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农业工作要点实用13篇

乡镇农业工作要点
乡镇农业工作要点篇1

农产品加工业方面:围绕提高质量效益,以保障主要农产品加工品有效供给和拓宽农民就业增收为目标,转变发展方式,创新体制机制,依靠科技进步,争取政策扶持,努力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由规模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方向转变,由资源简单消耗向技术升级和品牌战略方向转变,由分散无序发展向产业化和集聚区方向转变,大力推进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休闲农业方面:围绕建设美丽乡村,以发展提速、比重提高、质量提升为目标,以增强发展动力、激发消费活力为着眼点,以强化行业管理、加大公共服务为着力点,以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为落脚点,加强管理指导、强化公共服务、研究项目带动、加大宣传推介,把发展的强大动力和需求的巨大潜力释放出来,充分发挥休闲农业在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统筹城乡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大力推进休闲农业规范有序发展。

乡镇企业和农民创业方面:围绕调整结构布局,以提高质量效益、增加就业收入为目标,转变职能、科学规划、正确引导、创新思路、突出重点,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落实扶持政策,加强公共服务,把发展乡镇企业与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有机结合起来,鼓励支持农民创办企业,依靠创新驱动,突出特色优势,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促进产业聚集,大力推进农村二三产业即乡镇企业转型升级发展。

二、工作重点

(一)围绕提高质量效益,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1.努力推进扶持政策落实完善

组织制定农业部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推动各省区市以政府名义出台相关指导意见。积极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努力争取扩大资金规模和实施范围;项目建设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加强技术服务和调研指导,确保农民建得起、用得上、长受益;强化项目管理,严格监督检查,做到规范廉洁高效实施,使利国利民的好政策不折不扣地惠及广大农民。积极争取购机补贴,将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休闲农业机械纳入购置补贴范围,加大补贴力度。积极争取税收优惠,推动增值税改革转向农产品加工业全行业,力争将主食类产品加工纳入所得税优惠范围。积极争取金融支持,推动农产品收购资金纳入国家政策性银行支持范围,鼓励社会资本以市场化运作方式成立农产品加工业担保机构。积极推动金融支持项目落地,全面落实农业部与国家开发银行、民生银行等签订的合作框架协议,为企业搭建方便快捷的融资平台。

2.努力推进规划启动实施

争取尽快启动实施《农产品产地加工技术集成基地建设规划》,推动规划早日审定和;指导做好技术集成基地项目前期工作,加快项目建设,加强监督管理。统筹“十二五”规划实施,跟踪、分析“十二五”规划的落实完成情况,启动“十三五”规划编制前期工作。加强农产品加工业监测分析与预警,进一步健全定期分析、动态报告、及时预警制度,强化分析队伍建设,形成权威信息渠道,打造农产品加工行业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巩固发展数据采集渠道,扩大基层监测点范围,完善基础数据库;开展重点行业会商分析,细化监测行业与品种,针对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加大分析研究力度,及时信息;完善信息制度,利用多种资源建立宣传与服务平台,扩大影响范围。

3.努力推进科技创新推广

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技术研发体系建设,充实资源力量,完善工作机制,加强条件评估和绩效考核,推进“建”、“用”结合,努力构建“产学研用”研发创新平台,大力促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继续争取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支持,加强对实施项目的管理和指导,加快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加强推进成熟技术示范与推广,选择10个重点省区开展农产品加工技术走进基层活动,强化科企对接合作,建立一批技术示范基地。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标准化和品牌化发展,加强标准调研跟踪分析,培育保护一批知名品牌和“中华老字号”,充分发挥标准规范、品牌培育在引导行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4.努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培养经营管理人才,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通过多种途径,利用多种手段,逐步培养一大批具有世界眼光、经营管理水平高、熟悉国家产业政策、热心服务“三农”的企业家队伍,加快建设一支优秀的企业经营管理和市场开拓人才队伍。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依托农产品加工业重点学科、研发体系和行业科研项目,加强领军型科技人员和创新团队建设。培养农产品加工业实用人才,引导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和农业企业向加工环节拓展和延伸,结合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打造农产品加工业实用人才队伍。

5.努力推进公共服务水平提升

加强市场服务,开展特色加工产品“进城入市”试点工程。加强信息服务,强化行业运行监测分析,加大对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的分析研判力度,及时预警信息;继续编发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报告,探索建立网络大讲堂等信息服务平台,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加强行业组织服务,充分整合农产品加工业各类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资源,指导加强对行业企业的组织和服务,加快形成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6.努力推进实施主食加工业提升行动

大力培育示范企业和产业集群,加强主食加工发展重点和布局的研究谋划,协调争取政策,展示推介主食加工技术、装备、产品。扩大试点范围,在更多地区特别是大中城市郊区加快推进,营造氛围、扩大影响、广聚共识。加强点面互动,组织开展大中城市郊区推进主食加工现场交流活动,支持开展区域性主食加工提升行动主题活动。培育示范企业,认定并第三批主食加工业示范企业,组织示范企业负责人培训。组织开展主食加工技术、装备、产品的展示推介。积极协调有关扶持政策,开展主食消费情况、发展重点和布局研究,加强主食加工理念、常识的宣传普及。

(二)围绕建设美丽乡村,大力推进休闲农业规范有序发展

1.继续加强规范管理

研究促进休闲农业规范有序发展的政策建议和工作抓手,指导各地争取政策。加快制定休闲农业行业标准,推进服务标准化。认真筹备召开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现场经验交流会。开展中国最美乡村、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示范点创建活动,继续做好休闲农业星级创建工作,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

2.继续加强公共服务

指导各地加强休闲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推进融资服务。加强培训体系建设,编撰培训教材,遴选师资队伍,加大培训力度,扩大培训规模。争取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的主管局长纳入农牧大县局长轮训班。加强东中西部管理人员跨区交流学习,探索“部省联动”培训形式,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培训。

3.继续加强技术支撑

围绕宏观指导、规划设计、创意策划、运营管理、营销推介、金融服务、产品开发、产业链打造等,遴选一批专家学者,组建休闲农业专家库。遴选一批休闲农业规划设计单位,引导其以农为本编制具有科学性、前瞻性的规划。积极推动休闲农业发展战略研究。

4.继续加强遗产保护

指导农业文化遗产地做好遗产景观和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开发利用,加快构建遗产地农民就业增收新机制。认定并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加大展示宣传,提升农业文化遗产影响力。挖掘保护和开发有历史文化等价值传统村落和民居,推进农耕文明、民俗文化、景观资源的动态传承。做好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推介活动,培育创意意识,交流创意技术,推动创意产业发展。

5.继续加强宣传推介

开展中国美丽田园活动。完善休闲农业服务信息平台功能,增加入库信息,丰富特色内容,加大宣传推介,扩大网站影响。研究休闲农业微信传播规律,完善微信平台。创新宣传推介方式,加大对示范县、示范点、精品景点的宣传推介,引领休闲消费新时尚。指导各地做好推介活动策划,宣传精品景点和专题活动,提升产业影响力。

(三)围绕调整结构布局,大力推进农村二三产业即乡镇企业转型升级发展

1.深入开展农民创业

以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围绕农民创业的实际需求,加强创业平台建设,开展创业专项培训,提升创业服务水平,争取创业扶持政策。开展农民创业试点,选择部分省区围绕出台政策、建设基地、教育培训和公共服务等先行先试。探索农民创业融资机制,推介一批以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为主的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利用好各种创业培训政策和创业平台,引导乡镇企业服务机构、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和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行业协会、社会中介组织积极为农民创业提供服务,提高创业服务能力。

2.深入开展区域合作

支持办好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加强项目推介、投资贸易、科企合作和市场开拓,不断提升会议的专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水平。加强特色农产品加工展示平台建设,充分发挥特色资源和市场优势,围绕市场拓展和品牌培育,为全国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搭建一个更加对外开放的展示窗口。推进特色农产品加工市场拓展,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引导更多的地方组织企业抱团开拓市场。

3.深入开展对外合作

认真落实农业部对外农业合作协议,加强与中美、中欧和东盟等国家和地区合作,拓展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对外合作渠道。开展投资贸易专题培训和实地考察,为企业到境外投资贸易创造条件。继续与有关国家开展加工技术合作,探索合作新途径,提高合作水平,增强合作效果。

4.深入开展统计分析

适应乡镇企业职能调整、工作重心转移,加强与省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和各县级直报点的联系,保持工作总体平稳。突出工作重点,做好乡镇企业季度、半年、全年预报分析和年报汇总、布置等工作。加强对直报点和直报系统管理,督促落实工作任务,推动有条件的直报点逐步向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直报转型。

5.深入开展技能开发

综合利用阳光工程、乡镇企业职业技能培训以及各种社会培训资源,着力培养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生产能手。围绕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等行业,规划开发新工种,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积极推动在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自主鉴定试点工作。

(四)围绕转变职能作风,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管理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发展

1.积极抓好政府职能转变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对农产品加工业的组织领导,理顺、调整和加强管理机构,充实力量、强化手段。充分发挥农业部门农产品加工业规划指导、监督管理、协调服务的职能作用。加强规划指导,摸清行业底数,形成完善的规划体系和评估机制;加强监督管理,完善各项标准,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加强协调服务,推进政策完善落实,做好行业监测预警,建立各种公共服务平台,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

2.积极抓好依法行政能力建设

切实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形成的认识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把梳理出的职责落实到岗位、到人头,形成人有负责之事、事有责任之人的良好局面;认真落实新制定的政务运转、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绩效管理、宣传信息、后勤保障等政务流程,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按规办事的能力和水平;加大对新修订的规章制度的落实力度,形成政务高效运转的良性循环机制。

3.积极抓好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制度的落实

完善局机关重大事项决策制度,全面修订完善局常务会议、局务会议、全局干部大会等会议制度,会前科学谋划议题,会后及时起草编印会议纪要,形成依法、科学、民主决策的良好环境。对会议议定的重要事项,加大局内外协调力度,抓好局内督促落实,确保政令畅通,落地生根。

