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计量工作方案实用13篇

计量工作方案
计量工作方案篇1

二、目标明确、责任到位

(一)此次专项整治行动期间,一是重点检查生产及流通环节的化肥、农药、种子、地膜等农资类定量包装商品的净含量是否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二是重点检查农资批发市场、专业市场、集散地和经营门店是否配备了与其经营项目相适应的计量器具并按期进行检定。对检查发现的缺斤短两、计量作弊、净含量不足等坑害农民的违法行为,要依法进行查处。

(二)各部门应严格按照工作方案的要求,明确分工责任,紧紧围绕国家局提出的整治目标和整治重点,明确重点检查单位、检查内容和工作步骤,细化各部门的分工和时限要求。

三、工作要求,抓好落实

(一)稽查大队负责对农资批发市场、专业市场、集散地和经营门店等重点单位的计量器具配备和检定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按照市局与市工商局、市消保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在全市商场超市和农产品市场等经营场所集中开展秤具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一并执行。各区域监管站负责对农资生产单位的计量器具配备和检定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完成时间:4月-5月15日。

(二)各部门要按照国家局、省局、市局的要求,与市局正规化建设和信息化建设中的计量工作相结合,通过此次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完善强检计量器具备案和建档工作,逐步建立起农资计量监管长效机制,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计量监督检查。

完成时间:5月31日。

(三)计量所要对农资类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情况进行检验,衡器所要对农资批发市场、专业市场、集散地和经营门店配备的计量器具按期进行检定,努力为此次农资计量专项整治提供技术保障。

四、加强宣传,扎实推进

(一)农资市场的主办者和从事农资销售的经营者是此次农资计量专项整治的第一责任人。各部门要把此次专项行动与省局、市局“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调研”活动结合起来,对市场主办者和经营者进行有关计量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其法制意识和诚信意识。

计量工作方案篇2

在当下计量鉴定工作模块中,影响其稳定发展的因素是非常多的,在该文中,进行量值误差的控制,无非是更好的满足当下计量检定工作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质量模块的优化,更有利于吻合当下质量工作的开展,提升其应用效益,这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保证现阶段质量问题的解决。

1 关于质量检定工作质量模块的分析

1.1 所谓的计量检定模块就是进行计量器具的计量性能的分析,从而保证其整体合格性,进而满足当下计量检定工作的需要,这包括了检验模块及其相关加封盖印模块的应用,从而保证量值传递模块的有效开展,保证其量值的整体一致性。这就需要进行一体化的计量手段的应用,保证计量控制的控制。保证各项检测模块及其测量模块的稳定性,这需要进行各种约束因素的突破。

在实际工作模块中,计量检定必定受到各种约束条件的影响,也就是说其计量结果的误差情况是普遍存在的,为了更好的保证计量检定体系的检定,进行量值处理模块的优化是必要的。这就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做好量值处理优化的相关工作,实现其综合运作效益的提升。计量结果也会发生偏差而影响各种产品质量。计量检定作为产品质量最基础和最基本的保证,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在企业现代化产品生产和管理中,计量检定是一项基础工作,也是一项必须进行的工作内容。

通过对计量检定工作体系的健全,更有利于进行测量值的精确度的控制,这需要按照检定规程的需要,进行特殊环境下的规定应用。保证各种环境因素的分析,比如进行湿度模块、噪音模块等的控制,保证计量工作室整体功能模块的优化,保证其计量检定环境的达标性,进行各种制约因素的优化,保证测量值的准确性、可靠性。

在当下计量器具的工作模块中,进行完好性及其工作性能的优化是必要的,这就需要进行计量器具的选择,保证其完好性,提升其工作性能模块,这样更有利于进行测量结果的整体准确性的控制,满足现阶段可靠性工作的需要,这需要进行计量检定工作的开展,避免计量工具应用过程中的错误,保证它的整体完好性,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章程的遵守,做好器具的情理及其养护工作,保证器具工作性能的优化。

计量器具作为计量检定工作的实施工具,它的完好性和工作性能将直接影响着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有效性和可靠性。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计量检定人员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或一时工作疏忽,极有可能出现计量器具的操作错误,破坏了它的完好性。除此之外,工作人员没有严格按照章程做好器具的请理与养护工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器具的工作性能。

1.2 在当下测量工作模块中,一些专业的检测人员也是缺乏的,为了更好的进行计量检定工作的开展,进行技术性方案工作的优化是必要的,这就需要进行计量检定体系的健全。保证计量检定工作方案的更新,保证其专业知识体系的健全,保证计量结果的整体精确度,满足计量检定行业的工作需要。缺少较为完善的计量检定规章制度,尽管我国已经实行了计量检定规章制度,可是并没有形成较为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技术规范,以及统一的测量检定方法,尚存有不足之处。以致于进行计量检定工作时,没有严密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它的运行机制。

2 计量检定工作质量方案的优化

2.1 为了满足现阶段工作的需要,进行计量鉴定工作环境的优化是必要的,这需要进行计量检定工作效益的提升,满足现阶段测量工作的需要,进行爆炸环境监控设备体系的健全。进行外界环境变化的深入分析及其了解,保证及时的监控及其记录,从而测量结果的整体准确性,保证相关误差的控制。为了保证计量检定工作能够拥有一个符合检定规章制度的环境,必须加强对计量室的管理工作,具体内容包括整理、整顿、清扫、清洁、保养和安全。由于控制计量检定的工作

境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所以在日常工作中,需要经常对计量室进行以上管理工作。

在当下计量模块中,进行器具的计量性能的优化是必要的。这是为了更好的进行误差的控制。这需要引起相关计量检定人员的重视,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进行控制,保证科学性及其合理性态度的应用,保证检修模块的有效开展。这需要保证计量器具的良好的工作性能,实现其整体的稳定性,保证其测量精度的优化。提高计量检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检测能力,在量值传递过程中,量值传递是否准确一致,计量结果是否精确,一定程度上都取决于计量鉴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检测能力。质量监督局要想做好计量检定工作,需要拥有一支专业素质和能力过硬的工作团队。因为,计量检定工作中一个微小的差错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2.2 在当下工作模块中,进行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的提升是必要的,这需要其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保证检测能力的提升。保证各项计量工作的解决。这也需要进行定期技能培训工作的开展,这需要工作人员落实好当下的专业知识模块,进行计量检定技术体系的健全,保证与时俱进。制定完善的计量检定规章制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计量器具的计量性能、检定项目、检定条件、检定方法、检定周期以及检定数据处理等方面做出技术规定,使计量检定工作有章可依,有法可循,各项具体工作能够有一个较为统一的技术标准,保证计量检定的工作质量。

在现阶段工作模块中,进行计量监督体系的健全是必要的,这样可以进行计量检定的误差的控制,更有利于进行测量结果的优化,实现其可靠性及其准确性的提升,这就需要落实好当下的计量监督机制,保证监督计量法律法律的稳定执行。为了配合《计量法》的实施,必须为其配备相应的计量监督机制,监督每一项计量检定工作的过程和结果,确保其具有相当高度的精度。

