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研究

摘要: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而人力资源是社会发展根基。绩效管理的核心是确定绩效标准,给员工客观的评价,完善事业单位或企业的管理,专业技术人员作为事业单位的核心,对其的考核是用定量、定性的标准,给以客观、公正的评价,达到“多赢”的目的。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研究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研究:农业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设置的思考

摘要:岗位设置与分级管理是近年来国家提出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新思路。该工作的顺利与否直接关系着人员聘用制度的切实推进,同时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新的工资分配制度的落实。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是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设置,做好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设置,对加强农业人才队伍建设,有效开发农业人才人力资源,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和产业 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对推进事业单位管理岗位等级设置、工勤技能岗位等级设置具有示范性和带动性作用。加快推进农业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设置改革要统筹谋划,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稳妥有序。

关键词:农业事业单位 专业技术岗位 等级设置

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部署。农业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是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设置,做好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设置,对加强农业人才队伍建设,有效开发农业人才人力资源,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对推进事业单位管理岗位等级设置、工勤技能岗位等级设置具有示范性和带动性作用。

公益性服务是事业单位的显著特征。加快推进农业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设置改革,对于转换用人机制,凝聚专业人才,促进公共服务,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实施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设置管理是增强农业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 科学 性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管理一直沿用党政机关的管理模式,缺乏突出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具有平等主体和特殊权利义务关系双重特征的人事管理制度。实施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设置管理,建立健全合同用人机制、公平竞争机制、绩效评价机制、分配激励机制、人员退出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从而,建立起有别于机关和 企业 ,权责清晰、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性。

实施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设置管理是激发农业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干事创业活力的迫切需要。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和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要求进行专业技术岗位等级岗位设置,强调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严格规范了公开招聘、竞聘上岗的有关程序,保障择优聘用人员,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为能干事、想干事、有真才实学的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拓宽发展平台。同时,合理的岗位设置可以引导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形成更有利于骨干带头人成长的环境,促进农业人才梯队的高效配置、岗位工作的健康发展。

实施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设置管理是优化农业人才队伍结构的重要举措。按专业技术设岗在宏观上可以使农业事业单位按照正高、副高、中级、初级的模式形成从高级到初级,整体结构合理的农技推广队伍。实践证明,适度比例的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可以有效地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并在专业技术队伍中分清层次和重点,起到优化人才队伍结构的作用。设岗还可以带动人才的合理流动,促使其人员向外、向适宜本人发挥作用的单位、岗位上流动。

推进农业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设置管理改革必须紧紧围绕提高为农服务能力,建立和完善农业人才竞争、激励和约束机制,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推动全局

合理界定岗位类别。国家、省人事部门明确了事业单位岗位类别和专业技术岗位高中初以及高中初内部不同等级岗位的总体结构比例。农业主管部门对所属事业单位,要根据“三定”方案确定的职能,明确其单位的性质和主体岗位。在具体确定各个单位比例时,既要以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结构状况为依据,保障现有正式在册人员能够按照现聘职务或岗位进入相应等级的岗位,又要为将来的事业发展留有余地,确定一个合理的结构比例。在单位主体岗位的基本框架下,要尽量细化岗位类型,比如,我厅属农业技术推广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主要承担推广、科研、产业开发等方面职责,在专业技术岗位中设置技术推广为主型岗位、推广科研型岗位和产业开发为主型岗位。为突出技术推广和产业开发的中心地位,技术推广为主型岗位数、产业开发为主型岗位数要占较高比例。

科学设定岗位职数。科学设定岗位是岗位管理的本质要求,要根据农业事业单位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和工作需要进行岗位设置。但同时也要充分考虑专业技术人员的自身实际。既保障专业技术岗位设置的科学、合理,能覆盖单位职能,体现社会功能,同时也要注意有利于充分发挥现有各类人才的作用。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因事设岗。以“事”为中心,按照工作需要,确定岗位的职数和层次,明确岗位职责,做到有事有岗有责。二是重点导向。从单位实际出发,注意向关键岗位、重点任务倾斜。三是结构合理。选择最适用的主系列和辅助系列,确定各系列最适合的档次,配置每个系列最适合的岗位职数。