4.积极抓好政务信息和新闻宣传工作

加大政务信息调度与报送力度,积极报送农业部信息、每日要情,把信息收集、编辑、督报责任落实到处室,切实提高信息报送的针对性、计划性和时效性。制定新闻宣传要点,明确各阶段、各环节的宣传重点,指导行业做好全年宣传工作。加强新闻宣传策划、媒体沟通协调,提高新闻宣传效果,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5.积极抓好机关政务运转效率提升

严格执行《农业部公文处理办法》,加强公文审核,严把公文质量关。加强财务管理,强化督促检查,确保资金使用规范高效。认真开展绩效管理,组织实施创新项目,强化过程管理,切实增强绩效意识,形成人人为绩效、人人出绩效的良好氛围。积极开展工青妇等群团工作,增强机关凝聚力。落实好公文运转、信息、督查督办、安全保密、后勤保障等各项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三、保障措施

1.更加注重学习调研

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增强学习的计划性、针对性、系统性。认真组织召开理论中心组学习会,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有关会议文件精神和部党组部署安排;建立全局干部双周学习制度,把学习成果更多地转化到决策能力中、体现在决策水平上。局领导班子带头,开展重大问题研究,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及时转化调研成果,形成有情况、有分析、有对策的调研报告,增强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能力。

2.更加注重完善制度

制度带有根本性、长期性,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中好的做法用制度形式固定下来,物化为制度成果,转化为政务流程。进一步加大制度和流程的执行与监督力度,做到事事有章法、人人守规矩,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坚决守住法律的红线和道德的底线。

3.更加注重改革创新

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和有效性。坚持立足全局,吃透上情、摸清下情,周密谋划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围绕主线,抓住关键,做到思路清、目的明、办法实、措施硬。坚持集中精力抓大事,充分调动全体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创新思路,创新管理,创新方法,各级做好各级的事,各级尽到各级的责,完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机制。

4.更加注重统筹兼顾

运用好统筹兼顾这一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在工作中学会弹钢琴,按照全局一盘棋的要求,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农村二三产业即乡镇企业和农民创业各项工作全面发展、均衡发展、协调发展。同时,抓住机构改革的有利时机,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快速发展,明确主体内容、重点措施、关键环节、时间节点,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发扬钉钉子精神,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5.更加注重沟通协调

乡镇农业工作要点篇2
乡镇农业工作要点篇3

二、工作思路

以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着力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拓展农业功能。乡镇企业方面,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为核心,通过调整优化结构、推进区域合作等工作,推动乡镇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方面,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为核心,以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带为依托,坚持产地初加工与精深加工并重,加快技术创新与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争取政策支持,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持续稳定发展。休闲农业方面,以现有景区、自然生态区为重点,加强科学规划,实施分类指导,引导规范建设,强化部门合作,丰富和拓展休闲农业功能和文化内涵。

三、工作重点

(一)乡镇企业工作要点

1.强化政策落实。贯彻落实好《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办法》、《农业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镇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农业部关于印发〈乡镇企业内部信用管理规范〉的通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争取将现有政策扶持重点向乡镇企业倾斜。

2.强化统计分析。加强乡镇企业统计工作,完善统计手段,搞好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强化统计人员队伍建设,组织1次对乡镇企业统计人员进行1次培训,提高统计人员业务素质。

3.加强行业指导和服务。加强对重点镇、重点村、重点企业、特色产业发展的调研、指导和服务。宣传推广典型,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4.开展银企对接。加强与金融机构协调,促进银企合作对接。积极组织参加省农业厅与省金融办、省内各家金融机构举办的涉农企业上市培训班、银企对接会,配合省农业厅搞好企业融资和上市培训工作。加强与金融机构沟通,积极探索对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金融服务的创新,向我市金融机构推荐一批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好的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和项目,由我市金融机构给予贷款支持,创新涉农企业融资方式,改善涉农企业融资环境。

5.加强区域合作交流。巩固乡镇企业东西合作平台,继续组团参加2011年驻马店投洽会和成都第九届中国国际农交会,积极组织推荐我市农产品参加评奖活动,争取3种以上农产品获得奖项,扩大我市农产品在国内市场的知名度。探索国内外支持乡镇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加强区域合作和国际交流,组团参加乡镇企业对俄经贸洽谈会和在湖南、新疆举办的特色优势农产品加工博览会、推介会;积极参与在北京、天津开展的优势精深加工农产品进高端市场活动,拓展合作平台。

(二)农产品加工业工作要点

6.加快农产品加工技术、项目的引进推广。加强与农业部乡镇企业局(农产品加工局)、省产业办及农业部认定的200多家农产品加工技术分中心的联系,筛选引进推广一批成熟适用粮油、畜产、果蔬、水产等深加工技术和项目,争取国家省资金、技术和设施装备的扶持。积极组织参加农业部在我省举办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与省内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对接活动。

7.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按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标准,大力引进培育龙头企业,积极协调落实国家、省市各项扶持政策,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充分发挥专项资金导向作用,通过贷款贴息、奖励、补助等方式,继续支持一批高成长型、高附加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促进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三)休闲旅游农业工作要点

8.启动休闲旅游农业发展规划。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借鉴先进地区经验,从规划入手,紧紧把握市场需求,根据实际,依托资源禀赋、文化特色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制定休闲旅游农业发展规划。

9.积极开展休闲旅游农业试点示范工作。按照休闲旅游农业建设标准,在全市范围内选择5家特色鲜明、管理规范、品牌优势明显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进行重点培育和规范,积极组织推荐黄河三峡景区参加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评选活动。围绕影响休闲农业发展的用地、用电、用水和其它问题,探索研究扶持政策,解决影响休闲农业发展的问题。

(四)抓好农业招商引资

10.强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围绕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突出设施蔬菜生产,果品储藏加工、现代农业物流园建设、休闲观光农业项目、万吨淡水鱼制品、冬凌茶产业园区等项目重点招商引资,状大我市农业经济规模。

11.加强招商项目策划。在全市范围搜集一批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项目。结合我市招商引资特点,突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印制2011年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手册。

12.积极开展省外招商。组织2次农业产化龙头企业到广东、浙江、福建等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较为发达的省份进行招商引资活动。

四、保障措施

乡镇农业工作要点篇4

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新的形势下,鼓励和支持广大农民群众依托农业和农村资源,在农村和小城镇就地就近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农村二三产业,实现就业增收,这正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和具体体现。

近年来,乡镇企业虽然发生了很多变化,但有一点没有变,那就是乡镇企业与“三农”的天然联系没有变。

一是从乡镇企业概念看。大家知道,乡镇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初“异军突起”,在80年代后期曾一度占据国民经济的“三分天下”,在1996年出台了《乡镇企业法》。但目前有少数人认为,乡镇企业这个概念已完成了历史使命,可以用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代替了。其实这种理解是十分片面的。其问题就是简单地把乡镇企业理解为乡镇集体所有制企业,而乡镇集体企业绝大多数已完成了改制,所以得出乡镇企业过时了的结论。大家知道,乡镇企业包括“五个轮子”,是个综合性概念。如果将乡镇企业理解为农村区域内的企业,则作为农村二三产业主体的乡镇企业永远不会过时。

二是从乡镇企业发展历程看。乡镇企业萌芽于农村家庭手工业和农业合作化以后的农村集体工副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社队企业(乡镇企业的前身)要有一个大发展”,社队企业逐步融入我国国民经济格局中。1984年3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出开创社队企业新局面的号召,社队企业正式改名为乡镇企业,把联办企业、户办企业都包括进去。从演进过程看,从社办工业,到社队企业,再到乡镇集体企业,再到个体户、家庭私营企业和联户企业,再到股份合作制企业,再到现在的农村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等形式,乡镇企业脱胎于“三农”,又反过来反哺“三农”,它的根已经深深扎在“三农”的土壤里了。

三是从目前乡镇企业发展特点看。经过近些年的优化和调整,乡镇企业结构出现了“一减两增”的好趋势,就是“减少了与城市企业的趋同性,增加了与小城镇产业发育的关联性,增加了与农业产业发展的关联性”。目前,我市乡镇企业正在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规模企业配套业和农村服务业,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开拓农村市场,与城市产业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特别是一些有实力的乡镇企业直接参与城市企业辐射过来的企业建设,发展相应的产业、产品,从与城市企业平面化竞争向立体式分工转变。这些都促进了乡镇企业与“三农”的关系更加贴近,联系更加紧密。

四是从今后乡镇企业所肩负的历史责任看。长期以来,乡镇企业承担着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的艰巨任务,是城乡之间的桥梁,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目前全国乡镇企业共安排了1.4亿左右的农民就业,在当地就业的就占70%以上。从我市情况来看,20__年底乡镇企业就业人数达41万人,占当地就业人数的一半以上。据有关资料反映,目前我市农村仍有20多万富余劳动力需要安置,每年还会新增近4万人。这些劳动力的就业很大程度要靠发展乡镇企业来解决。因此,在今后推进现代农业、新农村与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乡镇企业所肩负的任务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

既然乡镇企业与“三农”之间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所以今后乡镇企业的发展方向不是非农化,而是要“农业化”,就是要围绕“三农”,进一步推进乡镇企业更快更好发展。

一要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从国外发展的经验和我国一些地方的实践看,农产品加工业这块要比农业大得多。美国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只占全部劳动力的3.8%,而为农业服务的接近30%。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率在90左右,我国在45左右(粗加工以上),我市在48左右;发达国家农产品深加工(二次以上加工)占80,我国在30左右,我市只有20左右;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为3:1,我国为1.1:1,我市仅为0.7:1。农产品资源都在农村,乡镇企业具有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天然优势。今后,要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业专业化、标准化生产,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农产品竞争力继续增强和农民持续增收。

二要重点发展为农服务的企业。实现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需要面向“三农”的服务业要有大的发展。实际上,面向“三农”的服务业也有巨大的潜力可挖。因此,乡镇企业不仅要大力发展面向农民生活的、适合农村特点的连锁配送服务业,还要大力发展面向农业生产的各类服务业。特别要积极发展面向“三农”的商贸、物流、金融和信息服务业,发展农业生产资料、农业机械和农产品的储藏、运输、保鲜、包装等产业,发展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形成规模化、有品牌、“叫得响”、带动力强的产品和产业链条。

