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标准化考察报告实用13篇

标准化考察报告
标准化考察报告篇1

1.参加洛杉矶加州州立大学的"美国标准化管理"的研讨讲座,涉及内容有:

(1) 美国的标准化管理

(2) 美国的企业标准化现状

(3) 美国联邦和州有关标准化的法规

(4) 美国有关标准化的政府机构

2.参观、访问洛杉矶加州州立大学

3.参观、访问旧金山硅谷英特尔公司

二、主要收获:

1.对美国目前标准化体系和未来发展有了概括的了解和认识概括为:推荐性标准越来越多的取代政府的技术法律法规;标准化体系的作用越来越大与标准有关的各利益方均积极加入和参与标准的制修订工作过程;标准程序不断改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标准化制修订速度;美国标准将越来越多的成为国际标准;

2.对美国目前的推荐性标准体系有了初步了解,推荐性标准的特点是:公开性、利益平衡性、工作目标的一致性。

3.美国认证机构和标准化程序有了大致的了解和认识从美国UL认证机构的介绍了解到,美国认证机构是属于非赢利性的,认证的核心内容是对产品及生产过程的认证和标准化程序的建立。同时认证机构对获得认证的产品进行监督。

4.美国量管理有了大致了解

美国当前实行的是全面质量管理制度,常用的方法包括:顾客需要,市场调查,产品设计,物质供应,营销服务等。

三、几点启发

1.我国应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调整改善我国目前国家标准的属性机构,达到绝大部分国家标准为推荐行这一目标。目前我国先行的2万项国家标准中有3000项为强制性,比率仍过高。

2.我国目前的认证机构属于经营性,以赢利为目的,这使其认证的公证性大打折扣。

3.我国目前的标准制修订周期长,速度慢,不适应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应尽快通过改革先行的标准制修订工作体制、机制和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

四、感 触

1.美国社会的法制较健全,人们的法律意识强,守法首规的自觉性强以市内交通为例交通违章少,礼让行人因此,每年的交通事故和死亡人数比我国低得多。

2.政府和国民都十分重视保护环境和自然生态。美国得法律、法规对环境问题规定都极为严格,国民自觉遵守环保意识强,公共场所都遵守各项规定,城市和海滨蓝天白云,空气清洁,草地和树木覆盖率高。

3.立法、管理和监督以人为本。美国社会重视人文思想和人的权益,以政府对产品的监督为例,重点是看是否对人身健康和人身安全有害。

标准化考察报告篇2

1勘察附件

报告编制时往往不注重一些附件,缺少《任务委托书》、《室内岩土试验报告》、《波速测试报告》等等。缺少任务委托书就意味着勘察时缺少工作依据,勘察工作中的拟建物的标高、基础埋深、场地环境边坡等均不能如实的反映,对勘察报告质量存在着重要的影响。

2工程勘察纲要

工程勘察纲要应在充分了解设计意图、技术要求并经现场踏勘的基础上编写。工程勘察纲要中应明确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根据重庆市地方标准涵盖的建筑工程、市政工程、边坡、特殊地基、地质灾害勘察项目应首选重庆地方标准。关于技术标准选择的顺序: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勘察纲要中勘探点平面图应布置贯穿场地的通长剖面,边坡部分的剖面应垂直边坡和沿边坡支挡线布置,勘察范围应大于用地范围。

3勘察图件

勘察图件是勘察报告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有平面图、剖面图、柱状图和原位测试曲线图等。钻孔柱状图常常缺水位观测日期或水位观测日期与终孔日期相同。平面图、剖面图上缺用地范围,地下室范围标注不准确。剖面长度不足(特别是需进行稳定性计算的剖面)。平面图、剖面图成图比例尺偏小。

4工程勘察等级划分及勘察工作布置

勘察等级是确定勘察工作量的主要依据,应根据勘察规范结合场地情况综合确定。因地质环境的差异,如重庆市地方标准DBJ50-043-2005与国家标准GB50021-2001(2009年版)在勘探点布置上的最大差异是地方标准的勘探点密而浅,国家标准的勘探点是稀而深。常见勘探点数量不足,特别是与场地同时进行勘察的环境边坡部分,测试手段及工作量偏少等常见问题。勘察工作应该围绕着“查明地质环境、强度岩土参数和对各类工程地质进行评价”进行。

5勘察文字成果报告

编写勘察报告时不注重勘察文件编制深度的要求,达不到勘察深度的要求。根据平时重庆地区勘察报告编写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总结如下:

(1)勘察报告名称中的“勘察阶段”应与使用的技术标准中的称谓一致,国标为“直接勘察”地标为“一次性详细勘察”。

(2)前言中应明确任务来源、工程概况、目的、任务(往往任务部分很乱)、工作依据、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工程勘察等级以及勘察工作布置和勘察工作质量评述等内容。

(3)地质环境叙述中,当存在溪、河时,一定要有重现期20年、50年的洪水位(必要时应有100年或历史最高水位)。应准确、仔细描述结构面的结合程度及结构面类型。岩土分层不是地层岩性的描述、表述要准确;如部分“坡度”应为“坡角”、地层单位的“段”代表一定地质时期的一套沉积物与单一岩性层是不同的;地层代号的上下角标要清楚;填土除一般描述外,尚应描述填土成分、填土方式、填土时间等;工程勘察中应尽可能的采集水样进行水质分析。

(4)地震效应评价应尽可能进行岩土层的剪切波速测试,以利场地类别的划分。应注意区分Ⅰ0、Ⅰ1场地土和Ⅱ场地土、一般地段和不利地段。对于抗震重点设防及其以上的勘察项目,应实测剪切波速。《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第5.1.3条“给水建筑工程中,20万人口以上城镇、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及其以上的县及县级市的主要取水设施和输水管线、水质净化处理厂的主要水处理建(构)筑物、配水井、送水泵房、中控室、化验室等,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5)岩土参数统计国家标准GB50021-2001(2009年版)按置信度0.95进行统计;重庆地方标准DBJ50-043-2005第L.0.2条按不同的工程安全等级分别选择0.90(三级)、0.95(二级)、0.975(一级)。统计表中应有指标的平均值、范围值、标准差、变异系数和标准值。采用重庆市地方标准时所有指标均应统计到标准值(DBJ50-043-2005第9.2.1条)。

统计时应注意:当指标作为作用项时取“+号”,作为抗力项时取“-”;指标分为实测和计算两类。计算指标平均值和标准值是通过计算确定的。指标的单位应书写正确,如KN、MPa、MN/m3、MN/m4等。

统计的数据量必须满足数理统计最小数据量要求。当抗剪强度指标数据量不足时,不能直接以平均值作为标准值,应结合地区经验综合确定。粘聚力с、内摩擦角φ的确定原则:“宏观判断为前提,测试成果是基础,工程经验作参考,反演分析作校核。”结构面c、φ采用查表确定时,常常是取值与描述不一致。

GB50021-2001(2009年版)采用饱和单轴抗压强度确定岩体基本质量等级,而DBJ50-043-2005采用天然单轴抗压强度确定岩体基本质量等级。

(6)稳定性评价:斜(边)坡除应有基本特征(高度、长度、坡角、边坡类别等)的描述外,应对斜(边)坡进行稳定性评价。稳定性评价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含定量计算和粗略定量)。对于岩质斜(边)坡定性评价一般通过极射赤平投影,应包括结构面与边坡的关系,对边坡整体稳定性的影响、边坡可能破坏模式、边坡工程安全等级、边坡岩体类型、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定量评价要明确计算工况、计算模式、计算参数;注意计算结果应与宏观判断进行比较;要确定稳定安全系数(特别不同的规范是有差别的)。常见问题:①条块划分过少,且不合理(没考虑特征水位);②当采用折线法时,FS≤1.05地表出现裂缝,宏观判断处于强变形阶段,而第1条块抗力大于下滑力;③未区分条块所处位置的不同,采用不同的с、φ。

(7)进行地基均匀性评价、地基承载力评价时国标、行标与地标的区别。

(8)持力层的选择和基础型式建议:当有可能采用桩基础时,应评价成桩可能性和论证桩基础施工条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当存在尚未完成沉降变形的新填土时,应提供填土的负摩阻力系数。

(9)道路勘察、室外管道勘察:应区别道路和公路;线状工程应分段进行工程地质评价(有条件是应分工点进行勘察评价);勘探工作量普遍偏少(特别是高边坡部分)。

(10)结论中应明确提出使用本次勘察报告的范围,如初步勘察阶段的勘察报告,只能用于初步设计,一期工程的勘察文件不能直接用于二期工程。应注意当边坡地段存在平缓外倾层面时,宜提出以下建议 :鉴于一些工程的经验教训,应避免雨季爆破施工;当不能避免时,应注意预留1.0m以上厚度岩体采用人工剔打,同时作好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截导排等处理措施。

工程勘察报告是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在编制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产生以上一些不必要错误。

参考文献:

标准化考察报告篇3

“教师培养方案”是教师教育机构为实施职前培养所制定的培养计划,包括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标准、课程体系等一系列内容。

(二)“ESL教师”与“它语者英语教师”

“英语第二语言”(简称ESL)是美国基础教育领域的重要课程之一。作为一门学科,“英语第二语言”课程(ESL课程)在美国是指为母语为非英语的学习者所提供的英语课程。对美国的母语为非英语的学生来说,他们所学的英语实际上是第二语言,因而,这种课程也被称为“英语第二语言” 课程,教授这一课程的教师就是“ESL教师”。

“它语者英语教师”(简称TESOL)在美国同样是指对母语为非英语的学生进行英语教育的教师。由于美国所有母语非英语的学生总是把英语当作第二语言而不是外语来学习的,因此,“它语者英语教师”和“ESL教师”所指的对象范围基本上是重合的。在这个意义上,两者的内涵和外延一致。

二、外部三位一体的ESL教师教育培养方案鉴定机制

为了加强对ESL教师教育机构内培养方案的质量保障,教师教育的外部评估机构,美国全国性教师教育认证组织NCATE、ESL教师培养与标准建设专业组织TESOL和州教育部门合作,共同对教师教育质量进行评估鉴定。NCATE作为美国全国性最权威的教师教育认证组织,其主要职能是通过鉴定标准和实地评估工作为教师教育机构和教师教育方案的品质提供专业判断,并以鼓励教师教育机构不断改进机构和培养方案的品质、为教师教育提供指导、引领教师教育改革宗旨。其核心任务旨在促进教师教育品质的“绩效责任”和“改进”。NCATE的主要工作任务为:开发、认证与修订标准与指导专业组织标准的开发;评估与修正认证程序;组织实地考察与网络认证;建立与州、其它组织、教育专业社群人士联系与合作促进教师教育认证。州教育机构为教师教育的认证提供了行政力度和法律保障和财政支持,而学科领域专业组织TESOL则从培养方案的专业角度设立标准、提供专业判断。

为保障与提高ESL教师质量,NCATE在2002年与“它语者英语教师组织”(TESOL)开展合作,将TESOL纳入NCATE的成员组织,两者共同开发了ESL教师教育方案标准,并对ESL教师教育方案进行认证。

NCATE与美国50个州建立伙伴合作关系。美国实行的是地方分权的教育管理制度,州教育部门负责本州的教师教育管理,因而各州教师教育机构所实施的教师教育培养方案必须经过教育行政部门的审查和认可。州教育厅对教师教育机构培养方案进行强迫性的地区性的初级水准的认证。而NCATE对其进行全国性的自愿的高级水平的认证。一般情况下,教师教育培养方案欲获得全国性认证,必须以州一级的认证为基础。这种双重认证往往造成认证主客体的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而在州与NCATE合作前提下,二者在认证标准进行兼容,认证程序进行合作,各个组织充分利用资源、各司其职、各尽其用,为认证提供质量和效率保障。州和NCATE实行两种合作模式的教师教育培养方案认证。其一、以NCATE为鉴定基础的(NCATE-based)的合作关系。此种模式中,州采用NCATE指定的TESOL的认证标准对本州教师教育机构的教师培养方案进行鉴定,并服从NCATE的设立的鉴定程序。其二、州一级为基础的(state-based)合作关系。此种模式中,主要依赖州的鉴定结果,将州的鉴定结果确认为全国的鉴定结果。首先州对培养方案进行鉴定,NCATE对州的鉴定标准进行审核。NCATE将州的标准与TESOL的标准的相似度分级,判断州的标准与SPA的标准达到一定的级别。其次,NCATE与州选派专家组成考察小组合作对培养方案进行实地考察。最后根据州标准的与TESOL标准的一致性,合作小组的考察结果,州提供的培养方案的评估报告,确定是否授权州一级对教师培养方案的全国性认可。

三、内部双重认证保障

NCATE认证对象包括教师教育机构和教师培养方案,认证范围包括:初级师资培养方案和高级师资培养方案。NCATE对教师教育机构的认证主要是对其教育内容、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管理状况、办学条件、教师资格、学生状况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认证,以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和领导教师教育机构改革。教师教育机构的性质主要通过其培养方案表现出来,教师教育机构的教育内容、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管理状况、办学条件、教师资格、学生状况等都囊括于教师教育培养和培训方案之内。

