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工匠精神的培育实用13篇

工匠精神的培育
工匠精神的培育篇1

在中国,也是能工巧匠辈出,工匠精神有着悠久的历史。春秋时期的鲁班,专注于提高劳动效率和工艺水平,发明了曲尺、墨斗、刨子、钻子等,提高了工匠们的劳动效率和工艺水平;秦国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布局精巧,历经2000多年而不衰延用至今。他们之所以被后人敬仰,也是因为其精益求精和传承求索的精神。

从鲁班到李冰,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八级工,中国的工匠精神延续了几千年。不过到了当代,我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一度失落了,在一些地方,中国制造成为假冒伪劣的代名词。

2015年,中国政府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规划,力争在未来10年实现由工业大国到工业强国的转型。这一伟大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从根本上提升中国制造的质量,工匠精神自然不能缺位。

工匠精神需要重视,更需要培育,它是由上到下的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顶层设计、外部环境、国民教育、企业文化等多方面多层次发力。

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需要制度发力。瑞士钟表业的奠基人与开创者布克说,“一切手工技艺,皆由口传心授。”培育工匠精神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完善现代学徒制度。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进一步培养形成高素质的劳动大军,进一步提高中国制造和服务的水平。

工匠精神的培育篇2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工匠精神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9-0049-02

【作者简介】解泽国,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镇江,212016)教师,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学生管理。

一、五年制高职教育“工匠精神”培育的必要性

(一)五年制高职教育“工匠精神”的培育是人类自我完善的需要

纵观人类改造世界的历史进程,“工匠精神”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工匠在特定的物质环境和精神境界下工作,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物化过程中获取新的认识,由认识到实践,又由实践到认识,循环往复,螺旋上升,不仅在客观技艺上不断精进,而且在主观情感认识上不断升华,最终完成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改造和对自身精神家园的建构需求。五年制高职教育工匠精神的培育,要进一步完善和畅通技能型人才成长“立交桥”,培养大批生产一线急需的综合职业能力较强的高素质人才,以更好地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学习、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的需要,是人类自我完善的需要。

(二)五年制高职教育“工匠精神”的培育是时代的呼唤

从国家层面来说,“工匠精神”是教育和社会发展的系统性培育的基座部分。随着国家全面启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产业结构向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压力倒逼着我们加强职业教育特别是五年制高职教育,让更多产业一线技术工人得到系统的教育,使质量为上的要求内化为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理念。中国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各行各业的优秀工匠们的共同奉献,“工匠精神”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力量源泉之一,要把“中国制造2025”从宏伟理想变为现实,就需要倡导“工匠精神”,在五年制高职教育中培育“工匠精神”。如果说“互联网+”是让五年制高职教育踏上先进技术手段的“风火轮”,“工匠精神”则是为其插上精益求精的价值观的“垂天之翼”。

(三)五年制高职教育“工匠精神”的培育是职教改革的要求

我国职业教育“工匠精神”的培养尚处于窘境之中,职业院校学生的理论知识多,实用技能少,实践教学环节至今尚处于非主流或者次主流地位。长期性的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不相适应,导致日渐严重的大学生就业难与企业高技能人才短缺并存的“就业结构性矛盾”,培育“工匠精神”的职业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二、五年制高职教育“工匠精神”培育的途径

(一)以创新德育为保证

将学生的德育目标分解成“社会人”和“职业人”两个维度,帮助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理想和信仰,培养学生全面的职业素养和正确的价值观,围绕德育目标的二维分解,培育二维德育团队。以年级为单位组建横向团队着力保证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目标的达成,以专业为单位组建纵向团队致力于学生专业成长过程中德育目标的达成。围绕将“学校人”培养成为有道德的“社会人”和有“工匠精神”的“职业人”的目标,开展符合其生理、心理特征的德育活动,通过长期有效的浸润和熏陶,完成五年制高职教育“工匠精神”的培育。

(二)以深化校企合作来促进

职业教育是与企业发展、科技进步、社会繁荣紧密相关的教育类型。重振“工匠精神”,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宏伟目标,离不开职业教育,而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五年制高职教育“工匠精神”的培育离不开企业的参与,应该充分发挥企业在培养“工匠习惯”和培育“工匠精神”上的作用。邀请行业、企业的专家和技术能手甚至“大国工匠”来校做“工匠精神”专题报告,配合学校开展“弘扬工匠精神,成就职业理想”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从那些成功的“工匠”身上真切地体会到,“好工作”是指那些可以让你发挥最大潜能的工作,是你的一举一动都能产生直接影响的工作。组织师生走进合作企业参观、实习,直接感受体会“5S管理”等规章在保障产品质量和涵养“工匠精神”中的重要作用。

(三)以打造技精德馨的职教队伍为引领

使他们中倡导“技精德馨”的教风,并引导教师以虔诚的“工匠精神”和严谨的专业态度去身体力行,营造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育人氛围。让“工匠精神”深植于每一名职教人的身上、心中,使他们形成对精品意识的坚持和追求。通过培养职教队伍“工匠精神”的核心价值观,让他们坚信“虽小道,必有可观焉”,以做好一个“教书匠”的平常心,守住清贫,耐住寂寞,坐定冷板凳,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教书育人的极致化境界,每天都在创造,感动于自己的创造,醉心于更新的创造,为自己的创造性劳动而自豪。“工匠精神”会让师生产生心灵与思想上的共鸣,为教育教学提供动力支持和精神保障,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使教师成为“工匠精神”的引领者和塑造者。

(四)以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来实践

在学生中开展“工匠精神”的教育活动。如举行“发扬工匠精神 做高技能人才”主题班会、征文演讲比赛,组织优秀毕业生事迹宣讲会,引导学生学习身边的优秀工匠,锤炼高尚的职业道德,练就扎实的职业技能,……把“工匠精神”定为五年制高职院校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和宣传工作的重要任务,落实到德育、师训、课程建设等各方面工作中,锻铸学校“工匠精神”文化品牌。加大宣传力度,让高级技工在高职学生中“热起来”,凸显“首席技师”“职业技能带头人”“技能大师工作室”等的领军作用。通过“首席技师”“职业技能带头人”“技能大师工作室”的评选和命名活动,展示他们的职业风采、职业作为,让高职学生充分感受这些称号带来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以及受到尊重、实现自我价值的满足感,激发高职学生学习技术、钻研技术的饱满热情。

工匠精神的培育篇3

一、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是劳动者对工件进行精工制作的内在意识,是工匠对制作产品进行精雕细琢的精神,也是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精益求精的一种内在精神的体现,同时,“工匠精神”也是追求卓越,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的创新进取,将产品质量的精益求精、社会责任、对事业的专注与工作的敬畏作为劳动者的基本素养。现代职业教育把对学生的技能培养作为其首要的目标,将学习者的实践技能提升、知识的学习作为职业教育的基本手段,而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个人素质、人文素质的培养,导致培养的人才在技能方面得到了提升,缺乏社会责任意识与担当意识。这就导致我国职业教育培养和输出的人才在个人素养上有所缺失,不能保证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性,输出的人才难以促进社会进一步发展。为了适应新的时代背景的要求,向社会输送更加有用的人才,作为为社会培养适用型、应用型人才的职业教育,在对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学习者的知识、技能与态度的培养,更要注重对学习者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以“工匠精神”的实质对学习者进行严格的要求,改变专业传统的重技能轻人文的人才培养方式,要求学习者能够摒弃浮躁、急功近利的思想,专心关注产品的品质与细节,注重创新,关注社会交往的细节,具备“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业务意识与工作精神,心存敬畏工作的意识与思想,全面构造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来通过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来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人文素质、职业素养和综合素养,来进一步的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向社会输送更加有用,更具有思想的人才。