计量工作方案篇3

(一)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精选一批业主改造意愿强,有一定经济承受能力、居住舒适度差的既有居住建筑作为示范项目进行改造,探索和积累改造技术及政策经验,加强示范宣传,以点带面,逐步推进。

(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完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政策法规,明确不同既有建筑改造的技术路线、激励政策和财政资金支持方式,促进供热企业加强节能管理和进行供热系统节能改造,引导社会资金投资进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鼓励和支持有经济能力的单位和节能改造要求的业主进行节能改造,提高业主、合同能源管理公司和全社会参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积极性,促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市场化机制的形成。

(三)科学决策,统筹规划。制定全市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统一规划,分阶段、分批次对全市进行节能改造的既有居住建筑实行科学规划,统筹安排,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节能减排规划协调一致,有序推进此项工作。

(四)坚持“技术优、投资省、扰民少、效果好”的原则。将节能潜力大、资金回收快的项目或小区优先列为改造对象。尽可能以热源或热力站为单元,对其所覆盖区域内非节能住宅建筑及供热系统实施整片统一改造。

三、总体任务及年度计划

2008年底,我市既有建筑存量约为10820万平方米,其中民用建筑总量为8500万平方米(住宅建筑480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3700万平方米)。需要进行节能改造的约4900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210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2800万平方米)。按照省建设厅分配下达给我市的改造任务,“十一五”期间,全市应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130万平方米(其中供热系统节能改造124万平方米,综合节能改造6万平方米),2008年已完成供热系统节能改造70万平方米。

根据我市具体情况,为利于争取国家奖励资金,力争于2009年底完成全部改造任务,即完成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6万平方米,完成供热系统节能改造60万平方米。

四、改造范围、内容和方式

(一)改造范围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范围为:(1)2000年前竣工验收,且能继续正常使用25年以上的非节能民用建筑。(2)不属于城市拆迁范围的民用建筑。(3)按《既有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GJCI29——2000/J682001)的规定进行判定,达不到该标准要求的居住建筑。

(二)改造内容

1.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包括外墙保温改造、建筑外门窗节能改造、屋面及地面(含架空地面和带地下室地面)节能改造、分户门的节能改造。

2.室内供热系统计量及温度调控改造。包括安装热计量表、温控阀,实现分楼(户)计量、分室控温的目标。

3.热源及供热管网热平衡改造。主要指热源燃烧系统、循环系统和输送系统的智能控制改造,实现室外温度补偿、风煤联动和变频自控运行及水力自动平衡,提高供热效率。

以上三项改造内容既可以在一个项目上综合实施,也可选择一至两项进行单项改造。

(三)改造方式

1.供热计量系统。(1)分户热计量改造。对已按分户双管系统设计、建设的小区,采取在小区供热管网和单元回水系统加装热平衡阀、温度调节阀及热计量装置。对单管顺流系统非节能建筑(既有建筑)的小区,采取单元(楼栋)热计量,用户实行热分配方法改造,在小区供热管网和单元回水系统加装热平衡阀。(2)供热系统改造。对热源加装变频装置,对热源设备和循环系统进行自动化、节能改造。按照变频流量自行控制运行的要求,在供热主、支线管网和用户单元回水系统改造安装温度调节阀,使整个供热区域温度趋于均衡状态。对热源综合改造,提高锅炉热效率。应用无机传热技术将锅炉排放的余热回收,增加炉膛温度。(3)创建GPRS热网和用户远程监控系统。通过单元控制器(带传输模块)和移动公司GPRS网络,实现热换站(锅炉房)和用户热计量管理系统的遥控、遥测功能。对实时参数进行采集储存,建立数据库,实现历史数据查询,全面了解供热系统运行和用户用热情况,为供热部门提供准确、科学、有效的数据,实现供、用热系统的自动化控制。

2.建筑围护结构。建筑围护结构改造优先顺序:外门窗、外门窗缝隙、屋面、单元门、封闭阳台、楼梯间内隔墙、外墙面、地面。

五、资金筹措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资金投入较大,应以市场化运作方式为主,采取多种筹资方式,逐步建立由政府、产权单位和居民、社会力量参与的稳定的投资机制。

(一)主要筹资方式

1.各级政府财政设立建筑节能改造专项资金,列入财政年度预算。

2.积极申请国家和省上的奖励资金。

3.单位和居民自筹资金,居民可提取一定数额住房公积金投入节能改造。

4.通过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的办法,吸引社会资金投资

(二)围护结构改造筹资方式

国家财政奖励补贴27元,占改造资金的13%(造价以210元/平方米计算,以下同);按照隶属财政供养关系,由同级财政给予20%的奖励性补贴(即中央在兰单位、省属、市属、县区属分别补助);产权人承担30%;不足部分由市财政动用墙改专项基金给予补助。

(三)供热系统改造筹资方式

国家财政奖励补贴18元(占改造资金的40%,供热节能改造造价以44元/㎡为基数计算,以下同);按照隶属财政供养关系,由同级财政给予40%的奖励性补贴,即每平方米18元(市级以下补贴市和县区财政各承担一半);产权人(单位或住户个人)和供热单位各承担10%,即每平方米8元。

2007年12月财政部印发了《北方采暖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7〕957号),对北方采暖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给予每平方米45元的奖励资金,起步阶段按照6元/平方米标准予拨,用于热计量装置补助。

六、实施步骤

第一步,选择具有典型的宣传和推广意义的建筑进行试点。通过试点,总结经验,制定技术标准和政策措施,为节能改造工作全面展开奠定基础。同时,组织开展既有建筑调查统计工作,对既有建筑的数量、性质、建筑结构、能耗状况、使用年限等进行比较详细的调研统计,形成数据库,为制定政策和计划提供可靠依据。

第二步,选择经济能力好、节能意识强、产权相对单一、节能改造容易达成共识的项目单位,作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突破口进行先期改造。

第三步,集中力量对产权分散、经济承受能力差、改造难度大的项目进行改造,全面完成改造任务。

七、奖励资金的核定

中央和各级财政奖励资金的核定以改造工作量和节能效果为基本依据,具体办法按建设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科〔2008〕95号)执行。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政策调控,建立激励约束机制。逐步建立民用建筑能耗动态监测、能源审计、能耗公示、能耗限额等制度。加快推进供热市场化和供热计量收费改革,对节能改造后的既有建筑实行热计量收费制度,形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二)严格执行程序,实施全过程监管。市既有节能建筑改造项目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和法规,通过公开招投标选择实力强的单位承担项目施工任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专业管理单位要加强对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全过程监管,对项目改造后的节能效果要进行严格考核评价。项目申报单位要与技术支撑单位共同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技术改造方案,改造方案须经市建设、财政部门组织专家会论证通过后,方可组织实施;项目完成后由市建设、财政部门组织验收通过后,方可进行资金清算划拨。市级有关部门在项目设计、招投标、施工、监理、质监等方面应给予积极支持和费用优惠,共同推进节能改造项目的实施。

