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工匠精神班会总结实用13篇

工匠精神班会总结
工匠精神班会总结篇1

二、“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坚持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其核心内涵在于不仅仅把工作当作赚钱、养家糊口的工具,而是树立起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负责的态度,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

1.“切磋琢磨”的精益求精精神

严谨求实、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不惜花费时间精力,不投机取巧,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

2.执着专注,责任感强

以锲而不舍、专心致志的精神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因为真正的工匠在专业领域上绝对不会停止追求的进步,无论是使用的材料、设计流程,还是生产流程,都在不断完善。

3.创新进取

所谓艺无止境,推陈出新。杰出的工匠永远不会停步不前。他们会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物质条件勇攀高峰,改进或创造新的产品。

三、班主任培养“工匠精神”的实践

1.学习目标“使命化”――责任感培养

在汉语里,“使命”的内涵丰富。使命,指出使的人所领受的任务;应负的责任。《左传・昭公十六年》:“会朝之不敬,使命之不听,取陵于大国,罢民而无功,罪及而弗知,侨之耻也。”本文使命一词主要指任务、责任。目前,我国技工院校学生特点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培养“工匠精神”工作的艰巨性。在技工院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目标,责任意识淡薄,对于未来充满迷茫。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应在学生入学之初开展目标教育。将学习目标教育与责任感教育融合起来,使学习目标使命化。

例如,数控专业的学生,当你问他们的学习目标是什么,他们往往会说:“好好学习,将来找一份好工作”或者“学好数控技术”,从中我们很难感受到学习数控专业的使命感,很难相信他们将来会成长为大国工匠。如果学生把学习目标教育与责任感教育结合起来,设定为“通过学习数控技术,提高中国产品质量,改变世人对中国产品低质廉价的印象”,我们就很容易感受到学生学习数控专业的使命感,相信他们将来会精益求精,把数控这门技术作为一份事业去干,干出成就。

2.环境管理“企业化” ――引入企业8S管理

班级管理要结合企业的特点,融入企业管理的要素,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办学,我们所有的一切都要围绕培养学生如何更好地就业,更好地在企业发展。在班级日常管理方面,如班主任给予学生的操行评分可以结合企业的工资管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例如,将企业现场管理的8S(清扫、清洁、整理、整顿、素养、安全、学习、服务)渗透到班级日常管理和宿舍管理中。一丝不苟地上课,高标准地完成作业,一尘不染地打扫卫生,这些日常管理都可以成为工匠精神培育的土壤。

3.专业教育“精益化” ――借鉴“教师集体”理念

专业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部分,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强调精益求精的精神。严谨求实、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不惜花费时间精力,不投机取巧,打造本行I最优质的产品。

所谓“教师集体”,是乌克兰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概念。马卡连柯认为:教育不能把教师看成孤立的个人,教师之间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班主任要实现有效专业教育紧靠一人努力是很难实现的。任课教师与班主任的有效合作是实现有效专业教育的关键。任课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结合专业课的学习,尤其是实操课,培养学生严谨、耐心、精益求精的精神。

例如,对于数控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精益求精”精神培养对该专业来讲非常重要。班主任通过与任课教师沟通,通过专业一体化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精神。此外,实训车间管理试行8S管理,对实训前的工量具准备,工作服的穿戴,实训后的整理整顿等等都有明确的操作规范。这些细节恰恰都是工匠精神的体现。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和日常辅导时,会将此精神渗透到对学生的各种要求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4.专题培养“精准化” ――理论联系实际案例

班级管理过程中除了渗透工匠精神于日常管理之中外,“精准化”的培养非常重要。例如主题班会、团组织生活、技能大赛选手及优秀毕业生事迹宣讲会。班主任可以通过这种班级集体活动学习工匠精神要义,倾听身边同学的感人故事。此外,班级晨读也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方式,班主任通过晨读让学生细读读本,相互讨论交流。

此外,班主任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级、市级等各级技能大赛,在大赛训练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工匠精神”。

5.班级文化建设“常态化” ――营造氛围,润物无声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任何一种精神的培育都离不开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班主任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必须打造相应的班级文化氛围。笔者所担任班主任的班级,把名人名言、学校技能大赛获奖学生的照片、工匠精神内涵等悬挂在课室墙壁上,并充分利用班级微信群、QQ群、微博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班级文化根植于校园文化之中。技工学院应结合自身专业特点,融工匠精神文化于校园文化整体建设之中。

四、效果与反思

1.效果分析

笔者所担任班主任的班级经过近两年努力,效果突出。班级总体教育效果好,学生在校期间各项工作完成较好,如黑板报,团支部在完成每月黑板报的过程中,力求完美,每月评比成绩优秀。团支部组织每月组织生活会,精益求精,细心安排,效果显著。班级连续两年被评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优秀团支部。班长在完成班级考勤、纪律管理及其他班级杂务过程中,认真细致、耐心、有条不紊、责任感强。每月卫生区打扫,卫生委员领导班级同学不放过一点垃圾,打扫彻底。班级总体考评在全校名列前茅。

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各种活动,取得良好的成绩。班级同学的考证通过率百分百。其中在各级技能大赛中,班级有三名同学获得突出成绩。其中三人在校技能大赛中获得各自项目的第一名;在44届世界技能大赛广州市选拨赛中,两人获得第一名;在广东省选拨赛中一人获得第一名,一人获得第七名;在国家选拔赛中一人获得第二名,进入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他们在训练和比赛中严格要求自己,精益求精,体现了良好的工匠精神。整体来说,班级在管理中,以系统化的理念,多角度培育,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关键。

2.反思

首先,中国传统中“差不多”的思想根深蒂固,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直接导致该做到的,没做到;该做好的,没做好。其次,技工院校的学生无论在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心理素质、学习基础等各个方面都与普通教育的学生存在一定差距。如果再加上这种“差不多”思想,导致了培养“工匠精神”的艰巨性。再次,班主任素养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培养效果。此外,班主任一人努力,不足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第四,我国现行班主任制度存在不足。技工院校大多实行班主任负责制,包办班务。由此,繁杂琐碎的事务让他们无暇顾及其他,难以实现管理与育人相融合。班级管理教育大多停留在管住学生不出问题、不违纪层面。

学校要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需要针对困境采取有效措施,克服困难。

五、结语:系统化培养

教育的使命是培养人,发展人。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在走过前期建专业、打基础,强调“动手技能培养”的初级阶段后,面对当前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严峻问题,强调专业核心技能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技能人才的工匠精神迫在眉睫。从学校角度来说,学校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培育无法追求“速成”,无法通过短暂的教育即可实现,也无法通过一人或个别部T的努力而实现。本文尝试从班级管理的角度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这仅是学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一个方面,不可能通过班级管理完全实现。这是一个系统性工程。班主任、任课教师、辅导员、学生处、文化宣传部门等人员或部门应结合工作实际,相互配合,多角度进行系统化的培养。

任何成功的事情都与困境相随,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也如此。我们只有在克服困境中,努力探索,寻找成功的路径。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不是一撮而就的事情,学校应有自身定力,除去浮躁,全员参与,集体合作,系统培育,方可逐渐养成大国工匠,匠心筑梦。

参考文献:

[1]张坤晶.论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 [J].职教通讯,2006(16).

[2]平建雄.浅谈技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J].职业,2016(18).

工匠精神班会总结篇2

第一,借势营销成本较低。每逢大事就会出现借势营销,但造势不易,热点偶然,聪明的企业往往都在借势。有趣而又符合企业调性的品牌植入是相当明智的选择,文字、海报、图片、视频等借势方式与玩法也层出不穷。与造势相比,借势往往会在传播上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第二,传播快餐化,公关需要傍蹭。传播越来越短平快,借势营销并不能长期规划,而傍巨人、傍名流、会勾搭已经成为企业公关的必备技能。当企业产品本身在近期缺乏卖点或亮点的时候更需要借势,寻找“巨人的肩膀",然后变得身轻如燕,营销起来事半功倍。

第三,与更大的资源发生关系。与比你更大的资源发生关系,这就是借势的基础所在。企业希望借助强大光环得到巨大的背景支持力量,发挥强势品牌强大的背书功效,但中国的中小企业本身还缺少这种背书能力。

即时借势营销有百般好处,但庞大的分析、策划、执行成本,也让很多中小型企业望而却步,“匠心体”事件背后其实解决的是一系列的问题。“匠心精神”与品牌理念完美结合,潜移默化的将品牌价值输出给用户,同时可以实现多家企业轻松联动,这无疑是借势营销案例中的范本。

那么,班聊“匠心体”如此火爆的原因具体在哪?

首先,积极制作热点事件。借势的好处不言而喻,但热点事件会受到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制约,并且不会真正符合企业的品牌内涵和调性。深耕企业级服务9年的班聊,“匠心精神”已经成为企业品牌内涵之一。班聊选择聪明造势,将品牌植入到“匠心体”中,各家企业趁此机会携手班聊借势。

第二,把握势与品牌的契合点。“工作的事,上班聊”一语双关的海报文案,不仅使产品得到曝光,更明确了班聊企业沟通协作的场景定位。当坚守匠心与品牌曝光结合,“匠心精神”可以用数字体现,即使没有文案功底,用数字去呈现的文案也足以去支撑营销大任。

在匠心精神回归的今天,许多创业企业埋头做产品,却忽视了品牌曝光。有营销需求的创业企业自然会主动加入其中,许多明智的借势跟随者,即追求“匠心体”的风格一样,又体现了不同的品牌价值。

其次,新媒体引爆。在信息高速流转的时代,好的曝光渠道才能使有价值的内容脱颖而出,再有创意的活动也需要优质渠道的承托。当新媒体成为营销活动的主要战场,班聊选择了与影响50万+创业企业创始人的i黑马微信合作。

微信首发活动招募的同时,生成海报在黑马社群中广泛传播,吸引了众多创业企业关注,支持、点赞、分享等互动行为营造出一种共鸣的气氛。当创业者有了共鸣的感觉,活动自然就容易扩散开来。如果说一个好的渠道让首次传播成功的话,那转发分享则是“匠心体”刷爆朋友圈的关键。

最后,内容UGC,海报一键生成。活动页面上,大量企业贡献UGC内容,企业可以上传图片及文字内容生成自己企业的“匠心体”海报。通过企业对内容的不断更新,将不同的产品、形象、数据展示到海报中,间接让海报内容多元化,海报的趣味性、娱乐性进一步被挖掘。技术上采用固定的模板,可以一键生成,免去企业制作做海报的烦恼,参与成本极低。

工匠精神班会总结篇3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一词,最早出自于聂圣哲,他培养出来的一流木工匠士,正是来自于这种精神。工匠精神体现着匠人精心制作、打造产品的理念与追求,并对最先进、最前沿的技术进行不断地学习,创造出更多的成果。此外,工匠精神也是匠人对自己的产品进行不断的精雕细琢,使产品更加完美的精神理念。培养技校学生“工匠精神”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打造出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

总之,工匠精神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是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是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到:“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随着教育战略、国家产业战略的不断调整,单位用人、就业、求学等观念也在发生慢慢的改变,“工匠精神”将成为普遍的追求目标,除了“匠士”,还会有更多的“士”脱颖而出。

二、技校汽车维修专业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推动了汽车维修行业的快速发展。当前汽车维修领域中产生了很多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新制度,虽然技工学校中汽车维修专业的开展为其提供了相应的教育平台,但是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汽车维修专业人才的培养。

一是近年来,高校扩招严重影响了技工类院校的招生情况,导致技工类学校生源出现滑坡现象。当前我国技工学校的大多数学生是“学困生”,招生已经从“考试择优录取”变成了“零门槛录取”,很多学生初中还未毕业就上了技工类学校。另外,有的技工类W校为了扩大自己的知名度,过度重视招生数量,严重忽视了教学与学生的质量。

二是随着汽车维修市场的快速发展,汽车维修行业对维修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有扎实全面的理论知识、高水平的技术、精通机电一体化技术,还要掌握汽车的原理与结构以及现代检测与电子维修技术,熟悉传统维修技术与现代相关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现代电子技术等),同时要求汽车维修人员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熟练的操作技能,以便精准、快速地找出汽车存在的问题,并能够提供有效的解决策略。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技校中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水平远远达不到这种水平。