NCATE为了促进ESL教师教育机构内部形成坚实的内部质量保障机制,对ESL教师教育机构和ESL教师教育培养方案进行双重认定机制。方案认证为机构认证的前提,机构认证以方案认证的基础,教师教育机构为教师培养方案提供依托和保障。

四、学术派与专业派合作的认证标准

ESL教师即要求教育方面的专业素养,又必须具备英语学科专业的学术水准。NCATE代表的是教育专业领域认证的权威,TESOL代表的是英语语言专业与英语教育的学术权威。二者在合作开发ESL教师的培养标准,在学术与专业两个方面提出英语教师的培养水准,反应了英语教师教育的内在要求。

(一)鉴定标准的开发

NCATE与TESOL合作对ESL教师培养方案进行认证,其培养方案标准由TESOL开发,NCATE下设专门机构负责对ESL教师培养标准开发程序和内容进行指导与审批。TESOL通常设立任务小组,专门负责方案标准的开发,并提交NCATE评审。NCATE的专门机构对标准进行评审的过程如下:初步审核、召开评审会议、建立审查小组、召开审查会议、征集意见、民主决议和会议总结。

TESOL与NCATE合作开发了2002年标准。标准的实施显著地保障了ESL教师的培养质量,同时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不足与弊端。各方的批评与建议促成2011年新的标准的诞生。

(二)鉴定标准的内容

NCATE/TESOL标准分为五个领域:语言、文化、教学、评估及其核心领域――专业化。每一个领域中,又将标准细化2到3项子标准,这些子标准本身又细化为若干绩效指标。每项绩效指标可分为三个层次:接近标准、达到标准、和超越标准。

NCATE/TESOL标准每一个领域的标准都由三部分组成:(1)对各个领域的子标准进行语言表述;(2)对子标准进行进一步解释;(3)对子标准的每项绩效指标的基本内容及对每项基本内容所含的三个不同熟练等级的描述,这三个等级即上述的接近标准、达到标准和超越标准。

五、信度与效度结合的认证程序

NCATE的方案认证与机构认证同步进行,方案认证为机构认证提供支持证据,是教师教育机构认证的最关键最有力的证据,是机构认证的重要环节,方案与教师教育机构的其它要素的评估共同组成NCATE的机构评估。方案认证程序有着相对的独立体系同时与机构认证有着不可割裂的紧密联系。NCATE对教师培养方案的认证与对机构的认证并非一次性的,而是每5年进行一次继续认证,以确保教师教育方案的完善与革新。鉴定过程主要经过以下程序。

(―)ESL教师培养方案的初始认证程序

1.申请认证资格。教师培养方案欲接受NCATE的认证,首先要通过教师教育机构向NCATE提出认证申请。NCATE为教师机构设立9项前提条件,教师教育机构要满足标准才能获得参加认证的资格。

2. ESL教师培养方案自我评估。接受NCATE认证的ESL教师培养方案必须先进行自我评估,然后通过NCATE与TESOL的评估小组评审。自我评估的结果以自评报告方式呈现,评审的主要依据是自评报告。评估小组对方案自评报告进行评估并将意见反馈给ESL教师教育机构。

ESL教师培养方案的自评报告是教师教育机构对其设立的ESL学科教师培养方案进行内部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NCATE进行教师培养方案认证过程中最重要的程序,同时教师教育机构通过自我评价不断改进教师培养方案的质量。

NCATE的P-12ESL教师方案报告内容主要包括:方案实施背景信息、方案提供的评价、评价与标准的关系、达到标准的证据、应用评价结果提高候选人的表现与改进方案的情况、附录。其中自评方案中尤其强调教师候选人的表现证据。教师教育机构应用有多种绩效评价形式来评价和清晰地阐述与展示ESL教师候选人的绩效表现。提供各个标准领域ESL教师候选人性向、知识、技能的证据,突显候选人与方案毕业生的评价细则及水平层次,提供具体的ESL教师候选人的学习结果样例,应用多元的评价反映ESL教师候选人的能力。

3.方案自评报告的评审。NCATE组织TESOL专家对ESL培养方案进行全国标准的鉴定。TESOL的成立专门审查委员会,委员会由三个专家成员组成。专家评审小组成员,根据13项标准来分析与评估方案报告,评估决定方案是否获得全国认证,并在报告中提供整改建议。受评机构可以反驳回应,再次整改参与评审,将获得TESOL的最终认证报告,以确认获得候选者地位,并作为实地考察的依据。

其中方案评审员要履行职责时,要判断受评机构自评和候选人资料与NCATE/TESOL标准的一致性;清晰地阐述与标准相关的强弱项;做出开明开放的判断;做判断时依据准则,完全排除个人偏见;根据候选人的绩效表现做出客观评估。

4.实地考察。实地考察是初步鉴定程序的关键环节。评审小组结合方案报告及实地考察情况,对方案报告加以证实。考察期间,考察团访问了与自评报告中信息相关的个人或群体,如学院教师、学院学生、行政人员、中小学合作教师、中小学校长,及相关人员。察团成员还在展览室中参观了自评报告的证实文件。展室中还应用高科技技术,如应用互动视屏会话,来了解实习学校的实习学生与教师的情况或征集意见。考察团还需要到该教师教育机构的实习学校、校外教学等场所进行实地考察。实地考察结束后,考察小组主席整合考察团意见,形成书面报告。考察报告指出受评单位的ESL教师培养方案的优缺点、达标情况、达标情况的判断理由。NCATE将考察报告附件分别发送给教师教育机构、州教育行政部门。教师教育机构在30天内对考察报告做出反馈。

(二)ESL教师培养方案的继续认证程序

通过认证的ESL教师培养方案每年都要交一份年度报告,报告中重点强调前一次认证中所发现缺点的矫正情况,NCATE和TESOL会在第三年反馈一份报告,提醒ESL教师教育机构其培养方案需改进的方面。ESL教师培养方案第五年接受继续认证,继续认证无需申请认证资格,直接提交自评报告。继续认证同样要接受实地考察,考察团考察的重点为教师教育机构是否解决初步认证中的问题、改进初始认证中方案的不足之处。继续认证的结果有三种认证决定:直接认证、有条件的认证和延缓认证。

标准化考察报告篇4

1931年9月至12月由波兰教育部司长华尔斯基(M.Falski)、柏林大学教授卡尔・柏克尔(C.H.Becker)、法兰西学院教授蓝格汶(P.Langevin)和伦敦大学教授唐奈(R.H.Tawney)四人组成的国联教育考察团来华考察,是近现代中央政府首次邀请西方学者对中国教育作“概括的考查,作系统的报告”的活动。[1]252考察团通过各种途径考察中国教育状况,在事后提交的报告书中检讨了中国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状况,并提出不少改革建议。其中有关高等教育的检讨,为国民政府改造中国高等教育提供了重要参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国中后期高等教育发展的进程。探讨国联教育考察团来华与民国中后期高等教育演进之间的关系,对于梳理近现代中国高等教育史而言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一、考察团来华考察的背景与

概况

1931年国联教育考察团来华考察,是在国民政府大举改造中国教育的背景下启动的。据1929年“三大”通过的《政治报告决议案》披露,训政之初的国民政府对当时中国教育状况很不满,痛斥中国教育存在着“六滥”(即学校滥、办学人滥、师资滥、教材滥、招生滥和升学滥)和“四恶”(即教育成为个人造势的工具,浪费了师生的才气、增加了学生的欲望及增加了分利失业之徒)等问题。对此,《决议案》指出各级政府须抓紧“救治”,“以三民主义之精神,融化东西文化之所长”、“矫正从前教育放任主义之失,而代之以国家教育之政策”。[2]此决定宣示国民政府将改造中国教育。尔后,教育部一面着手改造事宜,一面借鉴西方经验,以使中国教育“融化东西文化之所长”。当时,以胡汉民为代表的政府高层认为中国教育的“放任主义”问题是由教育界人士片面学习美国引起的,他们更欣赏欧洲教育经验。[3]故1931年三四月间,教育部、行政院分别致函国际联盟秘书处,请求委派欧洲专家来华考察。于是,同年9月,国联教育考察团来华。

按国民政府邀请之意,考察团来华是为了帮助“拟定并实施中国政府所颁布的改造中国的计划,以期促进中国教育制度之改善”[4]1。据此目的,考察团于1931年9月至12月间在上海、南京、天津、北平、河北定县、杭州、镇江、无锡、广州等地考察教育管理体制、学制系统、教育财政、教学组织、各级各类教育、师生关系等方面情况;并于1932年出版总计15章222页的考察报告――《中国教育之改进》。该报告检讨中国教育状况,提出不少改进建议。如考察报告指出中国小学教育普及率太低,小学生多是富家子弟;中等教育方面则未重视职业教育。针对于此,报告建议中国政府应推行免费义务教育,在中学开设职业技术课程。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中国高等教育有着不少问题,国民政府痛斥这些问题是造成国家缺乏建设人才的主因,故考察报告第三章对高等教育作了份量较重的检讨,篇幅约计58页。

而对考察团的检讨,政府高层和教育界人士很关注。如在考察报告撰述完毕后,戴季陶和朱家骅两位政要为之作了序,蒋梦麟[5]、任鸿隽[6]、李建勋、罗廷光[7]、廖世承[8]、张佛泉[9]、尚仲衣[10]、黄问歧[11]、章光涛[12]、许恪士[13]等人撰写了评论文章。从这些文章看,当时政界人士的褒奖较多。如考试院院长戴季陶称赞考察团提交的报告书“对于各级教育之制度方针与乎其内容之剖析”,有着诸多精到处。[14]教育界人士对考察团开展的考察则提出了批评。如认为考察团仅在中国东部地区作考察,考察范围有限;认为考察团开展的检讨意在推动中国教育欧洲化。不过,在考察团检讨高等教育方面,教育界人士不吝赞誉。1933年,署名为“青士”的学人撰文说,考察团提出的意见很有价值,值得参考[15]。同年,李建勋说,除大学教授由教育部任命以及取消学分制的建议“尚有讨论余地”外,考察团提出的其他建议“均为改良吾国大学教育之良策”,倘若政府当局“照此方策进行,则吾国大学教育不能蒸蒸日上者,吾不信也”。[1]167事实上,国民政府在改造中国高等教育时的确参考了考察团的意见。

二、考察团对中国高等教育状况的检讨

如前所述,国联教育考察团重点考察了中国高等教育状况,并在考察报告第三章中作了检讨。其中,该章第二、三节批评了中国大学分布失衡、高校间缺乏分工合作、课程设置不合理、学分制实施不当、教师聘任不规范、招生缺乏严格标准、过于注重讲授法、教材内容过于西方化、学生太过放任等问题。第四节提出了设立全国大学会议、促进大学间分工合作、加快发展理工科学校、以考试制代替学分制、规范教师聘任、成立大学教授会议、组织大学统一招生考试、试行大学毕业考试、厘定大学课程标准、编写本土化的大学教材、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建议。从这些内容看,考察团较系统地检讨了中国高等教育状况。

值得一提的是,在检讨时,考察团依据国民政府希望加强调控教育及增进中外教育交流的意旨[4]1,积极引介欧洲教育经验。如考察团建议由大学教员、大学行政人员、社会知名人士及教育部官员组成全国大学会议,并由该会职掌“决定各区域应设国立大学之数目及种类”、“大学教育经费之分配,并规定付款之条件”、“校长及教授之委任”、“厘定关于人员之安置,教职员之薪俸与进级”等事务。[4]194-195该建议就把英国设立大学拨款委员会及法国设立大学评议会的作法介绍到中国。[16]考察团建议中国大学取消学分制,实施毕业考试,考试及格的学生“方能毕业”,该建议则与英、法、德各国推行的中学毕业考试制度相近。[17]1-2

从检讨的内容看,考察团看出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国高等教育的问题,提出的解决办法也有针对性。如考察团对中国大学分布失衡的批评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考察报告指出:中国大学分布“杂乱无章”,东部地区高校过多,而其他区域的学校较少;“在同一区域内常有多所大学,诸大学间亦无合理之分工”。考察团认为,这种不合理的高校分布如不消除,“有效之大学制度实无从兴起”。[4]160-196从1931年的情况看,考察团的批评是正确的。因为这一年,东、中、西部地区分别有76、21、8所高校。其中,上海一地就有23所高等院校,超过西部各省总和。[18]

再如,考察团检讨中国大学课程的问题也是一个突出例子。报告指出:中国大学课程有三点问题。第一,用学分制组织课程,使得课程支离破碎,学生的学习缺乏整体感;同时,一些学生拿满学分后,即以能毕业为由,“将该学科束之高阁”,不再认真学习。[4]178-180第二,许多大学将某一学科分为“若干不同之学程”,希望把该学科的前沿成果介绍给学生,这使得基础科目未受到重视。[4]180-181第三,许多大学教材过于西方化,这将使得中国“民族文化必致堕落”,使得学生脱离本国实际。[4]181-184考察团遂建议中国政府应重视基础科目、推动教材本土化。[4]205

