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实用13篇

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篇1

理解教师职业,提升自我素养。教师代表着“学生的老师”,也代表着“学生的学生”。作为教师,师德是必备的。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正是这个意思,这里主要涉及做人的问题,学生都有向师性,实际上是做人的一种认同感;同时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第四,教师是父母,作为一名教师,要富有爱心,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所以我们说教师是父母。并且,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第五,教师是朋友,所谓良师益友,就是强调教师和学生要交心,师生之间的融洽度、亲和力要达到知心朋友一样。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困惑、心理压力等,以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排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教师,不仅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准,更要具有优秀的心理品质与道德意识。

用新教育教学理念以及心理学基础指引自己的工作。培训为我即将面临的实际工作提供了许多方法和策略。在培训中,几位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同志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给我们介绍了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一些当好教师的要点和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谈到教师的发展问题上,他们都强调了适时调整和更新自身知识结构、终身学习的做法;在谈到面对困难如何克服的问题上,还提出了如何加强教师之间合作的方法;在教学教法经验方面,通过说课的指导,让我更加明确上好一堂课的标准,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通过班主任工作的指导,让我从方法上得到了一些深化,尤其是对待学生与管理班级。一些具体的事例,让我深刻地意识到做好育人工作,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感悟能力。

培训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动力和热情。在本次培训中,尤其是教师心理调适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平衡,并获得了更多的方法,这对自己是一种鼓励。鼓励我们教师适应教学环境、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环境;鼓励我们要更加理性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角色;鼓励我们要做一名终身学习型老师,做一名能够不断适应新知识新问题新环境的老师;鼓励我们要坚持创新,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才智,争取在教学中获得更大的发展。这些鼓励,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动力。

2019年5月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暑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体会

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

2019年2月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暑假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班主任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学习《新课标下的思品教学》心得体会

观摩新课标课堂心得体会

2015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篇2

接着曹洁老师首先给我们介绍了人教版新课标PEP小学英语教材的结构。这套教材分为A、B、C两个部分。A部分内容包含:Let’s talk(句型);Let’s play(活动 操练);Let’s learn(单词); Let’s do(全部动作反应法 TPR活动); Let’s make; Let’s sing 。B部分内容包含:Let’s check(单元检测)。三、四年级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阶段,五、六年级是学习的发展阶段。因此教师要掌握好各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在巩固好学生基础的前提下求更好的发展,真正让学生学有所获!

在词汇教学方面,曹老师建议要音、形、义结合,同时总结了如下四种方法:1、结合字母的发音教,教会能力;2、融单词于语句中教,强调语意;3、在交际性游戏中教,促进记忆;在任务活动中教,重在运用。呈现单词环节,曹老师建议音、义领先,形在后,强调语素--字母(组合)的联系,培养拼读能力。操练环节,老师也介绍了如下几种方法:1、请学生把单词与图片(实物)匹配;2、请学生边说单词边指课本上的单词或句子;3、教师说单词,学生举出相应的单词卡片;4、教师说单词,学生举出相应的实物或图片;5、Let’s do听听做做;6、给单词编号,教师说,学生指。

在训练学生的认读能力时,老师谈到了以下几种常见的手段:1、请学生把单词与图片(实物)匹配;2、教师说单词,学生举出相应的单词卡片;3、听录音,手指单词跟读,眼到,手到,口到,心到;4、充分利用板书以及单词表的作用。

在上词汇课的时候,曹老师提醒老师们注意:a、分清单词的教学目标(认读?书写?),有针对性地处理;b、对单词进行精细加工,可分组或分层处理;可引入反义词、近义词、同类属词进行对比;可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等加深印象;c、单词先分别操练,再综合在一起操练,利用短时记忆的关键复习点强化记忆单词;d、强化认读能力;e、操练量要大,学生参与面要宽,词句融合自然,活动形式要丰富有趣。

对话教学也是让老师感到头疼的问题,学生因素,教学条件因素,环境因素等,让这一教学成为了教学中的一大难题。针对对话教学,曹老师也给出了几点建议:a、利用图片、多媒体及肢体语言等多种形式呈现对话,在语境中整体感知并强化“注意”(noticing)目标语言结构;b、利用趣味活动强化认识并掌握语言结构;c、利用任务型活动,创设不同语境,进行有意义的对话活动。曹老师还提到,课堂活动设计应注意由紧到松,由控到放。

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篇3
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篇4

一、新加坡《学前教师培训课程认证标准》制定的背景

新加坡学前教师培训机构及其所提供的课程颇具特色。新加坡没有专门培养学前教师的师范学校,学前教师的培养工作由教师培训机构承担,这些教师培训机构根据学员的不同水平,将培训分为初级、中级、大专学历、学位教育(本科及以上)几个等级。一般来说,培训流程按等级依次进行,即初级进修“早期保育与教育证书”课程,中级进修“早期保育与教育教学文凭”课程,大专学历进修“早期保育与教育管理文凭”课程,学位教育进修“早期保育与教育专家文凭”课程。〔1〕已具有专科或本科学历并有志成为幼儿教师者,也可直接进修“早期保育与教育专家文凭”课程。〔2〕

教师队伍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培训机构及其所提供的课程质量的优劣。为确保教师培训机构的培养质量,新加坡教育部与社会发展、青年和体育部联合成立了学前教育质量标准委员会(Pre-school Qualification Accreditation Committee,简称PQAC),该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对新加坡教师培训机构所提供的课程进行监管,以确保其提供课程的质量水平。新加坡政府要求,2013年所有学前教师都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达到“早期保育与教育管理文凭”水平。事实上,早在2008年,PQAC就颁布了《学前教师培训课程认证标准》(Accrediation Standards for Early Childhood Teacher Training Courses,以下简称《标准》),《标准》对教师培训机构所提供的课程的认证架构、标准、流程作了详细规定,并指出,学前教师培训机构的课程质量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达到或超越《标准》的要求,得到PQAC的认证证书才算符合国家要求。〔3〕本文拟对《标准》的六大认证标准加以介绍。

二、新加坡《学前教师培训课程认证标准》的内容

学前教师培训课程的认证标准共有六项:学员准入资格(Admission Requirements and Practices)、课程管理( Administration of Courses)、课程内容(Course Content)、教学评价与实践指导(Modes of Assessment and Supervised Teaching/ Leadership Practice)、教员素质(Quality of Faculty)、设备和资源(Facilities and Resources)。

(一)学员准入资格

新加坡学前教师培训机构各层次课程对学员的准入资格要求请看下表。

此外,《标准》还根据实际情况,对外国申请者参加新加坡学前教师培训机构课程学习的准入资格作了相应规定,如CEECE课程对外国申请者的最低要求是必须有至少10年从教经历,且在新加坡剑桥‘O’水准考试中有3门不同科目达到合格水平。

(二)课程管理

《标准》规定,学前教师培训机构在开始一门课程的教学前,应把任课教师信息、参训学员水平、课程安排表等复印件上交给PQAC。其次,学前教师培训机构应对学员的在学情况进行记录,如学术成果、语言水平、出勤率、日常表现、投诉意见、所获奖励等,以便为不同水平的学员提供适宜的培训课程,同时也为课程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此外,培训机构应将领导更替、教员变动、机构搬迁、课程改革等对机构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变动或变革内容及时告知PQAC。

(三)课程内容

应新加坡教育部和PQAC的要求,《标准》规定各学前教师培训机构可根据教学水平和能力,选择开设早期保育与教育证书(Certificate in Early Childhood Care and Education,简称CECCE)、早期保育与教育教学文凭(Diploma in Early Childhood Care and Education-Teaching,简称DECCE-T)、早期保育与教育管理文凭(Diploma in Early Childhood Care and Education-Leadership,简称DECCE-L)、早期保育与教育专家文凭(Specialist Diploma in Early Childhood Care and Education,简称SDECCE )四大证书文凭课程。〔4-6〕虽然各课程具体内容和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标准》规定所有课程内容的设定都必须体现以下几点:(1)关注儿童认知、语言、社会、情感等整体发展的教育观。(2)教授幼儿园课程所必备的核心知识和技能。(3)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和社交能力。(4)专业的实践练习。同时,在课程目标的设定上要遵循六大原则:(1)掌握儿童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知识。(2)获得将理论运用于实际工作的能力。(3)计划和执行促进儿童发展的活动。(4)有能力促进儿童有效学习。(5)为儿童的发展,能和各利益相关者交流、沟通。(6)承诺个人的不断成长和职业发展。

此外,《标准》将各课程的培训内容分为核心(Core-module)和次属(Sub-module)两大模块。〔7〕核心模块的培训内容是一般的、总括性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如CECCE课程中,“早期保育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培训内容属于核心模块,是对保教领域专业知识的概述和纵览,旨在奠定学员的专业知识基础。次属模块是核心模块的细化和拓展,一个核心模块一般有多个次属模块,如核心模块“早期保育与教育理论与实践”相应的次属模块包括“早期儿童保教哲学原理及目标”“新加坡早期保教历史概述”“早期儿童保教途径和方法”“早期保育与教育道德规范准则”等内容。〔8〕

(四)教学评价与实践指导

1.教学评价

《标准》规定,学前教师培训机构应建立一套适宜的评价体系,通过收集学员的笔试成绩、课堂参与度、出勤率、教学实践等信息对其作出准确评价。为此,培训机构应做到以下三点:首先,评价标准要向所有学员公开;其次,包括测试在内的所有评价项目都应有一套评价方案;最后,除了等级或分数之外,应给学员一个详细的评价反馈,以使学员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强项和需要提升的弱项。

2.实践指导

学前教育是一个实践应用性极强的专业,但许多培训机构的培训内容理论性较强,与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有较大距离。为保证学员的实践学习质量,《标准》对课程的实习环节作出了规定。首先,《标准》规定了各课程最少的实习时数,如CECCE课程总时数为800小时,其中实习时数最少需有240小时,占总课时的30%,以保证实习有足够的“量”。其次,《标准》规定培训机构应为实习学员配备实习导师,实习导师需对学员进行现场教学指导,并规定了两者现场交流的最少时数,如CECCE课程的最少交流时数为20小时,以保证实习有较高的“质”。再次,《标准》对实习导师的资格作出了严格规定,如CECCE课程实习导师须获得学士学位,且在学前教学领域有三年及以上工作经历。最后,《标准》规定,实习基地的环境、规模都要达到国家正规园所的相应标准,以便为学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实习环境。

(五)教员素质

为确保课程的有效实施,《标准》规定自2009年1月1日起,所有学前教师培训机构须有一个全职学术领头人(Acdemic Head)、一个全职课程管理者(Course Admimister)、每门课程至少有一个全职核心教授者(Core Trainer)。〔9〕《标准》对学术领头人、课程管理者、核心教授者各自的责权利都作了具体规定。学术领头人的主要职责是任命各科教师和实习导师,监督课程进度,组织课程研讨等;课程管理者的主要职责是安排课程进度,考察教员和学员的出勤情况、管理课程资源等;核心教授者的主要职责是组织课程内容,讲授课程知识,评价学员表现等。《标准》对各类人员的任职资格也作了相关规定,例如,学术领头人不仅要有培训机构所开课程的最高文凭证书,还须有相关课程的教授经验。例如,若培训机构提供的最高课程是DECCE-L,那么学术领头人必须已获得DECCE-L证书并有教授DECCE-L课程的相关经验。