三、技工学校如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总理曾经用这样一句话形容汽车维修行业人员:“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吃得比猪差,干得比牛累”,形象生动地体现了工匠精神是汽车维修的技术门槛。机械类的拆卸和安装等都需要超级厉害的记忆能力和强有力的双手,而且双手还要灵活。另外,汽车维修专业人员除了需要具备专业基础知识以外,还需要认识英文、日文等多国外语知识以及多种符号标志。在相关的调查访问中得知,每个汽车维修工都是不容易的,满脑子的零件和电路图。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汽车的车型也日新月异、不断更新,这就需要电脑重新进行编程,“工匠精神”在汽车维修工人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因此,技校对汽车维修专业学生 “工匠精神”的培养至关重要。

1.将工匠精神引入校园,开设相关专业课程

通过将“工匠精神”引入校园,开设相关专业课程,让学生对“工匠精神”先有一个浅层次上的认识,明确其真正内涵和意义。

2.教师首先要有工匠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为人师表的作用,所以汽车维修专业教师应当培养自己的工匠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与操作技能,身体力行,做到精益求精,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

3.社会和企业单位应该大力支持与鼓励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本质上就是对从事的事业具有锲而不舍的执著精神。企业和社会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包容,让学生建立自信心,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追求精益求精,不断挑战自己、突破自己,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水平,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4.利用专业实训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为了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工匠精神的实质与价值,应当将工匠精神与真实的任务、环境联系起来,学生才可以追求真正的工匠精神。专业实训有两种形式,分别为单门课程的实训、两门以上课程相结合的实训(实训周)。

5.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充分结合在一起,对一体化教学体系进行完善,以便改善技校学生厌学的情绪

一体化课程的课堂,是工学一体的过程,是以在企业中典型的或常用的工作任务为切入点,并以此为载体,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在实践中构建知识,并培养学生思考钻研的精神,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6.对专业课程进行小班化教学

大班化教学模式使得教师很难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也很难对各个学生进行一一指导,所以使得专业课程教学效果无法达到预期,更不用说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了。而小班化教学模式能够让教师关注到每个学生,并及时掌握每个学生的动态,进而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这种小班化的教学模式显然能够促进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四、结语

工匠精神既立足于技工教育又高于技工教育,技工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这是技工教育发展的理想境界,每一个技校生也应当将其视为不断努力学习、为之奋斗的、终生的、崇高的精神境界。技工类学校主要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将服务社会、服务企业作为教育的目的。所以,对学生教育导向和教育成果的检验标准应该以其是否真正传承工匠精神为主。工匠精神是技工教育的灵魂,是技校教师、企业以及社会应永久坚守的阵地。

参考文献:

工匠精神班会总结篇4

一、工匠精神内涵与培养困境

1.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尽善尽美的精神理念,其核心内涵在于不仅仅把工作当做赚钱、养家糊口的工具,而是树立起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著、对产品负责的态度,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

(1)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孜孜不倦,反复改进产品,把99%提高到99.99%。

(2)严谨,一丝不苟。不投机取巧,以严谨的态度确保每个零件的质量,对产品采取严格的检测标准,不达要求绝不轻易交货。

(3)执著专注。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因为真正的工匠在专业领域上绝对不会停止追求进步。无论是使用的材料、设计流程,还是生产流程,都在不断完善。

(4)专业,敬业,创新进取。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艺无止境,推陈出新。杰出的工匠永远不会停步不前。他们会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物质条件改进或创造新的产品。

2.工匠精神培养困境

(1)学生特殊性决定了任务的艰巨性。中国技工院校的学生是在经过普通教育层层筛选之后,怀着迫不得已的心情来到技工院校学习的。如此,技工院校的学生无论在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心理素质、学习基础等各个方面都与普通教育的学生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直接导致技工院校德育任务的艰巨性。由此,功能性教师集体的建立也十分艰巨,需要从学校层面,合理安排,统筹协调。

(2)教师素养高低决定了任务的成败。技工院校的教师大多数不是来自师范院校,没有系统学习过教育学和心理学课程。面对如此艰巨的德育任务,建成功能良好的教师集体非常困难。学校应对新入职教师进行形式多样、相对全面、系统的培训。

(3)班主任制度的不完善决定了任务的长期性。我国现行班主任制,是建国初脱胎于原苏联20世纪30年代开始建立的班主任制。实际上,我国现行班主任制已经同它最初发生的那种制度渐行渐远。我国现行班主任制度赋予班主任的实际功能是:作为有别于任课教师的德育工作者,易产生包办班级学生德育的误解,又代替学生组织包办班务,从而成为有别于其他学生行为管理与指导责任制度的特殊经验形式。这样的班主任制度,如何能够构建功能性的教师集体呢?

二、教师集体要义

所谓教师集体,是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概念。马卡连柯认定:以往教育书籍往往把教师看成了孤立的个人,教师之间没有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如此,怎会有真正的教育过程。由此,他确立了教师集体的价值观念和思路。

第一,教师不是个体,应属于“教师集体的一分子” 。因为“凡是教师没有结合在一个集体里的地方,凡是集体没有统一的工作计划,没有一致的步调、没有一致的准确的对待学生方法的地方,那里就不会有任何的教育过程”。教师集体不是随意组合起来的,而是要合理地、有目的地组织起来。即使有的教师个人能力较弱,一旦形成合理配置的教师集体,那么能力较弱的教师,其作用未必比其他的优秀教师小。

第二,教师集体和学生集体不是两个集体,而是一个统一的教育集体。首先,构建教师集体,不是为了单独培养个别学生,而是为了培养学生集体。其次,仅凭单个教师个人的努力,不足以培养学生集体,只有诉诸教师集体才可实现。学生集体一旦形成,它本身就成为教育的主体。

第三,教师集体具有一般“社会组织”的特征,即集体有着共同的见解,共同的信念,彼此间相互帮助,团结合作。

第四,教师集体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学生集体的作用和对个体教师的影响上。在教师集体中,新教师能够通过与老教师的交流、合作,使得自身快速成长起来。

三、工匠精神培养体系的构建

在普通教育中,教师集体建设的提出由来已久,但是实践效果却不理想,关于技工院校德育工作教师集体的探究较少。技工院校学生的特殊性,决定了班主任的工作更加头绪纷繁,往往事倍功半。

技工院校的班主任都是兼职班主任,他们都是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兼任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往往忙于琐碎事务,分身无术。教师集体的构建有助于减轻班主任工作量,提高德育时效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将班主任从德育“无底洞”中解脱出来。

1.“班主任―任课教师”的教师集体

目前班级管理的现状大多是“一师多生”。班主任独自承担着学生的教育职责。在许多技工院校,班主任制度甚至被简化为班主任包办班务制,即由班主任包办了许许多多本应由任课教师或学生承担的或分担的班务。

任课教师成了班级管理的边缘人,游离在班级学生教育管理之外。由此产生的后果是:由于时间、精力、专业素养等限制,很多班主任把工作重点都放在了学生纪律管理上,每天被班级琐碎事务缠身,无暇顾及学生的个性从而进行多样性指导,更无法结合专业实际,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这种现状,严重影响了学生成长的多种需求,技工院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目标也难以实现。此外,过重的工作压力,缺乏成就感的工作过程,还使得很多教师不愿担任班主任。

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作为技工院校,是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工匠精神的培养需要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通力合作。技工院校的特殊性决定了建立“班主任―任课教师”教师集体迫在眉睫,尤为重要。

德育导师制,即由班级任课教师中的骨干教师担任导师。导师制实行双向选择,每位导师负责联系4~5名学生,结合专业课的学习进行个性化指导,架起师生间的“心灵桥梁”。任课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结合专业课的学习,尤其是实操课,培养学生严谨、耐心、精益求精的精神。班主任和德育导师互相合作,相互配合。首先,班主任要创造条件,让德育导师和学生间加强沟通,让学生认同、欣赏、敬重自己的导师。其次,尊重德育导师,让他们获得班级管理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再次,班主任和德育导师之间要多沟通,相关支持,共同成长。

德育渗透于课堂教学中。教育家赫尔巴特曾说“不存在无教育性教学”。班主任―任课教师集体的建立,能够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一阵地作用,充分利用课程特点,逐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2.“班主任―专职学生工作者”教师集体

目前许多技工院校都设有专任的学生管理工作者。以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为例:学校实行院系两级管理,校级有学生处,各系有学生工作部(简称学工部),班级有班主任。三类不同层次的学生工作者可以组成功能性教师集体。教师集体不是简单教师的群体,是相互配合,合理组织的功能性集体。它可以有不同形式的组成方式。

(1)以违纪学生帮教为主要任务的教师集体。违纪学生的教育、矫治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难点。以校学生处心理咨询室、系学工部、班主任形成的良好的教师集体,可以很好地、系统地教育学生,效果较好。

首先,学校会对学生进行心理普查,发现疑似问题会及时与系学工部、班主任沟通,关注学生,预防问题的发生。再次,班主任会和问题学生沟通,让学生参与校心理咨询室的集体辅导及个人辅导。最后,系学工部会组织针对问题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矫治问题,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德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以班级常规管理工作为主要任务的教师集体。学校的工作由校学生处下达到系学工部,然后再传达给班主任或班级学生干部。在常规管理工作中,由系学工部专职学生工作者和班主任组成教师集体,配合得当,强化落实管理规定,培养良好的班级班干部队伍,加强班级常规管理,实现管理育人的目的。真正的教育是“管理”和“育人”融为一体的,即管理是以育人为目的,没有以育人为前提和目的的管理不是教育;育人需要管理作保障,没有有效的管理,育人活动难以维系和实施。

(3)以学生活动为核心任务的教师集体。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在学生工作中强调“活动促转变”,即通过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各系学工部有专门负责学生活动的教师、学生干部。班主任与其组成良好的教师集体,有利于开展学生喜欢、适合学生的活动。

专业活动方面,学校组织校级技能大赛、创新大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通过组织并参加课外活动,培养学生认真、严谨、专注、精益求精等精神品质。同时,通过活动可以培养班级学生的集体意识,形成良好的班级学生集体,这本身具有教育作用。在这期间“教师集体―学生干部集体”和“班级学生干部集体―系学生干部集体”的作用非常重要。教师集体的价值之一是对学生集体的作用。

3.教师集体-学生集体

马卡连柯强调,教师集体和学生集体不是两个集体,是一个统一的教育集体。任何德育工作都要最终落实在学生集体中,而非松散的学生群体中,才能切实达到德育目标。在教师集体构建中,要注重学生集体的建设。现实德育工作中,仅凭个别教师一人努力,不足以培养良好的学生集体。

如:班集体的建设,需要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配合;系学生干部集体的建设,需要班主任和系专职学生工作者配合;整个学校学生集体的建设,需要全校德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学生集体一旦形成,它本身就成为教育的主体。学生在集体中通过集体进行自我教育。

四、小结

作为技工院校,德育任务更为紧迫,如何在“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让班级教师集体的建设成为“全员”德育的基础性工程,人人成为德育工作者,让班主任从繁琐的德育“无底洞”中解放出来,是一项十分重要和迫切的工作。

当前,国家强调技能人才的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的培养纳入德育工作中,培养技工院校具备工匠精神的学生。我们需要通过不同方式的教师集体去系统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真正实现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马卡连柯.马卡连柯全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

[2]陈桂生.班主任制[J].上海教科研,2007(1).

[3]陈桂生.“教师集体”辨析[J].思想・理论・教育, 2002(4).