此外,考察团对中国大学招生的批评也很有见地。报告指出,中国大学招生缺乏统一标准。如“被此校淘汰之学生,往往因他校之条件不甚严格,得以考入肄业,若再被第二校拒绝,尚有第三校可以收容”,这种招生办法产生了严重后果。首先,大学为了招满学生,降低招生标准;这使得教学工作“降格以适合学生所能达到之水平线”,进而大学的办学质量下滑。其次,由于招生标准宽松,许多入校学生不合格,他们也不认真学习,学校就无法培养合格人才。鉴于此,考察团提议,中国政府应试行全国大学统一招生考试,以提升大学生质量。[4]174-175具体作法为:管理上,“教育部特派之大学教师及教育部代表组织一委员会主持”,并由该会“确定录取标准”;考试上,政府部门把“投考一切国立大学之学生于一处而行之”,或“分大学为数组而行之”;录取上,“投考学生应叙明其所愿入之大学,考取之学生,则按照各校设施之方便及其在考试中之名次,分配于各大学”。[4]204从这些内容看,考察团的提议有着较强的针对性。

三、考察团来华考察对民国中后期高等教育演进的影响

由于国联教育考察团认清了中国高等教育的若干问题,提出的解决办法有着针对性,故考察团来华考察对民国中后期中国高等教育的演进产生了影响。影响较大者为以下三方面。

(一)推动了民国中后期西部高校的发展

1931年前,西部高校稀少,国内教育界人士也很少讨论西部高教。但国联教育考察团提交报告书后,教育界人士的相关讨论增多,并形成两派。一派赞成考察团的意见,认为应均衡发展中国高校。一派认为没有必要对中国高校布局作调整,而应让各地根据自身的物质和文化条件自行发展。[19]而对这两派意见,国民政府采纳了前者,即按国联考察团的批评,均衡发展中国高校。抗战期间曾任教育部长的陈立夫就于1972年回忆说:针对战前国联考察团批评中国大学分布不合理问题,战时教育部发展高校“注意合理分布的原则”,并“将大学的文理法三学院合成为综合大学,在后方分区设置;将农、工、医、商、教育等专门学院由大学分开就各地区需要分别设置”。[20]65战后出任教育部长的朱家骅也说,国联考察团曾批评中国大学地理分布“杂乱无章”,故战后教育部对高教资源分布“作相当合理的配备,以奠定整个国家未来教育发展的基础”。[21]

具体来讲,1932年后,国民政府采取了两类措施发展西部高校。其一,为促进大学分布均衡出台政策。1936年,国民政府颁行《中华民国宪法草案》规定:“国立大学及国立专科学校之设立,应注重地区之需要,以维持各地区人民享受高等教育之机会均等,而促进全国文化之平衡发展。”[22]2871938年,《战时各级教育实施纲要》规定:“对于各级学校教育,力求目标明显,并谋各地平均发展”。[23]14同年,教育部拟定《专科以上学校分布原则》,规定:国立大学将“就全国地域予以适宜之分布”,师范学院以分区独设为原则,农、工、商、医等独立学院就各省需要分区设置。[24]711-712其二,在西部地区新设高校。或将迁入西部的部分东中部高校改组,留在西部办学;或在西部地区新设国立高校,或将西部省立高校改为国立高校,批准成立省立和私立高校(参见表1[25]588-794)。而通过创设,近现代中国大学分布失衡问题纾缓。1947年,西部高校增至50所。[25]578-587高校的分工也较明晰。如贵州省有综合、医学及师范三类高校,甘肃省有综合、师范、医学、工学四类高校。

(二)促进了战时大学课程的改革

如何解决民国时期大学课程不重视基础课程和过于西方化的问题,国联教育考察团的提议与国内政教界人士的看法大抵相近。如1931年时任国立中央大学校长朱家骅在作《中国大学教育的现状及应行注意各点》的演讲时指出:中国大学“每每迁就学生的意见,因把习见的基本功课都轻视”的作法有问题;他建议改革大学课程,促使“大学毕业生具有普通的常识,了解基本的理论”。[26]这一相近表明考察团确实发现了当时大学课程的问题。而针对这些问题,国民政府接受国联考察团及国内教育界的意见,从1932年开始改革大学课程。[27]大规模的改革则在抗战时期开展。1972年陈立夫回忆说,鉴于战前国联教育考察团批评了中国大学课程“不切中国需要”、“内容支离分裂”等问题,他在战时主持教育部时,主要从课程标准、科目设置和教材编写三方面着手改革。[20]661976年曾任战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的吴俊升也回忆说:针对战前国联考察团曾批评中国大学课程过于西方化、不适合中国需要的问题,他协助陈立夫部长整理了大学课程。[28]

从战时教育部采取的措施看,国民政府大体解决了大学课程过于洋化和不重视基础科目等问题。如1938年,教育部确定了三点课程设置标准:第一,课程内容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须“与国家文化及建设的政策相吻合”;第二,课程教学应“注重基本训练,先从事学术广博基础的培养,由博返约,不因专门的研究而有偏固之弊”;第三,课程设置应“注重精要科目,所设科目,力求统整与集中,使学生对于一种学科的精要科目,有充分的修养而有融会贯通的精神”。[20]66据此,国民政府随后出台各专业必修和选修科目表,其中,有关中国的科目及基础科目明显增多。如法学院政治学门开设中国通史、中国政府、中国外交史和中国政治史等科目,理学院气象学组开设中国通史、中国地理总论和中国区域地理等科目。基础课程方面,政治学门开设国文、中国通史、西洋通史、论理学、哲学概论、政治学等科目,气象学组开设国文、中国通史、高等数学、微积分学、地理通论、气象学、地形学、测量学和制图学等科目。[29]

(三)影响了公立大学统一招生考试的试行

1938至1940年间,国民政府试行公立大学统一招生考试,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项创举。而这也受到国联教育考察团的影响。如前所述,1931年考察团建议中国政府试行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建议提出即后受到国民政府的注意。但由于种种原因,战前这一意见未能采纳。[30]抗战爆发后,陈立夫深感战时“交通困难”,认为战前国联教育考察团提出全国统一招生考试的建议在此时有必要推行。故1938至1940年间,教育部试行公立大学统一招生考试[20]67(见表2[25]531-537)。

具体作法为:管理上,教育部成立统一招生委员会,办理“制定法规、制定试题、订定标准、取录与分发学生”等事宜;各考区成立招生委员会,办理“报考、考试、监考、阅卷、造送成绩表册、榜示学生”等事宜。考试科目上,凡报考文、法各院系,师范学院教育、公民训育、体育、国文、英语、史地、家政等学系,以及工学院铁道管理系的学生,须参加公民、国文、英文、本国史地、数学、外国史地等科目的考试,以及任选物理、化学、生物一门考试。凡报考工学院各系,理学院数学、物理、化学、天文、气象、土木等系,师范学院数学、理化等系的学生,须参加公民、国文、英文、本国史地、数学、物理、化学等科目的考试。凡报考医学院、农学院各系,理化院生物、地理、地质等学系,以及师范学院博物系的学生,须参加公民、国文、英文、本国史地、数学、生物等科目的考试,以及任选物理、化学一门考试。此外,报考体育专业的学生还须加试术科。[17]3-4通过试行统一招考,国民政府初步改变了近代以来大学招生各行其是的局面,提高了入校生的质量,“免(除了)考生徨歧路兼考数校之苦”[17]3,意义可谓重大。

四、结 语

推动民国中后期高等教育演进的因素有许多。比如:国内教育界人士深入探讨,各级政府出台调控政策和措施,以及抗战建国的需要,都是重要的因素。此外,国联教育考察团来华考察所起的作用也不可忽视。从本文的探讨看,考察团开展的检讨,对1931年以后中国大学分布、课程设置、招生制度产生了积极影响。其实,考察团的检讨还影响到民国中后期高等教育管理机制、师资聘任、会考制度和训导制度。如抗战期间国民政府成立学术审议委员会就是以考察团提出的全国大学会议为“最初构架”的。[31] 20世纪30、40年代国民政府审定大学教师资格,也与考察团的提议有关。[20]66总之,国联教育考察团来华所起的作用是全方位的。

当时,由于考察团产生的影响,以及与其他一些因素的交相作用,中国高等教育的演进呈现出两点显著变化。其一,与1931年以前中国大学实行选科制、学分制,以及大学缺乏明确的课程标准,并表现出鲜明的美国模式相比[32],民国中后期中国大学吸收了欧洲各国高等教育的一些作法。其二,与1931年以前中国大学在设校、招生、教学、管理等方面呈现出混乱的局面相较,1931年以后中国大学的发展更有秩序,学校分布失衡问题有所缓解,入校学生素质有所提升,课程克服了脱离中国实际的弊病。

参考文献

[1]李建勋.国联教育考察团报告之批评[G]//许椿,等.李建勋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2]佚名.对于政治报告之决议案[G]//荣孟源.中国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645.

[3]胡汉民.胡汉民演词[M]//吴相湘,刘绍唐.第二次全国教育会议始末记(影印本).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1:59-63.

[4]国际联盟教育考察团.国际联盟教育考察团报告书[R].台北:文海出版社,1986.

[5]蒋梦麟.国联教育考察团报告书中几个基本原则的讨论[J].独立评论,1933(41):17-21.

[6]叔永.评国联教育考察团报告[J].独立评论,1933(39):16-21.

[7]罗廷光.评国联教育考察团报告书《中国教育之改造》[J].中华教育界,1933(11):9-18.

[8]廖世承.评国联教育考察团报告[J].中华教育界,1933(11):1-7.

[9]张佛泉.中国教育基本问题――读国联教育专家之《中国教育改造》后[J].国闻周报,1933(24):1-6.

[10]尚仲衣.国联教育考察团建议书的批判[J].中华教育界,1933(11):19-23.

[11]黄问歧. 国联教育考察团报告书中引证错误之纠正[J].中华教育界,1933(11):33-47.

[12]章光涛.国联教育考察团报告书之批判――从中国现社会的观点[J].东方杂志,1933(8):1-7.

[13]许恪士.从国联教育考察团报告书说到中国需要的到底是哪一种教育[J].时代公论,1933(8):47-51.

[14]邓小泉.国联教育考察团来华考察述评[J].南通大学学报:教科版,2006(3):62.

[15]青士.国联教育考查团报告书中之中国大学教育[J].教育与职业,1933(144):250.

[16]黄福涛.外国高等教育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24-152.

[17]黄龙先.大学统一招生考试的检讨(上)[J].教育通讯,1939(46).

[18]国民政府教育部.民国二十年度全国高等教育概况统计表[G]//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1编教育1).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248-271.

[19]霍益萍.抗战前十年我国关于大学若干问题的讨论[J].江苏高教,1997(1):90.

[20]陈立夫.战时教育行政回忆(上)[J].东方杂志,1972(4).

[21]朱家骅.全国教育善后复员会议开会致词[G]//王聿均,孙斌.朱家骅先生言论集.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7:178.

[22]佚名.中华民国宪法草案[G]//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1编政治1).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287.

[23]佚名.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之战时各级教育实施方案纲要[G]//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2编教育1).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14.

[24]国民政府教育部.教育部制定之专科以上学校分布原则[G]//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2编教育1).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711-712.

[25]教育年鉴编纂委员会.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K].台北:文海出版社,1986.

[26]朱家骅.朱家骅在中央党部总理纪念周上讲演“中国大学教育的现状及应行注意各点”[G]//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1编教育1).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281-284.

[27]黄建中.教育部最近改进专科以上学校之要点[J].广播周报,1934(8):14.

[28]吴俊升.教育生涯一周甲[M].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6:81-82.

[29]黄龙先.我国大学课程之演进[J].高等教育季刊,1941(3):121-122.

