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设计实用13篇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篇1

美国教育家Robert Gagne最早提出了教学设计这一概念[1]。此后,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对教学设计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比较一致的观点是教学设计是“一种系统设计、实施和评价学与教全部过程的方法”。[2]课堂教学设计及运用系统的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的整合,对教学过程中各个相互联系的部分做出整体的安排。从高中英语的角度看,教学设计建立在对教学对象全面分析,对教学内容深入解读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的方式方法、组织形式、教学资源利用等,形成的一套完整流畅的教学的运行体系。

二、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意义

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是服务于课堂教学和实施课堂教学的关键。

教学设计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2]。一方面,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体现在,要求正确运用教学思想和英语教学原理,既结合英语知识的内在规律性,又正确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将“学”与“用”联合起来。让学生潜移默化地习惯英语的思维模式,并掌握英语语用习惯。另一方面,英语教学的艺术性要求设计富有有效性和创造性,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自学热情,进而营造师生之间和谐的教学氛围,达到教学相长的境界。

由此可以看出,一名合格的高中英语教师研究和掌握课堂教学设计,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

三、课堂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性质和理念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在加强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英语课程还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求,为他们提供丰富的选择机会和充分的发展空间[3]。

由此可知,目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应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以教材为方向,不断拓展教学外延。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锻炼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灵活运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以上的指导思想对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师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深入分析与掌握教材,灵活应用教学资源。此外,在教学设计中还要充分考虑到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况,并给予恰当的处理。

四、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

1.熟练驾驭教材,深入挖掘教材。

教材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最主要、最直接的依据,教师对于教材的把握直接影响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教学效果。教师在英语教学的设计中应总体把握,分部组织,考虑好各部分之间的连贯性,并分配课时,设计课堂活动及课后作业等。对教材的运用要做到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同时,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应只停留在教材表面。所谓“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1]。教师要在对教材学习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可结合实际教学的需要,在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做出适当的调整与取舍。

教师还可以结合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点,自主开发教学资源,为学生打造切合实际生活且贴近时代气息的课程资源。在英语课堂教学方面,教师在设计中要注意教材与实际的联系,注意营造英语氛围。根据教材,适当扩充学生对西方文化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以学生为中心。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是教育家们一致主导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体现这一理念,首先要求教师不断充电,精心备课。其次,在教学设计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将教师放在引导者、合作者的地位。

在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要特别注意控制教学的气氛,且善于捕捉学生情绪的变化。引导学生敢于开口、善于开口,主动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还要乐于激发自己的思维,设置大量的课堂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交流互动。

适当纠正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所犯的错误也能激发其学习热情。基于英语教学的特点,在口语表达时学生没有时间做过多的准备,口语中的错误是不可避免的[4]。教师打断学生讲话纠错或顾及学生的自尊心而不予纠正都是错误的。因此,适当纠正错误是教师必须掌握的技能。纠正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合适的氛围,以平和的语调表达,不能因为教师的纠正而抢走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谨记课堂教学的主体始终应该归于学生。

3.现代化教具和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使用。

对大多数学生而言,英语学习只能在课堂上进行,缺乏实际的应用环境。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中,恰当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此外,录音、投影仪、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现代英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们有助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增加学生接触英语和使用英语的机会,从而发展其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3],现代化的教具和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使用可以让教学内容更易为学生所接受,并有利于强化学习印象,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

4.正确把握教学方法。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篇2

一、挖掘教材创造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英语教材就内容而言,既容纳了天文、地理、生物、化学等自然学科的内容,同时又涉及社会,道德和感性等人文科学的范畴。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的创造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人的思维活动始于有待解决的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仅仅是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己,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来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善于发现问题,才能提出问题,思维活动才能得以展开。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经常引导学生观察语言材料的异同,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思维的多向性要求从不同角度,方向,方面能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教材的原始思维思想,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还应通过对教材的多角度审视,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鼓励质疑和探索。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翻觉悟一番长进。”因此,善教者,不但要善于答疑,还要善于激疑,更要善于启发学生质疑。质疑是学生创新意思的具体表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不但可以对浅表的问题让学生作答。更要鼓励学生对一些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看法,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此外,教师应具有善于创造性地驾驭教材的能力。鼓励学生质疑,对于那些平时特别是在课堂上敢于发表反驳意见的学生要予以表扬。即使他们的观点是错的也要在肯定他们勇敢精神的前提下,与其一起讨论加以引导,并纠正其错误观点。应该在启发,引导学生的质疑中去培养他们积极思维与善于思维的创新精神。

二、运用适当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水平,是创造活动中的一种思维。创新思维即是发散思维与聚合式思维的合一,又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统一,是思维与想象的有机统一。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创新思维以其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能突破习惯思维的束缚。有解决问题睥过程中其观点总是具有新的创意。因此,教师应该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和条件,力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设情景,激发创造想象。创造想象是按一事实上的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教师应利用英语教材声性并的特点。借助图片,实物,录想,多媒体课件等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加大思维空间,鼓励学生尝试,创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在之前SEFCBook1A中:“The necklace”课文里,根据故事情节,以借项链参加舞会,丢失项链,借钱赔项链,知道项链真象为线索,把课文制成5张幻灯片组成的CAI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积累丰富表象,最后让学生根据以下两个问题展开想象。(1)What would have happened if Mathilde loisel had not borrowed the nacklace?(2)Imagine the ednings of the story ?学生们以丰富的想象力,设想出各种不同的结尾。

三、转化课文语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学习语言、发展思维能力。教材中的对话和阅读文章为学生学习语言提供范例。能否引导学生把正确规范的课文语言在积累内存的基础上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是英语教学成败的关键。

1)连词成句,转化语言。在进行词汇教学时,引导学生按一定意义把单词连成句子。把课文材料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在学了(first、 then 、after that 、finally)这组表示一个过程的连词后,让学生用这些词写一段话,描述一个过程。学生通过重新组织语言,不但熟练地运用了这些词,而且创新思维得了锻炼,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篇3

 

Reading:Come and eat here(1) Period1(NSEFC Book 3)

 

(高一英语必修3第二单元《健康饮食》,阅读《到这儿来用餐吧》,第一课时。)

 

II. Teaching Objectives

 

1. Knowledge objectives

 

Make the students master the important words, phrases and sentence patterns.

 

2. Ability objectives

 

Improve the students’ reading and speaking ability through various tasks.

