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实用13篇

事业单位会计工作
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篇1

一、提高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质量的意义

(一)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是经济调控的依据

提高会计工作质量有助于正确理解某地区或国家的经济活动,从而制定更有效的经济管理制度,加强经济宏观调控。会计工作者的工作不只是记录财务往来账目,更多的是将该单位的财务往来整理形成一个财务信息系统,生成真实、有效、完整的财务报表,单位通过这个信息系统管理自身的经济活动。由于事业单位是由国家政府出资的,员工工资支付,单位日常开销和收入都是属于国家的,任何个人无权挪作他用,而通过会计工作生成的财务报表是政府对该单位发展的判断标准,对单位进行有效控制和评价的依据,而国家财政部则通过各单位的最终财务报表判断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从中发现并及时解决问题,起到分析并避免危害的作用,从而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因此,我国事业单位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确保各单位财务报表的真实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加强事业单位会计日常监督力度

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主要是对单位的资金输入和输出进行准确、统一登记,避免出现单位公款去向不明的情况,监督单位工作人员依法合理提供真实有效的报销凭证,在一些单位中,包括领导在内的部分工作人员,指使、强令会计工作人员伪造报销项目,提供虚假财务报告,以私充公,报销私人消费,假报多报,造成单位大量损失;而一些单位的会计人员消极怠工,懒散成性、不履行自己工作职责,长期不清理单位账目,造成单位部分员工经常欠款不结,单位欠款不清。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加强事业单位日常事务监督力度,保证会计账目的真实准确性,对减少、甚至避免单位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现状

(一)部分会计人员缺乏较强的综合素质

在我国,会计行业属于持证上岗。每年,不论什么专业,都可以报考会计从业资格证,而且注册会计师的报考要求并不高,很多人,即使是与经济不相关的专业,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突击学习,依然能拿证,注册会计师通过一段时间的实习期,然后就能顺利毕业持证进入会计行业。然而,这些人并没有经过专业的会计培训和专业训练,只通过很少时间学习会计,只了解部分专业内容,但是作为会计人员的基本素质不高,缺乏作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工作以后业务能力较低,一味追求低劳动高收入,没有通过继续教育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导致事业单位中缺乏高水平的、综合素质较强的专业会计人员,直接影响会计工作质量。

(二)会计工作在单位缺乏独立性

我国各个事业单位都有自己的财务部,财务部在单位中占有重要地位,管理本单位的财政收入与资金输出,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单位功能的正常秩序,然而会计工作并不独立,经常受到各种主观、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事业单位的会计账目常有失真的现象。如单位领导为了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会授意会计人员进行违规操作,事业单位中尽管领导不能完全决定个人的加官进爵之路,但是在人员变动中却有很大话语权,或者是承认给予会计人员一定报酬,尤其在几年前,会计工作中造假严重,政府打击力度不够,会计人员通常会选择默默接受这种交易,完成领导的指令,这样使会计工作在单位中不能独立存在,导致会计人员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从而严重影响会计工作的质量。

(三)会计工作管理制度不完善

我国的事业单位通常被认为是“铁饭碗”,觉得能进事业单位工作,一辈子的饭碗有了保障,然而,通常也认为能进事业单位的是有“背景”、有“后台”,更何况还是财务部会计这一个“肥的流油”的岗位,通常是有关系才能进的,很少会有人觉得某人进了事业单位是凭借自己的真本事,硬实力。所以这也导致很多有经验、业务能力强,坚持原则的会计工作人员并不得重用,更有的单位领导由于会计人员不帮忙做假账而对其进行打击报复。这是由于我国事业单位甚至政府没有明确、完善的会计管理制度,在工作中没有对会计全面的保护制度,使单位会计人员不能进行正常、准确有效的会计工作,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会计工作质量。

三、提高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质量的措施

(一)提高会计人员整体素质,提高会计工作质量

首先,最重要的应该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强化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加强专业水平训练。很多事业单位会计人员都并不是会计专业毕业,大多都是没有会计工作经验的本科大学生考取了会计从业资格证,或者是专科毕业,但没有会计工作经验的学生注册会计师,他们只是通过考试跨过会计的门槛,没有经过系统的会计工作培训,工作后也没有继续会计学习。所以,为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单位在招聘会计时,应有一定高度的学历和专业要求,不能只看应聘者所拥有的考试证明,在会计人员工作初期,事业单位提供培训机会,强化会计人员专业水平,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二)强化会计工作独立性,减少主客观因素影响

为了确保会计资料的真实有效性和完整性,应尽量避免会计人员工作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保证会计人员和会计工作的客观性和独立性。政府可以设立一个单独的会计部门,每到月底年终的时候,将会计人员外派到各事业单位核算账目,这样会计人员将不会因为从属关系受制于人,能尽最大可能地做到公正、准确、真实地记录各单位的会计信息,做出真实有效的财务报表进行经济分析,减少各种主客观因素对会计工作人员的影响,起到有效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作用。

(三)加强单位内部管理制度,政府加大惩处力度

加强单位内部的管理制度,严格监督检查每一道会计工作程序,在会计工作过程中,审计部门、税务局应该随时派人检查核实每一经济项目的准确性。在会计事项分析过程中,加大对每一项经济业务的分析,严格检查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不接受项目不清、时间不准、资金不明的凭证,减少报假账的可能性;在编制会计凭证过程中,应再次严格对经济业务进行核对和计量,减少账目出错,提高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另外,可以实施会计不定期工作轮换,在工作交接过程中,换班会计人员应确保接过的会计资料的真实性,为监督会计人员的尽职程度,规定若在某一次发现会计资料错误或是核算不准确,则由当次工作人员负责,不向前追责。除此之外,我国对会计做假账的惩处力度不够,常常都只是抓大放小,真正的惩处往往不会落到签字确认的经办会计人员身上,这样也造成很多会计工作人员有恃无恐,越来越嚣张。面对这样的情况,政府应该加大对最初原始凭证审核、签字确认,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作假会计师的惩处力度,将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落实到实际中,严肃处理会计工作中违法的相关人员,责令其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严重者可以取消其会计从业资格证,并令其终生不得从事会计工作。综上所述,不断提高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质量,提供真实有效的财务报表,有助于提高地区、政府、国家的经济收入和教育文化程度,帮助国家财政部门正确分析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制定准确的经济管理制度;提高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质量,对提高服务型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淑云 单位:贵州省体育财务审计管理中心

参考文献:

[1]秦文明.对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认识[J].商,2014(10):99-99

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篇2

1.2 引入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概念

新会计制度要求事业单位遵循财务准则,来对单位的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的具体折旧和摊销加以确定,同时第一次提出“虚提”折旧和摊销的创新性处理方式。在进行折旧与摊销计算的过程当中,折旧额与摊销额是不计入支出范围的,而是需要将非流动资产基金进行冲减。这里的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金额的不断变化,展现了无形资产价值与固定资产的具体变化情况。

1.3 符合国际财会工作惯例

实施新会计制度是与国际会计工作相吻合的,在核算负债、确认收入等方面都与国际会计达到完全匹配的状态。

2 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

2.1 会计主体的改变

在原会计制度当中,预算资金活动是作为事业单位的会计主体,这造成事业单位演变为国家财政报销单位,事业单位在自身经济管理思想上非常落后。新会计制度当中作出了明确化的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事业单位自身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事业单位自身的各项经济活动。”从基本概念上促使事业单位主体更加明确。事业单位会计主体的最终确立,对于事业单位不断强化自身经济管理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促使单位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大大提升,对事业单位参与市场竞争发挥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2.2 预算资金核算方式和管理方法的改变

新会计制度指出,国家明确了事业单位在收支核定、相关补助及结余留用方面的预算管理方案。把以往的全额预算管理、差额预算管理及自收支管理方式完全取消。事业单位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能够对具体的业务收入进行科学合理性的组织,使得自身发展职能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并且能够按照实际需求对资金开展科学性的预算,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各方面资金的使用成效。