(三)探索运作模式,不断拓宽投资融资渠道。积极创造条件,大胆创新实践,探索实行合同能源管理等市场化运作模式,鼓励和吸引各类社会资金参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加快推进供热行业市场化改革进程,加快建立热计量价格体系,制定建筑能耗标准和监测管理体系,为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等市场化运作方式创造必要条件。应尽快创造条件,率先在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中试行市场化运作模式。在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中试行政府适当补贴奖励,产权人、供热单位等各受益方合理出资,合同能源公司等社会投资单位进行商业化运作的准市场化方式。逐步建立适应各类房屋特点,以政府为主导,以产权单位为主体,以市场化运作为支撑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体制,确保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能够可持续并高效地开展下去。

(四)完善技术标准,提高节能改造技术水平。一是加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技术研究。通过试点示范和改造前后的能耗跟踪测试,优化不同建筑类型改造技术和设计方案,为今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提供技术指南。制定和及时修订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有关的技术标准,规范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技术市场。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建设厅的相关技术标准及规程。二是推广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对在试点示范工程中证明效果良好的新型墙体材料、屋面保温材料、节能门窗、热计量与温控设备、新型高效采暖方式、供热系统节能技术等向社会公示并加大推广力度。

(五)加强宣传动员,提高全社会对建筑节能的意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既是一项耗资大、周期长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工程,更是一项生态工程和惠民工程。因此,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有关单位要大力开展宣传动员工作,使广大群众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支持此项工作的积极性,为顺利实施项目创造有利的条件。

(六)加大协调力度,确保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规范有序进行。进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可能会出现施工扰民、工程质量、利益冲突等各种矛盾和问题。市有关部门和各县区政府要加强协调和管理力度,组织相关单位和人员开展专门的技术、安全、文明施工的培训,加强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督,建立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协调应急机制,制定解决各种问题和矛盾的应急预案,公布专门服务和举报电话,保证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

九、组织领导

计量工作方案篇4

以民生计量、能源计量为重点,通过监督管理,创新监管模式,着力强化企业计量主体意识,主责意识和主动意识,自觉加大计量工作投入力度,进一步提升企业计量管理水平;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加强重点民生领域在用计量器具的监管。使经营者的守法、诚信意识显著提升,使市场计量环境得到明显改观,使利用计量器具作弊,销售商品量短斤缺两坑害消费者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建立起诚信、守法、公正、和谐的市场经济秩序。

二、组织领导

为开展2020年计量专项监督检查工作,我局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长:XX

县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

副组长:XX

县市场监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

XX

县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XX

县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XX

县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员:由计量股、各市场监管所负责人和县计量检定测试中心全体人员及组成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局计量股,办公室主任由XX副局长担任,负责计量监督管理检查的监察、协调、推进等工作。

三、工作安排

检查时间:即日起至2020年12月30日

检查范围:本县辖区内计量器具使用单位,集贸市场。

检查内容:计量器具的配备、检定和管理情况,定量包装商品的计量监督。

检查方式:以企业自查自纠为主,县局监察工作组开展全面排查,确保检查到位,全面客观,务求实效。

四、工作内容

(一)计量器具检定情况。

主要检查企业配备使用的强检计量器具是否依法申请了强制检定;是否具有有效期内的计量检定证书;是否有未经检定、检定不合格或者超过检定周期继续使用的情况;其他非强检计量器具是否自行检定或者送其他计量检定机构检定等。

(二)计量器具管理情况。

主要检查企业是否建立了相应的计量器具周期检定制度;计量器具报废、更新制度各种日常的不定期自查制度;是否配备专(兼)职计量管理人员。

(三)开展能源计量审查工作。

对企业能源计量器具数据进行分析、指导生产。根据不同企业的实际,指导企业从实测能源数据入手,从以下不同角度展开分析:(1)能源计量数据测量及采集的准确性分析、如何通过提高能源计量检测体系的有效性实现能源计量数据准确度的提高。(2)能源计量数据的平衡分析(可选择局部车间、分厂或某类具体能源),并通过平衡分析指导实际生产活动。(3)当前能源计量数据管理存在的缺陷分析及改进方式研究。

(四)严厉打击缺斤少两现象,规范市场计量行为。

对各镇集贸市场固定摊点贸易结算衡器实施监督管理,重点区域为各镇市场、各大超市、各摊点等,规范集贸市场的计量行为,如发现有缺斤少两行为,责令立即整改。

五、工作要求

计量工作方案篇5

坚持以“规范统计工作流程,加强统计业务指导,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创新统计管理,提升工作能力,夯实基层基础”为主要工作目标,强化统计工作“跨前一步”的意识,力促统计预警监测超前一步,下移服务重心、前置服务环节、提升服务质量。

二、组织分工

三、工作内容

1.聚焦区委政府的工作重点,结合统计工作实际,围绕统计业务培训、深入企业调查研究、组织重点行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座谈等方面,提升基层统计人员业务能力,强化依法统计意识,提高统计监测分析精准度。

2.围绕主要经济指标运行、省市区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指导讲解考核指标涵义、评价计算方法,帮助挂钩联系地区研究主要经济指标运行的短板弱项,分析推进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符合地区实际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

四、工作要求

1.按照“跨前一步”的要求,发扬“网格化+铁脚板”的精神,积极开展走访,实现联系地区全覆盖,不留业务死角。开展工作期间,党员干部应主动“亮身份、做示范”,促进业务工作与党建工作的深度融合。

计量工作方案篇6

国务院在关于加强统计工作的决定中指出,“统计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档案统计是以数据的形式准确地反映出档案工作的真实情况。揭示档案管理活动的规律。档案统计工作为高校档案事业发展提供建设性规划。档案的统计工作是用定量的方法,以档案工作领域中的大量现象为对象。通过从质和量的联系中对数量的观察、分析和研究,揭示档案和档案工作中诸多现象的发展过程、现状及其一般规律性。档案统计包括:档案数量的统计,这是最基本的统计。主要包括各类档案的收进、移出、销毁、实存数量等项目;档案工作的统计,即对整理、鉴定、保管和利用等业务工作情况的统计;档案工作基本情况的统计;档案利用的统计及分析。

二、档案统计的方法及作用

(一)档案统计的方法

档案统计所采用的方法与技术和一般统计工作的方法与技术相同,只不过所涉及的对象是档案工作领域。档案统计基本上可以分为:

1档案统计指标选定

统计指标的确立是进行档案统计的基础,也是档案统计工作的前期准备阶段,档案统计是通过统计指标来表现档案工作的数量方面,用数字的形式来描述档案工作中的现象。

2档案统计调查

档案统计调查的目的与作用在于获取原始数据,是根据具体统计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格式,保证统计数据可靠、真实、准确。

3档案统计整理

档案统计整理主要是对档案统计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组、归纳

4档案统计分析

档案统计分析主要是对档案统计的结果进行分析研究。

(二)档案统计的作用

档案工作内容通常有六个环节,即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和利用,在这六个环节中,统计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搞好档案综合管理的必要条件。

档案统计是学校档案事业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档案统计是了解和掌握学校档案的形成、管理、利用情况和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档案统计资料,可以进一步认识和掌握档案工作的基础规律。提高档案的管理、服务水平。档案统计是学校档案工作发展的依据。通过统计数据。可以准确地反映学校馆(室)藏档案的数量。利用档案情况,档案部门工作量大小,人力、物力、财力需求等,以便在领导制订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时作参考和依据。档案统计是上级部门对学校档案事业监督的工具。档案统计工作,可以客观地反映学校档案工作的发展水平,便于上级部门检查督促。

