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市场经济条件中的企业经济管理研究

摘要:供需关系、标准对接、创新研发、要素流转是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本文将以这4项特征为主要脉络,详细分析我国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暴露出的不足。同时也将依据这4项特征,分别提出改进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具体策略。以期为企业的经济管理部门提供借鉴与参考。但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时间较短,部分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并未做出同步调整。
市场经济条件中的企业经济管理研究

1.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

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可被概括为4个方面:一是以供需关系为导向。在我国的语境中,市场经济常常与计划经济结合使用,其重点在于突出市场需求的引导作用。二是以标准对接为基础。市场经济的构成较为复杂,各环节的对接需要遵从统一的标准。因此标准化运营成为了维护企业利益的关键因素。三是以创新研发为动力。生产效率更高的企业必将取代传统企业,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竞争更加充分。创新研发的落后,必将使该企业被市场淘汰。四是以要素流转为手段。生产要素是企业经营的必要条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的供应将更加充分,以高流转的方式利用生产要素,可使企业获得更高的效益。

2.我国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2.1不注重市场需求

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部分企业尤其是垄断型国有企业,尚不适应这一变化。例如,部分企业更倾向于获得政府分配的订单,并将生产目标与此类订单紧密捆绑。但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需求将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依据,依靠计划经济的手段无法帮助企业与市场相对接,其生产效率与长远发展都将受到影响。再有部分企业将主营业务停留在生产环节中,并将销售等工作委托给其他企业。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能过剩的问题无法避免,未掌握销售渠道的企业必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2.2不注重标准对接

在工业革命后,生产效率更高的机械,逐渐取代了手工技师,并成为了生产活动的核心环节。但机械需要在标准化的环境下生产。例如,统一标准的零部件会使机械的维修效率得到提升。同时统一的生产标准,也是大规模装备的基础条件。受此影响,人类的生产体系逐渐进入到标准化时代,企业必须与市场标准相对接,才可获得稳定的发展。但在现实环境下,部分企业并未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并将自身的生产条件视为决定生产标准的主要依据,以至其生产的商品难以得到市场的接受。

2.3不注重创新研发

生产效率是决定企业成本与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提升生产效率必将带动企业的竞争力,当其累积到一定程度后,落后企业就将遭到淘汰。但我国企业对于创新研发的重视程度普遍不足,以至于企业的生命周期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与投资人心态与过往经历具有密切的关联。资本具有逐利性,并会向可带来丰厚回报的领域集中。在房地产市场高速增长的环境下,投资人更倾向于将资本投入到该领域而非研发环节。同时我国企业习惯于依靠低成本的劳动力,为技术创新投入资金的意愿普遍不足。

2.4要素流转不充分

企业的运营逻辑是将生产要素转化为商品(服务),再将商品与市场需求相对接,从而获得新的生产要素与差价。由此可见,生产要素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每次生产要素的转化可被视为带来利润的生产周期。加快生产要素的转化,可缩短企业的盈利周期,单位投入就可为其带来更高收益。但我国企业却更加倾向于固定资产投资,以至生产要素不能充分流转。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固定资产短期增长带来的错误预期;二是部分企业家的思维观念仍烙有农耕文明的印记。

3.依据市场经济条件构建新型经济管理模式

3.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规划企业发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需求理应被企业视为制定发展方向的主要依据。但在现实环境下,部分企业并未建立其对接市场的工作部门。针对这一问题,我国企业可依托大数据技术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特征的销售部门。例如,企业可将传统的业务对接部门扩展成面向终端市场的销售部。同时销售部的工作人员可利用大数据分析系统,评估本企业的潜在用户,从而获得市场容量的信息。销售部门的设立将使企业与市场深度对接,销售渠道将更加稳固。而大数据分析系统的应用可解决该企业销售经验不足的问题。当销售部门掌握到销售渠道以及市场信息后,其发展目标将更加明确。

3.2通过标准对接提升市场参与度

标准对接的范围较广,其主要可包含生产标准对接、营销规则对接、财务制度对接等。在具体的应用中,企业可依据国家标准建立起满足市场需求的标准体系。例如,在生产环节中,我国企业尤其是食品加工企业,应当将国家标准作为构建生产体系的指导性原则。由此企业的采购、生产计量、卫生配套设施以及检测机制都将得到优化,其生产的商品也可得到市场认可。而在营销制度的设立中,企业应在相关法规的基础上融入行业规则。从而使企业的产品与销售渠道有效对接。财务制度的对接通常较为成熟,传统的企业的财务制度也与《会计法》相吻合。但财务部门应建立其内部数据收集系统,以提高生产效率。

3.3依托创新研发增强企业竞争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研发将更加依赖于企业的投入,因此企业可结合自身优势,逐渐培养起创新研发体系。例如,缺乏研发部门的企业,可组织本单位的业务骨干建立起科研小组。并要求该小组将企业所急需的技术以及主要购买的上游技术罗列在表格中。小组负责人可与投资人共同在专利市场中寻找对应的技术。而针对可通过企业内部研发获得的技术,该企业应当组织业务骨干共同参与研发,并设立对应的奖金以激励研发热情。当企业通过研发获得一定的效益后,该企业可尝试成立研发部门,并将企业利润的固定比例投入到研发环节中。通过这样的措施,企业的竞争优势将得到增强,并享受到上游环节的利润。

3.4促进要素流转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提高生产要素的流转率,将使单位要素投入获得更高的回报。因此新型企业可尝试采用轻资产运营模式,并提升资金的流转效率。轻资产运营模式,可使主要资金配置到关键环节中。例如,零售企业可利用电子商务模式缩减实体店面。同时在选择实体店面的过程中,该企业应当减少直接购买,从而利用有限的资金扩大店面的覆盖范围。资金是计量、购买生产要素的工具,因此资金流转已经成为配置生产要素的前提条件。在提高要素流转的过程中,企业首先应当加快资金的流转效率。例如,在基建领域中,企业应当加快结款周期,从而使下游企业获得充足的生产要素。生产要素的配置充分,也将带动施工质量与施工进度,开发企业的资金使用周期也将缩短。

4.结语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应当积极改进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以便与市场经济同步发展。在具体的工作中,企业首先要建立起销售部门并实现标准化生产,从而使商品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其次,企业也应当建立起研发部门并加快资金流转,从而使生产效率得到提升。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