预算资金核算方式及资金管理方法的改变,使得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人员集合各行业会计的长处,以促使自身专业素质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这对于事业单位资金的有效运用、更好地完成内部各项业务、实现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是非常有益的,并且能够对单位资金的实际使用状况进行行之有效的系统性监督。

2.3 会计报表体系的改变

新会计报表体系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收入支出表、支出明细表、资产负债表、经营支出明细表、会计报表与收支情况说明书等。新会计报表所涵盖的区域是十分广泛的,同时各内容十分明确,能够更好地满足各部门与社会各方面的实际需求,对事业单位的相关情况能够有一个全方位的把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国家早已不会对各类事业实施包办,这就造成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趋于多元化,一些具有一定条件的事业单位开始向市场化方向发展,凭借自身独特的条件与优势,开展一系列的经营活动与有偿性的服务活动,在此过程当中,事业单位的可用性经济资源与负债情况,尤其是借款状况,不但本单位需要,其他相关部门也是有必要加以了解的,而会计报表能够从客观上将一些具体问题很好地展现出来,但是,现有的实际情况而言,之前的资金活动情况早已不能够满足现实需求。

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篇3

当今社会中出现的大量财政改革也在进一步深入,所以对财务会计管理员的业务水平、预算管理预案等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为了适应这一大趋势,传统的、陈旧的会计制度就无法在现在新形势下的事业单位财会工作发挥它的作用,因此,新会计制度的出现是一种必然趋势。随着国家对事业单位的再次调整,编制、人员分配情况、财务管理系统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事业单位会计的各项财会工作是事业单位中实际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通过对实际的预算经济业务进行结果分析、记录、校正、反应、监督等各种可取的手段完善整个财会管理系统。这些项目都是财会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国家事业单位的安全、经济效益、相关秘密等社会活动起着主导作用。

2、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在财会工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会计人员观念及综合素质不高。会计人员观念和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新的财会工作模式。由于事业单位财会人员还处于陈旧的财会工作模式下,对于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会工作不熟悉。明显表现出业务素质低下、观念陈旧等不足之处。

2.2会计人员抵触新会计制度,不愿意亲历执行新会计制度。由于许多事业单位会计从业人员分配从在问题,大部分处于具有陈旧观念的老一辈,不愿意接受新事物,最终导致对新财务制度的执行力不强。由于企业与事业单位性质的不同,企业追求利益第一,所以对财务管理较事业单位严格,。因此,企业财务选用的财务人员应该具备综合素质较高,对新财务制度吸收、消化快等优点。但目前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导致材料的审核不严,财务数据报表经常出错,甚至出现篡改数据等不良行为。随着新的财务制度在事业单位的实施,并没有看到明显的改观,主要原因是财务人员自身素质的限制,导致对财务事项、管理的理解力以及执行力不够。这些问题导致新的财务制度形同虚设,没有实质性的作用。各式各样的违纪行为并没有得到治理,这些措施对提高办事效率没有实质的作用。

2.3财务人员缺乏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在财务工作方面,由于事业单位各项事务的臃肿性,导致目标的实现很难,特别是要想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很困难。因此,成果、固定资产状况、资金拥有着等方面都重视不够,导致积累好多实质性问题没有分析、总结、解决,进而出现了多种多样的问题。

3、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

事业单位应用新会计制度后,对财会工作的主要影响为以下几点:第一,体系的变化。虽然事业单位应用了新的会计制度,但是事业单位没有深层认识的对社会主体的影响。财务人员仅仅认为财务活动是本单位财务工作中的预算活动与资金流向,这就在经济管理内部造成了不够重视的局面。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财会人员在记账或者报销时候对资金去向多多关注,灵活应用各种财务管理系统。第二,核算程序的变化。在新会计制度的影响下,事业单位的财会核算程序也发生新的、重大的变化。事业单位财务核算程序变化流程图。从图中可以看到,开始核算开始时要先进行会计凭证,紧随其后的为会计账簿与会计报表。该事业单位自从应用该程序核算财会后发现,核算的工作准确性提高了很多,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了财会工作的稳定快速发展趋势。第三,会计要素的变化。会计要素主要指资金来源、应用和结存,通过应用新的财会制度后,会计要素主要是指资产、收入、支出、负债、净资产五种。事业单位的资产主要是指各类可动与不可动资产、国家或者其他出资筹建的建筑物以及设备等,事业单位消耗的资金为支出。因此,新会计制度解决了旧的制度留下来的问题,进而对它的要素进行了更加明确、全面的界定。通过界定和明确有助于提高对事业单位财会管理工作质量的与国际的接轨的必要性,能够有效促进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水平及办事效率的不断提高。

4结论

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篇4

一、事业单位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事业单位是指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由国家机关或其他相关组织筹办的,以社会公益为根本目的,运用国有资产为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服务的社会组织。虽在形式上有公益性及非公益性之分,但事业单位的宗旨均是公益服务。事业单位在我国社会主义新的发展阶段以及现代化建设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加大力度对事业单位进行管理并适当的改革是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会计法律制度逐渐完善和健全的产物,是事业单位会计法律制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事业单位开展财会工作的准绳。我国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首次制定于1997年,制度的实施有效地规范和引导了这一阶段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公共财政体制建设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对事业单位提出了更新、更高的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要求。适应这一需求,财政部于2012年12月对该项制度进行了全面修订,并规定修订后的制度自2013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

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变革的必然性

(一)推进公共财政体制建设的需要

进入二十世纪以来,我国的公共财政体制建设工作持续、稳步推进。公共财政体制,就是国家采用税收等宏观调控手段,收集部分社会资源,并以公共服务、公共产品等形式反馈给社会公众的经济管理体制。公共财政体制是市场经济体制的有益补充,能有效地弥补市场的缺陷、促进社会的公平分配,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现代公共财政体制建设全面涉及了税收管理、预算管理、国库核算等具体的财会问题,并对此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更规范的要求。而旧制度中,缺乏与当前财政体制改革相配套的具体规范。因此,《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亟待修订。

(二)实现法律规范一致性的需要

所谓法律规范的一致性,即同处于一个制度体系内的各项法律规范需要互相协调统一、不能相互矛盾。根据这一理论,同属于我国事业单位财会工作法律规范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必须要保持协调一致。在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推动下,财政部于2012年先后修订并颁布了《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以下简称“新《财务规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会计准则》”),并要求全面施行。新《财务规则》突出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要求,引入权责发生制,改进了事业单位各类会计要素的日常核算工作,并对事业单位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提出新要求;新《会计准则》改变并更新了旧准则中关于会计核算的一些原则性规定,包括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会计要素的定义、会计核算的基础等,为规范会计科目、完善计量标准、提高会计报告质量提供法规支持。与此同时,与新《财务规则》和新《会计准则》相配套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也急需修订出台。

三、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

新《会计制度》在原有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参照了国际公共会计的制订方案,吸取了以往企业会计制度改革的成功经验,并立足事业单位现实经济活动的需要对合理的以及不过时的内容进行了继承,同时又根据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特点进行了突破与创新,使得新的制度的建立更加完善。以下具体分析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

(一)有利于国家财政体制改革政策的贯彻落实

新《会计制度》关于会计核算的规范中,通过新设会计科目、明确总账科目及其明细科目的使用要求、增加会计核算规范等具体方法,加入了关于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分类、部门预算、国有资产管理等规定,也即加入了与我国现阶段财政体制改革相配套的具体规定。这些新规定的加入,一方面解决了我国事业单位长期以来存在的,诸如收支分类标准不一导致收入与支出不配比等技术问题,另一方面也有效地促进了国家财政体制改革政策在事业单位中的贯彻落实,实现事业单位会计规范与财政体制改革的接轨。

