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计量管理实用13篇

计量管理
计量管理篇1

计量检定工作是一项科学性、法制性、政策性都十分强的工作,要求所有从事该项工作的同志不仅要具有良好的技术素质、业务素质,还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计量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计量机构的信誉和服务水平,因此,要加强计量检定人员业务培训工作,根据实际情况,注重培训和吸收一专多能的技术人才。计量检定工作不仅是一项具体的技术工作,而且也是一项管理工作,所以,提高计量机构管理水平,也是保证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

2)随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化

人们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具有较高准确性的计量检测技术对于产品质量的有效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检定证书是检定人员生产出来的“产品”,检定证书格式应规范,内容要完整、清楚、准确。检定数据准确与否取决于原始记录的准确性,因此,真实有据,准确可靠是对原始记录最重要的要求,是原始记录的生命力和存在价值。如实反映当时当地进行检定的实际情况,反映检定过程中的数据、现象,使用计量器具及环境条件等真实性的原始记录。制作规范的原始记录表格,记录要字迹端正清晰,易于辨认,页面保持整洁。数据正确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原始记录中错误的修改要规范,一张检定原始记录不能超过三处错误,如有改动,必须加盖检定员印章,以明其责。

3)随着社会的发展

我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社会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原来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和单位发展的需求,所以我们应该根据体系标准提出新的计量检测质量管理工作要求,并且应该在计量管理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计量确认体系。在计量检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与运行的过程中,其计量确认体系还应该根据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在计量检测《程序文件》《质量手册》等相关文件体系中不断明确计量确认体系在计量检测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职能。比如在《计量管理制度汇编》中有:计量管理实施细则、测量装置的强制检定和周期检定制度等,这些文件对计量检测质量管理体系相关文件的完善、对保证计量确认体系运行的科学有效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断完善计量检测质量管理体系,才能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稳定地运行。

计量管理篇2

2计量检测决定企业产品的质量

计量检测的好坏通常会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任何公司或企业都需要人员、物质和信息三种重要因素共同构成,从而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信息和物质保障。人员作为管理公司或企业的主体,需要有较高的觉悟和认识,要重视产品的计量检测工作,严格监督和检查计量检测的各项工作。公司的各种物质资源则是为企业服务,通过人工或机器的操作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计量检测工作需要在产品原材料的挑选上发挥作用,防止采购人员为自身利益选购不合格或劣质材料进行生产。而在公司的信息流的选择上,也应当选取可靠的信息来源和途径,防止错误信息误导公司的发展方向和各项政策的制定。对于上述三种构成要素,公司计量检测部门需要严格把关,不断提升检测水平,保证产品的质量,及时提供准确、关键的数据和信息,为公司产品质量的提升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3计量检测促进质量管理的提升和完善

计量检测除了有助于产品质量提升和为企业产品提供质量保证外,还对公司质量管理工作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公司或企业的计量检测工作能够促进产品质量的完善,而在产品质量提升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产品质量管理的严格程度。一个企业中产品质量的提升在根源上还需要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只有管理层重视企业质量监管工作,才能将计量检测工作做到位。同时,计量检测工作的完成和发展也能够引起公司管理者的注意,并更加重视计量检测工作。通过这种方式,促进企业管理者增加检测设备,提升企业检测设备的配置水平,更加严格的控制各道生产工序和过程,也能够逐步培养管理者打造名优品牌的思想,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因此,可以说,计量检测工作与质量管理工作是相互存进,共同发展。

计量管理篇3

计量管理中对于数据的管理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能够使得量出自于一家然后再进行统一的规划,不同的行业以及不同的工艺都有自己的独特的特点,特别是那些复杂的工艺,计量的数据也是非常的庞大的,对于整个生产活动的来说都能够涉及到对测量对象的监测的工作,对于生产结果的分析也在逐渐的精细化,还需要进一步去采集大量的数据并且进行处理分析,并且进行分析和记录,还需要将这些数据应用到各个环节之中来,提供各个不同种类的活动进行借鉴。所以,我们必须要对计量单位的一致性进行保证,在这个基础上,质量管理体系中所测量的各个结果才能够更加的可靠和准确,才能够在不断的比较之中保证整体的一致性,和基本的测量保准相联系。目前来说,我们国家的企业计量管理额工作也在逐渐的执行国家的统一的规定,以及奇特的一些计量法则,对于各个计量单位的所采取的最高的计量标准能够事项法制的管理,对于相关的计量能够采取有用的许可证明,对于各个企业的鉴定以及测量的结果准确性都将睡醒计量监督体系,这些都是为了能够保证拥有统一的计量管理的保准以及其他的一些参考的数值,进而能够避免出现混乱的标准,进而能够出现各自为政的局势。

3.计量管理是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的手段

一个企业的计量工作的涉及面越广,生产过程就能够更加的细致化,能够渗透到生产的各个环节,其中主要包括各个产品的设计验证以及材料的验证等等的过程,这就使得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更加的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是智慧组织和各个企业产品质量的主要的管理体系,需要将有关的质量架构进行一系列的活动,比如说产品的设计以及材料的采购等等,最终实现有效的控制。计量管理是管理的重要的手段,主要的目的就是围绕着管理的目标以及客户的一些需要,主要的内容就是产品的质量要求,提高产品的质量以及改进的能力也是整个工作的重中之重。事实上,产品的质量最终还是根据产品的技术和质量进行体现,主要表现为整个技术的整体的属性以及奇特的质量参数。还可以通过很多不同的技术手段还将物理量和化学量直接进行检测,大部分不能直接进行检测,只能够使用转化量和其他的一些量来代替。这些都需要通过计量管理来进行,来对产品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进而对产品的质量是否达到了要求进行评价。

4.计量管理是质量管理体系的法律依据

计量管理具有强制性管理的特点,这种活动还存在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对于一些企业来说,很多的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基础就是计量管理,我们国家的计量管理是由全国人民大会的委员会负责进行制定的和修改的,目前来说我们国家工业企业的计量单位有很多,但是很多的导出单位都属于并用的单位,这些都是作为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的依据,通过对计量管理提供一定的法律依据,能够有效的促进企业的安全,进而能够保证产品的质量,进而能够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控制能力。

计量管理篇4

1、计量在烟草企业生产管理过程中的作用

1.1 从原料采购环节来看,烟草的原料和辅料用量较大,一方面要严格按照采购合同的要求来进行数量和质量上的入厂检验;另一方面也要确保计量器具的精确和计量人员的专业素质。从生产的基础环节入手,杜绝不合格原料,提高采购数量的精确度,减少不必要的生产消耗。生产用原料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品质,同时也会对原料加工的工艺性能造成一定的影响,降低整个生产流程的顺畅性。烟草行业的主要原料为烟叶,烟叶进库前的含水量、重量等检测过程中所应用的计量器具,一定要保证其精密性,一旦测量值发生偏差,将会对企业的生产甚至是经济状况带来较大的损失,一旦发生烟叶霉变,其损失后果更是难以估计。

1.2 从设备采购环节来看,外购备件和生产过程各种工艺监控设备的采购,在采购进厂前也要通过严格的计量把关,确保备件和设备的精确度、可靠性能够达到生产要求。对于在性能上出现偏差的设备与备件,一律拒绝使用,避免造成生产事故,对企业的经济基础产生更大的影响。例如水份仪的采购,不同行业有不同的要求,在烟草行业其精度必须达到国家对烟丝含水率的要求(±0.1%),如果达不到这个精度,它所检测、监控生产的产品就不可能达到国家标准。