(一)档案工作的重要性

档案工作是揭示档案工作有关情况及发展规律的一项重要工作。中央、国务院在对国家档案局关于召开全国档案工作会议的报告的批示中指出:“做好档案工作。不仅是当前工作的需要,而且是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真实面貌的重要事业。”档案作为真实记录历史内容的重要工作决定了档案价值的长远性。

(二)档案统计的涵义及意义

国务院在关于加强统计工作的决定中指出,“统计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档案统计是以数据的形式准确地反映出档案工作的真实情况。揭示档案管理活动的规律。档案统计工作为高校档案事业发展提供建设性规划。档案的统计工作是用定量的方法,以档案工作领域中的大量现象为对象。通过从质和量的联系中对数量的观察、分析和研究,揭示档案和档案工作中诸多现象的发展过程、现状及其一般规律性。档案统计包括:档案数量的统计,这是最基本的统计。主要包括各类档案的收进、移出、销毁、实存数量等项目;档案工作的统计,即对整理、鉴定、保管和利用等业务工作情况的统计;档案工作基本情况的统计;档案利用的统计及分析。

二、档案统计的方法及作用

(一)档案统计的方法

档案统计所采用的方法与技术和一般统计工作的方法与技术相同,只不过所涉及的对象是档案工作领域。档案统计基本上可以分为:

1档案统计指标选定

统计指标的确立是进行档案统计的基础,也是档案统计工作的前期准备阶段,档案统计是通过统计指标来表现档案工作的数量方面,用数字的形式来描述档案工作中的现象。

2档案统计调查

档案统计调查的目的与作用在于获取原始数据,是根据具体统计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格式,保证统计数据可靠、真实、准确。

3档案统计整理

档案统计整理主要是对档案统计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组、归纳

4档案统计分析

档案统计分析主要是对档案统计的结果进行分析研究。

计量工作方案篇7

国务院在关于加强统计工作的决定中指出,“统计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档案统计是以数据的形式准确地反映出档案工作的真实情况。揭示档案管理活动的规律。档案统计工作为高校档案事业发展提供建设性规划。档案的统计工作是用定量的方法,以档案工作领域中的大量现象为对象。通过从质和量的联系中对数量的观察、分析和研究,揭示档案和档案工作中诸多现象的发展过程、现状及其一般规律性。档案统计包括:档案数量的统计,这是最基本的统计。主要包括各类档案的收进、移出、销毁、实存数量等项目;档案工作的统计,即对整理、鉴定、保管和利用等业务工作情况的统计;档案工作基本情况的统计;档案利用的统计及分析。

二、档案统计的方法及作用

(一)档案统计的方法

档案统计所采用的方法与技术和一般统计工作的方法与技术相同,只不过所涉及的对象是档案工作领域。档案统计基本上可以分为:

1档案统计指标选定

统计指标的确立是进行档案统计的基础,也是档案统计工作的前期准备阶段,档案统计是通过统计指标来表现档案工作的数量方面,用数字的形式来描述档案工作中的现象。

2档案统计调查

档案统计调查的目的与作用在于获取原始数据,是根据具体统计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格式,保证统计数据可靠、真实、准确。

3档案统计整理

档案统计整理主要是对档案统计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组、归纳整理。

4档案统计分析

档案统计分析主要是对档案统计的结果进行分析研究。

(二)档案统计的作用

档案工作内容通常有六个环节,即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和利用,在这六个环节中,统计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搞好档案综合管理的必要条件。

档案统计是学校档案事业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档案统计是了解和掌握学校档案的形成、管理、利用情况和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档案统计资料,可以进一步认识和掌握档案工作的基础规律。提高档案的管理、服务水平。档案统计是学校档案工作发展的依据。通过统计数据。可以准确地反映学校馆(室)藏档案的数量。利用档案情况,档案部门工作量大小,人力、物力、财力需求等,以便在领导制订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时作参考和依据。档案统计是上级部门对学校档案事业监督的工具。档案统计工作,可以客观地反映学校档案工作的发展水平,便于上级部门检查督促。一)档案工作的重要性

档案工作是揭示档案工作有关情况及发展规律的一项重要工作。中央、国务院在对国家档案局关于召开全国档案工作会议的报告的批示中指出:“做好档案工作。不仅是当前工作的需要,而且是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真实面貌的重要事业。”档案作为真实记录历史内容的重要工作决定了档案价值的长远性。

(二)档案统计的涵义及意义

国务院在关于加强统计工作的决定中指出,“统计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档案统计是以数据的形式准确地反映出档案工作的真实情况。揭示档案管理活动的规律。档案统计工作为高校档案事业发展提供建设性规划。档案的统计工作是用定量的方法,以档案工作领域中的大量现象为对象。通过从质和量的联系中对数量的观察、分析和研究,揭示档案和档案工作中诸多现象的发展过程、现状及其一般规律性。档案统计包括:档案数量的统计,这是最基本的统计。主要包括各类档案的收进、移出、销毁、实存数量等项目;档案工作的统计,即对整理、鉴定、保管和利用等业务工作情况的统计;档案工作基本情况的统计;档案利用的统计及分析。

二、档案统计的方法及作用

(一)档案统计的方法

档案统计所采用的方法与技术和一般统计工作的方法与技术相同,只不过所涉及的对象是档案工作领域。档案统计基本上可以分为:

1档案统计指标选定

统计指标的确立是进行档案统计的基础,也是档案统计工作的前期准备阶段,档案统计是通过统计指标来表现档案工作的数量方面,用数字的形式来描述档案工作中的现象。

2档案统计调查

档案统计调查的目的与作用在于获取原始数据,是根据具体统计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格式,保证统计数据可靠、真实、准确。

3档案统计整理

档案统计整理主要是对档案统计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组、归纳整理。

4档案统计分析

档案统计分析主要是对档案统计的结果进行分析研究。

计量工作方案篇8

1建立健全管理体制,提高计量技术档案管理水平

因为计量技术机构人力、资金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人身兼数职,一名工作人员身兼多个计量检定项目工作。但一些重要岗位必须按照计量机构考核规范的要求来设立质量管理体系,而不能因为机构中人员的缺乏去减少岗位的数量。因此,应及时制定出与单位业务工作相对应的《计量技术档案管理细则》、《档案管理人员工作职责》等制度,设立独立的计量技术档案室,明确计量技术档案管理工作由单位的质量技术部门具体负责,确保计量档案的完整、安全,对本单位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归档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确保归档质量。