(六)设备和资源

完善的教学设备、丰富的教学资源是培训机构课程质量的有力保证。《标准》规定,各培训机构的设备和资源应达到以下要求:首先,要有灯光明亮、通风良好的独立工作室,便于组织小组讨论、谈话、讲座和其他活动;其次,要有多媒体设备,以供多媒体教学之用;再次,要有一个与培训课程内容相关的资源中心,以供学员随时查阅和学习;最后,培训机构还可设置其他与课程有关的配套设施。

三、新加坡《学前教师培训课程认证标准》内容的特点

(一)规定了学员的准入资格

学员原有的受教育水平是课程实施的重要前提,因此,《标准》特别重视学员已有的专业基础和对新课程的准备程度。学员在申请具体课程时,不仅要满足该课程在语言、学位等方面的最低要求,而且要具备基于自身背景的课程准入资格,以确保课程学习质量。

(二)以学员为中心,注重课程实施的灵活性

《标准》强调以学员为中心,十分注重培训课程实施的灵活性。从课程安排来看,为满足不同水平学员对培训时长的需求,培训机构所提供的课程兼有全日制和半日制的安排。从课程设置来看,为不同学习风格的学员提供适宜的学习方案,培训机构不仅聘请课程核心教师,也配备相应的课程助教。从课程管理来看,培训机构注重对每一位学员个人资料、在学情况、所获奖项、投诉意见的收集和管理。从教学评估来看,培训机构采用的是多种评估方式相结合的模式,以全面、公正、准确地评价每一位学员。不难看出,这些措施均以学员为中心,注重培训课程的应用性、适宜性和灵活性。

(三)强调课程实践取向,增加课程实习环节

课程教学不仅仅是书本理论知识的传递,还应是教学实践能力的养成,正如艾森纳指出的:“真正核心的是教师的实践本身,通过实践形成的是一种问题解决的智慧,它是与每个具体情境相连的,它必须考虑到在实践中的各种复杂性,它依赖于随时生成的各种判断与决定,它根据各种不确定因素而发生改变,它关注各种特别事件,它随时会在过程中因需要而改变其原定目标。”〔10〕《标准》注重锻炼学员活动设计和知识运用的能力,且十分强调培训课程的实习环节,看重学员的“现场实践”及实习导师的“在场指导”。

(四)注重教学评估和反馈,重视评估体系的建设

《标准》十分重视教员的教学评估和反馈,并规定各培训机构要专门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对学员的课堂表现和实习技能进行及时的评估。为确保评估的科学性和全面性,在评估时,教员应注意参考学员的个人信息资料、在学表现记录等。此外,为及时发现课程的领域优势和不足,《标准》还强调了培训机构的自我测评,以期使培训机构所提供的课程更加完善、合理。

(五)内容详细全面,操作性强

一般情况下,标准往往较笼统,而《标准》不仅对学员准入资格、课程管理、课程内容、教学评价与实践指导、教员素质、设备和资源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详细的规定,而且在各指标内容中附录了可直接应用于实践的案例、表格和量表等,以使《标准》的实施更为简便易行。

参考文献:

〔1〕〔3〕MOE. Accreditation standards for early childhood teacher training courses〔EB/OL〕.〔2013-10-18〕.http://moe.gov.sg.

〔2〕UNESCO.Inter-ministerial collaboration in early childhood training in Singapore〔EB/OL〕.〔2013-10-16〕.http://.

〔4〕MOE.Parliamentary replies-centralising preschool teacher training to standardise quality〔EB/OL〕.〔2013-10-16〕.http://moe.gov.sg.

〔5〕WSQ.Advanced certificate in early childhood care and education〔EB/OL〕.〔2013-10-18〕.http:// wda.gov.sg.

〔6〕NUS.Our decision,their lives:Adults’construction of pre-school children lives in Singapore〔EB/OL〕.〔2013-10-18〕.http://scholarbank.nus.edu.sg.

〔7〕MOE.Listing of agencies conducting PQAC-accredited courses〔EB/OL〕.〔2013-10-20〕.http://moe.gov.sg.

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篇5

一、定位绩效培训目标策略的实践

(一)精专业

培训以精专业作为目标的载体,实现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师的愿望,帮助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更新知识结构,强化基础知识,丰富专业技能。通过培训,培养了一批博学识,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广泛的学科知识、全面的运动技能、有潜能开发的体育引路人,一批一心扎根体育教育,注重师德修养、人格魅力,有爱心、有奉献精神的体育敬业人。

(二)懂教学

培训以懂教学作为目标的呈现,来实现体育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的实效,帮助教师加强教学基本功的学练,丰富教学方法的运用,创新教学设计的形式。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通过培训,培养了一批促创新、有思想、有想法,促进体育课程资源的挖掘、校本教材的开发、体育器材的自制、阳光体育活动的丰富能力的体育开拓人。

(三)通技能

培训以通技能作为目标的特性,来实现体育运动技能与课堂教学技能的结合,帮助教师获得全面的专业技能,强化示范动作的准确优美,掌握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锻炼方法,提高体育骨干教师的引导、开发和点拨能力。通过培训,培养了一批技能通、能力强的体育教师,能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抓得准、有发展和改革意识的体育追求人。

二、设计优质培训课程策略的实践

培训课程是继续教育的载体和中介,是确保教师培训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所在。优质的课程是教师培训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培训的质量和效益,设计并实施系统、科学的培训课程是体育教师培训成功的关键。培训课程设计就是将培训目标转化为培训课程的过程,是为实现培训目标寻找可行的课程框架,是整个体育教师培训的核心。要使培训成效显著、成果突出,就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课程设计流程。

针对成人培训的特殊性,结合当前体育教师培训的经验,一般采取培训模块的方式来实现培训目标。所谓培训模块,“就是从某一相对独立的问题出发,打破学科界限,将解决这一问题所需要的相关知识、分析方法和解决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单元。通过模块课程,确保培训课程体系科学、适用而特色鲜明,以增强时代性、实践性、适应性和吸引力,从而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如图2是2008年西部初中体育骨干教师部级培训中设置的培训模块。

三、开发创新培训模式策略的实践

(一)“学习-引导-创新-推动”培训模式

学习是基础,引导是辅助,创新是深化,推动是目标。如春风化雨――北京市初中城区重点薄弱建设校体育骨干教师项目培训,通过集中和自主学习,丰富了一线教师的学科知识;通过学科与专业引领,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通过课程设置与理念创新,拓展了教师的教学思维;通过推动薄弱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促进了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

(二)“指导-反思-实践-研究”培训模式

专家指导,教师反思,课堂实践,教学研究。如北京市中小学体育市级骨干教师培训,通过教科研指导,提升了他们的专业素养;通过教学与教研反思,理清了他们的工作思路;通过课堂实践与点评,提高了他们的业务能力;通过校本课程的设计与研究,促使他们探索了体育课程的设计思路与模式。

(三)“跨区-联手-研讨-呈现”培训模式

跨区是途径,联手是关键,研讨是手段,呈现是动力。如绿色耕耘――京郊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通过跨区增加了教师间的交流,通过联手使教师间的优势和不足得以互补,通过研讨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通过呈现展示了教师的专业技能技巧,巩固了培训成果。

(四)“网络-推介-资源-共享”培训模式

网络是交流的平台,信息是学习的渠道,资源是提升的手段,共享是和谐的纽带。如“育体、育心、育人”迎奥运阳光体育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全员培训项目,通过项目网络平台,加强了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通过媒体推介,增加了奥运培训项目的影响力;通过奥林匹克教育资源,融入学校课堂,走进社区敬老院,共享了奥运文化的传承。

四、实施人文培训管理策略的实践

合力合为、能战能胜的项目团队,以人为本,严格制度的管理方式,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的工作小组,是确保培训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在各级各类体育教师培训中,我们采用系统的、整体的、内外驱动的任务和模式,将项目责任制的操作方式与践行新的培训管理模式相结合。其管理模式是构建项目团队,组成项目总负责人――项目执行负责人――项月班主任――项目秘书――项目管理服务小组,做到培训的精心组织、细致管理与严格监控,实现培训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确保培训的实效。

五、探索流畅培训实施策略的实践

质量和效益是培训的生命线,是实现培训目标的重要保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严管理的体系,坚持培训团队统一思想、统一作风、统一行动,坚持相互信

任、相互合作、相互理解,注重了培训的过程和每一个细节,细化了培训的组织和管理,确保培训实施的严格、流畅、安全、高效,行使培训方案的设计、策划、实施、研究和管理职能。

(一)成立一组织

通过成立培训项目领导小组,行使培训方案的设计、策划、实施、研究和管理职能,并以“三落实”督导工作:落实方案;落实人员;落实过程。

(二)加强两投入

一是人员的投入,在项目负责人精心组织的前提下,聘请有关专家、学者、特级教师和一线教师,帮助指导培训方案、课程设计和培训工作;二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与支持下,加强物力、财力和精力的投入,争取各职部门的支持与协作。

(三)保证三到位

一是时间到位,学员报到、上课、活动、班会、主题活动,教师准时到岗、按时参加;二是组织到位,项目负责人、项目秘书、班主任团队成员统筹协调,职责分明,分工明确,团结合作;三是设备到位,项目压缩其他开支,加强添置必要的设备。

(四)强调四要求

一是统一认识,加强管理;二是加强培训项目团队建设;三是与培训安全结合起来;四是普及与提高项目团队成员培训者培训的能力。

(五)抓好五结合

一是体育骨干教师的培养与理论学习相结合;二是体育骨干教师的培养与专业技能相结合;三是体育骨干教师的培养与教学设计相结合;四是体育骨干教师的培养与阳光体育活动相结合;五是体育骨干教师的培养与总结反思相结合。

(六)采取六评价

项目组通过问卷调查(分别编制培训前、后问卷)、网络互动、任务驱动、阶段汇报、中期检查、成果展示等方式,采取对学员自评与互评、教师和领导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员进行综合检测与评定,并对学员所在省市、区县反馈培训情况。

六、展示实效培训成果策略的实践

高标准、严要求、细管理的体系,专业化的培训项目团队,高精专的授课教师队伍,人性化的组织管理,人文化的培训环境,网络现代化的培训平台,细致周到的后勤服务,是培训项目取得成功的基本,是培训项目取得实效的保障。

(一)培训实效验证

通过培训。验证是否最终达成了培训预设的目标、解决了学员的实际问题、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取得了良好的影响;通过培训,学员能否在体育课程改革与反思创新中,把培训学到的知识灵活地、有创意地运用于学校体育教学中,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成果,是培训项目一直思考与研究的问题。培训项目在培训结束后,通过设计后期反馈表来取得调查实证,具体内容见表1。

