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修教研室工作思路实用13篇

汽修教研室工作思路
汽修教研室工作思路篇1

促进我省汽车修理整体反战的迫切需要目前,中国的汽车消费市场呈现出较强的发展势头,我省东部地区{含佳木斯市、鸡西市、七台河市、鹤岗市、双鸭山市等}的汽车拥有量为15万多辆,绕河汽车拥有量1万辆,拥有较大货量5.4万吨,过客实现了6.1万人次,进口贸易额实现6.6亿美元。从08年期饶河与比金口岸建立客货运输通道。除蔬菜、大米及何各地货物出口外,从俄进口的木材等原材料一律都靠汽运,为了保证其健康稳定的反展,必须为其提供优质服务和良好的技术支持。目前国家投资数亿元,开通建设了饶河至虎林、建三江、同江、抚远的公路网。建设汽车维修技术实习基地是迫切需要的。

2.汽车维修技术实训基地的可能性

政府的全力支持 ,根据《国务院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按照教育部的“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要突破部门、行业和所有制界限”的要求,为了保证实训基地从分发挥教学、培训、技术服务等职能,政府决定,以本校为主体,申请饶河县汽车维修技术实训基地。在建成后的实训基地建立现在化企业制度,实行股份经营,学校以董事长身份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和生产经营。这一措施将实训基地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的提供了保障。

二、汽车维修技术维修实训基地项目规划

1.规划的总体思路及目标

总体思路根据国家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振兴汽车也的宏观政策,按照教育部“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要突破部门、行业和所有制界限”的要求。饶河县政府研究决定,一饶河县职业技术中心学校主体,申办饶河县汽车维修技术实训基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汽车修理业开业条件》中的一部分:一类汽车维修企业中所规定的标准,以学校试实验实习和汽修实物、生产实习车间为基础,扩建厂家、添置设备、购置本地区的维修技术职业技术鉴定任务,承担汽车维修行业的员工和师资培训业务,发展自己的连锁店。更早发挥其社会职能,承担起社会责任,醉倒限度地在基地与学校、企业、社会关系,构筑技能紧缺人才的培训基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桥梁,校企合作的载体产学结合的平台。

2.规划具体内容

改建现有实训、生产车间扩建饶河县汽车维修实训基地位于学校的实验楼内,在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场地、教室和现有16个教室,作为新建汽车电喷发动机材装室、检修室、地盘模拟室、电气设备模拟室、汽车检测室等9各专业实训教室,扩建新厂房300平方米作为钣金修理车间和喷涂车间;拟新建300平方米车间作为汽车检测线车间,总投资为120万元。

三、汽车维修技术实训基地建成后的效果分析保证措施

1.实训基地建成的效果分析

饶河县汽车维修技术实训基地建成后,将兼有技能鉴定能力,为从业资格证制度的落实提供技术保障。目前饶河县还处于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复苏时期,还没有走出缓慢发展所产生的阴影,贫困人口还占有较大的比例(全国贫困县)随着地方经济的好转,劳动准入政策的落实势在必行。汽车维修技术实训基地的建设恰逢其实,为劳动准入制度的落实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为本地区“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打下坚实的基础。

2. 饶河县汽车维修技术实训基地建成后,将大大提高职业学校的办学实力,汽车维修技术实训基地,将有利于学校走产、教、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能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改善学校试验、实训基地的条件,促进教材的开发与建设,为各学校推进职业资格证书提供客观保障,提高各学校人才的培训质量、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3.实训基地运行的保障机制

3.1实行实习、实训、技能鉴定与产于市场竞争相机和的经营策略,走以“营”养“训”的发展道路。

汽修教研室工作思路篇2

一、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结构与作用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结构实践教学涵盖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既包括课程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等实践教学环节,又包括专业思想教育、专业技能训练等多项内容,并与课堂教学、毕业设计(论文)紧密联系、互相依托、互为补充, 由此形成一个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模式[1]。根据实践教学的要求,在我校交通运输专业的教学培养计划中,实践教学体系由以下4个环节组成(图1)。

1.实验教学环节。该环节与课堂理论教学相对应,有计算机基础、文献检索、大学物理、电工技术、材料力学、VB程序设计、数字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机械制造基础、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车载传感器、运输管理等课程实验及上机实验,由基础到专业逐步进行。

2.实习环节。该环节与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培养相适应,包括汽车构造、交通运输组织学、汽车维修工程学、汽车检测诊断技术等课程实习、驾驶实习和毕业实习。

3.课程设计(论文)环节。该环节包含培养学生专业设计能力的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和交通运输港站设计课程设计以及培养学生论文写作技巧的交通运输组织学课程论文和交通运输学课程论文。

4.其他实践环节。该环节包括培养学生科学研究和探索创新能力的课外学科实践、各类计算机操作及科研实践或创新设计;还包括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磨炼意志的专业思想教育、专业劳动、各项义务劳动、军事训练和社会实践等。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作用实践教学是专业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在制定专业培养计划时, 实践教学体系要符合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创新型人才的要求。

1.加深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质。学生通过基础课程实验和上机实验加深对基础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全面掌握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基本科研素质。

2.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专业能力。通过专业课程实验、实习及驾驶实习,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专业能力得到提高。

3.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存在差异,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开展能使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得到充分的满足,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学生通过交通运输综合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课外学科实践以及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开展,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4.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献身社会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专业思想教育和军事训练,组织各项义务劳动,利用寒暑假,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献身社会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二、我校目前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与问题

汽修教研室工作思路篇3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及其优势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一种组合教学,通过将专业理论课与实习技能课结合起来,实现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共同提升。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以学生技能训练为主线,并将理论学习嵌入其中,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下理论课与实训课界限,可将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及生产融为一体,通过理论达到抽象地理解,通过实践实现直观地学习。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教学环节比较集中,教学场所直接选择在实验室或实训室中,师生可实现双边交流,促使教学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与实践操作能力提升。

汽修课程教学具有较强专业性,学生除了需要掌握理论知识外,同时需具备较强实践操作能力。传统理论教学方式容易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实践知识欠缺,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社会对汽修专业人才需求。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汽修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对汽修课程教学中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汽修课程教学中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一种系统化教学模式,其在汽修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涉及教室、教材设计,还涉及教师、教学组织及教学评价、考核方式等。

(一)理实一体化教室、教材

理实一体化教学以理实一体化教室、教材为依托,汽修专业教学场所应尽可能还原实际场所,为学生营造具有真实感学习环境。职业学校应加强对汽修课程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确保投入足够实训设备,不同教学模块与不同设备和环境相对应,完善汽修课程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室。实训场可分为总成区与整车区,总成区着重加强学生在汽车各大总成方面的拆装、检查和调整实践,整车区着重对实车生产化训练,训练学生通过对已掌握知识的利用,达到对所学知识与技能的整合。在教材设计上,可与当前汽车维修市场结合起来,打破汽修课程原有专业课机构划分,使课程模块化,将其重新整合为发动机机修、性能检测模块及制动系统、汽车整车维护等模块。基于汽修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根据以能力为本位与以任务为主线规划,通过“先讲义,后教材”与“成熟一门,编写一门”方式对与理实一体化教学相适应的校本教材进行编写。

(二)理实一体化教师角色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教师除了需要传授理论知识外,还需要指导实践,对教学方式有较高要求。在汽修课程教学中,因该课程在基本专业理论知识方面涉及面较广,且理论比较抽象化,容易给学生带来枯燥乏味感。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基于“实用为主,够用为度”这一原则,对实物或实验台架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等充分运用,加强汽修课程直观教学,促使学生乐学勤练。如在汽车离合器结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对离合器实物的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其主要零件和整体结构;在汽车发动机的内部结构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发动机台架,对系统零件结构与工作原理进行展示,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发动机的内部结构,明确发动机工作原理。对于汽修课程教学中教学难点,教师则可通过多媒体教学进行突破。如在普通差速器工作原理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图片与视频、声音等表现形式来展开教学,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到汽车行驶于转弯或在不平路面情况下两侧车轮采用不同转速行驶原因,既能调动气氛又能使学生学习更轻松。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组织