1.3 随着现代化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计量工作也不再仅仅依靠人为工作的单一模式,通过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实现,可以使计量过程更为精准,降低了人为误差的产生几率。在自动化生产线中,计量设备已经成为生产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生产过程的继续,计量工作也伴随着完成,提高了计量的及时性和同步性。例如在烟草生产线上,制丝过程中的加香加料就是在自动控制的模式下完成的,因此,电子称计量参数的可靠性就直接关系到烟草产品的质量。

1.4 计量数据的反馈功能,在生产过程中生成的计量数据代表了生产过程中的产品性质和生产工艺的完成程度,通过对烟丝生产过程中计量器具对温度和压力的反应,可以对锅炉、空压机等实现有效的控制,避免能源上的浪费。

2、计量与质量在烟草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作用

计量管理与质量管理的关系相当密切,大量的计量用具与计量手段都是再为产品的质量服务的。计量数据可以真实的反应出产品能否达到硬性的合格指标,同时也可以根据质量要求制定不同的计量检验方式,从而多角度、全方位的保证质量管理的权威性,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2.1 数据说话,计量工作要始终保持客观性为第一原则,以数据为唯一依据。不论所测量卷烟牌号、半成品或是成品,一律按照企业或国家制定的技术标准与计量标准来据实测量。将得来的数据与颁布的标准或制定的指标进行比对,客观地给出结论评价,从而决定是否可以进厂、投用或者是再加工和出厂。

计量管理篇5

第三条国防计量是指军工产品研制、试验、生产、使用全过程中的计量工作。国防计量工作是国家计量工作的组成部分,在业务上接受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的指导。

第四条国防计量实行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对军工产品特殊需要保留的非法定计量单位,由主管部门提供,经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以下简称国防科工委)批准,报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备案。

第二章计量机构

第五条国防科工委计量管理机构,对中国人民和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国防计量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其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计量法律、法规、制定国防计量工作方针、政策及规章制度;

二、编制与组织实施国防计量规划、计划;

三、负责国防计量考核认可工作,组织建立、调整国防计量管理与量值传递系统;

四、组织与检查国防计量工作;

五、组织研讨国内外国防计量新技术发展动态。

第六条军工产品研制、试验、生产、使用部门计量管理机构,对本部门(行业)的国防计量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其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计量法律、法规和国防计量工作方针、政策及规章制度,制定本部门(行业)计量工作规章制度;

二、编制与组织实施本部门(行业)国防计量规划、计划;

三、根据国防科工委计量管理机构授权,负责本部门(行业)国防计量考核认可工作报

四、监督检查本部门(行业)的国防计量工作;

五、承办国防科工委计量管理机构交办的其他计量工作。

第七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主管军工任务的部门的计量管理机构,对本地区的国防计量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其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计量法律、法规和国防计量工作方针、政策及规章制度;

二、根据国防科工委计量管理机构授权,负责本地区国防计量考核认可工作;

三、监督检查和协调本地区大国防计量工作;

四、承办国防科工委计量管理机构交办的其他计量工作。

第八条国防计量技术机构分为三级:

一、经国防科工委批准设置的国防计量测试研究中心、计量一级站为一级,负责建立国防特殊需要的最高计量标准标准器具,负责国防计量量值传递和技术业务工作;

二、经国防科工委批准设置的国防计量区域计量站,专业计量站和军工产品研制、试验、生产、使用部门批准设置的计量站为二级,接受一级计量技术机构的业务指导,负责建立本地区、本部门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负责本地区,本部门国防计量量值传递和技术业务工作;

三、经国防科工委计量管理机构考核认可的军工产品研制、试验、生产、使用单位计量技术机构为三级,接受一、二级计量技术机构的业务知道,负责建立本单位最高计量标准器具、负责本单位计量技术业务工作。

第九条中国人民和国防科技工业系统所属大国防计量技术机构,执行本系统内的强制检定和其他检定测试任务。

军工产品研制、试验、生产、使用部门和单位生产民品的,其各项最高计量标准器具和列入国家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根据有利生产、方便管理的原则,可由国防计量技术机构执行强制检定,也可按经济合理,就地就近的原则送当地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执行强制检定。

国防计量技术机构承担本系统以外的强制检定和其他检定测试任务,有国防科工委和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统筹规划,根据实际需要,按规定分级授权,并接受同级政府计量行政部门的监督。

第三章计量标准

第十条一级国防计量技术机构的各项最高计量标准器具,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组织考核合格后使用。

一级国防计量机构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接受国家计量基准器具的量值传递。

第十一条二级国防计量机构的各项最高计量标准器具,由国防科工委计量管理机构组织考核合格后使用,并向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二条三级国防计量技术机构的各项最高计量标准器具、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主管军工任务的部门的计量管理机构组织考核合格后使用,并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计量行政部门备案。

第四章计量检定

第十三条军工产品研制、试验、生产、使用部门和单位的计量标准器具以及用于军工产品质量管理、性能评定定型鉴定和保证武器使用安全的工作计量器具,必须按规定实行计量检定,检定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第十四条国防计量技术机构的计量检定人员,必须经国防科工委计量管理机构或其指定的计量管理机构按技术干部和国家关于计量检定人员的要求组织考核合格。

第十五条计量检定必须按照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和计量检定规程进行。国家未制定计量检定规程的,由国防科工委制定国防计量检定规程,并向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备案。

第五章计量保证与监督

第十六条军工产品研制、试验、生产、使用部门和单位的计量技术机构的计量标准器具、计量检定人员、环境条件和规章制度,经国防科学工委计量管理机构或其指定的机构组织国防计量考核认可并发给证书后,方可承担军工产品研制、试验、生产、使用任务。

第十七条军工产品研制阶段的计量保证与监督:

一、大型型号总体应由一名副总设计师兼任型号总计量师;

二、型号计量师根据型号总体或分系统的技术指标,对型号研制单位计量技术机构提出计量测试的技术指标要求;

三、型号计量师应提出型号总体或分系统研制过程中需要研制的计量标准器具和专用测试设备的预研课题,并组织落实承担单位及有关条件;

四、型号研制单位的计量技术机构,根据型号计量师的计量测试技术指标提出可行性论证方案,并组织实施

五、军工产品设计定型,应当对定型委员会批准的专用测试设备和计量技术文件(包括计量检定规程)进行验收。

第十八条军工产品试验阶段的计量保证与监督:

一、在军工产品试验阶段中,型号计量师应提出型号总体和分系统对计量工作的要求,由相应的国防计量管理机构和技术机构组织实施。

军工产品的计量工作应列入型号的实验大纲或试验计划;

二、计量器具和专用测试设备进入试验基地必须进行计量复查。

第十九条军工产品生产阶段的计量保证与监督:

一、生产单位必须按照产品的技术标准,工艺规范的要求,配备相应的计量器具和检测手段;

二、生产单位计量机构配备的和向使用单位验收代表提供的计量器具和检测手段,生产和使用单位应对其计量性能进行验收。

第二十条军工产品使用阶段的计量保证与监督:

一、军工产品研制单位应当向使用单位提出需要配备的计量测试手段和相应的计量技术文件。使用单位在接收军工产品时,必须对配套的专用测试设备及技术文件进行验收;

二、超过存储期需要延寿或进行技术改进的大型武器系统,必须有计量人员参与技术性能计量保证方案的论证工作。

第二十一条军工产品的设计定型和生产定型,凡涉及产品技术指标量值的准确度,必须经国防计量技术机构签署意见后,方为有效。

计量管理篇6

计量是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计量学是关于测量理论和实践的科学,计量是一种利用科学手段正确反映客观事物“量”的信息的工作,它涉及测量理论、测量技术和测量实践等多个领域。现代计量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一项重要的技术基础,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一个行业发展的探测器。