(二)培训成果资源包

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篇6

【模拟】

策划组长:何文超

策划组员:王贞、冯昕盈、胥磊、韦叶、谭振宪、刘欢、杨晓君

指导老师:王建成副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教育学院教育经营系

2019年6月5日

目 录 ㈠、中心简介

二、服务产品概述

三、市场分析

四、市场营销

㈤、财务运营计划

㈥、机构运作

附录㈠:2019年珠海市高考科学应考报告会策划书

附录二:2019年珠海市高考科学应考报告会总结

附录三:合作协议书

附录四:赞助策划书

附录㈤:传单与门票设计

附录㈥:和风中学专场报告会新闻

附录七:首届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维护研讨会

【我们的目标】打造中国教师教育培训第㈠品牌

【我们的宗旨】为学员提供“最新、最优、最实用”的教育服务

【我们的使命】提高珠三角、广东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基础教育的师资水平与经营管理水平

【我们的精神】勇于创新,不断进取的奋斗精神;执着严谨,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团结协作,永不磨灭的团队精神

【我们的理念】以专业求市场,以质量求生存,以效益求发展

【我们的定位】成为学校和政府的战略伙伴

【我们的原则】高质量、专业化、规范化

【我们的承诺】您的要求――就是我们的承诺

【我们的优势】

* 丰富的战略伙伴和教育资源:中心广泛与国际、国内知名高校和研究、学习、培训等专业机构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充分进行资源整合。

* ㈠流的学习培训专家:中心拥有㈠支由国际、国内学术权威、业界名人、专家学者、学习导师和资深培训师组成的讲师团队。

* 专业规范的培训流程:中心按照国际培训行业标准,建立了标准化的服务流程,实施学习培训全过程质量控制,与学员充分沟通,保证培训目标的实现。

* 潜心研究、精心设计、量身打造的培训课程:中心根据学员和客户的实际需求,㈠方面通过引进国际国内的经典课程,另㈠方面通过自身研发量身定做课程来满足学校、机构和广大学员的

二、服务产品概述

1、服务对象及范围

珠三角、乃至广(__zhu1 san1 jiao3 _nai3 zhi4 guang3)东省和全国各类各级学校教师、教育管理者(包括校长、各级各类行政人员等)都将是本中心提供教育培训服务的对象。珠海比邻香港、澳门,为中心与港澳乃至国外教育培训机构进行项目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心将积极拓展海内外市场,为珠三角地区乃至全国提供优质及高水平的跨地域性的教育培训。

2、服务内容

2.1 服务种类

本中心主要提供培训类和活动类两种服务,其中以培训类服务为主,活动类服务为辅:

(1)培训类

* 基于当前教育界的热点问题,针对各类各级学校老师和管理人员的普遍需求,提供各类公开培训课程;

* 承接各地教育行政机构、学校委托,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设计并提供针对具体需求的个性化内训课程。

(2)活动类

* 基于当前教育界的热点问题举办各类讲座,邀请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名校校长、研究人员等担任主讲,向社会各界传递教育发展的最新信息;

* 策划组织教育教学、心理辅导和学校经营管理方面的各类研讨会,促进学术交流;

* 策划开展国内外的各类教育观摩、访问、交流学习活动,力求使参与者了解国内外教育的最新发展动态,学习他人成功经验。

2.2 课程种类

根据目标客户群,课程分为两大类,分别是针对教师、学校管理人员开发的课程。而每㈠种课程内又为客户提供三种不同形式的课程,分别是普通课程、“自助式”课程、“个性化”课程:

(1)普通培训:以客户个体为单位报名参加或学校抽派部分教师参加的培训。课程的具体内容完全由雹磬训中的课程开发人员设计、决定。

((___)2)自助式培训:以学校为单位参加的培训。学校根据需要,可以选择㈠定数量的课程来培训教师。该培训内容分为推荐精品课程与其他自选课程。其中,精品课程经过课程开发人员的长期研究、精心设计,并与其他同类培训机构相比具有鲜明特色,是本中心极力向学校推荐的品牌课程。而其他自选课程选自当前较为流行的相关培训课程、其他培训机构设置较多的同类课程等。

(3)个性化培训:以学校为单位参加的培训。培训中心派出课程开发人员,通过对学校的实地考察、搜集信息,专门为该学校研究设计出课程,力求做到“量体裁衣”、“对症下药”。

2.3 课程设计

培训中心为了在成立初期能够尽快拥有市场知名度,决定首先运作目前培训市场中开发得较为成熟的培训项目。以下列举的为推荐培训项目,而最终确定采用何种项目由课程开发人员与中心主任协商决定。

(1)针对教师的开发培训项目。

3、服务流程

3.1 培训项目操作流程

(1)组建(_zu3 jian4)培训项目团队

培训中心根据具体的需要组建具体培训项目团队。当需要与各地教育行政机构、学校合作时,项目成员可包括教育行政机构、学校负责人,教师代表,同城社区和学生家长代表、学生代表等。

培训项目团队的主要职责包括:了解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实际情况;明确培训目标;制定培训整体方案;落实培训具体活动;评估培训实际效果。

(2)需求调查分析

了解各地、各学校、教师、教育工作者的自身发展的需求。可以通过问卷、访谈或观察等多种方法收集资料,获得反馈信息。

(3)培训方案的制定和修改

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培训的整体方案,在培训方案正式实施前,要对方案进行讨论、修改。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征求意见,向学校、教师、教育管理者征求意见。

培训方案包括:培训目标、实施目标的步骤和时间、培训具体课程安排、选定授课讲师、培训的具体形式、检测培训效果的手段和方法。

培训方案必须符合这些要求:

* 体现教育发展的新理念和新要求;

* 体现鲜明的主题特征;

* 体现培训者与受训者的共同参与和积极合作;

* 体现受训者学习、研究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特点;

* 对培训所需的物质条件有明确的规定;

* 对方案的实施有监督与评估的要求。

(4)培训方案的组织与实施

项目团队按照方案(__xiang4 mu4 tuan2 dui4 an4 zhao4 fang1 an4)开展各类培训。中心为团队提供各方面的支持,并监督方案的实施。 (5)评估培训实际效果

可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培训的实际效果,对不足之处加以改进,使得今后开展的培训更有效。

(6)建立客户档案

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收集服务对象的各类信息。在培训项目结束时建立客户档案,以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

3.2 活动项目操作流程

(1)组建活动项目团队:由中心组建活动项目团队;

(2)需求调查分(_xu1 qiu2 diao4 cha2 fen1)析:项目团队对目标市场进行需求调查分析;

(3)确定活动项目策划:根据需求调查分析的结果确定活动策划方案;

(4)实施活(_shi2 shi1 huo2)动项目策划:项目团队根据策划方案开展活动,中心提供各方面支持,并监督策划方案的实施;

(5)总结活动实施情况:总结活动项目的实施情况,对不足之处加以改进;

(6)建立客户档案:收集参与者的资料,建立档案资料库。

4、服务原则

我中心强调的服务核心是:开放、互动、实践、反思、创新。本着“因为专业所以卓越”的服务理念,竭诚为客户提供高质量、专业化的教育培训服务。

(1)高质量

北师大教育和心理学科全国排名第㈠,为我们收集、整合前沿教育教学信息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北京师范大学本部和珠海分校这㈠平台上,我们可以接触到全国㈠流的学者、专家以及特级教师。我们也拥有㈠支经验丰富、能力超群的中青年培训队⑤。我们充分发挥这些优势,能设计开发并实施符合现代教育需求的课程体系。我们聘请的授课教师都是教育领域的“领军人物”,包括著名教育理论工作者、教育行政官员、有突出成就的知名校长及特级教师。我们优秀的课程体系和著名学者、教授、名师的教学相映成辉。

(2)专业化

中心由北师大珠海分校教育学院牵头,拥有㈠支由著名的教育学专家、心理学专家构成的专家队⑤,还特别聘请中国教育学会会长 顾明远先生担任中心的名誉顾问。同时拥有㈠批充满活力的员工队⑤,所有专职人员都具有本科或以上学历,并且在教育学、管理学等方面有㈠定研究与实践经验,从而确保我们提供的服务是最专业的。中心与分校教育学院直接管理的北师大珠海分校南澳实验学校、北师大珠海分校惠州附属学校、北京师范大学(珠海)附属高级中学长期保持合作关系,确保中心掌握教育教学工作第㈠线的信息,从而提供更为专业和有效的服务。

(3)规范化

中心有㈠套较为成熟的服务流程。在服务流程的每㈠个阶段都有明确的服务内容和目标,并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监督系统和客户档案库。力求与客户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和获得教育教学工作第㈠线信息,以确保我们的服务高质量、专业化。为各地行政机构、学校、教师、教育管理者提供最优质的教育培训服务,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5、服务特色

5.1 完善(wan2 shan4)的服务功能

教师培训作为亚公共服务产品(作为教师这㈠特殊阶层的公共服务产品),应具有公共服务产品的便捷性、选择性、适用性、应方便受训者为目的,终将周详层级化、咨询化、社区化的发展轨道。因此,必须为受训者提供足量的可供选择的内容。而我们提供的内容和产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用性,体现时代特色。并且我们能根据老师的需求提供不同的培训地点和时间。不同于过去那种地点集中,时间固定不变,内容陈旧,强制性强的弊端。

5.2 不断更新的培训内容

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篇7

首先,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教学之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及建立一种互动、和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到让学生自由的想、大胆的想、给予他们以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创新的自由,给他们一片自由的蓝天;彻底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以学生的自我发展为中心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活”起来,把以教师为主的“一言堂”变为学生积极参与的“多言堂”。首先,要全面把握新教材的特点。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更深入的进入到教材中去,去“感悟”和“品味”教材的内容,通过教师的“引”和“导”使学生形成能力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因此我们要正确处理好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课程标准是一个要求贯穿于教学中的“纲”;而教材是教学的具体内容,是课堂教学的具体依据。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重建师生课堂生活是本次课程改革重要标志之一,而帮助学生确立科学、正确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那么,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呢?我认为应当做以下几点:

正确认识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已成为我们的共识。关键是课堂教学能像过去那样,不顾儿童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采用以灌输为基本特征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而应带之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合作等新型的学习方式。

正确认识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是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并不是有了新课程标准和教材课程改革就能到位了。关键的环节还在于教师如何运用教材。

改变教师的角色意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以知识传授者的面目出现,以管理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不容丝毫的冒犯和怀疑。就有这种意识,教师就不可能公正的对待学生、真心倾听学生的看法和见解、尊重学生的质疑和创新。在教师这样的角色意识下,学生只能被动的做知识的接受者、储存者和知识的反复训练者。而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活动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有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让位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不只是一个忠实的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实施将变成一种动态的、生动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课堂开放以后,教师的作用不是削弱而是加强了。教师的目标意识要加强,要从整体考虑课堂教学的育人目标;创新意识要加强,一切从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出发;合作意识要加强,教师应该走下“讲坛”,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探讨与交流;调控能力要加强,再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情况是无法预料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学习,不断研究课堂调控艺术。由于我对新课程改革学习还很不够,只能谈点粗浅的看法,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努力学习,才能不断提高。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校本培训》学习心得