工匠精神班会总结篇5

刘岳院长指出,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参照的基准,身为教师要坚守职业道德,将“职业技能+职业素养=优质就业”作为教育教学目标,率先成为践行工匠精神的典范,要身体力行,通过每一堂课、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将工匠精神影响并传递给每一位学生,做到“用工匠精神弘扬和培养工匠精神”。

机电工程系主任王莉:工匠精神是一种情怀

我理解的工匠精神是一种情怀,是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理念;工匠精神是一种素养,是认真、敬业、执著、创新的职业追求。培养工匠精神,要注重职业院校的师资培养和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让工匠精神扎根心中,提高教师们的思想认识和对职业教育事业的追求以及执著的坚守,自动成为工匠精神的传播者;

其次,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优质课评比、技能比武、创新制作等形式,让乐于和善于专业技能学习并在专业方面有一技优势的教师脱颖而出,通过榜样和引导作用,带动师资技能不断的提高,促进技能工匠的形成。

再次,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通过赛前专项培训、赛事观摩、赛事淬炼,促进教师将工匠精神应用到实践中去。

最后,在教学上,因材施教,因需施教,因用施教。可设立培优班,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因才培养,师生砥砺,让工匠精神普惠更多人;设立兴趣班,尝试让部分学生愿意学、喜欢学,让工匠精神渗透到更多人;设立学期教学研讨机制,实时、适时、及时根据教学、就业、专业实际,修改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让工匠精神体现在更多人。

机电工程系教师皇甫志远: “专、精”兼备的一技之长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一技之长并非普通意义上的技术技能,只有“专”与“精”兼备才能称得上“长”。在世界技能大赛中,代表国家拿到金牌的,往往都是那些够专注、能坚守、有耐心、敢创新,以及不断突破自我的人。

我认为,要将学生培养成为大国工匠,首先,教师自身必须具备工匠精神,要够专注、能坚守、有耐心、敢创新。教书育人、传授技能是教师的本职工作,所以教师必须坚守在岗位上,专注做好本职工作,不被外物迷失本心。

其次,虽然职业院校的学生基础差,个人行为规范不够严谨,但教师一定要有耐心、不抛弃、不放弃,以身作则,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他们。

最后,在快速发展的今天,知识技能更新的非常快,作为专业教师,更应该不断地接触新兴事物,不停的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好就业,不失业”。

机电工程系学生姚尚尚:工匠精神指引我成长

我以个人为例浅谈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在初高中阶段,由于对文化课提不起兴趣,经过慎重考虑打算选择职业院校就读,进入了郑州商业技师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

最初,由于对学习内容不了解,学习态度也不够端正,总是认为“差不多”就可以,实操课上也得过且过,认为只要完成老师布置的课程任务就可以。以硬线配盘为例,我就想着能把线接上,不乱能通电就好,结果配出来的线歪歪扭扭,甚至有交叉,简直就是一团乱麻。而老师配出来的线却都工工整整、横平竖直,完全不存在交叉。如此一来,老师就只能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教我,这让我发现自己不够专注、不能坚持,也让我看到老师的专业敬业和精益求精。

此后,我的学习态度开始改变,对自己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意识到要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精一行,在将来才能有所建树。虽然我现在还有所不足,但我相信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在“精益求精、严谨、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的指引下,我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做一名合格的职业院校学生,做一名高技能技术人才,一名光荣的大国工匠,为实现“中国制造梦”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园林建筑系主任郭正恩:技能大赛是培养工匠精神的最佳载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与经济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还有相当距离。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它更注重技能人才的培养。市场需要要求职业院校毕业生能够与工作岗位无缝对接,因此职业院校必须从学生在校时期就注重对其注入工匠精神的理念,使学生养成对学习、工作的高标准、严要求,让每一个人能够以敬畏的姿态对待自己的职业。技能人才恰恰是工匠精神的最佳传承者,他们唯有脚踏实地、专注持久的锻炼技术,方能在所处领域成为专家和品牌。

我认为技能大赛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最佳载体。

首先,大赛的初衷就是激励从业人员刻苦钻研、勤练技能,以提高一线作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在各行业营造“岗位练兵、岗位成才”新风尚和“尊重技能人才、争当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

其次,每一个赛场都是学生们的专业技术课堂,评委都是来自各个行业的顶级“匠人”,充分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练、以赛促学”。

最后,赛前培训更是培育工匠精神的有效方式。在培训中的各项学习工作过程中做到精益求精,力求严谨,一丝不苟,耐心,专注,坚持,专业,正是工匠精神的实质所在。

园林建筑系老师张庆新:把工匠精神融入教学实训

完美的产品需要一流的技工,而一流的技工必须具备高超的技能和优良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需要培育,技工院校是培养高级技工的主要阵地。我们在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应强化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素质培养,将工匠精神纳入思想教育、各类主题活动、社团建设、实习实训之中,融入职业素养课之中。同时,也要积极探索,铺设强化工匠精神培养的有效路径。

第一,教学是根本,改革教学是培养创造力的最坚实一步,“心灵手巧”是创新者最本质的写照。为此,让实践教育贯穿中职教学中。

第二,将工匠精神文化有效融入校园文化,通过校园文化日积月累的熏陶,在学生身上积淀工匠精神的底蕴。

第三,将工匠精神充分地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和实训教学中,通过富有特色的专业教育,使学生具有成长为技能大师的理想和信念。

第四,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作为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通过实施深层次的产教融合工程,使学生在实际工作场景中体验职业文化,锻造工匠精神。

旅游烹饪系主任韩枫:树立优秀典型,培养大国工匠

为培养更好的、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人才,我认为职业院校要具备以下条件。

首先,作为职校教师应具备的工匠精神。敬业,热爱本职工作,工作有主动性、有奉献精神、全身心投入;精业,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技能水平,精心准备每一堂课、每一次实习,做到准确、完美。

其次,培养学生要从兴趣开始,培养出学生对职业的兴趣,是培养优秀工匠的基础。因学生质量参差不齐,整体培养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可以从少而精开始,以点带面,以个别专业带动全系。

最后,打破局限性,对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调整。给学生一些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加专业技能的学习训练时间和场地,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但要匹配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相应考核办法。如选拔优秀学生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开设技能大师小课堂,制定专业培养标准,并培养他们参加各类比赛、竞赛活动,树立学生典型,形成学院学习技能、实践技能的良好氛围,进而培养出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

旅游烹饪系老师李梦涵:爱岗敬业是工匠精神题中之意

弘扬工匠精神,离不开职业教育。我认为工匠精神尤其应该传达给即将实习的学生。目前学校分配出去的实习学生,能够完成实习阶段任务的少之又少,尤其是实习的第一个月,是辞职的高峰期。

“水土不服,辞职;跟同事闹矛盾,辞职;被经理指责,辞职;上班单位离住宿的地方远,辞职;宿舍住的人太多,辞职;好朋友没有分到一起工作,辞职……”这不仅给实习单位造成困扰,也会影响学校的品牌建设。这就是学生缺失工匠精神的现象级表现。

所以,对于即将实习的学生,应注重提升职业素养、提高工作质量,降低辞职率,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开设一门课程――岗前培训,主要给学生传达工匠精神,教育学生爱岗敬业。例如学习面试技巧、着装礼仪;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学习社会生存常识;提前了解实习单位情况,做好思想准备等等。

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五大精神:热爱祖国、热爱企业、热爱学校的崇高精神;积极乐观的工作精神;谦虚好学勇攀高峰的追求精神;团结互助,互帮互爱的团队精神;承担责任,全力以赴地执著精神。

商业贸易系副主任赵凌:工匠精神是深入钻研的务实精神

工匠精神是深入钻研、务实的精神,从教学管理到具体教学实践,从学院、教师到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成果转化,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只有每个层面都发挥出这种钻研、务实的精神,协同运作,教学效果才会更显著。

首先,做好教学管理注重提高学生与教师两个教学参与主体的内在驱动力,采取有力措施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工匠精神从来不是从外植入的,而是一个人的内在追求驱动。对教师而言,自我职业发展的需要以及有效的激励措施,才能辅助教师提升自己的内在驱动力。钻研教学、教研创新、教师队伍的活力和创新发展能力是教学发展的原动力。学院应注重营造以教学质量提高为导向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增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减轻不必要的额外工作,把教师的精力收拢到务实教学、静心教研,教学质量才会有质的提升;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深入备课、规范优质教学才能有效地收拢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其次,以就业为导向,做好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方向以及达成的技能等次的定位。技工院校培养的是职业化的基层劳动者,这是一个基本定位,各专业从人才就业需求入手,深度调研企业需求,倒推出技能培养的着力点;梳理课程体系,调整教学计划,创立特色技工教育,与其他各层次的培训、学历教育区别开来;定位精准,动态调整,与行业更新和发展相适应,教师也在确定的课程体系下,精钻2~3门课程,成为在某专业培养方向上的行家,定期入企业社会实践,才能使教学与企业用工需求真正接轨,才能为企业输送合格实用的劳动者。

商业贸易系教师黄银生:多渠道共促学生培养工匠精神

我认为培养工匠精神,职业院校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知晓学生学什么。具体来说,要先学做人,再学技能。要先培养学生的职业品质,引导他们对职业技能要有不懈追求和执著的坚守,对职业要敬畏、对作品要负责,多注重细节与品质。另外,在课程设置上应以行业当前的主流应用为基础,进行改革,以培养企业急需的人才。

二是指导学生制定职业规划,明确职业目标。职业院校学生大多正值15~16岁的年纪,对未来的概念较为模糊,毕业时又将面临工作,所以在校期间,让他们树立清晰的人生目标,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完成,是教师的必备课。要将本专业的社会发展现状和前沿知识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帮助学生完善职业规划,从专业前景及专业素质等方面给予学生指导,培养职业兴趣,制定职业目标。

三是加强校企合作、改变教学模式,增强学生专项技能的培养。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多与社会上的企业连接,研读他们的人次培养体系,和教学实践有效嫁接。

四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增强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艰苦奋斗和自强自立意识。创造平台,打破专业壁垒,实现专业间的合作、校与校的合作与交流等,开阔学生的视野,营造出学技术、练技术的育人氛围。

商业贸易系学生王朝阳:精益求精是成长为“大国工匠”的必备要求

我理解的工匠精神都是从班主任吉老师身上学来的。入校二年来,在吉老师的带领下,我的专业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班也拍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如《商院有个神奇牌》《影视男神女神嗨起来》《青春校园》《青春是什么》等一系列的作品。我们在创作中找到了学习的兴趣,明确了专业的发展方向,在学习中劲头越来越足。

通过拍摄作品,我发现一部好的作品,离不开很多专业设备的支持,更离不开对作品付出心血的多少与认真的态度。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工匠精神,对我们学生来讲,就是在专业学习上克服苦难、用心钻研。我清楚地记得,在做《青春校园》这部片子时,剧本不停地改,拍摄不停地做,音乐听了不下千遍,剪辑点对了不下百遍,遇到很多困难,例如设备使用不当、学生演员不到位、资金困难等等,但班主任一直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也身先士卒陪着我们熬夜、加班,并不断鼓励我们要做得更好。重于经过多日的不懈努力,片子终于做了出来,并且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通过这部片子,我收获良多,也成长进步了很多,充分领悟了对待工作要一丝不苟,做起事情要满怀激情、精益求精,我想这就是对工匠精神最好的诠释。

数控车焊系副主任王志明:执著专注,精益求精

我认为工匠精神的内涵要素包含以下几点。

一是精益求精。做技术的,要有钻研和创新精神,不断地学习才能用好技术。做服务的,要主动迎合用户的心理需求,努力把服务精细化。对教学而言,每一步骤都要认真筹备、组织和实施;对教师而言,要刻苦钻研、努力创新,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尽最大努力把工作做到最好,让学校、家长和学生都满意。

二是细心之外还要有耐心、专注和坚持。身为教师要静要稳,必须专注于教学和教育,然后全心全力地精雕细琢,不管什么艰难险阻,都要坚持下去,那才有成功的可能性。例如,对待一位问题学生或者是没有班级管理经验的新任班主任,我们不能轻易放弃,要有足够的耐心,善于发现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发挥其特长。

三是专业和敬业。只有专业才能打造卓越的产品,只有敬业才会让你出类拔萃。教师本职教书育人,不能仅满足于普普通通的工作表现,而且要时刻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激励自己,不断在实践教学中创新发展。特别是对于学生,除了培养其专业能力,更要加强德育教育和职业指导,培养他们的敬业精神,使家长满意、企业满意、社会满意。