(二)有助于实现单位的科学化管理和精细化管理

新《会计制度》通过重新界定会计核算项目的概念范畴、重构会计科目体系,以及制定详细的账务处理规程等举措,努力提高事业单位收支核算水平,为实现事业单位的精细化管理奠定基础。首先,在财政补助收入的核算管理上,新《会计制度》在准确界定财政补助收入定义范围的基础上,要求对基本支出(如“人员经费”和“日常公共经费”)以外的部分,按照法定支出项目进行明细分类核算。其次,在支出核算管理方面,新《会计制度》改变了旧制度中不分明细、笼统堆砌于“事业支出”的粗糙做法,明确要求在“事业支出”科目下,区分基本和专项分设明细科目,按财政补助、非财政专项以及其他三种情况进行支出的分类核算。第三,在单位期末结算管理上,旧制度并没有区分财政补助与非财政补助的结转和结余,简单地通过“事业结余”科目进行归集;而新《会计制度》则通过“财政补助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事业结余”、“经营结余”、“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等科目的开设,明确了财政与非财政、结余与结转等会计核算的界线。从以上变化中我们不难看出,新《会计制度》的各项改革措施推动着我国事业单位在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并为事业单位的健康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三)有助于落实“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原则

出于预算管理的需要,注重反映“收支两条线”的事业单位无法像盈利性企业一样将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计入期间费用或支出。因此,多数事业单位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及无形资产摊销,使得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在处置之前一直处于“原值”状态,无法反映其在某一特定时点上的实际价值,不利于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价值管理与内部成本核算。新《会计制度》增加了“累计折旧”和“累计摊销”等会计科目,并创造性地提出“虚提”的会计核算方法。根据这项规定,一方面,事业单位应当在资产受益期或规定期限内,计算折旧或摊销,及时记录资产价值随着时间推移和使用程度的消耗情况,为事业单位财会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另一方面,计提的“累计折旧”或“累计摊销”不计入单位的支出,而是通过“非流动资产基金”(原“事业基金”)的明细科目反映资金占用情况,从而保证事业单位的支出预算核算不受影响,以满足单位预算管理的需要。这一变革有助于事业单位落实财政部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中提出的“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原则。

(四)有利于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新《会计制度》对资产的计价和入账管理进行了强化。在旧制度下,事业单位在无偿取得存货、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时,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定,常常出现随意计量资产,甚至是不记录资产变动的情况,这些问题为滋生腐败提供了基础。新《会计制度》对此类情况的会计计量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在没有与表明资产价格相关的有效凭据(存货及固定资产的盘盈除外),在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无法可靠地取得的情况下,资产以“名义金额”(即1元)入账,而后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上说明以名义金额计量的资产的名称、数量及以名义金额入账的具体原因。新《会计制度》的这项规定,保证了通过受赠及其他渠道取得的资产及时入账,加强了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保护国有资产的完整,扼杀了。同时,各单位的计量口径一致,也提高了单位会计资料的可比性。

(五)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质量

1.完整性。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的完整性提出具体规定,要求事业单位“应当将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统一纳入会计核算”,以期能够全面完整地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等情况”。在原有的制度下,基建账数据游离于财会“大账”之外,通过独立的基建账套记录;而新《会计制度》规定将基建账数据并入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大账”,以体现“大收大支”。根据新《会计制度》的规定,事业单位发生基建投资业务事项时,在遵照《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及《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相关规定独立设置会计账套、单独核算的同时,还应当定期将此类财务数据并入事业单位的财会“大账”,从而提高单位对资金和风险管理能力,同时提高了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完整性。

2.可比性。新《会计制度》内容近5万字,涉及我国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各个方面。旧制度施行十几年来发现了一些问题,新制度通过修订旧规范、增加新要求等方式进行解决;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公共财政体制的建设、社会的发展,产生了许多旧制度中没有规定或是规定不完善的方面,新制度通过引入创新措施和改革现有规定进行修补。事业单位在处理各项经济业务事项时,实现了有法可依,处理方法相同、核算口径一致,大大提高了其会计资料的可比性。

3.可用性。新《会计制度》对会计科目体系和会计科目使用说明进行了完善,根据改革需要,通过对部分科目的开设和取消,以及对个别科目的修改,全面梳理并改进了现行制度下使用的科目体系,并对各科目的账务处理规程等进行了完善,使财会工作提供的资料更加科学,更加实用;新《会计制度》改进了事业单位现有的财务报告体系,对原有报表的具体格式和内容进行较大的改进,并创新引入了《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更加全面地反映出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事业成果和预算执行等情况,提高了事业单位会计资料的可用性。

四、结语

此次修订的制度中对原先的内容进行了较大的修正,例如引入“虚提”折旧、基建并账、变更收支科目结转方式等等,能够为我国公共财政体制的建设和事业单位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统一的政策规范和技术指导。

参考文献

[1]王文秋.关于强化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的探讨[J].新财经,201l,(12).

[2]黄清淦.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J].现代商业,2012,(9).

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篇5

一、加强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有力的防范了职务犯罪和经济腐败

加强会计的内部控制工作,能规范事业单位内相关工作人员的管理,防止出现职务犯罪的现象,同时也可以提高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警惕性和自身素质,从根源上防止腐败、贪污等现象的出现。

(二)有效的促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

行政管理制度的现代化建设以及对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管理进行强化,从客观上促进了我国社会效益以及行政效益的提高。加强对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可以促进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促进财政管理的透明化以及公开化建设。

(三)有利于财务管理水平及效益的提高

加强会计的内部控制工作,可以提高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提升会计工作效率。规范会计管理工作行为,可以防止在会计工作中出现数据失真以及等现象,有效的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体制工作水平及效益得以提高。

二、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控制工作所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工作所体现的成效不是很明显,工作效率也不高,会计控制的预期目标无法达到。主要问题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缺乏健全的制度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事业单位会计管理体制也在不断的完善。但是,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仍然不够健全,无法对平时的工作进行规范,会计内部控制工作仍停留在人为管理为主阶段,导致工作执行效果不佳,阻碍了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监管机制弱化

在我国,审计机构并没有在事业单位得到普遍的建立,即便是建立了内部审计机构的事业单位,审计人员也是由单位领导直接进行任命,导致了内部审计人员受到领导的约束,致使内部监督机制弱化。

(三)会计工作人员的整理素质偏低

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控制工作水平和效益受会计工作人员素质水平高低的直接影响。在我国现阶段,事业单位主要是对会计工作人员在业务操作方面进行培训,忽视了对会计工作人员的管理控制能力以及思想理念等方面的培养。

(四)事业单位缺乏财务预算控制意识

财务预算制度在我国大多数事业单位中没有得到完善,在实际的经济业务操作中,事业单位的会计财务预算控制整体水平较差。一方面,存在着部分的事业单位会计财务预算控制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预算,纯粹的依照前一年财务的情况,没有细化落实到具体的哪一个项目,严重的阻碍了事业单位健康、长久发展。另一方面,因为财务预算没有细化落实到具体项目,导致资金使用明细以及预算金额过于笼统,致使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失衡、预算缺乏科学性,无法满足逐笔的对预算支出进行核算的要求。

(五)会计内部控制在事业单位中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

会计内部控制在部分事业单位中所体现出来的认知度不高,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没有得到充分的理解和学习,影响了事业单位会计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加强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在事业单位中建立健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积极创新会计内部控制方法,加强会计内部控制工作与事业单位内其他的管理控制工作的合作,使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形成科学合理的法律制度体系。

(二)强化事业单位中的会计基础工作,完善会计监督运行机制

事业单位中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得意强化,可以保障会计工作顺利的开展,同时还给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给予有效、可靠的依据。所以,需要对事业单位中的会计基础工作进行强化,规范工作行为。同时,建立一套与之配合的岗位职责管理体系,为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工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另外,事业单位内并行设置内审机构与会计机构,保证内审机构的相对独立性和对会计机构的制约性。加强对财务管理全过程各环节的监督力度,把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落到实处。

