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乡镇三区人才工作计划实用13篇

乡镇三区人才工作计划
乡镇三区人才工作计划篇1

(一)实施整合有利于提升服务质量,让广大群众满意

该区26个乡镇(街道)计生站共有14名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医师1人、助理医师13人),其中10个乡镇(街道)计生站没有1名专业技术人员。由于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少、层次不高,且分布不均衡,乡镇(街道)计生站无法正常履行职能,开展计生业务咨询、技术指导、随访和计划生育有关的临床医疗等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只能提供计划生育政策宣传、咨询和简单的避孕药具发放相关服务。整合乡镇(街道)计生站和卫生院,由具备执业资格的专业人员来履行计生技术服务职责,提供技术指导、咨询、随访和有关临床医疗服务,推进依法执业、依法服务,有利于加强质量管理控制,全面提升乡镇(街道)计划生育服务质量。

(二)实施整合有利于盘活人力资源,实现人尽其才

该区乡镇(街道)计生站在编人员共11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只有14人,非专业人员99人。非专业人员由于没有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不具备职业资格,只能从事最基础的药具发放等工作,无法从事其他计生技术工作,也没有机会充分发挥个人其他特长和寻求其他发展潜力。整合乡镇(街道)计生站和卫生院,将计生站非专业技术人员调整到乡镇(街道)其他事业单位,既理顺了人事管理关系,也为他们更好的发挥自身作用和展示自身才能提供了新的平台;同时,将专业技术人员留在计生站,与卫生院的专业技术人员一起,充实和加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力量,从而有利于盘活现有的人力资源,做到人尽其才,为推动乡镇(街道)计生工作和其他工作提供人才保障。

(三)实施整合有利于盘活闲置资产,实现物尽其用

为优化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区人口计生委和各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对计生站进行了大量投入,专门配置了业务用房、医疗设备和交通工具。但由于大部分乡镇(街道)计生站缺乏专业技术人员,致使配备的专业设备无法使用,形同虚设,难以实现利用设备提高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水平的初衷。同时该区2008年乡镇(街道)行政区划建制调整后,原有二个或三个乡镇整合成一个乡镇的,实际上只有一个乡镇(街道)计生站的房屋投入使用,被整合乡镇(街道)计生站的房屋和设备也形成闲置浪费。整合乡镇(街道)计生站和卫生院,将闲置的房屋和专业设备利用起来,盘活现有闲置资产,做到物尽其用,为推动乡镇(街道)计生工作和其他工作提供更好的物质基础。

二、积极稳妥,增强整合的有效性

按现行体制,该区的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直接隶属于区卫生局,属于“条条管理”,而乡镇(街道)计生站虽然接受区人口计生委的工作指导,但却是乡镇(街道)所属事业单位,也就是属于“块块管理”。怎么才能积极稳妥、科学合理地对两类单位实施整合呢?他们采取了“三个三”的工作思路:

(一)在实行“三个整合”中力求精简效能

一是整合机构。对各乡镇(街道)计生站与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机构整合,在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挂计生站牌子,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工作机制和管理体制。

二是整合职能。赋予整合后的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履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职责,包括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咨询以及计划生育有关的临床医疗服务(避孕节育、生殖健康、优生服务和家庭保健等)。

三是整合人员。在机构和职能整合的基础上,明确整合后的乡镇(街道)计生站按不低于现计生站人员数量的标准(特大乡镇(街道)不少于7人,较大乡镇(街道)不少于5人,一般乡镇(街道)不少于3人),配备专职计生服务工作人员。具体配置方式是在整合后的卫生院(计生站)中,优先挑选从事医务工作的技术骨干,以确保计生技术服务工作的正常开展,尤其是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提升。

(二)在探索“三个制度”中争取齐抓共管

首先,建立完善乡镇(街道)计生服务工作管理体制。明确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区卫生局、区人口计生委要各尽其职、互相配合、共同负责的管理体制。各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和区卫生局、区人口计生委要履行各自的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主动配合,积极协作,形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共同做好乡镇(街道)计划生育服务工作。同时还规定,乡镇(街道)卫生院(计生站)分管计生工作负责人的任免,由区卫生局与区人口计生委共同研究决定,并征求所在乡镇(街道)党委、政府意见;专职计生工作人员的调整,必须征得区人口计生委同意。

其次,建立完善了乡镇(街道)计划生育服务的工作机制。明确乡镇(街道)卫生院(计生站)在区卫生局的统一领导下,具体负责实施计划生育技术指导服务工作;区人口计生委负责计生业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乡镇(街道)党委、政府负责计生业务工作的协调和督促。此外,乡镇(街道)党委、政府还要担负起本辖区计生工作的领导责任,切实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协调各有关方面共同做好计生服务工作,确保计生服务工作不断得以加强。

第三,建立完善乡镇(街道)计划生育服务的工作考核体制,也就是乡镇(街道)卫生院(计生站)有关计生工作的业务专项考核,由区人口计生委和区卫生局负责,考核时需征求所在乡镇(街道)党委、政府的意见。区人口计生委要加强业务指导,严格进行检查考核,确保各项计生服务职责落到实处。

(三)在加强“三个保障”中提升服务水平

探索完善农村卫生计生服务保障体制机制,其最终目的是改善和提升基层的公共卫生尤其是计生技术服务和质量和水平。为最大限度实现这一工作目标,该区从三个方面给予加强保障。

加强和保障领导力量。乡镇(街道)卫生院计生站整合后,专门为其增设一名领导职数,用于配备专职负责计生服务工作和领导。全区共增配了26名。

加强和保障专技人员。在卫生院和计生站整合之前,该区乡镇(街道)计生站非专业技术人员占总人数的88%,其计生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可想而知。为改变这种状况,在整合中,他们对这些非专技人员妥善安置调整到所在乡镇(街道)其它事业单位。对新明确的119名计生服务专职人员,要求须是具有从业经历和资格的专技人员,从而为提升技术服务水平和质量夯实了基础。

加强和保障业务培训。一方面规定从事计生服务人员每年至少要参加1次以上专业技术培训;另一方面尽力提供参加培训所需的经费和时间等。

通过两年来的探索与实践,大家普通感到:乡镇卫生与计生服务工作的机构精简了、职责细化了、人员精干了、管理加强了、体制顺畅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也明显提升了。仅以2012年为例,该区基层卫生院(计生站)为农村群众提供计生服务25.2万人次,共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达106.8%。

三、抓住关键,增强整合的可行性

由于整合乡镇(街道)卫生与计生服务机构牵扯面广、涉及矛盾多,如果不能抓住关键,把握主要矛盾,就可能事与愿违,达不到预期目的,甚至影响正常工作的推进。通过两年来的探索实践,该区的启示是:

启示一:整合运行必须以方便群众、提升服务质量为目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一项改革,只有让广大群众从中得到实惠,才能得到他们的支持和拥护,也证明工作才做到了点子上。涪陵区整合乡镇卫生与计生服务机构,为什么基层群众欢迎和支持,关键是他们享受到了整合后的优质服务。

乡镇三区人才工作计划篇2

一、 强力助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

(一)“智力支撑”,强化规划引领 。按照市委市政府有关扶贫工作精神,我们及时启动了编制《登封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结合该规划的编制工作,对全市85个贫困村进行调查分析,澄清旅游扶贫底数。立足我市旅游扶贫工作实际,制定了《登封市旅游局2018年旅游行业扶贫实施方案》,对具有良好的旅游资源优势的乡(镇)、村,进行重点旅游扶贫项目谋划,并协调编制其《旅游发展规划》。

(二)“人力保障”,注重全民参与

大力推广“景区带村”、“能人带户”、“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金融+农户”旅游扶贫示范项目建设。目前,我市正在依托星级酒店、大熊山景区开发建设及其他旅游企业,进一步梳理旅游公益岗位100余个,每人月收入人均1500元左右。今年下半年,将组织我市旅游企业进行专项旅游扶贫招聘会,为我市贫困户提供一批就业岗位,以缓解贫困家庭的贫困问题。

(三)“景区发展”,提高品牌认知

继续推进徐庄大熊山,唐庄范家门,颍阳中灵山,大金店三王庄-崔坪四个片区的乡村旅游发展,为全市乡村旅游发展,带动脱贫致富提供示范标杆。大力支持徐庄镇大熊山—仙人谷景区、唐庄镇范家门、东华镇登封窑创建国家A级景区。邀请了专家团队对河南省贫困村唐庄镇范家门村,进行调研考察学习,指导乡村旅游发展工作,谋划乡村旅游旅游项目;大熊山—仙人谷景区,经过我局指导开发建设,景区功能日趋完善,今年3月份,已顺利通过郑州市旅游局国家3A级景区验收并命名。

(四)组织学习,开拓视野

根据市政府扶贫工作安排,3月7日-9日,我们组织君召乡、石道乡、颍阳镇、唐庄镇、徐庄镇扶贫干部及相关贫困村负责人共30余人,参加郑州市旅游扶贫培训班,为贫困村干部如何旅游扶贫,提供新思路。近期,经市政府同意,我们还计划组织贫困村干部赴河南省兰考县学习扶贫脱贫经验,进一步开拓视野,增强扶贫信心。

(五)项目建设 助力扶贫

目前,登封市共统计范家门旅游风景区、中灵山旅游度假区、豫见铁路主题公园、莲花旅游生态园、朝阳沟豫剧小镇等乡村旅游项目11个,总投资219.3亿元。开创实施了独具特色的“三色”(即豫西抗日根据地红色教育基地,绿色自然生态景观景,独具古色的天地之中、中华民俗二十四节气等非物质文化及古村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当地旅游从业500余人,带动贫困村脱贫步伐。

(六)厕所革命 改善环境。

 2018年计划投资1302万元,新(改)建旅游厕所38座,其中新建32座,改建6座,第三卫生间29个。目前,按照计划已完成19座,正在建设19座。其中少林景区完成6座、徐庄镇大熊山摘星楼景区完成1座、徐庄镇大熊山仙人谷景区完成6座、徐庄镇安康生态园完成1座、告成镇完成4座、白坪乡完成1座。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科学指导乡村旅游开发建设,加快编制《登封市乡村振兴旅游发展专项规划》,有效盘活农村土地,提高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和产出附加价值;激活农村产业,挖掘农业产业附加价值,促进其与旅游业、休闲业的融合发展;承乡土文化,以乡土文化为核心资源的乡村旅游发展,挖掘和保护乡土文化资源;增强农户生计能力,有效改善农村居民的生计、促进贫困户脱贫致富;

(二)服务好推进中的少林办雷家沟村、石道乡李窑村、唐庄镇范家门村、大金店镇崔坪村等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和摘星楼景区、马峪川红色生态旅游区、中灵山旅游度假区等沟域扶贫经济项目,并争取更多的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和沟域扶贫经济项目;