明确岗位管理责任。目前,事业单位管理中较大的问题之一,就是没有一个分工细致、责权明确的、可以量化的、便于操作的岗位说明,分工是粗线条的,考核也是粗线条的,难以对每个岗位、每个人的岗位职责履行情况作出一个公正、公平、 科学 、合理的定性、定量评价。在这次岗位设置中,一是制定详细岗位说明书。专业技术岗位说明书实行一岗一书。明确每个岗位的类别、名称、等级、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岗位条件、岗位考核等内容。经审定后作为单位聘用人员、竞争上岗、考核奖惩、聘后管理、收入分配的重要依据。二要建立健全责任落实制度和追究制度,把工作压力变成工作合力。

精心组织岗位聘用。岗位聘任是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是专业技术人员履行岗位职责、享受相应工资待遇的依据。每个岗位等级的任职条件,以贡献和能力为导向,兼顾任职经历,坚持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原则。采取竞聘或选聘的聘任方式。竞聘上岗要体现公开、公正、竞争、择优、双向选择的原则,可采用以下程序和方法:(1)公布岗位。事业单位可通过召开职工大会,将竞聘上岗方案等予以公布;(2)公开报名。符合岗位聘用条件人员均可申报竞聘岗位。也可以采取个人自荐、群众举荐和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报名参加竞聘;(3)资格审查和公布。对报名人员进行资格审查,资格审查结果要向全体职工公告;(4)实施竞聘。按照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通过的竞聘上岗程序和方法组织竞聘,确定拟聘人员,竞聘可采取 考试 、考核、竞岗演讲等多种方式进行;(5)民主测评。无论竞聘采取何种方式,都要对应聘者进行民主测评。原则上同一岗位有两名以上竞聘者,拟聘人员须获得50%以上的信任票;同一岗位只有一名应聘者,必须获单位职工人数60%以上的信任票;(6)决定聘用并公示。由单位聘用制工作领导小组根据竞聘结果确定聘用人员。决定聘用的人员要向全体职工公示;(7)签订聘用合同。公示结束,聘用单位要与受聘人员在平等、协商、自愿的前提下,达成一致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和责任,签订聘用合同。

切实强化聘后管理。考核是对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履行岗位职责、完成目标任务的监督检查,同时也是聘后管理的主要内容;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工作,是进行重新聘任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决定专业技术职务续聘还是被解聘的有效办法。考核分为年度考核和聘任期满考核两种,但也可根据需要进行不定期的临时考核。考核主要是考核受聘者的德、能、勤、绩,以考核工作实绩为主要内容。要特别加强对能否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岗位目标任务情况的考核,通过考核了解被考核者的工作能力和实际水平,掌握被考核者的真实情况。同时,要健全考绩档案制度,将考核结果及时记录、归入个人档案,把它作为专业技术职务和工资晋升、续聘、解聘、奖惩等的重要依据。只有这样,才能使考核工作真正起到强化聘后管理的作用。

推进农业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设置改革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关系到单位长远 发展 和专业技术人员个人职业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几方面关系:

处理好改革的力度、速度与稳定的关系。国家对于超过结构比例的消化规定了 自然 减员、调出、低聘、解聘等四个渠道,同时提出要求逐步达到规定的结构比例。但在改革的初期阶段,为了保障新制度的顺利推进,必须以稳定为前提。首先实行过渡期,明确一定的消化时间,按3-5年的时间掌握;其次实行过渡岗,对部分年龄较大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施过渡政策,对离法定退休年龄5年的人员实行过渡岗,不占单位的岗位职数,逐步达到各岗位规定的结构比例。对于中青年农业人才要为其设置数量充足、含金量高的岗位,确保一线的骨干带头人成为高级岗位的主体。