标准化考察报告篇5

Keywords: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of geotechnical layered data analysis report charts

中图分类号:TU47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工程地质勘察的最终成果,是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报告是否正确反映工程地质条件和岩土工程特点,关系到工程设计和建筑施工能否安全可靠、措施得当、经济合理。以详细勘察阶段工民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为例通常的编制程序是:(1)外业和实验资料的汇集、检查和统计。此项工作应于外业结束后即进行。首先应检查各项资料是否齐全,有无遗漏,特别是实验资料是否出全,把原始资料整理归类。(2)对照原位测试和土工试验资料,校正现场地质编录资料。这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但往往被忽视,从而出现野外定名与实验资料相矛盾,如鉴定土的状态与原位测试和实验资料相矛盾,产生诸如此类的矛盾,或由于野外分层深度和定名不准确,或试验资料不准确,应找出原因,并修改校正,使野外对岩土的定名及状态鉴定与实验资料和原位测试数据相吻合。 (3)编制勘探点数据表,输入电脑。(4)划分岩土地质层,编制分层统计表,进行数理统计。地基岩土的分层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评价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因此,此项工作必须按地质年代、成因类型、岩性、状态、风化程度、物理力学特征来综合考虑,正确地划分每一个单元的岩土层。然后编制原位测试和实验测试的物理力学统计表等各类表格。最后,进行分层试验资料的数理统计,计算各岩土层承载力。 (5)编绘工程地质平面图、剖面图和其它专门图件。 (6)编写文字报告。按以上顺序进行工作可减少重复,提高效率,避免差错,保证质量。在较大的勘察场地或地质地貌条件比较复杂的场地,应对场地分区进行勘察评价。

报告论述的主要内容: 报告应叙述工程项目、地点、类型、规模、等级、荷载、地区地震等级、拟采用的基础形式;工程勘察的发包单位、承包单位;勘察任务和技术要求;勘察场地的位置、形状、大小;钻孔的布置者和布置原则,孔位和孔口标高的测量方法以及引测点;施工机具、仪器设备和钻探,取样及原位测试方法;勘察的起止时间;完成的工作量和质量评述;勘察工作所依据的主要规范、规程;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报告应附勘探点(钻孔)平面位置图、剖面图、钻孔柱状图,勘探点测量成果表和勘察工作量表。一个完整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由下面几部分组成。 1、地质地貌概况:地质地貌决定了一个建筑工地的场地条件和地基岩土条件,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论述:(1)地质结构。主要阐述的内容是:地层(岩石)、岩性、厚度;构造形迹,勘察场地所在的构造部位;岩层中节理、裂隙发育情况和风化、破碎程度。 (2)地貌。包括勘察场地的地貌部位、主要形态、次一级地貌单元划分。如果场地小且地貌简单,应着重论述地形的平整程度、相对高差。(3)不良地质现象。包括勘察场地及其周围有无滑坡、崩塌、塌陷、暗沟、冲沟、地裂缝等不良地质现象。2、地基岩土分层及其物理力学性质:这一部分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着重论述的问题,是进行工程地质评价的基础。下面介绍分层的原则和分层叙述的内容。 (1)分层原则。土层按地质时代、成因类型、岩性、状态和物理力学性质划分;岩层按岩性、风化程度、物理力学性质划分。厚度小、分布局限的可作夹层处理,厚度小而反复出现可作互层处理。(2)分层编号方法。常见三种编号法:第一,从上至下连续编号,即①、②、③……层。第二,土层、岩层分别连续编号,如土层Ⅰ-1、Ⅰ-2、Ⅰ-3……,岩层Ⅱ-1、Ⅱ-2、Ⅱ-3……;第三,按土、石大类和土层成因类型分别编号。如某工地岩土层:冲积粘土2-1、冲积粉质粘土2-2、冲积细砂2-3;残积可塑状粉质粘土3-1、残积硬塑状粉质粘土3-2;全风化砂岩4-1,强风化砂岩4-2,中风砂岩4-3、微风化砂岩4-4。第二、三种编法有了分类的概念,但由于是复合编号,故而在报告中叙述有所不便。目前,大多数分层是采用第一种方法,并已逐步地加以完善。总之,地基岩土分层编号、编排方法应根据勘察的实际情况,以简单明了,叙述方便为原则。 (3)分层叙述内容。对每一层岩土,要叙述如下的内容:①分布通常有“全场地”、“分布于”、 “较广泛”、“局限”、“仅见于”等用语。对于分布较普遍和较广泛的层位,要说明缺失的孔段;对于分布局限的层位,则要说明其分布的孔段。②埋藏条件:包括层顶埋藏深度、标高、厚度。如场地较大,分层埋深和厚度变化较大,则应指出埋深和厚度最大、最小的孔段。③岩性和状态:土层,要叙述颜色、成分、饱和度、稠度、密实度、分选性等;岩层,要叙述颜色、矿物成分、结构、构造、节理裂隙发育情况、风化程度、岩心完整程度;关于岩心的完整程度,除区分完整、较完整、较破碎、破碎和极破碎外,还应描述岩心的形状,即区分出长柱状、短柱状、饼状、块状、碎块状等。④取样和实验数据:应叙述取样个数、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尽量列表表示土工实验结果,文中可只叙述决定土层力学强度的主要指标,对叙述的每一物理力学指标,应有区间值、一般值、平均值,最好还有最小平均值、最大平均值,以便设计部门选用。⑤原位测试情况:包括试验类别、次数和主要数据。也应叙述其区间值、一般值、平均值和经数理统计后的修正值。⑥承载力:据土工试验资料和原位测试资料分别查算承载力标准值,然后综合判定,提供承载力标准值的建议值。3、地下水简述:地下水是决定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重要因素。报告中必须论及地下水类型,含水层分布状况、埋深、稳定水位;含水层间和含水层与附近地表水体的水力联系;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条件,水位季节变化,含水层渗透系数,以及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的侵蚀性等。地下水对混凝土的侵蚀性,要结合场地的地质环境,根据水质分析资料判定。应列出据以判定的主要水质指标,即ph、Hco-3、so2-4、侵蚀co2的分析结果。 4、场地稳定性:场地所处的地质构造部位,地震基本烈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场地所在地貌部位、地形平缓程度、是否临江河湖海、或临近陡崖深谷,场地及其附近有无不良地质现象,其发展趋势如何,地层产状,节理裂隙产状,地基土中有无软弱层或可液化砂土,地下水对基础有无不良影响。报告对场地稳定性作出评价的同时,应对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增强建筑物稳定性方面的措施提供建议。 5、其他专门要求:对于设计部门提出的一些专门问题,报告应予以论述。 6、结论与建议: 结论是勘察报告的精华,它不是前文已论述的重复归纳,而是简明扼要的评价和建议。一般包括以下几点:(1)对场地条件和地基岩土条件的评价。(2)结合建筑物的类型及荷载要求,论述各层地基岩土作为基础持力层的可能性和适宜性。(3)选择持力层,建议基础形式和埋深。若采用桩基础,应建议桩型、桩径、桩长、桩周土摩擦力和桩端土承载力标准值。(4)地下水对基础施工的影响和防护措施,建议抗浮水位。(5)基础施工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6)建筑是否作抗震设防。(7)其它需要专门说明的问题。

由于场地和地基岩土的差异、建筑类型的不同和勘察精度的高低,不同项目的勘察报告反映的侧重点当然有所不同。一般来说,上列概述、地基岩土分层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简述和结论与建议等四项,是每个勘察报告必须叙述的内容。总之,要根据勘察项目的实际情况,尽量做到报告内容齐全、重点突出、条理通顺、文字简练、论据充实、结论明确、简明扼要、合理适用。

报告所附图表及编制要点 :(一)主要图件 (1)勘探点(钻孔)平面位置图。 表示的主要内容:①建筑平面轮廓;②钻孔类别、编号、深度和孔口标高,应区分出钻孔类型,如技术孔、鉴别孔等;③剖面线和编号:剖面线应沿建筑周边级,中轴线、柱列线、建筑群布设,应布设纵横剖面线;④测量用的坐标点、水准点或特征地物;⑤地理方位。标注地理方位的最大优点在于文中叙述有关位置时方便。此图一般在甲方提供的建筑平面图上补充内容而成。(2)工程地质剖面图。 此图是作为地基基础设计的主要图件。其质量好坏的关键在于:剖面线的布设是否恰当;地基岩土分层是否正确;分层界线勾连是否合理;剖面线纵横比例尺的选择是否恰当。倘若分层正确,一般来说分层线的连接就会自然平顺,而不致将产状平缓的第四系尤其是全新统的土层画成陡斜状,或出现新老层位之间的互相穿插等不合理现象。剖面比例尺的选择,应尽量使纵、横比例尺一致或相差不大,以便真实反映地层产状。在剖面图上,必须标上剖面线号,如6-6′。剖面各孔柱,应标明分层深度、钻孔孔深和岩性花纹,以及岩土取样位置及原位测试位置和相关数据。在剖面图旁侧,应用垂直线比例尺标注标高,孔口高程须与标注的标高一致。剖面上邻孔间的距离用数字标明,并附上岩性图例。(3)钻孔工程地质综合柱状图。 钻孔柱状图的内容主要有地层代号、岩土分层序号、层顶深度、层顶标高、层厚、地质柱状图、钻孔结构、岩心采取率、岩土取样深度和样号、原位测试深度和相关数据。在柱状图的上方,应标明钻孔编号、坐标、孔口标高、地下水静止水位埋深、施工日期等。 (4)专门性图件。专门性图件并非每一勘察报告都作,视勘察要求、反映重点而定。(二)主要附表、插表 :插表有(1)勘察工作量一览表(2)地下水腐蚀性评价一览表(3)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一览表(4)原位测试试验成果统计表(5)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成果统计表(6)各岩土层承载力特征值fak及主要指标建议表(7)场地地基工程参数建议值 (8)单桩竖向承载力估算一览表(9)基坑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经验参数表。如果建议采用桩基础,应按选用的桩型列出分层桩周摩擦力,并考虑桩的入土深度确定桩端土承载力。附表有(1)原位试验成果表(2)岩石检验报告表(3)土工试验报告表(4)水质分析报告表。

为了能努力提高报告的编写能力 1、要不断提高岩土工程地质理论和实践知识。主要是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和地貌学,工程地质分析、工程动力地质学、工程地质勘察,岩土性质分析。2、要熟悉和掌握有关的规范规程。规范规程既是经验的总结,又是技术的指南,具有很强的勘察工作指导性。对于国家的、行业的、省和地方的有关规范规程,必须熟悉掌握,并在具体勘察工作中认真执行。同时要及时关注规范规程的更新,有新规范规程后,要以最新的规范规程为执行标准。3、要了解工作区的地质情况对于勘察地段的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资料,应尽可能地搜集并熟悉。对于邻近地段已有的工程地质勘察资料,也要尽可能了解,以便在勘察工作中发挥其参考作用。4、要掌握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基础施工的技术要点只要明确了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基础施工方法,作出的工程地质评价才能有的放矢、正确客观,提出的建议才能合理适用。5、要切实保证第一手资料的质量,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工程地勘察的最终成果。一份高质量的勘察报告,必须来自于高质量的第一手原始资料。由此可知,现场勘察和实验资料的质量好坏,对报告的编写影响极大。因此,必须认真抓好第一手资料的质量,而钻探工作又是第一手资料的重点。为此,报告的编写者,必须到现场掌握有关的勘察情况,参与现场的地质编录工作。 6、提高技术人员的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俗话说:熟能生巧、触类旁通。只要多干多学,善于思考,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提高,就能逐步地编写好每一份勘察报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标准化考察报告篇6

Keywords: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analysis; suggest

中图分类号: P6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引言

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在于解决和处理建设工程中与岩土介质有关的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是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依据和基础。各项工程建设在设计和施工之前必须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性和其质量的可靠性越来越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视。将岩土勘察中常见的问题加以归纳,分析。对其产生的根源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对提高勘察技术水平、保证勘察成果质量、减少勘察过程中的错误不无裨益。

二、当前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的问题

1.勘察依据不充分,目的不明确

建筑工程的设计意图必须明确,才能有的放矢地合理布置设计工作量,解决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岩土工程问题。《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明确规定详勘时应“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和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但目前市场存在一些不规范行为导致有些工程在无设计要求和建筑物荷载等状况下,勘察单位仅凭业主的陈述,按其要求勘察,导致勘察报告深度和广度不符合要求。如某汽车制造的厂房,设备荷载很大,天然地基承载力远远不够,需用桩基,但造成勘探孔深度不够,桩基设计参数无从谈起,最终导致补勘。所以施工前一定要弄清勘察设计要求和目的,尤其是一些特殊要求,如电阻率测量、基坑支护、地下水渗透性等,才能在广度和深度上满足设计要求。

2.勘察工作取样分布不合理

第一手资料质量下降对野外及室内测试分析所收集的分散、零乱的原始资料必须经过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分析,以便于设计人员结合场地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是岩土工程勘察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但是当前该环节存在的大量问题:

(1)对统计概念与理论不明确。在岩土参数的统计与分析中,对异常值不加分析剔除,一律参与统计分析,导致分析误差过大,标准差、变异系数过大,得出场地分忻不合理、不正确的结论。

(2)对岩土参数的取值不理解。对岩土参数的标准值理解片面,不论什么岩土参数均提供标准值。对于工程特性指标(例如标准贯入锤击数、原位测试所得土的强度指标和室内测试土的强度指标等)必须提供标准值、基本值或特征值,士的一般性物理指标统计其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就可满足要求。

3.岩土参数选择不够准确

由于岩土的不均匀性和各项异性,试样采取、运输、加工扰动等因素的不确定性、试验仪器和操作方法的差异性及试验人员自身的素质问题,测试结果失真难以避免。所以,加强土工试验问题和试验成果的综合分析必不可少。可令人遗憾的是,不少勘察单位不仅没有自己的试验室,而且勘查技术人员对实验原理不清楚、对试验成果根本不进行分析评价,仅仅作为附表附在勘察报告后,甚至勘察报告所提供的有关参数与试验成果南辕北撤。常见的问题有:

(1)在提供岩土性状参数时一概以平均值蔽之;

(2)原位测试结果与土工试验成果确定的岩土性状、状态强度相悖的现象时有出现而不究其原因;

(3)参数统计时对相关参数与样本往往不一致;