完善的教学准备,是确保理实一体化教学效果的前提,这就要求教师做好汽修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组织,对教学程序进行合理设计。教师应指导学生对相关课程内容进行预习,做好对有关资料准备。在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过程中,可采用走班式教学组织形式,即汽修专业可均于理实一体化教室实施,通过班组化实现教学轮换,任课教师需做好小班实训教学。在讲解示范过程中将学生集中起来,分解组装时则根据小组进行分散学习与训练。在这种教学组织下,可提升任课教师教学管理精力与针对性,使讲解内容更详尽;也能保证教师拥有充分时间给予学生单独辅В兼顾学生每个层次学习任务;且教师通过对同一工位专业知识与实践教学不断讲授,也有利于提升其专业知识与实践指导能力。

(四)理实一体化教学评价及学生考核

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教学评价及学生考核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环节。汽修课程在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检查与评估,积极利用学生、教师等各种途径,对汽修课程课堂教学质量信息加以反馈。在学生考核方面,可进行与汽修实践相近的多样化考核。可通过单独考核,对学生基本知识掌握度进行考核,如对学生对零部件认知、工作原理及主要技术参数等重点考核;也可通过双人考核,对学生协作和配合程度进行考核,如在整车二级维护考核中,可两各学生一组共同完成考核;还可以通过班组考核,在小组单位下对学生汽修技能应用及技术拓展能力进行检验,如对整车诊断与维修工位的考核,教师可通过先进先进进行故障加以设置,然后由全组学生进行探究完成考核。

理实一体化教学具有能够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的突出优势,汽修课程教学应加强对理实一体化教学重视,将其有效应用于汽修课程教学中,以促进汽修课程教学水平提升。

参考文献:

汽修教研室工作思路篇4

地方本科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优化高等教育结构,重点扩大应用性、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地方本科院校应定位于与“研究型”大学和“技术性”高职院校错位竞争、努力打造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高校。其专业实验室是从事实验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场所,实验室建设与图书馆、信息网络建设统称为新时期高校建设的三大支柱,因此分析地方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充分认识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在新形势下的地位和作用,理清建设思路意义重大。

一、地方院校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现状

地方本科院校专业实验室设置、管理和建设大多依托于学科专业设置及其资源配置,许多是按课程设置的单科专业实验室,管理上依附于理论教学单位,实验教学常被理解为教学实验,成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其业务指导、管理分别归口于教务处、资产处。而随着高等教育的超常规扩张、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随着科技进步,学科间的渗透和交叉越来越密切,这种模式已明显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观念未从根本上改变,甚至把实验教学看成可多可少、可有可无的工作环节。(2)各个学科专业实验室界限明显,建设时出现“小而全”甚至“小而不全”,互设壁垒、功能低下,经费紧张时,无法集中资金改善实验教学条件,影响了实验室的规模效应。(3)实验仪器设备低层次重复购置,造成仪器设备利用率较低,实验教学用房紧张。(4)实验管理人员流动性大,职责不明,实验指导不规范,导致仪器损坏现象频发,甚至影响教学的连续、正常进行。(5)缺乏对实验仪器设备投资效益的评估机制,设备闲置率高,有些仪器甚至是大型精密仪器仅用于某一方面的教学或科研,每年几十个使用机时。(6)缺乏对实验人员、技术、环境和仪器设备的归口综合管理,实验教师知识面狭窄,技能单一,工作热情不高。

二、新形势下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思路

(一)建设指导思想

新形势下地方院校专业实验室建设应依托学科优势,与学科建设、教学基地建设紧密结合,面向实际,突出特色,打造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资源共享平台,注重对学生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建设思路

1.理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体制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建立和完善以院、系两级管理为主的实验室建设管理体制,打破互设壁垒、重复建设的模式。实践证明实行院、系两级管理有利于实验室建设,能够稳定教学秩序,促进教学改革,促进资源共享[1]。过分强调教学单位对实验室的支配权容易阻碍优质资源在校内或校外的共享辐射,但脱离教学基层又不利于实验队伍建设。

实行统一管理,设备资产的管理主体是学校,有利于在设备购置、使用环节等方面实现统筹配置、优化共享。实验人员“共享”,要求实验人员“一专多能”,每个实验员有一个专项实验项目外,对其它同类实验项目则要求有指导学生实验的能力。所有实验室可作为一个整体共同参与开展生产服务,以增强科技服务能力和实力。

2.更新实验教学理念

实验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2],它并非“教学实验”,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

在实验课程设置上,要打破实验隶属于课程的传统做法,按课程类型和实验内容的内在联系,按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设置实验课,实现实验课程独立设置,单独考核;专业实验教学应与本学科的专业特点、技术发展方向紧密衔接,专业的最新研究成果应该在实验教学上得以充分体现;在实验内容上要淘汰一些验证性实验,增设一些应用性较强的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或学科前沿领域的实验;在实验教学方法上,要针对学生实际,建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启发式教学方式,鼓励实验过程不统一,允许实验结果有差异。

3.整合资源,合理安排实验室硬件建设

首先,汽车工程实验中心应抛弃局部眼前利益,将原属专业基础课程的实验器材划拨到相应部门,如将机械设计室、机械陈列室、金属工艺试验室、电气电工实验室和小型机械加工车间调整到机电工程训练中心,电子实验室划拨到应用电子实验室,撤销摩托车室和汽车模拟实验室,将各专业实验室充分整合后形成汽车构造维修、汽车电器与控制、汽车发动机、整车道路、交通运输五个实验室和一个汽车检测中心,实验用房统一分配,这样会节省实验室用房近500m2。

其次,在设备购置方面,实验中心确立合理的目标体系,指导投资的方向。在教育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应结合学科特点,选准重点投资设备,保证基础实验室建设,把先进、精密检测设备作为重点促进产学研发展,注重投资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普通实验室教学任务重,仪器数量多,利用率高,在人才培养中作用突出,为此除了每年度制定必要的设备购置更新计划外,汽车工程实验中心应充分利用校内实习基地-德州市中汽修厂丰富资源、改造自制设备。设备购置时应进行充分调研论证,以避免一味追求设备的先进性,要根据实际需要和经济条件来选型,兼顾实用性和先进性。

再者,购置常规实验教学仪器设备时要有前瞻性,由于汽车技术发展迅速,从生产材料、设计理念、制造技术到维修工艺、检验标准更新都很快,计划论证时要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和技术信息,以避免低层次重复购置,提高使用周期。

另外,寻求多种途径建设高水平的实验室。由于多数地方院校处于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办学经费紧张,能用于实验室发展与建设的设备经费不足,实验室建设和发展就必须寻求多种途径。汽车工程实验中心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如,德州学院汽车检测中心与德州交运集团华东汽贸有限公司汽车检测站签订合作协议,实现了仪器设备优势互补,信息数据相互交流,技术互相支持;由中南齐鲁客车有限公司设备投资双方合作建设的客车数字化设计中心项目在积极规划中,探索了校企合作建设实验室的新模式,企业共享学院的大型仪器设备,同时承担设备维护、软件升级、人员培训费用。

4.重视实验室软环境建设

当前实验室规模不断扩大,要加强管理,离不开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只有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才能使实验室在建设、运行过程中做到有章可依,有据可查,合理规范。

