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民生工作工作思路实用13篇

民生工作工作思路
民生工作工作思路篇1

前言: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创新的产物,是更好更快扩大高等教育资源的一种有效途径。但由于其投资主体和投资渠道的特殊性,这对民办高校的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在中央提出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意见的大背景下,研究如何改进和创新民办高校新生党团教育工作的新思路就成为具有更深层意义的重要课题。

1.民办高校加强新生党团教育工作的意义

1.1 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当前,建设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的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生思想政治教育战略的意见,中组部、团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意见,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为学校共青团工作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1]。构建民办高校学生组织党团联动机制有助于引领民办高校人才培养。党团联动机制如果渗透到学生组织中将保证发展政治方向的正确性。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视角,开展党建带团建的工作,使学校共青团建设与新形势、新要求相适应。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学生人数的增加,原来按专业、班级建立学生党团支部, 缺乏创造力和活力,已远远不能满足党团工作在民办高校的发展。民办高校应积极探索依托学科点、社团组织、学生组织等新的聚集方式,以多种形式建立学生组织党团支部,作为建立学生党团支部的新形式,得以更好地补充党团的基层组织设置,扩大党团工作的覆盖面。

1.2 班级及组织机构建设的需要

加强党团建设及班级管理是落实民办高校各项管理制度的需要,因为班级党团组织是民办高校管理中的基层组织,开展的党团精神落实及班级文化建设不仅仅是对精神的传达,对主流思想意识的培养,更是能够为学校完善落实各项制度打下坚实基础。班级文化是班集体的一种风尚,一种文化传统,一种行为方式,它是在自觉或不自觉的过程中形成的,是能够渗透到班集体同学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的活动。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需要辅导员在加强党团建设及班级管理的组织中进行有效落实,进一步提升班级文化氛围。

2.加强民办高校新生党团教育

2.1 健全党团组织“青马工程”工作机制

“青马工程”是民办高校党团组织的共同使命,也构成了民办高校党团联动的新载体。第一,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民办高校党建的重要任务。民办高校党的建设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是统一的,两者统一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实现过程中。[2]第二,实施“青马工程”是共青团组织的首要政治任务。团的成长、发展历程证明,共青团只有为党不断输送新鲜血液,才能推动自身事业的不断发展。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也是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根本任务和重要内容,要求民办高校党组织首先把自身建设好,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民办高校意识形态阵地,促进和推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的开展。团组织必须把吸引、凝聚青年作为自己的存在前提和首要任务,而用先进的思想吸引凝聚青年依然是共青团作为先进青年群众组织区别于一般社会组织的鲜明特色和制胜法宝。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就是落实这一战略思考的具体措施。以“青马工程”为载体实现党团联动,有助于贯彻落实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可以共同搭建网络教育平台,建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专题网站和网页,利用网络QQ、博客、BBS等途径及时了解青年群体的发展动态和心理需求。“青马工程”中建立党建联动,充分把党有号召和团有行动、党组织的绝对领导和团组织的勇挑重担、党团组织共同负责和分工合作有机结合起来,使党组织在思想指导、组织协调、相关保障方面的作用得以发挥,优化“推优”机制、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党员团员共进步机制等联动措施,将最大限度地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团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将营造更良好的关注氛围、促成更严密的工作衔接、形成更强大的培育合力。

2.2 活跃新生社团活动等文化活动

以项目为导向,活跃新生文化活动。新生社团在新生与社会之间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大学生走入社会后需要掌握的许多能力,可以在社团独立活动中都能得到培养和提高。使学生学会独立组织、完成相关项目,学生就是项目的主导者,在实践中,他们的责任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提升[3]。组织、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全国性的大赛;鼓励学生组织承办校级活动,并结合专业特色策划、组织有专业特色的院系活动;根据需要,在新生公寓和新生社团中建立团组织,尝试在活动项目、网络虚拟群体中建立团组织。以思想建设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全面活跃基层团组织,促进学校基层团组织焕发新的活力。积极党建带团建,开展系列主题活动,主题鲜明,特色明显。在此过程中,秉承“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培养理念,注重新生干部“四个意识”的培养,即政治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团队意识。举行新生任班长、团支书以及新生会、社团等各级干部的培训会、交流会,扩大覆盖面,从而加强团干部的政治素养、提高团干部的社会责任感,增进团干部对工作的熟悉程度,提升团干部队伍的凝聚力。

2.3 加强新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

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组织形式以及就业和分配方式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而且这种趋势还将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这样的形势下, 我们必须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充实, 加强正确的思想理论引导。解决思想问题是做好其他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要把加强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放在“党建带团建”工作的首要位置来抓。要充分发挥“两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确保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 夯实青年新生的理论功底。民办高校新生党建对象的教育内容,应该将重点放在提高民办高校新生对中国共产党性质的理解上,要让民办高校新生认识到党的先进性,让民办高校建党对象在经过教育之后,可以感受到党内强烈的党内氛围以及严格的要求,使之感受到党的优良传统和责任,从而使得自身的自律意识得到有效的提高,另外,在工作中要健全和完善党建带团建的工作联系会议制度, 使团的干部能迅速地了解和把握全局, 推动团的工作更加贴近大局、贴近实际, 确保共青团工作的顺利开展。要让新生清楚地看到主流与多样性的关系, 要以宣传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旋律为主导。

结语:民办高校的新生党团教育是不可缺的,也是大有可为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出现了多样性的新情况、新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加强民办高校新生党团教育工作的几种具体措施。希望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加强民办高校党团的教育管理工作,增强党团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为我党持续注入新鲜血液。

参考文献

[1] 修耀华,胡伟.民办高校党团联动机制建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8):23-24

[2] 赵烨,等,民办高校新生党建工作与共青团“推优”工作的互动关系[J],辽宁工程技术人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3

民生工作工作思路篇2

一、军训工作中存在的四个问题

(一)相关制度保障不足

大学生军训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民族地区高校起步较晚,民族地区经济落后,对军训的投入资金不足,各项规章制度不健全,对学生军训执行不够严格,存在不少问题。

1.资金投入不到位。开展大学生军训需要调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包括管理者、教练员、医务人员、安保人员等,训练过程中教官和学生使用的教具、器材、服装等。这些都需要大量的经费加以保障,无论哪一方面的投入不足都会影响到训练的实际效果。

2.后勤保障机制不足。后勤保障顾名思义就是为参训的学生和教官提供后勤服务,处理学生突发事件、改善训练条件,保证军训的顺利开展。然而,在实际军训过程中由于军训经费不足,导致很多后勤服务保障不足。学校医务室派出一两个医务人员值班,负责给学生开具不能参训的请假证明,对于军训过程中发生突发意外状况如昏厥的学员则丝毫无对策。

3.成果检验机制不健全。对于军训成果的检验,则停留在军训汇演时候的踢正步,行瞩目礼,哪个方队走的最整齐,口号喊的最响亮,谁的得分就最好,谁就是优秀。国家对大学生军训内容是有具体的要求的,军事训练仅仅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学生的军事理论如何检验、采取何种方式考核、成绩的比例如何设置,这些似乎毫无制度体现。

(二)军训师资力量不强

1.师资不固定。由于民族地区高校基本将新生军训时间定在入学后的一个月内,时间较为集中,有限的承训人员短时间内难以消化如此多的学员。面对各自时间紧迫的军训计划和部队内部的军事任务,在择教官方面随机性很强,这样就有可能造成优秀、有经验的师资缺乏,影响军训效果。

2.全科人才缺乏。大学生军训绝不是教学生基本的军事动作那么简单。如何让学生在思想政治、组织纪律、行为习惯和军事理论知识上有一个大的提升,这些都与一个教官的综合素质息息相关。让学生听得懂、愿意听、记得住、用得着的全科官兵实在太少,因而不能有效提起学生的军训兴趣和爱国情感。