处理好岗位设置管理与工资制度改革的关系。在岗位设置分级管理制度下,新的分配制度要求专业技术人员薪酬结构主要由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组成,基本工资里要更多的体现对专业技术人员基本生活的保障因素,激励的因素相对少一些;相反,在绩效工资里要更多的体现对员工品质、高效工作的肯定与激励。另外,对于“双肩挑”人员采取岗位工资就高不就低,绩效奖励以岗定薪,以保障平稳过渡。

处理好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设置与单位事业长远发展的关系。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目的就是促进发展,促进事业的发展,促进单位的发展,促进人的发展。作为改革的具体措施之一,岗位设置工作中,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充分考虑单位的长远发展规划和人才成长 规律 ,做到既要满足现实需要,又为今后发展留有余地。既要保持和继续提升重点业务工作在当前和未来发展中优势地位,又要能够持续不断的拓展新的工作职能,使设置的岗位之间职责任务协调、配合、有序。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研究:浅谈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论文关键词:企事业单位 专业技术人员 继续教育 管理机制

论文摘要: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是单位技术进步和改革发展的中坚力量。文章论述了继续教育工作在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和岗位执行力的可行性,提出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继续教育机制的思路。

继续教育是对在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的补充、更新、拓宽和提高,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其创新能力和业务水平,以适应科技进步和实际工作需要的一种后续教育,是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和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是适应学习终身化需要,合理开发人才资源,实现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现在的继续教育工作停留在例行程序上,学习内容条理化,缺乏行业的特色,难以学以致用,缺乏连贯性,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如何创建适用的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教育管理机制,逐步提高队伍个体和整体的素质,一直是单位人事探索的内容。

一、创新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增强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继续教育培训内容是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为重点,有计划、分领域、分类别、分层次开展大规模的继续教育活动[1]。

(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员创新素质

在加强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重点是创新素质,培训的内容要做到“宽、新、实”,即基础理论知识要宽,使学员在政治、经济、科技、社会、国际等诸多方面有广泛的涉猎;教学内容要新,要反映新知识、新信息、新观念,学科发展的新趋势;要讲求实效,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把应用性研究、社会调查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选择自己所从事专业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有价值的对策方案,把教学、研究和制定具体的决策方案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学习与应用的有机结合。突出行业特色,加强专题研究,设计专业技术人员调研课题,每年按专业进行“必修”调研和“选修”调研,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服务实践的能力。

(三)增加与国际化有关的培训内容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随着经济国际化的进程加快,意味着专业技术人员要“面向世界”,继续教育增加国际政治、经济、社会以及与国际规则、惯例有关问题的介绍和研究,为专业技术人员走向世界,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信息社会管理的需要提供必要的准备。

二、创新继续教育培训方法

(一)引入网络(现代远程)教育

远程网络教育不但可以给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带来丰富的培训资源,还改变了传统培训的方式,必将成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发展方向。与传统的“一个老师,一本书,一块黑板”的教学方式相比,网络(现代远程)教育具有自主性、交互性、全息性、共享性、兼容性和低成本性,学员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何章节开始学习,每个学员都能同授课教师进行交流,可以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网络学习并不排斥面授,相反,为了更好地实施远程教育,一般还可以适时安排面对面的讲授和研讨活动,还可充分利用光盘、书本等媒体协助提高远程教育的质量。

(二)立足行业培训,培养复合型人才

在当前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频繁的情况下,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既要走“专业”道路又要走“复合”型道路。

鼓励专业技术人才不断地学习,更新知识,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专业中去,允许多向发展,拓宽发展空间,使继续教育的重点放在培养兴趣和创造条件上。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要在岗位培育上下工夫,以良好的实践经验为基础辅以系统的理论教学,把岗位能手和有专业特长的职工有选择性地培养成岗位人才,精通业务又有专长,熟悉岗位需要的知识,较能把握矛盾的实质和重点,能及时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创新继续教育评估方式,健全对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的监督和激励