 

3. Affective objectives

 

(1) To get the Ss to acquire a good knowledge of the healthy eating and learn to form the good habit of the healthy diet.

 

(2) To enable Ss to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the balanced diet and to keep fit.

 

III. 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

 

1. Learn the words and phrases .

 

2. Enable the students to improve their reading and speaking skills.

 

IV. 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

 

1. Lead the Ss to discover the structure of difficult sentences.

 

2. How to help the Ss understand the passage better.

 

V. Teaching Methods

 

1. Task-based method 2. Skimming 3. Careful reading

 

VI. Teaching Aids

 

1.A blackboard 2. A computer for multimedia

 

VII.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I Lead in and warming up(5′)

 

教师活动: Showing pictures and asking questions.

 

学生活动:Discuss and describe what you see in the picture.

 

设计目的:通过设问,激发学生兴趣及参与性;通过图片,让学生学习相关单词,了解各类食物对人体的功能。

 

Step II Pre-reading (3′)

 

Today we are going to read the story about Wang Ping’s and Yong Hui’s running restaurant. Now look at the title and the pictures and guess what it will be about.

 

教师活动:Asking the related questions.

 

学生活动: 根据标题、图片及问题,猜测故事大意及写作意图。

 

设计意图:激活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猜测能力,明确写作目的,懂得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Step III While-reading-comprehending(20′)

 

1.Skimming (4′)

 

Skimming and summarizing :exercise 4 on page11.

 

教师活动:教师用投影仪展示出文章框架。

 

Part 1 Wang Peng is worried because his restaurant is not as full as it usually is.

 

Part 2 He follows his friend to a newly opened restaurant which is very popular.

 

Part 3 Worried, he does some research to win his customers back.

 

学生活动:快速浏览课文,找寻主题句,概括大意。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快速阅读及段意概括的能力。

 

2.Careful reading (16′)

 

(1)T/F? Page11 Exercise1.(7′)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原题,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寻找相关信息, 完成任务。

 

学生活动:认真阅读课文完成任务,然后向全班汇报。

 

(2)课文细节及长难句释意题.Page11 Exercise2.(5′)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长难句.

 

(3)两人餐馆优缺点分析对照题。Page11 Exercise3(4′)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对照表格。

 

学生活动:认真阅读课文完成任务,然后向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1)训练学生快速查读细节、捕捉信息的能力。

 

(2)训练学生驾驭长难句的能力。

 

Step IV Tape playing(4′)

 

教师活动:Playing.

 

学生活动:Listening and following,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pronuncia-tion、tune、intonation and stress.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整体阅读理解能力、听力、语音、语调及跟读能力及对文章关键细节的推断能力。

 

Step V Extended discussion(延伸讨论,5′)

 

教师活动:1. 结合课文理解,用多媒体展示练习5,引发学生深层思考。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收集信息,小组发言,选代表汇报。

 

设计意图:(1)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2)训练学生英语表达能力。

 

(3)使整堂课上升到情感高度,让学生获得知识与心灵的双重收获。

 

Step VI Consolidation and summary(小结巩固,2′)

 

教师活动:参照板书设计,小结巩固文章大意及重点单词、短语和句型。

 

学生活动:理解识记,巩固消化。

 

设计意图: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深化主题。

 

Ending(结束语)

 

Be confident and challenge yourself. There is only one perfect road. It’s ahead of you, always ahead of you. Try whatever you do and you will achieve your wonderful dream.

 

Step VII Homework(作业布置,1′)

 

1. Read the text aloud.

 

2. Write out a passage on any of the topics.

 

(1) What do you think Wang Peng will provide to win his customers

 

back?Why?

 

(2) How do you think the story will end?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篇4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根据高中生的学习特征和接受知识的能力,对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做出了新的诠释。重点强调学生通过语法课堂,能够将语言知识真正运用到实际交际情景当中。近几年来,交际教学法的不断推广和新课改的全面实施,特别是新高考卷取消了单项选项题型,取而代之的是更侧重语言实际运用的语法填空题。这些要求的变化体现学生学习语法不仅是简单的记住语法规则,而且要能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语法知识是构成语言交际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学习语法知识是学生提高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环节。英语课程的新理念提倡 “语法是中国基础英语教学的必不可少内容”。对于英语是母语的英美学生而言,他们拥有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但是仍然坚持语法学习,因为语法学习有益于提高读写能力。然而对于英语是外语的中国学生,缺乏英语学习的环境。英语课堂所提供的英语学习环境无法让中国学生如英美学生一般自然形成语感或习得语言。而基础语法的学习恰好填补了这方面的缺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束定芳和庄智象说“语法在整个外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问题,已经不是语法该不该教的问题,而是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这折射出了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因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语法教学课设计各种策略。

二、高中英语语法课教学设计策略

在各种教学课型中,语法教学课相对特殊,完美的教学设计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准备。生动活跃、富有活力的语法课堂要求教师在语法教学中不断总结语法特点,分析学生学习特点,完善语法教学设计。

1. 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突出重点和难点。

教师应在仔细研究教学内容之后,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和难点。一味的追求面面俱到,教学目标将难以达到。众所周知,衡量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标准是学生真正学到的有多少而不是老师在课堂上教了多少。教学内容安排过多,教师只能如蜻蜓点水似的一点而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致使学生难以吸收所授课的知识。因此,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突出重难点,使学生掌握所学内容。以非谓语动词的教学为例,非谓语动词包括分词、动名词、动词不定式三大类,而分词又包含了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各种形式的用法和表示意义都有所差别,教师难以在一两节课内把这些语法项目讲授完全并且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所以,在教学设计时,可以把这几个语法项目分开,逐个讲解,通过分散教学重点和难点,逐渐击破教学各项内容。

2. 设计生动有趣的导入引出教学内容

成功的导入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尤其对主要以学习规则、结构为主的语法教学课堂更为重要。新教材将每一个模块设置为一个话题,并以此呈现不同的语法任务。所以,在形式上,教师可以选择贴近日常生活或者生动活泼的视频、歌曲和故事材料设计课堂导入;在内容上,教师应该选择那些含有本节课目标语言的素材,适当的让学生完成与目标语言相关的任务,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目标结构上。以虚拟语气语法专题的讲解为例,经典英文歌 If I Could Turn Back Time(《如果r间可以倒流》),If I Could (如果我可以)等这些英文歌可以作为导入的素材,自然的引出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轻松进入虚拟语气的学习状态。笔者在讲解虚拟语气时,通过复述电影《泰坦尼克号》,引出虚拟语气的句子"If I worked hard, I might have money now.";"If I had a lot of money, I could buy a ticket.";"if I bought a ticket,I should sail for America."让学生在导入过程对虚拟语气的基本结构形成认识。