三要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20__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要“鼓励和支持符合产业政策的乡镇企业发展,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服务业。”因此,安排农民就业是乡镇企业以工哺农的主要方式,劳动密集型产业仍然是乡镇企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要大力扶持农村能人和外出务工回乡人员创办企业,注重发展就业容量大的新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业和与规模企业配套的产业,以创业促进就业,以就业带创业。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搞好职工技能培训。

四要重点发展农村公益事业。新农村建设、农村和谐社会构建,为乡镇企业发展公益事业提供了巨大商机和市场潜力。另一方面,企业发展起来了,理应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反哺“三农”。要通过直接出钱出物出力等方式,投资农村进行基础设施和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包括修路建桥,兴修

水利,扶贫帮困,助学济困,兴办医院、学校、影视场所等惠及千家万户的公共设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基础设施,为构建和谐社会打好产业基础。

总之,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乡镇企业进一步发展,就是要高举“农”的旗帜,强化“农”的色彩,突出“农”的特色,拓宽“农”的路子。

第二点,坚持科学发展观,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把乡镇企业发展放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提高乡镇企业发展质量和水平。

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现代农业、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建设,为乡镇企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一是乡镇企业发展已经有了坚实的基础。乡镇企业已经成为我市农村经济的主体力量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20__年,我市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85.5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2.3亿元,上缴国家税金10亿元,吸纳农村劳动力近40万人。乡镇企业的综合素质和市场竞争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二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为乡镇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当前,我国农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农村经济整体素质的大幅度提高,特别是近几年粮食连续增产,农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增加,农村几项重大改革进展顺利,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农民改善生活和农村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带来的国内需求逐步显现出来。三是党的好政策为乡镇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在指导思想上,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在工作布局上,中央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和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发展阶段上,中央作出“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在发展方略上,中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在战略目标上,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政策措施上,中央明确“多予少取放活”方针,连续下发三个1号文件,不断加大支持力度。这些都为乡镇企业发展营造了空前良好的氛围、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市乡镇企业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从企业自身发展看:一是企业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目前我市乡镇企业普遍规模偏小,平均每个企业拥有职工不足5人,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的仅占2.5;很多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缺少具有知识产权的产品;一些企业体制不完善、机制不健全,内部管理不规范等。二是企业发展结构不协调、不平衡。表现在产业结构上,第二产业及传统产业比重过高,第三产业发育滞后;在产品结构上,一般性产品、初级产品多,技术含量、附加值高的产品少,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型的产品少;在企业结构上,大而全、小而全、低水平重复建设仍然存在,等等。从企业外部环境看:一是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放缓,导致乡镇企业用工结构性矛盾突出,达到一定水平和素质要求的劳动力不足,劳动力成本增加,继续低成本扩张较难。二是资源环境制约因素正在增加,继续依靠资金、能源和矿产等资源作支撑、靠扩大外延来拉动这种粗放增长方式将难以为继。三是WTO过渡期结束后,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不可逆转,不仅乡镇企业面临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而且国家出台新的扶持政策将面临更大的国际压力,等等。这些都可能影响到我市乡镇企业的发展。

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今后我市乡镇企业的发展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要推进自主创新,着力发展科技型企业。有条件的乡镇企业要加快建立自己的技术研发中心,逐步实现自主创新。积极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结合,形成联合创新。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适用技术,实现消化吸收再创新。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多种办法,加快企业经营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要加大科研投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积极采用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大力实施名牌战略,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二是依托国内外市场和资源,进一步扩大乡镇企业发展空间。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积极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合理利用外资,注重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并进行消化吸收和改造创新,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有条件的乡镇企业可以到境外投资办企业。

三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按照科学发展要求和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节约能源、节约用水、节约土地、节约材料;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推行清洁生产,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积极治理污染项目,发展企业内循环、产业内循环和区域内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要注重劳动保护,加强安全生产,切实维护广大职工和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四是加强指导服务,为乡镇企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农业部门,特别是乡镇企业部门要加强指导和服务,进一步促进乡镇企业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加大研究和宣传力度,把对乡镇企业的认识统一到中央要求上来,形成支持乡镇企业、尊重乡镇企业家的良好舆论氛围。同时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努力打造乡镇企业服务平台,构建乡镇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把服务寓于管理之中,把创新寓于服务之中,创新服务方式,加快构建“政府支持中介、中介服务企业、企业服务三农”的工作机制。

结合这次会议,在这里也强调一下信息统计工作。

乡镇农业工作要点篇5

 

一、开展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培育单位遴选和申报

 

1.申报单位基础条件。申报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培育单位(以下简称“培育单位”)的村镇应具备比较扎实的乡村治理工作基础:重点培育村应符合“村党组织领导有力,村民自治依法规范,法治理念深入人心,文化道德形成新风,乡村发展充满活力,农村社会安定有序”六个方面要求;重点培育镇应符合“乡村治理工作机制健全,基层管理服务便捷高效,农村公共事务监督有效,乡村社会治理成效明显”四个方面要求。(具体评价指标参照农业农村部制定的《乡村治理评价指标体系》附件1、附件2)。

 

2.遴选和申报程序。各涉农区农业农村委会同区相关职能部门,指导区内乡村治理工作基础扎实,有意愿参与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创建工作的行政村、乡镇开展遴选申报工作(名额分配见附件3)。开展申报的行政村、乡镇应填写申报表(见附件4、附件5),经区农业农村委同意后统一报送市农业农村委。市农业农村委会同市相关部门对申报单位提出审核意见,对于符合条件的行政村、乡镇认定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培育单位。

 

二、提升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培育单位乡村治理水平

 

1.方案制定。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培育工作以强基础、促创新、求突破为工作导向,推动各培育单位有针对性地开展乡村治理特色工作提升。各培育单位要认真对照《乡村治理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提出1—2项乡村治理工作提升特色任务,并制定工作方案。工作方案要聚焦特色任务,明确提升目标和实施路经,经区农业农村委审核后报市农业农村委备案。(5月)

 

2.工作推进。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培育单位要聚焦特色任务,坚持因地制宜,坚持需求导向,坚持发挥农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落实培育工作方案,确保培育成效,增强群众满意度、获得感和幸福感。(6月-10月)

 

3.总结评审。重点培育单位对照特色任务和工作方案开展自评,形成自评报告报区农业农村委。各区农业农村委组织对重点培育工作开展评审,特色任务完成情况要有相对明确的标准。培育工作总结及评审结果需报市农业农村委备案,作为今后推荐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的重要依据。(11-12月)

 

三、加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培育组织实施

 

1.各区农业农村委要加强与区委宣传部、区民政局、区司法局等乡村治理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推动建立协同推进工作机制,推动重点培育工作有序开展。

 

2.各区农业农村委要强化工作指导,将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培育工作和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工作结合起来,加强调查研究,把握培育工作方向,推进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发展。要因地制宜推进培育工作,培育一批具有特色的乡村治理典型。

 

3.各涉农区要及时总结重点培育工作推进过程中涌现出的好经验、好做法,多形式加强典型案例的宣传与推介,发挥好重点培育单位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本市乡村治理能力全面提升。

 

附件:

 

1.乡村治理评价指标体系(村级)

 

2.乡村治理评价指标体系(乡镇级)

 

3.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培育单位推荐名额分配表

 

4.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培育单位申报表

 

5.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培育单位申报表

 

乡镇农业工作要点篇6

一、新时期发展乡镇农业经济的重要性

根据对我国经济发展形势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发现,新时期的经济发展速度和其他时期相比明显较快[1]。而想要实现我国经济的全方面发展,不断扩宽发展空间,需要将目光重点落在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并且需要对经济发展观念进行不断地更新和优化,同时依托于信息化技术之下,能够实现我国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针对乡镇农业经济而言,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我国的整体综合经济实力,因此,需要对乡镇农业经济进行不断地重视和关注,并且从基层角度出发,将农业价值链进行不断地延伸和拓展,实现农业经济发展联动机制的良好构建,同时不断地促进其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不仅需要重点关注农业生产服务业的相关情况,还需要认识和了解农产品加工业的实际情况,从而通过多种发展途径,逐步推动乡镇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二、现阶段乡镇农业经济发展概况

(一)经济环境得到改善由于比较重视乡镇农业经济,我国进行了多种基础设施的建立,如水利设施等,同时建设了许多配套硬件,由此不断地改善硬件环境,扩展农业发展的空间。现如今,我国针对农业经济方面,出台了多种惠农政策,并且对农业科技进行不断地创新和优化,从而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长足发展[2]。

(二)经济结构得到优化以往的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结构比较单一,新时期发展以来,不仅逐渐实现了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发展,而且在此基础上,不断地促使其朝着个性化、特色化的方向发展。例如,对于农产品而言,应用科学技术对其进行加工,能够促使其价值得到更加显著的增强。为了能够更好地贴合乡镇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需要进行经济结构的不断完善和调整,由此促进农业生产率的显著增强。

三、乡镇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根据对乡镇农民的认真调查和分析,可以发现,大部分农民的文化程度都比较低,而这同样会对其专业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造成很大程度的影响,基于此种情况,想要实现乡镇的农业经济发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因此,在进行农业技术普及之前,需要先促使乡镇农民不断地增加自身的文化知识储备量,然后再进行先进技术的不断认知和应用[3]。目前,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人员选择外出务工,而没有选择外出务工的留守人员基本上有几点特征,一方面是年龄比较大,另一方面,是文化程度比较低,在这样的情况下,将很难有效满足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应需求。

(二)经济发展观念滞后和城市的经济发展情况相比,我国的农村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的一些乡镇,其实际的经济发展情况明显是非常落后的。其中,不仅是由于地方政府没有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经济支持,而且针对经济发展方面的观念,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传统性和落后性。想要实现乡镇经济发展,首先需要对观念进行改变,观念无法改变,发展格局永远都难以拓展。而导致其观念滞后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为根本的原因是地区的封闭性,农民难以接触到外界的信息,无法进行思想和信息的交流以及转换。同时,由于创新意识的严重缺失,部分农民对于地方政府宣传的一些相关技术,没有应用的主动性。