3.“杂牌军”充斥。民族地区军分区的维稳任务较重,难以抽出足够的、熟悉民族地区情况的教官对新生开展军训,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数量巨大的训练任务,这也成为各大高校的难题。很多情况下,已经离开部队多年而又没有进行相关专业训练的的交警、消防队员也被拉入承训队伍。这样虽然影响整体的军训质量,但也属无奈之举。

(三)日常训练内容不多

1.理论学习较少。军训主要是由军事理论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两个部分组成。而安排理论学习的时间十分有限,有些高校只是“有计划、无安排”,很多学校把不宜进行户外训练的下雨天来进行集中学习军事理论。广大学生学习军事理论的强烈愿望和学校安排较少不能满足的矛盾日益突出。

2.操练内容单一。立正、稍息、站军姿、踢正步…这些是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军训的主流动作,基本与高中入学军训的内容一致,学生缺乏兴趣。少数学校安排部分方队学习“擒敌拳”、“匍匐刀”这成为他们乏味训练的最大调适。

3.大纲要求无法保证完成。在刚开学的军训期间,学校或是院系常常需要集体去处理很多事情,正常的技能训练时间被耽误。在有限的军训期间内可能因天气原因不能训练,正常的训练任务将无法完成。

(四)军训成果持续不够

1.政治思想松懈。军训期间,每天沉浸在激动人心的军歌声中,接受军事理论老师对国家安全局势深入细致的解读,心中爱国热情和忧患意识油然而生。然而,短暂的军训生活后,又进入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我不关心”的境地。

2.组织纪律涣散。军训过程中养成的统一步调,集体意识和组织观念也随着汇报表演的结束而烟消云散。上课迟到、旷课的风气又开始涌动。集体活动表现的拖拖拉拉,松松散散,集体观念荡然无存。

3.意志品质下降。军训过程中养成的团结互助、自强不息、敢于担当的意志品质也不那么浓厚,遇事躲着走,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生活;学习生活上遇到困难就退缩,不自信、不作为的惰性开始蔓延…

二、民族地区高校开展军训工作的路径

民生工作工作思路篇3

一、加强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意义

民办高校的大学生是一个相对特殊的主体,主要是那些高考失意学生,迫于家庭以及自身大学梦想的实现,所以最终选择了费用相对较高的民办大学。据相关数据调查结果显示,民办高校的生源相对较差,所以存在着学习基础差、学习方法差以及学习风气差等薄弱局面,而且在他们自身的观念认识存在着局限性意识,就是自己相对于统招大学生来说明显是弱者、是失败者,所以直接造成了其思想政治素养以及心理素质建设相对较差的情况。就具体结果看,民办高校大学生处于明显的两极表现,其一是民本大学生想要成为真正有用的人所以好好学习,在生活上也变得越发节俭;另一种学生则明显与之不同,对于学习存在强迫性或是受到家长的逼迫带有逆反性情绪,所以出现了厌学情况,再加上大学期间缺少父母的全面监督,开始频频出现问题,例如打架、漠视课堂秩序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压力,直接造成了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薄弱局面。从现阶段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态势:社会发展角度、高校改革发展状态以及家长的期望状态,所以强化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已经成为新时期社会发展状态下的主要工作。

二、如何有效加强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1、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对于任何一个高校来说,想要保证工作的有效开展就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这一点对于逐渐兴起的民办高校更为重要。作为民办高校的相关管理工作人员想要真正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意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对学生的发展情况有一个相对全面的了解,首先做好学生的内在需求调查工作,单纯的依靠自身对于大学生的设想来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机械灌输,根本无法与学生的实际状态相符,所以可以采用开展教育活动来对学生的兴趣进行最大程度的激发,也可以主动参与到学生集体中,了解于他们主要关心的问题、热议的话题,以便工作的有效开展;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工作,尽量多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活动,例如班会、集体娱乐活动等,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进行活动的自主组织,在不断的探究以及体验中来达到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

2、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

对于任何一个管理部门来说,想要保证工作的良好实现。必须强化管理机制的建设工作,所以民办高校想要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实现管理体制的改革以及机制的创新情况。要在校党委领导下建立民办高校的团组织,通过团组织的建立来最大限度的实现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同时作为团组织的相关工作人员可以结合现阶段每一位大学生自身存在的特点、兴趣以及具体的爱好情况来组建团组织下面的相关社团以及学习兴趣小组,来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动性以及参与性意识;实现校家的有机联系,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家庭的支持,所以可以通过和学生家长之间的及时联系来了解学生的思想波动情况,也可以将学生在学校的具体表现情况及时向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具体情况,也可以增加家长对于学校教育工作的支持力度,最终真正实现校家相结合的教育效果;开展服务管理工作的全民建设,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受到来自家庭经济上的困难、工作实习上的困难以及学习上的困难情况,而服务管理的开展就可以对学生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

3、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良好的教育文化环境是其开展的前提基础,所以要做好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任何内容都可能成为推动学生思想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可以通过几个方面的校园文化建设来营造思想教育的良好氛围:第一,强化校园文化物质建设环境。物质文化建设主要包括校园文化环境、教学设备的完善程度、基础设施建设等,所以作为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做好各个环节的环境建设工作;第二,做好教师队伍建设。对于学生来说,教师是影响其思想行为的主体,所以师德建设的良好与否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教育工作中不能带着有色眼镜来看待学生,只重视学习成绩过于片面,对于学习能力稍差的学生还会直接打击自信心,更要注重对学生的认可,在不断的鼓励交流中来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用自身的人格魅力以及师德魅力来最大限度的感染学生。

4、思想政治工作要实现载体的创新

民生工作工作思路篇4

对民族地区的民族学生进行教育倾斜,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具体体现,我国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学生举办有民族中学、民族预科班以及高考加分等教育扶持政策。并在西部大开发民族地区对人才需求日趋加大的背景下,少数民族大学生进入高校学习的人数不断增加,甚至于在有的高校专门针对民族地区急需专业人才还开班有专门的民族学生班。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进入高校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存在生活环境、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问题。因此,如何做好少数民族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的教育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党的民族政策是否得以贯彻落实。笔者结合在民族地区高校从事多年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对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进行探究,期望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概述

同志曾说: “做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国际和国内、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深刻分析新形势对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活动发生作用的客观环境及其基本特点,正确审视和解决那些影响干部群众思想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为我们进行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一个根本的比较切合实际的基础。”[1]目前我国在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总体稳定,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思想主流积极向上,能做到遵纪守法,学习认真刻苦,学习生活已经能够融入校园大环境中。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出于自身的民族感情和民族习惯、有本民族意识,但都具有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和历史观。

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少数民族学生特别是从民族集居地来的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地缘、年龄、阅历等因素的影响,有的存在学习进度跟不上,主要靠自学来完成学业;有的难以和周围人交流,产生孤独和戒备心理;还有的来自偏远经济欠发达地区,承受着较大的经济压力。这些问题都给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和要求。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路径构建 ――以阿坝师范学院为例

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在于“三个离不开”、“五观”、“五个认同”教育,这是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笔者在阿坝师范学院开展调研的情况看,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生活比较重视和关注,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必须采取系列工作举措,特别是对贫困的少数民族学生给予了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这样取得的成效比较明显。

1.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民族观

首先,制定积极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素质拓展规划。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五观”培养纳入成长成才计划,以养成基础文明习惯、维护良好秩序为重点,将他们思想政治教育寓于日常工作点滴。

其次,开展专题讲座,拓宽教育渠道。邀请学者、专家,尤其是少数民族身份的专家,紧紧围绕“民族团结”、“当前局势”等热点话题开展“五观”教育,引导广少数民族大学生充分认识到“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重要性、紧迫性,有效增强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是非判断能力。