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2015老师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校本培训的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暑假校本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篇8

一、现代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与校长培训课程的关系

课程的价值取向,既受客观的时代性影响,也受主观的认识论影响。为此,我们可以说每个教育工作者都会有自己的课程价值观。不过,正是受到上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人们看似“复杂多样”的课程价值取向,在理论上都可以归为以下三种:一是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其主要特点是“由知识引导着人的整个生活”,因而,“要把教育建立在知识的本质及其重要性的基础上”,而不是以儿童的爱好和需要为基础。主张“必须根据知识本身的状况与逻辑”来组织课程。二是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主张以满足社会(主要是以国家、民族和社区发展)的需要作为课程价值的基本取向,并据此厘定教育目标和组织学校教育课程。三是学生本位的价值取向。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学校课程的价值在于为每个学习者提供真正有助于个性解放和成长的经验,重视人的存在,强调内在的学习动机基础,学习者不再被当做为适应外在需要而被动接受训练的对象,而是在学校和教师的帮助下,在一定阶段上自我实现的人。

三种课程价值取向形成了三种不同的课程决策,并由此形成了三种基本的课程设计思路。即:知识中心型课程设计、社会中心型课程设计、学生中心型课程设计。知识中心型课程设计,充分体现人类在漫长发展进程中所积累的学问、知识、技艺等系统知识。社会中心型课程设计,着眼于使学习者掌握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知识、技术、技能。这类课程又包括“社会适应”和“社会重塑”两类,前者主张由社会现状去寻找课程设计的目标;后者主张将社会现实问题作为课程设计的核心。这两个课程形态均依赖于社会分析,而决非将学科或学生作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均强调社会实践活动或社会问题解决能力。学生中心型课程设计,则强调将学生的兴趣、需要、能力作为课程设计的核心,使课程适应学习者,反之就是不适宜的。

不过,由于课程是个动态的教育现象,且随教育性质、教育对象和时代的不同而变化,所以在具体实施时,人们习惯通过不同模型来实现课程的价值。美国教育行政人员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Administration)将课程模型(或称为模式)分为四类,我国学者也大都支持这种分类方法。即:学科课程——以学科为中心,在选择和组织内容时注重各学科本身的内在联系,强调各学科领域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并按学习心理和教学要求进行,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系统性和连贯性;合科课程(亦称广域课程)——实际上是学科课程的改进类型,其特点是将几门相邻学科合并,既保留了学科课程分科教学的长处,又克服了学科课程分科过细的缺点;活动课程(亦称经验课程)——一种与学科课程相对应的课程,其特点是以学生的兴趣和动机为基本出发点,以学生自主发展为中心来组织教学科目;核心课程——以一个学术领域或主题为核心重新组织有关学科,从而形成学科之间的新联系,是一种介于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之间的课程类型。

上述课程模式的着眼点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且与学校的办学观念直接联系,或者说,它们对校长们的办学思想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影响或通过教师的使用与发展等学校管理层面的问题显现出来,或通过学科教学计划安排与实施层面的问题作用于学校的办学特色。总之,校长们有着怎样的课程观,怎样整合课程模式,与培训中如何定位校长的角色,以及具有怎样的教育决策能力关系密切。因此,这就决定了校长培训课程不能单一化,其课程目标指向虽说必须针对实际的问题,但不能过于功利化,否则就没有实效性。

正是考虑到校长的管理角色,国际上普遍采用一种叫做“集群式模块课程”的培训课程模式,它是在MES、CBE、“双元制”等国际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一种培训课程模式。其目标是提高受训者的素质,特别侧重培养岗位技能,既强调传授通用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又强调特定职业、职位的特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其课程设计思想是以职业资格为导向,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来组织教学内容,在决定内容取舍时,既重视职业岗位的现实需要,又重视职业岗位的未来发展;既重视职业资格的导向,又重视基本素质的培训。

我们在认识集群式模块课程时,特别强调“宽基础”和“活模块”两大结构。“宽基础”,即指所要求的专业知识与技能面要广泛,重在体现职业岗位人员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培训课程形式虽然沿用传统的班级教学,但要求引入能力本位的教学思想。“活模块”,则“专门针对某一特定职位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重在体现胜任该职位所应具备的能力。培训课程形式多样,以突出技能训练为主。“宽基础”与“活模块”是共性与个性、系统性与针对性的统一。例如,目前我国的各类干部培训所开设的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然科学知识、法律基础知识等课程,就属于“宽基础”类课程;而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级人员所开设的各种专题课程和讲座,则属于“活模块”类课程。

总之,校长培训课程在组织形式和理论构成上,都与现代课程理论的发展有着直接关系,这里列举的集群式模块课程,既说明了校长培训课程理念与设计思路源于现代课程理论的发展,也说明了现代课程理论的发展需要充实校长培训这一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国外几种比较典型的校长培训模式及其借鉴意义

泰勒的目标导向课程模式对校长培训课程有着重要意义,它遵循的基本程序是:调查分析教育对象的教育需求,据此明确教育目标;将教育目标分解,形成具体的课程目标;依据课程目标组织教学内容;安排教学顺序和教学组织形式;形成完整的课程模式。这一过程也是目前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但是,如果从课程类型上说,国外的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则依据不同的培训功能,有着多种多样的课程模式,比较典型的有:资格证书课程、选择课程、专题课程、实务课程、特色课程等。从课程形态分类还有:学科课程、研讨课程、案例课程、考察课程等。这里从借鉴的角度出发介绍四种培训课程模式。

其一,活动中心型。这是一种情景模拟的培训模式,通过为中小学校长提供与实际管理任务和问题相似的情景,使校长得到类似实际工作环境的训练。这一模式的基本框架结构是:对实践进行反思,然后把实践体验清楚明白地表达出来,并能够更好地理解实践的价值,进而提高实践质量。这种课程模式,依赖创设问题情景的水平,没有固定的教材和讲义,教师在课程组织中必须目标明确,而且对教师的实践经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

其二,目标指向型。该培训模式注重对校长“能力缺陷”的诊断,并据此组织有针对性的课程训练。其课程理论认为,有效的学校管理与校长的一系列能力有关,而校长的能力在一些特定的“诊断性情景”中可以识别,并能在这一情景中得到改进。

其三,实验性学习型。这一模式在对校长工作进行多视角分析的基础上,构成培训的四种理论框架:人际关系框架、组织结构理论框架、政治框架、象征框架,并据此安排三部分培训活动,即个人案例(论文)、教学领导计算机模拟、学校改进工程,由此形成了实验性学习培训的课程模式。

其四,研究中心型。这一模式以网络组织、研讨会形式为基础,向中小学校长传递当代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信息,帮助他们改进学校管理工作,提高教育管理水平。这一培训模式在我国倍受重视,并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

从总体上看,国外许多国家的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以专题为主,是一种菜单式、选择式的专题培训课程模式。课程内容不拘于形式,不追求完整的理论体系。这种菜单式、选择式的课程模式,体现了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应该说,以上四种课程开发模式需要做到两个结合:与校长培训的目标相结合;与本地区的培训条件相结合。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差异,在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做好通识培训的同时,更要求灵活掌握不同的课程开发模式。

转贴于 三、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设计策略

我国的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设计要立足国情,体现中国特色,同时要以现代课程理论为指导,吸收国外中小学校长培训的有益经验,以增强培训课程设计的科学性,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在课程设计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1.明确设置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的依据

课程设计的依据是课程编制中的一个基础性问题,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设计应如何处理知识体系、社会需要和学习者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长期争议的问题。注重知识体系者认为,中小学校长绝大部分不是教育学专业毕业的、最欠缺的是系统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而且教育学科的知识本身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不能也不应该将其变成支离破碎的课程知识,因此培训的内容应侧重教育科学理论,课程应依据教育学科的理论体系设置,通过系统的教育科学的理论教学,帮助中小学校长全面掌握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提高学校管理的理论水平,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由于主张知识体系优先的学者多是教育学科专家,这种课程思想长期以来对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的影响最大。但事实上,一个优秀的校长极少是因为仅仅掌握了系统的教育管理知识而成为优秀校长的。中小学校长学习系统的教育学科知识无疑对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是有帮助的,但是仅有完善的知识体系肯定是不够的。

强调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应更多地依据社会需要进行设计的学者认为,学校教育首先是要满足社会的需要,校长是为了使学校满足社会需要而组织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因此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的目标是使校长了解并熟悉社会对学校的需要,培训课程的重点内容应是国家教育发展的形势,国家有关教育发展方面的政策法规,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政策法规的有关知识以及教育学科的基本理论。这种思想显然与我国曾经长期将教育定位于上层建筑、重视教育的社会价值、忽视教育的个人价值和教育自身的价值需要、把学校教育作为实现政治目的的观念有着密切联系,在教育价值多元化的今天,单纯依据这样的价值基础设计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显然也是不够的。

坚持以培训者需要为中心的学者认为,一切培训活动都应围绕校长的需要进行,中小学校长的培训课程应建立在校长选择的基础上,应贯彻校长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的原则,为此中小学校长的培训课程应更具有“课程超市”的特征,课程设计应打破传统课程模式的束缚,把校长需要的教学内容纳入课程。这样的课程思想是市场机制下的一种“消费者导向”的课程思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符合校长培训的特点和规律。我国提出的中小学校长培训“按需施训”的原则在某种程度上就体现了这一思想。但是,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不可能也不应该完全按照纯粹的“课程超市”的思想设计,而是必须要考虑更多方面的需求和限制条件。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面向新世纪的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应是三种课程价值观的统合,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培训应体现不同的课程价值取向。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校长培训主要包括任职资格培训、在职校长提高培训、骨干校长高级研修三个层次。中小学校长的任职资格培训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育和学习,因此知识价值观应在课程设计中具有主导地位,但同时必须充分考虑社会的需要和校长的需要,要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层次校长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开发,充分体现课程的层次性和地方性。提高培训的课程应坚持以校长需要为主导,充分考虑社会需要,顾及学科知识体系的要求,在课程设置上应实行课程的小型化、多样化、地方化和选择化,给予校长足够的选择权和机会,围绕校长的需要组织教学。高级研修是近年我国新开展的一种中小学校长培训形式,其课程设计尚处于探索中,从其目标看,是为了帮助校长总结和提高自己的办学经验,是对学校管理中的深层次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因此,高级研修班的课程首先要建立在经验基础上,应是一种个别化的课程。在课程设置上应有一定的教育理论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课程,应有教育发展趋势与方向性的课程,更多的则应是一种总结研究性的课程。

2.科学定位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教育目标的分解和具体化,它是课程设计的重要基础,一切课程都是为实现课程目标服务的,背离了教育目标和课程目标,任何课程相对于培训的需要来说都是毫无意义的。课程目标来自于培养目标,而培养目标是根据不同的课程价值取向、考虑了不同的课程依据而确立的。