3.充分利用教材,在模块阅读课文中呈现语法结构

人教版的教材在设计时,把模块要学习的语法内容渗透到精读的课文中。而语法部分则是设置在阅读文章之后,因此,教师在阅读课的授课过程中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语法目标结构,进而总结出规律。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必修5的过去分词做状语和定语的语法内容时,笔者通过提问导入新课,复习课文,引出课文中含有该语法项目的句子Worried about the journey, I was unsettled for the first few days(对于这次的旅行充满忧虑,我在头几天坐立不安);Arriving home, he showed me into a large bright, clean room (回到家后,他带我进入到了一个非常大而又干净的房间);由于学生在阅读课文中已经接触到这个语法,因此很快能回忆并发现这个语法现象,为感知体验做好铺垫。

4. 选择经典句式帮助学生认识语法结构

有了精彩的导入,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目标语法项目之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非常重要。教师可以选择源于生活,具有真实性的经典句子等这些能够将赋予语言生命例子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结构。例如,在学习V-ing做主语时,可以让学生观察名人名言、谚语等,引导其发现目标语言结构,同时完成情感教育目标。如 Talking mends no holes (空谈无济于事); Seeing is believing (眼见为实);A good beginning makes a good ending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学习该语法结构时,笔者先让学生大声朗读这些句子,然后请他们译成汉语,这样既展示了目标语言,也让学生自然习得V-ing充当主语的知识点。

5. 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发展学生语用能力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教育部 2003)提出,教师是教学资源的开发者,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开发利用各种资源,使英语课堂更加丰富有趣,同时使学生能够更有效学习。有效利用教学资源的途径是多样的,笔者认为,利用与社会热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材料以及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都是宝贵的资源,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教师来说,非常重要的任务是为学生提供交际语境,让学生在使用语言知识进行交际的过程中提高语用能力。笔者在讲到人教版必修5 第4单元的新闻写作时,在结尾给学生实战训练时,以当时的热点新闻为素材,设计了以下的写作内容:

Write your own news

If you were a journalist of the school English newspaper, you would write a brief news report.

2015年10月19日,在南京市的一个路口,一位老人因被车撞到,受伤流血不止。放学路过的三名中学生上前救助,用纸巾帮老人按压止血,并借助路人手机拨打120。直到老人被救护车带走他们才离开。

Chinese Heroic Teenagers

(Who) (What)

(When) (Where)

(Why) (How)

They didn’t leave until ????

该写作材料源于当时各大媒体的头条新闻。一方面,写作材料新颖,新闻主角为与学生同龄的高中生,能够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在情感方面,新闻内容有关于乐于助人,充满正能量,为学生树立了榜样。

6.倾注情感,寓教于乐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1984)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想方设法让学生产生情趣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如果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为了使学生学习情趣高昂,学习更加有趣,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可以设置一些与目标语言相关的游戏。例如在学习虚拟语气在If条件句中的使用之后,教师可以设计让学生使用if you were a fish/bird …, what would you do? 句型完成句子接龙游戏。每人造一个句子,要求一个学生造一个句子,下一个学生用前一个学生造出句子的后部分内容,继续造句。 给出参考例子:If I were a fish, I would swim in the sea. If I swam in the sea, I would meet other fish. If I met other fish, I would make friends with them. If I made friends with them, I would be very happy.

7. 讲练结合,巩固知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语言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根据已有知识,主动地、有选择性地感知外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设计者。学生英语知识系统的形成不是单单靠老师教出来的,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自己在情境中不断反复的巩固练习构建而成的。所以,富有意义成效的课堂不是凭教师一味地满堂灌,而是讲解和练习相互结合。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是为学生营造语言使用的语境,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提高学生语用能力。例如,在讲到动词的时态和语态时,笔者设计了下面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When a plane from London arrived at Sydney airport, workers ______

(begin)to unload a number of wooden boxes _____ (contain) clothing. No one could account for the fact that one of the boxes was extremely heavy. It suddenly (occur) to one of the workers to open up the box. He (astonish) at what he found. A man (lie) in the box on top of a pile of woolen goods. He was so surprised at (discover) that he didn’t even try to run away. After he (arrest), the man admitted (hide) in the box before the plan left London. He had had a long and uncomfortable trip, for he (confined) to the wooden box for over eighteen hours. The man was ordered (pay) $3,500 for the cost of the trip. The normal price of a ticket is $2,000.

三、Y束语

语法教学虽然相对枯燥,但是只要教师能够不断归纳反思,深入研究语法课的特点,也可以使之变成生动有趣、富有活力、富有成效的课堂,并且有效完成教学任务。成功的语法教学设计主要取决于授课教师能否转变传统观念,在教学设计时能否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课堂中不断思考、发现,在实践中掌握、运用知识并体验到知识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李保荣. 2014. 提升中学生英语语法知识运用能力的实践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5):1-5.

[2]吕娟娟.2015.高中英语语法课教学过程设计与策略[J].基础英语教育(4).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篇5

阅读速度的培养是阅读教学中一个重要的任务。目前,中学生阅读能力在速度上与可能达到的指标相比普遍要低几倍,甚至十几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急需尽快获取各种信息资料,成倍提高工作效率与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理解能力是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然而,训练学生阅读速度必须建立在学生对文章内容处于陌生状态的基础上,因此,在学生初次接触阅读课文时,应该采用自上而下阅读模式,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的快速阅读习惯、快速阅读理解能力。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主要如下:

1、引入题材。可采用设疑悬念、直观导入、故事导入等引入方式。

2、进行快阅。可向学生介绍组读法、察读法、浏读法、略读法、跳读法等快速阅读方法。

3、检测理解。可采用问答题、判断题、选择题、做笔记、填图表等检测形式。

附SEFC Book IA Lesson 26 & Lesson 27 阅读理解问答题:

1) Which was the USA's strongest earthquakes ?

2) How many people lost their lives and how many people lost their

homes in the 1906 earthquake ?

3) How many people lost their lives in the 1989 earthquake?

4) When the 1906 earthquake happened, how many metres did the Pacific

plate jump to the north ?