2加强依法治档的法治宣传,提升计量技术档案管理的认同感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计量技术档案管理工作开展得好不好,既取决于档案工作人员是否具备良好的依法治档工作意识,也取决于普通职工是否对计量技术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同感。因此,必须切实加强档案法治宣传,大力普及档案知识和档案法律知识,在全单位营造良好的依法治档工作氛围。一方面单位领导和档案工作者要带头学法。作为依法治档工作的主体人员,要切实增强学习档案法律法规的主动性,积极利用个人自学、单位集中学、专门培训、专题辅导、研讨会讨论等多种形式,经常性地学习档案法律法规,切实提高依法治档的业务能力。另一方面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职工普法。档案法制宣传是普及档案法律知识、增强计量技术档案法制意识、推动档案依法管理的有效手段。要注重档案普法重心下移,结合“六五”普法计划,积极开展档案法制宣传周或宣传月活动,通过设立档案法律宣传栏、发放档案法律资料、举办档案法律专题讲座、档案法律知识竞赛等途径,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全方位宣传档案法律和知识,切实提升档案工作在单位的影响力,使档案法制意识深入人心,为依法治档营造良好的环境,增强职工对计量技术档案管理的认同感。

3加强计量技术档案保护,增强档案质量长效期

(1)纸质档案的保护工作在计量技术档案中,纸质材料的档案占了绝大多数,如何有效地保护好这些档案,最大限度地延长它的使用寿命,是档案保护工作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早期的纸质材料多半采用具有酸性的机制纸,字迹材料大多使用不耐久的墨水、复写纸、圆珠笔记录。根据许多档案馆的调查,字迹褪变最严重的已占字迹材料近30%左右。因此,必须使档案制成材料的质量逐步符合档案保护的要求,新时期下纸质计量技术档案要使用胶版印刷纸或复印纸,它具有色泽洁白,纸面平滑,挺度适宜等优点。它的原料主要是漂白化学木桨,纸中纤维素含量较高,木素含量轻较少,是一种比较耐用的公务用纸。字迹材料要用碳素墨水(黑色签字笔),以经过氧化形成的氧化碳黑作为色素成分,再以树脂成分为粘结剂,写出的字迹与纸张形成结膜,具有耐水、耐光、耐氧化作用,是墨水中最耐久的书写材料。对纸张载体、纸张类型既定的纸质档案的保护,可以通过控制纸质档案周围的环境因素,来加强管理以期延长载体的寿命。潮湿、高温、光照等环境因素会加剧纸张纤维素水解、氧化反应,缩短纸张寿命。同时,这些因素还能使那些耐水性差、不耐热、不耐光的字迹材料产生字迹扩散、褪变等问题。因此,档案保护中,应特别注意改善档案保管的条件,为档案的管理和使用提供适宜的环境。保管纸质档案房间的温度宜控制在14℃~24℃范围内,相对湿度宜控制在45%~60%范围内,并注意做到防光、防空气污染、防虫等工作。如纸张已经破损、脆化的纸质档案文件,应采用修裱技术进行加固处理,以增加其强度,提高耐久性。若纸张破损十分严重并已成碎片状,切忌随意翻动,宜采取摄影技术进行翻拍后,再谋求对纸张修复加固的方法措施。(2)电子文件档案的保护工作当前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档案管理和保护手段也不断出现新变化,我们要适应新形势下出现的以电子文件形式存在的计量技术档案管理和保护工作。在现今的网络工作环境下,电子文件也属于档案的一部分,由于电子文件与传统纸质文件有很大的差别,电子文件通常以脱机方式保存,在实际使用中大量电子文件主要是用移动硬盘保存。移动硬盘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磁盘信息的保存寿命,所以在选购移动硬盘时要认真把好质量关。在保存方面,要求移动硬盘存放在无强磁场干扰、无震动、无尘、无腐蚀气体和温湿度适中的环境里,因为潮湿会使光盘片基霉变,所以环境空气相对湿度应该控制在40%~65%,温度应该控制在14℃~24℃。(3)计量技术档案在管理与利用过程中的保护工作档案文件在管理和利用过程中,难免遭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不科学的保管方式方法,会加剧对纸张字迹的破坏。为减少档案文件在管理利用过程中的损坏,可以跳出保护技术的狭窄圈子的局限,将视点放在保护工作以外的档案工作其他环节,强化相关基础工作,也可延长档案保存寿命。①完善档案查阅系统,提高档案的查准率、查全率,减少利用者大量地盲目翻阅档案带来的损坏。②加强基础性编研工作,全面介绍重点档案内容。通过编写常用档案参考资料,让利用者查阅参考资料以减少对档案原件的使用,从而达到相对延长档案保存寿命的目的。资料准确、揭示内容全面的大事记、组织机构沿革、基础数据汇集、会议简介、科技成果简介等参考资料,既可方便利用者又有利于档案保护。③限制珍贵文件原件的利用。对珍贵档案的原件应尽行缩微复制、计算机储存,利用中应使用复制件,避免使用原件。在必须使用原件时,应有专人照管,为利用者提供服务。管理计量技术档案需要以保护工作做保障,把保护工作贯穿计量技术档案管理的始终。

4结语

计量技术档案最真实的反映出质监部门所辖区内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在用计量器具、能源计量数据管理等情况,是依法治检工作的重要支撑材料,因此,提高计量技术档案管理水平是质量强国的基础,是依法治检的根本工作。

计量工作方案篇9

1地质工程测量技术概论

地质工程测量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通过地质测量工作,可以有效实现对工作区内所有地质资料及储量动态的监督管理,保证地质工程测量与用户要求及技术标准相符合,最终实现设计目的,收获最佳经济效益。在地质工程测量项目之前,进行技术设计是十分有必要的。编制地质工程测量技术设计方案,在提高地质工程测量作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及技术水平,提高地质工程测量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对建筑工程的精确度要求越来越高,为确保地质工程测量质量,就需要找出当前地质工程测量技术中存在的常见问题,积极采取措施,确保工程测量效率及质量。

2地质工程测量技术在编制测前方案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2.1测量项目没有进行测前方案设计工作

在实际地质工程测量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小型的工程测量项目。测量工作人员因测量项目较小,认为不需要进行测前方案的设计就可以进行测量工作。这种没有进行测前方案编制的地质工程测量活动,容易出现一些技术性问题,严重影响着地质测量质量。

(1)由于缺乏设计方案指导,在碎部测量及控制测量工作中,难以把握后期工作要求及需要,从而在进行后期工作时显得较为被动,加大整体测量工作量,降低测量效率;

(2)在控制测量布网过程中,容易出现整体布局的测量精度要求不合理现象;

(3)布网工作不完善,在部分位置没有进行布网工作,缺乏测量数据,为此需要在工程测量后期补充布网,但在补充布网过程中,容易对原网造成损坏,增加控制测量工作量;(4)测量人员为缩短工作时间,节省测量成本,加上缺乏测前方案指导,容易采取一次性布网形式。一次性布网形式,缺少校核条件,对误差控制能力较差,容易导致测量误差较多,最终影响测量精确度,造成工程事故,引发较大损失。

2.2测量项目设计方案存在较多问题

在地质工程测量时,制定了测前方案,但在编制测前方案过程中,存在着较多形式或规范问题。

(1)测前方案设计内容不够完整,封面设计不符合标准。由于编制设计方案的人员、项目、时间等不同,其使用的封面有所区别,设计方案文字格式及内容格式不能统一,影响设计方案的规范性。设计方案内容缺乏针对性,在工作方法及技术指标要求上不明确,设计方案中附录图表不齐全等。

(2)在编制测前方案时,依据资料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工作人员在编制设计方案时,会参考一部分过时的参考教材或技术设计方案,对现行的相关技术标准及规范把握程度较低,导致测前方案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及合理性。

