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安全论文实用13篇

电梯安全论文
电梯安全论文篇1

物联网电梯综合安全管理系统在设计的过程中综合互联网+、云存储、物联网、GIS、GPS等一系列先进技术,通过便携式的移动终端来实现业务的对接,并且实现对云数据的及时更新与接收,管理维护人员通过便携式终端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电梯的实际状况,与电梯应急处置平台进行无缝对接。通过系统之间的对接能够实现数据的实时互通,进一步确保电梯的安全使用。系统总体框架图如图1所示。

2.1硬件部分设计

2.1.1红外传感器检测模块

在进行红外传感器检测模块设计的过程中,考虑到模块对于光线感应的要求,设计安装了一对红外线发射与接收管,发射管能够发射固定频率的红外线,红外线发射出以后在遇到反射面时会反射回接收管被接收管所吸收,再经过比较器电路的处理与分析,绿色的指示灯与亮起来,并且信号的输出结果会同步输出数字信号。通过电位器旋钮能够调节检测的距离,红外传感器检测模块的有效检测范围在2~30cm之间,工作时的规定电压保持在3.3V~5V。红外传感器检测模块的系统结构原理图如图2所示。

2.1.2速度传感器模块

速度传感器模块主要是通过步进电机模块以及旋转编码模块来实现对速度的测量,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首先由步进电机驱动电梯运行,然后由旋转编码器来对电梯的运行速度进行测量,并且通过测量出的速度来测出准确的加速度。旋转编码器是由机械传动、检读器、光源以及光栅等几个部分组成的,在旋转编码器的轴带动光栅盘旋转时,模块内的发光元件会发射出光线,光线在经过光栅盘时会被光栅盘分割成多个连续的光线,这些光线会被接受元件接收到,并且产生初始信号。产生的初始信号在继电路处理后会转变成计数脉冲,计数脉冲的脉冲个数就能够用来表示具体的位移大小。旋转编码器在转动时会持续的输出脉冲,计数装置能够通过记数来获得旋转编码器的具置,当编码器处于静止状态时,系统内部的存储器会进行数据的缓存。在系统再次接受到电信号以后,根据之前的脉冲信号数据,系统会计算出电机运行的角速度,并且能够根据角度与线量之间的关系来计算出电梯运行的实时速度与加速度,从而准确的得出电梯的运行速度数据。

2.1.3无线通信模块

红外传感器检测模块以及速度传感器模块将实时信息通过串口传输给电梯黑箱中的ATMEG128单片机,单片机对信息进行汇总并通过串口转Wi-Fi模块转化为Wi-Fi信号传输到网关,网关将对所有的数据传输到后台服务器。PC端对收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统计,通过相应的算法,可以得出电梯的各种参数,实时显示在后台服务器上。GSM模块与单片机相连,可以定期把电梯运行状态及时发送给工程师,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2软件部分设计

在进行系统的软件设计时,应当根据系统运行的具体过程来进行系统的设计。在电梯系统运行的过程中,首先要选择目标楼层,在乘坐人员上电梯后关闭厢门,然后向目标楼层移动,到达目标楼层后打开厢门。在这一过程中,软件系统首先要做的便是目标楼层的选择,然后在人员进入电梯后对于电梯门的关闭状态进行检查,确保电梯厢门正常的关闭。在电梯运行的过程中,系统应当时刻监视好电梯的运行状态,如果检测到系统的运行速度异常应当及时的将收集的速度信息发送到电梯安全管理中心,由管理中心采取相应的应急制动措施。在电梯到达目标楼层后,应当及时的打开厢门,软件如果检测到厢门一直不打开应当自动的报警,通知管理中心进行处理。

2.3后台监控服务器实现

该系统的后台服务器设计使用C++语言,采用WindowsSocketsAPI编程方式,基于TCP/IP协议,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并在MicrosoftVisualStudio10.0下编译通过,实现可靠的通信。在网络通信的双方,均有各自的套接字,并且该套接字与特定的IP地址和端口号相关联。通常,套接字主要有两种类型,分别是流式套接字(SOCK_STREAM)和数据报套接字(SOCK_DGRAM)。其中,流式套接字专用于使用TCP协议通信的应用程序,而数据报套接字则是专门用于使用UDP协议通信的应用程序。使用流式套接字时,需要配置两端的端口号和IP地址使其一致,这样单片机就可以和PC端实现点对点通信,实时地把电梯运行状态数据显示在后台服务器上。

3应用效益

3.1对政府部门的价值

利用物联网电梯综合安全管理系统政府管理部门能够对不同品牌的电梯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统计,通过这一系统能够准确检测统计出不同地区不同品牌的电梯发生故障概率及维修次数,根据相关的数据能够建立有效的电梯质量排行榜。根据这一排行榜,相关的管理人员能够制定相应的安全准入门槛,从而有效提高地区电梯的安全生产指标,确保电梯使用的安全。

3.2对维保单位的价值

维保单位在日常的电梯维修保养中能够通过物联网电梯综合安全管理系统实现对电梯运作状态的有效检测,系统能够实时的传递电梯运行过程中的具体数据及运行状态,由系统实现对维保人员的统筹安排。物联网电梯综合安全管理系统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维保人员的管理效率,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能够根据相关的电梯地理位置以及维修人员的位置来合理的安排维保人员的维修路线,确保维修人员能够及时到达电梯所在位置,实现维修线路的科学规划。

3.3对物业公司的价值

物业公司能够及时的掌握小区内电梯的运行状况,并且对于电梯的故障与维修进行准确的记录。当小区业主对电梯的运行情况产生疑问时,物业公司可以通过记录的数据来提供相应的证明,回应业主的质疑。此外,通过物联网电梯综合安全管理系统物业部门能够及时的对电梯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及时的了解电梯故障的维修状况,质监部门也可以通过这一系统及时的对物业电梯的投诉处理流程进行全面的监督与管理,进一步确保了电梯的安全高效运行。

4结束语

物联网技术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技术,其将会推动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在物联网技术下开发的电梯综合安全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对电梯运行状态的有效监控,并且还能够实现数据的实时交互,形成了一个高效的管理系统,确保了电梯系统能够得到全面的优化与监管,进一步确保了我国电梯的安全运行。

作者:王央央 单位:浙江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

电梯安全论文篇2

我不敢贸然站在“国民素质”对立面

习惯很难被改变,尤其是习惯披上“文明”的外衣,成为“国民素质”的一种表现。

左行右立是上海市迎接2010年世界博览会宣传倡导的城市文明行为之一。几年下来,当地铁通勤族接受了“靠右站立、左侧通行”的电梯礼仪并且内化于心时,这种做法的安全性却遭到质疑。

于是,另一种舆论在发酵:“左行右立”是一种“道德绑架”,在扶梯上走动才是更不文明的行为。然而,当我在扶梯靠左站立的时候,便遭遇了行色匆匆赶地铁的人跟我“擦肩而过”,还留下一句“什么素质”!

其实,早在2011年,北京地铁四号线动物园站A出口上行自动扶梯事故发生后,就有专家和媒体指出“左行右立”亟待纠正。但问题是,纠正这一文明误区,不能指望通勤族“埋单”。先行先试,挑战“左行右立”的“勇士”们大抵会被架上“没素质”的道德火架上烤。

在北京,即便广播用语以“请注意安全、站好扶稳”为主,但在扶梯口,“靠右站立,左侧通行”的提醒标志还随处可见。

到底“左行右立”会否带来巨大安全隐患?权威机构能否给出明确答案?

如果“文明”习惯的养成确实是以安全为代价的,那么这么多年来付出的安全成本、浪费的社会资源,该由谁埋单?

