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实用13篇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篇1

例:

× ××∣× ×∣× ×

鸭子: 嘎 嘎嘎 嘎 嘎 嘎 嘎

狗叫: 汪 汪汪 汪 汪 汪 汪

这样学生很容易掌握所学内容。

二、在歌曲教学方面,新教材也同样避免了旧的教学模式

把以往音乐课以教为主的方式,常采用老师弹琴,学生听琴模唱或观看光盘学唱,老师在难点上稍作指导就可以;新教科书歌曲有意识地抓住适龄儿童的心理特点,贴近儿童生活,这样学生容易掌握,同时也重视培养儿童的“真、善、美”,可以激发儿童创造力和想象力。教科书还增加了其它表现形式,丰富了音乐课堂,如歌舞表演、童谣说唱、方言演唱等有趣的内容,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模仿创作,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极大兴趣。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篇2

一、对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明确音乐课堂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基本认识与技能训练。因此,在上课之前,教师应做到对授课备案和教学大纲进行深入的研究。教师只有在掌握了大体上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后,才能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选择在每一节具体的课程中,为学生教授哪些知识和能力;并且,评判教师教学水平也应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所学知识作为最终标准。

在具体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应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进行主动的自我思考与自我实践,脱离以往教师讲、学生记的这一授课模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最后,应该将音乐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来认识。应摒弃以往传统教学理念中,只教授学生学会唱歌,更应在音乐鉴赏与其相应人文背景等多方面来进行解读,使得学生能真正在理解了这首歌的时代与创作背景后,从本质上感受到音乐为身心带来的愉悦。在现今的教学课堂上,教师也可多应用多媒体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整堂课在欢快的氛围中进行下去。

二、影响音乐课堂教学的几种因素

1.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应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进行教学,教师从旁起协助作用,帮助学生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样学生才能从基本掌握的音乐技能中感受到音乐这门课程的魅力所在,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创造能力和对音乐的赏析水平。

2.对点拨启发的把握不够

强调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就必须加强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引导作用,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一般情况下,教师会通过播放音乐来让学生用各种相关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对于这段音乐的感受。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做到,不仅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奇妙的地方,更要结合学生所感受到的加以引导和启发,带领学生积极去思考,从而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得课程能顺利有效地进行下去。

3.对课堂教学经常性反思不够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课堂反思是必经之路。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音乐这门课程时,不仅注重课前的备课和研究工作,更应该对课堂所反映出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与反思。只有时时反思,才能发现哪些授课行为对学生有利,而哪些授课行为还亟待改善,而教师也能从这种师生互动中不断提高其教学水准。

三、推进教学改革不断创新

1.树立起音乐课堂的教学新观念,以加强对音乐基本技能的掌握为主

在这一教学改革措施中,必须以音乐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作为整堂课程的主线,且在这一主线教学中,必须以最简明扼要的方式让学生能更加快速和精准地掌握整堂课程的核心内容。学生只有充分理解与把握了课程内容,才能在身心上对所学知识产生共鸣,从而影响自身的情感世界及思想情操。因此,在新课改的号召下,这一教学改革新观念的提出,必然会使学生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引导下,萌发自主学习的意识,并利用现有知识水平而不断探求新的知识领域,做到学以致用和发散思维,最终使新课改形式与实质达到高度统一。

2.通过营造意境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新课改之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改善课堂教学环境也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这就要求在课堂意境的创设上,首先需要教师做到将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所处课堂环境,通过多媒体等手段进行有效的连接,为学生营造出适合本节课程的学习环境。其次,要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并开展资料的搜集工作,这其中包括对本节课程背景知识和音乐的搜集过程。通过这一方式,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从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课程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最后,加强小组评比与学习制度的建立,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模式。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更通过评比加深了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凸显出了自身的强项和薄弱点,这无疑也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方向和侧重点提供了参考方向。而教师也可根据这一学习模式最后得到的结果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地综合性考量,通过总结提炼,从而能更好地指引学生今后的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篇3

结合时代背景,初中音乐新课标对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做出了一系列的指示。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初中音乐教学经验对新课改的主要精神进行具体的阐述。

一、明确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和地位

音乐教育中同样存在着众多的专业名词或者术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不少障碍和困难;再加上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初中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倾向于向学生大量灌输理论知识,“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更是他们最常用的教学方法。这些都导致学生对于初中音乐课堂缺乏明显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新课标关于初中音乐教学给出了如下的定义: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系统、正规的音乐专业教育,让学生在音乐作品中感受到愉悦和快乐,进而实现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真正目的。这些都要求我们音乐教师明确自己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及地位,牢牢树立“学生在课堂上占主体地位,教师则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及理念。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精神,教师必须彻底抛弃自己“满堂灌”“一言堂”等落后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转而充分尊重学生在初中音乐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比如,在学习《走进新时代》这首歌时,我会要求学生提前深入研究改革的时代背景,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探讨,我则在旁边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对于他们的讨论活动并不过多干涉。这样一来,就充分尊重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活跃课堂气氛的良好效果;更重要的是通过让学生自主讨论,可以帮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了改革开放这一时代命题。学生对歌曲的创作背景以及要歌颂的感情有了充分的理解和掌握,极大地激发了他们想学习这首歌曲的兴趣和积极性,为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激发学生学习初中音乐的积极性

