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双高”院校科技创新研究

摘要:“双高计划”建设时间已经过半,压力与机遇并存。作为“双高”建设学校的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要统一思想认识、凝聚发展共识,聚焦科技创新、协同产学研用,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打造学校技术创新和社会服务的高原和高峰,引领产业发展,服务国家战略,继续锐意进取,不断创新,继续深入推进区校融合发展。
“双高”院校科技创新研究

0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提出的重大战略,是党中央着眼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2019年教育部“双高计划”启动,这是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之后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建设工程,也是推动中国特色职业院校特色创新发展的新举措。在“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开展高等职业院校科技创新服务乡村振兴能力提升的路径研究,是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涉农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核心内容,对于完成国家“双高计划”建设整体目标,对于高职院校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开展科学研究、成果转化、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开展技术示范推广与培训、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双高计划”的建设目标,探索形成实践思路,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于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服务乡村振兴能力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1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基本情况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厚重,地处中华农耕文化的发祥地和传承地、西北农业科教基地、国家第一个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中国唯一农业自贸片区的杨凌。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全国水利高等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陕西省“一流”学院建设单位,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全国科教兴村计划工作先进单位,全国职业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示范校等荣誉称号。2019年学校成功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B档),水利工程和农业生物技术两个专业群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建设计划。“双高”建设背景下,学校始终将科技创新与乡村振兴工作作为双高建设期间的一项主要任务来抓,明确提出实施区校融合发展新方略,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使干旱半干地区农业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模式更加丰富,产出一批高水平技术创新成果,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杨凌方案”。

2“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工作助推乡村振兴的实施目标和实践思路

2.1“双高”建设背景下科技创新助推乡村振兴的实施目标和要求对接学校“双高计划”建设总体目标,科技创新工作的目标是到2023年,建立以干旱半干地区种植业、果蔬业、畜牧业、高效节水用水等为核心的产学研用“技术技能创新平台,构筑”区校一体“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形成”品种研发、成果推广、产业示范为主导服务的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的“3+X”模式,成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农业技术技能研发推广高地、产教融合高地、乡村振兴高地,推广、辐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显现。到2027年,服务乡村振兴“3+X”模式进一步完善。到2035年,建校100周年,全面建成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通过双高建设,学校科技创新工作得到全面提升。新建、改造、升级,优化技术技能创新服务体系,着力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创新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与社会服务取得显著进展,破解产业发展瓶颈,加快应用性技术成果集成、示范与推广,实现知识产权成果转化,为干旱半旱地区乡村振兴工作做出贡献。

2.2“双高”建设背景下聚焦乡村振兴开展科技创新的实践思路学校聚焦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目标,紧紧围绕陕西省教育规划与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需求,着力突破发展瓶颈,补齐发展短板,以八大专业群建设覆盖的行业产业为落脚点,坚持以科技创新和服务乡村振兴为学校高水平发展提供战略支撑,以提升创新能力和完善创新体系为主线,着力培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科技力量、推动产业企业技术难题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深化产教融合和协同创新、引育科技高水平人才队伍、营造优良创新生态。大力推动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步伐,切实把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发展优势,不断提高学校科技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涉农综合院校的特色,为农村培育更多的科技人才,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3“双高计划”背景下科技创新助推乡村振兴的实践及成效

3.1夯实科技创新保障机制,凝心统筹助推乡村振兴学校深化科技创新制度改革,建立适应创新需求的机制,巩固科技创新助推乡村振兴的“支撑力”“执行力”。一是建立“双高”建设领导组织体系,成立“双高”建设办公室,负责沟通协调和统筹推进;二是成立了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速推动学校科技创新资源向秦创原汇聚,推进秦创原农业板块建设相关工作,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问题,细化改革举措,激发创新活力;三是建立评估评价机制。采取年度评估和周期评估相结合方式,定期对建设绩效、发展水平、目标实现程度第1期王灿,等:“双高”院校科技创新助推乡村振兴实践与探索———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为例97和存在问题进行评估分析。加强实施过程管理,对重点任务、重要指标及时跟踪分析,实施动态监测;四是建立动态调整支持机制。依据学校学术委员会、国内外同行及第三方专门机构的评估情况,结合目标任务考核结果,对“双高”建设项目的支持力度进行动态调整;五是建立学生创业有基金、实践有载体、培训有导师、训练有体系的“四有”保障机制,构建打通课堂、联通社会、融通发展的“双创”育人体系;六是建立政策举措优化机制。对综合改革的相关政策和发展的重要举措进行定期研判,根据实施效果对政策举措进行优化调整和修订完善;七是建立进展报告机制。充分发挥学院学术委员会的学术指导与管理作用,定期听取建设工作组和建设办公室、专业群负责人报告“双高”建设工作;八是健全和落实管理制度。制定学校《双高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和《双高建设项目考核评估管理办法》,实施项目责任制,明确各项工作的主要责任人和牵头、参与部门,将建设任务分年度落实到相应部门和人员的年度质量目标任务中,将完成情况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按阶段评估建设绩效;九是拓宽经费渠道,提升科技创新助推乡村振兴的“保障力”。通过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保持教育教学工作与科技创新工作同步进行,互鉴互促,切实履行高校的各项职能。