5) How many measures(措施) can we take in order to deal with

earthquakes ?

6) What is " The Big One"?

经过一读课文及完成表层信息捕捉问题后,学生对文章有了肤浅的认识,阅读速度也得到训练。然而,阅读包含两个阶段:一是辨认文字符号的感性认识阶段;二是理解内容,吸收信息,创造性思维译码的理性认识阶段。因此,二读课文,加深文章的理解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二、Second–reading 采用交互作用模式,侧重培养阅读理解综合能力

语言心理学的图式理论认为,阅读过程是读者通过视觉器官接受以文字符号形式输入的外部代码,再结合大脑中的内部代码(即图式)进行编解码认知加工,从而理解并提取信息的过程。根据鲁姆哈特(D·Rumelhart)1977年提出的交互作用模式,这个过程实际上也即是读者大脑中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认知加工交互作用的过程。相互作用模式(the interactive model)也可称为图式理论模式(the schema theory model)。按图式阅读理论,读者的阅读能力由三种图式决定: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语言图式是指读者对构成阅读材料的语言的掌握程度。内容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所讨论的主题的熟悉程度。形式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的体裁的了解程度。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大脑中的这三种图式与文章的语言、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其结果决定了读者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阅读的关键在于理解,尤其是深层理解。交互作用模式对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综合能力能起关键的作用。借助形式图式模式,教师可引导学生弄清文章的文体思路,了解各种不同体裁的课文的结构特点。例如教"Earthquakes" 时引导学生归纳出文体思路是accidents--- causes --- solutions---- prediction。借助文章体裁结构帮助理解文章实际上也是一种阅读策略,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下一阶段完成重建语篇的表达训练。借助内容图式,教师可启发学生寻找或利用文章上下文线索去激活自己大脑中相应的背景知识内容图式。例如教“Earthquakes”时引导学生回忆“板块学说”(plate tectonics)相关内容,将文章内容与大脑中的相关信息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理解文章的细节内容、中心思想、作者的写作态度、写作意图及文章的“弦外之音”。语言图式在阅读理解中起着基础的作用,没有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就发挥不了作用。教师应结合课文内容提高学生识别文章中词、短语和句子的能力。例如教“Earthquakes”时引导学生理解“shook”、“jumped”、“stay up”等在文章中的意思。这样做,学生读懂文章的能力才会逐步提高,下一阶段进行语言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才会有基础。总之,综合利用形式图式、内容图式、语言图式来指导二读课文,对提高学生阅读综合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主要如下:

1、细读课文。可采用全文阅读,逐段阅读,合段阅读等阅读方式。

2、检测理解。可采用问答题、判断题、讨论题、选择题等检测形式。

3、阅读析评。可采用学生发言、教师总结或师生一起讨论归纳等双边活动形式。

1) What do the first three paragraphs talk about ?

2) What does the writer try to explain in the last paragraph of Lesson 26 ?

3) What does the writer intend to do in the first paragraph of Lesson 27 ?

4) Why does the writer mention "The Big One" ?

5) If we compare the 1986 earthquake with the 1989 earthquake, what can we find ?

6) If the 1989 earthquake had happened in the centre of town, what would have happened?

7) Why can't we stop earthquakes ?

8) Do you think that San Francisco is now in danger ? Why ?

9) How does the writer make each paragraph of the two lessons coherent (连贯的) ?

10) What have you learned from the lessons ?

经过二读课文及完成一些深层阅读理解问题后,学生对文章有了深刻的理解,吸收信息或利用所获得信息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培养。阅读吸收信息, 吸收是为了表达。因此,教学活动的设计不应只停留在输入的层次上,应该使语言输入(听与读)和语言输出(说与写)之间产生一种平衡。运用所学语言知识以及题材信息重建语篇、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势在必行。

三、Post–-reading 采用自下而上模式,侧重培养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自下而上模式是指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从最小的单位——字母和单词(从底或下层)识别开始,逐步弄懂(在顶或上层)较大的语言单位——短语、分句、句子和语篇的意义。按照这个模式去理解阅读过程,教师在教授阅读课时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解决语言上的障碍,即弄清词、短语和句子的意义。

由此看来,阅读课教学既是一门阅读课,也是一门语言课。随着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深化,教师必须提高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阅读理解的问题,说到底就是语言方面的问题。所以,通过阅读,可以学习语言知识,通过学习语言知识,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阅读能力与语言学习,两者相辅相成、密切关系;另外,中学英语大纲规定,在英语教学中要努力使基础知识转化为言语技能,并发展成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为此,在完成二读课文之后采用自下而上模式深化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运用则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必然要求。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主要如下:

1、归纳知识。可引导学生按语言单位来分类归纳;也可按段落顺序或情节内容来归纳排列。

2、深化知识。可介绍一词多义、词与词区别、长句分析和逻辑纽带等拓展性知识。

3、运用知识。口头上可采用命题发言、口述大意、复述课文、话题讨论等准交际或交际练习形式;笔头上可采用改写、缩写、书面表达等准交际或交际练习形式。

1) Why do you think San Francisco are easily shaken by earthquakes ?

2) Give a speech on what we should do in order to deal with earthquakes.

3) Write a passage to report the 1989 earthquake in San Francisco.

4) Write a short article on the 1999 earthquake in Taiwan.

实践证明,把阅读课教学活动分成三个阶段,不同阅读活动阶段采用不同阅读理论模式以实现阅读课教学的最终目的这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恰当的。这种做法有以下主要特点:

1、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训练。在认知能力方面,快速阅读理解训练促使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高度集中;深层阅读理解训练使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得到发展。在语言能力方面,各个阶段中阅读理解问题的解决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全面培养,尤其是阅读理解能力更得到了充分发展。在交往能力方面,同学们在老师引导下,在交流与讨论中相互合作、相互沟通,最后得出认识比较统一的答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相互沟通能力、协调合作能力、凝聚力自然也就得到了培养。另外,通过重建语篇训练,学生的创造能力也将得到培养。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篇6

阅读速度的培养是阅读教学中一个重要的任务。目前,中学生阅读能力在速度上与可能达到的指标相比普遍要低几倍,甚至十几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急需尽快获取各种信息资料,成倍提高工作效率与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理解能力是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然而,训练学生阅读速度必须建立在学生对文章内容处于陌生状态的基础上,因此,在学生初次接触阅读课文时,应该采用自上而下阅读模式,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的快速阅读习惯、快速阅读理解能力。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主要如下:

1、引入题材。可采用设疑悬念、直观导入、故事导入等引入方式。

2、进行快阅。可向学生介绍组读法、察读法、浏读法、略读法、跳读法等快速阅读方法。

3、检测理解。可采用问答题、判断题、选择题、做笔记、填图表等检测形式。

附SEFC Book IA Lesson 26 & Lesson 27 阅读理解问答题:

1) Which was the USA's strongest earthquakes ?