其三,构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通过开设民族理论与政策、民俗文化等课程,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充分认识党的民族政策、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增进对建设祖国、家乡的重大意义,鼓励他们将政治信仰与的有机结合,加强自身思想政治修养。

其四,充分利用少数民族大学生好动、好唱、好跳等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紧扣民族与时代主题的活动,弘扬时代主旋律,传递青春正能量。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们进一步锻炼和提升了综合素质,进一步强化了正确的“五观”教育。

其五,抓好少数民族重大节日节点,开展寓教于乐的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阿坝师范学院除汉族外,主体少数民族为藏、羌、回、彝,因此,学校每逢藏历新年、羌历新年和彝历新年,都会组织本民族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充分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情感,建立了与少数民族学生沟通的桥梁。

2.搭建各民族学生之间交流平台,积极引导少数民族学生对“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认识,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首先,开展多元文化交流融通平台,并将党的民族政策寓教于乐。学校积极倡导多元文化交流互通,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大学生能歌善舞的优势,积极调动学子们继承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热情,加强了各民族学生的沟通及交流。为广大新生学子提供了一个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的途径,也为新老学子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渠道。

其次,重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统战工作。高校一定要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大统战工作中来,从阿坝师范学院的工作成效来看,学校长期配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和工作机构负责少数民族学生统战工作。定期性的召开少数民族学生座谈会,征求并听取他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开展经常性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民族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帮助他们了解和掌握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增加相互间的了解和尊重,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特别是重点了解和尊重穆斯林群众的饮食习惯和宗教禁忌等,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不断加深“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简称“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观念,增强“五个认同”即“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拉近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和老师的距离。

3.建立健全少数民族学生学业激励机制,积极帮助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减轻经济压力、学业负担,提高学习信心和兴趣

大多数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自偏远地区,贫困学生比例较高。在求学过程中,他们承受着经济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自卑和自尊交织的矛盾心理的双重压力。对他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立足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是我们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实效的切入点。

首先,充分使用国家奖助学政策,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奖助贷勤办法,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并在政策范围内向少数民族大学生倾斜,积极争取社会资金对他们的资助。为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学校除了常规的“奖、贷、减、免、勤、资、补”等七位一体的助学体系、新生入学“绿色通道” 外,还在评选各项奖学金和安排勤工助学岗位时,适当向经济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倾斜,缓解了他们的经济压力。有的学校专门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在经济上给予支持。

其次,搭建学业提升平台。针对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由于汉语基础差,数学基础薄弱,听不太懂老师授课,许多课程跟不上教学的情况,许多学校组织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结对进行互帮互学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提高语言交流能力,并在学分上采取与汉族学生有差别的方式给予照顾。少数民族学生集中的院系还为少数民族学生无偿开展职业技能测试工作,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制定《综合素质培养方案》,建立导师制度、学生学习小组制度,建立职业技能培训、艺术素养培训等长效机制,并通过开展与学生综合素质相关的学生活动,全方位展示少数民族学子风采,并将获奖学生纳入学校少数民族学生人才库,为学生应聘、公招考试等积极创造条件。

4.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导工作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学生中的特殊群体,既有普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导工作要做,又有特别需要重视的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导工作要做。建立了少数民族学生信息库,详实记录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个人心理健康档案,及时了解掌握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和思想状况。同时,积极组织少数民族学生参加各种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给少数民族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继续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只要做好了以上几方面的工作,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五观”教育、“五个认同”意识培养就能得到落实,构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稳定、民族团结等的局面不是难题。

参考文献

民生工作工作思路篇5

党总支学习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分析形势和把握趋势,细化“服务人民、奉贤社会”的指导方针,在坚持“一切在大局下思考,一切在大局下行动”的前提下,根据高速公路管理处发展确定和调整思想政治工作理念,按照高速公路管理处需求,丰富和拓展思想政治工作内涵。一是明确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总体思路:“立足改革创新、引领民主自治、服务驾乘人员、着眼人与路的和谐。”二是“做到以人为本、以车为本”。三是推进职工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在实际工作中,高速公路管理处党总支积极按照思想政治工作新理念开展工作,努力使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推进高速公路管理处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与民主自治同步,高速公路管理处思想政治工作目标不错位

高速公路管理处党总支对高速公路管理处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定位是:高速公路管理处职工是高速公路管理处民主自治的主人,高速公路管理处党总支的工作主要是引领高速公路管理处职工在高速公路管理处建设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真正实现高速公路管理处民主自治。

引领职工树立民主自治意识,充分调动高速公路管理处职工参与高速公路管理处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高速公路管理处从构建民主自治体系入手,建立了各站职工自治组织——高速公路管理处代表会议。开始,有些职工对此热情不高,认为不过是“走形式,给领导脸上贴金”。高速公路管理处及时开展了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宣传建设文明高速公路管理处与温馨家园的关系,使职工认识到构建民主自治体系是为了实现大家的共同利益,增强了职工的主人翁意识。

引领职工参与民主自治活动,实现高速公路管理处职工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在高速公路管理处建设中,高速公路管理处积极引导高速公路管理处代表和群众参与高速公路管理处建设中重大问题的讨论、决策。高速公路管理处成立八年多来,高速公路管理处代表和职工提出了大量的意见和建议,条条有着落,件件有答复,能办的及时办,一时不能办的创造条件尽量办。高速公路管理处代表们由衷地感慨:“原先以为代表只是摆摆样子、举举手、鼓鼓掌,没想到是真民主,没想到是真透明!”

三、与服务职工同步,高速公路管理处思想政治工作效果不落空

高速公路管理处坚持“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使高速公路管理处思想政治工作与服务职工同步,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教育职工群众“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务求高速公路管理处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实效。

满足职工群众基本需求,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围绕“做民所需、帮民所困、想民所想、听民所提、解民所忧”,高速公路管理处开展进“百家门、谈百家人、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的“五百活动”,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每个人的心坎上,解决与职工工作和生活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

高速公路管理处党总支把心思用在服务职工上,把高速公路管理处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在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事情上,架起党与职工的“连心桥”,使高速公路管理处思想政治工作既发挥了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的作用,又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促进高速公路管理处职工的全面发展,深化思想政治工作效果。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标。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高速公路管理处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不断提高,高速公路管理处服务的内涵也随之从关注人的衣食住行到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民生工作工作思路篇6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是以人为对象的,必然要求以人生存和发展得更好为出发点,必须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是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提高群众的工作,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通俗易懂的阐释,有利于人民群众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它可以作为一种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较为通俗的表述来使用。这一概括不仅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性,即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阶级实施意识形态控制力的重要手段,而且阐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即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认识生活的意义与价值,朝着社会及人类健康发展的方向前进。这一论断实现了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认识上的工具性与目的性的统一,拓展了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认识的视野。这一界定也是对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总结与概括。“善于做群众的思想工作,提高群众的觉悟,激励群众为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任何时候都不能丢。”

二、把以人为本贯穿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过程

思想政治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对群众作用和地位的肯定,也是思考和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促进社会发展相结合,既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又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一) 发挥人民群众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人民群众既是受教育的对象,又是进行教育工作的主体,从群众的实际情况和内在需要出发,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要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不仅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更是各项工作的主体。

(二)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思想政治教育是为生活服务的,贴近生活,就是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深入到建设现代化的现实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融入生活、服务生活、引导生活,更好地反映社会本质。贴近群众,就是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思想政治工作深深地扎根于群众之中,坚持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增强与群众之间的感情,使思想政治工作可亲可信、深入民心。

(三) 把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在于用思想掌控群众,把思想观念体系中内涵的美好憧憬变成现实,也就是曾说的“精神变物质”。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是我们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把道理给群众说清楚、讲明白,群众才能感受到思想政治工作的真实、亲切,才能逐步认识到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并自觉地接受教育,自觉地投身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之中。