二、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培养的必要性

总理在两会上提出现代企业要注重培养企业工人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要求劳动者能够将产品的意识、社会责任作为自身工作的要求,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实现“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基本要求。职业教育作为企业需求人才培养的摇篮,为企业提供实用型、应用型的人才已经是势在必行,不仅要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更有注重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因此,学校和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工匠精神”对于学生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1、经济转型需要职业教育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的时期,社会急需要各种各样的应用型人才来为企业的发展服务,要求各种初、中、高级应用型人才能够具有社会责任、敢于担当、善于合作,将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能够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而“工匠精神”的本身就要求工作者能够专注、耐心、淡泊名利,将实践创新作为工作中的基本要求,并在工作中不断的突破自我。作为人才输送的基地,职业教育负担着人才培养和驾驭的责任,将社会任务具体在职业教育中,就要求将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与道德修养水平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对产品的质量专注,将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融入到学习中,培养学生精心打造、精工制作、耐心、淡泊名利的精神,将实践创新的精神融入学习中,将社会责任作为工作中的首要目标,并最终能够形成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经济转型的发展,才能提升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速度与品质,而从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战略目标来分析,要培养劳动者的“工匠精神”,就必须扎根于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中将学习者的实践技能、道德修养、人文素养结合在一起培养,对学生进行专业与专注、精准与创新、责任与意识、道德与素质等进行教育,培养学生具有未来大国工匠的素质与能力,使得在企业生产与服务中的“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可以说,“工匠精神”的培养是我国经济转型所必须的,因此职业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是十分必要的。

2、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改革需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众所周知,“工匠精神”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精益求精、精雕细琢作为“工匠精神”的核心,需要学习者持续对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关注,更需要学习者具有耐力的精神与坚韧不拔的毅力,要求学习者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持续不断的关注细节、注重对自己的行为习惯进行训练,做到为人谦逊、与人为善品质的培养,所以说精益求精、精雕细琢、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贯穿学习者的职前与职后的教育与学习过程中。社会的发展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应用型人才,而职业教育直接为企业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的高素质人才,人才质量决定着企业生产产品的质量与企业的未来发展,如果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不具备“工匠精神”,就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也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与创新。所以说,现代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过程中,不仅是注重对学习者应用型、创新型能力的培养,应该将“工匠精神”的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重心,让“工匠精神”渗透到职业教育的每一个环境与过程,将责任意识与思想道德的提升、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职业教育的必修课程,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精益求精的品质与工匠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工匠习惯,保证每一个学习者在进入企业之前就已经具备良好的“工匠精神”。

3、职业工作者的自我实现需要“工匠精神”

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要求劳动者能够根据实际的生产,做到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才能够保证产品的质量,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而劳动者具有“工匠精神”是企业发展的保证。人是具有社会性的,如果只是被动的、压抑的、消极的工作,长此以往就会消弱人自我发展的积极性,职业工作者在企业生产的过程中需要有一个自我表现的过程,也需要有一定的归属感和成就感,职业工作者的自我实现是一种强烈的社会表现,也是一种社会价值的体现,是职业工作者的技能、知识在工作中的转移与升华,同时也是职业工作者的劳动创新的重要体现。现代职业教育对学习者的培养,实现了学习者从“成才”到“成人”的转变,也提升了学习者的职业技能,而具备了“工匠精神”,使得学习者具备了耐心与坚韧不拔的毅力,才能促进学习者在实际工程中产生“敬业”、“爱岗”的精神。因此,在职业教育中,将学生的职业精神与耐心、竞争、合作、爱心、信心、精准、创新的精神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逐步完善学生职业技能,将“工匠精神”融入到职业教育过程中,在高职校园内形成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学生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的认真态度,在实践过程中,能够严格的按照企业生产的规范与标准进行操作,将精益求精的精神融入到实践中。这样,只有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中具备了“工匠精神”,在企业的生产实践中,才能够对产品进行精雕细琢,为在企业生产实践中自我实现奠定基础。

三、结束语

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培养应用型的人才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全方位加强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需要重点对学生的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精雕细琢、一丝不苟的精神进行培养。文章简要阐述了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培养的内涵,并简要分析了在我国当前社会背景下,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于我国职业教育来讲,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是非常必要的,这是我国社会经济转型对人才的要求,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要求,还是学生个人发展和进步的需要。需要教师和学校充分意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并在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培养,为学生营造“工匠精神”的文化氛围。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以及在学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对学生实施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不断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2).

[2]邓成.当代职业教育如何塑造“工匠精神”[J].当代职业教育,2014(10).

[3]重莲.:唤起“工匠精神”强健中国制造业[J].中国品牌,2015(10).

工匠精神的培育篇4

引言:

在二零一六年的三月五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工匠精神”。这是国家政府在教育方面完成一次重大改革,意味着国家对于技术性人员的需求已经十分迫切,本论文就中等职业教育培育“工匠精神”的具体方面进行分析。

一.职业教育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一)职业教育培育“工匠精神”是社会本质性的需求

工匠精神在官方意义上的解释为:在特定的物质条件与精神条件的支撑下,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对于世界物质进行客观化的改造,从而获取一种新的认知,同时在主观意识情感方面完成一个升华,最终达到通过技术对人类生存的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进行构建。

中等职业教育培育“工匠精神”,是为社会培育出一批具有高能力与高技术的人才,满足社会在这方面的缺失,对于社会多方面人才需求进行一个补充,这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然发展要求。

(二)职业教育培育“工匠精神”是时展的需要

我国政府在全面实现“中国制造2025”之后,对于高端型技术人员有着一个极大的需求,这仅仅是在国家层面上的需要,从二十一世纪发展以来,进入互联网时代的急速发展,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会带动一系列的企业改革与进步,这一方面的体现就在于时代对于工匠技术人员的需求。

中等职业教育培育工匠,“工匠精神”可以说是对于技术工匠培育的“导向盘”,“工匠精神”的提出与应用,极大化的对于职业教育体系做出一个匡正,为学生在技术学习的价值观上精益求精,从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时代在急速地发展,而在这背后必然离不开人力资源的支持,通过中等职业教育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正是时展的原动力,是时展的主力军,只有在更多的技术型人才的共同努力与奉献之下才能最大化的提高我国在制造企业等方面的质量,更好的切合时展的高端要求。

(三)中等职业教育培育“工匠精神”是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发展途径

现如今我国的学生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出现一个共同的弊端:理论方面往往是具有极其优厚的知识储备,但是到了工作岗位之后进行具体的实践却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理论知识多,实践能力弱,这是传统教育的一大弊端,是一项必须要改革的项目。实践教学一直处于一个不被大力发展的地位,但是目前我国对于企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大大的增加,导致了必须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以便于更好的走上工作岗位。

长期以来教育体制与产业要求不相匹配的尴尬局面必须要改变,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在职业教育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方面上。

二.中等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培育方法

(一)通过创新意识与道德教育为根本保障

在职业教育的教育过程中给学生树立健康的价值观,将学生对于技术发展上面的理想与信仰最大化的挖掘出来,同时在技术学习与职业规划理想方面做好协调,不能单独发展某一方面而忽视了另一方面的内容,全面发展达到最终目标。

在学生的分类与组建方面同样也要多下功夫,不能忽视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事实证明单一个体的工作效率是远远低于团队合作的效率。因此在团队合作意识方面应当多加培养,在学生年纪作为一个单位协调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在学生的专业技能方面单独列出一个团体,培育学生在专业化技能方面的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作出补充,同时也是为了学生之间自主学习相互补充以达到共同进步的最终目标。