数据信息是决策的重要依据,实验室的信息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财富,汽车工程实验中心非常重视实验室信息收集和整理工作,建立了相关的信息收集整理、通报交流制度,保证了实验室信息的准确、及时、连续和规范,依此建立的各个数据库,如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数据库、实验项目数据库、实验技术人员数据库等为实现信息上网、资源共享,实现办公自动化打下了坚实基础,有力地促进了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

实验室面向学生开放是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客观要求[3]。高校实验室不能仅仅只是完成教学任务,更应该实行对外开放的职责[4]。通过加强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推动实验室全面开放,可以充分发挥设备投资效益,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为学生的生产实习、课程论文(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第二课堂等环节以及学生参与教师科学研究活动和参加各类科技竞赛活动提供实验场所。这与国外名牌大学实验室“开放式管理,人性化服务”建设、管理理念相一致。

5.建立高素质的实验室人才队伍

随着高校的扩招和实验室建设规模的扩大、实验技术含量的猛增,对实验室人才力量的加强和素质的提高要求更迫切,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的实验队伍,是高等教育培养人才和促进科技发展的需要,也是实验室建设的需要。由于长期以来高等学校中存在着重理轻实现象,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编制、职称系列、福利待遇都不明确,使许多优秀人才不愿到实验室工作,学校和汽车工程实验中心在岗位设置、人员编制、职称评定、实验技术立项和成果奖励等方面制订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如实验岗位津贴、补助待遇高于同级行政人员5%,不低于理论教学岗位,这些非常有利于吸引和鼓励高水平教师从事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积极参与实验教学,扭转了局面。此外,通过竞争上岗,优化实验技术人员队伍,通过有计划的师资培训、进修、交流和增加研究经费等措施稳定了实验队伍。

三、结束语

实验室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地方本科院校要正确认识当前高等教育的新形势,重视实验室建设,理清思路,抓住机遇,不断改革探索,提高实验室的整体功能和综合效益,把实验室建设成为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开展科学研究的基地。

参考文献:

[1] 宋伯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指南[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44.

汽修教研室工作思路篇5

 

 一、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私人购车的迅猛增加刺激着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为适应汽车后市场人才需求全国许多高校都开设了汽车专业,以培养汽车后市场高级技能型人才。由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以及飞速发展的技术,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已经不能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如何按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是高职院校现今的头等大事。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证明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模式,而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其关键在于课程改革。由此引出了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选择、教材编写、双师教师培养、教学环境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组织等一系列课题。 

一般来说,高职院校汽车专业的课程大体可分为两类:第一类课程为公共及基础类,着重介绍基础知识和基本的专业技能,例如大学英语、大学语文、政治理论、思想品德、法律常识、形势与政策以及汽车机械识图、汽车机械基础等。第二类课程为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例如汽车结构与拆装、发动机机械检修、汽车传动系检修、汽车行驶转向制动系检修等,有一些专业课还在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不断演进,例如汽车自动变速器检修、轿车电控系统检修、柴油机电控系统检修等。与第一类课程相比,这些课程具有行动导向性强、对教学环境依赖性强、技术更新迅速等特点。由院校结合当地经济和技术的发展状况开发自己的校本课程是一种较好的方式。本文将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工作实际,总结一些对高职院校汽车专业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解和经验,提出汽车专业校本教材开发的基本原则、教学实施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二、校本教材的编写 

关于如何编写校本教材和提高校本教材的质量,很多相关文献中都有详细的阐述1]2]3]。笔者在实际编写教材和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又总结出以下几点认识。 

1.迫切性与工学结合原则。汽车专业的教学工作者们从50年代末至今已经开发了很多优秀的汽车专业教材。然而高职院校汽车专业的专业课程自身存在许多特点,使得一般的教材难以满足其教学需要,校本教材的编写成为一项迫切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汽车行业的发展在不同省市有各自的特点,地方企业需要依据环境特点制定自身的发展路线。现有的教材能从国家经济战略的高度出发,从原理上指明方向,但很难覆盖到每一种具体的情况。校本教材则能深入到基层进行调研,使教材内容来自生产第一线,使教育更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第二,汽车专业的职业教育既需要重视实践能力又不能忽视理论基础,现有的教材或强调理论与科学研究,或单独针对实践,这使得我们很难找到一本合适的教材同时兼顾两方面的要求,而同一门课程使用两本甚至多本教材无疑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并给学生带来负担。校本教材则较易做到二者的兼顾,因此为学生与老师所喜爱。第三,各学校具备的教学条件和设备不尽相同,尤其对于一些国内外的较新设备,往往还没有配套的教材可供教学使用。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接受培训并亲手实践,然后通过校本教材这一媒介把最新的知识和技能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实际操作时有据可依。从以上几点分析可以看出,高职院校汽车专业的专业课程校本教材开发具有迫切性与必要性,而这是与专业课程“工学结合”这一特性密不可分的。校本教材是校本课程实施的媒介4],因此校本教材的开发应当紧密围绕着课程来进行。我们在编写专业课程校本教材时应严格遵循“工学结合”的原则,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作好教材建设规划,教材内容及结构要反映当前汽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要符合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需求,反映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反映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现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整体优化,提倡选用生产一线收集的故障案例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所设计的教学工单上应列一些讨论题,但不给标准答案,这样可以激励学生打开思路,让校本教材满足教学的需求,真正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2.时效性与统筹优化原则。汽车产业发展十分迅速,更安全、更便捷、低能耗、无污染、智能化等新的需求更是不断催生出新的技术。校本教材必须有较强的时效性,并经常更新,只有时刻关注最新的动态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然而在一般情况下,投入校本教材编写的人力、物力和时间都比较有限,如何组织教师在短时间内编写时效性好的教材是一个挑战。聘请企业资深技术人员参与教材编写不失为一个良策。在横向上,笔者在编写校本教材的过程中根据课程组建了不同的教学团队,例如发动机教学团队、底盘教学团队等。教材的编写由各教学团队组织教师进行,每本教材至少由3名教师参与编写。不同团队之间尽可能实现资源共享,例如共享一些共同的注意事项、统一绘制插图等等。在纵向上,一本教材的编写时间一般是一学年,而使用时间一般是2~3年。新教材与旧的相比,在内容上约有20%的更新,这使我们的编者可以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对新技术的学习和调研,以及对教材结构的调整方面,保证了快速、高质量的教材编写。我们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注意尽可能减少那些教学中不涉及而学生又没有兴趣阅读的内容。我们还专门针对课程开发合适的校本教材,做到一本教材对应一门至多门课程,如《汽车结构与拆装》,一门课程最多使用一本教材,以减小开销并提高使用效率。在实际中,我们编写的《汽车结构与拆装》、《汽车发动机机械检修》、《电控汽油发动机检修》、《电控柴油发动机检修》、《汽车传动系检修》、《汽车行驶转向制动系检修》、《汽车自动变速器检修》、《轿车电控系统检修》、《汽车应急维修》等9本校本教材都在使用当中,没有作任何无用的开发。 

    三、教学场所的设计 

实施工学结合一体化的课程需要特定的教学场所,应当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学习情境的要求,为学生创设一个尽量真实的工作环境。在这个工作环境中,学生使用工具,通过与工作人员合作与沟通,完成一个具体的工作任务,取得特定的工作成果,并学习到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获得必要的工作经验。教学场所设施布置合理与否,对于学习过程、学习效果以及最终实现课程目标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根据实际情况,可将一体化教学场所设计成专业教室或实训车间。在专业教室中可设置针对全班的理论教学区,并为每个学生设置一个实践工位。大的专业教室还可划分为小组工作讨论区、资料查询区、实验区和实操区等,从而把理论和实践教学合二为一。专业教室对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也有相应的提高。单纯的理论课教师和实践课教师都无法独立承担起专业教室里的教学任务。实践中,在“双师型”教师不足的情况下,可以由理论课教师和实践课教师共同组成教师小组承担教学任务。与专业教室相比,实训车间更强调一体化教学的实践性和生产性。按照功能的多少,可把综合实训车间设计成单一功能和多功能实训车间。在笔者所在学院的实际教学中,教学场地已由原来的一块黑板、几十张桌椅板凳的理论教室,改成了理实一体教室(相当于专业教室),如汽车发动机理实一体教室、汽车底盘理实一体教室等,有的课程如汽车自动变速器维修、汽车应急修理等就直接进入实训车间进行。学生对于这样的设计普遍反映很好。 