三、新时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坚持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党的根基在群众、血脉在群众、力量在群众。群众路线不仅是我们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同样也是今天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

第一,新时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坚持走群众路线,必须要坚持把维护群众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在实施思想政治工作中,要自觉从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将“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我们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想事情、做工作的一个根本尺度。新时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全面维护群众利益,将思想政治工作始终贯穿到维护群众利益的各个环节渗透到各个领域,真正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维护群众利益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新时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坚持走群众路线,必须要全面坚持群众路线的根本工作方法,把群众路线的科学方法贯穿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全程。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走群众路线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就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去指导实践,面临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依靠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力量去解决。新的历史时期全面坚持群众路线的根本工作方法要坚持思想引导与教育指导相结合,不管形势有多严峻问题有多复杂,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必须还要始终坚持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根本工作方法。

第三,新时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走群众路线,必须要树立群众观点,增强服务意识。需要明确“公仆”与“主人翁”之间的角色定位,要把人民群众真正放到应有的“主人翁”角色上,对于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一定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积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工作氛围,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智慧,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做到群众的贴心人;树立群众观点增强服务意识,还必须要做好对群众权力的尊重和理解,与群众关系密切相关的平等权参与权选举权以及监督权等要做到尊重,确保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能够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与参与性。

参考文献:

民生工作工作思路篇7

(一)公路行业思想政治工作不被重视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公路行业也获得飞速发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当前,公路行业主要的工作是承担建设任务,对公路进行维护,而极大地忽视了公路行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因此促进公路行业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让公路建设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齐头并进,相互补充,共同发展

(二)公路行业思想政治人员的能力有待提高

公路行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待遇较低,工作量与工资出现了极不平衡的状况,使公路行业思想政治工作成为了"冷门"。长期积累使得公路行业思想政治队伍人才缺乏,工作能力普遍不高,使公路行业思想政治工作难以进行。另外,公路行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存在多年的"老龄工人",他们思想保守、严谨刻板,在新的形势下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的的开展和行业的发展。

(三)公路行业的工作环境不便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公路行业的工作人员工作地点不固定,许多的时候都是建完了路、完成了工程就更换工作地点。他们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生活的空间与外界交往与联系都十分稀少,大多都是比较闭塞的环境下工作,这样使他们的思想也变得比较保守,娱乐方式也变的很少,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变得十分困难。所以要想使公路行业思想政治工作顺利进行,就必须解决参加公路行业的工作人员的思想保守问题,这样才能使公路行业的思想政治工作顺利地开展下去。

二、对改进公路行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探讨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使公路行业获得全面发展

对于未来的公路行业要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促进企业发展平衡发展。作为公路行业思想政治人员更要以身作则,热爱工作。要有责任意识,起到模范作用,亲自对公路行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审查与管理。作为公路行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负责人更要有先进意识,思想要开放,要广开言路,要有改革创新意识。

(二)要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进行与开展

公路行业建设单位要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做到思想政治工作有序开展,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思想政治文化的传播,让思想政治管理人员深入其中,感受思想政治工作的感觉与效果,做到"身临其境"、"换位思考",对于群众不满意的情况要及时询问,及时调整政策,绝对不能置之不理,甚至对群众的投诉、建议等进行驳回。这样不但不利于公路行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进行反而会阻碍工作的发展,不得民心,不顺民意。所以公路行业的思想政治人员要耐心的引导群众将公路行业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探讨与解决员工的热点话题

作为公路行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要"接地气",主动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了解民情,真真正正地了解人民群众所关心的话题,实实在在地解决人民群众的问题,绝对不能做"表面文章",这样的公路行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才能得民心、顺民意,做到人民满意。公路行业的思想政治人员要切实保护群众的利益,为群众的生活排忧解难,要想尽一切办法解决群众问题,解决群众困难,促进让公路行业健康发展。

(四)公路行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要以身作则

民生工作工作思路篇8

基金项目:2014年安徽省弘扬核心价值观名师工作室项目(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工程大学)“‘工科院校’概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周仁准(1970-),男,安徽肥东人,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安徽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群众路线作为一种有别于现代西方国家民主形式的新型民主范式,具有鲜明的人民民主性质与中国特色。群众路线的形成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群众路线主张采取更为灵活积极的运动形式,既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地位,又加强对他们的教育与引导,有效化解公民社会的与个人主义等消极影响。加强新时期的群众路线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轨迹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形态。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与建设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指导思想,群众路线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历史观为基础,以服务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旨归,是中国共产党人开展工作所遵守的基本准则。

自中国共产党登上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历史舞台之后,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开展对人民群众的民主启蒙和民主教育,逐渐形成了“群众路线”的工作原则与方法。早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就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提出要紧密联系群众的观点。同志于1929年9月28日在《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将党的群众工作进行高度的理论抽象与概括,并提出“群众路线”的概念。他在1943年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对群众路线作了经典概括:“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1]899同年,邓小平同志在《敌占区的组织工作与政策运用》一文中也指出,“一个最基本的环节,就是看能否把大多数人民群众发动起来实行对敌斗争,大多数群众发动起来了,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2]52等人的“群众路线”思想成为中国共产党人赢得革命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把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升到关系政权稳定的高度。在《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一文中强调指出:“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3]邓小平同志在1961年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对于群众路线历来的解释,正如讲的,无非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这就是正确地反映群众的意见,然后正确地领导群众。党的正确的路线、政策是从群众中来的,是反映群众的要求的,是合乎群众的实际的,是实事求是的,是能够为群众所接受、能够动员起群众的,同时又是反过来领导群众的,这就叫群众路线。”[2]287-288群众路线的坚决贯彻实施是建国以后社会主义各项建设得以顺利推进的根本保障。改革开放以来,面对日趋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邓小平同志强调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极其艰巨复杂的任务摆在我们的面前。很多旧问题需要继续解决,新问题更是层出不穷。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4]相信群众和依靠群众贯穿于邓小平同志领导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

同志继承与邓小平同志的思想,对党的群众路线历史进行了概括与评价,他指出,“我们党有许多优势,根本的一条是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在人民群众中生长、成熟和发展起来,始终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这是我们党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源泉所在。过去革命战争年代是这样,现在搞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也是这样。”[5]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社会发展在继续迎来和平的国际环境的同时,也经受着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的考验,对此,同志反复告诫全党:“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从根本上说都来自于人民。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最牢固的政治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离开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能否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对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最根本的考验。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是为人类社会发展所反复证明了的真理。”[6]同志强调党的群众路线工作应紧密贴近基层:“要把联系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改进和创新基层党组织工作思路、内容、方式,把基层党建工作成效落实和体现到推动科学发展、解决群众疾苦、化解基层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密切党群关系、夯实执政根基上来。”[7]

综合上述,不难发现,群众路线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的整个历程,她是中国共产党人高度政治自觉、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有机结合的统一。

二、群众路线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与时代内涵

首先,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思想中国化的特殊表现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由于对我国国情认识的不足,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革命斗争主要着眼于城市工人阶级的教育、组织与发动,忽视了对中国具体国情的研究,忽视了对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的教育与团结,忽视了对军队领导权的掌控,忽视了对构成我国群众的不同社会阶层的认真分析与研究,这种认识上的偏差与失误导致党的一些早期工人运动与民主革命出现挫折。在党的斗争出现挫折与失误时期,以、彭湃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深入开展了湖南农民运动等的考察之后,深刻地指出“没有贫民,便没有革命”,指出党的民主革命的开展要紧密结合中国国情,要充分发动和组织占人口多数的广大农民,走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革命道路。对于土地革命中表现出的迷恋城市暴动的“急性病”,在农村中错误执行打击中农、消灭富农,排斥民族资产阶级与知识分子的极“左”政策,同志曾痛心疾首地指出:“还是不要农民,不要领导权,不要中国人民最大的力量,五个指头不要四个”,[8]劝诫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反思中国民主革命应有的群众路线与工作方针,要求各级党组织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和准确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思想,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的内涵不断扩大,不仅包括工农联盟,还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甚至于对买办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都采取了深入分析与区别对待的政策。在改革开放的当下,群众路线中的对象内涵显然远远不同于革命战争年代,当前的人民群众不仅包含工农联盟,还包含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等。群众路线适合生产力相对较为落后的人民群众构成实际,高度重视占人口多数的农民阶级的宣传与组织工作,重视对其他革命阶级的团结与联合,群众路线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具体成果,人民群众内涵的扩大也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对自我社会基础认识更加深刻理性,也反映出中国共产党更趋成熟。