数控车焊系学生鲁献伟:技能大赛开启“匠心”之门

2015年我参加了第一届国家技能大赛,并获得了优异成绩,这个过程对我认知工匠精神的内涵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比赛前,我一直犹豫是否参加,在老师的鼓励下,我果断报名。每天下课后到车间找老师进行辅导,反复练习,找同学陪着我一起练,在加快速度的同时提高质量。那些天,我真正体会到,只有辛苦付出,才有真正收获。那段时间是探索的过程、是付出的过程、是互助的过程、是快乐的过程,更是收获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重要性,了解团结互助的关键性,这会书本上没有的专业技能,用到平时接触不到的工具。我也发现即使你很出色,也不要认为自己每件事都比别人做得好。做事方法有多种,遇到困难不妨试试别人的建议。

我认为职业院校的学生,要有想法、有目标追求,有学好一门好手艺的工匠精神。对于职业学习来说,工匠精神除了要依靠职业教育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家长和学校要从小培养学生工匠精神,让学生从小认识到坚持、细心、严谨的重要性,并身体力行实践。只有这样,在未来的职业教育中,学生才能更快地融入到“工匠”的角色中,更好地学习。

医药化工系主任王红心:工匠精神之职业敬畏

工匠精神包含的内容很多,这里我想重点谈谈对职业的敬畏。敬畏职业,源于对生命的敬畏。古人云:“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遇有逾规,亦不出大格。”敬畏是一种态度,是对职业的一种信念。

首先,教师要对职业敬畏,要保持工作热情,把关爱学生作为主要职责。从情感上打动从制度上约束用行为引导,将教育教学中的各类小事、细节做实做好,争取在班级管理中行之有效。我认为不做好工作誓不罢休的精神就是源于对工作的敬畏,是应该在教师队伍中倡导的工匠精神。

其次,学生要对学业敬畏。敬畏身份,学生认清自己的身份,在穿衣打扮上就会注意,就会少有上课睡觉、迟到等情况;敬畏纪律,纪律是学习的保障,班级内有一个或者几个学生不遵守纪律,就会蔓延到整个班级;敬畏同学,尊重同学、互相学习,不会因为贫富、美丑而有差别,大家在人格上彼此平等,学会与同学和睦相处,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解决同学之间的冲突和纠纷;敬畏老师,和谐师生关系是教育的基础。学生应该对教师保持应有的尊重,见到老师要问好,要信任老师,不能从思想上与老师对立。

医药化工系老师杨海科:教职工是践行工匠精神的先行者

我认为,每一位教职工都要成为践行工匠精神的先行者,要立足岗位,坚定理想信念、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言传身教,让学生树立自尊、自信、自爱;在掌握技术技能中,养成严谨、细致、专注、负责、诚实、创新等精益求精、锲而不舍的工作态度,以及对工作的认同感、责任感、荣誉感、使命感、逐步成长为支撑“中国制造”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的主力军。

一是要让工匠精神在学校扎根、开花、结果。比如,我们要搜集整理有关工匠精神、大国工匠等一系列宣传材料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第一课,成为他们在学校教育阶段自始至终的必修课。

二是在课程中,特别在德育、实操课中应加入工匠精神这方面内容,使工匠精神融入到学生的血液中,让它成为职业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是工匠精神的核心是爱岗敬业。建议学校加大对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刻苦钻研业务,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业绩的教职工表彰和宣传力度。

在教学、招生、培训方面,一是学校要培养出具有高技能的人才和工匠,需加强对高级工、高级技师的重点培养,打造一支饱含工匠精神的领军队伍。

工匠精神班会总结篇6

同时我们还想到鲁班,因为他勤于劳动与思考,在机械、土木、手工工艺等方面,创新制造了“鲁班伞”,在今时代中,木工师傅们用的手工工具,如锯、钻、刨子、铲子、曲尺、划线用的墨斗,据说都是鲁班发明的,每一件工具的发明,都是鲁班在生产实践中得到的启发,经过反反复复的研究,推敲,实验后才制作出来的,鲁班后被后世称为“工匠始祖”。

在现在的时代,我们看到了许多汽车,而每个车子都有它固有的牌子,他们在工业化方面精益求精。

工匠在推动人类文明化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工匠们是勤劳的、敬业的、稳定的、干炼以及遵守规矩,一丝不苟,高尚的工匠精神是在任何时代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应该给予弘扬,如果我们忽略了它,那么社会不断发展和人类文明化建设持续走向辉煌就会受挫,工匠精神这股有生力量推动人类进步的愿望就不能好好实现。

什么样的工匠是合格的工匠,做一个合格工匠的基本素养和他需要怎样的付出和意志,工匠精神的核心:不仅仅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而是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及其内涵是:一是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二是严谨、一丝不苟、不投机取巧;三是耐心、专注、坚持、四是专业、敬业。

自我对社会做出的贡献,而后社会和他人对贡献的一种肯定关系,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不完善,在我心中的工匠精神是有信仰的踏实和认真的态度;是以一双妙手去传承千年以降的智慧,通过千锤百炼的手法和技艺,呈现出惊艳的美感,传承古老的工艺,在漫长的耗时中成就一件件独一无二的作品,工程师有工匠精神,科学家也有工匠精神等,可能于个人而言,工匠精神没有那么高大上,但你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就足矣。

工匠精神是我们中学生应该传承下去和弘扬的,我们不能让它遗失,时代需要它的存在,所以,在这个资源日渐匮乏的成长时代,重提工匠精神,更塑造工匠精神,是生存,发展的必经之路,在这条路上,我们要越走越好,创造在时代中属于我们的辉煌时代,从而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全面跨越。

工匠作文高一600字2揭开历史的烟云,寻觅数十年前的先辈们,探求他们的奋斗创举,回忆他们的“愚公精神”。我们看到了大国匠心,看到了矿山的希望,中国的明天。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影响着祖国的命运,在建设矿山中冲在最前线的工人们,不缺奋斗的青年。王涛从学生走出来,走向焊工这份职业。他忘掉了学生时代滋润的生活,选择了接受现实,立志成为一名好焊工。他坚守的是自己的初心,他追求的是精益求精的素养和品格。他的焊件完美无瑕,堪称工艺品。他把焊件当作焊工的脸面,坚持把焊件做得更精细,用心焊、用情焊,给予冰冷的钢铁春日般的温暖。他的努力、他的一丝不苟、他的投入,使他在“首钢杯”中夺冠。他,成为一匹黑马,在人们的注视下脱颖而出。

他甚至有幸为“中德对抗赛”而筹备。没有时间,他就努力想方设法挤时间;没有用左手焊接的习惯,他就练习用左手焊,夜里躺在床上也不忘拿起工具练习;没有工具,他就自己出钱买工具……天道酬勤,他的努力最终使他赢得比赛。王涛总是如此,面对比赛,他力争更好的成绩,面对工作,他渴求更优的业绩。立足于现实,致力于梦想。他的努力和奋斗为企业乃至国家争夺了荣誉,这便是一位优秀的工匠吧!

创新,为企业注入了活力。面对自动化改革的潮流,马著在工作之余潜心研究计算机。针对开采的问题,他提出了“无人电机车地下开采”的伟大构想。他的潜心研究、认真思考、突破自我、追求创新,积极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他将梦想化为现实。最终,他的突破性成就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工匠精神是什么?我们近几年一直在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而首钢的工人们创造性的回答了这一问题。面对世界新形势,工人们发扬创新精神,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生产力。面对艰苦的局面,工人们坚定不移地发扬“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精神。首钢精神,是首钢几十年发展过程的总结。而我们今天大力宣扬首钢精神,不正是文化自信的体现吗?在未来,我们更要坚定首钢精神,发扬属于我们的工匠精神,为建设事业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走出自己的一条康庄大道。

工匠作文高一600字3小时候写作文我的理想,总会巴拉巴拉写一遍。那时候的我不去想这些理想的可能性,不会契合经济收益和生活水平,不会想自己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只一味地憧憬着我想干什么,干什么看起来是有趣的。有梦的人是幸福的,我梦想当一名人民教师。

如今,进入了耒阳,我成为了一名中职生,开始走向对口高考道路上,但不再是普高的物理化政史地生。我以为这好像是一条捷径,但现实告诉我并不是,真想把梦想与现实连起来,把梦想与工匠精神连起来。梦想产生于兴趣,执着于动力,用专业对口学习和工匠精神带着梦想起航。

匠心是恒心,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不管是学某项技术,亦或研发某种产品。大多开始的时候,我们会干劲十足,随着时间的推移,陆续出现的困难,各种打击会不断蚕食我们的毅力,那还能像开始一样的坚持吗?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半途而废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

匠心是细心,细微之处彰显非凡品质。对学习精益求精的态度必不可少。记得我初三的时候,不爱做物理题,成绩也一直是平淡如水。学了表面知识,便觉得自己能耐非凡了,可是那些需要深究的问题如果不细心钻研难道会得到解决吗?或许很多人会说,小毛病多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却可以影响其质量,撼动其根本。

匠心是虚心,满招损,谦受益。只有保持谦虚的心,才会有足够的心里空间去学习知识,去发现不足。刚进入中职学校,觉得这里的课程较少且简单,恍然思考,是不是自己太过浮躁,自己真的优秀吗?都懂吗?对口专业学习,眼高心低,唯此才能有更高的理解与造诣。

把匠心精神当作一种责任才能找寻到自我,我们要敬畏它,所谓工匠精神,更多的是,执着专注,作风严谨,精益求精,追求创新,将思维发散出来。如果还按照以前的模式学习,不创新思维,那便是大错特错了。所以,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的更多的匠心,创新。

匠心需要专注,经得起喧嚣才能宁静以致远。专注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境界。古来成功的人大多专注,对一种事特别感兴趣,再累也不觉得枯燥。像一颗螺丝钉一样,传承工匠精神的专注。我们既然选择了工匠人生,那就让我们风雨兼程,奔向梦想的远方。

其实我们也像《西游记》里那个桀骜不驯的猴子,冲破了匠心精神,怀揣着大有可为的想法,拥有用理想代替现实的热情,却忘了其匠心精神的根本。这只猴子十分符合我们内心的理想主义,从石头里出来就知道自己要什么,却没有付出恒心,不细心、不虚心、空有抱负。

顿时有种击中的感觉,对于平凡,对于梦想,我们似乎都诚惶诚恐吧。我是一个平凡人,平凡到我今天发生任何事能影响到的也只有几滴眼泪。平凡不是一成不变,平凡也有精彩。做一名真正的匠者,让匠心精神带着梦想起航。

工匠作文高一600字4冬去春来,世间万物都在不断变化着,但在这大千世界中无法用录音机却从来不会因为外界的变化而变化。无论岁月吹人老,它始终如一,永远保持着本质的特征――工匠精神。

一书·一桌·一椅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广大教师用自己的行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知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用扎实的学识,引领莘莘学子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以仁爱之心善待每一名学生,促成学生们更进一步,成为学生的指路明灯……

把原本无知的人推向人生的彼岸――是所有教师共同的教育目的。他们为了培养莘莘学子,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方案,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专心致志地批改每一份作业……即使报酬极低,即使教学设备、教学环境简陋无比,他们仍然能专注专一地言传身教。我不禁又朗诵起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哪怕给他们提供的仅有“一书、一桌、一椅”,他们也能绘声绘色地给学子们讲述各种知识,点燃知识的火花催人前进。这种至高无上的精神是何等高贵?何等非凡?