(4)根据岩土参数确定的地基土强度往往与推荐的结果不符;

(5)提出地基承载力指标时不了解允许承载力和极限承载力的内涵;不明白承载力的基本值、承载力的标准值、承载力的设计值和承载力的特征值几个概念的本质区别。

4.岩土工程分析评价的深度不够

(1)地下水的分析评价

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是地基基础设计和基坑设计施工十分重要的依据,地下水位的升降变化对基础影响极大。

勘察单位对地下水的类型分析含糊,对多层地下水没有严格不分层观测地下水位,往往以混合水位代替,水样的分析数量不足,水质分析报告中不注明地下水位的类型、腐蚀性评价不考虑环境类型和地层渗透性影响;对近年地下水位的变化幅度,历史最高水位、最低水位更是避而不谈。对需要施工降水或隔渗工程不进行水文试验。

(2)地震效应评价

勘察中常见的是对高层建筑的剪切波速测试数量不足,对场地覆盖层厚度的把握不准,甚至于没有三个勘探点就进行液化判定或按错误分层进行液化评价,液化判别时的地下水位深度不考虑设计基准期内的年平均最高水位或近期内最高水位而采用勘察期间的平均地下水位等。

5.勘察报告欠缺

勘察报告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很多勘察报告往往不问具体工程条件,不具体研究分析,又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多的是一般化、老一套,设计施工真正需要的内容不全或不准。而不需要的内容却洋洋大观。近年来,勘察报告有越写越长的趋势,实际上其中很多内容是重复或者不需要的。

三、完善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工作的几点建议

1.确定勘察依据在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工程中,就要首先制定好合理的勘察纲要。岩土工程勘察纲要是指导岩土工程勘察各项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勘察工作顺利完成的保证。应加强勘察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及早推行岩土工程监理体制;加强对勘探合同、勘察纲要的审查和管理。防止越级或盲目勘察,加强对勘察报告的审查,对勘察报告中的工作量、勘探质量、资料数据分析及其结论建议逐一进行审查,特别是对基础选型论证,场地稳定性评价及施工建议等内容进行重点把关。防止勘察报告中重视描述,缺乏深入分析的现象发生。从而确保勘察市场的健康发展。其次要合理确定场地地层工程地质性质。如:地层工程地质性质好、埋藏浅且厚度大的地区勘探孔深度可适当减小,勘探间距可适当放宽;而地层工程地质性质差的地区勘探孔深度较深,勘探间距应加密。第三是野外地层的划分应尽量详细。按颜色、状态、湿度甚至钻进难易程度、岩心采取率等不同指标详细划分,为室内资料整理提供最详实的编录地质资料;对多钻机共同作业情况,应首先集中技术人员勘探一二个钻孔,统一编录形式,避免各行其是,尽而造成野外资料分层、定性、描述等难以统一,给资料整理带来困难。

2.合理整理与编录资料勘察资料的整理应有现场技术人员的参加。很多勘察单位由于勘察分工比较详细,现场技术人员回来后将现场编录和原始班报表交给报告编写人员就不管了,这样容易造成两者之间的脱节。对原始编录资料、室内化验结果及现场测试、现场拍照等逐一比对,出现异常和矛盾时应认真查明原因,确保资料准确无误。按勘察技术要求,依据各类规范和当地的通常格式做好各类资料的整理工作,各资料整理成果除整理者自检外,尚应有他人再进行校对检查,做到无一纰漏。根据整理出的成果资料,写出勘察报告。由于各勘察场地的岩土特征、拟建建筑物、勘察要求等千差万别,因此勘察报告不能死搬硬套、一成不变,勘察报告应注意重点突出,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同时勘察报告中应特别重视场地的稳定性评价、地基承载力和地基变形的评价以及场地地下水的评价。场地稳定性评价中的地震评价近年来越来越重视,尤其是高层建筑和大规模的建筑场地。地基承载力和地基变形是相辅相成的,与地基基础的选择一起应综合考虑、综合评价,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3.合理选择勘察测试手段和方法不同的勘探方法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和适宜性,对勘探装备、勘探手段、取样方法的适宜性和合理性要充分了解。现在有不少勘察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大量地布置静探孔,甚至于全静探。在沿海地区的湖沼相和海相冲沉积平原中多分布有淤泥、淤泥质软土、填土,地下水位埋藏较浅,静力触探在这种场地条件下应用效果较好,既能帮助准确分层,又能客观准确地反映地基土的强度性质;而在一些山前冲洪积地层中,由于地层土一般颗粒较粗,地下水位埋藏较深,不适宜静探,甚至在河床河漫滩相的沉积地层中,静探的测试结果也不能准确反映地层的实际情况,一般得出的强度变形指标偏高,所以应用时要适当考虑。标准贯人试验适用于砂土、粉土和一般粘性土,而不适用于碎石土,淤泥、淤泥质软土中也要酌情使用,因为软土的灵敏度高,钻孔时存在扰动影响,同时标贯击数的精确度对评判地基土的强度性质影响也较大。所以勘察施工中,应当针对地基土的性质,用适宜的测试手段和方法对其进行勘探,以确保勘察结果的准确性。

四、结束语

总之,建筑工程的岩土勘察是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勘察工作的准确详实与否,决定了工程建设的投资效率。但是与这一课题有关的许多问题目前解决得还不太完美,科学研究尚薄弱,科学性及方法性的文献也比较少,而且由于有效的技术手段、仪器和设备不足,故在工程勘察中先进方法也运用得很少。所以,在工程地质学面前存在着大量道路工程勘察方面的问题,仍待我们进一步去探索、去解决。

标准化考察报告篇7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测评项目分值10分,里面有3条测评指标。①:深化教育实践,3分值,具体有1项测评标准,打分内容有,实地考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和氛围营造情况3分。②:加强制度建设,4分值,具体有1项测评标准,打分内容有:网上材料4分,提供2019年以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单位规章制度的说明报告2分;提供2019年、2020年、2021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职工生产生活的图片资料各3张2分。③:选树先进典型,3分值,具体有1项测评标准,打分内容有:实地考察利用宣传阵地开展各级先进典型宣传情况2分;调查访谈了解单位典型选树的情况1分。

3.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这个测评项目分值6分,里面有2条测评指标。①:助力经济复苏,3分值,具体有1项测评标准,打分内容有:网上材料3分,提供单位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中开展精神文明教育,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说明报告2分;提供相关图片资料3张1分。②:优化营商环境,3分值,具体有1项测评标准,打分内容有:网上材料3分,提供2019年以来单位开展深化机关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规范性文件2分;提供2019年、2020年、2021年开展深化机关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图片资料各3张1分。需要注意的是:这条主要考察党政机关、行政执法部门和服务性行业单位;没有对外服务职能的生产经营单位和企业不考察此项,分值权重调整到“15-工作业绩优良”指标中。

4.党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这个测评项目分值6分,里面有2条测评指标。①:坚持党建引领,4分值,具体有2项测评标准,打分内容有:网上材料,提供2019年以来单位党组织建设和在创建中发挥党组织、党员作用的说明报告2分。实地考察单位党组织建设和在创建中发挥党组织、党员作用的情况2分。②:加强廉政建设,2分值,具体有1项标准,打分内容有:网上材料,提供2019年以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说明报告2分。

5.思想道德建设。这个测评项目分值10分,里面有2条测评指标。①:强化道德建设,3分值,具体有2条测评标准,打分内容有:网上材料,提供2019年以来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及开展职业道德建设的说明报告2分;提供2019年、2020年、2021年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及开展职业道德建设、提高职工素质相关培训的图片资料各3张1分。②:文明风尚行动,7分值,具体有5条测评标准,打分内容有:网上材料,4分值,提供2019年以来单位开展文明风尚行动的说明报告2分;提供单位贯彻落实《黑龙江省厉行勤俭节约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行动方案》的规范性文件1分;提供2019年、2020年、2021年参与文明风尚系列行动的图片资料各3张1分。实地考察,单位开展文明餐桌行动及公益广告宣传的情况2分。调查访谈,了解有无干部职工因婚丧大操大办、高额彩礼、厚葬薄养、封建迷信等违规受处分情况、严重交通违法情况和被相关部门列入失信黑名单等情况1分。

6.单位文化建设。这个测评项目分值8分,里面有3条测评指标。①:培育单位文化,4分值,具体有2条测评标准,打分内容有:网上材料,提供2019年以来单位文化建设的说明报告1分。实地考察,单位文化建设情况2分。调查访谈干部职工,了解单位干事创业氛围环境和干部职工对单位的归属感、认同度1分。②:建设学习型单位,1分值,具体有1条测评标准,打分内容有:网上材料,提供2019年、2020年、2021年开展岗位培训和职工教育、建设学习型单位的图片资料各3张1分。③:文化体育活动,3分值,具体有3条测评标准,打分内容有:网上材料,提供2019年以来单位开展文体活动的说明报告0.5分;提供2019年、2020年、2021年单位开展文体活动和“全民阅读”“全民健身”活动的图片资料各3张0.5分。实地考察,单位文体设施、文体用品及使用情况2分。

7.优质经营服务。这个测评项目分值10分,里面有3条测评指标。①:工作业绩优良,3分值,具体有2条测评标准,打分内容有:网上材料,提供2019年以来单位在地方党委、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进行目标责任制考核获得等次的文件或证明等情况资料2分;提供生产经营单位和企业须同时提供生产经营情况的说明报告1分。②:树立行业新风,4分值,具体有2条测评标准,打分内容有:网上材料,提供2019年以来文明优质服务的说明报告1分。实地考察,服务窗口服务规范、服务标准公示情况和窗口服务情况2分。调查访谈窗口服务单位服务对象,了解服务对象的满意率1分。③:教育实践活动,3分值,具体有2条测评标准,打分内容有:网上材料,提供2019年、2020年、2021年开展职业技能、服务竞赛活动的图片资料各3张1分;窗口单位须提供2019年以来开展争创优质服务先进典型的图片资料2分。

8.诚信守法。这个测评项目分值6分,里面有2条测评指标。①:诚信建设,3分值,具体有2条测评标准,打分内容有:网上材料,提供2019年以来开展诚信教育实践活动、支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参与诚信缺失问题治理的说明报告2分;提供所在地方文明办或行业主管部门征求相关部门对单位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诚信履约的评价意见的规范性文件1分。②:法治建设,3分值,具体有2条测评标准,打分内容有:网上材料,提供2019年以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说明报告1分;提供2019年、2020年、2021年开展法制宣传和普法教育图片资料各3张1分。调查访谈干部职工,了解领导班子依法依规办事情况1分。

9.履行社会责任。这个测评项目分值10分,里面有2条测评指标。①:志愿服务,4分值,具体有2条测评标准,打分内容有:网上材料,提供2019年以来单位注册志愿者名单和占比、时长记录等说明报告2分;提供2019年、2020年、2021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和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图片资料各3张1分。调查访谈单位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及职工参加情况1分。②:帮扶共建活动,6分值,具体有4条测评标准,打分内容有:网上材料,提供2019年以来单位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社区共建共享、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的说明报告2分;提供2020年、2021年与所在地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结对共建活动图片资料各3张2分;提供2019年、2020年、2021年以来参与乡风文明建设,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图片资料各3张1分;提供2019年以来开展军警民共建共育活动说明报告1分。

10.单位内部管理。这个测评项目分值6分,里面有3条测评指标。①:健全管理制度,4分值,具体有3条测评标准,打分内容有:网上材料,提供2019年以来学习宣传贯彻中央文明委《关于深化新时代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意见》和《黑龙江省文明单位建设条例》的规范性文件1分;提供健全落实民主管理制度的规范性文件1分。实地考察办公楼、服务窗口、车间等张贴展示管理制度的情况2分。②:思想政治工作,1分值,具体有1条测评标准,打分内容有:网上材料,提供2019年以来开展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明报告1分。③:关心关爱职工,1分值,具体有1条测评标准,打分内容有:调查访谈干部职工,了解保障职工权益和人文关怀落实情况1分。

11.优美环境建设。这个测评项目分值6分,里面有2条测评指标。①:倡导绿色理念,2分值,具体有2条测评标准,打分内容有:网上材料,1分值,提供2019年、2020年、2021年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图片资料各3张1分。实地考察,办公楼、食堂、车间等场所垃圾分类情况,查看公共场所禁烟情况1分。②:办公生产环境,4分值,具体有3条测评标准,打分内容有:实地考察,单位办公或生产经营场所、宿舍等内外环境情况2分。网上材料,提供2019年、2020年、2021年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防安全教育图片资料各3张1分;工业企业和建筑、交通等行业企业提供2019年以来建立健全环境管理制度和环境保护体系的规范性文件;所在地环保部门环保检查结果通知或证明等规范性文件1分。

12.特色创建活动。这个测评项目分值4分,里面有2条测评指标。①:体现行业特点,2分值,具体有1条测评标准,打分内容有:网上材料,提供2019年以来单位部署开展特色创建活动的说明报告和3张图片资料2分。②:典型经验做法,2分值,具体有1条测评标准,打分内容有:网上材料,提供2019年以来创建工作品牌说明报告或创建活动经验发言材料、媒体宣传报道资料2分。