(二)通过校企合作项目作为保障

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培育的根本性目的还是为了培育出合格的人才最终输送到有关企业单位工作,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在学生学习阶段进行尝试性接触工作是一项巨大的好处,这一点是具有先进性的。通过在企业中请出一些具有高端技术的技术人才进入校园,参加一些知识性的讲座,以及一些关于职业规划理想的辅导等活动,使得学生进一步的了解高职教育的本质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最主要的一点,目前许多学生毕业之后面临着找工作困难的尴尬局面,在职业院校这种学位并非很高的教育学院学生很难得到自信,通过这一系列的讲座接触可以使得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程度以及未来发展的潜力,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学校师生共同走进企业,真正的感触一些工作,在能力发展方面有着巨大的好处,同时在学生的心理方面引发一种触动,更加确切的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与要要求。明白自己未来所想要的工作岗位,贴切的了解自己的专业与工作之间的差距,才能够在下一步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在教职工技艺与德育方面规范引领

在教职工的技艺方面以及品德方面规范也是一项必须要做的工作。教职工是最主要接触学生的人群,所以很多技能方面以及品德价值观也会不经意间传递给学生。提倡“技艺精深、品德优馨”的教职工理念,在教职工身上规范化,才能进一步的引领学生。

教职工通过对于“工匠精神”的虔诚意识以及严谨认真的研究技术方式身体力行,在爱岗敬业,育人子弟方面做出明确积极的态度,使得“工匠精神”具体化的落实到每一位教职工的身上,形成一种对于技术的执着探索与追求的精神。

通^教职工的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进而引导式的教育学生,而摆脱传统教育对于知识与价值观“强加式灌输”方式,做好“领路人”的工作,成为学生的榜样与目标,引导学生的向往与学习。

(四)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实践

对于“工匠精神”的培育不能是书面的片面之言,也不能单单是高高在上的信仰,它应该落实到具体的事件中来,确确实实的在生活学习之中得到发展。

故而,在学校应当举行一系列的有关活动,譬如“发扬工匠精神,实现技能进步”等方面的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这不仅仅是在学生对于“工匠精神”的认知与了解方面大有裨益,同时在为学生培养一些综合性的才能,包括言语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与协调能力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好处。

通过活动确切的落实“工匠精神”核心价值观的地位,并且适当的将其具体化为教学任务,落实到学生技能学习,教职工备课教授考察等方面的具体工作中去,并且举行一系列的选举,选拔出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并且授予他们一些荣誉称号以及一些物质性的奖励,使其成为学生追寻的榜样,进一步的展现出其风采与职业操守。

通过树立学生的价值观,并且引导他们去追寻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事迹,更大化的激发出学生的求知与追寻欲望,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并且将“工匠精神”作为一种文化广泛宣扬于学校之内,让“工匠精神”成为中等职业教育培育学生的自豪感的来源之处。

参考文献:

[1]王文涛. 刍议“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教育改革[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01):188-192.

工匠精神的培育篇5

融合工匠精神培养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将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学生管理带来新理念和新思路,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和学校的转型升级、优质发展。

(一)创新创业型人才不可缺少工匠精神

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不仅需要基本的知识、技能和素养,还需具备坚忍不拔、坚持不懈等优秀的心理品质。工匠精神主要表现为“专业专注的敬业精神、千锤百炼的品质追求、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挑战自我的创新精神”,与创新创业型人才所需心理品质高度契合。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学生心中,能促其养成专注、严谨、执着的职业态度,戒除浮躁心理,更注重创新创业实践的细节和风险,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和职业生涯竞争力。工匠精神对于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是不可或缺的。

(二)引导高职院校走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误区

高职院校开展的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类型教育,因此不少高校也习惯性地将创新创业教育定性为创业知识和技能教育,忽视了创新创业精神和素养的培育。现实中,高校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双创大赛、创业园、众创空间等多是形式大于内容,更关注学生技能培养、就业创业成果的短期效益,缺乏支持学生持续成长、生涯发展的长期规划。将工匠精神培养融入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可有效矫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运动式”的政策和行为,引导高校走出“重形式、轻内容,重技能、轻素养,重成果、轻规划”的误区,进而改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见物不见人”“见技术不见精神”的现状。

(三)形成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新范式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首先是理念及精神教育,这也是由高职教育办学规律、功能定位、学制年限等决定的。工匠精神所要求的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赋予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新内涵,使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具有了人文性和思想性。同时,工匠精神又可通过价值引导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由重技能训练向重精神培养转型,形成“培养个性化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新理念。以工匠精神培养为引领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将为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突破口,推动学校围绕具有工匠精神的创新创业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在培养理念、课程体系、教学安排、学生管理、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改良甚至重构。经实践探索后,学校应统一思想,进行顶层设计,在产教融合大背景下充分挖掘市场需求,最终形成创新创业教育与工匠精神相融合的人才培养特色。这一改革过程有利于高职院校主动适应经济转型升级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要求,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和路径。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工匠精神培养的融合策略

(一)创新创业课程融入工匠精神

将工匠精神融入专业课程、公共课程和创新创业类课程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首先,结合市场需求和专业特色,将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规范和素质要求纳入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大纲、考核评价,通过丰富多样的课程教学内容促进学生认同并自觉践行创新创造、精益求精、认真严谨、执着专注等职业素养。其次,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培训,鼓励技能大师、能工巧匠和创业企业家来校任教。建立制度保障体系和长效合作机制,支持校内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开设创新创业类公共选修课程。鼓励教师结合擅长的方向和领域普及创新创业文化、倡导工匠精神,并充分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有效融合工匠精神培养内容,使学生零距离感受匠心匠气和不屈不挠的创新创业精神,增强创业的信心和勇气,激发创新创业热情。

(二)创新创业项目践行工匠精神

高职院校学生内化工匠精神的最佳途径为实践活动,通过创新创业项目实践方可让学生体会到工匠精神的价值实质。首先,构建体现工匠精神核心要素的创新创业实训体系。将工匠精神核心要素细分成若干创新创业能力与素质训练模块,融入创新创业意识培训和创业模拟实训,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接受企业环境和工匠精神的熏陶。其次,构建多元主体融合的创新创业实战平台。可依托学校创业园、众创空间等场地、政策及资源优势,鼓励学生结合所学专业开展创新制作、创意设计和项目实践;积极引入校外优质资源进行项目对接,让学生在有效满足市场需求的项目实践过程中提升调查研究、团队协作、精益求精、坚持不懈等方面的综合素养;鼓励二级学院成立教师创新工作室,激励有科研专长同时有热情的专业教师结合日常教学和科学研究带领学生开展项目实践,同时探索院企合作整合资源、开发基于市场需求的创新创业项目的有效方式;最终形成“众创空间+创新工作室”校院两级创新创业实践体系。第三,通过创新创业训练及比赛提升职业素养。以创业训练营等活动为主要抓手,与校外优秀双创服务企业深度合作,开展系统、专业的创新创业训练,有效提升项目可行性和项目质量;支持和鼓励学生团队参加“互联网+”等各级各类创新创业比赛,做好赛前训练和赛后跟踪,让学生在创新创业比赛中打磨项目、锻炼技能、提高素养。

工匠精神的培育篇6

一、工匠精神内涵及本质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属于职业精神的范畴,是从业人员的价值观念与行为表现,对从业人员的工作理念、工作质量将会产生较大影响。工匠们以其敬业、精益求精的思想,不断雕琢产品,改善产品质量。工匠精神属于职业精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比较注重专业精神的渗透。

专业精神具体包含专业技能水平、专业职业素养等,需要坚持“追求完美”的思想精神,坚定工作理想,为企业的发展而不断努力。

(二)工匠精神的本质

工匠精神的本质为职业道德,可谓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社会发展与企业发展中所需要的员工品质。工匠精神理念下的职业道德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中。