(三)充实并完善旅游专家智库,大力引进一批乡村旅游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加快构建高层次的乡村旅游人才队伍,为乡村旅游项目建设更好地提供智力支持;

乡镇三区人才工作计划篇3

我县坚持“产城一体、两化互动”,以中心城市为主导,加快中心城区现代化,充分发挥中心城区在统筹城乡、以城带乡中的辐射带动作用,依托镇原有工业园区的产业布局和产业基础,构筑农民就近就业、自主创业、承接产业转移、城市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的载体。

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方面,确立了“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理念,提出了“三年跨越发展,五年实现小康”的重建目标,结合全县新村安置点的同步推进工作,有序并顺利的进行了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区域基础设施、城镇住房、产业集聚、城镇综合防灾体系、生态环境保护、风景名胜区恢复重建等建设,实现城乡服务均等化。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会同规划院进一步完善城镇体系建设规划,具体的实施措施一是合理利用新增的城镇建设用地,优先保障城乡居民住房、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绿地与避难场所和产业用地;二是加强重点发展节点、聚居点的重建规划实施的监督力度,定期评估和分析城镇发展的经济、社会、环境、建设用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指标,健全重建规划效能监察机制。

二、工业园区规划管理情况

2012年1月,我县工业集中区管理委员会委托攀枝花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了《县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确立了园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与发展目标,完善了园区空间结构和产业布局规划等内容。《县城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中,规划按照组团化、地域化、生态化的原则,将北部产居融合片区定义为我县的产业中心。工业园区由工业集中区管理委员会会同重建委、县城乡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对园区的规划建设进行管理。园区内的建设项目选址、设计方案均需通过县规委会审查后方可实施,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企业厂房建设,从场平到竣工的各个环节都需接受县规划建设主管部门的监督。

我县规划建设主管部门认真贯彻并严格执行了市局关于行政权力下放的相关文件精神和要求,未出现规划管理权违规下放的情况。

三、城乡规委会的设置和运作情况

我县至成立了城乡规划委员会以来,共召开了39次会议,2012年以来,我县完善了《县城乡规划委员会章程》,由于人事变动,相应的调整了县规委会的组成人员,并适当的增加了公众代表的人数。每次召开规委会,均邀请了公众代表参与县规委会讨论并无记名投票决定方案是否通过,其后向大众进行公示,充分征求大众的意见和建议后,最终形成会议纪要。

四、村镇规划的编制实施

“5·12”后,我县3镇6乡均编制完成了镇(乡)总体规划,镇和镇编制了控制性详细规划。“4·20”震前,我县委托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县域新村总体规划》;震后,我县委托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院、西南交大土木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泸州宏吉设计院编制了各乡镇的新村安置点和聚居点,共计29个,目前,各点正同步进行建设。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创新办法措施,加大宣传力度,把相关重建政策与受灾群众意愿有机结合,解决好“要我建”与“我要建”的思想转变。

五、镇乡规划建设管理机构和人员落实情况

2011年1月,我局向各乡镇下发了《关于加强全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各乡镇抓紧落实承担村镇规划建设管理职责的机构、编制和人员及相关工作,并将各乡镇的落实情况汇总上报市局。在日常工作中,我局定期组织相关村镇管理人员学习上级部门的相关文件精神、新的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目前,各乡镇的管理人员认真负责,全身心投入在新村聚居点等灾后重建工作中。

震后,泸州对口援建人员和我县特殊人才的引进,为各乡镇灾后重建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六、执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建议

(一)遇到的问题

执法办事意识不强,依法行政观念淡薄。个别乡镇在农房审批过程中,碍于情面,未会同县级相关职能部门会商、审批,便擅自批建,导致个别夹道建设等低水平建设情况的出现。

乡镇三区人才工作计划篇4

一、工作目标

按照省、市、县三级相关部门的要求切实做好各项健康教育宣传工作,争取我镇健康教育工作符合《大邑县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划纲要》的达标要求。

二、具体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了以党委副书记、镇长为组长,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由镇爱卫办、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牵头,各村(社区)和学校认真实施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精心组织实施各项健康教育活动,建立健康教育工作长效管理机制。

2、做好宣传工作

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使群众认识到学习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的重要性

使群众懂得健康知识和自我保健技能缺乏及卫生意识没跟上才是产生疾病的主要原因。

3、切实加强对群众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的教育,在春季和秋季等疾病多发季节,组织学习有关健康知识。

4、利用市民学校适时开展一些健康教育活动。

5、镇政府提供经费保障。

6、建立三个健康教育示范社区,能较好地履行业务指导的职责,并使医院、学校等健康网络能够发挥作用。

7、中、小学开设健康教育课,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行为,做好学校健康教育迎检工作。

8、设立固定的健康教育宣传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三、加强检查考核工作,确保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

在宣传发动组织全体人员开展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学习的同时,要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健康知识考核检查工作,将健康教育这项工作纳入考核项目。

乡镇教育工作计划范文二

一、全乡情况

**乡位于**市南部,距**市城区13公里,距**区城区12公里,乡辖面积56平方公里,场镇面积0.5平方公里,是典型的农业乡镇。我乡辖22个行政村和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6119人

。耕地面积27199亩,人均耕地1.06亩,农民人均年纯收入5388元。小遂安路、机场干道横跨全乡,八个行政村,全乡交通极为便利。

全乡有初中1所,小学2所,幼儿园1所。共有163名教职工,本科及 45 人,专科及 160 人,中学高级教师9人,中学一级教师 31人,小学高级教师 61 人,全乡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教师资格合格率达100%。初中阶段学生794人,小学阶段学生1058人,学龄前儿童232人。

二、齐心协力促跨越,谱写**教育新篇章

1、为教育工作,乡成立了以乡长杨强为组长,乡分管教育的人大主席冯林和乡教育助理员唐术云为副组长,各校校长、驻村干部、村两委为的教育工作,安排、教育工作。

2、乡党委、教育发展,教育投入,全乡三校一园均衡发展。

**乡中心幼儿园,为全区仅两所独立建制公办幼儿园,占地2亩 ,绿树成荫,教学设施设备齐全,是集游戏、学习、锻炼、生活为一体的理想保教园地。

**乡同盟小学始建于60年代,距城区3公里,投资160万元,修建了教学楼、教师宿舍楼。添置了设备设施,绿化、美化了校园。

**乡中心小学占地31.6亩,固定资产总值404万元。近年新投资60余万元,添置技术装备,新建净化沼气池、学生食堂,改建学校大门,沿河围上栏杆。

**乡初级中学校占地30亩,投入资金100万元,装修了教学楼,并在全区率先在每个教室安装投影仪、电脑;硬化了操场,添置了有机玻璃的篮球架;安装了校园广播系统、景观路灯;改扩建了食堂;修建了沼气池;在学生公寓里添置了电扇,铁床替换木床;购买了物理实验设备。现投资100万正在新建一座综合楼。

校园硬件建设的,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3、实施素质教育,教育质量:

各校大兴普教科研之风,打造优质高效课堂。级课题《基于母语环境下英语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途经》已结题并获奖励,省级课题《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的》正在。 各校办学规范,无“三乱”,在全区业绩评估中均居全区前列。

全乡上下努力,我乡小学入学率达100%,辍学率0%,“三残”儿童入学率100%,率100%,毕业率达99.63%;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97.2%,初中阶段入学率达105.17%,辍学率为1.96%,毕业率达99.48%,率达96.37%,初中“三残”入学率达100%。

4、适龄儿童和少年的入学和控流工作。

每年3月,乡党委、都要控辍保学工作会,与村社、与学校签订控辍保学责任书,任务,责任。各校都制定了“控辍保学”实施方案,了学生成长档案,九年义务教育。

各校“两免一补”工作,的措施解决“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思想等的问题和。各校对“学困生”档案,落政人员、教师、学生“多帮一”活动,。对流失学生,行政包年级、班主任包班、任课教师包人、村委会帮助家长的“四包”原则。**中学了贫困学生爱心基金会,**小学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同盟小学了校外德育基地。乡、学校、村支两委义务教育的责任和义务,“控辍保学”。

5、校园,青少年健康成长

乡党委、校园及周边地区环境整治问题,多次专题会议,制定整治实施方案,成立整治。组织派出所、工商、税务、卫生及学校等,对校园周边地区乱搭乱建、乱摆摊设点、占道经营的个体经营户和业主了清理.

乡镇教育工作计划范文三

镇属各学校、村(社区):

健康教育为人们提供了健康知识和技能的服务,是普及医疗保健知识,实现预防为主、人人健康的重要途径。为了进一步加强全民教育,提高全民卫生意识,增强国民体质,镇爱卫办按照省、市、县三级相关部门和《大邑县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划纲要》的要求,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为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完成,特制定我镇20xx年度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按照省、市、县三级相关部门的要求切实做好各项健康教育宣传工作,争取我镇健康教育工作符合《大邑县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划纲要》的达标要求。

二、具体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了以党委副书记、镇长为组长,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由镇爱卫办、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牵头,各村(社区)和学校认真实施健康教育工作计划,精心组织实施各项健康教育活动,建立健康教育工作长效管理机制。

2、做好宣传工作

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使群众认识到学习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的重要性,使群众懂得健康知识和自我保健技能缺乏及卫生意识没跟上才是产生疾病的主要原因。

3、切实加强对群众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的教育,在春季和秋季等疾病多发季节,组织学习有关健康知识。

4、利用市民学校适时开展一些健康教育活动。

5、镇政府提供经费保障。

6、建立三个健康教育示范社区,能较好地履行业务指导的职责,并使医院、学校等健康网络能够发挥作用。

7、中、小学开设健康教育课,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行为,做好学校健康教育迎检工作。

8、设立固定的健康教育宣传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三、加强检查考核工作,确保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

在宣传发动组织全体人员开展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学习的同时,要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健康知识考核检查工作,将健康教育这项工作纳入考核项目。

乡镇教育工作计划范文四

一、工作目标

按照省、市、县三级相关部门的要求切实做好各项健康教育宣传工作,争取我镇健康教育工作符合《大邑县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划纲要》的达标要求。

二、具体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了以党委副书记、镇长为组长,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由镇爱卫办、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牵头,各村(社区)和学校认真实施健康教育工作计划精心组织实施各项健康教育活动,建立健康教育工作长效管理机制。

2、做好宣传工作

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使群众认识到学习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的重要性使群众懂得健康知识和自我保健技能缺乏及卫生意识没跟上才是产生疾病的主要原因。

3、切实加强对群众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的教育,在春季和秋季等疾病多发季节,组织学习有关健康知识。