(3)对掌握信息及资料分析研究效果较差。在编制设计方案时,会将所收集的信息与资料进行分析,然而,有些资料已经过时,或有些资料并不属于本单位,或缺乏相关信息与资料,致使测前方案设计人员不能够对所掌握资料进行全面分析研究,甚至出现了将相似项目的资料直接照搬使用的现象。

(4)测前方案设计人员没有进行实地勘察或相关调查。科学有效的测前方案需要以实际情况为基础。然而,在很多情况下,设计人员在进行编制测前方案时,没有进行实地勘察及相关情况的调查工作,导致设计方案缺乏准确性,出现较多问题。

(5)设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标准意识较差。在进行测前方案设计工作时,由于设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对编制工作的标准把握不够,在设计方案中使用的公式、数据、图表缺乏精确性,专业数据及计量单位不规范,最终导致设计方案难以有效指导地质工程测量活动。

测前方案属于整个工程测量活动的指导性文件,对于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测量精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忽视测前方案设计是地质工程测量技术常见的问题之一。

3地质工程测量技术在应用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3.1地下数据获取存在较大误差

地下数据获取存在较大误差,是目前测量技术常见问题之一。当前,主要的地下数据获取的技术是平面控制测量技术。平面控制测量技术主要包括交会法定点测量法、导线测量法与三角测量法三种。地下数据获取难度较大的主要因素如下:地下测量,无自然光,测量条件不佳,对测量人员及测量机械设备干扰较大;受到测量环境及空间影响,测量控制点埋设选择较为困难,对测量网形影响较大等。地下数据获取存在较大误差,精确度不高,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及工程进度,是当前地质工程测量技术常见问题中的难点及重点。

3.2缺乏有效的水下数据获取技术

在我国,存在着大量水面,进行水下测量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然而,相对陆地测量,水下测量的数据容易出现异常,且重复测量的难度较大。水下数据测量缺乏有效校核条件,难以保证测量数据精确度。当前获取水下数据的测量技术主要是依靠全球地位系统,记录水深数据,通过平面坐标计算出水下数据;或将实时动态载波相位差分技术与测探仪有机结合,对水下数据进行获取,但目前,这两种技术手段获取的水下数据有效性及准确性较低。

4结语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建设对地质工程测量技术提出更高要求。然而在当前,地质工程测量技术在应用中存在着一些常见问题,如忽视测前方案、地下数据获取存在较大误差、缺乏有效的水下数据获取技术等,严重影响着工程进度及质量。为保障地质工程测量精度,提高工作效率,就需要采取积极措施,解决当前地质工程测量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大胆创新,推动测量技术变革,最终收获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计量工作方案篇10

1 水工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 设计阶段的信息数据不完善

设计是开展施工的前提条件,施工中的材料、工序、施工方法都需要依据设计方案来执行,才能够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但是在部分工程建设中,由于个别单位急于开工,在设计方案还没有完成的情况下就开始施工,边施工边进行设计,完全忽略了设计的重要性,或者是完全套用以往的设计方案,这些做法都严重的违背了工程开展的正常程序。因为没有设计方案的依据,对于施工现场的地质水文、气候因素以及周围的环境都不了解,在施工中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一旦出现问题,将会对工程的质量、成本以及进度都造成影响。而施工材料的价格也是随着市场的波动而随时变化的,如果套用以往的设计方案,将很难掌握材料的成本,不利于工程成本的控制。所以设计方案中的信息数据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确保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保障。

1.2 执行力不足

因为水工设计方案是在施工之前进行的,所以对于很多施工过程中突发的状况是无法预知的,在设计方案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变故,需要更改设计方案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如果设计方案的论证性不强,那么在实际执行中需要更改的频率和范围就会增大,在反复修改的过程中,就会与设计方案的初衷越来越远,破坏原有执行的一致性,造成各项资源的浪费,成本会大幅提升。所以需要对水工设计做好充分的前期论证,对于可预见的各种意外状况要做好应急处置方案,并且在设计方案中要留好裕量,避免因为修改频率过高而影响到执行力的顺畅操作。

1.3 水工设计方案的内容不够具体

因为水利工程中的施工都是严格按照设计方案执行的,所以设计方案要尽量做到精细化,对于工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要给予详尽的规范指导。但是在部分水工设计中,设计方案做到的比较模糊,尤其是对于一些细节的设计不够明确,在材料的使用方面没有具体的使用说明,工序描述模糊,由此为施工人员的操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即使有些操作能够勉强的完成,其结果也会与规范要求的安全性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不仅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质量,同时也对施工进度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水工设计方案的内容要尽量的细化,对于每个步骤都有明确的指导,为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详尽的依据。

2 水工设计中问题的应对措施

2.1 做好数据信息的收集工作

水工设计中最值得重视的问题就是水工设计数据的收集,一旦在这个环节上出现问题,水工设计方案的设计基础脱离了实际的真实情况,没有做到实事求是,后期的一切建设工作就会陷入混乱,严重影响到工程质量。因此在设计中要先对施工区域的地质地理条件,气候水文,生物多样性等情况进行认真细致并且全面的研究论证,建立起以数据处理的信息系统,在对收集到的数据科学整理的基础之上,做一个符合实际并且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出现问题几率小或者能够较为简单应对处理的方案,这样才能使得最终拍案决策的水工设计方案真正的做好项目建设的指导和管理工作,提高资金等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运用,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控制节约项目建设的成本投入,保护环境,提高工程经济效益的获取,从而发挥最大的工程效益。

2.2 提高设计方案的执行力

随意改变水工设计的设计内容不仅会增加一些额外的资金以及物质资源的无谓消耗,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施工计划和质量。对此,在项目开工建设之初就要明确各方建设意见,一旦设计方案最终得到一致通过,在实行的过程中就严禁随意更改。此外要健全施工的管理体系,针对一些施工中不按照水工设计方案执行,随意更改项目的设计内容和参数的行为作出处罚,严格要求各级施工组织依照设计的指导方案进行,方能使得项目能按照计划完工交付,质量和服务都能让投资方满意,获得他们需要的高质量工程,为施工方赢得口碑的同时也能提高自身的经济利润。任何事情的开展,一旦脱离了方案的指导,各自为战,就会陷入一种无组织无纪律的状态,即使部分的施工效果再好,但是却可能影响整个大局工程的质量,所以,按设计施工,保证质量,保证速度,获得优异的建设成果。

2.3 完善设计方案的细节

水工设计方案的不明确会影响到实际施工的参照,施工人员如果觉得水工设计方案的模糊,而按照自身的理解去解释设计说明,就会产生误差,点滴误差看似虽小,但是一点一滴误差积累最终会引发项目建设的质量问题。水工建筑物的施工参数不清晰,使用材料信息大致化,会使得一些施工原材料的利用变得随意化,所以要制定明确的水工设计计划,对工程施工中的每一步指导明确到材料的使用和人员的配备与管理一致,尤其要重视建筑的参数和材料运用,这些对施工的质量十分重要,必须给予明确而清晰的说明。规范施工行为,进而有利于保障水利工程的质量问题,使得工程的建设快速高效,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破坏,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在水工设计的初始阶段无论是对资金,人员和物资的管理都要做好规划工作,进而使得施工过程中有据可依,保障整个工程的建设的合理性、科学性。