我国的中小学校长培训具有相对固定的内涵,它是一种非学历的成人教育,接受培训学习不能获得学历文凭和学位,因此,其目标和要求与学历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培训的目的性更为具体、明确和多样。中小学校长培训要根据具体的教育目标来确立课程目标,由于培训本身的多样性和层次性,使得中小学校长培训目标及培训的课程目标通常都是多种多样的。从培训的目的划分,中小学校长培训主要有以下几种:以保证中小学校长基本任职技能为目的的上岗培训;以提高校长综合素质和能力为目的的提高培训;以贯彻或宣传某种教育方针政策或教育思想、开展教育教学改革试验而进行的专题培训;为满足校长的某些特定需要、促进校长发展而组织的专门培训;以培养高级教育管理专家为目的的高级研修活动等。

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目标的确立需要考虑以下因素:社会发展对学校教育和校长的需求;教育自身发展的需求和不同学校的组织目标;校长个人发展目标和知识技能的需求。由于课程目标是根据培训目标确立的,因此,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目标必须注重把握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和学校组织目标的特点,应重视校长个人发展和个性追求,要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按照科学的标准逐步建立。

此外,从世界各国中小学校长继续教育的实践和我国中小学校长学习需要看,单纯将中小学校长培训定义为一种非学历的成人教育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迅速向应用性专业学位领域扩展,校长有在职攻读专业学位(教育专业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教育管理专业的本科和专科学历)的强烈愿望和要求。在这方面,国外尤其是美国为校长提供了大量攻读这类博士、硕士学位的机会,因此,我国的中小学校长培训逐步向学历教育领域拓展已是一种必然趋势。

3.实现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模式选择的多样化

我国是一个地域发展很不平衡的国家,各地中小学校长的情况千差万别,校长的能力、素质、需要各不相同,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也不一样,单一模式的校长培训课程无论如何完善,都不可能满足多样化的需要。因此,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探索多样化的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是今后课程开发必须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

其一,学历教育课程应该作为非学历教育课程的必要补充。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明确定位于非学历的成人教育,课程也是依据非学历教育组织的,这样的体系是我国长期以来教师教育职前与职后相分离的延续。然而,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中小学校长面临学历提高的需要,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提高新进人员的学历比例,也需要校长的在职学习。近年来一些发达地区的教师和校长纷纷参加各种形式的研究生课程班、教育专业硕士班,校长培训中开展一定形式和规模的学历教育是在所难免的。国外,尤其是美国的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最主要的是学位教育课程,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应在坚持非学历教育占主导地位的同时,开展一定的学历和学位教育课程。

其二,有效利用现代远距离教育课程。多年来,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的主要形式是短期脱产学习。近年来,随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的发展,远距离教育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种教育培训活动中,电视课程、网络课程等课程形式极大地降低了培训的成本,较好地解决了校长岗位培训存在的诸多矛盾。所以,中小学校长培训必须重视现代远程教育课程的开发,积极探索中小学校长培训的远程教育形式,用个性化的远程培训课程满足多样化的校长培训需要。

其三,创设适合校长培训的课程模式。多年来,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形式比较单一,经过十余年的实践与探索,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发展的方向已经逐渐明朗,那就是课程的小型化、专题化、系列化,以及向综合式、菜单式、自由选择式方向发展。课程的学习质量不应该因为教学时数的减少而降低,而应该精选学习内容、选择“含金量”最高的内容组成短小的课程,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课程内容应突破学科体系的限制,建立专题化的课程,围绕某一教育问题组织课程内容;短小的学科课程各自独立,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供校长选择的体系;校长对课程有充分的选择权力,可以考虑建立选修制校长培训课程。除学科课程外,专题报告课程、交流与讨论课程、专题考察课程等经过多年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课程形式,也应不断扩大和发展。

其四,放宽眼界探索新的课程模式。在工商企业,现代培训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已经形成并逐步完善起来,已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完整理论与技术方法体系,尤其是经理人培训,有很多方法是值得校长培训学习和借鉴的。中小学校长培训不应自我封闭,而应积极学习和借鉴现代培训的一些课程模式和方法手段,大胆引进工商企业培训的一些课程形式,努力使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跟上现代培训课程发展的步伐。可以借鉴比较成熟的专题辅导法、自学辅导法、讨论法、组织教学法、研究法、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和模拟练习法、代岗位见习实习等培训方法,探索出更适合我国国情的校长培训课程。

我们高兴地看到,近年来针对中小学校长培训总结出来的理论学习、专题讨论、教育考察三位一体的课程模式,符合我国中小学校长的实际需要,并经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今后的研究重点应该向培训课程的理论研究适当倾斜,以图更加科学地规划和实施新世纪的中小学校长培训,促使我国的义务教育水平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陈玉琨.课程价值论[J].学术月刊,2000(1)

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篇9

其二,研究教师现状只看表面,培训缺少情感互动性。

从表面看,教师是课堂的主导。但教师对课堂有“我的课堂我做主”的权力吗?教师能置社会对教育的绑架于不顾而追求自己的教育理想吗?教师能把学校的升学目标和社会的期望抛到九霄云外吗?毫无疑问,是万不敢做的。教师同样是生活在社会现实中的人,社会现实存在的诸多问题教师同样不可回避。

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现状已是客观存在,要改变并不容易。一个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十几年乃至几十年教育实践所积淀的,有的甚至已经成为教师个人教育教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许多的做法,教师奉为教育教学的法宝,奉为提高学生分数的“灵丹妙药”,也得到学生、家长、社会的广泛认同。这样的现实,要想通过简单的课标培训让教师放弃他自己的教学思想、理念和方法,不啻是天真的想法。如果不从实践上去打动这些教师的心灵,让他找到更加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法,培训的目的多半就会落空。

其三,研究学生现状关注应然,培训缺少社会现实性。

学生发展的应然状态,在新课标中有周全的表述。教师也非常希望培养出高素质的综合能力强的学生,学生也向往自己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成为有很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学生。可是,学生的实然状态也是他们自己无法改变的。虽然一纸试卷不能全面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却能够决定学生的命运。面对“应试教育”的神威,学生只有臣服的份。学生只能一心一意地把卷子做得接近于标准答案,以获取很高的分数,让自己进入理想的学校。处在现实中的学生更加关注高考、中考考什么,这些东西从哪里来,怎样才能更好地掌握这些东西。在一定程度上,学生关注考试甚于课标,在师生心中,考纲一定重于课标。实然状态的学生处境是可以理解的,是不该批评的,因为他们也不愿意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分数,把分数变成为自己的命根。学生这样的实然状态一定不是课标的应然状态,绝大多数教师也非常清楚,在教学中也非常注重这样的实然状态,尽力让学生在现实面前成为胜者。

课标作为纲要性、方向性的文件,绝大多数内容都是应然性的,是教育教学的终极追求,是每个学生最大限度的成功,是教育理想化的目标。但是,课标所描述的教育应然状态绝不可能一蹴而就,并且有些能力性目标是根本无法用一纸卷子测出的,学生真正的素质和能力还没有科学的评价依据。课标的应然状态和学生学习的实然状态之间存在诸多的矛盾和困惑:学生煞费苦心的恰恰是课标该冷落的;考试分数强势地代表了能力,分数可以突击获得而能力不会突然得到……毫不客气地说,目前实然状态下的学生仍旧是全力追求分数,课标所描绘的应然状态不得不在尊重客观现实的基础上逐步实践,不得不在不牺牲学生分数利益的前提下进行。

可当下的新课标培训,更多凸显的是学生经过一定阶段学习后的应然状态,要求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围绕应然状态去奋斗拼搏。这样的培训是正确的,但怎样结合实然状态,怎样让应然状态落地生根,让学生在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找到最佳的契合点,培训则少有涉及。如此现实性不足的培训就必然成为了“镜中花、水中月”。

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篇10

近年来,大学生校园突发事件频繁发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新闻媒体、教育管理部门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在10%~30%之间,大学生自杀的极端事例时常在各所高校中出现,仅2011年上半年,全国就有40名高校学生自杀身亡”。①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管理部门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

1 拓展训练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

1.1 拓展训练涵义、特点与课程内容

拓展训练是一种新兴的体验式学习形式,源自二战时期英国海战求生,后盛行于人才资源管理培训系统。1995年进入中国,2002年北京大学将拓展训练引入到学校教育系统中,之后拓展训练如雨后春笋一样在高等院校安家落户。学校拓展训练的开创者钱永健教授认为:拓展训练是与传统的认知教育不同的体验式教育活动,它是体验式教育在中国特定环境中的产物。借助于精心设计的特殊情景,以户外活动的形式让参与者进行活动体验,从中感悟出活动所蕴含的理念,通过反思获得知识改变行为,实现可趋向目标的一种教育模式。②

拓展训练课程的特点是以游戏活动开始,刺激、好玩、新奇和惊险并存,体能刺激适中,心理刺激最大。课程以综合体能活动为载体,以心理挑战为重点,以挖掘个人潜能、提升自我、熔炼团队为目标。

拓展训练内容丰富多样。依据主要课程内容,可分为破冰类课程、沟通类课程、团队协作类和个人挑战类课程。依据练习的场地,可分为室内拓展课程、户外拓展课程和专业场地拓展课程;依据拓展的目的与任务,可以将拓展训练分为激发潜能类课程和熔炼团队类课程;依据拓展的功能可以将拓展运动分为健身类课程和教育类课程等。

1.2 心理健康教育目的与拓展训练目标的高度一致性

1.2.1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对心理健康的定义是: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可以理解为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高效而满意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生命具有活力,潜能得到开发,价值得以体现。③评价一个人的健康状态需要有比较客观的标准。依据广东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组编的《高等教育心理学》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阐述可归纳为:心智潜能得到充份发挥,形成了优良的心理品质,情绪稳定、适应良好、有幸福感和成就感三大方面;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人格完善、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适应良好、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等特征。

1.2.2 拓展训练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成为研究新领域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教育手段让学生心智潜能得到充份发挥,情绪、意志、人格、自我意识、人际关系、社会适应性以及心理行为等得到健康发展。这与拓展训练挖掘个人潜能、完善健全人格、完美团队合作意识的目标有高度的一致性。

当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正在从传统的课堂理论宣讲、专题讲座走向多种活动参与的体验式学习模式。而拓展训练教育模式的引入更是打开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另一扇大门,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人格、自信、理解、信任、沟通、团队等抽象性概念一下子直观起来。在拓展训练专门设计的游戏体验活动环节,学生将会毫无保留地展露出自己做事的行为方式;在分享讨论环节,学生在兴高采烈地诉说和倾听过程中将显露其行为活动的心理路程;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在分析活动成功或失败、完美或缺憾的过程中将重新审视自己、定位自己。拓展训练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正在成为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2 五邑大学拓展训练课程及培训开展情况

2.1 正式引入拓展训练课程

2009年,拓展训练以公共选修课形式引入五邑大学。每期培训时间为9周18个学时,课程规模为30人。目前已开设7个学期,培训学生达200多人。拓展训练课程以体能刺激与心理刺激为手段,全面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完善团队意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课程操作流程为前期分析—课程设计—场景布置—活动体验—分享讨论—总结反思—感悟提升—改变行为。