1 实行计量管理的意义和内容

企业计量管理,就是利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将涉及到企业经营的所有活动进行规划,进而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达成。在此管理过程中,活动的规划要遵循社会自然发展的规律和经济适应的原则,从而保证企业的经营活动能够积极融入到社会生产的大环境当中。计量管理工作随处可见,小到部门和企业,大到政府或国家等领导机关,所有与计量方面相关的工作中,计量管理都占有绝对的核心地位,其管理工作质量将会对计量工作的整体效果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质量计量、企业消耗计量、经济核算计量、生产效率计量、自动化生产计量等等都属于企业计量管理工作的内容,但是这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的看法,计量管理工作的性质和内容都要建立在企业的发展环境和内部管理水平的基础上。要想企业职员对计量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认识,就必须要对企业的生产水平和管理水平进行提升。就笔者所知,我国绝大多数企业计量管理工作在内容上都没有达到全面且统一的境界,在计量技术方面,不是能够完全适应现阶段企业管理科学平稳发展的需要,同时在生产经营管理对象的定量分析方面,表现得也差强人意。现行阶段我国企业计量管理工作还没有发挥到最佳状态,因此在工作内容方面还有所欠缺。

2 计量管理在企业计量工作中现状

目前,我国企业已经逐渐实现了现代化管理,在计量方面甚至可以细微到某一产品的成本耗费项目上,由此可见计量管理工作在我国现代企业计量工作中的地位是比较重要的。质量管理部门、计量部门、检测部门是我国大多数企业机制管理所划分的几个重要部门,计量管理部门当中会包含力学、热工、长度、无线电等偏向于技术性的单位,除此以外,该部门还会组建成立一个实施管理的机构,对上述计量工作进行统一管理。该管理机构属于计量工作的展现平台,其工作表现对企业的计量管理工作有直接影响。

3 企业管理者在计量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3.1 体系文件的编写

系统编制文件在发放以后,企业管理者应该积极组织本企业的相关的技术人员进行学习了解,保证工作人员能够对企业执行纲领和执行标准进行及时的更新。而纲领和标准学习理解的正确引导是企业管理部门的职责所在。举例来说,现代管理执行内容中原则的学习引导可编写为以下内容:管理模式方面应该保证工作过程的质量;明确测量管理体系的总要求中以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计量确认等计量要求的满足为前提的执行目标;计量职责部门要对客户的计量要求进行明确并加以满足,同时也要在技术语言的更新和技术内容的拓展方面下足功夫,一些测量设备中相关系统或软件的更新换代也包括在内。对系统文件进行编写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管理工作。

3.2 管理工作执行情况的监督及标准

对于企业的计量管理工作来说,与国家计量法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是其主要内容,因此,要对车间和企业各个部门计量工作的执行状况进行监督检查,企业内部的审核工作也要作出定期规划。要以企业自身的生产规模状况、技术指标的要求以及计量测试任务进行的状况作为年度计量周检计划制定的基础,并对监督计划的实施状况负责。企业全年计量器具的周检执行频率要达到100%,而其器具周检的合格率要达到95%及以上。计量管理组织在对本企业计量标准进行设定时,要结合企业的生产要求、产品检测精度等级判断以及企业运作的经济性原则等内容进行标准编制,并以保障企业计量最高标准的送检合格率能够达到100%为目标。

4 计量是企业产品质量的保证

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是产品质量,在企业贯穿整个生产过程中,从原料进厂的检测分析到工艺流程中的各个程序到半成品,成品出厂都需要有计量设备层层把关,严格控制,用科学的数据提供给管理者,在成本核算上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假如数据不准确可靠,只能影响产品质量。

4.1 完善计量管理制度

企业管理者及相关人员的计量培训制度,计量管理机构的岗位责任制度,计量器具采购、入库和流转制度,计量器具周期检定制度,不合格计量器具的管理制度,计量工作的审核与评审制度,建立行政监管长效机制,完善配套的监管措施和考核细则,加大计量工作考核的比重。

4.2 加强计量器具的管理

企业根据自身工艺特点确定计量监测点,根据计量监测点配备相应合格的计量器具,并做好台账制定相应的周期检定计划,尤其是企业自身建标的项目,在计量台账中要详细罗列,检定的计量器具要出具合格的计量检定证书和计量标识,对强制检定和未能建标的计量器具根据检定计划定期送至有资质的计量检定机构校检。

4.3 加强计量检测机构和计量业务水平

建立计量检测硬件设施和不断提高计量检测业务能力。建立符合计量检测标准的实验室,如温度,湿度,振动等指标符合国家标准,有助于提高检测精度和降低成本。逐步建立计量科技基础建设,搭建计量科技信息收集的平台,对环境监测,动态量检测,流量监测形成网络监控。联系质量技术监督局或建标的企业进行计量数据比对和计量检定人员的交流,提高企业自身的计量检测水平和业务能力。联系有资质的计量培训机构,计量工作人员加以培训,通过引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增强计量检定人员的实际业务水平。

4.4 加强计量数据的有效管理

计量数据的准确有效对企业的管理作用毋庸置疑,我们不仅对计量器具的定期检定保证数据的有效传递,还要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和判断来确定数据的真实有效性,同时对数据妥善保管为企业的技术革新和管理提供技术来源。

结语

为了给计量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保障,我们需要将动态的台账管理与现场的走动检查管理结合到日常的计量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计量器具的最大效能,避免因某种突发原因使检测工作大量堆积。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计量工作做到日益完善。

参考文献

计量管理篇7

计量是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与人类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发展同步发展的。计量学是关于测量理论和实践的科学,计量是一种利用科学手段正确反映客观事物“量”的信息的工作,它涉及测量理论、测量技术和测量实践等多个领域。现代计量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一项重要的技术基础,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一个行业发展的探测器。计量技术是科技创新的基础技术,又是高技术产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

二、企业实行计量管理概述

企业计量管理是利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将涉及到企业经营的所有活动进行规划,进而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达成。在此管理过程中,活动的规划要遵循社会自然发展的规律和经济适应的原则,从而保证企业的经营活动能够积极融入到社会生产的大环境当中。计量管理工作随处可见,小到部门和企业,达到政府或国家等领导机关,所有与计量方面相关的工作中,计量管理都占有绝对的核心地位,其管理工作质量将会对计量工作的整体效果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计量管理工作在企业计量工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企业计量管理工作的内容

质量计量、企业消耗计量、经济核算计量、生产效率计量、自动化生产计量等等都属于企业计量管理工作的内容,但是这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的看法,计量管理工作的性质和内容都要建立在企业的发展环境和内部管理水平的基础上。要想企业职员对计量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认识,就必须要对企业的生产水平和管理水平进行提升。就笔者所知,我国绝大多数企业计量管理工作在内容都没有达到全面且统一的境界,在计量技术方面,不是能够完全适应写阶段企业管理科学平稳发展的需要,同时在生产经营管理对象的定量分析方面,表现得也差强人意。由此可知,现行阶段我国企业计量管理工作还没有发挥到最佳状态,因此在工作内容方面还有所欠缺。

四、计量管理在企业计量工作中现状

企业计量管理早在60年代就已经被提出,当时民众对这一概念的认知还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层面,以为计量管理就是将企业的计量器具进行管理分配;到了70年代后期,科学管理的观念和水平在我国企业界受到极大的关注,计量管理的概念也被普及开来。此时,民众已经能够将计量管理与自动化生产工作管理以及企业经营发展的信息管理相联系;而21世纪的今天,我国企业已经逐渐实现了现代化管理,在计量方面甚至可以细微到某一产品的成本耗费项目上,由此可见计量管理工作在我国现代企业计量工作中的地位是比较重要的。质量管理部门、计量部门、检测部门是我国大多数企业机制管理所划分的几个重要部门,计量管理部门当中会包含力学、热工、长度、无线电等偏向于技术性的处理单位,除此以外,该部门还会组建成立一个实施管理的机构,对上述计量工作进行统一管理。该管理机构属于计量工作的展现平台,其工作表现对企业的计量管理工作有直接影响。计量工作完成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引导过程是由计量管理部门所完成的,90年代初期,企业是以ISO10012―1计量检测体系为执行标准,而到了21世纪,在对上一执行标准及2000版的ISO9000标准进行合并后,得到了现行的ISO10012执行标准,进而为企业内部的计量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基本依据。