1.遵纪守法,严于律己

每一位员工均需要遵守企业或者职业相关规定,明确自己的工作内容、工作责任等,严格要求自己,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

2.爱岗敬业,诚实守信

爱岗敬业、勤于劳?樱?是工匠精神的重要思想内涵。工作中需要在深入分析职业特点、职业要求的基础上,做一行、爱一行,诚实守信,乐于奉献,为企业的发展而不断努力。

3.与人为善,团结互助

合作是提升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的重要方式,在职业工作中,员工需要坚持与人为善,积极与他人交流,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同时,还需要坚持团结互助的思想作风,合理安排工作,彰显传统工匠精神对现代工作的重要价值。

二、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工匠精神培育的价值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工匠精神的培育,是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增长的必然要求,是推动高职教育质量提升的主要方式,也是实现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增长的必然要求

成为世界制造强国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目标,而制造业的灵魂是工匠精神,故而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的转型,均离不开工匠精神。基于各类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现状而言,若想促进经济的发展,则需要将工匠精神融入其中。比如德国,作为著名的制造强国,其工作中坚持着“精益求精”的思想理念,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坚持着良好的职业操守。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教育指导活动中,有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为企业培养更多具有优质思想品质、良好职业素养的人才,促进企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实现国家经济水平的持续增长。

(二)推动高职教育质量提升的主要方式

高职院校职业教育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基于市场发展动态、市场发展前景等进行综合性研究,不断完善高职教育的模式。工匠精神中各项职业特点、本质要求等符合当前市场发展的具体要求,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综合职业教育的效果。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第二课堂教育中,能够使学生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坚持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的思想作风,是推动高职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方式。

(三)实现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工匠精神要求每一位从业者均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精神,这种职业精神会使高职学生具备较好的职业素养,对自身的工作发展、学习状态以及提升目标等进行明确规划。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工匠精神的培育,是促进学生精神发展、增强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方式,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的职业竞争力,使学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环境下脱颖而出,对高职学生未来的工作与发展也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三、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工匠精神的培育对策分析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工匠精神培育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提升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视程度,引导学生全面认识工匠精神;利用专业课与小班教学指导,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工匠精神,以及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增强学生的工匠精神培育力度等方式,使每一位高职学生均具备良好的职业精神,为学生未来的工作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提升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视程度,引导学生全面认识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对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是促进我国建筑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爱迪生、富兰克林等世界级的工匠大师将工匠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大量的实践研究证明,工匠精神能够促进人类文明、生产建设的发展。在当前的高职院校教育指导活动中,需要提升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视程度,引导学生全面认识工匠精神,从工匠精神教育、工匠技能指导以及工匠专业建设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性指导,引导学生全面认识工匠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需要提升对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视程度,提升教学投入力度,基于工匠专业建设的实际需求,建设实验室、实践基地等,并保证师资队伍的建设。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开展一系列的专题讲座、课外实践活动等,使学生能够通过多个渠道、多个角度认识工匠精神,培养高职学生追求精益求精、热爱钻研的工匠精神。

(二)利用专业课与小班教学指导,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工匠精神

专业课是培养高职院校人才的重要环节,高职院校需要将专业课作为教学活动重要基地,需要在明确当前高职院校发展特点、高职学生特点的基础上,针对性实施人才培养计划方案,为高职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高职院校可以借助专业课、小班教学指导活动等,科学设计学生工匠精神养成计划,将这一教学计划和专业课教学融合起来,依据专业课程的不同特征,循序渐进地渗透工匠精神,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细节、专注专业,并通过有效的教学指导与思想培养,使学生形成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思想作风,坚持工匠精神。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下,基于自身的专业特点、职业发展趋势等,灵活开展任务驱动活动。为学生布置适当的学习或者合作任务,学生需要坚持工匠精神,认真地完成任务,积极参与各项实践活动。任务的设计需要与学生的技能水平、认知能力以及职业发展需求等密切相连,在检验学生工匠精神体会情况的同时,也能够为高职学生未来的工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同学之间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这种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工匠精神。

(三)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增强学生的工匠精神培育力度

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逐渐形成能够产生重要影响。高职院校需要深刻认识到校企合作的积极影响,结合高职院校的专业特色、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现状等,开展校企合作,增强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力度。

首先,需要加强校企合作,开展企业知识、职业素养的教育活动,与优秀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使学生能够将所学习的各项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融入实践工作、职业工作中,以便于更好地彰显工匠精神,形成专注、敬业的优秀品质。

工匠精神的培育篇7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创新创业是现下中国年轻一代的热门词,伴随而来的是“工匠”“双创”等词汇的红火。在这些人人必谈的词汇面前,有必要梳理一下它们更多的内涵。自从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新闻频道联合推出系列新闻报道“大国工匠”的报道之后,这些普通又平凡的劳动者便广为赞誉与钦佩,更激发了大家对“工匠精神”深层次的思考和学习的热情。大家普遍认为,工匠精神应该是指工匠们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使之尽善尽美的精神理念,即追求极致,专业且专注。与此同时,创新创业的滚滚洪流向我们扑面而来,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当仁不让地成为引领新常态、实现新发展的强大动力。高等学校亦应不失时机地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以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局势。高职高专学校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以上,更应积极实施创新创业教育。

2工匠精神的现代内涵

2.1工匠精神更是创造和发明精神

工匠,一般的理解是匠人,是“几十年如一日”地专注于一件事的人,公认的典型代表有做事严谨精细的德国、日本、瑞士等。不过,地球另一端的美国给了我们不同的诠释。他们认为:工匠是一群不拘一格,富有创造和发明精神,且依靠纯粹的意志和拼搏的劲头,作出了改变世界的发明创新的人。赫赫有名的代表人物有:本杰明•富兰克林、托马斯•爱迪生、怀特兄弟、迪恩•卡门等,他们是工匠的杰出代表。富兰克林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工匠,我们从很多教科书上都可以看到他诸多发明的事例。同样拥有该美誉的是人人皆知的乔治•华盛顿,我们都知道他是一位好总统,其实他也是一位卓越的工匠。他们不仅精益求精,专注执着,而且勇于创造和发明,这种创造发明的工匠精神,影响了美国整个国家的产业和社会环境。而他们这些人的共有特征是:博学,充满好奇心,以卓越的勇气和毅力来重建世界。美国最著名的发明家迪恩•卡门说:“工匠的本质是收集改装可利用的技术来解决问题或创造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创造财富,不仅仅是这个国家的一部分,更是让这个国家生生不息的源泉。简单来说,任何人只要有好点子且有时间去努力实现,就可以被称为工匠”(引自美国当代最著名的发明家迪恩•卡门原话)。通过对美国进行大量的研究与调查,发现他们的工匠精神有三个基本内涵。(1)用我们周围已经存在的事物制造出某种全新的东西。(2)工匠们的创造行为在最初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就算有也和当时确定好的目的有很大不同,是能够激发人们的热情和对它的迷恋。(3)它是一种“破坏”,工匠们背对历史开始了一段充满发明创造与光明的全新旅程。由此分析,我们大致可以将工匠分为两个层次:表层工匠和深层工匠。表层工匠们通过密切关注工作方法、工作过程,从而创造出令人难以置信的产品;深层工匠们更专注于通过思想创新从而改变我们对事物的思考方式。而真正的工匠精神,是一种思维状态,是一种思维由表及里的全新构造和开拓。工匠精神不仅仅是对事物的精细耕作、精益求精,更是创造和发明,是创造与创新。我们需要的工匠精神,正是由表层工匠向深层工匠的迸发,从而有全新创新和创造的品质。热衷于技术与发明创造的“工匠精神”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而中国此刻的创新驱动发展正呼唤这种“工匠精神”的回归,“创新精神”加上“工匠精神”,才是一个国家更合理、更永久的创新创业源动力。