古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说法,现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描述,这些都表明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兴趣是促使人们专注于某件事物、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初中音乐新课标更是直接对音乐教师做出了如下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当想尽办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及积极性,为学生更好地进行初中音乐知识的学习提供最为有利的条件和帮助。我对此精神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将其灵活运用到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

1.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多媒体等先进教辅设备可以将知识点更加鲜明、形象地传授给学生,这非常契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此,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初中音乐教师,我们必须充分适应时代的变化及发展,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辅设备及手段。

比如,在学习《十八相送》这部分内容时,我就让学生观看了一段梁山伯与祝英台十八里相送的场景。多媒体教学对于长期处于封闭课堂上的学生无疑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我的这一举动就充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在观看视频短片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揣摩梁山伯和祝英台内心的矛盾想法,对于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背后的内涵和意义有着极大的帮助。学生以这样的状态进行学习,自然有利于实现高效音乐课堂的教学目的。又比如,在学习《亚洲之声》这章知识的时候,我则利用多媒体音频配上亚洲各国的人文风景图片,让学生在视觉的冲击和震撼中更好地理解不同国家的音乐文化。

2.灵活运用肯定和鼓励的课堂语言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肯定和鼓励是教师促进学生对初中音乐产生浓厚学习兴趣的重要教育手段。作为教师,应当充分掌握鼓励的必要技巧,在课堂上灵活运用肯定以及鼓励的语言,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等教学目标。初中学生正处于叛逆时期,极其需要来自外界的肯定,针对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我经常在音乐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充分的鼓励,比如,经常用“唱得真好”“歌声很棒,完全可以和伴奏带的声音媲美”这一类的口头鼓励语言;有时还会以肢体语言,像肯定的眼神、满意的微笑等都是对学生无声的鼓励。这样的话,学生就很容易感受到我这个老师对他们真诚的关心和肯定,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对于音乐这门课程的兴趣,进而促使自己更好地融入每节音乐课的教学活动中。

总之,初中音乐教师应当认真研读和学习新课改的主要精神及主要的教育理念,并将其充分运用到自身的教学过程中,为帮助学生陶冶情操,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提供最有利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金亚文.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廖乃雄.音乐教学法[M].人民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篇4

一、换位思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的真实状态是决定课堂教学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对象不能忽视,在备课过程中,必须精备学生,分析学生的需求。新课标强调“教”服务于“学”,教师通过与学生合作,依靠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合作与交流去实现教学任务;新课标要求教师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主线,以学生的眼界去设计教学思路,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并设计相应对策。这就要求老师要学会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制定是否可行。我们看到一些现象:老师上课就唱“独角戏”、学生一听贝多芬就睡觉、问题抛给学生没反应、一节课下来连老师自己都觉得没意思……,究其原因,都是老师在备课阶段没有从学生角度出发,只是简单的从“理想”角度来备课,最终导致自己的一系列无效劳动。在备课阶段,老师就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哪些是他们感兴趣的?学生已有的音乐知识有哪些?这节课内容是否远离学生生活?选择的音乐资料学生是否会感兴趣?教学活动这样设计学生是否会参与?问题的问法学生是否会理解?拓展与探究应该怎样提高学生对音乐(现象)的思考……,有了这些思考,备课的思路和想法都会发生很大转变,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会不高吗?

教师备课,应吃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立足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突出其中的学案设计。而这种学案的内容、形式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要明确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做出重点或难点分析,引导学生理解音乐、掌握音乐知识。在备课时,要设身处地,把自己摆在学生的位置上,多问几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备课时教师头脑中要有“与学生对话”、“与教师自己对话”、“与音乐资料对话”、“与教参对话”、“与新理念对话”、“与同事对话”、“与网络对话”的意识,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

二、突出音乐学科特点

前苏联阿萨菲耶夫为中小学校学生制订音乐教育原则和教学法时写的一段话:“如果把音乐作为学校的一门课程来看,那么首先绝对应该避免那些音乐知识问题,而且要说,音乐是一种艺术,是世界上由人类创造的一种现象,而不使需要研究掌握的科学学科。”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情感的艺术、心灵的艺术,是以音响的形式,引起人的情感共鸣,达到其审美作用。音乐课堂教学要从兴趣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利用音乐学科的特点优势、音乐作品的独特魅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聆听音乐,进入音乐。通过阶段性兴趣的连续集成定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与初中、小学生不一样特点的高中生就会形成关注音乐的好习惯,从而形成愿学、乐学、好学的学习氛围。一项学生调查表明;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越广,喜欢的音乐类型越多,他们就会利用各种方式更多地接触音乐,求知欲就越强,对音乐的感受力也越强。

三、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变“居高临下”为“平等相交”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美育,音乐教育的魅力在于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它的最大特点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容易忽略学生的情感体验,而把教师自身的思想情感强加给学生,结果呢?学生们在那种久而久之的固定思维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演练下,渐渐丧失了人类与生俱来的那种源于心灵深处的音乐感受本能,不论你在课堂上给他欣赏欢快的,还是深沉的音乐,都会有不少同学无动于衷,毫无感觉。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篇5