荒漠·悬崖·冰峰

人生路上难免会磕磕绊绊,在通往成功的路中总会遇到各种挫折与磨难,阻止前进的步伐。磨难纵然无情,却给人以无尽的砥砺;失败固然残忍,却使人趋于顽强。如果把挫折当做前进路上的一面旗帜,一步一步向前走,哪怕四面八方是大漠荒烟,也能见到绿洲。

遥想红军长征,长征途中刺骨、漫天飞雪,红军们不怕千难万险,为了摆脱敌军的围剿追杀,他们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翻越积雪冰峰的重山峻岭,走过荒芜的草地,历尽千辛万苦,红军三大主力最后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面对困难,若似个缩头乌龟,永远都达不到成功的彼岸,但是,只要百折不挠,顽强不息,哪怕是悬崖峭壁,万丈冰封,都能将其化作平滩。正如一湾溪流,曲折回转中竟会激起心旷神怡的鸣响;一波巨澜,潮涌潮落时更能叠出惊心动魄的雄壮!

布鞋·旧衫·稀粥

我同桌一年四季都是布鞋加褪了色的衬衫走在校园里,每天的早餐都是白米稀粥。她从来不在乎别人轻蔑的眼光,她一直坚守但丁的那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她知道“要想人前显贵,必须背后受罪”。在学习中她是最刻苦的,每天熬夜到半夜才肯入睡。她的这种不忘初心、勇于拼搏的精神不得不令我肃然起敬。

蓦然间想起了断齑画粥的范仲淹,凿壁偷光的匡衡和悬梁刺股的孙敬,他们以勤俭朴素、勤奋刻苦铸就了自己的辉煌,成为世人的精神脊梁。

有人说,我拥有一个聪明的大脑,什么事都能轻而易举地解决;也有人说,只要我掌握了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勤奋与否并不重要。而我却认为没有勤奋作保证,无论你是否聪明,也无论你是否掌握了有效的方法与技巧,无论你多么富裕多么贫穷,都会沦为庸才,古今中外的无数事例都印证了这一真理。这些都是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

工匠精神是一花一草一菩提的天然精神,是不怕苦不怕累的耐劳精神。我想如果世界上每个人去效仿工匠精神,让工匠精神点缀这个世界,那么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工匠作文高一600字5择一事,终一生。最是无人知晓的角落,最是默默无闻的岗位,越是矗立着一群以平凡血肉之躯却坚持书写非凡事业的人。而首钢的工匠们就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非凡的人生价值。

马著,一位技校毕业生,电工出身,自学成才的“土专家”。他带着像燕山一样内敛刚毅的性格,用不懈努力为首钢在矿山自动化、信息化行业内保持领先水平做出了非凡贡献。“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马著从平凡的岗位做起,秉持着敢为天下先的首钢精神,实现自身非凡价值。

王涛,一名青年工匠,却毅然投身于首钢建设,将他的青春奉献给他爱的深沉的矿山土地。即使因练习受伤,即使家中还有他所牵挂的妻子孩子,但他还是将全部热忱投入到全国电工比赛中,并获得冠军。他用毅力升华自身价值,也为首钢发展标杆推了前进的坐标与航向。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没有工匠精神就难得大国工匠,没有大国工匠就难有大国重器的塑造与打磨。中国路、中国桥、中国网、中国港,这些超级工程的恢宏屹立,需要一位位像马著、王涛这样的匠人组建与支撑。不朽伟业的托举也正是依赖于匠人们的不懈奋斗与一生坚守。每一位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的人,都是对匠人精神的最好诠释。

工匠精神班会总结篇7

一、深刻认识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是一种对工作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与极致的精神理念与工作伦理品质,它包含了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坚守专注的意志品质、自我否定的创新精神以及精益求精的工作品质,并非一般人所认为的一项简单机械的日复一日的重复性体力劳动,而是一种持续性的创造过程,是一个不断对技艺、产品进行提升完善的过程。精业与敬业是工匠精神的核心。

世界工业强国的形成与对工匠精神的重视密切相关,工匠精神是德国制造业过去一百年成功的钥匙,这种精神让“德国制造”声名显赫,让德国百年工业品牌扎堆出现,也让德国在欧洲经济一片困顿时能保持一枝独秀。中国号称“世界工厂”、制造业大国,但中国制造给人印象是质量不高、价格便宜。这是因为中国很多企业过度追求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的即时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更重要的是对严谨的工匠精神缺乏足够的认知和实践。总理在今年两会上的话说:我们要用大批的技术人才作为支撑,让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

二、企业如何更好地弘扬工匠精神

弘扬工匠精神对国家经济发展、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以及员工个人技能提升都是无容置疑的正能量激励作用,但如何在企业具体工作中如何更好地弘扬工匠精神,笔者以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1、将工匠精神融入企业文化,统一员工思想认识

工匠精神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口号,工匠精神体现着专心、专注、专业的职业素养和精打细算、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职业追求,体现着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优秀品质,企业需要将它融入到研究、设计、生产、质量、经营、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之中,把热爱变为执念,把精神变成行动,在追求一种态度的同时,把产品和服务做得精益求精,保障企业的稳步发展。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石,将工匠精神纳入企业文化建设阵地中极为重要,通过耳濡目染、言传身教,让工匠精神深入人心,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让员工牢固工匠意识。企业通过标语、宣传栏、条幅、报刊、会议等宣传方式,让员工真正理解工匠精神的本质,埋下工匠意识,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际行动,甚至一些简单的口号,让员工能够对本职工作有更深的认同感和荣誉感,更大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能够以严谨、细致、专注、负责的工作态度投入到生产中的每一个细节中。

2、加强员工技术教育,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工匠精神需要精湛的业务技能,技能提升需要不断地加强学习教育。企业要重视员工技术教育工作,不断完善员工技术培训制度。企业要结合实际情况,认真制定员工技术教育培训安排表,科学合理设置课程,专人负责实施,做到月月有学习、季季有教育,并及时对员工理论和实践技术教育情况进行记录、考核。并且在制定长效科学的学习教育计划的同时,更要注重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开展灵活生动地学习教育方式,抓住员工的学习兴趣点。如从单一的技术人员上课、全员考试形式,可适当变为员工每月轮流当一回“主讲人”,或者不同班组的员工进行互相技术PK比赛,又或者举办个寓教于乐的技术知识有奖竞赛等,从而活跃员工学技术的氛围,增强员工学技术的兴趣。同时,为了提高企业员工整体技能水平,还要采用不同形式对技术尖子“压担子”,通过技师讲堂、导师带徒、技能大师工作室、接班人培养等多种平台,发挥蓝领精英的领军作用,做好传帮带,让更多员工可以共享技术经验,进一步帮助员工快速成长。

3、大力开展技术比武,进一步锻炼员工技能。

无论技术发展到什么水平,都离不开人这一最核心的生产要素,即便是制造工艺水平非常发达的波音公司和空客公司,也都需要靠一些技能水平相当高的人员从事这些手工劳动。因此在一些工艺流程复杂、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的化工生产企业而言,员工的技术素质对企业安全生产、高效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技能人才的脱颖而出需要更多的平台,技术比武是集中展现技能、高手过招的好舞台。基于这一认识,以“锻炼岗位技能,提高技术素质”为目的的职工技术大比武活动,在我单位已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十余年,公司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不断深化、创新技术比武的效果和形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员工参与,也选拔和培养了一大批技术过硬的岗位能手,为提高岗位员工素质,增强企业安全生产技术含量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也进一步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良好氛围。

4、拓展激励方式和渠道,提高技能人才自豪感。

企业在对技能人才进行奖励,既要有直接的物质奖励,如奖金和疗休养方式外,还必须重视其它激励渠道的开拓。因为在这个日益重视个人能力发展的时代,必须充分重视员工自我发展的意愿。在制度的设计上,必须提供专业发展通道和职务发展通道两条并存的通道,让优秀的员工拥有更多成长空间。

在专业发展通道的设计上,要完善技能评聘机制。企业都应该建立、完善职工的素质档案,实施职工素质目标管理评估体系,缩短了青年工人技术资格申报的年限,为广大青工晋升技能等级开辟了一条快速通道。在职务发展通道的设计上,可以建立技能人才信息库,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优先权。企业相关部门可以对历届技术比武中的获奖选手、技术尖子、日常工作中的技术能手等加强跟踪培养,促使职工岗位成才,更要提供跨岗位发展的优先权,要让那些综合素质较高、技术精湛的员工,在具备了职务岗位专业素质的前提下,可以提供比其他员工成为班组长、工段长、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甚至是领导岗位的优先提拔权,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员工学技术的积极性。

总之,工匠精神是现代工业制造的灵魂。寄语芦山学子时指出:“工匠也可以成为大师!”。围绕制造强国建设的战略需求,需要让更多的年轻人传承工匠精神,专心专注钻研技能,才能使我国成为技能人才强国。企业更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践行工匠精神,有效地激发员工学技术热情,增强技能人才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培养和选拔出更多高技能人才,从而为企业的高效、稳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工匠精神班会总结篇8

以笔者所在单位金华市技师学院为例,学校发动一切资源为学生寻求合适的、对口的就业岗位,让他们能学有所用,但毕业就业跟踪调查的结果显示:学生的就业满意度并不高,很多从事的工作和自己所学专业完全不对口,特别是机加工类专业的学生70%以上都没有从事本专业,通过毕业生回访了解其原因,基本都认为操作工工作环境不太好、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还有毕业生提到厂里女员工很少,让他们感觉到工人的社会地位不高。有些毕业的学生找工作时首先就问:“企业加不加班啊?我不想加班,太累”。“先到厂里做几天看看,不行的话就让家里重新找工作”。“单休还是双休?”。这样的心态致使部分就业生到了企业以后不能踏实工作,不能全心投入工作,流动性高。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呢?笔者认为除了有社会的部分原因外,学生自身的心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当今社会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基本上是饭来张口衣来张手,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普通平凡的岗位上一干一辈子在他们看来是很不可思议的。

那么如何在技工教育中培育“工匠精神”呢?

F在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工匠精神”,国家主席,总理也多次在报告中提到“工匠精神”,所以要在充分认识“工匠精神”重要性的前提下,将培养工匠精神作为学校的教学理念,利用各种资源和方法,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德育是培养工匠精神的主渠道。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作用、彼此渗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良性发展提供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因此,技工院校必须依托德育发展优势,充分发挥德育的教育作用,把工匠精神的内涵融于德育教育中,选用恰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其认识到工匠精神的价值,从而在学习职业技能的同时理解并实践工匠精神,从而提高其职业素养。

专业教育是培育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径大国工匠精神是要长期培养,融入职业教育的课程之中,因此技工院校必须在专业教育过程中不断地融入工匠精神。让学生接受专业课程和专业技能的时候时时刻刻受到工匠精神的熏陶。在课程目标和内容的设计上,首先具备极强的专业性,在专业上专心致志、追求精益求精;其次具备强烈的专业追求,并将这种不懈的追求贯穿于整个职业生涯中;最后具备坚定的专业操守,把自己的精神寄托于对专业的奉献上。同样,在专业教育中,应结合专业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教育,让学生逐步认识到工匠精神在提升专业能力方面的作用。

实践教育是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工匠精神需要通过实践才能内化为从业者的职业素质。当工匠精神与具体的职业场景相关联时,学生能更真切地体会到这一精神的实质与价值,要激发并训练形成相关职业情感的过程。比如通过技能大赛,中职学校的学生可以接触到国内国际的顶尖技术,开拓视野,从而引领中职学生崇尚荣誉、追求卓越;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企业提供专业的师傅,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或是开展工学交替,让学生亲自感受企业文化,切身感受到企业的生产要求、质量管理,强化其自身的技能以及精益求精的质量意识.

工匠精神就是一种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干一行爱一行的态度,让我们学生会有越来越多的工匠,只有“大国工匠”才能完成“中国智造”。

参考文献:

[1]孙晓玲.基于职业素质的高职职业精神内涵论[J].职教论坛,2012,(06).

[2]付守永.工匠精神:向价值型员工进化[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3.

[3]张永新,林洁.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养探析[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3,(02).

[4]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2).