2.2 单元拓展课程的培训目标明确

以我校拓展训练的核心经典课程为例:破冰团建课程旨在打破人与人之间的坚冰与隔阂,选出队长创立队旗、队歌、队训、队名,完成团队建设;信任背摔课程中,让学生体验失重的恐惧以及团队协作的意义,认识到信任别人是一种快乐与幸福,被别人信任是一种成就和满足;突破雷阵课程中,让学生体验在山穷水尽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时的兴奋,学会打破定型思维,勇于开拓,勇于创新;高台演讲课程中,让学生体验到高压下演讲的困惑,认识到说话是思想的表达,听话是信息的收集,而思想是一部复杂的交换机;穿越电网课程中,让学生体验到,细小失误造成的满盘皆输,认识到细节决定成败,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2.3 多种形式的校园拓展培训活动

为扩展课程的辐射面,校党委宣传部、校团委等部门定期聘请该课程教练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培训活动。如:2010年,校党委宣传部开展了“责任、激情、言为心宣、语为心传”为主题的校报记者团潜能挖掘拓展培训;2011年,校团委开展了以“我行、我能、我尝试”为主题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岗前模拟拓展培训。活动中,学生参与积极性高,该课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影响显著。

2.4 受训学生回馈课程感悟

课程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每期课程都和学生建立了很深的情谊。通过网络平台与学生建立了无障碍信息沟通。在学生反馈信件中,内容包罗广泛,课堂建议、训练感受、课程回顾、生活感言,最多的还是拓展课程感悟,从这些感悟中可以反映出学生的提升与进步。部分学生感悟列举:(1)在明确了目标以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放弃,只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做了,不管结果如何,都是成功的;(2)如果将自己的生命完全交给别人,你会信任对方吗?信任,是精诚合作的基石;(3)这是一次值得的培训,因为我们在培训中受益匪浅,而这些收获已经在不经意间开始改变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的人生态度,使我们更加积极向上;(4)大声唱,大声叫,用力跑,用力跳,紧紧拥抱,这些都是我们在工作生活中很难体味到的。教练对于信赖、自信、团队协作的点评对于我们也变成了一种快乐而必要的回味。结束训练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总是兴致勃勃地将这些快乐的过程讲给身边的每一个人,然后回收每一份羡慕、期盼的目光。

3 五邑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拓展训练培训方案设计

党的十报告关于教育事业发展的论述: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立德树人”成为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词。因此,高校引入拓展训练,在设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拓展训练方案时,将企业团队培训中流行的心理拓展训练项目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从教室内延伸到室外,让学生在体验式的游戏活动项目中,开发个人潜能、强化团队合作,深化人际沟通,培养理解力、信任力、塑造完美人格,让学生在游戏玩乐过程中顿悟自知、自信、自强。

3.1 塑造完美人格锤炼学生干部领袖团队方案

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优秀群体,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信使和桥梁。对学生干部进行沟通力、理解力、领导力以及团队意识、服务意识为主题的拓展训练,挖掘学生个人潜能、培养团队意识,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展现自己、分享讨论中审视自己、总结回顾中提升自己。最终掌握一定的训练技巧,扩大训练的成果,在教师和学生之间起到信使和桥梁作用,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3.2 挖掘潜能打造多种风采精英团队方案

依据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统筹安排各类拓展训练主题培训,满足不同学生群体需求。开创性地为不同学生群体举办心理拓展训练活动:如为大一新生举办“新起点、铸梦想、我的人生我作主”规划类主题活动;为大二大三学生举办“塑造你我、合作发展” 团队意识类主题活动;为毕业生举办“自强、自信、自立、放飞梦想、融入社会” 自我提升类主题活动;为学生党校和团校成员举办“挑战自我、熔炼团队” 主题活动;为经济困难生举办“自强、自信、重塑自我、重树自信” 主题活动;为暑期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举办“敢担当、我行、我能、我参加” 主题活动。开展这些培训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开放分享、快乐学习的魅力,增进彼此了解,建立人际信任,塑造健全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下转第219页)(上接第205页)

3.3 积极学习完善辅导员指导团队方案

举办辅导员心理素质拓展技能专题培训活动。高校辅导员队伍需要对学生充满热情和责任。为了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力军作用,学校可在寒暑假组织辅导员参加拓展训练专题培训,促进受培训的辅导员将拓展训练的精神、技能运用于学生的日常管理和生活当中,激发工作热情,传递正面能量,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4 结语

心理健康教育引入拓展训练的相应课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拓展训练课程要与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建立常态化教育培训关系,多维度积极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拓展训练方案设计,让学生在体验式培训活动中开挖个人潜能、深化人际沟通,熔炼团队精神,在游戏玩乐中顿悟自知、自信、自强。

注释

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篇11

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已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当前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教育理念、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将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面对新课程,教师将一切从“新”开始:重新理解教育,重新理解课程,重新认识学生,重新设计教学。这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然而,伴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在课程改革的实施环节出现了许多诸如形式化、极端化、表演化等堪为人忧的问题。新课程实施一段时间后,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不是变得越来越适应,而是表现得越来越不适应,甚至有些教师在情感、态度等方面对新课程开始产生疏离、排斥和倦怠。教师是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课程设计得再完美,如果不被教师所接受和内化,不变成教师切实的教学行为,也会失去其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明确教师为何会在新课程实施中表现出如此之多的消极态度和行为,其背后的影响和制约因素是什么,应如何看待这些消极的态度和行为,对于促进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 临夏民族地区高中英语教师对新课程适应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旧的教师评价体系扼杀了教师实施新课程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形成了以分数和升学率为标准的评价方式,社会、教育行政部门和家长关注的是学校的升学率。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一方面,学校评价教师工作成绩的主要考核标准是学生的分数和升学率;另一方面,新课程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能力、情感和价值观,而这些综合素质往往因为缺乏直观性和见效慢而难以引起人们的注意。

2.教师、领导的行动与观念相脱节

教师、领导对于新课程改革的看法和认识能够顺应社会主流意识,做出符合“社会期望”的选择,但他们在进行教学实践时却很难从传统的应试教育中转变过来,特别是当“传统”的、“应试”的教育体制还没有完全改变时,这种“转变”就更难。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部分教师一节课只留给学生5分钟左右的时间讨论或自主复习,其他绝大多数教师仍然津津有味地进行“满堂灌”。学校行政领导更看重整齐划一的、井然有序的教学,课堂中出现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时,被认为教学秩序混乱,可能还会受到批评,致使部分青年教师不敢在课堂上大胆尝试新的教法。

3.教师的心理不适应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部分教师表现出心理不适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自我否定的痛苦感。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等各方面的根本性转变,这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和压力。因此,当教师必须否定和改变自己已有的、落后的观念和做法时可能比较痛苦。如果这种痛苦的情绪没能得到有效调适,将极易动摇他们对改革的信念。(2)缺乏交流沟通引发的不适感。由于缺乏教学交流与心理沟通,目前民族地区中学英语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自信心,总担心自己的教学方式会对学生获取知识不利,产生忧虑和为难情绪,这也正是造成他们在新课程改革中压力较大,影响其对新课程适应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4.教师的知识技能缺失

新课改对教师在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教学能力以及教学手段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如在知识结构上,从原来只要求会处理本学科的知识发展到还要求会处理一些跨学科的知识;在思维方式上,要求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并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在教学能力上,要求具有驾驭多种教学方式的能力;在教学手段上,要求能利用包括网络在内的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等。参照这些标准和要求,许多教师都感到自身素质和技能的不足。诚然,教师可以通过培训等多种方式来提高自己的素质,但现状的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

5.缺乏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层理解

甘肃省刚刚进入新课程实验,不少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还有待加深,还需要学习和把握具体的教学实施策略。也有一些教师虽然认同新课程的理念,但对于理念如何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存在困惑,特别是缺乏可操作的技能和方法。例如,教师对语言知识,尤其是语法和词汇的教学应该如何按照新课程的理念重新定位把握不准;在语言技能的教学上还不能有效地发展听、说、读、写的策略;对如何在语言教学中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深层次思维能力也存在很大的困惑。

6.新课改培训方面存在问题

目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开展的教师培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培训机会少。

对于民族地区特别是偏远山区的英语教师来讲,在职培训几乎是他们接触外界有关专业发展信息的唯一途径。无论是年轻教师还是老教师,都渴望通过培训来促进自身的职业发展。但是,民族贫困地区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师资薄弱的局面,这使得当地的教师培训对象相对过多、培训任务较为复杂、培训机会少。

(2)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缺少对教学操作层面的指导。有很多老师都对目前的教师培训工作给予了肯定并对今后的培训充满了希望,但也有不少老师表示了遗憾。他们认为目前的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如迫切需要的教学方法的培训与指导并没有体现在培训内容中。

(3)培训方式单一。针对不同的培训内容和培训目标,选择不同的培训模式是有效培训的一个重要保障。新课程改革要求这些受培训者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那他们接受的有关新课程改革的培训模式是怎样的呢.据调查大部分接受过培训的教师表示“满堂灌”的培训模式仍然很普遍,有的老师甚至认为培训者与他平常的教学方法差别不大。事实上,教师希望通过难得的培训机会获得新的教育理念下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方面的示范和指导。

三 对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

1.改革教师评价制度

(1)更新评价观念,“为发展而评”应成为教师评价改革的指导思想和评价实践的行动指南,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必须体现在整个评价体系的始终。

(2)从评价的目的来看,发展性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教师发展。评价不是为了制定教师的奖惩标准,而是为了客观地了解教师教学行为的优势和不足,为他们的发展提供建议和帮助,使教师能得到充分发展。

(3)从评价主体来看,倡导自评为主,多元互动,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鼓励教师主动参与评价,以自评为主,学校领导、同事、学生、家长也应该成为评价的主体,从而使评价更加全面、客观和公正,使被评教师能够从多种渠道获得反馈信息,以利于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

(4)从评价的内容来看,多元智力理论启发我们,人的智力是多元的,每个方面的发展也不一致。因此,课程评价应立足于从智能结构的各个方面去全面评价教师,综合考查教师,不仅要考查教师的教学成绩,还要评估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和自我发展能力,让他们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5)从评价的方法来看,应整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由于人的丰富个性往往是几个僵硬的数字所不能全面反映的,应当改变过去单一的定量评价方法,引入档案袋评价、评价日程表、反思日记、成果展示等定性评价方法,以更加全面真实地反映教师的情况。

2.建立健全培训体系

(1)培训内容、形式和手段科学化。在新课程培训中,要充分了解教师的需求,将培训重点放在教师知识和能力的提高上,做到有的放矢。培训内容中应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具有超前性和先进性,开发能够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教师创造力的课程,关注本地区本民族的实际情况,了解地方风俗习惯、宗教传统等。在培训形式上,要改变单一的“讲授式”培训方式,多开展案例讲座、观摩研讨、课改研讨会等互动活动,提高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使教师在培训中能获得实质性的提高。在培训手段上,充分利用卫星电视、广播、互联网等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师培训,能缓解贫困地区师资不足的矛盾。