而当原本的文明行为成为争议话题,安全和秩序到底哪个重要?二者能否并存?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究。

在有关部门给我答案之前,我不敢贸然站在“国民素质”的对立面。

“左行”不安全,“右立”易磨损

刘硕(电梯维保从业者)

在很多城市的地铁站,无论是站内换乘扶梯还是闸口外的进出站扶梯,每一个梯级上都从中间画上一条黄线,将梯级平均分为两半。这好像是一种心理暗示,“左行”还是“右立”你必须作出个选择。

可惜,“左行右立”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安全问题。

普通的楼梯高度在16到17厘米左右,不超过20厘米,而自动扶梯的台阶高度一般在24厘米左右,远高于正常行走的楼梯台阶高度,这种不符合人体功能学设计的自动扶梯不适合行走,如果在电梯上行走或跑动,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从保障运行的角度来说,人流大量、长期右侧站立,少量、低频左侧通行,会导致扶梯受力不均匀,右侧磨损严重。电梯量少且规划不科学,又加重了载重不平衡的问题。

一方面,与一些国家地铁入口常有多部电梯可以调换升降模式不同,中国的电梯入口常常只有一部上行电梯。而且,还有部分地铁运营商为了节省成本在规划、设计和建设过程中缩小出入口。这意味着站内换乘或者进出站扶梯更陡、更窄,因此也更危险。有专家指出,中国的地铁扶梯倾斜标准常常超过西方国家普遍标准(30度)。

手扶梯的转动方向、速率等都是可以调节的,也有同行表示如果上行扶梯因为乘客左行右立而磨损,那么维保人员在每半月一次的维保中可以及时发现,从而将该电梯调整为下行,使整部电梯的零部件受力均衡。

但目前行业内就“电梯每15天就要维保一次”的定是否科学合理还存在很大争议,更不要说不够专业的维保能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管控安全风险。因此,通过不定期改变扶梯方向来保持受力一致,目前不具有现实意义。

若能倒逼行业技术变革,讨论不妨久一些

刘文琦(北京地铁引导员)

“左行右立”可能影响公共安全,得出结论的依据是什么?这是电梯行业、地铁运营方、政府管理部门需要联合向公众解答的问题。

公开报道显示,2007年韩国的四条轨道交通线路取消了“左行右立”的规定。这是因为2002年这四条轨交线上发生了16起电梯事故,而到了2006年这一数据猛增到87起,其中约有四分之三是因为人们在扶梯上走动导致。

可见,“左行右立”的规定取消与否,要以广泛调研和规范制定公共政策为前提,是所谓让数据说话。

某电梯生产企业的报告显示,实行“左行右立”,右侧轮子的受力是左侧轮子的3倍,长此以往,这些轮子会先行疲劳、磨损直至报废。此外,当搭乘35°倾角的自动扶梯时,站立比行走要安全十多倍,尤其是往下行走,更易造成自动扶梯的冲击或晃动。

如果权威部门联合出具经过充分调研和科学论证的调研报告,那么不仅可以推动政策制定,调整通勤人群乘坐扶梯方式,也会“倒逼”电梯生产和维护厂家在技术层面更注重安全性,从生产和设计关口事先规避可能的风险。

比如加强右侧梯滚轮的承载能力,维保企业定期检查时,可以考虑将右侧梯滚轮等零部件作为重点维护对象之一,确保整梯的运行性能。其次,对于重要场所和人流较大区域,地铁规划和运营方可以适量增加自动扶梯设置数量。

我认为,如果地铁站内扶梯分布科学,扶梯本身的设计和制造能过硬,关于“左行右立”是文明还是隐患的争论也就少了“一较高下”的必要性。

分时段操作,兼顾安全秩序和效率

夏明(杭州高校教师)

是否要“左行右立”,需要人性化处理,不能一刀切。

非高峰时段,不急着通行的人站到右边让着急通行的人,这也是一种互相理解、互相宽容、与人为善的表现。

当然,如果上述“文明习惯”被科学证明为有安全隐患,那就必须调整。只是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打破“左行右立”的路径依赖后,如何确保有序和高效?

电梯安全论文篇3

1引言

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在不同的城市中悄然兴起,与此相关,大量的电梯也在整个高层建筑中彰显出了重要的应用价值。但由于电梯制造技术和相关适用标准的迅速更新,传统的诸如调压调速、交流双速等类型的电梯已难以与我国迅速发展的建设水平相匹配,基于此,利用合适的元器件及电子控制技术对传统类型的电梯进行改造有着重要意义。据统计,2013年全国共发生电梯安全事故45起,造成25人死亡,32人受伤,因此,随着电梯的普及与应用,对现阶段电梯改造的安全技术问题进行必要的了解,并通过合适的管理策略加强电梯改造的相关工作,值得相关的工程人员进一步探讨。

2电梯改造的安全技术问题简述

2.1施工人员未能严格遵守电梯改造安全技术规范

部分施工人员在电梯改造的过程中,往往由于未能严格遵守电梯改造的相关安全技术规范,从而给改造后的电梯留下了一定的安全隐患。例如《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规定,电梯正常运行时,不能打开层门或多扇门中的任意一扇,但部分施工人员在对电梯层门进行改造时,出于成本控制的角度,采用在原门锁上并联一个与门方向平行永磁感应器的方式,一旦电梯关门时,隔磁板会插入永磁感应器使得整个并联回路被接通,虽然有效降低了成本和电梯的故障率,但却违反了相关的安全规定,使得门锁开关无法对层门的打开和关闭进行验证,即使层门未打开,整个并联回路亦会被接通,留下严重的安全隐患。

2.2重外观,轻安全的现象较为严重

就理论上而言,如果电梯的轿厢未对电梯的运行产生明显的影响,出于成本控制的因素,电梯改造时并不需要对整个电梯轿厢进行更换。但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部分高层建筑的业主对整个电梯的外观也有了新的要求,开始注重电梯轿厢的豪华程度。电梯的施工单位为了满足业主的要求,在轿厢地面上铺设大理石,或是在顶部加装恒温空调,但实际上,由于大理石和排风装置的重量会对整个电梯的平衡系数带来一定的影响,从而导致整个电梯的曳引能力产生了变化,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加装空调也使得电梯需要处于密闭状态,造成电梯运行时受到的空气阻力加大,降低了电梯的使用性能。

3电梯改造的安全策略探讨

3.1对电梯改造的安全技术规范进一步细化

为加强电梯技术改造管理,进一步细化电梯改造的相关安全技术规范必不可少。笔者认为,为了保障相关安全技术规范得以实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是对电梯改造的定义进行统一描述,考虑到电梯改造的定义在各法规中并不相同,为了避免施工单位存在理解偏差,统一电梯改造的定义不可或缺。其二是完善电梯改造方案的技术要求,对于承担电梯改造的施工单位,相关建设单位和当地政府应要求其提供改造前后电梯的相关技术参数变更、电梯型号的选用说明书及涉及到的有关图纸、改造前后电梯的状况分析及耗能分析,从而确保电梯的改造留下安全隐患。其三是细化施工单位的检验工作,施工单位需要依据不同类型的安全技术规范,对改造后的电梯进行自检并提供检测报告,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申请相关的检验机构进行二次检验。

3.2加强电梯改造过程的监督工作

针对电梯改造过程中重外观,轻安全的现象,相关的单位需要进一步加强电梯改造过程的监督工作。可考虑按照《电梯监督检验规程》的相关规定,对电梯改造前后的状况进行对比检验,如果电梯轿厢中存在过多不合理之处且对电梯性能具有了明显影响,可先进行理论分析,再进行实际检测,如果证明过多的设施影响了电梯的安全运行,应要求施工单位与遗传拆除。电梯的安全监督工作可根据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的相关要求,结合施工单位所提供的设计图纸,验证电梯的厅门尺寸、井道尺寸、接地线等一系列易存在安全隐患的区域是否符合相关要求。

4结束语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电梯的改造已成为了建筑行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员。理论上而言,电梯的技术改造并不是对电梯的某些零部件进行简单的更换,而是在遵循相关技术规范的技术上,采取新技术、新工艺对电梯进行进一步的改造与施工,从而使得电梯的性能以及可靠性均能得到有效提升,最终保障使用者人身安全。而如何对电梯改造出存在的安全技术问题进行处理,如何在操作中不断创新,值得相关的工程人员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电梯安全论文篇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生明显变化,全国各地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导致电梯的需求量与日俱增。针对目前社会发展对电梯专业人才的需求,全国各地很多职业技术学校相继开设电梯专业。在电梯专业中,电梯安装课程是最重要、不可缺少的一门学科,它对于了解电梯结构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探讨中专学校电梯安装教学策略。

一、电梯安装工的能力与素质要求

电梯安装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让中专学生理解专业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电梯安装工操作技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动手实践的能力。电梯安装工必须参加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培训、考核,并持证上岗,其能力与素质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有安全责任意识,熟悉现场安全急救知识;二是熟练掌握电工、钳工装配以及电焊操作技术;三是掌握电梯的基本原理,电梯各零部件安装工艺要求;四是了解电梯的电气原理图,并能熟练布置电梯安装接线,熟练排除电梯常见故障。