四、教学的实施 

有了教材和教学场所的基础,如何组织实施教学呢?我们在实际中根据具体情况遵循了下面几点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学生在没有教师直接帮助下,围绕已经明确的学习目标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在多变复杂的工作环境中独立选择劳动工具、设计工作方法、控制工作过程和保证工作质量的能力,较好地发展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独立学习起咨询和辅导作用。 

2.行动导向的教学:通过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产品来引导教学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这里的行动不仅是日常生活中的行动、活动或劳动,同时还是为达到学习目标而进行的一种有意识的行为。 

3.自我管理式的学习:教师设计和构建能够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学习情境和资源条件,学生以现实生活和工作情境为基础,根据自己的需要设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资源和方法,确定学习进度、时间和地点,并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从教师、同学甚至是竞争伙伴那里获得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成为学习的主体,而教师的职责只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自我管理式学习包括个体独立学习和小组学习。笔者所在学院已将所有专业课程全部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此外,教师还根据不同的课程、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用的最多的包括四阶段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岗位培训法等6]。 

五、总结 

 高职汽车专业的实践教学既不同于普通高校也不同于其他专业的职业教育,因此其校本课程的开发也有一些值得注意和思考的地方。在校本教材编写方面,为了更好地为课程和教学目标服务,在编写时不能一味地按照普遍原则进行,而应当有侧重地选择指导思想和原则,用工学结合与统筹优化的方法着重解决迫切性与时效性的问题。在教学场所的设计方面,需要根据实践性和生产性的需求将一体化教学场所设计成专业教室或实训车间。在教学的实施方面则应当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涂永忠.高职教材的现状与对策[j].职教论坛,2004,9(26):13. 

[2]葛力力.提高校本“教材”质量的三个“切实”[j].职教论坛,2003,(10):25-26. 

[3]刘平娥,罗建远.高职高专校本教材建设的探讨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5,28(446):59-60. 

汽修教研室工作思路篇6

一、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私人购车的迅猛增加刺激着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为适应汽车后市场人才需求全国许多高校都开设了汽车专业,以培养汽车后市场高级技能型人才。由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以及飞速发展的技术,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已经不能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如何按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是高职院校现今的头等大事。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证明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模式,而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其关键在于课程改革。由此引出了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选择、教材编写、双师教师培养、教学环境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组织等一系列课题。

一般来说,高职院校汽车专业的课程大体可分为两类:第一类课程为公共及基础类,着重介绍基础知识和基本的专业技能,例如大学英语、大学语文、政治理论、思想品德、法律常识、形势与政策以及汽车机械识图、汽车机械基础等。第二类课程为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例如汽车结构与拆装、发动机机械检修、汽车传动系检修、汽车行驶转向制动系检修等,有一些专业课还在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不断演进,例如汽车自动变速器检修、轿车电控系统检修、柴油机电控系统检修等。与第一类课程相比,这些课程具有行动导向性强、对教学环境依赖性强、技术更新迅速等特点。由院校结合当地经济和技术的发展状况开发自己的校本课程是一种较好的方式。本文将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工作实际,总结一些对高职院校汽车专业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解和经验,提出汽车专业校本教材开发的基本原则、教学实施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二、校本教材的编写

关于如何编写校本教材和提高校本教材的质量,很多相关文献中都有详细的阐述1]2]3]。笔者在实际编写教材和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又总结出以下几点认识。

1.迫切性与工学结合原则。汽车专业的教学工作者们从50年代末至今已经开发了很多优秀的汽车专业教材。然而高职院校汽车专业的专业课程自身存在许多特点,使得一般的教材难以满足其教学需要,校本教材的编写成为一项迫切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汽车行业的发展在不同省市有各自的特点,地方企业需要依据环境特点制定自身的发展路线。现有的教材能从国家经济战略的高度出发,从原理上指明方向,但很难覆盖到每一种具体的情况。校本教材则能深入到基层进行调研,使教材内容来自生产第一线,使教育更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第二,汽车专业的职业教育既需要重视实践能力又不能忽视理论基础,现有的教材或强调理论与科学研究,或单独针对实践,这使得我们很难找到一本合适的教材同时兼顾两方面的要求,而同一门课程使用两本甚至多本教材无疑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并给学生带来负担。校本教材则较易做到二者的兼顾,因此为学生与老师所喜爱。第三,各学校具备的教学条件和设备不尽相同,尤其对于一些国内外的较新设备,往往还没有配套的教材可供教学使用。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接受培训并亲手实践,然后通过校本教材这一媒介把最新的知识和技能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实际操作时有据可依。从以上几点分析可以看出,高职院校汽车专业的专业课程校本教材开发具有迫切性与必要性,而这是与专业课程“工学结合”这一特性密不可分的。校本教材是校本课程实施的媒介4],因此校本教材的开发应当紧密围绕着课程来进行。我们在编写专业课程校本教材时应严格遵循“工学结合”的原则,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作好教材建设规划,教材内容及结构要反映当前汽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要符合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需求,反映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反映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现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整体优化,提倡选用生产一线收集的故障案例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所设计的教学工单上应列一些讨论题,但不给标准答案,这样可以激励学生打开思路,让校本教材满足教学的需求,真正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2.时效性与统筹优化原则。汽车产业发展十分迅速,更安全、更便捷、低能耗、无污染、智能化等新的需求更是不断催生出新的技术。校本教材必须有较强的时效性,并经常更新,只有时刻关注最新的动态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然而在一般情况下,投入校本教材编写的人力、物力和时间都比较有限,如何组织教师在短时间内编写时效性好的教材是一个挑战。聘请企业资深技术人员参与教材编写不失为一个良策。在横向上,笔者在编写校本教材的过程中根据课程组建了不同的教学团队,例如发动机教学团队、底盘教学团队等。教材的编写由各教学团队组织教师进行,每本教材至少由3名教师参与编写。不同团队之间尽可能实现资源共享,例如共享一些共同的注意事项、统一绘制插图等等。在纵向上,一本教材的编写时间一般是一学年,而使用时间一般是2~3年。新教材与旧的相比,在内容上约有20%的更新,这使我们的编者可以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对新技术的学习和调研,以及对教材结构的调整方面,保证了快速、高质量的教材编写。我们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注意尽可能减少那些教学中不涉及而学生又没有兴趣阅读的内容。我们还专门针对课程开发合适的校本教材,做到一本教材对应一门至多门课程,如《汽车结构与拆装》,一门课程最多使用一本教材,以减小开销并提高使用效率。在实际中,我们编写的《汽车结构与拆装》、《汽车发动机机械检修》、《电控汽油发动机检修》、《电控柴油发动机检修》、《汽车传动系检修》、《汽车行驶转向制动系检修》、《汽车自动变速器检修》、《轿车电控系统检修》、《汽车应急维修》等9本校本教材都在使用当中,没有作任何无用的开发。  三、教学场所的设计