2.2创新诠释工匠精神的精髓

创新是指不墨守成规,不因循守旧,在处理问题、解决问题时具备推陈出新的能力,能运用新方法、新方案解决问题而不是循规蹈矩,工匠精神倡导“精益求精、锲而不舍”。两者看似关联不大,甚至有些矛盾,其实不然。工匠在经年累月的精雕细琢中,持续地对工艺和细节磨砺及锻造,这种多年的严苛磨练会帮助匠人练就更敏锐的洞察力,更懂得深层次揣摩客人对产品的需求,能考虑到最刁钻的用户都无法想到的细节。正所谓“匠,君目所不及之处愈要用心”,匠人因触及常人所未能及之处,故眼界不同,“眼界不同,开创的世界不同”。无论在哪个时代,能够用全新的视野重新审视自身产品、审视世界格局、开创新时代的人才能称为真正的匠人,“创新”才是“工匠精神”的精髓,没有创新,只能称为“工匠”,有了创新,才是“工匠精神”。

3创新创业时代呼唤工匠精神

3.1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传统

工匠精神并不是舶来品,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其辉煌灿烂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工匠精神的史诗。早在《诗经》中记载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描述充分显现了古人对“工匠精神”之赞誉;《天工开物》是一部凝聚了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工匠宝典,仅仅一句“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便足以显见中华民族对“工匠精神”的追求。自古以来,我国同样有着许多脍炙人口的工匠传奇故事:游刃有余的庖丁、精益求精的鲁班、出神入化的卖油翁等。这些历史书籍及人物典故,充分显示了我国由来已久的对工匠精神不懈的追求。

3.2工匠精神是一种思维方式和意识形态

工匠精神是一个人的积极的意识形态的总结,是一种开拓创新的思维方式。对工匠精神的悟透,会启迪人们“用智慧驾驭自己的情绪,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敬业会让自己变得出类拔萃,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引自《工匠精神》,付守永著)。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态度,它告诉我们在修炼的道路上要披荆斩棘;它是一种对工作强烈的责任感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而人生态度会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就。

3.3工匠精神锻造未来的民族性格

工匠精神首先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安静。静,能生慧,让劳动果实拥有灵魂。在执着专注的劳动体验中体会工作的乐趣,树立工作的尊严。熟为人知的日本和德国人的工匠精神,直接缔造了他们在世界工业中受人尊敬的地位。有数据统计,创办时间超过200年的全球企业中,日本有3146家,居世界首位;德国有837家,远远高于其他国家。这也是这些公司基业保持常青的奥秘之一。我国自古就不缺乏技艺高超的工匠,可是工匠精神却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很多人和事情都是追求“短平快”,只看重眼前效益而忽视了长远利益,只追求表面利益而放弃了深层收效,甚至有很多人空谈情怀,却不能务实苦干。这样的氛围使得当今中国很多事情流于虚浮和幻景,这是一种后患无穷的性格。当今中国,需要大力倡导“工匠精神”,帮助国人塑造严谨坚毅的国民性格,更需要将持之以恒、专注敬业、开拓创新的工匠精神内化为国民品性,推动中华文明的复兴。

3.4工匠精神成就创新源动力

创新虽然主张打破旧事物,创造新事物,但是其中必然有一些一以贯之和衔接过去与未来的东西,这就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与创新精神看似背道而驰,其实是并行不悖,两者既相互联系统一,又相互平衡补充。创新精神需要工匠精神作为支撑,而工匠精神又以创新精神为动力。工匠精神更强调细节、锲而不舍和永不满足的审美意识;创新精神则更强调思想灵动、瑰丽奇想和义无反顾的思维和态度。工匠精神更强调产品品质、稳定和完美;创新精神则更多体现在跨越式发展和断层式创新。在创新创业的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既能帮助我们矫正一些非理性的行为,又能够促进新经济实现跨越式创新发展,并促进传统经济增质、提效和转型。同时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互联网精神”加上“工匠精神”,正是一个国家更合理的创新创业驱动力。

4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养举措

4.1通识课引领工匠精神

高职课程体系一般分为通识课和专业课,通识课程里面有思政课、文化课。而在学生入学初始,首先接触到的就是通识课程。我们可以通过通识课程作为职业精神培养的主阵地,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在明确课程教学目标的宗旨下,融入严谨专注等职业精神的教育内容,并根据高职生的认知行为来选用合适的方法及途径,从而形成更为积极的职业理念和思维方式。这样学生在培养职业技能之初便意识到工匠精神的意义,并在后期学习职业技能时理解并实践,从而为成长成才做好准备。

4.2专业实践课凝炼工匠精神

通识课程帮助学生领会到工匠精神的意义,在专业实践课程的学习中,让学生在知行合一的教学环境中切实体会到工匠精神。高职教育相比于本科教育,其实践技能课程比重更多,动手操作课程更多,这为工匠精神的践行提供了更多的实践舞台。进入实践实操课程阶段,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实际工作场景和技能操练,可以结合产品生产的过程、企业运营的流程,将职业岗位所需的技能融入到实践教学目标中,并不失时机地将“专注、坚持、严谨、细致、诚信、执着”等工匠品质融入到学生教育培养的全过程,通过学生的真切体会和感受,逐渐形成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严谨执着的基本职业操守和素质,也使得工匠精神凝炼在学生工作的每时每刻中。

4.3教师以身作则辐射工匠精神

在对学生的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培养中,教师的以身作则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和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不刻地影响着学生。教师是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的传播者,要能勇担重任,务必严谨治学,严格执教。这需要每一位教师闻道在先、学业精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求真、求精、求实,以尽善尽美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务实执着的工匠精神感染学生,以开拓进取的态度去带动学生。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浸润着教师对工匠精神的身体力行。

5结语

让工匠精神、职业教育、技能人才的培养成为社会关注点,让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工匠精神培育的载体,让新一代的大学生成为工匠精神的凝结体并成为星星之火,从而引领中华民族回归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优秀传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黄益飞.以工匠精神推动创客发展[J].职教视点,2016(9).

[2]陈劲.工匠精神改变世界[J].人力资源,2015(03).

[3]雷克萨斯:注魂于物的大匠心[EB/OL].我要微信,2016-11-01.

工匠精神的培育篇8

1.1“工匠精神”是实现社会主义建设者超群出众的内在需要

哲学中也提到,促使事物发展的往往是内在原因,因此,人的发展也必须依靠强大的内在因素,这种强大的内在因素就是一个人的品质与精神。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建设者,必须紧紧依靠社会主义建设者的聪明才智才能实现。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必须把培养“工匠精神”作为自己的工作追求,在工作实践中逐步形成敬业奉献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这样就能在自己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做行业的领头羊。

1.2“工匠精神”是全面决胜小康阶段的重要利器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报告则提出全面决胜小康。全面小康是较高水平、较高标准的小康,是经济建设更为高效、人民生活更为充实的小康;是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的小康;是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的小康;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的小康。要实现全面小康,我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齐头并进、协调发展。因此,这些领域内的劳动者与建设者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完善专业技能,尽力追求卓越,本着对工作、对国家负责的态度,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充分发扬“工匠精神”,把工作做到极致。这样,我国的经济腾飞,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文明将很快成为现实,全面小康就会实现。

1.3“工匠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实支柱

2012年,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之时首次提出了中国梦——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体表现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也是海内外每个中华儿女共同的梦想。鸦片战争以来,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到了灭亡的边缘;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带领中国人民走向了光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到了一个历史的转折点,从此开启了伟大复兴的征程。100多年的风雨历程见证了中国的巨变,中国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与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是分不开的,更与一代代具有“工匠精神”的中国人民是分不开的。总书记说:“现在,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接近中国梦”,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我们更应该秉承“工匠精神”,努力工作,不断创新,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把所从事的事业发扬光大,以小梦推大梦,共筑中国梦。

