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生产管理流程实用13篇

生产管理流程
生产管理流程篇1

一、价值流的理论

价值流是将一种产品从原材料状态加工成客户可以接受的产成品的一整套操作过程,包括增值和非增值活动。价值流管理正是从价值的角度去分析价值流图,从而发现并消灭浪费、降低成本、寻求改善,赢取更高的利润。但令人遗憾的是,许多企业尚未认真地对产品价值流加以分析,便快速地进入了消除浪费的大规模活动中。这些活动改善了产品价值流中的局部环节,使之流动得更为顺畅。但是在其他环节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从而导致部分环节中有大量浪费,成本不降反增。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准确地认识价值流,找出浪费及其原因之所在,然后将其消除。

二、产品生产流程设计

根据生产类型的不同,生产流程有三种基本类型:按产品进行的生产流程,按加工路线进行的生产流程和按项目组织的生产流程。

(一)按产品(Product—Focused)进行的生产流程

就是以产品或提供的服务为对象、按照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生产要求,组织相应的生产设备或设施,形成流水般的连续生产,有时又称为流水线(Flow Line)生产:例如离散型制造业企业的汽车装配线、电视机装配线等就是典型的流水式生产。连续型企业的生产一般部是按产品组织的生产流程。

(二)按加工路线(Process—Focused)进行的生产流程

对于多品种生产或服务情况,每一种产品的工艺路线都可能不同,因而不能象流水作业那样以产品为对象组织生产流程,只能以所要完成的加工工艺内容为依据来构成生产流程,而不管是何种产品或服务对象。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加工路线,它们流经的生产单位取决于产品本身的工艺过程,因而国内又叫工艺专业化形式,这种形式适用于多品种中小批量或单件生产类型。

(三)按项目(Project)进行的生产流程

对有些任务,如拍一部电影、组织一场音乐会,或生产一件产品、羔一座大楼等等,每一项任务都没有重复.所有的工序或作业环节都按一定秩序依次进行,有些工序可以并行作业,有些工序又必须顺序作比。

三、影响生产流程设计的主要因素

影响生产系统生产流程设计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产品/服务的构成特征,因为生产系统就是为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而存在的,离开了用户对产品的需求,生产系统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一)产品/服务需求性质

生产系统要有足够的能力满足用户需求。首先要了解产品/服务需求的特点,从需求的数量、品种、季节波动性等方面考虑对生产系统能力的影响,从而决定选择哪种类型的生产流程。有的生产流程具有生产批量大、成本低的特点,而有的生产流程具有适应品种变化快的特点,因此,生产流程设计首先要考虑产品/服务特征。

(二)自制—外购决策

从产品成本、质量生产周期、生产能力和生产技术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企业通常要考虑构成产品所有零件的自制—外购问题。本企业的生产流程主要受自制件的影响。企业自己加工的零件种类越多,批量越大,对生产系统的能力和规模要求越高。不仅企业的投资额高,而且生产准备周期长。因此,现代企业为了提高生产系统的响应能力,只抓住关键零件的生产和整机产品的装配,而将大部分零件的生产扩散出去,充分利用其他企业的力量。这样一来既可降低本企业的生产投资,又可缩短产品开发与生产周期。所以说,自制—外影响着企业的生产流程设计。

(三)生产柔性

生产柔性是指生产系统对用户需求变化的响应速度,是对生产系统适应市场变化能力的一种度量,通常从品种柔性和产量柔性两个方面来衡量。所谓品种柔性,是指生成系统从生产一种产品快速地转换为生产另一种产品的能力。在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的情况下,品种柔性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为了提高生产系统的品种柔性,生产设备应该具有较大的适应产品品种变化的加工范围。

(四)产品/服务质量水平

产品质量过去是、现在是、而且将来还是市场竞争的武器。生产流程设计与产品质量水平有着密切关系。生产流程中的每一加工环节的设计都受到质量水平的约束,不同的质量水平决定了采用什么样的生产设备。

(五)接触顾客的程度

绝大多数的服务业企业和某些制造业企业,顾客是生产流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顾客对生产的参与程度也影响着生产流程设计。例如,理发店、卫生所、裁缝铺的运营,顾客是生产流程的一部分,企业提供的服务就发生在顾客身上。在这种情况下,顾客就成了生产流程设计的中心,营业场所和设备布置都要把方便顾客放在第一位。而另外一些服务企业,如银行、快餐店等,顾客参与程度很低,企业的服务是标准化的,生产流程的设计则应追求标准、简洁、高效。

四、价值流在产品生产流程设计中的应用与管理

生产管理流程篇2

1 服装生产流程管理的主要内容

服装企业的服装生产流程主要包括服装的设计、生产、包装、运输等工作,按照服装生产的状态可以分为:生产前、生产中和生产后三部分。

(一)生产前

1、服装的设计环节

常规的服装设计是先收集目前社会上民众对于服装的主流喜好,依据于此进行服装的设计,在完成服装的初步设计后,完成少量的服装样板,然后服装企业中的各个部门的主管人员都对新设计出的服装进行仔细而又严格的审核,必须给出个人对于此批服装的意见,如发现服装存在任何瑕疵,都要立即返工。样板的审核工作必须形成工作记录,各部门的主管领导都要在记录上签字确认。同时,也有一部分服装是按照客户提出的特殊要求单独制作的服装设计,而这样的服装设计往往造价昂贵。

2、布料审查环节

在确定服装的设计符合要求后,进行批量生产之前,服装企业要完成布料的大批量进货。进货时必须使用那些具有从业资质的且信誉优良的供货商。待布料运到后,要仔细检查布料的数量、规格、材质、颜色和伸缩率等内容,全面检查布料的性能,避免在未来的生产中出现任何意外。

3、服装生产的成本预算环节

服装的生产成本主要包括:设计成本、材料采购成本、生产成本、包装成本和推广成本等,其中材料的采购成本所占份额最多。因此,如果能够降低服装的材料采购成本,就可以大幅度的江都服装的生产成本。当然,在服装的加工中经过细致的计算,来实现布料的节省,从而节省服装生产成本。

(二)生产中

生产中就是服装制作的全过程,包括布料的剪裁、缝制和熨烫等过程,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布料的剪裁过程,是直接影响服装成品质量的。大部分服装企业都会提前制定布料的剪裁方案及排版计划,以便在剪裁的过程中能够按照那些内容实施,不至于出现低级错误。

(三)生产后

生产后的主要工作就是检查生产完成的服装质量,然后对其进行包装。在服装包装之前必须确保服装干净、整洁、平整。而产品的包装不但可以保护服装的平整、无污染,而且可以为服装企业推广宣传的作用。

2 服装生产流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的内部管理沟通不畅

服装企业之中各个部门大都是各自为政的,大部分的企业没有形成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工作准则,在企业的日常运作时,经常会出现因为分工不明,权力分配不均导致互相推诿工作的情况,导致企业的运作混乱,进而严重影响了服装的正常有序的生产计划。

(二)无生产计划

在一些小型服装企业,他们没有固定的取货商,因此,没有为生产制定出严格的计划。但企业接到服装订单后,只是按照企业现有的设备数量,然后将生产任务进行平分。

(三)无明确的生产定额

在无详细的生产计划的情况下,作业人员的工作时间也就是不能完全确定的。在生产的过程中也没有使用均衡的生产方式,导致半成品数量剧增,而又不能及时的提交成品。因此,也不能准确的对各个部门和车间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1]。

3 完善服装生产流程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明确服装企业各部门的职责和分工

想要全面的优惠服装生产的过程,首先要优化服装企业的内部结构,要求明确服装企业中各个部门的岗位职责及工作流程,这样有利于提高服装企业的日常工作效率,也可以提高企业编制的生产计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同时,必须成立服装质检部门,全面服装服装的成品质量,质检部门不但要对服装的成品质量进行严格的把控,还要在服装加工前,对服装的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查,以确保服装的质量。

(二)细化作业流程优化生产计划

编制生产计划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组织的均衡生产,生产经营部门应该客观的评估每一个生产车间的加工能力,然后根据各车间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隔离的生产计划。而工艺技术部门也应该向各生产车间下发生产工序合并方案及工艺流程图,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2]。

(三)明确生产定额

榱耸迪制笠档姆装生产能够准时完成,必须确保企业生产定额分配的准确性。而完成这一工作就必须制定出准确的工作标准,并严格控制加工时间。同时,还要综合考虑成品洗漱以及批量洗漱确定的加工日期和数量,根据企业的自身生产情况,不断的引进全新的管理手段,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的信息化程度[3]。

4 结论

社会中大部分人都希望通过服装来彰显其个性,因此民众对于服装的要求不再是停留在穿着的舒适上,更要通过服装来表现出其身份和个性,这提高了服装的生产难度。同时,服装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尽管新工艺、新材料不断的被开发和引进,但是服装生产流程的管理难度也随着升高。当今的服装企业为顺应市场的发展趋势,满足民众的要求,必须首先竭尽全力的完成服装生产流程的优化工作,当这项工作完成时,不但可以降低服装的生产成本,还可以提高服装生产的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利润。

参考文献

生产管理流程篇3

Abstract: Shipbuilding is a huge and complicated systemic project. By using the production process management system the working hours and capacity management can be established and implemented effectively to facilitate the calculation of ship manufacturing costs, preparation of production plan, improvement in production efficiency, reduction of production cost and to improve the economical benefit of shipyards.