13.创建工作机制。这个测评项目分值8分,里面有4条测评指标。①:领导班子重视,2分值,具体有1条测评标准,打分内容有:网上材料,提供2019年以来党委领导班子研究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会议纪要或会议记录等情况资料2分。②:组织制度健全,2分值,具体有3条测评标准,打分内容有:网上材料,提供2019年以来开展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工作规划和人财物投入保障等规范性文件1分;提供所在地文明办或行业主管部门关于信息报送情况的评价意见1分。③:职工积极参与,2分值,具体有1条测评标准,打分内容有:调查访谈干部职工,了解干部职工对本单位创建工作的参与率和满意度2分。④:创建氛围浓厚,2分值,具体有1条测评标准,打分内容有:网上材料,提供2019年、2020年、2021年宣传展示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图片资料各3张2分。

14.加分项目。这个测评项目分值10分,里面有2条测评指标。①:典型宣传,5分值,具体有3条测评标准,具体打分内容有:网上材料,提供国家和省级相关报道截图佐证材料,总分5分。②:获得荣誉,5分值,具体有2条测评标准,具体打分内容有:网上材料,提供国家和省(部)级荣誉截图佐证材料,总分5分。

三、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申报

这次专门针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省级文明单位(标兵)制定了测评标准。共有思想政治建设、公民道德建设、法治诚信建设、单位文化建设、社会责任建设、创建机制建设等6个测评项目和一个加分项目,21条测评标准,打分内容,也分别涉及网上材料、实地考察、调查访谈。

四、关于省级文明单位(标兵)创建动态管理措施(负面清单)

负面清单时间跨度就是一个创建周期,从2019年1月1日到现在,如果发生以下情况的单位,取消省级文明单位(标兵)申报资格:

1.领导班子成员有严重违纪、违法犯罪被查处,受到撤销党内职务(含)以上处分或行政撤职(含)以上处分,或被追究责任的。或者职工违法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注:员工不超过100人的单位,有1人(含)以上被追究刑事责任;员工不超过500人的单位,有3人(含)以上被追究刑事责任;员工超过500人的单位,有5‰(含)以上的员工被追究刑事责任)。

2.单位或者单位法定代表人被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或者被列入严重失信违法名录的。

3.发生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重大农产品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

4.发生造成负面影响较大的群体性事件、舆论事件的。

5.发生社会影响恶劣的“黄、赌、毒、黑、恶”案件,或严重扰乱网络秩序事件,或者邪教、非法宗教活动的。

6.发生严重道德失范、严重破坏营商环境,造成社会恶劣影响的恶性事件和案件的。

7.生态环境保护指标未达到国家标准,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对社会造成较大危害的。

标准化考察报告篇8

人们认识过程必须经过感性认识阶段,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表明:认识的唯一源泉是物质世界。认识依赖于实践。然后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社会实践中去考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的具体运用。

标准化考察报告篇9

探索总结出地理考察活动的规律、原则,让地理教师掌握地理考察的基本方法,不仅对教师组织开展地理考察活动具有现实指导意义,而且有助于增强地理教师组织开展地理考察活动的信心。

一、组织中小学生地理考察活动原则

第一,组织性原则。严格执行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有关组织学生外出活动的相关规定,办理各种报批备案手续,争取相关部门如教育行政部门、交通、公安消防等部门和学校领导的支持,将活动方案告知家长,以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一般来说,规模较大(1个班以上)、外出时间较长(6小时以上)的应由学校牵头组织,规模较小(1个班以下)、外出时间较短(6个小时以内)的可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组织。成立活动组织机构,机构一般由领队(校领导、班主任)、后勤保障人员、安全卫生人员(校警、校医)、考察管理指导教师等组成。为便于管理,将各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配备指导管理教师。明确细化每个成员的任务、职责;每个成员都要明白自己担负着确保学生安全的重任,尽心尽力履行职责。制定考察活动纪律要求,印发给师生,人手一份,并组织他们开展学习,逐条弄清要求。严格的组织纪律是地理考察活动的根本保证。

第二,安全性原则。组织者要充分考虑到影响考察活动安全的各种因素:(1)目的地应选择无地质灾害,无危险动植物,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2)选用证照齐全合法、状况良好的交通工具。(3)注意收集目的地天气的预报,避开台风、雷阵雨、大风雪、高温酷暑、低温冰冻等灾害性天气。(4)准备一些应急物品、用具,如干粮、饮用水,防暑、防冻、防虫药品,镰刀绳索等,条件许可的每人配备一个安全应急包。(5)制订应急预案,万一出现险情或事故时,师生能够得到及时、妥善、有效处置。严密细致的安全措施是地理考察活动顺利进行的根本保障。

第三,循序渐进原则。(1)目标要求要与学生的心智相适应,学生只要作出努力便有所收获,让每个参与者都享受到活动成功的喜悦,为下一次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不宜对大多数学生要求进行深度的研究。(2)考察内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先实践课本中的地理方法,掌握基本的地理技能,印证课本知识,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再进一步过渡到掌握课外知识与能力的要求。(3)考察地点选取,由校内再到校外,由近到远。例如有关地形方面的考察活动,先要求学生收集本校地形地貌资料,观察、了解本校地形地貌,再到校外考察,了解本村镇或本市的地形地貌。

二、一般地理考察活动的三个阶段

标准化考察报告篇10

干部;德;考核评价;淄博市

德是领导干部素质的灵魂,是考核识别干部的关键。总书记在纪念建党九十周年讲话中旗帜鲜明的指出:“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淄博市近年来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中高度重视对干部德的科学评价,在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了“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的选拔任用干部要求。认真总结淄博市干部德的考核实践探索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深化认识,力争通过分析研究提出新的举措,这是促进淄博市干部德的考核评价工作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近年来淄博市在干部德的考核评价工作上的实践探索经验

由于“德”本身存在的一些特殊性和抽象性,这使干部德的考核评价成为坚持新用人标准所面临的一大难题。首先,考察指标较难细化,干部的品德难以界定,要求笼统,标准模糊。其次,考察工作较难深入,由于干部德的内藏性、隐蔽性、可变性,导致对其考实、考准较难。面对如何考实考准干部德的难题,淄博市在坚持“以德为先选干部”的工作上积极实践、大胆探索,走在了这项工作发展的前沿。自党中央提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导向以来,淄博市注重从解决干部德的考察评价缺乏具体尺度、难以把握、不好操作等问题入手,在深入调研、试点先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关于对干部的德进行考察评价的实施办法(试行)》,通过述德、专项报告、民主测评、个别谈话等多种形式,先后对100多名拟提拔重用干部德的表现情况进行了考察。在去年淄博市全面完成的区县、镇和两轮村“两委”换届工作中,干部德的考评从以往的“软项目”变成了“硬指标”,充分体现出了“德”在干部选拔标准中的优先地位和主导作用。总结近年来淄博市对干部德的考核实践探索,可以用以下三个鲜明的特点来概括:

1、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科学界定考察内容

(1)细化考察内容。将干部的德重点分为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四大类,每一类细化分解为若干具体指标。比如“政治品德”细化为“政治坚定”、“恪守宗旨”、“维护大局”、“注重修养”等四个项目。在每一个项目中,又进一步细化为不同的具体要求,比如在“政治坚定”项目中,包括理想信念、世界观、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等方面内容。

(2)量化考察指标。对干部的德进行定性评价,将每类德的表现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差等四个等次的基础上,又对干部德的表现情况进行了量化,按照政治品德30分、职业道德25分、社会公德25分、家庭美德20分的分值,根据不同等次分别赋予不同权重,实行百分制量化考察,使考察结果能够更加直观、具体地反映每名干部德的表现情况。

2、坚持自评与他评相结合,探索实行专项考察

(1)个人自评。设计《考察对象德的有关事项报告表》,考察对象在考察前,要如实填写本人11个方面的具体情况,所在单位和上级部门进行审核把关。考察中,考察对象对照干部德的内容和要求,对自身德的表现情况进行专项述职,全面分析自身德的表现情况,重点查找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2)民主测评。召开民主测评会,参评人员突出广泛性与代表性,发放《考察对象德的表现情况民主测评表》,对考察对象德的日常表现情况单独进行测评,量化打分。

(3)实地走访。通过家访和实地调查等形式,对考察对象的德进行延伸考察,全面了解掌握干部“八小时”以外的表现情况。考察中做到了“三必谈”、“三必访”,即必须与考察对象的单位同事、同学朋友、服务对象进行个别谈话;必须上门走访考察对象的上级领导、父母配偶、街坊邻居。

3、坚持点与面相结合,积极拓宽考察途径

(1)经常性考察。通过召开联席会议、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定期向纪检(监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生、审计等相关部门征求意见,了解干部各方面的表现情况。

(2)重大事项跟踪考察。制定《关于在全市重点项目、重要工作、关键时刻考察使用干部的实施意见》,通过检查工作、督查、专项调研、个别访谈等方式,重点看其在大是大非面前是否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态度鲜明;在重大灾害和突发事件面前是否冲在一线、沉着应对、做好工作;在岗位变动、职务升迁以及荣誉面前是否有开阔的胸襟和良好的觉悟。近年来,淄博市先后对在“4.28”胶济铁路重特大交通事故处置、支援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干部表现情况进行了跟踪考察,通过跟踪考察提拔县级干部20人,重用10人。

(3)建立记实档案。淄博市所有市管干部定期填报德的现实表现情况报告表,内容涉及创选争优、表彰奖励、计划生育、见义勇为、举报、捐资助学、帮贫扶困等各个方面。建立干部德的考察评价记实档案,对干部在考察考核过程中收集的资料、形成的材料等进行归档整理,以此作为掌握干部德的表现情况的重要依据。目前,全市1400余名党政机关县级干部全部填报了现实表现报告表,每名县级干部都建立了干部德的考察评价记实档案。

二、继续提升淄博市干部德的考核评价工作的对策建议

标准化考察报告篇11

一、依法强化法律监督,确保严格公正司法

牢牢把握检察机关的宪法定位,依法履行审查逮捕、审查起诉、诉讼监督职能,努力为首都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法治保障。

从源头上严防冤错案件。逮捕是刑事诉讼中最严厉的强制措施,公诉是启动审判追究刑事责任的前提,一旦错捕、错诉,就会严重侵犯公民基本权利,甚至导致冤假错案。检察机关坚持认定案件事实必须依靠证据,确保有罪的人依法受到惩治、无罪的人不受追究。一是严格把握逮捕条件。市检察院制定《审查逮捕办案细则》,细化审查逮捕的法定条件、办案标准、工作流程。对侦查机关提请逮捕的案件,全部当面听取犯罪嫌疑人供述,认真核实证据。对命案等重大复杂案件,派员参加现场勘验,引导侦查机关依法、规范、全面、及时收集证据。依法惩治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侵害公民人身财产权利、破坏公共秩序和经济秩序犯罪,全年共批准逮捕16086人;对证据不足、需要补充侦查的1753人,依法作出不批捕决定,并督促侦查机关完善证据、查清事实。二是准确把握起诉标准。针对刑诉法严格了认定犯罪的证据标准,市检察院制定《提高公诉办案质量的工作意见》、《规范不起诉工作的指导意见》,严格执行罪刑法定、疑罪从无、证据裁判等法律原则和规定,要求承办检察官必须听取犯罪嫌疑人辩解,必须核实关键证人证言,必须听取辩护人意见;对侦查取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影响司法公正的,排除非法证据55件。坚持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标准,对各类犯罪依法提起公诉25204人;对于司法解释调整人体损伤鉴定标准、提高盗窃和抢夺定罪数额,导致不构成犯罪的案件,当事人达成和解的轻微犯罪案件,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751人。三是着力统一司法尺度。针对利用互联网制造传播谣言、利用伪基站发送垃圾短信等新型犯罪,非法集资、寻衅滋事、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等多发犯罪,证据标准、法律适用存在较大分歧的43类问题,积极协调侦查机关、审判机关,形成统一的证据标准,编发指导案例160余件,确保同类案件依法作出相同处理。

在诉讼中依法保障人权。检察机关严格遵循法定程序,切实加强人权司法保障。一是依法落实诉讼权利义务告知程序。对检察机关受理的全部案件,依法告知诉讼参与人在每一个环节的权利、义务,增加告知文书99种,完善书面、口头“双告知”制度,依法送达告知文书时坚持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详细解释,确保诉讼参与人清楚、明白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二是依法保障律师执业权利。更加重视律师对维护权益、保障公正的积极作用,对律师提出的无罪、罪轻、变更强制措施等意见,认真核实、记录入卷,并说明是否采纳的情况和理由。对律师查询案件、阅卷、会见当事人,全部实行网上预约、严格依法办理,全面落实与市律师协会签订的《关于保障和规范律师刑事诉讼辩护的若干规定》。三是依法维护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健全妇女儿童维权“绿色通道”、 残疾人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机制,严厉惩治侵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权益犯罪。依法适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特别程序,对罪行较轻、认罪悔罪的56名未成年人,经过考察帮教,作出不起诉决定,促使他们重新回归社会,其中9人考上了大学。北京市有4个基层检察院获得“全国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称号。四是完善涉军案件办理机制。依法打击破坏国防设施、冒充军人招摇撞骗、侵害军人及军属合法权益犯罪,切实维护国防利益。