4、利用市民学校适时开展一些健康教育活动。

5、镇政府提供经费保障。

6、建立三个健康教育示范社区,能较好地履行业务指导的职责,并使医院、学校等健康网络能够发挥作用。

7、中、小学开设健康教育课,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行为,做好学校健康教育迎检工作。

8、设立固定的健康教育宣传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三、加强检查考核工作,确保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

在宣传发动组织全体人员开展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学习的同时,要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健康知识考核检查工作,将健康教育这项工作纳入考核项目。

乡镇教育工作计划范文五

健康教育为人们提供了健康知识和技能的服务,是普及医疗保健知识,实现预防为主、人人健康的重要途径。为了进一步加强全民教育,提高全民卫生意识,增强国民体质,镇爱卫办按照省、市、县三级相关部门和《大邑县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划纲要》的要求,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为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完成,特制定我镇20xx年度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按照省、市、县三级相关部门的要求切实做好各项健康教育宣传工作,争取我镇健康教育工作符合《大邑县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划纲要》的达标要求。

二、具体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了以党委副书记、镇长为组长,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由镇爱卫办、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牵头,各村(社区)和学校认真实施健康教育工作计划,精心组织实施各项健康教育活动,建立健康教育工作长效管理机制。

2、做好宣传工作

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使群众认识到学习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的重要性,使群众懂得健康知识和自我保健技能缺乏及卫生意识没跟上才是产生疾病的主要原因。

3、切实加强对群众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的教育,在春季和秋季等疾病多发季节,组织学习有关健康知识。

4、利用市民学校适时开展一些健康教育活动。

5、镇政府提供经费保障。

6、建立三个健康教育示范社区,能较好地履行业务指导的职责,并使医院、学校等健康网络能够发挥作用。

7、中、小学开设健康教育课,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行为,做好学校健康教育迎检工作。

8、设立固定的健康教育宣传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乡镇三区人才工作计划篇5

(一)分类考核乡镇人才工作。根据全区各镇(场)、街道办事处发展特点,对其中17个镇、办事处进行考核(不纳入镇级科学发展大考核),除“组织保障”、“环境建设”进行统一考核外,将“人才引进”、“载体建设”考核指标分成“入选”、“有效申报”、“申报”三个级别,根据不同发展情况进行考核,其中工业为主的乡镇,如柳新镇、利国镇,要求“入选”区以上人才项目;工农业并重类的乡镇,如__、__等,要求达到“有效申报”,即引进的人才或建立的载体,需完全符合申报条件,不要求一定入选;农业为主的乡镇只要申报,即完成任务。不同的量化标准,有效地调动了乡镇人才工作的积极性。

(二)分批培训基层人才工作者。组织各镇、街道党政一把手参加“领导力与执行力”、“人才战略与现代科技发展”、“区域积极发展战略”等一系列专题培训; 将各类引才政策文件分发到镇、企业,对90多名镇组织委员、科技助理、企业负责人进行专项培训,宣传科技人才对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和各级引才利好政策;在项目申报前,组织具体申报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对申报书填写、附件材料整理准备等进行讲解,有疑问的事项一对一辅导。

(三)分层奖励企业引进人才。对企业引进不同层次的创业创新人才给予不同奖励:引进国家“”、“”等领军人才的,按照一事一议,给予50-100万元的创新创业资金资助,并给予3年内免费使用各10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人才公寓;引进人才入选区双创计划的,给予创业类50万元,创新类30万元的资助;入选区企业研究生集聚工程的,给予创业类人才、博士(或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2万元/人,学士、硕士1万元/人的资助。使大多数引进的人才都能享受到地方引才政策支持,降低了企业引才成本。

(四)分重点引导企业参与人才对接。收集汇总各镇各单位对人才项目的需求并整理成册,搭建多样平台为企业招才引智。根据企业不同人才需求,分别组织参加“”、海外专家等领军项目交流、高校科技成果对接、校园招聘等活动,让企业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人才项目。2014年以来,共组织160多家乡镇企业参加不同层次的人才对接,为企业引进各类实用人才230人。

(一)人才工作受到更多关注。形成了“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人才工作理念,各乡镇党政主要领导人亲自抓人才工作,制定了本地年度人才工作要点,明确分管领导,将组织干事、科技助理设为专职人才工作人员。__、__、__等镇组织委员多次带着企业负责人到区人才办咨询引才政策;刘集、张集等镇企业申报具体经办人也就人才引进手续办理、项目申报等联系人社局、科技局相关科室;有些已引进的人才,在网站、报纸等媒体看到申报通知后,主动请求企业为其申报。基层政府、企业、人才形成良性互动。

(二)企业引才积极性逐渐提高。人才工作不再是党委政府“一头热”,越来越多的企业负责人开始意识到人才工作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市科技企业家、____窗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__参加企业转型升级培训班后,多次主动参加区人才科技对接活动;__宏达精细化工厂主动与中国矿业大学对接合作,建立研究生工作站,引入矿大研究生团队为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开展人才培养培训。

(三)引进人才质量有所提升。从单纯招聘技术工人到引进高层次研发创新人员。柳新镇四方锅炉有限公司引进__工业大学的马培勇教授担任研发中心副主任,获得了市双创资助;__镇__泰发特钢科技有限公司,在一次人才科技对接活动中与北京科技大学建立了联系,通过该校科技处引进冶金与生态学院的__教授担任企业技术副总,开发低温余热发电技术,获得__区20__年双创计划资助。

经过各方努力,__

乡镇三区人才工作计划篇6

二、工作目标

精心组织完成各乡(镇)、村的规划编制任务;依法加强对乡(镇)、村组规划管理,切实规范村民建房行为;进一步理顺乡(镇)、村规划管理体制,加大违法建设查处力度,实行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努力实现违法建设零增长。

三、组织领导

成立乡(镇)、村规划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欧阳建华担任顾问,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李建军任组长,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靳卫,区政府副区长陈四清、廖仲华任副组长。区政府办、区发改局、市规划局分局、区农办、区财政局、区住建局、区城管局、区经信局、区商务局、市国土资源局分局、市环保局分局等部门和各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规划局分局,由王道石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

四、工作重点

(一)规划编制工作:

1.完成全区所有乡镇总体规划编制,并报市政府批准;

2.完成华塘镇、鲁塘镇、石盖塘镇、保和镇等重点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

3.完成重要区域、重要节点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如高壁综合大市场、小埠生态园等;

4.完成重要交通干线(大道、南岭大道、107绕城线、X090线、X057线等)两厢控规及沿线村庄规划;

5.完成其他乡镇所在地的村庄规划。

(二)规划管理工作:

1.依法行政,实行阳光审批,杜绝暗箱操作。各乡镇要严格执行乡(镇)、村(组)规划编制、审批制度。规划建设各项活动均须按规定到规划部门办理规划报建和审批手续,统一由市规划局分局负责受理、审批。

2.规范村民建房行为,探索新农村建设新模式。严格按《区农村住宅建设设计图集》,对村民建房实行“四统一”(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屋顶样式、统一外墙色彩)。原则上,做到“一村一规划一图纸”。通过几年努力,形成我区富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面貌。

3、加大违法建设查处力度,实现违法建设零增长。完善乡(镇)、村规划综合执法体制和制度,建立区、乡镇、村组多级巡查体系,健全巡查网络,对规划内的各类建设活动实施严格管理,严肃查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行为。

(三)规划监督工作:

1.明确监督职责。市规划局分局应健全乡(镇)、村规划管理监督检查制度,加强规划编制、审批、实施、修改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各乡镇应加强乡镇、村庄规划实施的监督,责令停止违法建设行为,对逾期不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应及时查封施工现场,组织,并配合市规划局分局、有关执法部门予以处理。居(村)民委员会发现本区域有违法建设行为的,应予以劝阻,并及时向乡镇人民政府规划主管部门和有关执法部门报告。

2.强化责任追究。对违法建设查处不力的,要及时通报,每半月通报一次,并报区主要领导和纪检、监察部门。区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对规划许可、审批和实施过程的监督检查;对未经许可、不按规划审批及不按规划实施的有关领导和责任人,要依法追究责任。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乡(镇)村规划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对规划管理工作的督促检查与协调指导,及时调度处理发现的问题。各乡镇要相应成立领导小组,乡镇长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负责本辖区规划管理的领导、组织和协调工作;要制定方案,出台措施,明确责任,确保本辖区的规划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规划宣传。区级媒体要开辟专栏,加大对规划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有关职能部门和各乡镇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抓好纵深宣传,讲清规划报建审批程序,讲透未批先建、不按规划实施等违法建设行为的后果及法律责任,杜绝违法建设行为。

(三)加强规划编制。规划编制工作是各乡镇的法定职责。要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完成总体规划并报市政府审批;建制镇编制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并报区政府审批,为建设项目顺利落地提供依据。各乡镇要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遵循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节约土地、体现特色的原则,完成乡(镇)、村规划,引导村民按规划建房。

(四)规范审批程序。村民建房,依法按下列程序和时限办理:

1.建房申请人到乡镇人民政府领取《市村(居)民住宅规划建设管理系列表》,如实填写有关内容,经村组签署意见后并准备必备资料报乡镇人民政府初审。

2.乡镇人民政府对材料齐全且符合建房条件的,应立即受理;对不符合要求的,应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乡镇人民政府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提出初审意见报市规划局分局。

3.对符合建房和规划条件的村民建房申请,市规划局分局依法按程序办理相关规划手续。在乡镇规划建设区外的,自受理《村民住宅建设用地规划审批表》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在乡镇规划建设区内的,自受理《村民住宅建设用地规划审批表》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自受理《住宅建设工程规划审批表》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并免费提供区政府统一组织编制的建筑设计图纸。

乡镇三区人才工作计划篇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 - 8181.2015.03.051

1 引言

我国目前处在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聚集效应使得城镇建设与经济发展迅速,但同时城乡二元矛盾也表现得愈加明显。随着新型城镇化政策的实施,新时期的城镇发展战略将更注重实现城乡统筹和地区平衡发展,将中小城镇及乡村地区作为承载转移大城市人口和产业的重要地区,旨在建设规模结构合理、功能分工明确的城镇体系。同时,强调科学合理的城镇发展模式,以及生态环境、文化特色等的有效保护。

因此,以城乡建成环境为研究对象的城乡规划学科,其研究对象的范畴与深度、研究方法等均随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而原属土建类专业下的二级学科城市规划学科发展现状与专业教学显然落后于这种变化,以建筑学为基础建立的相对单一学科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已难以适应新的城乡社会与经济发展需求。随着我国城乡建设中出现面临的一系列新的规划和建设问题,要求城乡规划学科有着更加广泛的知识体系。基于这一宏观背景的转变及学科发展的迫切需要,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将城市规划学调整为城乡规划学,列为一级学科,下设区域发展与规划、城乡规划与设计、住房与社区建设规划、城乡发展历史与遗产保护规划、城乡生态环境与基础设施规划、城乡规划管理等六个学科研究方向,学科与专业内涵得以进一步拓展与深化,城乡规划教育事业也面临着新的发展契机。2013年,城乡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出台了新一版《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指导性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对城乡规划专业的发展方向、目标、内容,以及人才培养的要求、层次、计划及教学方法、手段等都相应提出了更高要求。