2) How many people lost their lives and how many people lost their

homes in the 1906 earthquake ?

3) How many people lost their lives in the 1989 earthquake?

4) When the 1906 earthquake happened, how many metres did the Pacific

plate jump to the north ?

5) How many measures(措施) can we take in order to deal with

earthquakes ?

6) What is " The Big One"?

经过一读课文及完成表层信息捕捉问题后,学生对文章有了肤浅的认识,阅读速度也得到训练。然而,阅读包含两个阶段:一是辨认文字符号的感性认识阶段;二是理解内容,吸收信息,创造性思维译码的理性认识阶段。因此,二读课文,加深文章的理解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二、Second–reading 采用交互作用模式,侧重培养阅读理解综合能力

语言心理学的图式理论认为,阅读过程是读者通过视觉器官接受以文字符号形式输入的外部代码,再结合大脑中的内部代码(即图式)进行编解码认知加工,从而理解并提取信息的过程。根据鲁姆哈特(D·Rumelhart)1977年提出的交互作用模式,这个过程实际上也即是读者大脑中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认知加工交互作用的过程。相互作用模式(the interactive model)也可称为图式理论模式(the schema theory model)。按图式阅读理论,读者的阅读能力由三种图式决定: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语言图式是指读者对构成阅读材料的语言的掌握程度。内容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所讨论的主题的熟悉程度。形式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的体裁的了解程度。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大脑中的这三种图式与文章的语言、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其结果决定了读者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阅读的关键在于理解,尤其是深层理解。交互作用模式对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综合能力能起关键的作用。借助形式图式模式,教师可引导学生弄清文章的文体思路,了解各种不同体裁的课文的结构特点。例如教"Earthquakes" 时引导学生归纳出文体思路是accidents--- causes --- solutions---- prediction。借助文章体裁结构帮助理解文章实际上也是一种阅读策略,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下一阶段完成重建语篇的表达训练。借助内容图式,教师可启发学生寻找或利用文章上下文线索去激活自己大脑中相应的背景知识内容图式。例如教“Earthquakes”时引导学生回忆“板块学说”(plate tectonics)相关内容,将文章内容与大脑中的相关信息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理解文章的细节内容、中心思想、作者的写作态度、写作意图及文章的“弦外之音”。语言图式在阅读理解中起着基础的作用,没有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就发挥不了作用。教师应结合课文内容提高学生识别文章中词、短语和句子的能力。例如教“Earthquakes”时引导学生理解“shook”、“jumped”、“stay up”等在文章中的意思。这样做,学生读懂文章的能力才会逐步提高,下一阶段进行语言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才会有基础。总之,综合利用形式图式、内容图式、语言图式来指导二读课文,对提高学生阅读综合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主要如下:

1、细读课文。可采用全文阅读,逐段阅读,合段阅读等阅读方式。

2、检测理解。可采用问答题、判断题、讨论题、选择题等检测形式。

3、阅读析评。可采用学生发言、教师

总结或师生一起讨论归纳等双边活动形式。附SEFC Book 1A Lesson 26 & Lesson 27阅读理解问答题:

1) What do the first three paragraphs talk about ?

2) What does the writer try to explain in the last paragraph of Lesson 26 ?

3) What does the writer intend to do in the first paragraph of Lesson 27 ?

4) Why does the writer mention "The Big One" ?

5) If we compare the 1986 earthquake with the 1989 earthquake, what can we find ?

6) If the 1989 earthquake had happened in the centre of town, what would have happened?

7) Why can't we stop earthquakes ?

8) Do you think that San Francisco is now in danger ? Why ?

9) How does the writer make each paragraph of the two lessons coherent (连贯的) ?

10) What have you learned from the lessons ?

经过二读课文及完成一些深层阅读理解问题后,学生对文章有了深刻的理解,吸收信息或利用所获得信息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培养。阅读吸收信息, 吸收是为了表达。因此,教学活动的设计不应只停留在输入的层次上,应该使语言输入(听与读)和语言输出(说与写)之间产生一种平衡。运用所学语言知识以及题材信息重建语篇、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势在必行。

三、Post–-reading 采用自下而上模式,侧重培养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自下而上模式是指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从最小的单位——字母和单词(从底或下层)识别开始,逐步弄懂(在顶或上层)较大的语言单位——短语、分句、句子和语篇的意义。按照这个模式去理解阅读过程,教师在教授阅读课时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解决语言上的障碍,即弄清词、短语和句子的意义。

由此看来,阅读课教学既是一门阅读课,也是一门语言课。随着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深化,教师必须提高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阅读理解的问题,说到底就是语言方面的问题。所以,通过阅读,可以学习语言知识,通过学习语言知识,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阅读能力与语言学习,两者相辅相成、密切关系;另外,中学英语大纲规定,在英语教学中要努力使基础知识转化为言语技能,并发展成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为此,在完成二读课文之后采用自下而上模式深化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运用则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必然要求。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主要如下:

1、归纳知识。可引导学生按语言单位来分类归纳;也可按段落顺序或情节内容来归纳排列。

2、深化知识。可介绍一词多义、词与词区别、长句分析和逻辑纽带等拓展性知识。

3、运用知识。口头上可采用命题发言、口述大意、复述课文、话题讨论等准交际或交际练习形式;笔头上可采用改写、缩写、书面表达等准交际或交际练习形式。

附SEFC Book 1A Lesson 26 & Lesson 27 读后重建语篇训练题:

1) Why do you think San Francisco are easily shaken by earthquakes ?

2) Give a speech on what we should do in order to deal with earthquakes.

3) Write a passage to report the 1989 earthquake in San Francisco.

4) Write a short article on the 1999 earthquake in Taiwan.