实施工学结合一体化的课程需要特定的教学场所,应当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学习情境的要求,为学生创设一个尽量真实的工作环境。在这个工作环境中,学生使用工具,通过与工作人员合作与沟通,完成一个具体的工作任务,取得特定的工作成果,并学习到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获得必要的工作经验。教学场所设施布置合理与否,对于学习过程、学习效果以及最终实现课程目标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根据实际情况,可将一体化教学场所设计成专业教室或实训车间。在专业教室中可设置针对全班的理论教学区,并为每个学生设置一个实践工位。大的专业教室还可划分为小组工作讨论区、资料查询区、实验区和实操区等,从而把理论和实践教学合二为一。专业教室对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也有相应的提高。单纯的理论课教师和实践课教师都无法独立承担起专业教室里的教学任务。实践中,在“双师型”教师不足的情况下,可以由理论课教师和实践课教师共同组成教师小组承担教学任务。与专业教室相比,实训车间更强调一体化教学的实践性和生产性。按照功能的多少,可把综合实训车间设计成单一功能和多功能实训车间。在笔者所在学院的实际教学中,教学场地已由原来的一块黑板、几十张桌椅板凳的理论教室,改成了理实一体教室(相当于专业教室),如汽车发动机理实一体教室、汽车底盘理实一体教室等,有的课程如汽车自动变速器维修、汽车应急修理等就直接进入实训车间进行。学生对于这样的设计普遍反映很好。

四、教学的实施

有了教材和教学场所的基础,如何组织实施教学呢?我们在实际中根据具体情况遵循了下面几点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学生在没有教师直接帮助下,围绕已经明确的学习目标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在多变复杂的工作环境中独立选择劳动工具、设计工作方法、控制工作过程和保证工作质量的能力,较好地发展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独立学习起咨询和辅导作用。

2.行动导向的教学:通过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产品来引导教学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这里的行动不仅是日常生活中的行动、活动或劳动,同时还是为达到学习目标而进行的一种有意识的行为。

3.自我管理式的学习:教师设计和构建能够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学习情境和资源条件,学生以现实生活和工作情境为基础,根据自己的需要设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资源和方法,确定学习进度、时间和地点,并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从教师、同学甚至是竞争伙伴那里获得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成为学习的主体,而教师的职责只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自我管理式学习包括个体独立学习和小组学习。笔者所在学院已将所有专业课程全部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此外,教师还根据不同的课程、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用的最多的包括四阶段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岗位培训法等6]。

五、总结

高职汽车专业的实践教学既不同于普通高校也不同于其他专业的职业教育,因此其校本课程的开发也有一些值得注意和思考的地方。在校本教材编写方面,为了更好地为课程和教学目标服务,在编写时不能一味地按照普遍原则进行,而应当有侧重地选择指导思想和原则,用工学结合与统筹优化的方法着重解决迫切性与时效性的问题。在教学场所的设计方面,需要根据实践性和生产性的需求将一体化教学场所设计成专业教室或实训车间。在教学的实施方面则应当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涂永忠.高职教材的现状与对策[J].职教论坛,2004,9(26):13.

[2]葛力力.提高校本“教材”质量的三个“切实”[J].职教论坛,2003,(10):25-26.

[3]刘平娥,罗建远.高职高专校本教材建设的探讨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5,28(446):59-60.

汽修教研室工作思路篇7

本校的汽车电子专业创建于2003年,专业初建时采用较传统的课程体系已不能完全适应高职高专培养目标的要求。原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知识点及知识的层次为主线,割裂了工作实践的完整过程;过于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导致陈旧知识点的教学资源占用;技能内容安排不合理,与就业岗位的技能需求脱节;课程的边界划分不科学,造成一定程度的低层次重复教学和技能培养面的不到位;教学评价体系的不健全。

2 课程体系重构改革的目的与思路

课程体系开发目的是:课题组着眼于探索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实现转变观念、锻炼教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服务社会的目的;以长三角地区汽车电子技术发展为背景,从分析并解决高职工科专业教改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处着手, 借鉴国外同类学校相关专业的课程开发经验,汲取课题组成员的智慧,将课程理论应用于课程开发和实践活动。

课程体系重构改革的基本思想是: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职业生涯为背景;以社会需求为依据;以工作结构为框架;以工作任务为线索;以工作过程为基础。对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实践教学条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并进行科学的重构。形成了一套具有高职高专教育特色的汽车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方案,实现高职高专教育培养岗位技能人才目标。

课程体系开发的主要思路是:将本专业的核心工程能力定位为电气与电子控制的逻辑思维能力;线束图、接线图的识图能力;电子检测与故障诊断能力;无图纸条件下的实车故障解决能力。课程体系的重构顺序为系统优先,再到部件最后整车;技能培养的层次为电器控制、电子控制、网络控制;技能的培养需一定量的重复训练但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对同一系统不同车型的训练。

3 重构课程体系的具体实践步骤

(1)广泛调研为基础整合课程体系。系部领导、教研室全体教师共同参与以电话、E-mail、专家座谈会、短期进修、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企业锻炼、校际合作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对主管部门、行业、企业、教育专家、兄弟院校、学生等多方面进行广泛调研,在企业专家的深度合作下修订培养方案,整合课程体系,丰富实践教学环节,合理进行核心学习领域和拓展学习领域课程的平衡。确定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单片机控制技术、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汽车网络技术、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等核心课程。

(2)打造精品课程,形成鲜明专业特色。借助于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精品课程建设,全面推动各项课程工程能力为导向的课程开发,进行系列课程建设,实现了主干课程精品化,达到通识与专业并重,理论与实践并重,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并重,形成了鲜明专业特色。

(3)多种比赛形式促进教学方法的提高。系部多次组织教案、说课、课件、板书、教学设计、公开课等比赛促进教题教学方法的交流学习与改进提高。

(4)建立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相适应的实训教学体系。对实训教学内容、项目、方法、教学手段等进行了全面的革新,建立以基础性、能力性、生产性、创新性实训为内容的,既独立于理论课教学又与之密切配合的实训教学平台和体系。

(5)技能先导型课程内容安排。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大胆改革传统落后的内容,打破传统的学科知识排序,按照工作中需要的知识、技能进行合理的排序和整合,以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脉络进行教学,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和迁移学习能力,掌握连贯的工作方法。

(6)强调主动学习。以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法安排学习过程,变传统的知识灌输型教学方式为学生主动搜集资料、确定解决方案、制订解决步骤、具体解决问题、检查解决效果、评判解决优劣一整套解决工程问题的全过程,不只是在学会解决具体工程问题方法,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

(7)对学生全方位开放实训室。对学生开放实训室,不仅在仪器设备与时间概念上的开放,而且在课程、学生创新项目等方面也对学生开放。对学生实行目标管理,给学生规定好本学期的实训任务,学生在开放期间都可以进行项目的训练。

4 课程体系重构取得的成果

(1)专业核心工程能力的明确定位。将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核心工程能力定位于:电气与电子控制的逻辑思维能力;线束图、接线图的识图能力;电子检测与故障诊断能力;无图纸条件下的实车故障解决能力四种能力。

(2)四种工程能力在具体课程中有机融合。汽车电工电子基础、汽车电器系统分析与诊断、汽车电子系统分析与诊断、整车电路识读、汽车电子设备改装、汽车局域网技术等每门课程中都在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体现四能工程能力的培养。

(3)电路系统置于最突出的位置。强调对供电与总线系统、便捷进入与起动系统、照明系统、信号系统、空调系统、报警系统、电动座椅、遥控与中控锁系统、轮胎压力监控系统等汽车各电子系统的学习。学习的次序是系统、部件再整车。这与现代汽车企业维修制度的转变,即汽车的快修、换件为主的维修原则相一致。

汽修教研室工作思路篇8

目前,我国各类汽修企业近30万户,从业人员近300万人,可谓规模庞大。但随着汽车新车型的不断下线,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顾客对维修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外国汽修企业的相继进入,对汽修行业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2.汽修企业的改造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新要求