2 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现状分析

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城乡规划专业教学体系是建立在建筑学专业大平台之上的,现行的培养方案是在2011年学分制改革背景下进行修订的版本,其知识体系设置涵盖了普通教育、专业教育、综合教育三大部分。其中,专业教育包括学科基础、专业特色和专业实践训练等知识体系。一、二年级专业课程设置以建筑学类理论和设计课为主;三、四年级以城乡规划类专业课程为主,如城市规划原理(一、二、三)、城市规划设计(一、二、三)、中外城市发展与规划史、城市设计概论、计算机辅助规划设计等;五年级以规划师业务实践和毕业设计为主。

现行的城乡规划专业课程教学侧重于物质形态设计,重视建筑设计、城市详细规划设计等内容,设计训练类课程在专业必修课程中占到一半以上的学时,学生接受的设计训练较多,因而具有较强的构思能力、设计技巧以及图面表达能力,动手和操作能力比较强,但对涉及城乡规划与建设的其它要素如社会、经济、生态等方面的知识与分析方法则重视不够,难以支撑起对庞大而复杂的城镇体系的规划和研究。

现行的课程体系与《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指导性规范》对照后表现为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城乡规划学科专业核心课程中缺少与人居环境与生态保护、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地理信息系统、地区文化传统与特色等有关的课程,难以满足专业教学广泛知识基础和完成实践项目的需求;其次,对部分工程技术类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如基础设施规划、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等课时将相对较小,属于相对薄弱的教学环节,在学生走人工作实践时成为知识体系中的短板;第三,相关知识类课程仅开设了城市社会学、地理学、工程测量等,对《规范》中重点要求的区域经济与产业分析、社会实践调查方法等知识点涉及甚少,远不能满足专业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知识要求。

因此,依据城乡规划专业发展背景与专业教育教学要求对现行的课程体系进行修订与改革,调整并补充原有的知识体系框架,完善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学科人才培养方案。这是我校城乡规划专业教学培养体系和目标满足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突出应用型大学培养本科人才的专业特色的要求。

3 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针对新版《规范》和学分制改革的实行,结合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自身的办学特点,本次城乡规划专业培养方案改革的目标为探索城乡规划复合型和创新型专业人才培养方式,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

3.1 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思路

3.1.1 符合学科发展及专业评估的新要求

我专业建设一直是以建筑学大平台为基础来构建设专业课程体系结构。课程教学中重视规划设计层面,即由建筑设计阶段到城市总体规划设计阶段的各种规划设计培养,侧重于动手能力、设计表达的训练。

为适应学科研究领域的拓展,专业课程的设置也应与时俱进。应该紧密结合《规范》,在满足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育培样方案要求的基础上,调整现行课程,增设有关村镇规划、城乡生态环境、城乡技术与信息以及城市开发与规划控制等方面的专业核心知识课程;同时,开设有关社会经济类、景观环境工程类、规划专题类等专业特色课程,实现“宽口径、厚基础”的课程教学体系。

3.1.2 体现传统特色及专业地域性,适应地区需求

我校城乡规划课程教学并且一直致力于发展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城乡规划与设计。因此,在进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时,应该注重发挥专业自身地域特色,强化实践环节,在课程体系中体现地区特色和传统保护等,并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强化北方地区城市规划设计特点等内容。旨在培养既能胜任大城市规划编制、管理和研究工作,又能承担急需规划人才的内蒙古地区中小城镇城市规划和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专业培养方案。在教学中,鼓励教师针对课程内容与方法进行适度的改革,使其更符合专业培养与课程建设需要。

3.1.3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城乡规划专业的特色之一。在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的背景下,新形势下的城乡规划专业人才,需要构筑全面的专业知识结构,熟练地掌握专业的基本技能,并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在毕业后能尽快融人到规划实践中去。专业课程体系应设置多种方式和不同层次的课堂教学和实践训练环节。

同时,面对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城镇系统的复杂化,城乡规划专业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方式、训练创新的技能和手法,鼓励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应对新问题和新现象的创造性解决能力,提高专业综合素质。

3.1.4 城乡规划类课程向低年级渗透

现行的城乡规划专业课程设置在一、二年级以建筑类理论及设计课程为主,三、四年级开设城乡规划类课程。由于学科思维不同,狭隘而相对简单的建筑设计转变为广泛而复杂的规划设计时,学生在这一过渡时期往往表现迷茫。因此,适当压缩建筑设计类课程学时,逐步在低年级开设城乡规划专业理论及设计类基础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尽快树立城乡规划专业思维,缩短适应学科思维转变的过渡期。

3.2 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具体措施

3.2.1 增设学科基础课,加强薄弱环节,完善相关知识

首先,在学科基础环节中增设涉及村镇规划、城乡生态与环境规划、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旧城更新改造、城乡社会综合调查研究等知识点的课程;其次,针对原课程体系下的教学薄弱环节.增加相应课程的学时,如基础设施规划和道路交通规划等课程;第三,完善城乡规划相关知识课程,在专业特色环节增设如区域规划与区域分析、社会实践调查方法、政策研究等方面的课程,以弥补建筑学平台课程体系在这些方面的不足,逐步建立起符合城乡规划专业发展需要的专业而广泛的知识体系。

3.2.2 适当调整课程设置,配合学生对外交流机会

课程设置中,针对某些常态化的重要专业竞赛,适当调整专业课程的开课学期和教学内容进行配合。如城乡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组织的社会调研类和设计类作业竞赛、城乡规划学会组织的“西部之光”大学生暑期规划设计竞赛、与其他高校共同举办的“联合毕业设计”等,将专业课程中的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毕业设计等课程开设时间进行调整,配合各类设计竞赛,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可以有更多对外交流学习的机会,开拓学科视野,提升其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3.2.3 以课程专题形式,将专业相关知识融人设计主线

在作为城乡规划专业教学主线的设计类课程中,穿插与设计内容密切相关的理论专题,以授课教师丰富的实践经验在课堂上将理论知识和实践需求紧密结合起来,相关理论知识与专业设计课程教学实现有机融合。如在城市总体规划设计课程中,加入《城市环境与历史文化保护》、《城市道路交通与空间结构》、《城市人口与城市化预测方法》、《城市产业分析方法》等专题,将专业理论知识有效融人设计实践环节中。

4 结语

我校城乡规划专业培养方案的调整和教学改革的目的是对现行本科课程体系进行逐步的重新梳理和优化整合,以期构建组成完整、联系紧密、功能明显的学科基础课程体系,形成完善的专业人才课程教学体系,培养具有扎实的基本功、熟练的技能、敏锐的思辨能力、较强的协作能力的新一代城乡规划专业人才,满足专业培养为城乡建设服务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吴良镛.关于建筑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同列为一级学科的思考【J】.中国园林,2011,(15):11-12.

乡镇三区人才工作计划篇8

2、负责制定全市乡镇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引导和促进乡镇企业适当集中发展,加快示范区建设;负责全市乡镇企业统计、经济运行分析;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对重点项目的申报论证和立项审批;会同财政部门建立和管理市级乡镇企业发展资金;帮助指导县(区)乡镇企业主管部门的工作。

3、负责全市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做好市级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考核认证工作,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4、总结推广乡镇企业改革、创新与发展的经验,指导企业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及时为乡镇企业发展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5、指导全市乡镇企业职工的教育、培训、人才交流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做好乡镇企业系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

6、指导乡镇企业开展科技进步和技术改造,为企业提供经济、技术咨询和信息服务;协调指导乡镇企业外经外贸、安全环保工作。

7、承办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非公有制经济管理局主要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和省上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负责对非公有制经济进行规划、指导、协调、服务、监督、管理。

2、负责编制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分析全市非公有制经济运行态势,协同统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

3、负责非公有制经济项目的论证立项,建立完善全市非公有制经济项目库。对不需要政府出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竞争性领域项目进行备案。

4、负责组织和协调符合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申请国债、贴息资金、科技研发经费等各类扶持资金和招商引资工作。会同财政部门做好对支持非公有制企业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

5、组织协调非公有制企业参股、收购、兼并、重组国有及集体企业,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6、负责对非公有制经济企业人才引进和有关人员的培训,按照国家规定对其管理人员、技术工人进行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和职业技能鉴定。负责协调建立非公有制经济服务体系,培育和发展民间商会、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

7、组织协调非公有制企业开展评议政府部门的活动。

二、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主要职责,市乡镇企业局(市非公有制经济管理局)设4个职能科室。

(一)秘书科

1、负责综合性报告和文件的起草。

2、负责机关的公文处理、文书档案管理和保密工作。

3、负责机关公务员和机构编制的管理工作,指导协调下属事业单位组织人事、劳资、社会保险等工作。

4、负责全市乡镇企业系统普法教育和宣传报道工作。

5、负责指导全市乡镇企业职称改革,承办初、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申报、评定工作。

6、负责机关的安全保卫、办公室自动化、资产、车辆、财务管理等后勤服务工作。

(二)企业发展科

1、负责乡镇企业登记备案、建筑企业资质审查和工程质量的监督检查。

2、指导乡镇企业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和企业布局。组织开展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认证。

3、负责创优评优和乡镇企业家、先进企业、文明乡镇企业的审核申报及后期考评管理工作。

4、负责省级和市级乡镇企业示范区建设和管理工作,指导县(区)级乡镇企业示范区和小城镇建设工作。

5、负责指导乡镇企业改革改制,开展乡镇企业综合调研。

6、负责乡镇企业安全生产、环境保护,配合有关部门处理乡镇企业重大事故,参与有关纠纷的调查。

(三)科技外贸科(加挂政策法规科的牌子)

1、负责全市乡镇企业科技进步、质量管理规划。

2、指导乡镇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开展乡镇企业产品质量、标准化工作的监督检查,组织乡镇企业实施名牌战略。

3、负责招商引资、外经外贸和各类经贸活动的组织联络工作;负责培育出口创汇型企业。

4、负责乡镇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的落实和普法工作,结合实际研究提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意见和建议。

(四)规划统计科

1、负责全市乡镇企业发展规划,基础建设投资规划、区域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2、负责限额以上乡镇企业建设项目的审核、立项审批及建设资金的申报衔接、协调落实工作。