(三)提高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

事业单位应多聘用具有高素质的会计工作人员,并加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人员管理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培训,组建一支具有高素质、实力强劲的会计人才队伍,从根本上提高会计内部控制工作能力。同时,事业单位还应该建立一个严格的内部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制度体系从根本上对会计人员的观念进行改变,提高他们在会计内部控制工作中的主动性、积极性。

(四)加强财务预算控制管理

首先要对会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进行提高,对依法理财观念进行强化,增强会计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使员工对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控制管理工作提高重视。其次是对预算执行提高监督力度,严格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建立健全专门的内部监督机制,完善单位财务预算执行工作,有效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五)提高事业单位对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视

事业单位要大力宣传会计内部控制的内容、作用和意义,通过宣传活动的开展,提高事业单位对会计内部控制工作重要性以及必要性的认识,提高工作人员严格遵守相关法律的意识,积极与会计工作人员进行配合,做好会计内部控制工作,避免违规违纪现象在会计内部控制工作中出现。

四、结束语

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工作以及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可以有力的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及准确性,保证数据的质量,有效的体现了会计内部控制的作用。所以,应该加强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体系,才能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长远、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篇6

会计基础性工作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在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中,会计的角色十分重要。事业单位会计不仅仅要承担财务管理工作,而且要规范合理地使用资金,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做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

近年来,我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特别是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颁布实施以后,对于会计工作又提出了全新的考验。对于事业单位的法人来说,如何进一步提高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水平,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现阶段加强会计基础性工作的重要意义

笔者认为,现阶段是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会计基础性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加强事业单位会计基础性工作是会计工作有序开展的现实需要。事业单位掌握着大量的国家和社会公共资源,并负责监督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并为社会和公众提供公共服务。事业单位会计不但要承担大量的资金使用管理等工作,同时还要从财务管理的角度监督事业单位职能的发挥和开展。当然,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离不开大量繁琐、细致的基础性工作,各类报表、统计、资金绩效报告等的填报需要事业单位会计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扎实的专业知识等等作为保障。只有在做好会计基础性工作的基础上,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才能有序开展,才能充分发挥公共资源管理和服务的效能[1]。

2.加强事业单位会计基础性工作有助于为决策提供准确的参考。当前,事业单位承担着公共管理和服务的事项越来越多,许多决策行为都需要建立在科学准确的数据基础之上。事业单位会计通过加强基础性工作,能够有效地反映出本单位运行管理机制的现状及存在的有关问题,从而为管理者的决策行为提供准确的参考。只有在充分了解和认识到本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和资金管理效力的基础上,管理者的决策行为才能够有的放矢。

3.加强事业单位会计基础性工作有助于防范职务犯罪和行为。由于会计管理制度不健全,事业单位曾经是职务犯罪和行为的高发区。随着新的会计工作准则的执行,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制度得到了有效完善,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职务犯罪和行为的发生概率。会计基础性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机构、单位和有关人员的行政行为进行会计监督,而会计监督的重要途径正是从完善会计基础性工作开始。从原始凭证、差旅费报销单到单位资产报表和资金运行绩效考核,这些工作都离不开扎实的会计基础性工作。

二、现阶段事业单位会计基础性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许多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性工作还存在着相当严重的问题和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机构职能的发挥和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整体进程。具体来说,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许多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人员没有相应的专业知识背景,甚至没有从业资格证,由其他工作人员兼任。个别单位还出现由工作人员轮班出任会计的情况,严重影响到事业单位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还有一些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面对复杂纷繁的会计基础性工作产生了职业倦怠,不愿意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一些会计人员未按照会计制度、准则要求,认真履行会计监督职责。此外,一些事业单位由于工作繁忙或人员数量少等原因,没有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要求,定期组织会计人员参加培训,导致了会计工作人员的财务管理行为不规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许多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在出现工作岗位变动之时,工作交接没有计划性和规范性,从而导致了在交接之后许多后续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2.会计基础性工作不规范。会计基础性工作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许多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没有按规定登记入账,特别是由许多由上级部门拨付的固定资产没有按照规定进行入账登记,没有能够通过账面反映出来,只是由管理人员进行初略的内部登记后就开始使用,造成了许多事业单位的资产账目严重不全[2]。在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颁布后,还有一些单位固定资产未按照新的标准入账,原有固定资产账目也未及时进行调整。二是有些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性账簿不规范,科目设置混乱,发生业务后记入科目不准确,不清晰。财务报表没有按照规定进行填写、装订,报销签字等制度执行不彻底。在编制预算决算和财务报告的过程中,许多会计人员存在应付心理,往往采取因循守旧的办法,报告和预算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提高。

三、对于事业单位会计基础性工作创新的建议

笔者认为,为了有效提高事业单位会计基础性工作创新水平,我们应当采取以下几方面对策和措施。首先要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人员整体素质,提高会计人员职业资格的要求,必须做到全部持证上岗。此外,要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业务知识等的培训,始终保持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具有高昂的工作热情和良好的工作能力。对于事业单位会计不能按规定履行会计监督的情况,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应当从自身做起,主动接受会计人员的监督,进而带动事业单位会计职能的有效履行。其次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事业单位会计基础性工作管理模式,加强监督检查,指导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规范地履行职责,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重点加强对于会计基础性工作的规范和指导。最后要将事业单位会计基础性工作纳入事业单位改革的整体进程中,统筹规划,合理安排,确保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性工作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篇7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是单位处理会计事务的首要环节,是开展会计工作的前提。只有保证会计基础工作的有序、精准进行,才能确保会计工作规范化。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主要包括单位会计岗位人员配备、会计凭证的填写、审批、资产管理、票据管理等部分。重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是维持财政资金纪律的重要保障。因为会计基础工作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各岗位之间的回避和制约关系更加明晰,这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了利用公职之便而进行的舞弊行为,利于发挥会计的监督作用。规范会计基础工作也可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质量。行政事业单位可以通过会计工作控制单位各项经费的使用和流转,对各类财政资金的收支和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实时跟进,方便管理者进行管理决策。另外,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建设也可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行政事业单位如果对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势必要对单位的会计凭证填写、审批、入账、档案资料管理等工作逐项梳理,使原始凭证内容更为准确,审批标准更为细致规范,提升整体信息质量。

二、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

(1)记账凭证不规范。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严重的就是会计记账凭证工作不规范。在日常工作中会计记账凭证出现附件张数与原始附件数量不符合的错误,凭证缺少相关管理人员的核查盖章;为了方便行事,财务人员将不同类别的原始凭据汇总到一张记账凭证上,造成账目记录不清楚,财务信息混乱,种种做法都违反了相关的规章制度。一旦出现错账,纠正和查询错账源头工作十分困难,财务人员也要负连带责任。(2)凭证使用、审核不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在会计凭证的使用、管理和审核流程上尚存在不规范的地方。首先,会计人员对原始凭证审核不严,对于要素填写不完整的原始凭证没有第一时间予以退回,擅自入账;有的单位甚至犯了借贷不相等的低级错误,严重违背了会计准则要求。其次,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结构较为单一,在凭证审核上存在岗位设置漏洞。有的单位甚至让出纳人员参与记账和审核工作,致使会计信息质量大打折扣。最后,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形成对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定期审核的审计工作,造成已经形成的错误不能及时发现,导致最终会计报表的严重误差。(3)内部制度不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内部制度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对于财务人员的管理制度不完善,会计工作流程不规范,挂账清账手续不全,与银行方面的结算工作不能按时按标准完成,针对外来业务的核查工作进展缓慢,会计基础工作效率低下。其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岗位设定不合理。我国要求相关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必须配置会计和出纳等多个不同工作人员共同进行银行印鉴的管理工作。然而,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为了节约人力资源和经济的投入,简化财务工作流程,将银行印鉴交由会计或者出纳一个人进行管理,随意性过大,造成了单位财务的不稳定。并且针对财务和出纳的制度约束不够,降低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容易出现违法乱纪行为,给单位带来经济损失。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对策建议