其次,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积极开展社会民主革命的新探索,具有鲜明的时代内涵。中国共产党人开展的民主运动并不局限于反动势力预设的法律与制度,他们总是紧密结合广大革命群众,以饱满的热情与积极的政治态度,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采取广大革命群众最愿意认同同时也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与组织活动方式,以谋求人民群众的民益。“发动与组织群众中注意群众的政治教育,在发动与组织任务完成之后,应将重心转入教育群众,把群众运动提高到民主政治和武装斗争的阶段,使群众形成一个自为的阶级力量……以巩固既得的政治经济权利……”[2]67-68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思想紧密结合我国农民占多数的基本国情,为了群众与服务群众的原则与宗旨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认同与拥护,并在实际工作中展现了强大的社会吸引力与惊人的社会影响力,推进了中国社会的民主化进程。中国共产党人将先进的革命理论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之后,中国工人阶级的阶级觉悟与组织程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工人阶级的维权运动蓬勃发展。孙中山先生曾经指出:“我们的革命运动,黄花岗、潮州之役,人数极少;镇南关之役不过200人;钦廉之役不过100余人;现在中共组织工农运动,群众一起来,动辄成千逾万;开滦罢工、‘二七’罢工规模浩大,震惊中外,其势尤不可侮!”[9]“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体现了我党始终坚持的“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则,党的群众路线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从人民群众的生产实际与生活实际出发,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急人民群众之所急,想人民群众之所想,将人民群众的“所急”与“所想”上升为党的意志,转化为党的群众路线的方针与政策。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的理论来源于人民群众丰富而又感性的社会实践,先进人物在高度抽象概括人民群众社会实践后形成社会发展理论,理论也只有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才能转化为改变自然与改造社会的力量。先进人物(包括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意志的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始终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因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1]790始终坚持人民群众是人类历史的创造者,始终坚持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进步中的主体地位,这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态度与明确的工作原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的“唯一科学的历史观”。[10]

在贯彻群众路线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群众工作不仅要对工作对象认真研究,具体的群众路线工作方法还应紧密结合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实际与生活实际,应旗帜鲜明地反对脱离群众的工作作风。同志指出:革命者的工作如果不注意方法,革命者的工作如果“不合农村的需要”,则他们“不但不是农民的帮助者,反而变成了农民所讨厌的人”,[11]“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12]全党“要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引导群众不断前进,切实提高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13]从在野党到执政党社会角色的转变,中国共产党人对群众路线工作方法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发展。实践工作的开展深化了党对新时期群众路线重要性的认知,将坚持群众路线提高到是否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与攸关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高度。例如,同志于2009年9月就提醒全党:“贯彻群众路线要深刻认识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要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任务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14]“要把联系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改进和创新基层党组织工作思路、内容、方式,把基层党建工作成效落实和体现到推动科学发展、解决群众疾苦、化解基层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密切党群关系、夯实执政根基上来。”[7]对群众路线重要性认知的深化促进了工作作风的改进,改善了新时期的党群关系与干群关系,化解了社会矛盾,夯实了党的执政根基。

三、群众路线具有鲜明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

首先,就理论维度而言,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历史观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逐渐丰富与深化。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最大的实践,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是科学理论与正确认识产生的基本载体。中国共产党人正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秉持科学的唯物的认识论与历史观,坚持劳动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主要创造者;群众路线高扬人民民主旗帜,强调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主人,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始终谋求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益。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与自由解放的学说,经典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虽然也关注对农民阶级的宣传教育与团结,强调:“被我们争取过来的农民人数越多,社会改造的实现也就会越迅速和越容易。”[15]但是,对于东方社会语境下无产阶级相对弱小、农民阶级队伍相对庞大的现实关注不足,对农民阶级占多数形势下无产阶级政党的工作原则研究不足。诚如马克思所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16]9不断总结中国民主革命与社会建设实践,并将之上升成为指导实践的理论,这正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日益成熟的理论自觉与政治自信。以等人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局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有描述,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与立场的同时,坚持结合中国的革命与建设实际,创造性地提出“群众路线”思想,提出要对人民群众的内部构成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从群众中来”和“到群众中去”等一系列群众路线工作方法论,进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其次,就实践维度而言,群众路线对党的工作提出了正确的原则与方法。第一,群众路线强调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强调党的工作应紧密结合人民群众的生产与生活实际,而不是脱离群众的实际。党的一切工作的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与生活实际出发,无条件地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群众路线为我党在历史上赢得民心和夺取政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在强调科学管理与规范管理的今天,我们的许多领导干部常囿于规范管理思维而滋生本本主义与等不良习气,逐渐脱离人民群众,造成党群关系的隔阂与紧张。贯彻群众路线既要重温党的优良传统,又要坚决同各种背离人民群众的思想与言行作坚决斗争,必须始终向各级党员干部反复强调:“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16]283第二,群众路线倡导人民民主作风。认真贯彻和执行群众路线就必须始终坚持人民民主作风。群众路线强调“从群众中来”和“到群众中去”,其核心就是要充分尊重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尊重人民群众的参政权、知情权与表决权等权益。只有真正倡导人民民主作风,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才能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与认识路线,进而获得解决问题的钥匙。

最后,就制度维度而言,群众路线的贯彻与实施需要建立长效机制,需要从政治制度与法律制度等方面予以确立并提供保障。第一,就政治制度而言,应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坚持发展和完善党内民主制度。群众路线宣扬的是一种积极的民主形态,强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无产阶级政党结合人民群众自身实践开展有针对性的“灌输”教育活动,使人民群众最终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自在的阶级”变为“自为的阶级”,实现自我解放。中国共产党在积极探索新时期群众路线过程中,应大力发展和完善党内民主,建立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自由平等的党内民主秩序。党内民主是有序推进群众路线的前提与基础,群众路线的顺利开展有助于推动党内民主健康发展。第二,就法律制度而言,在积极探讨规范人民群众路线的实施主体、程序设计与实施措施等合法性的同时,还应积极探讨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现实语境下人民群众正当权益的维护与实现。群众路线的实施不是在法外设法,而是在遵循社会主义法制规范的同时,针对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现实,积极探索人民群众正当权益的维护路径和实现方式,有效消除法治主义可能带来的消极的保守影响。坚持新时期的群众路线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增强人大代表的群众观念,密切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务使各级人大代表了民情、知民意、为民利,积极参政议政和监督政府依法行政,积极发挥人大代表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桥梁纽带作用。

参考文献:

[1]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建国以来文稿(第6册)[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547.

[4]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42.

[5].论党的建设[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281.

[6].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G]//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593-594.

[7].为“十二五”开好局提供坚强组织保证[EB/OL].人民网,2010-12-18.

[8]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308-309.

[9]金一南.苦难辉煌[M].华艺出版社,2009∶11.

[10]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

[11]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

[12]建国以来文稿(第6册)[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547.

[13].扎实做好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各项工作[EB/OL].2008-11-10,中国新闻网.