实践证明,把阅读课教学活动分成三个阶段,不同阅读活动阶段采用不同阅读理论模式以实现阅读课教学的最终目的这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恰当的。这种做法有以下主要特点:

1、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训练。在认知能力方面,快速阅读理解训练促使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高度集中;深层阅读理解训练使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得到发展。在语言能力方面,各个阶段中阅读理解问题的解决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全面培养,尤其是阅读理解能力更得到了充分发展。在交往能力方面,同学们在老师引导下,在交流与讨论中相互合作、相互沟通,最后得出认识比较统一的答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相互沟通能力、协调合作能力、凝聚力自然也就得到了培养。另外,通过重建语篇训练,学生的创造能力也将得到培养。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篇7

教学设计模式包含: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对象、目标、策略、过程和评价五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英语教学设计中可以这样来思考:

(1)分析教学任务,阐述教学的预期目标;从学习的需求分析开始,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解决“为什么”及“学什么”和“教什么”的问题。比如第四册书中的“Body Language”,学习的目标是了解语言文化,学习基本语言。

(2)分析学生特征,教师需要分析具体的教学内容、课程及教学内容的同时要考察学生在进行学习之前,对于本课程中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具有什么知识和技能,即对学生初始能力评定,了解学生的一般特征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和态度。比如我的文科班学生很活泼乐于用英语表达,在设计课程时就考虑讨论和语言对话的方法。

(3)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即学生通过学习应该掌握什么知识和技能。意味着在设计中要环环相扣并围绕学习目标展开。

(4)确定教学策略,考虑用方式和方法给学生呈现,提供学习指导;实现学习目标或教学目标的方法。解决“怎么学”和“怎么教”的问题,其中应考虑教学媒体应用,选择不同的教学媒体或教学资源。比如我在做课“Body Language”中,考虑可以先提问肢体语言方式引发学生兴趣,随后引入课文让学生自主学习,提问,学生自己解答,练习。并且运用多媒体呈现课件包括大量的教材图片和生活中吸引学生的小图片。

(5)实行教学设计评价,考虑如何对教学的结果进行科学的测量与评价,考虑用什么方法引起学生反应并提供反馈;对学和教的行为做出评价。在行为评价时,既要以目标为标准进行评价,也要评价提供了关于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从而对模式中所有步骤作重新审查,特别应检验目标和策略方面的决定。

那么综上所述,根据理论要求,设计课程需要多方面考虑,并提出容易使学生理解消化的方式方法。比如“BodyLanguage”这节课的实施方案。

首先,从Lead-in方面着手吸引学生。我在设计课程时考虑先让学生动起来使学生自主地进入课文。所以在师生问好后直接要求学生按英语要求不出声地做动作比如“Touch yourhead.”“Use your hands to touch your face”等等,学生感到很新颖好奇。随后我说“Use your left hands to touchyour right hands,quickly!”学生鼓起掌来。之后引入课题“Body Language”。

其次在课程过程中,我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问自答从而更好的理解课文。并且给出学生表格,让学生自主找出不同国家的人不同的手势,并要求学生给出答案的同时做出相应的动作,学生这时情绪高涨更乐意参与其中。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篇8

一、微课在高中英语教学的课前、课中和课后的作用

首先,微课是学生课前预习的重要材料。在知识新授前,教师可以把制作好的微课推送至班上的学生,让他们事先进行收看收听,从而为新课做好准备。其次,在上课的时候,以微课为辅助材料,使之为学生全程参与课堂教学做好铺垫,让学生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学习精力更加集中,学习氛围更加轻松,学习效果更加明显。同时,微课还可以用来进行知识的小结、拓展。三是利用学生自主学习。微课不仅可以在课前课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就是在课后也能继续起到作用。教师可以课前课中使用的微课推送至学生手机等通讯终端,方便他们随时随地进行收听收看而不受时空的限制。

二、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微课应用现状

微课在国内是近几年兴起来的。尽管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就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微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仍存在诸多的不足和问题。一是硬件和软件配置不完备。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不少学校对微课的软硬件建设要么不甚重视,强调教师对基础知识、语法、阅读等方面教学,忽视教师在微课方面设计制作技能和素养的要求;要么拘于教育资源共享、多媒体资源不足、网络运行环境和人力物力等的限制,而使微课应用成为空谈。二是微课发挥效果不明显。应用微课至高中英语教学之中是大部分高中英语教师乐于接受的新鲜事物。但是,在微课制作问题上,不少教师忽视微课实际的综合运用功能而只看重表面的形式。比如,在视频文件的制作时,侧重所选视频的视觉冲击,而不注重其的适用性和实效性。在语言制作时,过于多个内容的堆砌而不是简于内容、突出思路和着眼于深层剖析。

三、微课设计策略

首先,微课教案的优化。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教案不同,微课教案具有自己的独特特征。一是微课教案的资源性。微课尽管短小,可能是就某一点而进行的制作,但也要有趣味性,更应体现知识的完整性和拓展性。二是教案的完整性。其实,微课本身就是教学活动的浓缩。这就要求在进行微课设置时,要从教学步骤、问题设置、活动展开、思考与练习等进行考虑和安排。尤其注重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的可能性和方式,比如,以问题的设置带动活动的开展,以活动开展带动学生的参与,在参与互动中达成学习的目标。

其次,微课音视频的选用与制作。微课教案设计完成之后,接下来就是进行微课音视频的选用与制作了。为了极大地发挥微课的教学效用,教师既可以利用网络中与之相关的音视频材料,也可以自己利用摄像机、数码相机和智能手机等去拍z或录制相关的音视频材料。之后,就是将以上选用和制作好的音视频材料加以编辑、修改和美化,并在经过反复测试和改进才予以定型打包。在微课音视频制作的实践中,笔者认为,如果能以团队合作的形式来进行选用和制作,效果则更佳。毕竟,音视频的选用和制作包括了主讲人、摄像、剪辑和设计等方面的工作,一个人是完不成的,需要多方面的人员加入进来,最好以团队形式来完成。

最后,优化微课用于高中英语教学的方式方法。一是讲究微课的导入路径。在运用微课时,要结合知识内容、教案设计和音视频材料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导入方式,力求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善于营造激发兴趣的情境。能有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微课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需要教师在知识内容优化设计、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活动化等方面和微课密切配合中,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让他们学到更多的东西。三是着力搭建适合英语教学的生活化情境。将微课运用与英语语言教学之中,要特别注意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和要求,既要达到知识学习的目标,又要生成和发展语言运用于交际的能力。而微课在达成这些目标中具有构建空间场景和生活情境的独特优势。例如,在教学“Natural Disaster”一课时,教师可以以各种自然景象或场域,将洪水、泥石流、地震和海啸等通过音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从而将地球状况展现出来,为听说读创设真实性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切实增强教学的效能。

参考文献:

[1]钟绍春,张琢,唐烨伟.微课设计和应用的关键问题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14(12).