五、企业计量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企业计量工作是企业技术的基础工作,是技术和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企业建立计量管理体系和维护计量器具的正常运行,对计量工作的投入较大,只看重企业效益而忽视计量工作,未能充分认识计量工作对企业的发展中所起的基础作用和指导作用是部分企业把计量工作边缘化的主要原因。其次,部分企业计量标准的建立和标准计量器具的校验后,未能充分发挥其效能,造成资源的浪费和闲置。其三,部分计量器具的周期检定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当地计量检定所不能检定的计量器具,必须要送到更高一级的计量检定所检定计量器具就必须备用一套相同的计量器具而造成库存和成本增加的两难境界。

六、计量是企业产品质量的保证

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是产品质量,在企业贯穿整个生产过程中,从原料进厂的检测分析到工艺流程中的各个程序到半成品,成品出厂都需要有计量设备层层把关,严格控制,用科学的数据提供给管理者,在成本核算上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假如数据不准确可靠,只能影响产品质量。

(一)、完善计量管理制度

企业管理者及相关人员的计量培训制度、计量管理机构的岗位责任制度、计量器具采购,入库和流转制度、计量器具周期检定制度、不合格计量器具的管理制度、计量工作的审核与评审制度,建立行政监管长效机制,完善配套的监管措施和考核细则,加大计量工作考核的比重。

(二)、加强计量器具的管理

企业根据自身工艺特点确定计量监测点,更具计量监测点配备相应合格的计量器具,并做好台账制定相应的周期检定计划,尤其是企业自身建标的项目,在计量台账中要详细罗列,检定的计量器具要出具合格的计量检定证书和计量标识,对强制检定和未能建标的计量器具根据检定计划定期送至有资质的计量检定机构校检。

(三)、加强计量检测机构和计量业务水平

建立计量检测硬件设施和不断提高计量检测业务能力。建立符合计量检测标准的实验室,如温度,湿度,振动等指标符合国家标准,有助于提高检测精度和降低成本。逐步建立计量科技基础建设,搭建计量科技信息收集的平台,对环境监测,动态量检测,流量监测形成网络监控。联系技术监督局或建标的企业进行计量数据比对和计量检定人员的交流,提高企业自身的计量检测水平和业务能力。联系有资质的计量培训机构,计量工作人员加以培训,通过引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增强计量员的实际业务水平。

(四)、加强计量数据的有效管理

计量数据的准确有效对企业的管理作用毋庸置疑,我们不仅对计量器具的定期检定保证数据的有效传递,还要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和判断来确定数据的真实有效性,同时对数据妥善保管为企业的技术革新和管理提供技术来源。

七、企业管理者在计量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一)、体系文件编制

系统编制文件在发放以后,企业管理者应该积极组织本企业的相关的技术人员进行学习了解,保证工作人员能够对企业执行纲领和执行标准进行及时的更新。而纲领和标准学习理解的正确引导是企业管理部门的职责所在。举例来说,现代管理执行内容中原则的学习引导可编写为以下内容。管理模式方面应该保证工作过程的质量;明确测量管理体系的总要求中以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计量确认等计量要求的满足为前提的执行目标;计量职责部门要对客户的计量要求进行明确并加以满足,同时也要在技术语言的更新和技术内容的拓展方面下足功夫,一些测量设备中相关系统或软件的更新换代也包括在内。对系统文件进行编写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管理工作。

(二)、管理工作执行情况的监督及标准

对于企业的计量管理工作来说,与国家计量法相关法令法规的宣传是其主要内容,因此,要对车间和企业各个部门计量工作的执行状况进行监督监察,企业内部的审核工作也要作出定期规划。

八、结束语

在企业的计量管理中将动态的台账管理与现场的走动检查管理相结合引入到计量管理中,针对监管工作的完整实施,充分发挥计量器具的使用效能,避免因某种突发原因造成的检测工作堆积,及计量器具的丢失和漏检的状况,只有这样才可以为计量工作提供保证。

计量管理篇8

计量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当今的经济社会,努力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利用计量器具违反国家法律而获得不正当利益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稳定市场秩序,做好计量监督管理工作,提升计量服务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一、加强计量监督管理的重要性

计量工作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要想实现计量的公平和公正,就必须保证产品计量结果的准确性,同时企业为了更好的生存和发展,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必须提高计量监督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企业计量保障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加强计量监督管理,提升计量服务水平,是充分发挥计量工作作用的关键。

二、加强计量监督管理,提升计量服务水平

计量工作关系着我国的国计民生,关系到我国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够获得一席之地,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因此,建立公正、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有利于推动和促进市场健康稳定运行。因此,加强计量监督管理,提升计量服务水平,对新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以下主要是从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树立健全的计量法制观念,注重工作的宣传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计量工作所要求的技术含量和相关法规的约束越来越严格。在新时期的计量工作中,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企业开始注重产品的计量结果,同时我国的计量水平对企业产品的生产和研发都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对产品的质量控制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衡量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关键性因素就是计量工作水平的好与坏。

随着社会整体结构和社会意识的转变,为计量工作创造了发展的有利条件。第三产业的逐渐形成,使计量监督的手段、管理方法以及服务水平都在一定程度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计量工作不仅可以使社会经济秩序稳定,而且还能保证产品计量值的准确性,这样能够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另外,一些大包装的产品、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用水量等计量问题都已近成为了计量监督管理工作的重点。因此,作为计量监督部门,应该注重计量工作的宣传和影响,努力增强所有人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做到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力,对违反计量相关法律的行为,应该进行法律追究,严厉制止欺骗消费者的不法分子,以保证市场经济井然有序。反之,如果没有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那么就会严重阻碍我国经济的发展,致使我国经济落后。由此可见,加强计量监督管理,努力提高计量结果的真实准确性,对提高计量工作质量具有促进意义。

(二)增强计量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为了维护社会安定和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必须将民生的计量工作放在首位,同时还要努力做好能源计量工作,要在节能减排方面寻找到新的突破口,另外,还要树立计量监督管理工作自信心,要将视野打开,要从市场经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要不断增强计量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三)加强计量监督管理,还要加大计量的执法力度

加强计量监督管理,是需要通过法制管理工作的实施来逐步实现的,其中计量工作是法制性管理的最基本的特征之一。计量工作的结果如何,需要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通过运用法制管理手段对计量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同时,在保证计量结果准确性的前提下,对违反计量工作相关法律的,或者一些遭受不公平、不诚实计量侵害的消费者,在最大程度上努力维护他们自身的利益,以此来稳定市场经济秩序,以提高企业产品研发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的积极性,从而使我国的经济能够快速的发展。

(四)做好计量检定工作

计量检定工作是计量监督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计量检定工作也是计量工作的基础环节。为了确保计量结果真实准确,就需要社会能够建立一个健全完善的计量检定标准,这样才能为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提供比较可靠、准确的计量。作为计量检定机构,一定要遵循计量检定的科学性和法制性,并且要将自己的计量行为约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同时还要根据国家相关的计量法律和法规,建立科学规范的计量标准,并且要求计量人员要严格按照计量检定的相关规程进行。另外,还要对计量检定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