依法加大对诉讼活动的监督力度。一是重点监督纠正侦查活动违法的问题。针对侦查机关违反法定程序调查取证、收集证据达不到证明犯罪标准等突出问题,集中进行通报、提出监督意见。针对侦查机关有案不立、有罪不究等情形,依法监督立案146件,追捕、追诉犯罪嫌疑人375人;提出书面监督意见253件,纠正侦查活动的违法情形。二是重点监督纠正不当裁判的问题。依法办理刑事上诉、抗诉案件153件,抗诉意见采纳率达到75%。针对危害食品安全案件判决没有依法加判禁止令,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仍然从事食品生产、销售的问题,依法提出抗诉、发出检察建议13件,监督审判机关改判和纠正,有效保障食品安全。切实加强对民事、行政诉讼活动的监督,依法提出抗诉53件,发出再审检察建议18件,采纳率达到85%。针对民事执行监督中发现的执法、司法人员利用职权制造虚假民事诉讼、骗取巨额资金的问题,以涉嫌滥用职权、民事枉法裁判和诈骗罪立案侦查5人。三是重点监督纠正刑罚执行的突出问题。对刑期未满就提前释放的罪犯,逐案审查;重点对职务犯罪、金融犯罪、涉黑犯罪人员进行专项检察,17名违法保外就医的罪犯依法全部被重新收监。同时,坚决查处上述案件中涉及的司法人员受贿、渎职犯罪,立案侦查5人,保证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依法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促进反腐倡廉建设

坚决贯彻中央依法惩治腐败的重大部署,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犯罪505人,同比上升15.3%;其中百万元以上的案件120件,占31.2%;县处级以上的国家工作人员137人,同比上升85.1%。

依法严惩重大职务犯罪。根据属地管辖原则,北京检察机关承担着查办发生在驻京国家部委、国有大型企业职务犯罪的重要职责。20xx年,我们先后查办了上级交办的国家发展改革委、信访局等13个系列专案,是历史上最多的一年,目前已经立案114人,其中省部级2人、厅局级20人,涉案金额千万元以上的12人。依法审查起诉云南省原副省长沈培平受贿案等省部级职务犯罪4件。这些专案案情复杂,调查取证难度大。仅在查办一起涉案13人、受贿数千万元的专案中,抽调本市各级检察院400余人,持续数月奔赴全国20个省近百个地区,调查取证近千人,查清了全部事实,使犯罪分子依法受到惩处。

全流程规范职务犯罪侦查行为。司法没有特权,必须依法规范。全市检察机关坚持把受理线索到侦查终结的全过程,都纳入依法、规范、受监督的轨道。一是规范线索管理。实行所有线索由市检察院集中管理、统一评估、重点督办,有证据证明涉嫌犯罪的依法立案侦查;不允许初查影响举报人、被举报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对过去经初查认定不构成犯罪,但对被举报人造成不良影响的,到有关单位通报情况、消除影响。二是规范侦查活动。严格执行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 “全面、全部、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做到凡接触犯罪嫌疑人必录、凡讯问必录、凡搜查必录;对立案侦查、逮捕或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拟不起诉的,一律由上一级检察院批准;查封、扣押、冻结、处理涉案财物一律实行电子台账、全流程管理,切实保障讯问合法、取证规范。三是依法开展追逃追赃,绝不让腐败分子逍遥法外。对潜逃的95名职务犯罪嫌疑人逐人、逐案建立信息库,持续查明犯罪事实、赃款去向,通过网上通缉、边防控制、国际合作、敦促自首、亲情感化等多种方式,追捕、劝返21名外逃人员归案。

深化职务犯罪预防。在依法打击犯罪的同时,注重加强警示教育,与医疗卫生、工程建设等20多个单位签订预防职务犯罪共建协议,联合开展巡展,注重以案说法,引导公职人员远离“潜规则”、依法廉洁履职。各级检察院依托查办的案件,在国有企业、金融、司法等行业领域开展专项预防调查,深入分析案件背后权力寻租、资源分配不合理的制度漏洞,积极向党委、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提出专项预防报告76份,其中两项报告被最高检评为全国检察机关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十佳报告。搭建行贿犯罪档案便捷查询平台,把缺乏诚信的企业挡在招投标公平竞争的门槛之外。

三、依法稳妥推进改革,完善检察权运行机制

按照中央关于司法改革的部署,市检察院研究制定《深化检察改革实施意见》、《健全检察权运行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坚持依法推进改革,及时向市委、市人大报告改革方案、重大事项,认真落实各项改革任务。

开展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改革试点。在主要检察业务部门、3个基层院推行改革试点,着力解决行政化办案模式导致司法责任分散、虚化和难以落实的问题。一是突出检察官的主体地位。按照现有检察官三分之一的比例择优选任主任检察官,配备相应的检察官助理、书记员,建立由主任检察官负责的专业化办案组织,保障检察官依法行使职权、承担责任。二是形成明确的权责清单。除了法律明确规定必须由检察委员会、检察长行使的决定权外,其他权限由主任检察官依法行使,切实做到“谁办案、谁负责”。三是健全责任追究机制。严格执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建立检察机关内外部人员干预、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和责任追究制度,做到排除干扰、公正司法。

深化检务公开改革。坚持依法能公开的一律公开,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检务公开机制。一是全面推进案件信息公开。建立程序性信息、法律文书、重要案件信息三大公开平台,从20xx年9月1日起,当事人及人可以实时在互联网上查询职务犯罪侦查、审查逮捕等14类案件的办理流程、处理结果等100多项程序性信息;对起诉书、抗诉书、刑事申诉决定书等6大类法律文书,除法律规定不公开的案件外,全部统一上网、提供公开查询;及时有较大影响的职务犯罪、典型案例等重要案件信息,回应社会关切,维护司法公信。二是全面推广案件公开审查。对127件有较大争议和社会影响的拟作不捕、不诉决定的案件,以及刑事申诉、民事申诉、羁押必要性审查案件,公开听证、公开示证、公开答复,听取当事人、人、专家学者、社区代表的意见,强化释法说理,以公开促公正。三是全面整合便民服务平台。把接待等候、业务咨询、受理控告举报申诉等功能,统一整合到各院的检务大厅,提供全方位的诉讼服务。北京市有13个检察院被最高检评为“文明接待示范窗口”。

探索优化检察职权配置。一是成立跨行政区划人民检察院。依托铁路运输检察分院成立第四分院,落实司法改革新要求,成立由资深检察官、组织人事部门、法学专家等组成的遴选委员会,从全市检察院、法院系统遴选检察官,集中办理跨区划的行政类、知识产权类、环境资源保护类、交通运输类检察案件。二是完善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依托与市政府法制办共建的“两法衔接”工作制度、涵盖26家执法司法机关的联席会议,推动各区县逐步建立“网上衔接、信息共享”平台,及时通报、移送案件,促进依法行政。三是积极探索提起公益诉讼制度。针对国有资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等领域危害公共利益的案件,研究论证提起公益诉讼的法律依据、诉讼程序等问题,为此项改革的落实做好准备。

改革业务管理机制。一是完善信息化办案系统。实现案件一律在网上办理,所有司法行为全程留痕,所有办案数据真实准确。对26项核心业务数据、692个办案关键节点实时公开、动态监控,并从绩效、案件、时间、人员四个维度进行分析,全面客观地反映各院、各部门、每名检察人员的司法办案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立即整改。二是改革业务考评制度。取消对各级院计分考核排名,建立定期集中通报案件质量、司法办案中突出问题的制度,不允许为追求办案数量下达指标,不允许为了考核业绩弄虚作假,确保按照司法规律依法办案。加大案件质量评查和专项督察力度,针对发现的取证不到位、证据审查不细致、文书制作不规范等19项问题,在全市检察机关通报并限期整改,督促检察人员依法、规范、文明办案。三是切实提升司法能力。推进基层基础建设,始终把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加强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利用9个月,在全市检察机关开展业务摸底考试、全员技能实训,公开通报考试结果、存在问题,在15个业务领域评选出176名业务标兵和骨干。全市检察机关有全国检察业务专家、专门人才53人。昌平院荣获“全国模范检察院”称号、西城院荣立集体一等功。坚持从严治检,始终用比监督别人更严的标准监督自己,严肃查处检察人员违纪2人,确保队伍清正廉洁。

自觉接受监督。一是依法接受人大监督。20xx年9月,市检察院向市人大会报告了依法规范行使检察权的情况,配合人大会组织开展专题调研30余次,认真落实审议意见,及时报告整改情况。挂账督办代表建议12件,积极将相关意见转化为深化检察改革、提升司法水平的具体措施。二是主动接受政协及社会各界监督。办结政协委员提案5件,向市政协通报检察改革进展情况。探索建立检察官与律师互相评价机制。深化检察开放日制度,邀请各界群众走进检察院了解检察工作开展情况。三是切实推进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建立统一的人民监督员库,充分发挥人民监督员对查办职务犯罪的立案、羁押、扣押冻结涉案财物、起诉等环节的监督作用,共监督评议案件33件,保障职务犯罪侦查权依法规范行使。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检察工作,离不开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人大及其会的有力监督,政府、政协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各位代表、委员为深化检察改革、加强队伍建设积极呼吁、建言献策,让我们备受鼓舞。在此,我代表全市检察机关,向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以及各位代表、委员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目前,全市检察工作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司法能力亟待提高。部分检察人员法治意识不够牢固、业务素质不高,办理新型复杂案件、准确认定事实证据、出庭证明犯罪等能力仍有不足,对刑事、民事、行政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还需加强。二是对深化改革的认识不到位、破解难题的主动性不强。各级院推进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检务公开等改革的进展不平衡,检察管理和检察权运行机制行政化的问题亟待解决。三是司法不规范现象仍然存在。有的检察人员执行法定程序和办案纪律不严格,办案质量和效率不高,影响了司法公信力。对于存在的问题,我们将在规范司法行为、狠抓队伍建设、深化检察改革中切实加以解决。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20xx年的工作任务

20xx年,全市检察机关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部署,遵循司法规律,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法律监督,深化检察改革,在连续两年狠抓严格规范司法的基础上,再开展为期一年的规范司法行为专项整治,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检察权。

依法履行检察职责,坚持以证据和质量为核心,防止冤错案件。审查逮捕、审查起诉每一个案件都严格遵循证据标准、法定程序,健全客观性证据审查、非法证据排除、证人鉴定人出庭等工作机制,确保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符合实体公正、办案过程符合程序公正。依法惩治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的犯罪,严厉惩治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侵犯知识产权等经济犯罪,重点惩治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破坏生态环境等涉及民生的犯罪,切实保护公民人身财产权利,服务首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依法坚决惩治职务犯罪,促进反腐败斗争深入推进。始终保持惩治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犯罪的高压态势,依法查办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犯罪,深入查办涉及民生、群众反映强烈的案件,加大惩治行贿犯罪的力度。严格规范职务犯罪侦查行为,健全线索受理、分流、查办、信息反馈制度,对执行同步录音录像制度、扣押冻结涉案财物进行专项检查,切实提高侦查法治化水平。依托查办案件,深入开展警示教育、预防调查、年度报告等工作,提出预防对策建议,促进廉政机制建设,切实发挥预防工作对于保护和教育干部、遏制和减少犯罪的积极作用。

依法规范诉讼活动监督,保障法律统一正确实施。严格执行修改后的刑诉法、民诉法、行政诉讼法,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明确案件移送标准和程序。深化刑事侦查活动监督,加大对限制人身自由司法措施和侦查手段的监督力度,加强对刑讯逼供和非法取证的源头预防。加大民事、行政诉讼监督力度,重点监督纠正裁判不公、虚假诉讼和程序违法等问题。在司法办案过程中,切实加强释法说理、法制宣传等工作,促进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深入推进检察改革,健全检察权运行机制。以检察官办案责任制为核心,落实司法人员分类管理、职业保障等改革任务,明确各类检察人员的工作职责、流程、标准,形成权责统一、制约有力、运行高效的检察工作机制。完善案件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健全干预查办案件的记录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检察院建设,积极探索提起公益诉讼制度。健全主动重要信息、网上公开生效文书、便捷查询程序性信息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大检务公开力度,切实增强检察工作透明度。

努力建设过硬队伍,全面增强司法能力。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信仰法律、坚守法治,把保障人权、程序公正等司法理念落实到每一个司法办案行为。开展新一轮检察业务实训,完善与公安、法院的岗位交流锻炼制度,切实提升依法履职能力,努力建设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检察队伍。加强案件流程管理等基层基础工作,实现从注重办案数量向注重办案质量转变,从封闭式管理向公开透明管理转变,从侧重内部监督制约向全面接受外部监督转变,确保严格依法履行检察职责。坚持从严治检不放松,绝不允许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对检察人员违法违纪零容忍,坚决查处、绝不姑息。