在教学中有必要提前了解学生的学情,包括年龄特点、已有的知识经验、现有认知水平和情感态度等。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对整个课堂教学、教学目标的设立起到了风向标的作用。除了对整堂课的教学目标要清晰外,对每一个环节的小目标也要清晰。只有围绕目标,环环相扣,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经典音乐的兴趣入手,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是完成音乐教学大纲所赋予的教学任务的关键。而学生的兴趣和欲望来自于教师严谨而周密的教学构思。尤其是精心设计好"开头"、"过程"和"结尾"这三个环节,让学生像欣赏一首旋律优美的乐曲,观看一部引人入胜的影片那样津津有味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更能使课堂教学具有"磁性效应"。

2.1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从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引入新课,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课的引入是学生能否产生学习兴趣,渴求新知,增强教学效果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挖掘教材的活动性和创新性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2.2教师适当运用激励性评价,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学生参与教学效果的评价,是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学生成功感为前提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和参与学习过程的态度和情感,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做出积极、肯定的评价,保证学生的有效参与,并能使学生感觉到成功的喜悦。

2.3关注学生有效地参与课堂。有效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过程中注重学生有效地参与体验,精心设计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能否有效地参与课堂体验音乐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篇6

《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育的任务是提供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中去,并在音乐实践中学习最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技巧,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愉,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奠定其终生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音乐能力的坚实基础。”课标还着重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从音乐艺术的审美感知角度上看,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为此,就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音乐课的教学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以学生为主体,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音乐课的形式是以动为主,以情引动,以动助学的。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儿童爱玩、爱动这一天性,运用音乐游戏、舞蹈、律动等,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和场面,将具有动感的音乐与儿童好动的性格特点相结合,让学生在唱唱、跳跳、玩玩、动动中去感受、理解、表现音乐。

如在歌曲《小麻雀》这首歌曲教学中,由于面对的学生都是低年级的,年龄较小,我运用设置情景,曲后表演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学习歌曲,感受音乐,发挥其主体作用。具体做法是:设置情景,让同学们带上头饰,自由发挥想象力,表演小麻雀、小花猫的走路动作,在表演中让学生自己体会小麻雀、小花猫有礼貌的一面。表演结束后再问:“我们该学习小麻雀、小花猫的什么品质?”学生很快就能悟出对人要有礼貌的道理。

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心情舒畅,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敢想、敢说、敢问,敢于大胆创新,乐于发表意见。在教学中适当加入了游戏、歌表演、乐器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有益于学生淋漓尽致地发挥其主动性。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音乐学习情境

兴趣是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动力,正如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音乐教学的超级任务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情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活泼好动,乐于接受新奇、趣味性强的事物。利用多媒体设计生动、新颖的动画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般情况下,上课铃响后,学生停止活动回到教室,注意力总是很难一下子集中起来,思想仍停留在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上,主要表现为目光游离不定,情绪动荡不已,在常规的师生问好下,学生勉强收敛,但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能摸准学生的思想动态,改变机械的训话方式,可巧借媒体优势,化枯燥为鲜活。

如在教一年级歌曲《小宝宝睡着了》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体会到夜晚宁静祥和的气氛,在导入新课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景:上课了,我走到讲台前,用右手食指立于嘴角上作“嘘”状,然后拉上教室窗帘,学生不知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几十双眼睛都盯着老师。此刻,打开多媒体,伴着优美的乐曲课件中出现了已经闭上眼睛的月亮,旁边有几颗小星星在时隐时现的眨着眼睛,接着画面上出现了一棵大树,微风轻轻吹动着树叶,树干上有几只已打瞌睡的小虫儿,树窝里躺着几只可爱的小鸟,在树下的小屋里亮着一盏灯,有一个可爱的小宝宝正伏在桌面上,透过窗子数星星,数着数着就睡着了。随着乐曲的停止,学生的目光也停在了这一瞬间。这时,我轻声地对学生说:“夜深了,天上的星星、月亮都闭上了眼睛,鸟儿休息了,虫儿也停止了歌唱,就连小宝宝也睡着了。”然后用充满亲切的口吻对学生说,“同学们,让我们也闭上自己的小眼睛,乘着歌声的翅膀,一起进入甜美的梦乡吧。”同学们看着栩栩如生的画面,听着老师亲切的话语,他们完全沉浸在甜美的意境之中。通过这样的情景创设来导入新课,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为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达到了“课伊始,趣即生”的良好教学效果。

三、以“审美”为核心,创新学生的实践能力

新课标提出要以“审美”为核心。在音乐教学中,应注意发掘教材的创新实践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创新实践,使他们真正成为会学习、会创新的一代新人。

例如,在欣赏刘天华的音乐作品二胡独奏曲《光明行》时,结合音乐家刘天华的生平介绍,给学生讲述1930年冬天,北京饭店的大厅挤满了本国的知名人士、外国大使馆人员,他们都是特意来欣赏刘天华独奏音乐会的,音乐会开始前,有几个外国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中国的诗歌、文学很有价值”、“中国的山水画别有风味”,“至于中国的音乐嘛?”有人说到这里停了下来,环视了一下身边的人,几个外国人不约而同地耸了耸肩。然而当刘天华教授手腕一挥,琵琶奏出的声音就象是大珠小珠落玉盘,清脆悦耳,二胡的演奏更使这些外国人惊讶不已,“拉锯式”的一推一拉的运弓,居然奏出了令人迷醉的音乐,他们情不自禁地翘起大拇指说:“中国的音乐真好!”这样把学生带入到音乐创作的背景当中.这样,不仅让学生更投入地欣赏音乐作品,同时使学生更加热爱中国的民族艺术。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引发学习激情,调动学习情绪,充分发掘他们的创造力,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氛围,注重学生有效参与,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不仅是《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的实施小学音乐教育目标的关键,也是优化音乐课堂教学的要求。只有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感知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就能创造音乐艺术、音乐教育和审美体验的价值。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发展,这就是我们音乐教学的最大成功。