计量管理篇9

1、盈余管理的计量方法及模型概述

1.1总体应计利润法

1.1.1healy模型

Healy(1985)作为盈余管理实证研究的开拓者,首先构建了计量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的模型,Healy认为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与总应计利润和总资产有关,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样本的平均应计利润总额来检验盈余管理,并假设在任意会计期间都会发生系统性的盈余管理行为且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等于估计期总应计部分(TAt)和滞后总资产(At-1)比值的平均值。因此,年份t的不可操控性应计部分(NDAt)应该为:

其中,NDAt表示在时间t经过总资产调整的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n表示估计年份的个数,表示估计年份。

1.1.2随机游走模型

DeAngelo(1986)提出随机游走模型,该模型假设当期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只与前一期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相关,且把上一年的实际利润作为本年度的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为了消除企业规模影响,在模型中的每一项,都除以上一年末的总资产,由此可见,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等于经过滞后总资产(At-2)调整的上一期总应计利润(TAt-1),因此计算不可操控性应计部分的模型应为

其中,NDAt表示经过第t-1期末总资产调整后的第t期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该模型可以看成是Healy(1985)模型的特殊例子,只不过这里的估计期为t-1。

1.1.3jones模型

Jones(1991)认为Healy(1985)和DeAngelo(1986)模型中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每期不变的假设难以成立,而且实际情况也是每期的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每一期都有所变动,所以必须寻找新的计量方法来估计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Jones认为销货收入变动可以作为经济成长的控制变量,而财产、厂房及设备则为折旧费用的代替控制变量,于是Jones提出以时间序列的模型,同时考虑到了销货变动与折旧性资产总额对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所产生的影响,不再受限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不变的假设,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的公式如下:

NDAt=α1(1/At-1)+α2(REVt/At-1)+α3(PPEt/At-1)其中,REVt是第t期收入和第t-1期收入的差额,PPEt是第t期期末总的厂场、设备等固定资产价值,At-1是第t-1期期末总资产,α1,α2,α3 是公司特征参数。

α1,α2,α3的估计值根据以下模型,并运用估计期各项数值进行回归取得:

ATt/At-1=a1(1/At-1)+a2(REVt/At-1)+a3(PPEt/At-1)+εt其中a1,a2,a3是α1,α2,α3的OLS估计值,εt为剩余项,代表总应计利润中可操控性应计利润。

1.1.4修正的Jones模型

Dechow (1995)认为Jones模型中的主营业务收人变化人为操控这一影响因素,如果采用Jones模型计量可操控性应计部分,事实上存在低估盈余管理的可能,应该在主营业务收人中剔除应收账款的变化。在此模型中,不可操控性应计部分在事件期(进行盈余管理的时期)内可估计为:

NDAt=a1(1/At-1)+a2(REVt-RECt)+a3(PPEt)其中,RECt表示公司当年的应收账款净额相对于上一年的变化额按公司平均的资产规模标准化后的值。

1.1.5截面Jones模型

DeFond 和 Jiambalvo (1994)在Jones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截面Jones模型,该模型的思想及操控方法与Jones模型非常相似,不同的是该模型参数采用截面数据而非时间序列数据。截面Jones模型公式如下:

NDAt=α1(1/At-1)+α2(REVt/At-1)+α3(PPEt/At-1)其中,α1,α2,α3是不同行业、不同年份的特征参数,这些特征参数根据以下模型,并运用经过行业分组的不同年份数据进行回归取得:

ATt/At-1=a1(1/At-1)+a2(REVt/At-1)+a3(PPEt/At-1)+εt

1.1.6行业模型

Dechow、Sloan、Sweeney(1995)认为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的决定因素在同行业公司之间是相同的,因此可以采用中位数反映公司与行业间参考公司的差异程度,如果这种差异非常显著,则说明该公司存在明显的盈余管理行为,行业模型中的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模型如下:

NDAt=β1+β2medianj(TAt/At)

其中medianj(TAt/At)为行业间所有非样本公司经第t-1期总资产调整后的第t期的应计利润的中值,β1,β2 采用OLS估计获得。

1.1.7 KS模型

Kang& Sivaram akrishnan(1995) 分析了各应计利润项目与主营业务收入、成本费用以及固定资产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供了另一种类似于jones模型的方法,该模型将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水平值(非增量值)及某些变量的滞后项进行回归,估算可操控性应计部分。对于滞后项工具变量带来样本容量大幅缩减、估算误差、自相关等统计问题,Kang& Sivaram akrishnan通过引入外生变量(销售成本和其他经营成本)来消除省略变量问题,同时采用工具变量和GMM估计来克服自相关和测量误差的问题。KS模型如下:

其中,ACCBLEt为t期扣除应收付税款、现金、折旧后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之和,REVt表示t期的收入,ARTt-1为t-1期扣除应收税款后的应收款项,EXPt表示t期的费用,OCALt-1为t-1期其它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之和。

1.2特定应计项目法

特定应计项目法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尤其是对易控的会计账项研究,可以建立特定的计量模型检测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及盈余管理程度。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直观,能针对一些具体问题分析,盈余管理的程度衡量上较少有噪音。这种方法通常用于研究某个或某些特定的行业,如Mcnicholas(1988)针对坏账准备的研究及Beaver(1998)针对保险行业的研究。由于特定应计项目法目的明确,检测对象针对性强,所以检测模型没有统一的标准,往往根据行业背景及检测目标设定,因此该方法研究往往局限于小样本或具体的行业和部门,因此研究结果难以推广。

1.3分布检测法

Burgstahler and Dichev(1997),F.,J. Patel, and R.Zeckhauser(1999)等学者提出通过测试报告盈余的分布函数检验是否存在盈余管理的新方法。该方法假定未经管理的盈余大致呈正态分布,且其密度函数是光滑的,如果管理层为此进行了盈余管理,那么所选样本的盈利分布函数图上会有所反反映。这种方法可以不用估计充满噪音的操控性应计利润检验盈余管理存在与否,仅通过分布函数的不连续性即可判断盈余管理行为。

2、各种方法及模型在实证研究中的应用

2. 1总体应计利润法的应用

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实证会计取得快速发展后,国外学者运用这些模型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此处不再赘述。从国内来看,多数研究围绕Jones模型及其改进模型展开,对其检验效果进行验证或进一步改进提出新的模型(陈小悦等, 2000;陆建桥, 1999;孟焰,2006;等等)。陆建桥(1999)提出扩展Jones模型,并对我国亏损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其认为在亏损年度上市公司多调减盈余, 而扭亏年度显著调增盈余。

顾振伟(2008)基于公允价值的理念对扩展琼斯模型进行了改进,提出了改进后扩展琼斯模型。这一模型主要是在计量总应计利润时扣除了资产减值准备对盈余的影响,并在修正琼斯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无形资产对计量盈余管理的影响。

蒋平(2009)依据Jones修正模型,以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对金融危机时盈余管理的变化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金融危机后盈余管理可操控金额明显增加,同时各公司之间盈余管理的差异也加大。

黄梅(2009)比较了琼斯模型、修正琼斯模型等七种常用操控性应计利润模型在中国资本市场的检验效果。研究认为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分年度分行业回归的截面修正琼斯模型在模型的设定和盈余管理的检验能力方面表现更佳。

2.2特定应计项目法的应用

特定应计项目法在国外的实证研究中使用得较多,Mcnicholas(1988)最早应用特定应计项目法对上市公司坏账准备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构建了相应模型。Beaver(1989)针对保险行业盈余管理问题进行了论述。Wahlen(1994)对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上市公司中存在大量的盈余管理行为。由于特定应计项目法推广的局限性,目前运用该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银行业的贷款损失准备(如,Beaver等,1989;Wahlen,1994;Collins,1995)和保险业的索赔损失准备(如,Petroni,1992;Beaver和NcNichols,1998;Nelson,2000)。