(三)政策落实不到位目前,我国已经出台过多种支持发展政策,并且政策内容对于农业经济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和积极意义[4]。但是根据政策实施效果来看,并没有发挥出其自身应有的价值。究其根本,是由于应用前期并没有向农民充分宣传相关政策,使得农民对于政策内容的认识和理解不到位,同时在应用后期,由于缺少相应的监督管理工作环节,使得形式化情况的出现。

(四)农业政策性金融问题较多首先,是农业和信贷之间存在着矛盾。针对农产品来说,其实际的质量和产量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以自然因素为主,以周期因素为辅。同时,通过长时间对农产品销售情况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发现,其销售价格基本没有太大的浮动,并且没有足够的抗风险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农业投资,将具有很大程度上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这对于金融机构来说,会不断地降低其提供信贷支持的信心和主动性,同时会对我国的乡镇农业经济发展造成巨大影响。其次,对于乡镇农民来说,他们基本上都会选择存贷业务项目,而对于债券等金融工具,乡镇农民并不熟悉,也很少会进行选择。在这样的情况下,相关金融机构便很难在农村发挥出应有的职能,更不利于乡镇农业经济的长久健康发展[5]。针对农产品来说,其具有一定程度的复杂性和周期性,这不仅体现在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还体现在农产品的销售环节中,在周期性较长的情况下,将很难保证信贷安全。因此,在信贷风险较大的情况下,很多金融机构都选择迁出农村,由此也就难以提供更多有效的支持和发展动力。与此同时,大部分的农产品都存在着收益低的情况,如果再出现自然灾害,那么,农产品的质量难以保证,产量更是会大幅减少。而我国在农业保险制度方面的建设并不完善,因此,难以对乡镇农民提供更好更全面的保障。

四、促进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转变农业经济发展观念,实现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观念决定行动,要想实现农业经济的全面发展,转变观念是基础,并且需要从农业产业链角度着手,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调节。同时,针对农业经济的实际情况,重点打造生态农业,实现传统农业的发展。针对工业来说,需要聚集发展新型工业,全面推进公路、铁路建设以及供水工程等工作。除此之外,还需要辐射带动第三产业,加大文化融入和旅游资源开发。针对加工行业,可以将其传统农业良好地结合在一起,由此实现乡镇农业经济的全面发展,促进乡镇人民经济收入的不断增加[6]。

(二)以点带面精准扶贫,全面提升民众综合素质水平乡镇农业经济发展基础比较薄弱,想要全面实现其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程度的难度,最为有效的方式是提升精准扶贫的效果,同时注意秉承着以点带面的原则,从乡镇人民的综合素质角度着手,加强相关培训,对其进行不断地培养和增强,能够有效实现其综合素质的全面稳定发展。地方政府可以有计划的进行相关技能培训班的建设,并积极鼓励乡镇人民参与培训,加强培训宣传,促使乡镇人民真正地认识和了解到综合素质提升的作用和优势,不断地加强自身的技术水平,为乡镇农业经济发展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加强乡镇农业经济基础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具体来说,需要按照每一年年初所指定的相关经济工作目标,围绕着乡镇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这一主题,着力于解决乡镇人民更为迫切的和最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其中,乡镇政府需要更加积极的争取物资和资金,号召乡镇人民来进行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如公路建设等。同时,还需要对农业基础设施进行有效建设,比如,加强和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等。乡镇政府需要认知乡镇农业经济的实际情况,不断地更新和出台新的惠农政策,为了保证政策的有效性和实用性,需要指派专人进行政策的监督与落实,对落实期间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收集和整理,并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和完善[7]。

(四)革新农业经济发展观念进一步加强乡镇农业经济发展观念的革新,乡镇政府可以从信息化的角度着手,加强对于农业信息化建设相关工作的重视,进而提升互联网在乡镇地区的使用率和覆盖率,为乡镇农业的生产以及销售创造科学的信息化环境。在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推动之下,乡镇人民能够更为直观、清晰地学会一些新型的农业生产技术。同时,依托于新型的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理念之下,能够对乡镇农业经济市场的发展走向和供求关系做出较为精准的判断,进而掌握乡镇农业经济市场的实际需求,并开展不同的乡镇农业经济活动。与此同时,通过互联网技术,能够有效改善乡镇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为特色农产品的销售创造更多的可能性,乡镇政府要给予农民一定的支持和帮助,由此实现由点带面的经济发展效果的显著增加,进而带动农产品市场的不断扩大。

(五)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农业经济发展一方面,需要对金融环境进行良好营造,在大环境下,能够更好地促使农村金融体系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从而防止和减少各种乡镇农业经济问题的出现。根据对乡镇农业经济发展过程的全面分析和仔细研究,可以发现,其具有一定程度的复杂性特征,并且形式和内容极为多变[8]。在这样的情况下,是难以有效对乡镇农业金融进行相应的监管的。因此,乡镇相关部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并始终秉承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实行因地制宜的策略,进行差异化管理和监督。具体来说,需要促使乡镇农业金融体系朝着个性化、差异化以及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地方政府需要从自身角度出发,对自身拥有的引领作用和职能作用进行充分认知和明确,并且能够科学、合理地应用在乡镇农业金融监管过程之中。这是对传统模式下的金融监管模式的一种突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乡镇农业金融产业的发展。而且,依托于金融环境之下,无论是对金融机构而言,还是对金融市场的监管框架来说,都能够焕发出勃勃生机。另一方面,需要重视和关注对相关模式的改革和创新。现如今,农村经济合作社正处于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已经成为了当下乡镇农业经济的主要增长点所在。但是其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最为突出的问题,也是最为普遍的问题,即为缺乏活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村经济合作社需要用更高的标准来对自身进行要求。与此同时,相关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经济合作社的扶持与管理力度,并能够始终贯彻乡镇政府提出的相关惠民政策,从而真正为乡镇农民争取福利。与此同时,需要将目光放在金融产品的开发上。相关金融机构需要对乡镇农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实时观察和分析,并以此为重要依据,对金融产品进行相应开发,进而不断地进行推广和宣传。与此同时,可以进行农产品期货形式的创新和开发,农产品的种类多样,不同的农产品,需要采用不同的期货形式,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农产品的风险管控能力的增强,并且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其保值水平的提升。除此之外,为了更好地开展乡镇农业金融业务,相关金融机构需要充分认知和明确人才的重要性,并且促使其能够进行实时创新,这就需要建立并完善相应的培训制度,重点放在对员工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增强的方面上[9]。

(六)构建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乡镇农业经济工作队伍针对乡镇农业经济工作人员,拥有专业的管理能力是关键,由此能够更好地应用有效的管理方法,实现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科学性。而为了能够有效地增强其管理效果,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既可以组织相关的座谈会,也可以开展交流会,促使乡镇农业经济工作人员进行相互交流和沟通,实现思维的碰撞,进而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显著增强,更能够促使乡镇农业经济工作始终保持一定程度的先进性。同时,还需要为乡镇农业经济工作人员提供多种培训机会,培训期间不仅需要进行理论性的知识培训,更重要的是要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以此锻炼乡镇农业经济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促使其职业素质的显著提升。

乡镇农业工作要点篇7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乡镇企业干部职工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新农村建设,不仅仅关系到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富裕,也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国农村历史上的又一次重大变革,是一项重大的历史使命。乡镇企业在新农村建设中责任重大、任务光荣、机遇难得,为乡镇企业的新一轮发展和再创辉煌提供了大好机遇和发展平台。

(一)要深刻认识发展乡镇企业是新农村生产发展的主导力量

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首要的一条是“生产发展”,这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村经济的繁荣,离不开乡镇企业的发展,乡镇企业是农村经济的支柱,是农村生产力快速发展,生产水平快速提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力量。

(二)要深刻认识发展乡镇企业是农民生活宽裕的主要途径

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的第二条“生活宽裕”,乡镇企业的发展为农民增收,就业提供了重要途径,也为“生活宽裕”的目标提供了保证。总理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一方面要引导农民有序进城务工,公平对待农民工,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县域经济,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温总理的指示不仅深刻揭示了乡镇企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作用,也提出了乡镇企业要为农村“生活宽裕”、为农民增加收入、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转移的重大历史任务。只有劳动力充分转移,农民就近就业,腰包真正鼓起来了,生活才能真正宽裕。因此,我们一定要深刻理解、认真落实,增强发展的信心。

(三)要深刻认识发展乡镇企业是改变农村面貌的内在要求

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提出了“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目标,对乡镇企业发展提出了内在的要求。乡镇企业发源于农村、植根于农村、发展于农村,乡镇企业发展壮大以后,又反哺农村,促进农业、惠及农民,为农村物质文化生活和各项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新农村建设中,乡镇企业的作用同样不可替代。回良玉副总理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再次肯定了乡镇企业在发展县城经济,推进小城镇建设,吸引农民工就业创业的重要作用。因此,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有利于推进农村的生产发展,也有利于农民就业增收;有利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改变村容村貌;也有利于改变农民的生活方式,移风易俗,树立文明向上的社会主义新风貌。

(四)要紧紧抓住乡镇企业快速发展的大好机遇

乡镇企业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孕育着重大转变和良好机遇,对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自治区主席司马义·铁力瓦尔地同志在自治区乡镇企业工作会议上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乡镇企业的地位、作用没有变,与“三农”工作的内在联系没有变,对县域经济支撑和带动作用没有变,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支农补农的历史使命没有变。各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坚定信心,开拓创新,坚定不移地加快乡镇企业发展。”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切实抓好今年主要工作任务的落实

年乡镇企业工作面临的任务十分繁重,我们要在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中,突出抓好以下几项主要工作:

(一)要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乡镇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任务。农产品加工业是我们的主业。一是要进一步贯彻《自治区主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落实好农业部实施的《农产品加工推进行动方案》,围绕自治州实施的七大基地建设,发挥各自优势,突出重点,加强引导。各县(市)都要扶持一批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示范乡和加工示范出口基地,把农产品加工业做大做强。二是要在农产品加工业已有一定基础并较为集中的县城、乡镇、村,规划发展一批农产品加工专业乡镇、专业村和专业园区,新建农产品加工项目原则上都要进入专业园区。三是对现有的大中型农产品加工企业要紧贴服务,主动联系,搞好协调,不能撒手不问,放弃职能;对小型企业也要加强引导和扶持,形成抓大扶小,以大带小,以小促大,大中小型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的格局。四是中央编制办公室已经批准在国家乡镇企业局加挂“农产品加工局”的牌子,负责农产品加工业的指导和管理工作。我们要抓住这一机遇,为逐级顺利开展这项工作打好基础。

(二)要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乡镇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平台。一是要围绕自治州七大工业园区规划建设,主动参与,对接融合,积极服务,坚持“共同建设,有所侧重,分类指导,一园双牌”的原则,促使乡镇企业在园区中发展壮大。二是各县市要根据自己的资源优势,把发展乡镇企业特色工业园区作为主战场,构筑经济增长的新板块,引导企业向园区集聚,培育有自身特色的、成长型的产品产业集群和农民就业基地,扶持引导其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

(三)要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乡镇企业快速发展的主攻方向。县市农业局和乡镇企业局合署办公,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机制上的保证,把种植和加工这两个重要环节紧密结合起来了。我们一方面要大力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精深加工,提升产业水平,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另一方面要与农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接机制,构建“龙头企业+标准化生产基地+中介组织+农户”的新格局,促进农业生产向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优质化方向发展。

(四)要把农民增收和就业作为乡镇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目标。农民增收的核心是农民就业。一是要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中对乡镇企业提出的任务:“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服务业”,为农民提供更多地就业增收岗位。二是要积极支持和鼓励乡镇企业尽可能多地安置城镇下岗职工、待业青年、农村贫困户和低收入农户劳动力就业。三是要加强对乡镇企业职工和农民工岗前的技能培训,积极实施“蓝色证书工程”和“阳光工程”,不断提高农民工的素质,增强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和增收能力。

(五)要把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作为乡镇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突破口。推进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是有效扶持乡镇企业快速发展的突破口,也是有效解决乡镇企业创业初始阶段普遍存在的规模偏小、布局分散、产业层次低、用地难、融资难等问题的重要抓手。自治区乡镇企业局已经开始着手这项工作,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这项工作不是新工作,只是新提法、新要求,是中小企业提高自主创业能力的延伸和升华。各县市要重视这项工作,认真研究分析确定1—2个或几个有发展潜力的成长型中小企业为依托,作为创业基地的试点,为成长型企业创业和农民就业转化、增收探索新的路子。

(六)要把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乡镇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环节。一是要大力加强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建立和健全乡镇企业各行业的协会组织和专业合作组织,抓好教育培训,逐步建立一支科学素养高、专业知识博、信息渠道宽,公关能力强的科技中介队伍。二是坚持“政府为主,社会为辅,多元募集,滚动发展”的原则,积极探索乡镇企业担保体系建设,努力建立担保机构,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三是加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抓好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充分利用政府网站、农业网站,和收集有关信息。同时,各县市要抓好各项工作的信息上报工作,定期反馈工作动态和问题,以便上下沟通,更好地作好协调服务工作。四是要落实企业登记备案工作,摸清底数,掌握实情,为服务工作提供准确依据。这项工作将作为年底考核的内容之一。

三、落实责任,扎实工作,确保“十一五”开局之年开创新局面

要不断加强乡镇企业管理部门的职能、编制和队伍建设,切实保证领导落实、机构落实、人员落实、任务落实。要结合全州开展的效能建设,认真转变作风,强化职责,完善服务。今年,各县市农业局与州农业局党组签定了目标责任书,对其中乡镇企业部分的考核要引起重视,我们不仅要考核经济指标,还要考核县市农业局主要领导对乡镇企业的重视程度。农业局主要领导要用一定精力抓乡镇企业工作,分管领导要聚精会神地抓乡镇企业工作,保证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要认真抓好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企业文化、企业精神教育,团结带领乡镇企业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振奋精神,励精图治,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十一五”开局之年,开创乡镇企业发展的新局面而共同奋斗。

乡镇农业工作要点篇8

这次会议开得很好,很有成效。概括起来,有三个特点、三方面收获。

(一)三个主要特点。

一是准备充分,组织严密。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这次会议,早在半年前*书记已将筹备会议的任务布置下去。根据*书记的指示,市委政策研究室深入基层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先后走访了全市大部分乡镇,组织起草了主题报告、几个《决定》讨论稿和制作电视专题片,并在*书记的指导下,广泛征求意见,几易其稿后最终敲定并提交大会讨论。准备非常充分,组织工作很严密。

二是规模大,规格高。这次全市发展乡镇经济工作会议,是我市第一次召开这样的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市四套班子领导,各县区党政一把手,市直和县区有关单位负责人,各镇党委书记和镇长。召开如此大规模、高规格的全市性会议,研究部署发展乡镇经济工作,是以前从未有过的。这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乡镇经济发展问题,也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加快发展乡镇经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三是主题鲜明,内容丰富。会议紧紧围绕发展乡镇经济这一主题,进行分析、总结、研究和探讨,重点非常突出。会议期间,*书记作了主题报告,大家讨论了市委、市政府的三个决定,观看了专门为此次会议制作的电视专题片,还听了先进乡镇和市直有关单位的经验介绍,内容十分丰富,受到了启发。

(二)主要收获。

这次会议十分重要,非常及时。会议务实高效、效果明显。有三个方面的主要收获:

一是统一了思想,明确了思路。会议期间,大家认真学习*书记的重要讲话,结合实际深入讨论了三个《决定》(讨论稿)。在学习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书记所作的重要讲话,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建设经济强市、现代石化数码名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高度,全面深刻地论述了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重要现实意义和重大战略意义,全面总结了我市乡镇经济发展的情况,客观分析了当前我市乡镇经济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加速发展乡镇经济的十大新举措,思路清晰,措施得力,统揽全局,为今后我市加快乡镇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通过这次会议,大家充分认识到,加快发展乡镇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战略举措。通过这次会议,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大家还结合各地的实际,进一步理清了今后的发展思路,明确了加快发展乡镇经济的方向,研究了许多壮大乡镇经济的具体措施,进一步树立了信心,振奋了精神,形成了齐心协力、真抓实干的局面。

二是总结了经验,开拓了视野。这次会议,水口、新圩、黄埠、杨村、麻榨等镇分别作了发展乡镇经济的经验介绍。之所以要选择这几个镇作大会发言,我们是有考虑的。水口、新圩、黄埠这3个镇可以说是老牌先进镇,他们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是全市镇级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是各镇学习的标兵。而杨村、麻榨等镇地处山区,受客观条件的局限,起步较迟。但是他们不甘落后,坚定“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更困难”的信念,奋力赶超发达乡镇,以强劲的后发动力,跻身全市先进镇行列。尽管这几个镇的起步时间、发展轨迹不尽相同,但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从本地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走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发展之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以工业化为龙头,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三化”并举,大力招商引资,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和特色经济,增强乡镇经济发展后劲。这些经验非常具体、非常鲜活、非常宝贵。通过这些乡镇的经验介绍,同志们对发展乡镇经济有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认识,既学习了先进镇好的经验做法,又找到了与先进镇的差距,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看到了前景。

三是振奋了精神,鼓舞了士气。*书记的报告提出了发展乡镇经济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明确了发展目标,并提出了发展乡镇经济的十大举措,符合我市的实际,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先进乡镇介绍了他们的成功经验。通过这次会议,同志们对加快发展乡镇经济充满信心,干劲更足了,决心更大了。大家在讨论中都表示,只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会议的精神,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态度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我市乡镇经济发展一定会有一个新的局面。

总的来看,这次会议开得十分成功,效果非常好,达到了预期目的。

二、全面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努力实现镇级经济发展新突破

乡镇经济发展涉及到方方面面,必须统筹兼顾,抓住关键,扎实推进。希望各级各部门根据会议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把会议的部署落到实处。现在,我就如何贯彻会议精神,讲六点意见。

(一)进一步认识发展乡镇经济的重要意义,增强发展乡镇经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加快发展乡镇经济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乡镇经济的发展必将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推动生产要素在区域间和城乡间有序流动。乡镇经济是全市整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乡镇经济的发展,就没有全市经济的协调发展。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关键在于镇级经济能否加快发展。在这个意义上,乡镇经济不只是哪一个镇的问题,而是关乎全市发展大局,是全市发展大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发展乡镇经济都有着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我们一定要增强发展乡镇经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充分认识到,加快乡镇经济发展不仅是中央和省对我们提出的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殷切期望。目前,我市乡镇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一些乡镇尤其是山区乡镇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还很多,大家要坚决摒弃“怨天尤人”和“无所作为”的思想,坚决克服“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坚决克服急躁漂浮的心态和形式主义的作风,迎难而上,把工作的中心和重点放在思考和研究如何因地制宜、更快更有效地发展当地经济这个问题上来。我们只有奋力追赶,没有退路。这一点大家在认识上务必要高度统一。

(二)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揽乡镇经济发展全局

我们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揽乡镇经济发展全局,理清思路,突出重点,明确目标。各地要按照*书记提出的总体思路,结合本地区的优势和特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梯度发展,实事求是地制定当地发展的具体目标和措施,找出一条适合本地经济发展的路子来,实现乡镇快速发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乡镇经济发展工作,要注意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要处理好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的关系。力求做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实现经济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统一。二是要处理好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大力发展环保型特色经济产业体系,防止因发展经济而破坏环境。三是要处理好乡镇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关系。要以保护绿色资源、发展绿色产业、兴建绿色家园为主要内容,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兴建生态城镇、生态新村,构建经济社会发展、资源集约利用、环境协调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三)建立和完善支撑乡镇经济发展的制度,促进乡镇经济发展

