识的构建;落实思路与方法的培养,挖掘学生的潜能。

【关 键 词】 高中物理;复习课

教师的任务在于度,学生的任务在于悟。物理课堂教学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在主动积极地探究活动中不断创新、突破,展示自己的才华智慧,提高学习素养和悟性。因此,复习课要立足双基,突出知识的构建;落实思路与方法的培养,挖掘学生的潜能。

一、复习课避免简单地将概念和规律重现

1. 高中物理复习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复习内容枯燥,只知物理知识的简单重现。复习课是物理教学中最难上的课,也是学生感觉最枯燥无味的课,原因在于复习课的内容学生都已经学过,缺少新鲜感和吸引力。

(2)教学方式单一,依靠题海战术。教师存有让学生多做题,的成绩一定会提高的心理倾向。因此,物理教师把复习课看成是一种高密度的课堂教学,学生陷入题海中,复习方式基本上就是讲―练―考,学生缺乏反思与领悟的时间和空间。

(3)学科特色不突出,物理学习成了纸上谈兵。在物理复习课中要突出学科的优势,可按照以下顺序:理顺知识(突出探究学习展开),强化记忆;温故知新(展开知识升华),拓展加深;提高能力,综合提高(再突出应用能力)。

2. 复习课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复习目标对复习课起着导向、激励、调节和评价的作用。

(1)依据教材。复习要从教材整体性出发,按物理知识体系,抓住知识的重点再突出难点来思考复习课的目标,使学生能初步对知识的系统性进行掌握,在理解物理知识的基础上对重点与难点知识进行适度地加深与拓宽,从多层面、多角度理解物理知识,以求解题时获得基础方法的支撑。

(2)依据新课程课程标准。既要考虑到单元目标,又要考虑到本节课的具体目标。

(3)依据学情实际。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是复习课教学设计的基本前提。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初始技能、背景知识分析透彻,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教学设计,因材施教,使学生各有所得。

二、复习课要立足于学生知识网络的形成

1. 精编提纲,引领目标

教师备课时要编拟好提纲,复习提纲要依据新课标和教材,立足于学生水平,在巩固物理基础知识的同时,突出教材重点、难点,强调易错点;采用问题式提纲,问题具体化,让学生一目了然。

2. 自主梳理,构建知识网络

教师制定的提纲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完成知识网络的构建。学生按照教师列出的提纲看书、看笔记,可以完成对本部分知识的梳理,构建知识网络。教师可采用多种方式――知识纲要、填图、列表比较、问题提示等,逐步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的梳理。

3. 组建学习小组,交流研讨

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预设典型问题,将“知识”设计成几个具有思维价值、创造价值和发散价值的问题;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对重点、难点、疑点进行重点研讨。学生组内研讨的问题有三个方面:一是交流知识构建的情况;二是对自主复习过程中发现的个别问题,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交流;三是教师在“学案”中应该依据学习目标和重难点,以小组为单位,对这些重点和疑难问题进行合作交流,共同研究,准备展示。教师参与到学生之中,和学生共同研究,从而了解学情。研讨过程以学生合作交流形式为主,特别难的问题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点拨。

4. 点拨思路,完善知识系统

针对各小组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教师在学案上预设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展示交流。问题的提出,不但要依据教师的预设,还要注意采集学生新生成的疑难点。在展示过程中,教师要给予适时引导和点拨,保障展示的方向性和顺畅性,将学习的空间较大限度的还给学生,留给学生整理、理解的时间。由学生个人或小组对复习知识进行梳理、反思和总结,整理完善本模块的知识系统。

5. 典例导练,巩固知识

选择典型试题,进行解题方法指导,例题设计关注新课中学生有疑惑的地方和复习中生成的新问题。点拨的重点是紧扣知识、点拨迷津、培养审题能力。应进一步从复习的整体考虑,就某一个问题展开,通过问题的思考讨论,将学生的知识举一反三,思维的触角延伸到不同的层次,使学生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得到拓展和深化。教师要给予点拨,讲要讲透、指导到位。

6. 分层设计,因材施教

通过训练使学生进一步的内化、体验、感悟学到的方法,练习题目要关注学情,做到分层设计,落实因材施教。教师可以针对本节课的复习目标进行当堂测试,试题的命制原则是依据复习目标、针对复习内容,注重基础,突出重点和疑点;测试题的容量要适中,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做好反馈评价。

三、注重学生思维方法与创新能力的提升

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实质上的有机联系,达到知识和方法的有机融合,进一步强化重要的公式、定律、规律的理解,通过控制进行不同层次的训练,使学生达到整体素质的提高。

1. 注意物理思想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物理的特点就是知物明理,理从物中来。要弄清“理”如何从物中来,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要掌握一个概念或一个规律,就必须弄清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它是怎样从具体的现实情境找到事物的本质属性再抽象概括出来的?或者这个规律是怎么从物理情境和物理过程中归纳出来的?其实,物理学中的每一个概念、每一个规律的建立和发现,都包含了许多科学思维的应用和科学精神的体现,要引导学生认真领会和掌握运用,从中获取知识,了解这些概念规律的来龙去脉、成立的条件和特点。学好物理,关键是学习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从而形成学科的思维能力。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基本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的掌握。