工匠精神班会总结篇9

“工匠精神”是总理在2016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来的,这种精神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给各行各业都出了一道思考题,就连2016年的高考政治备考题都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到底是什么精神?中央电视台的《大国工匠》《大国重器》栏目让人们看到了“工匠精神”的一部分内涵,那就是技术工人的精湛技术。其实,日本电视台有一档《矛盾》节目,就是突出展现技术蓝领人群高超职业技能的电视栏目。实际上,如果要说技术,首推的应该是德国的技术工人,他们做事一丝不苟、照操作规程办事的精神,确实是全世界技术工人的典范。但笔者认为,德国技术工人做事严谨、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确实值得认真学习与借鉴,但人们要学的不光是他们对技术工作认真的态度,还应该引申到对其他非技术性工作的思考上来。

中国的职业学校与德国的学校有许多不同。学生来自四面八方,学生的兴趣爱好各式各样,学生的专长也千差万别,但对学生培养的总体目标应该是一致的,那就是要培养学生做合格的职业人。要做合格职业人就必须培养职业精神,其实这种职业精神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工匠精神”。那么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精神,也就是工匠精神是什么呢?它的具体内涵有哪些?通过多年的教育教学管理实践,笔者认为职业学校的“工匠精神”应该是到位、极致和坚守,因为笔者发现,无论什么专业的学生,只要做到这几点,就一定能践行我们所说的“工匠精神”。

“践行”,顾名思义就是用实践去履行,教师对学生的培养需要让学生到实践中去体会,就像陶行知老先生所说的那样,要“做中学”。

三年的学习生活,学生学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学生如果没有用“工匠精神”去引导他的学习,许多知识都是浮在表面的,学生毕业时一定会将知识还给教师。因此,只有让学生通过做事了解学习的重要性,理解学习的实用性,掌握学习的必要手段,他们才能真正领略到“工匠精神”的精髓。

一、培养学生的到位意识

“到位”从字面上看,就是指达到合适或令人满意的程度,其实主要是指后面的意思――令人满意。人们在工作中也经常会听到领导这样的要求――工作要做到位,其实就是工作要让领导满意。

笔者学校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从2010年开始,增添了一门《职业素养训练课》。全校学生每周一的一二节都要上职业素养训练课,而且是贯穿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该课程根据学生在校所在年级,分别安排了基础模块、提高模块和就业模块。基础模块主要是以习惯养成为主,其中包括语言文明习惯、服饰发式习惯、卫生习惯、守时守纪习惯等等。提高模块主要是以培养各种意识为主,其中包括团队意识、责任意识、竞争意识、诚信意识、爱岗敬业意识、服务意识、奉献意识。就业模块主要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其中包括语言表达能力、面试能力、推销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每个模块都是以“讲”为辅,以“训”为主,而且任课教师为班主任。对于班主任的训练效果如何,学校将于每学期安排1~2次展示活动,通过展示砑觳榘嘀魅蔚难盗沸Ч,也为班主任之间的相互学习和相互借鉴打开了一条通道。通过展示发现,各个模块尤其是基础模块的展示效果不凡。

基础模块的展示首先就是看学生动作到位的情况,学生只要动作放得开,动作就能够做到位。另外班主任只要以“训练”为主,以“讲”为辅,充分利用每周一的班会时间进行训练,学生动作一定能够做到位。其次还要看学生的意识到位情况,学生只要团队意识强,竞争意识强,意识一定会到位。因此,凡是动作到位、意识到位的班级,展示中一定能取得优异成绩。所以笔者在职业素养训练过程中,要求学生一定要展示到位,这样看起来非常舒展大方,儒雅帅气。另外学校的集会时间也是检查班级学生训练效果的一个机会,尤其是各种站姿的检查可谓集会正当时。

“到位”是笔者对职业素养训练的基本要求,因为它既能给人带来愉悦,看后还令人满意。北京市经贸高级技术学校交通运输管理专业的学生每个小长假都会到北京地铁参加实习实训,北京平安地铁官方微信平台多次对学生进行报道,评价学生动作规范到位,我们感到非常高兴。所以说,“到位”就是“工匠精神”的一种体现。

二、培养学生的极致意识

“极致”从字面上了解是指最高境界,最大程度,极限。人们常说追求极致、语到极致,都是一种最高的追求。其实真不能小看职业学校的学生,笔者认为,当你相信他能做好时,就是给他提供了一个挑战自我极限的机会。

职业学校的学生就是很少挑战极限,所以从未产生过成功的感觉,其实他们身上蕴含着很多值得老师敬佩的地方,只要极力鼓励他,极力信任他,极力赞美他,他的极限就会迸发出来。以前我们总说这些孩子是给点儿阳光就灿烂,其实我们还是给的少,应该给他们更多的阳光,这阳光就是信任,就是鼓励,就是赞美。

记得去年两校整合之后,学生人数的增多使学校各方面的设施承受力到了极限,尤其是食堂,没有预测到新生招生数创历年新高,所以食堂就餐出现了爆棚的现象。虽然学校也采取了一些应急措施,但仍然觉得捉襟见肘。当时学校采取的另一个措施就是在学校尽快解决问题的同时,每天利用大会时间提醒老生,给老生召开专门的会议:一是调动老生们“师哥师姐”的情节,二是把良好秩序的功劳归功到老生身上,三是对一些老生错峰就餐的表现给予高度赞扬。四天下来,食堂平稳过度,没有出现因窗口少学生集中抱怨行为和拥挤现象,甚至后来有些老生为了让新生买饭自己有时都吃不上饭,饿着自己。听到这些消息,笔者为老生的表现而动容,没有他们的高风亮节,没有他们的努力付出,建设和谐校园等于一纸空文。这些老生为学校的教育教学的正常运行,挑战了自己的极限,用这种极致意识践行了真正的“工匠精神”。

还有一件事也是学生极致意识的充分体现。事情同样发生在学生食堂。有些学生吃完饭不知道把凳子放回原处,学校在全校的大会上虽然强调了几次,但仍有一些学生不配合。正在学校积极想办法解决这一问题时,突然有一天,食堂的阿姨和教师们说,每天放学后总有一个女生来到食堂,帮助食堂阿姨将椅子放回原处,问她是哪个班的,她总是一笑了之。学生处知道后,就想在大会上找到这个学生,每次大会都以“最美女生”的名义寻找这个女生,但一个星期之后,食堂阿姨说,现在又有一个女生和她一起做这件事,问他们的名字仍然得不到答案。后来,在全校大会上不再找“最美女生”,而是大力宣传“最美女生”,最后“最美女生”成了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经常有一些人来到食堂将椅子放回原处,不图名,不图利,却为食堂的美化洒下自己的汗水,教师们为之感叹。谁说职业院校的学生什么都不行?不是他们不行是没有给他爆发的机会。学校这种寻找“最美女生”的做法无形中将学生身上潜在的“为学校的发展默默奉献”的精神发扬光大了,同样践行了“工匠精神”。

三、培养学生的坚守意识

“坚守”一词现代汉语辞典是这样解释的:“坚守是指坚决守卫,不离开”。这个词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解释的,一是态度,主要指“坚”字;一是行动,主要指“守”字。先有态度,后有行动,态度决定行动,二者是协同发展的关系。

坚守一个职业,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那些“老字号”们生存了几百年还在经营着;那些条件非常艰苦的地方仍然有人在那里教书;那些非常冷门的行业里,仍然有人在认真地研究,最后获得诺贝尔奖。在跳槽如此风靡的当今,让孩子们守住自己的专业不放,除了要燃起孩子的兴趣点之外,学校方方面面还要充分做好职业引导工作。实际上来职业学校学习的孩子,许多是受父母之命前来的,因为学生在初中阶段从未接受过职业指导,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中考的考试科目上了,最后不仅文化课没有学好,连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也没弄清楚,所以职业学校的学生们根本没有做过职业生涯的规划。由此感受到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大赛中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还是非常必要的。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踏踏实实在本专业学习几年也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因为“坚守”的前提是喜欢,而让学生喜欢上自己的专业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而且整个过程的形成并不是一个因素就能搞定的,它既需要有一个吸引他的班主任,又需要有一个具有吸引力的班级,还要有一个具有吸引力的专业。

笔者学校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天,就开始从专业的吸引力上下工夫,如请优秀毕业生给新生讲这个专业如何成就了他,请企业专家给新生讲这个行业的与众不同,请在校生中的佼佼者进行技能展示,让学生在看得眼花缭乱的同时,也让他感受到自己经过几年的努力将来也能成为这样的人。其次是在日常的学习中,经常开展专业技能展示,基本上每学期一次,尤其要开展没有可比性专业之间的展示,更让学生提高学习本专业的优越感。再次就是定期召开家长会,将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展示的形式向家长进行汇报,以寻求家长的认可与肯定。再有就是开展学间实习,不让学生死读书、读死书,要让他感受到自己学的|西是社会上正需要的东西,自己的存在是有价值的,因为人的价值感是人生存下去的动力。

因此, 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坚守也是在践行我们所说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班会总结篇10

1 引 言

总理在2016年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并指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里,这不仅看到了工匠精神的回归与重塑,更让国人看到了民族的希望。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贫困生的规模正在逐步增大,建立健全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体系越发变得紧迫。然而目前有一些高职院校在开展勤工助学资助工作时,往往走进重物质资助、轻精神资助、忽视职业素养培养的怪圈,重塑工匠精神更成为了一句空话。勤工助学是高职院校开展贫困生资助育人的一个重要抓手,只有创新勤工助学的新途径,拓宽勤工助学的组织形式、资助思路等,才能充分发挥这一育人的抓手功能。只有在勤工助学过程中促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不断对贫困生灌输工匠精神,他们才能真正理解这一精神的真正内涵,我们才能持续提升贫困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才能真正发挥勤工助学的育人功能。

2 高职院校勤工助学误区

2.1 重视物质资助

勤工助学是一种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的重要方式,它对于缓解贫困生经济压力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许多高职院校资助管理部门在开展勤工助学工作时,能提供给贫困生的岗位主要局限在一些低层次、劳务性、简单易操作、临时性的工作,谋取少量物质报酬;他们往往重视对贫困生的物质资助,着眼于缓解学生当前经济困难,不能有效纠正贫困生“勤工助学就是打工赚钱”的错误认识。这种误区造成学生、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对勤工助学活动不能给予全面的认识,势必影响勤工助学育人功能的正常发挥。

2.2 轻视精神资助

家庭经济基础差造成物质的匮乏和贫困,出自贫困家庭的学生往往有走向两极分化的趋势,一类贫困生积极进取,排除万难,将贫困作为磨炼人的催化剂,化苦难为自己发愤图强的动力,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另一类贫困生恰好相反,自甘堕落,自我否定,苟且偷生,安于现状,缺乏人生美好蓝图的规划,这一类贫困生由于经济贫困很容易造成自卑、偏执、过度敏感等心理障碍,最后陷入缺乏自信、逃避现实、自我封闭和失去动力等泥潭而不能自拔,最后影响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和日常交往。一些高职院校资助工作部门忽视了对这一类学生的精神资助,出现了经济上缓解一时困难、精神上问题不断的怪圈,进入缺乏“精神解困”的误区。

2.3 忽视职业能力培养

参与勤工助学活动的学生和单位等都没有很好地认识到勤工助学强大的育人功能,没有看到勤工助学在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由于这种认识的片面性,以及勤工助学岗位缺乏专业化、系统化和社会化,势必影响勤工助学学生的积极性,他们对待工作也不够积极和重视,更难与贫困生所学专业知识和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由此造成贫困生在进行勤工助学活动后各种职业能力没得到有效的提升。由此可见,这种忽视职业能力培养的做法必将影响贫困生的自我价值实现、能力培养、人生规划等方面,需要我们进一步地提高和深化。

2.4 缺乏工匠精神塑造

尽人皆知,高职教育既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类型,更是职业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使命。高职院校开展勤工助学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把育人的主阵地――校园延伸到了社会。不少高职院校由于缺少对育人功能重要性的认识,忽视了勤工助学过程中工匠精神的正确引导和培养,贫困生仅仅将勤工助学当作赚取生活费的工具,那种对待工作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执着的态度很难融入贫困生心目中。