汽修企业为了适应汽车工业的发展,在激烈的维修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根并求得发展,就必须对企业进行相应的改造。例如,引进新的管理模式,增加新的维修设备,采用新的用人标准等。汽修企业的改造大大提高了汽修专业学生就业的准入“门槛”,被汽修企业视为“眼高手低”“不会做事”的汽修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就更加困难。据调研,目前大多数汽修专业上报教育行政部门的就业率虽然都达到了95%以上,甚至98%以上,但就业质量差,特别是专业对口就业率低。综上所述,汽车工业的发展和汽修企业用人标准的加严,对汽修专业的教学,特别是实习教学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因此,不断反思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改善是值得院校深入研究的新课题。

二、汽修专业实习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思想观念落后,重视程度不够。

2.实习内容与汽修专业培养目标脱节。从目前汽修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看,其课程设置始终没有摆脱“本科压缩版”的模式。

3.实习教学模式、手段和方法落后。

4.实习基地建设落后,设备简陋、陈旧、不配套。

5.实习指导教师整体素质偏低。实习指导教师整体素质偏低,一直困扰着汽修专业的实习教学,可谓“老大难”问题。

三、改善汽修专业实习教学问题的对策分析

1.更新观念,从思想上重视实习教学。目前,院校的实践教学正在向工程训练转变,这是一种质的飞跃。汽修专业实习教学应在切实做好“基本理论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前提下,逐渐向“增强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转变,从思想上真正重视实习教学,逐步适应整体式教学的思想要求。像汽修专业金工实习这一类课程,在实现这一转变中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更应予以高度重视。

2.改革课程结构,优化教学内容。在明确“实习教学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前提下,按照汽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体系上,对汽修实习课程本身、实习课程与理论课程、在修课与先行课、并行课和后续课进行课程调整和整体优化。例如,将金工实习课程中的钳工内容提到首要的教学地位,把“测量、划线、錾削、锯削、锉削……”等作为首要的、核心的教学内容,辅以“车工、铣工、刨工、磨工”等教学内容。

3.改革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手段和方法。适时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是汽修专业实习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1)大胆推行模块式一体化、工作过程导向等现代教学模式,大力提倡案例式、项目式等教学方法,让学生自行设计、自定工艺、自主作业和自我评价,以完成工作任务或作品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在兼顾“粉笔+黑板”等传统教学手段优点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采用多媒体、仿真和网络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扩大实习教学信息量,增加学生课外学习时间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

(3)结合当地汽修行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组织学校资深教师和企业合作,编写与汽修专业实习教学配套的校本教材。

4.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实现设备资源共享。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较为困难的大环境下,汽修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重点应放在校内实习基地建设上。

(1)建好专业基础课程实习基地。例如,汽修金工实习,一是按照“测量、划线、錾削、锯削、锉削……”等实习项目。一是建立“钳工台式”钳工实习室。二是按照“气焊、电焊”实习项目建立“作业间式”焊接实习室。三是把“零部件装配、检修技术”等实习项目与发动机拆装、检测、修理等后续专业课程的实习结合起来完成。四是与机械类专业共享机械加工设备,将“车工、铣工、刨工、磨工”等项目按照实际需要以“外协”的方式,与本院或外校机械类专业共享机械加工设备来完成。

(2)建好专业课程实习基地。按照“仿真实习单项实习综合实习实车实习工厂化实习”的要求和思路,建好专业课程实习室。其重点应放在仿真实习室和工厂化实习车间的建设上。仿真实习室是院校实习教学信息化的要求,工厂化实习车间能弥补汽修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不足。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若要进一步提高汽修实习的教学质量,就必须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努力提升汽修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对于金工实习来说,一要逐步提高实习指导教师的地位,激发教师的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二要通过“内培外引”的方式配备学历、年龄、职称、技能、专兼等结构合理的实习指导教师;三要实现教师资源共享。例如,配备专职教师带教钳工实习项目,与本院或外校机械类专业共享机械加工专业教师协作,共同完成“车工、铣工、刨工、磨工”等实习项目。

6.完善教学评价制度。参照“国家职业标准:汽车修理工”和“参照国家职业标准:钳工”的职业技能鉴定方式,建立以动手能力考核为主、突出平时学习、理论与实习考试相结合的评价制度。针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考核,不仅弹性大、成份复杂,而且面对的考核对象具有多样性特点。难以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因此,多重性、多元化评价会更贴近实际。评价标准不仅要看学生的实训报告等实践教学文件,更要注重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的表现,将成绩考核与技能鉴定相结合、阶段测评与最终考评相结合,采取情景模拟考核、完成项目任务、设计产品等方式。

四、结语

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专业实验、工厂实习等综合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实践应用能力及创新精神。如何达成这一目的,本文仅从汽修专业校内实习基地的层面,提出了初步的改善措施,在院校实践教学中出现的一些社会性的和深层次的问题,如院校搞“校企结合”难、建“校外实习基地”难等,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李迎.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现状分析[J].科技资信,2006,(32)99.

汽修教研室工作思路篇9

1 课程设置

(1)课程教学模式:本课程的教学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分别进行理论讲授、实践操作的教学和辅导,让学生有充足的实践操作时间。

(2)课程内容设计:根据国家汽修专业设置标准与职业能力标准将课程总教学时数设置为56学时,分成8个项目:安全用电、汽车常用工具量具、汽车电路常识、汽车电子半导体元器件、交流电路与发电机、磁路与电磁器件、直流电动机、汽车电路图识读。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将8个学习项目中分别设置了23个学习项目,每个学习项目中设置不同的工作任务。

(3)课程内容组织形式。教材: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国家职业技能要求为标准,汽修组专门编写了《汽车电工与电子基础》教材,教材采用项目化、任务化的编排模式,该教材由从事汽修专业教学的一线教师和企业的一线技术人员编写。

教学设计方案:具体包括教学目标的选取、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教学过程的设计,职业能力目标的要求,学情分析、学习情境的描述,教学环境的分析,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过程中的组织安排以及考核方法等。

学案:在每一情景实施中,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专业技能、与人沟通等能力、分析能力和终生学习的能力)。

PPT课件:每一课时的教学PPT课件,可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同时也可作为学生自学的材料。

学习任务单(任务工作单):在每一个任务中都设置有任务工作单,工单的设计按照“项目教学法”注重和实际工作过程中的操作流程、操作工艺等的一致性,用于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习题集:每一个项目设置项目习题,用于检测学生项目的学习效果,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同时配备有教材的复习题、技能考工练习题等,供学生的学习。

资源库:资源库中配有汽车维修电工手册、汽车维修电工学习指导手册、汽车电路大全、汽车电气维修短片、汽车仿真教学软件等资源,方便教师和学生的课外与课内学习。

实训指导书:主要对学生的实训目的、实训注意事项、实训操作要领与步骤、实训效果评价等进行指导。同时也可作为实训教师的教学指导材料。

2 教学团队

(1)本课程的教学团队建设分别是从课程负责人、课程主讲教师、课程实训指导教师和兼职教师4个方面着手进行建设。

(2)本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主的专业课程,我们积极从汽车维修企业中吸收一部分能工巧匠加入到该课程的师资队伍中,让企业培训学生和教师的同时,我校汽修专业也对这些企业人员进行了教学教法的指导和培训,让他们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为本门课程的教学和研究打下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3 课程实践条件

(1)校内现有条件:根据教学要求,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需配备理实一体化专业教室、汽车电器实训室、汽车发动机实训室、汽车底盘实训室、汽车整车实训室、仿真实训室等。

(2)《汽车电工与电子基础》课程依托专业,先后与省内外多家汽车服务与维修企业签订了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和教师共同实践和进步。

4 课程管理

在本课程的管理上实行三级管理模式,分别是学校教学督导组管理、专业部管理、学科组管理的模式,对课程的教育和教学进行多方位的管理模式,达到对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多方面的监控。