随着继续教育的深入开展,不断提高继续教育的质量、效益和效能被提上重要日程。一是建立起良好的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以机制保障继续教育的有效性和主动性,使专业技术人员主动地投入到继续学习中去。支持和鼓励专技人员申报科研课题,配套相应经费,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二是开展和做好继续教育绩效评估工作,对继续教育活动所取得的成绩、成效适时给予科学、公正、性的评价,以期达到继续教育的预期目的。扩大课题调研人员的范围,允许有一技专长的人员参与或主持课题研究,对有实际应用成果和效果明显的,可以享受专技人员津贴;三是建立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对继续教育对象实行登记制度。通过证书、学习档案、网络管理等方式,连续记载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基本情况、规范登记内容和要求,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和任职、流动的重要依据。

四、创新继续教育培训管理,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组织领导工作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的管理应该是一个多方位、多环节有机结合的动态管理,是一个从培训需求调查、培训方案设计、培训实施操作到培训效益评估的全程管理。

(一)树立先进的继续教育理念

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要树立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和终身学习的观念。政府人事部门要把此项工作纳入人力资源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制订科学合理的、切实可行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长远规划、近期计划、培训方案和有关政策,做到目标明确、内容适用、形式多样、政策适宜、保障有力。

(二)高度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全程管理

要进一步加强省、市、县三级企事业人事管理机构和网络的建设,促进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基地建设、培训机构的教师队伍建设、继续教育的课程教材建设。建立健全政府、单位、个人共同出资的多层次、多渠道的继续教育投入机制。加强继续教育工作的政策制度建设,注重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科学研究,努力发挥政策导向、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和教学指导的作用,进而实现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三)遵循“人本化”管理模式,激发专业技术人员的创造力

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与管理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强调各专业不同年龄层次梯队结构,并有效地把专业技术职务与行政职务有效地联动起来。要制定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培养与管理办法,把专业技术人员专业知识服务实践的能力纳入综合评价与考核之中,让“实绩”说话,并进行贡献奖励。

(四)为专业技术人员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单位的文化环境与专业技术人员的发展息息相关,必须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单位特色文化的熏陶。主动为专业技术人员创造良好的学习教育条件,建设良好的文化环境,给予积极向上的精神上的鼓励、宽松的氛围、丰富的文化生活和明快、团结和谐的工作环境。

总之,接受继续教育是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应有的权利和义务,企事业单位应充分认识继续教育的重要性,积极、主动、认真地完成各类继续教育任务,不断提高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研究: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绩效管理

摘要:

事业单位人事改革制度创新后,开始使用绩效考核机制,并给以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对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绩效的考核。如何强化其绩效管理,制定科学的绩效考核标准,以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与技术水平,从而提升整体绩效,是管理者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绩效

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而人力资源是社会发展根基。绩效管理的核心是确定绩效标准,给员工客观的评价,完善事业单位或企业的管理,专业技术人员作为事业单位的核心,对其的考核是用定量、定性的标准,给以客观、公正的评价,达到“多赢”的目的。

一、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绩效管理的现状

1.忽略绩效管理对事业单位的影响

现在,很多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方式陈旧,特别是绩效指标的制定上,并未认识到绩效管理对事业单位发展的影响。有些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仍由上级领导决定,等待上级命令的下发,即坐、等、靠,对绩效管理的认识不,认为其是单一的个体,没有与单位内部的其他管理建立联系,比如薪酬、职位等,甚至有的人会认为绩效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等,使内部的绩效考核存在很多漏洞。

2.绩效管理无据可依

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制定绩效管理的相关内容时,因为缺少经验,又没有其他经验可以借鉴,依然采用原有的绩效管理方式管理,或是直接照搬其他企业的管理方式,没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调整,得不到单位内部专业技术人员的认可,抑制了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3.没有明确的绩效管理目标

大部分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仍未上升到战略层面,缺少战略性的计划,由单位领导决定,把一个大的目标分解成数个小目标,下发到各个部门,只有自上而下的管理,没有自下而上的反馈,造成给部门下发的目标得不到认可,下属只能被动接受,专业技术人员工作不再积极,与绩效管理的本质不符。

4.绩效管理没有针对性与实效性

事业单位会借鉴企业的绩效管理方式,把经济指标作为导向,失去了事业单位具有的公益性,以定性指标为主,并未采用定量指标,缺乏可行性,同时,指标包含的范围过于宽泛,没有针对某个特定的事物制定,考核者很难根据这些指标管理绩效,给出客观的评价,使绩效考核变成一种形式。