民生工作工作思路篇9

一、群众路线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中

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来看,群众路线犹如一条精神主线,始终贯穿于党的建设过程中,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群众路线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两条“生命线”,始终具有发展轨迹的同向性,群众路线的贯彻、实施和执行力度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效果。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反动派”,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的斗争,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1927年,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明确提出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放手发动群众、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思想,为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1929年9月28日“九月来信”中,指出,“关于筹款工作,亦要经过群众路线,不要由红军单独去干。”①这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将“群众”与“路线”概念结合起来,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群众路线”的概念。延安时期,为党的群众路线理论走向成熟做出了重要贡献。1943年6月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第一次从哲学高度对党的群众路线作了理论阐述,表明党的群众路线已达到了成熟。1945年,党的七大上把群众路线确定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并把群众路线的基本精神载入。新中国成立以后,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转折点,群众路线的发展和运用经历了不同的境遇和状况。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群众路线遭到严重扭曲,给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惨痛的教训。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群众路线在现代化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的宏伟征程中得到一以贯之的坚持和发展。党的丰富的历史经验表明,群众路线贯彻执行得好,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就会取得较好的工作效果,反之则会造成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破坏甚至扭曲。

二、群众路线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本质属性的一致性

首先,群众路线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实施对象上具有一致性,群众路线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群众性。马克思曾经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②因此,“他们还作为思维着的人,作为思想的生产者进行统治,他们调节着自己时代的思想的生产和分配”③。从这个意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强烈的阶级性,不同阶级都要依靠思想政治教育以发动和组织本阶级的群众并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意义和普遍形式,以引导和影响全社会其他阶级和阶层的广大群众。在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在于工人阶级政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人民,鼓舞人民,既以群众为工作对象,又离不开群众的积极参与,因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我国具有最广泛的群众性,与党的群众路线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其次,群众路线和思想政治教育在活动属性上具有一致性,群众路线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落脚点在于实现并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如马克思曾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④,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研究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的应用性科学,其根本目的在于改造人们的主观世界并进一步改造人们所赖以生存的客观世界,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群众路线则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特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只有贯彻落实群众路线,才能真正改造群众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使其发展为社会所需要的人,实现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统一。

三、群众路线仍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应遵循的重要原则

列宁早在十月革命胜利之初就曾指出:“对于一个人数不多的共产党来说,……最严重最可怕的危险之一,就是脱离群众。”⑤我们党的历史经验也反复告诉我们:“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好,党群关系密切,我们的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不好,党群关系受到损害,我们的事业就遭受挫折。”⑥2013年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群众路线为重要抓手迈上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征程,从国家顶层设计的角度将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大局中。2013年6月,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对党员干部提出“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到每一个党员的思想和行动中。在基层的专题民主生活会中,群众路线的贯彻执行力度成为考核党员的重要标准,“红红脸、出出汗、排排毒”成为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严格要求。面对人民群众,他深情地表达:“新年之际,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他们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能不能过好新年、过好春节。”⑦十以来全面从严治党进程中对于群众路线的高度重视,深刻表明群众路线的贯彻执行紧密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成效和党建工作的大局。思想掌握群众、理论武装群众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所在。坚持群众路线,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对象上看,应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为人民群众的内在需求,达到凝聚社会共识的目的。注释:①《选集》上卷,第3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第55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第55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第50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⑤《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第30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⑥《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第92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⑦《国家主席发表二〇一七年新年贺词》,新华社,2016年12月31日。

参考文献:

民生工作工作思路篇10

一、公路桥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国有企业发展的关系

公路桥梁企业是个经济组织,公路桥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结合企业的工作实际,通过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从大体上讲,公路桥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可以突出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在公路桥梁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方面。生产经营工作是每个国有企业的头等大事和主要任务,这也是企业发展的物质前提。生产经营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既需要充足的资金、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充裕的原辅材料等物质条件,更需要公路桥梁企业干部职工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和观念认识。在生产力的三要素中,人是最活跃、最主要的因素。公路桥梁企业干部职工的素质、经验、水平直接决定着生产工作的有效程度。公路桥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不断提高企业职工的思想认识水平,不断调整企业职工的心理状态,激发企业全体职工的生产主动性,使得大家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通过公路桥梁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可以引导广大职工明白自己努力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物质利益,更重要的是为实现集体和国家利益,实现自身价值,从而提高职工对工作的认可。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和谐社会的建立提供思想上的保证。

第二,在公路桥梁企业内部管理方面。要保证企业内部管理具有实效,就需要公路桥梁企业内部沟通顺畅,职工认可企业经营理念。只有企业内部认识一致、目标一致,企业才有凝聚力、战斗力,职工才有积极。在公路桥梁企业管理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要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及时地将职工的需求、建议反馈给企业管理层,使管理层能在制定决策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基层职工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在企业目标、决策决策和管理实施的时候,思想政治工作还要及时地向职工做好宣传,把公路桥梁企业制定的目标要求和战略意图传递给全体职工,使得职工能了解企业的远景目标与自身发展的关系,这样就能实现职工与企业协调发展。

二、新时期公路桥梁企业思政工作的新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为公路桥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和改进提供了新的视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只有进一步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调动和利用切积极因素,才能提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

(一)提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素养。公路桥梁企业作为国家的经济支柱,直接关系国计民生的发展。当前国有企业肩负着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物质基础的重任。为此,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必要坚持对职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加强职工的爱国教育,帮助职工树立社会主义主义荣辱观,坚定职工的爱国主义的立场,激发职工对国家的热爱并转化为工作的动力。

在公路桥梁企业里,引导企业职工树立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是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当前,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东西方文化相互碰撞,传统文化和新思想相互交融,职工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出现了多样化趋势。为此,我们必须在企业内部树立社会主义的主导观念,积极广泛地开展社会主义教育,增强职工的社会主义意识。

在公路桥梁企业内部开展集体主义的教育有利于使职工认识到人与人、人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能够有利于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发展与公路桥梁企业发展的关系。集体主义教育是产生内部凝聚力的重要手段,公路桥梁企业只有坚持集体主义精神才能增强公路桥梁企业职工的凝聚力,从而引导职工把工作的热情倾注在推动公路桥梁企业的发展进步和和谐企业的建设上。

(二)提高诚信与职业道德素养。诚信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之一,是中国传统道德的重要规范,也是社会生活的道德准则。公路桥梁企业讲诚信,公路桥梁企业对职工才有安全感、归属感。管理者讲诚信,全体上下才能讲制度、讲规定。职工之间讲诚信,大家才能在工作中紧密合作、携手共进。在一定程度上,公路桥梁企业内部的诚信是形成公路桥梁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的重要环节。因此公路桥梁企业要深刻认识到诚信对公路桥梁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在面对合作伙伴时要对合作伙伴讲诚信,在面对竞争时要对竞争对手讲诚信,面对公路桥梁企业职工时要对广大职工讲诚信。公路桥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经常性地开展诚信教育,使诚信之气在企业蔚然成风。

随着市场经济的规范,公路桥梁企业要在市场中求得生存与发展,要求公路桥梁企业领导者和职工具有高素质的职业道德。从宏观来看,国家建立市场经济体制,除了借助于行政、法律等手段对公路桥梁企业严加要求外,必然要借助于公路桥梁企业思想教育的手段。一方面对公路桥梁企业管理者和公路桥梁企业职工普及有关市场经济的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公路桥梁企业管理者和职工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讲职业道德无论从何种角度看,都是追求社会和谐、发展市场经济、发展公路桥梁企业的必然要求。