5 特色与创新

(1)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建设课程:我校汽修专业与多家汽修企业建立深度合作,校企合作进行专业建设,根据企业需要制定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根据岗位需求共同开发课程,共同确定教学内容,制订教学标准、教学计划。

(2)构建突出实践教学的理论实践融为一体的专业技能培养体系;本课程教学学时为56学时,其中实践教学2时,保证了教学中一半以上的时间来进行实践操作,充分体现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3)任务引领,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主,辅以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学习法、项目教学法等,充分发挥了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4)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标准的评价体系:本课程的考核评价主体:由校内老师、校外企业人员、学生考核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建立以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集平时考核、期末考核、校内外实训考核的考核评价方式。

参考文献

[1] 乌仁图亚.关于高校如何建设精品课程的理解和感悟.内蒙古师范大学传媒学院.2007年

[2] 孔七一.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实施方案.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07年

汽修教研室工作思路篇10

《汽车机械基础》主要开设在第一和第二学期,主要内容包括:机械识图、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汽车工程材料、汽车机构分析、汽车常用传动机构及零件的强度计算和液压传动,总学时170学时。后续课程有汽车自动变速器检修,汽车发动机检修,汽车底盘检修,汽车车身修复,汽车涂装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汽车零件的加工方法、加工设备;熟悉常用材料的成分、组织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和热处理原理、特点及应用,掌握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在本专业中的应用;能够识读汽车零部件图;掌握各种传动机构的构造、原理和传动特点;能够对汽车上的主要零件的变形进行分析;熟悉液压与气压传动的相关内容,能分析汽车液压与气压控制系统,为后续的汽车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2 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2.1 课程设计理念

围绕“能力培养”这一主线,以专业基础知识“必须、够用”为原则,全面分析学生和课程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技术改造工作打好基础,也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学生的职业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1)针对性 针对企业实际职业工作岗位的需求、针对职业教育教学的目的、针对学生的特点、针对课程在专业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重构和整合汽车机械基础知识体系,确定课程教学内容,满足“必须、够用”原则。

(2)实用性 注重专业基础知识与实际的结合,采用“理论――实践――理论”的组织模式,同时适当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开放性 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注重教学资源的开发及利用,完善学习材料、丰富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以满足学生课内、课外自主学习的需要。

2.2 课程设计思路

2.2.1 针对学生和课程特点,确定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

在本课程建设的过程中,针对学生和课程的特点,专业基础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一起确定课程目标,共同推进教学内容、实验实训条件、课程实施方案等建设工作。

2.2.2 理实一体,加强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结合

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将课程实施场所由教室变成实训室―教室―实训室,实现理实一体。教师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学习资料、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适当采用引导文、案例教学、项目导向、操作演示、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利用网络交流学习、多媒体教学等实用性较强的教学手段,夯实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初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注重学生安全、环保意识及独立思考等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3 课程实施

3.1 教学组织

按照工学结合的教学原则,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来设计教学实施方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实物演示、网络等教学手段,在教室、测绘室、陈列室和实训室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采用的组织形式为:

3.1.1 理论教学与工程实际相结合

采用分班教学制组织教学,每教学班学生人数不宜超过40人。采用“理论――实践――理论”的组织模式,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取必需的、够用的知识内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理念。

3.1.2 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

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根据需要安排学生在测绘室、陈列室和实训室进行教、学、做,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3.1.3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以汽车专业工程实际问题、相关网络资源工程问题为载体,布置研讨课题,学生课外自主完成实际问题的分析简化,参加全班研讨,由教师和同学共同打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调控能力。并且根据需要安排学生到企业参观见习。

3.2 实施条件

3.2.1 师资要求

专任教师应具备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含本科)并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应接受过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论的培训,具有开发职业课程的能力,具有一定实践动手能力。

3.2.2 设备要求

按教学标准班(40人班)应配备以下设备设施:(1)汽车典型零件(轴套类、类、叉架类、箱体类)各10套;(2)测量工10套;(3)汽车轮胎的惯性平衡机2台;(4)750型汽车轮胎总成2个;5、常用机构模型1套;(6)齿轮减速器10台;(7)齿轮减速器拆卸工具10套;(8)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台架1台。

3.2.3学习场所

按教学标准班(40人/班)教学场所应满足以下要求:(1)多媒体教室及多媒体播放设备;座位数大于班容量;理论教学及播放动画和视频。(2)拆装测绘实训室要有相应设备及工量具,分组人数不大于4人以便于汽车典型零件测绘和齿轮减速器拆装。(3)机构陈列室要有配置良好的汽车常用机构模型,可用于动态模拟。(4)现代机械加工实训中心要有各种现代机械加工设备,用于零件加工方法的了解。

4 考核与评价

4.1 学业考核

考核方案的设计既注重知识水平的考核也要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考核。本课程的考核及评分有以下几个部分综合而成:平时出勤及课堂讨论表现占总成绩的10%;完成作业占总成绩的10%;实验、实训操作占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60%。

4.2 教学评价

4.2.1 评价内容

(1)教学效果良好;(2)教学过程严谨;(3)教学资料齐备。

4.2.2 评价方法

(1)学生评价:利用学生信息员制度及时反馈教师日常教学情况,学期末由学生对课程进行课堂教学评价,占教学评价的40%。

汽修教研室工作思路篇11

1汽车技术创新实验室的硬件研究

1.1汽车实物系统实验室

汽车实物系统实验室由汽车结构实物及汽车实物的性能测试台架构成,汽车结构实物是一种直观、形象并益于原理分析的汽车和汽车零件的实物模型,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汽车认知环境,便于形成研究汽车的真实环境氛围,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了解汽车的电子、机械、加工技艺以及材

料等内容提供了载体。通过对汽车的构造、原理、拆装、养护、维修与教学科研的全面结合与认知,提供了实验的环境档次,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与创造能力。

另外,汽车的性能实物测试实验室台架为实验室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实验支持平台,尤其是其中包括的各种汽车结构性能的实验台架,通过了解汽车的原理及各零部件的性能,能够让学生有效开展汽车部分系统性能的实验、测量、检测、分析等,通过分析汽车的结构、能源、尺寸、材料、加工工艺等相关的参数,了解汽车的整体性能,进而产生全过程的贯穿性思路,产生创新的意识、设计出创新的作品。WwW.133229.coM具体的汽车结构实物系统及性能实物实验室台架的组成如表1所示。

通过以上高性能汽车实物结构系统及实物性能实验台架的构建,为汽车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力的实验条件,是构建汽车技术实验室的重要硬件设施。

1.2汽车技术的电子仿真模拟实验台

一方面,汽车工业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的高新技术,在教学中涉及的范围广、教学内容之间相互联系,在实验时需面对众多具体的问题,包括技术原理及匹配要素的综合分析等,在实验室中,使用的实物实验耗时长、所达的效果却不理想。另一方面,由于汽车的实物及实物的性能测试试验台价格较高,使用与维修的成本也很高,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为了降低成本、保障教学效果,让学生由浅人深地开展实验,培养学生的兴趣。当前,使用较广泛的是实物零件与电脑程序控制相结合的汽车技术电子仿真模拟实验台,汽车技术电子仿真的模拟实验台具体构架如表2所不。

这种模拟实验台的最大优点就是能够将汽车的综合技术分解来实验,清晰列出汽车技术中产生干扰及相匹配的因素,确保实验突出重点,便于每一个环节中综合技术的分析,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综合运用实验所得开展创新技术的认证。

2汽车技术创新实验室的实践管理体制

构建汽车技术创新实验室不仅需要硬件措施的支持,还需要实验室创新管理体制的制约。在传统的教学试验管理中,组织方法、手段及人员配备都是以较封闭的管理形式分别进行的。

2.1注重汽车技术创新实验室的文化内涵提高

汽车技术创新实验室的文化内涵包括多方面内容,如实验创新的教学内容、教学观念、教学模式等,教学内容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综合、开放式的实验,以引导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观念是指树立创新意识,包括能力及精神的创新素质;教学模式则应开展民主提问、客观探讨问题及实事求是解决间题的能力。