参考文献: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篇7

一、转变传统的音乐教学,创新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中学音乐教学模式中,实行的是一种比较强制和机械的教育,老师只是把课本知识理论灌输给学生,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后的音乐课堂。因此,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建立一种比较新型的教育理念,以审美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其他兴趣爱好,面向所有学生,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注重音乐的实践,鼓励学生创造音乐,整合其他学科,使音乐文化多元化,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创新教学理念,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在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老师要转换在课堂上的角色,把课堂还原给学生,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挖掘他们的潜能,从而提高学生认识、改造世界的能力。(2)老师要不断转变教学思想观念,注重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综合素质。课堂上的音乐活动是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主要阵营。

二、调整心态,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老师是音乐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要想达到两者之间最理想的效果,就要营造一个积极、良好的教学氛围和学习环境。

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和老师的艺术素养、教学水平、组织知识能力以及自身言谈举止有着直接的关系。老师要想真正地驾驭课堂,有效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积极讨论,就要提前备好课。但是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状况,学生提出的问题是不可预料的,这就需要老师具备广泛的知识面,全面备课,才能回答学生的问题,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的气氛。另外,还要营造一种感染力和体验性比较强的学习环境,从而让学生尽快地融入课堂学习。

在中学音乐教学中,老师还要运用感召力比较强的语言,使学生提高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优美的语言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可以凝聚学生的注意力。

要想上好中学音乐课堂,不仅要求老师具备比较扎实的文学基础,还要求老师具有亲切和蔼的态度、标准的普通话,语言要有情感,语速要有节奏感,课堂教学要具有一定的激励特点,让学生愿意学习、喜欢学习,利于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

三、借助多媒体技术来优化音乐课堂教学

目前的音乐教学是应试教育教学向素质教育转型并不断发展进步的时期,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音乐教学是时代的需求以及音乐教育教学进步发展的需要,多媒体技术在中学音乐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以接触到学生心理发展的最优状态,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种愉快、轻松、具有活力的课堂环境与教学模式不仅改变了原有的音乐教学模式,还可以使学生提高音乐素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可以使教学对象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也可以把音乐想要表现的东西更直观地表现在学生面前;同时,多媒体技术可以增强多元化文化的有效渗透。中学音乐的多元化不只体现在它的形式、歌唱方式、创作方法上,还表现在它自身丰富的文化背景上。借助多媒体,老师可以将课堂资料做成PPT的形式,让学生亲身去体验,这种真实而又自然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会一首歌,还可以让学生了解这首歌更深的意义。所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综上所述,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条件,因材施教,不断创新教学观念,寻找比较切合实际的音乐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徐启蕊.关于音乐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J].空中英语教室:校本教研,2011(11).

[2]李强.音乐课堂教学方法初探[J].新课程:上,2011(07).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篇8

一、细致分析教材,把握教学目标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前准备很重要,而备课则是重中之重。很多教师在备课时注重的是目标和过程,往往忽视教材分析这一环节,通常都是照搬照抄教参。只有教师真正吃透、理解了教材,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知道音乐作品中哪些要素是真正对学生有用的,对本课有用的。因此,教师要具体细致地分析教材,反复聆听音乐作品,深入到音乐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中,并把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感触和理解记录下来,尤其要把本课涉及到的音乐要素分析透彻。一旦学生把音乐作品分析透了,目标自然而然也就清晰了,方法、形式等也就相应地水到渠成了。有了教材分析具体细致这个前提,教学目标定位准确清晰也很重要。在每堂音乐课中,大目标是靠小目标去实现,小目标靠大目标去统一,它们之间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所以有了大目标后,制定小目标时必须注意,若干小目标都必须为实现大目标而服务,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坡度,让学生的思维经过“爬坡” 的过程,而不是轻而易举地获得成功。在教学环节的每一步都要清楚地知道“为什么这样做?” “怎样才能达到我预设的目标?”也就是在学生已知与未知之间架设桥梁, 以不断激起学生“跳起来摘果子”的热情和欲望,开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教师只有围绕目标,环环相扣,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 ?傚i 半。”因此,新课导入在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好的课堂导入能够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实践中,可采用如下导入策略。

(一)“故事讲述”导入

音乐故事可以讲歌曲内容,作品的创作背景,作品表现内容情节以及社会艺术价值等。如在歌曲《猎人合唱》一课的教学中,笔者采用讲故事的形式引入课题,先让学生听歌剧《自由射手》的故事,把学生引入童话情境之中,然后将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兴趣引到歌曲《猎人合唱》上来,这时,学生对学唱《猎人合唱》已经迫不急待了。用音乐故事导入,能集中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

(二)“学生演唱”导入

所谓“学生演唱”导入,就是利用学生对卡拉0K比较感兴趣的特点,在导入新课时,让学生通过卡拉0K演唱导入新的课题。

例如,在教唱歌曲《东方之珠》时,请一位同学用卡拉0K形式演唱《我想有个家》,此歌属流行歌曲,多数同学较为熟悉,并十分喜爱,台上同学的演唱牵动着台下同学的心,有的跟着旋律模唱,有的挥起双臂互动,整个课堂非常有激情。接下来教师导入“刚才我们演唱的这首流行歌曲,诉说了一位流浪在外的孩子,期盼拥有一个温暖的家,今天我们同样学习一首流行歌曲,表达炎黄子孙对祖国香港的深沉眷恋和亲切的关爱。’’运用学生演唱与主题密切相连的歌曲内容开场,不仅丰富了主题内容,而且增大了知识容量,是一种很好的开场形式。