各位代表,在充满希望和变革的20xx年,全市检察机关将在市委的领导、市人大及其会的监督下,依法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为建设法治中国首善之区作出应有的贡献。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工:基本概况

依法对贪污贿赂犯罪, 国家工作人员渎职犯罪,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报复陷害、非法搜查等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进行侦查,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某些重大犯罪案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对 重大刑事案件依法审查批捕,提起公诉,领导全市各级人民检察院开展对刑事犯罪案件的审查批准逮捕、决定逮捕、提起公诉工作;领导全市各级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民事审判和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的工作,对本级人民法院和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确有错的判决和裁定,依法向市 高级人民法院提起抗诉或提请最高人民检察院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抗诉;对全市各级人民检察院在行使检察权中做出的决定进行审查,纠正错误决定;受理公民控告、申诉、检举和对贪污、贿赂犯罪的举报,办理刑事赔偿事项;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研究并提出防范对策;负责全市检察机关对检察环节中其他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指导;组织全市检察机关的对外交流,开展有关司法协助,办理与境外的个案协查等工作。

多年以来,市检察机关在市委和高检院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会的监督指导下,在市政府的支持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走在全国前列、当好“检察业务工作和队伍建设两个表率”的目标,坚持“学习、规范、创新、提高”的新思路和“三基”建设的要求,紧紧围绕首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突出“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主题,严格履行刑事检察职责,积极维护首都社会政治稳定;加大查办职务犯罪力度,积极促进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充分发挥职能优势,深入开展预防犯罪工作;依法履行诉讼监督职能,努力维护司法公正和统一;不断深化改革,为检察工作创新发展提供新动力;坚持从严治检,全面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在队伍建设、业务工作、改革管理、理论研究和检察保障等方面不断取得新成效。

看过“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人还看了:

1.法院检察院工作报告

2.人民检察院实习报告范文

标准化考察报告篇12

1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信息处理

1.1 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

地质勘察中,地质的测绘、钻探以及山地等工程中所产生和获取的数据均可作为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信息处理的参考数据,对这些数据的处理便是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信息处理流程的开端。在地质测绘等工程中所获取的数据大多具有着来源广、数量多、种类繁杂和应用主题多等特点,且同时兼顾着可集性、可存储性以及可管理、复制和共享的性质。水利水电地质信息的处理流程主要包括:数据获取、数据整理、勘察图件制作以及地质体空间分析、成果编制等多个环节。在所有的处理环节中,任意一个环节都对应一种合适的信息处理技术,并通过这一处理技术来完成处理环节的工作。比如勘察数据的采集和管理环节对应数据库技术,由数据库来收藏和整理勘察获取的数据等等。

1.2 信息处理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信息采集仅仅只是信息处理过程的起点,但其却是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勘察结果和勘察质量的关键内容之一。勘察中所采集到的数据主要包括前期资料数据以及工程勘察数据两大类。一般来说,资料数据和勘察数据是可以直接录入和导入的,且可以采用二维平面图和三维模型输入方式进行处理。报告、汇报、归档部分是指利用数据库、二维辅助制图和三维模型与空间分析成果来编制工程勘察报告等勘察成果,并对所取得的成果数据进行审查汇报,最后把成果进行数据库管理和归档。以上这些工作全部处在标准化体系的制约之下,这些标准包括工程勘察规范、数据编码标准、图层设置标准等等,同时这一过程被网络技术进行全面的改造,从而组成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信息处理的完整流程。

1.3 信息处理流程

1.3.1 数据采集阶段。采集阶段的第一步工作是确定工作目标,等待目标确定之后,再仔细搜集已有的各种资料,然后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标记出可能成为工作区域的地方;随后,对所标记的,可能成为工作作区域的地方进行实地考察,进一步确定下该工程的工作区域;最后,在基本确定下的工作区域内进行测量和测绘工作,勘察该工作区域地质条件是否满足施工需求。测绘完成后,可现场采用钻探、物探以及地质实验等方法来开展深入的地质勘察工作。

1.3.2 室内整理阶段。之所以叫室内整理阶段,主要是因为该阶段内所进行的地质资料校对、分析、分类等管理工作都是在室内进行的,无需到室外进行。事实上,室内整理阶段和数据采集阶段是可以同时进行,或者顺序颠倒的,实际执行时,可先进行室内整理,再进行室外出具采集,也可先采集数据,后整理数据。

1.3.3 数据分析处理阶段。顾名思义,该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前两个阶段搜集、整理得到的勘察数据进行处理,将现有的勘察数据加以编制,形成各种类型的资质图件。野外勘察数据的处理可采取统一、分析、计算等方法作简便处理,编制成相关的图件资料,为下一步勘察报告的编制和形成提供参考。

1.3.4 报告编制阶段。数据分析处理完成之后,便是数据报告编制,最终得出勘察成果。对于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信息处理来说,数据经采集、整理、处理以及编制之后所形成的编制报告,便是勘察的最终成果。报告编制阶段,相关技术人员编制报告内容时主要以来自身对地下地质空间的感悟与工作经验,充分利用获取的数据和前期对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处理成果来编制工程勘察报告。

1.3.5 成果审查与汇报阶段。这一过程是对整个勘察工作的检查和验收,如果分析不够充分,要返回到分析处理阶段进行更充分的分析处理,如果分析结果缺乏足够的数据,要返回到数据采阶段,进行补充勘探工作,直到审查通过。

1.3.6 资料归档阶段。数据资料归档阶段是地质信息处理流程的终点,这一阶段主要是把原始勘探资料和勘探成果资料进行分类归档工作。这部分资料同时也是其它工作的资料依据。从信息处理角度也可以把这个过程划分为数据采集、数据管理和数据应用三部分,其中数据管理包括对所采集数据进行管理和对数据应用的结果进行管理,数据应用包括数据统计分析、空间模拟与分析、地质图编制和报告编制等。

2 实现地质信息技术的集成化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信息技术的作用,需要实现信息集成化。其原则和出发点是:使各部分信息有机地组成一个整体,每个元素都要服从整体,追求整体最优,而不是每个元素最优;各个信息处理环节相互衔接,数据在其间流转顺畅,能够充分共享。系统有了这样的的整体性,即使在系统中每个元素并不十分完善,通过综合与协调,仍然能使整体系统达到较完美的程度。从工程勘察信息系统实现的逻辑结构看,系统集成的内容包括:技术集成、网络集成、数据集成和应用集成。分布式的工程勘察点源信息系统的建立,就是上述四方面集成的结果。

结束语

工程勘察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既涉及各种信息技术及其集成化应用,也涉及方法论和其它问题,要求深化对地质信息机理基础理论的研究。因此,工程地质勘察的信息化需求,也是地质信息科学发展的动力,促进地质信息科学的理论框架、方法论体系和技术体系形成。工程勘察的计算机应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作为地质信息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也不断地借鉴和引进其它地质与矿产勘查领域的成果,并且逐渐融入地质信息科学的总体发展轨道,伴随着地质信息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参考文献

标准化考察报告篇13

完整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勘察工作概况

(1)拟建工程概况。包括工程名称、委托单位、项目所处位置、规模(层数、高度、建筑面积等)结构类型、荷载大小,抗震设防类别、设计室内外地坪标高、拟采用的基础形式、埋深以及拟建工程与已建工程地基基础之间右能存在的相互影响等。

(2)目的任务和依据的技术标准。勘察目的任务要以勘察任务书和勘察合同为依据,技术标准必须是最新的有效版本。

(3)方法、工作布置及完成情况。勘察工作布置原则及指导思想,勘察方法、钻探、取样器类型,钻探工艺、取样方法;原位测试的种类、仪器设备的规格型号,试验的方法及工序;岩土室内试验的项目、试验方法;测量系统以及引测依据;勘察工作的起止时间、完成的测绘、钻探、原位测试以及室内试验工作量和质量评述。

2.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1)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以及岩土层工程地质特征。包括地面高程、坡度、倾斜方向、场地所处地貌单元、微地貌形态,切割况以及自然边坡稳定情况等;地层岩性、厚度、成因及分布规律;岩石的产状、结构、风化程度及风化带的划分;地质构造的类型、产状、分布规律及对场地的影响;埋藏的古河道、浜沟、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的不利影响;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的种类、分布、发展趋势及对工程的影响。

(2)地下水。主要包括:①场地地下水类型、含水层埋深、厚度及分布规律。②勘察期间地下水初见水位、稳定水位以及年变化幅度、历史最高水位、近3~5年最高水位等。地下水位量测方法应符合规范要求。③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地下水与地表水的补排关系,是否存在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源以及污染程度。④分析评价地下水(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应根据水、土分析结果,结合场地环境类型判定水土腐蚀性,报告中应列出用以判定的主要分析指标。

3.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岩土工程分析评价要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岩土体的变形、强度和稳定应作定量分析,对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可仅作定性分析。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岩土工程地质分层及岩土参数的统计分析、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场地地震效应、地基基础方案、基坑工程等。

4.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附的主要图表

(1)勘探点(钻孔)平面位置图。表示的主要内容:① 建筑平面轮廓;②钻孔类别、编号、深度和孔口标高;③剖面线和编号;④地质界线和地貌界线;⑤不良地质现象、特征性地貌点;⑥地理方位。

(2)钻孔工程地质综合柱状图。钻孔柱状图的内容主要有:地层代号、岩土分层序号、层顶深度、层顶标高、层厚、地质柱状图、钻孔结构、岩心采取率、岩土取样深度和样号、原位测试深度和相关数据。在地质柱状图上,第四系与下伏基岩应表示出不整合接触关系。在柱状图的上方,应标明钻孔编号、坐标、孔口标高、地下水静止水位埋深、施工日期等。

(3)工程地质剖面图。此图是作为地基基础设计的主要图件。其质量好坏的关键在于:剖面线的布设是否恰当;地基岩土分层是否正确;分层界线,尤其是透镜体层、岩性渐变线的勾连是否合理;剖面线纵横比例尺的选择是否恰当。剖面比例尺的选择,应尽量使纵、横比例尺一致或相差不大,以便真实反映地层产状。在剖面图上。剖面各孔柱,应标明分层深度、钻孔孔深和岩性花纹,以及岩土取样位置及原位测试位置和相关数据。在剖面图旁侧,应用垂直线比例尺标注标高,孔口高程须与标注的标高一致。剖面上邻孔间的距离用数字写明,并附上岩性图例。

(4)主要附表、插表。①岩土试验成果表。②原位测试成果表。③钻孔抽水试验成果表。④桩基力学参数表。

二、工程报告的编制程序

1.外业和实验资料的汇集。介入统计,此荐工作应于外业结束后即进行,首先应检查各项资料是否齐全,特别是是实验资料是否完全,同时可编制测量成果表,勘察工作量统计表和勘探点(钻孔)平面位置图。

2.对照原位测试和土工试验资料,校正现场地质编录。这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但往往被忽视,从而出现野外定名与实验资料相矛盾,鉴定砂土的状态与原位测试和实验资料相矛盾,产生诸如此类的矛盾,或由于野外分层深度和定名不正确,或试验资料不准确,应找出原因,并修改校正,使野外对岩土的定名或状态鉴定会与实验资料和原位测试数据相吻合。

3.编制钻孔工程地质综合柱状图。划分岩土地质层,划分岩土地质层,编制分层统计表,进行数理统计,地基岩土的分层恰当是否,直接关系到评价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因此,此项工作必须按地质年代,成因类型,岩性,状态,风化程度,物理力学特征来综合考虑,正确地划分每一个单元的岩土层,然后编制分层统计表,包括各岩土层的分布状态和埋藏条件统计表,以及原位测试和实验测试的物理力学统计表等,最后,进行分层试验资料的数理统计,查算分层承载力。

4.编制工程地质冲面图和其它专门图件。

5.编写文字报告,按以上顺序进行工作可减少重复,提高效率,避免差错,保证质量,在较大的勘察场地或地质地貌条件比较复杂的场地,应分区进行其它评价。

三、提高报告编写能力的途径

一份好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该是资料收集和场地调查充分,工程量布置合理,工程性质和场地条件阐述简练、清楚、图表清晰、整洁、美观、真空反映场地岩土层的工程特性。对场地不良地质作用的分析评价正确,建议处治措施得当;对设计以及施工的建议切实可行。可见要编写出一份好的勘察报告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要求岩土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坚实的基本理论基础。其次,由于岩土工程是一门半经验半理论的学科,必须重视学习别人的经验并不断积累自己的工程经验,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提高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要熟悉和掌握国家、行业以及地方岩土工程勘察以及地基基础设计方面的有关规范、规程。因为规范、规程是成熟经验的总结,具有可靠的基础和成熟的应用实践,在一定程度上体理着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是技术工作的指南,对实际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方面的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另外对国内外有关岩土工程方面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应另强学习,以不断提高基本理论和实际工作能力。总之,只有勤学苦干,善于思考,善于总结,不断创新,才能写出符合规范要求,便于设计使用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参考文献

[1]GB 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 [2]GB5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