国内学者有关特定应计项目法的研究较少,多集中在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问题研究。代冰彬,陆正飞和张然(2007)采用特定应计项目法对上市公司资产减值计提动机及盈余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层在利用减值准备操纵利润时,盈余管理动机不会影响减值类型的选择。

2.3管理后盈余分布法的应用

Burgstahler and Dichev(1997)从均值的角度定义盈余分布函数的光滑度,他们认为每一盈余间隔内应有的公司数可以用相邻两间隔观察数据的平均值来表征。在定义光滑度之后便可依据每一间隔内应有的公司数与实际观察数之间的差距除以该间隔的方差作为统计参数,通过检验其显著性水平来判断是否存在盈余管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美国证券市场样本加以研究后指出,大约有8%-12%的公司通过盈余管理避免盈余减少,30%-40%的公司为避免亏损而进行了盈余管理。

Degeorge Patel 和 Zcckhauscr(1999)通过运用直方图和构造概率密度函数,构建了t统计量,以此研究公司是否通过盈余管理来达到报告正的利润,研究结果支持了他们所提出的假设,但直方图法具有一定的随意性,这是该方法的主要缺陷。

陈小悦,肖星,过晓艳(2000)运用该方法研究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与配股政策之间的关系,发现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是随着配股政策的变化而改变的。

3、盈余管理计量方法及模型的述评

总应计利润法计量时存在着一定的估计误差。首先,该方法要求确定非操控性应计利润时,要求有确定的估计和考察期间,即盈余管理发生在考察期间而非估算期间,事实证明很多情况下并不能满足这种假设。其次,对应计项目的界定值得讨论,多数学者将盈余管理研究应计项目界定为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减固定资产折旧后的增量,这种定义针对大样本和长周期的研究影响相对较小。但应计项目还包含非流动资产和负责,如何讨论这些因素对应计项目的影响还值得进一步研究。再次,使用时间序列模型需要样本公司具有较长时间序列的数据,同时要求样本公司在估计期没有系统性的盈余管理,大多数研究要求10年以上的数据,存在着样本的局限性。尤其是我国证券市场建立时间较短,制度也并不完善,样本的可信度大大降低。

特定应计项目法的优缺点都非常明确。特定应计项目法的研究对象更为具体,能够建立更为匹配的计量模型大大降低噪音的影响,而且该方法区分操控性与非操控性应计部分的依据假设包含了不同行业,更符合实际,应用更加灵活。但该方法的缺点是对应用者要求较高,同时应用范围的特定性也限制了研究结果的推广,如目前应用研究主要集中于贷款减值准备和保险行业损失准备。

分布检测法法的优点仅需通过分布函数在给定阈值处的不连续性来确定盈余管理,而且这种方法还能检测到通过非应计项目导致的盈余管理,但缺点表现为应用面不广,仅适用临界点现象的盈余管理,不能直接得出盈余管理操纵利润的手段和幅度的大小等等,故其只能应用于特定的盈余管理动机研究。

参考文献:

[1]Healy PM.The Effect of Bonus Schemeson Accounting Decisions[J]. Journal of Accounti -ng and Economics,1985,7:85-107.

[2] H, Mcnichols M 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Valuation of Loss Reserves of Property Casu -alty Insurers[J]. Review of Accounting Stu -dies, 1998, (3): 73-95.

[3]陆建桥.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1999, (9):37-43.

[4]夏利军.盈余管理计量模型在中国证券市场的应用研究[ J].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 2003, 5 (2): 94-121.

计量管理篇10

在调查登记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做到“细”“实”二字。细到所有计量器具,无论是强检还是非强检,我们都要分别登记入档。其实我们的计量管理工作有许多好的传统现在都在日渐丢失,象一企一档,象强检计量器具登记证制度等等,以前我们都做好,而且得到过淮安市局的肯定,有一些还是应该做起来。“实”就是不能仅凭企业的申报,更不能凭平时检一台登记一台,其它放任不管的工作作风。我们要对所有的企业进行排查与核实,要将这项工作落在平时的检定与管理工作中。做到我们的人员下去,每到一个企业,首先想到他们的台账有没有,细不细,实不实,有没有做到逐一核对与规范,要做到帐、卡、物相符。我想,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日积月累,终会有所收获。

要强化市县所之间的配合。多年来,在计量检定与管理中,我们得到了淮安市局计量处、淮安市计量所和盱眙局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尝到了上下联动,密切配合的甜头。当然,这项工作,有很多方面我们还有待加强与提高。多年来我们一直强化与市所之间的合作,市所不仅对我们的业务进行强化与指导,在标准器的采购、人员的培训、项目的立项与考核等诸多方面,我们也都得到了市所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从中我们学到了许多好的工作方式方法。应该说我们技术机构的每一点发展与进步都离不开市所的关心与帮助。

我们之间的合作与联动,对于双方都是一个利好。应该说市县所之间的合作,对于企业来说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实惠。上下之间的联动,减少了企业多头送检的麻烦,受到了企业的欢迎,更是提升了我们的形象与地位,也规范了我们的服务与行为。几年来,在我们上下联动的一揽式服务中,我们计量器具的周检率在逐年提升,我们的业务水平与能力也得到了企业的充分肯定。这一方面得益于我们之间的合作,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我们平时工作的细与实。几年来的合作,我感觉我们的关系越来越融洽。当然,在合作中也不会是一帆风顺,也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们双方都能以大局为重,以友情为重。

要密切与科室之间的联系。计量检定与管理工作,作为技术监督最基础性的一项工作,多年来并没有得到企业与大家的更多关注与重视。一方面有宣传的不到位,另一方面也有法制不健全的原因存在。使得很多企业对计量工作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这给我们的计量检定与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的不便。如何将法律赋予我们的工作做好,在强化宣传与管理的同时,密切科室之间的合作也很重要。

近年来,我们一直摸索与食品科、质量科以及稽查队的合作,我们还有许多的工作有待加强与提高。今后,我们应该加强与相关科室的沟通,针对生产许可证办理、名牌的申报、体系的建设动脑筋,及时互通有无,将工作做在前头。同时对那些拒不检定,不服从管理的企业,我们要加强与稽查的配合,让法律成为我们的坚强后盾。只要我们做到有章有节,有理有法,我们计量工作将会做得越来越好。四是要强化我们的工作责任心。计量是一个烦而琐碎的事情,涉及到千家万户,工作也是千头万绪,更是无法做到分工明确,整齐划一。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强化责任心,强化团队意识,分工不分家。没有责任心,凡事得过且过,什么都不会做好。同时,在工作中要发扬高风亮节,有事大家做,不要计较个人的付出与得失,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把计量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计量管理篇11

在建立和运转质量管理组织的过程中,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识别和确定生产中每一个关键人和小组的具体质量工作,其中包括对生产质量所承担的职责、职务及相互关系。其次是识别和确定这些人和小组相应的质量职能,以利于实现质量管理目标。最后是在建立、健全质量组织的同时,抓好管理本身的领导项目体系,为抓好质量管理工作和协调各方面关系提供基本的管理和技术基础。如果没有牢靠的质量体系,也就不可能有一个强有力的质量组织。

质量组织的任务就是把质量体系运作起来,并把技术系统中工作的个人和小组的活动,纳入质量体系的框架中从而激发质量组织的士气,刺激工人具有进取心的质量意识,这种精神取决于许多因素如管理部门对待质量的态度等。在单位建立一个适当的质量组织是一项涉及人际关系的工作,许多企业试图设置一个职能机构来集中公司的质量职责,并希望这一机构的工作对影响产品质量的所在因素负责,实际上这很难做到。全面质量管理组织原理第一条就是“质量管理、人人有责”,全体人员都必须承担质量责任和义务。在实际中,项目的各参与单位,都会有自己的质量组织,质量体系核心,必须将三方的组织机构结合起来,以保证质量体系的运转。