3、负责建立市级乡镇企业项目库,开展项目信息咨询服务,指导县(区)级乡镇企业项目库建设。

4、负责全市乡镇企业的统计与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工作。

5、负责建立市级乡镇企业发展基金,做好省级基金项目的审查申报及实施工作。

纪检监察机构按有关规定设置。

乡镇三区人才工作计划篇9

大力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是新一届省委、省政府针对实际,为实现“十二五”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而提出的两大战略。在今年月日召开的全省城镇化推进大会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同志深刻地指出“我省城镇化发展水平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发展水平,这是造成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慢的一个主要原因,而且已经成为我省加快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的一大焦点。……加快推进城镇化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慢’的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重要路径,是‘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最重要的载体和支撑。”年,我州的城镇化率为27.1%,低于全省2.8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5百分点;今年我州城镇化率约为29%,低于全省2个百分点左右。经济社会发展缓慢,造成了城镇化严重滞后,反之,城镇化水平低,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面对现实,从长远的、全局的、战略的高度,来充分认识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意义,把推进城镇化作为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口,把推进城镇化作为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的重要抓手,把推进城镇化作为我州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

(一)加快推进城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在增强经济实力、发展民主政治、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文明程度。只有加快城镇化进程,才能不断增强城镇功能,提高产业集聚能力,实现经济总量迅速扩张;才能优化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破解二元结构矛盾,使人民群众走上共同富裕之路,才能进一步提高人们的教育文化水平、思想道德素质和民主法制意识,促进全民素质的提高;才能集约利用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但从我州的情况来看,我州城镇化率仍很滞后,城镇化发展不平衡,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把加快城镇化进程作为根本途径。

(二)加快推进城镇化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战略选择。城镇化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引擎和转变发展方式的抓手。加快城镇化进程,对加快我州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进程和第三产业全面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区域结构的合理布局,增强经济发展的实力、活力和竞争力,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州城镇化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期,面临着诸多难得机遇和有利条件,中央和省相继对加快城镇化进程作出了一系列安排部署,为我州加快城镇化进程进一步指明了方向。随着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改善,我州城镇化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期。我们必须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努力把我州城镇化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推动全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三)加快推进城镇化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现实要求。城镇化水平直接决定着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质量。年,全国、全省和我州城乡收入比为3.2:1、4.4:1和4.5:1,到年,分别为3.3:1、4.3:1和5.1:1,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十分突出。我州属喀斯特岩溶地区,不少农村群众还居住在深山区和石山区,地处边远,居住分散,难以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加快城镇化进程,对于改善人民群众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加快城镇化进程,有利于扩大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有利于更多的人民群众享受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有利于更多的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更多的农民转移为城镇居民,促进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有利于促进现代文明潜移默化地改变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不断提升文明水平。

二、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加快推进城镇化和城乡协调发展

从我州的情况来看,尽管这几年城镇化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因素,加上经济社会发展较慢,基础薄弱,城镇化存在和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城镇规模水平很低,城镇体系不完善。在全州1.68万平方公里范围内,仅有县级市1座,县城7个,建制镇65个,城市和建制镇仅占乡镇总数的0.77%和58%,城镇密度仅为每万平方公里0.46个。中心城市规模小,对州域的服务和辐射带动作用能力有限。二是城镇的产业带动和综合承载能力十分有限。我州城镇经济总量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长期欠帐,难以承担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三是城镇规划严重滞后和城市管理水平不高。小城镇规划覆盖率为68%,低于全省水平2个百分点,城市控制性详规覆盖率不到50%。城市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手段简单粗放,方法落后,脏、乱、差,两违清理整治任务艰巨,农村村庄整治任务更艰巨。

我州城镇化发展与全国、全省、包括周边地区相比都存在相当差距,其主要的问题就是城镇基础薄弱、城镇化水平严重不足。州委、州政府初步考虑,“十二五”时期,要坚持阶段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确保全州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力争达到2个百分点。到2015年,全州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120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到118万人以上、力争达到127万人,城镇化率达到37%、力争达到40%;到2020年,全州城镇人口达到160万人以上,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初步实现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和社会发展互相适应。围绕上述目标,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突出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好具有特色城镇体系建设。一是突出中心,加快市城市建设步伐,充分发挥市作为全州政治、经济、社会、商贸物流中心区位优势和推进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作用,按100万人口中心城市和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休闲旅游中心进行规划建设市。二是强化支撑,形成兴兴安贞城市经济圈,加快推进兴仁、安龙、贞丰“撤县建市”步伐,推动顶效开发区融入城市建设圈并作为全州城乡一体化试验区。三是统筹兼顾,推动晴普、册望两个片区组团发展,进一步做大四个县城建设,力争县城规模扩大至5万人以上。四是多点突破,积极促进中心乡镇和特色小城镇加快发展,以马岭、威舍、万屯、龙广、德卧、者相、大厂、鲁布格、巧马等交通条件好、产业聚集力强的中心镇为重点,建成一批四级明星城镇,以乌沙、屯脚、雨樟、巴铃、楼下、巴结等小城镇为重点,发展一批五级重点小城镇。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发展“边缘区域”的各类小城镇。以城镇带、城镇群建设为突破点,逐步推进向城乡一体化的城镇化发展方向迈进,着力沿汕昆、晴兴、惠兴、望安等的城镇带,推进顶效、马岭、郑屯、万屯、和德卧、龙广、新桥城镇群加快发展。

(二)抓好城乡规划全覆盖。城乡规划是城乡建设和发展的“蓝图”,是各级政府指导和调控城乡发展的基本手段,是城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各级政府的第一责任。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我州城乡规划工作的目标是:年底以前,完成建制镇总体规划全覆盖,年底以前完成乡规划全覆盖,用一到两年时间实现全州城镇体系规划和城镇总体规划全覆盖,重大区域基础设施规划全覆盖,近期规划范围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各项专业规划全覆盖,村镇建设规划全覆盖,将城乡规划调控和管治范围从城镇规划建设用地拓展到整个城乡空间。基本建立从区域到城市、从农村到小城镇、从总体规划到专项规划的层次分明、相互衔接、完善配套的城乡规划体系,切实解决当前城市规划落后于城市发展、乡村规划落后于乡村建设、城乡统筹规划落后于城乡统筹发展的突出问题,为全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近期各县市、顶效开发区加强城乡规划工作要抓好三件事:一是抓紧完成、等重点城市的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特别是随着外部交通、国家重大项目建设等形势的新变化,要着眼于区域统筹和城乡统筹,进一步优化调整城镇体系规划,对县市域各类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等作出整体安排和综合协调,充分研究县(市)域经济发展战略、城镇发展定位、城镇等级规模、发展空间布局,引导人口、产业向各级城镇集聚,合理布局区域性基础设施和重要的公共设施,推进区域设施的共建共享,加强对区域空间开发利用的管制和协调,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二是积极开展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要全面提高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覆盖率,旧城改造地区、城乡结合部、历史街区、近期建设地区、储备土地等要优先覆盖。各县市要认真执行《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镇国有建设用地开发利用管理的意见》(州府发〔〕13号),在城乡建设用地的土地供应上,没有控制性详细规划,没有规划和建设部门出具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限高、绿地率、用地性质等关键技术指标管制的,不得上报审批供地。三是加快推进村级规划成果的利用。我州村级规划工作,经过全州各级党委政府、各级各有关部门和规划编制单位20多个月的艰苦努力,已于年12月基本完成了1068个村、51个社区的规划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我州新农村建设绘就了蓝图。各级人民政府和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村级规划在农村建设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真按照规划实施农村各项建设。要大力推动规划的实施,强力推进农村各项建设,全面提升农村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要坚持规划指导建设的原则,农村所有建设都必须以规划为指导,按规划来办。要切实做到用地必有规划、建设必有规划,充分发挥村级规划对农村资源配置、产业培育、区域发展、生态建设、村庄建设等的引导、调控作用。

(三)抓好城镇化发展的产业支撑。产业发展和聚集是城镇建设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没有产业的支撑,城镇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城镇化不是单纯的农民进城,不是城镇规模的盲目扩大,更不是简单的县变市、乡变镇。城镇化是人类文明的演变过程,是经济生活空间的转移,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生活模式的变化,所以城镇发展必然要以产业发展为支撑。推进城镇化,必须坚持城镇化与产业协调发展的原则,紧密结合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根据城镇的功能和性质,确立城镇优先发展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配套产业和服务产业,提高产业之间的关联度,使工业和第三产业成为推进城镇化的动力源泉和物质基础,加快产业发展和布局调整,努力实现以城促市、以业兴城的良性互动。二、三产业是城镇经济的主体,也是推动城镇构建框架、扩张规模和完善功能的经济基础。因此,一是充分发挥我州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调整和优化工业区域布局,抓好园区建设,抓好项目推进,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继续发展能源、化工、冶金、建材、农特产品加工、制药等优势支柱产业,着力发展符合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要求的附加值高、就业容量大的新型工业,不断壮大经济实力、扩大城镇就业、聚集城镇人口。加快培育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把我州建设成为西江上游经济区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深加工开发基地。支持优势骨干企业,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将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与新兴产业发展有机结合,通过引进、吸收和自主创新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探索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二是要着力改造提升商贸流通等传统第三产业,大力发展以现代物流、旅游、金融、教育、科技、信息、房地产等为重点的现代新型服务业,充分发挥商贸、流通及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带动作用,使第三产业尽快成为扩大就业容量、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为城镇化发展提供持久的后续力量。

(四)抓好城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城镇化进程,政府引导是前提、是基础,市场推动是根本。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必须走政府引导和市场推动相结合的城镇化发展路子,通过运用市场机制来建设城镇、经营城镇。目前制约我州城镇加速发展的关键问题是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尚未形成,市场化运作机制还没有建立,城镇建设仍以政府投入为主,没有发挥好经营城镇的资金引导作用,使基本属于吃饭财政的各级政府负担沉重。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经营城镇的理念,不断加快我州的城镇化进程。要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把城镇的各种要素作为一种资源和商品,以资源换资金,以存量引增量,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城镇建设的多元化投入体制,逐步实现投融资主体多元化、筹集手段市场化、资金来源多样化。各县市政府要将财力主要投向城镇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的引导性资金上,以缓减财政压力;要依法调控土地市场,经营好城镇建设用地,完善土地收购储备制度;要按照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规律的要求,认真研究解决制约城市化发展的体制问题,加快推进撤县建市工作,有序推进撤乡建镇、县城所在地镇改街道和村改社区工作,打破长期实行的城乡分割的体制和政策,消除造成城乡分割的种种体制障碍、政策障碍,推进制度创新。要运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推动城镇建设,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城建资金筹措机制,采取灵活手段,创造优良环境,加大招商力度,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城市供水、污水处理、城市用气等公用设施建设。要把房地产开发作为带动城镇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极,继续抢抓国家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以房地产开发促进城镇建设。