二、电梯安装课程的教学现状

电梯安装这门课程比较特殊,必须实操与理论相互结合,以培养中专学生的动手能力为目标。近几年,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强调“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把原先在校学习三年制,改成2.5+0.5教学模式,即前两年半在学校学习语数外、专业课知识、专业技能,最后半年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现场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专业课中,“C械识图”课程的学习是让学生能够看懂图纸,为今后看懂样板图、井道平面图、机房布置图打下基础。“电工基础”“电子线路”课程让学生熟悉电气原件与电路分析,能够方便了解电梯的电气部分。“电梯原理”课程详细讲解电梯机械部分与电梯电气部分,学生在这门课中能学习到电梯导轨、层门、轿厢等机械部分安装知识。而安装集训一般分2次进行,每次3周,模拟现场井道进行训练,教学内容包括样板放置、导轨安装、轿厢拼装等机械安装。在电梯安装课程教学中,必须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但要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有时教师因为专业能力所限,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三、电梯安装课程的教学建议

针对电梯安装工的能力与素质要求,及电梯安装课程的教学现状,中职学校应该制订科学的教学计划,强化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加强实训教学,培养双师型教师。

(1)强化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坚持理论为实践服务。电梯安装是一门动手能力极强的课程,要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在实践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在电梯安装教学过程中,一般先阐述相关理论知识,然后根据讲解的理论知识进行电梯安装专项实践,之后再讲理论,再实践,如此循环进行,直至电梯安装完成。比如轿厢拼装,先向学生阐述轿厢在电梯中的重要作用,然后讲述轿厢拼装的注意事项及安装方法,随后安排学生进行轿厢拼装实践。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新学知识的理解与巩固,让学生自己边学习边实践,同时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操作。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达到实践目的,而且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

(2)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注重因材施教。部分中专学生基础较弱,学习习惯较差,对电梯安装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同时,实行大班制,学生较多,层次不同,教学环节中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比如根据中专学生认知特点,选择观摩或借助动画、视频、仿真软件、电子设备等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

(3)及时更新专业知识技能,成为双师型教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必须不断学习,熟练掌握先进的专业知识技能,了解电梯所用的新材料、电梯安装新技术及一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成为双师型教师。一要坚持不懈地学。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二要多方面学。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要向周围的同事学习,向从事电梯行业的老师傅学习。三要广泛地学。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电梯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理论积淀和专业技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四、结束语

电梯安装课程的开设目的,是让中专学生学习并熟练掌握电梯安装工艺、安装技术,为中专学生的就业、创业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为国家的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生力军。针对电梯安装工的能力与素质要求以及电梯安装课程的教学现状,中专学校应该制订科学的教学计划,强化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加强实训教学,培养双师型教师。教师要通过精心教学,使中专学生熟练掌握电梯安装技能,成为合格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电梯安全论文篇5

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高层建筑物的崛起,电梯起重机械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电梯起重机械故障有时也会悄悄出现,时而会出现冲顶、溜梯等事故,因此,人们应该对电梯起重机械故障提起高度重视,减少电梯故障带给人们的不便,经损失降到最低。本文首先分析了电梯起重机械故障特点,并在这一基础上提出了故障诊断以及优化设计措施,最后论述了应用效果。

1 电梯起重机械故障特征

电梯是一种交通工具,主要为人们提供垂直方向的服务,随着城市高层建筑的兴起,人们开始关注电梯。根据调查显示,与爬楼梯相比,乘坐电梯更为安全,且安全度要比前者高出50倍。另外,电梯比汽车、火车等现代化交通工具相比,安全性能也是最高的。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对电梯安全要求最高,我国在欧洲EN81标准基础上制定了GB7588《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标准,在这之后,国家将其规定为强制性标准,该标准不断明确规定,电梯构件首先要由具有一定资格的机构通过试验进行认证,除此之外,该标准详细规定出电梯在使用前或者经过改装之后必须接受检验的内容;该标准规定出检验周期为一年。尽管制定出严格的标准规定,可是电梯还是会存在一些故障,本文首先对电器起重机械故障的特征进行了分析。

1.1 机械疲劳引发的故障

传统电梯中的开关量载荷信号与当前电梯中应用的群控技术已经不适应,如今大部分电梯的称量装置都采用的是电磁式,这样能够产生持续变化的载荷信号,这不但有利于群控系统的有效调度,同时有利于电梯拖动系统得到连续变化的载荷信号,从而在电梯的启动环节和运行环节调节曳引机的电流强度,实现对曳引机转矩的调节,这样,电梯才会正常运转。

1.2 系统出现的故障

在电梯故障中,电梯门系统是最常见的故障之一,发生故障的几率相对较高。电梯一般都会设有两个微动开关,当电梯的载重额达到极限载重额的80%之后,电梯就会认为是达到满载的额重,其中一个微动开发就会发生动作,电梯会对轿厢内的呼叫发生响应,行驶到呼叫的站点;当电梯的负载量达到正常载重量的110%时,电梯会认为超出载重极限,另一个微动开关发生动作,电梯不再行使,同时电梯门保持开着的状态,响起警示信号。微动开关一般被固定在活动轿厢的底盘上,通过螺钉其作用,电梯载重量范围可以通过调节螺钉来发生变动。

1.3 自然磨损引起的故障

随着机械部件长时间的运转,产生磨损是一件十分自然的事情,如果没有提前发现运转部件的磨损状况,或者没有及时调整这种状况,机械构件的磨损程度会越来越严重,甚至会出现报废情况,从而引发电梯故障。

2 电梯起重机械故障诊断系统设计

电梯一般都设有超载保护装置,装置类型不同,装置的安装位置也不一样,它们不是被安装在轿厢顶绳头组合地方、机房,就是被安装在轿厢底。当轿厢载重量超过最大载重量的时候,电梯超载保护装置就会发出警示的声音,同时轿厢不能运动。电梯超载装置一般表现为以下几种:

1)活动轿厢。这是价格最低、安全性能最高,同时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超载保护装置,但是这种装置更换起来比较麻烦。一般情况下,称重元件由橡胶垫制作而成,它们被固定在轿厢架固定底盘和轿厢底盘的中间。如果轿厢超出了正常的负载水平,轿厢底盘由于受到向下的载重压力,橡胶垫就会失去原来的形状,从而触动微动开关,电梯无法正常运转;

2)活动轿厢地板。这一超载装置通常被固定在轿厢上,它的四周与轿壁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称量装置对轿底起一定的支撑作用,由于轿底承载的重量不同,轿底会进行轻微地移动。如果电梯超出了正常的负载量,活动轿厢地板就会出现下陷的状况,从而接通开关,电梯接受控制信号;

3)轿顶称量装置。该装置的称量元件是压缩弹簧组,将超载装置杠杆安装在轿厢架上梁的绳头组合处,由于电梯承受的负载量不同,绳头组合处的超载装置杠杆就会发生上下摆动当轿厢超出承载量的时候,微动开关会随着杠杆的摆动开始工作,控制电梯运行;

4)机房称量装置。如果超载装置无法安装在轿底或轿顶,而且电梯采用2:1绕法的时候,可以在机房中安装超载装置。与轿顶的称量装置相比,二者有相似之处,因此可以在机房的绳头板上安装这一装置,由于电梯载重量不同,机房绳头组合也会出现纵向移动,由此称量装置杠杆也会出现纵向移动。当电梯超出正常承载范围,杠杆就会触动某一个开关,将电梯的超载信号传递给相应的控制系统;

5)电磁式称量装置。近些年来,电梯技术表现出了极快的发展速度,尤其是群控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别需要电梯的控制系统准确把握每一台电梯的承载中央,这样才能将电梯的运转调整到最佳状态。

3 电梯起重机械故障诊断系统的应用

总而言之,电梯安全的实现需要电梯各部分功能互相配合,不同组成部分之间需要满足正常的安全需求,如果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或功能,电梯安全无法实现。电梯主要负责在建筑物内纵向运输相关人员和材料,这部分功能的实现必须要有电梯合理结构以及不同组成部件的强度为基本条件,在额定满载的条件下,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情况,避免出现意外。井道、机房、轿厢等部件与电梯起重机械的安全性之间存密切联系。本文所论述的电梯系统与控制系统之间没有被连接起来,因此电梯运行基本不会受到影响。

总而言之,电梯起重机械故障诊断系统无论是在设计环节,还是在应用环节,都会产生比较明显的效果,但是必须要有相应的诊断技术、优化设计技术以及各项设备的支持,这样才能更好地诊断电梯故障。