三、丰富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

一直以来,教师在教授课程时都是按照教材的组织形式和内容照本宣科地教学,对课外内容很少有扩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合现代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该在学习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丰富教学内容,比如在学习歌曲的时候对创作者的个人经历和创作背景、创作意图进行引入,使学生不但学习了音乐知识,还学习了其他科目的知识,扩大了知识面。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不外乎“一听”“二唱”“三表现”,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需要学生去感受、体验,这种教学方法只会让学生被动的学习,逐渐失去对音乐的兴趣。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方法,还给学生课堂主体的地位,让学生更主动地学习,可以采用合作式学习的方法,教师把学生按照座次分成几个小组,小组之间相互学习、相互讨论,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责任感,有利于德育的进行,使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培养了能力。

四、加强课堂互动,创造实践空间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学应是教会学生学”,即教学生学会学习。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好的教学方法对促进师生的互动交流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师生合作

师生间的合作,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种合作方式必须建立在无权威的学习环境中,师生合作必须默契。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扮演“主持人”并与学生结成“合作伙伴”,努力将自己融入课堂中,和学生一起活动,让他们来当“小老师”,如小指挥、小导演、小编舞、小理论家等。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状态中。

(二)生生合作

这种合作方式需要教师多留些时间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给学生的参与提供更好的条件和更多的机会。在小组共同提高的同时,个人与小组成员分享成功快乐。这种学习方法,不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给了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篇9

一、转变教学观念,将尊重学生的思想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新的课程改革明确指出,教育要为了一切的学生,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教育的根本,而要想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首先要尊重学生,这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理念。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往往都是树立师者威严的思想,教师在音乐课堂中主宰着一切,学生都是随着教师的节奏来进行音乐教学活动,教师要学生怎样,学生就得照着老师的要求去做,这样严重抑制了学生音乐个性的发展,也不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要想提高音乐课堂效果,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是关键,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维,尊重学生的个性,只有和学生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的关系,才能够树立起学生音乐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尊心,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尊重,中学生更是如此,他们的思想更为脆弱和感性,更希望得到老师和学生的肯定。因此,音乐教师要想贯彻新课程改革的思想,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必须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对于音乐的看法,从各个方面去激发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树立自信心。这样,学生才会感受音乐教学的魅力,从而喜欢音乐,愿意学习音乐。

二、改革教学方法,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音乐教育是通过情感来感化学生、影响学生的,如果在学生没有情感意愿的情况下,教师强迫学生去学习,往往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甚至造成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逆反心理。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在一开始都是喜欢音乐的,都喜欢上音乐课,但是,在传统音乐教学思想的影响下,在陈旧教学形式的制约下,学生开始疏远音乐,拒绝音乐,甚至放弃音乐。这都是落后教学形式所造成的。因此,在新的课程改革下,我们必须要将学生放到主体地位来看待,转变陈旧的教学思想,改革新的教学模式,将学生放到音乐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主动学习、自主学习。

(一)有效解放学生的思想

音乐教学其实是充满乐趣的教学,教师可以根据音乐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开放的教学形式,充分解放学生的思想,发挥学生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把音乐课堂变成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教师可以适当地进行引导和协助,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尽情地展示自我,让学生真正释放出音乐的个性,从而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

(二)倡导学生自我学习的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除了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思想以外,还要教师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变学生的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探究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发现探究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了问题,进而解决了问题,其得到知识更具有挑战性和满足感,更加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学实践表明,学生通过自己学到知识比通过老师的讲解获得的职责更加牢固,更具有价值意义。因此,音乐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学习音乐。

(三)真正摆正教师的位置

音乐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它是通过开发思维、塑造个性、展示情感来表达音乐内容的,由音乐所展示的形象是抽象的,而非具体的。在对于音乐的欣赏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情感认识,因此,在音乐学习中对于音乐的理解没有标准的答案。教师要真正摆正自己的位置,并不是教师所理解的音乐情感都是正确的,要与学生形成相互学习的教育方式,学生不仅可以在教师那里学到知识,教师也可以在学生身上认知学生对于音乐的不同感悟,教师和学生之间都能在各自身上学到相应的音乐知识。

三、让音乐和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对于音乐,其实每个中学生都有发自内心的喜爱,有的学生喜欢听MP3,有的学生买过音乐书籍,可以说每个学生都能随便哼唱几句流行歌曲,而不少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上音乐课呢?究其原因就是音乐教学脱离了学生的生活,距离我们的生活太遥远。其实,音乐就是我们生活的反映,它是生活的提炼,生活中处处都有音乐的影子,我们只有真正理解了生活才能去感受音乐的内涵。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不能单纯地局限于音乐教材上、音乐课堂上。必须要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和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联系起来。要将音乐的内容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实际,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以生活场景来设计教学,尤其将一些与学生练习紧密的流行音乐、通俗音乐等内容逐渐融入到音乐课堂中来,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就在我们的身边。教师也可以把音乐教学带到生活中,在生活中去挖掘音乐的美,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使音乐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去感受音乐,把大自然作为音乐的教学课堂,从而在大自然的音乐课堂中设计开放的音乐教学手段,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到音乐的魅力所在,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力和感知力。因此,要想在新课程改革的思想下,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必须要将音乐生活化,让音乐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使学生在日常行为中就能够感受到音乐的存在,不能因为自己的音乐才能匮乏,而远离音乐。其实音乐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学会体验和感悟。