Keywords: Working hours and capacity management; Production efficiency; Production process management system;

1 引言

造船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现代造船模式以中间产品为导向,按区域对产品作业任务进行分解和组合,生产作业要实现空间分道、时间有序,从而达到壳、舾、涂作业的精确协调,实现一体化造船。因此,要对劳动力、生产能力、工程量分割等进行细化和量化。建立船舶建造工时物量管理系统,可以为造船工程管理合理安排中间产品的进度计划,指导现场生产,做到计划可控。并通过对造船的工程物量、所需计划工时和实动工时的分析,了解船企造船生产效率高低,为造船成本、经营估价、全面预算等管理提供依据。

工时物量管理,日、韩的船企较早开始应用,上世纪90年代也引进到国内,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不过,国内部分船企在应用工时物量管理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单船工时总量及分解的来源和依据不合理;工时/物量原始数据采集点分布不完善;实动工时填写和收集不完全准确;完成物量与实动工时不真实等。导致形成的工时/物量数据不实,不具可操作性、指令性与可比性,使工时物量管理在实际应用中并不能真正起到指导生产、辅助船企决策的作用。

究其原因如下:(1)意图用一套工时物量管理系统复盖所有工种的实动工时采集、管理,忽视了各工种之间的差异性;(2)不能针对各工种的工作内容算出定额工时,只是采集实动工时,无法在具体工作内容上实现定额工时与实动工时的对比;(3)缺乏管理监督手段,船企员工填写实动工时过于随意;(4)相当多的专业根本不使用工时物量管理系统,仅以工作日作为计算工作和薪酬的依据。

因此,要真正应用工时物量管理系统,使之起到提高生产效率、辅助船企决策的作用,建议分专业设立各自的生产流程管理系统,使之更贴近专业生产实际。文船的管子加工生产流程管理系统经过十多年的使用实践,对工时物量管理、提高生产效率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以下对文船的管子加工生产流程管理系统作简单介绍,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 管子加工生产流程管理系统

应用该系统的前提:管子加工要以应用成组技术原理为基础,根据相似性原理将管子族细化、分类,采用虚似化生产流水线组织生产。

2.1系统设计

2.1.1 生产流程图

见图1。

2.1.2 生产流程简介

(1)资材准备

设计部:按计划将管子加工所需的生产物资预估清单提交物资部;

管子加工车间工艺组:,将设计部数据库中管子加工图纸数据导入系统数据库,。由系统自动生成各种管理表格,提出经细化的资材纳期汇总交物资部,由其准备生产资材。

(2)生产环节

管子加工车间:根据管子生产计划、批次,按系统自动生成的各种表单安排各工序生产――下料、 弯管、较焊、焊接、打磨、报验分组 、表面处理分拣、管子表面处理、管子表面处理后分拣、入托、进库等。

(3)管子安装部门领用

管子安装部门按需求计划,办理管子领用出库手续。

数据库库间关系图 ,见图2。流程及数据来源步骤图,见图3。

3 工时物量数据收集与分析

(1)由系统自动生成的管子加工生产单元内场作业日报表,已经有了管子加工所有工序的定额工时和物量,并随管子加工单元按工序向前滚动。每个工序完工,作业员工必须要填写该工序的实动工时。完成作业后,将填好实动工时的管子加工生产单元内场作业日报表交给工班长,同时领取下一个工作任务。

(2)管子加工单元所有工序完成后,由专人将各工序的实动工时输入电脑,进行实动工时与定额工时、工时与物量等分析、储存。

(3)通过管子加工生产流程管理系统,将管子加工生产与工时收集有机结合起来,使实动工时收集的准确性接近真实工时消耗。这样的工时物量数据,可以用作生产计划编制、预算新船的工时预算和人工成本,起到作为估价、报价依据等辅助船企决策的作用。

文船应用管子加工生产流程管理系统,对提高生产效率起到较大作用,人均生产效率较高。与对标的日本水岛船厂相比:文船2014年6月为151根/月/人,约为水岛船厂的1/2。

4 结束语

船企分专业编写各自的生产流程管理系统,有利于解决本专业的生产计划、生产前准备、工时定额、实动工时收集等一系列问题。并通过生产流程管理系统,要求工人每天必须填报实动工时记录表,如实记录当天实际工作情况,并由专人按作业区域、作业阶段、作业内容等录入工时物量系统数据库。各管理层可以调用数据作为生产计划编制、平衡劳动力等依据;经营部门调用数据来预算新船的工时定额预算和人工成本,作为估价、报价依据。

如果各专业都有自己的生产流程管理系统,船企就能够完善各工种、工序的原始工时收集,真正有效地建立和应用工时物量管理系统,实现船企间的纵向和横向对标。便于船企计算制造成本和制定生产计划,进一步提高船企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实现向管理要效益。

参考文献

[1] 赵东,马晓平,蒋志勇.船舶制造中的工时/物量数据统计分析系统

生产管理流程篇4

根据流程工业生产管理的特点运用有效的生产管理信息化手段,是解决好上面出现问题的有效途径。其中MES(制造执行系统)在流程工业中的运用为企业实施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提供了可行的框架,有助于加深对发展生产过程建模的理解。

一、流程工业生产管理信息化的主要内容与MES功能的重合

1.流程工业生产管理信息化的主要内容

流程工业以稳定、均衡、高负荷、安全、低能耗和少污染为目标,调节手段主要是保证工艺过程参数保持在最优状态。针对流程企业生产管理的特点,流程工业的生产管理信息化应该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严格的、全生命周期的设备管理。流程行业的设备管理不仅是包含设备档案,设备维修计划,资产折旧等方面,还要能在线检测设备状况,准确分析设备停机原因,发现潜在隐患,真正做到预防性维护,保证生产正常进行。

(2)生产过程中全面的质量监控与跟踪。流程行业对于质量要求非常高,信息系统需要做到在线检测、实时参数分析,跟踪生产产品的主要参数变化情况,及时发现造成质量波动的原因,有效提高产品品质。

(3)生产过程管理监控。流程行业的生产过程基本是连续进行,因此准确掌握整个生产工艺过程中的实际生产情况非常重要。只有对各装置的生产参数,运行状况准确跟踪,才能保证生产计划的有效执行。这对信息系统提出了实时数据采集和生产过程展现的要求。

(4)动力、能耗的严格管理。流程行业生产过程中,动力消耗非常大。只有准确掌握各车间生产过程中的动力成本,才能准确掌握实际生产成本,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5)优化控制。自动化的发展已不仅仅是对生产装置进行控制,还要求对生产过程进行优化,使生产执行与计划紧密联系,提高生产效率。

要达到上述目标,需要将生产信息和经营信息有效集成,信息系统必须贯穿企业经营计划和生产调度层,实现生产信息的共享。管理系统(如ERP)指定计划,检查经营结果。生产管理系统提供实际生产过程中的信息并进行处理,实现商业智能与生产智能的融合,最终构成企业智能。

2.MES的任务和功能

MES的任务是根据上级下达的生产计划,充分利用车间的各种生产资源、生产方法和丰富的实时现场信息,快速、低成本地制造出高质量的产品,其生产活动涉及订单管理、设备管理、库存跟踪、物料流动、数据采集,以及维护管理、质量控制、性能分析及人力资源管理等。MES汇集了车间中用以管理和优化从下定单到产成品的生产活动全过程的相关硬件或软件组件(Component),它控制和利用实时准确的制造信息来指导、传授、响应并报告车间发生的各项活动,同时向企业决策支持过程提供有关生产活动的任务评价信息。

MES的功能主要包括车间的资源分配、过程管理、质量控制、维护管理、数据采集、性能分析及物料管理等。

通过上面的比较,我们发现MES功能和流程工业生产管理信息化的主要内容有很大程度的重合。MES技术是解决流程工业生产管理信息化问题的对症良药。

CIMS理论是流程工业生产管理信息化的主要依据,而近年来ERP/MES/PCS已成为国外流程工业CIMS理论和产品的主流框架,大有替代Pudue五层结构(决策-管理-调度-监控-直接控制)的趋势。流程工业企业内部物流的控制与管理、生产过程成本的控制与管理等生产管理活动都在MES层完成,因此MES层的信息集成至关重要,它是流程工业CIMS研究与发展的关键,而实施MES的关键又在于体系结构和关键技术的解决。