二、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绩效管理的完善

对于上述的几点不足,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完善。

1.更新管理观念,对绩效管理有正确的认知

事业单位的领导者只有真正认识到绩效管理的重要性,才能切实做好单位的绩效管理工作,对此,领导者需要了解绩效管理的本质与内涵,以及其具有的功能,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管理情况,制定绩效管理机制,明确管理内容与标准,并加大单位内部的宣传力度,强化绩效管理人员的绩效意识,使绩效管理不再停留于表面,而是把工作细化,把工作内容下发到每个部门。

2.进行工作分析与总结

通过工作分析可以发现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为其提供信息,确定数据标准,保障考核过程与结果的客观性,使专业技术人员认同。其工作内容是,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与工作时间,以及影响工作进行的各个要素,了解各自工作内容的性质,编写岗位工作说明书,总结工作,综合工作中的各项信息,给考核标准的制定提供信息。

3.确定绩效考核的分类

绩效考核指标共有两类,一类是定量指标,另一类是定性指标。定量指标是从科研与学术的角度分析,包括指标定义、评价标准、信息来源、绩效考核者和绩效目标五点,人们会对这五点进行考核,以得到客观的评价,而定性指标则是从技术人员的日常表现与工作素养两方面分析,其包含的内容与定量指标相同,只不过其目标是定性的描述,不是数字。根据事业单位的整体情况,用不同的方法划分指标的种类,使用的方法包括文献分析法、访谈法等,与专业技术人员交流商讨,再由领导者综合意见,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制定新的考核标准,用的词汇表达,不再使用模糊的字眼。

4.创新绩效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的制定,短时间内无法完成,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专业性较强。要求事业单位在原有管理机制上进一步创新,灵活运用,具有实效性。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带有政治性的特点,可以展开年终考核与日常绩效考核,从个人自评、领导考核与互评的方式,收集日常考核的结果,最终作为年终考核的内容,同时,也可以适当调整考核制度,规范考核标准,按照统一的程序考核,适当增加新内容,实现绩效管理制度的创新。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的完善,可以得到专业技术人员的认可,提高工作的积极性,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途径。因此,绩效管理的制定需要全体人员参与,按照相关理论与方法,设计事业单位独有的绩效管理体系,确定考核标准及标准的种类,解决其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提高绩效管理制度的可行性与针对性,增加个人绩效,以提升整个事业单位的绩效。

作者:叶德咸 单位:福建省永安市行政服务中心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研究: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绩效管理现况

摘要:事业单位人事改革制度创新后,开始使用绩效考核机制,并给以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对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绩效的考核。如何强化其绩效管理,制定科学的绩效考核标准,以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与技术水平,从而提升整体绩效,是管理者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绩效

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而人力资源是社会发展根基。绩效管理的核心是确定绩效标准,给员工客观的评价,完善事业单位或企业的管理,专业技术人员作为事业单位的核心,对其的考核是用定量、定性的标准,给以客观、公正的评价,达到“多赢”的目的。

一、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绩效管理的现状

1.忽略绩效管理对事业单位的影响

现在,很多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方式陈旧,特别是绩效指标的制定上,并未认识到绩效管理对事业单位发展的影响。有些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仍由上级领导决定,等待上级命令的下发,即坐、等、靠,对绩效管理的认识不,认为其是单一的个体,没有与单位内部的其他管理建立联系,比如薪酬、职位等,甚至有的人会认为绩效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等,使内部的绩效考核存在很多漏洞。

2.绩效管理无据可依

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制定绩效管理的相关内容时,因为缺少经验,又没有其他经验可以借鉴,依然采用原有的绩效管理方式管理,或是直接照搬其他企业的管理方式,没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调整,得不到单位内部专业技术人员的认可,抑制了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的积极性。3.没有明确的绩效管理目标大部分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仍未上升到战略层面,缺少战略性的计划,由单位领导决定,把一个大的目标分解成数个小目标,下发到各个部门,只有自上而下的管理,没有自下而上的反馈,造成给部门下发的目标得不到认可,下属只能被动接受,专业技术人员工作不再积极,与绩效管理的本质不符。