2.新时代培育“工匠精神”的途径

2.1不断提升自身思想境界

首先,要培养积极的工作态度。态度决定着高度,在某一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或成就的人,往往都是具备积极工作态度的人。积极的工作态度往往使人精神饱满,勇于进取,对待任何一件工作,都能做到让人放心,于细微处显锐气;同时,在面对工作中的困境时,总能逆水行舟,迎刃而上,解决难题。其次,要提高工作责任心。责任就是份内应做之事,做好份内之事,是一种“在其位,谋其政”的担当。有了强烈的责任心,才能有耐心、有信心、有恒心去做好每一件事,才能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做,是对责任最好的诠释。最后,培养自身淡泊名利的品质。古往今来,面对形形色色的名利,有的人选择了肆意追逐,有的人却选择了淡淡相待。追逐名利的人,会绞尽脑汁获得功名利禄,进而会出现一系列的勾心斗角,于人于己于工作都百害无一利;而看淡名利的人,会把一门心思全部用在工作中,把精益求精、光明磊落、淡泊自守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这样的人是值得尊敬的。

2.2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养

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知识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只有不断地加强学习,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改革的深入,我们所从事的专业领域也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我们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要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掌握最新动向,把握核心方向,把学习作为一种常态,只有这样,我们的业务素养才能提升。其次,要以创新驱动业务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人永葆活力的源泉。中华民族之所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是因为我们在各个领域实现了创新,甚至某些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才使我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因此,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我们更要突破自己,敢于在工作中实现创新,以创新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创新实现自身飞跃。第三,要积极投身工作实践。实践是我们了解工作,了解自己的有效形式;是提高觉悟,促进成长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实践中,我们才能更清楚的了解工作性质,更准确的发现自身的问题,更能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以便更好的把握工作方向,把工作做得更完善。

工匠精神的培育篇9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6-0142-02

1 前言

当下,在具有五千年辉煌历史的中国大地上,最流行的一句话就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国上下都在刮起一波创新风。到底如何创新?如何创业?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给出这样的解释: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加品种、提升品质、创造品牌。可见,创新固然势在必行,但是在创新创业的同时,不可少的是一种精神,就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不仅体现了工匠对产品精心打造、精工制作的不懈追求,更是要不断掌握最前沿的技术,创造出新成果。在国际形势变幻莫测的今天,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迫切需要创新创业人才,迫切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能工巧匠。如果在进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同时,将工匠精神的培育有机结合在一起,必将对我国的创新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

2 工匠精神的阐释

工匠精神按照多数人的理解就是一种敬业精神,它指的是每个人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一种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对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工匠精神的核心内容是:工匠们对于自己生产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完美的品质和精神。工匠精神最早被提出是起源于德国,德国人的机械部件等都是典型的代表,现在正是由于对工匠精神的不懈追求,才使得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极佳的声誉,正是德国人对于产品孜孜不倦的追求,使得德国制造的标签烙上让人信赖的标志[1]。

在我国社会,与工匠精神相对应的还有一种精神,就是差不多精神。这就精神讲究差不多就行了,如果每个工序都讲究差不多,达到90%,那么10道工序后,只剩下30%,这就是差不多精神。科技创新能力的存在不足,多多少少与该现象相关。

3 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培育工匠精神的意义

创新创业教育与工匠精神都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类型是多种多样的,职业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中坚力量。重振工匠精神自然也离不开职业教育。在创新创业型社会发展的道路上,职业教育中不可缺少创新创业教育,所以把两者统一结合于职业教育平台中是势在必行的。通过调查发现,现在基本上所有的职业院校都已经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中,基本上重视文化知识教育、传授技能训练,而缺乏对工匠精神的培养以及职业素养的培育。在职业教育中要尽快补上“短板”,走出以往的误区,让知识与素养同成长、共扎根,为祖国的快速发展培养合格的人才。

培育工匠精神是高职学生职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经过社会与企业用人单位调查,相当数量的毕业学生尤其是高职学生,往往被用人单位评价为“眼高手低”。高职学生在培养目标定位上就是基层的生产管理者,往往开始实习时会被派往生产一线进行锻炼,学生在个人技能方面还没有具备管理者的素质,但是一些人存在“我为什么和工人做一样的事情”的心理。这时候,学生往往不能很好地调试自己的心理,频繁跳槽。

为什么高职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与目前物质欲望横流的当今社会形势有关。社会的浮躁情绪和极端的拜金主义会影响学生的意志,这时候就更加迫切需要在学生教育的同时引入思想及精神教育。工匠精神作为一种精神理念乃至价值观,恰恰教给毕业生的是坚持、专注。只有具备良好职业精神的毕业生,才能成为行业里面的专家、技术能手,才能在未来职业生涯中脱颖而出。

另一方面,在职业教育考核的时候,政府往往把就业作为重要指标,而且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定位的时候,就把高的就业率作为高职生的重要优势。在高度重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背景下,多年来,高职教育已经形成优先保证就业和满足糊口营生的办学导向,改变职业院校对“技能”和“育人”关系把握中出现的偏差,把培养学生的技能与培养学生的素质与意志力,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摆到同样重要的位置,这就显得尤为重要[2]。

培育工匠精神是实现中国发明制造的迫切需要 我国具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不难发现,其实人们熟悉的工匠精神并不是舶来品。在悠悠中华的历史长河中,良工巧匠如数家珍,从作为四大发明的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印刷术,到雄伟的长城,唯美的故宫、颐和园,耸立千年的赵州桥,等等,无不是我国的能工巧匠的杰作。但是雄狮也有打盹的时候,在近代历史的发展中,我国不再领先,并且远远地落在发达国家的后面。我国要发展、要进步,不是“人口红利”可以带动的,需要“中国制造”,更需要“中国发明制造”。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自主创新能力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实力,中国社会转型升级的任务艰巨而紧迫。

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大国,不能丢弃老祖宗留下的光荣文化与历史传承,在当下“中国制造”的新时代,要用创新创业教育、用新时代的工匠精神托起中华文化。在高职学生教育中,不仅要关注信息化及网络化精神,也要真心大胆地培育去热爱发明、崇尚技艺、献身工程的工匠精神,新时代的互联网+工匠精神,才是推动我国更加有效地实现创新创业发展的驱动力[3]。

4 在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培育工匠精神的途径

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培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进行。

抓好思政教育的主阵地,在思政课、创业课中融入工匠精神 在高职院校,通常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和就业创业指导作为职业精神培养的主阵地。在课程教育中,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融入职业精神―工匠精神的教育内容,根据高职生的认知行为特点,选用合适的方法途径,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使其明确工匠精神的实质与内涵,认识其价值和意义,从而形成更为正确的职业态度,提升其职业素养,使其在学习职业技能时理解并实践工匠精神,促进自身的成长、成才[4]。

凝练专业精神,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 国家在创新发展,教育事业也在不断摸索新的途径。全国的职业教育都在思索:怎么上课才能引起学生的关注,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工匠精神的培养怎么进行?怎么融合?怎么渗透到学生的每个细胞、每个毛孔、每滴血液中去呢?