(1)完善凭证使用。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应从凭证管理入手,凭证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使用率最高的档案资料,是财务会计工作的基础。首先,在单位内部建立凭证管理制度,规定原始凭证应填录的项目。单位的出纳和会计人员在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原始凭证时,一律不予接受,立即退还。其次,完善报销凭证管理。在发生报销业务时,要经过经办人员、财务人员、财务主管、部门主管的签字,四个人的签字要同时体现在原始凭证上作为原始档案。最后,要制定凭证资料的事后审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要定期对一段时期内发生的原始凭证进行审计,及时发现凭证处理上的错误,立即改正,形成监督机制。(2)强化票据管理。票据是行政事业单位经济业务往来的主要证据,只有规范了票据使用,规范收入入账,才能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信息准确。首先,要确定行政事业单位的票据使用类型,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票据使用办法来使用票据。对于与单位外部部门的经济往来,杜绝单位自行制作票据。其次,应委派财务部门的专人负责单位的票据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岗位,防止出现互相推诿的现象。最后,票据资料应制定相应的流转制度。明确票据从取得到入账的时限,防止经办人员一直持有票据而不上交财务部门的现象。(3)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首先需要做到的是相关管理制度的完善,管理制度得到完善,才能够进一步推动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性开展。需要事业单位的会计部门全面熟悉和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然后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开展会计基础工作,从根本上确保会计基础工作的工作效率和水平。另外,管理制度的完善除了要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外,还要和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明确会计人员的义务和职责范围,要求会计人员按照相关的制度和要求开展工作。与此同时,完善岗位责任制,要求会计人员各环节的工作都要落实到位,受制度和相关规范的制约,做到工作有制度可依,有规范可循。通过完善管理制度,规范会计人员的工作行为和职责,让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有序进行,从而实现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逐步规范化和系统化。(4)加大对会计工作的监督力度。第一,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相应规范和制度进行明确,让制度来约束会计工作的开展;第二,上级部门和管理层要定期对会计基础工作进行审核和检查,确保工作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在审核过程中,明确相应的奖惩制度,对表现突出的工作人员进行奖励,表现差的工作人员进行鼓励,从而让单位的工作氛围更加和谐轻松;第三,各部门之间加强交流和联系,相互配合,在各阶段工作中确保自身职责的完善,并和其他部门建立良好的关系,提高各项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让事业单位各个部门之间实现相互制约和监督,彼此管理和约束。通过加大对会计工作的管理力度,完善会计基础工作的监督和管理体制,让监督职能在会计基础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从而实现会计基础工作效率的提高,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篇8

 

1当前我国事业单位高级会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高级会计师审计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事业单位中,高级会计还承担着一定的审计职责,并且高级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对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有序进行起到一定的保障性作用。[1]然而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还未形成对审计工作的足够认识,重视程度不足,导致高级会计师的审计工作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无法保证审计工作的深入贯彻落实,对事业单位的后期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甚至还导致国家财政产生了一定的损失。因此新时期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对审计工作的重视,以高质量的审计工作推进财务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1.2高级会计师专业素质方面的问题

 

在事业单位中高级会计工作对会计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具有较高的要求,但是当前我国相关事业单位在实际财务管理工作中由于尚未形成对高级会计工作的足够认识,因此也往往不重视对高级会计师的培训和选拔,导致事业单位从事高级会计的工作人员整体专业素质相对较低,已经严重限制了高级会计工作水平的提升。一方面,我国事业单位中高级会计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素养相对较差。高级会计人员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承担着财务监督的重要责任,其职业道德素养的高低对财务管理质量产生着一定的影响。[2]当前我国事业单位中一些会计人员在利益的驱使下往往忽视了自身职业道德规范,做出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给国家财政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另一方面,我国高级会计工作者的专业素养也相对较差,审计方面的知识不足,审计能力有限,在事业单位没有明确高级会计师工作职责的情况下,其工作仍然以一般会计工作为主,导致高级会计工作职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也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优化开展产生不良影响。

 

1.3高级会计工作的监督执行力度不足

 

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在实施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虽然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财务管理制度和高级会计工作控制体系,但是从实质上看,由于事业单位缺乏对高级会计工作的正确认识,一些管理者忽视了高级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事业单位内部资金使用效率偏低,严重限制了事业单位各项职能的发挥。同时,事业单位的管理者还存在对高级会计工作监督职能认识不足的情况,导致一些高级会计工作对财务工作的监督流于形式,不利于高级会计工作的良好开展。

 

2事业单位高级会计重点工作建议

 

2.1建立健全的高级会计监督管理制度

 

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对高级会计工作相对忽视,已经开始限制高级会计工作职能的顺利发挥,因此事业单位要想获得进一步发展,就应该针对财务管理和高级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具体的问题制定相对完善的高级会计监督控制制度,为高级会计工作的优化开展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促使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得到显著的提升。[3]同时,在制定高级会计监督控制制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对监督的具体范围和实施步骤加以明确,进而对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实施全方位的调整,避免财务管理不当问题的出现。同时,在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并且在社会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的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要想紧随时代潮流发展也应该尝试建立相对完善的财务信息系统,进一步提升财务信息的公开度,为事业单位高级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2.2进一步加强对高级会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

 

高级会计工作人员在整个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并且由于高级会计工作对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具有较高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当前管理人员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高级会计管理工作的需求,限制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优化开展,也对事业单位的持续稳定运行产生着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十分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高级会计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逐步提升其专业素养,进而更好地为高级会计工作服务。[4]一方面,事业单位应该通过阶段性在岗培训逐步提升事业单位现有高级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使其能够胜任当前高级会计管理工作,保证高级会计工作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另一方面,事业单位也应该加强对人才引进工作的重视,在人才招聘和选拔的过程中引进具有丰富工作经验、职业道德素养高、专业能力强的高级会计工作人员,推进事业单位高级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为了保证高级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相应的培养,事业单位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还可以适当的进行文化宣传教育,营造轻松自由的工作氛围,让高级会计工作人员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一定的自律习惯,更好的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

 

2.3落实事业单位高级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

 

由于当前我国事业单位中一些高级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还不够明确,导致大部分高级会计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以普通会计人员的工作为主,严重影响了高级会计工作人员综合能力的发挥,也不利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因此,现阶段在对高级会计工作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还应该对高级会计工作人员的职责加以明确,并注意在工作实践中贯彻落实不同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责,进而促使高级会计工作在提升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质量方面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良好运行提供坚实的保障。[5]同时,为了能够真正落实事业单位高级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责,事业单位还应该重视财务管理过程中资金使用问题,并要求高级会计工作人员通过合理的计算得出财务预算,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保证财务预算的执行,最大限度地减少资金浪费现象的出现,为事业单位在新时期获得更好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3结论

 

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篇9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行政事业单位把工作注意点转移到发展行政事业单位上面,从而放松了对会计工作的监管,因此在没有监管下的会计工作尤其是会计核算工作就出现了问题,如工作秩序混乱、财务存在虚假报表。虽然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但是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和会计核算工作却没有跟上时展的脚步,在市场经济中的发展滞后,不能很好地对会计工作起到控制的作用,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会计核算的发展,影响着会计核算工作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作用。会计核算工作经常出现问题和错误,这就给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带来阻碍,也给财务管理工作造成工作困扰,因此我们需要认清行政事业单位中会计核算工作的存在问题,并及时进行治理,这样才能有利于事业单位的发展和国家经济的有序进行。

2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2.1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负债管理混乱

资产负债管理一直是会计核算工作中很重要的问题,对行政事业单位来说资产负债的管理好坏,影响着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和财务管理问题,因此此项内容需要得到重视,但是现在一些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管理缺少制度的约束。一些事业单位对自己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到位,导致固定资产浪费和损坏问题时有发生,最终影响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