4.绩效管理没有针对性与实效性

事业单位会借鉴企业的绩效管理方式,把经济指标作为导向,失去了事业单位具有的公益性,以定性指标为主,并未采用定量指标,缺乏可行性,同时,指标包含的范围过于宽泛,没有针对某个特定的事物制定,考核者很难根据这些指标管理绩效,给出客观的评价,使绩效考核变成一种形式。

二、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绩效管理的完善

对于上述的几点不足,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完善。

1.更新管理观念,对绩效管理有正确的认知

事业单位的领导者只有真正认识到绩效管理的重要性,才能切实做好单位的绩效管理工作,对此,领导者需要了解绩效管理的本质与内涵,以及其具有的功能,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管理情况,制定绩效管理机制,明确管理内容与标准,并加大单位内部的宣传力度,强化绩效管理人员的绩效意识,使绩效管理不再停留于表面,而是把工作细化,把工作内容下发到每个部门。

2.进行工作分析与总结

通过工作分析可以发现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为其提供信息,确定数据标准,保障考核过程与结果的客观性,使专业技术人员认同。其工作内容是,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与工作时间,以及影响工作进行的各个要素,了解各自工作内容的性质,编写岗位工作说明书,总结工作,综合工作中的各项信息,给考核标准的制定提供信息。

3.确定绩效考核的分类

绩效考核指标共有两类,一类是定量指标,另一类是定性指标。定量指标是从科研与学术的角度分析,包括指标定义、评价标准、信息来源、绩效考核者和绩效目标五点,人们会对这五点进行考核,以得到客观的评价,而定性指标则是从技术人员的日常表现与工作素养两方面分析,其包含的内容与定量指标相同,只不过其目标是定性的描述,不是数字。根据事业单位的整体情况,用不同的方法划分指标的种类,使用的方法包括文献分析法、访谈法等,与专业技术人员交流商讨,再由领导者综合意见,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制定新的考核标准,用的词汇表达,不再使用模糊的字眼。

4.创新绩效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的制定,短时间内无法完成,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专业性较强。要求事业单位在原有管理机制上进一步创新,灵活运用,具有实效性。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带有政治性的特点,可以展开年终考核与日常绩效考核,从个人自评、领导考核与互评的方式,收集日常考核的结果,最终作为年终考核的内容,同时,也可以适当调整考核制度,规范考核标准,按照统一的程序考核,适当增加新内容,实现绩效管理制度的创新。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的完善,可以得到专业技术人员的认可,提高工作的积极性,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途径。因此,绩效管理的制定需要全体人员参与,按照相关理论与方法,设计事业单位独有的绩效管理体系,确定考核标准及标准的种类,解决其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提高绩效管理制度的可行性与针对性,增加个人绩效,以提升整个事业单位的绩效。

作者:叶德咸 单位:福建省永安市行政服务中心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研究: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绩效及薪酬管理

摘要:县级计量专业技术新时期作人员长期缺乏创新活力和主观能动性的主要的因就是绩效和薪酬管理体系的不合理及“大锅饭”等现状普遍存在。在计量工作专业化、技术化的新形势要求下,结合更好为基层企事业单位提供法定计量服务的原则,急需要改革目前基层计量专业技术人员的绩效和新酬体系,从顶层设计到地方差异综合推进改革,激发职工创新活动和动力。