二、流程型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体系结构构建

分析流程企业信息化应用,可以将信息化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装置层的信息化,即是企业生产过程自动化,如集散型控制系统(DCS)、可编程控制器(PLC)、大型监督控制和数据采集(SCADA)。第二层次,车间作业层,即制造执行系统MES,要实现企业内部集成信息系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提供从接受订货到制成产品全过程的生产数据第三层次:是企业ERP建设的范围,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不仅要包含企业内部业务,还需集成所有与企业经营相关的企业内部及外部的资源和业务。

在这三个层次之中,生产管理系统位于企业上层企业资源计划(ERP)和底层工业控制(DCS/PLC)之间,面向车间层的管理系统架起了工厂与办公室之间的桥梁,填补了两者之间的鸿沟,它在整个企业信息集成中承上启下,是生产活动与管理活动信息沟通的桥梁。MES采集从生产任务下达到生产完成全过程的各种数据和状态信息,优化生产管理活动,跟踪生产过程中物料移动和设备状况,使企业真正成为“智能化工厂”。

从流程工业的发展来看,DCS/PLC的应用已非常普及,自动采集生产过程的实时数据成为可能,MES通过采集生产作业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并连接ERP系统,对于流程企业信息化起着关键的作用,真正为企业创造效益。

流程工业生产管理系统中,下层生产过程控制(PCS)的实时信息和上层企业资源管理(ERP)的各类信息都在MES层中融合与贯通,并通过信息集成形成优化控制、优化调度和优化决策等的判断或指令,实现流程工业企业生产过程的安全、稳定、均衡、优质、高产、低耗的目标;同时,企业内部物流的控制与管理、生产过程成本的控制与管理等生产管理活动都在MES层完成。针对流程工业的特点和目前CIMS技术的发展,MES必须采用开放性的、柔性的、可扩展的、模块化的、面向对象和应用的基于知识的体系结构。

笔者基于以上理论,构建了“基于MES技术的流程型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体系结构”,如下图所示。

基于MES技术的流程型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体系结构图

基于MES技术的流程型企业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应该重点解决管理系统与控制系统信息脱节问题,它可以从ERP系统中获取生产计划信息,实际安排生产;也可以连接控制系统,优化生产过程。同时,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系统使用,为企业生产调度、工艺部门提供有效的决策工具。

三、流程型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的实施

MES系统涉及到企业生产及其管理的各个方面,实施MES系统不仅是软件问题,也是管理和观念的系统工程。

在规划实施阶段时,应按功能由简到难的顺序:第一步:实现对生产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展示;第二步:对采集上传的数据进行深层挖掘,实现停机分析、质量统计分析和批次配方管理;第三步:实施生产调度系统、设备管理、实时成本分析等子系统构建完整的生产管理系统;

实施MES系统的原则是,尽量采用成熟技术,规避风险,最大限度保护企业投资。系统中的模块均可以独立运行,并可以与其他模块无缝集成,灵活组合,因此可以采用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方法,制定出近期、中期、远期的总体规划,然后分模块实施,从能够快速见效的模块入手,见效一块实施一块。

在我国实施的CIMS战略中,车间自动化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而实施MES则是提升车间自动化水平的有效途径,因此MES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SWANTON B.MES five years later:prelude to phase[EB/OL].amrresearch. com

[2]MESA International .MES Explained:a high level vision [EB/OL]. 省略/ html/ resource. htm

[3]AMR Consulting.Next generation plant systems: The key to competitive plant operation [EB/OL].省略/ plant systems

[4]赵或范玉顺:基于企业建模的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实施方法研究[J].航空制造技术,2004,(8): 53-56

[5]任明仑朱卫东等:基于构件的信息系统体系结构模型[J].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4(7):1159-1163

生产管理流程篇5

Keywords: process management;production plan; High quality merchandise concrete; Produc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 TU64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前言

(一)优质商品混凝土概述

现代商业混凝土搅拌站的生产管理过程,应该是一个以商品质量为前提,围绕“生产计划”展开的流程管理的过程。既然如此,在我们进一步讨论流程管理之前,让我们对优质商品混凝土的标准以及获得要素做一个了解。

现代行业优质商品混凝土应具备如下三个特性:1.合格的强度;2.足够的耐久性;3.良好的经济性。

要获得具有以上特点的商品混凝土,就要求我们在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生产设备以及相关人员进行管理控制。

本文讨论的混凝土搅拌站流程管理,假定原材料质量可靠,生产设备质量运转正常。对质量管理的要素控制,将着重从人员要素的角度进行讨论。

(二)生产管理流程图

二、基于生产计划的流程管理

以生产优质商品混凝土为基础,围绕“生产计划”,我们可以将商业混凝土搅拌站的生产管理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确定生产计划、实施生产计划以及生产报告总结。同时,我们将按照以上三个阶段来进行流程管理的分析。

(一)确定生产计划

企业制定生产计划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有效合理地调度配置公司资源,进一步落实目标责任制,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及员工工作评价的可操作性。商业混凝土企业也不例外,但是其计划的表现和制定实施过程又有自己的一些特点。

1.混凝土搅拌站的生产计划相对于一般生产加工组织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其具体表现在:

(1)制定周期短。实际情况是一般大方量计划提前1-5天由工地上报汇总于调度室,而小方量计划一般提前量为24小时以内,甚至随报随打。

(2)准确性低。由于工地施工人员的工作水平,道路、天气等因素,经常会出现剩料和补料的现象。虽然实际工作中这种“生产计划”的不确定是很难彻底改变的,但是做为“生产计划”而言,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最大限度的减小这种不确定性。

2.根据以上情况,就要求我们:

(1)要多方收集资料,掌握项目现状,要深入现场,掌握第一手资料,为确定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2)对项目主要负责人和项目对接人做好沟通。

(3)这种沟通应该是长期的,伴随整个项目进程的,及时了解项目进度、项目整体情况(有无事故、资金和人员更替情况)对我们做好“生产计划”意义重大。

3.在这里我们引入流程管理的5个步奏:

1)梳理——工作顺畅,信息畅通

2)显化——建立工作准则,便于查阅流程,便于了解流程,便于工作沟通,便于发现问题,便于复制流程,便于公司对流程的管理

3)优化——不断改善工作,提升工作效率

4)监控——找到监测点,监控流程绩效

5)监督——便于上级对工作的监督

很明显根据流程管理的观点,以上我们只是对流程进行了“梳理”和初步的“显化”,而流程管理的“监控”是需要我们找到监测点并制定相应表格,便于公司及上级领导“监督”,在这里生产主管应制定并完成《项目工地方量进度表》。同时我们应该注意流程管理的“优化”是伴随其余生产的各个阶段和周期的。

(二)实施生产计划

这个阶段我们重点从生产调度的角度围绕“生产计划”分析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流程管理。

首先我们可以分两个维度对生产调度进行分析:

1.从其工作职能分析

通俗的说混凝土搅拌站的调度主要工作归纳如下:

三个保证:生产物料保证、生产计划记录准确性保证、车辆保证。

三个衔接:项目计划供应车辆衔接、正常生产衔接(倒班对接)、生产设备检修和开停工衔接。

从以上具体工作我们不难看出生产调度管理具有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的职能,称之为系统性综合性职能。

(1)组织职能与作用。维护现有合理的调度管理组织体系,把搅拌站生产的各个要素和各个生产环节有机的组织起来,按照确定的生产经营计划组织工作,使生产经营活动有效进行。

(2)指挥职能与作用。就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随时收集信息和掌握进度与情况的基础上,及时有效地处理各种问题,同时,在组织实施生产经营活动中进行有效交流,从而使材料室、搅拌楼、实验室和车队按照生产经营目标协调配合。

(3)控制职能与作用。就是按照既定生产计划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的监督和检查,掌握信息,发现偏差,找出原因,采取措施,加以调整纠正,保证生产计划的达成。表现在对混凝土的质量跟踪。

(4)协调职能与作用。协调是调度的四大基本职能之一。生产经营系统化管理过程中,动态平衡是规律,协调就是维护动态平衡,保证生产经营系统内部各个环节的畅通,保证所有生产经营组成部分同步运行。这就是调度所发挥的中心作用。协调分为内部协调和外部协调。可以看到,只凭调度的生产职能,我们不能对其工作进行有效的流程管理。但是,熟悉调度的具体工作及其职能,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其工作重点,有利于我们对“监测点”的确认和“显化”工作的展开。

生产管理流程篇6

(一)生产型企业的定义

狭义而言,生产型企业一般是指有实物产品产出的企业。本文为了利于分析,将生产型企业简化为“领导层-管理部门-基层单位”的结构。

(二)生产型企业流程管理的实施背景

“十五”以来,随着生产型企业跨越式发展步伐的加大,企业内重管理、抓管理的氛围日渐浓厚。以东方公司为例,2006年东方公司推出了首版76项行政主要管理工作流程图;2009年,流程图管理体系修订再版,形成共计82项的新版行政主要管理工作流程图。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难点,以下就具体问题进行分析。

二、流程管理的难点

(一)流程管理的理论基础

流程图管理的理论遵循的是PDCA循环。其中的四个字母取自于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纠正)的首字母。