2. 增加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活动

教师教学只是引领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才是目标。复习是在原有基础上再学习的过程,是更高层次的学习探究活动。因此,复习课的教学模式要有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给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活动的机会。在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上,立足于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复习课教学中要使学生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在复习课教学中通过问题提问,让学生敢于发问、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和创新。因此,在教学模式的建构中,应注重教师对学生必要的启发、诱导、点拨,注重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学生自己的讲解、分析和教师的点拨,使全体学生都有所启发和顿悟。复习课的关键在于从问题中抽象出物理模型。物理模型是理论到应用的桥梁,经验材料、实验结果和情景知识是构建模型的基石,而抽象思维、等效方法、假设方法、类比方法等是构建物理模型的基本方法。在构建物理模型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分析所给的信息并进行提炼和加工,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通过抽象思维的加工,探究出研究方法,找出新问题与熟悉的物理模型之间的联系,使新信息转化为新问题,进一步实现模型化,构建新情景的物理模型。

高中物理复习教学研究:如何提升高中物理复习课教学的有效性

摘 要:在高三复习阶段,各门课都处于复习高一高二所学的知识。而物理往往是学生复习时间最多,复习效果最差的一门课。就帮助学生提高物理复习效率提出几点简单的意见。

关键词:高中;物理;有效性;复习阶段

在高中各科的学习中,物理往往是学生最不愿意学的。因为高中物理不同于初中物理,它比初中物理更深入,更需要学生去研究物理思想,去培养自身的物理思维。

一、明确层面差别

不管是复习阶段,还是刚开始学习高中物理的时候,教师都要使学生明确地知道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的差别。教师这样明确地指出高中初中物理的差别之后,可以让学生有一个心理准备,并对于这些差距做好一定的准备工作,不至于在接触高中物理的时候手足无措。在高三复习阶段,更加可以绕过学生就这些差别,着重复习物理。知道复习的着重点,就会使学生在复习的时候有方向性,有目的地去复习,就会避免学生复习的内容重复,或者复习无关紧要的知识点。明确初高中物理的差别,不但在复习阶段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便捷,而且也是在学生刚接触高中物理时候的一大助力,这样有助于学生打好物理基础,打好基础之后,复习就显得更加简单容易了。教师在绕过学生明确初高中物理差别的时候,首先要注意改变学生对于物理的看法。初中物理题在一定程度上说,就是只要学生记住物理公式,就可以完整地回答出题目,并且拿到高分。高中物理的知识在初中物理的基础上不断加深,不论是公式、题型,还是定理、定义、概念都是初中的三倍及以上。学生在高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不能只是死记硬背地去记住公式及定理,而是要让他们理解这个公式是怎么来的,这些定理的含义是什么。在改变了学生对物理的看法之后,学生对日后的复习也会有明确的方向。

二、自主学习及复习的策略

高中不同于初中的一大特点就是学生需要开始自主学习,而并不是教师手把手的教学。高中的自修课开始增多,这也为大学的学习打下基础。很多学生在刚上高一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去合理安排自修课的时间,只是麻木地将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而在完成作业之后,他们对于多出的时间就不知道该干什么。教师对于这一点的做法有很多种,但是效果却都不是特别理想。要让学生懂得自己安排时间,就必须让学生有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减少他们对于游戏等一系列课外东西的兴趣和在此花费的时间。教师应该以鼓励为主,在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叛逆的青春期,有些东西越是禁止,他们越是感兴趣。教师不仅可以鼓励学生在学习上做得比较好的地方,也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的活动中相对出色的地方,这样的鼓励方式,会让学生认为老师并没有去禁止做任何事,出于感激之情,学生也会在学习上多下功夫,而教师在学习上继续鼓励他们,让他们觉得自己其实也可以学得很好,并且可以学得更好。用这样的方式去增进学生对于学习的自信和动力,会使他们在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作业之后还愿意主动地去预习下一章的内容,这样的方式会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升,也会使课堂活跃。在很多学生的心中,物理都是相对而言没有用的学科,所以教师可以通过提高物理的实用性,来加强学生对物理的重视程度。学生要是不重视物理,那就更别谈会主动地去学习去复习。

三、重视三个问题

在物理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重视这三个问题,那么就会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轻松畅快,在复习的时候条理清晰。(1)明确目标问题。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目标问题往往会引发很多相关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往往会忘记哪一个问题才是他们一开始想弄明白、弄清楚的问题,容易本末倒置。在学生探究问题之前,教师不妨让学生将他所要探究的问题写在一张白纸上,再将因此引发的问题写在另一张白纸上,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忘记目标问题,也可以在提问时及时提出。(2)设置实验问题。很多的真理都是在实验中发现的,学生也需要多做一些实验。教师可以让学生就一个定论去设定一组实验,并且自主地去完成。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也可以加深对这一定理的理解和记忆。(3)探究由点到面问题。在物理的学习中,有一大部分的知识都是同一个系列的,可以说是从一个点到一整个平面,甚至是一整个三维空间。对于这样的知识,刚开始的基础知识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学生要懂得去概括这些知识的基础之处,并且对于概括出的基础进行专项训练。这样就会使学生能够掌握这一个知识点,并对于由这个知识点所铺垫的知识全部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完成了这三个问题,学生在物理的复习阶段就不需要老师担心了,他们也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在很多时候,物理的复习就是自身物理思维的完善。教师在平时就要注意完善学生的物理思维,可以使学生在的复习阶段有备无患。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