3 结语

水利工程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所以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尤为关键。设计是水利工程中重要的环节,设计方案的水平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所以要加强对设计工作的重视。为了提高水工设计质量,要做好前期的勘察取证工作,然后综合各方面因素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设计方案的内容要尽量细化,明确每个程序中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步骤,提高设计方案的执行力,为水利工程的顺利完工创造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计量工作方案篇11

1.2设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升

设计人员的素质是影响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水平的关键因素,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所涉及的子项目众多、专业复杂,需要各个专业的设计技术人员进行协商、沟通,方能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水平。但是,如果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人员的素质不高,就会致使各专业的设计不能有效的衔接起来,最后导致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设计不完善、不科学。比如在管道设计方面,如果设计深度不足,就会致使物力、财力、人力的严重浪费,甚至还会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埋下安全隐患。这些现象都是现今很多水利企业存在的问题。

1.3设计过程中疏忽质量管理

首先,质量管理观念虚化。很多设计人员为了赶进度,不重视设计质量,将其置于“设计速度”之后;其次,对设计方案的评审工作不够仔细,评审人员过少,评审标准不高,评审力度不足,评审态度不端正,评审过程过于模式化等,这些都会导致设计方案的评审质量下降,无法满足现今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要求;最后,方案的设计不够细致。方案不够细致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来说影响巨大,不仅会影响到水利水电工程功能的完整性,同时还会降低其经济效益,浪费国家资源。目前很多水利企业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方面的质量管理尚不完善,致使设计水平低下,无法满足工程建设的要求。

2有效提高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水平的途径

2.1落实设计前的实地勘测工作

优秀的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是建立在对实地全面勘测基础上的,凡是脱离实际、照搬照抄、随意选择的设计方案都会给水利工程建设带来极大的困难以及安全隐患。设计人员必须要在设计之前对现场的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地形地貌、气候、交通等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确保资料收集的全面性。然后在对这些资料严格分析的基础上,设计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方案,以保证设计方案与实际情况相符。

2.2重视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方案的对比

一般来说,在水利水电工程方案的设计中,都会多设计出几套方案以供选择。通过对设计方案的投资成本、经济效益以及施工技术等方面的分析,选择出最合适的设计方案,这就是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方案的对比工作。设计方案的对比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最优原则。在评比设计方案时,不能只考虑设计方案的优点或是缺点,而是必须要以实际为基础,从客观的角度对所有参选的设计方案一视同仁,公平对比,选择最优秀的设计方案;(2)标准原则。设计方案的对比必须要遵循一定的标准,要保证所有参选的设计方案必须处于相同条件下进行对比;(3)重点原则。在设计方案对比的过程中,要坚持“主次分明、轻重分明”的原则,比较时需参照不同的对比因素,并结合实际情况展开对比,重点把握关键因素进行分析。

2.3提高设计人员的素质,加强对设计质量的管理

要提高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的水平,关键是必须要提高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人员的素质,加强对设计质量的管理。(1)对于提高设计人员的素质而言,设计单位首先必须要端正设计人员的工作态度,如果设计人员不能在设计的全过程中持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就必定会降低设计水平。由此可见,端正的工作态度是保证设计水平的基础;其次,设计单位要定期对设计人员的工作能力进行培训,提升其设计水平,让其有能力应付新时期不断变化的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工作。(2)对于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质量的管理而言,首先必须要坚持“质量第一”的管理观念,要求所有设计人员必须要处理好设计速度与设计质量之间的关系,不得弃质量而只顾速度。其次,加强对设计方案评审的管理。评审标准必须要遵循国家的相关要求,评审人员的素质和数量必须要达标,评审工作不得过于模式化。

计量工作方案篇12

首先,档案统计是档案家业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它是了解和掌握档案的形成、管理、利用情况和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统计是从数量方面综合认识事物规律性的一种工具。事物的规律性属于质的范畴,统计是通过对事物的目的研究来认识其质的一种方法。对档案和档案工作各个业务环节,都应该进行统计,做到胸中有数,而且档案管理各业务环节,也需要档案统计长期地、系统地积累档案统计资料,开展档案管理研究和综合分析,以进一步认识和掌握档案工作的基本规律。档案提供利用情况的统计资料,可以帮助我们健全和完善立卷归档制度,使收集的档案更加完整齐全,防止丢失;可以促使我们改进案卷的质量,并打开思路,编制更符合需要的检索工具,以满足利用者的多方面的需要;可以帮助我们做好档案馆(室)的设备购爱、安全保管的计划安排等等。总之,可以为提高档案的科学管理水平打下基础。

其次,档案统计是制订有关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和计划并检查其执行情况的重要依据。档案统计资料例形成,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档案部门的真实情况和档案管理活劝的规律。档案事业管理机关根据下级压报送的档案统计资料,可以了解列各档案馆保存的档案数量多少,对某些不能适应四化建设需要的档案馆就会提出丰富储藏的要求。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可以通过上述方法,了解下级各机关档案室确定的档案保管期限是否正确,如发现永久保管的比重失调,就会决定深入调查了解,检查工作,并对如何正确地确定档案保管期限进行必要的指导、帮助。档案事业管理机关根据各单位报送的统计资料和反映可决定开放历史档案的方针、办法,进一步满足各方面内愿望。所以说,档案统计为保证上级决策的正确性和对所属部门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提供可以参考与借鉴的依据。、

最后,档案统计还是对档案事业发展实行监督的有效工具。档案统计除了上述的服务作用之外,还具有监督作用。发挥档案统计的监督作用,可以了解和检查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规定的贯彻执行情况,以保证国家的整体利益。发挥档案统计的监督作用,还可以了解和掌握档案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并发现和培养典型,表扬先进,推动档案事业健康地发展。

档案统计工作的任务是:以一个机关来说,要对档案的收进、移出、保管、利用等情况进行统计,并按照规定向档案业务管理机关报送档案工作基本情况。从全国来说,要对档案事业的水平、规模、布局、结构、速度、比例关系等进行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为制定档案工作方针,宏观决策提供数据。它也可以为检查工作,总结经验教训,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提供丰富而又准确的统计资料。

档案统计工作可以分为四个步骤:选定档案统计指标、进行档案统计调查、档案统计资料的整理和统计分析。

档案统计表现档案工作现象的数量方面,它是通过档案统计指标来表现的。统计指标的确定是进行档案统计的基础。统计指标指的是要统计哪些项目,如档案机构数、档案工作人员数、保存档案数、利用档案人次、卷次等;还有这些项目的具体数量表现。应当指出,并不是档案工作中的任何数量表现都必须制订相应的统计指标,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选择,要根据工作需要与任务来确定。

确定档案统计指标之后,就要进行统计调查。统计调查是按照预定的要求与确立的统计指标,采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组织、有计划地收集资料的过程。它的基本任务是取得大量的、原始的真实材料。统计调查是统计分析的前提。统计调查按进行调查的组织形式来看,有统计报表制度和专门调查两种。