(二)流程管理的难点

针对PDCA循环的四个环节,以下结合实际逐一分析流程管理中易出现的难点:

1、Plan(计划),对应于企业流程的制定阶段,即通过制度或规范使隐性知识显性化。易出现的问题包括:

(1)缺乏完备的制度文件体系。列入企业流程管理的每张流程图的内容、布局都必须依靠严格的制度文件或日常工作处理步骤来制定。但这有赖于企业的长期积累,如果企业未予足够重视,则流程管理环节存在缺口。

(2)流程规划目标的梳理不全。流程管理的目标在于实现管理资源的合理配置,以期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产生管理增值。在实际操作中,多数企业采取的是以下至上的需求调查模式,即企业各管理部门以部门职责为基础,成为各自流程内容的牵头梳理部门,势必造成交叉部门事务的管理无人问津。

2、Do(执行),对应于企业流程的运行阶段,即以各岗位的每个活动来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易出现的问题包括:

(1)各层次执行者理解程度不同。对于大部分生产型企业,由于流程的制定者是各管理部门,广大基层单位虽不直接参与流程制定,但在执行环节充当了主体,理解的分化也不同程度存在。对管理部门而言,易走入“想当然”的误区,凡事依靠经验主义,自信操作了多年的工作程序必定不会有错,忽略了企业的运作是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怠于逐一核实各管理步骤是否符合现行的制度管理规定、是否符合现行的流程管理,从而可能导致流程执行与企业实际运作脱节。对于广大基层单位而言,往往对流程管理的概念比较模糊。同时在一些企业,由于流程缺乏体系化的分层和分级管理,导致流程众多,相互交叉严重,且无统一的执行标准,基层单位流程在手却不知从何做起。

3、Check(检查),对应于流程管理的检查阶段,即以“检查-打分-奖惩”的方式加强流程的执行力度,为发现问题、改进问题提供条件,避免流程的形同虚设。易出现的问题包括:

(1)检查标准的设定困难。企业各管理部门的管理内容和性质各不相同,如按照各部门为检查对象,可列为检查内容的备查点众多,但是各部门之间的标准却无可比性。在采用打分制的检查中,这种现象尤为明显,即针对每个管理部门选取哪几个备查点最为合适,每个备查点的分数如何分布才较为合理,每个备查点的扣分点如何把握,如何减少打分的主观因素影响等等。此类问题如处理不当,将直接导致随后的奖惩兑现受到争议,从而打击各级的执行积极性。

(2)检查组的设定困难。企业流程管理属于企业内部管理的一部分,相较一些由企业上级管理机构组织的强制性检查,类似的内部管理存在管理靠自觉的鲜明特点。在实际操作中,表现为制度制定、制度执行、制度检查的主体的同一化。在检查中,如检查组的人员组成没有有效兼顾专业性和各级人员比例的合理搭配,有可能影响检查的有效性和公正性,导致管理的盲目无序和潜在的舞弊现象。

(3)检查方式的设定困难。管理流程作为企业管理制度的精炼和动态展现,其涵盖面广,涉及管理层面众多。尤其对于一些基层单位地域分布广的生产型企业,如何在有限的检查时间中,以点及面的排点,以便在之后的改进环节积累足够的经验,成为又一大难点。

(4)重检查而轻报告。在实践中发现,部分企业的流程检查搞的有声有色,但最后各检查组形成的书面报告质量却参差不齐,直接导致后一环节的整改无法有效划一的执行。

4、Act(纠正),对应于流程管理的整改阶段,此为PDCA形成闭环、即与Plan(计划)环节形成搭接的关键环节。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较多理解误区,很多人认为流程管理在Check(检查)环节即以告罄,而对于管理循环的概念理解不透,具体表现在:

(1)没有对检查报告深入分析并将问题逐一分解。各部门在奖惩兑现后,往往对检查报告没有形成足够重视,或者只看到了本部门的管理薄弱,而没有将由此可能引起的新的管理流程需求形成新的流程规划反馈至相应的部门。

(2)没有将分解后的问题改进入相应的管理流程中。在新一轮的Plan(计划)环节,没有将上一轮发现的问题做纠正和改进,导致新一轮的检查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管理目的。

5、全过程管理的工作量较大。目前各生产型企业的管理流程数量较为庞大,以东方公司为例,目前正在执行的已有82项,每进行一轮PDCA循环,投入的人力物力资源较大。以后随着企业发展的需要和流程管理的日益完善,软件化需求将更为强烈。

三、流程管理改进措施

以下结合东方公司在流程管理中的实际做法,逐一分析PDCA循环各环节流程管理改进的想法:

1、Plan(计划):

(1)针对完备的制度文件体系。各制度制定部门可委派专人负责积累管理制度并做到及时更新。在实践中,东方公司正是依靠多年来坚持不懈的有效文件管理,为流程管理创造了基本条件。

(2)针对流程规划目标的梳理不全。针对跨部门、跨专业单元的流程制定存在真空地带的问题,可由公司领导层主持会议,集中解决这类流程。

2、Do(执行):针对各个体的理解误区,要对症下药解决问题。首先,对于企业各管理部门执行者,要求其定期对照制度排查流程执行情况。其次,对于各基层单位,可采用集中培训的方式,由各管理部门担任主讲,现场解答基层单位的问题,以最大程度保持执行过程的统一性。

3、Check(检查):

(1)针对检查标准的设定。以东方公司管理部门为例,在对其的检查标准的制定中,分列为“基础管理”和“特色管理”两类考核内容,其中“基础管理”着重考察各管理部门制度维护情况和PDCA循环中Act(纠正)环节即整改完成情况;“特色管理”中,将各部门工作按重要性排序的方式列举出前五项作为备查点,每个备查点总分相等。

(2)针对检查组的设定。以部门检查为例,为了兼顾检查组专业性和各级人员比例的合理搭配,可挑选与被查部门重点工作相关或有交叉的部门及一定比例的基层人员组成检查组,这样既可以提高检查效率,又可以借此机会加强部门和基层的管理工作交流,起到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的目的。如有条件邀请上级单位人员参加检查,则效果将更趋明显。

(3)针对检查方式的设定。检查方式一般以台账内容为主,由于该部分资料庞大,检查时间有限,可在检查开展之前,集中开展该部分内容的梳理工作,比如请被查部门提交管理目录和自查报告,以此为检查组检查思路提供参考依据。在此过程中,检查组可整合其他部门提交的材料作为检查被查部门的辅助资料,如可根据工程部提供的项目开工清单检查经营部的合同签订情况等。以此类推。

(4)针对“重检查而轻报告”。可以指定统一格式的检查报告样张,客观如实的记录被查部门执行情况和先进管理经验。

4、Act(纠正):针对整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在检查后组织相关被查部门召开整改会议,在会上深入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有必要时可在会上形成新的管理流程需求并制定流程融入下一轮流程管理中。此后便可要求各部门按照会议要求认真执行整改,并按时提交整改报告。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1~4阶段的工作均基于一个关键条件方能高效开展,即领导层、各管理部门和基层单位的支持配合。该条件对于流程图管理长效机制的形成至关重要,只有具备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方可确保流程图管理具备有效的执行力,该项管理才能不断推进。

5、流程管理的软件化。流程管理还可以与工程管理中常用的单代号网络图结合使用,并逐步实现软件化管理,使得流程管理趋于精细,同时减轻人为管理的繁重工作。

四、结论

生产型企业的流程管理是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领导层的大力支持,也需要广大执行者热情的参与。为促使生产型企业流程图管理有效运行,有必要继续加强如下工作,即:

生产管理流程篇7

1.1 传统生产管理的模式和缺点

服装企业传统的生产管理,是分散的相对独立的计划编制体系,往往存在着相互脱节和难以控制的现象,无法高效的实现企业各环节之间的有效衔接,也不便于企业各生产车间、班组根据生产作业情况灵活快速地实现重新调整、安排生产。生产线的管理更是全凭人工统计信息,低效又不准确,供销线的管理数据又不够准确,无法及时根据市场准确的调整生产量,基本上凭经验预测、决策。因此,造成追单不够及时、追单不足或追单过量、积压库存的现象。[1]

传统的生产管理系统基本上是一种人工模拟系统,一种粗放的管理系统,它靠纸张、笔口授指令等传统的管理工具和方法,信息和知识难以共享和传递,低效且缺乏科学性。而数字化管理系统能快速度、高效率、科学性地进行服装企业生产管理,其准确的生产数据统计,灵活高效的生产安排,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1]

1.2 未来生产管理的发展方向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竞争力,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将会改变传统企业的生产模式。针对劳动密集型特征的服装企业,在日益加重的生产竞争压力下,服装数字化生产流程管理势必会发生巨大的优势,改变并替代传统的生产管理模式。

服装生产管理,是从整体优化的角度,通过应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将服装企业中的各类资源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控制和调整,使上述资源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得以协调有序,并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作用。其最终目的是,连续均衡的进行生产,消除一切无序的劳动和制造资源,进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1]