落实*书记报告提出的工作思路,必须进一步深化乡镇经济体制改革,突出抓好如下六项工作:

1、创新乡镇行政管理体制。要深化县、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县一级政府职能转变,规范镇政府和村级组织的工作职能,变主导型为服务型,强化基层政府在政策引导、经济调节、社会管理、法规监督、市场监管、改进服务、营造环境和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能。要按照“转变乡镇行政职能,精简乡镇机构人员,减轻乡镇财政负担”的原则,加快推进并镇、并村、并校工作,力争在撤并乡镇行政机构、精简人员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减少财政供养人员,提高工作效率。

2、改革镇级财政管理体制。要按照规范、公平、激励的原则,合理划分和调整县、镇两级政府的事权、财权;明确划分县、镇两级的收入归属和支出责任,合理调整支出范围和结构,建立健全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适当下放财权,充分调动乡镇当家理财的积极性,创新和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这次会议讨论了《关于建立激励型乡镇财政体制的决定》,这个文件出台后,各地要认真抓好落实,以充分调动乡镇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增强乡镇经济发展的源动力。要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市委、市政府提出力争明年免征农业税,这是一项硬任务,要在省市统一部署下抓好落实,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要认真研究和积极探索有效办法,妥善处理镇村不良债务。全面清理镇村债务,摸清底数,分清责任,区别情况,分类处理,逐步化解。当前,要采取切实措施防止发生新的不良债务。各地要结合实际,加强指导,制定镇村债务的具体处置办法。

3、健全和完善乡镇投融资体系。一是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量部分逐步向农业、农村、农民倾斜,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生产。要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各级财政对农业的支出比例和增长幅度应随着财政的增长幅度逐年提高,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农业科技推广等公益性事业的投入。整合财政支农投入项目,改善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方式,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同时,采取政府推动、政策引导的办法,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增加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二是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大金融对乡镇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快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要鼓励农村信用社增加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鼓励商业银行扩大农贷业务,积极运用税收、贴息、补助等办法,鼓励和引导各种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和农村。三是探索乡镇政府资源市场化运作的新路子,筹集乡镇经济发展资金。比如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土地资源出租等,都是很好的方式。

4、加快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各地要高度重视土地管理工作,建立一个良性的长效机制。要按照温总理提出的“四个必须”加强土地管理,注意保护和节约用地。要以保护基本农田为重点,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积极探索集体非农建设用地进入市场的途径和办法。要逐步把现行的强制性行政征用行为转变为交易性市场购买行为,完善土地征用补偿机制,严格补偿标准,妥善安置“失地农民”,在土地补偿金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交纳失地农民的失业、养老、医疗保险,决不能让农民“失地”又“失业”,切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5、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保体系。一是健全农业保险机制。要积极探索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各级财政要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实行对农业保险补贴的办法,推进农业保险事业的发展。二是完善贫困人口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农村人年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实行社会救济。对尚未稳定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要着力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开辟增收门路,减少和防止返贫。三是抓好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工作,保障农民健康,防止因病返贫。今年我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要达到40%以上,各级要认真抓好落实。四是逐步将进城民工、个体工商户、乡镇企业职工纳入社会保障范围,解除他们离土离乡的后顾之忧。

6、深化产权制度和各项配套改革。在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的前提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规范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农业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积极引导内外资参与乡镇企业的改制、重组,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参与农业开发,为乡镇经济发展增添新的活力。完善市场机制,加快区域间的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提高资源优化配置效率,增强乡镇经济发展的市场活力。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全面放开粮食市场,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四)加大投入,为乡镇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贯彻落实*书记的讲话精神,抓好发展环境是关键。当前,我们要着力抓好如下三方面工作,为乡镇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1、突出抓好县道、村道公路建设。目前,我市镇、村一级的道路建设欠帐较多,道路通行能力差,不少村镇行路难问题至今仍未解决,成为制约乡镇经济发展的“瓶颈”。市委、市政府将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加快镇村公路的建设。今年计划全市改造县道砂土路100公里,改造镇通村公路300公里,市财政分别对县道、村道建设给予每公里30万元和10万元的补助。各县区、镇也要筹措相应的配套资金,同时发动村民、沿线受益企业自愿捐资,在全市形成全民办交通的良好局面,力争尽快完成全市的县道和村道改造任务。

2、大力推进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加快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将为乡镇经济发展提供重要保障。今年起,我市将全面实施省政府批准的15宗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总投资达15.5亿元,其中市、县自筹资金11.2亿元。要加快全市254宗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从今年起五年投入2.1亿元,其中市、县自筹配套资金1.5亿元。认真组织实施省人大关于加强贫困地区机电排灌工程建设的议案,全面恢复和提高山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排涝抗旱能力。高度重视水污染治理,加强水资源的科学调配和合理利用,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优质水源,为城乡人民的生产生活创造一个优美的水环境。

3、抓好固本强基工程和帮村富民工程。今年市财政投入300万元资金,推进固本强基工程。要进一步健全固本强基工程党政领导干部和部门挂点联系责任制、领导责任制、督促检查制、党员联系村务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切实帮助农村建立起强有力的基层组织,解决农村基层存在的难点热点问题。推进帮村富民工程,创新扶贫方式,采取异地投资、合资经营、股份制和兴办小型实业项目等形式,实行多级帮扶、多管齐下,既“输血”又“造血”,建立长效扶贫机制,大办村集体经济项目,着力解决村集体经济年纯收入低于3万元的贫困村脱贫。

(五)坚持“三化”并举,大力推进乡镇经济发展

加快乡镇经济发展,必须坚持以工业化为核心,推动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实现“三化”并举,整体推进。要抓好三项工作:

1、大力发展新型工业,推进农村工业化。发展乡镇工业必须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注重实效。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新型工业。要坚持以开放为突破口,大力招商引资发展乡镇工业。乡镇一级自有资金有限,通过招商引资来推动乡镇经济发展尤为重要。要把握当前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的机遇,创造条件承接产业转移,把山区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和珠江三角洲的技术、资金、品牌、经营管理等优势结合起来,兴办具有本地特色的工业产业,促进本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如龙门县利用资源优势,引进了一批大型水泥项目、旅游项目,就是很好的例子。

2、加快中心镇建设,推进农村城镇化。城镇化是落后的农业国走向发达工业国的必由之路。我市乡镇经济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城镇建设滞后。当前,要抓好城市化发展纲要的编制,搞好城乡规划布局。要以13个中心镇建设为重点,发展壮大中心镇和专业镇,加快撤并效率低下的“麻雀”村镇。要注重培育特色经济和特色城镇,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使越来越多的城镇成为经济繁荣、功能完善、具有地方特色和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农村区域中心。

要继续深化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清理和废除阻碍农民进城的体制性和制度,加快建立健全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的组织协调、管理服务体系,农民转业就业培训体系,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体系,有计划、有组织地做好农民进城就业、定居、生活的各项服务工作。关于转移农村劳动力工作,市里有具体的规划,今年计划培训1.8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万人,计划到2008年转移15万人。各级要认真抓计划的落实,确保目标的实现。

3、大力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当前,我市农业龙头企业数量不多,规模偏小,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农户能力不强。各地要根据实际,有针对性地扶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为了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市财政今年专门安排300万元用于农业龙头企业的贷款贴息。各地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产品和劳动力的优势,吸引外资兴办农业龙头企业,加快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农民增收。要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加快农业结构的调整升级,重点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突出特色、规模、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快优势农产品、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提高农业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要全面提高我市农产品加工整体能力,突出抓好精深加工,上规模、上质量、上档次、上效益,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经济效益,努力争创农业知名品牌,增强农产品竞争力。

(六)认真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迅速掀起发展乡镇经济的新高潮

这次会议已吹响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号角,现在的关键是要抓好落实。会后各地要立即行动起来,抢抓机遇,真抓实干,迅速掀起发展乡镇经济的新高潮。

1、各级党委政府要迅速传达贯彻会议精神。这次会议之后,各县区、各镇要尽快将会议精神迅速传达到基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发展乡镇经济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报纸、电视、电台等新闻媒体要组织专题报道,宣传好的经验,在全市迅速形成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各县区要结合本地实际,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制定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研究制订推进乡镇经济发展的工作措施,抓好落实;要科学合理地制定不同类型地区经济发展目标,实行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调动县镇发展经济的积极性。

乡镇农业工作要点篇9

二、加强领导,确保返乡农民工服务工作落实到位

为加强领导,确保工作顺利开展,成立*镇返乡农民工服务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人员名单如下:

以及各村(居)支书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镇社保所,由罗永会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刘光斌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协调和指导全镇返乡农民工服务工作;研究制定和安排部署返乡农民工服务工作;协调解决返乡农民工服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督促各单位、村(居)按各自工作职责开展工作等。办公室电话:2746638建立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方式召开相关单位联席会议,听取相关单位、村(居)工作开展情况汇报,研究解决返乡农民工服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困难。

三、明确职责,认真抓好返乡农民工服务工作

主管单位部门要深入村组开展调查,切实掌握返乡农民工基本情况,建立动态台帐,定期向返乡农民工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辖区内返乡农民工基本情况。结合本镇实际,开展好返乡农民工服务工作,切实帮助解决返乡农民工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确保辖区内返乡农民工的稳定。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组织党组织和党员开展“一对一,手拉手”、“共渡难关,爱心援助”等活动,及时帮助返乡农民工解决实际困难;要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党建网等平台,开设专栏,定期适合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培训的信息,为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提供准确快速的信息服务;通过村级远程教育网点,组织返乡农民工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就业创业能力;要认真开展流动党员“五服务五到位”的工作,把返乡农民工中的党员及时纳入教育管理,组织他们参加正常的党组织生活。

镇文化服务中心:做好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利用新闻媒体重点宣传报道全镇各单位、村(居)为返乡农民工就业和创业提供服务的好政策和典型做法,以及返乡农民工就业和创业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努力营造全社会都关心支持返乡农民工服务工作的良好氛围。