3 基于工学结合视角的高职院校勤工助学学生“工匠精神”培养探索

3.1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1903年英国桑得兰德技术学院在全世界率先实施的“三明治”教育模式可能是当前实行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源头,它以市场需求为运作平台、以职业作为导向、以学生社会竞争力为目标,这些可能是其经久不衰和广受欢迎的重要原因。工学结合是以职业为导向,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将课堂教育和校外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同时提高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培养市场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由此可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培养学生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单位负责的态度,积极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3.2 基于工学结合视角的勤工助学学生“工匠精神”培养进行有益尝试

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切入点,许多高职院校积极开展各具特色的探索实践,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以下称登云学院)是一所被前海协会会长陈云林称为两岸教育交流先行者的全日制民办高职院校,积极探索专业、专注、精准、创新和个性化的培养理念并作了有益尝试。登云学院自建院以来一直致力于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推动高职教育改革,培养市场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经过近六年的探索实践,具有登云特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初步成型,已经形成“一载体(以工学结合专班为载体)、两体系(项目课程和核心课程)、三阶段(基本素质培育阶段、专业技能训练阶段和综合职业技能培养阶段即工匠精神培养阶段)”的独特学生培养模式,即学校和企业以“工学结合专班”为载体,将学校教育教学资源与企业的技术、设备及人才等资源相融合,将共同设立的“项目课程体系”和“核心课程体系”相融合,分三个阶段对学生进行基本素质培养、技能培训、综合素质和技能培养等,使个人兴趣、特长和岗位链接,培养认同企业文化、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专门人才。

4 基于工学结合视角的高职院校勤工助学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对策分析

高职院校在充分了解当前高职院校勤工助学误区的前提下,应当结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勤工助学新模式,将工学结合与勤工助学资助有机结合,通过不同文化形式渗透到校园,潜移默化地对勤工助学学生的“工匠精神”加强培养和引导。

4.1 校园“工匠精神”文化

“工匠精神”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精神,营造具有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更是每一个高职院校师生所为之奋斗的目标,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与校园的专业课程、日常教学、社会实践、人文素养教育等相结合,让工匠精神在校园内生根发芽。将工匠精神所具有的精益求精等职业精神融入到专业课程设计、教学课程、课程实训等当中去,高职院校和教学老师有意识地将工匠精神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目标之一。高职院校要强化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亲身体验、知行合一,鼓励学生大胆地走向社会、走向现实,大力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适应能力,提升学生的技能,促进书本上知识“内化”为学生真正的“本领”;通过这种“工学结合”体验式训练,学生对知识、社会等的认识不再局限于书本上,从而认识真正的“自我”和社会;在这个学和做的过程当中,学生能真正感受到和获得切身的体验,那就是工匠精神对职业、岗位、社会、单位等的态度。另外,在对学生进行日常人文素养教育的过程中,更要注重工匠精神的引导,通过课堂教学、黑板报、张贴展览、校园微信、多媒体、校园广播、网络视频、讲座、校园活动等形式多样的途径来加强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等正向引导,逐步认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且内化为自身所需的职业态度。校园文化是培养学生具有工匠精神的重要阵地和领域,具有工匠精神内涵的校园文化才能培养学生具有“知行合一,止于至善”的境界。

4.2 企业“工匠精神”文化

培养包括勤工助学学生在内的高职学生具有现代企业的工匠精神,仅仅依靠高职院校的力量是不够的,还与提供岗位的企业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这就需要高职院校积极开拓勤工助学思路,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充分利用校外各种实践基地,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企业积极参与到培养学生具有工匠精神当中去,这对于学生潜移默化中涵养工匠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就需要充分发挥企业的“工匠精神”文化的作用。企业文化是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该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它是企业的核心和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源泉和指引企业前进方向的灯塔。按照层次划分,企业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它包括企业产品、企业制度、企业行为、企业精神、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等,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文化。企业“工匠精神”文化贯穿于企业各个文化层次内,从企业看得见的产品、厂房,到无形的规章制度、员工行为、企业家行为以及企业精神等,无不体现着企业的工匠精神,逐步成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诚如海尔企业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在海尔公司初期砸冰箱的故事,就是企业家对待产品品质的要求,这就是工匠精神在企业人身上的体现,促使海尔成为享誉海内外的知名企业。

4.3 社会“工匠精神”文化

“工匠精神”的渊源颇有来历可讲,恩格斯曾经说:“工具的使用是人脱离动物界的第一步,劳动使人真正成为人。”由此可见,“工匠精神”打从人之为人之时,就是人类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了。国务院总理在2016年全国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激起了很多人大代表的深入思考和共鸣,让人耳目一新。这预示着培养工匠精神将成为今后各行各业所追求的目标之一,具有工匠精神的人必将在全社会受到应有的尊重,这为我们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夯实了重要基础。然而,全社会要营造和培育工匠精神文化氛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并不是一场报告讲座、一个通知、一个单位部门、一两天等所能完成的,这需要全社会通过形式多样的方式、长时间去开展,这需要我们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去做工作,从基础做起,从娃娃抓起,逐步促使“工匠精神”成为全社会所追求的崇高目标。政府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强调实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力争做到制度化和规范化,将工学结合与资助育人相融合;政府要正向引导,以工学结合平台促进勤工助学的内涵从单纯的“经济功能”到“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功能”的顺利转变。

5 结 论

勤工助学是高职院校资助管理部门一项重要的工作,它是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帮困”和“精神解困”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更是高职院校开展资助育人的一个重要的抓手。我们需要不断走出当前高职院校勤工助学工作的误区泥潭,创新资助育人的新路径,促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勤工助学有机结合,积极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培养融入到勤工助学活动当中,最终实现资助、育人、培养和工匠精神交融在一起,实现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总之,全社会只要有为勤工助学学生服务的意识,从现在抓起,脚踏实地,在社会、企业和校园三种不同形式的工匠精神文化的熏陶下,我们勤工助学学生的劳动、就业、求学等观念都会发生改变,一个个“小工匠”将会脱颖而出,我们的制造强国目标就不再遥远。

参考文献:

[1]工学结合[Z].百度百科.

[2]李源泉,袁艳红.高职工学结合专班学生权益保障的SWOT-PEST模型分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5):105-109.

工匠精神班会总结篇11

高等职业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其教育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高职院校必须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才能造就出一批批素质好、技能高、能力强且能够适应社会需要的建设者、劳动者。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所谓工匠,是指生产一线的工人,是物品制造的直接参与者,他们的技艺和态度决定物品的质量;而“工匠精神”则是工匠对待工作的态度,具体来说就是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其内涵就是精益求精、注重细节、严谨专注、敬业专一,对产品品质追求到极致的一种探索、一种态度、一种精神、一种境界。

在2016年全国两会上,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及“工匠精神”:“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工匠精神”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标志着“工匠精神”已经上升到国家的战略高度,让人耳目一新、精神振奋,迅速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焦点的同时,也成为高职人才培养的一个新重点、新目标。

二、培养高职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1)企业发展需要“工匠精神”。中国因为有鲁班、李春、茅以升、王选这样的大师级工匠,才有故宫、圆明园、赵州桥等世界奇观建筑;因为有赵慨、陶玉等瓷雕艺人的精雕细琢,才造就了景德镇陶瓷的艺术珍品。“工匠精神”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是树立品牌的推动力,是产品立足市场的强劲支撑,毫无疑问,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工匠精神”。

(2)当今社会“工匠精神”有所缺失。在我国现代社会,随着时展步伐的加快,人们的功利化、利益化心理明显,社会普遍心浮气躁,急功近利,部分企业只注重追求 “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即时利益,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工匠精神”在企业对短期效益的追逐中渐渐被淡化,产品粗制滥造,难出精品,难树品牌,更有不少新生企业犹如昙花一现生命短暂。要实现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时代呼唤和需要“工匠精神”。

(3)职业教育对“工匠精神”的培养认识和重视不够。企业的“工匠精神”来自企业的员工,只有员工具备了“工匠精神”,企业才能形成其独特的企业精神和竞争力。而职业教育的任务和目标是为企业培养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必须与企业需求充分融合对接,着力加强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培育。然而,多数高职院校由于受多年来形成的“就业第一”的办学导向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形成重“传技”、轻“育人”的认识偏差,不够重视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高职教育尽快补上“短板”,走出过于重视技能传授而忽视职业素养培养的误区,让“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生根发芽”,为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奠定牢固基础。

三、 培养高职生“工匠精神”的途径

(1)在课程教学中渗透 “工匠精神”。对专业课的学习是高职生掌握专业技能的主渠道,因而专业课程教学毫无疑问应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主阵地。专业教师要认真研究和分析本专业学生必须具有的职业素养,并将其整合到专业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考核和教学过程中,将“工匠精神”的养成计划与专业课程教学紧密结合,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传授与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充分融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工匠精神”,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逐步养成“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注重细节、专注耐心”这一宝贵的“工匠精神”。

(2)在日常教育管理中润育 “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一N精神、一种理念、一种品质、一种境界,它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日常行为规范来体现的,是经过日积月累的沉淀的。有职教专家指出:“作为高职院校,比培养一名大国工匠更重要的是,必须依靠有效的养成教育使学生达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创新观念和职业素养,担负起培养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让‘工匠精神’真正成为影响学生一生的习惯。”因此,高职院校要充分注重学生日常行为的教育管理,从制度入手,从细节抓起,教育学生严格遵守校纪校规,认真做好宿舍值日,用心参与班集体的每一次活动,真诚对待身边人身边事,通过日常的规范化教育管理,使“工匠精神”在学生的言行举止中得以形成、渗透和固化,不断提升养成教育的成效。

(3)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提练“工匠精神”。高职院校要紧紧围绕职教德育主线,组织学生开展以“工匠精神”培育为目标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精彩纷呈的校园活动中感受和塑造“工匠精神”。比如,开辟“工匠讲坛”,定期邀请企业精英、优秀校友给学生讲“工匠故事”;开展职业技能比赛,积极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在竞技活动中树立做一名技艺精湛、具有工匠精神的“职业人”的人生理想;成立以专业教师为导师的学生专业社团和各种科技协会,让学生在发展兴趣、提升技能、追求卓越中提练和养成“工匠精神”。

(4)在实践训练中提升“工匠精神”。培养和塑造学生的“工匠精神”,不仅要在理论课程教学和日常教育管理中进行系统的培育引导,还要注重在具体的实习实训中进行强化和提升:一是在专业实训中养成“工匠精神”。专业实训是高职生在校内仿真的实训基地开展的技能操作训练,是学习和养成“工匠精神”的重要渠道。教师要结合培养目标切实制订好培训计划,采取有力措施、有效的方法手段,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贯穿于实训实习中的各个环节,通过布置实际工作任务、开展产品质量大比拼等活动,利用实践教学环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使学生从中切身体会到“工匠精神”的实质与内涵,深切感受“工匠精神”的价值,直至全心追求“工匠精神”。二是在企业实践中强化“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的培养,不仅靠长期工作实践积累,还要靠企业文化的熏陶。高职院校已广泛开展校企合作,要注重在校企合作中强化学生“工匠精神”的教育。充分利用企业文化、优秀员工的事迹熏陶和感染学生;通过严格管理、规范流程、认真考核、制订奖惩制度等,使学生在实践学习中端正工作态度、加强服务技能和提高服务质量,自觉做到对工作认真负责、专注敬业、精益求精,从而使“工匠精神”得到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工匠精神班会总结篇12

所谓工匠,是指生产一线的工人,是物品制造的直接参与者,他们的技艺和态度决定物品的质量;而“工匠精神”则是工匠对待工作的态度,具体来说就是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其内涵就是精益求精、注重细节、严谨专注、敬业专一,对产品品质追求到极致的一种探索、一种态度、一种精神、一种境界。

在2016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及“工匠精神”:“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工匠精神”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标志着“工匠精神”已经上升到国家的战略高度,让人耳目一新、精神振奋,迅速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焦点的同时,也成为高职人才培养的一个新重点、新目标。