关键词:绩效;薪酬管理;专业技术人员

目前县级计量所按照事业单位编制分为计量专业技术类、综合管理类和工勤服务类。其中,计量专业技术类事业人员是检测检验工作的生命线,是保障计量检测检验职能和质检事业发展的基本客观要求,是质量事业正常运行和产品质量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基层(县级)计量专业技术人员的绩效及薪酬管理也在目前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大背景和新形势下发生着巨大转变,在客观上要求其主动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及其相关政策措施综合推进,保障事业单位正常、有序的发展,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保障群众的计量权益。目前的县级计量所专业技术人员绩效及薪酬管理,体现了事业单位目前发展现状,按照国家统一要求和地方标准,分类实行。总体来说,县级计量所(西部基层单位为例)的绩效考核基本沿用了本地区的公务员绩效考核的方式方法,对专业技术人员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时间、技术、职能本领、相关业务能力以及工作作风等综合考评,并结合以上指标由地方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结合实际考察确定计量专业技术人员职务、技术等级,技术等级档次/薪级等薪资标准等,最终确定事业人员具体薪酬。专业技术事业单位职工按国家人事主管部门标准划分为基本工资(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地区性补贴);绩效工资(绩效工资构成分为70%绩效工资和30%绩效工资。70%部分通常按照各地方标准统一上卡足额发放,30%部分按照单位对职工当月工作情况进行适当合理的发放,但全额财政拨款事业单位不得超过绩效工资的30%上限);其他特殊性补助(因学历、经历、原工作背景等不同,导致工资差异,如学历水平、军队转业、特招计划、专业选拔,身份转变等,尤其是1993年和2006年两次全国性的工资调整,导致此项收入差距)。其中绩效工资集中体现了计量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上的工作水平和差异,是计量专业技术能力在薪资上的直接体现,具有正向激励作用,为专业技术人员提高自身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和较强约束性。

县级计量专业技术人员的薪金体系结构,经过多年实践运行总体上趋于稳定,为践行公益性要求起到了关键的推进作用,维护了公共利益。但同时也存在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的通病—长期的旧模式与现在的社会经济发展实际严重脱离,技术服务机构的职能淡化,失去根本原则—公益性。其在职工薪酬上具体表现为:首先,个别计量所无视财务制度,违反绩效工资发放规定,将自身单位体制(差额/全额)故意混淆,违规将公用、专项经费挪做30%绩效工资等他用。第二,单位考核形同虚设,走过场、走形式现象广泛存在,平均主义在计量所内部长期存在。基于工作考核表现的30%绩效部分长期不变,都是默契的按照标准的较高限额发放,根本没有体现考核的制约作用。第三,目前的职称管理体系过于死板僵化,仅靠发论文,考试等方法严重不适应当前技术的发展需要。导致基层存在为薪酬而过于注重理论,忽视实践和经验的情况,对于实际工作的计量技术水平没有充分体现和认识。,由于一些专业技术事业单位通常挂靠在某行政单位的二级单位,造成人事、财务不分,导致专业技术事业人员的岗位发生严重偏离,存在事业干行政,行政干事业,行政人员的领导地位又让计量专业技术人员只能服从安排,个别职工甚至从入职起根本没有接触多本职计量技术工作,导致职称、考核、薪金、升迁等问题都长期无法解决,影响计量技术发展。

