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中职学校专业理论课堂教学模式探析

摘要: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本文从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学现实出发,论证了基于自主学习前提下专业课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下对中职学校专业理论课的教学模式进行了一定探讨。
中职学校专业理论课堂教学模式探析

中等职业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掌握了一定技能的合格劳动者,工作的中心以教学为主(包括教室内外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和实习训练场所的各种实训)。而某种意义上,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就业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中职学校要完成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培养合格劳动者的任务,就必须加强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的教学,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凸现课堂教学的实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中职生各项能力的整体提高。

教学有其自身规律和特点,即使当前的课堂对教学的程式化早有微词,实际教学中提倡教师教学的个性,不过既然是课堂教学,不同的课型还是有着基本的教学结构的。如今的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无论是普教口上的杜郎口中学的先学后教模式,还是备受争议的衡水模式,抑或是职教口南通如皋中专的活动单导学模式,其实都不断凸显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任何课堂教学模式都有其先进性和一定范围的适应性。如果要借鉴他人模式,必须进行实事求是的反思,才能避免因生搬硬套而导致的水土不服。如何彻底摒弃传统的那种枯燥、乏味的填鸭式教学,让老师乐教学生乐学,也就成为题内之义。

作为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师既要对教材的特点融汇贯通,也要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了如指掌,每一堂课都要经过精心设计。如果把整个课堂看成是一个舞台,演员就是每一个学生,教师就要做好导演工作。《演员的自我修养》告诉我们演员要把自己带入到角色之中,要发掘和体验每个角色所经历的情感的各种瞬间,而这些是需要做大量准备工作的。对于学生而言,课前做好充分的自主学习工作,就能事半功倍。当然课前的自主学习不是放任学生漫无目的地收集资料,而应该是在教师的点拨下有的放矢、针对性地去做一些准备工作。

1.学习设计前置性

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非常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课堂实践的即时生成而不断对教学方式进行调整。这样的特点决定专业理论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和思考尤为重要。实践证明,当把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话题、他们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联系自己已有的初步生活经验,以提问的形式,启发孩子们去动脑、去实践、去寻找答案,如此在教学中才能真正知道学生的所思所想所知,才能掌握和把控学生的思维动向,从而恰如其分地给予引导。比如,在上《中国旅游地理》中的《西湖》一课时,笔者设置了问题:你是通过什么途径知道西湖的?提起西湖,你会想起什么?从小到大,我们学过的关于西湖的诗歌有哪些?这些问题并不难回答,但能有效地引导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在课前自发地进行一些资料的收集,因此能更好地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秀美。个人觉得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核心是创设真实的情景。教学活动本就不可分割,知识的源头是生活和实践,学生应该从自己的学习活动中感知知识是如何产生、如何发展起来。先哲有言“发现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得多”,任何思维过程都是从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开始。教学过程中创设了相关问题的对应情境,非但可以使学生对学习的目标产生关注,学习的针对性由此增强,从而在心理上形成预期,因此启动与所学新知有关的扩展知识,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整个的学习活动过程得到了积极的定向作用。只是教学中不能为了提问而提问,唯有在真实情景中出现的问题得到解决方能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发展。

2.新课导入情景化

我一直有个观点,课堂教学要接地气。一般课堂教学的及时个环节我会通过事先分析学生的知识背景,从贴近学生生活而又符合学生兴趣、爱好和个性的话题入手,设计情景导入。每次上专业理论课前我都要找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例子情景来导入新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如学生熟悉的热门电影、歌星影星、抖音神曲、新闻材料等。因为活动的情景基本都是来自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上课伊始学生就开始兴奋起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成功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由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于教师这一块,在专业理论课的教学中,应该力求做到对课堂教学精心设计用心优化。老师要依照教学目标以及相关教学任务,在考虑好学生的实际情况之下,在对教学过程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各种切实而可行的教学方案,力争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去获取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对课本内外的知识有了充分的把握,而教师在课前精心的备课和设计又有了万全的方案,接下来就要看这两者之间如何碰撞出灿烂的火花了。