2.2会计核算信息质量失真

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信息失真现象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会计工作人员的会计核算不认真、销售人员提供的数据不真实、领导者对会计工作的干涉、资金使用不规范的原因、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质量的提高。

2.3会计核算监督力度不够

有的事业单位没有会计监督部门,有的虽然已经成立监督部门,但是受到领导者的制约,监督机构形同虚设,这就导致事业单位监督部门的监督力度不够,缺少健全的监督体系,对于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前后、会计工作情况、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会计核算工作的准确性等缺少监督力度,这就给一些人可乘之机,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没有约束就很容易犯错误,会计信息不真实,会计原始数据虚假申报等一些问题就会出现,这都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监督力度不够造成的,因此事业单位需要加强对会计核算的监督。

2.4会计人员的会计知识缺乏

事业单位的招聘和企业不同,进入事业单位工作的人都会把事业单位当做铁饭碗,常常会受到单位工作风气的影响,也常常会出现懒惰等的思想,导致他们缺少斗志和进取心,因此在工作中会计知识没有及时的更新,自然知识就会不足,他们缺乏工作经验,没有经过实践的磨炼,对专业知识理解不够透彻无法适应社会的进步;还有的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年纪比较大,他们对于新事物和新知识的吸收能力较弱,在面对工作的时候一般都是凭借他们所谓的经验办事,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尤其是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应用。

2.5会计核算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环境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制度的落实需要一个良好的位内部环境作支撑,这样制度的落实和员工工作环境的改善才能够顺利进行,但是现实情况是大家对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认识存在误区,对内控认识不到位,对内控的重要性没有更多的了解,因此内部控制对于大家来说就是一种形式,对于新事物和新制度的落实就会延期,拖沓时间长。所以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需要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3行政事业单位中会计核算问题的解决措施

3.1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国家对于事业单位的法律的制定要深入到事业单位中去了解情况,还要依据现实的市场环境和经济政策来制定相应的财务工作的法律法规,这样制定出来的法律科学性很强,也很实用,具有可操作性。同时对于法律的相关配套措施要逐渐完善,注意各法律之间的衔接关系,各法律之间的补充,避免出现法律重复问题,或者在执行过程中的法律冲突问题。对于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制度的建立,应该有法可依,这样才能够避免违纪行为的出现,同时也应该加强对会计法的实施力度,加强事业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意识,增强其法律观念,在发现问题以后要按照法律规定追究责任和处理问题。

3.2加强内部财务管理,提升事业单位对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视

财务管理是对财务工作运行顺利的方法。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加强自身内部财务工作的管理以及会计核算的正常操作顺序,才能够为内部财务管理提供助力,对现金使用过程的管理,对资金的流通,对资金的审批制度、资金筹集的管理、资金的回收等都对会计核算工作产生影响,通过这些内部管理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的管理。在事业单位中,财务部门是整个单位的核心部门,所以单位的领导者对于财务工作的是否重视,这决定着下面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决定着各种制度的落实能否到位,所以单位要想提升会计工作质量,应首先提高对会计工作者的认识和重视。

3.3加强会计监督力度

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在按照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开展工作时也应该受到监督,监督部门监督资金的使用过程,监督整个经济活动,监督会计的工作流程,监督核算工作,对整个工作环境进行监督,不给违纪行为可乘之机,同时制定严厉的惩罚制度,遇到违纪行为严肃处理,以此规范管理行为,规范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由此可见加强会计监督力度很有必要。

3.4提高会计核算工作信息化

对会计核算工作做好分析,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信息化技术的提高有利于会计工作减少工作难度和工作量。对于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也有所提高,会计信息能够真实地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收支情况,有利于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事业单位也应该在会计工作中运用信息计划,减轻工作量,对会计工作进行信息化技能的培训,更好地为会计核算工作服务。

3.5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加强培训

事业单位中会计人员的素质不单指业务素质,还包括职业道德和法律知识,这些都是影响会计工作的因素,会计人员的会计知识,法律素质和个人素养这三个方面共同构成了会计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需要的综合素质,如果三者缺一,就会给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造成漏洞,因此会计工作人员需要意识到三个方面的重要性,在工作中有意识地去提高。对已经取得会计证的工作人员要定期开展新知识的培训和考核工作,对事业单位中没有会计证的人,应该鼓励他们参加会计证考试,鼓励他们考取会计证书,然后在工资上给予奖励,召开工作交流会,帮助带动落后人员的学习,大家都可以在会上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好工作交流。同时提高会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法律素养,避免在工作中出现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4结语

会计核算工作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在财务管理中,会计核算工作出现问题就会牵连其他财务方面的内容出现问题,影响着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使事业单位的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就很难保证,因此对于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视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重点,现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会计核算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已经依据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希望这些建议能够给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改变提供参考,促进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作者:杨晓敏 单位: 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房屋征收工作管理办公室

参考文献

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篇10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人和各项制度的不断完善,各级会计工作正逐步走向规范化,会计水平稳步提高,会计工作在单位财务管理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会计基础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1.会计岗位设置不符合要求。有的行政事业单位为了减少费用开支或其它原因,违反《会计法》和《会计人员工作规则》,不按规定设置专职会计人员,或使用无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缺少会计专业技术知识,还有的单位会计出纳由一人兼任,既管钱又管账,内部会计管理失控,造成会计核算的漏洞,甚至为违法违纪留下了隐患。

2.原始凭证不真实。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对原始凭证审核不认真,对外来原始凭证的合法性没有按规定审核,以白条支付;报销、领款人用圆珠笔或铅笔签字;支款单和支款报销单使用混乱;借款、报销、转账等凭证或没有领导人签字、没有报销人签字或没有审核人签字;大量的报销单据后不附相应的明细清单,这就使得原始单据的真实性大打折扣。

3.财务报告数据失真。有的行政事业单位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随意编制财务报告,成为名副其实的“编表”,造成账表不符;有的单位财务会计报告中虽然有报表但没有文字说明和财务分析,对预算的执行和完成情况的比较,或徒有形式的数字比较,或应付了事的几行字,从而极大地影响会计报表阅读者的正确理解。甚至有一些单位为了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任意伪造、变造虚假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有的单位往往有对内对外几套账,这种情况下提供的财务信息是不能真实地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的。

4.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个别行政事业单位对财产管理账、卡、物“三相符”存在人为操作现象,以账代物,即便有盘盈、盘亏、报废也未按规定报批财政局进行财务处理,造成盈亏不实。有的单位对不属于固定资产管理的低值易耗品管理几乎是放任自流,从而造成财产流失。还有的单位严重违反政府集中采购规定,未经批准擅自购置应由政府集中采购的车辆、办公设备等。还有的个别单位为了方便,全部银行存款印鉴由会计或出纳一人保管,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和稽核制度不完善、随意性强。以上这些现象轻则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秩序混乱,重则给违法犯罪分子提供可乘之机。近年来审计发现的多起贪污挪用案就和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存在着很大关系。

5.会计档案不全。会计档案归档不及时、不规范;有的会计档案谁用谁拿,没有借阅手续;会计资料未定期立卷、归档,或归档资料不全,使一些会计信息资源不能共享,从而影响有关部门的工作效率;特别是一些涉及到重大业务的政策文件没纳人会计档案之中,一旦和执法部门发生政策争议,无法查找政策依据等。有的单位甚至连本单位的目标考核方面的各种指标文件也没纳人会计档案之中,只单纯把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认为是会计档案,一旦发生争议,就无法查找依据。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的原因

以上这些问题尽管发生在个别单位,但其危害性却不容低估。它不仅削弱了会计基础工作,影响了会计工作秩序的正常运行和会计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也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社会经济秩序,对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产生了极为严重的消极影响。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单位领导对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视不够。会计基础工作对会计工作的经营管理工作的影响往往是间接的,正因为如此,有些行政事业单位领导人认为会计基础工作抓不抓无所谓,会计工作只是收收支支,没有什么了不起,一切工作都是领导说了算,因此也就没有必要学习业务和更新知识,致使有的会计人员对会计核算基础工作缺乏了解,导致会计基础工作的各个环节与制度要求不符。甚至有个别单位的领导不懂财务管理,为了自身利益,常常人为地调整财务指标,掩盖了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导致内部管理混乱,削弱了会计基础工作。