总之,音乐教育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最有效手段,学好音乐对于提高学生的修养、增强学生的综合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音乐教师必须要以新课程改革的思想为指导,学会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将音乐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为音乐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篇10

传统的音乐教育,强调的是基本音乐知识的传授和基础音乐技能的培养,这个“双基”落实在大多数的音乐课上,特别是低年级音乐课上要求“齐、准、象”,教师比较满足于唱歌教学标准化、模式化,教师教、学生学,要求整齐划一,音调准,节奏稳,动作齐,老师一遍遍教,学生一次次练,教师死扣教材,学生机械模仿,忽视了学生在思维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形象思维的个性化特点,阻碍了学生思维空间的扩大。正因为许多传统的音乐教育过于偏重艺术音乐教育的使命,致使教师们往往看不到孩子进行创造性音乐活动的潜在本能。那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该怎样做呢?

作为一名高中音乐教师,面临新课程改革,除了接受有关培训,认真解读、领悟新课程体系中蕴涵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外,更应该在日常教学中积极渗透新课改的精神与理念,实践新教法。音乐鉴赏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上音乐鉴赏课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影响。它为青少年智力的全面发展,心灵的净化,人格的完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那么,怎样才能上好高中音乐鉴赏课呢,我的体会如下:

一、鉴赏教学要循序渐进

音乐鉴赏程度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我们的音乐前辈黄自先生认为音乐欣赏时,欣赏者要经过这样一个心理反应过程:感知外部音响开展想象联想得到情感共鸣理解认识。所以,鉴赏教学时必须遵循这一心理反应过程,引导学生逐渐由低层次的直觉鉴赏向高层次的情感鉴赏、理智鉴赏方面发展。这样,既符合心理过程,也有利于鉴赏教学的逐步提升。

二、鉴赏教学要精讲多听

理解音乐作品,首先要对音乐表现手段有灵敏的感知能力。要达到这一要求,必须通过大量的音乐鉴赏才能完成。语言是不可能代替音乐并且表现作品的,因为音乐作品可以从不同高度、角度和深度去领悟。我们知道,即使是同一首作品同一听众,由于场合和心境的不同,对作品的感受都会有所不同。所以,在教学中不能离开音乐的艺术形象而做繁琐冗长的讲述,因为如果讲述过多,必然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阻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必要的作品分析和知识介绍应该主动、精练、富有启发性,目的在于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音乐上来,通过师生间的讨论、听赏等共同活动,使学生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为此,音乐鉴赏教学要精讲,让学生多听,引导学生在学会聆听的基础上学会鉴赏。

三、鉴赏教学要注重因材施教

高中新课改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素养,就是要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动力,突出每个学生的爱好和优势,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所以我认为,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我们应该实施个别化教育,充分发挥因材施教的优势。在《音乐与舞蹈》的选修中,有的同学喜欢街舞,有的同学喜欢民族舞,有的同学喜欢形体训练等,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让他们都能喜欢这门选修课呢?这使我想到了个别化教育教学方式。以10分钟为单位时间,把一节课分成几个时段,把这些学生分成几组,分别练习自己所喜欢的舞蹈;或者放一段比较中性的音乐,让学生用不同的舞蹈语汇来表演。分组因材施教,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篇11

一、把生活贯穿到对音乐赏析中

音乐欣赏是一个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音乐教育不是让他们以后成为音乐工作者,更不是成为音乐家,是提升他们的艺术欣赏水平和艺术品味。初中教育在进行教学时,需要所有老师和学生在各个方面的通力配合,音乐教育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寓教于乐。比如流行音乐作品通俗易懂,大多反映个人情感和都市生活,风格多样,易让学生接受。在欣赏此类音乐时,教师要掌握主动权,引导初中学生如何辨别哪些是好的流行音乐,价值何在,如何去欣赏它,不好的音乐表现在哪儿,也就是说,要学会辨证的看待流行音乐。

二、通过广泛灵活的渠道,加强对音乐知识学习

现在很多电视节目及电影中的音乐主题就有非常优秀、非常动听、百听不厌的好音乐,而且很多音乐也非常有价值。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平时在看电视、电影时多注意其中有显著特色的插曲、背景音乐等,与电视电影画面相结合,感受音乐强烈的表现力。这种视听艺术的融合,更能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审美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增长。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可以适当地把一些比较优秀的电影原创音乐带到课堂。教师可以把片中的音乐部分结合故事情节、电影画面给学生讲解,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音乐的音响中同时获得视觉与听觉的审美愉悦,加深他们对音乐及电影作品的印象和感受,更重要的是能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提高音乐修养。另外还有大众的一些文化娱乐活动,也要对学生进行适当地引导,鼓励初中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教师应当引导初中学生平时多看、多听,耳濡目染中也能提高他们对音乐的认识,从而促使他们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及良好的音乐素养。