(三)提高民主与法制素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保证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发展社会主义法治,深入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实现和保障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必然是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法治不断健全的过程。在和谐社会视角下,公路桥梁企业积极开展民主与法制教育也应是公路桥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之一。在公路桥梁企业内部实施民主教育,有利于公路桥梁企业上下沟通的实现和企业内部和谐氛围的形成,有利于调动企业管理者和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也可以使广大职工团结在公路桥梁企业的周围,以形成公路桥梁企业发展的核心凝聚力。而法制教育的广泛开展则能提高职工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意识,能保障企业内部政令通畅,使生产经营井然有序,同时也能使得广大职工依法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我们还要积极鼓励和支持职工通过各种途径,如:职工代表大会、工会、职工管理委员会等参与到公路桥梁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管理,以发挥职工在企业生产经营工作中的主体推动作用。要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同时通过发扬民主,深入了解职工需求,鼓励职工为企业发展献言献策。

三、构建适宜公路桥梁企业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

公路桥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国有企业凝聚人心,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方法。为此,我们要不断适应新形势、研究新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研究在和谐社会下构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路径所需的环境。

(一)形成职工积极参与的环境。公路桥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做好职工思想的工作,需要创造一种职工普遍参与的氛围。通过使职工了解公路桥梁企业的近期和长期的工作规划、公路桥梁企业面临的形式和职工关心的福利情况等企业具体内容,引导职工将自己的得失与企业发展联系在一起,形成上下同心协力的局面。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经常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营造公正民主的和谐工作氛围,充分发挥职工主人翁精神,调动职工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共同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

在创造职工参与环境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公路桥梁企业管理者的素质能力。现在公路桥梁企业职工的文化素质比较高,接受信息的途径比较多,思维非常活跃,对公路桥梁企业和公路桥梁企业管理者的认可与否直接关系到他们对于企业的归属感,当他们对公路桥梁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失去信心时,也就不会关心企业的经营发展。二是公路桥梁企业在处理问题时是否能够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公路桥梁企业在处理问题时尤其是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时,要严格按照制度要求,要做到公正、公平、公开,这样才会赢得职工的信赖和拥护。

(二)形成激励上进的环境。公路桥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不只是公路桥梁企业党组织的工作,而是公路桥梁企业管理者所应具备的一种工作技能。单纯的行政命令会使职工有逆反心理。单一的强调思想政治工作就会成为空洞的说教,职工会感到缺乏实际。而只有将公路桥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行政命令、激励手段统一起来,才能达到我们所要求的预期目的。公路桥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利用物质激励手段奖励那些责任大、贡献大的职工,对工作表现不积极的职工要进行必要的惩罚措施。还要做好精神激励,表彰先进事迹和为企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弘扬企业正气,激励职工创新争优和为公路桥梁企业发展贡献力量。只有公路桥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公路桥梁企业管理者相互配合运用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的办法共同创造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氛围,公路桥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有生机、有活力。

(三)构建公平公正的环境。和谐社会的建设要求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企业要谋发展,讲效益,就需要促进企业内部的公平公正,赏罚分明,形成公平公正的公路桥梁企业环境。需要做到以下几方面:一是公路桥梁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从公平公正出发,通过妥善协调职工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职工与社会、职工与企业、职工与家庭、职工与职工之间的各种矛盾冲突,切实维护和实现职工的各种利益。二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职工处在相对弱势地位,这就要求公路桥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既要保证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取得最大利润,确保公路桥梁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更要监督企业的管理者不要侵害职工的合法利益,在做出各项决定特别是涉及到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时,要充分考虑职工的权益,维护公平与正义。

在新时期,从和谐社会的视角下研究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既是关乎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的理论问题,也是关乎国企思想政治工作如何适应社会需要,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1]张预华.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改进与创新的思考.求实,2010(1).

[2]朱耀斌.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地位的科学含义.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民生工作工作思路篇11

一、党的群众路线理论内涵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依据这个基本观点,我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创造发展起来的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我们依靠这条路线的指引,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形成了一切工作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它是我党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一大创举,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待人民群众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是党的群众观点与党的领导方法、工作方法的统一体,其内涵包括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讲的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属于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讲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群众路线的又一重要内容。

二、高校学生学生工作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可行性

(一)高校的主体即广大大学生群众

高校的首要职责是教育学生,而学生这个庞大的群体正是我国广大人民群众中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就充分的说明群众路线的理论在高校实际的学生工作中具有很强的可行性。用“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进行学生学生工作,即“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依靠学生,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深入了解学情,充分反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密切联系学生,随时听取学生的呼声,了解学生的情绪,代表学生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合力,顺利完成学生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

(二)高校具有良好的党的理论基础

《高等教育法》规定将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大学生教育的指导思想,我国的高等教育要将大学生教育成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群众路线正是以上指导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可以在高等教育中充分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会成为高校学生学生工作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三)高校学生工作需要创新和发展

高校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阵地,是社会精英的聚集之区,是人才培养的生产基地,是区域文化发展的引领之地,所以面对社会形势的变化,高校的学生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将群众路线更加充分的应用到高校学生工作中,会为高校思政工作带来新的转机和希望。

三、高校学生工作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途径

(一)转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理念

在以往的学生工作中,我们往往采用行政化的命令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但是这种权利式的命令方式并没有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我们应当转变我们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方式,从工作的行政化向民主化转变。我们要真正将群众路线应用到学生工作当中,这就要求辅导员和学生处于一个完全平等的地位上,以学生为本,多倾听学生的心声,保持经常性的和学生交流和沟通,这是高校学生工作转变工作理念的关键步骤,也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学生工作中得到应用和实践的核心所在。

(二)采取座谈会、一对一谈话等深度交流的教育模式

高校学生工作可以通过多人进行的座谈会,和一对一深入沟通的谈话等方式进行。座谈会是对一小群调查对象进行的访谈,是在有经验的主持人的主持下,受访者互相之间产生一个互动作用,一个人发言后的效果会成为对其他人的刺激,这种互动作用会产生比同样数量的人做单独陈述时所能提供的更多的信息,产生更加深刻的教育效果。一对一交流,即辅导员和学生一对一的谈话。在谈话中要更加重视谈话的深入性和生动性。一个正式、严肃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生活化、自然化的交流方式,从学生们的生活琐事着手,逐层深入,循序渐进,围绕谈话的主题有目的性的不断深化。谈话中注重灵活运用群众语言,所谓群众语言,实质是用学生群众容易理解的语句,采用当前热门话题的事例,也可以使用网络流行语等。深入谈话是一对一做学生工作的关键,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和辅导员老师是处于一个平等的位置上,这样才能使他用真诚的态度对待本次谈话,使谈话完成预期的目的。

民生工作工作思路篇12

一、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基本内涵

1.物质财富源于人民群众的创造

我们应该看到,一个社会发展的基础就是物资资料的生产。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理论来看,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与历史发展的根本性的决定力量,不仅如此,人民群众同样也是物质生产能力的重要体现者。①人民群众不仅可以通过自己的体力和脑力可以生产出大量的生活资料,而且在生产的过程中也会积累丰富的生产经验,同时生产工具在生产的过程中也能够得到很好的改进,这些都会对社会生产力的提升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从本质上来说,在社会历史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论是石器时代、大机器时代,还是信息时代,这些时代的来临都是人民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的。正像恩格斯所说的那样:“当中世纪的乌云弥漫在天空之时,一些封建主正在忙于无休止的彼此争斗,而此时那些饱受压迫之苦的人们,却用自己静悄悄的劳动渐渐地消磨着西欧原有的封建制度,创造出封建主地位渐趋动摇的条件。”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民群众在黑暗的剥削中,尚未觉醒之时,他们的劳动实践就已经创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也因此,不断地分化了原有的社会分工,动摇了封建制度的根基,推动了社会制度不断更替,这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2.精神财富源于人民群众的创造