(二)是会计人员职业素质不高,能力偏低。尽管近年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大规模开展,会计人员整体素质稳步提高,但也有部分会计人员文化水平、学历层次较低,又没有受过系统的会计理论知识的正规训练,又不注意继续深造,理不清科目、账薄、报表之间的对应关系;也有一些会计人员虽有一定的业务水平,但长期忽视学习新的业务知识和新的会计法规,总按自己的习惯进行账务处理,因此,对于一些新出台的会计制度及核算要求不了解,或者理解水平参差不齐。

(三)是管理乏力、督促检查不够。有的行政事业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没有负起监督、检查的责任,错误地认为:会计基础工作是各单位的内部事务,由各单位负责人抓就可以了,上级部门不必过多地干预,对基层单位的管理主要应当限于对会计工作的结果,即会计报表的管理。因此,这些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实际上处于长期无人监督、检查的状态。会计基础工作是否规范、会计核算工作程序是否符合要求、财务会计制度是否健全,无人过问,或者虽然有一些检查,但多是专项检查,有的是走过场,应付了事,缺乏对基层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全面检查、监督和指导。由于对会计基础工作管理的认识差异,造成基层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有所削弱,导致会计基础工作出现滑坡。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建议与对策

针对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规范:

1.提高单位负责人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一个单位会计工作质量的高低,会计基础工作好坏与领导重视和支持密切相关。作为“一把手”,是《会计法》授权的财务主要负责人,不仅要自己掌握了解《会计法》赋予的职责、义务,还要支持会计人员按政策、制度办事,为会计人员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知识培训,培养一批业务精、素质高、会管理的财会业务骨干,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水平全面提高。

2.切实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会计人员应通过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和其他教育培训途径,加强较为系统的业务知识、规章制度的学习,熟悉并掌握本行业的业务知识,认真学好、学懂并执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使自己从事的工作符合《规范》的要求,既要有危机感,又要有责任感。从前面提到的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来看,只要工作中稍微再认真细致一点,很多问题都是可以避免的。同时,会计人员还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坚持以“不做假账”为道德准绳,以《会计法》为行为准则,指导自己的执业行为,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做到自律、自重,依法理财。只有整体素质提高了,才能做好本行业会计基础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才能真正参与单位管理与决策,并为提高单位经济效益出谋划策,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使财会工作者成为高素质的现代化管理人才。

3.建立健全内部会计制度。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是贯彻执行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保证单位会计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措施,也是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手段。各单位要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内部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内部会计制度,使之切实可行,便于操作。其中明确会计工作相关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内部牵制制度和稽核制度,是会计工作规范的核心。只有制定并严格执行一整套会计工作制度,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才有保障。

4.加强监督,齐抓共管。对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单位负责人要管,会计管理部门和社会都要管。为了确保会计信息质量,各级财政部门应认真履行《会计法》赋予的职责,加强会计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一是彻底清除无证上岗人员;二是定期或不定期对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执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情况进行检查、考核、评比和奖罚,并与会计岗位资格聘任、精神与物质奖励结合起来,形成人人争先的良好风气。同时,财政、税务、审计等会计执法部门各尽其责,相互协作,形成政府监督合力与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组成完善的监督体系,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不断提高。总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是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重要环节。各级会计人员必须遵守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加强监督检查,不仅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还应有较强的政策观念和职业道德,既要有较强的事业心,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切实抓紧抓好本职工作,以实现行政事业单位整体会计基础工作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余贵兰.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J].审计与理财,2006(9).

[2]李欣.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浅析[J].时代财贸,2007(12).

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篇11

一、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一)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素质不高

事业单位在会计基础工作中所表现出的不规范行为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素质的低下。第一,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大多是以前旧体制下的老员工,他们对于会计信息的处理不够重视,仅仅从事的是出纳的工作,且对于会计信息的处理较为粗糙,专业化程度不高,无法对会计信息进行完善的梳理,造成会计信息的不准确;第二,事业单位由于大多缺乏审计机构的审计,仅仅由地方审计局进行审计,所以在会计信息处理过程中员工可能会为了自身的利益,与领导勾结随意的篡改财务数据,使得会计信息失真。

(二)会计核算方法、核算过程不规范

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存在核算方法不当、核算不准确的问题。一是事业单位会计账簿的管理较为混乱,记账较为随意,没有建立科学高效的方法对会计信息进行管理,更谈不上利用会计电算化来处理会计信息,核算方法较为落后,二是在财务数据处理过程中,对于预算资金是否落到符合预算要求的审核存在不足,预算资金的实际用途和会计凭证不相匹配,但是审核却通过了,使得记账、对账及结账没有统一;三是事业单位对于会计凭证和财务数据的处理效率较慢,工作效率低下,导致会计信息的滞后,无法促进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完善。

(三)缺乏相应的监督控制制度

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缺乏监督,单位也没有建立监督控制体系。第一,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缺乏外部监督,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均是由地方审计局完成,没有雇佣专门的会计事务所进行审计,而审计局与一些事业单位存在平行和互相牵制的关系,导致审计不严,审计工作难以开展;第二,事业单位缺乏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没有建立专门的内部审计小组定期对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和财务数据进行审计,导致监督不力,从而使得会计信息缺乏准确性;第三,由于事业单位的领导权力较大,敢于得罪的人较少,所以事业单位对于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是确实,无法对领导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可能无法及时发现领导的行为,导致会计基础工作缺乏准确信以及会计信息失真。

(四)会计基础工作绩效评价体系的缺失

对于会计基础工作是否规范的绩效评价可以有效的发现会计基础工作中的不足,并倒逼会计基础工作不断改进。然而事业单位绩效评价体系缺失,主要体现在:一是没有建立会计基础工作过程中相关的考核指标,无法对会计基础工作进行考核;二是没有采用较为合适的绩效考核方式,导致绩效考核缺乏实用性,无法对会计基础工作的改进起到促进作用;三是在绩效考核过程中也存在的行为,导致绩效考核准确性和权威性确实,不利于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

二、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

(一)全面提升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素质

全面提升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素质,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首先,通过校园招聘方式从各大财经院校引进高水平、专业化的会计专业人才,在日常的会计基础工作中发挥现代会计和管理会计的理念,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对于旧体制内的老员工,通过培训加强其对于会计处理方式的学习,增强其会计信息处理的专业化程度,并且通过宣传教育使其重视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其次,通过法制宣传教育,告知财务人员随意更改财务数据的严重后果,并在财务部门内部建立互相检查的制度,发现同事准备进行财务造假及时提醒,若发现财务造假行为发生,则通过法律的手段进行严厉处置。通过以上方式提升财务部门的整体素质。

(二)规范会计核算方法和过程

规范会计核算的方法与过程,首先,建立专门的财务信息管理室,对于日常发生的财务数据、信息进行细致的梳理,严谨的进行账目的纪录,并且在事业单位推广会计电算化,使得会计核算方法更加准确、高效;其次,对于预算资金的审核应当严格遵照年初的预算报表,将预算报表所要求的资金使用途径和资金的实际使用途径一一对应,不允许擅自变更预算资金使用方式和使用数额的现象发生,一经发现严格处理,做到记账、对账和结账的全面统一;最后,事业单位应当及时处理日常运行中产生的财务数据,并对财务数据进行科学的处理,以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并进行纠正和改进,保证会计信息的时效性,以促进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