(五)抓好城镇科学管理。城镇管理与城镇建设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两翼。从某种意义上讲,城镇的管理水平决定着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程度。如果一个城市规划、建设都不错,但管理水平不高,交通混乱,治安不好,到处脏乱差,这个城市就没有吸引力。因此,推进城镇化,既要重建设,更要重管理。高效、协调、有序的城市管理,既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又是推进城镇化的内在要求。目前,我们的城市管理还有很多漏洞,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要积极吸收其它优秀城市管理的先进方法来管理我们的城市,使城市管理更科学、更规范、更有效,使要素流动更顺畅,人民生活更方便。要增强服务功能,在服务中管理,在管理中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要从根本上克服城镇化发展中“重建轻管”的问题,坚持把城镇管理放在与规划、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创新管理体制,改革管理手段,加大管理力度,提高管理水平。要适应新形势,强化依法治市、依法治县的意识,加强城市管理法制建设,建立一整套系统、规范而又便于操作的城镇管理制度,促进城镇管理走上科学化、规范化轨道。城镇管理要从基础抓起,从突出的问题抓起,从群众关心的问题抓起。要抓难点,继续做好城乡规划范围内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清理整治专项行动。州政府已成立了州“两违”清理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州政府办公室设立成立了全州两违清理整治办公室,负责督促和指导“两违”清理工作,各县市、顶效开发区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这项工作,要继续强化责任,形成依法打击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高压态势,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完善工作机制,做到态度坚决,力度加大,措施加强,推进“两违”清理整治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要加强市容市貌的综合整治和专项治理,落实长效管理措施,彻底改变城镇交通、环境、安全等方面脏乱差的现象;要抓基层,加强以社区、居民区为基础的城镇管理,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抓关键,加强对城镇居民的城市意识和社会公德教育,规范城镇居民的行为,提高群众文明素质和自我管理能力。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要认真学习和掌握城镇化发展的规律,切实提高领导水平。州、县要及时成立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研究制定城镇化工作的有关政策,督促检查政策落实和责任目标完成情况,协调解决城镇化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各县(市)、顶效开发区要把加快城镇化进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要定期不定期听取关于城镇化工作推进情况的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各乡(镇、街道)也要尽快成立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配备好相关工作人员,切实抓好城镇建设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大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保障力度,定任务、定进度、定措施、定责任,扎实推进城镇化工作,做到一年一个新变化、三年上个新台阶、五年实现大发展。

乡镇三区人才工作计划篇10

农村乡镇工作难度大,难出成绩。在老、少、边地区的农村乡镇,由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群众思想相对比较封闭,观念陈旧、保守,在那里工作的公务员,每干成一件事、完成一项工作任务,要付出相当于经济较发达地区乡镇的几倍心血。所以,工作很难出成绩,很难得到提拔重用。一些同志也就不愿意到那里工作。

对口招考难,引进不了人。近年来,我国许多大专院校砍掉了很多面向“三农”的“冷门”学科,所以一方面所谓热门学科的大中专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面向“三农”的大中专毕业生却非常短缺。这几年县市(区)级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录用的公务员,适合“三农”对口专业的极少,据不完全统计,只占到5%-8%。

加强乡镇公务员队伍建设的途径

农村乡镇公务员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纽带,是构建和谐农村的中坚力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加强这支队伍建设,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乡镇公务员难进、难留和难重用的问题,才能彻底改变现状,稳定队伍,提高素质。

乡镇三区人才工作计划篇11

一是完善规划编制与审批体系。以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城乡统筹规划为基础,完善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和村庄规划在内完整的法定规划体系,进一步加强各领域各层次规划的衔接和协调,确保城乡规划覆盖到全市域每一块土地,为依法行政提供法定的规划依据。

二是实现城市设计全覆盖。进一步完善设计单位库与专家库,继续邀请专家对城乡重要地段方案或相关规划方案进行审查把关,将建筑色彩、立面用材、管线综合设计、室外景观设计等纳入规范管理的渠道。提升全市域城市设计水平,2009年实现城乡重点地段、重点地区及镇核心地区城市设计的全覆盖,实现城市建设与新市镇建设的互动、联动。在2008年成功创建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的基础上,要注重规划“新三线”(红线、天际线、中轴线),彰显城市特色、优化城市形象,5月20日前编制完成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8月20日前编制完成锡澄运河一河两岸城市设计,11月20日前编制完成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完善城市功能、优化人居环境。

三是提升城镇整体形象。以规划为抓手,重点推进新市镇建设,突出城乡规划的前瞻性与高品位,开展人居环境课题研究,9月20日前编制完成*市人居环境优化改善研究,进一步优化和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注重规划红线、天际线、中轴线,彰显城镇空间特色。完善被撤并镇功能调整及近期建设方案,围绕“各镇应站在民生、民有、民享的高度,在被撤并镇建设过程中突出功能定位,打破行政区划,做好新形势下被撤并镇的建设工作”的要求,进一步做好消费市场、人口集聚可能的基础上,明确功能定位、优化规划设计,重点明确了近期建设任务(三年行动计划)和今年的阶段性工作目标任务,加大建设力度,突出长效管理,以更好地落实被撤并镇建设推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四是优化土地配置。以国土部门土地利用总规修编为契机,依据已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城乡统筹规划和各镇(街道)总体规划,加强城乡规划与国土部门土地利用总规的衔接、近期建设项目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协调,确保“两图并一图”,保障城乡经济社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五是完善综合交通规划。梳理全市域综合交通网络,加强道路等基础设施的用地控制,统筹考虑*城乡交通与区域交通的衔接,做好轨道交通专项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加强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与公交规划、交通管理规划的协调,加快推动形成畅通的城乡交通网络。

六是加强规划控制。严格按照《*市不开发地区控制保护规划》,加强对市域山体、水系等生态敏感区、基础设施走廊、基本农田、重要景观节点的规划控制,为城乡发展强制性预留公共空间,实现功能开发与生态保护构建并举,形成合理的生态空间体系。

七是完成名城申报。严格按照《*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加快完成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规划申报准备工作,5月20日前完成了规划部门资料申报,按照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对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的规划控制保护进行了全面整理。加强了名人故居等环境整治的指导,进一步彰显文化特色,传承历史文脉,提升城市品位。

二、创新规划管理,服务村镇基层。

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切实建立健全规划管理服务体系,完善规划管理的内部机制,进一步均衡提升城乡规划和建设水平。

一是按照“一城四片区”的市域空间结构,设立六个规划管理办公室,规划管理人员下乡工作,变“开门服务”为“上门服务”,加强对基层的前沿服务,促进和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加强城乡规划的集中统一管理,提高城乡统筹规划水平,健全我市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模式。

二是按照规划办的相关职能和范围,制定了工作细则,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对六个规划办进行规范化管理,以制度管事、以制度管人,“抢”项目审批、提高办事效率,优化服务水平。认真履行规划监察职能,与各镇(街道)建设管理服务所(科)、行政执法中队建立联动执法机制,健全违法建设预防、发现、查处的工作机制。各规划办严格按照《*市不开发地区控制保护规划》,加强对市域山体、水系等生态敏感区、基础设施走廊、基本农田、重要景观节点的规划控制,为城乡发展强制性预留公共空间,实现功能开发与生态保护构建并举,形成合理的生态空间体系。

三是从3月份至6月份,各规划办根据各自片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2009年城乡规划宣传活动实施方案、2009年《城乡规划法》宣传月活动计划,完成了规划宣传资料的制作,与各镇联系排定下乡宣传日期,对各镇村书记以上的行政管理人员进行规划法律法规、规划编制等内容的宣传和培训,进一步提高乡镇管理人员的规划意识,确保规划管理实施的有效落实。

三、强化规划审批,推进阳光规划。

2009年度工作任务量大、时间紧、人手少,为更好地完成全年度各项工作任务,我们统筹安排,进行全面梳理,科学合理制订了三大工作任务表格:《2009年度局工作目标任务》、《市委、市政府落实我局各项重点工作》(41项)、《2009年度规划局跟踪服务项目表》(430项),明确责任科室、责任人、分管领导和时间要求,将重点工作整理成图表“挂图作战”,细化工作措施,狠抓落实,加强督查,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标准、高质量地推进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积极服务城市建设、新市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加强规划审批,创新管理理念,加大执法力度,确保规划实施过程不走样,不落空。

一是严格执行《城乡规划法》和省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本着“对外简化手续、缩短审批时限,对内严格流程、规范操作”的原则,完善调整管理流程与技术规程,严格规划集体会审制度,把好“一书三证”发放关,制定建设工程规划跟踪管理记录册,对各类项目进行全程的跟踪管理,确保规划的实施。

二是继续实行《*市规划局规划公示制度》、《*市规划局业务例会制度》、《*市规划局责任追究制度》,特别加大对违规审批、越权审批和违反规定审批的人和事的处罚力度,真正做到规划审批从高、从紧、从严,限制审批上的个人自由裁量权。

三是继续加大规划公开透明审批力度,组织了全市最佳双月设计奖活动,以“政府主导、专家评审、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的形式对09年1-2月和3-4月以来经规划局和市政府领导审批的全市范围内的建筑单体、小区设计方案,就建筑造型及立面设计、环境协调、建筑用材、总平面设计、内部功能组织、节能设计、地下空间利用等方面进行评选,其中1-2月份在40个方案中评选出长晟豪生大酒店等9个优秀设计奖,3-4月份在22个方案中评选出*国际软件园智富大厦等7个优秀设计奖。评选活动有力推进我市城乡规划与设计水平的提升工作。

四、提升队伍素质,坚持勤政廉政。

一是进一步加强规划人才队伍建设。把提高规划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当作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加强对全市各级规划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实施人才兴局战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规划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努力建设一支具有高尚的思想品质、开放的国际眼光、高超的业务水平的高素质规划干部队伍。积极改进思维方式,切实把工作重点转向宏观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提高参与宏观调控决策的能力和水平,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服务。

二是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优化服务效能,狠抓工作落实,继续发扬“白+黑”、“5+2”精神,进一步强化服务理念,改进服务手段,提升服务效率,加强反腐倡廉,确保勤政廉洁。对基层、企业、群众反映亟待解决的问题要高效快捷“马上办”;对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难点、热点问题,要迎难而上“主动办”;对发展中重点重大问题或带有普遍性问题,要深入实际“上门办”;对一些条件暂不具备,但对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问题,要创新思维“变通办”;对一些涉及面广、政策性较强的问题,要不遮不掩“公开办”。