我们从外在的表象上可以看到,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许多的艺术家、思想家、科学家创造了大量的社会文明成果。但是从本质上看,那些真正具有价值的社会精神财富的精华,必然源自社会的大量实践,而真正社会实践的主角并不是少数的几个杰出人物,而是千千万万的普通劳动者,人民群众才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和真正的英雄。一方面来看,人民群众不断进行的生产劳动能够生产出大量的物质资料,这些都是精神财富创造的物质前提和基础。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人民群众长期的劳动实践才是艺术与精神财富产生的真正源泉。曾经这样指出:“从以往的历史来看,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地主大多数都是有文化的,而贫苦的农民则大多数是没有文化的,但是我们不能不承认地主的文化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没有农民就不会有地主的文化,农民才是地主文化的创造者。”从一些著名的社会文化遗产中,我们不难发现,诸如埃及的著名建筑金字塔,法国的著名建筑卢浮宫以及我国的长城和故宫等,这些文化遗产都凝结着广大劳动人民的血汗与智慧。

二、党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化马克思群众观的体现

1.党最基本的政治观点是群众观点

马克思主义认为推动历史不断前行和发展的真正动力不是统治阶级,而是广大的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才是社会发展的真正创造者。②基于这样的理论,我党也形成了基本的群众观,群众观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始终不变的追求归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根据当时历史发展的具体情况,党对于群众观也做了多次的概括和总结。在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的过程中,主席曾经指出:“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脱离于群众,以人民的利益作为做一切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能够以个人以及小的集团利益作为出发点,我们在具体的各项工作中始终为人民负责,为人民工作”。刘少奇在报告中指出的群众观点则是:“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人民群众,不论做什么都要首先做到对人民群众负责,要在工作中充分相信群众,相信群众是解放自己的真正主人,我们要在工作中全心全意地向人民群众学习。”在1956年党的中,邓小平进一步指出:“人民群众自己要充分地寻求自身的解放,我们中国共产党核心的奋斗目标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福利,就是在人民群众的斗争过程中为人民群众指出正确的斗争方向,在此过程中要真心实意地引领人民群众学会实践,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未来美好的生活。”在1990年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上也将党的群众观点归纳出了6条:其一,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真正主人;其二,我们不要高傲自大,我们随时随地都应向人民群众学习;其三,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其四,我们要始终明白,我们干部所拥有的权利是人民群众所给予的;其五,我们要懂得为党负责与为人民群众负责二者是并不矛盾的,二者在本质上是相一致的;其六,我们不仅要在工作中要树立依靠群众的观点,同时也要在工作中积极地引导群众。在每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我们党都对群众观点的理论进行了许多的概括和总结,但是不变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始终是我们党的基本政治观点。

2.群众路线应该是党永恒不变的生命线

我们应该看到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其世界观应该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知行统一的世界观。我们在工作中,仅仅具有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要学会用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实践,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在具体的工作中,群众路线应该始终是我们最重要的工作原则。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中国共产党始终认为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体力量,人民群众是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依靠。并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切要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一切工作要真心地依靠群众,我们要切实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基本群众路线观点。我们在工作中要做到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就要懂得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者的先锋队,它充分地代表人民的利益,是人民群众意志的忠实执行者,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应该是我们始终服务的目标,而共产党人应该远离自私自利的个人利益。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如果有为个人或者为某个小的群体谋福利的想法都是与党的宗旨是背道而驰的,党的基本性质决定了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奋斗的终极目标。在面对具体的问题时,在制定相关的路线时以及确立相关的标准时,都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如果脱离于人民群众,那么党的工作目标就难以达成,与此同时,党长期奋斗的实践也会最终失去它本应有的意义。我们要在工作中全心全意地依靠广大的人民群众,要相信人民群众的力量是巨大的,人民群众是成功之本,是胜利的源泉。历史发展的真正英雄就是人民群众,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引导群众,组织和发动群众,充分地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去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要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不仅要坚持从群众中来,还要积极地到群众中去,把老百姓装在心坎里,在开展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坚持群众路线,要把群众路线的落实作为一切工作实施地生命线。

三、党的群众路线实践的现实思考

1.维护群众根本利益,处理好不同的利益矛盾

在以往的工作中,一些领导干部往往存在这样的思想,认为群众的事情是应该办好的,但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就不要太认真了。这样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不能只是盯着一些所谓的“大事情”。群众的利益无小事,在你看来的小事情,对于人民群众来说可能就是一件天大的事情,因此,各级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在具体的工作中,不仅要做到事无巨细地关注每一名群众的切身利益,要重视群众的就业问题,尽最大努力的满足人民群众的就业需求,还要关注看病吃药问题,要尽可能地让人民群众看得起病吃得起药。同时,在社会治安、社会保障等诸多方面也要尽可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此外,要善于解决好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存在的矛盾,在处理具体的问题时要尽可能地照顾到不同群体的利益需要,将一些由利益引发的矛盾得以有效的化解,以此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

2.坚持群众路线要克服观念和制度

坚持群众路线要克服的观念主要是指在一些领导干部的内心中存在着这样的认识,他们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也认为落实群众路线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但是他们对如何在具体的工作中落实群众路线却存在着很大的误解。他们认为一个合格的领导干部如果要做到为民众服务,只要成为群众的“保姆”就万事大吉了,只要能够“为民做主”就是落实群众路线的最好方式。这样的认识显然是基于封建社会中的那种清官意识,仅仅停留在“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层面。这样的认识明显是把自己凌驾于人民群众之上,将自己视为工作实施的主体,这与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是不相适应的。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是将人民群众作为一切工作的主体,认为人民群众才是推动历史发展前行的根本动力,是创造历史的真正意义上的主人。因此,政府要在执政中相信人民群众的力量,突破固有的“为民做主”的观念,并且党的执政不仅仅停留在为民执政的层面,同时还应该进一步突破,要步入依靠人民执政的轨道上来。坚持群众路线在突破一些旧有观念的同时,还要突破一些与落实群众路线不相适应的制度。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领导干部在落实群众路线的过程中,并且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制度约束,能否在具体的工作中落实群众路线,更多地取决于领导干部的主观认识,一个领导干部工作作风亲民,群众意识强,做事喜欢以民主的方式来解决,这样的领导干部在落实群众路线的效果可能会好一些,而与之相反的情况则落实群众路线的效果就会差一些。因此,要解决好这样的问题,就要尽可能地针对具体的政府工作制定更加实效性的群众路线落实的相关制度,通过有效群众路线制度的落实,促进各项工作更好实施。开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视野下党的群众路线研究对促进政府作风的优化,对提升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认同度,对促进政府工作的有效开展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针对相关问题的研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因此,本文针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

引文注释

民生工作工作思路篇13

在群众路线下工作方法下,我们党不仅坚持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同时还以身作则,以群众智慧作为党政建设的立足点充分的运用群众智慧来紧密联系实际,保持向上发展的活力。因此在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要求下,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就要与人民群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以党性思想来塑造党员的价值观,以创新突破的思想将党员干部与群众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坚持走群众发展路线,群策群力的集中民智,充分发挥人民的力量来增强我们党的文化,保持我党的生机与活力。虽然在近年来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有了较强的经济实力,各种资源的运用也更加趋向于体系化和标准化,但是没有任何力量可以代替广大人民的力量,人民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创造者,作为优秀的共产党员不仅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代表性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紧密的团结人民群众同时还要丰富自己的价值认识,高度的集中民智,形成人民合力,紧密的团结人民来丰富自己的价值认识,增强自己的党性。因为党员只有虚心的向群众学习,向人民群众请教才能完善自己的价值认识,形成完善的党性理论知识,因为只有在人民群众的拥护下,党员才能理解群众的智慧,才能更为深刻的感受到人民群众的力量,才能不断形成自己的价值认识,才能集民智,聚民意,群策群力的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不断用创新的方法的方法解决问题。所以,作为共产党员要走到人民群众当中去,与人民群众在一起,不断地向人民群众请教问题,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将群众与自己牢牢的绑在一起,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想所思,加强自己的思想价值认识。

三、群众路线工作方法对党员党性塑造的影响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