计量器具管理与控制是ISO9000族质量标准体系要素中的主要要素之一,是质量管理环中的非常重要环节,在质量体系认证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生产实际管理中,我们要重点做好该要素的七个控制要点。

1 质量管理手册和程序管理文件编写

质量管理手册编写好坏与否,直接影响到体系运行的效果,所以质量手册以及程序文件在编写时一定要符合法律、科学实用、结合实际、利于操作,力求精炼,而且要易于学习。对于ISO9000质量体系中的标准要求认真领会,吃透精神,切实掌握其中的内在含义,把理性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其次要结合单位的实际状况,认真做好质量文件编制。质量文件的起草要严格把握质量标准要求,以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逐步修改完善,编写出既符合标准又切实可行的质量文件。决不能不接实际,华而不实。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有一句行话"写你所做的,做你所写的"。不过,质量文件是动态的,应适进行修改调整完善。

2 计量器具的分级管理

根据工作性质及计量器具技术等级,结合我大队现状对在用计量器具实行A、B、C分类管理。A类器具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主要是能源计量器具和对外计量结算交接点的器具,用于原油外输、天然气外输流量计和拉运原油的地磅等,此类器具必须按国家规定要求及时检定;B类计量器具主要包括联合站外输油、气流量计、以及普通弹簧管压力表和天然气配气流量计,该类仪表精度一般要比A类仪表精度低,对该类仪表也应定期周检,建立台帐。;C类器具一般是指一次性检定计量器具,主要是玻璃计量器具。如玻璃管温度计、原油含水化验用接收器、密度计、量筒等一次性检定的计量器具,C类器具主要是一些玻璃器具,对该类仪表一般做一次性检定,该类计量器具在台帐上只需统计总数。

大队计量管理小组负责全大队计量管理工作,组长由主管领导长担任,负责全大队的计量仪表管理工作。基层单位由一名领导分管本单位的计量仪表管理工作,各岗位班长负责本岗位的计量器具维护工作。与上级业务部门联系积极在本单位开展计量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计量小组负责本单位的计量宣传和职工计量技术培训工作。计量小组负责建立本单位各种计量器具台帐及计量技术资料,定期上报各种计量报表。基层领用新的计量器具,要报大队计量管理小组批准,领用后要及时在本站计量器具台帐上登记并申请标定,对于大型仪表必须先标定,后使用。计量器具使用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出现事故要立即通告有关人员,请专业维修人员维修。各种在用计量器具必须按规定周检,计量器具的周期检定率、检定合格率、完好率应达到要求。各站计量管理人员要经常检查计量器具的运行情况,保证仪表的完好,到期的仪表及时拆卸标定。

3 新购计量器具管理

单位每年都要购置新的计量器具,新进计量器具首先要填写“计量器具申购单”,由单位主管业务组室明确其精确等级、口径尺寸、量程范围、等是重要参数,提请进购申请,经上级领导审核同意后,方可上报采购部门。对于新进的计量器具必须进行进货检验和检定。待检验合格后,下发至各使用单位使用,并认真做好登记,步入正常计量器具日常管理。

4 计量器具周期检定

计量管理人员认真做好计量器具台帐管理和周期检定,对于本单位的所有计量器具都要认真统计,随时掌握计量器具的管理状态,每月做好计量台账的维护更新,根据计量器具台账做好月度送检计划,对即将到期的计量器具要及时送检。计量器具检定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新检定的器具要及时做好统计,确保计量器具台账与现场仪表状态相符一致。

5 计量器具流转

对油气集输单位来说,现场计量器具种类繁多,使用环境不一,在管理上有很大难度,要做到器具帐、物、卡相符,必须加强监管,细心统计,确保计量器具在流转中始终处于受控的状态。报废的计量器具由大队生产办计量岗处理,确定对其封存或拆除。单位因新表替换而拆除的仪表需上交大队生产办计量岗,由大队统一管理。

6 计量器具的标志管理

为保证现场计量器具均有明显颜色标示,单位的计量器具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标示,常用计量器具检定后均贴有绿色检定合格证,停用的计量器具贴黄色封存标示,报废的计量器具贴黄色报废标示,确保现场计量器具均有明显辨别标示。

计量管理篇12

1 计量器具管理的几项重要内容

计量管理工作是非常细致而复杂的,仅从数量上来说,计量器具少则几百件,多则几千件。对如此复杂的器具实行管理,就要熟悉管理的几项重要内容。

1.1 计量器具的工作状态

每个计量器具都有其使用寿命,因此,对器具的“在用”和“禁用”状态要有一个详细的记录。作为器具管理工作人员,有多少器具处于“在用”状态,有多少是处于“禁用”状态的,都要有明确的统计。

1.2 器具的计量检定

通常来讲,每一个常用的工作器具,都需要进行定期检定,主要是看其计量是否准确、是否需要调试和维修等。而且对于管理众多器具的工作人员来说,每个器具的检定周期是不一样的,有一个月的,也有半年的或一年的,管理起来非常复杂。因此,做一份对器具的检定统计记录是非常必要的,以免因为器具的失准而引起不良影响。

器具检定三率是器具计量考核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即受检率、检定合格率、抽检率。计量器具的管理人员应该尽量提高器具的三率,做好器具的管理。

1.3 器具的检定记录

对于检定过的计量器具,都应该做详细的检定记录。目前,计量器具的管理一般都采用计算机进行管理,不但节省人力物力,降低管理成本,而且也提高了计量器具管理的科学性。

2 如何加强计量器具的管理

计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就是计量器具的管理。加强计量器具的管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计量器具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建立计量器具台账和

档案

首先,对于新购置的计量器具,要对其建立详细的档案资料和台账,填写新购器具履历表,如计量器具的购置时间、供应商名称、器具编号、单价、数量以及器具的重要技术指标、保管人员、存放地点等。同时,计量器具的档案中还应该记录其制造商说明书、器具的操作规程、验收记录、出厂合格证等重要的技术资料。此外,对于一般器具,要建立计量器具检定周期统计表、维修记录、器具使用记录等。目前,采用计算机技术建立计量器具的档案和台账,既方便又快捷,而且还能更有效的实施资源共享和资源整合,为企业节省不少开支,也提高了计量器具的利用率。

2.2 实施计量器具的周期检定,确保其数据准确、可靠

我们知道,计量器具的性能好坏是影响其量值是否准确的重要因素。我国为了保证全国计量器具量值的一致性,使得计量器具量值具有国家计量的统一基准,建立了全国自上而下完善的量值溯源体系。这样,通过对在用器具的周期检定和校准,很好的保证了生产、经营以及科研等各项社会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维护了国家、生产经营者以及消费者的利益。

因此,实施计量器具的周期检定,既是国家法律赋予计量器具管理者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企事业单位器具管理水平和法律意识的重要反映。众所周知,计量器具使用一段时间以后,由于在操作过程中会受一定的磨损、老化,而且受使用环境的温度、湿度等外因的变化因素影响,会造成计量器具的失准、失灵等,无法保证量值的准确可靠性。因此,计量器具必须进行定期的周期检定。值得强调的一点是,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因为会受到使用性能、使用频度、使用环境以及保养、保存情况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因此要评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检定周期也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所以,对有计量法规和明确规程规定的计量器具,要必须严格按照其计量法规和规程执行其检定周期。对于没有明确计量法规和规程规定的计量器具,就要结合其使用性能、使用频度、使用环境和准确度等要求

对于有计量法规和规程规定的计量器具,其计量周期按计量法规和规程执行,若计量法规和规程未涉及,这就必须根据计量器具的使用性能、使用环境、使用频度、准确度等要求,并结合企事业单位的实际使用情况,对计量器具设定一个合理的检定周期。