参考文献

电梯安全论文篇6

1.1电梯安全事故的发生,主要是作业人员违章操作、操作不当甚至无证作业发生的。据国家《特种设备监察条例》规定,从业人员应当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者管理工作。此外,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节能教育和培训,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节能知识。启用合格人员对电梯进行检验检测,既是按照国家法律要求办事,也是对人民生命财产负责的行为。

1.2 检测机构及人员检测后出具报告,并对其负责符合要求的机构及人员对电梯进行检测检验后,必须及时、客观、公正地出具检验检测结果、鉴定结论。检验检测结果、鉴定结论经检验检测人员签字后,由检验检测机构负责人签署,机构及检测员对检测报告负责。只有经过认真检查,才能及时发现、消除电梯存在的安全隐患。对发现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未及时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的机构或人员,按照《条例》规定予以通报批评,情节严重者,追究其法律责任。让检测机构及人员对检测报告、鉴定结果负责,可以有效杜绝马虎了事、假报告的事情发生。

2、做好前期验收工作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特种设备的安装、改造、重大维修过程,必须经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检验检测机构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监督检验;未经监督检验合格的不得出厂或者交付使用。媒体上关于未经验收的电梯造成事故的报道,为数不少,这些足以引起人们的重视。对经过安装、改造、重大维修过程的电梯进行验收,能有效减少安全事故。

2.1 检验依据及检验标准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明确规定,要对经过安装、改造、重大维修过程的特种设备,经检验检测机构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监督检验;未经监督检验合格的不得出厂或者交付使用。目前,检验的标准大多依据 GB7588-95《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10058-88《电梯技术条件》,GB10059-88《电梯试验方法》,GB10060-93《电梯安装验收规范》等标准进行。

2.2 对以下类别进行检验

检查电梯的随机文件是否齐全;土建交接检验、机房设设置是否符合相关规定;驱动 主机、导轨、门系统。轿厢等应符合标准;安 全 部 件、悬挂装置、随行电缆、补偿装置、电气 装 置等都应保证其安全性能,经过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最后是整机安装验收。

2.3 建立相关档案、管理制度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电梯安全技术档案,档案应当包括:①电梯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②电梯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③电梯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④电梯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⑤电梯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此外,还应当根据情况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

3、对投入使用的电梯进行检测

3.1 定期进行监督检查

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对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的检验检测结果、鉴定结论进行监督抽查;县以上地方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在本行政区域内可以组织监督抽查,监督抽查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布。对电梯进行定期检查能掌握有效的电梯安全信息,方便相关部门、单位对电梯进行维护、维修,减少电梯安全隐患。特别是建议相关部门,对辖区内的电梯(尤以公共场合的电梯为重)进行清算,制定出合理的定期检验检测方案,对发现的隐患,及时排除,未雨绸缪。

3.2 检验检测

为加强电梯的使用安全系数,方便使用单位维护、使用,防止电梯出现安全事故,保护乘客人身安全,《电梯试 验方法》,GB10060-93《电梯安装验收规范》及其他国家标准,电梯的检验检测应当重点包括以下方面:

3.2.1 电梯控制系统检测

目前,电梯出现安全事故,很多是因为电梯的控制系统出了问题。其中以门锁的问题为多,门区的伤亡安全事故是电梯发生伤亡最多最严重的事故。很多时候,发生安全事故往往是因为,控制系统故障,使得轿厢开门、关门不正常而造成的剪切伤亡事故。因此,电梯控制系统的运行正常与否,对安全事故多、少有很大影响。

3.2.2 安全部件检测

电梯安全论文篇7

在现代社会和经济活动中,电梯作为高层建筑中不可缺少的运输设备已成为城市物质文明的一种标志。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中国电梯工业也得到飞速发展,电梯数量剧增。由于电梯数量越来越多,检验单位安排业务人员电梯业务不够熟悉,因此很难按质按量合理按排检验任务,往往会造成检验人员的配置和检验任务不相匹配情况。本文旨在对电梯检测的条件对于电梯检测造成的影响进行研究,并提出合理化的解决措施,从而提高电梯检测的质量、更好的保障电梯安全。

2.分析电梯检测条件、现状及其影响

电梯的检验是指对电梯的安全运行状况进行检查、检验,排除安全隐患,确保电梯安全运行。为此,要加强电梯的检验工作,对于电梯的检验容不得一刻的放松。电梯检测需要满足一下条件:

1、要提交完整的资料和文件:对于制造企业而言,其需要提交的资料和文件有:装箱单、产品出厂合格证、使用维护说明书、电气敷线、机房井道布置图、动力电路安装示意图、安全电路符号说明、零件的安装图、电梯整机型式的试验报告,还要有门锁装置、安全钳、限速器等安全配件的试验报告结论副本。对于安装单位而言,其需要提交的资料和文件有:检验报告、自检记录、安装过程中事故记录与处理报告、电梯使用单位所提出的变更设计经制造企业同意后证明文件。以上资料和文件都需要有相关责任人进行签章后方可生效。

2、电源和电源控制装置要符合要求:电源必须要是规范的电源,供电电压要与电梯工作条件的规定相符;要在机房门口容易接近的位置进行电源箱的安装,规范地将线接好,使之与地完好有效与地触,无论是线径,还是供电容量均要与要求相符合。

根据电梯监督检验规程对检测条件的相关要求,电梯的监督检验工作应是在检测条件完善的情况下,由电梯使用单位向检测机构提出检测申请。目前很多电梯监督检测是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就进行检测,这使得检测工作受到很大的影响。下面对于当前检测条件的主要缺陷进行分析:

1、检测场所不具备检测条件,具体表现:

(1)电梯供电电源不符合使用要求,一般情况下以施工临时电源居多,电源的连接不规范,同时也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

(2)通往机房的通道不畅通,楼梯无护栏,不具备必要的照明。

(3)检测现场各工种交叉作业情况较多,各种躁声不断。

(4)井道未完全封闭,建筑材料极易落人井道内伤及检测人员,给检测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5)不具备机房、井道、坑道照明,底坑积水严重。

2、电梯的使用单位经常变更内部编号,多台并列电梯自编号经常混淆,经常连物管公司也搞不清楚,可能造成检测结果张冠李戴,留下安全隐患。一般在电梯安装时为方便区分,电梯安全公司会在机房曳引机上刷有内部编号。电梯投入使用后,物管公司根据需要,常常对该编号进行变更。并且在电梯基站张贴内部编号及在电梯内张贴检验合格标识时,为图方便,经常不到机房核对,胡乱张贴,特别是多台电梯并列时更是如此。这就有可能造成机房按曳引机上编号填写检验结果,井道和底坑按基站张贴的内部编号或电梯内张贴的检验合格标识填写检验结果,最后导致一些不是该电梯的问题列入了改电梯名下,存在问题的电梯反而没有问题,可能留下安全隐患。

3、检验前需要人工填写每台设备的参数信息,多次重复填写使用单位及维保单位的信息等,工作量大,话费时间长,效率低。检验前检验员需要查阅随机资料、上年度检测报告等电梯资料,将设备参数信息填入检验记录,出具报告时再填入检验报告,检验多台电梯时就需要人工多次填写,工作量大,容易出错。检验记录及报告中都要求填写使用单位及维保单位的名称、地址、联系人等基本信息,例如一次定期检验同一单位的10台电梯,就需要填写相同的使用单位及维保单位信息至少30遍。一般检验前各种信息完全填写需要1~3h,极大的压缩了设备检验的时间,从而有可能影响到检验质量。

3.对电梯检测工作的改进措施

(1)电梯使用单位应将电梯验收工作当成电梯创造一个良好的检测环境,重视电梯检测工作,投入使用前的一桩大事,将电梯当成自己的财产,不是单靠一个方面努力就能实现的,它需要一定时间、一定的环境以及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逐步有所改善.这种改善是众望所归。

(2)安装维修单位应加强质量管理,树立良好 装单位能通过合理的安排,严格的白检使自己的产品通过检测从而获取一定的利润;电梯验收机构也 能够提高检测效率和检测质量,降低检测人员的劳动强度。检测条件与检测之间的辩证关系应当是几方面利益的共赢,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电梯检测 。(3)能否适当增加一些检验项目,将人们关心的内容进行一个评价。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的提高电梯的安全性能,改善电梯检测工作,良好的电梯检测条件是必须的。电梯检测条件的提升是几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随着检测条件的不断提升,电梯检测工作也会取得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贺清丽. 简析电梯检测条件对检测的影响[J].延安大学学报2007 26(3)