以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专业为例,该专业在教学环节设置时,加大实践类课程的设置比例,让学生在知行合一的教学环境下,切身实践体会工匠精神。而且还要强调,大量的专业教学和实训绝对不只是简单进行产品的生产、技能的操作,还必须结合行业特点和院校的专业性质,分析本专业职业岗位应具备的职业精神,并将其融入专业教学的目标、内容及考核之中。该专业就创新性地把“吃苦耐劳、坚韧不拔,朴实无华、甘于奉献,同心协力、勇承重载”的橡胶精神融入学生教育培养的全过程,通过专业教学,使学生具备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专业岗位的基本职业素质[5]。

学校夯实文化基础,摆正价值观,引领工匠精神文化 除了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在学校层面也要进行具有本校特色的创业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宣传活动,在思想上引领全校师生转变观念。同时,要对工匠精神和创新创业有客观的认识。开展工匠精神的培育,并不是把所有学生都塑造成机器人,按照标准执行每一道工序,要在标准的前提下进行改造、提升,把创新创业的思想传播至每个学生,通过工匠文化的传播,使学生能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健全的人格、积极向上的心理和人格倾向,使学生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能孜孜不倦地吸收工匠精神文化,并助力今后能走上创业成功之路。

通过微成功的案例鼓励积极向上的工匠精神的传播 微成功是引领学生通向成功制高点的奠基石。在成长道路上,成功的鼓励是高职院校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通过学生的成功案例,可以启发引导学生不断创新。在实际运行时,可以采用如采访、参观、暑期社会实践和专家讲座、专业讲座、微信群与QQ流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到工匠精神的价值。抓好高职院校的特点及优势,引导学生多参观、多体验、多采访,直接了解企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的要求,认识工匠精神对于个人及未来事业的重要性。另外,优秀毕业生的成功案例、积极向上的攀登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可以通过报告会、亲密接触等方式进行传播,由于他们与在校生有着相似的学习经历和知识结构,其切身经历最能引起学生的模仿,也最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对培养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能起到极大的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苏楠.万钢:培育工匠精神 促进创新创业[J].中国科技产业,2016(4):12-13.

[2]韩英丽,马超群.论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工匠精神培育[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6):91-94.

工匠精神的培育篇10

心灵环境

被誉为“历史之父”的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一书中记载:埃及金字塔是由30万名奴隶所建造。

1560年,瑞士钟表匠布克在游览金字塔时石破天惊地推断:金字塔这么浩大的工程,被建造得那么精细,各个环节被衔接得天衣无缝,建造者必定是一批怀有虔诚之心的自由人。难以想象,一群有懈怠行为和对抗思想的奴隶,能让金字塔的巨石之间连一片小小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有很长时间,这一推论都被当作一个笑料。

然而,400多年之后的2003年,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宣布:通过对吉萨附近600处墓葬的发掘考证,金字塔是由当地具有自由身份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建造的。

由此,证明了布克的推断。

制度设计

旅游业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经济繁荣的表现。

而旅游等服务业,同样有工匠精神的表现。

对此,有人说起一次到我国台湾地区旅游消费的经历。

在某小店,游客看中了一套非常漂亮的茶具,折合人民币200多元。

店主自豪地介绍说:这套茶具,是他的团队设计的,获得了台湾最高设计金奖。但是他从里边取出一只小茶杯,说:这只茶杯,设计感很强,但用来喝茶却很烫,请客人再考虑一下。

客人又相中了另一套。可是店主摇头说:这套不是台湾设计,你们来台湾,是要买台湾本地产品。

游客怒了:你到底想不想做生意?

店主正色道:正因为我认真做生意,才会跟你仔细说。我是做百年老店的,卖了你不想买的货,会砸了我的牌子的,那我追求的百年老店不就毁了?

游客乐了。再仔细挑选,结果挑选了一套价值千元的精品。

游客感叹道:这老板会做生意啊,他真诚地替顾客着想,非但没吃亏,反而赚爆了。

其实,起决定性作用的,并不是人的素质,而是产权设计的结果。

盈利理念

德国产品以质优价实、经久耐用闻名于世,一个8000万人口的国家,竟然有2300多个世界名牌。奥妙究竟何在呢?

一位外国顾客与一家柏林菲仕乐锅具店的经理聊天。

工匠精神的培育篇11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表意上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随着时代的发展,工匠精神对于我国的发展道路体现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总理提出的工匠精神,让我们思考到,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以工匠精神来培育现代大学生,所以工匠精神对现在高校对大学生的培育凸显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传承传统匠人精神[1。中国工艺美术浸透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识,富有鲜明的美学个性。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但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传统的民族文化都有着浓厚文化内涵,对现代艺术工作者的艺术创作产生着很大的影响力。从许多精美的文物古迹中我们都能看出古代匠人对于工艺品精益求精、独一无二的追求。而这种精神追求是我们应该保留和发扬的。

2.培育现代工匠精神[1]。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类文化的涌入,我国的许多城市都变成了一个开放和多元化文化的大城市,多元化文化的融入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会,然而对于年青一代人的思想也是有着巨大的改变,特别是现在互联网和自媒体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西方主流价值观在文化领域的传播,其中虽有可取之处,但是因为网络媒介的特性也导致了一些糟粕文化的进入,使得现代年青一代的人生观,价值观受到冲击,变的急功近利、浮躁和没有耐心。在这样的背景下总理提出的“匠人精神”对于当下高校的德育工作无疑是一剂良方,特别是对于艺术类研究生而言,“匠人精神”更贴近艺术类研究生的生活,因为对于艺术类研究生来说,对于作品精益求精的追求永远不会改变,所以“匠人精神”提倡的价值观更能体现艺术类研究生的精神追求。

二.工匠精神是高校培育艺术类学生的重要资源

现代高校教育是培养艺术类学生工匠精神的主阵地,两者的有效融合不仅有利于艺术类学生自身的未来发展,更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在高校培育中,一方面,是培养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学生在高校毕业、走向工作岗位以后,只有把工匠精神和职业理念物化成一件件精雕细琢的产品,获取极致的心理感受和良好的职业荣誉,才能实现服务企业、同时也才能创作出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实现回报社会、个人持续发展的终极目的。[2]

1.工匠精神是工业文明高度发展的精神成果[1]。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需求从高到低划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在新中国刚成立的最初阶段,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相对较差。工匠精神所代表的独具匠心、对质量精益求精、对技艺不断改进、为制作不竭余力的理想精神追求。

2.工匠精神是高校教育的价值标杆。只有正确理解“工匠精神”,才能够为高校培育大学生时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标杆,使得高校教育免于陷入培育、生产“机器人”的尴尬地位,才能走出终极教育、次等教育的认识误区。[1]只有将工匠精神作为高校育人的价值取向,才能真正培育出做事情有意义、有价值、有想法的新一代青年人。

三.发掘现代“工匠精神”在培育方法论上的新途径

高校培育以学习为中心,既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又提供实践的场所和机会,促使现代教育专业精神的养成以及就业和创业能力的获得,而注重“工匠精神”的培育,将使高校培育再上新的台阶,当然更需要现代高校著重从课程设置、专业分配和产教融合等一些方面设计和加强。

参考文献

工匠精神的培育篇12

1“工匠精神”释义

“工匠精神”,在百科词条查询词义中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咋听“工匠”一词,给人感觉它专指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其实,工匠精神有着更深远的意思。它代表着一种对工作执着、忠诚、精益求精的精神。网微平台中华国学文化中谈及“工作是一种修行”是日本韬盛和夫在他的著作《活法》中的主要观点,体现了在日本备受推崇的“工匠精神”。其实这种精神我们不是学习日本。翻翻我国的史书,我们会看到屠夫庖丁怎样游刃有余地杀牛,驼背老人怎样用那些竹竿告诉孔子粘知了的诀窍,也会看到买油翁怎样让油从钱眼里穿过而不溅出一滴……我国早在日本之前就已发源了“工匠精神”。而这种“工匠精神”就是尊重自己手中的工作,并把它做到极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教授丁建臣表示,工匠精神就是要求企业如同一个工匠一样,琢磨自己的产品,精益求精,经得起市场的考验和推敲。“工匠精神”应用在各个职场中就是它表现了一种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体现了一种耐心、执着、认真、踏实、专注、严谨、钻研、坚持和注重细节、要求极致完美、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