以原始记录为依据,运用表格形式自下而上地系统地向各级领导部门提供基本的统计资料,形成制度,通常称为统计报表制度。它的特点是:(1)有国家规定的统—的表格形式;(2)有全国统一的计算方法和计量单位;(3)规定统一的报送时间和程序。

档案统计资料收集上来以后,还要进行整理。统计资料的整理,就是根据已经确定的档案统计的任务、目的和要求,对统计调查所取得的各项统计资料进行加工与汇总,使之系统化,得出能反映现象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或对已加过工的统计资料(包括历史资料)进行再加工。对统计资料进行整理后,将结果制成统计表。统计表是统计资料的重要表现形式。

档案统计分析,是对大量的经过整理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发现和总结出带有典型性的经验教训,以便进—步提高档案工作的科学管理水平。从档案工作发展需要来看,在统计分析方面,不仅要总结过去,还要兼顾预测未来,使档案统计在服务与监督两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一,不断提高对档案统计工作的认识,加强对档案统计工作的领导,努力改革和完善档案统计的制度和方法,逐步实现档案统计制度化、标准化。

第二,不断充实档案统计的内容,逐步完善档案统计指标体系。当前,要认真填写年报,保证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及时性和科学性;坚持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原则,防止虚报浮夸、敷衍草率的恶劣作风,高度重视统计质量。

第三,在做好平时原始登记的基础上,科学地制订统计表;努力学会对统计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从中探索档案工作的发展规律及趋向。

参考文献

[1] 龙丽旭,王建明. 浅谈当前档案统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 云南档案. 2007(08)

[2] 许爱香. 试述档案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山西统计. 2002(08)

[3] 姜义. 全省档案统计工作会议在沈召开[J]. 兰台世界. 2000(08)

计量工作方案篇13

1、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概述

建筑工程方案设计是依据设计任务书而编制的文件。主要由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投资估算、透视图等四部分组成。是关着国家及地方有关工程横建设政策和法令的基础文件,是建筑工程投资有关指标、定额和费用标准的规定。建筑工程设计方案对建设投资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科学的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能够有效降低工程造价10%左右,同时还能够对工程施工成本、施工质量起到简介的促进作用。因此,加强现代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对提高投资使用率、提高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加强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已经成为现代工程建筑投资与建设的首要工作。

2、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优化分析

由于建筑工程设计方案对工程投资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强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优化已经成为现代工程建设的重要工作,是影响投资收益、建筑施工质量与成本控制的关键。

2.1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主要是本着对投资方要求负责的理念进行,有关部门仅对图纸等进行简单的审核,这就造成对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缺乏必要的考核与评价。而且投资方没有认识到方案设计对投资的影响,仅注重投标价与标底价的差距,没有认识到设计方案的优化对投资的影响。因此导致在投标过程中方案审核不细、概算粗略、要求出图时间紧、刻意压低设计费用。种种原因导致了建筑工程设计方案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设计方案的优化也无从谈起,最终导致工程投资超标的现象屡屡发生。针对这样的情况,建筑工程投资企业必须认识到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的重要性,认真审核投标方设计方案,通过对设计方案的优化达到降低工程投资、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的目的。

2.2如何提高我国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水平

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水平的提高不仅仅是提高投资方对设计方案的认识,还要通过国家主管部门提高监管力度、提高设计监理推广、完善有关法规、强化综合性设计方案优化等多方面工作共同提高我国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水平。通过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不能够单纯的强调节约投资,应从综合性考虑出发,注重设计的科学性、技术的先进性,以提高设计价值目标为基础、总体效益为出发点,达到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效果。

3、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重点

3.1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综合优化

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优化以工程功能需求出发,以技术先进性、工程造价严谨性、财务审核规范性为重点,科学的进行设计方案优化。通过对施工技术的先进性的设计,科学的应用现代建筑施工技术,提高工程施工效率,达到降低施工成本、降低投资的目的。通过工程造价严谨性控制,达到工程造价对施工的指导目的,为施工成本控制奠定基础。通过财务审核规范性对工程造价、施工资金使用等进行控制,达到工程投资的科学使用,避免职务侵占、偷工减料等情况的发生。同时科学的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还需要对施工过程材料进场数量、进场时间、堆放场地与堆放方法的进行设计优化。通过科学的进场数量设计减少材料进场过多造成的场地占用、资金占用以及材料管理费用。通过科学的堆放场地设计能够有效减少施工过程二次运输费用,提高施工效率。通过科学的堆放方法设计优化能够有效的避免材料堆放不当造成的材料损失。总之,科学的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施工对施工全过程各项工作的充分考虑,建立现代化、精细化施工管理,以此达到建筑工程施工设计方案的最终目的。

3.2建筑工程设计方案质量管理部分的优化

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优化对工程施工质量也有着一定影响,因此要加强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中关于质量的设计与优化,以此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建筑工程质量设计与优化首先要对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组织架构进行优化,构建以法人为主的、专业技术人员与专家为主导地位的、基础质量管理人员为管理基础的全方位质量管理架构。同时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规章制度体系,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质量管理与技术管理规程进行具体化与细化,以此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可靠性,做好质量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注重质量管理工作的连续性与全过程管理执行力,为确保工程质量奠定基础。

3.3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质量优化与管理

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质量优化与管理对建筑投资企业与施工企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为了提高工程设计质量、满足设计规范要求、达到高标准工程的关键。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质量优化是通过人员优化、项目设计管理优化以及科学的统筹安排来完成的系统工作。设计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基础,并对每个设计人员的专业项目进行整合,是专业人员的强项得到发挥,以此提高设计方案质量的提高。项目设计管理过程要抓住重点与关键点、对项目设计的方案图、施工图、预算等进行重点控制,以此提高建筑工程设计方案质量。设计过程中还要通过优化统筹安排工作、提高设计效率与各环节的交接,对交叉工作进行统筹安排。通过设计工作的统筹安排提高设计工作效率、缩短设计时间。对于工程设计中需使用新技术、新材料的,还要加强对可行性的分析与验证,对比同类工程中新技术新材料使用情况确保工程质量。设计部门或企业还要加强自身设计人员综合水平与素质的优化,通过在职学习、交流等方式提高设计人员的综合水平,有针对性的对专长人员进行培训。

建筑设计方案的优化管理对设计项目的方案有着重要的意义,建筑设计方案的确定不仅仅是为了评选好的方案,优化选取方案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在建筑设计方案运行中进行优化管理。当建筑设计方案选取后,按专业部分进行优化、细化、量化而后运行。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管理,旨在于打破旧的、固定不变的教条,采取积极地动态管理方法。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在于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与管理。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关键在于建筑设计思想目标的确立,建筑设计思想的优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因此,建筑工程设计部门或企业必须注重人才的培养,通过人才培养提高建筑工程设计方案质量、提高优化水平,以此提高企业的综合市场竞争力。

结论

现代建筑工程设计方案要求的提高对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施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与管理水平,以全过程、全面性施工管理理念对就建筑工程设计方案进行审核与优化,积极与设计单位进行沟通,为提高投资效率、提高施工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永波.建筑工程设计方案概述[M].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8,1.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