电梯安全论文篇8

2.电梯检验中易被忽视的问题

2.1电梯速度的检测问题

GB7588 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第12.6条规定[1]:当电源为额定频率,电动机施以额定电压时,电梯轿厢在半载,向下运行至行程中段(除去加速段和减速段)时的速度,不得大于额定速度的105%,亦不小于额定速度的92%。GBl0058 2009《电梯技术条件》的第3.3.1条规定:当电源为额定频率和额定电压,电梯轿厢在50%额定载重量时,向下运行至行程中段(除去加速段和减速段)时的速度,不应大于额定速度的105%,且不小于额定速度的92%。这些要求和规定表明每台电梯的实际运行速度必须在一个合理、严格的范围之内,它同时也表明电梯的实际运行速度很可能不同程度地受到诸如电源的额定频率、电动机的电压、电梯轿厢载重量,以及电梯的上行、下行运行方向等因素的影响。尽管目前电梯的调速系统已经相当先进,大大降低了各因素对电梯运行速度的影响,但还是应当肯定地说电梯的实际运行速度与电梯的标称额定速度是有误差的。

电梯速度是一个主要的参数,还是电梯的一个重要整机性能指标,因此在检验中必须准确地测量出电梯的实际速度。笔者强调检测速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只有准确地测量出电梯的实际运行速度,才能准确有效地判定电梯配置的限速器是否与整机匹配的问题。 GB7588 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第9.9.1条的内容是:操纵轿厢安全钳装置的限速器的动作应发生在速度至少等于额定速度的115%。但不应小于下列各值:

(1)对于除了不可脱落滚柱式安全钳装置为0.8Ⅱl/s。

(2)对于不可脱落滚柱式安全钳装置为1.0m/s。

(3)对于额定速度小于或等于1_Om/s的渐近式安全钳装置为1.5m/s。

(4)对于额定速度大于1_Om/s的渐近式安全钳为1.25v+0.25/v m/s。

从上述内容和要求来看,限速器动作的速度值是一个合理的范围,其下限是电梯实际运行速度的115%;其上限须参照限速器类型,并根据9.9.1的四条而确定唯一值。为什么限速器动作速度至少要等于实际运行速度的115%昵?这是要避免限速器的一些误动作。因为限速器的动作不仅影响电梯的正常运行,提拉安全钳的动作还会造成机械损害。为什么要规定上限值呢?因为限速器安全钳联动装置在承受能力上还有个允许度的问题,超过允许能力自然要造成重大事故。因此我们只有测电梯的实际运行速度后,才能判定限速器动作的设定值是否正确合理。绝对不可以简单地以电梯的标称的额定速度来判定限速器动作的设定值是否正确合理。

2.2反绳轮的检验检查问题

出于减小电动机功率或减少曳引钢丝绳的受力,许多电梯都使用了反绳轮,有的甚至在轿厢侧和对重侧同时使用了反绳轮。但是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无论是维护保养还是检验检查,几乎都忽略了这个问题[2]。

天津市某办公楼正是由于通道被堵塞,致使对重侧反绳轮的轴与轴瓦之间长期干摩咬合,于是轮与轴一起摆动、窜轴,剪断了锁紧销,导致了对重与轿厢的坠落。轿厢在自由坠落距离地面6m处,限速器安全钳装置发生了动作,遗憾的是安全钳被从钳块与拉杆的焊点处拉断,轿厢再次自由坠落到缓冲器上,将人蹲死。这个案例说明,加强反绳轮的检验检查,督促反绳保养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安全措施,也说明在电梯检验中反绳轮检验的重要性。遗憾的是目前在电梯安全检验中对此还没有一个成文的条款。

2.3超载报警装置设定值的检测问题

超载报警装置是一个重要的防止电梯超载的安全措施,它的设定值必须基本合理。如果其设定值远远超过额定载重量,从安全角度讲是不合适的,相反设定值如果远远小于额定载重量也会明显地降低电梯的运输效率,还会给乘坐电梯增加一些尴尬的场面超载报警不断蜂鸣,电梯无法启动。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无论是使用机械式的还是使用光电式的,超载报警装置的设定值并不是一旦设定而永远保持不变的,这个设定值是随着电梯的使用逐渐降低的,国内某电视塔,在实际中发现超载报警设定值随着电梯的使用降低非常明显,为此他们在电梯的维护保养制度中有一个条款规定:每3个月校核一次超载报警装置的设定值。

因此超载报警安全装置试验,动作应灵敏的安全检验条款不仅仅是针对新安装电梯的检验,对于电梯定期检验也应当是适用的。此外电梯有效面积的限制不能代替超载作为安全措施的作用,因为它没有从根本上消除上面所论述的隐患。

3.总结

由于检验人员的检验水平不同,可能在检验中有些潜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本文中对电梯检验中存在的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做了分析,总结了这些问题可能导致的危险事故,并对这些问题的检验方法做了阐述,希望能够引起检验人员的重视。

电梯安全论文篇9

无线射频是通过电磁能量进行数据自动识别和采集的一种技术方式,电磁理论是其主要的技术原理。有解读器、数据传输与处理系统、标签一同构成了该系统。该技术的主要优点为:可以快速的进行自动识别和扫描;有着较强的抗污染能力,不用担心灰尘污染和油垢污染等不良环境的威胁。可以长期的被应用,有着较长的应用寿命。它能够反复读写重复应用,并可以按照用户的不同需要将重要的信息锁定;还具备较强的穿透性,读取距离大,而且能够无障碍阅读。数据还有着较大的记忆容量,能够随时的更改所存储的信息,具备极高的安全性,能够加密处理标签上面的数据。

2 具体的应用情况分析

为了将电梯系统的运行可靠性和安全性提升上来,在设计电梯安全管理系统时可以积极地应用无线射频电子识别技术,它具备维护保养、应用记录、电梯检验和监督管理等功能。通信系统是利用公共网络表现出来的。如图1所示,有数据采集器、上层管理软件和安全信息卡共同组成了整个电梯安全管理系统。

2.1 分析技术构成

(1)数据采集器:对现场的有关数据进行采集并进行存储是数据采集器的主要功能所在,此外,向上层管理软件数据库里发送这些数据。各个部门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采集器。

(2)上层管理软件: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与底层监测终端系统是上层管理软件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监督信息的采集、数据分析、保养维护信息、基本的信息管理是其主要功能。当底层检测终端所采集到的数据被无线传输模块所接收之后,在集中的通过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相应的处理,在通过维护单位、物管单位和互联网络供主管单位进行实时的查询和监控。

(3)电子安全信息卡:故障维护信息卡、使用单位信息卡、电梯信息卡和维护保养信息卡是电子安全信息卡的主要构成部分。对电梯的基本信息进行存放是电梯信息卡的主要作用,比如,生产商、品牌型号、产品编号及性能参数等。它通常被安置于电梯的轿厢和基站内部,确保电梯的维修情况可以利用单位的信息卡进行记录。其中,故障的次数、故障的类别、维修人员和故障的时间都被存储于故障维修信息卡内。

2.2 总体设计电梯电子安全管理系统

有这样几个部分存在于射频电子识所控制的电梯电子管理系统中:首先,作为电梯信息交换和数据维保的平台;其次,管理电梯卡的系统;再次,电梯现场作业及日常管理系统。当中,作为电梯维保的信息和数据管理交换平台,从而将源自于电梯电子标签的信息收集出来,而且,向着平台中心处反馈标签信息。这样相关工作人员对于电梯的基本信息就可以充分的进行了解和掌握。进而采用合理的解决对策予以处理。通过交换及管理平台系统整合与存储电梯维护的数据,主要可以按照这样几个步骤进行掌控:电梯维护工作人员扫描电子标签,将此电子标签内的信息收集出来,然后有效的录入和保存相应的信息,电梯数据交换与管理平台会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然后在处理。之后往平台中心反馈相应的处理结果。将这些操作完成之后,电子标签就会由电梯监管部门进行监控。然后及时的查询电梯的维护情况,然后通过数据交换和管理平台将电梯维护数据反馈到监管部门。