三是进一步加强规划新技术应用。2008年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完成了升级工作,“一书三证”办理的技术规程得到进一步细化、深化,所有建设项目必须进入信息系统方可办理,真正实现了“对外简化手续,对内严格流程、规范操作”的服务目标。2009年继续加强市域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管理与整合工作,加强村镇管线数据入库管理工作,统筹城乡地上和地下空间的规划管理,建立以地形图数据为基础的市域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使规划管理实现“事半功倍”的工作效果。同时,建立满足规划管理需要的三维空间数据平台,开展基于数字城市三维模型平台的规划管理应用试点工作,为规划科学决策提供技术保障。

乡镇三区人才工作计划篇12

一是完善规划编制与审批体系。以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城乡统筹规划为基础,完善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和村庄规划在内完整的法定规划体系,进一步加强各领域各层次规划的衔接和协调,确保城乡规划覆盖到全市域每一块土地,为依法行政提供法定的规划依据。

二是实现城市设计全覆盖。进一步完善设计单位库与专家库,继续邀请专家对城乡重要地段方案或相关规划方案进行审查把关,将建筑色彩、立面用材、管线综合设计、室外景观设计等纳进规范治理的渠道。提升全市域城市设计水平,2009年实现城乡重点地段、重点地区及镇核心地区城市设计的全覆盖,实现城市建设与新市镇建设的互动、联动。在20*年景功创建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的基础上,要注重规划“新三线”(红线、天际线、中轴线),彰显城市特色、优化城市形象,5月20日前编制完成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8月20日前编制完成锡澄运河一河两岸城市设计,11月20日前编制完成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完善城市功能、优化人居环境。

三是提升城镇整体形象。以规划为抓手,重点推进新市镇建设,突出城乡规划的前瞻性与高品位,开展人居环境课题研究,9月20日前编制完成*市人居环境优化改善研究,进一步优化和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注重规划红线、天际线、中轴线,彰显城镇空间特色。完善被撤并镇功能调整及近期建设方案,围绕“各镇应站在民生、民有、民享的高度,在被撤并镇建设过程中突出功能定位,打破行政区划,做好新形势下被撤并镇的建设工作”的要求,进一步做好消费市场、人口集聚可能的基础上,明确功能定位、优化规划设计,重点明确了近期建设任务(三年行动计划)和今年的阶段性工作目标任务,加大建设力度,突出长效治理,以更好地落实被撤并镇建设推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四是优化土地配置。以国土部分土地利用总规修编为契机,依据已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城乡统筹规划和各镇(街道)总体规划,加强城乡规划与国土部分土地利用总规的衔接、近期建设项目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协调,确保“两图并一图”,保障城乡经济社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五是完善综合交通规划。梳理全市域综合交通网络,加强道路等基础设施的用地控制,统筹考虑*城乡交通与区域交通的衔接,做好轨道交通专项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加强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与公交规划、交通治理规划的协调,加快推动形成畅通的城乡交通网络。

六是加强规划控制。严格按照《*市不开发地区控制保护规划》,加强对市域山体、水系等生态敏感区、基础设施走廊、基本农田、重要景观节点的规划控制,为城乡发展强制性预留公共空间,实现功能开发与生态保护构建并举,形成公道的生态空间体系。

七是完成名城申报。严格按照《*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加快完成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规划申报预备工作,5月20日前完成了规划部分资料申报,按照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对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的规划控制保护进行了全面整理。加强了名人故居等环境整治的指导,进一步彰显文化特色,传承历史文脉,提升城市品位。

二、创新规划治理,服务村镇基层。

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切实建立健全规划治理服务体系,完善规划治理的内部机制,进一步均衡提升城乡规划和建设水平。

一是按照“一城四片区”的市域空间结构,设立六个规划治理办公室,规划治理职员下乡工作,变“开门服务”为“上门服务”,加强对基层的前沿服务,促进和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加强城乡规划的集中同一治理,进步城乡统筹规划水平,健全我市城乡规划治理一体化模式。

二是按照规划办的相关职能和范围,制定了工作细则,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对六个规划办进行规范化治理,以制度管事、以制度管人,“抢”项目审批、进步办事效率,优化服务水平。认真履行规划监察职能,与各镇(街道)建设治理服务所(科)、行政执法中队建立联动执法机制,健全违法建设预防、发现、查处的工作机制。各规划办严格按照《*市不开发地区控制保护规划》,加强对市域山体、水系等生态敏感区、基础设施走廊、基本农田、重要景观节点的规划控制,为城乡发展强制性预留公共空间,实现功能开发与生态保护构建并举,形成公道的生态空间体系。

三是从3月份至6月份,各规划办根据各自片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2009年城乡规划宣传活动实施方案、2009年《城乡规划法》宣传月活动计划,完成了规划宣传资料的制作,与各镇联系排定下乡宣传日期,对各镇村书记以上的行政治理职员进行规划法律法规、规划编制等内容的宣传和培训,进一步进步乡镇治理职员的规划意识,确保规划治理实施的有效落实。

三、强化规划审批,推进阳光规划。

2009年度工作任务量大、时间紧、人手少,为更好地完玉成年度各项工作任务,我们统筹安排,进行全面梳理,科学公道制订了三大工作任务表格:《2009年度局工作目标任务》、《市委、市政府落实我局各项重点工作》(41项)、《2009年度规划局跟踪服务项目表》(430项),明确责任科室、责任人、分管领导和时间要求,将重点工作整理成图表“挂图作战”,细化工作措施,狠抓落实,加强督查,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标准、高质量地推进城乡规划治理工作,积极服务城市建设、新市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加强规划审批,创新治理理念,加大执法力度,确保规划实施过程不走样,不落空。

一是严格执行《城乡规划法》和省规划治理技术规定,本着“对外简化手续、缩短审批时限,对内严格流程、规范操纵”的原则,完善调整治理流程与技术规程,严格规划集体会审制度,把好“一书三证”发放关,制定建设工程规划跟踪治理记录册,对各类项目进行全程的跟踪治理,确保规划的实施。

二是继续实行《*市规划局规划公示制度》、《*市规划局业务例会制度》、《*市规划局责任追究制度》,特别加大对违规审批、越权审批和违反规定审批的人和事的处罚力度,真正做到规划审批从高、从紧、从严,限制审批上的个人自由裁量权。

三是继续加大规划公然透明审批力度,组织了全市最佳双月设计奖活动,以“政府主导、专家评审、部分合作、公众参与”的形式对09年1-2月和3-4月以来经规划局和市政府领导审批的全市范围内的建筑单体、小区设计方案,就建筑造型及立面设计、环境协调、建筑用材、总平面设计、内部功能组织、节能设计、地下空间利用等方面进行评选,其中1-2月份在40个方案中评选出长晟豪生大酒店等9个优秀设计奖,3-4月份在22个方案中评选出*国际软件园智富大厦等7个优秀设计奖。评选活动有力推进我市城乡规划与设计水平的提升工作。

四、提升队伍素质,坚持勤政廉政。

一是进一步加强规划人才队伍建设。把进步规划职员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当作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加强对全市各级规划工作职员的教育培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实施人才兴局战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进步规划从业职员的综合素质,努力建设一支具有高尚的思想品质、开放的国际眼光、高超的业务水平的高素质规划干部队伍。积极改进思维方式,切实把工作重点转向宏观治理和公共服务上来,进步参与宏观调控决策的能力和水平,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服务。

二是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优化服务效能,狠抓工作落实,继续发扬“白+黑”、“5+2”精神,进一步强化服务理念,改进服务手段,提升服务效率,加强反腐倡廉,确保勤政廉洁。对基层、企业、群众反映亟待解决的题目要高效快捷“马上办”;对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难点、热门题目,要迎难而上“主动办”;对发展中重点重大题目或带有普遍性题目,要深进实际“上门办”;对一些条件暂不具备,但对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题目,要创新思维“变通办”;对一些涉及面广、政策性较强的题目,要不遮不掩“公然办”。

三是进一步加强规划新技术应用。20*年规划治理信息系统完成了升级工作,“一书三证”办理的技术规程得到进一步细化、深化,所有建设项目必须进进信息系统方可办理,真正实现了“对外简化手续,对内严格流程、规范操纵”的服务目标。2009年继续加强市域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治理与整合工作,加强村镇管线数据进库治理工作,统筹城乡地上和地下空间的规划治理,建立以地形图数据为基础的市域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使规划治理实现“事半功倍”的工作效果。同时,建立满足规划治理需要的三维空间数据平台,开展基于数字城市三维模型平台的规划治理应用试点工作,为规划科学决策提供技术保障。

乡镇三区人才工作计划篇13

(一)发展成就:

我县现辖9个乡镇,共59个行政村。其中:北郊两乡一镇共18个行政村,南郊五乡一镇41个行政村。近年来,国家、自治区和市县各级党委、政府对“三农”问题日益重视,不断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相继出台并得到贯彻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县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2005年我县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7.46亿元,同比增长10.8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4元,同比增长8.62%。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设计库容为760万立方米的照壁山水库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农牧区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投入上亿元,对全县26所中小学危房进行彻底改造;投入265万元,使59个行政村“村两委”和9个乡镇的办公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修建人畜饮水管道720公里,建成水源地24座,村村基本用上了自来水,农牧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改善;农牧民的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提高,投入592万元完成了8所乡镇卫生院的改扩建,投入228.1万元重点解决了中心卫生院设备短缺问题,使我县乡村医疗机构基础设施条件跃居全疆前列;在全疆率先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农村贫困家庭医疗救助制度,使广大农牧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城乡道路建设成效十分显著,全县9个乡镇全部通了公路,59个行政村80%铺设了沥青路,形成了以国、省道为主干道,县乡镇公路为次干道、乡村公路为辐射的道路网络;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大力发展,全县有永久性引水渠首3座,临时性引水渠首6座,控制灌溉农田约20万亩,有各级渠道1588公里,配套各级渠系物建筑物2400多座,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及农牧民增收奠定了基础,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朝着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为贯彻中央五中全会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市委八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指出:力争到2010年,把我县、玛纳斯县、芳草湖建成全疆新农村的示范县(农场),建成10至20个示范乡和一批对全疆有引领作用的示范村。

为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及市委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县委十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暨经济工作会议确定:力争五年内基本完成全县59个行政村农牧民相对集中的中心村的农牧民居住生活区的改造建设。2006年我县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水西沟镇、板房沟乡为重点实施农牧民生活居住区及基础设施的改造建设,力争完成首批10个试点村生活居住区及基础设施改造建设。

目前已编制完成了《我县“十一五”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纲要》,制定了《我县“十一五”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细则》和若干新农村建设的专项实施方案,落实改造建设资金5200万元,各项工程正在有序进行。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经济建设与社会各项事业有了长足发展,但制约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因素依然存在,突出表现在:

(一)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由于国家和自治区、市级财政每年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金有限,县财政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足,致使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薄弱。