2 二维码在服装企业中的应用

2.1 二维码简介

二维码又称二维条码(2D barcode),可看做条形码的升级,诞生于1980年,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图形,它能够把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编码”成一个图像,当用特定软件拍摄这些图像时,二维码内包含的信息就显示出来。二维码本质上是利用图形的组合规律来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也就是说一个小小的二维码方格就是一个图形密码,里面蕴含着丰富的待解读信息。[2]它具有条码技术的一些共性[3]:每种码制有其特定的字符集;每个字符占有一定的宽度;具有一定的校验功能等。同时还具有对不同行的信息自动识别功能及处理图形旋转变化等特点。在许多种类的二维条码中,常用的码制有:Data Matrix,MaxiCode,Aztec,QR Code,Vericode,PDF417,Ultracode,Code 49,Code 16K,Han Xin Code等。但二维码的安全性也正备受挑战,带有恶意软件和病毒正成为二维码普及道路上的绊脚石。发展与防范二维码的滥用正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2 二维码在服装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设想

(1)现行的企业管理软件。ORCALE ERP系统是现行的企业管理软件,管理过程中根据裁片分包的数量来统计,用条形码标记每个裁包,管理人员每隔4/8h到每个工位统计员工完成的包数,将员工代码以及裁包条形码扫描进电脑,统计产量。每位员工在电脑中都有详细的个人资讯:姓名、工号、组别、工时、产量等,数据查询统计快捷准确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员工的生产能力,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生产安排,合理高效的安排生产线。

适应服装企业“多品种、小批量、高质量、快交货”的发展趋势,需要提高服装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快时尚”文化的兴起,使得很多款式的服装流行周期短、数量少,所以服装厂同时加工多款服装已经很常见了。怎样使工厂在同时加工多款服装中能高速有序地进行生产,是非常重要的。ORCALE ERP系统虽然在服装生产管理中较传统管理办法有很大的提高,但这种办法适应于大型批量生产的单款服装,且管理人员每隔4/8h才到工位去检查,检查的部分还是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精力,而且很容易出现纰漏。

MES制造执行系统起到了ERP/MRP和车间生产系统间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服装加工过程中为任务分配资源,并对所有的资源(如服装生产设备、工人的劳动技能、面辅料及其他一些生产必需品)的运行状况进行跟踪,同时提供服装生产设备的故障诊断能力。服装CIMS(服装计算机集成加工系统)又叫吊挂式传输系统,可按加工性质进行模块组合,既可适应大批量少品种,也可以适应少数量多品种,它将取代捆绑式服装流水线。[3]

(2)二维码在服装生产各阶段中的应用设想。在业务订单系统中,每个二维码中都包含着服装款式的订单号、料号、用料表、款式、颜色、尺寸等基本信息。

在样板的管理过程中,每款服装的每片样板上都贴有二维码,通过扫描二维码就可以知道这片板型是哪一期的订单,包括服装的详细信息,以及这片板型的应用和制作的工艺流程。如果在样板的管理过程中出现混乱和制作困惑,可以通过对二维码的扫描来了解信息。

在生产过程中,每个布片上都嵌有一个贴着二维码的标牌。每个工位上都设有扫描二维码的装置,这个装置协同MES制造执行系统和服装CIMS(服装计算机集成加工系统)一起作用。每件通过吊挂式传输系统运送来的服装,工人拿下后都要扫描一下上面的二维码,桌子上的显示屏会出现这款服装的详细信息及该完成的工序,并附有制作要点。工人按要求完成工序后再次扫描二维码,这时电脑集成系统中就会出现这件服装的完成工时,完成的工序,工人的工号。通过二维码扫描技术和计算机辅助生产计划系统CIMS的结合,也可以随时在电脑集成端检查每个工位完成任务情况和及时调整生产流程的布局情况。

在质检阶段,如果检查出服装的任何一个部位的问题,通过扫描二维码就可以查出生产这个工序的工位号、时间等详细情况,便于问题的解决。

3 结论

作为一名服装工作者,我认为服装企业应该顺应发展趋势、把握时机、积极创新、导入数字化、信息化技术、更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适应服装“快时尚”文化发展的步伐。不变则亡,不进则退,在现在的竞争社会中,企业一定要主动进取,把握技术的制高点,深入地应用科学,发挥科技生产力的优势是取胜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刘咏梅.服装数字化生产管理系统的应用研究[J].上海: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1):65-69.

生产管理流程篇8

1.计划管理内容

1.1年度生产计划。生产部门依据铁路总公司勘察设计工作计划、合同约定或业主需求及相关经营开发信息编制。指导各部门和单位策划年度工作安排、统筹资源,制订相关政策和措施。

1.2季度生产计划。生产部门组织、各生产单位配合,依据各个项目进展和外部需求、审查批复进程及各专业人力资源状况编制。指导各生产单位人力资源调配和季度工作安排。

1.3项目实施计划。生产部门和项目总体组织、各生产单位配合,依据季度生产计划和项目外部需求编制。指导各生产单位制订专业执行计划、落实资源、组织完成项目专业工作。

1.4专业执行计划。生产单位依据季度生产计划和项目实施计划编制。明确项目本专业工作的设计、复核、审核责任人及时间节点,提出过程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

1.5计划检查控制。生产部门、组织机构(总体)、各生产单位依据项目实施计划和专业执行计划,按照进度管理职责分工,采取日常检查、专题协调会、周例会、生产考核等方式对项目计划进行检查控制和协调,以实现项目工期目标。

2.生产组织策划

2.1落实任务依据。新承揽项目在合同签订之前启动工作时,经营部门应及时落实项目委托书报集团公司主管领导审批,并向生产部门提供新承揽项目经营信息。

2.2分析项目背景及需求。生产部门依据经营信息、季度生产计划等内容,组织分析项目背景、相关利益者需求、工作安排的必要性及安排时机等,提出工作安排建议向主管处长汇报,形成意见报集团公司主管领导。

2.3确定组织方式和承担单位。生产部门依据项目背景及需求分析,提出新承揽项目承担单位和组织方式建议(含派出总体和副总体的单位),向主管处长汇报,有特殊要求的项目应请示集团公司主管领导。

2.4 确定项目人员及工作安排计划。明确主管总工、总体、副总体及主要专业人员,生产部门组织项目人员提出工作安排初步计划和有关建议,形成生产组织策划书初稿,提请集团公司主管领导召开工作启动会议。

2.5工作启动会。工作启动会一般由集团公司主管领导主持,集团公司主管总工、总体、相关单位主管领导等参加。启动会对生产部门形成的生产组织策划书进行评审,确定组织方式及工作计划和目标。生产组织策划书由会议主持人审定,下发项目相关人员及单位。会议对项目组织管理提出新要求。

3.计划编制执行

3.1确定工作范围。这是制订项目实施计划的前提和基础,任何项目整阶段工作开展之前,均应首先确定工作范围,之后再制订实施计划,以避免工作反复和无谓投入。首先要利用既有资料和上阶段工作成果,进行初步方案研究,分析利益者需求,搜集资料,稳定方案并进行专业会审,然后组织现场踏勘,征求相关利益者意见,细化方案,召集院内专家进行方案初步论证,优化方案,咨询有关专家及上级部门意见,最后完善方案并进行方案决策论证,形成工作范围确定意见。

3.2编制实施计划。项目实施计划是对项目工作的具体安排,是进度检查与控制、生产组织考核与内部产值计费的依据。项目实施计划依据生产组织策划书、工作范围确定意见书编制,整阶段勘察设计。工作实施计划编制首先要求生产组织策划书、工作范围确定意见书有明确的意见要求。总体组织负责提出实施计划初稿,然后转报生产部门。生产部门在限定日期内要提出调整建议,报总体和生产调度。总体组织召开项目实施计划签订会或出工交底会,最后生产调度拟文,项目实施计划报各级审核后下发。

3.3专业执行计划。专业执行计划要依据项目实施计划进行编制。各单位根据项目实施计划进行生产组织策划,然后制定专业执行计划。首先利用项目管理软件(WBS工作分解模板库)分解本单位各专业工作,进行工作排序,研究各项工作间及与其他专业间的关系,为各项工作配备人力资源并进行资源平衡,将每项工作分配至责任人,提出主要控制因素及解决方案。其主要内容至少应包括:项目名称、主要工作内容及完成时间、专业主要工作量、人力资源详细安排、存在问题及协调情况等。

4.计划检查控制

计划检查与控制是兑现计划目标的关键环节。按照项目组织策划“自上而下”、检查控制“自下而上”的原则,计划检查与控制分别由执行单位、项目组织机构或总体、集团公司三个层级进行管理。

4.1执行单位,负责检查专业计划执行情况,协调专业存在问题。在受到上序专业工作影响或影响下序专业工作时,执行单位及时与相关专业沟通;专业间协调仍难以解决的,应及时报项目总体和计经处进行协调。

4.2项目组织机构或总体,负责与项目建设单位和相关方沟通,组织落实影响工作推进的外部条件;协调解决技术、专业间接口和专业间工作安排时序问题;经协调仍将延误总工期时,应及时报生产部门予以协调。