[2]颜研.英语微课教学策略研究[J].绿色科技,2014(12).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篇9

(一)图片。看图可以说是板书的“前奏”,其内容往往又是课文的重点。一般每篇课文(对话)中都会有配套的图片,我们可以把它作为板书的一部分来加以充分利用。在课前教师可以针对这些画面设计一些相应的问题,并将它们写在黑板上。这样可以先让好奇的学生去注意图画的内容,考虑你所提出的问题,一下子就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为一堂课的开始起个好头。以高中英语第一册(上)第五课为例,可以设计这样几个问题:

(1)Where are they?Who are they?(他们在哪儿?他们是谁?)

(2)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ure?(从画面上你能看到什么呢?)

(3)What are they doing?(他们在干什么?)

(二)简笔画。简笔画最适合于在黑板上表达,它可以在教学中充当“催化剂”的作用。有许多很难进行的抽象教学活动在它的辅助参与下,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并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The Olympic Games一课,可能直接用英语向学生解释说明奥运会五环旗(The Olympic Flag)时,学生理解起来并不那么容易,甚至有些困难。此时,教师如果改用简笔画,先向他们展示五环标志,然后再用英语导入:“There are five rings joined together,which stands for five continents in different colors─Europe:blue;Africa:black;America:red;Asia:yellow;Oceania:green.”这样不仅简洁明晰,而且易于识记。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篇10

英语课堂教学设计就是英语教师根据正确的教学思想和英语教学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材,对英语教学的整个程序及其总体结构、具体环节及其有关层面,预先做出行之有效的策划,是英语教师教育思想、思维流程和教学艺术的体现。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英语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在此过程中,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得到同步的发展和培养。英语课堂教学设计需要遵循的要求:

1 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引导

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的设计过程中,要以学生为课堂的中心,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引导与优化。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情境学习、接受学习相结合,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进行英语学习。

2 课堂教学设计要体现学生的差异性,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

为了使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教学设计不但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还要考虑学生在语言能力以及学习方式等方面实际存在的差异。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考虑到英语学科的特点和高中学生年龄的特征,英语教师在分析具体的教学内容时,不仅要考虑课程及课时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还要了解学生的一般特征及对要学内容的爱好程度和态度,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方面设计上应尽量灵活多样,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在设计中教师要考虑到营造宽松气氛,给予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处处鼓励学生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提高。由于学生现有的语言能力以及学习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高中英语课程的教学设计要在保证学生达到“共同基础”的同时,考虑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

3 课堂教学设计注重问题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新课程强调把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作为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加以突出,努力营造多种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掌握和确立一种基于问题的学习。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设计时要学会思考如何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与交流中产生问题,并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巩固并运用所学语言知识。问题对于学生来说,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情趣,使他们充分集中学习注意力,诱发他们进行积极地思考,培养他们独立的思维能力,并训练他们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学生只有在洞察问题之后才会具有极大的学习动力,也才能使其学习方式得到优化,问题始终是课堂运行的主要动力,而且是内在的动力,同时也是转变学习方式的动力。因此,英语课堂教学设计要注重问题的设计,使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能力得以提高。

4 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的情境学习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学习英语缺少学习汉语的真实的语言环境,要让学生灵活的掌握和使用英语,非常有必要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客观真实的语言情境

然而,传统的英语课堂多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具有极强的被动性,学生对学习缺乏热情,课堂缺乏活力。新课程提倡英语教学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的学习身临其境,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学习语言。因此,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中需要创设学习情境,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然而,学习情境的创设并非盲目的、随意的,这给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来创设,并且创设的情境能够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

5 课堂教学设计考虑课堂活动的安排,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英语学习是一种语言的学习过程,其实质在于交流和交际。英语课堂设计要丰富英语活动的设计,使教学活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使学生在活动中平等、民主的交流与互动,从而提高自己的英语语言能力。英语课堂教学并非单单是教师讲,学生学,而是师生之间及生生之间的交流;课堂教学活动要通过交流使学生学习英语,掌握英语,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采用任务型教学思想,注重设置有意义、生动的、真实的语言情景,安排各种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真实地使用英语将所学的语言和知识加以运用来进行交际。有课堂活动,就会有师生交流及生生交流,有了相互交流就会有相互合作。科学合理的课堂活动安排,能够使学生接触社会实践,激活自己的真实经验,具有很强的真实性、交际性、互动性、合作性及创造性,既能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又能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的知识,还可以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极大热情,使英语课堂产生活力。

总之,在整个英语教学设计中,要始终坚持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高中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为目的,以获取语言经验为主要途径,以学生主体的语言交际活动为主要构成,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充分激发为前提,以学生对语言的亲身体验为基本要求,以真实的语言交流为表现特征,以学生认知、思维、动机、情感、兴趣、意志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最终效果。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学生的真实的教学情境下,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 任长松.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黄自成.普通高中新课程英语教学与评价指导[M].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2006

[3] 程可拉等.中学英语新课程教学论[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篇11

习题训练是一个查缺补漏的过程。高质量的习题可以让学生在习题练习中巩固英语基础知识,总结解题的技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传统的习题设计并不合理,缺乏目的性和针对性,习题内容比较单一和应试化。因此,教师要改变以往的出题计划,有针对性,有逻辑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为学生设计高质量的习题,让他们在有效的时间内抓住重点,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一、遵循循序性和层次性原则

在习题设计时,教师要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使习题适应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让学生通过习题的训练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同时在训练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性思维,提高他们的英语素养。