2.3 加强计量器具的使用管理

计量器具的使用管理是计量器具管理的重要内容。使用管理包括计量器具的标识管理和计量器具使用人员管理。

首先,计量器具的标识管理是使用管理中最主要的方面。计量器具管理人员必须把器具的检定证书记录在计量器具的档案,并记录检定的实际情况,同时及时给计量器具一个状态标识,以便及时提醒下次使用的人应该注意的事项。

其次,计量器具的使用人员管理也是使用管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器具使用人员要进行专业的培训,让其了解计量器具的技术性能和操作规程,确保使用人员用起来得心应手。

计量管理篇13

1 项目背景

我公司是流动性电建施工企业,主要从事火力发电厂、核电厂、送变电施工的一级施工企业。公司重管理、抓机遇,发展成为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公司,在2016年公司首次实现合同签约总额突破100亿元,达到117亿元,同比增长45%;实现营业收入74亿元,完成利润9300万元,从而坚定了公司在2017年进一步实现“双百亿”目标的信心与决心。

随着国内、外工程项目的规范化管理以及公司测量管理体系(AAA)认证、相关资质取/复证要求,导致公司计量管理模式、管理范围、管理内容及工作流程均发生了较大变化;要求公司计量管理从传统的单纯对器具的管理发展到计量器具状态管理、计量标准信息管理、计量人员管理、计量监督管理、计量检定/校准管理及计量综合信息等全面综合管理。

公司为流动性施工企业,工程项目遍布全国各地及海外,测量设备数量庞大(有1万余件)、种类繁多且调动频繁,计量管理难度大。公司早期开发的计量管理程序软件,功能单一,仅局限于建立计量台账,且台账的规范性不够。加上软件本身存在漏洞,计量数据丢失多次。公司原计量管理模式是各项目、各部门/单位各自为政的非集约化管理,计量信息与资料没有系统地进行收集、整理,计量人员与工程技术人员无法共享计量有关资料,原计量管理模式与计量软件已不能适应公司发展需要。为此,迫切需要开发多功能的信息化管理软件,在规范计量管理的同时,提高计量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公司以计量管理需求为导向,以计量管理信息系统为研究对象,从分析系统需求入手,提出系统目标和系统总体设计思想,开发具有信息采集录入、数据分析及利用等多种功能的计量管理信息系统。对分布在各工程项目的一万多件计量器具进行动态、有效管理,建立从计量器具的采购、检定、使用到报废全过程的历史档案资料;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便于项目、部门/单位查阅、下载计量管理资料,特别是计量器具的检定证书,原来都是复印下发至各个项目,监理与业主经常提出无印章以及不清楚等情况,现在统一扫描上传至计量管理信息系统,对公司来说不仅节约了纸张,还为计量人员与工程技术人员共享这些信息带来极大的方便。计量管理资料的电子化解决了计量器具纸质资料存放、转移携带不方便以及容易遗失等问题。此外,通过对计量基础数据的分析、分类统计,为后续新建项目及公司决策提供经验数据。而且该软件系统操作方便,工作标准化、自动化完成,减少了工作中大量手动的重复的统计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所以该软件的应用,在公司计量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发挥了极大作用,功能齐全,操作简便,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在规范计量管理的同时,简化了管理流程,节约了人力物力,提高了计量管理效率,作为公司的无形资产,增加了公司的竞争力,为公司创造了经济和社会效益。

2 计量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与主要创新点

计量管理信息系统是以工程项目计量管理为核心业务,以提高工程质量、提高运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为目标,涵盖企业总部及各在建项目的区域级计量信息系统。系统通过统一的管理平台、y一的数据库平台、统一的网络平台和统一的业务管理模式,实现工程建设项目的计量信息化管理。尤其适用于工程建设项目数量多、需要跨地域协同管理的大型企业集团的运作管理模式。系统通过统一的数据库平台、统一的网络平台和统一的业务管理模式,来构建企业的协同管理平台。

通过该信息系统平台,对分散在全国各工程项目及海外项目的1万多件计量器具进行动态、实时管理,主要包括台账管理、流转管理、检定管理、统计管理、审批管理、相关资料、动态设置、系统设置共8个功能模块。通过开发计量管理软件把有关的计量信息输入软件,并把有关资料以扫描形式件上传系统,使信息及时更新。各项目、单位的计量人员与工程技术人员能共享这些信息,实现了信息共享,并能进行实时监控。为后续工程提供基础数据库,提高公司管理水平。

2.1 系统功能图

系统功能图如图1所示:

2.2 各模块功能点

台账管理模块如表1所示:

2.3 形成的记录表单

(1)测量设备送检单;(2)送检确认报表;(3)修理设备报表;(4)调动测量设备台账;(5)降级设备台账;(6)报废设备台账;(7)遗失设备台账;(8)测量设备周期受检统计表;(9)测量设备月度确认划;(10)测量设备周期受检年度计划表;(11)测量设备台账。

2.4 关键技术及创新点

2.4.1 计量器具建账立档,并进行动态管理。建立计量器具从采购到报废全过程的历史档案资料。计量器具信息及时更新,实现对计量器具的动态管理。通过对数据库中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分类统计,为公司的决策及后续新建项目提供经验数据。

2.4.2 计量资料电子化、信息资源共享。计量器具检定证书、检测机构资质等资料扫描后上传至该信息管理平台,并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便于相关人员查阅、下载。同时实现了公司总部、部门/单位对分散在各地的计量器具进行动态实时监管。

2.4.3 实现公司总部、部门/单位对分散在各地的计量器具进行动态实时监管,有利于规范公司计量管理工作。

2.4.4 针对不同用途的计量器具,分类(A、B、C类)管理,按管理要求不同分开建库,有选择性地进行重点管理和一般性管理。

3 取得的效果

本成果为管理性成果,通过本成果的实施,能够不断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利用该信息化管理平台,规范了公司计量管理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初步估算,原来每个项目平均需要1.5人,该软件投运后,平均每个工程项目至少节约管理人员1名(目前项目计量管理人员为兼职)。以一年为例,按照目前20个在建工程项目、部门/单位(火电、核电、送变电、维护检修等)来计算,按平均薪酬8万元/年计算的话,目前每年直接经济效益就是8*20=160万元。其次由于该系统实现了信息电子化,所有计量信息都扫描上传到系统,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以及工地流转使用,减少了二次复印,节约了纸张。按照目前粗步统计,每年各个项目平均节约纸张费用2000多元,这样20个项目6年平均下来直接经济效益就是2000*20=4万元。保守估计每年为公司直接创造经济效益约为164万元。

该系统自开发完成在各项目、部门/单位投入使用以来,系统稳定、可靠,并且达到了预期的所有功能。该软件功能强大、操作简便,工作标准化、自动化完成,各项目、部门/单位普遍反映很好,也得到了各工程项目业主、监理、达标创优专家等相关方的一致好评。在公司总部的体系外审、各类资质取/复证、核电供方评价等,特别是核电资质的取/换证检查,也获得了外部检查专家的一致好评。作为公司无形资产,提高了公司在电建企业中的综合竞争力。

4 结语

该系统在后续使用过程中,根据公司发展需要,将进一步补充、完善相关的功能模块,将日常计量业务管理工作标准化、流程化,对公司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形成有效支撑和驱动。实施管理创新和企业级信息系统建设,是公司“管理改进,绩效提升”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具体实现。管理创新是公司追求“卓越”,建设“国内最佳,国际一流”电建企业的必由之路,随着公司企业级信息系统的不断建设和改进,公司的管理水平一定会不断取得突破,踏上更高、更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 19001-2016)[S].

[2]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GB/T 19022-2003)[S].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