2.3 应用电梯电子监管系统

在反馈或者传递电梯维护信息时,无线射频电子识别技术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保障了电梯的安全性。通过实际调查发现,电子标签能够及时便捷的监督电梯运行情况。从而全面的保障电梯的运行安全性。

如果能够有效的推广无线射频电子识别技术,就会将我国电梯系统中所存在的故障问题降到最低。但是,现阶段我们国家电梯维护监管凌乱及电梯安全事故频繁的出现,然而,应用了无线射频电子识别技术后,能够有效的找到其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有效的方式予以解决。对于监管环节和现场环节内部所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电梯电子监管系统进行解决,通过数据统计将电梯出现的问题构建起来,从而将准确的数据依据为后期的应用与维护提供出来,从而尽早的预防电梯中可能出现在的问题。可以更深层次的预知电梯内部所出现的问题,保证电梯维护工作更加顺利的被完成。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电梯的安全监管也在不断被强化,从而更加有效的完成电梯的管控。

3 结语

本文对电梯安全管理系统与无线射频电子识别技术的有关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阐述,从而确保将电梯安全管理同射频电子识别技术有效的结合到一起,将一套详尽的电梯安全管理系统构建起来。那么,为了将电梯安全运行的稳定性提升上来,文章通过上文对相关方面的内容进行论述,从而为有关单位及工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提供一定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柯俊帆,石常海.射频电子识别技术在电梯电子监管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J].硅谷,2012(18):223-225.

电梯安全论文篇10

因故障电梯停梯,某企业分厂厂长扒门出电梯不慎跌落井道,造成一起人员伤亡事故。依据事故调查组对相关人员的询问笔录以及现场勘查得知,某企业分厂厂长周六组织人员维修设备,在设备厂房的7楼查看维修状况时,接听了厂里另外一处维修工地员工的电话,随后便乘坐电梯离开。当电梯行驶到轿厢地砍在2楼层站地砍上方1.5m的位置时,电梯突然停止,此人在没有通过紧急报警装置请求专业人员来施救的情况下,扒开轿门、打开层门,趴在轿厢地砍上慢慢将身子往下放,在此过程中手没有扒住轿厢地砍,身子滑入井道中,摔落在底坑里。图1中轿厢护脚板上的痕迹可能是遇难者手划过的痕迹。后来,此人被发现并送往医院,经抢救无效,被宣布死亡。

2.调查电梯基本情况

事故电梯是某电梯厂1989年11月生产的型号为JH30的3000kg的载货电梯,7层7站,额定速度0.50 m/s,事故电梯安装在炭素车间里,上次定期检验日期是2014年03月27日,检验结论合格。近期,电梯使用频次较低,近些年电梯主机维修过数次。

3.事故现场勘查情况

事故调查组人员通过检查机房、轿顶、门锁等装置没有发现问题,当将电梯由检修工作方式转成正常工作方式即快车运行时,电梯失电。调查人员随即到了机房查看,发现给电梯供电的线路跳闸了,随后通知配电房送电,此时电梯主电源开关的进线端在打火花,几秒钟之后,电梯曳引机的电机发出巨大的声响,供电线路再次跳闸。将电梯由正常工作方式转成检修工作方式即慢车运行方式,再次通知配电房送电,开动电梯,电梯可以运行。此电梯采用交流双速电机作为动力来源,电机内部采用低速绕组和高速绕组,低速绕组工作正常,高速绕组无法工作。调查人员通过详细了解情况发现,此电梯电机以前经常损坏,最近一次电机维修是在半年前。调查人员通过分析推断,电梯电机高速绕组短路引起供电线路跳闸,导致电梯失电停梯。

4.事故产生原因分析

此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遇难者自救不当,遇难者作为企业的管理者,缺乏对电梯使用的安全管理、应急救援以及被困电梯解救方法的了解;间接原因是此台电梯属于老旧电梯(图2和图3分别是电梯主机和继电器控制系统),由于此台电梯的使用频次不高,为了节省成本,使用单位将此台电梯的曳引电机的维修按照普通电机的维修方式进行即将电机的线圈重新用漆包线绕制,以致电机的性能指标难以达到电机制造厂家的设计要求,进而导致了此次的电梯故障停梯。

5.解决措施

在我们国家,乘客被困电梯因自救不当或由非专业人士(比如物业保安)救助不当而跌入井道摔在底坑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我们需要加强电梯使用的安全管理,其次,需要对老旧电梯的安全状况进行风险评估,识别电梯系统存在的危险因素,评定风险等级,制定和采取防护措施,消除或减少老旧电梯的安全事故隐患,降低安全风险。

5.1 电梯使用安全管理

(1)使用单位的确定

使用单位是对电梯使用履行安全管理义务、承担安全首负责任的单位或者个人。电梯的所有权者、使用权者和管理者都可以是“使用单位”,这就需要明确一方为使用单位,来承担电梯的安全管理义务和安全首负责任。现实中,对电梯使用履行安全管理义务、承担安全首负责任的使用单位有时不明确,使用单位的确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确定:

1)建设单位尚未将电梯交付其他责任主体的,该建设单位为电梯使用单位;

2)电梯所有权人或业主委员会自行管理电梯的,所有权人或业主委员会为电梯使用单位;

3)电梯所有权人或业主委员会委托相关单位管理电梯的,应当与受托人签订托管协议,明确受委托单位为电梯使用单位;

4)居民住宅小区聘请物业管理单位的,应明确该聘请的物业管理单位为电梯使用单位;

5)所有权多方共有或单方所有权多方使用的电梯在办理使用登记和登记变更时,应通过书面协议形式落实电梯使用单位,明确授权。其可以是:电梯所有人、承租人、实际使用者以及承担物业管理职能的物业服务企业等。使用单位发生变更的,应及时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变更登记前,原登记的使用单位仍为电梯安全使用的责任主体。

(2)管理机构及人员

使用单位应设置电梯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对电梯进行日常安全管理。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应资格,方可从事相关工作。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应当严格执行安全技术规范和管理制度,保证电梯安全。电梯分布在不同区域或地点的使用单位,应按楼盘、连锁店或分支机构等分别配备至少一名电梯管理人员;同一使用单位管理的大型物业区域,每一百台电梯应至少配备一名电梯管理人员,但是使用单位的各个机构共用一个电梯安全管理员证的情况很多。对于学校、医院、商场、车站、客运码头、展览馆、公园等公共场所且无人值守的电梯,使用单位应在管理制度中规定作业人员巡查,确定巡查间隔和巡查内容,并在设备醒目位置设置长期有效的电梯使用标志牌和安全注意事项,标明使用单位名称、管理人员和联系电话,便于危机处理。

(3)管理制度和技术档案

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电梯安全使用管理制度,并且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至少包括相关人员的职责、安全操作规程、日常检查制度、维修保养制度、定期报检制度、电梯钥匙使用管理制度、作业人员与相关运营服务人员的培训考核制度、意外事件或者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与应急救援演练制度和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使用单位应按照“一梯一档”要求,建立电梯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至少包括《特种设备使用注册登记表》、设备及其零部件和安全保护装置的产品技术文件、安装、改造、重大修理的有关资料和报告、日常检查与使用状况记录、维保记录、年度自行检查记录或者报告、应急救援演练记录、安装、改造、重大修理监督检验报告和定期检验报告和设备运行故障与事故记录。

(4)维修保养管理

使用单位应监督电梯维修保养单位认真履行日常维修保养工作,并在其维修保养、急修等工作记录上进行签字确认。当电梯维修保养单位变更时,使用单位应做好相关衔接工作,确保有相应许可资质单位对电梯提供不间断的专业维修保养。

(5)日常巡视和自行检查

使用单位应落实人员对电梯使用状况进行巡视并做好巡视记录,巡视中应加强对电梯紧急报警装置的检查,确保畅通,发现问题及时组织整改。使用单位应每月至少对电梯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做好自行检查记录以及电梯的故障记录和统计。

(6)安全标识

使用单位应将电梯使用的安全注意事项、警示标志、电梯使用标志、应急救援电话号码置于易于为乘客注意的显著位置,并保持完好。电梯使用的安全注意事项可以采取图画配以文字的形式简单明了的进行说明,这样会吸引乘客的注意,加深对安全乘坐电梯的认知。

(7)停止运行

电梯运行影响乘客安全时,使用单位应立即停止电梯运行。停止使用后,使用单位应委托电梯维修保养单位或其它相应资质单位对电梯进行检查、修复,消除事故隐患,方可继续使用;经重大修理或改造消除事故隐患的电梯应由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监督检验合格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正常情况下,电梯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立即停止使用:

1)电梯和电梯附件受潮,以及安装电梯和附件的机房、井道、底坑等场所进水或严重受潮;

2)发现安全装置、安全附件、安全开关、安全触点等发生误动作,厅、轿门工作异常;

3)电梯发生事故或存在事故隐患;

4)接到电梯维修保养单位因发现事故隐患而发出的电梯应停止运行的书面通知时;

5)监督检验或定期检验结论为不合格。

5.2 电梯风险评估

我们国家多个省份都在制定在用电梯安全风险评估规程,对在用电梯的安全性能进行风险评估,指出在用电梯安全风险的等级及主要风险,提出降低安全风险的建议和对策。在用电梯的安全风险评估主要是对电梯的设备本体、使用管理、维护保养和使用环境四个方面进行评估。依据评估项目自身的特点和近年来发生的事故案例来确定各个评估项目在电梯风险评估中的重要程度。

(1)电梯的设备本体

电梯的设备本体主要包括机房设备、井道设备、轿厢、层站和安全功能几大部分。其中机房设备包括曳引机、制动器、紧急操作装置、电气控制系统和限速器;井道设备包括井道内防护、导向系统、对重、井道布线和底坑设备;轿厢包括轿厢结构与防护、轿厢面积、悬挂装置与补偿装置和轿厢设备;层站包括层门结构、层轿门运行、层门安全功能和层站部分;安全功能包括旋转部件防护、超越端站防护、超载保护、超速保护、曳引能力和安全回路。电梯的设备本体在电梯风险评估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2)使用管理

使用管理主要包括使用单位确定、管理机构及人员、管理制度和技术档案、维修保养管理、日常巡视和自行检查以及安全标识等。电梯的使用管理对于电梯的安全运行非常重要,好的电梯管理可以有效地避免电梯事故的发生。

(3)维护保养

维护保养主要包括维保单位、维保人员和维保质量。维护保养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电梯故障发生的频次。激烈的市场竞争产生了电梯的低价维保,压缩了维保单位维保单台电梯的利润,进而使单个维保人员维保电梯数量的上升,最终导致维保质量的下降,给电梯的运行带来了安全隐患。

(4)使用环境

使用环境主要包括使用场所、机房和底坑环境以及供配电。使用环境的好坏对电梯的安全运行有着很大的影响,比如乘客对电梯的破坏、乘客不文明乘坐电梯、机房漏水、底坑积水以及电压波动都会对电梯的正常运行带来隐患,增加了电梯事故发生的概率。

6.结论

本文所述事故的遇难者既是电梯安全管理的主体,又是电梯使用的主体,他缺乏安全意识和对电梯安全管理的了解;事故电梯属于老旧电梯,受当时条件限制,在设计上存在着一些不安全因素,且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出现磨损和老化等现象,导致工作不可靠,安全隐患较大。因此,加强电梯使用的安全管理和对老旧电梯安全状况进行风险评估,可以降低安全风险,提高电梯运行的安全性。检验人员在电梯检验时应加强与使用单位的沟通,针对电梯使用的薄弱环节,指出所用电梯存在的问题,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以提高电梯的运行安全,降低潜在的事故风险。

电梯安全论文篇11

一、GB7588-2003标准对对重缓冲器距离的要求

对重缓冲器距离是指:电梯轿厢在最高层站平层时,对重装置撞板与缓冲器顶面之间的距离。

根据GB7588-2003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5.7.1、5.7.1.1条规定:“曳引驱动电梯的井道顶部间距应满足下列要求,当对重完全压在它的缓冲器上时,应同时满足下面四个条件:

a)、轿厢导轨长度应能提供不小于0.1+0.035V2m的进一步制导行程;

b)、轿顶最高面积的水平面,与位于轿厢投影部分井道顶最低部件的水平面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应小于1.0+0.035V2m;

c)、井道顶的最低部件与:

1)、固定在轿厢顶上的设备的最高部件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应小于0.3+0.035V2m;

2)、导靴或滚轮、曳引绳附件和垂直滑动门的横梁或部件的最高部分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应小于0.1+0.035V2m;

d)、轿厢上方应有足够的空间,该空间的大小以能容纳一个不小于0.50m×0.60m×0.80m的长方体为准……。

注:0.035V2表示对应于115%额定速度V时的重力制停距离的1/2,即:1/2×[(1.15V)2/2g]=0.0337V2,圆整为0.035V2。”

由此可知电梯的井道顶部间距是把对重以115%V(V:电梯额定速度)冲撞缓冲器作为计算依据的,因此在对重以超出115%V的速度冲撞缓冲器,实际的重力制停距离的1/2将会大于0.035V2,这时依据标准GB7588-2003设计的井道顶部间距将不能保证轿厢和乘客的安全。

二、分析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mv2/2=mgh h=v2/2g

式中 m-对重质量

v-对重坠落距离为h时电梯的速度

h-对重坠落距离

g-重力加速度

由此可以得出,不同额定速度的电梯,对重自由坠落到速度达115%V时对重坠落的距离h,见表1(表中所列速度为:0.50m/s、0.63m/s、1.00m/s 、1.60m/s、1.75m/s 、2.00m/s、2.5m/s)。

注:GB10060-1993《电梯安装验收规范》适用于额定速度不大于2.5m/s的乘客电梯、载货电梯。

(115%V)2/2g表示当电梯速度达到额定速度的115%时对重坠落的距离h。电梯额定速度v(m/s)

h=(115%V)2/2gn (mm)

可以看出额定速度为:0.50m/s、0.63m/s、1.00m/s时,对重坠落的距离为:17mm~68mm;额定速度为:1.60m/s、1.75m/s 、2.00m/s、2.5m/s时,对重坠落的距离为:173mm~422mm。GB7588-2003第10.3.3,10.3.5条规定:“蓄能型缓冲器(包括线性和非线性)只能用于额定速度小于或等于1 m/s的电梯。耗能型缓冲器可用于任何额定速度的电梯”。可见额定速度为:0.5m/s ~1.00m/s时,无论用蓄能型缓冲器还是用耗能型缓冲器,对重缓冲器距离规定为:200mm~350mm和150mm~400mm,电梯都是不安全的。

三、结论

GB10060-1993《电梯安装验收规范》中对对重与缓冲器距离的具体规定不尽合理,不能满足GB7588-2003标准中对曳引驱动电梯井道顶部间距的要求,缓冲器距离的设定应能够保证电梯在各种工况下都是安全的。

电梯安全论文篇12

1 电梯使用电子板

电梯使用电子板的种类繁多,其中包括显示板、外召通讯板、主控板、I/O板、编码板、门机板等。电梯使用电子板通常由电源模块、核心处理模块、信号输入模块、信号输出模块、串行通讯模块组成,其中电源模块包括电源监控电路、滤波电路、稳压电路、整流电路;核心处理模块包括看门狗电路、复位电路、振荡电路、地址信号译码电路、RAM、EEPROM、CPU;信号输入模块包括缓冲锁存电路、信号隔离电路、降压电路;信号输出模块包括功率放大电路、信号隔离电路、缓冲锁存电路;串行通讯模块包括CAN或RS485总线(内部通信所用)、RS232(电脑、调试器连接所用)。大量实践表明,电梯使用电子板的核心元件不易受损,即电梯使用电子板故障主要分布在电源部分、I/O接口部分,其中包括光耦的限流电阻、可控硅与驱动电路、电压偏低等。由此可见,电梯使用电子板的维修必须做到全面、细致、有重点,尤其要事先掌握清除电子板故障的具体现象。为了规避电子板故障的恶化,不得盲目短接信号。

2 电梯使用电子板的维修

由前文可知,电梯使用电子板主要由五大模块组成,其中电源部分与I/O接口部分最容易发生故障。基于此,本章节主要对电梯使用电子板的常用维修方法进行分析。

2.1 电子板初始化操作的检查

电梯使用电子板初始化操作的检查可采用以下方法:对输出继电器的吸合及LED的显示情况进行检查,同时查看是否发出报错声响,若字符或数字显示、报警声响皆存在,那么核心处理模块正常。若上述方面的反映皆不正常,那么首先应该对主板外部输入电压与电流进行检查。若电源正常,应继续对CPU的电压(5V)、复位电路、振动电路进行检查。电子板初始化操作故障多由复位电路保护故障所致,其中复位电路保护故障是指核心电压偏低致使看门狗电路保持动作或间歇性动作,而核心电压的精度要求非常高。看门狗电路电压通常应≥5V;CPU电路电压应≥4.6V。