二、培养高职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1)企业发展需要“工匠精神”。中国因为有鲁班、李春、茅以升、王选这样的大师级工匠,才有故宫、圆明园、赵州桥等世界奇观建筑;因为有赵慨、陶玉等瓷雕艺人的精雕细琢,才造就了景德镇陶瓷的艺术珍品。“工匠精神”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是树立品牌的推动力,是产品立足市场的强劲支撑,毫无疑问,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工匠精神”。

(2)当今社会“工匠精神”有所缺失。在我国现代社会,随着时展步伐的加快,人们的功利化、利益化心理明显,社会普遍心浮气躁,急功近利,部分企业只注重追求 “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即时利益,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工匠精神”在企业对短期效益的追逐中渐渐被淡化,产品粗制滥造,难出精品,难树品牌,更有不少新生企业犹如昙花一现生命短暂。要实现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时代呼唤和需要“工匠精神”。

(3)职业教育对“工匠精神”的培养认识和重视不够。企业的“工匠精神”来自企业的员工,只有员工具备了“工匠精神”,企业才能形成其独特的企业精神和竞争力。而职业教育的任务和目标是为企业培养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必须与企业需求充分融合对接,着力加强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培育。然而,多数高职院校由于受多年来形成的“就业第一”的办学导向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形成重“传技”、轻“育人”的认识偏差,不够重视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高职教育尽快补上“短板”,走出过于重视技能传授而忽视职业素养培养的误区,让“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生根发芽”,为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奠定牢固基础。

三、 培养高职生“工匠精神”的途径

(1)在课程教学中渗透 “工匠精神”。对专业课的学习是高职生掌握专业技能的主渠道,因而专业课程教学毫无疑问应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主阵地。专业教师要认真研究和分析本专业学生必须具有的职业素养,并将其整合到专业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考核和教学过程中,将“工匠精神”的养成计划与专业课程教学紧密结合,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传授与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充分融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工匠精神”,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逐步养成“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注重细节、专注耐心”这一宝贵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班会总结篇13

秉持“让建筑更安全”的初心,执着于以生产工艺品的态度做建筑,这是龙阳伟业人对匠心之道最好的阐释。

王辰悦是北京龙阳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见到王辰悦的时候,却令记者感到很意外,他没有传说中企业老总的威严、强势、派头,倒与网络语境中描述的“宅男”颇有几分神似。两年前,王辰悦留学归来,进入龙阳伟业工作,担任战略规划部部长一职。虽然他不用再像父母一般白手起家,但作为计划中的接班人,在经济新常态下,他坦言面临的是守业和创新的双重挑战。谈到企业未来发展,王辰悦表示,只有凭借踏实的实干精神,在父辈成功的基础上进行传承,同时在创新方面做出突破,才能让公司与时俱进。

呼唤工匠精神回归

今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这是“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

建筑行业是最能体现“工匠精神”的行业,早在我国战国时期,就将“能工巧匠”视作为“济世圣人”。《考工记》记述:“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从古至今,我国出现过像鲁班这样的大师级工匠,也涌现出宇文恺、阎立德、李诫、冯巧等一大批建筑工匠。可以说,流传后世的每一个经典建筑,都凝结着可贵的“工匠精神”。弘扬和延续“工匠精神”,不仅是对建筑安全的保障,更是新时期建筑行业的使命担当。

在王辰悦的解读中,建筑行业工匠精神的传承及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当下金钱至上、人心浮躁,如何在与民生休戚相关的房屋建设之中恪守初心、提升工程质量、确保建筑安全,是建筑行业传承中国“匠心”精神的关键因素。作为事关建筑质量和建筑安全的建筑地下防水领域,重新树立和实践“工匠精神”是必然选择。唯有发扬“工匠精神”,企业家才能摒弃杂念,不忘初心,才能将对工程质量的把控胜过于企业对利益的追求,才能在十几年如一日的创业历程中选择坚守。

工匠精神,“精”字好写,但做起来不易。为了做“精”,必须做“专”,为了做“专”,龙阳伟业深扎15年。

成立15年以来,龙阳伟业竭力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建筑地下渗漏反映的是建筑地下结构存有隐患”这一重大民生问题,指出地下渗漏危害建筑安全,探究出建筑地下防水本质,总结提炼出建筑地下防水理论架构,并为从根源阻断建筑地下渗漏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系统解决方案。

凭借对建筑质量的保障,对建筑寿命的延长,从而节约社会资源的特点,龙阳伟业先后荣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建筑节能推荐品牌”、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中国绿色节能建材部品”、中国房地产学会“中国房地产十大绿色低碳建材品牌”、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建筑地下防水第一品牌”、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绿色建筑节能推荐产品”,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十二五期间国家绿色建材选用产品”入选企业等殊荣。

虽然建筑地下防水行业并不像其他新兴行业引人注目,但王辰悦认为,这个行业其实还是有很大的潜力及上升的空间。现在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未来的建筑行业,更应该在科技创新、品质提升方面倡导工匠精神价值回归,踏踏实实做好每一栋建筑,盖好每一间房子。

百姓的安全大于天

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建筑地下渗漏问题不容乐观。据不完全统计,建筑地下工程的渗漏率高达80%以上,个别城市甚至达到100%。相较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垮塌等建筑事故,地下渗漏对建筑地下结构的侵蚀是缓慢的,具有隐蔽性,因此不容易引起人们足够重视。但是,建筑地下渗漏一方面能够暴露出建筑地下结构存有先天质量问题,另一方面会对建筑地下结构造成钢筋锈蚀、混凝土劣化等后天伤害,加重结构损伤,在不可预见的外力影响下,将会随时造成危害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事故。建筑地下渗漏问题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不仅会降低建筑寿命,更将危及建筑安全。

从企业自身来说,如何才能像日本、德国那样秉承“工匠精神”,并使之持续经营发展,将此精神与理念一直传承下去?这是王辰悦思考的问题。

什么是工匠精神?说到工匠精神,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日本和德国制造,第一反应就是“死板”。其实,从日本和德国职业教育来看,他们的一个最基本职业精神就是要求要一丝不苟、照操作规程办事。而正是这种职业精神使得两国的职业教育非常重视培养学生们严谨、负责的态度,这为日本和德国制造的良好质量做好了铺垫。

王辰悦表示,很多人认为工匠是机械重复的工作者,体现出的是一种近乎于刻板、教条化的做事态度,实则不然。他对于“工匠精神”,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认为“工匠精神”有着更深远的意思,而只有从业者具备“荣誉感、使命感、责任感”,才是领会、感受“工匠精神”内涵的重要前提,才是能够身体力行实践“工匠精神”的强有力支撑。

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一些企业盲目追求短平快,甚至为了追求“来钱快”而不惜制假造假、粗制滥造、以次充好和偷工减料,甚至丧失行业道德,导致建筑物没有达到该有的品质要求,给行业发展带来了极为负面的后果。它轻则导致建筑物渗漏、混凝土裂缝等质量问题,重则导致“楼歪歪”、“楼脆脆”等质量事故,这些做法往往背离了做建筑行业的初心。相较于粗制滥造赚快钱,坚守工匠精神更苦、更难,但也是中国建筑企业唯一的出路。在当下浮躁的社会,能够心无旁骛地沉下心来认认真真务实做事,保持初心,做好每一栋建筑尤显珍贵。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这是《道德经》中的一句话。建筑行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其发展不仅在整个国家的整体经济发展中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广大用户、老百姓来说,亦是安家立命之所。无论是做企业还是做建筑,我们都需要这样一种认真、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需要静得下心、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下得了苦功夫。因此,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神品质。

品质至上技术为先

谈到龙阳伟业产品应用的工程效果,王辰悦言语中充满自信,公司参与的每一项工程,每一栋建筑都力求完美,精益求精。

在全国三十余省市,近千例工程实践中,龙阳伟业的产品均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部分工程荣获“鲁班奖”等建筑大奖。公司参与建设的北京昆仑公寓、甘肃国际会展中心、大连世界金融中心、北京国贸三期、总医院海南301分院、北京国际网球中心等工程项目,在工程反馈中都明确表示,公司产品具有提高防水保证度、缩短施工工期、简化施工程序、降低工程成本等应用优势,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强化混凝土生产及施工质量的控制,有效保障和提升了建筑工程的质量。

王辰悦认为,作为与建筑息息相关的建材行业,特别是建筑地下防水行业,要想健康有序发展,一定要坚守质量底线,提供的不仅仅是合格优质的防水材料,同时还应将打造出不漏的、安全的建筑作为自我要求,惟有如此企业才能可持续发展,建筑才能更加安全。也惟有如此,建筑事故才能更远离我们每一个人。

在公司产品研发方面,龙阳伟业实现了从防水材料、到技术体系、到产品品类的三步创新。其中创新材料FS101砂浆防水剂、FS102混凝土防水密实剂专利产品,可以提高水泥凝胶密实性、抗渗性,减少混凝土早期收缩,有效控制混凝土裂缝,FS102混凝土防水密实剂更可减少或取消变形缝、后浇带等防水薄弱环节的设置。

在专利材料基础上,公司自主创新的FS101、FS102地下刚性复合防水技术,获得住建部全国建设行业科技成果推广,并获得国家相关规范图集认可,《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及《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的条文说明别提出该技术,并给予“减少变形缝或后浇带设置,满足工程防水且与结构寿命相同”的高度评价。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该技术低碳环保,可降低地下工程防水成本,缩短地下工程施工工期,提高建筑地下防水保证度。

以FS101、FS102地下刚性复合防水技术为基础,以“从工程角度看建筑地下防水、建筑地下防水是(全)系统工程、正视问题而不遮蔽”的三大核心理念为支撑,龙阳伟业将材料、技术、服务系统整合,打造出建筑地下渗漏系统解决方案――360度地下系统防水。该方案依托新型商业模式,通过对建筑地下防水工程各关联方的系统管理及监督,有效控制了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实现了从根源阻断建筑地下渗漏问题,提升了建筑地下结构质量,延长了建筑寿命。

砥砺前行让建筑更安全

龙阳伟业有句话,“看得见的是形式,看不见的是本质”。龙阳伟业从事的建筑地下防水工程,是看不见的隐蔽性工程,深埋于地下,但却直接反映着建筑质量的优劣,承担着对建筑安全的守护。15年来,龙阳伟业人在不被关注的边缘行业,面对重重围阻和困境,秉承初心,凭借一种坚持与专注的力量,才得以走到今天。这种力量,就是龙阳伟业基于根植于本土文化,所打造出的“水文化”体系。

不同于西方所倡导的“狼文化”的零和,龙阳伟业的“水文化”体系讲求共生共赢。一般而言,混凝土在有水的环境中强度和性能会持续提升。因此,龙阳伟业的地下防水思路不是强调“堵水”,而是借助混凝土和水的关联关系,实现“共存”。其次,水还是龙阳伟业的益友,人发现不了的问题,水能帮助发现。王辰悦谈到,水的力量不可小觑,坚持不懈,滴水可以穿石;聚水成溪,万重大山冲出路;积蓄成势,则势不可挡、无坚不摧。可谓“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龙阳伟业做的事情更多的是一滴水的能量,它是一种坚持和专注的力量,专注是龙阳伟业十几年始终强调和秉持的。一滴水的力量,在市场大潮中,尽管微弱,却代表一种希望。最后,防水企业推崇“水文化”,也算是向强大对手表达的一份尊重。

龙阳伟业“水文化”体系的核心思想“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它强调的是客观为别人、主观为自己。损人的事不做,否则会越做越窄,最终走向“死”路;利人的事多做,先利人,后必利己,欲立己,须先立人。龙阳伟业始终强化责任意识,不仅认真承担对客户、员工、股东的责任,更将“让建筑更安全”作为企业愿景,勇敢地担负起自身的社会责任,而这种担当,也恰恰与“工匠精神”不谋而合。

少一点套路,多一点真诚。唯有以“工匠精神”来做好每一个细节,从根源来杜绝建筑渗漏,才能在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唯有崇尚以荣誉感、使命感、责任感为内核的工匠精神,才有可能让龙阳伟业持久发展与进步。在当下供给侧改革和新经济创新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也可以说是“企业家精神”的一个重要体现。王辰悦说到。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