镇社保所:要建立健全返乡农民工台帐,及时、准确掌握返乡农民工的基本情况及就业需求和创业意愿等信息,有针对性地做好返乡农民工的就业创业服务工作,动态管理;为返乡农民工开展就业推荐、鼓励自谋职业,引导自主创业;对有培训意愿的返乡农民工开展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组织开展“帮扶外出务工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百日活动”;积极与省内外用工企业联系,与上级人事劳动主管部门沟通,大力实施劳务输出,缓解就业压力;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认真落实各项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开展劳动用工专项检查,打击非法职介,全力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镇卫生院:要配合做好返乡农民工医疗和救助工作,充分发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作用,做好返乡农民工的看病就医工作和返乡农民工子女的计划免疫工作。

镇民政办:对返乡农民工在就业或创业前生活困难,符合《贵阳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暂行办法》规定的,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和有关程序及时办理审批手续,对于不符合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返乡农民工,生活出现暂时困难的,给予一次性临时救助,帮助返乡农民工解决实际困难。

镇派出所:及时掌控返乡农民工情况,做好治安秩序维护,打击各种非法行为,保障返乡农民工的人身安全。

镇计生站:要加强对返乡农民工的计划生育服务工作,认真开展对返乡农民工计生户的帮扶活动,认真兑现计划生育“奖、扶、医、帮、优、保”政策,确保奖励扶助金及时足额发放。

镇农业技术推广站: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非农技能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非农技能培训重点围绕服装裁剪、电工、焊工、微机操作、驾驶等返乡农民工感兴趣的项目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重点围绕“烟、菜、果、药、茶、畜禽”等特色产业开展,拓宽就业渠道,帮助返乡农民工尽快找到就业岗位。要抓好返乡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

镇教育站:结合“两基”工作的开展,及时做好随父母返乡的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

镇工会:充分发挥作用,收集用工岗位,用工信息,促进就业,切实维护安置到企业就业的返乡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镇政法委、镇办:要做好返乡农民工的来信来访工作,帮助返乡农民工及时处理好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镇团委、镇妇联:要充分发挥基层团组织、妇委会的作用,从思想上引导广大返乡农村青年和妇女群众,正确对待暂时困难,坚定信心谋发展;积极与上级部门联系,提供创业平台,促进就业创业;鼓励思想解放、视野开阔、素质较高、带动力强的返乡农民青年参加基层团组织、妇委会的管理,为家乡发展建设献计出力。

各村(居)委会: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大力宣传镇党委、政府帮助和扶持返乡农民工的政策措施,及时反映返乡农民工的愿望和需求,积极帮助返乡农民工解决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努力化解返乡农民工中出现的矛盾和纠纷。要把返乡农民工中的党员吸收到农村基层党组织中来,让他们参加正常的党组织生活。

四、工作要求

(一)各单位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根据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加强协调,形成工作合力,确保涉及返乡农民工服务工作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乡镇农业工作要点篇10

一、新形势下乡镇基层财政管理工作的现状

结合木里藏族自治县乡镇财政管理工作现状及行业特点,笔者认为,乡镇基层财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政管理缺乏重视,财政建设不到位

从我国实际出发,各级政府对于乡镇基层财政管理工作缺乏重视,财政建设不到位,不利于惠农政策的切实落实及财政建设的深入开展。部分乡镇财政在机构设置、人事管理等方面单一、陈旧,落后于时下乡镇财政的发展需求,乡镇机构按照国务院2005年的改革顶层设计改革后设立“三个所”、“四个中心”,乡镇财政所就是三所之一。此外,各级领导对于乡镇财政管理不重视,乡镇财政“表面工作”过多,重视硬件建设而对政工干部队伍建设不够重视,导致很多乡镇缺少足够的骨干工作人员,影响其财政管理工作发展进步。

(二)管理队伍素质不高,财政预算缺乏约束力

乡镇基层财政管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管理队伍素质不高,财政预算缺乏约束力,主要表现为乡镇财政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其中大多数人属于“半路出家”,没有系统、专业的训练与学习,靠有限的培训难以提升工作者综合素质,导致其服务水平低,缺乏责任心。骨干、中坚力量缺乏是乡镇基层财政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的乡镇虽然也引进了高学历人才,但是这部分人存在着能力不够、经验不足、浮躁不实的现象,工作质量整体不高。此外,虽然乡镇财政预算不断进行规范,但是整体质量依然不高,财政预算的约束力不够,大多流于形式。

(三)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惠农政策没有全面落实

乡镇基层财政管理还有着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政府的惠农政策没有全面落实的问题。许多乡镇财政监督机制不健全,没有专职监督人员和机构,而且财政所内部制度化不够规范、严格,岗位职责分工不够明确,甚至有些财政岗位没有按照要求设置岗位管理规则标准,工作执行不力、人员短缺导致管理与监督职权未分离。有些乡镇虽设置了监督岗位,但是基本只是走走过场,没有真正起到监督职能。财政监督不够,就会导致有些惠农政策不能及时落实,人民不能享受应有的国家补贴,削弱了乡镇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地位。

二、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乡镇基层财政管理工作

新时期,我国新农村建设发展的一个首要前提就是要做好乡镇基层财政管理工作,同时它也是践行我国三农发展的第一线,起着联系群众、联结城乡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还能够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以及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一)提高对财政管理的重视,强化财政机构建设

要做好乡镇基层财政管理工作,就要提高对财政管理的重视,强化财政机构建设。第一点,提高重视,明确职责。乡镇财政所的存在是必不可少的,各级领导必须对财政管理提起重视,在财政所的管理下,发展乡镇财政。第二点,各级财政部门要对财政管理工作加强指导,完善外部监督,并将乡镇财政机构规范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年度考核。第三点,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不同的乡镇应构建差异管理体制,因地制宜,深入优化管理体制模式。第四点,在木里县内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挥财政职能,发展旅游业,开发特色旅游项目如佛缘天湖—寸冬海、风情女儿谷—屋脚旅游项目、木里大寺旅游项目、康坞大寺景区旅游项目等,促进乡镇财政稳步发展。

(二)加强财政队伍人才建设,健全财政内控制度

加强财政队伍人才建设,健全乡镇基层财政内部控制制度,首先,打造一支有助于稳定基层财政的管理队伍,可以定期对乡镇基层财政管理人员开展培训,进行研讨学习,切实提高其综合业务素质,还可以引进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的财政骨干人员,提升乡镇基层财政管理队伍整体素质。其次,健全和完善乡镇基层财政干部培训和激励奖惩机制,建立合作交流和竞争上岗制度,使得在乡镇财政形成一整套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财政人员选拔、任免和考核奖惩机制,优化财政工作人员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最后,建立完善的乡镇基层财政内部控制制度,构建及完善资金分配、预决算管理、资产管理及收支管理等方面的制度体系,强化财政预算监督管理,按章办事,依法办事。

(三)全面落实惠农补贴政策,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为了做好乡镇基层财政管理管理,还需要全面落实惠农补贴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第一,支持乡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木里县可以发展特色种植业、农业:玉米新品种、松茸、羊肚菌、“公司+基地+农户”马铃薯、菌类种植,还可以发展畜牧业养殖,完善社会服务组织,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第二,真正落实到“财政支农”,将民政、卫生、教育、等涉及农村社会经济的有关部门纳入支农工作范围,由财政统一协调有关支农工作的事,为保证稳妥可以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方式。第三,建立惠农资金补助对象管理机制,并做好惠农补贴的宣传工作,对惠农对象补贴申报、审核及确认工作要做好公示、引导,切实保障惠农资金专项使用、有效使用,真正做到惠农、富农、强农,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们要不断采取措施,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加快生态建设、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而且,为了做好乡镇基层财政管理工作,发挥基层财政职能,还必须充分发挥乡镇在经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共同努力、多管齐下、积极作为,促进基层财政管理工作的的良性、稳定及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乡镇农业工作要点篇11

二、深化认识,统一思想,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省委九届二次全会制定了到2*0年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目标,明确提出国内生产总值保持年均9%左右的增长速度,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年翻一番以上,到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再翻一番。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重点和难点在农业、农村和农民。今年年初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到了非常高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这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对乡镇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的形势,我们要充分认识乡镇企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一)发展乡镇企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我省由于历史、地理、自然等原因,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严重制约了全省经济的发展。决定了贵州必须把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来抓。解决我省“三农”问题,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路子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省委、省政府提出“乡镇企业要坚持大发展大提高”,是完全符合贵州实际的。党的十六大召开后,省委九届二次全会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又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工作重点。说明发展乡镇企业对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离开乡镇企业的发展壮大,“三农”问题的解决会受很大的影响。

(二)发展乡镇企业,是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需要。目前我省80%以上的人口在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水平都很低,只有把农民中多数人从耕地上转移到二、三产业上来,才能加快城镇化、工业化的进程,实现现代化才有希望。实践证明,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是加快农村人口转移、加速小城镇建设步伐、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途径。这些年,大量乡镇工业向小城镇和工业园区聚集,大量的农民也随之转移,促进了小城镇的发展,小城镇的发展又改善了投资环境,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乡镇企业已和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由于我国存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工业化实际走的是城市工业化和农村工业化并行的道路。同志指出:“我国正处在加快向工业化社会过渡的阶段,农村人口这么多,完全靠国家投资,靠城市吸纳,完成国家工业化是不现实的,必须走发展乡镇企业这条路,这是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因此,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乡镇企业责无旁贷,面临机遇,大有潜力。乡镇企业要从实际出发,紧跟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着眼于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和提高竞争能力,大力发展科技型、就业型、带农型、特色型、配套型的产业和产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路子。

(三)发展乡镇企业,是缩小我省与先进地区差距,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全国平均水平和发达地区相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还比较落后。运录书记在省委九届二次全会上指出:我省核心经济指标落后,总体水平较低,小康进程比全国平均水平落后10年左右。为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省委、省政府提出,要紧紧抓住本世纪头二十年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保持快于全国的平均增长速度。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需要全省各行各业做出卓有成效的贡献。乡镇企业最大的特点是面向市场,最大的优势是机制灵活,只要我们加倍努力,扎实工作,就完全有可能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为全省经济跨越式发展再立新功。