(2)积极开展校本培训。校本培训通常有这样几种方法:一是对本校教师进行各种教育教学基本功训练,如“说课”训练、信息技术教学技能培训、活动课技能培训、班主任工作培训等,这类培训旨在让教师掌握操作要点,培养教师的基本功;二是实践性培训,其方式是导师带教、校际教师之间交流、教学案例分析等,旨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三是组织教师在学校真实环境中开展课题研究,学会选题、设计研究方案、调查研究,旨在培养教师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四是开展评价培训,即开展听课、评课、课堂教学评优等,旨在帮助教师认清自己,提出改进的建议;五是开展学校、教师、家长、社会联动,共同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旨在收集多方面意见和建议,共同谋求学校的进步。

(3)倡导教育科研。提高教师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增强教师对新课程的适应能力,必须加强三个方面工作:首先,使教师认识到教育科研的重要意义,树立科研先行的观念,并贯穿于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克服遇到问题“凭直觉、靠经验”去解决的思维定式;其次,努力提高教师科研能力,通过举办科研方法培训班、指导教师做科研课题、交流科研经验的方式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第三,建立教师科研支持系统,各级教育科研部门要与学校加强联系,确保教师在教育研究中遇到问题时能够得到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总之,高中新课程改革对高中英语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民族地区高中英语教师必须主动投入到新课程的改革当中,把新课程改革当做自己专业更新和成长的有利时机,自觉提高自己的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课程知识和教育情景知识,优化自己的学科教学知识结构现状。要彻底改变教育观念,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和学生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同时又是学生进步的观察者、鼓励者和积极的评价者,从而摆脱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被动和困惑局面。

参考文献

[1]程晓堂、高洪德.理解与实践高中英语新课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何锋.高中新课程实践引领[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篇12

以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 推动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阶段总结 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在38个部级实验区启动一年之后,我们连山区被葫芦岛市确定为省级实验区,进行实验推广工作。在市教育局、区政府的直接领导下,我区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从连山教育实际出发,调动各方力量,开展全面协作式课程实验,积极营造有利的课改氛围,整个实验区的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课程改革也促进了我区教育工作全面发展。短短几个月的实验与探索,我们饱尝了艰辛与甘甜。艰辛的是我们对课程改革曾经有那么多的茫然与困惑,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来探索课程改革之路的;甘甜的是我们看到了课程改革实验给我们的教育注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感受到了教师与学生在课程改革中,共同提高、共同发展,教师教得自如,学生学得轻松,我们在探索中求取了课改的真谛。 回首几个月的历程,我们与时俱进,在学习中实施,在实施中探讨,在探讨中研究,在研究中迈向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一、基本情况 从今年新学期开始,我区中小学起始年级全部参加了新课程实验。其中,初中28所,173个班,9330名学生,540名实验教师;小学33所(含村小151所),204个班;6437名学生,421名实验教师。中小学合计:61所学校,377个班,961名实验教师,15760名学生。 二、成长的足迹,记录艰辛与发展 1. 领导重视,精心筹划。 我区这次实验推广工作,区政府、区教育局领导高度重视,亲自指挥。在连山区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推广培训会上,副区长刘德兴、市教育局副局长高文良分别到会,并做了重要讲话,对我区课改工作提出了要求和希望;区教育局陈局长做了动员讲话,白副局长主持大会。教育局工作可以说是千头万绪,而课改工作却被放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来抓。 把握方向,精心策划。教育局白副局长参加市课改工作会议后,及时召开了教育局、进修学校有关领导会议,成立了连山区课改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强化了组织机构。研究制定了实施方案和培训计划。并以连山区政府文件的形式下发了《连山区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推广方案》,以区教育局文件的形式下发了《连山区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培训计划》。全区各中小学也加强了实验管理和研究的力度,成立了以校长为首的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和以主管业务领导为主的课改指导小组,制定了科学的实施方案和培训计划,对本学校课程改革进行全面规划、组织、指导。保证了实验工作的实效性。 2. 在人力、财力上为全区课的改实施提供了保障。 在人力上:确定六中、世纪中学和实验小学为课改实验示范校。中小学各学科确定示范课教师18人。每个学校精选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做课改的实验教师。在财力上:区政府为课改实验专项拨款5万元,保证课改中学习、培训、宣传等必要的费用。各实验校也积极筹措资金,确保课改的顺利进行。世纪中学班班配置了电脑、实物投影、新教材课件、教具等;实验小学建立了校园网,除四个微机室外,班班有电视、微机,近日一座2000平方米的图书馆建成;六中用近2000元钱购买了新课程实验教师培训资料的全套光盘;渤海小学筹措资金建楼增设活动室。这些措施的实施为学生自主活动,扩展学习方式,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3. 师资培训工作全面铺开。 我们实验区的培训工作是双向的,首先是接受上级对区级管理者、培训者的培训。区教育局及进修学校领导接受省级管理者的培训(2人);进修学校中小学教研员及部分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省课程标准及新教材的培训(39人);区教育局有关领导、教师进修学校领导、中小学教研员及实验校的管理者参加市里的通识培训(150人)。其次是承担对实验学校管理者及全体实验教师的培训,在实验教师中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全面开展培训工作。我们把培训工作概括为“课改培训四三工程”即:四轮培训,三轮验收。 一轮培训: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对基层学校领导及全体实验教师的通识性培训。七月二十四、二十五两天,参加培训人数达1300人, 培训采用收看大 屏幕投影的形式。收看的具体内容有:郭元祥博士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背景、观念与目标》;叶子博士的《新课程的特点与解析》;傅道春教授的《课程与教师的行为变化》。我们选的内容从宏观理论到具体的课标,再到教师行为是很有层次的,也是很有代表性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轮培训:学科培训即课程标准与新教材的培训。主要由区教师进修学校中小学教研员承担,并邀请了部分市里教研员。采取了听讲座、看示范课、研讨互动的参与式培训模式。中学培训12个学科,累计20天,培训实验教师571人,小学培训5个学科,累计14天,培训实验教师480人。 三轮培训:平素经常性培训。进修学校`每月开办一期课改信息专刊。 并根据实验的进程下发有指导意义的专题材料。如:为了帮助实验教师有意识地总结实验过程中创造的鲜活经验和应汲取的教训,学会写案例,教师进修学校下发了,什么是案例,如何写案例的指导材料。 四轮培训:是指各校的校本培训,按学期在本校部进行,培训考核的成绩,并纳入了学员十五继续教育的学习内容,记录相应的学分。11 月15日,在六中召开了,连山区中学校本培训经验交流会。 三轮验收:一是通识培训的验收,通识培训后,对1300人进行了考试验收,在实验小学开设27个考场,为中小学校长专设考场,督促各校一把手重视和参与新课程实验。二是学科培训的验收,有的学科是答卷,有的学科是写体会文章。两次验收的试卷,我们均认真进行了批阅和成绩统计,为合格者颁发了岗前培训合格证。三是校本培训的验收,学期末进行验收。 通过多层次的培训,实验教师认清了课改的背景,明确了课改的意义和目标,使我区各校的领导和实验教师首先从理念上走进了新课程。 4. 以课题牵动实验的升成。 从实验伊始,各实验校全面启动了课题研究,即学校有大的课题组,每个大课题争取在理论上有验证,在实验上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争取出经验,出成果。课改教师针对自身优势和学科特点下设自己的子课题,每人都有实施方案,阶段性的论文总结,学校和个人均设有课题档案。我们教研员承包课题点校,抓典型,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现在我区各校承担和进行的各级课改方面的课题80余项,下设子课题180余个,基本达到了“实验学校,校校有课题,实验教师,人人有课题”的良好局面,研究中各校认真地制定实验方案和实施细则,组织实验会议和培训工作,各位教师以一种实验的眼光,在关注课改,投入课改。在工作中他们认真钻研,及时总结,研讨,撰写经验体会文章,许多学校为实验教师设立了“教师手记”或“实验笔记”,方便了实验及时总结工作心得,目前在全区中小学实验教师中已经形成了浓浓的课改研究氛围。 5. 建档积累,形成经验 我区做为省级新课程实验推广区,在实验中要进一步验证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所以我们非常重视建立档案,积累材料,为我区、我市更多的教师走进新课程树起坐标和书写启示录。从上至下课改实验的建档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课改档案的建设正在朝着科学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6. 加大宣传,营造课改氛围。 副区长刘德兴同志,为我区课改实验发表了专题电视讲话,宣传新课改,号召全区各界人士,学生家长,都来关心、支持、参与课改实验,营造了我区课改实验的良好氛围。教师节前夕连山电视台对我区课改实验进行了报道,区进修学校小教部戴主任又一次向社会宣传了课改的意义,同时还报道了三个实验校的课堂教学片段。曙光小学请小学研训部戴主任到家长学校去宣传课改。另外有的实验校分别召开家长、教师、学生座谈会,用问卷或座谈会的形式调查他们对课改的认可程度。通过宣传,社会、家长对课改有了一定的认识。从问卷调查结果看,96%以上的家长认为课改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表现出对课改工作的支持。实验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对课改都非常认可,有实施新教材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对于新教材,学校领导和教师在使用过程中普遍认为,新教材知识面宽、内容丰富,各科联系紧密,相互渗透,贴近学生生活,新技术含量较高,表述更加贴近学生生活,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发展。