(1)循序性原则。习题设计时应由浅入深。首先教师应设计大部分学生能接受的内容,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保证大部分学生都能得到这些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然后教师应设计一些逻辑性比较强的英语习题,让学生在做此类题时根据所学的知识和临时思考得出综合性的结论。最后教师要设计一些创新性和探究性的英语习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完英语问好的口语交际时,教师可以参照出题方式为学生们设计一些习题训练。选择题:Hello,how are you?A:nice to meet you.B:Good morning.C:My name is Bob.D:I am fine thank you.填空题:Where are you from?___图文说话题:学生通过看图,用自己的英语语言表达出图片内容,训练自己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2)层次性原则。在习题设计时,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设计不同层次的训练,让学生们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提升。层次性设计习题是分层次教学的一个重要的体现,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体现了人性化教学。例如,在平时的习题设计中,教师可以将班级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将学习成绩接近的学生分在同一组。教师设计五个层次的习题训练,由易到难分为1组~5组,基础差的学生主要练习1组~3组的习题,接受能力和逻辑思维性强的学生着重练习3组~5组。学生在高质量的习题训练中掌握解题方法,能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二、 遵循着重训练原则,提高训练的有效性

教师要在设计习题的同时要重点考难点内容,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掌握重难点,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同时,教师还可记录学生们容易犯错的习题,以备下次习题训练。

(1)重点内容重点训练,做到分数合理分配。在习题课上,教师要为学生设计各种题型,让学生对重点内容进行反复练习,在习题训练中找到问题,从而更好地完善自己的学习。例如,在语法学习中,谓语的单复数应用是学生们必须掌握的英语语法之一,也是每年的必考内容。因此,在语法训练中,教师要针对这个重点让学生进行反复和多种方式的练习,掌握谓语单复数的应用。同时,教师要通过选择、阅读、写作等各种方式让学生掌握重点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和严谨性。

(2)集中错题,对易错知识点反复考查。由于定性思维、审题不认真,学生总是反复犯同样的错误。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记下学生容易犯的错误,在习题训练课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对易错的知识点,教师应通过多种训练方式,提高学生对易错知识点的警惕性。例如,不定式to的使用问题:Parents always( )help their child.A:try.B:try to.C:to try to.D:came.学生对这类问题的错误率较高,教师应仔细讲解本题的考查点,使学生明白“Try to do”的用法。教师可在接下来的习题设计中设置一个填空的习题:Parents always try( )help their child.各种题型的反复训练和加强训练,使学生掌握了这一用法,达到了习题练习的目的。

三、 延伸知识,增加学生的知识面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适当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对英语学习充满探索的兴趣。如果只是一味地复习和训练所学的基础知识,会让W生产生厌倦感,从而降低学生做题的注意力和有效性。因此,在习题设计时,教师应适当增加一些新颖的知识,扩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例如,名人名言:Nothing in the world is difficult if you put your heart into it.脑筋急转弯:Which month has 28 days?这样的内容可让学生体会英语的实用性和英语的乐趣,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质量的习题训练是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重要保障。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为学生设计高质量的习题,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篇12

任务型教学是一种语言课堂的设计方法,它以一系列活动为出发点,通过设计和运用语言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感知和使用语言。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年颁布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来,经过十余年教学实践,任务型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得到广大师生及教学研究人员的认可,新版课标突出特点之一就是“倡导任务型教学”。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任务型英语教学进行了很多研究,但关于任务型模式下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任务设计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教学实践中不乏部分教师对任务型教学理念理解不足,对任务的设计还存在一些疑惑,造成任务型教学收效甚微。基于此,笔者拟就任务型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任务设计原则做浅要分析,以期能与广大英语教育者共同探讨。

二、 任务的含义

搞好任务型教学设计,首先有必要对“任务”的概念进行界定和分析。关于任务的定义,国内外学者各有不同,在此作者不再一一赘述,但必须明确一点:英语课堂教育性任务和真实世界任务概念不同,语言课堂中可能要求学习者完成模拟情景对话、写信、复述所读文章、订票、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等各种任务,不单是因为这些任务可能在现实生活中频繁使用,更重要的是人们认为通过完成此类任务有助于学习者提升语言能力。任务型语言教学最突出的特点是“在做中学,在用中学”,让学生通过完成教育性任务参与学习过程,提升语言交际能力。

三、 任务型模式下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任务设计原则

目前我国的高中英语教材基本都采用了任务型教学大纲,每单元有一个中心话题,我们在口语教学任务设计中,可以以单元为单位,把握本单元在语言知识、技能、文化意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方面的教学目标,围绕单元话题设计出一个课时任务。当然,学习者现有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需求、学习风格等学习者因素必须考虑在内。笔者认为下列原则应在任务设计过程中予以考虑:

(一)  趣味性原则。现实社会人们日常交际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口语任务时要考虑采用多种组织形式、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充满时代气息的话题内容,增强任务的趣味性,鼓励、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口语交际练习中来。

(二) 因材施教原则。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风格,教师可设计不同的口语练习任务供学生选择。如外研版必修五Unit 5,单元话题为The Great Sports Personality,可把口语练习任务设计为:

1.辩论:如何看待体育明星热?2.为首次来华的外国游客设计一个小手册介绍一项中国传统体育项目。3.讨论:评选世界十大热门体育项目。4.讲述与体育运动相关的个人经历或你所了解的体坛明星背后的故事。

这样设计任务,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如活跃型学生可以选择任务1、3,沉思型学习风格的学生可以选择任务2、4等。

(三) 相关性原则。这一原则主要指口语练习任务要与单元内容、任务相一致,是单元任务的有机组成部分。单元任务之间要有关联,由易到难,层层深入,每个任务都通向上一级阶梯,助力学习者语言交际能力提升。接受性任务(听、读)一般排序在输出型任务(说、写、译)之前,为学习者提供足量可理解语言样本,使学习者能运用本本单元相关知识去完成任务,从完成模仿性任务过渡到创造性任务。

(四) 真实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学习者接触语料的真实程度对语言学习效果至关重要,真实是指实际生活中交际时人们使用的语言,而不是专门为语言教学而写的口语材料,当然,真实性是相对而言的,一旦语料被摘录引进课堂就已经事实上降低了其真实性。但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为学习者提供足量的真实语料,使学习者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掌握语言。同时任务的设计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内容相结合,将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学习需求纳入考虑范围,考虑任务开展的可操作性。

(五) 脚手架原则。脚手架原则是指教师在任务设计时应对学生完成任务可能遇到的困难给予必要帮助。这种困难可能是语言知识或语言技能欠缺,也可能是学习策略或情感态度。如口语练习前教师可根据话题提供参考词汇、句型、真实情境下语言交际音视频资源等。

(六) 合作性原则。语言交际是人与人之间的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任务设计时要注重合作学习的使用,鼓励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在互动中学会交际。合作不应仅限于生生之间的合作,还应扩展到师生之间的合作,促进教学相长。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篇13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