(三)完善会计基础工作的监督控制体系

监督控制体系的建设可以有效的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也有利于会计基础工作的完善。第一,雇佣会计师事务所定期对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进行审计,发现其中不合理的甚至是违法的财务指标,并对财务部门人员予以警示,让其意识到自工作的疏漏,进而规范自己的行为;第二,雇佣会计师事务所协同国家纪检委不定期对事业单位领导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对于发生重大经济问题的人员予以法律制裁,避免由于基层员工不敢得罪领导而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第三,事业单位应当完善自身内部审计体系的建设,成立独立于各科室的内部审计小组,不定期对单位的各项财务数据以及任何一个人进行审计,实现会计信息的日常监督控制,促进会计基础工作更加规范。

(四)建立和完善会计基础工作的绩效评价体系

绩效考核体系的完善,一是通过对基础会计工作的充分了解,在此基础上科学的构建绩效考核指标,使得考核指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可以很好的对会计基础工作是否规范进行考核和评价;二是采用较为全面、科学的绩效考核方法,使得绩效考核的实施可以真正做到对于会计基础工作的评判,并可以通过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促进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不断完善;三是在绩效考核过程中应当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则,杜绝一切不合规的行为,对于行为进行严肃的处理,确保绩效考核的权威性和发挥绩效考核的指导促进作用,最终促进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更加规范。

三、总结

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期,规范事业单位的基础会计工作有利于事业单位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提升,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篇12

一、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事业单位中只有小部分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大部分的财务管理案例工作由于种种因素导致单位会计工作的开展遇到问题,比如会计体系不完善、职责不清晰及人员素质薄弱等问题,没有将财务会计的全部职能充分发挥出来。部分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开展并不理想,因为人才的因素导致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体制大部分都相同,没有自身单位的特点,从而导致我国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现状,其主要问题包括:1.预算编制问题。部分单位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并没有使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只是使用简单的增量预算进行编制,虽然这种方法较为简单,但是并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理念。或者是对于预算编制不重视,只是将预算编制看做形式化过程,具有以实际情况为基础的心态,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对于项目及资金没有认真审核。除了预算编制步骤中存在问题,其他部分还存在不满足规定的现象,比如单位某些部门没有根据规定在单位资金中纳入预算外资金,将其他收入隐瞒;在使用资金过程中没有根据预算,导致预算超支。从而可以看出单位并没有重视预算的重要性,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较为随意,对财务会计工作的持续开展存在影响[1]。2.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内部控制问题。首先,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部分单位并没有设置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内部审核监督工作不完善;其次,会计岗位及人员的配置不合理,没有根据规定设置专门的会计人员,或者使用没有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此类人员缺乏相关的会计专业知识;单位人员职责不明显,人员兼职较多;另外,会计事前、事中及事后的审核监督机制存在问题,包部分单位没有内审机构,已经创建的内审机构没有发挥自身的作用,但是更多的还是不遵守规章制度;最后,违反收支两条线的规定,部分单位收费没有根据规定,违反专款专用的规定。3.会计人员素质问题。部分会计人员没有接受会计理论知识培训,虽然我国大力开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但是还是有部分人员的学历及水平较低,没有接受正规培训。部分人员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但是不重视全新业务知识及全新会计法规的学习,降低自身工作标准[2]。

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问题完善对策

1.创建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要想使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实施顺利,事业单位就要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如果单位没有规定及约束,那么财务会计工作过程中的问题也更加突出,账实不符合的问题也会不断发展。所以,就要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创建完善的内部管理,严格根据程序及制度工作,事业单位才能够健康的发展。创建完善的资产管理控制制度,要提高监管力度。首先,创建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其主要工作就是实现固定资产的盘点、记录、保存。因为固定资产资金占用较多,所以要根据审批程序进行处理。并且功能为设置要使用不相容岗位制度,避免由于一个人包办出现问题。2.加强财务会计队伍的建设。首先,重视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如果人员没有会计证,那么就是其离开岗位。使会计人员积极参加人事、财政等部门定期创办的会计专业技术及人员上岗证考试,从而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其次,相关部门要定期创办针对性会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活动,如果出台全新的制度及法规,要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使会计人员能够掌握全新的会计知识;最后,提高会计在职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单位和相关部门人员使用有效措施为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使会计人员具有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品格。3.重视财务会计工作。单位要清楚财务会计是单位内部管理需求,也是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是实现单位收集基本信息的主要内容。单位的发展决策要根据财务管理部门的财务会计报告实现,并且单位财务管理部门会计会针对单位内部管理需求实现信息的收集,从而为单位财务报告提供详细的信息,避免单位财务信息的泄露,保障了单位的经济利益。所以,单位要重视财务管理工作,明确财务会计工作的职责,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3]。

三、结语

现代单位财务会计工作是一项较为系统的工作,要求单位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创建现代化财务管理体系,并且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经营信息的流畅性,从而提高单位综合管理能力。要想实现单位财务会计工作,要求相关人员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通过现代化财务管理理念完成工作。

作者:张凤英 单位: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康复医院

参考文献:

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篇13

1.1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意识相对薄弱行政事业单位领导更重视会计核算这方面的工作,对会计内部控制却没有给予更多的重视,这种“重核算,轻内控”的思想观念给行政事业的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带来了极大地影响,使得行政事业单位日常财产清查、会计监督以及内部审计等工作不能做到有效的链接,影响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作用不能得到有效发挥,加之财务工作人员没有给予内部控制更多的认识,也阻碍了会计内部控制职能的发挥。

1.2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在整个行政事业单位中,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在平常工作中没有涉及较多范围,造成会计工作者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懒散的工作态度,而一些规模较大的行政事业单位经常出现财务和管理分离的状况。在整个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中,各部门职能的不明确。加上会计内部控制预算管理工作执行力较弱,预算编制与实际执行有一定差距等情况的出现,都主要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造成’机制的不完善从而影响了内控作用的发挥。

1.3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作用未得到发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査管理力度的不够,造成行政事业单位对会计工作以及平常的一些经济事务无法做到有效监督,会计监督作用不能得到有效发挥,也大大降低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监督机制作用的发挥。加上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过分的看重预算管理工作,没有真正的发挥监督审查职能,缺乏对业务管理工作的重视,更没有做到会计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脱节的有效结合,造成事业单位内部经费支出不够规范化,业务流程不能得到有效执行,大大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开展。

2.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完善措施

    2.1加强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要想切实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建设,首先就要完善相关的制度建设,提髙单位内部控制活动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单位必须加强对财务人员的职能控制,实现会计记录与业务经办相分离、财产保管与会计记录相分离、业务稽核与业务经办相分离,形成完善的内部牵制制度,同时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会计工作更规范化。其次,单位要建立健全财务会计人员奖惩制度,鼓励会计人员揭发会计失真现象,坚决杜绝寻私舞弊现象的出现,充分发挥会计内部控制的监督职能,确保企业财务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2 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监督机制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内部审计监督机制,这样才能保证制度切实发挥作用。首先,行政事业单位要完善会计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对于外部审计可以委托专门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内部审计由单位内部审计部组织实施,从而提高单位审计工作的科学性,保障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效果。其次,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制度体系建设,根据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科学的设置会计内部控制审计评价规范,包含审计制度的建立、评审方案的设计与运用、审计结果评价等各个方面,还要制定合理的审计评价标准以及科学的审计评价指标,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审计方法,最终使审计工作成为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辅助力量。

2.3坚持以人为本,提升会计人员素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最终是需要在实践环境中去落实和检验,所以优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环境尤为必要。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环境来讲,会计内部控制度是由专业管理人员制定出现,但落实和完善则需要依靠行政事业单位员工和部分工作人员,人是影响其制度落实的关键。因此,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坚持以人为本,进行现代人力资源的管理和控制。首先是要严格把控用人,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有关人员进行严格控制,确保重要岗位人员充分发挥其作用。其次就是要做好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全方位落实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控制度。第三就是要进行员工职业意识的强化,培养会计工作者控制意识、责任意识和法治意识,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让会计工作者真正的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责任意识,同时可以邀请著名的法律专家为会计员工进行法律知识的讲座,让会计工作人员都提升自身的法律观念和意识。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