4.3生产部门,负责抽查项目里程碑节点计划兑现情况,协调解决涉及人力资源调配和影响总工期的进度问题,协调勘测与勘探间均衡生产安排;依据集团公司相关规定实施生产计划管理考核。

4.4控制措施,主要包括日常检查与控制、专题会议协调控制、周生产调度例会协调控制、生产计划管理考核等;勘察工作还包括每天碰头会制度、现场督导控制、中间检查控制等。在此基础上,应重点抓好以下环节工作:

第一,项目开工后,项目组织机构应组织建立项目工作台帐,并做好动态管理,及时将建设过程中上级有关部门、建设单位及集团公司安排的工作纳入台帐,结合轻重缓急进行工作安排,逐一销号。

生产管理流程篇9

记者走访了40个参展团的几十家参展企业发现,摊主在给观众介绍产品之后,一般会同时塞给一份企业宣传单:“请扫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号。”

用手机上网就可登录这些企业网站,他们的业务可谓应有尽有、五花八门:托普智慧农业提供农业整体解决方案,上海左岸芯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左岸芯慧)发展农业物联网,北京信城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搭建从田间到餐桌的“放心菜”追溯系统……“江浙一带的铁皮石斛种植大户给我们的反馈说,应用农业物联网能实时调控作物生长环境,亩均能增效20%左右。”左岸芯慧销售经理吴昊说。

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说,今年6月份,我国共筛选出310项农业物联网成果。在农业生产过程的精细管理方面,应用于大田种植、设施农业、果园生产、畜禽水产养殖作业,有效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控制和科学化管理,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登录我们网站就能了解我们的有机茶在各阶段的监测、抽查情况,茶的质量有保障、可追溯。”广西昭平县故乡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梁铭殷说,公司还开设了淘宝店和微信营销,其产品已经从南国一隅远销上海等华东地区大超市。

农业部的统计显示,2013年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已超过500亿元。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农产品电商平台已逾3000家,农产品网上交易量增长快速,销售成本降低、便利便捷。

信息化“借脑开眼”提升农业统筹管理水平

农业部有关负责人在农交会上提出,对农业而言,信息化技术手段和数据收集、分析、共享,正日益有效指导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切实减少决策失误,避免市场失灵,提升农业核心竞争力。

陈晓华说,目前,覆盖部、省、地、县的四级农业门户网站群已经基本建成,涉农网站已达4万多个。以12316三农服务热线为纽带,集语音、视频、短彩信、网站等现代信息传播方式于一体的12316三农信息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已经成为农民和专家的直通线、农民和市场的中继线、农民和政府的连心线。”

同时,依托金农工程一期项目,国家农业电子政务支撑平台、国家农业数据中心已经初步建成,40余条部省协同信息采集渠道先后开通,一大批农业行政管理信息系统陆续上线运行,初步形成了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业务协同的农业信息资源采集体系和监测预警体系,农业行政管理水平和信息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此外,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巡视员广福德等专家介绍,通过农业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应用,我国利用卫星搭载高精度感知设备,获取土壤、墒情、水文等精细农业资源信息,配合农业资源调度专家系统,提升了科学决策水平。利用传感器感知技术、信息融合传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正逐步扩大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生态环境自动监测,以及对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过程的全程信息感知、传输、融合和处理,对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追溯范围和力度不断提升。

北京市农业局信息中心主任王大山说,近年来,北京市建立了基于北斗卫星的农机智能调度平台,农机精准作业水平大幅提高,有效增加了机手收入,加快了农作物抢收进度,促进了粮食“颗粒归仓”。

信息化已成现代农业制高点

生产管理流程篇10

1、构建物流管理流程的主要内涵

物流管理流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以创新的物流管理理念为依托,以集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自动控制、自动识别、无线通讯、激光导引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为手段,实现企业内部物流的自动化、智能化、快捷化、网络化和信息化,进一步提高企业对空间、设备、物品及人员的科学化管理水平,适应市场对企业产品的不同需求。新的物流管理流程是以生产服务为核心的在线物料管理流程,集物流生产管理、物料管理、仓库管理于一身,紧紧围绕生产的在线物料管理,能够实现物料的存储、流动和科学管理,以满足企业生产的需要。

2、构建物流管理流程的主要做法

2.1精简原有流程,创新规划最快捷、最高效物流供应新流程

针对原物料和成品、半成品供应流程过长,生产效率低下,工序复杂、人工干预多等特点,根据每一个生产段实际情况,精简了部分原有流程,规划了科学高效的新流程。

(1)提高烟叶供应效率,创建规划配方库管理流程:就近建立配方库,检验合格的烟叶按等级自动入库,自动记录相关重量、等级等信息,在管理计算机中形成入库明细及库存明细,制丝线生产时,物流系统根据MES下发的生产工单按配方自动出库,自动形成出库明细及库存明细,同时设计规划了应急处理、退库、抽检、盘库等流程。(2)精细化烟丝掺兑管理,创建规划掺兑库管理流程:取消人工运输、人工加丝和人工统计环节,将中试线成品烟丝、膨胀烟丝等装入烟丝箱入库,并自动记录入库明细及库存明细,以备查询使用,出库时,根据MES下发的生产工单自动出库,自动输送、自动掺兑,并可形成出库明细及库存明细,以备查询使用,实现烟丝自动掺兑和统计功能。(3)减少备件管理环节,创建规划备件库管理流程:将一、二级库合并,取消部门二级库,在两个主要备件需求车间中间位置新建自动化备件库,实现备件的自动入库、自动出库、自动进行信息管理、记录等功能,实现备件的供应和存储管理。(4)减少人工干预,提高发货效率,构建成品库管理流程:卷包车间生产区域就近建立成品高架库,卷包车间生产的成品按牌号、规格自动码垛入库,计算机形成入库明细及库存明细,当需要销售出库时,计算机系统自动接收中烟公司销售部门的发货单,由生产计划处确认后自动分拣出库,自动形成出库明细及库存明细,以备查询使用,从而可以实现成品的库存管理及自动出入库功能,相关信息及报表自动上报中烟公司ERP系统。(5)减少二次搬运和装卸环节,构建辅料库管理流程:在卷包车间生产区域旁边就近建立辅料高架库,将一、二级库合并,取消部门二级库,供应商送来的辅料直接进入高架库,计算机自动形成入库明细及库存明细,根据生产计划提前进行在线配盘,以备卷包车间生产使用,并自动记录配盘信息、库存明细,当生产机台需要生产时,可直接由卷包车间在本机台物料呼叫终端进行呼叫和退料,辅料按生产工单自动出库,由AGV自动输送车送料到机台,计算机可形成出库明细、机台消耗及库存明细,并自动上报MES和ERP系统,从而实现辅料库存管理及自动出入库和机台生产供应的功能。(6)节约人力,增大储量,构建滤棒库管理流程:新建滤棒高架库,成型机生产的滤棒自动进入滤棒高架库,并形成入库记录和库存明细,根据发射机的需求进行自动出库,同时生成出库明细和库存明细,从而实现滤棒的存储管理及自动出入库供应的功能。

2.2以先进的自动化及网络信息技术实现管理流程

(1)以“五化”为基础构建物流系统,满足物流管理的需要。一是信息化;二是自动化;三是网络化;四是智能化;五是柔性化。(2)按照科学性、可靠性、经济性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最优化的设备选型。一是计算机系统:物流计算机系统还与企业生产制造执行系统(MES)及中烟公司ERP系统实现完美接口,除能为更高层的MES及ERP系统提供生产和物流组织状态及物资库存信息外,还能根据MES及ERP系统下达的生产计划和指令对生产和物流的组织进行相应调整。二是电控系统:电控系统分为组群控制与设备控制层。组群控制层将计算机系统的指令分解、下发给设备控制层,完成对物流系统底层设备的控制;设备控制层将现场物流信息通过组群控制层上报计算机系统。各物流自动化系统的运行图形、储运数据等可在上位机进行实时监控,形成历史数据并输入网络数据库系统。三是重要设备:自动化立体仓库用高层货架储存货物,可以大大增加同面积储存量。巷道堆垛机是高架库存取货物的重要单机设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机器人属于精密设备,与周边出入库机械设施配套使用。

3、创新应用企业物流管理流程的效果

自动化物流系统投入运行后,精简了管理流程,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生产自动化水平,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3.1简化了管理流程

新的管理流程应用后,极大改变了原管理流程中环节较多、人工干预环节多,流程较长,牵涉部门较多,账目容易出错,不利于按客户订单灵活生产的现象,为提高生产效率打下了良好基础。

3.2创造了极高经济效益

节约原材料,降低成品消耗;节约人工费用;节约了大量土地资源;提高了原辅材料、成品、半成品等的储量,满足了客户对产品需求随时变化的灵活度;加强了配方保密性、提高了配方精确性。