三、初中音乐教师要注重导入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开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保证学生学习效果的第一个环节,至关重要。如果这个头开不好的话,学生就会对音乐学习缺乏兴趣,教学效果非常不好。所以笔者根据目前的教学内容,经常会酝酿各种不同的导入方法,力求产生使学生眼前一亮的效果。由于方法得当,每一次课学生的学习兴趣都非常高涨,学习效果也非常好。尤其是在讲一些比较传统且不好理解的曲目时,笔者会采用一些新奇的方式作为本节课的开始。如在讲授《蝶恋花・答李淑一》这首歌时,笔者就运用了这样的开头方式:大家知道同志的诗词吗?学生们齐生答:知道。能朗诵一下吗?于是请儿位同学来朗诵一下他们熟知的诗词。笔者对每个学生加以点评,并适时地给予鼓励。接着笔者就通过放录音的形式让学生欣赏了儿首诗词,让其充分体会诗词本身的美,从而为学生感受音乐之美埋下了伏笔。这一次课上,学生的兴趣很高涨,一节课下来,都能感受到这首诗词的情感并产生了共鸣,教学效果很好。笔者认为,导入的目的就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把学生巧妙地带到教学内容中去,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走入你的课堂,享受你的课堂之乐,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可以说,一个精彩的导入一定能够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走入课堂学习,使你的课堂收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这就需要广大教师不断地探索、积累和归纳,为每一节音乐课都设计一个出色的开头方式。

四、改革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

合理的评价可以将学生引向正确的学习方向,可以诊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失误与问题,改进学习的效率。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上,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热情,使学生主动学习。在音乐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评价体系存在着两种状况。一种是缺少评价体系。学校或者部分老师对音乐课重视不足,将其视为其他学科的辅助课程,不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另外一种是评价缺乏多样性。一张试卷、一个分数就算完成对学生音乐学习的评价。出现这样的误区,原因就是没有意识到评价对于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意义。新课程改革认为,教学评价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是整个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多鼓励、多欣赏,建立学生的自信,并且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不能单一化,除了传统的试卷形式外,还可以采取“学生成长记录袋”、“自评、互评相结合”等多种评价手段,达到评价的最佳效果。

综上所述,我们初中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要运用一切方法来引导学生步入音乐殿堂,如导入激趣,课堂上运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及灵活多变的教法原则等。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之美,体悟音乐之美,创造音乐之美。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篇1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也就是说教师在讲课时所采取的教学方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参与性。所以导课就显得尤为重要,一定要把握课题,设计生动、形象而且有氛围的导入,在学习伊始就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产生兴趣。比如:在准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梨园撷英》时,我提前与学生在课下聊天,他们对于中国的传统戏曲特别的不理解,不喜欢。我思索了很长一段时间,如何给学生上好这节课。聊天中我注意到他们大约有九成都喜欢流行音乐,流行音乐中又有不少借鉴传统戏曲的,于是我将近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被称为“神曲”的《忐忑》,借用来导课,学生一听就觉得非常有趣,而且表现的非常活跃,情绪和气氛就有了,在这样的“热身”之后,自然而然地将音乐知识融入到活动中,让学生“顺带”的学习,必免了“灌输”。

2.营造和谐、愉快、合作的学习氛围是音乐教学的间奏

在当今开放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营造一种民主、自由、放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大多数时间可以走到学生中间,缩小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老师是导演和编剧,不断给学生新的内容,新的要求,让他们有新的发展,与孩子们一起参与其中。教育心理学认为,如果老师与学生能形成友好信赖的关系,那学生就可能更愿与教师相处,接受教师的教诲,同时,在这种平等、和谐的氛围中,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和创新的积极性。在课堂上,还要经常鼓励学生,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学生大胆参与,这种鼓励的态度,肯定性的语言,能树立学生进步的信心,让学生在宽松友好的学习氛围中感受美,体验美。

2.1“互动式”教学的好处。“互动式”启发了我,在音乐教学中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人际关系,坚持以学生为主,通过适当点拨,发挥想到作用,促进师生间相互交往和愉快合作的和谐关系,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参与,合作的过程中得到素质上的提高。例如:在七、八年级课堂上,我会设计一些“演唱会”、“舞蹈大赛”、“擂台赛”等等的活动,放手让学生去唱去跳,更真实的展现自己音乐方面的才能。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2.2激发孩子的好胜心。好胜心是几乎所有孩子都有的主要性格特点之一,在激烈的竞争中,学生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表演唱”“创编旋律”就是利用了这一点,实现教学目的,在每次的音乐课上总是激励学生上台表演,并准备一些“小奖品”鼓励学生,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还能营造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

2.3音乐教学中要讲求实效。音乐活动课是音乐课的延伸,这种特殊的课型,使学生的情感升华,创造性思维空间更为广阔。这种类型的课,除了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外,更多的是在欣赏后的创作。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音乐第一课的教学《青春舞曲》中,我是这样设计的,先了解美丽新疆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再了解西部歌王及《青春舞曲》。然后学唱歌曲,然后根据学生的不同喜好将学生分为三个组,让学生模仿身边的维吾尔人,在欢快的节日中边歌边舞边击鼓的场景,指导学生设计舞蹈、击鼓节奏及演唱。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就更能理解乐曲情感。

3.运用客观、公正、多元的评价机制是音乐教学的尾奏

《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应在体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前提下,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价机制。”音乐课程评价必须遵循四个原则,导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和标准性原则。并且对音乐课程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方式方法都进行了明确的阐述。那么,具体落实到音乐课堂教学上,我们应该如何来评价呢?