2.2 输入信号后无反应的维修

若输入信号以后没有任何反应,那么首先应对电源及CPU的工作情况进行确认检查,具体操作包括:依次对输入电路接口部分、限流电阻与保护二极管(击穿与否)、光耦与隔离变压器(正常与否)进行检查。若电路有光耦,那么锁存电路可确定为完好,此时可参照光耦合器把故障明确到光耦的前或后端。输入信号后无反应的具体维修方法包括:把相应的电压从光耦输入端直接输入,由此实现光耦动作对电子板的反应进行检查,若有反应,便可判定光耦前端出现故障;若无反应把5V电压(1个)与470Ω电阻(1个)连接好后直接输入光耦输出端对电子板的反应进行检查。

2.3 无输出信号与通信不正常的维修

理论角度认为,若某个通信节点存在故障,其必定对整个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行造成不良影响;实际应用角度认为,若程序设计与硬件设计存在问题,其必然导致通信节点出错,进而对整个通信网络造成影响,具体表现包括呼梯、显示或开关门等不正常动作。此外,若电子板没有输出信号,那么首先应对电源与CPU的工作情况进行确认,同时对对应的输出信号进行检查。待上述操作步骤皆完成以后,再对输出接口的功率、功率元件对电路的驱动、信号隔离电路、信号锁存电路依次进行检查。

3 电梯门机板的维修

前文主要对电梯使用电子板常见故障的检查与维修进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电梯使用电子板故障的维修必须做到全面、细致、有重点。本章节主要对电梯门机板故障的维修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工程实例展开论述。

3.1 案例分析

某46层建筑电梯的开关门动作不正常,手动启闭开关门发现门电动机没有动作。但电梯轿厢门与厅门关闭完好后,电梯运行速度正常。该电梯门系统主要采用交-直-交控制方式,系统的逆变部分设有6个小功率的晶闸管。该电梯关门过程因多次被杂物挡住,最终致使开关门无法正常工作。下文主要对该电梯故障的维修进行分析。

3.2 电梯门板机的维修

结合该电梯门机板故障的具体表现形式,本文提出该故障的具体处理办法如下:启动电梯关门指令,使用万用表对交流电动机的定子端电压进行测量,测量结果显示无电压;电梯轿厢门与厅门关闭完好后电梯运行正常,该现象表明电梯的主板与门机板之间通信正常;对门电动机的检查结果表明,门电动机绕组绝缘完好,无任何受损现象,因此断定此电梯故障可能由门机板的门控制电路受损所致;把门机板更换以后,电梯开关门及运行完全正常。

综上所述,该电梯开关门故障的维修结果表明,电梯关门过程因受到杂物的阻碍作用,电动机出现堵转现象,进而出现过电流,由此损坏门机板的门控制电路。此外,对该门机板门控制电路的检测结果显示,逆变部分的某一晶闸管受损。但更换门机板以后,电梯恢复正常。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提高及高层建筑建设数量的增加,电梯的使用频率与使用数量必然急剧增加,而对电梯运行安全的管理也变得至关重要,尤其要加强对电梯的日常维护与故障检修。电梯使用电子板故障是电梯故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的维修必须做到全面、认真、有重点,由此提高我国电梯的运行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文华.基于双ATmega128的电梯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0.

[2]周海丹.基于目的层预约的电梯群控系统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0.

电梯安全论文篇13

一、电梯安装项目管理的概念

1.管理的规划

在进行项目安装施工和施工管理的过程中,电梯安装工程项目必须要进行详细的分解,进而形成施工对象的分解体系,阶段控制目标是必须要确定的,从而实现从局部到整体的工程实施和管理。除此之外,还要绘制工作信息流程图和电梯施工项目管理工程体系图以及建立施工项目管理工作体系。为了使项目管理得到有效执行,必须明确安装中的各个管理点,编制电梯施工组织设计。

2.全局理念

在电梯安装项目过程中,必须依据企业管理要求、体制与程序进行运作,统一接受企业管理。传统的电梯企业制造利润还主要是设备方面的部分利润,电梯安装项目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履约合格,主要是组织施工生产,所以一般其成本都较为宽松。而就目前而言,电梯市场设备部分利润远不如以前,基本上是收益很低更甚者是毫无收益,在这种情况下合同预定的经济目标获得与项目合同义务的履行就会受到电梯安装项目管的影响[2]。

3. 成本目标

成本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考核的机制要进行完善,使成本管理经济与技术结合型、经营型、主动型与科学型逐步取代经济型、经验型、被动型与算帐型,前提是成本策划要做好。其次是要控制好四大成本费用要素如现场管理费、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第三是项目经济活动分析会要定期召开,对经济目标、成本预算、成本支出等的实际情况进行重点分析。最后是要将利润的实现思路进行拓展。从效益与成本之间的对比中寻找相对成本最小化。

二、电梯安装项目管理过程中几个控制的重点

1.质量控制

首先是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与此同时,在电梯项目管理时也要确保质量保证体系的执行,使质量控制全面系统地落到实处。同时,质量保证模式是电梯施工企业的基本原则点,电梯施工企业是建立自己的质量保证系统而编写质量手册的。其次电梯安装质量的控制关键在工序质量控制。为了使工程质量由事前控制取代事后检查,形成 “预防为主”的理念。为了使事前质量控制能够更加有效的实行,一要对工艺流程进行严格遵守。二是工序活动条件方面的质量问题要严格控制,主要活动条件包括施工操作者、施工机械、材料、施工环境和施工方法,将它们有效地控制起来,使它们处于被控状态,才能保证每道工序质量正常、稳定。三是及时检查工序活动效果。工序活动效果是评价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的尺度,因此必须加强质量检验工作。对质量状况进行综合统计与分析,及时掌握质量动态。

2.成本控制

电梯企业经济效益创造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电梯施工企业中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控制,项目成本管理是一个全员的、全过程的、整体的动态管理活动。在电梯安装过程中,对于项目成本的动向电梯安装企业要及时反映,方便施行切实可行的方法,以符合工程项目低耗、优质的要求,从而不断降低电梯工程项目的成本,进一步使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得到提高。另外,很强的成本效益观念是电梯安装项目经理必须具备的,开展工作时要围绕项目成本,并能够抑制各种不合理的支出[3]。

项目成本的事前与事中控制在电梯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中应该受到重视。而在竣工阶段,基本上成本管理中成本盈亏的定局已经形成,就算有误差的产生,也改正不了。因此,施工阶段就成为了成本控制的重心,并对其进行动态管理,产生问题能够及时发现,采取措施,控制成本。

3.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的控制

在电梯安装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这是确保实现安全目标的前提。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的控制作为施工安全动态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和控制点,这就要求企业制订各项制度、进行安全教育、开展安全检查、编制安全措施计划等,把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4. 分包商的管理

为了降低电梯安装成本,提高利润率和生产效率,电梯制造企业会把电梯安装承包给分包商。因此,分包商现场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素质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电梯安装工程的品质,从而影响安装工程的控制。为了能够达到项目管理的要求,首先,专业的劳务和分包队伍,必须不断地提高技术水平和自身管理能力,并不断增强分包管理能力;其次,电梯制造企业要对分包商进行考核,从而及时淘汰与管理要求不符合的分包商[4]。

5.信息的管理

为了对工程资源、资金调拨以及今后经营等做出准确、迅速的决策,电梯施工企业的领导及相关员工就必须及时掌握企业当前各工程的相关进度、费用开销和资金使用情况。基于以上的要求,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途径。通过信息管理可以对电梯安装工程中的关键点的控制要求进行提前预计,这就会使原提前得到保障,提高工作效率。此外,通过信息平台还可以有效的保障管理程序的落实和提高电梯安装工程管理水平。

三、结论

综上所述,质量、安全、分包商管理、成本、信息管理等,都是电梯项目管理所必须符合的要求。电梯与一般的工业和日常生活用品不同,虽然电梯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到的,但一般在工厂看到的都不是完整的成品,且电梯还需要进行现场的安装,安装后还必须在规定的检验检测机构进行测,检测过关之后才算是完整的产品。因此,只有做好电梯安装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才能有效的保证电梯的高效、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 邓鸿连,试论建筑中电梯的施工、安装及管理[J].现代营销,2011(8)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