3.3新的管理流程的应用具有一定社会效益

生产管理流程篇11

1.出货管理混乱

我国大部分生产企业在物流运营管理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出货管理混乱,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科学的出货管理制度,受资金的限制,大部分企业的出货管理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一方面,是由于生产企业管理层对于出货管理的重视度不够。另一方面,相关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不足,导致生产企业低效运营,从长远来看,这不仅影响到生产企业的健康发展,还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1]

2.?营管理流程低效

运营管理流程低效也是生产企业物流运营管理中的常见问题,我国很多生产企业都是在09年经济危机之后开展产业转型的,这导致传统的运营管理策略很难适应当今的发展要求,由于缺乏足够的经验,企业在制定物流管理的运营策略缺乏可操作性,从而导致运营流程繁琐、低效。运营管理流程的低效,不仅会影响生产企业物流运营管理的正常运营,还会引发融资困难、流动资金不足等问题,给生产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2]

3.管理观念落后

管理观念落后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缺乏科学的观念,在生产企业物流运营管理的过程中,长期存在着产品质量把控不严、供应链竞争力薄弱等问题,这会影响到生产企业的市场口碑,从而造成生产企业融资困难。管理管理落后的具体表现在,管理者不清楚如何确保产品适时、适量的投入市场,从而导致货物囤积、缺货的情况发生。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在制定生产企业物流运营管理措施时,需要充分考虑到以上的三种现象,并针对这三个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二、生产企业物流运营管理措施

1.区域规划

合理的区域规划,是提高生产企业物流运营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此外,加强生产企业的区域规划,还能有效的提高生产企业物流管理的效率,从而有效的节省时间和人力,达到控制运营成本,增加生产企业经济效益的效果。首先,要对生产企业内部的仓库、生产车间、厂房等区域进行科学的区域规划,确保在各部门的配合下,物流运营管理有条不紊的进行,其次,要建立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渠道,使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3]

2.存库物流出货管理

存库物流出货管理是生产企业物流运营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最有必要加强的部门,为了提高仓库物流出货管理的高效性,应该建立完善的仓库物流出货管理机制,并安排专人负责,定期检查仓库物流出货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同时,加强仓库出货的全过程管理,包括供应商的选择、物料竞价选择以及成品库存,从而减少资源的浪费,充分发挥物流运营管理的作用。除此之外,物流运营管理部门还应该加强相关人员的管理,做到人尽其用。物流运营管理人员要做好成品、备品物流出货的详细记录,从而使仓库物流出货工作都在严格的监督下有序的开展。

3.流程改善

剔除与现代生产企业发展不和谐的部分,也是提高生产企业物流运营管理的重要途径,生产企业要积极借鉴先进经验,并开展大规模的实践活动,寻找物流运营管理工作的不足,提出解决办法,从根本上提高生产企业物流运营管理水平,流程改善的目的,是提高生产企业产品的质量、交货的速度,因此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从以往的工作经验出发,根据企业业务流程的现状与发展要求,来改善物流运营管理工作的流程,从而做好流水线规划与人员的安排。

4.人力资源管理

生产管理流程篇12

国家能源集团是中央直管国有重要骨干企业,神东煤炭集团公司是国家能源集团煤炭板块的领头羊,现有矿井13个,专业化服务单位14个,矿井采掘机械化率达到100%,资源回采率达80%,企业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第一、世界领先水平。设备维修中心是神东煤炭集团的专业化服务单位,负责矿井所有机电设备的维修、加工制造及技术服务工作。矿井工作面实现了高度机械化生产,且总产能超过2亿吨,因此对综采设备的可靠性及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综采设备是煤矿井下用于开采煤炭的工作面机械的总称,配套有工作面输送机与支护设备,实现工作面的机械化采煤,主要包括采煤机、液压支架、刮板机、转载机、破碎机、运输机及泵站等,加工件的制造贯穿整个综采设备的维修、运行及安全管理过程,在加工件的生产制造的过程中,出现批量维修、流程复杂、各流程职责与责任不明确、七大浪费多等现象,导致加工制造效率不高,质量不稳定、成本高等问题。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精益生产管理迅速受到广泛关注,相比较于传统的管理模式,能够解决很多新的问题或难题。流程再造是精益生产管理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其特点是对整个经营生产过程的各个流程进行分解、重组和优化,固化高效流程,保证上下游工序间无缝对接,以获得效率最高、浪费最少、成本最低的效果。通过实施加工件制造流程再造管理,识别关键指标、绘制价值流程图,配合均衡生产、看板管理、单件流等精益管理方法,可以有效解决上述各类问题。

1流程再造管理概述

流程即企业的工作程序,是被规范化以后再一段时间内固定不变的程序。流程设置再造是一种企业活动,从根本重新而彻底地去分析与设计企业程序,以追求绩效并使企业达到大幅度的成长。企业再造的重点在于选定对企业经营极为重要的几项企业程序加以重新规划,以提高运营效果,实现成本、品质、对外服务和时效上跨越式改进的目的。根据调查结果,企业推进流程再造管理的原因主要有3个。(1)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流程再造管理属于根本性的变革,引领着企业管理的发展方向。(2)市场竞争的自发选择,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信息流转的速度呈指数级增长,面对瞬息变化的市场竞争,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难以持续。(3)供需矛盾的差异化,传统流程对供需的变化反应迟钝,推行科学的流程再造管理,提升企业的生存能力。

2流程再造管理在采矿设备加工件制造中的应用

2.1流程梳理

梳理流程即对人事、物资、资金、生产、信息的流程管理进行探究,以提升企业效率。(1)缺陷诊断。在流程再造管理前期,围绕加工件类型、设备设施、人员构成、上下游需求、生产方式等因素对企业的核心流程开展缺陷诊断。(2)运用精益管理方法进行价值流程图分析,主要包括节拍时间、连续流动、下游拉动、均衡化、看板拉动等方法。

2.2流程再造管理在加工件制造中的具体实践

设备维修中心一厂加工服务部在加工制造方面涉及多个产品,包括自移机尾、平板车、中部槽、各类销轴及板料。其中自移机尾的结构复杂、配合精度要求高,生产流程长且质量管控难度大,因此选取自移机尾的制造过程作为流程再造管理标的具有示范意义。

2.2.1平衡自移机尾各工序在自移机尾加工制造的过程中,通过确定作业分配和作业顺序进行工序平衡,其工具包括生产节拍、作业顺序、作业内容、作业时间等内容,主要用于反映人工操作和设备作业结合的关系。利用工序的平衡,可以判断作业顺序和作业时间是否合理,保持生产工序流转顺畅,减少浪费,提高效率(图1)。

2.2.2下料标准作业工序表标准作业工序表是为了描述工位全体操作人员的作业状态,计入标准作业的三要素,并计入质量确认、安全注意等方面的内容。根据平衡后的工序,重新规划区域、作业内容、作业人员、工序逻辑、标准工时等,使该单元作业内容模块化,实现作业过程实时可衡量,作业方式可复制。

2.2.3取料看板管理看板管理亦称视板管理,在工序管理中是以卡片为凭证、定时定点交货的管理制度。在部门自移机尾加工件制造过程中,主要传递零部件名称、生产量、生产时间、生产方法、运送量、运送时间、运送目的地、存放地点、运送工具和容器等方面的信息和指令,对生产信息、存在问题等状况一目了然,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且直观的手段(图2)。

2.2.4单件流生产单件流生产是指通过合理的制定标准生产流程并安排好每个工序的人员量、设备量,使每个工序耗时趋于一致,以达到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品质量、减少转运消耗的一种生产管理方式。形成单件流的基本条件包括:①硬件环境,如生产流水线、模块化单元或按工序排列的机床组等;②标准化作业,作业规范、执行作业的时间、动作都严格按照标准行事;③按客户同步节拍生产,生产节拍就是流动的步伐,各个工序或者到达各个站点的步伐不一致就会出现脱节或者堵塞。

3流程再造管理的成效

生产管理流程篇13

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通过节约物资消耗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来降低生产成本的做法已转向非生产领域,特别是物流领域。物流被公认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迅速加大了对钢铁产品的需求,钢铁产能的提高为钢铁物流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对钢铁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加快现代钢铁物流的进程,逐步使钢铁企业物流趋于合理化,降低物流成本,以适应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的竞争,这是值得钢铁物流企业思索和研究的重大课题。

钢铁企业生产物流的特点

生产物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等在企业内部的实体流动。现代钢铁生产物流是指包括原材料、在制品、成品的企业内部衔接,在制品的存储与库存管理,以及生产安排及节奏的调整等活动。钢铁企业生产物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生产物流流程繁杂。钢铁企业产品制造需要经过多分厂联合制造才能交货。因此其生产过程是多段生产、多段运输、多段存储,物流管理是分段式(分割式)的;而且从原料投入到最终产品产出,整个物流中多数工序同时兼有物理和化学变化,是高温、高能耗工艺过程,生产物流管理的复杂性很高。