一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较差。引水渠首工程每年春夏季受洪水威胁,渠道上下游已建成的拦洪坝、导流堤、铁丝笼子坝都被冲毁,对引水渠首的保护作用较弱,急需加固防洪设施;农田渠道配套及设施还不完善,渠道防渗率较低,其中支斗农三级渠道还有45%没有防渗;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的灌溉和人畜饮水设施,因缺少资金维修和更新设备,已严重老化,无法满足用水需求。特别是南郊的部分乡镇,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严重缺乏。

二是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相对短缺。有个别队及牧民定居点的人畜饮水没有解决;乡镇居民虽用上了自来水,但是各乡镇都没有下水工程,大部分生产、生活污水排入渗坑或直接排进河道,造成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致使居民饮水不安全;尤其是地处我市上水源的水西沟镇和板房沟乡的生活、生产污水,将直接威协到全市的用水安全。特别是县委、县政府搬迁到板房沟乡后,新县城的建设和发展将使供排水的矛盾更加突出;8所乡镇卫生院改(扩)建虽已完成,但因后期建设资金未落实,配套建设项目无法完成;各村卫生室条件较差,无法满足当地农牧民的医疗服务需求。部分乡镇广播电视、通讯等基础设施较差。

三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十分薄弱。“十五”期间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突破性、实质性的进展,形成了北郊无公害蔬菜基地和南郊生态农业示范区的发展格局,龙头企业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初具规模。但是总体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尚未完成,农、林、牧、渔的比例还不合理。二三产业和农业的关联度不高,农产品加工业不发达,龙头企业带动型尚处于发展初期;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市场带动型、特色资源开发带动型等产业化处于探索阶段。农技、农资、供销等部门的工作主要停留在农业生产的产中服务环节,没有形成农业综合服务体系,难以适应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要求。

(二)新农村建设的规划设计需要进一步加强。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各乡镇新农村建设的方案等规划编制工作刚刚起步,全县村镇规划相对滞后。由于农村建设缺乏长期的规划,为今后新农村改造建设带来了许多困难:大部分农牧民和乡镇所在地的城镇居民住房大多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建造的,土木和半土木结构居多,功能不完善;生活居住区相应的供排水和公共服务设施十分薄弱,乡容村貌脏乱差问题突出,各村没有集中的垃圾处理站,随意倾倒垃圾的现象严重;在已进行农村住房改造的乡镇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如:水西沟镇方家庄村整体改造为农家乐后实现了人畜分离,但部分村民因无经营能力只能将改造后的房屋出租,然后搬到养殖区去居住,其生活水平并没有因住房改造而得到真正的改善。

(三)一些政策不到位或落实不力,制约了新农村建设的工作进展。

农村电网改造后,由于加收维护费等,事实上造成城乡同网不同价,增加了农民负担。乡村道路修好以后,因自治区交通厅对县道养护补助未跟上,维护资金严重短缺,路面破损、路基沉陷后得不到及时维护,导致损坏面积越来越大,降低了农村公路的服务功能和使用年限,同时也严重影响和制约农村公路网便捷、快捷、高效等功能的发挥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提高。各乡镇对乡镇街道的保洁、亮化工作都很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因县财政没有专门的款项,保洁员的工资及设施费用等成为各乡镇一项大的负担。我县的林业以生态效益为主,没有收入,每年浇灌林地的水电费及护林员的工资成为各乡镇的负担,因缺少资金有的林地一年只能浇一个水,部分树木已经枯死。

(四)农村各项事业发展人才缺乏。

农村经济发展滞后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其最根本、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高素质、实用型的人才。2005年虽已完成了8所乡镇卫生院的改造扩建工程,引进了新型的医疗设备,但因缺少专业的技能人员,新配置的部分医疗设备处于闲置状态;2002年以来我县乡级卫生院无1名专业技术人员调入,目前全县13所乡级医疗机构空编48个;在职的专业技术人员也因专业结构单一,长期缺乏系统的专业技术培训及临床实践,技术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此外,教育、农牧等系统也迫切需要引进专业技术人才。

(五)其他方面的问题。

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政府投资中,由于条条块块部门多头管理,不利于统一监督、管理和协调。由于各种原因,我县境内的一些国有土地由市国土资源局管理,非国有土地由县土地部门管理,造成了一个地区出现两个执法主体的现象,导致土地管理的矛盾纠纷较多,国有土地资源流失和变相流失的现象较为严重。在部分地区,存在农民乱建房的现象,县土地部门无权管理。

在公路建设与管理方面,县交通局将年度农村公路建设计划上报市城市交通局,道路的设计、工程招投标、工程施工、资金的拨付与使用、工程的质量监督、监理等均有上级部门管理。在施工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由县政府和交通局协调解决,但对道路工程质量、施工期、工程进度等无权管理,形成监督权、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的情况,致使部分县域年度重点建设(支持)项目不能按计划完成。

位于乌市—安宁渠镇公路上的宣仁墩收费站,给安宁渠镇、六十户乡、青格达湖乡农业生产和招商引资工作带来了不利影响:因要交纳过路费,蔬菜经营户或压低菜价或到其他的地方去收菜,致使北郊各乡镇蔬菜的销路和菜价受到影响、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失;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三个乡镇都出现了已谈好项目意向,但最终却因过路费问题而导致招商失败的现象,如:曾有5000万的矿渣微粉项目拟在安宁渠镇投资,但最终却因每年300万元的过路费而另选他处;为逃避来回八十元的过路费,一些三、四十吨的大吨位车辆绕道乡村公路行驶,最高承载能力在15吨的乡村公路上每天有上千辆大吨位车辆通行,对乡村公路造成的损坏很严重;另外也增加了政府的负担,每年每车的过路费达到1.2万元左右。群众对此意见很大,相关部门也多次进行协商,农民甚至还采取了比较过激的行为——到路上堵塞交通,但目前为止此事仍未得到妥善解决,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这些矛盾和问题,有的是在长期发展中积累下来的,有的是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条:一是历史形成的欠帐多、负债重,乡镇企业和农村集体经济实力相对薄弱;二是农村产业化、规模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农牧业产品加工业相对滞后;三是以工业为重点的二产和乡镇的城镇化水平相对偏低,资源优势未充分转为经济优势;四是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生产经营社会化服务体系与市场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农业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五是干部队伍领导加快发展、服务群众的综合能力需进一步提高,政府推进加快发展和服务“三农”的职能需进一步转变,县域财政经济实力的基础需进一步稳固;六是历史形成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制结构未从根本上改变,城乡差距扩大,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要体制。

三、意见和建议:

2004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来我县调研时明确提出:要从改善农村住房条件、乡村道路条件、绿化状况、供水卫生条件、供电安全可靠、电视入户和社会公德、文明水平等具体环节入手,去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同时指出,我县三次产业布局规划要与市大产业布局规划紧密结合,防止低水平重复规划布局。自治区党委常委、市委书记杨刚同志也明确指出:王乐泉书记重要指示对编制“十一五”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十一五”期间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全市的一个工作重点,加大对我县的投入力度,把我县建成全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示范县和标杆县。

(一)统筹城乡发展,做好建设规划。

要将我县建成标杆县、示范县,成为首府的后花园,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的: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来进行规划和发展,要在政策和资金上向我县倾斜。因此,建议将我县的发展规划和乌昌、乌市三次产业布局规划进行衔接,将县域重点项目及重大项目前期纳入市属主管部门年度建设计划和“十一五”规划之中,如:将建设北郊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和绿色农副产品加工区,及南郊以发展风能和煤炭资源优势为主的非农产业发展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能纳入市上的计划,予以适当支持,并能统一纳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园外区”,享受两个开发区的优惠政策,以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将我县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纳入市贸发和农牧部门统一规划中,并给予资金和政策扶持。市贸发局、市农牧局及相关部门在规划建设商贸网络时,应规划建设农副产品在城区内外的销售网络网点,在城市社区设施建设中,应考虑农副产品销售网点的配套建设,以减少中间环节,增加农牧民收益。将托里乡、水西沟镇等乡镇的土地开发统一纳入全市占补平衡计划之中,并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以充分发挥土地资源对全市发展的促进作用。将我县“十一五”确定的小城镇基础设施项目纳入市上的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之中,统筹规划建设区域性道路、轨道交通、供排水和污水处理设施。永丰乡作为南郊旅游景区的门户,建议重视和加快其城镇建设速度。2006年,建议能启动乌板、乌水公路,水西沟、板房沟供排水、污水处理厂及北郊河西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建设。将农村公路养护经费纳入城市道路养护计划之中;将生态改善和大气污染治理纳入市相关部门的规划和年度计划之中。要加强对县乡两级工作的指导,确保各项建设规划能够落到实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水、电、田、路、通讯、村容村貌整治等多方面的建设,要加强各有关专业建设规划的相互衔接,防止资源浪费,重复建设。同时,要加大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宣传力度,使之深入民心,成为民之所向。

(二)多方融资,加大资金投入。

发展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缺的是真金白银和拓宽思路寻资金。一要按照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大幅度增加支农资金的比重,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和各项社会事业的投资,包括大型农田水利建设、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农村道路及农村教育医疗、电力通讯等,为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进步提供自然条件保证。二要以规划统项目、以项目统资金。要认真研究,充分利用国家建设新农村的政策,抢抓投入机遇,千方百计争取上级资金扶持。要建立新农村建设项目支撑体系,以项目库建设为基础,做好有关项目的筛选、编制、申报工作。三要积极支持我县组建县城乡建设投资公司,扩大筹融资渠道,智谋负债建设,加快县域小城镇建设步伐。同时要制订优惠政策,采取各项措施积极推进公益性项目市场化融资,采取股份制、投资基金、经营权转让以及财政贴息、承诺等方式,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大型基础设施、环保等社会性公益项目,以开辟多元化融资渠道。

(三)制订人才激励机制,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就业。

农村条件差,很多人不愿意长期在农村工作,因此农村人才的培养、现有技术水平的提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有关方面和各相关部门形成共识,紧紧抓住为农村培养人才、输送人才这个重点不放松,真抓实干。首先,要制订相应的人才激励政策,完善人才流动机制。引导各类人才到乡村工作,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和智力支撑。其次,要增加对人才资源开发的投入。既包括政策上的投入,也要包括财力上的投入,要加大改善人才创业条件的投入,同时也要加大对人才进行教育培训方面的投入。再次,要加强对口部门人才支援的力度。如:市以上医院与乡镇卫生院结成固定对子,制定长期支援规划,明确对口支援的目标,帮助建立健全技术规范和规章制度。市级医疗、教育、农牧业技术部门在缺编进人时,应优先考虑有乡镇工作经验者,甚至要求必需在乡镇服务满两年以上才能录用,这样可以鼓励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到乡镇基层工作,从而提高乡镇医疗、教育、农牧等方面的技术力量和技术水平。

(四)收费站的问题。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