2.2创新实验室应开展服务型管理

带领创新实验室的教师队伍应该是既j懂技术又懂管理的综合性人才,能够应对实验室的紧急问题、具有实践经验、有协调多方关系的能力。这个队伍可由创新实验室的实验指导教师、学术带头人、实验技术人员及试验后勤人员4个不同层次的工作人员组成,形成创新的管理队伍。

按照科研及教学的要求,实验的技术人员必须准备好物质与技术条件,为教师及学生的创新实验提供服务,这种服务要满足教师与学生的不同需求。同时实验室要落实开放管理的制度、提高设备的利用率,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创新实验。

汽修教研室工作思路篇12

1汽车技术创新实验室的硬件研究

1.1汽车实物系统实验室

汽车实物系统实验室由汽车结构实物及汽车实物的性能测试台架构成,汽车结构实物是一种直观、形象并益于原理分析的汽车和汽车零件的实物模型,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汽车认知环境,便于形成研究汽车的真实环境氛围,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了解汽车的电子、机械、加工技艺以及材

料等内容提供了载体。通过对汽车的构造、原理、拆装、养护、维修与教学科研的全面结合与认知,提供了实验的环境档次,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与创造能力。

另外,汽车的性能实物测试实验室台架为实验室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实验支持平台,尤其是其中包括的各种汽车结构性能的实验台架,通过了解汽车的原理及各零部件的性能,能够让学生有效开展汽车部分系统性能的实验、测量、检测、分析等,通过分析汽车的结构、能源、尺寸、材料、加工工艺等相关的参数,了解汽车的整体性能,进而产生全过程的贯穿性思路,产生创新的意识、设计出创新的作品。具体的汽车结构实物系统及性能实物实验室台架的组成如表1所示。

通过以上高性能汽车实物结构系统及实物性能实验台架的构建,为汽车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力的实验条件,是构建汽车技术实验室的重要硬件设施。

1 .2汽车技术的电子仿真模拟实验台

一方面,汽车工业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的高新技术,在教学中涉及的范围广、教学内容之间相互联系,在实验时需面对众多具体的问题,包括技术原理及匹配要素的综合分析等,在实验室中,使用的实物实验耗时长、所达的效果却不理想。另一方面,由于汽车的实物及实物的性能测试试验台价格较高,使用与维修的成本也很高,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为了降低成本、保障教学效果,让学生由浅人深地开展实验,培养学生的兴趣。当前,使用较广泛的是实物零件与电脑程序控制相结合的汽车技术电子仿真模拟实验台,汽车技术电子仿真的模拟实验台具体构架如表2所不。

这种模拟实验台的最大优点就是能够将汽车的综合技术分解来实验,清晰列出汽车技术中产生干扰及相匹配的因素,确保实验突出重点,便于每一个环节中综合技术的分析,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综合运用实验所得开展创新技术的认证。

2汽车技术创新实验室的实践管理体制

构建汽车技术创新实验室不仅需要硬件措施的支持,还需要实验室创新管理体制的制约。在传统的教学试验管理中,组织方法、手段及人员配备都是以较封闭的管理形式分别进行的。

2 .1注重汽车技术创新实验室的文化内涵提高

汽车技术创新实验室的文化内涵包括多方面内容,如实验创新的教学内容、教学观念、教学模式等,教学内容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综合、开放式的实验,以引导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观念是指树立创新意识,包括能力及精神的创新素质;教学模式则应开展民主提问、客观探讨问题及实事求是解决间题的能力。

2 .2创新实验室应开展服务型管理

带领创新实验室的教师队伍应该是既J懂技术又懂管理的综合性人才,能够应对实验室的紧急问题、具有实践经验、有协调多方关系的能力。这个队伍可由创新实验室的实验指导教师、学术带头人、实验技术人员及试验后勤人员4个不同层次的工作人员组成,形成创新的管理队伍。

按照科研及教学的要求,实验的技术人员必须准备好物质与技术条件,为教师及学生的创新实验提供服务,这种服务要满足教师与学生的不同需求。同时实验室要落实开放管理的制度、提高设备的利用率,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创新实验。

汽修教研室工作思路篇13

1汽车技术创新实验室的硬件研究

1.1汽车实物系统实验室

    汽车实物系统实验室由汽车结构实物及汽车实物的性能测试台架构成,汽车结构实物是一种直观、形象并益于原理分析的汽车和汽车零件的实物模型,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汽车认知环境,便于形成研究汽车的真实环境氛围,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了解汽车的电子、机械、加工技艺以及材

料等内容提供了载体。通过对汽车的构造、原理、拆装、养护、维修与教学科研的全面结合与认知,提供了实验的环境档次,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与创造能力。

    另外,汽车的性能实物测试实验室台架为实验室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实验支持平台,尤其是其中包括的各种汽车结构性能的实验台架,通过了解汽车的原理及各零部件的性能,能够让学生有效开展汽车部分系统性能的实验、测量、检测、分析等,通过分析汽车的结构、能源、尺寸、材料、加工工艺等相关的参数,了解汽车的整体性能,进而产生全过程的贯穿性思路,产生创新的意识、设计出创新的作品。具体的汽车结构实物系统及性能实物实验室台架的组成如表1所示。

    通过以上高性能汽车实物结构系统及实物性能实验台架的构建,为汽车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力的实验条件,是构建汽车技术实验室的重要硬件设施。

1 .2汽车技术的电子仿真模拟实验台

    一方面,汽车工业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的高新技术,在教学中涉及的范围广、教学内容之间相互联系,在实验时需面对众多具体的问题,包括技术原理及匹配要素的综合分析等,在实验室中,使用的实物实验耗时长、所达的效果却不理想。另一方面,由于汽车的实物及实物的性能测试试验台价格较高,使用与维修的成本也很高,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为了降低成本、保障教学效果,让学生由浅人深地开展实验,培养学生的兴趣。当前,使用较广泛的是实物零件与电脑程序控制相结合的汽车技术电子仿真模拟实验台,汽车技术电子仿真的模拟实验台具体构架如表2所不。

    这种模拟实验台的最大优点就是能够将汽车的综合技术分解来实验,清晰列出汽车技术中产生干扰及相匹配的因素,确保实验突出重点,便于每一个环节中综合技术的分析,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综合运用实验所得开展创新技术的认证。

2汽车技术创新实验室的实践管理体制

    构建汽车技术创新实验室不仅需要硬件措施的支持,还需要实验室创新管理体制的制约。在传统的教学试验管理中,组织方法、手段及人员配备都是以较封闭的管理形式分别进行的。

2 .1注重汽车技术创新实验室的文化内涵提高

    汽车技术创新实验室的文化内涵包括多方面内容,如实验创新的教学内容、教学观念、教学模式等,教学内容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综合、开放式的实验,以引导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观念是指树立创新意识,包括能力及精神的创新素质;教学模式则应开展民主提问、客观探讨问题及实事求是解决间题的能力。

2 .2创新实验室应开展服务型管理

    带领创新实验室的教师队伍应该是既j懂技术又懂管理的综合性人才,能够应对实验室的紧急问题、具有实践经验、有协调多方关系的能力。这个队伍可由创新实验室的实验指导教师、学术带头人、实验技术人员及试验后勤人员4个不同层次的工作人员组成,形成创新的管理队伍。

    按照科研及教学的要求,实验的技术人员必须准备好物质与技术条件,为教师及学生的创新实验提供服务,这种服务要满足教师与学生的不同需求。同时实验室要落实开放管理的制度、提高设备的利用率,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创新实验。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