生产过程中信息量大。钢铁企业的生产过程是将矿石经过复杂工艺加工成钢材的过程,生产过程环节多、流程长,且伴随着原料、燃料、辅料的信息变化,及生产过程中各物流节点之间保持物流作业衔接的大量信息。因此生产过程中信息复杂。

钢铁生产所使用的都是大型生产和运输设备,且主要工艺路线和设备比较稳定,整个工艺流程有很强的连续性或分段连续性,上下环节关联性强,后道工序受前道工序的约束。各主要厂之间的生产-物流的密切联系,各种原料、半成品和成品的库存量以及运输设备的停留时间等都对生产物流产生影响。

在制品的温度和生产时间在过程中的地位比较重要。如实施连铸坯热送热装工艺的目的是提高连铸坯入加热炉的温度,其考核指标为连铸坯入炉温度和热送热装率。另外,在制品的生产时间既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应该实现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平行性、节奏性和比例性。

合理组织生产物流的基本要求

物流过程的连续性。物料在生产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各道工序的流转要紧密衔接,连续不断的始终处于运动状态,能够顺畅、最快、最省地通过各个工序,直至成品。期间不出现物流堵塞现象而影响到整个生产的进行。

物流过程的单向性。即物料在生产过程中的流转要向一个方向流动,要避免迂回流动往返运输。单一方向的物流运输路线短,可减少运输工作量,节省运输费用。

物流过程的比例性。构成产品的零部件在生产中对各种物料的需求量是不同的,因而各种物料在数量上要有一定比例,这就形成了物流过程的比例性。它是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如果比例型遭到破坏,则生产过程必将出现瓶颈,瓶颈将制约整个生产系统的产出,破坏了物流过程的连续性。

物流过程的均衡性。均衡性是指产品从投料开始到完工能按计划均衡地进行,能够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完成大体相等的工作量。即在生产过程的各个阶段,能够按照计划有节奏地运行,保证按计划均衡完成生产任务。

物流过程的适应性。这要求生产过程应具有灵活多变的能力,使企业内部的生产能力同外部环境的变化有机结合起来,并根据市场变化,具备从一种产品迅速转移为另一种产品的生产能力,以满足生产过程品种变化的需要。

钢铁企业物流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生产物流系统各要素分散且难以实现系统优化

我国钢铁企业生产物流系统内部各要素没有实现集成,缺乏整体优化。绝大部分企业物流组织还处于物流功能整合的初级阶段。钢铁企业生产物流系统要素分散在企业各个不同的部门和一系列零散的活动之中,企业内部参与物流活动的部门包括采购部门、生产管理部门等,各自负责一部分物流职能;企业内没有物流管理专门机构,物流业务人员分属于不同的职能部门,物流合理化的计划、方案以及企业物流体制改善的任务都由生产、销售等部门的管理人员兼管。物流系统各要素间普遍存在着效益背反的现象,各物流要素分属于不同的部门, 如果各部门仅从各自利益出发进行优化决策,虽能实现局部目标最优,但对整个生产物流系统而言,很难实现系统整理效益的最大化,甚至会降低系统的效益很难进行要素整合,实现系统效益的最优。

(二)物流资源分散管理且物流节点间衔接不顺畅

由于钢铁企业仓储、运输对象的特殊性,在长期的生产运作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铁路、公路、港口、仓库、起重设备等物流资源,但由于这些资源分散在不同的管理部门,难以形成合力。钢铁企业生产的物流网络节点多、流向复杂,整个钢铁生产过程可能要几个生产厂共同协调完成,由于钢铁生产的连续性、特殊性,因此物料流转过程之间的衔接较重要,这就要求物流节点之间的信息顺畅。目前虽已有管理信息系统投入使用,而大多数钢铁企业生产物流节点之间还没有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无法实现充分即时的信息交流和分享。

在不断改建、扩建中无法完全遵循物流合理化的原则,导致设施布局上形成一定的缺陷,物流流量大,运输方式复杂,运输不合理现象较为严重。

生产物流管理涉及的部门、环节较多且各自为政,致使各部门连接处常常存在重复操作和多余环节,物流运作效率低,物流成本无法正确把握和控制。

(三)生产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短缺

物流人才是钢铁行业物流发展的关键,也是物流企业成长的保障。但我国钢铁企业和钢材流通领域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都还相当滞后。尤其是钢铁企业生产物流管理人才更加匮乏,有些钢铁企业在生产部门中成立物流管理科,其成员仍由原生产部门的人员兼任,而钢铁企业生产特点决定了其生产过程具有很好的连续性,而物流管理工作却是由生产物流某一节点的生产管理人员担任,显然其很难胜任这项工作,其最终的管理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而专门针对钢铁行业物流人才的培养几乎凤毛麟角。另外由于国企内部机制不灵活,导致钢铁企业薪酬结构与外资、民营企业相比普遍缺乏竞争力,企业人才管理措施不多。

(四)管理信息系统不健全且信息系统功能不完善

目前公司已有一些管理信息系统投入使用,如销售管理、炉料管理、公司生产管理系统、一些工厂的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等,这些系统在相应的生产经营管理中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也存在着问题,他们是零散的、局部的信息管理系统。厂际间的通讯没有运行,现行的操作仍停留在半自动化的操作阶段。没有形成整个公司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同步的完整的生产经营信息系统。

(五)技术装备落后且作业效率低

钢铁物流装备较落后, 仓储设施70%是普通平房仓库, 旧有仓储设施,功能单一,设备陈旧,现代化立体自动化仓库设施较少, 仓储空间利用率不足。 物料出、入库机械化程度低, 人工搬运车及普通起重设备占到70%以上, 很多仍采取手工装卸,作业效率较低,作业质量不高,难以适应现代物流产业运营的需要。另外很多企业运输、仓储手段单一, 车辆可承载的货物种类有限,同时信息系统落后, 企业内部运输规划不合理,交叉运输、迂回运输的现象普遍,同时货运车空载率较高,单位运输成本偏高, 难以形成规模经济。

发展合理化物流的相应对策

(一)实现企业内物流一体化管理

一体化生产物流的基本含义是指不同职能部门之间或不同生产环节之间通过物流上的合作,建立起“外与市场接轨,内部高度集中”的物流管理模式,达到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效果。一体化生产物流包括:纵向一体化生产物流和水平一体化生产物流。物流一体化是针对传统的物流分割式管理提出来的。

然而,物流各环节之间的效益背反,使得各部分优化的叠加有可能导致系统的劣化。为此,应将企业物流所有环节联系起来,将贯穿整个过程的物流看作一个整体;站在企业全局的角度而非部门的角度上,运用系统化的方法,寻找物流的合理化状态。这样做的结果消除了物料在各部门之间流动的障碍,加快了产品流动的速度,缩短了交货周期,减少了库存量,使得企业的整体物流成本降到最低;同时,从战略高度促成了物流部门与生产部门、销售部门的协调,提高了企业的整体服务水平,增强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

(二)运用MRP和JIT等先进的生产管理方式优化企业生产物流

MRP是通过产品结构文件(BOM)、产品出产计划(MPS)和库存状态文件输入到MRP系统中,MRP系统运行后,输出企业的主计划即车间生产计划和物料采购计划及辅助计划。MRP是以保证原料供应、市场需求的确定性、信息的灵敏性和企业资源的无限性为假设前提,以消除超量库存为目的。JIT采用拉引式生产物流控制原理,在生产中由下一个工序决定上一个工序供应物料的品种、数量、到达时间和地点,以改变传统的生产计划(下一个工序被动的接受物料,由于物料的提前或延迟到达,造成库存的增加或生产中断)产生的损失,达到降低库存、消除废品、实现最大节约的目的。精益生产(LP)要求消灭残次品,实现零库存,是同原来的大批量生产相对的一种以尽善尽美为目标的生产方式。敏捷制造(AM)则是一种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对多变的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反应的生产方式。这些先进的生产管理方式以系统的观点,从企业的全局出发,以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为目标,对企业物流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

(三)采用先进物流设备及信息技术

对企业的物流设备进行更新改造。运用现代先进的物流设备及电子信息技术,实施快速高效灵敏准确的物流业务管理。采用先进的物流设备及EDI、GPS、EOS、条码技术等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 使库存、装卸、运输、采购、配送、订货等各个环节都实现电子化;另外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 采用可视叉车、现代化立体自动仓库及箱式货柜和集装箱及特种运输车辆等先进的物流设备,从而提高钢铁企业生产物流运作的效率。

(四)培养引进高素质的物流人才

目前我国钢铁物流从业者大部分为基础性、事务型人员, 缺乏理论知识, 需要大批懂得专业知识、拥有业务技能并受过专业训练且对钢铁企业生产运作较为熟悉的物流管理人才。因此, 应搭建高等院校与钢铁企业合作的平台, 结合钢铁物流的实务, 理论联系实际, 以实践推动研究, 以研究指导实践, 达到产、学、研有机结合, 培养真正的钢铁物流人才。并大力引进国外钢铁企业先进的物流理论和操作方法,提高我国钢铁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