3.2多方聚力共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助推乡村振兴(1)产学研用新生态形成,多元化促进科技创新助推乡村振兴。依托科研项目和校企合作,组建22个“博士+高职生”工作室、7个“教授+科研成果推广”工作室,以及“中水水电学院”“陕建建筑学院”“中兴通讯学院”等9个产业学院。探索技术服务型、基地示范性、科技包村型、专家大院型和企业带动型五种农业高职院校产学研示范推广模式,彬县基地被农业部确定为“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被陕西省科技厅确定为“省级县域科技试验示范站”。聚焦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在学校结对帮扶的麟游县、太白县、旬邑县建立4个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和1个网络电商平台,实施十余个特色产业帮扶项目,形成职教扶贫高职范式。(2)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融入,区校融合助推乡村振兴。学校充分利用学校农业科教资源,精准谋划、科学布局,搭建平台、高位推动,依托陕西省倾力打造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深度融入杨凌示范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农业板块,加快推动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应用,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依托区校融合,科研成果转化与秦创原各项政策优势,在杨凌示范区科创中心(大学科技园)建设了1000m2的区校融合科创中心,帮助学生的优秀创业项目或企业落地孵化,现已引进11家学生自主创业企业入驻。2021年已孵化落地学生创业项目22项,带动就业近800人,累计增收近1000万元。(3)“双一流+双高”合作,两个院士工作室成立,强强联手助推乡村振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是同处杨凌的两个农业高校,都是秉承“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的办学理念,为了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发力,服务国家战略,为国家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对口支援等科教事业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通过“双一流+双高”合作成立了康振生院士植物生物技术工作室和张涌院士动物生物技术工程中心,将合作组建高水平技术研发团队,成立农业生物技术创新研发团队、畜禽繁殖技术创新研发团队等创新团队,围绕学校“双高建设”、科研团队建设、人才培养、产业研究、科技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引领优秀青年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助力科技振兴发展。(4)“2院6中心”成立,多载体聚力助推乡村振兴。依托“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资源优势,学校成立了陕西职业教育乡村振兴研究院、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蜂产业研究院、赵瑜旱区作物(小麦)育种工程中心、北方草莓产业研发中心、秦岭食用菌产业研发中心、山茱萸产业研发中心、无花果产业研发中心、火龙果产业研发中心等“2院6中心”。新成立的陕西职业教育乡村振兴研究院,将作为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研究平台和深度融合载体,对有效整合陕西省优质职教资源,强化陕西省职业教育科研力量协同联动,探索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新路径、新模式,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成立的赵瑜旱区作物(小麦)育种工程中心主要是结合学校数十年形成的小麦育种技术体系,致力干旱半干旱地区小麦育种和栽培技术创新研究。两年来,学校主持选育的“武农981”“武农988”两个小麦新品种通过国审,“武农66”小麦新品种通过省审,“丝路红玉”“丝路黄金”两个无花果新品种通过省审,主持制定的“无花果扦插育苗技术规程”等4项地方标准正式颁布。学校获批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陕西省青年创新团队1个,获陕西省农业科技推广二等奖3项,陕西省高校科学技术奖2项。

3.3百名教授进村点对点送技术,多渠道服务助推乡村振兴学校立足改革发展实际,结合省情农情校情,2021年暑期,学校开展“百名教授进百村”乡村振兴大调研活动。按照陕西省内县域产业布局,326名专家教授组成108个服务团,深入全省11个地市的100个县、165个村,通过群众“点菜”、专家“端菜”点对点送技术,累计开展实用技术培训176场、发放农业技术宣传资料2.3万余份,受惠群众达4.19万人次。调研活动不仅具有深入一线技术服务指导和科技助农发展的现实意义,更具有先行探路的示范作用和借鉴推广的引领价值。通过开展党史宣传讲座、专题化“百村论坛”、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乡村治理咨询及乡村发展现状研究等活动,搭建服务“乡村振兴”数据库和长期观察点,形成乡村振兴系列资政调研报告,为产业发展、生态文明、美丽乡村提供智力支持,为地方政府乡村治理机制创新和农村发展搭建平台。

3.4产学研基地示范服务功能发挥,多途径推广助推乡村振兴学校实施“基地运行+项目支持”的产学研基地双经费资助计划,使基地推广更加具有针对性。压缩基地运行经费,提高依托基地支撑的科研推广项目经费,使科研推广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学校立足杨凌,辐射省内外,加强区校融合基地建设,基地建设重点向杨凌示范区内倾斜,组织相关专家先后对区内10多个校企合作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和对接,最终通过专家评审,在区内新建小麦育种、草莓产业发展和果蔬产业示范等产学研基地,为服务杨凌示范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2021年学校产学研基地共推广早熟核桃丰产技术、葡萄、猕猴桃、苜蓿、山茱萸、香椿、果树害虫绿色防控技术等新品种、新技术33个,推广面积3.23万hm2。畜牧养殖增加养猪6150头,养羊3370头,中蜂4000箱,有机肥推广面积0.38万hm2。各基地共举办各种类型培训85场次,培训企业员工及当地种养殖户农民10978人/次,累计推广效益达7.86亿元。

4结语

总之,“双高计划”建设时间已经过半,压力与机遇并存。作为“双高”建设学校的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要统一思想认识、凝聚发展共识,聚焦科技创新、协同产学研用,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打造学校技术创新和社会服务的高原和高峰,引领产业发展,服务国家战略,继续锐意进取,不断创新,继续深入推进区校融合发展。此外,还要依托杨凌示范区秦创原农业板块创新驱动平台,加速推进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和示范推广,建立健全学校技术技能积累与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搭建协同创新平台,组建科技创新团队,争取科技创新项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让更多科技成果惠及农业农村农民,进而实现学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探索服务乡村振兴“3+X”模式,为学校“双高”建设高质量完成,助力我省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姜宇,张向辉,黄芳.“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策略研究———以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对外经贸,2021(10):130-133.

[2]陈路,刘鸿程,黄丽.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探索[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4(06):9-12.

[3]陈迎,赵婷.现代职业教育教师科研育人途径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4):36-37.

[4]翟林香,王德印.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21,23(01):9-12.

作者:王灿 吴薇 党养性 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