7、加强改进教研,提高教研质效,把课程改革推向深入。 根据区教育局,区教师进修学校的工作计划,为使新课程实验工作扎实稳妥地开展,连山区中小学各学科的新课改研讨会分别于九月下旬相继召开。中学共11个学科,参加研讨的领导教师560余人;小学5个学科,参加会议370余人。会议均采取了上研讨课、示范教师说课、集体评课、研讨座谈的形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研讨会不仅展现了示范学校和示范教师对课改的理解与认识,更为广大实验教师顺利地开展实验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借鉴。区教育局和进修学校的领导分别参加了每个学科的会议,参与了评课和研讨,并做了重要的讲话。 为了及时了解和指导新课改实施情况,教育局和教师进修学校从期初开始就制定了周密的视导检查制度,以教育局和进修学校的相应股部作为课改实验的“总参谋部”,整合有关股部(室)的力量,按部门职能分解工作任务,共同管理,形成合力,将课改实验的“研、训、管、导、评”等工作一体化,使课改实验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从九月份开始就深入基层各校进行了全面的调研。调研采取听课、评课、检查材料、听汇报、开座谈会等形式,加强了对新课改实施的指导和调控,及时地解决了一线教师的困惑,发现了基层各校在课改工作中涌现出的经验作法。几个月来,调研活动共听评课1500余节,检查各项档案资料200余项,召开实验学校领导教师座谈会60余次,受到了基层学校的欢迎,收到良好的效果。 为解决新教材执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区推行了新的备课方案。教师们能够从繁琐的重复劳动中解脱出来,有了更多的时间交流收获、解决困惑,对课改工作进行反思和完善。各乡镇的教研员及时掌握情况,发现共性问题,立即组织研讨解决。针对教师执教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取得的有益经验,及时组织教师进行专题研究讨论,通过这种协作交流,解决了某些困惑,推广了成功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全员参与新课程改革实验。我区在中小学起始年进行新课程实验的同时,对其它年级也明确要求运用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研究,形成了全员参与课改实验的整体态势。在上级组织的各种评课与调研活动中,我区课改教师的课堂教学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8、深化评价改革,促进全面发展,营造师生共同成长的宽松环境 针对以往评价中存在的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过于注重学习成绩,评价方法单一,评价制度不健全等种种弊端,我们着力探讨发展性评价的构建,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即评价要以人的发展为本,具有明确的阶段性发展目标,强调促进发展而不仅仅为了检查,重视被评价者的起点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重手见个体差异与潜能发展的多样性;采用多种方法,实施多元评价;根据评价结果,促进教与学的发展。 依照新课改理念,注重促进学校发展与教师提高,许多学校进行了评价方面的研究与改革,如:实验小学设立了学生成长记录袋;寺儿卜小学设立了学生成长记录卡;杨郊小学 设计了学生成长手册等,大部分学校也都把教师实施课改工作的情况纳入到了教师考核当中。区教育局和教师进修学校也出台了课改评价方案和学生评价方案,并把课改实施情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到基层各校教学评估的量化指标当中。 同时我区中小学加强了对考试内容、形式等方面的改革实验,一些学科进行了阶段性的测验,并已取得初步成效。 三、总结提高,更加明晰课改思路 1、课改工作深入人心。 随着课改工作的推进,在全区教育界引起格外的重视,成为了名符其实的“一把手”工程,会上讲课改,会下研讨课改。许多家长也对课改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支持,一股良好的氛围在全区上下形成。 2.教学观念的更新 真正的革命是观念的革命。从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我区一直把观念更新放在突出地位抓得紧、抓得实, 我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观念也确实一直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但大家都深切地感受到,更新观念从来也没有像课改以来这样具有强大的冲击力,从《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课堂教学的实施---对教和学的评价,新观念离我们越来越近,新观念就在我们身边,新观念变得越来越具体、越来越实在、越来越触手可及。具体表现在教育教学的一系列活动当中,课堂教学、教研活动、教学评价的变化都是观念更新的表现。 3.教师水平的提高 在多次座谈中,经常听到老师们说:“现在我们越来越感到自己像学生,每周都往图书室跑,总感到自己学得内容不够、学得时间不够。” 有的老师说:“课改课的综合性太强了,对我们的要求太高了,如果我们不学习真的难以适应将来的教学,而如果我们能真正驾驭好这样的课堂教学,以后我们做教师的信心会更足的。”工作中我们发现,一大批高素质的教师正成长起来。 4、学生的素质在提高。 在新课改的课堂上, 我们发现实验班的孩子们更有热情,更有勇气,更有方法,一个个富有个性的观点,在学生们的中闪现。学生的综合能力明显的提高。有的老师说:“新课改让孩子更像了孩子,更加突出了孩子的天性,真正促进了孩子的发展。” 为了保证课改实验有序、高效的开展,我区全面分析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任务,将之归纳为十大方面:1、队伍培训;2、教学实施;3、评价改革;4、重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管理制度;5、开发利用课程资源;6、区域性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7、教育科研;8、对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验证检验;9、形成家长、社区支持系统;10、成果经验的总结、展现和推广。这十个方面的问题也正是我区对课改更加清晰的工作思路,区教体局也正在认真研究、分析,在稳步发展的基础上,寻求课改新的发展点。 四、问题与反思 ,正视前进中的困难 几个月的课改工作,记录了我们的成长与发展,同时也记录着我们的问题与反思。 1.观念更新仍需持续努力,重点是加强校长培训解决部分领导教育观念根本转变的问题: 2.配套资料尚不完备,教育局和进修学校应合力解决与新教材配套的参考资料及教学用具问题。 3.教师的专业能力仍需不断提高,在加强校本培训的同时,进修学校应解决好如何根据课改进程解决后续的培训问题。 4.教育局与进修学校应合力解决处理继承与发展,知识与兴趣,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人文性与工具性,评价与考试等关系问题。 5.加强实验资料的档案建设,解决部分学校实验记录不够翔实的问题。 6.加强地方与学校课程的开发研制指导力度,解决各校所开设的课程地方性与学校性不明显的问题。 几个月的课改工作,我们先后迎接了省市及其他县区领导和教师的检查调研和参观学习,他们对我区的课改工作的许多方面都给予了充分肯定,这对我区的课改工作是一个很大的鼓舞。“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现在我区广大教育工作者正在满怀信心,齐心努力,克服困难,以开拓创新的精神,稳步推进课改工作向纵深发展。 (执笔:戴志强)

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篇13

拓展训练,是从1994年―1995年开始在中国内地酝酿引进,在北京开始辐射全国开展拓展训练,从字眼上去解释为船要离港招集船员的旗语,在后来被人们解释为:一艘小船在暴风雨来临之际抛锚起航,投向未知的旅程,去迎接一次次没有未来的挑战。拓展训练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英国出现了一种叫做OutwardBound的管理培训。1970年,中国香港成立了香港外展训练学校。1994年,刘力创办了国内第一所专业体验式培训机构―北京拓展训练学校,并命名为拓展训练。经过17年的发展,拓展训练逐渐被社会的院校和企业所接受。拓展训练从无到有,从暴利到微利时代;从高端体验式培训到现今的旅游拓展,从成人自我体验式的学习到纯娱乐性的游戏……太多的变化。拓展训练目标也由单纯体能、生存训练扩展到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等。整合团队,发掘每个人的最大潜力,这才是拓展培训的真正意义!

拓展训练关注的是向内开拓自我的潜能,向外发展团体的能力,在运用于学校方面,它通过有意将学生直接置身于“新奇的环境”中,使其直面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让学生个人与团体学习如何能克服原先他们对自我能力认知的预设,并使其能够突破习惯的思维方式,达到规定的目标,在整个参与拓展训练活动的进程中学生个人和团队能够获取亲身的经验并且加以反思,从而最终达到一种理想状态。

拓展目的:增强集体的凝聚力。通过特定的项目,锻炼队员在困难和压力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参加培训的队员团结协作共同完成特定任务。使队员充分认识到集体协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大学拓展训练开展现状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开设拓展课程都属于尝试阶段,并不成熟,由于课程内容的不完善,拓展训练的内容面比较广泛,如何正确的抓住其重点,加入大学课堂,这些值得我们更进一步的研究。正是由于课程标准和课程实施没有合理的理论指导,在加上现目前拓展培训教师都是公司化,没有专门学校教育一体化,培训公司开展的拓展训练本质上是一个短期培训,需要专门的场地器械和专业培训师,是一种具有商业性质的培训活动。如果一味地将培训界采用的拓展训练照搬到学校体育,开展课程教学是不切实际的。因为,作为短期培训的拓展训练是无法列入体育课程进行系统教学的,体育教学具有学段、学年、学期、多学时的特征;培训公司的拓展项目在人数上的安排也不符合学校体育教学实际人数的要求;高成本的专业场地器械和专业培训师不符合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所以,现在出现的情况就是学校有场地没有专门老师,想开设拓展训练就必须去公司请人进行短期的培训,成本变高,所实现的目的有所降低,并不能真正的实现拓展训练的价值。

其次,没有将拓展训练课程化,导致现阶段各地学校不足以应对拓展运动课程化进程中层出不穷的问题。只有将拓展运动课程化才能偏离拓展运动体育游戏的俗套,有益补充体育课程体系。只有将拓展运动课程化才能解决课时的分配、课程的组织形式、课程的实施内容。只有将拓展运动课程化才能依据学生需求和学校条件进行拓展项目的筛选、引进和改造。

三、开展拓展训练对当今大学生的作用

(一)拓展训练对大学生身体素质方面的作用,可以增强大学生的耐力、速度、力量等方面,通过游戏的形式,增强学生综合素质。

(二)心理训练,拓展训练能够有效地拓展人的潜能,提升和强化个人心理素质,帮助大学生建立高尚而尊严的人格;同时让团队成员能更深刻地体验个人与集体之间,同学与同学之间唇齿相依的关系,从而激发出团队更高昂的热诚和拼搏创新的动力,使团队更富凝聚力。

(三)自我认识,培训师只会在训练前把课程的内容、目的、要求以及必要的安全注意事项向大家讲清楚,活动中一般不进行讲述,也不参与讨论,充分尊重每个人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通过拓展训练,大家在以下方面将有显著的提高: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改善自身形象;克服心理惰性,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启发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群体的作用,增进对集体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改善人际关系,更为融洽地与群体合作;学习欣赏、关注和爱护自然。

(四)现实的社会意义,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人际互动的社会,是一个团队英雄主义的时代。要实现团队的整体优势和优势互补。在这个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分工越来越细,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人与人的情感交流越来越困难的竞争环境中,企业、组织和个人更需要团队。拓展训练揉合了高挑战及低挑战的元素,学员从中在个人和团队的层面,都可透过危机感、领导、沟通、面对逆境和辅导的培训而得到提升。

所以,能够把拓展训练融入大学体育课程中去,实现国家教育部的计划,能够创新大学体育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培养综合素质能力,为适应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输送更全面健康的人才。

四、拓展训练进入大学体育课的价值

教育部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把体育的目标分为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基本目标包括心理健康目标、身体健康目标、情感目标,心理健康目标是指在具有挑战性的运动环境中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在能够很好的把握自己的心理状态的前提下,发展自身的身体素质,维护自己的情感目标,而社会适应目标是指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主动关心、积极参加社区体育事务。而传统的体育课在理论和实践上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必须开发新的体育课程资源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在校的大学生均为独生子女。是家庭生活中的中心和重心。由于中国的家长有为孩子包办一切的习惯,所以,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经不起风吹雨打。近些年,在中外青少年组成的友好夏令营活动中,中国的孩子在适应环境方面明显比国外的孩子差,而他们的探险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合作精神也是每况愈下。在当前信息化社会,这样的时代背景里,对人才要求与过去有所不同。探险精神、工作态度、合作能力以及承担风险和笑对挑战的勇气等都是未来人才成功的最重要因素。

拓展训练通过设计独特的富有思想性、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户外活动和游戏,培养人们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挖掘人的内部潜能,是一种现代人和现代组织全新的学习方法和训练方式。体育课程是通过一定的体育手段,促进学生身体的生长和发育,发展智力,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等。它们的目的和手段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通过一定的身体和智力活动,获得一些社会需要的精神。所以,在大学体育课中融入拓展训练内容,既能丰富体育课的内容,实现体育课的目标,而且还可以免去单独在拓展训练公司培训学生的一大笔费用,这样既减轻了学生负担,又降低了学校的开支,真可谓一举多得。因此,怎样将拓展训练融入大学体育课程已成为体育工作者研究课题,通过拓展训练与体育课有机结合来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更具有现实意义和紧迫感。

五、结论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