3.课堂教学任务化

实践出真知,体验生感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不能仅靠说教和灌输,更多的是要通过实践活动的体验和感悟。教材的内容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动平台,如何借助这一平台有效地开展活动,笔者的做法如下。

3.1设计好活动主题

这种主题的设计必须要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既能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又不要用社会上的标准来进行评价;同时活动的主题的任务要有驱动性,一个活动没有任务,那学生肯定活动不起来或者活动没有价值;活动主题要有诱发性,学习主题或任务不能让学生无从下手;确保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具有明确目的性,保障教学目标的完成。例如,在《中国旅游地理》这门学科的教学中,每节课我都会让学生进行“我是金牌小导游”的活动,创设情境,让学生的语言能力、导游技能得到充分锻炼。

3.2设计好活动形式

活动的设计要求要易于参与,就是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而不是只有个别人的活动。笔者数年前曾经听过一节外校的《旅游地理》公开课,至今记忆犹新。印象最深的就是整堂课不停的在展示,全班37个同学全部动了起来,活动方式多种多样,效果非常好。可能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这样的模式,但至少我们要有这方面的意识,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活动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学生真正学到了知识,课堂的有效性得到体现,而课堂的生动性也会让学生乐在其中。

4.小组活动实效化

实事求是地讲,看似“热闹”的课堂不一定是高效的课堂。出去学习聆听公开课时常会能看到这样的课——课堂上仅注重气氛的活跃,而缺少深刻的思维互动。表面上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说的热火朝天,似乎很有实效,其实不然。一节课结束后,学生没啥收获。有的老师的课堂虽然相对安静,整节课老师讲解较少,时间也控制在15min以内,课堂上大半时间都是给学生用于课堂精练。通过学生预先的自主学习,教师课堂上的牵线搭桥,课后的拓展提高,利用学生自主学习实施教学,真正实现了“以学定教、以教导学”。其实不管何种形式的课堂,“热闹”也好还是“安静”也罢,有效才是硬道理。另外,公开课中的小组讨论是否有效?很多老师喜欢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小组讨论的形式,他们认为有效课堂就一定具备小组讨论的形式,这似乎成了一个固定搭配。但真正观察和研究之后,发现小组讨论在教学中大量学生讨论跑题,课堂表面上看起来热火朝天,学生乐在其中,实则效率较低。学生无法抓住问题的实质,预期效果体现不出来。此外,学生非常容易钻牛角尖,解决不了主要矛盾的同时,还干扰了其他成员的思考,给老师传授知识形成阻碍。故而老师在设计学生小组讨论的环节前前需要考虑充分。话题选择是否得当,学生是否有表达的空间等。除此之外,小组成员的选择和搭配也很重要。同一小组中既要有表达能力强的活泼型学生,也必须具备组织能力突出的领导型学生。按照学生不同点合理配置,小组讨论才会更加对学生来说具有吸引力。小组讨论一结束,师生间必须要有师生评价、小组评价、生生评价等,客观公正的评价对下次的讨论大有裨益。并且,小组讨论的时候还要注重。

5.教学手段信息化

随着电脑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多媒体技术的推广,教师必须掌握良好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勤于运用这些手段辅助教学,把教学内容、典型事例做到图文并茂、声临其境。这样不但为学生提供栩栩如生的画面,短小精悍的解说,悠扬婉转的音乐,在拓宽了学生的视野的同时,引起学生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比如,现在比较流行的微课,就是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开展,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对教师在课堂内外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记录,主题突出、内容具体、效果良好、广受欢迎,这些信息技术的灵活运用也是构建有效的课堂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特别对专业理论课而言,这种因素尤其突出。

总之,中职学校的专业理论课堂要想实效化高效化,不能看教师表现如何,而是要看学生因为教师指导有方表现优异。何谓成功的教育,其实就是在老师的精心点拨下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在老师的教化之下学生完成道德的自我升华,知识的自主探索,技能的自发磨练的过程。课堂中应时时注重学生“学”的过程,讲究教师“教”的方法,使课堂呈现生本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交替状态。惟其如此,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才能归于一致,老师教有所法,学生学有所得。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