3.1考试评价 。众所周知,考试是对教学效果评价最常见的方法 ,指令性课程范式将音乐教师和学生双方都束缚在狭窄的课程流水线上,统一目标、统一内容 、统一进度、统一作业、统一练习。因此考试也是统一的预定性的。这种传统的考试方式往往总是一首歌加一张试卷,考试由老师一人说了算。这样的评价往往只有极少数学生优秀,而多数学生都只是平庸者或失败者,事实上,学生因先天条件,兴趣爱好等个性差异,在音乐表现上不能样样都突出。有的擅长演奏,却不喜欢唱歌,有些喜爱唱歌,却不会舞蹈。一个人声带不好,学声乐就有问题 ,这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应该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使考试的评价更趋公平化、合理化、多元化、个性化。

3.2日常形成性评价。日常形成性评价应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提高音乐文化素养,情感体验,陶冶高尚的情操是长时间的、逐步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但平时对学生的考查是十分必要的。平时尽可能通过观察、提问、阶段抽测,实施日常形成性评价。

3.3特长评价。在学期初就确定一些项目:唱歌、演奏、舞蹈、作曲、表述等让学生自主选择,并告诉学生到期末以组织音乐会或演唱会的形式进行测试,这种多元的评价,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才艺的展示,也促进学生平时的努力,争取自己在某一方面有所突破,使不同爱好的学生在不同的层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学生也乐于接受。

3.4自主评价。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自主评价包括学生自评互评,以"快乐参与"为主线,以"班级音乐会"为载体,学生的吹、拉、弹、唱等形式不限,一改往日紧张严肃的考试局面,给学生充分展示才艺的平台,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篇13

一、引导学生充分想象

要想让获得音乐感知则必须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只有通过亲身体验学生才能获得音乐体验。因此,高中阶段的音乐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感知、领会音乐的过程。同时,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应该是主体,教师具有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去领会作品,进入作品所描绘的世界当中,受到音乐的感染,才能抓住音乐作品的本质。讲通、讲透音乐知识的教学方法已不再适用,在欣赏相同的音乐作品时,学生也会依据自身经历与生活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感受,呈现不同的意境。所以,教师在音乐课中不宜过多讲解音乐内容,而应该留给学生更多的想象与创造空间。

二、加强师生对话、交流,增强师生互动

创建科学高效的音乐课堂,常常以师生间的合理互动为前提。应用对话式教学方法可以大量增加师生互动机会。在实际教学中应用对话式教学方法,就是在音乐教师的引导下,教师利用设问和创设问题情境的办法,促进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对话式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教师的角色由此发生了改变,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成为学习活动中的引导者和主持者,学生则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学生在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中掌握课堂基础理论知识,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促进学生个体间的交流与互动,共同享受同学间的音乐感悟,可以取人之长,补已之短,自多个方面增加自己对音乐的认知。教师应用对话式教学方法,教师的任务就是认真倾听每一位学生的意见,对那些存在显著错误的、与科学道理相违背的看法要及时给予指导;而针对那些立意新、创造力强的意见,则要给予鼓励和表扬,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

三、加强体验,促进学生课堂参与

体验式教学方法依据学生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强调与教师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开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学生与教师处于平等地位,也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体验式教学方法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在巩固原有知识的过程中接受新知识的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进行高中音乐教学时,可以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内容,应用问题体验式教学方法,将学生置于各种问题当中从而达到学习新知识的目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创造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展示各种音乐问题,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过程中,对音乐学习产生强烈愿望,进一步体验学习过程;如教师可以反复播放经典音乐,然后要求学生依据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说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如赏析《黄河大合唱》时,首先要求学生必须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具备对音乐作品的初步认识,才能进一步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感受到那种战火纷飞年代的意境,在具备一定的感情基调以后,教师可以展示设计的问题,让学生依据自己的认识解决这些问题,达到对作品的深入理解。

四、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与初中音乐教学目标相比,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关于学生体验音乐情绪和情感的审美能力方面具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将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情绪和情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要求学生自理解音乐主题开始,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风格和特点,然后结合音乐内容和创作背景亲身感受作品的构成与体裁,感悟音乐作品中作者情感的变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赏析者本人的思想感情与作者的思想感情相互交融,它利用学生的听觉、视觉和感觉等多种器官的参与,在赏析作品时具有认知、强化、研究、评价等多种情感体验与升华。所以,要求学生加强体验音乐情绪和情感的过程,在当前的审美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有效引入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在音乐鉴赏教学中也可以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它可以丰富音乐鉴赏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更加多样化,也可以自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主动投入到音乐课的学习当中,提高音乐鉴赏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因此,很多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教学手段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易捕捉到学习重点,有时还会出现偏差。有时教师也易将精力用于制作各种多媒体课件上,而用于钻研教材的时间过少,不能进行认真的教材教法设计。做到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发挥这种教学手段的特点和长处,才能使高中音乐鉴赏课得到成功。

总之,高中音乐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任务,随着人们对高中音乐教学的重视,高中音乐教学质量也必须提到提高,因此广大高中音乐教师一定要认真对待,致力于研究课堂教学效果,总结经验与发展创新,积极创造有利于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方法,才能不断提高音乐鉴赏课水平。

参考文献: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