三、加强领导,突出重点,努力推进乡镇企业大发展大提高

(一)切实加强领导,通力协作,形成合力。发展乡镇企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仅靠乡镇企业主管部门是难以完成的。特别是在当前,乡镇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正处于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各级政府重视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乡镇企业的发展前景。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从贵州省的省情来认识乡镇企业,重视乡镇企业,加强对乡镇企业的领导和支持。要把乡镇企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盘子统筹考虑,统一安排,定期研究,做到常抓常议,抓出成效。各级有关部门要围绕加快经济发展这个主题,通力协作,形成合力,继续支持乡镇企业大发展。

乡镇农业工作要点篇12

这些年来,在党和国家关于发展乡镇企业一系列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省乡镇企业战线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全省乡镇企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年,全省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34675亿元,占全省gdp的29.4%;乡镇工业完成增加值1714亿元,占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的463%;实缴税金271亿元,占全省财政收入的13.5%,一些乡镇企业发展快的地方,乡镇企业税收已占当地财政收入的50%以上;乡镇企业从业人员累计达2643万人,职工工资总额138亿元;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乡镇企业工资性收入42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82%。通过这些年的发展,乡镇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乡镇企业在安排、转移城乡劳动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增加财政收入和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促进小城镇发展和工业园区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这些年的发展,我省涌现了一大批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如医药业的发展,全省已到182家,完成产值27亿元,创建了许多优秀品牌;如农产品加工业,极大地带动了农业、畜牧业的发展,推动了我省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个“老干妈”,去年不仅创造了五千多万元的税收,还消耗了近四千吨干辣椒,一万吨菜油,拉动农民增收上亿元。实践证明,乡镇企业为推进我国工业化进程、繁荣农村经济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在今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乡镇企业仍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深化认识,统一思想,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省委九届二次全会制定了到*年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目标,明确提出国内生产总值保持年均9%左右的增长速度,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年翻一番以上,到*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再翻一番。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重点和难点在农业、农村和农民。今年年初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到了非常高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这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对乡镇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的形势,我们要充分认识乡镇企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一)发展乡镇企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我省由于历史、地理、自然等原因,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严重制约了全省经济的发展。决定了贵州必须把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来抓。解决我省“三农”问题,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路子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省委、省政府提出“乡镇企业要坚持大发展大提高”,是完全符合贵州实际的。党的十六大召开后,省委九届二次全会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又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工作重点。说明发展乡镇企业对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离开乡镇企业的发展壮大,“三农”问题的解决会受很大的影响。

(二)发展乡镇企业,是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需要。目前我省80%以上的人口在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水平都很低,只有把农民中多数人从耕地上转移到二、三产业上来,才能加快城镇化、工业化的进程,实现现代化才有希望。实践证明,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是加快农村人口转移、加速小城镇建设步伐、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途径。这些年,大量乡镇工业向小城镇和工业园区聚集,大量的农民也随之转移,促进了小城镇的发展,小城镇的发展又改善了投资环境,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乡镇企业已和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由于我国存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工业化实际走的是城市工业化和农村工业化并行的道路。同志指出:“我国正处在加快向工业化社会过渡的阶段,农村人口这么多,完全靠国家投资,靠城市吸纳,完成国家工业化是不现实的,必须走发展乡镇企业这条路,这是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因此,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乡镇企业责无旁贷,面临机遇,大有潜力。乡镇企业要从实际出发,紧跟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着眼于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和提高竞争能力,大力发展科技型、就业型、带农型、特色型、配套型的产业和产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路子。

(三)发展乡镇企业,是缩小我省与先进地区差距,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全国平均水平和发达地区相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还比较落后。运录书记在省委九届二次全会上指出:我省核心经济指标落后,总体水平较低,小康进程比全国平均水平落后10年左右。为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省委、省政府提出,要紧紧抓住本世纪头二十年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保持快于全国的平均增长速度。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需要全省各行各业做出卓有成效的贡献。乡镇企业最大的特点是面向市场,最大的优势是机制灵活,只要我们加倍努力,扎实工作,就完全有可能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为全省经济跨越式发展再立新功。

三、加强领导,突出重点,努力推进乡镇企业大发展大提高

(一)切实加强领导,通力协作,形成合力。发展乡镇企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仅靠乡镇企业主管部门是难以完成的。特别是在当前,乡镇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正处于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各级政府重视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乡镇企业的发展前景。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从贵州省的省情来认识乡镇企业,重视乡镇企业,加强对乡镇企业的领导和支持。要把乡镇企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盘子统筹考虑,统一安排,定期研究,做到常抓常议,抓出成效。各级有关部门要围绕加快经济发展这个主题,通力协作,形成合力,继续支持乡镇企业大发展。

乡镇农业工作要点篇13

二、我县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县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在管理体制、人员和设施设备的配备、经费落实、档案资源建设及建立档案工作长效机制方面还存在不足,还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要。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档案管理体制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农业农村档案难以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原有的档案工作体制不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发展的需要。乡镇作为一级政权组织,既有齐全的职能部门,还有村委会(社区)、站(所)等单位,但是乡镇作为一个立档单位,其在县档案馆中只有一个全宗,乡镇档案室作为综合档案室,必须集中管理乡镇各类档案。而事实上,乡镇各类档案无法做到综合管理,而只是保管乡镇党委、人大、政府、群团的文件材料,所辖站(所)等单位的档案都是分散在各站(所)管理,由各单位自行整理立卷保管,因而难以实现档案集中统一管理,使乡镇档案无法反映乡镇档案的全貌,阻碍了乡镇档案作用的发挥。

(二)农村基层档案意识淡薄。多数乡镇分管领导和档案人员对档案工作的认识相对到位,但多数村委会干部对档案工作知之甚少。受“就档案抓档案”、“重藏轻用”的传统思维影响,基层单位普遍只重视对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和保管工作,而没有把农业和农村档案与“三农”工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地联系起来,缺乏主动服务的意识;档案的价值具有滞后性、潜在性和间接性,导致基层干部群众缺乏对农业和农村档案需求的迫切性,档案工作在他们心目中地位不重要,有的对档案还不甚了解。上述原因致使农业和农村档案在服务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方面,还显得内容单一、服务不力。

(二)发展不平衡。乡镇与乡镇之间,站所与站所之间,村与村之间明显存在差异;乡镇档案工作明显好于村级档案工作。

(三)档案人员变动频繁、业务不熟练。目前,各乡镇档案人员均为兼职,档案人员由于兼职过多,不能专心从事档案工作。加之变动频繁,档案人员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难以得到提高,造成档案业务不熟,难以独立完成立卷归档工作任务,更不能从事对基层档案业务的指导工作。少数兼职档案人员甚至把档案工作当作一种额外工作,敬业精神不强,不能全身心地投身农业档案工作。

(四)设施设备难以满足安全保管需要。少数乡镇受办公用房的限制,没有专门的库房,综合档案室成为了杂物间;部分乡镇机关档案室缺少防盗、防火、防潮、防尘设备;少数乡镇档案室档案装具老化、数量不够,对档案安全保管极为不利。村民委员会档案保管条件更差,还存在无房无柜无设备现象,档案资料分散在个人抽屉里。

(五)归档整理和管理还不够科学。突出的表现在,一是收集不够齐全;二是整理不规范;三是重文书档案轻其他如图片、影像、实物等档案。

(六)现代化管理水平普遍较低

5镇3乡虽然全部按要求统一安装了“南天档案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但目前还处于文书档案目录的录入阶段,部分档案人员对“南天”软件的操作还够熟练。多数乡镇现代化管理档案的工作仅仅是处于起步阶段,距原文数据库的建立还任重道远。村委会一级现代化管理档案工作几乎所有为零。此外,服务手段还不够健全,档案检索方法还比较原始。

(七)撤并乡镇档案迟迟未接收进馆。撤并乡镇档案的移交和接收制约因素较多,至今尚未接收进县档案馆,难以确保齐全、完整和不发生安全事故。

三、加强我县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对策

针对以上我县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为推动档案工作切实有效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按照省委农办、省档案局、省民政厅、省农业厅关于印发《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精神,各级档案部门、县属各有关部门、各乡镇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正确认识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做好档案工作的责任感,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实际,扎扎实实地做好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

(一)完善机制,统筹规划全县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县档案行政部门要把做好为“三农”服务方面的档案工作当成档案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认真履行筹划、组织、管理、监督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职责,依法加强对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指导、监督、检查。要讲究工作方法,做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宏观指导与具体指导相结合。要针对我县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加强××县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意见》,要制定和出台《××县村级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规范》,《××县村级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

(二)加强协作,促进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不断发展。档案部门、县属各有关部门、各乡镇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新修订的《××省档案条例》的有关规定,把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整体规划和计划中,与新农村建设同步发展。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对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领导,把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在研究部署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同时,强调切实做好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二是在下达有关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规划、计划和任务时,强调将工作中产生的文件材料收集归档;三是在检查新农村建设工作时,同步检查新农村建设文件材料的归档情况;四是要及时解决档案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不断加大投入,改善档案工作条件,为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三)健全机制,强化乡镇档案工作职能。乡镇档案工作是我国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各乡镇要切实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把档案工作列入本乡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有关部门的工作目标,与其它工作同布置、同检查;二是主要领导要经常过问、了解本乡镇档案工作情况,分管领导要落实责任,积极协调理顺关系,从人力、财力、物力上对档案工作给予支持;三是要创造条件,为乡镇档案室建设、村委会(社区)档案室建设解决好经费、库房、设施设备等各种实际问题;四是要保持专(兼)职档案人员的相对稳定,保证他们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履行乡镇档案的行政管理职能,做好对乡镇机关、基层站所、村委会(社区)档案的监督和指导工作。五是要注意收集与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切身利益、农村政权建设、小城镇建设密切相关的文件材料。以服务为宗旨,依托乡镇综合档案室积极开展档案咨询、利用等服务,为农民查阅利用档案提供方便,为农业农村工作提供优质服务。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