以上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目前县级计量专业技术人员绩效考核和薪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入思考归其原因,主要是长期根深蒂固的老旧观念,同时加之体制因素造成事业单位游离于行政体制的边缘,让全社会以及事业单位职工本身对自身的地位产生困惑,客观上造成了内部体系的不稳定。同时广大基层计量专业技术职工年龄层次不合理,自身水平过低,人员素质偏差,技术能力水平已不适应与现在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民营企业计量机构和国外技术机构的综合差距较大,主观上造成了自身的落后。但就基层出现的诸多问题从根源上看:一方面是顶层设计上对于事业单位的改革不彻底,没有理顺事业单位的分类标准;另一方面是没有从根本上建立现代化的事业单位管理体系,没有从制度上完善事业单位的职能和界限,造成广大事业单位自身不清楚发展目标,职工“等靠要”思想盛行的深层次原因。根据基层计量专业技术事业单位的发展要求和趋势,结合基层实际情况,针对目前县级计量所绩效考核和薪金制度等一系列问题,笔者建议既要在顶层设计上加紧出台相关制度政策措施,理顺专业技术事业单位的改革方向、目标,给广大基层事业人员吃下定心丸,明确本职工作和发展道路,又要依靠地方主管政府机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深入调研摸底计量专业技术事业单位,为下一步改革提供基础数据和重要依据。具体有以下建议:首先,改革现有的绩效考核制度。制定新的以量表法为基础的考核依据,细化计量检测检验工作完成标准,针对不同计量岗位设定不同工作岗位系数,利用客观性标准区分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并按约定考核时间对每一名职工进行考核打分,以此分数作为本月度绩效工资(30%部分)的阶梯式发放依据,从制度要求上细化,做到多干多得,少干少得,不干不得的薪金发放原则。第二,调整基层计量专业技术事业单位职工的职称管理制度。计量工作因其特殊性,对科学性、可操作性、经验性有极强的要求,而旧的职称管理体制过于死板,对理论等书本知识过分强调,不能的区分判断工作能力,不利于实际操作,与工作中的技术环节相脱节,同时容易形成一种理论大于实际的错误观念,让计量专业技术人员疲于应付各类论文、考试,没有从书本理论联系工作实际中去发展计量科学。而从目前县级计量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看,计量工作及时线确实存在着一批具有很强责任心、较高操作能力水平的技术人员,但因客观性原因如年龄、学历等问题而无法晋升职称。建议基层应将以侧重理论考核为标准的职称评价标准转变为以实际操作为主的职称评价体系,参靠公务员职级晋升办法,在达到一定累计工作年限(15年且历年考核全部合格以上),按照单位人员构成比例对符合条件的一线基层技术人员予以职称晋升,激励基层计量技术人员在理论学习的同时提高实际的操作能力。第三,建立县级计量专业技术事业单位考核规范。为打破基层计量所平均主义的侵蚀,建议在量表法的基础上进行排序考核,即单位考核必须将全体职工纳入考核,按照分数多少,按先后顺序根据序数量化考核分数,表扬高分,批评低分,同时将上述考核结果做为新的绩效工资测算起点并公开予以实施。第四,结合此次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工资改革的时机,地方政府要主动规范和改革绩效工资比例,激发和约束职工的工作行为。执行多年的绩效工资“37”“46”比例已不适用目前发展的需要,30%~40%绩效工资并不能限制和规范目前的职工“庸懒散”等行为。因此个别地方政府要大胆探索,将绩效工资活动分配比例提升至“64”、甚至“73”,强化对计量技术人员自身工作和作风纪律的制约。建议探索对县级基层计量所,尤其是全额拨款计量所重新调整30%绩效工资的较高顶格限制,由政府结合地方实际以及计量专业技术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收支等情况加强监督,在合理区间内鼓励多劳多得,既有利于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同时能有效合理的调节公立计量机构和私立计量机构的收入差距,防止计量类专业技术事业单位的群体腐败和人才流失。第五,对计量专业技术人员给予和市场监管系统行政人员相同薪金、培训、职务升迁待遇水平。

长期以来对事业单位的偏见已经极大的制约了计量专业人员的职业发展,在计量所内部职工中也产生了不良的观念性影响。社会舆论等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认识需要地方政府必须从思想行动上重视改革,对待计量专业技术人员要解放思想,打破身份、年龄、专业等不合理限制,让广大计量技术人员看到职业希望,激励其正向升迁和提供相应薪酬奖励制度,提高工作积极性。第六,坚决维护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性。每一个合格的计量专业技术人员都是经过理论学习,实践操作考核后才能上岗,在地方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因此,必须坚持专一性的岗位原则,不轻易让专业技术人员做非本职的工作,让计量专业技术人员在最适合自己的计量检测检验岗位上发光发热。,建议国家从顶层设计上健全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方案,按照新形势下的新标准分类统筹进行事业单位改革,让基层计量专业技术事业单位在市场化中有序合理发展。计量专业技术事业单位人员绩效及薪酬管理要紧密围绕在当前深化改革的各项要求中,打破思想禁锢,创新发展方式,力争打造出一支专业化、人才化的全新计量专业人员的高素质队伍,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作者:杜鹏 单位: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质量技术监督检测检验所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