2职业学校“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要性

刘延东在天津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讲话中强调“十三五”时期,职业教育要坚持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紧扣“提高质量,促进公平”两大主题,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和供给侧改革的需求,着力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不断提升发展质量、服务能力和现代化水平。要教育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报国成才,掌握中高端技术技能,成长为支撑“中国制造”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的生力军。时代已对职业教育提出要求,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就要求他们具有过硬的本领,不但技术技能过硬,思想道德品质也要过硬,这就需要严谨、钻研、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3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工匠精神的培养策略

3.1实践岗位上传承。职业学校要重视在实践中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在实践环节中是非常重要的,通^学生的岗位认知见习、岗位实习和顶岗实习直接和行业企业零距离接触,直接感染和学到企业行业的精神,对职业学校“工匠精神”的培养是最重要的一环。

3.2开展丰富多彩、富有成效的职业教育活动。职业学校的“文明风采”活动就是与学校日常德育工作相结合,以竞赛的形式开展的德育活动。职业学校要重视这项工作,为职业学生搭建德育活动平台,以竞赛形式推进活动育人,在组织活动中要注重班班活动和学生人人参与,让全校都动起来

3.3完善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中学生品德评价标准,把“工匠精神”特质内容纳入学生考核合格的评定内容之中。在学校德育教育管理工作中,要贯彻职业学校的学生行为规范,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从“工匠精神”的特质内容入手,训练学生做事要坚持、耐心、细致、认真、钻研等,把教育管理和考核评价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实训的各个角落。《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要求,要“强化以育人为目的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职业学校学生有近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实习实训,这期间的德育教育和考核不容忽视。

3.4通过家长学校开展传承家风家训教育活动,通过家庭成员不同的职业,学习和传承“工匠精神”。父母、家庭在学生成长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有时甚至是老师和学校不能取代的,职业学校要重视家长学校的建设,为学生养成“工匠精神”奠定良好的基础。

3.5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提高职业学校“工匠精神”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实习实训的教学中,通过学生直接的操作训练,让学生在具体的实际磨炼中锻炼学生的耐力,培养精雕细刻、钻研、认真等工作态度,这种实践的环节对职业学校学生克服职业困惑,坚定职业的“工匠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3.6为学生提供技能技术比武平台,让学生通过技术比武,促进“工匠精神”的提升。职业学校的学生经过平常练功,技能技术有了一定的提高,精神境界也在不断的提升,职业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根据不同年级学生技能水平标准组织学生进行技能展演、技能汇报和技能比赛,通过这种真刀真枪的实际演练,学生的“工匠精神”的提升会更快。

4结束语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国家的强盛需要思想进步、本领过硬、精神振奋、具有“工匠精神”的职业后备军。职业学校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创新工作,为实现职业学校学生美好的人生目标和我们共同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总之,不论是对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平时的学习工匠精神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而工匠精神的培养也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教师和学生不断的钻研、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精雕细琢。此外,工匠精神的培养也可以说是永无止境的,它是一个不断追求卓越的过程。

参考文献:

工匠精神的培育篇13

大学承担着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其中敬业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培育在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就当前来看,高校存在着对“敬业精神”、“工匠精神”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大学生“工匠精神”“敬业精神”教育内容有失偏颇,教育途径较为单一等问题。科技部部长万钢曾说,“工匠精神实际是一种敬业精神,就是对每个人所从事的工作锲而不舍。对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在每一个工作岗位上的每一件事都不能放松。”工匠精神与敬业精神二者是互为统一的。

笔者在所在高校开设了《金庸小说赏析》选修课,在课堂上,金庸先生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其塑造的人物,对“敬业精神”和“工匠精神”都有很好的弘扬。很多选修该课程的学生都表示,深受金庸先生及其作品的影响,要努力弘扬工匠精神,做敬业乐业的人。

一、金庸先生是“敬业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典范

金庸先生生于1924年3月10日,这些年每年的生日金庸先生都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粉丝的祝福,也包括很多明星们,大家对金庸先生的敬重,不仅仅是因为他是新派武侠小说的代表人物,更重要的是被他的敬业精神和工匠精神打动。

1955年,31岁的金庸开始创作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一直到1972年最后一部小说《鹿鼎记》。历时17年,这时金庸48岁。对于一个作家来说,这正是创作的黄金期。但金庸却对外宣布,这是他最后一部小说。而后,金庸又用了十年的时间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了修改和完善,才有了现在的15部呈现在观众面前的作品。《射雕英雄传》、《鹿鼎记》、《笑傲江湖》、《倚天屠龙记》《雪山飞狐》《天龙八部》、……这些耳熟能详的小说或者是电视连续剧陪伴着我们大部分的人成长,不管时间过去多久,都焕发出迷人的光芒。

也许对于很多金庸迷来说,无法理解金庸的决定。但是,笔者认为,金庸封笔,并不是江郎才尽,而是对读者负责,对自己的作品负责。是金庸先生的“工匠精神”,才有了如此精彩的作品问世,让读者对他有了发自内心的尊重。

在文学创作上,这样的精神更让人感动。有人把文学创作比作生孩子,这是一条艰难枯燥的路,要不模仿、不借鉴、不抄袭地走一条属于自己特色的路很难,但是金庸先生却做到了。

而且,他对于作品中的那些“瑕疵”毫不避讳。金庸的江湖是“工匠精神”的延续,不刻意、也不随意,宁静致远,在浮躁的当下,金庸这种追求卓越、执着专一,把对作品质量的追求融入血液中、灵魂中,他的这种敬业精神、工匠精神是非常值得大学生学习的。

二、金庸小说对“敬业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塑造

扫地僧是《天龙八部》中着墨不多的人物。甚至有点不太起眼。但确是金庸小说中公认的武功最高的人物。因为在他的“轻描淡写”之下,就降伏了萧远山、慕容复这样的绝世高手,而且化解了两人的仇恨,使其皈依了佛法。这个很容易让我们忽略的特殊人物,却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无论在任何时代,靠耍嘴皮子,靠泛泛的空谈,是成不了事的。必须心无旁骛,一以贯之,靠敬业精神和工匠精神为支撑,把职业当事业,才能达到较高的境界。

《天龙八部》里,从小生活在少林寺的虚竹,人生理想很简单,就是做一个好和尚。做好和尚的标准就是严格遵守戒律清规。但造化弄人,虚竹在被迫之下破了包括淫戒在内所有的戒律,但他依然一心向佛。后来,虽然他被少林寺开除,担任逍遥派掌门,已不是真正意义的和尚,但却被很多读者认为是最好的和尚。因为他有一颗佛心,是不是和尚在不在庙里,甚至念不念经都不是问题。

《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天生木讷。出身卑微,从小受母亲的熏陶,不忘父仇,不忘国耻。好在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单纯,因为单纯,所以容易相信别人,因为相信别人,所以他自己宁愿吃亏。因为敬业,所以勤奋。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也,郭靖就是真正大侠,守卫襄阳几十年。

《射雕英雄传》中的周伯通武学的喜爱可以说到达了“痴”这个境界,也可以说达到了从敬业到乐业的敬业。一天可以不吃饭,但不可不练武。他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修理武学上。

总之,敬业精神是大学生的成才立业事业发展所必需的。金庸及其小说为我们开启了一扇感悟敬业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大门。大学生要在其中汲取营养,追求人生价值和自我实现,谋求成就事业和贡献社会。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